微生物研究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02:12

微生物研究报告篇1

关键词:食品微生物检验;体系;对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逐渐为政府和民众所重视。在食品安全中,微生物污染造成的食源性疾病仍是世界食品安全中最突出的问题。加工食品过程中,病菌常常会随原料的生产、成品的加工、包装与制品贮运进入食品中,造成食品污染,影响消费者的饮食安全。因此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对评价食品卫生质量,保证消费者饮食卫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并且研究灵敏度更高、特异性更强、简便快捷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和方法,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微生物检测技术和体系迫在眉睫。

一、食品微生物检验的特点

对食品中微生物的检验需要专门的仪器和技术设施,并由受过专门训练的工作人员负责操作进行,正是特殊的工作环境,形成了食品微生物检验自身的特征。

(一)涉及微生物范围广、要求高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范围相当广泛,一般包括:第一,引起人畜食物中毒的微生物及其毒素,如沙门氏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黄曲霉菌、副溶血性弧菌、等十几种之多的病菌;第二是经食物传播的病原微生物,是人类疾病病原微生物、畜禽疫病的病原微生物、共患传染病病原微生物。这几类微生物的种类更多,一般情况下就可达数百种之多;第三是食品工业微生物,如酿造、发酵工业用霉菌酵母等曲种。

除了微生物检验的范围广泛,并且在食品微生物检验过程中,采集样品也极为重要。在采样时应对食品的原料来源、加工方法、运输、保藏条件及销售中的各个环节等在调查的基础上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采样过程,需追求无菌操作,采样数量及方法与检验目的相适应,采样现场的温度、湿度及卫生状况同时监控。

(二)受检细菌数量少,干扰性大

食品微生物检验过程中的受检菌株,主要是生产加工、贮存运输、销售等过程中因操作不规范而感染的,大量存在的是非致病性微生物,而致病性微生物数量却相对较少,两者之间比例悬殊。此外有些致病菌在热加工、冷加工过程中受到损伤,也会使受检菌株不易检出,从而给检验工作带来许多麻烦,影响检验结果的正确得出。

(三)食品微生物检验需要准确、及时

食品在生产完成后,为了保持新鲜的程度,一般都是尽快地进人市场,转到消费者手中,这就要求检验工作尽快获得结果,保证食品的食用安全。另一方面,工厂化大规模生产的食品,每一批次数量较大,采样数量,采样方法和检验方法都直接影响到检验正确性,如果检验的结果不准确,将会造成严重的政治影响和经济损失。

二、食品微生物检验检测体系的现状及问题

我国食品微生物检验检测体系主要是由生产加工企业自检和政府部门监督抽检组成。在各种食品生产加工单位里,一般均设有化验室,开展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食品质量监测部门为了监督监测食品生产销售单位的食品卫生质量,也设有专门的微生物检验室,对食品微生物污染进行抽样检验检测。由于企业自身原因,不可能担负主要职责,社会中介机构的检验能力比较较弱,政府部门检验检测机构的角色显得凸出,由此引起了一些问题。

(一)食品微生物检验检测机构职能重叠

检验检测机构的重复设置必然造成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的交叉重叠,政出多门。各级各地各部门均投人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用于检验检测机构的建设,由于的检验检测机构设置没有统一规划,相互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质监、工商、卫生、农业、检验检疫等部门都有自己的检验检测机构,针对一个工厂生产的食品都进行微生物检验检测,得出几种不同的结论,是消费者不知道该相信那个部门的检验检测报告,混淆了消费者的正常消费视听,同时,这种检验检测是一般检测,这也给假劣食品以可乘之机。

(二)食品微生物检验检测标准不健全

目前,虽然我国食品工业国家标准和食品工业行业标准各有近千项之多,但是这些标准绝大多数都是2000年以前制定的,其中最早的制定于20世纪80年代。落后陈旧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已经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经济需求,我国在2010年6月实施新的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办法,修改大部分标准,但是这仅仅是一小部分的修改,并且大部分只是对标准名称、标准的检验方法的选择和个别食品微生物检验进行了修改,仍有很多食品微生物标准未进行必要改进。

各类食品安全标准的规格较低。我国很大部分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是行业标准而非国家标准,这就有悖于国际上通行的做法,食品管理先进的国家食品标准一般都是由国家专门的立法机构审议并制定的,并且一种产品只有一个标准,有利于标准的贯彻执行。针对标准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在2010年,全国食品标准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针对关于卫生部的《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等乳品检测标准开展资质认定变更与扩项,对现行食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认证和资质进行彻底整顿,同时大幅度采用国际标准,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标准规格低,标准落后问题将会得到解决。

(三)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落后

由于我国的技术手段相对落后,造成食品微生物检验检测技术水平不高,近期出现的“毒奶粉”事件就暴露了我国在一些前瞻领域和关键技术方面已远远落后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食品检测技术还急待提高,如检测方法不多,多残留检测方法还较少,快速筛选的检测技术不够成熟,缺乏超痕量分析等高技术检测手段,样品前处理技术过于传统等。

三、完善我国食品微生物检验检测体系的对策

经过近些年的实践和探索,我国基本形成了食品微生物检验检测体系框架。但从总体上看,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仍存在体系不够健全、检测机构数量不足、社会中介机构力量分散、检测能力不强、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等问题。新世纪新时代,为此,应尽快完善我国的食品微生物检验检测体系。

(一)加快政府检验机构改革,整合检验检测资源

由于我国对食品检验检测机构众多,如卫生、质量技术监督、工商、环境保护、各级行政机构具有执法权,就会造成政出多门,政令不一的局面,不利于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的正常开展。我国政府应及时出台政策法律,授予职能部门对食品进行检验检测,每个环节只能由一个部门负责,减少重复检验检测,保证检验检测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权威性。食品微生物检验检测体系建设,重在健全检验检测网络,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执法监督检验、社会中介检验检测机构和与生产经销企业紧密联结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照“精简、效能、统一”的原则,统筹协调各级检验检测部门工作。通过严格的资质审核,建立和完善食品检验检测市场的进入和退出制度,整合政府和社会中检测机构资源,推动市场经济下诚信检测机制,并形成开放且竞争有序的检验市场。

(二)严格食品微生物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和行为监管

针对食品微生物检验检测机构资质,应由国家认证认可的监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资质认定,明确准入条件、法则等。除法律明文规定外,不再将检验检测机构的资产性质、部门隶属关系等作为检验检测市场准入的前提条件,已获得部级资质认定的实验室可以向认证认可的监管部门提交相应的标准变更申请。提升部级的检验检测机构能力验证管理制度,开展食品检验检测能力验证活动。国家应加紧构建国务院各部门检测信息沟通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互联互通。整合当前各部门的检测信息和资源数据库,形成国家统一的、全面的食品检测信息和资源共享平台,并通过对信息的电子化、网络化加工,实现检测活动的电子监管,再辅以科学合理的信息机制,可保证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和共享。

(三)加强社会中介检验检测机构监督力度

我国的食品微生物检验体系一般是由政府和企业检验组成,社会中介力量不足,我们可以采用政府部门监管、行业自律以及社会中介力量三种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食品微生物检验检测力度。放宽微生物检验检测进入门槛,只要具有一定的资金、场地和技术及人员条件,均可以申请经营微生物检验检测。

参考文献:

[1]田惠光:《食品安全控制关键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2]盛东:《食品微生物检验的特点》,[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年第2期.

[3]迟玉聚:《食品安全监督理论应用新进展》,[J].《食品与药品》,2005年第3期.

