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教学建议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20:09

新媒体教学建议篇1

[关键词]高校;多媒体;会议室;使用;维护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7.06.165

[中图分类号]G4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6-0-01

0引言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标改革逐渐对我国教育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使我国当前的学科教学开始摆脱了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向着注重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转变,这同时也对我国高校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目前而言,随着多媒体设备在高校教育与管理中的广泛应用,高校多媒体会议室也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在高校会议室内使用多媒体设备不仅能够使会议变得更加正式,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高校会议的效率,但是在当前高校多媒体会议室的使用和维护中仍然有一些问题,阻碍了多媒体设备作用的发挥,笔者从这些问题入手,结合自身对多媒体设备的了解,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和思考,以期为高校多媒体会议室的使用与维护做出自己的贡献。

1高校多媒体会议室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中运用方式不当

在很多学校中,由于教学的需要,教师经常在多媒体会议室内进行授课及讲解,这就对高校多媒体会议室的使用提出了严峻的考验,由于这种教学活动缺乏足够的预见性,对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的人数都没有办法进行估量,这就使高校多媒体会议室的管理和使用很难实现有序的管理。再加上一些教师对多媒体教学并没有足够的了解,并不知道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适合运用多媒体教学,例如一些教师为了赶多媒体教学的“潮流”,任意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设备,将教案、教稿直接用投影仪投射到大屏幕上,在教学实质上与传统教学并无区别,使学生逐渐对其产生厌烦心理;还有一些教师滥用多媒体设备,认为多媒体设备可以代替一切,将课堂上所要讲解的知识点想方设法地运用多媒体设备表现出来,这就使那些不适合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知识点显得不伦不类,大大降低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1.2设备操作不规范

对多媒体设备操作不规范也是高校多媒体会议室在使用中所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虽然多媒体设备对会议形象、高效进行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是多媒体设备属于高科技产物,且大部分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在运用时需要进行调试,使多媒体设备的各个组件相互配合,这样才能在会议中更好地发挥多媒体设备的作用。但是在当前多媒体会议室的应用实践中,由于会议室内部长期不进行打扫而积攒了很多的灰尘,使多媒体设备内部由于灰尘的堆积造成设备发热,甚至会损坏设备并会引起火灾。还有一些学校在运用多媒体会议室时,长期不关闭多媒体设备,一直使多媒体设备处于待机状态,大大损耗了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寿命。多媒体设备都有自身的使用说明,就投影仪而言,在进行高校会议时尽量不要连续使用4个小时以上,否则会影响投影仪的使用效果,甚至会损坏投影仪。

2高校多媒体会议室的使用与维护

2.1优化会议室分配,促进多媒体会议室合理使用

在当前高校多媒体会议室的使用实践中,由于会议室多媒体设备齐全,空间足够,因此除了召开会议之外,很多教师在进行大课堂教学时也常常会使用多媒体会议室,这就使多媒体会议室在分配上产生了冲突,这就需要高校在进行多媒体会议室分配时充分考虑多种因素,对高校多媒体会议室进行合理分配,促进多媒体会议室的合理使用。例如,管理人员在进行多媒体会议室分配时,要根据使用多媒体的用途、使用人数对多媒体会议室的使用合理进行分配,对于比较紧急、人数较少的会议优先分配小的多媒体会议室,而对于人数较多、用于教学申请的则应当充分考虑会议室近期的使用情况,保障多媒体会议室合理分配。

2.2加强会议室管理,保障多媒体会议室高效运转

加强高校会议室管理是保障多媒体会议室高效运转的重要做法,具体来讲,管理员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对多媒体会议室管理员自身素质的培训,由于多媒体设备属于高科技设备,因此需要管理员具备足够的专业素养,不仅要具备相关的管理能力,还需要足够的多媒体技能,对多媒体设备的故障、突发事件能够及时进行解决,因此需要对管理员进行专业素质培训。二是要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保障,使多媒体会议室的管理人员以及使用人员能够按照相关管理制度的要求约束自己的行为,规范自身的操作行为,为多媒体设备的规范使用提供制度保障,以保证高校多媒体会议室的高效运转。

2.3加强会议室维护,保证多媒体会议室正常运行

多媒体会议室由于使用较为频繁、部分人员在使用时存在偏差,使多媒体设备经常会出现问题,这就需要管理人员及时对出现问题的多媒体设备进行维修,而且多媒体设备多是组合使用的,如果放任问题存在只会使多媒体设备损坏更加严重,因此管理人员要建立报修、检修制度,对突发的设备故障,使用人员要进行及时报修,管理人员应及时进行处理。另外对高校多媒体会议室的管理人员来讲,要定时对多媒体设备进行检修,建立长效检修机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于需要更换的零件及时进行更换,这样才能保障多媒体会议室的正常运转。

3结语

高校多媒体会议室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使用较为频繁,管理人员只有优化会议室的分配,加强对会议室的管理,以保障高校多媒体会议室的使用与维护,使多媒体会议室发挥自身真正的作用。

新媒体教学建议篇2

“江西、湖南、湖北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近年来教育改革发展取得显着成效。这次教育合作协议的签订,对于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统筹教育协调发展及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具有重要意义。”袁贵仁对三省教育合作协议的签署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教育部将全力支持三省教育改革发展,共同推动三省教育合作交流。他希望三省教育部门在促进区域教育科学发展上下工夫,在服务“中三角”发展中做贡献,在区域教育合作实践上作示范,不断创造新经验、取得新成果。

根据合作协议,湘鄂赣三省将遵循优势互补、分层分类、重点突破原则,充分发挥各省教育的比较优势,重点在高校人才培养和毕业生就业、科技协同创新、产学研合作等方面,以及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教师教育培训等领域加强合作与交流,实现“中三角”区域教育事业的联动发展和共同提高。同时积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区域合作领导小组制度、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以及信息互通和情况通报制度,在2012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用10年时间深入开展战略合作和区域协作,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创新机制,拓展领域,共同探索一条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教育合作的新路子。

签字仪式上,三省还同时签署了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合作协议。协议约定,以支持三省高校联合培养和合作研究为重点,在文献资源建设、信息服务和专业队伍建设等方面整体谋划、相互支援,服务三省城市集群发展战略。

努力创造引领全国的先进经验

本刊讯(记者李旭林)“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部门和重要力量,教育系统已经在积极创建‘两型’学校、落实省部共建长株潭城市群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科技创新、建设资源共享平台、积极培养‘两型’人才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希望你们积极创造出像汨罗素质教育一样引领全国的先进经验,为湖南的‘四化两型’建设贡献独有力量!”8月16日上午,省委常委、长株潭试验区工委书记张文雄来到省教育厅调研,他对长株潭试验区“两型”教育创建工作提出希望。

在今年4月召开的长株潭试验区工作暨两型示范创建总结动员会上,省教育厅被表彰为省“两型”示范创建工程建设先进组织单位。省教育厅厅长王柯敏在汇报会上介绍,近年来全省教育系统积极推进“两型”教育并纳入全省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等体系之中,把“两型”意识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使“两型”学校创建与“两型”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开发“两型”教材,普及“两型”知识,组织“两型”活动,培养“两型”新人。同时,积极加快推进高校“两型”校园建设,此外,2009年湖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同签署了《共建长株潭城市群教育综合改革国家试验区协议》,从国家层面来设计和组织开展长株潭各项教育改革。

张文雄指出,“两型”社会建设的基础在教育,广大中小学校园、青少年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高校实验室,都要成为“两型”教育的有机载体,通过实物展示与生动教育,使学生身临其境、实实在在感受“两型”生活的魅力,在随时可以触摸的、浓厚的“两型”氛围环境中,使“两型”意识深深根植于学生脑海中,从小立志做一名“两型”新人。张文雄还强调,“两型”社会建设,科技是关键。围绕“两型”社会创建,高校的科技创新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湖南各高校应该紧密结合省里提出的十大节能项目、十大环保工程、十大改革措施,积极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充分发挥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与攻关能力,不断加大节能低碳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与企业零距离对接,为“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提供重要理论、智力支撑和技术支持,为试验区乃至全省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善待善用媒体积极引导舆论

本刊讯(记者李旭林)善待、善用媒体是中央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的新要求,学会在与媒体沟通和舆论引导中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是新时期领导干部的“必修课”。8月23日上午,省教育厅党组中心组举行集中学习专题辅导报告会,邀请省外宣办主任、省政府新闻办主任孔和平作题为《善待善用媒体,积极引导舆论》的专题报告。报告会由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王柯持。

报告会上,孔和平以其丰富的媒体交往经验、翔实的公共危机案例,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地论述了公共行政单位与媒体打交道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如何处理好与媒体关系的建议。

王柯敏对报告会进行了总结。他指出,正确对待舆论监督,不断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是新形势下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一个重要课题。教育涉及千家万户,也是大家关注最多的民生问题,全省教育系统领导干部要从政治责任感的高度深刻认识到加强教育宣传以及舆论引导的重要性,努力做到认清形势、强化责任、提升能力。他强调,全省教育系统各级领导干部,要从老百姓关心的问题入手,围绕教育发展、改革过程的难点、重点、热点,积极联系媒体,主动接受监督,做到服务大局、尊重规律、事实准确、全面客观;要以平和的心态、真诚及自信的态度面对媒体,做到会说、敢说,通过接受采访把党和政府的声音有效地传播给大众,达到宣传政策、服务群众的目的;要主动为媒体工作创造条件,尤其是在提供信息方面,从而使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通过媒体向公众;要不断提高对网络等新媒体的认识,在网络等新媒体发展迅猛、受众不断增多的现实语境下,领导干部要经常关注网络信息,全力为湖南教育强省建设创造有利的舆论环境。

新媒体教学建议篇3

一、高校网络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

校园媒体既有传统媒体,如报纸、广播、电视等,也有新兴媒体,如手机、SnS、平板等。目前,it技术的发展和电脑在高校的普及,使得网络媒体异军突起。它主要是由学校举办、依托校园网存在的网站,其信息的及网站的开发利用得到校方的认可,并由专人负责日常管理和维护,如各高校的新闻网站、校报网站、时政网站、专业学科网站和相关的BBS等。2008年4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互联网发展研究部的最新互联网调查显示,中国1700万在校大学生中。95%以上都是网民。从传播的内容看,网络全面展示了校园生活,包括学习、娱乐、工作以及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它以信息容量大、更新速度快、互动性强等特点,一举成为校园里涵盖范围最广、最受欢迎的主流媒体。

互联网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发表言论、自由交流的平台。无论针对个人事件还是国内外时事,形成了许多高校论坛、虚拟社区等,并出现了北大未名、水木清华、南大小百合等著名高校的BBS。与此相伴相生的,许多大学生都成为所谓的“网络愤青”、“网络暴民”中的一员。形形的言论不时出现在各大论坛,并引起热议。另外,加上思想自由化和多元文化的影响,高校出现“舆论导向非主流”的趋势似乎顺理成章。

跟其他校园媒体一样,网络植根于校园里,生长于师生中,具有舆论导向、新闻传播、宣传教育、服务指引等诸多功能,在教书育人、服务社会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作为校园内重要的大众传播渠道,网络在无形地表达着社会的主导文化,塑造和维护着公共价值。它担负着宣传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大众化,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传播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强化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高校的主导地位的任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舆论引导的有效载体。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增强引导舆论的本领,掌握舆论工作的主动权。”2008年6月20日,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并上网与网友交流。他指出:“新闻舆论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对社会精神生活和人们的思想意识有着重大影响。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传递和获取越来越快捷,新闻舆论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关系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关系国家长治久安。”这足以说明掌握正确舆论导向的重要性,同时也表明,网络在舆论导向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二、校园网络议程设置的特点和缺失

