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数字化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57:51

农村数字化管理篇1

公共管理论文2300字(一):基于从公共管理角度探讨数字化城镇管理论文

【摘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字化城镇管理成为了公共管理领域内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促使城镇管理方法和技术发生了较大的变革,进一步推动了政府管理创新的发展。但在目前我国数字化城镇管理还存在一些不足,影响公共管理职能的发挥,因此本文通过阐述数字化城镇管理的重要意义,分析数字化城镇管理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并基于公共管理的角度上,提出加强数字化城镇管理水平的相关措施,旨在促使数字化城镇管理向前发展,为城镇化进程加速前进奠定基础。

【关键词】公共管理;数字化;城镇管理

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正不断尽快,城镇管理在公共管理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为了保障城镇化政策结果的实效性以及顺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要求,必须要转变传统的城镇管理方式,发展现代化、数字化管理模式。因此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明确数字化城镇管理的意义,分析其存在的不足,采取有效措施以实现高水平的数字化城镇管理,促进我国城镇可持续发展。

一、数字化城镇管理的重要意义

数字化城镇管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是基于数字化城市管理演变而来的一种新公共管理模式。其主要是利用先进的科学信息技术手段以及信息管理系统,对涉及到社会公共利益以及人民群众利益的城镇问题进行处理,变革城镇管理水平和体制,充分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因此数字化城镇管理有利于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城镇化发展,整合城镇资源,建设特色城镇。另外我国在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实行数字化城镇管理则有利于解决传统的城镇管理问题,同时能够实现精准定位管理目标的时间和空间,减少巡查及处置人员,降低管理成本,有效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

二、数字化城镇管理存在的不足

现阶段由于我国城镇化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对城镇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处于探索和实践期,并且在公共管理中对城镇管理的职能和观念有待转变和提升,所以在数字化城镇管理进程中,出现了以下不足:

(1)公共机构职能出现重叠,管理效率较低。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即是公共管理机构的职能划分存在不明确、公共管理机构改革不彻底以及上级机构管理不科学等造成的。

(2)城镇管理信息化发展不均衡,存在资金、人才短缺的现象。虽然我国已经开始了城镇信息化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从实际上来看,基层城镇管理机构的信息化水平仍然相对较低,而且由于管理专项资金以及公共管理人员的缺失,导致基层管理机构与上级机构信息化发展存在差距,导致数字化管理存在较大的难度。

(3)数字资源缺乏整合、统一规划。数字化城镇管理是一项较为庞大的管理系统,涵盖了大量的信息数据,并且与多个管理部门具有密切的联系。所以数字信息资源整合是非常重要的。不过在实际管理中,城镇公共管理对数字资源的整合力度不够,没有实行统一规划,就导致了数字信息相对独立,影响管理工作的协调开展。

三、基于公共管理角度提高数字化城镇管理水平的措施

(一)优化城镇公共管理机构职能

基于公共管理的角度实现数字化城镇管理即是要优化城镇公共管理機构的职能,针对当前城镇管理中存在的人员冗杂以及机构繁多等现状,要进行职能整合和重新划归,同时要在数字化城镇政府机构的基础上,明确各个职能机构的工作任务和职责,将城镇管理的各个方面落实到具体机构、具体人员,保障管理机构层次扁平化,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效率,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难题。比如针对城镇民众普遍关心的交通、商业发展以及农业用地规划等,进行信息公示,接收民众意见反馈,通过信息技术合理布设城镇格局等,提高公共管理水平。

(二)加强城镇公共管理队伍建设,培养数字化人才

数字化城镇管理是一项集合了技术、管理、人文以及经济的系统性工程,在公共管理角度上来看,需要进一步改革管理体制和机制,实现政府组织机构以及其运行方式、行政流程等有效重组和再造。这一过程则需要管理队伍具有高素质和高水平管理能力。因此政府要精简公共管理机构,节省资金,大力发展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并通过培训、教育学习、经验交流等方式提高管理人员的数字化、信息化技术能力,培养信息素质打破传统思维模式,积极协调业务工作,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数字化管理。比如公共管理机构要加强人才招聘和培养,从管理理念以及信息技术两方面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为数字化城镇管理提供人才支持,从而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

(三)建立科学的数字化城镇管理体系

数字化城镇管理涉及到的范围和内容相对较广,比如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政府组织机构、管理人员职能整合等。因此需要进行科学规划,建立完善的、可靠的数字化城镇管理体系。政府机构要发挥带头作用,建设完备的信息服务基础设施、明确公共管理机构的职能、任务,还要针对当前城镇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服务优化,如开展远程办公,打破时间、空间限制,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质量。同时管理人员可以采用信息技术,根据城镇建设特点科学划分管理范围,做到全方位的城镇公共管理,及时处理城镇管理问题和缺陷,管理人员要基于数字化信息的反馈功能,深入基层协调公共管理矛盾,强化管理职能。另外可以通过研发建立城镇管理软件,实现信息快速收集、信息共享等,及时了解人民群众的真实需求,为城镇管理决策提供有效依据和支持。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字化城镇管理是公共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现代城镇化发展的要求。因此需要政府机构发挥领导作用,带领各公共管理机构在公共部门体制改革的背景下进行职能转变、加强信息化建设、培养数字化管理人才、构建数字化城镇管理体系,从而推动我国城镇化可持续发展。

公共管理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论新农村经济建设中的公共管理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城市得到了发展,我国有关部门越发重视对于新农村的建设。新农村能够使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在一定程度上使民生得到了保障。而在对于新农村进行经济建设时,公共事业管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支持。本篇文章分析了我国新农村经济建设中公共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来进行解决,希望能够提升我国新农村经济建设公共管理水平,构建美好新农村。

【关键词】新农村;经济建设;公共管理

开展新农村建设是为了使农村适应社会发展新需要,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居住质量、经济水平、文化思想等,使农村焕发新面貌。但是,从现实情况来进行分析,目前我国新农村经济建设中的公共管理水平较低,不利于我国建设新农村的目标顺利实现,为此必须要提升公共管理水平。

一、新农村经济建设中的公共管理存在的不足

(一)农村基层政府并没有认识到公共管理的重要性

新农村建设是时展的必然,能够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持,需要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共同关注。为此农村基层政府应该明确自身的职责,科学合理的开展新农村经济建设工作。但是,目前部分基层政府并没有认识到开展新农村经济建设公共管理的重要性,对于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一知半解,导致于基层政府无法为新农村经济建设公共管理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为了改善这一情况,需要农村基层政府认识到公共管理的重要性,为新农村经济建设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持。

(二)农村经济建设中投入的资金有待进一步提高

开展公共事业管理最主要的目标是改善农村居民贫穷的现状,使农村居民的生活变得赋予,带有一定的扶贫属性。从目前我国各个地区的经济水平来进行分析,大部分农村居民的经济收入和城市依然有着较大的差异,为此我国农村的公共管理依然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目前,大部分农村的经济水平只达到了不用为生存犯愁的水平。而我国却已经降低了在农业发展中投入的资金,这导致农村的经济建设公共管理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我国在农村建设方面投入的资金降低,仅仅只能满足农村公共管理开展的需要,比如说铺设电网、修路等,只能提高公共基础设施的水平,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人民的生活质量得不到提高,不利于农村的长期稳定发展。

