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智慧课堂教学创新案例十篇智慧课堂教学创新案例十篇

智慧课堂教学创新案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26:56

智慧课堂教学创新案例篇1

关键词:智慧课堂;构建方法;教学模式;学习变革和创新

从事中等职业教育十年以来,笔者发现厌学一直是中职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课堂上,部分学生无法专心听讲,也无法按时完成课堂任务,他们以玩手机、睡觉、玩游戏等方式消磨课堂上的无聊时光。尽管中职的教育目标已经在传统的“学会知识”的基础上,增加了“掌握相关技能和操作方法”这一内容,提高了对操作和实践目标的重视,但这样仍然很难促进学生主动、发自内心地学习。虽然我国近些年大力提倡教育信息化,并努力尝试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但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却依然停留在支持原有教学模式的浅层次、辅层面上,中职学校的课程教学模式仍然陈旧,教学方法也相对单一,对学生吸引力不够,显得枯燥无味,显然不符合职校生的实际学情。信息技术的介入并没有使课堂中存在的最本质的问题消除,在此背景下智慧课堂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

1智慧课堂的概念及主要特征

1.1智慧课堂的概念

本人结合多年中职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立足当前大环境下智慧教育视角,认为智慧课堂的构建应为学生创建轻松愉快、主动、高质高效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智慧,增进学生高级思维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以培养现代智慧型人才。智慧的培养作为最终目标应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达到提升学生智慧,使学生能用创新思维发现问题、用智慧方式解决问题的教学目标。基于以上,本文将智慧课堂定义为:以智慧培养为最终教学目标,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构建的个性化、智能化、数字化,高效、主动、有趣的新型课堂。其构建模式如图1所示。

1.2智慧课堂的主要特征

智慧课堂所表现出的主要特征在于教学者与学习者的角色与传统课堂存在本质性差别。在智慧课堂中,需要教师更多地以促进者、引导者的角色,通过对学生学情进行智慧分析与判断,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选择和设计教学方式和学习策略,为学生创建真正实现主动学习、个性学习、互动学习、移动学习的智慧化环境,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辅以积极反馈和情感激励,帮助学生完成知识技能的建构和智慧能力的培养。而学习者在老师创设的智慧化学习环境下,摒弃传统教学中被动接受知识的现状,在老师创建的学习情境下,大胆地去发现、构想、探索、协作以解决某一个问题,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了综合能力,积累了思维经验,从而成长为具备智慧能力的新型人才。

2智慧课堂的构建方法及实践探究

2.1构建智慧课堂的基本思路

基于以上对智慧课堂概念的界定和主要特征的剖析,笔者认为智慧课堂的构建必须做到以下几步:(1)让学生主动学习: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给学生设置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或迫切需要完成的任务,而解决该问题或完成该任务则正好需要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或技能;(2)让学生轻松愉快学习:新知识中的疑难点,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通过一定的努力刚好能够找到有效破解的方法和手段;(3)让学生会发现、会构想、会创造:必须把这个作为教学目标,体现在学习任务的设置中,必须设置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的任务;(4)让学生成为心智丰富,富有灵性,具备完善人格,并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新型人才,将这一德育培养目标在智慧型课堂的学科教学中内化完成;(5)让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动态掌握学习的动向:方法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利用科学的智慧化的测试方法,智慧、动态地获取学生动态学习数据,并做出智慧化分析和判断,在此基础上,选择并创设出合适的教学模式。

2.2智慧课堂构建的实践和案例分析

在确定思路的前提下,笔者从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两方面进行突破,尝试在中职计算机专业课堂中实践对智慧课堂的构建,本文列举了我们在中职计算机专业三个不同学科的课堂中,对智慧课堂构建的实践和探究案例(见下表),通过传统教学模式与改进后的智慧型课堂的对比来实践我们对智慧课堂构建的思路和探究结果。案例点评:培养智慧型的新型人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前提是教学者脑海中具备这样的思路。创造性思维能力绝对不是学会知识转化为能力就培养出来的,而是创设环境,在技术和资源的支持和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尝试、发现、构想、综合应用知识和技能去解决问题,通过经历过程、积累相应的思维经验,从而达到高端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升。学生必须充分发挥主动性去参与、去投入才能对课堂感兴趣,而这正是传统中职课堂教学所缺乏的,如案例二中教师直接将拍摄的思维导图模型提供给学生,只在模型中给学生留了几个空,让学生来填空,这样学生就失去了通过大胆探索、验证构想的过程。智慧课堂的构建,不着急把最终结果呈现,而是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继而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整个过程中信息技术环境及相关资源都对智慧课堂的构建提供了硬件、软件和环境支持,从本质上实现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革命性应用。

3结语

在教育走向现代化的大环境下,智慧教育实践永无止境,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应仅定位在支持原有教学模式的浅层次、辅层面上,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恰如其分地融合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支持探究学习、协作学习的工具和资源有哪些,如何建设和提供这些工具和资源等等仍然成为我们对智慧教育实践和研究的主要目标和方向,笔者将在实践中继续探究和摸索。

参考文献:

[1]周迨琛.以人为本视角下新时代智慧教育的发展理念[n].中国青年报,2020.

[2]刘小琴.以“移动终端”模式构筑智慧教育新生态[J].教师博览,2020,10(33):12-13.

[3]付小华.“智”用信息技术,“慧”见课堂变革——以“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推进会展示课”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20(29):54-58.

[4]马媛媛.利用智慧课堂提升教学质量[J].学苑教育,2020(25):13-14.

[5]朱荣,赵磊.智慧教育视域下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研究[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3):94-97.

[6]黄丹华.开展“互联网+”教育打造智慧课堂[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17):115.

[7]王忠东,隋晓红,谢永盛.智慧教育对教育改革的功能研究[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20,20(8):1-5.

[8]潘竹.基于教育信息化2.0的智慧课堂发展路径[J].教育现代化,2020,7(51):5-7.

[9]张西宁.基于互联网智慧教育平台的教学案例分析[J].电子技术,2020,49(6):88-89.

