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农村经济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十篇农村经济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十篇

农村经济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06:52

农村经济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篇1

一、发展现状

农村集体资产是农村发展和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镇产权制度改革自2018年4月份开始以来,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已基本完成。我们通过试点先行、先易后难、分类实施,不搞“一刀切”,“一村一策”分类开展改革,改革方案和方法不强求一律,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最高准则。

产权制度改革一是摸家底,对农村集体资产进行“清查财产、核定资金”,盘活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后,我镇资源性资产面积23447亩(其中未承包到户的耕地面积7276亩、四荒地面积16171亩)、经营性资产750.56万元、非经营性资产2789.36万元。尤其是通过发展农民股份合作,创新了集体经营方式,集体经济发展成果按股分红,实现了“分股合心、联股联心”,群众更加关心集体,集体和农民的利益联结更加紧密,从制度上最大限度地维护了成员的财产权利,有效地增加了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二是建组织,村民变股民共享发展“蛋糕”。对集体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根据不同村庄、村民的不同诉求,我们积极探索“村经分离”制度,建立完善“四会”制度,明确股东大会是集体经济组织最高权力机构。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给集体和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形成了既体现集体优越性,又调动个人积极性的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新机制,试点工作成效明显。

截至目前,我镇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具体情况如下:

1、集体收入完成5万元的村有12个村:

2、集体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有9个村:

二、存在问题

在推进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健全村集体“三资”管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1、村干部存在畏难情绪,部分村资源性资产清查不彻底。比如对过去因种种原因长期承包的部分集体土地、集体水井等资源不敢较真碰硬,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

2、壮大村集体经济办法少,视野不开阔,大多数村都仅仅依靠简单的资源承包方式增加村集体收入,其他的办法少之又少。

3、干部担当干事的氛围不浓,缺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少村干部只求当“太平官”,不担当慢作为,消极懈怠,有干事多惹事就多的消极思想作祟。

三、对策及措施

1、完善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大对村集体资产进行摸底排查力度,对合同不完善、不健全,仍被个别人长期占有的集体资产进行彻底清理规范。

2、通过聘请专家授课、外出参观学习等方式,对村干部进行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村干部能力水平,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拓宽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渠道。

农村经济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篇2

【关键词】农村金融广西现状对策

近年来,广西为加快新农村建设,积极鼓励各种大型金融机构扩展了涉农金融业务,同时成立一些新型农村金融结构。现有金融体系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同层次的资金需要,但是依然存在多方面的问题。本文通过研究广西农村金融现状,以探讨如何在广大农村地区形成覆盖全面、治理灵活、种类多样、服务高效的金融服务格局,实现城乡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广西农村金融发展现状

随着田东县等14个县(市、区)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工作的有序推进,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明显提高了金融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和“三农”的能力。2011年,涉农新增贷款占全自治区新增贷款的40%,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速达18%左右,高于全自治区贷款增速5个百分点。广西采取引导和支持涉农金融机构设立分支机构,创新农村新型金融组织等方式,着力构建起以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农业发展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为主体的农村金融体系。同时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创新符合农村经济发展需求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初步规范和创新了农户评级授信、涉农担保信用制度及担保资产评估、管理、处置的操作流程。同时在政府配套政策的扶持下,大力发展政策性保险及商业保险,目前主要以甘蔗、香蕉、芒果、森林以及能繁母猪、奶牛和养鸡为标的开展农业保险试点。

二、广西农村金融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广西初步形成了分工、合作又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体系。但是广西农业发展资金筹措困难的问题仍然较为普遍,农业贷款及农业投资比例及农村金融发展创新不足、资金外流的“虹吸现象”仍然阻碍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存在问题

现有农村金融机构经营管理普遍存在问题。政策性银行在经营管理上缺乏灵活性,难以发挥作为政策性银行的功能以满足农产品经济主体日益多元化对金融创新的要求。近些年,国有银行进行商业化改造,为防范金融风险及追逐利益,大面积抛弃了运营成本高、盈利较差的农村市场。一方面表现为国有商业银行对部分县域存款达不到经营要求的分支机构进行了整合与撤销,营业网点数量逐年下降,以至于平均113个行政村才拥有一个网点。另一方面信贷收缩,信贷投入正在退出农村。2008年邮政储蓄银行开办农村小额无抵押贷款业务,但贷款额度较小,同时存在转移农村资金的问题。相对而言,农村信用社在新农村建设发挥了金融主力军作用,但其经营管理、资金实力,服务及业务品种等方面尚不能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相适应。同时农村信用社改革中过于强调商业化,无法实现服务三农的宗旨。从2008年开始广西先后在田东县等14个县(市、区)进行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工作,但是由于在成立的初期,总体数量仍然有限,服务地域范围较窄,金融产品创新不足,其金融服务的能力有限。

(二)农村存贷比例偏低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及农村金融改革的深化,为广西农村金融机构发展负债业务创造了良好的环境。2002年~2010年,同期涉农金融机构存款由22.37%上升到37.3%,而同期广西国有商业银行县域存款市场占有率由77.71%下降到57.7%,贷款市场占有率则由75.28%下降到50.3%。由此可见资金实力的增长,并没有带动农村信贷投放的增加,存贷比例偏低等农村资金运用问题比较突出。近年来在流动性过剩、农村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的背景下,商业性金融在农村市场定位上强调负债业务发展,其机构网点基本把农村存款资金转移到收益率较高,资本充足的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农村资金“虹吸现象”突出,对农村金融供给形成一个很大的缺口。

(三)农村金融创新不足,无法适应农村经济发展

第一,没有规范和完善适合“三农”特点的信贷管理机制。过于繁琐的农业信贷申请程序不符合农村经济“点多、面广、小额、流动”的资金需求特点。第二,农村信贷资金投放范围较窄,大部分仍局限于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或者一些龙头企业,已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社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的小规模资金需求;第三,农村金融服务产品创新不足。目前以提供存、贷、汇业务为主的广西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产品期限、额度、品种等基本与目前广西农业周期性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第四,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及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刚刚起步,农村企业、个人融资模式及融资工具急需开发与推广。第五,信贷、证券、保险的联动机制不完善,各个金融业务只是在业务范围内发展,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

三、广西农村金融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目前相对薄弱的农村经济基础,滞后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以及不完善的金融配套政策等问题很难承载信贷资金的投入。

(一)农村经济基础薄弱,信贷资金承载力不强

广西农村经济发展中既有总量问题,也有结构性问题,各地农业也存在资源禀赋、发展现状等不和谐因素。广西农业人均耕地水平低于全国,而且发展相对分散,农村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再者中央惠农政策以及农产品价格上涨无法弥补农资价格的大幅上涨,农民增收仍然困难。受农村经济薄弱的制约,农村金融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资金运作成本高、客户信用风险大等诸多问题,无法使资金有效地配置,从而制约农村资金回流以及农村金融发展。

