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干部考核细则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53:14

学校干部考核细则篇1

一、考核项目及要求:

1、计划总结(5分):每学期按工作要求制定工作计划,做好班主任工作总结,无计划者扣2.5分,无总结者扣2.5分,详见考核细则。

2、专题活动(5分):参加相关班主任专题活动,按细考核细则给分。

3、班科联系(5分):班主任要及时与该班任课教师做好工作联系,做好协调配合工作,且做好工作记录,详见考核细则。

4、正面教育(5分):耐心细致的做学生工作,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详见考核细则。

5、干部培养(10分):组强健全班级管理机构,落实管理人员;班主任要切实加强对班干部和队干部的培训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加强班级管理;让学生民主参与管理,形成有效的班级管理制度;做好相关的资料记录;配合学校做好少先队管理工作,要求详见考核细则。

6、个别教育(5分):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因事而教,查学生个别教育记录,每学期不得少于10次,每差一次扣0.5分。

7、班级常规管理(15分):按考核细则要求,每学期检查汇总后评分。 

8、家校工作(5分):加强与家长联系沟通,做好家长配合教育学生的工作。每学期必需召开一次家长会;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关爱学生,不得接受家长的请吃送礼;配合学校做好家长评教工作,做好家校联系资料,详见考核细则。

9、班级文化建设(10分):班主任要着力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打造具有特色的班级文化,营造班级育人氛围,每学月更换一次班报,学校组织相关人员检查评比,见评分细则。

10、安全工作(5分):每月至少进行一次专题安全知识教育,有记录资料,差一次扣0.5分;学期无安全责任事故发生,一次责任事故视情节扣0.5至5分。

11、好人好事(5分):有好人好事的专项记录,给2分;根据好人好事的量与影响酌情给分。

12、资料完成(5分):班主任应配合学校完成各项相关资料,详见考核细则。

13、特色贡献(10分):做好班级宣传工作,积极组织学生投稿;发动学生积极参加各项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详见考核细则。

14、表彰奖励(10分):鼓励班集体和班集体内学生个人参加各种竞赛,按细则给予奖励分。

二、考核方法:

1、学校成立班主任工作考核组:

组长:分管领导

成员:德育处及相关部门、教师代表组成(由教师民主推荐产生)。

2、实施考核:

每学期结束后,由考核组将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对照量化评分细则,进行量化评分后公示。

3、考核结果的使用:

a、发放班主任津贴的依据,学校将根据全校教师活工资的15%,加上相应奖励经费,按班级学生人数计算,得出班级每位学生的津贴,按班主任所在班级学生的人数,60%作为班主任的基本津贴发放到班主任个人,其余40%作为班主任的绩效津贴,按考核分的高低,得二等奖为平均基数,一等奖比二等奖高30%,三等奖比二等奖少30%。

B、作为评比优秀班集体和优秀班主任的依据,凡今后上级部门要求推荐评选优秀班集体或优秀班主任,只要符合基本条件者,均按班主任考核得分进行推荐。

学校干部考核细则篇2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中层干部考核监督管理

1高等职业院校中层干部的地位作用及考核存在的问题

1.1高等职业院校中层干部的地位作用

高等职业院校中层干部作为部门管理者,承担着本部门的领导职责,安排好实施的程序,管理好实施的进度,整个管理井然有序,才能创造更高的工作效率。同时,高等职业院校中层干部作为学校领导与师生员工之间的桥梁与纽带,发挥着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作用。高等职业院校中层干部的位置决定了他们与外部接触较多,能够掌握大量的外部信息,很容易产生工作的新点子和新思路。

1.2高等职业院校中层干部考核存在的问题

考核方式比较单一。一是缺乏对日常工作的考核,只注重定期考核和年度考核,平时不算帐,年底算总账,往往近期工作成绩作为定期或年度考核成绩;二是偏重于民主测评、个别谈话、查看资料等静态考核,而缺少实地的、跟踪的动态考核。

考核程序不够规范。考核不严格按程序进行,或者只是搞民主测评,简单地履行一下民主程序;或者不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只凭自己的主观印象搞内定,最后不负责任地将考核情况上报主管部门。

考核内容不够具体。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对考核内容的没有进一步细化、量化,规定得比较模糊,没有明确的尺度。导致考核评价比较笼统,或偏重于某一方面,不能全面的反映院系负责人的真实情况。

2高等职业院校中层干部考核需遵循的原则

导向性原则:考核方案的各个项目、各项权重、各项分值要真实地体现各个中层干部的工作实绩,真正体现“促进学生、教职工和学校发展”这一中心。

科学性原则:方案的制订必须严禁权力属性的个人化,做到集民智、聚民心、集思广益。

真实性原则:考核的结果应该是中层干部工作的真实写照,它不仅是一位中层干部在德、能、勤、绩、廉方面的展示,更是对一名中层干部之于学生成长、学校发展贡献大小的衡量。

公平性原则:公平是社会的一个基本原则和追求。公平不等于平均、不等于相等,多劳多得、绩优多得,这并不违背公平原则。

3健全高等职业院校中层干部的考核机制

要真正做好高等职业院校中层干部考核工作,必须在考核方式、程序和内容上进行改革,建立健全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考核机制。

3.1完善考核方式

要将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任前考核、届中考核与届末考核相结合,以增强考核结果的科学性,保证考核结果的客观公正。特别要通过平时检查工作、个别谈话、专项调查、年度总结会等多种形式和渠道,详细了解考核对象的一贯表现,为年度考核、任职前考核、届中考核、届末考核打下坚实的基础。

3.2科学设置指标

考核指标的设置,要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加强对思想政治素质的考核;要充分体现不同工作、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特点,建立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考核内容和指标;要充分体现考核内容的激励性和约束性,突出考核重点指标。

3.3注重多维评价

要把上级评价、相关职能部门评价、本单位评价、基层群众以及社会评价结合起来,避免以偏概全。要以扩大知情权为重点,进一步公开考核内容、考核程序、考核方法、考核结果,增强考核工作透明度。要探索公开、公示、公议等做法,深入了解中层干部在群众中的公认度,加大群众满意度在考核评价中的分量,强调坚持民主与集中相结合,加强集体研究和综合分析,既尊重民意,又不简单以票取人。

3.4合理运用考评结果

首先,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提拔任用和调整交流的重要依据。考评体系要与任用制、辞职制、交流轮岗等制度与办法有机结合,并根据不同的考评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其次,把考评结果作为评优评先的主要依据。最后,利用考评结果,加强教育与管理。

