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自动化网络技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03:04

工业自动化网络技术篇1

当前国际主流自动化控制技术厂商生产的控制器都提供以太网tCp/ip接口,这是因为以太网tCp/ip技术以及协议是完全公开的,并且已经成为网络互连的重要标准。因此,以太网控制技术在产品设计、材质选用、产品强度、可互操作性、可靠性等方面能够满足冶金工业的生产需要。

(1)数据传输率高。

数据传输率高的特点为以太网控制技术在冶金工业中的运用奠定了重要基础,通信速率的提高不仅可以减轻网络负荷,而且可以显著提高时间确定性。一般来说,10mb/s的以太网传送1518字节需要用1.2s,而1000mb/s的以太网仅需要12μs,而随着百兆网、千兆网的广泛使用和万兆网的出现,冶金工业中以太网控制技术的数据传输率将会更快。

(2)交互式和开放的数据存取技术。

由于具有开放式和交互式数据提取及存储技术,以太网控制系统的终端设备以及交换机端口之间可以采用全双工通信线路,在交换机内部多对端口之间采用并行交换,这样不仅有助于消除以太网用于工业控制时所受到的制约,满足生产过程中实时控制的要求,而且可以支持虚拟局域网,降低组网成木,提高网络控制的灵活性。

(3)性能可靠,维护方便。

由于以太网有统一的标准以及相同的通信协议,ethernet和tCp/ip很容易集成到信息系统。所以在设置、诊断以及维护等方面的技术比较成熟,并且已经被广大技术人员所接受和熟练掌握。因此,以太网控制技术就为冶金工业建立公共网络平台奠定了基础,并可以构成各种网络拓扑结构,为冶金工业自动化网络控制技术的运行提供可靠保障。例如,在网络拓扑结构上,采用星形连接及交换式Hub,可以提供数据缓冲以及具有确定接收数据的网段智能,降低数据冲撞及重发机会。总之,以太网技术具有高传输速率、高传输安全性和可靠性等优势,为解决冶金工业的控制、管理以及系统集成等问题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例如,oDVa(Devicenet供应商协会)就已经了在工厂基层使用以太网服务的工业标准。可见,以太网进入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把以太网控制技术与现场总线结合起来,使冶金工业生产各环节集中到统一的自动化网络架构中,这样就可以显著提高冶金工业的生产效能。

2自动化网络控制技术在冶金工业综合控制中的应用

自动化网络控制技术在冶金工业的应用,不仅可以对各生产环节进行监控、调整和检测,及时发现故障并发出指示信号,而且可以根据要求进行自动化工作。以以太网为基础的自动化网络控制技术在冶金工业综合控制中的广泛应用,不仅可以解决冶金工业生产中的系统控制等问题,而且可以有效提高冶金工业的生产效益。

(1)构建冶金基础自动化系统。

在冶金工业中,以pLC、DCS、工业控制计算机为代表的计算机控制,是对冶金生产现场级设备的控制,构成了冶金基础自动化系统。在这一系统中,pLC控制占据主导地位,是最基础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其作用的发挥将会对冶金工业综合控制系统产生直接影响。在冶金基础自动化系统中,pLC发挥着回路控制的功能,DCS主要是用于改善顺序控制功能,它们与工业控制计算机等设备构成了冶金工业生产过程中重要的基本控制系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构建冶金生产管理控制系统。

在冶金工业过程中,借助于生产管理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冶金生产流程进行集成控制,使其在协调工序、质量监控以及在线监测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这是冶金工业自动化综合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构建冶金生产管理控制系统,促进冶金生产横向数据的集成与相互传递,同时推动计划—生产—控制等纵向的信息集成。在此基础上,整合冶金生产中的实时数据和关系数据库,为冶金生产管理控制提供决策支持。

(3)构建过程控制系统。

在冶金工业生产中,采用光机电一体化、软测量以及数据融合数据处理等技术,以关键工艺参数控制、物流跟踪、能源控制以及产品质量全过程控制为目标,实现对冶金工业流程的在线监控。通过构建过程控制系统,借助于继电器、传感器等设备的应用,不仅可对冶金工业进行自动检测和控制,而且可充分实现对冶金自动化的顺序控制、过程控制、传动控制以及运动控制,有效改进冶金工业自动化系统的效能。例如,采用RCS-9600CS系列装置来保护测控产品,具有较高的灵活度,可有效对冶金工业生产进行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

(4)构建企业信息化系统。

建立企业信息化系统的目的在于实现信息共享,不断提升冶金工业的制造智能,以有效实施质量管控、实时监测、生产调度等的动态管理,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冶金工业的生产成本,而且可以做到对能源的有效管控与性能管理,为冶金工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以及冶金工业的生产和经营管理等的创新奠定坚实的信息基础。例如,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及其他技术实现对冶金工业生产流程的模拟,可以实现对故障分析、在线监测等多方面的智能管理,降低冶金工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利润。

3结语

工业自动化网络技术篇2

(1)技术设备更新换代快

通信工程建设是随着技术发展日益更新的,其设备技术更新换代及其迅速,这就使得其工作使得科技含量必然随之提高。其装备及其技术要求也随之而提高。

(2)科技含量高

随着现代技术的日益发展,设施装备的日益精密及其高端化,通信设施及其技术也随之而提高。例如,软交换设施,光传输设施,甚至是第三代通信设备的更新,这些都需要更高技术含量的测试装备,对于操作人员而言也要求更高的技术操作水平。

(3)协调性更加精准

通信工程是国家电网传送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设计工程项目较多,测量人员多而分散,通信工程沿线都需要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维护,这就决定其网络系统具有密切协调性,这样才能保障整个通信网络的通畅。

(4)协同作业

通信工程是一个多工程,多专业共同努力而建立起来的一个整体性网络,在整个过程中,需要各部门人员共同协作,分工合作,这就对设备和系统的兼容性以及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知识的全面性、团队协作精神及技巧、协调能力、全程全网的概念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5)环境要求高。

许多专业工程对温湿度、洁净度、新风量、抗震、防火、防盗、防腐蚀等特性设有强制性要求。

二、通讯工程应用前景分析

1、信息网络领域的应用

信息网络的功能是信息终端的连接与信息传输,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与电信网络相比较,信息网络的核心是信息传输与传输过程的处理。实际上,信息网络的数据传输基本上是以通信网络为主。所以说,通信网络是信息网络的支撑,信息网络是在通信网络之上的信息传输和连接处理。信息网络中,信息传输是以数据形式实现的,即信息网络要提供数据传输技术,而数据传输技术的基本实现方法就是利用电子信息系统;同时,信息网络的数据传输控制采用了各种协议,信息网络从信息处理的角度,对数据传输按不同层次进行传输,这样就可以保证数据传输的正确性,而要实现信息网络的数据传输协议,就必须利用电子信息技术中的微处理器系统。因此,电子信息技术是信息网络的基本支撑技术。信息网络所使用的设备,几乎全部是各种微处理器系统构成的电子设备。电子信息技术在信息网络中应用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根据信息网络中数据传输和数据传输控制的要求,利用电子信息技术设计不同的数据传输终端、数据采集终端和数据传输设备。

