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服务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20:46

农业气象服务方案篇1

一、充分认识“两个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气象与农业生产关系紧密,即便是现代农业、设施农业,对天气变化的依存度仍然很大,需要根据气象要素的变化对大棚等设施采取一些调节措施。特别是住在山区等边远地区的农民,处于灾害敏感区和灾害易区,自救能力较弱,极易受到气象灾害的影响和危害。加强气象为农业服务,做好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对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稳定经济社会建设大局,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等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全面推进“两个体系”建设

(一)全面推进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

1.加强农村气象灾害监测网建设。市气象局在每个乡镇街道建设1座多要素自动气象站,实现农村气象灾害监测网的全覆盖;要在暴雨多发的村建设1套自动雨量站,实现对可能诱发山洪灾害和地质灾害暴雨的自动监测和报警,有效提高农村气象灾害监测能力。

2.畅通气象预报预警信息渠道。切实增强农业气象信息产品的时效性和实用性,不断延伸气象信息接收末端。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庄河农网、手机短信等传播媒介的同时,市气象局要积极推进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接收系统建设,达到乡村气象电子显示屏或高音喇叭建设全覆盖,形成覆盖面广、便捷高效的气象信息网络体系。

3.建设农业气象科技示范园区。市气象局要结合各地区农村经济特点和优势特色产业布局,加快建设农业气象科技示范园区。在园区内安装配备多要素自动气象站和土壤水分自动观测仪,获取园区主要气象要素匹配指标,更好地指导农民生产。

4.加强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市气象局要建立设计合理、指挥科学、作业规范、评估准确、多方位服务的人工影响天气服务平台。要按照标准加快建设乡镇人工增雨作业示范基地。结合我市农村产业结构,适时调整人工防雹作业布局,扩大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规模,提高作业效益,保障农业生产。

5.加大农村雷电防护体系建设力度。各乡镇街道要将农村防雷工作纳入安全生产范畴,完善管理机制,依法规范农村防雷工作,从源头上消除雷电灾害隐患。气象部门要做好农村雷电防护科普知识宣传工作,切实降低雷电灾害给农民造成的生命安全威胁和财产损失。

(二)全面推进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

1.构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健全“政府领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实现乡镇街道有分管领导、有气象信息服务站、有气象助理员、有应急响应预案,村村有气象信息员和接收气象信息设备。乡镇街道要建立通知到村气象灾害防御负责人和气象信息员的双向预警信息传递机制;村级要建立通知到户的预警信息传递机制。

2.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队伍建设。以乡镇街道的工作人员和村干部为主体,在各乡镇街道选配1名气象助理员,下属每个行政村设置1名气象信息员,实现“乡乡有气象助理员、村村有气象信息员”。市气象局要会同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切实加强对气象助理员(信息员)队伍的技术服务、管理和培训工作力度,使气象助理员(信息员)掌握必备的气象业务知识,更好地担负起基层气象科技知识普及、灾害性天气预警、气象信息传播、防灾减灾措施落实的工作职责。

3.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系统建设。气象部门要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平台,及时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和防御指南。在每个乡镇和村委会安装1套气象预警信息接收设备(电子显示屏、高音喇叭),实现农用天气预报、预警气象信息和气象科普知识“进村入户”。

4.加快建立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各乡镇街道要按照《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规范》要求,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建设标准的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信息站责任人由乡镇分管领导兼任,配备1名气象助理员负责气象信息服务站具体工作。

5.建立农村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认证管理制度。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由气象部门牵头制订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乡镇街道、村、学校和龙头企业等开展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认证,在试点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切实提高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接收、分发和灾害应对能力。

6.推进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的编制工作。根据《气象灾害防御条例》要求,有计划地组织气象和有关部门,开展气象灾害普查和区划工作,建立气象灾害数据库,并结合各地气象灾害特点,完成庄河市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编制。

7.加强农村气象科普宣传。充分利用电视、报纸、有线广播等媒体,特别要结合农事季节和灾害天气来临之际,进行大密度、多形式宣传。要利用挂图、小册子和明白卡等多种形式,将气象防灾科普知识送进社区、学校、村镇,提高广大农民的防灾自救意识和能力。

三、完善“两个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保障

(一)密切协调配合

各乡镇街道和相关部门要把气象为农业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分管领导和责任,将气象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各有关职能部门要按照《庄河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和《庄河市强对流天气气象灾害防御方案》要求,与气象部门共同做好气象灾害防御的组织协调工作,为气象部门开展气象服务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发展改革、财政部门要将气象事业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财政预算,加大气象为农业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资金投入。要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思路,高度重视并持之以恒地抓好基层气象组织体系建设,逐步建立覆盖城乡的基层气象服务体系。

农业气象服务方案篇2

一、加强资源开发利用,不断延伸气象服务领域

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农民对气象服务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我们坚持以需求为牵引,以服务为引导,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本地气候资源,提供系列气象服务产品,不断扩大气象为农服务领域。