微生物研究报告篇2

研究报告

(467)微流控芯片子宫李伟萱梁广铁严伟张琼王维周小棉刘大渔

(473)集成微流体驱动泵的微流控微珠阵列芯片用于基因突变检测的研究张何傅昕朱振军

(481)茜素/石墨烯-壳聚糖修饰玻碳电极应用于人类端粒dna的测定蒋园园王坤许崇正杨小弟李卉卉

(488)超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法同时定量检测6个细胞色素p450酶探针代谢产物沈国林钟玉环原梅庄笑梅李桦

(494)溶菌酶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串联飞行时间质谱分析中的不常见修饰及脱水反应王勇李水明何曼文

企业消息

(499)赛默飞推出兼容uhplc的飞克级的电化学检测器无

研究报告

(500)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指纹图谱检测毒蕈中4种鹅膏肽类毒素柳洁丁文婕何碧英罗兰黄蔷

(509)液相色谱-串级质谱法同时检测中成药及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的22种苯二氮卓类药物严爱花李贤良郗存显张雷夏爽王国民唐柏彬

母昭德

书刊征订

(516)书刊征订无

研究报告

(517)在线微柱富集纳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大鼠脑组织中类固醇激素石先哲蔡斌黄思腾单圆鸿张婷婷路鑫许国旺

书刊征订

(522)《天然糖化学_测试2》无

研究报告

(523)新型电喷雾萃取电离质谱法快速标靶分析氨基酸许柠朱志强杨水平王姜顾海巍周振陈焕文

会议消息

(528)第十三届应用化学年会组委会第一轮通知无

研究报告

(529)新型固相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牛奶中4种磺胺类药物残留彭英何欢孙成张雅玲李文超陈泓哲杨绍贵

(534)基于电聚合多巴胺-透明质酸复合膜界面构建过氧化氢电化学传感器张林尹华斌骆健俊杨培慧蔡继业

(540)单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的抗污染性能研究及其用于五羟色胺检测程寒兰嘉峰韦光汉黄卫华程介克

书刊征订

(545)《液-液萃取》无

研究报告

(546)导数同步荧光光谱-小波-sga-lssvr联用快速测定鸭蛋蛋清中新霉素残留含量赵进辉袁海超刘木华徐将肖海斌

(553)中草药中13种代表性农药多残留的分散固相净化与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刘晓亮李雪生刘绍文赵鹏跃周利潘灿平

书刊征订

(558)《配位化学》无

研究报告

(559)磺酸化β-环糊精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在毛细管电泳手性拆分中的应用袁瑞娟王雄飞詹雪艳刘宇宏刘晓亚曹艳玲

会议消息

&nb

sp;(564)“第十四届国际电分析化学会议”的通知无

研究报告

(565)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麦籽粒中杀雄嗪酸残留朱启迪桑青王春平张改生陈征赵新亮马守才王军卫牛娜

(570)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同时测定小鼠红细胞中s-腺苷甲硫氨酸和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唐秀芳王箭张晓清高茹菲丁敏

(575)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内生真菌草酸青霉的代谢产物黑麦酮酸a王艳红吴晓民朱艳萍杨信东李月茹

(580)应用同步辐射x近边吸收谱法研究大气超细颗粒物中氯形态张博郎春燕马玲玲杨国胜龚仓郑雷马陈燕赵屹东胡天斗徐殿斗

(585)邻-硝基酚分子印迹聚合物为涂层固相萃取搅拌棒的制备及其萃取性能研究农舒予林福华陈林利黄晓佳袁东星

研究简报

(590)离子液体-静态顶空气相色谱法检测十滴水中的樟脑和桉油精张琳倪美萍蒋晔

(594)双柱串联-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检测水中的4种胺类物质朱丽波徐能斌冯加永钱飞中陈钟??br>(598)吹扫捕集二次冷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地下水中的氟利昂张江义李国敏郭伟

(602)温度对线虫的砷胁迫应答的影响李铸衡侯晓丽徐镜波王云彪

来稿摘登

(606)白血病患病儿童血浆中砷化合物存在形态的研究舒晓亮钟静霞李雪梅康凯柳先丽蔡东联

评述与进展

(608)功能性纳米材料在电化学免疫传感器中的应用王广凤朱艳红陈玲王伦

仪器装置与实验技术

(616)基于arm9的便携式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检测器刘军山王宁徐征安良坤徐飞严小冲刘冲王立鼎

(621)基于微机械电子系统的电化学电极阵列的研制赵朝辉王力甘先云朱昌安刘成桂郑军谢国明

书刊征订

(626)《中药材高效液相色谱检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收载品种对应方法集》无

微生物研究报告篇3

针对中学传统应试教育与大学创新教育的冲突与矛盾,引导新生认识和熟悉大学环境与资源,帮助新生了解大学阶段的学习特点与教学方法,从知识上了解化学在医学中的作用,从情感上认同化学是与人类自身健康密切联系的生命科学领域。在内容上,该课程以化学和生物学的新兴边缘学科-化学生物学的研究对象为主线,利用化学的理论、研究方法和手段来探索一些生物医学的问题。结合学生的特点以及课时分配,本课程确定了三个研讨主题,分别是“微量元素与健康”、“金属蛋白质和金属酶”“、生物矿化机理及调控”。采用开放式讨论和研究性教学,在教员的引导下,在一种轻松、活跃的氛围下,学员们就某一研讨主题展开讨论。在讨论中有不同观点的碰撞、不同知识的传递和不同信息的交融。通过讨论,使学员对某一问题的认识会更加全面、更加深刻。达到理解化学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地位和作用,领悟化学与生命之间的密切关系,明确掌握化学基本原理对于理解临床疾病发生机制的重要意义,增强学习医学化学课程的兴趣。

2教学实施

2.1课前准备

2.1.1教学大纲

教学实施前,教学组将教学大纲在校园网上,以备学生查询。教学大纲的内容包括:(1)课程基本信息:教师信息、课程目标内容、阅读材料、课程进度等。(2)学员人数要求:人数控制在15~20之间。(3)课程考核方式:课程考核为开卷,包括文献报告、课堂讨论两个部分,成绩各占50%。成绩采用百分制和等级制相结合的方式,90~100分为a,80~89分为B,70~79分为C,低于70分则不能得到学分。

2.1.2阅读材料

新生研讨课要求学生大量阅读,通过阅读更全面地了解课程内容,并在讨论与批判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见解。“化学与生命”课程建议阅读的材料包括书籍《化学生物学基础》、《中国化学科学丛书:化学生物学学科前沿与展望》、《平衡生命的砝码-微量元素与健康》、《生物矿化》以及文献“微量元素在骨质疏松预防中的作用”“、微量元素与心血管疾病”、“生物矿化:无机化学和生物医学间的桥梁之一”“、生物矿化研究进展”等。在给出的书籍及文献中,根据教学目的,有的要求全文阅读,有的则只要求学生阅读重点章节。

2.2研讨课的实施

2.2.1绪论课

绪论课是研讨课的第一堂课,由研讨课的牵头教授担任主讲,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课程性质。牵头教授围绕:(1)什么是新生研讨课?(2)为什么开设新生研讨课?(3)如何上好新生研讨课?这三个问题进行了充分的阐述。第二部分:任务分配,把课程研讨的三个专题告诉学生,并把需要讨论的问题分配给学生。学生自由分组,课下准备。

2.2.2课下自主学习

接下来的两周时间为课下自主学习,每个学生根据老师分配的任务,认真阅读老师推荐的书籍和文献。尽管每个学生虽然只承担部分内容,但是由于这种学习方式对大一新生而言是崭新又陌生的,并且要求在讨论课上进行发言,所以学生只有认真阅读老师推荐的书籍和文献,才能在讨论课作出有意义的发言。因此这对学生的自学和研究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了帮助学生顺利过渡,教学组的老师给学生提供了相应的支持和帮助,包括邮件、网上答疑和每周两次的面对面交流。

2.2.3教授报告与学生讨论

在学生自主学习两周对课程有一定了解后,由担任授课的三个教授分三次做了“微量元素与健康”、“金属蛋白质和金属酶”以及“生物矿化机理及调控”的三场报告。每场报告的内容十分详尽和丰富,都分别针对各自问题的起源、发展、现状一一进行了梳理和归纳。每场报告结束之后,就是学生自由讨论的时间。学生们则根据在课下的准备畅所欲言。比如,在“微量元素与健康”的报告中,有的学生谈到了自己感兴趣的“影响aD发生的微量元素”,他们认为“铁、铜、锌”可能是重要的神经化学因子,但真正的作用机制是什么,仍然不清楚,还需要通过课下的文献查阅或今后的学习中继续探讨;有同学感兴趣的是“高血压与微量元素的关系”,谈到了“硒、锌、镁”可能对血压都是重要的作用元素,但调控的关键环节和步骤是怎样的,仍不清楚。在“生物矿化机理及调控”的报告中,有的同学谈到了肾结石和骨质疏松产生的机制,以及临床预防和治疗的化学策略;有的同学谈到了如何从矿化的角度分析和思考心脏瓣膜钙化病产生的机制。总之,学生关注的范围很宽,思维非常活跃。

3教学效果

新生研讨课开设两学期以来,任课教师和选课学生都对这项教学改革给予了积极的肯定。主要内容包括:(1)精心准备严格要求。教授报告要求对各自问题的起源、发展、现状一一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内容丰富详实,图文并茂。而学生的讨论一定要尽可能谈到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思考,不能完全是照着文献说,这就需要无论是教授和学生都要在课下精心准备才能完成。(2)课程目标定位清晰。“经历认知、学习知识”,是研讨课的两个基本目标。强调启发学生的研究和探索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而这种目标定位则在新生研讨课上得以实现。(3)广泛阅读培养批判性思维。研讨课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对本门课程的系统了解和认识主要是从丰富的阅读中获取的,学生的讨论也需要在阅读大量相关问题资料的基础上方能有效进行。很多学生除阅读了老师规定的文献外,还主动扩展了自己的阅读范围,延伸了自己的理论视野。同学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会积极思考,会质疑,这对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是有帮助的。(4)氛围和谐学生参与度高。新生研讨课的特点之一是不仅要让新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让新生经历认知过程,强调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充分参与和交流。所以充分的交流与互动是这种教学方式的特点,课程在实施过程中采用了丰富多样的交流方式,如课堂、邮件、微信、网络平台等。这种线上线下的交流方式,不仅学生参与度高,同时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思想,切实做到因材施教,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提出问题。