2、工业控制领域的应用

随着工业领域技术的发展,形成了以自动生产为目的的自动化技术。自动化技术就是用电子信息系统来控制各种机械设备。自动化技术的基本技术特点,是控制系统与工业行业直接相关,例如智能仓库、机械加工、车辆控制、金属冶炼、石油开采、煤炭采掘、石油化工药品生产等行业,对自动化技术的要求各不相同。为了满足各种工业生产过程的需要,自动化技术需要利用电子信息技术中的电子电路和微处理器技术来设计各种电子控制系统,在自动化技术领域,电子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各种设备的核心技术。随着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发展,各种工业自动化设备正在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同时,由于工业领域的环境条件和生产过程的控制要求千变万化,因此,电子信息技术已经成为自动化技术体系中的核心技术。

三、结语

工业自动化网络技术篇3

【关键词】网络系统集成设计

随着经济的发展,计算机技术也普遍受到人们的关注,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时代,因此,网络系统集成的技术也逐渐地受到人们的关注,逐渐的运用到各个领域中,目前我们关注的是怎样将网络系统集成技术运用到各个行业中,而怎样将网络系统集成技术运用到工程设计中也是我们十分关注的。网络系统集成技术与工程的设计和建筑工程的设计是密切相关的,只有将二者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才能够促进网络系统集成的发展,而网络系统集成技术的发展也会促进我国建筑工程的发展,带动我国的经济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一、网络系统集成的解释

我们不难理解,所谓的系统就是指事物与事物之间各种相互联系,并且相互影响所产生的一种有机的整体,而计算机网络系统就是把计算机作为网络的中心和载体,然后通过一些技术平台,从而能够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系统。我们可以从字面上理解集成的意思,就是将事物进行集中的意思,而计算机行业的集成是通过有机结合与协调工作,从而能够提高效益。所谓的系统集成就是在系统工程科学方法的指导下,根据用户们的需求要设计出合理的、系统性的方案,在众多的产品中,选出先进的产品,因此能够产生一个协调的工作环境,成为一个合理高效的系统,从而能够带来最大的效益。网络系统集成就是根据计算机应用行业的需要,把硬件平台、软件平台、网络设备以及相应的应用软件进行结合,最终能够集成为一种高性价比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应用系统。

二、网络系统集成的优点

网络系统的集成是以满足用户的需要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网络系统集成技术并不是单单的选择好的产品还要选择最适合用户的需要和高科技的产品和技术,网络系统集成不仅仅是简单的设备供货,也是一种设计、调试和开发的运用,网络系统集成技术的实质是一种技术行为,其中,网络系统集成技术包含着技术、管理和商务协商等方方面面,是一项具有综合性的系统工程。

三、网络系统集成的产生与发展

(一)网络系统的集成的产生。网络系统集成主要有三大环节:第一个环节就是硬件与软件的配置和管理,其中包括服务器、网络设备、存储设备、安全设备的选择和安装等。第二个环节就是系统的管理与系统安全的防护,其中包括网络类型的选择,以及宽带的计算等等。第三个环节就是网络系统集成的应用平台的开发,其中包括数据存储和处理系统的开发,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开发等等。

(二)系统集成技术的发展。随着我国的发展,计算机也在飞速的发展,网络系统集成市场也在飞速的发展,据有关报道,2002年我国集中系统集成市场规模已经达到91.5亿元,并且继续保持了增长的趋势,有汗好的发展前景。

(三)网络系统集成的模式。网络系统集成的模式有很多种,我们就局域网为例,局域网网络系统的集成模式有三类:第一类模式是群组模式,该模式是指在大楼里或者规定的区域内,运用专业的知识组成计算机网络模式,该模式是运用少量的计算机组成一个小型的局域网。第二类是部门模式,该模式是在大楼或者园区范围内,在本部门范围内的计算机组网,从而在企业模式中建立多个局域网,各个专业群组通过局域网的链接到自己的站点上,然后通过局域网将资源共享到网上,从而实现网络系统集成的实现。第三类就是,企业模式。其实,一个大型的企业的网络就是由多个部门模式的网络组成的,而这些部门的网络就是通过互联网进行相互联系从而达到各个局域网的站点上进行资源的共享。

四、建筑工程系统集成设计的重要性

现代化的建筑工程与以往传统意义上的建筑工程在很多方面上都有所不同,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建筑工程系统集成技术是一个结合网络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对建筑的创新要求等一系列技术为一体的新技术,该项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满足使用者的要求,从而能够给他们提供一种健康的生活理念,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建筑工程集成设计主要有两个方面组成的,一个是网络系统的集成,二是建筑间自动化系统的集成。

(一)网络系统的集成。所谓的网络系统的集成就是利用先进的网络通信技术,其中包括虚拟专用网、混合网以及宽带远程互联网等一系列先进的技术。从客户的需要和需求入手,将各种硬件设备、网络设备以及网络系统软件等一系列的技术进行集成,从而能够满足设计的目标,随着计算机的发展,网络技术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网络技术的发展,大大的节约了通信费用的成本,对于建筑工程来说,不仅节省了制造的承办,而且还优化了建筑工程的管理。

(二)建筑间自动化系统的集成。建筑间自动化系统的集成是网络技术和现代工业和建筑业互相结合的产物,建筑间自动化的集成是以建筑中的网络系统集成为基础的,通过软件和硬件的相互调节,从而能够使建筑中的各个行业的自动化系统和管理系统都能够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方案进行合理改进和优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建筑行业的挑战性也越来越高,建筑间自动化系统集成就是在建筑间建立一个网络系统,并通过自动化的技术,从而能够满足客户的需要,促进我国建筑行业和网络信息系统的发展。

五、总结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应用也在不断地发展,并且向更广阔的领域,更高的要求发展,网络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地球也变成了一个整体,全世界的人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流,从而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和业务的不断增加,原有的工作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化的发展需要了,因此各个企业都应该使用网络系统集成技术。通过网络集成技术来促进社会的发展,并带动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工业自动化网络技术篇4

【关键词】网络技术;就业分析;培养人才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最突出的优势就是它实现了资源共享。人们可以在办公室、家里或其他任何地方,访问查询网上的任何资源,促进了办公自动化、家庭自动化、企业自动化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网络技术也就成为迅速发展并在信息社会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门综合性学科。随着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和同步发展,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都采用信息技术来进行各自的生产、经营、管理和运营。

二、市场供需分析

网络技术的诞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现代社会处于全球信息化时代,人们的工作与生活,企业的自动化、信息化的管理等都离不开网络。网络技术已应用到各行各业。各大商场等都是网络化管理,企业网络工程的建设、网络安全维护等多方面都增加了对网络人才的需求。然而全国的高等院校每年为社会输送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毕业生远远不能满足整个社会具有专业技能的网络技术人员的需求。

三、网络技术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大约五个行业:软件开发、网站设计、路由器和交换机、网络安全、软(硬)件测试。所以应该具备以下具体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品德修养;理解网络应用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方法;熟悉数据通信、系统安全和数据安全的基础知识;网络系统的性能测试和优化技术,以及可靠性设计技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的基本原理;网络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tCp/ip协议网络的联网方法和网络应用服务技术。

