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部门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29:22

医保部门工作总结篇1

关键词门诊费用总额预付制医保管理

医疗保险费用结算办法是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保证医疗统筹基金收支平衡、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保障参保人员基本医疗的关键手段。随着医保政策的改革,医保经办机构在部分定点医院实行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住院医疗费用总额预付的管理方式,收到了较好成效。在此基础上,我市于2009年又对三级医疗定点机构实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门(特)诊总额预付管理,使门诊总量预付管理和有效控制医保基金的使用成为医保管理的重点。现就门诊医疗费用总额预付制下的医保管理分析报告如下。

门诊费用的构成

门诊是患者到医院就医的第一环节,也是人们常见病、多发病及慢性病诊治的地方。医生开具的检查、治疗费及药品费用是门诊医疗费用的主要构成。

门诊医保总额预付的特点、结算和风险分担方法

门诊医保总额预付特点及结算形式:社保基金先行垫付,缓解了医院垫付基金的现状,使经办机构和定点医院双方相对处于低风险管理状态。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总额控制、风险分担、结余留用的原则,对医院实行门诊联网医疗费总额预付管理,并根据基金征收规模、医疗机构服务量标准及医院服务能力等确定各医疗机构总额预算基金年度指标。预算指标的确定,应在确保医疗保险基金略有结余的前提下,同比上一年全部协议医疗机构门诊医疗费支出略有增长,其增幅应控制在5%~10%。社保中心按每月预算额度的94%向医院拨付基金,6%作为考核预留金,半年调整,年终考核结算,根据年终考核情况对医院进行等级评定和拨付考核预留金。医疗保险经办机构采取此结算方式,充分考虑到了医院的利益,调动了医院合理控制医疗成本的积极性,使其逐步向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治疗等过渡,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医保基金的流失。

风险分担方法:①对医院超额完成年度服务总量导致年度门诊支付总额超标,且人次与人数的比例、次均门诊费用符合控制指标的部分,按规定比例分担,超出控制指标的社保基金不予分担。②对符合规定的超出部分按如下比例分担,一是实际支出超过预算总额10%以内,社保基金应支付超出额70%,医院负担30%;二是实际支出超过预算总额20%以内,超出预算总额10%以内的部分按以上办法拨付,但超过预算总额10%以上的部分,社保基金要支付超出额30%,医院负担70%;三是实际支出超过预算总额的20%以上时,社保基金对超过20%以上部分不再予以分担。

实行门诊总额预付为医院医保管理带来的挑战

医院外部压力:实行门诊医疗费用预付制后,医院将面临医保管理部门、医保患者的双重压力。首先医保管理部门要求医保指标不能超出,而面对医保患者,医疗服务数量和服务质量不能下降。这两个方面相互影响,如要保证医疗服务数量和质量的增长,势必会导致医疗费用增加。作为医院就会控制次均费用和服务数量,但患者来院就诊即使限号也会引起患者的不满,这样就使满意度下降,造成医院复杂的外部压力。

医院内部压力:医院医保总量限制以后,其业务总收入也受到了限制。诊疗过多反而需要医院来承担,医院在日常医保管理中面临更大压力,既要根据医保统计信息及时调控工作策略,防止过度用药和检查治疗,又要保证医生工作的积极性。同时费用控制还限制了新技术、新业务的应用,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科的发展,这些都是医院所面临的内部压力。

门诊总额预付的管理对策

制定医保制度,实行科室绩效管理:首先医院要加强医保规范化管理,严格履行医保服务协议,在费用控制的基础上要求合理的诊治过程,提高社会满意度。其次要完善医院医保管理制度,制定相关工作流程,如门诊医生出诊须知、医保药品使用限定、大型设备管理等,同时把大型设备检查阳性率作为考核指标,建立门诊特殊病审核规范及医保目录外项目告知制度,并根据相关内容制定科室绩效奖惩办法,保证医保基金的合理应用。

加强医护人员医保知识培训:要利用局域网或门诊大厅开设医保政策宣传,实时播放最新医保动态,供医务人员和患者了解学习。并将医保相关政策知识装订成册发到每位医生手中,以规范医生的诊疗过程。同时要对医生进行医保政策培训,让医生了解总额预付制的基金给付方式,要求医务人员既要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还要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降低医保基金的使用。

严格控制门诊医保医疗费用:医生诊断检查、治疗费用及药品费用是门诊医疗费用的主要构成,因此应从规范医疗行为、合理用药方面着手,依照医保药品使用规定及诊疗目录,制定门诊医生诊疗规范。杜绝大处方和点名开药及检查,使医疗资源得到合理应用。要将医保合理用药和检查纳入临床科室绩效管理范围,对违规科室及个人给予扣罚,使医保相关违规问题得到及时纠正。

统计总额预付基金使用情况并及时调控:总额预付基金使用情况是医疗保险管理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控制医保医疗费用,医保科对每月上传的医疗费用及上传人次要及时监测,根据次均费用情况反馈科室并及时对门诊用药天数及处方量进行调控。并对重点科室和重点医生要进行实时监控,以控制医保医疗费用。要按月、季度、半年、年等对总额预付基金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如有异常及时纠正和整改,积极调控。

加强与医保管理部门的沟通:①要及时了解医保政策及要求,完善医院医保管理制度,促进医院医保管理工作改进;②让医保管理部门了解医院的学科技术优势、新设备的引进、病种收治特点、影响医院费用的客观因素、医院医保管理的措施以及在医保费用控制方面作出的努力;③在实际运行中,医院应把医疗服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建议,及时反馈给社保管理部门,共同推动医疗保险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随着保险人群的扩大,门诊医疗服务逐步向定额预付开始过渡。在运行初期,作为医疗保险管理部门既是先行者也是实施者,因此,医院应积极探索医疗保险管理方法,不断提高医疗保险管理效率,以达到适应医疗保险政策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杨晓祥,陈涛,张亮金.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对医院的影响及对策.中国卫生经济,2003,22(12):49.

2姜关亮,柴萍,赵江.医疗保险基金支付方式对医院管理的影响.中国医院管理,2008,15(1):163.

医保部门工作总结篇2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医疗作为生活中的重要部分,政府在解决“看病贵”问题上出台了相应的医保政策,而医院收入的增长很大一部分是来源于医保病人的费用。医保支付方式是现行医疗保险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针对现行医保结算方式对财务管理的影响,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医保结算方式的建议。

关键词:医保结算财务管理

“看病难,看病贵”现象影响着老百姓们的就医抉择,随着我国基本医疗保险的普及率的提高,医保的参保范围以及医疗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各医院的医保财务结算问题也逐步凸显,这涉及到每个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整个医保体系主要涉及的三方是:参保人员、医院、医保中心,而医院正是这三者中的资金使用的关键环节。然而,当前很多定点医疗机构对医保中的财务结算,仅局限于一般的核算与报账,未能引起医院对医保问题的关注。这种现象严重影响整个参保体系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现行医保结算方式概述

自2009年医疗改革以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医保的支付方式也从原来的直接支付方式向现在的预付方式等多元化方式转变。截至2014年,我国城乡人口的参保数量总覆盖超过13亿人,也就是说,95%的城乡人口都有参加基本医疗保险,逐步走向全民参保,医保患者也顺理地成为医院的主要服务对象。现行我国医疗保险的主要结算方式有:按服务项目付费、按人头付费、按服务单元付费、DRGs(按病种付费)以及总额预算制这五种方式。厦门市的基本医疗保险医疗费用结算遵循“以收定支、总额控制、质量管理、风险分担、合理偿付”的原则,实行按服务项目结算、按服务单元结算、按病种偿付等综合性结算办法,采取年初总额预算、按月审核预拨、年终考核决算的方式结算医疗费用。门诊医疗费用实行总额控制、按服务项目结算。住院医疗费实行按服务单元结算为主、部分病种偿付和单列项目结算为辅的综合性结算方式。厦门市从1997年开始实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有效地防止医保资金的浪费,对医院的医疗服务的运行起到了良好的规范作用,也充分发挥了医保结算方式在医保管理中的作用。

二、医保结算方式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

医院是医保运营中的重要一环,而医院的财务部门在医保政策执行中具有财务收支、成本控制、分析监督等作用,所以医保结算方式的改变会对医院的财务收支产生直接影响,也会对医院的改革和发展方向产生影响。

(一)拓宽医院增收节支的内涵

传统医院的基本运行规律是政府的补助加上医院医药收入等于医院提供医疗服务的成本,其中医院的医疗服务成本包括医务人员的薪资、药品及耗材成本等。而国际上主流的卫生资金是政府的财政拨款并建立医疗保险制度,医院则通过提供相应有质量的医疗服务,从医保中获得间接的补偿。2009年,是新旧医疗改革的分界点,随着新医疗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施行,厦门市作为新医疗改革的第二批示范点,政府对其投入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建立起由政府牵头开办医院,发展运行靠医保的投入模式,医院获得政府的专项补助也逐渐增多,例如厦门市政府取消公立医院的药品加成,这部分收入的减少通过三种方式加以补助:第一部分是政府的10%财政补贴;第二部分是调整医院82%诊查费收费标准;第三部分,通过提高医院运营效率,进行内部消化。医院从医保患者中获得的收入在医院总收入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医保结算方式做相应调整之后,也会对医院经营行为和医院财务收支产生影响。厦门市自采取“以收定支”的方式之后,也给医院带来巨大压力,医院为获得医保基金,医院应主动与医保中心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而良好合作关系的确立,促使医院采取配合医保中心的费用控制,努力控制医院成本,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浪费,获得既定预算约束的利益最大化。并且随着厦门市取消药品加成和“以药养医”制度的革除,药品和检查收入将逐渐减少,医院会转而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合理控制药品成本,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从而保证医院的合理盈利。

