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标准化建设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05:18

农田标准化建设方案篇1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051号)和《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关于严格保护耕地,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降低精神,通过设立示范区,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建立健全基本农田保护监管体系,以建设促保护,创造新鲜经验,探索长效机制,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全面提升各地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和建设水平。

二、目标任务

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支持下,经过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的共同努力,通过示范区建设,力争在2~3年初见成效,使示范区逐步实现“基本农田标准化、基础工作规范化、保护责任社会化、监督管理信息化”,成为各地学习参照的样板,全国宣传推广的典型,带动“十一五”期间整个基本农田保护工作。

示范区建设主要承担以下具体任务:

(一)开展基本农田整理。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安排土地整理项目,加大投入,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提高基本农田的粮食生产能力。

(二)规范加强基本农田基础性工作。进一步完善基本农田基础数据和档案标志;加快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逐步建立和实施基本农田保护信息管理和动态监测系统。

(三)完善落实基本农田保护规章制度。研究建立基本农田保护的监管体系,严格执行和落实各项基本农田保护措施。

(四)探索建立基本农田保护长效机制。重点探索责权利相结合的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和加大基本农田建设力度的集中投入机制。

三、设立条件

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以县(市、区)为单位设立。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粮食主产省(自治区)各设立4~5个;北京、上海、天津、海南、、青海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各设立1个;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设立2~3个。

示范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内具有代表性。选定的示范区能分别代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同地形地貌的基本农田特色。

(二)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粮、棉、油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示范区耕地集中连片,优质耕地比例较高,交通便利。

(三)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条件。示范区所在地区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政府支持,部门配合,群众保护基本农田的意识较高。

(四)具有一定的土地开发整理基础。曾组织实施国家和省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或项目已列入国家和省级项目投资计划。

(五)基本农田保护工作较为扎实。基本农田管理基本做到制度化、日常化;基础数据及图表册等资料档案比较完整,保护责任书签订率在80%以上;初步建立了土地管理信息系统。

四、建设要求

(一)基本农田标准化

五年内,示范区基本农田经过土地整理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农田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土地集中连片。在开展土地整理的基本农田项目区内做到无零星分散建构筑物、无废弃地、无闲散地。

2.田块平整、规则。平原(坝)地区的基本农田要有利于机械化耕作;坡地基本实现梯田化,达到“保水、保肥、保土”要求。

3.水利设施配套。平原(坝)地区的基本农田排灌水设施建设要符合当地机耕作业、农作物对地下水位的要求;坡地要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旱地要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4.田间道路通达。田间道路布局合理,适应耕作和田间管理要求;平原(坝)地区的基本农田要适应机械化耕作需要。

5.防护林网配套。主干路、沟、渠两旁要按照项目规划设计要求营造农田防护林;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地区的防护林建设要满足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的要求。

(二)基础工作规范化

1.档案资料完整齐全。基本农田保护图件应做到清晰,具有统一标定的区、片、块位置和编号,反映基本农田现状;图表册等有关资料要整理归档,永久保存并做到逐级备案。

2.数据资料及时更新。规范完善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台账,建立基本农田变更统计制度,落实动态监测措施,及时更新基础数据;基本农田变化情况要及时反映到基本农田登记表并落到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做到图表册与现状一致。

3.保护标志统一规范。基本农田保护标志要经济适用、整洁持久,主要设置在交通沿线和城镇、村庄周边;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统一编号、登记;标志内容要明确保护范围、面积、要求及责任单位等。

(三)保护责任社会化

1.完善责任体系。完善县(市、区)、乡(镇)、村各级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责任制;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动态监管制度,形成执法监察网络;开展动态巡查,及时发现、纠正和查处涉及占用基本农田的违法行为。

2.明确保护责任。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范围、期限、责任人应当明确,并与实际一致;土地使用证或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上应注有保护面积和责任人。

3.探索长效机制。从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和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出发,探索建立基本农田保护的社会监督和鼓励机制;探索建立有关部门、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力量参与的基本农田建设集中投入机制。

(四)监督管理信息化

以基本农田基础资料和土地变更调查为基础,逐步建立基本农田基础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系统运行可靠,信息采集、处理、上报、反馈及时有效;准确反映基本农田现状和利用变化情况,可为基本农田审核、补划、执法监察、统计分析等提供依据。

五、申报程序

(一)推荐示范区名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部门根据本工作方案规定的示范区设立条件,并考虑本地区其他因素,进行综合平衡,提出拟设立示范区的县(市、区)名单,在征得县级人民政府同意后,将拟设立的示范区名单附基本情况说明报部。

(二)编报示范区建设方案。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推荐的示范区报部审核同意后,由示范区所在地区县级国土资源部门编制示范区建设方案。示范区建设方案应包括:示范区基本情况、总体目标、具体建设任务、实施步骤、资金预算和保障措施等。

(三)核准示范区建设方案。示范区建设方案经示范区所在地区县级人民政府同意后,上报省级国土资源部门。省级国土资源部门对示范区建设方案严格把关,核准同意后报部。

(四)正式确定示范区。部对省级国土资源部门上报的示范区建设方案进行审核,对符合设立条件的分批批复;不符合条件的,提出修改完善意见,重新上报后再审核批复。示范区建设方案批复后,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部门应抓紧组织实施。部将适时统一公布全国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名单。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示范区正式确定后,在部和省级国土资源部门统一组织领导下分阶段、有步骤开展有关工作。部将成立有关司局及事业单位参加的示范区工作协调机构,共同做好示范区建设方案核准、整理项目安排和检查指导等有关工作。省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对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示范区工作负总责,做好示范区建设的组织协调工作。示范区所在地区应成立以政府领导挂帅,由相关部门组成的领导机构,负责示范区建设的组织协调,国土资源部门承担具体工作。

(二)加大资金投入。示范区所在地区可以在建设期内每年申报1个国家投资土地整理项目,部将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审核作出安排。省、地、县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根据示范区建设目标和任务,相应安排土地整理项目,确保完成基本农田整理任务。省级国土资源部门要争取政府支持,将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综合开发、耕地质量建设、农田林网建设、使用土地出让金的农业土地开发等支农项目优先安排在示范区;争取财政支持,在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或土地收益中列支示范区建设及管理经费。

农田标准化建设方案篇2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建设;问题;对策;发展

中图分类号:F301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61033144

1唐山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分析

据调查统计发现,现阶段唐山市基本农田面积约为48.22万hm2,约占全市耕种面积的85%,,其中以迁安市基本农田保护最佳。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唐山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平,这些年相关部门开展了土地整治活动多达120项,共新增加耕种土地面积为0.32万hm2,但在土地整治活动开展过程中,由于不同地区的基本农田条件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相关部门对唐山市的基本农田状况进行一定的分类处理。

2浅析唐山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所谓的高标准农田,其主要特点是土地平整、设施完善、农电配套、土壤肥沃、集中连片、生态良好,符合现代化农业和经营的基本要求,同时农作物产量能够保持高产稳产的状态。但是唐山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就目前情况分析,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农田建设项目全面性较差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过程中对道路、电力设施以及排灌等相关农田基础设施的要求比较高,但是部分地区在建设过程中片面的追求建设速度,忽略了施工质量,为后期农业生产使用埋下安全隐患。另外在农田建设过程中涉及土壤培肥计划较少,导致建成后的耕地无法满足农作物生长需要。

2.2相关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且各项工作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因此需要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但是部分地区农田建设过程中,相关职能部门缺乏主动性,与其他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不到位,配合度较差,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田建设的进度,导致建设周期延长,为农田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埋下了隐患。

3建议及措施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对提高唐山地区农作物产量,实现农田高效、高水平化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为今后农业现代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1制定完善的规划方案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应当制定完善的规划设计方案。相关人员应当对各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一定的调查分析,如土壤土质、水电设施、道路交通等,为后续该地区农田改造提供了详细且全面的参考资料;在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过程中应当严格制定项目建设的相关要求,加大对项目规划设计的重视力度,严格执行项目审批的各项流程,做好监管工作,制定相关的建设标准,并提高其执行力度,全面保证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的顺利完成。

3.2建立以政府主导、各部门协调的工作机制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一项综合性较高的系统工程,其涉及到的内容较多,需要各部门之间的良好的配合、协作来保证建设工作的顺利完成,因此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应当坚持统筹规划、协调落实、整体推进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同时落实各部门的建设责任,并建立有效的部门协调机制,以保证农田建设项目的圆满完成。

3.3保证投入资金的经济效益

高标准农田建设应当充分发挥地方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力量,在坚持以政府主导、部门协调的前提下,整合投入资金,力求实现每一分钱都用到实处,特别是对农业、水利、国土以及财政部门的涉农资金使用进行一定的引导和聚合,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完成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4结论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但我国大部分地区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导致高标准农田建设进程缓慢,影响我国农业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各地区应当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视力度,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建设方案,为我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农田标准化建设方案篇3