(二)财政投入比例相对偏低,对商业金融的吸引力不足

广西地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在投资理念以及农业对地方财税贡献度低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下,长期以来地方财政对农村的直接投入偏低、投入方向不对,扶持力度不够。而且国家对广西农业投资补助资金到位缓慢,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较低,支持和保护农业发展的长效机制不完善。与此同时广西财政对农村金融在税收、贴息等方面缺乏补偿机制,在政策上没有解决农村金融供给高成本、低收益的问题。

(三)农村担保机制不完善,金融发展受抵押担保瓶颈制约

一是农村资源担保的法律支持缺位,农村物权流转法规不健全,农村土地、沿海滩涂以及农作物收益权等资源的担保价值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农村信用手段缺失,使农民的资金需求无法转化为现实金融需求;二是农业贷款担保机构缺位,使银行信贷供给与农户、涉农企业间缺乏对接枢纽;三是农业保险发展滞后,由于农业投资风险大,因此农业保险业务单一,且服务领域窄,服务网点缺乏。但由于缺乏配套政策支持,农贷风险补偿机制及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在广西尚处于起步阶段。

四、解决农村金融问题的路径探讨

针对广西农村金融目前存在的问题,以下从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建立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的金融体系

广西政府应积极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组成一个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金融体系来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人民银行应运用货币政策如放宽利率管制、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等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农业发展银行应主导为农业生产有关的活动提供信贷资金和服务,并且通过信贷活动,调节农业生产规模和发展方向,使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引导农村资源配置。深化农村信用合作社体制改革,完善其内部管理体制,对其提供优惠政策,为其经营和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使农村信用社能够更好地解决“三农”发展的资金供给问题。同时广西政府应鼓励各类金融机构配合协作,引导和推动多种形式的农村金融组织发展,如近些年成立的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另外,广西政府应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加快农业保险经营体制的改革,配合信贷制度为“三农”发展提供多方位的风险保障。

(二)鼓励农村金融产品创新

广西政府应引导和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加快农村金融创新,建立灵活高效,服务多样化、特色化的农村金融经营格局。一方面针对不同的群体进行农村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例如扶贫贴息贷款、农户小额信贷、农业科技贷款、农业生产资料贷款等,同时建立小额信贷担保基金,完善担保流程,丰富贷款抵质押形式,探索实行农村集体用地、林地、宅基地以及多种动产抵押、质押形式。另一方面加快农村金融机构业务转型,加大中间业务拓展力度,通过多种形式的表外业务发展,有效增加农村社会信用总量,在提升农村金融服务同时,实现自身盈利增长方式的转变。

(三)加大相关配套政策支持力度

为满足农村金融需求,广西政府必须出台相关的财政政策,完善农村财政投入机制,强化信贷政策的指导和引导作用,积极运用发放支农再贷款、减少存款准备金等手段,提升农村金融主体支农的实力。同时建立财政贴息、政策补贴和税收减免等制度,以补偿商业信贷成本高的不足,吸引信贷资金回流农村。在政府主导下,完善农村担保体系:政府可以出资建立农业信用担保机构,也可以进行财政扶持商业性担保机构开展农业担保业务。充分发挥农村经济主体间信息公开、监督便利的优势,通过农村合作组织及行业协会担保或组织会员互保的方式提高融资担保能力。同时广西应加强农业保险的政策扶持力度,成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主要负责农业险种的创新,风险的掌控,向商业保险公司及信贷机构提供保险或再保险等,利用财政杠杆作用,鼓励和支持商业性保险公司介入农业生产等高风险领域。

(四)加快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建设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是吸引信贷资金回流农村,解决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根本途径。一是发挥政府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大力加强法制建设,巩固农村金融运行的制度基础。二是改进对农村金融组织的管制方式,建立一个安全、公平、有序、竞争的金融市场,防范金融风险,引导金融组织健康有序的发展。三是完善市场准入机制和退出机制,针对不同金融机构服务对象的特点,适当放宽注册资金和资产规模的大小,逐步放松业务及贷款利率限制。同时建立和完善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四是建立农村金融突发性支付风险处置机制,完善保险制度,通过市场化的风险补偿机制,合理分摊信贷机构产生的存款与财产损失。五是建立健全农村信用体系。政府加快出台征信资料开放的法律,积极倡导宣传诚信意识,完善信贷信息共享机制,大力培植“信用村”、“信用互助组”等信用主体,加强信贷政策与社会信用建设的结合。

参考文献

[1]黄良波.西农村金融供给问题研究[J].广西金融研究,2008第1期.

[2]李梦茹.谈广西农村金融改革工作成效及发展思路[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第12期.

[3]刘明显.于广西农村金融体系构建的思考[J].特区经济,2006年12月.

[4]姜霞.西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支持探究[J].经济研究,2011年第1期.

[5]黄予慧.西农村金融发展现状与展望[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年第23卷第07期.

农村经济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篇3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机械化生产进入了现代农村,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小康化的生活正向我们靠近。所以,“三农”问题引起了全社会广泛的关注。要想真正让广大农民过上小康生活,切实解决农村经济管理经营工作是关键。

二、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实质

从本质上来看,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属于农村基本政策的贯彻落实,增加农民收人,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农村经济,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应当通过对农业生产、消费过程的调配来进行。

三、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三农”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所共同关注的课题,“新农村”的建设已经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而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点在于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研究分析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就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前提。

(一)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现状

现阶段,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是重要工作内容,然而要贯彻落实涉农政策,则必须要广大农村经济管理人员加大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力度。开展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主要目标在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的农业生产效率、物质生产水平则是切实解决农村经济问题的关键所在。然而,当前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包含:农民群体对市场竞争的认知程度不足、村级干部素质参差不齐以及农业政策存在滞后性等。

(二)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农业政策存在滞后性。正如前文所述,国家与社会都极为重视“三农问题”,相关的政策都开始倾向于农村经济发展。然而因为我国巨大的农村人口基数,各个乡村呈现为零星分布的形式,再加上各个农村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导致政府制定的涉农政策存在不匹配的情况。而现阶段,大多数涉农政策基本沿用财政补贴的方式,导致农村经济管理经营工作受到约束,难以得到有效的落实。农村村级经济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当前,农村地区大部分村干部都是由当地的农民群众所担任,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方面,由当地的农民群众担任村干部本身具有良好的资源优势,其本身非常了解该地区现实情况,自然也清楚地区农业经济的优劣势;另一方面,正是因为过于了解,导致村干部在解决相关问题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偏见与偏差的现象,难以实现真正的公平。这就需要在村级干部队伍中融入新的血液,吸引一批综合素质过硬的人才。然而农村当前的工作环境与发展形式难以吸引人才的加入,现阶段的村级干部报酬普遍较低,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农民群体对市场竞争的认知程度不足。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城市经济迅猛发展,相较于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农村地区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导致广大农民群体本身对于市场竞争的认知程度不足,大部分农民群体仍然沿用传统的分散式经营,缺乏市场竞争的基本条件与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营的范畴,严重影响了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