4问题与思考

微生物研究报告篇4

论文摘要:环境微生物实验是环境学领域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本文以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为基础,提出了以“先立观念,互动教学,科研教学”实验教学模式为核心的实践经验,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启发与体会。

环境微生物学作为环境工程专业、环境科学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是以普通微生物学为基础,并在研究微生物学的一般规律的同时,更注重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课程[1]。环境微生物是微观的、肉眼看不见的,需要抽象思维,总体而言枯燥乏味。所学知识虽与专业相关,但学生尚未接触科学研究,所学内容离日常生活较远,学习目的性大打折扣,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与其他专业的微生物课程类似,在进行环境微生物学的理论教学的同时,配合一定课时量的实验教学,以其调动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兴趣,提高对理论知识的认知能力。

另一方面,随着环境微生物学的发展,例如无菌操作、培养基制备、消毒与灭菌、微生物的培养分离计数等微生物学中最基本的一些技术在环境污染处理等生产研究领域中应用十分广泛,对整个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发挥着重大作用。因而,微生物实验教学也是课程理论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桥梁和纽带,在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充分调配环境微生物学实验的内容及授课方式,让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具备理论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且能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创新能力的学生,一直是值得思考和努力的问题。本文根据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先立观念,互动教学,科研教学”为中心思想的教学方法,以其为进一步提高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效率提供系列应对策略。

1先立观念

微生物实验与物理化学实验不同,其研究对象是形体微小、分布广泛、无处不在的细菌、病毒和真菌。尤其是在进行某种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及培养过程中,无菌操作技术是整个实验的重点。尚未接触微生物学实验的学生不能深刻注意到与其它学科实验的差异。其它学科实验的操作是在开放的空气中进行的,而微生物学实验尤其是研究工作中,许多实验操作是在相对隔离的环境中进行的,以保证不受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因此,在学生尚未养成不良实验习惯之前,就必须让其建立无菌操作的概念。笔者在第一次课堂上,就针对整个课程周期内的行为规范要求做一次详细说明,培养学生规范的操作技术。让学生理解什么样的操作是规范的,什么样的操作会引起实验的失败。结果表明,缺少这部分内容的教育,在后面的实验活动中,学生往往会不自觉养成一些不良习惯,无菌操作概念则相当薄弱。因此,我们强调先立观念。大学的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是他们第一次接触微生物,在最初阶段就让学生知道整个课程的基本规范,会让他们受益匪浅。

2互动教学应贯穿整个实验教学

常规的实验教学,通常由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组成。即,教师讲解本次实验的目的、原理、材料、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然后学生各自分组按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此处,教师的课前讲解是学生进行实验的前提与基础,是学生是否能充分理解本次实验流程的关键要素。因此,教师工作者十分关注如何能提高教师讲解的效率以扩大学生的理解[2]。笔者发现,若将互动教学法引入到实验课中,同样十分有效,它是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主观能动性的教学方法。那么实验课的互动教学法是以何形式出现的呢?笔者通过实践,摸索出了“问答式”、“答问式”、“师生讨论启发式”、“实验结果展现”、“多媒体教学”等多种形式,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选择地加以使用。

(1)“问答式”与“答问式”。“问答式”即在讲完实验理论后由教师针对本次实验的关键问题进行提问,然后由学生回答。如“细菌涂片制备与染色”实验中,教师可以询问学生革兰氏染色的原理与步骤等。这不仅能促进学生理解的效率,还能让教师从中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并可针对学生不懂之处解答;“答问式”则通常在“问答式”之后,即要求学生针对实验提出若干个问题,由教师回答。众所周知,在大多数情况下,中国学生往往会带着疑问进行实验操作,直至出现问题后才会找老师解答,或甚至不问。而这种情况对于实验操作教学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培养学生在实验前把整个过程弄明白,不留疑问的进行后面的实验,是教师们一直以来努力的目标。笔者发现,从第一次课程点名鼓励提问,到后面几次课的踊跃提问,宽松的互动问题环节还是比较受欢迎的。其中有很多问题是教师认为比较简单的一些操作,所以先前并未讲解透彻,而学生却一知半解。当他们提问后教师解答,则能让整个实验的进行事半功倍。因此,让学生习惯并喜欢“答问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非常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方法。

(2)“师生讨论启发式”分两种形式,即口头和书面形式。口头形式通常在课内完成,即在学生在实验期间,与老师的交流。如此,使学生学到较多实验知识与技巧。并且,教师可在下课前集中讲解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纠正学生常见的习惯性错误,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书面形式,则是要求同学在完成课内的实验操作后,实验报告除了目的、原理、方法、结果和思考题外,还应有相应的分析和讨论。以往,学生撰写报告往往把实验原理、材料、操作方法和实验数据等简单地罗列,未能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为了使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实验内容,探讨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原因,提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和实施解决方案的能力,笔者要求学生如实记录操作步骤和实验结果,尤其是鼓励将操作步骤以图示的方式表示出来,而非从资料上抄下来大段大段的文字。此外,鼓励其将实验中出现的各种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对于实验取得与预期相符结果的,分析成功的关键和经验。对于未取得预期结果的,分析导致实验失败的原因。对于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教师在批阅过程中逐一点评。笔者在评阅实验报告时常遇到以下内容:“本次实验失败了,主要原因可能是培养基制备时琼脂浓度过低”;“这次实验我们成功分离到了纤维素降解菌”。这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意见与想法,能促进今后课程开展的及时改进。

(3)“结果展现式”应用的典型例子就是在“显微镜的使用与细菌形态观察”这一实验。这个实验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显微镜的观察,对各种微生物细胞的基本形态特征有一个直接的感性认识。笔者所在教学实验室建立了一个互动实验室平台,即教师显微镜下的视野能直接投影到大屏幕让全体学生看到,每组学生用的显微镜视野也能切换到大屏幕上去。如此一来,所有同学都能看到老师做的微生物装片情况,各组之间的情况大家也一目了然。在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大小时,学生对看到显微镜下的物体常有误认。实验中,常常有学生把杂质当作了细菌细胞,需经过老师的指点才能看到了真正的细菌细胞。在互动教室中教师可以在大屏幕上对每一个成像进行分析辨认,从而轻松让每一个学生看到各个小组制作的真实菌体。另外,同学与同学之间也会就实验现象差异进行讨论,交流成功或失败的经验。笔者曾对学生做了调查,90%以上同学都十分认可将自己的实验成果与全班分享。

(4)随着科学的发展,理论部分的教学已离不开多媒体教学,但实验教学大多数仍保持着固有形式,如板书等。为了能在有限的课时内准确生动地将最基本的操作技术介绍给学生,提高实验课程的教学水平,我们在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即每次课程均会播放一段教学视频,如“培养基的配制与分装”、“玻璃器皿的包扎”、“细菌的接种”、“革兰氏染色”等。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示范,可以让学生更为形象的了解微生物操作技术的细节要求,培养出微生物操作技术更为扎实的学生。或者在“污水中常见微生物观察”实验中,让学生观察后拍摄照片视频录像,并对影响资料进行标注,如添加标尺、调节曝光时间等,通过提高学生的兴趣来增强他们对知识点的记忆。因此,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有利条件,将实验课程教学建立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平台上应逐渐成为当前形式下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3]。

3实验教学与科研教学的关系

3.1验证性与研究性教学的有机结合

微生物实验课的开设大多是根据理论教学的进度,设置相对应的实验。实验项目来自实验指导书,书中从实验目的、原理、器材、步骤及注意事项等内容都作了全面而具体的说明,所做实验基本上都是验证性的,学生只需照做,最后完成实验报告即可。整个过程缺少了能让学生好好动脑思考的环节。虽然,实验项目的选择都是从众多实验中筛选出来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但大多是相对孤立的,学生会搞不清实验一和实验二之间有没有关系,有没有学的必要。如果,教师将其中一部分验证性实验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串联,使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术后,适当安排一些研究性的实验项目。将实验项目告知学生,要求学生参考实验指导书和相关的期刊,分组写出试验设计,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师对各个小组进行具体指导,包括实验步骤、实验所需器材的准备等。同时,鼓励各小组选择不同的实验项目,观察结果时互相交流讨论。如“污水中大肠菌群的测定”这一实验中,可告诉学生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5750.12-2006中的多管发酵法,由学生自行去网络资源中查找具体的资料,制作实验方案,由教师审核后开展实验。

3.2研究性与开放性教学的循序渐进

虽然,上述研究性实验项目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及设计能力,但是以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而言仍然是不够的。因此,还可开设一些开放性实验课程,即3~4个学生组成的项目小组选择某位专业指导老师,开展一个结果未知的研究项目,实现实验教学与科研的真正结合[4]。如“化工废水中某降解菌株的筛选分离”、“水体藻类对某化合污染物的响应研究”等。课题组独立完成实验方案实施的全过程,指导教师随时对实验过程中的技术重点、难点进行指导和把关。教师除平时进行指导外,还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学术交流。通过学术交流便于指导教师详细掌握各组的实验进度、存在问题等,并指出努力方向。实验结束时,每名学生写出正式规格的实验研究论文,由指导老师进行评定并备案。

总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正在普遍实施,我们针对环境微生物实验教学进行的一些“互动”改革,仍是初步探索,期望能对进一步推动实验教学改革的进程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李靖,周玉林,关杰.环境微生物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微生物学通报,2009,36(11):1766~1771.

