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系统的核心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18:55

电子商务系统的核心篇1

关键词:电子商务无形资产企业价值价值相关性

研究表明,无形资产对企业绩效和企业价值存在显著影响,但不同行业无形资产对企业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影响是不同的。与传统企业相比,电子商务企业具有独特的生产函数和成长轨迹,其价值判断不同于传统企业。一方面,无形资产对电子商务企业实现商业模式创新具有重要影响;另一方面,电子商务企业的财务信息对其企业价值的解释有限,特别是初创期内,电商企业常因提供免费服务而在财务绩效表现上欠佳,甚至处于亏损状态。鉴于此,如何理解电子商务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进而探讨无形资产对其企业价值的影响,对于明确现行会计准则对电子商务企业的适用性,促进电子商务企业加强无形资产管理,提高企业价值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的理论框架

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的研究体现在两个层面上,一是无形资产对企业经营活动和经营绩效的影响;二是无形资产信息披露是否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李晓宁(2011)通过文献分析方法对2001年以来的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研究进行了分析评述。

首先,无形资产与企业市场价值存在正相关关系:研发支出对股价变动存在显著影响;专利权的引用次数与企业市值密切相关;知识产权与企业盈利能力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次,无形资产对市场价值的影响会因行业属性的不同而不同。amir和Lev(1996)以移动通讯行业为研究对象,发现财务数据所提供的无形资产对公司价值的解释较低,而企业披露的未在财务报表中确认的无形资产却具有较好的价值相关性。邵红霞,方军雄(2006)研究发现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性无形资产对毛利率和主营业务利润率具有显著影响,而在非高新技术行业中,技术性无形资产比重的增加反而会损害毛利率。再次,相对于有形资产,投资者对无形资产的信息披露更为敏感。aboody和Lev(1998)研究发现软件开发的部分支出资本化能够反映当期的股价,也能预测未来两年的运营利润及净利润,这意味着无形资产的确认具有价值相关性,披露无形资产研发信息能够增加投资者的信息含量。orie(2002)研究发现分析师盈余预测的一致性程度与公司的无形资产水平显著负相关;薜云奎和王志台(2001)研究发现相对有形资产,无形资产对股票定价的影响更为显著;李寿喜、李若山和洪剑峭(2005)研究表明投资者对无形资产价值具有更高的预期。

由此可见,无形资产对企业经营活动和投资者的价值判断都具有重要影响,但这种影响关系受到企业会计准则和行业特点的制约。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体现了无形资产与企业价值的双向关系(如图1所示)。一方面,无形资产的构成和规模会影响企业价值的提升;另一方面为了公允表达企业价值,需要充分披露无形资产的相关信息。这种双向关系形成了两类研究议题,一类是在细分无形资产类别的情况下,探讨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另一类是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探讨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的规范性。

二、电子商务企业的价值判断

电子商务企业的生产和发展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其价值变化遵循metcalfe法则,即它的价值会以用户数量的平方增长。这一独特成长模式对传统的价值估值理论和方法提出了挑战,价值评估成为电子商务企业价值研究的重要内容。

根据方晓成,李姚矿(2010)的分析,电子商务企业的价值评估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电子商务发展初期,主要以相对价值评估法和一些体现电子商务企业特点的经营指标,如访问量、点击率、客户数量等对其进行价值评估。第二阶段在“科恩风暴”后,投资者对电子商务企业高昂市价提出质疑,使得价值评估回归收益法和实物期权法。第三阶段随着人们对电子商务认识的深入,逐渐将顾客价值理论纳入价值评估中,建立了考虑顾客价值的企业价值评估模型。此外,秦志华,王永海(2013)基于商业模式的分析,指出商业模式是企业价值来源和实现机理,可以作为网络企业价值评估的依据,从而构建了基于商业模式的网络企业价值评估框架。

综上所述,与传统企业相比,电子商务企业未来的经济效益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其价值评估除了涉及传统的现金流、折现率等因素外,还要考虑网络因素和客户因素。虽然按照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这些因素无法在“无形资产”项目下得以确认、计量,但在国际会计准则及美国会计准则中,客户关系、供应商关系、互联网域名、订单等均可视为无形资产。因此,对于电子商务企业而言,由于受到“可单独识辨”的确认原则约束,报表所能体现的“无形资产”价值是极为有限的,许多不易识别但对价值有重要影响的相关信息有必要在资本市场上进一步披露。这些信息有助于电子商务企业价值的准确判断。

三、电子商务企业的无形资产结构分析

(一)研究现状

在会计视角下,电子商务企业的无形资产是非常有限的,加之电子商务企业存在时间较短,样本数据难以获取,关于电子商务企业无形资产的研究尚且较少。Rajgopal(2003)研究了电子商务企业网络优势的价值相关性问题,研究发现在以网络访问量定义的网络优势的条件下,网络优势与股票价值显著正相关,并与分析师一年后和两年后的盈余预测显著正相关。蒋秀莲等(2011)分析了企业在互联网上的无形资产,指出网络环境下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一种“注意力”资产,具有信息性、无摩擦、可持续等特点。

现有研究对电子商务企业的无形资产尚处于一种模糊的认识状态,既没有专门的确认计量标准,也缺乏价值相关性的思考。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投资者对电子商务企业的价值判断和市场估值,既不利于市场监管也不利于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

(二)电子商务企业无形资产结构划分

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具有重要影响,它是企业价值的重要来源。因此可以根据价值相关性框架,基于提高信息质量的目标,从价值来源视角分析电子商务企业无形资产的结构,确定电子商务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的重点和信息披露的主要内容。

amit和Zott(2001)基于创新理论、资源基础理论和价值链理论等,提出了四维价值空间体系。龙海泉等(2010)以这一框架作为理论基础,指出电子商务企业价值由四个维度构成:效率、创新、互补性和锁定,并从价值创造的角度揭示了电子商务企业的三种核心资源和一种核心能力。这三种核心资源分别是原创内容资源、匹配数据资源和关系网络资源,一种核心能力是汇聚资源的能力。这三种资源和一种能力与企业价值密切相关,其本质就是电子商务企业的无形资产。

原创内容资源是指电子商务企业所从事的主营业务和提供的主营产品。它本质上是一种商业创意,通常表现为“域名+用户界面”。市场定位和经营主题是原创内容资源的核心内容。电子商务企业将网络资源与企业的传统资源相融合,以一种新的思维和方法进行资源重新配置,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客户提供新产品或者新的服务体验,并通过网络外部性将之迅速扩大,从而实现经济效益。而且,电子商务企业在竞争中存在明显的马太效应,即“强者更强,弱者更弱”。一旦某一家企业在某一领域得到客户认可,就很难有其他企业介入这一领域。因此企业网页就成为电子商务企业最为基础的无形资产。根据现行会计准则下无形资产的分类,电子商务企业可以将域名视为商标,将用户界面视为版权纳入无形资产管理范畴。

匹配数据资源是指电子商务企业支持交易的数据库系统和相关管理系统,它体现了企业的管理能力,通常以软件系统的形式存在。电子商务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在客户的参与中完成的,而通常客户的网络体验分为两部分:空间存在感和互动。空间存在感源于网络技术赋予网络用户的信息广度和深度,互动来源于网络用户对于信息响应速度和对所获得信息的可控性。空间存在感可以导致网站的高度重复访问,而互动为用户提供了较好的保持信息的能力。电子商务企业需要以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来支持空间存在感和互动的实现。因此,在现行会计准则下,管理信息系统是电子商务企业核心的无形资产。

关系网络资源是指电子商务企业在业务活动中拥有或控制的关系网络和与之相关的信息优势。它一方面表现为电子商务企业与供应商、客户及竞争者建立的网络结构,另一方面表现为在这种网络结构上衍生出来的信息优势,包括知识的获取、共享、利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创新。由于这类资源的可辨识程度较低,目前无法纳入无形资产核算体系。

汇聚资源的能力实质上就是电子商务企业的创新能力。熊彼特在创新理论中指出,“创新就是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的结合,这种生产函数的重组会使经济形态发生本质变化。”电子商务企业的产生就是提供了一种新的生产函数,而能够提供这种创新能力的是企业初创期的核心团队。因此对于电子商务企业而言,核心团队也成为其又一重要资产。

综上所述,电子商务企业能够在财务框架下得以体现的无形资产包括域名、网页版权和业务处理系统,而创业团队和关系网络虽然无法直接反映,但可通过信息披露的方式实施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四、电子商务企业无形资产管理框架

电子商务企业主要是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商业模式反映了组织创造价值的核心逻辑。Hamel(2000)将商业模式的组成要素分为四个方面:客户界面、核心战略、战略资源和价值网络。基于商业模式框架,电子商务企业的无形资产通过对商业模式的贡献参与到价值创造中,如图2所示。

商业模式构架下,电子商务企业的核心团队提供价值主张作为企业的核心战略,以域名和网页所形成的客户界面为基础,通过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其经营活动,最终以成本收入结构决定企业价值。在此过程中,域名、网页和管理信息系统构成了企业的核心资源,在经营活动中建立的关系网络转化为价值网络。通过商业模式要素的传导,电子商务企业的各项无形资产实现了价值创造。在整个商业模式中,管理信息系统处于核心地位,将客户界面、价值网络、核心战略和战略资源联系起来,它是电子商务企业其他无形资产是否能够实现价值相关性的关键,也是其商业模式是否能够创造价值的核心要素。

电子商务的成功核心在于供应链的整合和管理系统的应用。面对多元化的需求,用科学的管理理念和优化模型实现供应链管理是电子商务企业经营中面临的难题。因此电子商务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系统需要对供应商管理、库存管理、产品管理、仓库管理、会员管理、跟踪订单、电话下单系统、促销管理系统等多项管理活动进行整合。通过信息系统,管理者可以实时地通过多项指标确定企业的运营情况,进而及时做出资源调整。同时,这些系统存储了大量数据,通过数据挖掘,利用数据模型科学地预测并管理库存和销售,可以实现精细化管理。供应链管理系统作为电子商务顺利实现的后台支持,有助于企业与优质供应商和忠诚消费群体实现直接联系,减少中间环节,缩短供应链,是电子商务企业核心资源和竞争能力的体现。

综上所述,电子商务企业的价值是以供应链管理系统为主体,通过构建的价值网络和商业模式创新得以实现的。核心团队、管理信息系统和关系网络是对电子商务企业与价值影响较大的无形资产,这些信息会影响投资者对其企业价值的判断。因此,电子商务企业一方面应在现行会计准则下,通过商标、版权、软件、专利等将域名、网页和管理信息系统纳入无形资产核算,另一方面应尽可能地在报告中披露核心团队和关系网络信息。同时在诸多相对模糊的无形资产项目中,管理信息系统是电子商务企业无形资产管理中的重点。

五、结束语

电子商务的发展为企业的价值增值提供了新的空间,电子商务企业的无形资产与其企业价值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但在现行会计准则下,电子商务企业会计信息所提供的无形资产却十分有限。鉴于此,本文结合电子商务企业的特点对其无形资产构成和无形资产的价值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电子商务企业而言,其无形资产主要由域名、网页版权、业务处理系统、核心团队和关系网络构成,其中域名、网页和管理信息系统可以通过商标、版权、专利等方式纳入无形资产核算,而核心团队和关系网络则是不可忽略的非财务性无形资产。电子商务企业可以通过对这些无形资产的有效配置和优化整合实现商业模式创新,特别应加强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专利保护为价值增值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施东明,吕先培.无形资产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研究[J].会计之友,2010,(3).

2.邵红霞,方军雄.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研究――基于无形资产明细分类信息的再检验[J].会计研究,2006,(12).

