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的发展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11:40

光伏的发展史篇1

【关键词】:光伏发电;太阳能;电网

1光伏发电的历史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在人们生活中发展的时间并不久远,距今仅有100多年的历史。1839年,法国物理学家安东尼・亨利・贝克勒尔(antoineHenriBecquerel)在实验中首次发现“光生伏打效应”(photovoltaiceffect),简称“光伏效应”。1873年,英国科学家威廉・史密斯(wiloughB.Smith)发现了硒,此材料对光非常敏感,并且威廉对这一发现作出了推测:硒材料的导电能力会随着阳光照射的光通量的变化而变化。美国科学家查尔斯・弗里茨(CharlesFritts)于1980年研发出一种太阳能电池,这也是全球首块以硒材料为基底的太阳能电池。人们之所以将“光伏器件”定义为能产生“光伏效应”的器件,原因是太阳能电池利用光伏效应的原理进行工作。

1961-1971年期间,光伏电池在技术上并没有明显的进步和改变,其研究重点主要是如何减少开发电池的成本和如何提高电池的抗辐射能力;1972-1976年,科学家成功研发出光伏电池,并初步应用到生产与生活中。此后,光伏发电逐步降低了开发成本,技术上也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目前,光伏发电技术正一步步走向产业化、规范化,并且已成为现在地球上主要的绿色环保可再生能源之一。

2太阳能光伏发电的优势

2.1资源本身

太阳是一个巨大、永久的能量源,每秒辐射到地球的能量相当于使用500万t的标准煤,相当于每年就要使用130万亿t标准煤。世界上可以开发的能源当中太阳是最大的。而且太阳照射大地时不会受到地域的限制,所以可以直接开发和使用,在开发时不会用到开采和运输。在随着煤、石油、天然气……大量的消耗,能源的供应会越来越紧张。

2.2地理优势

我国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理论上来说太阳能的储量达到了每年的17000亿t标准煤,太阳能的开发利用的潜力是巨大的。中国处于北半球,南北距离和东西距离都在5000km以上。在这辽阔的土地上有着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大多数地区年平均辐射量都在4kwh/m2以上,的日辐射量更是达到了7kwh/m2。年日照时数多于2000h,和同一纬度的国家相比,比欧洲、日本具有优势,和美国相似。

3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我们通常把利用太阳能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叫做光伏发电,把由控制器、太阳能电池阵列、电能的储存和变换装置等组成的系统叫做光伏发电系统。光伏发电系统分为独立型系统、并网型系统和混合型系统。

如图1所示,独立型光伏发电系统的特点是不与国家电网连接,但需要用蓄电池来储存能量。在有太阳光照的情况下,该系统可以用于国家电网无法到达的用电设备。当蓄电池中的存储量小于光伏阵列的发电量时,光伏列阵产生的电能小于负载消耗的电能,这样蓄电池组和光伏列阵一起给负载供电。若无太阳光照,就由蓄电池独立为其提供电源。如图2所示,并网型光伏发电系统的特点是系统的输出端要和国家的电网相连。按照接入点的不同,并w型光伏发电系统可分成配电侧并网型光伏发电系统和输电侧并网型光伏发电系统。并网型光伏发电系统大多应用于楼房外侧,并网点多数在配电侧。输电侧并网光伏发电系统与之最大的不同是安装地点不同,其大多数安在沙漠。

它的工作流程是:先利用光伏阵列把太阳能变成电能,然后利用逆变器将产生的直流变为符合电网要求的交流电,最终将符合条件的电能并入电网。

如图3所示,混合型光伏发电系统最大的优点是系统中不仅有光伏发电系统,还有多种模式的发电系统。当光伏发电系统产生的电能小于负载需要的电能时,可以通过其他发电方式来弥补缺少的电能。

目前,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应用比较广泛,提高了整个混合型光伏发电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4光伏发电发展远景

光伏发电技术将在不久以后占据能源消费的重要地位,其发展将替代一些常规型能源,且将成为能源的主体供应方式。预计在2030年,对于可再生能源消耗量将占到能源总消耗量的百分之三十以上,其中光伏发电也将占世界电力供应比例的百分之十以上;而到2040年时,可再生能源的消耗量将占能源消耗总量的百分之五十以上,其中光伏发电可占到总电力百分之二十以上;二十一世纪末,可再生能源的消耗量将占到能耗总量的百分之八十以上,而太阳能光伏发电可占至百分之六十。这些数据足以表明光伏发电产业发展的前景和在能源方面所占据的重要位置。有关报道称,至2020年时,我国会力争将太阳能光伏发电容量到达180万Kw,至2050年可达60000万Kw。预计至205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可占我国发电装机总容量的百分之二十五,其中太阳能电力装机可占百分之五左右。在未来的十几年里,将会是我国光伏发电产业的一个迅猛发展阶段。

5结束语

总之,发展利用可再生能源不仅可以降低环境污染,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也是当今世界必须要走的能源之路。由于中国是能耗大国,且人口密度分布不合理,因此要想让国家保持能源供给的安全性和独立性,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及分散人口地区居民用电,就必需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参考文献】

光伏的发展史篇2

“每年的年底,都是光伏厂家的淡季,但今年各个厂家都是加班加点。从单晶硅厂、切片厂到电池片和组件厂,周末都没有休息的时候。”上海普罗新能源公司总裁史告诉《望东方周刊》,“即便是光伏产业最火的2007年,12月份开工的产能也只有50%。可想而知现在的局面是什么。”

从取消合同、订单下降、库存增加、开工不足、市值缩水,大厂放巨扩张速度,小厂或关门或休眠到全天24小时运转、“订单还多得做不完”,中国光伏产业出现戏剧性的吊诡。

2月1日,常熟阿斯特阳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对外高调宣布,计划在今年4月从820兆瓦扩产到1200兆瓦,产能增加50%。该企业去年8月才把产能从600兆瓦扩大到800兆瓦。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介绍说,从2009年第四季度起,国内光伏企业重拾因金融危机而搁置的扩产计划。

老企业扩产的同时,新兴企业纷纷加快进入步伐。

2009年12月,全国各地上马的光伏产业不计其数。“蔬菜之乡”山东寿光也筹划打造光伏电池生产基地,协议总投资40亿元;英利集团、京能集团、京仪集团等机构和北京市延庆县政府签订了总额为40亿元的产业项目投资协议,其中涉及太阳能光伏电场、太阳能光伏电池等。

短短一个月后,2010年,南京高新区1月29日与台湾中环集团旗下富阳光电签订“薄膜太阳能投资协议”,富阳光电将在高新区设立薄膜太阳能生产基地,总投资规模6亿美元,预计2015年总产能达到300兆瓦。

“现在新进来的企业更多,恒基伟业要打造500万千瓦的基地,汉能也要打造500万千瓦的基地,这种盲目乐观潜藏着很大的风险。”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对《望东方周刊》说,2009年底,德国收紧市场的呼声很高,值得中国企业注意。

产能新扩张

“1月底,太阳能光伏产业最大的事件莫过于德国政府的拟削减计划。”中投顾问能源行业首席研究员姜谦告诉本刊记者。

在德国政府公布的最新太阳光电补助费率中,太阳能屋顶系统从4月1日起将下砍15%补助费率。规模较大的太阳能地面系统在7月1日实施新补助费率,但下砍幅度高达25%。

“目前,国内一半以上光伏产品的出口地集中在德国。”姜谦说。

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则认为,德国市场补助费率的削减,将使市场供求产生新的变化。“从去年第三季度以来,新的产能扩张速度很厉害。通常启动的产能在一年左右就会释放出来。今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一批企业会遇到和2009年一样的困境。

高纪凡研究发现,中国光伏产业这些年一直是在供需波动中发展的,波动周期是24个月。

2006年第四季度起到2007年上半年,是第一次波动。2008年第四季度到2009年上半年,是第二波动期。现在又面临着新一轮波动。“这种波动,有市场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和产业产能扩张周期有关。”高纪凡说。

他向本刊记者解释说,光伏市场是双向调控机制。在对待供求方面,政府看的是已经安装的量,投资人和企业看的是实际产能,企业总是提前准备扩张产能。这两者之间有12个月的时间差。产能扩张到产品下线时间一般是9个月,所以说新生的产能总是受到压力。