丰富的海涂资源构成了慈溪土地开发整理的主要来源。在慈溪,高于零米以上的滩涂面积达55万亩,是我国长江口以南最大的滩涂资源。慈溪市也于2006年被国土资源部确定为部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到2008年底,慈溪市耕地面积69.25万亩,其中基本农田62.67万亩,保护率达89.3%。

农田标准化:土地整理功不可没

驱车走在慈溪宽阔的大路上,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块块“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树成行、电力设施配套”的标准农田。真让人难以想象,若干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大海。在慈溪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毛群谊对记者说,我们的所在地是一塘,在唐宋时代还是大海,现在的海涂围垦已经到了十一塘。十几年前,慈溪的农田大多还是高低不平、地类紊乱、河道弯曲、排灌不畅。如今,慈溪的基本农田状况已经大大改观,这一切都得益于近几年开展的大规模土地开发整理。

1999年,浙江省政府出台相关文件,对每个县市下达了“大力开展土地整理,建成标准农田”的任务,同时规定增加的有效耕地可以折抵成建设用地指标,这为破解土地紧缺这道难题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

慈溪市土地整理中心主任周文建向记者罗列了这样一组数据:从1999年至今,慈溪市累计投入资金近10亿元,完成土地整理项目60个,整理总面积41.37万亩,建成标准农田41.02万亩,新增耕地4.9万亩;实施开发造地37个,总面积4.77万亩,新增耕地3.87万亩,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完成了52个村庄整理和建设用地复垦,总面积2558亩,新增耕地1933亩。十几年来,累计新建机耕道路1567公里,新开挖河道266条,新建桥梁605座,铺设三面光渠道和地下网管15万余米,架设电力线路近350公里,土地平整率达45%以上。这些基础设施的建成,对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的现代化、产业化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全市建成的标准农田亩均可增加产出400元~1000元。

在枯燥的数字背后,是慈溪近10年来土地整理的一系列成绩。周文建说,通过开发整理,慈溪共获取896万亩的净增耕地,除了为慈溪市连续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作出了贡献外,还拓展了10万亩的建设用地空间。

按照慈溪市滩涂围垦规划,3年内将实施近7万亩的围涂造地工程,今后10年间,还有近20万亩的滩涂围垦面积可供开发整理成耕地。

以规划和制度促基本农田保护

慈溪是一个人多地少的经济发达城市,用地量非常大,尽管有丰富的海涂资源,人均耕地仍只有0.65亩,不到全国人均耕地的一半,日益凸显的人地矛盾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慈溪的基本农田保护就是在这种市情下进行的。

毛群谊说,对保护基本农田,我们主要的做法可以概括为三句话:以规划促保护,以整理促保护,以制度促保护。

首先紧紧抓住规划,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根据1999年10月浙江省政府批准实施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国土资源部《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划定工作验收办法》,2000年,慈溪市共有23个镇开展了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各镇将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分解落实到图上、地块、村组,自查测算了地块面积,做到图、表与地块相符;镇、村逐级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落实基本农田保护责任;按要求设立了基本农田保护牌、界桩。在全市23个镇中,共划定基本农田1022块,保护面积62.67万亩;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761份,设立基本农田保护牌51块,界桩1472个。

除此以外,还要抓土地用途管制,强化对保护区内农业结构调整的管理。慈溪规定,保护区内耕地主要种植粮、棉、油、菜等,对耕地不得随意改变用途,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基本农田改种多年生作物或挖掘养殖。严禁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建厂、建房、取土,堆放固体废弃物或超标准排放、倾倒污染物等毁坏耕地的行为。

其次抓土地整理。在这项工作中,慈溪市注重数量与质量并重发展,按照标准农田的要求进行建设,土地种植适宜性明显增强,农田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再次是抓制度建设。通过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把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具体落实到地块,并设立明显的界桩界牌。同时将基本农田保护成果图上墙公布,引导广大农民共同进行基本农田保护;加强对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领导,将基本农田保护列入考核目标,实行行政领导一把手负总责,分片分级负责,落实相应负责人,并逐级签订责任书;制定相应的措施,严格控制基本农田转变用途,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用地确实无法避开基本农田的,经法定程序上报国务院进行审批,占用基本农田后必须同质同量进行补划,并根据《慈溪市人民政府关于征收耕地开垦费有关问题的通知》收取耕地开垦费。

示范区建设:农田保护踏上新台阶

2006#3月,慈溪市被国土资源部列为部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自此以后,慈溪的基本农田保护工作踏上了一个新台阶。

当年4月,慈溪市成立了以主管农业的副市长为组长的慈溪市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同时下设办公室。确定由国土资源局承担具体的建设任务。为此,慈溪市国土资源局专门召开局长办公会议,明确局内各相关科室配合做好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方案的编制工作,并于当月拟定了建设方案。

毛群谊说,本着在原有基础上更上一层楼的原则,慈溪的示范区建设主要从3个方面着手进行:

一是对基础性工作查漏补缺,对基本农田保护的档案资料进行补充完善,看图纸、文字、表格、数据是否齐全,是否与实地相一致。对基本农田保护标志进行检查,该修的修,该补的补。 二是完善各项保护制度。坚持基本农田保护公示制度,通过媒体宣传咨询等活动,加大对基本农田保护的宣传力度;完善保护目标责任制,实行行政领导一把手负总责,分片分级负责,落实相应负责人,并逐级签订责任书,保护责任书签订率达到100%;建立完善基本农田巡查制度,及时查处占用和破坏基本农田的现象;探索建立基本农田保护长效机制,制定有关基本农田保护的优惠政策。 三是加强基本农田监督管理信息化工作。以基本农田基础资料和土地变更调查为基础,逐步建立基本农田基础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

“既然叫示范区,就要有高标准”

5月初,在慈溪市国土资源局规划利用科科长张建土的陪同下,记者走访了该市的几个基本农田保护区。只见平整的土地上,每隔几百米处就矗立

着某某镇某某街道基本农田保护区的牌子,牌子上面,保护区的四至范围、图标、责任人、保护面积、举报电话等应有尽有,田与田之间是水渠和机耕路。

张建土说,既然叫示范区,就要有高标准。现在的慈溪,农田大多达到了耕作条件的高标准化,但以前却不是这样。站在田里,他打着手势对记者说,以前,就从你我这么近的地方走过去,都要绕一个大圈子,因为地势高低不平,积水很多。

接着。张建土详细介绍了这几年慈溪市建设基本农田示范区的做法。他说,主要是注意三个结合:

一是结合标准农田建设,大力推进基本农田标准化。

从1999年算起,10年来,通过田间道路的加宽硬化、灌排水沟渠的垒砌和田块的平整,绝大多数基本农田达到了“田成方、路相连、渠相通、旱涝保收”的标准农田要求,农业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目前,慈溪全市已建成标准农田41万亩,基本农田标准化鞑到65.43%。

二是结合第二次土地利用调查,做好基本农田示范区规范化及信息化建设工作。

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基本农田和土地整理标识使用和有关标志牌设立规定》的通知精神,慈溪市重新设计制作了镇级、村级基本农田保护牌和宣传牌,并在基本农田示范区进行全方位的界牌桩的设立工作。同时,根据《浙江省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规定》,各国土所专设了基本农田保护资料档案室。对保护标示牌分布、基本农田保护图、基本农田面积统计表、保护责任书、基本农田控制分解落实表、基本农田保护区登记表、基本农田落实到户清册、地块用途修正登记表等相关材料进行分类整理、统一归档、统一管理。

此外,慈溪还建立了基本农田信息系统和数据库,明确基本农田保护区位置、图斑、面积、质量等级、地类、权属、经营者、责任人信息,实现了基本农田保护基础信息与日常更新的网络化管理,使管理人员能快速准确掌握基本农田现状与利用变化情况。 三是结合违法用地清查,做好基本农田保护责任社会化工作。到去年底,慈溪市集中查处违法案件176件,发出处罚文件119件,涉及土地面积5.99公顷,耕地4.3公顷。开展行政及参与司法行动50起,涉及土地面积3.7万平方米。拆除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

保护和发展能双赢吗?

