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消耗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33:31

能源消耗报告篇1

为深入推动我办的节能工作,提高节约意识,强化监督管理,建立能源资源消耗数据公示及数据共享制度,认真贯彻能耗公示制度,现将我局2019-2020年的相关能耗水耗情况进行分析。

一、我局基本信息情况

我局位于湘潭市区街道号,建筑面积为平方米,用能人数人,其中干部职工人。

二、能源消耗总量及构成

(一)总量情况。2020年我局总能耗为**吨标煤,相比2019年下降**%。由于机构人员用能节能意识的加强,以及2020年疫情的原因,使得2020年的能耗大幅下降。人均能耗**千克,相比2019年下降**%(2019年人均**千克)。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为**千克/平方米,相比2019年下降**%(2019年**千克/平方米)。

(二)主要类型能源消耗情况

2020年我局的总能耗中,消耗量占比最大的为电,其次为天然气和油类,因此主要对这三类能源消耗进行详细的统计分析。

1.电消耗情况。2020年电消耗总量为**万千瓦时、人均用电量**千瓦时、单位建筑面积用电量为**千瓦时/平方米。2019年总电消耗量为**万千瓦时,2020年的电耗比2019年下降**%,节电效果明显。

2.天然气消耗情况。2020年天然气消耗总量为**万立方米、人均消耗量**立方米、单位建筑面积耗气量为**立方米/平方米。2019年天燃气消耗费**万立方,2020年的天然气耗比2019年下降**%,节约效果明显。

3.公务车用油情况。2020年公务车总油耗为**升。根据车辆行驶公里,指标等方面,制定节约奖励制,根据节油实际情况,分别奖励司勤人员。2019年公务车总油耗为**升。2020年较2019年节约**升。

(三)水消耗情况

2020年水消耗总量为**吨,相比2019年的消耗总量**吨节水比较明显。2020年人均耗水量为**吨/人,比2019年的人均**吨/人下降了**%。

三、总结(存在问题、下步计划措施等)

能源消耗报告篇2

一、职责分工

市教育局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工作在市教育局公共机构节能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实施。

(一)局办公室负责直属教育系统及局机关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工作。包括制定统计调查实施方案、部署统计工作,发放统计报表,开展统计培训、审核、汇总统计数据,编制统计工作报告等。

(二)各直属单位、直属学校负责本单位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工作,制定本单位的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实施方案,于2011年10月14日前报送市教育局。

二、统计报表的填报主体

(一)基础表及台账

基础表包括《公共机构基本信息》和《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状况》,由各直属单位、直属学校填写后上报市教育局,再由市教育局审核汇总并上报市节能办。

《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信息统计台账》是各直属单位、直属学校分类、汇集、整理和积累能源资源消耗原始信息的账册,是填报能源资源统计报表的依据。各公共机构须逐月按时填写。

(二)综合表

综合表包括《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部门汇总情况》、《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行政区域汇总情况》、《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类汇总情况》。其中,《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部门汇总情况》供局办公室汇总直属教育系统能源资源消耗数据时使用,由局办公室填写后报送市节能办。

三、统计数据填写、审核

各直属单位、直属学校应指定专门统计人员(以下称“统计员”)负责能源消耗数据的采集、报表的填写和按时报送。统计员应当具备与统计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各直属单位、直属学校主管节能工作的负责人应当对本单位能源资源消耗统计数据进行严格审核,确保上报的能源品种、计量单位、换算方法等内容符合统计规定,确定无误后,加盖单位公章后报送。

局办公室负责对各直属单位、直属学校的统计数据进行复核,并定期抽查,确保上报的能源资源种类、计量单位、消耗量及费用等内容符合能源资源消耗统计有关规定。

实施网络填写报送的也应参照上述程序严格进行审核和复核。

四、报送周期与时限要求

各直属单位、直属学校按月和年度填写《公共机构基本信息》和《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状况》,月汇总情况于次月5日内报送市教育局,年度汇总情况于次年1月10日前报送市教育局,由局办公室汇总后报市节能办。

五、数据分析

各直属单位、直属学校应每月结合本单位的建筑面积、用能人数、用能设备运行情况等,按月对电、水、气、油、煤等能源资源消耗状况进行分析评价,形成《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析报告》,与统计数据同步报送市教育局。

《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析报告》主要内容应包括:公共机构建筑面积、用能人数、主要用能设备变化情况、主要能源资源消耗指标的变化趋势、人均能源资源消耗、单位建筑面积能源资源消耗、车辆能耗和能源资源消耗总量同比分析,以及各项能源资源消耗水平降低(升高)原因分析,下一步拟采取的主要措施等。

能源消耗报告篇3

[关键词]节能评估能耗计算折标系数当量热值等价热值

节约资源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随着能源形势发展和节能减排工作的不断深入,节能工作的方法和制度不断增加和完善。2010年9月21日,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并于11月1日正式实施。

《暂行办法》明确指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成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的前置性和强制性条件。节能作为项目审批、核准以及开工建设的前置条件,对不符合节能标准的项目实行前置否决,一方面能够约束新上项目落实有关节能法规、标准,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能够从源头上遏制能耗的不合理增长,对新上项目能源利用起到有效的约束作用。

能耗计算是节能工作的基础,是节能评估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受能源消耗种类、工艺流程、设备性能、建筑结构、空调采暖和使用管理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制约。能耗计算结果是判断企业能耗是否达标的直接因素之一。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实施以来,广大节能咨询工作者在管理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下,逐步开展节能评估业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在能耗计算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不足。

本文主要结合工作实践,分析节能评估报告中能耗计算中应注意的事项,结合造纸项目实例进行分析计算,同时提出了目前节能评估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能耗计算中应注意的事项

1.1能耗计算过程中应避免重复计算

综合能耗计算的能源指用能单位实际消耗的各种能源。综合能耗可分为四类,即综合能耗、单位产值综合能耗、单位产品产量综合能耗、产品单位产量可比综合能耗。在计算综合能耗的时候,只计算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和耗能工质。在计算综合能源消费量时,不应重复计算。

如,某生产企业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主要有水、电、煤、蒸汽、氮气和压缩空气,其中水、电和煤为企业外购能源,蒸汽、氮气、压缩空气属企业自制能源。蒸汽由燃煤锅炉提供。

若产生蒸汽所消耗的煤和产生氮气、压缩空气所消耗的电力已计入Qd和Qm中,为了避免能耗的重复计算,蒸汽、氮气、压缩空气的能耗量不能计入企业综合能耗。此时,该企业综合能耗量的计算可按下式(1)进行:

Q=Qd+Qm+Qs(1)

式中:

Q――企业综合能耗量,单位:(以标煤计)kg;

Qd――生产耗电总量,单位:(以标煤计)kg;

Qm――生产耗煤总量,单位:(以标煤计)kg;

Qs――生产耗水总量,单位:(以标煤计)kg。

若企业对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各种能源水、电、煤、蒸汽、氮气、压缩空气分别进行统计计算,则此时,该项目的综合能耗量应按照下式(2)进行:

Q=Qd+Qm+Qs+Qz+Qq+Qk(2)

式中:

Q――企业综合能耗量,单位:(以标煤计)kg;

Qd――生产耗电总量,单位:(以标煤计)kg(不包括产生氮气、压缩空气所耗电量);

Qm――生产耗煤总量,单位:(以标煤计)kg(不包括产生蒸汽所耗煤量);

Qs――生产耗水总量,单位:(以标煤计)kg;

Qz――生产耗蒸汽总量,单位:(以标煤计)kg;

Qq――生产耗氮气总量,单位:(以标煤计)kg;

Qk――生产耗压缩空气总量,单位:(以标煤计)kg。

在计算综合能耗时,一定要统计或预测好数据,综合分析每一个数据,清楚每个数据的来源,同时要对企业的生产工艺、设备等进行详细了解和掌握,保证能耗数据与工艺、设备的匹配,确保计算过程能耗的合理性、正确性,避免能耗的重复计算。

