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运营方式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46:59

电商运营方式篇1

关键词:时空经济;消费者剩余模型;时空非匀质性;时间机会成本;运营及营销策略

一、引言

2012年11月11日注定是要被写入历史的日子,淘宝网通过“双十一网络购物节”活动在短短24小时中便创造了191亿元的销售额,2.13亿网络独立用户进店访问,仅在活动开始后的1分钟便有超过1000万网民涌入淘宝。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中国2012年年销售额最大的实体百货商店北京星光天地百货商店,年销售额也只有不到70亿。对比之下,淘宝网在“双十一”的突出表现必定不是一种偶然,淘宝作为电商必定存在着优于实体店铺的独到之处。

二、网上购物优势研究的文献综述

(一)时空经济相关问题的文献综述

在早期的经济学研究中,有很多经济学家在理论著作中涉及有关时间、空间经济方面的问题,如加里·贝克尔(1965)提出的时间经济学是一种广义的时间消费效用研究,将时间价值纳入了“理性经济人”的基本假定中;赵坚(2009)将空间作为基本要素引入了经济学基础分析中;荣朝和(2010)根据交通运输的时间价值问题,提出了非匀质时间资源观点。这些时空经济的相关观点的提出为后文在此方面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网购与店购对比研究综述

在经营模式方面,网购相对于实体店铺买卖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时间和空间两方面。在时间层面上主要在于网店可以一天24小时都对用户开放,使消费者不会因店铺的开放时间有限而使得购物行为被限制;在空间层面上的优势在于克服了地域上的界限。周杨明(2011)认为:“电商的24小时在线经营制度,克服了经营时长的限制,因为上下班时间被突破了,一天24小时随时都可以沟通;空间界限也似乎没有了,因为无论在东半球还是西半球,信息沟通超越了地域界限。”韩耀和张春法(2003)认为:“网络无时不在的特性,使消费者能在任何他认为方便的时间,毫无束缚地采取购买行动。在线购买的新型模式,在相当程度上削弱了金钱与时间约束对消费者的影响,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互联网构筑了实时的信息传播方式,彻底消除了交易双方的地域间隔,极大地弱化了由于实际空间差距所带来的影响,节省时间的同时节约了成本:节省了消费者的信息成本,省却了来回于购物场所的费用支出。”杨淑琴认为:“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在世界范围内不受区域地点的限制传递信息,这让企业同消费者可以跨域时空限制和空间约束进行商业信息交流。”

在营销方面,网购主要利用网络这一途径,以最快捷的方式将有用的信息传播给最广阔空间范围上的消费者。韩耀和张春法认为:“网络使得消费者与供应商能够进行‘一对一’交互式信息交通,消费者不再只是单纯意义上的顾客,而是作为营销活动的参与者,与企业一起,共同构成了市场营销的主体。”官志华和曾凡奇认为:“销售渠道简化,通过提供完备的网上订货系统,直接和消费者接触,实现产品的销售并降低渠道运行费用和交易费用;通过顾客填写的网上信息问卷,企业可以取得相当多的客户名单,分析出不同的消费需求。”如此一来,网上购物就能够依据这些数据分析出消费者的偏好,就能够更好地去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并充分激发起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创造出一个消费市场。

三、时空视角下考虑机会成本的消费者剩余分析框架的建立

(一)相关经济学问题的提出

交易时空即是供给者通过设计合理的运营模式与营销策略吸引消费者进行购物并完成交易这一过程中所涉及的时空关系。如何克服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在交易时间长度与交易空间范围上的限制是提高交易量的关键。

马克思(1859)认为一切经济最终都归结为时间经济,并且他还提出:“力求用时间消灭空间”,即空间问题可以通过时间问题的解决而得以解决;周杨明(2000)认为:空间也可归结为时间,时间中包含着空间,时间与空间是统一的。由此可见时间与空间实质上是一致的,因有了空间而产生了时间,因此本文将有关时空的问题简化为对时间的分析与研究实质上便包含了对空间问题的研究。

(二)时空分析

时空分析即是从时空经济的角度入手,利用探究时间与空间之间的转化及二者之间关系的方法进行。关于探究消费者问题的时空经济分析,则主要从时间机会成本、时空转化能力以及信息的时空传递效率等方面入手,通过讨论消费者以及商家在固定模式下的时空分配规律来探究为何电商能够在极短时间内吸引到如此之多的消费者。以下将依次涉及增加消费者剩余问题、消费者最小时间机会成本问题以及信息传递效率问题。

(三)引入时间机会成本对消费者剩余理论的优化

经济学研究中最为重要的理论之一便是“机会成本”理论,而对于消费者所购买的商品实际花费的最优度量便是要考虑机会成本。传统衡量消费者剩余的模型中只是考虑了价格,但未考虑消费者的时间机会成本。因此对传统模型进行改进引入时间机会成本这一变量如下:U=B-∫jiCt-p(1)其中U表示消费者剩余;B表示消费者购买该件商品所能带来的收益;∫jjCt表示消费者购买时所花费的时间机会成本,这部分时间机会成本的计量方式为消费者购买一件商品所花费的时间段内去做其他可能的事情所能得到的平均收益(为简化研究问题将往返于出发地与购物地之间的路途费用也算在其中);p表示除时间成本外购买商品的其他显性的支出,也就是商品的价格。这是单个消费者购买单件商品的剩余量,若考虑总体消费者,则应对式子求和并体现数量,修改后的公式如下:∞n=1U=Bn-∫jiCt-pn(2)其中的下标n将随着消费者数量和购物量的变化而改变。式中的商品价格p定义其计算公式为:p=α[(C0+aC)(K+1)](3)其中C0代表一件商品的生产成本;aC表示库存、员工等管理费用分摊到每一件商品上的平均成本;K表示商家出售商品时在商品成本价基础上的加价比率(K≥0);α表示商家给予消费者的折扣(0≤α≤1)。在现实生活中,相同的物品生产成本相同,即C0相同;电商省去了实体店面的开支,库存等方面的花费也会少于实体店铺,其整体的运营成本较之实体店铺会有很大的节省,但若实体店铺规模足够大、达到规模经济,那么分摊到每件衣服上的运营费用就几乎可以忽略了,因此这部分也可以不去考虑;至于商家给予的折扣与价格加成,则涉及电商本身的营销策略,这将在后文中结合时空经济的理论进行说明。因此,要增加消费者剩余U,重点便落在了电商是如何减少消费者的时间机会成本Ct、如何直接提高消费者购物的主观收益B,以及如何在供给商低价出售商品时将信息快速传播给消费者。

四、时空视角下电商运营及营销优势分析

(一)扩大交易重叠时间,使消费者得以在最大主观收益处购物

消费者的时间价值是各不相同的,是非匀质性的。这种价值上的非匀质性的特点主要是由于消费者对于时间价值判断的主观感受不同造成的,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主观购物收益最大化心理时段,如果能够在这一时段进行购物,那么其主观上对于本次购物的评价将会达到最大值,总体的消费者收益即式(1)中的B也将随之上升。

传统的实体店铺的经营时间是一定的,往往在上午9点至晚上10点大约13个小时,可能会根据季节等因素稍有变化。如果不考虑消费者上班等原因造成的无法进行购物活动,那至少也有半数的消费者无法在自己主观购物收益最大处购物,他们只能将就着在店铺营业时间内、在一个自己不喜欢的时间段内进行购物。如图1所示,横轴表示不同的消费群体,纵轴表示某一时间段(指商场营业时间内)消费群体的平均剩余。其中曲线β表示如果可以在一天中任意时间购物消费者的最大剩余量,曲线α则表示消费者被限制在特定时间段购物所能达到的平均剩余量。可以清楚地看出,24小时购物消费者的总剩余量可以用阴影a+b表示,而当被限制在一个特定时间段时,就只剩下阴影b,阴影a则全部损失了。

一、引言

2012年11月11日注定是要被写入历史的日子,淘宝网通过“双十一网络购物节”活动在短短24小时中便创造了191亿元的销售额,2.13亿网络独立用户进店访问,仅在活动开始后的1分钟便有超过1000万网民涌入淘宝。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中国2012年年销售额最大的实体百货商店北京星光天地百货商店,年销售额也只有不到70亿。对比之下,淘宝网在“双十一”的突出表现必定不是一种偶然,淘宝作为电商必定存在着优于实体店铺的独到之处。

二、网上购物优势研究的文献综述

(一)时空经济相关问题的文献综述

在早期的经济学研究中,有很多经济学家在理论著作中涉及有关时间、空间经济方面的问题,如加里·贝克尔(1965)提出的时间经济学是一种广义的时间消费效用研究,将时间价值纳入了“理性经济人”的基本假定中;赵坚(2009)将空间作为基本要素引入了经济学基础分析中;荣朝和(2010)根据交通运输的时间价值问题,提出了非匀质时间资源观点。这些时空经济的相关观点的提出为后文在此方面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网购与店购对比研究综述

在经营模式方面,网购相对于实体店铺买卖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时间和空间两方面。在时间层面上主要在于网店可以一天24小时都对用户开放,使消费者不会因店铺的开放时间有限而使得购物行为被限制;在空间层面上的优势在于克服了地域上的界限。周杨明(2011)认为:“电商的24小时在线经营制度,克服了经营时长的限制,因为上下班时间被突破了,一天24小时随时都可以沟通;空间界限也似乎没有了,因为无论在东半球还是西半球,信息沟通超越了地域界限。”韩耀和张春法(2003)认为:“网络无时不在的特性,使消费者能在任何他认为方便的时间,毫无束缚地采取购买行动。在线购买的新型模式,在相当程度上削弱了金钱与时间约束对消费者的影响,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互联网构筑了实时的信息传播方式,彻底消除了交易双方的地域间隔,极大地弱化了由于实际空间差距所带来的影响,节省时间的同时节约了成本:节省了消费者的信息成本,省却了来回于购物场所的费用支出。”杨淑琴认为:“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在世界范围内不受区域地点的限制传递信息,这让企业同消费者可以跨域时空限制和空间约束进行商业信息交流。”

在营销方面,网购主要利用网络这一途径,以最快捷的方式将有用的信息传播给最广阔空间范围上的消费者。韩耀和张春法认为:“网络使得消费者与供应商能够进行‘一对一’交互式信息交通,消费者不再只是单纯意义上的顾客,而是作为营销活动的参与者,与企业一起,共同构成了市场营销的主体。”官志华和曾凡奇认为:“销售渠道简化,通过提供完备的网上订货系统,直接和消费者接触,实现产品的销售并降低渠道运行费用和交易费用;通过顾客填写的网上信息问卷,企业可以取得相当多的客户名单,分析出不同的消费需求。”如此一来,网上购物就能够依据这些数据分析出消费者的偏好,就能够更好地去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并充分激发起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创造出一个消费市场。

三、时空视角下考虑机会成本的消费者剩余分析框架的建立

(一)相关经济学问题的提出

交易时空即是供给者通过设计合理的运营模式与营销策略吸引消费者进行购物并完成交易这一过程中所涉及的时空关系。如何克服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在交易时间长度与交易空间范围上的限制是提高交易量的关键。

马克思(1859)认为一切经济最终都归结为时间经济,并且他还提出:“力求用时间消灭空间”,即空间问题可以通过时间问题的解决而得以解决;周杨明(2000)认为:空间也可归结为时间,时间中包含着空间,时间与空间是统一的。由此可见时间与空间实质上是一致的,因有了空间而产生了时间,因此本文将有关时空的问题简化为对时间的分析与研究实质上便包含了对空间问题的研究。

(二)时空分析

时空分析即是从时空经济的角度入手,利用探究时间与空间之间的转化及二者之间关系的方法进行。关于探究消费者问题的时空经济分析,则主要从时间机会成本、时空转化能力以及信息的时空传递效率等方面入手,通过讨论消费者以及商家在固定模式下的时空分配规律来探究为何电商能够在极短时间内吸引到如此之多的消费者。以下将依次涉及增加消费者剩余问题、消费者最小时间机会成本问题以及信息传递效率问题。