“就像现在来说,政府看到企业困难,启动了国内市场。中国市场已经大到支撑整个光伏行业的产能了吗?还远远没有,真正的安装量在全球市场上连5%都不到。但这导致了一些新兴企业和二三流企业想象性的市场利好,地方政府投资欲望和力度也在加大。”

李俊峰认为,尽管2009年形势比预期要好得多,但“两头在外”的局面没有发生本质性的变化,出口仍有98%。光伏产品的中国制造在世界范围的比重也在提高,2009年已占到40%~45%,对国外市场依赖度更高了。一旦国外市场政策进行调整,就会对我们造成冲击。

高纪凡认同这个说法,2008年底至2009年一季度,行业危机固然有金融危机造成的市场需求低迷原因,但主要还是西班牙政府停止市场补贴。

2009年全球总需求量比上年只增长了10个百分点,但中国光伏企业产能增长了100%。“老企业比如天合接近100%,英利、尚德等大企业增长都在60q~70%。”李俊峰告诉本刊记者。

“非理性价格”之问

由国家能源局主导的第二批光伏并网电站近期启动。据悉在内蒙古、陕西等8个省份开建的电站,其装机容量高于第一批示范项目敦煌电站,单机容量在10~50兆瓦之间。

对装机规模的限制是为了防止招标过程中出现的电价的非理性竟净,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副秘书长史利民分析说。

尽管一年过去,但作为我国首个光伏发电示范项目――敦煌电站招标会上激烈的价格厮杀让业内记忆犹新。

为了获得开发权,包括五大发电企业(华能、大唐、国电、华电、中电投)在内共有18个联合体竞价。其中,隶属于央企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的国投电力投出了0.69元/度的电价,不仅在18个联合体的全部报价中最低,而且明显低于当时2~3元/度的行业平均成本。0.69元/度的电价被业内称为“故事”,并认为有不惜亏损争抢项目圈地的嫌疑。

2009年6月下旬,中广核能源公司牵头的联合体最终以1.09元/度的电价在这一项目的招标中胜出。

但业内仍然有企业腹议这一标杆电价,原因是行业内的尚德、英利、天合等13家企业在“洛阳宣言”中提到整个产业的近期发展目标:到2012年,将把上网电价成本控制在1元以内。

“2008年,业内认为电价在3~4元,光伏电站项目才有盈利的能力。到了2009年,一下子降到了1块多,这是多大的降价幅度!”史利民慨叹。

“按照成本测算,光伏企业可以接受的上网电价还是在13~15元/度。”史利民说,为此商会向政府部门建议,扩大规模,让非理性投标的人赔不起,同时可以不采取最低价中标,争取平均价格来决定最终电价的合理性。

但高纪凡认为,整个中国的市场不管怎么做,无论用标杆电价也好,还是招标法也好,有两点可以看到,未来3年需求量会呈现高速发展态势,但价格可能是恶性竞争。

然而自从0.69元/度震撼性价格爆出后,光伏业界对上网电价应该在哪个区间的态度有了微妙的分化。一些以薄膜技术为主的企业,曾经向媒体暗示,薄膜技术和目前被大量应用的多晶硅技术相比,造价低廉且转化率高,在2~3年内发电成本将降低到火电调峰时的成本。

而一些专家也提出,相比晶硅技术,薄膜电池技术更有市场前景,也能够规避产能过剩的风险。

“晶体硅电池的综合成本肯定比硅级的薄膜电池(如非晶硅、微晶硅电池)

更有竞争力。不是说薄膜电池没有竞争力,薄膜电池唯有碲化镉的太阳能电池目前有优势,但今年底和2011年,晶硅电池优秀企业可以达到比碲化镉太阳能电池更有竞争力的成本水平。”高纪凡说。

“薄膜和晶硅,这两个技术是相辅相成的。2007年和2008年期间,多晶硅价格居高不下,促进了薄膜电池竞争力的提高,薄膜电池每年都有50%~80%的速度增长。2009年多晶硅的价格下来了,薄膜电池几乎是零增长。这相互竞争的结果,技术都在不断的进步。”李俊峰对本刊说。

何时开启上网电价调整

“补贴还是不补贴?自2004年德国公布光伏补贴以来,中国政府一直在这个问题上犹豫不绝。终于在4年后,金融危机爆发,我们国家终于出台了补贴政策。”史说。

2009年3月26日,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了《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和《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符合条件的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给予一定额度的补贴。业界称之为“太阳能屋顶计划”。

7月,财政部与科技部、能源局联合公布《金太阳示范工程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央财政从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资金,支持光伏技术和企业发展。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王斯成提供给本刊的数据显示,2509年国内安装的电池总量应当在120兆瓦至180兆瓦之间。提前完成了2007年发改委公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10年累计光伏装机250兆瓦的目标。

“中国的光伏市场已经开始启动,但还远远不够。2009年我们的产量是4000兆瓦。”王斯成对《望东方周刊》。

启动国内市场被认为是解决光伏产业“两头在外”以及纾缓产能过剩的利器。

王斯成透露,即将出台的新能源振兴计划,2020年光伏累计装机的目标可能是2000万千瓦,也可能是3000万千瓦。

“优惠的财税制度是不可持续的,只是缓解作用,而真正的培育市场、让其健康发展最有效的机制是有上网电价。”史利民说。

短短一年,我国光伏发电的补贴已达70亿元。王斯成认为,从2009年11月起,在全国6大电网每度电征收4厘钱作为可再生能源电力附加,每年可以征收大约120亿~180亿元,除了风力发电和生物质发电外,已经有足够的钱来发展光伏发电,但如果上网电价问题得不到解决,光伏发展难以取得重大突破。

光伏的发展史篇3

开始是要征收高达47%的临时性关税,接着是总理斡旋,欧盟同意未来两个月将临时性关税稳定在11.8%,但是两个月之后,欧盟毅然决然地将标准提升到47.6%的水平,双方从此再无讨价还价的可能。

如何看待这样重大的国际经济纠纷,涉及一个国家或者一个经济地区经济学价值观的问题。

中国人的解读,理所当然是反击贸易保护主义。总理的外交辞令是,“中国政府高度关注当前中欧关于光伏产品的贸易争端。此案涉及中国重大经济利益,如果处理不好,不仅会严重损害中方利益,也必然会伤及欧方利益,影响中欧合作大局。中方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和滥用贸易救济措施,坚决维护中国的利益。希望双方通过对话磋商解决贸易争端,而不是打贸易战。贸易战没有赢家。”

而欧洲人的言辞并不这么表述,他们更加理直气壮的认为,必须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

所谓“反倾销税”,就是对倾销商品所征收的进口附加税。所谓“反补贴税”,是指对进口商品使用一种超过正常关税的特殊关税。欧洲人的目的非常简单——必须阻止中国政府在光伏产业方面,实施对中国企业长期以来的政府奖励和补助措施。这是一个完全靠中国政府扶持起来的产业,破坏了市场的自由竞争,破坏了全球贸易的基本秩序,进而也破坏了欧洲相同生产商的利益。

两相比较,差别是巨大的。

的确,中国人在大力发展经济的时候,向来习惯于集中力量办大事,习惯于由政府来主抓经济。有两个明显的但却是反市场的现象摆在这里。第一个现象,是过去的一段时间之内,国内靠着政府的财力,靠着各种政策倾斜,兴起了一大批“光伏基地”。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均把光伏列为优先扶持发展的新兴产业,有300个城市发展光伏太阳能产业,光伏产业基地超过100个。2009年中国内地多晶硅产量超过了两万吨,太阳能电池产量超过了4000兆瓦,连续3年成为全球太阳能电池的第一大国。近五年来,中国光伏产业占到了全球市场的六成以上。如此豪迈的产业格局,一时间让很多政府官员产生出一种世界之大舍我其谁的骄傲表情。

第二个现象则是与第一个构成一种反讽。虽然光伏产业看上去很美,但国内的消费市场却几近于无。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中国国内并没有明显的光伏需求市场,90%的光伏产品依靠出口,欧盟是中国光伏产品最大出口市场。

这听上去有些匪夷所思,但中国人发展一个新的工业产业,很多时候就是如此顾头不顾尾,政府像一个伟大光荣正确的经济学家,更像一个无所不在的市场设计师。80年代初期中国政府大面积发展轻工业产业的课题,当时不仅邓小平、李先念、陈云等老人大力支持,而且全国计划会议出台“六个优先”原则,要求原材料、燃料、电力供应优先,挖潜、革新和技术改造措施优先,银行贷款优先,使用外汇和引进新技术优先,交通运输优先,确保轻工业的增长。