3.李晓宁.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研究中的问题与改进――我国新准则下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探讨[J].会计之友,2011,(10).

4.罗婷,朱青,李丹.解析R&D投入和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J].金融研究,2009,(6).

电子商务系统的核心篇2

关键词电子商务系统规划设计

电子商务是一种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为基础、以交易双方为主体、以电子支付和结算为手段、以现代物流系统为依托的全新商务模式。其作用是疏通现有商务的各个环节,提高现有商务的运作效率,建立一个全新的经济秩序,开辟一个全新的交易场所。电子商务系统建设是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第一步,是一个包括商务、技术、支付、物流等许多角色与要素的系统工程。在开始建设电子商务系统之前,必须充分研究涉及电子商务系统的所有因素,全面分析、统筹规划,形成尽可能完善的电子商务系统设计方案。

1企业电子商务系统的规划

企业电子商务系统的规划是指以完成企业核心业务转向电子商务为目标,给定未来企业的商务模式,设计支持未来这种转变的电子商务系统的体系结构,说明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结构及内容,选择构造这一系统的技术方案,给出系统建设的实施步骤及时间安排,说明系统建设的人员组织,评估系统建设的开销和收益。

电子商务系统的规划与传统信息系统的规划有所不同,传统信息系统对企业价值链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提高企业的生产、管理效率。尽管它对企业的商务活动有所改善,但是并不直接对企业的商务模式产生变革式的影响,换句话说,传统信息系统的规划以企业商务模式处于稳定的状态为前提,它是在企业既有商务模式的基础上,集中针对企业内部信息流进行的技术改进和支持。企业电子商务系统的规划不仅是对支持企业电子商务的信息系统进行规划,还包括商务模型规划和商务系统规划两个基本层次。

1.1商务模型规划

这是一种战略层的规划,目标是明确企业将核心业务从传统方式转移到电子商务模式时需要采取的策略,确定企业的商务模型。商务模型规划并不直接针对企业未来需要建造的电子商务系统,其主要目标是为电子商务系统规划提供依据。商务模型规划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确定企业核心业务未来如何发展,企业采取什么样的商务运作方式获取市场利益,即确定企业的商务模式;其次是确定支持企业商务运作的信息系统的基本信息流程,即规划企业的商务模型。

1.2商务系统规划

商务系统的规划是一种战术层的规划,它侧重于以商务模型为基础,规划支持企业未来商务活动的技术手段,确定未来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简单地讲就是规划企业可以采用哪些电子手段做生意。

商务模型的规划确定企业未来核心业务的路线,如果没有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的支持,未来的业务是不可能实现的,它是一种战略层次的规划,确定这种规划的人员不仅仅是技术人员,更重要的是商务管理和决策层面的人员。商务系统的规划则给出电子商务系统开发可依据的一个基本框架,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如何实现商务活动。由于这种规划过程侧重于技术实现,所以它的主要参与人员以熟悉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各类工程技术人员为主。

2企业电子商务系统的建设步骤

企业电子商务系统建设大致分为五个阶段:

2.1商务分析阶段

这是实现电子商务应用计划的第一步。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是进行充分的商务分析,主要包括需求分析(包括企业自身需求、市场需求以及客户需求等)和市场分析(包括市场环境、客户分析、供求分析和竞争分析等)两个方面。

在电子商务条件下,市场范围扩大,创新速度加快,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竞争的频率越来越高,因此必须对拟建的电子商务系统在未来可能面临的竞争尽可能做出分析,最大限度地避免竞争失利。此外,还要对企业自身状况进行分析,包括对企业组织、管理、业务流程、资源、未来发展的分析,等等。要结合电子商务的特点,从供应链的角度重新审视企业组织、管理与业务流程,寻找与电子商务的最佳结合部。

2.2设计阶段

在完成上述商务分析的基础上,在掌握电子商务最新技术进展的情况下,充分结合商务和技术两方面因素,提出电子商务系统的总体规划,提出电子商务系统的系统角色,提出电子商务系统的总体格局,亦即确定电子商务系统的商务模式,以及与商务模式密切相关的网上品牌、网上商品、服务支持和营销策略四个要素。电子商务系统设计工作可以由此展开,也即从子系统、前台、后台、技术支持、系统流程、人员设置等各个方面全面构架电子商务系统。此阶段的工作完成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后续电子商务系统建设和将来电子商务系统运行和应用的成功与否。

2.3建设变革阶段

这个阶段的工作分为两条线:一条线是按照电子商务系统设计,全面调整、变革传统的组织、管理和业务流程,以适应电子商务运作方式的要求;另一条线是按照电子商务系统设计,全面进行计算机软硬件配置、网络平台建设和电子商务系统集成,完成电子商务系统技术支持体系的建设,从技术上保障电子商务系统的正常运作。

2.4整合运行阶段

上述建设变革阶段完成后,就可以将经过变革的组织、管理和业务流程,与已经建好的电子商务技术平台整合起来,进行电子商务系统的试运行。再经过必要的调整、改进以后,实现电子商务应用的工作就可以进入整合运行阶段,开始实现电子商务应用。

3企业电子商务系统的设计

所谓电子商务系统的设计是指根据系统规划的内容,界定系统的外部边界,说明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和相互关系,描述系统的处理流程,给出未来系统的结构。它主要包括电子商务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功能模块设计和数据处理的总体结构设计。

3.1电子商务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

(1)系统硬件结构设计。电子商务系统的计算机和网络硬件平台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系统的性能指标,所以在选择的时候,要注意到整个硬件平台不仅要可靠性高、安全性好、有一定的网络吞吐能力,还要采用开放的体系结构,具备一定的可扩展性,能够满足企业未来的电子商务应用的需求。

(2)电子商务系统软件结构设计。电子商务系统软件结构的设计工作,实际上是对确定的硬件结构中的每台计算机指定相应的计算机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服务器系统、开发工具软件等。

3.2电子商务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电子商务系统的功能分解的过程就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由复杂到简单的过程。从管理职能的角度,可以把电子商务系统看作是由不同职能的一系列子系统构成的,这些子系统可以再分解成更小的子系统和模块,整个电子商务系统就是由这些功能模块构成的。每个子系统都有为完成有关的各种信息处理工作的专用或公共场所用的计算机程序。在每个职能子系统内部都包含用于事务处理、作业控制、管理控制和战略计划的具体应用。

3.3电子商务系统数据处理的总体结构设计

电子商务系统的数据处理可以分为集中式数据处理、分布式数据处理和协作式数据处理三种方式。在集中式数据处理方式中,数据全部存储在中央系统,由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管理,所有的处理都由该中央系统完成,终端是客户机,只是用来输入和输出,本身不做任何处理。但是由于个人计算机的性能得到极大的提高,使处理能力分布到网络上的所有计算机成为可能,这也使分布式数据处理方式得到广泛应用。在协作式数据处理方式中,系统内的计算机能够联合处理数据,处理既可集中实施,也可分区实施。协作式计算允许各个计算机合作处理一项共同的任务,采用这种方法完成的速度要快于仅在一个客户计算机上运行;协作式计算允许计算机在整个网络内共享处理能力,可以使用其他计算机上的处理能力完成任务。除了具有在多个计算机系统上处理任务的能力外,该类型的网络在共享资源方面类似于分布式计算。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电子商务应用的需求选择相应的数据处理方式。

4企业电子商务系统设计的技术框架

企业电子商务系统开发架构体系必须突出以下特点:有利于软件维护及系统管理;满足应用系统的安全性,便于业务级权限管理;提高系统性能,减少网络数据流量和提高数据库的响应速度;保护前期已有应用系统,具有强大的扩展能力。应用系统层次结构如下:

(1)基础系统平台。指为应用系统提供底层支持的部分,包括网络(内部网、互联网)、硬件平台(服务器、存储备份设备等)、操作系统(Unix/windows/Linux等)、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应用系统运行的基础。

(2)J2ee架构平台。Java技术由于其跨平台特性、面向对象特性、安全特性等,使之已经成为构建企业级应用的事实上的标准。J2ee(企业级Java)把数据库访问、企业级Java组件、命名和目录服务、动态页面生成、XmL、消息服务、事务服务等有机地集成在一起,并且提供集群等高级特性,使之特别适合构建复杂的大型应用,并保证系统具有很好的可扩展性。

(3)业务平台。企业在构建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时要涉及许多具体的业务平台,业务架构平台是新一代的业务系统基础运行环境,可以使基础技术平台与业务应用系统之间实现有机隔离,应用系统的执行只与应用架构平台有关,而与基础技术平台无关,同时提供一些基础的、公共的组件。对于企业级应用,以信息门户和交易门户为核心的企业门户组件,以办公自动化软件oa为核心的系统管理组件是重点。系统还可以包括,以进销存和客户服务中心为核心的供应链管理组件,以账务、报表、成本核算为核心的财务管理组件,以生产计划、车间管理、工程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为核心的生产管理组件,以数据仓库和决策支持为核心的商务智能与决策支持组件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科研管理、后勤管理等其他业务组件,最终形成了全面企业电子化管理方案的产品组合。

(4)门户网站。提供各种信息服务,通过安全隔离通道(防火墙)与企业内网、专网进行数据交换,实现统一的数据接收、。

电子商务系统的核心篇3

1.系统的主要组成正如上文所述,专家系统的强大之处在于其可以利用某一领域的专家知识,模拟专家决策时候的决策方式以及相应的推理和判断方式来解决某一领域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在电子商务个性化推荐系统中应用专家系统这一程序,首先应该确定专家系统的主要领域以及相关的信息知识内容。具体来讲,电子商务个性化推荐系统中专家系统应该包含的领域和知识内容应该包括消费领域以及心理领域等等,其具体的知识内容应该包括电子商务客户的行为需求特征分析、电子商务客户的行为适宜行为需求特征分析、电子商务客户的决策行为需求特征分析等等,而专家系统在电子商务个性化推荐系统中的主要应用流程应该包括消费者描述自身的需求、专家系统分析适合消费者的需求、专家系统提取相应的产品信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以及专家系统在最后的过程中对于产品的优点介绍和竞争优势介绍等等,为消费者的最终决策提供信息帮助。根据上述分析,基于专家系统的电子商务个性化推荐系统的主要结构应该包含专家系统的核心规则数据库(静态数据库)和电子商务网站的商品数据库以及客户数据库(动态数据库),同时使用咨询子系统、规则子系统以及结果子系统来实现专家系统核心规则数据库以及电子商务网站动态数据库之间的有效衔接和运用。

2.专家系统核心规则数据库逻辑上个性化推荐系统的静态数据库可以使用专家系统的核心规则数据库作为程序建立的核心内容,用来存放专家系统运行的领域知识结构以及内容,并设置相应的辅助参数保证专家系统核心规则数据库的良好运行。规则特性每一个规则包括四个特性,例如pRemiSe规则的前提部分、aCtion规则的操作部分等等,同时注意CateGoRY规则按照上下文分类,每条规则只能用于某几个上下文,以便调用;设置参数每个设置参数应该各自存储一组属性,用来咨询以及程序调用,同时规定好每一个参数的参数组名称、参数取值范围、参数的类型结构。动态数据库电子商务网站的用户数据库以及产品数据库都隶属于动态数据库的存储范围,每一次客户登录或者登出的过程中,电子商务网站的动态数据库都会随之实时更新一次,添加相应的动态数据内容。动态数据库对数据的主要存储方式是根据相关对象、相关对象的具体属性以及相关对象的具体参数数值(对象可信度、对象参数、对象跟踪次数)来确定对该对象的信息存储、追踪和使用过程。