坚持党性原则,把握舆论导向,是媒介设置议程、引导舆论的根本原则,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但并非坚持了正确的舆论导向,媒介的议程设置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还需分析这种媒介功能产生效果的条件及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充分地运用它达到既宣传党的政策,又正确引导舆论的目的。

议程设置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理论,也称为“议题设置”。该理论认为,大众媒介往往有意无意地通过对所报道的重心的选择,从而构建公共讨论与关注的轻重缓急。大众媒介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是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某些事实和意见,以及他们对议论的先后顺序,新闻媒介提供给公众的是他们的议程。

网络媒体的出现,使得学生拥有发表各种言论的机会,从而削弱了传统大众媒体对议程设置的垄断性,受众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和道德准则建立相应的议程。网络带来的话语权的开放,消解、加速或重构了传统媒体为公众所设置的议程。一句话,网络的应运而生,对议程设置理论提出了新问题。

首先,议程设置的随意性。受众在接受信息的同时,也成为信息者。他可以通过信息或提出观点等方式来设置议题并影响其他受众。这样的议程设置往往无章可循。通常是网站的主办者、站长或版主为人们笼统地设置讨论的主题范围,再在相关的主题下分设子话题。但更多的时候是网络成员随心所欲地设置话题,约束性很差。学生们往往通过在BBS上灌水、发起和参与网上讨论等方式传播和交流信息,任何一个普通网民只要愿意都可以设置议题。由于学生上网人数众多而且异质,多数时候处于匿名状态,监控起来比较困难。而从实际情况看,多数高校也并未建立正规的监管队伍。

其次,议程设置的及时性。无论是平面传媒的报刊,还是广播与电视,新闻播报的“新闻时效性”是关乎媒体议程影响力的第一因素。时效性之所以重要,原因在于它是扩大媒体自身影响的一种手段,也就是争取在第一时间吸引公众的眼球与注意力,给受众留下相关新闻信息的“第一印象”。因此,新闻时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媒体议程对公众议程的设置能力。校园网络虽然不能像各大门户网站一样提供“第一时间”的资讯,但以转载和链接的方式同样可以将最新的消息出来。同时,学生们也无须坐视传统媒介或主流网站来立言或追踪,完全可以在第一时间发表相关或不相关的信息,以此来影响其他网民的理解与判断。在网络的虚拟自由空间里,不同观点、思想碰撞、交会,议题很难以某人或某个团体的意志为转移,总是非理性化、非预设地发展着。由于信息反馈的及时以及缺少高校“把关人”,多数网上信息总能得到及时或充分的反映。

再次,议程设置的互动性。议程设置的效果不仅存在于媒介与公众之间,而且也存在于不同的媒介之间。当人们换一个角度考虑“谁设置了议程”时,就会发现权威媒介的议程对较小的媒介影响很大。可以说,权威媒介往往为较小的媒介设置了议程。另外,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议程设置”也相互影响。网络媒体转载传统媒体的消息,使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延伸到互联网上。同样,传统媒体引用网络媒体的内容是把网络媒体的“议程设置”转化到传统媒体上,形成了在互动中共同设置议题的局面。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媒体还能不能独立地设置“议程”。与此同时,校外网络议题也成为校内网的信息源,占据了很大篇幅。网络媒体的互动性可以帮助受众形成议程,但有时由于缺乏把关,很容易导致“议题”的失真,这突出

表现为虚假信息的传播。

最后,议题设置的多元化。在传统媒体强大的掌控能力下所形成的议题,其类型、内容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严肃的、重大的政治新闻以及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内容往往有机会成为议题。而网络的把关作用弱,各类内容不管雅俗、是否符合传统媒介刊发信息的有关要求,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都有可能成为议题。从传播内容上看,很多正面话题可以转变为反面话题,反面话题也可以转变为正面话题,一个话题可以演变成多个话题。有时针对某个话题如“5・12”汶川大地震,通过校园BBS、QQ群等,往往一呼百应。其间,林林总总的很多议题都引发大学生们的热烈讨论。

三、校园媒体议程设置的反思与选择

2008年6月,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强调,“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必须坚持党性原则,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必须不断改革创新,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必须切实抓好队伍建设,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校园网络的舆论引导同样要遵循这一要求。

但是,网络的特性决定了其监管的困难。有学者指出,互联网的特性给议程设置带来了四个挑战。第一,互联网对人们的舆论影响越来越大,我们如何在互联网上进行议程设置用于主动引导舆论;第二,深思熟虑的议程设置能否成为人们感兴趣的议题;第三,事先设置的议题转化为其他议题之后如何及时作出应对;第四,针对什么媒介设置议题,媒介之间的议程转化从何处着手重新设置议程。这是互联网时代带来的难题。在当今日益开放的世界,严格控制的方式已经不合时宜,变“堵”为“疏”,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第一,主动出击,设置议程。学校应积极应对,营造校园网上的热点信息,引导校园热点话题的构建,从而为大学生的网络言论设置一定的“议程”。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对校园网上热点话题的调控。另外,在工作方式上要注重发挥学生骨干队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校园网络热点话题的建构中。校园网上的热点话题往往能引起大学生群体的共鸣,仅仅依靠教育工作者很难达到对校园网络话题内容的有效影响,必须充分发挥大学生中先进分子的教育力量。

第二,做好网络新闻的把关工作,增强新闻的权威性和信誉度。从表面上看,网络媒体因为具有跨时间和空间的特点,所以在议程设置功能上超过了传统媒体。它可以高强度地对一个事件进行跟踪报道,并且在网页上轻松地实现“显著模式”和“优先顺序模式”。但是它的传播效果却不如传统媒体。另外,论坛上的发言人并非是网络用户都熟知的意见领袖,可能只是普通网民,因此其可信度就会大打折扣,尤其是在发表某领域的一些专业问题时。所以,BBS必须通过各种方法来提高其媒体发言的权威性。由于高校主流网站的新闻一般来自教工通讯员、学生记者队伍的报道,部分来自转载其他网站的校外新闻。所以,对于把关,多是对转载其他网站的校外新闻的选择,转载的内容关系到网站的立场和舆论导向问题。

第三,对于校内发生的事件,要及时报道,掌握主动权。在网络传播中,网络媒体已经无法拥有传统媒体的信息有限权和控制权,对一些校内重要而敏感的新闻信息,如果网站不迅速作出反应,往往会失去制造舆论的先机,导致舆论引导中的被动。所以,高校的很多事件必须由高校网站在第一时间给出报道,避免出现失语状态,时间长了就会让大学生网民对学校的网站失去信心,网站也会逐渐丧失自己的舆论影响。突发事件进入到后期处理过程中,学校媒体也要及时来自学校相关管理部门的工作情况和处理措施,有效化解偏激舆论,正确引导舆论。

第四,针对校园BBS上的评论,要有步骤地进行引导。首先,设置专门的评论员述评。评论员的述评是跳出新闻来解读新闻,有更开阔的视野,更宏观的背景,更多的理论支持,有一定的权威性,可以帮助网友把新闻的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变。其次,网友评论。网友评论反映了学生的思想动态,是形成舆论多元的良性状态所必需的。网络编辑要把握舆论导向,采用合理的方法放大这些言论的建设性,消除其破坏性。最后,互动性评论。互动性评论主要表现为各网站论坛上,即时互动是网络媒体评论的一个特点。借助网络媒体论坛良好的交互性能,网友之间、网友与网站之间,甚至网友与某个问题专家、权威之间轻松实现沟通,使专业新闻机构更好地观察自己所要引导的舆论方向与现实的民意之间是否存在差异,也可以进一步判断自己的舆论导向或者说是议程设置是否合理,以及需要做哪些调整、如何调整等。

新媒体教学建议篇4

文章标题:电子新品会暨渠道会议策划方案

**电子新品会暨渠道会议策划方案

活动背景简要分析

在西北地区杨凌**电子信息有限公司是很具有实力的,自称拥有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市场能力,从计算机板卡到pC、笔记本电脑、手写电脑、迷你电脑到网络无盘工作站等全系列电脑产品,从中小学、中小企业、网吧网络解决方案,到需要各类专门技术的大型应用解决方案,包括大学科研和教学、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基于多媒体互连应用解决方案;从计算器、日常教学用具到基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控制的多媒体系统,基于全国和区域范围的远程多媒体教育教学系统和管理控制系统,在全国市场赢得了大量用户,获得了广泛的声誉。但从去年下半年,自有品牌“三帝”的动作比较冷清,今年起,公司策略调整,全力推广市场,进行宣传。

宣传素求重点分析大众媒体类:主要是产品形象素求。大众媒体主要由电视媒体,有声媒体(广播)、平面媒体(报纸)、户外媒体(路牌)和流动媒体(车体)组成。大众媒体的特点就是宣传面积广阔,几乎所有的人群都是大众媒体的辐射范围,凡是有媒体的地方,产品的宣传都能到位;大众媒体的时效性强,今天确定的事情,明天就可以在大众媒体上看到。但大众媒体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有效达到率低,以报纸为例,48个版的报纸每天都换内容,如果我们的宣传版位不是很突出,相当一部分的读者就看不到,那该份报纸的宣传费用就损失了,电视媒体也一样,正好宣传播放的时候,属于上班族的工作时间,属于公务人员的休息时间,那我们对于行业的素求有一半就浪费了。同时,价格高是大众媒体的另一个局限,受发行量、覆盖面等因素的影响,大众媒体的价格普遍较高,让很多品牌望而却步。综合来讲,具体产品销售政策,促销活动等不适合在大众媒体上公布,尤其是服务器这样的非大众消费类产品,但像电脑、U盘、mp3等大众消费品,大众媒体的回报效果就好的多。

专业媒体类:主要是产品和新闻素求。专业媒体目前在陕西主要存在平面报纸媒体和网络媒体两种,网络媒体在陕西的发展举步为艰,目前看来并不是宣传的首选。专业媒体的优势在于可以覆盖很大面积的有效人群,杂志类覆盖全部it产品销售群体,报纸类除了在行业内发行之外,还在终端消费者群体中发行,广告业有句惯用的话:我有一半的广告费是浪费的,但不知道是那一半。在专业媒体上宣传,基本不存在“浪费一半”的说法。专业每天的优势在于可以刊登长篇幅的文字,公司动态、产品信息、评测报告、试用手记、促销活动、渠道政策、产品价格等等,都可以在专业刊登公布,同是专业媒体还有一定的时效性,一般专业媒体的出版都是以周为单位的,也就是说,一个产品的信息可以在市场和消费者群体中流通至少7天,该媒体的最短历史使命才告终,这也是专业媒体相对与大众媒体的另外一个优势,信息保存率高。专业媒体的发行一般采用免费赠阅(主要是针对行业销售群体)和与母报配套销售发行(地方版和全国版或者其他全国统一销售的报纸)两种模式,行业内的读者自然关心近期的市场动态,而其他读者对自己购买的读物多少总要翻阅,这样的话,专业媒体的有效发行就有保证了。专业媒体的缺点在于覆盖面积小,但这也正是产品和新闻素求选取专业媒体的最主要原因。

活动类:

