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结构设计教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22:06

服装结构设计教程篇1

关键词:高职教育服装结构设计项目驱动法

《服装结构设计》是服装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以人体为本的服装结构平面分解和立体构成规律、结构设计原理与技巧、服装制板技术,解决服装从立体到平面、再从平面到立体结构的转变的课程。它与服装制作工艺及成衣技术紧密衔接,是实现设计思想的根本手段,涉及的知识有人体工学、服装卫生学、服装材料学、服装造型学、服装生产工艺学、美学和数学等,是一门文理渗透、艺工结合、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的课程。

现代服装工程由款式造型设计、结构设计、工艺设计三部分组成。结构设计既是款式造型设计的延伸和发展,又是工艺设计的基础。因此,服装结构设计在整个服装工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服装结构设计的教学目的是要让学生能真正学懂并能够变化运用,因此必须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现在很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认为服装结构设计的学习就是听老师讲解,然后进行操作,记住一些基本知识,最后通过考试。导致这样现状的主要原因是老师对服装结构设计的教学总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灌输性的教学。服装结构设计在现在的服装行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服装结构设计,是从事服装结构设计教学的教师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以下对以往的服装结构设计教学模式容易出现的一些弊端进行分析。

1.理论与实际不能完全结合。

学校的学习环境不同于实际的生产环境,服装结构设计课程只是讲解一些基础款式的操作,并不进行实际的生产应用,所以学生在学习中只能掌握一些理论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的版型操作。

2.灌输式教学。

上课只是简单地讲解一些知识点,强迫学生记住某些知识点,进行反复的操作练习,学生感到乏味无趣。

3.自由散漫。

由于服装结构设计的课程着重于实际操作,自觉性比较差的学生上课没有兴趣,学生逃课时有发生,教师不闻不管,久而久之,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4.填鸭式教学。

在服装结构设计的教学中,只讲解一些基础款式的操作,学生学一款会一款,遇到变化款式操作时就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不能进行举一反三的操作。

这些教学方式从某种程度上打消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只是按照老师设计好的模式进行学习,缺乏自主创新意识。有些老师上完课就走人,和学生之间没有沟通交流,学生有问题也没机会问,甚至不敢去问。

传统意义上的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授课模式是教师首先讲授理论知识和工具操作,其次分析基础款式,最后学生练习。这种授课方法使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厌烦枯燥的学习氛围,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更不能使他们学以致用。针对这一状况,我们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我们可以在服装结构设计教学中采用项目驱动法。

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从学习者的角度说,项目驱动是一种学习方法,它适用于学习各类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帮助学习者明确学习目标。从教师的角度说,项目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适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指导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教学,我们会发现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很适合这类课程的教学。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符合服装结构设计教学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按照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知识和技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并更大地激发起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基于建构主义的项目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有很大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改变了传统的三个中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所以,在运用项目教学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遵守以下四项原则。

1.在学习中,教师起指导作用。

在服装结构设计教学中,教师不再是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接受,而是让学生尝试自己去绘制新的项目,就算操作不了,也可以试一试,在试的过程中让学生加深印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教师利用情境、协作、对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使学生有效地掌握当前所学知识并获得相应能力。

2.学习的重点是项目的选取。

选取项目要以教学的内容为依据。传统的服装结构设计教学以一些基础的款式作为练习,项目本身缺乏趣味性。教师可采用跟市场相结合的款式进行讲解,启发学生主动采用身边的素材来进行操作学习。高职院校普遍注重技能的培养,对于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教学,首先应该让学生充分认识掌握服装结构设计技能的重要性及其实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目前大部分的服装结构设计教学趋于程式化、单一化,教学款式陈旧,所以,教师必须针对不同的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不断的更新和改进,精选一些时尚性、流行性的款式供学生学习和讨论使用。

3.营造学习的氛围。

将三至八位学生分成一个小组,一同讨论课程中的问题。学生在小组中彼此分享各人的意见与独到的见解,然后作出对该问题的研讨结论,再和其他组的同学分享。小组研讨可以提供每位成员较多发表意见的机会。对于那些害羞与不敢在众多人面前讲话的学生而言,小组研讨会让他们较有自信和发言的胆量。

4.建立新的评分机制。

在以往的教学中有部分学生不注重学习的过程,只是为了通过考试,基础不够扎实。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评分机制进行改革,平时成绩占一部分比例,考试成绩占一部分比例,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就不会只为了通过考试而去学习,会更重视学习的过程,从而提升学习的质量。

总之,项目教学法采取小组讨论、协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加透彻,特别适用于服装结构设计的教学。

参考文献:

服装结构设计教程篇2

关键词:服装CaD结构设计整合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b)-0228-01

CaD作为先进的结构设计软件,现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各行各业中,推动了各个行业的发展。在服装设计行业,服装CaD早已经被列入服装设计院校的教学工作中,成为了一门综合性课程。由于服装CaD和服装结构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联系,如何对两门课程进行科学的整合,对服装行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1服装CaD与结构设计课程整合的优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CaD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在服装设计上使用CaD可以更好地提高服装的设计水平,推动服装行业的发展。将CaD技术应用到课程教学中,充分实现服装CaD与结构设计课程的整合,可以避免出现重复的问题,又可以将教学工作深入,提高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将服装CaD与结构设计课程的整合具有以下三大优势:

(1)提高教学的效率。利用CaD代替手工制版操作,可以大大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同时,利用CaD制作的电子图纸,可以简单方便存储,而且这些电子文件便于添加、复制、修改等操作比较方便。将CaD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更多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具有更多的练习机会。通过服装CaD与结构设计课程的整合,可以方便学生作业的存档,又有助于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提升教学效果。

(2)可以提高制度结构的准确性。在手工结构制图的过程中,使用铅笔、工具尺进行绘图,对图纸的精确性影响较大。而将CaD技术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可以大幅度提升电子图纸的精确性。而且使用CaD技术进行绘图,可以保证绘的长度、角度的精确性,也方便检查各部位的尺寸,使用电子图纸可以减少绘图过程的失误,从而提高服装图纸的设计水平。而且,教师可利用CaD友好的操作界面与教室网络互动显示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先进,授课效果直观便捷,提高了教学质量。

(3)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服装CaD与结构设计课程的联系,可以加强两科课程知识的相互渗透,使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得以深入和提高。同时,两大课程的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CaD实际操作能力,促进学生掌握更多的服装结构的知识。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将CaD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技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达到一举两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服装CaD与结构设计课程的教学情况

目前,将CaD技术应用于服装教学过程中,可以提高结构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服装结构设计的原理和变化规律,并通过计算机完成服装款式设计、结构设计、工艺设计,服装CaD是以各专业课程为基础的综合性课程。通过服装CaD与结构设计课程的融合,可以大幅度提高我国服装院校的教学水平,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人才。