(二)促使医院进行内部成本控制

医保结算方式的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医院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水平、激励医院和医院工作人员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促使医疗机构能够加强自身管理和医保职能实现,并使得医、保、患三方利益平衡,保障参保者的健康得到保障。厦门市基本医疗保险医疗费用结算采取总额预付形式,在医保支付方式中,是控制医疗费用效果较好的一种方式。总额预算管理正常是一般费用预算总额加上特殊费用,而一般费用预算总额和特殊费用预算总额有个调节系数对其进行计算。采取总额预算制时,如果医院的实际费用超过当年的预定总量,费用就得由医院自行消化;相反,医保机构会按实际发生费用进行拨付。所以,采取总额预算管理,会促使医院对各项开支进行精确计算,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合理控制内部成本,保证医院财务的收支平衡。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与按项目付费模式相比较,按病种付费可以倒逼医院和医务人员转变工作的扭曲状态,更注重医疗服务的安全和质量,从而促使医保结算方式更好的发展。

三、现行医保结算方式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对策建议

医保结算方式改革基本原则是医保患者自己支付的费用不能增加,医院的医药收入又不可下降;既要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又要对医疗费用进行合理控制;保护医、保、患三方的合理利益。2014年厦门市定点医院就诊的报销比例改革和支付方式的改变,对医院的财务收支管理造成了影响。所以医院必须规范医疗诊疗行为,合理控制医院医疗成本,提高医院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保证医疗服务质量。

(一)积极开展成本核算和费用管理

厦门市医保结算方式采取总额预算制,而当年的预算总额一般取决于上一结算年度的一般费用决算额和特殊费用决算额,决算指标依据医疗机构的年初预算额和绩效情况,例如门诊的绩效情况视就诊人次、发生的次均费用等而定,为了保证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医院会对其发生的费用进行合理控制,节约开支,进行成本控制。总额预算制一个最大的特点是由政府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和部分定点医院进行商讨,并依据相关决算指标进行医保基金管理。因此,医院必须积极投入医保结算方式改革,积极参与政府部门开展的有关医保结算方式的论证;在医院财务管理的过程中,使用成本定价法,保持药品价格的稳定,真正做到价格和价值的二者合一。

(二)建立和完善医院财务风险规避机制

厦门市属医院的主要收入来自于医保基金,医院的财务工作人员,要积极与医保结算中心联系,对于医院的各项保证金和违规款扣留、医保结算款等问题进行及时处理,保证医保结算费用挂账属实,确保医院的资金回笼和周转顺畅;对医院经营活动进行全程监控,确保预算内容明确,例如对医院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所使用的药品、器械纳入预算管理,保证存货不会积压,提高医院库存的流动性,从而保证医院资金的充足和减少存货的保管费用,降低医院的财务风险;减少医院拒付和坏账损失的情况。对于往年未要回的款项要及时整理,与医疗保险机构进行有效沟通,使医院的资金得以及时回笼,提高医院资金的周转能力;随着厦门市各医院逐渐采取总额预算制,医院所面临的财务压力更大,医院要想保证合理的盈利区间,就要保证医院的医疗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提供更加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案。

(三)建立和完善医保管理机制

首先,要建立起规范、完整的医保管理机制,促使医保管理良性发展,例如设立相应的医保管理员工作岗位,对医保患者的收费进行透明公开地监督,实行医保支付方式听证制度,建立医保费用网上查询系统。其次,加强医保基金预算管理监督。厦门市自医疗改革之后基金结余一直处于收大于支的态势,高结余的背后,还是有人看不起病,所以,一要建议设定合理的医保基金结余率,对医保中的个人账户和基金统筹账户进行定期公开;二要建议提高医保患者的报销比例,适当提高在各医疗机构的预算额,降低医保患者的起付标准。最终,要积极争取财政补助的力度,保证医院在新医保结算方式下所造成的损失得以补偿,保证医院财务的正常运行。

(四)加强医院财务人员的医保政策培训

医院的财务部门在医保政策执行中具有财务收支、成本控制、分析监督等作用,而作为医院财务的管理人员,必须自觉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和道德修养,自觉遵守医保的法律法规,用于抵制不合法、不合规行为,同时刻苦钻研医保财务结算的管理方法,对医保的财务收支活动进行监督和分析,保障医院医保收入的合法性和合规性,为医院领导层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厦门市属医院的领导层也要督促医院财务人员加大对国际和国内最新的医保政策、法律法规的培训和吸收,不断更新财务人员的医保财务收支管理观念,同时对财务人员的工作行为进行监督。

四、结论

厦门市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但仍有不足之处,主要有复合式医保结算方式指标确定不够科学,厦门市医保报销率相对于医保基金较低,按病种付费的方式仍有待改进。步入深水区的医疗改革,仍要循序渐进,医保结算方式的改革也不是一蹴而就,所以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创新医保管理工具,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同时医院应进行医疗成本核算和控制,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使参保者的健康得到保障。Z

参考文献:

医保部门工作总结篇3

关键词:社会医疗保险政策;医疗服务

我国的医疗服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为居民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二是有效平衡医疗保险基金的收支,增加医疗和保险基金的使用效率;三是强化医疗服务管理。完善社会医疗保险政策,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医疗服务,从而有效地提升我国的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

一、我国现阶段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分析

1、社会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标准不统一

虽然我国正处在逐步完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阶段,各地也纷纷出台了相关政策,但基于地区之间的差异性从而导致了每个地区的社会医疗保险的筹资标准及待遇不统一,致使城市务工人员或者城郊结合的居民出现重复参保或有选择地参保等现象出现。目前,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待遇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待遇的距离正在逐渐缩小,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筹资远远低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使得许多外来务工人员纷纷选择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这对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稳定运行是非常不利的。

2、门诊费用增长过快

有数据表明,2000年县级医院门诊费用相对于1990年增长了6.81%,2005年增长至10.43%,到了2010年县级医院门诊费用则上涨到15.03%,且2011年国务院的一项调查显示,城市居民医保门诊报销费用不足1/3。由此可见,我国门诊费用增长过快,但居民医疗保险却不能得到合理的报销。虽然我国社会医疗保险中有关于报销大病费用的相关政策,但关于门诊的医疗保障服务还是不够完善。

3、社会医疗保险统筹资金收支运行不平衡

随着社会老龄化人口的不断增加,我国县级以上医院住院治疗费用增长速度也明显加快,这都是造成我国社会医疗保险统筹资金收支运行不平衡的重要原因。我国对社会医疗保险政策不断进行改革与推进,使得医疗保险的补偿水平逐年提高,极大地降低了居民医疗负担的风险。在社会医疗保险保障制度不断提高、医疗费用却逐渐上涨的情况下,社会医疗保险统筹资金的平衡运行也因此埋下极大的隐患。

二、社会医疗保险政策对医疗服务的影响效果

1、门诊统筹对医疗服务的影响

(1)研究门诊统筹制度对医疗服务影响的方法。为了更好地了解社会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的影响效果,本次研究选用了“门诊+住院补偿”医疗模式与“个人账户+住院补偿”医疗模式进行对比。参加两组医疗模式的实验者年龄均在32—49岁,文化背景、月收入均无显著差异。其中参加“个人账户+住院补偿”医疗模式的实验者在身体健康方面与“门诊+住院补偿”医疗模式的实验者存在高于1%的差异;在生活习惯方面“个人账户+住院补偿”医疗模式的实验者与“门诊+住院补偿”医疗模式实验者存在高于1%的差异。研究实验进行两周,两周后对比两组医疗模式的门诊就诊率、住院率、自我医疗率与未就诊率。(2)门诊统筹对医疗服务影响的研究结果。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门诊+住院补偿”医疗模式的门诊就诊率下降了16.13%,自我医疗率增加了13.11%“;个人账户+住院补偿”医疗模式的门诊就诊率增长了12.19%。(3)关于门诊统筹对医疗服务影响的讨论。从研究结果可以分析得出,门诊统筹制度明显降低了居民的门诊就诊率,家庭人均收入升高,其门诊就诊率也会得到相应的升高。自我健康评价差的居民,其门诊就诊率就越高。患有慢性疾病实验者的门诊就诊率低于没有患病的实验者的门诊就诊率。门诊统筹制度实施两周之后,自我医疗率明显上升,并随着家庭收入额增加而降低。由此可以得出结论:门诊统筹制度有效地提高了社区门诊医院的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了慢性疾病患者去医院的就诊率;有效降低了居民的自我治疗率,增加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性。门诊统筹制度的制定有效降低了居民的疾病负担,实现了让每位居民都享受到了最基本的医疗服务。

