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物流的发展历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09:00

智慧物流的发展历程篇1

关键词:智慧城市;人文精神;构建

中图分类号:F29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3-0231-04

一、智慧城市内涵

智慧城市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维基、社交网络、FabLab、LivingLab、综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营造有利于创新涌现的生态,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可持续创新[1]。智慧城市是继数字城市之后的高级形态。相对于数字城市,智慧城市更多地聚焦在社会管理创新、民生保障改善等城市管理和服务层面,深入推动城市产业体系转型升级,切实带动城市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改造提升。

建设智慧城市,需要发展两大坚实维度:一是发展物质文明的自然科技维度,二是升华精神文明的城市文化维度。

自然科技维度。一个智慧的城市,无处不存在着信息科技。它意味着城市管理者通过信息基础设施和实体基础设施的高效建设,利用网络技术和it技术实现智能化,为各行各业创造价值,为人们构筑完美生活。

城市文化维度。城市文化软实力是城市竞争力的主要组成部分,为城市综合实力的提升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城市文化软实力是以文化创新为核心,文化产业为载体,打造文艺精品和文化品牌为手段,通过增强文化的竞争力来推动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二、智慧宁波城市发展现状

宁波的城市发展模式和定位是智慧城市,但是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宁波将以物联网概念为代表的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为城市发展的目标,忽略了智慧城市发展的另一维度城市文化的构建。智慧城市不仅强调信息、知识的重要性,更重视社会文化、资源环境、高质量的基础设施、多元文化的容忍度和包容性、自由度、高效透明的政府以及人力资本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为了避免宁波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出现城市文化遗漏的失误,同样为了规范并约束智慧宁波城市文化的发展方向以及智慧宁波的可持续发展,宁波有必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城市文化评价指标体系。宁波在充分发挥港口优势,强化“智慧港口”建设的同时,忽略了借助自身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的优势,强化特色智慧宁波城市文化的建设,以特色智慧宁波城市文化的构建为智慧宁波的建设夯实智慧的源泉。

三、基于智慧城市的城市文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确立智慧城市的城市文化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智慧城市文化的一个核心和关键的环节。指标体系涵盖是否全面,层次结构是否清晰合理,直接关系到评价质量的好坏。智慧城市文化建设效果的分类涉及到诸多方面,要对其进行合理地评价分类,必须建立完善的指标体系[2]。智慧城市文化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泛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大指标,通过城市环境、产业结构等为导向的智慧城市文化评价指标体系,反映智慧城市文化实现的程度(见表1)。

(一)智慧城市文化的物质文化指标

智慧城市的物质文化是一种表层文化,包括花卉、草地、行道树、市场上流通的各种商品、垃圾处理设施、水源及给排水设施、公共住宅、城市通讯设施、城市道路、城市建筑以及城市布局等等自然人工环境所构建成的,形成了城市物质文化的外壳。本文提出针对智慧城市城市文化之物质文化的主要评价指标有城市环境、产业结构两个指标。

城市环境是智慧城市有序发展的有力保障,充分体现了城市人的能力和智慧。城市环境主要包括五个评价点:城市规模适度指数、社会公平指数、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均道路面积、人均居住用地面积。城市规模适度是一个智慧城市在充分发挥其功能的前提之下,最恰当的规模大小。社会公平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是一个智慧城市文明的象征,对于提升城市生活质量和城市和谐尤为重要。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是城市建成区各类型绿地合计面积占城市总面积的比率。其高低是衡量智慧城市环境质量及居民生活福利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人均道路面积指标是衡量城市通行质量的指标之一,反映了智慧城市通行的便利程度。人均住房面积反映了市民居住环境的拥挤程度,是反映智慧城市宜居程度的关键。

城市产业结构是城市中各产业的构成以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率关系。智慧城市能够使资源得到合理利用,能够为劳动者提供充分就业的机会,能够推广应用先进的产业技术而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本文主要选择了以下四点来评价智慧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水平:第三产业GDp比重、第三产业与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外贸依存度。一个地区的经济越发达,第三产业的比重就越大,第一产业的比重就越小,所以选择了第三产业GDp比重和第三产业与第一产业增加值之比。智慧城市的产业结构正不断向知识型、高附加值产业演进,对城市经济的贡献率占有主导地位的便是以创意、文化产业为主导的知识型服务经济,因此鼓励创新,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值在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高低,反映的是高新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3]。而外贸依存度代表的则是区域或城市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体现的是产业与国际接轨的实力。

(二)智慧城市文化的制度文化指标

制度文化规定着城市文化发展的走向和机制,也直接影响着城市文化的发展、形态和属性的是城市的制度文化,是城市文化的中层结构。因此,本文针对智慧城市城市文化的制度文化,提出两个关键评价指标:人才发展制度和信息管理制度。

国家地区综合实力的提高,归根结底主要在于人才问题上占有优势。一个城市拥有人才的数量与质量是其经济发展和综合实力的重要影响因素,代表着智慧城市未来实现以智慧为基础发展的能力。本文提出智慧城市的人才发展机制的主要三点:高校和科研院所数量、高校在校大学生数、万人专业技术人员数。高校和科研院所是知识、信息汇集与扩散的重要场所,为经济发展模式由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提供有力的支撑。高校大学生数体现了智慧城市的知识型人才结构,是智慧城市人力资源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也是一个智慧城市高级人才储备情况及人力资源素质的体现。而万人专业技术人员数从人力资源素质角度反映了智慧城市进行科技创新的能力。

智慧城市的侧重点是在于以信息技术来打造整个城市的智能化、物联化、和感知化,推动城市的智慧化建设。因此,在信息技术充斥整个智慧城市,信息技术成为主导力量时,完善的信息管理制度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价值。本文初步提出从立法、管理模式、信息控制、道德规范四个方面来对智慧城市的信息管理制度进行评价。

(三)智慧城市文化的精神文化指标

精神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和核心,包括了一个城市的习俗、法律、道德、艺术、信仰、知识以及城市人所获得的其他一切习惯和能力。它是城市人的心理状态和思想观念,是以文字和人脑为载体的理念文化,是一座城市的城市本质内涵、城市精神和核心价值观的高度概括与浓缩。本文针对智慧城市文化的精神层面,提出了城市文化交流和创新科技两个指标。

城市文化具有多样型,是文化创新的基础,不同城市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进程中追求共性的特征,但同时也应更加彰显个性与独特的魅力。文化的交流既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又有利于城市吸收外来城市的先进技术,更有利于城市文化的发展与丰富。城市文化交流主要涵盖四项指标:文化多样性指数、百人公共图书馆藏书数、万人拥有互联网数、百人拥有固定、移动电话数。文化多样性指数体现了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文化的丰富性,文化多样性可以开拓智慧城市生产者的思维方式,提升创新能力;伴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交流愈加频繁。知识文化交流、信息传递已经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资源。百人公共图书馆藏书数、百人拥有固定、移动电话数、百人拥有互联网数是衡量智慧城市文化基础状况及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指标。

智慧城市的主导力量是信息科技,一个区域或者一个城市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就能在产业分工链条中处于高端位置,就能创造促进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所以城市创新就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和最重要的标识[4]。本文主要从以下四块评价智慧城市的创新科技:研发密集度、万人R&D科学家和工程师数量、万名R&D活动人员科技论文数、万名就业人员专利授权量。研发密集度是指研发支出占GDp的比重,它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衡量国家或区域科技投入水平最重要、最综合的指标。万人R&D科学家和工程师则决定了城市以智慧为基础的发展潜力。

四、基于智慧城市文化评价体系分析宁波城市文化存在问题

(一)缺少人性关怀,功能性不强

宁波在城市中心地带花费巨资建立风格基本相同的城市广场。城市广场建设的初衷是好的,但在实际上却俨然成了城市的门面,领导的政绩,在服务便利于城市居民方面实在不敢恭维。城市建设如果缺乏突出特色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厚重感,就像没有灵魂和血肉的躯壳,丧失活力和发展潜力。纵使表面看似再辉煌的繁荣,也注定是徒有其表。

(二)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够合理,市场化程度低

宁波第三产业虽然在整体上逐渐往发展潜力大、起点高的新兴行业倾斜,基本上已经形成了新兴行业和传统行业共同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但是其新兴产业相对滞后发展,仍以餐饮业、传统贸易为主。另外宁波服务业出了交通运输、餐饮贸易零售批发、部分社会服务业等传统产业市场化程度较高外,其他服务行业市场化程度仍然很低[5]。

(三)人才队伍建设不乐观

首先是宁波科教基础薄弱,育才不佳。宁波拥有高校11所,其中985工程0所,211工程0所,本科8所,专科3所。从这些简单的数据上可以看出宁波人才总量仍是偏少的,而且人才质量还是欠佳,高层次人才缺乏,人才的增长速度赶不上一线城市。其次是宁波留才不佳。“一流人才去海外,二流人才去国内,三流人才留宁波”。由于宁波在建设人才队伍中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对宁波本地工作的优秀人才不够重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重引进、轻使用的现象,而且引进的人才可以享受到人才优惠政策,本地人才却享受不到相应的优惠政策。最后是宁波引才不佳。宁波专门为国际人才提供的居住、服务体系并未真正建立,相配套的国际人才的休闲娱乐、卫生保健、子女就学等方面的建设都比较滞后。

(四)信息管理仍有待加强

信息化建设虽然受到宁波政府的高度重视,信息化基础设施更是重点落实,信息管理的局部应用已经取得成效,但是各类系统林立,全局考虑缺乏,各单项应用之间互不协调,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并不统一。

(五)公益性文化产品正向推拉力度不够“加速”精神空乏

公益性文化产品应该是城市中新型关系的粘合剂,它是城市里的每一个人都应该享有的权利,并在精神塑造、情操陶冶等方面发挥着最基础的作用。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种基础性的作用会越来越明显地体现出来。公益性文化产品的供给不足会影响到精神文化的建设进程,在某种程度更是会加速精神文化的空乏。市民在忙碌的工作结束之后休闲放松的公益性场地稀少,文化基础设施不充足、配备不人性化,对城市中未成年、残疾人、老年人和外来务工人员等特殊群体的公益性文化产品的缺乏,公共文化商业色彩浓重,群众参与大众文化活动的范围小等等都是公益性文化产品供给不足的表现。

(六)城市文化脱离城市自身特质,定位单一

城市文化的重点在于能通过城市文化进行身份识别,在于与众不同,在于特色。只有这样的城市文化才能让城市散发出持久的魅力,才能带给城市持久而广泛的效益。当前,宁波包容兼蓄,海纳百川,积极与世界文化接轨,致力于打造国际性文化都市。但是这样的文化定位与其他城市相比并不存在差异化优势,只是泛泛而谈;这样的城市文化在城市的发展中只能发挥着基础性的指导作用,并不能增强城市的发展动力。这样的城市文化定位是每个城市共有的,并不是城市独有的,共有的城市文化是打造不出与众不同的气质。城市文化定位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在于理解城市的历史,审视城市的现在,预见城市的未来,整合和提炼城市内的历史和现在、物质和非物质的要素。

五、加快智慧宁波城市文化构建的政策建议

基于宁波当前智慧城市建设中城市文化构建的存在问题,本文同样依据城市文化结构的分析,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次,提出推进智慧宁波城市文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智慧宁波城市文化构建的物质文化层面