三帝pC新品的素求:活动的最终素求点肯定是渠道商、消费者和行业客户,但活动不论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重点都在产品,就目前的活动而言,pC类大多以降价、送礼品、抽奖等活动进行,以三帝主板"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来说,我们建议不同的客户群采用不同的活动方式,以达到专业的宣传效果。(具体活动规划如下:)

媒体分析

大众类:

电视类:电视已经成为最为重要的广告宣传媒体之一。陕西省内共有两大主流电视台,即陕西电视台及西安电视台,前者共有8个频道,建议使用1、2套,因为其不受“有线”的限制,凡是陕西省境内甚至周边省份有电的地方都可以接收到,覆盖范围之大是其他任何省内电视台都所不能及的,适合做企业形象地宣传,也是与我们的本次新品所最为合适的频道,但费用也是最为昂贵的。后者共有6个频道,建议投放“白鸽都市频道”,它同样不受“有线”限制,其费用也比较低。

报纸类:《华商报》和《三秦都市报》、《西安晚报》是陕西地区目前最具竞争力的报纸类媒体。《华商报》目前一枝独秀,号称发行量60万份,实际覆盖全陕西省和河南、陕西、甘肃等周边省份,是全国大众类报纸报纸媒体成长最快的之一,也是陕西地区影响力最大的一个媒体。该媒体“e时代”版块在20xx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因其报社的管理制度严密,操作不是很灵活;目前每周二一个版编辑发行。《三秦都市报》是《陕西日报》的子报,发行量为25万份,发行面积为整个陕西省,it版块“数字生活”在每周五出刊,可灵活操作。《西安晚报》是政府媒体,固定版发行,在政府部门等多有订阅,政策性决定了此媒体的发展方向和发行影响范围,但在陕西也属于比较有影响力的媒体之一。该媒体it版块目前也是每周一期一版编辑发行。

广播类:陕西的广播电台包括省台和市台在一起有10多家,其中《西安音乐台》在多年的央视消费者形态年鉴中收听率陕西地区排名第一,几乎吸引了学生群体和出租司机群体的1/3。《陕西交通音乐台》虽然建台较晚,但经过精心的包装和强有力的推广,目前已经是中国移动、方正科技等众多品牌的选择媒体,其中一些栏目也有着非常庞大的固定收听群体。拓展校园群体,广播媒体是不错的选择,但必须注重时段和栏目的选择。

户外类:人越多的地方户外广告越吃香。钟楼周围四条大街的户外广告是众多国际国内品牌的首选,但作为西安市电子一条街的雁塔路上,it产品的广告几乎占据了户外广告90以上的面积。建议在各大电脑城户外投放。

流动类:车体广告以成为时尚。有多条路线的公交车纵横市内、市区。建议使用600路公交车,可在其车内投放,因为其路程长、乘客量大;而且途经南、北两条大街,音乐学院、长安大学、西安外语学院、陕西师范大学等高等学府。606路始发于西影路,横穿整个雁塔路及东、北大街,终点站是西安翻译学院。其整条路线上客流量大,可考虑做车身广告。

专业类:

平面报纸类:目前陕西地区共有it专业类媒体5种,比较有影响力的有《电脑商情报》陕西新闻、《中国计算机报》西北版、《计算机产品与流通》西北版。《电脑商情报》陕西新闻采用了自办发行、邮局双渠道发行方式,互为补充、互为依托,同时弥补了邮发信息传递率低和自办发行覆盖面小的局限,目前《电脑商情报》陕西新闻版每周发行总量45000份,其中独立发行25000份,随《家用电脑》、《游戏天地》配套发行20xx0份,能有效的覆盖宝鸡、汉中、榆林、延安、安康等地市。《中国计算机报》西北版(周报)、《计算机产品与流通(Sp)》西北版(半月刊)整体西北地区发行,均采用以陕西为中心,辐射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的编辑发行方针,发行范围较广,但在深度上存在局限,不能有效的深入到三四级城市。

平面杂志类:所有的平面杂志类都以渠道为目标群体,包括小开本的《华纳资讯》、《联合市场商情》,大开本的《西部网络用户》在内,平面专业类杂志媒体不少于8种,但真正在渠道中有影响力的也只有一种,《慧聪商情》每周一发行,有较好口碑。

网络类:西安目前只有两个专业的网络类媒体,西部硅谷和小熊在线西安站,限于整体意识局限,两家网站经营3年多以来,一直没有取得长足的进步,是否网络媒体能适合地方的产品推广,在陕西,还有待检验。

重点媒体列表

媒体类别

媒体名称

推荐理由

大众电视类

陕西二套(都市青春频道)

所属省委,覆盖范围最广,播放的稳定性最好。

西安二套(经济生活频道)

所属市政府,是西安市内最具影响力的频道。

大众平面类

华商报

发行量大,影响面积广。

三秦都市报

零售时和华商报捆绑出售

西安晚报

政府窗口,在政府部门和许多行业单位有固定读者群。

大众广播类

陕西交通音乐台

节目丰富,有广泛的收听群体。

西安音乐台

老牌广播,在一定范围内有固定的影响力。

专业平面类

电脑商情报

12年积淀,深耕区域市场。

专业杂志类

慧聪商情

渠道类媒体中的佼佼者。

活动及预算

三帝品牌向来是贴近中国市场,此次建议的活动均以此为标准,提供以下四个方案参考:

1、对于行业客户,在陕西乃至整个西北地区,教育都很发达,所以针对教育行业建议:

多媒体互连应用解决方案行业用户交流会

参加人员;要求是**电子已签约的客户,以及潜在的客户。邀请陕西教育行业有关人士以及有关行业专家到场,交流应用的经验,专家建议以及进行现场院校采购洽谈。

开会时间:20xx年8月

开会方式:与媒体合作,由媒体负责报导,同时三帝列出要求到场院校的人员,双方互动,把人员确定到

会议安排:具体安排等定,时间安排如下:

20xx年7月15日-7月20日,三帝出邀请人员的名单,同时对邀请人发了邀请。

20xx年7月20日-8月7日,对于到场重要人士要不间断的预约和确认

20xx年7月20日-7月25日,此次会议日程安排初步就要出来(随情况的改变要随时调整)。

20xx年7月25日-8月1日,开会所需各项材料及礼品要求全部准备完毕

20xx年8月1日-8月7日,会议现场的布置和现场人员的安排

现在研讨会不但能促进厂商与客户之间的交流,而且能过新身体验,有利于产品针对性的宣传,促进销售。现在专业的研讨会还可以提升企业的形象。

粗略预算:含奖品元。

2、针对终端消费者可以采用两个同时做:

a、开学时进行“三帝学子情”校园活动:

活动方式:在西安交大、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大学等十所高校,挑选状元新生十名,赠送三帝电脑各一台,举行宣传会由三帝老总新自送到学子手中,十月国庆凡学生购机,凭学生证可以享受8.5折优惠.

新生条件:必须是今年入学,各县市的状元或者是在某方面成绩特别突出。

活动时间:20xx年9月-20xx年10月

活动安排:与各高校学生会合作,由学生会推荐,三帝公司进行审核,最终双方商量确定人选。

粗略预算:

B、教师节“三帝园丁梦”

活动方式:西安市十佳教师每人赠一台三帝电脑,在9月6日至9月底之间凡购买三帝电脑的老师,凭教师证可享8折优惠,同时送货上门,并赠百合花一朵。

教师条件:凡由西安市评选的十佳都师均可获电脑一台。

活动时间:20xx年9月

活动安排:与经销商合作来做好教师的销售,赠电脑方面与西安教委合作。

粗略预算:

3、三帝渠道会议

参会人员:主要渠道和所有有志于三帝渠道建设的it人士。

会议时间:根据三帝的安排。

会议地点:西安市五星级酒店(建议在凯悦饭店或长安城堡酒店)。

会议内容:三帝pC渠道现状及改革方案

三帝pC渠道政策简要介绍

三帝新产品

渠道问答

会议安排及人员确定:CBi可提供详尽的数据库资源,为三帝渠道会议的人员邀请工作服务,从it行业人员到直接用户,都可以提供服务。

重点素求对象:渠道会议的重点还在渠道,除了阐述渠道政策和渠道策略之外,重点还在产品的渠道推广,为更好的开展渠道工作,在安排渠道会议的同时,可以将新产品有加在其中,使会议的内容显的充实丰富。

粗略预算:7000--11000元

4、圣诞情怀,三帝礼品派送

活动方式:凡当场购买三帝pC的人,均可获三帝U盘或mp3一个。参加活动的人均可获得圣诞帽一顶。

活动时间:20xx年月12月

活动地点:三帝pC各销售地

新媒体教学建议篇5

公民依法享有批评、建议权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行使批评建议权有利于监督国家机关的工作。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作为公民要有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意识,积极主动行使民利。

教学重点: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有利于监督国家的工作,对于国家的廉政建设、提高办事效率具有重大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法、阅读分析法

教学过程:课前预习,明确本课的知识点:1、什么是批评、建议权?

2、公民享有的批评、建议权有什么意义?

3、我国公民享有的批评、建议权有哪些保障制度?

组织教学

三、公民依法享有批评、建议权

批评、建议权是人民监督权的一种,是我国宪法和法律所保护的公民的一项民利。

1.我国公民享有的批评、建议权具有法津保障(提问阅读)

阅读教材p71-72,找一找:1)、什么是批评权?什么是建议权?

2)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的法律依据是什么呢?

3)行使批评建议权有什么意义?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1、批评权是公民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缺点、错误提出批评意见的权利。建议权是公民对国家机关、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的权利。2、批评、建议权是我国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一项民利。3、可以促使各部门更好地做好的工作,更好的为他人为人民为社会服务。

所以,只有加强人民的监督,保证公民行使批评权、建议权,才能使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勤政、廉洁,公正无私,才能使政府取信于民;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这正是公民享有批评、建议权的意义所在。

要使我们地批评建议权得以实现,还必须有具体的制度和渠道作保证。目前,我国已建立了保证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的相应制度。公民的批评、建议权非常重要,除了法律保障外,还有制度保障。

2.我国公民享有的批评、建议权具有制度保障(阅读分析法、阅读自学法)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并回答:我国公民享有的批评、建议权有哪些保障制度?

学生答:代表联系群众制度;举报制度;新闻监督制度;其他监督制度。

这些制度是怎样起保障作用的呢?

(1)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例:九十年代初,地处北京西郊的某学院因位置偏僻,门前无公共汽车停靠站,师生出行不便。该学院生物系李教授时任北京市人大代表,在听取了师生们的意见和建议后,李教授在人代会上提出增设站点的议案。有关部门在勘察、研究后决定在该学院门前增设两路公共汽车停靠站,师生及附近居民出行难问题得以解决。

想一想:上述材料属于我国公民享有批评、建议权哪一种保障制度?