2、大病医保政策对医疗服务的影响

(1)研究大病医保政策对医疗服务影响的方法。随机选取某市城镇医疗保险数据库2009—2012年10%的样本进行研究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就诊日期、疾病诊断、住院总费用、统筹支付、大病医保支付、自费支付。因大病医保从2011年实施了自费补充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的报销比例得到提高,故而将2009—2010年前的调查样本作为一组,2011年—2012年的调查样本作为一组。(2)门诊统筹对医疗服务影响的研究结果。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大病医疗保险政策实施后,患者个人自费支付的费用下降了19.83%,个人支付费用在住院总费用的占比下降了2.82%,灾难性医疗支付费用降低了41.23%。(3)关于大病医保政策对医疗服务影响的讨论。从研究结果可以分析得出,大病医保政策明显地降低了患者住院的自费支付,其主要原因是:大病医保中增加自费补充医疗保险,从而使得大病补充报销可以高达50%,降低了患者的自费费用,实现了患者“看得起病”的目标。但随着医疗费用的不断增加,大病医保又降低了患者自费支付,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医疗行为的监管,尽量避免医疗道德事故的发生。大病医保政策实施后,退休人员的自费费用与灾难性医疗支付的比例增加了,离退休人员自费费用与灾难性医疗支付比例也有明显上升。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大病医保自费补充的政策会引导退休人员或离退休人员进行一些不必要的医疗服务,导致医疗道德事故的发生。世界银行发展部门专家adamwagstaff曾研究我国西部新农合医疗实施的效果,发现“按服务付费”与“大病统筹”等制度有助于增长主张患者过度治疗的现象发生。因为大病医保政策中的多种支付方式,促使一些医疗机构加强自身的管理机制,以提高大病医保资金的使用效率。在大病医保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不少医院不得不改进自身的医疗技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从而降低整体的住院费用。大病医保政策不仅保证了医疗质量、促进了医院的自我发展,也有效地提升了大病医保资金的使用率。

3、总额预付制下的结算办法对医疗服务的影响

(1)研究总额预付制下的结算办法对医疗服务影响的方法。分析某市住院总人次前80%的医疗结构,用不同的方式对患者的次均住院总费用、次均自费支付进行结算,随后比较自费支付费用比例的变化。(2)总额支付制下的结算办法对医疗服务影响的研究结果。总额控制、增幅管理的结算方法下,次均住院费用与使用医保支付费用增加明显,但总额费用控制效果比较好的普遍是三级医院。针对一些特殊疾病,总额控制、增幅管理的结算方式下的次均住院总费用和使用医保支付费用的情况有所下降,但结果并不明显,二级医院的次均医保费用支付明显是高于三级医院的。从整体上看,使用总额控制、增幅管理结算办法的患者住院自费支付比例下降了2.6%,三级医院自费支付比例下降了2.4%。(3)关于总额支付制下的结算办法对医疗服务影响的讨论。精细化总额控制(即住院总额与次均住院总费用)、增幅管理结算办法有助于医疗结构提高对医疗费用的使用效率,减少患者住院的时间。通过总额控制、增幅管理结算办法可以看出,二级医疗机构的次均医保支付费用明显高于三级医疗机构,二级医疗机构的挂床现象也明显高于三级医疗机构。主要原因为一些二级医疗结构的医疗水平明显提高后,导致了一些不必要住院的现象存在。对此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尤其是对二级医疗机构。推行对特殊病种实行精细化总额控制、增幅管理的结算办法,提高对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随着我国医保制度的不断改革完善,相关部门应该探索出符合住院服务的支付方法,优化医疗机构的医疗资源,提升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

三、关于社会医疗保险政策的建议

1、推进城乡一体化医疗保障制度

我国当前并没有统一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从而造成我国城乡医疗体系不完善。无论是医疗资金的统筹管理还是医疗保险的待遇及相关管理制度,都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从而导致重复参保或有选择性参保的现象出现。要按照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新要求,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医疗保障制度,强化顶层设计,制定出统一的医疗保障体系,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医疗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基本制度、管理体制、政策标准、支付结算、信息系统、经办服务的有机统一,建立起符合实际、统筹城乡、惠民高效、公平可及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最大程度惠及参保居民。

2、推进门诊统筹制度的广泛实施

门诊部门作为我国社区医疗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若没有进行合理的利用就会造成我国医疗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当门诊服务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居民就会更多的选择住院来治疗,从而造成大医院人满为患,患者过度治疗的现象发生,间接加重了我国看病难的情况,也增加了医疗道德事故的发生风险。医保部门应重视门诊统筹制度,完善并推行门诊统筹制度的广泛实施,提升门诊对小病的治疗率,优化我国医疗体系,提升门诊医疗医院的使用率。

四、结论

结合我国居民当前看病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改善,才能逐步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医疗保险政策。在完善社会医疗保险的同时,国家也要重视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工作,增加卫生部门与监管部门的协作,降低医疗道德事故的发生,有效地提升我国医疗资源的使用率,如此才能实现社会医疗制度最初的目的,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看病难的情况。

参考文献

[1]许海茹:社会医疗保险政策对医疗服务影响的效果评价[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5(7).

[2]潘杰、雷晓燕、刘国恩:医疗保险促进健康吗?──基于中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13,4(12).

[3]毛阿燕:近二十年我国社会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对患者的实际影响:患者就诊实际报销比例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2,10(24).

[4]汤金洲、侯晓丽: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2,27(7).

医保部门工作总结篇4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棉花糖果”为你整理了这篇关于精准医保扶贫工作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关于精准医保扶贫工作调研报告为全面落实党的和对脱贫攻坚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城区医疗保障局在城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全面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南宁市有关医疗保障工作的决策部署,行使医疗保障监督管理职能,坚持以关注民生为宗旨,认真贯彻落实基本医疗保险、医保二次报销、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各项政策,切实抓好医疗保障工作,深入查找推进精准医保扶贫工作的关键环节,通过走访调查、实地观摩视察、召开座谈会、研讨会等方式,了解实情、研究问题、指导工作,督促落实,现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良庆区2020年医保扶贫基本情况

全面落实“198”政策。截至11月30日,国扶系统共有建档立卡户10944人,城区政府已为符合条件的10944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额代缴城乡医疗保险参保费,建档立卡人口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代缴率达100%、参保率达100%。良庆区贫困人员住院及门慢共报销9990人次,其中城乡居民医保门诊特殊慢性病报销7561人次,涉及门诊慢性病医疗费总金额215.29万元,享受报销总费用199.86万元,报销比例达92.83%;住院报销2429人次,涉及住院医疗费总金额2239.20万元,享受报销总费用2060.72万元,报销比例达92.03%;累计认定审批通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门诊特殊慢性病待遇2148人,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保障。全面落实“一站式”结算,贫困群众“跑腿”“垫费”难题得到有效解决。

二、主要工作措施及成效

2020年11月,良庆区迎接自治区“四合一”脱贫攻坚验收,医保扶贫工作顺利通过,取得较好成绩。

(一)及时传达、组织学习和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一是学习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讲话及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二是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南宁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南宁市精准防贫基金专项保障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南扶领发〔2020〕17号)文件精神,共同做好防贫工作。并根据文件精神,分别于10月下旬,12月初,安排专人对我城区参保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和29种门诊特殊慢性病治疗,在按政策规定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基本医保二次保险、医疗救助或政府财政兜底政策报销相应的费用补偿后,年度内自付和自费的医疗费用超过0.5万元的人员进行排查,并将排查人员名单提供给城区扶贫办。

(二)落实“198”政策。一是全额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代缴参合费。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保障。二是建立“兜底”保障机制。切实降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医负担,实施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对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倾斜政策。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因病在统筹区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的,取消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起付标准,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比例提高5%;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内的药品,按照现行的甲类药品报销比例给予支付;建档立卡贫困人员治疗全区统一确定的29种门诊特殊慢性病的,取消起付线,报销比例提高10%;大病保险起付线降低50%,报销比例提高10%;落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基本医保二次报销政策,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参保年度内经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城乡医疗救助报销后,余下的医疗费用(不含自费药品及自费项目)按照30%给予再报销待遇;落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费用、门诊特殊慢性病医疗费用政府兜底政策,住院实际医疗费用达90%以上,门诊特殊慢性病达80%以上。

(三)实行贫困人口特殊慢性病“先享受待遇后备案制度”。良庆区医疗保障局对基层医疗机构上交的贫困人员门诊特殊慢性病申请给予优先审批,并及时将审批结果报给卫生院,由卫生院及时将门诊特殊慢性病卡发给贫困人员,落实贫困人口门诊特殊慢性病先享受待遇后备案制度。优化门诊特殊慢性病审批程序,采取多种方式,会同卫健部门做好建档立卡人员门诊特殊慢性病认定。联合城区卫健局组织城区内二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五象医院、广西水电医院、崇左市复退军人医院等单位的主治及以上职称的医师组成的专家小组,对辖区贫困人口慢性病进行认定及办卡,对符合办理条件的,审批通过,发放慢性病卡给贫困人员。