4构建高等职业院校中层干部的监督机制

4.1高等职业院校中层干部监督机制的构建

应建立配置科学、结构合理、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一是要完善责任追究机制,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保证权力真正为学校发展服务,为师生谋利益;二是要加强监督机制,通过加强组织监督、群众监督、审计监督等方法,提高监督的有效性;三是进一步构建中层干部作风问题发现机制,把可能发生的腐败解决在初始阶段;四是要加强举报工作。

4.2高等职业院校中层干部监督机制的落实

建立健全民主集中制,进一步理顺高等职业院校中层干部的工作关系,完善工作议事规则;健全民主生活会制度,形成班子内部监督制约机制,营造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良好氛围;强化中层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收入申报制、诫勉谈话函询制,约束和教育干部,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让他们参与培养、教育、考察考核、日常管理全过程;要把经济责任审计作为监督的手段,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利进行监督和审计;强化来信来访调查处理制度,对来信来访反映严重问题或来信来访比较集中的情况,要及时予以调查核实,发现问题,严肃处理。

【参考文献】

[1]任玲等.论师范院校院系负责人的选拔、考核和监督管理[J].教师教育论坛,2013,26(03):58-61.

[2]牛玉萍等.中层领导干部在高等学校发展中的地位作用[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05):549-552.

[3]乔丰强.加强高校领导干部监督工作的探讨[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70-73.

学校干部考核细则篇3

【关键词】中层干部绩效考核探索实践

高职院校的组织架构与企业不同,不能完全照搬照抄企业的绩效考核体系。高职院校一般由二级院(系)、机关职能部门和后勤公司等其他若干个服务单位构成。由于单位工作任务、性质有很大的差别,也决定了不能用同一指标去考核所有干部的工作。因此,依据学校战略目标和院(系、部)发展规划,制定符合高职院校中层干部特点的绩效考核体系非常有必要。

根据目标管理(mBo)的理论和方法,高职院校中层干部的活动要围绕和服务于提升学院发展质量这一核心目标,学校为了实现计划目标就必须把它们分解到二级院系和部门,二级院系和部门再把它们分解到各个具体的岗位,从而构成了学校计划目标、部门团队目标到人员岗位年度绩效指标的层级目标和职责,形成一个“层层分解、层层保证”的完整的目标管理体系。学院定期(每年度)根据目标的完成情况来考核团队绩效和个人绩效。

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主要依靠全体教职工对学院发展目标的执行力,中层干部在其中起到关键的表率和引领作用,因此在确定mBo的基础上,根据关键绩效指标(Kpi)理论和方法,坚持定量考核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以定量考核为主的原则,对学校年度主要工作和部门重点工作设计考核指标体系,尽量做到量化、细化和差异化,贴近工作岗位,有较强的针对性和专用性。坚持“客观公正、注重实绩、群众公认、推进工作”的原则,发挥考核对促进科学发展的激励、约束和用人导向作用,营造人人重绩效、人人抓绩效的良好氛围,提升中层干部管理水平,从而推动学院又好又快发展。

一、实践方法

(一)明确干部的岗位职责,让干部知道该做什么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考核工作领导小组遵照上级管理部门关于干部考核的指导性文件,依据学校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制订中层干部岗位目标体系,分类对所有中层干部岗位的工作职责进行详细阐述界定,并印发给每一位中层干部。真正实现了“定岗定责、权责结合”,考核从职责出发,使干部明了工作任务和任期目标,“干得明白,考得清楚”。

二级学院中层干部在学校规定的职责和权限范围内开展各项工作。传统的职责划分只将党政工作分别明确,然而二级院系的工作面广,中层干部正副职各司其职才能有效执行繁多的工作安排,应进一步按照各自分管工作范围,按照二级学院院长、副院长(分管教学及校内实验、实训工作)、副院长(分管科研及合作发展工作)、党总支书记、党总支副书记五大岗位分别明确二级学院中层干部的具体工作职责,才能更加科学地体现“集体领导、民主决策、分工合作、共同负责”的工作原则。职能部门在建立部门工作职责的基础上,按照正副职分工明确各自的岗位职责,避免职责不清、相互推诿的现象发生。

(二)建立团队考核指标体系,以团队考核指导中层干部个人考核

1.全面梳理日常工作,建立完整的基础指标项目

按照目标分解的原则,学院工作目标由各二级院(系)、各部门执行,各二级院(系)、各部门的工作由各自的中层干部带领所在部门成员共同完成,因此,将中层干部的个人绩效考核与所在团队工作考核相结合的“捆绑式”评价方法体现了“协同成长、合作共赢”的考核原则。

建立指标体系是开展考核测评活动的前提。将二级院(系)日常工作包含的教学、科研、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学生管理、党建等分解成15项一级指标,再根据具体工作内容分解成若干二级指标观测点,并对每一个指标赋予相应的分值,组成总分为200分的二级院系团队工作考核指标体系(见表1)。通过该表可以看出指标内容综合性高、涵盖面广、可操作性强,全面反映了二级院系工作的特点。

通过对二级院(系)团队的考核,可以看到对应考核指标的所有支撑材料,而这些支撑材料都是相应分管的二级院(系)中层干部日常工作过程的积累,指标分值的高低既能反映该团队的工作成效,也能反映分管中层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成效。因此通过团队考核捆绑中层干部个人考核,让考核内容更加真实,考核的公正性和可信度更高,同时又强调了团队协作的作用。

表1二级院、系团队考核的主要指标及分值分配

2.重点关注创新发展,提高创造性工作成效

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需要通过一系列的重点工作和创新工作予以推进。因此,除了对中层干部日常履职的考核,还应该考核他们的创新发展能力,这就要建立相应的创新指标体系,包括承担并完成学校重点工作、开拓创新以及取得标志性成果等情况。

重点工作主要是根据学校每学年的年度工作计划中列明的年度重点工作,明确由相应的院(系)、部门承担,到年度结束时专项对相应院(系)、部门进行考核,同时也是对分管中层干部进行考核。

标志性成果主要包括:教师、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获奖;获得的各级各类荣誉;教学、专业建设质量工程的提升水平,课题立项、实训基地建设以及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获奖和承办全国性会议等。

(三)规范考核程序,合理分配权重,提高考核的公信力

1.考核程序

中层干部对照岗位职责,全面总结本年度工作情况,形成书面材料,交由党委组织部在学校内网上公布,供全校教职工审阅,体现公开性。

学校干部考核细则篇4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员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推进典型示范引路,为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坚强的政治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

