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尘治理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11:38

扬尘治理制度篇1

为了防治扬尘污染,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定义)

本办法所称扬尘污染,是指泥地,以及在房屋建设施工、道路与管线施工、房屋拆除、物料运输、物料堆放、道路保洁、植物栽种和养护等活动中产生粉尘颗粒物,对大气造成的污染。

本办法所称易产生扬尘污染的物料,是指煤炭、砂石、灰土、灰浆、灰膏、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等易产生粉尘颗粒物的物料。

第三条(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范围内扬尘污染防治及其相关的管理活动。

第四条(管理部门)

**市环境保护局(以下简称市环保局)对本市扬尘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并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实施;区、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区、县环保部门)负责本辖区范围内扬尘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

本市建设、市政、公安、交通、市容环卫、绿化、港口等有关管理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做好扬尘污染防治工作。

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辖区扬尘污染防治工作的领导,制定规划,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扬尘污染。

第五条(污染监测和信息沟通)

市环保局应当加强对扬尘污染的环境监测监控,定期公布扬尘污染状况的环境信息。

市和区、县环保部门以及有关管理部门应当互通信息,密切配合,建立扬尘污染防治工作的信息系统。

第六条(扬尘污染防治总体方案和计划)

市环保局应当根据扬尘污染防治的需要,会同本市有关管理部门制定扬尘污染防治总体方案。

本市建设、市政、公安、交通、市容环卫、绿化、港口等有关管理部门以及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扬尘污染防治总体方案,制定扬尘污染防治实施计划,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扬尘污染。

第七条(建设工程、绿化建设、房屋拆除扬尘污染防治责任)

房屋建设、道路与管线建设以及绿化建设、房屋拆除的建设单位应当将防治扬尘污染的费用列入工程概算,并在与施工单位签订的施工承发包合同中明确施工单位防治扬尘污染的责任。

第八条(建设工程施工一般防尘要求)

在中心城、新城、中心镇、旅游区(点)、大型客运交通集散点范围内的建设工程施工,应当符合下列扬尘污染防治要求:

(一)施工工地内堆放水泥、灰土、砂石等易产生扬尘污染物料的,应当在其周围设置不低于堆放物高度的封闭性围拦;工程脚手架外侧必须使用密目式安全网进行封闭。

(二)工程项目竣工后30日内,施工单位应当平整施工工地,并清除积土、堆物。

(三)不得使用空气压缩机来清理车辆、设备和物料的尘埃。

(四)施工工地的地面应当进行硬化处理。

(五)在进行产生大量泥浆的施工作业时,应当配备相应的泥浆池、泥浆沟,做到泥浆不外流,废浆应当采用密封式罐车外运。

(六)在中心城范围内,混凝土搅拌量每日在30立方米以上的,禁止现场露天搅拌;混凝土搅拌量每日在30立方米以下,需要在现场露天搅拌的,应当采取相应的扬尘防治措施。

(七)施工单位应当使用预拌砂浆。

第九条(房屋建设施工防尘要求)

在中心城、新城、中心镇、旅游区(点)、大型客运交通集散点范围内的房屋建设施工,除符合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的扬尘污染防治要求外,还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施工工地周围设置不低于2米的硬质密闭围挡。

(二)在施工工地内,设置车辆清洗设施以及配套的排水、泥浆沉淀设施;运输车辆应当在除泥、冲洗干净后,方可驶出施工工地。

(三)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在48小时内不能完成清运的,应当在施工工地内设置临时堆放场,临时堆放场应当采取围挡、遮盖等防尘措施。

(四)在建筑物、构筑物上运送散装物料、建筑垃圾和渣土的,应当采用密闭方式清运,禁止高空抛掷、扬撒。

(五)闲置6个月以上的施工工地,建设单位应当对其泥地进行临时绿化或者铺装。

第十条(道路与管线施工防尘要求)

在中心城、新城、中心镇、旅游区(点)、大型客运交通集散点范围内的道路与管线施工,除符合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的扬尘污染防治要求外,还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新建、大修道路工程,其施工工地应当设置不低于2米的硬质密闭围档。

(二)道路与管线施工堆土超过48小时的,应当采取覆盖等扬尘污染防治措施。

(三)使用风钻挖掘地面或者清扫施工现场时,应当向地面洒水。

第十一条(房屋拆除防尘要求)

在中心城、新城、中心镇、旅游区(点)范围内的房屋拆除作业中,应当符合下列防尘要求:

(一)气象预报风速达到5级以上时,应当停止房屋爆破或者拆除房屋。

(二)拆除房屋或者进行房屋爆破,应当对被拆除或者被爆破的房屋进行洒水或者喷淋;人工拆除房屋时,实行洒水或者喷淋措施可能导致房屋结构疏松而危及施工人员安全的除外。

(三)在施工工地内,设置车辆清洗设施以及配套的排水、泥浆沉淀设施;运输车辆应当在除泥、冲洗干净后,方可驶出施工工地。

(四)建筑垃圾在48小时内不能完成清运的,应当采取遮盖、洒水等防尘措施。

第十二条(施工作业扬尘污染防治的管理)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办法第八条、第九条、第十一条的规定,将扬尘污染防治的要求纳入房屋建设施工技术规范和房屋拆除施工技术规范;市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办法第八条、第十条的规定,将扬尘污染防治的要求纳入道路与管线施工技术规范。

从事房屋建设、道路与管线施工、房屋拆除的施工单位应当根据本办法第八条、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的规定,制定扬尘污染防治方案,建立相应的责任制度和作业记录台帐,并指定专人具体负责施工现场扬尘污染防治的管理工作。

从事房屋建设、房屋拆除的施工单位应当将扬尘污染防治方案在工程开工3个工作日前报施工所在地的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并在工程开工前,将扬尘污染防治方案在建筑工地周围醒目位置公布,公布期至工程施工结束,公布期间应当保持公布内容的清晰完好。从事道路与管线施工的施工单位应当将扬尘污染防治方案在工程开工3个工作日前报施工所在地的区、县市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三条(物料运输防尘要求)

在中心城、新城、中心镇、旅游区(点)范围内运输易产生扬尘污染的物料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采用密闭化车辆运输。不具备密闭化运输条件的,应当委托符合密闭化运输要求的单位或个人承运。

运输单位和个人应当加强对车辆机械密闭装置的维护,确保设备正常使用,运输途中的物料不得沿途泄漏、散落或者飞扬。

运输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的车辆不符合密闭化运输要求的,市容环卫管理部门不予发放《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处置证》。

第十四条(码头、堆场、露天仓库的防尘要求)

在中心城、新城、中心镇、一般镇范围内堆放易产生扬尘污染的物料的码头、堆场和露天仓库,应当符合下列防尘要求:

(一)地面进行硬化处理。

(二)采用混凝土围墙或者天棚储库,库内配备喷淋或者其他抑尘措施。

(三)采用密闭输送设备作业的,应当在落料、卸料处配备吸尘、喷淋等防尘设施,并保持防尘设施的正常使用。

(四)在出口处设置车辆清洗的专用场地,配备运输车辆冲洗保洁设施。

(五)划分料区和道路界限,及时清除散落的物料,保持道路整洁,并及时清洗。

中心城、新城、中心镇、一般镇范围内现有堆放易产生扬尘污染的码头、堆场、露天仓库不符合前款规定要求的,其所有者或管理者应当在本办法实施后6个月内,按照前款的规定进行改造。

第十五条(道路保洁防尘要求)

中心城、新城、中心镇范围内的道路保洁作业,应当符合下列防尘要求:

(一)除雨天或者最低气温在摄氏4度以下的天气外,城市主要道路车行道至少每日冲洗1次、主要道路的人行道至少每3日冲洗1次。

(二)城市主要道路、高速公路、高架道路实行机械化洒水清扫,其他道路鼓励采取机械化洒水清扫。

(三)采用人工方式清扫的,应当符合本市市容环境卫生作业服务规范。

市容环卫管理部门、市政管理部门应当将道路保洁过程中扬尘污染防治要求,纳入保洁作业技术规范。

第十六条(植物栽种和养护防尘措施)

在中心城、新城、中心镇范围内进行植物栽种和养护作业,应当符合下列防尘要求:

(一)栽植行道树,所挖树穴在48小时内不能栽植的,树穴和栽种土应当采取覆盖等扬尘污染防治措施。行道树栽植后,应当当天完成余土及其他物料清运,不能完成清运的,应当进行遮盖。

(二)3000平方米以上的成片绿化建设,在绿化用地周围设置不低于2米的硬质密闭围挡,在施工工地内设置车辆清洗设施以及配套的排水、泥浆沉淀设施,运输车辆应当在除泥、冲洗干净后方可驶出施工工地。

(三)绿化带、行道树下的泥地应当栽种绿化或者铺装;

绿化管理部门应当将扬尘污染防治要求,纳入绿化建设和养护技术规范。

第十七条(裸土的绿化和铺装)

中心城范围内的泥地,应当进行绿化或者铺装。有关责任人按照下列方式确定:

(一)单位范围内的泥地,由所在单位进行绿化或者铺装。

(二)居住区内的泥地,由业主委托物业管理企业进行绿化或者铺装。

(三)由市政、水务、绿化管理部门负责管理的市政道路、河道沿线、公共绿地的泥地,分别由市政、水务、绿化管理部门组织进行绿化或者铺装。

第十八条(监督检查)

市或者区、县环保部门应当加强扬尘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其他有关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扬尘污染场所、设施的监督检查。对综合性的扬尘污染防治工作,市或者区、县环保部门可以组织相关管理部门实施联合执法检查。

被检查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与检查内容有关的资料,不得隐瞒,不得拒绝或者阻挠有关管理人员的监督检查。

第十九条(社会公布)

有关单位或者个人不按照本办法规定采取有效防尘措施的,有关管理部门应当责令限期改正,市环保局可以定期向社会公布违法名单。

第二十条(投诉和举报)

市或者区、县环保部门和有关管理部门应当设立举报电话,接受公众对扬尘污染的举报和投诉。受理扬尘污染的举报和投诉后,市或者区、县环保部门或者有关管理部门应当及时赶赴现场检查,并将处理结果告知举报人或者投诉人。对查证属实的,市或者区、县环保部门或者有关管理部门应当给予举报人或者投诉人奖励。

第二十一条(违反建设工程施工、房屋拆除防尘规定的处罚)

违反本办法第八条第一项、第三项、第四项、第五项、第六项、第七项,第九条第二项、第三项、第四项、第五项,第十条第二项、第三项,第十一条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规定,施工单位在房屋建设施工、道路管线施工、房屋拆除中未采取有效防尘措施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以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对造成严重扬尘污染的,处以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施工单位拒不改正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以责令其停工整顿。

违反本办法第八条第二项、第九条第一项、第十条第一项、第十一条第四项规定,施工单位在房屋建设施工、道路管线施工、房屋拆除中未采取有效防尘措施的,由市容环境卫生管理部门或者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处理。

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第三款规定,扬尘污染防治方案不按规定进行备案或者公布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以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二条(违反物料运输防尘规定的处罚)

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关于物料运输扬尘污染防治规定的,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市容环境卫生管理部门或者城市交通管理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处理。

第二十三条(违反堆场防尘规定的处罚)

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码头、堆场、露天仓库不符合扬尘污染防治要求的,由市或者区、县环保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对造成严重扬尘污染的,处以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四条(违反道路保洁防尘规定的处罚)

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道路保洁作业不符合扬尘污染防治要求的,由市容环境卫生管理部门或者市政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责令改正,并可处以3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五条(违反植物栽种和养护防尘规定的处罚)

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植物栽种和养护作业不符合扬尘污染防治要求的,由绿化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以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由绿化管理部门责令停工整顿。

第二十六条(违反裸土绿化和铺装防尘规定的处罚)

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第一项规定,有关单位对其范围内的泥地不进行绿化或者铺装的,由区、县环保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由区、县环保部门组织代为绿化或者铺装,所需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并可处以1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扬尘治理制度篇2

关键词:广州扬尘污染防治对策

abstract:withthe accelerationof theprocessof city, city of dustpollution onthe environmentalairquality andthepublic livingenvironment isgettingmoreandmoreattention. thispaper introducesthe origin andharmof dustpollution, thispaperanalyzedthepresentsituationof fugitivedust pollutioninGuangzhouCity, andputsforwardthe countermeasuresto controlthedustpollution ofthe environment, toeffectivelyreducethe particle concentrationintheair, tofurtherimprove theairqualityoftheenvironment ofourcity,earnestlysafeguardpeople's living environmentandhealth.