(三)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来为公共事业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第一,为了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使各行各业都能够有所提升,我国制定了一些法律来保障公共事业工作的顺利开展,但是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我国公共管理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这些法律法规已经不能够满足公共事业进一步发展的需求,有关的政策包含的内容也并不全面,这并不利于农村公共事业的顺利开展。第二,农村现有的法律法规体系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人们在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无法依靠法律来进行解决,并且农村居民的法制观念较低,对于法律的了解比较少,遇见事情不善于借助法律。第三,农村的市场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来进行就爱你督管理,大部分企业并不认为在农村内投入资金可以获得收入,再加上在农村投资相关的法律比较少,农村能够获得企业投资的概率比较低,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农村的经济发展速度始终较慢。

(四)专业人才数量较少

由于农村的环境、薪资待遇等和城市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大部分人才在进行就业时会选择城市而非农村,农村中的人才数量比较少,这严重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开展公共管理时没有足够的人才作为支撑。虽然地方政府出台了部分法律法规以及政策对于基层政府进行了扶持,但是这也仅仅只是提升了农村居民的基础设施和硬件条件,人才紧缺的现状并没有得到缓解。

二、提高新农村经济建设中公共管理水平的措施

(一)政府要认识到公共管理的重要性

我国进行新农村经济建设离不开人民群众和当地政府的支持。为此,基层政府必须要对公共事业管理形成正确的认识,全面系统的了解开展公共管理需要进行的工作以及应该采取的工作方法。如果政府没有立足于农村的实际情况随意的规划建设新农村,在进行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问题,为此基础干部必须要真真正正的了解农村的情况,因地制宜的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并由人民进行监督,确保基础政府能够为人们提供公共质量的服务,使农村得到发展。

(二)加大对于农村公共事业的投入

我国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水平比较低,主要是因为政府部门投入的资金和资源不多,农村的观念比较落后,没有认识到公共事业的重要性,进行公共事业发展时流于形式。为了推动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必须加大对于农村公共事业的投入。这需要我国政府重视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农村有足够的资金为公共事业的发展提供支持,使公共基础设施能够真正的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帮助。除此之外,也要重视农村教育、文化、科学水平的提升,使农村更加全面的发展;国家要对于基层政府进行资金和政策上的扶持,我国农村地区经济水平较低,公共事业发展缓慢,基层设施不足,为此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工作的难点,只有加大对于农村公共事业的投入,才能够使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建设有足够的资金作为保障,改善每一个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从目前的情况来进行分析,我国的公共财政转移支付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为了缩短城市和农村的差异,就必须要加大力度进行公共财政转移支付体系的建设,使农村的公共物品水平得到提升。这需要政府发挥自身的作用,对于转移支付制度作出一定的整合。并增加对于农业发展的投入,使我国农村事业发展有种子的资金作为支持,有效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四)完善相关的制度

农村的公共管理事业必须要有完善的制度来进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农村的公共管理事业得到落实,真正的发挥出作用。完善的制度和颁布的法律法规能够为我国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引入更多的资金,从源头上改善我国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为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支持。

(五)提高农村公共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由于农村经济水平较低,导致我国农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得不到提升。我国部分基层领导的文化水平不高,思想观念没有与时俱进,再加上农村领导层的年龄较大,并没有新的年轻人加入到农村基层政府之中,导致新农村的发展缺乏人才作为支持,无法适应新时代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此,必须要加大力度对于人才进行培养,提升农村公共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并使我国农村居民的文化素养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除此之外,政府还应该颁布政策鼓励我国高校毕业生参加到基层工作之中,为农村公共事业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持。

农村数字化管理篇2

一、充分认识推广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工作的重要意义

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推广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工作,努力让广大农民群众看到、看好电影,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市委十届三次全会关于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发展农村先进文化,实现和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十一五”是我市农村电影发展的重要时期。经省文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研究,报国家广电总局、发改委同意,确定2008年在我市全面推广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工作,这是推进我市农村电影发展一次难得的机遇,必将对我市农村电影改革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各区县、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推广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统一思想,扎实工作;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我市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工作取得实效。

二、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以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目标,实现和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不断推动我市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积极探索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新机制,按照农村电影“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买服务”的新思路,深化农村电影改革,建立多种所有制、多种发行放映主体和多种发行放映方式相结合的新模式,促进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规模化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广大农民群众看电影难的问题。

三、目标任务和措施

(一)加强农村电影基础设施建设。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提高农民群众文化生活水平的要求出发,切实加强农村电影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投入,加快影院设施改造和放映设备更新,改善农村电影放映场所,维修改造县级影剧院,在有条件的乡镇;建设农村示范影院。认真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坚持露天放映和室内放映相结合,胶片放映和数字放映相结合,不断扩大农村电影覆盖面,全面完成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任务。

(二)培育农村电影发行放映市场主体。以市电影公司为龙头、区县电影公司及放映点为基础;组建铜川市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公司。按照市场化运作的方式,转换机制,面向农村,搞活经营,院线公司及各区县服务站提供的公益性放映服务由政府买单,同时大力培育发展农村个体放映队,政府一视同仁,谁服务,买谁单。根据农民群众的需求,制定扶持政策,积极推动“影企联姻”,大力开发农村电影广告经营,积极开拓农村节庆、婚嫁等文明礼仪活动的电影放映市场,促进农村电影发行放映规模化发展。

(三)推广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大力加强以“三网”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数字化电影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一是构建设备配送网,负责数字机及其技术支撑和维护,做好流动放映车和放映大棚等设备的供销配送工作;二是构建节目传输网,负责数字节目的网上订购、接收、下载和分发工作,做好节目的放映管理;三是构建技术培训网,负责技术培训,提供技术升级服务。培育发展农村电影院线,积极探索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的有效模式,建立各级数字电影服务和监管的计算机网络平台,实现数字电影放映信息化管理,形成覆盖全市乡镇农村、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村数字电影服务体系,为农民群众提供优质、快捷、方便的电影数字化放映服务。

(四)加强农村电影公益性放映。紧紧围绕党和政府在农村的中心工作,普及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时代精神为核心的重点影片、主旋律影片的放映。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扎实有效地开展农村中小学爱国主义影视教育活动,认真落实省文化厅等五部门《关于加强中小学爱国主义影片放映工作的通知》精神,妥善解决学生观看爱教片的费用问题。结合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实际;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放映知识性、实用性强的科教片,推进科技兴农,服务农民脱贫致富。

四、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工作的长效运行机制

(一)加强领导。市上已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推广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市文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广电局等部门负责同志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文化局,负责组织、指导、协调工作。各区县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切实加强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要把农村电影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目标考核,制定周密的实施方案和放映计划,为推广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农村数字化管理篇3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普惠金融;现状;发展趋势

2021年3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网站《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指出党在打赢脱贫脱困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要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那么,大力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业普惠金融的内涵

普惠金融具有大幅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扩大金融服务领域、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等四大优势,被广泛研究认为是降低农民收入不平等、提升农村金融服务包容性和改善社会公众福祉的一项重要内容。数字农业普惠服务金融就是要将我国农村的实际经济情况与数字普惠金融紧密结合,形成一套系统的、有效率的金融服务体系。(一)加强宣传。农村资金主要来源一般是自筹资金和国家财政拨款,农民对于农业普惠金融的了解微乎其微,国家有政策,但农民却享受不到政策。为此,国家要加强农业普惠金融在农村地区的传播,开展农村干部培训班,切实地让农民了解政策。充分利用普惠金融政策,让农村经济实现健康高效发展。(二)激发潜力。农村经济具有巨大的经济潜力,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借助金融普惠政策的帮扶,农村的金融基础框架和网络支付将得到根本改善,农村经济将释放潜力,带动整体经济质量向高质量发展,这将推动实现小康社会,实现乡村振兴。(三)稳定社会。利用好农业金融普惠政策,满足农民对资金的需求,促进农业稳定发展,能够切实做到稳定社会。农业的发展关系到人民群众能不能吃饱饭、吃好饭,利用农业金融普惠政策让农业发展壮大,促进农业经济发展,解决农村劳动力剩余的问题,让全国人民吃饱饭、吃好饭,人民安居乐业,国家社会稳定发展。