3.电子商务用户数据库电子商务用户数据库的存储信息主要是商务网站浏览和登录登出过程中各个用户的主要信息,包括用户的性别、年龄、职位、爱好、收藏、收入、购物经历以及其他相关信息等等。电子商务商品数据库电子商务商品数据库的存储信息主要是诸多网站商户的产品细细,包括产品的名称、品牌、价格、尺寸、重量、功能、材料、生产日期、保质期、售后服务以及其他相关的产品信息等等。资讯子系统资讯子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根据客户在电子商务网站上的登录、访问、收藏、购物等一系列信息对网站的客户数据库提供对客户的定位信息,更好的做好客户个性化产品的推荐工作,同时有效的满足客户产品咨询的功能。规则子系统规则子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专家系统的核心规则内容,专家智能系统能够凭借自身的核心规则以及规则子系统的有效连接来实现客户的产品推荐工作结果子系统结果子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记录客户浏览、咨询以及最终购买的过程,为客户的可信度数值提供相应的资讯信息,并记录下客户本次的操作内容,为客户的下次购买提供信息支持。

二、结语

电子商务系统的核心篇4

      【关键词】资金流控制;电子商务;税收征管模式

 

税收肩负着国家财政和调控经济等重要职能,涉及到几乎所有的经济领域、经济部门和经济环节。税务系统的信息能最全面、最及时、最准确地反映国民经济的状况及发展态势。电子商务税收征管系统是适应网络时代税收的需要,是税务信息化的必然要求。

一、电子商务税收征管模式概述

在电子商务活动中,除了商家和客户两大商务实体外,还有海关和工商等管理部门、认证中心、网络银行、网络运营商、配送企业等,共同组成电子商务的运作环境。由于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信息流、资金流相分离,致使现行电子商务税收征管模式研究呈现出以控制“信息流”和以控制“资金流”为主要倾向的两种思路[1]。这两种模式各有优劣,当前国内主要趋向于以控制“信息流”的税收征管模式,各种征收软件也是针对该模式开发的,但电子商务交易的虚拟性、交易主体的多国性、交易记录的无纸化和交易操作的快捷化等特征,使得信息流控制的税收征管存在较大的漏洞,而实施控制资金流的税收征管方案,通过控制交易双方的资金流动,有利于形成完全电子化的、与快捷的电子商务活动相适应的自动征税系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回避信息流思路所面临的难点问题,交易双方的资金通过网络银行,就可实现税款的自动扣缴入库,有利于切实提高征收效率,而且基本不损害交易者的隐私权,实施的阻力会很小,比较稳妥。

二、以资金流电子商务税收征管信息系统总体实施方案

随着税务信息化建设整合工作的开展,以及电子商务发展给税收带来的新的问题和国家税务总局所的税收征管业务规程的要求,以资金流控制税收征管模式实施主要实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强化税收行政的执法监督;二是强化电子商务税收的有效监控;三是巩固并加快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四是提高了决策依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的方法,把系统分成若干个彼此相对独立的功能模块,这些功能模块继续分解为若干个子模块的集合,持续分解到处理程序易于编写调试,便于分工合作,有利于维护和扩充。

(一)业务模型

以资金流控制税收征管模型要满足税务机关对税收管理和服务的需求,对税务信息系统的总体体系结构进行设计要立足于全局,集合征收、业务管理、数据管理、税收监控、纳税人服务等业务环节的一个互动的整体。系统实现要把电子商务的资金流作为纳税渠道,同时要把网络监控与电子商务交易相融合。其业务模型如图1所示:

 图1:务模型

该业务模型以税务信息中心为技术依托,以税收业务处理系统和协同工作平台为基础,建立面向网上银行代扣税的管理体系。系统中主要业务表现有:(1)税款征收以网上银行为核心,简便、快捷、高效;(2)税收管理以网络交易监控为核心,通过对支付网关和网上银行资金的支付监控达到税源监控的目的;(3)税务稽查以规范执法为核心,以一级稽查为特征;(4)监督保障以“两权监督”为核心、全过程网络监控为特征。

(二)技术架构

系统实施技术上完全基于J2ee三层体系架构,业务上本着实现税务应用和数据大集中的目标,充分运用和发挥目前先进的三层体系架构和应用系统集成等先进的软件开发技术,支持构建集中的税收征管信息系统,为开拓税务综合分析和决策支持应用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系统依照软件开发对象模型和应用系统的五层逻辑架构设计。

三、税收征管方案实施

以资金流电子商务税收征管系统要解决的问题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业务问题,二是原有信息系统存在的技术问题。

(一)系统实施方案

由于税务体系的网络结构特征,不论是国税还是地税系统,都是一种逐层分支的一个完整体系。目前的电子商务交易基本上把传统的交易移植到网上,即便是无形商品必然有资金流,因此税务部门应与银行共同合作设置“网上税关”,包括建立网上电子银行。这样就可以通过网上银行和支付网关监控电子商务的交易以及通过网上银行实现税务的代扣。

控制资金流的电子商务税收征管系统依托Set支付体系,在支付环节由网上银行实现税收的代扣。系统体系结构由信息采集展现层、信息门户层、业务逻辑层、业务和数据整合层组成。

(二)系统功能模块

电子商务交易活动是通过网上银行进行资金支付的,该系统通过采集支付中心和网上银行的支付信息和支付金额,形成前端信息采集库,然后由网上银行向电子税务监控中心申请扣税,也即由网上银行对交易资金的税收实行代扣等业务。主要模块功能如下:

1.税款征收:通过税务部门、国库、网上银行三方联网,由网上银行代扣,改进了税款缴交方式和入库方式,提供了税银联网实时缴款、批量预储扣税、由网上银行对电子商

务交易的支付行为申报缴款等税款缴交方式,在缩短税款入库时间的同时,减低人为干预和出错的可能,确保税款及时、足额入库。同时通过处理日常税金征收、入库、退付等活动,以保证税收资金运动顺利进行。

2.税收会计统计核算:采用统一的清算业务、核算规则、数据口径,由系统根据具体的征管业务信息,自动生成电子凭证,进行各种税款划解、退付、比销、对帐、记账、核对、结算、编制报表等一系列税收会计统计操作,减少手工操作和人为干预的因素,对征收、入库过程进行全程、严密的监控和完整、真实的反映。

3.票证管理:从税收票证的设计开始,到征收开票、结报缴销、停用、损失及核销、移交、盘点、核算、销毁,还有相关的税收票证审核、检查、归档和税收票证违规处理,全部纳入系统管理,环环相扣,而且税收票证业务发生双方同时进行票证核算,保证了税收票证信息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4.  税源监控:重点税源监控采用建立重点税源档案的方法,由省、市、县三级税务机关计财部门,根据税收计划管理的要求,确定需要建档的重点税源大户名单及重点税源档案内容,建立重点税源监控体系,对重点税源大户的经营、纳税情况进行定期分析、监控,及时掌握税源情况,进行税收计划预测、分析。

(三)系统特色

1.采用标准和开放的架构用面向对象技术实现:采用基于行业标准或得到广泛使用的事实上的行业标准的技术和架构,有利于降低技术风险和对特定供应商的依赖性;采用开放系统架构,有利于保持系统的向后兼容性、可集成性和可扩展性。基于面向对象技术的开发语言和应用框架,已经得到证明可以大大提高信息系统开发和建设的效率,提高架构的合理性和可扩展性。

电子商务系统的核心篇5

1.1文献数量随时间分布情况

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自2002年之后成为国内的研究新课题,笔者将文献按照发表期刊类型大致分为四类并绘制了文献数量时间分布图,通过对样本文献发表时间走势的描绘,可以大致了解国内学者在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方面的研究随时间分布的情况,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由图1可见,2009年至2012是国内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研究的高峰时期,其中2009年的文献数量最多,其次是2011年,而最早将电子商务与信息生态链明确结合起来研究的文章出现在2003年的经济类文章中,图书情报类的文献出现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概念最早是在2009年,相对经济类文献较晚。总体来说,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研究文献呈增长趋势,未来的文献数增长指日可待。

1.2文献期刊来源分析

对文献的来源期刊情况的分析,可以探究不同领域学者在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方面的研究情况,明确研究主题文献的空间分布,揭示研究主题的主要刊载期刊。笔者将30篇样本文献根据其来源期刊学科类型的不同,分为四类,分别是:经济类、图书情报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计算机与信息类。其中来源于经济类期刊的文章所占比例最大,达到50%,主要刊载的期刊有:《经济实务》《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商场现代化》《中国商贸》《现代商贸工业》《商业时代》《中国经济信息》;其次是图书情报类的文章,占总数的26.67%,核心的期刊主要有:《情报科学》《图书情报工作》《图书馆学研究》,其中在《图书情报工作》中发表了3篇;另外还有一些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的硕博士学位论文,以及分别发表在《软科学》和《中国制造业信息化》上的3篇计算机与信息类文章。综上所述,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主要研究阵营还是聚集在经济和图书情报领域的。1.3文献关键词分析知识图谱(mappingKnowledgeDomain)用可视化技术描述知识资源及其载体,挖掘、分析、构建、绘制和显示知识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6]。笔者基于文献题录信息的挖掘技术方法,通过中文检索的三大数据库导出文献题录信息,利用Sati①软件进行关键词共词矩阵的构建,然后运用Sati软件的netdraw②功能实现关键词网络关系图谱的构建,进一步揭示目前国内学者对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相关理论研究之间的联系情况,如图2所示。由图2可以直观地看出目前国内学者对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研究之间的关联还不够密切,侧重点有所不同,其中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信息生态圈三者之间形成交互圈,电子商务系统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理论、生长模型、企业价值等方面,企业生态圈和信息管理之间也进行了研究的交流,而在企业经营、战略资源分配、信息生态因子方面的研究略显独立,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相关研究分散核心研究优势尚未突显。

2国内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概述

2.1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及其相关概念的界定

目前,国内学者对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概念并没有明确的界定,但却有很多学者对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相关概念进行了描述,如:电子商务信息生态系统、电子商务信息生态群、信息生态链、信息生态因子、信息生态环境、信息生态等。胡岗岚[7]认为电子商务生态系统是由一系列关系密切的企业和组织机构,超越地理位置的界限,将互联网作为竞争和沟通平台,通过虚拟、联盟等形式进行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结成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张向先[8]、周璇[9]等对这个概念进行了补充,认为电子商务信息生态系统是指在电子商务活动中,信息人之间以及信息人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信息交流和信息循环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王晰巍[10]、汪景粱[11]等对信息生态因子的概念进行了描述,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王晰巍等人认为信息生态因子是指信息生态中对人类及社会组织的成长、行为、发展、流动和分布以及社会进化与发展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包括信息人和信息环境。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是电子商务信息生态系统的“灵魂”,脱离了信息生态链,任何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都无从谈起。

2.2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特点及构成

2.2.1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特点实现同一链条和相关链条之间的信息流转是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功能实现的本质,而其本身必须具备一些特点。国内学者对其特征的归纳比较一致,具有代表性的是:徐绪堪[12]从电子商务信息生态系统的角度分析了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一般特征,即整体性、层次性、开放性、动态性。张向先[8]在认同他们的观点的基础上增加了协同性。2.2.2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构成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构成以信息生态环境的构成为基础,张向先[13]、郑金帆[14]认为信息生态环境作为一个综合性极强的社会体系有四个组成成分:信息生产者、信息消费者、信息传递渠道以及信息环境;张向先[15]提出了企业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由主干链和支撑链组成,主干链由信息生态环境的四个组成成分相互寄生、共生和转化而来,而支撑链由内外部的信息环境所组成,主干链和支撑链共同组成了企业电子商务的信息生态链。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中各节点发挥效用离不开以基础网络为支撑的电子商务信息生态系统外部环境的支持。

