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林长制工作表态发言材料十篇林长制工作表态发言材料十篇

林长制工作表态发言材料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52:55

林长制工作表态发言材料篇1

关键词:园林景观;新材料;应用;发展趋势

abstract:thispaperfirstsummarizesthetraditionalmaterialsusedinlandscapedesignandnewmaterialscategory,summarizestheapplicationofnewmaterials,thedevelopmenttendencyofnewmaterialsweresummarized.

Keywords:landscape;newmaterial;application;developmenttrend

中图分类号:tU98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引言

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住宅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其对舒适度和生态价值、人文价值等的追求等促进了园林景观的建设发展。不管是城市广场、道路景观,还是公园、公共绿地、住宅区园林景观等处处可见园林景观的踪迹。园林景观材料作为园林建设的物质基础,承载着设计者的设计理念。科技发展又促进了很多新型材料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扩展性应用,故对园林景观中新材料的应用和发展进行研究和讨论,其必要性和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2园林景观设计中材料的类别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材料笼统上分为自然材料和人工材料两种,人工材料又包括手工材料和工业材料。在早期园林景观中,经过手工加工生产的景观材料包括石雕、盆景、木桥等。工业材料是现代城市景观的主要材料,包括水泥、玻璃、钢材、塑料等经过人类工业加工而成的材料。现代的园林景观设计材料具体可分为有生命材料(动植物)、无生命材料(混凝土制品、金属材料、陶瓷、玻璃和塑胶等)、天然材料(石材、木材、水和土等)、文化材料和气象材料等。文化材料是指具有某种意义、内涵的符号、文字、标志、音乐等。气象材料是指自然光影、风、云、雾等。园林景观中不可忽视的材料即是绿化植物,其在屋顶、阳台、墙体、围栏、桥体和主题花坛等部位的具体应用,共同构成了园林立体化的绿色景观。

新材料是相对于传统材料而言的,现代新材料的品种繁多。从物理属性上来讲,新型混凝土材料、新型合金材料、高分子橡胶材料、新型塑料材料、复合材料、生物材料及纤维材料等都是新材料。按照材料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功能,新材料包括基建类材料、结构类材料、装饰类材料和铺装类材料。如灯光照明设备中广泛采用的LeD灯。这种低耗能的环保灯具更安全,适用空间更广,创设的情景更加梦幻。铺装材料引入了橡胶、亚克力、塑料、复合材料等新型材料,代替了传统的硬质自然石材和烧制砖石、圆石、砾石等材料,丰富了铺装的设计形式,使得园林景观具有不同的质感、色彩和光影等多重表现力。

3园林景观设计中材料的应用阶段

材料作为园林景观设计重要组成要素,其应用历史可追溯到《史记》,其中关于中国古典园林的记载提到园林建筑的材料,如石材、木材、花草树木、水体等。这些材料隶属于自然材料,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并保持自然本真的特性,人工雕琢的痕迹较浅,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寄情于山水的人文气息。而西方国家的传统景观设计中,采用的材料大多经过精心的处理,如修剪规整的树阵、巨大的大理石雕塑和花岗岩铺装等,充分体现出欧洲贵族文化对改造自然的精神追求。近代的欧美发达国家将工业材料引入景观设计,国际主义和形式主义成功地在景观设计中推广应用了工业材料,最为典型的即是金属材料的运用,但其冰冷生硬的材料属性和机械性的运用导致景观的细腻化程度低、自然亲近度低。

以西方著作《景观美学》为代表的学说倾向于将城市景观设计与城市历史文脉相联系,以促进城市景观设计本土化与材料运用地域化相结合的发展。近代园林景观设计沿用了传统私家园林的手法,其材料运用方式极具文艺复兴、新艺术运动及工艺美术运动的特色,忠实于材料自身属性,追求表现材料的真实质感,反映简约、高雅和向往自然的特点。如合理安排植物的疏密和高矮和水的运用,使景观空间产生动静结合的节奏变化;创造多层次的建筑物空间,结合雕塑、喷泉、凉亭等要素,调节景观空间的氛围。

4新材料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发展趋势

基于地域文化、生态环保理念和园林艺术性追求,当代园林景观设计对新材料的运用和发展趋势包括:

(1)人文化趋势。景观作为一种物质化的空间形式,应具备精神与物质的双重性质,关注城市、自然、历史、人文感受在园林景观中的表现力。传统的园林景观设计着重于直接反映人类社会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工艺技术和民俗生活等。如江阴中山公园,利用现代表现手法,结合高科技技术和历史文化理念,使得古典与现代自然交融。中山公园利用钢结构玻璃影壁形式修葺了中山纪念塔,利用巨石材料镌刻历代的重修碑,并以展品陈列的形式展列于园中,在玉带河沿岸重修了钢结构玻璃长廊立足于地域特性的自然环境,整个设计理念和材料运用手法都体现了江阴古城沿革的历史和地方文脉,成就了珍贵的城市记忆。

(2)生态化趋势。景观设计的生态观念早已得到人们的重视,抛弃了消耗型新材料运用的发展模式,结合现代技术、地域环境和新材料属性,建立和发展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生态观念在材料运用中的具体方式包括生态仿真和生态保护、旧物改造等方式,如玻璃纤维强化水泥、CFRC碳纤维增强混凝土等脱模于传统石材材料的新型材料,具有耐腐蚀、质轻、可批次生产和造价低等特点,且模仿自然石材的纹理相似度高,可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在园林景观中可代替人工手塑石材,在开放式现代园林中应用广泛,是生态仿真的典型事例。近年来,很多园林景观开始利用工业回收或重组产品材料,如麦秆、树皮或木材碎片等材料可用作改良土壤的铺装材料,旧垫圈、旧轮胎等材料进行旧物改造。如用植物纤维和热塑性塑料树脂等材料经过处理而形成的木塑复合材料,兼具木材和塑料的双重性能,具有力学强度良好、抗冲击强度高、耐磨、防虫蛀及非易燃等优点;利用全再生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材料和高技术被动生态技术,建设具有环保、卫生、抗紫外线、节能的生态塑料建筑物。

(3)多元化趋势。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和城市格局复杂化程度的提高,园林景观的风格难以统一。材料使用具备一定的地域识别性,同一园林景观构件在不同地方采用的材料是多种多样的。园林结构、材料选用和园林整体风格都表现出高度的多样化趋势和强烈的本地文化色彩。

5结论

新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影响着整个园林景观设计的理念,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园林景观仿西式的趋势,衍生了很多粗制滥造、与环境违和的景观作品。设计师们应立足于现状,紧跟新材料的发展趋势,转变园林景观设计理念,积极提升表现手法,理性化地吸纳地域文化内涵,坚持环境保护的理念,从而建设具有高度文化价值、生态价值的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1]王萃.新材料在当代景观中的应用[D].南京林业大学,2011.

[2]贡鸣.园林景观材料的选择与应用[J].国土绿化,2010,(03):24-25.

[3]李运远.试论园林材料的应用[D].东北林业大学,2006.

[4]徐哲民.园林景观材料综述[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08):249-252.

[5]王萃.浅议园林景观材料的选取[J].现代装饰(理论),2011,(03):45-46.