1.2依据实际情况选取折标系数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589-2008)规定,用能单位实际消耗的燃料能源应以其低(位)发热量为计算基础折算成标准煤量,低(位)发热量等于29307kJ的燃料,称为1千克标准煤(1kgce),即:1kgce=29307kJ。

但是,笔者发现部分评估报告中能耗计算存在着无视燃料能源的低(位)发热量问题,企业生产所耗能源的折标系数均取自于《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589-2008)。如,某评估报告中明确指出企业生产所耗煤的低位发热量为18840kJ/kg,但在项目能耗计算中,计算人员将煤折标仍采用0.7143kgce/kg。依据1kgce=29307kJ,低位发热量为18840kJ/kg的燃煤,其折标系数应为0.6428kgce/kg。显然,此项目燃煤的折标系数选取有误,结果将直接导致计算的能耗量超过企业实际能耗量。

在节能评估中选取折标系数时,用能单位外购能源和耗能工质,若能源供应商可提供能源的发热量等数据,其折标系数应按照实际进行折算,若用能单位无法获得各种燃料能源的低(位)发热量实测值和单位耗能工质的耗能量时,可参照《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589-2008)中给出的折算系数值。用能单位自产的能源和耗能工质所消耗的能源,其能源折算系数可根据实际投入产出自行计算。

1.3正确理解当量热值与等价热值

能源当量热值是指一个计量单位的能源本身所具有的热量。能源的当量值,又称理论热值(或实际发热值),是指某种能源本身所含热量,按热量的多少可以折算成标准煤。当量热值的计算,原则上要进行实测,按国家标准是根据试样在充氧的弹筒中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测算的。

能源的等价热值,是指为了得到一个单位的二次能源实际要消耗的一次能源的热量,即加工转换产出的某种能源与相应投入的能源的当量。任何二次能源都有等价热值,一次能源转化为二次能源时存在转换效率问题,用下式表示:

能源等价热值=二次能源具有的能量/转换效率(%)

事实上,所有的二次能源,都存在着等价值和当量值两种折标方式,但由于其他二次能源生产时转换效率较高(如原油加工成汽油、煤油、柴油等,转换效率高达95%以上),因此无论采用等价值还是当量值,计算结果都差异不大,而只有电力的转换效率最低,差异最大。此外,如果其他二次能源也都采用等价值折标,则能源统计工作量会大大增加,不利于提高统计效率。因此,我国目前只对电力折标采用等价值和当量值两种方法并存,而其他二次能源都统一采用当量值折标,这种方法中,加工转换能量损失由能源加工转换企业承担。

1.4能耗定额指标的选用

我国“十一五”期间已实施了22项高耗能产品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涉及火力发电、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和石油化工5大行业。这些标准都是强制性的,对应的产品分别是粗钢、铁合金、铜冶炼、铅冶炼、锌冶炼、镍冶炼、锡冶炼、锑冶炼、镁冶炼、平板玻璃、水泥、建筑卫生陶瓷、铝合金建筑型材、铜及铜合金管材、合成氨、烧碱、燃煤发电机组、碳素、黄磷、焦炭、电石、电解铝,标准分别规定了单位产品的能耗限定值、新建准入值和能耗先进值。

在进行节能评估时,若评估项目属于上述5大重点用能行业,可直接采用相对应的能耗限额标准对项目进行评估。

若针对某评估项目,目前国家尚未制定行业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标准,评估者可参照地方标准,如果没有地方标准可参照行业标准,如果没有行业标准则应选择同类行业中较先进企业的指标对项目进行评估。在采用能耗限额值时,依据一定要充分、合理、适用。

评估中将能耗计算结果与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等进行比对,通过比对查看按照目前所选工艺、设备是否能真正做到能源的充分、合理利用,使用新技术和新设备提高能源的转换效率,最大限度地回收利用能源。通过比对,可更有针对性地提出节能降耗的建议及措施。2造纸项目能耗计算实例分析福建某纸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7条年产14万吨薄页纸生产线和2条年产4万吨生活纸生产线。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实现产值200000万元。其中,薄页纸年产14万吨,年产值为160000万元;生活纸年产4万吨,年产值为40000万元。(说明:该实例中所使用的数据仅为说明能耗的计算过程,对类似项目的能耗不具有参考价值。)该项目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为水、电、煤。因无法获得电、煤的低位发热量实测值和水的耗能量,参照《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589-2008),水、电、煤的折标系数取值如下:水0.0857kgce/t;电0.1229kgce/kwh(当量)、煤0.7143kgce/kg。此外,根据中电联2009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年报,2009年全国6000kw及以上火电机组供电煤耗为340克标煤/千瓦时,本项目电力的等价折标取值如下:电0.34kgce/kwh(等价)。该项目生产过程中所耗能源的计算情况具体见下表1、表2和表3。根据表1和表2,该造纸项目综合能耗量为薄页纸和生活纸的综合能耗量加和,单位产值为项目综合能耗量除以项目总产值,具体见表3。由于目前我国尚未颁布薄页纸、生活纸能耗定额相关标准,该项目采用福建省地方标准《特种纸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DB35/986-2010)和《生活用纸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DB35/1135-2011)中的相关标准限值为比对依据,进行分析。根据项目产品定量指标,具体参照数据如下表4,本项目单位产品能耗与标准对照情况见表5。由表5可知,该项目薄页纸和生活纸单位产品能耗低于能耗定额指标,均可达到准入要求。项目建成后,薄页纸单位产品能耗比现有国内先进水平可降低227(定量)千克标准煤/吨纸,每年可降低能源消耗3.2万吨标煤(当量);生活纸单位产品能耗比现有国内先进水平可降低187(定量)千克标准煤/吨纸,每年可降低能源消耗0.75万吨标煤。目前,尚未查到“十二五”期间的万元产值目标,该项目万元产值指标参考《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省“十一五”重点节能工程行动方案的通知》(闽政办[2006]230号),仅为说明问题。闽政办[2006]230号文件规定:2010年,造纸工业万元产值能耗下降到0.575吨标准煤。该项目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参照指标为:575千克标煤/万元产值。从表2和表3的计算数据可知,薄页纸、生活纸及项目总万元产值能耗均低于575千克标煤,即说明该项目薄页纸、生活纸及总项目万元产值能耗可满足闽政办[2006]230号文件的要求。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进行能耗计算时,必须正确统计或预测项目的能源消耗量,要保证数据的准确、可靠、合理;正确选取折标系数,折算成标准煤,根据合格产品的总产量,计算出生产企业综合能耗、单位产品能耗和单位产值能耗等能耗指标。综合能耗、单位产品能耗和单位产值能耗等都是考核企业能源利用水平的重要指标。综合能耗指标便于能源的定额管理,又便于能源的统计和计划管理。单位产品能耗、单位产值能耗指标可以直观地反映出所用的能源种类和结构,又可了解企业能源的消费构成,节省优质能源,发现耗能过大的环节。因此,在企业能源管理中,它们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在实际的计算过程中,应结合企业的情况,并根据相应的标准、规范来确定选用何种能耗指标。3节能评估中仍存在的问题3.1法规、标准体系不完善国家对投资项目节能评估越来越重视,但是目前节能方面的法规及标准等尚不完善,国家目前只制定了部分行业的能耗标准,一些行业能评中的能耗计算结果无法与标准进行比对,只能依照专家经验或与同行业进行相互比照,无法找到企业用能合理性的评判标准,给企业能耗是否达标或合理评判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与阻碍。3.2评估报告编制单位资质尚未认定目前国家尚无明确的节能评估报告编制单位资质认定制度,各类文件涉及到这个问题时只提到,应委托有资质的机构编制节能评估文件,至于什么单位有资质却找不到明确的文件规定,大部分地方政府也没有制定本地区的资质认证规定。在实际工作中,有关节能评估报告编制企业的资质认定、编制人员的资质认定比较混乱。3.3收费标准尚未明确统一目前国家尚无明确的节能评估报告收费标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指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文件的编制费用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列入项目概预算”,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地区按照《国家计委关于印发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咨询收费暂行规定的通知》(计价格[1999]1283号)进行收费,但由于缺乏针对性,各地收费尚未统一,收费相对混乱。3.4专业从事节能咨询的人员不足目前,从事节能咨询工作的专业人员不足,多数咨询人员都是从其他行业转过来,比如很多节能咨询人员原是从事可研、设计、安全、环评等方面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的节能知识相当缺乏。目前国家发改委培训中心已在全国多个地方组织了节能培训班,目的在于通过加强培训学习,从理论上增加咨询人员的节能知识,但短期的理论培训尚无法满足节能工作的需求。为解决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节能评估应进一步受到重视,更加规范化。国家及地方应加快制定节能相关的标准及制度,进一步完善节能制度及标准,规范市场。同时,不断加强节能咨询人员培训,进行节能咨询人员和节能咨询企业资格认证,实行严格的从业人员与企业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参考文献:[1]官义高.关于企业节能量计算问题的探讨[J].中国能源,2010,32(4):37-41.[2]国家发改委培训中心.节能评估报告、能源审计报告编写及案例分析参阅资料,2011.