四、现代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实质

(一)建立健全民主监督体系

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要想实现面向群众、公正、公平、公开的目标,就必须要建立健全民主监督体系。从本质上来看,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开展主要目的在于服务广大农民群众。通过建立健全相关的监督管理体系,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并解决工作当中存在的不足。而通过民主监督体系的完善,能够使得广大农民群体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中来,切实调动他们的能动性。这就需要在原有的村民理财小组的基础上,通过尝试采用信息化的办公方式,充分发挥信息化办公的“跨区域、跨部分、跨行业”的优势,公开相应的政务内容,提升透明度,接受广大农民群众的监督。此外,信息化办公方式可以实现先进经验的共享,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发展。

(二)培养一批适应时展的村级干部队伍

构建一批符合时展特征、综合素质强、专业能力过硬的村级干部队伍是保障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基础。村级干部属于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领头人,队伍的领导能力、决策能力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的好坏。这就需要村级干部队伍必须要具备良好的思想觉悟与专业素质,能够一丝不苟地对待工作。而农村干部队伍的专业素质不但包括良好的文化素养,同时还应当熟练掌握法律知识与经济知识,尤其是与农民、农村以及农业息息相关的内容。此外,村级干部队伍应当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必须要制定一套完善的人才流动方案,切实保障村级干部队伍的结构合理。

(三)制定完善的适应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

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是我国当前所实行的治国方案,农村地区是我国法治建设较为薄弱的区域。需要进一步加快农业农村法律体系的完善步伐,通过法治途径来解决“三农问题”。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就强调农村法治建设,破解“法不下乡”的现状,文件当中指出“务必要提升农村农业法律体系的建设速度,促进城乡法治建设的共同发展”。文件指出必须要逐步完善我国农村产权的保护法律体系,高度重视农村改革决策与立法工作之间的衔接,农村地区所有的重大改革都必须要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上。因此,针对当前的“三农问题”,不仅要坚持以德治国,同时还必须要坚持依法治国,通过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规章制度,从而有效保障广大农民群体的基本利益。当前,针对农业的法律主要包含《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例》、《农业法》以及《农村土地承包法》等。这就需要广大农村经济经营管理人员熟练掌握法律法规的规章制度,保障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当前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又暴露出一些新的状况,比如,因为村干部报酬太低,确实难以维持他们的正常生活,导致一部分村干部,为了生计不得不放弃村干工作,进城打工或经商;虽然是国家不断加大各项农业政策性补贴力度,但是,仍有很多农民因现在的农业生产成本逐年攀升,而放弃农业生产去进城务工,致使很多农田被抛荒,从而造成大量农业资产资源的浪费。鉴于这种情况,我国应当尽快制定有关的法律法规来实施有效的控制,而当前暴露出来的各种经济问题则需要广大农村经营经济管理人员进行客观、真实的反应,才能够让政府掌握农村经济发展的真实情况,从而有效保障制度制定的及时性与合理性。

五、结语

农村经济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篇4

农田水利工程在农业发展以及农村经济提升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但是,由于受农村经济水平与技术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早期的农田水利工程规模均比较小,且技术水平较低,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以及农田灌溉与水利建设需求不断增长的情况下,早期兴建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逐渐不能适应农村经济与农业发展的现状,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与发展环境下,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成为当前水利建设与发展中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下文将结合农村农田水利工程特点以及管理现状,对其管理发展对策进行研究论述。

1农村农田水利工程特点及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管理现状分析

1.1农村农田水利工程特点分析

农村经济建设与农业发展中所建设的农田水利工程普遍具有公共服务性以及利益共享性、非价格性的特征。首先,农村的农田水利工程公共服务性特征主要表现在其本身就是一项公益性工程项目,以解决区域的洪涝或者是干旱等水利灾害及农业发展中灌溉问题为主要目的,并且是由政府出资发动农村群众进行建设的;而其利益共享性特征则表现其工程项目的建设使用,是以工程区域的全部人员为受益对象,各自之间在使用上具有利益一致性特征;最后,由于这类农田水利工程是由政府出资发动农村群众修建,具有公共属性,不能够通过市场价值进行衡量,且不具备直接的经济效益,再加上其维护管理均由政府实现,因此,就决定了它的非价格性特征。

1.2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

结合上述对农村农田水利工程特征的分析,也正是由于其上述特征,使得其在后期维护及使用管理中,存在较多的问题。尤其是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随着一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作用功能的丧失,以及在农村经济提升与农业发展中的地位被取代,再加上政府管理的局限性,导致其管理发展问题成为当前水利建设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其中,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筹资相对困难,缺乏有效的资金支持。由于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变发展以及一些农田水利工程功能的丧失,导致很多农村地区的政府机构对小型农田水利的建设以及管理重视不足,将农田水利工程管理责任推到农民身上,任由农民自行进行筹资管理,或者是由于对新农村建设下农村税费改革的有关政策制度了解不足,认为农田水利建设及管理筹资会增加农民负担等,从而对其管理不够重视,缺乏积极有效引导,导致其管理及建设成效并不显著。

其次,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缺乏相对明确的权责划分,并且农民参与管理的程度相对较低。当前,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多是以粗放式管理为主,缺乏专门的监督以及管理维护机构,对其后期使用的维护及管理十分缺乏,导致水利工程老化失修等各种问题存在较多,对其功能性也具有十分不利的影响,严重影响在农村经济发展与农业种植中的地位作用,从而导致其在农村建设发展中容易被忽视。

最后,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还存在着管理效率较低,缺乏有效的运营管理制度等。由于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并没有专门的组织机构,同时也缺乏专业的工程维护与技术指导,再加上其在农村经济发展与农业建设中的运营使用模式单一,使得对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效率十分低下,在农村水利建设与功能发挥中,作用十分有限。此外,由于农村经济建设与发展中普遍存在重建设与轻管理的思想,对于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使用维护与管理不到位,等,导致其各种问题及情况发生较大,对其正常运行使用及管理提升都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

2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发展对策

结合上述对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特征及管理现状的分析,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为促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农村经济提升以及农业发展中的功能作用和地位影响充分发挥与提升,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和改进。

首先,需要加大对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资金投入和支持力度,并注意提高其管理资金的利用率,加强对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维护与管理,推动其在农村经济提升与农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影响。在积极发动农民群众通过筹资方式改善对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使用维护和管理,以更为的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种植、养殖等产业发展服务,推动农村经济综合提升与发展同时,注意从政府层面加大对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投资和支持力度,从政策扶持与资金支持方面,改善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环境,避免对资金的占用或者是啊挪用等,提高资金在农田水利工程维护及管理中的有效使用,从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其次,在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还需要进行明确的管理权责划分以及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对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权责进行明确的划分确认,并注意督促其在农田水利工程使用维护和管理中的责任落实和管理执行,定期针对农田水利工程开展检修维护与管理,确保其在农业发展中的功能作用充分发挥,提高其运行使用及管理效率,针对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依照责任划分情况进行严厉追究,并督促改进,从而促进其管理的提升与发展。同时,还要注意进行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组织与制度的建立完善,以促进管理效率的提升。进行专门的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以及工程技术指导组织构建,专项落实农村水利工程的维护管理,同时针对其管理开展情况进行有效监管,以促进其管理效率的提升,提高农田水利工程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影响,推动农村经济建设与发展进一步提升。