林长制工作表态发言材料篇2

新中国建立以来,林业大体走过了三个发展时期[2]:第一个时期(1949-1978年)为传统林业发展时期,也是一个粗放发展时期。当时我国重点发展工业,林业的发展要为工业服务,提供保障。因此,当时的天然林被大规模砍伐,林业保护的意识被发展工业的热情所取代。这个时期的工业发展虽然突飞猛进,但林业发展却在原地踏步,甚至出现了倒退。第二个时期(1978-1992)作为林业发展的探索阶段,伴随着的结束,林业的发展也步入了春天,但这一时期由于目标不明确,林业改革发展的措施仍不具体,还在逐渐摸索,但对林业发展开始进行长远规划,落实了一些国家关于林业发展的宏观政策。第三个时期(1992-至今),由于厄尔尼诺现象和温室效应等全球环境问题的出现,加之我国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导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林业产区分布不平衡等的影响,林业产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当前,我国的经济林产品产量、竹产量、人造板产量、松香产量等主要林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纸和纸板产量居世界第二。同时,我国也是一个林产品进出口大国,2006年,我国主要林产品进出口总额达508亿美元,其中,出口264亿美元,进口244亿美元。[3]但我国还不是一个林业产业强国,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相比,我们还有不小的差距。林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基础性产业。我国目前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但日益恶劣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根本因素之一,社会对环境的关注和要求改善生态环境的愿望日益强烈,已经成为对林业产业发展走向的主要需求。

2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2.1森林资源的基础支撑能力十分脆弱

据国家公布的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情况,其结果显示我国森林覆盖率严重低于世界总体水平,不到全球平均水平的2/3,森林面积人均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2%,人工林单位蓄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50%。[4]传统林区的可采资源趋于枯竭,木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进口依存度不断增大,资源短缺已成为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的瓶颈,森林资源的基础支撑能力现状令人堪忧,生态脆弱状况遍及全国各地,严重影响环境发展和变化。森林资源基础支撑能力过弱问题制约着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并成为头号问题亟待解决。

2.2林业发展方式过于粗放

我国林业大部分都集中在经济不发达的山区、丘陵等地带,林业发展方式过于粗放,表现在目前林业发展更多只考虑到经济利益,而不注重社会的生态效益,林业技术创新能力差,对新技术、新设备的利用程度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林业产业科技贡献率仅为20%,远低于全国其他行业平均水平的40%。[5]由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在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生产领域受到国外企业的挤压,使我国沦为原料和初级产品供应者。

2.3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

林业产业发展的模式单一、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当前林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林业产业发展还停留在传统林业经济中,即只注重林木的培育、木材的采伐、运输和木材的加工利用,忽视林业相关产业的发展,忽视林业产业链的建设。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林分结构单一,经济林规模较小,苗木、花卉基地建设进展缓慢,没有形成多元化发展。其次,林业二、三产业发展滞后,林业产业化经营尚处于起步阶段,缺少林果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产业链条短,中介组织和服务组织不完善。再次是加工转化率低,生产工艺和设备落后,未能真正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最后,品种结构不合理,在果品生产上表现为“三多三少”,即低档果品多,高档精品果品少;一般品种多,名特优新品种少;季节性果品多,适宜加工、耐贮藏果品少。林果产品品质档次较低、质量较差、名牌较少,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

2.4林业法制不完善

面对林业发展的新形势,林业法制建设已经滞后于林业的发展。林业法规的缺失,林业执法没法可依,目前对林业执法主体、操作程序、管理人和管理相对人作出限制的法律规定都是模糊的,都不够具体和具有可操作性;林业法规存在不连续、不稳定的问题;林业法规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配套,林业管理部门执法不严等等,林业法制亟待完善。

3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

目前,我国以木材生产为主的林业时代已经结束,取而代之的生态林业建设时期,要以生态林业建设为中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3.1提高森林资源的基础支撑能力

要提高森林资源的基础支撑能力,首先,要大力开发和使用木材节约代用的创新技术,坚持“植树造林与节约木材并举”的方针,一方面提高木材的防护能力,推广木材的干燥、防腐、防蛀蚀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延长木材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要抓好水利设施、铁道、工矿、印刷包装、商品房建设等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的木材节约代用。同时,要按照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用短周期生长资源取代长周期生长资源,例如用农业秸杆、灌木等短周期生长的材料取代长周期生长的乔木。其次,要以利用人工林为主取代利用天然林为主的策略,加大用材林基地建设规模,增加木材有效供给。根据林业区划和全国商品林基地建设的总体布局,利用我国华中、华北以及华东、中南等地域自然条件优势,采取高强度集约经营、定向培养、基地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加快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步伐,结合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的木材市场需求,以及相关的木浆造纸和人造板产业布局,建设以三倍体毛白杨、桉树、相思、松类等为主要树种的木浆造纸和人造板原料林基地,增加国内木材和林产品的有效供给。

3.2建立林业创新机制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前提就是以科技为先导,并建立林业的创新机制。要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核心,以企业为主体,以综合效益为目的建立起林业创新机制,促进生产水平的提高要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林业资源的发展能力和对环境的影响力,依托科技的指导,协调好林业总体发展趋势,处理好环境、社会、资源、经济等各方面的关系,绝不能坚持传统的粗放式经济模式,改变牺牲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发展方式,改变以经济发展为核心的理念。总而言之,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以科技为先导,要努力增强林木业生态建设中的技术含量。坚持科技指导林业发展,林业相关科技成果要与实践相融合,改变技术和产业建设之间的分离问题。加强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利用现有的先进科技,全方位提高林业的综合水平,提高林业的产业综合实力。

3.3优化林业产业结构

想更好地发展林业产业就不能依靠单一的发展模式,因为多种林业产业发展手段相结合才能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局面,只有改变现有的林业产业布局,解决结构不合理问题,才能促使林业相关产业的进步。完善林业产业,优化自身的配置,是加快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国有三大产业中,要以市场需求为基本导向,加大新产品的开发研制力度。针对第一产业,应大力推进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其他原料林、速生丰产林、竹林和名特优新经济林建设;针对第二产业,要促进以低层次原料加工向高层次综合精深加工转变的步伐;针对第三产业,要加大森林旅游业、花卉业的发展。采取“以二促一带三”的策略,调整生产力布局,淘汰落后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重组,从而解决林业产业的不合理问题。调整林产工业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发展优势产品,努力开拓木材林产品的新用途,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使得林业产品中产品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和产品缺乏竞争力的问题得到解决。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市场,提高企业的专业化程度和产品技术含量,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3.4完善林业法制建设

就目前而言,我国林业所依据的主要法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以下简称《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森林法》的主旨在于培育、保护和利用林业产业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提供多种林产品,运用法律体系维护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但《森林法》的规定过于宏观,要需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细化和完善:第一,森林资源实施分类经营管理。应该要根据社会对森林的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的不同需求,按照森林多种功能主导利用方向的不同,把森林的五大林种划分为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两大类,将《森林法》中规定的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划分为生态公益林、将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划分为商品林。两大林种采取不同的经营手段、资金投入和采伐管理措施,把商品林的经营推向市场化,而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作为社会公益事业,采取政府为主、社会参与和受益者补偿的投入机制,由各级政府组织建设和管理。第二,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为了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不得随意撤销、合并国有林场、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烧炭和经营木炭,以及采挖、经营和运输树蔸树木的,实行许可制度,在封育区和封育期内,禁止不利于森林植被恢复的活动,公益林不得进行商品性采伐。第三,因地制宜制定采伐制度。商品林采伐限额应实行五年总控的管理方式,编制年森林采伐限额的单位剩余的年度一般人工用材林采伐限额,经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核实,可以转入下一年度使用。工业原料林实行采伐限额单列,在一个采伐限额执行期内,各森林经营单位单年剩余的采伐限额,经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核实,可以结转使用。第四,加强监督木材经营加工。为了避免木材经营加工厂过多过滥,科学合理地使用林木资源,设立木材市场应当遵循合理布局、方便流通、保护资源的原则。经营(加工)木材的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加工)无合法来源的木材,要接受林业部门的监督检查。