2.3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信息流转与模型构建

2.3.1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信息流转和演化形式信息在不同信息人之间主要表现为信息流动,而在信息生态链的节点上主要是信息的转化[16]。郑金帆[14]借用生态链的原理,描述了信息生态链的三个构成:信息企业、信息机构、信息用户之间的信息流动方向;张向先[15]强调了信息流、物流、资金流是电子商务经济活动的三个基本的组成要素,用“供应商—电子商务企业—第三方服务机构—顾客”这样一条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来表示以互联网条件下虚拟交易为本质的企业电子商务活动中的信息流转方向。信息链的动态演化可以从信息链节点间的关系变化及其对信息链功能、结构的影响来考虑。张军[17]等对网络信息生态链的动态演化的表现形式也进行了特别的描述。2.3.2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模型构建关于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模型的构建,各学者研究的侧重不同,主要集中在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构建、电子商务信息生态系统的构建、电子商务系统生态链的设计、以人为本的电子商务系统生态生长模型的分析、企业电子商务信息生态系统的构建、信息生态视角下电子商务知识管理技术框架、B2B在线支付信息生态链模型设计以及移动电子商务信息生态系统模型的构建等相互联系的方面。王晰巍[10]等结合中国电子商务特点以及发展中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信息生态因子、信息生态链、信息生态圈为主体构建了电子商务信息生态模型图;马捷[18]在知识流程基础上,提出了电子商务生态视角下电子商务知识管理的技术框架图;徐绪堪[12]结合电子商务系统生态特征,分析了以人为本的电子商务系统生长模型,构建企业层面的信息系统生态循环模型;王俊[19]应用序参量理论对B2B在线支付信息生态系统进行研究,设计B2B在线支付信息生态系统的价值协同机制框架,构建B2B在线支付信息生态链和信息生态系统的理论模型;企业的电子商务信息生态系统建立在企业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和信息生态圈的基础上,郑絮[20]、刘鲁川[21]、张海涛[22]等结合系统理论,构建了企业电子商务信息生态系统模型。王娜[23]在进行移动电子商务的价值网生态系统模型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移动电子商务生态系统模型图。由上可见,各学者对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模型构建研究的侧重有所不同,核心内容却一致地采用系统的思维方法,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实现生态系统模型内外部环境各因子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功能,从而更好地满足电子商务终端消费者在新时代下的新需求。

2.4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具体应用的实例分析

纵观文献样本,笔者发现将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理论与实例结合的研究相对较少,其中尤其以阿里巴巴的商业系统为典型案例的研究居多,其次是以淘宝网为例,以及近期分别以奇虎360和大学C2C商城的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的信息生态理论为主的分析研究。谈进[24]、胡岗岚[7]结合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集团阿里巴巴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分析了目前最成功的阿里巴巴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关系协调机制、利益协调机制、信息协调机制、运作协调机制在整个生态系统起到的作用。乐天舒[25]将阿里巴巴的五大业务比喻成“达摩五指”,考究马云的商业逻辑、绘制阿里巴巴的商业梦想,将其商业模式归纳成一个CBBS的生态链。王晰巍[10]、张向先[8]都以淘宝网为研究对象,分析淘宝网中的信息生态因子、信息生态链和信息生态圈,诠释淘宝网的信息生态系统的构建情况。与前面学者分析应用的主体不同,汪景粱[11]从系统的视角构建了电子商务中的信息生态模型,利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从影响因子方面分析了影响大学生进行电子商务创业的因素,并结合“大学生C2C商城”进行典型案例研究,分析其成功运营的信息生态因子和构建的电子商务信息生态模型。任翔[26]基于云安全技术的防毒软件商业模式的研究,对我们熟知的奇虎360公司的电子商务生态链模式进行了分析。众学者对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实例研究丰富了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理论研究体系,为当今网络时代电子商务的发展及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3国内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理论研究存在问题及改进策略

3.1国内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

我国学者对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研究正在逐步深入,已经产生了一些颇具价值的成果,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也在不断创新,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3.1.1概念的重复研究,名词之间的界定不明显我们在肯定学者们对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方面的研究所作出贡献的同时也不难发现,目前研究的关键词仍然集中在电子商务信息生态系统和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两个概念之间,对一些名词的界定尚不明显,出现相同概念的重复研究的现象,譬如: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和电子商务信息生态系统、电子商务信息生态系统和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信息生态环境和信息生态系统、电子商务信息生态群和电子商务信息生态系统,这些概念的定义不明确,名词之间的界定不清晰,容易出现换个主题名词的重复研究。3.1.2理论研究居多,实证分析较少国内学者对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概念界定、特点和构成、形成演进和运行机理、模型构建这样的理论层面,定性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案例较少,虽然已经结合了著名的阿里巴巴和淘宝网的实例分析,但是模式的构建和信息影响因子的分析略显重复,总体来讲,定性分析较多,实证分析偏少,所构建的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模型的实用性有待提高。3.1.3研究重点分散,核心研究尚未形成由绘制的关于文献关键词的网络关系图谱可以很直观地看出,我国的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主要理论研究内容分散,各学者研究重点之间的关联性不强,甚至有学者为了标新立异另辟疆土,研究的中心内容相对独立,尚未形成研究的理论核心区和研究的核心人物群,此外一些学者的研究不够深入,只停留在概念整合和拓展别人研究成果的表面,研究内容的原创性值得深究。

3.2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理论研究的改进策略

3.2.1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避免信息孤岛学术交流和合作是研究保持新颖性和创新性的必要条件,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专研需要不同学科领域的理论支持,各学者的研究除了要有个人独特的创新点之外,也要加强与各领域优秀学者的交流和合作,取其精华,把握相关联学科的最新脉搏,避免闭门造车式的低效率研究,从而更好地促进研究的深入,带动相关学科的学术进步,在协作与竞争中求发展。3.2.2定性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理论运用于实践,再完美的理论研究如果脱离了实际应用的检验都只是空中楼阁,电子商务方面的研究尤为明显,加强理论构建的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模型在电子商务实例中具体应用的分析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于阿里巴巴和淘宝网这类著名的电子商务网站的评价,例如慧聪网、物友网、中国制造交易网这类以B2B为主体的电子商务网站的信息生态链发展模式也是可以考虑的,从整体来把握目前我国电子商务企业的信息生态链模式现状,追求定性研究与实例应用研究的相结合。3.2.3建立核心研究群,推动核心影响力结合样本文献的被引情况、作者的文献发表量、作者单位的分布情况三个方面综合考虑,不难发现目前国内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研究相对分散,文献质量也是良莠不齐,除了吉林大学的张向先、郑絮发表了三篇文章之外,其他并没有形成核心的研究人物和研究单位,核心影响力尚未形成。笔者建议可以建立一个或多个以电子商务信息生态研究为核心的研究群,形成核心研究影响圈,以核心研究推动整体研究的繁荣和发展,实现原始理论与跟踪理论相结合。

4结语

电子商务系统的核心篇6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电子商务;信息技术;模式转变?

1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发展的源泉?

“核心竞争力”这一术语首先由著名管理学家C.K.prahalad和GaryHamel于1990年在他们所著的“theCoreCompetenceoftheCorporation”中提出。文中指出:核心竞争力是在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核心竞争力离不开时代的特点,在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今天,核心竞争力有了新的内涵:它是一种运用各种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协调各种生产技能,并且把多种技能整合到一起的能力,是一种能跨越组织界限协同工作的沟通能力,是一种对外部环境变化能快速做出反应的能力,是一种企业保持常青的学习能力。?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不同表现形式:首先,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争夺环境资源的能力,企业竞争优势可体现在企业控制的某项或几项战略性资源上,如:独特的技术优势、广泛、畅通全面的信息系统、与众不同的经营思想等等;其次,核心竞争力存在于价值链的某一个或几个特定环节,可通过企业价值链的各项职能活动使企业产生竞争优势。如广泛的销售网络、快捷的配送、实践经验和内部的默契等;第三,核心竞争力来自于企业持续的创新活动,它作为企业的优势,必然存在于创新因素中,是企业发展的保证。最后,核心竞争力来自具有企业自身特性的知识体系和知识系统,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日益成为创造经济财富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杠杆,企业通过内部的学习与积累,积极吸收和利用外部资源,形成企业自身的合理、有效的知识分享机制,使企业在固有的分工与部门竞争和反应中具备超越传统企业组织知识系统,从而形成自己的优势。?

2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我国电子商务是以国家公共通信网络为基础的,以国家金关工程为代表的,以对外经贸管理服务为重要内容的电子商务工程逐步发展起来的。我国政府相继实施了“金桥”、“金卡”、“金关”等一系列金字工程,为电子商务的发展作了良好的铺垫。2006年,我国线上B2B电子商务市场增长迅速,全年交付价值规模达到17.96亿元,季度平均增长率达到24.11%,呈现旺盛的发展势头。同时,交易规模和账户规模也在稳步提升,其中交易规模在2006年首次超过1万亿人民币,季度平均增长率超过15%,注册账户规模则超过1700万,季度平均增长率同样超过15%,显示出线上B2B电子商务具有不断增长的需求。另外,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我国线上B2B电子商务付费账户数增长率也超过了10%,用户正逐步接受更高质量的付费在线B2B电子商务服务。?

2007年6月25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联合了我国首部电子商务发展规划——《电子商务发展“十一五”规划》。《规划》明确提出“十一五”时期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总体目标:到2010年,电子商务发展环境、支撑体系、技术服务和推广应用协调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电子商务服务业成为重要的新兴产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电子商务应用水平大幅提高并取得明显成效。为实现上述目标,《规划》提出促进电子商务的两大重点:一是普及深化电子商务应用,提高国民经济运行效率和质量;二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服务业,形成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3电子商务的竞争优势?

电子商务是在利用现代电子工具(包括现代通信工具和计算机网络)的基础上进行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市场贸易等现代商务活动。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是电子商务开展的前提条件,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商务理论与实务的认识是电子商务活动的核心,系列化、系统化电子工具是电子商务活动的基础,以商品贸易为中心的各种经济事务活动是电子商务的对象。?

从以上表述我们可以看出,电子商务的概念表面看来似乎没有太多新意可言,但实际上它却反映了一种革命性的变化——商业环境的变化,即从手工操作为主的传统商业环境转变为全新的全数字化商业环境,这种环境从信息系统的角度来说,意味着一个从企业内部延伸到外部的信息系统。如同其他生物的生态环境发生改变一样,企业要发展新的能力才能适应环境,才能获得竞争优势,才能继续生存。?

电子商务的竞争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降低交易成本。

首先,通过网络营销活动企业可以提高营销效率和降低促销费用,据统计,在internet上做广告可以提高销售数量10倍,同时它的成本是传统广告的1/10;其次,电子商务可以降低采购成本,因为借助internet企业可以在全球市场寻求最优惠价格的供应商,而且通过与供应商信息共享可减少中间环节由于信息不准确带来的损失,有资料表明,使用eDi通常可以为企业节省5%-10%的采购成本。?

(2)减少库存产品。

电子商务能加快并减少失误使产品更快到达用手中,其需求的应变能力强。由于正确管理存货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能使库存量减少。加快存核查频率会减少与存货相关的利息支出和存储本,减少库存量意味着现有的加工能力可更有效得到发挥。?

(3)缩短生产周期和销售时间。

一个产品的生产是许多企业相互协作的成果,因此产品的设计开发和生产销售可能涉及许多关联的企业,通过电子商务可以将过去由于信息封闭导致的分阶段合作方式改为信息共享的协同并行工作方式,从而最大限度减少因信息封闭而无谓等待的时间。internet的使用将进一步减少产品生产和销售时间,其实现途径是扩大企业电子联系的范围,共享产品规格和图纸,或是通过与不同研究小组和公司进行项目合作。?