Keywords: GuangzhoudustpollutionpreventionandControl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R12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大规模的城市市政建设以及高速发展的道路交通,城市扬尘污染已成为主要大气环境问题之一,其对市民生存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空气中的扬尘会影响大气能见度,给交通和市民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扬尘中的可吸入颗粒物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加强扬尘防治已成为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和身体健康的迫切要求。

一、扬尘的来源及危害

(一)扬尘的来源。

扬尘包括3个组份[1]:降尘(直径>100μm)、飘尘(直径为10~100μm)、可吸入颗粒物(直径

扬尘的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

1.粗放施工造成的建筑扬尘。由于城市建设工程如房屋建设、道路与管线施工、房屋拆除、采石取土作业等,在施工过程中管理不够完善,料堆遮挡不严整,且施工周期长,所以不可避免会产生建筑扬尘。

2.随风飞扬的堆放物尘。各类物料堆放场如工业区的露天仓库、港口码头的建筑材料和煤堆场等随处可见,且大多数并未采取有效的防尘措施,在不利的气象条件下,就会产生堆场扬尘。

3.对行人影响较大的道路扬尘。城市机动车数量飞速增长,在行驶过程中,车辆洒落在道路上的颗粒物被反复碾压与排放的尾气颗粒物混合,共同形成道路扬尘。

4.量大面广的地面的土壤扬尘。由于地表、气候干燥、大风等因素,各种沉降在地面的颗粒物再次进入空气中,形成土壤扬尘。

(二)扬尘的危害。

1.造成空气颗粒物污染。

扬尘是空气中tSp和pm10的主要来源之一,受工地、道路、码头堆场等方面的扬尘污染影响,大气环境中颗粒物浓度增大。研究表明[3]:颗粒物能够散射太阳光,对大气能见度和气候造成影响,给交通和市民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此外,空气中的细小颗粒物还会造成光化学烟雾、酸雨、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

2.威胁人体身心健康。

扬尘中的可吸入颗粒物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直径在5到10微米之间的颗粒吸入后对人体的呼吸道及肺部都有一定的刺激,长期影响后可能会引发慢性炎症;而直径小于5微米的尘粒可以深入肺部,从而引起各种尘肺病。此外,尘粒表面可以吸附空气中各种有毒元素及多环芳烃化合物,其中的代表物质苯并[a]芘为强致癌有机物,会使职业性癌症的发病率升高。

二、广州市扬尘污染现状

虽然近年来,广州市实施了一系列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使得空气中颗粒物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2003~2012十年期间,pm10年均浓度由99微克/立方米下降至69微克/立方米,城区平均降尘量由6.11吨/平方千米•月下降至4.47吨/平方千米•月,但随着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要求的迅速提升以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给环境保护带来的严峻考验,广州市扬尘污染防治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一)建筑业、道路交通等的发展导致扬尘产生量增加。

在建筑业方面,据广州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2012年广州市房屋施工面积8718.6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3%;房屋竣工面积2878.8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0.3%。在道路交通方面,2012年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204.16万辆,比上年增长9.9%。在港口运输方面,2012年港口货物吞吐量45125.16万吨,增长0.8%;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474.36万国际标准箱,增长2.2%。

建筑业、交通道路、港口运输的迅速发展必然导致建筑扬尘、交通扬尘、堆场扬尘的产生量随之增加,再加上泥地扬尘和露天焚烧扬尘等,广州市扬尘年产生总量将不可小觑。

(二)广州市空气质量与省内其它城市仍有一定差距。

虽然近年来广州市的空气整治取得一定成效,空气质量优于北京、天津、上海等城市,但与省内其它城市对比仍有一定差距。由表1可见,在广州、深圳、东莞、中山、梅州、韶关、河源6个城市中,2012年广州市pm10浓度最高,降尘量也仅次于东莞、中山和河源,在省内处于较高水平。

表12012年广东省各城市pm10浓度和降尘量对比

(三)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对颗粒物的防治提出了更高要求。

2012年2月29日,国家颁布了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要求2016年1月1日起在全国实施,其中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提前于2012年实施。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对颗粒物的防治提出了更高要求,将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二级标准年均值从100微克/立方米收紧为70微克/立方米;增设了细颗粒物(pm2.5)的平均浓度限值,其中一级标准的24小时平均、年平均限值分别为35微克/立方米、15微克/立方米;二级标准的24小时平均、年平均限值分别为75微克/立方米、35微克/立方米。

三、扬尘污染防治对策建议

扬尘污染量大面广,要做好扬尘污染防治工作,必须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市扬尘污染控制经验,建立并不断完善扬尘污染防治长效机制,扎实促进扬尘污染控制水平和监管能力进一步提高。主要措施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建立扬尘污染控制管理工作机制。

控制扬尘污染重在管理。扬尘污染涉及的部门很多,包括环保、建设、城管、交通、园林、国土、港务等。广州市政府应高度重视扬尘污染防治,建立扬尘污染控制管理工作机制,明确各相关职能部门及各区、县级市政府的职责分工,充分发挥环保部门的统一监管职能,有效地推进全市扬尘污染控制管理工作。

(二)建立扬尘污染源数据库。

源头管理和防治是扬尘污染防治的关键。加强扬尘污染源头防治,必须全面排查市内扬尘污染源,建立扬尘污染源数据库,包括全市在建工地、交通道路、煤及码头堆场、地面、绿化等信息,从而为扬尘污染控制与管理提供基础信息和理论依据,便于环保部门宏观控制与管理,最终为政府部门的环境管理决策提供支持,以解决扬尘污染与城市建设之间的矛盾。

(三)加强各类扬尘污染源的防治。[6]

主要包括建设工程施工、物料运输、堆场、道路、泥地、生物质物料露天焚烧等六个方面的扬尘污染防治。

1.建设工程施工扬尘防治。

加强建设项目施工期扬尘污染控制的环境监管。积极发挥部门联动作用,督促施工单位落实施工现场封闭围挡、冲洗设施设置、道路硬底化等扬尘防治措施,做到施工现场100%围蔽,工地路面100%硬地化,工地砂土不用时100%覆盖,拆除工程100%洒水降尘,出工地车辆100%冲净车轮车身,长期裸土100%覆盖或绿化。重点施工工地和采石取土场应建设视频监控系统。运输车辆应落实“一不准进、三不准出”(“一不准进”是指无《广州市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标识》的车辆坚决不准进入建筑工地,“三不准出”是指超载、无遮盖、未冲洗干净车轮和车身的车辆,坚决不准驶出工地)要求。房屋拆除和采石取土应安排在风速5级以下进行,作业时须按要求进行洒水压尘和设置围挡。

2.物料运输扬尘防治。

物料运输应采用密闭化车辆运输易产生扬尘的物料,运输途中物料不得泄露、散落或飞扬。应强化物料运输单位主体责任,完善运输公司资质认证、车辆密闭运输备案、运输遗撒治理资金保障以及年检复查制度。建设重点地区、重点路段的物料运输车辆遗撒监控系统。严厉打击无证运输和排放建筑废弃物、运输撒漏污染道路等违法行为。

3.堆场扬尘防治。

所有散货物料码头在堆放和装卸煤炭、煤矸石、矿石、建筑材料等易产生扬尘污染的物料时,应采取严格的扬尘污染防治措施。码头、堆场、露天仓库的地面应进行硬化处理,按要求配备吸尘、喷淋、洒水等防尘设施。各有关部门要定期对码头、堆场和露天仓库的防尘措施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的要责令其限期整改,并予以处罚。

4.道路扬尘防治。

改进道路清扫方式,由干式清扫转变为湿式清扫,城市主要道路、高速公路、高架道路要实行机械化洒水清扫。要不断扩大“吸、扫、冲、收”组合式道路保洁设备比重,增加城市道路冲洗保洁频次,每日对重点地区、主要道路进行冲洗作业,切实降低道路尘负荷。尤其是在不利气象条件下,要加大道路保洁力度与频次,增加道路洒水次数。此外,道路两侧贮存、堆放砂石、水泥、灰土等易产生扬尘污染的场所,要建成封闭设施、喷淋设施以及表层凝结设施等。

5.泥地扬尘防治。

加快市区泥地的治理工作,在所有无植被的区域使用并保持足够量的水或其它尘抑制剂。落实各类泥地绿化和铺装责任,优先绿化、适度覆盖泥地。积极推进闲置土地复绿,加强绿地系统建设,大力推广立体绿化、屋顶绿化、广场绿化、停车场绿化、墙面、桥体等垂直绿化方式。

6.生物质物料露天焚烧扬尘防治。

加强秸杆等生物质物料和废旧物、垃圾的露天焚烧监管,在清扫、园林、建筑工地等行业全面禁止焚烧园林废物、建筑垃圾或使用废木材作为燃料。

(四)强化扬尘污染防治相关宣传教育舆论监督。

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应大力加强对施工单位和运输单位的环境宣传教育,使其从思想上认识到控制扬尘污染的重要意义,从而认真落实好各项扬尘污染防治措施。同时,应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对扬尘污染控制得力的单位给予表扬,对扬尘污染控制不力的单位进行曝光。[6]

综上所述,扬尘污染已成为影响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扬尘污染防治是一项长期、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必须找准根源、查清原因,坚持标本兼治、依法管理,采取综合的治理措施,使扬尘污染问题得到明显改善,最终实现环境空气质量的根本好转。

参考文献:

[1]贾素云,薛扬声,王进山.上兰地区空气中尘污染来源的研究.华北工学院学报,2000,21(2):178~181.

[2]张晶,胡春玲,任庆.城市扬尘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环境保护科学第34卷第2期.

