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科学素质教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25:46

青少年科学素质教育篇1

alberts先生(现任美国《Science》杂志主编,前美国科学院院)说:“目前人类社会面对各种挑战,最重要的事就是科学教育,希望科学家的思维方式能够变成社会上更多人的思维方式。”可见,科学教育对于青少年的重要性。

创新和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科教兴国”的战略目标,也是我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指出,要把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摆上突出位置,这也是新时期教育改革的努力方向。与此同时,为配合教育教学现实需要,减轻中小学生在校负担,压缩学生在校时间,实行下午两点半放学,与家长工作时间形成明显矛盾,放学后孩子该去哪?“黑托管”安全隐患与教育质量,给学生、家长和政府带来很大问题。综上所述,笔者试提出创新科技教育工作的思路与方式:

一、开展科技教育工作的思路和方式

科技教育就是促进青少年从小接受各种科技文化知识的熏陶,开展有益的科学实验活动,课外科技活动以及有启发性的科技竞赛活动,培养青少年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

1.以讲座、展览等形式启蒙科技教育,培养青少年的科技情趣和志向

首先要通过科技讲座、科普展览等开拓学生的视野,让他们了解自然,增长见识,引发好奇心。参观博物馆,直观了解城市的历史、社会发展;再比如结合小学自然教材关于动植物、人体、水、空气、机械、声、光、热、电、磁、地球、宇宙等方面的知识内容,有计划、有专题内容设计科学课程和学习目标,邀请相关的水产专家、物理教授、农业专家到校进行关于《光的传播》、《彩虹的秘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等讲座,深入浅出、生动有趣的讲座,充分启发科学思维和想象力,引导青少年“卷入”科学奥秘的发现过程,对提高学生的科技素质、丰富科技知识等都有较大的影响。组织学生听科学家和科技人才的励志故事和讲座,从他们人生经历中感悟成功科学家的献身科学素养和执着的精神,很有感染力和启发作用。

2.以科学实验、科技实践活动延伸科技教育,培养青少年严谨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在青少年产生强烈兴趣和好奇心,并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上,提出一些学生常见的自然现象进行操作,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科技原理意识。自然科学实验很多,诸如鸡蛋沉浮、磁力吸引、制作指南针、植物嫁接、叶绿素光合作用等科学实验活动。科学实验过程要求学生要一丝不苟地忠实于观察、记录各项变化,取得相关数据,才能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实验结果,发现科学秘密。科学实验活动一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技能,又使青少年学生进一步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勇于挑战公认看法和权威学说,为人类幸福而奋斗的伟大抱负和忘我的牺牲精神。使得科技教育延伸和拓展。

3.以科技竞赛活动深化科技教育,培养青少年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

科技竞赛活动是检验科技教育的试金石,是青少年相互学习促进的最佳渠道,学校开展科技教育的持续动力。积极开展青少年的课外科技竞赛活动,如七巧板团体赛、亲子赛活动、科技创新大赛、明天航模竞赛活动等。学生在选定的科技活动项目过程中能较深入地钻研有关知识。学生参赛的积极性越高,就会越深入学习,就越会感到学有所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挖掘自身潜在才能,锻炼发现规律并总结规律,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全局意识,对独生子女的性格产生有益影响。

4.以科技实践活动基地充实科技教育,全面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

充分利用社会上各种基地场馆,如动植物园、消防馆、生命科学馆、水电博物馆,加强直观科技教育活动;以户外观察活动补充科技教育,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利用科技夏令营、冬令营和春游、秋游等,开展知识性、趣味性的户外观察活动,因地制宜地、有目的地开展户外观察活动,使学生带着任务去直接观察自然事物,开阔眼界,积累材料,获取知识达到科技教育的目的。

二、创新青少科技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议

近年来,我市围绕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力度逐渐加大,效果明显。但科技教育工作仍存在着薄弱的环节:一是我市的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发展不平衡,整体水平还不高;二是教育方法缺乏多样化,教师队伍缺乏专业化;三是家庭、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积极性不高,注重应试教育;四是科技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导致科技教育乏力。

1.各级党委、政府加强对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的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切实把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纳入党委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原则,动员、依靠、组织全社会力量,多形式、多层次地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明确各级教育、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财政的职责。加强科协、团委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各部门要密切协作,把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常抓不懈。

2.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培育科技教育示范学校

教育部门要把中小学教师的科技知识培训列入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对科技辅导教师在工作、进修等方面提供良好的条件,调动教师队伍工作的积极性。建立健全专兼职科技指导教师队伍。把辅导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列入与教学的教师相同的评价系统,科技?o导员和被辅导的学生在参加科技、教育部门联合组织的科技活动中取得的成绩,其辅导员在评优、晋级、职称评定等方面与担任教学的教师同等对待。各县(市、区)教育局要联合县科协在各中小学大力开展科技教育示范学校创建活动,校园内要建立科普宣传栏、科普活动室、阅览室和科技制作室,促进科技教育工作的发展。