(三)引入时间机会成本对消费者剩余理论的优化

经济学研究中最为重要的理论之一便是“机会成本”理论,而对于消费者所购买的商品实际花费的最优度量便是要考虑机会成本。传统衡量消费者剩余的模型中只是考虑了价格,但未考虑消费者的时间机会成本。因此对传统模型进行改进引入时间机会成本这一变量如下:U=B-∫jiCt-p(1)其中U表示消费者剩余;B表示消费者购买该件商品所能带来的收益;∫jjCt表示消费者购买时所花费的时间机会成本,这部分时间机会成本的计量方式为消费者购买一件商品所花费的时间段内去做其他可能的事情所能得到的平均收益(为简化研究问题将往返于出发地与购物地之间的路途费用也算在其中);p表示除时间成本外购买商品的其他显性的支出,也就是商品的价格。这是单个消费者购买单件商品的剩余量,若考虑总体消费者,则应对式子求和并体现数量,修改后的公式如下:∞n=1U=Bn-∫jiCt-pn(2)其中的下标n将随着消费者数量和购物量的变化而改变。式中的商品价格p定义其计算公式为:p=α[(C0+aC)(K+1)](3)其中C0代表一件商品的生产成本;aC表示库存、员工等管理费用分摊到每一件商品上的平均成本;K表示商家出售商品时在商品成本价基础上的加价比率(K≥0);α表示商家给予消费者的折扣(0≤α≤1)。在现实生活中,相同的物品生产成本相同,即C0相同;电商省去了实体店面的开支,库存等方面的花费也会少于实体店铺,其整体的运营成本较之实体店铺会有很大的节省,但若实体店铺规模足够大、达到规模经济,那么分摊到每件衣服上的运营费用就几乎可以忽略了,因此这部分也可以不去考虑;至于商家给予的折扣与价格加成,则涉及电商本身的营销策略,这将在后文中结合时空经济的理论进行说明。因此,要增加消费者剩余U,重点便落在了电商是如何减少消费者的时间机会成本Ct、如何直接提高消费者购物的主观收益B,以及如何在供给商低价出售商品时将信息快速传播给消费者。

四、时空视角下电商运营及营销优势分析

(一)扩大交易重叠时间,使消费者得以在最大主观收益处购物

消费者的时间价值是各不相同的,是非匀质性的。这种价值上的非匀质性的特点主要是由于消费者对于时间价值判断的主观感受不同造成的,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主观购物收益最大化心理时段,如果能够在这一时段进行购物,那么其主观上对于本次购物的评价将会达到最大值,总体的消费者收益即式(1)中的B也将随之上升。

传统的实体店铺的经营时间是一定的,往往在上午9点至晚上10点大约13个小时,可能会根据季节等因素稍有变化。如果不考虑消费者上班等原因造成的无法进行购物活动,那至少也有半数的消费者无法在自己主观购物收益最大处购物,他们只能将就着在店铺营业时间内、在一个自己不喜欢的时间段内进行购物。如图1所示,横轴表示不同的消费群体,纵轴表示某一时间段(指商场营业时间内)消费群体的平均剩余。其中曲线β表示如果可以在一天中任意时间购物消费者的最大剩余量,曲线α则表示消费者被限制在特定时间段购物所能达到的平均剩余量。可以清楚地看出,24小时购物消费者的总剩余量可以用阴影a+b表示,而当被限制在一个特定时间段时,就只剩下阴影b,阴影a则全部损失了。

对于单个消费者来说,最佳购物时间是非匀质性的,不同的时间段购物其主观心理收益量必然不同,但对于整个消费群体来说会由于人数的巨大与职业的不同而使得最佳购物时间可以相对均匀地分布在24小时内。但由于上述商场经营时间的限制而使得这一均匀分布变成非均匀的分布。如何打破这种非均匀分布的障碍以扩大交易重叠时间是提高交易额的关键。

电商的24小时营业很好地解决了交易时间非匀质性的难题。消费者能够在24小时中随时购物,这样一来,消费者就可以在自己真正满意的时间段内进行购物而不会受到店铺经营时间的影响。这样实际上是将整个消费群体的最优购物时间近乎均匀地分布在了整个时间轴上,虽然也会有少许时刻出现较多交易量的情况,但最重要的是增加了原本无法购物时间的交易量,也就是将原本大约13个小时的交易重叠时间扩大为24小时的交易重叠时间,既扩大了消费数量n的值,也可以使消费者在自己最大购物收益时间段购物,交易量与交易额必将增大,从而带来更大的经济利润。如图2所示,整个消费者群体的可行购物时间近乎均匀地分布于一天24小时之内,电商的24小时营业使得每一名消费者都能在自己主观购物收益最大的时刻购物,消费量必然提高。

(二)提高时空转换能力,使消费者能够在较小时间机会成本处购物

电商的24小时营业使得消费者拥有了在自己最大购物收益时段进行购物的前提条件,但这只是解决了供给方的问题,消费者由于上班等原因而无法进行购物活动的自身约束还没有解决。有大量消费者其最大购物收益时段处于自己的工作时间内,但由于工作时所创造的价值过大且十分重要,因此造成在这一时间段进行购物的时间机会成本过大,由此,又会有大量的消费者只能在自己机会成本相对较小但主观收益也很小的时间段进行购物,这势必会影响到交易量与交易额。而可移动的网络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只要能够联网,消费者就可以进行购物活动。这种无处不在的网络,能够随时随地地提供给消费者购物的机会,即便在工作时段,也使得这种购物行为成为可能。在工作中休息的间隙时间、上班前等公交车的时间、坐地铁的时间等,在这些时间段中,消费者通常只是听听音乐、玩玩手机游戏,这种微小时间段几乎不会用来创造任何价值,因此其时间机会成本几乎为0,手机网上购物、极短的联网时间使得消费者完全可以利用这种时间段进行网上购物。而当机会成本几乎为0时,往往带给消费者的主观购物收益也会是很大的。如图3所示,假设该消费者主观购物收益最大时间为10:00至11:00,但由于该时间段通常情况下需要上班,时间机会成本过高,因此而无法购物。但并非这一个小时都是如此高的机会成本,工作过程中公司也会有休息时间,即图中虚线所示时间段,该段时间职工休息,几乎没有任何价值的产生,因此时间机会成本几乎为0。但由于这段时间很短,在传统的购物中消费者根本无法利用这样短的时间实现由工作地点到购物地点的时空转换,但网络或手机购物则可以使消费者充分地在短短的十分钟之内就逛一逛商场甚至购买商品。

图3与此同时,快速链接网络并进入购物界面,节约了从出发地到商场的交通时间;集中的网上店铺减少了消费者的搜寻时间;电商之间高竞争、价格对比透明的特性使得商品价格往往是最合理的,省却了消费者讨价还价的时间;网上付款方便快捷无需找零,又节约了排队交钱的时间。网络的方便快捷给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时空转换能力,他们可以轻易地克服空间上的限制,在短时间内完成由出发地到购物地的转换、由工作到购物的转换,并且可以随时在可控的时间内转换回来。

这种极强的时空转换能力使得消费者购物的时间机会成本大大减少,使消费者更愿意去购物、购买更多的物品,从而提高了消费量与消费额。

(三)快捷的网络信息传播,在最广阔的空间范围上创造消费者市场

当消费者的主观购物收益与购物的机会成本都达到了最优时,商品的价格便成为消费者最终决定是否进行购物的关键,也是影响交易量n的关键。电商在成本方面存在的优势使得电商能够经常性、大幅度地开展降价活动,但这些信息必须传播到消费者处才能够实现其价值。

电商通过网络的便捷性,将这些打折促销的信息通过多种方式从多个角度在最短的时间内传播给最广大空间范围内消费者,消费者在浏览网页、看电视、读报纸以及相互聊天的同时都能以近乎为0的成本获取促销信息。这种病毒式的信息传递使得想购物的消费者更加坚定了购物的信念、使原本没有购物打算的人产生了购物的欲望。而这种营销手段的本质也是从降低消费者的时间机会成本(主要是获取促销信息的成本)与增加主观上的购物收益水平(低价或大量的折扣使消费者认为更合算)来实现购物量的剧增的。也就是通过增加式2中的n来增加总体的消费者剩余。

五、淘宝“双十一”网络购物节191亿销售额背后上述优势的体现

在2012年的淘宝“双十一”网络购物节中,淘宝店商几乎全部参与、系统从0时至24时全天候开放,极大地满足了不同时间段消费者的购物需求,使得消费者的主观购物收益与时间机会成本都能够达到最优;活动开始前的数周时间淘宝就开始为这场购物的盛宴造势,“限时送”“疯狂竞拍”“买一送一”等口号都在吸引着消费者的眼球,全场5折更是在价格上占据了制高点,消费者在那个时间段内,几乎一上网就能够看到相关的信息框弹出,无意中就获取了相关的信息,获取信息的成本极小;消费者口口相传,使得淘宝“双十一”吸引最大量的消费者前来购物的营销策略得以实现,最终,在短短一天内实现了191亿销售额并非偶然。

六、结论

电商之所以在时间紧缺的时候优于实体店铺关键在于其可以带给消费者更多的消费者剩余,而通过时空经济的分析理论进行分析发现,通过种种经营与营销手段增加交易重叠时间与减少时间机会成本是实现提高消费者剩余的两种最基本的方法,再配以网络信息的快捷传播,从而使得消费者在时间不足时越来越倾向于网上购物,这也道出了电商相对于实体店铺的优势所在。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46下册:33.

[2]荣朝和.交通——物流时间价值及其在经济时空分析中的作用[J].经济研究,2011(8):133146.

[3]加里·贝克尔.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m].上海:格致出版社,1976.

[4]周扬明.精益物流效益与时空经济相关性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1(3):2629.

[5]赵坚.引入空间维度的经济学分析——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批判[J].中国工业经济,2009(7).

[6]韩耀,张春法.论网络营销的基本模式[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7]周扬明.时间经济学论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电商运营方式篇2

【关键词】虚拟运营商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竞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F606.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1010(2016)09-0013-05

1引言

随着电信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以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面临着互联网企业的竞争,话音、短信等业务正受到ott业务的冲击,造成用户信息化与个性化的服务需求越来越强烈。与此同时,随着政策的陆续颁布以及后续移动通信转售业务牌照的陆续发放,再到首个虚拟运营商170号码实现通话,作为新一轮电信改革的新生事物―虚拟运营商应运而出。在此形势之下,它以注入新鲜血液、增加竞争主体的方式,提升了竞争层次,变革了电信运营模式,揭开了电信事业发展的新篇章。虚拟运营商与基础电信业务经营之间不仅仅是竞争的关系,更是合作的关系。

2国内虚拟运营商与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合作的环境分析

2.1政策颁布成为促成合作的外在驱动力

从2010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1]中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电信建设;鼓励民间资本以参股方式进入基础电信运营市场;支持民间资本开展增值电信业务;加强对电信领域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管,促进公平竞争,推动资源共享。”,到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一步进入电信业的实施意见》[2]。再到201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关于开展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工作的通告》[3]中指出,获得试点批文的转售企业可以从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购买移动通信服务,重新包装服务内容,以自有品牌开展包括移动话音业务、短信/彩信业务、移动数据业务等在内的移动通信业务。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一步进入电信业,充分发挥民间资本灵活、创新的优势,鼓励业务和服务创新,满足移动用户个性化、差异化的应用需求。

截至2014年12月底,工业和信息化部已分5个批次向42家民企发放了虚拟运营商牌照,同时虚拟运营商放号已突破百万,标志着虚拟运营商在国内已经进入了实质性运营阶段。

2.2资源互补成为促成合作的内在推动力

针对虚拟运营商,由于没有核心网、传输网等移动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只能通过转售方式提供通信服务,这一限制条件使得虚拟运营商不可能与基础电信运营商进行直接正面的竞争,而必须通过聚焦细分市场,或整合虚拟运营商的资源,采取交叉捆绑或互补等方式,实现“跨界”融合,以获得生存空间,海外的虚拟运营商的生存发展形式也印证了这一点。因此,体现在具体的运营实践上,不仅仅是虚拟运营商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运营商的支持,两者的合作同样对基础运营商自身的发展有相当大的帮助。

针对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通过合作,借助虚拟运营商的能力,弥补自身短板,进军无暇顾及或还没有能力进入的市场;借助虚拟运营商的资源,如渠道、客户群、品牌效应等,开拓增量市场;借助虚拟运营商的内容应用和创新思维,盘活“流量经营”,提升存量客户市场的价值等,这一点对于基础运营商解决国内增量市场日益饱和的现状、深化4G运营尤为重要[4]。