但是,在我国服装院校的教学工作中,服装CaD与结构设计课程整合的研究比较少。据了解,国内各大院校服装CaD课程与结构设计课程相融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手工绘制等结构样板图会耗费大量的时间,而且效果也不好,使用CaD绘图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作业水平。部分院校考虑到企业对服装CaD结构样板设计的复合型应用人才的需求,增加了CaD课时,但由于没有与结构课程有机地结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在服装CaD课程教学过程中,受课程时间的限制,学生在上课时间很难完全掌握CaD技术,很难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

3服装CaD与结构设计课程的整合策略

3.1研究分析服装CaD与结构设计课程的原理

服装CaD与结构设计课程的基本原理对服装设计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好CaD技术可以为服装设计的后续结构课程做好准备,从而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结构样板系列课程的样板制图进行联系,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部分的练习为课外练习,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指导,这就要求通过CaD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服装CaD与结构设计课程的联系。

3.2控制成本与设备的投资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从计算进中提出或输出一些小样图纸,在此情况下,学生很难发现版型中存在的问题。但是,如果每次输出以1:1进行图纸输出,这样的图纸在使用过程中会有很大的不便。在教学过程中,学校没有投入过多的资金去购置设备,会给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CaD技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利用,可以大幅度提高服装设计水平。

3.3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

CaD技术在服装设计领域的应用,提高了服装设计水平。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给服装院校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仅要具有服装结构样板设计的相关知识,还应当掌握CaD技术,不断学习CaD软件的升级知识,从而提高服装院校的教学水平。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将所有软件逐一教给学生,只能选择区域服装业内较为常用的1~2个软件进行教学,学生可自学其他软件,进行对比学习,找出异同,学会举一反三,从而开拓学生视野,增强学生毕业后的适应能力。两课程的整合,让服装CaD课程真正成为服装结构设计课的有效延伸与提高,教师更应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结合教学实践,探索适合培养与社会需求接轨的复合型人才的新途径。

4结语

CaD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结构设计软件,应用于服装设计行业,对服装设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做好服装CaD与结构设计课程进行整合工作,可以大幅度提高服装设计教学水平。做好两门课程的整合,可以为社会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从而推动服装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彤.服装CaD与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整合的探讨[J].科技信息,2007(25):145,217.

[2]吴益峰.高职院校服装CaD教学改革探析[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7(10):33-35.

服装结构设计教程篇3

【关键词】:服装结构设计;立体思维;平面与立体;一体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tU318文献标识码:a

服装结构设计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相结合的课程,是以人体为基础,研究服装结构的平面分解和立体构成的方法与规律,揭示服装局部与整体的组合关系,它是把服装造型设计转化成服装成品的重要环节。

服装结构设计的教学通常采用在平面的纸上或布上进行制板的平面结构教学,具有成本低、速度快、适合成衣化生产等特点。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这种教学方式,只能使学生做到对所授知识的照搬照抄、死记硬背,最终对结构设计理论一知半解,甚至不知其所以然。只有让学生学会用三维立体空间的思维去理解平面与平面之间的组合,以及这种组合与人体复杂曲面之间的关系,才能使学生理解结构设计理论,灵活运用平面纸样的组合去体现服装三维的立体空间。

在以平面结构设计教学为主导的情况下,如何培养塑造学生形成从平面到立体的思维过程,是理解服装结构设计理论的关键。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体会到采用立体思维的培训、“平面结构设计”与“立体结构设计”、结构设计与工艺设计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

一、立体思维的培训

服装结构设计通过运用立体思维对服装造型研究分析,揭示出服装细部的形状及各部位的吻合关系,研究局部与整体的组合形态,服装的立体思维塑造和由平面转化为立体的造型实践,是服装结构设计教学的基本原则。人与服装都属于多维空间实体而存在,良好的空间思维意识培训是必不可少的。服装的立体造型和平面结构都属于“空间造型”,但它们的构成元素、组合形态却各不相同。平面结构的裁剪主要依据服装的外部轮廓来进行,明确的轮廓就表现出肯定的平面形态,而一个立体形态却没有固定的轮廓。比如平面上的一个圆形,它的立体形态可以是球体,可以是圆柱体,也可以是半圆形,显然,立体形态的创造不仅依靠轮廓(即投影),还要依靠实体的“量”。对于平面形态,无论从哪个角度观察都只能看到平面,除了随着透视有些变化外其中的形态没有根本的变化,而立体形态则根据观察者位置的变化,却能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因此在服装结构设计教学中需要对学生经常培养空间立体思维,不仅要使学生具有分析设计效果图所表现的服装造型形态构成的数量、部件细部的吻合关系及结构设计分解的能力,而且还应将布料覆合在人体或人体模型上对服装效果图所表现的服装结构直接进行悬垂、曲线、凹凸、褶皱和复杂线条的立体思维塑形训练。从而加强学生对服装体积感的直观认识和知觉力,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较完整的服装立体空间组合概念。

二、服装平面结构设计与立体结构设计一体化的应用

面对服装企业普遍反映的服装毕业生不能适应市场、不能完成结构设计的现实问题,如何提高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效果,培养出适应服装产业发展需要的技术人才,是各服装院校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体会到采用“平面结构设计”与“立体结构设计”一体化教学是一个有效的方法。这里的“立体结构设计”不是指立体裁剪课程,而是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平面结构设计理论而进行的立体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讲授某一部位的结构设计时,先用布或纸在人体模型上演示的方法,给学生以形象的感性认识。让学生观察从一块平布包裹人体时出现的各种结构形式(省、缝、褶等等),这些可变性形式带来的立体效果变化,以及从立体形态展开成平面的纸样外型,各部位结构线的特征等等,从而奠定了平面结构设计理论的学习基础。其次,对于复杂的款式造型,学生难以准确地将其分解转化成平面结构纸样时,可用直观的立体结构设计方法进行演示,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服装的平面纸样与人体立体的关系以及相互转换关系。特别在讲授结构设计变化原理部分时,如服装的省道位置、省量大小、省道转换和褶量大小等等,如果只采用单一的平面结构设计方法教学,进行机械的平面纸样的转化,缺乏对成型的服装立体效果的认知,学生是很难理解立体结构与平面结构的转化过程和结构变化原理。又如裙子的褶裥设计,学生对平面纸样褶裥量的大小难以掌控,以及对立体成型效果模糊,通过立体结构设计观察相同面料质地与不同的褶裥量,及不同面料质地与相同的褶裥量等形式的比较分析,使学生全方位认知和理解服装结构设计变化原理,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服装结构设计与服装工艺设计一体化的应用