3.确保中小学科技教育经费的投入,青少年科技教育应有专门的工作经费保障

各县(市、区)财政要充分保障教育局、科协及有关单位开展青少年科普活动的专项经费。把该项工作经费列入年度的财政预算中。要逐步完善科技创新活动奖励机制,对参加市级以上科技??新大赛、机器人比赛的获奖者和辅导员以及优秀组织单位给予相应的奖励;要设立县(市、区)青少年学生科技创新奖励基金,为青少年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供资金支持,进一步激发中小学生广泛参与到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从而树立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三、探索和构建科普教育新模式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吉林地区现有学龄前儿童9.5万名,其中市区4.5万名;小学生16万名,其中市区7万名;初中学生6.7万名,其中市区3.5万名,总计32.2万名,其中市区15万名,市区内小学及学龄前儿童11.5万名。未来我市科技馆建设,可考虑采取民办公助,市场化运行模式,即企业投入运营,政府(群团)公益扶助,高校智力保障,馆校合作活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持续发展。结合我市科技教育活动从三个方面构建新模式:

1.科学体验馆(设施体验):以开放式科教设施展示、体验,配合部分游乐项目,功能分区布局重点设置儿童游乐区(以角色伴演、健康教育、安全教育为主)、学生体验区(以小学、初中学生教学辅助科学仪器为主,如声、光、电体验;机械运动体验、机器人等)。

青少年科学素质教育篇2

[关键词]青少年基础素质教育重要性系统性

青少年基础素质教育是指青少年基础教育过程中,注重那些最基础的、可操作的知识内容及技术要求,培养青少年形成符合其年龄特点的兴趣爱好和创新能力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价值观的教育。教育作为经济发展和全面进步的重要基础,是提高民族整体素质和创造能力的根本途径,特别是青少年的基础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今天的教育,明天的科技,后天的经济,只有把今天的教育办好,才能在未来结出丰硕的果实,才能使我们的国家在未来的世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

1发展青少年基础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1.1各国都重视发展青少年基础素质教育

青少年是未来世界的主人,他们的教育状况如何,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是能否占领未知世界的有力保证。世界各国为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保证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都纷纷进行教育改革。美国早在1985年就启动了延续到2061年的普及科技教育的2061计划,这一计划的核心内容就是实施让美国的儿童充分学习科学、数学和技术方面的基础教育,使其成为21世纪的主人;日本在1984年就组织了临时教育审议会,进行历史上第三次大规模的教育改革;韩国政府在1995年5月公布了新一轮教育改革方案,从而建立起迎接21世纪的“新教育体制”,以“确保技术国和文化输出国的地位”,力争在21世纪使科技水平赶上西方7国。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已成为世人的共识。

1.2我国发展青少年基础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

我国的青少年达3亿左右,我国青少年教育是世界上最大的青少年群体教育工程,不仅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奠基性工程”。然而,我国目前的青少年基础素质教育受到应试教育的严重挤压。单纯地看重分数,看重智育,把德育、体育、美育等置于薄弱地位的教育已经成为压在教师、学生身上的精神枷锁和沉重负担,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阻力。因此,实施青少年基础素质教育,把青少年从传统的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提升他们的创造力和综合素质是新世纪教育的核心任务。

1.3发展基础素质教育符合青少年的年龄阶段性特征

近些年来,人类学、认知科学、发育心理学、神经科学等研究表明:脑的发育受基因和环境的影响,既和基因有关,又和外界的刺激有关。在出生之后的最初几年中,给儿童创造良好的环境十分重要。同时,儿童早期的经历对其认知能力、情绪控制力及脑组织结构的建设等具有非常巨大的影响,青少年脑的可塑性是最好的,是功能发展的最佳时期[1]。这些都说明青少年时期实施基础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是“人可持续发展”[2]的基础,影响着以后人各个阶段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动力。

2青少年基础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最大的区别就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必须贯穿于青少年的基础教育阶段,同时也要求教育工作者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实现素质教育观念的创新,并探索出适合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素质教育的实施依赖于教育观念的创新,要彻底摒弃“重知识学习,轻能力培养;重求同再现,轻求异创新;重统一要求,轻个性发展;重机械记忆训练,轻实验应用”的传统作法,摒弃那种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唯一标准的方式。而要积极支持,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大胆创新的教育手段与方法,为学生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适宜的环境,为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创造条件。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保证。但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对教师的传统教学方式、教育观念都提出了更高层次、更加严峻的考验和挑战。虽然不再把升学率作为衡量教师业绩的标准,但教师肩上的责任和压力不是减轻了而是加重了,教师已不仅仅为学生的分数负责,更要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负责。科学技术的进步已使教师的作用不断扩大,教师的角色将从信息源与知识的传播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辅导者。并为花费最少的时间赢得最大的教学效果提供了可能,也提出了要求,教师除了传授已有的知识外,还要具有创新精神。要改变过去那种把教育看作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封闭式教育观,建立新型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习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的开放式教育观;要改变那种在课堂上灌输式单向传播的落后教育模式,自觉地应用启发式、交互式的教学方法和多媒体网络化等教育手段。而且在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等方面,也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学生既要以理服人,又要以情感人,对有缺点和犯错误的学生,不要歧视,而是鼓励他们改正错误,健康成长。

推进基础素质教育,需要广大学生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否则是很难奏效的。家长作为联系学校和学生的特殊纽带,家庭教育作为青少年所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青少年学生的素质教育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则以身作则,在子女面前树立榜样;二则对学校、对老师教书育人应予以充分的肯定和理解。在子女成才问题上,广大家长应当转变教育观念,不要对子女寄予过高希望,同时要扭转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许多家长虽然赞成教育部门和学校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但具体到自己的孩子,等到考大学时,又拼命加重孩子负担,又是请家教、开小灶,又是买辅导材料、找补习班,把子女搞得晕头转向。而对子女的思想和心理问题,有些家长则很少关心、过问,甚至麻木不仁,这是不正确的。

