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22:46

节能减排管理篇1

第七条西部公司按照《节能法》等相关法律及其配套法规的要求,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管理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形成节能管理体系。

第八条西部公司节能管理实行统—领导。主要领导亲自抓,将节能减排工作作为重要事项纳入日常管理,并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明确相关部门责任和分工,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监督考核到位。

第九条成立西部公司节能减排领导小组,设立西部公司节能减排办公室,负责西部公司节能减排日常工作。西部公司节能减排办公室设在市场部,设立两名专职(或兼职)节能减排管理岗位。

西部公司节能减排办公室主要职责:在西部公司党委领导下,贯彻国家有关节能减排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贯彻落实西部公司节能减排管理的工作方针、政策和目标;负责西部公司节能减排工作的日常管理、综合协调;负责节能减排综合目标测定、分解,编制年度节能减排工作计划;组织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监督检查和年终考核评比,负责各单位的年度节能减排综合指标考核工作;制定和完善西部公司节能减排管理办法和评价考核办法;负责提出节能减排管理和节能减排技术培训计划,并组织落实;参加重点投资项目节能篇(章)的技术评估与审查工作,并进行监督落实。

第十条西部公司各单位要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管理机构或岗位。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并指派一名领导主管节能减排管理工作,明确节能减排管理岗位职责。设立两名专职(或兼职)节能减排岗位,其他相关部门应选派具有节能减排专业知识的人员兼职开展节能减排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西部公司相关部门的职责

(一)市场部负责汇总、编制西部公司节能减排中长期规划和节能指标的分解落实;负责能源消耗的汇总统计、上报和分析工作;负责组织限额以上投资项目节能减排篇(章)以及限额以上节能减排投资项目的评估、审查和报批;负责监督检查各单位节能减排工作的进展情况。

(二)财务部负责编制西部公司节能减排中长期规划和限额以上投资项目资金的编制和筹资情况。

(三)党委工作部负责西部公司节能减排对外宣传工作。

(四)生产技术部负责组织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和技术攻关;组织开展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交流活动;编写西部公司节能减排推广技术及节能减排设备目录;负责组织制定节能减排基础标准、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完善节能减排标准体系;负责节能减排科技成果的鉴定和评选。

(五)保障部负责主要耗能设备、节能新技术、节能减排设备的市场准入;负责组织节能减排投资项目、参加限额以上投资项目节能减排篇(章)的技术评估与审查工作,并监督落实;

(六)人力资源部会同节能减排办公室共同做好节能减排培训工作。

(七)经理办公室负责办公设备的节能减排工作,应重点加强对高耗能、高污染办公设备的管理,防止环境污染。

(八)安全环保部负责施工现场节能减排监督管理工作。

(九)各项目部设立节能减排专职(或兼职)管理岗,贯彻落实公司节能减排工作的方针、政策和目标,全面履行节能减排管理岗位责职。

××负责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节能减排管理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制定所在工区节能减排管理工作的中长期规划。

××负责制定所在工区年度节能减排工作计划,分解节能减排指标。

××负责制定和完善所在工区节能减排管理制度或实施细则;

××负责所在工区节能减排年度考核工作;

××负责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推广应用;

××根据公司节能减排工作规划、节能减排新技术推广计划和节能减排管理工作需要,协助公司做好节能减排培训工作;

第十二条各单位节能减排岗位职责

(一)贯彻上级有关节能减排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本单位有关节能减排管理的实施细则。

(二)负责编制本单位节能减排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制定或审查节能项目方案,经主管领导审定后上报公司节能减排办公室,经审批后组织实施。

(三)负责本单位节能减排工作的监督、检查、考核、评比和经验交流等。

(四)负责本单位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推广,组织或参与节能技术开发工作。

(五)测定本单位的能源消费定额。

(六)组织开展本单位的能源审计、能耗监察、节能监测和能量平衡测试工作。

(七)负责能源消耗的统计工作,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管理档案和台账;按月对本单位节能减排状况进行分析和总结,编制本单位能源利用状况分析报告,提出本单位节能减排工作的改进措施建议,监督本单位节能减排措施的实施。

(八)参与节能减排项目竣工验收、监督工作。(

(九)协同有关部门做好职工岗位培训,提高节能减排管理水平,组织开展节能减排宣传工作,增强员工节能减排意识。

第—章总则

第—条为加强节能减排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降本增效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建立节约型企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以下简称《节能法》)、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西部公司机关各部门、各项目部、钻井队、二线生产辅助单位(以下简称各单位)。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能源,是指原油、天然气、煤炭、电力、焦炭、煤气、热力、成品油、液化石油气。生物质能[i]和其他直接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

第四条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加强管理、强化全员节能意识,加快科技进步和技术改造,完善节能考核评价机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西部公司中长期和年度节能目标,确保企业持续高效发展。

第五条基本原则

(一)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的原则,以效率为本,突出节能减排工作的战略地位。

(二)坚持优化结构、多能互补的原则,依靠加强管理、结构调整、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实现节能工作的持续有效开展。

(三)坚持节能减排与降本增效相结合,源头控制与存量挖潜相结合,依法管理与政策激励相结合,突出重点与全面推进相结合。

(四)坚持节能减排与发展相互促进的原则,实现节能减排和发展双赢目标。

第六条主要任务:遵照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对能源生产和消费进行科学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优化能源结构和配置,减少能源消费全过程各个环节中的损失和浪费,更加科学、合理、高效地利用能源。

第三章节能管理

第十三条节能减排分析例会制度。西部公司建立节能减排例会制度,按季度召开节能减排分析会,对照年度节能减排工作目标计划,小结季节能减排工作的进展情况,分析查找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改进措施。

第十四条节能减排计划管理。西部公司节能减排办公室、机关各部门和各项目部、钻井队、二线生产辅助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及分工范围,根据华北局总体节能减排目标,结合西部公司具体情况提出节能减排中长期规划建议,编制年度节能减排计划,制定主要节能减排措施。

规划、计划建议的上报时间:各单位在规划期前1年的4月底前,将节能减排中长期规划建议报节能减排办公室;节能减排办公室在规划期前1年的6月底前,将各单位的节能减排中长期规划和建议汇总后,提交公司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并将正式规划报华北石油局节能减排委员会。

各单位在每年11月底前,将下年度节能减排工作计划和建议报节能减排办公室。

规划、计划的编制、审批和下达:节能减排办公室审核各单位的节能工作计划和建议,汇总、编制西部公司年度节能减排工作计划,并于每年12月底前,报华北石油局节能减排委员会批准后下发执行。

各单位根据公司节能减排办公室下达的中长期规划、年度节能减排计划,分解节能减排指标,结合本单位能源利用状况,制定本单位的具体实施计划和措施,上报节能减排办公室备案,并组织实施。

第十五条能源计量管理各单位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等有关法律、法规,合理配备能源计量器具和仪表,建立健全节能减排计量管理体系,完善各级节能减排计量台账和节能减排关键计量设备运行状况档案,努力提高能源计量管理工作水平。

第十六条能源统计管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西部公司有关能源消费统计报表制度的规定,公司及所属单位建立节能减排统计台账,定期开展能源消费统计、分析、核查工作,并将统计数据和分析报告按隶属关系按月上报。

第十七条各单位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企业实际工作需要开展能量平衡和能源审计等工作,摸清并分析现状,查找问题,挖掘潜力,提出切实可行的节能减排措施。

第十八条各单位要加强能源消耗成本管理,制定主要装置、和主要设备能耗定额或指标,实行生产经营全过程能源消耗成本管理。

第十九条各部门、各项目部、各单位要贯彻和执行国家、行业以及企业的相关节能减排标准,编制、完善节能减排设计标准和主要耗能设备能效标准,加快节能标准化进程,完善节能标准化体系。

第二十条各级单位和领导干部要提高节能减排意识,从自身做起、厉行节约,抓好采暖、空调、照明系统及办公设备节能减排,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发挥表率作用。办公区域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低于26℃,冬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高于20℃;减少电脑、复印机、打印机、饮水机等耗能设备的待机能耗;优先使用绿色节能照明灯具,办公区域尽量使用自然光,走廊、通道等照明要求较低的场所,安装自动控制开关。随手关闭水龙头,减少水流排放。

第二十一条各单位要有计划地组织开展节能减排宣传教育活动,充分运用《华北西部之声》、《华北油气信息》等报刊、报纸、黑板报和其他宣传工具,积极宣传节能减排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标准和节能减排科学知识,弘扬节能减排先进典型,曝光浪费行为,教育广大职工转变观念,提高节能减排意识。

第二十二条各单位要有计划地组织开展节能减排培训,使节能减排管理人员和用能设备操作人员熟悉国家的节能减排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标准及节能减排专业知识,推广节能减排降耗的好经验、好做法,提高节能减排管理和技术水平及实际操作能力。

用能设备操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和节能减排知识,重点耗能设备操作岗位实行持证上岗制度,未经节能减排教育、培训取得合格证的人员,不得上岗操作。

第二十三条各单位应加强多层次节能减排人才的开发和培训,有计划地培养节能减排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

第四章合理利用能源

第二十四条各单位应按照合理用能的原则,加强节能减排管理,制定并组织实施本单位的节能减排技术措施,在生产经营全过程中努力降低能源消费,防止和减少能源损失和浪费,提高能源应用效率、转换效率和输送效率;努力节约非生产用能。

