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物流的背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09:46

智慧物流的背景篇1

2016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互联网+”高效物流实施意见》文件,将发展智慧物流作为一项国家政策。根据该实施意见,国家支持物流企业建设智能化立体仓库,应用智能化物流装备提升仓储、运输、分拣、包装等作业效率和仓储管理水平等[1]。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智慧物流将成为物流业发展的新增长点。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物流市场。2016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230万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达11万亿元;预计到2025年,智慧物流市场规模将超过万亿元[2]。智慧物流的出现,对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慧物流更需要对智能物流流程、人工智能、大数据算法,仓、干、配的柔性自动化等熟悉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2]。普通高校物流专业的大学生成为物流企业需求人才的重要资源。然而,现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智慧物流对人才的需求要求存在失衡。多数大学毕业生只懂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专业实操技能。

如何提高物流专业学生的物流作业的实际操作技能,已是当务之急。物流实操技能包含诸多方面,如条形码设计、叉车使用、自动化拣选、包装、物流软件使用以及配送线路规划设计等等。以Flexsim为代表的物流仿真软件具有立体形象地向学生展示了物流实践模拟的功能,加深学生印象,提高学生在使用物流仿真软件方面的实操技能。邱建伟以Flexsim仿真软件应用为例,分析了解决物流系统的“瓶颈”问题[3]。王瑞亮利用Flexsim仿真软件进行教学实践,表明基于Flexsim开发的物流仿真软件可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4]。还有一些学者研究了其他物流仿真软件在物流课程的教学中的效果[5][6]。本文侧重于在智慧物流背景下重点分析物流仿真软件教学模式和物流仿真软件在教学中的作用。

1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模式创新

在智慧物流背景下,尤其受教育主体是95后大学生,需要创新物流专业的教学模式以满足他们得需求。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1情境化数字教学模式

以情境化数字资源为内容,构建智慧学习环境,是满足数字时代学习需求的教学模式。教师运用交互智能paD进行授课。通过无线互联,有效融入“教”、“学”、“评”环节,实现教学互动、即时测评、教学资源共享等多种功能。院校支持学生开展移动式学习、个性化学习与探究式学习,形成混合式学习。以“智慧物流”为主题,实现课堂与院校仓储、运输等仿真教学系统无缝对接,在仿真实践环境中教师与学生、实时互连并及时反馈实践成果,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与评一体化的智慧化教学。

1.2“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从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特征出发,由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问题探究与讨论解决问题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支持学生进行启发式学习与协作学习。这样,才是“适合的教育”。在日常教学中打破理论课和实训课的界限,将物流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于一体。同时,培养学生主动了解行业前沿技术与动态趋势的意识。

2Flexsim物流仿真软件简介

Flexsim系统仿真软件是一款3D,全实时的离散系统仿真软件,支持二次开发。广泛应用于仓储物流、交通运输、生产制造物流。其面向实际系统直接建立比例真实的三维仿真模型。每个实验项目由实验目的、案例描述、多媒体视频操作指导和若干小练习组成。该软件提供一系列物流系统、交通运输系统、生产系统的模板,方便建立物流系统中的各种物流设备。可用于仓储和配送、配送中心操作、物流园区规划设计、交通系统仿真、自动化立体仓库系统仿真、订单拣选、传输带系统和布局、物流货架,传送带、叉车、堆垛机、港口集装箱船只的装卸过程仿真等。目前Flexsim这款软件被国内的500多所各层次高校导入用于教学,为高校的物流教学实验课起了显著的教学作用。主要适用专业包括: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工程、生产物流管理、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工业工程等专业。可适用的课程包括: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物流仿真分析、仓储配送、物流园区规划设计、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生产管理、供应链与物流、交通运输等。

3Flexsim物流仿真软件的教学思考

Flexsim仿真软件在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提高学生物流系统分析与应用能力

学生利用Flexsim仿真软件对实际的物流系统进行建模,可分析物流系统的作业环节。在建模的过程中加入生动的动画,对物流过程和物流相关概念得到更加深刻的理解,逐步提高学生的物流应用和分析能力。

3.2应用于学生毕业论文设计

毕业设计要求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企业的生产问题。在物流毕业设计中,可以采用Flexsim仿真软件对物流管理的多个活动进行系统建模与仿真,如配送中心设计、自动仓库设计、自动分拣设计、货运站作业分析等。

3.3参加全国物流仿真设计大赛

全国大学生物流仿真设计大赛是一项专业物流赛事,旨在促进在校物流专业大学生学习与实践能力提升的赛事活动,面向全国物流及其相关专业的本科大学生。物流仿真设计大赛以团队竞赛模式,以物流仿真软件为平台,参赛团队模拟运营一家物流企业,通过在仿真模拟的过程中发现并思考企业实际运营过程中的问题,根据所学的物流相关知识做出合理的设计方案,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将理论落地应用于实际工作,培养职业素养。

智慧物流的背景篇2

关键词:智慧旅游;旅游景区经营管理;转型升级

1智慧旅游时代到来

自1969年互联网始创至今,互联网已从最初的军事领域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目前,全球网民数量已经高达30亿,中国网民规模约占总人口数的50%,其中使用手机的用户占网民总数的39.1%,2014年11月,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中国浙江乌镇举行,人类全面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旅游业的升级改造有序进行,旅游市场散客化进一步推动了智慧旅游的发展,在线旅游交易规模以超过年均30%的增长率快速发展。

2智慧旅游时代的市场特点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游客在旅游活动中对于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逐渐提高,旅游景区是旅游业重要的生产要素,传统的旅游景区经营管理模式滞后于智慧旅游时代旅游业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发展要求,为实现旅游景区吸引游客、优化游客体验和实现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等目标,旅游景区在经营管理中应进行智慧化转型升级。智慧旅游时代旅游市场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散客、自助游客比例上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需求的个性化发展,团队游模式不再具有优势,目前国内团队游比例已降至20%左右,自助游客和散客比例约占80%以上,散客时代全面到来,互联网技术可以将制式的旅游产品依据游客在食、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的需求分拆为独立的旅游产品,再由游客自行在网上选购重组,自主安排出游路线、内容和时间,以更精确的方式满足个性化的旅游需求,充分挖掘旅游市场潜力。

2.2旅游方式向个性化、自由化、休闲化的方向发展

当今游客对于旅游体验的要求更加强调个性化、自由化和休闲化,在旅游方式上游客更加倾向于通过网上咨询、私人订制等智慧化手段出行,目前中国有超过80%的游客通过网络媒体获取旅游信息,以提升与旅游景区沟通的顺畅度及获取信息的便捷度,优化旅游体验。

2.3旅游景区传统经营管理模式难以与智慧旅游方式形成有效对接

随着智慧旅游方式的普及,传统的管理模式难以与智慧旅游方式形成有效对接,一系列负面影响逐渐显现,例如,对景区游客数量的管理不当使得客流量超过景区最大承载量,造成景区的植被退化和环境破坏。对旅游景区经营管理进行智慧化升级,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过程中统筹管理、优化资源分配的作用,可以帮助旅游景区经营管理人员及时感知景区状况,引导游客行为,降低负面影响。

3智慧旅游的构成要素

对于智慧旅游的构成要素,多位学者做出过相应的阐述,姚国章认为,“智慧旅游主要有智慧服务、智慧商务、智慧管理和智慧政务四种表现形式”[4];刘军林、范云峰认为,智慧旅游的主要作用在于其可以“加强景区的监督安保工作、增加景区的互动体验质量、推动景区引领趋势与潮流、改变旅游产业格局”[5]。刘利宁将智慧旅游的综合应用指标归纳为“公共安全管理、景区环境监测、景区能源管理、办公管理、景区票务管理、景区医疗、旅游交通、公共平台、智慧酒店、旅游购物、虚拟旅游”等方面[6]。本文主要研究智慧旅游在综合应用及外部表现层面的构成要素,因此,笔者将智慧旅游的构成要素归纳为智慧服务、智慧商务、智慧管理、智慧政务四个方面。

