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物流研究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09:47

智慧物流研究现状篇1

关键词: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基础支持;智慧化服务;智慧化效益;协调机制

农产品流通对于平衡农副产品市场供给、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支撑经济社会稳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受农产品保存时间短、易腐坏以及跨区域流通运输时间长和方式滞后等因素影响,农产品流通整体发展水平并不高。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多元化互联网技术在流通领域的深入应用,农产品流通逐步走上数字化发展道路,流通速度和效率大幅提高。这一过程中,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促使各行各业逐渐开始向智慧化方向转型。在此背景下,推进我国农产品流通业趁势实现转型升级成为国家关注的重点。加速推进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既可以促进以农产品流通业为主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又能有效保障粮食供应链安全。为此,本文立足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基本现状,通过构建指标评价体系对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水平进行实证测度,并提出新时期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协调机制构建策略,以期为农产品流通业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基本现状

(一)农产品生产环节:流程长且成本高,智慧化生产尚未实现

一直以来,农产品生产环节存在流程长且成本高的难题,对农产品智慧化生产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具言之,农产品生产一般需经过播种、灌溉、施肥、除草、打药、收获等过程,且不同类型农产品对温度、湿度和土壤等生长环境存在差异。为了保证农产品稳定、规模化生长,部分会运用现代化技术搭建恒温暖棚、保持良好灌溉,也有少部分有条件农户会借助多源遥感设备、“3S”技术、智能监控录像设备、物联网和智能报警系统,监测农产品生产环境和生长状况,以智能化、精细化方式促进农产品生产提质增效,但这些行为均会增加农产品生产成本。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国农产品生产过程长、成本高的现状依然存在。现阶段我国依旧面临农产品智慧化生产尚未实现的现状,农产品生产总量和盈利仍由市场实际需求决定,部分农产品过剩或供给不足问题仍然存在。 

(二)农产品批发环节:管理与模式滞后,智慧化服务有待增强

现阶段,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与发展模式仍较为滞后,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产品批发环节的智慧化服务水平。一方面,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方式滞后。现阶段,我国依旧有大部分农产品批发市场整体设计以地摊和档铺为主,内部空间狭窄且设施简陋,数字化设施不健全,污水和垃圾处理以及空气置换系统设施不完善。同时,批发管理人员对数字化信息技术与智能化设施的应用意识欠缺,使得农产品批发管理方式明显滞后。另一方面,农产品批发服务模式不健全。目前我国只有少数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拥有智能化服务功能,其他批发市场依旧存在服务功能不健全、服务层次低等问题,甚至一些市场仅有最基础的场地服务功能。总体而言,受管理与模式滞后影响,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主渠道作用发挥不明显,批发环节智慧化服务有待增强。

(三)农产品物流环节:路程长保鲜难,智慧化运输质效待提高

近几年,顺丰、京东、菜鸟等物流企业均已开始使用相关技术,不断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冷藏运输发展。然而受农产品保鲜难、跨区域运输路程长等因素影响,当前我国农产品物流环节智慧化运输的综合质效仍然较低,亟需提升农产品品质、食品安全和消费者满意度。具体而言,农户和消费者都属于个体,存在地址分散、路途较长的特征。农户大多位于山区或远离城市的农村,消费者则更多集中于城市,这使得农产品从生产端到消费端的运输路程长、环节多。当前我国虽有部分地区实现了农产品物流运输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形成物流环节农产品信息的可监控化、可追溯化、可视化。但这一模式并未全面普及,尤其是偏远地区和技术设施差的山区,农产品物流运输、包装和存储均存在较大问题。而农产品自身易腐坏的特性使其保鲜较难,加之运输路程长、新型冷链物流技术应用不足等多重因素影响,致使农产品物流智慧化运输质效亟待提高。

(四)农产品零售环节:外部支持不足,智慧化营销模式不健全

当下我国农产品零售环节面临外部支持不足的挑战,致使智慧化营销模式与农村电商生态圈构建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一方面,政府支持与引导不足。现阶段,国家已经出台有关农产品零售的相关扶持政策,如《深化农商协作 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通知》《关于免征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有关问题的通知》。但这些政策均是宏观性指导文件,具体支持与引导措施、细则、标准仍旧匮乏,无法有效支撑农产品零售企业形成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进一步制约智慧化营销模式的完善。另一方面,零售营销环境不成熟。构建农产品电商生态圈是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础。就目前来看,我国农村电商生态发展环境尚不成熟,企业间资源整合力度不够,难以有效发挥带动作用;中小企业线上线下销售模式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难以充分参与农产品流通市场竞争。这使得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依旧以线下为主,农产品智慧化营销模式不健全。

指标体系构建及数据来源

(一)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水平指标评价体系构建

考虑数据获取可得性、综合性、客观性、可表征性和可度量性等原则,本文结合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基本现状,立足孙伟仁等(2019)、何新(2021)、孙磊等(2021)的研究成果,从农产品流通智慧化的基础支持、服务水平及综合效益三个维度构建指标评价体系(见表1)。

(二)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水平测度方法

本文借鉴孙磊等(2021)、潘雄锋等(2015)的研究,采取全局熵值法,构建指标-时间-空间三维时序立体数据表,对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具体测度步骤如下:第一步,全局评价矩阵构建。假设对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价时,共有c个指标,分别记为Y1,Y2,…,Yc,研究时间范围为t年,研究区域为m个省份,则每个指标不同年限的截面数据为Yt=(yij)mt×c,研究期内共有t张截面数据表。运用全局思想,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将t张截面数据表进行排列,即可建立全局评价矩阵:Y=(Y1,Y2,…,Yt)`mt×c=(yij)mt×c                                        (1)第二步,标准化处理指标数据。基于上述全局评价矩阵,结合本文所构建的指标评价体系,对选取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为规避无意义计算,将Yij指标的最大值定义为max(Yij),取值为1.01*Yij;最小值定义为min(Yij),取值为0.99*Yij。第三步,指标数值计算。计算第j个指标在第i个省份的占比、信息熵值和差异系数,公式分别为:

(三)数据来源及权重计算

基于统计数据的可获得性原则,选取2010-2020年我国30个省份(不含港澳台地区及)数据进行研究。指标原始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第三产业统计年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年鉴》、地方统计年鉴、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库、农产品电商发展报告以及国研网统计数据库。另外,农产品贸易增加值指标以2010年为基期进行指数平减,个别缺失值利用插值法进行补齐。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水平测度基于全局熵值法对各指标权重进行计算,获取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水平各指标权重,具体测度结果见表2。进一步运用公式(8)计算2010-2020年农产品流通智慧化的基础支持、服务水平及综合效益评价值,并采用加权算法对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具体测算结果如表3所示,根据表3绘制图1。从表3和图1可以看出,整体而言,研究期内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且上升幅度以2018年为时间节点可划分为两个阶段:一是2010-2018年,我国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水平整体呈现缓慢上升态势,这可能与农产品流通业数字化技术应用不足以及冷链物流等先进物流模式发展水平不高有关;二是2019-2020年,随着各行业智慧化发展加速,智慧化基础支持不断增多,促使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水平快速提升,到2020年末已超过30,达到34.56。分维度来看,农产品流通三个维度的智慧化发展变化存在一定差异。基础支持方面,2010-2020年,我国农产品流通智慧化的基础支持呈现先缓慢上升后加速提升的演变态势,演变态势变化时间节点为2015年。原因可能在于,“十三五”以来我国逐渐加大对农产品流通的重视力度,并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文件,大力倡导“互联网+”,推动互联网与农业深度融合。在此过程中,互联网电商巨头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始迅速发展,并逐步加大对流通设施的投入,不断优化流通组织结构,因此2015年以来我国农产品智慧化的基础支持提升幅度明显增大。服务水平方面,2010-2020年,我国农产品流通智慧化服务整体呈现稳步上升态势,且增长波动变化较小。细分指标来看,2014年农产品智慧流通的零售服务和物流服务均有所下降。原因可能在于,2013-2014年仍处于世界经济复苏不稳定和不确定上升阶段,农产品电商企业销售额有所下降,进一步影响农产品流通智慧化服务水平的提升。同时这一现象也说明,该时期农产品市场的重要地位并没有完全建立,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综合效益方面,2010-2020年,我国农产品流通智慧化的综合效益整体提升显著,且以2016和2018年为节点呈现分阶段跨越式递增趋势。2010-2016年,农产品流通智慧化的综合效益整体呈现稳步上升态势;2017-2018年,综合效益上升幅度有所放缓;2019-2020年,综合效益整体呈现大幅度增长态势。究其原因,近几年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技术在农产品流通中应用的深化,流通智慧化新业态、新模式渐趋成熟,因此农产品智慧化的综合效益得以显著增强。

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协调机制构建策略

(一)打造农产品智慧供应链一体化协调机制

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的关键在于,将多元化数字技术深度嵌入农产品生产、批发、物流、零售等流通供应链各环节,打造农产品智慧供应链一体化协调机制。在生产环节,农业部门应收集各种农产品生产信息,打造农产品数据库,并利用智能化技术与信息系统,分析农产品生产相关信息,推动农产品智慧化生产落地。在批发环节,农产品批发商应运用大数据、射频识别等技术,分析并记录各项数据信息,制定农产品流通协调计划,进而提升批发效率。在物流环节,农业部门应加快建成覆盖面广的冷链物流渠道网,充分发挥各省、市、县、村物流存储设施的整体联动和共享协同效应,减小农产品储运损耗。在零售环节,农产品零售企业应利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收集和分析消费者需求信息与市场信息,并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为其匹配最优配送机制和零售方案。综合而言,农产品供应链各主体应运用多样化数字技术,串联生产-批发-配送-零售环节的一体化智慧流通链条,以此制定并打造农产品智慧供应链一体化协调机制,提升农产品智慧化发展水平。

(二)建立农产品智慧流通与监管协调机制

未来我国应着力推动数字技术在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深度应用,本着安全可靠的核心原则,着力构建农产品智慧流通与监管机制,提升农产品流通安全水平。首先,扩充农产品智慧流通监管内容。监管机构应拓展大数据平台监管范围,由市场内部向生产和采购端延伸,构建覆盖全供应链、互联互通的农产品安全溯源体系,最终形成一系列可追溯的智慧监管链条,以此提升农产品智慧流通监管力度。其次,加强农产品智慧物流运输监管。第三方物流企业应在各大城市建立智慧物流、配货、仓储等技术设施,同时搭建内部自纠和外部抽检系统,形成制度化监管机制,实现主动监管与被动监管相结合,提高农产品流通安全水平。最后,加大农产品流通智慧

参考文献:

1.俞彤晖,陈斐.数字经济时代的流通智慧化转型:特征、动力与实现路径[J].中国流通经济,2020(11)

2.赵丹.农产品批发市场智慧化转型研究[J].农业经济,2021(9)

3.孙伟仁,徐珉钰.数字经济时代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现代化水平实证测度[J].商业经济研究,2021(6)

4.何新.电子商务发展对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影响研究[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2021

5.孙磊,张树山,郭坤.中国物流产业智慧化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J].中国流通经济,2021(10)

6.潘雄锋,刘清,彭晓雪.基于全局熵值法模型的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动态评价与分析[J].运筹与管理,2015(4)

7.赖阳,王春娟,康健.城市农产品流通趋势的几点研判[J].时代经贸,2017(10)