二、工作目标:

20__年创建__区教育系统党建示范校

三、领导机构

四、工作步骤

本次创建活动分为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精心策划筹备(20__年11月---20__年1月)。拟定方案,分解任务,提出申请。

第二阶段:认真学习宣传(20__年2月—20__年3月)。大力宣传,深入学习,提高认识>,!<,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学校党总支将认真组织对《__区党建示范学校检查验收评分细则》的学习、宣传。把《__区党建示范学校检查验收评分细则》印发给每个党员,将其列为党务工作培训内容,并安排专门时间组织党员认真研读《考核细则》,加深对有关要求的理解。要重视对学校党建达标工作的宣传发动,坚持突出工作重点,把握正确导向,贴近工作实际,创新工作方法,切实做好舆论引导和宣传报道。要通过校园专题网页、板报橱窗、广播电视以及相关媒体,大力宣传学校党建达标工作的任务、要求、做法、经验和成效,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引导和推动学校党建达标工作健康顺利实施。

第三阶段:扎实组织创建(20__年3月—20__年5月)。深入调研,总结排查,科学规划,稳步推进创建工作。首先自我剖析。要逐条对照《考核细则》进行自查,通过自查,对本校党建工作现状有一个准确的判断,对存在问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问题原因有一个深刻的分析。其次科学规划。要认真制定学校党建达标计划,明确达标时间、任务,明确达标思路和抓手,明确整改措施,并分解达标任务,逐项落实责任人。第三整改推进。要狠抓党建达标计划的落实,注重解决好本校党组织建设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建章立制,进一步完善好党建工作机制。

第四阶段:接受考核验收(20__年6月)。对照细则,拾遗补缺,优化工作,迎接区委教育工委考核验收。一是要定期总结反思。经常组织回头看工作,系统总结本校创建工作成果,对照细则,逐项自评,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二是要规范资料管理。资料搜集整理要做到及时、完备,资料建设要做到规范、翔实。三是要善于学习借鉴。创建“学校党建工作示范区”工作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改进党建工作的过程,创建过程中要善于学习、善于借鉴、善于反思和总结,创新进取,优化学校工作成效。

五、工作重点

(一)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升党员干部的素质

贯彻落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精神,强化干部、党员的学习意识,结合学校“读书节”活动,要求全体干部和党员进一步树立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理念,努力营造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浓厚氛围。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党员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理论素质和科学决策能力,把党员教师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学校教育工作的目标任务上来。

(二)加强服务性党组织建设,促进民主和谐校园的建设

在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中,党总支、各党支部着力做好建好服务网络,搭建服务平台;明确服务范围,拓宽服务渠道;完善服务机制,规范服务管理等工作。增强服务功能,在务求服务实效上下功夫,更好地服务学校发展、服务教育教学、服务广大师生,切实让师生员工得到实惠。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在领导班子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并主动听取意见建议,提高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质量,增强领导班子成员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创新意识和忧患意识。要关心教职工生活,给教职工排忧解难;重要工作、重大事项、重要决定,都要经过充分酝酿,集体研究决定,体现民主集中制原则,处理过程与执行结果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倾听群众呼声。充分了解广大师生员工的意愿和对学校改革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三)加强创新型党组织建设,提高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

党总支紧紧围绕创建工作,并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创新工作思路,发挥党组织的战

斗堡垒和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开展党员“先锋岗”,引领党员争做道德模范、课改先锋、实施素质教育带头人,不断提升师德师能水平。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引导干部、党员通过参加创先争优活动,不断完善党性修养、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为着力打造“作风优、素质优、业绩优”的党组织作出积极贡献。

(四)加强廉洁型党组织建设,提高党员干部公信力、执行力

学校支部组织党员认真学习党政《廉政准则》,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师德行风行风建设,进一步树立良好教育的形象。加大规范收费工作力度,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严格执行《__市教育乱收费党纪政纪处分的暂行规定》,对违纪违规行为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六、主要措施

(一)思想重视,认识统一。创建__区教育系统党建工作示范校,是实施学校发展规划的需要,是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的需要,是深化创先争优活动的

需要,是促进学校持续发展的需要。为此,要把创建工作纳入党建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建立“总支书记亲自抓,支部书记具体抓,其他党员干部协力抓”的责任机制,通过校总支委会、专题研究会、支部大会和创建工作动员会,全面进行思想动员,使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进一步树立党建观念,增强党建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开展创建活动的自觉性,动员全体党员积极投身于创建活动之中。

学校干部考核细则篇5

【关键词】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财经类院校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意义

首先,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说,通过考核应聘大学生档案中的“综合素质测评表”可更全面的了解应聘者。在西方国家,用人单位常使用“人才测评技术”来评价一个人是否能胜任某种职位。这与我国的“综合素质测评”是如出一辙的,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评估人才,以便于用人单位在选拔人才的同时做到知人善任,人尽其才,合理安排岗位。其次,从高校的角度来说,综合素质测评为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起到“指挥棒”的作用。高校通过建立完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改变传统的仅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弊端,更为客观、全面且准确的评价学生。同时,通过将本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结果与预期目标进行对比分析,为下一步的素质教育工作提供数据支持,让高校的素质教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主动性与时效性。再次,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可通过综合素质测评从各个方面反映出来的情况来衡量教学活动的效果,从而逐步修改和完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环节,从而增进教学管理和教学活动的时效性。最后,从学生自身的角度来说,综合素质测评为学生起到了自我衡量与鉴定的作用。实际上,测评的目的并非局限在打分和等级划分之上,而是通过测评来引导学生,发现自身不足及有待提高的地方。

二、安徽财经大学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现状分析

1.安徽财经大学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现行办法。安徽财经大学的综合素质测评中一级指标由德育、智育与体育三部分组成,计算公式为:综合素质测评成绩=德育测评成绩×40%+智育测评成绩×50%+体育测评成绩×10%。其中,“德育测评成绩=德育测评基本分(80分)+德育测评奖、扣分”,“智育测评成绩=智育测评基本分(各门考试课成绩平均分)+智育测评奖、扣分”,“体育测评成绩=体育测评基本分(80分)+体育测评奖、扣分”。在具体的操作实施上,安徽财经大学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由各学院具体组织实施,以班级为单位,每学年测评一次。首先,由各班成立综合素质测评小组(由辅导员担任组长,班干代表和三名以上普通同学代表组成),组织学生对德、智、体三方面进行自评;随后,由有关职能部门为学生提供考核等级后的加、减分依据,由学生个人提供相关的加分材料;而后,各班在此基础上根据平时记录考核资料对全班学生学年内的德、智、体等方面逐一进行测评,并填写综合素质测评表;接下来,各学院在班级综合素质测评组测评意见的基础上,对综合素质测评结果进行审核评议并予以公示;最后,将综合素质测评的最终结果向学生公布,并报学生处,存入学生个人档案。