因此,基础运营商选择与虚拟运营商积极合作,是上述内、外因共同合力作用的结果,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和虚拟运营商发挥各自竞争优势,加强合作,是实现共赢的最优策略。一方面,虚拟运营商可帮助电信运营商提升用户份额、收入规模;另一方面,虚拟运营商融合移动通信业务完善了自有产品和服务,提升了用户黏性。

3国外虚拟运营商与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合作的案例分析

尽管虚拟运营商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出现了许多年,但真正成功的例子并不多,由于他们和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之间存在或多或少的竞争关系,因此通常会遭到打压。虚拟运营商在构建业务时,受制于运营商的开放程度和价格策略,尤其是在法规、政策不完善的情况下,运营商的风险比较大。由于受运营商的限制,业务的开发难度通常也导致了虚拟运营商难以发展[5]。但目前,英国Virgin公司与英国的移动蜂窝通信运营商one2one的合作是最为成功的。

3.1英国维珍(Virgin)运营模式介绍

英国维珍(Virgin)集团成立于1970年,经营范围涉及交通、零售、金融服务、旅游等领域。1998年,Virgin与德国电信公司的英国子公司one2one各出资1.5亿美元成立合资公司,开始其移动虚拟运营商的生涯。Virgin向网络运营商one2one公司承租网络,并由one2one公司负责全部移动电话的硬件建设,Virgin则以自己的品牌推出移动电话服务在市场上行销。2001年4月,Virgin移动被英国权威杂志mobileChioce评为“2000年最佳网络运营商”;2002年上半年Virgin已开始赢利。目前,该公司正打算以mVno的身份进入亚洲市场,并与新加坡电信公司合资,提供相关移动电话业务的服务,通过自己知名的品牌开拓市场。另外,Virgin还将在香港和台湾、日本、澳大利亚、美国等地区或国家开拓业务。Virgin通过这些合作,在英国以外的地方复制自己的运营模式,以争取成为第一个全球性的移动通信品牌。

Virgin的运营模式可以概括为:

(1)以强大的品牌进行市场推广。Vigrin有非常好的品牌效应,人们对Virgin有一种信任感,认为选择Virgin的产品和服务就是正确的选择。同时,Virgin通过塑造“价值创新”的形象使其品牌得到提升。

(2)基于资源互补的营销策略保证服务增效。由于Virgin集团旗下娱乐事业居多,一旦成为Virgin的手机用户,就可以通过电话享受到诸如购物、旅游、订票与客房预定等多种服务。在Virgin手机上预定“维珍太阳”和“维珍假期”所提供的旅游服务可以享受10%的优惠,通过手机还可以购买和租借Vigrin唱片零售店的录像带和DVD。Virgin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将这些产品实行捆绑打包服务,形成有Vigrin品牌特色的服务产品。

(3)Virgin利用其自身市场影响力,与电信运营商、终端供应商、软件及内容提供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根据市场需求来开发产品。如将预设的“无钱币”零件装配在某品牌手机里,只要打个特定电话号码,罐装可乐就可以送到顾客手里,收费自动记在话费单中。这项业务被形象地称为拨号有得喝(“DialandDrink”)。这种无钱币的消费模式将随着移动电话的全面普及而更加流行。这也说明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对虚拟电信运营商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

(4)Virgin的手机不再仅仅是一个通讯工具,而是Virgin整合各种服务的一个终端。(“这不仅仅是一部移动电话”更是Virgin的服务理念)。Vigrin的全部投资都用在客户服务上,因此它的核心竞争力就集中在客户研究和服务的不断改进上。

(5)Virgin移动是Virgin集团与one2one的合资公司,这一关系建立了虚拟运营商与网络运营商合作的坚实稳定的双赢基础。双方的合作具有互补性,one2one是英国第四家移动运营商,需要在成熟的市场中争夺市场份额,且one2one网络拥有空闲容量。而Virgin的价值在于拥有良好的品牌和成熟的分销渠道。one2one本身提供移动网络并定位于高端市场,而Virgin移动的定位为年轻人市场。

3.2对我国虚拟运营商的经验启示

(1)政府对虚拟电信运营的政策非常重要。国外许多国家对虚拟电信运营商都进行了定义,并制定了相关政策,国外虚拟电信运营商得到法律的保护和相关部门的认可。英国法律明确规定,任何一个虚拟电信运营商如果向基础运营商要求服务,基础运营商不得拒绝。在香港则规定:基础运营商必须将30%的网络出租给虚拟运营商。这对国内虚拟运营商的发展将是一个很好的启示――“虚拟运营商现在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向政府要政策,尽快明确虚拟电信运营的市场定位”[6]。

(2)在新兴电信服务领域,以新的、有特色的增值服务来开辟市场。由于传统运营商在原有电信服务领域具有多年经验,市场和客户群根深蒂固,虚拟运营商要在此争夺市场很难。所以,虚拟电信运营商要着眼于新技术和新电信服务领域,利用自身优势资源开拓新服务内容和领域。同时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品牌优势和客户资源拓展市场,并根据市场目标群体,制定有针对性的促销方案,从而开辟新的市场。

(3)和基础电信运营商结合形成利益统一体。利用基础电信运营商的资源提供电信服务,必须获得基础电信运营商的大力支持。而利益捆绑是获得基础电信运营商支持的最佳组合方式。国外成功的虚拟运营商一般都是成立合资公司,这能够充分调动基础电信运营商合作的积极性。

从国外现今的经验来看,虚拟运营商与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的合作关系也发生着微妙变化,运营商最初视虚拟运营商为竞争对手,并怀有抵制情绪,后来逐渐开始接受虚拟运营商的存在,最后运营商发现引入虚拟运营商虽然会使aRpU略有降低,但可以降低客户获取成本并大幅提高eBitDa率,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从此开始主动积极寻求新的合作伙伴以开展积极的业务战略[7]。

4运营商与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竞合策略的分析

移动运营商mno对于mVno的态度和合作模式对于mVno的生存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上一章节的分析,移动运营商对于mVno的发展持相对开放和支持的态度,这一方面离不开电信监管部门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自身市场化竞争的需要。相比较在移动运营市场的市场领先者,市场跟随者往往会采取更积极的mVno策略,和mVno保持更广泛的合作,通过这种模式来获取更多的用户市场份额和降低用户获取模式。

(1)充分实现合作双方线上线下渠道协同

无论对虚拟运营商还是对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而言,营销渠道作为决定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直接决定了电信运营商获取用户的成本与效率。

虚拟运营商可充分发挥自身渠道资源优势助力电信运营商完善渠道体系,扩大用户群体覆盖范围。如虚拟运营商Giffgaff充分利用线上渠道优势,采用社区模式打造在线运营模式,通过在线社区为用户提供购卡、充值等服务。同时,加强与用户在线互动,用户通过在线社区直接参与公司的销售、客服、营销甚至产品研发,提升用户有效性,基于新颖的在线模式,Giffgaff在第二年营收达到1900万英镑。

在移动转售业务即将上市的情况下,电信运营商、虚拟运营商需加强线下渠道协同,理清双方渠道定位,激发移动转售商渠道活力。从全球虚拟运营商发展来看,线下渠道是虚拟运营商深耕细分市场的重要法宝,Virginmobile通过下属超市、旅行社、书店等3万多家零售渠道实施业务拓展;tracFone通过6万多家零售店销售;家乐福、tescomobile等mVno依赖连锁零售渠道网络进行销售[8]。

(2)在电信运营商标准化服务基础上拓展服务方式、延伸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

目前,我国电信运营商在账单服务、培训服务、售后服务等方面形成了标准化的服务体系,面对个性化的用户服务,虚拟运营商可基于自身资源优势提供灵活的账单服务、分期付款等灵活的付款方式、一对一的用户消费指导、面对面的贴身售后服务等,形成“灵活、细心、贴心”的服务标准。如润迅通信提出的“包干管理、分类跟踪和定期联系”的服务理念,通过定期与客户沟通联系,为用户提供业务介绍等服务。并且,润迅通信根据客户的规模和等级提供差异化服务,为团体客户、高信誉客户及高端客户提供窗口服务、上门服务、跟踪回访服务、电话预约服务等更优质的售后服务。

目前,电信运营商在服务内容方面主要基于自有主营业务,对于虚拟运营商来说可延伸服务内容,不断形成“一站式专业化服务”。如全虹通信,用户可在全虹通信门店中一次性完成移动通信服务、电子产品消费、互联网应用服务等全方位的服务,让顾客感受到一体化、便利化的亲切服务。

(3)共同确定行业标准,合理参与市场竞争

在虚拟运营商参与的电信市场中,原有的行业标准不能完全适用当前市场状况,因此需要重新确定新的行业标准,包括行业准入门槛、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等。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行业经验丰富、技术成熟,可以发挥自身优势主导行业标准、规范的制定。在行业准入门槛方面,严格确定行业进入标准,对合作的虚拟运营商进行严格选择,限制不合格的企业进入虚拟运营商队伍。同时,制定严格行业规范,建立完善的淘汰机制,对违规的虚拟运营商及时进行清除。虚拟运营商也应积极参与行业规范、标准的制定,积极维护自身利益,根据自身特点确定相应的行业规范、标准,同时虚拟运营商在业务运营中也应严格遵守行业规范和标准,合理参与市场竞争[9]。

此外,基础运营商还可以在虚拟运营市场开发新的收入来源。多数虚拟运营企业不具备系统支撑能力(包括计费能力、客服能力、经分数据等),而这是业务有效运营不可或缺的能力,也是基础运营商最擅长的领域,因此基础运营商可以将这些能力产品化,打包出售给虚拟运营企业,既能提高虚拟运营企业的运作效率,也能增加公司的收入来源。

5结束语

在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在相关政策以及各自生存特点的推动下,电信运营商与虚拟运营商将迎来新的合作机遇:作为移动通信市场主体的电信运营商,虚拟运营商应借鉴互联网思维,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提升运营效率,降低用户获取成本及维系成本,在获取用户、用户服务两方面积极探寻合作,形成互补型渠道和服务体系,从而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R].2010.

[2]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一步进入电信业的实施意见[R].2012.

[3]工业和信息化部.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方案[R].2013.

[4]石靖宁.积极合作、适度管控――基础运营商对待虚拟运营商的明智之道[J].移动通信,2014(13):14-15.

[5]侯智勇.Virgin移动成功因素分析[J].中国新通信,2005(7):60-61.

[6]毕微.虚拟电信运营模式的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2004.

[7]刘克飞.基于博弈论的电信运营商竞合关系研究[D].天津:河北工业大学,2012.

[8]陈健.虚拟转售迈出实质性一步运营商寻求合作将成常态[J].新变革,2013(30):21.

[9]张志峰.牵手虚拟运营商,电信运营商挖潜渠道与服务[J].通信世界,2014(7):25.