(四)全面落实“一站式”结算。2019年6月底前,各定点医疗机构积极进行院端系统功能升级改造工作。根据南宁市社保局、南宁市社保卡办的要求,城区所辖定点医疗机构于2019年7月6日已正式上线运行“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保二次报销+医疗救助+兜底保障”一站式结算,解决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基本医保二次报销、医疗救助等政策环环相扣、却又分属不同部门管理带来的群众“多头跑”难题。同时,为了解决参保居民因为没有办理社保卡而不能持卡结算的问题,实现通过“人脸识别”实人认证方式在医疗机构直接结算医疗费用,有效地解决了贫困人口“跑腿”“垫费”难题。

(五)做好村卫生室(所)“就医直接结算”工作。为贯彻落实医保扶贫领域有关工作要求,加强基层定点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所)标准化建设,保障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员尤其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正常就医结算,我局主动与城区卫健部门对接,开展对辖区内村卫生室(所)“就医直接结算”情况进行摸底,做好村卫生室(所)连接南宁“金保工程”网络登陆医药服务管理信息系统,为村卫生室(所)开通医保系统的结算权限,并举办了村卫生室医保系统报销操作知识培训班,落实好推进村卫生室“就医直接结算”相关工作。目前,我城区现有卫生室59家,已全部开通医保报销系统并通过系统直接结算。

(六)开展“医疗保障进万家”扶贫宣传活动

1.良庆区医保局制定了宣传活动工作方案,通过关注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形式,大力宣传、普及基本医保及健康扶贫政策,使医保政策深入人心,增强全民参保意识。2020年截至11月22日,良庆区累计共发放健康扶贫宣传资料12万份,海报700余份。良庆区累计推荐在广西医保微信公众号平台查阅基本医疗及医保扶贫政策信息7000人次。

2.良庆区医保局加强对医保经办机构经办人员及各镇分管、驻村干部、帮扶干部,以及乡镇卫生院一线医务人员、村医的医保扶贫政策培训及医保结算业务指导,进一步提高医疗保障服务水平,确保政策“说得清”,群众“听得懂”。一是5月9日医保局专门致函给各帮扶单位,要求组织全体帮扶责任人举行相关医保政策培训。二是5月15日组织医保经办机构经办人员及各镇分管、扶贫业务负责人、脱贫攻坚工作分队分队长、各帮扶责任单位联络员、各定点医疗机构分管领导、各定点村卫生室负责人举办脱贫攻坚基本医疗保障战役业务培训会,增强各帮扶干部对健康扶贫政策的理解和宣传,提升各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村卫生室、医保经办机构人员业务能力,提高我城区城乡居民对健康扶贫政策知晓率。三是5月29日下午,城区医保局在2020年良庆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人员培训班上进行基本医疗保障业务培训,城区160名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参加了培训。截至11月30日,良庆区医保部门累计对医保经办机构人员及驻村干部、帮扶干部以及乡镇卫生院一线医务人员进行医保扶贫政策培训1800人次。

(七)出台脱贫监测户及边缘户享受医疗补助实施方案。为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在坚持“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减少贫困存量的基础上,防止出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情况,着力巩固脱贫成果。6月底,城区政府印发了《良庆区脱贫监测户享受医疗临时补助实施方案》、《良庆区边缘户享受医疗方面防贫资金补助方案》。城区医保局根据补助方案,及时将监测户及边缘户1-11月享受的补助资金50657元下发给脱贫监测户及边缘户,防止他们因病致贫返贫。

(八)简化“零星报销”大病保险业务办理赔付手续。即从2020年8月12日起,对良庆区参保居民在办理大病保险报销手续进行改革,即由原先参保人员在办理医疗保险报销后,再自己跑到保险公司办理大病保险报销的流程,转变为由城区医保局社保中心直接将符合大病保险患者的银行账号、联系方式等信息提供保险公司,再由保险公司通过医保系统导出的报销数据直接核算,并将赔付金额直接转账到患病居民的账户,有效地解决了群众“多头跑”难题,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广大参保居民。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剖析

(一)因国扶系统实行动态管理,医保系统的数据更新也需要同步更新,如更新不及时,会导致自治区医保局的医保系统数据与国扶系统参保数据不一致。

(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9种门诊特殊慢性病审批及门慢卡办理处于动态变化之中,门慢卡认定办理不够及时。

(三)医保政策宣传不够到位。

四、对策建议

精准聚焦问题导向,切实增强医保扶贫政治责任、工作担当,真抓实干,不断探索医保扶贫新模式、新做法,确保健康扶贫连战连胜!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组织保障。坚持将医保扶贫作为医保局头等大事,坚定必胜信心,全力以赴推进建档立卡群众100%参保缴费;未脱贫人口及两年扶持期内建档立卡贫人口合规住院报销达90%,29种门诊特殊慢性病门诊报销达80%;全面落实一站式就医结算;落实门诊特殊慢性卡先享受待遇后备案制度等医保扶贫四大工程。

二是继续加强与扶贫部门对接,共同做好数据核实比对。同时积极与财政、税务、扶贫、卫健、民政、残联军人事务管理局及各镇、玉洞街道的沟通协调,做好建档立卡人员动态信息比对工作。

三是继续优化门诊特殊慢性病审批程序,落实贫困人口门诊特殊慢性病先享受待遇后备案制度。城区医保局、城区卫健局和基层医疗机构加强沟通,采取组织专家下乡、进村入户等多种有效形式,共同做好建档立卡贫困人员门诊慢性病卡办理认定工作。

医保部门工作总结篇5

关键词:总额预付创新管理思考 

目前由于我国参保人数的增加,医保补助标准的提高,国家医保基金面临着既要保障医疗服务供给,又要有效遏制快速攀升的医保支付的双重压力,为此国家加大了对付费方式的改革。2012年11月,人保部等部门联合了《关于开展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总额控制的意见》。文件指出,计划用两年时间,在所有统筹地区完成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总额控制工作,控制医保费用过快增长。与此同时医保资金已逐渐成为医院成本补偿的主要来源之一。总额预付制对定点医院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因此,对医院来说,分析总额预付制对医疗行为的影响、创新医院医保管理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一、总额预付制对医院医疗行为的影响 

总额预付制依据门诊人次、出院人数、例均费用、药占比、年龄结构、疾病复杂程度等指标,考虑医院级别、服务范围、有效服务量等因素,以及总额度指标,测算医院预付额,按照“总额预算,按月支付,结余留用,超支分担”的原则,进行清算。 

(一)总额预付下医院医疗行为分析 

项目付费方式下,如果医院和患者信息充分,医院提供医疗服务(s)与患者需求(d)之间相等。而实际上双方信息并不对称,医院容易受利益驱动,通过大处方、过度检查等方式诱导消费,导致医疗服务供给和需求均增加,且平衡于m(Q1,p1)。 

总额预付下,医保管理部门对医保费用设定了总额p0(p0

(二)总额预付制对医院的影响分析 

总额预付制下医院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如果诊疗过多,医院必然分担成本,因此决定了医院要基于价格而对临床服务技术、数量和质量进行选择,从而避免分担超支的医疗费用。总额预付也限制了新技术、新业务的应用,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专业学科的发展。在内部管理中,医院既要根据医保额度,防止过度用药和检查治疗,又要保护医生工作的积极性。 

相对于传统付费方式,总额预付给医院现有经营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医院迫切需要创新管理方式。 

二、总额预付制下医院医保管理策略 

(一)优化医保使用合理区间,管理医保款执行进度 

总额预付制度下,医保款的年度清算原则为“结余留用、超支分担”。也就是说,如果医院应收医保金额在总额预付指标额度之内,医保管理部门将按总额预付指标支付;如果应收医保款超过总额预付指标,该超出部分金额将由医保基金和医院共同分担。为此,如果医院超支较大,则会增加医院下年度总额预付指标,但同时医院也要分担今年超支支出;如果医院今年指标额度结余较大,则会形成医院的结算差额收入,构成结余性激励,但同时将可能缩减下年度总额预付指标。因此,医院应结合实际数据,模拟推演,优化医院医保额度使用的合理区间。该区间首先应该是符合事业规划需要的,其次应该合理保证医院利益,即在该区间内,医院今年结余可弥补次年因指标减少带来的超支风险;或者医院今年即便超支、但要小于因今年超支而为次年获得的指标放大效应下结余。 

尽管医保管理部门已经根据区域范围内医保基金的使用情况,分解了月度下达指标。但医院仍应该在此基础上根据本院历年数据,考虑变化因素,二次规划出更加贴近本院实际状况的月度分配指标,定出提示点,从而使总额预付下的医保管理工作更加精细化,从而有利于降低财务风险。根据该分配指标,通过引进Bi数据系统,建立指标“仪表盘”,动态监测医院、科室指标执行进度,以及各項医疗指标的运行情况。当医院实际使用额度接近、超出该进度时,进行适当提示、强化预警。 

(二)科学分配科室定额,确保评价基础合理公正 

根据医院年度总额指标、支出分类,制定科室定额预算。首先按照手工报销、持册住院退休补充险、实时结算三部分进行分割;然后以各科室历史数据完成情况作为基数,进行同比、环比分析,初步测算出科室年月医保额度;再次,通过与科室进行民主协商谈判,充分听取科室诉求。同时,根据发展战略,针对特色学科和准备重点扶持科室,在初测基础上予以政策性补偿调整。经医院办公会批复,最后形成科室定额预算。 

