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意识的内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42:17

安全意识的内涵篇1

关键词:公安院校大学生预备警官安全意识

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1(b)-0239-02

所谓安全意识就是指对人的自身免受不利因素影响的存在条件与状态所持有的心理活动的总和。[1]与其他院校、专业大学生不同,公安院校大学生预备警官,是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后备力量。因此,作为一名公安院校大学生,其自身安全意识应包含的内容,与普通院校大学生既有相同之处,又有着截然不同的地方。

1安全意识之共性――基于大学生之身份的剖析

“学生应具备的安全意识是指学生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对现实安全准确、清醒的认识,对外在客观事物的安全状态进行正确的判断;对自己的行为有意识的进行决策和控制,使自己或他人免受伤害,成为知法、守法、护法、明辨是非并具有防范能力的公民。”[2]公安院校大学生在校期间是一名大学生,普通院校大w生所面临的潜在危险,公安院校大学生依然面临。具体而言,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其安全意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1食品安全意识

所谓食品安全意识就是指大学生能否对日常生活中就餐、饮食等方面的安全有着准确、清醒的认识。近年来,高校学生食物中毒的案例时有发生,其背后直接折射出当代大学生食品安全意识所存在的问题。通常而言,因公安院校实行警务化管理模式,学生在正常学习期间没有外出就餐的机会,一日三餐稳定且相对安全,但是,在周末学生却可以外出就餐,随之而来的就是食品安全问题,基于价格、口味、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会选择一些小饭店、路边小吃就餐,由此带来了一定的潜在危险,即使并未立刻产生不良后果,但从长远角度看,依然会给学生的身体健康带来一定的隐患。

此外,伴随着互联网购物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互联网购买一些食品,基于互联网购物的不确定性,很多食品难以保证正规厂商生产,极有可能是假冒伪劣商品亦或过期食品,一旦学生食用极有可能给身体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1.2环境安全意识

所谓环境安全意识就是指大学生能否对学习、生活所处环境的安全有着准确、清醒的认识。在环境安全意识中,主要包括自身财产安全、人身安全等。在财产安全方面,大学生偷盗现象的存在并未因其是预备警官的身份而从未发生过。在人身安全方面,诸多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过程中违反学校规章制度而使用、滥用电器、吸烟等情况时有发生,而一旦发生火灾,受学习、生活环境中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以及大学生自身的行为方式、习惯、逃生技能等主观因素的影响,极有可能发生意外事件,所有的这些均反映出大学生在环境安全意识方面的薄弱。

1.3网络安全意识

所谓网络安全意识就是指在网络信息时代大学生能否对个人的信息、财产包括虚拟财产的安全有着准确、清醒的认识。最近媒体频报大学生学费被诈骗而自杀的事件,其背后所折射的则是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淡薄。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网络在为人类提供便捷的同时,却也为犯罪提供了温床。在网络信息时代,犯罪分子实施犯罪一定程度上要借助于个人信息的拥有、了解。大学生在各大网站注册、购物时一般都会留下自己的各方面信息,尤其是在钓鱼网站,不仅会导致个人信息的外泄,更会导致个人财产的损失。

1.4交通安全意识

所谓交通安全意识就是在大学生在外出时能否对个人的人身安全有着准确、清醒的认识。尽管在公安院校实行警务化管理模式,但学生依然有外出的机会。外出时交通安全意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出行安全。在行走、骑车时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一是交通工具安全。伴随着网络打车软件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外出选择网络打车,基于网络出租车注册的相对随意以及城市黑车的存在,由此也为大学生的出行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时见媒体有报某女大学生坐黑车而遇害或网络出租车司机对女学生的非礼行为时有发生。

1.5学习安全意识

所谓学习安全意识就是指大学生能否对个人在学习过程中的人身安全有着准确、清醒的认识。与地方大学不同,基于预备警官之身份,为提高其日后打击犯罪的能力,公安院校会至少要多开设两门具有特色的课程:擒拿格斗与射击这两门课程。在擒拿格斗这门课程学习过程中,曾发生过多次学生骨折事件。尽管在射击课程中迄今为止并未发生过任何安全事故,但枪支毕竟危险程度高,一旦操作、使用不当,后果不堪设想,曾有学生在实弹射击过程中因枪支卡壳而将枪直接对着老师报告说枪出现问题。所有的这一切,都是极大的安全隐患。

2安全意识之特殊性――基于预备警官之身份的剖析

经过大学四年生活后,公安院校大学生将成为一名正式的人民警察。“天天有牺牲,时时在流血”是公安队伍的真实写照。故其安全意识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即能够有效意识到未来工作中所存在的各种潜在危险,并由此在校期间加强这方面的培养、学习。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2.1执法安全意识

所谓执法安全意识就是指警察在执法过程中能否对自身的安全有着准确、清醒的认识。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警察在正常执法过程中极有可能发生袭警事件。作为一名公安院校大学生,能否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很重要。

2.2法律安全意识

所谓法律安全意识就是指警察能够对自身的执法行为是否合法有着准确、清醒的认识。警察在执法过程中可能发生警察过度侵犯犯罪嫌疑人权利,从法律角度而言将导致警察自身安全受到威胁。亦有可能执法行为合法但犯罪嫌疑人无理取闹恶意状告警察的执法不合法。作为一名预备警官,能否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也很重要。

2.3心理安全意识

所谓心理安全意识就是指警察能够对自身的心理有着准确、清醒的认识。近年来,警察因心理问题而发生的自杀事件也偶尔发生。警察心理之所以不健康,原因有很多,影响因素之一就是环境压力大所导致。作为一名公安院校大学生,能否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亦很重要。

3结语

公安院校大学生安全意识之强与弱,直接影响着其在校生活、学习期间的自身安全,更间接影响着其日后成为人民警察时执法过程中的生命安全。在学生时代,其安全更多的关乎其家庭。在警察时代,其安全不仅关乎其家庭,更关乎整个社会。“警察可以牺牲,但即使牺牲也要死得其所……奉献生命的前提是危险确实存在且别无他法!”[3]

参考文献

[1]李隽谊,方伟.论带犬民警的安全意识[J].中国工作犬业,2014(5):36.

安全意识的内涵篇2

例题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如今,人们关于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的意识日渐浓厚。然而,更多的人把过传统节日当成普通假日来休闲,过节缺少文化内涵(即通常所说的“文化味”)。与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重视弘扬本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相比,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成为令人忧心的问题。传统节日文化是由主题、习俗和仪式等组成,蕴含着民族生活的风土人情等文化因素。由于时代变迁,特别是农业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型后,农耕社会所形成的许多节日文化与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社会,特别是现代青年人的文化诉求不相适应。这在根本上形成了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传承的冲击。

目前,一些青少年对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情感淡漠,更喜欢过国外的圣诞节、情人节等。他们对于传统节日中的一些仪式感到繁琐,对诸如贴春联、中秋赏月等传统习俗的内涵认识模糊,甚至对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的主题缺乏了解。

(1)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分析导致目前过传统节日缺乏文化内涵的原因。

(2)针对人们把传统节日当作普通假日来过的现象,综合运用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就如何进一步提升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提出建议。

解析初读材料,有的同学会觉得茫然,不知道材料的主题是什么,哪些是关键句,可以引申出相关的哪些哲学原理,只能围绕材料句子“绕”,就事论事,也就是犯了所说的“空”;在审题时有的同学意识到了抓住“历史唯物主义”“传统节日缺乏文化内涵”“原因”等是做好本问的关键。在遇到需要运用相关哲学原理解题时的第一反应就是记忆相关的哲学原理,却忽视与材料相结合,就会犯上述的“虚”;由材料中农耕社会形成的传统节日缺乏现代元素我们可以看出,传统节日缺少文化内涵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由一些青少年对传统节日的淡漠,我们得出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是影响传统节日缺乏文化内涵的重要原因。从经济生活角度主要是发挥财政的作用,发挥市场的作用,从政治生活角度则需要政府履行好文化职能,实行民主管理,推动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传承。只有像这样理清逻辑思维条理,才能将问题答得透彻圆满,从而避免犯了“乱”与“寡“的毛病。

