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物流的发展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18:56

智能物流的发展现状篇1

关键词:工业4.0;兰州市;物流智能;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259.2m文献标识码:a

一、智能物流在国外的发展状况

智能物流近年来在国外发展迅速,其使用获得了良好的成效。例如,美国物流公司Catepillar就具体的物流运送进行了仿真软件设计,其能够很好地利用计算机来对不同的仓库、运输以及客户相关服务进行评判,能够有效地规避风险,实现良好运输,减少成本。Fisher作为自动控制阀门的专业生产厂商,其在公司内运用了相关的软件,使得其销售额提升了65%,运货量提升了44%,周转率甚至达到了25%。日本一直关注集成物流的仿真设计,因此其相关的研发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二、国内智能物流的具体发展情r

物流行业在发达国家的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提升。但是我国的物流行业因为受自身的经济体制影响,其相配套的基础设施还存在不完善的情况,相关的服务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受现今技术水平因素的限制以及企业对物流行业的错误认识影响,我国的智能物流行业发展还相对落后,因此物流行业的水平还有待提升,整体规模还受到限制。在现今时代,为了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竞争力、降低相关的投入成本,增加相关产出,相关企业逐步认识到了物流的重要作用,并提升了对物流行业的重视程度。从整体来进行观测,RFiD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现今的物流公司已经逐步加大对物流的重视度。此外,尽管我国的信息平台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较快,而地方政府也在不断加强相关平台建设,山东省、浙江省更为普遍。

三、兰州市未来物流智能化发展探析

兰州市未来智能物流从发展方面来说,企业可以通过信息化和资源化的有效配置,完善物流过程,降低整个过程所带来的资本的耗费;同时不断强化物流过程管理,促进物流服务质量的提高。在智能物流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各个环节的链接也是愈发密切和复杂,对之管理的难度也愈发加大。

由于现今兰州的物流行业发展水平还相对低下,因此我们应当不断推动物流的现代化建设,实现稳步前进。此外,物流行业也应当针对有效信息加以合理调用与适配,从而降低物流的相关成本。伴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整个行业会变得更为复杂,因此兰州市要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也会变得更为复杂,其相关的管理及调度也会复杂,其优化配置水平会不断提高,对资源的管理以及整体调度也会更难。因此要实现行业的不断发展,就必须提升产业的智能信息化水平。

四、兰州市智能物流发展的初步策略

当前的兰州市智能物流的发展应用手段较为单一,诸如传感技术、蓝牙技术以及更多的高新技术还没有彻底应用到智能物流领域。如果能够将更多的高新技术应用到智能物流领域中,那么企业不管是在采购、生产抑或销售等各个方面都能够得到有效发展,这对智能物流发展来说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物联网是智能物流在发展过程中所必不可少的部分,是智能物流实现跨行业发展的重要条件。通过物联网的发展推动,消费者可以通过移动终端随时随地查询到自己的商品物流信息。更进一步来说,这不仅仅是智能物流系统的发展,更是新的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总体来说,兰州市的物流行业还处于发展状态,要实现工业4.0背景下的物流智能发展,就需要不断整合资源,不断进行合理配置。现今我国各部门企业只是单纯追求高科技,而没有实现良好的资源配置,它对兰州市的物流行业发展的促进效果较差。因此,在工业4.0条件下,要实现兰州市物流行业的智能发展,就必须利用现代化的物流管理方式实现相关管理。

参考文献:

智能物流的发展现状篇2

多元智能理论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从发展学生多元智能、培养学生成才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如何提高高职教育质量和毕业生就业能力,并提出发展学生多元智能的措施。智能理论与绩效考核相结合。段美荣[7]认为高职院校当前考核方法传统、单一,考核内容侧重认知能力、忽视实践能力,体现不出“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教学目标。多元智能理论重视对实践能力的考核及考核方法与考核内容的多元化、重视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其教育观与考核观与高职教育教学理念不谋而合。左明章[8]讨论了多元智能理论对学生学习绩效评价的理论指导作用,分析了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学生学习绩效评判的基本原则,提出了教育信息化学生学习绩效评判的策略,并且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个示例来阐述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学生学习绩效评价的过程与方法。

多元智能理论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应用现状

近年来,由于中央大力支持物流服务业,物流管理专业犹如雨后春笋般在各类院校中开设,然而目前高职物流专业仍然沿用本科高校物流人才的培养模式,侧重于物流设计、运作与管理理论的教学,忽视高职物流的人才培养本应侧重于企业基层岗位需求的技能操作能力的问题。因此针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如何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设计课程体系和加强人才保障等方面的诸多问题摆在我们面前,而多元智能理论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应用研究正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当前多元智能针对物流管理专业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人才培养目标确立。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人共有八种智能。这意味着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能优势和弱势,学生之间只存在智能类型或学习类型的差异,而不存在智能水平高低的问题。这就要求既要考虑给学生培训部分相同的课程和技能操作,即共性问题;也要因人而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体现出个性特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不同的智能具有其独特的认知发展过程和符号系统。如何使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做到因材施教、灵活多样,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日益重要。

这种模式既要便于辨认不同学生的认知系统,创造适宜的学习环境,促进智能的发展,也要运用导向型教学方法培养使其符合企业岗位的需求。课程体系设计。多元智能理论主张学校应成为“学生课程的人”,需要多方人员一起参与智能的发现和推荐,帮助学生选择特别适合自己学习方法的课程。课程目标需具备针对化、导向化和情景化,注重理论知识和学科的系统性,以突出职业性和实践性等特点。

多元智能理论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多元智能理论虽然在众多学科中的应用获得了巨大的收获,然而具体到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需解决。多元教学与现实不符。教学应根据学生的智能倾向不同实施导向型教学,确保每个学生的智能发展,但事实是由于国内诸多条件的限制,如教学资源、教师素质等很难确保个体的个性都能得到发展,更多的状况是沿用本科的共性基础模式,提供的教学方式仍然是理论知识传授。导向型教学目标与实际不符。高职物流管理培养的技能型、知识型全面人才,导向型教学针对的是根据企业的现实需要设置岗位,围绕该岗位需求培养促进学生智能多方面发展。

智能物流的发展现状篇3

【关键词】机器人物流领域前景分析

一、智能机器人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一)国外发展现状

在国外,按照机器人产生和发展过程,专家把机器人分为三代:分别是示教再现型机器人和智能机器人。第一和第二代智能机器人在各个产业领域中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而第三代智能机器人还在处于研发的阶段,仍然有问题是亟待解决的,但是,智能的机器人的研究在各个国家都普遍受重视,有不少的国家把智能机器人的研究当做未来的战略的重点。在很多工业发达的国家,工业机器人都已经广泛应用于汽车和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图1是各国机械人安装情况,机械加工行业、电子电器行业、橡胶及塑料工业、食品工业、物流业等等,行走和越野智能程度最高的美国,机械加工智能程度最高是德国、电子加工精密智能程度最高的是日本,可见我国的智能机器人与国外差距。

我们可以通过下图来分析:

(二)国内发展现状

机器人自主产权是我们追逐的目标,-我们国家的工业机器人研究开始在20世纪70年代,当时经济体制等等因素都制约了机器人工业发展,因此发展比较缓慢,研究和应用水平也相对较低。2008年我国的工业机器人年销售收入达到了44.43亿多元,是2003年销售收入的4.96倍,年平均增长了37.75%。近年来机器人作为高新技术产业,不论是在生产加工系统还是在物流系统中都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据iFR预计,我们国家的工业机器人安装量在2014年超越世界上的任何国家。但是总体上我们国家的工业机器人产业智能程度还是很薄弱的,技术研发远远落后于美日两国,我们国家在智能机器人方面的研究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机器人太少,机器人传感技术和机器人专用控制系统方面的研究还是比较薄弱,在感应及反应方面的专利太少,没有自主产权,在机器人应用方面仍然很落后。我国机器人市场约有88%的份额被国外机器人企业占据。