第二十五条各单位应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合理化建议活动,对现有工艺和设备进行技术改进,优化操作,提高用能效率。

第五章节能技术进步

第二十六条西部公司积极开发、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努力推行节能减排技术进步。

第二十七条西部公司积极组织实施重大节能减排科研项目、节能减排示范工程;对行业内外节能减排新技术进行评价,引进、消化、吸收行业先进节能技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节能减排推广技术目录,组织节能减排技术交流,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

第二十八条各单位要加强节能减排技改项目管理,由节能减排管理人员负责汇总、优选和提出节能减排技改项目建议计划,报公司节能管理办公室;公司节能管理办公室会同生产、保障、财务部门审查节能减排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对重点节能减排技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监督、管理、检查,组织评价、考核、验收项目竣工后的节能减排效果。

第二十九条财务部每年要安排节能减排专项资金,保障部每年要有计划、分重点地组织实施节能减排技术更新改造,逐年淘汰高耗能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

第六章投资项目节能减排管理

第三十条投资项目在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申请报告中必须包括节能减排篇(章),凡无节能减排篇(章)的投资项目,公司节能减排办公室不予受理。

第三十一条公司节能减排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对投资项目的节能减排篇(章)应进行评估审查,并出具评估报告;对未进行节能减排评估审查或未通过节能减排评估审查的投资项目一律不得开工建设。

第三十二条节能减排篇(章)的编写、评估和审查都要本着合理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的原则,依据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进行。

第三十三条投资项目的节能减排篇(章)应包括投资项目应遵循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减排设计规范;投资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投资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投资项目设备、工艺的能耗水平及其用能产品的效率、能耗指标;节能减排措施和节能减排效果分析等内容。工艺和设备用能指标、公用工程、装置能耗,单位产品能耗、单位能耗指标要以国际先进能耗水平作为设计依据。(

第三十四条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设计,必须采用先进、成熟、合理用能的工艺和设备,必须有完整的设计能耗数据,禁止采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生产工艺和耗能设备。

第三十五条投资项目要严格执行“三同时”、“四到位”制度,即节能减排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企业要做到用能计划到位、节能目标到位、节能措施到位、节能管理制度到位。

第七章监督、检查与考核

第三十六条公司及所属单位定期检查用能情况、节能减排措施落实情况、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减排评估和审查情况、行业设计规范执行情况等,及时制止和处理浪费能源的违规、违法等行为。

第三十七条加强对节能减排管理的监督检查,对节能减排管理机构不健全、制度不落实、岗位责任不清、工作开展不力、节能减排指标不达标、能耗超过定额、浪费能源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要求其限期整改,对逾期仍不能达到要求的单位提交公司节能减排领导小组。

第三十八条西部公司建立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体系,将能耗指标作为各单位主要负责人经营业绩的重要考核内容,并与经济责任制考核直接挂钩,同时实行节能减排工作问责制。

第三十九条节能减排办公室每年组织相关部门对各单位的节能减排综合性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对评价考核结果未达标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并实行“一票否决”制,不得参与公司年终综合奖奖金分配。评价考核结果达标的单位,有权参加公司节能减排年度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评选活动(西部公司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评价考核办法另行下发)。

第四十条西部公司对具有下列情形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一)在节能减排管理方面措施落实到位,节能减排指标居于西部公司先进水平的单位。

(二)在节能减排降耗、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方面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

(三)积极参与节能减排的各项工作,献计献策,为节能减排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

第四十一条各单位要建立严格的节能减排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广大职工节能减排降耗工作的积极性。要将节能减排降耗的目标和责任落实班组和个人,提高全员节能减排意识

第八章附则

第四十二条各部门、各项目部、各单位应根据本办法,结合实际,制定本部门、本单位节能减排管理制度或实施细则。

第四十三条本办法由西部公司市场部(节能减排办公室)负责解释。

节能减排管理篇2

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近年来,能源紧张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企业能源消耗占了社会总能耗的绝大部分,企业提高能源管理水平,积极推行节能减排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强大推力,是社会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也是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必然要求。建立高效运行的能源管理体系,需要解决传统能源管理方式中“职责不清、结果不明、程序不规范”等问题。

1工厂能源管理着眼点

1.1完善能源管理体系,注重体系建设

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文件精神,完善节能管理体系和管理机制,健全节能管理网建立“工厂-车间-班组”三级能源管理网铬,建立严格的节能管理制度和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员工持续开展节能改善活动。

1.2加强能源计量管理

按能源管理要求提高计量器具配备率,完善能源计量网络,特别是三级计量完善工作,为能耗统计分析提供基础;建立能源消耗实时监控系统,全方位分析能耗状态。

1.3建立能源管理评价标准,注重目标管理,强化责任落实,重点耗能单位实行重点管理

按照国家能源管理标准和要求,从能源管理体系,能源基础管理,能耗管理,合理用能,现场管理,节能技术进步等六方面对工厂和车间进行诊断和评价。逐步提高工厂的能源管理水平。加大现场检?与考核力度,消除能源使用单位的浪费现象。特别是对重点用能单位,重点耗能设备进行重点监控。强化过程管理。

1.4注重节能管理与推进tpm相结合,提高设备综合效率

开展下tpm(全员生产性维修)活动,提高了设备综合效率,设备使用人员及生产管理人员在生产的过程中充分考虑提高设备负荷率,尽量减少设备空运转造成的能源浪费。

2节能减排项目探讨

为了达到最佳节能减排效果,按照《能源合理化利用法》(第5条)规定的六项工厂评价标准:(1)燃料的合理化利用。(2)加热、冷却和传热的合理化利用。(3)热量损耗的循环利用。(4)热量动力转换的合理化。(5)防止散热、传导中的热量损失,防止电阻等造成的电能损失。(6)电能转化成到动力、热量等的合理化。工厂筹建阶段,就可以通过对工厂生产工艺流程的整体分析,核算各个环节的热量需求、能量的品位、使用时段,充分调配相互利用生产过程中生产的冷量及热量。

如一般饮料灌装厂为例,可参考(表1)所列项目。

如下为具体节能减排项简单介绍。

2.1冰蓄冷(适用于一般工厂,特别是冷量需求大的工厂)

冰蓄冷实际上是对能源的一种储备,基本工作过程是:在用电低谷、电价较低时开始制冰,蓄存冷量;而在用电高峰、电价较高时停止制冰、同时依靠冰的融化来制冷,从而完成能源利用在时间上的转移,节省运行费用,降低运行成本。蓄冷技术已非常成熟,已无技术瓶颈问题的制约。不同类型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蓄冷系统。在中国,冰蓄冷技术已被学术界、行业和相关政府部门认定为节能技术,如2006年即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科技部认定为节能技术,并列入《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

冰蓄冷系统前期一次性投资较一般中央空调系统高,但由于其可以有效利用谷电相对较低的电价,运行费用低这一特点,冰蓄冷系统的投资回报周期都非常短。一般来说,如果在新建工厂使用冰蓄冷系统,投资回报周期一般在2年。如果旧厂通过现有设备改造用于冰蓄冷系统,投资回报周期一般在4年,如果旧厂新引进冰蓄冷系统,投资回报周期一般为5年。

2.2热量回收利用(适用于生物燃料发电厂)

将锅炉150℃烟气余热回收利用。回收方式:在锅炉烟道处布置高效气-气热交换器,将150℃的烟气降到100℃左右排放,回收热量加热空气,利用热风烘干生物燃料(树皮、蔗渣混合物),降低燃料含水率,减少水蒸气汽化潜热的损失,同时降低锅炉排烟温度,提高锅炉热效率,实施后既能节约燃料消耗,降低生产成本,又能减轻环境污染,节能环保一举两得。

在烘干装置底部热风室布置高效气-气热交换器,锅炉排放的160℃烟气经过热交换器后,降温至100℃。30℃的常温空气经过换热器后升温至90℃左右,进入烘干装置,物料经投料口进入烘干装置,炉排缓慢移动,物料随之进入烘干腔体内,通过物料隔板控制物料的高度,鼓风机启动,烘干装置热风入口风阀打开,热风鼓入烘干装置热风室,通过对流的形式直接烘干物料,换热后暖风经过物料后进入排风室,暖风经出风口由引风机引致第一级除尘系统―旋风除尘器,再经过第二级除尘系统―水膜除尘器,经过2道除尘,暖风再经过水滤除尘后排放至大气,经过3道除尘工艺后可实现无尘排放。

节能减排管理篇3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制

冶金企业要成立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通过节能减排管理体系和机构的完善来明确岗位的任务和责任,为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同时,需将企业的节能减排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车间、班组,逐级考核,加强监督,强化节能减排目标管理。

二、建立能源计量化的统计管理制度

冶金企业要配备齐全的能源计量仪器仪表,积极推进计算机模式的计量数据管理,加强和完善大宗原燃料和各种能源介质的统计基础工作,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以及计量化的能源统计管理制度。

三、加大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的投入

冶金企业每年都应安排一定数额资金用于节能减排技术改造。要加大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并淘汰高耗能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大力调整企业产品、工艺和能源消费结构,把节能降耗技术改造作为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根本措施来抓,促进企业生产工艺的优化和产品结构的升级,实现技术节能和结构节能。

四、建立严格的节能减排激励机制

冶金企业要建立稳定、有效、积极的节能减排评价体系和奖惩制度,安排适当的节能减排奖金,对节能减排发明创造、节能挖潜革新等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集体或个人给予一定奖励,对浪费能源者给予惩罚。同时将节能减排目标的完成情况纳入员工的绩效考核,节奖超罚。以此形成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也更能调动员工节能减排的积极性。