采访中,慈溪市国土资源局的工作人员不止一次向记者讲到了基本农田保护工作中的困难:

――保护任务的落实越来越难。这主要是由建设用地和基本农田布局的突出矛盾造成的。近几年来,慈溪市社会经济发展迅速,非农建设用地增长相当快,而当地的基本农田保护率却高达89.3%,剩余可利用的空间极为有限,较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往往无法避开基本农田。任务的艰巨,使一些乡镇领导对基本农田保护产生了畏难情绪,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和政绩考核的需要,部分乡镇领导甚至忽视了基本农田的保护,对占用基本农田进行非农建设的情况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土地整理项目的落实和实施难度越来越大。慈溪市现有基本农田62.67万亩,其中35万亩已进行了土地整理或农业综合开发,达到了标准农田的要求,在剩下的基本农田范围内进行土地整理则有很大的难度。主要原因:一是城镇规划范围较大,部分基本农田已纳入城镇规划范围,若进行土地整理,将难以进行规划调整;二是现有基本农田内的土地整理项目净增耕地率较低,而整理技术标准和要求却越来越高,政策补助提高一时难以跟上,目前,乡镇对开展土地整理的积极性已大不如前。

农田标准化建设方案篇4

 

为加快推进我县高标准农田建设,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巩固粮食主产区地位的实施意见》(赣府厅发〔2020〕14号)和《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关于下达2021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的通知(赣农规计字〔2020〕26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全国冬春农田水利暨高标准农田建设电视电话会议要求,按照《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 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国办发〔2019〕50号)要求,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增强农业防灾抗灾减灾能力,进一步夯实粮食安全基础。

二、目标任务

为适应确保国计民生要求,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底线,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加快补齐农田基础设施短板,提升粮食产能,进一步优化高标准农田项目布局,优先在永久基本农田和“两区”实施,提升口粮绝对安全保障水平,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效益明显提升。2021年计划新建高标准农田3万亩,根据各乡(镇)的申报,建设地点确定在全县14个乡(镇)84个行政村(详见附件1,具体实施地点和面积以上级批复的设计为准)。

三、组织实施

(一)统一规划布局。根据《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和《上犹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文件精神,按照“集中力量、重点投入、综合开发、连片治理”的原则,统一划定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布局及重点建设区域,明确2021年度建设计划。

(二)统一建设内容。项目将围绕改善或消除农田主要限制性因素,全面提升农田质量而开展,主要建设内容有: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与排水修复、田间道路整理、农田防护与生态保持、农田输配电建设、建后管护等方面。

(三)统一实施程序。县农业农村局为项目法人单位,统筹全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推进与协调,项目乡(镇)为项目二级法人,负责具体实施。

1.项目申报。由各乡(镇)根据县统筹整合资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导小组《关于下达2021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初步任务的通知》(上高标准农田组字〔2021〕1号)有关目标任务要求,申报本乡(镇)高标准农田实施计划,县农业农村局汇总后报县政府审定,县政府统筹各乡(镇)的申报计划,研究确定本年度项目实施地点和建设规模。

2.建设要求。本年度实施项目的乡(镇)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工作要求完成土地流转或查清土地权属现状。县高标办开展勘测设计、施工、监理等的招标工作。项目实施过程中,县高标办依法对项目建设工程质量进行监管。县农业农村局与设计、监理等前期工作单位分项目区签订合同,县农业农村局作为一级项目法人,各项目区乡(镇)人民政府作为二级项目法人负责与施工单位签订合同,履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施工法人职责,承担本乡(镇)工程项目建设管理责任,在规定时间内督促施工单位全面完成工程建设。在项目建设工程完工后七天内,县农业农村局组织相关单位进行初步验收,初步验收合格后,按规定向上级部门申请验收。

3.管护要求。项目建设竣工验收后,移交给项目所在乡(镇),由项目所在乡(镇)负责项目的后期管护工作,并与县高标办签订后期管护合同,明确工程设施所有权、使用权,按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明确管护主体、管护责任和管护义务。

4.其他要求。县自然资源局对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开展“上图入库”工作,并划入为基本农田,把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加的耕地按规定程序纳入占补平衡补充耕地指标。

(四)加快实施进度。项目建设在晚稻收割后进行,实施面积3万亩(详见附件2)。具体安排如下:

1.2021年3月30日全面落实实施地点和田块,下达年度实施方案,同时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县农业农村局负责];

2.2021年5月30日前完成勘测和规划设计;完成好规划方案“三进三出”,确定规划方案;乡(镇)、村组完成土地权属登记,明确涉及到的农户及相应田块面积[县农业农村局、项目乡(镇)负责];

3.2021年6月15日前完成初步设计方案评审[县农业农村局、发改委、项目乡(镇)负责];

4.2021年7月15日前完成工程造价预算评审及标段划定报县政府批准后执行[县农业农村局、财政局负责];

5.2021年8月15日前完成监理和施工单位招标并签订承包合同[县农业农村局、项目乡(镇)负责]

6.2021年9月20日前完成田块流转或完成农户同意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承诺书签订[项目乡(镇)负责];

7.2021年10月1日前,施工单位进场施工,施工期到2022年2月底,项目开工前,乡、村明确建后管护员名单,施工过程中作为监督员参与项目建设监管[项目乡(镇)负责];

8.2022年3月15日前,完成单元工程验收及项目初验[项目乡(镇)负责];

9.2022年3月25日前,完成县级验收并移交给项目村,组建县、乡(镇)、村三级建后管护网络;项目建后启动管护工作[县农业农村局、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项目乡(镇)负责];

10.2022年3月31日前,完成项目竣工验收测量,并将建成的高标准农田重新分配至农户或与流转的经营户签订协议[县农业农村局、项目乡(镇)负责];

11.2022年4月20日前,完成项目工程结算审计,同期完成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及耕地质量等别评定[县农业农村局、审计局、项目乡(镇)负责];

12.2022年4月30日前申请上级验收[县农业农村局负责];

13.2022年5月15日前完成上图入库及新增耕地核定工作[县自然资源局、项目乡(镇)负责]。

(五)统一项目管理费。项目管理机构参照2017年项目管理办法的标准提取项目管理费,项目管理费主要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地考察、评审、检查验收、宣传培训、工程招标、信息化建设、工程实施监管、绩效评价、资金、项目公示和乡村工作经费等项目管理方面的支出。项目管理费从建设资金中提取,约128万元,按项目乡(镇)、村占65%,县农业农村局占35%比例分配,其中乡(镇)、村项目管理费按项目乡(镇)35%,项目村65%比例分配。乡(镇)、村工作经费在宣传发动阶段预付40%,施工单位进场后再付30%,其余30%用于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导小组对项目乡(镇)、村的绩效考评。

四、资金保障          

项目计划总投资9000万元,其中建安工程投资8441.1万元(含竣工验收测量、审计等费用),项目前期工作费用430.90万元,建设单位项目管理费128.0万元。资金来源于省统筹的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作为本项目的资本金和通过发行专项债券解决,具体以省财政厅或省高标办下发的文件为准。其中项目前期费、项目监理费、项目管理费、第三方竣工验收等费用按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管理办法提取。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2021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实行县、乡(镇)、村三级“一把手”负责制,成立县、乡(镇)、村三级2021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领导机构及办事机构。县级成立由县长为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县发改委、财政局、农业农村局、审计局、自然资源局、水利局、市场监管局、扶贫办、人民银行等部门负责人和各乡(镇)长为成员的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设办公室在县农业农村局,由农业农村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各乡(镇)、村参照县一级组织队伍建设,组建高标准农田建设协调小组,负责工程施工前期的工作宣传动员、田块丈量明细到户登记造册、配合设计部门做好工程踏勘,协调施工单位与当地村民的关系,协助监理单位和业主监督抓好工程质量,负责项目建设完工后的田块再分配以及带领群众做好工程的长效管护工作等。

(二)明确职责分工。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做好建设方案和资金使用计划、日常监管、完善制度、项目验收、督促总结,开展勘测、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招标等前期工作,负责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的支付和监督管理。牵头组织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对项目实施开展年度绩效考核,协调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开展各环节工作;县发改委负责规划编制、立项申报、设计方案审查批复;县财政局负责工程招标控制价审核;县审计局负责结合统筹整合资金新的规定作为审计依据开展审计工作;县自然资源局负责对项目规划设计期间田块性质的审核把关,全面负责高标准农田建设后有关信息的“上图入库”,并划为基本农田,将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耕地按规定程序纳入占补平衡补充耕地指标;县自然资源局、水利局、农业农村局负责建设方案、工程设计及施工等技术指导和服务;项目乡(镇)政府作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责任主体,承担本乡(镇)工程项目建设管理职责,在规定时间内督促施工单位全面完成工程建设;成立乡(镇)、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理事会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监督小组,负责处理施工过程中的各种纠纷,协调做好工程设计工作;其它成员单位在县统筹整合资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导小组领导下做好相应工作。

