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物流的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09:44

农村物流的现状篇1

[关键词]农村物流体系发展现状构建对策

一、农村物流体系含义

农村物流体系是指农村物流资源在地域空间、技术信息、基础设施、供需市场及产业组织等所构成的产业体系。农村物流体系为农村生产、生活和其他经济活动提供物流支持和服务的产业组织所构成的服务体系,内含有物流要素、要素功能和物流体系结构,且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服务体系中一个基础性和关键性板块。

面对当前经济环境,以政府所倡导的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施“万村千乡”工程以及《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精神为指导,并贯彻与落实《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精髓,不论对加速我国物流业的集约化发展进程,还是对农村物流同样具有战略性指导意义。因此,从全局出发,我国物流业要充分发挥和整合社会物流资源,在对现有农村物流发展情况的分析基础上,提出如何应对现有经济环境,研究农村物流在物流业调整和规划下应该如何构建。

二、我国农村物流体系的现状

1.取得的成就

(1)农产品物流逐步完善。各地在市场引导、政府推动、政策指引等综合措施作用下,为了解决农民增产不增收、生产容易销售难等突出问题,大力培育和发展了各类农副产品市场,促进了农产品物流的发展。与此同时,国家在推进三农问题解决、进行农村税费改革、建立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等方面加大了政策措施和引导力度,农产品物流取得了较快的发展。(2)农村物流主体多元化基本形成。目前除了传统的国有商业企业、农村供销社等农产品物流主体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生产大户、专业合作社、农民经纪人都在市场的导向下参与到农产品物流市场中。目前,以连锁超市、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新型农产品物流主体发展较快。各地基本上形成了农产品物流主体。(3)以“万村千乡”工程为载体,推进了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自商务部推出“万村千乡”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以来,地方政府通过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用现代流通方式改造农村商业网点,基本形成了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有效地解决了农村消费不安全、不便捷、不实惠的“三不”问题。(4)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发展较快。为了解决农产品流通中存在的问题,中央和地方政府利用各种网络,建立了农产品生产、流通、交易等各类信息平台,提高了农产品物流效率。据新华网统计,全国31个省份、80%以上的地市和60%以上的县级农业部门建立了农业信息网站,并形成了覆盖全国的农业信息网络群。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的农产品物流信息建设与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其中在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仍然亟待解决。

2.存在的问题

(1)农村物流基础设施落后,信息化程度低。经过长期的经济建设,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仍然显得相对落后,而农村物流基础建设就更加落后。农村道路交通状况差,冷藏设备不足,使得各种鲜活农产品难以及时外运和保存;现代化的集装箱、散装运输发展不快,高效专用运输车辆少,农产品运输还主要靠中型卡车,难以对农产品实行有效地保护。农村物流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已经在农村存在多年,但是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互联网的用户和农业网站的分布主要集中在相对发达地区,真正的农村地区的用户很少。各种信息难以及时与传播,直接影响了农副产品的运输、储存和农用物资的及时供应。(2)农村需求水平低。农村市场狭小的一个显著表现就是农村居民收入低,这是制约农村物流发展的瓶颈。目前我国农村居民收入稳步提高,但是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落后于城镇居民,2008年城乡居民收入比由前一年的3.33:1扩大为3.36:1,绝对差距首次突破10000元。农村市场狭小,这必然使得农产品物流供给及需求水平低,农村市场发展缓慢。一些落后地区,尤其是一些边远山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物流甚至还是一片空白。(3)农产品物流中间环节浪费严重。与发达国家相对比,由于管理水平的差异,我国农产品物流的中间环节浪费严重。据统计,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流通环节上的损失率高达25%~30%,发达国家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内。(4)专业的物流人才短缺。随着物流业的发展,对农村物流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在提高,尤其对一线管理人才的素质要求更高。但目前农村物流管理人员素质偏低,物流操作人员现状更不容乐观。大部分操作人员不具备系统的物流知识,对操作原理、业务环节的衔接、作业流程、行业标准、服务规范、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等知识知之甚少。

三、构建现代农村物流体系的对策及建议

1.结合农村物流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物流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当前部门分割、地方封锁和行业垄断问题是制约我国物流效率提高的主要瓶颈之一。打破这些障碍,充分整合资源,形成一体化运作,是今后一段时期物流业发展的重要任务。解决这个问题,要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按照物流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来促进物流区域发展。因此,健全物流法律法规在现代农村物流体系的构建中的作用显得非常重要。要改革现行物流业相关行业管理体制,打破部门间和地区间的分割和封锁,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促进物流服务的社会化和资源利用的市场化;要依法制止和查处滥用行政权力阻碍或限制跨地区、跨行业物流服务的行为,逐步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全国物流服务市场;要继续深化各相关领域的体制改革,完善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规范行业管理,促进物流服务的规范化、市场化和国际化。

2.实行财政税收政策改革,为农村物流的快速发展提供吸引力

建立规范的财税管理机制,调整农产品物流企业的所得税,统一农产品物流企业的营业税税率。对物流企业制定统一的营业税征收管理办法,实行统一的营业税税率,这样更有利于物流企业一体化运作。同时,对于各地建立与规划的农产品物流园区实施相关的配套扶持政策,比如农业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优势特色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配套的物流中心及园区,应给予税收政策支持,适当减免税收,减轻其税负。对参与农产品物流园区建设投资的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对农产品出口的物流园区推行区港联动模式,并实行叠加政策。即除可继续享受免征关税和进出口环节税外,还可叠加出口加工区的优惠政策,这样来降低物流企业的运营成本,吸引更多的物流企业服务于农村物流。

3.加强农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物流信息网络和电子商务

在农村物流体系基础设施建设中,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已经修通了公路,一些地方甚至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建设联结城镇乡村的公路网、农产品的集中储存保管及配送中心(物流节点)。随着我国通讯主干网及电话、电视有线网在农村的普及,农村信息化的基础条件已经初步具备。各地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建立开放的农产品物流公共信息系统,积极搭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同时,也要建立物流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农产品的保鲜度和附件值,实施农产品物流的准时制,减少农产品物流环节的损耗。

4.积极培育和扶持农村物流运营组织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现代物流体系构建中,政府应该从宏观调控角度来引导、规范、激励从事现代农村物流的主体,鼓励和规范一些现有的从事农产品仓储和运输的农工商联合企业及合作社组织的联合或合并,以达到优势互补,节约资源,向现代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变。同时,政府应积极培育支持大型连锁、批发、第三方物流和大型农业企业集团进行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加快建立综合化与一体化兼有的多层次物流配送体系。积极扶持具有集成化、全过程物流服务功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和社会化的物流配送企业;培育一批规模大、功能强、信息化和标准化程度高、技术先进的大中型物流企业或集团,充分发挥其示范和带动作用。

5.建立现代物流管理理念,优化农村物流人才结构。

物流人才的缺乏早已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现代农村物流人才的培养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从农村建设基金中划拨部分资金,用于学校和企业联动的订单式人才培养。各地也可广泛开展岗位培训,特别要搞好农产品物流在职培训,通过办短期学习班、资格培训、业务学习等形式,尽快培养出一批农村物流急需的人才。

总之,农村物流体系的建设,需要物流市场的参与者认真研究农村市场,提前规划,科学决策。相信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结合国家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些列政策措施与惠农政策的逐步落实,农村物流的建设与发展一定能够得到快速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学工:我国农产品物流政策框架的建议――基于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背景下[J].宏观经济管理,2009,(6)

农村物流的现状篇2

关键词: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模糊评价指标体系

0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城市零售行业竞争的加剧,国内许多零售企业纷纷将目光转向农村市场,在农村建立多家连锁超市;并在人口相对密集的县城建立物流配送中心(即物流子公司),通过该物流子公司向农村各连锁超市实行配送,形成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系统。

要保障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系统高效运行,实现对系统客观公正的综合评价是关键。通过建立完善的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评价指标体系,对系统进行及时、准确、公正的评价,不仅有利于及时发现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从制度上不断完善企业行为;而且有利于实现系统运行的标准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1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评价指标选择原则

在整个系统评价过程中,评价指标是评价机制的工具,没有评价指标就无法进行系统评价。评价指标的选择和量化是建立评价模型的基础也是决定评价结果优劣的关键,要科学地分析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系统运行状况,并建立评价体系,其评价指标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1]。

1.1目的性原则。设计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系统运行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在于:根据对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系统的综合评价,衡量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发展状况,找出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通过改善不足,最终实现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成本的最小化和物流效益的最大化。

1.2科学性原则。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系统评价指标应该能够对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水平有一个客观的反映和评价。首先,指标的选取应具有科学的理论根据;其次,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应能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有利于各地区之间的横向比较,发现自身优势和不足之处,挖掘竞争潜力。

1.3系统性原则。对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系统的评价是一个涵盖多因素、多目标的复杂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应力求全面反映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的综合情况,既能反映系统的内部构成与功能,又能正确评估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关联;既能反映直接效果,也能反映间接影响,以保证评价的全面性和可靠性。