五、加强节能减排的宣传与培训

节能减排管理篇4

项目节能减排管理指的是通过有效的管理减少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能源浪费和降低污染物、噪声的排放。

一、项目节能减排的主要管理内容

1.能源消耗。能源消耗量指实际消耗的各种能源,包括工程承包合同范围施工生产、辅助生产、附属生产消耗和现场办公消耗的能源,不包括用于生活目的所消耗的能源。

2.耗能工质。耗能工质是指间接消耗能源的工作物质。即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需要消耗某些工作物质,而生产这些工作物质需要消耗一定数量能源,利用这些工作物质就等于间接地消耗能源。

3.材料。钢材、水泥、木材、商品混凝土等。

4.减排管理内容。废水、废气、噪声、建筑垃圾的排放管理

二、节能减排组织及要求

1.建筑施工企业应编制开展节能减排活动的管理制度;制定年度节能减排目标和指标,并分解到工程各项目经理部。

2.工程项目部施工组织设计应有节能减排专题章节,或针对工程项目特点,编制工地节能减排专项方案并组织实施。

3.成立以项目经理为主要负责人的工地节能减排活动领导小组,有工地节能控制责任制,制定节能减排型工地的管理人员名单。

4.工程项目应设立节能降耗目标:

①万元产值电量控制指标基本值为108千瓦时;

②万元产值水量控制指标基本值为12立方米;

③单位建筑面积损耗的其他能源不超过定额规定,并逐年按比例递减。

5.建立分级节能降耗组织管理机构与节能降耗责任制;制定工程项目节能降耗目标阶段预审和预评的规定。

6.工程项目施工入口处,设立节能减排型工地标牌,提示创建节能减排型工地的责任人、目标、能源资源分解指标、主要措施的内容,生活区及施工现场内在显著位置设置节能用水、用电的方法。

三、节能减排现场管理措施

1.严格执行国家行业、地方关于禁止与限制落实淘汰技术、工艺、产品的现行有关规定;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产品。

2.安全生产、工程质量、文明施工符合国家行业、地方标准规范规定,工程项目按图施工,落实建筑节能要求,无不良记录。

3.工程项目建立分区域能源、资源消耗原始记录和月度台账,对指标体系各项指标值的真实性负责;工程项目应有从开工到竣工全过程节能降耗数据分析报告。

四、项目环境保护管理

1.项目环境管理方案、计划。各项目于工程开工前在评价重要环境因素的基础上编制本项目的环境管理方案、计划。同时负责、组织落实,经批准的项目环境管理方案、计划。

项目环境管理计划的内容主要包括:

①环境因素识别与重要环境因素的确立;

②环境目标和指标;

③组织机构及重要环境管理岗位的设置;

④重要环境岗位职责描述;

⑤针对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措施;

⑥应急准备与响应方案;

⑦监视与测量。

2.项目环境管理控制目标。项目环境管理目标必须根据国家和地方环境管理要求并结合环境管理目标以及项目在区域周围的环境要求而确定。确保施工现场场界噪声达标,项目办公室前院内汽车禁止长鸣笛,办公室内人员大声喧哗。减少和控制施工现场粉尘排放,要求施工现场设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保证污水排放达标。建筑垃圾废弃物实行分类管理,可回收废物及时回收。杜绝物料灰土遗洒,节能降耗水电油料消耗,项目经理要求制定“用水、用电管理办法”和提出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制定预案或管理办法。

五、项目环境监测管理

节能减排管理篇5

国务院同意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一、充分认识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

当前,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去年以来,全国上下加强了节能减排工作,国务院了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制定了促进节能减排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相继做出了工作部署,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去年全国没有实现年初确定的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目标,加大了“*”后四年节能减排工作的难度。更为严峻的是,今年一季度,工业特别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过快,占全国工业能耗和二氧化硫排放近70%的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油加工、化工等六大行业增长20.6%,同比加快6.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各方面工作仍存在认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措施不配套、政策不完善、投入不落实、协调不得力等问题。这种状况如不及时扭转,不仅今年节能减排工作难以取得明显进展,“*”节能减排的总体目标也将难以实现。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时,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备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是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

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节能减排的决策和部署上来。要把节能减排任务完成情况作为检验科学发展观是否落实的重要标准,作为检验经济发展是否“好”的重要标准,正确处理经济增长速度与节能减排的关系,真正把节能减排作为硬任务,使经济增长建立在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要采取果断措施,集中力量,迎难而上,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力争通过今明两年的努力,实现节能减排任务完成进度与“*”规划实施进度保持同步,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二、狠抓节能减排责任落实和执法监管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各级人民政府要充分认识到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是强化政府责任的指标,实现这个目标是政府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必须通过合理配置公共资源,有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确保实现。当务之急,是要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强有力的工作格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节能减排负总责,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要在科学测算的基础上,把节能减排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逐级分解到各市(地)、县和重点企业。要强化政策措施的执行力,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进展情况的考核和监督,国务院有关部门定期公布各地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进行统一考核。要把节能减排作为当前宏观调控重点,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过快增长,坚决压缩城市形象工程和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规模,切实保证节能减排、保障民生等工作所需资金投入。要把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要加大执法和处罚力度,公开严肃查处一批严重违反国家节能管理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典型案件,依法追究有关人员和领导者的责任,起到警醒教育作用,形成强大声势。省级人民政府每年要向国务院报告节能减排目标责任的履行情况。国务院每年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节能减排的进展情况,在“*”期末报告五年两个指标的总体完成情况。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每年也要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报告节能减排工作,自觉接受监督。

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企业必须严格遵守节能和环保法律法规及标准,落实目标责任,强化管理措施,自觉节能减排。对重点用能单位加强经常监督,凡与政府有关部门签订节能减排目标责任书的企业,必须确保完成目标;对没有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的企业,强制实行能源审计和清洁生产审核。坚持“谁污染、谁治理”,对未按规定建设和运行污染减排设施的企业和单位,公开通报,限期整改,对恶意排污的行为实行重罚,追究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同时,要加强机关单位、公民等各类社会主体的责任,促使公民自觉履行节能和环保义务,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的节能减排工作格局。

三、建立强有力的节能减排领导协调机制

为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领导,国务院成立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的主要任务是,部署节能减排工作,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发展改革委,负责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其中有关污染减排方面的工作由环保总局负责。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也要切实加强对本地区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领导。

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密切协调配合,尽快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和落实意见。各省级人民政府要立即部署本地区推进节能减排的工作,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分工和进度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和中央企业要在*年6月30日前,提出本地区、本部门和本企业贯彻落实的具体方案报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后报国务院。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重大情况及时向国务院报告。

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一、进一步明确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

(一)主要目标。到2010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由*年的1.22吨标准煤下降到1吨标准煤以下,降低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到2010年,二氧化硫排放量由*年的2549万吨减少到2295万吨,化学需氧量(CoD)由1414万吨减少到1273万吨;全国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以上。

(二)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控制增量、调整存量,依靠科技、加大投入,健全法制、完善政策,落实责任、强化监管,加强宣传、提高意识,突出重点、强力推进,动员全社会力量,扎实做好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工作,确保实现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控制增量,调整和优化结构

(三)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严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提高节能环保市场准入门槛。抓紧建立新开工项目管理的部门联动机制和项目审批问责制,严格执行项目开工建设“六项必要条件”(必须符合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标准、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程序、用地预审、环境影响评价审批、节能评估审查以及信贷、安全和城市规划等规定和要求)。实行新开工项目报告和公开制度。建立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上项目与地方节能减排指标完成进度挂钩、与淘汰落后产能相结合的机制。落实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的各项政策。继续运用调整出口退税、加征出口关税、削减出口配额、将部分产品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等措施,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加大差别电价实施力度,提高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差别电价标准。组织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专项检查,清理和纠正各地在电价、地价、税费等方面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优惠政策。

(四)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大淘汰电力、钢铁、建材、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焦炭、煤炭、平板玻璃等行业落后产能的力度。“*”期间实现节能1.18亿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硫240万吨;今年实现节能315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硫40万吨。加大造纸、酒精、味精、柠檬酸等行业落后生产能力淘汰力度,“*”期间实现减排化学需氧量(CoD)138万吨,今年实现减排CoD62万吨(详见附表)。制订淘汰落后产能分地区、分年度的具体工作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对不按期淘汰的企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依法予以关停,有关部门依法吊销生产许可证和排污许可证并予以公布,电力供应企业依法停止供电。对没有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地区,严格控制国家安排投资的项目,实行项目“区域限批”。国务院有关部门每年向社会公告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名单和各地执行情况。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有条件的地方要安排资金支持淘汰落后产能,中央财政通过增加转移支付,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给予适当补助和奖励。

(五)完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进一步落实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鼓励发展低能耗、低污染的先进生产能力。根据不同行业情况,适当提高建设项目在土地、环保、节能、技术、安全等方面的准入标准。尽快修订颁布《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外商投资节能环保领域,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外资项目,促进外商投资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提高加工贸易准入门槛,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六)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抓紧制订出台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推进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水电、沼气、生物质能利用以及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的科研、开发和建设,加强资源调查评价。稳步发展替代能源,制订发展替代能源中长期规划,组织实施生物燃料乙醇及车用乙醇汽油发展专项规划,启动非粮生物燃料乙醇试点项目。实施生物化工、生物质能固体成型燃料等一批具有突破性带动作用的示范项目。抓紧开展生物柴油基础性研究和前期准备工作。推进煤炭直接和间接液化、煤基醇醚和烯烃代油大型台套示范工程和技术储备。大力推进煤炭洗选加工等清洁高效利用。