[2]祝伟,何冬兰.浅谈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5):180~182.

微生物研究报告篇5

一现代临床微生物学中对病原学诊断的基本要求包括:

(1)提供可靠的临床标本;

(2)了解正常的菌群;

(3)结合临床,准确进行实验;

(4)病原学诊断需准确、合理;

(5)微生物实验室应及时报告实验的结婚;

(6)加强对检验项目的质量控制。

现代感染性疾病诊断最重要的一步为采集恰当的标本,从而要求临床医师能够获取代表感染性疾病的标本。细菌进行实验的前提是了解知晓人体的正常菌群。在做微生物实验时,应联合临床,做定性、定位和定量的实验分析,患者的临床诊断以及恰当的临床实验标本由临床医师提供,然后进行全面的讨论分析,从而更加的为患者负责。微生物室应在涂片结果,敏感结果以及最后结果出来时及时与临床医师联系,对病情做有力的报告。现代临床微生物学应对各种检验项目加强质量控制,从而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现代临床微生物学要求参与医院感染疾病的监测、管理和控制。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作用有:加强对病原学诊断、微生物抗药性以及环境、器械的监测;加强医院的消毒与灭菌;对流行病进行试验,并加以控制。

二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对医院感染的要求有:

(1)加强对医院感染的监测;

(2)临床微生物室参与医院的教育工作;

(3)对消毒隔离加强管理;

(4)对抗菌性药物进行试验,快速准确试验的报告。

若在临床实验中发现微生物的感染问题,应及时与临床医师联系沟通,及时与控制感染的科室进行必要的联系;一般提醒临床对于病菌的来源,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病菌的传播与扩散;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要经常定期抽调人员去参与医院进行的教育工作,从而更加准确的对微生物菌体做出更准确的判断;正确消毒对微生物菌体的预防和控制非常重要。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工作包括正确的对消毒隔离工作进行指导和监察,并且在特殊情况下,参与对特殊耐药细菌的实验工作并制定消毒隔离的措施。临床微生物室应定期对微生物耐药性的监测结果,这将对临床的救治成功率大有帮助。现代临床微生物学在现代医学中对实际临床中的感染控制工作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临床微生物学要求紧密结合与临床之间的关系,并且还要牢牢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对常规的微生物检验工作要快速进行,判断要准确,并且应即有速度又有质量对实验结果做出报告。

临床微生物学要求实验结果与临床尽可能的相符。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要加强对教育培训的宣传,并能对在微生物实验室中实验的结果做出合理准确的解释。现代临床微生物学不仅对于高等院校的学生们,或是对医学工作者的知识更新都是极其有必要的。医院应切实加强医院内感染控制的工作,从而为服务临床做到更好的服务。利用临床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以及微生物学的理论与技能来进行临床微生物学的检验。临床微生物学需通过检验系统,从中了解各类微生物的特性,快速、有效的做出对病原学的诊断及微生物检验报告,为治疗、诊断措施提供强有力的科学理论依据。为医学感染控制提供病原学诊断是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目的,从而达到减少、避免和控制病原体的效果。微生物实验室工作者应加强对微生物标本的提取工作,然后写出对其的研究报告,为医学临床提供帮助。现代临床微生物学的任务包括:获取标本信息,并且学会妥善保存与保护,提高对微生物的检验率。利用微生物学知识学会多种对微生物检测的方法,从中选出最佳的检测方式,还包括系统鉴定程序,以及对检测中存在的质量控制。

微生物研究报告篇6

早期的研究中以植物内生菌为题报道的绝大部分都是非豆科植物根系内分离到的固氮根瘤菌Frankia属细菌,宿主植物主要有四川桤木(alnuscermastogyne)、木麻黄(Casuarinasp)、沙棘(Hippophaesp.)、赤场(alnussp.)、杨梅(myricasp.)和胡颓子(elaeagnussp.)等。此外还有百合科(Liliaceae)百合(Liliumsp.)细胞中的内生菌研究。篇名中第一次出现内生细菌的原著论文是1996年中国农业大学刘云霞等关于水稻内生细菌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megaterium)在水稻内分布的研究[5],以及吴加志等关于enterobacter,pseudomonas和Bacillus三属植物内生细菌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潜力方面的研究[6]。受国外植物内生细菌研究的影响,作为植物病害的生防因子,我国棉花、水稻、马铃薯等作物的内生细菌首先受到了关注。我国首次正面研究内生真菌的是已故南京农业大学终身教授李扬汉关于麦田有毒杂草毒麦(Loliumtemulentum)中的内生真菌的观察[4],此后我国内生真菌的研究沉寂了约10年。邱德有等关于红豆杉内生真菌的先驱性研究开启我国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研究的火热时代[3,7-9]。目前,关于药物开发指向的植物内生微生物及其所产生理活性物质研究,在我国遍及以药用植物和农用植物为主的数十科野生植物和农作物,连年产出百余篇原著论文和十余篇文献综述(图1)。按现在的趋势,我国年度发表植物内生真菌相关原著论文将很快会超过两百,研究的热潮有增无减,成为植物内生微生物研究中最活跃的领域。植物内生真菌的另一个重要内容——禾本科植物麦角类内生真菌的研究则到甘肃草原生态研究所南志标从新西兰留学回来后才真正兴起。南志标先生回国后在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人事部归国留学人员科研启动资金的资助下,利用执行联合国粮食计划署2817项目咨询任务时从新疆阿勒泰地区采集到的野生植物样品,首次检测到我国产布顿大麦草(Hordeumbugdanii)中含有内生真菌,并指出了内生真菌的植株能促使宿主植物总生物量、干物质产量、根重以及分蘖数均有所增加。同时也发现,甘肃省的中华羊茅、紫羊茅和部分雀麦属植物中不同程度的含有内生菌[10-11]。同时,在美国牧草种子公司的资助下,新疆草原研究所的李宝军等利用新疆种质资源库的11种牧草种子进行了内生真菌的检测,发现醉马草种子中含有内生真菌[12]。进入21世纪后,关于禾本科植物内生菌的研究有兰州大学的南志标/李春杰课题组、南开大学的高玉葆/任安芝课题组以及南京农业大学的王志伟/纪燕玲课题组等开展持续性的研究。