2.安徽财经大学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存在的问题。本调查在研究了安徽财经大学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的基础之上,立足于安徽财经大学本科生,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64份,其中有效问卷356份。与此同时,本研究对安徽财经大学的专职辅导员进行随机访谈,从综合素质测评的执行一线了解相关信息。通过对调查数据和访谈结果的统计分析研究,笔者发现在了解本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同学中,对德、智、体三者间指标比例的构成和整个综合素质测评的评比过程的肯定度较高,认可率分别达到了78.8%和89.9%。但仍存在如下问题有待改善:其一,加分细则有待进一步完善。调查中发现,当问到同学们对德育/智育/体育的加分细则设置的合理性进行评价时,仅有10.7%的同学认为德育加分细则“很合理”,15.2%的同学认为智育加分细则“很合理”,13.4%的同学认为体育加分细则很合理。且通过总结归纳访谈中辅导员的意见及建议,综合素质测评中的加分细则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德育部分不同活动加分准则难界定,各项活动加分方式欠合理。该现象的存在一来导致同学们对学生会成员的超高德育分数感到不服,二来形成误导认为做班委和参加班级活动不如做学生会干部和参加学生会活动划算。二是智育部分基本分的算法存在疑问。如英语作为考试课,由“大学英语精读”和“大学英语听力”两门课程组成,但一门英语考试的成绩在成绩单上却同时体现了这两门课程。那么在算基本分的时候,英语到底算一门还是两门?手册上没有做相关解释或者说明。三是体育部分的分数测评意义有限。每人80分的体育基本分+体育测评奖、扣分(奖励分由参加校体委组织的各类体育竞赛加分和参加校、院组织的体育比赛积分构成;扣分由体育课不及格者减3分构成)。此项既无法体现学生体育课上体育能力的差别,又无法区别二、三、四年级没有体育课与一年级有体育课的区别。此外,仅以参加竞赛作为加分标准,很难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毕竟体育不仅仅是竞技,更多的是为了强身健体。其二,评价标准有待进一步统一。调查中发现因为对测评标准的不同理解,辅导员具体实施起来有难度,于是每个班级都分别制定了不同标准的加分细则。不同学院、不同班级具体的实施方案不同,导致在同在一个学校的班级很难横向客观的比较测评结果。如不同班级在德育加分部分的具体操作就大相近庭,不同活动的加分、学生干部不同职位的加分等,很多班级都有超越或者偏离学生手册的自我定义;如各班级在智育基本分处以“考试”课平均成绩为标准,但有的班级“考查”课不及格在智育扣分栏中体现,有的则忽略;如有的班级英语算一门课程,而有的班级则算两门课程等等。其三,评价方式有待进一步落实。调查中发现对于学生手册上要求的一些评价标准因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有些繁琐,很多班级便将其变成形式化打分。如:手册要求“德育基本分为80分,其中自评分占30%、辅导员评分占30%、班级综合测评评议小组评分占40%。”但调查中发现,真正按此要求执行的班级不到5%,绝大多数班级此处的算分方式是将80分标准分固定分配给了每一位同学,从而省略了自评、师评和小组评议的过程;手册要求“校、院、班级学生干部以及广播台和学生团体主要负责人,经有关部门考核后,分三档加分,兼职职务不重复记分。”其中,每项职务的加分分为“a、B、C”三个档次,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班级都忽略了定级的步骤,直接给予a档次。如此无差异打分,将无法有效促进学生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与公平性;手册要求智育部分“每旷课1学时减1分,迟到、早退3次算一次旷课。”但到实际操作中,有的班级因为考勤不严格而将此处忽略,有的班级因为担心扣分太多会给学生综测成绩带来不良影响而自行设置了考勤扣分上限。

三、安徽财经大学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构建

1.关于安徽财经大学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存在问题的几点

思考。一是活动参与的多能否代表德育水平高?在现行综合素质测评的德育加分部分有7条,分别由参加“参加校内活动”、“学生干部”、“卫生检查”、“检举、劝阻、制止各种严重违法违纪者”、“参加社会活动获表彰”构成,其中“学生干部”、“卫生检查”、“检举、劝阻、制止各种严重违法违纪者”各占1条,参加活动加分共占4条。其比例之重不禁引发笔者思考,活动参与的多能否代表德育水平高?如果不能,那么如此评价方法是否会给予不恰当的引导,让部分同学带着功利心去参与活动。调查中就发现,当问到“你会为了综合素质测评去参加你不感兴趣的活动吗?”就有60.1%的同学表示,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会去。二是“考试”课成绩能否体现学生的智育基本分?现行智育部分基本分由学生本学年各门考试课成绩平均分构成,但在具体操作中存在疑问。考试成绩是以“考试”课为准,那么“考查”课如何体现?完全以“考试”课成绩代表智育基本分,导致的不良影响是一部分学生为了追求综合素质测评的高分而忽略了“考查”课。调查中我们就发现,辅导员和学生普遍反应“考查”课的到课率明显低于“考试”课。一位辅导员说:“因为大家不重视,'考查'课的考试学生们也仅仅是应付了事,认为及格便可。”“考查”课作为教学计划的一部分,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有其自身的意义与价值。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拓宽知识面、培养兴趣,还有助于发展知识的延伸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由此可见,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而存在的“考查”课,其成绩没有在综合素质测评中得到体现,是不合理的。三是各班级的测评加分细则是有自己班级规定好?还是统一好?是否需要监督?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各班级在德育和智育部分的分值算法存在不同,很多班级都有自己的一套超越学生手册的加分方法。一方面,各班级作为学校这个大的集体中的小集体,如果不统一评价的“单位”,则没有办法进行横向比较;另一方面,各班级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在统一测评细则的前提下,进行不违背大方向的有特色的创新与构建,是有利于班级建设的。但是,这种特色创新的度如何把握呢?显然,需要有关部门分层级的有效监督。