4智慧旅游视角下传统旅游景区经营管理模式的弊端

基于智慧旅游的视角,结合智慧商务、智慧政务、智慧服务、智慧管理等智慧旅游构成要素,从旅游景区经营管理外部经营和内部治理两方面出发,传统旅游景区经营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

4.1外部经营

4.1.1宣传方式僵化传统的旅游景区宣传模式包括宣传海报、电视广告、节会活动、旅行社营销等传统媒体和宣传方式,宣传方式渐趋僵化,不但成本高昂而且效果有限,严重限制了景区的经营效益及发展潜力。4.1.2客源渠道狭窄传统旅游景区过度依靠旅行社客源渠道和“门票经济”,随着旅游市场由团队游向散客游转化,越来越多的游客通过网络获取旅游产品信息,传统的客源渠道和盈利模式已无法支撑旅游景区在现代旅游市场条件下的健康发展。

4.2内部治理

4.2.1服务水平较低旅游景区经营管理具有不同于一般企业经营管理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例如在旅游安全保障领域,配套的安全防护基础设施涉及层面多、技术领域较广,容易造成安全保障不完善,遗留下安全隐患。旅游景区的日常经营管理中,不能像其他企业一样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形成企业文化来规范员工行为、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7]。4.2.2旅游资源保护能力较差个别旅游景区存在破坏性建设现象。例如景区建设城市化等现象易造成资源破坏和资源退化;对于客流疏导的不力和对顾客行为的规范缺失易造成环境污染、植被退化和文物古迹的破坏。

5智慧旅游视角下旅游景区经营管理转型升级的途径

基于智慧服务、智慧商务、智慧管理和智慧政务等智慧旅游的构成要素,从旅游景区经营管理外部经营和内部治理两方面出发,分析智慧旅游时代的时代要求和旅游景区传统经营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有必要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智慧景区的建设,进一步加强互联网产业与传统旅游产业的结合程度,旅游景区经营管理的智慧化转型升级主要通过以下途径。

5.1外部经营

5.1.1旅游产品新媒体营销充分运用新媒体营销手段拓展旅游产品营销渠道,加强与旅游专业网站、大型旅游论坛、手机移动终端等新媒体的合作,利用微博、淘宝、微信等自媒体平台进行大范围推广,依托大数据锁定客户群,有针对性地实现精准营销。5.1.2旅游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搭建旅游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使游客的食、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需求实现网络选购。来自中国旅游研究院的调查数据显示,互联网已成为当今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设计旅游行程和完成旅游消费的首选工具,搭建旅游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有利于迎合消费者消费习惯,提高景区经营管理效率。

5.2内部治理

5.2.1景区网络通信基础设施保障景区网络通信基础设施的保障是进行旅游景区经营管理智慧化转型升级的发展基础。具体包括无线网络和手机信号全覆盖、景区智能终端配置、门户网站建设、移动软件推广等内容,以提供通信、信息查询、电子商务、信息化管理等服务。5.2.2智慧化办公加强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景区经营管理日常工作中的运用,运用纹考勤办公系统、景区可视对讲系统等智慧化办公系统进行办公业务处理、信息管理、辅助决策和无纸化办公,有利于提高办公效率和质量,减轻劳动强度,改善办公条件,实现管理和决策的科学化。5.2.3景区电子导览服务借助自助导览移动终端、固定导览终端、移动智能终端等多种设备及设施,以无线网络、有线网络、电子影像、图片、音频等媒介,为游客提供电子导游服务。通过自助导览移动终端为游客提供电子导航和地图定位服务,为游客规划旅游路线,合理配置出行时间。通过门户网站、手机客户端软件为游客提供周边购物信息,介绍特色产品、传播风俗文化,并提供电子商务服务,支持游客进行在线选购、在线支付。5.2.4景区客流网络管理系统通过景区电子票务管理系统和交通管理系统实现对景区客流的实时管理。运用电子门禁、智能监控、人员定位、车辆追踪、停车场管理等多种技术设备进行游客信息采集、客流统计分析,以及时导览信息、公告交通状况、引导客流走向,保证景区客流量在各个区域的合理配置及旅游线路畅通。5.2.5景区运营电子监控系统对旅游景区内进行视频监控全覆盖,对景区内部环境质量、能源管理和娱乐、游览、交通、机电、消防等设备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电子监控,及时感知景区运行状况,建立信息化保障和应对机制,确保景区的安全运营及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5.2.6景区公共安全管理系统通过红外视频监控、电子巡查、火灾自动报警、食品安全检测等景区公共安全管理系统,对景区公共安全进行实时保障,通过互联网技术为游客提供便捷迅速的电子紧急援助、卫生服务、远程医疗、远程监护、移动医疗等服务。

6结论与建议

在互联网技术与传统产业互相渗透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旅游业进入智慧旅游时代,旅游景区传统经营管理模式的一系列弊端逐渐显现,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智慧化转型升级有利于构建智慧型景区,达到整合需求、优化供给、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效果,实现旅游业与互联网产业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纽带的产业创新融合,推动旅游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实现转型升级,成为国民经济体系中的支柱产业。因此有必要充分发掘互联网技术在旅游产业中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革新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能等作用,进一步紧密旅游业与互联网产业的结合程度,面向市场需求,从外部经营和内部治理两方面对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模式进行智慧化转型升级,实现新的时代背景下旅游景区经营管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参考文献

[1]叶铁伟.智慧旅游:旅游业的第二次革命(上)[n].中国旅游报,2011-05-25(11).

[2]黄超,李云鹏.“十二五”期间“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智慧旅游”体系研究[C].2011旅游学刊年会会议论文集,2011.

[3]张凌云,黎巎,刘敏.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体系[J].旅游学刊,2012(05).

[4]姚国章.“智慧旅游”的建设框架探析[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

[5]刘军林,范云峰.智慧旅游的构成、价值与发展趋势[J].重庆社会科学,2011(10).

[6]刘利宁.智慧旅游因子分析评价与对策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

智慧物流的背景篇3

关键词:大数据;信息技术;智慧旅游;管理模式

1大数据下智慧旅游概念

大数据指的是以云计算为主的信息存储与分析方式,通过将大量且多变的非结构数据存储下来,进行随时的计算与分析,根据计算结果为政府旅游部门与旅游企业、旅游者提供相应的决策建议。智慧旅游是以物联网与互联网、云计算与信息处理、数据挖掘等各项技术应用于旅游管理过程中,进一步契合旅游信息框架与基础设施建设,使政府部门与旅游企业、旅游者能够做出更加多样、明智的选择。构建智慧旅游管理模式,主要是以大数据平台为基础,以云计算技术为辅助,构建旅游预测与反馈服务平台,形成基于旅游行业的海量数据,有助于旅游者个性化旅游与数字化旅游。

2大数据背景下智慧旅游模式构建

2.1政府旅游部门应当确保旅游行业管理科学化

政府旅游部门可以选择计算机终端访问旅游子平台,能够准确快捷地获取旅游目的地的市场监管与旅游流向和流量情况,进一步实现旅游行业的全程监控,进一步分析未来某个时期的发展情况。

2.2旅游者将享受旅游体验智能化

旅游者在出游前,会根据旅游者子平台方便地浏览旅游目的地的景区情况,主要包括门票与酒店、交通票预定等等,在出游前根据相关平台了解旅游交通的景区拥挤情况以及堵车情况,再根据旅游景区当前的仁慈承载力,科学合理的选择是否调整原有的旅游计划。平台为游客提供最合适的建议,有助于游客获得更好的旅游体验。当旅游者进入景区后,从智能手机终端进行身份确认,能够快速取电子门票进入旅游景区,在旅游景区游览时,通过智能移动终端获取旅游景区的热点区域旅游人次、道路情况,例如卫生间与电瓶车地点、酒店与餐厅等。如遇突发事件通过电子平台提供的规避路线图,能够快速地离开现场。旅游者也可以通过终端将自己的旅游经历与感受分享到旅游平台的相关区域,可以发表自己的出游感受,有助于其他旅游者进行参考。