服装工艺设计是服装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将已裁剪的服装裁片经过缝制、整烫等手段制成服装成品的过程。现在的服装市场注重品牌风格、服装质量和制作工艺,急切需要对服装面料、款式造型、制作工艺等全方位把握的服装人才。服装结构设计和服装工艺设计教学的各部分内容关系紧密,具有很强的连续性和实践性。结构设计课上学习的各种制板方法及纸样制作,如果不进行样衣制作、板型的修正及服装面料的选择来验证,最终还是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密切相结合、理性与感性认识的同步提升。因此,服装结构设计与服装工艺设计一体化的教学可以使专业理论与技能训练融为一体,用理论指导实践,反过来通过实践更加深刻地理解理论,使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更系统化、实用化。比如在讲授半圆裙底摆结构时,先不将裙长斜纱部分减短,让学生按纸样制作出来,穿在人体模型上观察裙子底摆长度的变化,就会发现因面料纱向的不同所产生的悬垂性的不同,裙长斜纱位置的长度最长,因此,在进行结构设计时需将该部位长度减短,并且根据面料质地的不同,减短的长度也不同,从而使学生脱离单一的平面结构设计过程,通过做中学,学中做去理解结构设计的原理和方法,让学生认识到结构设计与工艺设计相结合的重要性,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

总之,以市场为导向,以专业技能培养为中心,突出实践性和实用性的立体思维塑造与服装结构设计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可以使教学内容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对款式造型到结构设计的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服装结构设计教程篇4

我国高校立体构成教育现状

在我国服装设计高等教育体系中,立体构成课程培养了学生立体构成的基础能力,而立体裁剪和综合设计课程主要担负服装立体构成能力锻炼和提高的教学任务。多年的教学结果表明,这方面的教学工作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特别是在服装立体构成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存在着诸多不足。

首先,立体构成是服装设计专业的必修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对三维空间的理解能力和三维形态的创造能力,以此来掌握艺术创造中基本的思维规律和形式表现规律,以及三维造型艺术的基本表现语言。鉴于目前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学组织形式的限制,教师传授的只是抽象的、广义的立体构成技法和规律,与服装设计专业联系不够紧密,学生很难与自己的专业知识关联,另外,学生作业也呈现出制作技能性强、独创性发挥弱的特点。这样的教学活动不能为后续的专业设计创造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不能有效完成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

其次,立体裁剪课程的教学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立体裁剪课程以立体构成和服装结构课程知识为基础,讲授运用坯布在人台上进行服装款式和结构设计的技法和规律,是服装立体构成创新能力培养和锻炼的重要阵地。目前,我国立体裁剪教学只有近二十年的历史,所以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等方面都处于探索阶段,还需要不断积累经验,进行完善。

三是综合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渐趋落后。由于历史上我国服装款式设计和结构设计都倾向于二维平面设计,大部分高校的综合设计教学环节,仍停留在以绘制服装效果图为主的阶段,有些院校要求学生课下完成设计服装的板型制作和推板放码,但也仅仅局限于平面制板而已。这样的教学活动在学生立体构成能力与立体构成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发挥的作用都是极其有限的。而且还伴随着学生设计出来做不出来、做出来的和设计的不一样、做出来了不能穿等现象。

立体构成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鉴于上述不足,需大幅提高我国服装设计人才立体构成创新能力,将其由最初的立体构成课程的教学目标提升为一项重要的服装设计学科教学目标,加大立体构成创新能力在服装立体构成、立体裁剪、服装综合设计等专业课程中的培养力度,并将其新增至服装材料学、服用面料设计、服装结构设计、纸样设计等课程的教学任务之中。

(一)立体构成课程。将服装立体构成作为立体构成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重点加强立体构成创新能力的培养。刘晓刚教授在《基础服装设计》一书中提出:“(服装)专门造型方法指专门根据服装的特点而创造造型的方法。服装的适体性、柔软性、悬垂性等造型特点是许多其他设计门类所没有的,因此,在基本造型方法的基础上,掌握服装的专门造型方法是必要的。这里所说的专门造型方法其实是专门针对柔软的服装材料来探讨的,因此,也可以说是软造型的造型方法。”这指出了服装专门造型方法的本质特点。立体构成课程是专门解决立体造型问题的课程,是建构学生空间立体观念,锻炼学生三维造型能力最直接的途径,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不但要使学生提纲挈领的掌握专业知识,更要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另外,立体构成课程的教学也应坚持从其自身专业基础课的课程特点出发,充分发挥其与立体裁剪、服装综合设计等专业课程不同的教学作用,将学生立体构成创意思维和立体构成创新能力的训练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来培养。例如,将纸材质作为学习对象,通过这个“纸”专题教学,引导学生探究纸的服用可能性,鼓励他们建立纸与服装风格、服用面料、服装廓型、服装结构与服饰配件等各方面的思维关联,帮助他们展开联想,自由的发掘纸与服饰之间的多重可能性,充分锻炼学生的专业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立体裁剪课程。立体裁剪课程引入我国较晚,其教学改革现在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各个高校不断加强对立体裁剪课程的重视,招揽人才,选送大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在教材建设、教学改革方面也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完成了课时的增加、教学内容的扩充和细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补充等教学改革。立体裁剪课程应该成为专业人才服装立体构成能力培养的主要阵地。

(三)服装综合设计课程。将立体裁剪作为服装设计的主要手段,结合运用绘制效果图、平面打板等方法设计制作成衣作品。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服装立体构成创新能力,避免设计与制作环节的严重脱节。它的教学设计应该围绕着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实践应用、创新应用展开,在实践应用中提高学生的服装立体构成能力,提升学生的专业创新能力。

(四)服装材料学、服用面料设计课程。增加服装原材料、服用面料立体构成特点分析和立体构成创新设计教学内容,将被动的理论知识灌输,变为主动的理论学习与动手设计实践,为服装综合设计中的面料立体构成创新打下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在机器化、批量化生产的行业背景下,服装材料、服装面料的立体构成设计由于制作难度问题被长期搁置。但是,科学技术的进步为面料立体构成图案、肌理等方面的技术实现提供了条件,所以,服用材料的立体构成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立体构成创新设计不仅可以提高面料产品的实用性和审美价值,还可以为面料赋予崭新的、个性化的外观,引领时尚,为中国高级时装定制提供物质基础。这些新需求、新变化对服装材料的立体构成教育,特别是服用面料立体构成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同时也推动了服装设计高等教育中相应课程的改革。