日常实施中建立动态闭环反馈机制。每月根据科室年龄结构、门诊人次、次均(药费、耗材、检查)费用、出院人数、自费比例、接受危重和复杂患者数量等多维度监测结果,利用模糊数学方法,生成综合修正系数。结合科室月度系数,医院进行年终指标额度微调,确保评价基础客观公正。 

(三)实施全面医疗管理,确保医保患者服务质量 

通过医保管理平台,将医保政策和配套举措细化到医院管理系统的操作层面。通过医生工作站,门诊实现单次最大开药量、最短取药时间间隔、医保用药适应症等提示。对违规医保患者,开通黑名单功能。通过医保互联互通,开通重复及提前开药提示功能。对患者住院期间的用药、诊疗等进行医保审核;设置贵重药品和高值耗材的使用权限。 

加强医保管理,确保基金合理使用。动态点评门诊处方、住院医嘱,判断是否属于合理诊疗。对于科室拒收、推诿患者、分解服务次数、降低服务质量和数量的科室,及时约谈;对次均费用、药占比等核心指标出现明显增长的,及时分析原因,界定是否属于临床需求的合理增长;对违反医保政策的违规行为,及时处理。 

将医保考核指标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建立激励约束复合机制。对控制不合理费用支出、积极参与支付方式改革、较好完成医疗业务的科室和医务人员,给予奖励,提高职工主动参与的内驱力。

(四)优化财务核算管理流程,提升成本管理水平 

强化对账分析,规范账务核算。总额预付业务,一般在月初由上级医保管理部门预付月度指标款;医保患者在医院就医结束后,由医保人员按规定目录(或定额)进行费用审核;结算人员在医保系统中进行费用分割结算;收费、住院处打包上传当日结算明细信息并对账;最后财务会计根据日结算报表确认应收医保款,并核销其中总额预付部分(见图2)。 

对账分析是流程管理重点。因为医药费用范围超标、费用类别差错、自费比例差错、病种定额制约等原因,上级医保管理部门审支与医院医保上传金额很容易产生差异,一旦费用超标、医保资金将不予支付。而医院的总额预付月度指标却只有总金额、无具体明细。医院通过导出每月医保患者明细费用表,自编对账软件,利用发生额调节表法,进行账务会计与对账会计联审,详细分析产生差额的具体原因,确保医院系统、医保系统数据的一致性。账务系统中,通过增设应收明细账,规范总额预付财务核算方法。 

既然医院医保收入额定,控制医疗成本尤为重要。医院通过合理诊疗,避免医疗资源浪费,阳光采购,降低成本。通过实施成本核算,建立科室成本责任制,将责任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比较,明确成本管理的任务,并重点加强药品、卫材的管理,调整种类和结构。 

(五)管理患者医疗需求,进行医疗服务体系再造 

加强医患沟通,引导患者消费行为合理化。总额预付影响了医院医疗行为,使得患者可以得到更为价廉优质的服务,负担减轻,易出现过度需求行为。但患者由于没有约束,仍然会按照以往的习惯,希望使用贵重药品和进口材料等。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患者需求得不到满足,往往引发医患矛盾。作为医院,要善于加强医患沟通,减少患者的片面认识,使患者真正理解对症下药、合理治疗的重要性。 

建设医疗联合体、再造医疗服务体系。目前,百姓看病无论大病、小病习惯到大医院,大医院、社区医院功能严重错位。为此大医院要主动调整经营战略,从区域市场着眼,积极培育和扶持社区医院的接诊能力,充分发挥地区医疗核心作用和社区医疗基础作用,正确处理与社区医院的关系,推进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区域医联体建设。由于面向全国服务,医院突破区域局限,输出医疗品牌和资源,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造远程医疗线上、线下互动诊疗服务平台,在更广域內实现医疗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六)加强学习宣传转变观念,强化组织体系保证 

通过加强对科室的宣传、培训,教育医务人员主动转变观念。医院由原来“花别人的钱”转变为“花自己的钱”,由单纯供方转换成为既是供方又是费用管理方,转变既往“医生只管看病”的观点,主动了解、接受新医保政策,减轻患者负担。通过强化由院领导—医保办—各科医保干事组成的医保管理体系建设,加强领导、答疑解惑、传达反馈,提升政策执行效率,强化组织保证。 

三、讨论 

目前,总额预付定额预算仍依赖历史数据,对医院新项目、新技术的开展有一定制约作用。医院为了自身的发展,在同时接收医保、非医保患者现状下,非医保患者的诊疗更少地受到费用制约,使得医院医保定额并不能制约医疗总费用增加,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一部分患者的个人负担。随着医改进程的推进,异地结算逐步实施,总额预付显然满足不了日益精细化、精确化的医保管理需求,按人头、单病种、DRG等医保混合支付方式已经成为大势所趋。由此,医院应主动探索总额预付下的医院精细化管理体系,适应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形势,持续创新管理,促使医保与医疗服务健康协调发展,把全民医保的基本国策落实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北京市2014年基本医疗保险费用总额预付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Z].2014-06-10 

[2]吴欣,程薇,赵丽颖.总额预付影响供方行为的经济学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3,26(2):52-54 

[3]刘忆,贾向媛,陈治水.总额预付制度下三级专科公立医院的管理策略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3,33(5):61-63 

[4]李晓婷,张晓鹏,孙应实,等.医学影像科检查在医保总额预付制改革政策下的变化[J].中国医院管理,2014,34(1):49-50 

医保部门工作总结篇6

干部保健工作是门诊部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军事斗争准备加速进行,各级首长工作节奏加快,公务繁忙,生活起居无规律,对医疗保健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始终把医疗保健安全放在首位,狠抓院前急救的组织、人员、设备和技术“四落实,提高了保健工作的主动性和有效性。成立由门诊部主任负总责的保健领导小组,选配业务精湛、经验丰富、医德高尚的医护人员从事干部保健工作。在每个医疗点及保健对象家中安装急救呼叫系统。加强与保健对象的感情交流,关注空巢、重病、行动不便的老干部,时刻关心爱护他们。

注重从生活上照顾好老干部,除每周2次巡诊外,遇到老干部有特殊情况或生病住院,随时走访及每周前往医院看望住院的老干部。着眼老干部“两高期”需求,坚持“门诊部、体系医院、家庭和自我保健“四位一体”的模式,不断更新充实保健设施器材,并配置“车载保健箱”、“便携式保健盒”预防出差在外,突发急症。根据夏季防疫工作需要,为机关干部、战士、职工上门发放灭蚊蝇药、防暑药品、电子灭蚊拍,定期组织人员对生活垃圾箱、机关干部午休房、首长宿舍院喷撒灭蚊蝇药物;组织炊事人员宣讲防食物中毒常识、进行健康查体并发放饮食行业上岗证等。

2狠抓规范管理,不断增强医疗保障能力

2.1建立规范的保障规章制度医疗保健工作无小事。针对保健工作任务重,头绪多,责任大的特点,门诊部制订和完善一系列适合首长保健和机关保障的规章制度,狠抓了巡诊,会诊,伴随保障,请示汇报,入出院接送,值班,交接班等制度的落实,严格保健工作流程,全方位有力保障了保健工作的安全顺利开展。

2.2扎实抓好人才队伍建设针对新形势下医疗保健工作的特点和规律,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对保健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一是派出去,派人到军区总医院、省立医院、齐鲁医院、西南医院、西京医院等多所军内外医院进修学习,组织参加军区及地方组织的学习班。二是请进来,请上级医院专家到门诊部授课,讲授急、危、重病的救治技术和方法,特别是进行院前急救指导。三是多次组织全体医务人员进行应急演练和岗位练兵,以提高门诊部的急诊急救能力。

2.3改善医疗保健条件对硬件设施进行了较大的投入,有效地改善了就医环境和诊疗条件,方便了保健对象就医。门诊部药品保障在总部规定的范围之外另增加117种,机关干部家属基本达到了病情所需不受限制。

3坚持防治结合,积极开展个体化医疗保健

3.1严格落实体检制度把每年的健康体检作为预防的第一道“关口”,坚持全面体检和重点复查相结合,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预防保健方案。干部体检率98%,保健对象体检率100%。

3.2注重保健对象的健康管理在日常保健工作中,为每一个保健对象建立了电子档案。对重点保健及部分特殊服务对象,根据每个人的病情,可能出现的危重情况,制订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抢救预案。对体检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实施追踪监测,定期邀请军内外专家到门诊部会诊、指导、授课,力争做到早期排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同时要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思想和工作准备,提前采取预防干预措施,确保万无一失。

医保部门工作总结篇7

关键词:医改医院财务部门体制岗位设置

2009年3月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建立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为目标,对我国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体制机制建立与完善提出了总体设想和明确要求。近年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经济运行与经济管理等内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同时对医疗机构内部财务管理在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财政部和卫生部联合颁布于2012年正式执行新的《医院财务制度》,该制度明确提出医院应设立专门的财务机构,并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即将于2014年1月份起执行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明确强调应分别从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进行内部控制,并加强财务人员岗位的职责权限及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原则。由此可见,对于近年医疗体制的改革,财务部门体制与岗位合理、优化的设置管理,成为医院全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医疗改革成败的重要控制环节。

一、目前医院财务部门体制与岗位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医院财务部门是否由医院正院长或单位负责人领导问题