二、农业普惠金融发展现状

随着国家“三农”优惠政策的深入推进和普惠农村金融的快速发展,五大行(除交通银行外)在城镇中各村均设有一个营业网点,并且我国银行业对农业的贷款额逐年增加。随着农行营业网点客户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当前我国农村银行业对发展农业普惠消费金融的政策支持,可以反映出农业普惠金融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整体水平不高,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认清问题,及时改进,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我国农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在农村推进农业普惠金融政策存在诸多问题。农民由于祖祖辈辈扩展经营范围都靠自筹资金,农民对农业普惠金融政策首先存在心理抵触问题。对此,政府可以组织农村干部培训班,让农村干部先了解政策,再讲授给农民,这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民对农业普惠金融政策的心理抵触问题。针对农民文化水平不高的问题,农村干部要有耐心,认真的解读农业普惠金融政策,回答农民的问题,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文化素质培训班。(二)银行与农村进行业务对接时容易出现问题。银行的金融业务流程通常比较安全规范化,签署金融文件次数较多,受制于农村文化教育水平以及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一些固有特征,银行与广大农民群众进行金融业务流程对接时,就容易出现无法进行签字、没有银行公章等一系列突出问题。针对这个突出问题,银行业需要充分发挥主动服务优势,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方式,减少服务环节,优化业务流程,切实为广大农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提供更多适应广大农民生活需求的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三)农业金融普惠政策的发展还存在东西部发展不均的问题。东部地区经济发达,银行营业网点普遍偏多,农民与金融服务接触较多,而且比较便利。西部由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金融机构起步晚,发展规模小,银行营业网点少,而且交通不便,农民接触金融服务很少,而且极其不便。针对这个问题,国家要有针对性的扩展西部地区的金融服务机构的规模,加大对西部地区金融服务机构的资金支持,针对西部地区的地域特色,开通一套有特色的西部地区农业金融普惠政策的金融服务。(四)农村金融信用体系不健全,农业金融风险系数过大,银行负担的成本居高不下。农业普惠金融政策主要针对农民,但是核对农民信息和经营范围信息困难重重,采集信息不充分、不完善,对农民的信用状况不了解,农民经营时常遭遇自然灾害等,导致金融风险系数过大,农民经营抗压能力较弱,因此近年来农业金融存在一些不良贷款记录,以至于农业金融普惠政策开展较慢。因此,要不断完善我国农村信用服务体系,建立风险防御机制。为企业农村干部落户,建立企业农民个人信用综合情况管理档案,完善个人信用综合情况管理信息,村干部按照有关要求携手当地政府,确保农民使用个人信息真实的实际条件情况下,建立一个农村信用管理数据库,完善农村信用信息管理体系。

三、农业普惠金融发展趋势

我国高度重视农业普惠金融的健康发展,未来农业普惠金融的快速健康发展必将有效地弥补目前的巨大技术缺陷,助力解决传统“三农”问题,推动我国传统乡村金融经济快速振兴,实现传统农村金融的普惠性和金融资源共享性,更好地为我国传统农村金融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具有良好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正处于农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农业普惠金融的推广及应用也有助于建立农村经济数据库,推动农业产业链的整合,推动农业向数据化升级。农业普惠金融数据化的发展也提高互联网在农村的使用率,互联网与普惠金融的融合,促进“互联网+”的发展,建立完善的互联网金融体系是促进“互联网+”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基础要素,做好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民互联网素养,同时互联网在农村的进一步普及也有利于农产品的销售。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持续上升,但工作岗位有限,受制于有限的工作岗位,大学生就业率持续下滑。与此同时,农村需要发展却吸引不到人才。随着农业普惠金融与互联网的发展,不断发展的农村经济能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回乡创业,为家乡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活力。农业普惠金融的发展也可以为回乡创业的大学生提供金融方面的支持,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四、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农业普惠金融和“互联网+”产业优势紧密结合,将有效推动我国农村传统数字普惠农业金融的有效实现。基于现代数字通信技术和传统数字实体经济发展背景下的农村数字普惠农业金融,颠覆了农村传统普惠金融的“二八定律”,具有强大网络性和外部性,可以从信息可得性、成本等多个方面有效弥补农村传统普惠金融服务的巨大缺陷,助力“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催生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市场的强大长尾驱动效应。(一)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可以缩小地区收入差距,一定程度上改善收入状况不平衡的问题。农村企业数字普惠网络金融的广泛应用基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数字网络金融技术,能够有效突破传统金融服务的应用空间地域限制,提高资金的使用率,节省时间成本,帮助农村经济的发展获得平等的机会。同时,农村数字普惠金融融合大数据应用有利于实现对农村金融服务主体的信用评估,降低农村银行的信用金融风险,有助于有效促进农村金融服务结构的良性调整,实现金融资金市场供求的有效自动匹配。因此,农村农业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对我国农村、农业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可以有效地提高我国农村普惠金融的具体使用范围,对提高农民人均收入和农民就业都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二)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快速发展有助于有效推动我国农村金融产业链深度整合。从而,推动传统产业向农村数字化转型升级,有效提高乡村农业整体生产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乡村农业整体生产经营规模,实现乡村振兴。(三)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网络服务发展面临的三大困境。虽然目前农村地区数字普惠农业金融的健康发展已经呈现繁荣的良好景象,但是许多农村各类网络金融服务产品的实际使用率并不高。究其原因,一方面许多农村金融服务产品都是“生搬硬套”中小城市的某种文化产品,金融服务产品的结构设计者并不能真正深入了解全体农民的金融需求,适用性不高,不仅浪费大量资源,而且严重阻碍许多农村地区数字普惠农业金融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农民的网络金融专业素养不高,对农村互联网的金融参与度相对较低,通过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平台直接获取农业贷款、支付等各类金融服务的安全意识显然不足,数字普惠农业金融的健康发展还是急需在许多农村地区加大推广宣传。真正的农村数字化金融转型,实质上就是企业管理、流程、组织的全面层次变革,这并非仅是单一政府部门权力能够直接驱动实现的,尤其是在农村贫困地区的高科技人才少、占比低、政府需带头引导,给智慧农业的建设、发展一些时间,加强对农村干部的培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除此之外,农村的数字金融服务需求还是呈现发展周期短、金额小的基本特点,一直以来农村金融扶持政策都没有很好地考虑到当前农村数字经济的这些基本特点,增加了农村数字经济金融政策落实的工作难度。同时,由于农民的金融素养不高、网络安全意识缺乏,金融诈骗层出不穷,严重损害农民的利益,削弱农民对于普惠金融的信任,为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四)农村数字普惠信贷金融体系发展仍然面临一个生态链的缺失。从目前农村数字生态金融体系结构来看,与其他城市地区相比,农村贫困地区数字普惠信贷金融起步晚,体系不完善,地方人民政府对农村金融数字普惠信贷政策的认识理解不是很到位,重视普及程度不够;农村相关的普惠政策监管体系不完善,对农村数字普惠贷的金融监管实施难度大;农村较具针对性的数字金融普惠产品有限,智能化普惠金融以及互联网服务终端的综合布设与金融基础配套设施的综合建设工作需要不断加强。综上所述,农村银行数字普惠农业金融的快速发展将实现普惠农业金融与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有机融合,这将有效提升广大农村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幸福感,促进农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目前,我国在农村建设方面已经取得较大的成就,乡村贫困地区全面小康振兴的农民幸福生活即将正式到来,为了真正实现这个宏伟目标,需要全社会人民共同努力和真诚付出,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扎实的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姜晓东.乡村振兴战略的农业经济学研究[J].现代农业研究,2021.27(12).