林木产业作为一项基础性产业,不仅作为经济资源为人类提供物质财富,更重要的是,它还是调节陆地生态平衡系统的环境资源,这就赋予了其特殊的意义。因此,要从林业的相关政策层面,鼓励全社会各个阶层都来参加植树造林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广大林农和育苗专业户的合法利益,让各方面都获得实惠,全面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投入到造林绿化的大潮中来,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推进生态文明的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林业不仅仅是获得林木使用价值的关键,也是人类能够持续生存的基础,更是林业价值的本质体现,包括经济能力(资源、能源、储量等)、社会合力(人口素质、生活方式、社会稳定性)、生态支持力(生态还原力、生态自我调节)等方面。特别是林业的生态支持力,反映出林业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林长制工作表态发言材料篇3

关键词:木构建筑;低碳;生态;可持续性;发展

中图分类号:tS958.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到二氧化碳排放量猛增,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而全球气候变暖会对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严重威胁。“低碳”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最受人瞩目的词汇,2010上海世博会的召开,也让“低碳”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

“低碳”概念来自于生活,却深入各行各业,低碳建筑也应运而生。一般,我们只是看见汽车、工厂的排放量,而建筑的碳排放却常常被忽略。建筑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中,几乎占到了50%,这一比例远远高于运输和工业领域。因此,木结构建筑在低碳、生态性方面的优势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木材来源于可以持续利用的资源——森林。建筑四大原料(木材、钢材、水泥、塑料)之中木材是唯一可再生的材料,废弃后的木质品又可以自行分解或再加工。木制品的开发利用对环境的负担也远小于其它三种材料,每一吨树木在成长过程中释放出1107吨氧气,吸收1147吨二氧化碳。与之相比,每生产一立方米钢就会有5320kg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每生产一立方米混凝土会产生120kg二氧化碳。而且钢和水泥在生产过程中还需消耗大量的不可再生资源,如石材、矿产。此外,木材在与其它材料比较中,对环境负面影响量较小。可见,木构建筑有着天然的生态优势。

1.木构建筑的生态优越性

1.1节能

木材导热系数较小,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有研究表明:若达到同样的保温效果,木材需要的厚度是混凝土的1/15,是钢材的1/400;在同样厚度的条件下,木材的隔热值比标准的混凝土高16倍,比钢材高400倍,比铝材高1600倍。在冬天室外温度完全相同的条件下,木结构建筑室内温度比混凝土建筑要高6℃,夏天正好相反。木结构建筑就像一座天然的空气调节器,作到了真正的“冬暖夏凉”。此外,通过混凝土与木建造房屋的对比表明,木结构建筑的年平均湿度比混凝土建筑低8%—10%,变化范围保持在60%—80%左右,这与最佳居住环境相对湿度60%左右的指标最为接近。这意味着木结构建筑不仅能耗大大降低了,而且居住环境质量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1.2材料的可持续性

木头成材往往需要十几年的时间,这对于人类需求而言是非常缓慢的,因此木废料的再生利用对于有限的资源具有重大的意义。原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碎料、刨花、木屑等废料,这些废料经过破碎,浸泡,研磨成木浆,再热压成型可以变废为宝制成各种建筑板材,广泛用于室内装修与家具生产。现在由木料经现代技术加工制成的纸材已成为一种新型的建材。木材的可持续性能还体现在易降解性上。易降解的材料是指使用后易于分解成可以再次进入自然界循环的材料,从中可以减少不可分解物对环境的污染,促进整个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现在城市里很多建筑垃圾很难循环利用甚至很难降解,只能通过深挖掩埋的方法来处理,而这些做法有可能造成地下水的污染,因此,大力发展易降解的木材作为建筑材料是将来的发展趋势。

1.3内含能量

建筑材料的内含能量主要指在开采、制造、运输、施工等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降低内含能量是体现材料生态性的重要手段之一。一种材料的内含能量会因为原料的本身情况、开采方式、制造方法、运输距离、施工成本的不同而有着巨大的差异。一般来说,钢、铜等金属材料由于在生产过程中要消耗大量能量,其材料本身内含能量要比木材高的多。生产一吨木材所消耗的电量为453kw,而生产一吨钢材则需耗费3780kw。

此外,木结构建筑还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对于瞬间冲击荷载和周期性疲劳破坏具有良好的延展性,以及使用寿命长,施工简易、工期短的特点。

2.现代木构建筑的发展

木结构建筑以上的这些优秀越性能和特点不断激发着全世界建筑师们的创作激情和灵感,大量具有鲜明结构特色和环保意识的木结构建筑仍不断出现,投入使用。现代木结构建筑,特别是低层小型木结构建筑,在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已有近100年的发展历史,迄今为止,木结构建筑已经有较高的普及率。据不完全统计,1999年日本建筑的12115万套住宅中有47%为木结构建筑,美国每年新建的150万栋住宅中,有近90%采用了木结构建筑,在加拿大木结构住宅已处于主导地位。如图片所示建筑皆为国外知名木构建筑典型,为现代木构建筑发展的典范。

3.关于我国木构建筑发展的思考

我国木结构建筑的历史悠久,在木结构建造方面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但是,由于木材资源的严重缺乏、木构建筑的教育与研究落后、传统观念、管理和规范、木结构材料的国产化等问题,我国现代木构建筑的发展比较缓慢。近十几年来,我国建造的木结构房屋只有3000多栋。本人觉得其中阻碍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两点:

3.1木材资源的严重缺乏

兴建木结构建筑要以木材为原料,我国虽然国土广袤,山河秀丽,但森林面积小,资源数量少,地区分布不均,人均占有量少。据中国国家林业局“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显示,全国森林面积19545.2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0.36%。活立木总蓄积149.13亿立方米,森林蓄积137.21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2/3,排在世界第139位。人均森林面积0.145公顷,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人均森林蓄积10.151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7。历史上也确有过诸如“蜀山兀,阿房出”这样的描述,但这些并不能说明我国恶劣的生态环境就是由木结构建筑造成的,也不能说明木构建筑的发展和森林资源的保护是冲突的。木结构建筑发展得很好的日、韩、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的生态环境保持的也很好。关键问题还在于对森林资源的管理上,对于我国森林资源匮乏这一现状,宜采用“以伐带种”的积极发展思路,而不是固步自封的“封山禁伐”,通过合法开采,立法种植等政策,合理的发展和利用我国的森林资源。只有解决了这一最基本的问题,其他问题才能依次解决,为我国木构建筑的发展提供条件。

3.2木材的结构性能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现代建筑对于建筑高度和建筑跨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对防火、防腐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而木材相较于钢筋混泥土、钢材、复合材料等现代建筑材料而言,在结构性能上有比较大的局限性,许多高层、超高层建筑并不适合采用木结构,这极大地限制了木构建筑的发展。但在许多小的建筑,诸如私人住宅、小型公共建筑等领域,木材却有着上文所述的种种优势,大有发展的空间。

林长制工作表态发言材料篇4

关键词:低碳园林造园材料

abstract:withtheconceptoflowcarbonspreadallwalksoflifehavecorrespondinglowcarbonmeasures,gardenindustryisnoexception,landscapeprojectitsownoneoftheaimsisadjustingairtemperatureabsorptiongreenhousegastoimproveurbanmicroclimaterole.thispaperoutlinesthemeaningoflowcarbongardens,fromlamaterialsusetheproblem,weputforwardsomeSuggestionsofgardeningmaterialuse.