2.3旅游企业应当实行精准化旅游营销策略

旅游企业采用智慧旅游管理模式,利用企业平台快捷获取旅游企业的相关信息,加强与相关企业的信息资源共享,可以防止信息资源出现浪费与过度消耗现象。根据旅游管理模型平台收集旅游者的相关信息,主要包括过性别与年龄结构、出游时间与客源地、出游动机与消费偏好等等,根据大数据计算的结果,有效挖掘数据中蕴藏的服务价值,能够做到消费市场精准划分。再结合旅游市场的相关特点,充分发挥传统媒体与自媒体营销结合优势,切实提高旅游营销水平。

2.4为社区居民提供便利化服务设施

智慧旅游与旅游景区的发展,可以通过智能终端系统或者是景区内部的智能系统,对社区居民与周边的道路和娱乐设施进行实时的查询,了解娱乐设施的使用情况。居民可以确定自己什么时间去使用什么设施,同时社区居民的意愿与态度,也可以在平台上进行表达交流。政府旅游部门与相关企业皆可以通过此平台感知到旅游景区周围社区居民的情绪状态,从而予以针对性调整。

3大数据背景下智慧旅游应用平台构建

3.1重视大数据的作用

大数据时代下,要想有效发挥智慧旅游信息化水平,就必须充分应用大数据的云计算技术。政府旅游部门与旅游企业应当重视大数据平台的重要作用,并且以大数据为旅游发展的重要手段,解决旅游发展过程中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云计算技术分析旅游景区的具体信息,有助于加快旅游行业的信息化发展,开创智慧旅游发展新局面。

3.2加快构建高水平的旅游服务平台

政府应当鼓励旅游企业或基础服务设施建设企业,有效融入智慧旅游服务平台的建设中,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完善,构建区域范围内的旅游服务平台,加强旅游者的流量监测与反馈,紧密结合大数据背景下的相关信息资源,通过整合区域范围内的旅游资源,进一步促进智慧旅游可持续发展。

3.3引导公众认知与公众参与

由于智慧旅游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性工程,需要政府的支持以及社会各界的努力。所以政府应当进一步宣传智慧旅游的建设优势,切实提高公众的思想认知,从而加强对智慧旅游发展的支持度,也有助于为旅游者和公众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看出,基于大数据背景下构建智慧旅游运营体系,应当有效应用并整合原有的城市建设资源与现有成果,进一步突出中心城市在智慧旅游运营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与地位,通过整合旅游管理与服务力量,形成以大数据为中心的智慧旅游管理体系。

智慧物流的背景篇4

关键词:图书出版业;智慧物流;物联网;发展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250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theinternetofthingsisprofoundlyaffectingthevarioussectorsofsociety,andtheintelligentlogisticsbasedoninformationtechnologyofinternetofthingshasalsoachievedanumberofprogress.inthispaper,theconceptandtechnologyofintelligentlogisticsareappliedinthebookpublishingindustry,anditputsforwardthecorrespondingcountermeasuresfortheproblemsoflowdegreeofcoordination,lowdegreeofinformationandlackofstrategicdevelopment,whichdohelptoimprovethesupplychainstructureofthebookpublishingindustryandisbeneficialtoprovidestandardizedlogisticsservices,soastorealizethehealthyandlong-termdevelopmentofthebookpublishingindustry.

Keywords:bookpublishingindustry;intelligentlogistics;internetofthings;developmentcountermeasureresearch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随着物联网的应用和普及也带来了物流业全面的转型升级。特别是在当今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发展背景下,以物联网这项新兴技术为基础,注重信息化、系统化和网络化的智慧物流,已经开始覆盖各个行业的物流活动并逐渐产生重要影响。对于现今图书出版业物流面临的由于内部结构分散、未形成战略整合而引发的高成本和低效率问题,通过将智慧物流的理念和技术应用于当前的图书出版物流市场,将有助于实现物流基础资源的整合、物流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和物流信息的共享,这对实现图书出版业稳定而长远的发展至关重要。当前,智慧物流在国内重要物流领域已经开始实践,以此为契机,将智慧物流应用于图书出版业,这对于实现图书出版业物流资源管理和物流信息技术的整合、推进供应链服务一体化的发展,从而从整体上完善图书出版业的物流服务,都具有重要的发展价值和应用意义。

1智慧物流与物联网

1.1智慧物流的含义

智慧物流最早于2009年12月由华夏物联网、中国物流技术协会信息中心以及《物流技术与应用》编辑部联合提出[1]。智慧物流概念虽提出已有一段时间,但就其定义还未取得共识。目前很多学者对其概念还存在着理解上的差异:一种观点认为,应把“智慧物流”看做一个名词,它代表着明显有别于当前物流形态的更高水平的物流形态;另一种观点认为,所谓智慧物流强调的重心为“智慧型的物流”,即在现有的理基础和技术基础上根据所需的物流服务提供简洁有效的物流服务功能,而并非某项固定物流形态的形容或判断[2]。

虽然对智慧物流的概念理解尚未统一,但立足于当前的互联网时代,多数学者普遍认为,智慧物流应以物联网的新兴技术为基础,在技术上实现物流服务的创新,实现物流服务过程中网络化、实时化的跟踪与智能控制,从而改善物流服务的各个环节以及相应的物流服务功能。

1.2智慧物流的功能

王之泰提出,要将智慧物流充分运用到实际中以求得符合潮流的发展,必须辩证的看待智慧物流,即“智慧物流”是应体现出物流活动中的动态概念与确定模式的辩证关系,而非一个单纯的技术性问题,它是一个系统、综合的概念[2]。因此,对智慧物流的功能分析应分为从技术应用和综合管理两方面看待。

从技术应用方面来看,智慧物流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

(1)识别感知功能。即通过将物品信息进行数据化处理,利用现代化定位和识别技术,快速实现对物品的识别,从而达到对物品的自动化管理。(2)优化决策功能。主要采用数据挖掘及云计算等数据分析技术,对物流活动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一方面实现物流相关数据的信息化管理,另一方面可辅助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物流配送计划和方案。(3)定位追溯功能。主要采用卫星定位、射频识别等信息技术来对货物的位置和状态进行实时的跟踪处理,并对客户与管理者提供实时有效的信息反馈[1]。

从综合管理方面来看,为了体现出物流活动中的智慧,智慧物流应具备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管理理念,一方面要在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应用背景下通过数据驱动来辅助决策,另一方面要融合先进的管理理念,发挥人的能动性来丰富决策内容,要充分体现智慧物流的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创新形态。

智慧物流的背景篇5

在物联网、“云计算”的大背景下,特别是在iBm提出“智慧地球”的理念后,“智慧城市”在世界范围内掀起热潮,包括日本大阪、瑞士斯德哥尔、北京、上海、宁波在内的多个国内外城市陆续把“智慧城市”作为城市规划纳入政府发展计划范畴。而“智慧旅游”作为“智慧城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出游前,通过体验平台,旅游者可以足不出户实现信息咨询、预订付费。到达景点后,通过智能终端进行身份认证,享受数字景区的智能化服务,动态了解旅游信息并获得帮助。游玩结束后,旅游者还能可以通过智能终端反馈有效信息。这就是智慧旅游带给游客的体验。智慧旅游对于传统旅游业带来了颠覆性的影响,它融合通信与信息技术,以游客互动体验为中心。