1.基于宁波创新创业的文化特质,加快形成覆盖全城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城市文化发展布局,建设布局合理、网络健全、服务优质、运营高效、发展均衡、覆盖全城的公共文化体系。按照优化结构、均衡布局、突出重点、分级配置的思路,大力推进科技馆、艺术馆、文化馆、体育馆、博物馆、图书馆、影剧院、文化广场、广电网、互联网、社区文化服务网点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基本形成遍布城区的15分钟文化圈。

2.大力发展智慧文化产业,为城市机理植入智慧基因。文化产业是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文化战略的重要领域。宁波文化产业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有助于提高城市的整体品位。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宁波城市的知识结构不断优化,为宁波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种新的动力。城市的文化产业发展,对城市经济及社会发展产生综合的联动效应。智慧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助于城市经济结构的调整。宁波发展文化产业不仅仅源自文化,也反作用于文化,有助于宁波的智慧文化的发展。

(二)智慧宁波城市文化构建的制度文化层面

1.健全智慧城市人才发展机制引进创建智慧城市的各类拔尖人才、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大力培养智慧城市建设高层次复合型实用人才、高层次领导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以及信息产业、企业家人才和重点企业紧缺人才、现代服务业和国际化涉外人才等。同时加强基础教育推进高等教育,建立文化工作者继续教育等制度,积极推进智慧人才的培养。当然宁波城市文化的建设不是单项作业,它需要全市人民的积极响应和参与,齐心协力共同构建。

2.提高社会参与度。社会参与是城市形象的“意”。各类规划上报审批时,公众代表反映的意见必须要求附上。大型公共建筑、广场等重要建设项目的方案座谈会、研讨会,将邀请由政府确定的有一定代表性的公众参与,必要时,还将在拟建地挂牌展示建设方案,广泛征求公众的意见,接受市民的评议和监督,没有“公众意见书”的规划和建设将不予审批。

(三)智慧宁波城市文化构建的精神文化层面

1.加强与国际智慧城市的文化接轨。宁波作为国内第一个系统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还是处于摸索状态。因此,与国际智慧城市的文化交流,能够帮助智慧宁波更加全面健康地成长。例如,美国迪比克市能够分享城市资源整合的智慧文化,瑞典能够分享智慧交通的智慧文化,爱尔兰能够分享自然环境的智慧文化,日本能够分享数字信息技术融入生产生活的智慧文化,韩国仁川能够分享城市管理的智慧文化等等。

2.重视历史文化资源的完整保护。城市的记忆体现了地区的本土文化,是城市形象保持自我特色的王牌,是城市规划独立性的“灵感”。因此,要注重保护历史文化资源的整体性,即由单一的对历史遗存的保护转向对历史遗存与环境的保护,历史遗存形成要素的保护,也就是整体性、关联性保护。同时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力求原汁原味。最后是提高当地居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的积极性,逐步形成常态化、持续性、自觉性的保护机制。

宁波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宁波特色文化空间营造的基础。通过重现、整合和扩充历史遗迹和文化要素,展示和激活历史文化空间。通过历史文化景观保护与再开发,打造宁波特色文化空间。将保护、发掘历史文化遗迹和修复、兴建文化设施相结合。文化构成的精神要素中的人文精神,追求的是精神世界的真善美,强调的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最高精神境界。

六、结论

而今智慧宁波的智慧项目可谓遍地开花,涉及食品系统、供应链、医疗、零售、电网、制造、金融、气象等多个领域。这些智慧将带给社会更多价值:经济的繁荣、无障碍的沟通、随需应变的企业、更为便捷的生活,也能创造出更多的市场需求和工作岗位,最终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值得一提的是,智慧宁波的成长是可持续发展,而它可持续成长的源泉则来自“城市文化”,城市文化作为宁波智慧城市的灵魂是举足轻重的。因此,宁波在专注物联网等自然科技的研究,大力发展智慧宁波的硬件实力时,必须同样重视其智慧文化软实力的同步发展。智慧宁波将以智能化、自动化提高城市的情商,以充满灵性、人文化、创造力的智慧文化提高城市的情商。智慧基因将因城市文化的构建而植入智慧宁波的城市肌理中,使整个城市成为智慧的人!

参考文献:

[1]智慧城市宁波先行[J].智慧城市,2012,(6):7-9.

[2]李贤毅,邓晓宇.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电信网技术,2011,(10):44-45.

[3]optimizingDesignofLandscapeSymbolandimage-BuildingofCityCulture[J].2010:12-25.

智慧物流的发展历程篇2

关键词:智慧矿山发展特征体系

中图分类号:tD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7(b)-0096-02

我国作为一个矿业大国,金属矿业的整体水平落后于矿业发达国家,还大量存在开采方式落后导致的资源浪费、环境极大破坏等问题,矿业技术水平提升缓慢,装备研发能力不强等。有效提升科技含量、集约资源开发、减少环境污染,促进人和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矿山企业至关重要的迫切课题,是矿业智慧发展的未来方向。

1智慧矿山的发展

矿山生产模式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原始阶段,即主要通过手工和简单挖掘工具进行矿产采掘活动,无规划、效率低、资源浪费极大。二是机械化阶段,即大量采用机械设备进行矿产生产活动,机械化程度较高,但仍无规划、生产较粗放、资源浪费比较严重。三是数字化矿山阶段,采用自动化生产设备进行作业生产,采用信息化系统作为经营管理的工具,实现数字化整合、数据共享和互操作,但仍面临诸多系统集成、信息融合、数据存储与分析等复杂问题,而且核心仍围绕扩大开采量,对绿色开采、人文关怀、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仍不够重视。四是智慧矿山阶段,通过智能信息技术的应用,使矿山具有人类般的思考、反应和行动能力,实现物物、物人、人人的全面信息集成和响应能力,主动感知、分析、并快速做出正确处理的矿山系统,人为的因素将降低最低程度,矿山企业的人财物产销存等能协同、自动运作,实现矿山企业的集约、高效、可持续发展。新一代互联网、云计算、智能传感、通信、遥感、卫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统等各项技术的成熟与融合,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的管理与反馈机制,为智慧矿山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在芬兰、加拿大、瑞典等发达国家已为此目标发展了20多年,我国正处于起步阶段。

2智慧矿山的特征

与以前各阶段相比,智慧矿山具有如下特征。

(1)可持续。前三个阶段的矿山生产模式都重在矿产生产的管理,呈现出从单一提高矿产生产效率到综合提高矿产生产与经营管理的整体效率提升的发展趋势。到了智慧矿山阶段,不仅关注矿山生产,更综合考虑了生产与经营管理的协调、企业与人的协调、资源开采与环境的协调,关注企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从而使矿山具有更持久的生命周期。

(2)自动。矿山生产模式的发展历程实际上是生产工具的发展过程,智慧矿山利用遥感技术、智能技术实现对矿山运作的自动、实时感知;并能将历史数据进行存储和归类处理,形成基于特定场景的响应处理,形成接收、分析、响应的闭环过程,具备了生物智能。人工参与的程度反映其智慧发展的程度,有学者称“无人”是智慧矿山的终极标志。

(3)整体协同。强调各系统的开放、信息的整合、运作的协同,发挥矿山管理的整体功能。具体体现如:自动采集矿井中的特定气体指标、实时进行分析,并根据历史数据和设定阀值在超量指标时及时发出警告甚至启动紧急救生装置等;根据经营管理电子商务平台收到的订单数量、产品规格指标等,定期分析并反馈到生产部门,根据历史产销关系、产品指标与生产配方关系等数据,相应控制生产数量和生产冶炼配方等,实现产销平衡等等。

(4)随时随地。原始阶段的生产地点局限于生产作业现场的单点,局限于生产作业现场的特定环境条件;机械化阶段的生产地点可扩展到生产作业面,并拟补了特定环境条件的局限性;数字化矿山则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远程操作,生产操作地点可以扩展到信息化所能达到地方;智慧矿山则通过卫星地理定位技术、遥感技术、移动互联、大数据处理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随身智能融合服务。

3智慧矿山的顶层体系

智慧矿山总体上体现为三大体系,就是智慧生产体系、智慧人文体系、智慧管理体系。智慧生产体系,主要基于数字化矿山,采用新型信息技术实现远程遥控、无人值守、自动机械化的采选等生产过程,降低作业成本,提高开采效率;智慧人文体系是关注矿山员工的职业健康和安全,通过信息化技术实现生产安全监测、人员定位、工作时长管理、自动化安全及健康预警响应,降低安全事故,提高员工健康保障;智慧管理体系是关注矿山生产经营管理,根据市场需求和矿山资源情况,动态平衡产供销关系,实现资源的合理开采,提高矿山的服务期限和价值。

3.1智慧生产体系

智慧生产体系主要包括:矿山地质管理系统、生产执行系统、数字化的生产设备系统。

(1)矿山地质管理系统主要采用矿山地测采三维系统,关注矿山地质勘探、矿石储量、矿石质量情况的掌握,并建立平顺的采剥和采掘计划,实现优化开采设计,降低开采损失贫化率,降低采矿成本。以矿山三维建模为核心的矿山测量、矿山模型、矿山资源管理、采矿设计的矿山全生命过程管理,对应着地质资源信息从产生、加工、统计分析、指导生产这一地质资源信息的生存期间内的各个环节,通过真三维模型构建矿区工程的结构、形态特征以及空间展布,使矿山工作者可以直观、清楚地观察目标,通过平移、旋转、缩放、虚拟漫游、剖面显示、融合显示、动画显示等可视化操作,动态研究其内部细节,并与地测空间信息数据库、地质编录智能分析系统集成,支持各类地测平面图件绘制、地矿三维建模、品位及储量计算等工作,实现地质资源信息在地测采环节间的无缝流转。

(2)生产执行系统主要管理现场生产过程,覆盖矿山现场生产、质量、设备、仓库、检验、计量等多个环节,强化职能部室、矿、选厂、冶炼厂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支持管理人员根据人财物各种资源的状况和产供销各个环节的信息,合理组织生产,协调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在生产管理方面,主要满足生产业务单元生产计划、现场调度、现场作业管理、生产数据收集的需要,通过系统的建立,强化现场生产制造的业务执行,实现自动下达生产计划,自动收集现场生产数据。在计质量管理方面,强化了全过程质量管理原则,集称重、采样、制样、化验等工作流于一体,支持质量标准及检测规则制定、各生产阶段的质量检查、产成品的质量合格信息等质量过程,实现全公司质量信息共享及产品生产质量数据全程可追溯。在设备管理方面,支持建立责、权、利和谐统一的设备管理体系,突出设备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实现设备信息共享。在标准管理体系上,以设备编码、人员岗位管理为主线,设备管理四大标准为核心,实现设备安装、点检、检修、报废全生命周期管理。

(3)数字化的生产设备系统主要实现生产现场的数字化、自动化机械作业,一方面,要能通过数字指令实现对矿区采选冶过程的机械作业;另一方面,还要能通过数字信号与后台控制系统、生产执行系统进行信息集成,及时获知生产状况,控制生产过程。主要包括:智慧无人机械开采工作面系统、智慧充填开采工作面系统、智慧炮掘无人工作面、智慧运输系统、智慧提升系统、智慧供电系统等。