2.安徽财经大学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构建方向。一是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提升学生综合素质。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遵循中央的精神,把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建立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之上,以素质教育为导向,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以个人专长为核心的知识、能力、素质等各方面的综合体,培养以人文精神、科学素养与创新能力相结合的综合体。以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为导向,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估。二是以财经类为特色,培养财经类高级专门人才。财经类院校是以经济科学、管理科学、法学等为主体的多科性院校,担负着培养和输送满足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经济管理和社会事业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在高校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在对财经类院校学生进行考评时,一方面,从财经类学科角度对学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专业测评与考核,这是财经类院校学生区别于其他类别学生的特色考核。然而如果只注重专业知识而忽视人文素质,将造成学生素质上的缺陷、精神的空虚与发展上的畸形,从而会给社会带来不良的后果。另一方面,还要从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角度注重学生人文素质、文化底蕴的培养,加大对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考核面。三是以制度建设为依托,确保测评工作的贯彻落实。通过完善统一的运行模式,要求大家共同遵守测评的规程,统一行动准则,以确保评价过程的可行性、合理性与公正性。首先,明确并细化考评细则的加减分项目,让各班级在评判的过程中有章可循,有理可依;其次,明确各层面的工作职责与权限。学生个人、班委评议组、辅导员、学院负责人、校学生工作部各层面在测评的阶段做好本职测评工作;最后,以各班级的文件备档方式确定每一位同学的加、减分项目,一人一表,随时接受班级公开或上级部门的抽查,杜绝形式化打分、杜绝不合理打分,确保测评过程的公平、公正与公开。

参考文献

学校干部考核细则篇6

初二(2)班有男生26人,女生29人(原有30人,一人因病退学),共55人。联和、黄陂的人数比较多,而这两个地方的学生相对比较调皮,所以班上学生比较活跃,班上的纪律不是太好。

班上有5名共青团员。上学期期末考试全班只有一名“三好学生”,男生。全班各科总平均分(语、数、英、政、物)244。5分,基础科各科平均分48。9分。全班平均分及格人数18人。班上成绩比较差,特别是男生。

班上的黑板报每月的评比都取得较好的名次;升旗仪式、广播体操等评分都不错;卫生评比反映较好;行为规范也扣分较少。上学期参加全校性的集体活动,班上夺得田径运动会初二级团体总分第四名;元旦文艺汇演个人表演一个第二名,一个优秀奖;数学竞赛一个第一……,班上各方面表现都一般,特别是体育和卫生等。

本期的目标是:1、全班“三好学生”4人以上。2、全班各基础科总平均分50分以上,全级排名第二,其中语文、物理、数学等要拿全级第一或第二。3、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科的竞赛,并取得好名次。4、抓好升旗、早操、值日、卫生、墙报、行为规范等,争取各项评比都进入年级前三名。5、力争成为全级进步最大的班。6、评上“文明班”、“先进班”。

二、本学期每月工作重点

大力指导学生干部工作,依靠干部及班集体的力量,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加强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用“激励教育”、“成功教育”等科学手段,引导、转化后进生。

组织学生进行安全、卫生、法制、理想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思想教育;广泛开展爱校、爱二(2)班等活动;学习“校训”、“校规”,切实落实《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实施细则》和《一一七中学学生德育考核细则》。

严格实施德育分100分加分、扣分制度,制定《值日生安排》、《班干部值日安排》、《德育分考核补充细则》、《科代表职责》等班规并严格实行。利用班会课或课余时间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丰富学生业余生活。争取在本学期把“文明班”的红旗夺过来。

具体安排:

二月份:新学期开学,收费注册;开展文明礼貌教育;结合当前实际通过报纸、黑板报、广播等教育学生进行卫生、防病等活动;联系学校的实际,进行安全教育,进行爱校、爱班等教育;强调《校规》、《日常行为规范》、《德育考核细则》及其他学校有关的制度和班规;开展帮学活动。抓好年级篮球赛。

三月份:结合“学雷锋、做好事”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等思想教育,以增强学生爱心、奉献精神,继续进行学习《德育考核细则》等活动;对学生进行体育卫生教育,抓好广播体操。发展新团员工作。

四月份:进行各学科的学习专题教育,指导学生不偏科。结合科目实际,讲究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学习,努力向上,好好复习考好期中考试。继续进行发展团员工作。

五月份:结合“五。一”和“五。四”的节日,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进行新团员宣誓。“五。一”长假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等。根据学生实际,进行组织纪律及安全教育,教育学生不迟到、不早退,积极复习、按时交作业等。

六、七月份:指导学生做好期末复习计划,积极复习,考好期末考试。学期总结,假前教育等。开展一些有意义及切实可行的社会活动。

三、学期各星期具体工作安排

第一周:开学、注册、收费;安全、卫生、防病教育;爱护公物教育;学习《德育考核细则》等学校有关的制度和班规;进行爱校、爱班等教育;开展帮学活动。招开班干部会议。抓好年级篮球赛。

第二周:进行尊师重教活动,强调安全(交通安全等),抓卫生、升旗、广播体操等。抓好年级篮球赛。

第三周: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学校纪律,重点是交通安全(如不准骑摩托车等)、穿校服、课堂纪律、安全卫生等。进出校门要下车,不准带食品进教学区等。

第四周:学雷锋,做好事,进行集体主义、革命传统主义、爱国主义等教育。

第五周:主题班会,制定近期和长期目标及如何行动。

第六周:学生思想开始波动,要及时加以正确引导,开展怎样学好语文的讨论。

第七周:体育卫生知识教育,抓好学生课外体育活动。

第八周:学生课外体育活动。

第九周:抓好学习、复习,准备中考。

第十周: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参加好各科竞赛,开展怎样学好数学的讨论。

第十一周:主题班会:学习方法。考好中考。

第十二周:互帮互学活动的总结,一帮一挂勾联系效果如何,及时加以改正完善。

第十三周:“五。一”长假。

第十四周:进行思想教育,教育学生以学业为重,不受外界干扰。新团员宣誓等。

第十五周:纪律教育,动员学生开始期末复习。

第十六周: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开展一些文娱活动;抓好期末复习。

每十七周:开展怎样学好英语的讨论,可在自己班上进行一些文娱活动。抓好复习。

第十八周:认真准备,考好期末考试。

学校干部考核细则篇7

关键词:职校选拔机制用人选人人事制度可行措施

中图分类号:D262.3文献识别码:a

1.“十”选人用人标准导向

1.1坚持党管干部

近年,党中央明确提出“党管干部”原则,全面梳理了党管干部的主要工作方向和工作目标,要求选人用人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对用人选人工作的统一管理和统筹,健全干部管理体制,增强党在干部管理制度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为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奠定坚实管理人才基础,从而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执行。