答案(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农耕社会形成的传统节日文化缺乏现代元素,不能完全适应当代生产方式下人们的文化诉求。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由于价值取向的偏差,致使人们对节日文化的价值缺乏全面认识。

(2)政府要积极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充分发挥财政对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的支持作用。发挥市场作用,引导企业开发具有传统节日文化元素的产品,加强节日文化的传播。城乡基层自治组织通过民主管理,推动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传承。

点拨由上题我们可以得出解答综合探究题的一般思路:

(1)看清角度:综合探究题都有几小问组成,强调综合意味着要注意每一问的知识范围和设问角度。

(2)三个联系:联系社会热点(如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联系背景材料;联系实际。

(3)回归书本:综合探究题设置的问题具有开放性,但我们可以转化为熟悉的书本知识。

总之,解答探究性试题,夯实应考基础知识,掌握解答探究题的方法,增强思维的拓展性,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2012年3月15日,中国迎来第30个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主题为“消费与安全”。某校高三(1)班同学决定开展以“让我们的餐桌更安全”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几个环节。

追问食品安全

同学们了解到,当前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仅2011年就查处食品非法添加案件2万多起,由此引发了消费者的质疑、批评和担忧。

(1)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分析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原因。

消除恐慌心理

在调查中,同学们了解到,某省2011年食品类商品合格率达到92%以上,比2010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也超过了同期其他商品的平均合格率。近年来所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绝大多数都发生在局部或较小范围内。同学们还发现,许多老百姓在这一问题上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担忧过度。如在食品添加剂问题上,有人认为许多食品安全问题都是它惹的祸,所以必须禁止使用。食品安全知识告诉我们,食品添加剂不能等同于非法添加物,它可以改善食品品质,延长保存期,便于食品加工和增加食品营养成分。

(2)结合材料,从唯物辩证法角度,说明怎样正确看待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形势,以消除消费者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的紧张焦虑。

维护餐桌安全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同学们认识到,食品领域涉及公共安全,关乎民生大事。《食品安全法》对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管链条在法律上得以明确,全方位的食品安全监管网已颇为完备,但是,徒法不能以自行。

(3)请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怎样才能更好地维护食品安全。

1.(1)①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市场监管疏漏、执法还不严格(或:政府依法行政水平不高);②公民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有待提高;③我国现阶段,法律体系还不够健全。

安全意识的内涵篇3

关键词:一带一路;西部高校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总体国家安全观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Doi:10.13411/ki.sxsx.2017.01.022

文章编号:1673-9973(2017)01-0119-05

公民的国家安全意识关系着国家的安全和发展大局。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真正夯实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1]人民群众的国家安全意识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精神防线,提升公民的国家安全意识是夯实国家安全群众基础的重要举措。目前“一б宦贰币殉晌我国顶层战略设计,西部地区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这一战略的推进实施契合西部地区的共同需求,有助于推动西部经济转型升级。而西部地区同时又是国家安全斗争的前沿阵地,西部高校历来是国内外敌对势力颠覆渗透的重点对象,西部高校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无疑在当前和今后将对“一带一路”的建设产生重要影响,研究这一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调查工具与研究样本

为调查“一带一路”战略下西部高校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现状和特征,笔者在文献研究①和专家咨询(共咨询了4位国家安全研究领域的专家,均为正高级职称,2名来自西安交通大学,1名来自东南大学,1名来自武汉大学)的基础上设计了《西部高校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调查问卷》。经过小范围试测、专家审核修缮等环节,最终形成了包括26道题目的正式调查问卷。问卷从国家安全形势认知程度、国家安全政策了解程度、国家安全责任意识、国家安全法制意识、“一带一路”的安全风险认知程度等维度来设计测项,运用SpSS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笔者于2016年3月至4月在陕西省6所高校针对在校大学生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进行了问卷调查。6所高校分别是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其中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为“985工程”高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为“211工程”高校,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为一般本科院校。共发放问卷1650份,回收问卷1476份,其中有效问卷1325份,有效率为89.77%。调查样本中,男性大学生为708名,占53.43%,女性大学生为617名,占46.57%;大一学生402名,占30.34%,大二学生341名,占25.74%,大三学生270名,占20.38%,大四学生312名,占23.55%;人文类专业大学生376名,占28.38%,经管类专业大学生385名,占29.06%,理工类专业大学生457名,占34.49%,医学类专业大学生107名,占8.08%;387名大学生来自“985工程”高校,占29.21%,432名大学生来自“211工程”高校,占32.60%,506名大学生来自一般本科高校,占38.19%。

二、西部高校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现状与特征分析

(一)对我国国家安全形势的认知情况

在问卷中设计了2道题目来调查西部高校大学生对国家总体安全形势的认知情况,作答情况见表1、表2。当前我国正处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时期,国家安全形势保持总体稳定但“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2]国家的安全和发展环境复杂多变,安全形势较为严峻,不同领域的可预见和难预见的风险因素显著增多且相互交织,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内部压力以及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外部压力相互叠加。从表1、表2可见,西部高校大学生对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形势总体状况的认识是基本准确的。

(二)对国家安全内涵与内容的认知情况

问卷中设计了2道题项来调查西部高校大学生对国家安全内涵和所涉内容的认知情况,回答情况见表3、表4。201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对“国家安全”的概念做出了权威界定,指出国家安全是指国家重大利益“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维持“安全状态的能力”。2014年明确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出要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等十一种安全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3]可见,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所涉内容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全面,国家安全问题已绝不仅仅体现为军事、政治方面的传统安全问题,而是一个复杂、动态的大系统,一个有机的体系。而从表3、表4可见,接近半数的西部高校大学生对国家安全内涵的理解过于狭隘,未能从“总体安全”、“大安全”的维度上去思考和认识国家安全问题;四成以上的学生对国家安全内容的认识过于片面,对“总体国家安全观”具体内容的认识存在局限性。

(三)对国家安全重要意义的认识状况

问卷中设计了3道题目来调查西部高校大学生对国家安全重要意义的认识,回答情况见表4、表5、表6。可见,总体而言西部高校大学生对于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以及国家安全同个人发展的关系的认识是较为充分的。

(四)对我国国家安全环境和安全政策的了解情况

问卷中设计了8道题目来调查西部高校大学生对国家安全环境、安全政策、安全动向的了解程度。8道题目均为常识性题目,分别为“在我国,什么部队担负国家赋予的国家内部安全保卫任务”、“我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成立于哪年”、“2015年12月31日起,中国人民第二炮兵正式更名为什么”、“2013年11月我国宣布在哪一海域划设防空识别区”、“在扩张型、自卫型、联盟型、中立型四种国防类型中,我国的国防属于哪类”、“我国目前设置了哪几个战区”、“我国国家安全教育日是哪天”、“目前哪国非法占领我国南海海域岛屿数量最多”。8道题目的平均正确率为51.27%,男大学生的平均正确率为59.45%,女大学生的平均正确率为41.89%。这些题目并非专业性强、难度高的测题,稍关心国际形势和国家大事的同学即可做出正确回答,然而调查发现学生的作答情况并不理想。这反映出当前西部高校大学生对于国家安全环境、安全政策和安全形势走向的关注程度并不够,尤其是女大学生的关注和了解程度更加不足。