3.2智慧人文体系

一是通过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大量减少矿区艰苦环境下的现场作业人员,提高生产过程的技术要素,从体力型到技术型过渡,从职业上提高职工素质,大大改善队伍结构和员工待遇水平。二是持续关注现场生产的职业健康,改变艰苦行业、高危行业的环境条件,提供健康、安全的生产环境,保障人身健康。在矿山生产企业中,职业健康与安全包含了:环境、防火、防水等多个方面,主要包含如下子系统:智慧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系统、智慧环境监测系统、智慧防灭火系统、智慧爆破监控系统、智慧冲击地压监控系统、智慧人员监控系统、智慧压风系统、智慧通风系统、智慧排水系统、智慧水害监控系统、智慧视频监控系统,智慧应急救援系统,智慧污水处理系统等等。这些子系统提供安全生产的各类条件,通过各种仪器设备对各类环境指标数据进行实时的自动监测,并能对超出预警界限的指标发出自动预警,特殊情况下还能启动人身应急救援系统,从而构筑起一套完整的人文保障体系。

3.3智慧管理体系

智慧管理体系是运用信息技术,有效集成矿山的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对人、财、物、产、供、销进行综合管理,全面整合生产经营各类信息,提供管理决策支持。从管理运营角度有效整合矿山企业的内外部资源,协同上下游关系,优化配置内部资源,实现从资源的合理开采、节约消耗、有效销售,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智慧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以eRp系统所覆盖的人力、财务、供应链、设备、项目、供应商、客户关系等方面管理等,以及办公自动化、造价管理、知识管理、审计监控、科技项目等职能化管理方面,还有,基于各个方面的经营数据基础上通过经营分析模型构建的决策支持系统,形成各层级管理人员开展经营管理的综合体系。

纵观矿业发展的大趋势,我国金属矿业面临着绿色开发、深部开采、智慧采矿这三大发展主题。智慧采矿是矿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是矿业向知识经济过渡的产业形态,是新世纪矿业发展的前瞻性目标,还有一系列的技术难题有待解决,需要在持续探讨和应用实践中逐步创新求解。

参考文献

[1]王李管,刘晓明,黎常青,等.数字矿山技术平台总体规划[C]//王李管.数字矿山技术发展与应用高层论坛论文集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13:3-9.

[2]吴立新,汪云甲,丁恩杰,等.三论数字矿山-借力物联网保障矿山安全与智能采矿[J].煤炭学报,2012,37(3):357-365.

智慧物流的发展历程篇3

自从成功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信息化与城市发展论坛”之后,基于信息化的良好基础和城市发展定位,宁波又做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决定。宁波不仅在国内率先举办了以智慧城市为主题的大型博览会,还率先提出了系统建设“智慧城市”的方案。

正如宁波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谢月娣所说,“智慧城市”的实质就是让城市变得更聪明。

智慧不等于数字化

在中国移动的展厅里,两辆智能汽车身边总是人头攒动。这两辆智能汽车的方向盘边上均有一块电子显示屏,市民可以通过它们获取详尽的生活服务信息。

“信息技术对智慧城市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信息化的地位将愈来愈重要。”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在“智博会”开幕式上表示,在推进智慧城市发展的实践路径上,要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社会服务、百姓生活的融合,使得城市管理和服务更加便捷、人性化。要高度重视创新与传承的关系,加强人才培养,注重智慧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推广。

事实上,城市的信息化发展大致要经历“数字城市”、“智能城市”和“智慧城市”三个阶段,而现在全国很多城市并没有认识到何为“智慧”和如何“智慧”,只是简单地将数字化与智慧城市等同起来,认为技术设备先进即可实现智慧化。

“建设智慧城市是提高城市生活品质的需要。”谢月娣告诉记者,目前宁波城市化率已超过60%,未来5年宁波将步入城市化中后期,城市发展将全面进入功能开发新阶段,将面临着城市管理、民生改善、城市交通、环境资源等方面越来越严峻的挑战。而“智慧城市”为城市发展中遇到的这些问题提供了解决路径。

在宁波,建设出租车智能服务管理系统、数字公路系统等智慧交通系统,能有效缓解“出行难”、“出行堵”等问题;建设远程医疗救助系统、远程医疗电子结算系统等智慧健康保障系统,可让市民看小病不用去医院,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网络看医生。市民从登上公共汽车开始,到便利店购物、到电影院看电影,甚至是在餐厅吃饭、书店买书,只要用一张小小的市民卡就能完成所有支付,而这张卡就是中国首张具有金融支付功能的市民卡。

在采访中,宁波海曙区区长吴胜武告诉记者,宁波有一个广为流传的“通俗版”智慧城市,把智慧城市用建设的内容形象地浓缩为“云、雾、海、河、地、人”六个方面,更直观地解释了智慧城市应该具备的特质:“云”是指云计算与高性能计算机相结合,应用平台和体系建设带来更强的决策、执行能力;“雾”是指物联网与互联网相结合;“海”是指要有一个“数据海”;“河”是指“整合”,讲的是信息交换、资源共享,更强的协调能力;“地”是指基地,也就是智慧产业基地;“人”是指人的信息和知识获取、利用能力的提高,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之一,而汇聚人的智慧,赋予物以智能,是智慧城市根本之所在。

“智慧城市是系统工程,需要高度标准化和系统性。”谢月娣介绍说,宁波成立了国内首个智慧城市规划标准发展研究院。研究院将主要从事智慧城市发展战略研究、规划编制、标准与法规的研究和项目决策咨询等工作,为宁波市委提供智慧城市建设决策支持。“最重要的是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加上一系列规划和纲要的出台,都为宁波智慧城市的发展保驾护航。”

智慧从顶层设计开始

2010年9月,宁波市出台了《关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决定》,将智慧城市作为新一轮经济发展大潮中创造宁波新优势的途径。今年6月,《宁波市加快创建智慧城市行动纲要》出台,智慧城市的建设从顶层设计起步。《纲要》将智慧应用体系、智慧产业基地、智慧基础设施建设、居民信息应用能力建设、智慧城市发展环境建设列为智慧城市建设的五大目标。

“建设智慧城市是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当前,宁波市人均GDp已经超过1万美元,这意味着我市已跨入新的发展阶段。”谢月娣表示,宁波依靠土地、劳动力等传统生产要素驱动、粗放型的民营经济为主体的经济增长方式将难以为继,迫切需要通过智慧城市建设,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发展智慧型产业,寻找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新载体,创造形成发展的新优势。此外,打造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也是宁波建设智慧城市的必然要求。宁波要实现从“国际大港”向“国际强港”的跨越,必须加快建设高度发达的港口物流信息网络服务体系,实现港口物流、资金、信息等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港口的现代化水平和国际综合竞争力。

“建设智慧城市在宁波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宁波市委、市政府很重视,并把它列为‘十二五’时期全市‘六个加快’发展战略之一。”宁波市智慧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规划处处长高光耀告诉记者,宁波在全面部署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坚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积极探索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并已经着手在杭州湾新区打造全新智慧城市的范本。先行重点推进智慧物流、智慧健康保障、智慧社会管理、三网融合、智慧软件研发推广产业基地、智慧装备和产品研发与制造基地等六项试点工作,稳步扎实有序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此外,宁波还坚持智慧应用体系和智慧产业统筹推进,力求通过智慧应用体系建设来培育发展相关领域的智慧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在智慧城市规划当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智慧产业”。宁波市的六大智慧产业基地包括:网络数据基地、软件研发推广产业基地、智慧装备和产品研发与制造基地、智慧服务业示范推广基地、智慧农业示范推广基地和智慧企业总部基地,而智慧产业基地建设旨在让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试点示范工程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信息技术更好地融入企业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产品营销及经营管理等环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50%以上规模企业生产经营全面实现自动化、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协同化。

“我们的目标是,到2015年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销售收入超1420亿元,年均增长17%,在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支撑和带动作用。”谢月娣告诉记者,那时,软件研发推广基地、智慧装备和产品研发制造基地等基地建设都将取得明显成效,建成一批智慧服务业、智慧农业示范推广园区,形成现代产业体系。

应用为先落脚民生

“宁波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一直本着一个规则:应用为先、产业为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在民生。”在采访中,谢月娣告诉记者。

而本次宁波“智博会”也是以“荟萃智慧应用,建设智慧城市”为主题,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广电总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宁波市政府共同主办,集中展示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

作为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三大电信运营商,也是首届智博会最大的参展商。

在中国联通主题馆里,围绕智慧制造、智慧物流、智慧交通、智慧能源等几大领域,中国联通以及19家合作伙伴展示了最新开发的应用成果;中国移动则携11家单位共同带来了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最新网络技术、“十大应用”及“基地”展示,其中,智慧健康保障作为切实解决看病难问题的先进应用,成为了全场的最大亮点之一;中国电信展厅则分为智慧城市、智慧民生、物联网精品、智慧交通、智慧家居、智慧农业和天翼展区七大板块,集中展示中国电信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的前沿应用和全业务运营的优势,通过中国电信的智慧农业m2m平台,农民可以轻松掌握大棚的温度、湿度等各项指标,从而让农民更好地掌握生产情况。

在构建“智慧城市”的大背景下,云计算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作为智慧城市的“大脑”,云计算平台能够为城市管理的各个关键领域提供强大的分析处理能力,从而实现高效、智能的管理。宁波的云计算部署也非常强调顶层设计、应用先行,既起到对智慧应用体系的技术支撑作用,也能引领智慧产业的建设。

在宁波,云计算的应用切口是物流。宁波市发改委规划法规政策处处长杨兵杰告诉本报记者,作为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之一,物流业在宁波的GDp中占比高达18%,每年创造507亿元的增加值。但是,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已经成为物流业发展的桎梏,宁波物流企业多达5000家,规模在10亿元以上的企业只有不到三四家,物流企业也面临着从传统走向现代化的转变。为此,宁波市发改委牵头在“十二五”期间计划总投资为2.5亿元。而在智慧产业基地的部署中,云计算也作为网络数据基地的重要一极,被列入智慧服务业推广基地。

为了寻求智慧产业合作、扩大交流,在智博会期间,浙江省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质检总局还签订了共同推进“两化融合”和“智慧城市”建设试点的战略合作协议,宁波市与曙光计算机的云计算中心项目、浪潮集团在宁波的云计算中心项目、万国数据在杭州湾新区的数据中心项目等10多个总额逾60亿元项目也将签约,合作内容涉及智慧应用体系和智慧产业基地建设等多个方面。

在智博会展览场馆,浪潮展示了由高端服务器、海量存储、云海oS操作系统等云计算核心装备构成的云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由政务云、医疗卫生云、药品安全云、食品安全云、水利云组成的“智慧政府”系列行业云解决方案,以及能够构建完善三网融合应用的“媒体云”和能够实现更加敏捷高效管理的“企业云”。

城市档案

宁波:智慧城市国家综合试点城市

宁波,取自“海定则波宁”,简称甬,位于浙东、长江三角洲南翼,北临杭州湾,西接绍兴,南靠台州,东北与舟山隔海相望。宁波市总面积9365平方公里,2010年总人口达760.57万,该市是文化部批准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是具有7000多年文明史的“河姆渡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唐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同时,宁波也是浙江省的三大经济中心之一,2010年宁波市实现GDp5125.8亿元,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166元,在中央及浙江省的文件中,宁波市分别被定义为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和浙江省经济中心。宁波物流业十分发达,宁波港是中国货物吞吐量第一大港口。

9月2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宁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浙江省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和“智慧城市”建设试点。

智慧物流的发展历程篇4

随着智慧城市在全国各地的兴起和发展,也在逐步地向可持续生态文明过渡,对于如何建设智慧生态城市的问题,《中国信息化周报》记者采访了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研究员、生态人类学术工作委员会主席寇有观。

中国信息化周报:在我国,“智慧生态城市”理念是如何产生的?