[2]陈孝中.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普惠金融发展思考[J].新农业,2022(01).

[3]农民日报.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J].新农业,2021(23).

农村数字化管理篇4

[关键词]数字化技术;农村;电影放映;应用;

中图分类号:G81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3-0267-01

引言

目前的农村数字电影大多数都是以多媒体数据文件的形式,然后存在数字电影播放服务器的硬盘上,一般五十分钟左右的流动放映电影基本为3GB左右大小,也就说是一个300G的硬盘大概能存90~100部影片,相比胶片电影,数字化的影片更加方便携带,而且对于放映的环境以及其他方面的因素要求比较低,而且数字电影放映起来也没有影片抖动或者是花屏等现象的发生,因为数字电影不需要胶卷电影的使用的胶片,因此也不用担心胶片破损等其他现象,也就说,无论数字电影进行多少从的放映都不会影响到影片的整体质量,更不会因为时间的增长而影响到影片。本文对如何运用数字化技术推进农村电影放映技术进行研究。

1.农村数字电影放映设备

农村数字电影放映设备以电子集成电路的方式组织,模块化设计,除散热风扇外,不存在其它机械零件,采用数字程序控制的方式运行,即播放服务器将存储在硬盘中的数字电影节目解码后,将图像通过DVi-D专用数字视频传输信号线将数字信号传输给投影机,图像数字信号经过投影机DLp芯片处理后,转换为光信号,投射到银幕上,同时播放服务器将声音信号进行数模转换,输出到功放进行声音信号放大,功放将放大后声音信号输出到音箱中进行电声转换,播放出声音。

2.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操作

农村数字电影放映设备操作全程以数字控制的方式进行,采用菜单形式进行操作,第二代播放服务器,如上海文广HDm---405型,安装有液晶屏,配合按键进行操作,第三代播放服务器,如清华同方DmS-3000型,安装有最先进的触控屏,直接点击播放器屏幕就可进行操作,同时屏幕可以实现与投影播放画而的实时同步,起到监视放映情况的作用。

3.农村数字电影影片及广告管理

当在对农村数字播放服务器进行影片(包括电影正片、广告背景音乐)输入、影片放映、影片删除、放映数据优化维护、开关机操作(包括非正常情况下的断电)时,播放器都以放映日志的形式对以上操作进行记录,并按时间进行排序,管理部门可以通过从播放器导出电影日志的方式查看放映操作的每一细节。

农村数字电影贴片广告放映是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中各家院线公司的主要盈利手段,对于广告放映的管理尤为重要,使用数字播放器的数字特性,对于广告的管理可以变的十分简单,例上海文广HDm---405型播放器,广告类型分为商业广告与公益广告两个部分,可分类输入放器中,商业广告需在放映影片前,进行手动播放,而公益广告在播放影片操作后,自动进行播放,两种方式配合使用,机动灵活,而且,为了保障观众的观影权益,使用播放器的数字特性,在播放器中己经设定,每播放一部影片前只能播放一定时间的广告,一般播放时间不超过15分钟。

4.数字化技术在影片节目传输发行的作用

数字影片节目的发行传输可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例如卫星、网络、硬盘等,目前,我国数字电影流动放映的节目基本采用卫星传输方式,卫星传输方式的好处是,一旦架设好卫星通信站以后,利用数字电影数字的特性,通过国家节目管理中心服务平台,即可下载影片,下载速度快,没有地理位置的要求,且以数字的方式传输节目,在传输过程中不会出现质量损失。

5.数字化技术在数字电影传输发行中防止盗版的作用

在数字电影传输发行中,电影加密技术己经比较成熟,发行方通过采用统一格式对对影片发行版的图像文件进行加密,密钥与密文分离,存储在影片授权识别卡上,然后按统一格式进行打包,可有效防比影片在发行传输过程被盗版。

6.数字化技术在数字电影传输发行后防止盗映的作用

第一步,从硬件切断了非授权影片节目的放映:投影机安装专用“数字电影农村公益放映用投影机专用协议”,使用电脑、DVD、VCD等其它不带有此协议所播放器放映非授权影片节目,投影机将10分钟后自动关闭。

第二步,从软件上阻比盗映的发生:由于数字影片是以加密的行式进行存储的,放映数字影片包含解密过程,影片的解密放映通过影片授权识别卡来实现,授权识别卡中含有放映场次授权信息与解密密钥,获取数字影片的放映场次授权信息、解密密钥,首先要在国家节目管理中心服务平台购买放映场次,然后使用专用软件与写卡器通过网络进行下载并存储进影片授权识别卡中。影片授权识别卡采用与放播放服务器硬件信息对应的方式,一机对应一卡,且播放服务器须在监管系统中进行注册登记,否则,即使播放服务中存储了数字电影节目,影片授权识别卡中没有放映场次信息与解密密钥,也是没有办法进行播放的。

7.结语

数字化技术推进农村电影放映技术的主要方法是改进放映技术,其次要保证影片的“干净”。也就是说,必须要对影片的来源进行仔细的排查,以保证常规化,此外,还应该对影片播放器设置一些盗版影片的筛选措施,从而保障影片的完整性,推动农村的电影放映。

参考文献

[1]马秉超.浅谈农村数字电影放映设备技术服务革新[J].现代电影技术,2014,06:45-49.

[2]杨艳.浅谈数字电影放映技术在农村文化建设中作用[J].科技视界,2015,03:341.

[3]林碎华.数字化技术推进农村电影放映技术实证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04:28.

农村数字化管理篇5

2003年,国家广电总局颁布整体转换过渡时间表,我国大规模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程启动了。2005年10月,“青岛模式”的成功拉开了整体转换的序幕。随后的“佛山经验”强化了整体转换的示范意义。广电总局擂响了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全国总动员”的战鼓。几年时间,青岛、佛山、杭州、太原等地的广电人战绩显赫,纷纷确立了各自在行业中的标杆地位。广电总局把这些战果确立为“模式”加以大力推广。到2007年底,有数据显示,全国已有超过68个城市完成了市区有线电视整体转换,全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数量已超过1500万。

然而,对照一下广电总局当初制定的整体转换过渡时间表,以上的战果就算不上辉煌了。分析以上大中型城市开创出来的种种模式后我们发现:我国发展有线数字电视是把模拟电视转换为数字电视的技术升级,和免费电视转型为付费电视的产业化这两件事合二为一了。在逻辑上,技术的数字化和运营的产业化二者本身没有天然的同步性。在某种程度上,产业化的转型可以独立于技术上的数字化,甚至还可以制约模拟向数字化的技术升级。数字化和产业化是否能统一起来呢?这正是困扰广电产业发展的根本命题。数字化与产业化是什么关系?谁是目的谁是手段?两者的统一从哪里着手?是借数字化实现产业化?还是借产业化推动数字化等等。问题还不仅如此,我国广电产业已经进行了几十年公益性质的服务,现在要转型为市场化的商业服务。要把这样一个本应循序渐进的过程转化为一次突变,是需要付出成本和巨大智慧的。这些问题正是广电在城市地区进行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进程中呈现出的喧嚣、嘈杂、纷争和博弈的根源。