智慧物流研究现状篇2

关键词:智慧物流;区域;发展

一、智慧物流的含义、发展背景、现状及趋势

智慧物流就是传统物流与信息物理系统(CpS)相结合,是信息物理系统应用于物流领域所产生的一种新型物流业态。信息物理系统(CpS)是融合了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形成的技术体系,是物质世界互联互通、虚实融合的智慧系统,这个系统的产生与发展,给社会及国民经济各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推动着包括物流业在内的各行业的发展创新。智慧物流的提出最早源于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公司2008年提出的“智慧的地球”概念,最初理解是在物流运作的各个环节都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纳入信息系统的控制之下,实现系统全面的感知、处理、调整,使物流更好地服务于社会。随着物联网(iot)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我国于2009年提出了“智慧物流”概念,开始了智慧物流的探索与发展。随着“智慧物流”三大核心系统的发展,2017年以来,智慧物流已经成为业界高度关注的话题,无论是电商企业还是物流企业,都开始大力发展智慧物流。特别是各级政府也认识到智慧物流的重要性,开始推动智慧物流的发展。2009年国务院提出了“感知中国”建设战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五大新兴战略产业这一。2010年,“智慧物流”入选物流业十大关键词。2016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物流深度融合,推动物流业乃至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这是中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这标志着智慧物流的发展上升到国家层面。物流业是应用物联网技术最主要的行业,随着二者的深度融合,智慧物流已经进入全面发展的时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信息感知、采集的技术与产品全面应用。仓储盘点、物流分拣、快递收件与配送等领域手持终端已经全面普及。特别是在快递领域,手持终端设备正在向与手机融合、小型化化方向发展。2018年物流领域手持终端产品产销量同比增长30%以上。二是人工智能技术得到深度探索与初步应用。物流机器人全面发展。仅2018年销量增长至少在2万台以上,同比增长50%以上。无人机、无人仓、无人港开始出现并快速发展。无人机配送网已经在江苏、陕西、云南、广东等地尝试常态化配送,预计目前物流领域参与货运、配送的无人机有1万架左右。从企业看,京东于2018年2月获得民航西北地区管理局的授牌,成为陕西省无人机航空物流多式联运创新试点企业,也是国内第一家以省域为范围进行无人机物流配送的部级试点企业。2018年3月,京东无人配送站开始运营,可以实现无人配送中转。2018年3月,顺丰速递获得中国民用航空华东地区管理局无人机航空运营(试点)许可,可以在指点的授权空域内商业化运营。同年5月,中国邮政emS水陆两栖无人机试飞成功,“饿了么”获准开辟中国第一批无人机即时配送航线,目前已有17条无人机航线,覆盖面积达到58平方公里。等等。无人驾驶货车开始上路进行测试,“无人配送车”开始在特定区域常态化运营,并在繁忙的市区继续进行配送测试。在青岛、厦门、上海,无人港码头空无1人,巨大的集装箱被稳稳抓起、平移、放下,无人驾驶车辆来回穿梭运输。三是仓储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全自动化仓储系统已经日趋成熟完善,仓储系统是到目前为止物流智慧化水平最高领域。特别是在制造业物流领域,无人的全自动化物流系统发展最早,由于产品品类简单,产品包装标准,智慧无人化仓储已经越来越普及。四是大量物流装备已经接入互联网。据有关媒体报道:到2018年底,全国已有600多万辆道路运营车辆、近4万辆邮政和快递车辆、3000多座内河导航设施,近3000座海上导航设施使用北斗定位导航。使用GpS定位导航的货运车辆估计更多。这些接入互联网的货运车辆,以信息互联、设施互联带动物流互联,推动了智慧物流的发展。五是货运互联网吸引了大量资金投入。利用物联网打造的车联网,实现了货物运输的透明化管理,实现了货运资源优化整合与最佳配置,降低了车辆空驶率,提升了货物跟踪与追溯的信息化水平,是近几年来物流领域资本投资的热点,吸引了大量资金投入,资本聚集已呈饱和状态。目前,5G应用已经开始试点。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传统物流领域各环节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将迎来快速发展。

在制造业物流领域,自动化立体仓库、自动输送分拣系统、装卸、搬运机器人等将高速增长。物流系统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将成为工业互联网的一部分。在电商物流领域,手持智能终端系统、智能终端自提货柜快速增长。在物流配送中心,智能拣选系统、机器人等也快速增长,智能化、网络化水平不断提高。在信息系统领域,大数据、云计算等与物联网不断融合,成为引导电商物流配送、整合物流资源、建立物流网络的神经系统。云仓储系统将得到较大发展。在商贸物流领域,仓储业转型不断升级,智能物流系统快速发展。带托运输、按托盘进行货物的定位与追踪、按托盘订货交货将快速增长。智能周转箱循环共用系统增速较快。在智能追溯领域,各项感知技术和自动识别技术如RFiD、视频技术、传感技术、条码技术等应用更为广泛。物流技术装备的可视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发展空间巨大。在“物流业+物联网”创新方面:智慧物流操作系统将开始应用,并推动全面的创新与升级。人工智能在物流系统各个环节得到应用并不断创新。区块链技术与物联网不断融合,推动供应链金融等领域应用与创新。物流领域大数据计算模式将不断创新,边缘计算、雾计算出现,会朝着实时/离线计算融合方向发展。机器视觉技术应用更为广泛,在仓储自动化、管理智能化方面发挥更重要作用。仓储柔性自动化系统和作业模式不断成熟,相关技术标准将得到全面推广。

二、智慧物流得到高度重视的客观必然性

智慧物流的产生源于物联网在物流领域的应用,目前尚处于研发推广期,还没有发展到大规模的应用阶段,之所以受到高度关注,在于:

(一)这是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决定的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被定位为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是融合了运输、仓储、信息、金融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十分重要地位。对于其重要性,有专家学者曾这样论述:在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地区,可以没有工业、农业,但绝对不能没有物流业。国家也十分重视物流业的发展,从出台《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到印发《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再到《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既彰显了物流业的重要性,也为物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

(二)这是解决我国物流业目前存在问题的必然途径我国虽是世界第一物流大国,但也存在着物流成本高物流效率低的突出问题。据统计,我国的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在14%左右,而欧美等发达国家则在8%~10%之间。存在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主要在于物流各个环节存在信息不对称、资源利用率运营效率低、人工成本高等诸多因素。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推进互联网与物流业的深度融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集约物流各环节资源,不断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同时加大物流设施装备升级改造力度,提高物流机械化、自动化、数字化水平。

(三)这是信息化时展的客观要求信息时代信息和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数字化、网络化、电子化是信息社会新的经济运行模式。《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以来,各行业各领域与信息化的融合不断深化,转型升级不断加快,信息化助推经济发展的作用凸显。在社会信息化水平日趋提高的环境下,物流业智慧化水平水涨船高是客观必然。

三、区域推动智慧物流发展的对策建议

智慧物流的发展显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很不充分。尽管如此,智慧物流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已经显现。这种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东部、南部等经济发达地区的物流企业的智慧化水平明显优于中西部、北部等经济欠发达地区。既使在同一行政区域内部,经济条件优越的地方物流企业的智慧化水平也高于经济条件弱的地方。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各地政府不同程度地把推动智慧物流发展提上了议事日程。根据多年来的学习、考察及思考,同时借鉴了有关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对各级政府如何引导推动本区域内智慧物流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创新从业务角度看,智慧物流涉及工信、交通、商务、科技等部门。从现行的管理体制看,对物流的管理却比较分散,各地政府主管部门并不统一。有的发改部门管理,有的交通部门管理,有的商务部门管理等等。这种多头管理的方式,造成了管理职责不清晰、投入分散、办事效率低下、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不利于智慧物流的发展。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将管理物流的职责进行集中。为此,有的地方政府成立了物流局(办),作为政府管理物流的职能部门,有的地方成立了物流工作专班,将过去的分散决策、分散投资统筹起来,为物流企业发展提供最优的资源、最短的流程,全力引导推动智慧物流有序快速发展。上述创新做法,取得了较好效果,值得各地学习借鉴。另外,最好将既懂信息化又熟悉物流运作的专业人才充实到行政管理队伍中,用专业的人管专业的事。

智慧物流研究现状篇3

关键词:智慧物流;动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3.9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Basedontheconnotationofintelligentlogistics,relatedresearchachievementsofthedevelopingintelligentlogisticsaresystemataciallypresented.themotivationofdevelopingintelligentlogisticsisanalyzedfromtheaspectsofconsciousness,socialneeds,economicinterests,governmentpolicies,environmentalprotection,technologyprogressandsoon.threeoperatingmodesareanalyzedwhicharegovernmentleading,marketleadingandthecombinationofboth.thecountermeasuresareproposedwhichincludetaxpreferentialpolicies,loanspreferentialpolicies,standardsandspecifications,relevantlawsandregulations,capitalinvestment,talentstrainingandinfrastructureconstruction.

Keywords:intelligentlogistics;motivation;countermeasures

1智慧物流的内涵

智慧物流是物流发展的高级阶段,物流的发展经历了粗放型物流――系统化物流――电子化物流――智能物流――智慧物流五个阶段。其中,粗放型物流属于现代物流的雏形,系统化物流是现代物流的发展阶段,电子化物流是现代物流的成熟阶段,而现代物流的未来和希望则是由智能物流向智慧物流发展。智慧物流以云计算技术为基础,借助于物联网、传感网与互联网,实现物流系统中的物品、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的协同及动态管理与控制,通过物流系统的“智慧”决策,实现资源的集成与共享,从而达到系统资源的合理配置。智慧物流具有以下特点:

(1)实时动态性。物流系统所处环境是动态的,其构成要素也是动态的。其它物流形式都是基于静态或周期性动态变化假设,无法实现实时动态决策。而“智慧物流”与其他物流形式相比,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它没有不变的模式。

(2)综合系统性。其它物流形式也提及“系统”概念,但这是一种狭义的“系统”,仅考虑物流系统中的物品等核心要素,未考虑人员、设备、基础设施等支持要素。智慧物流将实现物流系统中的物品、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的协同,强调的是广义的“系统”。

(3)大众普世性。物流涵盖的领域非常广泛,涉及众多行业,与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智慧物流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技术、体制机制、组织管理、系统运行等多个方面,不能一蹴而就。选择那些具有实现“智慧物流”条件,并且能够起带头、示范作用的行业率先进行探索性发展,积累经验,最终实现具有普世价值的“智慧物流”。

(4)多领域协作性。首先,智慧物流的发展以云计算、物联网、传感器、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为前提,并有赖于相关领域的发展和水平提升;其次,智慧物流需要管理方法和手段的创新,精细管理是“智慧物流”的管理核心,需要用“智慧”来武装物流管理。

2研究现状

“智慧物流”的概念于2009年提出,已有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应琳芝、俞海宏、章合杰等(2011)首先阐释了“智慧物流”的基本概念及其功能,然后分析了宁波智慧物流的现状,最后从切入模式、基本目标、建设内容等方面提出宁波智慧物流建设的建议。杨健、焦勇兵、刘伟(2012)在智慧城市概念的基础上对智慧物流进行了界定,并对波市建设智慧物流的动因进行探讨,并利用价值链理论、技术采纳理论、当代组织理论对智慧物流进行理论解释。党建民(2012)阐述了智慧物流的概念以及发展智慧物流的重要性,对徐州智慧物流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模式进行了探讨,并在推广步骤和主体方面提出具体操作建议。张春霞(2013)指出智慧物流的发展需要在战略规划、政策法规、物流标准、信息技术、信息系统平台、物流人才等方面提供保障。丁俊发(2014)提出发展智慧物流要有全球与公共视野,要融入“智慧城市”,要夯实技术基础,离不开大数据,要向“智慧供应链”延伸。王之泰(2014)重新提出智慧物流的定义,探讨了发展智慧物流的意义、城镇化与发展智慧物流的关系、“智慧物流”的抓手与切入点等问题。

综上所述,现有研究成果主要是对智慧物流的概念、意义,以及实现智慧物流的对策建议进行初步探讨。但“智慧物流”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作为一个系统、综合的概念,它还涉及政府、行业、企业、消费者等多个主体,受政策、技术、经济、社会需求、环境保护等因素的影响,发展智慧物流的动因亟待研究。

3发展智慧物流的动因

3.1意识自发力

(1)拥有“智慧物流”的全球与公共视野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采购、生产、流通、消费全球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全球范围内的资源整合也成为新的挑战。首先,智慧物流的发展要有全球视野,要把智慧物流放到全世界范围去观察、去研究,通过智慧物流的发展来推动智慧国家、智慧地球的实现;其次,智慧物流不是单个企业为了追求利润而实施的,其目的是为了实现整个供应链的资源优化配置,最终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需要拥有着眼于社会利益的公共视野。因此,智慧物流的发展不可能靠企业单打独斗,要打破企业、行业、地区间的隔阂,放眼全球、着眼全局,促进企业智慧物流、区域智慧物流、国家智慧物流、全球智慧物流间的有效衔接和协同发展。

(2)认识到“智慧物流”对“智慧城市”及“智慧国家”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许多大中城市在经济总量、城市规模、城市面貌等方面有了较大改变,在国内、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但民众幸福感不高、要素集约程度低、公共服务增长缓慢、生态文明建设有待改进等问题日益显现。“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模式的改变,由“重数量、轻质量”向“重人文、宜居住”转变。物流是城市发展的关键要素,“智慧物流”是“智慧城市”的重要子系统之一。近年来,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社会物流体系瘫痪、食品药品安全无法溯源跟踪、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困境、物流成本高、物流能耗高等问题,有些甚至影响了百姓的日常生活。发展智慧物流是满足百姓民生需求、实现社会公共服务良好运行的可靠保障,智慧物流重点关注“民生”领域,现代物流产业转型升级的成果也会最先体现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3.2社会需求拉动力

(1)产业结构变化。随着经济发展和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社会产业结构已经从农、工、服务业向信息业及知识产业方面变动,特别是与物流活动很少直接联系的服务业、信息业和知识产业的比重逐渐增大。物流总需求量的增长也将越来越困难,物流企业、行业必须转变传统经营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物流发展要更加具有“智慧”。

