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支付的效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21:23

电子支付的效率篇1

【关键词】安全;快捷;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一、财务管控资金电子支付的安全性

资金支付业务实行线上线下两重审批,线下即纸质报销单据的审核,线上统一采用财务管控电子支付系统办理,按照职责分明、多重审核的原则,由业务部门、财务部门等对资金支付业务进行审核。业务部门负责资金支付业务的申请与审核,由业务专责完成资金支付申请,部门负责人完成支付申请审核。业务部门对资金支付业务的真实性、必要性及准确性负责。

财务部门按照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原则设置资金电子支付审核岗、复核岗、出纳岗,并各保管一个资金支付Ca证书。每个Ca数字证书以及数字证书的密码都由持有人单独保管。每个数字证书只在持有人的电脑才能登录,这样增加了数据传输保密等功能,确保电子支付业务的应用安全。并通过银企联网,及时获取集团范围内各基层单位资金存量及流量信息,按照建立的监控方案,对基层单位的资金和业务信息自动过滤、在线分析,根据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现场稽核,切实防范资金风险,保障经营安全。规范数字证书及密钥的日常管理,建立密钥申领、使用、保管、变更、注销制度,确保电子支付安全。加强电子支付业务操作人员管理,不得相互替代操作或交换各自的客户证书。

公司出纳人员密切关注电子支付情况。及时查询电子支付指令状态,对于系统反馈支付失败的业务,建立支付失败业务登记机制。为随时了解每笔资金支付业务的流转进度,我公司为每个参与资金支付流程的员工发放了一个印有自己名字的电子支付印章。在资金支付业务流转到自己手中的时候在原始凭证中盖上印有自己名字的电子支付章,手工记录用户重要操作的“轨迹”,这样有效的避免了一笔业务重复支付的情况。在业务量多的时候也能随时知道每笔业务的流转情况。

降低银行未达账项,由于电子支付是由公司出纳人员支付指令中至电财支付平台,中电财支付平台判断收付款单位银行账户信息后支付。

二、财务管控资金电子支付方便、快捷、提高工作效率

管控电子支付类似网银功能,管控系统业务部门发起业务单据,财务部门用Ukey电子签名后审批,出纳发送电子支付指令到中电财支付平台,中电财支付平台判断收付款单位银行账户信息后支付,30秒之内可支付到对方账户,并将支付信息反馈给财务管控系统,财务人员根据反馈信息制证。管控电子支付不需要财务人员再次录入付款信息,付款更方便、更快捷,支付效率大大提高。出纳人员由以前每天跑两次银行办理业务,变更成每周跑一次银行办理业务,大大提高了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通过统一的支付平台进行资金结算,缩短了跨行支付时间,能够进一步确保资金安全,也更有利于统筹安排公司资金。

三、应用财务管控资金电子支付,有效降低了公司成本

公司2014年1-6月电子支付金额以及笔数增加,减少了支票的购买及手续费的支出。2013年1-6月支票购买份数为2025份,支票购买费及手续费1.23万元,2014年1-6月支票购买份数为225份,支票购买费及手续费0.29万元,节约成本0.94万元。

电子支付的效率篇2

关键词: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现状问题;对策措施

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是新时代背景下发展进入高级阶段的一种高级电子商务模式,它最大的特点是打破了区域的限制,将不同国家与区域以互联网的形式联系起来,通过将实际贸易活动中的具体流程与环节进行数字化处理,从而借助与网络的功能与作用开拓创新新型对外贸易方式。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对外贸易的发展需求成为经济发展战略中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大力推广与发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能够互通有无,帮助中国市场不断参与到国际化经济大生产活动中,从而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加强自身的经济话语权和世界影响力。

一、中国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发展中的现状问题

1.通关效率低

由于传统贸易在交易活动中采用的是实物货物交易,这就规定了传统贸易活动交易量大,交易周长与交易频率低等特点。而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则减少了中间的传输环境,直接让供应商与客户进行会面,这就直接减低了供应商与单个客户之间的供货频率,供货频率的直接变化带来通关效率的降低,这就给海关的监管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在监管过程中,海关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好征税、货物的运输与退换等关键性问题,跨境贸易电子商议的发展进程将会陷入原地打转的死循环。

2.物流运输与电子支付的问题

物流运输与电子支付是跨国贸易活动中应当解决的两个重点问题。在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物流与电子支付是有效建构起稳固跨境贸易的必要前提与基础。然而在现实发展活动中,长途的跨境贸易容易对货物造成一定量的损坏,同时长途运输的高成本也进一步加大了跨境货物贸易的难度;而电子支付所面临的问题在于,不同国家和区域之间的电子支付的制度和规则都不尽相同,由于缺乏统一的电子支付标准,跨境贸易也就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结算活动。

二、强化中国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发展的具体对策措施

1.提高通关效率

针对通关效率低这一问题,要推动我国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的发展进程,海关方面应当积极采用多种有效方式和手段切实提高通关效率。这就要求海关首先应当在严格遵守世界贸易安全相关标准规范的前提和基础上不断完善与加强自身的货物监督管理工作,在管理活动中有意识地应用相应的信息化技术和手段解决货物的出关问题,从而有效地提高通关效率,降低货物通关的成本。其次海关可以优化内部管理活动中的申报流程,在货物通关的过程中,通过对不同企业与不同货物进行有机地分类申报处理,达成不同企业之间的物流优化升级。在具体申报过程中,海关可以允许一部分企业的货物首先获得出关的资格,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对该时间段内的货物出口总量信息进行细致的划分和统计,以提高申报流程的工作效率。

2.强化跨境物流合作,健全跨境电子支付体系

针对物流运输的问题,相关部门与企业应当适时地强化跨境物流合作,在实际贸易过程中形成综合性的跨境物流贸易体系。具体来说,首先应当加强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物流企业的联系和交流,及时更新与分享最新的货物信息,以达到物流企业运输活动的无缝对接。相关部门可以积极鼓励物流企业在行业内部建立起特殊的跨境物流一体化的服务模式,通过各派代表进行驻扎与实时监督管理的方式加强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其次还要强化对跨境物流活动的监督管理。跨境物流一班都具有运输量大,种类繁多,金额巨大等特点,针对琳琅满目的货物信息,海关部门必须建立完善相应的监督管理体系,确保进出口货物的质量安全,从根本上保证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稳定持续发展。而针对电子支付的问题,相关部门首先应当加强对电子支付交易业务的立法活动,通过明确电子支付活动中双方各自的权利与义务,将电子支付活动纳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部分,以明确交易双方所规定的风险分担关比例与份额,从而有效规范国际市场的电子支付活动;其次是要建立起跨境电子支付贸易体系,这就要求各国家与区域在跨境贸易活动中应当就电子支付问题进行积极地沟通与协商,针对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电子支付规范与制度上存在的差异进行深入的研究讨论,充分结合世界贸易发展的趋势与自身的跨境贸易发展现状,而提出一套范围涉及目标国家与地区的行之有效的可靠性跨境电子支付方案,包括电子支付的货币兑换、跨境交易手续费用、跨境电子支付的安全防护等具体方案措施。

三、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的跨境电子商务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系列的问题,相关部门与企业只有着力提高通关效率、强化跨境物流合作,健全跨境电子支付体系,才能真正推动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历史发展进程,才能不断提高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电子支付的效率篇3

   [关键词]移动支付椭圆曲线

   一、引言

   随着3G时代的日益临近,无线互联网发展前景将越来越广阔,目前国内有四亿多手机用户,手机上网用户四千万,新型手机在短短的二、三年间基本上具备了上网的功能,可以看到在今后的几年里用手机、pDa等终端设备进行通信和从事商务活动将成为一种潮流。通过手机、pDa等终端发展电子电子商务是一个新的历史机遇,但安全问题已经引发了用户群体乃至行业厂商的普遍忧虑和不满,这种忧虑和不满来源于对移动终端本身的不信任性和网络自身存在的不安全性。因此消费者急需一种“可信移动终端平台”来实现各种商务活动,既可以认证终端用户的身份,也可以进行安全移动电子支付和交易。本文就解决安全的移动支付问题给出论述。