电商运营方式篇3

面对家庭娱乐这个充满想像力的商业宝地,业界从来不缺乏有激情的冒险者。

3月30日,清华同方高调宣布,2007年公司将斥资5亿元与国内4家~5家有线运营商携手,共同推动国内有线电视数字化工作,并尝试全新的增值服务商业模式。

“清华同方在数字电视领域已有6年的产业积累,从数字电视发射机、前端系统、机顶盒、数字高清电视、数码娱乐门户网站、数字教育、数字音乐版权等技术和产品打造好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这些是我们能够给运营商提供的最大价值。”清华同方运作该项目的主体公司同方凌讯总经理唐炳辉表示。

清华同方并非是首个试图将互联网增值服务销售到客厅的公司,在此之前软件巨头微软和网络游戏公司盛大网络都曾以不同模式切入这一市场。盛大网络选择的模式是通过电脑将增值服务销售到用户客厅,而清华同方则是通过电视。

如今在通往家庭娱乐的渠道中有3股不同的竞争势力,包括2006年刚刚重新启动的直播卫星体系、数字电视体系以及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试点的iptV体系。

“有线运营商已经明显感受到来自新的传输模式的重大威胁,网络的双向化改造、增值业务商业模式的探讨成为有线运营商目前最为关注的问题。”唐炳辉认为运营商本身也有了更多动力。

重金扶助运营商

据唐炳辉介绍,作为同有线运营商合作的一部分,清华同方将在2007年无偿投入5亿元人民币帮助运营商进行数字化转换,而且还会根据实际情况追加更多资金。

据悉,在今年春节前夕,已有数家广电运营商与同方凌讯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并就诸多合作细节达成了共识。今年5月,同方凌讯将宣布与上述几家有线运营商的合作。

作为家庭娱乐的一个竞争者,数字电视体系实际上一直处于有利位置。电视一直以来都是用户客厅的核心,但是数字电视运营商始终卡在将模拟电视转换为数字电视这一关键环节上。

“由于缺乏资金,很多地区的有线电视运营商没有能力对整合完毕的网络进行整体改造,这为有线运营商的未来发展埋下了巨大的隐患。资金紧张已经成为数字电视的发展瓶颈。”唐炳辉说道。

目前,全国已有青岛、杭州、深圳、大连、佛山、太原、南京、南宁、银川等25个城市完成了市区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全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已超过1200万。但一个致命的问题在于大多数运营商从成本考虑,都选择了价格较低的单向机顶盒,这导致的一个严重后果是,虽然数字电视节目可以收看,但是有线运营商无法进行增值服务拓展。

目前大部分有线运营商进行数字电视转换的资金都来自于银行贷款。2005年初,国家广电总局与国家开发银行签署“开发性金融合作框架协议”,国家开发银行承诺提供200亿元贷款,用于支持广电行业的有线数字化工作。主要模式为用有线运营商的网络做抵押,为运营商提供整体转换及购买机顶盒的资金,运营商通过转换后提高的收视费,在5年~8年内还清贷款。但国内低廉的有线收视费使得这一模式几近流产。

而且出于风险考虑,国家开发行似乎也不太愿意提供贷款给运营商。“200亿元的贷款额度,目前只贷出去了很少一部分,做广电行业的贷款实在太难了。”国家开发行一位工作人员表示。

在这样的背景下,同方掏出的5亿元免费支票显然对运营商有极大吸引力。“运营商对这种方式非常欢迎,目前有4~5家表示了明确的意向,2~3家已经进入实质性签约阶段。”唐炳辉说。同方将承担广电运营商数字电视整体转换所需的设备、安装、维护等全部投资。

但同方此次与运营商的合作实际上也并非简单的激进之举。据唐炳辉介绍,同方目前提供的双向机顶盒价格仅相当于以前单向机顶盒的价格水平。按照5亿元的资金规模,同方和运营商的合作至少能够覆盖100万个家庭用户。而这正是试图分食家庭娱乐的同方所看重的。

盈利模式

随着业内对数字电视商业模式的探索,利用增值服务使数字电视产业进入健康循环已经成为共识。3月29日,中国银联与青岛广电宣布联手推出基于数字电视的“家付通”增值业务,使有线数字电视用户在家中手持遥控器,就可以刷卡轻松购物、缴费或进行其他支付业务。此次青岛第一期上线的业务中包括公共事业缴费(水、电、煤气、电话等)、个人自助银行(查询余额)、电视家庭超市和账单支付等增值服务。

此前青岛数字电视是典型的依靠提高月租费回收投资的模式,而此次青岛广电高调推出增值服务实际上也是国内有线运营商的一个必然选择。同方则比青岛模式走的更远。按照与运营商达成的“存量不变,增量分享”的合作原则,同方将通过获得网络运营商月租费增长部分的阶段性收益权,并且以同方现有的资源协助广电拓展增值业务,获得市场准入资格。

唐炳辉介绍,在具体合作模式方面,同方仅提供资金支持,并不参与运营。与目前国内设备企业参与投资最大的不同是,同方将依托自身优势为运营商开展增值服务提供技术及内容及运营经验等多方面的支持,与运营商共同探索数字电视的商业模式,同方希望通过与从运营商共同开展增值业务获得收益。

“同方将在此投资运作中承担主要职责,对投资方向和规模上起到决定性作用。但同方承诺在投资双方合作结束后将留给广电一个完全盈利的公司,同方不占任何股份。”唐炳辉说道。

电商运营方式篇4

随着全业务运营的深入,运营商运营的业务种类也由传统的语音业务扩展为语音、数据、互联网应用等多业务种类,面对的客户也由原来单一的个人客户变为个人客户、家庭客户及集团客户等多个客户群,而以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电子渠道凭借其低成本、方便快捷、随时随地的特点必将成为全业务运营时代的主流服务营销渠道。如何合理规划目前各电子渠道定位及发展,确定各电子渠道运营策略,为全业务运营提供有力支撑,成为运营商全业务时代新型渠道建设的重点与难点。

全业务竞争给运营商的电子渠道服务营销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在全业务运营时代提升电子渠道业务承载能力?如何将电子渠道打造成主流服务及产品销售渠道?如何探索出适合运营商自身特点的电子商务之路,都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基于上述问题,本文首先全面分析了全业务运营对电子渠道运营提出的新挑战,在此基础上详细研究了全业务背景下的电子渠道运营策略。

一.全业务运营对运营商电子渠道运营提出的挑战

全业务时代更多的业务种类、更复杂的业务处理流程要求电子渠道具有更强适应性的承载能力;此外,在产品及服务承载完成后如何吸引客户使用电子渠道,培养客户的电子渠道偏好,将电子渠道打造成主流渠道,也是面临的挑战之一;最后,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利用电子商务模式向客户提供销售和服务是大势所趋,运营商怎样克服自身机制、团队、系统平台等方面的制约,探索出适合自身特点的电子商务运营模式,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具体来说,运营商面临的挑战主要有:

1.电子渠道结构发展不合理,全业务承载能力有待提升

目前,客户对运营商渠道(实体渠道、电子渠道及直销渠道)的认知和偏好仍主要集中在实体营业厅和10086热线等高成本渠道,对于低成本的网上营业厅、短信营业厅、掌上营业厅等渠道的认知度及使用频次均较低,而且高成本电子渠道承载的业务及服务占比较多集中在业务咨询、基础功能开关、投诉等低价值业务,增值业务销售、代客下单等高价值业务占比较低,不合理的电子渠道结构及业务占比给运营商低成本高效率运营提出了挑战。

此外,全业务时代移动运营商面向的客户已不仅仅是个人客户,还包括家庭客户、集团客户,传统的基于原有系统面向个人客户的业务承载模式已不能适应全业务时代各类客户的业务需求,调整原有系统模式,实现各类业务快速、灵活、同步地在各类电子渠道客户化承载,也是运营商面临的挑战。

2.电子渠道营销能力有待提升,各精细化营销分析平台亟需打通

目前运营商开展营销活动仍主要以线下实体渠道为主要开展渠道,一方面需要在传统传播渠道(如报纸、广播、电视等)开展宣传,另一方面仍需支付社会渠道的佣金,造成营销成本无法降低,而运营商自有的电子渠道的营销能力目前还不足以支撑全部营销活动的开展,基于详细数据分析基础上的多种互联网营销模式还未广泛应用。

另一方面,各电子渠道运营监控系统、运营商已有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经营分析系统(Bi)等精细化营销分析平台尚未实现数据共享,无法为电子渠道营销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及运营依据,也限制了精细化营销工作的全面开展。

3.适合运营商自身特点的电子商务运营模式亟需确立

全业务运营时代,运营商之前的话音业务、短信业务已呈现下滑或放缓之势,业务发展顶部压力已经显现,数据流量、增值业务等与电子渠道密切相关的产品必将成为新的收入增长点。同时移动互联网背景下,运营商也越来越受到行业内互联网公司、终端厂家等方面的威胁,如一些互联网公司推出的应用(微信、Skype等)已经对运营商话音及短信业务构成威胁,并且已经开始联合终端厂家推出自己的终端手机(小米手机、阿里云手机),而一些终端厂家也开始建立自己的平台及应用商店,业务范围已经和运营商有较多交叉。

面对上述形势的变化,运营商如何结合自身特点确立一套适合自己的电子商务模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实现自身智能管道、新型渠道的转型,也是面临的挑战之一。

二.全业务背景下的电子渠道运营策略

在充分分析面临的挑战后我们可以看出,运营商必须重点在提升业务承载及渠道间协同能力方面、打通多个营销分析平台提升电子渠道营销推广等专业化运营能力方面,及结合自身特点确定电子商务运营模式实现新型渠道转型等三方面着手确定自己的电子渠道运营策略,具体阐述如下:

1.提升电子渠道全业务承载能力,协同开展多渠道运营工作,将电子渠道打造成主流服务渠道

(1)优化系统支撑能力,实现全业务电子渠道同步承载

身处互联网时代,运营商的电子渠道必须符合互联网时代快速及时、敏捷开发等特点,这也对运营商BoSS系统、CRm系统及各渠道支撑系统的支撑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各系统必须实现资费套餐、营销案及其他业务在电子渠道侧的同步承载,方可保证电子渠道同步开展相关服务。

同时随着全业务运营的来临,各系统还应根据家庭产品、集团产品的特征,同步提供完善的支撑能力,以保证各类客户均可使用电子渠道享受到所需要的各种服务,提升对全业务的支撑能力。、

(2)协同开展实体渠道、人工热线的分流引导工作,实现客户向低成本渠道的转移

对于实体渠道这类高成本渠道,目前承担了许多低价值业务及服务功能,如服务密码重置等基础功能开关类业务、营销活动奖品领取等后续线下服务,而没有承担新业务、终端体验及销售等高价值业务销售职能;热线人工则承担了业务咨询、客户投诉等职能,新业务交叉营销及代客下单等职能还没充分发挥。同时,实体渠道与人工热线作为与客户接触最直接的渠道也是开展电子渠道分流工作的主阵地,运营商应从系统及机制两方面开展相关分流引导工作。

运营商有着短信业务这一先天性优势,可以通过客户办理业务后下发的提醒短信进行电子渠道分流引导,同时对于拨打热线的客户也可以同步下发相关短信引导至电子渠道,这一点的效果在各大银行推广网上银行及手机银行方面得到了印证;此外,目前营业人员及热线人员使用的界面和客户的界面还不一致,也不利于引导客户使用电子渠道。在机制方面,应建立鼓励引导电子渠道的奖励机制,将计件薪酬、店员积分与电子渠道引导合理结合,从机制方面打下分流引导的基础,同时还应统一服务引导规范,保证服务人员服务的一致性。

(3)丰富邮件、im等多电子渠道,为客户提供多种形式电子渠道服务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迅速普及,使用电子邮件、im即时通讯工具的客户也越来越多,运营商应顺应形势变化,同步开展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等新型电子渠道的建设,如为用户提供邮件订阅及相关查询业务邮件推送功能,合理设置邮件模版,根据用户需求开展电子渠道业务推广;在飞信等即时通讯客户端设立飞信客服、飞信营业厅,为客户提供多种形式的电子渠道服务。

2.以刚性需求业务为突破,以多维度细化数据分析为支撑开展专业化运营,全面开展电子渠道推广及业务营销,向主流营销渠道转型

(1)在电子渠道推广初期,以交费、话费查询、资费套餐及营销案办理等刚性需求业务为突破,引导用户使用电子渠道

从运营商经营分析系统数据中可以发现,目前办理量较大的业务主要有交费、话费查询、资费套餐及营销案办理、新业务订购等,而这些也是客户的刚性需求业务。在电子渠道推广初期,应该重点优化及推广这类业务,必要时可以针对性开展一些营销活动,吸引客户尝试使用,让用户通过这些业务体验到电子渠道的方便快捷性,进而初步培养客户使用电子渠道的习惯,初步实现“渠道-产品-客户(CpC:Chanel-product-Customer)”的适配。

(2)打通多个数据分析平台,实现多维度数据支撑,开展电子渠道精细化营销工作

在现有各电子渠道运营监控系统(网站用户行为分析系统、短信营业厅监控系统等)、运营商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经营分析系统(Bi)之间建立统一数据共享机制,建立电子渠道侧各类主题分析模型,融合用户渠道行为数据、消费行为数据及客户基本属性等多维度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以支撑“渠道触点-产品-客户(ppC:pointproduct-Customer)”的适配性分析,为开展多种电子渠道精细化运营及营销推广打下基础。在满足客户直接业务需求的同时,通过后台精准分析客户渠道偏好和消费行为,在渠道触点和业务触点处开展交叉营销,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向其推荐相关的产品。

(3)尽快完成支撑营销的各个系统环节的改造,融合多种互联网营销模式,提升客户电子渠道活跃度

运营商和成熟的互联网电子商务公司相比,运营商的业务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支付功能、物流功能建设方面运营商都起步较晚,亟需完成自身系统按照电子渠道模式对支付、业务处理、物流等环节的相关改造,提升全业务承载能力。在此基础上才能将互联网相关营销模式与自身业务合理融合,开展相关营销,如营销活动的精准营销、资费套餐的交叉营销、新业务的推荐营销及触点营销,并以此提升客户电子渠道的活跃度,实现“营销-产品-客户(mpC:marketing-productCustomer)”的适配。