四、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

(1)计算机网络技术培养目标。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实力,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备规划、构建局域网,维护管理网络系统及网络软件编程能力的技术应用性人才。(2)主要专业课程。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必须加强学习,主要学习的课程如下: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技术、动态网页设计、网络通信技术、面向net的web应用程序设计、网站创建与管理、数据库开发技术、Java应用程序设计、网络互联技术应用、网络与信息安全等以及课程相应的实践和实训。(3)理论与实践并进。清晰分析就业方向,应合理的设置校内实训室,如:网络综合实训室:主要培养学生网络设备管理、网络故障、三层交换机的VLan互通、路由器的基本配置、无线网络安装和调试等技能;网络系统管理实训室:主要培养学生网络攻击方法及防御、网络带宽的监控维护等技能;操作系统实训室:主要培养学生操作系统的安装及基本配置、操作系统应用基本故障排除、操作系统进程调度设计、操作系统存储管理模拟设计等技能。和企业相结合,能让学生感受到当前最先进的技术以及企业的运作,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外顶岗实习基地。甚至与大公司合作办学如思华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斯科塞斯科技有限公司等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建立良好、稳定、有保障机制的校外实训基地。(4)强抓素质教育、提高道德修养。企业用人重技能,更重德行。学生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五、就业方向与就业分析

(1)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去向很多,如面向政府机关以及信息技术应用领域的各类国有企业、私有企业,适应计算机局域网的设计、安装、调试;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开发;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及应用;系统配置;软件集成;网站设计、开发与网络维护;系统分析员;计算机网络通信产品的系统集成等工作岗位。(2)就业分析。首先,虽然传统高校培养的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每年都在增加,高等院校的学历教育偏重于网络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传授,课程选用与市场的脱节,以及传统教学方法的落后,使得高校学生的实践技能差,动手能力不强,不能尽快适应公司、企业的需求。其次,网络技术更新快、产品周期短。再次,网络技术复杂而多样,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过高,而刚毕业的学生从知识和技能都达不到那种高度,所以难就业。

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已经成为中国信息化领域最受关注的发展重点,计算机网络技术也突显它的威力,培训机构只有紧跟科技发展的脚步,加强学生职业工作技能和素质的培养,让学生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持双证上岗,求职会更有保证,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就业前景就更加乐观。

参考文献

[1]蔡立军.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工业自动化网络技术篇5

【关键词】网络技术;电气工程;自动化;应用研究

在电力系统运行的过程中,保障电气工程以及自动以及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也是保障电气系统可以高效生产的重要因素。而网络技术在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很大程度的解决了系统运行效率低、控制精度低以及开放性较差的弊端,为了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网络技术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应用的优势

1.1提高自动化控制的效率

网络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使得电气工程的各种机械设备的控制得到了优化,进而也就提高了机械设备的自动化控制效率,而且实现了无人控制系统。例如在电力系统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对变电站的监控就可以通过网络技术来实现,通过网络技术实现监控不仅更加的快速而且数据的传输更加的安全,使得变电站的通信实现了自动化的远程操作[1]。

1.2提高自动化控制的控制准确度

网络技术在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则可以有效的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避免传统控制模式的弊端,因为通过网络技术无需建立控制模型,降低了电气工程设备的工作负担,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也使得电气工程以及自动化控制更加的精确。

1.3提高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开放性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系统其需要数据的信息量都是非常巨大的,而仅仅凭借传统模式下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是很难保证其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完成大数据量信息的准确处理,并且传统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往往会因为数据处理效率低,使得控制系统的工作负担增加。而通过使用网络技术在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则可以有效的提高自动化系统的信息处理能力,提高了自动化系统的运算效率。

二、网络技术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的应用研究

2.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故障检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的运行环境一般较为恶劣,这就导致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其他干扰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系统本身出现故障。网络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则可以很大程度的解决传统形式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没有有效的故障检测方法的弊端,有效的对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运行故障进行检查、诊断和预警。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网络技术可以通过神经网络以及专家系统两种形式对系统的运行故障进行实时的监控、检查、分析、整理以及诊断,之后自动化系统的相关工作人员便可以根据提供的故障信息以及故障发生的位置对故障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果对自动化控制系统进行合理的调整,为解决系统的故障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有效的避免了系统故障的进一步扩大[2]。

2.2pLC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的应用

pLC的全称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一种以微处理器为技术核心的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装置,这种技术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的应用主要的目的就是实现顺序的控制。以火力发电厂为例,火力发电厂在发电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飞灰以及炉渣,这些飞灰以及炉渣在充分燃烧之后需要被及时的清理掉,而火电厂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在完成这一部分功能时就是通过pLC技术的顺序控制功能加以实现的。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首先需要进行科学的设计以及合理的组合,才能保证pLC技术在顺序控制方面的性能得到提升,进而也就提升了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控制效率,也为火电厂可以稳定高效的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2.3自动化系统智能化控制方面的应用

网络技术在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以及控制水平,通过使用到网络技术实现的智能化控制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保障系统运行的效率以及运行的安全性,例如我国一些水处理中的电气工程以及自动化控制,便是使用到了神经网络的智能化控制技术,对传统的自动化控制技术进行了完善,从根本上提高了系统的运行水平,也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工业自动化网络技术篇6

1、通信施工生产过程特点

1)施工生产的流动性大。由通信建设工程产品的不可移动性所决定,特别是一个大型通信工程,往往有几百个站点,距离长达几百甚至几千公里,施工人员不仅要在各个站点各个部位移动工作,而且在完成任务后又将转移到新的工地上,在大转移过程中,又包含着许多小的流动性和变动性。像长途光缆及微波干线工程其流动性就非常大。

2)施工生产的一次性。由于单件性和类型多样性,决定了通信建设工程的施工很少按照同一模式进行重复的批量生产,而只能是一次性生产。这就提高了施工的难度,因此要求通信施工单位必须有相应的施工企业资质和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必须有统一的施工操作规程、规范和高素质的技术、操作人员,这样才能保证生产的一次合格性。

3)施工生产受外界因素制约较大,作业条件艰苦,较难实现均衡生产。单以国内气候影响为例,东北冬季极为严寒,室外几个月基本不能施工;而南方的雨季下雨常常持续一个多月,天馈线就无法安装;青藏高原高寒缺氧,挖沟放缆无比艰难。因此,在考虑整个工程的施工方案时,不但要把各个不利因素考虑进去,合理安排人、财、物和工程进度,更要以人为本,关心爱护职工的身心健康,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积极性,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化被动为主动,以实现生产的连续与均衡。

4)施工生产点多线长、涉及面广、协作关系复杂。施工时不仅内部要多工种综合作业,对外还要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供应单位、多个市政单位、多个地方政府机构以及千千万万的老百姓等进行广泛直接的联系。施工过程中如有任何一方面协调不好,就可能影响到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同时也影响到施工企业的效益和合同的执行,使工程不能按期投产。

2.通信工程特点

(1)技术设备更新换代快通信工程建设是随着技术发展日益更新的,其设备技术更新换代及其迅速,这就使得其工作使得科技含量必然随之提高。其装备及其技术要求也随之而提高。

(2)科技含量高随着现代技术的日益发展,设施装备的日益精密及其高端化,通信设施及其技术也随之而提高。例如,软交换设施,光传输设施,甚至是第三代通信设备的更新,这些都需要更高技术含量的测试装备,对于操作人员而言也要求更高的技术操作水平。