最后,应注意发动农民群众参与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提高其在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及维护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农民群众作为农田水利工程的主要受益群?w,再加上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由农民群众自发修建,因此,鼓励农民群众参与到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以促进其管理和维护的提升,更好的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值得注意的是,在鼓励农民群众参与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注意结合地区情况,通过民主管理或者是农民参与机制的建立,逐渐引导并鼓励农民群众加入到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解决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的机制缺乏等问题。

农村经济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篇5

关键词:农村财务公开;民主理财;审计监督

中图分类号:F239.45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脚步越来越快,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越来越迅猛。加强建设我国的新农村工作成为了目前国家工作的重点之一。而在提高农村经济收入、建设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农村的步入小康社会、加强对农村财政管理的过程中农村财务公开与民主理财的审计监督工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今天我们就以农村财务公开与民主理财的审计监督为题,分别从对农村财务公开以及民主理财的介绍、农村财务公开以及民主理财当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对问题的分析、农村财务公开以及民主理财的监督模式的分析几个方面对此进行初步的研究。希望可以对我国农村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一、对农村财务公开以及民主理财的介绍

关于农村财务公开以及民主理财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农村人们群众在争取民利的哪一个时期。关于农村财务公开以及民主理财的发展壮大是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在发生了一系列变革以及发展之后发展起来的。总的来说,农村财务公开以及民主理财制度实际上就是一种经济管理制度。简单的对农村财务公开以及民主理财进行一个定义的话,其实它就是在农村的经济体制中对财务管理采用民主理财的方式,同时将农村的财务状况公开、透明,从而实现真正让人们自主的去对农村的财务进行管理的一种方式。从当前的状况来看,农村财务公开以及民主理财虽然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发展的进程也不是很快,但是它所体现出的民主、公开的原则已经被广大的群众所认可。

二、农村财务公开以及民主理财监督当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对问题的分析

(一)农村财务公开以及民主理财监督之所以会存在一些问题,其一就是在农村中财务会计的更换频率较快,而且文化水平有限。虽然目前有很多的农村为了提高财务会计的专业知识水平,特地对财务会计进行了一系列的培训工作,但是由于农村财务会计本身的基础水平就比较薄弱,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所以在接受知识以及理解知识方面的能力不尽如人意。因此,就会出现农村财务状况复杂、账目混乱、核算资料不是非常完整等等一系列的情况。而这些情况的出现则会直接影响到农村财务公开以及民主理财监督的实施。

(二)农村财务公开以及民主理财监督之所以会存在一些问题,其二是由于一些农村的财务管理出现“村账乡管”的现象,这种现象出现的地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财务管理制度不是非常完善甚至到了财务管理制度形同虚设的地步。因此,在这样的状况之下,当代农村对于财务的公开不是非常的及时,就算是及时的公开的财务状况,但是其中反映出来的数据也会出现一些虚假的成分,所以在这样的状况下财务公开制度只不过是一种形式,并不能帮助群众真正的参与到农村的财务管理中,也不能真正的反映出财务管理方面的民主性、公开性原则。

(三)农村财务公开以及民主理财监督之所以会存在一些问题,其三是由于农村群众对于参与财务管理的意识比较薄弱,不能够积极有效的参与到财务管理以及民主理财监督中。这样一来农村的财务管理以及民主理财监督就不能够很好的发挥和表现出来。根据相关机构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一半甚至一半以上的农村都不能够做到真正的财务公开以及民主理财,相关的机构也没有要求农村的财务部门及时的公开财务状况以供群众监督,或者是说对于财务的公开以及监督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没有定期的对财务进行公开,这样就会对农村财务公开以及民主理财监督的实施造成很大的影响。

三、农村财务公开以及民主理财的监督模式的分析

(一)定期召开农村代表大会或者农民大会。使用这样的模式是对农村财务公开以及民主理财的监督的顺利实施最有效的一种方式。召开农村代表大会或者农民大会可以最为广泛的采纳群众的意见,最为广泛的为群众及时的公开财务状况。但是,定期召开农村代表大会或者农民大会也具有它的局限性,主要是因为农民在农忙的时候可能会无瑕参与会议,也有农民知识程度较低,对于召开会议时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不会注意,导致大会不能顺利召开或者是会议的内容不能够反映召开会议的原则。

(二)成立专门的民主监督机构。首先,我们在成立专门的民主监督机构是要确定监督机构工作人员的人选,关于人选的原则必须要由一些具有民主意识的群众担任,并且这些工作人员要能够得到群众的广泛认可。关于专门的民主监督机构的工作任务,主要是要对农村的村委会、村支部委员会、财务部门等等的机构进行有效的管理。因此,专门的民主监督机构必须要独立存在,不能附属于农村的任何一个机构,才可以真正发挥出它所有的作用。并且,专门的民主监督机构要对他们所监督部门的一些情况及时的向上级报告,同时,上级部门要对一些违反原则的机构进行调查,对一些表现优异的机构要进行适当的表彰。

四、结语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脚步越来越快,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越来越迅猛。加强建设我国的新农村工作成为了目前国家工作的重点之一。而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当中,农村的财务公开以及民主理财的监督是非常重要的。为了保证农村的财务公开以及民主理财的监督可以顺利的实施,我们今天以此为题,对此问题进行了一些简单的研究,希望可以对新农村的发展起到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朴香玉,崔洙男.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6).

农村经济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篇6

农村经济农村金融变革协调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的经济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首先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农业生产经营自,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起来了,并且农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使农村经济获得空前的发展。然而从上世纪末开始,关于农村的问题引起了大家的重视。并作为政府工作的难点出现。在我国农村地区关于农村的银行以其他相关的机构的改革和农业水平的情况一直都是大家关心的重点。

1.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金融变革的现状

1.1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

1993年以前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增长速度迟缓。1993年以后我国的农村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第一,国家的政策发生变化,由以工业发展为主开始向发展农村经济转变,这样国家大趋势的变动会带来农村经济增长的较大的变动。第二,工业生产的带动,由于第二产业的发展更多的机器设备的投入会减少农业的繁琐性,提高农村经济的总量。第三,其他产业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旅游业、对外贸易的增加都会加大农村经济的总量等等。而且2008年农村经济有小幅度的回落,由此可以得出,经济危机不仅对金融业有冲击作用,对农村的实体经济也有很大的减缓发展甚至是使其倒退的作用。经济危机的到来对农村经济也有很大的冲击作用,导致农村经济总量的减少。

1.2我国农村金融变革的现状

最近由于种种原因农村金融的发展十分缓慢,对于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也不是非常显著。在1978年以后,我国关于农业的在金钱方面的政策支持开始有起色,并且相应的服务体系开始健全。第一阶段是1978年~1984年我国农村的银行以及相关的机构开始有所缓和并逐渐的恢复。第二阶段是1985年~1993年的金融变革不断发展并逐步扩大的阶段,建立一个能够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及时、有效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第三阶段是1994年~1999年的金融变革补充并逐渐完善的阶段。在此阶段规范了农村的金融市场。最后是从2000年开始,金融方面的调整开始加深并不断的发展。这时给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更大的动力。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