(五)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意识

问卷中设计了3道题目来调查西部高校大学生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意识,题项及回答情况见表7。从调查结果可见,整体而言,西部高校大学生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意识是较为强烈的,能够将维护国家的安全与自身联系起来,将其视为自身的重要责任。

(六)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意识和行动意识

问卷中设计了3道题目来调查西部高校大学生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制意识和行动意识,具体情况见表9、表10、表11。可见,三分之一的学生表示没听说过《国家安全法》和《国家法》,半数以上的学生表示虽听说过但不了解具体内容,四成以上的学生表示不知道《宪法》中规定“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反映出西部高校大学生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制意识较为薄弱。《国家安全法》第77条规定,公民应当履行向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和有关军事机关“及时报告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线索”、“如实提供所知悉的涉及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证据”的义务。而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虽然表示面对威胁国家安全的事件时应该采取行动,具有较强的行动意识,但在行动方式的选择上较为茫然。

(七)对我国国家安全威胁的认知情况

问卷中设计了“您认为对我国而言,正面临哪些方面的安全威胁?(多选,请按严峻性排序)”一题来调查西部高校大学生对我国国家安全威胁的认知情况,具体情况见表12。调查显示,大学生对当前国家正面临的军事、政治、国土等领域的传统安全威胁能够保持清楚的认识和判断,而对文化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等非传统安全的关注不足,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认知程度并不十分充分(认为我国正面临文化安全威胁、科技安全威胁、信息安全威胁的学生比例均不足半成)。

(八)对“一带一路”战略及相关安全问题的认识情况

问卷中设计了3道题项调查西部高校大学生对“一带一路”战略的了解程度,具体情况见表13。这3道题目均为难度系数不高的常识题目,可学生的回答情况不够理想,平均正确率仅有20.67%,可见学生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有关内容了解程度颇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传统地缘政治和宗教、民族、制度、文化等诸多矛盾复杂交织的地区,是当今世界安全问题极为突出和严重的地域,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可能面临的风险,除包括因国际形势变化所引起的地区政治安全风险外,也包括长期困扰这些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非传统安全风险。[4]而对于“你认为在推进‘一带一路’的实施过程中,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安全威胁是否严重”一题,仅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比较严重,会面临某些安全风险”,多达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比较安全”或“非常安全”(见表14),这说明西部高校大学生对“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安全风险问题的认识程度并不充分。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西部高校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呈现出“强弱面并存”、“优劣性参半”的显著特征:就整体情况而言,学生对我国总体安全形势能够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能够较为充分地感知到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意识和行动意识较为强烈、对国家传统安全威胁的认识较为充分;但另一方面,却又对国家安全的内涵和所涉内容的认识不够全面、对国家安全政策与安全环境关注程度不足、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意识较为薄弱、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认知不够充分、对“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安全风险问题认识程度不够充分。

三、强化西部高校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对策建议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笔者认为,为强化西部高校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当前应着重从如下几方面入手加强工作。

(一)以《国家安全法》为依据完善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机制,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国家安全法》明确规定:“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目前高校存在多种安全教育形式和渠道,如军事训练、军事理论教学、人身安全教育、法律基础教育、形势政策教育等,但总体而言高校国家安全教育渠道融合不到位、认识高度不到位、理论研究不到位、保障机制不到位,影响了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成效。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和西部高校应切实重视和加强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教育工作,以《国家安全法》为依据和准绳,完善国家安全教育机制,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高校应进一步整合已有资源、开拓教育渠道、构建课程体系和队伍体系,进一步完善健全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领导组织机制、构建长效落实机制、建立特色教育机制、完善自我教育机制,坚持体制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扎实推进新时期国家安全教育工作。

(二)拓宽教育思路,丰富教育内容,培养大学生的“总体国家安全观”

调查结果表明,西部高校大学生对国家安全内涵和所涉内容的理解是较为片面和狭隘的,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认识并不十分充分,究其原因,可能既与传统思维定势和固有观念的影响有关,也与当前的国际局势和我国的周边安全形势有关。美国军事战略中心东移、中日争端、我国与越南及菲律宾等国之间的南海争端、日本及印度等周边国家大力加强军备建设并频繁军演等都让大学生切身感受到了“军事安全”、“国土安全”、“政治安全”的重要性,体会到了国防巩固、军队强大的现实意义。目前应积极拓宽教育思路,丰富教育内容,引导大学生从“总体安全”、“C合安全”的视角认识和思考国家安全问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军事理论》、《形势与政策》、《国家安全教育》等课程应融入文化安全、经济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将恐怖主义、武器扩散、疾病蔓延、生态恶化、跨国犯罪、走私贩毒等非传统安全威胁问题纳入自身的教学范围和视线,并注重挖掘隐性课程的国家安全教育功能,积极培养大学生的“总体国家安全观”。

(三)多管齐下,引导西部高校学生积极关注国家安全环境、安全政策、安全动向

当前应积极拓宽教育渠道,多管齐下,激发西部高校大学生对国家安全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的兴趣,引导大学生密切关注国家的安全环境、安全战略、安全动向。在通过课程教学的同时,可采取课外参观实践、社团活动、案例讨论、国家安全知识竞赛、演讲辩论、宣传栏展示等形式进行教育;在发挥传统媒体教育功能的同时,可利用自媒体平台,通过微博、微信、Qzone、BBS讨论区等载体传递有关国家安全重大事件、国家安全最新动向等方面的信息。重点应提升女大学生对这方面问题的兴趣和关注程度。

(四)采取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大学生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意识

应切实增强西部高校大学生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意识,使学生认识到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使学生了解到在面对影响国家安全的行为时应做出合乎法律要求的行为选择。大力宣传和普及《国家安全法》、《国家法》,使大学生了解《国家安全法》、《国家法》的基本精神、主要内容和《宪法》、《刑法》、《爱国主义教育纲要》中对公民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等方面的规定,使大学生能够认清国际形势、国内局势和各种国内外冲突与矛盾的实质和根源,明辨是非、理国。在教育过程中,应采取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结合大学生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事件(如“棱镜门”事件、“5・22”新疆事件等)展开教育,既要注重开展集体式的宣传培训,更要注重在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进行浸润式的传播渗透。

(五)切实重视“一带一路”战略的宣传,使大学生熟知其内涵与内容、了解其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安全风险

西部高校应重视“一带一路”战略的宣传教育,使在校学生熟知其内涵与内容,真正明白“一带一路”是中国之路,更是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发展共赢之路。同时应引导学生客观地认识“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安全风险、了解管控安全风险的“良方”,这是西部高校积极为“一带一路”建设注入“西部能量”、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大格局的重要体现。

四、结语

本文以描述性研究为主,仅对西部高校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总体状况和基本特征进行了初步的评价和判断,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很多深层次的因果关系、逻辑进程的总结与分析都未深入展开。关于西部高校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逻辑结构与层次维度、不同类别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差异、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影响因素等问题是下一步值得充分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n].人民日螅2014-04-16(1).