(3)协调性更加精准通信工程是国家电网传送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设计工程项目较多,测量人员多而分散,通信工程沿线都需要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维护,这就决定其网络系统具有密切协调性,这样才能保障整个通信网络的通畅。

(4)协同作业通信工程是一个多工程,多专业共同努力而建立起来的一个整体性网络,在整个过程中,需要各部门人员共同协作,分工合作,这就对设备和系统的兼容性以及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知识的全面性、团队协作精神及技巧、协调能力、全程全网的概念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二、通讯工程应用前景分析

1、信息网络领域的应用

实际上,信息网络的数据传输基本上是以通信网络为主。所以说,通信网络是信息网络的支撑,信息网络是在通信网络之上的信息传输和连接处理。信息网络中,信息传输是以数据形式实现的,即信息网络要提供数据传输技术,而数据传输技术的基本实现方法就是利用电子信息系统;同时,信息网络的数据传输控制采用了各种协议,信息网络从信息处理的角度,对数据传输按不同层次进行传输,这样就可以保证数据传输的正确性,而要实现信息网络的数据传输协议,就必须利用电子信息技术中的微处理器系统。因此,电子信息技术是信息网络的基本支撑技术。信息网络所使用的设备,几乎全部是各种微处理器系统构成的电子设备。电子信息技术在信息网络中应用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根据信息网络中数据传输和数据传输控制的要求,利用电子信息技术设计不同的数据传输终端、数据采集终端和数据传输设备。

2、工业控制领域的应用

自动化技术的基本技术特点,是控制系统与工业行业直接相关,例如智能仓库、机械加工、车辆控制、金属冶炼、石油开采、煤炭采掘、石油化工药品生产等行业,对自动化技术的要求各不相同。为了满足各种工业生产过程的需要,自动化技术需要利用电子信息技术中的电子电路和微处理器技术来设计各种电子控制系统,在自动化技术领域,电子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各种设备的核心技术。随着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发展,各种工业自动化设备正在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同时,由于工业领域的环境条件和生产过程的控制要求千变万化,因此,电子信息技术已经成为自动化技术体系中的核心技术。

三、结语

工业自动化网络技术篇7

关键词:企业计算机网络人才需求调研教学改革建议

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人才,笔者所在学校组织教师对广西计算机学会、广西主要城市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类企业进行了人才需求调研,目的在于了解计算机行业发展现状和相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明确专业服务方向;分析企业对岗位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为确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目标规划,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提供科学的依据。

一、调研概况

1.调研目的

通过实地调研,收集行业、企业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需求,企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等信息,分析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为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一体化课程开发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有效的帮助,推动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招生工作,为学生就业提供可靠的信息,使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的人才更符合用人企业的要求,与企业实现零距离对接。因此,学校组织10位教师对广西主要城市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类行业、企业进行了调研。

2.调研时间

第一次调研时间:2011年8月10日至8月20日。

第二次调研时间:2012年2月9日至3月9日。

3.调研地点

广西计算机学会,以桂林至北海高速公路为主轴,桂林、柳州、南宁、钦州、北海、防城港等区域中心城市为支撑的信息产业经济带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类企业36家。调研的主要城市和企业分布如下。

南宁市:广西顶佳计算机有限公司、南宁赛吉经贸有限公司、南宁拓宇电子有限责任公司、南宁元联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联通广西分公司客服中心、广西三通网络发展有限公司和广西天问科技有限公司等20家企业。

柳州市:柳州市展易信息有限公司、柳州翱迈计算机有限公司、柳州市新航信息有限公司和柳州市数信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共4家企业。

桂林市:桂林齐辉信息有限公司、桂林恒星电脑公司、桂林瀚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桂林市利得科技有限公司共4家企业。

钦州市:钦州湾电脑有限公司、钦州市华锐电脑科技有限公司和钦州联盛电脑科技有限公司共3家企业。

北海市:北海建兴光电科技(北海)有限公司、北海市深蓝科技有限公司、北海市群翔电脑有限公司和北海正一电脑公司共4家企业。

防城港市:东兴市瑞翔电脑有限公司。

4.调研内容

本阶段调研的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相关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企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相关职业岗位群,企业对毕业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等。

5.调研对象

企业管理人员、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等。

6.调研方法

通过采取实地参观考察、访谈交流、问卷调查、网络调查等方法进行调研。我们事先设计好调研提纲和调查表,访谈交流并填写调查表,对收集到的各种数据进行归纳分析。

二、广西计算机网络及相关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广西壮族自治区电子信息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提到,广西已形成以桂林至北海高速公路为主轴,以桂林、北海、南宁、柳州等区域中心城市为支撑的信息产业经济带,贺州、玉林、梧州、贵港等承接广东电子信息产业转移为主的电子信息加工产业带正在兴起,部分产品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和基础。但是,广西电子信息工业总体规模小,缺少大项目和大企业,配套能力不足,资金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名牌产品不多,电子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深度和广度不够。

到2015年,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配套发展态势基本形成,实现销售收入超500亿元,增加值160亿元,产业布局明显优化,形成“一区二带”产业发展格局,“一区两带”即:形成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核心的沿海电子信息工业园区;以北海到桂林高速公路为主轴,北海市、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为核心,由沿海向内地辐射,以电子信息产品加工制造、软件及信息服务为主的电子信息工业带;以贺州市、梧州市、玉林市为核心,以承接粤桂合作电子信息工业转移为重点的电子信息产业加工制造产业带。

到2020年,产业规模显著壮大,实力显著提升,在全区建立起配套体系完整、具有核心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电子信息工业体系,实现销售收入超1000亿元,建成全国重要的、西部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电子信息工业新体系。

广西全区在数字化建设方面相对全国发达地区而言较为落后,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建设进程不够迅速,特别是在网络基础建设比较薄弱。近年来,广西作为西南大通道的出口,是联结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纽带。随着国家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广西的各类企业如雨后春笋快速增长,对外贸易不断扩大,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大增,加之各级政府不断推进城市信息化建设,社会对it人才的需求量急剧扩大,特别是网络人才存在巨大的需求。南宁属广西政治、经济、文化、金融和交通中心,笔者学校地处南宁市区,具有为社会培养信息化人才得天独厚的优势。

三、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查及结果分析

1.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关行业人才需求情况

在36份专业人才需求调查表中,岗位需求情况为:网络组建与管理占岗位需求总数的70.6%,工程布线占67.6%,硬件维护占64.7%,售后服务占64.7%,计算机及网络产品的营销占52.9%,计算机及相关产品的维修占47.1%,招投标方案制作占47.1%,宽带安装与维护占41.2%,办公自动化应用占41.2%,网吧维护占20.6%,网页设计与制占17.6%,电脑美工占5.9%,网络编辑占5.9%,其他占11.8%。

可以看出,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因此,该专业的毕业生具有较广的就业范围,如网络组建与管理、工程布线、宽带安装与维护、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的维修、办公自动化应用、硬件维护、计算机及网络产品的营销、售后服务等。具体工作包括网络信息的收集、整理,操作、维护网络系统设备,操作、维护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计算机硬件软件销售、软硬件现场安装调试、用户培训、产品介绍等。

2.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求

通过对广西计算机学会及桂林、柳州、南宁、钦州、北海、防城港等区域计算机网络技术类36家企业调研,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所覆盖的职业岗位及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见右表。