智慧旅游的概念在2011年就被提及,作为传统旅游行业的纵向延展,智慧旅游建筑在大数据、物流体系、GpS的基础上,运用大数据让旅游不断智能化。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细分领域的进步,智慧旅游的市场前景越来越被看好。特别是政府层面,一些具有旅游资源的地区认为这是推动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契机。智慧旅游的概念也开始不断升温,不过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还停留在概念层面。

2013年是智慧旅游概念深入普及的一年,国家旅游局正式将2014年旅游宣传主题确定为“美丽中国之旅——2014智慧旅游年”,以智慧旅游为主题,引导旅游城市、景区等旅游目的地的智慧建设。智慧旅游的落地之路并不顺利,闸机验票导致游客进门速度变慢;电子票务系统需要不断升级,景区掉进无穷无尽的付费模式中;ota巨头更关注独占渠道,而非实际的地面业务。智慧旅游要真正做到以游客需求出发,而不仅仅是投入设备、采用新的技术。

细分领域各自为战

如果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那么“科技”就是旅游的支撑。在技术革新的背景下,旅游业开始由信息化向智能化转型,智慧旅游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旅游业是一个相对较为复杂的行业,它涵盖了老百姓食住行游购娱等需求。智能化进程的推进离不开多方努力,包括智慧景区、智慧旅行社、智慧酒店、智慧交通等。只要是旅游业涉及领域,都应该跟上智慧旅游前进的脚步。游客完成一次旅游体验,需要牵扯多个因素,只有各种要素充分联动,才能真正实现智慧旅游的发展。

目前从细分领域上来说,特别是地图导航、物流、出行等基础设施还比较完善,但是几块内容并没有融会贯通,难以协调发展。其中,景区电子门票、酒店在线预订、交通信息作为智慧旅游践行的基础建设,尚未形成化学反应。特别是数据层面还没有完全打通,不能实现相互协调和共享,各个细分领域还处于各自为战的局面。

当游客扫二维码进入景区后,该景区所有的信息都能推送至用户手机,用户可以实时了解景区情况。但是,一旦游客走出景区大门,就很难再收到相关信息。智慧景区的服务内容还是被划分在独立的服务范围之内,不具备延展性。

为此,地方运营商纷纷与当地旅游局等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尝试以自己为中心打通各个领域。以南京为例,目前已经实现了电信和移动3G网络的全城覆盖,联通实现了道路和城镇区域3G网络的覆盖,全市wiFi热点超过1800个。同时,通过智能传感技术构成智慧网络,实现景区、酒店、交通和社区等的互联互通,通过智慧感知,获得相关资源信息,进而搭建信息服务公共云平台。在信息资源富集的同时,通过云计算等技术,对信息进行整合分析,从而为社会服务提供信息资源依据。

智慧旅游对于传统旅游最大的颠覆在于打破空间和地点的阻隔。在智慧旅游的理想状态下,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随意的去查询、消费、游乐,一切行为都可以在云端统一协调。

易观国际分析师孙梦子向《互联网周刊》记者表示,“智慧旅游涉及多方利益,应该由政府牵头,因为只有政府才能去协调。但也就是因为政府牵头,智慧旅游还只是停留在政策层面,没有更深入的发展。”

人工服务不容小觑

去年黄金周期间,全国各地陆续发生景区容量超载现象,全国假日办接到四川九寨沟、湖南张家界、贵州梵净山等景区关于接待人数超载、游客滞留问题的投诉。尽管人满为患的场面已成为黄金周必不可少的一幕,但丝毫不能浇灭游客的热情。

景区电子门票预定系统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游客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实现景区门票的预订、预售,逐步将游客的购票习惯引导至线上,提升在景区售票方式中的占比。游客在购票的同时,也可以及时了解包括预订游览数量等信息,从而更好的规划旅游行程。

每当同一时段的门票预订预售数量达到景区安全游览最大负荷临界点时,该窗口就会关闭并给出温馨提示建议游客预订其他时间段的门票。通过这种手段,游客可以清晰知晓景区游览当日的状况,避免游客盲目抵达景区却买不到门票情况的发生。其实,绝大部分的欧美旅游景点都是通过网络提前预订预售,其比例远远高于现售现付形式。

电子门票预购只是智慧旅游中的一小部分,但就是这一环节也时常出现纰漏,网上购票后现场无法激活的情况频频发生。进入旅游园区后,当出现不能自助的查询信息时,面对游客的询问,工作人员往往是一问三不知。这不仅需要电子购票系统、园区信息系统的不断完善,也需要工作人员服务水平的提升。

今年元旦,在山东“码上贺年会”的活动现场,与公众高涨的参与热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工作人员缺少相关知识。山东省旅游局信息中心主任闫向军表示,“很多景区负责人是第一次见到电子门票,第一次了解电子门票的操作流程,而且配备二维码识别设备的景区很少,电子门票还不能用二维码,只能用条形码和数字串码。”

智慧物流的背景篇6

关键词:智能家居,智慧城市,应用

1、引言

近年来,虽然智能家居行业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较为短暂,但是恰恰迎合了时代的发展需求,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智能家居是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智能家居-系统设计方案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并实现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

2、相关概念

2、1智能家居

又称智能住宅,在国外常用SmartHome表示。智能家居是一个居住环境,是以住宅为平台安装有智能家居系统的居住环境,实施智能家居系统的过程就称为智能家居集成。与智能家居含义近似的有家庭自动化(Homeautomation)、电子家庭(electronicHome、e-home)、数字家园(DigitalFamily)、家庭网络(Homenet/networksforHome)、网络家居(networkHome)、智能家庭/建筑(intelligentHome/Building),在中国香港和台湾等地区,还有数码家庭、数码家居等称法。智能家居集成是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备集成。

2、2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指充分借助物联网、传感网,涉及到智能楼宇、智能家居、路网监控、智能医院、城市生命线管理、食品药品管理、票证管理、家庭护理、个人健康与数字生活等诸多领域,把握新一轮科技创新革命和信息产业浪潮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信息通信(iCt)产业发达、RFiD相关技术领先、电信业务及信息化基础设施优良等优势,通过建设iCt基础设施、认证、安全等平台和示范工程,加快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构建城市发展的智慧环境,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的新的生活、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等模式,面向未来构建全新的城市形态。

3、智能家居与建设智慧城市的关系

智能家居是住宅智能化的核心,也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必要步骤。智能家居能够为家庭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交换功能,帮助家庭与外部保持信息交流畅通,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帮助人们有效安排时间,增强家居生活的安全性,甚至为各种能源费用节约资金。如果每个家庭、每个居住区都拥有了智能家居,那么,居住在这个城市的人们,就能够感受到智慧城市的魅力。可以说,智能家居是建设智慧城市的一个系统。智慧城市建设,必然离不开智能家居的应用。

4、智能家居在建设智慧城市中的应用

4、1一般应用

最近两年,人们会在电视节目、报纸、网络媒体中经常性看到关于智能家居产品的报道,像家里没有人,有小偷进入或者发生火灾,主人可以第一时间知道,并做出处理等等。而且,智能家居产品,可以满足上班族特别是白领的很多需求,他们只需轻轻按一两个键就可以实现家庭监控﹑预警等诸多功能。对于一个家庭智能家居系统产品来说,起码应包括娱乐﹑安防﹑家庭自动化等几方面的产品。(1)娱乐包括数字客厅﹑智能影音﹑电影厅﹑配套音视频面板﹑喇叭等,主人在家就可以享受到家庭影院的效果。(2)安防产品主要包括声光警告﹑光电对射﹑红外等。安防产品可以实现当有陌生人闯入,监控系统首先会响起警报音,并且打开窗帘和灯光以吓阻闯入者,主人只需要通过电脑、手机或在卧室的电视机上就可以全程监控闯入者。同时,监控系统还可以自动通知小区的物业管理处,也可以联动110直接报警。(3)家庭自动化产品包括门禁系列、温控系列、感应系列、联网系列、调光系列等,这些产品可以让主人进入房间时,灯光、窗帘、背景音乐会自动打开,通过电脑、ipad、手机等可以根据不同场景设置各种模式,完成灯光、空调、地暖、背景音乐等控制。