评估中将能耗计算结果与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等进行比对,通过比对查看按照目前所选工艺、设备是否能真正做到能源的充分、合理利用,使用新技术和新设备提高能源的转换效率,最大限度地回收利用能源。通过比对,可更有针对性地提出节能降耗的建议及措施。

2造纸项目能耗计算实例分析

福建某纸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7条年产14万吨薄页纸生产线和2条年产4万吨生活纸生产线。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实现产值200000万元。其中,薄页纸年产14万吨,年产值为160000万元;生活纸年产4万吨,年产值为40000万元。(说明:该实例中所使用的数据仅为说明能耗的计算过程,对类似项目的能耗不具有参考价值。)

该项目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为水、电、煤。因无法获得电、煤的低位发热量实测值和水的耗能量,参照《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589-2008),水、电、煤的折标系数取值如下:水0.0857kgce/t;电0.1229kgce/kwh(当量)、煤0.7143kgce/kg。

此外,根据中电联2009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年报,2009年全国6000kw及以上火电机组供电煤耗为340克标煤/千瓦时,本项目电力的等价折标取值如下:电0.34kgce/kwh(等价)。

该项目生产过程中所耗能源的计算情况具体见下表1、表2和表3。根据表1和表2,该造纸项目综合能耗量为薄页纸和生活纸的综合能耗量加和,单位产值为项目综合能耗量除以项目总产值,具体见表3。

由于目前我国尚未颁布薄页纸、生活纸能耗定额相关标准,该项目采用福建省地方标准《特种纸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DB35/986-2010)和《生活用纸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DB35/1135-2011)中的相关标准限值为比对依据,进行分析。根据项目产品定量指标,具体参照数据如下表4,本项目单位产品能耗与标准对照情况见表5。

由表5可知,该项目薄页纸和生活纸单位产品能耗低于能耗定额指标,均可达到准入要求。项目建成后,薄页纸单位产品能耗比现有国内先进水平可降低227(定量)千克标准煤/吨纸,每年可降低能源消耗3.2万吨标煤(当量);生活纸单位产品能耗比现有国内先进水平可降低187(定量)千克标准煤/吨纸,每年可降低能源消耗0.75万吨标煤。

目前,尚未查到“十二五”期间的万元产值目标,该项目万元产值指标参考《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省“十一五”重点节能工程行动方案的通知》(闽政办[2006]230号),仅为说明问题。闽政办[2006]230号文件规定:2010年,造纸工业万元产值能耗下降到0.575吨标准煤。该项目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参照指标为:575千克标煤/万元产值。从表2和表3的计算数据可知,薄页纸、生活纸及项目总万元产值能耗均低于575千克标煤,即说明该项目薄页纸、生活纸及总项目万元产值能耗可满足闽政办[2006]230号文件的要求。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进行能耗计算时,必须正确统计或预测项目的能源消耗量,要保证数据的准确、可靠、合理;正确选取折标系数,折算成标准煤,根据合格产品的总产量,计算出生产企业综合能耗、单位产品能耗和单位产值能耗等能耗指标。

综合能耗、单位产品能耗和单位产值能耗等都是考核企业能源利用水平的重要指标。综合能耗指标便于能源的定额管理,又便于能源的统计和计划管理。单位产品能耗、单位产值能耗指标可以直观地反映出所用的能源种类和结构,又可了解企业能源的消费构成,节省优质能源,发现耗能过大的环节。因此,在企业能源管理中,它们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在实际的计算过程中,应结合企业的情况,并根据相应的标准、规范来确定选用何种能耗指标。

3节能评估中仍存在的问题

3.1法规、标准体系不完善

国家对投资项目节能评估越来越重视,但是目前节能方面的法规及标准等尚不完善,国家目前只制定了部分行业的能耗标准,一些行业能评中的能耗计算结果无法与标准进行比对,只能依照专家经验或与同行业进行相互比照,无法找到企业用能合理性的评判标准,给企业能耗是否达标或合理评判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与阻碍。

3.2评估报告编制单位资质尚未认定

目前国家尚无明确的节能评估报告编制单位资质认定制度,各类文件涉及到这个问题时只提到,应委托有资质的机构编制节能评估文件,至于什么单位有资质却找不到明确的文件规定,大部分地方政府也没有制定本地区的资质认证规定。在实际工作中,有关节能评估报告编制企业的资质认定、编制人员的资质认定比较混乱。

3.3收费标准尚未明确统一

目前国家尚无明确的节能评估报告收费标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指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文件的编制费用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列入项目概预算”,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地区按照《国家计委关于印发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咨询收费暂行规定的通知》(计价格[1999]1283号)进行收费,但由于缺乏针对性,各地收费尚未统一,收费相对混乱。

3.4专业从事节能咨询的人员不足

目前,从事节能咨询工作的专业人员不足,多数咨询人员都是从其他行业转过来,比如很多节能咨询人员原是从事可研、设计、安全、环评等方面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的节能知识相当缺乏。目前国家发改委培训中心已在全国多个地方组织了节能培训班,目的在于通过加强培训学习,从理论上增加咨询人员的节能知识,但短期的理论培训尚无法满足节能工作的需求。

为解决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节能评估应进一步受到重视,更加规范化。国家及地方应加快制定节能相关的标准及制度,进一步完善节能制度及标准,规范市场。同时,不断加强节能咨询人员培训,进行节能咨询人员和节能咨询企业资格认证,实行严格的从业人员与企业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

参考文献:

能源消耗报告篇4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著名会计学家,在海内外享有盛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会计学会副会长与会计史专业委员会主任。

其学术研究领域主要涉及财务会计、中外会计审计史、会计审计思想史、现代会计理论。至今为止,郭道扬教授主持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多项人文社会科学课题的研究,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著作10余部,提出了许多具有原创性的观点,因此多次荣获部级奖励。他指导的博士论文多次荣获“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奖”,其中《会计契约论》(雷光勇)荣获了2005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郭道扬教授的突出贡献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并于1992年获“湖北省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4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获“教育部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2002年获“湖北省劳动模范”称号。

从1997年“京都会议”到2007年“巴厘岛会议”,各国政府为拯救人类向“污染型经济”发起全面宣战,并确定了建立“绿色经济时代”的长远战略目标。围绕这一目标,科学家与政治家构建了进行全球环境治理的基本框架,而经济学家与管理学家也明确了务实研究的行动纲领。当前,在总体上,虽然高层次宏观层面的研究成果已具有统领性指导作用,但却缺乏基础层面的务实性研究,针对这一点,本文把研究重点放在“会计第二报告体系”建立方面。由于内容广博,难点很多,故在此仅论其纲。