一是加强农业防灾减灾服务。实践证明,气象在农业防灾减灾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替代作用。近年来,我们积极开展气象灾害动态监测、预警预报、应急处置和跟踪评估等工作。去年,我们先后了“低温阴雨将至,稻棉苗期管理不可放松”、“早稻须防僵苗迟发,因天制宜科学管理”和“盛夏时节将有连续暴雨来袭,注意农田排渍排涝”等预警信息和服务产品,并在灾后实施跟踪调查,撰写了灾害影响评估报告。为将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大局化、制度化,我们在全省率先编制和出台了《市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提出了我市6种主要气象灾害的防御布局和具体措施,并且纳入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

二是加强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优质粮油、名特水产、生态畜禽、绿色蔬菜是我市四大特色农业。结合本地特色农业发展,我市气象部门开发出了粮油、畜禽、大棚蔬菜、特种水产等10大类50种气象服务产品,并且组织编写了《水稻高产优质栽培气象支招》、《因天制宜,科学养鳝》、《油菜产量不稳的气象症结及其对策》、《优化气象生态,科学混养鱼鳖》、《气象与蔬菜》、《鱼鸭混养》等6本科普气象读本,引导农民趋利避害,发展生产。同时,我们还组织相关部门开展了“气象要素对网箱养鳝影响”的课题攻关,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有力保障了养鳝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是加强农业气象决策服务。在此方面,我们不断深化气象服务内涵,组织农业、气象等部门,依托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加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气象研究。下一步,我们还将着手进行农业项目气候适应性论证,研究农业气候灾害风险区划和主要农产品种养专业气候区域,提供详细的农业气候资源分布和农作物区划信息,以利于各地在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过程中,适应性地利用和开发好本地气候资源,为优化农副产品品质、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做好决策服务,帮助农民把自然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二、完善公共服务手段,不断拓宽信息服务渠道

准确及时提供气象信息服务,是乡村气象服务工作的生命线。对此,我们高度重视,毫不懈怠。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紧紧围绕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完善服务手段,大力推进气象服务进农家、到田头。

一是注重基础建设。全力推进市、镇、村三级气象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夯实基层基础工作。近年来,我们新建了一座现代化的农业气象观测站,改造和提升了气象信息平台以及气象为农服务网站。在农村建立健全了气象服务网络,配备安装了气象服务终端。同时,还按照“六有”和“六个一”的标准,大力推进气象服务示范村建设。目前,我们正在布局农村气象实景视频监控点,实施“168”预警信息工程,启动新一代重要天气实时报警系统和应急移动服务体系建设,力争实现“应急平台链接到基层、数字预案延伸到乡村、预警广播覆盖到农户”的建设目标。

二是提供优质服务。我们在全市先后开通“12121”气象电话、“10620121”手机短信、气象网和兴农网。通过链接中国网、农业农村工作网和农业智能网等互联网络,以及联手本地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加大气象信息力度,扩大气象为农服务范围,提升气象优质服务水平。去年,我市气象部门重要气象报告、专题气象服务、气象旬报、中长期预报、农事建议等服务产品150多期,深受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欢迎。

三是搞好科普宣传。为加强气象科普知识宣传,近年来,我们大力实施“千村万户”气象培训工程。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或以会代训等形式,以及将气象知识纳入农村干部群众培训内容,共对全市639个行政村、近20万农户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气象科普知识宣传,不断增长他们的气象科学知识和自我的防灾减灾能力。在科普宣传过程中,我们还十分注重把农民需求与气象服务有机对接起来,努力打造“政府——气象部门——乡镇气象信息工作站——气象协理员——农户”的服务链条。

三、健全工作体制机制,不断提升服务保障能力

为适应时展的新变化和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我们从创新体制机制入手,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凝聚社会共识,齐抓共管地做好新时期气象服务工作,不断提升气象为农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市农村气象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各地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负责做好本地区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同时,市政府还将各地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纳入年度农业农村工作的考核范围,给予一定权重分值,进行严格考评结账,从而为推动农村气象服务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和责任约束。

二是协调部门行动。加强部门配合,形成联动机制,是做好气象为农服务的重要前提。鉴此,我们建立和完善了气象为农服务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对有关部门工作职责、主要任务和考核目标做出了明确规定,并且定期召开会议,通报工作,协调行动。今年,还准备开展成员单位述职活动,以更大力度、更高要求推动有关部门形成强大支持合力,不断开创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新局面。

农业气象服务方案篇3

为进一步增强气象服务“三农”能力,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避免和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提高农村防灾减灾水平,保障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促进城乡一体化快速发展,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的通知》等有关文件,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加强气象服务“三农”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气象服务“三农”工作的重要性

当前,农村是气象灾害防御的重点区域,农业是最易受气象条件影响的脆弱行业,农民是最需要提供专业气象服务保障的群体。近年来,县气象部门把气象为农服务作为工作重点,积极开展防灾减灾服务,有效减少了农业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但我们必须看到我县气象为农服务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不能满足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广大农民群众的需求: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偏弱,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覆盖率不高,农业气象服务针对性不强,农村公共气象服务较为薄弱,农民运用气象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不强等。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县暴雨(雪)、低温冻害、连阴雨、大风、高温干旱等气象灾害与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出现,对农民生命财产安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建立和完善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各镇、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气象服务“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加大气象支农惠农力度,为增加农民收入、增强村级能力、城乡一体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二、气象服务“三农”工作的总体目标