(七)促进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抓紧制定实施配套政策措施,分解落实任务,完善组织协调机制。着力做强高技术产业,落实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完善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提高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水平。

三、加大投入,全面实施重点工程

(八)加快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着力抓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期间形成2.4亿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今年形成5000万吨标准煤节能能力,重点是:实施钢铁、有色、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余热余压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以及工业锅炉(窑炉)改造项目共745个;加快核准建设和改造采暖供热为主的热电联产和工业热电联产机组1630万千瓦;组织实施低能耗、绿色建筑示范项目30个,推动北方采暖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1.5亿平方米,开展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运行管理与改造示范,启动200个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规模化应用示范推广项目;推广高效照明产品5000万支,中央国家机关率先更换节能灯。

(九)加快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期间新增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4500万吨、再生水日利用能力680万吨,形成CoD削减能力300万吨;今年设市城市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1200万吨,再生水日利用能力100万吨,形成CoD削减能力60万吨。加大工业废水治理力度,“*”形成CoD削减能力140万吨。加快城市污水处理配套管网建设和改造。严格饮用水水源保护,加大污染防治力度。

(十)推动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期间投运脱硫机组3.55亿千瓦。其中,新建燃煤电厂同步投运脱硫机组1.88亿千瓦;现有燃煤电厂投运脱硫机组1.67亿千瓦,形成削减二氧化硫能力590万吨。今年现有燃煤电厂投运脱硫设施3500万千瓦,形成削减二氧化硫能力123万吨。

(十一)多渠道筹措节能减排资金。十大重点节能工程所需资金主要靠企业自筹、金融机构贷款和社会资金投入,各级人民政府安排必要的引导资金予以支持。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的责任主体是地方政府,在实行城市污水处理费最低收费标准的前提下,国家对重点建设项目给予必要的支持。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促使企业承担污染治理责任,各级人民政府对重点流域内的工业废水治理项目给予必要的支持。

四、创新模式,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十二)深化循环经济试点。认真总结循环经济第一批试点经验,启动第二批试点,支持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深入推进浙江、青岛等地废旧家电回收处理试点。继续推进汽车零部件和机械设备再制造试点。推动重点矿山和矿业城市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组织编制钢铁、有色、煤炭、电力、化工、建材、制糖等重点行业循环经济推进计划。加快制订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十三)实施水资源节约利用。加快实施重点行业节水改造及矿井水利用重点项目。“*”期间实现重点行业节水31亿立方米,新增海水淡化能力90万立方米/日,新增矿井水利用量26亿立方米;今年实现重点行业节水10亿立方米,新增海水淡化能力7万立方米/日,新增矿井水利用量5亿立方米。在城市强制推广使用节水器具。

(十四)推进资源综合利用。落实《“*”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推进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煤层气、煤矸石、大宗工业废弃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期间建设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2000万千瓦,今年开工建设500万千瓦。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加强资源综合利用认定。推动新型墙体材料和利废建材产业化示范。修订新型墙体材料目录和专项基金管理办法。推进第二批城市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确保*年底前256个城市完成“禁实”目标。

(十五)促进垃圾资源化利用。县级以上城市(含县城)要建立健全垃圾收集系统,全面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建设,充分回收垃圾中的废旧资源,鼓励垃圾焚烧发电和供热、填埋气体发电,积极推进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十六)全面推进清洁生产。组织编制《工业清洁生产审核指南编制通则》,制订和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加大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力度。合理使用农药、肥料,减少农村面源污染。

五、依靠科技,加快技术开发和推广

(十七)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等科技专项计划中,安排一批节能减排重大技术项目,攻克一批节能减排关键和共性技术。加快节能减排技术支撑平台建设,组建一批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化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转化的政策环境,加强资源环境高技术领域创新团队和研发基地建设,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

(十八)加快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示范和推广。实施一批节能减排重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及重大技术装备产业化示范项目和循环经济高技术产业化重大专项。落实节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在钢铁、有色、煤炭、电力、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纺织、造纸、建筑等重点行业,推广一批潜力大、应用面广的重大节能减排技术。加强节电、节油农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设备及农业节水、节肥、节药技术推广。鼓励企业加大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十九)加快建立节能技术服务体系。制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节能服务产业的指导意见》,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培育节能服务市场,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重点支持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为企业以及党政机关办公楼、公共设施和学校实施节能改造提供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一条龙服务。

(二十)推进环保产业健康发展。制订出台《加快环保产业发展的意见》,积极推进环境服务产业发展,研究提出推进污染治理市场化的政策措施,鼓励排污单位委托专业化公司承担污染治理或设施运营。

(二十一)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广泛开展节能减排国际科技合作,与有关国际组织和国家建立节能环保合作机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拓宽节能环保国际合作的领域和范围。

六、强化责任,加强节能减排管理

(二十二)建立政府节能减排工作问责制。将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有关部门要抓紧制订具体的评价考核实施办法。

(二十三)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对全部耗能单位和污染源进行调查摸底。建立健全涵盖全社会的能源生产、流通、消费、区域间流入流出及利用效率的统计指标体系和调查体系,实施全国和地区单位GDp能耗指标季度核算制度。建立并完善年耗能万吨标准煤以上企业能耗统计数据网上直报系统。加强能源统计巡查,对能源统计数据进行监测。制订并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统计和监测办法,改进统计方法,完善统计和监测制度。建立并完善污染物排放数据网上直报系统和减排措施调度制度,对国家监控重点污染源实施联网在线自动监控,构建污染物排放三级立体监测体系,向社会公告重点监控企业年度污染物排放数据。继续做好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和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指标公报工作。

(二十四)建立健全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快建立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组织编制《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指南》,加强对地方开展“能评”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把总量指标作为环评审批的前置性条件。上收部分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环评审批权限。对超过总量指标、重点项目未达到目标责任要求的地区,暂停环评审批新增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强化环评审批向上级备案制度和向社会公布制度。加强“三同时”管理,严把项目验收关。对建设项目未经验收擅自投运、久拖不验、超期试生产等违法行为,严格依法进行处罚。

(二十五)强化重点企业节能减排管理。“*”期间全国千家重点耗能企业实现节能1亿吨标准煤,今年实现节能2000万吨标准煤。加强对重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检查和指导,进一步落实目标责任,完善节能减排计量和统计,组织开展节能减排设备检测,编制节能减排规划。重点耗能企业建立能源管理师制度。实行重点耗能企业能源审计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及公告制度,对未完成节能目标责任任务的企业,强制实行能源审计。今年要启动重点企业与国际国内同行业能耗先进水平对标活动,推动企业加大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力度,提高节能管理水平。中央企业全面推进创建资源节约型企业活动,推广典型经验和做法。

(二十六)加强节能环保发电调度和电力需求侧管理。制定并尽快实施有利于节能减排的发电调度办法,优先安排清洁、高效机组和资源综合利用发电,限制能耗高、污染重的低效机组发电。今年上半年启动试点,取得成效后向全国推广,力争节能2000万吨标准煤,“*”期间形成60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研究推行发电权交易,逐年削减小火电机组发电上网小时数,实行按边际成本上网竞价。抓紧制定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规范有序用电,开展能效电厂试点,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建立长效机制。

(二十七)严格建筑节能管理。大力推广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强化新建建筑执行能耗限额标准全过程监督管理,实施建筑能效专项测评,对达不到标准的建筑,不得办理开工和竣工验收备案手续,不准销售使用;从*年起,所有新建商品房销售时在买卖合同等文件中要载明耗能量、节能措施等信息。建立并完善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运行监管体系。深化供热体制改革,实行供热计量收费。今年着力抓好新建建筑施工阶段执行能耗限额标准的监管工作,北方地区地级以上城市完成采暖费补贴“暗补”变“明补”改革,在25个示范省市建立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能耗定额制度,实现节能1250万吨标准煤。

(二十八)强化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管理。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加快城市快速公交和轨道交通建设。控制高耗油、高污染机动车发展,严格执行乘用车、轻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建立汽车产品燃料消耗量申报和公示制度;严格实施国家第三阶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和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有条件的地方要适当提高排放标准,继续实行财政补贴政策,加快老旧汽车报废更新。公布实施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推进替代能源汽车产业化。运用先进科技手段提高运输组织管理水平,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和有效衔接。

(二十九)加大实施能效标识和节能节水产品认证管理力度。加快实施强制性能效标识制度,扩大能效标识应用范围,今年《实行能效标识产品目录(第三批)》。加强对能效标识的监督管理,强化社会监督、举报和投诉处理机制,开展专项市场监督检查和抽查,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推动节能、节水和环境标志产品认证,规范认证行为,扩展认证范围,在家用电器、照明等产品领域建立有效的国际协调互认制度。

(三十)加强节能环保管理能力建设。建立健全节能监管监察体制,整合现有资源,加快建立地方各级节能监察中心,抓紧组建国家节能中心。建立健全国家监察、地方监管、单位负责的污染减排监管体制。积极研究完善环保管理体制机制问题。加快各级环境监测和监察机构标准化、信息化体系建设。扩大国家重点监控污染企业实行环境监督员制度试点。加强节能监察、节能技术服务中心及环境监测站、环保监察机构、城市排水监测站的条件建设,适时更新监测设备和仪器,开展人员培训。加强节能减排统计能力建设,充实统计力量,适当加大投入。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学会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作用。