4、2案例应用

在一个具体的智能家居工程案例中,包括的内容有:

4、2、1入户门

(1)入户门设置灯光感应器,主人回家或客人来访时,灯光自动打开,方便主人开锁和客人按门铃,灯光过后会自动延时熄灭。(2)入户门设置室内定点监控控摄像机,记录进入人员的出入情况。实现24小时监控。

4、2、2大厅

(1)大厅内设置自动照明开关,主人进入灯光自动打开,方便主人行走和操作触摸屏,并延时熄灭。(2)大厅集中控制触摸屏:可实现的功能有:1)开启大厅部分灯光;大厅全部灯光系统,直达主卧室的灯光系统。2)开启宅内背景音乐系统。3)可设置“回家模式”,完成撤防、开启大厅灯光、开启指定区域背景音乐、开启指定区域空调、采暖系统。4)可设置“离家模式”按键:完成安防设防,关闭全宅灯光、空调、地暖、背景音乐等工作。5)可设置全宅灯光的全开或全关,也可设置迎客模式键,大厅和起居室的灯光全部打开,喜迎客人;当主人进入衣帽间或洗手间,灯光自动打开,延时并于离开后熄灭。

4、2、3自动车库识别

(1)主人开车到达车库门时,按动车库门遥控开关,车库门自动打开,车辆进入后,主人下车,灯光自动打开,并延时等主人离开车库后熄灭。(2)车库进入室内的门口设置情景面板,可启动“夜间回家模式”(联动撤防、启动制定区域空调/采暖系统、同时打开大厅或起居室等制定区域的灯光;或者一键启动门口到主卧室沿途的灯光照明);当离家时,在进入车库前一键启动“离家模式”,(联动设防、关闭制定区域空调/采暖系统、灯光系统、音视频电源系统,窗帘系统,泳池设备等等子系统)。(3)主人进入室内后,走廊灯光自动打开,穿过走廊后,灯光自动熄灭。

智慧物流的背景篇7

【关键词】智慧城市;城市发展;发展策略

1“智慧城市”提出

上个世纪末,美国副总统戈尔首先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1]。所谓数字地球,就是利用现代化数字技术、高速发展的网络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科学、合理、有效的整合城市各项要素,进而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支持。到了2008年。iBm提出了“智慧城市”的概念,并与2009年公布了“智慧城市”的相关概念,分别从智能化、互联化和感知化对智慧城市进行了具体阐述[2]。到2010年,我国许多大城市逐步加入了“智慧城市”发展的行列,北京、上海、无锡、郑州等,成为我国第一批发展“智慧城市”的城市。

2“智慧城市”对城市发展的意义

经济风暴过后,各行各业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浪潮,如何实现城市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城市发展战略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3]。“智慧城市”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并以高速发达的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城市发展战略,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有以下点:

2.1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调整和变化,我国城市也需要及时调整发展方式,未来,以智能化、创新化的发展思路将引领各大城市新一轮的发展。建设“智慧城市”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城市中各种信息的互通以及无缝对接,进而实现对城市的控制、管理和决策,这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构建智慧城市,利用高速发展的物联网技术以及智能化信息技术来改造城市的各项设施以及城市功能,推进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智能化管理,对于提高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2.2增强科技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现代化企业发展的基础就是科技,科技的创新则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只有占据科技创新优势,才能掌握经济发展的主动权,才能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金融风暴之后,各国为了快速实现经济的复苏和发展,争先抢占科技的领头人,极大的促进了科技的创新和进步。智慧城市的提出和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新一轮物联网技术以及智能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创新,造就了大量的新兴产业以及科技技术的提高,科技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

2.3进一步完善了城市服务功能

创建“智慧城市”,就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信息网络体系与城市各实体经济的物联网,包括城市交通、商业、物流、通讯、能源等都要实现智能化,这对于城市基础设、公共服务以及城市管理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智慧城市”可以实现城市整体的规划与管理,对于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提高和完善有重要的意义。

3“智慧城市”设计与发展策略

3.1以创新为先导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在此背景下,创新已成为城市间竞争的重要因素,也将成为城市经济增长的动力。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剧,城市中心的发展逐步转向以知识为主的聚集空间,在大部分城市中心都建立了以高校、科研、企业以及政府机构为创新主体的创新体系,科技已经成为城市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

要构建“智慧城市”,首先要为知识创新提供一个广阔的智慧平台。这个智慧平台是一个开放性平台,要面向全社会,作为创新活动的基础,服务于创新活动。作为政府,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为创新活动提供丰富的资源配置,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基础,构建知识创新体制,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和知识创新,促进科技技术的快速发展[4]。

3.2加强人力资源建设

人才已成为二十一世界的第一生产力,发展智慧城市离不开人才[4]。在如今的知识经济时代下,政府管理的基础是人才和科技,人才是基础,科技是支柱,因此,要发展智慧城市,必须加大人才开发力度,在人力资源的开发上必须有突破、有创新,用新时代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思路去培养人才,开发人才,使用人才[5]。构建智慧城市是需要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之上的,缺乏人才是无法实现智慧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的,因此,要想构建智慧城市,就必须加大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建设。

3.3加快智慧产业的发展

智慧城市是需要一整条高度发达的产业链支撑的,其中包括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软件技术、新材料等,这就为城市带来了一个巨大的商机,因此,在构建智慧城市的同时,必须做出本城市的发展战略,让本市的企业、高校、科研单位积极的参与到智慧城市的建设中来,真正成为智慧城市技术的提供者和利益的受益者。作为政府,必须制定出本城市产业的发展战略,将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提高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推动科技的发展,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

3.4以人为本

智慧城市的核心思想是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灵活、便捷、安全、舒适、参与性强、高质量生活、低污染、低能耗的智慧型城市生活,充分体现了人性化设计理念,因此,在构建智慧城市时一定要以人为根本出发点,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6]。智慧城市不仅要实现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医疗、智慧电力等各项城市功能的智能化,更要融入低碳环保绿色的生活新理念,为人们建设一个真正和谐、真正高质量城市环境的同时提高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结语

总之,智慧城市将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智慧城市在实现智能化的同时,也要融入更多的城市文化,展现城市独有的人文特色,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锐捷网络为智慧城市建设提速[J].电子政务.2011(07)

[2]天雨.上海智慧城市建设行动计划[J].中国新通信.2011(18)

[3]刘月君.切实做好城建档案价值鉴定工作[J].兰台世界.2012(12)

智慧物流的背景篇8

城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物质和精神财富生产、积聚和传播的中心。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而城市化发展的水平又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经历了资源经济、资本经济和知识经济三个阶段。在当前这个知识经济时代,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进步使我们这个时代的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新的巨大变化,信息化的程度和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城市发展综合实力和文明程度的主要指标,信息化正在成为城市一切领域进步和发展的根本动力[1]。在城市信息化进程中,数字城市成了推进城市信息化的标志性工程,这是有着深刻背景的。就社会背景而言,国家的信息化催生数字城市,解决城市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呼唤数字城市,这是需求牵引;就技术背景而言,地球空间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城市数字化,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市数字化,这是技术推动。数字城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2]。实践表明,数字城市在推动政府管理创新和提高政府科学决策水平、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和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开拓地理信息产业新领域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全社会的文明进步和改变公众工作学习生活方式等方面,确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数字城市”建设还存在许多制约城市信息化进一步发展的问题。其一,信息获取手段的自动化程度低,实时性差,更新慢,导致“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脱节;其二,缺乏统一规划,整体推动力量薄弱,信息不能共享,系统之间不能互连互通互操作,导致重复建设,造成浪费;其三,智能化程度差,数据多但用不上,有数据但用不好,有信息但找不着,有系统但不好用,影响整体效能的发挥。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策、体制和机制方面的问题,也有技术方面的问题。物联网、云计算和网格技术的出现,为解决“数字城市”面临的上述问题提供了机遇。怎样利用物联网技术解决对城市的实时感知和实现“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无缝连接的问题,怎样利用云计算技术来解决多源异构海量数据处理的问题和增强智能服务的能力,怎样利用网格技术解决信息资源共享的问题和实现协同工作,这些都是学界和业界思考的问题。“数字城市”往何处去?由“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呼之欲出的。智慧让城市更美好,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全社会的心声。

