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艺培训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02:11

花艺培训方案篇1

关键词:插花技能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方法

一、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

职业核心能力是指在人们工作和生活中除专业岗位能力之外取得成功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它不仅是学生适应当前工作岗位的能力,而且是今后职业迁移和职业升迁所必需的基础能力。1998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把职业核心能力分为八项:自我学习、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与人交流、创新革新、外语应用,前三种是方法能力,后五种是社会能力。这些能力能让人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做人。它适用于各种职业,是伴随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人综合素质的体现。调查显示,工作态度、敬业精神、人际关系处理、团队协作等非专业技能的缺乏已成为大学生就业的最大障碍。所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对于如何围绕核心能力培养目标,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创新评价考核体系的研究相对较少。下面对高职插花艺术课程蕴涵的核心能力培养目标进行分析与界定,开发和选择适合高职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和考核评价方法。

二、高职插花艺术基础课程中蕴含的职业核心能力

插花艺术基础是高职园艺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拓展课程,也是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载体。插花艺术基础主要培养的是插花员,插花员的就业岗位有花卉市场及花店插花员或老板,宾馆、饭店或婚庆公司的插花员等。主要服务范围有会议、餐厅、宾馆大堂、丧礼祭祀、婚礼、庆典、艺术欣赏等。根据岗位和职业能力需要,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包括以下部分:基础理论与基础造型;礼仪花艺的设计与制作,装饰插花的设计与制作,艺术插花的设计与制作。

从岗位实际出发,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比较真实的情境下学习和实践。每个综合项目都是由若干个小单元组成的,所有小单元完成后进行综合实训。例如,礼仪插花中的婚礼用花设计与制作是一个综合实训项目,学生要先学会一些基础单元,如:手捧花制作;头花、胸花、腕花制作;花车制作;婚礼现场插花制作,等等,然后进行一次综合实训,创设相应的情境,学生根据情境进行作品设计,花材的选择和订购,作品的制作和展示。通过这样一个训练过程,学生的沟通、设计、协调、表达和组织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三、课程教学设计要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职业核心能力

课程教学设计,要围绕核心能力培养目标,改革现有高职插花课程的教学内容、考核方法,将学生自我学习、与人交流、团队合作与创新等核心能力培养渗透到课程教学过程中。

插花员技能性比较强,在课堂教学中,要考虑到学生技能点的掌握是否准确。我在课堂上采取“讲、看、练、评”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技能操作和理论知识,加快学生掌握技能点的速度。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图片,利用实物教学,一边讲解技能要点,一边操作,学生通过观察加深理解。接着学生独立操作,制作作品,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单独点评,指出作品的优点和不足,学生再修改。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技能水平提高较快,对基础造型作品制作的技能掌握比较牢固,半年下来,对所学的基础造型作品都可以独立制作,并可以综合设计,合理使用每一种造型作品,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而且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以岗位标准要求学生,培养合格职业人。如对于各种花材的保鲜和插花中花材剪切口的剪切方法,花材插入花泥的深度,制作过程中周围环境清洁的保持,作品完成以后周围环境的整理,等等,都是关于基本操作规范的要求,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技能训练,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改革评价考核方法,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提高

考核评价是项目化教学的重要环节,针对专业培养目标和插花艺术基础课程特点,对基于项目化教学的插花艺术基础课程考核评价方案进行了探索与实践,确立了注重学生职业素质和综合技能的考核,重视过程考核兼以结果考核评价方案。具体方法:过程成绩占70%,结果成绩占30%。这种考核方案,不仅加强了插花艺术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培养,而且实现了插花艺术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教学目标,如下表。

插花艺术基础项目化教学职业素质和学习过程考核评分表

花艺培训方案篇2

【关键词】教学改革情境式教学插花制作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220-01

插花制作是园林专业必修课程之一,也是本专业的必备技能。是指将植物的枝、叶、花、果等作为素材,通过各种艺术的加工手法,重新配置成精美绝伦极具艺术感染力的作品。插花艺术在我国已有悠久历史,早在唐宋年间就创作出理念花、自由花等体现文人雅士志趣所在的独特风格。而在近代,插花制作艺术一直快速发展,对制作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编制合理的教学内容,让这门古老的课程焕发新生成为我们要深入探索研究的重要问题。唯有改革,才能跟上市场的步伐,把稳职业岗位的脉搏。

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后,发现实际课程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帅艳荣在《插花艺术与花艺设计对比教学初探》一文中指出,当下的教学模式较单一,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张金锋通过《花艺环境设计工学一体化课程开发》一文提出了对插花制作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进行改革,增加教学实践的比重等观点。

一、课程教学改革的作用和意义

(1)改变单一化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传统教学模式中,以讲授教材内容为主的教学方式较为枯燥,学生不易理解,难以学以致用。本课题将构建情境式教学环境,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单元学习目标,淡化理论教学,强化动手实践,形成以“做”为主,以“学”为辅的教学模式。

(2)优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应用型人才

以市场为导向,删减已被淘汰的制作技法和造型模式,增加诸如商业场所花艺设计等符合当下趋势的实践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中,掌握该情境下的工作任务形式和制作标准,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应用拓展能力。

二、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

(1)基于工作任务的课程内容体系构建

情境式教学以工作任务、过程系统化为出发点,以真实的花艺设计为载体,构建模块化的“项目”课程体系。按照这个思路,可以设立为3个模块,7个学习情境,从而构建出“基础―应用―创作”三大模块的情境式课程内容体系。

(2)以实践为导向的情境式课程教学实施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完成前期咨询准备、执行操作、交流展示等环节。课程实施可分为前期校内训练和后期校外实训两个部分。校内训练的具体流程分为课堂讲述、教师示范、发放任务书、制定方案、学生制作、教师修改、交流展示和分享提高。校外实训部分可以在高水平的花店或花艺工作室设置实训基地,依托企业的项目来训练学生制作各类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花艺作品。从前期接洽、方案设计到作品插作完成,学生全程参与,学习效果显著。

三、课程教学拟达到的目标

(1)改变插花制作课程脱离实训、纸上谈兵的教学现状

传统插花制作课程照搬教材内容,理论知识比重过大,教学内容较单一,容易脱离实际,学生学习效果不佳。因此必须对现状进行改革,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大胆探索。

(2)完善情境化教学内容的选择及增强实训内容的力度

插花制作历史悠久、技法多样。然而有部分冗长繁琐的造型已逐渐被淘汰,只有选择市场接受度最高的造型风格和制作技法,才能保证教授的内容符合工作岗位要求,因此在设计情境化教学时,对内容的选择尤为重要。而通过加大实训力度,能有效提高学生对职业技能要求的认识,为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四、课程教学拟解决的重点及关键问题

俗语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实训的材料和机会,那这门以实践为主的课程将难以开展,再多的技法和创意也只是纸上谈兵,无法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因此,课程教学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有以下三点:

(1)课程中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开阔眼界、熟练的掌握相关技能。采用大量的优秀插花作品图片,选取符合当下流行趋势的设计造型,教师亲身示范。在保证掌握基础技能的同时,鼓励学生积极拓展创新能力,发挥创作热情。

(2)在满足课程需求的前提下,将有限的实践经费用活,实现效益最大化。可以通过鲜切花的重复使用、避开节假日花材涨价、仿真花辅助教学、充分利用校园内现有植物等手段,来控制实践成本。

(3)与企业协议合作,发展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最真实的项目操作环境。通过一学期情境化教学的训练,学生可以达到插花技能的初中级水平,对于大中型花艺设计工程项目而言,是一支强有力的技术团队,所以将受到协议公司的欢迎,优秀学生还可以推荐就业,能够实现校企互惠互利。

参考文献:

花艺培训方案篇3

(广西纺织工业学校,南宁530007)

(GuangxitextileindustrialSchool,nanning530007,China)

摘要:专业课程开发是提高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本文根据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流程,探索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中职民族印染技艺课程开发,并结合教学实践体会,总结归纳了民族印染技艺课程开发关键步骤的工作内涵,为中职染整技术专业课程建设提供参考案例。

abstract:theprofessionalcoursedevelopmentisanimportantmeasuretoimprovetheteachingqualityofthesecondaryvocationalschool.accordingtothecurriculumdevelopmentprocessoftheworkingprocessorientation,thispaperexploresthecoursedevelopmentofthenationalprintinganddyeingtechniquesinsecondaryvocationalschoolbasedontheworkingprocessorientation.Combinedwiththeteachingpractice,itsumsuptheworkconnotationofkeystepsofthecoursedevelopmentofnationalprintinganddyeingtechniquestoprovidethereferencecasesfortheprofessionalcourseconstructionofnationalprintinganddyeingtechniquesinthesecondaryvocationalschool.