1.4实用性原则。所建立的农村连锁超市物流系统指标评价体系力求达到层次清晰、指标精炼、方法简洁,使之具有实际应用与推广价值。为此,选取的指标要具有可操作性,指标应含义明确且易于被理解,指标量化所需资料收集方便,能够用现有方法和模型求解。

2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由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环境评价指标和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功能评价指标和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效率评价指标三方面构成。具体指标体系结构关系如图1所示。

2.1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环境评价指标

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环境评价指标包括连锁超市物流配送需求状况、连锁超市物流配送基础设施状况、连锁超市网点布局状况、连锁超市物流配送制度环境状况、连锁超市物流配送标准规范状况等。

2.1.1连锁超市物流配送需求状况。连锁超市对物流配送的需求状况直接关系到系统物流配送发展的规模和水平,只有连锁超市对物流配送的需求达到一定的规模,才能实现农村连锁超市企业自建物流运营成本的盈亏平衡。随着农村消费水平的提高,农村连锁超市迅速发展扩张,对物流配送的需求不断提高,从而为农村物流配送系统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市场需求保障。

2.1.2连锁超市物流配送基础设施状况。交通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运输的质量与速度。在评价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基础设施时,主要指标是交通设施尤其是农村交通设施年度投资总额。除此以外,农村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构建情况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2.1.3连锁超市网点布局状况。农村连锁超市网点的布局、数量和规模是影响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整体效益的重要因素。农村连锁超市网点布局过于分散,使市场需求得不到充分的满足,严重影响物流配送系统的发展;农村连锁超市网点布局过分密集,市场供给大于需求,连锁超市之间恶性竞争严重,造成物流配送系统资源的大量浪费。因此,农村连锁超市网点布局是否合理、数量和规模是否适度将直接影响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成本、配送速度以及配送效率的高低。

2.1.4连锁超市物流配送制度环境状况。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制度环境的好坏不仅影响着农村连锁超市企业自营物流的经营状况,还直接关系到加盟连锁超市是否选择物流外包的态度。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制度环境包括农村物流配送市场秩序程度与政策法律环境两方面。农村物流配送市场秩序可以从市场交易秩序和市场竞争秩序进行衡量。政策法律环境主要指融资制度、税收政策、人才使用制度、食品安全监管法规等。

2.1.5连锁超市物流配送标准规范状况。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标准化程度是一个定性的指标,主要涉及物流配送设备的标准化、数据信息的标准化、物流配送技术与术语标准化等,目前发展还很不完善。物流配送标准化程度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系统运行的效率。

2.2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功能评价指标

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功能评价指标包括运输、仓储、装卸搬运、配送、物流信息和配货等。

2.2.1运输。评价农村连锁超市物流运输活动的指标主要有运输费用水平、准时运输率、满载率、运输损失率。通过这些指标的评价,可以反映出系统物流运输的成本和效率水平,从而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的具体措施。

2.2.2仓储。评价农村连锁超市物流仓储活动的指标主要有仓库利用率、存货周转率、准时交货率、货物缺损率和仓储成本。仓库利用率是指库存产品实际数量占仓库库存容量的百分比;存货周转率是指销货成本占产品存货平均占用额的百分比;准时交货率是指准时交货次数占总交货次数的比例;货物缺损率是指仓储产品损失总额占货物总价值的百分比;仓储成本包括仓储总成本和仓储成本占产品销售总额的比例。

2.2.3装卸搬运。评价农村连锁超市物流装卸搬运活动的指标主要有单位物品的平均装卸搬运次数,单位物品的平均装卸搬运成本和装卸搬运的损失率。装卸搬运不仅决定产品物流速度,而且是影响产品物流费用高低的重要因素。

2.2.4配送。配送的发展水平是衡量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系统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评价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活动的指标主要有配送的准时率、配送传递的准确率、配送破损率、配送频率等。配送的效率的高低要受到配送车辆数目、车辆类型、车辆分配、配送人员素质、配送线路以及其他如时间、装载能力等特定条件的限制。

2.2.5物流信息。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信息化水平是一个综合指标,主要包括信息化固定资产投资比例、研发强度(一定时期内信息化研发投入与其销售额的比率)、信息技术人员比例三方面指标,旨在反映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系统的信息获取能力和信息加工能力。

2.2.6配货。配货是配送中心所有在库作业中最费力费时的活动,配货水平高低是衡量配送中心配送效率的关键指标。主要包括订单处理的准确性、拣选货物时间和拣选货物的差错率三项指标,旨在反映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系统的订单处理能力和拣选货物的能力。

2.3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效率评价指标

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效率评价指标包括物流配送成本、物流配送损耗率和配送系统服务水平。

2.3.1物流配送成本。物流配送成本指标包括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总成本及物流配送成本占产品总成本的比例。通过该指标,能够反映出系统物流配送的整体效益情况。据统计,我国物流配送成本一般占产品总成本的30%-40%,而鲜活产品则占60%以上。而世界发达国家物流成本一般占产品总成本的10%左右。造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是我国产品在储存、运输和销售等环节中的物流成本过高。

2.3.2物流配送损耗率。物流配送损耗率是指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过程的损失总额占产品销售总额的百分比。由于在农村流通过程中的物流设施和物流技术比较落后,产品在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耗严重,效益难以提高。

2.3.3配送系统服务水平。配送系统服务水平包括配送系统柔性和客户保留率两项指标。配送系统柔性是指,同一时间段内按照连锁超市要求完成的特殊订单数量与同一时间段内系统收到的所有连锁超市特殊订单数量之比。其中的特殊订单包括连锁超市有特殊要求的、需紧急处理的、或超出预期的各类订单等。柔性的物流配送系统可以提高物流配送的服务水平,提升消费者满意度。客户保留率是指,保留下来的客户占总客户的比例。一项研究发现,客户保留率每增加5%,企业的利润会增加25%-95%,因此,加盟连锁超市满意水平越高,其保留率越高,物流配送系统的运行效果越显著[1-4]。

3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系统模糊综合评价

所谓模糊综合评价,是指运用模糊数学中模糊统计的方法,通过影响某事物的各个因素的综合考虑,来对该事物的优劣做出科学的评价。模糊综合评价由于可以较好地解决综合评价中的模糊性(如事物类属间的不清晰性、评价专家认识上的模糊性等),因而更加适合于评价因素多、结构层次多的对象系统。

本文将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以某农村连锁超市企业为核心的物流配送系统进行评价。在现实生活中,除了精确现象和随机现象外,还存在着第三种现象,即模糊现象。模糊现象是指有些事物属性不明确,不能确切地归类。比如,某个人的能力是强还是一般,二者之间并没有清晰的界限,这种属性的不明确性表现出模糊性。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系统评价具有模糊性。在通常情况下,物流配送系统运行好坏可分为很好、较好、一般和差四个等级,但很难界定每个等级的标准。事实上,这种等级的分类也只是人们主观意识的结果,分类本身就有“模糊性”。另外,物流配送系统运行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一些因素却不能简单地用一个数值来评价,也具有模糊性。因此,本文采用模糊数学的综合评价方法来对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系统进行定量评价。

3.1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基本步骤

3.1.1确定评价物流企业绩效等级的向量评语集:V={v1,v2,…vt,…,vm},t=1,2,…,m,m为向量评语集中评语数目。

3.1.2将因素集(U1,U2,…,Ul,…,Us)按其属性分成s个子集(此模型中s=7);每个Ul中由若干个二级指标集组成,即Ul={ul1,ul2,…,ulj,…,uln},l=1,2,…,s;j=1,2,…,nl,nl表示Ul所包含的二级指标的数目。

3.1.3对构成每个一级指标Ul的二级指标集进行模糊评价。由Fuzzy的性质,可以得出对Ul的判断向量l=ll;其中,l是由Ul到评语集V的一个模糊映射;若单独考虑Ul下各个二级指标ulj时,可通过Delphi法或随机调查方式来获取ulj隶属于第t(t=1,2,…,m)个评语vt的程度rljt,则可得到Ul的模糊评价矩阵:

其中,nl为每个Ul中评价指标数目。而=(w1w2…wn)为采用直接评分法、功能评分法、二项系数法、aHp法或Delphi法等方法所获得的每个Ul中评价指标权重向量,采用m(・,?茌)算子方式,可求得对应每个Ul的模糊向量为l=ll=(bl1bl2…blm),即blt=wl1・rl1t?茌wl1・rl2t?茌…?茌wln・rlnt,从而构成对一级指标进行判断的模糊矩阵=(12…l)。

3.1.4采用m(・,?茌)算子确定评价物流企业绩效的向量元素集=(z1z2z3z4)=・。其中,=(k1k2…kl…kn)为对应每个Ul(l=1,2,…,s)的权重向量。

3.1.5对z作归一化处理,可得到物流企业绩效的评价结果。

3.2某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系统模糊综合评价

根据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评价指标体系及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某农村物流配送系统进行模糊评价的具体步骤如下:

Step1确定评语集V={v1,v2,v3,v4}={优,良,一般,差};

Step2获取评判数据。采用功能评分法、aHp法或随机调查方式获得各级评价指标权重向量,采用Delphi法获取评语集数据,见表1:

Step3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的基本步骤中的(2)、(3)、(4)来进行各级指标集的模糊评价。通过计算,得到最终结果如下:

=(z1,z2,…,zm)=

=(0.30.380.32)

=(0.250.30.320.2)

对作归一化处理,可得到该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系统的最终评价结果为:

(0.230.280.300.19)

Step4评判结论。根据隶属度最大原则,该物流配送系统运行水平一般。

Step5评判结论分析。从表1中看到,在所有一级指标中,物流配送功能的指标权重明显优于其他指标,而隶属物流配送功能的二级指标中又以配送和物流信息指标的权重最大,分别为0.22和0.18。因此,物流配送功能状况的好坏对物流配送系统评价的影响程度是最大的,而二级指标配送和物流信息对其又有较大影响。通过对表1相关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造成该物流配送系统运行一般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系统在配送指标和物流信息指标方面的等级水平较低造成的。因此,该物流配送系统只有不断提高物流配送管理水平,加大对物流信息的投入,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水平。

4总结

总之,通过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评价体系的监督与考核,使农村连锁超市企业在物流运作过程中,从管理、监督、考核到激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系统考核体系,对于提高农村连锁超市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其市场竞争力都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英霞.中国农产品物流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商业研究,2007(1):211-213.