(三)强化制度建设。按照《江西省统筹整合资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导小组关于印发<江西省统筹整合资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等9个文件的通知》(赣高标注农田组字〔2017〕1号)等有关规定,加强对资金运行全过程风险防控。建立整合后的项目管理制度、验收考核及奖惩制度,统一规范项目申报、勘察设计、招投标、工程施工、工程监理、检查验收等程序,对项目各环节实行统筹管理,确保整合工作科学、规范、有序推进。在上犹县政府门户网站和主要媒体公开统筹整合使用资金来源、用途和项目建设等情况,接受社会监督,实施阳光操作。

(四)实行严格奖惩。将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纳入现代农业攻坚战调度和重点督查工作,从提取的项目管理费中切除部分资金对工作力度大、管理规范、成效突出、综合考评靠前的乡(镇)进行奖励(详见附件4)。任务面积3000亩(含)以上的为一类项目乡(镇),1000(含)-3000亩的为二类项目乡(镇),1000亩以下的为三类项目乡(镇)。一类项目乡(镇)设立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分别给予3万元、2万元奖励,二类项目乡(镇)设立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分别给予2万元、1万元奖励,三类项目乡(镇)设立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分别给予1万元、0.5万元奖励。对未完成建设任务、工作落实不到位的乡(镇)进行通报批评,视情况给予组织处理。

 

附件:1.上犹县2021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安排表

2.上犹县2021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工作推进表

3.上犹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新增耕地奖励及管护

  方案

4.上犹县2021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考核方案

 

附件1

 

上犹县2021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安排表

单位:亩

项目区名称

序号

行政村

实施面积

陶朱项目区

1

安和村

34.91

2

车田村

158.69

3

富湾村

8.35

4

黄坑村

99.18

5

鄱塘村

14.89

6

陶朱村

256.73

小计

572.75

元鱼项目区

7

伏坳村

141.52

8

黄竹村

581.79

9

群英村

89.09

10

元鱼村

732.97

小计

1545.37

城关项目区

11

中稍村

799.84

12

茶亭村

131.8

13

东门村

31.79

14

南河村

18.29

15

彭洞村

17.19

16

上埠村

106.36

17

石坑村

362.94

18

沿河村

132.16

小计

1600.37

红星项目区

19

红星村

50.13

20

月仔村

32.32

小计

82.45

上丰项目区

21

上丰村

162.99

小计

162.99

新建项目区

22

联群村

154.7

23

上坪村

585.26

24

新建村

379.31

小计

1119.27

水陂项目区

25

水陂村

456.57

26

水径村

484.84

27

洋田村

170

28

竹山村

408.1

小计

1519.51

大潭项目区

29

大潭村

438.85

30

平富村

828.17

31

上寨村

65.18

32

向前村

206.09

33

庄坑村

111.35

34

庄前村

193.88

小计

1843.52

龙田项目区

35

六村村

53.36

36

龙口村

197.82

37

龙田村

128.53

38

乌溪村

266.05

小计

645.76

大安项目区

39

大安村

1257.57

小计

1257.57

石崇项目区

40

社陈村

261.25

41

江头村

82.23

42

麻田村

66.21

43

沙段村

494.05

44

社溪村

612.45

45

石崇村

261.26

小计

1777.45

双溪项目区

46

大布村

119.01

47

大石门村

91.63

48

高洞村

792.27

49

水头村

265.45

50

右溪村

62.08

51

左溪村

37.73

小计

1368.17

金盆项目区

52

金盆村

1198.43

53

太乙村

225.38

54

铁石村

545.57

小计

1969.38

龙门项目区

55

茶坑村

191.04

56

古田村

126.31

57

龙门村

114.24

小计

431.59

横岭项目区

58

横岭村

1282.28

小计

1282.28

龙潭项目区

59

龙潭村

392.21

60

泥坑村

38.67

61

寺下村

302.64

62

坛前村

496.22

63

新华村

181.49

64

新圩村

161.7

65

杨梅村

32.43

小计

1605.36

鹅形项目区

66

鹅形村

64.35

67

双宵村

122.66

小计

187.01

新溪项目区

68

新溪村

1296.32

小计

1296.32

合河项目区

69

合河村

588.34

70

石溪村

949.91

71

蕉里村

35.08

小计

1573.36

上湾项目区

72

上湾村

1091.55

73

下湾村

553.29

小计

1644.84

大小园项目区

74

大小园村

193.94

75

花园村

1303.13

76

清溪村

1021.72

小计

2518.79

笔架山项目区

77

河唇村

323.93

78

油石村

929.77

小计

1253.7

高基坪项目区

79

高基坪村

1699.14

小计

1699.14

秀罗项目区

80

秀罗村

214.32

81

长岭村

150.62

82

胜利村

648.67

小计

1013.61

下佐项目区

83

下佐村

1155.64

84

店背村

180.45

小计

1336.09

总计

31306.62

说明:具体实施地点和面积以上级批复的设计为准。 

 

 

附件2

上犹县2021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工作推进表

序号

工作内容

工作

任务

时间节点

工作要求

责任单位

1

项目选址

整个项目

2021年3月30日前

计划任务落实到村组,并做好宣传发动

各项目乡镇、高标办

2

勘测规划设计

整个项目

2021年5月30日前

征询意见,完成勘测设计。

县高标办、

设计单位

3

初步设计方案评审

整个项目

2021年6月15日前

形成项目初步设计方案,组织通过方案评审,批复方案。

县发改委

4

工程造价预算审核

整个项目

2021年7月15日前

出具工程造价预算审核报告,报县政府研究。

县财政局

5

 施工、监理单位招标

整个项目

2021年8月15日前

按程序招标确定施工、监理单位。

县高标办

6

施工

3.0万亩

2021年10-2022年

2月

召开项目村组干部会议,组织村民签署项目建设承诺书,与施工单位签订合同,组织项目实施,按要求完成建设任务,开展项目自验,重新划分项目区农户土地权属到户。

各项目乡镇、施工企业

7

项目初验、考核

整个项目

2022年2月10日前

完成对各项目实施单位的验收考核,报县项目领导小组和有关部门。

领导小组

8

项目工程建设结算审计

整个项目

2022年4月15日前

对项目各施工单位工程结算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

县审计局

9

申请上级验收

整个项目

2022年4月25日前

通过上级验收,迎接上级考核。

领导小组

10

上图入库

整个项目

2022年5月15日前

完成建设区域的上图入库,并列入永久基本农田。

县自然资源局

11

建后管护

整个项目

2022年5月30日前

项目乡镇与项目村村委会或村集体经济组织鉴订后期管护合同,做好移交工作。

项目乡镇

附件3

 

上犹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新增耕地

奖励及管护方案

 

为保障我县农田建设再投入和债券偿还、贴息等,落实新增耕地农作物种植,根据省政府《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特制定本方案。

一、项目范围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新增耕地,经验收合格并通过上级核查,报自然资源部备案入库的,可用于占补平衡的面积。

二、奖励对象及标准

县域内高标准农田建设产生的新增耕地指标调剂收益在满足高标准农田发行债券的偿还、贴息后,对县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乡(镇)人民政府、村委会进行奖励。奖励标准均为:新增水田部分按5000元/亩,新增旱地奖励2500/亩标准,奖励给乡(镇)、村委会;按新增耕地(不分水田、旱地)验收面积400元/亩奖励给县农业农村局。

新增耕地种植管护由所在乡(镇)负责,县财政安排种植管护补助资金,其中水田500元/亩·年,旱地300元/亩·年,共补助3年;同时按300元/亩·年标准,安排新增耕地三年的培肥资金,逐步提高项目耕地质量,种植管护补助资金和三年培肥资金按年度拨付。所有已验收通过的新增耕地按规定纳入耕地地力补助申报范围,种植水稻纳入稻谷补贴范围。

三、工作要求

县农业农村局(县高标办)负责确保新增耕地开发质量。水田开发必须有水源、耕作层达到耕作标准,保水保肥性好,排灌沟渠完善,田间道路通畅,便于水稻耕种。旱地开发质量符合农作物种植要求,并做好新增耕地农作物种植的专业技术指导。

县自然资源局负责新增耕地验收,核定高标准农田新增耕地可种植作物面积,并将新增加的耕地按规定程序纳入占补平衡补充耕地指标。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新增耕地的建后管护及农作物种植,新增耕地三年内必须种植农作物,不得种植油茶、果树、茶叶等其它木本植物,不得在项目验收范围内开展非农建设和设施农业。其中水田种植水稻,旱地推广种植红薯、花生、玉米等农作物。并提供耕种和收割影像资料,不得撂荒。

四、资金管理使用

项目验收报备后,由县农业农村局向县财政申请,县财政局审核后,奖励经费统一拨付至县农业农村局;乡(镇)、村的奖励经费由县农业农村局和县自然资源局根据相关乡(镇)所涉村验收合格的报备面积计算奖励资金金额,将资金拨付至乡(镇)。