关键词:中职;民族印染技艺;扎染;蜡染;课程开发

Keywords:secondaryvocationalschool;nationalprintinganddyeingtechniques;tie-dyeing;batik;course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4)34-0252-03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3年度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一级立项项目《〈民族印染技艺〉品牌课程和教学资源库建设》(桂教职成〔2013〕44号)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潘荫缝(1962-),男,广西合浦人,广西纺织工业学校高级讲师,高级染色技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染整技术专业教学及纺织品颜色复制方法。

1民族印染技艺课程开发价值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主要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文化教育”。2013年5月,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民委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的意见》,要求职业院校把“授业”与“育人”有效结合,推动民族文化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以培养专业技能为重要目标的职业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载体。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有助于加强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和内涵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民族印染技艺主要是指以绞缬(扎染)、蜡缬(蜡染)为代表的手工印染制作技艺,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技法多样、表现丰富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独特技艺。民族印染产品韵味气息独特,形式丰富多彩,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蕴藏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具有较高市场价值,这为学生创业提供了市场空间。

广西纺织工业学校染整技术专业利用染整专业的技术优势,开发民族印染技艺课程,是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和坚持。除了传承扎染蜡染传统技法外,还探索利用现代数码印花技术,拓宽技法和作品内涵,达到传承和创新,为我区民族印染技艺行业培养人才,使具广西民族特色的扎染蜡染技艺得以发扬光大。同时,丰富专业教学的内涵,拓展学生的创业视野,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2社会调研

该校是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立项建设单位。染整技术作为重点建设专业,为服务民族地区特色经济,发挥职业教育传承民族文化和技艺的作用,将开发民族印染技艺传承课程作为一项建设任务。根据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流程,成立课程开发团队,组织教师对广西、云南、贵州等地的扎染蜡染产业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并通过网络、查阅相关文献调研民族印染技艺传承和教学现状,邀请广西区内外民族印染技艺方面的能工巧匠研讨访谈,了解扎染和蜡染的人才需求现状、岗位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

2.1人才需求扎染和蜡染是在我国部分地区仍然保留的民族印染技艺。一些民族印染工艺保留较好地区同时也是旅游热点地区,如云南的大理、贵州的安顺、湖南的凤凰等地都保留了较好的传统扎染、蜡染工艺。广西各族群众都有对织好的布料进行扎染、蜡染等加工传统。其中,蜡染以隆林、融水苗族居住主要地为多,扎染则以乐业、靖西等地应用较广,其它民族地区也有不同程度的分布,但均因人才缺乏制约了规模的发展。

我区制作的扎染蜡染产品图案纹样非常丰富。除了动物纹样、植物纹样、人物纹样和几何纹样等,还有花山岩画、壮锦图案、铜鼓纹等特色装饰图案,并且各民族均有各自喜好的吉祥图案,这为民族印染技艺产品表现提供了丰富的民族特色元素。扎染蜡染除了用于服饰、包、袋等制作外,还用于家庭装饰,如窗帘、床上用品、椅垫、台布、壁挂等产品制作,市场前景看好。然而,企业普遍反映熟练制作工缺乏,年轻的制作工则是更少,原有的制作工主要是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来培养。广西具有丰富的茧丝绸原料和民族文化元素等扎染蜡染制作的资源优势,加上丰富的旅游资源正在不断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客前来观光旅游,这为民族特色旅游产品的制作和销售提供了资源和市场。民族印染技艺是制作民族特色旅游产品的重要技艺,要满足市场需求,发挥资源优势,急需培养熟练制作工。

2.2扎染蜡染制作扎染和蜡染的原理都是通过防染手段形成图案花纹。扎染,主要通过缝扎捆绑等紧结性措施来阻碍染液渗透织物而达到防染目的,形成白色纹样,如再配以灵活的白地着色技法,则可以获得丰富多彩的图案纹样效果。蜡染,则通过在织物表面涂布防水性蜡质来控制染液渗透而达到防染目的,并且还因脆性蜡质的龟裂,形成风格独特的图案纹样。根据上蜡程度、涂布方式的不同,也可以获得样式独特多变的图案效果。

扎染蜡染加工采用的技法染法较多,可以根据所要形成的图案特点灵活运用,获得变化多样的色纹。如结合现代数码印花技术,则更能制作出新颖别致、题材多样的服饰产品。一件优秀的扎染蜡染作品,需要精致的技法,巧妙的构图设色,是娴熟运用各种技法染法的结晶。

2.2.1工作过程扎染和蜡染的原理相似,但制作工艺有明显区别。扎染产品制作工作过程为:选择面料—设计图案—将图案描绘于布料—手工缝扎—冷水浸泡—染色—水洗—拆线—水洗—晾干—烫平;蜡染产品制作工作过程为:选择布料—图案设计—将图案描绘于布料—上蜡—冷水浸泡—染色—水洗—去蜡—晾干—烫平。

2.2.2职业能力要求一线制作员要熟悉民族印染产品制作环节,掌握扎染蜡染制作的常用技法及关键技能,能够根据图案形式灵活运用技法,独立制作扎染蜡染作品。能够采用涂印、复写或描稿法复制图案,并具有能够进行布局和图案设计处理初步能力。

民族印染技艺制作产品具体、直观,比较适合中职生学习。中职生经过系统学习和训练,可以成为熟练制作员。但制作过程中有很多细节需要留意并积累经验。要求制作员要细致、耐心,具备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3学习内容选取与序化

根据民族印染技艺岗位工作任务特点及职业成长规律,本课程开发成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工学结合的课程。对于课程内容选取,要做到专业性、实用性和课程培养目标相结合,根据扎染蜡染产品制作的工作过程、职业能力分析,确定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

3.1学习内容选取要学会制作扎染蜡染作品,首先要知道必要的相关知识,如所需的工具、材料、技法及制作流程。了解基本技法后,进行技法体验练习,通过学做一体,在教师指导下循环训练。再通过自主制作训练,能够熟练运用多种技法综合制作产品。

扎染蜡染制作的工作过程中,面料选择、染料选用、图案复制、技法运用、染法运用等是重要的工作要素;图案描绘复制、图案扎制或上蜡、产品染制则是关键环节;图案复制、缝扎或上蜡、染色工艺实施是核心技能。岗位专业能力可以归纳为图案复制能力、技法运用能力、染色工艺设计和实施能力。要实现课程培养目标,学习内容主要安排为:工具与材料认识、基本技法练习、染色技法练习和作品制作,再结合数码印花技术,安排数码印花仿蜡染作品制作、数码印花技术与扎染蜡染技艺综合运用制作作品,以拓展民族印染技艺的应用,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考虑到中职染整技术专业学生一般无素描造型的基础,图案设计复制能力较为薄弱,虽然在批量生产上对制作工的图案复制能力要求不高,但作为扎染蜡染制作的主要内容,在图案复制环节上重复安排一些简单的民族元素图案复写或描稿,让学生循环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简单图案的描绘手法,为职业成长打下基础。

将工作过程主要环节按照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等三维目标进行融合,突出职业性、强化实践性,形成课程的主要内容。

3.2学习内容序化大部分中职学生对纯粹的课堂讲授不感兴趣,但对产品制作等实际操作却充满好奇、兴趣浓厚。课程内容的序化就要针对中职学生学习特点和兴趣,遵循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民族印染技艺制作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按照“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技法变换,过程循环”的原则进行序化,先扎染到蜡染,再到与数码技术的结合应用,以项目包含学习任务的形式呈现,学习内容安排从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经过反复研讨、论证,中职民族印染技艺课程主要内容以及排序如表1所示。

4课程标准编制

该校染整技术专业开发民族印染技艺课程的目的是利用染整技术优势为区域民族特色产业服务。通过介绍民族印染技艺的基本技法和知识,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民族印染技艺的基本技法制作民族元素的服饰制品,使学生掌握民族印染基本技法和知识,具备运用民族印染技艺开发制作新产品的能力,达到传承和创新民族印染技法目的,具备相关创业能力,并提升审美能力。课程标准按学做一体化课程要求来编制,成为实施课程教学的纲领性文件。