一些地方政府如浙江、四川、湖北、天津的主要负责人亲自负责轻工业,保证现有轻工业满负荷生产,新建和扩建一批轻纺工业企业,这使得在1980年前后,全国陆续建成24个大中型轻工企业项目,8个大中型纺织企业项目。

有一个问题一直如鲠在喉,如果单纯依靠政府就生出伟大繁荣的经济秩序,中国人何须等到今天,当年一大二公,全民的年代,或许早就赶英超美,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了。在各种发展经济的方法论中,依靠政府的行政力量,是最无知的方法。不要以为欧洲人对这种由政府全力控制的经济格局不熟悉,事实上他们比所有后发国家的政府更了解什么是政府主导,什么是重商主义,因为他们是过来人。

按照经济思想史的分析路径,一个明显的历史事实是,在17世纪到19世纪初期,整个欧洲的经济都掌握在政府主导的重商主义经济政策之下,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都有一个无所不在的经济大政府,政府掌管着所有的市场资源,政府兴办无所不在的国有企业,政府盲目追求出口,盲目追求贸易出超,政府以积累外汇储备,积累纸面上的金银为一切经济事务之中最为重要的事务。但结果是,整个欧洲没有创新的企业,所有的财富集中在少数贵族手上,社会的贫富差距极大,欧洲深处战争和饥荒之中。

经济学理论对重商主义的解释,其实非常简单,重商主义剥夺了每个人参与到市场生产的权利,剥夺了每个人参与到市场交换的自由。不仅生产和贸易是政府计划,消费也是政府计划。这直接破坏了自由竞争秩序。

关于自由竞争,亚当·斯密的理论摆在这里,必须要有市场意义上的“独立性”,每个参与市场竞争的人,每个企业的行为之间,不能有市场计划或者市场前期设计的共谋性,人们必须保持行为意义,产权意义和市场竞争意义上的独立性。毫无疑问,政府和政府的派出部门,政府资助和支持的所谓企业,完全不具有这种独立性。

这是最坏的年代,欧洲人对这样的历史烂熟于心,他们不愿意回到错误的历史之中,因此今天事关国际市场和国际贸易的普遍性规则,都是建立在对重商主义历史的反思之上,而亚当·斯密的整个古典经济学理论,事实上也是建立在对重商主义的批判之上。这是常识,是规律,是人类经济事务得以走到今天的重要经验。

这意味着,今天中国人在光伏产业方面的重商主义策略,在和欧洲人交锋的时候,几乎等同于一个幼儿园的新生和一位博览群书的学者之间的交锋。必须要回到常识,回到一般的秩序之上。简单粗暴地高举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完全没有触及中国光伏产业问题的本质,如果坚持这样做,不仅会丢掉整个国际市场,在国内市场,中国人也会再一次远离市场经济和自由企业的一般常识。

可惜的是,似乎我们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形成实质性的反思。一份看上去来自官方传媒的稿件如此写道:

“任何贸易摩擦都事出有因,透过这次欧盟征收临时反倾销税,我们自己也需要有一个反思。对于光伏产业这样的新兴产业,政府也应该早干预,进行合理的政策引导,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产业政策和国内市场的协调配套,对企业在技术研发、技改升级等方面给予资金、税收等倾斜,助力光伏产业早日走出困境,增强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核心竞争力。”

光伏的发展史篇4

关键词:光伏产业;企业竞争力;Dea交叉效率;市场导向

一、引言

光伏寒冬,产能严重过剩,大批企业破产、倒闭。落实2013年7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工信部继9月份出台《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下称《规范条件》)之后,工信部之后对各省上报的光伏制造企业进行了信息核查和实地抽查。全国大大小小的光伏企业,入围三批《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名单的仅180家。符合《规范条件》将有助于企业获得银行信贷支持,政府出口退税。一些无法达标的企业将得不到政策上的支持,加上成本高企等市场因素,企业关停的可能性增大。我国太阳能光伏产品制造企业产能规模已跻身世界前列,但较低的产能利用率使其产量规模低于国外企业(史丹,飞,2013)。政府主导式促进产业增长模式是我国光伏产业出现成长困境的重要原因(陈昭锋,2013)。相比太阳能广泛应用前景,国内光伏行业企业的竞争力有待提升。我国只有少数太阳能上市企业绩效连续三年较优(李雄诒,2014)。由于光伏产品趋于同质化及受国外市场变动造成的产能过剩问题,我国大多数太阳能光伏产业上市公司并未处在有效生产前沿面上(刘雪琴等,2014;李延芳,刘亚铮,2012)。江西赛维和无锡尚德的全产业链模式加剧了企业资金链断裂(史言信,2013)。包海波,余杨(2013)提出基于市场、技术与产业链协同的光伏产业发展新模式。在2014年末,工信部出台的支持光伏发展的重磅文件《关于进一步优化光伏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提出,到2017年底,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骨干光伏企业,支持形成15家光伏企业巨头。本文基于这样的背景,通过分析我国海外上市的9家光伏巨头企业,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得出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的路径,为其他企业提供借鉴,也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从而促进光伏企业健康成长和我国光伏产业有序发展。

二、Dea交叉模型评价方法

(一)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Dea交叉效率模型进行分析。模型如下:模型――假设有n个DmU,每个DmU有m种投入和s种产出,设xij(i=1,2,…,m;j=1,2,…,n)表示第j个DmU的i种投入量,yij(r=1,2,…,s;j=1,2,…,n)表示第j个DmU的第i种产出量,vi表示第i种投入的权重,ur表示第r种产出的权重。向量xi=(x1j,x2j,…,xmj)t,Yj=(y1j,y2j,…,ysj)t分别表示第j个DmU的输入和输出向量,u=(u1,u2,…,um)t,v=(v1,v2,…,vm)t分别表示输入、输出权重向量。决策单元j的效率评价指数为hj=(utYj)/(vtYj),j=1,2,3…,n。决策单元y0最优数学模型为:

max

s.t.

≤1,j=1,2,3,…,n

u≥0,v≥0(1)

通过chanes-cooper变换,可以将式(1)变化为等价的线性规划问题:

maxvj0=uY

s.t.ωtXj=μtXj≥0

ωtXj0=1

ω≥0,μ≥0(2)

若式(2)的最优目标值vj0=1,说明j0是弱Dea有效,若式(2)存在最优解ω*>0,μ*>0且最优目标值vj0=1,则称j0是Dea有效的。在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交叉评价机制,用第i个决策单元的最佳权重)ω*i=ui*

vi*计算其他决策单元的效率值,得到交叉评价值,结合自我评价值,得到矩阵e。

其中,主对角线上元素为自我评价值,其余元素eij(i≠j)为交叉评价值,表示第i个决策单元对第j个决策单元的评价,将e的第i列元素取平均值ei。ei作为衡量第个决策单元的一项指标,ei越大,效率越优,反之则越低。

(二)投入产出的指标获取和数据的来源

本文选取在我国海外上市的9家光伏企业作为Dea的决策单元(DmU),这9家公司规模不一,采用的技术存在差距,以此获得的研究结果比较具有代表性。考虑到数据的获取性和评价指标的全面性,选取输入指标,资产总额、流动资金量;输出指标为:主营业务收入。选取这三个指标,可以表达企业竞争力水平的差距,同时流动资金包括人、料、机等要素产生的资金,是非常全面的指标,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

三、光伏企业竞争力测度和比较的实证分析

利用我国9家海外上市光伏龙头企业2013年年报数据(主营业务收入、总资产、流动资金),进行Dea交叉效率分析,得到决策单位的交叉评价效率值并进行排名(如表1)以期通过横向比较发现影响企业竞争力水平高低的因素,从而为企业提升竞争力提供参考路径。

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光伏上市企业竞争力水平较高。2013年9家光伏上市企业的就交叉效率平均值为0.8,昱辉阳光最高为0.9668,最低为中电光伏0.5266,二者的差距达到了0.4402,差值较大。说明我国光伏上市企业发展不均衡,企业的竞争力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低水平的企业可以通过借鉴高水平企业的管理理念和运营模式,增强竞争能力。