七、健全法制,加大监督检查执法力度

(三十一)健全法律法规。加快完善节能减排法律法规体系,提高处罚标准,切实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积极推动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的制定及修订工作。加快民用建筑节能、废旧家用电器回收处理管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环保设施运营监督管理、排污许可、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城市排水和污水管理、电网调度管理等方面行政法规的制定及修订工作。抓紧完成节能监察管理、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节约用电管理、二氧化硫排污交易管理等方面行政规章的制定及修订工作。积极开展节约用水、废旧轮胎回收利用、包装物回收利用和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等方面立法准备工作。

(三十二)完善节能和环保标准。研究制订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各地区抓紧研究制订本地区主要耗能产品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限额标准。今年要组织制订粗钢、水泥、烧碱、火电、铝等22项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包括高耗电产品电耗限额标准)以及轻型商用车等5项交通工具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制(修)订36项节水、节材、废弃产品回收与再利用等标准。组织制(修)订电力变压器、静电复印机、变频空调、商用冰柜、家用电冰箱等终端用能产品(设备)能效标准。制订重点耗能企业节能标准体系编制通则,指导和规范企业节能工作。

(三十三)加强烟气脱硫设施运行监管。燃煤电厂必须安装在线自动监控装置,建立脱硫设施运行台帐,加强设施日常运行监管。*年底前,所有燃煤脱硫机组要与省级电网公司完成在线自动监控系统联网。对未按规定和要求运行脱硫设施的电厂要扣减脱硫电价,加大执法监管和处罚力度,并向社会公布。完善烟气脱硫技术规范,开展烟气脱硫工程后评估。组织开展烟气脱硫特许经营试点。

(三十四)强化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管理和监督。实行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评估制度,将评估结果作为核拨污水处理费的重要依据。对列入国家重点环境监控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情况及污染物排放信息实行向环保、建设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季报制度,限期安装在线自动监控系统,并与环保和建设部门联网。对未按规定和要求运行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设施的城市公开通报,限期整改。对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不落实收费政策、污水处理厂建成后一年内实际处理水量达不到设计能力60%的,以及已建成污水处理设施但无故不运行的地区,暂缓审批该地区项目环评,暂缓下达有关项目的国家建设资金。

(三十五)严格节能减排执法监督检查。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每年都要组织开展节能减排专项检查和监察行动,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和污染源的日常监督检查,对违反节能环保法律法规的单位公开曝光,依法查处,对重点案件挂牌督办。强化上市公司节能环保核查工作。开设节能环保违法行为和事件举报电话和网站,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监督作用。建立节能环保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对行政不作为、执法不力、徇私枉法、权钱交易等行为,依法追究有关主管部门和执法机构负责人的责任。

八、完善政策,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

(三十六)积极稳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理顺煤炭价格成本构成机制。推进成品油、天然气价格改革。完善电力峰谷分时电价办法,降低小火电价格,实施有利于烟气脱硫的电价政策。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以及利用余热余压、煤矸石和城市垃圾发电,实行相应的电价政策。合理调整各类用水价格,加快推行阶梯式水价、超计划超定额用水加价制度,对国家产业政策明确的限制类、淘汰类高耗水企业实施惩罚性水价,制定支持再生水、海水淡化水、微咸水、矿井水、雨水开发利用的价格政策,加大水资源费征收力度。按照补偿治理成本原则,提高排污单位排污费征收标准,将二氧化硫排污费由目前的每公斤0.63元分三年提高到每公斤1.26元;各地根据实际情况提高CoD排污费标准,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后实施。加强排污费征收管理,杜绝“协议收费”和“定额收费”。全面开征城市污水处理费并提高收费标准,吨水平均收费标准原则上不低于0.8元。提高垃圾处理收费标准,改进征收方式。

(三十七)完善促进节能减排的财政政策。各级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资金,采用补助、奖励等方式,支持节能减排重点工程、高效节能产品和节能新机制推广、节能管理能力建设及污染减排监管体系建设等。进一步加大财政基本建设投资向节能环保项目的倾斜力度。健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进和完善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开展跨流域生态补偿试点工作。继续加强和改进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和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收管理。研究建立高能耗农业机械和渔船更新报废经济补偿制度。

(三十八)制定和完善鼓励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抓紧制定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和环保产品(设备、技术)目录及相应税收优惠政策。实行节能环保项目减免企业所得税及节能环保专用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政策。对节能减排设备投资给予增值税进项税抵扣。完善对废旧物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增值税优惠政策;对企业综合利用资源,生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产品取得的收入,在计征企业所得税时实行减计收入的政策。实施鼓励节能环保型车船、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税收优惠政策。抓紧出台资源税改革方案,改进计征方式,提高税负水平。适时出台燃油税。研究开征环境税。研究促进新能源发展的税收政策。实行鼓励先进节能环保技术设备进口的税收优惠政策。

(三十九)加强节能环保领域金融服务。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的信贷支持,优先为符合条件的节能减排项目、循环经济项目提供直接融资服务。研究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优惠贷款安排中进一步突出对节能减排项目的支持。环保部门与金融部门建立环境信息通报制度,将企业环境违法信息纳入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系统。

九、加强宣传,提高全民节约意识

(四十)将节能减排宣传纳入重大主题宣传活动。每年制订节能减排宣传方案,主要新闻媒体在重要版面、重要时段进行系列报道,刊播节能减排公益性广告,广泛宣传节能减排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国家采取的政策措施,宣传节能减排取得的阶段性成效,大力弘扬“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提高全社会的节约环保意识。加强对外宣传,让国际社会了解中国在节能降耗、污染减排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采取的重大举措及取得的成效,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氛围。

(四十一)广泛深入持久开展节能减排宣传。组织好每年一度的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及世界环境日、地球日、水日宣传活动。组织企事业单位、机关、学校、社区等开展经常性的节能环保宣传,广泛开展节能环保科普宣传活动,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观念渗透在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中,从小培养儿童的节约和环保意识。选择若干节能先进企业、机关、商厦、社区等,作为节能宣传教育基地,面向全社会开放。

(四十二)表彰奖励一批节能减排先进单位和个人。各级人民政府对在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组织媒体宣传节能先进典型,揭露和曝光浪费能源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的反面典型。

十、政府带头,发挥节能表率作用

(四十三)政府机构率先垂范。建设崇尚节约、厉行节约、合理消费的机关文化。建立科学的政府机构节能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制度,制订并实施政府机构能耗定额标准,积极推进能源计量和监测,实施能耗公布制度,实行节奖超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系统,制订和实施适应本系统特点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方案。

节能减排管理篇6

1.1对开展节能管理意义缺乏足够认识

(1)是“节约能耗,降低办学成本”节约举措。高校餐厅、锅炉房设施种类多、能耗总量大、人均能耗高、节约潜力巨大。基于2010年我校能耗统计结果测算:我校用水总量400.87吨,是全国人均生活用水量1.95倍。到2015年,高校水耗生均降低15%,按在校生15000测算,我校每年节水近4.35吨,相对于一个三口之家全年的生活用水总量。根据统计数据推算,如果我校餐厅、锅炉房都采取行之有效水电节能措施,每年节约水电约资金可达20多万元。这些数据足以说明我校校开展餐厅、锅炉房节能管理的重要意义。

(2)是“量在节约,质在育人”教育举措。目前我校在校生达15000人,他们知识性强,思维活跃、敏捷,对科学发展的理念、勤俭节约的文明行为接受最快。更重要的是,高校大学生是传播节能减排意识的重要载体,是传播节能理念,掀起民间与社会节能热潮的强大力量。我校每年毕业生4000多人,这些毕业生毕业后走入千家万户,走向全社会的每一工作岗位、每一角落,他们能像绿色的种子一样播撒在祖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成为节能环保理念宣传的主要载体与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骨干力量。在高校中开展节能管理工作,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举!