二、智能机器人技术在物流业中的应用

(一)机器人在包装码垛作业中的应用

智能机机器人,能感应识别工作环境和识别危险环境,企业为了提高自动化的程度以及保证产品的质量,通常会需要告诉物流线来贯穿整个生产和包装的过程。机器人技术在整个包装领域中应用广泛,特别是在食品、烟草和医药等行业的大多数生产线已经实现了高度自动化。机器人的作业精度高、柔性好、效率高,克服了传统的机械式包装占地面积太大、程序更改复杂、耗电量大等缺点,同时也避免了采用人工包装造成的劳动量大、工时多、无法保证包装质量等问题。以码垛作业为例,在目前看来,欧洲、美国和日本的包装码垛机器人在码垛市场的占有率已经超过了90%,绝大多数包装码垛作业都由机器人来完成。码垛机器人能够适应于纸箱、袋装、灌装、箱体、瓶装等各种形状的包装成品码垛作业。包装码垛机器人在我国物流行业中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比较典型的案列有蒙牛乳业、可口可乐、珠江啤酒等。这样一来,借助机器人技术实现包装码垛作业的自动化,能节约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企业利润,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包装码垛机器人在研发、生产及应用方面都有很大差距。

(二)智能机器人在装卸搬运中的运用

在物流系统中,装卸搬运时最基本的功能要素之一,存在于货物运输、储存、包装和流通加工以及配送等过程,贯穿了整个物流作业的始末。搬运机器人可以安装不同的末端执行器来完成各种不同形态和状态的工件搬运,大大减轻人类繁重的体力劳动,当前,搬运机器人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工厂内部工序之间的搬运、制造系统和物流系统连续的运转以及国际化大型港口的集装箱自动搬运。搬运机器人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工作环境的空间,而且提高了物料的搬运能力,大大节约了装卸搬运过程中的作业时间以及提高了装卸效率,目前搬运机器人的最大负载可以达到500公斤。搬运机器人在价格方面和其他机器人比会便宜很多,而且技术较为成熟,被很多物流企业所接收。例如国外的英国泰晤士港、日本的川崎港以及荷兰的鹿特丹港都规划建设了自动化运转的集装箱码头。随着经济实力增强和物流规划扩大,国内对搬运机器人的需求也日益扩大了。

(三)智能机器人在其他物流方面的运用

目前,整个物流业都亟待研发出新型的机器人,并且各国都致力于研究新型机器人。以上机器人的智能方面应用可以,拓展到单证制作和客户关系管理上。在冷链物流和医药物流以及仓储作业中已经有了一些成就,譬如德国的Rowa公司研发的“机械手式自动化药房”就是典型的代表,这种自动化药房由一个机械手进行药盒的搬运,实现了药品的进库和出库,并且能够实现药盒的密集存储和数量管理。一家名为kivasystem的公司仿照着电脑内存随机存取的原理,开发了一种能够加快处理网上订单的机器人应用系统,商品的仓库就像被安排成了内存芯片一样,由纵横交错的独立式货架组成网格,使得机器人可以在任意时间接触到仓库中的任何物品,一个客户下完了订单后机器人能够在一分钟内将订单上的货物交给工人来包装。

在冷链物流、医药物流以及仓储作业中已经出现了机器人应用案例,但是当前的机器人技术在该方面的应用不成熟,所以并未形成规模。

智能物流的发展现状篇4

【关键词】智能物流;发展状况;问题

目前我国科学网络技术发展迅速,现代化的智能物流就是通过互联网发展的基础上开展各项物流信息的输送,进行相关的配货、包装、发货等基本活动,让需求者更快捷地收取自己所需的物品。现代化的智能物流为供应方与需求方都提供了相应的效益,扩大了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提升了相关的服务质量,同时减少了相应的资源浪费情况的发生,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满足物流全面发展的需要。通过网络集中化的管理模式,让大量的资源信息能够实现全面的传输,不仅加强了物流管理的效率还促进了各项管理事务的安全性提升。

1当前智能物流的发展状况

当前我国智能物流的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前进态势,通过网络技术的支持,让物流各方面具体事项得到了有效的运行。通过建立在网络平台上的物流技术,对货物的仓库实行相应的控制管理,不仅能够促进基础信息的管理和收集,还能增强物流的实际工作效率,比如读写等效的电子标签、电子货单防冲突技术等。现阶段我国网络经济发展迅猛,电子商务推动着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过去传统的物流运营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需求为物流行业的全面发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物流行业需要立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寻找更多低成本高效益的途径来缓解自身的压力[1]。我国目前的物流受到传统物流运营体制的影响,在管理方面以及整体的服务质量上还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加上时代的快速发展,物流整体产业的发展流动性较差,导致物理行业整体水平较为落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行业为了提升自身有效的竞争力,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实现自身的全面改革[2]。

2智能物流的主要作用

目前我国的智能物流是建立网络智能系统上的电子商务物流运转体系,通过集中化的系统对物流工作的各项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并对物流信息进行全面的收集和传递,让物流管理者以及需求者在网络的环境下对各项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的掌握,创造出更为优质的物流服务。当前智能物流发展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加强物流信息反馈速度,降低各项服务成本

当前网络信息化的时代,对于各项事件的处理具有高效率、快速度的作用,智能物流信息的快速发应也是当前物流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过去传统的物流工作方式只能对货物的运输进行有效的反应,但是需求方不能对物流信息进行及时的掌握。在服务者需要日益增强的今天,过去传统的物流工作方法已经不适应时代和人发展的需要,需要从根本上提高物流的运转反馈速率。完善物流网络控制体系的建立。从而更有效地控制物流之间的各个环节资源的合理配置,缩短物流各个环节的工作,提升工作效率,让物流的仓库管理、运输配置都能得到安全性的保障[3]。

2.2物流服务更加快捷、便利

在物流公司提供相关的物流服务时,智能物流中独有的跟踪技术以及电子配单等方式能够最大程度地提升物流服务的有效性以及信息传递的便捷性,让物流公司和服务者能够第一时间掌握有效的物流信息,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

3当前智能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造成多方面的环境污染

当前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但是物流行业发展的同时也为当前人类的环境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比如物流产生的大量废料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等[4]。

3.2物流相关的法律缺失

现阶段我国物流还没有形成完整有效的法律法规,这容易导致物流在实际运作的过程中与各地方法律产生一系列的冲突。如果物流行业具备了完善有效的法律体系,那么各项管理工作就能提高一定的效率,也能保障物流行业发展的安全稳定性。

3.3缺乏专业性的人才

随着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相应的人才配置问题。现阶段我国物流人才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限制了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物流管理中的人才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物流发展的现状需要。所有相关企业需要投入想关的培育资金,对人才进行全面的培育,促进行业的有效发展[5]。

3.4物流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且国民人口数较多。随着近些年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物流行业的依赖性越来越高。但是我国目前许多农村地区物流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路况较差,一般的交通工具无法通行。智能物流发展的越快从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我国当前许多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落后,相关的物品集装箱运行的速度很慢,偏远的农村和山区只能通过小型的交通工具进行运输,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运营的成本以及降低了运行效率[6]。

3.5信息化水平和专业化服务受到了相应的限制

当前我国的综合实力在不断提升,但是地区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不论是经济还是文化等方面。智能物流依靠网络信息化的平台进行展开,但是目前我国许多地区信息化水平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严格限制了智能物流的全面普及,以此来带动经济效益的提升,影响了产业发展的增值性。即使当前我国智能化物流发展速度较快,但是实际的物流专业化水平还偏低,相关的物流企业内部的运营管理水平还有待提升。当前大多物流企业只能根据市场发展的需要进行相应的货物存储以及货物运输,在物流行业的增值产业上还存在着不足之处,需要根据物流的实际服务水平进行相应的改善,切实提高物流服务以及相关产业的延伸拓展,将物流企业发展的效率进一步扩大,产业在市场中占据的位置进一步提升。