[3]赵光荣,郭军,王建国.乌鲁木齐市扬尘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干旱环境监测.2005,19(2):95~97.

[4]何建,肖保平.成都市扬尘对大气环境影响初探.四川环境,2002,21(3):68~71.

扬尘治理制度篇3

【关键词】城市扬尘;污染;防治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发生。阴霾一旦被人从呼吸道吸入,就会容易造成血液中毒。未被溶解的部分被细胞吸收容易破坏细胞造成尘肺。阴霾严重时,其污染物杂质可使人的中枢神经发生病变,引起肺水肿或慢性气管炎,特别是当人们吸入肺部,严重时可导致肺气肿及肺癌等症[1]。而导致阴霾天气的主要元凶就是漂浮在空气中的尘埃,城市空气中的尘埃来源于工业烟尘和粉尘的数量在逐年减少,而来源于扬尘所占的比重却在逐年增加,目前已成为影响空气质量、危害居民身体健康的重要污染源之一。

1城市扬尘产生的原因

扬尘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混合源灰尘。《防治城市扬尘污染技术规范》(HJ/t393-2007)中将扬尘定义为:地表松散颗粒物质在自然力或人力作用下进入到环境空气中形成的一定粒径范围的空气颗粒物。城市扬尘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以下几方面:

(1)自然扬尘

扬尘的天然来源主要是地表,各种沉降在地面上的颗粒物或气溶胶粒子。这些颗粒物在不利气候条件下,就会从地表进入空气中。我国大部分城市特别是北方城市,气候干燥少雨,冬季多风,极易形成扬尘污染。

(2)施工扬尘

1)市政建设造成的扬尘。城市道路拓宽、改造公用设施如煤气、电信、自来水等施工中的渣土不能及时运走,也没有进行妥善处理或及时填埋、硬化等,轻风一吹,沙尘泛起昏天地暗,造成污染,这也是颗粒物来源之一。

2)新楼施工,旧城改造。新楼地基开挖土方,不能日产日清;在水泥搬运过程,水泥袋破损,水泥粉尘局部污染严重,水泥倒入搅拌器的过程中更是不断地冒出许多粉尘,由于水泥颗粒较细,遇风更是满天飞扬;施工过程废料回收虽减少固体垃圾,但粉碎时没有防尘措施,粉尘外泄十分严重;新楼竣工前打扫卫生时工人直接干扫,或直接从窗户往外倾等,造成粉尘从高空向外扩散;此外在旧城拆迁中,往往造成面源污染。采用人工拆迁,施工效率低下,拆下砖石、渣土等不能及时清运,或清运过程没有消尘措施,走一路撒一路。

(3)交通道路扬尘

交通运输过程中洒落于道路上的渣土、煤灰、灰土、煤矸石、沙土、垃圾等各种固体,以及沉积在道路上的其他排放源排放的颗粒物,经往来车辆的反复碾压后形成粒径较小颗粒物进入空气,形成交通道路杨尘。对于车况和路况不好情形,其扬尘污染更为严重。

(4)屋顶扬尘

城市楼房的平屋顶多有积尘甚至废物堆积的问题。同时的屋顶上形成的尘垢给城市造成了二次扬尘污染。

(5)堆场扬尘

堆场扬尘是扬尘的又一重要来源,包括各类垃圾堆放场、粉煤灰、工业钢渣、碱渣的堆放场、煤堆放场等。

2城市扬尘的危害

据扬尘组分的化学分析显示,扬尘主要由地壳中硅、钙、铝等元素构成。医学研究发现,长期吸入高浓度Sio2尘粒,硅肺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扬尘中的pm10、pm2.5会使肺纤维化,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病变,造成过敏、哮喘和肺气肿。由于扬尘的颗粒较小,比表面积大,在受到各种污染时,更易富积Hg、Cr、pb、Cu、as等有害元素,且极易在大气中长期滞留,对空气质量影响和人体健康危害更大。粒径较大的颗粒物大部分被阻挡在上呼吸道中,而粒径小于10μm的颗粒则能穿过咽喉进入下呼吸道,尤其是粒径小于2.5μm的颗粒更能沉积于肺泡内,并具有致突变性。若长期生活在一定浓度的Hg、Cr、pb、Cu、as及其他游离态硅灰的空气中,极易引起慢性中毒,产生纤维肺甚至恶性肿瘤。此外在空气颗粒物中的高分子化合物如多环芳烃还具有致癌作用[2]。

3城市扬尘污染的防治

(1)扬尘污染防治的管理措施

1)配套制定有关管理办法。基于扬尘污染的严重程度及实际污染防治工作的需要,同时也为了使扬尘污染防治执法工作标准更明确、更具体、更统一,必须加快推进扬尘污染防治立法工作的步伐,进一步完善扬尘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

2)加大统一监管力度。扬尘污染的管理涉及城建、环保、园林、交通、环卫、房屋等多个部门,许多执行工作不易协调,使得扬尘污染很容易处于管理缺失状态,许多控制扬尘污染的措施和规定难以得到切实落实。因此,政府应发挥好组织协调能力,发挥各部门的统一监管作用,有效地遏止扬尘污染。例如,交警部门应配合环保部门,加大对各种交通工具尾气排放的防治工作;规划、城建部门应加强建筑施工现场规范作业的监管力度;交通、商贸部门要对物流、交通运输业进行集中整治,将无遮盖运输作为整治重点。

3)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环保意识。要进一步加强扬尘污染防治工作的宣传教育,不仅要对企业进行宣传教育和培训,还要加大对广大市民环境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并通过建立举报制度,开设专门的门户网站,开展文明工地大家评等活动,发动市民参与监督;此外,还应发挥电视、报纸、网络等传播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也可以通过制作宣传板报、印制宣传资料等形式,对扬尘污染防治的正反典型开展全方位、经常性的跟踪报道,定期施工黑榜,公开曝光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另外,可以设立有奖举报制度,并实施一定数额的奖励。

(2)扬尘污染防治的技术措施

1)为了弄清颗粒物的主要来源及扬尘中各类源的分担率,应及早开展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的研究工作,用源解析的结果指导扬尘的治理工作。根据各类源的污染途径及特点,提出治理方法和措施。

2)首先要加快研究开发推广和应用适合国情的扬尘防治技术设备的速度,并加快有关示范工程的建设,此外还要积极引进和消化国外先进的治理技术设备,为城市扬尘防治提供技术支持。

3)在城市规划中,要注意研究城区上升气流到郊区下沉的距离,为了避免工厂排出的污染物从近地面流向城区,应将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布局在下沉距离之外;同时,为了避免相互污染,应将卫星城建在城市热岛环流之外。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大气的扩散条件,预留空气通道[3]。

(3)扬尘污染防治的经济措施

1)推广扬尘排放收费制度,通过经济手段促进扬尘污染防治工作。

2)对于无视环境保护,不落实扬尘污染防治管理规定、扬尘污染严重的单位,应加大经济处罚力度,以便更好地控制扬尘、治理扬尘、改善环境[4]。

(4)扬尘污染防治的具体措施

1)自然扬尘的防治:停止毁草毁林开荒、过度放牧,进行退耕还草还林、封场育草、封山育林等活动。恢复天然草原、森林生态以改变其地表状况。在荒漠和干旱、半干旱地区增加水源,加大水面积,改变其生态环境。采用工程治沙、化学固沙和植物治沙相结合等方法控制沙尘暴的产生。建立现代化的沙尘暴天气及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警报服务系统。加强研究沙尘暴天气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与机理,揭示沙尘暴生成背景与长距离输送的天气气候特征与条件,以提高对沙尘暴天气的短期预报能力,为政府防灾减灾决策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2)施工扬尘的防治:①为了减少扬尘的产生量,拆除旧建筑时,应边洒水边拆除。②加强土堆、料堆、渣堆防尘管理,尽可能减少堆场数量,并加盖篷布。③施工现场的运输道路定期洒水,使其保持一定的湿度,并指定专人及时清扫工地路面,禁止在施工车道两旁堆放施工弃土。④禁止运输车辆装载超出车厢板高度,为了减少沿途抛洒、遗落,应采取遮盖、密闭措施。⑤为了避免长期堆放起尘,开挖的土方及建筑垃圾及时利用,为了减少起尘量,施工作业面定期洒水,使其保持一定的湿度。⑥当出现风速过大或不利天气状况时,应停止施工作业.并对堆放的砂粉等进行遮盖。⑦为了缩小施工扬尘扩散的范围,施工现场要进行围栏或设置屏障。⑧合理安排工期,尽可能地加快施工速度,减少施工时间,并建议施工单位采取逐段施工方式。

3)交通道路扬尘的防治:①改善车辆车况。必须对城市内运输煤、沙土、垃圾、渣土、矿石等易产生扬尘污染的车辆采取毡布全遮盖或者密闭车斗等全封闭措施,不得沿途抛撒、泄漏。②加强道路建设及维护。城市交通道路必须从减少扬尘的角度出发,高品质硬化,对破损的路面要及时修护,确保车辆行驶平稳,减少因路面颠簸造成物料抛洒和地面扬尘。③改进道路清扫方式。变干式清扫为湿式清扫,对主要道路要实行机械吸尘式清扫,充分利用洒水车降尘,扩大道路喷洒范围,提高喷洒频率,增加市区主干道洒水次数。④加强城市绿化。减少城市土地,不断提高道路绿化覆盖率,广植乔、灌木,形成绿色屏障,有效减少道路扬尘。

4)屋顶扬尘的防治:清理干净屋顶并在屋顶上铺一层有很好吸尘作用的碎石。或者在屋顶、露台、天台和阳台上广植花木、铺植绿草等,减少城市屋顶扬尘的污染。

5)堆放扬尘的防治:为了减少生活垃圾长期堆放而产生扬尘,逐步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密闭贮存和无害化处理。同时还应尽量减少市区内物料堆放场的数量和占地面积。

总之,防治扬尘污染是一项长期、紧迫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应根据各类污染途径及特点,提出治理方法和措施,最终实现环境空气质量的根本好转。

参考文献:

[1]万子余.雾霾与健康[J].家庭医学:新健康,2012(10).

[2]冯跃武.城市扬尘污染防治初探[J].能源与节能,2011(4).