(五)服装结构设计、纸样设计课程。将立体构成、立体裁剪方法作为重要的教学方法运用于教学实践之中,使学生形象、快速、深入而全面的理解服装三维立体性与纸样二维平面性的关系及其相互转化的规律,掌握服装结构和服装纸样的本质。长期以来,我国的服装结构设计、纸样设计课程的教学都是围绕着平面设计展开的,过去的教学方式显然不利于服装立体构成创新能力的培养。服装是以人的穿着为目的,无论服装设计是采用二维平面的结构还是三维立体的结构,服装在穿着之后都会随着人体产生立体造型效果,所以作为服装三要素之一的服装结构,具有不容忽视的立体构成特性。

学生要明白服装结构的本质,掌握服装与人体的关系,就必须从立体构成角度认识服装结构,立体构成方法在服装结构设计教学中大量应用是必然的趋势。因此,要想让学生掌握服装结构的内在规律、熟练的加以运用并设计出新颖的服装结构,服装结构立体构成思维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必须成为服装结构设计、纸样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

服装结构设计教程篇5

关键词中职服装专业教学目标课程设置优化整合教学模式培养兴趣

多年来,我一直从事中等职业学校服装结构、服装工艺、服装美术设计三门专业主干课的教学工作。在招生并轨前10年,服装美术设计课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完全围绕学生对口升大学;招生并轨后10年,虽然对服装结构、服装工艺课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进行了优化整合,逐步转向以学生就业为主,但大多数学校对服装美术设计课的教学改革力度明显不足,主要反映在教学目标盲目,教学内容孤立、随意,既不考虑学生的能力,也不结合企业职业岗位的需要,纸上谈兵,脱离实际。学生学习效果差,学习兴趣不浓,由此产生厌学情绪。我具体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对这种脱离实际的教学进行了改革:

一、从学生的就业岗位入手,确定服装美术设计基础教学的总体目标

首先我们要明确中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能在服装企业从事服装款式与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制作、裁剪、整烫、经营管理等技术岗位上工作的高素质中、初级专门人才。我校服装专业90﹪的学生来自贫困的农村,在小学和初中几乎没有开过美术课,美术基础差,审美意识弱。尽管他们有想学好的愿望,但由于基础太差而失去信心和兴趣。也就不可能去从事对美术基础要求较高的服装款式设计工作岗位。他们中的90﹪所从事的职业岗位除了流水操作工以外,主要还有服装打板、服装裁剪、样衣制作、CaD制板放码、跟单、质检、服装产品生产流水线的组织与技术管理、服装产品推广渠道管理等工作岗位。这些岗位虽不要求从业者有扎实的服装美术设计功底,但也要求具备一定的服装审美能力,掌握服装工艺款式图、服装结构款式图绘画表现基本技能。基于大多数毕业生的职业岗位的特点及能力要求,结合我校服装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把提高服装专业学生的审美能力,掌握基本的服装美术设计理论知识和线描服装效果图的绘画表现技能,熟练掌握服装工艺款式图、服装结构款式图的绘画表现确定为教学的总体目标。

二、从教学的总体目标入手,优化课程设置

我校服装美术设计课使用的主要教材是丁杏子主编的《服装美术设计基础》。其主要教学内容是学习服装美术设计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我们在考虑学生的素质能力,结合学生的就业岗位要求的基础上,对服装美术设计基础教学的课程设置进行了改革。将整个的教学课程划分为三大模块,即设计基础模块、设计理论模块、综合实训模块。设计基础模块课程首先是绘画基础课。绘画训练不仅是画好服装款式图的基础,更重要的是通过绘画可以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对形式美法则的理解。但鉴于教学时间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在教材原有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增加了学生最易掌握,且最适合表现服装的线描技法的教学,如结构素描、花卉线描等。其次是服装绘画表现课。这是设计基础模块课程的核心部分,教学的重点放在大量的服装线描效果图、服装款式图(工艺款式图、结构款式图)的训练上。设计理论模块课程的教学做到浅而实在,学以致用,尽可能与实际结合、与市场结合、与企业结合、与具体课题结合。设计综合实训模块是整个教学中最重要的实践环节,是学生从服装设计、服装结构处理到服装缝制工艺全过程的综合实训。这三大模块层层递进,科学地组成一个技术知识体系。转贴于

三、从整合教学内容入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服装美术设计、服装结构设计和服装工艺设计是服装设计的三大组成部分,它们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要改变服装美术设计课教学孤立随意、脱离实际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上必须与服装结构、服装工艺课的教学结合起来。目前,我们修订后的服装美术设计基础三大模块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都与服装结构、服装工艺课教学同步进行。如在款式图的绘画教学时,同步进行的是男女裤子、男女衬衣的结构和缝制工艺的教学,款式图的绘画表现教学重点就放在男女裤子、男女衬衣的表现上。在表现款式图时,对款式的结构、比例,以及省道、分割线和门襟扣子的位置的确定,缝制工艺特征的表现,都要体现裤子、衬衣的结构制图、缝制工艺的要求。设计理论课的教学实训的课题也结合了同步进行的服装结构、服装工艺课的教学内容。特别是设计综合实训模块更是将服装设计、制板、工艺、融为一体。教学内容的交叉整合,极大地克服了设计课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服装结构设计教程篇6

关键词:服装结构设计;教学;研究实践

服装结构设计是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是服装专业学习的基础和入门课程。如何能更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打版方面的专业技能?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设计课堂上积极学习,主动进行知识构建探讨?笔者根据毕业生和企业信息反馈,针对服装结构设计课程做了一些尝试。

一、“立转平”,认识服装人体结构

‘立’是指人体。在教材(《服装结构设计》)中第一章节就讲了人体的一些特征(包括男女体型的异同点),对人体的基本构造和基本体型进行了讲解,并结合人体对服装进行了分析,在这一章中除了解部分人体构造和体型外,还要结合服装结构平面图上的点、线、面以加深人体与服装两者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把立体的运用到平面当中,两者相互对应起来。在课堂上学生对照教材中的图片,在身上找到相应的部位,如点当中的颈肩点、肩端点、颈窝点等。

对人体的立体形态有了一定了解以后,我们结合人体的形态进行服装的结构设计。在结构设计中我们要对这一件服装进行详细的分析,如西裤的结构设计:此款式在效果图中看是宽松的、紧身的还是适身的。此款式效果图看裤长所处的位置在哪个部位,这时要结合人体上下部位作比较。如此裤长处在踝骨往下一点约2-3cm或裤长离地面高出多少,这就是你控制裤长的一个范围。裤子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比如:直袋与裥在内部位置的情况,就要分析该结构在西裤中旋转位置和该结构的大小情况。通过这样的解剖过程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这也是结构设计的一个技能。在刚开始学习结构设计时,教师可以通过提示来激发学生思维能力,等到学生对分析款式图有一点思路方法之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回答,教师进行补充、修改、总结款式图的特点,接下来我们根据规格尺寸进行结构设计。