归纳:各级人大代表从人民群众中来,上传群众的呼声建议,下达国家的决策、大会精神。代表联系群众制度恰似一座桥梁,将广大人民群众的好思想、好建议、好方案汇集起来,用于管理国家事物、经济文化事物、社会事物上。

(2)举报制度

1999年,震惊全国的厦门远华特大走私案告破。你知道此案最初是如何被揭露的吗?是一封长达74页的举报信!据统计,在全国查处的大量违纪案件中,有90%以上的案件线索是通过举报渠道获得的。

思考: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举报制度,是公民行使宪法所规定的提出批评、建议、申诉、控告和检举权利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人民群众监督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具体而有效的方法。

(2)新闻监督制度

2001年7月17日凌晨3时,广西南丹龙泉矿业总厂拉甲坡矿区发生特大透水事故,死亡惨重。拉甲坡矿矿长黎家西打电话给总厂领导黎东明,黎东明把情况汇报给县委副书记莫北龙,并请求县里不要上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决定隐瞒事实,不予上报,也不组织抢救工作,且不择手段地封杀消息。人民日报记者古亦忠及人民网的记者经过深入细致的采访,甚至冒着生命危险进行调查,揭露事故真相,最早报道了南丹特大透水事故。新闻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党中央的高度重视,最终使这一责任事故得到查处。南丹县原县委书记万瑞忠,县长、县委副书记唐毓盛等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问:在这一责任事故的查处中,起了关键作用的是什么呢?

新闻舆论监督是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的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手段。

想一想:新闻监督是通过什么来实现的呢?―――新闻媒体。

同学们对新闻媒体非常熟悉,几乎每天都要收听收看。我国现有的新闻媒体主要有哪些呢?影响最大、最快的是什么呢?

主要有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络等,在诸多新闻媒体中,电视是最快捷、影响力最大。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多种新闻媒体实现的新闻监督,是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事实上,我国众多的新闻媒体的新闻线索都是从人民群众中来的新闻媒体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为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提供了便利渠道。为了保障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各地还建立了其他制度。

(4)其他监督制度

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的渠道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国各级政府也在不断创造新形式,尝试新做法,保证公民这一权利的实现。

请你关注这样几种现象:北京市“政府定价听证会制度”

河北邯郸“评议干部制”

湖南长沙市“群众诤言奖”

上海市“市长热线”、“市长信箱”

由此我们看到,各级各地政府在不断创造新形式、新做法,开拓新渠道保证公民批评、建议权的实现。

学生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一、不定项选择题

1、保证把人民群众的批评、建议及时传递到国家权力机关,以利于国家决策的制度是()

a.举报制度B.新闻监督制度C.代表联系群众制度D.人民监督制度

2、保障我国公民享有批评、建议权的制度有()

a.代表联系群众制度B.举报制度C.新闻监督制度D.审计制度

第十三课第三框公民依法享有批评、建议权学案

设计人:李润伟审核人:

学习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行使批评建议权有利于监督国家机关的工作。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作为公民要有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意识,积极主动行使民利。

学习重点: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有利于监督国家的工作,对于国家的廉政建设、提高办事效率具有重大意义。

学习方法:自学法、阅读分析法

学习过程:课前预习,明确本课的知识点:1、什么是批评、建议权?

2、公民享有的批评、建议权有什么意义?

3、我国公民享有的批评、建议权有哪些保障制度?

组织学习

三、公民依法享有批评、建议权

批评、建议权是人民监督权的一种,是我国宪法和法律所保护的公民的一项民利。

1.我国公民享有的批评、建议权具有法津保障(提问阅读)

阅读教材p71-72,找一找:1)、什么是批评权?什么是建议权?

2)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的法律依据是什么呢?

3)行使批评建议权有什么意义?

2.我国公民享有的批评、建议权具有制度保障(阅读分析法、阅读自学法)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并回答问题:我国公民享有的批评、建议权有哪些保障制度?

学生答:代表联系群众制度;举报制度;新闻监督制度;其他监督制度。

这些制度是怎样起保障作用的呢?

(1)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例:九十年代初,地处北京西郊的某学院因位置偏僻,门前无公共汽车停靠站,师生出行不便。该学院生物系李教授时任北京市人大代表,在听取了师生们的意见和建议后,李教授在人代会上提出增设站点的议案。有关部门在勘察、研究后决定在该学院门前增设两路公共汽车停靠站,师生及附近居民出行难问题得以解决。

想一想:上述材料属于我国公民享有批评、建议权哪一种保障制度?

(2)举报制度

1999年,震惊全国的厦门远华特大走私案告破。你知道此案最初是如何被揭露的吗?是一封长达74页的举报信!据统计,在全国查处的大量违纪案件中,有90%以上的案件线索是通过举报渠道获得的。

思考: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2)新闻监督制度

2001年7月17日凌晨3时,广西南丹龙泉矿业总厂拉甲坡矿区发生特大透水事故,死亡惨重。拉甲坡矿矿长黎家西打电话给总厂领导黎东明,黎东明把情况汇报给县委副书记莫北龙,并请求县里不要上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决定隐瞒事实,不予上报,也不组织抢救工作,且不择手段地封杀消息。人民日报记者古亦忠及人民网的记者经过深入细致的采访,甚至冒着生命危险进行调查,揭露事故真相,最早报道了南丹特大透水事故。新闻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党中央的高度重视,最终使这一责任事故得到查处。南丹县原县委书记万瑞忠,县长、县委副书记唐毓盛等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问:在这一责任事故的查处中,起了关键作用的是什么呢?

想一想:新闻监督是通过什么来实现的呢?―――新闻媒体。

同学们对新闻媒体非常熟悉,几乎每天都要收听收看。我国现有的新闻媒体主要有哪些呢?影响最大、最快的是什么呢?

事实上,我国众多的新闻媒体的新闻线索都是从人民群众中来的新闻媒体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为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提供了便利渠道。为了保障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各地还建立了其他制度。

(4)其他监督制度

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的渠道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国各级政府也在不断创造新形式,尝试新做法,保证公民这一权利的实现。

请你关注这样几种现象:北京市“政府定价听证会制度”

河北邯郸“评议干部制”

湖南长沙市“群众诤言奖”

上海市“市长热线”、“市长信箱”

新媒体教学建议篇6

关键词:大学生 军事训练 “议程设置功能”理论 传播心理学 校园传媒

近20年来新生军训是每个大学生入学的第一课,年年有新生,年年就有军训。在某些高校,军事训练由于长期沿用“教官说,学生练”的“一言堂”模式而变得枯燥乏味,新生只言其身苦而不晓其心乐,更不知会受益终身。因此,削弱了新生军事训练的功效。如何与时俱进让新生军训摆脱困境,变得生动活泼,让新生在军事训练中感受到苦中有乐,正是我们应该探索的课题。笔者认为,在大学新生军训中,从传播心理学的角度去“议程设置”,最大效能地发挥校园传媒的作用,能起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的效果。

“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是由美国传播学家m.e.麦库姆斯和D.L.肖最早提出的。他们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可以通过对一些社会的重要事件或热点问题报道或强调的方式,形成人们头脑中关于外部世界的图像,从而影响受众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在新生军训过程中,根据传播的两级效果论(即传播不仅要通过受传者的“心理选择”,而且它所选取的信息还要与受传者原有的“心理选择”构成进行心理反应,才能达到传播效果)。合理运用“议程设置功能”这个具有实用价值的理论,通过大学校园传媒,设置有教育意义的议题,使其成为优先议题,来丰富军训生活,进而满足受众(新人校大学生)感悟军训的精神需求。

从受众的“感情”角度去“议程设置”,充分发挥大学校园传媒的导向作用,营造军训氛围,普通高等院校既不是军营,更不是军事院校,新生入校后首先感受到的是校园内温馨与祥和的气氛,没有进入军事重地的那种既紧张又严肃的空气。这就更需要我们从“感情”角度去“议程设置”,在新生军训前发挥大学校园传媒的导向优势,进行训前氛围的渲染和环境的营造,力争使每一个新生都能有良好的参训状态。

“感情是心灵的门户”,要让新生接受军训,首先必须利用大学校园传媒,广播、宣传橱窗等从影响中国安全的隐患、危险因素和重要因素等问题人手,开设与新生互动的军事节目,引起新生对国防建设的兴趣和关注,激发新生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并在训练前,将制定好的军训实施方案和规章制度反复向新生宣传,从思想上提高新生对军训的认识,使新生了解军训步骤,变被动接受训练为主动自觉训练;其次,充分发挥校园广播这个在校园内覆盖面最广的传播媒介,从军事历史到现代战争观来宣传部队和军人,让大学生在现实环境中感受军训、感受军魂、感受当代军人,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从老百姓到军人的角色转换。

从受众的“意向”角度,把握议程设置的契机,最大效能地发挥大学校园传媒的教育作用,增强新生的国防观念。刚刚从半封闭式甚至是封闭式的学习环境中跨入大学的大学生,对校园内的一切都感到新鲜。进人大学立即接受军事训练,这对他们来说的确是一件新鲜事物。他们当中不少人从小就渴望成为一名军人,对军营、军人充满神秘感。由于前期军训氛围的营造,他们身着军装开始过军人生活时感到非常新鲜,也异常兴奋,军训初期(军训第一周)参训学生对信息的“心理选择”的意向为:对军训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急切想了解军营、军人的一切。这时抓住议程设置的契机,通过各种军事议题设置,最大效能地发挥大学校园传媒的教育作用,开展国防教育效果较为显著。

由于高校学生知识结构层次高,则国防教育内容的起点也要高,内容要新,要重点对其进行国防理论、国防专业知识和国防法制教育。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向新生讲授现代军事理论、国防历史、国防经济和各国国防情况介绍及世界最新科技在军事上的应用等;同时把我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融合到军事训练中,适时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国防观念等方面的教育,从根本上提高新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了使教官的讲解更为生动、形象,被新生接受和理解,就必须借助校园传媒播放各种题材的影片和电视片。如组织新生观看和讨论大型电视理论文献片《走向和谐》,该片用生动的影像阐释了和谐思想的起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和谐社会的认识,、邓小平、关于科学、辩证的社会和谐思想,我们党关于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的主要论述。帮助新生认识和理解科学发展观、提高理论水平,明白构建和谐社会是莘莘学子追求理想的跋涉。有选择地播放反映爱国题材和个人荣誉与集体荣誉、集体荣誉和祖国荣誉的影视剧,反映祖国发展历程的专题片《伟大的历程》、《话说长江》和《再说长江》等,使新生更加理性地看待当前国情,激发爱国热情,感受我国的社会发展不能落后于外国,树立奋发图强、立志报效祖国的志向。

大型数字高清军事纪录片《使命与光荣》,大量展示了中国军队近年来装备的新式飞机、新式导弹和训练作战方法的转换等。给新生们留下的印象是:震撼、刺激、过瘾,让人大饱眼福,体现了中国军队的开放、务实与自信,他们从影片中真正感受到了现代化中国军队的强大阵容与宏伟气势。电视片《军情连连看》更是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讲述鲜为人知的军事知识,一位新生在观看“沙漠风暴系列――空中攻击”后说:“我是第一次观看F-117战机在巴格达上空的英勇之姿;第一次看到了F-4G黄鼠狼如何翱翔空中给予敌人致命一击;第一次听到了波斯湾空战英雄亲口述说他们的英勇事迹和身经百战的军事元老剖析波斯湾空战;第一次了解波斯湾空战将领是如何运筹帷幄,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我从波斯湾空战片中了解到未来战争的面貌,从未来战争中认识到祖国要强大、需要高端科学技术、需要高尖端技术人才,这是我今后努力学习、提高素质和能力的动力。”

因此,根据新生“心理选择”的意向把握“议程设置”契机、通过大学校园传媒集中播放《军事观察》、《大国崛起》等资料片,追踪当代最新科学技术在国防和军事领域的运用动态,把富有时代特色的国防知识贯穿于军事训练的全过程,可以帮助新生认清国防科技在国防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科学技术是国防能力和战斗力,从根本上树立和增强现代科技国防意识,从新的层面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更加自觉地履行国防义务。