扬尘治理制度篇4

关键词:区域扬尘;管理冲突;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X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8-0289-02

1扬尘污染的现状分析

静安区位于上海市区中心,东经121°26′,北纬31°13′,周围与6个区相邻。东临成都北路,与黄浦区交界;西以镇宁路、万航渡路、武定西路、江苏路、长宁路,与长宁区为邻;南沿延安中路、陕西南路、长乐路,与卢湾区、徐汇区衔接;北至安远路、长寿路,与普陀区毗连;隔苏州河与闸北区相望。全区总面积7.62平方公里。静安区地形平坦,属江海冲积型平原。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地平标高平均在3米以下,是上海市区内地势最低的区域。

近几年来,在区环保部门的努力下,静安区相继摘取了“无燃煤区”和“扬尘污染控制区”的桂冠,已从根本上解决了煤烟型污染问题,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和提高,扬尘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但是,由于大规模城区建设、交通干道密集等因素,扬尘污染问题仍是静安区大气环境的主要污染因子之一。静安区的扬尘污染源主要有:

①建筑工地、拆房工地、道路与管线工地在施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扬尘,是影响静安区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虽然在工地总数量上在全市所占的比例很低,但由于静安区地域面积较小,工地扬尘的覆盖率大。②道路运输过程中产生扬尘也是影响静安区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截至2010年,静安区目前道路总数为63条,总长度为62.57公里(单程),车辆的二次污染已经成为目前静安区除了施工工地外的主要污染源。③其他污染源也不容忽视。绿化种植养护扬尘、以及商业网点和居民住宅装修过程中产生的扬尘等。

2降尘量数据分析

2.1降尘监测点位设置静安区布设降尘监测点8个,其中区域降尘测点6个,道路降尘测点2个(如表1所示)。

2.2降尘监测数值2006-2010年,静安区区域降尘量为6.4~7.6吨/平方公里・月,达到上海市降尘环境质量标准。内环线沿线道路降尘量为10.2~16.6吨/平方公里・月(如表2所示)。2006年至2010年静安区区域降尘量总体持平(如图1所示)。

3扬尘污染防治取得的成效和主要做法

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静安区的大气环境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环境空气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其中总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3项主要指标达到或优于国家二级标准,降尘量有明显下降。在煤烟型污染控制方面,由于起步较早,力度较大,到2004年底全区5个街道都建成了“无燃煤街道”,每年复查结果清洁能源使用率均在95%以上,2010年我区唯一一家使用重油锅炉的华东医院完成了锅炉。至此,我区所有锅炉均使用清洁能源。在机动车污染控制方面,结合车辆年检对已到使用年限且尾气排放超标的机动车实施强制报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在扬尘污染控制方面,这几年静安区加强了对工地施工、道路保洁、绿化建设等方面的管理,如实施了渣土全封闭运输、硬化处理施工场地、机械化及洒水清扫道路、优化绿化种植、消除裸土等,使静安区的降尘量逐年呈下降的良好态势。如表3和图2所示,2006-2010年,静安区区域降尘量均低于全市平均值。

静安区在扬尘污染防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3.1建设施工方面①所有建设工地设置围栏,从最初的简易围栏(用彩条布或夹板)发展到现在的砌砖墙;②建设施工场地做到硬化处理;③建筑物在施工期间用密目网遮挡;④运输车辆驶离工地用水冲洗;⑤道路造成污染由施工方及时清除。

3.2物料运输方面区环卫系统对渣土、生活垃圾运输车辆都进行了加盖改装,做到垃圾运输密闭化。

3.3道路保洁方面采取三步清扫法,即:第一步用水车高压冲洗;第二步用机械化清扫;第三步用人工清扫。

3.4绿化建设方面对树穴等裸土采用黄杨、麦冬、浆草等植物进行铺装。

4扬尘污染防治工作存在的不足

4.1扬尘管理的意识冲突一直以来,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主要集中在对工业污染源的消烟除尘方面,而对于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大的扬尘则不够重视,并且对扬尘的组成、来源、污染特点研究较少,没有形成有效的治理措施和方法,于是出现了各类扬尘污染源点单位领导对扬尘问题思想不重视,工作不得力,措施不到位等等的问题。

4.2扬尘管理的部门冲突近年来,由于部门之间职权交叉、多头管理,政府分管又涉及多位领导,在具体管理、联合执法、专项整治方面,缺少高位协调,难以形成合力。相关部门对扬尘污染防治的日常管理尚处于反馈式阶段,属于典型的事后解决模式,并且有些污染源的处罚涉及到两、三个部门,这就造成了多头管理、管罚不一的现象,未能形成长效预防的管理机制。

4.3扬尘管理的时间冲突目前,对扬尘污染的控制管理基本是突击整治、运动式的管理。即问题发生了以后再去解决。虽然这种运动式管理有一定的作用,不能完全否定,但关键的问题是突击以后应该怎么样进行长期巩固。管理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前馈式、同馈式、反馈式。而目前的管理主要是反馈式,等问题发生了再治理。所谓前馈管理就是源头规划;同馈管理就是建设中管理;反馈管理就是日常运行管理。要把规划、建设、运行当作整体看待,而不是单纯的建设,当然也不是单纯的规划。因此,克服管理时间上的冲突的关键,是要进行长效管理,从源头抓起,过程管理和后续管理。

5扬尘污染防治的对策和建议

5.1强化高位协调,加大财政投入强化高位协调,加大财政投入,加快扬尘污染防治设施的规划建设。扬尘污染防治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相关部门各司其职、通力协作,齐抓共管。一是要进一步总结静安区以往的工作实践,学习借鉴兄弟区域的成功经验,加强对扬尘污染防治的组织协调,充分发挥部门联动作用。同时,要针对目前静安区部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剖分析,查找症结,进一步理清部门职责,明确管理责任,强化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并实行一票否决制,督促相关部门依法行政,严格管理。二是要进一步加大扬尘污染防治的财政投入,加快研究落实建筑垃圾终端处置场所的规划建设,综合利用建筑垃圾,使之无害化、资源化,切实解决目前建筑垃圾居无定所、反复搬家,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

5.2加强执法检查,纳入科学化考核机制各扬尘污染控制责任单位(职能部门、施工建设单位以及主管单位)要围绕扬尘污染控制工作目标,对现有有关扬尘管理方面的部门规章进行梳理、整合、提升和完善,及时制定防治扬尘污染的管理办法,健全扬尘管理的标准体系、责任体系、管理体系与监督体系,健全控制扬尘污染的管理网络,科学制定各级各岗位相关的责任制和相应的考核机制;落实专人负责,并将目标责任制分解到岗位和人员,狠抓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充分发挥扬尘污染联席会议的作用,进一步完善扬尘污染控制网格化管理的机制,建立科学高效的行管体制,形成“早发现、多渠道、快处置”的工作局面;拓展扬尘污染执法的形式,定期和不定期开展专项和联合监督执法检查。

5.3找准扬尘污染重点突破口,加强三监联动政府及各其相关部门要进一步转变工作方式,拓宽工作思路,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变事后督查为事先预防,变末梢管理为源头管理。通过对静安区扬尘污染情况进行深入调查摸底和梳理的基础上,找准扬尘污染防治的重点难点,开展三监联动,即:监督管理、监察执法、环境监测三方面共同操作;监察执法就是要做到监督到位,执法严厉。环境监测就是要在区内安置实时监测设备,特别是在建筑工地周围,堆场、码头和露天仓库周边,可以利用现有主要道路的摄像头,采取一定的技术手段,增加污染监测的功能,对道路扬尘实施24小时监控。要进一步督促建设工地健全完善各项防尘降尘设施,落实管理措施,明确专项经费,规范操作规程,并禁用散装水泥和砂浆。特别是对拆迁工地、建筑垃圾临时堆场等必须采取严格的降尘防尘措施;对道路两侧绿化带建设要改善设计标准,日常养护要规范操作,防范泥水外溢产生扬尘;对较长时间闲置的储备土地要进行清理,实施临时绿化,做到裸土不见天,最大程度减少扬尘污染。

5.4加强宣传,做好公众监督治理扬尘污染,建设良好的人居环境,是广大市民的共同心声,全社会的积极参与是做好扬尘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为此,要进一步加强扬尘污染防治工作的宣传教育,除了加大对企业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外,还要加大对广大市民环境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并通过建立举报制度,开设专门的门户网站,开展文明工地大家评等活动,发动市民参与监督;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传播媒,印制宣传资料、制作宣传板报等形式,对扬尘污染防治的正反典型开展全方位、经常性的跟踪报道,定期施工黑榜、对各种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及时公开曝光。此外,可以设立有奖举报制度,环保局和街道应该设立24小时热线电话,居民可随时对违反《上海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的行为进行举报,并根据污染严重程度和处罚结果,实施一定数额的奖励。

参考文献:

[1]黄陪佳.城市扬尘污染控制的管理机制研究.四川环境,2008,27(2).

扬尘治理制度篇5

依据市政府职责分工,我局在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的主要任务是做好房屋建筑施工现场扬尘污染防控工作。

按照市铁腕治霾指挥部要求,对照《市铁腕治霾“X+X”专项行动方案》及《市冬防攻坚行动方案》,我局对房屋建筑工地施工扬尘防控工作全面部署,认真落实。

现将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市区商砼站扬尘污染防治工作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我市预拌混凝土企业严格按照“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强化管理、及时响应”的原则,加大扬尘治理工作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投入,在“治污降霾·保卫蓝天”行动中做了大量工作。

截止目前,我市市区X家企业在场区出入口设置了车辆冲洗台,设置率X%;X家场区道路已经硬化,硬化率X%;X家企业料场物料已经“棚化”,另有X家因企业搬迁等原因,“棚化”工作正在落实之中。

同时,我们借助现代通信手段,完成了通过微信群、QQ群互联互通,使日常工作变得顺畅、快捷,效率更高,通过图片、视频传送实现了生产现场情况随时掌握。同时,加大处罚力度,对采取防控措施不到位的企业坚决给与通报批评,并记入不良行为记录。

(二)建筑施工现场扬尘污染防治工作基本情况。

截至目前,全市在建工程项目X个,其中市区在建工程项目X

个,正在基础主体施工的项目

X个。市区建筑工地累计购置雾化降尘车辆X台,安装车辆冲洗设备

X

台,安装固定雾化降尘设施X套,安装监控设施X套,裸露土方覆盖面积

X万㎡;新增植绿面积X万㎡。

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

“治污降霾·保卫蓝天”和“铁腕治霾·保卫蓝天”的工作要求,我局全面部署,严格贯彻执行上级文件精神和要求,认真落实省住建厅《建筑施工扬尘治理工作措施十六条》和《X市铁腕治霾扬尘污染防治X年专项行动方案》,扎实推进建筑施工现场扬尘治理工作,房屋建筑施工现场基本实现了“围挡、覆盖、硬化、洒水、冲洗和绿化”X个X%的工作要求。

(三)其它重点任务完成情况

X、石鼓·太阳市二期X万平方米土壤源热泵系统供热供冷建设完成情况

该项目由X市石鼓文化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承建,地源热泵机组建在地下车库内,约X平方米,供热供冷能力约X万平方米。目前,该项目已建设完成。

X、X中水源供热供冷项目建设完成情况

X新能源集中供热供冷中心项目由X能源集团—X中煤新能源开发公司、X中水公司、X市新星建筑节能检测中心三家企业成立X中水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服务、运营。项目位于原X供热站内,总建设用地面积约为X.X亩,总投资约X万元,可提供总供热能力达到X万平方米,总供冷能力达到X.X万平方米。目前,该项目已建设完成,供热供冷用户和室外管网随城市发展情况逐年落实。

二、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高度重视,健全机制抓推进。

我局把施工现场扬尘治理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和日常化工作,积极行动,认真安排,不断推进提升。