智慧课堂教学创新案例篇2

【关键词】轻负高效智慧课堂初中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学习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打造以培养学生的智慧为核心的智慧课堂尤为重要,这种课堂教学形态富有活力性、创造性、愉悦性和高效性,更能启迪师生心智、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火花,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探究的欲望、体验求知的快乐。为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唤起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热情、去帮助学生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构建有效的智慧课堂。

一、自主性和针对性智慧课堂的基石

智慧课堂,需要教师依据教材内容、学生认知水平编制合适的导学案,学生有尝试的愿望,尝试能够成功,成功才能创新。在所学新知识中,学生也有三分生、七分熟悉的基础,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尝试,也能获得尝试的成功,而导学案却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尝试的机会,有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潜能,有利学生创造意想不到的成绩。与此同时,上课前教师根据导学案反馈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课,增强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高效性。例如《全等三角形判定(2)》教学时:通过导学案引导学生画图、实验和探究,学生自主得出“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的结论。在自主探究“两角及其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会全等吗?为什么?”时,发现导学案中有画出图形并转化为刚学过的“aSa”来说明;有写“会,aSa”;也有写“不会”,并画出图1说明。从上述的情形看:有些学生对“aaS”中的“对应”的含义已深刻理解;有些学生不假思索、想当然回答,对“aaS”中的“对应”的含义理解模糊;也有些学生忽视了“对应”的含义或甚至还不理解。上课前笔者把一个同学画的图形剪下并在课堂上展示出来(如图1)。

经过合作交流,很快明白了错误的原因,并深刻理解了“对应”的含义。学生刚接触“SaS”、“aSa”、“aaS”判定三角形全等时,有些学生一直不甚理解,教学中一直找不到合适方法解释“对应”两个字,现从导学案中展示现场生成的错误资源,并利用这个资源进行纠错,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对应”两字。可见,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以学定教能有效减少低效的教学活动,能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由此可知,学习的自主性和教学的针对性非常重要,是课堂真正成为智慧课堂的基石。

二、多样性和有效性智慧课堂的策略

智慧课堂,需要创设多样丰富有效的情景揭示数学规律的发生过程。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判定》中的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时,如果完全按照课本、教参提供的思路来组织教学,留给学生的只是抽象的推理和枯燥的结论。为避免如此,我上课前给每位学生发一张形状不同的三角形纸片,课堂中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将一张三角形纸片剪成两部分,使分成的两部分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探索、交流和陈述自己探究过程的空间。其中一位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自己的剪、拼过程,若将三角形纸片按图2所示剪开,发现剪开的两部分不能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动手操作后发现:要想剪、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剪出的小三角形必须有两边与剩余四边形两边相等(即图3中aD=DB,ae=eC)。

于是通过点a、B重合得到边aB的中点D,同理得到边aC的中点e,然后将纸片aBC沿线段De剪开,并将aDe绕点e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80°到CeF的位置,得四边形BCFD(如图4):

由于点D、e、F在同一条直线上,且CF与BD平行且相等,所以四边形BCFD是平行四边形。可见,创设有效性和多样性的教学情境是课堂成为智慧课堂的重要策略,课堂上不断呈现操作、游戏、故事、竞赛等有效情境不但能丰富教学活动,还能促进数学知识高效的传播。

三、发散性和灵活性智慧课堂的灵魂

智慧课堂,教师应预设一些严密性和发散性的题目,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最大程度地把学生的想象和思维的引向广阔的“空间”。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一种不定势的思维形式,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去猜想、延伸、开拓,具有多变性与开放性特点;思维的灵活性表现在善于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原有的思维过程与方法。例如复习《相交线与平行线》时可预设例题:如图5,已知∠C+∠a=∠aeC,判断aB与CD是否平行,并说明理由。考虑到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可准备一根橡皮筋、两根细木条、钉子、图钉、一块小黑板,将一根橡皮筋两端固定在点a上和点C上,图钉拉着橡皮筋钉在点e上(如图5)。

如何证明?需要添加辅助线,如何添?开始许多同学往往不知其然所以然。教师通过移动图钉e分别到线段aC上、aB与CD上,从特殊位置引导学生探究,启发寻求解题思路。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中发现这两条平行线中像是少了一条截线,又像少了一条平行线似的。经过师生交流,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得到6种不同的解法,学生思维打开了,整个课堂沉浸在思索和快乐的海洋中,此时再把课堂还给学生,由学生演示移动图钉位置,得到新的图形形态(如图6、7、8)。

又逐一探究aB与CD平行的条件,整个课堂气氛热烈、热情高涨,产生要学、乐学的学习激情。此时,笔者又将问题进一步拓展,如图9。

∠1、∠2、∠3、∠4应满足什么条件时,aB与CD平行?学生运用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很快找到解题方法。可见,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教学活动可暴露学生思维过程,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和思维灵活性不断发展。

智慧课堂教学创新案例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智慧生成;语言表达;个人魅力;倾听习惯

前言:数学课程之所以拥有较强生命力,主要在于教师讲解过程中释放的无限趣味与人格魅力特征,全程运用不同学科魅力感染学生情怀,进而在潜移默化中沉淀美妙人生思考经验.在此基础上,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将更加敏感,视野相对开阔.具体来讲,应用数学课堂征服学生,是任何数学教师长久追求的人生目标.

一、涉及小学数学智慧课堂内涵机理界定

智慧具体是某类质点系统组织结构合理且运行程序优良的描述结果,如若空间结构搭建不存在智慧节点,尤其在外力场作用下会按照时间顺序与方向逐步改变;而相同数目质点分布状况下,系统结构合理性、内耗功效便直接决定智慧成就高低.人类智慧成就优劣,主要透过精神空间引导行为结果与功耗比展现,实际上就是内外精神空间相互作用而滋生的优良性波浪式上升结果.那么数学智慧课堂,便是教师充分发挥教育能效,同时结合有利因素进行学生认知规律迎合,同时制定出富有针对性的施教方案,全程摒弃传统硬性口语灌输现象,进而稳定学生学习主动效应.令不同学生个体得到充分发展,不单单能够稳定认知规律,并且科学协调个体情感、社会化发展成就.课堂现场有关学生主体意识要得到充分尊重,适时地激发其内在需求,确保引导其活泼参与更多教育单元.普通形式的教学策略与操作模式相互对照,智慧型课堂完成了师生角色创新定位任务指标,稳定不同阶段教学目标定位效率,使得不同课堂教学因素得到系统融合,由此教师、学生以及课堂都将获取可持续发展机遇.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智慧生成的策略解析