2.我国农村在经济发展以及金融变革中存在的问题

2.1我国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农业结构不够合理,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虽然政府正在尽全力引导和支持农民进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但是由于农村自身缺乏技术和资金,没有能力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无法形成产业化经营,导致农业结构越来越显得不合理。第二,农民科技素质整体偏低。现在大部分地区的农民都是文盲,不能正确分析当地的资源优势,而且观念陈旧市场意识不强,只是盲目跟从、盲目投资,造成农村经济发展缓慢,产业升级难。

2.2我国农村在金融变革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农村金融机构不健全。其次是在我国比较落后的地方没有关于贷款的相关措施,我国的政府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最后是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比如:关于农村金融发展的法律规章制度不健全或者说根本没有与之相对应的专门的规章制度等。这些都是我国农村在进行金融变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我国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以及金融变革主要采取的措施

关于农村金融的变革和经济的发展采取相应的方法解决他们在现在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第一,建立和健全贫困地区的银行及相关行业的作用,并提高他们对于贫困经济的帮助。第二,走新型农业发展的道路,增加基层的收入。第四,实施科教战略,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

结论

通过分析我国比较贫困的地区的经济和金融的基本现状及其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情况。应该看到现在农村经济的发展所需要的各种服务是现有的农村银行及相关的体系所不能满足的。因而,我国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金融市场的调整和改革,农民自身也应该积极学习金融的基本常识,加快对金融产品的了解。

参考文献:

[1]汤志江,康绍大.河北农村金融改革与支持新农村建设研究[J].财政金融2010,10,6(8):59—63.

[2]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金融研究处.河北省农村金融调查[J].华北金融,2010,1,18(4):23-26.

[3]蔡玉杰.对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思考[J].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9,16(1):67-69.

[4]李春友.解决农村金融缺失和错位建设新农村的当务之急[J].现代商业银行,2008,5,23(5):90-92.

农村经济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篇7

关键词: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现状;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F121.22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60732067

农村集体资产属于农民群众不辞辛苦的劳动成果,也是是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与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前提。而有效地使用与管理集体资产,能够在完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强集体经济实力,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与农业经济发展,稳定农民经济收入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但是,集体资产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还存在各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发生与发展,给农村集体经济正常发展带来不良影响,若长时间发展下去,势必给农村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繁荣稳定带来影响。

1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现状

据相关统计显示,2014年,福建省永泰县长庆镇的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达到200万元,与2013年相比,增加了39万元。但目前为止,这些资产管理由村账委托,所以永泰县人民政府下达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源监督管理的意见》,同时,与县委组织部、县农业局、县民政局和县财政局结合永泰县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与农村集体财务有关的计算机网络监管系统与实施方案,并将其落实到集体管理各个阶段。

2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农村集体资产缺少监督管理

没有建立完善的农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体系,没有根据相关要求配置与利用集体资源,导致资产利用率偏低,难以从根本上达到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

2.2资产管理缺少规范性,产权关系不明确

由于农村集体资产缺少统一规范性,出现会计设置不合理的情况并且没有安排专业人员对其进行监督管理,资产登记不齐全,导致资产不断流失。同时,由于原始凭证不齐全,没有明确规定产权关系,且工作交接时,没有根据相关要求进行,造成农村资产核算缺乏准确性。

2.3财务公开不规范,监督不到位

由于部分村干部忽略了民主理财的重要性,没有坚持民主理财的原则,个别人员存在个人主义的思想,导致机体资产缺少有效监控。另外,审计监督工作不到位,使集体支持与财务管理的问题日渐突出,让民主理财只是个摆设,导致实质性问题难以根除。

3完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措施

3.1建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对工作流程进行规范

要想将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财务管理制度;村级组织应根据《福建省村集体财务管理条例》、《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制度》和财务管理相关的法律规章制度的标准,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比如财务年度收支预决算、票据管理、流动资金管理、开支审批和资产资源管理等制度,并进行完善;资产登记清查与资源登记清查制度;将农村集体资产产权登记工作落实到位,对资产资源的分布、存量及种类进行详细调查,同时建立与资产、资源管理有关的台账;民主管理制度;坚持“公道、正派”的原则,选择高素质的人才组成高效的民主理财小组,按时主持召开与民主理财有关的会议,组织参与到民主理财活动中。同时,制定有效的财务计划与方案,对村集体发生的各项财务收支问题进行处理,以此规范工作流程,实现民主理财的目的。

3.2加强农村会计队伍建设

严格按照国家财务制度的相关标准要求,对会计账薄进行设置,详细记录每笔账务,并按照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核算各项财务,尤其是按时登记资产增减情况,定期清点资产,做到账面数据符合实际数量。同时,加强培训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人员的力度,提升财会人员的工作素质,进而为农村集体资产的安全完整提供保障。

3.3加大管理力度,落实审计监督工作

在对年度设计工作计划进行编制过程中,永泰县和长庆镇另计农村经管站应按照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与本级人民政府的相关要求进行,以此抽查、审核村集体财务收支情况,每3~5a应完成1次的各村设计工作,还应根据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的情况,将全县审计力量结合起来,利用分片分组的方法来监督管理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的设计工作。同时,明确规定专项设计的责任,对群众举报、、征地和村级重点建设的项目进行审查。国家审计机关在审计监督乡村接受的财政资金项目和使用财政资金的情况时,应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与福建永泰长庆的党委、政府的有关要求进行。另外,要加强处理审计查处问题管理的力度,监督审计单位与有关人员各个阶段的工作。

3.4加强日常管理,规范资产管理机制

做好集体资产登记、产权界定和资产核资等工作,为集体资产核算的真实性、可靠性提供保障,让管理模式透明化,以免村里有大量资金留下来;同时,每项业务都经过乡镇审批后,才可以入账。这样不仅能够完善会计报账的审核与监督过程,还让会计向专业化方向转变,提升核算水平。同时,达到全方位监督管理的目的,防止现金管理缺少规范性,出现挪用或者是乱用资金的情况,进而使农村土地、公共设施等集体资产财务管理趋于规范化。

3.5加强集体资产管理

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力度,对农村集体资产专业行为和拍卖行为标准进行规范统一,避免农村集体资产出现流失的情况,甚至是出现侵害农村集体利益的违法违纪行为,进而维护社会稳定。同时,将农村资产管理和干部考核制度连接在一起,加强干部、村级干部管理集体资产的责任心,组成集体资产和人员紧密联系的良性关系,避免流失集体资产。

4结束语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农村集体资产逐年增加,村级集体资产管理过程中不断出现新的情况与问题。一些地方集体资产管理缺乏统一规范性,并引发矛盾冲突,已经成为目前干部群众急需解决的热点问题。所以,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力度具有重要作用。虽然,我国农村对于管理农村集体资产方面积累的许多经验,但是,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由于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给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带来影响,阻碍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农村集体管理部门应对集体资产管理的现状进行研究,并积极采取改进措施,不断进行完善,从而确保农村资产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赵育勤.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现状及改进措施[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10):48-48,12.