一是认真安排部署。市局、市站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学习贯彻落实省、市扬尘治理要求精神,分析研判我市扬尘污染防治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对策,对阶段性扬尘治理工作结合实际进行安排部署;先后印发了《X市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扬尘治理实施细则》、《X市房屋建筑施工扬尘治理专项行动方案》等近

X个文件指导行业规范开展扬尘治理工作。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局相关科室,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全市建筑施工现场扬尘治理领导小组,统一组织领导全市房屋建筑施工现场扬尘治理工作,做到工作有人管,责任全落实。

三是层层落实责任。通过下发文件、签订目标责任书等方式,落实全市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任,落实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治霾责任,落实局内部监管人员的责任,确保层层传导压力,责任落实到人。

四是积极宣传引导。利用会议、各类活动等机会,大力宣传扬尘治理工作;印制了《建筑施工现场扬尘治理文件选编》X册,深入在建项目工地发放,普及治霾常识和政策,提高治霾思想认识。

(二)细化措施,健全制度抓落实。

我们不断总结管理经验,细化工作办法,健全工作制度,确保扬尘治理各项措施的落实,确保X个百分百工作目标的实现。

一是推行三级巡查制度。

依据《X省建筑施工扬尘污染专项整治工作市级单位考核办法》、《X市环境空气质量考核办法》等文件要求,充分结合全市目前建筑工地扬尘治理工作实际情况。积极推行实施三级检查、巡查督查机制,即:市质监站监督员日常监督检查;局相关科室组织督察检查;局督查办随机巡查检查。

目前,三级检查机制已成为基本制度运用于日常管理。今年,共进行扬尘治理各类检查X次,约谈企业X家,下发责令限期问题整改通知书X份,处罚企业X家,经济处罚X万元。

二是建立完善标准制度。

修订了《X市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标准》,印发了《X市房屋建筑施工现场扬尘治理实施细则》、《X市建筑施工现场雾化降尘车使用管理规定》、《X市施工现场设施雾化系统及冲洗设备使用规定》等X个相关文件,制定了《X市建筑施工扬尘治理专项检查记录表》,对X项主要防控指标的量化打分情况,依据《大气污染防治法》,制定了相对应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完善了扬尘治理标准体系。

三是落实教育培训制度。

依托建筑业协会这个平台,坚持组织企业相关人员开展政策、法规、技术要求教育培训,今年开展培训教育X次,累计培训人员近X人次。

将扬尘治理现场观摩会与文明施工、应急救援演练等现场会相结合,今年我们共组织观摩会

X次,建设、施工、监理及行业业监管人员约X人次参加了观摩学习,为行业人员整体技能水平的提升做好基础工作。

四是实施红牌督办制度。

印发了《关于房屋建筑施工扬尘治理挂牌督办工作的通知》。对在建项目工地扬尘治理工作的自查情况进行专项考核,考核表经建设、监理、施工三方责任主体单位项目负责人确认签字盖章,每周五X:X时前上报项目所辖区域质安站备查。对自查自改,检查巡查督查不达标项目实施挂红牌督办管理。

挂红牌督查整改期间,组织对三方责任主体单位项目负责人实施X日X课时的扬尘治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经学习考核合格后方可继续施工。今年该制度实施以来,对X个项目实施红牌督办,对X名相关责任人实施了为期X天的扬尘治理培训学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是开展网络监管制度。

投资X余万元,建立了X市建筑施工现场信息化监控平台,实现了工程项目、施工企业、监管部门三方联动,企业即时自查和监管部门随时监控管理,能及时掌握工程项目现场情况,保证施工现场存在问题能够及时发现纠正,提高了工作效率、弥补了将换力量的不足和工作盲点、漏洞。

目前市本级监管的X个基础主体施工在建项目全部接入平台实现了全覆盖。

(三)严格落实冬防攻坚行动各项措施。

根据市政府“关于分解落实X年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全面攻坚行动任务的通知”要求,我局印发了《X市房屋建筑施工X年可吸入颗粒物(pmX)重点整治暨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全面攻坚行动方案》,并于X月X日和X月X日组织全市监督人员和责任主体X余人召开了冬防攻坚推进会,同时进一步强化监督和跟踪问效,市区在建施工现场冬防扬尘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X月,在全市组织开展了冬季建筑施工质量安全暨扬尘治理执法检查,企业对在建项目进行了自查自纠,县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市质安站对所属项目进行了全面检查。X月份我局组成了三个检查组,对市区X个在建项目的扬尘治理情况进行了两次专项检查,共发出检查问题通知单X份,责令暂时停止施工通知书X份,挂红牌督办项目X家,行政处罚X起,罚款X万元,与责任主体签订冬防承诺书X份,X月份我局组成了X个检查组,对市区X个在建项目的扬尘治理情况进行了X次专项检查,共发出检查问题通知单X份。

X月份在冬季建筑施工质量安全及扬尘治理专项检查期间共检查在建项目X发出责令暂时停止施工整改通知书X份,限期整改通知单X份,挂牌督办X个项目,对X家责任主体的项目负责人进行了约谈,检查共涉及建筑面积X万平方米。X月X日开始,我局组成两个督查检查组,对各县区工作进行督查检查,抽查各县区所属企业X户,在建房屋建筑工程项目抽查X项、随机巡查X项。

截至目前共已检查X个县区,对县区检查期间共检查在建项目X个,发出责令暂时停止施工整改通知书X份,限期整改通知单X份,检查共涉及X家责任主体的项,检查共涉及建筑面积X万平方米。

全面落实禁土令,对雾化车辆、设施、洗车台的配备使用进行全面提升,不断强化重污染天气预警应急响应措施,按照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的统一安排,先后X次启动应急响应,深入工地检查,加大视频监控频次,对工地扬尘容易出现的问题及时预警,同时启动了差异化监管和夜查模式确保冬防攻坚行动相关工作扎实到位。

(四)强化检查,加大处罚抓整改。

建筑施工扬尘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强化执法检查,行业开展的各类检查都将施工现场扬尘治理情况作为必检内容,特别是今年铁腕治霾以来,更是加大了检查频次,对检查出来的问题,迅速下发整改通知单,及时要求建设、施工、监理三方制定措施,予以整改,由质安站跟踪落实,确保整改到位;

对违法违规的责任单位、责任人,依法依规予以处罚。X年对施工现场扬尘治理情况进行了X次检查,累计检查在建项目X

个,涉及建筑面积X万平方米,检查期间发出责令限期整改通知单X份。

(五)以问题为导向,针对各级督导组反馈的问题认真落铁腕治霾的各项措施。

针对各级环保督查督导过程中反馈我市建筑施工扬尘治理方面的问题,每次我局都高度重视,以问题为导向属于我局职责范围内的问题的我局都在第一时间及时落实整改回复,不属于我局职责范围的我局在第一时间和相关单位及时沟通协调确保问题及时得到解决。

同时举一反三加大建筑施工扬尘的监管力度,确保此类情况不再发生。

X年X月X日我局对环保部西北督查中心督查问题清单(第四第五批)进行及时回复

X年X月X日我局对环保部西北督查中心督查问题清单(第六批)进行及时回复

X年X月X日我局对省委第二环境保护督察组对我市环境督察情况反馈中涉及的问题进行了及时回复。

这三次反馈的问题主要有三类情况,一类是基本建设手续未办理项目涉及的问题,这类问题我局在第一时间和市城市管理执法局沟通协调,市城市管理执法局都在第一时间进行了落实整改并及时回复;

第二类是属于高新区管委会和县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职责,我局也在第一时间督促高新区和县区住建局对反馈的问题及时整改回复;

第三类是属于我局监管职责范围内的问题我局都在第一时间进行了落实整改并及时回复。并且对相关责任主体进行了约谈、批评教育,涉及行政处罚的依据《大气污染防治法》进行了处罚。

三、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个别商混站管理松懈,责任不明确,落实扬尘防控措施不到位,例如X通达工程建设有限公司、X市顺通达商砼有限公司等。

二是

X个挂红牌督办的项目主体责任单位和个人思想认识不到位,主动性差,工作不扎实,措施不得力,施工现场扬尘治理不能做到常态化。

三是项目施工后期,室外工程施工阶段是扬尘治理的薄弱环节。

四是个别商混站因为一些客观原因,堆料场未“棚化”,X永固高强商砼有限公司因料场位于高压输电线下方,无法搭设覆盖棚,X通达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因场地搬迁尚未完成“棚化”工作。

五是监管人员严重不足,专业人员缺乏,法律法规授予了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管理职责,但是人员编制、经费及装备保障等未落实。

六是民营企业建设项目招投标方式变为直接发包后,扬尘治理措施费得不到落实。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突出重点,严格执行禁土令,严盯死守,确保晴天不扬尘,雨天不起泥,黄土不裸露,做到文明施工。

二是建立责任主体扬尘治理责任清单制度,对建筑施工建立扬尘治理实行日报制度。

三是对扬尘治理不达标项目的相关责任实行封闭教育、培训、考核制度。

扬尘治理制度篇6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扬尘污染整治工作,提升工业企业扬尘污染管理水平,推进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以提升工业企业扬尘污染治理水平为目标,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强化过程管理,人防与技防协同推进,建立健全工业企业扬尘污染整治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管理机制,实现工业企业扬尘精准治理,推动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二、治理范围

全市所有涉颗粒物(含扬尘、粉尘、烟尘)有组织和无组织排放的工业企业。

三、治理任务

按照《淄博市重点行业精细化环境管理规范(一)》(淄环发〔2019〕157号)、《淄博市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分行业环境管理规范》(淄环发〔2020〕81号)、《全市工业企业扬尘整治大会战实施方案》等要求,督促指导企业从储存、装卸、输送、生产等环节全面对标对表实施治理提升,消除盲区和死角。

(一)强化有组织排放管控

工业企业有组织颗粒物要达到所属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浓度限值要求,保持环境治理设施稳定运行,实现达标排放。全面提高粉尘收集率,加强涉尘物料存储、装卸、输送、生产等全过程的密闭管理,坚持应收尽收,做好粉尘收集处理。引导企业采用先进高效的除尘设施,提高环境治理设施去除率,有效管控有组织颗粒物排放。要充分发挥自动监测平台作用,定时关注跟踪数据变化,及时研判、分析小时值超标情况,督促企业从工程措施、管理措施两个方面加强有组织排放管控。

(二)强化无组织排放治理

1.切实抓好储存环节治理。一是粉煤灰、石灰、煤炭、煤矸石、砂石、矿石、建筑材料等物料,应利用料仓、储藏罐等封闭堆场形式规范存储;不能密闭的,应当设置不低于堆放物高度的严密围挡,并采取有效覆盖措施,避免作业起尘。二是在符合安全生产、职业病防治等要求的前提下,封闭料仓(含门窗)必须全密封。其中,封闭料仓出入口应安装卷帘门、自动感应门、推拉门等封闭性良好的密闭门,且无车辆出入时应保持关闭状态。三是料仓顶部应加装雾化喷淋装置,实现仓内抑尘,含水率有要求的物料可以采用干雾抑尘等高效除尘措施。规模以上水泥、建陶、燃煤电厂、钢铁企业应在料仓、堆场等涉尘区域设立β射线法颗粒物检测装置,颗粒物浓度数据与除尘设施连锁控制,实现智能化抑尘。