   二、安全移动支付国内外同类研究的比较及发展趋势

   移动支付作为一种崭新的支付方式,具有方便、快捷、安全、低廉等优点,将会有巨大的商业前景,会引领移动电子商务和无线金融的发展。

   由于移动支付手段具有多样性,相应要求实现高安全保障,wap提供了一套开发、统一的技术平台,用户可以通过移动设备的wap功能接入移动支付系统或是银行卡系统,发送有关交易数据或是接收账单信息。

   据悉,迄今为止,韩国和日本还是唯一两个推出了商业mpp服务的国家。不过BwCS预测,到2010年时,日本将成为最大的mmp服务市场,交易额将达到几乎难以置信的930亿美元之巨。同时,一直落后于日、韩两国的美国会很快成为另一个大规模市场,它的mpp交易总额会达到670亿美元。

   国内移动支付业务最早是2002年9月在深圳推出的,合作方是中国联通深圳分公司、中国工行深圳分行、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中国工行深圳市分行与百事可乐(深圳)、家乐福(中国)等多家企业签订了《移动支付协议》。此举标志着深圳率先推出具有商用价值的支付业务。

   三、构建安全移动支付系统的实现思想

   其实,“可信移动终端及安全平台”已开始在电子政务、证券和工商等行业运用,但是产品的安全性能不高,且主要核心安全技术依赖于国外,还没有一个成熟的安全移动支付系统。因此,开发既能适应国内、国外市场需求的,又能研发和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安全、简便和高效的移动支付系统是推动电子商务发展的强大动力,将直接影响到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电子商务交易的快速发展,也是对移动安全支付领域的一个新挑战。应这种市场的需求,研发一个安全移动支付系统是必要的。构建一个简便、高效和可靠的新型安全移动支付系统,在充值过程中,用户利用安全终端设备通过wtLS协议和无线网关设备与internet连接,进行基于用户银行帐户的移动终端充值处理。在支付过程中,用户利用安全移动终端的射频卡与商家提供的支付终端设备进行通信,利用终端内的非接触卡完成移动支付。目前移动安全支付系统主要基于RSa算法,而新的安全移动支付系统需要将加密强度比RSa高八倍的eCC(椭圆曲线)应用于安全支付系统,即在同样安全性的条件下,eCC的密钥长度会更短,能有效降低存储空间和计算复杂度。根据ieeep1363标准选取适合eCC的安全椭圆曲线,提高加密强度,消除RSa密钥长度不断增加给移动支付设备性能带来的影响。将更高加密强度的eCC应用于wtLS协议,能有效的提高无线安全通信协议的安全性和执行效率,降低网络带宽占用率。根据安全移动支付系统的具体特点对wtLS协议进行适当的改进,使其能抵抗像“选择明文攻击”和“中间截获攻击”等常见攻击,并且通过引入eCC能有效的提高其运行效率。构建基于eCC的数字证书与身份iD相结合的wpKi体系,为参加安全移动支付的交易各方提供身份验证和信息加/解密服务,既提高了网上身份认证的效率,又提高了认证系统的安全性。构建这样一个安全移动支付系统也可以将eCC应用于移动电子支付终端的智能卡中,由于在同样安全的条件下,eCC的密钥长度会更短,能降低存储空间和运算复杂度。使基于iC卡的安全支付系统具有更高的执行效率和安全性,使我国的智能卡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和更高的市场占有率,并成为企业产品打入欧美市场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证。

   四、总结及对各行业的推动作用

   国内移动用户在不断的增加,而移动商务却发展缓慢。调查显示移动支付的安全性是影响移动商务发展的一个首要因素。另外,目前的移动支付系统操作复杂,功能单一,进行移动商务交易的实体各方难以确认对方身份,支付系统效率低及系统相关产品市场竞争力差。因此,构建安全移动支付系统是解决移动商务发展缓慢的关键所在。

   安全移动支付系统研究对移动电子商务、安全通信设备、移动支付终端及其附属设备、移动支付系统设备、安全认证服务系统和银行金融服务设备等领域的技术进步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

   1.提高安全移动支付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易操作性和高效性才能消除用户对移动支付系统安全性的顾虑,才能吸引更多的移动用户采用移动电子商务这种交易模式。进而推动移动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快速发展。

电子支付的效率篇4

关键词:电子货币;微观分析;博弈论;支付选择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12月28日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选择电子货币支付的人越来越多,电子货币将成为主要的货币支付方式,但从目前电子货币的发展应用情况来看,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能否取代现在的通货,还需进一步研究。

按照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定义,电子货币是指在零售支付机制中,通过销售终端、不同的电子设备以及在公开网络上执行支付的储值产品和预付支付机制。有很多文献研究电子货币产生和发展对宏观经济产生的影响,如王鲁宾、周光友等对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货币流通速度及货币供给的影响展开了研究,但很少有文献对电子货币发展的微观方面进行分析,特别是商家和消费者在实际的交易中如何选择支付方式,是否选择电子货币作为支付方式。whitesell(1992)等在研究中将可供消费者选择的支付工具范围进一步拓宽,包括借记卡、信用卡和狭义的电子货币等新型支付工具,从而得出消费者对不同支付工具选择行为的决策标准。

电子货币影响到包括电子货币发行机构、商家和大众消费者等微观主体的交易行为。本文基于博弈论为视角,分析电子货币发行机构、商家和消费者在电子货币环境的行为决策。具体可以包括:(1)发行机构的行为决策:在商家和消费者的市场结构和竞争情况下,分析电子货币的市场份额、发行机构实现目标时的各项成本费用或价格的关系;(2)商家与消费者的行为决策:商家和消费者是否要选择电子货币?在什么交易范围或情况下使用电子货币?以上的行为决策都越来越受到微观主体的关注,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从电子货币的发行机构的成本收益及商家和消费者的需求博弈两方面对电子货币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论证电子货币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并将可能取代当前的通货。

一、电子货币发行机构的经济学分析

电子货币是一种竞争性的货币,消费者选择哪一种电子货币取决于发行机构的竞争力以及消费者对电子货币内在价值的判断。电子货币的发行机制完全不同于中央银行的纸币体系,商业银行、电子商务企业,甚至一些大型传统企业,都成了电子货币的发行机构,不同发行机构的发行行为正在形成一个电子货币特定的发行市场。

商业机构发行电子货币,类似与生产产品,能够从中获得收益。收益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发行和出售电子货币吸收大量资金,当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消费者用于支付的电子货币只是其中一部分,另外一部分资金滞留在发行机构手中,这笔资金相当于无息的借款,从而发行机构用于投资从中获益。Bd(i)=Bm(i)×r,Bm(i)为电子货币余额的期望值,与发行量正相关,i为电子货币的发现量,r为资金的平均收益率;二是电子货币发行机构对商家和消费者收取的交易费用Bj(i),与电子货币收取手续费的比率和电子货币的发行量正相关;三是发行电子货币获得的意外得利?着i(包括消费者购买后因丢失等原因造成无法使用而滞留的部分、电子货币发行的附加收益等),它是一个随机变量。

综上所述,发行机构发行电子货币的收益为:

B(i)=Bd(i)+Bj(i)+?着i(1)

同样,电子货币发行机构发行电子货币需要承担一定的成本,主要有:一是电子货币的设计、开发和生产是固定的成本,用Cf表示;二是电子货币的销售和推广费用Cv(i),Cv(i)与发行量密切相关;三是发行电子货币产生的额外损失?姿i(比如遭遇黑客对电子货币的系统攻击、技术故障造成的意外等),它是一个随机变量。由此,我们得到发行电子货币的总成本为:

C=Cf+Cv(i)+?姿i(2)

发行电子货币的总利润可以表示为:

?仔(i)=B(i)-C(i)(3)

由此可知,电子货币发行机构的利润是电子货币发行量i的递增函数,发行量越大,利润越大。随着电子货币发行量的增长而呈现的收入快速增长与平均成本迅速下降,便形成了网络经济独特的规模报酬递增性。因此,从电子货币的发行机构分析,电子货币的发行量越大,电子货币的发行机构可获得的收益越大,从而使其有动力去更大程度地普及电子货币。

二、商家和消费者货币支付选择的经济学分析

1、商家选择现金、电子货币的经济学分析。商家在货币支付体系中是电子货币的接受者,商家接受电子货币支付主要的成本由交易时间成本tem,上传费成本v■以及手续费成本pemv三部分组成。其中,a是发卡银行要求每次上传的费用,B是商家平均上传金额,假设它是固定的,pem是手续费率。因此,商家接受电子货币支付时的平均成本为:

C■■=t■■+v■+p■■v(4)

商家接受现金支付的成本主要由交易时间成本tcm,和现金遗失的风险成本lcmv以及持有现金的利息损失的机会成本rv三部分组成。其中,lcm为遗失风险概率,v代表消费者购买各种商品或劳务的交易额,v>0,r为银行存款利率。因此,商家接受现金支付所面临的成本模型如下:

C■■=t■■+l■■v+rv(5)

假设商家在交易中获得的收益为R,则商家接受支付方式时的利润模型为:

?仔■■=?兹(R-C■■)+(1-?兹)(R-C■■)

=?兹■(R-t■■-l■■v-rv)+(1-?兹■)(R-t■■-v■-p■■v)(6)

其中,?兹■为阶跃函数,?兹■=1,接受现金支付0,接受电子货币支付

2、消费者选择现金、电子货币支付的经济学分析。消费者选择现金支付的成本主要是由交易时间成本tcc和现金遗失风险成本lccv及持有现金而放弃利息收入的机会成本nvr构成。r为银行存款利率,n是指消费者持有现金的天数,一般n>1。因此,消费者选择现金支付的成本为:

C■■=t■■+l■■v+nvr(7)

消费者电子货币支付的成本主要为:交易时间成本tec,遗失风险成本lecv,持有电子货币损失的利息成本nvr,安全风险成本?姿ecv(网上交易的技术故障、卡片磁性物质或微电路的损坏等)以及电子货币发行者收取的手续费vpec。其中,?姿ec为安全风险系数,?姿ec∈[0,1],pec为手续费率。

因此,消费者选择现金支付的成本为:

C■■=t■■+l■■v+nvr+?姿■■v+vp■■(8)

假设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获得的效用为U,结合上面的成本分析,得到消费者选择支付方式的效用U■■为:

U■■=?兹■(U-C■■)+(1-?兹■)(U-C■■)

=?兹■(U-t■■-l■■v-nvr)+(1-?兹■)(U-t■■-l■■v-nvr-?姿■■v-vp■■)(9)

?兹c与?兹m均为阶跃函数。

三、商家和消费者货币支付选择的博弈分析

上文分析发行机构时,电子货币需要产生规模,电子货币发展中产生的规模效应和网络效应将影响交易主体是否使用电子货币,从而关系到对电子货币的需求。对该问题做进一步的分析是十分必要的,直接关系到对电子货币的需求是否会产生,而只有在这种需求产生,电子货币被广泛使用后才会有电子货币对传统货币的替代。下面通过经济博弈模型对电子货币发展做进一步深入的分析。假设:

(1)交易支付过程只存在商家和消费者两个参与主体,且二者都是完全理性的(他们的行为都为了实现自己效用最大化)。

(2)参与人在选择策略时,不考虑决策对他人决策的影响。

(3)市场中交易信息是完全的,交易双方对相互的特征、策略空间和支付函数都有准确的认知,买卖双方做出交易决策之前都不知道对方的行动,他们的行动是同时进行的,即二者间博弈是静态博弈。

(4)没有政府的政策干预。

(5)交易双方的决策或选择被界定为两种理想情况,即:使用电子货币支付和使用现金支付。交易双方具体选择哪种支付方式的概率是离散的。

根据以上假设,本文建立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根据上文得出的商家的利润函数和消费者的效用函数,可得出商家和消费者不同决策的策略收益,列出商家和消费者的博弈矩阵,如表1所示。(表1)

对商家和消费着而言,电子货币能大大降低交易的时间成本,使用电子货币支付的时间成本要小于现金,即:0≤tem≤tcm,0≤tec≤tcc。对消费者而言,要使用电子货币交易必须满足:v≥■■■=■,如果发行机构能将安全性风险降低,消费者将完全偏好使用电子货币;对商家而言,接受电子货币必须满足:v≤■■■=max■,0,当发卡机构取消所有手续费,即■■■=0时,电子货币将完全替代现金。在此基础上,表1中商家和消费者货币支付选择博弈中存在占优纳什均衡(电子货币,电子货币),即交易双方都投资使用电子货币时,商家的利润达到最大,消费者的效用达到最大。该博弈模型表明,商家和消费者都将投资并使用电子货币。从而电子货币替代现金等传统支付工具是可能的。

电子支付的效率篇5

【关键词】电子五道口支付平台

一、调研基本情况概述

笔者于2017年1月4日~2017年1月14日,在北京市海淀区五道口周边对商家和消费者分别发放不同的问卷进行相关调查。具体商家地点包括:五道口华联商厦、超市发及附近商店、金码大厦及附近商店、学院路各大高校内部商店等。消费者包括:学院路高校自习室、家属区及宿舍楼、公交车站、超市出口等。

二、调研成果

首先,本次问卷调查计划发放商家问卷50份,消费者问卷150份。实际收回商家问卷43份,消费者问卷122份,其中,已收回问卷全部有效。

(一)商家问卷分析

本次调查商家主要集中在服饰、商超、餐饮等方面,约70%的商家全面支持支付宝、微信、银联等支付方式。从支付方式开通的广泛程度上看,各支付平台的开通程度已与传统的现金非常接近。这说明了应用支付平台进行结算的支付方式已被店家广泛采用。

在对商家为什么选择电子支付的原因调查中,有53%的店家选择了收款效率得到提高,60%的店家选择了便于结账计算。通过从店家了解到的各类电子支付和现金支付方式的收入额。可知支付平台的使用频率已高达68%,为现金使用频率的两倍多。可以得出当前支付平台在各类支付方式中拥有最高的市场占有率的结论。其对整个支付市场的渗透程度令人惊讶。

根据店家对支付平台满意程度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店家对于支付平台的反映是积极的,都选择了十分满意和基本满意。所以。从店家问卷的调查结果综合来看,支付平台受到了广泛使用,渗透到了各个领域的店家,消费者也愿意通过支付平台进行消费,从而对店家的经营发展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二)消费者问卷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的男女性别比约为2:1,其次由于周边的大学较为密集的缘故,本次调查问卷发放对象年龄范围多集中在18到30岁这一区间,占到了调查对象的75%,能有效代表当前使用支付平台最为频繁的人群分布,具有相当的典型性和可操作性。

关于使用支付平台支付的主要领域,在餐饮消费方面,支付平台的普及使用率最高,占到总体的57%,已超过总体的一半。占比紧随其后的是娱乐消费和出行消费,占比为29%和26%。究其原因是因为在餐饮、娱乐和出行方面支付平台给予消费者的优惠力度较大,优惠政策较为广泛。

通过对支付平台的使用频率的统计,得出占总调查对象63%的问卷填写人将支付宝作为使用频率最高的支付方式,有50%的消费者将微信作为使用频率最高的支付方式。所以,支付宝是所有支付平台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支付方式,微信其次。其中消费者青睐最高频率支付方式的主要原因是创立时间较早以及被多数商家的所选用。而受个人选择偏好和环境影响的因素较小。由此可以看出消费者已对像支付宝和微信这样的支付平台产生了路径依赖,且在支付平台的选择上也受到羊群效应的影响。

关于支付平台最主要的优势:其最基本的功能体现在免去了携带现金、银行卡的不便,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而对于支付平台给予的优惠、推出的配套完善服务功能以及时尚等优势占比都非常小。由此可以看出消费者对于支付平台最关注和看好的大多全都集中在便捷性方面,这也与当下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紧密相关。

使用者愿意用支付平台提供的余额储蓄增值功能代替银行储蓄的调查对象有39%,不愿意的占29%,持无所谓态度的占32%,这一占比结果结合之后的关于安全性问答的结果统计,可以得出由于支付平台属于互联网金融,具有互联网的虚拟性,消费者对于使用它存有安全顾虑,53%的支付平台使用者对支付平台的安全性有所顾虑甚至不满。这一因素导致近三分之一的使用者不愿意使用支付平台的这一功能,而使用与之相较利率低,但安全性高的银行储蓄。