调查显示,企业的用人理念都是:做人比做事更重要。他们认为,企业用工首先考查员工职业素质,因为职业素质才是一个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素。因此,企业建议中职学校教育要突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从讲诚信、讲卫生、讲礼貌开始,贯穿职业教育整个过程中。为此,学校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一是吃苦精神,否则再好的技术也是无用的;二是良好的职业道德,对企业要学会感恩,不随意跳槽;三是敬业精神,在工作岗位上恪尽职守,尽心尽力,将本职工作做好。

企业对计算机网络及相关专业技能人才要掌握的主要专业技能有: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外设维护与维修、网络产品配置、局域网规划、安装与调试、综合布线、服务器配置与管理、网络安全管理、办公软件应用、路由器与交换机调试、网站建设与维护等,这说明学生要掌握较扎实的专业基础技能和较高的专业技能。

3.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分析

在36份专业人才需求调查表问卷中,职业资格证书需求情况为: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占38.9%,CiSCo的CCna证书占30.6%,电工上岗证占22.2%,华为的HCna证书占16.7%,人社部的计算机操作员证占5.6%,其他证书占19.4%。

调查显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可能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有三类,第一类是国家劳动部门等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如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计算机操作员;第二类是企业颁发的专项认证证书,如CiSCo的CCna证书,华为的HCna证书等;第三类是其他社会力量办学颁发的证书。

从学生就业的实际情况看,国家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与职业岗位之间存在较密切的对应关系,但社会认可度并不高。多数企业并未要求毕业生必须具有某类证书才能上岗,而更看重的是的实际工作能力。不过,中职毕业生需要有这类相对容易考取的证书来证明自己已经具备的一些专业能力,增加简历上的竞争力。事实上第二、第三类证书得到的社会认可度更高,对学生就业帮助也最大。

4.企业对中职毕业生的印象

在36份专业人才需求调查表问卷中,企业对中职毕业生的印象情况为:吃苦耐劳占38.2%,遵纪守法占35.3%,虚心好学占32.4%,懂文明礼貌占26.5%,动手能力强占17.6%,工作态度好占14.7%,人际沟通能力强占8.8%,工作适应能力强占11.8%,有团队协作精神占11.8%,工作执行能力较好占8.8%,有奉献精神占5.9%,自学能力强占2.9%,自制能力强占2.9%。

调查显示,企业认为中职学校毕业生普遍遵纪守法,吃苦耐劳,虚心好学,动手能力强,工作态度好,但是,也存在着人际沟通能力不强,团队协作精神较差,自学能力和自制能力较弱等问题。

四、对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发展的建议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发现企业很注重塑造企业文化,对专业人才需求迫切,职业教育是为社会服务的,所以为岗位量身定做就是我们中职教育的职责,为学生量身定做人才培养计划更是我们专业教师的职责。

1.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意见

通过调研,发现企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及相关专业的人才需求还是比较活跃的,但就业层次偏低,许多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技能要求不高,需要付出较多的体力劳动,部分学生技能掌握不熟练,不能很快适应企业的工作要求,有时对企业的管理要求产生抵触情绪。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改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明确培养目标。我们认为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应定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吃苦耐劳品质,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应用的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够从事计算机网络组建,网络综合布线、网站应用开发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2)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学校、行业、企业三方合作,开展行业调研和企业岗位分析,建立“三方融合、三级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3)深化校企合作。在教学计划中打破常规,提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原则。每个学期用一定的学时安排学生到校企共建的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训,在校外实训基地学生与企业专家一起完成实际的工程项目,项目完成后由实践专家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的结果作为学生在校内的评优评先,以及享受奖学金、国家资助等政策的

依据。

(4)建设工学结合一体化实训室。通过对实践专家进行职业发展阶段调查,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开发一体化课程,将专业理论学习、技能训练与掌握融于工作过程中,实现“做中学,学中做”的职业教育理念。开发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办公设备维护与维修、网络组建、综合布线、网页效果图设计、静态网页制作等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建设符合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需要的实训室(工作站):计算机维护与维修工作站、网络组建与管理工作站、网络工程布线工作站、网站应用开发工作站、办公软件应用工作站。

2.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意见

目前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是根据社会的需要和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的,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水平与文化素质为目标,使学生掌握和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能力。但有些课程的内容只是普通高职课程的简化,理论知识讲述多了一些,实用技能的训练相对不足,导致在实际工作中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另一方面,在职业技能培养方面,职业技能训练不成体系,力度不够,对职业素质的教育(如吃苦耐劳、开拓精神、市场观念、管理技巧、团队精神、应变能力、学习能力、爱岗敬业等)尚没有得到全面的实施。

在教学方法方面,虽然基本上采用了理论与上机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法,但对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激发不够,职业技能以及动手能力方面的锻炼也不足。

由于职业教育招生困难,导致生源的整体素质要比过去有所降低,有些学生文化基础素质较低,学习的自觉性比较差。但经客观地分析后,并不是这批学生没有能力,而是需要有适合他们学习的课程和教学方法,要增强教材和教学方法的趣味性和实用性,给予学生更多动手的机会,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为此,学校进行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改革,在对企业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确定典型工作任务,进一步转化为工学结合一体化学习领域课程,从而实现“做中学,学中做”,重新进行课程设置。

五、结论

综上所述,学校设置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开发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办公设备维护与维修、网络组建、综合布线、网页效果图设计、静态网页制作等一体化课程,符合产业发展与人才需求的趋势。学校将特别注重专业的内涵质量建设,以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形成专业特色与优势,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

工业自动化网络技术篇8

在5G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发展过程中,许多先进技术得到应用,包括高频传输技术、超密集网络技术等。在此情况下,5G移动通信技术的数据传输效率得到明显提高,可以实现对移动通信资源的充分利用。应积极推动5G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发展,使其能够早日投入全面应用。

15G移动通信技术研发现状

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5G移动通信技术在业务功能和传输能力等方面都较4G移动通信技术有明显提升。与技术相比4G,5G移动通信技术具有突出优势,从研究方向来看,5G技术主要致力于提高系统容量、支持大规模设备连接、提升数据速率,同时满足节约能源和成本等方面的需求。在5G技术即将全面投入商业应用之际,许多关键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其数据传输效率可以达到10GB/s,大约是4G技术的100倍。5G移动通信网络同样是数字蜂窝网络,其对覆盖的服务区域进行划分,并对模拟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采用比特流传输方式。在5G移动通信网络中,所有无线设备可通过无线电波进行通信,在本地网络中有天线阵及收发设备。收发器在频率池中分配到频道后,可以在蜂窝网络中重复使用。本地天线还可以通过光纤与互联网连接。从5G通信技术研发现状来看,5G技术可以满足大数据流量传输需求,峰值速率可达到1GB/s,用户体验速率能够达到100mB/s,而且具有超大的网络容量,支持千亿设备连接,连接密度大幅度提升[1]。