推进素质教育,搞好青少年的基础教育,还需要全社会各部门的大力支持,要切实保证青少年学生有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这就要求从事精神产品生产的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艺术等部门与教育部门密切配合,坚决取缔那些只顾牟利、无视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作品,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总之,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方方面面形成合力,学校、家长和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作出努力,并且注意搞好相互间的配合。

3实现青少年“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途径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正成为新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如何使我国的青少年基础素质教育切实可行地开展下去?怎样才能使青少年学生学有特色、教师教有特色、学校办有特色?值得深思。现就对“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途径提出设想。

3.1转变教育观念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前提是转变教育界内外,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把认识统一到国家教育法律法规上来,统一到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同时加大素质教育宣传力度,使全社会对青少年的基础教育的认识统一到淡化选拔意识、增强普及意识、重视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上来。教育部门以及社会、学生家长不要把升学率和分数的高低作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

3.2建立、完善教育质量管理机制

逐步建立、完善以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的教育质量管理机制和学校管理制度,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证。如何正确评估学校,是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发挥导向作用的重要方面。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必须改变旧的评估体系,尽快研究制定科学、全面体现教育方针的评估标准和办法,发挥教育督导的正确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逐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和人才观。

3.3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学校的领导干部、教师集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他们的教育思想、观念的正确与否是学校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关键。要搞好学生的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校长、教师自身的素质,建设一支素质高的校长和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经验证明:一个好校长带一批好教师,就能办好一所学校。因此可利用现有的各地教育学院,举办素质教育寒暑假教师讲习班;组织网上远程教学、录像教学等,促进广大教师参与商讨对策。

3.4制定青少年学生素质教育标准

可由国家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等有关机构领导,尽快组织有关的大学、中学和小学和有关的研究机构,参考国外经验,根据我国国情,编撰出一套我国在21世纪进行素质教育所应依据的最权威的教育标准和阶段指标。

3.5深化我国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

探索21世纪中小学教育最必需的教学内容、合理的课程体系和科学的教学方法的指导性纲要,不求教给学生太多的知识,而要引导他们掌握最必需的基础知识,并增强能力。改变目前对中小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教学要求偏高、内容偏多的状况,努力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更新教学内容,不断把最新科技成果的基本原理,加入到学校教学中去,同时特别照顾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把科学转化为学科。鼓励大学和社会各界要支持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重中之重”,全社会都应关心和支持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大学具有明显的科技优势、人力优势,应借鉴美国大学支持基础教育发展的做法,帮助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教师培训等。这样做,不仅可加强我国大中小学之间的关系,减少脱节现象,对于选拔优秀生源也有益处。同时,积极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科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在中小学校精心策划、组织科学实践活动,才能引领青少年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必要的科学技能,了解科学的方法,进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注释:

青少年科学素质教育篇3

关键词:青少年;素质教育;含义;作用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理论。素质教育关注的是学生知识建构、能力形成、创新意识的培养。青少年活动中心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具有社会化的重要特征。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可低估。如何在青少年活动中心实施素质教育,下面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一、对青少年实施素质教育的含义

素质教育源自于素质概念的提出。素质教育的含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一个是可以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一个是塑造学生的心灵,形成创新能力;一个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德、智、体、美等方面。素质一词的含义应该理解为人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的基础。也指人的解剖生理特点等。人的某些素质也可以通过后天培养和形成,通过学习和实践等活动获得和形成。所以,在青少年活动中心进行素质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体现。素质作为人的一种基本品质和人的思想、道德、知识、技能、技巧等方面共同形成人的品质属性,是各个层次的高度融合,而不是单一层面的理解。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模式具有非常广泛和深刻的内涵,体现了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为教育确定的方向,即为实行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让人才的概念具有新的含义,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品质和能力提高。

二、青少年活动中心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青少年活动中心是青少年校外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社会不断进步、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利用青少年活动中心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发挥主阵地的作用,是我们必须要认真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1.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

青少年活动中心是一个开放的空间,是一个系统的活动场所,在这里实施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目标全面的特点。青少年活动中心不属于学校教育,也不属于家庭教育,而是属于社会教育,是三大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成立和建设,具有极其明显的社会化特征,在经费来源、活动方式、经营管理等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社会化特征。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特征,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要全面培养学生的各项技能,比如,科学知识、兴趣特长、人际交往、沟通交流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生活中,让学生尽可能地认识社会和了解社会。不同与学校的考试评价,这里的学习检验更为科学化和人性化,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特点。比如,在青少年中心创建实践教育基地,基地以体验教育和实践教育为目的。连同家长一起开展亲子活动、户外生活体验活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尊敬长辈,体会父母在自己成长中所付出的心血。

2.科学实施教育方式

在全国基础教育阶段实施的新课程改革,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和个性能力的形成。教育心理学也表明,学生参与教学的程度与他们的学习效率呈正相关。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大力提倡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学生做课堂教学的主人。但是实践中我们也看到,老师依然不太能放得开教学的手脚,学生依然是听得多,参与得少。而在青少年活动中心则不同,在活动中心,我们始终坚持一个宗旨,那就是在活动中育人。所以每一项活动都是师生的互动。体现了活动中形成能力、活动中提高素质、活动中获得知识、活动中具有创新等特点。这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动脑、动手、动脚。青少年活动中心本着学生参与教学的原则,提倡学生进行手脑互动的训练,手眼协调的训练,发散学生的思维。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自主训练,学生亲自感受艺术的魅力,在这种参与式的活动中,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能力都得到了训练,青少年在这里茁壮成长。