2植物内生微生物研究的基本特点

首先应该指出,国际国内植物内生微生物研究最大的特点是其范围之大、涉及微生物的种类之多样、功能之繁杂、潜力之广阔。据现行学术界通用的概念和范畴,只要是有机会在植物体内出现的微生物,几乎无所不包含在植物内生微生物的范畴之内[13-15]。这个特征决定了植物内生微生物的研究领域是广阔的,所涉及的学科除生物科学类各基础学科外,还有农学和林学类各基础学科、药物化学、医学、生物工程、食品保藏与加工等多方面的学科。因此,植物内生微生物的研究适合多领域共同协作,在视角和概念运用等方面出现多元化也是很自然的。第二,植物内生微生物基本功能是多层次的。最基本的层次是微生物本身的显。这种功能以微生物的分离物为基础、在人工培养时即得以表达,可通过人工培养以及人工发酵进行研究、挖掘和改良,我国这方面的研究报告最多[16-18]。第二层次是微生物和宿主植物形成共生体(Symbiota)所表现出来的功能。就像绝大多数产毒素的冷季型禾本科植物与其epichloae类内生真菌的共生体那样,这种毒素的生产和积累的功能不是植物或微生物单独所具有的,或者单独能达到的强度和高度,只有通过宿主植物和内生微生物形成共生体后才体现出来[19-21]。第三层次是内生微生物/宿主植物共生体在不同环境中所表达出来的不同功能或不同程度。上述产毒epichloae类内生真菌和其宿主植物的共生体也不是在任何时候、任何环境中都能生产和积累毒素,在某种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生产毒素(多),在另外的条件下则少生产或根本不生产毒素[19,22]。植物生长环境直接介入微生物和宿主植物共生体的生物学特性的表达。这一现象十分符合植物和微生物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可能对利用植物内生微生物的生理活性物质进行生物制药研究和开发的科研人员也会有积极的启发。第三,植物内生微生物给人类带来的影响不全是有益的,有时也会出现有害的一面。从文献的描述来看,这一点在我国目前仅在少数研究中引起了注意。黑麦草内生真菌、苇状羊茅内生真菌、疯草内生真菌等该宿主植物带来的毒素生产和积累则是最突出的例子。无论是产毒的禾本科植物内生真菌还是疯草内生真菌,已经被人们发现的这些有害事例已经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19,23]。另外,虽然没有出现鹅观草致毒的报道,但从其中的内生真菌中也检测到了一些毒素生产基因(王志伟等,未发表)。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植物内生微生物给人类带来有害影响也给以足够的关注。同样,我们固然可以期望植物内生微生物给宿主植物带来或加强抗菌作用(antagonism)、化感作用(allelopathy)等抑制其它生物生长和发育的功能,在植物抗病、抑制杂草等方面起到一定的正面作用。但另一方面,这些作用是否会导致区域内生物多样性的降低[24-25],产生新的生态问题?这些都需要今后去认真评价。第四,植物内生微生物的功能一部分可通过生物学/生物化学的特征表现出来,另有一部分功能必须通过生态学的方法才能加以研究和利用。新西兰在飞机场及其周边大规模种植产毒素epichloae类内生真菌和其宿主植物共生体,以此驱避在机场聚集的鸟类(JohnCuradus,私人通信)。这是通过生态学的方法对植物内生微生物的功能加以利用的一个代表性事例。在我国,利用植物内生微生物进行植物病虫害的生物防治也是这类事例中的典型[25-27]。在这些情况下,内生微生物和其宿主植物的共生体特征的稳定表达就十分重要。一般来说,植物内生微生物作为药用微生物利用时,微生物本身相对重要一些,而作为农用资源或环境修复手段加以利用时,共生体的特征则往往更加重要。

3我植物内生微生物研究的发展和特点

进入21世纪,特别是近10年来,我国植物内生微生物的研究发展迅猛。据最保守统计,在我国发行杂志上由我国科研人员发表的植物内生微生物的论文(篇名中含有“内生菌”、“内生细菌”或“内生真菌”字样的论文)在2008年以后每年都超过200篇,2013年论文总数已逼近300(图1)。考虑篇名中没有体现出来的论文以及在国外发表的论文,我国科研人员近年来发表的植物内生微生物研究的论文大约每年可达400篇以上。研究领域也全面开花,基本形成了4大板块、24个分支的局面(表1)。至此,我国已形成了一支队伍庞大、成果丰硕的科研力量,在国际植物内生微生物研究中占有十分显要的地位。从整体趋势来看,我国植物内生微生物研究的特点可概括为“四多四少”。资源探索多、分离培养多、活性检测和生物功能研究多,基础性前期工作多;方法研究少、涉及林木少、与宿主的关联少、实际应用少。特别是以药物开发为目的的资源探索性研究报告最多,以抗菌、抗肿瘤等指标为主的药物开发指向的论文大量出现,形成了我国植物内生微生物研究中最耀眼的亮点[17,28-29]。植物内生微生物研究以生理活性检测以及活性物质探索为主要范式(paradigm)之一,思路清晰易懂、方法简单、实施容易,是研究生训练的好材料。关注我国植物内生微生物论文数量的上升时机,也不难发现其上升趋势和研究生毕业数量的上升基本同步(图1)。从论文数量整体来看,从20世纪末开始我国科研人员在本国的科学杂志上(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收录部分,1979-2013年),植物内生微生物的研究有了飞速的发展。在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中,我国关于植物内生微生物研究的突飞猛进,论文数量从2000年的14篇增加到2010年的257篇,翻了18.4倍(图1);研究对象也从Frankia等非共生固氮根瘤菌为主、加上几个关于红豆杉内的紫杉醇生产菌以及冷季型禾本科植物中的麦角菌类真菌等零星报道,发展到包括草本、木本、单子叶、双子叶以及蕨类等数十科近百属植物中的微生物;研究方向也增加到包括医药、农业、环境、食品等多个领域(表1)。最近几年来,植物内生微生物相关的论文数量继续增加、研究范围继续扩大,形成了我国微生物学研究中发展最快、研究人员增长和人才积累最快、研究范围扩大最快的领域。在这个领域中,显示各种生理活性、具有潜在的药物开发价值的植物内生真菌以及它们所生产的生理活性物质不断出现,具有抗病虫害活性的内生微生物菌株也大量积累,新的微生物物种被相继提出,并不断开发出重金属抗性增强、难降解化合物的分解等新的应用功能。同时,通过参与植物内生微生物研究而得到基本科学训练的年轻学者也大量进入社会,我国植物内生微生物的研究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是,我国植物微生物研究发展不平衡。在我国的期刊上发表的研究报告主要集中在医药方向和农业方向,尤其是以生物医药开发为目标的药用植物内生微生物的论文数量尤为突出[17,28-29]。而在大尺度生态学中十分重要的天然林木以及草原野草中的内生微生物则报道相对较少[12,30-33]。在研究程度上也存在着“初步研究多、深入追究少”的特点。在生物活性和活性物质研究方面,分离和初步鉴定多、周密的分类鉴定少,活性菌株的初级筛选多、达到或接近可应用水平的筛选少,活性检测和物质初步提纯多、化合物纯化与鉴定少,发展到后期应用的事例则寥寥无几,有关生理活性物质生产的基因及其调控的研究则更少[17,29]。在生态学研究方面,也存在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生态分布、生活史研究、培养条件的优化等都比较少的倾向[33-36]。此外,微生物的分离技术、培养技术、微生物的消除技术、接种技术等开发还相对薄弱。考虑这些内生微生物的农业应用,能将植物内生微生物进行工具化的上述操作技术也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开发。因此,我国的植物内生微生物研究的质量进一步提高、应用面继续扩大、实用性大幅度增加的空间依然很大。

4我植物内生微生物研究的成

4.1医药指向的研究

1993年,Strobel等发表了关于红豆杉内生真菌合成紫杉醇这一发现,在国际上形成了药用植物内生微生物开发的范式。受此范式影响,我国医药指向的植物内生微生物研究以药用植物为材料居多,尤以红豆杉类植物、红树类植物、鬼臼类植物、石斛等兰科植物以及银杏等植物较为常见。红豆杉属(taxus)植物主要有短叶红豆杉(taxusbrevifolia)、红豆杉(t.wallachiana)、南方红豆杉(t.chinensisvar.mairei)、云南红豆杉(t.yunnanensis)、东北红豆杉(t.suspidata)等,我国微生物学工作者从中分离得到了紫杉霉属(taxomyces)、镰孢霉属(Fusarium)、链格孢属(alternaria)、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曲霉属(aspergillus)等植物内生真菌和内生细菌。从这些微生物中又分别检测到了抗肿瘤、抗氧化、抗动物病原物、抗病原媒介物、抑制特定酶活性等生物活性,分离到了生物碱类、苯丙素、萜类、醌类、脂类、酮类、酚类、有机酸类、甾体类等活性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其中关于紫杉醇生产的研究报告最多[17,28-29,37-38]。常用的红树类植物主要包括生长在包括港澳地区在内的华南沿海的红海榄(Rhizophorastylosa)、秋茄(Kandeliacandel)、木榄(Bruguieragymnorrhiza)、桐花树(aegicerascorniculatum)、白骨壤(auicenniamarina)、海漆(excoecariaagallocha)等。我国微生物学工作者从中分离得到了链格孢属(alternaria)、曲霉属(aspergillus)、芽枝霉属(Cladosporium)、镰孢霉属(Fusarium)、拟青霉属(paecelomyces)、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青霉(penicillium)、茎点霉(phoma)、叶点霉(phyllosticta)、木霉(trichoderma)、芽孢杆菌属(Bacillus)等植物内生真菌和内生细菌[39-41]。从这些微生物中又分别检测到了抗菌、抗肿瘤、抗氧化等活性,分离到了肽类、多糖类、尿囊素、异香豆素等活性化合物[37,40-42]。小柴科的桃儿七(Sinopodophyllumhexandrum)、八角莲(Dysasmaversipellis)、南方山荷叶(Diphylleiasinensia)等鬼臼类(podophylloideae)植物内生微生物中有些菌株能合成具有抗肿瘤活性的鬼臼毒素(podophyllotoxin);银杏(Ginkgobiloba)的内生微生物中有些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夹竹桃科的长春花(Catharanthusroseus)的内生微生物中,镰孢霉属(Fusarium)真菌等有些能合成具有明显的抗癌作用的长春新碱(Vincristine);天麻(Gastrodiaelata)、石斛类植物(Dendrobiumspp.)等兰科(orchidaceae)植物中的密环菌属(armillaria)、角担菌属(Ceratobasidium)、皮伞菌属(marasmius)、镰孢霉属(Fusarium)、丝核菌属(Rhizoctonia)等内生真菌也生产多种生理活性物质,获得了高度的关注[17,29,37]。关于药用植物的内生微生物及其药物指向的生理活性物质的研究在我国如火如荼,从各个角度总结出来的综述也层出不穷[9,37,43-44],在此不一一赘述。但是王剑文,谭仁祥等提出的利用内生菌寡糖诱导黄花蒿(artemisiaannua)发根(Hairyroot)合成青蒿素(artemisinin)的研究提示了植物内生微生物利用的一个新方向[45],提示了植物内生微生物的作用并非一定要以微生物为主的思路,唤起我们对内生菌和宿主两者的相互作用的关注,值得借鉴。