(2)贸易结构变化。随着贸易结构从“以进出口原材料及初级加工产品为主”转向“以高度加工的精密机械、海外高级食品等为主”,对物流服务提出了新要求,同时也为智慧物流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3)需求结构变化。需求结构特征的变化首先体现为“节约消费”,企业对原材料需求计划更科学,对加工过程中的损耗控制更严格,对半成品和产成品库存控制更精确;其次体现为“个性化消费”导致产品种类很多,最终形成小批量、多批次的物流需求。

(4)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往往导致χ腔畚锪鞯男枨蟛煌,人口总量、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均可支配收入、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各产业规模和比重、物流需求系数等参数是主要指标。

3.3经济利益驱动力

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物流标准化程度越来越高,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客户的物流需求由量变向质变转变。由于物流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较大,随着物流是“第三利润源泉”地位的确立,很多企业开始把降低物流成本做为公司战略,对物流合理化提出了新要求,催生了智慧物流的需求。相对于其它物流形式,智慧物流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动、快速识别,提升物流效率。传统物流中涉及的物流单元、物流工具、物流环境多种多样,对“物”的识别与控制往往受制于工具和流程。智慧物流利用电子标签和射频技术,只需要0.1秒就可以自动完成物品的识别,而机器读取条形码花费2秒;没有条形码易污损破损、单件操作的缺点,电子标签和射频技术可以对“物品识别”进行批量操作。

(2)全程跟踪与追溯,确保物流安全。智慧物流借助于物联网技术,不仅关注流通环节的“结果”,同样关注“过程”的质量。从原材料采购,半成品、产成品的加工,到商品配送、废品回收的整个闭环供应链环节,每一个环节都被记录在案,以备跟踪和追溯。

(3)实时动态处理,提高物流服务的反应速度。传统物流面对的是复杂多变的环境,天气情况、交通状态、特殊运输要求、各类突发事件无一不在考验着物流产业的智慧。通过实时监控技术、图像处理技术、数据采集与分析技术,实现供应链的动态控制与处理,可以提升物流服务应变能力和反应速度。

(4)智能决策与优化,管理更科学。一般情况下,物流服务水平与物流成本之间存在二律背反的关系,很难二者兼顾;且服务水平和成本影响因素多,并随环境动态变化,难以完全量化,给决策带来了很大难度。智慧物流可以做到信息高度集成、数据实时更新,运用优化决策理论与方法,使服务水平和服务成本达到一种理想的均衡状态,管理更科学。

3.4政府政策引导力

政府政策影响着智慧物流未来的发展方向、基础设施配置、结构调整与升级、智慧物流产业的空间布局。基于以下三点共识,多地政府出台了发展智慧物流的战略规划和相关政策:

(1)发展智慧物流有利于提升国际竞争优势。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我国物流产业规模急剧增加,但物流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依然高居不下,与国外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生产要素的全球性采购、生产、销售成为常态,物流成本的降低成为提升竞争力的新途径,对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发展智慧物流,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物流成本与物流服务水平的协调发展,不仅能够帮助我国相关产业适应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环境,并且能够增加国际竞争优势,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抗风险能力,保持相关产业的平稳发展。

(2)发展智慧有利于适应贸易结构和销售模式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主导,能源、原材料、商品的进出口贸易额显著增加;与之相配套的物流活动组织与管理需要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向传统物流提出了挑战。制造行业的物流外包比例进一步增大,对第三方物流的需求规模不断增加,同时对物流服务的时效性、反应速度、成本控制要求也更高。“互联网+”战略的提出,为传统行业的发展迸发出新的生机,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处理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进行,但是物流依然是“互联网+”的瓶颈,需要推动智慧物流的发展来配合“互联网+”行动计划。

(3)发展智慧物流有利于促进科技创新。智慧物流体现信息化、系统化、集成化、实时性、动态性的特征,强调供应链伙伴间的信息共享、资源集成,注重供应链的动态过程控制,追求供应链的系统整体优化。智慧物流以传感技术、物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发展为前提,以信息系统、信息平台的建设为基础,以数据集成与挖掘为手段。因此,智慧物流的发展必将带动一批与智慧物流产业配套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涉及自动感知、识别、可视化、卫星导航等关键技术的研发、试验、集成与产业化;公共信息平台和公共信息系统构建技术;大数据环境下的物流决策与优化、基于云计算的物流技术应用等方面。

3.5环保强制力

(1)资源节约要求。①优化配送体系。在现有经济、技术和社会环境下,市场需求呈现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的特征,企业分散经营的配送模式受成本的约束,很难满足此种市场需求特征的配送要求。智慧物流配送模式可以优化配送网络,合理布局配送节点,降低配送系统的总库存量,提高车辆的满载率和使用率、减少车辆出行量,从而降低企业和社会物流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和集约化水平。②创新库存控制机制。传统的库存机制是假设供应链各企业间在资源的调度管理上是没有任何联系、完全独立的,无法实现资源的整合与协同;智慧物流模式下,将供应链各企业虚拟资源进行集中管理和一体化调度,实现“分散资源集中管理”和“集中资源分散服务”。

(2)环境保护要求。①提升运输工具满载率、减少运输工具使用量。物流服务带来的噪音、震动、大气污染、海洋污染等已经成为社会化问题。智慧物流可以提高物流组织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通^运输路线优化、运输方案优化等措施提升运输工具满载率,从而减少车辆等运输工具的出行量,对解决交通堵塞、空气和水污染、噪音等社会问题都将起到明显作用。②减少土地占用。智慧物流通过资源整合和系统优化,提升供应链系统服务能力,在保证服务水平的前提下,可以减少仓库、配送中心等建设数量,从而减少土地占用面积。

3.6技术进步促进力

信息技术的先进程度是现代物流发展水平的标志,借助手机、视频电话、呼叫中心、pC、摄像头、RFiD、传感器、智能卡、GpS等感知技术;通过通信网、互联网、物联网、传感网等网络技术为智慧物流信息的自动识别与存储提供支持。云计算数据中心、智慧物流信息中心、专业信息平台、物流专业服务平台、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政务系统等信息平台也为智慧物流提供资源集成与优化平台。技术革新改变了物流服务原有的技术路线和技术特征,实现了信息快速、真实的传递,资源的高度集成和共享,既降低了物流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又提高了物流服务水平,让物流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从而促进了物流服务外包业务的发展,进一步扩大物流市场需求。

4发展智慧物流的对策

4.1选择合适的运营模式

智慧物流的建设运营总体上有三种模式可供选择:

(1)政府主导型。政府是建设和运营的主体,一是以项目为载体,通过课题申报或招标方式推动智慧物流技术创新和研究,并推动成果转化;二是以公共信息系统建设为纽带,带动信息和资源的集成;三是以行业或区域智慧物流项目建设试点为手段,注重经验、模式的总结和归纳,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2)市场主导型。以企业为主导,利用市场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激励机制吸引企业参与并积极推动智慧物流建设,最终实现社会物流的智慧化。主要包括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营模式、大型制造企业模式、物流园区模式等。

(3)共同推进型。政府和企业共同建设、共同管理,政府侧重于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制度建设和资源保障,企业侧重于运营与管理;注重彼此之间的分工和合作,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共同促进智慧物流的良性发展。

4.2完善相关制度

第一,做好顶层设计,政府出台智慧物流发展总体规划,树立明确的发展目标,制订智慧物流发展路线图,做好智慧物流发展的整体布局。第二,成立专门的项目工作小组,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运用宏观协调能力和政策手段,协调政府各部门的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制定监督制度、激励机制、协调机制等管理制度。第三,在财政税收政策、贷款政策、土地征用政策等方面给予优惠,提高企业参与发展智慧物流的积极性。第四,尽早开展智慧物流标准和规范的研制,做到有章可循,为智慧物流发展提供行动指南。第五,政府应该抓紧制定与智慧物流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4.3提供资源保障

第一,加大财政投入,大力推动智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专业信息平台、专业服务平台、政务系统、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为智慧物流建设打下良好基础。第二,成立智慧物流发展专项基金,鼓励企业进行智慧物流设施设备与信息系统建设,推动企业智慧物流系统和社会智慧物流系统的融合,对积极推进智慧物流发展的企业或单位给予税收或贷款优惠。第三,积极推动智慧物流项目、智慧物流中心、智慧物流园区建设,做好示范和推广工作。第四,加强智慧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各院校以物联网技术、物流管理专业为基础和平台,把握智慧物流人才的技能要求,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设置完备的课程体系,注重对智慧物流技术、智慧物流运营与管理方面人才的培养,推动智慧物流专业建设;企业通过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加盟,或者通过校企联合培养的方式参与智慧物流人才培养。

5结束语

发展智慧物流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是创新社会管理、提升社会公共服务的基础动力,是提升企业及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提升科技水平、推动自主创新的有效手段。但智慧物流是跨企业、跨行业、跨区域的新兴产业,涉及交通、商贸、环境、经济等众多领域和管理部门的系统对接、信息整合、数据处理和政策协调,需要企业间、行业间、政企间、区域间的协同与联动。因此,提升政府、企业参与智慧物流建设的积极性,提供可靠的组织、制度和资源保障对发展智慧物流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王之泰.城镇化需要“智慧物流”[J].中国流通经济,2014(3):4-8.

[2]应琳芝,俞海宏,章合杰.宁波市智慧物流建设策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1(17):94-96.

[3]杨健,焦勇兵,刘伟.宁波智慧物流建设的机理分析――基于管理学理论视角[J].物流技术,2012,31(7):377-379.

[4]党建民,王晓珍.徐州智慧物流发展定位及推广模式思考[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4):138-140.

智慧物流研究现状篇4

关键词:新经济环境智慧贸易模式剖析

科学技术的进步,营造出了新的经济环境。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新常态下国家的发展战略加速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社会生产、经济贸易、生活消费各个领域的智能化水平迅速提升,智慧贸易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加速构建并付诸运行智慧贸易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智慧贸易的产生及其特征

传统的贸易是平等互愿的前提下,在交易市场里面进行的货品或服务交易。国际贸易是指跨越国境的货品和服务交易。在互联网支撑下,全球贸易的方式正在改变,贸易结构正在重构。比如:过去20年,世界贸易组织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经济全球化更多是大企业的全球化;但在未来的20年,全球贸易应该更多体现在小企业上,尤其是跨境电商平台的风生水起,将彻底重构国际贸易的新秩序。在此背景下,智慧贸易顺势而起。智慧贸易是以物联网、互联网和通信网为基本架构,借助于互联网技术促进国际商品、服务与要素的自由流动的一种新型的国际贸易形式。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与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以及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贸易多元化的需求日益加剧,尤其是便捷的智慧贸易方式成为人们贸易的首选途径,我国智慧贸易发展迅速。近年来,相较于传统贸易缓慢的发展,智慧贸易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成为我国外贸的重要增长点。它的迅猛发展将成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和提升国际渠道控制力与话语权的好抓手。

智慧贸易具有明显的特征:智慧贸易有利于对商贸行业及相关行业的全部系统集成和管理;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有利于发现下一代潜在的商贸模式,实现商贸资源的优化;智慧贸易可以灵活地支持新流程、业务模式和应用的智慧it基础设施,可进行超越防火墙的全球商贸一体化协作。

二、智慧贸易模式的重要内涵

剖析F2F贸易模式与B2B、B2C等电子商务模式,它们有着各自的优缺点,也受制于自身的局限性。而智慧贸易模式结合传统贸易与电子商务于一体,通过不断实践优化,形成了新的贸易体制。它不局限于线上线下,国内国外,量多量少,无论个人、企业、政府或国家都适用于该贸易模式。

电子商务模式从传统的电子商务模式到o2o智慧贸易模式,消费者、商家都在与时俱进。事实上,光靠传统贸易和电子商务贸易都不足以支撑市场庞大的消费和需求量,智慧贸易的兴起和发展在贸易市场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智慧贸易之所以能立足于多元化的国际市场,是因为它基于市场需求,结合各种贸易模式的优势,形成了既具有自我特色,有满足人们贸易生活各项需求的贸易体系。

与电子商务模式“电子市场+物流配送”相比,o2o智慧贸易模式的革新在于“电子市场+到店消费”,它的核心在于在线预付,并把线上消费者带到商店。其具体过程为:在线预付款项、收到优惠券条码及密码、核对个人信息、消费后收到信息告知已消费。其优点在于通过联盟圈内的商户间精准营销,吸引并收集更多商户资源,驱动大众消费。但由于目前技术匮乏,致使营销精准化程度较低,o2o贸易模式需要更专业的引导和培训。F2F模式从传统的“面对面交易”到如今“厂家到家庭或个人”,与前者相比,后者的先进之处在于主动寻找客户群,提供个性化服务,满足客户的心理需求。其首创了从生产厂家直接向家庭或个人提品信息,再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多样化、个性化产品的镜影模式,减少了商、商家、商场等中间环节,降低渠道费用,让消费者以平价购买高档产品。与传统贸易相比,它有价格与服务双重优势,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得厂家可以直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找到客户。但由于客户需求的不确定性,线下体验店将电商平台拖入区域化服务,直接影响了其扩展速度。