3.以支撑新增长点业务为重点,建立“统一管理两级运营”的架构,探索适合运营商自身的电子商务模式

(1)兼顾主流服务渠道定位的同时,重点支撑新增长点业务,向新型营销渠道转型

在重点提供电子渠道服务功能的同时,应重点支撑公司新增长点业务,如和流量经营相关的数据业务、应用下载及家庭产品、集团产品等,开展针对性营销宣传,充分利用已有的多种互联网营销模式,提升新增长点类业务在电子渠道侧的办理量,同时在系统支撑能力提升后全面开展终端销售、卡号销售及周边相关产品等电子商务类销售,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向新型营销渠道转型。

(2)确定“统一管理两级运营”的集中化管理架构,以统一管理促规范、高效运营,以规范、高效运营促成本节约

协同资费套餐等产品统一化的进度,同步完成“统一管理、两级运营”的集中化管理架构构建,针对不同电子渠道特点制定各渠道“两级运营”规范,明确各方职责及协同运营机制,以扁平化的组织开展电子渠道运营,提高效率;对于门户网站、短信营业厅、掌上营业厅及自助终端等电子渠道必须制定标准化的规范以明确集团、省两级各自负责的部分,对于全网统一的资费套餐、数据业务等必须制定统一的流程标准,统一运营以减少重复开发工作,保证客户体验一致性,以规范、高效运营促成本节约。

(3)针对不同业务探索不同模式,多模式协同实现电子商务转型

针对运营商不同业务,探索不同电子商务实现模式,如针对终端销售既可以采取B2C的模式,即由运营商扮演商家的角色直接面对客户,也可以采用B2B2C,由运营商搭建平台作为终端厂家和消费者沟通的渠道;对于号卡销售即可以采取B2C的模式,由运营商直接服务客户,也可以采用类似团购网站的o2o模式,由客户线上预约,前往线下营业厅办理,充分发挥运营商实体营业厅分布广泛的优势;而对于资费套餐,则应在系统支撑后采用C2B模式,由用户根据自身需要自由定制适合自身的套餐。总之,正如电子商务模式不断变化一样,运营商电子商务模式也不会一直保持不变,多模式协同为客户提供多种选择是实现电子商务转型的必经之路。

电商运营方式篇5

近日,1号店表示,目前已经和50多家传统零售企业签订了网店代管协议,到年底,其代管的企业数量有望破百。1号店的网店代管,源于其6月底推出的“SBY”项目,即“ServicebyYihaodian”。

据1号店供应链规划总监王嘉豪介绍,“SBY”项目主要面向希望进军电子商务领域而又缺乏电商运营能力的传统企业。王嘉豪表示:“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传统企业试水电子商务的需求不断上升,但苦于缺乏经验。1号店的‘SBY’项目通过开放1号店的供应链平台,为传统企业进入电子商务领域,开发网上销售渠道提供一个专业、高效而又低成本的方式。”

1号店的代运营并不是首例,国内代运营业务发展较早,且有一定规模。只是此前更多的是一些第三方公司提供代运营服务,电商本身加入代运营还处在试水阶段。

合作共赢

1号店的代运营是一种合作共赢的方式。

传统零售企业借助1号店的“SBY”服务,可在系统集成、营销推广、仓储、物流等方面共享1号店的平台。1号店董事长于刚表示,“1号店的库存管理、产品管理、订单跟踪以及配送能力等可以支撑1号店做第三方业务。”

电子商务发展十多年以来,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网上购物的人越来越多。而这种消费方式的改变必然给传统零售企业造成一定影响,一定程度上压缩了传统零售企业的生存空间。但电商对传统企业而言,是完全陌生的领域,贸然尝试或许会得不偿失。

根据中国连锁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仅有7家连锁百强开出了网店。而更多的传统零售企业选择了与代运营商合作。1号店的代运营服务只推出两月,合作的传统零售企业就已有50多家就是鲜明的例子。

选择代运营,传统零售企业可享受对方提供的服务,如营销推广等,还能共享其仓储、物流及客服等。依靠对方的运营经验及已有资源,传统企业既能拥有网店又能减少投入,甚至还能以此获得相关的电商运营经验。

而1号店能满足传统企业的相关需求。1号店成立于2008年,是以销售日用百货为主打的大型网购商城。尽管1号店创立以来,交易额一直不断攀升,但1号店至今仍未能实现盈利。

在此情况下,1号店与50家传统零售企业签订网店代管协议,做起“代运营”的生意,最大化利用其拥有的专业人才、物流、仓储、客服等资源,从而获取资金,以缓解亏损压力。而1号店方面坦言,为传统企业触网提供第三方服务,是公司提升自身供应链运营效率、摊薄成本的有效途径。

可见,1号店的代运营对合作双方均有益处。此前,电商开放平台、吸引联营商家入驻,已成为大型电商争先恐后探索的方式。如今从事代运营业务,给传统企业做网店“管家”,则是继开放平台后,电商企业开辟新盈利点的探索。

电商新方向

甚嚣尘上的价格战背后,是各大电商无止境地烧钱,而盈利问题依旧是个硬伤。为寻求发展,电商或平台化,或联营,凡此种种,都为代运营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虽然目前电商依旧保持高速增长,但电商整个行业都面临毛利率低且亏损不断的困境。据了解,京东商城2011年的毛利率为5.5%,净亏损13亿元。而后入局的苏宁和国美,在电商领域也是大把赔钱。苏宁上半年净利大降近三成,国美电器更是8年来首次出现亏损。面对连续不断的亏损,电商必须寻找新的盈利点。在探寻过程中,联合运营模式以及电商开放平台被电商广泛探索;而目前的代运营已成为电商盈利模式新的探索方向。

目前中国电子商务发展迅速,据艾瑞咨询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Q2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为1.88万亿元。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电商的重要性。但是传统企业缺乏电子商务运营经验,由此产生了对代运营业务的需求。根据艾瑞网去年的《2010-2011年中国电子商务第三方服务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电子商务第三方代运营市场交易规模达到108.9亿元,而2012年该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590.3亿元。如此广阔的市场,众多企业蜂拥而至已是必然。但与1号店的代运营不同的是,目前的代运营方更多是一些第三方公司。

代运营公司主要为传统企业提供网站建设、营销推广、分销渠道、仓储物流等服务。目前代运营业务拥有不错的市场,且利润不错。代运营公司的盈利模式有佣金、服务费、流水倒扣等,佣金比例从10%至40%不等。

国内大型运营商瑞金麟网络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公司将与更多品牌企业合作,到年底时预计合作品牌将增加到60个。”目前该公司的服务企业包括中粮、李锦记、金六福、圣大保罗等近30个国内知名品牌厂商。而另一家代运营商兴长信达的业绩同样可圈可点,其负责人表示,“天猫去年销售额增长接近300%,我们的成长速度不会低于这个数值。”

电商运营方式篇6

1.1手机电视是传统信息接收方式的一种补充

手机电视是传统信息接收方式的一种补充,它弥补了社会人群的信息接收结构。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的社会,只要身处其中,人就需要信息。人们可以从多种途径获取信息,但是有时可能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导致我们想要的信息没有及时看到或听到,这种时候手机电视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种缺陷。

1.2交互性和娱乐性

手机电视的出现将会是电视的一个革命,单纯的广播式将会被互动式所取代,用户从被动的接受转变成主动的收取和选择,可以非常方便地进行视频节目的定制和互动操作。

2手机电视的运营模式

2.1电信运营商单独运营模式

该种运营模式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运营模式。在国际上,很多移动运营商早就认定手机电视将是下一个杀手级应用,有可能在将来取代现在的语音服务或者短信服务。在这种运营模式下,移动运营商可以利用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或者重新建设一个以地面数字电视广播标准为实现技术的地面广播网络,并可以利用地面蜂窝移动通信网络提供上行的用户管理,鉴权和计费。在这种运营方式下,广播电视部门不仅提供服务内容,而且还需要向移动运营商提供一定的频段供其建设地面广播网络。如果移动运营商仅仅是单纯的利用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建设下行的手机电视业务,则广播的频率资源需要使用现有的蜂窝移动通信频率,或者采用imt-2000扩展频段,或将来的imt-advanced的频率。如果移动运营商另外建设新的地面数字广播网络,除了需要蜂窝的频率外,还需要广电现有的UHF或者VHF频段建设地面的数字广播网络。

2.2广电运营商单独运营模式

目前在我国各地的试验系统和计划商用的系统都是广电系统建设和组织的。广电系统可以使用两种方式实现手机电视,既可以采用卫星实现方式,也可以采用地面广播实现方式。受国家政策的影响,广电系统在手机电视方面有其特有的优势,既有VHF/UHF和广播卫星的频率,又有广播的服务内容,但由于目前广电网络只能够提供下行通道,这对手机电视业务的开展会产生一些阻碍:(1)用户认证问题;(2)计费和收费问题;(3)无法提供节目定制和互动等用户个性化服务。

2.3合作运营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移动运营商提供上行服务,负责用户的鉴权、计费和提供个性化服务,而广电网络负责提供下行服务。合作之后广电运营商不必再考虑移动用户管理的问题,通过与电信运营商进行网间结算即可获得收入。另一方面,通过支持手机电视业务,不仅能够提高已有网络的使用率,增加网络收益,同时,电视和用户的信息交互和互动还可以提高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通过合作解决了频率资源紧张和经营许可的问题,而且不必增加建设广播电视网络的大量投入,通过与广电运营商的网间结算可以获得相当的网络收益,并且能够提高移动数据业务的使用率,增加网络自身的收益。

2.4中国手机电视业务运营模式分析预测

手机电视的三个重要环节分别掌握在两个阵营的旗下:电信运营商掌握着终端和上传网络,而广电部门从本质上可以界定为Sp(增值服务提供商)或Cp(内容提供商),是内容和下行网络的主导者。双方都可以通过其他手段绕开对方的权力范围开展手机电视业务。比如广电部门可以使用mp4和车载电视作为接收终端,舍弃上行通道,只做广播和直播业务;而电信运营商则可以通过升级2G或3G网络,加大下行带宽,开展视频点播和互动业务。

随着三网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未来在我国手机电视的商业模式中,广电和移动运营商合作的可能性最大。通过合作,广电与移动运营商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为用户提供无缝的上、下行网络,这样推行手机电视业务就具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广电和移动运营商的合作将成为手机电视业务长期发展的关键,广播电视技术和移动网络二者的融合将会是手机电视业务发展的趋势。但由于广电业与电信业多年的竞争合作关系十分微妙,要实现真正的融合,还有待时日。不过在手机电视发展的初期,移动运营商也可单独运营。

3手机电视面临的问题

3.1管制政策方面

各国管制的主要内容包含频率分配、许可证发放、行业运营管理等,而各国有着不同的限制政策。就目前来说,我国尚无全面的有关政策出台。

3.2恶劣的无线接收环境

无线接收环境带来了多径问题,接收到的信号是来自不同路径的发射信号的矢量叠加。

手机电视业务必须为以不同速率运动的移动用户提供高质量和可靠的视频传输,包括基本静止的室内用户,低速跑动的移动用户(小于30km/h)和处于高速运动的车辆中的用户(大于100km/h)。接收方相对于发送方的运动会产生多普勒频移,此频移与相对运动的速度成正比,它会导致相邻载波的干扰,影响载波之间的正交性。系统设计者希望解调器具有较大的多普勒频移范围,它是衡量无线电信道时间选择性的尺度。

3.3手机电视使用终端

在手机系统设计中,功耗是设计者最为关心的因素之一。移动电视业务的引入不能以过多地牺牲待机时间为代价,毕竟手机的首要功能是通话。以往的地面数字广播标准,比如DVB-t,虽然在高速运动下有不错的接收性能,但并没有为移动接收的功耗作特别的设计和优化;目前较省电的DVB-t前端也要消耗约300-500mw的功耗,这对手机的电池而言,还是不够经济。在移动电视业务给手机引入的功耗中,接收前端大约要占到80%的比例,因此,选择针对功耗专门设计的移动电视标准,设计低功耗的调谐器和解调器,是芯片设计者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4结语

手机电视业务在我国的发展还有诸多的问题有待解决。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业务的相互融合,以及业界为手机电视所做的诸多努力,手机电视的未来必定一片光明。

参考文献

[1]郎保真.手机电视的频率使用及在我国面临的发展问题[J].移动通信.2006,(7).