(4)降低销售和市场成本。

电子商务比传统贸易大大减少推销人员和交通费用,同时,也可以大大降低交易成本,使商品销售价格降低,吸引消费者。如amazon美国最大的网上书店,由于实现“零库存”,大大降低了成本比原来低50%价格销售图书。?

(5)创造新的销售机会。

由于网上商店一周7天,一天24小时营业,因而能让企业找到新的市场,吸引更多客户,如从Dell公司网站上购买商品的80%消费者和其它的小公司,以前从未在Dell公司买过东西。?

(6)改变企业竞争方式。

电子商务改变了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成本结构,使上、下游企业改变供销合同的机会成本提高,从而进一步密切了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战略联盟。扩大了企业的竞争领域,使企业从常规的广告竞争、促销手段、产品设计与包装等领域的竞争到无形的虚拟竞争空间。电子商务构成企业竞争的无形壁垒,这主要表现在大幅度提高了新企业进入竞争市场的初始成本。?

4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核心竞争力模式的变化?

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演化形式主要有:?

(1)战略竞争力。企业识别新的市场趋向的能力和企业充分利用公司内部资源开发新的商机的能力。?

(2)财务竞争力。企业要成功,必须保证有财力投资任何一项新的营销战略。在电子商务中足够的财务能力,是企业击败对手的主要保证。网站需要吸引访问者,进行网上销售,则要非常大的投资,这些投资用于建立一个硬件和软件系统,雇佣专业人员,对网页每天更换内容,从而确保公司内部信息系统的完整性。

(3)创新力。对于电子商务企业,竞争对手只需轻点鼠标,就能很快地深入了解到企业的经营方式,经营产品。因此,企业从自身出发就需要不断地致力于寻找新的方法,改进电子商务的产品,提高技术水平,防止对手模仿、反击与防御。保证企业有足够的竞争能力,就必须不断地创新。?

(4)劳动力优势。在大多数电子商务市场中,所有公司为了解顾客需要的特征,内部运作都运用了相似的计算机技术,用于提高服务的速度和精确度,保证所有网上系统技术可靠性。这些需要靠员工的技术水平来实现,对企业的运行至关重要。所以,企业拥有人力资源的保留力和提高开发运作电子商务系统的技术人员的现有技术,是电子商务企业要获得的一大优势。?

(5)质量。电子商务被看作一种服务性商务,顾客的忠诚度主要取决于企业为了完全满足客户需求而采取的措施。如何通过网络平台向顾客提供各种便利,是企业的提高质量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企业会通过各种方法建立与顾客对话,而且企业采用何种方式对顾客做出最为迅速反映,对顾客做出最为及时和准确的帮助,企业在这方面就最具有竞争优势。?

(6)效率。电子商务中效率体现在顾客界面效率和物流效率。所谓顾客界面效率,是指企业通过投资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确保顾客各个方面的需求,从产品质量到定购产品都能最大化通过网络实现,没有任何人员的干预。物流效率是指企业定单的生产流程和物流配送。企业在这两方面的高效率,能给企业带来超强的竞争力。?

(7)信息系统。企业要通过因特网吸引新顾客,保留现有忠诚顾客,靠简单拼凑信息系统是无法完成的,企业要将所有的信息流进行整合,并要比竞争者效率高,同时不断对公司的信息升级和强化。这种完备的信息系统的建设,也正是企业的竞争优势。?

5措施建议?

(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首先要确立信息化、知识化管理的观念,加大信息化设备投资,实现企业经营管理信息的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分配;其次要确立知识是关键生产要素的观念,充分理解知识是生产和经济增长的内在因素,接受新经济增长理论的收益递增模型,即知识可以提高投资的回报,而高回报又可以对知识积累产生正反馈放大效应;第三要确立经营管理的人性化观念,随着大规模生产逐渐被灵活的网络所代替,这种以知识为核心,以信息化为结构体系的生产经营管理更加强调团队文化和文化人的参与,人性化观念不可缺少;第四要改变传统资产的狭隘观念,确认企业的无形资产及其在高新科技企业的资产主体地位。可以说,电子商务首先带来的应是企业观念的创新和转变。?

(2)更新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

企业应实现硬、软管理结合,并逐步过渡到软管理。硬管理指机构、组织、计划、控制等技术性、经济性管理;软管理指通过文化建设激发员工的荣誉感、责任感和成就感,以达到员工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激励。而在激励机制上,应弱化对过程的控制,将绩效评估作为对员工考核的重要手段,同时给员工以更大的时间弹性和空间自由,强化个性化管理,放松经济性强制管理,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企业信息化建设。?

企业内部应在政府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上,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建立和完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特别是市场营销系统,拓展电子商务业务领域,同时要遵守国家及有关部门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安全管理规定。在观念、组织、资金和技术允许的条件下,小规模的率先在标准化程度高、交易量大、批发次数多、顾客流量大的商品或服务领域开展电子商务活动,以此为突破口带动企业电子商务活动的开展。?

(4)实现企业业务流程重组。?

电子商务对企业业务流程重组提出了新的要求。它在企业内部,使各职能部门有机地联合起来;而在企业外部,通过电子化的贸易手段把贸易各方连接到一起,各成员间的联系更加便捷,客户将更加主动地参与到企业的运作过程中;另外,网络将成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生命线,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及物流实现了高度统一。?

(5)分阶段、分步骤、由点到面、由浅入深地推出电子商务的实施。?

由浅入深实施电子商务对大企业来说,通过网站来树立企业形象、开展网络营销只是浅层次的电子商务应用,本质上的应用应该是以internet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全方位应用。对我国企业而言,在实施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既要克服“等”、“看”的思想,同时又要避免不切企业实际的盲目投资,追求“一步到位”的做法,应充分考虑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的特性、客户的需求、市场分布以及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企业人、财、物、技术等各项资源的情况。?

电子商务系统的核心篇7

关键词:电子商务;物流联盟;构建

中图分类号:F713.365.1文献标识码:a

摘要:电子物流联盟是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企业间的新型联盟方式,依据电子物流联盟的特征,将电子物流联盟的构建划分为运行环境——物流电子商务集成服务平台构建、物流网络层构建和物流任务层构建三个部分,并对各部分构建的具体方法和过程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电子商务;物流联盟;构建

中图分类号:F713.365.1文献标识码:a

在当前物流业电子商务纵深化发展环境下,一些物流企业为弥补自身功能不足、提升一体化服务能力,纷纷依托信息网络和电子商务管理与技术,通过组建或加入电子物流联盟,形成了节点广泛、业务协同、管理规范、成本低廉、服务高效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电子物流联盟是以信息网络和电子商务支撑下具备不同核心竞争力的物流企业形成的松散合作联盟为基础,根据市场机遇,由松散联盟中合适企业迅速组合成协同一致的虚拟企业,一旦机遇消失或任务完成,虚拟企业成员又回归松散联盟关系的新型物流联盟形态。作为一种新型的联盟形态,其构建具有区别于传统物流联盟的路径特点。

1电子物流联盟的构建思路

电子物流联盟是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企业形成的长期松散伙伴关系与短期紧密合作关系的统一,也可看作物流网络和虚拟物流企业的结合,其构成可划分为物流网络层和物流任务层两部分。

物流网络层描述的是伙伴企业间的长期合作关系,其实质是由具备不同核心竞争力的物流企业所组成的物流网络,该物流网络具备分布广泛、信息共享、流程衔接、功能互补、管理一致的特征,能够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一体化现代物流服务。物流网络层是开放性结构,新节点可以不断进入,老节点可以退出。但由于沉没成本的存在,物流网络层的动态演化与物流任务层相比更具相对静态的特征。

物流任务层描述的是基于市场机遇、物流任务所产生的由核心企业牵头组成的具有任务针对性的物流服务价值链,是电子物流联盟存在的目的所在。任务层实质是由核心企业根据市场机遇选择核心能力互补的伙伴企业所组建的虚拟企业,一旦该任务完成,该虚拟企业解散。虚拟企业组成的基础是各联盟成员伙伴价值链的比较优势,即每个企业在识别并运用核心竞争力基础上的价值链联合[1]。

为支撑物流网络层和物流任务层的形成与运行,电子物流联盟还需要一定的运行环境支撑。由于电子商务与信息网络的迅猛发展,电子物流联盟的支撑环境在现实中的表现形态并无唯一,环境搭建的主体、功能、形态具有多样性,但多数都可划归于具有完备功能的物流电子商务集成服务平台。物流电子商务集成服务平台具备很好的集聚效应,平台管理方依据会员筛选标准选取核心能力互补的“优势资产”,制定规范的会员合作章程,并提供业务协同管理的应用服务,便可搭建布局广阔、功能完备、信息共享、流程衔接的物流网络,从而形成物流网络层。同时,平台汇集的众多物流需求方也使物流市场机遇更易获得,更容易根据需要组建任务驱动、业务协同的临时性虚拟物流企业,从而构建物流任务层。

因而,电子物流联盟的构建可分为三部分,一是运行环境构建,即支撑电子物流联盟运行的电子商务平台的构建,包括平台的业务模式和技术模式、运营与推广策略等问题;二是电子物流联盟物流网络层的构建,也即是加盟伙伴松散联盟的形成过程,包括加盟伙伴的选取、加盟伙伴企业的内部改造以及加盟企业的动态管理等;三是物流任务层的构建,主要是物流任务层生命周期中由任务驱动的物流价值链的构建过程,如市场需求识别、合作伙伴选取以及具体的业务协同等过程(如图1所示)。

2运行环境——物流电子商务集成服务平台的构建

物流电子商务集成服务平台是电子物流联盟构成的环境基础,通过集成各物流盟员的物流资源,为物流盟员企业之间以及盟员企业与物流服务需求方之间提供信息传递与共享支持,并为电子物流联盟的组建过程提供环境支持,为物流需求方提供一体化、高效化、个性化的物流服务。

物流电子商务集成服务平台的核心功能是为客户选择物流服务整合商,以及服务整合商选择协作伙伴提供场所,并能够为平台的电子物流联盟任务层整个生命周期提供支撑。同时,平台还应具备一般电子商务平台所要求的认证、洽谈、支付等服务,实现物流交易过程中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的统一。此外,为突出平台特色,更好发挥平台物流资源集聚的优势,可以提供与物流相关的增值服务,如物流信息增值服务、供应链融资服务等。如图2所示,支撑电子物流联盟的物流电子商务集成服务平台一般应包括三个核心组成。

2.1物流电子交易中心

物流电子交易中心用于实现客户与物流企业之间针对物流服务的电子商务交易,是提供物流服务供需双方交易机会、支撑交易过程的场所。生产商、销售商等物流需求方借助交易中心物流服务需求信息以及获取供给信息,找寻合适的服务提供商,进而进行商务洽谈、合同签订、资金支付等“电子商务链”的商务过程。值得指出的是,由于现代物流服务一体化的特征,物流需求方往往只借助物流电子交易中心确定服务集成商——即物流任务层的核心企业确定商务关系。物流电子交易中心具备一般电子商务平台的特征,只是商务交易针对于物流服务。为完成物流服务的电子交易过程,物流电子交易中心通常具备的功能包括电子认证、信息与获取、在线洽谈、电子合同、电子支付、责任认定等。同时,还可以提供与交易相关的增值服务。