目前智慧贸易模式正向多边化转型,就我国而言,目前设立了多个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城市,跨境电子商务构建的开放、多维、立体的多边经贸合作模式,极大地拓宽了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路径,引起国际贸易方式的巨大变革。同时,也带来一系列新的规则需求,以保障跨境电子商务的继续发展。不仅如此,在各个中小城市还成立个商会、跨界商会以及跨境商会,这都促进了智慧贸易模式在中国的深入贯彻和执行。例如:甬商所的智慧贸易模式,实现了"电子交易+电子仓单+全天候交收+基差结算"的完美结合,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为企业提供成本更低、效率更高、资金更安全的电商化贸易新渠道和供应管理新模式。

三、智慧贸易发展前景分析

智慧贸易虽说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但发展情况良好。它的发展潜力巨大,市场广阔,消费群众众多且消费能力参差不齐,对于亚洲人口和国家众多的地区,智慧贸易具有明显的优势。对于大型企业,这是他们扩展国际市场的一个重要机会,更是中小型企业面向国际市场一个关键性的机遇,同时也是国内本土品牌提高国际知名度、增加信用价值的一个良机。从智慧贸易系统现状分析来看外贸企业面对的是潜力巨大的国际市场,传统贸易的流通环节多、价差大,智慧贸易能够有效地绕过贸易壁垒的限制,直接面对国外消费者,缩短了供应链,具有更为丰厚的利润,将成为一种新兴的国际贸易模式。如果企业能及时抓住机遇,可以创造比内贸电子商务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效益。可以预见,智慧贸易将保持强劲发展,在全供应链中成为主流,并将有力拉动云计算、物联网、4G等新兴产业。未来几年,智慧贸易的发展将会和前几年以淘宝为典型的内贸在线购物平台一样进入黄金发展期。

目前国际贸易理论和实务界对智慧贸易议题关注的重点和趋势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关于“全球运输与贸易便利化伙伴计划(GFp)”作为全球层面贸易便利化合作信息交流平台的研究和探讨,将当前国际上贸易智慧化的实践和探讨归纳为12个大主题(含30多个子主题),这一归类是以广义的贸易和运输指挥化为背景,凸现了智慧贸易的跨领域、跨部门的特性,宣示了其发展进程中多角色、多纬度的特点;其次,是对当前国际范围内关于智慧贸易化的实践和探讨的归纳整理,并分为两类18项。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国内关于安全与便利的平衡、海关与商界合作伙伴关系、贸易智慧评估体系、口岸管理体制改革、单一窗口建设、无纸通关等相关内容的论述与国际关注趋势相一致。通过对以上两个方面的深刻剖析和研究,可总结出以下几个观点:①贸易便利化的研究已经引起国内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重视。国内对智慧贸易研究除了包括wto智慧贸易议题研究、区域国际组织和国别智慧贸易研究、智慧贸易的成本收益以及经济影响、智慧贸易水平评估等内容外,国际贸易供应链上其他涉及智慧贸易的部门也对此进行了研究;②理论研究与实践之间的结合不够密切。涉及国际贸易学、国际法学、国际政治经济学等多方面的内容,尤其涉及具体措施的落实方面还与国家的管理体制、具体国情有密切的联系,该议题的研究如果不与具体实践部门紧密合作,很难提出具有针对性、操作性的建议,对智慧贸易具体实施中出现的复杂问题关注较少,以至于很多建议多属泛泛而谈。

近些年来一些国际组织、区域组织都在加强这方面的研究,虽未就智慧贸易便利化的定义达成一致,但普遍承认它对贸易流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并以务实的做法,有选择地将有关内容纳入多边、区域及双边合作中。

四、智慧贸易的优劣态势

研究发现,相对于传统的国际贸易形式而言,智慧贸易具有独特的突出优势:

1.商品和服务信息获取更加便利。在互联网和物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不再只局限于线下市场的寻求,线上信息更丰富,获取也更方便快捷,人们甚至不用出家门,就可以快速全面地了解各种信息。

2.企业直接面向全球市场。企业不论处于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线上交易和信息平台,还是在以物联网为基础的线下交易和信息交换平台,都可以将企业基本信息散布到全国乃至全球市场,更直接地面向消费者同时直接接受消费者的监督。

3.在线交易更加便捷。以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包括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为基础不断发展壮大的各种线上交易模式是交易更趋向便捷快速,人们不再需要去实地市场选购产品,而是通过线上贸易和支付,并通过全球物联网实现物流互通。

4.跨境网上交易批量小、频率高。跨境网上交易模式不再需要大量的产品进行集中购买和运输,即使只有一两件小额商品也可以实现快速有效贸易,这意味着人们不再需要走出家门,更不用走出国门,就可以以合理的价格方便地购买全球范围内的商品。四网合一的智慧贸易系统通过利用新一代交互的便捷性、协同性、效率性和响应速度,提高各方的满意度,实现各方价值的最大化。它标志着人类正在迈进全球一体化的智慧经济、智慧社会和智慧地球时代。随着网络社会的迅速发展和人们对它依赖程度的不断加深,信息技术已经由量变向质变转化,不断渗透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渗透到人类生活的纵横维度,推进着世界智慧化的进程。

但是,由于智慧贸易所涉及物流、资金流以及诚信机制的复杂性,加之信息系统、政策环境等方面的限制,目前人们对于智慧贸易的认识仍然不够透彻,贸易过程中存在大量的漏洞,这些漏洞严重威胁着买卖双方乃至买卖过程中涉及的各方群体的利益,这也是智慧贸易存在的明显劣势所在。

解决这些问题迫在眉睫,而关键就是在于对贸易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了解、研究。为更好地促进智慧贸易发展,提高智慧贸易竞争力,必须重视智慧贸易关系网络建设。现阶段,我国智慧贸易发展在通关服务、市场监管体系、结汇方式等方面还有待改进和优化。促进我国智慧贸易快速、健康发展,应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加大政策创新力度;优化通关、支付、物流、结汇等服务支撑体系;建立和完善智慧贸易市场监管体系;加强智慧贸易国际合作;引导和支持智慧贸易系统平台的发展。

智慧贸易作为新兴贸易方式,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不论是内贸还是国际贸易,其先进技术的支撑有利于打造贸易便利化模式,重构贸易流程,缩减贸易环节,降低交易成本,创造更大价值。

参考文献:

[1]赵世璐.国内贸易便利化研究现状及展望[J].上海海关学院学报,2011(3).

智慧物流研究现状篇5

【关键词】智慧城市;智慧产业;融合发展;发展策略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给城市的建设发展赋予了在经济、政治及技术领域的各项权利,城市被推到了发展的核心位置,在建设舞台上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同时,城市的建设面临着一系列诸如环境污染、能源紧缺、失业等方面的困难。在新的发展态势下,为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许多挑战,智慧城市理念推出,它是处理城市面临困难和挑战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也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走向。

发展智慧城市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发展城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智慧产业作为城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建立在技术发展和巨大需求的基础上,它的主要特点包括涵盖了丰富的知识技术、对于物质及资源的消耗非常少、发展的潜力巨大且综合效益好。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加快城市产业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1.智慧城市产业在我国的建设现状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改善传统的城市建设、革新新的城市建设方向提供了有力的基础,使得城市全球化、信息化、智慧化成为了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信息技术以其在信息获取方面巨大的优势,在完善城市服务、提高城市管理效率方面表现出重要的作用。因此,智慧城市的建设是发展新的城市化、信息化、可持续化城市理念的必然要求。

通过对近年来我国对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发展状况分析,我们可以其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以城市特色为核心,将城市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将其中突出的资源优势作为建设的重点,对其进行革新,让其成为城市的特色产业;第二种类型是较为稳定的跟踪探索型,此种类型的城市建设主要通过对城市自身的明确定位,进而对城市产业的发展进行探索,吸取其他城市的建设经验并不断发展和完善自身城市建设策略;第三种类型是通过对城市产业建设进行大规模的投入,进行改进项目的研究,通过对项目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将城市建设为标杆城市,带领其他城市的发展。

2.智慧城市智慧化产业链的创建

针对智慧城市的智慧化产业链的建设涉及到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基础设施、服务行业、技术支持等。进行智慧城市的建设势必会带动一系列产业的发展,其中包括制造行业、农业、工业以及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创新转型。为了更好地迎合智慧化城市发展的步伐,必须加快对智慧化城市产业的建设,以建设智慧城市为发展目标,进而建设智慧的交通业、物流业、医疗业及农业等。建设智慧产业的核心指导观是科学发展观,通过对城市社会、环境及经济方面的优势进行分析,将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基础,把智慧产业的发展放在城市转型的重要位置。

2.1智慧交通的建设

面对许多城市交通拥堵的难题,进行智慧化的交通产业建设势在必行。首先,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对交通硬件设施进行完善。交通拥堵所造成的客观原因,部分是由于基础设施的不健全,如一些城市交通指示灯不完备,有些车辆来往比较频繁的交通路口,并没有建设缓解交通状况的红绿灯设施,以致车辆行驶秩序并不井然,导致交通拥堵现象时有发生,因此,首先必须在硬件设施方面进行完善。其次,贯彻智慧城市的建设核心,推进信息化的建设,搭建完善的交通信息体系,重点在交通软件方面进行建设,完善交通网络信息系统的建设,在系统中针对不同类型交通工具的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交通路线查询向导,同时建设智能化、自动化的交通调度方式。

在改善公共交通方面,在公共交通监测系统中应用物联网中的射频识别技术,在城区的一些主要路段以及重要公共交通工具上安装诸如电子芯片及阅读器类型的射频识别设备,此种设备通过无线点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对交通信息进行及时有效地反应,通过对交通信息的及时传达,提高交通部门对于问题的处理效率,从而有效提升公共交通中重要组成部分公车的运行效率,缓和城市交通拥堵的现状,削减城市交通的部分压力。

2.2智慧物流的建设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同时,消费者的消费方式也趋于多样化发展,这就昭示了生产柔性化、物品流通高效化的时代的到来。随着人们对于物流服务的要求的进一步提高,物流服务的优质高效化成为了城市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在进行城市物流建设时,必须以建设智慧城市为方向,推进智慧物流业的建设,以信息技术作为载体,提高物流产业的信息化水平。城市物流行业以城市作为出发点,它的结构、形态、布局都与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城市的发展与物流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电子信息的不断发展,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为了实现城市与物流业智慧发展的和谐统一。由于当前物流行业中存在着信息资源不能进行有效沟通和整合的缺陷,因此,在推进物流智慧化的过程中,将信息技术运用其中,打造出高端高效的物流产业及其重要。在城市建设中,广泛推进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让用户可以通过这个高效的平台,需要进行托运的任务,让许多物流机构能对任务进行自主筛选,对于小型货物的运输让比较小型的物流公司去承担,反之,大型运输任务承包给大型的物流公司,有效地优化物流信息的获取及物流资源的配置,让物流产业变得更加自动化、智能化、智慧化。

2.3智慧医疗的建设

由于许多城市公共医疗管理系统不够完善,导致出现医疗成本较高且医疗渠道较少等问题困扰着许多人们。为了有效改善医疗产业的现状,推出了智慧医疗的概念。

智慧医疗主要是由智慧医院系统、区域卫生系统及家庭健康系统三个部分组成,其中智慧医院系统又由数字医院和提升应用两部分组成。数字医院主要是通过对各医院有关部门提供的对于病人信息的整理,整合出优化资源、满足用户需求的医院信息系统,让病人进行有效选择。它能有效提升医疗服务的水平,让病人能够利用此平台对看病流程进程优化,同时医生也可以利用智慧化的医疗信息平台对病人实行远程会诊,是对医疗资源的有效优化。它是互联的、写作的、预防的、普及的、创新的,同时也是可靠的。它能够及时处理一些重大的医疗事件,通过授权,医生能够对病人的病历、治疗措施进行了解,同时病人也可以通过该平台更换医生或医院。

高效、高质的智慧医疗体系不仅可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医疗的水平,同时可以解除医疗费攀升的难题,为广大城市民众提供更加科学化、人性化的医疗服务。

2.4智慧农业的建设

由于我国是农业大国,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时,必须把智慧农业的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在很多城市农业的生产过程中,依然是以传统的生产模式为主,不仅浪费巨大的劳动力,同时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加快推进智慧农业的建设步伐,将现代信息科技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建立农业物联网信息采集系统。

智慧农业系统主要由监控、监测功能系统组成。它能够利用无线网络获取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对农作物的各种参数进行选配,同时,在农业园区实行自动监测,对农作物的实时情况进行把握,并能够根据农作物自身的特性建立报警信息处理方式。它通过将(下转第92页)(上接第71页)与农业相关的场地、畜牧方式等周围生态环境相联系,优化生态系统,对其物质资料进行有效的交换、循环利用,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时,通过对农业信息的监测以及对其实施指令的方式,让机械代替人为生产活动,缓解了农业生产过程中劳动力缺失的难题,提高了农业生产经营的效率。

智慧农业以其完备的信息化支撑和对农业信息多方位的感知及农业数据资源的集中共享的优势,使其能够更广泛及深入的为农业生产服务,改变了传统的农业手工生产的方式,转变了农业生产体系结构,使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得到不断地扩大,同时,使农业生产效率变得更高,为智慧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支撑。

3.结束语

智慧产业的建设是进行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智慧城市的建设是iBm“智慧地球”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社会各行各业更进一步的和谐发展,智慧城市的建设势在必行。它是一个不断在发展中的新型概念,是城市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们必须明确认识到智慧城市的建设是推动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智慧城市的建设是当前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建设智慧城市必须将产业智慧化融入其中,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城市战略新兴产业。同时,城市产业也需不断提高产业水平,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推进对信息科技的研究,加快产业融合的创新发展,培育出更多的新型智慧城市产业。[科]

【参考文献】

[1]冯奎.城市功能:从工业制造业到服务业——中国城市如何走出服务业发展的困境[J].城市规划,2013(03).