[2]裘炜毅.国外社会物流评价指标的比较研究.物流技术,2004(6).

[3]赵庆祯.农业物流绩效评价的anp方法.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5(8).

[4]代坤.西方物流绩效综合测度指标体系研究综述.财会研究,2005(7).

[5]赵炎.我国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与对策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东北林业大学,2005.

[6]杜瑞成.系统工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8).

作者简介:

周克聪(1980-),男,山东桓台人,中共淄博市委办公厅。

周涛(1973-),男,山东荣成人,山东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农村物流的现状篇3

关键词:电子商务;物流;农村市场

自2014年以来,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迅猛。201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电商、物流、商贸和金融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商平台建设,开展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点。在电子商务经济的大热潮下,湖南省特色优势农业电商迅速发展,引发了各界对湖南省农村和农产品的关注。相较于农村传统购物模式,电子商务在商品价格、商品选择以及购物的便利性等方面优势明显。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道路中,农村物流的发展

成了关键问题所在。但就目前湖南省农村物流的建设而言,还是相对落后的,这一问题严重阻碍了湖南省农村电商的推广与可持续性发展。因此,分析湖南省农村物流发展状况,发现湖南省农村电子商务经济背景下所遇到的物流瓶颈,研究出相对应的对策措施,对加速和优化湖南省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经济现代化转型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湖南省电子商务现状与农村物流需求分析

随着湖南省电子商务发展的不断提速,农村物流需求空间不断扩大。尽管湖南省电子商务发展起步较晚,但是起点较高、跨步较大,尤其近几年进展明显。2010-2014年,湖南省宏观经济环境总体较为平稳,电子商务行业呈快速增长趋势。从市场状况分析(如图1所示),全省电子商务交易额从2010年的369.42亿元上升至2014年的2588.7亿元,增加了约7倍。且2013、2014年湖南的电子商务交易总额呈现超过100%的增长速度。湖南省电子商务企业数量占全国总数的2.5%,位于全国前十。同时,湖南电子商务经济地域性发展明显。49.5%电子商务企业集中在长株潭地区。从发展规划分析,湖南省政府积极将湖南打造为中南地区电商中心,并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从经营内容来看,湖南省电子商务产业服务涵盖了工农商的各个领域,特色农村电子商务优势明显。湖南省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万村千乡”、“农超对接”等电子商务建设在全国均位于前列。随着“带动工业产品下乡、促进农产品进城”国家战略的实施与推进,湖南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在电子商务经济中的商品成交量也不断放大,而农村物流作为农村电子商务经济发展的衔接与支撑部分,其需求空间在不断扩大。

二、湖南省农村物流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散、弱、少”状况明显,农村物流成本高。农村物流是指为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以及其他经济活动提供运输、搬运、装卸、包装、加工、仓储及其相关的一切活动的总称,具体包括农村消费品需求、农产品流通以及农资流转的问题。农村物流规模大小与所服务人口数量有关,而湖南省地区人口分布极其不均匀。从地域上来看,湘中、湘北、湘东人口稠密,湘西、湘南人口相对较稀疏。以长沙市和湘西州为例,长沙市人口密度约为596人/km2,而湘西州的人口密度一般保持在165人/km2,相差3.6倍。从城镇化水平来看,湖南县域城镇化水平普遍较低,全省71个县常住人口平均规模约为57.37万人,常住人口在100万人以上的仅有4个。湖南农村人口分散、经济实力弱小的特点,造成了物流市场的分散。由于物流的分散以及需求量小等特点,再加上远距离运输和季节变化等因素,导致农村物流成本普遍偏高,从而加大了农村物流的经营难度。(二)湖南农村物流发展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支持。湖南省响应国家相关政策要求、依据国家的相关文件精神,相继颁布了《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促进湖南省物流产业发展的地区政策文件。这些措施虽然对加快农村物流市场化建设起到了一定作用的支持,但在所有现行的湖南省地方性法律法规以及物流产业的规划中,都缺少单独列出的农村物流发展规划与法律法规。与美国相比,美国关于农产品物流的法律法规非常完备,涉及农产品物流的全过程,如《商品交易法案》、《冷链质量标准》等都对农村物流的各方面都做出详细的规定。而湖南农村物流由于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支持,导致其农村物流发展缺乏良好的运行机制和保护机制,相关的规划得不到好的落实,无法营造良好的农村物流环境。(三)湖南农村物流竞争体系不健全。由于湖南省大部分农村地区的交通相对落后,地理环境较差,这使得了湖南农村物流市场主要依托于邮政物流的服务。目前,湖南省“省—市—县—乡镇—村代办点”的邮政物流体系建立的相对完善,邮政物流体系末端的服务网有25761个,覆盖了56%的行政村。尽管邮政物流体系对湖南农村物流网络的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这样农村物流网络同时也缺乏灵活性。邮政物流的独当一面,也使得农村消费产品配送产生依赖性,让该区域的物流市场失去竞争。没有竞争的物流市场是不健全的,缺少了多方企业的参与,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湖南农村物流市场化发展。

三、电子商务经济背景下湖南省农村物流的发展对策

(一)加强湖南区域经济交流,积极构建城乡一体化物流体系。对于湖南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不仅要根据本区域现有基础和优势,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结构,同时还需要带动周边农村经济的建设发展,由点及面,加大区域经济之间的交流,扩宽区域经济辐射范围。加大对湘南地区、湘西地区的政策、资金、项目等的支持,重点加速湘南、湘西地区的发展。加快推进构建城乡一体化物流体系,立足现有的城市物流体系,进一步拓展至农村地区。重点打造以物流园区、物流中心货场货站、公共仓库为主节点的城乡一体化现代物流体系网络,使得农村物流体系与城市的物流体系之间的对接顺利,物流能够做到完全畅通。(二)加强湖南农村物流基础建设,促进农村现代化物流发展。制约湖南农村物流发展的重大阻碍之一就是湖南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十分薄弱,落后的基础设施使得农村物流难以追上电子商务经济发展的步伐。因此,需要通过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来提高农村物流的运作效率。在提升湖南农村物流基础设施水平中,路网建设所占的比重最大。路网建设初期的投入较大,资金回报周期长,同时还需要考虑该地区物流的统筹规划,这对于个人和企业来说是很难有效组织实施起来的,所以需要由政府来承担网路建设的初期投入。同时,政府还需要提高农村电话、有线电视的普及率,提高足够的宽带服务水平。与此同时,有关于物流仓储建设、冷藏冷冻运输装备等问题也是湖南农村物流业下一步还需要完善的方面。通过统筹规划,提高物流效率,节约物流成本,为湖南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不断创造有利的条件。(三)完善相关物流政策,加强政府对农村物流的支持。湖南农村的物流发展还存在着许多不成熟的地方,单靠物流市场的自发调节是不够全面的,因此,这需要湖南省各级政府发挥引导作用,建立起促物流发展的相关政策,完善湖南省农村物流运行机制。首先,政府要明确农村物流主体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完善相关的法规政策,使各个农村物流主体能够明确其权利与义务,为规范农村物流市场提供法制保障。其次,政府还应加强对湖南物流的财政支持,依据中央文件精神,结合本地物流发展特色,制定出合理可行的农村物流优惠政策,引导企业与农民积极进入电子商务经济背景下的农村物流市场。再次,政府还需要帮助拓宽农村物流企业的融资渠道,建立以政府资金为主导,外资、民间企业共同运作的多元化投资体系。在政府的支持下,积极构建湖南现代农村物流体系,促进农村物流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张思洁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湖南省统计局.湖南统计年鉴(2014)[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2]农村现代物流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农村物流发展报告(2013)[J].中国合作经济,2013,(9).

[3]曹建平.浅析我国农村电商发展现状与对策[J].2015(5):70-72.