3.广泛实施教育内容

青少年活动中心较之学校教育而言,其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宽泛性,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特点,体现了关注学生发展和能力形成的本质属性。青少年活动中心丰富的校外教育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在多方面、多层次上形成能力,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使青少年在多方面形成能力,开发自身具有的潜能,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做好基础和辅助。比如,开展的夏令营活动、艺术节活动、素质教育拓展等内容的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没有校内教育的多种束缚,不受教学大纲的限制,具有广泛性和灵活性。

青少年活动中心作为社会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突出自身的教育特点,为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青少年科学素质教育篇4

一、农村科技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巨大的经济效益

科学技术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并能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科学技术具有高度的创造价值,据估计以每千克产品的出厂价格为例,如果钢盘为1,小轿车为5,彩色电视机为30,计算机则为1000,集成电路高达2000,再从电子计算机的存储器来看,它所用的原料比相同重量的铁锅还便宜,但通过科学的加工之后,其售价相当于相同重量的白金。科学技术和教育已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关键因素。

(二)科技教育改变劳动者劳动方式

现代社会里,脑力劳动者在全部就业人口中的比例越来越高。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使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各方面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它不仅是自然科学的计算工具,而且是促进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结合的媒介,帮助人们预订车票、检索文献资料、办理银行业务等。今天的电子计算机如此活跃,最容易使人直接地感受到社会正在科学化

(三)科技教育是物质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农村人口受教育水平相较低,这一庞大的群体要真正实现从村民到市民的转变,不仅仅是居住场所的变更,最重要的是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起码在受教育程度上,使他们和城市人口有公平竞争的机会,以适应非农产业和高新技术农业发展的需要。目前农村青少年科技教育现状比较薄弱,特别是西部农村。而农村青少年在数量上远大于城市青少年。因此,要进行青少年的科普教育就一定不能忽视农村。

二、农村青少年科技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青少年科技教育重视不够

目前大多数教育行政部门没有设立专门的科技教育经费账户,未在学杂费中单列“科技活动费”项目,导致科技教育经费的来源少。另外由于有的教育行政部门对科技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其为科技教育拨的经费少得可怜。目前大多数学校没有配备专职的科技辅导员(科技教师),有的只配了1名兼职科技辅导员,况且科技辅导员没有受过专门培训,水平不高,加之有的科技辅导员缺乏创新意识,开拓能力不强,科技教学达不到应有的要求。

(二)应试教育排挤农村青少年的科技教育

有的农村学校虽然强调要提高青少年科技素质,但缺乏相应的具体目标规定,使科技教育目标仍然定位在科学理论知识的掌握上,而忽视科技研究方法、态度、意识、观点、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导致目前教育内容、考试内容不尽合理,均偏重于理论知识。现实教育中存在一种错误倾向,教育围绕考试转,考什么教什么,实践性教学已成为摆设,处于尴尬境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只是一个时髦用语,这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差,遇到需要动手解决的问题时往往一筹莫展。

(三)社会教育没有起应有的作用

科技素质的提高重在参与和实践,而农村可供青少年参与的科技活动场所凤毛麟角。这在教育部下发中小学“减负”文件后显得尤为突出。“减负”后学生们去哪?为此,中央电视台及多家电视台均做过报道,结果令人遗憾:可供孩子们参加有益活动的场所太少,许多学生挤到游戏厅,成了家长们忧虑的事。据了解,许多学生对科技活动很感兴趣,但由于农村的实际条件,能如愿以尝参加科技活动的寥寥无几。

三、农村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对策

(一)加大对青少年科技教育的重视及投入

要发动各学科教学、活动课程、课外科技活动、社会与校园文化环境等渠道的力量齐抓共育“科技之花”,将科技教育活动制度化、科学化。高素质的科技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的根本保证。那么高素质的科技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条件。首先应有深厚广阔的科技知识体系;其次,教师要有灵活的创新头脑;第三,科技教师要有无私的奉献精神。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为科技教师开展工作创造条件,为他们提供培训、学习、考察、进修、交流的机会,并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科技教师参加培训、学习、考察及各种科技竞赛;学校也可以利用自身优势,以短期培训、电视讲座等形式,为科技教师、科技辅导员提供科技史、科技发展、科学传播、科技活动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在师范院校开设“科技教育”专业,招收科技特长生为中小学培训师资。科技辅导员在参加科技、教育主管部门联合组织的科技活动中取得的成绩,在评优、晋级、职称评聘等方面要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对待。硬性规定把青少年科技教育作为考察、考核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内容和指标,规定中小学校要开设科技活动课,规定学校教师中科技辅导员的数量应达到一定比例。

(二)改善青少年科技教育方式

要彻底打破传统文理截然分开的教育模式,培养健全的人格。在科技活动中,应始终把树立和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意识作为对学生进行系统思维训练的首要环节,经常组织学生参观现代化的工厂、科研机构,让他们走向社会,进行考察研究,亲身感受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革开放大潮的冲击。并通过举办系列讲座,命题征答、专题论辩、演讲比赛、智力游戏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从新旧思维观念的比较中除旧布新。

(三)结合农村实际开展因需施教

由于我国农业人口多,地域分散,年龄悬殊大,文化层次差别大,很难用某一种形式就能实现普及农业科技知识,普遍提高劳动者科技素质这一目标。因此教育和培养目标都要多样化。没上大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很多都会转变成农业劳动力。对这样一支庞大的新增劳动力队伍,无论是从他们缺乏技术知识,谋求自身发展角度,还是从发展农村经济的实际需要出发,都必须进行规范的系统的科技素质教育。对初中毕业生既要提高他们文化水平,更要加强实用技术的培训;对高中生主要是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培训;中专生则要对知识更新、先进技术的培训,达到“人尽其力,物尽其材”的效果。

四、结语

要提高农村青少年科技素质,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根据现行财政体制,本着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分级负担的原则,农村青少年素质教育经费应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在统筹安排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经费时,尽量增加对农村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的投入。增加对农广校这所没有围墙、使教育延伸到农村千家万户、广大农村青少年的学校投入。

参考文献:

[1]张静华.浅谈如何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04).