一、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

人类通过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结合,既创造了人类社会,也持续发展了人类社会,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两者之间存在的辩证关系在于:(1)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以保护好生态环境为根本前提,在处理好它们对立统一关系的基础上,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2)辩证处理好资源耗费与环境保护两方面的可持续性,这是实现“良性互动”的基础;(3)会计控制要在资源可持续性消费、财产权益与生态权益之间,探讨建立新的平衡关系,探索新的平衡控制点。

二、在全球社会范围内,必须认识与发挥会计控制在实现良性互动中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

近几十年来,人们虽然从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循环经济学、资源经济学,以及环境经济学领域力求解决“良性互动”问题,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应当看到不少切实性的重要问题却一直悬在空中,成为悬而未决的问题,并且一直囿于一个怪圈之内,使其成为研究中让人十分懊恼、困惑的问题。事实上这是缺乏解决“良性互动”基础性问题的缘故。实现“良性互动”,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基础层面的财务控制问题,它可以把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落在实处,真正实现资源消耗低、污染轻微的高科技产业成为发展国民经济的主体;一是基础层面的会计控制问题,它可以切实解决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一个企业的资源消耗结构问题,不断提升可再生资源的消耗比重,不断降低污染型消耗与降低环境成本,为改造“污染型经济”实现良性互动创造一个最充分的基础性条件。如果大家和一些权威依旧戴着一副“老花镜”看待财务与会计,那么这个问题便很难解决。

三、建立会计第二报告体系的历史基础

经济全球化使生态环境问题全球化,人类开始从全球社会范围研究良性互动问题。目前,可以作为解决第二报告体系建立基础的文献主要有两个:一是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制定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该文献对从综合性标准确定角度考虑可持续发展报告信息披露问题具有纲领性指导意义;二是联合国所属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iSaR)通过的《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尽管这个文件基本上是原则性的,但它所阐明的基本原理可作为本文研究的基础。此外,可作为研究文献基础的还有英国的《环境报告和能源报告编制指南》、《财务报告中的环境问题》、丹麦的《绿色账户法案》,以及把生态资源和环境要素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等。

四、实现以“产权为本”向以“人权为本”支配社会经济时代的根本转变

自进入阶级社会以来,以“产权为本”的思想,便一直成为支配社会经济发展占主导地位的思想,尤其是在进入到市场经发展阶段后,产权经济已成为社会的标志性命名,产权价值运动强有力地支配着企业、地区、国家乃至全球的经济循环。世界,是被产权支配、控制的世界。

围绕产权的反映与控制,500多年以来,近、现代会计以资产、负债、资本与权益为主导性会计要素,并以此构建与发展完善了会计的第一报告体系。该体系以产权及其权益为核心寻求平衡关系并通过控制保持这种平衡关系;同时,它还通过系统披露与揭示产权占有、产权价值投入与权益增值状况,为单元利益主体权利竞争性决策服务;它通过现金流量的披露与把握,保持独立经济单元的正常财务状况,以防范与化解财务风险。正是在“产权为本”思想的支配之下,人类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舍近不求远,朝前不顾后,一味着眼于经济发展而无视生态环境问题,在事实上把经济与环境对立起来,最终造成了严重威胁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自然而然,会计控制工作的发展也是这样,可以讲,这一点是人类会计发展史上所出现的一大悲剧。

当今,会计要在“良性互动”中发挥基础性控制作用,实现向以“人权为本”的转变,便必须通过改革,建立会计的第二报告体系,并在报告内容整合的基础上,重新调整反映与控制的重点,纠正以往工作的片面性。同时,要在第一报告体系改革的基础上,对两大报告体系进行整合,即把工作的一个重点放在对产权价值运动的系统反映与控制方面,也要把工作的另一重点放在以“人权为本”,实现“良性互动”方面,并把握两大报告体系的关联点,使会计控制工作成为保障全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五、会计第一报告体系与第二报告体系的关联点

马克思与恩格斯指出,人类生存的第一前提,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前提。在史前时代,人类首先通过解决生活资料的生产,来解决了人种的繁衍问题,人类社会正是在解决人种的正常繁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今,当环境问题日益威胁到人的生存权的时候,生存权便成为矛盾的主导方面。因此,由以“产权为本”向以“人权为本”的转变便成为历史的必然。这一点既是建立第二报告体系的出发点,也是在两大报告体系之间明确关联点的关键。

从根本上追究,环境恶化产生危害的集中点是人的生存权,生存权是人最起码的权力,也是最根本的权力。失去生存权,其他一切权力便无从谈起。片面坚持以“产权为本”,造成经济失控与发展扭曲是导致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而经济失控的具体原因又在于资源耗费失控、失衡,以及消耗中的废气、废水排放失控。从第一报告体系考察,会计对资源耗费成本的反映与控制是极其片面的,它既放弃了对环境成本的单独考核,更没有通过比较对资源成本与环境成本进行考量与分析,因而,它在权益计量、确认与效率评估等方面也是虚而不实的。以往把环境信息作为附列的部分来列示,事实上这样做就连附带反映与控制的目的也达不到。

所以,本文从会计控制工作一体化角度出发,把会计两大报告体系的关联点确定在“权益”方面,第一报告体系以“产权为本”,系以“权益”作为施行控制的支点,而第二报告体系则充分体现以“人权为本”,把施行控制的重点放在“财产权益”与“生存权益”相统一的方面。保障人的生存权是施行控制的根本前提,以实现“良性互动”为控制的目标,达到“财产权益”与“生存权益”的统一。必须指出,实现“良性互动”,并非让人类一味削减必要的耗费与放慢发展速度,也并非听之任之继续走以往的老路,而是通过切实控制,从根本上改变耗费的方式与方法,改变经济发展的路径,彻底消除“污染型经济”,在“良性互动”中实现社会经济乃至全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六、第二报告体系的基本构成和信息披露与问题揭示的重点

以下所讲框架属于设想性质,尚有待通过实践进行反复研究、验证与改进。1.该体系中的关键要素为:(1)环境治理投入;(2)环境成本;(3)环境损失;(4)生态权益;(5)资源耗费;(6)资源非正常性耗费;(7)资源损失;(8)不可再生资源耗费;(9)水资源耗费;(10)污水排放量与损害估价;(11)水资源防污治理投入;(12)废气排放量与损害估价;(13)大气排污治理投入等。2.该体系中第一报告――“资源耗费与环境互动平衡状况表”设置。相对第一报告体系中的三种主要报告而言,本文将其称为会计的“第四报表”。3.“资源成本与环境成本构成对照表”,用以分析与评价生态权益。4.“水资源耗费与排污状况表”,通过对水资源的专项反映与控制,考核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5.“废气排放量与大气污染危害程度报告表”,用于考核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6.“企业(或地区)履行社会责任综合指标汇总报告表”,按企业所属行政区划,按指标进行汇总,并以书面报告的形式,说明自检、自测与自控情况,揭示主要问题产生原因,表明改进意见。

该报告体系中的各报告从一个侧面,或从综合的方面,体现以“人权为本”精神的贯彻情况,整个信息披露与问题揭示的重点集中在资源耗费与环境“良性互动”方面,借以分析与评价报告单位对“生态权益”的保障、维护情况,最终把控制点始终集中在对人的生存权利的保障方面。

七、第二和第一报告体系地位与作用之比较

随着环境问题全球化,当生态环境成为解决经济可持续发展,乃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矛盾的主导性方面的时候,只有通过建立独立的第二报告体系,才能解决新环境下的会计控制问题。并且从以“人权为本”,保障与维护人的生存权方面讲,第二报告体系的作用是第一报告体系不可取代的,并且要切实解决环境恶化问题,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第二报告体系的重要程度理当排在首位。

八、第二报告体系编报中应注意把握的问题

能源消耗报告篇5

【关键词】医院医疗资源物质资源

医院医疗资源包括物化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等。本文所指的医疗资源,主要是指医院的物质资源。医院物质资源,是医院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物资条件。它主要包括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房屋、设备、及消耗材料。医院物质资源占整个医院资产的60%左右。因此,加强对医院物质资源的管理,使医院有限的物质资源物尽其用,有效地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是医院管理者的责任。实施对医院物质资源的考核,是达到以上目的的最好办法。从为患者提供服务的角度看,医院的物质资源可分为医疗床单元、医疗设备、消耗材料三类。