1.2坚持任人唯贤

正所谓“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用一小人则小人齐趋”。如何用人,从古至今都是决定事业成败的首要问题。“能者用、优者上、庸者下”,只有注重选人用人的公正性,建立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才能真正提高选人用人机制的公信度,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

1.3坚持德才兼备

“德”“才”是各行业岗位干部的重要品质。常言道:“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有德无才,难以担当重任;有才无德,终究要败坏事业。所以,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民主选拔机制下选人用人的决策依据。换言之,必须注重选人用人的兼容性,力争培养和选拔一批德才兼备,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优秀干部,以确保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1.4坚持注重实绩

判断干部素质能力高低,群众最具发言权。在选人用人过程中,不仅要将实绩作为参考的重要依据,还要坚持狠抓实干精神,强调选人用人的公认性,将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默默奉献,不事张扬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干部岗位上来,将群众满意度、拥护率、认可度作为考核的重要标准综合评价,以彰显新时代人才选拔和干部任用的新要求,更全面地展现党和国家对各级干部的高要求、高期望。

2.职业学校选人用人机制常见问题

2.1干部选任机制不健全

职校干部选任机制的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第一,选任制度不健全。主要体现在民主规范性较差,极易造成学校在开展民主选举时出现各种有失公允的偏差。例如,多数高职院校制定的选任制度,仅将“民主推荐”作为初始提名环节的一种方式,而没有对民主推荐的具体程序、推荐标准、推荐效力等做出更为明确、细致的规定,使得“民主推荐”沦为形式,失去应有之义。其次,选用工作的透明度也较低,部分职校在进行换届选举时,师生根本就“不知情”“不了解”,更不用说候选人是谁,这种选举流程、候选人信息了解的匮乏,导致选举质量难有保障。

第二,选任制度设计缺乏有效性和创新性。这点主要体现在对于选任方法、流程、实施办法等事宜的制定上缺乏详细、可行的规定,没有针对中央下达的规定设计科学的选举程序;即便部分高职院校有相应选任制度,但思路相当保守,缺乏创新突破,一套制度沿用数十年,无法与时俱进,也就难以保证选任出的人才能够符合学校持续发展战略要求,以及适应新时期日趋变化的社会需求。

2.2干部管理体系不完善

一般情况下,通过选人用人制度选的干部都有为期半年以上的考察期,以确保及时将不合乎岗位要求、不符合职位需求的干部进行筛选清理。但实践中,很多高职院校并未切实执行这一制度,缺乏完善合理的干部考核C制和科学有效的退出机制,由此不可避免地造成校内机构臃肿、冗员激增,领导干部缺乏竞争和实干的动力。

3.完善职校选人用人机制的可行措施

3.1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进一步推进选拔机制民主化进程

党管人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体现在高职院校用人选人问题上,即要求参加校内选举和选举的干部必须认真遵守的各项规定,深刻学习和落实国家各项政策方针,共同推进选拔机制民主化进程。具体地说,党支部要围绕本校干部选拔相关事宜广泛听取意见,展开深入细致的调查论证,形成完整的商议意见和工作方案,并将结果以会议形式集体研讨出初步的方案和意见,确保选任要求不仅符合中央以及各省市县的要求,同时符合本校师生心理需求和院校发展实际。

3.2创新人才管理机制,完善组织机构

重视并加强对职校人才管理工作的创新,是践行“党管人才”的直接体现,也是保障人才管理质量的有力措施。面对激烈的高校生源竞争局势,坚持管理创新、创新工作制度至关重要。各职校必须认真看待人才创新工作规划的制定与开展,将管理措施付诸行动,而不是仅停留于理论层面;要坚持刚柔并济、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的策略,不断完善和优化人才引进和管理的措施与政策,积极健全科学、开放的人才吸引机制。再者,要结合本校实际,宏观看待市场经济需求和社会建设需求,以构建活跃、富有特色的人才创新环境,尤其是在人才扶持方面,应大力提倡智力投入,而不只是单纯的物质投入,同时加强对人才智力劳动价值的肯定,创建包容、开放的管理环境,激活人才的创造性思维,使各类人才都能够得到认可。此外,还要从围绕人才需求的角度出发,在满足人才成长和发展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人才管理的社会成本与时间成本。例如,可引入大数据技术,依靠大数据辅助人力资源挖掘,完善用人选人选拔机制,以此建立数字化人才储备库,实现高职院校对人才数据和资料的科学化管理。

3.3加强职校选任工作队伍专业建设

负责干部人才选任工作的人员是决定高职院校选人用人机制劣的关键因素,能够影响高职院校选任工作的最终结果,因此,必须重视并加强对选任工作队伍的建设。具体地说,首先要针对现有工作人员,定期举办专门的理论培训班,加强对党的“十”选人用人理论知识的教育、学习和研究,从理论层面夯实选任工作人员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不断提高其决策分析能力和工作能力。其次要紧密围绕与职校选人用人相关的具体工作开展各类主题的研讨交流活动,定期与其他省市地区的学校选任小组开展交流座谈会,汲取借鉴其他地区的优秀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对于部分条件允许的高职院校,还可以安排和组织学校负责选任工作的人员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工作,从实践中反复摸索,深化对选人用人机制的系统学习。

3.4多渠道完善选任监督与考核机制,确保选任结果公正

完善的选任监督与考核机制是保障高职院校选人用人机制科学化、规范化、公正化的关键节点,同时,依托监督机制的健全与完善,能够最大限度从源头杜绝职校内部贪腐现象。对此,职校选任工作小组应充分认识到选任监督与考核机制的重要性,积极开展监督与考核机制体系建设课题研究,鼓励本校党员干部带头进行选任监督与考核工作的专题研究,重点抓好现有课题调研成果的转化、运用,推动工作取得新成效,以确保选任监督工作不再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而是付诸实践,获得长足进步。与此同时,选任小组还要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具体、可行的监督与考核规范细则,以保障监督与考核机制得以在内部确立和落实,实现用人选人、任期考核全过程的实时监督,保障选人用人决策工作全过程的公开与透明。

4.结束语

近年来各职业学校相继推出符合自身特点和目标定位的选人用人机制,力求突破现行体制机制的束缚,理顺用人关系,搞活用人机制,提高用人效益,但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因此,各职校选任工作人员应坚持以提升全体教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为目标,在实践中积极探索符合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和劳动力市场特点的选人用人新机制,为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君.学校管理机制创新与培养选拔优秀中青年干部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6,(29).