[2]李立宏,黄金.手机电视接收端系统层解析与实现金[J].电子技术应用.2007,(10).

电商运营方式篇7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思想;民营快递;电子商务;共赢合作

1.电子商务与民营快递概述

1.1电子商务的概念与范围界定

1.1.1电子商务的概念

电子商务是指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数据库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借助因特网进行联系,有效地组织商务贸易活动,实现整个交易过程的电子化。这个过程既包括网上广告、订货、付款、客户服务,也包括货物的投递、销售、市场调查分析、财务核算等。

1.1.2本文所探讨的电子商务范围的界定

传统的观点是将企业的电子商务模式,归纳为B2C、B2B、C2B、C2C等四种经营模式。本文探讨电子商务与民营快递的共赢发展,主要从B2C和C2C这两种电子商务模式入手,探讨电子商务与民营快递共赢合作的可能性和途径。

选择这两种模式的电子商务作为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因为目前这两种模式的电子商务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联系最为密切,对民营快递的需求最为迫切,而且民营快递与他们之间的供需矛盾也最为突出,因此希望通过对两者共赢合作的可能性和方式进行探索,以期对他们的矛盾现状有所改善,这使本文的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2民营快递概述

1.2.1快递与民营快递的概念

快递(express),是兼有邮递功能的Door-to-Door物流活动,即指快递公司通过铁路、公路和航空等交通方式,对客户货物进行快速投递。

新《邮政法》认为,快递是在承诺的时限内快速完成将信件、包裹、印刷品等物品,按照封装上的名址递送给特定个人或者单位的寄递活动。

综上所述,所谓民营快递即民营快递公司通过铁路、公路和空运等交通方式,在承诺的时限内快速完成将信件、包裹、印刷品等物品,按照指定的姓名和地址递送给特定个人或者企业的寄递活动。

1.2.2民营快递的业务板块及特点

目前,我国快递市场分为国内同城快递、国内异地快递和国际快递三大市场板块,相应地有民营快递公司、国有快递公司和外资快递公司三大市场主体。民营快递作为三大市场主体之一,其经营范围也包括国际快递、国内异地快递和同城快递三大业务板块。

(1)国际快递业务

国际快递业务主要是指物品的发运地和收货地分别位于不同国家的快递业务,是集资本、技术和知识为一体的业务,因而也是利润最高的业务,被喻为高端快递业务。由于国际快递区域跨度非常大,对物流软硬件设施的要求也非常高,再加上境外业务准入门槛高、服务要求高。民营快递经营国际快递业务的并不多。

(2)国内异地快递业务

国内异地快递主要是指物品的发运地和收货地分别位于国内不同城市的快递业务。由于国内异地快递要求企业具有相应的快递物流网络和硬件设施,所以只有那些实力比较雄厚的民营快递企业才有能力经营国内异地快递,如“四通一达”和顺丰等。

(3)国内同城快递业务

国内同城快递主要是指物品的发运地和收货地位于国内同一个城市的快递业务,是近年来快递业务中增长最快的部分。同城快递业务对软硬件设施的要求较低,属于低端、高度劳动密集型业务,利润空间也相对较小。也正因此,目前在我国各类快递公司中,经营同城快递业务的占得比例也最大。由于我国该业务板块的民营快递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同质化竞争激烈,同时又缺乏有效的市场监管和完善的法律法规,同城快递市场比较混乱,亟待规范。

2.电子商务与民营快递的现有合作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2.1电子商务与民营快递的现有合作模式

2.1.1C2C环境下的合作模式

C2C环境下,电子商务与民营快递典型的合作模式是推荐物流。推荐物流策略是2006年由淘宝网提出的,淘宝网以自己的名义将各大快递企业组织起来建立的一个全国性第三方快递物流服务系统,快递公司通过与淘宝网签约进入其推荐物流行列,买方在购物时可以选择网络平台上所提供的快递企业,快递企业因此可以直接通过网络平台获得买方的姓名和地址等运单信息。目前淘宝网的推荐物流包括emS、申通、韵达等十多家快递企业。

2.1.2B2C环境下的合作模式

B2C模式中的B类型多样,公司种类差异较大,对物流需求的差异性也较大,选择了多种物流模式,大致可分为自营、外包和混合模式三种。

由此可见,B2C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对物流的需求差异比较大,对民营快递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价值链末端配送的部分,因此其对民营快递的依赖比C2C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要小很多。

2.2电子商务与民营快递现有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

无论是B2C还是C2C电子商务模式下,双方的合作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民营快递目前实力有限,处于发展初期阶段,与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比较起来,还有一定的差距。

(2)民营快递在电子商务快递物流价值链上处于末端被动地位,双方合作模式欠佳、尚未统一认识,民营快递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3)快递物流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电子商务物流市场监管有待完善。把目前电子商务快递送达不及时、货物丢失、开箱验货等所有跟电子商务快递物流价值链末端相关的客户抱怨和市场反映全都归结到快递物流身上,显失公平。

3.基于SCm思想的电子商务与民营快递共赢合作

3.1基于SCm思想的电子商务与民营快递共赢合作的基本思路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思想,把电子商务和民营快递所形成的价值链看做一个整体来规划和运作。这个价值链共有三方主体:⑴民营快递物流的需求方,即B2C和C2C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卖方;⑵民营快递物流供给方,即民营快递物流企业;⑶电子商务网络平台下的买方。

基于供应链管理思想的电子商务与民营快递共赢合作的基本思路如下图1所示:

图1基于SCm思想的电子商务和民营快递合作运营流程图

(1)C2C电子商务模式下双方的合作

借鉴日本“宅急便”的运营模式,民营快递在城市内的各个合适地方设立点,审核收取寄件人的货物,送往城市内的区域分拣站进行分拣,如果是同城快递直接派送,否则送往区内配送中心;然后再通过干线运输运往目的城市所在地的区内配送中心,如果民营快递的服务网络覆盖的范围足够大,则需在区内配送中心下设区内分拣站,功能相当于二级配送中心,在经过分拣后派送至各个点,等待收件人取件,或者送件上门。

(2)B2C电子商务模式下双方的合作

B2C电子商务模式下的卖方都是有相应规模和实力的生产企业或者商业销售企业,他们的货量比较大,网上销售前可把货物集中存储在区内配送中心,民营快递企业通过与电子商务共享的信息平台接受配送信息,如果是同城的货物直接配送,否则由民营快递企业通过干线运输调货至目的地城市所在的区内配送中心,然后通过分拣配送中目的地各个点等待收件人取货或者送货上门。

3.2基于SCm思想的电子商务与民营快递共赢合作的具体操作

在上述电子商务和民营快递的共赢合作模式中,合作思路比较清晰,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始终要把最终消费者的利益放在首位,确保整个价值链的一体化运作,才能达到共赢的最佳效果:

(1)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和民营快递共同投资建立相应的硬件设施,按照投资比例共享利润,这里的硬件设施主要指在整个价值链中发挥核心作用及初期投资较大的区域配送中心和二级配送中心,比如区内分拣站等。当然,也可以通过需求政府支持,电子商务企业、民营快递、政府三方合作整合现有资源,建成社会型的配送中心,主要由民营快递物流企业进行具体的运作管理,除了合作双方使用配送中心外,还可以以租赁的形式承租给需要的电子商务企业。

(2)对于C2C电子商务模式下的发件人,民营快递企业整合现有的点和规模小、实力有限的同城快递企业参与城市内点设立和运作,这里可以借鉴日本“宅急便”的运作思想,在城市各个点收取发件人的货物,当然也可以应发件人的要求提供增值服务——上门取件,但应收取额外的增值服务费;同理,送至目的地后,通知收件人到点取货,也可以应收件人的要求送货上门,收取额外的增值服务费。

(3)对于B2C电子商务模式下的发件人,由于这类发件人多是规模和实力比较大的企业,民营快递和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共建的区内配送中心可以选在该类企业货源地集中的地方,保有相应的库存直接进行同城配送,然后在货品需求集中的城市建立二级配送中心,再进入同城快递系统。区域和区域配送中心之间通过集装的干线运输,尽可能达到规模经济,优化成本。

(4)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和民营快递企业之间在整个运作过程中同时共建信息平台,共享信息,及时把握货物的流向、流量和在途情况,做到网购的买卖方和快递企业随时掌握货物具体情况。

(5)快递运作过程中最核心、最复杂的工作是分拣和递送,因此分拣系统尽可能实现自动化,城内递送时尽可能优化配送线路,限时、保质保量地配送。同时,民营快递企业要注重一线快递员综合素质和归属感的培养,强化价值链“末端”员工的竞争力,打造最佳合作和执行力强的管理团队。

(6)针对B2C模式下的B,民营快递最好专注于一个行业的电子商务企业做精做强,比如家电行业、服装行业、食品行业等,有能力时再兼顾多个行业。针对于C2C模式下的卖家,民营快递也可把销售一个行业商品的卖家整合到一起进行运作。这也就意味着,可以把整个快递市场按照商品所在行业进行分类,不同的民营快递专注于不同的行业,提供差异化服务,做专做强。

(7)上述运作同样也可接受非电子商务企业的委托提供快递物流服务。

4.结束语

近年来,电子商务和民营快递都迎来了高速发展的飞跃期。电子商务需要民营快递完成“最后一公里”的实物递送,民营快递需要电子商务巨大的货流量。双方相互依赖,应共同合作、共谋发展,为了确保电子商务和民营快递共赢合作的具体实施,建议从国家立法、快递物流服务水平、快递物流信息化、政府支持、人才培养几个方面加快民营快递的健康发展,为双方共赢合作创建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吴传岭,施国洪.促进快递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分析[J].财经论坛,2010(12).

[2]沈吉仁,王洪波.电子商务条件下我国企业物流模式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6(11).

[3]刘建新,张洪斌.构建和谐是我国快递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行政管理,2007(8).

[4]王道平,杨永芳.民营快递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10(4).

[5]沈群力.民营快递企业的市场状况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

[6]郭法霞,李少客.浅谈我国民营快递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交通科技,2010(2).

电商运营方式篇8

关键词: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经济贸易;贸易方式;宏观管理方式;运行机制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740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2-0011-02Doi:10.13535/ki.11-4406/n.2016.12.005

1电子商务的概念及其特点

电子商务主要是指利用开放的互联网网络环境,打破商业贸易时空界限,促成交易双方在不相谋面的状态下达成合作交易的新型商业运作方式。因互联网本身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全球性,以其为依托的电子商务运营成本也相对较低,交易效率高。随着商业经济全球一体化深度显著提高,电子商务已成为了全球各国进行商业贸易往来的重要手段。就电子商务运营结果而言,电子商务的存在不仅为商业往来提供了更多的贸易机会,减少了交易双方的贸易成本,提高了交易双方乃至各国的经济效益,还变革了传统的国际贸易方式,使得国际贸易得到更多的创新契机。

目前,电子商务主要呈现出以下三个主要特点:

1.1电子商务能提供较丰富的现代信息技术服务

随着互联网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加快,电子商务赖以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服务功能也越来越丰富,如计算机软件程序设计多样化、信息处理速度明显加快、信息传输质量高、整个计算机系统得到优质建设与服务等。就整体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体系而言,其充当着连接交易双方的桥梁作用,有利于交易双方打破时空限制,更快达成自身的交易目的。

1.2电子虚拟市场形成

电子商务以开放式的互联网环境为载体,可直接实现不同地域交易双方的合作,这也促成了电子虚拟市场的形成。相对于当下普遍流行的实体贸易而言,电子商务促成的电子虚拟市场,无疑为商品、服务销售提供了更畅通的交易渠道。

1.3全球化市场形成

传统的经济贸易市场是实体交易市场,其低速交易决定了企业商品、服务交易难以无限扩大其市场贸易规模。而电子商务的出现使商品以数字化信息的形态得以迅速传输给需求者,大大打破了实体交易的时空限制。加之电子商务具有开放性和全球性,促使利用电子商务开展贸易的交易主体也能轻易地将交易范围由原来的本国经济市场扩大到全球化大市场中,全球化市场正式形成。