(一)设置灵活的引导情境

任何数学知识都不能脱离现实生活而延续,目前小学数学课程已经与生活熟悉背景全面接近,学生自觉性接纳程度也越来越可观,教师要做的就是带动他们主动去发现问题,使得课堂现场充分生活情趣,保留智慧探求特性.毕竟探究才是教学活动延展的生命线,创新教材已经全面克制定向性例题与封闭思维布置状况,在结论、思路空间上赋予较强开放性,尽可能地开放合作交流机会,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心智提升.(二)知识综合运用中迸发智慧结晶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要朝着综合化形态过渡,作为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既定课程资源,包括多媒体设备与实验工具等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一切问题,使得教学源头流淌出鲜明的智慧效应.为了贯彻这类技术指标,首先要活用教材,从中开拓生动且富有教育矫治的线索,使得生活与数学规律融合一体;再就是完成实践项目匹配任务,丰富综合素质发展体系.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经常带领小学生进行数学日记等游戏演练,培养其独特思维习惯,必要时设置一些趣味性、发散性和启发性问题,督促学生自行解决.大部分学生在高度思维兴奋之中,一旦说获取答案结果便自然喜形于色,豁然开朗,对于教师人员来讲更是极大安慰.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智慧生成相关案例内容补充

(一)科学的智慧引领

案例:姐姐买了13千克苹果,一共花了39元,那么每千克苹果要多少钱?

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对于问题情境设置状况比较重视,主要在于其能够顺利摒弃抽象问题蹩脚思维现象,相对地贴合儿童心智特征与生活实际规律.须知上述一切方案不单单决定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致,与抽象内容理解程度,同时直接影响系统学习潜能发挥效应,维持现场活动生动特效.

(二)全面捕捉学生灵动思维规则

案例,求一个长方体表面积

长:10宽:5高:5单位:厘米

生1:(10×5+5×5+10×5)×2

生2:10×5×2+5×5×2+10×5×2

生3:10×5×4+5×5×2

……

5×5×105×10×5

实际教学环节中,教师不仅要作为先进知识的传递媒介、对话的提问机构、学习活动的指导工具,同时要保留一双智慧眼睛,能够时刻关注任何学生行为表现,包括思想生成状况.这部分强调的灵动思想,包括学生对于知识的疑问,或是课后独特的理解结果.

具体来讲,教师应该充分发挥科学引导功效,任何教育活动都不能脱离模拟学习而独自运行,教和学的关系必须时刻明确,切勿因为过分强调学生主体地位,而摒弃细致的引导流程.教师应提供一切可能的机会以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会数学阅读,才能使数学阅读之花芬芳灿烂、奇香四溢.数学中的阅读是指学生个体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积累,充分调动潜在的思维的灵性,并且通过阅读数学教材、教师呈现的文字信息以及图片音像资料、使学生积累的素材和课外数学读物等相关材料,用数学的方法和观点来认知、理解、汲取知识并且能感受数学文化的学习活动.

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指导我们,小学数学课堂离不开教师智慧引导流程,只有在不同问题情境与实践操作空间下,学生跟进意识才会不断增长,才能主动联合生活线索进行心智开发,不断适应社会全新挑战机遇,最终为日后专业化发展奠定深刻适应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向阳.论教育实效性的提升与教育智慧的开发利用[J].考试周刊,2010,23(19):88-91.

[2]崔英梅.“巧算”背后的学科韵味――对知识技能教学的重新审视[J].人民教育,2011,16(11):123-130.

[3]段建宏.教育智慧: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理想融合[J].大学教育科学,2011,14(02):119-120.

智慧课堂教学创新案例篇4

【关键词】压强教学案例评析反思

笔者在市级研讨会上听到关于《压强》的示范课,亮点很多,颇受启发。下面笔者针对本节课的几个亮点进行评析。并对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物理课堂教学进行反思。

一、案例

1.新课引入精彩新奇

在本节课开始,教者用简单的小游戏引入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将一气球置于讲桌上让力气大的男生用手掌缓慢压气球。因气球打气不是很足,故他的手掌接近桌面时气球也没有破。压气球是一个常见现象,气球被压破是学生意料之中的情况,所以他们都在紧张的等待气球被压破的响声,可结果却出乎意料。这就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理,激发了学生探究兴趣。教师接着问有什么办法很容易把气球压破?学生思考后上台演示:只见他用笔尖轻轻一碰气球便破了。紧接着设问为什么?从而引入新课。很简单的道具,很常见的现象,最基本的问题,道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效果明显,导入新课有质量。

2.创设情境丰富多彩

“一,在茫茫的林海雪原上穿雪板和不穿滑雪板的人的行走;二,在沙漠行走的骆驼长着又大又宽的脚掌;三,把铅笔一端削尖,用两只手的食指分别压住铅笔的两端;四,手掌平压和食指顶住气球的形变。”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和随手可得的器材,甚至包括学生的身体让学生进行观察,亲身体验,并且对这些实例共同的特征进行分析,学生由此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一安排将学习过程由接受学习转变为探究学习,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寻求,让事实说话,进行认识的自我调节,可以把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兴趣、操作及了解外界事物奥秘的需求转化为掌握知识技能的一种内驱力。

3.科学探究有序高效

本节课很注重探究点的设计和挖掘。如用沙子做实验其现象不稳定,也不利于观察,如用实验室的厚海绵做效果又不明显。教者选择用市场上出售的1.5㎝厚的海绵,并把钉尖钉入木板,钉子尾部作为受力面积制成小凳子放在海绵上,效果非常明显而且不会戳破海绵,体现了教具的创新性。教学巧用身边的器具、生活中的器材,一来实验器材学生能找到、有亲近感,做物理实验不难;二来物理实验就在身边,可以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兴趣高。这不仅符合新课改思想,也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作为希望学生喜欢上物理课的老师,何乐而不为呢。