2智慧城市与数字城市的关系目前,全国有一百多个城市都在建设“数字城市”基础地理空间信息共享平台,许多城市依托数字城市基础地理空间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的电子政务已投入使用,东部沿海城市启动了数字城市的全面建设。与此同时,智慧城市的理念和规划也纷纷推出,这就涉及到智慧城市的理念、特点及其与数字城市的关系。

2.1智慧城市的理念智慧,指对事物能认识、辨析、判断处理和发明创造的能力,或指学习、记忆、思维、认识客观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核心是思维能力。而这就必须具备更透彻的感知、更全面的互联互通和更深入的智能化服务等智慧的要素。智慧城市,简单地说就是让城市更聪明,本质上是让作为城市主体的人更聪明。它是通过互联网把无处不在的被植入城市物体的传感器连接起来形成的物联网,实现对现实城市的全面感知,利用云计算技术对感知信息进行智能处理和分析,实现网上“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的无缝连接,并发出指令,对包括政务、民生、环境、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活动等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化响应和智能化决策支持。

2.2智慧城市的特征智慧城市“智”在哪里?这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目前众说纷纭,但还是可以归纳为以下六句话[3],即透彻感知、全面互联、深度整合、协同运行、智能服务和激励创新。这6个方面中的每个方面都是十分重要的。没有对现实城市的全面、综合透彻感知和对城市运行的各种信息系统的实时感测,就不可能有面向现实城市的正确判断和决策;没有无所不在的传感器的全面互联并实现感知数据的智能传输和存储,就不可能发挥透彻感知的后续作用;没有对多源异构空间数据的深度整合,就不可能从海量数据中获取知识,也不可能提供一致性数据服务,信息共享将成为一句空话;没有基于网格环境的城市各个要素、单元和系统及其参与者的组织和高效的协同运行,就不可能达到城市运行的最佳状态;没有云计算这种新的智能服务模式,就不可能为人们提供各种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低成本、高效率的个性化服务;没有激励创新机制,就不可能为政府、企业和公众提供科技和业务创新及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实验平台,也就不可能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2.3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的演化智慧城市与数字城市两者一脉相承。数字城市是城市的数字化,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的智慧化,是数字城市功能的延伸、拓展和升华。这里,使用“演化”一词是采用隐喻方法,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隐喻数字城市的科学演化、技术演化和工程演化[4]。在科学层面上,数字城市可以理解为“现实城市”(存在物)的“数字空间”,而智慧城市则可视为“数字城市”的“智能空间”,其科学目标是实现由数字到信息再到知识的转化;从技术层面看,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的物联化、智能化,是现实物理世界、互联网虚拟世界与物联网智能世界这“三个世界”的无缝连接、相互叠合构成的面向未来的全新城市形态;从工程角度看,“现实城市”建设、“数字城市”建设和“智慧城市”建设都属于工程活动的范畴,由“现实城市”工程到“数字城市”工程再到“智慧城市”工程,本质上是工程演化过程。城市建设的科学演化、技术演化与工程演化是相互关联的。所以,智慧城市与数字城市既有连续性又有差异性,数字城市是数字化的城市,智慧城市是智慧化的城市,数字化是基础,智慧化是灵魂。当然,这并不等于说只有建设好了数字城市才能建设智慧城市,正像有的学者认为的那样,智慧城市与数字城市具有并行性,所以智慧城市也可以称之谓智慧数字城市[5]。

3数字城市如何向智慧城市演化实现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的演化,首先要有一个总体解决方案。如图1所示,智慧城市的总体架构由智慧基础设施层、智慧服务公共支撑层、智慧服务层和智慧服务应用层等组成。图1 智慧城市总体架构由智慧城市的总体架构可知,实现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的演化有以下3个关键技术。

3.1传感器网与物联网感知感测技术传感器网与物联网技术,是智慧城市实时获取现实城市各类信息的基础。包括天基、空基、地基、海基的传感器网获取的地理空间数据,连接被植入城市物体和运行信息系统的传感器形成的物联网获取的感知、感测数据,通过互联网传输到智慧城市云计算中心进行整合处理并存储管理。没有实时、动态的现实城市的海量数据,智慧城市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网络与传感技术把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紧密联系在一起。

3.2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是智慧城市海量数据处理的智能平台,对上提供虚拟支撑,包括计算虚拟化和存储虚拟化。云计算是一种新的计算模式,它通过虚拟化技术把计算资源、数据资源等管理起来,组成一个庞大的资源池,并将其作为服务通过互联网传输给用户。“云”就像是一个“发电厂”,只是它提供的不是电力,而是计算机的计算、应用和管理能力的服务。只要通过网络进行连接,并得到授权,你就可以使用这些能力和资源。

3.3网格技术网格(Grid)指第三代internet,或下一代web。不同于internet和web,Grid的特点是:资源的范围更加广泛,具有很强的分布性、更复杂的异构性;共享更具目的性,引入了虚拟组织(Virture origion,Vo)的概念,而且具有动态性和可伸缩性;强调协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服务的有序性和可控性。对于智慧城市而言,网格技术主要解决4个问题:其一,系统集成,指已建(或历史遗留)分布异构城市空间信息系统的网格化集成,实现已建系统的互联互通互操作;其二,信息整合,指多源异构地理空间信息的集成、融合与同化,从而从海量数据中获取知识,提供无缝连接的一致性城市地理信息服务;其三,资源共享,指广义信息资源共享,即一切都是服务的理念,如DaaS(数据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KaaS(知识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等等;其四,协同工作,指网格上多个节点协同运行,共同解决城市重大而复杂的问题。这些问题正是由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必须解决的。可以肯定地说,传感器网与物联网感知感测、云计算和网格等技术的发展必将让城市更加智慧。