寇有观:城市的主体不是建筑,而是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必须以人为本,才能科学发展,我们经历多年的探索,逐步形成现在的理念: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智慧城市是“智慧生态城市”。

中国信息化周报:在城市化进程中,我们正面临着怎样的生态状况?

寇有观:当今,大多数野生生物被限制在越来越小的范围内,人类也将自己圈在钢筋水泥和各种污染构成的人工环境中,产生多种文明病、城市病。2013年1月份,北京26天被雾霾笼罩,即6天中有5天呼吸有毒雾霾,最高达993微克/立方米。同时,我国中部广大地区长时期被厚重的雾霾笼罩;受影响的雾霾区域约占国土面积的1/4,受影响人口达6亿人。早在2011年,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提交的《中国生态足迹报告》指出,中国的人均生态足迹已是环境承载力的2倍,生态赤字逐渐增大。因此,生态城市是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必然之路。

中国信息化周报:智慧生态城市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寇有观:智慧生态城市不是简单地智慧城市加生态城市,而是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的新模式,也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模式。智慧生态城市的特征归结起来有五点:智慧生态城市融入生态系统;促进四化同步发展,五位一体建设;智慧生态城市建设带来许多机会和增长点,引领城乡发展;维护城乡初级生产力,维护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遏制城乡、区域差别扩大,促进社会公平。

中国信息化周报:您认为目前我国建设智慧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最关键问题是什么?应该如何解决?

寇有观:一是生态环境意思淡薄,保护不力。二是围水造地影响生态,如围湖、占河、填海。三是良田弃耕、盖房、种草,影响初级生产力。四是发展指标失真,没有计入生态环境价值。五是低估农村收入和社会保障(承包的土地)。

首要的是应该理出城市问题的所在,城市由物质、能量和信息组成,必须正确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维护动态平衡。当前,城市病主要是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空间紧张、影响宜居,比如产能过剩,布局不合理;能源消耗、物耗过大;污染物排放过大;城市机动车保有量、落后产能过多;建筑工地、遍地开花。

中国信息化周报:请您谈一下智慧生态城市理念下的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包括哪些方面?

寇有观:智慧生态城市总体规划涵盖城市的所有方面,层次分明:人、财、物、天、空、地、工、农、商、学、警,涉及地面、空中和地下,实体与虚拟。要感知他们,分析他们,顺应他们,调节他们,控制他们,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的“智慧城市”、“生态城市”的顶层设计仅是中层设计。

中国信息化周报:您曾提出建设智慧生态城市首先要搞好城市规划,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存在哪些问题?

寇有观:城市规划包括概念规划、工程规划和管理规划。

当前,我国的城市规划过分重视城市的功能分区,建设工作区、居住区――睡城,非常需要淡化城市功能分区,以产业用地和居住用地为重点,积极引导混合用地;新增城市用地尽可能不占或少占耕地;强调土地的混合利用,综合开发,创造综合的、多功能的环境。城镇化应该走集约、节能、生态的新路子,停止违反规律的人为造城。

中国信息化周报:对于建设智慧生态城市的城市规划您有哪些建议?

寇有观:规划建设综合功能社区,把工作和居住、购物等活动场所有机地组合在比较紧凑的地区,重新规划城市交通体系,协调运用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和小汽车等交通工具;通过道路、轨道交通和通信电缆与电磁波的“流动空间”构建城市体系,形成多中心、“紧凑型城市”空间结构。

把综合功能理念延伸到大厦的楼段,在特高楼大厦划分几层一组的楼段,在楼段内灵活部署多种功能,实现大部分人员就近工作、居住、餐饮、购物、休闲、社交、锻炼、健身和医疗等。楼段内步行通达,上下楼梯,绿化美化,尽量阳光照明、自然通风,智慧调控,通风透光,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不但最大限度地减少出行需求,解决交通拥塞,而且可以节能、节地,有效地改善环境质量。

中国信息化周报:建设智慧生态城市应该如何转变发展方式?

寇有观:努力转变发展方式,大力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的消耗强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城市系统中的资源利用方式由单一的线式链状演变成复合的网状结构。

智慧生态城市应该超越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层次,更多地融合社会、文化、历史、经济、产业等因素,向更加全面的方向发展;成为社会、经济、文化和自然高度和谐的复合生态系统;其物质变换、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构成环环相扣、协同共生的网络,实现物质循环再生、能量充分利用、信息反馈调节,人与自然协同共生,可持续发展。

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根本性变革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减少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加快构建智慧生态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减煤增气,开发新能源\可再生能源,转变能源结构。由化石能源体系向可再生能源体系的转变,最终走向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新能源时代。

中国信息化周报:在智慧生态城市理念下,未来城市应该如何发展?

寇有观:转变追求别墅轿车的幸福观,调整产业政策和消费政策,因地因时研究城镇化,控制产能过剩;加强生态建设职能部门、发展生态文明自愿者组织。

建议设立国家生态委员会,由国家领导人主持,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全面掌握生态系统状况,研究趋势,选择战略,部署任务。

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而有效的保障。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与约束。

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于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要追究其责任,并终身追究。加强生态文明的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社会风气。

智慧物流的发展历程篇5

以应用四链融合、技术融合、数据融合、安全融合和创新融合为特征的智慧企业是企业发展的必然方向,向“智慧”进化是企业提高竞争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举措。

“智慧企业2020”愿景

智慧企业是企业信息化、信息化企业的更高阶段。赛迪经略认为智慧企业的愿景在于:通过四链融合实现企业与商业环境的良性互动。运用智慧金融信息平台提升产融资本的资源配置效率;智慧供应链平台促进产业集群协同转型升级;智慧生态平台落实绿色发展,履行社会责任;智慧营运平台凸显网络全球化下智能制造。

当前,智慧企业建设正逢经济、政策、社会和技术等宏观环境的大好形势。

国内经济“新常态”创造智慧企业建设的全新环境。“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将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年度平均增长率预期在7%左右,中国经济进入大转型期。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国内需求会得到进一步加强,经济的稳步发展为国内企业实施智慧企业建设创造了市场环境和机遇。

“中国制造2025”激发智慧企业建设的强大动力。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中国制造2025”,围绕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等提出的“三步走”战略为智慧企业建设带来历史性的机遇。

环境治理攻坚战凝聚智慧企业建设的天时人和。贯彻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战略,企业在智慧化的建设过程中,需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资源循环利用、清洁生产、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价值,走维护生态的发展道路。

新一轮工业革命孕育智慧企业建设的跃进契机。在工业4.0时代,传统的行业界限将消失,并产生各种新的活动领域和合作形式。创造新价值的过程正在发生改变,产业链分工将被重组。新一轮的工业革命对于当今中国,尤其是对于企业的发展,既是极为严峻的挑战,更是一个技术上赶超发展、结构加快升级的重大机遇。

智慧企业五大支撑体系

赛迪经略强调,企业要抓住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历史机遇,借中央即将颁布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的东风,着力加快推进智慧企业建设进程。“十三五”期间,智慧企业五大支撑体系:

应用:以“四链融合”为核心的应用体系,支撑商业平台化发展。企业将着力构建平台化的系统应用整合内外资源,实现“产融价值链、产业价值链、生态价值链与企业制造价值链”融合,构建一个多主体共享的商业生态体系并且产生网络效应实现商业共赢。

通过构建智慧金融、智慧供应链、智慧生态、智慧营运四大平台,能够创新商业模式,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全面感知企业生产、安全、供应、财务、金融等信息和数据。通过云化的基础架构、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实现企业网络的互联互通,对大数据进行智能分析,为指导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支撑。

技术:以“云物大移”信息技术融合,构建弹性架构。云大物移即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在大数据的管理平台中,实现传统结构化数据管理模式与非结构化数据管理模式的有机结合,实现从“大量数据”到“大数据”飞跃;构筑更为灵活的混合云架构支撑应用融合,为核心业务打造私有云平台,而将边缘性业务和新业务开发迁移在公有云,加强不同业务需求的动态资源调度;以智能互联设备和机器为基础的产业物联网能够帮助企业拓展新的数字化服务和商业模式;通过移动办公和掌上运维等传统业务运营支撑类移动应用,实现涉及到企业内部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过程的内部管理移动应用,利用互联网金融、o2o、p2p等新的业务模式和技术,促进企业发展。

信息资源:以统一信息资源标准,促进数据融合。以集团主数据项目为抓手,实现集团编码落地和信息资源整合。在集团范围内,建立统一的信息资源编码体系,实施集团统一的信息编码规则设计,实现信息的唯一性、同一性;通过主数据管理系统的构建,统一管理整个集团的重要数据信息资源,确保重要信息在跨板块、跨公司、跨业务系统中的一致性、重复应用和相互共享。

安全:设计主动防御体系,实现生态圈安全融合。安全架构设计的重点从自有封闭系统安全向安全生态圈建设转变。应对企业需要与上下游企业,以及安全管理机构、评测机构等第三方机构开展广泛的合作,从管理制度、流程、技术手段的多层次协作确保个体企业安全目标的实现。

it治理:转变任务驱动模式,融合创造信息化价值。企业需要加强it治理体系建设,让其参与到企业决策和业务流程创新中,it组织将实现从技术服务型组织向战略管理型组织和价值创新组织的转变,推动企业实现从管理提升到管理提升与业务创新融合发展,促使企业价值收益最大化。

智慧企业建设策略

为了更好的推动我国智慧企业的建设和发展,切实解决智慧企业建设实践面临的问题,赛迪经略提出五个建设策略:

明确智慧企业战略规划,指引智慧企业顶层设计。在企业内部,强化Cio制度,针对信息化的基本业务需求、业务流程、关键技术、系统框架结构、应遵循的标准,以及管理信息化过程中所涉及的系统、流程、制度、资金等重大问题进行系统、科学的规划,使智慧企业建设既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适应性、开放性和兼容性,也具有落地性和可操作性。

紧扣企业发展需求,从核心业务入手,务实推进智慧企业建设工作。有效控制成本和获取投资回报,从企业的核心业务活动着手,充分调动和发挥最终用户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紧紧抓住核心业务信息化建设和生产运营管理信息化,实实在在为用户服务,增进用户体验,保证智慧企业建设工作的实效。

不断完善智慧企业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实现智慧企业持续发展。从信息集成、一体化业务运营、管理的角度出发建设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信息化标准框架体系,为企业的数据集成、业务协同、共享服务打好基础,形成统一的信息平台、统一的基础数据,充分利用企业信息资源,实现企业“智慧”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智慧物流的发展历程篇6