安全意识的内涵篇4

关键词:公路养护探析

当前,社会公路事业正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和重大转型期,既面临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机遇,又凸显筹融资困难、养护资金短缺、公路等级不高与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与挑战。在新的形势下,破解养护发展难题、做好公路全面养护工作,这对于增强公路的服务功能,确保公路安全畅通等方面将起到积极的作用。近几年来,我省注重高速公路和通村通乡公路的建设,从而忽视了国、省干线公路的改造,形成了重两头轻中间的现象,致使国、省干线公路的路况一年不如一年,因为当前的国、省干线公路大部分超期服役,加之近年来超载车辆的急剧增加,加剧了对公路的进一步破坏。导致了养护工作的恶性循环(养护单位投入大,路况水平上不去)。公路养护工作看起来简单,但实际上是一项涉及面广、要求高、随时性和季节性很强的复杂而繁琐的工作,这就首先要求我们分管领导在工作中要想的全面、细致,从工作计划到工作安排能够做到科学分析、精心策划、统筹安排。在具体工作中要深入工地,随时掌握工作动态,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这几年来因为路面老化,路面各种病害一举出现,养护单位几乎把所有的工作都放在路面病害处治上,尤其是在翻浆处治工作上,从而忽视了路基、桥涵、防护和排水设施的日常养护工作,导致了养护工作的恶性循环。我认为目前我们的公路养护工作必须真正做到全面的养护:

(一)、加强公路预防性养护,延长公路使用周期。我们要转变理念,全面加强公路预防性养护,切实提高公路服务功能,尤其是对公路状况良好的路段,尚未出现明显病害或轻微损坏时,在合理的时间内采取相应的预防养护措施,将病害处理在萌芽状态,延缓公路使用功能恶化速度,延长其使用寿命和节约养护成本,从而达到控制公路病源的目的。从这一意义出发,加强公路预防性养护,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具体的养护工作中,要贯彻早预防、早施治的方针,经常跟踪检查路的损坏状况,检查其是否有轻微的龟裂、不规则裂缝、松散、车辙、错台、接缝料损坏、边坡不太稳定、坡面冲刷等现象。如出现轻微损坏时,应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措施,把病害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预防性养护的实际效果。

(二)、保持公路路面整洁,及时处治路面病害。保持路面经常平整、坚实、干净是实现公路安全畅通的最基本条件。要使之经常处于完好状态,在日常养护工作中,要及时处治路面病害,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操作,尤其要抓好翻浆处治和油路修补工作,严格按照省局制定的《甘肃省省养公路油路修补管理办法》进行,严把材料关、工序关和工艺关,切实加强工艺控制和质量管理,确保翻浆处治和油路修补质量,做到修补的线条顺畅、材料与原路一致,接茬平顺,保证路面无积水现象。

(三)、保持公路设施完好,确保公路排水顺畅。公路怕水,许多路面病害都是因水而成,特别是在雨季期间尤为如此。因此,必须抓好公路排水工作,保持公路纵向、横向排水系统经常处于完好畅通状态。做到石砌边沟无堵塞、沟底干净无杂草。特别要注意截水沟的完好状况,尤其在雨季期间,要预防水流直接冲刷边坡,以防边坡流失,引发边坡塌方等安全隐患的发生。要对损坏的石砌边沟及时进行修复,做到全线水沟贯通,保持水沟排水畅通。同时,要保持良好的路容路貌,开展路容整治活动,经常整治路肩、路堑、路堤边坡,做到路肩草、边坡草高度适宜、整治的路肩平整、宽度一致,有边有线、顺直清晰,使之整齐、美观。

(四)、加强公路桥涵养护,确保桥涵安稳运行。要增强忧患意识,采取得力措施,加强桥涵养护力度,严格落实桥涵养护管理责任制,建立完善桥涵养护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桥涵“一桥一档、一涵一卡”式档案,抓好责任落实,加强桥梁的经常性检查和日常养护,确保所养公路桥梁安全运营,在平常的养护工作中,要保持桥面干净、泄水孔贯通、无堵塞、排水良好。特别是要治理桥头跳车现象,做到日常检查与维修并举,及时修复损坏的桥梁栏杆与伸缩缝、清除锥坡高杂草、漂流物,清理涵洞进、出水口垃圾和堆积物,以防止连锁性破坏反应,确保桥涵灌通,安稳地运行。对其他构造物设施,要做到合理埋置、整齐、维修及时。建立和完善公路桥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在实践中检验预案的可行性,逐步完善预案,提高预案的可操作性,形成统一指挥,反映灵敏,动能齐全,协调有序的应急管理机制,确保公路桥涵安全畅通。

(五)、加强防汛工作,防治水毁。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二是做好汛前检查,排除水毁隐患;三是制定防汛预案,做好防范工作;四是严格监督检查,狠抓工作落实;五是加强雨中巡查,排除事故隐患;六是认真做好防汛值班,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保证通信畅通;七时储备抢险物资,做好应急准备,做到水毁发生前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水毁发生后,立即启动公路灾害防治预案,按照“先通后畅,先干线后支线”的原则,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交通。

(六)、加强试验检测工作。要充分利用段上现有的试验设备和试验人员,切实做好各种原材料和混合料的试验检测工作,尤其是沥青材料的试验检测工作,为养护生产工作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以科学可靠的数据来指导养护生产,不断提高公路养护质量。

(七)、安全生产工作。安全是任何工作的前提,公路养护作业由于具有点多、线长、面广及野外作业的特殊性,安全事故的发生主要是因为习惯性违章,所以规范和控制人的行为是安全工作的关键。安全生产中的每一项工作,人都是第一要素,必须采取有效手段提高人员素质,要定期有针对性的举办机械操作手、养护车驾驶员安全培训班、举行安全生产知识考试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对职工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在具体作业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进行作业。如在作业警告区内设置施工标志、限速标志等;在上游过渡区起点至下游过渡区终点之间应放置锥形路标。同时,要特别强调一线养路工人的安全意识及防范措施,上路必须穿作业标志服装、戴安全标志帽,确保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此外,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养路职工的学习培训、道班管理工作,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完善内业资料。组织一线职工学习养护操作规程、规范、路况评定标准,经常开展一些学习观摩、岗位练兵等活动,切实增强养路职工的养护技能,提升公路养护质量。

几点建议:

1、对国、省干线逐年逐段安排养护维修工程,逐步提高路况水平。

安全意识的内涵篇5

1、组织保证

企业领导要高度重视,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创造条件;车间领导要大力支持,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出谋划策;安全部门要具体指导,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提供帮助。要从组织上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顺利进行提供可靠保证。

2、素材源泉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搞好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班组不仅是完成任务的实体,也是孕育企业文化的细胞。班组成员在实际操作中的成功经验、失败教训、亲身感悟、点滴体会是形成班组安全文化的素材与源泉。

3、个性特征

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普遍的实践性、科学的指导性,朴素实在、可塑性大、前瞻性强,带有良好的希望和祝愿,可具有较高的法律、学术、技术水准,能体现班组成员的文化、技术水平、安全意识,反映班组的工作性质、个性特征。

4、形成理念

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是通过动员全班人人讲、个个想、说身边的人、写身边的事、开展安全评估、安全征文、安全演讲、危险点排查、事故原因分析、生命价值研讨等形式,让班员认清安全源于警惕、事故出于麻痹,认识到发生事故对己、对人、对家庭、对企业、对国家不利的道理,不断由浅入深形成安全文化理念。

5、丰富内涵

在班组安全文化建设中,班长要因势利导、画龙点晴、善于总结,从班员的发言、心得、演讲、感慨、班组安全记录、报刊、通报、上级指示精神、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法规中引摘核心内容,结合班组实际不断丰富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内涵。

6、提炼结晶

班组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安全文化是班组安全文化的集中体现。在班组开展的形式多样的安全文化活动中,班长要注意把班员抒发的安全文化豪情、事故分析得出的原因、挖掘意识收到的成果、总结利弊得到的启示和经验,通过归纳提炼为班组安全文化理念的结晶。

7、强化意识

班长要在实际工作中细心观察班员的动感激情,注意从动感上寻思、伤感上找源,紧紧抓住班员操作结束一回到班组就情不自禁所说的“吃一惊”、“吓―跳”、“乖乖吓死人”、“不是安全帽小命就送掉”等忏悔中查根追源,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在引导班员吸取教训、制定防范措施的基础上,按照短、明、快的要求形成班组安全文化格言、警句、诗歌、顺口溜,绘制班组安全标志、图案强化班员的安全意识,形成安全文化理念,牢固构筑班员安全思想队线,实现班组安全目标。