以“传承民族印染技艺,运用传统技艺制作民族元素产品,提升审美能力”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根据民族印染技艺产品制作岗位的工作需求和能力要求来设计课程内容,以民族印染技法习得和应用为主线设计课程教学。配置多元教学资源,建设建全师资队伍、实训基地等教学条件,保障教学条件能够满足课程教学的要求。以作品为载体,采取多元评价方式,通过学生的作品参展或交流,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鉴赏力、理解力和自信心。再通过产品销售和创业展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刻苦训练的积极性。

5学习任务设计

学习任务是职业工作任务和职业行动领域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反映,是课程的具体实施方案。

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将岗位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以任务形式呈现,把知识点技能点贯穿起来,形成从基本知识的认知、技法体验,到产品制作的技能训练过程,以实用的民族风格产品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学生通过完成多个任务,从作品的模仿制作的生产体验,到作品的设计制作的创新活动,既积累了经验,又掌握了技能,提高创新与创业能力。

5.1学习任务设置通过分析扎染蜡染制作行业发展需要和典型工作任务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以产品制作为载体,设计学习项目。在设计项目中的学习任务时,采取“分层递进,由易到难”的原则,以作品制作过程为中心,并结合生产实际,设置制作工具与材料的认识、基本技法训练、作品制作等学习任务,由模仿制作掌握基本技能后,再到创新应用开发产品。

5.2学习任务安排为了加大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的比例,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学习任务安排采取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指导思想。课内学习任务的安排,除了认知基本知识外,主要训练基本技法及其运用,通过模仿制作来掌握技能。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产品为导向。在产品制作层次上,先安排布片(制作小提包用)的扎染制作,再进行丝巾t恤的扎染制作。通过“样品展示—技法讲解—制作练习—作品点评—总结反思”五个步骤来开展教学,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扎染蜡染产品制作流程中的“图案复制、技法运用、染法实施”等主要节点进行探索和体会,掌握民族印染技艺制作的知识和技能。

课外学习任务的安排,主要是对课内已学知识和技能的巩固和提升。以学生为主体,自主探索、创新,教师做辅导。作为课内学习任务的补充,刚开始时可以对没有完成的课内作品进行续做、重做。但随着学生技能的提升,经验的积累,鼓励学生自选感兴趣题材制作或创作,并尝试作品交流和销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巩固所学知识技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然后,再安排难度更高的民族服饰的扎染制作,目的是训练多种知识技能的综合应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理实一体化教学结束后,与合作企业协作,在校内校企共建的民族印染技艺实训室、数码印制实训室安排一定课时的生产性实训,按订单要求制作民族服饰产品。通过生产实践,让学生体会民族印染技艺的价值,培养职业认同感。

6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教学内容转化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必要条件。本课程是一门以实际操作为主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民族印染技艺的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通过基本技法训练到多种扎染作品、蜡染作品的实际制作,使学生在训练中逐步掌握扎染蜡染的制作方法和步骤,并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操作技巧。

在产品制作教学过程中,按照工作过程的“咨询、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法实施教学。根据技法变换、产品升级的任务设置以及产品制作过程采取案例教学法、讲授法、演示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实训作业法等多种微观教学法,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因材施教,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民族印染技艺制作技能。

在教学手段方面,重视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参考学习他人的技艺技法和制作体会,利用多媒体进行展示演示,提高产品制作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增强学生的想象力。

7师资队伍

民族印染技艺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须有一支熟悉扎染蜡染产品制作岗位的能力需求、生产情况并具有娴熟的操作技能的“双师素质”教师团队。民族印染技艺课程的“双师素质”教师团队建设,采取专兼结合方式,通过派送教师到相关企业培训学习和聘请能工巧匠,成立名师工作室,聘请扎染蜡染方面专家主持工作,培训教师、指导教学和进行制作示范。

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条件,发挥民族印染技艺方面的名师作用,实施校本培训和企业培训相结合。定期安排教师到企业一线学习培训,了解和掌握作品形式、生产技艺和对技能的要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对已有一定制作基础的教师,进一步安排专项培训学习,到扎染蜡染专业厂家跟班培训。通过多看、多练,组织作品展示交流,名师指点,以提高教师的制作水平和艺术素养。

8教学资源开发

教学资源是支撑课程教学的重要条件。为了落实课程教学,根据民族印染技艺课程特点和学习要求,开发和建设课程系列教学资源:扎染蜡染制作指导书、项目任务书、工作页、操作技法视频、课件、扎染蜡染技法及其效果图例、民族印染技艺实训室、纺织品数码印制实训室等。

本课程作为实训类课程,实训条件是重中之重。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要参照企业生产环境,根据场地大小按一定生产规模的要求来设置布局,设备工具添置要同时满足教学和生产需要。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选择扎染蜡染生产齐全、作品种类多样的生产企业进行合作,校企双方能够根据教学需要或生产需要,师生、员工能够双向互派,角色互换,使民族印染技艺教学实现工学结合。

9结语

民族印染技艺是传承多年的民族特色文化,将民族印染技艺开发为中职染整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课程内容选取要体现民族印染技艺的核心要素,学习任务设计要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满足岗位工作需求和能力要求,适合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课程开发是个动态过程,要经过多次应用检验和调整修订,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开发团队在教学实践中要收集多方信息反馈,充分发挥合作企业和能工巧匠作用,不断探索、实践、完善,努力把本课程办成我校的特色课程,使之成为民族文化传承的品牌课程。

参考文献:

[1]辜东莲.基于工作过程中学习任务设计[J].中国培训,2013(8).

[2]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规程(试行)[J].人社厅发[2012]30号文.2012年3月.

[3]何小妹.广西隆林苗族蜡染工艺调查[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7月.

[4]李骏.浅谈蜡染及扎染艺术的图案风格与印染技法[J].工会论坛,2009(5).

[5]马金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传统技艺传承问题的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7(11).

[6]姜大源.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的理论基础[J].职教通讯,2006(1).

花艺培训方案篇4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花艺从曾经的上层社会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城市中,几乎处处都有鲜花装扮:花园花坛、家居空间、宴会、婚礼、餐厅、酒吧、商场、酒店、商店橱窗……由此,花艺环境设计师也开始融入到商业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花艺环境设计师善于叠加专业的设计和训练有素的手工技艺,通过改变空间结构表现出不同风格的整体空间形象,通过花艺设计造型来激活“花艺设计秀”,带给人们一场惊艳的视觉盛宴。

职业定义

根据植物本身的特性,结合区域环境布局,应用各种观赏植物材料或其他装饰性花材,从事室内外空间布局设计、组织花艺及园林工程施工和保养等工作的人员。

职业现状

人类从资源消耗型的社会逐渐走向资源平衡型的社会,强调自然和谐、环境和谐并以天然植物景观为美的观念日渐深入人心,使花艺环境的设计与营造日益受到人们的欢迎。与此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居住环境的和谐性、美感和生态性。由物质追求到精神追求的转变以及长期生活在水泥丛林中的视觉疲乏,让人们对花艺的渴望变得空前强烈起来。城市街道的绿化也不仅仅满足于传统意义上的园林,而更倾向于设计营造生态型植物景观,这些都为花艺环境设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从花卉利用情况来看,在过去的20年间,我国居民个人花卉消费逐年增加,这也促进了花艺环境设计市场的发展。市场消费由原来的仅仅消费花卉产品转变到消费花艺“设计”,这提升了花艺市场的消费层次,也带来了新的商机。

花艺环境设计建立在景观设计的基础上,以园林设计为基本元素,运用种植设计的基本原理,结合花卉植物的自然造型,在一定区域内营造和谐、色彩缤纷的生态景观,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庭院、广场、街道的植物型装饰设计中,对美化城市起到了重要作用。

花艺环境设计师的工作范围也越来越宽广,从传统的婚礼、宴会到现在的商业空间、样板间、商店橱窗、时尚会、展览展示空间,甚至舞台布景、演出布置、摄影背景安排等。其工作要运用到插花、园林小景设计、庭院的植物养护等多项技能,所以花艺环境设计师并不是大多市民认为的“花店插花的”。