[2]苏肖.谈青少年的科技教育[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6,(04).

[3]张远鸿.青少年校外科技教育评价方法问题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03).

青少年科学素质教育篇5

在青少年的培育过程中,对其进行科普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今人们提出在农业科普基地内来推行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寄以希望利用科研基地的研究成果,来深入化的对学生进行科普教育。以最优的来对青少年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为全面提升青少年的素质教育奠定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而为了有效的达到这一目的,人们首先应提升自身的认知,对于在科普基地内进行青少年科普教育的意义、作用进行深入的了解。从而恰当的、科学的来完成青少年科普教育,为其的日后发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

一、农业科研基地内进行青少年科普教育推进的作用

(一)农业科研基地

农业科研基地是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源头,同时也担负着向人民进行农业科普教育的任务。于其内拥有大量的人才、科研成果、科技信息,进而为青少年亲近自然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支撑。

(二)青少年科普教育

所谓的青少年科普教育,是对创新人才进行培养的重要方法。在其教育培养下,将更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同时,其也是一项促进我国科技持续化发展的重要性、基础工作。

(三)农业科研基地内进行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的作用

农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有着紧密的关联性,同时也是我国基础性产业。而农业科技则是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所以培养青少年了解并掌握农业科学知识便显得尤为重要了。而于新时代下于农业科研基地内来进行青少年科普知识的推进,可促使青少年近距离的了解农业生产、感悟并鉴赏农业知识内涵,为培养青少年的创造精神、思维能力、科学意志的形成等多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农业科研基地内进行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的现状

当前,在我国于各类科技馆、科技示范机构内都开展了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这表明,当前我国农业科研基地内的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得到了广泛的重视。相关部门也积极的给予了配合,并开展了青少年农业科普实践教育。相关培训机构,还根据农业发展的趋势,不断的来对科普基地进行建设,以完善内在的功能,以为青少年科普工作的科学化、高效化发展提供有利的支持。但是即便如此,在当前的农业科研基地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的进行中依然存有各类问题,有待人们去进一步解决。

三、农业科研基地内进行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方面

在当前,虽然有关部门大力宣传推广农业科研基地内的青少年科普工作。但是一些家长及学生依然未能认识到其的重要性,而是一再的追求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对孩子进行综合素质培养。该情况的存在极为不利于此项工作的开展,是急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方法措施方面

由于人们思想认识的不到位,进而对此项工作带来了影响。从而也未深入的来探方法,以促进农业基地青少年科普教育的完成。就更谈不上工作有规划性,相应的事后考察、教育的科学性都将受到影响。这种呆板的教学方法,将严重影响到该项工作的进行效果。

四、农业科研基地内进行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的作用

(一)开展多元化的科普教学方法

为了确保此项工作的效果,相关人员应积极的进行方法探讨,进而来为学生进行多样式的科普活动。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的来利用基地内的设施,以此为基础来灵活的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以吸引青少年来积极的主动的参与到农业科研基地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活动中来,将各式各样的科普活动呈现在青少年的面前,为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的高效完成奠定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提升认识,完善科普合作机制

相关工作者应加大农业基地青少年科普教育的推广,将其的意义进行传播,以达到提升大家认识的作用。同时还应强化与学校的合作,将精心设计的科普活动最大限度的应用到教育活动中来,从而将其的教育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以达到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五、结语

青少年科学素质教育篇6

关键词:青少年宫;校外教育;重要性

所谓校外教育,即是由校外教育机构、社会团体组织实施的,在学校教育教学范围之外对学生进行多样化的教育活动。回顾校外教育的发展过程,校外教育是从青少年宫或青少年之家发起,即以配合学校教育为主要职责,其基本任务是补充校内教育的不足。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今天校外教育的发展在教育理念的思想解放中产生了突破性的变革,各地青少年宫积极主动地组织创新活动、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思想道德教育、合作精神活动等。在“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我们更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个体需求和发展规律,学生在青少年宫组织中的活动表现,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家长的关注。因此,青少年宫的校外教育不容置疑地成为国家基础教育的一部分,而且是整个教育环节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一、青少年宫的校外教育是促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有力推手

思想品德教育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基础教学工作的基本任务之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将通过校内的各科目教学来实现思想品德教育,特别是通过政治科目、道德科目进行系统的政治理论和思想教学教育。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形式固然重要,但是学校教学的形式过于单一、枯燥、呆板,青少年接受的程度、理解的深度,仍不能达到实际的效果。所以,应当同时利用更多、更丰富的校外教育活动来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青少年宫作为校外活动的重要载体,以其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寓教于乐、形象化、生动化的特点,通过更多的互动,把思想道德教育寓于生动活泼的活动之中。青少年往往能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提高个人思想道德分析辨别能力,磨练自我的意志品格,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另外,青少年精力充沛,热爱课外活动,青少年宫为他们提供了多样化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学生更易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影响和感染,接受的教育和得到的收获远远超于校内课堂。青少年宫组织的灵活多样、生动活泼、形象化的教育活动,往往会在青少年的心灵中留下深刻印象,产生非常好的教育效果。总之,青少年宫的教育活动为青少年学生创造了轻松愉悦的环境,在此环境下,他们情感思维的动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