Keywords:lowcarbonlandscapegardeningmaterials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面对全球温室效应加剧,国际社会的共同关注,低碳发展已没有选择地成为遏制全球增温、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低碳的发展最重要的是转换观念和思路,将低碳理念渗透到更深层面。目前,低碳理念的低碳经济、低碳城市、绿色建筑等方面已有相关的研究。而在园林方面,低碳的发展与理念的运用研究却很少,但随着低碳理论的更加完善,园林景观的建设与社会及经济的同步发展,在园林景观中体现低碳的理念已是大势所趋。

一、低碳园林的概念

城市园林绿地是城市中有生命的基础设施,是城市区域内唯一的自然碳汇,可以降低城市碳排放比重。绿地中的植被、湿地和微生物可以大量吸收和固定大气中的Co2,因此,城市园林绿地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担负着营造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的重任。

合理布置与利用城市园林绿地,可以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减少建筑能耗引导绿色交通形成城市农业基地,减少城市的总体能耗,达到减排的效果。

低碳园林就是在满足城市园林绿地功能的前提下,在城市园林绿地的整个生命周期内,通过合理规划设计,使城市园林绿地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在选择材料、施工建造和日常维护时,应尽量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Co2排放量简言之,低碳园林就是以高碳汇、高观赏性低能耗低污染为特征的园林形式。

低碳园林的内涵包括两个部分:1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指导下,充分发挥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尽可能增加绿化面积,提高绿化率;通过合理选择植物与科学搭配植物群落来最大限度地提高植物的碳汇功能,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2在建造和管理城市园林绿地时,应尽量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降低排放量,以符合生态设计原理。

二、造园材料的含义与地位

园林的设计和研究范围,主要包括土地、水、能源和材料等方面。其中,造园材料作为园林建设的物质基础,作为表达园林设计理念的客观载体,在园林建设的各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科学合理的使用园林材料对建设低碳园林意义重大。在此提到的造园材料包含硬质材料与软质材料大类,硬质材料包括园林中地面铺装材料,建筑装饰材料,雕塑小品材料以及各种设施材料;软质材料指绿化材料,包括地被、乔灌木等。

当前造园材料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1盲目追求大气派高档次,导致资源浪费

园林设计是为居民提供舒适的外部空间,应该以舒适实用为前提,再考虑美观价值,但不少设计者为了追求景观的大尺度、大色块、大手笔、大气派,对原场地材料彻底地抛弃与翻新,不考虑项目所在地居民和游客的使用需求,按照“经验”和常规统一标准来进行规划设计,机械性地把落叶乔木换成常青树,乡土“杂灌”换成“四季有花”的异域灌木,“杂草”换成国外草坪草,自然地形改成人工假山,盲目铺设大量高档硬质铺装建设大广场,使用各种大规模的新型材料,堆砌各种景观小品。花费巨额资金引进大树、古树等,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此外,一些设计师盲目无选择地吸收各种外来设计元素,一味追加无谓设计,造成最后作品的无主体性,毫无个性,散失景观设计的意义。

2忽视乡土材料的生态效益与人文效益

采用乡土植物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提高生物多样性,减少甚至消除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减少成本维护。相对于引进的外来物种,更具生态效益。此外,乡土材料还承载着一个地方的文化因子,人们对于某种自然材料的认识不仅停留在物质层面上,而且与这些材料的质地、肌理、色彩,甚至气息水乳相融,构成他们记忆和情感的深层内容所以,乡土材料的使用,则显得更为贴近自然和该地区的植物景观环境,最能反映其园林景观的地方特色。

3后期管理养护工作怠慢

对园林材料的全面维护与管理养护是节约造园材料的

重要环节。定期维护可以延长材料寿命,保证景观效果

尤其是一些易污损的硬质材料,如木材、金属、玻璃等更要注意日常的维护。在园林植物养护方面,定期浇水、修剪和防治病虫害,尤其病虫害的处理和生物防治,可以大大提高园林的景观效益,而目前的园林施工方法和管理养护手段还存在着技术手段不合理、技术措施和设备落后等问题,比如反季节种植、喷泉外泄、大水喷水浇灌等做法,以及后期材料维护环节的缺失,不仅使景观效果得不到保证,而且还导致材料更换所带来的水、土、植物以及人力财力的严重浪费。

4不遵循自然与生态规律的设计,不因地制宜因地制宜是进行园林规划设计和建设的基本原则,但在实际中仍然存在不遵循自然规律与生态规律的设计,不考虑环境因素的设计,如盲目引进外来植物(如长江流域引进许多不适宜的热带植物、冷季型草坪等),导致成活率极低,后期养护成本增加;以及在建筑高度密集的地区建设物种单一的大草坪而不考虑应该采用能最大限度发挥生态效益的绿地形式;停车场铺地的材料不符合承载要求,导致景观效益的降低,与更换成本的增加等。

四、对低碳园林中造园材料运用的建议

1坚持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的原则

面对日益紧缺的资源,作为景观设计的主要物质基础,需要从节约资源成本的角度进行考虑,应以场所的自然过程为依据,从生态承载和环境容量出发,在设计过程中将自然因素和设计素材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能源和材料的潜力,并尽可能循环利用,从而保护自然资源。

2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努力推广地方材料

充分利用地方材料和传统工艺,不仅能够符合设计生态化的要求,也可降低工程造价,并且能够突出园林绿化的地域景观特色和时代特征,除了推广使用具有地方特色的造园材料以外,设计师更应该注重挖掘地方材料的特性并与新的设计手段。新的工艺结合,在传承文化精神的同时获得新的材料形式与新的突破,还应该注重地方材料的应用,使其既尊重历史传统,又可为新的景观注入现代气息。

林长制工作表态发言材料篇5

【关键词】营林;科学化;发展进程

0前言

林业作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在不断丰富,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越来越突出,任务越来越繁重。营林科学化是补充森林资源、保持森林资源永续利用、保证林产工业原料供给的基础。传统意义上的营林科学化生产管理还是采用了行政管理的办法,不管是造林还是抚育都是按照实际的面积来进行拨款,但是造林的存活率与林木生长的质量则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这势必会造成“重造轻管”的弊端。本文就营林科学化的实施途径谈几点粗浅认识。

1营林科学化的实施途径

1.1选择造林树种

在更新造林的树种培育上,尤其是集约经营丰产林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选择合适的树种,积极培育高价值用材林分或短周期速生的小径纤维材林分,做到造林时就设计好林木产品的销售方向,对用材林分,要对用材林资源的树种质量从林产工业现在发展的角度来重新认识。林产工业的产品已向深加工层次发展,由实木利用到单板型人造板的制造,再到非单板型人造板的市场开拓。要研究林产工业的产品结构、布局、规模等,首先考虑原料的供应。所谓的木材资源质量差、数量不足,主要针对实木或单板型人造板而言,如锯材、胶合板等对树种、材质、径级、长度都有特定的要求,原料缺陷决定着产品等级和出材率。若考虑非单板型人造板,数量与质量问题就得重新认识,这类产品对树种、径级、长度、木材缺陷无严格要求,有原料供应的广泛性和便利性。根据林产工业对木材原料需求的变化,应对现有的杨树丰产林营造措施进行及时调整,以迅速发展短周期小径材人工林。本着培育小径材丰产林的原则,杨树在幼龄期对土壤的肥力、土壤的水分及土壤的通透性要求比较强烈。对杨树造林地每年至少施肥两次,以施生物有机肥为佳,结合除草同时进行全面松土,争取做到涝排旱灌,造林地内绝对不允许积水,在杨树高生长期,根据杨树对水分的需求,有条件的地块可以进行适时灌溉,同时要做好杨树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从杨树病虫害角度来讲不易重茬作业,根据对木材原料需要及杨树的生长情况,可逐步进行株间、行间或带状间伐,然后采取林粮或林药间作对其进行土壤改良,形成短周期小径材速生丰产林,或者间伐后直接引入针叶树或其它珍贵阔叶树将其培育成复层混交林。