[2]李中义,张彩玲.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建设魅力文化城市——历史文化名城濮阳发展路径的思考[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2).

[3]周立,王承华.城市型绿色旅游度假区规划探索——以苏州工业园区阳澄湖半岛规划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3(04).

[4]彭英柯.文化城市与城市文化产业关系研究一一基于城市发展理论的视角[J].科技与企业,2013(07).

[5]白惠峰,陈建成.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与中心城市功能整合分析——以太原市为例[J].经济问题探索,2013(04).

[6]赵家荣.发展“城市矿产”建设生态文明——在2012年“城市矿产”产业高峰论坛上的讲话[J].浙江节能,2013(01).

智慧物流研究现状篇6

[关键词]宁波智慧物流实施建议

一、引言

继iBm2008年提出“智慧的地球”后,2009年奥巴马提出将“智慧的地球”作为美国国家战略。同年8月总理在无锡提出“感知中国”,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目前,美国、欧盟等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考虑到物流业是最早接触物联网的行业,也是最早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物流作业智能化、网络化、和自动化的行业。在2009年中国物流技术协会信息中心、华夏物联网、《物流技术与应用》编辑部率先在行业提出“智慧物流”概念。

2010年9月宁波市委市政府下发了《中共宁波市委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决定》,正式拉开了宁波智慧城市建设的序幕,而智慧物流则成为了宁波智慧城市建设的先行试点之一。

智慧物流的研究顺应历史潮流,符合物联网发展的趋势,对宁波智慧城市建设、宁波经济的发展、乃至宁波未来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自概念提出以来,受到了专家和学者的高度关注,智慧物流也入选2010年物流十大关键词。但目前对智慧物流的研究仍处在起步阶段,企业界与学术界对智慧物流的概念、体系结构、实施框架的研究尚不成熟,未达成共识。

二、智慧物流的基本内涵

1.智慧物流的基本概念

基于现有研究及iBm公司对智慧物流的理解,智慧物流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在物流的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服务等各个环节实现系统感知,全面分析,及时处理及自我调整功能,实现物流规整智慧、发现智慧、创新智慧和系统智慧的现代综合性物流系统。

2.智慧物流的基本功能

(1)感知功能。运用各种先进技术能够获取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服务等各个环节的大量信息。实现实时数据收集,使各方能准确掌握货物、车辆和仓库等信息,初步实现感知智慧。

(2)规整功能。既感知之后把采集的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数据中心,用于数据归档,建立强大的数据库。分门别类后加入新数据,使各类数据按要求规整,实现数据的联系性,开放性及动态性。并通过对数据和流程的标准化,推进跨网络的系统整合,实现规整智慧。

(3)智能分析功能。运用智能的模拟器模型等手段分析物流问题。根据问题提出假设。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验证问题,发现新问题。做到理论实践相结合在系统运行中。系统会自行调用原有经验数据,随时发现物流作业活动中的漏洞或者薄弱环节。从而实现发现智慧。

(4)优化决策功能。结合特定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评估成本、时间、质量、服务、碳排放和其他标准,评估基于概率的风险行预测分析,协同制订决策,提出最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使做出的决策更加的准确,科学。从而实现创新智慧。

(5)系统支持功能。系统智慧集中表现于智慧物流并不是各自独立,毫不相关的各个环节自动运行,而是每个环节都能相互联系,互通有无,共享数据,优化资源配置的系统,从而为物流各个环节提供最强大的系统支持,使得各环节协作,协调,协同。

(6)自动修正功能。在上述各个功能的基础上,按照最有效的解决方案,系统自动遵循最快捷有效的路线运行,并在发现问题后自动修正,并且备用在案,方便日后查询。

(7)及时反馈功能。物流系统是一个实时更新的系统。反馈是实现系统修正,系统完善必不可少的环节。反馈贯穿于智慧物流系统的每一个环节,为物流相关作业者了解物流运行情况,及时解决系统问题提供强大的保障。

三、宁波市物流体系的智慧现状

近年来,宁波一直在物流领域尝试推进物联网相关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一些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已开始投入使用,目前已开发应用港口智能闸口系统、智能集卡系统、智能集装箱系统等物联网应用系统,推进了宁波电子口岸、宁波第四方物流信息网等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为物流领域物联网技术推广应用和数据中心建设,为智慧物流体系构建奠定了一定基础。

1.2009年宁波建立了国内第一个第四方物流平台信息标准体系的实体,成为国内第四方物流的试验场。该实体自2009年投入运营以来,用户超过6400家,同时保持每月100多家的增长速度,为企业降低25%的成本,提高20%的管理效率。宁波市交通局副局长、市现代物流研究院院长汪月娥认为:“市场成熟运作后,将带动宁波物流行业每年产生效益10.5亿元。但目前宁波第四方物流市场发展尚不成熟,仍需各有关部门不断进行理论研究与创新,来完善和发展第四方物流市场。

2.宁波港口eDi中心于1997年5月底建成开通。中心有两台iBmRS/6000服务器,同时安装数据库服务器系统和应用服务器系统,两台服务器采用互备方式,二台主服务器通过心跳网线相连,和HaCmp实现双机热备,使整个系统的具备企业关键应用的高可靠性。每台主服务器配有二块光纤网卡交叉与二个光纤交换机相连,同时光纤交换机双路与iBm存储器连接,保证整个系统的数据读写具有相当高的效率和可靠性。整个存储系统通过光纤交换机相连构成存储局域网,留有接口可共其它服务器接入共享iBmFaStt700磁盘阵列,磁带库(Ultrium)与一台光纤交换机连接,并配有VeRitaSnetbackup备份软件,可根据系统的数据备份要求制定策略进行自动数据在线或离线备份。

3.宁波城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宁波电子口岸就是宁波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的成功实践。宁波电子口岸平台整合宁波海关公共服务信息网和宁波港eDi中心,运用信息和网络技术,建立各部门统一的口岸信息平台,使政府单位、外贸和物流各相关单位通过一个信息平台,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通过网上办事、联网资料交换、信息共享、企业信用和政府效能评估等主要功能,减少单证输入和传递的环节,实现电子信息通畅流动,提高大通关速度和效率,为宁波口岸大通关提供“一站式”的服务,从而达到以最低的物流总成本向企业提供最大附加值服务的战略目标,以口岸信息化推动口岸的国际化。推进基于电子商务功能的港口信息化建设。

四、宁波市智慧物流建设的主要切入模式

1.智慧港口建设模式。宁波作为国际港口城市和全国物流节点中心,其建设目标是要打造国际港口城市。因此宁波智慧物流建设要紧紧围绕智慧港口建设为中心,以智慧港口建设带动宁波港自身的发展,提升其国际竞争力,推动宁波物流业的发展。利用互联网技术解决信息共享、信息传输的标准问题和成本问题。从而实现智慧港口的感知智慧;将系统论和优化技术用于物流的设计和改造,融入新的管理制度之中。固化新的流程或新的管理制度,使其得以规范地贯彻执行,从而实现规整智慧,并使物流在规定的流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实现发现智慧。同时提供优化操作方案,例如仓储存取的优化方案、运输路线的优化方案及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方案等,实现创新智慧。让港口与企业之间形成供应链,使供应链管理的作用上升,从而实现整个系统的智慧。

2.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营模式。第三方智慧物流不同于传统的第三方物流系统,它能利用传感器、RFiD和智能设备来自动处理货物信息,实现实时数据收集和透明度,准确掌握货物、天气、车辆和仓库等信息;顾客可以在网上直接下单,然后系统将对订单进行标准化,并通过eDi传给第三方物流企业,从而实现系统的感知智慧和规整智慧。然后利用智能的模拟器模型等手段,评估成本、时间、碳排放和其他标准,将商品安全、及时、准确无误地送达客户,从而实现发现智慧和创新智慧。

3.物流园区模式。智慧园区要有良好的通信基础设施,共用信息平台系统,提供行业管理的信息支撑手段来提高行业管理水平,以实现感知智慧。通过对数据和流程的标准化,实现规整智慧,为建立智慧配送中心奠定基础。并通过发现智慧,发现其中问题,建立预警和协调机制,自动生成优化方案,使用户订货适时、准确,尽可能不使用户所需的订货断档,保证订货、出货、配送信息畅通无阻。以实现创新智慧。在智慧物流园区的建设中要考虑信息平台的先进性,供应链管理的完整性,电子商务的安全性,以确保物流园区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快速安全运转,从而实现系统智慧。

4.大型制造企业模式。大型制造企业模式要求制造企业里的每个物件都能够提供关于自身或者与其相关联的对象的数据,并且能够将这些数据进行通信。这样一来每一个物件都具备了数据获取、数据处理以及数据通信能力,从而构建由大量的智慧物件组成的网络,在智慧物件网络基础上,所有的物品信息均可连通,组成物联网,企业就有了感知智慧,能够及时、准确、详细地获取关于库存、生产、市场等的所有相关信息,然后通过规整智慧,发现智慧找出其中的问题、机会和风险,再由创新智慧及时地做出正确的决策,尽快生产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从而实现企业的最大效益。

五、宁波市智慧物流建设的基本目标

宁波市智慧物流建设的基本目标是构建多层次智慧物流网络体系。智慧物流网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首先需要树立系统化思想,从系统角度出发,从时间和空间上对城市物流体系进行科学规划,对物流资源进行整体协调,构建依托于综合性、专业性物流中心的城市物流网络体系,促进物流中心服务区域内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转变,形成以综合性物流节点为核心、其他服务性网络节点为支撑的物流网络化发展格局。

具体来说,要实现:实现物流基础设施布局和建设的合理规划;实现物流节点之间的协调运作和有序竞争;实现物流信息网络系统建设的进一步完善;打造若干智慧物流园区;引进一大批智慧企业,形成智慧产品生产与技术服务产业集群,打造行业应用方案解决中心和智慧软件及技术研发与推广基地。

六、宁波市智慧物流建设的主要内容

1.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的应用,促进信息的整合与优化配置。应用新技术产品的智能可追溯网络系统、物流过程的可视化智能管理网络体系、智能化的企业物流配送中心和企业的智慧供应链,推进智慧物流市场主体建设,培育一批智能化水平高、示范带动作用强的智慧物流示范企业,同时将一批优秀示范企业转化为第三方物流服务,带动同行业其他企业发展,部分有能力的企业可以与国外物流企业或外资企业合作,在解决资金问题的同时引进先进的技术与理念,引进相关专业人才,使得宁波的物流更加国际化,专业化,并紧密结合国内国际大趋势因时而变做出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从而促使传统运输业和仓储业向现代物流转型,提高整体的供应能力。

2.打造若干智慧园区。将技术创新、行业洞察、客户服务、基础架构等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在这里,真正地聚集创新智慧,让其释放出更大的能量。建设和运行物流相关的平台和一系列的培训计划,以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为重要载体和基地,集合多方技术力量和资源,结合宁波物流产业优势和市场需求,集聚行业相关企业,打造若干智慧物流的载体和服务平台,努力建设成为智慧物流建设的引领区和示范区,聚集智慧产品生产与技术服务产业集群,打造智慧物流应用方案解决中心和智慧软件及技术研发与推广基地、将产业园区打造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智慧物流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基地。加大技术研发推广,提升物流业的内涵和功能,对宁波实现全球技术本土集成、全球人才本土创新产生良好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3.推进智慧港口建设。加强港口信息化中心平台和电子商务系统的建设。构成电子商务信息化服务的硬件基础平台,实现信息流、商务流和资金流的交换,实现智慧港口的感知智慧。推进港口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港口企业应进一步规范各个管理环节、层次和管理流程,统一规范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资源和信息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引入可实现数据共享、消除人工反复抄写等繁琐性业务,规范统一单证的输入和输出,加速作业单据和报表的生成,使单证处理准确及时,码头的控制管理协调有效。从而实现港口的规整智慧。推进港口现代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通过港口现代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实现从企业内部到社会物流的货物运输信息、业务洽谈、交易合同、货物运输、跟踪监控和配送服务等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从而实现系统智慧。