从受众“个性”角度运用议程设置,最大效能地发挥大学校园传媒的凝聚作用,培养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是我们今后思想文化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大学生军训的重要内容。随着军训科目的全面展

开,学生对军训的新奇感逐步消失,严格枯燥的队列训练、体力消耗较大的战术训练、反复重复的射击瞄准练习,部分学生开始表现出程度不同的苦累情绪,同学们普遍感到比较疲倦;为提高军训成绩而开展的竞赛活动,易让同学问产生相互妒嫉,并伴有少量不积极行为,由于动作不规范、不协调导致的自卑心理等,这些负面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了军事训练的效果。这期间各种不良思想都会表现出来,学生在对信息的“心理选择”上或多或少地会表现出以“个性”为主导的疲倦厌烦特征。针对这些特征,我们要根据传播心理学新的建构思路,运用议程设置搭建校园传媒的沟通平台,传播以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校园文化,从而实现对个体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帮助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运用议程设置发挥大学校园传媒的凝聚作用,把语言表达的艺术性和图像显示的直观性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进行大学校园传媒互动,给新生一个可以倾诉的平台。坚持以人为本,开展心理疏导,消除新生的孤独感,增强其归属感,培养新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将枯燥的动作训练、内务整理通过电视片进行详细讲解演示,并以视频的方式将新生训练过程进行实时展示并给以评比,及时反映新生的思维活动和共同的心理状态,帮助新生克服自身“个性”中存在的离心力、涣散力,建立起和谐、信任、理解、互尊的群体关系,增强军训团体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在军事训练中还可通过野营拉练、赛歌等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军训中感到有趣味、有哲理、生动、直观和形象。激发新生的训练兴趣;以主题班会的形式,让新生广开言路,畅所欲言,评估人生及个人价值、自我价值,使每位新生的观点和意见(即“个性”)都充分表达出来;再利用校报、军训简报,刊登新生的军训感悟等方式,把各种不同的思想和言论引向正确、健康的轨道,帮助新生完成由中学生向大学生的角色转变,由已适应的中学管理模式向尚未适应的大学管理模式的转变,如何以成人的角度看待社会变革等自身需求的转变。引导新生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认识世界,用客观辩证的态度去分析事物的起因,看待社会的变迁,不被一些暂时的社会表象所迷惑,失去正确的人生目标,才能积极应对不良习气,弘扬新风正气,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从而提高军事训练中理论教学和体能训练的效果。

从受众“自尊心”角度把握议程设置,通过大学校园传媒报道军训过程,展示军训成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各科目初见训练成效,各种比赛、考核时常进行。新生的身体也得到相应的锻炼和提高,军训进入高潮结束阶段。新生的主要表现是情绪高昂、上进心强,力争在各种比赛考核中取得优异成绩。在这一时期,要从维护受众“自尊心”角度把握议程设置,通过大学校园传媒激励推广、宣扬、表彰军训中的模范者,教育新生正确对待成绩和荣誉,把军训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新媒体教学建议篇7

【关键词】记者微博;学者微博;议程设置;议题选择

2007年中国本土微博服务商开始出现,2009年微博开始在中国全面发力,新浪微博的出现更是掀起了一股微博狂潮,中国正式进入微博时代。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微博用户数达到2.74亿,网民使用率为50.9%。[1]而在海量的微博用户中,根据2012年2月新浪的数据,在新浪微博上开通的媒体人账号超过7万个,媒体官方账号达1.3万个。[2]媒体人在微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由于传播渠道的打开,互联网的低门槛使微博无法具有大众传媒的渠道优势,传统的议程设置模式被打破。但是在微博平台上,意见信息并非毫无规律地四处流散,那些被广泛关注的人实际上形成了新形式的中心节点,设置新的议程,影响粉丝对问题的认知。通过新浪微博名人堂的数据发现,媒体工作人员和传媒学者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心节点的队伍中,通过关注与被关注的机制,他们关注、讨论、的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粉丝对社会的理解。因此研究他们的议题选择就具有重要的价值。

安徽大学教授芮必峰曾对学界和业界的关系作出如下评价:如果说业界是鼓动的风,学界就是牵引风筝的线,新闻业界与学界的关系大致如此。那么作为传媒人,从业人员和学者在关注议题方面是否存在明显差异,即他们为各自粉丝设置的媒介议程是否有显著不同呢?本文通过新浪微博“名人堂”“媒体汇”随机选取了20位传媒学者与记者,并选取2012年12月1日至15日为研究时段,对20位研究对象关注的议题进行对比分析,力图找到作为从业人员的记者和作为研究人员的传媒学者在微博议题选择上的异同。

一、记者微博、传媒学者微博与议程设置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彭兰曾在文章中提到,目前有70%的中国微博用户将微博作为主要的信息来源[3],微博已经深切地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并且基于目前微博的审核机制,任何敏感新闻都可以瞬间像病毒一样传播,正是由于这种“突破”,让微博的媒体价值得以凸显,也让更多的人愿意通过微博来接收新闻信息。[4]作为信息渠道的微博账号,除了包含机构的官方账号外,还包含着大量机构从业人员的私人账号。2011年,两名美联社记者在占领华尔街运动中,因提前通过私人twitter消息而被捕,自此,媒体从业人员的私人信息行为开始受到广泛关注。

目前,无论是新闻记者还是传媒学者,开通微博的做法是十分普遍的,其中不少人还是微博的深度用户。这些微博虽然是私人账号,由个人经营,但是因为博主公开的记者、学者身份,他们的微博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了专家、信息源、辟谣者的性质,也因此其传播效果与纯粹的私人微博有很大的差异。尤其是随着官方认证形式的出现,“大V”一族更是为记者和传媒学者贴上“信息公信力”的标签,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因此,记者微博、传媒学者微博绝不仅仅是私人感情的展示平台,还是其职业身份在微博这个虚拟社会中的延伸,带有明显的职业属性。

记者微博,是指记者自己开设并经营的微博。但是就目前而言,无论是学界还是业界对于记者微博的概念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本文讨论的记者微博是指记者将自己新闻工作者的身份展示在受众面前,并基于这种特定身份而开设并经营的微博。具体包括两种情形:一是实名注册并通过新浪微博官方认证的账号,譬如@罗昌平;二是微博账号的昵称虽未采用实名,但在微博上公开其媒介从业者身份并得到官方认证的账号,譬如@丰言风雨,实为《华西都市报》副总编的账号。

传媒学者微博,在当下同样没有一个权威的解释,只是在现有的学术文章中出现过这一词汇。借鉴记者微博的概念界定,本文研究的传媒学者微博是指,学者将自己的传媒学者身份展示在受众面前,并基于这种身份开设并经营的微博。

在微博平台上,一个人就可以引发一个社会问题的讨论,成为信息的爆炸点,开始自己的议程设置。微博基于关注与被关注关系而形成独特的传播网络,先于其他个体进入微博平台且更具吸引力的个体更容易与他人建立链接,形成所谓的中心节点。巴拉?巴西在其著作中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剖析:“这些人比普通大众能就某种产品和更多人接触,他们通过自己广泛的社会关系,是最先注意到并使用创新者经验的人。虽然他们自己不一定是创新者,但是他们接受新思想或创新后,对其传播所起的作用却至关重要。”[5]这就导致在微博构建的虚拟世界中,基于关注与被关注而带来的人际传播和小群体传播变得更加容易。例如2012年12月6日上午,《财经》杂志副主编罗昌平在微博上实名举报现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一事迅速引发网民围观。尽管相关部门负责人多次辟谣,但是在网上依旧激起了广泛讨论。这条信息之所以引发广泛关注,除了近些年来民众对学历造假现象的关注和对官员腐败问题的敏感外,还和这一信息的者的身份有密切关系。

尽管在许多记者的微博上看到“仅代表个人言论,和从业媒体无关”的特别声明,但受众在对信息进行解读时,还是无法将私人言论和博主所在媒体、工作背景完全分开。受众在解读微博信息时都会不自主地受到“形象移位”[6]规律的影响,即把博主在微博上的言论移位到其职业和供职的媒体上。也正因为此,国内一流大学传媒学者的粉丝数要远远多于一般学者,央视、新华社著名记者的粉丝数大都在百万以上,远超普通记者。

二、记者微博与传媒学者微博议题选择的对比分析

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在新浪微博“名人堂”下的“传媒”板块中,随机选取了10位传媒学者和10位记者的微博。10位传媒学者分别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暨南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和安徽大学9所不同的高校,10位记者分别供职于《南方周末》《新京报》《大河报》《财经》《中国青年报》《经济观察报》《羊城晚报》《华西都市报》与《晶报》9家不同的媒体。

无论是记者还是传媒学者,都具有自然人和社会人的双重属性。因此他们在微博平台上关注的议题,也会同时展现出私有和共享的双面性。一方面是对纯私人情感、生活的感触,一方面是职业的延伸,是社会身份的折射。刘艺坐、黄奇杰将个人微博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日志型,即对日常生活的零散化呈现;心情型,即用户对自己心情的表达,是一种源于情感需求的微博;评述型,即通过微博表达对事物的态度和看法;转发型,即转发自己感兴趣的微博内容[7]。在前期的信息统计过程中笔者发现,无论是记者微博还是传媒学者微博,他们的心情型、日志型的微博并不会像歌星、影星的日志型微博一样激起粉丝的广泛互动,相反,与他们的职业角色密切相关的微博更容易引起粉丝讨论。本文选取记者微博和传媒学者微博为研究对象,看中的是这一群体的社会身份和职业属性,因此在研究中排除微博中的心情型和日志型的微博,选取与博主职业身份相关的微博进行议题研究。

笔者以“日”为单位统计每个研究对象每天关注的议题情况,同一天对同一事件的关注归为同一议题。半个月内各个研究对象关注的议题数目如下。

如表1、表2所示,无论是传媒学者还是记者,他们关注的议题数量都较大。笔者以“日”为单位进行研究,同一天内对同一议题的讨论只计数一次,不同日期对同一议题的讨论因为存在着时间差,因此累加计数,不进行合并。在研究过程中确实存在着同一议题因为日期不同因而被多次计数的情况,但在统计过程中笔者发现,多日连续关注同一议题的现象较少,且统计得到的议题总数在1000以上,因此重复统计带来的误差很小,并不影响研究。

为了更好地对议题进行分析,笔者将微博议题按内容分为近期热点、行业发展、行业反思、教育教学、政治议题和社会民生六类。

(一)记者微博与传媒学者微博议题选择的相似之处。笔者通过总结分析10位记者与10位学者半个月内或转发的微博议题的情况,发现这两个群体在以下三个方面展示出了明显的相似之处:

第一,传媒角色的“形象移位”。在信息统计过程中共收录1000余个微博议题,大部分微博的议题都展示出了强烈的媒体工作者属性。无论是根据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社会责任论还是民主参与论的要求,新闻从业者的工作都和社会民生息息相关,即媒体工作者有关注民生的职业特性。作为研究样本的记者微博和传媒学者微博的微博议题也恰恰展示出了这一点。例如,传媒学者微博中芮必峰2012年12月2日关注上访与截访人员、关注青年人成为“压力一族”,12月3日关注我国以及世界各国护照免签情况,12月4日关注校园周边治安情况,这些都是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议题。同时再来看记者微博,以《大河报》记者朱长振为例,2012年12月1日关注浙江温岭最牛钉子户被拆事件,12月2日聚焦当地立交桥下的流浪者,12月3日关注当地农民工被冻死事件,可以说在他的微博中,处处可以看到弱势群体的影子。