安全意识的内涵篇6

【关键词】内涵式发展;高校;安全教育;体验式;课程

党的18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发展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的着眼点应该是学校的安全与稳定,没有稳定,何谈发展?我国对校园安全管理陆续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越来越多的高校也认识到稳定工作在整个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制定了不同工作范围的安全责任制度,并从口头上的重视转为行动上的重视,将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中,采用学分制等手段规范安全教育的科学内容,将安全教育引向意识形态安全研究。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是大学生的生命之课,对于即将进入社会的大学生,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如何将18大报告提出的“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贯彻其中,如何把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如何构建合理、有效的安全教育课程,是目前高校管理者与教育者首要考虑的问题。

一、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对安全教育的指导意义

党的18大报告中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进一步明确今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对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推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有着深切的指导作用。对比“外延式发展”,“内涵式发展”发展主要强调质的概念,注重结构、质量和效益提升。

(一)安全教育应摆在重要位置

2010到2014近五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依次是631、660、680、699、727万,而十年前毕业生人数仅为280万。以上数据从侧面可以反映出通过外延式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不断提高,高校在校生总规模逐年攀升,俨然成为名副其实的高等教育大国。带来的问题是管理与教学主体落后、制度建设与治理方式不完善、环境塑造和设备投入不足等衍生问题。如果只偏重规模和数量的增长,忽略了发展中的矛盾,只把工作重点放在外延性的教学与科研,在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忽视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不仅会对高校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还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稳定大局埋下毒瘤。正因为缺乏从源头的有效遏制,缺乏从管理内部的正规治理,高校的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殊不知,大学生安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身保障的根本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高等教育法》等多个法规中均明确了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管理的权利和义务,基本形成了大学生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的法规体系,为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与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在强调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今天,培养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功底,具备智慧头脑和创新意识,兼有安全素质和防范技能的人,才能促进教育整体协调、全面稳固地发展。

(二)安全教育应回归课堂

据调查,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主要是由高校学生管理部门如学生工作处、二级学院、保卫处与有关人员如党委副书记、辅导员、班主任共同承担,一般采用专题讲座、主题班会、宣传板报、广播通知等形式进行教育实施,选择的时期分为新生入学教育阶段,毕业生就业前夕,节假日前后,典型事件发生之后等。此种做法的优点是时间较分散、普及范围广,缺点是学生体验和参与性不足,时间一长容易遗忘。有条件的高校应该把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纳入正规教育体系,进入学生第一课堂,同时成立安全教育课教研团队,联合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和有理论知识的教师共同备课、教学、考核与评估,影响大学生对安全教育的关注程度,通过系统的科学的学习,使其常规化、标准化、长效化、精细化,把大学生的安全教育真正摆在重要的位置。也有相关学者质疑安全教育课程开设的重要性,认为现今开设的课程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内容不完整,形式不多样,形同鸡肋。安全知识属于应急知识范畴,是一种人们在非紧急情况下通常不会主动学习的知识。如果没有一个基本的载体,没有足量的课堂教育,没有学分制落实的有力措施,仅凭专题讲座和宣传活动并不一定能将高校安全教育工作全面得到落实。当前部分高校在安全教育课程建设上取得了可喜成绩,如海南大学开设的安全教育选修课,相比其他学生,经过课程学习的学生普遍形成正确的安全观念,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明显提升,并掌握了基本的安全防范技能,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和伤害率。又如清华大学开设的实验室安全必修课程,授课内容涵盖消防常识、逃生演练、化学危险品使用、电气火灾的预防等,采用计入学分的方式来检验大学生应对安全问题的处理能力,以提高安全教育实效性。所以,安全教育应该回归课堂。最佳的做法是建立以教务处管理部门组织第一课堂安全教育为主,联合学工与保卫处部门组织第二课堂安全教育与管理为辅的教育体系,结合两大部门和教育内容,摒弃以往分而治之的做法切实做好安全教育改革。

(三)安全教育应注重学生心理

社会发展已经呈现多元化态势,学生主体选择产生多样性变化,新形势下的安全教育要想达到预期效果,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深入了解学生心理,结合其关注度和兴趣度设置安全教育内容与课程,使“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的有效行动。有学者对广西高校安全教育课程内容进行调查,发现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人身安全、财务安全、食品安全等传统领域,而对新时期的社会交往安全、网络安全、心理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生态安全等领域涉及较少。这也是造成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兴趣,安全教育效果大打折扣的原因之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以学生的生存与安全、自尊与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肯定学生,促进全面发展作为内在价值尺度。高校的安全教育应强调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平等地位,使学生拥有主体地位和完整人格,自觉参与到教育过程中。如果只是根据现有安全问题简单罗列,强调量的堆砌,重视安全知识的理论灌输,忽视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的培养,没有将主动权、话语权交由学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极大差异性,使学生出现学了就忘,遇了就懵的情况。简而言之,安全教育课程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深入观察和适时交谈掌握他们的需求,了解并接受学生内心的想法,结合学生的需要和社会的要求合理地进行课程安排与内容编排,共同推进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如美国消防协会在全美中小学生中开设的关注危险安全教育课程,其用玩游戏、绘画、表演等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水平的方式来进行课程教学收益甚佳,就是一种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心理的做法。

二、高校安全教育体验式课程建设

根据美国著名学者爱德加・戴尔提出的学习金字塔效率理论,传统讲授法的教学效率很低,原因在于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没有参与其中,学习积极性不高,可通过将教学中抽象的知识以直观的、可试听的方式呈现,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参与学习、实践应用等方式来提高教学效率。体验式安全教育教学正是教学者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科学有效地创设某种情境,引导受教育者通过亲身的经历,通过参与、互动、内省等方式,实现自我完善和提升的过程,重视个人体验,强化实践和操作是体验式安全教育的特点。

安全教育课程内容不同,教学形式也不尽相同。有的适合课堂教学,有的适合实践教学,有的合适课外安全文化渗透教育。但是,不管是侧重于大学生安全知识的普及和安全意识的提高,还是侧重于大学生安全技能的培养和自救能力的锻炼,安全教育均可采用体验式教学教育手段。首先,加强善于运用体验式教学的教师队伍建设。树立教师以学生为本,积极运用体验式教学的理念;引导教师关注网络信息,提升网络运用能力。其次,设置丰富的课堂体验式教学方式,包括课堂讨论、主题演讲、开展讲座及案例教学等,建设多样的体验式教学资源条件。最后,构建科学化的体验式教学评价机制,以此来检验和促进运用体验式教学的学习效果。从而将体验式教学融入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处处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切实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加强体验式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安全教育与管理团队里最为重要的成员之一,安全教育教学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因此,高校除了组建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小组与教学团队以外,要将加强师资培训放到重要位置。首先,以学校领导牵头,主管部门组织展开安全教育课教师教学动员会议,在指明该课程教学意义与教学目标的同时,充分了解他们对培训需求和期望,尊重教师对安全教育问题的看法和设想。其次,为教师提供教学资源案例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教学课堂引人入胜,除了教师本身应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还要有充足的教学资源。高校安全教育课教师年龄呈现梯队特征,年轻教师拥有较大热情,能敏锐地接受新鲜事物但在经验积累上有所欠缺;资深教师拥有丰富学识,但往往案例过于陈旧提不起学生兴趣。实践证明,在教师提出的案例分析或事件阐述时,学生对发生在身边的真实事情关注度极高,教学过后记忆犹新。最后,深入社会各界进行专业学习。要想对学生采取体验式教学,教师应先自己去体验。安全教育的理论素养可以通过书本上、报刊杂志上的研究与归纳获得,实战水平需要亲身经历才会巩固提高。有条件的高校应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授课教师的专业水平。走出去即选派学习能力强的教师进驻相关企业,进行一段时间的学习体验;请进来即邀请有经验的交通警察、消防武警、刑警、实验技术人员、医生、户外培训师、律师等社会各界一线工作人员为教师普及本行业相关知识,培养安全意识,注重从参与、体验中掌握技能。