一、医疗床单元考核

1、床单元的概念

医疗床单元是医院为一个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提供的床位空间与基本配置。有的地区医疗行政部门或物价部门对医疗床单元作了相应的规定,如有的地方规定,医院一个医疗床单元的面积不得小于6平方米(四人间标准),基本配置包括卫生间、供暖、降温设备(含中央空调)、中心管道吸氧、中心抽吸、天轨输液盘、中心传呼系统、电视机等。医院拥有的床位数,反映一个医院的规模,也反映一个医院的基本实力。其房屋、电梯、水电气等后勤设施等70%左右都是用来为住院病人服务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医疗床单元,不仅仅是指一张床位及周围的空间,而是指除了一张床位与周围空间外,还包括间接为每个病床服务的房屋、电梯、水、电、气等后勤设施的分摊部分及水、电、气的供给成本部分。因此,医疗床单元是医院最集中、最优质的资源,必须对其加强考核。

2、床单元考核的种类

医疗床单元的考核可分为绝对考核和相对考核。所谓床单元的绝对考核,是对床单元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考核,即考核床单元在报告期内(通常为一个月或者一年)每个床单元实际使用天数与报告期天数的比值,也称为病床使用率考核,计算公式为:病床使用率=报告期病床实际工作天数÷报告期日历天数×100%。病床使用率越高,床单元的绝对效率越高,反之,越低。所谓床单元的相对考核是考核床单元的患者出院人数(也可称为床单元产出数),即考核床单元在报告期内(通常为一个月或者一年)每个床单元患者出院的数量。由于患者住院周期往往与床单元的考核周期不能完全同步(患者住院期有跨月、跨年的情况),因此,床单元的出院人数可以通过以下计算公式求得:床单元出院人数=报告期日历天数÷报告期病人平均住院天数。出院人数越多,床单元的相对效率越高;反之,越低。

床单元绝对考核与相对考核存在共同点,即都是考核床单元的工作状态,考核床单元的使用效率。但是,以上两种考核方式也存在明显的差别:床单元的绝对考核是考核病床的使用率,而床单元的相对考核是考核病人的出院人数;床单元的绝对考核侧重经济效益,而床单元的相对考核既重视经济效益,更重视社会效益,有利于医院最大限度地利用卫生资源,加速病床周转,降低单个病人的住院费用。

3、床单元的考核方法

床单元考核可以通过计算病床使用率、出院人数、床单元出院人数来完成,如表1所示。

通过表1可以看出,有的科室病床使用率高,出院病人多(如妇产科),表明该科室床单元使用处于最佳状态;部分科室病床使用率高,但出院病人数不多(如中医科),或者出院病人较多,但病床使用率不高(如消化内科),表明这类科室床单元使用未达最佳状态;有的科室病床使用率低、出院病人数也不多(如普外科),表明这类科室床单元使用较差。在实际工作中,有相当多的医院管理者往往更多地强调病床使用率考核(绝对考核),而忽视周转率考核(相对考核),应扭转这种现象。

二、医疗设备考核

医疗设备是医院在为病人提供检查、诊断、治疗过程中所使用的仪器、设备。有相当多的医院往往重医疗设备的购置,轻医疗设备的考核,以至有的医院设备使用率不高,甚至出现设备闲置的情况。对医疗设备的考核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1、考核“医疗设备使用人次”

“医疗设备使用人次”考核周期可以为一月或一年。此项考核可以按以下步骤实施。

(1)计算设备“目标使用人次”,所谓设备“目标使用人次”是在只考虑设备的运行费用(如人员工资、水、电、维保费用)而不考虑设备使用时随工作量增加而增加的材料消耗情况下,收回设备投资成本所必须达到的设备使用人次。计算公式:目标使用人次=(设备折旧额+设备运行费用)÷扣除材料消耗后收费标准。设备折旧额根据设备购置原值及新的《医院财务制度》规定的使用年限求得。计算公式为:设备年折旧额=设备原值÷使用年限(不考虑残值情况下)。设备月折旧额=设备原值÷使用年限×12(不考虑残值情况下)。设备运行费用包括人员工资、水电费、维护保养费等。扣除材料消耗后收费标准可以根据当地物价部门规定的设备使用单次收费标准,通过分析、计算,扣除单次材料消耗后确定。

(2)制订设备使用“计划工作量”。在目标工作量的基础上通过对医院的门诊人次、住院人次等业务工作量进行分析、调整,制定医疗设备使用计划工作量。计划工作量的制定要有一定的先进性,一般应高于目标工作量,以确保设备的有效使用,更好地收回设备投资。

(3)实施工作量考核,具体考核工作可以通过表2完成。

从表2可以看出,当实际完成工作量大于计划工作量时,该设备使用情况较好,可以顺利收回设备投资,并有相应的投资回报;当实际完成工作量等于计划工作量时,该设备只能收回投资,没有相应的投资回报;当实际完成工作量小于计划工作量时,该设备使用情况较差,不能有效收回设备投资。

2、考核“医疗设备投资回收率”

“医疗设备投资回收率”考核,是考核医疗设备能否收回投资,或多长时间收回投资。具体考核可以采取计算设备“保本投资回收率”与“实际投资回收率”来进行。

(1)计算“保本投资回收率”。“保本投资回收率”是指医院在期望收回设备投资时限内(或者设备投入使用至设备报废时的时限内)收回设备投资应达到的比值。计算公式为:保本回收率=1÷期望收回设备投资时限(或设备投入使用至设备报废时的时限)。当医院期望收回设备投资时限(或设备投入使用至设备报废时的时限)与新的《医院财务制度》规定的设备折旧年限一致时,保本回收率=设备折旧率。

(2)计算“实际投资回收率”。在不考虑残值情况下,实际设备投资回收率是指医院在报告期创造的设备投资纯收入与设备购进原值的比值。计算公式为:实际投资回收率=设备纯收入÷设备购入原值。

(3)对比分析“保本投资回收率”、“实际投资回收率”,如表3所示(以月为考核周期)。

当实际回收率大于保本回收率时,该设备使用情况良好,可以顺利收回设备投资;当实际回收率小于保本回收率时,该设备使用情况较差,不能收回设备投资;当实际回收率为0时,该设备闲置,出现严重浪费。

三、库存物资考核

库存物资是为病人提供医疗服务的,在检查、诊断、治疗过程中消耗的各类物资。库存物资品种繁多,难以进行单项考核。因此,根据重要性原则,可以进行综合考核。选用的指标可以为“材料消耗占业务收入比”、“材料消耗占医疗收入比”。以上两项指标中的材料消耗包括低值易耗品、卫生材料、其他材料等。由于以上材料的消耗大多与医疗收入的形成有联系,因此,“材料消耗占医疗收入比”,比“材料消耗占业务收入比”的考核更直接、更准确、更有效。所以,我们更主张利用“材料消耗占医疗收入比”考核库存物资的消耗情况。

首先,查阅科室三年来的消耗情况,求“材料消耗占医疗收入比”三年的平均值。

其次,根据节约原则、业务工作发展情况,参考材料价格上涨因素,确定纳入考核的“材料消耗占医疗收入比”。为了体现纳入考核目标值的先进性,有利于杜绝浪费,一般建议纳入考核的“材料消耗占医疗收入比”在三年平均值的基础上作适当下调。有条件的医院,也可以按照零基预算的方法,确定“材料消耗占医疗收入比”的目标值。

能源消耗报告篇6

能源审计的基本内涵

1能源审计的内容

能源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企业有关能源管理的情况、企业设备运行的状况、企业能源消耗水平的状况、单位产品的耗能指标、产品的效益与能源消耗的对比分析、节能的效果与企业考核标准的对比分析以及关于企业科学使用能源的策略等。通过对企业消耗的能源进行审计,可以清楚企业能源的利用情况,为企业进行技能减排挖掘节能潜力,找出企业节能的可改造方向。