三、研究结论

(一)问卷结论

1.几乎所有店家都开通了电子支付平台,其开通的广泛程度已接近现金。其使用频率已超过现金。

2.支付平台带给店家和消费者最大的好处在于便捷性。最能体现电子支付平台特点的支付方式是支付宝和微信。

3.某些新兴的支付平台功能还尚未让大众广为知晓,推广和宣传力度尚待加强。

4.使用者特别看重支付平台功能的实用性以及对个人信息保密方面的安全性,这是支付平善和改进的方向。

(二)其他结论

1.KtV的运作模式决定了其支付方式。KtV只开通微信和银联两种支付方式,原因在于KtV的运作和经营方式决定了其打折优惠活动频繁,为了降低甚至避免收银员的道德风险,使得KtV公司的账单透明而准确,故其不采用现金支付方式。

2.店家开通支付方式的数量与店家的知名度并不当然相关。譬如麦当劳等知名连锁店,开通如支付宝等支付平台需要安装设备和开发电子账簿,这必定会导致支付平台开通的成本高昂。而对于一般的个体经商户,由于业务量较小,资金的收付简单明确,故开通支付平台几乎没有成本。

3.支付平台并不当然给予店家补贴。支付平台会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对有名的商店进行补贴,会激励商店积极开通该种支付方式。从而在一方面进行平台推广的同时,也可以从海量的支付交易中获取大数据和佣金。只要收益大于成本,支付平台就愿意补贴。而往往个体工商户就没有补贴。

4.老年人对电子支付方式缺乏需求。对于月消费支出较低的老人,其不需要借助支付平台的便捷性,也对支付平台开通的各类衍生功能没有需求;而对于月消费支出较高的老人,其一般舍弃安享晚年而花费时间使用支付平台的机会成本极高,故也对支付平台没有需求。

四、建议与展望

通过本次的实地调查,结合市场的发展需求,针对各类电子支付平台提出下列建议:支付平台可以与企业接轨,与企业达成一致的合作;同时可以增加际业务服务,与国外知名企业进行战略合作,探索国外的消费者群体,为之提供快捷优质的服务。除此之外,支付平台还可以同银行展开积极合作,虽然支付平台与传统银行业是竞争关系,但通过与银行合作可以使自身能力得到提高,使平台的盈利方式得以改善。由此可见,支付平台未来发展的道路是多元化的、国际化。同时,电子支付也必将成为未来资金转移和融通的最主要方式,由此产生的交易成本也会相应降低,创新带给人们福利水平的提高将是不可估量的。

参考文献

[1]荆林波,刘波.我国电子支付工具与传统支付方式的竞争分析[J].经济管理,2008,(11):28-32.

[2]杨涛.新支付时代[J].新理财,2015,(09):37-39.

电子支付的效率篇6

不过在公共资金频频出现纰漏的现实中,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能否成为防堵的一件利器,还要从多方面,多角度来分析。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杨照南。

涵义的外延

《新理财》:从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所具有的表象来看,是实现了“无纸化”,您对此还有其他解读吗?

杨照南: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仅仅定义为“无纸化”,显然是把其内涵限定窄了。它的内容是包含很多,比如在政府采购中,预算单位通过招标询价后,确定了中标的供货商,双方签订合同后,财政部门就直接把款打到供应商的账户上。这是国库集中支付的其中一种形式―直接支付。在这种流程中,各个单位部门都接触不到现金。因此国库集中支付也是指,在业务处理完全纳入电子化管理后,把传统支付管理相对独立的分散控制通过流程再造整合成一个完整的管理链条。我认为电子化只是表明其自身的便捷性,和无现金形式。

《新理财》:那是不是引发国库管理理念的更新和管理方式的变革?

杨照南:如果说是引发国库管理理念的更新和管理方式的变革,我认为还不至于。它只是提高了资金操作的效率,至于资金的安全性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因为从技术操作角度来讲,支付电子化管理就是把资金流引入到网络系统里。由于现在的网络技术里面已经有了三个成熟的变量,具体就是语音、数据、图像。随着网络所容纳的东西越来越多,先是语音,后来是数据传输,直至到现在又出现了第四个变量,就是资金流。把资金引入网络最先是从美国开始的,它成为第四个变量,也被称作信息高速公路,即指货币支付结算。这在金融系统中非常有意义,从这个角度讲就是节约现金。

《新理财》:为什么要推行这个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呢?

杨照南:现在资金安全问题和效率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在财政和人民银行、银行之间,每日要有专人传递大量的纸质凭证和单据,并需对方工作人员进行纸单和电子数据的重复核对,工作效率低,业务差错率高。更为严重的是,有限的人力实际上已经无法完成海量明细数据人工比对工作,安全隐患凸显。基于以上原因,转变财政资金支付管理方式,实现安全可控的电子化管理,已成为各级财政国库管理部门的共识。

另外这也是中纪委的要求,电子化管理有一个特点,就是任何一笔资金收付都有记录。而现金支付是在有的地方看不见的。如果要检查办案,任何一笔记录都在网上有迹可查。而且不仅有记录,还有电子保密印章,这样就会避免在印章上做手脚。

现在的公务卡也是同样的原理,任何一次公务消费,在银行里面都留有记录。如果要检查这笔公务消费情况,有记录存在这是首要证据,至于论证消费合不合理那就是下一步的问题。如果只是有记录在,没有人去审查,那这种记录也是无意义的。因此这种电子化管理,并不等于把所有问题都解决掉,它只是驻足在可查询的范围内。

根本性问题

《新理财》:您刚才讲到电子化管理并不等于把所有问题都解决了,其中哪些问题是电子化管理所触及不到的?

杨照南: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主要解决的是效率和资金安全的问题。提高效率是必然的,这个效果是公认的。至于对资金安全的解决,我认为只做到了一半。因为在每笔资金支出的时候,电子化管理只是保留了一个信息记录。那么,到底这笔资金用到哪了,用得是否合理,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如果不做调查,仍然会影响资金安全,乃至腐败问题。

现在有一种提法是国库建设需从核算型国库转型到管理型国库。意思就是国库履行的核算型工作越来越少了,而是转为帮助财政监督管理。但是涉及到支出的合理性,这个判断不应该仅仅在国库支出这个阶段,而应该在资金申报的时候就去审查。国库是没有权力去鉴定这笔资金的拨付是否符合财政预算的。

虽然货币银行学理论一直在讲,在所有的资金流动中,直到完成收支结算,银行能成为最后一个可管理的关口。可是这个关口从来就没管过。所以这句从核算型国库转型为管理型国库的话,还是虚的。难道涓涓细流汇聚到了长江口了,才想到堵吗?

人民银行为什么不愿管理这个关口?因为管理这道关口既得罪人又没有好处。所以人民银行一般不愿意管理。他们就是按凭证支出现金,至于支出这笔资金是否合理,最后就交到审计署来查了。

最后一道关口

《新理财》:如何才能让银行真正成为管理资金的最后一道关口?

杨照南:我希望银行应该从经理国库制改为协理国库制,什么是协理国库制?就是类似美国财政部和中央银行的关系,我们财政部在人民银行的库底资金存一个固定余额,比如美国是存了1000亿美金,我们可以最多存2000亿人民币,库底不动,相当于每一年的总理预备费,把这个部分存到人民银行。其他的大量国库资金由财政部和工农中建进行招标询价的谈判,谁给我的条件优惠,我就存到哪里。第二年可以做评比,评比哪一家银行的拨款速度快,清理程度高,我们来年就存到哪里,这样就市场化了。

协理制是因为中国人民银行有个很重要的职责,就是帮助财政部查清楚经常性库款的收支情况。人民银行最为有利的条件就到各专业银行去查账,去帮助财政部查清楚账务。

电子化管理最好的设想就是能够让各个部门,各个地方统一联网。但是现在中国各地方都是各自为政,没有把其内部信息统一起来。而支付电子化的真正意义,就是把全国资金方面的信息流收集起来,由一个中心来管理。其实这个在国外的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有很多的意义,目前来讲,不是我们没有认识到,而是我们的企事业单位不愿对外公开资金运行情况,追根寻底,保守的根源还是在于资金上面有漏洞。

《新理财》:银行还需要做哪些工作来完善?