2.2结盟管理中心

结盟管理中心主要为物流任务层核心企业提供寻求合作伙伴、进行成员管理的场所,负责提供物流任务层生命周期的全程环境支持。在核心企业获取物流任务后,首先根据核心能力原则确定是否选择一定的合作伙伴共同完成此项任务,当确定需要建立面向任务的虚拟企业后,借助结盟管理中心完成物流任务分解,物流分任务招标信息、伙伴选择等过程。为了支持物流任务层的运作过程,通常结盟管理中心应能满足几方面的功能需求:(1)需求响应:及时获取客户需求,并依据自身核心能力确定分任务招投标方案;(2)伙伴管理:参与某次任务的伙伴成员间的信息管理和共享;(3)任务管理:监督任务进展情况,协调子任务间关系,保证任务完成的质量和时间;(4)协调管理:主要通过信息交互保证任务顺利实施,为满足成员间不同类型的交互需求,平台可提供多种交互工具;(5)绩效评估:对运行过程进行分析,衡量伙伴成员及整个核心任务层的整体运作绩效。

2.3联盟伙伴库

联盟伙伴库是包含了所有联盟成员详细信息的数据库,将盟员的商业资源数据组织起来,为物流服务需求方及各物流企业提供数据存储、维护、检索、转换、交易、决策、数据挖掘等功能。要实现电子物流联盟的正常运作,必须由盟员伙伴库提供强大的信息支撑,其中成员的数量、质量以及信息的完备性关系到电子物流联盟的运作成本与效率。

3物流网络层的构建

物流网络层的构建,实质就是联盟伙伴库成员所形成物流网络的构建问题,其主要问题包括三部分,一是联盟成员的选择,二是成员企业的内部变革,三是联盟成员的动态管理。

3.1联盟成员的选择

联盟成员泛指电子物流联盟伙伴库的合作成员企业,是由联盟整合方(一般为物流电子商务集成服务平台运营方)挑选分布于各地,在各个领域拥有各自竞争优势的、有联盟意向的物流企业所组成的物流网络。联盟成员选择的基本过程如下:

(1)确定合作物流网络的框架。根据物流市场状况确定电子物流联盟的物流网络将会覆盖的区域和领域范围。

(2)制定盟员选择标准。物流网络层是一个优质物流资源库,其成员企业既包括能提供综合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也包括单一功能的物流服务提供商,应制定科学的选择标准,一般应考虑到企业整体状况、管理水平、电子商务采用能力、内部适应性改造难度、物流运作能力、合作意向、历史信誉、服务价格水平、等因素。

(3)建立备选企业数据库。根据盟员选择标准选择合作伙伴,建立备选企业的数据库。

(4)选定合作企业。对备选企业数据库中的企业进行比较评价,将比较评价结果记入数据库。最终在每地域的每一专业领域内,选择一家最适合的企业进入物流网络。

(5)签订加盟协议。对合作方式、合作章程的制定等相关问题达成一致并签订相关协议。其中关键一条是信息共享,成员企业必须将本企业的最新发展动向,如业务范围、服务能力、大型关键设备的更新、新技术的引进、突发事件等,及时地通知联盟整合方,并根据需要及时更新联盟伙伴库中的信息。

3.2联盟成员的内部改造

为真正实现电子商务和信息化环境下的业务协同,保证联盟协运作绩效,联盟成员内部必须进行一定的改造。

(1)管理理念的变革。联盟企业要在管理思想和观念上进行变革,以适应新的战略行动和经营模式。通常应关注以下方面:一是重视一体化服务能力;二是重视对电子商务的理解与采用;三是建立“多赢”的合作观念;四是改变传统的立足自身资源的决策方式;五是重视客户关系管理;六是注重具备物流和电子商务综合素质型人才引进和员工培训。

(2)联盟成员组织模式的优化。电子物流联盟模式下,企业主要通过与外部的协调完成业务,与现有的经营方式存在很大不同。现有的物流企业普遍采用职能型组织架构,灵活性差,不利于企业间的协同运作。电子物流联盟的网络化协同运作要求节点企业打破现有的职能型静态组织模式,寻求新的组织管理模式,以适应灵活动态需要。一般应合乎敏捷性RRS原则(可重构、可重用、可扩充)[2],比如,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化;便于将伙伴企业的关键要素迅速集成、藕合,快速响应,可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企业内部针对任务的小组也可随物流任务层的生命周期而成立和消亡。

(3)成员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升级与对接。成员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建设的重点是实现与电子商务集成服务平台的无缝衔接,既要实现信息化各子系统与电子商务平台在信息上的整合,又能够实现各成员企业间以及成员企业与电子商务集成服务平台间业务过程的协同一致。我国目前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普遍不高,可由联盟整合方设计与平台对接良好的物流信息系统,并向成员企业推广应用。

(4)标准化建设。物流标准化建设是实现盟员协同、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的基础。电子物流联盟加盟伙伴的选取具有特定性,加盟伙伴受到联盟整合商一定程度的约束,可以在联盟内部推进电子物流联盟的标准化建设,具体应包括业务流程标准化、信息传输标准化、契约标准化等方面。

3.3联盟成员的动态管理

物流网络层是动态发展的开放性体系,力求服务网络不断拓展、完善的同时,注重优胜劣汰。物流网络层盟员合作网络建立以后,应由联盟整合方建立盟员评级标准、考核体系。根据成员企业的发展状况、业务执行情况、信息共享状况等,定期对成员企业进行评级和考核,将不符合要求的企业淘汰出局,并从备选企业库中补充条件较好的企业。在每次执行完具体的物流任务后,都要由客户、核心企业对成员企业的表现(包括履约情况、指标完成情况、信息提供的真实性、合作的满意度等)进行在线评价,并据此更新联盟数据库中的关联信息。

4物流任务层的构建

4.1物流任务层的生命周期

物流任务层实质是由核心企业根据市场机遇选择核心能力互补的伙伴企业所组建的电子商务和信息网络环境下的虚拟企业。参考虚拟企业生命周期,将物流任务层的构建及运行划分为八个阶段:(1)交易合同签订阶段,由买方与卖方完成货物交易确认,货物买卖合同的签订是物流服务需求的起始点;(2)核心企业选择阶段,物流服务需求方借助物流交易中心寻求提供一体化服务的物流企业,也可以是物流企业主动寻找与创造物流交易机会,双方洽谈完毕后签订物流服务总合同,该物流企业成为此项任务的核心企业;(3)任务分析与确认阶段,由核心企业对任务进行分析,设计最优的物流解决方案,对任务进行分解,并根据自身能力情况选择是否选定合作伙伴共同完成任务,如需要则进入下一阶段;(4)合作伙伴选取阶段,按照任务分解情况,利用物流电子商务集成服务平台结盟管理中心,从联盟伙伴库中选择合作伙伴;(5)合作关系确立阶段,通过与选定合作伙伴的磋商谈判,确立合作关系,签订分包子合同;(6)任务执行与过程监控阶段,核心企业与合作企业执行各自的物流任务,并由核心企业、客户借助平台的监控与反馈模块及时了解任务执行情况;(7)收益分配与绩效评价阶段,任务完成后,根据合同约定进行收益分配,并由核心企业借助绩效管理模块对各合作伙伴进行评价,由客户对核心企业进行评价,结果记录到盟员数据库中;(8)任务层解体,任务完成,本次盟员企业间的紧密联盟解体,各企业等待下次任务到来。物流任务层整个生命周期的详细流程如图3所示。

4.2物流任务层的盟员协同

盟员协同是物流任务层的关键,协同的绩效决定着整个物流任务层的绩效。盟员协同是个系统工程,取决于电子物流联盟的整体构建和运作水平,涉及到盟员信息共享交互能力、业务流程规范水平、设施设备标准化程度等众多因素,任何一方面的短缺都会影响到协同绩效。

图4为物流任务层较为常见的盟员间协同流程,该流程涉及运输企业a、仓储企业B及仓储企业C,三者共同为某客户提供一体化物流服务。业务过程为根据客户需求,由运输企业a安排运力,将客户货物由始发地B企业所属仓库运送至目的地C企业所属仓库。通过电子商务集成服务平台与各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交互,能够实现对物流过程的全程控制,保证各物流过程节点之间的顺畅连接。

该流程反映了三方面的协同方式,一是节点企业之间业务过程的协同;二是各节点内部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平台信息处理的协同;三是节点信息系统借助平台实现信息传输与处理的协同。只有这三个方面实现协同,才能实现电子物流联盟物流任务层的高效、低成本运作。

参考文献:

电子商务系统的核心篇8

[论文摘要]物流在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大的决定和制约作用,第三方物流成为电子商务物流的主要形式,文章在分析电子商务的发展及其对物流要求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电子商务条件下第三方物流运作体系的构建。

一、前言

席卷全球的信息化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经济结构的重组。作为21世纪主要商业模式的电子商务给各国和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并产生深远的影响,成为推动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电子商务的发展给物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快捷的物流速度、广阔的配送范围、较强的反应能力、更高的服务水平。第三方物流以其特有的优势成为电子商务物流运作的主要形式。为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要求,客观上要求尽快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快捷准时、经济合理、客户满意的第三方物流运作体系。

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近两年,电子商务发展很快,据赛迪顾问的《2006-2007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研究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年底,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共实现交易额1.1万亿元人民币,比2005年增长了48.6%。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对发展电子商务的需求更加强劲。“十一五”时期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总体目标:到2010年,电子商务发展环境、支撑体系、技术服务和推广应用协调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电子商务服务业成为重要的新兴产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电子商务应用水平大幅提高并取得明显成效(国家发改委,2007)。

一方面,电子商务发展势头异常强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助推器;另一方面,物流的滞后制约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和电子商务发展相比,即便是发达国家的物流,其发展速度也难以和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并驾齐驱。电子商务可依靠互联网解决商流及相关问题,但无法解决物流的主要问题,流通时间与流通成本绝大部分被物流所占有。因此,物流对未来的电子商务及经济的发展起到非常大的决定和制约作用。

二、电子商务条件下的第三方物流

1.电子商务对物流的要求。在整个电子商务的交易过程中,物流实际上是以商流的后续者和服务者的姿态出现的,没有现代化的物流,任何轻松的商流活动都将会退化为一纸空文。电子商务发展给物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1)物流信息化。信息化是电子商务物流的必然要求,通过信息实现对物流的实时把握,有效控制物流系统按照预定的目标运行。(2)物流标准化。其基本原理是统一、简化、协调和最优化。通过物流标准化加快物流速度、保证物流质量、减少物流环节、降低物流成本。(3)物流效率化。在物流活动中,要求广泛使用先进的物流技术,采用自动化、智能化的物流设备,高效率地开展物流作业。(4)物流规范化。即明确物流主体的权利义务,规范物流主体的行为,实现物流主体之间的有序竞争,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5)物流柔性化。柔性化是以顾客为中心,对顾客需求做出快速反应,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物流需求。(6)物流国际化。电子商务打破了时空限制,面对全球大市场,企业通过电子商务从全球市场获取原材料,在世界各地组织生产,并将产品销往世界各地,物流服务日趋国际化(沈吉仁、王洪波,2006)。