2008年初,有一群广电人引起了我们的兴趣,他们是山东省莱西市广电局的队伍。早在2006年,莱西广电局就已经启动了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程。从2006年11月开始,莱西广电局仅用40天就完成了莱西市城区3.5万有线电视用户整体转换。2007年11月到2008年l月底,莱西广电局这支百十人的队伍,在短短100天内就完成了莱西地区11万户农村有线电视用户的整体转换。成功的完成了全国首例大规模农村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的任务。我们知道,要想保证这种迅猛的发展态势,如果管理团队没有明确的战略战术规划、没有合理的分工协作、没有充足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是不可能实现的。

当莱西广电局将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向农村延伸、当农村包围城市、当广电改变农村的时候,那些曾经困扰城市整体转换的诸多问题,似乎可以在这里觅得解决之道。本刊为获得第一手资料,特派出记者赴山东莱西进行了实地采访。本次采访,得到了莱西广电局兰局长、高副局长等决策层和管理层的大力支持。

在与莱西广电局决策层的接触中我们了解到:随着近年来我国各地方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工作逐步落实,农民的负担大大减轻。各级党委政府都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并且以工业反哺农业的形式开始向农村“输血”,各种拨款、补助直接落实到村、户。党中央、国务院有关研究部门还建立了“农村全面小康社会评价体系”,确定了六个方面18个评价指标(见下表)。从莱西本地发展看,2006年成为全省经济强县,2007年成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的中小城市百强、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200元、人均存款余额达到1.8万元。莱西的诸多方面已接近甚至超过“评价体系”中的各项指标。

农村经济基础的提高,随之而来的就是农民们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调查显示:我国农村文化娱乐消费支出比重只有2.8%,城镇居民的娱乐消费支出比重也仅为5.3%,要实现7%的全面小康目标还有一定难度。从电影市场看,有关农村、农民题材的片源少质量差,农民们缺乏去电影院看电影的条件,也很难得到电影流动放映队的服务。从网络看,因特网在农村普及率很低,绝大多数农户不能也不会上网。从报刊订阅看,农民一家一户订阅报刊的数量微乎其微,村里统一订阅的报刊根本到不了农民手里。农民生活信息化程度的调查显示:全国农村住户彩色电视机普及率已接近90%,农村电话普及率已达到34%。每百户计算机拥有量已有能力实现20台的目标。调查还显示,90%以上的农民是通过电视了解国内外大事、接受科技教育、获取致富信息、进行休闲娱乐。因此,加快发展农村有线数字电视,提供一个集公共传播、信息服务、文化娱乐、交流互动于一体的多媒体信息终端,已成为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迫切需求。正是这些客观条件的成熟,才使得莱西农村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有了坚实的基础。

尽管莱西广电人面对的外部环境不错,但要想把整体转换一步步落到实处还需要完成很多基础工作。莱西市位于胶东半岛腹地,南距青岛70多公里,属青岛辖区。莱西总面积1522平方公里,总人口72.8万,有行政村862个。莱西有线电视网络从1994年起步发展至今已有14年。当时广播电视站归乡镇管理,到2001年8月广播电视站收归市广播电视局统一管理时,全市有线电视通村率仅为42%,有线电视用户不足5万户,占莱西总户数的23.1%。广播电视站收归后,莱西市广电局先后投入4000多万元,对全市有线电视网络进行全面规划设计和建设,改造村庄近500个,改造用户达7万多户。有线电视传输网从300兆赫同轴电缆系统,逐步改造升级为550-750兆赫光纤传输系统。新架设主干线光缆860多公里、干线光缆8800多公里,截止到2007年底,全市共架设主干线光缆1535公里,光点分布1062个,覆盖了城区和全市每个村庄,形成了17.5万户的用户终端系统。占莱西城乡总户数的75.3%。有线电视通村率达到100%。良好的网络基础保障了莱西农村整体转换的顺利进行。

在莱西有线网络改造之前,莱西农村用户只能收到30个模拟电视频道,改造后可以收看到60多套数字电视节目和60多套付费数字电视节目。所以广大农民对整体转换的期待是积极的,每户只缴纳了216元收视费,按照17.5万户计算,此一项就能筹集到3780多万元。整体转换的启动资金得到了解决。转换后,每年的收视费将达到3700多万元。

在有线网络基础工程完成后,在资金的问题得到解决后,真正启动有线电视整体转换还需要当地政府的支持。莱西市委市政府在2006年8月26日召开了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动员大会,青岛广电局党委书记张相逢和莱西市委书记张锡君亲自动员。全市设14个分会场,会议采取电视直播的形式,组织全体市镇、农村干部和群众集中收看。2007年,莱西市委市政府把完成农村数字化转换作为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要办的10件重点实事之一,列为全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市委成立了由一名市委副书记任组长的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领导小组,青岛广播电视局和莱西市委市政府各级领导多次亲临农村数字电视建设工程一线指导工作,在行政发动、整体规划和技术平台等诸多方面给与了大力支持和帮助。莱西广电局全员发动、全力以赴,把最精干的力量集中到农村数字电视建设上来。2007年11月12日,农村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以势如破竹的速度在全市所有乡镇展开,短短一个月时间,就完成转换50817户。到了2008年春节前后,莱西农村有线数字电视用户突破11万户。

在转换过程中,技术水准决定着数字电视的基础与未来。莱西广电局主要领导带队,到各地已开展数字电视业务的地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并不断总结大中城市地区数字电视运行特点。发现大中城市城区数字电视有卡Ca系统资金投入大且存在许多技术漏洞和缺陷,造成了数字电视用户的流失,给广电运营商的利益带来了冲击。局技术部门会同山东泰信有限公司、北京加维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等软硬件开发企业,研究开发新的升级软件,使前端数字平台的功能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和丰富。其中,由山东泰信研发的无卡长城Ca系统得到了广泛应用。长城Ca是首个获得国家广电总局认证的嵌入式无卡Ca系统,其最大的优势是可以节省智能卡的投资,这就意味着可以大幅降低整体转换的成本。莱西广电局的兰局长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如果使用智能卡,按照每个用户一张卡的市场需求量,以莱西市现有有线电视用户17.5万户、每张智能卡市场价格50元左右计算,直接投资就需要875万。这还不包括卡片升级、在使用中损坏、丢失等来来回回更换的管理费用。而采用无卡Ca系统,就大大节省了投资成本。同时,采用长城无卡Ca系统对数字电视信号进行加密,可以加强对电视用户的管理,有效解决现在因机顶盒市场泛滥及乱拉私接造成的数字电视用户严重流失的问题。广电运营商的收益也得到了保障。此外,机顶盒采用了三洋芯片更是大大节约了投入成本。2007年莱西农村整体转换采用了置入日本三洋芯片的机顶盒。这与2006年莱西市城区先期进行转换的3.5万户所用的数字机顶盒不同。该芯片具有性能稳定、数据处理功能强、价格低等特点,与城区应用的电视机顶盒相比,每台可节省220多元,按照现在已经实施转换的农村数字电视7.5万户计算,又节省开支1650多万元。这两项总共节约投资2500多万元,同时也减轻了农村数字电视用户的负担。