目前,部分医院财务部门仍由主管业务或者后勤的副院长领导,甚至有些医院存在财务部门归属院办公室或者后勤总务科管理的情况。无论从管理系统、专业内容还是范围来说,这样做都是不合时宜的。财务部门作为医院的一个重要行政管理的核心部门,由医院正院长或单位负责人领导,可以确保医院各项经济指标顺利实行,并有利于医院正院长或单位负责人对医院的财务活动内容进行直接的监督,保证医院经济业务水平合理稳健地发展。

(二)医院未设立总会计师制度的问题

总会计师协助医院正院长或单位负责人工作,直接对其负责,是组织领导本单位的财务管理、成本管理、预算管理、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等方面的工作,参与医院重要经济问题分析和决策的行政领导人员。设立医院总会计制度,对于医院的经济业务水平发展和管理有重要的意义。1999年起执行的旧《医院财务制度》指出“符合条件的医院应建立总会计制度”,随着深化医疗体制改革中财务管理作用的提升,2012年起在全国执行新《医院财务制度》中明确指出“医院应设立专门的财务机构,三级医院必须设立总会计师制度,其他级别医院可参照设置”。然而,目前我国建立总会计师制度的医院寥寥可数,广州市属三级医院均未设立总会计师制度,经笔者了解,医院未设立总会计制度,不仅仅存在合适人选和领导干部编制不足等理由,更重要的是还存在着现有的医院领导对建立总会计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深、不愿放弃医院财务直接管理大权等的原因。

(三)重视会计核算岗位设置,轻视财务管理和全成本核算职能

一般的医院总是存在重视医疗业务轻视行政管理、重视会计核算轻视财务管理的问题,医院财务管理和全成本核算对医院业务经营活动的重要性常常被忽视。由于我国医院多数院长或单位负责人都是医疗业务专家出身,缺乏财务知识和缺少财务管理的经验,没有深刻地认识到加强财务管理和全成本核算对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同时导致医院领导不重视财务人员队伍的建设,造成财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出现医院资产管理效率低下,财务管理混乱等一系列的严重问题,严重束缚了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步伐。此外,大多数医院将会计机构和财务机构合并在一起,混淆了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职能,对财务管理职能没有充分的认识,医院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都集中在会计核算工作上,即便设置财务管理和全成本核算岗位,也多数服务于科室奖金核算职能,并没有真正发挥医院财务管理的核心作用。

(四)收费处的管理与领导的问题

门诊收费处和出入院收费处是医院资金归集的主要业务部门,收费业务频繁,资金流动量很大。从经济活动和业务范围来看,绝对是财务监管和业务指导的工作范围,日常收费处的领导管理必须归属于医院财务部门。然而,目前各家医院对于收费处的领导和管理形式多种多样,建立与医院财务部门平级的部门或由门诊部代管等现象普遍存在。由此可见,独立的部门或与业务不相关的门诊部等外行科室领导,必然会产生财务管理上的漏洞。脱离了财务部门的监督与管理就失去了医院财务管理的职权,就失去了内部的监督与牵制。因此,对收费处监管不严格,造成医院收费员出现舞弊贪污的现象屡见不鲜。

二、新医改形势下医院财务部门体制与岗位设置的基本原则

为适应近年新医疗体制改革形势的需要,医院财务部门体制与岗位设置的必须坚持几条密切相关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医院财务部门合理的人员结构以及能力与工作内容相匹配的原则

第一是医院财务部门会计人员的年龄架构形成合理的梯队,实行业务带教机制;第二是医院财务部门人员学历层次结构合时,人员配备得当;第三是医院财务部门会计人员的职称能力与从事的业务工作内容相对称原则,不同能力的人员应从事与之相匹配的工作,不但保证工作及时完成,而且不浪费医院人力资源。

(二)坚持医院财务部门岗位内部控制和内部牵制相结合的原则

按2014年即将实施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规定,单位内控应遵循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原则,合理设置内控的关键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分离措施,形成相互制约监督的工作机制。如医院收费和票据管理的分离,职工工资制表和发放岗位的分离等。

(三)坚持医院财务部门人员轮岗和岗位定期风险评估的原则

随着近年医疗改革快速发展,实行医院财务部门会计岗位轮换是医改新形势下加强财务管理和提升财务人员工作水平切实可行的办法,有效地避免医院会计人员长期从事一个岗位引发的贪污舞弊、工作慵懒等情况。同时,医院财务工作内容也在不断地更新,医院应每年定期开展对财务部门岗位进行风险评估,发现岗位不相容情况,应及时进行会计岗位工作内容的调整和监督。

(四)加强医院财务部门人员培训和继续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随着近年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不断改革,为适应新医改形势的发展。医院应组织财务部门人员进行有计划地参加业务培训,不但将医院财务会计工作内容与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结合起来,而且确保培训内容与医疗发展形势和财务会计制度变化有机结合起来。

三、新医改形势下医院财务部门体制与岗位设置的科学新思路

为适应近年新医疗体制改革形势的需要,充分实施2012年起执行的新《医院财务制度》,各医院可考虑实际工作的需要,在医院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医院的财务活动在医院负责人及总会计师领导下,由医院财务部门集中管理,并进行财务与会计分工,对收费处进行管控的科学新思路。其思路如下:

(一)医院的财务活动工作由专责任管理

医院的财务活动工作由正院长或者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进行管理,加强正院长或者单位负责人对医院经济活动的绝对控制和监管,三级医院还须设置总会计师岗位,其他医院可根据实际情况参照设置,医院总会计师对医院正院长或单位负责人负责。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的财经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保持医院的公益性。加强财务的监督作用,强化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科学合理地编制预算,真实反映财务状况,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内部控制机制。

(二)对于医院财务部门努力进行医院财务和会计职能分立管理和协同作业机制,设立财务主管和会计主管职能岗位

会计主管主要负责医院的会计核算事务,按规定的医院会计要素和科目,采用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核算活动,在日常会计业务中实施必要的会计监督,并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基础报表。财务主管主要负责医院的财务管理和分析活动,加强医院财务监督和财务内控制度建设,合时规划和筹集医院各项发展资金,为医院的总体规划目标完成提供服务。另一方面,财务和会计主管还需要协调管理医院经济活动,共同完成对医院收费处的监督和控制等工作,共同为医院的经济发展出谋划策和保驾护航。

(三)加强医院财务部门对医院门诊及住院收费处的直接领导和直接监控活动

收费处的负责人对医院财务部门负责,收费处负责人主要负责日常医院收费活动的管理和收费员的培训监管工作,保证医院的资金安全,同时接受医院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的监管和业务指导工作,并为医院的财务会计管理活动提供统计资料等。

因此,医院为配合国家实行新医疗体制改革和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实施,财务部门体制与岗位合理、优化的设置管理,成为医院全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医疗改革成败的重要控制环节,医院只有建立一个科学和完善的财务部门体制与岗位优化设置的机制,才能保证医院正常的经济活动的运行和医院内部改革的进一步的发展,营造一个科学、有序的财务环境,加强我国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从而促进我国新医疗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医保部门工作总结篇8

为进一步落实省卫健委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省级试点工作,推进医院综合改革纵深发展,根据省卫健委等6部门印发的《关于开展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省级试点的通知》(卫健发[2019]20号)和省医改办《关于进一步加快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通知》(医改办发[2021]6号)文件精神,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属性和内涵发展,坚持医院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完成省医改办部署的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重点工作任务,结合省级公立医院高重量发展绩效考核工作要求,加快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进程,不断推进医院管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二、工作目标

到2022年底,在医院党的建设和医院管理制度方面形成1-2项成型经验,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相互促进的治理机制,进一步提升医院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水平,建立权责清晰、管理科学、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督有力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三、组织机构

成立医院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省级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党委书记徐国强、院长高鸿担任,副组长由医院领导班子其它成员担任,成员为各职能部门负责人。

四、重点工作任务

根据省医改办的统一安排,医院高度重视,将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作为深化医改的重要内容,明确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全面落实各项重点工作任务,力争形成适合我院特点、较为完善的医院管理制度体系。

(一)全面加强医院党的建设。

1、认真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进一步细化中办《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8〕35号)中明确的9项职责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关于印发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实施办法的通知》(国卫健党发〔2018〕29号)、省委办公厅《关于加强全省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黔党办发〔2018〕42号)的精神和要求,加强党对公立医院的全面领导,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坚持把医院党的建设与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紧密结合,同步规划,同步推进,健全完善医院内设机构党支部,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把党支部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全面提升公立医院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强化医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责任部门:党委办公室、组织人事科)。

2、加强队伍建设。创新用人机制,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完善人才引进和管理办法,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完善医院内部组织机构负责人的选拔,健全干部培养教育、交流锻炼和监督约束制度,建立以需求为导向,以医德、能力、业绩为重点的人才和干部队伍建设体系(责任部门:党委办公室、组织人事科)。

(二)完善医院章程。参照省卫生健康委制定的《医院章程模板》和有关要求,结合医院实际,依法依规制定并通过医院章程(责任部门:党委办公室、院长办公室)。

(三)完善医院议事决策制度。按照中组部、国家卫健委党组下发《关于印发公立医院党委会会议和院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示范文本的通知》(国卫党发[2020]109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完善党委会议事规则、院长办公会议事规则,明确各自决策事项和范围,建立健全决策程序,强化科学决策机制。2021年6月底前完成并报省卫健委及医院党建指导委员会备案。(责任部门:党委办公室、院长办公室)。