4.2涉农的植物内生微生物研究

微生物研究报告篇7

真正的共产党人

何微先生南下武汉时,已近七十高龄。1984年,何微先生孤身南下,来武汉大学创办新闻系,出任新闻研究所所长和名誉系主任,开始了新闻理论探索、新闻教育事业的新的征程。

我刚留校不久,做了一年多系团总支书记工作。一天,系党总支书记找我谈话,让我去做何微先生的工作助手。说心里话,这一年多的学生管理工作尽管我也做得得心应手,但总是不很安心,我以为在学校工作,就应该去做教学,做研究。而且,父亲从小给我灌输的观点是“人生朝露,学术千秋”。领导做这样的安排,我当然非常高兴。因为,一方面是何微先生身边需要人手,另一方面,也暗合我的向往之心。第二天,就去新闻研究所上班了。

每天早晨,我先到收发室拿到当天的报纸和杂志,9点钟准时送到何微先生家中,和先生一起打扫一下房间,然后,先生便倒上两杯酒,和我坐而论道。先生谈他的工作设想与研究心得,谈对目前新闻改革的看法,让我读哪些书,听哪些课,收集哪些资料,当然也谈他的过去,谈他的新闻从业经历。

何微先生告诉我,刚解放,他作为山西日报社的军代表,是挎着抢、带着副官去上任的。二十出头,他渡过黄河,上了抗大。抗大毕业后,组织让他去当县长,他却选择去做记者。我问他:“打过仗没有?”他说,战争年代,后方也是很危险的,要随时转移,晚上要急行军。有一次,在转移过程中,他的腿上还中了一枪。他的老部下,当时的武大新闻研究所的副所长桑义教授告诉我,何微先生那个时期写了大量的新闻和报告文学作品,有些作品入选了中小学课本。他小时候读的课本中,就有何先生的作品。

何先生说得最多的,是在新闻实践中对党性原则的坚守。他认为,党性原则,是党的新闻事业发展中尤其需要坚持不殆的基本原则。党性原则与国家、民族的利益是相一致的。

在生活中,何先生非常的俭朴,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尽管在“反右倾”与“”中,他受到了各种打击与迫害,但赤子之心不改,对党的忠诚不变。何先生在“”晚期主持陕西日报社工作期间,由于对党报纸本质的认识和把握,《陕西日报》没有作过违背党的基本原则的报道,受到陕西省委的高度评价。上世纪80年代,正是思想解放运动蓬勃兴起之际,也是“”刚过,万物复苏,各种思潮蜂拥而至,很多的年轻人都处于迷惘、困惑之中。我也有彷徨、懵懂之感,总觉得现实与理想之间存在着很大差距,从小所受教育与现实中看到的和听到的有很大的不同。从何先生身上,我看到了一个真正共产党人高贵的品格,看到了理想中的共产党人和现实的一致。我与我的同事谈到对何先生的感觉,我认为他是我见过的第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也坚定了我对党的信念,1987年,我申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新闻改革的探索者

何微先生尽管年事已高,被誉为“红色新闻战士”,但时刻关注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变化与发展,思想一点也不保守僵化,不故步自封。一到武汉大学,他设立了一个宏大而又现实的课题――“中国新闻事业改革研究”,并开展了持续两年的调研活动。何老将新闻研究所的人员兵分两路,由研究所副所长桑义老师带着我,南下广州、福建、上海等地;何微先生则带着另一位同事魏丽老师,到北京及北方其他新闻单位,进行实地考察。

这次调研活动,让我大开眼界,给了我一辈子难忘的记忆。

我随桑义老师首次深入地接触新闻事业第一线的学人与采编人员,让我见识了当时新闻界威名赫赫的《羊城晚报》的总编辑许实、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王中教授、《文汇报》的总编辑马达等前辈的风采,感受了社会转型中各新闻单位改革开放所做的探索。当时,广州珠江广播电台被誉为“中国新闻改革的先锋”。这个媒体对新闻的观念与新闻的功能在实践中,做了系统地探索。传统的观念认为,新闻只有宣传和教化功能,其实,这是对新闻的一种误解。因为,新闻也具备信息传递和娱乐等其他的功能。基于这样一种认识,他们对整个节目进行了整体的变革,同时让节目主持人和听众互动。珠江广播电台由此在新闻界刮起了一股新风,让媒体人与学人们对新闻传播有了新的认识层次。

考察活动非常辛苦,天气非常炎热,一听访谈就是三四个小时。我每天认真做访谈记录、录音,有时疲倦了,就用笔尖刺自己的大腿。尽管非常辛苦,但非常充实与兴奋。桑老师说,要将访谈整理的文本,在学术刊物系列发表出来。遗憾的是,1987年,由于我参加湖北省讲师团到恩施山区支教,就没有参加课题的后期工作。

与此同时,何微先生积极探索新闻教育的改革与新闻科学的构建。记得他在《武汉大学学报》发表了《论新闻学研究内容的构思》一文,集中反映了他对于新闻学科学构建与新闻教育改革的基本设想,他较早提出改革大学新闻专业教学中新闻基础理论、采编业务、新闻史三大块的传统设置,要求增设新闻管理学、新闻人材学、微电子新闻学等课程,同时主张借鉴西方的新闻思想和写作方法,设立新闻比较学等。上述观点,在当时堪称非常超前、也非常开放的观念,在整个中胄挛沤逃界引起了相当大的反响。他后来撰写《新闻科学纲要》一书以及开展的中国新闻思想发展史的研究,都体现了这一时期对新闻学科与新闻教育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何微先生的学术探索在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在何先生的指导下,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科建立了“重基础、宽口径、强实践”的人才培养理念,也确立了从多学科视角探讨新闻传播理论与实践的研究特色。正因为如此,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也迅速成为我国新闻传播教育与新闻传播研究的重镇之一。

高山仰止,何微先生高贵的品格、共产党人的情怀、对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新闻学科的科学化及对中国新闻教育的卓越贡献都将永载史册。

在这春暖花开的时节,想起何微先生在我的生日时亲手给我做的煎鱼,在我进入公共关系和广告研究领域给我收集的简报资料,其音容笑貌,宛在眼前。呜呼,先生已逝,精神永存。

微生物研究报告篇8

四起虚假新闻事件剖析

1.“47号公告”调整计税方法

2011年8月13日~15日,媒体广泛刊播报道称,《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订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公告》(2011年47号)提供了两种全年一次性奖金的计税方法,新增适用于全年一次性奖金的税率表,避免“年终奖越多、税后所得越少”。8月15日(周一),国家税务总局声明称,有人盗用该局名义对外了该公告并作解读。后查明,这一假新闻来源于网络论坛,伪造相关文件并传播虚假消息的上海励某被处行政拘留15天。

此事件被《人民日报》列入近年来产生严重后果的十起网络谣言案例,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以锦将其归为2011年十大传媒事件之一,②都是很中肯的。这起假新闻事件的传播过程是:首发媒体从非正规渠道获取信息,同行迅速克隆或转载。③令人痛心的是,假新闻被揭穿时,一些媒体人和研究者的反应缺乏专业精神。另外,事件中的一些是非曲直有必要进一步廓清。