目前,花艺环境设计师多为种植设计、室内设计等相关从业人员,专业出身的不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从业人员有近万名,主要分布在庭院设计、景观设计、园林设计、插花、城市规划、绿化等行业,分布地以上海、昆明两地居多。

而市场上对花艺环境设计师的需求主要集中在绿化设计施工单位、景观设计施工单位、园林设计施工单位等,并呈现供需两旺的局面。

如今,客户对花艺空间装饰的要求越来越个性化。婚礼的别出心裁、宴会的大胆装饰、样板间的精美、商业空间的过目难忘、时尚与花艺的完美融合等都对花艺环境设计师的创意和对主题效果的把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尽管花艺环境设计市场发展迅速,但我们也要看到这样一个现状:目前,国内花艺市场还是以“消费花卉”为主,花艺环境设计还是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在众多的空间中,鲜花的使用还是以花店提供的插花为主,缺乏对“主题设计”的把控。而现有的花艺环境设计师大多不是专业出身,缺乏对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综合素质开始难以满足要求越来越高的客户们。

行业发展速度快,人才匮乏,这使得花艺环境项目的设计和实施,亟需一批积极活泼的年轻人加入。但目前,我国开设有专门的花艺环境设计专业的高校还很少。

目前,花艺环境设计市场发展迅速,急需相关部门积极酝酿有关措施,规范花艺设计市场和行业从业人员,促进花艺设计行业健康发展,为有志从事该行业的人员提供更多的职业培训机会,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美化我们的城市,建设和谐的生态景观和环境。

工作内容

(1)提供花艺环境设计项目可行性分析、设计方案咨询及造价咨询;

(2)应用各类观赏植物材料配合其他装饰性材料对该区域进行布局设计;

(3)现场配合实施花艺环境营造,对各类花卉植物种植与搭配设计提供实施方案;

(4)解决花艺环境施工中产生的各类问题;

(5)按设计要求验收花艺环境施工项目等。

职业要求

花艺环境设计师的主要技能和核心知识是设计城市园林和观赏园艺,其相关知识包括园林观赏、植物栽培与养护、插花艺术与花艺设计、庭院设计、园林美学等。他们主要通过合理运用园林植物,利用园林设计、插花与花艺设计等专业知识与技能,创造出优美宜人的活动空间,组织良好的商业、会议、居家的环境。

要想学习花艺设计专业,做一名花艺环境设计师,首先要热爱大自然,并对园林植物有一定的了解;其次,最好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如学习过雕刻、绘画等,具有较强的空间感,有较好的图画表现能力;再次,需要有较强的观察力,能够在生活中找寻创作素材和创作灵感;最后,由于设计师的工作是需要反复修改的,因此,一定要有耐心。这些都是做一名花艺环境设计师的基础。另外,如果是项目设计,还要求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和沟通协作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

入职之初

要做一名花艺环境设计师,必须要有园林、园艺专业或设计专业的背景,当然,最好能够先获得从事花艺环境设计的资格证书。

在学习期间,学生们需要掌握植物分类、设计技能、事物布局、植物培养、插花和盘经等专业知识。在入职之初,则需要熟悉鲜花、仿真花的花艺制作;熟悉婚礼、会议、酒店的布置,能进行各类橱窗设计等。

目前,专门的花艺环境设计师的培训机构较少。上海、北京有类似的培训班,但是主要以函授和网上教学为主,所学课程基本包括植物分类、设计技能、植物培养、插花等。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大到城市规划、房地产项目,小到居家环境装饰,都需要花艺环境设计师,毕业生可以考虑从这几个领域入职。

职业发展路径

花艺环境设计师园林设计师

花艺培训方案篇5

传统《印花技术及实训》课程首先注重对学生“知识目标”的传授,比如印花的定义、印花的方法和原理等等,而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目标”的培养;其次是仅以老师讲课的水平来评价课程效果,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相对较小;再次,虽然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都引进了高职校园,但真正执行起来仍然是换汤不换药,遵循着老的一套方法;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对于建立学生“自我学习,终生学习”的现代学习观没有很好地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体现出来。

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的欠缺是其被社会认可的一大障碍之一。“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其职业性、开放性及实践性原则帮助高职院校学生轻松迈入社会。

(一)课程设置依据

通过走访企业、行业和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确定专业建设目标是培养具有染整产品加工工艺设计、实施、调整,印染新产品开发、印染产品质量控制、染整测配色、纺织品贸易及染料助剂检测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开发理念,根据实践专家职业成长过程,由最初的一线操作工,经过几年职业生涯,职位升迁为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能力发展规律序化所经历的行动领域,由实践专家描述在升迁阶段所需知识,形成学习领域课程。本专业实践专家通过头脑风暴法,共分析、罗列出代表性工作任务30个,继而归纳、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4个。根据职业成长规律和学习认知规律将企业实践专家提炼出来的4个典型工作任务转变为9门专业核心课程。其中,行动领域典型工作任务“染整工艺实施”转变为含“印花技术及实训”在内的四门课程。由此可见:行动领域典型工作任务“染整工艺实施”是本学习领域课程设置的依据。

(二)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是以职业活动导向来设计的,是工作过程系统化、情境化的学习领域课程,按照过程分模块对课程内容进行序化,强调对隐性知识,也就是过程性知识的获取。

2.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通过企业调研确定工作岗位;通过工作岗分析描述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典型工作任务要求确定课程学习目标;根据学习目标去进行学习情境设计、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案设计、课程评价体系设计等。

三、基于隐性知识管理的项目化课程组织与安排

戴士弘教授认为,知识和能力之间是绝对不能等同起来的,而且它们之间存在一条很深的沟,填平这道沟只有一个根本性办法,那就是“实训”。隐性知识在某种意义上相当于在实训中“知道如何做”的知识。本课程教学内容的确定与组织的基本思路是:通过企业调研,分析本课程企业工作岗位及其工作内容,选取、序化教学内容,设计学习情境;并在每个学习情境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和工作项目;通过理实一体化工作项目的实施完成学习目标,实现工作即学习的理念。

(一)教学内容选取

本课程根据调研结果,确定了教学内容,总课时54学时,针对学生对前导课程的学习基础,由简单到复杂依次学习印花基础知识、直接印花技术、综合印花技术及印花技术提升等四个模块的知识。能力培养按先简单后复杂的原则,前一个单元获得的技能为后一个单元技能搭建了必要的阶梯,后一个单元又在前一个单元的基础上进行技能训练的提升。

(二)教学内容的实施

本课程打破传统的学科性课程体系,按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和印花产品的生产过程序化、组织学习内容,设计学习任务与工作项目,实现学习内容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的一致。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要求以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为背景,因此,要以工厂订单样品为来样,分析来样的面料、质量要求、助剂的选用,启发学生进行印花工艺设计,一般先发放任务书,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查阅资料,对所要做的产品有一定的认识,再由老师讲解方法,并且师范给学生看,并指出操作注意事项,然后学生学做,老师指导,通过教、学、做完成任务,教师将专业理论、工作对象、工具、工作方法、工作要求等工作过程融入教学全过程。课堂教学以模块四(印花技术提升)中的项目2(印花工艺的制定)为例,在课程开始前,成立兴趣小组,教师和小组长一起备课,上课前教师发放工作任务书,学生在接到老师布置的工作项目任务单后,小组成员在工作页引导文引导下,通过老师的讲授指导,查阅教材、专业书刊、专业网络等资料,获取完成工作项目的相关知识和信息,并填写工作页相关栏目,为下一步控制工作计划做好准备;学生根据印花来样以及工作项目任务单要求,独自完成工艺设计、仪器设备选用、操作步骤设计等,完成工作计划的制定,并填写工作页相关栏目;小组成员通过小组讨论,最终确定工作实施计划,并填写工作页相关栏目;小组成员在实训室进行工作计划的实施,完成工作任务或产品,并填写工作页相关栏目;小组成员对工作结果(任务数据或工作产品)进行分析,发现问题,查找原因,最终确定调整后工艺,并填写工作页相关栏目,完成项目报告;小组成员以ppt形式,汇报工作情况,展示工作成果,并进行自我评价;老师和其他小组成员根据该小组的工作情况和工作成果的质量给予评价,各小组均展示,评价后,老师就本工作项目作最后的点评和总结,完成本学习情境的教学。