农村物流的现状篇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14.011

investigationofRuralandagriculturalpollutionSourceinLijiangRiverBasininGuilin

LiUXue-chuna,LiShi-yingb

(a.Departmentofautomotiveengineering;b.DepartmentofForeignLanguage,GuilinUniversityofaerospacetechnology,

Guilin541004,Guangxi,China)

abstract:throughtheinvestigationandanalysisofruralandagriculturalpollutionsourceinLijiangRiverBasininGuilin,theresultsshowedthat,themainproblemsofruralenvironmentintheLijiangRiverBasinwerelivingsewagetreatmentandcomprehensiveutilization,theunevenlivinggarbagecollectionandthegrowingagriculturalnon-pointsourcepollution.itwassuggestedthatthesourcecontrolofpollutionsources,sewagecollectionandcombinationtreatmentshouldbecarriedout,andthemechanismofruralandagriculturalenvironmentprotectionshouldbeestablished.

Keywords:LijiangRiverBasin;livingpollutionsource;agriculturalpollution;Guilin

自然生态和农村环境保护是中国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增强国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加强自然生态和农村环境保护,是解决影响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农村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桂林漓江流域农村和农业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工作是生态广西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桂林市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更是建立科学保护漓江长效机制的重要前提。因此,做好桂林漓江流域农村和农业污染源的调查研究能为漓江流域综合治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1流域概况

桂林漓江流域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旅游区,地处南岭山系西南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属于珠江水系的桂江中上游河段,发源于猫儿山主峰1860m处的八角田,境内流域面积12565km2,干流长295.27km,包括兴安县、灵川县、市区(含五城区)、阳朔县内总共37个乡镇,426个行政村,共有27.11万户,169.20万人。桂林漓江流域以汉族为主,有瑶、壮等少数民族。漓江流域所在的桂北经济区,其农林、旅游以及高新技术方面的优势在广西区内极为明显。漓江流域土地资源丰富,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是广西重要的粮食和林业生产基地。2008年实现农业生产总值139.46亿元,粮食总产量209.43万t。

2污染源调查研究方法和内容

2.1调查方法

在收集基础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抽样调查、现场分析采样进行数据分析,明确漓江流域农村和农业环境污染基本状况。

2.2调查内容

综合考虑区域经济发展概况、区域经济结构、基础设施、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等因素,选取兴安县溶江镇的莲塘村,灵川县海洋乡的大桐木湾村、定江乡南边山村,阳朔县杨堤乡的杨堤圩等4个村落作为典型村庄,调查村庄生活污染源、农业污染源以及环境现状概况。

从生活污水水质、农村生活垃圾两方面调查流域内农村生活污染源情况。

调查流域内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的使用,农田秸秆的处理、禽畜粪便的排放等方面的基础数据,计算农业污染物的排放情况。

进行农户问卷访谈,通过综合数据分析,确定桂林漓江流域农村和农业污染源、排放总量和主要污染因子的排放情况。

3结果与分析

3.1典型村庄污染源状况

通过对4个具有典型特征的村庄的现状调查、统计、分析,得出漓江流域典型村庄生活污染源、农业污染源以及环境现状概况。典型村庄生活污染源、农业污染源以及环境现状见表1。

3.2漓江流域农村水污染现状

3.2.1生活污水排放量生活污水来源受生活用水的影响,主要有厨房洗涤、洗衣、洗浴、清洗农具、冲洗卫生间的粪便等方面用水。通过查询村镇供水情况,选取8个村庄进行调查,统计计算后得到,村民人均供(用)水量的范围为60~180L/d,人均供(用)水量为110L/d,人均排放污水量为100L/d,年人均排放量为36.5m3/d;并初步给出农村生活污染物排放系数:人均CoD产生量40g/d、氨氮4g/d;猪CoD产生量为50g/d、氨氮10g/d,最后得到农村生活污染物排放量(表2)。

3.2.2农村生活垃圾调查农村生活垃圾主要来源为生活源、农业生产源、建筑源和其他产生源,主要由燃煤灰分、厨房残余物、农作物残余以及其他常规生活垃圾等组成,成分以有机物为主;生活垃圾的处置方式是将塑料袋、纸屑等垃圾倒入垃圾桶,在村里的垃圾池堆积到一定程度后焚烧,或者是堆放在村口的某一位置,导致白色污染较严重,影响环境;而厨余物则进入沼气池,燃柴灰分作为农肥进入农田。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在莲塘村、大桐木湾村选取10户村民,通过称取每户排放的废弃物和焚烧后灰分,计算得到人均垃圾排放量为1.41kg/d,漓江流域日垃圾排放量为374t/d。

3.3漓江流域农业污染现状

漓江流域和全国其他农业地区一样,都存在化肥、农药使用不合理,农用薄膜残留难以降解,禽畜粪便排放随意,农田秸秆综合利用率低等问题。通过查阅资料和现场调查,农业面源污染源相关信息见表3至表6。

通过实地调查还发现,直接还田和垫圈还田是漓江流域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的主要方式,约占秸杆综合利用量的61%;其次为过腹还田和用作牲畜饲料,约占秸杆综合利用量的31%。漓江流域部分村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较高,达到90%以上,部分村庄农田秸秆综合利用率较低,仅为15%左右。部分村庄农作物秸秆就地直接焚烧,这样使得能源被浪费,养分利用率降低。

3.4农业污染排放量计算

对农田径流污染物和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量进行计算,分析各污染源的排放情况(表7、表8),结果表明,灵川县农业径流污染物和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量最大,阳朔县次之。

4小结与讨论

通过对漓江流域典型乡村的调查及对整个流域农村生活污染源及农业污染源产生情况、流域环境质量现状的调查、分析、统计,漓江流域农村环境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4.1生活污水处理及综合利用程度差异较大

通过对典型村庄及部分近河流村庄的调查发现,虽然漓江流域村庄农户生活污水基本没有进入市政管网集中处理,但部分村庄黑灰水分流,黑水基本综合利用作农肥或者进入沼气池处理;另外一部分村庄虽然也黑灰水分流,但黑水进入简易化粪池处理后直接溢流到地表水体或渗入地下,直接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质量。

4.2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率参差不齐

通过对典型村庄的调查发现,漓江流域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不高,大部分村庄生活垃圾均未得到妥善处理。部分村庄建有生活垃圾临时堆放池,生活垃圾由专人收集清扫后倒入垃圾堆放池后直接焚烧处理;部分村庄生活垃圾随处乱倒,堆放无序,对整体景观环境影响较大,同时遇雨水冲刷则对地表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4.3农业面源污染日趋严重

通过资料分析及现状调查可知,漓江流域农村化肥农药施用量近几年呈缓慢上升趋势,农村面源污染日趋严重。在实地调查中发现,漓江二三级支流的小河沟水质较差,水环境污染严重,其汇入漓江后对漓江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已成为影响漓江水质的重要因素。

5对策及建议

5.1推行污染源源头控制

针对漓江风景区农村环境水平较低的情况,采取源头控制是有效遏制农业和农村生活污染的主要方式:一是完善污水收集基础设施,使污水能够统一收集,统一处理;二是建立垃圾统一收集处理体系,避免垃圾随意倾倒;三是实行畜禽规范化养殖,建立专门的畜禽粪便排放和处理场所,杜绝畜禽污染物进入水体。

5.2推行污水收集和组合处理

妥善处理污水的集中和分散处理间的关系,是确定污水处理的技术路线和排放方案的基础。漓江风景名胜区沿岸具有旅游服务功能,包括住宿和餐饮等,环境卫生及景观要求较高,应集中收集处理;漓江风景名胜区沿江村镇受地形和河流分割明显,且村镇的建成区和需处理的污水量均较小,污水处理难以体现处理规模扩大带来的效益,单位污水建设投资费用和运行成本随规模扩大不明显。因此,漓江风景名胜区村镇的污水应以山体与河流为界线,进行分区收集、处理和排放,这不仅可以避免建设污水提升泵站,而且可以减缓污水集中排放对局部水域景观污染的压力。

依据漓江风景名胜区沿岸村镇的实际情况及处理要求,结合国内外及桂林市现有的小城镇污水处理的运行实践,并考虑到对漓江风景名胜区村镇污水分片区收集处理的需要,按处理规模的大小,可将漓江风景名胜区村镇污水的处理技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第一种为村镇小片区污水处理技术,该技术适合处理规模较小的片区(处理污水量20~200m3/d),其组合处理工艺技术为依靠或人工构建水力坡度,污水自流进入处理单元。第一处理单元为高效地埋无动力生物反应器(包括了高效化粪池的功能,不影响周边环境);第二处理单元为潜流复合式人工湿地,人工湿地上种植的景观植物美化环境;第三处理单元为景观生态塘溢流技术进入水体,该处理技术具有无动力、运行不需人员操作、对景观影响小等特点。第二种为村镇大片区污水处理技术,适合处理规模较大的片区(处理污水量200~1500m3/d),其组合处理工艺技术为:采用一体化厌氧好氧(a/o)生物反应器、人工湿地和景观排放系统结合。该技术特点是结构紧凑,对各种污染物有高效的去除能力,具有运行成本低、操作人员少、景观协调等特点。