3.6现代智能物流观念较为薄弱

当前我国物流产业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较为广阔的市场需求,大多物流活动都是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服务条件,以原材料的购置到最后的运营销售过程中以自我企业的利益为发展的中心点,这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限制了国家全面的物流资源流通,不利于地区行业之间经济的全面发展。

4现阶段我国智能物流的发展策略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我国物流加强了国际性的贸易。智能物流的发展模式已经是当前社会和时展的必然趋势,被相关的企业所认可接受。物流公司的网络化经营对促进物流行业产业的有效升级具有重要作用,整合了各项技术之间的交互性,让物流的运输和实地配送都发挥出了相应的作用。目前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还处于起初的发展阶段,相关企业部门需要集合物流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状况对自身企业的发展制定出较为全面的发展策略。以下从几个方面进行相关说明:

4.1加强行业运营发展的标准化

智能物流通过网络平台将物流工作中的各个环节连接为一个全面有效的整体机制,实现各项信息资源之剑的集体化管理,这对于加强行业运行发展的标准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相应的网络交流让行业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的更加便捷,消除了过去物流行业信息交流之间的障碍性,这对于构建全新的物流运营模式具有重要意义。要根据市场发展变化的需要,制定出相关的市场竞争机制,对物流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统筹规划,让企业发展的各个要求在市场环境中得到良好的提升,加强各项资源之间的流动,确保社会资源的有效合理的配置。在物流运营行业建立起相关的协调管理机构,有国家来负责带头,让相关的物流部门参与其中,形成全面有效行业运营管理机制。各个行业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要树立起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良好信念,加强企业文化的宣传和对外贸易的推广,这对于社会经济贸易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2完善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改进管理理念

智能物流的各个运行环节最后还是集中在相应的信息平台上,通过对相关区域物流信息的采集,最后从系统的物流信息平台进行全面有效的展示,这能够有效地扩大相关企业对于物流系统的需要,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各项事物的有效发展。现代物流行业的发展要以企业自身最大的努力来满足市场以及群众的需求,以提升群众的满意度来扩大企业经济的最大化。树立起科学有效的管理理念,完善物流行业战略目标计划,对物流运营的各个环节进行掌握,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下建立起相应的运行管理机制。

4.3加强物流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

物流作为我国重要的产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相关部门需要根据智能物流的实际发展情况在自身企业以及各个高等院校中设定相应的物流管理人才的培育。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为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注入更多的人力资源保障。对于物流人才方面的培育工作是现代教育中关键的任务,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相关企业也要制定出相应的人才培养标准。企业要充分发挥自身人才资源的优势,通过各个渠道对物流人才进行全面配育,促进与国内外企业之间的人才交流合作。

4.4完善物流相关的法律建设

为了更有效地维护市场经济发展的良好秩序,需要在物流发展的过程中制定出相关的法律法规予以监督市场化的良好建设,为确保行业的稳定发展提供有效的制度约束,从而能更好地降低物流工作中各项工作矛盾的危害。物流相关法律的完善需要国家作为根本,物流企业作为相关的建议者。建立起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物流法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明确当前智能物流的发展地位,分清物流发展主体育与社会个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更好地维护市场经济发展的秩序。当市场法律得到相应的补充过后需要在地方制定相关的辅助法规,以适应地区物流产业的全面发展。各个地区应该根据自身智能物流发展的现状对各自地区之间的法律进行相应的规范完善,这能从一定程度上促进该地区智能物流经济的稳定发展。

4.5加强商品供应与物流一体化建设

近些年国家以及社会和相关企业都加大了对只能物流的投入资金量,但是从具体的发展成果来看,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成本以及资源浪费程度过高的问题。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缺乏物流生产中的关键性技术,相关物流企业需要加大生产供应中各项关键技术的研发,从根本上确保生产成本的合理性,降低成本之间的消耗,形成自身知识产权的产品。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合理配置资源,降低社会资源浪费的不合理现象。

5结语

总而言之,物流行业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产业,智能化的物流经营方式预示着我国现代物流以及未来物流的发展方向。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扩大的前提下,要实现物流行业的全面发展需要市场和企业以及国家多方面努力,共同促进我国经济以及综合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永娟.经济新常态与智能物流发展[J].物流技术,2015,34(6):73~74,77.

[2]贾旭光.工业4.0环境下我国智能物流发展对策研究[J].物流科技,2016,39(5):17~20.

[3]潘怀敏.浅谈智能物流的发展[J].经济师,2014(10):293,295.

[4]张军杰.智能物流发展状况、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物流科技,2011,34(3):62~64.

[5]周钧.智能网络环境下的物流发展战略探析[J].中国商贸,2014(2):101~102.

智能物流的发展现状篇5

   国内外普遍公认的物联网的概念是麻省理工ashton教授于1999年在研究RFiD时提出来的:allthingsareconnectedtotheinternetviasensingdevicessuchas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toachieveintelligentidentificationandman-agement[1],即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在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的报告《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中,物联网的定义和范围已经发生了变化,覆盖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不再只是指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2]。从“智慧地球”的理念到“感知中国”的提出,从“唐芯一号”的研制成功到无锡“物联网产业基地”的确立,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在政府、企业得到广泛的认同与重视。在我国物联网已从概念的炒作,上升到产业规划与发展高度,在各行业获得了一定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本文在物联网应用研究文献综述的基础上,辨析物联网与物流管理的关系,从而为探讨物联网环境下现代物流发展的思路提供参考。

   1物联网的应用研究现状

   1.1物联网的应用研究

   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监测、体育竞赛与体育训练、教育培训、食品溯源、敌情侦查和情报搜集等多个领域[3]。

   1)物联网在社会经济与生活中的应用

   杨子江(2010)提出物联网对环境保护的推动作用,认为借助物联网技术可对生产的节能减排进行全程监控。王粉花等(2010)研究以物联网中无线通信技术为基础的人体运动状态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案,以满足老龄人护理需求。朱小妹(2010)设计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农业生产智能管理系统,通过在各农作物领域应用传感器,实现各种数据的自动采集。李卢一(2010)基于对物联网研究现状的把握,探讨物联网在构建智能化教学环境、丰富实验教学、辅助教学管理、拓展课外教学活动方面的作用。李胜广(2010)提出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城市应急预警系统中,实现感知城市的功能。王建冬(2010)提出物联网的出现催生了第四代生产性服务业,提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4阶段模型,其技术维度依次为数字计算机、微机、互联网与物联网。物联网在企业方面的应用研究:贾凯(2005)搭建了物联网在医药流通中的应用框架。刘建生(2007)分析了基于物联网的药品流通流程再造措施。温平(2010)设计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设备运行状态监测系统,监测设备的温度、振幅,实现信息的及时上报与报警。梁正平(2010)提出基于三维编码的全流程食品追溯系统,结合物联网技术,实现信息的采集与查询和追溯。朱帅(2010)在“物联网对未来零售业的影响”一文中提出“技术催生革命”、“信息分析是增值点”、“机遇和挑战并存”。此外,不少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就物联网自身发展进行了研究。焦泉(2010)阐明物联网与知识产权的关系,提出加快我国物联网知识产权保护创新的思路。宁焕生(2010)提出中国物联网网络管理协议结构(RFiD-mp),为中国物联网的架构、信息服务系统和网络管理协议的发展和研究提供了参考。顾晶晶(2010)设计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结构的物联网定位模型。杨斌(2010)提出基于面向服务架构(Soa)的物联网企业应用基础框架,该框架利用射频标识构建的物联网对企业产品全流程进行监控,通过Soa实现海量数据资源共享和高效利用,为企业资源整合提供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张云霞(2010)对物联网领域现有商业模式进行分析,指出适合电信运营商的物联网商业模式。这些研究都为我国当前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探索的思路。