(四)发挥专家治院作用。进一步健全技术咨询机构,充分听取专业委员会意见,为医院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依法性提供依据(责任部门:科教科、医务科)。

(五)落实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院长是医院依法执业和医疗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实行医疗质量安全院、科两级责任制,加强临床路径管理,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安全管理18项核心制度。建立全员参与、覆盖临床诊疗服务全过程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制度,严格落实首诊负责,三级查房等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医疗质量内部公示制度等。加强重点科室、重点区域、重点环节、重点技术的质量安全管理,推进合理检查、用药和治疗(责任部门:医务科、院感科)。

(六)推进药品、耗材合理使用。积极参加国家、省级、州级组织药品、耗材集中采购,落实集采品种的使用政策。完善二级库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加强药品、耗材使用情况的监测,对药品、耗材实行全过程的流动管理,医院药占比、耗材占比考核指标下降到合理范围(责任部门:药学部、设备科)。

(七)健全医院财务资产管理。健全财务资产管理制度,财务收支、预算决算、会计核算、成本管理、价格管理、资产管理等必须纳入医院财务、资产等部门统一管理。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财务报告、第三方审计和信息公开机制,形成以医疗服务项目、病种等为核算对象的成本核算工作制度。医院作为预算单位,所有收支纳入部门形算统一管理,要强化成本核算与控制,逐步实行医院全成本核算。推进总会计师制度建设,加强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监督,推动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责任部门:财务科、资产办、审计科)。

(八)优化医院收入结构。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目标,加快学科建设的精细化发展,调整学科结构,挖掘专科特色,在区域内形成学科差异化发展,实施名医、名科、名医“三名”工程,优化医院收入结构。持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优化就医体验,提升就医满意度,提高医院运行水平。同时,加强对医院成本分析,严控不必要的支出,降低管理费用,逐步提高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收入在医疗总收入中的比例(责任科室:医务科、运营管理科、财务科)。

(九)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1、健全人事和薪酬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人员聘用管理、岗位管理、职称管理、执业医师管理、护理人员管理、收入分配管理等制度。在岗位设置、收入分配、职称评定、管理使用等方面,对编制内外人员统筹考虑,公立医院在核定的薪酬总量内进行自主分配,体现岗位差异,兼顾学科平衡,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按照有关规定,医院可以探索实行目标年薪制和协议薪酬。医务人员薪酬不得与药品、卫生材料、检查、化验等业务收入挂钩(责任部门:组织人事科、医务科、护理部、绩效办)。

2、健全绩效考核制度。将政府、举办主体对医院的绩效考核落实到科室和医务人员,对不同岗位、不同职级医务人员实行分类考核,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围绕办院方向、社会效益、医疗服务、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培训,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突出岗位职责履行、工作量、服务质量、行为规范、医疗质量安全、医疗费用控制、医德医风和患者满意度等指标。严禁给医务人员设定创收指标,将考核结果与医务人员岗位聘用、职称晋升、个人薪酬挂钩(责任部门:运营管理科、组织人事科、行风办)。

3、健全人才培养培训管理制度。落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制度,做好医学生培养工作。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建设,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城市医生在晋升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职称前到基层或对口帮扶的医疗机构累计服务不少于1年。城市大医院要积极为基层和边远贫困地区培养人才(责任部门:医务科、科教科)。

(十)健全后勤管理制度。强化医院发展建设规划编制和项目前期论证,落实基本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质量责任终身制等。合理配置适宜医学装备,建立采购、使用、维护、保养、处置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探索医院“后勤一站式”服务模式,推进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责任部门:总务科、设备科)。

(十一)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和医德医风建设。树立正确的办院理念,增强服务意识,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推进医院精神文明建设,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促进形成良好医德医风。完善医德医风工作机制,实行医德“一票否决”制,将医德表现作为医护人员晋职晋级、岗位聘用、评优评先等必备条件。关心爱护医务人员身心健康,尊重医务人员劳动成果和辛勤付出,增强医务人员职业荣誉感。建设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医风严谨的医务人员队伍,塑造行业清风正气(责任部门:党委办公室、纪委监察室、宣传科、医务科、行风办)。

(十二)全面开展便民惠民服务。

1.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完善“一站式服务中心”建设,优化就医流程,合理布局诊区设施,科学实施预约诊疗,推行日间手术、远程医疗、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加强急诊急救力量,畅通院前院内绿色通道。开展就医引导、诊同结算、检查检验结果推送、异地就医结算等信息化便民服务。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加强社工、志愿者服务。推进院内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医疗风险分担机制有机结合的“三调解一保险”机制建设,妥善化解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责任科室:运营管理科、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团委、科教科)。

2、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结合“智慧医院”建设,强化医院信息系统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与医保、预算管理、药品电子监管等系统有效对接。完善医疗服务管理、医疗质量安全、药品耗材管理等功能。加强医院网络和信息安全建设管理,完善患者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和技术措施(责任部门:信息科、医务科、药学部、总务科、设备科)。

(十三)积极参与分级诊疗建设。充分发挥医院公益性,积极参与组建城市医疗集团或医共体建设并发挥引领作用,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强联系,继续推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的分级诊疗服务,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持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区域内群众提供安全、高效、价廉、分级、连续的医疗服务。(责任部门:医务科、运营管理科)。

(十四)完善内部监管。健全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医疗质量、技术、安全和服务评估认证制度,强化职能科室医疗服务监管水平,重点加强对医疗安全、医疗费用等行为的事中事后监管,并实施问责追责(责任科室:审计科、医务科、护理部、纪委监察室)。

(十五)贯彻落实医疗保障制度,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强化医保调控与监督制约作用,加快推进按病种收付费工作落实,充分发挥医保对医疗服务行为和费用的调控引导与监督制约作用,逐步将医保对医疗服务行为和费用的调控引导与监督制约作用,逐步将医保对医疗服务监管延伸到对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责任科室:医保科、物价科、财务科、纪委监察室)。

五、实施步骤

医院开展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省级试点工作分为方案制定、试点推进、提升推广和总结4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方案制定阶段(2021年4月-2021年4月)。医院制定工作方案,组成工作专班,明确工作目标,分解细化任务和路径,明确责任人、完成时限和工作要求等。

第二阶段:试点推进阶段(2021年5月-2022年4月),医院按照本院工作方案,积极开展试点工作,建立和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定期进行自我效果评价。

第三阶段:提升推广阶段(2022年5月-2022年10月)。坚持试点、总结、推广同步进行,医院在工作任务上的经验形成一个,总结推广一个。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22年1月-2022年12月),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形成全省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进工作全面总结报告,为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既是深化医改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强医院内涵建设的必由之路,更是医院管理常抓常新的永恒主题,特别是在当前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下,加强医院精细化管理对特殊时期医院发展具有更加重要意义,各职能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切实将试点工作抓出成效。

(二)加强跟踪问效。各职能部门要密切跟踪工作进展,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试点工作进展情况实行月报告制度,各职能部门要在每月20日前,将上月试点工作进展情况,特别是重点突破任务进展情况交医务科汇总后上报省卫健委。

医保部门工作总结篇9

一、充分认识建立医疗救助制度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不断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完善各项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政策,初步建立了多层次、广覆盖、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有效地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为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仍有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特别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比较突出。加快建立和完善医疗救助制度,既是解决困难群众医疗问题的有效措施,也是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建立和完善医疗救助制度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要从实际出发,认真总结实践经验,积极整合各方资源,把建立和完善医疗救助制度作为当前为民办实事的一项重要工作,切实抓紧抓好。

二、医疗救助工作的总体要求

医疗救助制度是对因患大病的符合救助条件的城乡困难居民实行的救助制度。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医疗救助制度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同步进行的要求,加快实施医疗救助制度。

医疗救助工作要按照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救助制度与其他保障制度相衔接,救助水平与筹资水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总体要求,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着眼于救助制度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加强监督,规范管理,逐步完善。

三、医疗救助工作的基本内容

(一)救助对象

凡户籍在龙游县范围内,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并持有有效期内《低保证》的农村居民(含农村“五保”对象),城镇低保对象(含城镇“三无”人员)和持有有效期内《特困职工证》的城镇居民,因患各种重大疾病和残疾长期看病吃药及灾害性事故造成重大伤害,经各类医疗保险报销和各种互助帮困后,住院医疗费负担仍有困难且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其他人员因患重大疾病及灾害性事故,造成实际生活水平低于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均为医疗救助对象。

(二)救助形式

1、农村低保户和城镇未参加医疗保险的低保户、特困职工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享受合作医疗的待遇,其参加合作医疗的个人出资部分,由政府负责解决。

2、救助对象因患大病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或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后,家庭或个人负担医疗费用仍难以承担,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由医疗救助专项资金给予一定数额的医疗费用补助。

3、省民政厅、劳动社会保障厅和卫生厅确定公布的特种传染病救治费用,按有关规定和支付渠道给予补助。

鼓励社会力量通过结对帮扶等形式,帮助解决救助对象的医疗及生活困难问题。

(三)救助标准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筹资能力,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合理确定救助标准。救助标准要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报销比例相衔接。救助对象全年累计享受医疗救助金额原则上不得超过规定的医疗救助最高标准。