(三)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

1.教学模式

本课程采用以典型产品或任务为载体,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法教学。本课程在每个学习情境中设计一个或几个典型学习任务,每个学习任务设计对应的工作项目,通过“理实一体化”工作项目的实施完成学习任务。在实施工作项目时,首先随机将学生分成工作小组,每组3-4人,并在老师设计的项目工作页的引导下,按“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六步法”进行工作,即从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估完成整个教学过程。

2.教学方法

本课程总体上采用的是项目化“六步法”教学,但在每一步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学习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又分别运用案例引导、阅读探究、小组讨论、团队合作、角色模拟、理实一体、学做合一等多种教学方法。

3.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应用

借助于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将静态的变为动态的,平面的变为立体的,抽象的变为具体的,微观的变为直观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2)专业机房的应用

本专业机房配有先进的电脑分色制版软件,可实现图案的扫描输入,图案的分色、图案的修改、图案的排版、黑白稿的打印输出等功能,完成电脑分色制感光底稿的目的,为本课程印花制版的现代化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3)现代化先进仪器、设备的应用

本专业实训室配有多种先进的印花产品加工设备和印花产品质量检测设备,为本课程印花产品工艺实施和印花产品质量检测的现代化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4)现代网络的应用

本课程网站、学校数字化学习中心和国内有关专业网站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便利。

(四)课程考评方法

《印花技术及实训》这门课程的考核采用校内考核与社会化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的考核方式。鉴于本课程除了有相关理论外,还涉及实训,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法,在考核评价中,不能拘泥于常规实训报告、实训总结等对显性知识的考核方式,在这里,从隐性知识管理的角度,教师还应该加入更多新的考核方法,比如反思札记、实训叙事、逸事记录等分析学生的隐性知识对于他们理解和解决问题的影响,本课程的总评成绩包括两部分内容:校内考核和职业技能鉴定,其中,校内考核重在过程考核,占总评成绩的50%,包括学习态度(20%)、实训报告(15%)、实训叙事(15%)、反思札记(20%)、期末成绩(30%)等;社会化考核以学生通过印花制版工职业技能鉴定为依据,技能鉴定成绩占总评成绩的50%.

四、课程改革初见成效

(一)重点突出课程目标中的能力目标

在高职院校中,我们应该首先注重“知识的应用”,并不是知识体系。职业教育的课程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在课程标准的制定过程中,重点突出课程目标中的能力目标,即学生通过学习“会××,能××”的目标。

(二)课程效果的评价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直观实例出发,按照初学者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兴趣,会站在初学者的立场上对待学生。初学者对于知识的积累应该是从具体到抽象,从定性到定量,从感性到理性逐步深化。教师在课堂上努力实现真正的互动,这种互动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起立答题,而是给学生真正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锻炼能力、总结经验,从而形成和自己经验相关的隐性知识。

(三)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基于隐性知识管理的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所谓教无定法,只要学生有兴趣,能主动参与,在能力上有提高,使用各种模式都是可以的,不限制唯一的教学模式。教师的隐性知识可以通过内化和外化的形式被学生感知。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教师的隐性知识,在良性知识的影响下形成适合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同时,教师也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产生新的教育模式,从而促使自己更新已有的知识结构和经验,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四)使学生增强了培养“自我学习能力”的信心

通过精心设计的项目教学,为学生自主获取隐性知识创造条件,使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得到形成和培养。高职学生毕业后入行快,上岗竞争优势明显,但是基本功欠缺,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需要在工作岗位上自我学习时,就有可能不如别人。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制定合理的激励体制,不但注重显性知识,更加注重高职学生隐性知识的获取,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使高职学生的知识不但“好用”,而且“经用”。这样才能不断进步,才能在自己的行业领域中永远走在前面。

五、《印花技术及实训》课程需要继续改进的方面

(一)进一步加强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基于隐性知识管理的项目化课程教学更加注重对隐性知识的传递,职业教育对教师在实践方面具有很高的要求。“双师型”是职业教育对教师的基本要求。进一步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重点在如何使教师的隐性知识显性化以及怎样达到隐性知识共享的最大化。可以尝试组织教师参加国内外培训、下企业挂职锻炼、组织本校(或本专业)的教学经验介绍或者组织教师教学竞赛等方式来实现教师隐性知识的有效共享。在这一方面,也需要学院建立一定的激励保障措施,来推进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让高职学生更加坚定“终身学习,学以致用”的科学学习观

花艺培训方案篇6

摘要:新干剪纸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据调查考证,震惊中外的新干大洋洲商代出土文物,其中青铜、玉器文物纹饰,有可能就是原始的新干民间剪纸雏形。在漫长历史发展变迁过程中,新干民间剪纸经过在传统文化、民俗及宗教思想影响下各方面的保护利用措施、经过历代剪纸艺人传承发展,成为新干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是中华民族文明的一朵奇葩。

关键词:新干民间剪纸;价值;传承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新干剪纸得到有效保护和发展,并享有“剪纸之乡”之美称。2011年,江西省文化厅批准命名为“新干剪纸之乡”。

1遗产基本形式和内涵

新干剪纸源于民间,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具有浓厚的地方民俗特色,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主要有:春节的彩帘,结婚的双喜,丧事的灵屋、寿鞋、鬼衣、冥钱等,妇女的拦裙花、鞋花、头盖花,新婚洞房的门帘,小孩的帽花、口枷花以及飞禽走兽等等。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新干剪纸注入了新的元素,表现形式和内涵更加丰富,既有传统的民间风俗,又寓含着福份、财气、顺遂、企盼等美好生活和愿望,传统风俗与现代社会生活相互结合、渗透,融为一体,成为现在新干剪纸赖以存在延续的基础。主要有喜庆花鸟、农村景象、人物典故、民间传说、生产生活、劳动场景、时事政治、家事国事等,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特色。

2对剪纸艺术的民俗保护管理措施、成果的评述

积极构建有效的保护体系,健全和完善保护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新干剪纸在传统文化教育、丰富文化生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做好组织、经费、人员、机制等保障措施。

2.1保护的目的和意义

新干剪纸是农耕社会和现代社会生活的产物,融思想性、历史性、艺术性、观赏性、装饰性为一体,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浓郁的地方风情,纯朴的艺术形式,丰富的创作题材,一直保持着旺盛的艺术生命力和吸引力,这对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进行地方民风民俗等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2保护措施与进度

(1)开展抢救性记录、保存工作。开展抢救性记录和保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动态保护过程。一是要对民间艺人的作品进行收集、整理、记录。二是关心民间剪纸艺人,经常上门走访看望,解决生活中实际困难,为他们艺术创作提供力所能及的方便和条件。三是要对田野调查获得的文字、照片、录音、摄像及其他资料,分别予以整理、保存和归档,为今后的剪纸传承、研究和科学利用提供真实有价值的材料。

(2)保护、培养传承人,举办传习培训班,设立传习所。新干剪纸主要以口传心授的形式流传至今。现在面临着传承、传习问题。一要解决资金、场所、人员报酬和其他开支;二要有切实可行的措施,落实工作责任,领导认真负责管理,学校等部门单位积极配合;三要以“新干剪纸艺术培训基地”为示范,推动其他学校、农村等基层传承、传习活动。四要坚持抓好活动质量,不走过场,不图虚名,真正把剪纸培训办得有声有色,出传人,出作品;五要重点资助支持主要传承人洪桂英、彭许平、张伟良等举办的培训传承活动。

(3)征集和保存实物。已征集老艺人和部分重点作者剪纸100多幅,并已经拍照留存。今后,要继续征集剪纸作品,常抓不懈。由于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档案室和专用文档柜,只能因陋就简解决,由专人负责,待新文化馆建成后,设立非遗工作室,有专门的非遗展览厅和非遗档案室,这将极大地改善保存条件。

(4)开展理论和技艺研究。新干剪纸理论和技艺研究,目前仍然是一项空白,亟待认真加以解决。一要提高对这项工作的认识,进一步明确理论和技艺研究与非遗项目申报,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二是有关部门要为此作出计划和安排,主动与高校或其他专业研究机构协调沟通,在适当时候邀请有关专家学者来新干,开展剪纸理论和技艺研究活动;三要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料,加强剪纸理论研究,通过举办学术研讨会等形式,加强学术交流,出版研究成果;四要加强信息交流与沟通,尤其注重外地剪纸理论研究和发展情况,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学习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推动新干剪纸理论和技艺研究向前发展。