农村物流的现状篇5

[关键词]农村快递;寄递需求;多元回归模型;灰色预测模型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6137

1前言

“互联网+”时代下,农村市场庞大的寄递需求正在逐渐被激活。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应用的广泛普及,大大降低了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的运营成本,使快递业得以长足发展。2016年的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实施快递下乡工程;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市场建设;加强商贸流通、供销、邮政等系统物流服务网络和设施建设与衔接,加快完善县、乡、村物流体系。

目前,全球物流市场规模已达343万亿美元,欧、美发达国家快递业规模已超过高技术产业而成为新的经济拉动因素。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5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数据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达32424亿元,增长31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8%;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达6349亿元,增长424%。需求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持续上升。其中通过快递产生的农村消费对经济增长功不可没。在中国,快递业已经逐渐走进了乡村的视野。然而,很多农村地区甚至是某些一级乡镇也没有快递业务。各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差距也很大。互联网和电商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网购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农村地区由于配送系统严重滞后,买了东西却送不到指定地点。不仅在物品的买入上存在多种不便,在农副产品的输出上也存在很大问题。

中国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快递业抢滩农村市场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对于农村快递而言,还存在起步晚、发展快、基础设施及人员发展不平衡等特点。一边是政策的大力扶持c广阔的前景,一边是低效的运营系统与高成本的投入,使农村快递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为此研究农村地区快递服务的发展影响因素是很有必要的。

文章以苏北地区为例,提出对苏北五市农村快递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再根据分析数据和实际情况提出相应对策。本文进行了以下分析。

2多元回归模型

苏北地区,包括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5个省辖市,共40个县(市、区)。要对整个苏北地区的农村快递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即要明确地表示出当影响发展的因素变化时,农村快递的发展变化。显然,如果对所有的影响因素都进行预测是没必要的也是不可能的,因为整个评价系统的评价过程是复杂的,并不能明确地知道指标变化和农村快递的发展趋势。故选用农村快递发展中最具代表性也是最容易变化的三个指标来估计快递发展的流通值,而农村快递的发展现状可由政策、寄递需求、成本三个因素来大致决定。这里用多元回归方程来明确地表示农村快递发展流通现状和上述三个因素的关系。

具体步骤如下:

(1)苏北五市农村快递的流通值的计算。

(2)用matlab拟合各因素的标准化数字和农村快递发展流通值。

最终获得多元线性回归方程:

Y=2017+00091x1+0001x2-00307x3

其中,Y是近似的农村快递发展流通值,x1,x2,x3分别是政策、寄递需求、成本的无量纲化数据。确定了农村快递流通值和三个指标的关系后,便可以从健康预警的角度出发,根据指标的变化趋势对农村快递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分析,并给出具体的保护、管理建议。

3灰色预测模型确定指标变化趋势

灰色系统理论是研究解决灰色系统分析、建模、预测、决策和控制的理论;灰色预测模型是对灰色系统所做的预测,它是通过少量的、不完全的信息,建立数学模型并做出预测的一种预测方法。

根据上述预警模型,若要评估某一影响因素对农村快递发展的影响,假设其他指标不变,只需要预测出未来几年该指标数据后;代入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得到未来农村快递的流通值,通过同以前的流通值比较和观察。若比过去几年的状况流通值相差甚远,或者未来三年间状况流通值一直降低,则对农村快递的状况发出预警,进而有针对性地对此项因素进行治理。

5对策

我国快递业起步较晚,部分乡镇与农村地区网点覆盖率较低,配送平台的建设仍不够完善。政府需继续加大对农村快递的政策、资金的投入,逐步完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与惠民政策实施。并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鼓励快递企业进军农村,为农村地区提供专业技术与人员支持。引导农民与快递企业进行合作经营,通过合作与交流使得快递企业更了解农村状况,使企业达到降低成本的效果。也使农民更加了解快递业的新功能,真正将“新鲜事物”“引进来”与“农副产品”“走出去”相结合。既满足了农村地区居民的生活需求又提高了居民对农村快递的认可度。

开辟独特的农村快递经营模式,可以依托当地的一些超市或标志性地点作为点。起始阶段,快递公司要重视对农村网点建设的资金与专业人员技术的投入,大胆启用熟悉当地环境的人员工作。加强与货主的交流,进行积累配送或自取快递,从而降低物流成本。

6结论

文章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对影响苏北地区农村快递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考虑到整个评价系统的复杂度和代表性,本文选取了政策、寄递需求、成本三个指标来评估快递发展的流通值。结合回归分析模型和灰色预测模型得出评估某一影响因素对农村快递发展影响的方法,进而可以有针对性地对此项因素进行治理。本文对农村快递发展的研究,能够为农村快递的相应的政策、技术的支持,人员设备的配给提供有效参考。

参考文献:

[1]华小欢,解利燕,黄丹青农村快递物流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3(20):60-61

[2]贾亮农村“快递不快”如何解决?[n].中华合作时报,2014-05-23(a04).

农村物流的现状篇6

[关键词]物流农村消费品物流问题策略

“三农”问题是我国全面推进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发展农村物流,能为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解决“三农”问题创造客观条件和社会基础。我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近年来,农村物流,尤其是农村消费品物流不畅造成的现实购买力和有效需求的不足,日益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一、农村消费品物流的内涵界定

农村物流是相对于城市物流而言的,包括农业物流和农村消费品物流。农村消费品物流是指满足农村居民生活需要的消费资料(消费品)从供应者向农村消费者的物质实体的流动,是物资从城市到农村的流动。主要研究满足农村居民生活需要的消费资料的运输、储存、流通加工、包装、装卸搬运、配送和信息管理等物流活动。农村消费品物流是改善农村商品流通的重要力量。

二、农村消费品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由于受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影响和农村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制约,农村商品流通存在着设施不足、方式陈旧、成本较高的问题。长期的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的农村消费品物流体系不健全、不完善,运作的效率十分低下。主要表现在:

1.物流主体高度分散,物流业务运作不规范

建国初期,农村以供销社、国有百货商店等国有和集体商业主体占主导地位,从事农村消费品的流通。在计划经济的后期,由于受到极左路线的影响,供销社等商业主体元气大伤。目前,在四川、吉林、安徽等地,供销社在乡镇或中小城市已经“全军覆没”,原来的供销社,由于种种原因进行改组,承包给了农村个体工商户。目前,在广大农村地区,国有和集体商业的主渠道作用逐渐被削弱,国有商业网点明显萎缩,国有商业、物资流通企业的市场份额仅占10%~15%。由于农村市场中缺少成规模、有实力、高效率、快节奏的流通产业组织,农村市场的主要份额由个体、私营小流通企业所占有。这些农村小而分散物流主体在资金投入、采购、运输、配送、仓储设施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局限,缺乏消费品集中采购分销、高效配送、维持最佳库存、加快资本周转、满足消费需求的能力,无法形成网络优势和规模经济,高效率的物流业务难以开展。

2.物流基础设施条件落后,限制了物流功能的发挥

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改善的重要物质基础。由于我国长期实行偏向城市的国民收入分配政策,并且在制定经济政策过程中存在着重生产、轻流通的倾向,使各级财政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数量较少。因此,我国绝大多数农村地区的水、电力、道路交通、电讯信息服务等基础设施无论在数量规模、布局上,还是在档次、质量上,与城市相比差距悬殊,基础设施建设严重落后。农村消费品物流的各个功能都受到苛刻的基础设施条件的制约。农村道路状况差,物流运费就高;没有公共的信息平台,物流信息就难以处理和发挥作用;没有科学的工艺和技术,产品就难以实现加工增值,实现物流的形质效用。

3.物流成本高,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业进军农村市场的热情

我国农村市场开店成本要低于一级市场,但是农村市场的经营成本却高于一级市场,这与农村人口密度和农村地理条件等因素有直接的关系。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地形地貌复杂,交通状况不好,农村人口密度小,消费者不集中,对物流需求的规模小。由于这些情况的客观存在,使得消费品物流在农村的成本远远高于消费品城市物流,打消了商业企业进军农村市场的积极性,物流问题成为制约农村消费市场繁荣的瓶颈因素。

4.物流服务质量水平低

目前我国农村居民还无法像城市居民那样享受优质的物流服务。比如,我国绝大部分农村地区商业网点少,购物极其不便。农村消费者购买大型商品时,必须到离家很远的城镇商店才能购买,而即使县城商店也不提供到农户的配送服务,农民只能自己雇车解决这个物流问题。此外,如果发生逆向物流,比如产品质量不好消费者要求退货,或者维修等同样要消费者自己往返几次,物流费用完全由消费者承担,大大打消了农村消费者购买的热情。可见农村的物流服务质量亟待提高。

此外,农村消费品物流还存在着物流观念落后,物流人才稀缺,物流技术水平低等问题。农村消费品物流存在的问题促使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借鉴城市物流的发展经验,结合农村市场的特点,构建符合农村发展要求的消费品物流体系。