(3)是全社会开展“绿色家园,低碳生活”创建活动的示范与引领举措。节能减排、建设“绿色大学”是高等学校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载体,是时代赋予的使命与责任。高校通过开展餐厅、锅炉房等后勤领域节能管理等活动,带头做到了降低能耗,减少了水、煤、电、气、地、材等资源的使用与消耗,极大地减少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排放量,有力促进了社会环保和节能减排工作,与政府提出的创建“低碳社会”、推行“低碳经济”目标相辅相成,为创造碧海蓝天、清新怡人生态环境、为改善人类生活环境与居住条件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与引领作用。

1.2缺乏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经济学上有“公地悲剧”理论:即公地是公共的,随都可以拥有使用,收益是自己的、问题是大家的,只要可以实现自己的利益,公共资源浪费与否无人关心。目前大多数高校水电管理,由于制度缺失,使得资源浪费严重,导致“公地悲剧”理论在校园所演绎出的浪费现象比比皆是。如餐厅不关水龙头、水龙头不拧紧;锅炉房浴室无人洗浴时水仍长流;绿化浇水长时间“涌灌”到水漫金山;地下管网渗漏不闻不问或束手无策;水管破裂见者不报、置若罔闻;办公室人员下班不关电脑、显示器与打印机;白天光线充足仍然电灯开放;学生宿舍楼内“人去灯明、细水长流”;路灯不在规定时间内开启以及施工用水电大肆浪费等等。造成这些浪费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制度缺乏,缺少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岗位职责不明晰;计量、统计、分析工作不细致、不及时;检查、指导、监督、考核、奖惩机制不落实;用水用电成本未与部门或个人的利益挂钩;维修人员、经费、材料落实不力,程序复杂、相互扯皮、效率低下。既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又带来了很坏的影响。

1.3缺乏新技术、新产品节能改造

餐厅、锅炉房管理要取得更大成效,除了建立科学管理制度、增强管理人员责任心、实行精细化管理之外,还需要适时地引入节能新技术、新产品。但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着对水电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缺乏足够的认识与了解,引入的节能产品数量少,节能技术落后,经费投入不足,既制约了高校餐厅、锅炉房节能管理水平快速提升,也成了高校节能减排管理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与推进的瓶颈之一。

2改进管理工作,打造“火热”的节能减排管理机制

2.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做到政策节能首先,各级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当前开展以餐厅、锅炉房为主要内容的节能管理工作在高校的必要性、紧迫性。要从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把创建“绿色大学”目标当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具体举措。其次,要结合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利用目前高校正在进行岗位设置的契机,从长远出发,设立专门节能管理机构,配备懂经营善管理、掌握一技之长、具有强烈事业心与责任感的人员、并给予一定经费支持,从源头上保证学校节能工作能顺利开展。

2.2推进餐厅、锅炉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做到管理节能

(1)制订餐厅、锅炉房管理总则,使学校节能管理有章可循。“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节能管理也是这样,没有科学、明确的管理制度,水电管理就缺少了“尚方宝剑”、就失去了制度支撑、丧失了“法律”依据,管理的水平与成效就会大打折扣。当前,各校首先要必须重新审视并制订适合自身发展的《餐厅、锅炉房节能管理办法》,对水电计量、统计、核算、分析、回收以及水电使用程序与违章处理都做出严格规定,真正使水电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不断规范运行秩序,树立节能管理部门权威形象,推动学校节能管理水平提升。

(2)完善岗位职责制,健全岗位标准规范。在内部管理工作中实行严格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标准、规范,加强考核,严格奖惩。如计量岗位工作职责中,要明确规定各餐厅、各锅炉房水电表多长周期抄录一次、多长周期上报一次,发现异常情况如何处理;核算岗位工作职责中,要明确规定统计分析周期,制订严格日报表、周报表、月报表及年报表制度。并要进行全面、系统的数据分析与比较,及时发现了水电管网消耗异常现象;在餐厅、锅炉房运行管理岗位职责中,要求根据水表安装动态变化情况,及时绘制计量网络图、地下管网图以及用水设施分布图,及时为科学统计分析提供详细基础资料,对报修项目,需在第一时间安排处理,确保小修不过夜,应急项目全天候安排抢修;巡查岗位工作职责中,每天分区制、多轮次轮流巡查制度,发现情况,及时登记反馈;测漏岗位工作职责中,要明确规定餐厅、锅炉房各范围定期测漏、重点部位根据巡查及数据分析情况随时测漏,并将测漏情况及时反馈到水电运行管理人员,及时安排施工队伍维修。

(3)大力推进高校节能管理体制改革,推行节能指标管理。要通过经济杠杆对水电使用进行调节,逐步建立“谁使用、谁管理”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耗使用机制,增强高校办学成本意识和师生员工节能意识,养成良好的节俭习惯与行为,提高资源使用效益。在推进水电节能精细化管理方面,要在“查、控、堵、护”上狠下功夫,即加强检查、加强监控、及时堵漏,及时维护,切实做到“不漏一滴水、不费一度电”,师生共同努力,把餐厅、锅炉房管理工作做细做透。

2.3加强节能新技术、新产品以及再生能源使用与推广力度,做到技术节能

管理节能必须与技术节能相结合,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高校必须要加强对各个领域节能新技术及新产品研究,选择行之有效节能方案,促进节能效果提升。

2.3.1在锅炉房节能减排方面:

(1)大力推广使用清洁无污染能源在当前人们环保意识不断增强,以及运行成本不断增大的大环境下,针对大耗能的锅炉,应该对生产中z用的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进行推广。

(2)不断提高锅炉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在锅炉生产中,为使能源被高效地利用,同时能将节能减排工作落到实处,那么锅炉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就要不断的提高,从而确保锅炉系统能高效安全地运行。锅炉操作人员的业务知识水平和技能培训需要不断加强,这样锅炉操作人员对锅炉设备的使用就更加熟练。此外,锅炉操作员还要定期试验锅炉设备,积极联系检修,进行设备消缺工作,以确保锅炉设备处于高效运转的最佳状态。

(3)积极改造锅炉的燃烧系统要通过锅炉设备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就需积极改造和升级当前的锅炉设备,例如对锅炉中的燃烧室进行不断优化。可改造机组低碳燃烧器,即让燃烧器各喷口标高和一次风喷口结构型式保持不变,在燃烧器上方增加四层SoFa风以达到炉膛空气分级燃烧的目的。对二次风喷口面积进行重新设计,确保二次风速。改造后,优化锅炉运行的配风方式。利用炉膛空气分级燃烧和优化配风技术,使锅炉nox的排放量低于450mg/nm3,同时改善锅炉结焦积灰的情况。

(4)在管理中积极推广锅炉水的相关处理技术按照相关测算,锅炉内的水垢厚度每增加1mm,那么锅炉的热效率就有约3%的下降率,并且这对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也会产生影响。因此要加大技术创新及改革力度,在锅炉工作场所对新的水处理技术和除垢技术积极推广,从而加强对锅炉中给水、原水、回水及锅水的质量分析和检验,以实现锅炉无水垢运转的目的,促进锅炉热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2.3.2在餐厅节能减排管理方面:

(1)光盘行动”减少餐厨垃圾。光盘行动不但为消费者减少了浪费,也为餐减少餐厨垃圾做出了积极贡献。为了鼓励学生吃光盘中餐,可以通过设置大小份菜单、给予用餐者一定优惠幅度来自觉践行减排增效。

(2)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和浪费。“出于环保和节能的考虑,我们成立了保护森林为目的的‘筷联盟’,拒绝或减少提供一次性筷子。提倡不使用一次性餐具不仅是餐厅的自觉行为,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自觉地接受、促使学生将其融入到自己的节能理念。”为此,餐厅为到学生提供瓷质碗、碟、勺及密胺材质的筷子,所有用具在每次使用完后都会经过严格的清洗-冲洗-消毒-再冲洗-高温灭菌五道工序才再次供学生使用,让学生用得放心、吃得安心,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使用非一次性筷子。

3结语

节能减排管理篇7

关键词:锅炉;水处理;监管;节能减排;措施

中图分类号:tK229文献标识码:a

一、工业锅炉水处理工作原理

锅炉用水处理的方法很多,总体可以分为锅内处理及锅外处理两大类。锅内处理就是往锅炉(或给水箱、给水管道)内投加药剂,达到防止或减轻锅炉结垢和腐蚀的目的;锅外处理就是水进入锅炉以前通过超滤、反渗透、及阴阳混床的处理,将生成水垢及具有腐蚀性的物质,如钙、镁盐类、氧气、二氧化碳气体等除去。保证锅炉水质达标,从而使锅炉安全经济运行。

二、水处理不当对工业锅炉节能的影响

水处理不当给锅炉带来的问题主要有结垢、腐蚀、汽水共腾、排污率增大、增加检修费用和降低锅炉使用寿命等,其中结垢、汽水共腾和排污率增大都会导致锅炉热效率下降,而锅炉热效率每降低1%,将意味着浪费燃料1.1%-1.5%。

1、锅炉结垢的影响

结垢是指水中含有较多杂质(锅炉给水的原水中可能包含的杂质有:悬浮物、胶体、有机物、无机盐、重金属离子,以及溶解气体等),这种水如果不经任何处理或处理不好,一旦进入锅炉内,将会带来以下危害:

结垢悬浮物、胶体、无机盐受热或超过其饱和浓度时,就会沉降析出,形成泥渣、水垢,极大影响锅炉的传热效率和锅水循环,燃料浪费、受热面损坏、锅炉出力下降、清洗量加大。有1毫米厚的水垢,浪费燃料10%。水垢的导热系数只有钢材的几十分之一,当受热面结垢后会使传热受阻,锅炉受热面的传热性能变差,燃料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不能有效地传递给炉水。为了保持锅炉的出力,就必须提高火侧的温度,结果是大量的热量被烟气带走,造成排烟温度升高,排烟热损失增加,锅炉的热效率降低。结垢严重时可堵塞炉管、水路、引发停炉和锅炉爆炸等严重事故发生。

2、锅炉排污率的影响

锅炉排污率引起的散热损失由下式计算:

Q=Dp(h锅-h给)(Kj)

其中D为锅炉运行最大连续蒸发量,p为锅炉的排污率,h锅、h给分别为锅水、给水焓值。以电厂的一台燃焦炉煤气锅炉SHS25-3.82/450为例,由水和水蒸气焓熵表的:h锅=1049KJ/Kg,h给=439KJ/Kg。D=25t/h,Qr=16910Kj/kg,η=90%,一小时耗煤气量为4800m3/h,取p为5%,则散热量Q=762500Kj/h,则多耗煤气量B=45m3/h,占耗煤气量的0.94%。由上述公式可知,工况一定的情况下,锅炉热损失与排污率成正比,排污率越大,损失的热量越大,造成的经济损失越大。从目前锅炉运行的情况来看,工业锅炉的排污率造成的损失高达10%-15%,在排污节能方面大有潜力可挖,必须采取合理的水处理方式,对排污率进行控制。