13领域推进

“十二五”期间武汉市会优先在一些重点领域推进智慧城市示范项目。据武汉市信息产业办公室副主任、武汉信息中心主任李协军介绍,这些示范项目大部分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有智慧医疗(市中心医院项目)、智慧农业(汉南区畜牧兽医水产局项目)、智慧政务(江夏区基于GiS平台的数字行政决策辅助系统)、智慧公安(武汉城市视频监控系统)、智慧交通(武汉路桥隧不停车收费系统)、智慧生活(武汉肉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信息系统)、智慧交通(车联网公共服务平台试点项目)、智慧空间(武汉地理空间信息平台)、智慧城管(武汉户外广告牌数字化综合管理系统)、智慧政府(市行政服务中心信息系统)、智慧通讯(无线光谷项目)、智慧社区(永清商务区弱电智能化项目)。这些项目大都由政府和企业共同投资约13亿元完成。

据介绍,智慧技术运用在交通上,可实现智能导航。据测算,智能交通实施后,可使交通拥堵降低20%,车祸减少50%至60%,油料消耗减少30%。如武汉路桥隧不停车收费系统今后将用于公共停车场不停车智能收费等。未来,这一系统还能实时记录通过各交通路口的车流,驾车市民能通过无线网络在线查询,及时避开拥堵路段。

智慧技术还可运用于食品安全上,如部分地区生产的牛肉,已实现全过程智能追踪。任何一家超市出售的牛肉,可查询到该头牛是哪里养的,由谁屠宰,由谁运输等等。武汉正在打造肉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信息系统,通过超市终端机,“刷”下条码,也能显示喂养、屠宰、运输等全链条追踪。

上述项目的推进,将提高武汉城市运行效率,推动新一轮科技创新,催生大规模新兴产业,最终为市民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智慧应用便民生活

2011年以来,武汉市选择市中心医院糖尿病区开展示范试点,目前已实现病房内多媒体信息自助服务、移动查房、医疗物联网示范应用、“先诊疗后结算”的院内一卡通等目标。

采用局域和广域融合的无线网络覆盖,武汉市在电子病历基础上实现了医护人员移动查房。病人可在病房直接访问医院内网,查询自己的医疗费用每日清单、点餐等。通过对病人腕带的识别,医护人员可以核对病人身份、确认医嘱、核对用药及进行各种治疗,基本杜绝了人为失误,可最大程度保障病人用药和治疗安全。

通过将医院信息系统与银行系统、医保结算系统对接,持医保卡或银行卡的病人不用再为不同的收费项目反复排队缴费,可遵循看病过程结束后统一结算的“先诊疗后结算”收费模式。

据李协军介绍,为了满足政府和企业的智能办公需要,武汉市目前开发了“领航智点”智能交互办公系统,不需使用任何鼠标及键盘,通过手指在触摸显示桌上触控操作,即可实现所有功能,可以随意对文件、图像进行拉伸、旋转。如果有多台系统,文档可通过简单的手势将内容拖拽到自己的桌面,不再需要传递和互相拷贝,并且互不干扰。可以对其他显示屏、墙面上的主显示屏、表决器等,通过物联网进行集中控制。该系统运用到会议室,可以通过事先设定的议程,调用上级领导的讲话视频,并随时将其拖动到其他显示屏上或会议室大屏幕上。通过事先拷贝的汇报材料或幻灯片,对其进行批注,拖动到其他领导显示屏上或会议室大屏幕上,同时可以手写批示,并传送到有关职能部门进行办理。还可以通过政务专网,调阅全市地理信息查询系统和实有人口实有房屋查询系统。

物联网技术在无锡、成都等城市的应用起到了示范作用,武汉市也建立了肉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示范工程。通过肉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可以实现全市猪肉流通信息可追溯,一旦出现猪肉质量安全问题可立即追查责任人和相关原因,便于政府和社会各方及时采取措施,以最快的时间将影响和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据李协军介绍,武汉市围绕猪肉流通中的肉品及肉品经营者,以猪肉及其产品的生产经营企业信息采集系统为基础,以互联网为支撑,以RFiD、iC卡为信息载体,标签电子秤为零售输出,采用物联网、射频等先进技术手段,形成武汉市猪肉流通从生猪屠宰、肉品批发到零售终端全过程、全方位的肉品安全监管信息网络,实现在本市建立信息追溯系统的零售终端(大卖场、超市和集贸市场)内购买的猪肉能追溯到源头。

为了方便居民的家庭生活,由武汉三网融合公司负责实施,计划总投资2000万元建设的智能化项目也在进行中,可视对讲系统具备集成电话、保安监视、储存来访者影像等功能。其中门禁控制系统包括密码及刷卡开门、保安中心远程开门、消防联动报警自动开门、门禁远程管理;家居安全防范系统包括红外探头入侵监测及紧急按钮报警、煤气泄漏报警等;霍尼威尔的分户家居自动控制系统包括灯光控制、电动窗帘控制、空调控制、远程抄表等;报刊及牛奶等投递到报箱后可以自动发送短信通知业主。充分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

李协军表示,武汉将在云计算领域发力,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到2015年,在虚拟技术、云平台、云存储、云安全、云终端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培育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重点企业。到2015年,武汉市将形成500亿元产业规模,建成国内重要的云计算产业基地。他希望武汉借此机会,认真培育和发展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成为国内云计算产业基地的第一方阵。

2011年,中国电信武汉分公司开始投资新建武汉电信光谷数据中心,一期建设施工于6月30日完成,是目前武汉乃至华中地区设计等级最高、终期规模最大的数据中心机楼,为云计算产品的发展和落地提供了丰富的基础保障。经过对国内产品厂家的调研和多次交流,武汉电信和武汉云在线公司合作,共建武汉本地的第一个商务公有云平台。武汉云平台自9月份上线开通以来,各类产品需求涌现,目前已经商用的资源占到平台能力的20%,取得较好的合作业绩。

武汉市致力建造“智慧城市”,“云计算”可谓“智慧”的核心。武汉市信息产业办的负责人表示,已着手实施云计算行业应用的示范工程,能给“智慧武汉”带来美好前景。

在电子政务领域,市行政服务中心信息系统正在建设,以其为基础建立市级信息交换平台和公共云数据中心,数据资源统一规划、统一采集、统一开发、统一维护,单个部门的信息孤岛被打破,实现集中存储和资源共享。到那时,如要办理各种证件,可能只需要到市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解决。

通过整理全市车辆信息、路况集中到云平台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交通拥堵信息,在城市出行高峰时期,能根据车流量,自动控制红绿灯信号,把通行调整至最佳状态,实现交通智能化。

智慧物流的发展历程篇7

――美罗国际董事长 夏历

“人可以不伟大,也可以不富裕,但我们不可以没有责任,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自己肩上的责任。扛着责任,就是扛着一生的信念。”

――美罗国际总裁 于智慧

2009年8月1日,对美罗国际来说是一个三喜临门的日子:上午,美罗国际健康产业基地暨新办公大楼正式落成封顶;下午,美罗国际智慧系统正式成立;晚上,美罗国际董事长夏历和总裁于智慧伉俪结婚5周年庆典温馨开场。

因为来得艰难,所以饱含泪水;因为爱得深沉,所以充满感动。在这一天的美罗之行中,记者深深体会到一个民族直销企业的生存智慧,以及一对民族企业家的执着信念。

美罗涅

8月1日上午,盛夏的大连营城子高新技术园区迎来了一场盛事――投资4.9亿元的美罗国际健康产业基地正式封顶。

美罗药业集团董事长张成海、美罗国际总裁于智慧及所有公司高管、美罗国际八位特级经销商及上千名经销商代表出席了封顶仪式。随着彩焰飘飞、鞭炮齐鸣,美罗国际终于以更强大的平台证明了自己的存在。

据悉,美罗国际健康产业基地建筑面积达到15.5万平方米,将引入全球最为先进的保健品生产线,为美罗国际的再次崛起打下坚实基础。无论曾经有多少寂寞或谣言,在业已落成的美罗国际健康产业基地面前,一切疑惑均已烟消云散。

正如于智慧所说,“美罗国际的发展经历了4次波折,是信念让我们心安理得。”6年的坎坷和磨砺,也许就是为了一朝涅。

支撑美罗国际_路走到这一天的,更有“美罗”这两个字赋予她的责任与信念。

美罗药业始建于1925年,原名为大连满铁卫生研究所;1948年,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新中国第一家国营医药企业――中华医药股份有限公司;1958年,公司独立研制出红霉素,一举震惊世界;2000年,大连美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以4000万a股顺利上市,一个超级医药帝国从此屹立在中国的北方。

而美罗国际的出现,首先需要感谢3个老朋友。

美罗药业董事长张成海和夏历是20几年的同事和挚友,长期的默契配合让他们达到了一种特殊的信任。

1994年,倪宗耀教授在世界上首次将灵芝菌丝体作为食品应用,这个伟大发明标志着灵芝多糖技术在经历了灵芝子实体、孢子粉应用时代后,已正式进入灵芝菌丝体获取多糖的新时代。为开发应用这一成果,1996年,夏历自告奋勇主持建立了嘉兴天源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这是中国首家运用菌丝体生产保健品的企业,为美罗药业的保健品市场探路。

介于保健品市场的特殊性,天源一直在大胆探索新的营销模式。2002年,天源变身美罗天源,开始尝试直销渠道。但是因为美罗药业的国有体制限制,使得在2003年,美罗天源业务不得不停下来。新成立的慧力生物,经历了不断的尝试、再尝试的阶段后,最终在中国直销业争得一席之地。

2004年末,美罗药业改制成功,又恰逢直销立法在即,慧力董事长夏历与美罗药业董事长两位商业巨子再度联手。2004年,美罗国际生物集团(香港)有限公司成立;2005年1月18日,大连美罗国际生物有限公司正式宣布成立,并承接了大连美罗药业集团旗下全部保健品产业的研制、开发、生产及销售。

美罗国际是肩负着责任而生的企业,关于美罗药业的,关于中国保健品产业的,关于中国直销的,一步一步,这份责任不断壮大。不管遇到了什么,只要这份责任还在,美罗国际就不会倒下。

智慧生存

之所以将美罗国际的再次崛起称作涅,因为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商业沉浮,6年蓄势,已经让美罗国际夯实了全新的发展基础。而美罗国际的新起点,落脚在了智慧系统的成立上。

8月1日下午,当美罗国际董事长夏历在台上宣布“美罗国际智慧系统正式成立”时,所有在场经销商都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正如美罗国际特级经销商代表王浩所说:“美罗国际智慧系统的诞生是建立在创办者的道德价值观的经营理念和市场的专业需求整合出来的有机结合体,拥有非常强的市场适应度。”

事实上,美罗国际“闭关”两年后的这次公开露面,就是从智慧系统成立的新闻会开始的。

7月31日,各路媒体记者获邀来到美罗国际位于大连开发区的公司总部,镌刻着“只为健康而存在”的球形雕塑依然矗立在园区草坪上,熠熠生辉。在公司会议室,美罗国际合弃了一般新闻会的务虚和客套,与会记者首先得到一册还散发着墨香的智慧系统汇编资料,并被工作人员转达公司高层的意见:“公司领导说,今天的新闻会主要是希望听听大家对我们系统发展的意见。”