据统计,资产总值排名第一的企业英利新能源排名却是倒数第三。竞争力水平排名第二的晶科能源,资产排名第六,处在较低的规模水平。由此可得出结论,光伏行业上市企业的竞争力水平与其规模不成正比,且无显著关系。根据模型输出的结果,对特征比较明显的企业进行分析。

英利新能源在2013年竞争力水平较弱,究其原因:盲目扩张产能,受多晶硅长单和成本拖累。因此,上市光伏企业不应盲目地进行规模扩张,而是应该重点放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提升经营的投入产出效率,合理配置资源,从而加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另外,英利新能源近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且高负债率,现金储备少,流动比率低,应着手削减债务和提高流动性,优化财务结构。

位于竞争力水平第一的昱辉阳光,在2013年以来一直加强营销力度,积极开拓新兴市场。且昱辉阳光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占据行业地位优势;为确保成本竞争优势的最大化,重视研发、提高技术优势。对比天合光能、晶澳太阳能、韩华新能源、阿特斯和晶科能源等这些企业(年度研发支出均低于2000万美元),昱辉阳光2008~2013年,累计投入研发费用677万元,在国内排名第一,在全球太阳能行业排名第三。因此,加大对研发的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竞争力水平排名第二的晶科能源,与其他光伏企业相比,仅在2012年第四季度,晶科在国内市场光伏组件的出货量占比达到49%。与竞争力水平排名第五的阿特斯相比,晶科放眼于国内市场,有利于其提升其竞争力水平。

竞争力水平排名第四的晶澳太阳能,投资稳中求进,在企业运营中没有出现重大的投资失误。当其他光伏制造商通过融资支持产能扩张时,晶澳太阳能没有盲目从众。与英利新能源相比,晶澳太阳能财务架构非常稳健。由此可见,稳健财务架构,降低财务风险;拒绝盲目扩张产能对光伏企业提升效率水平有一定借鉴意义。

竞争力水平排名第五的阿特斯,在2009年加快企业转型,由微利制造端向稳收应用端转型,开始在光伏电站储备项目。2013年在全球的大型光伏项目储备1.26吉瓦,而电站项目业务占公司总营收的四成。阿特斯加快转型使得其在2013~2014年连续两年盈利水平位居海外上市光伏企业之首。由此可见,加快战略转型,提升企业服务能力对于提升企业效率非常重要。阿特斯去年在国内仅建成40mw的电站项目,即在国内份额规模非常有限。国际市场情况复杂,为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企业应避免过度依赖海外市场,更多的应该把眼光放到国内,或者进一步开拓新的目标市场。

四、结论与建议

光伏行业不仅需要政府政策的导向,还需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技术创新,以质取胜,创新目标市场,优化财务结构等做优做强,在产业链优化的大环境下,从而建立起一个先进制造、智能制造、精益制造的高端制造体系,使我国光伏企业拥有核心竞争力,最终形成我国光伏企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优势地位。

参考文献:

[1]史丹,飞.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企业规模与所有制结构状况及成因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13(16).

[2]陈昭锋.政府主导式的中国光伏产业成长困境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13(07).

[3]李雄诒,薛静敏,王庆丰.我国太阳能企业营销绩效评价[J].企业经济,2014(02).

[4]刘雪琴,王建明,陈红喜,袁瑜.基于Dea模型的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研究――来自光伏产业的数据[J].财会通讯,2014(27).

[5]李延芳,刘亚铮.基于Dea方法的光伏产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研究――以23家光伏产业上市公司为例[J].科技和产业,2012(10).

[6]史言信.中国光伏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10).

[7]包海波,余杨.光伏产业发展模式研究:以浙江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11).

[8]张丽华,赵利广.资源型经济转型效率测度与比较分析――基于Dea交叉效率模型[J].经济问题,2014(11).

光伏的发展史篇5

一、太阳能光伏并网系统发电预测的基本程序

太阳能光伏并网体系发电量预测和展望工作需要具体的统计和总结太阳能光伏发电并网体系安置的位置和相干的安置数据,然后按照现实的成长环境成立与之相关的预测机制和预测模型。在预测方案和预测模型建立之后则需要明确相应的计算方法,从而保证太阳能光伏并网系统发电预测有效性。在此基础之上,需要紧密结合以往的太阳能光伏并网系统发电量以及安装的相关数据开展研究工作,不断地总结和积累经验,改进和完善太阳能光伏并网系统发电量预测模型,借以逐渐完善太阳能光伏并网系统发电量的变化性质。下图1所示的是太阳能光伏并网体系发电量展望的根基法式图:要根据太阳能辐射预告展望的成果来勘误辐射量实测数据和辐射量预告值,然后总结得出水平面辐射展望数值和斜面辐射展望数值。将预测所得的数据同其他的天气因素预报相结合,利用专业的预测方法来总结得出太阳能光伏并网系统发电量的预测值。

二、太阳能光伏并网系统发电量预测的基本方式

太阳能光伏并网系统发电量预测方法重点包括原理预测方法、统计预测方法、智能预测方法以及不确定性预测方法等。

(1)原理预测方法。原理预测方法主要是将太阳能发电方式为基础,通过分析和探究太阳能资源在转换成为电力资源的过程中能量耗损的现状,然后将这些现状所得到的数据建立成相应的经验分析公式以及相关的经验分析系数。预测光伏发电量,此方法的原理和计算都非常简单,预测效果主要取决于光电转换效率模型、逆变效率模型和辐射预报的准确性。原理预测方法所得到的经验分析公式,也就是太阳能光伏并网系统发电功率公式为:p(t)=ηsaG(t)其中p(t)表示的是太阳能光伏并网系统极板的整体输出转化的电功率,ηs表示的是表示的是太阳能资源转换成电力资源的整体效率,a表示的是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设备极板的整体有效面积(m2),最后的G(t)则表示的是太阳能光伏并购系统发电设备的斜面辐射能力。

(2)统计学预测分析方法。统计学预测分析方法主要是指利用回归分析、时间序列等统计学分析方法来预测太阳能光伏并网系统发电量。将光伏发电历史数据作为自变量,视其预测值作为因变量,将二者的关系量化成为相关系数,建立回归方程,完成预测。太阳能光伏并网系统发电工作中尤为重要的因素是太阳能辐射板的整体辐射量和太阳能辐射极板的温度,而且其对太阳能光伏并网系统发电功率的影响性相对较高,这样才能够建立多元线性的统计学预测分析模型。太阳能光伏并网系统发电的转换输出功率公式为:pm=Um・im;但是Um・im=Uoc×isc×FF×Ktp在上述公式中,Ktp表示的是太阳能光伏并网系统发电输出整体功率同太阳能发电极板温度之间的权值,Uoc、isc、FF则表示的是太阳能光伏并网系统发电极板的开路电压数值、短路电压的数值以及填充因子等。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构建工作比较简单,而且在太阳能光伏并网系统发电量预测工作中计算的速度比较快,其缺点在于不能够很好地将气候因素和天气因素反应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根据实际的气候因素建立不同类型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借以提升太阳能光伏并网系统的发电量预测科学性和准确性。时间序列分析法就是将光伏发电量历史数据按时间顺序排列成时变的统计序列,建立随时间变化的变化模型,并将模型外推进行预测。

(3)智能预测方法。智能预测方法主要是利用神经网络来开展太阳能光伏并网系统发电量预测工作,这是因为神经网络系统的记忆能力相对较高,而且在非线性反应能力方面比较突出,具有较高的自主学习水平,然而也会因为气候因素和其他的自然因素使其预测质量较低。因此可以利用人的经验和知识水平来构建预测体系,从而实现预测目标。

三、结论

光伏的发展史篇6

该碗高10厘米,口径19.5厘米,底径9.5厘米。直口,深弧腹,浅圈足,为仿明正德时期创烧的墩式碗造型。内外均施白釉。碗外壁绘有青花人物图案,青花发色蓝中带紫,优雅纯正,呈色浓淡相宜。所绘人物形象生动逼真,碗底部还有方框形画押款,中间书有“隆”字吉祥语。众所周知,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现于元代。从英国戴维德基金会收藏的“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铭青花象耳瓶算起,青花瓷器的生产已经历了650年的发展历史,其间曾经出现过三次高潮:第一次是明代永乐、宣德时期,以著名的“苏麻离青”料所形成的浓艳风格而享誉世界;第二次是明成化时期,以淡雅的“平等青”和精细的绘画闻名,第三次高峰则是清康熙时期,以“青花五彩”和“刀马人物”著称。所谓“青花五彩”是指康熙朝工匠运用中国传统画中“墨分五色”的技法,将青料分成浓淡不同的色阶,在山水图案中普遍运用,形成近浓远淡的水墨画效果。康熙青花中的人物画亦大量出现,尤其是历史故事题材的人物画十分常见。这些题材常常选自著名的历史人物,尤以骑马舞刀的战将多见,所以俗称“刀马人”。由于康熙民窑青花在景德镇制瓷领域中具有重要影响,因而后世多有仿制。从大量传世品来看,仿品主要出现于光绪、民国时期,多为观音瓶、筒瓶、花觚、棒槌瓶、罐、笔筒、钵式炉与碗等。学术界认为光绪青花瓷在清代仅次于康熙青花瓷,某些仿康熙青花瓷精品甚至几近乱真。图案流行花卉、山水、瑞兽及人物等。