3、锅炉产生汽水共腾的影响

蒸汽锅炉炉筒内的水滴被蒸汽大量带走的现象称为汽水共腾。其产生原因之一就是水中含有较多的氯化钠、磷酸钠、硅化物、有机物等杂质。产生汽水共腾会使蒸汽受到严重污染,过热器管和蒸汽流通管积盐,严重时堵塞管路,蒸汽温度下降,产生水锤和腐蚀破裂。

4、增加检修费用和降低使用寿命

锅炉结垢后就会使金属过热,金属会出现变形、鼓包的情况,严重时发生过热爆管。由于水垢层导热系数小,有显著的隔热作用,结垢后大幅提高金属壁面的温度。沉积水垢的受热面管子则常会过热爆管。由此可得,水处理做的好不好会影响锅炉检修费用和锅炉的使用寿命。

三、加强锅炉水处理监管与节能减排

节能减排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在工业锅炉水处理节能减排过程中,相关部门对于不同的锅炉使用单位应鼓励、引导其因地制宜制订水处理方案。

1、锅炉使用单位应强化锅炉水处理节能减排意识,加强水处理管理

1.1注重对锅炉管理人员和水处理作业人员的水处理技术培训

通过培训,提高人员的专业知识;实行合理的考核奖惩制度,开展运行班组间的水处理技术竞赛,或与有资质的水质检测单位进行水化比对,以提高操作和化验人员的技术水平。

1.2锅炉使用单位应根据锅炉的数量、参数等配备相应的水处理作业人员

1t及以上的锅炉应配备持证水质化验人员,同时应对锅炉的给水和锅水定时进行常规化验分析,及时掌握锅炉水质情况,以便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锅炉水质达到GB/t1576-2008《工业锅炉水质》标准要求。工业锅炉常规化验项目一般为硬度、碱度、pH值,采用磷酸盐作防垢剂时还应检测锅水磷酸根含量,蒸汽锅炉应当检测给水和锅水氯离子含量并计算排污率。建议4t及以上的锅炉,建立锅炉水质化验室,配备相应的持证化验员,并开展水质化验工作;同时建立健全的锅炉水质化学监督规程,及锅炉水质分析化验室管理制度,有锅外水处理设备的,建立水处理设备运行及再生操作规程。

1.3因炉制宜、因水制宜,改进锅炉水处理方式

对于额定蒸发量大于4t/h或额定蒸汽压力大于1.3mpa的锅炉应采用锅外化学水处理,增设锅外化学水处理设备,并做好水处理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在对给水进行锅外化学处理的同时,还应进行锅内加药补充处理,即往锅炉内加入少量防垢药剂,以消除锅水中的残余硬度,防止锅炉结垢。

对于额定蒸发量小于或等于4t/h并且额定蒸汽压力小于或等于1.3mpa的锅炉可单纯采用锅内加药处理,即往锅炉中加入合适的防垢药剂,并通过科学合理地排污,防止锅炉结垢和腐蚀。加药方式建议采用自动连续加药设备,连续均衡地根据锅炉的实际用水量进行加药,这样不但可以使锅炉水质维持在控制指标的较低限运行,还可以节省防垢剂的使用量,做到科学、合理、环保加药,最终实现节能减排之目标。

对于含较多悬浮物和胶体物质的原水,应采取水的预处理工艺,通过混凝、沉淀、澄清、过滤处理,使水得到澄清;对于硬度很高的原水,如直接进行锅内加药处理或锅外化学处理,不但难以使水质达到国家标准,而且极不经济,因此建议采取沉淀软化预处理,预先除去水中的部分硬度;对于碱度较高的原水,应通过排污率的测定,确定是否采取锅外降碱处理,或提高蒸汽冷凝水回收利用率。

1.4科学合理地排污

在保证水汽质量合格的前提下,应科学合理地排污。工业锅炉可安装自动排污装置合理控制锅炉排污率。锅炉排污量应根据锅水溶解固形物或氯离子含量的大小确定,不应盲目排污。当锅水指标超标时,应优先采用加药进行水质调节处理,不宜经常通过排污来降低,否则将损失大量热量和浪费大量水资源,不利于节能。

1.5尽量回用蒸汽冷凝水

蒸汽冷凝水不仅水质接近纯水,而且温度较高,因此蒸汽冷凝水回用是一项既节能又节水,经济效益又十分显著的措施。其优点主要有:大大减少补给水量,降低水处理费用和废液的排放,节水效果显著;回水温度高,可显著降低燃料消耗,节能降耗的经济效益更为显著;回水纯净杂质少,不但可提高锅炉水汽质量,而且可降低锅炉排污率。

1.6定期对锅炉除垢

对于工业锅炉,当水垢厚度达到1mm及以上或受热面严重锈蚀时,应除垢。使用单位可根据锅炉实际结垢腐蚀情况,采取酸洗、碱煮、运行除垢及络合清洗等除垢方式。对于新安装的锅炉,在投运前应进行碱煮,使金属受热面形成良好的钝化保护膜,并消除生成水垢的诱导因素。

2、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加强对工业锅炉水处理的监督管理

2.1质监部门在核发锅炉使用登记证时,应当核查水质处理检验报告,检验不合格的,在其整改合格后方可核发锅炉使用登记证;

2.2质监部门应对锅炉使用单位的水质管理制度及其实施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对于未按照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及其相应标准要求进行锅炉水质处理,或锅炉水质处理不合格的使用单位,应依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进行处理;

2.3质监部门应向企业大力宣贯水处理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主动地进行水处理节能减排工作。

3、检验检测机构应严格按照规则和标准要求做好水处理检验工作

3.1对水处理检验不合格的单位应提出整改意见和期限;

3.2对于同一台锅炉水质检验连续两次以上不合格的或检验结论不合格并未能按期完成整改的,应书面报告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3.3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帮助企业因地制宜、因炉制宜、因水制宜制订水处理方案,为企业提供水处理管理技术指导和服务。

结束语

在实际的工业生产过程中,锅炉的供给水质是否符合锅炉水的使用标准,将直接影响到锅炉的使用安全,也关系到锅炉的运行状态是否经济合理,对工业锅炉的用水进行处理,是工业节能、防止生产事故发生的重要举措。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充分认识到锅炉水处理工作的重要性,建立健全的锅炉水质管理制度,做好相关锅炉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

参考文献

节能减排管理篇8

商丘市金源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创建于1982年。该公司立足其现有基础设施,依靠专家技术人才和高新技术,以研发生产工艺现代化和设备自动化、大型化为手段,促进设备生产工艺结构的优化,促进了废旧资源回收再利用的合理与优化,提高劳动生产率,研发生产科技含量高、操作方便的新产品,并提升了公司的整体形象,提高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加强技术合作,节能技术升级

该公司运用先进的环保技术,在脱硫除尘的环保措施上每年投入的资金不低于20万元,能源消耗量每年呈递减趋势,节约了大量能源。工业废水和废气排放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通过循环再利用,达到了最大化利用。在加强废气循环系统的技术改造的同时,又节约了生产成本。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1990年商丘金源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与“郑州粮油食品工程建筑设计院”联合设计,采用国内独创的热催化裂解新工艺,其产品得到升级换代;1998年又与美国亚特兰大韩丽博士合作,其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6年与澳大利亚墨尔本张世民博士合作,产品技术、环保要求达到国际领先水准并通过国际环保质量体系Ce和SGS认证;该公司现拥有国家专利12项。

各项控制指标全面达标,能源消耗总量2012年度为30万度电,2013年度为25万度电,同期节省17%,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节能量2012年度为50000度电,2013年度为35000度电,同期节省42%,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废料(钢材)排放量2012年度为10吨,2013年度为3吨,同期节省233%,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废旧物资处理量2012年度为8吨,2013年度为lo吨,同期节省25%,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轮胎出油率2012年度为40%,2013年度为45%,同期节省12.5%,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量、烟尘排放量、工业粉尘排放量2012年度和2013年度均为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合理利用资源,改进工艺与管理

充分合理利用资源、能源,提高使用能效。金源公司聘用优秀设备制图设计师,在生产制图设计上,本着“资源最优利用’’的原则,最大限度地节省设备制作原料。焊机方面,将普通焊机换成二保焊机,最大限度地节省焊接原料;将普通焊机电源换成逆变式焊机电源,可省电30%;设备下料时采用等离子数控切割,提前排版,可节省钢材20%;生产现场采用“6s”现场管理,原料堆放整齐,减少了重复工作,节省人力资源;公司冷凝设备所用实验水,全部循环使用,节省水资源;生产设备采用技术领先的高效节能设备。

他们积极制定治理方案。在生产过程中,实施废钢材的循环回收再利用,实现最大限度地利用钢材;对于使用不完全的焊条,回收再利用;对车间噪声大的设备加装减震设备,车间外墙采取隔音措施,安装吸音板,设备加消声罩式消声器,车间内设隔音值班室。