因为董事长夏历还在从上海赶回大连的路上,所以美罗国际总裁于智慧率史钟、狄振江、盖忠德、刘万和、聂秉廉等数位高管集体面对媒体。看到他们,至少证明了一些事:两年来很多人坚持了下来,两年来还有很多人加盟了美罗国际,而他们每个人在这个行业里都绝非等闲之辈。紧随其后的,是美罗国际8位特级经销商,让人震撼的是,这8位特级经销商都是与美罗国际6年来风雨与共过来的。显然,美罗国际有它独到的魅力。

美罗国际副总裁刘万和主持了新闻会,他直截了当地表示:“媒体是行业的医生,希望大家为智慧系统的成立和发展号脉问诊。”

而与会的记者也借这次难得的开诚布公的交流机会,与美罗国际的高层就直销系统的建设与发展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意见交换,同时也厘清了智慧系统的出台脉络。

在美罗国际6年的经营过程当中,公司几经沉浮,尽阅中国直销风云。公司高层普遍认为,美罗国际的问题,甚至是中国直销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人的问题。那么,公司以什么作为考量人才的标准,而又通过什么来实践这一个标准,这是公司决策层一直在思考的重点。成立智慧系统,就是他们找到的答案。如果说公司可以规范一个人的行为准则,那么系统更是可以规范一个人的思想准则。在中国直销界,思想层面面临的问题才是最为本质的问题。其实中国直销业也不乏系统和体系,但解决了这个问题的却不多,为什么呢?夏历和于智慧认为,直销系统产生于国外,但海外直销系统侧重于用一种经济法则基础上的规范来自律,但在中国是有些水土不服的,因为中国是一个讲究人情味和私人关系的国度,所有规范最终将体现在一个人的道德标准上,国外的系统在这方面的建设上没有太大的可参考性。

另一个问题是,现存的直销系统往往相对松散,一个小公司都可能有十几个人自立山头,不但造成很多资源浪费,甚至还会产生内斗,影响整个公司的发展。

2009年2~4月份,美罗国际董事长夏历亲自率领高管团队下到市场对团队

市场情况进行集中调研,了解和掌握市场发展和团队建设基本情况,为智慧系统建立及实践做了大量考证和卓有成效的工作。

智慧系统在不断酝酿和建设过程中,夏历想起了2008年8月8日在北京观看奥运会开幕式的情景,当荧光闪闪的奥运五环平地升起,世界上的亿万人为之感动。这个激动人心的一幕重新在他心头闪过:世界五大洲不同肤色不同信仰的人都能为同一个目标聚在一起,我们不同的团队难道就不能做到统一?这时候,夏历脑海中一个大胆的想法冒了出来――能否以公司的名义来创建一个统一的系统?

通过美罗国际决策层的进一步研究,以及同各团队核心领导人的全面沟通,大家都对成立统一系统这件事抱有很高的期望,纷纷献计献策。

曾经有无数个系统名字被提出来讨论,但结果都是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但是,当“智慧系统”这个名字被提出来时,大家顿时找到了感觉。

“智慧”这个词源于美罗国际总裁于智慧一直喜欢的自我介绍方式:“感谢父母给我了一个好名字――智慧,我其实是一个缺乏智慧的人,但非常值得庆幸的是我身边聚集了一大批拥有非凡智慧的事业伙伴。”

为什么直销系统需要智慧?美罗国际的答案是:企业的生存需要智慧,而现阶段中国直销企业的生存更需要智慧;系统的重要作用就是要集所有人的资源于一体,实现智慧共享;美罗国际追求的是“只为健康而存在”,而追求健康更需要大智慧。

水,成为了“智慧”这个名字连接美罗国际市场的一个纽带,它是智慧系统文化理念的出发点。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这就是水的生存哲学,虽然以前从不曾提及,但美罗国际这几年其实深谙此道。

仅仅是生存哲学未免世故,而道德的规范则让这种生存直达成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句话告诉我们,有财富就必须有道德,不然最终财富也将化为泡影。

因此,美罗国际的文化理念根源就是“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这两句话分别出自《道德经》和《周易》,从两不相及到契合得天衣无缝,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上善若水”是行,“厚德载物”是德,德行合一,就是美罗国际智慧系统的核心秘密。

所有的美罗国际合作伙伴就犹如这智慧之水中的鱼,汲智慧之营养,达成功之彼岸。这就是美罗国际智慧系统的鱼水关系论,奠定了系统的思想基调。

由此,智慧系统定下了所有关于系统的文化理念,在这些理念基础之上,对系统的管理机构、运营模式、操作步骤和培训手段进行了全面的细化。在这个过程当中,每个团队领导人都把自己的“看家”本领奉献了出来,为系统的最终成立铺就了道路。

从6月份开始,智慧系统就开始了尝试性的市场实践,统一的讲师队伍和培训方式在一些市场铺开。通过两个月的运作,这些市场以飞速上升的业绩给了所有人以答案,而从中积累出来的经验教训也让系统运作方式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2009年8月1日,美罗国际智慧系统正式在大连成立,1000多名美罗国际经销商从全国及各海外市场赶来参加了这个以“磐石永固、诚信发展、智慧创新、继往开来”为主题的盛会。

夏历董事长在宣布智慧系统正式成立后表示:“中国直销业此前还没有以企业的名义来建立系统的,而以往很多凭个人能力建系统的只是个人英雄主义,它可能形成一堵墙把企业和经销商隔绝起来。我们整整闭关730天,其实也不是因为这730天我们才长大,我们从创业的第一天就开始不断在积累。”

于智慧表示:“奥运会所设置的众多竞技项目,其中的撑杆跳令人深思,因为人类如果要达到更高,就必须借助类似撑竿这样的工具。而对于做直销的我们来说,就必须借助系统。虽然是西方创造了直销和系统,但今天的美罗国际智慧系统将传承全世界最好的渠道和方法,融入最纯正的中国传统文化,从做一个正直的人开始,确定系统必须围绕‘品德、品质、品牌’展开,选择‘德’作为系统文化精髓来提倡和实践,目的是实现引领中国直销业发展的责任和使命,打造我们的系统梦想。”她希望,智慧系统的成立和壮大可以成为世界直销未来在中国的一个证明。

刚刚从印尼市场赶回来的美罗国际常务副总裁狄振江认为,智慧系统的成立对国际市场的发展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现在,整个世界都看得到中国在进步和发展,中西文化的交流整合是未来社会的一大亮点。我们有力量将源于海外的直销行业通过中西合璧的发展,然后再反馈到国门之外去发展。我相信我们的智慧系统就是这样的一个文化整合加工的机构,我对此充满信心。”

据悉,智慧系统将花一年的时间培养一大批优秀人才,通过他们让系统的文化理念和操作模式深入到每―个美罗人的心中,落实到市场最终端。

爱的坚持

8月1日晚上,一场以“美罗国际,我们永远的家”为主题的晚宴在大连富丽华酒店盛大举行。虽然名义上是“美罗国际智慧系统成立暨首个发展日诞生庆典晚宴”,但美罗人更愿意认为,这是董事长夏历和总裁于智慧伉俪的结婚五周年庆典晚宴。

庆典的组织者很用心,当一幕幕照片和字幕闪过,所有人都更能理解夏历刚刚为于智慧拭去的泪水。在所有人的眼里,于智慧似乎都是一个无比坚强、永远也不可能掉泪的女人。但一个女人为什么能如此坚强,如此付出?那是因为爱,因为心中的爱,所以才会有眼中的泪,才会有永恒的信念。

爱的力量总是超出所有人对它的预期,所以当于智慧这个曾经的商界女强人可以为了爱抛弃一切,全力以赴支持夏历的保健品事业时,联袂演绎的“慧力”风雨路,就是人世间“大爱无涯”的真实写照。

2005年1月18日,是美罗国际正式开业的日子。此前美罗国际曾准备了盛大的庆典,但突然爆发的印度洋海啸让夏历当即决定将开业庆典改为向印度洋灾区献爱心的募捐大会。此次募捐的善款,是中国红十字会大连分会接受海啸赈灾捐款数额最大的一笔。

2009年4月6日,是美罗国际产业基地正式奠基的日子。于智慧在会上动情地回顾了美罗国际的6年风雨历史,然后宣布,将每年的4月6日定为美罗国际感恩节。感恩,是因为这一切来得极其难得。

懂得爱,还懂得感恩,美罗国际是注定会被命运眷顾的企业。

美罗国际执行总裁史钟给所有人分享了一个故事:当系统建设的资料整理快要结束的时候,我回家看母亲。看到我一直在电脑前忙,母亲就问我究竟在忙什么。在看过我关于美罗国际文化理念的所有演示之后,做了几十年教师和干部的母亲多年来对我工作的担心顿时释然了,“如果一个企业严格照这样做,一定会发展成为行业的代表;如果所有企业都这样做,那我们中国崛起为第一经济大国,指日可待。”

实际上,夏历的父亲从小就告诉他如何去做一名正直的人――随时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现在直销这个行业只被一部分人所认可,是因为有太多人败坏风气。那么谁来树行业正气呢?必须有人有企业能够站出来。夏历希望将美罗国际打造成这样一个充满责任感、使命感和爱的企业,坚持走长期发展之路,不辜负经销商的期望,实现更多的社会价值。

夏历表示,美罗国际希望再用2个五年计划,成为世界直销企业巨头。有一天,美罗国际会捐建一个养老院,让公司对家人、社会、国家的爱,进一步得到体现。

记者手记

接到美罗国际董事长助理聂秉廉先生的邀请电话时,记者是非常意外的,记忆中与美罗国际的联系已经是2年前的事了,用后来美罗董事长夏历的话来说,美罗国际已经整整“闭关”了730天。

在这个敏感而瞬息万变的行业中,2年沉寂往往意味着不那么好的结果,而2年之后的美罗国际却以智慧系统的成立正式宣告企业又一个春天的到来。

一直觉得夏历和于智慧是非常特别的两个人,一个董事长,一个总裁,家天下的色彩似乎很重。但现在我们终于明白,如果没有这样的格局坚持,可能美罗国际坚持不到这一天,甚至也许根本就没有这个公司的存在。

智慧物流的发展历程篇8

关键词:智慧物流平台;国际贸易;跨境电商;物联网;模式构建

我国参与国际贸易的中小型企业由于公司规模和资金实力限制,普遍采用将业务外包给物流公司的模式,以节约构建自身物流系统所需的昂贵开发费用,进而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根据国外知名物流管理机构调查研究表明:一家企业的物流所需支付成本约占其销售利润的8%-15%,物流投资约为其企业总资产的15%-30%。由此可知,随着国内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企业需不断寻找新的竞争方式来保证其竞争力,竞争的着力点也由外部产品价格和产品服务的竞争转变为企业对其内部生产成本的控制,特别是企业的物流供应链的经营成本的控制,外包物流业务成为企业获得竞争力的利器。目前将非核心业务的物流运输业务外包给专业物流运输服务商的企业越来越多,并让物流服务商提供给其最佳的物流运输供应链,使其可以专心发展核心业务,提高其产品竞争力,优化高价值产品生产模式,保证生产效率、生产质量和产品创新力,从而让公司的经营管理达到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最优化。由于贸易全球一体化的不断发展,贸易体系的各个方面也不断在升级更新,以云计算、大数据等高新技术为技术支撑的智慧物流平台将会在外贸过程中大有可为。