1.2加强森林抚育质量管理工作

重点加强后背资源的培育工作,森林抚育方面的工作质量与成效等也会得到稳步提升。林业主管部门要重视从调查设计审批环节入手,加强对森林抚育方面的质量管理工作,对出现不合格的设计需要进行返工,不合格的地段在退回之后,不能再进行上报,要始终坚持全年作业,设计好一块就审批好一块的基本原则,为林业局在审批抚育方面的设计与抚育工作的全面执行提供切实有效的保障。要始终坚持立体开发,符合经营一定要按照森林经营的各项基本方案与多种技术的基本规程来执行,充分发挥好森林的生态效益;对于限伐区要进行抚育,并且积极进行更新性的砍伐,进一步更新对野生植物方面的采集工作;对于商品性质的林木,则采取宜抚则抚,宜造则造的基本原则,积极发挥与利用森林自身所独有的生态方面的优势,实现立体化的开发。

1.3改革苗圃运营机制

森工企业应推进苗圃走向市场进程,对苗圃实行竞争机制及多种经营机制,可以采取适当的承包形式或私人经营方式,搞活苗圃。为保证造林用苗,企业可以采取签定回收合同的形式,制定相应奖惩措施,按苗木等级制定苗木单价,做到以质论价。为保证苗木质量及造林质量,降低育苗及造林成本,激活苗圃竞争机制,可将苗圃作为种苗市场,在保证造林质量的前提下林场按造林设计要求在苗圃中有权自由选择其所需苗木。企业允许苗圃在满足本单位用苗的前提下,到企业以外的单位寻找客户,采取订单育苗的形式拓宽育苗市场。苗圃不应局限于培育造林苗,还应该培育花卉、绿化苗、经济植物及野生植物的驯化等,对闲置的苗圃地可以对内承包发展种植业,既提高职工的经济收入,又降低育苗生产的投入。

1.4提高林业建设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运用科技,其内涵包括了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再发展能力的保护。对于营林工作来讲,要基于经济发展的前提下,来促进环境与资源的发展,而依靠科技来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来将传统以牺牲自然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加以改变,就成为有效的途径与手段。因此,在营林工作的发展中,应将先进技术的应用作为实现持续性发展的关键内容来抓。当前,技术含量少、水平低是导致我国林业竞争力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日后的林业建设中,应突出技术水平的应用,强调基础调研,从而使得在营造林中科学技术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近代科技的发展是十分迅速的,在育林工作中,可有效应用计算机技术、数学模拟、生物工程、生态学、遗传学等。如以遗传改良造林材料来实施造林,来使人工林符合培育目标,且具有优良遗传成分,是当前内外集约栽培人工林中发展最有效,也最为快速的手段。长期实践与研究表明,许多树木的有利经济性状是可以完全遗传到下一代的,并以选育为手段,实现性状的进一步加强。其形状包含了生长速度、管胞长度、木材比重、茎部弯曲、冠形、茎部分含脂量、抗寒性、抗病性等。基因工程是在分子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基础上综合发展起来的,它可从生物细胞中将所需基因直接分离出来,使大量的同质基因得到增殖。通过克隆技术,来获得大量的Dn段,对基因染色置加以测定,分析基因的功能于结构,并以人工方式为手段,来对基因进行合成与改造,从而为实际营林工作的开展提供更为优质的树种,为其持续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应坚持以森林资源增长、森林质量提高和林农增收为目标,以深化林业改革、调整林业政策为保障,以创新林业科技、加强科技服务为支撑,把科学营林与产业开发和资源保护统一在现代林业建设之中,调动和保护广大农民科学营林的积极性,确保森林经营工作健康、有序开展。才能真正地实现森林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林长制工作表态发言材料篇6

【关键词】林业外部性;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制度

1.林业外部性的经济分析

1.1林业外部性的经济效应

1.1.1林业生态效益的正外部性效应

林业生态效益的巨大功能之一表现为防风固沙的功效。林业是防御沙的自然屏障,当风遇到森林的阻挡时,一部分在森林面前向上升起,在森林口部前进,另一部分串人森林内,风力消耗在林木枝叶的摆动上,风速很快降低同时,森林、灌木、草类的根系纵横交错盘结,便能固定沙地。由于林业具有防风固沙的巨大用途,不仅为人类抵御自然灾害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还为人类社会创造了显著的经济福利。

林业还有稳定地区气候的作用,调节在沙漠地区出现那种昼夜温差极大的上下波动。森林中贮存大量的碳,否则将以二氧化碳进人大气层,导致气候的变化。当森林被砍光,地面上的植被和土壤中的树根,落叶等有机物贮存碳的能力都将消失。在森林中,树木的枝叶遮住了太阳射来的光线,我们把太阳照射的光线算作100%,那么树木树叶反射出来的光线是20%~25%。被树木吸收的是35%~70%,这大大减少了人均可接受的热量,对人类生存的环境湿度和温度的调节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1.1.2林业经济效益的负外部效应

林业外部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林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正外部性问题。二是林木过度采伐或乱砍滥伐破坏林业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造成所谓边际外部成本从而产生负外部性问题。

这里主要是指由于采伐木材导致的环境成本没有纳入木材生产的成本收益分析过程,从而造成木器厂采伐过程中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的背离,直接的后果就是木材的采伐会超过考虑环境成本时的均衡水平。例如森林面积减少导致水士流失、土地沙化、影响农业生产水平就是林业生产中普遍的外部不经济问题。

森林曾经被认为是为人类提供各种需要的基础,被看成人类社会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金库”。但自上个世纪中叶以来,木材用量成倍增长,纸的用量翻了六翻。由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薪材用量剧增,这些都造成了市场对木材用量的强大需求,加之政府不能有效的禁止由于市场需求所导致的乱砍滥伐,导致全球变暖速度加快,生物进化过程延缓,同时能够引起农业生产率的下降,增加水土流失最终导致森林资源遭受破坏的承载能力丧失直至消亡。

森林资源大量被砍伐,还会影响到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滥伐森林所造成的洪灾和旱灾已经降临整个地球的大部分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让人类饱受侵害。森林对各种生态系统所起的作用是无偿的,其损失很少能用金钱来估计,但这种损失所造成的经济和社会方面的实际代价却是无可估量的。

1.2林业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如果按照森林资源的双重属性及其产生的效益进行划分,可以将这种效益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于森林资源的自然属性,在其生长、成熟过程中为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提供的诸多种类福利影响——我们通常称之为生态效益;一类是由于森林资源的社会属性,林业部门在营林、采运、林产品加工各阶段都可以获得丰富多彩的产品,这些产品都可以通过市场交换获得货币价值——我们通常称之为经济效益。

对于林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关系问题的讨论自从林业经济学这门学科诞生之日起就矢志不渝的进行着。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就林木本身而言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是不能同存的,对林木的砍伐必然会使其生态效益随之消失从而换取经济产品;如果要保存其生态效益就必然无法得到林产品的使用并丧失获得经济收入的机会。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哪一方面更为重要是理论界争论的焦点。对个人而言,在有限的生命过程中财富积累的最大化可能更有效激励其选择林业的经济效益而使得生活条件更为优越;对人类社会而言,无论多么迅速的经济发展,也无法与生态灾难的严重后果相提并论,所以追求林业的生态效益可能更为理性对于林业生态效益较好的国家而言,在无损于环境的发展前提下,更为追求林产品的经济价值而积累国民生产总值和提高人民木材需求的满足度可能更为合适;对于林业生态效益较差的国家而言,植树造林、封山育林、保留现有的森林资源调节国家生态环境更符合发展的需要。

2.解决我国林业外部性问题的制度选择

2.1我国林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及局限性

其一是政策性扶持,通过放宽政策为经营者提供生产、经营和销售便利,具体包括消减行政审批手段、减免税收、拓展经营渠道、扩大市场准入条件等优惠措施;其二是资金式扶持,主要是通过政府的财政拨款来满足弱势行业的经营业负担,为摆脱行业困境提供资金保障。林业被确定为弱势行业的主要依据在于,一方面它的生产周期长。另一方面它的社会效益巨大,无论是林业的生态效益还是林产品的经济效益,如果完全通过市场机制的调节不能根本有效的促进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更不利于环境的稳定,所以必须通过政府的行政措施适当干预来保障既有比较充足的林产品市场供给,又能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生态环境。

2.2我国林业发展的产权制度激励及合理性界限

林长制工作表态发言材料篇7

关键词:市政园林;绿化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abstract:doeswellthemunicipalgardenafforestationistheneedsoftheconstructionofcity,peopledemand,landscapeprojectqualityproblemisparticularlyimportant,thispaper,basedonthecurrentmunicipalgardenengineeringqualitymanagementproblems,putsforwardconcretemeasures.