(5)开展民间原生态活动。几年前,新干县尝试运用舞蹈《剪春》在舞台上反映剪纸原生态艺术形式,取得成功,并在省、市演出获过等级奖,《剪春》反映了剪纸艺人生活、创作生动形象,不仅是舞台上的艺术形象,同时也是宣传新干剪纸的一种有效方法,很多人从舞蹈节目中了解感受新干剪纸的艺术魅力。

(6)保护文化生态空间环境。七琴民间剪纸是新干的重点,当地民风淳朴,风景秀丽,剪纸氛围浓厚,代表性传承人洪桂英就是七琴人,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形成了以七琴为中心的剪纸群体。通过近十年的发展,剪纸已成为当地农村妇女主要爱好和自觉行动,客观上为当地民间剪纸生态空间环境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远近闻名的七琴街历史古老,隔日赶墟,街上商品丰富,买卖兴旺,以广场为中心的七琴街周边,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人文环境,是宣传展示民间剪纸的公共场所。各级领导非常重视七琴剪纸文化生态空间环境的建设,有关部门做出建设规划和措施,形成共识和合力,以当地山水风光为依托,以民间剪纸为品牌,以市场为推手为发展理念,整治七琴广场、街道,美化环境,文化部门结合办班培训、传承传习、艺人示范、作品展览等工作,逐步把七琴打造成剪纸生态基地,展示独具特色的七琴剪纸文化艺术。

(7)推动展示、展演、交流和“六进”活动。开展剪纸展示、展演、交流和进校园、进课堂、进社区、进企业、进军营、进家庭“六进”活动。

(8)组织宣传出版及网站和数字化建设。制作剪纸影像宣传光盘,深入实地拍摄,精心剪辑制作。把新干剪纸作为网站的重要内容,尝试在网站创建剪纸二维画宣传,让人们在游戏中学习剪纸,在剪纸中走近并传播新干民间剪纸艺术。组织与企业“联姻”,把剪纸元素融入企业文化和产品进行宣传,开辟剪纸产品宣传销售新途径。

3结语

以新干剪纸保护方案为契机,通过剪纸保护传承、科学利用的新路保护方案的实施,使其艺术的生命力和吸引力保持旺盛,对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使新干剪纸保护与传承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为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光敏.剪纸文化[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

[2]刘丽丽,田晓冬.民间剪纸在现代艺术里的视觉延伸[J].艺术与设计,2007.

[3]雍自鸿.浅析“喜花”主题剪纸中的符号化寓意[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2.

[4]胡业福,刘萍.论我国婚庆产业的发展与规范[m].商场现代化,2007.

作者简介:肖鹤飞(1963―),江西吉州人,井冈山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美术学。

花艺培训方案篇7

[关键词]新疆;民间特色工艺;民间文化

[中图分类号]K892.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12-0044-02

新疆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腹地,在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四大文化体系的交汇中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内涵,其独特的气候条件也使得尼雅遗址、楼兰古城、交河故城、克孜尔千佛洞等许多极具价值的历史遗迹保存下来,其中的壁画、雕刻以及大量的石器、陶器、玉器、丝和毛织品等都展现出新疆昔日的繁荣景象,透露着新疆鲜明的民族特点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也显示了聚居于此的各民族独特的文化心理与审美体验。

一、新疆丰富多彩的民间传统工艺

在新疆,地毯、印花布、编织、刺绣、雕刻、器皿、刀具、家具、乐器、马具、衣服、手饰等物品都透露着造型优美、色彩鲜明而且风格多样的民族工艺特色。

(一)纹样繁多的手工地毯

新疆地毯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质地精良、美观大方并且柔软耐用,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新疆地毯吸收东西文化艺术与宗教艺术精华,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选用半粗羊毛为原料;色彩多用蓝色与金色;图案设计多采用花朵、果实和枝叶,加以夸张变形组成对称的形式,以二方和四方连续纹样进行排列。其传统的图案纹样主要有开力肯、恰其曼(散花式)、阿娜尔古丽(石榴花式)、拜西其且克古丽(五枝花式)、艾地亚勒(洋花式)、博古图案、夏姆努斯卡(伊朗式)、拜垫图案等。同时,在不同地区地毯风格也不尽相同,如莎车的地毯粗犷有力、色彩对比强烈,库车的地毯纹样变化多端、色彩明朗,喀什的地毯纹样细腻严谨、色彩淡雅和谐等。

(二)色彩缤纷的艾德莱斯绸

艾德莱斯绸是新疆极富民族特色的绸料产品,其质地柔软,穿在身上自然下垂、轻盈飘逸。绸面上常由桃红、杏黄、翠绿、宝蓝、青莲、紫红、黑、白等颜色相互搭配,组成一条条平行排列、宽窄不等、结构细密、错落有致的花纹,图案多以常见的巴旦木花、木板纹花和梳子花为主。艾德莱斯绸的色彩主要分为黑、红、黄、绿四大类型,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三)精美华丽的建筑装饰

新疆有着丰厚的伊斯兰文化底蕴,其建筑装饰更是独具伊斯兰风格特色。例如维吾尔族的民宅建筑,房屋的房檐、柱子、门窗上雕有花纹图案,墙壁上用砖横竖砌成图案花纹。屋内墙壁上建有许多放置食物、用具和工艺品的壁盒,墙壁上挂有壁毯,地上铺有地毯和花毡,地炕周围还挂着色彩绚丽的墙裙,显得非常华丽。

新疆建筑装饰的主要形式有木雕、砖花、石膏浮雕、彩画。木雕纹样多是二方连续、四方连续形式,有谢德纹、伊斯力玛纹、巴旦木纹、石榴纹、花蕾纹、花朵纹、叶纹等。砖花有的是用砖直接拼成三角花格、六边连环双关格、六边连环交叉格、菱形斜格等造型优美的图案,多用于房檐、台阶等处;还有的是将砖预先制成各种形式,再砌成不同的几何图形。石膏雕花形式多样,有以一点为中心的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图案,有的则为圆形、方形、菱形、三角形、多边形等独立纹样。彩画在建筑装饰中都选用一些色彩浓烈、鲜艳的植物纹样和多样的几何纹样作为装饰图案。图案色彩对比强烈,一般都是将相近色作大面积组合,再加与其相对的补色搭配,既有统一的主调,又有复杂的变化。

二、新疆民间传统工艺的现代化

在保持民族风格、发扬民族文化的基础之上,吸收现代设计理念,是当下艺术设计的发展要求与趋势。

(一)依托教育培训,传承民间工艺

传统民间美术是源自民间的朴素艺术形式,多年来,民间技艺一般都是一对一的师承式或家传型传承,这种传承方式在当今无法满足时代要求。同时,在各类院校的艺术类课程和教材中还存在着缺乏本土艺术介绍体系、主流文化和本土艺术文化衔接不畅等问题,这就需要在艺术传承的广度与效率上进行改进与革新,能更好地促进民间艺术的传承、保护和开发。

另外,可以把民间美术的内容编撰成校本课程,系统地融入小学、中学、高中和大学的艺术教育课堂,让民间美术成为艺术教育的必修课程之一。在本土艺术的教学中可以采取开放式教学法,将民间艺人请进课堂,组织学生动手参与艺术实践,让学生在民间艺术实践中提高动手能力,启发创造力;组织学生开展民间艺术调查,探寻民间艺术的造型特征、文化含义,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充分利用职业院校的教育特点,在开展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开办相关的民族传统工艺专业,系统性、有针对性地将民间手工艺的传承和现代的创新有机结合,最大力度地培养一批又一批民间艺术的传承者,还可以采取政府奖励或者扶持等策略积极鼓励社会美术学校、民办培训机构等办学团体针对社会人群进行民间美术工艺技术的培训;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等媒介,尝试在网络上开设民间美术课程网站、发行介绍民间工艺的DVD光碟等方式进行民间美术的教育培训与宣传。

(二)扶持艺术团体,创新民间工艺

新疆的本土艺术家对民间工艺有着独特的感受,他们通过长期钻研和系统学习,能自觉地将现代艺术元素和设计理念与本土的工艺相融合,进行再加工和再创作,使其作品既有现代元素又不失地域特色。