坚持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分级负责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人员等基础条件,整合气象和县有关部门的技术资源,加强农村气象基础装备和防灾减灾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和农业气象服务体系,着力提升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综合防御和应急处置能力,增强农业气象服务的针对性,实现城乡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力争到“十二五”末,通过开展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认证,实现自动观测、精细化预报到镇,应急预案、气象信息员、气象信息服务站到村(社区),风险调查、科普宣传、预警信息入户,灾害防御责任主体明确,基本建成结构科学、布局合理、功能先进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和农业气象服务体系。

三、增强农村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一)建立精细化的农村气象灾害监测网。各镇、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服务需求,建立完善重要流域、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地区等农村防灾重点区域气象灾害监测站网,实现气象灾害监测镇全覆盖。组织跨部门、跨区域联合监测和信息共享,增强各类气象灾害的监测能力。依托雷达、卫星、自动气象站等探测资料,加强灾害性天气临近预报服务体系建设,开展农村精细化天气预报,增强突发气象灾害预报预警能力。

(二)建设农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播发工程。按照统筹发展思路,整合“一委一居一站一办”资源,建立气象信息服务站,同步推进气象灾害信息共享平台、预警显示屏、预警无线广播系统等项目建设,完善现有电子显示屏、手机短信、农村广播等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接收和播发系统,最终建成以气象灾害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为依托的突发自然灾害预警信息平台,镇、村(社区)以及气象灾害敏感行业(单位)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接收机制,实现预警信息到村入户。

(三)开展农村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认证。县气象部门要加强对各镇、各有关企事业单位和农村种养殖大户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指导,稳步开展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认证,推进气象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和组织体系的评估和监督检查,确保重大气象灾害发生时,能够有效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各镇、各有关部门和气象灾害重点防御单位要根据《县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认证管理办法》,有效提高灾害主动防御能力,加快推动全县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四)完善气象灾害应急处置措施。各镇、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各自实际,完善与气象灾害应急相适应的应急预案,加强预案的动态管理,突出预案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积极组织开展气象灾害预案演练,尤其要加强气象灾害易发多发区、农村人口密集区等预案演练,提高农民群众自救互救能力及各单位协同作战水平。根据突发气象灾害应急服务需求,配备应急移动监测和通讯保障系统,提高突发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增强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的应急处置能力。

(五)开展农村气象灾害普查和隐患排查。县气象局负责调查收集本县内发生的气象灾害的种类、次数、强度和造成损失等情况,建立气象灾害数据库,编制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研发分灾害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系统。全县建立以社区、行政村为基础的气象灾害调查收集网络,县气象局会同民政、农业、水利、国土等部门定期开展农村气象灾害普查和隐患排查。

(六)加强农村防灾科普宣传教育。各镇、各有关部门要借助各类宣传阵地,通过各类科普法制宣传活动和广播、电视等方式,深入开展各类气象科普教育、气象信息应用培训等活动,将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纳入领导干部、气象灾害应急队伍综合素质培训和农村、学校教育内容,提高全社会气象灾害防御意识和知识水平。县气象局要加强对气象灾害防御教育的指导和监督。

四、提升农业气象服务水平

(一)加强农业现代化气象服务设施建设。各镇要选择有代表性的重点现代农业园区,建立具有当地特色的现代农业气象观测站和现代农业气象试验基地,不断提升农业气象观测和小气候观测能力。加强农业气象服务设施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县气象、农业、水利等部门要加强合作,结合我县四大重点农业园区建设,建立农业气象示范观测站,探索农业气象服务的方法、方式和产品,建立全县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平台。

(二)创新农业气象服务手段。围绕关键农时季节、农事活动,大力开发实用性强的系列化农业气象情报预报业务。创新气象为农服务载体,进一步完善气象为农服务“联系卡”制度,充分发挥农业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在气象科技应用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建立健全气象、农业、水利、国土、民政等部门联合会商制度,共同为防御农村暴雨洪涝、山体滑坡、干旱、森林火灾,以及实施农业“1115”工程、现代高效农业基地、种养殖大户、生态休闲旅游、危房住户等提供防灾专项服务。

(三)完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系统。强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装备和队伍建设,规范人工增雨作业流程,充分发挥人工影响天气在农业抗旱、水库蓄水、生态改善、森林防火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人工影响天气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加强对气象服务“三农”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加强组织协调。各镇、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气象服务“三农”工作,围绕“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目标,切实加强领导和组织协调,将“两个体系”建设纳入当地农村公共服务体系,认真抓好组织实施。我县镇、村(社区)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依托县“一委一居一站一办”建设项目实施,各镇及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共同推进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充分发挥“两个体系”建设的综合效益。

(二)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和完善“两个体系”建设和运行经费投入机制,进一步加大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应急指挥、灾害救助、防灾减灾工程等项目和基础科学研究及基层防灾减灾组织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将气象灾害监测系统运行维护、预警信息、气象灾害应急队伍建设等费用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建立财政支持的灾害风险保险体系,充分发挥农业保险组织体系在农业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三)加强统筹规划。按照科学规划、统筹安排要求,把农村气象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农村公共设施建设规划。在美丽乡村、农村休闲旅游区建设过程中,要统筹考虑农村气象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维护,予以同步实施。对已在基层建立的气象、水文、地质灾害等监测预报设施,各有关部门要密切合作,加强资源整合,实现共建共享、互联互通,进一步提高使用效率,更好地发挥效益。