(二)设置丰富课堂体验式教学方法

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时代背景下,以维护学校稳定大局为首要任务,系统梳理并设置经过专家科学认定的,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与兴趣度的综合性安全教育体验式课程。一方面,针对国家安全、卫生安全、心理健康、性安全、网络安全等理论型安全教育内容,可以通过读研写演式进行体验学习。以心理健康为例,首先引入生动的教学案例,指导学生阅读,最好是选择发生在他们身边的真实案例,这更能够触及心灵,产生强烈的角色体验;其次,以学习小组或团队为单位,针对案例进行详细剖析,提出观点并进行论证;再次,以案例为背景,以本组的观念为写作素材,创编心理情景剧本;最后,在课堂上进行表演与分享。除此之外,还可以将课堂搬到电脑、手机等新兴多媒体技术上,建设网络安全教育精品课程,开发教学互动软件,让学生自行选择感兴趣的版块和心仪的使用媒介,通过视听与操作来学习;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宣传,拓宽教育涉及范围,从时间、空间给予立体化意识形态教育,创新安全教育新方法与新思路。另一方面,针对交通安全、消防安全、求职安全、高危行为、户外运动等实践型安全教育内容,可以通过模拟演练与实战操作进行体验学习。如交通安全,可以借鉴近几年出现的驾考人路考前必须参与的“交通劝导服务”活动,是让学生多体验交通法规途径的好办法,从交通管理者的角度来看待错综复杂的交通情况,体会个人文明开车、行走对整个交通环境的重要性。再者,将安全教育课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组织学生进入社区、街道、企业等单位,听取相关部门讲解安全教育知识,参观安全实训工作基地,在实践中强化理论知识,锻炼实践能力,能够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构建科学体验式教学评价机制

课程设计前要准备整套的评估工具,包括课堂开始前和课程实施后对学生的测评。第一,可采用纸笔测试方法。纸笔测试方法相对公平,能够为改进和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一定的反馈信息。但缺点是只能测出大学生对安全教育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难以预测他们实际的操作能力。因此,在设计试卷的时候,注意题型多样性和开放性,减少单纯识记的内容与客观选择题,增加考察理解能力和安全意识的案例分析与主观题。第二,表达评价法。表达评价法能够有效测出大学生发生的情感体验,并从表达过程中产生新的体验与收获。但缺点是表达评价法的标准不好确定,实施过程比较冗长,用时过多。因此,可与平时的分组讨论、课堂测验,课后作业相结合,将表达评价法分散于教学过程中,节约时间的同时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持续性和主动性。总之,体验式教学评价机制设计首先要善于把握时机,及时捕捉学生安全教育体验后产生的思维动态和深刻感受,并适时给予评价刺激,启发学生深思。其次要重视评价的发展性、多样性与整体性。发展性是指应对不同的教学个体应有不同的衡量尺度,多样性是指学生自我评价、小组或团队评价、授课教师评价、学生主管领导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体系,整体性是指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相结合,质性评价与量性评价,初始评价、过程性。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新闻网.2001年-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eB/oL].http:///kuai_xun_4343/20131210/t20131210_1050496.shtml,2014-8-1.

[2]赵红,王志军.结合微博媒体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J].科技创安,2013(4).

[3]韩标,刘再起,黄学永.高校学生安全教育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13(7).

[4]田娟.和谐校园视域下校园安全教育的紧迫性及路径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6).

[5]蒋津辉,钟之华,胡俊杰.高校安全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30).

[6]金飞,沈菲菲.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安全教育对策探讨[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3(4).

[7]田茂,孙远平.美国“关注危险”安全教育课程的经验与启示[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7).

[8]崔时婧.网络影响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体验式教学方法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论文,2013.

安全意识的内涵篇7

关键词:内涵与外延;单词和对话;英语教学

一、英语教学中的内涵与外延

a,B内涵不完全相同,但外延有重合,则外延重合处有双重内涵;a,B内涵不完全相同,但外延有重合,则外延未重合处的内涵相对。

二、应用于英语教学

本文以单词和对话为例,论述怎样把以上观点应用于英语教学。

a为lifeguard,B为safeguard,它们的内涵不完全相同,但外延有重合。外延的重合处有a和B的双重内涵,即lifesaver。

下面给出一段经典对话:

Lily:areyoualifeguard?

tom:no,iamnot.

Lily:areyouasafeguard?

Bob:no,iamnot.

Lily:Youtwoarenotalifesaver!

Lifeguard指的是救生员,safeguard指的是保安,lifesaver指的是救生员并且保安。从上面的对话中我们不难看出,tom是safeguard而Bob是lifeguard。tom和Bob并不是lifesaver。

三、重视英语教学中的内涵与外延

内涵与外延在英语教学中十分重要。我们还是拿单词和短语为例:教师在教授英语单词的时候,可以采取头脑风暴的方式;让学生在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进行联想和识记。同时,教师可以在板书的过程中引入生动的图表。阅读一直是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英语教师可以在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就课文进行结构分析,并且设置相应的小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是文章逻辑的关键点,也是文章结构的关键点。

安全意识的内涵篇8

关键词:高校内涵建设财务保障机制

目前,许多高校在经历了20世纪的连续扩招后,已经逐渐从以硬件和空间为主的外延式发展转变到以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上来,高校真正进入以质量立校、发展强校的轨道。高校内涵建设的含义就是要在各种硬件设施以及显性要素增加和扩大的基础上,优化办学理念,更加注重内在品质的培养,努力提升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实现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在此新背景下,充分加强内涵建设,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高校要想不断强化内涵建设,进一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在激烈的市场化竞争环境中必须加强财务管理,将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于内涵建设,建立高效、安全、健康运转的财务保障机制。财务保障机制的构建一直以来都备受各行各业的重视,任何单位的发展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财务保障机制与财务风险是博弈的辩证关系,财务保障机制越规范、完善将越有利于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一旦财务保障缺失,就容易引发资金风险、运转风险,而这些风险背后往往带来的是财务危机和财务安全隐患。

一、高校内涵建设背景下的财务管理问题和现状

综合来说,高校内涵建设能够提升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而且很大程度上可以缓解当前高校和社会供需不对称的矛盾,对高校乃至全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内涵建设的基本要素就是资金的支持力度,当前高校财务管理的开展不容乐观,资金和内涵建设迟迟联动不了,导致财务管理与内涵建设步伐不一致,两者之间的冲突比较明显。

一是思想意识上,高校管理人员是否具备较强的财务保障构建和财务管理的意识是能否顺利进行高校内涵建设的根本保障。当前由于高校管理层对财务保障机制构建和财务管理意识的淡化,起不到很好的引导作用,财务保障机制的构建和财务管理工作的规划始终提不到战略层面,与高校长期发展战略存在脱节现象,对高校的良好发展起不到应有的指导作用。

二是高校债务较多、资金不足。高校进行内涵建设,必然加强教学、科研、学科以及人才队伍培养等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高校因此背负众多债务,甚至出现新债还旧债的恶性循环,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有限的资金成为遏制高校内涵建设的瓶颈。