4.回归生活激发兴趣

压强概念在生活、社会中应用比较广泛。有时我们需要增大它,有时需要减小它,怎样来增大或减小压强呢?学生根据压强计算公式讨论得出结论,教师及时给予肯定。教师展示压路机、坦克、切菜、图画钉4张图片,由学生分析其中是增大压强还是减小压强,方法是什么?紧接着问学生如何改变人体自身对地面的压强?并请学生到前面表演:有的抱着一摞书站在地上来增大压强;有的抬起一只脚来减小压强;有的脱去外套来减小压强;有的趴在地上;有的坐在地上;有的把书放在地上人站在书上,来减小压强。学生在表演中通过探究合作获得了增大、减小压强方法的新知识。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堂学习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二、反思

1.我们需要创新的课堂

本节课我认为教者在课堂创新方面颇下功夫。从教学引入,改进教具,突破难点,设计习题等方面都在进行创新。创新是本课的一大亮点。俗话说: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获取、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养,不能单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涉及知识、教师和学生三大要素,教与学是一个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应明确教学过程的复杂性,综合三大要素,权衡利弊,博采众法之长,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既要改革创新,又要着眼实际,积极参与创设启发式、开放式、范例式、合作式的教学方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需要在实际教学中积极思考,勇于实践,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开创充满活力的课堂。

2.我们需要快乐的课堂

在本节课中,教者通过演示实验、探究实验、设计习题等活动让学生充分体会快乐。师生民主、平等、和谐。教师教得快乐,学生学得快乐。听课教师听得也快乐。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们在浓厚兴趣下所获得的一切,常会掌握得迅速而牢固。积极的情感,浓厚的兴趣是要靠诚挚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氛围才能培养造就而成。要想使学生能体验到物理学习的快乐,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有使学生愉快的因素,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创设充满快乐的气氛,让物理课堂更有朝气。

3.我们需要实效的课堂

本节课教者对教材进行大胆的处理,把压强的计算例题改成课后阅读,把书上探究人站立时双脚对地面的压强改成课后实验。突出压强概念的建立和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设计紧凑,张弛有度,注重课堂实效。这就要求我们:第一要研究学生,提高自身的素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第二要研究教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第三要研究学法,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人。

智慧课堂教学创新案例篇5

1、精心选择课堂智慧的制高点,成为动态生成的引领者

面对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师要把握智慧生成的制高点,课前精心预设,课中给予学生有效的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进行课堂智慧的抉择。

在教学“可能性”这一课时,一上课我便精心设计了一个“陷阱”,果不其然,学生们都“跌”了进去:我将学生分为8个小组,事先将黄、白两种不同颜色的乒乓球分别放入8个箱内,让学生们分8个小组从箱子里把球摸出来,摸出黄球多者为胜。当都摸完后学生们“气愤”地发现,一些小组的箱子里全是白球,根本就不可能摸出黄球,而另外一些小组的箱子里却全是黄球。结果无论是赢的小组还是输的小组都觉得“太不公平”!

我见时机已成熟,就因势利导:“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只放了黄球的箱子里去摸会怎样?”学生十分肯定地说:“只能摸出黄球!”“对,是‘一定’只能摸出黄球!那么能否摸出白球呢?”“不可能!”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在只放了白球的箱子里去摸又会怎样呢?应该怎么说?在小组里说说看。”学生根据前面的说法:“在只放了白球的箱子里去摸,‘一定’只能摸出白球!‘不可能’摸出黄球!”接着我又将黄白球混合放到8个箱子里,这时再去摸,“猜猜看结果会怎样?”根本不用再去摸了,学生都知道“可能”摸出黄球,也“可能”摸出白球。到此,通过学生喜爱的摸球游戏活动,建构起了“概率”最基础的知识:“一定”、“不可能”和“可能”三个概念及它们出现的特定情况。

当然,面对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师除了要帮助学生进行课堂智慧的抉择,还要注意帮助学生实现课堂智慧的引申,架设起师生、生生、生本互动的平台,形成人人参与、自由对话、真诚沟通的学习氛围,开创学生思维任意驰骋、不断创新的境界。

2、善于捕捉课堂智慧的闪光点,成为动态生成的发现者

动态生成的课堂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情况。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意想不到的“高见”和“高潮”,教师应发挥教学机智,善于捕捉课堂教学中生成和变动着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作为活的教育资源,努力创造条件去扶植它、栽培它,让擦出的火花燃烧起来。

如在教学“射线和角”时,学生知道了射线的特征,教师让学生举例。师:我们可以把手电筒和太阳等射出来的光线,都看成是射线。你还能举出另外一些例子吗?,生:手电筒和太阳射出来的光线不是射线,是线段,因为被东西挡住了。头发是射线。(全班大笑。)师:你们有意见吗?(多数学生感到疑惑。)师:那我们来假定一下,假如你的头发都是朝着自己的方向笔直笔直地长,再假如你长生不老,而且永远不剪头发,那么你的头发就是射线。此时那位学生露出了会心的笑容。我想学生这一会心的笑来自于教师那幽默的两个“假如”,来自于教师的镇定自如和教学机智。面对教学中这一突如其来的真实问题。教师没有逃避,轻而易举地用了两个“假如”为孩子营造了轻松、自由、安全的心理氛围,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所举例的片面性,巧妙地化解了提出质疑的学生面临的尴尬局面,使全班学生受益,成功地做到了既“红了樱桃”,又“绿了芭蕉”。这样就把有可能变成教学遗憾的新问题,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转化成教学的亮点。

3、灵活把握课堂智慧的生长点,成为动态生成的创造者

在动态生成的不可控制的课堂上,常常会出现与教师的课前预设不一致的情况,而这些情况的出现,往往正是新的课堂生成的契机,是课堂智慧的生长点。教师的可贵之处,就在于要充分利用课堂生成的即时资源,站在宏观的角度选择重点进行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刻。

例如有位教师教学“认识人民币”,当按照课前精心设计的环节进行教学时,发现学生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有关人民币的知识。于是,教师果断地将原先设计的小步子的提问,调整为开放性的问题:“关于人民币,你知道些什么?说给大家听听。”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不仅大致覆盖了教科书中的知识点,而且还生成了许多新的课程内容。有的学生说5角、1元人民币上画有少数民族人物像;有的说人民币上还画有桂林山水、三峡风光等我们国家风景很美的地方;有的说拿一张人民币对着光可看到藏在里面的图案,那是防止坏人造假人民币用的;等等。这样一调整,学生的直接经验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了系统化,还为学生展示在社会的大课堂里获得的其他知识提供了舞台,让课堂教学变得既轻松愉快,又丰富多彩。