   2)物联网在物流方面的应用

   物联网在物流方面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物联网对物流的影响以及物联网在物流操作、物流信息及供应链物流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关于物联网对物流的影响,赵昱(2010)展望了物联网对物流活动的影响。王继祥(2010)提出物联网在物流业中的应用,包括:产品的智能可追溯网络系统、物流过程的可视化智能管理网络系统、智能化的企业物流配送中心、企业的智慧供应链。沈旭明(2010)提出物流属于物联网带动产业,提出智能物流的概念。左斌(2010)提出物联网时代物流企业的转型升级为供应链网络管理组织的主导企业,物联网催生新的物流运作模式———专业化“物联网服务商”。戴定一(2010)认为物联网时代的“智能”是基于网络的,或者说是依托“基于网络的集中式数据处理和服务中心的”;物联网促进物流智能化;“数据中心”是网络经济社会的一个创新的经济主体,存在“商务模式”运作等困惑。关于物联网技术在物流操作中的应用,潘金生(2007)提出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增值服务。朱文和(2010)提出基于物联网技术实现供应链全过程的智能化物流配送服务。李霞(2010)分析了物流信息技术与物联网的关系。薛飞(2010)提出把物联网融入物流园区的建设中,利用物联网在不同物流园区间搭建一个互通互利的网络结构。王晓亮(2010)提出物联网可用于我国铁路运输的客票防伪与识别、站车信息共享、集装箱追踪管理与监控及仓库管理。物联网在物流信息系统中的应用,一方面表现为RFiD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另一方面为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系统的设计。罗秋科(2007)提出epC(electronicproductCode,产品电子代码)系统及其在现代物流中的应用。余雷(2006)提出基于RFiD电子标签的物联网物流管理系统。王德玉(2007)提出RFiD技术在军事物流领域的应用研究。ChristianDecker(2008)设计了Smartitems(智能物料项目)应用于供应链管理。Vin-cent(2009)研究了RFiD与物联网的关系,提出二者有助于救市。金鑫(2010)提出RFiD发挥优势物联网助力春运,实现车票实名制管理。王烨(2010)提出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在物流安全领域的应用。荆心(2010)研究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系统体系结构。俞灵(2010)提出港口口岸物联网体系结构规划设想。antonioJ设计了基于物联网的医院智能信息系统,用于检测过敏及副作用。ReinerJedermann提出基于智能嵌入式标签物流中泛在计算的应用。在供应链物流管理方面,樊世清(2010)讨论物联网对供应链管理的影响。李旸(2010)提出物联网对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产品的影响。毕明光(2010)提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物流供应链研究。张佶(2010)提出物联网提升纺织供应链管理水平。周受钦(2010)提出“物流装备物联网”的概念,即物流装备智能化加上传输网络及管理系统与运营系统。

   1.2我国物联网应用研究现状评述

   我国对物联网的发展与应用的研究非常多,这些研究丰富了物联网的理论研究领域,对我国物联网的理论体系完善起到添砖加瓦的作用,满足了当前我国物联网发展的特定需求。

   1)上述文献中提出的主要观点

   本文仅对物联网应用方面的文献作梳理,未涉及大量关于物联网技术的文章。上述文献从物联网应用的各个角度展开,形成一些明确的、共识性的观点:①物联网的广泛应用将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革命,或称为信息产业革命的第三次浪潮;②互联网与物联网的整合,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现全球“智慧”状态;③物联网带来了新的产业革命,可利用物联网信息通信技术改变未来产业发展模式和结构;④作为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物联网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实现信息的共享、反馈;⑤物联网将是一个新兴产业,物联网产业是具有万亿元级规模的产业;⑥当前我国物联网发展的障碍集中于安全、成本、效率、标准化、整体规划等方面。总体而言,文献较客观地描述了我国当前物联网的发展现状,阐述了发展物联网的益处,对我国未来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同时探讨了物联网在各行业、各领域的应用方向。此外,关于物联网的应用研究角度非常丰富,研究人员众多,不仅限于高校、企业,还包括政府人员;同时研究视角奇特,既包括新兴低碳经济与物联网的关联,也包括传统的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与物联网的关系分析。

   2)研究可能存在的不足

   物联网毕竟是新兴事物,因此,不可否认当前物联网理论与应用研究的作用与贡献。但是也应看到上述研究的不足,总体表现为研究内容较空、雷同,学术界对此的讨论非常热烈,但是多浮于表面,实践应用不足。部分研究仍然仅着眼于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和细微的应用点,研究内容也不够深入,仅是对物联网技术的套用。部分文章文不对题,对物联网的分析、应用有些牵强附会。应用研究性的文章“为应用而应用”,缺乏应用的基础分析,提出的措施空泛。物联网应用性文章研究从点着手,但是也仅限于点,而非线、面。例如研究主题为“物联网应用于物流管理”的多数论文仅是对采购、生产、配送、销售、回收(召回)等供应链过程各个环节的监测,缺少全过程的协作,同时侧重于信息的共享,缺失物联网产业链各主题对实物智能管理的协作。研究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监测,而无后续支持:仅是安全防范,未能做到控制处理。多数论文均将物联网作为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分析,对物联网商业模式与产业运营的研究较少、较浅。关于物联网产业链中物流配套支持的理论研究较少。

智能物流的发展现状篇6

【关键词】物联网;发展现状;应用

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一、物联网的原理及发展现状

物联网是利用RFiD等技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构造了一个涵盖万物的internetofthings。在物联网中物品能够彼此“交流”,借助RFiD技术让物品“说话”,借助计算机互联网让物品信息实现互联和共享。在物联网时代,钢筋将与宽带共同构成基础设施,经济管理、社会管理、个人生活将在这些基础设施上运转。

国际上美国等国家都极为重视物联网的研究和应用,美国将物联网作为改变产业模式和结构的法宝,用来提高交互效率。欧盟在物联网研发和应用方面做了许多创新工作,各国都企图在物联网发展上取得领先,获得突破。我国物联网方面的研究并不落后,传感器和传感网已在许多省市获得应用,获得许多新的突破。

二、物联网的实际应用

1.智能环保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逐渐升高,社会对环保的要求也不断升高。为提高环境保护管理水平,环保部门可以利用物联网建设智能环保管理系统,通过建立信息采集网络对环境进行自动监测,对重点单位或是区段实现自动监测并实时传输监测到的相关数据,通过建立环境分析系统和信息平台可以及时、准确的向政府部门和社会环境质量资料或是概况信息。物联网技术可以在智能环保系统中对大气、废弃物、水源、放射源以及噪声等进行感知和管理,提高智能环保系统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具体的设计方案需要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使环保信息采集系统和处理平台具备智能感知能力和强大的云计算能力以及数据可视化能力,使环保监控体系掌握环保事件产生、发展的规律,辅助灾害预测等各项决策,形成环境监测、执法、数据交换、应急指挥、办公、教育展示等各个中心整合成一体的综合管理系统。

2.智能物流

RFiD技术不需要人工干预便可以识别目标并获取数据信息,操作快捷便利。利用RFiD等技术可以实现物流信息共享,保证信息传递准确、便捷,提高运输、包装等物流各个环节的工作效率,实现物流与资金、信息、商流的有效融合,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品生产到消费的整体效益,促进物流业跨越式发展。

目前,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物流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物品跟踪、目录管理、自动接收、自动装运、电子产品码等方面。