《无双谱》又名《南陵无双谱》,刊刻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绘者挑选汉代至宋1400多年间的40位为人称道的名人,如项羽、苏武、李白、司马迁等,绘成绣像并题诗文。由于这些人物的事迹举世无双,故图册称为《无双谱》。此碗所绘就是其中三个著名人物――秦博士伏胜、三国名将孙策和唐代大诗人李白,每人的右侧分别题诗一首。

1.“伏胜抱杖”图碗。画面中一位鹤发长须的老者(伏胜),双手抱杖,双腿盘坐于石凳上,慈眉善目,一副悠然自得的神态。画面右侧题字:“伏生――济南人也,故为秦博士,能治尚书汉文。生年九十余,老不能行,乃使晁错从焉。秦时禁书,生藏之夹壁,亡十九篇,得二十九篇。”

伏生,一作伏胜,生卒年月不详,字子贱,章丘(今济南)人,系孔门弟子辖子贱后裔。秦统一后,朝廷设博士70人以备顾问,伏生即为其一。《无双谱》赞曰:“何如那,书生年老尚传经。”公元前213年,秦始皇焚书坑儒时,伏生冒着生命危险,暗将述录唐尧、虞舜、夏、商、周史典的《尚书》藏在墙壁夹层内。秦亡汉立,儒家学派逐渐复兴,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除“挟书律”,伏生掘开墙壁发现尚有29篇保存完好,这便是宝贵的《尚书》。伏生壁藏《尚书》并将其传播的事迹传到朝廷,汉文帝非常重视,欲召他进朝,但此时伏生已年逾九十,不能出行。于是文帝派时任太常掌故之职的晃错到章丘伏生家中,当面授受。伏生因年迈不能像正常人那样说话,他的话只有其女羲娥能听瞳,只好先由伏生言于羲娥,再由羲娥转述给晃错。终于将伏生胸藏《尚书》整理记录下来,补叙出所失篇章,《尚书》乃得完整流传。

2.“孙策挥斧”图碗。画面中身披战袍的少年孙策右手挥斧,左手按剑,似乎正在与人比武。右侧题:“江东孙郎――策年十七,将父坚余兵渡江,所向皆破。人闻孙郎至,尽失魂魄。旬月之间,成震江东。后被家奴射中颊而卒。曹孟德曾日:‘生子当如孙仲谋。’”

孙策(175~200年),字伯符,孙坚之长子。少居江淮间,颇有声望。坚死,从袁术,不得志。兴平二年(195年),率其父所部千余人渡江,攻扬州刺史刘繇(you)、会稽太守王朗诸部。策善用兵,军纪严明,得周瑜等地方豪族支持,先后攻占吴、会稽等郡。建安二年(197年),袁术称帝,策奉汉帝诏讨之。拜讨逆将军,封吴侯。四年术死,策攻败庐江太守刘勋,得术、勋兵两万余,遂统一江东,割据东南。后被仇家刺杀,临终嘱弟权继承其事业。

3.“李白醉酒”图碗。画面中身穿官服头戴官帽的大诗人李白半卧圆枕上,一副醉态,身后还放着插勺的酒坛子。画面右侧题:“李青莲――李白,字太白。母梦长庚星,因名白,生蜀之青莲乡。贺知章见其文,叹日:‘子真谪仙人也。’言于帝,赐供翰林。”

李青莲即唐代大诗人李白。李白(701~762年),字太白,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既是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隐士、道人、策士的气质。李白嗜酒,好友杜甫《饮中八仙歌》称:“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留给后世900多首诗篇。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

光伏的发展史篇7

关键词:光伏企业;品牌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9月25日

根据国家政策和市场需要,我国光伏企业迅速发展。2007年我国光伏电池产量1088mwp,占据世界总产量的27.2%,跃居世界第一大国。但是,自欧美“双反”调查之后,我国光伏产业遭到重创,产业前路不明。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应当研究我国光伏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品牌管理问题,进而优化品牌建设与管理,最终寻求走出困境之道。

一、品牌管理的定义

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对品牌的定义是:品牌称呼、特定语言、标识以及符号等,商品或企业以此作为与其他商品或企业加以区别的方法。品牌初始含义是将本商品与其他商品加以区别,是表现不同、提高辨识度的标识,消费者通过对某一品牌的认可,扩大其代表商品的影响力和销售额。总体而言,品牌具有排他性,是某商品表现出与其他商品显而易见的区别;品牌具有一定的价值,企业长期良好的信誉和质量都会体现在品牌上,消费者对于商品的认可和青睐也往往最终通过品牌选择来判定;品牌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动态性,在品牌确定和建立之后,随着企业的发展,品牌也不断的成长,需要进步和提高,这就需要专门的品牌管理进行品牌规划与建设,充分发挥品牌效应,以好的品牌声誉和合理高辨识的品牌设计赢得消费者的青睐,进而提高商品的市场份额。

品牌管理是指企业管理者通过对企业现有资源进行调整、规划、统合,以消费者为中心对企业品牌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系统化的管理,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和辨识,增大品牌效益,加强品牌在企业运营中的推动力,不断将商品口碑和企业效益转化为品牌资产,再发动品牌影响力提升企业效益的过程。笔者认为,企业品牌的建设与管理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加强:建立稳固的信誉;获取消费者支持;营建良好的关系;增强消费者体验。从这四个方面出发,管理者再对企业品牌进行规划、调整、整合、控制、修正,以发挥企业品牌的最大价值,并实现可持续、协调价值增长。

二、我国光伏企业发展现状

早在1958年,我国就开始对光伏技术进行研究开发。但由于应用领域狭窄、价格高昂、技术不成熟、市场发展慢等因素,直至2001年之前,我国并无成熟的光伏产业。2001年,无锡尚德太阳能首次使中国太阳能电池及组件产能超过10mwp,标志我国光伏行业正式步入萌芽发展阶段。在此之后,我国光伏企业迎来巨大发展,特别是2004年德国“上网电价法”的实施和200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给我国光伏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契机。2007年,我国光伏电池产量达到1088mwp,跃居世界第一,并一直持续数年。

2011年10月以来,美国和欧盟相继对中国晶体硅光伏电池和组件采取“双反”调查,我国光伏产业出口受到严重影响。海外市场的“冷遇”直接冲击到国内光伏产业,我国光伏产业多年来管理混乱、市场无序、应用开发弱、创新能力差、品牌效应低等问题均凸显出来。特别是我国光伏产业在国外几乎没有形成品牌效应,缺乏忠实、坚守的客户群体,在遭受国外政府调查后,其影响力骤减,品牌几乎没有起到聚合、吸引的效果,其中品牌建设与管理效果之差值得注意。

三、我国光伏企业品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品牌定位不清。企业在制造商品、建设品牌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确目标、找准定位,据此做出详尽的规划和方法。品牌作为企业对外宣传的重要媒介,必须要做到定位准确,尽量用简洁、干练的语言或标识将客户内心的想法概括出来,准确把握客户需求。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时代,多元化的选择和爆炸式的信息呈现使得个体选择时间有限。在这样一种客观条件下,客户对于企业的筛选大多会凭借对企业品牌标识的初步印象进行选择。而准确的定位选择,并将其表现在品牌设计上,是展示特点、抓住顾客兴趣的关键。例如,在手机电子行业,提起新潮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苹果,提到性价比人们则会想到小米,而手机质量则会想到诺基亚。这就是企业对于自身商品的定位,这种定位是价值追求的体现,并最终固化到商品品牌上来。