4、努力寻求课堂智慧的切入点。成为动态生成的开发者

课堂的生成是复杂的、动态多变的,需要教师具有足够的创造性教学智慧。教师必须理智地对待突发的课堂生成,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根据学生实际确定课堂智慧的切入点,把即时生成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列为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以“圆柱的认识”为例,课前预设第一课时教学圆柱的认识,但上课伊始就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师: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立体图形。你准备研究什么?生:我准备先研究圆柱体。生:我准备将剩下的圆柱、圆锥和球一起研究,因为它们都有弯曲的面,肯定有类似的地方。生:这样可能来不及。不过这样的研究可能便于比较,所以我建议先研究圆柱与圆锥。师:(出乎意料,将“球”抛给学生)你们的意见如何?生:研究圆柱和圆锥。师:(稍作思考)行!你们准备研究些哪些内容?生:像长方体一样,研究“棱”“顶点”“面”的特征。生:还可以研究一下“高”。生:还可以与长方体和正方体进行比较。师:你们可以独立研究,也可以小组合作,还可以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学生们在研究中发现:虽然圆柱和圆锥的侧面都是曲面,但它们的展开图却不一样,前者是长方形,而后者并不是三角形却是扇形;圆柱的纵截面是长方形,而圆锥的纵截面是三角形;圆柱的横截面是大小相同的圆,而圆锥的横截面是大小不相同的圆,所以圆锥的上底面可以看成半径为零的圆;圆柱、圆锥是由平面与曲面围成的,这是与长方体、正方体的最大区别。当有人提出“圆柱和圆锥都有无数条‘高’,但圆柱的高都相等而圆锥的‘高’却不相等”时,立刻有人提出应该将“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确定为圆锥的高,并通过查阅课本得到证实。这些对比中的发现,是学生全身心投入探究活动的结果,它使学生获得巨大的成就感,感受到数学的神奇和美妙。

智慧课堂教学创新案例篇6

一、转变教育观念,构建师生和谐关系

首先,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化身,真理的代言人,学生是臣服于教师的,无积极性和主动性可言,师生关系显然是不平等的。在应试教育下,教师又只是按自己的意图设计教学,很少顾及学生的感受和体会,学生被当成了教师灌输知识的容器,师生之间的关系其实也不平等。正因为师生之间的不平等,才往往导致师生关系的不和睦、不融洽。或当面服从,或背后骂娘,阳奉阴违;或逃学旷课,不进课堂,避而远之;或故意扰乱课堂纪律,搞恶作剧,以示抗议等。因此,在新课改理念之下,要想构建和谐美好的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起平等而和睦的师生关系。师生必须抛弃传统的师道尊严,从统治者的神坛上走下来,与学生建立起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是平等的交流。为此,教师要放下架子,敢当学生,与学生共建课堂。

其次,教师要做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促进者、引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朋友,彼此之间才能形成一种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唯有如此,教师才能与学生建立起平等和睦的关系,创设出一种情感交融、气氛和谐的教育、教学氛围,让师生在这种充满生命活力的教育教学氛围中相互关照,幸福成长。教师要把自己放在学生平等的位置上来看,应充分相信学生

在教学中,本人常常走下讲台,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互相交流,或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当学生遇到困难时,笔者给予他们关怀、鼓励、引导和点拨,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这样,不仅使学生倍感亲切,而且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主动参与意识,从而敞开思维,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获得的参与者,使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坚持自己的见解,敢于与教师、同学讨论,从而建立起自主学习的激励氛围。

二、教法灵活,构建师生合作探究

首先,针对理论性较强,道理较深奥,学生理解有难度的教材内容,教师可以利用案例来创设情境,通过学生对故事认真分析,最后达到理解知识的目的。学生在案例所包含的意境中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开动大脑思维的机器,对比体验自己的感受,从而使自己的智力得到开发,情感得到体验,思想得到升华。一则生动有趣的案例,可以使学生在整堂课中都处于一种意味深长的情境体验中,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活跃的思维状态。

其次,巧用幽默法进行教学,法国著名演讲家菌丝雷曼麦说过:“用幽默的方法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的提出更为人所接受。”因此,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威特洛夫认为:“教师恰当地运用一些富有智慧的笑话,脍炙人口且内涵深刻的经典名句,耐人寻味的顺口溜等,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感染力,引起学生的兴趣。”可见,幽默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调味剂,有幽默相伴就能使思想品德课不再紧张、枯燥、乏味,变得轻松、诙谐,自然活泼起来,这样“死”道理变成了“活”课堂。

三、强化教师素质,构建课堂教学高地

当教师要有驾驿课堂的能力,来源于教师扎实过硬的专业素质教师要自觉学习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知识,用科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同时还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补充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科学知识,具有健康稳定、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不断更新教育理论,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教师要有灵活应变和处理能力,面对课堂偶发事件,教师要临危不乱、处变不惊,化被动为主动,灵活处理,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课堂教学过程并不是一个封闭的静止的体系,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外界各种偶然因素的影响,一个具有教学智慧的教师应该学会“波澜不惊”地消除外界因素的干扰,因地制宜,调整教学方法。教师要提高教师深刻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具有智慧魅力。

教师要像辛勤的农夫一样耕耘,精心照料农作物,提供充足的阳光、水分,养料让它们自由成长,在学生的心灵上栽种和培养智慧。乌申斯基说:“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替代的最有用的阳光。”教师应努力通过自身的言谈、举止、情感、意志品格去强化学生的首选观念和情操,陶冶他们的心灵,力求达到那种“润物细无声”的智慧的美妙境界。

四、深挖教材内容,引发学生内在潜力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共同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要来源和途径,也是完成教和学双边活动的重要工具。新课程思想品德教材的编写图文并茂,从体例结构、内容到细节取舍,无不体现了生动性、趣味性、知识性、科学性、启发性等特点,注重以人为本,弘扬高尚美德,引导学生成长,符合当代学生思想、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深受学生欢迎。教材中还重点设计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案例、图片等,这些形式的设计从学科的特点出发,旨在培养学生的兴趣、方法、习惯和能力,是对教材的补充,拓展和延伸。