三、我国农村消费品物流运作的策略研究

1.促进农村消费市场发育,规范农村消费物流主体

目前,要发展我国的农村消费品物流,必须要改变农村消费市场发育程度低对农村商品流通的制约,因地制宜地发展各种流通业态,加快城乡贸易一体化的步伐。

商务部在2005年开始倡导“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鼓励商贸企业、邮政系统和其他各类投资主体在农村发展现代流通业,政府从财政上将给予补贴。笔者认为,这正是发展农村消费品物流的良好契机。在这样的有利的政策引导下,城市中小连锁超市和中国邮政遍布农村的邮政局网点,以及经过改造、提升、整合、优化的现有供销合作社等系统,将有望成为未来发展繁荣农村消费品物流的主要力量。新型的农村零售业态通过实行统一采购、统一配送、连锁经营的现代物流方式,能够引进城市先进的服务理念,为农村消费者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逐步缩小城乡市场的差距。

2.提高农民消费水平,拉动对农村消费品物流的需求

农民消费水平低是制约农村经济繁荣的最主要因素。要想完善农村商品流通体制,就必须提高农民的消费水平,唯有如此才能拉动对农村消费品物流的需求。

提高农民的消费水平,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收入,必须把国家有关农村农业的政策落到实处,推进科技兴农,保证农民增产的同时增收,对农民进城务工的权益给与保障,采取措施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第二,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农民的负担,必须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普及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探索在农村实行养老保险制度。教育方面,在全部取消义务教育九年学杂费的基础上,社会应该对农民子女接受更高等的教育给与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第三,引导农民改变消费观念。应该在农村倡导现代消费观念,鼓励农民消费。通过广告、营业推广等现代营销方式积极引导农村消费者释放购买力,促进其消费结构升级。企业要深入了解所服务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文化习惯,对当地农村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进行全面调查研究。

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降低物流运作成本

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就必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村现代物流网络建设的硬件约束问题。这就要求:加快农村道路的修建,改善农村交通状况;解决农村电网电能损耗高、网架结构不合理、电能质量差等问题;加强和完善农村生活用水供应,使广大农村地区逐步用上自来水;改善农村通讯状况。近年来,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比较关注,财政支持力度较大。截至2005年底,我国农村通公路行政村已经达到94.3%,这将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交通基础设施保障。到2010年底我国将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困难问题,农村目前无论是固定电话还是移动电话,平均家庭拥有率均在50%以上,农村使用互联网的环境基础也在改善。

4.国家对农村消费品物流发展进行政策扶持

发展农村消费品物流要依赖于国家的政策扶持,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格局。从根源上讲,“三农”问题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农村本身,而在于国家宏观经济和政策取向。国家应该从财政和政策上支持农村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企业,实行财税优惠;完善物流法规,健全农村市场规范;优化农村金融环境,加强农村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此外,应该进一步加强我国农村消费品物流理论和政策研究,重视对现代农村物流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我国农村消费物流的研究目前还处于理论研究的初级阶段,各级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强理论和政策研究力度,逐步培养出熟悉农村,能够服务于农村商品流通的专业人才,对农村消费市场和农村物流给与更多的关注,出台有利于农村消费市场发展和物流改善的政策。

参考文献:

[1]谢水清:论农村物流的内涵与特点[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3)

[2]刘斌张兆刚霍功:中国三农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农村物流的现状篇7

二、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现状

(一)物流产业发展水平限制电子商务发展。据CnniC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农村网民规模达1.95亿,较2014年底增加1694万人,增幅9.5%。网络购物成为了农村发展速度最快的购物方式,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带动着农村地区的消费需求升级,但是农村地区的物流产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限制了农村电商的发展。

(二)国家加强政策支持力度。2015年有关电子商务的政策密集出台,相关政策达12个之多,国家大力支持农村地区的电子商务的发展。2015年9月,商务部等19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意见》中提出,争取到2020年,在我国范围内培养一批有典型带动效应的农村电商示范县,降低电子商务流通成本、增加农村就业等。关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强农村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物流相关服务的衔接,从而提高物流配送能力,逐步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节点基础设施网络。

(三)相关企业相继进行农村地区物流布局。随着农村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各物流企业相继向农村地区扩展业务范围,自2013年以来,顺丰、中通等物流企业在农村地区布局他们的物流网络,大型电子商务企业也不甘落后。2015年,京东准备在全国新建立500个县级服务中心、招聘近2000名乡村推广人员,随着农村地区物流架构的铺设,京东全面开展了他电子商务进军农村的工作。阿里巴巴作为中国电子商务巨头,投资100亿元,启动千县万村战略。[2]农村电子商务的覆盖范围得以扩展,深入程度不断加强。

三、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我国的农村电子商务起步较晚,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不健全,用来运送货物的车辆多为农用车,损耗较大,农产品培育周期长,存储保管条件高,而农村地区仓储保管系统不完善,农村地区村落分散,很多企业就算建立物流服务中心,也只是到达乡镇甚至县级,很难达到服务到村的水平。

(二)农村地区对电子商务认知不充分。农村地区人员多,基础相对薄弱,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落后,导致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对计算机网络以及互联网认知不清,对于如何利用互联网开展电子商务不明确,不了解电子商务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加之农村地区受传统观念束缚较深,对于这种不谋面通过网络进行产品交流交易的体系不够信任,人们更倾向于选择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模式,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地区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

(三)农村地区信息化程度低。农村地区的网络覆盖率低,如今的物流体系离不开信息系统的建设,但是,大部分的农民不懂得如何使用互联网获取农产品的市场供求信息,他们获取市场信息的途径比较单一。目前农村没有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平台,无法实现交易主体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信息不对称程度高,很容易导致农民错过农产品销售的最佳时期。

(四)农村电子商务物流人才匮乏。目前从事于农村物流的人员,接受教育水平偏低,对于如何建设农村物流理解模糊,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物流专业培训,对于大部分的从事农村物流的人员来说,从事物流的收入并不是主要经济来源,导致其对物流服务的重视水平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消费者的购物体验。目前许多高校开设了电子商务、物流专业,但是针对于农村电子商务物流方面人才的培养机制并不健全,大部分高校生毕业后很难选择进入农村工作,因此农村地区缺乏先进的物流管理理论以及管理人才。

四、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发展对策

(一)政府加大政策引导力度。政府的政策以及资金支持对于农村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建立相关农村电子商务物流标准、引导企业开展农村电商物流业务,政府通过减免税加大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加大力度进行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的道路体系是进行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基础,加快道路建设,使得村与村之间,农村与城镇之间实现道路交通的顺畅,保证商品进村、农产品出村的顺畅;引进先进的农产品保鲜技术,改善农村仓储条件以及农产品的加工技术,减少农产品在仓储运输过程中的损失;对于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来说,改进农村物流运输车辆也至关重要,增加农村物流运输车辆,建立车辆管理追踪系统,保证商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可追踪性。

(三)培养农村物流专业化人才。专业化人才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物流的发展,培养一批擅长相关农村物流管理、熟悉农村电商物流流程的专业人员至关重要。第一,要对目前从事农村物流的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向他们传授相关知识、技能,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向农民普及物流信息,聘请相关专业人士到农村进行演讲普及等;第二,在高校开设相关课程,培养学生对于农产品运输、存储、包装、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的能力,鼓励高校毕业生毕业进入农村物流相关行业入职,颁布对从事农村电商物流行业的高校毕业生的优惠政策。

(四)借助邮政在农村地区的发展优势,开展业务合作。中国邮政拥有我国最全面的物流投递网络,具有相对完善的物流服务体系,物流配送体系可以做到送货到村,物流公司借助中国邮政在农村地区的业务优势,将自己的业务触角伸展到村,方便农村地区开展电子商务,降低物流企业在农村地区开展物流服务的成本。

农村物流的现状篇8

水污染立法现状治理措施 

我国农村水污染的现状 

(1)农村水污染的概念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定义,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體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农村水域包括:河流、溪流、水库、堰塘、渠、农田等具有排水、蓄水功能的载体。农村水域面积宽广,多为农业、家畜、生活用水,因此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农民、牲畜以及农作物的情况。农村水污染,是指在发展城乡经济过程中向水体排入的污染物超过了水环境容量,使农村地域水体的化学组成或物理状况发生了变化,导致水环境质量恶化,扰乱和破坏了农村生态系统和农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对农业和农村生态系统中的水体系统造成的污染。 

(2)农村水污染的现状 

2012年,全国农村乡镇工业废水排放量达89.5亿吨。有报道表明:量大而面广的农村生活污水成为加速水体富营养化进程的主要原因。在农业生产中,化肥有50%~70%随农田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进入水体,农药的流失率则达到80%~90%。畜禽养殖场大量废弃物、食物残渣以及清洁饲养圈所产生的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至池塘、农田、溪流中。再通过农业灌溉排到农田,导致污染面不断扩大,而且很难监测,以至于昔日清澈的河水变得浑浊发臭。许多农村地区农民为了增加收入,开办养殖场,但由于没有政府的指导和干预,为了方便取水将养殖场建在河流的上游或者临近水库地势较高的地方,导致牲畜粪便直接排到河流和水库中,造成水质严重污染。除了企业排污、使用化肥、农药造成水污染以外,还有大量的生活垃圾,如塑料袋、包装盒等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但由于没有很好的回收及处理,随处乱扔。有的直接扔在河里顺水而流,还有的扔在野外,由于大雨导致山洪带到河流,以至于现在随处可见漂满生活垃圾的河流。这些垃圾造成了严重的水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3)农村水污染的特点 