电子支付的效率篇7

中央银行垄断发行的现代货币制度,不以任何商品(金属)作为货币本位,因此,与商品本位制度相比,是一种“没有本位的货币本位”制度。由其垄断发行的货币符号——中央银行基础货币,充当本位货币,是经济生活中法定的最终清算支付手段。在中央银行垄断发行的制度框架内,实际经济生活中发挥货币职能的并不主要是基础货币,而是银行存款货币、信用卡甚至电子货币,但是,其他任何形式的货币“发行”必然要受到基础货币的“统治”。私人电子货币是一种完全独立于中央银行的电子化货币手段,其特征并不在于由谁来发行,而是要看它是否在中央银行货币本位制度之外出现并流通。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it技术在支付领域的运用,大型公共运输公司、通讯服务公司、互助基金,甚至pay-pal、pepperCoin等基于网络的新兴“支付公司”都纷纷提供小额零售支付产品。而银行间的私人清算机构CHips(ClearingHouseinterbankpaymentSystem),也宣布从2001年开始,实施所谓的实时最终清算安排。然而,非银行机构提供的主要电子支付产品和机制,均以央行基础货币标价,并与之保持平价自由兑换关系。因此,此类电子支付产品不过是中央银行货币本位基础之上的一种延伸性支付安排——代用货币而已,根本还谈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私人电子货币。即使目前日均支付数量高达27万笔、日均支付金额为1.4万亿美元,并且自称实现了最终实时清算的美国银行间私人清算系统CHips,也并未创造出一种独立于央行货币的清算支付手段——私人电子货币。

现存电子货币的代用币性质表明,其发行数量必然要服从前述的货币发行规律制约,接受中央银行基础货币的“统治”。

二、e时代的货币自由化前景:基于货币制度变迁中的激励分析

私人电子货币的出现并流通,不单纯是一种新货币形式的生成问题,同时更是一种新的货币本位制度兴起的过程。在目前中央银行垄断发行的货币制度条件下,是否存在足够的激励促使现有制度向另外一种新的货币本位制度演变呢?下文运用诺斯(1994)制度变迁方式的理论对此问题进行分析:

(一)推动私人电子货币的激励分析一:诱致性制度变迁角度

如果私人电子货币的出现并流通是一种诱致性的制度变迁,那么源自于需求方的激励不足,则构成了其不可逾越的重大障碍。从需求方来看,使用电子货币的好处主要在于,获得更加快捷、方便、安全、节约甚至时尚的交易手段。正是因为共同利益基础之上的供求双方互动,近一、二十年来,电子支付产品和机制已经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但是,私人电子货币作为在现有货币支付体系外出现并流通的货币手段,人们使用它的激励却很弱,这反过来“打击”了供给方提供私人电子货币的积极性。一个基本原因是,在现有的货币支付体系条件下,若人们使用另外一种完全不同货币本位基础上的私人电子货币时,同一商品和服务会有多种不同的标价,而货币手段之间(私人电子货币之间,或私人电子货币与现有货币之间)由于蕴含的风险和流动性等因素差异,使其既不能按平价兑换,且兑换比率也处于不断的变化当中。因此,一个完全独立于现行货币体系的私人电子货币的出现,无疑加大了交易者获取价格信息的成本。在不发生恶性通货膨胀的条件下,这种“额外”的信息成本足以阻止经济社会使用私人电子货币的冲动。纵观人类的货币史,单一货币最终能够胜出,就是因为它降低了经济交易中的信息成本。历史上的金银两本位向单一金本位演变、银行券的发行最终由分散走向集中,均说明了这点。根据StefanwSehmitz(2005)等人提供的思路,不利于私人电子货币使用的原因还有间:①在现行主导性(Dominant)的央行货币流通条件下,加入私人电子货币因素之后的价格水平形成机制分析表明,作为备选性的私人电子货币并不会受青睐,因为用私人电子货币所进行的交易,相对于主导性的货币而言,意味着更高的价格和更大的买卖差价。②网络效应对使用私人电子货币存在负向激励。任何一种支付手段的使用都需要一个支持性的网络系统,这类似于信用卡的情况。私人电子货币因为是在现有货币支付体系之外生成,其网络系统必然很小。这如同一种信用卡,如果没有广泛的特约商户、银行支持的话,人们使用这种信用卡的积极性就很低。反过来,人们如果因此而不愿加入这个小型系统,那么这个新生的小型支付系统,就完全有可能被锁定在一种自我强化的无法发展状态之中。③沉没成本(Sunkcost)对使用私人电子货币“设置”了较高的门槛。加入新出现的电子支付系统时,个体需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投资,包括软件、获取必要的新技术能力,以及购买初始电子货币余额等方面的“投资”。

(二)推动私人电子货币的激励分析二:强制性制度变迁角度

货币本位制度属于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项基本制度,因此,即使已经发生了诱制性的制度变迁现象,货币制度变迁过程的最终完成,还需要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来推动。那么,在推动私人电子货币的制度进程中,政府实施强制性制度变迁的激励又从何而来呢?从理论分析看,政府推动币制改革的激励主要源于:建立一个更为稳定和铸币税最大化的货币制度安排。下面从这两个方面展开分析。

1.从稳定性方面的分析。现行的中央银行纸币制度有其内在的稳定性特征:首先,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条件下的“最后贷款人制度”、存款保险制度和审慎性的银行监管制度,形成了一种有效的“银行——货币”体系的稳定机制。其次,近20多年来,货币政策在控制通货膨胀方面显示出了突出的有效性。上个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货币政策单一稳定目标的确立、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纸币制度条件下的币值不稳——即通货膨胀问题,已经得到了基本解决。如近20年来,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的通货膨胀动态呈现出了非常明显的趋弱特征。美国的消费物价指数(Cpi)在过去的20年间,其涨幅与上个世纪60、70年代比,已明显的大幅收窄,在1994-2004的10年间,涨幅仅为24.1%,而日本的Cpi动态在过去的30年间,则表现出更为突出的趋弱特征,刚刚过去的10年中,指数几乎维持不变。对拥有12个成员国的欧元区而言,反映其总体物价态势的调和消费物价指数(HiCp)在过去的10年间仅上涨了21.6%。

而未来私人电子货币流通条件下的稳定机制会如何呢?(1)如果发行机构是银行,当私人电子货币相应地采取“电子支票存款”的形式,该银行发行的电子货币,以其投资所形成的流动性金融资产(可随时交易的票据、债券、股票等)作为货币本位资产。由于发行银行除了持有流动性强的证券资产外,还有大量交易性差的贷款资产,显然,该银行的货币发行实行部分准备金制度。在没有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制度的条件下,金融市场特有的不稳定性及其不稳定预期,会使发行银行经常面临强大的挤兑冲击,处在破产的危险当中。进一步地,当此类“电子支票存款”变成一种非兑现的纸币式私人电子货币时,币值的稳定是不可能实现的。在Costa.C&De.Grauwe(2001)提出的类似模型中,价格水平不仅是不确定的,而且是无限的。(2)如果发行机构是开放式基金,那么电子货币则表现为随时可转让或赎回的电子化“基金份额”,该基金发行的电子货币以其全部的证券投资组合为货币本位。在这种情况下,基金机构除了要受到类似于前述银行所面临的“挤兑”压力外,由于基金份

额的价值随时跟着金融市场行情的变动而变动,其“币值”自然难以稳定,因此,基金份额型电子货币的普遍接受性就成为问题。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在palley(2002)的模型中,更具稳定性的央行基础货币没有被这类电子货币完全取代。

当然,如果上述的电子货币发行机构——银行或者基金机构,仅以国库券等低风险资产作为货币本位资产的话,情况会如何呢?一方面,类似于wallace(1983)所谓的“发行均衡”就可能会存在,恶性通货膨胀在所难免,币值稳定无从谈起;另一方面,CharlesFreedman(2000)所担心的国库券可获得性困难,会使货币发行经常难以扩大,通货紧缩倾向则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了。

总之,私人电子货币支付体系,从本质上是反政府控制的自由“货币一银行”体系。如果没有了中央银行建立在垄断发行基础上的调控干预,货币银行系统能否在自由竞争的制度环境下实现稳定,则是一个充满着极大不确定性的未知数。即使历史上存在过white(1984)所推崇的苏格兰自由银行制度能够稳定的成功案例,但其普遍适用性值得怀疑,而且,支撑其运行的金银货币本位制度也难以再现。

2.从铸币税方面的分析。纸币制度条件下的中央银行铸币税源于其无息或低息负债与有息资产之间的“利差”,包括两个方面:无息通货负债与之所形成的有息资产之间的利差;无息或低息存款准备负债与其相应的较高利息资产之间的利差。其中,主要的部分是由发钞引起的铸币税部分。JohnHawkins(2003)估算了一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和发达国家由通货负债所带来铸币税情况(见表1)。