农业气象服务方案篇4

近年来,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在省、市局和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绿色发展、跨越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总体要求,统筹集约各种有效资源,以提升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农村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和农业气候资源开发能力为重点,全力推进气象为农服务“三个体系”建设,切实发挥气象为农服务的作用,为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提供优质气象了保障服务

二、总结十八大以来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为气象为农服务提供了政策保障。

近年来,县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成立气象为农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和“三农”气象服务专家咨询委员会的通知》,《关于调整气象防灾减灾协调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的通知》,《关于成立县气象灾害防御领导组的通知》,《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认证管理办法》和《县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认证实施细则》,《关于印发县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的通知》等文件,为做好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政策支持。

(二)“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为气象为农服务营造了良好的合作氛围。

 通过加强政策保障、建立健全组织体系、强化部门合作和加强社会宣传等手段,使全县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成为地方防灾减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扩大信息员数量,更新了气象服务短信平台,将全县222个行政村的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70余名蔬菜大棚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和50余名种养殖大户吸收为气象信息员,实现了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行政村和蔬菜种植专业户的全覆盖。全县11个乡镇全部出台了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使灾害防御责任主体明确,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同时积极开展了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工作。

  (三)面向需求,进一步推进“三个体系”建设,促进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深入发展。

面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气象为“三农”服务的任务越来越重,要求越来越高,难度越来越大。目前,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仍然是整个防灾减灾工作的“短板”,县是全省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县,全县有蔬菜大棚12000余栋,我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农业和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以服务设施农业为重点,树立“减灾就是农业增效、防灾就是农村维稳”的理念,认真做好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工作。

在蔬菜大棚示范园区安装了现代农业气象服务观测站和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实时观测数据、最新天气预报信息和每日气象服务信息。现代农业气象服务观测站的建立,使得农业企业和农业大户可以根据天气实况、预报信息和种植品种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及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减轻或避免气象灾害损失。为实现从关键农时服务向农业生产全程精细化服务转变,为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业气象服务水平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四)着力创新气象为农服务机制体制

1、强化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部门联动机制建设,与各涉农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形成气象为农服务的合力。

2017年7月20日,县气象局、县农业委员会联合发文《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三农”气象服务工作的通知》。文件以共同加强对“三农”气象服务工作的指导,充分发挥科技对服务“三农”的支撑作用方面达成了以下合作:“联合开展特色农业气象观测网建设、联合开展农业气象大数据建设、联合开展为农服务产品制作、联合开展直通式气象服务、联合开展为农服务信息、连个推进农业气象保险工作、联合开展农情灾情调查、联合开展教育培训”。

与县林业局、县文广局、县国土局、县水务局、县民政局、县环保局、县文化广电局等单位已合作多年,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实现了数据资源和信息共享,组建了县气象为农服务专家联盟。

2、制定印发《决策气象服务周年方案》和《农业气象服务周年方案》,责任落实到人,开展重要农事季节、特色农业、灾害性天气的农业气象服务工作,主动做好春播、三夏、三秋等关键农时、灾害性天气农业气象服务工作。在春耕春播、夏收夏种、秋收秋种等关键农事季节,定期开展农田调查,了解作物生长状况和发育过程,细化、订正省、市两级业务单位下发的农用天气预报等产品,指导农民科学安排农事活动。

3、开展气象防灾减灾为农服务科普宣传

统一制作和印发了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县气象防灾减灾指南》、《气象科普读物》、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明白卡等,利用世界气象日、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宣传日等大型科普活动为载体,开展气象防灾减灾为农服务科普宣传。

4、通过省市县一体化平台、电视、手机短信、微博、微信、maS系统、电子显示屏等媒介,将农用天气预报、农业气象灾害预警等信息及时传递给重点服务对象。

5、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

截止到目前,我局布设增雨焰炉六个,抓住一切有利时机,适时开展增雨作业,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五)“三农”专项进展顺利。

我局紧紧抓住这一重要契机,把“三农”服务专项工作作为创新气象服务工作、提高气象服务水平的重要载体,立足实际,科学谋划,积极探索为农气象服务工作新思路。通过两个标准化乡镇的建设,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全县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建立了县“三农”气象服务农业气象指标集和县“三农”气象服务农业气象工作历,为当地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和农业保险等提供科学支撑;进一步扩大“直通式”气象服务范围,提升气象服务的精细化程度,建立“直通式”服务台账,推广应用手机app,强化直通式智慧化农业气象服务。

三、分析乡村振兴战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以及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等对气象服务工作的需求

(一)乡村振兴战略对气象服务工作的需求

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始终是气象服务的重点,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坚持发展农业和生态气象服务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着力点,建立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联动响应机制,面向农村有效推进气象防灾减灾和气象为农服务建设成果。实现乡村振兴作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做到认识统一、步调一致,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

(二)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对气象服务工作的需求

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方面,采取多种举措着力促进气象为农保障服务水平的提升,开发适应“三农”特点的信息技术、产品、应用和服务,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三)防灾减灾救灾等对气象服务工作的需求