2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2.1国际贸易公司虚拟化

电子商务贸易突破全球贸易地域限制,大大方便了国际贸易公司的国际贸易服务往来。因电子商务操作便利、成本低、信息传输效率高,国际贸易公司往往会采取战略联盟的方式构建与共同经营虚拟公司。而国际贸易公司相互合作形成虚拟联盟,并利用虚拟经营方式开展贸易合作与竞争,不仅有利于提高商品、服务信息传达与传播的效率,还有利于信息化发展模式更适应现实贸易发展的需要。同时,国际贸易公司虚拟化还可强化国际贸易的个性化交易与多样化交易,细化贸易市场分工与合作,提高各种资源的互补力度与互相利用效率,最终形成利益共享的贸易状态。由此不难看出,电子商务下促使国际贸易公司实现虚拟化,带来的影响是巨大且有利的。

2.2虚拟贸易空间形成

运用电子商务进行虚拟交易有利于强化网络虚拟交易信息的交换速度,创造出更具实用价值的资源,进而构建全新的虚拟贸易市场空间。在这个虚拟贸易空间中,传统实体贸易的地域限制、时间限制都被打破,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市场正式形成。该全球市场是比实体市场还要广阔的市场,而且在这个更广阔的全球贸易市场中,信息快速流动提高了资本要素、物品要素、技术要素等多项要素的优化配置效率,使得全球各个市场在虚拟贸易空间的带动下进一步向前发展,此时,各国的贸易联系也越来越紧密,贸易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可以说,电子商务促成虚拟贸易空间,是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

3电子商务下的国际贸易创新表现

3.1国际贸易方式创新

电子商务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际贸易方式的创新,其主要表现有:(1)电子商务作为虚拟化的国际贸易方式,已成为现代国际贸易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目前,国际贸易往来各方都已选择电子实时沟通方式,而不再选择面谈等实体方式来交换贸易信息;(2)在电子商务的优势影响下,形成了两种突出的国际贸易方式,一种是完全国际电子商务,另一种是不完全国际电子商务。其中,前者重在指通过电商方式完成国际贸易各方的商品供应活动与业务结算活动,即在完全国际电子商务中,商品、服务的交换完全是在虚拟网络上完成的。而不完全国际电子商务则是指商品、服务信息需在一定程度上依赖虚拟网络,但商品交易、服务交易还需通过一些传统渠道来实现,即不完全国际电子商务是一种线上线下相互配合的国际贸易方式;(3)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推动了贸易单据纸质化转化成了贸易单据电子化,并由此优化了国际贸易程序,变革了传统的交易方式。贸易单据的纸质化,一方面符合全球低碳经济理念,减少了木材等原材料的损耗,另一方面又提高了信息的储存质量,增加了储存空间,减少了实体储藏室资源浪费,使得储藏室等实体资源得到更优化配置,进而降低企业单据等资料的储藏成本和整体运营成本,间接提高了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总体而言,电子商务是通过国际贸易电子化、信息化、自动化、规模化乃至实时化等手段来促进国际贸易方式发生变革与创新的。

3.2国际贸易宏观管理方式创新

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给国际贸易监管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同时也对国际贸易宏观管理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电子商务发展新特点,国际贸易宏观管理方式创新手段出台――电子政务。具体来看,主要表现有:(1)我国依托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对出口商品的配额推行了电子招标方式,使参与招标的企业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投标资格认定及商品使用配合调整信息;(2)进出口商品可直接通过网络申请的方式从外经贸主管部门申领进出口许可证,而无需按部就班到多个实地窗口办理进出口许可证;(3)在海关方面,电子化的海关管理与海关电子报关管理系统出台,大大简化了报关手续;(4)我国在商品检验检疫管理方面正式落实了进出口商品管理系统内数据通信网,使进出口货物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取得受理报验与签发商检证书等重要证件;(5)外贸业务整体运营过程实现了完全电子化。即国际贸易客户或相关贸易伙伴均可通过符合国际标准的网络货物跟踪系统实时查阅货物物流情况,大大降低了信息查阅成本,减少了货物丢失风险,也降低了商品的风险控制成本。不难看出,国际贸易宏观管理方式的创新给国际贸易各方都带来了较大的好处。

3.3国际贸易运行机制创新

电子商务加快了国际贸易信息的流动使依托信息交换为载体的网络虚拟市场正式形成,并由此创新现行的国际贸易运行机制,使世界市场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具体来看,国际贸易运行机制的创新主要表现有:(1)国际贸易管理组织得到进一步改革与创新。国际贸易企业构建电子商务运营模式,不仅可实时查看企业的财务、物资报表等经营情况,还可直接利用电子商务网络后台统计企业内部数据与外部客户贸易外来数据,从而使企业上层管理者能够迅速把控企业的真实运营情况,进而针对企业发展做出正确决策,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同时企业内部治理与内部控制得到明显优化;(2)在电子商务优势的影响下,依托信息技术进行全球化经营贸易活动的新型企业组织形式,即电子公司正式形成。电子公司有效整合了互联网优势与企业经营优势,使得企业能够跨越国界限制与他国消费者进行实时双向沟通和贸易往来,进而提高国际贸易的整体效率;(3)在电子商务下,国际贸易商品、服务都直接转化成了数字信号,有形与无形贸易之间的界限越来越不清晰;(4)电子商务打破时空限制,突破了传统贸易时空限制和国际贸易往来限制;(5)流动于国际贸易市场的信息得到充分利用,国际贸易市场信息不对称现象和市场垄断现象明显减少,资源的整体优化配置效率提高;(6)电子商务强化了国际贸易竞争。电子商务是全球经济飞速发展的新产物,其出现与发展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商家与消费者的联系,从而在促使商品生产、服务在全球市场流动的同时又增强了国际贸易的竞争。

3.4国际贸易营销方式创新

电子商务的出现与发展推动了市场营销的巨大变革,也促进了国际贸易营销方式的创新,其中电子营销的出现就是最好的证明。首先,相比传统的国际贸易营销方式,电子商务利用互联网的互动性,在帮助企业挖掘客户时使企业更关注客户的需求,并尽可能为企业谋求最能满足客户需求,且又能让企业获取最大化利益的营销决策。在电子营销互动功能辅助下,客户对商品的选择主动性得到了进一步增强,买卖双方双向互动交流趋势愈加明显;其次,利用电子营销,国际贸易中企业与客户形成了牢不可破的“一对一”营销关系,即网络整合营销的创新。这种营销关系的建立,使客户对企业商品、服务更加信赖;再次,随着电子商务逐日深化,互联网使企业与客户的关系愈加密切,网络定制营销方式随之而生。客户可自行设计自己想要的商品与服务,交由企业帮忙定制,以完成自己的商品需求。这种新型营销方式不仅节约了客户的需求时长,还减少了资源浪费,提高了企业与客户双方的经济效益;最后,电子商务催动了“软营销”方式的流行。在电子商务之前,企业主要采用传统广告和人员推销两种营销方式将商品、服务信息灌输给客户,进而提高客户的选购欲望。但“软营销”则不同,它通过对“网络礼仪”进行包装,如品牌故事、优美文章等吸引客户,使得客户能够感受到商品、服务的优势,进而产生消费欲望。可以说,以上四种国际贸易营销方式的改变,都把客户需求放在了第一位,这是营销方式创新的最大变革之处。

4结语

电子商务作为国际贸易工具的一种创新性手段,在国际贸易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电子商务推动下实现的创新性国际贸易方式、宏观管理方式、运行机制和营销方式已产生了惊人的经营效益,因此,当下切不可忽视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创新的功能。

参考文献

电商运营方式篇9

关键词:运营商去电信化移动互联网互联网智能手机

中图分类号:F6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6-168-02

自3G牌照发放,中国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之后,运营商面临的冲击正在日益加大。语音和短信业务一直是运营商的主要收入来源,而今,互联网巨头、终端生产商正联合起来蚕食鲸吞这块蛋糕。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也带来了运营商数据接入比例及数据流量的大幅提升,但是所带来的数据接入及流量的价值在移动互联网产业的整体价值中的占比却呈下降趋势。类似微信、陌陌、米聊、Skyp等ott迅速成长为运营商的强有力对手,运营商“管道化”危机日益加重。

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消费者的变化可以描述为从“上线”到“永远在线”,这就是移动互联的本质。截止2010年上半年,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2.77亿,上半年新增4334万,增幅为18.6%。其中只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占整体网民的比例提升至11.7%。

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正在改变人们的行为、互动方式、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据统计,公交车上90%的人会低头玩手机,92%的人上厕所会玩手机,在一天中醒着的时候平均每6分钟就会看一次手机。有39%的人在看电视的同时用手机,15%的人在聚会或者购物的时候使用手机。

移动互联网为内容服务提供了巨大的商机,内容服务收入占比越来越大,而在该领域占主导地位的运营商正面临来自服务提供商、互联网巨头和终端制造商的强力挑战,运营商正因对内容服务的失控而离原有的产业链主导地位愈来愈远。运营商无法再独家完成业务的提供,必须将自身的能力开放出来与第三方合作才能形成完备的业务全流程,“用户+运营商+信息服务提供商”将构成相互渗透的双边乃至多边的市场模式。运营商的收入也不再仅由用户规模来决定,而是与信息服务息息相关。

3G之前的电信运营商同时担当了传统通信服务和互联网基础网络服务两个角色。其天然的资源驱动而非能力驱动的优势,造就了其简陋的商业模式和心智模式。电信运营商是离互联网最近又最远的企业,关键在于它是以这种与互联网格格不入的模式为互联网提供基础服务。

电信运营企业的组织管理方式是以金字塔式的行政命令层级式的形式存在,实现全程全网的业务和服务的一致性和统一性,以及无差异性。所谓“电信化”,就是命令、统一、封闭、规范,即以追求标准的高度一致和高度协调的行为一致,确保电信服务的有效和一致付而建立起的一整套组织管理制度以及与之配套的企业文化。

电信运营商在思维方式上,习惯性地视自己为管理者,这种电信运营商中心化思维来自于全程全网的技术体制惯性,也来自于政府有关部门的委托性执法要求。这种思维方式,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电信运营商的去中心化,必然影响着运营商的发展,也影响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电信专家韦乐平提出“去电信化”的观点:“首先,运营商的外部环境日益恶化。我们不仅面对日益非理性的运营商间竞争、制造商间的竞争,以及来自it和有线电视业的挑战,而且,更重要的是面临日益严峻的外部ott运营商的挑战;同时,业务主体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话音收入日益边缘化、免费化,但爆炸式增长的数据业务耗尽了网络资源的同时却很难带来相应的收入;电信企业在资本市场的地位日益的低值化……其次,运营商追求的“电信级”在意味着高质量、高可靠的同时也意味着高复杂、高成本、高浪费,而且“复杂”、“浪费”都需要运营商埋单。……最后,运营商在进入移动互联网领域是也暴露了创新乏力。……全球运营商几乎都没有任何值得一提的成功案例。所以,只有去电信化,转变观念,这才有希望。”

在韦乐平看来,电信企业“去电信化”包括两方面:(1)心智模式和商业模式上的去电信化,用互联网的思维来经营电信业务;(2)实现技术上的互联网化,如流量ip化、架构扁平化、业务平台融合化、网络it化、质量合理化、网络成本全局最优化。

实际上,韦乐平的“去电信化”一系列主张,在数年前已多次提出。当运营商启动3G业务时早就应该多少预见到今天的局面,但当时电信运营商很难听进去“去电信化”的建议。现在运营形势严竣之际,电信运营商才通知各级管理人员研读该文,已经有些晚了。

正如“破坏性创新”理论的创始人克里斯腾森指出的,新产品的颠覆性是以加速度显现的,“在位企业”很难与洞彻行业未来的远见有感应,因为企业既有的资源、流程、价值观(RpV)是由企业特定的成长路径决定的,典型性的资源和价值观对于非典型性的未来生态具有天然的排异性(傲慢和偏见)。习惯了强势地位的企业在预见未来的时候往往总是只看到机会而忽略挑战。

很多人认为“去电信化”就是电信运营商将过去的模式全部抛弃,完全转变为互联网企业的思维,这并非理性的解读。韦乐平表述得较为清楚,“去电信化”指的是固本清源,去除那部分阻碍运营商迈向更先进企业的不合理模式,运营商没有必要也绝不可能完全转型为互联网企业。