在与莱西广电局最基层的员工交流中我们还了解到:在2006年城区数字电视整体转换期间,莱西广电局组织60多名员工组成了30多个安装组和10多个维修组,每天披星戴月、走街串巷。入户期间,大家一天两顿饭吃在施工现场,所有人没有休过一个星期天、节假日;一天工作l2个小时,最长的时候14个小时,最多的一天安装了1286户。在2006、2007年铺设860公里的光纤网时,为了不影响农业生产,不冲突农民的利益,施工时间选在农村冬闲的时候进行。为了节约施工成本,施工人员没有采用汽车或拖拉机拖曳光纤,而是租用农民的耕牛,由牛拉着光纤设备进行铺设。后来干脆把耕牛买过来使用,工程完工后再将耕牛卖掉。在农村入户安装时,一开始由两人一组,一人安装一人调试。后来优化程序,调试工作都在单位完成,这样只需要一个人入户安装就行了。再后来,干脆培训用户自己安装,最多的一天竟安装了3300户。

农村数字化管理篇6

关键词:村村通;数字广播电视工程;应急广播系统

汤原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三江平原本部边缘,北依小兴安岭群山,南邻松花江。县内一部分偏远山区和农村地区在信息化建设上明显落后,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偏远山区和农村地区的经济文化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完善,“村村通”数字广播电视工程在社会高度重视下得以形成。为推进“村村通”数字广播电视工程的顺利开展,加大力度探讨无线数字电视覆盖技术的应用以及应急广播系统建设等方面内容,结合我县实际情况,探析具有一定现实意义“村村通”建设方案。

1“村村通”数字广播电视工程建设概述

1.1建设意义

“村村通”数字广播电视工程是我国惠民政策中的一项重要工程,国家在这一方面所投入的资金力度较大,并且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相关统计结果显示,当前我国广播电视覆盖率在95%以上,满足了大部分农村群体以及农牧民对信息文化的综合需求。“村村通”数字广播电视工程的建设,响应了党的号召,在提高农村群体思想文化素质的同时,对于党和国家政策宣传也具有重要意义,从而推进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

1.2“村村通”数字广播电视工程、有线电视联网以及无线覆盖之间的联系

农村广播电视工程的实现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有线电视联网;二是卫星接收,即“村村通”;三是无线覆盖。地势条件复杂的山区,若单纯采取一种技术手段无法实现广播电视全覆盖,为切实提高广播电视覆盖率,可以通过有线电视数字联网、数字电视无线覆盖以及“村村通”数字广播电视工程的协调配合实施,以此作为主要技术方式,对农村地区进行统一规划,通过光缆和HFC等方式将农村线路与城市有线电视网络进行有序连接,促进农村地区数字电视无线覆盖的顺利实现。若必要条件下以上两种方式无法实现广播电视覆盖,可以通过建设“村村通”数字广播电视工程的方式来有效解决方波电视节目的覆盖问题。

2“村村通”数字广播电视工程技术

2.1无线数字电视覆盖技术

无线数字电视覆盖技术主要有无线数字前端和无线数字传输系统两个部分组成。其中无线数字前端主要包括moeG-2数字压缩编码就似乎、peC前向纠错编码技术、多路复用技术、Qam调制技术,以此来保证模拟电视频道宽带内可以顺利的将6套以上的标清电视节目输出到接收端上。当然,考虑到农村文化需求的多样化倾向,也可以通过使用三个频点的方式来提高电视节目的传输数量。而当前比较常见的无线数字传输主要有微波传输和光电缆传输两种方式,微波传输主要是将调制后的数字中频信号上变频到与模拟微波频段相一致的数字电视视频信号,然后在进行传送,例如可以利用现有的8GHz模拟微波电路的天馈线系统进行传输等。光电缆传输则是将中频数字信号上变频到分米波电视频道,然后在于模拟节目一起进行传输。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保证光电缆网的正常运行,要尽可能安排在550兆以上。无线数字前端和无线数字传输系统共同构成了无线数字电视,而在具体的覆盖上,我认为可以根据农村环境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覆盖方式,例如对于那些处于山区的农村,在周围有海拔较高地带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直接覆盖的方式,即在高山台上将数字射频信号上变频到分米波频率,然后通过全向发射的方式供用户接受。而在一般地区,考虑到周围地形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可以采用中继覆盖的方式。

2.2建设应急广播系统

随着公共安全形势的发展,对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全社会应急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国内面向公众的快速、全面、有效的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机制和渠道尚未建立,因此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是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迫切需要;进人21世纪,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危机,如‘9・11’事件、印度洋地震海啸、日本地震海啸等。而我国近年来也发生了‘5.12’坟川地震、‘4.14’玉树地震、‘4.20’芦山地震以及‘8.03’鲁甸地震等严重灾害和突发事件,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使人民群众生活受到严重影响;面对此类突发灾害,建立应急预案机制已经刻不容缓,而智能应急广播则是应急预案机制最直接、最权威、最重要的一种途径。应急广播特指在面临突发公共事件时,从政府层面通过广播向公众紧急消息,提供信息服务,协助救灾、救援的一种十分重要的应急手段,是国家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急广播体系在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实现信息、舆论引导、组织救援等多种功能。

在“村村通”数字广播电视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当积极建设应急广播系统与之相配合,完善农村应急管理体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规划的顺利实现,深化民本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理念,贯彻档案的宗旨,坚持为人民服务。通过研究可知,在我们县应急广播系统建设过程中,能够做到更加准确且及时的向群众公布国家政策法规,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在保证群众知情权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此可知在“村村通”数字广播电视工程建设过程中,积极完善应急广播系统是非常必要的。

我县的应急广播系统是县级应急广播系统最底层的播控平台,既可作为日常对农广播节目渠道,同时也是农村应急广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常广播可接收播放国家、省、市、县的广播节目。应急广播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全系统24小时处于自动待机状态,在平台播控上实现应急优先。同时可以通过U盘播放、话筒讲话、DVD线路输入等行广播。

2.3县级应急广播示意图

2.4保证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长效性、优质性

我县因为农村地理和经济等原因,想要实施“村村通”工程的建设本来就很难,但是建成后想要保障入户率以及长期通就更加的困难。所以一定要建立起强效的后期维护运行机制,设立起完善的管理制度,由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负责,将日常的设备维修、检查工作做好,设立专门的监督监察部门进行监管。同时要不断的提升服务质量,学习先进的技术,促使“村村通”工程健康良好的不断发展,为广大村民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

结束语

总而言之,“村村通”数字广播电视工程的开展,是贯彻落实党的精神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之一,在推进中国特色新农村思想文化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也具有一定推动作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当以地区特点以及影响发展的潜在因素加以综合分析,对现代科学技术进行优化利用,对无线数字电视覆盖技术进行合理应用,并加强应急广播系统建设,推进“村村通”数字广播电视工程建设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农村数字化管理篇7

根据会议安排,现就**区2020年农家书屋建设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区现辖4镇4街道,34个行政村,22个社区,总人口14.43万人。其中,常住人口13.97万人,乡村人口3.15万人。近年来,**区高度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持续加大农村文化设施投入力度,全面推进农家书屋提档升级,助力乡村振兴。全区现有农家书屋37个,已实现所有行政村全覆盖。目前,藏书158000余册,品种500余种。平均用房面积23平米,藏书2600余册,品种60余种。现有管理员38人,基本由村“两委”成员兼任。书屋每天开放时间不少于6小时,每周不少于5天。

2020年,**区农家书屋建设在省市文化部门的关心指导和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从书屋配备、管理、使用和建立长效机制等方面入手,积极部署,科学规划,稳步推进。在原有藏书的基础上,补充更新2652册。全年借阅浏览近5000余人次,占乡村总人口的15.8%,借阅浏览图书近10000余册,占总藏书量的6.3%。