加强厂区绿化。绿化重点放在易产生粉尘的车间周围及厂区主干道两侧,种植多种洗尘、吸音树种和花草,使道路不露土,形成优美的工作环境,减少风沙、粉尘。

节约非生产性开支。建立规范办公用品的采购、配备、领用制度,严格办公用品配备标准,合理控制办公用品发放数量,努力减少办公用品的用量。大力提倡废物利用,延长办公用品使用寿命,开展废旧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电池、灯管等办公用品的回收利用。节约电器用电,使用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等办公自动化设备时,要尽量减少待机消耗,不用时及时关闭。加快淘汰高能耗、低效能的办公设备,优先使用环保、节能型电器。

加大科研投入,研制设备与技术

该公司为保证生产工艺流程和技术设备不断采用节能新工艺、新技术,他们组织该厂技术人员集思广益,并在外地专家的指导下,投入资金600多万元,对设备制图、生产工艺流程及部分生产技术设备设施等进行更新和改造。钢材钢板利用率提高20%以上,全生产过程关键技术设备得到调换和更新,部分关键技术的创新,降低了损耗,节约了能源资源,提高了生产效率效益。

2012年金源公司投入资金38万元;进行电焊机的改良,共节约焊条5000余条,节电40000度。2012年度,投入资金约46万对冷凝设备实验用水的循环利用节约水资源300吨;投入资金约96余万对由煤加热而改进采用微波电磁加热技术每年可节约煤200吨以上。

他们试制研发了微波、电磁加热处理容器并对高耐磨压轮的材质进行锻造,热处理渗碳,高频处理;模组模盘开机后温度升高的曲线变化对固体可回收废弃物分解过程影响的实验。着重设计了固体可回收废弃物在主炉里初次升温到温度升高后最大化对电磁热利用和二次辅热原料热解的利用;设计了多回程燃烧热利用技术,提高原料油气产生的利用率,确保热转换率不低于40%,完成了常压锅炉设计工作压力0.09mpa,试验水压0.3mpa,试验时间30min。对电磁微波热炉进行试验,循环水压不低于0.2mpa,火力强度不低于2Kw,额定的热量不低于12Kw;在二次辅热燃烧室的设计创新上取得了突破,提高了油气利用率,确保了无烟排放。

节能减排管理篇9

管理者应当具有必要的业务技术素养

丁连生认为:作为车队的管理者,必须具备相应的业务经验和技术素养。他从事公交工作37年,拥有22年的管理工作经验,经历过十几次车辆换代,对车队的各种车型都相当了解。他告诉记者:“9路车队的管理者们都对车辆有足够的了解,并且有着丰富的的管理经验,有些是从司机岗位升调上来的,他们了解汽车,了解司机的感受,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学习,努力提高知识和技能,让自己跟上技术的发展。”2006年,丁连生的儿子把一台电脑送给他,他用这台电脑开始了车队数据整理工作。目前集团公司正在开发的一套数字化管理平台系统,就是根据他们的记录为基础制定的。

丁连生说:“现在的9路公交车一条线路上使用着4种不同的车型,车型和车型之间有不同之处,同一种车型每个批次也都有所不同。每当新来一批新车,我和技术人员都要尽快熟悉并掌握新车型,并且与维修工人一起探讨可能出现哪些问题,怎么应对这些问题,并且准备好处理方案。近期,9路车队将引进一种使用电能的新车型,我们已经开始了解相关的知识,为迎接新车型做准备。”

“先管车后管人”的理念

作为车队的技术队长,丁连生的管理理念是“先管车后管人”。他认为,在公交事业中,人和车是相辅相成的。“以车为先”的理由是,人固然是操作车辆的关键因素,但安全的车辆是完成公交事业的前提。管理者应该首先提供给司机一辆合格的车辆。只有车辆在技术上得到保障,运营才能有保证。良好的车况在带给乘客一个舒适的乘车环境的同时,也为司机提供了一个便利的工作环境。管理者绝不能让司机开带病车,不然不仅节能的目标无法实现,还会给乘客和司机带来危险。

“后管人”,因为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每名司机都有自己的操作习惯,并且公交领域人员变动大,人员管理比较困难,但管理者应该通过与司机深入的交流,做好教育培训,帮助司机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保证乘客的乘车舒适与安全,并时时提醒司机完成节能指标。给司机一定工作压力的同时,也要为他们做心理减压,保证司机们的心理健康。

高效的管理机制

丁连生等管理人员为实现集团公司的节能安排,处理好司机在节能方面出现的问题,专门制定了相关的管理机制:

一是快速的反应机制。当司机反映车辆有问题时,车队的技术部门会及时对问题进行预判,并进行检测,检测完成后及时进行维修,如果车队无法修理就交给更高一级的维修部门处理。如司机反应天然气车辆费气,检修人员会预估是否有油脂进入了发动机的一二级减压阀。如果确定是油脂造成的,当车队维修站无法修理时,就会把车送到集团公司的修理厂。如果不能确定是油脂造成的,检修人员会继续寻找其他原因,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减少了集团公司维修部门的压力。

二是有效的检查机制。车队拥有严格的检查机制。首先是每月对每辆车进行3次不定期的检查,丁连生至少要参与其中的2次。其次是对司机进行检查,因为车队把一些检查项目交给了司机,司机检查主要有3个大项目、20个小项目。3大项主要是:机油、燃油、水。机油相当于人的血液,燃料是正常运行的前提,水主要是指防冻液,现在新型车都在使用防冻液来散热,减少磨损。小项目除了传统的车门等项目,现在新加入了报站机、刷卡器等电子设备的检查。

三是严格的培训体制。车队对司机进行操作方面的培训检查。如规定行车中要中速行驶、在行车过程中安全礼让、早班出车前进行热车、不使用大脚轰油门等等。从一点一滴中完成节能的目标。

四是合理的节能指标。节能的指标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如单班车和正班车、大车和小车、早空车和班车的运行情况都是不一样的,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节能指标。车队确立了节能指标公示制度,每月3次公示,给司机一个交代,让司机心里有数。

节能减排管理篇10

关键词:化工节能减排能源管理

一、前言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国家目前发展的大政方针,打造绿色化工,进行清洁生产,不仅是社会的需要、环境的需要,更是化工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

节能减排工作是一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长远工程,在前期必须有必要的技术投入,要投入部分资金做支持,无形中会给企业增加不小的负担,但长远看来,这一投入将给企业带来的不仅是技术的提升和节能降耗带来的可观效益,更是广阔的发展空间。今天,循环经济作为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正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作为能源消耗大户的化工企业,在取之自然用于自身发展的同时,更应在构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中,将发展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现状

宏观的来讲,化工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难度有几个方面:第一、高耗能、高污染产品产能扩增过快,调控难度较大,近年来,氯碱、电石等产业均以较快的速度递增,产能过剩问题严重。同时调控机制不力和地方保护,使国家产业政策不能得到贯彻落实,扭转高耗能、高污染产品产能增长过快的势头有一定的难度。第二、行业节能减排的基础工作较为薄弱,对于一些中小型企业,计量管理、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统计办法不够健全和完善,有的甚至是十多年前制订的,已严重落后于当前行业的需要;有的根本没有标准,需要立即研究制订。即使是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也有很多需要各行业协会帮助核实。另外,节能减排的统计和管理队伍薄弱,许多企业没有专职的能源和环保管理人员。第三、关于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推广力度不够,推进节能减排工作需要技术以及大量资金做支撑。近些年许多企业在扩大规模上投入较多,而用于节能减排的技术开发投入不足。即使有一些企业开发了好的节能减排技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有的也不愿意在行业内共享。对于已经具有成套节能减排成熟技术的行业,国家在推广技术、设立专项支持方面,也显得力度不够。

如何使节能减排工作有效且稳进的开展,国家政策面的引导必不可少,因为企业才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执行者。中国是世界上较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发展就避免不了环境污染,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还需政策的监督及企业的素质。企业可以将气候变化问题纳入运营管理的决策之中,在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同时,降低由此带来的环境、法规、市场等风险,并且提高企业的资源环境利用效率,为中国环境保护承担起一份责任。另外,企业还应加大低碳减排技术的开发投入力度,开发和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能源技术,建立低碳减排技术创新体系,为发展低碳经济及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作为化工企业,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为此必须认真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因此我们节能减排的任务非常重,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作为化工企业的员工一定要认真学习,提高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的认识,增强大家的积极性、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管理措施

节能减排最有效的手段是依靠科技进步、淘汰落后。使用先进的技术工艺和节能环保设备。同时小发明、小革新、小创造、小窍门、小改进等一些五小成果往往也能解决大问题,在这其中一线员工是不可或缺的。如果他们对设备耗能指标、影响耗能的因素、装置运行参数不是很清楚,及时想动脑筋创新节能措施,恐怕也是无能为力的。个人认为,一定要把节能减排落实到一线,将管理的重心下移,使人人肩负减排指标、处处发掘节能潜力。一线员工最了解岗位情况,特别是工序过程、设备现状,对他们实施奖励措施、进行零距离管理,从细节入手进行创新改进、挖掘节能潜力,也是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节能减排理念。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潜力在一线员工、手段是创新管理,做好节能减排这篇大文章,必须激发一线员工活力。因此应该把一线员工纳入整个创新的体系,这样才能完整形成节能减排新技术的闭路循环,收到很好的预期效果。

四、结束语

节能减排不是一时之事,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做好节能减排是实施新型工业化的基础,尤其也是我们化工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这项工作必须自始至终贯穿于整个企业管理的中心。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可持续发展观,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夯实节能减排基础工作,实施技术创新,向节能减排要效益,使节能减排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2010年湖南科技论坛——低碳绿色化工技术论文集,2010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