2.第三方物流是电子商务物流运作的主要形式。电子商务物流系统的组建通常有自建和外包两种。自建物流不仅投资大,而且要求高,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没有能力自己组建物流系统,即使有能力,也要面临巨大风险。电子商务下的物流运作一般依靠提供综合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来完成。对于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而言,采用第三方物流模式解决物流问题具有明显的战略优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拥有物流网络。第三方物流可在全国各大城市甚至全球必要的地区建立物流网络,电子商务交易到哪里,商品就配送到那里,从而扩大商机,赢得市场,能适宜电子商务柔性化的物流需求及国际化商务运作。(2)可实现物流规模效益。第三方物流可以整合资源,统筹多个用户和供应者的物流,很容易汇集成较大的流通规模,实现低成本的物流运作。(3)具有技术优势。第三物流拥有一定的信息技术与专业技术基础,拥有较丰富的物流运作与管理经验,有利于为电子商务提供专业化的、高效率的物流服务。(4)可减少电子商务企业对物流的投入,使其能更好地将有限的资源集中用于核心业务,培育核心竞争力(杜文、任民,2004)。第三方物流是电子商务物流的主要形式,同时电子商务为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外在的动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相对落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物流技术薄弱,物流的效率低、成本高,物流市场秩序混乱,难以满足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

3.电子商务条件下第三方物流运作体系结构。第三方物流为了能为全球电子商务客户提供优质的物流服务,达到快捷准时、经济合理、客户满意的目的,需要不断开发、应用物流技术,建立完善的物流网络,形成反应灵敏、步调一致、信息沟通快捷的第三方物流运作体系。第三方物流运作体系具体应包括以信息化运作为核心的物流信息系统,以标准化运作为核心的物流标准化系统,以规范化运作为核心的物流法律法规系统,以效率化运作为核心的物流技术系统,以柔性化、国际化运作为核心的物流网络等内容。

三、电子商务条件下第三方物流运作体系构建的主要措施

1.建立以信息化运作为核心的物流信息系统。物流信息系统被誉为物流的中枢神经。它是通过对与物流相关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储存和传递来达到对物流活动的有效控制和管理,并为企业提供信息分析和决策支持的人机系统(彭扬,2005)。在物流活动中,物流各环节的紧密衔接和协作配合,需要通过信息予以沟通,物流信息的任何延误或阻塞,都将造成物流的混乱局面。物流的信息化运作是各项物流功能得以实现的核心和关键。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有以下要求。(1)根据电子商务物流的要求,合理规划和设计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充分发挥物流信息在制订有关物流活动计划及组织实施物流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支持物流分析决策及战略规划。(2)将信息技术切入第三方物流的业务流程,以实现对物流各生产要素进行合理组合与高效利用。例如,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全球移动通讯技术(gsm)、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库、web技术和计算机网络通信等现代高新技术,有效支持电子商务物流作业和配套管理工作,使参与电子商务的交易各方能够通过信息系统及时、准确地获取、查询、处理相关的物流信息,合理组织业务流程,确保货物安全、准时运达目的地,实现物流运作的可视化、快速化和系统化。(3)加快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通过对交通流背景资料、物流枢纽、政府部门间等共用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及处理,为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完成车辆调度、货物跟踪及运输计划制定等各类功能提供支持,以确保用最低的物流总成本实现系统对用户的服务承诺。

2.建立以标准化运作为核心的物流标准系统。物流标准系统是实现第三物流标准化运作的基本保证。它包括物流各类设施设备及专用工具的技术标准,也包括如包装、仓储、装卸、运输等物流作业标准以及物流信息标准。电子商务条件下的第三方物流需要对运输、仓储等各环节的资源进行高度整合,实现作业的有效衔接,因此,对物流标准化程度要求很高。尽管我国已经建立了一些物流标识标准,如《物流术语》、《商品条码》、《储运单元条码》、《数码仓库应用系统规范》等,但这些标准仍不完善,且应用推广存在严重问题,特别是标准化管理分属于不同的行业和部门,增加了标准协调的工作量和管理难度,阻碍了物流标准化的推进,难以实现物流的标准化运作,如海运和铁路运输各有其自身的集装箱标准,使得海铁联运必须经过再次拆箱、装箱后才能实现,不仅造成包装成本以及储存费用增加,而且降低了物流系统的效率(刘春梅,2007)。物流标准系统的建立有以下要求。(1)首先要做好物流大系统的基础统一标准工作,例如计量标准、物流模数尺寸标准、集装模数尺寸标准、物流用语及核算统计标准等,这是实现物流标准化运作的前提。(2)对国家已颁布的各种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深入研究,全面梳理、修订及完善,以使各种相关标准协调一致。

(3)加强物流标准的协调和组织推广工作,实现标准的统一归口管理。(4)我国在推动和完善物流标准化体系过程中,应力求使本国物流标准与国际物流标准相一致,从而降低因标准化系统不统一所造成的损失,将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与我国物流标准化发展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一整套既适合中国物流发展需要又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物流标准化体系。

3.建立以效率化运作为核心的物流技术系统。物流技术系统涵盖了整个物流领域的各种基本活动的专业技术和管理技术,从技术的科学原理来看,包括物流机械技术、物流信息技术、物流电子技术、物流自控技术、物流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等;从功能活动来看,包括运输技术、仓储技术、装卸技术、包装技术、流通加工技术及物流信息技术等;从技术形态来看,包括物流活动所需要的设施、设备、工具等硬技术和信息网络、物流规划、物流系统等软技术(黄华峰,2007)。物流技术的改进和创新是推动物流发展的重要动力源。第三方物流开展高效率的物流运作,快速准确地完成物流配送任务,离不开先进物流技术系统的支撑。我国现阶段物流技术相对落后,物流技术系统的建立需在以下几方面予以加强。(1)促进外源技术内源化。即物流企业在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装备的同时,应予以消化吸收再创新。(2)切实增强企业的技术开发与自主创新能力,物流企业是技术开发的主体、技术创新的主体和推广运用的主体。(3)充分发挥科研院所的作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使之成为物流产业关键和共性技术研发的重要载体,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4)政府在政策和财力上予以扶持。例如,制定物流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加大物流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和市场监管力度,优化创新环境等。

4.建立以规范化运作为核心的物流法律法规系统。完善的物流法律法规系统既为国家的宏观管理提供了依据,也为企业的微观活动提供了准则。目前我国的物流法律法规大体包括三类:法律、行政法规及部颁规章,对物流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这些法律法规从内容和行业管理上分散于海陆空运输、消费者保护、企业管理、合同管理以及各部委分别制定的有关规程和管理办法。许多是在不同时期由不同部门针对不同问题制定的,形成多头而分散的局面,缺乏统一性、操作性不强、法律效力低,难以整合物流各环节和各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物流市场混乱,形成无序竞争(魏方,2007)。现阶段我国物流法律法规系统的建设需遵循国际惯例,结合我国经济体制的特征以及物流发展的客观实际,借鉴国外的相关立法经验。例如日本制定的物流法、美国对物流业者的审批制度等。需要用系统化思想和现代物流理念制定系统、完善的物流法律,明确物流主体的权利义务,规范物流主体从事物流活动的行为,调整物流主体之间的市场关系及物流主体与劳动者、消费者之间的关系等,促进第三方物流以最佳的结构、最好的配合,充分发挥其系统的功能和效率。

5.建立以柔性化、国际化运作为核心的物流网络。物流网络是由多个物流节点和联系节点的连接共同构成的网状配置系统。从服务功能看,包括运输网络、仓储网络、配送网络等;从服务范围看,有企业内部物流网络、企业外部物流网络和综合物流网络;从运作形态看,有物流组织网络、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和物流信息网络(鞠颂东、徐杰,2007)。建立以柔性化运作为核心的物流网络可从三方面入手。(1)完善物流组织网络。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虽然数量多,但规模小,覆盖范围有限。因此,可考虑打破行业、地域、所有制等方面的限制,实现物流企业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整合各地分散的物流资源,盘活存量物流资产,在全国甚至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物流组织网点,满足电子商务的全球服务与运作。(2)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一是加强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等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规划运输网,对不同的运输方式进行战略分工,优化运输资源配置,形成一个布局合理、竞争有序、四通八达、通畅快捷的综合运输网络体系。二是加快物流结点建设。通过调查生产力布局和物流现状,考虑其空间布局、用地规模和未来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合理规划物流中心、物流基地或物流园区,并通过这些结点将各种物流网络连接起来,形成全国统一、开放和先进的物流网络。(3)健全物流信息网络。通过信息的网络传输实现货物在物流网络内的实时跟踪,实现物流信息资源充分共享。

[参考文献]

[1]国家发改委.电子商务发展“十一五”规划[eb/ol].

[2]沈吉仁,王洪波.电子商务条件下我国企业物流模式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

2006,(11):23-26.

[3]杜文,任民.第三方物流[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35-165.

[4]彭扬.物流信息系统[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83-90.

[5]刘春梅.完善现代物流标准化体系的建议[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7,(4):76-77.

[6]黄华峰.试探现代物流技术创新的方向[j].物流科技,2007,(6):32-34.

电子商务系统的核心篇9

[论文摘要]物流在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大的决定和制约作用,第三方物流成为电子商务物流的主要形式,文章在分析电子商务的发展及其对物流要求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电子商务条件下第三方物流运作体系的构建。

一、前言

席卷全球的信息化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经济结构的重组。作为21世纪主要商业模式的电子商务给各国和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并产生深远的影响,成为推动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电子商务的发展给物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快捷的物流速度、广阔的配送范围、较强的反应能力、更高的服务水平。第三方物流以其特有的优势成为电子商务物流运作的主要形式。为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要求,客观上要求尽快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快捷准时、经济合理、客户满意的第三方物流运作体系。

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近两年,电子商务发展很快,据赛迪顾问的《2006-2007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研究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年底,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共实现交易额1.1万亿元人民币,比2005年增长了48.6%。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对发展电子商务的需求更加强劲。“十一五”时期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总体目标:到2010年,电子商务发展环境、支撑体系、技术服务和推广应用协调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电子商务服务业成为重要的新兴产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电子商务应用水平大幅提高并取得明显成效(国家发改委,2007)。

一方面,电子商务发展势头异常强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助推器;另一方面,物流的滞后制约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和电子商务发展相比,即便是发达国家的物流,其发展速度也难以和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并驾齐驱。电子商务可依靠互联网解决商流及相关问题,但无法解决物流的主要问题,流通时间与流通成本绝大部分被物流所占有。因此,物流对未来的电子商务及经济的发展起到非常大的决定和制约作用。

二、电子商务条件下的第三方物流

1.电子商务对物流的要求。在整个电子商务的交易过程中,物流实际上是以商流的后续者和服务者的姿态出现的,没有现代化的物流,任何轻松的商流活动都将会退化为一纸空文。电子商务发展给物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1)物流信息化。信息化是电子商务物流的必然要求,通过信息实现对物流的实时把握,有效控制物流系统按照预定的目标运行。(2)物流标准化。其基本原理是统一、简化、协调和最优化。通过物流标准化加快物流速度、保证物流质量、减少物流环节、降低物流成本。(3)物流效率化。在物流活动中,要求广泛使用先进的物流技术,采用自动化、智能化的物流设备,高效率地开展物流作业。(4)物流规范化。即明确物流主体的权利义务,规范物流主体的行为,实现物流主体之间的有序竞争,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5)物流柔性化。柔性化是以顾客为中心,对顾客需求做出快速反应,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物流需求。(6)物流国际化。电子商务打破了时空限制,面对全球大市场,企业通过电子商务从全球市场获取原材料,在世界各地组织生产,并将产品销往世界各地,物流服务日趋国际化(沈吉仁、王洪波,2006)。