首先要掌握西裤的最基础的结构。学生因为刚接触服装结构,所以在讲解时一定要仔细,要对每个计算公式都应分析:为什么要这样去计算?原理是什么?在讲解时,可以借助人体的截面来分析。如臀部的处理上为什么采用四分法,为什么前片要H/4-1,后片是H/4+1。在讲解时我一般通过结合人体截面来讲解。并通过图示把这理论化的计算公式简化了,从这种教学方法中体现了结构与人体的密切关系,同时也说明在结构设计时,要以人体为基础,在设计时要运用一个空间想象能力就是“立转平”。

服装结构设计的“立转平”是服装结构设计到具体数据时需要服装结构设计从服装的形象思维中过渡而来。落到具体的衣片分辨时,在平面上进行结构设计,确定出衣片形状及各部位尺寸大小,“立转平”使得可以将服装立体的三维图形转化为平面形态的二维图形,这极大地简化了服装结构设计的绘制难度,所以具有空间想象的思维对结构设计是有很大帮助的。学生对裤子的结构处理有了一定了解后,可以让学生绘制一些简单的款式变化。如:口袋的变化、长短的变化。从简单到复杂的进行变化设计,这是从教学内容上,在教学手段上可以采用的方法。

二、结构与款式、面料、工艺四者一体化教学

服装款式是结构设计的前提和基础,如何根据具体的款式要求设计出合理的服装结构,是一个优秀打版师的必备素质。在教学上要教会学生看图制版,根据款式特点,结合服装的风格、造型特点处理版型。例如,在教学生进行时尚连衣裙的设计时,可以让学生先学习看图的方法,即分析款式特点、比例关系,绘制穿着效果图,再用手工制版和CaD制版两种方法绘制出最后的样板,用这样的方法可以很准确的表达出设计师的意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一起绘制,最后再选择一些变化款式让学生自己打样并制作,检验学生自己打样制成成衣的效果,并讲评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会了理论知识,同时进行了实践操作,老师随堂指导,及时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实践能力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能够对照款式准确的打版,了解服装材料知识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是了解面辅材料的质地性能差别。服装制板时要掌握面辅料的性能,以便在制板时做出相应的适当调节,如按其自然回缩率、升温缩率、缩水率等具体性能和数值,在制板时进行调节,以确保成品规格的要求,另外要根据面料的纱支、密度、垂感、织纹组织和厚度、软硬度等在制板中区别对待。

服装结构与工艺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工艺上的缝份结构、缝边构造、内部构造区别、整形工艺等方面的变化在制板时都要进行适当的处理和调整。一方面结构设计要适应工艺要求,即结构设计在工艺中能够实现不同的结构处理,工艺手法有所不同,要充分考虑工艺特点来设计结构。如以西装领为例,领面、领座的关系要准确,做出的领子才会服帖漂亮。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充分理解这一结构特点,还要借助工艺手段来实践。实际上,结构理论很抽象,与实物之间还有距离,用具体的工艺来表现更为直观,印象更深刻,特别是通过实际工艺演示,可以调整结构设计的不足,有助提高结构设计水平。

三、参与企业实践,提升整体素质

如何真正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企业打版之中,还要考察现代服装企业的实际运作。通过参观、见习,形成对企业打版的初步认识。然后开展服装结构项目教学,与企业进行合作,由企业派师傅来进行该教学实训活动或者学生下厂生产实习,针对企业要求,全程加以训练。根据客户的订单来开展一系列的服装结构训练,从制定规格尺寸、绘制样衣结构、制作样衣等流程,完成后由客人确认,才能进行系列样板推放,样板分解、排料等相关工作。这些过程的熟练把握,使得生产实习有的放矢,从时间上缩短了毕业生参加工作的适应期。因此,如何把所学知识转化为技能,熟练应用于样板制作,更快适应企业则更为重要,意义更加深远。毕竟服装版型是企业生存的根本。

要教好服装结构设计,就需要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通过整合结构课程内容,“立转平”,强化基础知识学习和训练,融入计算机信息技术,把款式、结构、工艺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反复的纸样训练,深入掌握打板的基本方法;通过对服装企业制板工作的分解,熟练把握相关环节的特点。

参考文献:

[1]《服装结构设计》第四版(高教版).

[2]《服装制版与缝制》(劳动版).

服装结构设计教程篇7

关键词服装结构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s.2015.03.058

DiscussiononCostumeDesignteachingmodeReform

LiUXiaodong,ZHanGmei,wUChunyan,BaiXiaogang

(DepartmentofFashionDesignandengineering,Quartermasterinstituteof

Scienceandtechnology,JilinUniversity,Changchun,Jilin130062)

abstractCostumedesigncoursesarethebackboneofprofessionalcoursescollegesclothingforprofessionalskillstraininghasanimportantroletoachievethedesiredeffectofteaching,strengthentheintrinsiclinkbetweencurriculumanddeepenlearningexpertiseclothing,paperdiscussestheincreaseinprojectteachingpractice,anadditionalexperimentdesigncourses,strengthenthetrainingsystemandtoimportthree-dimensionalmappingapproachtoreformteachingmodelconstitutestheteachingandsoon.

Keywordscostumedesign;teachingmode;teachingreform

1服装结构课课程问题研究

1.1如何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作为一门知识系列性较强的课程,有较完备的理论知识内容,教学中旨在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结构设计的理论,包括人体与服装的关系,省、领、袖的结构设计原理及结构设计方法,各部件间的组合变化关系,因此习惯性教学常以理论教学为主来完成课堂授课;但结构设计课程中的知识点内容较抽象不易理解,因此常需要实践补充来加深理解知识点,另一方面理论知识最终是运用于具体的实物中,因此服装实践也是检验服装结构理论运用的最佳标准。然而究竟在什么地方运用实践、什么地方理论阐述、二者如何结合,使服装结构课程在有限的学时内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些都是教师从事服装结构课教学长久以来一直的研究方向和目标。

1.2如何加强专业课程间的内在联系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与诸多服装专业课程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服装设计、服装款式设计、服装造型设计课程内容是其结构设计的基础,而服装工艺学、服装工业制板、服装生产管理、服装人体工程学等课程又以服装结构为基础。因此,服装结构课程既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又是服装知识储备运用的综合课程,如果能将服装结构置之于服装系列教学的大课程中,不单纯地将其看为一门课,而是作为一个教学分支来展开教学,对服装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将是一项深化工程,因此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中如何恰到好处地贯穿相关课程专业知识,加强专业课程间的内在联系,也是服装结构设计课教学模式探讨的一项重要内容。