智慧物流能够在我国对外贸易进行应用的理论及现实基础

(一)理论基础从理论层面来说,智慧物流的运用能够解决我国对外贸易过程中存在的外贸成本高、信息化程度低以及信息沟通障碍等问题。与传统物流相比,智慧物流把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高新技术进行整合,达到物物交互和人物交互的目标,使物流整体价值链上的生产、包装、运输、仓储等各个环节有机统一起来,实现整体贸易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便利化,优化了我国对外贸易模式,达到了降成本增效率的目标。智慧物流的基础构架可以分为决策层、基础层、传输层、感知层与分析层。在这之中,感知层是此系统的起始环节,也是贸易活动基础信息数据的输入端,一般采用条码、传感器、视频识别、无线射频识别(RFiD)等前沿的信息技术采集基础数据,对贸易过程中各环节的实时动态数据进行监测,这是贸易过程中信息交互的关键所在;分析层是采用大数据与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筛选、处理、分析、存储等环节,为决策层提供数据支撑,也是贸易实现智能化的前提条件;决策层依据分析层分析出的数据信息,对过程中的智能作业进行管理与控制,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让我国外贸能够更高效、便利,同时缩减对外贸易成本。

(二)现实基础从现实层次而言,能够解决我国外贸过程中存在的信息化程度低、通关成本高、流程复杂等问题,国内学者也提出了相关对策,不过监管体制不适应变化和信息孤岛等问题还需要做进一步探究,从智慧物流的应用基础理论来说,其能够解决上述的诸多问题。从我国把物流产业当作重点核心产业来进行发展的趋势来说,智慧物流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撑在逐步改善,激励智慧物流运用于贸易过程中。比如,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加大智慧物流发展力度,引入国外前沿技术和自我技术创新来进行发展,提升我国物流设备水平,加速我国外贸过程趋向于电子化、自动化、智能化发展。近几年,国内跨境电商不断发展,多数表现为多、小、杂等特点,其业务管理也较为混杂,消费者需求也发生了转变,其对于个性化和专业化需求增高,这对传统物流运输服务来说是一个极大挑战。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高新信息技术在逐步完善成熟,会把其运用于外贸过程中的诸多环节,包括运输、仓储、通关等。比如,运用大数据进行技术分析,收集商流、物流、资金流等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对外贸过程中的需求作出预测和设备维修预警等。智慧物流应用于我国外贸过程中的模式构建以往对外贸易模式是将进出口公司当作贸易主体,借助货代公司揽货、运输、贮藏及报关,经过海关部门检验核查,再经过物流企业运输达到产品跨国传递的目的,完成产品的跨国贸易。在中国境内,以智慧物流平台为基础的对外贸易模式则是把以往对外贸易各个环节的参与方相互链接,构建核心管理平台,并通过该平台达到各参与主体间的信息传递、信息共享和单据传递,提升各参与主体间的信息传输效率;在境外,借助境外舱单管理信息平台、单证管理平台与物流服务中心与境外不同国家贸易参与方进行信息交换、信息传输与单据传递。如图1所示,在我国进出口整个贸易过程中,智慧物流都有着较深层面的应用,普遍是对对外贸易过程中直接的核心生产业务和间接支持的相关业务进行的深化应用。从外贸核心业务角度来看,智慧物流核心管理平台对国内贸易主体与国外单证管理平台进行连接可完成单证交换,对国内货代企业与国外连接可完成订舱协同与舱单传递,将海关部门与其他贸易参与方连接可完成通关协同,将国内物流公司与国外物流服务中心平台进行连接可实现物流产品的实时定位。从外贸业务支持角度来看,智慧物流平台可收集国内外的最新贸易政策,达到对外贸易过程中实时调控和快速决策的目的;管理企业必须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运作,保证贸易的健康进行,依托于外贸过程中物流数据汇总成为大数据库源,对外贸发展趋势展开分析预测,实时调控贸易数量和方向等。借助构建智慧物流平台能够达到外贸流程的一体化发展,从内部成本控制端剪除重复劳动,同时及时共享信息资源,使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实现最优化配置,提升信息传输及利用效率,使资源实现最大程度利用。智慧物流平台主要包含四大内部核心模块,依次是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数据分析模块,对大量数据进行储存的云计算模块,保证数据安全性存在的数据隔离模块,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收集和传递的通信模块,不同模块之间明确分工又相互协作,进行数据和信息传递,构成了整体的物流核心管理平台。

智慧物流下的外贸主要业务

(一)全程化电子单证交换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不同国家的分工已经日益精细化,以原料采购商、产品制造商、产品零售商共同组建的闭环供应链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产品随着闭环供应链流通过程中涉及到的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的传输速度通常会受到数据信息标准化的限制,所以对外贸易过程中实现全程化电子单证精准化交换会降低外贸交易成本。智慧物流平台能够实现国内各贸易参与方的单据交换,并且可完成与境外贸易参与方的单证传递与转换,如图2所示。以产品出口为例,外贸交易的起始点是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之间的报价申请和签单,国内企业把产品订单、报价单及产品发票等单据信息借助智慧物流平台转化为国际普遍采用的格式,再通过国外单证管理平台转化为国外企业所需要的单据格式,从而完成单据的转换和传递。确认订单后,进出口企业便将所需货物备齐并寻找货代公司,与其交换订单、发票等单据信息,签署报关委托书,货代公司也需与船运公司进行订单、发票、订舱委托书等信息的交换和签署,再由货代公司向海关部门申报通关,提交通关所需的一切信息,包括报关单、合同、发票、报关委托书等,船运公司需提交装箱单和订舱委托书等,由海关核实后方可允许通关,再由智慧物流平台将信息转化为国际常用格式传递给交易地区海关部门和单证管理平台,从而达到全流程单据交换的目的。在产品出口前,进出口企业、船运公司、海关、货代公司是一个国内的单据交换闭环,四大参与方都拥有智慧物流平台接入口,各参与方既有不同角色分工又实现了信息共享,海关是权威的政府部门,享有对企业单据信息的审查资格,进出口企业能够随时跟踪自身产品相关的实时动态,货代公司能够查找所产品的各种相关信息,船运公司可以查看运输产品的相关进程以及单据信息。智慧物流平台能够达到国内外单据交换一体化运作,提升了单据使用率,打造了安全、高效、便利的贸易环境。

(二)全程化订舱协同在国内主要沿海城市都会设有区域性订舱系统,不过跨区域间船舱预定却没有实现业务协同。依托于智慧物流平台预定船舱则能够突破区域间隔壁垒,达到全程化订舱协同(如图3所示)。船运公司是接入智慧物流平台人力物力资源的供给方,依托于感应器、RFiD标签等物联网高新技术来实现船运公司人力物力资源的整合汇总,再将船只开拔、仓储装卸、人员使用等信息作为实时动态进行数据信息流的传递。进出口企业与货代公司接入智慧物流平台是作为订舱主体的角色,确定了订舱需求时就会使进出口企业完成产品预备,并将产品的基本信息借助物联网平台进行传递,再经由智慧物流平台转化为标准格式传输给船运公司,船运公司确认无误后再借助智慧物流平台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实现供需两端的最优化配置,并将信息输出给其他相关主体,完成整体的订舱流程。依托于智慧物流平台设计的订舱协同能够实现订舱环节各参与主体信息的共享,达到资源最大化利用以及订舱流程全程可视化。

(三)全程化通关协同产品跨境运输可以说是对外贸易的主要特征,其中决定产品是否可以越境的基础就是通关流程,不同区域间的相关政策也有差异,借助智慧物流平台能够达到跨区域全程化通关协同(如图4所示),可提升进出口企业通关流程的效率。产品运输进入码头后,便会收到海关部门的监管,海关部门借助智慧物流平台初步对产品进行检验,同时接收进出口企业或者货代公司提交的报关申请,进出口公司和货代公司通过智慧物流平台将出口合同、外汇核销单、装箱单、报关委托书、发票等报关信息提交,海关部门对这些信息进行线上核实,智慧物流平台也会实时将核实结果及时反馈给企业和货代公司,通过线上核实后将审核结果传递给线下检验人员进行相应的现场检测和鉴定,鉴定结果也会实时上传到智慧物流平台,全部审核都通过之后,便可办理产品征税手续,同时将商品装船并准备出口运输,智慧物流平台会在此时将通关数据转化为国际常用格式传输给接收地区的海关部门。在整体通关流程中,进出口企业、海关部门、货代公司协作运行,实现通关闭环,如果哪项环节出现异常,智慧物流平台会将信息及时反馈给相应主体,采取相关措施,保证通关流程的顺利进行,另外线上信息传输与线下现场操作能够同步进行,可以减少信息滞后所引起的额外损失,实现不同贸易主体间的全程化通关协同。

(四)全程化物流追踪由于全球贸易一体化发展日益加深,其信息化趋势愈加明显,对外贸易的透明化、可视化便成了突破外贸壁垒的关键所在,通过智慧物流平台能够达到外贸过程中全程化追踪物流的目的,不但能够时刻提示产品动态,还可以提升信息传递效率与准确率,降低获取信息的运营成本。对外贸易运输过程起始是由进出口公司备货,让产品嵌入RFiD标签,借助无线网络信号实施连接,将产品的基本信息转换为可用于分析的标准化数据,运输公司在运输工具上装载射频识别装置与定位系统,借助物联网感知装置实时定位运输工具,同时将射频识别装置与产品数据信息进行对接,做到产品准确定位。运输工具和产品的动态信息传递到智慧物流平台上,然后反映到对外贸易的各个相关主体,产品经过通关口之后,其会上传在境外的运输数据到境外相关物流服务中心平台,借助智慧物流平台和境外物流服务中心建立联系,能够实现对产品境外运输信息的准确跟踪。智慧物流平台中的全程化物流追踪是将人力,运输工具、仓储的状态信息当作输入端,借助大数据信息分析技术将产品最优化运输路线、最佳仓储位置、最优化装卸方式进行输出。全程化物流追踪能够达到对产品物流信息的全面管控,容错率得到极大提升,若是某一环节发生异常还能够及时纠正。

智慧物流下的对外贸易业务支持

(一)国内外国际贸易政策支撑世界各国与国家不同区域之间颁布的贸易政策通常会有较大差异,有时这些差异会成为国际贸易中的交易壁垒,也会出现国内不同地区间的贸易不协调,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外贸交易的效率。智慧物流平台经过收集各个国家与各国不同区域之间的关于贸易方面的政策,分析差异,构建贸易政策数据库,再依据各个地区颁布的最新贸易政策进行相关调整,经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对数据库内容进行相应分析,对不同区域间标准化政策进行解析,再由平台与海关部门进行对接,更新最新的外贸交易政策,并督促海关检验执行;与进出口公司进行对接,更新产品生产、进出口政策,及时调整企业生产供应链;与货代公司进行对接,对出口政策进行实时更新,做到相应的进出口单据的智能转换;与船运公司进行对接,及时更新运输政策、调控运输路线和运输方式。智慧物流平台对外贸交易的支持,能够保证各个外贸主体获得一致性信息,减小各环节沟通时的成本损耗,提升外贸流程的运作效率。