2.切实抓好装卸、输送环节治理。一是粉状、块状、颗粒状物料应固定装卸位,禁止随意露天装卸。确需露天装卸的,装卸过程要同步配备高效集尘、抑尘设施,并使用雾炮喷淋除尘。二是密闭料仓内装卸过程也应同步使用雾炮、喷淋或高效干雾抑尘,严防粉尘跑冒、外逸。粉煤灰、石灰、煤炭等粉状、块状、颗粒状物料应采取气流输送、管状带式输送机或全密闭皮带走廊等方式输送。三是强化物料输送接口管理,确保接口衔接紧密,并配备收尘、抑尘设施。一旦出现粉尘外逸现象,立即停止输送排查故障。

3.切实抓好生产环节治理。一是生产过程中的产尘设施要安装在密闭车间内,同时加设高效集尘、除尘等设施,并与生产设备同步运行。集尘设施应负压收集,全面覆盖进料口、出料口等产尘区域,并采取湿法作业或高效干雾措施有效抑制扬尘,避免扬尘外逸。二是企业每天应采用湿扫、吸扫等不易起尘方式清理车间地面和设备设施,频次不少于2次/天,保持车间地面和设备表面清洁。三是生产车间应建立治污设施运行管理台账,严格规范记录设备运行、维护、检修情况,并将治污设施运行要求纳入工艺操作规程,确保治污设施合规有效运行。

4.切实抓好厂区道路治理。一是厂区及进出道路应硬化,定期维护保持路面平整无破损。要制定道路洒扫冲洗保洁制度,及时清理路面积尘,确保符合行业积尘负荷限值要求。冬季温度较低季节,企业可采取湿扫、吸扫等方式清洁路面,每天至少清理2次;常温时期,每天至少洒扫2次,每周至少冲洗厂区道路1次,每月全面进行冲洗,恢复道路本色。二是料仓、厂区出入口应安装车辆冲洗平台,对轮胎和车身进行清洗,确保冲洗时间足够有效,保证车辆不带泥、不带尘上路。冲洗平台两侧应设置排水沟,合理设置集水池,按规定处理洗车废水。三是厂区闲置裸露地面应采取抑尘措施,短期裸露土地可采用防尘网苫盖等方式,长期闲置裸露土地应采取硬化或者绿化等措施。

(三)强化企业环境治理体系运行。一是企业要提高思想认识,严格落实环境治理主体责任,坚持谁污染谁治理原则,明确环境保护职责,建立健全环境治理体系。二是要设置环保机构并配备专职环保工作人员,明确各岗位环保职责和管理制度。定期组织开展环保知识和业务能力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三是要将扬尘管控和岗位职责落实运行情况纳入考核范围,及时进行考核奖惩,激发企业内生动力,促进企业扬尘管控精细化、系统化管理水平提升。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区县要高度重视工业企业扬尘整治工作,不断完善工业企业扬尘整治动态管理台账,确保底数清、任务明。安排专人负责督导指导、工作调度等工作,进一步规范工业企业扬尘治理。

(二)加强督查检查。各区县要加强对工业企业扬尘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对扬尘严重、屡改屡犯的企业依法依规采取限期整改、停产整改等措施,确保扬尘整治不走形式,真见实效。

(三)加强宣传力度。各区县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网站、公众号等形式,做好宣传引导。要树立标杆企业,通过召开现场会、观摩会,全面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同时,充分利用“扬尘随手拍”系统,营造社会监督、公众参与的良好氛围。

请各区县结合辖区企业实际,细化工作方案和工作措施,3月5日前将工作方案报市局备案。每月25日前,将工作开展情况报市局大气科。

联系人:时霞、王康

联系电话:2790163

邮箱:zbshbjdqk@zb.shandong.cn

 

 

 

 

 

扬尘治理制度篇7

为积极推进生态美市战略,建立大气污染综合防治长效机制,改善我市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实现省政府提出的“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目标,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抓好重点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以大气颗粒物(pm10和pm2.5)污染防治为重点,建立“政府主导、城乡并举、部门联动、分区负责”的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工作机制,坚持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总体思路,构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联防联控体系,降低我市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浓度,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全市环境空气质量逐年改善,“十二五”末,大气颗粒物浓度改善25%,实现灰霾天气减少,“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天数明显增加。

三、工作任务

(一)严格控制各类建设施工扬尘。以打造文明工地,切实降低建设施工扬尘排放量为目标,各有关职能部门按照职责推进建设工地扬尘防治标准化管理,推行施工工地“环保公示牌”制度,将扬尘污染防治费用列入工程概算。

1.建筑施工工地扬尘污染防治。所有建筑工地必须采取防治扬尘污染措施,落实文明施工要求,做到“施工文明化、运输密闭化、进出水槽化、物料覆盖化、场地硬化、工地围挡化”。对工地内堆放的水泥、灰土、砂石等易产生扬尘污染物料和非施工区的裸土要进行遮盖。工地周边设置不低于1.8米的硬质密闭围挡,硬化施工区域内和出入工地的道路。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在48小时内不能完成清运的,应当在工地内设置临时堆放场,临时堆放场应当采取围挡、遮盖、洒水喷淋等防尘措施。工程项目竣工后30日内,应当平整施工工地,并清除积土、堆物。做好工地保洁工作,工地出入口设置车辆自动清洗设施以及通畅集水、排水、泥浆沉淀和循环用水设施,受场地限制的可设置人工清洗设施;并派专人负责冲洗车辆车身和底盘,车辆应当在除泥、冲洗干净、无明显灰土后,方可驶出施工工地;工地出口铺装道路可见粘带泥土不得超过10米,并及时清扫冲洗;施工现场必须建立洒水清扫保洁制度,指定专人负责洒水和清扫工地路面工作。在建筑物、构筑物上运送散装物料、建筑垃圾和渣土的,应当采用密闭方式清运,禁止高空抛掷、扬撒。加强地面的管理,闲置3个月以上的施工工地要进行临时绿化、硬化,或用水泥浆或其他材料覆盖,禁止黄土,控制扬尘污染。风速达到4级以上时,不得从事产生扬尘的施工作业。

城市建成区内工程建设混凝土浇注量在100立方米以上的施工工地,应当使用商品(预搅拌)混凝土,禁止混凝土现场搅拌。确因特殊原因(建设工程特殊需要,本市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生产企业无法生产,因抢险、抢修等)不能使用商品(预搅拌)混凝土的须报请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实备案后,方可现场搅拌。现场搅拌混凝土应当采取有效的防尘措施,应配置工程预算水泥使用量70%以上的散装水泥设备,符合环境保护和市容卫生有关规定。

2.拆迁拆除施工扬尘防治。拆迁、拆除工地在动工前应落实防扬散、防泄漏、防遗弃等扬尘防治措施。扬尘防治措施不到位的,不得擅自进行拆迁、拆除作业。拆除房屋或者进行房屋爆破应当采取洒水或者高压喷淋等降尘措施。拆迁后不能立即进行工程建设的应立即进行简易绿化,没有条件的应采取覆盖或固化措施;拆除的建筑垃圾应在拆除后3日内清运完毕,建筑垃圾在48小时内不能完成清运的应当采取遮盖、洒水等防尘措施;拆迁项目所在地场地应从拆迁开始设置不低于1.8米的硬质围挡。风速达到4级以上时,应当停止房屋爆破或者拆除房屋作业。按照建筑施工工地扬尘污染防治要求,配备清洗保洁设施和工作人员,建立工作制度,做好工地保洁工作。

3.市政工程建设施工扬尘防治。市政道路工地应实施封闭式施工,设置不低于1.8米的硬质密闭围档,采用洒水、遮盖物或喷洒覆盖剂等措施防治扬尘,严禁在车行道上堆放施工弃土;施工现场要经常保持整洁,工程弃土及时予以清运,道路与管线施工堆土超过48小时的,应当采取覆盖等扬尘污染防治措施;施工车辆进出行人通道保持整洁、平整、通畅,定时洒水,运输车辆轮胎不得带泥沙驶出工地、进入中心城区,运输废弃物要进行覆盖、严禁抛洒。严格城市道路挖掘管理,减少重复开挖路面。栽植行道树,所挖树穴在48小时内不能栽植的,树穴和栽种土应当采取覆盖等扬尘污染防治措施。行道树栽植后,应及时完成余土及其他物料清运,当天不能完成清运的,应进行遮盖。加强城市人行道和街巷路的覆盖,对地面进行绿化铺装,对不具备绿化条件的,采取铺装水泥砖、石砖、透气砖等综合措施,减少扬尘产生量。

4.其他建设工地扬尘防治。土地整治工程、水利(河道)建设、公路建设和其他建设工地,运输易起尘的渣土、物料应采用具有密封、覆盖措施的运输工具。风速达到4级以上时,不得进行易起扬尘的施工作业。运输车辆驶入铺装道路前,应冲洗除泥,防止将泥土等易起尘物质带上道路,造成道路扬尘污染。施工工地内的非铺装道路和土地,应采取洒水、覆盖或其他防尘措施。同时参照《防治城市扬尘污染技术规范》(HJ/393)等有关行业标准、规范和政策规定,落实其他扬尘污染防治措施。

(二)加强道路、交通运输扬尘污染治理。

1.道路清扫保洁。各县(市、区)要明确城市管理、交通运输等部门的职责范围,对建成区内及周边主要道路全部实施洒水清扫保洁,要确保每天清扫覆盖率100%,机扫率达到60%以上,避免传统清扫方式造成扬尘污染。各县(市、区)和有关部门要根据任务需要配备机扫车辆。

2.道路冲洗保洁。各县(市、区)建成区内及周边主要道路要进行冲洗保洁,主干道和扬尘突出的道路要采用机械化高压冲刷方式清洗,并加密冲洗次数,确保抑尘效果。各县(市、区)和有关部门要根据任务需要增加高压冲洗车辆,确保道路冲洗工作需要。

3.加强道路运输防尘管理。所有上路行驶的散装物料运输车辆必须实施密闭运输,特别要抓好散状物料、建筑渣土运输车辆密闭运输装置改装工作。对城市道路和各级公路突发污染事件,应及时组织人力、机械及时清除保洁。城市管理、交通运输等部门要根据部门职责,严格执行路查制度,确保运输扬尘防治工作有效开展。