加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提高极端天气监测预警精准度,及时准确提供服务信息;强化部门合作和联动机制,细化重大天气应对措施,联合对外信息;加强信息共享,整合利用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对特种行业开展“点对点”专项服务,做好精细化预报;保障安全生产。

四、  分析气象为农服务面临的新形势及存在的问题

1、县局业务人员严重不足,分工不细,业务能力与素质有待提高。

2、气象预测预报的准确率需要进一步提高,气象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需要进一步增强。

五、今后气象为农服务的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

1、加强现代化建设,提升“三农”气象服务的能力。完善现代农业气象综合监测网,综合各类气象信息,强化预报预警和服务工作,提高预报服务的能力和质量,充分发挥现代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全县实施有机旱作红芸豆5.5万亩,计划于2018年底前完成县红芸豆气候品质认证,以促进农业生产标准化,规范化,提高县红芸豆品质和市场竞争力,为农民增加经济收入,助推品牌化产业化发展。

  2、加强服务产品开发,提高气象为农服务针对性。针对现代农业产业结构多样化的特点,突破传统、单一的预报服务模式,围绕现代设施农业、品牌农业和观光农业,进一步拓展气象服务广度和深度,深化气象服务内容,开发系列化、精细化、个性化的服务产品,满足种植业和养殖业等对农业气象服务的需求。

3、加强农业气象科研,提高气象为农服务科技支撑能力。研究设施大棚的小气候规律、作物关键生育期的适宜生长的气象条件指标、农业气象灾害指标、病虫害指标以及相应的对策,为现代农业气象服务工作提供科技支撑,提高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的科技内涵;研究不同种植、养殖品种的农业气象指标,建立指标体系和周年服务方案;研究现代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平台,为现代农业气象业务服务提供支撑。

农业气象服务方案篇5

(一)加强组织领导,构建“两个体系”建设长效机制

1.积极争取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县府办副主任、农办主任和县气象局长任副组长,民政、水利、农业、林业、国土资源等27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为农服务领导小组、县应对气象灾害领导小组和县气象现代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全县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的组织领导和突发气象灾害应急指挥、救援抢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均设在县气象局内,由县气象局局长兼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事务工作。全县11个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明确了分管领导和责任人。县委书记谢代银亲自审查立山村显示屏建设方案,副县长朱俊华二次到项目现场指导,亲自为《县气象防灾减指南》作序,为项目推进给予了有力的保障。

2.召开专项会议。2014年5月15日,领导小组及时召开了涉农部门,乡镇分管领导,现代农业企业、专合组织代表参加的“县气象为农服务需求调查座谈会”,征求涉农部门、乡镇和农业企业代表的意见,市局领导和业务人员到会指导,为推动我县“两个体系”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制定政府专项规划。2014年7月,县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文件明确指出:以中央财政“三农专项”试点县为契机,力争到2016初步建立结构科学、布局合理、功能先进的县、乡、村三级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立覆盖农村的气象预警信息网络,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农村应急减灾工作机制,建立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为推进县“三农专项”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政策支持。

4、建立绩效考评机制。2014年7月,县目标办制定了《县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考核办法》和考核细则,将“三农”服务专项建设和农村防灾减灾作为主要内容,进行责任落实和考核。采取动态考核的方式进行评分,年终统一汇总并经县应对气象灾害领导小组审核后,报县目标绩效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审定。

5、健全气象为农服务机构。2012年,经中共县机构编制委员会研究同意,组建了“县气象防灾减灾中心”,核定财政全额拨款事业编制3人,确定有专人负责气象为农服务灾害监测预警评估、人影作业、农用天气预报、农作物生育指标适应性研究等工作,为农业气象服务和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提供技术支撑。

(二)深化部门合作,推进气象工作政府化

近年来,我局积极推进气象工作政府化,深化部门合作,实现了气象工作由部门气象向社会气象的转变,部门工作向政府主导的多部门合作转变。县气象局先后被列为县防汛指挥部成员单位、县地质灾害防御指挥部成员单位、县森林防灾指挥部成员单位、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指挥部成员单位、县安委会成员单位、县农村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县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与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文广局、县国土局、县水务局、县民政局、县环保局已合作多年,今年再次协商,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实现了数据资源和信息共享。今年,与县农业局联合开展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田间农情调查等《知农时、懂农事、察农需、接地气》调研活动6次,形成了《气象服务“三农”与现代农业发展需求调研报告》,收集了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大豆等大宗农作物和特色经济作物关键生育期指标,制定了《县农业气象服务周年工作历》;签订了《农业气象服务合作协议》和《林业气象资料使用合作协议》;组建了县气象为农服务专家联盟。

(三)科学规划,制定实施方案

以现代农业产业规划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为重点,在深入田间地块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完成了《县2014“三农专项”实施方案》和《县2015年“三农”专项可行性研究报告》;进一步修订完善县农业气象服务周年服务方案,积极开展农用天气预报服务,在春耕春播、夏收夏种、秋收秋种等关键农事季节,定期开展农田调查,了解作物生长状况和发育过程,细化、订正省、市两级业务单位下发的农用天气预报等产品,指导农民科学安排农事活动,先后制作农用天气预报18期,春耕生产、夏收夏种、秋收秋种等专题服务产品13期。