 

 

 

附件4

 

上犹县2021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

考核方案

 

为全面客观、公平公正的考核各乡(镇)2021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完成情况,充分调动乡(镇)、村(组)干部群众的工作积极性,加快推进我县高标准农田建设,根据《江西省统筹整合资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绩效考评办法(试行)》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考核方案。

一、组织领导

考核工作在县统筹整合资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进行,具体工作由县统筹整合资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

二、考核原则

坚持实事求是、公平公正、定性与定量结合、注重平时与年度考核结合的原则。

三、考核对象

上犹县2021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乡(镇)。其中任务面积3000亩(含)以上的为一类项目乡(镇),3000-1000亩(含)的为二类项目乡(镇),1000亩以下的为三类项目乡(镇)。

四、考核内容

实行百分制,具体分值如下:

1.工作保障30分,包括机构设置、制度建设、工作协调、政策落实。

2.项目管理23分,包括项目选址、矛盾纠纷调处、社会投资、群众参与、竣工验收。

3.资金管理3分,主要指工作经费规范使用情况。

4.工程建设30分,包括任务完成、工程质量、质量监管、督促施工。

5.高效利用14分,包括建后管护、新增耕地、群众满意度。 

考评组对存在以下情况之一的,实行一票否决:

1.项目未通过县级全面验收考评的;

2.项目实施地点不符合规划要求,工程质量存在明显缺陷的;    

3.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群体事件、重大纠纷的;

4.经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检查发现重大违纪违法行为的;      

5.群众举报、新闻媒体曝光并查实,或未正确引导舆情,造成严重影响。

五、考核方法和程序

考核按进度考核的方式进行,主要采取实地查看,查阅相关资料、随机抽查等方式开展。具体程序:

1.自查总结。2022年4月10日前,各乡(镇)对照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任务,逐一对照完成情况进行自评,形成自评报告和自评分上报。

2.组织考评。2022年4月15日前,由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考评组对各乡(镇)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综合考评,并结合平时工作情况打分。

3.统计汇总。2022年4月25日前,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统计各乡(镇)的评分,排出名次,汇总后报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导小组审定。

 

附表:上犹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评分细则(乡镇)

 

 

 

  

 

 

 

 

上犹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评分细则(乡镇)

内容

分值

考核指标

分值

评分标准

评分

30

机构设置

2

4月上旬前成立乡镇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导小组及设立办公室1分;有专职工作人员办公1分。

 

制度建设

2

印发了乡镇高标准农田项目管理性文件2分。

 

工作协调

16

乡镇高标准农田领导小组召开2次以上协调会2分,每少1次扣1分,扣完为止;召开户长会或村小组会3次以上6分,每少1次扣2分,扣完为止;3月底前上报年度实施地点2分;宣传报道:横幅标语上墙2分;报送材料新闻等至县高标办2次以上4分,每少1次扣2分,扣完为止。

 

政策落实

10

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导小组及领导小组办公室调度会每次均参加10分,每少一次扣1分。

 

23

项目选址

9

选址科学、未做重大变更5分;耕地保护与利用合理2分; 项目选址广泛征求群众意见2分。

 

矛盾纠纷调处

8

及时有效调处矛盾纠纷8分,每造成因矛盾纠纷调处不到位扣1分,扣完为止。

 

社会投资

1

社会投资50万元以上1分。

 

群众参与

3

每个项目区都设立公示牌1分;项目设计方案征求了群众意见2分。

 

竣工验收

2

次年4月底前配合县高标办完成单项工程验收得2分,每推迟一个月扣0.5分,扣完为止。

 

资金管理

3

工作经费

规范使用

3

乡镇工作经费使用规范,未出现违规使用资金情况3分。

 

30

任务完成

15

建设任务全部完工15分,完工率每下降1%扣1分,扣完为止。

 

工程质量

5

优秀5分,良好4分,合格3分,不合格0分。

 

质量监管

4

成立村组监督机构1分;项目村设置1名以上监管员1分;发生问题及时处理2分。

 

督促施工

6

督促施工进度情况,乡镇积极配合县高标办检查、验收6分。

 

高效利用

14

建后管护

3

明确管护主体1分;成立管护机构1分;有相应管护经费1分。

 

新增耕地

5

积极配合县高标办和设计单位寻找新增耕地5分。

 

群众

满意度

6

土地经营者对工程质量满意度100%得4分,满意度每降低1个百分点扣0.2分,扣完为止;对项目村农户调查不少于3户,满意度100%得2分,每少1%扣0.5分,扣完为止,出现重大舆情等问题被上级通报的,得0分。

 

总得分

 

 

 

 

 

 

 

 

 

 

 

 

上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4月27日印发

农田标准化建设方案篇5

一、主要工作目标

系统建设的主要目标是:1、我县全面建立起具有生产要素管理、农业项目监管、实时监控调度、网络科学决策等功能的现代农业地理信息系统。2、全面应用“两区一田”业务综合管理系统,建立全县统一的“两区一田”数字化电子地图和数据库,其中全部农业“两区”项目、标准农田地力提升项目完成上图入库。3、系统作为管理“两区一田”项目的必经渠道,实现项目网上申报、审核、创建、跟踪、验收、查询和统计的一站式管理。

届时,可直接通过系统,可视化了解“两区一田”项目建设状态、进展情况和空间分布,即时完成各项数据统计和分析,准确作出科学决策,实现“建在哪、怎么建、谁来建”的一体化流程化信息管理。

二、主要工作内容

(一)配合省、市做好县级系统基层平台。全面建立县级现代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基层平台和行政区划、卫星影像、河流水域、道路交通、土地利用现状、土壤资源、耕地资源等地理信息数据库。

(二)推广应用“两区一田”业务综合管理系统。通过规范采集、整理全省“两区一田”业务数据,建立全县统一的“两区一田”数字化电子地图和数据库。同时,将系统作为“两区一田”项目管理的必经渠道。

(三)完善系统的网络基础设施。完善全县现代农业地理信息系统骨干光纤专线网络。建设县级内部局域政务网络建设,规划县级网络端口数量20个,统一接入全省骨干光纤网络。

(四)建立系统日常管护体系。按照分级、协作管理的原则,建立以农业信息化工作机构为主体的系统建设与管护队伍,开展农业数据采集分析、图像加工处理等方面的操作培训,建立系统管护制度。

(五)探索现代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成果应用。完善工作机制、业务流程和数据采集体系,拓展现代农业地理信息技术应用领域,加快系统建设成果转化,逐步推进建设成果在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和行政村(社区)的应用,探索建立区域现代农业数据中心。

三、具体实施步骤

整个系统建设自2012年3月开始,自10月底结束。

(一)工作准备阶段。时间:3月-5月。该阶段主要工作内容有:

1、制订《县现代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实施方案》。

2、采购好电脑、服务器、笔记本等设备,做好县农业局局域政务内网等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二)组织实施阶段。时间:6月-8月。该阶段主要工作内容有:

1、建立县现代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和分工。

2、组织采集、上报“两区一田”业务数据。

(三)总结验收阶段。时间:9月-10月。该阶段主要工作内容有:

1、组织做好省、市对我县的验收工作。

2、总结建设经验,做好材料交流。

3、探索长效机制建设。探索进一步整合信息资源、建立系统管护机制。

四、主要措施

(一)当好领导参谋。建立系统建设进展定期报送制度,对系统建设进展、存在问题等工作动态报送上级政府和农业部门。

(二)抓好各项工作。根据系统建设要求,县农业局各科室(单位)抽调精干力量,制订建设方案,抓工作落实,使我县“两区一田”的地理信息系统工作圆满完成。

(三)确保建设质量。遵循业务系统渠道、项目内容、工作流程等“三不变”的原则,落实技术措施,细化目标任务,准确采集各项业务数据,认真进行测绘和数字化整理,做到图形准确、属性真实、流程清晰。

(四)强化系统共建。融合国土(测绘)、农业、水利、林业等部门相关信息资源,建立业务数据资源,底细信息数据、基础网络设施和信息服务体系的共建、共享和公用机制,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创新模式和机制,逐步拓展应用领域,确保系统建设取得实效。

五、组织与分工

1、现代农业园区工作机构负责收集、整理、录入和统计现代农业园区基本情况和建设情况等数据资料。

2、农技总站负责收集、整理、录入和统计粮食生产功能区基本情况和建设情况等数据资料。

农田标准化建设方案篇6

一、明确责任,强化监管,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一)进一步完善耕地保护6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体系。实行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建立各街道(乡)政府主要领导是本地耕地保护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机制,强化目标考核管理。每年街道(乡)、村逐级签定耕地保护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明确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保护措施、考核办法及奖惩兑现等内容,将耕地保护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的执行情况列为干部任期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建立基本农田监管制度。加强基本农田保护检查工作,切实把基本农田落实到图、地块、村组和农户。由村民委员会向承包户送达基本农田保护监管通知书,明确权利、责任和义务,发动群众做好基本农田保护的日常工作。