虽然,过去的20年来,随着通货相对数量的减少,各国的通货铸币税占GDp的比例已大幅度下降,但1999-2001年间依然

保持在大于或等于0.1%以上的水平,如果进一步考虑到由存款准备引起的那一部分铸币税,以及中央银行在垄断发行基础上延伸出来的其他一些服务收入,更加广义的“铸币税”收入依然还是可观的。而私人自由电子货币制度可能意味着全部铸币税收入的损失。

综上所述,在诺斯制度变迁的框架内,无论是从民间还是政府方面而言,均没有推动私人电子货币发展的足够激励,因此,私人电子货币所承载的货币自由化呈现的将是一个暗淡的前景。在现有货币制度条件下,缺乏激励本身说明了现有货币制度处于一种“均衡状态”。作者认为,在技术提供了可能性的条件下,私人机构虽然进入到了电子清算支付领域,其提供的产品甚至已经大规模地取代了传统的央行货币,但是,这并没有带来货币本位制度的任何改变。事实上,在电子支付技术的强大冲击下,各利益相关者已经在现有货币支付体系的框架内实现了新的利益均衡:私人机构进入到了电子货币发行领域,并获取了与之相关的收益;消费者通过使用电子支付产品,增加了“消费者剩余”;政府允许甚至鼓励私人机构参与提供电子支付机制,提高了本国货币支付体系的总体效率。因此,电子支付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制度外潜在收益,事实已经被“内化”成了现有货币制度——央行垄断发行制度内的收益。

三、私人电子货币的未来:基于货币替代效率的进一步思考

如果不考虑私人电子货币生成并发展所面临的制度约束,单纯将其看作是一种与现有货币手段一样能够满易需要的流通手段时,私人电子货币的前景又如何呢?显然,这时私人电子货币的出现并流通过程,是与现有货币手段展开竞争并获得其货币空间的过程。可以预见,私人电子货币可以在清算支付的某些局部领域,以其相对的交易成本优势而形成对现有货币的部分替代,并获得其相应的初始货币空间。在这种货币竞争条件下,私人电子货币对现有货币手段的替代效率,可以为我们研判私人电子货币的前景提供一种依据。

为此,作者将建立在央行货币本位基础上的所有现存货币形式,称之为政府货币,包括:传统的纸制或需纸处理过程的货币、新兴的电子化货币。而将完全独立于现有货币本位的电子货币手段称为私人电子货币。并且进一步假定:1.现实经济生活中只存在两种货币,即政府货币和私人电子货币,而且,这两种货币之间存在一个自由兑换的货币市场;2.私人电子货币从趋近于零的水平起步。然后,根据柯布——道格拉斯效用函数,建立经济交易中的货币使用效用函数及其约束条件:

其中,mg、mpe、m分别表示经济交易中所使用的政府货币、私人电子货币、货币总额,pg、ppe分别表示基于同一价值标准衡量的政府货币和私人电子货币的“价格”,0用(2)式除以(3)式,得到持币者均衡条件下私人电子货币对政府货币的替代率(mRSmpe、mg):

由于政府货币以政府信用为支持,并且作为货币手段,在使用中存在巨大的先发优势——具有广泛的可接受性,因此在两种货币的兑换市场上,私人电子货币对政府货币必然有一个贴水,即它们的“比价”(ppe/pg)小于1。进一步地,必然有:

表明,在人们实现了最优的“货币篮子”里,私人电子货币在交易中可以部分替代政府货币,但替代的效率很低。这也表明,在现行的货币制度条件下,即使已经出现了类似于e-gold等网络公司所提供的“微小、试验型”私人电子货币,但若要进一步通过取代现有货币手段来开拓其货币空间,由于固有的低效替代特征,以及几近于零的起步水平,这类私人电子货币试图通过竞争而兴起面临着巨大困难。因此,即使抛开私人电子货币要受到的制度约束,单纯从与政府货币竞争的“技术角度”而言,其发展前景也难以令人乐观。

四、电子货币流通的货币政策含义

根据前文所述,未来e时代的货币自由化,面临的将是一个暗淡的发展前景。因此,就本文的分析结论来看,并不存在货币自由化挑战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命题:如果流通中的电子货币主要是建立在央行货币基础之上的依附型代用货币,那么它对现行的货币政策就不会有任何实质性的影响。根据巴塞尔国际清算银行(BiS,2004)的报告,被调查的95个国家或地区的中央银行中,均不认为电子货币对其货币政策能力有什么重要含义。但是,根据鲍莫尔——托宾的交易性货币需求分析框架,电子货币的流通及其所依托的电子银行发展,无疑会提高货币需求的利率敏感性。而货币需求的利率敏感性提高,将对货币政策操作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鲍莫尔——托宾”货币需求模型成立的前提,在于债券市场较低的交易成本,使得人们将交易性的备用货币投资于债券市场能够获利。这种获利机会提供了人们在交易性货币余额与债券之间进行“套利”操作的动力机制。而正是人们的这种“套利”行为,导致了交易性货币需求的利率敏感性。并且,债券交易成本所代表的“套利”成本越低,人们“套利”的动机就越强,交易性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也就越高。随着电子货币及其所依托的电子银行、电子支付技术的发展,人们在债券投资时所花的佣金、信息费、时间甚至“跑路费”等成本均会出现下降,人们把原本用作交易准备之用的货币余额进行短期投资的机会也大为增加,因此,交易性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也必然随之增强,这进而导致了货币需求的总体利率敏感性提高。例如,美国银行家协会(americanBankersassociation,2001)提供的资料显示,人们通过网络银行所做得最多的“业务”是获取有关利率和银行产品方面的信息,而不是进行实际的交易。这说明,随着电子银行的出现,人们获取信息的成本降低后,日常生活中的利率敏感性提高了。

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增强,具有以下两个重要的货币政策含义:①利率操作的政策效应将增强。在利率的货币需求弹性提高以后,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控利率水平的政策操作,更加有效地影响与货币需求相关的支出水平,加入电子货币因素后的调控效果将变得明显增强了。②数量型货币政策效果将减弱。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增强,意味着iS-Lm模型中Lm曲线的斜率变小,形状将表现得更加平缓。这时,以针对货币供应量操作为特征的数量型货币政策效果下降。

电子支付的效率篇8

提到第三方支付,人们总是会想起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一手打造的“支付宝”。与此比较,快钱就显得多么地与众不同:在快钱平台上,用户可以买游戏币,可以订机票,可以缴保险费,还可以缴水、电、煤气费。说到它与众不同,是其从诞生那天起就显得“另类”:它是国内首家基于e-mail和手机号码的综合支付平台――用户无需每次在线支付时输入银行卡号和密码;它标榜“开放,独立,不依赖任何一家平台”,“快钱”的背后没有银行背景做靠山,也不像支付宝、财付通那样有淘宝和腾讯这类的“好爸爸”然而,快钱的商业模式究竟与支付宝有何不同?其实快钱与支付宝一样,是第三方支付平台。但支付宝面对的是个人用户,快钱服务的主要是企业客户。“我们永远不会从马云的手里抢生意。”快钱Ceo关国光总是将这句话挂在嘴边。他这么说的理由是:第一,支付宝已经做得足够大;第二,个人在线支付市场的增长空间有限。所以,快钱还向交易双方提供更深层次的服务,比如通过引入银行授信等方式,帮助企业提高资金运营效率。

据艾瑞的2010年三季度中国第三方网上支付市场监测数据显示,2010年第三季度第三方支付行业的交易规模达到2482亿元,环比上涨18.3%,同比上涨80.5%。其中支付宝市场份额占50.03%,继续保持市场第一,财付通、快钱分别以20.27%及6.13%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二、三位,继二季度之后,快钱继续稳居前三,而这一切都与快钱立足传统行业目标,为传统行业提业链支付这种战略眼光分不开。

支付与结算的收割机

快钱营运模式是跨银行、跨地域、跨行业、跨网络的。为个人用户提供安全、便捷、丰富的电子支付手段及终端,为企业用户提供高效的账单信息管理及支付解决方案。在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和速度的同时,也将企业在全国的客户交易资金支付清算汇总于公司总部,从而快速增加地方的货币资金清算额,大幅度提高当地市场经济的资金运转效率。

快钱公司成熟应用于市场的高科技金融创新服务,属国家现代服务业的范畴。受到央行、银监会、商务部、工信部、科技部及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