2服装结构设计教学模式的改革

2.1增加项目式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是为未来进入社会的服装生产服务,因此不可避免地与服装订单及目的性生产相关联,因此在服装教学的实践中可以结合订单的实际要求进行项目式教学培养,增加实践环节。如在讲到女西装的综合制图环节时,由于女西装结构复杂,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困倦和烦燥的情绪,不能正确将结构制图的方法掌握。在这个环节中可采取项目式教学,指定客户需求,让学生为其设计款式,并根据自己设计的款式进行剖析和绘制结构图,学生们产生了兴趣,乐于实践,积极参与制图,再由教师依据学生设计的款式及结构图进行单独讲解和西装系列化款式变化及结构设计变化的综合总结,不仅使学生掌握一款西装的结构设计,还对比学习了其它的款式结构,增加了学好西装结构的兴趣,加强了款式图结构图间对应互换关系的认识。

2.2增设教学实验环节,贯穿服装工程各环节

服装如果纯以理论教学为主,会有大部分学生对抽象的结构关系的理解片面化,适时地增加服装生产环节是对结构内容学习的加强。如学生在学过裤装结构以后,很多同学对裤装中的上裆、下裆、中裆、侧缝、横裆、立裆的位置混淆不清,相互间的关联更无从理解,严重地影响了裤装结构原理的掌握,只能机械的记忆,对不同款式的变化只能照搬照用,因此,增加裤装制作的实验,让学生自己设计款式、制板并缝制裤装,复杂的结构关系通过工艺制作很容易理解,此时再讲款式结构及变化,板型的疵病修正,印象就更为深刻。在实验环节结束后,学生们感慨地说:“实验中,我开始将裤(下转第148页)(上接第119页)子缝反了,后来终于搞明白了哪片接哪片,通过实验我知道了裤子制作的全过程,也知道了裤子结构图中线条的意义,很开心”,“通过制作我对服装结构产生了兴趣,很期待下学期的结构课”,“我在实验中知道了认真的重要性”。通过实验教学环节的开展,使大部分同学对所学到的结构知识进行了运用和发挥,制板能力大大增强,同时,简单的裁剪、缝纫操作为以后的制作工艺做好了准备,减少了易出错的环节发生。

2.3强化制图训练体系,提高制板能力

服装结构设计的实现需用结构制图体现,因此制图水平的高低是制图优劣的体现,也是结构设计能力的体现,一张好的结构图不仅要求结构合理,还要制图清晰干净、准确表达结构意图,因此制图本领的培养尤其重要。结构课作为一门必修课,为了考核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多数高校将其设为考试课,70%~80%左右的成绩需要在试卷中体现,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督促学生认真完成结构图的绘制,除了要求学生认真记好课堂笔记还要即时做好课下练习,制图中需要耐心和细心,稍不留心就会出现制图错误,而自己经常对较大的错误“熟视无睹”,小错误如不及时纠正往往会造成更大的错误,因此课程中大量的结构图需要教师即时的纠正和检查,除此之外,对于不能时时关注的制图细节,可采取课堂互批互改的环节,取长补短,共同学习,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也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尽量避免学生带着错误进入下个环节的学习。同时教学中还可适时地将制图作业或笔记进行展示,让学生在看到别人作业的时候,看到自己的差距和位置。久而久之,在一查二批三看的强化制图训练体系制约下,达到共同进步的教学目的,只有将制图训练做好,制图的本领提高了,结构制图的原理掌握了,制板的能力也才会加强。

2.4导入立体构成教学环节,提高服装综合制板能力

众所周知,服装平面结构设计与立体结构设计同为服装制板的两个方面,二者有着极大的互补关系,随着社会上人们对服装款式求新、求异心理的迫切驱使,立体构成式服装越来越多地走入社会,立体构成服装着装效果好,成功率高、造型直观,但单一的立体构成服装成本高、效果具有随机性,且受操作者经验手法、操作中必须具有人台等的限制,常具有局限性,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达到扬长避短、提高工作效率、合理使用面料,达到优化设计效果的目的,如在领子的学习中,可结合花式领的设计让学生体验平面结构与立体构成结合的制板方法;再如样衣的试穿阶段,可结合立体构成的方法进行板型校正,减少了疵病,优化了设计。通过立体构成教学环节的加入,实现了平面结构与立体构成的结合,提高综合制板的能力,学生在教学中学习了方法,为高级制板水平的培养奠定基础。

3结语

服装结构设计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实用课程,在教学中一定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教学水平为目标、以常规教学模式为主导、以革新模式为倡导,稳扎稳打、按部就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与社会结合、与实践结合、与企业结合、与实际结合,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合格的服装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瑞璞.服装纸样设计原理与应用.女装篇[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

服装结构设计教程篇8

[关键词]服装结构服装工艺一体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tS9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4-0180-02

《服装结构设计》与《服装工艺制作》是中等职业学校服装设计专业开设的两门核心课程。服装结构设计是服装中针对不同款式进行制图与制板的过程;服装工艺制作是将裁片运用一定的缝制技巧组合起来的过程。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这两门课一般由两位老师分别讲授,由于课程内容不够衔接,教学方法不够统一,往往造成理论和实践脱节,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我从1995年开始探索将这两门课程实行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使“教学做”合一,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一点个人看法。

一、分授教学的缺陷

《服装结构设计》与《服装工艺制作》分授教学,虽然任课教师可以集中精力钻研教材、研究教法,较好地驾驭教材、实施教学。但随着现代服装产业的发展,新教材、新技术、新工艺的采用,客观要求服装结构设计与服装工艺制作必须紧密结合,而分授教学的缺陷就日渐凸显:

(一)教学内容不衔接

由于分授教学,讲结构与讲工艺的两名教师授课范围界定不清,往往在“裁剪”这个结合点上互相推诿,成为服装专业教学的薄弱环节。而“裁剪”恰恰是服装成衣外观效果的重点,这个重点不突破,就无法进行服装成衣制作。例如:讲结构造型的教师,通常在理论上讲授几款服装造型,课程就基本结束了。上工艺课时,多数学生往往拿着面料无从下手。讲工艺课的教师只能再从打样板、校样板、排板与裁剪主料、辅料配伍等讲起,最后才能导入工艺制作的主课,直接影响了工艺课的教学进度。有时因为结构教师与工艺教师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不连贯,两门课衔接不及时,造成信息混乱,也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法不统一

由于分授教学,讲结构与讲工艺的两名教师的教育背景、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实践阅历的差异,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有时学生习惯了一种教学方法,当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出现的时候,学生往往还需一段适应过程。例如:在讲授案板扣烫零部件时,有的教师不讲方法和技巧,要求学生扣出来就行,往往需要经过多次扣烫才能完成工艺要求;有的教师按照服装工艺标准,要求学生在扣烫止口时,必须将熨斗从外向里、从右向左进行,反面朝上沿线迹虚出0.1依次扣倒,以保证正面止口顺直,没有虚眼皮,一次成功。这样,两位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要求不统一,往往造成学生无所适从。