4智慧给城市带来的变化智慧给城市带来的变化是多方面、全方位的,这里仅从智慧服务和智慧产业两个方面列举几例予以说明。

4.1智慧服务智慧市政。利用部署在大街小巷的监控摄像头,实现图像敏感性智能分析并与110、119、112等交互,实现探头与探头、探头与人,探头与报警系统之间的联动,构建新一代平安城市指挥中心平台及和谐安全的生活环境。智慧交通。以交通信息中心为核心,通过各种车联网系统的综合集成,构建智能交通管理系统itmS,使道路、使用者和交通系统之间紧密、实时和稳定的信息传递与处理成为可能,从而为出行者和其他道路使用者提供实时、适当的交通信息,使其能对交通路线、交通模式和交通时间做出充分、及时的判断。智慧电网。家庭智能用电系统既可实现对空调、热水器等智能家电进行实时、远程控制,让生活更便捷;智慧电网可以接入小型家庭风力发电和屋顶光伏发电等装置,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让生活更低碳;智慧电网能为用户搭建一个家庭用电综合服务平台,促进电力用户角色转变,推动用户合理选择用电方式,有效降低用电费用支出,让生活更经济。智慧医疗。远程监控系统通过安装在人身上的传感器,对人的健康参数进行监控,并实时传送到相关医疗保健中心;远程诊断系统根据实时传送到医疗保健中心的健康参数进行诊断,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检查或治疗;远程医疗系统实现各级医院之间医卫人才资源、医疗信息资源和医疗文件资源共享,医学检验、影像检查结果互认,大型贵重和特殊医学仪器设备、药物不良反应检测结果、重要医疗救治资源等的共享,将有效提高医院资源使用效率,提升医疗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智慧食品。食品安全追踪系统可在每只牲畜上贴上一个二维码,这个二维码会一直保持到超市出售的牲畜肉制品或奶制品上,消费者可通过手机阅读二维码,知道牲畜成长过程的每个环节,确保食品安全。智慧民生。市民卡与poS系统的推行,让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以办理大部分日常事务,极大地便利了社区和居民生活;“三表”自动抄送系统使社区物业管理高效、便捷和准确;社区网络(光纤、无线宽带、移动宽带)全面覆盖,让居民可通过各种网络终端畅享高效的网络服务;智慧家居系统可实现家庭网络中各类电子产品之间的“互联互通”,居民能及时获取家庭被盗、燃气泄露、浸水、失火等信息并进行短信报警,满足居民远程家居管理的需求。智慧旅游。游客在旅游之前,在家里就可在网上对将要去的地方进行网上虚拟游览和体验,了解景色、天气和人流情况;动身之前,可通过旅游综合服务网站预订行程,确定住宿地点、想旅游的景点、交通线路和方式、去哪家餐厅用餐;游客到达目的地后,可通过电子地图、手机导游设备及时了解景区资讯及线路信息,制订个性化的行程计划,轻松进行游览;旅游途中,可通过旅游网站了解景区实时路况和人流状况,随时调整行程;最后,还可通过网络进行服务预订和费用支付。智慧服务的内容远不只是以上所列,还有如智慧政务、智慧农业、智慧物流、智慧教育、智慧社保,等等。

4.2智慧产业智慧城市产业基地。如物联网应用科技园、产业园、生产信息服务外包园、示范项目基地等“智慧城市”产业载体,形成创新资源高度聚集的产业集群。智慧城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软件产业、软件服务业、高端信息产品服务业和物联网设备制造业,推动智慧服务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大幅提升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智慧城市骨干企业。如智慧城市感知感测设备制造企业、物联网企业、中间件生产企业和软件企业(包括嵌入式软件、工控软件、工业设计软件、工业仿真软件、云计算服务软件、网格服务软件、智能服务软件等)。各个城市都有各自的优势和特点,智慧城市的智慧服务和智慧产业发展的重点是不一样的。但是,智慧城市建设即实现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的演化,肯定会给每个城市带来巨大变化,必将促进智慧服务和智慧产业的发展,给政府、企业、公众带来极大的好处。

智慧物流的背景篇9

[关键词]智慧校园;教师;创新意识与能力;提高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918(2017)06-0005-02

前言

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都有着深刻的应用,教育信息化进展快速,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正逐渐凸现出来,智慧校园应运而生。智慧校园是“互联网+”教育的重要校园建设模式,其能够将计算机网络的信息服务与校园各个应用服务进行融合,实现了校园的智能化。在智慧校园建设的背景下,如何提升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对于促进智能教学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智慧校园”的含义

“智慧校园”是互联网信息技术与校园生活的结合,由传统的校园环境向更加多元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其目的就是为了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美好、和谐的校园环境。在“智慧校园”的规划中,学生们的学习以互联网教学为主、智能化的教学设施、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学生与教师共同创造了一个和谐的校园环境。

“智慧校园”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项目,所以,它可以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信息交流与服务的平台,根据不同性格的人物提供不同的服务,就像是“智慧校园”对老师开放的权限与学生的权限就有所不同,为了保障学生的学习不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所以,对于学生使用互联网的权利学校会做一定的限制,既能为学生提供一个优秀的信息资源平台,又能够对学生的权限进行限制,防止学生使用互联网为所欲为。

二、智慧校园学习环境的主要内涵

(一)智慧学习环境的内涵

教师在以个智慧校园学习环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同时还包括了相关技术设备构成的物理环境、学习方式、教学方式、课程资源等多种因素。同时这个智慧校园的学习环境并不是独立组成的,而是根据每个特定系统构成的,因此,建设智校园过程中需要将这些因素育学习活动发生一系列的联系,从而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与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智慧学习环境的特征以及技术基础

在建设智慧校园的同时,还需要对智慧学习环境进行充分的了解,现阶段,智慧校园的主要学习环境有以下几种特征:(1)感知学习情境:教师可以与学习伙伴进行活动,根据场景制定出对应的学习方案;(2)记录学习过程:记录学习过程,对学习数据进行分析,通过有情感的计算、动作捕捉等过程中将其应应用在教学课堂中,从而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3)提供较为逼真的学习经验:建立一些逼真场景,模拟教师情境,使教师在这个全新的情境中制定出全新的教学方案;(4)联接学习社群:建立对应的联接学习社群,使更多的教师进行交流,并使教师之间互帮互助,提供支持,从而激发教师的思维逻辑能力;(5)提供智慧型学习活动:根据教师的创新能力、教学能力、教学任务等相关数据信息进行简单记忆、低水平操作等,再将其发送给计算机等相关智能工具,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增加智慧校园环境而产生的全新机遇,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投入更多的精神进行教学。

(三)智慧学习环境与传统学习环境的区别

智慧校园的教师教学环境与传统教学环境之间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教师的教学目的、教学场所、教学方式等方面。

教学目的:传统的教学时常会收到教学时间和学生人数的影响,同时学生还没有足够的机会进行自主探究,教师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了解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能力;建立智慧校园,学生在这个智慧校园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智慧的发展,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教学场所: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只能在教室中学习,教师也很少开展一系列的课外教学活动,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对于一些具有实质性的教学物品也很难进行应用,使学生处于一个枯燥、乏味、单一的课堂中;在智能学习环境中,教师的教学场地不会受到任何的限制,其教学资源丰富,在教学过程中会使用到越来越多的先进素材,并为学生提供较为先进的学习机会,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利用一些增强现实的先进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模拟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教w方式: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以讲解为主。智慧学习环境的出现,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种的先进设备进行教学,并发挥出其中的主要优势,为学生制定出一个全新的教学方案。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学生对应的学习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从而解决学生中的不足。

三、智慧校园建设与教师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

智慧校园建设下,学习方式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个性化,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满足数字校园下的教学需求,难以对学生行为进行预测,难以实现智慧校园下因材施教的要求,如何使教师的教学更加“智慧”,更加符合智慧校园的特点值得探究。

智慧校园背景下,社会对于教师的要求出现了巨大变化,对教师教学质量、教学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积极提升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此来适应智慧校园建设下的教学环境变化。

四、基于智慧校园建设下提高教师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建议

(一)强化智慧校园建设,构建“数字教师”培养模式

应当积极利用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实现对当前教学方式和教学流程的创新,以此来帮助教师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信息化平台为基础,促进教学信息、科研信息的开放性,促进各种信息的高速流转,帮助教师积极的吸收新知识、新信息,为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学校应当积极建设教师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智慧教师,对教师进行3D打印、虚拟实验以及录播教学等方面的培训,构建智慧校园下“数字教师”的培养环境,促进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的数字化,让教师能够充分体验并享受智慧校园所带来的变化。

(二)重构教师研修体系

应当积极构建教师研修的公共服务体系,对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课程进行积极研发,围绕教学标准和教师日常工作需要,积极开发教师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训课程,研发信息技术实用课程,以此来形成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标准流程,通过信息化的研修平台来提升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利用教师研修平台双向互动优势,促进网络研修的发展,以此来促进教师对资源的整合能力,例如对学科知识内容的整合,对教学方法的整合等,通过智慧校园的建设来营造一个时时刻刻可以学习的教师培训环境。通过在线研修活动、教数学实践活动等来让教师适应智慧校园的发展,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三)提升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