近年来,随着新疆艺术教育的发展和内外交流的频繁,这样的艺术家愈来愈多。政府可以牵头为艺术家们营造好的创作环境,搭建畅通的市场平台,提供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这样可以吸引一批具有创造力的本土艺术家,深入挖掘和发挥新特的文化艺术优势。例如乌鲁木齐七纺艺术街的繁荣就为民间工艺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由政府牵头、媒体搭台,将以前的旧厂房改造成具有50余间艺术工作室和近2000平米公共艺术展厅的艺术聚集地,组织了60多位知名艺术家,在七纺街创办自己的工作室,艺术门类涵盖书法、绘画、雕塑、摄影、民族手工艺、音乐、动漫、涂鸦、服装设计、乐器制作等各个领域。这些艺术家结合自己的特长,将新疆的传统艺术元素进行整合创新,制作了许多具有时代气息的手工艺品,吸引了大量市民前来参观和购买,实现了艺术作品到艺术产品的转换,使新疆的不少手工艺品在创新之后,作为新疆品牌和新疆名片展现在更多人的眼前。

(三)借助旅游平台,开发民间工艺

近年来,新疆的独特风情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促进了新疆旅游经济的发展,这也为开发民间工艺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在旅游产业中的民间工艺开发不仅要突出民族和地域风格、把握时代文化动态,还要关注新时期旅游者的审美习惯,能生产出符合民族传统特征、符合大众欣赏习惯、具有浓厚时代气息的民间工艺品。例如突出新疆特色的富有装饰性的地毯、花帽、小刀、披肩、首饰、服饰等,同时还可以将同一图案题材以不同的大小、位置、数量等装饰在不同用途的产品中,如丝巾、文化衫、靠垫、背包、手机套等,使产品系列化,满足不同旅游群体对其不同的欣赏与消费要求。

此外,产品包装也是民间工艺现代化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设计与民间工艺产品艺术风格相统一的包装,会令民间工艺品更具有时代特征。如将艾德莱斯绸的纹样作为新疆旅游品的包装主打元素之一,在新疆的特色工艺品礼盒上使用,会更具地域特色。

(四)紧抓生活元素,彰显民间工艺

在城市建筑、公益设施、生活用品中都可以在继承本土民族文化和民族民间艺术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将新疆民间工艺与现代优质生活有机结合、不断创新,也是彰显民间工艺的魅力与新一无二的文化特色的有效途径之一。例如在市政规划时注意体现传统的新疆建筑风格与现代建筑特色相结合的特点;在电视节目、地方出版物的书籍装帧中体现民族风格、地域特色;在玉器市场,将人们喜欢的传统样式和现代的华贵风格相结合,创作金镶玉等形式的系列首饰等。

三、结语

在追求民族化、现代化的今天,我们只有充分利用所掌握的现代艺术设计观念,努力挖掘民间本土艺术的精华,开创多种途径,不断促进现代艺术设计与本土民族艺术的互通、互补与互融,才能真正发扬与发展民族传统艺术。

[参考文献]

[1]李砚祖.设计之维[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2]李大保,李吟屏.论艾特莱斯[J].新疆艺术,1985,(6).

花艺培训方案篇8

【关键词】绘画手工创新美术教学学期教育专业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209-02

学期教育专业作为中等职业学校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群从的认可和重视,各种各样的幼儿培训机构、早教开发学校在各大中小城市发展壮大,也是已认识到社会对幼儿教师师资的需求越来越大。以前所认可的启蒙教育已从小学教育过渡到了幼儿教育,这也是体现了中国教育的提高。学前教育毕业的学生越加成为社会的启蒙老师,早教的先行师。因此,对他们的培养也十分重要,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培养,足以影响中国的一代人。这毫不夸张,我校经贸旅游学校在2002年所办的学前教育专业,虽然办学不长,但已发展壮大了一批幼教专业的中坚力量,为攀西学前教育输送了新鲜血液,成为西部教育的一颗明珠。

我在多年的学前教育美术教学实践中,从开始的茫茫然到如今的水到渠成,每届毕业生反馈回来的信息都是学生的美术特长非常扎实。我主要从三个模块展开教学―即美术欣赏、绘画和手工技能培训。分层教学,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教学。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到底应该开设那些美术课程,因为美术门类太繁多,学生应该掌握那些美术基本功,能够完全地胜任以后的教学工作呢?

我自己琢磨了一些课程设置,一年级学前教育班开设除美术欣赏外,手工课程开设了幼儿折纸、玩具制作、撕纸、剪纸的课程;绘画课程开设了素描、简笔画、儿童彩笔画;二年级学前教育班开设的有手工课程中包含了纸雕设计、玩教具制作;绘画课程中包含了图案设计、儿童画技法创新;三年级学前教育班开设了美术课教学教法、废旧材料制作、纸艺花制作。从宏观体系看是从多层面、多环节开展了美术教学工作,努力让学生成才。

美术欣赏课把它作为入学的第一单元的课程开设,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高素质的保障。学生中有一大批是来自农村学校,接触艺术作品的机会少,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认识美术作品启发其对美术的入门。

很多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由于文化程度、生活经历的局限,没有美术基础的的大有人在。训练他们的绘画能力迫在眉睫。首先训练他们的造型能力,那么开设绘画中的基础学科素描课程就十分重要了。向学生灌输一些初步的结构素描的知识和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绘画造型能力,塑造正确的、整体的观察方法。

我在简笔画教学中将课程分类,把事物简化为几何符号造型的训练,采用从易到难,先临摹、再写生、最后达到默写。当学生会精炼的用简单形象画画时,那么就加入彩笔画练习。我采取的方法是点线面的线描教学,不拘泥陈规,即兴创作。比如我一节课是瓶花练习,临摹几种花瓶和花盆,然后在瓶身上描绘二方连续纹样,可以是自由的图案,人物、动物、风景等。让学生多观察花瓶的式样,比如看青花瓷器、彩陶等。最后再描绘出自己喜爱的花卉,比如向日葵、玫瑰等。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提高。

色彩的搭配是学生的薄弱环节。色彩的明度和纯度的认识,同种色、类似色、对比色和互补色的搭配技巧等。我的图案课中给了学生很多主观能动性,加入大量的调色练习,不是照着一个图案调色,而是将学生几人分成一组,配合完成一组色彩搭配练习,将调好的色彩填入任意的格子中,这样的结果是:一、贴近生活;二、小组同学能讨论,环境宽松。发挥创造能力。这样的练习还能延伸到课外。对于师范学生有必要加入理论学习,也是对见识与素养进行后备储配。

儿童画创新训练课上我会去搜集大量的素材和资料,让学生体会不同绘画方法,加入了很多创新的儿童画种,都是绘画与手工相结合的种类,体现了我们学前教育专业的特色教学。水粉、水彩、油画棒、彩色铅笔等工具材料都要让学生深入使用熟悉,不然到了新的工作岗位学生会露怯不自信。传统的版画、拓印画,新颖的刮涂画、砂纸画、纸浆画等,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绘画的有趣和丰富,和完成一幅精美作品后的成就感。

手工是把工具材料进行加工与创造,塑造物体的平面或立体形象。它与绘画是密不可分的,手工课程深受学生的喜爱,训练了双手动作的灵活性,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纸艺花教学中,首先把花与叶的几种主要制作方法概括出来,让学生多临摹,再一起探讨不同花卉的制作方法,让学生去观察真花,自己创作出纸艺花作品。这样的教学,让学生不是生搬硬抄,而是每次课都带着目的和想法,能激励她们创新的热情,从而融汇贯通地掌握知识技能。

低年级师范班的手工教学有折纸教学,它使用材料简单,形象概括、夸张,其结构呈几何形,可以用来游戏活动或装饰教室。要求学生学会识图,必须熟悉基本的符号和基本的折法。我每节课都会抽查学生,了解他们的复习情况。这里我把其分为软纸和硬纸两类。软纸工要求学生要默记几种动物、植物、器物类的折纸,还要求每次的作业按照我出的主题将各种折纸组合一幅完整构图的粘贴画。这也是在锻炼学生的构图审美能力和装饰布置教室的技能。硬纸工就是在彩色卡纸上制作出来各种造型的玩具,用剪折、卷曲等技法完成。