(三)理论和实践分离

由于分授教学,讲结构的教师偏重结构的研究,讲工艺的教师偏重工艺的研究,这种教学模式比较注重理论学习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但由于理论与实习的联系不足,特别是理论和实习的教学进度不一致,教学中存在着重复讲授、重点难点不统一、要求不一致等情况。加之有的教师知识技能单一,难以帮助学生实现结构与工艺的完美结合。例如:有的结构教师缺乏工艺实践,在讲授上衣结构制图时,照本宣科,讲解单一、死板。当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特殊体型时,往往不知如何正确调整肩宽与胸围的差数,做出的服装没有达到美化人体的目的,犯了服装结构上最忌讳的错误;同样有的工艺教师不熟悉结构或工艺不精,必然授课简单,做不到举一反三,甚至发现不了样板中存在的问题,导致服装成衣成为次品、废品。

由此可见,分授教学有违服装专业内在的教学规律,也不适应现代服装产业发展需求,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必须加以改进。

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

服装结构与工艺一体化教学,就是把《服装结构设计》与《服装工艺制作》这两门核心课程由一位教师讲授,从款式设计到结构设计,从样板设计到工艺设计,直到制作成衣,教师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合二为一,做到“做中学、做中教”,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正如一位服装前辈说过的那样:“一个好的设计师,她的作品不一定是精品;而一个设计师配一个好的工艺师,她的作品一定是精品”。一体化教学就是要实现二者的完美结合,把服装设计的最佳效果充分展现出来。

(一)整合课程内容,实现教学内容衔接

在一体化教学实践中,坚持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导向,按照突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的课程标准,将两门课程进行有效整合,制定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服装外观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三大模块为支撑的一体化模块课程内容,采用基础平台加专门化方向的专业课程结构,将理论知识与实习训练合二为一。围绕提高“核心技术”能力教学内容,突破传统的“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技能训练”的学科化教学模式,把教材中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精缩成各知识点,串成知识链,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例如:在讲授女装结构时,重点讲授基础型(原形)应用和变化规律,通过若干款实例,使学生掌握女装结构原理,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在讲授女装裁剪时,重点讲授款式与面料的搭配及面料性能、纱向对成衣效果的影响。在讲授女装工艺时,重点讲授领子、袖子、止口在成衣中的重要性。这样,把服装结构与工艺的教学内容有机衔接,使学生学习的知识结构更加系统,专业理论更加连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二)围绕项目教学,实现教学方法统一

在一体化教学实践中,坚持采用“项目教学法”组织教学,围绕工作项目课题,以技能训练为中心,由师生双方共同在实习实训教室,通过模块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在教学组织和实施手段上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突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应用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特别是在实践教学环节,融理论、实训、职业技能鉴定于一体,让学生在模拟企业生产实境中进行综合性的技能训练,并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体现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并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实现了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操作技能训练的统一。

(三)着眼企业需求,实现理论实践结合

在一体化教学实践中,坚持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从满足企业实际岗位和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出发,同时也与职业资格认证相衔接,加强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在教师边教、学生边学、边做实操情况下完成教学内容,实现了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的零距离。例如:在讲授女装结构与工艺时,让学生走访企业,进行市场调研,每位学生至少收集5至10款不同服装款式图(效果图),然后由学生选出最喜欢的有代表性的几款作为教学内容。然后由学生自己打板,教师对各个样板逐一点评,使全体学生受益。在工艺环节中,让学生自己设计工艺方案,自己检验工艺时效、质量,最后将成衣与样板对照,互相讲评成衣质量和不同工艺方案的利弊,使学生对专业技能和工艺流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较好地掌握了服装结构设计的原理、服装工艺设计的技巧。这样,拉近了学生的技能与岗位需要的距离,较好的解决了人才培养中学生所学技术与企业岗位需求脱节的问题,制作出的成衣与市场的款式结构设计及工艺设计相符度大大提高,得到服装行业专家的认可和好评。

三、一体化教学的初步成效

服装结构与工艺一体化教学,有效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做到了教学相长,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专业技能的“双提高”。

(一)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服装结构与工艺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不断加强学习和实践,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才能适应一体化教学的需要。我从事服装专业教学16年,这些年就是在一体化教学实践中,一步一个脚印地不断丰富和积累教学经验,不断锻炼和提高专业技能水平,成为一名“双师型”专业教师。现在我不仅能够承担《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制作》、《服装材料与应用》、《中国服饰史》、《立体裁剪》、《服装推档》、《特殊体型制版》、《工业化样板》等多门课程授课任务,而且技能水平也不断提高。2008年在辽宁省纺织行业服装制作工(制版)职业技能竞赛中,我经过理论考试、实际操作考核和成衣动态展演三个部分内容,最后获得第一名,荣获了“辽宁省纺织行业服装制版职业技能大赛状元”和“辽宁省技术能手”称号,同时晋升技师资格,并被辽宁省总工会授予“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2009年又荣获辽宁省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服装行业“十大技术精英”称号。

(二)促进了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

服装结构设计教程篇9

一、传统中职服装结构制图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兴趣低

中职生年纪普遍较小,生理和心理处于养成阶段,对事物理解能力不强,自控能力差。服装专业自身的特点导致学生学习过程中兴致不高,服装结构制图教学的枯燥性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容易出现厌学心理。由于知识自身是由丰富的实践内容构成,而语言是抽象的,教学中教师通过有语言文字构成的书本进行教学,往往是利用枯燥的说教灌输知识,学生进行大量的背诵而不理解其中真正含义,很难进行后期的实际操作,容易失去学习兴趣,造成教学过程和实践分离[1]。

(二)教学效率低

服装专业是一项实用性很强的学科,而突出直观性和实践性这一特点,可有效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由教师在讲台上运用书写板书和口授的形式为学生讲解,实践课程也是由教师示范,学生观看。由于成本的限制,很难做到所有的学生都进行实际操作,学生只是进行知识的接受而不能实际进行操作,这种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动手能,严重影响教学效率,学生不能对所学知识进行很好的掌握。

二、服装CaD在中职服装结构制图教学中的优势

服装CaD是服装ComputeraidedDesign的缩写,指服装计算机辅助设计,是一种功能强大的服装结构制图软件。随着近几年我国科技快速发展,服装CaD软件在服装设计领域中占有重要作用,在中职学校的教学中也广泛应用,对服装专业的教学有很大帮助,其具体的优势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提升教学效率