首先,辟谣声明未说明伪造者的身份,最大的可能是尚未查清。却有知名媒体人在微博上感叹“牛人‘有人’出现了”,问“能说说这能伪造文件,在各大媒体上发表的‘有人’是谁吗”,还有媒体研究者发微博问:“这个人是谁?要不要报警?包括央视在内的所有大媒体都报道了,如果没有权威消息来源怎么可能?!”一些媒体在报道辟谣新闻时也随波逐流,哗众取宠,显得很委屈,还大力质疑辟谣太慢,追问谁伪造了公告。

其次,有一个流传甚广的错误说法,即新华社8月13日播发的《新税法与原税法如何衔接?——国家税务总局相关负责人解答执行新个人所得税法三大问题》也是假新闻。而实际上此稿并非假新闻,依据的是该局《关于贯彻执行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有关问题的公告》(2011年第46号),稿件所引公告名称、编号及所述事实、例子,和假新闻所述均不一样。可惜一些媒体未能抓住这一机会明辨是非。不过,8月14日,新华社播发的短稿《国税总局明确企业派发红股计税方式》引述了“关于修订征收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公告”,却是假新闻,所述内容其实均来自网上流传的“47号文”,④只不过侧重点跟先前几家报纸不同而已。

2.北上广深落选最富20城

今年3月26日~27日,一则消息在网上流传甚广:“2011中国最富20城市排行榜”近日出炉,克拉玛依高居榜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居然榜上无名。

笔者当时即发现,文章未交代评选标准,令人生疑。经查,《南方都市报·佛山读本》2月报道称,此榜单评选的范围是地区、地级市以及自治州,北京上海不在评选范围内。笔者随即通过微博指出这一问题,并提醒同事们注意。这则失实新闻基本上止步于网络,绝大多数报纸未“上当”,可能是注意到了其事实交代不清的问题。笔者进一步研究发现,相关研究报告是2010年12月的,未再2011年的排行。

3.赴港澳购物要缴高额税款

今年3月26日,海关总署2012年第15号公告,修订进境物品归类表和进境物品完税价格表。一些报道断章取义,如:“奶粉超200元将课税”。3月30日,舆论风潮达到顶峰,“15日起港澳购物要缴高额税款”、“4月15日起去港澳购物全部要打税”等说法在网上掀起轩然大波。3月30日晚,海关总署称,公告不涉及行李物品、个人邮寄物品免税政策的调整,进境旅客仍可免税携带进境价值5000元的自用物品,“进境200元奶粉须交10%税”是理解有误。

笔者3月30日下午看到相关新闻时发现了疑点:公告并未涉及免税额度的更改。根据检索到的权威信息,笔者发微博指出,“从香港带超过200元奶粉要征税”是“本月最大假新闻”,海关放行一直以自用合理数量为原则,进境居民携带总值5000元以内物品免税。微博还附带了相关政策和报道的链接。《晶报》官方微博对此进行了转发,另有几家深圳媒体的官方微博也了类似的消息,其中一家还请读者关注该报次日的报道。有网友了咨询海关热线后得到的信息,批评有媒体断章取义。海关系统里,当天下午只有成都海关办公室在新浪微博辟谣(虽然不很到位):奶粉每公斤按200元定价,税率10%,征税20元,2.5公斤以下免征,税率并没有调整。一些媒体微博予以了转发或转载,有的还说明了免税额度。不过,这些辟谣微博的转发次数远不及一些微博“大号”传播的失实新闻,直到5月初,一些传播失实新闻的微博仍未删除,有的仍在被转发。

3月30日傍晚,两位疑为海关人士的网友在微博上同笔者互动,笔者根据其留言检索到重要信息:5000元的免税额并不包括烟酒和应当征税的20种商品等另有规定的物品,奶粉属于这20种商品中的“餐料”,邮递2.5公斤免税,携带则视具体情况处理。一家报纸的副总编辑当晚也发微博表示,海关总署发言人答复该报说,2.5公斤以下免税是指邮递方式,随身携带的奶粉会比邮递免税量高。海关总署的辟谣没有阐述这些细节,作为宏观层面的原则性说明,无可厚非。一些媒体辟谣时则涉及了奶粉免税标准,但记者和信源(包括海关人士)未准确把握政策,有的混淆了邮寄和携带,有的把奶粉算入5000元限额内,有的竟任由专家从被辟谣的说法推导出“可能是顺应香港此前的某些舆论”。

4.海关调整部分进口物品的税率

3月底,一些媒体报道海关总署15号公告时称,税率多数保持不变,一些物品税率从20%降至10%。正值“买200元奶粉要交税”的消息传播得沸沸扬扬之际,关于税率的说法未引起怀疑。4月15日新规生效前后又掀起一波热潮,报道的焦点包括“一些电子、摄像产品的税率有所下降”(语出4月1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4月16日,海关总署指出:公告未涉及税率调整,2007年税率有过大范围调整,此后某些产品税率有调整,15号公告反映了2007年至该公告前被调整过的税率,这些税率已执行了一段时间。

此次失实新闻错在拿2007年确定的税率来对比。公告称,修订进境物品归类表根据的是关税条例和国务院2011年1月批准调整的税率表,如果记者认真一些,或对业务熟悉一些,还会犯那样的低级错误吗?

辨识和应对虚假新闻的策略

1.独立思考,敢于质疑

一些新闻常借助门户网站和微博成为热点话题,媒体人对此要保持清醒,对新闻的价值乃至真实性要有独立的思考,敢于质疑。对有疑问的新闻,应尽可能地核实;若有不能消除的疑问,宁可不发,既能降低风险,又能避免人云亦云,在新闻的选择上体现自身特色。

2.调动资源,认真核实

记者联系着各行各业,找到直接或间接的证实者或证伪者,并非难事。也可搜索互联网,尝试核实。一些虚假新闻的最大症结在于没有进行核实,或虽尝试核实但半途而废。如“47号公告”事件,税收政策的重大“新闻”却由极少数地方报纸在周末首发,虽为知名大报,但仍可存疑。其他媒体如果多个心眼,加以核实,当不致集体“沦陷”。当时国税总局网站上并无“47号公告”,最新公告是“46号”,名称、编号、内容都不同,所附的政策解读稿也可从侧面否定“47号”的某些说法。有多少媒体去查对过?有多少人发现了疑点而又轻易放过?有多少人想到该给税务部门打个电话?

知识的积累和自主获取信息的能力也很重要。在具体问题上,一些官方人士和相关专家也有可能一知半解,报道时如何才能去伪存真?常说记者要成为“杂家”,绝非虚言。事事留心,不断拓宽知识面,才能很快地发觉某些新闻的可疑之处。对一些专业问题,不能奢求事先就有深入了解,但如能通过网络筛选、获取正确信息,便能迅速做好知识储备和采访准备,遇到内行人说外行话时,方可纠偏。

3.善用网络,及时辟谣

微博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网络舆论场,⑤成为很多网民获取新闻的重要渠道。在前述几次虚假新闻事件中,一些“微博大号”的“病毒式”传播就展现了惊人的力量,一些媒体的官方微博也参与了虚假新闻的传播,对公信力造成了伤害。媒体官方微博有必要执行更加严格的发稿流程,对于未经核实的消息,切忌盲目跟风转发和转载。

对网上的虚假消息和非理性情绪,媒体应加以澄清和引导。新闻媒体的微博常常既有本地粉丝,也有外地拥趸,如能及时揭露虚假新闻,将大大有助于赢得口碑、扩大影响。在操作上,应注重互动。除了记者和官方微博的操作者对新闻进行核实外,也要利用好网友提供的线索。通过微博辟谣时,预告自家媒体将有详细报道,也是很好的品牌营销和互动。

此外,还应发挥媒体网站的作用。虽然微博有其传播优势,但因海量的信息不停刷新,容易埋没信息。除了在微博上辟谣,还应在媒体自家的网站或所属传媒集团的新闻门户网站消息,以扩大传播的有效性。

注释:

①杨保军:《认清假新闻的真面目》,《新闻记者》,2011年第2期

②范以锦:《2011年十大传媒事件》,《新闻与写作》,2011年第12期

③吕怡然:《真实:新闻文本的第一价值》,《青年记者》,2011年9月上

④《伪造“47号公告”事件》,百度百科,baike.省略/view/6299366.htm

微生物研究报告篇9

“那么多KFC,哪个才是我要找的呢?”在肯德基(KFC)的广告里,男主角一脸无奈地向各地网友求助―女友故意要考验他,眼看约定见面的时间快到了,却只留下一张在KFC门前拍的照片作为线索。

未来的搜索技术正在攻克这一难题。微软亚洲研究院从2004年开始,就开始研究照片搜索技术(photo2Search)。数据搜索和挖掘组的研究员谢幸向《互联网周刊》介绍了这项技术的研发方向和攻克难点。