Keywords:municipalgarden;Greenconstruction;engineeringproject;Quality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98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前言

市政园林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繁琐的过程,市政

园林工程往往工期很紧,需要在短时间内调配大量的资源,与其他

工程协调完成,这样很难保证工程的质量和艺术效果。如何适应目前市政园林工程特点,在项目质量管理、进度控制、成本控制和效果控制方面做好项目管理工作,成为很多企业面临的紧迫问题。一般说来,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由人员、材料、工序和环境等因素组成。做好目标规划施工方案和提高管理队伍素质是控制工程施工质量的前提,把握园林建设材料质量是控制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安排好施工工序是市政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关键。

2市政园林绿化项目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管理体制不完善。

一些市政园林绿化施工企业存在管理体制不完善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于:缺乏完善的质量管理机制、缺乏专业机构管理和缺乏专业人员管理。

市政园林绿化工程是一种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没有完善的质量管理机制,就很难科学、有效地进行质量管理。目前我国多数园林施工企业尚未建立一套完善、科学的质量管理机制,尤其是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控制的管理体系。许多园林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管理都存在随意、随机的现象。随意就是毫无章法,决策不遵守规律和程序;随机就是遇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即没有计划。引起这些现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或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

2.2绿化施工方案存在的问题。

在工程项目中标后,施工企业必须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技术上先进可行和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如考虑项目参加人员的数量,设备机械的技术状况和特点,项目所在地的经济、自然地理条件项日的设计要求和结构特征等,拟定几种施工方法和施工程序,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最后确定最适宜的施工方案。目前,在市政绿化工程项目施工中,不少项目都不进行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即使比较也只是根据经验在局部方案上进行比较。

2.3绿化施工中违背植物生长规律,影响景观效果。

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忽视很多细节问题,导致工程质量不高。例如在进行植被绿化过程中,施工企业选用树种配置结构不合理,容易造成景观效果不佳。

违背植物生长规律主要有2个表现:(1)违背植物生长规律,过度密植。过度密植使得土壤、光照环境因素等不能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制约了植物的生长空间,几年后就会出现植物生长不良,得不偿失。(2)盲目移植大树,破坏生态环境。被移植的大树缓苗期长,生长不良甚至死亡,不易形成良好的园林景观;而大树原生长地的生态平衡被打破,大树失去其研究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

2.4市政园林绿化工程中重进度轻质量。

没有摆正质量与进度的关系,在工期紧张时,施工重点往往放在了表面,不易察觉的地方则敷衍了事,部分操作不按相关规定进行。主要表现在:一是植物栽植过程不按规定进行,忽视某些必要步骤。导致质量不合格而返工,其结果是在造成信誉和经济损失的同时,又因返工而延误了工期。

2.5市政园林绿化工程材料质量不过关。

施工人员对苗木的现场质量验收不够严格,使带病植株或损伤严重的苗木进场进行栽植。苗木质量低劣,栽植后成活困难。硬质设施材料把关不严,不仅表现为材料质量不过关,同时材料种类选择不当也是重要问题。

3提高市政绿化工程质量的对策建议

3.1做好目标规划施工方案

在项目施工前,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十分重要。首先,园林施工企业项目经理部要明确施工质量总目标,制定出既符合甲方要求和国家质量标准,又切合本公司实际条件的施工质量总目标,切勿好高骛远。同时,还要确定并分解单项工程的施工质量目标。根据项目施工质量总目标要求,确定每个单项工程的施工质量目标,然后将该质量目标分解到单位工程质量目标和分步工程质量目标。此外,施工方案还要对施工中的材料、机具、工艺、人员等影响质量的因素进行计划,以保证园林工程产品总体质量处于稳定状态。规定各项作业活动和各道工序的操作规程、作业规范要点、工作顺序、质量要求,使施工工艺的质量控制符合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要求。

3.2培养管理队伍,确立园林景观项目施工的人员管理体系

市政园林绿化施工企业要注意培养高素质的管理队伍,人是影响园林施工管理水平的首要因素。要提高人的素质,靠质量教育、靠精神和物质激励的有机结合,也要靠培训和优选,确保以优秀的工作质量来创造优质的园林绿化工程质量。项目经理部要建立合理而有效的园林绿化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及时制定重要规章制度和规范,保证规划目标的实现。项目经理要对规章制度和规范进行审批、督促和效果考核。是否有一套健全的管理体制,将大大影响施工企业工作水平。

3.3全面控制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过程,重点控制工序质量

综合性园林绿化工程项目都是由若干个分项、分部工程组成,要确保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就必须全面控制施工过程,使每一个分项、分部工程都符合质量标准,每一个分项、分部工程又都是通过一道道工序来完成。由此可见,工程质量是在工序中创造的,要确保工程质量就必须重点控制工序质量。对每一道工序质量都必须严格检查,当上一道工序质量不符合要求时,决不允许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只要每一道工序质量都符合要求,整个工程质量就能得到保证。

3.4加强施工材料的质量把关

市政园林绿地建设的施工材料是园林绿地的基本组成元素,包括有生命的植物材料和无生命的硬质景观设施材料,这些材料的质量问题直接关系到绿化质量和养护的难易程度。植物材料把关不严,苗木质量低劣,栽植后成活困难。硬质设施材料把关不严,不仅表现为材料质量不过关,同时材料种类选择不当也是重要问题。硬质材料的问题不会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状况,但是它会通过改变植物的生长条件间接对植物造成影响。比如灌溉用输水管型号选择偏大,会造成灌溉时水流量大,冲刷表层土壤,造成土壤流失。要把好质量关,首先要培养工作人员能够准确识别所需植物种类避免相似种类的干扰,同时要熟悉常见植物病虫害特征避免以次充好。其次是要严厉打击工作人员与材料供应商的私下利益往来,避免为了个人私利而放纵以次充好的行为,保证苗木质量和施工的顺利进行。

3.5遵从自然界客观规律,注意细节问题

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园林绿化企业要克服急功近利思想,遵照植物生长规律,注意细节问题。要科学规划,做到园林植物的合理配置。可以模拟植物生长自然环境,合理规划,从而形成复合植物生态群落,最大限度的满足植物生长需求。合理的确定植物的预期生长空间和栽植密度,满足植物生长的光线、土壤、水分等生长需求。

3.6正确处理垃圾

垃圾处理不当是当前园林建设施工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其中最主要的错误处理方式是不论什么垃圾都就地填埋。市政园林绿地施工过程中会产生二类垃圾,一类是植物的枯枝落叶,在确定无病虫害感染时能进行就地填埋处理,既节省了运送垃圾的费用,也提高了土壤肥力。另一类是土壤无法降解的水泥、石灰、废弃塑料等垃圾,在填埋处理后,短期内不会有明显的不良反应,但长期就会影响到周围植物根系的生长,使植物观赏效果降低甚至死亡,更重要的是即使更换了植物,这种情况还是会反复出现。要根除这一现象就一定要合理处理施工垃圾,对于土壤难以降解的垃圾必须运出工地,不能图一时方便而影响园林植物的成活。