二、青少年宫的校外教育可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培养学生良好的修养和习惯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同样适用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成长。青少年要求多层次的需求满足,需要多样化的精神层面的生活支撑,他们有学习求知的需要、独立自由活动的需要、从事创新创造的需要、对美的享受和娱乐的需要,等等。这一系列的需要单靠校内课堂教学是不可能完全满足的。青少年宫的校外教育,恰好弥补了校内课堂教学的不足,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比赛、表演、联谊、游艺、科技创新、生存训练等项目,让更多的青少年儿童在知识的海洋里驰骋和翱翔,有效地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美、劳方面的均衡发展。总之,青少年宫校外教育活动是丰富青少年精神生活的重要途径,通过情感的陶冶、习惯的培养、意志的磨练,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三、青少年宫的校外教育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创新实践能力

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教学的重要主题。目前,学校教育虽将素质教育作为重要的任务来抓,但目前学校教育以升学考试为目的,整个教学以应试为主题,就注定了素质教育的开展效果会大打折扣。而青少年宫的校外教育就成了满足青少年素质能力提升的主战场,有着培养青少年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任务。在青少年宫组织的各类校外教育活动中,青少年通过动手、动脑、听、看、写、画、玩、做等方式,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自己动手实践,从中不断得到锻炼,受到启发,加深了他们与社会、自然以及生活的联系,有效地培养和发展了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

四、青少年宫的校外教育有利于发展青少年的个性和特长

素质教育提倡青少年培养自身能力、发展自我个性。而强调个性发展是青少年宫的校外教育的一条重要原则。青少年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青少年宫的校外教育的多样性,就决定了青少年可接触各类活动,科学的、艺术的、人文的,等等。通过对青少年学生的合理引导,使其自我发现兴趣、爱好,自由灵活地选择其所喜爱的各种活动和兴趣小组,有效扩大和深化青少年的知识领域、活动空间,把从课本上获得的知识,在具体的实践中加以深刻理解和运用,培养各种技巧、技能和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良好个性的塑造、特长的获得,将最终使青少年们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孙艳.浅谈校外教育[J].科技信息,2012,(04).

[2]李海峰.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J].科技资讯,,2011,(09).

青少年科学素质教育篇7

随着教育的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成为教育的主要目标。对青少年实施素质教育,不仅需要对其进行综合的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也需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加强青少年的道德品质,实现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其中增强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思想、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因此,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提升青少年的综合素质,推动教育的发展。

1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1.1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在快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时代的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高素质人才,人才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在目前的素质教育中,注重对青少年知识的教育,科学技能的培训,使其成为具有较高知识与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的价值观、人生观受到冲击,一些人才在急剧变化的社会中做出一些不正确的选择。因此,只有具备较高道德水平和思想政治水平的高素质人才形成自身坚固的、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对青少年道德品质、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是未来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1.2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青少年思想道德的需要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思想道德、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对于青少年的培养,学校不仅要开拓学生的智力,更要培养学生的品德。通过对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使学生在成长的重要时期在内心树立正确的价值标准,不断认识社会、祖国、世界,形成正确的道德评判标准。同时,思想政治教育是对青少年思想的指导,通过青少年正确思想的形成,提高青少年的道德水平,提高青少年的道德素质。

2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2.1教师应以身作则

青少年道德素质的形成受教师的影响,对青少年思想政治的教育,教师应以身作则,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以其影响、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教师具有正确的人生观、教育观,不仅负责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更应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培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心理健康与文明行为的基础。对于教师而言,学校应重视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对教师进行道德教育,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水平。同时,应开展师德教育活动,使学生感受教师的高尚情操,以教师的师表去影响、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2.2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中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工作,青少年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需要各方面的教导,需要从学习、生活中慢慢培养。首先,在思想政治课堂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知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课程的讲解,注重对具体事例的列举,使课堂形象、生动,使学生真正地感受思想政治的重要性。思想政治的课堂应成为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其次,在其他课堂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融入学生学习生活中。例如,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在向学生讲解历史知识,使学生了解历史规律的同时,还应通过现实与历史的对比,让学生体会现在生活的优越性、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又如,语文课堂也是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课堂。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教学育人的功能,在讲解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利用语文知识的趣味性、文学性、感染力,潜移默化地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教师还应将生活实践与课堂中的思想内容相结合,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了解生活,热爱生活。此外,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发展智力,增强学生传统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内涵,同时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

2.3社会各方面应注重对青少年思想政治的教育

青少年的成长受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影响,其思想的形成也受各个方面的影响,因此,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不仅需要学校、教师的努力,还需要家长、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要积极地教育孩子,引导青少年做出正确的选择,对青少年出现的思想问题,家长应及时地与孩子沟通,全面了解情况,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使其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父母应以身作则,以其自身的道德品质影响、教育孩子。社会各方面应注重对青少年成长环境的改善。例如,教育部与有关部门应对学校周边的环境进行整治,对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环境因素进行清除,整顿学校附近的网络文化,使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健康、和谐。家长、学校、社会各部门应通力,积极、正确地引导学生、教育学生、关爱学生,从各方面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