(四)救助程序

城乡困难人员医疗救助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符合救助的对象应向户口所在地乡镇(社区)社会救助机构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县民政局和乡镇(社区)社会救助机构在接到救助对象申请后,应在一定期限内对救助对象进行审核、公示并提出救助意见,县城乡困难人员医疗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到县民政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五)资金筹集和管理

按照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原则筹集和建立医疗救助专项资金,财政部门每年根据实际需要和财力情况安排医疗救助资金(全县人均不低于元),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有关部门要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医疗救助专项资金实行财政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挪作它用。县财政局要做好困难人员医疗救助金的筹措工作。县财政、审计、民政、卫生、劳动社会保障、总工会、残联、慈善总会等部门(单位)要加强医疗救助资金的监管,确保专项资金的安全运行。

(六)医疗服务

救助对象的定点医疗机构选择及用药范围、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范围和支付标准,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关规定执行。

医保部门工作总结篇10

1数据为根本,确定医院战略决策

随着北京市医保数据库、医保数据管理体系的建立,为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2013年起北京市医保中心逐步完善了总额预付管理的考评机制。从仅对医疗总费用考核过渡到对定点医疗机构人次人头比、拒付比例、次均费用、药占比、病案上传率及质量、群众满意度等质量指标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定点医疗机构年终考评。2015年总额额度核算方式再次改变,将以往的结余额全部留用改为按分段计算累加(结余额在本院2014年指标额5%以内的部分全部纳入结余核增额,5%~10%以内的部分按50%纳入结余核增额,10%以上的部分不纳入结余核增额)。医疗保险改革重点已由扩大范围转向提升质量[1]。北京市医保中心总额预付管理方式的细化促使医院应加强自身应对能力才能确保总额预付基金的合理充分利用,避免总额基金的核减,保证医院可持续发展。因此建立完善的信息数据链,是快速反应能力的基础,是危机问题应对的根本,及时调整的依据。我院对下达的总额基金进行测算,结合自身数据完成情况,分析质量核减系数、结余核增额,在保证医疗安全、医疗质量的前提下,积极调整费用结构,鼓励科室先进技术的申报开展,扶持重点学科、优势学科,合理分配,确保总额费用的有效利用。通过对医保数据源的及时获取,充分分析,了解潜在问题,医院决策层及时采取了有效解决方案,提高管理效率,作出科学的判断和决策,保证医院健康发展。

2深度挖掘数据,建立统计分析体系

医保管理数据建设是医院信息化建设进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统计,科学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明确医保的管理方向。通过完善数据管理,提高医疗保险管理效率及科学性,从而进一步提升医保管理水平。

2.1数据挖掘

数据作为医保管理的切入点,是指标分析、指标制定的基础,数据采集的完整性、准确性,收集的及时性至关重要。我院医保数据主要来源为医院信息系统(HiS)及北京市医疗保险院端业务组件,两组数据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互动关系[2]HiS系统数据主要为临床医疗活动中采集的未经处理的基础信息,繁杂且分散;北京市医疗保险院端业务组件中的数据为医疗保险持卡实时结算中统计的数据,相对HiS数据已完成部分整合,处理后的数据虽使用方便但在特定查询中无法提供详细清单。医疗保险端数据促使医院端数据的规范与整合,医院数据又是北京市医疗保险系统获取医疗信息的源头和费用结算的必要平台。基于两种数据关系,如何在不相互开放数据库的情况下将两项数据有效结合,消除信息孤岛的形成,实现院端与医保中心数据共享与数据资源交换,一直是我院医保数据信息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医保办通过政策解读,将政策导向结合临床需求,提出信息数据的关联方式。信息中心建立信息共享和交换平台,HiS开发商、北京市医保系统开发商改造数据接口,将需要匹配的数据,可通过“对接”方式完成医院与医保数据的共享与交换。这一方法深度挖掘了院内数据,促使数据的使用做到点面结合,即不仅可获取某一特定点的详细数据,也可获取运行中的整体数据,为下一步的数据分析、数据应用奠定了基础。

2.2数据统计与分析

数据分析是数据应用的基础,是方案制定的依据。数据分析的目的在于把系统中杂乱无章的数据进行集中、萃取和提炼,提取有效数据信息,经过计算、归类、综合分析形成准确、完整的统计资料。因此只有进行分析后的数据才拥有价值,经过处理后的数据才能运用于管理工作中。

2.2.1拒付费用数据分析。在拒付费用管理中采取对数据点、面结合的分析方式,首先对北京市医保中心反馈的拒付数据进行逐条筛查,通过软件调取当日就诊的HiS数据。根据HiS数据分析出现该笔拒付原因,原因明确后确定责任单位或个人,如为医生操作不当,则将该笔费用进行落实,若为系统错误或政策培训缺失,则向相关责任科室进行反馈,完成阶段数据分析。第二步汇总各科室拒付费用、拒付人次及科室发生的总费用与总人次,通过拒付费用比(科室拒付费用/科室总费用)、拒付人次比(科室拒付人次/科室总人次)、拒付费用构成比(科室拒付费用/全院总拒付费用)、拒付人次构成比(科室拒付人次/全院总拒付人次)四个维度的数据进行分类比较,综合评判分析,根据数据横向比较确定主要拒付问题科室。除此以外,还可对全部数据进行纵向分类汇总,根据各拒付原因的数据占比,明确全院或科室的主要拒付问题。抓住问题科室、主要拒付原因,完成面分析也就是综合分析才能对下一步管理方案提出建设性意见。

2.2.2次均费用数据分析。次均费用分析分为全院次均费用数据分析及科室次均费用分析。根据北京市医疗保险院端业务组件的反馈数据,对全院次均费用数据进行纵向比较,计算同比、环比数据的的变化率,同时横向与同级同类医院比较了解兄弟医院指标运行情况,通过对整体数据分析提出医院下一步管理方向。在管理方式确定后,由HiS数据及医疗保险上传数据,通过数据处理系统软件确定每个科室的次均费用完成情况,分析次均费用的结构,对于科室异常的数据变化,及时测算结构动向,比较多项关联数据指标,确定涨幅所在,分析数据涨幅可能原因,及时与科室沟通,给予恰当的调整或引导。

3建立合理的医保指标考核体系

将数据信息运用于实际医保管理中,把提炼、整理清晰的数据应用于医院指标制定以及绩效考核方式的制定,以数据为基础,保证考核体系的科学性、有效性。

3.1遵从客观数据,结合科室特色,确定次均费用指标

我院自2011年下半年开始开展总额预付制试点工作,作为北京市首批4家试点医院之一,合理测算科室数据制定管理指标是试点后的重要任务之一。总额费用下达后,医保办以2010年7月12月各科室医保费用数据为基数,结合医保费用增长趋势和医保基金支付增幅等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各科室权重数据分别测算出应下达的科室次均费用、自费比例等指标。另一方面积极听取科室意见,尊重历史,考虑病种、环境等因素对数据的影响,并加强定向激励,测算科室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情况,按照“公平求实、分科下达、保证特色、促进发展”原则,根据测算出的数据对指标进行动态调控。

3.2多层次数据结合,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

2012年起我院逐步实现全院岗位管理绩效分配,医保指标作为全院绩效考核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考核指标的科学性、考核方式的合理性至关重要。现代管理学认为,科学化管理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规范化,第二层次是精细化,第三个层次是个性化[3]。医保办以数据为切入点,以次均费用、拒付费用为基本考核指标,以科学化的考核方式建立基本考核体系,同时本着医务人员受鼓舞、医院发展添活力的目标,变更绩效考核理念,采取精细化管理,通过医保指标数据和医疗指标数据联动考核方式,将医疗考核数据中的药占比、病例组合指数(Cmi)作为联动指标,纳入医保考核管理。为了进一步体现不同科室间工作性质及费用结构比例不同的客观差别,实现考核的公平性,考核指标制定按照多项数据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将科室对全院贡献值、科研教学影响力等个性化数据指标进行分析,力争考核体系更加科学、合理。通过合理的指标制定与考核,2012年-2014年我院总额运行平稳,次均费用无显著增长,费用结构得到调整。详见表1。

3.3实现数据信息共享,完成多部门协同管理

信息化管理可实现医院各部门间信息数据的汇总及整理,使数据共享,一方面保证了各科室间数据口径的一致性,另一方面也避免了数据的反复采集,减少资源无形中浪费,同时加强了管理科室间的联系,为多部门联合管理提供基础。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深入,既往依靠医保部门单独管理医保费用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复杂的考核方式和管理要求,需要医务处、门诊办公室、物价办公室等多部门相互配合,制定相互制约指标,才能达到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

3.3.1共享拒付数据,多维度有效管理。医保办将收到的拒付数据整理归纳,并进行数据共享,门诊办、药剂科、物价办等相关部门通过共享信息对拒付费用进行确认与再核实。并根据各部门的管理方向,即药剂科从药品安全、门诊办从医政管理、物价办从合理收费等不同角度分别入手,多维度进行拒付费用管理,使我院拒付情况得到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