而我国的光伏行业对于品牌定位并不十分准确,以我国光伏产业巨头尚德公司为例。由于品牌定位不够清晰,从事太阳能电池、晶硅组件、非晶硅薄膜组件等产品制造,对于自身的发展认识不足,尽管刚开始取得优异的利润,成为光伏企业巨头,但是在遭受打击之后,其品牌战略设计失误被扩大,最终企业破产重组。尽管尚德的破产并不完全是由于品牌定位不准,但无疑这是尚德破产的重要因素,这种定位模糊的品牌一旦遇到颓势,势必会使问题扩大,导致形势失控。

光伏的发展史篇8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即墨尚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经济发展缓慢,全县人均收入不到100元。1959年,即墨建成了第一座35千伏变电站,青岛白沙河变电站开始向即墨送电。即墨供电所成立,开始搬到现址青石路3号办公,由此点燃了即墨电力发展的星星之火。

1962年,即墨开始取消包灯用电制度,实行装表计量缴费。1964年,工农业生产开始恢复发展,全县有6个公社29个县办企业用上动力电。随着电力需求的增大,1967年,35千伏店集变电站建成。1970年,35千伏长直和化肥厂变电站建成。1971年,“农业学大寨”运动的开展,加快了农村用电发展速度,全县26个公社有18个用上了电,年用电量达到2252万千瓦时。

1975年,青岛电网与山东电网并网,即墨开始由青岛220千伏黄埠变电站供电,进入了山东电网供电时期。1976年,即墨县革委组织电力大会战,建成了110千伏即墨变电站和长19.5公里的黄即线。1977年,即墨供电局成立,全县30个公社有28个通了电。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大江南北,即墨国民经济发展加快,形成了以工业和商贸为主导、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的新格局,全县GDp增加到3.45亿元,比1959年翻了两番多。随着经济的发展,即墨供电也迈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1978年,全县有1座110千伏变电站,4座35千伏变电站,30个公社全部通电,输配电线路669公里,年用电量7414万千瓦时。

1978―1998:燎原之势

上世纪80年代期间,是即墨经济的成长期,国营企业不断壮大,社队工业异军突起,即墨供电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一座座变电站相继投运,先后建成了段泊岚、金家、王村、白庙、华山、蓝村、温泉、城南、移风等变电站。1980年全县30个公社全部建立了农电站。1983年即墨电力调度室成立,成为山东省第一个县级电力调度。1984年即墨县供电局更名为供电公司。1987年随着田模岛海底电缆的通电,即墨实现了1033个行政村“村村通电”。1989年即墨撤县设市,是年全市实现了“户户通电”。1989年110千伏太祉庄变电站建成,为即墨提供了第二个电源。到80年代末,全市拥有110千伏变电站2座,35千伏变电站12座,输配电线路1646公里,供电量2.15亿千瓦时。

上世纪90年代期间,即墨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乡镇企业迅猛发展,外资企业纷纷落户,即墨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此时正值全国电力形势紧张,而即墨供电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发展布局,不断探索科技兴电和科学管理之路。1993年建成了调度自动化系统,达到部颁实用化标准。同年建成了110千伏店集变电站,使全市电网形成了以3座110变电站为骨架的供电结构。根据即墨经济园区的发展特点,公司在加强变电站增容改造的同时,又先后建成了35千伏市东、市西、马山、段村变电站和110千伏大信变电站。1998年8月,经过几代人争取的220千伏即墨变电站建成投运,即墨从此结束了单纯依靠外地220千伏变电站供电的历史,全市电网结构发生了质的飞跃,为即墨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过硬的供电环境。1998年全市实现GDp80亿元,工业总产值32亿元,特别是对外开放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而此时的即墨电网已发展到110千伏变电站4座,35千伏变电站15座,输配电线路1866公里,供电量4.4亿千瓦时。

在企业管理上,公司1994年被国家电力部授予电力“三为”服务部级达标单位称号。1995年创建成为全国“农村电气化县(市)”。1996年成为全国“节电先进县”。当年,公司实施了以“七化”为主要内容的“二次飞跃”奋斗目标,经过3年多的不懈努力,奠定了今天现代化管理和集团化发展的基础。

1998―2008:光明无限

1998年11月,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两改一同价”的重大决策。1999年3月,即墨供电上划山东电力集团代管,自此,即墨的电力事业揭开了跨越式发展的新篇章。

电力建设日新月异

公司从服务即墨经济发展大局出发,电网建设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先后建成了服装园、普东、鳌山、南泉、环秀、西城、刘家庄、丰城8座35千真万确伏变电站和文化路、蓝村、北安、官庄4座110千伏变电站,为即墨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1999年,山东省第五座、胶东地区第一座500千伏变电站在即墨普东镇落户。2006年220千伏马山变电站建成,即墨电网形成了5个220千伏电源点互相支撑、互为补充的新布局。

1999年至2001年的3年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在即墨供电发展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公司科学论证,把1.12亿资金全部投入到低压电网改造上,全市共改造1029个用电村,彻底解决了农村线路老化、网架薄弱等问题,使农村电网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2001年8月,“全国第四次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作会议”将即墨定为参观现场,原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现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对即墨电力给予了高度评价。

2002年公司投入5331万元完成了二期网改工程,使4座110千伏、17座35千伏变电站实现了双电源供电。2004年全面完成农村低压电力资产移交,奠定了农网管理的基础。

2003年,投资6172万元完成了城网改造工程。同时,克服了大量实际困难,实施了城区一户一表改造工程。共改造220个小区4.1余万尸,使城区居民用电全部实现了“四到户”,从根本上稳定了城区用电秩序。

2007年到2008年间,即墨建成了国家高标准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县。投资5396万元,建成了11个电气化镇、323个电气化村,有效提高农民电气化生活水平,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讲程。

照亮城市道路

1998年以来,公司坚持住在即墨、建设即墨的思想,高标准建设城区路灯。全市路灯从1998年的4条街道发展到现在的44条街道,从1998年的620盏发展到现在的4600多盏,路灯建设总里程从1998年的不足10公里发展到现在的150公里,为市民创造了一个高雅、明亮的环境,是即墨历史上一项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

科技兴电蓬勃发展

1997年开始建立微机联网系统,目前发展到由36台SDH光端机、18台服务器和310台工作站组成的计算机局域网。建立了公司自己的光纤通讯网络,实现了公司之间、与站所之间100兆网速度。调度自动化系统,完全具备“四遥”功能,并变电站实现了远程抄表。城区配网自动化建设,使城

区10千伏线路全部实现了“手拉手”环网供电。“带电作业”的范围和施工项目处于全国县级领先水平。在变电站广泛采用“四新”技术,新建和改造的变电站全部采用综合自动化保护装置,增强了变电站的自动化运行能力。

安全生产稳固可靠

公司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工作首位,建立了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和“监督体系”,设立了专、兼职安全员,加大了安全考核力度,深入开展了“三安、三化”、系统性安全评价、反违章等活动,突出了施工现场的控制,加强了安全生产流程化管理,使安全管理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2001年获得了“全国安全管理先进单位”称号。到2008年1月6日,公司实现连续安全生产5431天。

企业管理不断提升

1998年以来,公司深入开展了“创一流”工作,2002年创建为“省一流”和“国家一流县供电企业”,2004年,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5年以来,扎实开展同业对标工作,2005年11月,圆满完成了“国网公司创一流同业对标经验交流会”的现场参观任务,2006年8月,又完成了“国网公司2006年农电工作座谈会”现场参观任务。2006年和2007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农电综合管理标杆单位、安全生产标杆单位和资产运营标杆单位,使即墨电力跻身于全国先进行列。全国各地纷纷前来参观学习,极大地提升了即墨的知名度。

供电所管理日益规范

1999年到2000年,按照农电体制改革的要求,公司扎实完成了全市农村电工统管工作,成立了133个电工组,招聘农电工860名,奠定了农电规范化管理的基础。按照“两站合一、变供合一”的原则,将供电所与35千伏变电站合并。2002年来,不断加强供电所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25处供电所全部达到省级规范化供电所标准。2006年,全面实施供电所专业化管理,实行了“一长三员、一室两组”的新模式。