[2]董妮.浅谈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现状及改进措施[J].人力资源管理,2014(5):314-314.

农村经济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篇8

关键词:农村经济问题措施

现阶段,随着我国整体经济下行压力的增大,政府采取系列措施,强调“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面对拥有庞大消费群体和最具有活力的农村,提出: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开发强度过大、利用方式粗放的状况,要保护好利用好耕地、水和生物资源”。无疑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势必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改革的引擎,再次对经济纵深改革发力。当前农村的现状确实存在不少问题,环境状况不容乐观,生产的持续活力有待于进一步激发,如何解决其运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出适宜的发展道路,使地方农村在“新常态”下因地制宜,采取适合地方农村经济发展的路子,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从而为整个国民经济的腾飞奠定基础。

一、目前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劳动力问题

我国通过近几年的发展与调控,诸如城镇化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政策,使得部分农村劳动力合法合理的转移到非农业人口,但就整体人口分布来看,农村拥有的劳动力仍然是高的。中国目前有32900多个乡镇、58.6万个行政村、270多万个自然村,在乡镇和村落中生活着61866万农民群众。农村人口的分布依然是我国人口占比最大的部分,我国经济发展不可绕越的依然是广大的农村。

从经济角度来看,最终决定经济发展的动力来自于具有强劲活力的劳动力。八十年代在我国农村率先进行的改革取得的成功,成为支持城市改革和现代化进程的支撑,个中道理就是近八亿农民的吃苦耐劳开拓了经济发展的新局面,可以说农村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近几年伴随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农村经济发展得到了相对的增长,但从整个国民经济的所占比例来看,农村经济的比重依然是很小的,贫困、贫穷仍存在于一些偏远农村地区。由于农业生产固有的周期性,以及农业产品较低的价值的长期存在,使得农村逐渐丧失了市场竞争的活力。经济的现实促使农村青壮劳动力大量的涌入城市,一方面带来城市建设的压力,加上现代教育不能及时的跟上,为工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隐患,也为企业持续发展缺乏大批中低端技术型劳动人才带来了麻烦,中小型企业经济发展的畸形和不均衡性也凸显了个中缘由。另一方面农村由于日益缺乏必要的劳动力,加上我国大部分地区是丘陵山区,开垦耕作还处于比较落后的水平,致使农村经济发展变缓,后续发展乏力。现阶段农村实际耕作的劳动力由于物质条件的进步,从事农业耕作的年轻人对农业劳动逐步丧失兴趣,因此农村劳动力虽具有一定活力,但整体状况并不乐观。

从劳动力素质来看,由于教育方面存在的缺陷,全国存在着高学历就业几率高、福利待遇好等倾向,如招工、行政事业、较好的企业用人首先比拼的是学历,加之教育培养成本的不断抬升,使得农村孩子教育在起跑线上就丧失了优势。农村家长要么希望孩子从小用功读书以谋求更好的将来收益,要么使孩子放弃学业,进城打工以取得现时收益。所以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价值观落后,已经影响国体的后续发展,更不能很好地符合整体大国经济发展后备人才的需要。

(二)农业的贡献及国家投入方面问题

我国经济的腾飞与迅猛发展,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农业的贡献,换句话说没有农业的付出就没有现代我国的经济。农村为当今工业的发展不仅提供了廉价的原材料和劳动力,还稳定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局。彩电下乡、机车下乡等政策,固然实惠了农村与农民,但实质是解决了当时工业产品生产过剩问题,通过吸收农村的资金,把它补充到城市、工业中去。我们可以看出在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国家相比,我们国家资本的积累,采取的不是像其他资本主义国家那样,进行疯狂的向外掠夺和扩张,而是向内进行必要的原始积累,其中部分是通过数亿农村劳动者的劳动而形成。由此我国企业资金的再造力就需要较长的时间,致使工业反哺农业需要更长的路子去走,很多农村也不可能拿出更多的资金去支持社会的其他事业。

国家对农村各地的投入不均衡,致使很多地方的各项事业难以与农村经济发展保持同步。一是乡村道路建设滞后,影响了城乡之间的交流,也带来了农业产品不能及时的流通,甚至存在滞销,极大地影响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而城市居民则不能及时得到物美价廉的农产品供应;二是现代通信网络建设相对滞后,大部分农村尚未形成网络覆盖,信息不畅使得农民观念更新缓慢;三是对农村科研支持力度不够,农业项目研发不力;四是农村教育落后,存在农民素质较低问题;五是农村文化消费层次低,精神建设跟不上。

(三)农村环境方面问题

近年来农村耕作方面运用了大量现代技术,同时也带来了系列问题,土地板结、水土流失、自然养分缺失,一些促生素、刺激素的滥用,造成了农产品污染严重,影响着我国居民生活的身心健康。另外,我国的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每年以惊人的速度扩展。同时由于工业生产的污染,城市建设的限制,使得工业企业向乡村转移,由于管理不到位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地方保护的幌子下,出现的不合标准的排放,使得农村资源被无序的开采,生态环境面临巨大的考验。根据农业部的相关数据,截至2013年底,全国“十二五”规划内还有1.1亿农村人口饮水未达到安全标准;西部偏远农村中低压电网还不稳定,还有23万人没有用上电;农村需要改造的危房存在不少;农村污水乱排、垃圾乱扔、秸秆乱堆的脏乱差问题依然较为严重;人畜混居、畜禽散养等现象依然存在;无害化厕所在农村覆盖率仅50%左右。

农村社会治理上,虽然较之于以前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仍有诸多方面的忧患:在农村,由于一些人通过不合法的手段暴富,贫富差距悬殊在农村中较为明显,致使很多人心理上不能接受,进而对社会的公平公正也产生了怀疑;在农村,社会价值取向没有统一,人们的思想缺乏正确的引导,难以形成统一的客观的认知,加上有些党员干部的堕落腐化导致一些地方社会风气腐败、治安不稳、腐败频现的现象,对农村的社会稳定造成极大影响。

二、面对问题需要采取的应对措施

(一)农村发展应适当保存一定的高素质的劳动力

人力资源建设是根本,也是发展大计。在较长时期内将农村庞大的人力资源转化为素质较高的人力资本,培养出数以亿计的体魄健全、思想和文化素质高的新型劳动者,这需要整个社会的配合与有效资源的动用。一方面大力推进农村技术型教育,进行农村劳动力思想的改造。这种需要要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经济推进:大力发展乡村企业建设,构建农产品加工基地,促进农村中小企业的发展,给农民以实惠,达到经济先行的目的,使得农村确实增产增收,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和吸收转化;二是政策引导:大面积的招工提干、较好企业人才的引进不再仅仅局限于学历,在没有重大差别的情况下,应给予全体社会成员同等的机会,转变农村培养孩子的误区;三是教育改革:切实重视实用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不单单的培养高科技人才,也要重视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的潜在人才;重视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编写适合农村教育的教材,使农村孩子能够较轻松地完成教育,能够找到合适对路的工作并取得相适应的收入。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力军,为农村的社会事业提供生龙活虎的劳动力,进而满足城市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对劳动力的需求,在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加大农村资金投入,弥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的巨大缺口