(三)切实做好保护基本农田“五个不准”。即不准占用基本农田进行植树造林、发展林果业和搞林粮间作以及超标准建设农田林网;不准以农业结构调整为名,在基本农田内挖塘养鱼、建设用于畜禽养殖的建筑物等严重破坏耕作层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准违法占用基本农田进行绿色通道和城市绿化隔离带建设;不准以退耕还林为名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基本农田纳入退耕范围;除法律规定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以外,不准非农建设项目占用基本农田。

(四)严格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要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面积和建设用地规划进行总量控制。坚持“三个不报批、一个从严”,即凡是不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各类开发区(园区)和城市建设用地,一律不报批;凡是没有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的,一律不报批;凡是没有通过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的,一律不报批。从严审查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确定的建设用地总规模,对超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总规模的,不予通过。严格建设用地审批管理,严禁擅自修改和调整规划,严禁违规扩大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严禁擅自设立各类开发区(园区)和扩大开发区(园区)建设用地规模。

二、认真执行各项政策规定,切实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

(一)加大基本农田建设的力度,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国土和财政部门要精打细算,使用好土地开发整理、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专项资金,征收的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及耕地开垦费,杜绝挪用、浪费,保证所有资金全部用于耕地开发整理和地力建设,确保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占补平衡。

(二)加快土地征用制度改革。要按照保障农民权益、控制征地规模的原则,严格遵守对非农占地的审批权限和审批程序,严格区分公益性用地和经营性用地,明确界定政府土地征用权和征用范围。进一步完善土地征用程序和补偿机制,妥善安置失地农户,并为他们提供社会保障。今后凡没有征求被征地农民集体组织和农户意见的征地方案,国土资源部门不予审核报批。

(三)严禁撂荒耕地。对承包经营的基本农田撂荒一年以上的、一般耕地两年以上的单位或个人,要收回其承包经营权,依法追缴土地闲置费。

(四)实行耕地肥力保养制度。土地管理部门要会同农业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激励耕种基本农田的单位和个人,增加对基本农田质量建设的投入采取有效措施整治土地,防止土壤污染,逐步增强地力,提高耕地质量。对因掠夺性经营而造成地力下降者,要责令其限期恢复地力,逾期不恢复的,要收回其承包权,另行发包。

三、严肃执法,进一步加大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

(一)加大土地执法监察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关于严明法纪坚决制止土地违法的紧急通知》(国土资电发[*]22号)精神,坚决查处各类违法批地、违法管地和非法占地行为。对未批先占、批少占多、占而不建的,要采取强硬措施,该收回的收回、该罚款的罚款、该拆除的拆除,限期恢复耕种条件,并达到原耕地质量。对征收、征用基本农田闲置一年以上、一般耕地两年以上的项目用地,要收回其建设用地使用权。对擅自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建窑、挖沙、取土或堆放固体废弃物的要依据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土地管理部门要与纪检、公安、检察、法院等执纪执法部门密切配合,联合办案,对违法占地和严重浪费耕地的大案、要案,要公开调查,公开处理,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农田标准化建设方案篇7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水利建设解决对策

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石林县共有水库塘坝233件(中型水库2座,小(一)型水库18件,小(二)型水库81座,小塘坝132座),总库容1.061万m3,引水工程43处,引水流量0.3m3/s,灌溉面积32.3万亩、水浇地15.0464万亩。由于小(二)型以下水库大多数工程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主要依靠农民群众投劳建设,普遍存在工程标准低、配套差、管理差、渗漏严重等问题。加之这几年小(二)型水库加大投入,得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严重影响全县的农村经济发展。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设计方面、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方面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养护和管理方面。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解决对策有要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工作力度、规划好我国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及加强工程的监管力度三个方面的内容。

1目前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

1.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设计方面

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工程的设计方面,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设计方面的主要问题有工程的前期工作较为欠缺,工程的设计标准不统一及工程的方案太过单一。我国很多小型农田水利出现已经老化的现象,又因为当地乡政府不重视小型农田水利的发展而导致小型农田水利常年的失修问题。这些问题的表现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能力下降,有些已经不具备蓄水的能力,排涝的功能也有所下降。这就导致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前期工作较为欠缺,这就很容易导致基本资料的准确度,而且也影响了我国工程设计的可操作性性。小型农田水利的设计标准不一样,各个部门对于设计的流量、工程面积等方面都没有按照统一的标准,导致了一定的资源浪费。小型农田水利在设计时设计方案太过单一,没有较多的设计方案进行比较,导致水利工程在决策时没有一定的数据支撑,从而影响水利工程的质量。

1.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方面

我国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方面的问题主要有工程施工的技术相对薄弱及工程的质量意识不强两个部分。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相对薄弱主要是因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部门的技术人员相对较少,而且技术的熟练程度较弱。而且,对小型农田工程的改造的时间要求较短,从而导致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管理存在着难度大的问题。对小型农田的改造工程主要是为了排水和灌溉等的问题,所以很多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相对较为薄弱,不注重工程的质量,又因为小型农田水利没有形成一定的管理体系,就导致工程缺乏一定的质量监管,因而影响工程的效益。

1.3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养护和管理方面

小型农田水利是由国家投资和村民集体所建的,随着我国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度的建立,所以传统的计划管理的模式已经不能够很好地适应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了,所以导致水利工程存在着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相应的管理体制。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会阻碍农业的发展,而且减弱了相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进而导致了小型水利工程正常运行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因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工作量较大,国家投资较少,就导致了工程没有得到及时准确地养护,从而致使了水利工程老化较为严重,水利工程的排水、灌溉等功能也得不到很好地发挥。

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解决对策

2.1要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工作力度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防止自然灾害重要的手段,它不仅会对我国的农业现代化作出一定的贡献,而且对我国的粮食的增产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我国的各级政府都应该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予以高度的重视。我国人民政府通过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资金的投入力度来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竞争力,将建设农田水利工程作为农村基层设施建设的首要任务。政府应当安排充分的人员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进行一定的工程策划等前期工作,这样一来确保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数据的准确性,为以后工程的改造打下一定的基础,促进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问题的解决。政府还应该加强对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促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问题的解决。针对小型农田水利资金少,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我国人民政府应当设立专门的水利资金来提高小型农田水利的建设工作。通过这些策略加强对我国小型农田水利的建设力度,从而推动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的快速建设。我国人民政府通过统筹规划我国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从而推动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力度。

2.2规划好我国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

工程的相关部门通过统筹规划我国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问题,努力提高工程的设计水平,从而推动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力度。主要的步骤措施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相关的工作部门要建立较为严格的设计方案及审查的工作。小型农田灌溉项目分布地较为密集,它的工程项目也较为繁多,所以要让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技术得到不断的提高,就必须建立一定的方案及审查体系。这些方案、审查的体系不仅有利于水利工程资源的不断优化,而且对工程的质量方面也有一定地提升作用。第二部分,相关工作人员在建设小型农田水利的过程中,要做好一定勘察工作,通过对水利设施的研究,以此来确定水利的具体建设方案。相关工作人员设计出多种方案,对这些方案进行一定地比较,选择一种较为合理、可操作性强的方案。这个措施不仅可以很好地制定出与当地的情况相符合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而且,也能很好地提高工程的工作效率。第三部分,相关部门在建设小型农田水利的时候,还应该注意利用当地的资源,通过对当地资源的有效利用,从而推动工程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小型农田水利的工作效益。

2.3加强工程的监管力度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要加强监管的力度,所有工程项目都应该经过一些部门的严格审查,按照工程需要的步骤加以进行,以确保工程设计和质量的提升。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还应该加大监督管理的工作效能,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建立一个完备的监管的体系,也有利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造能够安全、有效地运行。

3结语

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设计方面存在着前期工作较为欠缺,工程的设计标准不统一及工程的方案太过单一等问题。第二个方面,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方面的问题主要有工程施工的技术相对薄弱及工程的质量意识不强两个部分。第三个方面,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养护和管理方面存在着问题。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解决对策主要有以下三条内容,第一条,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工作力度。第二条,规划好我国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第三条,加强工程的监管力度。

参考文献

[1]赵凤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建议[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5(09):41-42

[2]易雪.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分析[J].智能城市,2016(01):182-183.