高年级的手工课可以配合教室校园布置开设废旧材料制作和玩教具制作。这些都是和幼儿园的组织活动息息相关的,比如制作幼儿面具、各种贺卡、天花板吊饰、指偶玩具,卷纸娃娃、纸艺花制作等等,学生都充分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和创意的成就感。

美术教学教法放到最后一学期讲授,这时候学生已经在幼儿园实习了几次了,基本熟悉了幼儿园上课的要求和规范。让学生参与一堂课的试讲,从备课和教学前的准备工作。从美术的方面以美术专业系统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研究美术教学理论、探索其教学规律,用以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而不仅仅是自己会画几幅画那么简单。

我们应该尽己所能,把学生教育好、引导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以全面、健康地发展。“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他们将来才能更好地为人师表,培育祖国的未来。

参考文献:

花艺培训方案篇9

一、在思想方面;

认真组织全组教师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邓小平理论,学习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教师对体育教育的认识,加强对教师事业心、责任感和工作态度以及师德的教育,使教师形成爱岗敬业、热爱本职工作,不断钻研业务知识的良好习惯,业务能力不断提高,以教书育人和服务育人为宗旨,注重学生智力发展和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了学校教育工作的质量,为我校争创校风一流、教风一流、学风一流,做出了贡献。开学初,在教研组活动时,组内统一思想,认识到教学研究是引领教学、提高教学的基础,有了教学研究才能发现新原理、创造新方法,才能指导我们的教学。

二、教研、教学方面:

本学期,在狠抓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基础上,配合市、县、镇、校一系列的检查、比赛、活动,加强对体育艺术兴趣小组的指导,在所参加的比赛及活动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在教学和训练的同时摸索教改新路子,在科研教学上创新,并且配合教务处做好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工作。

1、加强教研组的备课工作,要求每位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的教案,在教案中设计到课的细节,要求以详案为主,教案书写要认真,明确教学目标,要突出重难点,并组织全组教师统一听课。

2、抓好体育与艺术教学常规。

认真学习、贯彻新课程标准,领会其新的思路和精神,注意对照新旧课程标准异同点,切实把握新课程标准的脉络,为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狠抓常规管理,定期对教研组教师的教学计划、教案、听课笔记等资料进行检查,定期开展教研活动。

3、抓好兴趣小组和校队的培养和训练工作,并取得了优异成绩。为了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发现艺术人才,学校面向每一位学生积极开展课外艺术活动,成立了艺术团队;组建舞蹈、合唱、二胡、三枝花、横笛、电子琴、电脑绘画、儿童画、书法、中国画等艺术兴趣艺术小组,艺术老师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活动与竞赛,一幅幅精美的图画、一曲曲动听的歌声、一个个优美的舞蹈,凝聚了艺术老师辛勤的汗水和心血。

4、狠抓“两操一课”,培养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增强学生体质。

花艺培训方案篇10

一、“十二五”人才工作情况

(一)高标准引进人才。

十二五期间,县文体局针对文体工作队伍现状,积极面向社会和院校引进招录人才。近几年分别从教育系统引进游荣亮、黄晓燕等2名优秀人才充实到文化馆和图书馆,从乡镇遴选1名青年干部到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今年从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引进1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到县文化馆从事“非遗”工作。在招录和引进的过程中,坚持不放松标准、不降低条件、不讲人情关系,严把人才“进口”关,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公开招聘专职工作人员,有效地改变了过去文体系统人才队伍老化问题。

(二)多途径培育人才。

一是培育文体专业人才。为提升整个文体系统队伍的素质,我们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三专”活动方案和文体人才“链条式对接服务”工作方案,制定年轻干部导师制度,除了组织文体系统工作人员参加政治理论学习和继续教育外,采用“走出去”学习的方式加强对文体人才的培养。文化馆青年干部王梦被组织部门选派到茅坪镇农办锻炼2年;业余体校派出3名老师到省体育局、市体育局参加社会指导员培训;向省、市输送青少年运动员50名,我县级籍运动员曾晓云获国家体育总局批准,成为国家划船队健将级运动员,目前正在备战2016年奥运会。文化馆、剧团选派数十名专业人才到省、市群艺馆、美术馆学习群众文化辅导知识和进修专业美术知识等等。去年,与艺术职业学院,采用院团合作、定向委培“3+5”学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招收20名17周岁以下的从事花鼓戏的后备人才到艺术职业学院进行学习。

二是培育乡镇和社会文体人才。分层次搞好文化培训,每年对乡镇(街道)文化站长进行了改造提升专题培训,提升了文化站长的业务素质。县文化馆在选取100名热心文化事业、经常组织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分子,对其进行广场舞、文化活动策划等业务培训5期。每年开展三级社会指导员培训工作达50人次以上,目前我县有382名社会体育指导员。继续深入实施农民文化培训工程,指导培训民间艺术、体育健身活动30余期,扶持壮大农村文艺健身队伍,培养一批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民间艺术体育人才。

三是培育民间工艺传承人。我县现有农村文化人才30余人,分别为部级“非遗”项目《呜音》乐器制作人王德晶、省级“非遗”项目《冲菜制作工艺》和《鹿苑茶制作工艺》传承人郝传平、谭思宝,还有花鼓戏等民间文化表演等农村人才。我们除了每年组织民间文艺调演、免费参加人社部门组织的技术擂台活动,让农村文化人才相互交流开展学习外,还积极组织农村文化人才到部级、省、市级去表演学习。2013年我们组织荷花镇民间乡土文化人才一行4人参加了省首届“江欣苑”杯皮影戏展演活动,组织部分优秀民间文化人才到参加“非遗”纪念日展演,组织荷花镇文化乡土人才一行9人在山东枣庄参加中国第十届艺术节——中国民族器乐民间乐种组合展演(非职业组),进入决赛最后获得演奏奖,首次获得部级大奖。我们还积极推荐王德晶、谭思宝、郝传平等为省大师级民间工艺传承人才。

(三)完善人才服务群众机制。

坚持文体人才全心全意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我们建立了嫘祖文化人才群英录,选定12名优秀的文化体育人才,分为体育活动策划指导、文化活动辅导培训等多个门类,制作人才类别卡,下发到全县117个村和社区居委会,用于方便及时指导群众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文体人才发挥自身优势,每年主办、承办和协办全县大型的文体活动10余场次,指导各乡镇、各单位开展文体活动每年不少于50余次。每年开展送戏下乡150余场次,开展少儿舞蹈、音乐、绘画等培训和乒乓球、篮球、羽毛球等培训,培训人数达2000余人。文化馆、图书馆常年开展免费开放,开展读书征文和书画比赛等活动,为丰富我县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供优质的服务。

“十二五”期间,我们在人才培养工作上取得一定成绩,但人才依然短缺。尤其是缺乏领军人才,在文艺创作、文艺辅导、“非遗”传承和保护、体育教练等更显突出。在人才引进上、人才培养上和服务人才上还存在诸多问题。

二、“十三五”人才工作重点

(一)加大文体人才的培养,建立良好的培养投入机制。通过宣传和教育,使全社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开发文体人才资源的重要性、紧迫性。统筹研究制定文体事业单位人才的培养、吸引、使用的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用于紧缺文体人才的引进、有突出贡献文体人才的奖励、特殊急需文体人才的培养资助等。

(二)加强文体人才的领导,创新文体系统人才队伍建设模式。牢固树立“人才是文体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的理念,遵循文体事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文体人才特点,从市民对文体生活的需求出发,更新观念,创新机制,进一步加大我县文体人才引进、开发力度,为“三个”建设提供人才智力保证。

(三)强化文体人才的竞争,建立健全科学的人才考评机制。根据文体行业各自特点,对不同岗位建立一套科学客观、操作性强的岗位能力标准体系,将岗位能力标准作为使用的依据、考核的方向、培训的目标;对文体事业单位人员实行不定期考试与考核,保证文体事业单位人员素质不断提升。

(四)关爱文体人才的群体,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文体工作队伍。努力创造有利于文体人才成长和发展的良好环境,千方百计改善他们工作、创作、学习的条件和生活待遇,充分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和艺术创造性,不断激发其工作热情,做到人才引得进,留得住,从而为我县文体事业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