二、主要做法

按照中央、省市农家书屋建设要求,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3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载体创新,推动农家书屋提档升级。积极引导学生、留守儿童、村民,定期到农家书屋读书学习,培养看书学习、接受新知的兴趣。按照甘肃省委宣传部《关于印发<关于组织开展“耕读人家”、农民读书明星>评选表彰活动方案的通知》要求,严格把关,层层筛选,共评选出6名“农民读书明星”进行了表彰奖励,在广大村民中起到了很好地示范引领作用。充分整合资源,将“七一”建党节、读书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服务等活动及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融入农家书屋,丰富学习载体,拓宽学习渠道,带动大家爱学习、勤学习、善学习、乐学习。积极推广“百草园”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目前已有170余人下载安装。加快区图书馆、农家书屋总分馆制建设,计划投资20万元,将24小时智慧图书馆“城市书房”、智慧文艺指导作为建设重点,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覆盖农村、全民参与的数字化文化系统。

(二)强化制度建设,加强农家书屋阵地建设和管理。严格按照“六有一保证”(即:有图书室、有“农家书屋”牌子、有图书柜、有阅览桌椅、有制度、有专兼职农家书屋管理员,保证每天开放时间不少于6小时。)标准,对书屋进行规范管理。补充完善了《农家书屋管理制度》《农家书屋图书借阅管理办法》《农家书屋图书管理员职责》等工作制度和书屋开放四公开牌(管理员姓名、联系电话、开放时间、监督电话)。成立由村委会主任任组长的管理小组,配备专人做好书屋管理工作,方便群众阅读。目前所有农家书屋“三项制度”“四公开”和“十个有”标准已全部规范落实到位。

(三)强化技能培训,提升农家书屋服务水平。抽调区文化馆、图书馆业务骨干,经常性深入农家书屋,对图书上架、分类、编码、登记等流程进行专题培训辅导,强化管理人员业务技能,确保图书上架到位、图书分类保管到位、图书借阅登记到位。由区委宣传部、区图书馆、镇文化站联合,不定期对各农家书屋管理、借阅、开放等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及时督促规范,确保农家书屋管理到位、运行有序。

三、意见建议

(一)加大经费投入,提升农家书屋管理水平。农家书屋对推动农民读书、用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活跃和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和农民文明程度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建议加大农家书屋投入力度,充实农家书屋图书品种,调动广大农民朋友读书、看书热情,进一步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目前书屋的管理人员基本都是村“两委”成员兼任,无任何薪酬,管理疲于应付,积极性不高。建议给予一定经费、政策支持,选聘思想觉悟高、责任心强、乐于图书管理的老教师、老干部、村民作为专职图书管理员,保证村民能够随时看书学习。加强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加大书屋设施设备改善,进一步提高书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农村数字化管理篇8

关键词:发展;数字农业;新农村建设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在发展

在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中国,农民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巨大动力已是大家的共识。过去的历史证明了这一点,现在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依然仍将会证明这一点。建设新农村,是当代中国农民的最大福音,是当代中国农村的重大变革,是当代中国农业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发展问题是当代中国农民中存在的最大的问题,解决不了温饱后的亿万农民的发展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只能是个梦想。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特别是持续的发展问题,还直接关系到亿万人民的身心力和凝聚力。因此,“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科学发展观一经提出和确立,就在全党全国人民中产生强烈共鸣,成为整个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尤其成为了相对落后的中国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新农村建设“新”在哪里?从根本上说,新农村建设“新”在发展。农村由于相对落后,发展的任务艰巨、复杂,落实科学发展观尤为重要。真正要发展,就必须走科学发展的道路,就必须有超前意识,发展数字农业。就是要用数字农业的手段,去推动农业发展,进而用数字农业的手段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过去的半个世纪,新中国的农民曾迎得了两次历史性的发展机遇,这两次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从根本上改变了新中国农民的历史命运。新中国的成立,彻底废除了旧土地制度,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使一穷二白的农村面貌换然一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农村改革,亿万农民充分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中国农民自发地挑战贫穷与饥饿,自觉地推动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中国农村也因此很快发生了巨变。然而,随着改革重心转向城市,加之城乡二元体制的严重束缚和粮棉价格下跌等原因,导致“三农”问题日益严重,农村发展问题已十分迫切地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党中央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坚持实施“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一系列惠农政策落到实处,一桩桩重农举措初见成效,粮食连续多年保持稳定增产,农民收入不断增加。但是,“三农”问题还依然存在,农民就业、致富等难题还依然没有破解。“三农”问题的出路到底在哪里?根本出路在于发展。党中央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决策,就是解决农村的发展问题。新农村建设标志着中国的投资重点转向农村,这将是中国农村又一次重大的战略发展。“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将在这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中找到答案。过去启动的农村税费改革为减轻农民负担提供了制度保障,随之而来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将又一次把重大机遇推到了当代中国农民面前。

二、数字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龙头”

面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的千载难逢的良机,我们没有理由无视它,放纵它,如果这样,我们就会错失良机,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我们只有珍惜它,抓住它,中国农业就会乘势而上,“三农”难题就会逐步破解。机遇是公平的,也是无情的。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我们有很多成功的经验,也不乏深刻而惨痛的教训。

如何抓住历史赋予的发展机遇?中央给出了明确的原则,提出了许多具体的要求。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要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走科学发展的道路。这样,才能使已经落后的农业“迎头赶上”其他各业,“迎头赶上”世界潮流。而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走科学发展的道路就必须发展数字农业。因为,数字农业代表了当今世界潮流,体现了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革命的

时代特征。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决定着中国亿万农民的前程命运,决定着中国农村的现代文明,也决定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数字农业是综合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计算机技术、通信和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等高新技术,实现农业各方面、各种过程的全面数字化。是用数字化技术,按人类需要的目标,对农业所涉及的对象和全过程进行数字化和可视化的表达、设计、控制、管理的农业。农业数字化建设是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农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要是用网络数字化技术建立农村和农业运行机制。它在宏观上,包括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长效投入机制;包括各工作部门合力、协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工作机制;包括引导农民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依靠自己辛勤劳动建设自己幸福家园的激励机制;包括引导全社会力量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参与机制;包括城乡统一的经济和社会管理体制。它在微观上,包括数字农业信息采集与产品开发;包括农林植物生长模型与数字化设计;包括土壤和作物系统过程模型与数字化设计;包括数字农业精准生产技术平台构建与应用;包括数字农业精细养殖技术平台构建与应用;包括数字林业技术平台构建与应用;包括数字农业技术应用示范等。它被西方发达国家称为精准农业、虚拟农业、智能农业和网络农业。

三、发展数字农业就是创建高效农业模式

数字农业是一种综合应用现代化高新科技的高效农业模式。数字农业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对传统农业技术与机械装备进行改造,应用全球卫星定位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等集成组装的组合体系,是生物工程等技术完整的结合体系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是未来农业的雏形。

数字农业的目标是最大限度的节省资源,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均衡,追求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优质产出的高效益,以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

我国的农业相对发达国家的农业来说,具有迟发展、欠发达的特点。我国的农业要有新的发展,要追赶发达国家的农业,当务之急是必须利用高新科技改造传统农业,发挥后发优势。利用高新科技改造传统农业,其关键就是要全面构建数字化农业,以农业信息数字化为支撑、为依托,建立大规模农业的信息化模式,才能对走在我们前面的先进“迎头赶上”。