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1998年以来,全面开展“优质服务创名牌”活动,2000年实施了彩虹工程,并在全国率先开通了电力服务热线。近年来,又建立起了“一个系统”、“四个中心”。即营销技术支持系统,95598客户服务调度中心、需求侧监测中心、电能计量中心、电费结算中心,实现了银电联网。一个个有力的措施,使职工内在的服务理念发生了极大转变。公司连续9年保持当地行风评议第一名。2004年被驻即墨四级人大代表评为“人民满意单位”。2005年在全国农电发展论坛上作了典型发言。

多种产业稳步发展

电器设备厂、电线电缆厂、联友商标厂、宝岛气体有限公司、新源热电有限公司等企业,按照“保持规模,提高档次,开拓市场,寻求发展”的思路,实现了良性发展。

回眸1998年以来的10年,是电力事业突飞猛进的10年,更是即墨经济快速发展、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的10年。200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0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累计利用外资达到34亿美元。即墨经济繁荣、商贸发达,一举跨入了全国百强县的前列。历尽天华成此景,伴随着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一路高歌走来的即墨电力,也昂首迈入了一个更高的发展平台。而今,即墨境内拥有500千伏变电站1座,220千伏变电站3座,110千伏变电站8座,35千伏变电站20座并全部实现了双电源供电,输配电线路2700多公里,供电量从1998年的4.4亿增长到现在的近22亿千瓦时。资产总额从1998年的1.7亿增长到现在的7亿多元,公司连续20年保持了“省级文明单位”和“省级先进企业”称号,先后获得“国家电网公司文明单位”、“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20多项省级以上称号。

“合抱之木始于毫禾,九层之台起于垒土。”50年风雨历程,50年春华秋实,铸就了一代又一代电业人自强不怠艰苦创业的绚丽篇章,一代代领导集体鞠躬尽瘁、一个个先模人物率先垂范,无论是严寒酷暑、刮风下雨,还是抢险救灾,勤劳勇敢的电业员工在默默的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培育着即墨电力事业由微弱到强大,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续写着壮丽诗篇。

经济腾飞的辉煌,华灯普照的璀璨与万家灯火的绚烂,无不凝聚着即墨电业人的辛劳和心血。如今,即墨供电正以极其豪迈的姿态,活跃在即墨大地上,催动着这座千年历史古城新的一轮嬗变,即墨的明天会更好、

即墨供电50年“十件大事”

1959年1月,即墨建成了第一座35千伏变电站,点燃了电力事业发展的星星之火。

1976年,即墨县组织电力大会战,于1977年4月建成了即墨电网的第一座110千伏变电站。同年“即墨县供电局”成立,1984年更名为“即墨县供电公司”。

1987年12月,随着田横岛海底电缆的通电,即墨实现了“村村通电”,1989年实现了“户户通电”。

1988年5月,即墨热电厂建成投运,即墨有了自备电源。1992年,热电厂向城区居民集中供热。

1996年11月,公司实施以“七化”为主要内容的“二次飞跃”奋斗目标,奠定了现代化管理和集团化发展的基础。

1998年8月,即墨境内第一座220千伏变电站建成投运,即墨结束了单纯依靠外县市220千伏变电站供电的历史。2000年11月,落户即墨的500千伏崂山变电站建成投运。

1999年4月,即墨供电上划山东电力集团代管,开启了即墨供电发展的新篇章。同年全市实行了变供合一、营配合一,实施了农村电工统管。

2001年8月,公司完成了历时3年的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原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现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来即墨视察网改工作。

光伏的发展史篇9

【关键词】东西方元素;诗化意象;假定性

中图分类号:J8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2-0019-02

王晓鹰导演作为我国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中青年导演艺术家,不仅是我国第一个导演艺术专业的博士学位获得者,出版了大量的学术论著,而且先后导演了40余部不同类型的戏剧作品,获得了国内多项全国性的大奖。可以说其导演作品在当代中青年导演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并在艺术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的创作理念和特色。

纵观王晓鹰导演的众多风格、体裁迥异的作品,我们不难发现话剧《伏生》可以算是其话剧创作的集大成者,并体现出了王晓鹰导演在话剧创作中运用现代话剧创作理念和西方话剧元素表现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创作理念,以及在话剧导演创作中体现出来的运用高层次假定性表现诗话意象的创作特色。王晓鹰导演在话剧《伏生》中运用了大量的假定性的表现手法和具有诗化意象的舞台语言,将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文化艺术元素融入现代话剧舞台表现范式中,从而体现了儒生伏生的护书之难、之苦,让观众借助现代话剧的形式感悟了遥远时空中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思想精髓与文化传承。

此外,话剧《伏生》也呈现出导演通过作品体现出来的对灵魂的拷问、对文化的传承和对人性的思考。这种对戏剧作品深层次思想的不断探求不仅是王晓鹰导演艺术成熟的一种标志,也恰恰是当前我国戏剧界“娱乐至上”怪圈中的一盏指路明灯。

一、用戏剧对人性的思考和关照刻画细腻的人物形象

许多评论者将《伏生》定义为历史剧,因此认为伏生这个角色是具有了符号化的象征意义的。其实,王晓鹰导演在塑造伏生这一典型形象时不仅仅赋予了他传承文化的责任,更着眼于从其境遇引发的一个深刻的哲学思辨性问题――慷慨一死以殉道,还是卑微活着以传道?剧中,伏生与李斯这两个角色的冲突与较量构成了该剧人物间的典型意象和主要线索脉络。伏生随性洒脱,李斯严谨威严;伏生为保书而弃家,李斯为荣华而焚书。在二人之争的表象之下,其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的碰撞。王晓鹰在塑造角色的时候严格遵循了真实的、性格化的创作手法,力求达到人物与角色的无限接近,甚至是“体验基础上的再现”。最终,观众看到的是一个丰满、鲜活、独特、可信的艺术形象。剧中的李斯在严格意义上来讲并不能说是一个反面人物,他在坚持法家思想时肯定是具有排他性的,正如李斯所说,“我烧的不仅是儒家,烧的是诸子百家,为的是让秦朝的文化光耀千秋,让法家思想发扬光大!”这才是属于人性的真实层面,他的悲剧在于他不够包容,过于严苛。这样一个有血有肉、秉持法家思想“大义无畏”却又因怀有私心,而处处棋差伏生一着的典型形象就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故事的发展、演进也就蕴含于情理之中了。然而,当李斯戏剧化地在临行刑前与伏生相见,二人回望一生,进行的感人入微的内心交流,又赋予了李斯这个角色人性化的情怀,引发观众对历史、对人性的关注与思考。

剧中的伏生作为主角其人物形象的塑造极为成功,导演善于运用假定性原则去追求诗化意象,给演员的表演留下了丰富的空间。王晓鹰导演在舞台上重点表现的是角色的所思、所想、所为,并以此架构和推动了整部话剧叙事结构,改变了传统思路中从宏大历史事件中体现典型人物的创作思路。

王晓鹰导演借助伏生这一角色除了传递文化传承与担当这样一个主题外,还隐藏着中国文化人几千年来经常面对的选择――假如文化传承的责任落在某个人身上,他需要为此负责,甚至要做出很多牺牲,该怎么办?作为文化传承者的伏生,他的牺牲无疑是巨大的,妻儿的牺牲、女儿的误解、周围人的唾骂……面对这些,他犹豫、彷徨、愤懑,甚至后悔过,但正是因为这种充满人性的内心活动才使伏生最终选择担当责任时,观众真切感受到了这个人物角色的高尚人格和伟大之处。因此,导演通过《伏生》更多的是在塑造一个个中国历史上传统文化沁润下的丰满的知识分子形象,而非符号化的简单面具。

导演借助伏生这条主线,细腻地刻画了主人公从妻、子之死,女儿嫌弃的痛心到为自保而装疯,最后李斯赴死,真相大白于天下,剧情借助人物内心矛盾冲突的刻画推进,显得张弛有度,自然而不刻意。在众人痛呼项羽火烧阿房宫,所有典籍毁于一旦之时,伏生挺身而出,用心血背诵儒学典籍,洪钟大吕之声扫除阴霾,重现文明的曙光。导演通过戏剧对人性的思考和关照使话剧人物的层次感更加鲜明,人物刻画深刻有力,而且使故事情节推动得更加细腻、浑然天成。

二、镜面样态营造诗化意象的舞美造型艺术

王晓鹰导演善于在舞台上提炼出镜面的样态,从思辨的多个角度映现出回忆与思考、回忆与现实、理想与人生的激烈碰撞,引发观众的思考。《伏生》的舞美设计极具特征,导演匠心独运,以开放式的舞台架构,勾连起了剧中人物的遭遇,从而推动剧情的发展。王晓鹰导演通过运用极简的舞美,将一个传统知识分子捍卫文化传承的遭遇展现在舞台上,充分调动了观众的艺术想象力与审美能力。