2能源审计的重要性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安全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而我国重工业、高耗能企业众多的现实也使得能源供求紧张的状况与日俱增,已经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作为能源消耗的主力军,企业进行节能降耗既是促进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我国节能减排目标的关键所在。近些年来,在我国的能源消耗总量中,工业企业消耗的能源占到消耗总量的六成以上。可以说,我国进行企业的节能审计工作已是形势所迫,必须抓紧实施这一审计计划。由于能源审计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需要政府出台相关的审计标准,并加强对企业不定时的监管,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审计机制。政府提高能源审计可以实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而企业通过能源审计进行科学的管理与生产后,可以减低成本、提高收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实现清洁生产审核与能源审计的协调共进

1清洁生产审核的实施过程

清洁生产审核的流程主要包括:项目筹划与组织、项目可行性的预先评估、项目可行性的正式评估、筛选清洁生产的备选方案、清洁生产的计划正式实施以及持续的清洁生产等共计六个实施步骤,在完成上述实施过程后就可以制成相关的报告,上报有关的部门进行审批验收。

2能源审计的实施过程

能源审计的流程主要包括项目的筹划与项目组织、有关能源使用情况的数据整理、核实能源使用状况、生产现场的检查和检测、有关的信息进行汇总、制作能源审计的报告、提交企业进行最终的审核、制定具体的节能规划,并最终上报有关的政府部门审批验收。

3实现清洁生产审核和能源审计的协调共进

清洁生产审核和能源审计的流程有许多相似之处,对两者的具体实施流程加以改进,实现两者的协调发展,是提高企业效益的有效方法。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以实现清洁生产审核和能源审计的协调共进。企业的生产状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机构的协调组织能力,成立协调统一的机构可以使得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和能源审计工作能够相互配合,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在进行这两方面的工作时,应选取技术、节能、环保、财务、检修、生产运行等各个方面的专业人才,实行分工负责,确保管理机构的决策能够得到严格的执行。首先,对于清洁生产审核和能源审计中都包括的环节,诸如项目筹划组织与项目筹划,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和评价等环节,要尽可能的使两者进行融合,这不仅可以节约成本,还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效益。其次,对于清洁生产审核和能源审计中比较关键的环节例如清洁生产审核中设备污染物的排放计算与分析等都需要专业的人员来进行。这有利于保障工作的严谨细致,确保清洁生产和能源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完成清洁生产审核和能源审计之后,要将这两种报告密切的结合起来,合二为一,并在报告中区分重点分别进行陈述。由于清洁生产审核和能源审计各自工作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对这两种报告进行有机的结合就是为了对企业的节能发展进行统一的规划,有重点的采取最有效的节能减排生产方式。

能源消耗报告篇7

为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强化新增能源消费源头控制,根据全市新增能源消费总量预告预警制度规定,结合我区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全区新增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工作通知如下:

一、实行区域新增能源消费总量预警制度

(一)镇(街道)、经济开发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实行预警:

1、半年新增能耗总量超过能耗总量控制指标60%的;

2、预计新增能耗超过年度能耗总量控制指标的;

3、其它需要预警的情况。

(二)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实行预警:

1、季度单位产品能耗(单位产值能耗)比上季度不降反升的;

2、超过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用能的;

3、能耗增长速度与同期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之比大于0.7的;

4、其它需要预警的情况。

(三)预警条件成立时,由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区统计局通知有关镇(街道)、经济开发区及企业,实施以下预警响应:

1、被预警单位成立整改工作领导小组,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整改措施,并在5个工作日内将整改计划分别报送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区统计局;

2、整改计划实施后,每月报送整改落实情况;

3、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区统计局对预警单位整改情况及时向区政府汇报。

(四)被预警单位整改措施落实后,可向区经济和信息化局等部门提出解除预警申请,经核实后符合条件的解除预警。

二、对年综合能耗50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的用能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年全区年综合能耗5000吨标准煤以上工业企业共有58家,其能耗约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能耗的49.6%。各有关企业要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及省市节能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标准,按照合理用能的原则,加强节能管理,推进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健全能源计量、监测管理制度,全面提高能耗指标数据质量,确保能耗数据客观、真实、准确。从6月份开始,年综合能耗50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实行月报制度,于每月初6号前将上月能源消费情况经企业法人签字后报区统计局,企业用电情况由供电部负责提供,并按时报区统计局、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区统计局、供电部要加强对企业每月(季、年)能耗数据的分析,确保能耗总量增幅与经济指标增幅相协调。

三、加强新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

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是加强区域新增能源消费源头控制工作的重要抓手,投资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项目审核管理,切实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的组织领导,严把新建、改建、扩建和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能评关,严禁“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项目上马。对年能耗1000吨标准煤以上项目实行严格的节能审查,从今年6月份开始,未通过节能审查的项目,一律不准建设。对违规在建项目,有关部门要责令停止建设,金融机构一律不得发放贷款。

四、切实强化保障措施

(一)按照《区节能降耗工作预警调控方案》的要求,充分发挥区节能降耗预警调控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协调作用,区发改、经济和信息化、统计等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共同做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及预警调控工作。区经济和信息化局要会同区统计局、供电部定期组织召开预警调控联席会议,向相关部门通报情况,研究处理意见,确保落实各项调控措施。

(二)将镇(街道)、经济开发区、区有关部门及企业执行区域新增能源消费预告、预警制度情况纳入年度节能目标考核,对受到预警的镇(街道)、经济开发区、企业,在年度节能目标考核中每预警一次扣1分,对部门违规审批项目的每次扣1分。

能源消耗报告篇8

根据这一报告,尽管在去年下半年行业平均燃料消耗量实际值为7.42L/100km,相当于2015年6.9L/100km目标的107%,优于之前设定的109%的规划,但31家企业不达标的现实,也引起业界担忧。

今年3月,《核算办法》正式实施。但推动汽车节能的工作,早在2011年就已启动。2012年,工信部专门搭建起汽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设立中国汽车燃料消耗量网站。

“希望通过2012年下半年的乘用车平均油耗报告,进一步推动《核算办法》配套管理办法的制定。”工信部装备工业司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问题:近3成企业不达标

据介绍,此次工信部的《2012年下半年中国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报告》,是根据企业通过“汽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上传的数据核算得出的。

报告显示:2012下半年,83家国产乘用车生产企业和25家进口乘用车经销商共生产/进口乘用车782.5万辆(不含新能源乘用车,不含出口乘用车),乘用车行业平均整车整备

质量为1339kg,行业平均燃料消耗量实际值为7.42L/100km。其中,83家国产乘用车生产企业累计生产乘用车737.3万辆(不含出口),平均整车整备质量为1312kg,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实际值为7.32L/100km。25家进口乘用车经销商进口乘用车45.2万辆(不含出口),平均整车整备质量为1784kg,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实际值为9.16L/100km。

在国产乘用车生产企业中,有22家企业平均油耗实际值高于达标值,占到整体的1/4,且除福建奔驰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及东风裕隆汽车有限公司外,均为自主车企。在进口乘用车经销商企业中,有9家不达标,包括进口量较大的克莱斯勒(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2012年下半年进口32624辆)、保时捷(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2012年下半年进口18308辆)。整体上看,在108家企业中,平均油耗不达标率接近30%。

原因:产品单一、技术薄弱

今年8月30日,工信部会同海关总署、质检总局在贵阳召开2013年上半年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核算情况通报会。根据企业申报数据,2013年上半年我国乘用车产量(含进口)856.9万辆,企业平均燃料消耗实际值7.34L/100km,目标值为7.42L/100km。“现在还尚未整理出报告,应该还有不达标的情况存在。”有知情人士透露。