青少年科学素质教育篇8

关键词素质教育;音乐教育;地位;作用

二十一世纪国际经济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竞争的关键是人的素质,而提高人的素质关键要靠教育,素质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目标。作为实施素质教育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的音乐教育,其最终目的在于通过整体的、与学生的成才诸方面皆有关系的教育行为发挥作用,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辅助手段,为素质教育服务,又融入素质教育之中,并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同时,素质教育给我们提出了加快音乐教学改革步伐的迫切要求,并指明了音乐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因此,深入探讨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明确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发展,无疑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1.音乐教育是对素质教育的补充

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各种知识的全面性、联通性、多样性和实践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音乐教育也正好注重于人的个性情感、审美趣味和鉴赏能力的培养。音乐具有强烈的抒情功能,它可表现人们丰富多彩的感情:当民族面临生死存亡时,《黄河颂》、《义勇军进行曲》等歌曲铿锵有力的节奏可以唤起国人保卫家园的信心;当国家出现国泰民安的盛世时,《走进新时代》、《江山》等歌曲优美舒缓的旋律可以展示人们内心的喜悦;当一个民族的生存极其依赖于自然环境时,《青藏高原》、《珠穆朗玛》等歌曲那种高亢辽远的曲调可以展现出人们对生命的追求;当人们情感出现起伏波折时,《童年》、《同桌的你》等歌曲那种轻松婉转的音符可以抒发个人复杂的情感纠葛。由此可见,加强国民音乐教育可以为改造社会、提高文明、净化个人心灵服务。

2.音乐教育是对素质教育的完善

爱因斯坦在谈到音乐与工作的关系时说:“音乐不会影响研究工作,两者都从同一渴望之泉摄取营养,而它给我带来的慰藉也互为补充。”造就一个爱因斯坦,除了高超的理科知识以及相应素质外,音乐给予他无限的想象空间,使他的创造性发挥到最佳状态。一个具有良好素质的人,音乐可使他的智慧才能更好更全面地显露出来,就伟大的科学家来说,只有科学的美,而没有艺术的美,是残缺不完善的。音乐教育客观上为所有可能成为英才的脱颖而出的人起着积极的作用,其以培养学生音乐特长为目的,但更强调在学生已有发展水平和可能发展潜力上,在全面发展和提高综合素质的前提下,培养学生高尚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因而有人说:二十一世纪将是艺术与科学共同创造的时代。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音乐教育来提高受教育者的艺术素质,从而达到全面素质的提高。由此可见,音乐教育在一个国家的文化教育里,在一个民族文明素养的培植过程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二、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音乐教育可以促进青少年道德素质的发展

在艺术世界里,音乐是最善于表达并激感的一种艺术形式,它能给青少年以美的熏陶与感染。音乐教育可以让青少年意识到在音乐集体活动中自己承担的任务和发挥的作用。担任不同的演唱形式,在乐队中承担某件乐器的演奏,都会使他们感受到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和责任,意识到自我价值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得以体现,从而引发他们热情地投入到集体活动中去。因此,经常与健康的音乐为伴,会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逐渐养成互爱互助、举止文明等好的习惯。

2.音乐教育可以促进青少年智力素质的发展

音乐教育不但可以丰富青少年音乐知识修养,还给青少年的智力发展以支持。爱因斯坦在谈及他的科学成就时说:“我的科学成就有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爱因斯坦不仅能拉一手好提琴,而且还研究音乐与科学的关系。音乐是时间艺术,时间的观念在音乐中天然存在;音乐又是空间艺术,存在于音响的想象空间。音乐教育中只有对一支曲子由逻辑思维、想象到整体形象的融合协调,才能充分理解其内涵,进而在获得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智力要素得到发展。

3.音乐教育可以促进青少年能力素质的发展

音乐教育强调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优秀的音乐总是同人类的社会进步相联系,总是充满生机和创造性。个人对音乐作品独创性的感受和实践对青少年创造精神及创造力的培养无疑非常重要。音乐活动又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合作性和交际性,参与音乐活动可以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与他人、社会交流、协调和融合的能力,也使青少年在更多更有益的社会交往中得到多方面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发展。

4.音乐教育可以促进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发展

音乐教育还可以促进青少年自我意识、意志品质和个性品质的健康发展,特别是对促进青少年心理平衡、身心健康,使他们的情绪情感得到和谐的调节及控制,从而规范他们的行为习惯,形成优良的思维品质,实现自我调节与控制情绪情感方面的作用更为显著。当青少年身心沉浸在美的感受中、精神上得到美的滋养时,可以通过音乐艺术声波、形象感染、节奏变换、速度快速、情感体验等,使冲动趋于平和,紧张趋于松弛,消沉变为振奋,伤感得到抚慰,喜悦得以抒发,从而调整心理平衡,有利于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

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二者密不可分,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具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教育既要完成本学科的内容,还要担负起人类一般发展所必需的培养目标,体现对人全面素质的培养,这是现代教育发展观赋予音乐教育的使命。目前,确立音乐教育在国民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使音乐教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已成为教育界共同关心的课题之一,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确立素质教育观念,切实尊崇以人为本,从提高人的精神品质和生活质量出发,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子华.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5).