(四)加强农业气象观测站网建设和气候区划

在调研当地农业气象服务需求的基础上,根据政府农业发展思路,结合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在市局领导和业务人员的指导下,与涉农部门、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共建农业气象适用技术示范田和观测站网布局。

2014年9月至11月,在县镇村万亩甜橙试验基地,安装了6要素自动气象站1套、土壤湿度观测仪1套、电子显示屏1块;在现代农业园区中药材基地安装6要素自动气象站1套、实景观测站1套、电子显示屏1块;在回马镇蔬菜基地安装4要素自动观测站1套;在卓筒井镇东坡村蔬菜基地安装7要素温室小气候观测仪1套、电子显示屏1块,在立山村信息服务站安装全彩综合信息电子显示屏1块;在象山镇永南坝村蔬菜基地安装10要素小气候观测仪1套;在镇泉水村水产养殖基地、吊脚楼村信息服务站、卓筒井镇槐花村、安乐村、为干屏村油桃基地各安装电子显示屏1块;引进了省农业气象服务业务平台和市综合业务监测平台,为切实开展光、温、水、土壤湿度、光辐射、Co2等气象要素指标观测和直通式气象服务奠定了基础。并将观测数据纳入省级信息传输及存储系统,利用数据开展农作物指标和病虫害防治研究工作。

同时,在省、市局农气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县主要农作物之一油菜和特色农作物之一甜橙的精细化气候区划图集;县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图集正在编制中。合理的气候区划将对我县种养殖结构调整产生重要影响。

(五)深入开展直通式服务。将全县19个现代农业产业化企业、45个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23户养殖大户和306户村、社区负责人均纳入手机短信平台和省公众气象服务平台管理,建立了气象为农服务合作长效机制。采取与县农业局有关领导、技术人员不定期走访、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等方式,与98%以上重点服务对象建立“直通式”联系,全县直通式服务对象达145户,签订《直通式服务协议》大户10个。并通过电视、手机短信、QQ群、微博、微信、党政网、电子显示屏、村村通广播、省公共气象服务平台、农经网等媒介,将农用天气预报、农业气象灾害预警等信息及时传递给重点服务对象。

2014年及时更新完善由300余名村级气象信息员、11名乡镇协理员、300名地质灾害监测员、100余名防御责任人组成的气象信息员队伍,全部纳入中国气象局气象信息系统管理和定期培训,并由县应对气象灾害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台了《县乡镇气象服务站管理办法》和《县气象协理员信息员管理办法》。全县300个行政村,6个社区实现全覆盖,覆盖率达100%。信息员将农业气象服务向乡村延伸,实现农业气象服务信息村(社区)覆盖率达95%以上。各乡镇(社区管委会)发放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明白卡300余份;局统一制作和印发了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县气象防灾减灾指南》10000份、《气象科普读物》3000份;华风影视集团无偿支援气象科普、防灾减灾影视专题片8部用于宣传。

(六)气象服务效益

充分依托乡镇农技推广、植保、土肥、种子、畜牧兽医、水利管理中心所、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等基层队伍和力量,加强与新型经营主体的沟通和联系,收到了较好的服务效果:今年我县出现了春旱、伏旱,市、县局领导、业务人员与县农业局专家一起,深入旱情严重的隆盛镇、天保镇、卓筒井镇等,实地开展调查,撰写了旱情监测报告3期。同时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及时缓解了旱情,预估减少全县抗旱支出及持续干旱造成的经济损失5000万元。同时在抗击“8.9”、“9.11”、”10.27”暴雨及“3.20”、“10.11”寒潮期间,我局及时各类气象信息28期,提醒种养殖户、涉农企业、专合组织等直通式服务对象采取有利措施减轻灾害损失。今年3次暴雨均未造成人员伤亡,“8.9”全县直接经济损失1239万元,“9.11”直接经济损失1162万元,“10.27”暴雨损失不明显,由于气象信息传递及时到位,今年因暴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创近年来的最低。8月中旬,针对甜橙基地白飞虱严重的情况,我局与农业局专家专程实地调查,向生产企业——盛品果业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企业根据我们的建议及时采取有利措施控制了病虫害的漫延,最终消灭了白飞虱,使当时濒临死亡的果树得到了重生,企业也焕发了生机。

(七)稳步推进乡镇(村)信息服务站建设。根据发展现代农业园区的服务需求,按照《省信息服务示范站建设标准》,拟建立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业气象服务站、村农业气象服务站、卓筒井镇立山村农业气象服务站等三个农业气象服务示范站。通过典型示范,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我县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

二、资金使用情况及绩效

1、2014年“三农”专项资金共计1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50万元,地方政府匹配50万元。

2、资金支出情况:113万元。其中,气象观测设备62万元,电子显示屏39万元,气候区划和风险区划3万元,引进综合观测业务平台费2万元,宣传资料费7万元。

3、绩效评价。各项支出均符合《中央财政“三农”服务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定使用范围,初步形成了县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试验示范基本框架和“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农村应急减灾工作体制机制,受到县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和涉农部门、镇乡、新型农业企业、专合组织、重点大户的欢迎和高度评价。

三、存在的问题和后期打算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全县大宗粮油农作物生产相对稳定,特色农作物受资金、技术、市场的压力,发展相对滞后。