智慧课堂教学创新案例篇7

一、为教师搭建平台,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1.建立团队机制,开展课题研究。首先是参与科研,进行课题研究,以科研促发展;其次是建立任务小组,实现教研组专题研究、教师教案交流、研究成果交流,促进优秀教研组的形成;第三是深化课堂教研、努力抓好各项教研活动,实现教研组之间的交往,以及教师、专家之间的交往;同时,加强骨干引领,实现老、中、青相结合的传、帮、带,使校内科研、教研,互助学习成为教师专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2.建立培训平台,丰富校本内容。既要注重理论学习,又要兼顾实践操作,开展各种形式的校本培训,帮助教师认识到学科素养对教育实践变革突破的重要性。培训平台可分为:集中学习、自主学习、问题研讨、听课评课、集体备课等,以促进各科教师在明确学科知识、学科能力等内容的基础上,按照发展规划、转变观念、转变行为,唤醒内在动力。

3.建立展示平台,激发竞赛激情。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比赛活动,既可以丰富教师教育活动,拓展教师眼界,也能够铸造学校学科品牌,促进学校各项业务长足发展。学校每学期都为教师提供名师、骨干上引领课,全体教师上汇报课,学科教师上教研课,青年教师上展示课,以及创先争优比赛课,有效教育评优课等等。这不仅锻炼了教师的教学机智,同时也提高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促进了教师专业素质的整体提高。

二、为教师提升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通过教研活动,提升教师智慧。教研活动的目的是获得教学智慧。因为学校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基地,也是教师成长的基地。所以,教研活动不仅是教师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方式。无论积累经验,还是突破创新,它都是教师劳动智慧的结晶。教师只有自觉地投入到教育教学研究中,真正领悟“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的研究内涵,探索一条切合实际的教研之路,才能保证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地获得提升,最终使课堂进入状态,放出光彩。

2.通过名师讲课,增进教师交往。有人说:名师是棵大树,他们的高度使得他们能够成为改造教育环境和气候的示范力量,他们的智慧在课堂教学中展示着异彩。一个名师可能带动一个、十个甚至更多的教师成长,对于这样的“大树”,我们怎能敬而远之呢?于是,我们就组织教师听他们讲课,与他们交流,虚心学习。因为感受名师的课堂,触摸好的经验,接受新的教学理论,教改实践,真正的进入课堂状态,会让我们的智慧显示出来,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动起来,变得更有魅力。

智慧课堂教学创新案例篇8

关键词:生成教学呼唤生成智慧

生成教学作为新课程课教学的一个亮点,体现的是一种从无到有的过程性,教师可以通过实现生成这一价值追求,从中激发师生的创造性和智慧潜能。教育智慧是一种内在品质,表现为真正意义上尊重生命、关注个性、崇尚智慧的教育境界。灵动的课堂在促进学生智慧生成的同时,也在考验并提升着教师的教学智慧。

一、具备捕捉信息、果断决策的智慧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我执教《麦琪的礼物》一文时,在激情导入、整体感知课文后,抛出这样一个问题:“读完这篇小说后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一石激起千浪,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

生1:“两位主人公的爱情多长深厚啊!”

生2:他们是圣诞节里最幸福的两个人。

生3:世界上最珍贵的礼物――爱,是金钱买不来的!

孩子们说的多好啊,我心里乐开了花,正准备顺势概括出小说主题,可教室里还有小手举得高高的,我只好又喊了一名学生。

生4:我最想说的是杰姆的金表卖了就再也赎不回来了。他一定要送这么贵重的礼物吗?犹如晴空里的一个炸雷,语惊四座,教室里出现了短暂的沉默。我心里一惊:糟了,这不是和文章中心唱反调吗?我迅速镇定下来,灵机一动,追问一句:“大家同意他的观点吗?”一生反驳:“我不同意,金表卖了不能赎回来,但爱失去了能赎回来吗?”我暗自点头。谁知刚才那位学生不同意了,辩解道:“难道杰姆不给德拉买贵重的发梳,德拉就不爱他了吗?如果这样他们还算得上真爱吗?”听到这里,我赞许地补充了一句:“对呀,杰姆不送礼物照样不会失去爱呀!”生:“可是爱有时是需要表达出来的呀!”

我从学生的认识冲突上捕捉到有用的信息,深情地说:“对呀,爱是至高无上的,爱也是需要表达的。”谁知,又一只小手迟迟疑疑的举起来了,站起来说道:“老师,难道表达爱意非得赠送贵重的礼物吗?”

此时,我从学生意外的不确定生成中捕捉到有用信息,便接过话茬说:“我认为几位同学说得都有道理,表达爱意的方式确实是多种多样的,你们能说说吗?”生5:可以多说一些体贴关爱对方的话。生6:可以为对方分担一些责任。……

学生们的回答还在继续,我的心却沉思起来:真该感谢那个“半路杀出”的那个学生,如果不是他的“旁逸斜出”,会有这些深刻的见解,会有这个精彩的瞬间吗?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认真倾听重组了这些生生对话、积极互动的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匠心所在,促进学生智慧生成的同时,也在促进教师的教学智慧的生成。

二、具备因势利导、巧妙点拨的智慧

有人说,教师应该在学生思路受阻、困惑不解时点拨,使其畅通;在学生理解肤浅、就事论事时点拨,使其深刻;……语文课堂的生成教学同样需要教师用精炼的语言加以点拨,使语文课堂朝着容量大,高效率的方向发展,使学生的各个方面素质得到有效的发展和提高。

如在一次市级公开课上,教师在教《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时针对文中国外的例子提出问题点拨:很遗憾,作者在文中没有举中国人的例子,你觉得可不可以举一个中国的例子?又有哪些人符合?能用一句话概括他的高贵吗?他们可以替换文中的哪个人物事例?