青少年科学素质教育篇9

开展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活动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

一是对国家有意义。科学文化素质是一个民族综合素质和创造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质是提升整个民族素质的关键,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国家科技发展目标是在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2050年前后成为科技强国,现在的中小学生是未来建设科技强国的担当者,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对我国建成科技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对青少年有意义。青本文由收集整理少年时期是学习科技知识、开发创新潜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加大科学教育力度,将直接影响他们的理想和价值追求。青少年科学营活动可以有效地提高青少年的科学意识,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青少年崇尚科学,尊敬优秀科学家,树立科学家崇高地位。同时,可以提高全社会对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特别是青少年科学文化素质的关注,促进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带动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

三是对高校有意义。大学是引领社会风尚和先进文化的社会组织,我国高校具有优秀的文化传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思想,以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开放创新为主要内容,以历史传统、大学精神、学术追求为个性特征,对于人才培养、学术传承和科技创新具有潜移默化而又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因此,大学服务社会的职能,除了科技成果转化、决策咨询、继续教育、成人教育和附属医院医疗服务以外,大力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科学精神、引领社会风尚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开展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向公众开放实验室等公益性活动,面向公众特别是向青少年开展科技教育和普及,可以使大学的精神、文化在人们心目中变得生动、具体、更具魅力,既有利于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有利于科技创新后备人才不断涌现,也有利于高校在履行社会职能的过程中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中国科协和教育部联合组织开展高校科学营活动,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全面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重要举措,也是以大联合、大协作方式支持高校开展公益性科普活动的有益尝试。为了确保科学营的公益性质,我们强调这项活动不与高校招生工作挂钩,得到了高校的积极响应和支持,也确保这项活动能够长期、可持续地开展下去。在营员

选拔方面,我们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原则,既重视选拔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展现出卓越才华的青少年,也为科技资源相对缺乏地区的青少年提供机会,组织了一批来自农村、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少数民族的学生参加科学营活动。41所承办高校和科协系统、教育部门对这项活动给予高度重视,着力抓好各项工作的组织落实,高效、安全地完成了任务。

青少年科学素质教育篇10

[关键词]青少年;青少年校外教育;科学发展观

一、坚持以人为本是推动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科学发展的核心

青少年校外教育的工作对象是青少年。在开展校外教育工作时,要以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为宗旨,尊重青少年的主体地位,站在青少年的角度,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设计开展校外教育活动。要把青少年满意不满意、喜欢不喜欢作为检验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的标准。

二、充分发挥阵地作用是推动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科学发展的基础

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是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的主阵地,是校外教育的有效依托,它与学校教育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又相互区别,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素质拓展基地、实践教育课堂,是服务、凝聚、教育广大未成年人的活动平台,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素质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活动场所要充分发挥教育服务功能,把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办成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快乐生活乐园、健康成长摇篮、对外交流窗口、少先队活动阵地。要积极整合当地各类科普教育基地、法制教育基地、素质拓展基地、野营训练基地、社会实践基地、禁毒宣传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青少年社会教育阵地,共同服务青少年校外教育发展。特别要抓住寒暑假、各种节日、休息日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广大青少年参加。据统计,一年共有170天左右的节假日和休息日,这是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发挥作用的最好时机,我们必须主动占领阵地。

三、丰富活动项目是推动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科学发展的关键

活动是青少年校外教育的载体和手段,是活动场所活力和作用的体现。要在创立活动品牌上下工夫,形成校外教育工作的品牌,通过品牌活动带动各校外活动场所发展;要在丰富活动内容上下工夫,根据学校教育的要求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安排设计多种形式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科技实践活动、文化艺术活动、游艺娱乐活动和生活劳动与社会实践活动;要在创新活动形式上下工夫,多开展参与式、体验式、实践式活动;要在扩大活动参与面上下工夫,不要把目光只注视到少部分精英化群体,要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青少年多开展普及性活动,使活动场所成为青少年人人向往的成长乐园、精神家园,把活动场所建成青少年之家;要在提高活动实效上下工夫,注意加强活动的安全保护措施,突出活动的育人效果。

四、做好与学校教育的有机衔接是推动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科学发展的根本

校外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在工作过程中要克服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脱节和同质化现象。学校教育是学生学知识、增后劲的主渠道。校外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是青少年长见识、强素质的平台。校外教育在引导青少年树立理想信念,锤炼道德品质,养成行为习惯,提高科学素质,发展兴趣爱好,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处理好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坚持统筹安排,做到有机衔接。一要做好时间上的衔接,改变学校放假、校外活动场所也放假的现象,相反,学校放假正是校外教育大显身手之时,二者应该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相得益彰。要主动争取教育行政部门把校外活动列入学生教育计划,实现校外活动的经常化和制度化,争取中小学把校外实践活动排入课程表,切实保证活动时间。二要做好内容上的衔接,避免雷同。校外活动场所要积极主动地为学生参加校外活动提供周到优质的服务,根据学校需要,及时调整校外活动内容,精心设计、开发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的活动项目。三要做好方式上的衔接,要适应两者相互衔接的要求,积极探索活动方式、创新活动载体,不能简单地把课堂教学的方式搬到校外教育中,把校外活动场所办成了第二个学校。学校教育的教学方式倡导“寓乐于教”,校外教育的教学方式应该做到“寓教于乐”,更多地突出使青少年在参与、体验、互动的快乐中提升素质。四要做好队伍上的衔接,克服校外教育的师资简单地从在职学校教师中聘请的现象,要努力建立一支专业化的校外教育工作者队伍;要做好对象上的衔接,针对儿童、少年错时、错位开展教育,特别要开发面向青少年喜闻乐见的项目,采取低偿服务、优质服务,克服“五日空”现象,提高场所利用率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