农田标准化建设方案篇8

以省、四平市和我市农村工作会议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发展现代农业为基本方向,以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主要目标,通过集约项目,集成技术,集中力量,主攻单产,改善品质,在全市深入开展创建万亩田、千亩园和百亩方活动,促进全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有效提升,进而把我市建设成东北乃至全国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二、建设内容

(一)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全市共建设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田24个,每个乡镇建设1个,总面积24万亩;每个高产创建示范田内建设1千亩的核心展示田,建设总面积2.4万亩;每个千亩核心展示田内建设150亩的高产攻关田,建设总面积3600亩。其中:

1、建设省级玉米高产创建示范田3个。分别建在陶家屯镇、黑林子镇、朝阳坡镇;建设省级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田1个,建设地点在八屋镇。

2、建设市级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田9个。主要集中在长平、长郑两条经济带。包括:范家屯、南崴子、刘房子、大岭、永发、怀德、秦家屯、十屋、桑树台。

3、建设乡镇级玉米高产创建示范田11个。建设地点是龙山、廿家子、苇子沟、环岭、大榆树、响水、双龙、双城堡、杨城子、毛城子、玻璃城子。

产量目标是:万亩示范田平均亩产比所在乡镇20*年平均亩产增产5%以上;千亩核心展示田平均亩产比所在乡镇20*年平均亩产增产7%以上。玉米高产攻关田玉米达到1000公斤/亩,水稻850公斤/亩。每个乡镇通过万亩示范田建设,辐射带动全乡镇其它地块粮食作物增产,辐射带动田平均亩产比20*年所在乡镇平均亩产增产2%以上。

(二)良种良法试验示范

1、耐密品种攻关试验。对高产耐密品种进行密植,通过集成应用高产高效技术,使公顷保苗达8万株,有效提升粮食产量。承办单位:市种子管理站、鸿基种业。

2、优良品种对比试验。进行同一品种不同种植条件和不同品种同一种植条件下的产量对比,确定出适合我市种植的优良的品种和科学种植方式方法。承办单位:相关种业。

(三)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依托省在我市朝阳坡镇启动实施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项目,在朝阳坡镇建设超高产栽培、精准农业、保护性耕作和循环农业技术四个示范基地,把朝阳坡镇建成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高效发展的样板。

三、实施目标

(一)品种优良化。通过选育良种和开展试验示范,科学确定主推优良品种。今年,省、市和乡镇三级示范田主推郑单958、平全13、银河101、银河32、银河33、益丰29、吉单35、军单8、鸿基107、德丰77等10个主导品种和泽玉11、凤田9、宏育29、承玉14、科泰6等5个搭配品种等品种。水稻主推吉粳88、吉粳83。

(二)技术集成化。按照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示范推广结合的要求,在选择确定主导品种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对现有先进实用技术进行组装配套,建立不同作物的高产栽培技术模式。今年玉米、水稻重点集成技术如下:

玉米重点集成以下技术:(1)种子包衣和等离子处理;(2)机械精量、半精量播种,苗带重镇压;(3)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施用化肥,底肥深施,垄沟追肥;(4)应用耐密高产品种,合理密植;(5)机械抗旱一条龙坐水种、节水灌溉;(6)应用低残留短残效药剂,综合防治病虫草鼠害,重点推广生物防治玉米螟、农田统一灭鼠;(7)因地制宜推广宽窄行交替休闲种植、垄侧栽培新技术;(8)因长势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

水稻重点集成以下技术:(1)推广超级稻品种及优质米品种,种子等离子处理;(2)钵盘旱育苗;(3)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施用化肥;(4)超稀植机械插秧、抛秧,(5)应用低残留短残效药剂,综合防治病虫草鼠害,实行统一灭鼠;(6)分期追肥,因长势喷洒叶面肥;(7)旋耕旱耙整地,浅、湿、干灌溉;(8)因长势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

(三)经营模式集约化。积极探索先进经营模式,促进土地集中使用,集约化经营。一是在示范区组建合作经济组织,由合作经济组织牵头,组织群众生产经营。二是由种业或技术单位牵头,对农民土地反租倒包,开展试验示范。三是通过给予农户适当补助的形式,组织农户按要求进行生产经营。

(四)农业生产标准化。抓住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的有利时机,将项目资金重点向高产创建区域倾斜,重点利用好优粮工程、种子工程、植保工程、沃土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建设等建设项目,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粮食生产条件和装备水平,提高抗灾能力,把示范田建设成高标准粮食示范基地。

四、工作要求

(一)科学选择确定示范田建设地点。按照以下原则选择确定示范田建设地点:农田基础条件好,农民科技意识强,生产积极性高;具有较强的区域代表性,技术辐射带动面积大;区域内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育状况良好。粮食高产创建千亩核心展示田要选择在一个村、百亩攻关田在一个屯内。

(二)制定工作方案和技术集成方案。朝阳坡镇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按省制定的实施方案组织实施。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参照市里统一下发的《粮食高产创建实施方案》和《技术集成方案》组织实施。各乡镇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出自己的《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工作方案》。工作方案要明确万亩田、千亩园、百亩方的座落位置以及具体实施情况。

(三)摸清底数,把高产创建田块尽快落实到农户和地块。在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中,在对区域内农户的生产水平、生产条件等进行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确定参加高产创建示范田、展示田、攻关田农户,将任务目标、主推品种和配套技术落实到农户和地块。万亩田、千亩园、百亩方内农户姓名、参加高产创建的土地面积、种植品种、产量目标等都要建档立案。

(四)广泛开展技术培训与指导。按照技术集成方案,广泛开展技术培训,做到示范田农户每户都要有一个技术“明白人”和一张集成技术应用“明白纸”。市里将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基层开展巡回指导和服务,分季节指导农民把各项技术落实到田块,实现万亩田有技术专家、千亩园有技术骨干、百亩方有技术负责人。

(五)做好测产验收。在作物成熟前20天,各乡镇组织农业站技术人员,对本乡镇的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田、千亩核心展示田、高产攻关田进行理论测产,并将测产结果上报市农委,市农委将根据各乡镇上报情况,组织农业科技人员对各乡镇的“三田”进行抽测。对于省级高产创建示范田,市农委要组织技术人员除做好理论测产外,还要进行实测。同时协助省、四平测产组做好测产。

(六)规范管理,建立健全档案。每个示范田都要设立标牌,注明创建单位、工作责任、生产目标、品种名称、技术要点等,方便农民学习,接受社会监督。各乡镇都要把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的各种文件、工作方案、三田内农户基本情况表、技术集成方案、工作记录、作物长势分析、测产结果、工作总结等及时建档立案。档案管理将作为年终考评的一项重要内容。

五、保障措施

(一)成立粮食高产创建暨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组织。市里成立粮食高产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组长由市委书记柴伟、市长王亚晖担任。市委副书记朴德元、副市长赵立宝为副组长。成员单位有市农业、农机、水利、农资、畜牧、林业等农口局。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农委。成立技术指导组织,组长由市委副秘书长、农委主任刘明富担任,副组长由农业局党委书记王子臣、副局长傅国和喻宝祥担任,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植保站、种子管理站、药监站和各乡镇农业站为成员单位。

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组长由乡镇党委书记担任,副组长由主管农业领导担任,示范田所在村、屯干部和种粮大户为主要成员。技术指导组设在乡镇农业站。

(二)分工负责,进行包保。在成立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组的基础上,各成员单位要分工负责,进行包保。市农委负责朝阳坡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并协助抓好省级高产创建示范田的各项工作。市农委、农机、农经、畜牧、水利、林业等六个局,按照备春耕督导服务组的分工,分片对全市24个乡镇进行包保。各成员单位要紧密配合,通力协作,把高产创建活动开展好,把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好。对于省级四个高产创建示范田,分别聘请省级玉米和水稻专家作为首席技术专家。

(三)引进科研项目。积极鼓励中国农科院、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和大中专院校参与到我市发展现代农业建设中来,市里将为其在我市开展科研项目试验示范提供便利条件。

(四)实施政策倾斜。为保证高产创建活动正常进行,市里将拿出一定的资金作为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基金。各乡镇也要拿出一定的资金作为活动经费。同时,凡国家项目资金,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均实行打捆使用,集中使用,统一组织。赤眼蜂防螟、农田统一灭鼠、测土配方施肥等实用技术,抗旱打井配套资金,优先落实给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田。农机补贴等支农惠农政策也优先粮食高产示范田内农户。

农田标准化建设方案篇9

一、积极服务项目建设国土资源保障能力得到增强今年,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发展抓项目”的总体要求,积极服务项目建设和全市经济发展。