第一,面源污染。由于农村面积大,人口居住分散。因此,排放面宽广难以有效控制。相对于城市的人口居住比较集中,城市建筑规划合理,环境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人们的环保意识相对较高。因此相比农村的环境问题治理效果明显。 

第二,环保意识低。农民的主要工作就是从事农业生产,在追求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不重视科学生产就容易忽视粗放型的生产方式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近年来,由于大量的农民进城务工,导致农村劳动力大量减少,为了降低劳动成本,确保粮食增收大量的使用化肥、农药,导致水污染的恶化。虽然有的村民意识到了农药和化肥的危害,不使用化肥和农药。但是农业用水来源于水库等蓄水区,利用污染水源进行农业灌溉同样无法避免农田水污染。 

我国水污染立法现状 

我国现行《水污染防治法》中关于污染物排放实行总量控制制度,只针对点源污染的控制作用,点源污染是指有固定的排放口,例如城市对于污水的排放实行统一排放,能够控制排放点。但是我国农村呈面源排放,没有固定的排放口。因此对农村污染问题的解决用处不大,有的学者认为面对大部分水型企业尤其是乡镇企业、农村的小型作坊污染的监督和控制太高,但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已经不适合现在农村的具体情况,因为笔者认为农业生产所使用的化肥和农药、牲畜粪便的排放、以及生活垃圾的排放才是导致难以监督和控制,成本太高,针对性、操作性不强。因为我国农村农民居住分散,排放面广,环保意识不高导致各种困难,反而对于乡镇企业等来说控制和监测相对较为容易。 

针对我国农村水污染治理的措施 

(1)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发展绿色现代生态农业,不仅可以降低以往传统农业的生产成本,减少传统农药、化肥对身体的伤害,还可以保证生产出来有安全保障的粮食,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内涵,是以科学的方法发展农业,在治理农村水污染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现代生态农业发展起步较晚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根据调研,在发展生态农业的地区,水环境的质量较好,因此发展生态农业需要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在笔者的家乡当地政府在发展生态农业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不仅给农民提供种子、化肥、农药,还成立里专门的农业生产指导办公室,指导农民科学种植,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建立农村水污染防治执法联动机制 

我国的环境立法较晚,法律还不完善,环保部门成立时间不长,由于环境问题涉及的专业性非常强,但环境执法人员是通过普通考试进入的,专业知识不够,所以面对日益复杂的污染事件,需要我们的环境执法人员不断增强环境方面的专业知识,提高分辨能力,迅速依法作出判断,及时查处违法行为。同时,我们还要强化行政执法责任,严肃执法纪律,将工作业绩和考核挂钩,对执法不严、怠于执法、滥用行政执法权的行政执法人员要依法追究相关责任,后果严重还要承担刑事责任。 

农村物流的现状篇9

关键词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物流电子支付网络普及率

一、农村电子商务的定义

农村电子商务指的是主要参与者为农民、农村及涉农产业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实现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进行与农业领域相关的整个商务过程。

二、当前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起步晚,发展不平衡。我国农村电子商务起步于90年代中后期,大致与城镇电子商务同步,相比欧美发达国家,我国明显过后了很多。并且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不平衡,东部发展程度明显要高于中西部地区。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梯队:第一梯队为长三角地区(以杭州、上海、宁波、金华、南京为主);第二梯队为珠三角地区(以深圳、广州、香港为主);第三梯队为渤海湾地区(包括北京、大连、天津等);第四梯队为中西部地区(包括成都、西安、重庆、长沙等)。

2、基础设施落后,发展瓶颈问题突出。电子商务的发展依赖物流及电信行业的发展,目前我国农村还没有形成高效,畅通的公路网络,加之公路制度性的问题,如高速公路收费,执法人员乱收费乱罚款是造成物流成本高居不下的主要原因。其次,农村电信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这对依赖电信网络的电子商务发展来说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以云南省为例,据中国互联网中心2009年的《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云南互联网发展水平较为滞后,网络普及率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云南网民有844万人,普及率为18.6%,在全国31个省份中排名27位;云南省有域名71979个占全国的0.4%,有网站13700个占全国的0.4%,云南的ip地址数也只占全国的0.85%,除去城市网民和非涉农电子商务外,云南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规模很小。在物流方面,西部地区物流基础设施只占全国的16%,并且地形以山地为主,交通方式仍以汽车为主。

3、电子商务人才缺乏,发展动力不足。我国农村网络普及率低,广大农民对互联网的认知程度较低,专业的电子商务人才稀缺,而在城镇接受电子商务教育的农村人才受到各种各样的原因,并不能返回农村。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了阻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原因。我国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每年约20万人,而目前高校和各类培训机构每年输出的人才数量不到5万人。而且,愿意返回农村发展电子商务事业的人才数量很小,人才远远满足不了农村发展电子商务事业发展的需要,所以专业电子商务人才的缺乏成为妨碍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主要因素。

三、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

1、政府要加大宽带的投入力度,建立高效率,运行速度快的互联网,提高我国城乡的网络普及率。电子商务的展开需要齐全的网络配套设施、较高的网络普及率的支撑。因此要搞好农村网络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提高电话、有线电视的普及率,提高宽带服务水平,并降低成本,减少费用,为开展电子商务创造有利的基础条件。同时建立大型的综合性的农村信息化网站及乡镇一级的电子商务网站,引导农民积极进入市场,多层次、多渠道地参与电子商务,使其真正体会到电子商务的优越性。

2、政府加大对农村公路、铁路、高速公路网的建设力度,构建高效的交通运输网络,促进农村物流行业的发展。物流是电子商务实现所有环节中的终结者,电子商务的成功运行离不开物流行业的支撑。建立高效的,低成本的农村物流系统是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骤,具体措施如控制油价过快上涨、完善行政透明机制,杜绝乱罚款、乱收费的现象、取消高速公路收费制度等措施。

3、建立完善的农村金融支付体系,鼓励引导农民使用电子银行用于电子支付。支付是电子商务成功完成的核心步骤,传统的现金在电子商务活动中变得不切实际,回款也不是理想的支付手段。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银行网点稀少。当前,我国金融系统网上银行的支付手段已经日趋成熟,如建设银行推出的“一路护航”和农业银行推出的“K宝”,都具有安全可靠性较好,支付效率高的特点,因此,在农村电子商务支付环节中,引导鼓励农民办理网上银行是值得推广的。

4、政府及时出台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行政法律法规,使农村电子商务事业发展有法可依、有理可循。任何一个行业的良好和长远健康的发展少不了法律的保障,完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法律法规,能够明确各方参与者依法办事,履行责任和义务,减少纠纷,保护各方的利益,从而保证了这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5、大力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为发展注入原动力。农村电子商务是一个涉及多部门、多领域的系统性工程,一支质量高、结构合理、优秀的农村电子商务人才队伍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首先,必须加大对现有农村电子商务人员的培训力度,让他们在管理和组织农村电子商务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学习各种先进的农业信息技术、农业生产管理等知识,在农村电子商务具体实践中起好带头作用;其次,加大和各高校的交流沟通,建立专家咨询系统,为农民提供具体指导;最后,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涉农专业大学毕业生和高级人才到基层农村为广大农民提高农村电子商务运用指导,培养新一代农村电子商务建设的主力军。

四、结束语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可以发展建设成为以信息咨询为主要业务的农村信息平台和面向网络交易的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的两类农业电子商务。农村信息平台可以进行贸易信息传递,农村信息网络,以及农村专业知识推广和专家在线咨询;农村电子商务平台以农业生产相关的产品、材料和服务为中心,提供网络贸易平台,促进农村网络贸易的进行。

参考文献:

[1]樊鹏.对农村电子商务的几点思考[J].农业网络信息,2007,(9):123-124.

[2]CnniC.2009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eB/oL].

[3]张健.河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9,(4):147-148.

[4]于小燕.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对策[J].经济导刊,2009,(12):68-69.