很显然,教师的提问点拨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了深处和广处,他们马上生成了多种答案:生1,司马迁忍受宫刑,完成《史记》;生2,陶潜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归园田居;……接着教师又为学生补充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中有关其兴趣爱好、家境及品质的句子,让他们试着根据材料替换文中例子。师:可以替换谁?生:王尔德!师:如何替换?生1回答不出来,老师赶快救援:你有何困难?生1:不太了解陶渊明这个人。师接着点拨:可以围绕“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环堵萧然,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些内容突出先生灵魂的高贵。师又点拨:可以模仿文中的第三节组织语言,结果生1给出了非常令人满意的答案:珍惜内在的精神财富甚于外在的物质财富,这是古往今来一切贤哲的共同特点。中国晋代的陶渊明遇到知府巡视,县官让他束带迎接时,他回答:“不为五斗米折腰。”……世间再没有比人的灵魂更宝贵的东西,任何东西都不能跟它相比。

显然,教师的因势利导巧妙点拨,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结构安排及语言和行文思路有了全面而又深刻的理解。

三、具备随机应变,化解矛盾的智慧

生成教学使教学重心下移了,学生参与课堂多了,出现意想不到问题的机会也就随之增多了,在这样的课堂上,需要教师具备随机应变,相机行事,对课堂上出现的种种矛盾加以分析,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将之化解的智慧。我在执教法国作家布丰的《松鼠》后,在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

“老师,我认为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最后两句话,是这篇文章中的一个不和谐的音符。”

我笑着问:“为什么你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呢?”

“我没有亲眼见过松鼠,读了这篇文章,了解到松鼠原来是个漂亮、驯良、乖巧的小动物。可是,文章最后却说:‘松鼠也是一种有用的小动物。他们的肉可以吃,尾毛可以制成画笔,皮可以制成皮衣。’我在读到此处时,感到很别扭。如果我们真心喜欢一个小动物,会告诉别人它的肉可以吃,皮可以制成皮袄吗?”

我欣赏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佩服他们读书时那种鲜活的感受,我进一步鼓励道:“你敢于向课本挑战,很了不起。你们怎么想的?”

陆陆续续有几个举手。

生1:本单元的单元主题唤起我们对动物世界生存状态的关注,激发我们关爱动物、保护动物的热情。”我认为课文的结尾与本单元的主题是不吻合的。

生2:布丰生于1707年,死于1788年。可能在18世纪人们还没有环保的意识。可能是我们在感情上已经把松鼠当作了我们的朋友。

生3:我不同意他们的观点。这样结尾,既照应开头的“很讨人喜欢”,又点出松鼠的用途,加深人们对可爱的小松鼠的了解,首尾呼应,结构严密,介绍完整。

教室里静下来了,学生热切地望着我,他们在期盼着老师的“答案”。

面对同学们热切的眼光,我深情地说道:“之所以产生这样的争议,是因为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一类同学是从对动物的保护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角度出发的;另一类同学及作者是从对某一事物的介绍要全面的角度出发的,同学们善于多角度发现并思考问题真是太好了”。

智慧课堂教学创新案例篇9

信息时代中,信息技术推动社会向前飞速发展,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日益作用于军事、科技、医疗、教育等各个领域,对教育而言,信息技术颠覆了以往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发生了重大的变革,教育手段和方法得到了更新。

初中政治学科内容理论性强,有些内容抽象又远离生活,会给人一种枯燥、乏味又深奥难懂的感觉。教师借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发挥出多媒体技术所具有的光、声、色、像为一体的优势,从静态到动态,从单一到形象,有利于情境教学,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有效性;发挥出网络信息的快捷、丰富与及时特性,扩大课堂容量,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储备,有利于激发政治教师的课程建设意识和备课质量,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 利用信息技术,让初中政治课堂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智慧是需要碰撞的。在成功的课堂上,教师对教学环节胸有成竹,学生按照教师设计的思路顺利进行,课堂气氛活跃,在教和学的过程中,不断地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在科技进步,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在挖掘学生智慧潜能上有更大的优势。

1)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激活思维。多媒体教学通过文本、图像、动画、声音等方式,创设情景,激趣,化静为动,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政治学科提倡理论联系实际,如在教学初一的“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时,笔者一开始就给学生播放了视频,画面是从旧中国的贫穷与战乱,到新中国成立后的独立与发展,再到改革开放后的巨变,背景歌曲是《走进新时代》,学生一下感受到改革开放对中国的影响,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课堂气氛一下子生动起来,学生跟着也哼唱起来。这样导入新课,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理论与实际达到完美结合。

2)借ppt2010,升级智慧课堂。暑期网上培训选择了ppt2010,希望能够为以后的课堂增添新的气息,生动课堂,提高效率。如果把ppt2003比作是手动档,那么ppt2010就是自动档。笔者借助ppt2010制作课件,绘制图形、图片的插入、版面设计、自定义动画等方面操作起来都更简单、直观,但课件教之前更融汇了智慧。细节决定成败,ppt2010的升级,让学生在细微的变化中学会不断提升自己,做好准备,迎接挑战。

3)借白板教学,学会思考与运用。白板教学增加了人机互动、生生互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善于学习他人,利用群体智慧,体验碰撞产生智慧的火花,取长补短,形成良好学风。如在政治演绎题与辨析题的答题格式与技巧的指导中,白板展示学生在做题时的不同思维角度,不同的典型漏洞,不同的点滴进步,边指导学生如何解题,边让学生动手实践,使学生逐渐掌握改错的方法,把辩证思维运用其中,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利用信息技术,让初中政治课堂趋向“协同”

“协同”这一说法来自于“协同学”,最早来源于希腊文,意为共同工作。协同学(也称协合学)是由德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哈肯教授所创立的一种系统理论,着力于研究各种不同的系统从混乱无序状态向稳定有序结构转化的机理和条件。这一理论如果衍生到政治课堂教学,可以理解为教育工作者在政治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通过协同型的合作互助,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简言之,就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那么,信息技术该如何引入到初中政治课堂,使课堂趋向“协同”呢?新课改实施以来,教师尝试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某些问题从独立思考、一问一答的教学方式转向以合作的形式去解决。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要有勇气和魄力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信息技术是很好的选择。

早前,笔者听过一节骨干教师的公开课,教学内容是七年级下册“学习新天地”。这节课从课前的预习,到课堂的呈现,再拓展到课外,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首先,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任务,每个小组完成一个话题材料的搜集,如“为什么电荒”“为什么房价居高不下”。每个小组成员分头搜集,有的通过报纸,有的通过电视,绝大多数是进行网上搜集材料。网上的信息量大,看问题的角度也比较全,最后小组汇集整理成一份问题调查报告。