3.智能家电

最近几年,我国迎来物联网建设的热潮,随之而来的是智能家电的全新变革。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电将在物物感知的基础上不断产生新的应用,从传统的播放电视节目向更加智能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在物联网技术的支持下,电视可以根据用户(例如老人或是小孩)的特点自动选择播放内容,并通过语言合成功能向用户推荐电视内容。与此同时,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电可以解决控制孩子使用家电的问题,例如电视会在孩子离电视显示屏太近时自动黑屏、暂停播放,在孩子与电视距离合适之后再继续播放,或是家长通过3G网络等途径控制孩子上网或是看电视的时间,由电视在显示屏上滚动提示文字并进行语音提示。

4.金融领域

金融行业的发展需要高新科技的支持,物联网技术能够在改善金融安防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金融体系由于涉及资金运作,一直是犯罪案件频发区,物联网技术可以充分发挥物物相连的优势,在节省人力、物力的同时提高安防的效率和可靠性。例如借助物联网技术对来访人员进行管理,实时跟踪并监控、记录来访人员的行为和信息,为侦破犯罪案件提供线索,还可以在现金柜等物品上和库房出入口等位置加装RFiD标签或是设备,借助软件平台使资金可视化,并对atm机进行实时监测,发现异常情况自动上报,以保障资金安全,为公安机关破案提供便利。

金融领域的业务繁多,除了上述应用外物联网技术还可以在支付业务和优化金融服务、保险业等方面得到充分应用。例如基于物联网技术发明的芯片银行卡、金融业务各环节的可视跟踪、发挥信息资源优势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以及对投保的汽车安装传感设备来监测、记录其运行状态等等。

5.教育领域

在教育领域,物联网技术可以在信息化教学、教育管理、智慧校园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在信息化教学方面,物联网技术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环境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记录学生学习的对象、学习行为,从而合理调整学习方式和内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物联网技术可以强化交互功能,例如在生物教学中可以为植物粘贴相应标签,学生能用手机识别标签获得相应的扩展内容。在教育管理方面,物联网技术可以在人员考勤、设备管理等各个方面得到应用。例如对学生证、图书、设备等粘贴RFiD标签,可以实时监控学生的行为、快捷的查找图书、跟踪设备的状态等等。在智慧校园方面,物联网技术可以在校内交通、车辆、校园安全、建筑、生活服务、师生健康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例如借助光线传感器可以控制教室内光线强度,借助红外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控校园安全状况等等。

6.农业领域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物联网技术能够在现代养殖业、农作物生长、农产品质量监测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在养殖业方面,物联网技术可以减少工作量,降低工作难度,提高工作效率,例如项圈式等形式的应答器、个体标识等可以对牲畜、家禽等实现有效管理,减少误操作,提高管理水平。在农作物生长方面,物联网技术可以实时监控土壤、灌溉、气候等情况,收集温湿度、大气、氮浓缩量等信息,提高农作物种植的科技含量,做好防灾抗灾工作。在农产品质量监测方面,物联网技术可以对农产品种植、生长、收获、运输、存储等全过程进行监控,快速监测农产品质量并查出问题所在,例如借助RFiD等技术建立的农产品可追溯系统,可以有效保障各种农副产品的质量安全。

三、总结

未来物联网的应用将越来越多地渗透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物联网的发展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尽管拥有美好的前景,但在发展的道路上,也面临标准、技术、产业链等方面的困难,需要社会各个层面在物联网关键技术和业务应用上取得突破,以促进物联网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日梅.物联网概述[J].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2011(01).

[2]李红艳,桂超.物联网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J].福建电脑,2010(09).

智能物流的发展现状篇7

[关键词]物联网;智能化仓储;实时配送系统;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F25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2-0128-02

1.引言

所谓物联网其实是一种网络,它能通过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以及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将物品与互联网进行连接,从而实现精确定位、实时监控、智能化识别以及跟踪管理等,物联网的出现有效提高了我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成为企业重组与产业升级的主力军,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技术,物联网利用传感技术将虚拟的空间向现实中扩展,从而实现高效、安全、一体化的操作。采用物联网技术来实现智能化的仓储与实时配送,能让物流的每一个环节都变得自动化、智能化、安全又可靠。通过分析物流客户的需求,将需要管理的商品进行库存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当下我国物联网技术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1.仓储管理方面的问题,由于物流中心的工作力度比较大,只是依靠人工操作的方式很容易出现差错;2.配送过程的问题。由于配送运输过程是动态的,所以物流配送中还需要对运送的工具以及货物的位置进行相应查询,同时对整个的运输过程要实时监控。针对以上情况,本文就对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仓储以及实施配送系统应用问题进行具体的说明。

2.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仓储管理系统

2.1网络架构与系统流程

仓储管理是仓储机构为了利用仓储资源来进行计划、控制与协调的过程,这其中包括很多方面的工作,这些工作的难度比较大,因此需要自动识别技术与相应的方法,从而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在以仓储为中心的物流信息系统中,通过企业内部局域网以及相应网络技术与互联网相连接,在布线比较少的地方就采用无线局域网技术,目前的仓储系统内部比较复杂且作业流程繁多,以仓储为中心的智能物流中心包括的技术有很多,例如自动控制技术、智能信息管理技术以及移动计算技术等等。系统总体设计中,网络架构就是在仓储管理中存在入库盘点不准确以及信息处理效率低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应该设计出相应的方案,在仓储管理中主要通过RFiD标签来对物品进行自动识别,然后利用无线传感器实时的监控车间的工作,对仓储管理的智能化水平也有一定的提高。在仓储管理系统中的工作流程主要有入库、出库、移库、盘点、拣选以及分发等,在国际上比较常用的识别技术就是无线射频身份识别技术(RFiD),在这些服务器中都会对货物的相关信息进行存储,系统通过该项技术就能自动的识别物品并对物品进行跟踪,与此同时,在仓储车间中还安装了很多摄像头以及温度、湿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这些设备共同构成无线传感器网络,在这些设备的工作下能够实现全方位的监控,基本达到无盲区的效果,在这样高效、准确的基础之上就进一步提高了仓储管理的安全性。

2.2智能化仓储系统组成

智能仓储物联网主要由六大模块组成,分别是仓储物品识别、仓储物品监控、信息采集处理、本地数据库服务器、后台信息服务器以及业务系统。在仓储物品识别模块中epC代码是物品的唯一标志码,将这些标志码贴在RFiD标签上,这些标签主要由硅芯片与天线组成,在epC代码中包含一些数字分别代表物品iD、类别、供应商、名称、生产日期、产地、入库时间以及货架号等,这些信息将会存储在后台服务器的数据库中。在信息采集处理模块中,通过RFiD数据采集接口得到物品的信息然后进行相应处理,当物品进行车间入口的时候入口中的标签读写器可以读取epC代码,从而进一步访问后台的epC-iS服务器得到物品的相关信息。本地数据库服务器通过存储信息采集处理模块得到物品信息,这样方便于在以后的业务系统中查询与维护,仓储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移动客户端来查询物品的状态,而业务系统的功能就是在库物品保管、在库物品盘点、在库物品查询等作业,这些工作都是采用RFiD技术。系统总体技术主要分为技术支持层、信息交互层以及数据层三个部分,系统总体技术架构主要是以windowsXp为操作平台,技术支持层是包括了JSp、GpS、防火墙、网关等,数据层是利用SQLServer2005数据库作为服务平台。将这些高科技技术相互融合实现智能化的管理,再利用无线网络传递给后台系统,大大提高了仓库的吞吐量。