中国电子支付、清算、结算功能的发展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仍然是以现金支付为主。其中中国零售业消费者使用现金支付的比率在95%左右,而美国在30%左右。国家正积极推动消费,拉动内需,便捷安全的支付清算工具是商品消费环节中的重要辅助手段。快钱签约多家银行金融机构,融合互联网技术,独立开发创新了多种安全的电子支付功能和终端,有效增加、便捷了消费者的支付方式。

快钱公司根据不同行业开发的财务支付清结算管理系统,可以高效即时地管理企业交易资金流和信息流。可以为企业紧盯跨银行快速(t+1)资金归集和发放。也可以为中小企业在银行的融资、保理业务做支持。

为行业提供解决方案

众所周知,在传统行业中,以服装零售实体店面受到的网购冲击最大。作为国内领先的独立非金融支付服务企业,快钱凭借对服装行业发展趋势的敏锐嗅觉,不断推出具有针对性的金融创新业务,业已获得众多知名品牌的认可。

面对连锁规模的快速增长,资金的统一管理及快速回流成为扩张的障碍。不能及时了解各店销售情况、门店众多导致财务对账压力大,资金不能快速归集到总部等。为此,服装企业在高速扩张门店的同时,对连锁店的统一管理投入了高度重视。

现在,快钱开创性地为连锁服装企业定制了“连锁门店支付解决方案”。通过财务后台,总部能清晰地了解到每个店面的销售情况,甚至实时了解每笔交易情况,强化了总部财务的控制力;同时,实现了电子化的财务管理,做到了销售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完全匹配,从而极大地提升财务管理效率。可以说,快钱帮助连锁服装企业实现了完全意义上的收支两条线。不仅如此,快钱解决方案采用电子化的财务查询对账方式,帮助总公司财务有效降低了工作量,减少了财务成本。

中国服装行业在经历了三十年的发展后,业务模式不断创新,出现了线上线下混业经营的新格局,如李宁进军电子商务,凡客诚品拓展线下门店等。快钱倡导的“大支付”模式为这一局面带来了突破性解决方案。像麦考林这样的服装零售企业,在发展多渠道营销战略时,选择了快钱作为长期的支付合作伙伴。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后的国内服装市场,有专家指出,近年来服装企业动用大量资本积极扩张,但现在由于市场资金流动性降低,而企业又面对艰难的经营环境,容易陷入资金链紧缩的险境。建议服装企业着力提高资金流动效率,从而使有限的资金更好地服务于核心业务的发展,以提高长期竞争力。

聚焦行业细分市场

第三方支付市场远没有达到垄断的地步。如何开辟出适合企业的发展模式,将是决定独立第三方支付企业未来的重要课题。面对着无限的市场空间,“行业细分”等企业战略渐渐成为热点词汇,更多蹊径被创新思维发达的行业领袖们开辟出来,一批新的知名企业开始浮出水面。

电子支付的效率篇9

让线下支付真正网络化

一种业务是如何慢慢在变革中发展起来的?其中一条路径便是,利用现有软硬条件,消除原有的某个业务环节,降低业务发展成本,以促进整个业务更快地发展。支付宝的手机条码支付产品便是一个例子。

在中国手机支付市场,主要有线下的近场支付和线上的远程支付两大部分,涉及三大类参与者:电信运营商、银联和互联网企业。“在近场支付这一领域,电信运营商和银联做得比较大,而像淘宝、钱袋网站等互联网公司主要在远程支付这块市场做得比较好。”艾瑞咨询分析师程善宝在接受《中国计算机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不过,现在银联也在手机远程支付领域有较大动作,而一些互联网企业也开始进军线下近场支付市场。”

支付宝推出条码支付产品正是互联网企业进军手机近场支付市场的一个缩影。

说到手机近场支付,目前,该业务实现方式主要有:在手机上插入带有近距离通信功能的Sim卡或银行芯片卡与普通手机Sim卡结合的专用Sim卡,在手机上安装特质银行卡芯片,在拥有nFC(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功能的手机上安装应用程序等。

当这些方式应用于商场收银时,有一个要求就是需要商家安装poS机。据支付宝无线事业部总监冯华介绍,目前商户使用poS机刷卡服务的成本相当高,主要包括2000元~3000元不等的保障金。这些对于微小商户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成本。

为了消除这一成本门槛,支付宝推出手机条码支付,用手机“取代”了poS机。

根据支付宝的介绍,使用手机条码支付产品时,商家登录到支付宝的支付页面,输入金额产生交易订单,然后消费者在手机上打开支付宝客户端,选择条码支付,这时候手机会生成一个二维码。商家用自己的手机摄像头或条码枪去扫描付款人手机上的条形码,可以确认消费者的支付宝账号和身份,之后,消费者在手机上确认就可以完成付款了。

“条码支付产品是通过远程在线支付方式实现近场支付。”支付宝公关与客户沟通部经理王子凌对记者表示,“与nFC模式不同,条码支付几乎就是将线下交易‘网络化’或者说将‘线上支付’随身携带到购物现场。这极大限度地利用了已有设备,用户无需做任何硬件上的改动,而对于商户来说,成本同样很低。这样使用户群一下子变大了。”

纷乱战局的新血液

手机条码支付的推出不仅给微小商户带来了新的选择,无疑也给手机近场支付这一纷乱的战局注入了新的血液。

正如程善宝所言,手机近场支付的主要玩家是移动运营商和银联。这两类玩家间的暗战可谓激烈,谁都想主导手机近场支付业务。

例如,中国移动推出的手机钱包和银行就没有太大关联。用户只要换一个特殊的Sim卡并往手机账户中充钱,就可以实现近场支付。而之前,也有消息称银联推出了一种“贴膜”业务。这个膜不仅可以贴在Sim卡上,也可以贴在SD卡上。借助这个“贴膜”,银联建立起了独立的一套近场支付系统,不需要通过运营商去发卡,也不需要运营商管理。

实际上,这种暗战在两大近场通信标准――中国银联主导的13.56mHz标准和中国移动主导的2.4GHz标准之争中体现得更加明显。而正是标准的不统一,影响了上下游企业的信心,使得这些企业在资源投入、推广等方面都做得不够,阻碍了手机近场支付市场的发展。

“要实现手机支付,只要在poS机上加载一个手机支付模块就可以了,这个模块也就300元~400元。所以说,技术上并不难实现,现在的阻碍主要是玩家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程善宝表示。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两方各有优势。“运营商的优势在手机终端方面,此外,运营商的业务办理网点比较多,方便用户办理手机支付业务;而银联在poS机网络的铺设方面有优势。”

除了传统的两大参与者,连Google这类互联网企业也加入了战局。

今年5月底,Google联合花旗集团、万事达卡、电子商务和支付网站FirstData以及美国电信运营商Sprint了手机近场支付服务Googlewallet(谷歌钱包)。从这个合作名单中不难看出,Google试图牵头构建一个完整的移动支付生态系统。

Googlewallet实际上是手机中的一款应用,只要手机带有nFC功能,就可以使用。在支付过程中,也不需要手机接入移动网络。这种手机近场支付方式与电信运营商、银联推出的支付模式没有本质的区别。但是支付宝的条码支付产品却是换了另一个思路来做。“支付宝这样做是通过远程解决方案来解决近场支付问题,远程和近场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因而,在程善宝看来,虽然条码支付产品还存在一些弊端,能否成功不好说,但其对整个产业的意义却是很重大的。

“从条码支付产品的推出就可以看出,低效率的东西将逐渐被淘汰。”程善宝解释说,“最先,poS机被认为是高效率的产物,它使得用户不需要再去付现金。现在,poS机也变成了低效率的产品。因为支付宝条码支付产品的出现,使我们可以舍弃poS机。只要未来网络环境变得足够好,条码支付方式就完全可以发展起来,或者引发类似产品的出现。它所代表的是一个支付效率更高的发展方向。”

前进中的困难

“对于支付技术而言,主要涉及的就是信息的交互,在这方面,我们认为在线支付的效率会更高。”王子凌举例称,“这就好比用单反相机和手机来拍照一样,单反相机在拍摄时效率高,但是对用户而言综合成本无法与手机相提并论。回过来再看在线支付,由于其不用商户前期投入太多资源,不需要用户随身携带额外的东西,所以综合效率更高。”