4.完善融合电子商务的第四方物流市场。宁波原有的物流产业基础比较薄弱,企业规模小,都是一些中小企业,只参与物流业单一环节的投资运作,信息化程度低,没有龙头企业,更没有跨区域的大企业来牵头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和物流资源。发展和完善信息化的第四方物流,将打破物流资源难以整合的“不利局面”

目前宁波第四方物流市场仍是一个雏形,仍需各部门不断进行理论研究与创新,加强区域联动,制定并申请国家标准,要以整合物流各个环节和从事单一环节物流中小企业为突破口,促进其向现代物流业升级发展,并推动网络市场从信息交换向市场服务交易转变来完善和发展第四方物流市场。

5.建设地区的智慧物流网络体系,在区域内实现多式联运。(1)“江海联运”:长三角是世界上不多见的集“黄金海岸”和“黄金水道”于一身的双优区位经济带。“江海联运”己成为国际水运新热点,长江南京以下航段可通行万吨级船舶,随着智慧物流系统的建成,宁波各港口与内河运输紧密结合在一起,实习江海联运。(2)“海铁联运”:通过区域运输信息的共享,实现火车和集装箱运输的无缝衔接,通过国际港口运往国际市场。

6.通过智慧物流建设使物流业与其他行业对接。通过智慧物流的建设能推动其他行业的发展。例如政府可以针对制造业提升产品开发和经营管理能力、实现企业协作以及促进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发展的需求,攻克制造业信息化集成关键技术,开发专业应用软件,通过智慧物流跨产业跨行业的功能,增加对智慧物流的市场需求,必将能带动智慧物流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智能物流系统设计及应用》闻学伟汝宜红《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J]2002年2月第2卷第1期

[2]《智能物流及其支撑技术》赵立权《情报杂志》[J]2005年第12期

[3]《现代物流园区的信息系统建设》龚志锋范守文李刚《科技进步与对策》[J]5月号2005年

[4]《基于智能物件的制造企业信息系统研究》臧传真范玉顺《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J]13卷第1期

[5]《加快宁波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策略》,宁波市交通局。《宁波通讯》[J]2009年8月15日

智慧物流研究现状篇7

【关键词】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城市;智慧港区

【abstract】thispaperbythewisdomofthesystemofcity,systemanalysistheoryandcurrentsituationofwisdomcity,combiningmodernportindustrydevelopmentfeatures,mainlyfromportmanagementmode,intelligentportinfrastructureconstruction,contentonline,cloudcomputingandotheremergingindustrytechnologydevelopmentofindustryanalysissystem,theinfluenceofthewisdomportarea.

【keywords】contentnetworking;Cloudcomputing;wisdomthecity;wisdomport

中图分类号:[F2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为智慧城市未来的发展新模式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智慧城市正通过新兴产业技术改变经济发展的模式,提升城市运转的效率,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和谐发展。

1.智慧港区的研究背景

1984年5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决定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连云港、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沿海城市进一步推动了港口城市外向型经济发展,大大推进了先进技术的应用。

智慧港区的建设能有效提升港区的综合竞争力,实现跨区域的各种信息资料的整合,有效推进港区的经济升级转型、创新城市运营管理模式、建设和谐社会的精神。智能港区作为有效发展的信息化载体,实现港区运营管理全面接入、高速互联、深入感知、系统分析、智慧决策、协同指挥、高效执行,构筑面向未来的智慧港区。

2.智慧港区的建设体系

智能港区将采用“二基础、三平台、十应用”智能化战略体系。

“二基础”是指依托“物联网”和“云计算”两大智能化技术,全力支撑智能港区建设,让港口更智能,让物流更通畅,让产业更繁荣,让城市更智慧。

“三平台”是指构建港区的三大产业云服务平台:港口物流云服务平台、产业合作云服务平台、港口商贸云服务平台。三大云服务平台是智能港区的主要载体。

“十应用”是指港区智能化建设的十大应用领域:智能港口、智能物流、智能工业、智能政务、智能商务、智能安全、智能能源、智能农业、智能交通、智能社区。

3.二大智能化基础建设

3.1.智能网络

当前智慧港区的信息化网络是泛在化的信息网络,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网络将是智慧港区的重要基础,解决智慧港区的实时数据获取和传输问题,实现动态控制系统的实时反馈与交互,支撑智慧港区的信息服务。智能港区的智能信息网络,应该是物联网+无线宽带+固网光纤宽带协同的泛在、融合、智能的网络。

3.2.云计算中心

依据港区临港产业发展现状,云计算中心将采用“混合云+行业云”的建设方式;采用“政府投资、企业建设和运营”的建设模式,最终形成“三个服务模式、两个部署模式、五个主要特点”的港区云计算中心。港区云计算中心以港区企业为核心服务对象,兼顾政府与民生服务,承载产业服务平台、电子政务、企业SaaS应用三大类it系统。

4.三大云服务平台

4.1.港口物流云服务平台

港口物流云服务平台,实现多式联运、第四方物流、无水口岸、物流电子商务云平台服务。通过智能化技术手段和云计算服务中心的信息共享与协同能力,实现以港口为核心带动临港产业上下游企业合作,提升公共信息共享与综合物流服务水平。

4.2.产业合作云服务平台

产业合作云服务平台,一是通过智能化技术手段和云计算,提升港区企业信息化水平,创建智能化程度更高、更为先进的企业合作、生产与管理模式,提升港区企业的合作生产效率。二是发展科技研发、技术评估、创新服务等科研成果转化服务功能,包括科技信息服务、技术咨询评估、公共技术服务、科技融资服务、科技人才服务等。三是通过对企业能源控制、排污控制的智能化监测,提供企业能源管理、污染物排放管理等行业云服务功能。

4.3.港区商贸云服务平台

港区商贸云服务平台,通过打造智能化的企业服务体系,为企业在业务办理、运营资源获取、企业宣传、产品营销等方面提供智能化的平台与发展环境支撑,协助企业有效开源节流,提高企业日常事务办理效率,提高销售效率、促进市场开拓。

5.十大智能化应用领域

5.1.智能港口

基于各种智能化应用服务打造高效港区,通过港口智能化系统工程、口岸智能化系统工程等智能化应用的推进,将港口建成可提供一站式口岸服务的高效港口。

5.2.智能物流

以航道资源为核心,依托港口物流条件和产业集聚优势,打造全方位的物流信息共享服务,实现港区物流信息服务中心与邻近地区物流数据中心的对接。

5.3.智能工业

建成港区重化工产业监测中心,形成对主要工业危险源的监测。引导企业使用各种智能化系统,企业信息化技术应用率显著提升。

5.4.智能政务

实现一站式的电子政务与网上审批,创建高效廉洁的服务环境,逐步开放面向社会的电子政务服务,实时公布政务办理进度和办理结果,港区各领域的建设更加高效和协同。

5.5.智能商务

通过充分整合无线射频识别、电子商务交易、网上结算中心等智能化技术,促进以智能节能产业为龙头的商务贸易。

5.6.智能安全

建设港区综合运行指挥系统及平安港区系统,实现对海域、企业等重点区域的实时监控;实现重点公共区域视频监控。

5.7.智能能源

打造智能配电网的试点区域,争取政策支持以及国家电网研究院的支持,承接智能配电网实验工程。

5.8.智能医疗

通过智能医疗信息平台实现各种医疗信息资源整合,有效推进远程医疗,提升港区医疗现代化水平。

5.9.智能交通

建设港区智能交通itS系统,集成智能交通管理指挥系统、公共交通服务系统、交通引导系统、交通路况实时视频监控系统等。实现智能化的交通管理和多维度的公共出行服务。

5.10.智能社区

将社保、教育、娱乐、购物、旅游、医疗、纳税、水电等便民服务通过云计算服务平台有效整合到统一的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一站式的便民服务。

参考文献:

【1】[美]iBm中国公司.“智慧的地球”-iBm云计算2.0[R].iBm公司版权所有,2009.

智慧物流研究现状篇8

关键词: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张家口

中图分类号:F29文献标识码:a

一、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

当前,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全球的迅猛发展,劳动力和资本的流动性增加,城市化运动已经扩展到了全球范围。全球的城镇化进程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伴随着许多难以逃避的问题,包括提高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使用效率、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就业、交通、住房以及基本社会公共服务的可获得性,安全、人口老龄化、经济结构转型及空气与水的污染等,凡此种种城市病已经成为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障碍,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城市的传统管理和服务方式的落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全球都面临着重大的压力。

在此背景下,智慧城市概念被提出并被广泛接受,智慧城市是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上的新型城市管理模式。它有效地集成“四化”,使“四化”同步推进、互促发展,对整合城市各种信息资源、统筹智慧业务应用、规划城市发展路线具有重要作用。建设智慧城市可有效破解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城市病”,还能带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民生领域的普及应用,推进社会事业领域的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智慧城市作为最具创造力的城市新形态,受到了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河北省先后与中国联通、神州数码、浪潮、腾讯、阿里巴巴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在全省各地有序推进。石家庄、廊坊、秦皇岛、邯郸等城市的国家试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二、张家口智慧城市发展现状

(一)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快速。张家口信息基础建设实现了快速发展,综合水平不断提高,张家口移动4G网络已经初具规模,现已开通4G基站近1,100个,冬奥会所有申办场地均实现4G全覆盖,不仅能够支持话音、短信、彩信业务,还能够为赛事提供实时视频监控、视频调度、高清视频会议等高带宽实时业务,保证后方指挥与前方人员实现现场高清视频会议,已经具备了高效应对和处置突发事故的实战经验。

(二)门户网站宣传和为民服务职能不断提升。2014年全年在市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门户网站新闻资讯栏目公开政务信息111条;上传群众路线专栏信息73条;上传公告通知信息14条;在线互动栏目答复群众咨询7条;上传视频新闻信息1条;上传县区信息66条。在市政府门户网站公开部门工作动态108条,行政权力公开栏目以表格形式动态公开审批事项10,074条,市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公开信息10,209条。截至2014年12月3日,“中心”门户网站公开办事信息16,193条,告知申请人办理环节短信发送4,793条。有效保证了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门户平台已经成为张家口的第一信息平台及网络问政的第一服务平台。

(三)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张家口人口基础信息服务涵盖公安、卫生、社保、民生等各部门信息,加强了虚拟社会管理,有效提高了社会管理水平。

(四)信息化宣传力度不断加大。积极举办信息化宣传培训活动,各部门单位及广大人民群众初步感受到信息化给工作和生活带来的便利。各部门、单位全面实现政务信息网上公开、网上查询,群众来信第一时间处理并反馈,行政审批项目的网上办理。

三、张家口智慧城市建设模式面临的问题

(一)政府重政绩轻实效。城市问题日益严峻给政府管理带来越来越重的压力,所以改善城市运行效率,提升人居环境等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为城市管理者找到一个改变现状的捷径。而城市运行效率,城市问题的解决处理效果是体现地方政府工作能力的外在表现,所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成为政府努力的一个重要方向,然而问题在于政府偏爱面子工程,重外在轻实效,重显性工程轻隐性工程。

(二)企业缺乏主动权。政府主导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下政府始终处于强势地位,企业要想获得当地政府智慧城市建设的部分市场份额就必须得听命于政府的安排,或者被政府手中的筹码所绑架。所以,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远景规划都会与政府的行为产生很强的相关性。在目前智慧城市还处于探索期的阶段,涉及到的很多方面都还不明朗的情况下,政府的行为也就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因此企业研发重点方向、战略选择等如果都跟随政府的脚步,那么其不确定性也会相应提高,这给企业带来经营风险。

(三)路径依赖问题。张家口智慧城市目前的建设模式会延续政府主导模式长久以来的优点,即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攻重点,短期成效会比较明显,但是这种模式将无法形成广泛调动社会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服务智慧城市建设的长效机制。那么,张家口在追求智慧城市短期内建设效果的同时也需要与时俱进探寻适合张家口智慧城市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长久之法。

(四)业务系统存在信息“孤岛”局面。当前,张家口的智慧城市建设并未形成建设性的参考,重复建设问题依然存在,一些固有的矛盾和问题也被掩盖。智慧城市建设要以“云计算”作为主要的技术支撑,但目前张家口并没有搭建完整的云平台,没有云的概念。