3.7推行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监理制

推行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监理制是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的保障。园林绿化工程监理是一种高智能的技术服务,必须遵循科学的准则,以科学的态度、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工作。园林绿化监理工程师既要维护业主的利益,又要维护施工单位的利益,做到守法、诚信、公正、科学,从而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园林绿化监理人员从工程施工到工程竣工验收要能够做到全过程跟踪,发现不合格材料、工序、产品做到及时整改,以保证园林绿化工程每个,环节不出问题,从而保证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

林长制工作表态发言材料篇8

关键词:建筑材料景观园林建筑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6(a)-0053-01

1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建筑材料在建筑物中具有承受外力的作用;并且具有防水、绝热、吸声、防火、装饰以及耐热、耐磨、耐腐蚀等性质;还经常受到风吹、日晒、雨淋、冰冻所引起的温度变化、干湿交替、冻融循环等作用。因此,建筑材料在应用中必须考虑其各方面的性质,这些性质主要包括物理性质、力学性质、与热、声、光有关的性质等。

1.1物理性质

1.1.1密度

(1)密度。材料单位密实体积内所含物质的质量数称为密度。(2)表观密度。表观密度是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重量。(3)堆积密度。堆积密度是指散粒状或粉末状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4)容重。容重是指自然状态下的质量。

1.1.2材料的孔隙和空隙率

(1)孔隙率。指材料内部孔隙体积占材料自然状态下体积的百分数。(2)空隙率。指散粒材料颗粒间空隙体积占整个堆积体积的百分率。

1.1.3材料的耐水性、抗渗性和抗冻性

(1)耐水性。材料长期在饱和水的作用下不破坏,而且强度也不明显降低的性质。(2)抗渗性。抗渗性是指材料抵抗压力水渗透的性质。(3)抗冻性。抗冻性是指材料在吸水饱和状态下,能否经受多次冻融循环作用而不破坏,强度也不显著降低的性质。

1.2力学性质

(1)变形性质。材料在外力的作用下产生形变,分为弹性形变、塑性形变、弹塑性形变。

(2)强度。材料的强度根据受力形式分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弯强度、抗剪强度等等。

1.3与声、光有关的性质

(1)与声有关的性质。人们对于所在的空间要求安静或音质清新,能隔绝外界的噪声和声污染。为此要求建筑用材要有良好的隔音和吸声效果。

(2)与光有关的性质。颜色、光泽、透明度以及表面组织因光的作用而引起的质感,都是表现材料或构建的外观特性的重要内容,对于建筑物的装饰效果极为明显,所以对于景观建筑也是尤为重要的。

2基本建筑材料

2.1水泥

水泥作为园林建筑材料,常用来拌制混凝土砂浆,同时它的制品也常常用来代替钢、木,在技术经济上具有很大的优越性。水泥是一种无机的水硬性胶凝材料。它的浆体在物理、化学作用后,即能在水中很好的硬化,又能在空气中硬化,并逐渐发展其强度。对于景观园林建筑是必不可少的。而对于如何选择水泥而言,一般情况下,颗粒越细水化反应越充分,早起强度越高,但颗粒过细,使水泥在空气中硬化收缩大,易产生裂缝,而且会使水泥成本提高。所以要适当细度。

2.2混凝土

由粗骨料、细骨料和水及胶凝材料拌合经硬化而成的建筑材料统称为混凝土。混凝土的品种繁多,分类各异,通常有:按施工方式分有预制混凝土、现浇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等;按强度分有高强度混凝土、超高强度混凝土;按一般性和特殊性分有普通混凝土、特种混凝土等。在景观园林设计中,不同的结构部位对混凝土的轻度要求不同,而硬化后的混凝土,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和强度,结构物才能安全可靠。

2.3建筑砂浆

建筑砂浆主要由无机胶凝材料、细骨料和水,按一定的比例配合调制而成。按它在建筑工程中的主要作用可分为砌筑砂浆和抹面砂浆。景观建筑中,砂浆中无机胶凝材料主要是水泥,所使用的水泥一般有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硅酸盐水泥及白色或彩色硅酸盐水泥、膨胀水泥等,有时为了保证砂浆的质量,也可以掺入一些其它胶凝材料,如:石灰、粉煤灰等。从而保证景观建筑的美观和可靠性。

2.4砖、瓦、建筑陶瓷与玻璃

砖、瓦、建筑陶瓷与玻璃是建筑工程墙体材料,是无眠、墙面及地面装饰用的主要材料。它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较强的机械性能和耐高温性能,因而,在景观园林建筑中被广泛运用。现在推广使用的空心砖是加快我国墙体材料改革,促进墙体材料工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措施,在生产和使用中它都是具有优于普通砖的特点,可节约原材料、燃料,减轻砖墙自重,提高功效,减低造价,并可改善墙体热工性能。在景观建筑中可以推广使用空心砖,绝对是不二的选择。陶瓷对于景观园林,又是浓墨重彩的一笔。陶瓷和玻璃的使用可以使景观园林根据有时代潮流感和魅力的视觉感受,会让景观园林光芒四射。

2.5建筑钢材

建筑钢材是在建筑工程中所使用的各种钢材,包括钢结构用的各种型钢,钢板和钢筋混凝土中用的各种钢筋和钢丝等。同时,建筑钢材具有内部组织均匀、性能可靠、强度高、塑性、韧性好等优点。所以在景观园林建筑中,在构建进行焊接、铆接和栓接的过程中,钢材也是不可或缺的材料,而且钢材的使用会使景观园林根据有金属感,更富魅力。

2.6木材

木材,在建筑上的应用具有悠久的历史,古今中外,木质建筑在建筑历史上占据着相当显赫的地位。时至今日,木材在建筑结构、装饰上的应用更加广泛。木材已经不仅是建筑结构上的骨干,在景观园林的装饰里也以它特有的自然美大放异彩,表现出木材的风韵和英姿。作为一种自然材料,木材具有其他材料所无可比拟的天然特征。它轻盈、强度高、刚性好,便于加工成型,其美丽动人的纹理显现出一种古朴的自然美。最适合景观园林建筑中的应用。

2.7装饰材料

建筑装饰材料是指建筑主体工程完成以后,进行室内外墙面、地面顶棚等最后装饰装修阶段所使用的材料。建筑装饰材料除了能给建筑物一美感,另一个重要作用是保护主体结构材料免受风、霜、雨、雪、烈日等的袭击,以及腐蚀性气体、液体和微生物的作用,有效地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建筑装饰材料有天然大理石、天然花岗岩以及专门用来装饰园林用的石头等。

我国造园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我国古典园林特征是再现山水式园林,“虽由人作,宛如天成”的意境。而这样玲珑精巧的景观建筑也是建筑材料一点一点堆积起来的。合理的选择和使用这些建筑材料,合理配合它们就可以收获意想不到的美丽。

参考文献

[1]张剑敏.建筑装饰构造[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林长制工作表态发言材料篇9

林业育苗管理策略分析

为进一步实现对林业育苗质量的合理强化,除在育苗技术方面苦下功夫以外,还应当于育苗树种的生长发育过程当中实现动态化的抚育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问题,纠正育苗的发展态势,提高育苗的优产质量。具体而言,在林业育苗的抚育管理过程当中,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育苗生产过程当中需要做好整地施肥与除草工作,提高育苗的生长势头。与此同时,还需要结合育苗种植所处区域的实际情况,在抚育管理过程当中针对部分常见病害及虫害进行彻底清理,防止育苗的发展受到这部分病虫害的不利影响。通过对相关药物的合理应用,达到降低虫害密度及危害程度的重要目的。