第二,普遍关注同期热点。在统计分析过程中笔者发现,传媒学者和记者都对同期的热点话题表现出较高的关注度,他们关注的议题相较其他领域的人员具有明显的时新性。例如2012年12月10日莫言领取诺贝尔文学奖并发表获奖感言,在此后的5天中,记者和传媒学者围绕莫言获奖或围绕莫言的获奖感言较为密集地了微博。再比如2012年12月14日美国小学校园发生枪击案,同日我国河南地区发生校园伤害案,次日,研究样本中的3位传媒学者、4位记者在微博上关注了这一恶性事件。

第三,学界和业界的交叉互动。笔者在研究中发现,学者和记者两个群体在涉及社会议题时容易形成密切的互动。以学者芮必峰和记者彭晓芸为例。占海特引发的异地高考权利的讨论一浪高过一浪,12月13日记者彭晓芸发表微博讨论上海市民的排外心理:“还是那个观点,批评上海人狭隘没啥意思,上海特有的文化也许的确培育了斤斤计较的市民,但上海人的精明算计不一定有道德上的错误——自私在道德上常常可以获得辩护的,安?兰德就为‘自私的美德’辩护。香港公民意识够进步的了,市民仍然有厌恶大陆抢夺资源的。关键在于地方——中央政府间的责任。”很快,学者芮必峰做出回应,表示不同意彭晓芸的观点。紧接着记者彭晓芸进一步解释,认为网络上所谓上海人的反应不能代表真实生活中上海人的反应。14日芮必峰进一步回应该事件:“在我眼里,没有上海人与安徽人之分,只有理性与非理性、文明与野蛮、高尚与下流之分。这也许是我和一些人的根本分歧。”这种围绕社会热点话题展开的学界和业界的互动是很常见的。

(二)记者微博与传媒学者微博议题选择的差异比较。传媒学者与记者虽都在围绕传媒工作,但是工作重心不同,因此他们关注的微博议题存在着较大差异。

首先,差异表现在群体内部议题选择的规律上。在学者这一群体中,议题选择显示出高度趋同性,对政治议题、教育教学、行业发展这三个议题的关注度显著高于其他议题。教育教学方面,譬如陈昌凤的账号,几乎每天都会与学生相关的微博;李双龙的微博大部分的议题都与学生、教学、科研有关。政治议题方面,关于官员反腐的讨论,作为研究样本的10位学者中有6位学者的账号中可以找到相关内容;十八大相关新闻,有5位学者在微博上进行了多次讨论。行业发展方面,《德国金融时报》停刊、纸媒出现大规模破产这一事件,4位学者进行了关注;《2012第三季度网络舆情报告》有4位学者做了分享。而在记者微博中,群体内部议题选择方面呈现出的规律则不明显,各位记者的微博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地域属性和领域差异,譬如王克勤的微博中尘肺病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而罗昌平则更关注政治议题。不难看出从群体内部议题选择的规律上讲,学者关注的议题较为集中,且多集中在政治议题、教育教学、行业发展三大领域,而记者关注的话题则较为分散。

其次,差异表现在对热点事件的选择上。上文中提到,无论是学者还是记者都对同期热点事件表示出较高的关注度,但是在对具体热点事件的选择上却表现出巨大的不同。譬如在网络上激起广泛讨论的切糕事件,10位传媒学者均未对此事件进行关注,而在记者微博中则数次出现。再比如热映电影《一九四二》,学者们的微博也很少对这一话题进行讨论,但是记者们对这一话题的关注则较多。尤其是河南记者朱长振,他的微博可以说形成了一次对河南或者说饥荒的系列展示,去年12月1日“河南人在陕西”“18位在京河南人访谈录”,12月3日“1942年河南饥荒气象资料”,12月13日再度聚焦1942年灾荒。由此不难看出,尽管学者、记者两大群体都关注同期热点事件,但是记者们更关注同期热点议题中的民生部分,而学者们则更关注同期热点中的行业、政治部分。

再次,差异表现在特殊议题的选择上。如上文所述,笔者将记者和学者的微博议题划分成近期热点、行业发展、行业反思、教育教学、政治议题、社会民生六类。两个群体对这六类议题的关注表现出不同的规律。

其一,教育教学议题成为学者微博的标签。教育教学议题包含与学生相关的议题、与教学相关的议题和与学术研究相关的议题。分别来看,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议题在传媒学者的微博中常常出现,而在记者的微博中则没有。这和当下传媒学者大都在高校任职有关,教学是他们工作的很大一部分。此外,讨论新闻教学前沿的议题在学者的微博中时常出现,关于各类学术交流、讲座的信息成为学者微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以范以锦的微博为例,去年12月3日关注学生实习,关注暨南大学对外课程的宣传报名情况;12月4日讨论新闻专业学生新闻行业的从业意愿,提醒学生关注南都新闻奖学金……12月8日图文直播王克勤讲座;12月9日聚焦学生纪录片奖颁奖,关注学生办报……

其二,传媒学者对政治议题的关注度远胜记者。传媒学者微博与记者微博另一大差异体现在对政治问题的讨论上。12月1日至15日这半个月内,政坛发生了许多事情,譬如考察深圳、王岐山要求官员不要念稿子、罗昌平实名举报刘铁男等等。关于此类政治议题的讨论,在传媒学者的微博中大面积出现。譬如北京大学徐泓在微博中关注的政治类议题有改革问题,王岐山要求不要念稿子的新闻报道,李庄案,罗昌平实名举报刘铁男事件,考察深圳,反腐话题等;张洪忠也对王岐山反腐会议要求不要念稿子,中央政治局要改进工作作风的报告,王岐山在微博中“潜水”以图反腐等事件进行了关注。通过对10位传媒学者的微博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对政治议题的关注是学者微博的一大特征。相反,在记者微博中,虽然对政治议题有涉猎,但是政治议题远远不是记者微博话题的重要构成部分。记者微博中对政治议题涉猎最多的是王克勤,但是即便在他的微博中,对考察深圳等事件的讨论也只是零星出现。

其三,学者关注行业发展,记者关注社会民生。研究中笔者发现,记者微博展现出很强的守望社会的属性,而与此同时学者微博则展现出很强的守望新闻业的属性,即形成了学者关注记者,记者关注社会的“学者—记者—社会”的关注链条。传媒学者与记者群体虽都与传媒业息息相关,但他们的关注落点有很大不同。对于传媒业发展趋势的讨论很少出现在记者们的微博中,相反,讨论行业发展走向的微博在学者微博中频频出现。譬如关于纸质媒体的发展尤其是德国纸媒大规模破产这一事件,笔者在10位传媒学者的微博中都找到了相应内容,但仅有3位记者的微博中出现了该议题;对于12月4日ipad电子报《theDaily》关闭这一事件,有4位学者进行了关注,但是在记者微博中未见相关内容。相比之下,在涉及一些具体的民生问题时,记者微博则表现出浓厚的关注兴趣,学者微博则罕见对此类问题的讨论。比如东方航空公司的头等舱客人吸烟门事件、农民工生活疾苦、食品安全等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议题,在记者微博中是极容易找到的。

三、总结与思考

传媒学者与记者作为传媒领域的重要组成人员,他们在个人微博的议题选择上均表现出明显的职业属性,即存在所谓的“形象移位”。但是他们在微博议题的选择上也表现出巨大的差异。传媒学者作为一个群体,群体内的议题选择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规律:学者的微博带有更强的教育教学属性,关注学生发展,关注新闻传播学的教育教学。同时,他们的视角更宏观,偏爱讨论政治议题,关注行业的发展走向。相比之下,记者作为一个群体,群体内部议题选择的规律则相对模糊,记者微博的议题表现出较强的地域性和个性化特质。通过对记者微博议题的分析,能较为容易地分辨出该记者工作的领域和关注的社会问题。他们的视角相较之下更微观、更生活化。他们讨论政治话题,但是热度不大;他们热爱自己的职业,但是并不对整个行业的发展进行探讨。在记者微博中,更容易看到现实生活的映像。

作家梁晓声在谈及中国现状时曾评价说当下存在“三个中国”,以此作比,传媒学者和记者通过他们对自己账号上微博议题的选择,构建出了两种不同的传媒视角,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传媒人对当下社会的关注。

(作者单位:陈晓婉,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程弘,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参考文献

[1]CnniC.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eB/oL].isc.org.cn/zxzx/ywsd/listinfo-21627.html.

[2]新浪头条新闻微博粉丝突破1000万[eB/oL].news.sina.com.cn/m/news/roll/2012-02-27/181924012511.shtml.

[3]彭兰.记者微博:专业媒体与社会化媒体的碰撞[J].江淮论坛,2012(2).

[4]周志凌.微博围观与事实建构——对微博信息传播真实性的探讨[J].新闻爱好者,2012(3下).

[5]巴拉?巴西.链接[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52.

新媒体教学建议篇8

关键词:新媒体思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7-0135-02

早在2013年就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极端重要四个字充分体现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而在2016年春节后总书记调研的第一站就是人民日报、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三大媒体,并主持召开新闻舆论座谈会,可见总书记对意识形态和新闻媒体工作的极端重视。作为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渠道,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在影响大学生意识形态,引导他们树立并拥护主流意识形态方面担负着重要职责和使命。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研究新媒体时代背景下,运用新媒体思维,创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这一课题迫在眉睫。

2016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指出:截止2015年12月,在6.88亿网民中,学生群体的占比最高,为25.2%。手机上网比例不断增长,截止2015年12月,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0.1%,学生利用手机上网,更加方便快捷,学生移动互联网塑造了全新的社会生活形态,也将塑造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一、新媒体时代到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呼唤新媒体思维

1.新媒体时代到来

近两年,随着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改善和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新媒体层出不穷,微博、微信、微视、各类论坛、网站、应用如雨后春笋,新媒体正改变一切。新媒体将不仅仅是工具,新媒体即生活,新媒体时代到来了。!