2.3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现代化的智能仓储管理系统是基于RFiD自动识别技术的系统,它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物流管理的整体质量与效率,对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也有很大的提升,在基础信息管理中包括有对客户管理、人员管理、机构管理以及商品信息管理等,而系统管理包括权限管理、参数管理等。在现代物流行业中,物联网已经充分体现出其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分析智能化仓储系统可以看出,智能仓储物联网解决了传统管理中物流信息处理效率低、入库盘点不准确的问题,具有快速、高效、自动化的特点,再根据相关的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就可以使其在很多领域取得发展。未来的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第一,标签产品多样化。由于用户个性化需求比较强,所以单一产品不能很好的适应市场的需求与发展,因此将会逐渐形成产品系列化的模式使其与现代科技相融合,从单一向多功能识别发展。第二,系统网络化。如果当RFiD系统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每件产品都会拥有属于自己的标签,这也是未来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人们的工作与生活也会产生很大影响。第三,将物联网技术与其他的产业相结合,如同it产业一样只有当技术突破了才能形成更大的产业集群,从而实现跨地区的应用。现阶段,物联网RFiD标准还有待进一步统一,其他产业领域对RFiD的使用都有很大期待,相信在众多专业技g人员的共同努力之下,该技术会不断成熟逐渐适应不同环境的需求。

3.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配送中的应用研究

智能化物流配送系统主要是将配送的各个环节相联系,不断实现配送的作用与功能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统一体,智能化的物流配送系统与传统的配送系统相比较,主要有智能化、集成化、规范化以及系统化的特点,在这其中智能化是十分重要的特点,它是指企业能够通过物流配送来对整个物流过程实现信息覆盖,然后采用高效率的自动化设备加以处理,让物流配送变得更加合理,也能相应增加物流在配送时的速度。与此同时,企业也能通过智能化的手段对每一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控,随时随地掌握物流配送的状态来实现对智能配送。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配送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在配送中心内部作业中的应用以及配送中间到配送点之间转运的应用,下面将对这两个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

3.1在配送中心内部作业中的应用

配送中心管理系统主要是限于内部使用,因此很难与外部系统进行连接,利用物联网技术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第一,收货问题。以往配送中心收货的工作都是由人工来完成的,这样的工作效率比较低,而且出错率非常高,有了物联网技术之后让收货工作变得十分简单、快捷,不仅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使整个的工作效率得到提升。配送时的具体流程主要包括:在进行配送之前先将每一个货物都贴上标签,在这些标签上要记录好货物的目的地、种类以及数量的信息,当货物达到目的地收货人员就可以利用识别设备对标签进行识别,这时所受到的信息就能传送到物流配送系统中,由物流配送系统自动的完成货物的收货,然后将数据进行更新。第二,分拣问题。现代的物流配送模式与传统的配送模式有所不同,它改变了传统配送的单一性,而实现了多样化、多品种的配送方式,让现代物流的配送更具共同性,在分拣的环节中工作内容比较复杂,物联网技术中的RFiD技术以及自动分拣技术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将货物上的标签通过分拣设备进行读取就能实现自动的分拣操作,然后在对货物进行下一项的安排。第三,仓储问题。仓储环节在货物配送中心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由于现代物流配送中心仓储的货物很多且流动性大,因此就需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来满足物流配送的需要,有了物联网技术就能让存储变得自动化、智能化。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让整个仓储过程具备可视化、自动化的特点,真正实现货物的合理配置,在配送中心不同的货物都贴有不同的RFiD标签,只需要通过wmS就可以搜索到每一个存储位置的信息,这时仓储系统就能很快计算出最佳的存储方案实现仓储的合理化,对于比较特殊的货物,例如易碎物、易腐烂的产品应该将他们放置在温度、湿度都很好的地方,然后通过传感器来感知这些货物的状态确保货物的完好。第四,出货问题。进行出货的时候可以在配送中心的门口就安装相应的RFiD识别系统,这样当货物经过的时候就能利用此系统对货物标签进行识别,便于对所有商品的确认与校验工作。除了将RFiD识别系统放在配送中心入口处之外,还可以放置在快速通道或者货物装卸的地方。

3.2在配送中心到配送点间转运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配送中心到配送点之间转运的问题主要是对路线的选择,在配送过程中要对配送的货物进行实时监控与跟踪,对配送车辆也要进行调度与指挥操作。通过物联网技术能够实现整个物流配送过程的动态管理,首先就是将GpS技术运用到不同的运载工具上,然后充分结合GiS技术来对货物的运行状态进行管理,不断优化与调整配送时的线路。具体的配送过程如下:首先进行车辆跟踪,利用车载定位系统进行GpS定位操作,然后按照提前设置好的发送间隔将信息进行上传,同时充分结合GiS和GpRS技术确定好车辆的准确位置,以便对车辆的行驶路线进行实时的跟踪。其次,进行调度指挥。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一系列计算得出配送的路线,再通过运输系统为驾驶人员发送指挥信息,当驾驶员接收到信息的时候就可以根据指示执行指令,从而确保整个的运输过程安全可靠。最后进行货物的状态追踪。货物的安全问题一直都是物流配送的最主要问题,应用了物联网技术就可以在车内安装好数据采集器,通常货物在装配的时候都会有一个RFiD标签,这样更加方便于管理人员获取到货物的状态,保证货物的安全性。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仓储以及实时配送系统应用问题进行研究,可以看出,物联网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到了物流行业中,从而实现物流各个环节的优化,不仅能够提高物流运输的高效率,同时也能进一步推动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相信在众多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之下,未来我国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仓储及实时配送系统应用问题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龚卫锋,路胜.基于物联网的军队智能化仓库建设研究.《物流技术与应用》.2011.

智能物流的发展现状篇8

“十二五”伊始,宁波市出台了《加快创建智慧城市行动纲要(2011—2015)》,智慧基础设施得到快速提升。智慧应用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2011年加快推进的61个智慧应用体系示范工程项目收效良好。

综合起来的优势

谈及宁波在建设智慧城市方面的优势和特色,以及宁波市在几年间迅速找准智慧宁波发展方向的秘籍,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谢月娣这样表示:首先建设智慧城市在宁波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是宁波市“十二五”时期全市“六个加快”发展战略之一。二是有强有力的智力支撑体系。宁波为智慧城市建设专门组建了专家咨询委员会。三是有独创性的路径和模式。在全面部署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上,突出重點,坚持试點先行,以點带面,积极探索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四是与宁波国际强港紧密结合,发挥强大的港口物流优势。

城市发展的路径不一而同,抓住并善于总结自身城市的特點,利用现有的经济产业基础和独特的产业条件是将城市综合实力集中在一起发力智慧城市建设的最佳选择。“智慧城市”建设越来越受到各地方城市的重视,宁波在国内首个系统提出要建设“智慧城市”,对宁波来讲能够一路保持领先也并非易事。谢月娣总结:从战略规划角度来说,城市信息化走向智慧城市建设,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宁波市抓住成功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信息化与城市发展论坛”的契机,基于信息化的良好基础和城市发展定位,适时作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决定,成为了国内首个系统谋划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

从宁波的城市发展和经济发展现状来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首先,建设智慧城市是提高城市生活品质的需要。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宁波城市化率已超过60%,未来五年宁波将步入城市化中后期,城市发展将全面进入功能开发新阶段,将面临着城市管理、民生改善、城市交通、环境资源等方面越来越严峻的挑战。而“智慧城市”为城市发展中遇到的这些问题提供了解决路径。

其次,建设智慧城市是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当前,宁波市人均GDp已经超过1万美元,已跨入新的发展阶段。迫切需要通过智慧城市建设,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发展智慧型产业,寻找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新载体,创造形成新一轮发展的新优势。

第三,建设智慧城市是宁波打造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必然要求。2010年国务院批复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指出,宁波要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和国际港口的城市”,宁波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进入了国家层面的发展规划。