根据2012年下半年的油耗报告,不少自主乘用车企进入不达标名单,原因何在?杜芳慈分析,有两大影响因素:一是产品品种单一,导致油耗达标困难。“以北汽集团为例,下属的几家自主车企各自只生产一种产品,没有其他产品‘中和’。相反,产品品种多的企业,油耗相对低的车型可以给油耗高的车型做贡献。”杜芳慈说。二是缺少节油技术。杜芳慈认为,当前,一些规模较小的自主乘用车企业,基本不掌握先进的节能技术,更谈不上应用,因此,他们不达标很正常。

此外,各个企业法人独立核算油耗,也间接导致自主车企油耗不达标。最初的《核算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国内汽车生产企业之间或进口汽车经销商之间,可按照自愿原则申请成立企业组合,作为一个核算主体进行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核算。但在最终稿中,该条款被删除。“现在,产品品种少的自主车企没有办法向产品种类多的合资企业‘借光’了。”杜芳慈说。

影响:如何奖惩备受关注

31家乘用车企不达标,如何惩罚?提前达标的乘用车企业,又该怎么奖励?这些问题的答案,只有从正在制定的“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管理办法”中寻找。

有关知情人士透露,今年7月,工信部已组织部分企业对于“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管理办法”的内容和框架进行了集中讨论。但直到现在未见动静,不少专家猜测遇到了如何奖惩的难关,特别是惩罚方面。

过去,在实施《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强制性国家标准时就有人提出,如果某种车型油耗不达标,今后将可能不准生产、销售、进口。对于油耗不达标的乘用车企,仍有专家建议沿用这条措施。

能源消耗报告篇9

【关键词】节能减排;预防功能;节能减排审计

引言

随着经济的增长,我国工业行业能源消费总量增长快速。2003年到2006年四年问,中国能源消费量增长40%,单位产值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4倍,是德国的497倍、日本的4,43倍、美国的2,1倍、印度的165倍。与此同时污染治理投资也在不断增加,2006年我国总的污染治理投资(不含运行费用)为2568亿元,占同期GDp的比例为1,23%。预计到2010年,要实现预定的污染控制目标,污染治理投资需达到6316亿元,是2006年的2.5倍,占同期GDp的比例为2%。高能耗同时伴随着高污染以及环境的恶化。影响经济持续增长。而减少或控制污染物排放,环境得到改善的同时,经济损失也会明显减少。经济增长的后劲增加。所以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是治理环境污染的根本出路,是保持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国内外研究者提出的促进节能减排的手段,不外乎市场和行政政策手段,其中节能减排行政政策手段主要是利用各种行政规章和标准规范,引导能源利用。市场手段包括征收能源税或环境税;放开价格管制,促进能源环境产业市场化;以补贴使政府投入直达消费者;信贷优惠使节能有利可图;建立污染物排放的配额交易制度等。本文认为审计在预防和改善环境污染中起着重要作用,政府审计机关、社会审计组织和内部审计部门协同努力实施的企业节能减排审计,能够全面预防企业对能源过度消耗和相关的环境污染。

一、企业节能减排审计:预防环境污染的机理

预防胜于治疗,正确“保养”才是保护环境的根本方式。“预防”就是矫正不良习性,增进健康良性循环,及早应对发生的“病变”。防治“病变”。从目前我国环境审计实践来看,环境审计主体主要是政府审计机关,由于人力等方面不足,环境审计侧重于是环境治理资金筹集、使用、管理情况的检查,作用主要体现在督促环境污染后的治理,很难起到对各企业单位环境污染的预防和制约作用,在促进企业降低能耗方面也非常欠缺。审计必须将重点指向高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预防,而不仅仅是事后的治理。必须从现在的环境审计转向企业节能减排审计。

(一)改善信息不对称状况,提高节能减排政策执行效果

环境属于公共物品,企业的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具有公共特征。公众与企业管理者之间实际上存在着一个隐性合约。在这个合约中,公众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的同时保护环境,企业管理者则有责任尽可能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污染。公众由于其位虚置,政府成为实际的委托人。为降低成本,政府会采取一系列政策手段促进企业承担保护环境的责任。企业在承担环境责任的同时,还有义务向公众以及政府节能减排政策执行部门提供能耗及污染物管理信息。企业的能耗与污染物管理信息。在企业管理者与政府之间,企业管理者与公众之间是不对称的。

当存在一定程度的信息不对称时,信息不对称的水平会影响政府、银行等市场参与者对企业能耗与污染物排放现状的判断,从而直接影响节能减排政策预期的执行效果。在一般情况下。政策执行效果会随着参与者之间潜在的信息不对称的减少而提高,虽然企业能够通过书面报告自愿向政府、银行、投资者等提供其节能和污染物排放合法、合规的信息,降低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但是信息的充分性、可靠性却常常受到质疑。企业管理者在利益驱动下可能对外隐瞒或伪造企业能耗与污染情况信息,套取政府在节能与环境方面的优惠。依法实施的企业节能减排审计,检验、鉴证、评价企业能源消耗污染物管理的合法性、合规性及其相关信息客观性、充分性,提高政府节能减排政策执行效果(如图1所示)。

图1

审计部门在环境政策执行中的地位

(二)促进企业加强内部节能减排控制,预防污染

审计的鉴证、检查提高了政府环境优惠或处罚政策的执行效果,增加了企业经营的环境风险。为了最大限度享受政府节能减排的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地获取市场各种资源,如减少税负、享受补贴、取得无息或低息信贷等,降低因环境问题造成的“不经济”,企业会识别评估企业内部运作的能耗和环境风险,评估企业减少能耗和环境风险的过程和潜力,监控企业原材料使用、废弃物管理等。及时发现节能减排中的问题,甚至可以建立相关制度,矫正生产经营中的不良现象,增进良性循环,及时有效地处理紧急和突发事件,防治“病变”。促进内部加强对能耗与污染物管理和控制,最终预防环境污染i如图2所示)。

这种由外及内,以外促内,以外部节能减排审计促进企业内部的能耗与污染物控制,预防环境污染,就是节能减排审计模式的精髓。

二、企业节能减排审计协同预防模式

由于企业数目众多且性质各不相同,节能减排审计不能仅仅依靠政府审计机关,因为其人员有限,完成所有节能减排审计工作难度较大。为了保证节能减排审计的质量,增强节能减排审计预防的力度,发挥防范作用,应提高社会审计组织的参与程度。有必要将社会审计组织节能减排审计制度化,通过制度规定社会审计组织节能减排审计的内容,强制社会审计组织在年度审计报告中对被审计单位节能减排合法性、合规性,节企业能减排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发表意见。

所以,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再利用率、持续降低废弃物排放量、预防环境污染,需要政府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协同努力,以政府审计机关与其他相关部门联合实施的节能减排专项审计为核心,以社会审计组织实施的节能减排审计为主力,以内部审计机构进行的企业内部节能减排审计为辅助。

(一)政府审计机关及政府其他相关部门组织实施的节能减排专项审计

政府审计机关依法行使对国家经济、社会、生态、制度等领域的全面检查权。政府审计机关可以与环境保护部门、质量检测部门联合组成专项审计团队。对电力、石化、冶炼等行业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进行审计调查,对企业能源消耗及废弃物管理、重大的基础性节能减排建设项目、节能环保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对拟投资项目节能减排情况实施事前评估、事中监督和事后评价。

(二)社会审计组织企业节能减排审计

社会审计组织可以依照相关法规或接受政府相关部门委托,对企业能耗、废弃物排放合法性、合规性以及相关信息的可靠性、充分性进行审计,依法将企业节能减排审计纳入社会审计组织年度审计项目。在年度审计报告中,对被审计单位有无节能减排计划、节能减排计划执行情况;能耗、废弃物排放种类和数量的合法性、合规性;节能减排资金使用以及企业披露的节能减排相关信息真实性发表审计意见。