发展数字农业,创建高效农业模式,首先,就必须激发亿万农民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主体意识充分觉醒,要让农民真正参与到新农村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切实保障他们的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其次,必须培育新型农民,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升农民发展数字农业、创建高效农业模式的素质。再次,必须深化农村改革,创建适合发展数字农业和高效农业模式的体制平台。大的方面,要建立和完善农村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完善农村政治制度。小的方面,要为发展数字农业、创建高效农业模式提供制度保障。

作者单位:淮阴工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系

参考文献:

农村数字化管理篇9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农村现代化;信息技术

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极大的丰富了农村生活,给农村现代化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农业发展的新格局下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不仅使农村居民享受到了最新的农业动态、科学种植的方法和专家指导等,还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农村的消费理念。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和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是当前农村改革的重要课题,是农业发展的新方向。是构建生态文明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农村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科学合理的农业信息化建设方法的实施,必将引导农村经济走向繁荣。

一、农业现代化与农业信息化的基本内涵

1、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顾名思义,就是将最新的科学技术应用到农业现代化建设上来,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农业信息化是将我国传统同业推向现代农业的重要手段,是提升我国农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方法,无论从时间,还是空间上都体现着农业现代化的优势。农业现代化的内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的推进、经济全球化的带动、时代的革新而有了新的诠释。就现代化水平而言,某一特定时期有不同的对比,衡量标准以同期发达国家的平均生产力水平为依据。在我国追赶发达国家生产力的农业现代化过程中,不同时期,随着代表当时生产力水平的知识、技术的不同,就有了不同的目标。当然,完成了阶段性目标并不代表实现了现代化,没有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之前,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就没有完结。目前,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到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农业现代化的时间表也与之基本相同。所谓农业,按照于光远先生的定义,农业指的是十字形大农业,一横是动物、植物、微生物种植养殖业,这一概念比农林牧渔更加全面;一竖分别是农业服务业、农业种养殖业、农业经济产业。十字形大农业概括了大农业的所有方面,而农业现代化就是对十字形大农业整个体系的现代化过程。

2、农业信息化

关于信息化的表述,1997年召开的首届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对信息化和国家信息化定义为: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国家信息化具体体现在国家的宏观调控,如统一规划,统一分组等,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进程。其中,智能技术的应用,也就是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给信息技术提供了许多新工具,具有获取数据、传递数据、数据处理、数据衍生和数据使用的功能。和智能化产品用具相关联的生产力,就叫信息化生产力,是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农业信息化就是培育、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应用于农业领域的过程。农业信息化是农业全过程的信息化,是在农业领域全面地发展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之渗透到农业生产、消费、市场等各个具体环节,加速对。传统农业改造,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生产力水平,促进农业持续、稳定、高效发展的过程。

二、农业信息化的包括哪些方面

在农业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认清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电气化、农业信息数字化、农业智能化、农业自动化、农村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关系,抓住当前阶段的建设重点,是十分重要的。目前部分专家学者的观点不同,造成具体实施方案整体思路不清,对资源造成了极大浪费。因而,农业信息化的先导是农业电气化,电能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是农业信息化和农业自动化的重要技术基础。农业信息化的基础是农业信息数字化,农业信息数字化要求农业的各个结构要素(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与各种过程(生产、加工、储运、经销等)全面数字化、农业以及农业各相关部门(生产、科研、教育、行政、流通、服务等)全面数字化与网络化管理。农业信息化是农业智能化的前提,农业信息化是农业自动化的支撑,农业信息化是当前阶段农业现代化的内容和建设重点。

三、以农业信息化建设全面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农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载体主要包括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等过程的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信息化等。农业信息化通过上述方面对传统农业产生影响,对农业现代化的促进作用体现在农业现代化体系的各个方面。

1、农业信息化促进现代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

以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广泛应用,能促进农业产业化过程信息化、高效益化。农业生产率将大幅度提高,生产成本下降。粗放式大批量生产和高消耗的农业生产模式将被高度集约式的“高产、高效、优质”生产模式所代替,农业产业中服务、销售比重逐渐加大,劳动密集型比重下降,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比重将提高。农业产前、产中、产后规划将更加合理,联系更加紧密,这些都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升级和优化。

2、农业信息化提高现代农业经营管理水平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创造的智能工具改造和装备农业各部门,建立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可为农业服务、生产、销售等各阶段的经营管理决策者提供强大的技术手段和高效、畅通、丰富的信息渠道,将农业各阶段经营管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解决管理效率低、调控不及时等问题,促进管理科学化、合理化和最优化,从而加快农业的全面发展。利用农业信息技术中的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技术辅助农业决策者、经营者进行包括农业生产方案选择、过程控制、农事管理、施肥配方、成本核算、产品销售等工作,将使农业生产实现以最小投入获取最大利润,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结语:农业信息化已成为农村建设规划中的重中之重,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各种农业信息工具得到更新,农业信息化管理办法也不断增多,有效扩大了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覆盖区域。而如何将电气、数字、智能、自动和现代化技术应用到农业信息化的建设上来,是影响整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点,有效的农业信息化手段的运用是全面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本文通过对农村信息化的必要性和应用范围进行系统的分析,提出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和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有效措施,努力构建最优的农业信息化发展体系。使信息化方法以最美的姿态,最合理的运用出现在农村现代化建设中。

参考文献:

农村数字化管理篇10

着力建设面向农村信息服务点的多级网络管理平台,主要有三大系统:①绍兴数字农业网系统。作为全市综合性农业门户网站,涵盖了农业技术咨询系统、决策系统、农业网校、农产品数据库、网上超市等子系统,具备农业主体自主建立网站等功能,分设农业龙头企业网、绍兴水技网、绍兴农机网、绍兴茶网、绍兴农民培训网、畜牧兽医网、农业科技网、绿色农产品网等一系列行业子网站。已收集整理本市的农业企业、农产品供求、农技人员、农业技术等数据达150余万条。②农技“110”服务系统。开发语音咨询系统,构架农业信息网到普通农户的桥梁,绍兴农民只需拨打“96160110”,就能听到农业网上的一切内容,或以传真形式接收网上的文本信息;搭建手机上网平台,把网络信息搬到手机上;开通网络咨询热线,帮助农民解决技术难题。③农民信箱系统。是一个集电子邮件、门户网站、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农技服务、办公交流、信息集成功能于一体“三农”服务系统平台,使农民能够借助电脑和手机短信进行网上交流,快速、便捷、免费地获得各种技术信息、市场信息、农产品买卖信息和系统提供的其他服务。目前,全市共有农民信箱注册用户286000万户,实现了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农业规模主体全覆盖。

2加强信息化整合利用

整合三大农业信息系统,在全市建立“两平台一系统”(全市数字农业平台、全市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和农业行政服务系统)和统一的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建成功能分工完善又关联互通的“三农”数字化平台,数字农业平台重点是农业生产服务,电子商务平台主要是农产品营销服务,农业行政服务系统致力于优化政府为农服务。市、县两级联动,加强农业信息部门同电信、广电等部门的合作,将农业网站与手机短信相连接,开通免费手机短信系统,开展短信预订、接收、发送和检索查询网上动态信息等服务;综合利用电脑网络、电话、电视等多种媒体信息资源,联手推广“三电合一”的服务模式,通过电视有影、电脑有文、电话有声的农业信息多元化传播载体有机结合,扩大农业信息覆盖面,满足不同层次群众的信息服务需求。综合利用数字农业网电子商务平台和农民信箱电子信息平台,搭建新型网络营销平台,开展“每日一助”农产品供求信息服务和网上农博会等活动。

3拓展信息化应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