2.“三农”专项资金规模严重不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性很高,争着试点,更希望得到扶持资金和技术支持。

3.气象服务支撑能力不足,特别是丘陵地区农作物精细化气候适应性研究目前还是空白。

(二)后期打算

1.加强汇报和沟通,多方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

2.完善升级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的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直接服务于广大农民的优势。

农业气象服务方案篇6

关键词:农用天气预报;制作;应用;德惠市

1做好年景趋势预测,指导农民选种

近几年来,随着科学的发展,农作物品种不断更新,对气象条件的要求也与以往不同,这就需要我们掌握当地的作物品种对气象条件的需求,我们每年2月末3-10月年景趋势预测,年景预测中的积温、降水、初、终霜最为重要,是指导农民备种的主要依据,种子分早熟品种、中熟品种、晚熟品种、中晚熟品种,每个品种的生育期不同,对气象条件的要求也不一样,易发生的病虫害也不一样,因此我们在做年景趋势预报时要考虑到不同作物对气象条件的需求,在农事建议时尽量做到分类指导。

2做好3-6月农业生产关键期预报

据了解,农民朋友最关注的是从备耕生产至封垄期时段中的未来七天预报,这期间是农民友朋整地、施肥、播种、除草、插秧封垄等重要农事生产环节,了解未来七天天气情况,便于他们安排农业生产,我们在制作时要把主要天气过程报准“气温变化、最高、最低气温出现的日期和时间、降水、光照、大风”等气象要素是农民最关心的事,并提示农民注意事项。

3农用天气预报是气象与农业的结合

2011年,德惠市气象局与德惠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联合开展农业气象服务,气象局负责气象预报,包括前期实况分析和未来7-10天预报,提供土壤墒情、日平均气温、5-10cm地温等,然后由推广中心的农业专家根据我们预测未来的气象条件可能对农业产生的影响,提出生产建议,指导农民提早防范,并给出防范措施。服务材料由两个单位联合签发,发送到市委市政府各级领导手中,更有利于市领导指挥安排农业生产。

德惠市气象局还与多个相关部门联合开展农业气象服务。例如:与烤烟专家联合考烟生育期天气预报,与设施农业专家联盟,根据大棚用户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气象服务等,这些举措使农用天气预报更适合农业生产、更贴近农民朋友。

4制定不同作物气象服务周年方案

4.1玉米周年服务方案

2月末3-10月年景趋势天气预报,指导作物布局;3月下旬至4月上旬天气预报,指导备耕生产;4月中旬末天气预报,指导玉米播种;5月上旬天气预报,指导化学除草;6月中旬天气预报,指导追肥封垄;6月下旬-7月上旬天气预报,指导防治玉米螟;7月中旬-8月天气预报,指导玉米化控管理;9月上中旬初霜预报,指导促熟管理;9月下旬收获期预报,指导收获和仓储。

4.2水稻周年服务方案

3月末水稻播种期天气预报(根据品种熟期、气温、水资源、插秧时间等情况确定,在4月1-8日较为适宜);5月中旬下旬水稻插秧期天气预报(当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3度即可插秧,插秧前需炼苗3-5天,这时晚上的最低气温在10度以上时可以不盖棚裙)6-7月份与推广中心联合水稻各生育期天气预报,指导防治水稻病虫害;8月下旬至9月上旬天气预报,指导促熟管理。

4.3烤烟周年服务方案

3月上旬烤烟播种期预报,遇有强降温时提前通知大棚烤烟种植户,并进跟踪服务,4月上旬烤烟假植移栽期预报、4月下旬、5月上旬烤烟大田移栽期天气预报与生产建议;5月中旬烤烟扣膜期预报,5月下旬(1.揭膜,2.加强铲趟)至7月中旬以防雹为主,7月下旬至9月上旬天气预报,指导烟农防御不利的气象条件可能造成的病害、喷撒抑芽药、采收和烘烤;9月中旬初霜预报,指导烟农合理安排采收进度。

5依托上级指导预报制作本地化服务产品

(1)要充分利用上级部门指导预报产品,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化生产建议。

(2)在为政府提供的农用天气预报材料中,要增加科技含量,采取图文并茂的形式,使市领导能更加直观的了解掌握当地的农情。

(3)对灾害性天气要做到,灾前发预警或短时临近预报,灾后调查,将调查结果发送到农民朋友手中,这样我们的预警、预报会更有说服力。

6做好跟踪服务

农用天气预报要结合好农时及时,不需要天天,但是要做好跟踪服务,预报服务人员必须随时掌握未来七天的天气变化,遇有重要天气过程时还要掌握此过程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及强度。“以5月18日至19日天气过程为例,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看图,仔细分析未来7-10天的天气过程,随时会有人问你此次过程的天气情况,上午10时左右,市推广中心崔主任询问天气情况,答复:午后有小阵雨,雨量不大,主要降水在后半夜,量级为小到中雨,明天早上此过程结速”,实况与我们的预报相符,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农业气象服务方案篇7

关键词气象;农业;服务

中图分类号S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4)06-0299-02

thoughtsonmeteorologicalServicesforagricultureatCounty-Level

YUJing

(meteorologicalBureauintaianCityofShandongprovince,taianShandong271000)

abstractthispaperanalyzedthecurrentstatusofcounty-levelmeteorologicalservicesforagricultureinChina.takingagro-meteorologicalexperimentalstationoftaianCityinShandongprovinceasanexample,thesituationsofmeteorologicalserviceforfarmeswereintroduced.theexsitingproblemsincurrentcounty-levelmeteorologicalservicesforfarmerswerediscussedandcountermeasureswereputforwad.