三是预算管理比较薄弱,在预算的编制、执行、分析和绩效评价等环节存在一定问题,预算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二、构建高校财务保障机制,强化高校内涵建设的建议

(一)提高构建高校财务保障机制的意识,建立和完善高校财务管理体系

目前,高校要想在内涵建设的大趋势下提高自身的财务保障机制,提升财务管理的水平,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财务管理,尤其是财务保障机制的完善工作。要充分意识到财务保障机制是强化高校财务管理,保证内涵建设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各个高校的管理层应该自觉将财务保障机制的整体构建纳入高校财务战略的核心层次,务必与整个单位的长久发展战略相匹配,紧紧抓住当前内涵建设不断深化的实际情况。财务保障机制框架的构建需要根据各个单位发展计划,将其资源的有限性进行效益最大化拓展。与此同时,高校的决策者一定要以身作则,通过实际行动来引导管理人员树立加强财务保障机制、强化财务管理的意识,将加强财务保障机制的建设从理论层面真正落实到实处。

(二)拓宽高校的筹资渠道,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机制,加大内涵建设支出的比例

要想拓宽高校的筹资渠道,解决高校内涵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首先要将高校财务管理和发展战略进行融合,转变大多数事业单位资金靠拨付的“等、靠、要”的观念,从自身出发,积极的走出去,建立多元化筹资渠道,改变单一的依靠银行借贷的渠道,依法有度地筹措教育经费,为内涵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将是高校当前财务管理的着力点,也是加大内涵建设支出的重要前提。主要有以下几点建议:首先,积极争取专项资金。高校要紧紧抓住国家各项方针政策,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创造条件进行省拨专项项目和科研项目的申报,争取与内涵建设相对应的专项资金,如中央共建经费、协同创新经费、优势学科经费、品牌专业经费、重点学科建设经费、省实验室建设经费、人才建设和培养经费、各类省拨课题经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等等,专项经费无疑是内涵建设资金的重要来源。其次,广泛吸纳外界捐赠。运用高校教育发展基金会、校友会这一有利平台争取国内外的企业、社会团体、个人的支持和捐赠,鼓励捐赠者将资金重点投入学校内涵建设项目。再次,积极采取措施,依靠专业学科优势,开展校外技术服务、积极与企业进行合作,促进产学研的融合力度。最后,大力拓展各项合作办学及培训,比如国际合作办学、留学生教育、继续教育及与企业的联合办学等,增加学校收入,通过宏观调配,科学引导资金流向,投入内涵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加强高校预算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加强高校财务预算的编制、执行、分析、绩效评价管理。在预算编制上,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组织的特点结合学校年度党政工作要点及省级部门预算的相关要求,与校内各部门充分沟通,坚持稳健的财政政策,在保正常运转的基础上,全面推行“以教学科研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内涵建设为重点”的预算投入体系,加大内涵建设重点项目的投入,在进一步调整和完善资金分配结构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编制年度预算。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强化内涵建设专项资金的预算执行,各职能部门要严格按照项目目标任务要求,对所归口管理的专项资金执行负责,增强预算的约束力,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在预算分析中,需要定期对校内预算特别是内涵建设项目执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形成校内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报表,为领导决策及科学合理地编制下年度预算提供依据。在预算绩效评价方面,高校需要根据自身特点,制定绩效预算管理办法,成立绩效评价工作小组,对内涵建设等重点专项项目的经费支出情况进行绩效评价,对专项经费执行过程和完成结果进行全面追踪问效,避免经费的重复投入和闲置,以此为突破口,实现优化资源配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完善内涵建设财务监管体系

高校财务管理人员要树立风险防范意识,积极探索和识别各类潜在的财务风险,与此同时,需要建立由财务、审计、纪检等部门组成的监审工作领导小组,指定专人进行财务风险的分析、预警、评判,结合学校发展战略,做好财务风险控制的应对策略。加强内涵建设重点项目中的图书、教学仪器、设备等的集中采购管理,对招投标采购环节实行信息公开,对经费使用情况执行经济责任审计,确保经费使用的合法、安全、有效。

(五)加强高校财务管理领导体制建设,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安全意识的内涵篇9

关键词:适应市场需求;重内涵,提层次;优化护理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省级教育教学研究重点课题编号:JXZJJG-11-031

如何适应卫生市场人才的需求,培养合格的中高等卫生人才是中等职业卫校面临的挑战。本校对近两年本地卫生系统招聘事业单位人员编制考试内容《公共基础知识》的调研以及医院对护士角色期望和要求的收集,提出为适应卫生市场需求,学校近期以“提层次,重内涵,抓安全,谋发展”十二字为出发点。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注重学生内涵建设,强化教学研究和各方面常规管理,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热情,团结协作,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努力开创学校办学的新局面,以适应现代护理需求人才的培养,现介绍如下。

一、落实党风廉政建设、推动工作作风的转变,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一)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注意三个关键环节。一是逐层签订责任书;二是落实一岗双职;三是建立问责制。学校把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和纠风工作任务分解到分管领导和各科室;领导班子认真听取各科室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年底由领导班子成员开展工作落实情况检查考核。做到决策规范化、监督制度化、管理痕迹化。切实推行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校务公开。

(二)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和执行力,在管理中实现服务,自觉接受学生监督。提高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服务意识。教师肩负着教育的重任,学校要提升,教育要发展,首先要增强服务意识。每一位教职员工从本岗位做起,树立“以学生为中心”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力求做到“三个一点”,即看到学生多笑一点,联系学生勤快一点,服务学生周到一点。学校及教职员工为学生服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使学生安心学习,寓教育于服务中。

二、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一)加强教学的常态管理,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认真抓好教学的常规工作,强化教学常规监控力度,加强教学巡视,教学督导,学生评估,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常态管理由单一的量化管理向内涵管理转变,切实提高教师授课质量。强化以考治学观念,完善考务制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端正“教书育人”的教学态度,强化职业道德,提升师资队伍质量。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采取引进、培养、补充的原则,打造一支稳定高效的教师队伍。一是有计划的引进硕士研究生,提高教师队伍学历层次;二是通过教学实践、外出进修学习、教研教改、学术研讨会等途径对现有教师实行在岗培养和提升;三是对流失专业教师进行定量补充,才得以保证和提升教学质量。并且完善教师业务档案,健全教师信息管理。为对教师的评价、培养、考核和奖励,提供客观依据。

(三)重视教师学术水平建设,提高教学水平。

从管理制度上规定教师的定量制,课题实行激励制。中专护理专业教育教学要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必要的文化知识、熟练职业技能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1],其关键之一是要多方面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及教学、科研、创新能力的开发,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三、中职学校要注重多方面、多途径优化卫生人才培养

(一)提高办学层次,优化卫生人才培养。学校积极参与打造江西省卫生职业教育品牌,形成涵盖职业教育模式改革、人才培养和就业的新型联合体,即江西卫生职业教育集团,以提高学校卫生人才培养层次。在思想、组织、师资、教学诸方面做好“小高职”人才培养的教学准备工作。今年已经与江西某高职学校合作办学,确保提层次,扩规模,使我校的办学再跃新台阶。

(二)学校建立教学活动长效机制,优化卫生人才培养。建立健全护理技术大比武的集训长效机制,突出能力,强化技能,确保在全省护理技术大比武中取得较好成绩;每年学校举办毕业实习岗前护理技能大比武活动,已为教学常态课目,力求每位学生在常规技能操作上人人过关,体现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位的特点。

(三)学校建立健全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辅导长效机制。护考辅导实行“三统一、一提高”,即统一报名、统一资料、统一辅导,提高学生辅导到课率。重视教学质量核心指标护考通过率,2013年的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本校应届生通过率达高84%以上。