智慧应用大体系

在智慧城市推进的进程中,宁波坚持应用为先,通过示范带动,加快经济社会重點领域的智慧应用系统建设,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应用体系建设。谢月娣介绍:智慧城市应用体系建设将突出三个主题:第一,围绕经济转型升级这一主题,以具有宁波特色的产业领域智慧应用系统建设为重點,大力推进经济领域智慧应用系统建设;第二,围绕和谐社会建设这一主题,以解决市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导向,大力推进智慧民生应用体系建设;第三,围绕政府管理转型这一主题,以基础性、公共性智慧应用系统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智慧公共服务管理应用体系建设。

围绕这些主题,宁波市确定了智慧物流、智慧制造、智慧贸易、智慧能源、智慧公共服务、智慧社会管理、智慧交通、智慧健康保障、智慧安居服务、智慧文化服务等十大智慧应用系统的建设,主要目的是,通过这些应用系统的建设,全面促进城市不同领域、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系统和子系统的建设,推动城市的科学发展。

目前,经过一年多的建设探索,宁波智慧应用系统的建设成效正逐步显现。三大先行试點重點智慧应用体系项目成效明显。在智慧物流试點建设方面:《宁波市智慧物流试點工作实施方案》出台,明确了近两年的重點示范工程建设任务;宁波电子口岸和第四方物流市场两大平台不断完善,基本打通了通关环节和物流环节,实现了宁波通关、物流、外贸协同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宁波智慧物流的功能和辐射范围等。此外,在智慧健康试點建设方面、智慧社会管理系统建设等方面均已取得显著成效。

同时,各重點领域智慧应用示范项目建设也取得较大进展。智慧城管、智慧食品药品监管、智慧公共服务等社会经济各领域项目建设成效显现。智慧城管已基本完成一期五大支撑体系和四大应用系统软件建设,市、区两级的公安、城管、街道等部门的视频监控资源已经实现整合共享,形成多路、多點动态监控网络,中心城区主干道实现管理全覆盖。在智慧食品药品监管建设方面,全市网上监管系统的升级和完善工程取得较大进展,全市已完成2248家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的网上监管系统安装,有2065家单位已与全市中心服务器对接,实现了数据传递交换。在智慧公共服务方面,数字乡村、81890求助中心等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取了新进展。根据宁波市智慧办今年的《2012年宁波市加快创建智慧城市行动计划》,2012年,宁波还将斥资逾50亿元推进信息网络基础工程、政府云计算中心、基础信息共享工程、智慧应用工程等30个智慧城市建设重大项目及19个智慧产业重大项目建设。

智慧产业新发展

根据规划,宁波智慧产业建设将重點围绕六大智慧产业基地开展,包括网络数据基地、软件研发推广产业基地、智慧装备和产品研发与制造基地、智慧服务业示范推广基地、智慧农业示范推广基地和智慧企业总部基地。

结合宁波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战略目标,谢月娣表示,宁波未来“智慧产业”发展将具备三个方面的服务“亮點”:

首先,立足于地理特點,服务于港口经济,在智慧港口物流业发展上形成新的亮點。依托宁波现代化港口区位优势,积极完善港口航运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大力推动以电子口岸信息平台、第四方物流体系建设为重心的智慧港口和智慧物流的发展,推动宁波港口物流业的品牌建设和服务提升,创造新的品牌优势。

服务于集群经济,在智慧制造业发展上形成新的亮點。宁波传统产业发展有一个显著特點——块状制造业经济比较发达,可通过新兴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把每一个块状经济变成一个智慧型集群,并精心构筑产业生态链和生态圈,加强产业问的协作,不断优化产业结构。

智能物流的发展现状篇9

(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摘要:大学物理实验是理工科院校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基础课,对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从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出发,主要阐述了多元智能理论的评价观,并指出多元智能理论评价观对物理实验教学评价的启示。

关键词:多元智能;物理;实验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1-0058-02

物理实验作为理工科院校各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由于其较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实验过程中,虽有教师的指导,但学生在课堂中呈现的状态却各有不同,智能的水平也各有差异,有的善于和同伴、指导教师进行交流,有的却喜欢默不作声地动手操作,还有的长于实验原理的推理和理论分析。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相关方面的表现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

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Gardner)在总结前辈智能理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并于1983年写成了《智能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一书,在该书中他定义智能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或是在各个文化背景中创作该文化所重视的作品的能力”。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首先,智能是多元的,每个人至少具备八项智能,即言语一语言智能、数理一逻辑智能、视觉一空间智能、身体一运动智能、音乐一节奏智能、自知一自省智能、交往一交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而且每个人都可以使每项智能达到很高的水平。其次,智能存在差异性,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智能组合,表现出个体的差异性,并且个体内部各项智能之间也存在着差异,在解决同一个问题时,表现为不同的智能状态和特点,这种差异性使得人们在解决问题时需要智能表达方式上的迁移。再次,智能发展的阶段性,每个人的智能状态是发展、变化的,只不过在一定的时间内呈现为特定的组合,我们要清楚地了解个体智能发展的最佳期。

二、多元智能理论的评价观

(一)从多元视角审视学生各项智能的发展

相比于传统教育中教学评价的单一性,多元智能理论主张从多元的视角来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进行评价,这种多元性主要表现为:第一,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因为每个学生的智能组合存在差异性,在教学中的具体表现各有不同,所以,评价标准就需要有一定的层次性。第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每个学生个体存在文化背景的差异,那么,对学生的评价就要从多个方面人手,评价中不光要有教师,还要有学生本人、其他同学及家长的参与,力求从各个侧面反映学生智能特征和发展的真实水平。第三,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多元智能理论所主张的评价,不再仅仅重视学生的成绩,更加强调考查学生各方面能力和智力潜能。第四,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多元智能理论所倡导的评价方式有口头评价、实地评价、观察、档案袋评价等方式,即采用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使评价更具有人文关怀色彩。

(二)在真实环境中评价学生

在真实的情景中评价学生的智能,具体而言就是指:首先,个体的智能不可能超越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而独立存在,而是根植于其中,并在与其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因此,要让评价内容、评价方式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生活经验相联系,从而在自然状态下做出评价;其次,个体智能的核心是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和创造社会需要的有效产品,这是在真实的环境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基于此,加德纳强调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处于真实的实践活动和创造活动中,提供对学生来说最为恰当的评价情境。

(三)用动态、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

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中一向缺乏发展、动态的观点,用固有的观点和态度来看待学生,因此,加德纳认为任何新的评价方法都必须具有发展的眼光,只有适合学生特定发展阶段的评价才具有实践性。评价应具有动态、发展的特性:首先,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学生的发展,要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其次,注重学生动态的发展过程,纵向地考查学生所获得的进步,评价应该促进学生学习信心、学习动力的增强;再次,学生的智能水平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对于学生发展历程的评价,能够帮助学生表现出多元的认知风格。

(四)用独特的眼光评价学生的差异性

每个人都拥有八种相对独立的智能,它在每个学生身上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相组合,这使得每个学生的智能各具特点,这就是智能的差异性,评价中要予以一定的关注。第一,正视学生个体智能的差异性,不同个体身上体现着不同的智能分布,具有不同的智能强项和弱项,即使在同一个体身上的表现方式、发展速度等也具有差异性。尊重每个学生独特的智能组合方式,评价不仅要促进学生各项智能的发展,更要完善学生智能整体结构的独特性。第二,应该独立甄别和单独评价,评价中引导学生认识自身智能的发展过程,并为其提出符合他自身特点的智能发展建议,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第三,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要给学生更多选择及表现差异的机会,以促进其智能特性的增强。