智慧校园建设以信息技术为基础,这为教师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契机,同时也是广大教师面临的挑战。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不能掌握信息技术相关教学技能就难以适应智慧校园建设的发展趋势。首先,教师应当积极了解信息技g的本质和其发展趋势,了解信息技术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现状,以此来奠定教师信息能力的基础;第二,教师应当从操作层面加深对互联网及计算机的认识,提升对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加强对智慧校园建设中对各种硬件设备和教育软件的认识和应用,积极探索教学资源的网络探索渠道,学会如何优化信息,整合信息,以此来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让教师通过信息技术来提升自身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以此来适应智慧校园的发展,提升科研能力。

(四)加强协作

智慧校园的建设拉近了校园中个体之间的距离,促进了信息的流通和整合,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应当积极培养协作精神,促进资源共享。任何人都不能完全依靠自身来构建知识结构,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信息时代的优势,通过与其他教师的协作来实现自身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五)注重整合实践

智慧校园建设中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智慧校园中的教师应当在教学情境中加强信息化教学实践,提升自身信息素养,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以此来形成有自身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将个性化的实践知识转化为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注重创新、敢于创新、学会创新,以此来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

智慧物流的背景篇10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智慧校园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416(2016)10-0222-02

1大数据对高校智慧校园的影响

1.1智慧校园的建设分析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高校的信息化建设经历了电子校园、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的几个阶段。智慧校园已经突破了传统校园的物理环境,融合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智能感知等等技术,建立集教学、科研、管理、各类服务等应用为一体的物理及数字教育环境[1]。智慧校园通过信息技术把高校物理环境与数字虚拟空间衔接起来,智能感知师生的学习、工作的特征及需求,为他们提供一个更加智能开放的教育教学、学习的环境,更加人性化、舒适便利的生活服务环境。

1.2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信息化

大数据技术主要包括收集、挖掘、存储以及处理等过程,大数据技术主要包括大数据分析、云数据库技术、内存数据库以及数据安全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大数据技术在高校智慧校园中的各方面的应用将使其管理服务推上更高的台阶。高校在智慧校园建设进程中,要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高校智慧校园建设中产生比如管理信息、各类服务信息、教学管理、教学资源、学生信息等数据,数据繁多、类型复杂[2]。通过对这些数据搜集、分析,可转化为高校管理与服务可利用资源,将对智慧校园建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智慧校园建设目标探究

大数据背景下的的高校智慧校园建设要考虑的是要以高校的各需求为出发点,要有全方位、立体化的服务理念、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信息数据的共享,为用户随时提供高效率、一站式、个性化的校园智慧服务,从各方面提升高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及服务水平,帮助高校实现各类资源的整合与优化配置,深化高校信息化进程。有以下几点内容:

(1)建立创新型、智慧型的人才培养模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也冲击着传统的高校教育教学模式,可以预见传统的课堂教学与在线课堂教学的融合来培养创新性、智慧型人才培养模式必将逐步成为主流。(2)建立创新型、智慧型科学研究机制。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智慧校园将能够在高校科研例如课题申报、科学研究、项目结题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3)建立创新型、智慧型的管理服务机制。管理系统是校园的中枢神经,智慧校园基于大数据及相关技术,通过对校园系统内各类数据信息的高效管理以及各类信息管理系统、数字化办公系统的集成,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学生管理信息、硬件设备、校园建筑设施、安全管理、信息化生活服务平台等全面创新智慧化管理[3]。

3智慧校园设计

3.1智慧校园建设设计思路

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智慧校园建设要综合的统一管理平台、一站式的服务需求、应用系统、安全防护体系的建设等,涉及的技术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Soa等技术。利用云计算数据中心、大数据分析平台以及统一集成共享平台,将物联网和各类应用系统平台整合起来,实现学校信息服务、教学、科研、学习、管理服务及各类设施的整合。

3.2智慧校园建设总体构架

为了实现校园的物理环境与数字空间的融合,高校智慧校园体系应该由智能感知层、网络通信层、大数据层、应用层、服务层及信息标准与规范体系、系统运行维护与安全体系等组成,如图1所示[4]。

3.2.1感知层

通过无处不在的传感器、摄像头及各类应用系统,随时收集各类数据,全面感知如师生活动情况、仪器设备运行情况等,为智慧校园提供采集各类数据的物质基础。

3.2.2网络层

综合采用有线级无线网络技术,及时传输各种数据,实现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互联互通,实现实时接入、互联互通、随需随意的应用,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宽带泛在的网络基础。

3.2.3数据层

大数据层是智慧校园的核心内容,负责对收集到信息进行数据挖掘、智能分析。包括信息收集与数据管理平台、数据的存储与计算的物理平台及数据分析处理的应用支撑平台,是连接和汇集智慧校园各类信息的枢纽,为智慧校园提供详实的数据基础。

3.2.4应用层

应用层主要提供个性化服务、智能决策服务等。如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类应用,各种应用系统深度融合,建立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的环境,更好的为师生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应用服务。

3.2.5服务层

利用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对各类服务进行融合,用户只需通过校园门户,就可以完成各种信息服务功能,通过这种综合性的信息服务模式也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有助于监控服务质量,提高服务能力。

3.2.6保障体系

包括信息标准与规范体系、系统运行维护与安全体系,信息标准与规范体系规定了信息采集、处理、交换等过程的标准和规范,规范了应用系统的数据结构,为数据融合和服务融合奠定了基础。智慧校园中安全体系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内容安全四个方面。通过系统支撑保障体系为智慧校园安全、高效的运行保驾护航。

4关键技术简介

4.1大数据

对海量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是大数据的核心价值。智慧校园是通过各种智能终端、可感知设备和信息系统采集海量的活动过程与状态数据,并针对采集的海量数据分析而掌握事物的规律,开展智慧应用[5]。

4.2云计算

智慧校园建设需要云计算这种结合网格计算、并行计算、分布计算的强大综合计算方式,只有采用开放、整合、协同的信息化架构和可动态配置资源、高可扩展性、按需服务的云计算模式,才能提供很好的基础设施支持。

4.3物联网

通过对智能感知、识别技术和有线网络、移动互联等通信技术的融合,把传感器、控制器、各类设备、人和物等通过一种新的方式联系到一起,实现智能化的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为智慧校园提供了物理基础。

4.4移动互联

主要包括自组织网、4G、wifi等接入技术,可以有效突破高校校园中网络接入时受到的有线网络的限制,充分体现了智慧校园的“开放化”特征。

4.5社交网络

社交网络是一种社会化或具有社会性特征的网络服务,是方便人际交往的网络服务手段,社交网络的发展也是促进互联网发展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在智慧校园的建设中,社交网络有着开放性强、成本低等特点让现代大学生更好的接受并推进其快速发展。

5结语

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发展阶段,大数据技术对智慧高校校园建设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为高校的教学、管理、服务等方面提供极大的便捷。当前,部分高校的智慧校园基本实现了大数据共享与交换、数据分析辅助决策、优化高校资源配置,为高校师生提供更具智慧性的教学、管理和服务,相信未来大数据技术经过不断发展和完善,一定会让高校校园更加“智慧”。

参考文献

[1]王元卓,斩小龙,程学旗.网络大数据:现状与展望[J].计算机学报,2013,(06):05-07.

[2]姜楠.高校智慧校园的建设[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4,(05):25-26.

[3]钔,刘彦宏.高校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关键问题与对策[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07):09.

[4]蒋东兴,付小龙,袁芳,吴海燕,刘启新.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探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3):56-57.

[5]王B.大数据视角下高校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创新研究[J].电脑与电信,2015,(05):98.

收稿日期:2016-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