(四)完善学校实验教学工作,强化实践教学,优化卫生人才培养。一方面加快学校实训楼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另一方面在临床见习教学上,建立一套完整的课间见习教学机制,解决学校无直属教学医院,课间见习教学难以开展的窘况。还计划招聘有一定声誉的专家学者,担任我校的实践教学顾问,利用他们的教学经验、教学医院、教学设备等教学资源,以满足我校的实践教学尤其是护理、农村医学专业的临床实践教学需要。

(五)完善毕业实习全程管理机制,优化卫生人才培养。在做好护理专业实习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药剂、检验乃至农村医学专业的毕业实习管理,建立健全的校企合作机制。通过实习全程管理,进一步完善毕业实习的管理机制,确保院、校、组管理畅通。保证实习质量,优化人才培养。

四、加强安全管理,创平安和谐校园

(一)实行以班为单元的班主任负责制的学生管理模式。学生科加强对班级指导、督查力度,确保班级日常管理工作落到实处,落实到细微处。努力拓展素质展示平台,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实施学生心理安全干预,真正让学生在学校感受到家的温暖。

(二)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业务水平。每月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加强班会课教育的实效性。强化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总之,如何适应卫生市场人才的需求,培养合格的中高等卫生人才,是中职教育者需要探索的课题。我校教育工作在先进理念的引领下,在提升教育质量上,积极创新:通过联合办学、提高层次;重视内涵建设、优化护理人才培养。以务实的行动,齐心协力,开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新局面,培养适应现代护理需求的人才。

安全意识的内涵篇10

1桥梁涵洞施工质量的制约因素

1.1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包含了开展桥梁涵洞施工的现场地质情况、现场气候条件及水文情况,需要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做好相应的勘察工作和施工准备,为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1]。为了有效养护桥梁涵洞施工,需要将不利因素加以控制,保证施工质量。

1.2工程材料及施工环节工程施工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材料的整体质量,高质量的施工材料是提高整个工程质量的关键,因此,在进行桥梁涵洞的具体施工时,要首先确保材料质量,严把质量关,严格禁止不符合施工标准的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做好材料的采购及检验,制定出严格的材料控制方案。此外,施工环节也是影响桥梁涵洞施工的重要因素,应加强施工环节的科学化、规范化。施工环节包含了施工人员及施工机械设备等方面的内容,施工人员是否具备质量意识,是整体工程能否安全交付使用,工程质量能否得到有效控制的主要制约因素,而工程的机械设备,其科学性及安全性,也会对工程质量控制产生客观影响。

2桥梁涵洞施工质量技术要点

2.1基底处理在进行桥梁涵洞施工前,首先要做好基底处理这一基础工作。第一,将施工机械搬至场地内,对开挖基坑及基底做精确测量,做好相应的记录,以为后期开展施工提供依据。第二,对放样环节,要强化其科学合理性,对施工桩位等技术参数加以明确,施工人员做到与施工机械的有机配合,完成基坑的开挖工作,一般先利用机械设备对基底进行开挖,深度以30cm为宜,然后施工人员采用手动挖掘的形式,将基坑开挖至设计标准,开挖和放坡之间的比例一般控制在1:2,如出现基坑挖掘过深的情况,需进行基坑回填。第三,当完成基坑的挖掘任务后,施工人员还需要利用相关施工设备,如潜水泵等,对基底的水进行排空处理并清理杂物及淤泥,保持基坑的清洁。最后,施工人员需要检测基底的实际承载力大小,处理相关的检测结果,确保基坑在开挖过程中具备足够的抗压力及密实度,从而为后期的工程夯实工作打下基础[2]。

2.2绑扎钢筋做好桥梁涵洞施工中的钢筋绑扎工作,既能实现涵洞施工的有效质量控制,又能够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①施工人员需要按照现场施工图纸的技术要求,对技术参数进行认真分析,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②根据工程所需的钢筋品质及数量,进行材料的分类整理存放,确保工程选用的钢筋质量符合工程的实际要求。③在进行钢筋施工作业之前,施工人员要搭设施工脚手架,由模板组负责该项工作,设置相应的钢筋定位稳定支架,确保在进行钢筋的预埋时,钢筋能够保证充分的垂直度。在钢筋绑扎过程中要配合使用闪光对焊的焊接技术,提高接头部位的合理性,便于对钢筋进行牢固连接。最后,完成钢筋绑扎环节后,利用水泥浆垫块及塑料垫块等,对钢筋进行加垫处理,使钢筋绑扎的过程中具备相当厚度的保护层。完成钢筋绑扎的全过程之后,也需要及时对钢筋骨架进行质量检测,确保钢筋与搭设的模板间距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

2.3模板加工桥梁涵洞工程进行模板施工时,基础模板经常采用定型钢模,脚手架的搭设采用扣碗式支架模式。加工模板时,要着重注意模板的截面部分,使其与设计要求的截面保持一致,从而提高混凝土及水泥的灌注质量,促进外观结构的美观。模板在使用前,要进行必要的脱模及除锈处理,严格做好模架搭设过程的质量控制,确保模架具备较好的平整度,垂直度。此外,模板螺栓接口处应填充海绵条,抑制模板漏浆现象,在模板安装时,注意安装的方向,确保模板尺寸的精确性及接缝的严密性。

2.4混凝土施工桥梁涵洞施工中,加强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极其重要。首先,对桥梁涵洞的混凝土结构进行施工之前,应先用砂浆对模板及基础的交接部位加以清理,避免发生渗漏现象并做好混凝土的振捣工作。

3加强桥梁涵洞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

3.1做好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施工材料是影响整体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也是施工进行的必要基础,因此,需要严格把控材料质量,从源头上保证工程的质量。在施工材料的采购及验收环节要做好质量控制,严格杜绝不符合施工要求的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在原料的验收环节,要制定明确的制度,做到材料的实时监测。此外,也要相应加强工程主体结构方面的质量控制,不但有利于提高整体工程质量水平,也是工程施工安全进行的必要保障。

3.2发挥质量监测管理的作用工程的施工基础工作,是通过一系列的有步骤、分计划的工作来实现工程质量管理的提高,因此,要充分重视和加强工程基础工作,使工程质量管理有章可循,指导工程实践过程中的各项具体工作。做好基础工作,加强质量监测管理主要要落实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收集和整理桥梁涵洞工程的具体设计图纸,施工图纸及变更图纸,规范施工的整体流程及具体操作流程,采取科学有效的质量检验方法,将监理工作落实到位,把质量责任分摊到各个岗位之中,最终落实到具体的个人;为减少工程变更,施工单位应将相关的组织设计及施工具体方案与建设单位进行会审,经过论证批准后,各种施工方案才能投入运行,保证工程的完整性和施工的有效性。

3.3建立健全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严谨化专业化,是提高施工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保证,也便于开展工程监理的各项工作,并进行工程全过程的管理统筹。因此,要发挥各个施工部门的监督职能,做好企业自检的同时,加强外部监督力度,遵循公路工程监理制度规定,对各项管理的目标进行落实,协调好质量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及建设单位之间的关系。此外,要强化工程质量监管的手段,将监管措施做到细化、制度化,使监管措施更有针对性和层次性,实行施工监管过程的严格奖惩,发现施工问题,及时采取果断措施,提高质量管理的效率。

3.4培养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要做好质量控制的宣传工作,使全体施工人员树立起自觉的质量意识。通过自上而下的质量控制宣传过程,将质量管理的复杂理论融入到具体的工程建设过程中,促使工程全体参与人员形成对质量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清晰认识。适时进行施工技术评比工作,对质量意识强的施工人员给予相应的奖励,加强对施工人员的质量管理培训,做到质量管理的全员参与。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