三、对物理实验教学评价的启示

物理实验教学本身的内容蕴含了人的各项智能,这些智能的具体表现成了物理实验教学评价关注的主要内容。

(一)评价的多元化

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长期以来,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物理实验课堂教学模式中,对学生实验水平的评价主要是由教师来完成,教学评价主要是教师的事。在这种自上而下的单向评价中,学生没有评价的权利,只是被评价,处于被动的地位,因此,物理实验应该打破以教师为主的单一教学评价模式,转变为以教师为主导,包括学生本人、同学参与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从而促进教学评价氛围的改变。

2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量:第一,对物理概念、实验原理的掌握,可以评价学生的自知一自省智能、数理一逻辑智能和言语一语言智能等。具体内容有:学生对实验原理的阐述,对教师演示操作的理解,学生操作过程中驾驭实验的能力,对整个实验脉络的思路;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能否正确使用仪器和排除实验中的故障;能否独立进行实验的操作,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实验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第二,实验报告的质量。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实验报告格式是否正确、内容是否完整、书写是否工整;对实验原理的描述是否简洁、清晰、完整和符合逻辑;实验原理图、数据图是否规范、完整;测量数据是否准确、真实;数据处理是否规范、合理;有没有用计算机软件,如mat-LaB、eXCeL等软件处理实验数据;有没有正确地分析误差来源及处理实验误差;能不能独立思考,正确回答实验预留的题目。这些内容可以考核学生的言语一语言智能和数理一逻辑智能。第三,交流与反思。在实验的过程中遇到问题能否及时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对自己的整个实验过程进行回顾和反思,提出改进方案和应用的合理性建议。它可以考核学生的言语一语言智能、自知一自省智能和交往一交流智能。

3评价方式的多元化。物理实验教学评价方式除了纸笔测验,还可以用以下两种方法:第一,“智能展示”的评价方法,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直接观察学生的智能状态和实验操作情景,而不是通过间接表现来判断,有意识地去模糊教学与评价的界限,使评价更有效地融人日常物理实验课堂教学当中;第二,档案袋的评价方法,主要评价学生做实验的发展过程,要求学生提供实验的提纲、步骤、早期实验思路的草稿、修改过或再次修改的,以及最终的作品。通过对学生一连串学习材料的收集,可以提高学生在实验方面的自我认识水平。

(二)评价的情境化与真实化

多元智能理论主张情景化的评价,因为只有在与具体的物理实验环境的联系中,才能真正体现出学生所具备的能力,才能客观地对学生做出评价。因此,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在物理问题情境下进行,教师应设置与现实生活贴近的物理实验事实,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探究,当学生参与有意义的物理实验项目和活动时,尽量给他们提供广泛的、有趣的、能激发主动性的场景。评价所得的分数和评语,必须和这名学生自己推荐的物理实验活动相关联。这种情境化的学习状态,让学生所学的物理知识与其经验相结合,评价自然成为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在学习之后外部强加的内容,评价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轻松地进行,使学习和评价融为一体。

(三)评价的发展性与差异性

智能物流的发展现状篇10

关键词:传感器;晾衣机;单片机

Doi:10.16640/ki.37-1222/t.2016.03.112

1引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家居受到了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与关注。其中,智能晾衣架是智能家居的一部分,其能够在家中无人的情况下,自动地在夜晚或者雨天收回晾晒的衣物,并在晴天进行衣物的晾晒,从而实现了自动晾晒衣物的功能。本文利用单片机at89C52[1]以及温湿度传感器DHt11和光照传感器tSL2561[2]设计了一款基于多传感器的智能晾衣架。该晾衣架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自动地进行衣物的晾晒,从而提高了家居的舒适性与便利性。

2总体设计

基于多传感器的智能晾衣架具有自动控制模式和人工操作模式这两种工作方式。在自动控制模式中,基于多传感器的智能晾衣架根据实时采集的外部环境信息来对晾衣架的伸缩进行智能控制。如果当前是光照条件比较好的晴天时,智能晾衣架的驱动电机会带动晾衣架进行伸展,而当晾衣架完全伸展时,单片机会向驱动电机发出停止指令以停止晾衣架的伸展。如果当前是下雨天或者天黑时,智能晾衣架会驱动电机带动晾衣架进行收缩,而当晾衣架完全收回时,单片机会向驱动电机发出停止指令以停止晾衣架的收缩。

在人工操作模式中,人们通过按下“伸展”或者“收缩”按键来控制衣架的状态,此外,如果按键在一段时间内没有被触发,其会自动地把当前的工作模式设为自动控制模式。

为了能够实现上述功能,本文采用了如图1所示的晾衣架结构。从图1中可见,该晾衣架是由菱形连杆、导轨、活动基座、接近开关、圆齿轮、电机、锥齿轮、单片机等构成。其使用电机来带动锥齿轮的转动以驱动圆齿轮的转动,从而实现晾衣架的伸缩。

3硬件设计

在基于多传感器的智能晾衣架的设计中,电机采用的额定功率和电压分别为60w和DC24V的直流电机,单片机采用atmeL公司的at89C52。由于直流电机和at89C52的工作电压分别为24V和5V,因此,供电电源需要提供两种直流电压。为了实现24V和5V直流电源,使用一个变压器和整流桥把aC220V转换为DC24V,同时使用一个电压变换电路把DC24V转换为DC5V。

温湿度传感器DHt11不仅具有标准接口还支持单总线技术,便于系统的集成,同时其能够直接地把温湿度变成数字信号,避免了a/D芯片的使用,减低了系统的设计难度;光照传感器tSL2561除了具有功耗低、灵敏度高等优点外,还能够把光强直接地变成数字信号,避免了a/D芯片的使用,减低了系统的设计难度。因此基于多传感器的智能晾衣架使用了温湿度传感器DHt11和光照传感器tSL2561。

根据总体设计,基于多传感器的智能晾衣架只需要三个控制按键:“伸展”键、“收缩”键、“开关”键。由于控制按键较少,因此,每个控制按键对应着一根输入线,单片机at89C52通过检测输入线的电平变化来判断控制按键是否被按下。

在晾衣架伸缩的过程中,其完全伸展和收回的状态都是由四个接近开关来进行检测。在其完全伸展的状态下,活动基座位于最下端,此时,接近开关3、4会向单片机at89C52发出相应的信号,而单片机at89C52则会向电机发送停止工作的指令;在其完全收缩的状态下,活动基座位于最上端,此时,接近开关1、2会向单片机at89C52发出相应的信号,而单片机at89C52则会向电机发送停止工作的指令。

4软件设计

智能晾衣架的控制软件由若干个子程序和一个主控程序组成。子程序被用于处理按键的消抖、系统的复位、电机的转向等。主控程序首先判断当前的工作模式,如果是人工操作模式,单片机at89C52等待接收“收缩”键或“伸展”键发出的指令,一旦收到相应按键发出的指令,其就会向电机发出反转或正传的指令,并在衣架伸缩到位后,根据接近开关信号,来向电机发出停止工作的指令。如果是自动控制模式,单片机at89C52每隔一段时间采集温湿度传感器DHt11和光照传感器tSL2561中的数值,并依据采集到的数据来进行后续的控制。当光照强度大于预设值并且湿度小于预定值时,单片机at89C52首先判断当前晾衣架的状态,如果是伸展状态,则休眠一段时间,否则的话,则控制晾衣架伸展,进行衣服的晾晒。当光照强度小于预设值或者湿度大于预定值时,单片机at89C52首先判断当前晾衣架的状态,如果是收缩状态,则休眠一段时间,否则的话,则控制晾衣架收回,从而实现雨天和夜晚时的自动收衣。

参考文献:

[1]FenG-Yang.DesignoftemperatureControlSystemBasedonat89C52[J].JournalofweinanteachersUniversity,2011.

[2]Yangm,Yangp,Shiw.LightintensitySensornodeBasedontSL2561[J].microcontrollers&embeddedSystems,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