发展农村经济,矫正思想,首先应使农民得到实惠。农业产品急需扩大销售渠道,提供给城市居民甚或国际市场,没有相应的渠道都是纸上谈兵。要做到:一是修建相应的交通道路,打通区域之间的联系,充分利用我国幅员辽阔的环境,使各地区农产品及时走出山区,互通有无;二是扩大农村网络覆盖,加大农村信息沟通,及时掌握各地需求状况,丰富农民知识,改变其知识结构;三是始终要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坚持用正确的思想引导农民,坚持以科学实惠的行动带领农民;四是丰富农民精神生活,加大文化力度的投入,多投放一些优秀的文艺作品,改变农民的精神状态。通过一些文艺演出中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农民了解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以及社会主义思想,进而让社会风气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匡正。同时对各种社会腐败现象要严厉打击,将丑恶现象彻底清除,使农村的社会风气面貌得到彻底的扭转和改善。

农村经济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篇9

关键词:公路建设;农村经济;农村公路;经济发展

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是农业、农村以及农民“三农”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状况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我国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也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而农村公路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赖以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农村公路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新时期的一项艰巨任务。

1农村公路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中期,小康村的建设、农村改革和乡镇企业发展等带动了农村公路长足的发展。“要想富,先修路”、“公路通,百业兴”是农村公路在农村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民生活中重要地位和作用的集中反映。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农村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村公路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现有的农村公路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的运力水平,加上道路年久失修,缺乏养护,致使很多农村公路破损严重、路基沉陷、通而不畅,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当前农村公路建设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农村公路总体发展水平较低。由于修建资金限制,农村公路建设标准总体偏低,路面质量不高,路基、路面及桥梁、涵洞质量差,不少路晴通雨阻。很多沥青表处路面会产生损坏现象,被来往车辆压坏,“民心路”变成“窝心路”,“通达”建设任务仍然艰巨,“通畅”问题亟需解决,技术等级较低,抗灾能力差,公路建成后不重视养护甚至弃养,路政管理不够完善,交通安全条件差。

(2)农村公路网存在布局不合理的现象。农村公路网的布局,要以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农村公路的要求为目标,要充分满足当地居民生产和生活中对公路的需求,科学性的进行规划。但是,很多地区存在着农村公路网布局不合理的现象,甚至使某些乡村之间出现了一些“断头路”,造成了农村交通运输路线的迂回以及交通成本的上升,也不利于农民的生活和生产需要,对农村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3)超限、超载现象严重。由于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农村公路上超限、超载车辆众多,严重危害了农村公路的状况。农村公路建设的技术标准本来就不高,宽度不够,质量欠佳,承载能力有限,超载、超限车辆甚至导致某些农村公路修建两三年后既遭到严重破损的现象。

(4)存在着严重的交通安全隐患

农民是农村公路交通的主要使用者,而相当一部分农民只有初中学历,文化素质普遍不高,交通安全意识淡薄,交通行为存在着极大的随意性。其次,农村公路存在设计不合理、等级低、交通安全设施不健全等问题,很多地方在建设农村公路时,只是在原来的乡间土路上铺上柏油,公路的线形和宽度都没有调整,很少设置或没有设置交通标志、标线,而且大多数农村公路没有将机动车、非机动车与行人分隔开来,造成了在交通高峰时间,行人占据道路主要通行空间,给机动车的通畅行驶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反过来也严重威胁了行人的安全,由农村公路交通事故所造成的人员伤亡数每年都居高不下。

2农村公路建设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2.1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农村的农业产业化需要先进的农业技术传播和大量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带动,也需要有一个庞大的销售网络和消费市场。因此,农村的农业产业化无论从生产还是从销售抑或从消费来说都需要有一个便利的交通条件来支撑。从生产环节来说,生产资料的运输、农业技术的传播以及农业机械的行驶等都需要有公路交通作为基础。从销售和消费环节来说,销售网络的建立、销售效率的提高以及农产品的迅速获得等都需要便利的交通来支持。农村公路的大量建设可以大大缩短农产品的储运时间,加快农产品的流通以及农业信息的及时交流,使农业产业结构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不断的调整和优化,向高产、高效和优质进军,使得农村种植业、养殖业、深加工业等产业得到快速的发展。

2.2使农村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一定程度上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取决于我国广大农民所生产的农副产品的流通。所谓“要想富,先修路”、“道路通、百业兴”,只有打破农村自然封闭的状态,才能使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得到开发利用,才能使农村蕴藏的大量土地、森林、矿产等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而这些都要依赖道路的畅通。同时,公路的畅通还可以拓展与通畅农村信息和商品流通渠道,从而活跃农村物资和信息的流动,从而更进一步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环境的改善以及农民收入的增加。

2.3降低乡镇企业的运输成本,提高招商引资能力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绿色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广大农村在发展绿色食品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农村公路网的建设和完善,可以极大地改善农村地区的交通运输条件,降低企业的运输成本,使企业间的物资、人才、信息、商品等的交流更为快捷和方便,从而可以吸引广大农产品类企业。同时,农村公路建设交通条件的改善,可以使原来地处农村地区的乡镇企业增加与外界交流的机会,提高吸引力,吸引外来投资、外来人才和先进技术,使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向农村地区汇聚,这对于改善投资环境与发展环境,增加外商的投资力度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2.4可以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改革开放前,由于交通不便等诸多因素,我国长期处于城乡二元结构状态,城镇与农村之间区分非常明显。农村公路是连接城镇与乡村的交通道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必须加快农村的城镇化进程。实现农村城镇化必须要建设发达的交通公路网络。农村公路是农村城镇化发展的硬件基础,农村公路建成通车后,可以使城乡之间的经济发生双向流动,一方面城市过密的资金与技术流向沿线农村,另一方面,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向城市企业和第三产业。因此,建好农村公路对于疏通城乡联接的动脉,改善农村生产与生活条件,实现城乡协调发展至关重要。

3发展农村公路建设的措施

3.1积极筹措农村公路建设资金

资金短缺是制约农村公路建设的最大瓶颈。要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步伐,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多方融资的力度,要树立多渠道、多方式以及多层次筹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思路。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融资:一是当地政府融资。为确保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县财政每年预算一定资金作为“通畅”、“通达”工程建设;二是市场融资。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结合土地、资源开发、冠名权等多种形式为农村公路建设大力融资;三是社会筹资。发动本地在外经商的成功人士为家乡公路建设做一些贡献;五是自愿捐资。积极引导当地农民树立“自己的路自己修”的观念,不下行政命令,以农民自愿为原则,发动当地农民自愿投工投劳。同时,在公路建设资金管理上,要做到专款专用,不得挤占和挪用公路建设资金。