4.禁止大货车违规进入城区行驶。公安交警部门要设置明显禁行标志并组织定点检查,经常性、全天候、不定时上路检查,杜绝大货车违反禁行规定穿城行驶现象。

5.做好硬化和绿化。各县(市、区)和有关单位要对辖区内主要道路全部进行硬化和绿化,并及时修复破损路面,防止造成扬尘污染。

(三)物料堆场扬尘污染治理。

1.物流园区和经营场所。物流园区和经营场所必须对所属场地实施硬化、洒水降尘;进出车辆实施密闭运输;设置车辆冲洗点,对进出车辆实施冲洗保洁。

2.物料堆场、货场。煤炭、灰渣、砂石、灰土等散状物料的贮存、堆放过程中应采用具有收尘设施的密闭仓库;运输车辆采取密闭措施,装卸过程应采取封闭作业方式,并在装料、卸料处配备吸尘、喷淋等防尘设施;露天贮存、堆放和装卸散状物料的,应配备洒水、喷淋等抑尘设施;堆场、货场的道路和场地必须实施硬化,并采取自动喷淋和洒水降尘措施;配备车辆冲洗设施,对驶出车辆进行冲洗保洁。

3.渣土堆清理整治。建成区及城乡结合部严格实施渣土堆清理整治,全面完成所有渣土堆和建筑、拆迁垃圾的清理整治工作,并建立即时清理长效工作机制。

4.规划建设建筑垃圾吸纳场所。各县(市、区)和有条件的乡镇(街道)要规划建设建筑、拆迁垃圾吸纳场所,对垃圾渣土进行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等措施,并建立规章制度,确保工作落实。各县(市、区)加大管理力度,严格制止随意倾倒和处置建筑垃圾行为。

(四)工业企业污染治理。

1.加强工业大气污染防治。实行更加严格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燃煤电厂、钢铁行业、水泥行业、焦化行业、工业锅炉窑炉企业,年底前,完成脱硫除尘设施升级改造,提高治污效率,确保二氧化硫、大气颗粒物排放稳定达标;2014年6月底前完成低氮燃烧技术改造或烟气脱硝工程建设,氮氧化合物达标排放。

2.工业企业厂区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对物料贮存、运输、基建施工等环节实施严格的扬尘污染防治措施。长期贮存煤炭、渣土、砂石、石灰、粉煤灰等易起尘物质的场所,应建设有收尘设备的全面密封料仓、料库;临时性贮存场所应建设围挡或围墙,并采取覆盖防尘措施;露天堆场配备固定式或移动式喷洒设备。散货运输应采用密闭或有篷布覆盖的交通工具,装卸过程必须文明施工,采取必要的喷湿、遮盖等有效降尘措施;电厂、钢铁、化工、水泥、建材、碳素等企业应建成自动车辆冲洗设施,严禁带尘带土出场。改建、扩建建设工地应按照建筑施工、拆迁拆除的要求,落实扬尘污染防治措施。

(五)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

1.完善城市交通管理体系。积极推进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开展公共交通畅通工程工作,改善车辆通行条件,推进营运行业清洁能源使用,倡导绿色出行。

2.建立健全机动车排气监管体系。成立市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管中心,合理规划布局全市机动车尾气检测机构,建立机动车尾气污染监测监管信息网络,全面实施在用机动车尾气定期检测和环保标志分类管理制度,将机动车环保标志和尾气环保检测作为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营运机动车定期审验的必要条件。从年起,确保全市机动车环保定期检测率达到90%以上。

3.严格执行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限制高污染机动车的转移、登记、使用。对外地转入我市的机动车实行环保前置审查,凡不符合国家规定的第四阶段(国Ⅳ)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要求的所有机动车,不予办理转入登记;严格执行在用机动车报废政策;制定城市区域“非绿色标志汽车”限行管理规定并实施公告,逐步在城市重点区域对“非绿色标志汽车”采取限制行驶区域、行驶时间等交通管制措施,推进高污染机动车淘汰;加大对冒黑烟车辆的整治力度。

4.推行机动车检测和维护制度。推动机动车检测和维护制度。加强维修机构管理,对维修机构进行资质核准,确保维修维护能力与尾气治理需求相适应,并定期向社会公布具备资格的企业名单。将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纳入对车辆营运监督管理内容。年前,淘汰年前注册运营的出租、客运“黄标车”。按要求报废营运老旧车辆。

5.加大油品监管力度。严格执行车用燃油质量标准,杜绝不达标油品进入市场;加油站、加油机实施燃油标准公示制度,实际销售燃油的质量须与公示标准相一致,接受社会监督。

(六)餐饮、生活等低空污染防治。

1.全面推进餐饮业油烟治理。所有产生油烟的餐饮服务单位必须配备污染治理设施,确保达标排放。到年,全市饮食服务业污染治理设施完善率达到85%。新建、改建、扩建餐饮服务业场所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禁止在居民区、居民楼和有居住、办公功能的综合楼内从事产生油烟污染扰民的活动。

2.大力发展集中供气供热。着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对重污染企业实施搬迁改造,引导工业企业加快入园步伐;加快工业园区(工业集中区)集中供热工程建设,加强集中供热燃煤锅炉和热电厂污染综合防治工作。积极推进城市管道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使用,积极推广地热资源供热和地源热泵技术的综合利用。具备集中供热条件的区域,不得新建燃煤锅炉,逐步淘汰现有燃煤锅炉,减少燃煤大气污染物排放。暂不能淘汰的燃煤锅炉,排污烟囱不得低于标准规定和周边建筑高度,减少对人体健康的伤害。

3.秸秆焚烧等污染防治。在高速公路、国道等交通干线两侧和城市市区、人口集中区禁止焚烧秸秆、植被、落叶,禁止焚烧沥青、油毡、橡胶、塑料、皮革、垃圾和其他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

(七)挥发性有机污染物防治。按照省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工作有关规定和要求逐步开展油气回收治理等挥发性有机污染物防治工作,重点排放企业逐步推行清洁生产审核。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强化督导。市政府成立“蓝天工程”领导小组(简称领导小组),组织实施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工作。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市公安局、市环保局、市城管执法局主要负责同志任副组长,成员由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公安局、市监察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环保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水利局、市城管执法局、市质监局、市公用事业局、人行市中心支行的分管同志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环保局,负责日常工作。

建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召开不少于4次联席会议,定期调度、通报各成员单位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协调解决污染综合治理中遇到的问题。各成员单位要指定分管领导,定期组织调度检查,适时组织专项行动和考核,实现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的制度化、经常化。各县(市、区)也要建立相应领导机构和机制,负责本辖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作。

(二)制定方案、明确任务。各县(市、区)和市政府有关部门要依据本方案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制定综合治理工作方案和考核办法,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建立健全综合治理长效工作机制。要摸清各自工作的底数,列出工作项目清单,明确工作目标和进度安排,要分解相关任务,将治理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个人,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确保综合治理工作全面落实。

扬尘治理制度篇8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以及《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着力改善居住环境,打造生态宜居城市,紧紧围绕施工现场无扬尘、各类作业结束土不露天的宗旨,广泛发动施工单位、生产企业等各类责任主体积极参与,着力解决建筑工地大气扬尘等突出问题。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建筑工地扬尘管控工作,切实降低建筑工程大气扬尘,集中整治一批大气污染措施不力的项目,督促责任单位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形成部门一把手负责制,业务人员抓长效的管理机制。通过工作开展,使建筑工程扬尘管控工作取得实效。

三、工作范围

全县城区内建筑工地。

四、主要内容

重点解决建筑工地无围挡或围挡不规范,建筑垃圾高空抛洒,施工现场道路无硬化或硬化标准低,施工过程未进行雾化喷淋降尘或雾化喷淋标准不高,工地出入口无车辆冲洗设施或冲洗有名无实,工地裸土未进行及时有效覆盖,易造成扬尘污染的物料未有效覆盖,现场施工时无人员监管等问题。具体按照《县建筑工地扬尘污染防治导则》实施。(见附件)

五、时间安排

全年共分三个阶段开展。

(一)部署启动阶段(2021年2月22日—2021年3月5日)。各责任部门、科室成立扬尘管控工作小组,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抓好宣传发动工作,开展《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宣贯活动,进一步明确扬尘管控的目的、意义和要求,提升群众知晓度和支持率,全面提高大气污染防治意识。

(二)集中攻坚阶段(2021年3月6日—2021年10月31日)。局各责任部门、科室按照扬尘管控工作分工要求,对各项目扬尘管控措施进行专项检查。在全面排查摸底基础上,严格对照扬尘管控标准化导则,突出重点,分类实施,讲求实效,坚持边整改边规范,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到位。加强过程督查督导,依法依规严管重罚,通过规范整改、技术提升、典型引导等形式及时总结推广经验。通过工作简报、现场观摩、反面曝光、执法处罚等手段加强社会和舆论监督,对工作开展不力、工作成效不明显的项目,予以通报查处。

(三)成果巩固阶段(2021年1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各责任部门、科室根据检查情况认真总结,查找不足,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完善工作内容和工作机制,深入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坚持强化常态管理,巩固成果,对前期工作效果坚持常抓不懈,防止大气污染出现反弹,促进长效管理机制的形成,确保扬尘管控工作取得实效。

六、有关要求

(一)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各责任主体要高度重视扬尘管控工作,严格按照扬尘管控要求落实,做好自查自纠工作,认真组织排查、整改日常存在的薄弱环节。

扬尘治理制度篇9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市委、市政府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高度重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及《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进一步认识到保护空气质量、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2014年市城区1-6月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可吸入颗粒物(pm10)日平均浓度的均值为:0.087mg/m3。共测181天,优良天数占167天,达标率为92.3%。在市各县(市、区)内最高,比城区高0.002mg/m3。本月1日,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市2014年大气污染防治的实施意见》,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党委、政府和市级各相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并落实具体工作部门和工作人员。8月19日市政府召开了市2014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会,安排部署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对各项工作任务进行了细化分解。

(二)认真学习,强化宣传教育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板报、街头宣传咨询、宣传车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积极提高广大群众的大气污染防治意识和法制观念,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大气污染防治。一是组织专题学习,提高领导干部思想认识。市环保局组织了专题学习会,对《国十条》进行了系统学习;各乡镇、市级各部门及工业企业也分别对《国十条》进行了专题学习,提高了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扫清了思想障碍。二是搞好各种宣传活动,增强民众环保意识。利用“6.5”世界环境日等契机,采取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集中宣传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宣传空气质量保护的重大意义;在电视台开展专栏,宣传报道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措施和成效,有效提高了全社会的大气污染防治意识。

(三)狠抓落实,改善空气质量

1.建立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通报和分析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提出具体应对措施。

2、努力控制城市扬尘污染。全市针对工地扬尘污染问题,开展了大规模的专项整治行动,市住建、环保、城管、交通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加大检查各类建筑工地的检查力度,对不规范的工地要求限期停工整改。加大了扬尘污染监测力度,增设监测点位,全方位开展扬尘监测。通过一系列“严管重罚”措施,使全市各类工地扬尘防控达标率提高到60%左右,扬尘污染状况得到一定改观。

3、强化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强化城市道路扬尘防治,增加道路洒水和清洗频次,推行道路机械化清扫等低尘作业方式,提高道路机械化清扫率。切实加强城市道路养护管理,控制城市道路开挖,减少路面破损和路面施工;加大执法力度,对抛洒滴漏、带泥行驶、擅自开挖道路以及清运工程渣土等行为,予以严格查处。