育苗树种在正常生长发育过程当中可能受到病害的影响,从而对其健康的生长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这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在日常抚育管理工作当中,通过对枝丫的合理修剪,及时将受到病害影响较为严重的枝干与育苗树种整体结构相分离,防止这部分病害随树干逐步波及至整个育苗树种。与此同时,还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针对抚育管理过程当中所修除的病害树叶以及病害树枝而言,需要集中进行烧毁处理,防止因后期对其处理不当而造成的二次病害问题。及时针对林业育苗苗木进行合理的结构调整与优化。针对在林业育苗区域内所存在的枯立苗木、风折苗木、风倒苗木、病害苗木以及虫害苗木在内的各种生存质量较低的苗木树种而言,应当及时对其进行合理的处理,无法改善生存质量的苗木树种则应当及时对其进行清除处理。此项措施在有关中等及以下规模林业育苗的抚育管理过程当中更为重要。实践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上述抚育管理措施的有效落实,能够显著改善林业苗木树种所处的整个空气环境,对于提高林业育苗生长发育质量,防止各类病害问题而言,无疑有着重要作用与意义。从林业育苗工作的实际开展角度上来说,受到客观气候因素以及前期栽培管理工作等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育苗区域出现成片性的稀疏苗木。在出现此类问题的情况下,为提高林业育苗的工作质量,要求在抚育管理过程当中针对这一区域育林进行及时封锁,其目的在于保护林下植被的完整性,同时还需要禁止在这一区域中开展放牧行为。与此同时,针对已封锁的育林区域,应当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进行补植补播,同时关注对枫香树等阔叶树种的后期培育工作。借助于此种方式,合理改善这一区域内的林分结构,实现多样性的生物发展。

结束语

林长制工作表态发言材料篇10

桉树是一种常绿植物,一年内有周期性的老叶脱落现象,大多品种是高大乔木,少数是小乔木,起源于白垩纪末。在已知的七百多种桉树中,原产地绝大多数在澳洲大陆,少部分生长于邻近的新几内亚岛、印度尼西亚,以及菲律宾群岛。

桉树可长到100~110米,最高达156米,是世界上最高的树。喜光,喜湿,耐旱,耐热,畏寒,对低温很敏感。自19世纪开始,桉树被引种到世界各地,目前为止,据统计已经有超过96个国家或地区栽培桉树。

桉树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首先,人工种植桉树林可以增加就业机会。由于桉树人工抚育强度要求较大,发展桉树人工林产业,从种苗、造林、营林,到木材采伐、加工利用等多项过程中,均可产生就业机会。

其次,桉树是城市各个地区及场所的良好绿化树种。桉树树姿优美,四季常青,生长十分迅速,抗旱能力强,宜作行道树、防风固沙林和园林绿化树种。桉树树叶中含有的芳香油成分,有杀菌驱蚊作用,可提炼香油,还是疗养区、住宅区、医院和公共绿地的良好绿化树种。

再次,桉树可作为基本建材运用于多种行业中。桉树木材通常即粗重且质地坚硬,抗腐能力强,可用于建筑、枕木、矿柱、桩木、家具、火柴、农具、电杆、围栏以及薪碳材等。

并且,桉树还是很好的造纸原材料。桉树被用于造纸,始于20世纪初期。桉树的纤维平均长度0.75~1.30毫米,其色泽、密度和抽出物的比率都适于制作纸浆。目前,世界范围内还有许多大型的造纸厂用桉树为原材料,制造生产牛皮纸和打印纸。桉树木材中的纤维素,可先制成溶解木浆再加工成人造丝,目前,利用桉树木浆加工人造丝已经获得相当大的成功。

桉树既然有这么多优点,广泛种植桉树,自然就成为各地政府获取经济利益的举措。然而不少地区种植桉树,引起了大众的广泛质疑。许多人把近几年全国不少地区的干旱,归咎于桉树,认为种植经济林木桉树,是导致干旱的主要原因。短时间之内,桉树成为“众矢之的”。

质疑一:桉树是“抽水机”,能吸干水分导致干旱

2010年,在中国西南地区遭受特大干旱的时候,就有打着环保主义者旗号的伪环保者把大旱的责任推给了桉树的种植。宣称政府为了追求GDp,搞植树造林种植了大量的“抽水机”——桉树,造成了西南的特大干旱。然而遗憾的是,由于我国公众科学素养还不算高,这些通过这些伪环保人士们,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各路媒体的造谣宣传影响下,让许多不明真相的公众,把西南干旱的原因糊里糊涂地指向了桉树。

目前,我国桉树人工林约80%,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等沿海省份,云南、四川、湖南、等地分布相对较少。根据调查,每合成1公斤生物量(净重),松树需要消耗1000升水,香蕉、咖啡等树种需要消耗800升以上,而桉树只需要510升。所以,桉树的水分利用效率很高。不过,由于桉树生长快,生长量大,总的用水量可能会多于其他树种,但在适宜生长的地区并不至于构成水源危机。

雨季时期,桉树总用水量一般不到降雨量的一半;在旱季,桉树耗水量与降雨量大致相近。桉树的根系主要分布在地下0.5米—1米,在年降雨量大于800毫米的情况下,桉树根系不吸收地下水。且桉树的叶面积指数较小、潜在的蒸腾作用较低也限制了桉树的耗水量。所谓的“抽水机”效应,大多都只发生在造林初期(头8-10年),此后桉树的蓄水作用便会逐渐体现。

质疑二:桉树是“吸肥器”,导致土地肥力衰竭

不少亲自种植过桉树的人和到桉树林实地进行考察的人认为,桉树对土壤肥料和养分需求极大,但凡种植了桉树的土地,肥力都有下降乃至枯竭,在种植过桉树的土壤上再引种的其他植物根本无法存活。

所有人工林树种,由于实行密集约经营,都会造成一定的土地肥力衰退,因为人工林生长快,密度大,吸收的矿质营养多,再加上将枯枝落叶全部取走,造成土壤肥力下降,这很正常,但若说土壤肥力下降了,土地就荒废了,却是言过其实。据来自澳大利亚JohnDavidson教授研究表明,桉树无论是吸收还是带走的矿质营养量,较其他植物相比都不是最多的。因此说,桉树会导致严重的土壤退化是没有充分的科学依据的。

面对土壤肥力下降,更需要科学管理,为桉树补充养分,采用配方施肥,自然能使土地肥力下降的问题,得到改善。

质疑三:桉树是“霸王树”,能抑制其他物种生长

还有一种质疑,指责桉树对当地原产、原生的物种有极大抑制性,甚至达到“地上不长草”的地步,其他物种不能和它一起生存。事实真的如此吗?

首先,在桉树的原产国澳大利亚,桉树林非常多,且桉树林里的动植物资源丰富,桉树林里随处可见到鸟类、袋鼠和各种爬行动物,地上则有茂密的灌木和杂草。如果桉树真的对其他物种的生长,有极大的抑制性,那这些动物和灌木杂草又如何能在桉树林里存活呢?

并且,桉树林是一种人工生态系统,又是集约经营的纯林,其生物多样性比自然生态系统要简单得多,但绝没有到“地上不长草”的程度。事实上,据华南农大相关研究人员在广东省雷州半岛5个不同地点的桉树林调查显示,在桉树林下所采集到的植物种类共计61科127属150种,证明桉树人工林对雷州半岛的森林植物多样性并未造成降低。而福建漳州也有关于桉树林的调查表明:林下植被共29科49属53种,同样说明“桉树底下不长草”是没有依据的。

也许,外来物种确有可能对本土生态环境造成危害。但科学研究也同时发现,具有危害性的外来植物几乎全部是草本植物,而作为乔木的桉树,其生态危害性尚未真正得到证实。此项谣言,又不攻自破。

关于西南大旱,是否与大面积种植桉树有关,不少专家还在对其进行更细致的论证与分析,而目前的研究结果,并未表明桉树引发西南地区大旱。但是,并不能因为尚无确切的证据证明桉树导致旱灾,就肆无忌惮地大面积种植桉树,盲目地大面积种植任何一种树种都是会都会导致生态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