3.2科学规划农村公路建设

在农村公路建设中,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资源开发、水利建设以及城镇化相结合,做到节约用地与科学用地。首先应把工作重点放在实现农村公路联乡通村,提高通达深度和晴雨通车能力上,尤其是在村与村之间、乡镇与乡镇之间的交通要道要合理科学规划,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的原则进行逐步投入。其次,要按照“保通求畅”的原则,做到与开发当地资源与综合运输、干线公路、城镇体系等发展规划相协调,要把农村公路建设与高速公路建设、空运、铁路、水运建设发展相结合,科学制定农村交通建设布局规划,实现公路、空运、铁路、水运等多种运输方式统筹兼顾、良性互动、优势互补、全面对接,形成对内大循环、对外大开放的现代交通网络,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3.3做好公路养护工作

针对当前农村公路养护中人们的爱路、护路意识普遍不强,管理和养护机制不健全以及养护技术偏低等问题,农村公路的养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逐步建立和完善符合农村公路特点的养护机制,树立广大农民的养护意识,并组织当地百姓进行养护技术的专业培训,提高养护技术和养护质量;第二,政府应该根据路面类型、交通量、所在地区的经济条件、道路使用年限等实际情况来确定养护资金,而不是采用单一的按公路等级来确定养护资金;第三,政府还可以开展养护质量检查评定活动等,实行养护质量奖罚制度,把责任落实到个人。

3.4规范农村公路运输秩序

农村交通运输市场与农村经济、农业生产以及农民的生活密切相关,农村人口居住较分散,村民出行大多都带有生产工具或生产物资等货物,时常需要客运和货运随行。因此,一方面,各行政村要开通客运班线,建好客运招呼站,方便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另一方面,交管部门要加大运输市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无牌无证“黑车”的非法营运行为,并对农村道路实行超载、超限等限量行驶,完善农村道路路桥、涵洞、弯道等相关标牌的制定。加强运输管理法规的宣传,教育广大农民群众遵守相关交通法律法规,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的良性发展。

4结束语

农村公路是保障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本文定性分析了新时期公路建设对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首先分析了当前农村公路建设中存在的总体发展水平较低、布局不合理、超限与超载现象严重、存在着严重的交通安全隐患等问题,其次明确了农村公路的建设与发展能够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包括推进农村的产业化进程、可以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降低农村交通运输成本、增强招商引资能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等。最后提出了发展农村公路建设的几点主要措施,如积极筹措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做好公路养护工作、规范农村公路运输秩序等。最后,在新时期农村公路建设中,应当科学规划,合理建设,充分发挥好公路建设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玉花.浅议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农村,2011(3).

[2]樊义.对中国农村改建公路的经济分析及问题反映[J].商品质量・学术观察,2011(3).

[3]任玉岭.农村道路建设应作为新农村建设第一要务[J].中国经济周刊,2006(30).

[4]翁明杰.发展农村客运,推进新农村建设[J].交通世界,2007(10).

[5]滕堂伟.国际视野下新农村建设关键任务与可行路径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2006,

23(4).

[6]段炼.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新思路[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10).

[7]狄艳玲.农村公路建设及其经济社会效益预测与提高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0(11).

作者简介:

农村经济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篇10

关键词:农村金融现状与问题发展对策

一、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发展的状况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农村金融机构改革稳步推进。二是“三农”贷款持续增长。截至2006年上半年,我国农业贷款余额近3万亿元,约占金融机构全部贷款余额的14%,60%以上农户的贷款需求得到满足。但是当前农村金融改革发展中也存在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农村地区资金外流情况严重。目前,通过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等商业性金融组织,每年从农村地区流出的资金大于从城市流入的资金,导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受阻,城乡差距过大。二是农村金融机构体系不健全。商业银行改革以来,几家主要银行都大批撤出了在农村地区的营业网点,与此同时,为“三农”服务的金融机构建设没有跟上,造成机构网点覆盖率偏低,农民接受金融服务困难。三是金融产品创新不足,盈利水平不高。现有的农村金融机构主要经营传统的信贷产品和商业保险产品,而对农民需求量较大的小额贷款和农业保险则缺乏创新,造成金融产品单一,盈利能力严重不足,造成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薄弱,而一些非正规的农村金融组织由于金融服务比较符合农民需求,发展较快,但是潜在风险较大。四是金融基础设施不完善,支付结算体系落后。适合农村经济特点的金融电子化、票据化基础设施研发和建设不足,覆盖的地域范围小,便捷化程度低。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金融“三农”服务的能力,严重制约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二、发展我国农村金融的可行性建议与措施

通过对农村金融的经营背景及现状的分析与比较,为促进其更快更好的发展,从而裨益乡民,较好辅助“三农”政策的执行,特提出以下建议。

1.建立相关风险补偿核准规划。通过财政部门等尽快偿还原拖欠农信社的相关贴息,同时剥离先前由于政策性原因而导致的不良贷款,地方政府应完善农业部门的信用评级制度及相关部门的贷款担保机制,控制农业贷款的可能性风险及损失。

2.建立有效的农村资金回流机制。在引导农村信贷资金回流支持新农村建设方面,一是要为抑制农村信贷资金外流提供制度性保证;二是要合理利用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通过财政资金补偿金融机构贷款风险和税收优惠等措施,引导农村资金高效率地转化为农村投资。增加对当地经济信贷投放较多的金融机构再贷款额度;鼓励邮政储蓄资金参股农村信用社,投资设立农村小额保险组织,试办农村小额贷款机构,为支持新农村建设提供长期的资金投入来源。

3.制定《农业投资法》,规定县域金融机构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将一定比例的新增存款投放当地,或购买农业政策性金融债券。建议以县为单位,按经济发展水平划分贫困县和非贫困县,贫困县免除所得税和营业税,非贫困县免营业税、所得税减半征收。加强对县域资金流动的监测和预警,限制国有商业银行或农村信用社系统内上存资金比例,通过运用差额准备金制度,对上存资金比例过高的金融机构可以提高超额准备金比例实行缴存,并下调超额准备金利率。

4.发展农村社区基金和小额信贷机构,弥补农村金融服务空白。近年来农信社改革的商业化趋势不断强化,一批农信社将撤离偏远落后地区。这种趋势无法逆转,只能采取有效措施,弥补偏远落后地区的农村金融服务空白。农村社区基金和农村小额信贷机构就是弥补农村金融空白的重要手段。

5.改善农村金融发展环境。改善农村金融组织的发展环境,重点是完善农村经济基础条件,提高农户和农村企业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建议加大财政的投入力度,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科技服务的投入,改善农村经济运作的基础。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民在市场交易的谈判地位和抵御风险的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出资成立担保基金或担保公司,带动其他担保机构的发展。要扩大有效抵押品的范围,增加农作物收益权、权利质押,同时保护担保债权的优先受偿权。探索运用动产质押、仓单质押等形式,根据“产业大户”、“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济主体的不同特点,采取“一企一策、一户一策”的办法解决农民抵押难、担保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