25G移动通信技术的关键技术

高频传输技术。在手机用户规模以及资源传输需求量快速增加的情况下,现有频率已经无法满足用户对网络资源的需求。5G移动通信技术通过提高频谱利用率,采用足够的通信天线,让大量用户可以介入移动通信网络中,避免受到相互影响。超密集网络技术。5G网络通信突破了4G网络的通信限制,可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流量使用需求。5G网络为用户提供的流量可达到4G网络的数千倍,主要原因是超密集网路技术的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网络覆盖范围、增强通信灵活性。多天线传输技术。5G网络通过采用多天线传输技术,使天线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可以解决通信频率的资源问题,为智能化应用奠定基础。大规模mimo技术。5G网络采用无线技术,提高了频谱效率,确保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实现了对频谱资源的充分利用。在大规模mimo技术的应用下,可以实现多发多收,而且不会增加频谱资源占用,成倍提高信道容量。全双工技术。5G全双工技术对传统tDD、FDD技术进行了改进,可以实现同频全双工,防止信号收发产生相互干扰,从而为数据传输质量提供保证。全双工技术的应用,也使5G移动通信更加灵活。终端直接传输技术。终端直接传输技术即D2D通信,它可以减轻基站压力,支持终端之间的直接数据交换,从而降低端到端的通信时延。在终端直接传输技术的应用下,5G网络还可以降低终端发射功率,满足节约能源的需求[2]。

35G移动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3.1提升5G移动网络的整体性能

5G移动通信技术未来的发展,将进一步优化5G移动网络整体性能,包括资源传输效率、频谱利用率、数据传输质量等。5G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与社会移动数据需求增长密切联系,预计到2020年,移动网络容量要在4G基础上增长1000倍左右,因此,必须优化5G移动网络性能,避免数据流量暴增影响移动网络的正常运行。同时,在5G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下,大流量业务将占据主流,只有不断提升资源传输效率,才能减少用户的等待时间,满足实际应用需求。此外,高效的数据传输服务必须为数据安全及数据完整性提供保障,这是目前5G移动网络性能优化的主要方向。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应用,5G网络也将具备一定的自我调整功能,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类型用户的实际使用需求。

3.2降低5G网络能耗及运营成本

降低运行能耗和运营成本,是5G技术发展的客观需求。现有的4G移动通信系统运行能耗较高,而业务流量相对较低,存在较为严重的能源浪费现象。5G移动通信技术的实现过程需要重点解决系统能耗方面的问题,通过对基站、天线系统、收发装置等进行优化,降低系统整体能耗水平。另外,在5G网络部署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移动网络通信资源,降低建设及运营成本。只有实现对运营成本的有效控制,运营商才能进一步降低流量价格,从而为大流量传输业务提供市场空间。现阶段,应通过加强对5G网络规划及组网技术的研究,提高5G移动通信网络运行的合理性,才能有效控制系统能耗,降低5G网络的运行成本。此外,还要对5G通信技术设计理念进行创新,注重用户体验度,在降低能耗和成本的同时,满足用户业务功能需求以及通信网络性能需求。

3.3加快5G移动通信智能化发展

智能化技术研究与应用是未来5G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比如在网络智能化方面,需要与云计算技术结合起来,利用云计算强大的存储和计算能力,使各种复杂的智能算法可以应用到5G移动通信网络中,提高其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从实际应用角度来看,未来的智能化应用场景也较多,包括智能家居、智能停车管理等。5G移动通信技术只有与智能化技术深度融合,才能满足未来业务发展需求。目前自组织网络技术已经在5G移动通信网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是未来5G通信技术的一项关键技术。自组织网络主要采用智能规划和配置算法,使5G网络具有一定的自组织能力,能够根据实际用户接入需求,随时增加新的网络节点。以自组织网络技术取代传统人工网络部署方式,也有利于降低5G网络的建设及维护成本。此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还可以使5G网络具备一定的自愈合能力,通过自动检测和排查系统故障问题,确保移动通信网络传输的可靠性,避免对用户体验造成影响[3]。

3.4提高5G移动网络业务丰富度

未来移动网络通信市场将以图像、音频、视频等业务为主,网络流量爆炸式增长,需要采用内容分发网络等技术手段,降低用户传输时延,优化用户通信体验。在此情况下,5G移动通信网络的业务丰富度将得到快速提升,需要积极构建信息网络中心,满足不同类型业务的处理需求。信息网络中心模式不同于传统tCp/ip模式,是以信息为中心的新型网络通信模型,弱化了ip地址的作用,满足了移动通信网络传输实时性、动态性和可扩展性等方面的需求。此外,信息网络中心模式还具有安全性高的优势,可以基于信息设计安全机制,保障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工业自动化网络技术篇9

关键词:全球生产网络;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一、全球生产网络的产生与组织结构

随着产业内竞争的加剧,跨国公司根据主要的地源或国家市场建立竞争优势的经营战略逐渐难以维继,于是,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要素资源和建立生产体系便成为跨国公司获得、保持和加强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在跨国公司组织的全球生产网络中,各国生产能力均被纳入其中,根据它们的产业竞争优势位居全球化产品价值链的一个或数个环节。具备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国家集中发展各产业中劳动密集的生产环节,拥有技术优势的国家则集中发展各产业中技术密集的生产环节,它们相互分工合作,共同组成国际生产的全部。

从构成主体分析,全球生产网络,即是将领导厂商(跨国公司)原有的独资公司、合资公司等与外部的独立供应商、独立承包商、独立分销商及战略伙伴联盟等联系在一起,通过分工合作使领导厂商的生产交易成本降到最低,尽可能提高效率,从而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其组织结构如在整个全球生产网络中,参与主体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居于核心地位的企业,称之为领导厂商,它可分为两种类型:品牌领导者与合同制造商。前者是指以其自身为主导,在全球配置资源并形成网络,以实现降低成本、产品差异化和贴近市场的目的,它实现了网络内企业间水平分工。而后者则略有不同,即通过垂直分工设置全球生产网络,从而形成一体化的全球商品供应链。无论是哪种类型的领导厂商,都居于网络的核心位置与主导地位,由他们来进行网络内的战略制定、组织领导、管理控制等重要工作,因而对网络中的其他企业起着绝对的影响与控制作用。另一类网络主体被称为当地供应商,它分为主要供应商与一般供应商。主要供应商在领导厂商与其他当地供应商之间起到中介作用,它们直接与领导厂商接触且拥有特质化资产(包括技术),并建起自己的微型全球生产网络。除了核心的研发与营销战略制定等业务活动由网络领导厂商控制以外,主要供应商要能够完成整个价值链的每一环节的活动,必要时,还要具备协调整个全球供应网络管理的能力。一般供应商相对居于较为附属的地位,它们竞争优势主要源于月低成本、快速度及交货及时、灵活;它们一般不直接与网络中的领导厂商接触,而是与主要供应商建立联系。一般供应商通常缺乏特质资产,融资能力较弱,比较容易受到市场、技术突变及金融危机的影响。

二、全球生产网络中影响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因素

(一)网络中的知识转移与扩散

首先,高层级企业(领导厂商或高层级供应商)会向低层级企业(高层级供应商或低层级供应商)提供生产质量控制手册、产品与服务标准、产品与工艺设计蓝图、设备资料等一列显性知识,帮助低层级企业增强自己的生产能力,使其产品和服务能够达到高层级企业的要求。而低层级企业会尽力消化吸收已转移的显性知识,并形成自身的隐性知识,这一过程就是知识的内部化。为了协助低层级企业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高层级企业会邀请低层级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观其具有代表性的工厂和车间,使这些技术人员不仅能了解到高层级企业对生产体系和网络组织的管理,并且能够通过培训直接获得隐性知识。此外,高层级企业还会派出技术人员到低层级企业的生产现场进行技术指导。这些活动都导致了隐性知识之间的转化,即社会化。