在这一自主学习的环节中,信息技术功不可没。课堂上,以合作小组形式入座。教师利用多媒体梳理本章节知识点,文字、图片的展示,关键词的圈注与提醒,四个概念类的知识点快速理解了。课堂重点呈现的是通过课前的自主学习与搜集,每个小组对本小组的话题进行诠释,其他小组和在座的听课教师都可以进行补充,多媒体完整地展示出话题的相关内容。等全部小组陈述完,每个小组都获得了多份的收获。此时此刻的课堂就是“协同”的课堂。课堂最后,教师布置一个作业:通过引导,已经知道如何进行一个话题的资料搜集、调查与整理,课堂外要学会关心社会,发现问题,通过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解决问题。

这样的“协同”课堂,从课前一直到课后;这样的学生,从自主学习到合作学习,是时代需要的新教育模式。老话说得好:“一根筷子易断,而一把筷子难断。”在当今社会,唯有“协同”方能立于不败之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推开知识的大门,自由驰骋,放飞理想,立志成才。

4 信息技术是锻铸高效的初中政治课堂的催化剂

打造高效课堂是每一个教师的重要追求,笔者认为高效课堂是在实施教学环节中,投入的时间、精力最小化,而收获、成效最大化。笔者从信息技术的角度来谈谈如何锻铸高效的初中政治课堂。

1)利用信息技术精心备课,做到有的放矢。教师必须清楚知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要呈现一个高效的课堂,必须先精心备课。政治学科中抽象、枯燥的理论,需要形象、直观、生动的案例予以补充,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与运用。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搜集教学素材,也可以与兄弟学校教师利用QQ群、教育博客等网络交流平台交流一些适合教学的案例,展开备课研讨,齐心协力共同查找素材或一起解决教学中的难题,进一步丰富备课资源。

2)重分寸、轻形式,让多媒体服务好知识点。一般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不外乎音频、视频、图片、动画、网页等。显然,借助信息技术,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通过信息技术创设情境,能够感染学生的情感。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将这些手段合理地穿插其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可是,每种教学手段都有其特定的作用,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在利用信息手段教学时,不能一味追求表面上的新颖、花俏、动感等效果,课堂上热热闹闹,学生大开眼界,有时候教学实效却是很低的。在一些理论性较强的章节中,课堂小结就可以是板书形式的。

5 结束语

在学校大力推行“融”文化的背景下,融信息技术于课堂中,为锻铸“智慧·协同·高效”的初中政治课堂插上羽翼,从而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唐文和,刘向永,徐万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J].中国远程教育,2003(5).

智慧课堂教学创新案例篇10

关键词:智慧型小学语文课堂创设思路教学形式

智慧型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构成是现阶段我国教学理念和实际研究共同关注的问题。大部分的教学研究学者对于小学智慧型课堂的创造理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但是其研究时间过短,促使现阶段还没有构成完善的创造依据。以此,小学教师在应用小学智慧型语文课堂的时候,需要全面化的研究和分析,提升智慧型课堂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应用效,促使小学语文课堂得到有效的发展。

一、智慧型小学语文课堂的特点

其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第一,教学过程中的情境应用。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创造有效的情境教学,有助于学生更为深入的研究和学习,在丰富的情境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更好的融入到实际学习中,提升学生的发现能力、思考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第二,教学指挥的艺术性。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转换解决问题的方向,将语文知识转化为一种艺术形式,不断提升自我的专业能力,为学生创造优质的艺术课堂。第三,教学智慧的机智性。其主要展现在教师为学生构建出自然完善的教学理念,促使学生在快乐的学习环境中学习知识,并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第四,教学智慧的创作性。小学时期的教师在实际教学的时候,需要结合有效的创新理念,从而深入研究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明确学生的特点,在不断发展的语文课堂中,结合自我的机智形式向学生展现教学知识,展现教师的创造性。第五,教师智慧的暗示性。教学智慧的暗示性在课堂中展现为,教学工作结合多样化的形式引导学生更好的参与到实际教学中,同时结合语言、行为以及素材等形式的暗示,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多样化的暗示表达教师对学生的喜爱和关怀,解决实际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二、创造智慧型小学语文课堂的依据

(一)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

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是构建智慧型小学语文课堂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在师生互动之间,构成教学和学习之间的智慧。其中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第一,教师需要构建学生资源的观念教学理念,引导学生的学习关注度。第二,教师需要构建开放性的教学分为,引导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第三,教师需要创造互动的教学形式,提升学生教学的参与程度,并且对教师是实施深入的研究。

(二)关注学生的地位

以往的教学形式过于关注教师的地位,却没有关注学生的学习地位,结合灌溉式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改变以往枯燥的课堂环境。因此,建立智慧型的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地位,促使学生深入的参与到实际教学生活中,教师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形式,更好的发展学生个体价值,实施优质的师生之间的互动。

(三)创造有活力的教学课堂

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地位,创造丰富的、活力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让学生和教师在同一地位进行学习。以往的教学工作促使教师关注学生的教学,但是智慧型的小学语言课堂关注学生的引导工作,促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引导学习形式,以此加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构建智慧型小学语言课堂的方案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保障教师和学生之间具备良好的关系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提出和应用,以往的师生关系已经不满足现阶段的教学需求。因此,需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构建完善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的方向,促使教师从教学支配者变成引导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教学的质量。

(二)归纳教学的经验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也容易出现多样化的问题,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结合之前的教学案例和经验,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或者不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并且依据教师的智慧型更好的解决问题,从而保障小学语文课堂可以有效的实施下去。

(三)创造有效的课堂情境

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在实施的过程中创造有效的课堂情境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教师更好的进行教学工作,同时还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提供了有效的桥梁,为实际教学任务提供有效的依据。构建完善的教学情境不但可以提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知识交流、行为交流等,还可以小学语文课堂创造的质量和效率,促使学生可以全面化的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创造智慧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形式,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指引,促使学生在教室预定的教学方向进行有效的知识研究,以此提升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需要小学生和教师更好的学习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夔香.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学智慧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3.

[2]于春莲.智慧型小学语文课堂建设路径研究及思考[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