新媒体概念是1967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公司技术研究中心的彼得.卡尔.戈德马克(peterCarl.Goldmark)首先提出的[1]。新媒体变成了分享信息的中介,传播者和受众界限模糊,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媒体。传播过程不再是由生产者向消费者的单向、线性的过程,而是多对多,所有人对所有人的全立体的传播机制[2]。

对于新媒体概念的界定,学者们众说纷纭,没有明确的定义。但对新媒体的基本特征达成共识。新媒体具有平等、迅速、直接、互动、重视用户体验、尊重个性的特征。新媒体时代,实现了人们使用新媒体的平等地位,传受双方对信息交流过程拥有平等的控制权;每个人都是媒体,任何信息即时传播,直接表达,比传统媒体更迅速、更直接;传受双方可以直接参与留言、评论、讨论,互动性强。

2.新媒体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

新媒体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无限可能性。新媒体丰富了高校思政教育的手段,拓宽了高校思政教育的渠道。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课程、微课堂、校园微博、微信、微视、校园论坛、聊天室等多种形式进行学习。学生与教师通过新媒体能进行及时地交流和分享。新媒体为抽象的思政教育工作增加图像、声音等有趣元素,提高了学习兴趣。但由于新媒体传播中信息的杂乱、无序,真假不辨,人们在使用新媒体时的“媚俗”倾向以及高校运用新媒体技术自身的不足等原因,新媒体的迅速普及及发展,也对以传播严肃主流文化为主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二、目前高校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现状

在视察中央电视台时说,一定要发挥新媒体的影响力,在这方面,中央电视台发声不够响亮、不够大。这句话同样也适用于高校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政教育的工作上,虽然已经建立各种新媒体平台,但布局分散、影响力差、“发声不够响亮、不够大”。

1.各高校都建立了思政教育专门网站、官方微博、微信、微视等新媒体平台,取得了一些成绩

随着新媒体如火如荼地发展,绝大多数高校都意识到了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对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改进与创新进行了诸多探索。目前,各高校校园网、思政教育专题网等网站建设成绩斐然,有力推进了思政教育与新媒体技术的结合。尤其近两年,大部分高校都开通了微博、微信、微视、微课堂等新媒体平台,进一步丰富了思政教育资源,拓展了思政教育的途径和方法[3]。

2.利用传统思维做新媒体,陷入工具理性误区

利用传统思维做新媒体,仅把新媒体当作工具,缺乏对新媒体的深刻认识,没有树立新媒体思维方式,因此高校各网站内容更新慢、时效性差,原创少,个性表达少,缺乏互动性,尤其是议题设置能力差,不能有效地引导舆情,导致访问量不高,学生利用学校思政教育网站学习交流的积极性不高。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对新媒体资源的利用程度及有效性远远不够,亟待加强与改进。

另外,高校各网站分散在高校内部各部门,布局零散,不少重复建设,比如校园网由宣传部门负责、招生就业网站由招就处负责、人事信息由人事处网站负责等。各网站缺乏有效整合,致使信息分散,利用率不高,访问量不大,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三、树立新媒体思维方式,开创高校思政教育新局面

1.跨界融合、协同创新

实现新媒体的融合以及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跨界融合、协同创新,这是切实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实效的必由之路。

(1)新媒体的融合

高校要建立新媒体运营中心,将官方微博、微信、微视、校园网、论坛以及各部门微博、微信等整合到一个平台,以方便学生获取信息和便捷服务。

先圈住师生群体[4]。目前,高校各新媒体平台由各部门分别管理,布局分散,影响力差,给师生也造成了困难。如果将全校新媒体整合到一个平台,师生要了解招聘、课表、人事、课题等各种信息都要上这个平台,将为师生提供极大的便利。

通过新媒体融合,把广大师生牢牢吸引到新媒体平台上,然后通过议题设置功能,将师生最关注的话题抛出,通过师生留言、讨论等,使相关议题越辨越明,使师生及时快速接收学校要传递的信息、观念。网站管理者将反映主流价值观、语言表达清晰活泼的留言、帖子等通过置顶、推荐为精彩发言等方式,提高广大师生的归属感,满足广大师生的表达欲,巩固对校园新媒体的忠诚度。

(2)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交相呼应、互为补益,实现思政教育全媒体格局

新媒体传播速度快,受众多,议题设置能力和舆论影响力强,短期就能使某一话题形成关注,迅速制造社会热点。但新媒体也不是万能的,新媒体信息、讨论往往只是个人的主观印象,缺乏理性思考,缺乏深度,并不专业,容易误读信息。因此,在充分重视新媒体的同时,绝不能忽略传统媒体的力量。学校校报、宣传展板、电子显示屏等传统媒体,要及时将新媒体讨论热烈、关注度高的问题经梳理后在传统媒体中传播,将新媒体传播中有疑问、有困惑、有错误的问题及时作出专业、权威的回应,澄清误读,引导舆论;利用传统媒体的优势,解读现象本质,深度分析事件内涵,把更深刻、更具规律性的信息呈现给学生,切实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思政教育全媒体格局。

2.建设新型的思政教育工作队伍

(1)掌握新媒体技术,建立新媒体思维

高校从事思政教育工作的队伍基本是文科相关专业毕业,缺乏新媒体理论与技术知识。可以采取培训、学习以及引进人才等各种措施,提高思政教育工作队伍的媒介素养和运用新媒体技术的水平。

(2)建立一支队伍,深入学生的新媒体世界,获得意见领袖地位,说服并引导学生接受主流价值观

新媒体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任何人可以发表任何意见、观点。有些观点貌似正确,但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和煽动性,但却是大错特错的。而大学生受理论水平和生活阅历所限,不一定能够辨别真假,明白是非,很容易被人利用。因此,在新媒体平台上,必须要有政治觉悟高,理论水平扎实的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参与,他们与学生以平等的身份进行讨论,及时发现偏差,运用渊博的知识、清晰的逻辑和正确的观点,批判揭露错误,去伪存真,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树立新媒体思维,就要求思政教育工作者放下教师的身份,以平等的地位参与学生的新媒体体验;迅速回应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予以反馈和引导;变冗长、单调的表达为活泼、短小精悍的表达;学会用互动手段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服务;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无论语言表达还是议题选择都要贴近学生的需求。按照新媒体规律维护官方平台,学校官方微博、微信等,要在晚上、中午等学生上网集中的时段加强维护,并用丰富的信息形式和内容来吸引学生。

只有运用新媒体思维来运作新媒体,才能真正实现新媒体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推动作用,开创高校思政教育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顾栋栋.新媒体影响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2.

[2]韦路,丁方舟.论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研究转型[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报),2013(5).

新媒体教学建议篇9

关键词:多媒体;监控体系;教学质量;高校

中图分类号:C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12)01-0077-04

多媒体技术是当今信息技术领域发展最快、最活跃的技术,它利用计算机融合了文本、视频、图像、动画、声音、通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集静、动于一身。具有图文并茂、声乐具佳、人机交互的优点;随着快速发展的信息网络技术,多媒体教学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多媒体技术已成为高等学校教学手段现代化的重要方法,在高校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地位越来越重要,成为大学生大学教育过程中学生能力培养、接受理论知识、提高素质、实践技能提高的有力武器。它具有传统教学模式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使用多媒体教学是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必然之路,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特别是随着教学规模的扩大,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多媒体教学已成为进一步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应顺应时展,应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和其他手段,革新教学手段,从而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质量。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点与实践中存在的不足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1.扩大课堂教学容量、节省教学时间。多媒体教学课件在教师上课前已经准备好,不需再用大量的时间来写板书,能在单位时间内向学生传递更丰富的教学信息,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来传授更多的知识,提高学生在有限单位时间内所获取的信息量,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教学方式活泼多样、教学内容丰富。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可充分利用电子资源、随书光盘、inteRnet、市场化教学软件、教学素材库等资源,使教学参考资料丰富多样且完善。通过有效方式将动态视频、文字、录音、电影、录像、电视等教学资源实时引入课堂,实现现代先进的教学手段、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有机融合,对传动教学方式用语言文字无法表达的内容教学效果提高作用尤其突出。

3.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形象生动性强。多媒体课件将图、文、声、像及视频剪辑整合为一体,通过声、光、形、色、音等多种信息作用于学生,产生出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枯燥乏味的内容也可生动、有序、形象地展示在课堂上,学生的兴趣和感性认识提高了,对课堂所学的理解和保持加深,从而提高学生理解记忆课堂所学内容的质量。

4.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众所周知,高校教学中有些问题靠板书和讲解是无法表达清楚的,甚至言语难以表达,更难领悟。如能辅以多媒体手段,则可能让人产生茅塞顿开、画龙点睛的效果。所以多媒体技术的合理运用不但能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及效果,而且能给学生创造活泼的气氛和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多媒体教学的缺点

1.课件替代教师本末倒置。目前有些教师多媒体课堂教学课件以随书附带的教学光盘或自己制作的水平较低的课件为主,对其内容可能都不是很熟悉。将多媒体技术机械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之中,形成了现代化的“展示法”和“注入式”教学方法,失去了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意义。

2.缺乏交流和互动,限制学生思维。多媒体课件是已经在课前准备好“成品”,老师无法根据实际课堂气氛和学生反应进行灵活调整内容,学生走马观花式浏览,失去了教与学主动性、互动性、思考性、情感交流和和谐的气氛。因而对教学质量影响很大。

3.多媒体课件内容太过花哨,忽视教学目的。多媒体课件是辅助教师教学,为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为根本目的。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样式可以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但有些课件在次要内容上做主要文章,将重点放在色彩、图文、背景、动画、声音、界面、录像等组合在一起,不注重实际。学生对多彩的画面、优美的音乐印象深刻,其它却一无所获。

4.制作技术水平偏低,伪多媒体课件泛滥。教师对课件制作要求不是非常熟悉,素材收集不够,画面构图、文字、色彩、配音等方面处理不够恰当,字号选择不恰当,界面不协调等。通常是堆砌和罗列课本中的内容于多媒体课件当中,或者选定某个ppt模板,机械的插入诸如视频、文字、声音、动画、图片等多媒体内容,这实际上只是电子化对纸质教学内容替代,其效果可想而知。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很难适应现代教育教学形势的需要。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手段,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多媒体教学有优势,但利用不当会降低教学效果,甚至产生无效或负效的结果,近几年各校在多媒体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多媒体教学最应该强调的是有效利用,而不是形式上的利用。只有通过建设硬件资源,开发软件资源,提高多媒体应用水平,适时、适度、适当地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构建完善的多媒体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保障提高高校多媒体教学质量有效途径。

二、构建多媒体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一)高校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建立高等学校质量年度报告制度”是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对高等教育质量建设提出的要求。此举被普遍认为有两方面意义:一是促进高校信息公开;二是促进高校建立教育教学质量内部监控体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遵循教育和教学规律,根据既定的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与调控,使之达到最优化状态的组织、程序及方法的总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包含三个监控要素,即监控目标、监控组织、监控方式,主要规范监控什么、由谁监控、怎样监控,并构成一个有效的运行系统。

1.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学校在不断扩大办学自的形势下,加强学校内部自我约束、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保证就是要建立科学和规范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2.监控体系要能系统和全面地监控教学过程和教学管理运行,建立科学、规范的组织运行机制重点监控教学质量。这一体系主要包括:监控机构、督导体系、监控运行体系、信息反馈、整改与建设。

3.监控体系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应能合理进行评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状态进行评估,增强学生学习自觉性。能进行教学管理工作、教学单位的评估与指导,推进教学质量和水平提高。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工作、教学质量和水平提高。

4.监控体系可以获得并及时反馈教学工作的各环节的状态信息,判断教学质量,还可辅以其他评估手段对体系中不同成员进行激励。

(5)通过这一监控体系监督还可使高校多媒体教学质量提高,日常教学工作及其它教学事务管理更加严密、更加注重实际效率,进入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在当前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各个高校办学规模在迅速扩大,教学质量的保证和提高可以说直接关系到高校存亡,关系到教育改革目标的实现与否。因而建立和健全高校多媒体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有着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关系到高校生存与未来发展。

(二)多媒体质量监控体系监控机构建设

1.成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学校领导组,成员由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和成员组成,进而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部门之间的协调,加强学校对评管、评教和评学工作的领导。质量监控体系领导组职责体现在以下方面:对全校评管、评教、评学及专项评估工作的领导和组织;研究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中存在的问题,表彰教学质量先进单位督促后进,拟定整改意见并落实监督;对教学、管理及相关职能部门在监控体系中的工作关系协调处理;对影响教学质量的重大问题向学校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得当的合理建议。