人们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旅游时,可能会迷失方向。这时,你的手机就会派上用场。由于手机输入键盘较小,文字搜索太麻烦,你可以站在一个大的建筑物前,拍下一张照片,然后用彩信的方式传给服务器,系统经过查询和匹配,会反馈给你一张标有所在位置的周围地图。此外,系统还将反馈给用户有关该建筑物的相关信息。比如,如果你站在首都剧场的前面拍下照片,系统返回到手机上的信息可能是一个页面,介绍该剧场将放映什么电影。

当然,并不是所有照片都能够进行这一搜索,必须是一些有特征的建筑物、餐馆,或者海报等。如果你拍下了某个居民小区的照片,系统就无法识别,因为几乎任何居民小区的楼看起来都很相似。在海报的应用上,这一技术比现有的二维码技术还要方便,因为不用在每个海报上都贴二维码标签。你拍下一张海报的照片,系统将给你反馈回一些细节信息,比如告诉你到哪里买票等等。由于每张海报都是惟一的,因此很适于这一应用。

据谢幸介绍,这个系统里面最重要的两个研究方向:一个是准确度和匹配度;另外一个是速度问题。这一系统的原理是,用户发回彩信后,通过后台服务器进行接收,并与系统数据库中的图片进行比对,寻找相同的图片,再返回该图片存在数据库中的信息。

起先,微软亚洲研究院采用了CBiR(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方法,基于图片里面的颜色、纹理、边缘对比度、亮度等一些基本的属性,来比较两个图片是不是相似,“但是经过试验,结果并不是很好”。后来,研究员们想到了选取特征点的方法,在图片中选取几百个,将每个特征点用向量表示。比较图片时,只是比较这些特征点,看里面到底有多少个点相似。系统选取特征点时,会选那些相对位置不会发生改变的点。也就是说,即使你的手机没有拿稳,照片角度有些倾斜,都不会影响比对的结果。

每张由手机拍下的照片要跟数据库中的图片进行比对。这意味着只有当数据库中存有类似图片,才会具备上述的功能。如果一个建筑物有多张不同角度拍摄的照片存于数据库,系统辨识程度会相应提高。

微生物研究报告篇10

目前,我国风电项目实行核准制。2013年5月以前,风电项目由国家发展和改革部门或省发展和改革部门核准。2013年5月,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国发〔2013〕19号)的文件,企业投资风电项目的核准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下放到地方政府投资主管部门。经核准的风电项目风电开发企业在项目施工时,履行基本建设程序。我国风电项目建设从规划、项目前期设计和核准,到施工图设计和项目实施的运行流程见下图。

2陆上风电项目建设主要的环境影响

陆上风电项目建设,特别是山区风电场项目建设主要的(也是直接的)环境影响是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如果在动植物物种丰富地区,可能引起生物多样性下降,甚至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问题,主要源于进场及场内道路、风机基础和平台、升压站、送出线路占地的影响。山区风电场一般植被覆盖较好,交通条件较差,建筑材料及设备的运送往往需要修建较长的运输公路。由于风机叶片较长(约50m),进场及场内主要运输道路宽度一般不低于5m,道路转弯半径一般不低于35m(采用特种车辆运输时道路转弯半径可降低至25m左右)。以山区风电项目常见的50mw风电装机(25台单机容量为2000kw)为例,项目总占地约50hm2,新建道路占地约30hm2占项目总占地的60%。风机平台建设需满足风机叶片、轮毂吊装要求,风机平台及送出线路施工占地约10hm2,占项目总占地的20%。我国南方山区风电场植被条件好,动植物和自然景观丰富,在风电场场区或周边区域很有可能分布有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部分分布有高山湿地、鸟类迁徙通道等特殊生境,或者施工影响区域分布有珍稀(濒危)保护动植物、古(大)树等。对于这些风电项目建设,除关注常规的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影响外,还要特别关注对这些特殊敏感区、敏感对象的影响。某些风电场风机点位或升压站距离居民较近,对于这些风电项目,运行期的噪声和电磁影响评价也是一个重点。

3风电项目建设环境保护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规划阶段

风电项目建设规划阶段主要的环境管理是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目前,国家层面的风电规划属于指导性规划,一般只提出全国或某个区域在规划水平年的风电装机规模,不涉及具体的建设项目,也不要求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各省(市、区)编制的风电规划属于能源专项规划,按照《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令第559号,2009年8月)要求,应在规划草案报送审批前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然而,目前各地区一般按照《风电场工程规划报告编制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5年5月)或《近海风电场工程规划报告编制办法(试行)》(FD005-2008)要求,编制环境影响篇章,基本上未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有些规划报告在环境影响篇章中对项目选址的环境制约因素分析不到位,导致部分项目选点没有很好的避开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环境敏感区,从而一开始就埋下了生态破坏的“种子”。

3.2可行性研究阶段

风电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阶段主要的环境管理是开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并同步开展环境保护措施设计。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需论证建设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对于一些大型风电场项目,有些地区要求编制预可行性研究报告。风电建设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主要依据《风电场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该办法第十五条要求编写环境影响评价篇章,但篇章编制要求简单,对主要的环境制约因素分析未做明确要求。风电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主要依据《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该办法第十六条要求编写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设计篇章,但篇章编制要求简单,对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和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表)中的环保、水保措施设计的衔接关系未予明确。对于风电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表)的编制,目前我国行业主管部门正在研究制定行业规范。行业规范出台后,将有利用评价单位抓住风电建设项目的工程特征,突出重点,做好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设计。

3.3微观选址阶段

风电场微观选址是对可行性研究阶段成果进行现场确认的关键阶段。实际上,随着现场调查的深入,本阶段可能发现上一阶段未调查到的环境敏感点,如珍稀物种、古(大)树、少量居民点、用地和坟地等。对于这些分布范围较小的敏感点,通过机位的微观调整,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可以有效避免或减轻对这些敏感点的环境影响。但由于本阶段缺乏环境保护专业机构的监督,设计单位往往只考虑风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如何降低工程造价,忽略了对这些环境敏感点的保护,最终确定的不合理的风机布置给后期环境保护带来了很大困难。

3.4施工图设计阶段

风电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阶段的环境管理主要在开展主体工程设计的同时,同步落实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设计。目前,该阶段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滞后,甚至没有开展同等深度的设计。

3.5施工和运行阶段

风电建设项目施工和运行阶段的环境管理主要监督相关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并进行专项验收。目前,大多数地区要求风电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同步开展环境监理和水土保持监理。但一些建设单位对风电场建设过程中的环境监理、水土保持监理不够重视,迫于环保、水保专项验收压力被动开展监理,常常出现监理工作滞后或流于形式等问题。

4加强风电项目建设环境保护的建议

加强风电项目建设环境管理关键是如何落实环境保护措施“三同时”制度(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4.1加强“同时设计”管理

各省(市、区)编制风电规划,应按照《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要求,在规划报告报送审批前编制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并征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同时,建议能源行业主管部门参照《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致总纲》(HJ130-2014),修编《风电场工程规划报告编制办法》,明确风电规划报告中环境影响评价篇章的编写重点和要求。根据国家简化前置审批的经济体制改革要求,风电项目核准建议取消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同时建议行业主管部门参考《海上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FD007-2011),编制《陆上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细化陆上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篇章编制要求。目前,能源行业主管部门正在编制风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编制规范。笔者认为,可行性研究报告应依据批复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表),开展同等深度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措施上有优化(或变更)的需要补充说明。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投资必须纳入工程投资概算,并保证专款专用。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项目核准的必要文件,项目核准单位应明确项目开发企业申报核准项目时,必须附环境保护和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复意见。在开展风电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时,建设单位应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与主体工程同步开展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设计,设计依据是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时对照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表)及其审批意见的要求进行复核。

4.2加强“同时施工”管理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开展环境监理和水保监理工作。建议环境监理在微观选址阶段就开始介入,并贯穿微观选址、施工图设计及工程施工全过程。建设单位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表)及批复中的监测计划,开展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在风电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应将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环境监理监测落实情况定期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在风电场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如出现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设计重大变更,应当编制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的变更文件。

4.3加强“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管理

在工程试运行前,建设单位应开展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自查工作,全面检查工程各项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落实情况。在项目整体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按照国家相关法规要求,及时开展工程竣工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验收工作。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编制工程竣工环境保护调查报告和水土保持技术评估报告。严格环保执法监督。风电项目运行期,建设单位应采取措施确保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设施安全、正常、稳定运行。风电项目施工过程中未严格落实“三同时”管理制度,由此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由环境保护和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项目核准机关可对项目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的落实进行专项巡查,发现相关问题及时移交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主管部门处理。其他单位和个人可将发现的问题向相关部门举报。

5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