4、整治城区餐饮油烟排放。由执法局牵头,环保、食药等部门配合,对城区餐饮油烟开展了专项治理,餐饮服务经营单位不得使用燃煤、重油等高污染燃料,严格控制城区露天烧烤。要求所有餐饮单位要按照油烟净化设施,做到油烟达标排放。但由于此项工作推进难度较大,目前全市城区已安装油烟净化设施222台,安装率达50%。

5、抓好油品改善及加油站油气回收工作。我市所有加油站已将油品从国3标准提升到国4标准,已不再出售90号油品,现只出售93号和97号油品。在加油站油气回收工作方面,我市要求21家国营加油站在2015年前全部安装油气回收装置,个体加油站鼓励安装。

6、抓好秸秆禁烧工作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秸秆禁烧工作,成立了市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市政府先后印发了《关于禁止农作物秸秆露天焚烧的通知》(简府发[2013]22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秸秆禁烧工作的紧急通知》(简府发[2013]39号)。明确了秸秆禁烧工作要求,工作原则、工作措施、工作责任等,并将该项工作纳入乡镇及事业单位目标考核,市政府督查室牵头组织了秸秆禁烧相关部门组成了五个督查组对56个镇乡、(街道办)进行全面督查和秸秆综合利用指导。市农业局就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将展开集中示范与全面推广。综合利用方式主要有作为养牛、羊的饲料、建筑板材原料、生产食用菌基料、秸秆还田等。

7、抓好污染防治配套项目实施。根据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调度<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2014年度实施计划>配套实施项目进展情况的通知》(资大气办〔2014〕6号)文件要求,抓好污染防治配套项目实施。今年,我市计划关停企业和淘汰落后产能5家,已完成省市峨简水泥厂和市鸿川实业有限责任公司2家,其余3家正在拆除;计划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1159辆,已完成辆;计划淘汰燃煤10蒸吨以下锅炉4台,目前已落实企业,并将淘汰项目上报省环境保护厅,待批复后立即实施。

8、强化督促检查。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情况纳入市政府专项督查事项,由市政府督查室牵头,市监察局、市环保局配合,对各部门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督促检查,保证大气污染控制工作扎实推进。

二、存在的问题

(一)秸秆禁烧难度较大。目前农村很多农户煮饭都用电、气,造成大量秸秆无法利用处置,加上收割、搬运秸秆需要劳动力,秸秆还田需要成本,因此,造成大面积农村烧秸秆的现象,禁烧秸秆工作难度较大。

(二)城区餐饮油烟整治推进难度较大。安装餐饮油烟净化设施造价要一万元左右,由于城区很多小餐馆和面馆营业额小,不愿意投资。另外没有硬性的法律法规保障,此项工作推进难度较大。

(三)扬尘污染问题。城市大量的建筑、道路施工和渣土运输是造成城市扬尘的主要污染源。由于对扬尘防控工作重视不够,管理不到位,查处力度不大,建筑工地没按文明施工标准进行扬尘防控。此外,由于道路清扫机械装备不足,道路二次扬尘形成了扬尘污染的叠加效应。虽然我们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各部门协同作战,严管重罚,使工地扬尘污染加重势头得到一定遏制,但落实长效管理机制仍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抓好秸秆禁烧工作。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广大群众的大气污染防治意识,增强广大群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积极引进和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新方法,抓好农作物秸秆露天禁烧工作的监督管理。

(二)进一步加强城区餐饮油烟整治。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和引导作用,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广大餐饮业主的环保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业主安装油烟净化设施的积极性。另外安装城管执法相关规定,较大对城区餐饮店油烟污染的执法力度。

扬尘治理制度篇10

【关键词】城市;扬尘;颗粒物;污染;控制;对策

一、我国城市扬尘污染现状

颗粒物污染是造成我国多数城市空气污染严重的首要因素。1988年,统计的全国322个城市中,678%的城市总悬浮颗粒物浓度平均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其中3769%的城市超过三级标准。有308个城市总悬浮颗粒物平均浓度高于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空气质量指南值(009毫克/立方米),占统计城市的957%。

二、造成扬尘污染的主要来源

2.1不利的气候条件导致的自然尘

扬尘的天然来源主要是地表,各种沉降在地面上的气溶胶粒子等都是扬尘的天然来源。在不利气候条件下,这些颗粒物就会从地表进入空气中。我国大部分城市尤其是北方城市,气候干燥少雨,冬春季多风,极易形成扬尘污染。黄土高原沙尘暴,不但严重影响北方大部分城市,甚至会波及华南的部分城市。如今年二三月沙尘暴,不仅使北京、呼和浩特等北方城市的空气质量达到一级严重污染水平,对南京、上海等城市也有很大影响,致使这些南方城市当周的tSp污染指数比其正常值高3~6倍,由此可见沙尘暴对我国环境中tSp影响之大。

2.2粗放施工造成的建筑尘

近年来,我国正处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高峰时期,建筑、拆迁、道路施工及堆料、运输遗洒等施工过程产生的建筑尘不断增多,已成为tSp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施工过程中,由于管理措施不够完善,一些工地粗放式施工。料堆遮挡不够完整、严密,造成容易起尘的物料、渣土外逸,不能及时清理和覆盖建筑垃圾、渣土等,施工现场的路面不能及时清扫、出入工地的机动车不能及时冲洗等等,均易产生建筑扬尘。据类比测算,城市中心区平均每增加3~4万平方米的施工量,建筑施工尘对全市tSp的平均贡献为1微克/立方米。

2.3随风飞扬的堆放物尘

各类工业钢渣、粉煤灰、碱渣的堆放场、垃圾堆放场、原煤堆放场等是扬尘的又一重要来源。在我国城市中,各类物料堆放场随处可见,并且大多数都没有采取有效的防尘措施。每个锅炉(尤其是采暖季)都至少对应一个原煤堆放场和粉煤灰场,如果把城市所有的物料堆放场加在一起,有的城市会达到几平方公里的面积。这么大的开放源,若没有合理有效的防尘措施,在不利的气象条件下,其对大气中扬尘污染的贡献是很大的。

三、扬尘污染是造成空气颗粒物污染的主要原因

大气中颗粒物的成分复杂,来源众多,可以利用源解析技术解析出不同类型的排放源的分担率。研究发现tSp(总悬浮颗粒物)高的原因同时受煤烟尘、建筑扬尘和风沙尘等的影响。多年来由于煤烟尘治理有效,使得扬尘污染对造成城市空气中颗粒物污染的影响越来越突出。根据源解析的结果,不少北方城市空气颗粒物中扬尘的分担率达到或超过50%,也就是说在300~400微克/立方米的颗粒物中,扬尘的贡献值达到150~200微克/立方米以上。据测算,北京、天津等一些城市对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解析研究证明,地面扬尘占60%,非采暖期占68%。由此可见扬尘在颗粒物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造成颗粒物污染的主要原因。我国城市尤其是大多数的北方城市,扬尘污染都已相当严重。从扬尘污染的变化趋势来看,由于城市建设施工、地面的大量存在以及城市周围生态环境的恶化,很多城市扬尘污染在进一步加重,大部分城市没有好转的迹象。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由扬尘所造成的颗粒物污染是影响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的首要因素。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已基本解决了tSp污染的颗粒物污染问题,普遍开展对人体影响大的可吸入尘(悬浮颗粒粒径小于10微米)的监测,美国甚至做到了对直接进入人体肺细胞的可吸入尘(悬浮颗粒粒径小于25微米)的例行监测。

四、目前我国城市扬尘污染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1缺乏统一监管

我国在大气污染的治理上,采取的措施主要针对有组织排放源。而对于产生扬尘的开放源,几乎没有采取过有效的防治措施,更没有相应的法规或标准。扬尘污染管理涉及到多部门,如环保、市政、城建、园林、环卫、规划等诸多部门,不易协调,加上环保部门在控制扬尘的工作方面缺乏有力的统一监督管理,使得扬尘污染长期处于失控状况,不少控制扬尘污染的措施难以落实。

4.2优化选择扬尘污染控制措施尚需研究

采用用覆盖剂或洒水抑制地面或堆物(如煤炭、煤矸石、煤渣、煤灰、砂石、灰土等物料)的扬尘,虽然可以暂时起到一些效果,但不能保证达到稳定的效果,目前似乎还没有更好的办法。又如,尽管绿化是控制扬尘污染的有效措施,但在北方地区绿化受到气候条件的制约,在寒冷季节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因此,可以把扩大地面铺装同时作为减少扬尘的重要措施,既少花钱,又见效快。但一些专家从生态环境角度提出不同意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研究。另外,一些北方城市进行了大气颗粒物源解析工作,结果表明,总悬浮颗粒物中,扬尘的分担率达到了50%以上,这样可以对症下药。但是,还有很多城市没有作过大气颗粒物源解析工作,对大气中颗粒物的来源不确定,影响环境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不合理。

五、城市扬尘污染防治对策与措施

我国扬尘污染已相当严重,且尚无好转迹象,大气颗粒物中的扬尘比重将越来越大,扬尘成为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加强扬尘治理应成为大气环境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5.1配套制定有关管理办法

鉴于扬尘污染的严重程度及实际污染防治工作的需要,首先应及时出台有关控制城市扬尘污染配套的管理规定,以提高城市扬尘污染控制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控制扬尘污染重在管理。扬尘污染涉及的部门很多,包括环保、城建、园林、交通、环卫、房屋等行政管理部门,因此当地人民政府的作用至关重要。政府要组织协调各职能部门,发挥环保部门的统一监管作用,有效地遏止扬尘污染。近日,国家环保总局和建设部已联合发出有关有效控制城市扬尘污染的通知,其中明确要求:城市环保部门对城市扬尘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并会同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防治城市扬尘污染的规定,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各城市人民政府要按照要求,尽快批准实施本城市的防治城市扬尘污染的环境保护规定。

5.2防治建筑、道路、堆料和地面尘污染

城市人民政府应加强扬尘污染防治,开展城市周围的生态环境建设,增加水域面积、植树造林、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和铺装地面面积。各城市要最大限度减少地面,力争做到黄土不露天。在经济不发达的城市、北方干旱城市,要充分利用中水资源。在不能保证市内有效绿化的情况下,要采取地面硬化或铺装。

5.3及早开展扬尘污染控制工作,保证按期实现达标

按照大气法的规定,国务院将公布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名单并提出各城市的达标期限,其中要规定各城市颗粒物按规定达标的期限。为了提高颗粒物污染防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避免各城市到期不能达标,各城市要及早把扬尘污染控制列为空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制定出本市大气颗粒物按照功能区达标的计划。

参考文献:

[1]李增高丘飞程,控制扬尘污染措施探讨[J],山东环境,2002(1)

[2]朱坦,白志鹏,陈威,秦皇岛市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1995(2)

[3]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06(5)

[4]李祚泳,成都市大气颗粒物源解析的ppR法[J],环境科学研究,2000(5)

[5]何建肖保平,成都市扬尘对大气环境影响初探[J],四川环境,2002(3)

[6]高虹,丹东市颗粒物污染分析[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4(6)

[7]贾素云薛扬声王进山,上兰地区空气中尘污染来源的研究[J],华北工学院学报,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