(三)企业内部节能减排审计

内部审计的终极目标是追求投资者利益最大化。企业外部环境意识日渐增强,社会审计组织的企业节能减排问题审计报告,影响着企业在市场上的资源配置、企业税负、企业产品

的销售、人才的吸纳,提高了政府环境政策执行的效率,企业管理者不得不将节能减排问题放在重要位置,重视能耗及废弃物管理的内部控制。

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可以发挥其在节约能源、减少污染中的内部控制作用,如:建立节能减排监管的程序和档案,记录企业原料使用、废物排放的过程及管理,建立有效的节能减排管理体系,对企业的生产和运输等环节的环保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及时发现节能减排中的问题,快速有效地处理紧急和突发事件。预防高能耗和环境污染,催生企业的污染处理技术、废弃物处置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等。

三、政府审计机关在企业节能减排审计中的作用

专家预计2020年前我国产业结构仍处于重化工业化发展阶段,重化工业在工业发展中的比重还将大大上升,重化工业化特征十分明显,这将对我国的能源和环境带来极大的压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现实问题、保护公共环境是政府的责任。政府审计机关加强节能减排审计对于维护公众利益,实践民本审计理念,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有着重要作用。

(一)政府审计机关是企业节能减排审计的核心力量

如前所述。企业节能减排审计主体是国家审计机关、社会审计组织和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三者需合理分工,相互补充。由于国家赋予的政府审计的权威性,使得政府审计可以理所当然地对经济运行中的能源消耗、水污染物、大气污染物、固体废物等排放情况进行监测和检查。及时地发现问题,并把有关的问题提交相关的部门,及时作出反应和处理。政府审计机关应负责国家在履行环境相关的国际责任方面的监督检查;还应负责政府有关部门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财务收支审计,负责审计由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管理和政府委托由社会团体管理的节能减排资金的筹集、管理、使用情况,负责指导和监督社会审计组织的节能减排审计工作,对有关单位内部节能减排审计工作的指导、管理和监督。开展节能减排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

(二)组织完善节能减排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

节能减排审计本身属于以保护公共利益为目的的一种制度安排,需要依法明确审计主体和审计客体的权利和责任,明确审计机关对企业能源耗费、废弃物管理及相关信息合法性、合理性的检查权,需要一套健全的法律和法规作为审计依据。在现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基础上,需要政府审计机关与相关部门一起修改、完善节能减排审计相关的法规:如在《审计法》等法规中,增加节能减排审计的内容,明确节能减排审计的法律地位和具体实施办法;建立可操作的节能减排审计准则体系。建立和发展一个覆盖全国的资源消耗、废弃物污染信息报告体制和报告平台,保证所有公民能够了解所需要的污染信息。

(三)担负对企业利益相关者进行环境审计教育的责任

能源消耗报告篇10

“能源危机”之忧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这是上小学时,教科书上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语句之一。与“地大物博”同时出现的词语还有“物产富饶”、“资源丰富”等等。多年来,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自豪:我们伟大祖国的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如今,这种美好的印象恐怕只能停滞在记忆中了。

去年以来,我国先后有22个省份拉闸限电,西南地区、东南沿海及其他地区成品油告急,用电高峰时电煤频频告急,一些地区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先后出现“电荒”、“油荒”和“煤荒”。对于突然到来的能源危机,经济学家的解释是:“经济发展带动消费结构改变,消费结构又带动钢铁建材等高耗能量工业产业发展,重工业是我国耗能最大的部门……”。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的观点也很明确:是高速的经济列车拉紧了能源紧张的弦。

这些判断都有道理。问题是,为什么我们的能源政策远不及邻国日本?为什么日本的经济总量始终能稳坐世界第二把交椅,为什么日本能源消耗总量低于中国,而GDp总额仍然3倍于中国?这是很值得深思的问题。日本的资源危机意识由来已久,在上个世纪中叶,他们就拿大批电器换我们廉价的铁矿石。如今时光流转,在连续高速“大炼钢铁”之后,我们却要从国外高价进口铁矿石。谁更“视”高一筹,答案不言自明。

值得高兴的是,2005年初,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提出要改变经济增长的方式,要“平衡发展”经济,注意经济发展速度与能源的关系。近日,主持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对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具体工作进行全面部署,调整能源发展战略,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战鼓已然敲响。然而面对能源不能承受之重,我们还必须从长计议,制定国家的能源发展战略,惟有如此,才能为经济高速列车持续运行提供充足的原动力。

高耗能建筑:

难以填平的黑洞

由于只考虑减少当前一次性基本建设投资,无视长期能源消耗,其结果将是给后人留下数百亿平方米的高耗能建筑,我国本已稀缺的能源资源也将因此陷入难以填平的黑洞。

一份关于建筑耗能的分析报告,会让许多人瞠目结舌:“目前我国已建房屋有近400亿平方米属于高耗能建筑,新建房屋有95%以上是高耗能建筑,而且不合乎节能要求的类似建筑在我国的农村和城市遍地都是。”这份调研报告称,我国能源资源总量约为4万亿吨标准煤,而当前我国建筑耗能黑洞正日益扩大。“如果任由这种状况继续发展,到2020年,我国建筑耗能将达到1089亿吨标准煤,超过2000年的3倍”;“到2020年,空调夏季高峰负荷将相当于10个三峡电站建成后满负荷出力,相形之下,2005年夏季全国空调高峰负荷已经达到5500万千瓦时,相当于3个三峡电站建成后满负荷出力”。

国家建设部科技司副司长武涌认为,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居住建筑各部分耗能所占的比例分别是:采暖空调占65%、热水供应占15%、电器照明占14%、炊事占6%。

此外,据记者了解,目前建筑用能的增加对全国的温室气体排放“贡献率”已经达到了25%。“因建筑耗能高,仅北方采暖地区每年多耗标准煤1800万吨,直接经济损失达70亿元;多排二氧化碳52万吨。”武涌认为,当前建筑能耗不仅总量大能效低,而且污染十分严重,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国务院绘定

“节约型社会”蓝图

2005年6月30日下午3时,国务院总理主持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对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具体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此前不久,国家发改委提交的《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在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主题是“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

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道出此次电视电话会议的独特之处,“这是第一次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远期目标、近期具体工作安排、政策体制建设及协调保障机制等作为系统整体提出”。

节俭美德不能丢

不知什么时候,能挣会花的观念深入人心,而勤俭节约的祖训正离我们越来越远。天价月饼、天价烟、天价房这些商品总是层出不穷,而炫耀性消费正在各行各业大行其道――由于政府的意志,一条普通高速公路摇身一变成了景观路;一个部级贫困县花几万元请歌星演唱;一家发工资都成问题的企业拿出1000万元请美国一家策划公司做整体策划……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每创造一美元国民生产总值,消耗掉的煤、电等能源是美国的4.3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水资源的消耗,我国万元GDp用水量是美国的近10倍、日本的24倍。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一直把“节俭”当做传统美德,“俭以养德”的古训即是明证。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党和政府曾大力提倡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滴油、一斤煤、一寸布的精神。现在经济发展了,收入增加了,日子好过了,但那种节俭精神不仅没有过时,反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了更加丰富的意义。那些从艰苦岁月里走过来的大爷、大妈们,一直保持着注重环保、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部分在蜜罐里“泡”大的年轻人,也继承了这种优良传统和美德,消费而不浪费,把“节约”融入到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从一滴水、一粒米、一张纸等微不足道的“小事”人手,精打细算,生活过得既丰富又多彩。

让节约成为一种时尚

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朝历代都提倡“节用”,主张对造化所赐要取之有度,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生的发展观。但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节俭的意识渐渐在某些人思想中淡化了,有些人把摆阔斗富当做时尚,极尽铺张浪费之能事,视节俭为丢面子、失风度;有些人把消耗资源与花钱当做一个概念,对各种资源的享用毫无节制,认为只要花的是自己的钱就与社会无关,与道德无关;还有一些人缺乏最起码的公德心,对个人财富珍爱有加,对公共资源却肆意挥霍,以至造成许多不必要的浪费。如此种种,不但与传统美德相去甚远,也有违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