[2]何隆德.机制创新: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制度化路径[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67-71.

[3]杨建慧.构建科学合理、有效易行的选人用人机制刍议[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5(4):34-37.

[4]张光峰.完善制度机制提高选人用人科学化水平[J].党建研究,2016(8):22-23.

[5]刘红凛.从严治吏与选人用人科学化――党的十以来从严治吏的基本特点与基本启示[J].理论探讨,2015(6):107-111.

学校干部考核细则篇8

一、加强管理,在精细中见效绩

村级小学要发展,教师是核心,工作要起色,管理是关键。为了促进村级小学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我们要立足现实,树立赶超意识,通过纵向、横向比较,不断增强领导管理意识。我们要将工作环节控制作为精细化管理的切入点,做到每一项业务、每一件事情都有目标、有落实、有监督、有总结,让每个人明确工作应当如何做、何时做、做到什么程度。因此,对工作的内容和顺序不能随意变更,对工作方法、工作条件也不能随人而异有所改变,这样才能保证管理质量。一句话,一年的工作要按计划行事,用制度约束。

二、落实职责,在责权中讲奉献

“制度是保障,落实是关健”,要加强“中心校――各部门――村小校长――教研组长――大队辅导员――教师个体”的分层管理职能,明确各自在学校发展中应当履行的职责。村小校长负责学校全面工作,主要的职责是检查教师的备课、听评课、作业批改、业务学习、教学活动组织工作和村小财务管理等。学校大队辅导员则主要负责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要保证每一项工作都做到人员、内容、组织保障、检查、督促四落实。同时,我们建立了村小校长、村小大队辅导员、教研组长岗位责任制和一系列奖励机制,让他们有权、有责、有利,使村级小学从传统管理走向机制创新。

三、加强考核,在规范中求发展

1.要不断完善对村级小学和村小校长的考核。我们依据《村小管理评估细则》对村级小学和校长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实行通报,问责中心校。由主管村小副校长和一名主任每月不定时对村级小学检查一次,每学期四次。具体检查内容是:第一次期初全面检查,重在看落实,看各项计划的执行落实情况。第二次和第三次以单项检查为主,侧重看过程,主要是德育工作、校园文化建设、常规管理、教学活动。第四次期末是全面检查,重在看成果,看本学期各项工作质量的完成情况。每次检查随时作好记录,实行工作量化考核制,每一项目标均有明确的考评要点及记分办法,同时对一些临时性工作的完成情况也纳入对村级小学的考核。

2.要加强对村小教师的全面考核。按照中心校教职工考评细则,每月底由村小校长对本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出勤进行量化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上报中心校(村小校长、教师本人签字方有效),对迟到、缺席、病事假按规定硬考核。而且各项考核都必须有被考核人当场签字认可,使考核过程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做得好的教师、本校教师都知道好在什么地方,其他教师也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在哪里。

因此,在村级小学的管理中,在注重管理的科学化、有序化的同时,要以教师为本,不是管住人群,而是凝聚人心。这样才能给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消化了工作中的矛盾,使村小教师能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四、抓好干部,在培养中要业绩

学校干部考核细则篇9

第一条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及省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进一步推进我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依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和《实施细则》的基本精神,结合我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实际,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全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大局,以增强干部执政理念、提高干部执政能力为重点,联系实际创新路,加强培训求实效,为把我县建设成为陕西综合实力较强、知名度较高的县级市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第三条本细则适用于全县各基层党组织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第二章管理体制

第四条全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实行在县委领导下,由县委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审议,县委组织部主管,县级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

第五条县委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为议事机构,对全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大部署及其他重要事项进行审议。县委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为常设办事机构。

县委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办公室、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委统战部、县直机关工委、县纪检委、县政法委、县委党校、县政府办公室、县经发局、县人劳局、县财政局、县科技局、县教育局、县农业局、县司法局、县总工会、县妇联、团县委等成员单位组成。

县委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设组长、副组长、成员。组长由县委副书记担任,副组长由主管人事工作的副县长、县委组织部部长、县委宣传部部长担任,成员由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县委干教办副主任担任。

第六条县委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县委干教办)设在县委组织部。其日常工作由县委组织部对应科室承担。

县委干教办主任由县委组织部主管副部长担任,另设专职副主任一名。

第七条县级有关工作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相关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具体分工是:

县委组织部负责全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整体规划、宏观指导、协调服务、督促检查、制度规范。组织科级干部、优秀后备干部及县委序列公务员的培训等;县纪检委负责全县领导干部的党风廉政教育培训;县政法委负责全县政法干部的教育培训;县委宣传部负责指导干部的理论学习,组织对宣传文化系统干部的培训;县委统战部负责组织派干部的培训;人劳局负责指导协调全县政府序列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经贸局、乡企局等部门负责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经发局负责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和重大项目的立项、审批;财政局负责落实干部教育培训经费。县委和县政府其他有关工作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认真抓好本部门、本系统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第八条县委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讨论和审议全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解决有关问题。

第九条双管单位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除明确由协管方负责之外,均由主管方负责。

第三章任务要求

第十条科级党政领导干部每5年应当参加各级党校、行政学院或者经县级以上组织(人事)部门认可的其他培训基地累计2个月以上的培训。新提拔担任科级领导职务的,确因特殊情况在提任前未达到教育培训要求的,应当在提任后1年内完成培训。

其他干部参加脱产教育培训的时间,一般每年累计不少于12天。

第四章培训内容与模式

第十一条根据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适应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的需要,结合岗位职责要求和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干部的特点,加强培训需求分析,不断完善课程设计和培训内容。以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文化素养和技能训练等为基本内容,以政治理论培训为重点。

第十二条坚持和完善组织调训、专题培训、在职自学等制度,大力推行干部自主选学、在线学习等方式,为干部参加学习培训提供多样化的途径。

第十三条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加大研究式教学力度,大力推广现场案例教学,积极开展模拟式、体验式教学,加强教育培训同调查研究的结合。

第十四条推广网络培训、远程教育、电化教育,提高干部教育培训教学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第五章培训机构与师资

第十五条在充分发挥县委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的同时,建立完善一批新的干部教育培训教学点和现场教学点。