不过,王子凌也坦承,这种方式有很多弊端。

由于使用条码支付要使手机连接无线网络,因而该产品的用户体验会受到无线网络质量的影响。此外,该产品对硬件也有一定的要求。“我们现在也只覆盖了智能机,但下一步会实现在非智能机上的支付。”王子凌表示。他认为,目前,主要障碍来自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包括网络速度、覆盖情况、手机硬件的更新等。

电子支付的效率篇10

[关键词]电子商务;跨境贸易;进出口贸易

跨境电子商务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全球经济化的发展,并逐渐成为重要的国际贸易形式之一。和传统的进出口贸易相比,跨境电子商务是一个新的发展突破,也是新的发展契机。尤其是对中国的经济来说,有更多的推动作用。所以必须要解决跨境电子商务的不足,推动其长远稳定的发展。

1跨境电子商务的优势

传统外贸商业链受跨境电子商务的影响,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挑战。和传统的进出口贸易相比,跨境电子商务的出现,减少了中间商这一环节,能够直接和当地的消费者对接。这也节省了中间商这一个环节的成本利润。如果说传统的进出口贸易能够获得5%的净利润,那么跨境电子商务的净利润就能够达到50%。跨境电子商务不会受到贸易保护的过多影响,也不会受到地理空间的影响。外贸企业不需要设立过多的海外分支机构,在海外市场扩张的过程中也不用耗费过多的成本。而且能够在短时间内,大范围的扩大海外市场的规模。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能够进行国际贸易。传统的境外营销方式转变为了网络营销。企业不需要出国谈判,也不需要耗费过多的资金进行品牌或者商品的营销。只需要利用网络营销精准定位就能够扩大知名度,提高营销的效率。而且传统广告营销需要遵循当地政府设立的要求,通过一步一步流程开展,而网络营销只需要通过网络,办理简单的手续就可以开展。通过网络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境外市场的信息情况,并获得用户反馈。根据海外客户的具体需求开展个性化的定制服务,市场的灵敏度也更高了。

2现阶段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2.1信用体制不完善

现阶段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经营的范围不断拓宽,市场也在逐渐扩大。经济的增长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同时也提高了我国的对外贸易水平。但是跨境电子商务信用体制不完善,不能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因信用体制不完善,从2018年2月到2019年2月,电子商务跨境的交易额下滑了5个百分点。而且一部分跨境电子商务的商家无法有效地保证产品的质量。在这种情况下,是无法打造好口碑的。此外,中国毕竟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对外贸易还是跨境电子商务,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受到了资金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必须要打造好口碑,吸引外企前来投资。

2.2支付方式

在以往国际贸易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支付方式比较烦琐,耗费的时间比较长,当前的支付流程也已经得到了简化。但是,从支付手段这方面来看,跨境电子商务还存在着很多支付上的问题。例如,支付系统的安全性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因为买卖双方在交易的过程中需要利用到第三方的交易支付平台或者是网银。如果是大型的跨境电商交易,利用网银支付,付款和收货时间就可能存在偏差,这就会出现商品或是资金损失。如果利用第三方平台交易,那么整个交易过程会受到平台的实时监控,相对来说更加公平、安全。但在交易量较大的情况下,第三方支付平台需要沉淀大量的资金,那么就要花费更多的工夫进行安全监管工作。而电子支付过程经常会出现安全事故,面临着或多或少的安全威胁,在世界范围内也没有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网络信息安全体系。

2.3货运物流

虽然跨境电子商务依托互联网进行商品的展示、商品的支付等多个环节,但商品还是需要利用物流送到顾客的手中完成交易工作。虽然中国跨境电子商务迅猛发展,但是跨境物流的发展却没有跟上。目前的跨境物流还存在三点不足:第一,体系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够。跨境物流对仓储、货运、关税等有着较高的要求,需要有完备的基础建设和健全的管理体制。第二,缺乏标准化流程。长距离运输、设备周转是跨境物流的主要特点,一套标准化的设备装卸等运作流程是有效降低物流产生成本的保障。第三,信息化基础薄弱。当前中国的跨境物流行业的信息覆盖率比较低,例如货物分拣时出现的错误率比较高、工作效率比较低等,还需要一定的努力才能够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2.4关检

无论是进出口贸易,还是依托互联网的跨境电子商务,都需要经过一个环节,那就是关检。虽然商品会在互联网上展示,买卖双方会通过互联网进行咨询沟通,但商品必须要通过关检才能够送往顾客的手中,很多时候就会卡在这个环节。一个商品要想从一个国家送往另外一个国家,就需要经过接受检查、报关等多个环节。这些环节会耗费一定的时间,也会增加整体的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就无法保证快速到货,产品的价格也就不够低廉了,跨境电子商务的优势也就不复存在。所以,海关的限制也影响到了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为了减少影响,国家要出台相应的政策来解决这些问题。

3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应对策略

3.1信用体系的建立和争端解决机制方面

拒绝收货或是恶意订单这些情况都会影响到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损害到企业的经济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建立第三方信用中介体系。这样既能够审核商家的资质,也能够审核卖家的信誉,有效地规避此类问题带来的风险。卖方在经营的过程中,要坚持诚信,保证商品的质量,以及良好的服务态度。这样才能够在开拓海外市场时树立好的品牌形象。而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为了树立良好的声誉,也应当组织内部的管理人员辨识商品的真伪,确保售卖的商品有较高的质量,并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的情况。政府在这一过程中还要做好国际间的协调交流,一旦出现争端问题,就要在第一时间出面协调,提出解决措施。这样就能够维护各国利益,减少国际纠纷。[1]

3.2支付方面

在跨境交易时,跨境贸易支付问题是买家和卖家都非常重视的一部分。买卖双方都希望能够提高支付效率。这就需要国家从法律层面上完善法律法规,设立支付服务贸易法,落实相关的管理制度,这样也能够对整个交易过程起到保护作用。这个过程还需要第三方支付企业建立监管机制,落实监管工作,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开展跨境支付业务。此外,为了保证买卖双方的权益,在培训工作人员时,也要重视这些问题。最重要的就是要确保第三方支付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尽可能降低交易时的风险。

3.3物流方面

对于跨境电子商务的交易来说,物流是重要的环节。从物流这一方面,要做好全面的规划和部署。对当前的第三方物流行业进行重组,整合物流资源。增加物流行业的规模效应,推动物流行业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提高整个物流行业的服务水平,并以此为发展方向。只有这样,物流企业才能够做好跨境运输。为了减少物流企业的运输成本,企业还可以以并购重组的方法进行海外扩张。在此基础上整合多方资源,在海外建立商品仓库。还可以在贸易进口量比较大的国家建立第三方的仓储设施,这样配送效率将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企业不用花费较多的成本就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且配送效率得到大大提升。

3.4通关手续、法律和监管问题

海关应创新监管模式,在有效履行监管查验实物的前提下,依托电子口岸,探讨针对跨境电子商务的报关、报检、收汇、核销、退税、结汇等问题的办法,探索无纸通关和无纸征税等便捷措施,做到快速通关。法律方面,应完善关于跨境电子商务主体身份核实与管理、跨境电子支付、跨境电子商务税收、用户隐私保护、电子数据法律效力、知识产权保护等的相关法律法规。各国政府部门可以开展合作交流会,探讨如何共同监管跨境电子商务、面对计算机犯罪问题时如何解决如何防范、如何设立跨国关税优惠政策等,在相互合作相互协商的情况下,大力支持跨境电子商务的开展。

3.5做好市场调研,优化客户服务

每一个国家的消费习惯和文化风俗都是不同的,尤其是法律这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就需要企业深入研究目标市场,了解这些方面的差异。在跨境电子商务市场做到入乡随俗。在境外,外贸企业可能直接对接个体消费者,有些消费者可能个性张扬,所需的产品和服务必须是个性化定制。虽然很多外贸企业在引入跨境电子商务模式之前,只需要对接大客户,但在引用这个模式后可能会面对很多小客户,所以提供的服务要更加个性化、更加体贴。无论客户大小都应当让他们获得满意的体验。提供体贴服务的前提就是需要了解顾客,并进行大数据的信息挖掘。所以,跨境电子商务企业要想获得成功,首先要锁定目标市场。其次就是要利用大数据进行客户信息的收集,了解客户的需求和特征。在此基础上才能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并让客户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