移动网和互联网的结合,给用户需求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从单一的语音交互发展到无时不在的个性化的信息交互,因而也导致了移动互联网业务模式的变化,业务不再是单一地提供网络能力,而变成“网络能力+信息内容+服务”。

移动互联网的商业发展模式可以归纳为一个包括“用户模式”和“盈利模式”在内的“双模模型”。用户模式包括用户规模、用户体验和用户粘性3个要素。盈利模式则包括前向收费模式、后向收费模式以及衍生收费模式。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首先必须建立用户模式,通过聚集人气形成巨大的用户空间。然后建立盈利模式,在已经成形的用户空间里寻找合适的商业价值,实现商业目标。

面对日益加剧的竞争以及ott业务的冲击,电信运营商进行转型,在“去电信化”的方向上做一番努力,是大势所趋。

一方面,作为基础通信服务提供商,在向公用事业转型的过程中,需要去除那些复杂的功能特性和冗长漫长的流程管理机制,尤其是在过度承诺的服务质量上。

另一方面,电信运营商应研究互联网时代的前后向收费商业模式,结合电信的前向收费特点和优势,构建灵活的前向、后向、前向+后向的商业模型及对策,通过深度挖掘用户数据,分析个性化需求,开放电信能力,为信息服务从业者提供基础数据和服务能力,以此来形成自身的信息服务生态圈,通过标准化约束,形成成熟的双边乃至多边的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

移动互联网的各项基础设施和服务正在按云的模式部署,许多业务也正在按云的模式实现,用户透明地调用各种能力资源成为可能,技术变革的结果导致运营商正在成为提供底层流量传输的“管道提供商”。随着大数据驱动的创新价值日益显现,其中可能孕育着新收入的增长机遇,整合散落在各系统中数据的诉求将越发急迫。

电信运营商在洞悉管道资源的基础上,如果进一步洞悉用户,并真正做到以用户为导向配置管道资源,开放基础电信能力、运营能力,以适当的方式向开发者提供这些能力,从而将电信能力嵌入信息服务的流程中,就可深度参与到流量经营中。

参考文献:

[1]易振宁.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变革中电信运营商的应对策略[J].通信与信息技术,2010(6).

电商运营方式篇10

从上市步骤上看,四个运营商都是遵循“整体上市,分步实施”的原则。首先进行分拆,剥离出优质资产,作为上市主体,待时机成熟,再逐步反向收购母公司的资产,最终实现整体上市。之所以这样选择,原因有二:第一,部分资产达不到上市的要求,如果纳入上市公司,则影响ipo的顺利进行;第二,这四大运营商资产量巨大,虽然是在海外上市,但如果一次性整体上市,资本市场还是很难满足其融资需求。

从上市主体来看,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网通都是通过在香港设立红筹公司上市,而中国电信则是在国内设立H股公司上市。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红筹股上市比H股上市存在着诸多方面的优势:首先,上市过程较H股更为简化;其次,红筹股与香港本地股份实现完全接轨;最后,红筹股公司的资本运作更加自由。但红筹股上市也有其自身的弊病:一是可能涉及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二是H股形式挂牌有一个益处是有机会回内地a股市场进行二次发股融资,而红筹公司则相对困难。

(三)上市地点及上市时机的选择比较

四大运营商都采取在香港和纽约同时上市的策略。主要原因在于:第一,内地证券市场发展不成熟,市场容量不够大,融资的规模比较小④,融资的时间比较短,而且融资手段单一;第二,国内证券市场存在市场准入规则一刀切,再融资标准高,灵活性低,证券市场公信力低等等问题和缺陷,无法给上市公司充分的信心;第三,中国电信运营商选择海外上市不但能达到“融资”的目的,而且能“融制”和“融智”;第四,通过海外上市,能够迅速提高知名度,树立公司国际化运作的品牌形象。

从上市时机看,中国移动的上市时机选择最佳,其两次公开发行都选在2000年以前。中国联通国外首次公开发行在2000年,时机也非常不错,赶上了电信泡沫破灭之前的末班车;而其国内首次公开发行在2002年,虽然这时电信泡沫已经破灭,a股市场开始陷入低迷,但由于其独特的概念、移动通信行业的高成长性,还是帮助中国联通完成了a股市场有史以来第二大ipo。与之相比,两家固网运营商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上市时间的选择就不那么令人满意。两者都是在电信泡沫破灭、中国概念处于低潮的时候登陆国际资本市场,而国际上的固网运营商已经疲态毕现,投资者对固网概念兴趣很低,这注定两家运营商上市过程必然磕磕绊绊,中国电信靠大幅度削减发行规模,中国网通靠超低市盈率及高派息率才得以勉强上市。

(四)上市操作手法比较

从上市的操作手法上来看,中国移动较为科学、中国联通倍受褒扬、中国电信受到“批评”、中国网通“吃亏”。

中国移动的科学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从始至终,中国移动都是采取规范的运作方法上市,在法律法规上没有越界或者打擦边球的行为。第二,上市时机的选择非常合理,这在前面已经有所论述。第三,中国移动融资方式十分丰富,根据时间和公司的发展情况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融资方式。

中国联通在上市过程中则创造了多项境内外资本运营记录:香港股市有史以来最大的首次公开发行;亚洲第二、世界前十位的首次公开发行;中国企业最大规模的海外首次公开发行;国内a股市场最大的流通股;国内首家在a股市场公开发行的电信运营企业;国内首家在海内外公开发行的电信运营企业。可以说,中国联通在资质并不优异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募集了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实现了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

中国电信的上市,从头到尾磕磕绊绊,亮点很少,主要问题有三:第一,上市时机不佳,对困难估计不足。第二,上市过程中定位摇摆,投资者看不清中国电信今后的发展方向。第三,不熟悉海外资本市场的运作规则。在中国电信推出ipo的关键时刻,突然宣布提高国际长途接入费,涨幅近8倍。这种大幅度的、骤然的涨价行为充分暴露了中国电信长期以来养成的垄断作风,这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中国电信在海外资本市场上建立起来的诚信、自律的企业形象,直接影响到中国电信的上市进程。

中国网通吸取中国电信ipo失败的教训,在投资者回报上作了很大的文章,终于在逆市中一举成功:第一是市盈率偏低,中国网通上市的市盈率是7倍,而中国电信是20倍。第二是派息率高,承诺上市后两年高达35%至40%的高派息率。第三是中国网通得到了对香港股市有举足轻重投资者李嘉诚的支持,香港3位巨富(李嘉诚、李兆基、郑裕彤)斥资15亿申购。

三、四大运营商资本市场融资策略存在的不足

(一)融资地点和方式单一

1998年以前,我国电信运营商政企合一时期,电信业利用资金的方式多以利用国外银行和政府贷款以及利用市话初装费和邮电附加费等一系列财税优惠政策形成的企业内部自有资金为主。随着政企分开、电信重组,国外银行和政府贷款以及一系列财税优惠政策的减少,目前各电信运营商纷纷转变,采用在资本市场上进行外部直接融资方式筹集资金,多依赖外部融资,忽略自身积累,并且在外部融资中表现出重股权轻债务的融资偏好,主要以实施首发股票、配股、增发股票等方式。

在外部融资的方式上,以股权融资为主,导致融资成本过高。发达国家的运营商在选择外部融资方式时,倾向于优先使用债权融资方式,负债率普遍较高。长期债务与股权资本的比例接近1:1(上市运营商的平均水平为0.98),资产负债率平均为50%左右。在资产负债率不是过高(电信运营商一般不超过50%)的情况下,提高债权融资的比例带来的财务杠杆效应,能够增加股权资本收益率,符合股东利益最大化的企业经营原则。但是我国运营商普遍对债权融资认识不足,在资产负债率不高的情况下,仍然热衷于扩股融资。

在融资的地点选择上,各电信运营商又主要集中于香港股票市场上这一地点,这可能出于香港是世界的一个金融中心以及香港与内地各种便利的联系等方面考虑,这样会造成电信运营商过度依赖香港股票市场融资。经过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后,至今香港经济金融实力还没有恢复,再加上香港易受国际邮资及台湾海峡局势等政治上敏感因素的影响,香港股市易出现大的波动,企业融资风险较大。

(二)投资者与消费者分离,难以实现电信运营商经营价值与资本价值的统一,不利于长远发展

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以及中国网通全都是在香港股票市场上市,其股票的投资者是香港和外国投资者,只有中国联通实现了部分红筹股权的国内上市,而这几家企业的电信业务消费者却全都在内地,内地消费者虽然很想买这几家电信公司的股票,却被政策限制住,无法成为其投资者。由于资本的逐利性,即使是那些战略投资者也会希望电信运营商减少长期资本支出计划,追求短期投资回报。这样电信运营商的投资者与消费者分离,由于各自出发点的差异甚至对立,会给电信运营商发展产生完全相反的导向性。例如:当境内消费者强烈要求电信运营商降低电信资费时,香港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却强烈要求电信运营商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资费标准,不能随便降价;在电信运营商首发和增发股票时,那些投资机构通过电信运营商要求电信监管部门对资费稳定等政策作出保证,否则以大量抛售股票或制造事件引起股市大幅动荡,来影响政府监管部门的正常决策。加之香港又是一个十分敏感的地区,利益取舍,往往使政府监管部门对香港投资者作出让步,2000年,我国手机资费双改单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种牺牲内地电信运营商消费者利益来支撑电信运营商给予境外投资者良好回报的做法,给电信运营商在普通消费者心中留下了恶劣的印象。在电信行业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多年后的今天,在国内消费者心中,电信仍然作为垄断+暴利的代名词,这会影响到各电信运营商的长期健康发展。

(三)海外上市折价或平价发行现象普遍,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受到挑战

海内外市场市盈率差异影响国有资产价值。我国国内股票市场的市盈率远远高于香港和纽约的股票市场。一般情况下,上海证交所的平均市盈率为香港联交所的两倍以上(见表8),而在每股收益确定的情况下,市盈率高低决定企业股票发行价格的高低。境外资本市场发行股票的市盈率普遍较低,企业发行股票的价格也较低。事实上,中国最初实现境外上市的企业中,有些公司的发行价竟低于净资产,而大部分企业发行价在净资产上下徘徊。

在全球电信运营业进入资本竞争时代的背景下,我国四大电信运营商在融资策略上还存在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资本结构,提高内源融资意识和股票融资效率,进而有效降低资本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是我国电信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主要途径。

四、对中国电信运营商融资决策的建议

通过上述对四大电信运营商融资策略的比较和分析表明,四大运营商在上市动机、上市时机选择、上市操作方式等方面各有特色,但同时都存在很多问题。为此笔者对中国电信运营商融资决策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在目前其负债水平已经造成对其融资效率、企业价值产生负作用的情况下,四大电信运营商应注意根据外部融资环境的变化选择融资渠道,并注意保持债权融资和权益融资的合理比例,以提高其融资效率和企业总体价值。从提高融资效率的角度出发,优化我国电信运营商资本结构的融资顺序应该是: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提高股权融资效率;健全间接融资体系,提高债权融资效率;保持内源融资效率优势。

第二,在境外股票融资方面,准确把握上市时机对融资是否成功非常重要,同时公司治理机制的改造也是企业上市的根本保证;在境内股票融资方面,中国电信运营商境内股票融资应当重视融资方案的论证与选择;股票发行结束后,要加强信息披露和公司运作。

第三,在内源融资方面,从深化内源融资制度的角度看,建立以资金结算中心为核心的资金运用平台是电信运营商提高内源融资效率的基础;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和收支两条线运作模式,加强经营过程监控,是电信运营商提高内源融资效率的重要环节。

第四,在多元化融资方面,电信运营商应该根据不同的发展时期、不同的市场环境和不同的业务特点而采取不同的融资方式,不断寻求资本结构、融资方式选择的优化;积极加强渠道创新,不断拓展新的融资渠道,构筑并完善其多元化融资模式。

第五,在优化资本结构方面,要以公司发展战略为导向,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实现自身良性循环;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保持资本结构弹性化;以债权性融资和股权性融资互补优化资本结构。优化路径是融资方式种类结构优化,融资成本优化,融资期限结构优化,融资利率结构优化,融资货币币种结构优化,融资方式可转换。

此外,多渠道融合、价值链整合运作将是未来企业发展的一个方向,金融产品的创新使用则是提高电信运营企业竞争能力的一个有力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