依托省、市两级党校、行政院校、高校等培训基地及现场教学点,加大实用性、前瞻性培训,增强培训针对性。

第十六条党校等干部教育培训基地要加强专职教师队伍建设,实行专职教师职务聘任和竞争上岗制度,逐步建立符合干部教育培训特点的师资队伍考核评价体系。

由县委干教办牵头,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建立全县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库,实现资源共享。

第六章脱产培训与在职自学

第十七条全县干部教育培训的长远规划、意见和重大决定由县委组织部负责制定,经县委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审议后报县委审定。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应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计划中一并考虑。各部门、各单位的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应根据全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总要求,结合各自实际制定。

第十八条干部脱产培训一般以组织调训为主。组织调训以名额分配调训和实名调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第十九条干部培训的各类班次一般应放在干部教育培训实施。

干部教育培训基地要根据县委干教办制定的年度计划所确定的相关班次,提供培训设备设施,配合搞好培训。培训主办单位要认真研究制定教学方案。教学方案应包括课程设置、学时分配、师资配备、教学方法、考核评估、经费来源等内容。教学方案报送县委干教办审批后组织实施。

第二十条干部个人应根据工作岗位能力素质的要求和自身需要,制定个人在职自学计划和自主选学计划。

干部所在单位应结合工作实际,为干部提供在职自学和自主选学的条件。

第七章考核

第二十一条建立干部教育培训的考核和激励机制。组织(人事)部门在干部年度考核、任用考察时,应将干部接受教育培训情况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并将干部的教育培训情况作为干部任职、晋升的重要依据之一。

第二十二条干部脱产培训的考核按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定性考核包括学习态度和表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按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四个格次确定。定量考核包括对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文化知识和技能等课程的掌握程度,以考试方式进行,百分制计分。

第二十三条干部脱产培训的考核由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和培训班主办单位共同组织实施。干部在职自学的考核由干部所在单位组织实施。

县委干教办和干部所在单位应当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建立和完善干部教育培训档案,如实记载干部参加教育培训情况和考核结果。

第二十四条干部参加培训期满,经考核合格后由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根据有关规定颁发结业证书。

第八章培训纪律

第二十五条干部必须遵守教育培训工作的规章制度,完成规定的教育培训任务。

第二十六条经组织或本单位确定后,被抽调的干部必须服从组织调训。干部因故未按规定参加教育培训或者未达到教育培训要求的,应当及时补课。对无正当理由不参加教育培训的,给予批评教育直至组织处理。

第二十七条干部所在单位应按照计划完成调训任务。不得以任何理由推托、阻挠本单位干部参加教育培训。对不按规定履行干部教育培训任务的,由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整改,并在一定范围内给予通报批评。

干部所在单位应对本单位的干部在职自学提出要求,加强考核,并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

第二十八条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应按照教学方案实施培训,加强培训管理,为培训学员提供良好的学习培训环境,并将学员参加培训情况及时报县委干教办。

第二十九条干部培训年度计划内的各类班次一般应由县委组织部与主办单位共同发文,避免多头重复培训。

第九章经费保障

第三十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经费列入县年度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增长逐步提高。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经费(主要包括教师培训、教师聘请、教材编写、基地建设等)和省、市安排的重要培训项目经费,由县委组织部(县委干教办)向财政局提出所需经费申请,划拨组织部门(县委干教办)专款专用。

第三十一条各部门、各单位要依照干部培训工作需要对干部教育培训经费作出专门安排。

第三十二条干部在参加脱产培训期间,应享受与在岗同等的福利待遇。

第十章附则

学校干部考核细则篇10

一、高校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不足

目前,高校在干部考核的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以下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1.考核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目前高校对领导干部的考核大多是,以“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级的标准来进行,不能客观公正地反映干部的真实面貌。

2.考核评价内容缺乏定量。以德、能、勤、绩、廉等方面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以定性评价为主,较少有定量评价。

3.考核形式方法简单陈旧。一直沿用干部述职、民主测评、个别谈话的干部考核形式和方法,易掺入考核者的感情分和印象分。

4.考核结果未有效运用。由于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淘汰机制在高校尚未真正建立,使考核结果没有起到应有的激励和监控作用。

二、构建高校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的思考

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应参照中组部《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着眼于选准用好干部,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导向作用和监督作用,为建设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把科学发展观作为考核、评价和使用干部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检验标准,正确的政绩观为重点,增强干部综合素质为目的,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综合运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意调查、实绩分析、个别谈话和综合评价等具体方法进行干部综合考核评价。

1.构建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构建干部考核评价工体系可着力建设三个系统:一是考核测评系统。考核测评系统强调科学设置干部考核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考核目标要有针对性,应根据领导干部的不同类型、层次和岗位要求,设置考核目标和评价标准。考核内容要注重实绩,对“德、能、勤、绩、廉”进行指标分解,兼顾对干部全面素质的考核评价。考核方法要全面客观,可采取日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定量与定性指标相结合、院(系)与机关测评相结合、群众与干部测评相结合等方法。二是统计分析系统。统计分析系统通过更新统计方法,科学分析评价,达到全面、客观、准确评价领导干部的目的。更新统计方法即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采用国际通用的社会学软件SpSS。在计算机上进行线性回归分析,进行程序化、自动化的统计学处理;科学分析评价即结合干部全面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价。三是纪检监控系统。纪检监控系统进行监控和干预。纪检监部门应参与考核的全过程,发现问题及时干预,确保考核工作能符合实际情况,反映民意,更好地体现民主、公正、客观、全面。要严肃纪律,对考核中不按文件规定和程序操作的,要及时予以制止。

2.高校领导干部考核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高校领导干部考核指标体系分为民主测评、民意调查、个别谈话、综合评价等。民主测评主要了解领导干部“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细化为10个二级指标,30个三级指标;

民意调查主要了解领导干部工作成效和个人形象的评价,主要包括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个别谈话是深入了解领导干部的重要途径,可视不同情况确定谈话要点,提前发放谈话预告,提高谈话质量。既可采取个别谈话的方式,也可引入集体面谈的方式进行;实绩分析重点分析干部工作实绩,从实绩看德才、凭德才用干部,包括单位(部门)的改革与发展、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研成果与创新、学生综合素质、毕业生就业率、人均非固化部分收入及增长等方面。审计部门可提供经济责任审计结论和评价意见;综合评价是在全面掌握考核信息的基础上,对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意调查、个别谈话、实绩分析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并听取纪检监部门的意见,民主生活会等方面反映的意见,通过考察组集体研究分析,对领导干部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