(五)没有与移动互联网有效结合,全民受益度不高。智慧城市的最大受益者应该是居住在城市中的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需要获取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从交通信息到天气预报,从大众娱乐到时政新闻,从技术进步到科学研究,从金融股市到文化阅读,甚至包括随时随地的医疗信息服务、随叫随到的出租,这些都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有智慧城市才能满足居民的这种信息服务要求,而移动互联网是实现这一要求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智慧城市规划均以政府、企业信息化为主,政府和企业是主要的建设者和参与者,市民不能感同身受,没有与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紧密结合,开展信息服务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智慧城市的舆论宣传引导与其建设进度严重失调,智慧城市不只需要政府和企业关注,更需要全民参与、共同建设。

(六)信息网络安全等问题仍未重视。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被大量应用到智慧城市的建设进程中,信息网络安全问题逐步增多。但是,张家口市却未能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对信息网络安全这个重要问题语焉不详,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七)缺乏有效的考核指标。智慧城市的建设不仅要注重建设工程和项目,项目完工之后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如何进行考核也很重要。目前,张家口市某些企业由于利益与纠葛,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一哄而上,定位各自为政,基础参差不齐的现象,存在资源浪费严重,效率低和城市安全的风险,基础设施、城市管理流程和新兴产业等方面缺乏有效整合,使之偏离了正确的发展轨道,忽略了城市的主题――人的智慧和人性体验,这些都需要考核指标的约束和指导作用。

(八)产业链没有有效整合。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政府、基础设施提供商、运营商、内容提供商、应用提供商、硬件提供商、手机终端厂商等产业链多方面的协同,形成合同。如何整合这些资源形成产业融合是智慧城市建设中面临的又一问题。目前,困扰张家口市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最大瓶颈是行业壁垒、产业链各行业开放度不高以及行业参与度不够。智慧城市建设与服务不同于基础通信服务或者增值服务,它不是单一的生态链,而是一个完整的形成稳定共赢的商业模式,是解决产业链有效聚合的关键问题。

四、张家口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分析

(一)合理规划,完善智慧城市规划建设体系。张家口建设智慧城市,需要解决的城市问题有:交通、医疗、安全、环境等。所以,规划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城市管理水平提升规划;二是智慧城市产业发展规划;三是信息技术研究发展规划。城市管理水平外在体现为交通管理、环境管理、安全管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等,张家口市政府需要认清当前张家口城市发展存在的瓶颈问题,根据长远发展需要采取及时措施优先解决瓶颈问题,由此进入下一个优化循环,从而不断提升张家口城市管理水平。产业是支撑一个城市存在的基础,张家口智慧城市建设的推动离不开高新技术企业的广泛参与,但是不能盲目规划,需要根据张家口建设发展的需要,根据各种项目的轻重缓急协调各高新技术协调发展。在云计算方面目前尚处于大数据阶段,离真正的云计算尚有很大的空间需要突破。云计算是目前智慧城市建设最大的技术瓶颈,所以规划方面张家口应该在这些研究方面增加科研经费投入,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为张家口智慧城市建设奠定技术保障。

(二)优化智慧城市的发展生态。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作用不只是倡导者角色,更重要的是建设适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生态,使智慧城市建设具有可持续性。内容应包括提升张家口投资软硬件环境。软环境就是生产力。张家口要切实转变机关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以更大的力度营造优良的发展软环境,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者在张家口发展,对于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企业提供相对更优惠的政策。具体的可以指定严禁触犯的高压线,严禁有令不行,严禁办事拖拉,严禁吃拿卡要,严禁态度刁蛮,建立简单易行并便于考核监督的制度以提高部门办事效率,改进干部作风。推行限时服务制,加速项目落地;强化责任追究,取信于企业和群众。硬环境建设上,一要广开资金来源;二要加强教育、医疗等生活设施配套,以满足张家口居民消费为目标,以医疗卫生、社区服务、文化休闲等消费业为重点,逐步退出商贸用地拍卖,鼓励发展民工公寓、专家楼,适当发展高档住宅,为企业家和员工解决吃穿住行、娱乐购物、就医就学等实际问题,解决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三要构筑与综合交通枢纽地位相匹配的现代物流体系。随着张家口现代综合交通体系的构建完成,物流业在张家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也更加凸显,张家口的这块“短板”应迅速补齐。

(三)以移动互联网为核心,构建智慧门户,提升居民参与度。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系统的社会发展工程,取得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合作是至关重要,政府需要利用好各种媒介作用,舆论上要使得公众对建设智慧城市达成共识,并能引导学生以及青年学子投身到智慧城市建设中来。

五、小结

张家口智慧城市建设是个持续宏伟的工程,一朝一夕是无法完成的,必须形成长效合力的机制调动张家口本土资源,包括人力、财力、物力等。根据研究分析,最有效的路径是由当前政府主导模式不断创新机制,形成社会广泛参与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自申奥成功以来,张家口智慧城市建设初具规模,并开始进入飞速发展阶段,这将为河北省其他地市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可行的理论参考。

主要参考文献:

[1]赵崴.济南西区智慧城市建设模式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mBa研究生学位论文,2014.6.

智慧物流研究现状篇9

关键词智慧农业;现状;开展情况;问题;建议;河南商水

中图分类号F3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6)13-0322-02

abstractthecurrentsituationandthedevelopmentsituationofintelligentagricultureinShangshuiCountyweresummarized,theproblemsinitsdevelopmentwereanalyzed,thedevelopmentofthenextstepwereproposed,soastoprovideguidanceforthedevelopmentofintelligentagriculture.

Keywordsintelligentagriculture;status;developmentsituation;problems;ShangshuiHenan

1智慧农业现状

商水县双龙湾生态园项目是在姚集乡政府扶持下,由2位商水籍成功人士投资兴建,主要建设内容是温泉生态园、休闲垂钓园、有机农业观光采摘园3个部分。一期项目地址位于S206省道以东、汾河大堤以北、护城河以西,建设内容以温泉生态园为主,总投资5000万元,目前项目工程已封顶,下步完成人员招聘培训工作。一期项目运营后,预计可带动农户1000户、农民3000人就业增收,每年产生经济效益5000万元。

商水县“金色田园”农业嘉年华项目是由北京银洲投资担保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地址位于商水县汤庄乡娄冲村,位居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内,项目面积66.67hm2,建设期限2年,总投资32783.99万元,建成一个以生态农业开发为宗旨,集观光、休闲、体验、娱乐、食宿、乐购、会展、培训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复合型、创新型的产业综合体和现代农业经济综合体。目前,项目可研报告已完成。

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推介工作的通知》精神,及时组织县农业、农办、文明办、文广等相关单位人员,对全县基本符合条件的村庄,按照通知标准进行了从优筛选,最终选择以叶氏庄园为特色民居的邓城镇邓东村作为推介申报村庄。

2智慧农业工作开展情况

2.1开展“互联网+农业”培训

成功举办了“互联网+农业”培训班3期,培训对象以家庭农场、涉农龙头企业及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为主,培训人员60人次。组织商水县农产品生产基地负责人25人参加了省农科院在商水县举办的“互联网+农业”培训班。

2.2土银网和智慧农业数据平台建设

在土银网公布了商水县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的土地流转面积、土地主要用途、农产品类型等。在智慧农业数据平台录入了商水县32家无公害蔬菜和瓜果生产基地的详细内容,其中包括企业规模、产品图片、种类、文字说明、产品特点等情况。

2.3自动灌溉项目启动

积极与省农科院联系,由省农科院牵头在商水县实施2个自动灌溉项目,一个在硕博果业温室大棚,另一个在舒庄乡高标准粮田内。建成后,可实现喷灌全自动化,其中包括农药转化为液体喷洒,温度自动调控等,现在该项目已经启动。

2.4农田与基础设施建设

2016年计划建成高标准粮田面积1.19万hm2,总投资2.09亿元,新打机井6776眼;硬化田间道路380km;新修桥涵2230座;架设输变电线路28km;植树120万株。其中,国土局土地整理项目计划建设面积5313.33hm2,建设地点在张庄乡、谭庄镇,投资8798.22万元;发改委千亿斤粮食项目计划建设2000hm2,建设地点在固墙镇,投资4476万元;农业综合开发计划建设2666.67hm2,建设地点姚集乡、张明乡,投资5300万元;小农水重点县项目计划建设1933.33hm2,建设地点郝岗乡,投资2400万元。截至目前,已建成高标准粮田2000hm2,完成投资4000万元。新打机井424眼;疏通沟渠21.8km;硬化田间道路72km;新修桥涵140座;植树0.28万株。

2.5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指导

当前商水县小麦生长进入灌浆期,是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由于近期阴雨较多,田间湿度较大,气温高,有利于多种病虫害发生。为了及时有效防止病虫害发生、发展,通过开展电视讲座、印发病虫害防治内部明电、群发手机短信、发放技术明白纸、“病虫情报”、科技队员进村入户等多种形式,指导农民科学开展小麦“一喷三防”及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确保该县小麦生产安全[1-2]。

3存在的问题

尽管商水县智慧农业稳步推进,取得了一定成效,逐渐发挥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以下几点主要问题。一是资金是限制商水县县“智慧农业”发展的一大障碍。在智慧“互联网+”农业信息化方面,财政支持力度不够,无论是办公经费、硬件改善,还是软件开发、平台维护、人员培训等方面,目前都无财政资金支持,工作开展困难较大。二是从总体上看,商水县“互联网+”农业技术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创建“互联网+”农业商业模式,让农业企业、物联网企业、广大农户多方共赢上仍需努力。三是商水县智慧农业方面的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商水县家庭农场、无公害基地和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对智慧农业了解还不是十分明确,发展智慧农业对自身的利益有哪些提高和帮助还比较模糊,导致这些龙头企业发展智慧农业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四是农业从业者特别是发展智慧农业方面接受现代信息化技术能力较弱,有待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

4建议

4.1加大资金投入

在智慧农业的发展过程中,要加大资金方面的投入,智慧农业需要配有专项办公经费,将信息化与具体农业产业相结合、与设施化项目建设相结合,以尽量争取更多的资金投入,以顺利开展工作。

4.2加大宣传力度

可充分利用电视、网络以及一些报刊等,对智慧农业的特点、成果等加大宣传,对于取得的一些新技术成果及实际应用中的效益要多报道,使人们能够转变观念,正确地认知智慧农业,提高自身在智慧农业发展中的责任感、紧迫感,为该农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做到发展智慧农业家喻户晓,每个涉农家庭都有明白人,从而为“智慧农业”在我县的推广应用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4.3加大政策扶持

加大对智慧农业的政策扶持,由政府牵头,农业主管部门不定期组织一些涉及“智慧农业”的讲座和观摩会,建立一个推动“智慧农业”健康发展的学习平台,向企业负责人介绍农业信息化领域最新发展成果,提高新成果的实际应用水平。

4.4加强科研部门与农业企业的协作

积极依托省农科院、河南农大等科研院校优秀的师资力量和领先的研究成果,本地农业企业提供场所、资金支持,科研院校提供人才、设备、技术支撑,使更多的信息化项目找到了试验田,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此外,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信息技术企业参与“智慧农业”项目建设,创建政府主导、政企联动、市场运作、合作共赢的智慧农业应用发展模式。

4.5发展网络平台

充分利用好商水县智慧农业的重要平台――土银网,力争把土地流转工作做扎实有效,为发展智慧农业奠定基础[3-5]。

5参考文献

[1]霍建英,史文娟,彭程.杨凌智慧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西安邮电大学学报,2012,17(4):100-103.

[2]阮青,邓文钱.发展智慧农业问题研究:以广西为例[J].桂海论丛,2013(2):49-52.

[3]张松茂.现代农场智慧农业系统建设研究:以盐城市七星农场项目为例[D].南京:南京邮电大学,2013.

智慧物流研究现状篇10

关键词:农产品;电子商务;智慧物流

中图分类号:F713.365.1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agriculturalproductintelligentlogisticsisacomprehensivelogisticssystemtoimprovethelogisticssystemofagriculturalproducts,enrichurbanandruralresidents,promoteindustrialstructureadjustment,solvetheproblemsofruralresidents'employment,andpromotetheharmoniousdevelopmentofHangzhousociety.Basedontheexperienceofintelligentlogisticsofdomesticandforeignagriculturalproductdevelopment,thepaperanalyzesthepresentsituationofthedevelopmentofintelligentlogisticsinHangzhou,andpointsoutsomeproblems.atthesametime,accordingtothecharacteristicsoftheactualdevelopmentoftheintelligentlogisticsinHangzhou,thepaperputsforwardthesuggestionofconstructingtheintelligentlogisticssystembasedonagriculturalproductse-commerceinHangzhou.