2.第三方物流是电子商务物流运作的主要形式。电子商务物流系统的组建通常有自建和外包两种。自建物流不仅投资大,而且要求高,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没有能力自己组建物流系统,即使有能力,也要面临巨大风险。电子商务下的物流运作一般依靠提供综合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来完成。对于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而言,采用第三方物流模式解决物流问题具有明显的战略优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拥有物流网络。第三方物流可在全国各大城市甚至全球必要的地区建立物流网络,电子商务交易到哪里,商品就配送到那里,从而扩大商机,赢得市场,能适宜电子商务柔性化的物流需求及国际化商务运作。(2)可实现物流规模效益。第三方物流可以整合资源,统筹多个用户和供应者的物流,很容易汇集成较大的流通规模,实现低成本的物流运作。(3)具有技术优势。第三物流拥有一定的信息技术与专业技术基础,拥有较丰富的物流运作与管理经验,有利于为电子商务提供专业化的、高效率的物流服务。(4)可减少电子商务企业对物流的投入,使其能更好地将有限的资源集中用于核心业务,培育核心竞争力(杜文、任民,2004)。第三方物流是电子商务物流的主要形式,同时电子商务为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外在的动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相对落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物流技术薄弱,物流的效率低、成本高,物流市场秩序混乱,难以满足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

3.电子商务条件下第三方物流运作体系结构。第三方物流为了能为全球电子商务客户提供优质的物流服务,达到快捷准时、经济合理、客户满意的目的,需要不断开发、应用物流技术,建立完善的物流网络,形成反应灵敏、步调一致、信息沟通快捷的第三方物流运作体系。第三方物流运作体系具体应包括以信息化运作为核心的物流信息系统,以标准化运作为核心的物流标准化系统,以规范化运作为核心的物流法律法规系统,以效率化运作为核心的物流技术系统,以柔性化、国际化运作为核心的物流网络等内容。

三、电子商务条件下第三方物流运作体系构建的主要措施

1.建立以信息化运作为核心的物流信息系统。物流信息系统被誉为物流的中枢神经。它是通过对与物流相关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储存和传递来达到对物流活动的有效控制和管理,并为企业提供信息分析和决策支持的人机系统(彭扬,2005)。在物流活动中,物流各环节的紧密衔接和协作配合,需要通过信息予以沟通,物流信息的任何延误或阻塞,都将造成物流的混乱局面。物流的信息化运作是各项物流功能得以实现的核心和关键。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有以下要求。(1)根据电子商务物流的要求,合理规划和设计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充分发挥物流信息在制订有关物流活动计划及组织实施物流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支持物流分析决策及战略规划。(2)将信息技术切入第三方物流的业务流程,以实现对物流各生产要素进行合理组合与高效利用。例如,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全球移动通讯技术(GSm)、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库、web技术和计算机网络通信等现代高新技术,有效支持电子商务物流作业和配套管理工作,使参与电子商务的交易各方能够通过信息系统及时、准确地获取、查询、处理相关的物流信息,合理组织业务流程,确保货物安全、准时运达目的地,实现物流运作的可视化、快速化和系统化。(3)加快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通过对交通流背景资料、物流枢纽、政府部门间等共用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及处理,为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完成车辆调度、货物跟踪及运输计划制定等各类功能提供支持,以确保用最低的物流总成本实现系统对用户的服务承诺。

2.建立以标准化运作为核心的物流标准系统。物流标准系统是实现第三物流标准化运作的基本保证。它包括物流各类设施设备及专用工具的技术标准,也包括如包装、仓储、装卸、运输等物流作业标准以及物流信息标准。电子商务条件下的第三方物流需要对运输、仓储等各环节的资源进行高度整合,实现作业的有效衔接,因此,对物流标准化程度要求很高。尽管我国已经建立了一些物流标识标准,如《物流术语》、《商品条码》、《储运单元条码》、《数码仓库应用系统规范》等,但这些标准仍不完善,且应用推广存在严重问题,特别是标准化管理分属于不同的行业和部门,增加了标准协调的工作量和管理难度,阻碍了物流标准化的推进,难以实现物流的标准化运作,如海运和铁路运输各有其自身的集装箱标准,使得海铁联运必须经过再次拆箱、装箱后才能实现,不仅造成包装成本以及储存费用增加,而且降低了物流系统的效率(刘春梅,2007)。物流标准系统的建立有以下要求。(1)首先要做好物流大系统的基础统一标准工作,例如计量标准、物流模数尺寸标准、集装模数尺寸标准、物流用语及核算统计标准等,这是实现物流标准化运作的前提。(2)对国家已颁布的各种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深入研究,全面梳理、修订及完善,以使各种相关标准协调一致。

(3)加强物流标准的协调和组织推广工作,实现标准的统一归口管理。(4)我国在推动和完善物流标准化体系过程中,应力求使本国物流标准与国际物流标准相一致,从而降低因标准化系统不统一所造成的损失,将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与我国物流标准化发展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一整套既适合中国物流发展需要又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物流标准化体系。

3.建立以效率化运作为核心的物流技术系统。物流技术系统涵盖了整个物流领域的各种基本活动的专业技术和管理技术,从技术的科学原理来看,包括物流机械技术、物流信息技术、物流电子技术、物流自控技术、物流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等;从功能活动来看,包括运输技术、仓储技术、装卸技术、包装技术、流通加工技术及物流信息技术等;从技术形态来看,包括物流活动所需要的设施、设备、工具等硬技术和信息网络、物流规划、物流系统等软技术(黄华峰,2007)。物流技术的改进和创新是推动物流发展的重要动力源。第三方物流开展高效率的物流运作,快速准确地完成物流配送任务,离不开先进物流技术系统的支撑。我国现阶段物流技术相对落后,物流技术系统的建立需在以下几方面予以加强。(1)促进外源技术内源化。即物流企业在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装备的同时,应予以消化吸收再创新。(2)切实增强企业的技术开发与自主创新能力,物流企业是技术开发的主体、技术创新的主体和推广运用的主体。(3)充分发挥科研院所的作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使之成为物流产业关键和共性技术研发的重要载体,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4)政府在政策和财力上予以扶持。例如,制定物流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加大物流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和市场监管力度,优化创新环境等。

4.建立以规范化运作为核心的物流法律法规系统。完善的物流法律法规系统既为国家的宏观管理提供了依据,也为企业的微观活动提供了准则。目前我国的物流法律法规大体包括三类:法律、行政法规及部颁规章,对物流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这些法律法规从内容和行业管理上分散于海陆空运输、消费者保护、企业管理、合同管理以及各部委分别制定的有关规程和管理办法。许多是在不同时期由不同部门针对不同问题制定的,形成多头而分散的局面,缺乏统一性、操作性不强、法律效力低,难以整合物流各环节和各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物流市场混乱,形成无序竞争(魏方,2007)。现阶段我国物流法律法规系统的建设需遵循国际惯例,结合我国经济体制的特征以及物流发展的客观实际,借鉴国外的相关立法经验。例如日本制定的物流法、美国对物流业者的审批制度等。需要用系统化思想和现代物流理念制定系统、完善的物流法律,明确物流主体的权利义务,规范物流主体从事物流活动的行为,调整物流主体之间的市场关系及物流主体与劳动者、消费者之间的关系等,促进第三方物流以最佳的结构、最好的配合,充分发挥其系统的功能和效率。

电子商务系统的核心篇10

关键词:电子商务环境;流程再造;核心竞争力;业务流程

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引发了电子商务应用的迅速发展,深刻的改变了现有的市场竞争结构,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一个无法改变的趋势。不管是新兴行业还是传统行业,都在融入电子商务这个大潮,利用电子商务改变原有的业务流程,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一、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竞争环境的变化

1、电子商务的发展促进经济全球化

电子商务是通过互联网来进行,符合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很多大企业已经建议了全球的供应链系统,由于互联网的开放互联的性质,以及电子商务可以跨越空间和时间的特性,使经济活动越来越摆脱地域的限制,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2、供应链环节的缩短

传统的销售,要经过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和消费者几个环节,企业传统销售通过数层中间商或者商来完成,而电子商务的产生使企业可以直接面对消费者,即通过网络进行直接交易,比如戴尔公司就是通过网络直销来直接面对消费者,最近在手机行业异军突起的小米手机,也是网络直销的模式。这不仅有利于电子商务公司扩展网上的业务,而且有利于企业节约成本和供应链上的流转成本,最终也使消费者受益。

3、交易和支付手段的变化

在电子商务的交易过程中,实务商品除了最后的物流其他环节,如交易、支付结算、售后等都可以通过网络来完成,这就大大节约了交易成本,也为顾客节约了购买成本,并实现了整个交易过程的网络化和无纸化,大大方便了交易的进行。

4、信息的透明化促使竞争程度加剧

在互联网上,关于商品的信息变的更加透明,可以说,你的客户离你的竞争对手,只有点击一下鼠标那么远,商业竞争更加激烈;传统的商业竞争规则被颠覆,企业发现,在传统商业领域的优势在互联网上,不再有效果,小企业也可以找到自己的赢利点。

二、电子商务模式下企业的业务流程重组和组织结构的变更

1、电子商务模式下的业务流程如何重组

业务流程重组(BpR)的核心思想,就是要不断地对企业原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思考、彻底的重组再造,从而使时间、成本、质量、服务、速度和环境这些反映供应链和企业竞争力的要素得以改善和提高。

首先,要在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下,利用网络信息媒体,改造企业原有的业务流程和内部管理方式,就是内部的管理,从而和外部环节直接,保持良好的互动和协同。

区别于传统的的那种大生产方式,现在的企业都在致力于减少库存,通过电子商务,企业内部出现了柔性生产。在整个供应链的流程中,信息的起源是在消费者,流动的方式是从消费者向上游流动,即留下销售商和生产商的方向,最后再到供应商。整个供应链上的信息流,即消费者需求推动了整个供应链上的物资采购、生产、加工、包装、配送,最后送到消费者手中。

2、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

(1)组织结构扁平化。因为信息沟通更加便利,企业管理层的控制范围更大,电子商务使传统组织结构中的中层管理人员失去了存在的基础,企业可以成为高效的扁平化组织,企业内部的沟通更加高效。

(2)组织结构柔性化。在电子商务这一新的变革力量驱动下,企业组织结构不应当是笨重、稳定的传统结构,而应是高度弹性、高度流动性、高度分权的柔性组织。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分析

电子商务环境下,决定企业成败的不再是规模,而是核心竞争力,它改变了过去企业经营的游戏规则,网络上的竞争并不完全取决于资本的大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未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学习型组织

电子商务环境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需要企业具有持续地、更快获取知识的能力,并努力实现组织中团队内部的知识共享,能不断根据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来调整企业的业务和管理方式,以此来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这样才能不断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地位。

2、利用电子商务控制企业成本

电子商务是降低企业成本的有效手段:

(1)在营销成本方面。利用电子商务进行营销,主要是网络营销和推广,并建设企业网站,网络营销的优点是可以实现精准营销,降低营销成本。

(2)企业管理成本降低。企业可以通过内部的eRp系统,整合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信息和日常管理活动,企业的管理层可以随时了解各个部门、各分公司的日常管理情况、经营状况,包括业务伙伴的情况;在管理机制上,充分体现了企业的管理灵活性,提高了企业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3)企业物流成本的降低

企业可以通过供应链管理系统,来协同供应链上下游的采购和供应活动,降低企业库存、加强物流的运作速度,降低物流成本。

3、电子商务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延伸拓展了新的空间

核心竞争力的一个特点就是具有延展性,拥有独特的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总是在不断地寻找一个新的供其延伸的核心业务,以此来扩大经营规模。

四、总结

21世纪是信息的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特点将更加突出。全球企业间的竞争也成为了信息的竞争,它导致企业的经营理念、组织方式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电子商务也将成为经济活动的主流,建立企业完备的电子商务应用体系是树立企业未来竞争优势的必然趋势,是企业塑造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又一次机会。

参考文献:

[1]陈国清,孟金红.论电子商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J].科技资讯.2008(10)

[2]高鑫.基于电子商务的企业竞争力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