要想提升服装结构制图教学效率,培养中职生的创新能力和专业素质,教师就不能单纯的站在讲台上进行教学,要运用丰富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能力。而服装CaD设计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教学效率。例如,传统教学中,教师对结构图的绘制和设计主要是根据自身的设计水平进行构思,然后在纸上显现服装款式,这种绘图方式不但要求教师有良好的绘图能力,还要对服装进行仔细的计算、推导,绘画难度大,设计效率低,在课堂中对绘图图纸的展示很少,学生大多数是通过书本知识进行学习,很难提升服装结构制图能力。而服装CaD辅助教学,改变了传统的绘图方式,通过计算机中各种形式的绘画手法的展示,教师可以轻松的利用计算机控制进行服装的设计制图,计算机中对数据的精确和规范性,为教师的教学过程提供便捷。另外,教师通过计算机,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服装结构制图的过程,使学生全局的观看整体制图,全面的了解绘制的每一片布料的位置、形状和数量,使学生从整体的角度了解所学的知识。学生理解后,运用CaD软件,更快捷的对西服、衬衣等各种服装进行制版和排料等操作。在没有剪刀和尺子的辅助工具情况下制图,保障服装制图中的准确度和效率。运用CaD软件制图,不但改变学生对样板手工绘制的限制,还扩展了学生的视野。运用计算机自己进行制图,既丰富了教学模式,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性,有效提升教师教学

效率。

(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服装结构设计教程篇10

【关键词】立体;实践;省道转移

在服装领域,用“流动的雕塑”来形容服装,是非常形象而生动的。服装,人人皆知,人人皆用,可这么普通而熟悉的东西,在某些教学层面却让人有些迷惘。如《服装结构设计》这门课程,既是服装专业的基础课程,又是教学的主干课程,在服装制作过程中具有承接理论和实际操作的桥梁作用。这么重要的一门课程,却没有一本实用的、针对性强的职高教材,实在很引以为憾。

我长期在教学第一线从事服装教学,在教高二年级《服装结构设计》时,有一些体会想与大家分享,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服装立体结构意识

晚会上,我们欣赏婀娜多姿的晚礼服;商界,我们欣赏企业精英们精明、干练、简洁、合体的职业服装;当今,我也有几分欣赏让人回味的乡村风格的服装……。这形形、让人倾心的服装又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除了效果图设计和工艺制作这两个重要环节,还有《服装结构设计》这门关键性课程。要想学好《服装结构设计》,必须让学生了解服装立体结构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明白“服装的基本结构和形态”是由人体的外形决定的,这一点非常重要。

在《服装结构设计》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分析款式图或效果图所表现的服装造型结构组成的数量、形态细部的吻合关系以及结构制图分解的能力,还应融入立体构成的基本要素。将效果图所表现的服装结构,直接用布料复合在人体或人体模型上进行剪切,通过将平面状布料收省、抽褶、分割等形式,练习处理服装褶皱、悬垂、凹凸、波浪造型和复杂线条。这种使用立体因素的实践教学,能帮助学生形成一种立体组合意识,使抽象思维转变为具象思维,从而达到教学的初步效果。

二、从实践中理解掌握服装结构设计

1、从工艺制作中理解

服装专业是产业课程,强调知识的应用性,实践性,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服装专业的教学也应围绕此目的采用互动式教学。开辟生动活泼的课内外学习课堂,进行开放式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服装专业课教学,一般是一门课程一个教师,即使一个教师上同一个班的两门专业课,也基本是依据课本内容讲学,相互联系不大,学生理解不易。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学校把眼光放远了,办起了校办企业,从外地接单,承接各式各样服装款式的制作。学校服装高考班在高二年级时通常会安排工艺强化实习一个月,白天实习,夜晚上其他专业课。结构制图课一周上两个晚上,学生工艺流水制作三天后,晚上上制图课时,把白天实习所做的服装样衣穿在人体模型上,根据工艺制作的方法来分析款式。做过领子的学生对领子的结构有了较明确的认识;做过袖子的学生对袖子的结构有了清楚的认识。学生们通过互相学习,教师旁引,一周花两个晚上的时间学习一款服装结构设计就不是件难事了。一个月下来,四款结构设计图就完整的呈现出来。学生学习兴趣大,教师教学轻松,效果很显著。学生们在往后的学习中回味起来,也别有一番风味!

2、从纸样设计中理解

服装是有生命的,一件好的服装穿到人身上,会使人精神焕发,神采奕奕。反之,则会使人精神萎缩,无精打采。这其中除跟设计效果图和工艺有关外,还跟纸样设计有直接的关系。高二年级学生对制图基础知识已有所了解,也有了一定的动手绘图能力,对基本图画法及步骤也已掌握,如何让学生把书本知识与企业纸样设计方法有效的结合起来,主要有两步,其一是服装基本框架图(含有基本省),其二是根据款式图进行局部结构设计。

裙、裤、上衣都有它们的基本图。把基本框架图画好后,在基本图的基础上进行局部结构设计,局部设计必须跟款式保持一致。其中难度最大、最难理解的是省道的转移。在教学过程中,我给学生找出了一条省道转移的规律:(1)确定新省道造型线;(2)找出须转移的块面(在不改变款式特征的情况下,必要时可添加辅助线);(3)通过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块面,迸拢基本省,形成新的省道或褶裥。学生把这一条规律熟记下来后,通过灵活运用,结构设计也就容易多了。服装专业技能的学习,不能光讲不练,往往一个知识点需要一段时间进行相应的技能训练,以熟悉、巩固技能操作要领。同时也要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教师更要善于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古人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以胸省转移为例:教师讲解分析完一个胸省通过转移后形成另一胸省或褶裥的基本型特点,学生在领悟这个知识点的基础上,还要能独立思考分析各种款式胸省转移之间的变化,并且尝试各种胸省转移纸样的制作到最终熟练完成各款正面衣身的实物制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会很自然地遇到许多问题、难题。教师此时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和思考中去,指导学生如何解决出现的问题,甚至要和学生共同思考,一起解决问题,一起在实践中完成再创造的劳动。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持着教鞭发号施令的夫子,而是一个引路者、同行者,是学生交流与合作的对象,也是学生学习的扶持者。正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3、从cad制板中理解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服装行业的cad制板技术已经运用到了大、中、小型的服装企业,由此,服装cad教学迫在眉睫。服装制板传统上是手工操作,效率低、重复量大。而cad借助电脑的高速计算及储存量大的优点,使设计效率大大提高。结构设计(纸样或打板)省去了手工绘制的繁复计算和测量,不但速度快,准确度也高,可以非常方便对纸样结构线条进行修改、移动和调换。运用cad教学,学生学起来轻松,容易理解,学习兴趣也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