其次,低层级企业必须将从高层级企业那里获得知识转换成与当地制度环境、商业运行环境适应性更强的书面资料,这意味着低层级企业把获得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转化为自己新的显性知识,这一过程伴随着知识的结合和外部化。

最后,这种本地化的知识在低层级企业内部不断传递,就会发生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相互转换,即内部化、外部化和社会化,并成螺旋式的扩散与上升,从而引起低层及企业知识体系的完善和自身能力的提高。随着能力的不断提高,低层级企业会逐步提升其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地位及所从事的价值链环节和增值活动。众多从事加工贸易的低层级企业,其网络主体地位及其所从事的价值链环节和增值活动的提升就会导致加工贸易整体的转型升级。

(二)由企业间前向、后向联系引起的溢出效应

在全球生产网络中,领导厂商或高层级供应商如果要进行原材料和零部件采购的当地化,就会与东道国的供应商发生后向联系和前向联系。由于作为领导厂商的跨国公司拥有世界上90%的先进技术,所以当地的供应商就有可能从跨国公司子公司的产品创新、先进的工艺技术和市场知识中“搭便车”,从而产生溢出效应。溢出效应是经济外在性的一种表现,可以通过技术的非自愿扩散来促进东道国的技术进步和生产率的提高。后向联系是指东道国企业为跨国公司的子公司提供生产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和各种服务。在国际竞争压力下,跨国公司更多地选择在东道国国内采购零部件和原材料。由于对原材料、零部件等中间投入品的技术含量要求较高,它们通常会为供应商建立生产性设施、提供技术援助、信息咨询服务和管理上的培训等服务,使当地低层级供应商能够掌握生产相关产品或零部件所必须具备的技术和管理知识,从而逐步带动加工贸易企业向高附加值的生产环节迈进。后向联系一方面有利于当地供应商从中学习和掌握高层级主体向它们溢出的技术并付诸于实践,提升加工制造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为中上游厂商提供巨大的市场机会。而前向联系则是指由东道国企业为跨国公司的子公司提供成品市场营销服务、半成品、零部件或原材料的再加工和各种服务。前向联系在使当地低层级供应商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同时,还对当地经销商和下游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产生积极影响,并能促进相关技术(如维修和操作技术)向当地的转移以及东道国研究与开发产业的发展。

(三)跨国公司R&D活动的全球化和技术联盟的出现

跨国公司在东道国进行R&D活动中,会吸引高层次科技人才回流,同时,由于雇用了大批的当地员工,又会培养出一批高级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跨国公司与当地的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相互合作,共同制造和分享诸如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和销售技术等知识产品,并将之用于各自独立的研发活动,向外扩散形成较强的技术溢出效应。从而弥补了东道国研发投入的不足,尤其是当地企业研发投入的不足。

在技术联盟中,技术转移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或多向,是联盟各方的资源共享。联盟各方能够共同分担研发的成本和风险,实现资源的有机结合,及时满足研发对资源的需求。联盟各方还能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由于单个公司在集中精力于自己擅长领域的同时,还获得了技术能力方面的补充,就进一步加快了新产品、新技术的创新进程。这样看来,如果东道国的低层级供应商能够与全球生产网络中的高层级供应商或领导厂商结成技术联盟,其技术水平、创新能力必定会得到增强,相应地在网络中的主体地位也会得到提升。

(四)各国的国内环境

全球生产网络中能够对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造成影响的国内环境主要包括:政府政策、基础环境、经济体制、相关产业、生产要素、需求状况这六个方面。政府政策,指的是那些旨在为加工贸易提供便利条件的政策,比如有关加工贸易的进口免税、出口退税政策,旨在提升加工贸易技术基础的鼓励研发和创新的政策等。基础环境,具体包括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城市功能配套情况、地理位置、社会文化等方面。当地的基础环境是领导厂商或高层级供应商决定是否会将某些生产环节设置在该地区,形成产业集群从而促进当地加工贸易与产业升级的重要因素。在发展中国家融入全球生产网络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经济体制的约束。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相关政策法规制定不完善、国家过多地干预经济等现象,导致当地企业不能迅速适应其上层主体经营管理的要求,限制了它们对知识和技术的吸收,有碍加工贸易与产业升级的实现。相关产业,主要是指因共用某些技术、共享同样的渠道和服务而联系在一起的或具有互补性的产业。当某一产业的相关产业配套成熟并已经形成产业聚集,就会吸引领导厂商及其高层级供应商在该地区设置网络内的某些生产环节、建立生产基地、寻找供应商,使当地厂商获得参与全球生产网络的机会。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劳动力的供给状况和当地企业的技术水平。只有劳动者的技能素质提高了,才能更有效地吸收、转化从网络中转移过来的各类技术和知识,不断促进当地企业在网络内的升级。企业的技术水平越高、设备越先进,领导厂商和高层级供应商就越愿意向其转移技术含量更高、附加值也更高的价值链环节和增值活动。需求状况包括国内需求和国际需求,前者比后者更为重要。在当地供应商参与全球生产网络以后,如果国内市场规模较大,消费需求档次较高,就有利于当地企业不断吸收新的知识与技术,实现产品升级与产业升级,加快网络内角色地位的转换和提升。

三、启示

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知识化和贸易投资自由化趋势日益显著前提下,发达国家凭借高科技优势开始了新一轮的产业调整,加工贸易逐渐进人了一个新的转型时期,我国的加工贸易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目前我国加工贸易存在产品层次低、布局不合理等非均衡特征,如何提高加工贸易发展的水平和层次,直接影响到我国能否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全球生产网络是跨国公司组织上的重要创新,网络内的交易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加工贸易,全球生产网络这一概念及其理论从微观层面上为我国的加工贸易的产业升级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对提出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战略对策也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我国要实现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升级,就必须在全球生产网络中寻找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更大范围地融入全球生产网络,通过与跨国公司的合作,不断获取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积累管理技能和营销经验,学习国际市场的运作规律,以此来提升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经营能力,即通过在全球生产网络中不断的网络变换、角色转换、价值链环节变化及地区转移中提升自己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1、GaryGeretti.acommoditychainsframeworkforanalyzingglobalindustries[D].DukeUniversityworkingpaper,1999.

2、nonakaL,takeuchiH.thekonwledge-creatingcompany[m].oxfordUniversitypress,1995.