王晓鹰导演在本剧中放弃了传统的分场次叙述的模式,尝试将场景的转化和剧情的进展紧密相连,通过意象化的过渡手法,保证演出节奏的流畅性和观众观剧的连贯性。此外,该剧在舞台空间上的利用别具一格,以一面象征性的镜片,在呈现戏剧事件空间与时间上的转换的基础上,又保证了戏剧事件的完整呈现。在《伏生》中,导演将流淌着鲜血的惨白面具悬挂在舞台中央以及意象化地将红绸表现熊熊大火,这将象征性的、意象化的导演语汇运用到了极致,营造出一种诗化意象,无疑可以帮助演员的表演烘托演出氛围,使观众沉浸在对内容本身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思考中。

王晓鹰导演对此类历史文化题材的戏剧驾驭力极高,特别是在提炼出镜面的样态方面。在《伏生》的高潮部分――忍痛烧书一幕中,导演用象征性的手法天降红绸表现熊熊大火吞噬书籍。伏生悲痛欲绝,在大火完全吞没了那些书时,他仿佛失去`魂一般重重地摔在地上。导演通过意象化的表现手法,将灰色的舞台背景里加入了耀眼的红色,凸显主人公强烈的心理变化和绝望的呐喊。这种表现方式既幻化出大时代背景下个人命运的变幻莫测和渺小无奈,又可以巧妙地引导观众对于历史的反思和感悟。在二度创作的基础上,王晓鹰导演借助镜面样态表现出的创造力,将话剧中舞台上假定性、虚拟性、写意性要素充分激活,进而营造出了一种诗化意象。

三、东西方舞台表现形式的融汇与创新

史书上关于伏生的记载寥寥几笔,但这恰恰为导演和演员的创作打开了丰富的想象空间,王晓鹰导演巧妙地将中国传统戏曲中程式化的表演动作与话剧中刻画人物心理活动有机融汇,不仅使得角色的性格刻画让观众可感、可亲,而且更具有人格和艺术魅力。在《伏生》的演出中,导演和演员的舞台表现方式创造性地融合了以东西方艺术元素为基础的舞台调度和表演语汇,并进行了大胆创新。

关注对人性的“灵魂拷问”主题是王晓鹰导演在多年的舞台实践和理论研究中的一大特色,在《伏生》剧中的表现手法方面融入了很多戏曲的程式动作,比如捋髯、甩发等等,这些动作自然流畅地融合到话剧表演中,真实自然,使角色虚化的思想和内心活动变得可感可知。王晓鹰导演对传统戏曲表现手法的运用,充分融合了传统戏剧表现方式工整大气、浑然天成的艺术美感,同时完美地展示了当代话剧表演的创新性与多元性。在“饮酒焚书”的一幕剧中,王晓鹰导演安排演员结合伏生的身形、步法传神演绎了一个因文化被毁而失魂落魄哀痛不已的儒生形象,为观众呈现了伏生内心细腻、复杂、痛苦的心理状态。而在李斯给伏生送他儿子子勃人头的一幕剧中,伏生的一段甩发、抖须的肢体动作表现了人物内心难以抑制的惊愕与绝望。这类舞台表现方式的创新不仅传承了传统东方戏曲的精粹,而且又与话剧这种西方艺术形式自然融合,以可感可知的肢体动作反映虚化的人物内心世界,既展示了伏生苟且偷生的表象,又为剧末体现伏生的铮铮铁骨埋下伏笔。

此外,导演在幕与幕的衔接之处将青年演员构成的歌队表演这一西方舞台表现方式运用得巧妙天成。歌队的使用属于典型的西方戏剧表现形式,导演在《伏生》中巧妙地将歌队的表演融入到中国历史的再现中而毫无斧凿痕迹,包括奴隶、儒生、士兵、大臣等均由歌队演员转换面具进而转换角色表演。这样,通过歌队演员对于舞台调度艺术的灵活应用和服饰面具的丰富结合又进一步烘托了该剧诗化意象特色。在全剧的开场部分,歌队以奴隶修长城场景引导观众进入秦朝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这样的表现形式不仅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更是为接下来故事的进展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在剧目的推动阶段,歌队更换面具充当了群臣的角色,伏生与之唇枪舌剑。在表现群儒抗争时,歌队更换面具又成为了儒家弟子,在子勃的带领下发出呐喊……王晓鹰导演将西方歌队的表现手法巧妙地融入了一个中国传统故事中,歌队在中国历史中的“穿越”,不仅没有让观众感到突兀和意外,反而起到了引导观众场景转换,加强话剧整体层次感与节奏感的作用。

王晓鹰导演的成功植根于他对东西方文化的深入研究和理解之上,他编排了很多不同体裁、类型的戏剧,但不论是《伏生》这类中国传统体裁还是《萨勒姆女巫》这类西方体裁,体现出的都是新一代中国导演对话剧这一源于西方戏剧形式的中国化解读和呈现。此外,王晓鹰导演的成功还在于他对戏剧“假定性”的研究和诗化意象的营造。王晓鹰导演专注于在支撑戏剧动作前提下鲜明有效地传达出剧目所蕴含的深刻而强烈的情感内涵,在逼真性和艺术性的情感体验之间选择一个准确的交融点,从而实现将历史、空间、人物关系、情感等要素融入诗化意象之中。

参考文献:

[1]王晓鹰.从假定性到诗化意象[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05).

光伏的发展史篇10

关键词:太阳能;piC单片机;控制器;蓄电池

中图分类号:tp2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2)21-0000-02

进入新世纪,工业生产发展迅速,人类活动范围扩大,这对能源的需求量随之放大。世界能源问题突现,各国都重视能源结构的优化与相关技术的创新,特别是清洁能源的发展。近十年来,我国重视太阳能、生物能等新能源方面的开发与利用。

相对火电、水电和核电的各自的缺点,太阳能发电的两优势比较明显。一是蕴藏丰富不会枯竭;二是安全干净,不会有危险和破坏环境。同时太阳能电池原料—硅的获取资源丰富;电池转化效率不断提高,成本降低,使之太阳能的应用得以推广。重点在小型太阳能电站、大型并网电站、建筑光伏玻璃幕墙、太阳能路灯、通信卫星供电系统等供电领域展开广泛应用。

在太阳能发电系统应用过程中,充电效率的提高,系统寿命的延长主要在于控制器的性能优劣。太阳能控制器是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关键部件,其主要完成对畜电池的充电和放电控制,使发电系统始终处于发电的最大功率点附近,以获得最高效率。以及过充、过放等情况出现时的保护。所以本文从关键问题的解决及系统的综合管理入手,开发出了一种适应性强、智能化程度高的太阳能控制器。

1系统概述

智能型控制器的主电路同其他控制器一样,也可以是并联型、串联型、pwm型和多路型。该控制器采用高速CpU微处理器和高精度a/D模数转换器构成一个微机数据采集和检测控制系统,既可快速实时采集光伏系统当前的工作状态,又可详细积累光伏系统的历史数据,为评估光伏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及检验系统部件质量的可靠性提供准确而充分的依据。此外,该控制器还具有串行通信数据传输功能,可将多个光伏系统子站进行集中管理和远距离控制。

智能型控制器的主要功能:

1.1蓄电池充电控制

采用先进的“强充(BooSt)/递减(tapeR)/浮充(FLoat)自动转换充电方法”,依据蓄电池组端的电压变换趋势自动调整充电电流,或控制多路太阳能电池方阵的依次接通或切离,既可充分利用宝贵的太阳能电池资源,又可保证蓄电池组安全而可靠地工作。

1.2蓄电池过放电控制

当蓄电池发生过放电时,自动切断负载,以保护蓄电池。

1.3数据采集和存储

采用高精度12位串行a/D转换器,对“当前状态参数”进行实时快速采集,并存至掉电不丢失数据的eepRom存储器中。该存储器还可保存前100d的“历史数据”。“当前数据”、“历史数据”及“控制设置参数”等可由4*4矩阵按键选择,并由16*2字符液晶显示器显示工作状态及统计数据。

1.4通信功能

主站与每台控制器可以进行远距离数据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