农村物流的现状篇10

【关键词】邮政物流;配送;三网

一、隆回县邮政物流概述

隆回县邮政局成立于1998年9月28日,其前身是隆回县邮电局,分营后的隆回县邮政局,依托遍及全县的邮政局所和代办点,建立了“三网合一”(实物网、信息网、金融网)的运营体系,开展了邮政储蓄、金融理则、邮政汇兑、配送农业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代办火车票等与农村、农业、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邮政系统网点覆盖全国,直达乡村。其中邮政中心局位于桃红镇,26个乡镇共有邮政支局、所16个,1010个村中每个村都有邮政代办点,邮路总长255公里。农村投邮总长2595公里。隆回县作为近百万人口的农业大县,同时也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服务业发展滞后、流通渠道不畅等瓶颈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目前该农村物流市场主要可分为农业领域的物流配送和非农领域的物流配送,涉及到运输、储存、加工、包装、装卸、搬运和信息管理等。隆回县邮政自1999年起试点种子邮购业务,2001年以后发展逐步加快并提供其他方面的农资配送业务,发挥邮政末端配送优势,建立“生产企业+配送企业+农户”的流通模式,为农民提供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和生活用品的配送服务。邮政“三农服务站”最大的优势就是网络,编织起了一张得天独厚的“物流网”。隆回县邮政物流主要利用邮车运送邮件的空闲空间,来运输、配送商品,这使得商品的运输成本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二、隆回县邮政物流的主要特点

相对于全国的邮政网络来说,隆回县邮政物流和其他县级邮政企业一样处于这一网络的中间环节,它一方面联结着城市,另一方面又联结着广大的农村。然而县级邮政企业还没有跳出传统的框框。

1.隆回县发展邮政物流的优势。目前隆回邮政在农村具有强劲的发展潜力,很可能成为该县未来农村现代物流的主力军。其优势有:一是邮政百年品牌,深受农民信任;二是覆盖面广的投递网、信息通畅的信息网和方便快捷的金融网三网合一使得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顺畅;三是强强联合,提供独特物流服务;四是竞争者实力相对弱小,竞争环境宽松;五是立足“三农”问题,可获取政策支持。

2.经营方向。从目前的市场状况来看,许多县城的生活类消费品流通量大,需求旺盛,邮政应以社区为物流配送的接入点,与一些超市或规模较大的商场、粮油部门、家具店等合作,为其提供运输服务,并对居民所订购的商品实行配送上门、入户送达。对于广大农村地区,开始“村邮工程”的建设,并在此基础上将村一级的投递点作为邮政物流配送的接入点,向农村用户集中配送化肥、农药、种子、饲料等生产用品和小家电、小百货等生活用品。

3.邮运网路的运能。该县邮政点多面广,这是大家公认的事实,然而就目前来看,隆回县农村地区交通条件较差,邮运路线长,而邮件量少,长期以来造成了邮政在这方面投入高收效低;而在城市虽然有宽敞的邮件处理场地,但却只限于传统邮件的处理而使得县邮政局的邮件处理或接转中心功能单一,没有充分被利用,造成了固定资产的闲置,生产人员的劳动量也没有达到饱和状态。

4.营销方式。营销方式十分落后,沿用简单粗暴的全员营销的方式,下压销售任务,导致一些职工不惜降低批销价格来完成任务,严重扰乱了市场的销售秩序,一方面是使小商店对邮政批销的价格浮动产生怀疑,以后还有较大的降价空间,于是等待观望,影响了邮政批销商品的上架率;另一方面使厂家对邮政擅自扰乱其市场价格的行为感到极为不满。由于经营方式的原始,所批销的商品堆放在各农村支局的营业柜台内,有的放在闲置的支局局房内,没有及时的盘点库存,没有即时的市场需求信息反馈,有的是采取等客上门,偶发性的发生商品交易。

5.物流观念。旧体制旧机制内做物流业务,分配制度和基本管理制度严重滞后,观念尚未转变,思想尚未解放,首先是投递网络尚未作为一个统一体来经营,没有把投递人员优化并培训成专业性较强的业务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严重滞后,商品批销物流是一个崭新的行当,隆回县邮政以前没有涉足,由于运作该业务继续沿袭邮政旧的分配制度,员工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各项管理体制不健全,各个环节的工作职责不明确,服务质量差,送货慢,资金回笼慢。

三、隆回县邮政物流配送发展对策

1.加大宣传,扩大知名度。在业务发展初期,群众对该县邮政物流业务不了解。为尽快打开业务局面,农村支局(所)要充分利用其空余房舍,在营业厅设立物流商品展示专柜(展台),支局所长、营业员、投递员、代办员在作好原有工作的同时,都兼物流商品宣传员和营销员,以送货上门、批销等形式,把批发部、饭店、代销点、村委会、农村“红白理事会”和乡镇的“七所八站”变成物流商品的销售终端。同时各支局应利用乡镇集市时机,通过窗口宣传、拉条幅、散发宣传纸、播放光盘等方式进行宣传;利用投递员走乡串户的便利条件,进行广泛的口头宣传。

2.制定有效的激励政策。为充分调动各支局开发物流业务的积极性,隆回邮政应该制定有效的激励政策,让投递员真正得到实惠。首先要将现有投递网进行整合,使其适应物流配送和信息传递运作的要求,形成由县城投递网、农村投递网组成的合二为一的邮政递送队伍。其次要组建一支专职的物流配送和具有营销职能的专业物流队伍,可以试行招聘一批由县城、支局组成的专职配送队伍,全面实行酬金制和计件工资的分配考核机构。除了要靠农村邮政工作人员之外,还要大力发展农村推广员,把在农村威望高、有影响、号召力强的“种田大户”、“科技示范户”、“致富能手”、“小诸葛”整合到邮政农资配送推广员队伍中,聘请当地的农技推广人员组成“专家型”的农技服务队伍,推动农资配送业务的快速发展。

3.实现投递工具摩托化。隆回县交通比较复杂,随着物流业务的不断发展,投递员每天需要携带的产品越来越多,自行车和两轮摩托载运能力低的局限越来越突出,直接影响了物流业务的进一步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心局应为全县投递员赞助用于购置三轮摩托车。硬件的改善、投递工具承载能力的增强,促使物流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4.强化服务,维护客户。在发展业务过程中,隆回邮政局应不断强化投递员的服务意识,要求投递员务必须想用户所想,急用户所急。让优质的服务去赢得用户的信赖,人们有什么需要总会到投递员那里去询问。

5.加强培训,提高素质。随着物流配送品种的不断增多,特别是随着一些科技产品的加入,投递员业务素质低的问题越来越明显,业务的发展迫切需要懂技术、懂操作的投递员。为此,隆回邮政局应加大投递员的业务培训力度,经常到厂家或社会上聘请有关技术员为他们讲课培训,不断提高投递员的业务素质,以满足用户和进一步发展物流业务的需要。

6.广做市场调研,开发适销对路产品。随着隆回这几年经济的发展,当农村市场潜力越来越巨大。为进一步占领农村市场,解决配送产品单一和不够适销对路的问题,隆回邮政局应组织市场调研,并以投递员为主,完善了市场信息反馈机制。建立一整套完整的服务反馈机制是确保邮政物流持久发展的需要。实践证明,目前许多城市小型配送公司之所以成功,就是物流配送服务响应系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比较常见的模式是经常深入了解客户的满意度,如客户是否对物流现状存在抱怨,有无错误送递,事故破损是否严重,最初设定的服务水准是否达到,在物流配送成本上的合理性有多大等等,以便及时对物流配送系统进行“微调”。根据从一线得到的市场信息,不断开发新的配送产品。

7.建立信息平台。农业要发展,信息是关键。隆回县邮政物流应该充分发挥邮政网络优势,完善服务平台,整合网站,搜集消费需求信息,建立信息库,实施了与企业、农民多边联合、优势互补的发展策略。

8.树立特色品牌,赢得农民信赖。隆回县邮政传统业务已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邮政储蓄、特快专递也有一二十年的历史。邮政物流配送业务刚刚起步,没有项目要主动找项目,没有市场要深挖市场。对内要广泛宣传,动员职工;对外要树立品牌,取信客户。尤其是当前开拓农村市场,必须要有一个特色品牌,也就是融“产品、服务、信息、技术”为一体的农资物流配送业务品牌。所谓产品,就是要给农民提供货真价实、物美价廉、经济实用、品种丰富的农资产品和生活用品。产品不仅要看质量,还要看生产厂家。要选择那些重科研、重宣传、重推广、重信誉、有售后服务的厂家的优质产品。配送方式也可能逐渐由“邮政上门送”变为“用户登门要”,可谓“一年栽树,多年乘凉”。

隆回县邮政局应利用百年来深受农民信任的品牌,通过投递网、信息网和金融网三网合一,来大力发展农村现代物流。“以委托代办点为桥梁,乡镇邮政所为基层单位,县邮政物流中心为基本物流组织机构”的邮政物流农村运作模式,能最有效地利用邮政现有的优势,实现农村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定单流、业务流高效顺畅有序进行,农民能引进适用的科技,买到满意的农资商品和消费品,生产的农产品能卖到好价钱,实现“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农业发展”的目的,最终实现农村经济的腾飞。

参考文献

[1]王世春.邮政物流的农村生存图景[J].物流时代期刊.2003:27(7a):15~17

[2]彭良涛.邮政物流的现状和发展建议[J].现代物流期刊.2003:14(11a):21~22

[3]陈水坤.第三方物流的组织与管理[m].江苏:苏州大学出版社,2004:110~112

[4]秦淑芬.中国邮政物流的发展战略[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