3、葛顺奇.跨国公司技术战略与发展中国家技术模式选择[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工业自动化网络技术篇10

面对挑战,中国信息安全企业必须及早思考产业战略发展问题,并做如下工作。一是企业应根据自身优势以及市场需求明确定位,开拓公共系统的市场,另一方面紧跟技术发展,着力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新兴市场。二是加强政企合作,积极配合国家战略,一方面企业要做到可信,通过人员审查等措施不断增强自身的可信程度,另一方面根据政府部门特定需求开放定制安全产品和服务,为政府提供安全保密等全方位的安全服务。三是应坚持掌握核心技术,应处理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坚持自主研发的关系,要充分利用国外先进技术,本着引进、消化、吸收的原则,循序渐进,逐步做到能读懂、能配置、能修改、能裁剪、能改进、能替代,绝不能闭关锁国;同时,要毫不动摇的发展自己的技术,科学谋划最优的技术方向,集中力量攻关,避免被国外技术体系裹挟。四是要转变运营思路,应遵循借鉴it企业一些经验,如互联网思维等,来打开企业发展新局面。要大力培育网络安全龙头企业,可以通过大力支持自主可控网络安全产业的发展,通过资金和其它优惠政策鼓励有实力的企业介入开发周期长、资金回收慢的信息安全基础产品,比如安全操作系统和安全芯片等;依托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自主创新平台,加大核心信息技术的投入,严格管理研究资金,推动研究成果转化;加强网络安全市场的政策引导,合理利用国际规则,约束国外企业在国内市场的发展,为自主网络安全产品提供更好的生存空间。要完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一是启动核心信息技术产品的网络安全检查和强制性认证工作,依照应用领域的安全等级设定不同的检查要求,比如对关键领域应用的产品进行源代码级检测,将安全产品的强制市场准入制度引入到核心信息技术产品领域;二是加强对国外进口技术、产品和服务的漏洞分析工作,提升发现安全隐患的能力,明确国外信息技术企业在国内提品、技术和服务时的责任和义务,对从事关键行业数据搜集和数据分析业务的企业采取备案和黑名单制度;三是建立新兴技术的网络安全预警机制,成立专门机构对新兴技术的网络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和研究,针对关键领域或部门出台强制性标准或规定,限制新兴技术的使用方式和范围,对掌握关键领域数据的企业进行管控。

2.与我国网络强国战略相结合

(1)制定相关战略政策,对网络强国建设进行统一指导和规划

网络强国建设是系统性、全局性工作,应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定统一的战略政策,加强顶层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一是要尽快出台以需求侧为重点的资金支持政策。国际经验表明,供给侧与需求侧创新政策共同作用,能更为有效地促进技术创新发展。因此,我国需要建立需求侧创新政策,将我国巨大的市场需求转化为技术创新的动力,也就是通过为创新增加需求、改善促进创新吸收的条件,提高对市场需求的认知等途径,刺激市场的出现或重构新的市场,营造有利于创新的市场环境,加速实现创新扩散。具体包括:加大政府对网络创新产品和服务的公共采购,通过以技术研发采购为主的商业化采购、以创新产品和服务为导向的公共采购,为新技术新产品提供初始市场,推动技术创新和应用;大力推动私人需求发展,政府部门可以通过直接对终端用户的财政补贴,或间接进行消费者宣传等方式,提升私人用户对创新产品和服务的认识和接受度,降低购买成本,培育本土领先市场,促进新技术产品的大规模应用和发展;塑造有利于创新扩散的市场框架条件,政府应当制定标准、法规,为新技术发展提供相关规范,通过制定产品和服务集成创新的通用标准,鼓励平台的建设和发展,促进企业基于平台建设自己的创新生态系统。二是针对网络人才的特殊性和我国网络人才存在的实际问题,尽快出台网络人才相关扶持政策。重点扶持高校培养、职业培训、全民意识普及,促进网络人才在区域间合理流动,为人才建设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三是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网络道德规范体系。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弘扬网络文化主旋律,宣传科学真理、传播先进文化,积极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要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加强网络诚信环境建设,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积极运用新技术,加大网络正能量的宣传,同时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

(2)建立跨部门、跨区域的协调机制,共同推动网络强国建设

网络强国建设涉及多个部门,应在中央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下设专门协调机构领导下,统一思想,协调各方工作,提升网络强国建设的效率和速度。以网络科技为例,我国各部门依据自身职责条块分割,相互之间协同合作较少,政策的衔接配合较弱。网络科技影响广泛,其发展也是深深内嵌于经济社会的各个系统,因此有必要加强顶层战略设计,构建多部门协同战略体系,对科技、教育、产业等多个领域中网络科技战略统一规划,组织大学、科研机构、产业领域专家共同参与制定网络科技发展路线图,促进科研、产业各方达成技术发展共识,并以此为基础,明确各部门战略目标,以及各部门在网络科技创新中的协同关系,使各部门战略设计、执行相互衔接。建立多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共同协商解决战略执行中的重大问题,面向网络科技发展需求,建立科研、产业政策相互衔接的政策体系,通过政策组合,充分发挥各项政策的支持作用,共同促进技术发展和应用。

(3)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重点支持基础网络科技、产品研发

应加大对网络科技研发、基础设施培养、人才队伍建设等的重视程度,设立专门资金加大支持力度,为网络强国建设提供经费支撑。一是政府和私营部门共同设立网络产业技术发展基金,由专业机构负责运营管理,加快产业技术发展。网络产业技术发展基金投资方向包括:国内企业开发产业关键和共性技术,由科技专家和产业专家组成的委员会对重大投资项目进行决策,并由专业投资管理团队采用商业运营方式进行管理;我国企业并购海外拥有关键技术的企业,由专业投资管理团队对相关项目进行评价筛选,以贷款、股权等方式参与海外并购项目,支持我国企业技术发展;中小企业网络科技创新,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政府投资基金衔接,完善产业组织体系。二是为网络人才队伍建设提供经济基础,应明确人才培养重点任务,充分发挥有限经费的利用效益。主要包括:支持高校培养体系课程设置研究,在形成较为完备的专业理论体系的同时,引入部分时效性较强的课程,以适应新形势、新技术、新风险的需要;拓宽资金渠道,采用国家或企业奖学金的形式对专业优秀在校生进行资助,增加专业吸引力;投入专项资金加强实验室建设,加大核心技术人才培养力度,以人才教育促进自主网络科技发展,从而带动我国信息经济的整体发展。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网络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通过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同时注重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提高网络文化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水平,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作为网络文化的重要源泉,推动我国优秀文化产品的数字化、网络化,加强高品位文化信息的传播,努力形成一批具有中国气派、体现时代精神、品位高雅的网络文化品牌,推动网络文化发挥滋润心灵、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作用。

(4)以人为本,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

一方面,信息产业界应当形成尊重人才的氛围,主要包括:一是转变我国对智力资本的认识,改变金融资本价值取向,提升国家、企业等社会各界对发明、专利、新产品等技术成果的认可程度,营造尊重知识、崇尚技术、鼓励创新的人才成长环境。二是加大国家层面对网络人才的重视,设立网络人才奖项,对国家网络强国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部级别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使他们成为建立“网络强国”的中流砥柱。三是对人才体制机制进行必要改革,提高人才的工资待遇,在事业单位科研项目中设置合理的人员经费,建立技术人才的晋升通道。四是引导it企业提高对人才的重视,将人才视为企业发展的引擎,建立管理层和技术人才联合主导的技术研发路径,在科研成果产业化过程中充分听取技术人才的建设性建议和意见,给予研发人才“员工股”,调动研发人才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健全网络人才的评价体系。目前大学科研机构以学术论文为基础的评价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研人员从事应用研究的积极性。因此,各大学和科研机构有必要针对科研人员从事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不同产出特点,建立综合评价体系,鼓励科研人员在一定时期内从事应用研究工作。而且,教育和科研管理部门制定相关制度,允许科研人员在一定时期内到企业任职,从事技术研发工作,并保留大学科研机构的编制,促进科研人员流动,加强大学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

(5)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