2.教务处是高校教学监控和管理的职能部门,同时也是学校教学评估机构,在教学监控体系中担负很多重要职责。教务处在监控体系中的主要职责体现在以下方面:制定学校各项教学工作质量标准或规范;制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所需的各种评估方案、实施办法、评估体系、指标、文件;制定强有力的规章制度、管理文件,为保障多媒体教学的质量;进行教学质量检查及各项教学评估工作的组织实施;制定教学质量监控年度工作计划,提交年度工作总结;为校级督导员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工作提供服务;负责对基层教学单位教学质量监控及评估工作的检查、指导;向有关部门和教学单位提供教学质量调查意见反馈;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质量进行监控,监控和评估中一旦发现教学质量问题,实时整改并监督实施。

3.学生工作部门作为学生教育日常管理职能部门要积极配合、参与和有关学生的教学评估与质量检查工作,对教学质量监控的功能和作用的发挥和培养创新人才、素质提高有着重要作用:检查和发现多媒体质量监控体系运行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等问题,提出合理建议和施改进;通过召开座谈会了解学生的教学反馈信息,并向教务处及时通报情况;向有关部门和教学单位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质量效率评估情况;加强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

4.人事处是学校人事管理的职能部门,要积极参与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与教务处、学院等教学单位积极配合,在师资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制定长远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制定教师业务和考核规范;按照教师在质量监控体系中教师教学质量等级进行审查职称晋升;负责引进教师的岗位资格审查、教师教学质量等级认定、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信息;对不适合在教师岗位工作的人员提出重新安排意见和建议。

5.学院是高校教育教学基层单位,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质量,在质量监控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依据学校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指标体系,开展教学和监督工作,也可按照学校相关体系标准,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教学情况的体系及标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按照校级指标体系。自评本单位教学工作,监控学院教师教学质量、教学质量评价、教学质量等级确定;组织对学生学习效果、状态和其它相关方面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教风与学风的建议;对本单位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整改与建设措施;接受学校职能部门对教学工作的检查与指导。

各个多媒体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职能部门在教学监控和评价工作中要相互支持,通力合作。

(三)构建督导体系

建立教学督导体系,对教学质量实施有效监督。督导应由学术造诣深、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管理能力和敬业精神强、教育理论水平高、作风正派、办事公道、身体健康,在学校享有较高威望的退休或即将退休在职教授组成。

1.根据所在专家组的分工,深入课堂听课,并对听课对象作出综合等级评定和评语;

2.参加教务处组织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积极主动完成评估;

3.反馈督导体系参与学校和相关部门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获得的有用信息,提出改进教学工作意见、建议;

4.积极认真完成学校安排的其他教学质量监控工作。

(四)构建监控体系学校、学院级监控运行体系

1.多媒体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分为校级和院级运行。院级监控体系是基础,学院按要求认真开展教学状态和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估;校级监控体系对全校的多媒体教学状态和质量基本覆盖,合理监控和评估,并能确认院级监控评估结果。

2.质量监控包括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备课、答疑辅导等。同时对实践教学、毕业设计与论文加强监控。

3.学校定期检查和评估学院的教学工作状态,目的是掌握学院的教学质量、教学管理、教学基本建设。

4.学校要定期评估和检查教学单位及管理部门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及教学基地、师资、专业、建设等情况,找出问题原因,解决和整改。

(五)健全监控信息反馈体系

1.教务处要把各学院教学工作评估结果及时反馈到学院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各学院要把教师教学质量评定等级传达到教师本人。

2.教务处和督导组要接待教师和体系中有关人员的访问咨询,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对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工作又可以起到很好促进。

(六)改进与建设量监控体系

1.领导组要及时召开学校多媒体教学质量监控会议,研究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向有关职能和教学部门提出指导性建议或整改意见。

2.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根据多媒体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改进和建设情况。

3.根据领导组提出的意见,涉及的相关部门及时进行具体的整改措施和建设方案制定,并组织落实。

4.教务处要对各院和有关部门的整改和建设情况进行复评或验收。

三、结论

新媒体教学建议篇10

关键词:新媒体;派;参政议政;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D66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6)12-0060-02

派参政议政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派建设面临的新状况,需要加强派参政议政能力建设,这既是其自身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统战工作的需要,更是当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需要。参政议政能力长效机制建设既有助于派自身完善,同时可以更好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下履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共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一、构建派参政议政能力建设长效机制的必要性

(一)派参政议政经过了历史的形成和发展阶段

中国的派主要在抗日战争时期及解放战争时期成立,具有反帝爱国民主的传统和政治要求,是中国社会的进步力量。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构建派参政议政能力建设长效机制是统战工作的需要

统战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改革开放后的今天,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发生变化,出现了各种问题,我们应汲取以往统一战线的宝贵经验,凝聚智慧和力量解决问题。因而,需要统一战线支持派和无党派人士更好地履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更好地发挥政治参与、利益表达、社会整合、民主监督、维护稳定等方面的功能,促成更大的协同性,促进时代的发展。

(三)构建派参政议政能力建设长效机制是当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需要

当前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面临众多利益的重新划分。派要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发扬民主,广开言路,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各项工作提出意见、批评、建议,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参与到全面深化改革、建成小康社会中来。

二、通过新媒体渠道构建派参政议政能力建设长效机制

(一)通过新媒体构建派参政议政能力建设长效机制是顺势而为

网站、博客、微博、网络期刊、数字广播、户外数字电视等覆盖了我们的生活。这些新兴的媒体具有传播内容的广泛性和空间的开放性、传播速度的即时性与传播方式的交互性、传播观点的多元性与意见的群体性等特点。新媒体对派成员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语言特点、心理意识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给派的宣传思想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同志曾就宣传思想工作强调,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要顺应互联网发展大势,勇于创新、勇于变革,利用互联网特点和优势,推进理念、内容、手段、体制机制等全方位创新。”新华社推出的《四个全面》的动画mV歌曲、介绍“十三五”的外国人说唱形式的动画视频在网上赢得了高点击率。这体现了宣传形式转变的必然趋势,新的宣传形式利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拉近了与受众的距离。

随着传播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与受众心理及习惯的变化,我们需要尽快掌握舆论战场上的主动权,成为运用新媒体的行家。通过积极开展新媒体业务,创新表达形式,增强传播力,进一步构建派参政议政能力建设长效机制。在门户网站、论坛、即时沟通工具的基础上进一步使用微信、微博、oa办公系统、手机app,建立社群,培养用户黏度,以构建有效的派参政议政能力建设长效机制。

(二)通过新媒体增强派的政治认同,开展派的民主监督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通过新媒体强大的宣传普及能力,使派学习并认同历史。通过新媒体宣传参政党建设中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鼓舞人心的重大任务,促进科学发展,推动整体工作,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有效引导社会舆论、凝聚社会共识。积极宣传党政国策、法律法规,使统战思想得到继承和发展。可通过新媒体开展宣传教育,使派了解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发展史,增强政治认同。

通过新媒体开展民主监督,充分发挥派的界别优势,达到知情、监督、及时、透明。,多党监督,能够使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和活力,有助于“全面从严治党”的贯彻落实,及时消除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因素,为促进社会和谐发挥积极作用。

(三)通过新媒体开展理论研究,建设学习创新型派

1.通过新媒体开展党派理论研究,发展党派理论。开展“同心”理论与参政党建设研究、协商民主理论与实践研究。“同心”思想是对党的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的高度概括和新的发展――“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该理论从我国当前国情、政党关系、民主监督等方面分析了“同”与“不同”的辩证关系,认为“同中求异”,发扬民主;“异中求同”,搞好团结;相辅相成,和谐共容,才能更好地践行“同心”思想。

党派理论研究包括建设什么样的参政党、怎样建设参政党、怎样提高参政党素质、怎样发展与执政党关系等重大问题。派必须建设既与中共党建理论相通,又有自身特色的理论体系,这是多党合作发展的必然要求。派需要撰写理论教育的系统性教材,并通过新媒体推广、宣传、交流,使派具备较高的统战理论及政策水平。

2.通过新媒体建设学习创新型派。建设学习创新型派,需要提高党员知识素养、参与意识,建立网络学习系统。通过网络阅读、移动终端阅读学习和继承现有的理论知识,研究理论和内容的创新及工作形式和方法的创新。建设学习型组织应作为必修课,作为考核派领导干部晋升的标准。通过新媒体开展理论、实践交流,系统地开展学习,有效提高宣传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政治理论与形势政策的学习培训,使派成员具备把握和解读执政党的方针政策的素质和能力。

(四)通过新媒体便捷派知政参政议政,提升水平与效果

1.通过新媒体提高派“知政”水平,拓展“参政”渠道。发挥好派在政府任职的高层官员的力量,通过录制“微课”等,为党派成员授课,以提高党派成员的“知政”水平、提升参政议政能力。派中的专家学者、社会知名人士、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可以建立个人微信公众号、博客、微博,与广大网民直接交流,倾听民意,提升履职水平,在互动交流中,影响、带动和凝聚一批党员,增进思想共识。

通过新媒体对当前政策的广泛有效传播,使派“知政”,进而激发派的参政意识,从“知政”转向“参政”;鉴于新媒体良好的交互性,把自上而下的单向灌输转变为双向、多向的直接交流和互动;强化其履职意识,从“思想参政”转向“行动参政”。通过新媒体宣传、讨论、政务公开,拓宽派参政议政的渠道,提高派参政议政能力,从政党的界别优势参政议政向全方位参政议政转变。

2.通过新媒体便捷派参政议政,提升参政议政水平与效果。通过调研,集思广益,发挥派的智力优势,建立网络智库。通过网络问卷、网络视频直播等方式了解社情,从即兴型的参政议政向深入实际、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上的参政议政转变,从而更有效地为国家建言献策。合理使用网络会议开展领导集体讨论、决策,设立建言献策领导问政直通快车,为党派成员中的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专业人士提供更多与政府直接对话的机会。领导和普通派人士直接交流,做到达民情、知民意。

(五)通过新媒体对派工作、人物进行宣传表彰评比激励

通过新媒体对派杰出工作、人物进行宣传表彰评比激励,能形成良好的社会影响,激励更多的派人士参与到参政议政和监督工作中来,形成良性循环。外媒对中共民主化的了解评价也会因而大大增加与提高,消除个别的误解与隔阂以及国际上别有用心的个人与组织对中国政治的丑化,从而加大国际影响力与美誉度。

(六)加强新媒体培训学习,健全新媒体应用的管理制度

1.通过多种渠道开展新媒体的培训与学习。可将培训与学习作为绩效考核的一部分。加强培养熟悉派工作规律、精通计算机、擅长新兴媒体应用的队伍。进一步加强理论的学习研究,包括国家宪法法律、政体国体、中央和地方的大政方针、公共决策与公共政策、人类政治文明的相关知识等,以及提高和保证议案、提案质量的方法和程序等。

2.建立健全新媒体的信息和管理机制。完善信息机制;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监管机制,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尤其是信息的管理;建立网络舆情监测机制,对网络上出现的重大舆情及时发现,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在新时期我们要顺应时展的新趋势,积极有效地利用新兴媒体,构建派参政议政能力建设长效机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何元庆.对派加强参政议政能力建设的思考[J].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4):22-24.

[2]孔庆榕,傅金铎,陈剑安,肖承罡.“协调各种利益群体关系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华文出版社,2004.

[3]洪燕珍.运用新兴媒体加强派宣传思想工作的思考[eB/oL].(2013-07-26)[2016-07-21].http://fjng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