Keywords:agriculturalproducts;e-commerce;intelligentlogistics

1杭州市农产品电子商务智慧物流情况

1.1农产品电商有一定集聚

(1)有一定数量的电商产业园。①临安市共有两个电子商务园区,分别位于城区的临安市电子商务产业园和临安西部龙岗镇的中国坚果炒货食品城。②余杭区北部新城利用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资源优势,成立了正易国际电商园和小洋坝农产品冷链物流园。③淳安县拟于千岛湖镇珍珠半岛区块建设电商产业园,面积5000平方米。④江干区正在建设的九堡电子商务一条街、花卉电商产业园前景看好。

(2)县级平台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目前,全市6个区县市共建成了7个县级平台,其中在阿里巴巴上建设4个第三方平台,自建3个县级平台,提供服务面积达到11371平方米,共为575家农业电商企业提供服务,2014年平台电商销售额约为1.6亿元,县级平台在集聚发展、公共服务、资源整合、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2产业电商化程度不断提升

依托产业基础,形成了产业与电商融合比较紧密的集群态势,整体上呈现梯度发展趋势。从茶叶、花卉苗木、水产、畜禽、蔬菜、竹业、水果、干果、蚕桑及制品、中药材、蜂业等优势特色产业看,均已不同程度地与电商进行了融合,其中茶叶、花卉苗木、竹业、干果、蚕桑及制品、蜂业等产业的电商融合度比较高,属于第一波融合发展的产业。如临安已经出现不少只做线上电商的山核桃经营户。而水产、畜禽、蔬菜等生鲜农产品因储存、物流、保鲜、包装和标准化等问题,发展相对滞后,但目前已经出现众多模式创新,势必成为产业电商化的第二波发展。比如,杭州农副产品网络公司依托勾庄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建设互联网农产品批发市场,2014年实现交易2500万元;杭州安厨电子商务公司采用“电商平台+配送中心+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全产业链模式,全面推进订单农业,2013年成立至今已实现生鲜电商销售1000万元以上。另外绿城农业、佑康等公司均在探索生鲜电商配送体系的建设。

1.3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发展模式多样化

物流是电商的关键环节,电商与物流的有效衔接和模式创新给农产品物流提供了新思路。如临安康太炒货食品厂的物流模式提高了电商的竞争力。而生鲜宅配中智能储物柜低温保鲜模式的创新,使生鲜配送体系建设出现了新的生机。产品包装的创新是花卉产业电商化的关键一环,江干区国美园艺在花卉包装上的创新,使鲜花电商走向了全国。

1.4一批智慧物流研发基地应运而生

杭州已经加快建设杭州临江传化综合物流产业园、杭州空港物流园区、顺丰(杭州)智能电商物流产业园等一批重点园区,着力推进顺丰速运全国航空快件基地、长安民生杭州汽车零部件制造配送项目、青山湖科技城国际物流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并依托重点企业和园区,建设形成国家高新区(滨江)智慧物流研发基地、大江东智慧物流装备和供应链管理示范基地、未来科技城智慧物流科创基地等三大创新基地,让智慧物流成为全市物流业发展的新增长点。

1.5智慧物流大数据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去年“双11”,淘宝物流订单同比翻了近一倍,但是整个物流体系运作却非常顺畅,没有出现以往的爆仓情况。究其原因,这得益于物流大数据的应用和信息共享。此前,阿里巴巴旗下的“菜鸟网络”,已根据快递公司开放的物流数据,结合买家预售及商家备货数据,对成交量进行了精准预测,使得准备和应对更从容。不仅如此,信息化的电子面单配合电子拣货系统,使得商家的发货效率至少提高了30%。杭州市已经加大支持物流运输与配送智能化技术研发和应用,依托重点企业,加快建立包括电子数据交换、电子订货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手持射频无线终端、条码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智慧物流技术体系。

1.6智慧物流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杭州市已从公路、水路、港口、航空等方面入手,加快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例如,绕城西复线(二绕)计划今年开工建设,总长度100公里,计划总投资240亿元;继续推进运河二通道规划研究,适时开工建设;继续推进杭州萧山国际机场航空港建设等。同时,杭州也为智慧配送管理环节想了许多办法。配送方面,已经着手研究在杭州城郊接合部的交通大枢纽区域和绕城内小互通区块建设城市共同配送网络体系,构建区域网络化城市物流配送基地(平台)。在对部分枢纽互通用地论证的基础上,计划在杭长高速紫金港枢纽、瓶窑枢纽等互通区域发展城市物流配送项目。

1.7农产品电商递进发展,生鲜配送发展加速

杭州市农产品电商最初以坚果炒货、茶叶为主,在全市前10位农产品电商中占了7家,解决了农产品“进客厅”的问题。而随着农产品电商的繁荣,一些便于包装、运输的制成品(如熟食类)及调料品完成了“进餐桌”的问题。而消费者需求又进一步引发了不少农业企业和合作社开始尝试生鲜蔬菜的电商直配方式,探索农产品“进厨房”的模式。虽然前期按周、按月通过电商销售“组合套餐”的生鲜直配模式步履艰难,但目前已经出现对生鲜配送中物流环节和小区智能低温保鲜柜的创新,通过锁定小众目标群体,避开与农贸市场的竞争,其商业盈利模式已逐渐成型,使生鲜配送发展加速的趋势明显增强。

2基于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杭州市智慧物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农产品产业集聚程度不高

农产品电商物流产业发展的先决条件是具备适合电商模式的产品,如果供应量达不到一定的规模,物流成本、营销成本相对就比较高,自然就难以发展,而反之,则能较好地与电商物流进行融合,从而快速得到发展,临安的坚果产业及其他电子商务村的电商物流发展已经成为实证的样本。

从全市十大农业电商企业的区域分布看,除了临安市因先发优势和产业优势占了3席,其余7家分布在萧山、余杭、江干、滨江、名胜等城区,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区域的技术服务、人才流动、物流服务、融资服务等更为便利,电商的生态系统较为完备。而从14家电子商务村的分布情况也可以看出类似的问题,电子商务村的集聚发展吸引了技术服务商、物流企业的对接服务,从而更好地促进了电子商务村的繁荣与发展。为此,需要政府通过政策和举措,引入技术服务商,加强人才培训,建设物流体系,提供融资便利,建设产业园等,创建不同层面的电商物流生态系统。

2.2高素质人才缺乏

由于农村电商物流人才基本上都是分布在乡村,人才既难招又难留,关键的营运人才一直十分难得。为此,一方面,政府要提供专门的高素质人才培训,另一方面则依靠电商物流进乡镇、进农村以及电商物流产业园的建设,推进分工的精细化与专业化,缓解高素质人才缺乏的问题。

2.3城乡一体的流通市场不完善

由于生鲜农产品易腐烂变质等特性和网络分布不均衡等原因,导致电子商务和生鲜农产品物流之间无法进行有效衔接,一方面是农产品零售市场价格昂贵,另一方面是农民手中农产品卖不出好价钱,难以体现农产品物流的优越性;流通渠道单一,不能满足当前农产品的需要;物流技术落后,难以承担起农产品对其较高的需求。在国内,曾经把物流“下乡难”看作制约农产品电商的主要因素。

3基于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杭州智慧物流体系构建策略

3.1首先解决货物存放问题

(1)布局规划,引导农业产业集聚发展,就近存放农产品

依托杭州市原有的农业产业布局,对全域农业产业的布局进行适当的规划调整,引导农业产业的集聚发展,从而促进产业与电子商务物流的深度融合。如江干区的花卉、萧山的苗木、临安的坚果竹笋、淳安的高山蔬菜等。通过规划调整,一方面使农业产业更加集中,有利于产品、物流、人才、营运服务等要素的集聚,减少货物的采购、运输、存储等成本,提升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使各区县之间的农业产业得以错位发展,避免同质竞争,有利于全域农产品电子商务智慧物流的有序发展。

(2)建立适度的智慧化仓储管理系统

由于农产品的特性,对智慧化仓储管理系统尤其需要。杭州市应该在农产品比较集中的区域或者生鲜产品集散中心(比如勾庄)发展自动化物流仓储中心,应支持利用信息化手段,将订单运营、分拣加工、客户服务等功能进行整合,建立智慧化仓储管理信息系统。利用二维码、无线射频识别(RFiD)等感知技术,提高货物信息在仓库管理流程中数据录入的效率和准确性,确保企业及时准确地掌握货物流转情况,合理保持和控制企业库存。通过商品编码技术,提高各类订单需求的出入库处理能力,对库存货物的批次、保质期等进行管理,实现智能盘点。利用信息系统的库位管理功能,及时掌握所有库存货物所在位置,提升物品拣选、传送、识别等设备的自动化水平,以使得生鲜农产品保质保量地送到广大消费者餐桌上。

3.2其次解决配货问题

(1)建立标准化管理模式,降低生鲜商品在物流中心内的损耗

由于生鲜商品的保质期短,很多企业会在原产地建立加工与物流中心,大宗生鲜商品到达物流中心后需要进行加工、包装、装箱等流程。无论采用何种形式和自动化水平的物流中心,企业都应建立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包括从收货到入库、上架,采用标准的容器,使用标准的包装,采用标准的作业流程,控制商品在各个温度带的标准停留时间等,以保障生鲜商品在流通过程中的品质,并最大限度地降低损耗。并且,物流中心的设备选择应以提高流通速度和保证食品安全为前提。在设备的配置方面,也应尽量减少用于存储的设备,而以拣选和分拣设备为主。例如,瑞士的生鲜企业GmoS就在其配送中心内使用存储与拣选相结合的方案。在该方案中,整箱的生鲜商品被直接存放在地面上,同一品类的料箱被码成一垛,系统收到订单后,由龙门架机器人拣取相应的料箱,并送到指定的位置,这不仅提高了生鲜商品的存储密度,也实现了高效率的拣选。另外,选择的物流设备要满足食品安全需求,无论从材质、设计和运行稳定性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避免对生鲜商品造成污染和损耗。杭州的生鲜配送中心也可以借鉴此方法。

(2)充分利用电商布局农产品冷链

发展农产品电商智慧物流,应该充分利用现有参与了生鲜农产品冷链的电商来解决配货的问题。我国最早的生鲜电子商务出现在2005年,主要以易果生鲜网为代表。随后,又出现了莆田网、沱沱工社、优菜网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垂直生鲜电商。2012年,我国大型电子商务和快递龙头企业也开始纷纷进军生鲜冷链领域,生鲜o2o因此进入了大规模发展态势。第一,顺丰优选:顺丰集团于2014年9月25日正式推出了“冷运”新品牌。“顺丰冷运”是在整合顺丰现有物流、电商、门店等资源的基础上,为生鲜食品行业客户提供冷运仓储、冷运干线、冷运宅配、生鲜食品销售、供应链金融等一站式解决方案,其针对的客户包括食品企业、生鲜食材市场、餐饮企业、生鲜电商等;其服务结构包括生鲜速配、大闸蟹专递、冷运仓储、冷运干配、冷运零担、冷运宅配等。第二,京东商城:2012年7月,京东正式推出生鲜频道。目前,京东已经完成了对全国及同城配送的战略布局,通过o2o模式将线上、线下进行深度整合,利用零售门店本地物流体系,再次升级物流服务;同时,京东推出的“1小时达”、“定时达”、“15分钟极速达”、“上门体验”等多项服务也使消费者享受到了更迅速、更个性化、更优质的物流体验。此外,还有1号店、天猫的喵鲜生、苏宁易购、亚马逊等都开展了农产品冷链相关业务。杭州市可以充分借用这些电商成熟的经验来开辟农产品智慧物流的又一渠道。

3.3第三解决车往哪儿走的问题

(1)建立科学有序的智慧化物流分拨调配系统

农产品电商智慧物流过程中应优化配送路线,利用大数据技术采集路况信息,建立交通状况模型,与智能交通系统对接,依据实时路况动态调整配送路线。实现自动调配,鼓励运用北斗等导航定位技术,实时记录配送车辆位置及状态信息,利用云计算技术,做好供应商、配送车辆、门店、用户等各环节的精准对接。加强流程控制,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对物流配送车辆、人员、环境及安全、温控等要素的实时监控和反馈。

(2)建立高效便捷的智慧化末端配送网络

支持物流、电子商务、快递等企业和专业化末端配送企业进行多方合作,通过信息化手段整合末端配送资源,实现末端物流配送的专业化、统一化,构建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末端物流配送体系。鼓励配送企业与社区服务机构、连锁商业网点、大型写字楼、机关事业单位、大学校园等单位开展广泛合作,设立物流末端配送站。大力发展以自助电子快递箱、智能快递站等为代表的智慧末端物流设施,提升自助设施的人性化体验和便捷性。

参考文献:

[1]Remapadman,B.tech.,m.S.anoptimizationBasedintelligentDecisionSupportSystemForLogisticsplanning[D].DoctorDissertationoftheUniversityoftexasataustin,1986.

[2]入月克已.专家系统在物流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世界钢铁,1993(1):64-67.

[3]北冈正敏.支持物流系统的智能化方向[J].物流技术与应用,1996(1):14-15.

[4]章合杰.智慧物流的基本内涵和实施框架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1(8):44-46.

[5]童孟达.何为智慧物流[J].物流时代,2011(7):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