(一)正确处理保护耕地与发展经济的关系,积极为各项建设项目提供用地保障。全市共完成审批各类建设用地宗,面积亩,其中:农用地66.69亩(耕地57.7亩,园地8.96亩),建设用地95.7亩,未利用土地5.58亩。其中:省政府审批宗,面积7.0亩(耕地8.亩,园地8.96亩,建设用地6.7亩,未利用地5.9亩,);市政府审批了655宗,面积9.5亩,其中:农用地09.亩(均为耕地);建设用地86.6亩;未利用土地65.亩。县政府655宗,768.067亩,建设用地65.8亩,未利用地6.7亩。

(二)积极争取国土资源项目准备工作,为争取国土资源部和省国土资源厅土地开发复垦专项资金对全市耕地占补平衡的支持,)国土资源部门认真开展项目规划论证,积极争取项目立项,市局建立了土地开发复垦项目库,将全市个具有开发潜力的土地开发复垦项目纳入项目库进行管理,其中近期规划开发的项目8个,中期规划开发的项目个,远期规划开发的项目个,为争取国家和省级土地开发复垦项目立项奠定了基矗今年共争取土地整理复垦项目个,争取落实专项资金万元。

(三)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市国土资源局围绕全市矿产资源储量和分布情况,开展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投资指南》编制工作。两次到省国土资源厅就花草滩煤矿各勘查阶段工作量、投资情况、探矿权价款政策等进行掌握,并及时反馈给市政府,为政府决策提供了依据。对肃南钨钼矿勘查工作进度进行了督促,目前正在编制勘查报告。

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国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一)把保护耕地、促进集约用地,作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切实落实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的各项措施,全面落实基本农田保护“五个不准”和非农建设用地“六个不批”制度,坚持节流和开源并举,全市开发整理复垦和农业结构调整共计增加耕地69.95亩,扣除变更调查统计的各类建设占用的耕地89.亩,净增耕地06.7亩,使全市耕地面积稳中有增。

(二)全面开展了基本农田保护检查工作。市、县(区)根据国家和省国土资源厅、农牧厅《开展基本农田保护检查的工作方案》的要求,成立“全市基本农田保护检查领导小组”,负责基本农田保护检查工作,制定了《基本农田保护检查工作实施方案》。据调查核实,全市历年共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66个,范围涉及五个农业县(区)的65个乡(镇)和809个村,分别占全市乡(镇)村总数的70.7%和88.8%。保护片块9块,保护面积.57万亩,保护率达87.%。全市基本农田保护检查工作,在对基本农田保护的基础性工作落实、利用和变化情况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对保护制度建立及执行等情况也进行了认真的自查自纠,并填写了基本农田统计表格,对存在的保护图件不规范、保护责任人没有及时进行调整、保护制度不健全、保护档案不齐全、保护标志没更新等问题进行了整改。及时调整县(区)基本农田保护领导小组5个,乡(镇)基本农田保护领导小组879个,县、乡、村、社四级层层补签了保护责任书599份,在公路沿线和人口密集区设立高标准固定标语0块,保护标志牌95个,刷写基本农田宣传标语多表55个。新埋设永久性保护标志牌6块,更新制作县、乡、村基本农田保护区图95份,并用电子表格建起了基本农田面积数据库,达到了图、表、实地面积相对应,对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制度、保护地力补偿制度、保护责任制度、保护区用途管制制度、质量保护制度和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等各项制度和保护措施进行了修改完善。通过认真整改,使基本农田面积都落实到了图、地块、村组,做到了图、表、地块面积和责任人相对应,层层都签订了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设立了基本农田保护标志,各县、区,乡、镇都补充健全了保护档案,全部进行了备案。县结合基本农田保护检查工作,把符合基本农田条件的---亩耕地补充划入了基本农田保护区,并提出了基本农田调整补划工作“六划七不划”的具体标准。同时,对已经建立的基本农田保护双向目标考核责任制进行完善,对于不能完成基本农田保护指标的县(区),全年目标责任制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加强了基本农田保护内部监督机制。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建立基本农田保护数据库,投资近0万元制作了基本农田保护专题图件,为我市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工作的数字化、科学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农田标准化建设方案篇10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档案资料;整理工作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其中,项目工程档案资料整理工作的开展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已成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企业共同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通过项目工程档案资料整理工作的开展,可以统筹规划水利工程项目档案工作,不断提高水利工程档案的利用效率,确保农田水利工程项目顺利完工。

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工程档案资料整理概述

1.1特点

首先,档案资料具有高度的全面性和系统性特点。简言之,对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来说,作为重要的管理体系之一,密切融合工程设计、工程施工以及工程管理等要素,其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可以有效收集和完善相关资料,其资料的收集工作涵盖工程立项到工程竣工验收整个过程。其次,档案资料具有广阔的范围,而且复杂程度显著。通常来说,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分布地域的差异程度较大[1],尤其在经济发展状况、自然条件等方面,进而使资料跨越的范围、内容具有极大的差异性,一定程度上造成收集难度的增加,所以在收集过程中应对工程的性质进行分析,确保分类收集和管理的合理性。最后,档案资料分散程度突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规模并不大,而且施工工序具有高度的便利性,但是仍然具有高度的分散性。由此可以看出,必须要完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资料收集工作,防止在分散性因素的影响下出现资料丢失等现象。

1.2重要性

第一,要确保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分布的合理性,提高科学化建设水平,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档案资料整理必不可少,这已成为小型农田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第二,如果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标准较为低下,且配套的完善性不足,极易影响到人们的生产生活。在制定农田水利建设计划和措施方面,小型农田水利档案资料的整理非常关键[2]。第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档案工作可以将大量的档案资料提供给项目建设。凭借档案资料有助于新型农田水利技术的开发,确保一系列农田水利重点工程的顺利开展以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稳步提升,从而促进农田水利事业的健康发展。

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工程档案资料整理工作建议

2.1领导保持高度重视

根据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相关规定了解到要极大地凸显出了水利工程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这已成为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工程档案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应予以重视。同时,加强工程档案管理部门的设置,配备专业人员,促进整理归档工作的顺利进行。其中,在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工程馆档案资料整理过程中,应定人定员,明确工程档案整理工作的具体职责,加大落实力度,不断践行时效性和有效性等原则,从而将完整齐全的档案资料提供给工程竣工验收单位[3]。

2.2明确责任和统一思想

2.2.1明确责任由于工程档案资料内容的复杂性、烦琐性特点显著,与诸多部门和单位有着密切的联系,主要涉及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的档案资料。同时,在工程项目档案资料中,工程资料、绩效考评资料以及运行管理资料等是重要的类型。基于此,在部门繁多和类型复杂的情况下,开展收集和整理工作时必须要采用精细化管理方法,明确和落实具体责任。

2.2.2统一思想在开展档案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中,各个部门应保持密切协作,形成合力。在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实施之前,应对各个单位和部门人员的思想予以统一。相关工程参建单位应提高对工程项目划分的重视程度,明确主要分部工程、单位工程、重要隐蔽单元工程等。对于项目法人来说,在主体工程开工前,应向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报备项目划分结果,以便监督机构及时进行确定。而项目划分的准确性,可以为工序质量、项目质量的检验工作、档案资料的整理工作创造有利条件[4]。因此,在主体工程开工前应对各个参建单位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予以统一,提升各个方面的配合和协作力度,加强工作调度,将定期调度会议落实到位,及时解决和处理存在的问题,最大限度地推进档案管理工作。

2.3加强档案管理制度的构建

在小型农田水利事业发展过程中,档案制度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档案工作相关规章制度的构建,不断提高档案使用效率,满足规范化、制度化等一系列需求。与此同时,对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单位来说,应从项目实际情况出发,确保文档制度、归档办法等符合行业标准要求,促进工程施工建档、归档工作的顺利开展,推动工程的顺利完工。

2.4梳理施工资料

2.4.1开工资料在开工资料中应将投标情况、施工合同签订情况、设备材料等情况纳入其中,积极构建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开展技术安全交底和图纸会审等工作。

2.4.2施工质量控制资料应对中间验收或逐级评定要求进行深入分析,做好所有资料的归档工作。在归纳整理过程中,应加强事前、事中以及事后质量控制模式的应用[5]。

2.4.3验收资料中间各次验收、最终验收的所有材料等都是验收资料的重要构成。在施工管理工作中,应重点涉及工程概况、参与人员主要情况、设备情况等。

2.5加强档案管理的网络化建设

对水利工程验收相关规定进行分析,项目法人应对工程资料进行统一制备,参建单位对工程项目资料予以提交,项目法人则需要对工程验收资料的完整性、规范性进行严格检查。基于此,要促进工程建设的顺利施工,项目法人应全面了解相关参建单位的档案资料管理情况,如监理部门、设计部门以及施工单位等,并予以严格监督,明确工作管理的责任人,加强档案资料管理网络的顺利构建,引导各个参建单位积极参与,使档案管理与网络化密切融合,共同致力于档案资料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