(二)对外贸易主体的规范化我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已经趋近于成熟,但对其相关主体的监管方面依旧有不少盲区,很多中小型企业常常在规则边缘游走,借助智慧物流平台能够梳理贸易流程,健全其准入机制,全面规范对外贸易流程和实施对贸易主体的全方位监管。第一,应完善线上准入体制,进出口公司、船运企业、货代企业想要成为对外贸易主体必须提供相应的证明。第二,海关部门应具备全方位监管的权利,借助智慧物流平台对各个贸易主体进行实时智能化监控,如果某一环节发生异常或者某一外贸主体发生信用危机,海关便可对其实施相应措施,封锁其贸易流程,终止贸易主体相关交易活动。智慧物流平台对于外贸交易的规范化,实现了政府对贸易流程的全方位监管,对不可控风险管控有了极大提升,还促进了对外贸易主体正规化参与对外贸易流程的发展。

(三)对外贸易趋势的智能预测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是构建智慧物流平台的前期基础,智慧物流平台的实质就是信息和数据的生产、交换、传输、分析、处理和预测。从进出口企业角度来说,智慧物流平台能够收集和整理企业订单时间,数量与商家信息,准确预测在以后各季度的大概生产数量,建立历史数据模型,分析未来行业市场走向,促进国家市场的开辟和发展;从货代公司角度来说,智慧物流平台能够整合进出口公司与运输公司间的业务往来,估算其业务未来的增长空间;从船运公司角度来说,智慧物流平台能够收集运输、仓储、装卸的全部数据信息,准确估算未来的消费者需求和补给量;从海关角度来说,智慧物流平台对于历史上外贸过程数据分析和处理,估算出未来外贸发展趋势,为海关人力资源管理和港口建设提供依据。对外贸市场进行智能化预测需建立在各贸易主体相互协作的基础上,进行提前的需求和供给规划,实现各主体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智慧物流的发展历程篇9

近年来,国家先后提出了“智慧城市”、“智慧中国”、“四个全面”等国民经济的发展纲要和建设思路,其主要创新内容都与“智慧城市”密不可分。如果把“智慧城市”分开理解――“智慧”是指各种智能技术不断的应用,“城市”则指大量人群聚集、生活水平先进的地区。而“智慧”既是对城市最终状态的描述,也是达到该目的采用的主要手段。

在“智慧城市”提出之前,“平安城市”的概念已经耳熟能详。“平安城市”不仅是社会治安一项内容,还包括到城市交通状况和城市消防服务,以及各种人为灾害和自然灾害的预警和处警等内容。从城市建设层面,平安城市不仅是安保的需要,更进步扩宽到城市应急指挥、智能交通管理、数字城市管理、城市环境保护等多个城市领域的应用,通过平安城市建设,使得人的安全需求得到持续满足,从而也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为智慧城市奠定了信息数据基础。而安防行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产业全面升级和制造规模提速。从中国安防市场的发展来看,从平安城市发展到智慧城市是安防产业的重大历史机遇。“平安城市”是“智慧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智慧城市”是“平安城市”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涉及到智能交通、应急指挥、环境保护、城市管理等多个方面。

高清ip监控产品广泛应用

近年来,国内视频监控市场每年都在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随着平安城市等大型联网监控项目的普遍建设,高清ip监控产品得到广泛应用,系统点位容量和行业需求不断激增,越来越多的用户认识到安防监控平台软件是整个系统综合实力的重要表现。功能上,绝大多数平台软件都具备视频预览、录像回放、设备管理、地图显示等功能。标准上,主流平台软件均支持业界成熟标准,除了通过私有协议兼容多种主流品牌的设备接入外,onViF和GB/t28181已经成为平台兼容前端以及不同品牌平台互联的主要依据。规模上,虽然大多宣称支持上万路摄像头的大型组网,但由于各家软件内部底层设计和存储转发转码等技术水平差异,还需要实际应用案例和运营状况的事实支撑。

毋庸置疑,监控管理平台软件已经树立了在系统中的核心价值,并得到从用户、工程商到厂商的广泛认可,特别是以ip监控和行业解决方案为市场战略的今天,很多硬件生产厂商纷纷开始重视平台软件产品的配套,或合作或自研,以提高前后端产品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监控管理平台软件除了要具备最基本的音视频操作功能,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构建面向应用服务的综合管理平台软件,包括:对大型网络环境下分散场所的视频监控设备统一管理,对统一系统不同类型的视频采集设备、报警设备和门禁设备统一管理,对不同部门不同权限用户不同业务需求统一管理。

安防管理平台软件的发展历史是随着网络化的进程呈现爆发性增长。将传统的视频信息通过ip的方式进行互联互通,使得原先分离的信息孤岛连接起来,形成视频数据的资源池,与其他业务信息融合贯通,才使得安防管理平台焕发出更具价值的生命力。但移动互联网和高清视频的快速应用和发展,缩短了安防管理平台进行普及推广和市场积淀的过程,使得两极化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智慧城市的基础是互联网、物联网、广电网、移动通信网等各类网络;应用载体是数量众多、功能齐全的各种高级终端;部署对象是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智能小区、智能交通、智能学校、智能电网、智能物流、应急指挥、智慧政府oa;注重提高处理突发时间的应变能力、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的可持续性。经过多年发展,管理平台逐渐形成两个趋势――中大型软件向行业化应用垂直深入,整合的功能和业务越来越丰富;中小型软件向轻量化应用演变,界面功能和交互操作越来越简捷。这两个趋势本质上都需要依托先进强大的底层架构。

在智慧城市系统建设深入的带动下,管理平台软件的作用也在重新定位,不但要实现安保监控系统内部的横向集成。除了原先传统的巡视录像回放,以及对音视频报警等数据统一处理,还要向用户提供针对管理和业务的应用服务,以提高安全管理的效率,推动流程透明化和机制创新,这就是所谓的安防行业化,它使得安防系统朝着业务部门多元化、需求多样化、管理机构的多层次,以及运行环境的复杂化和系统规模向不断扩大的方向转变,一个大规模的视频监控系统中,普通的联网软件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在市场的需要,必须选用支持多业务应用、灵活的系统架构、易于管理维护的管理平台软件来运行和操作,不同的行业其应用软件也有较大的区别。

面对不同领域的用户,管理应用有比较大的区别,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有很多的定制需求提出来,因为涉及具体行业特征的不同,就会导致不同的业务逻辑和管理模式,需要软件平台能够根据行业的特征量身重塑。

综合管理平台不但要支持大容量数据并发和存储,还要支撑更专业的业务应用,这就要求平台架构支持模块化扩展。为解决上层复杂应用和底层稳定接入的矛盾,需要更先进的中间件技术作为技术支撑。中间件屏蔽了操作系统底层的复杂性和异构平台的差异性,提供不同形式的通讯服务,通过对外提供统一的接口,使开发人员可以不必关心系统平台的移植性,用户程序不必关心框架结构、执行流程、对系统级api的调用等,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上层应用的业务逻辑实现上,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短开发周期、降低技术难度、减轻程序员的负担。不管底层的计算机硬件和系统软件怎样更新换代,只要保持中间件对外的接口定义不变,应用软件的接入部分几乎不需任何修改,从而保护了联网平台在设计实施和运营维护的投资成本。基于中间件,不但软件厂商自己可以统筹资源,统一架构,第三方厂商也可以根据协议接口快速应用部署。中间件使得以业务为导向,快速构建差异化的软件应用平台成为可能。

轻量化应用

智慧物流的发展历程篇10

2013中国(西安)智慧城市技术与应用产品博览会

西安与北京等5城市共同入选中国工程院刚刚确立的“中国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名单。在西安试点智慧城市,既是为西部城市做好示范作用,也是拉近东西部差距之举。

为加快推动西部地区智慧城市物联网产业快速健康发展,进一步巩固和提升西安在国内外物联网产业的引领地位,中国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推进联盟将于2013年5月9日一11日,在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举办“2013中国(西安)智慧城市技术与应用产品展览会暨中国西部智慧城市物联网高峰论坛”。

5.9―5.11

2013第六届亚洲(北京)国际物联网展览会

本届展会由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协会、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企业网络应用推进工作委员会、国际物联网联盟、广东高科技产业商会、香港国际华商联合会、香港新马泰归侨华人联合会联合主办,特邀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参与。

展会面积3万平方米,展览规模创历届之最,参展企业300多家,专业观众预计可达到5万人次。吸引来自中国(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加拿大、芬兰、法国、德国、意大利、韩国、瑞典、阿联酋、美国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展团、机构和单位参展,国际化比例超过18%。

5.15―5.16

第十届中国运营支撑暨大数据产业大会

中国运营支撑大会是由中国计费网主办的一个供运营支撑人交流和沟通的多元化平台。历届大会均有将近800人参与话题讨论。大会邀请了电信行业中各知名运营商、厂商、集成商等多方参与,共同围绕电信行业热点话题进行讨论,提供资讯,分享资源。出会的代表团分别来自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海南、河北、山东、黑龙江等全国三十多个省的运营商和厂商。同时行业泰斗和顶尖分析师出会,与运营支撑人共绘行业宏伟蓝图。

5.16―5.18第十届重庆国际绿色建筑及建筑装饰博览会

第十届中国(重庆)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装饰博览会,在西部最大的生态园林展馆――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展会以“绿色低碳、节能环保”为主题,由重庆市建筑业协会、重庆市建材商会、重庆立丰展览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历届展会有来自世界49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200家知名企业和品牌参展,汇集了世界建筑建材领域最广泛的技术、产品、设备及服务,共接待了来自中国各省市区以及美国、加拿大、德国等国家和地区,开发商、建筑商、承包商、经销商等专业人士近15万人次。

5.16―5.18中国中部智慧公共安全技术与应用产品展览会

由武汉市公安局、湖北省公安消防总队、湖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共同参与举办的中国(中部)智慧公共安全技术与应用产品展览会将于20i~5月召开。展会以“政府主导、主管牵头、行管主办、社会参与”为思路,以智慧型安防技术产品需求为导向,搭建智慧公共安全技术应用产品交流、交易、合作平台,为行业内各产业链搭建桥梁,为城市管理部门提供更加科学、全面、智能的城市管理服务,为民众提供更便捷、规范的服务。

5.29―5.302013京交会“中国国际城市智能化技术与服务大会”

第二届京交会“中国国际城市智能化技术与服务大会”将聚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业内最新技术、最新的行业信息以及业内的决策层人士。本届大会致力于为城市智能化相关的所有公司营造开拓新市场的充分条件和增值服务。

会议将探讨行业热点议题,包括未来城市智能化发展模型、物联网与数字城市、高效能源与智能电网、智能交通与便捷出行、智能建筑与能源效率、城市防灾救灾等。

大会同期将搭配城市智能化服务项目及未来城市发展概念展示区,展示范围涵盖物联网与数字城市、智能建筑、智能交通、智能电力、生态城市、生态园、智能小区等。同期还将《2013百名领军智能城市技术与服务企业暨项目信息册》,促进项目对接。

5.30―6.1中国(天津)国际社会公共安全防范技术与产品博览会

由天津市公安局、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天津市分会、天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天津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主办的“2013中国(天津)国际社会公共安全防范技术与产品博览会”将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