Keywordsmeteorological;agriculture;service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正式,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农村气象信息服务和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体系与能力建设,提高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水平。

1我国当前气象为农服务现状

随着气象灾害监测预报能力的稳步提高,建立覆盖到乡镇的气象预报系统和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报系统,多部门联动开展地质灾害气象等级,流域面雨量、森林火险天气等级、沙尘暴天气以及海洋天气预报,乡镇天气预报准确率逐年提高,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覆盖面显著拓宽。中国气象频道在28个省(市、区)的183个地级以上城市落地,全面在1500多个县气象局制作电视气象节目,并在1700多个县级电视频道播出。在农村,发展气象手机短信用户3000万户,架设了高音喇叭约8万个,设置43000余块电子显示屏,将气象预警信息及时传递到农户手中,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气象防灾减灾工作逐步融入地方防灾减灾体系,成为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为先导的气象灾害应急部门联动机制初步建立[1-2]。

2泰安县县级气象部门为农服务情况

2012年,作为基层气象为农服务试点之一,山东省泰安农业气象试验站为了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农业气象服务,拓展专业气象服务领域,按照气象为农服务的要求,制定了精细化气象服务方案。

2.1建立领导决策服务体系

进一步完善了决策气象服务周年方案。规范形式、流程,丰富内容,拓展领域。突出重大天气敏感性,监测预报准确性,灾害预警时效性,气象服务主动性,防范应对科学性。针对干旱、降雪、暴雨等重大天气可能对当地造成的影响,共上报各类天气预测服务材料《重要天气报告》30多期,抗旱、春播、麦收专题气象服务20多期。《气象预警信息短信平台》为各级领导指挥部防灾抢险提供了可靠的决策依据。

2.2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

泰安农业气象试验站将“2个体系”建设纳入乡镇(街道)党政班子年度管理目标,将工作成效作为考核党政班子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构成基层有效联动的应急减灾组织体系。加强气象信息服务站和气象信息员的管理和培训,针对暴雨灾害开展应急演练。

2.2.1开展大喇叭建设。安装大喇叭200多套。开展信息广告服务,制定了《岱岳区气象预警语音终端(大喇叭)信息规定(试行)》,预警信息传播进一步规范化。对安装的所有气象预警语音播放终端,气象预警电子显示屏进行巡检维护,保障汛期气象预警信息及时传播。

2.2.2开展以村为单位的气象灾害风险调查。建立了暴雨洪涝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确定了重点灾害村落和地段,在风险区域安装气象预警监测设备,加强预警服务。

2.2.3建设气象科普示范村。在全国文明村大陡山村设置大陡山气象站,建立了全市第一个面向茶树种植茶叶生产的气象站,采集基本的气候资料,为当地茶叶生产提供信息服务,在村口设置10余类气象科普长廊,内容涉及茶树与气象当地气候特点等。

2.2.4充分发挥气象信息点的作用。岱岳区660多名气象信息员资料信息纳入气象决策信息库,可以免费接收决策服务短信,有效增强了农村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同农业部门合作,通过“田间直通车”巡回在乡镇宣传“干热风预防”和“一喷三防”知识。

2.3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

为增强农业气象服务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提高农业气象服务的质量,制定《农业气象服务周年方案》,明确全年农业气象服务的重点;开展关键农事季节和作物关键发育期的动态气象服务,做好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和预警工作;根据当地农业发展实际,积极开展设施和特色农业气象服务。

2.3.1深入基层听民声,结合需要做服务[3]。深入岱岳区大汶口镇基本农田、育种基地和马庄镇气象信息服务站,西良甫西红柿基地开展实地调研,听取意见,形成了调研报告。农气技术人员开展了大量实地调查,制作了《小麦返青期预报及对策建议》《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发展气象等级预报》《干热风预报及对策建议》,并通过农业局、气象信息服务站、大喇叭、显示屏等途径传达到农业生产第一线。

2.3.2进一步完善气象灾害风险区划。根据干旱风险区划,对重点乡村及时干旱监测信息和预警信息。开展干旱风险和实地调查。开展酿酒葡萄农业气候区划,加快推进岱岳区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乡镇的土壤、气候、地形、历史文化等信息进行现场采集,已选择了满庄镇曹家寨村、道朗天龙湖、徂徕镇北望村、山口镇辛水崖村、祝阳镇下太和村条件较好、气候适宜的地点发展酿酒葡萄种植。

2.3.3做好关键农事季节保障服务。春耕春播气象服务制作《春耕春播气象服务专报》,第一时间通过电子显示屏、大喇叭、手机短息等渠道,指导各地要抢时抢墒播种。夏收夏种:制作“夏收夏种专题预报”,提供科学决策依据[4-6]。开展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为岱岳区丝绸公司提供精细化桑蚕气象服务,为桑蚕育种提供气象依据。分析上周天气对大棚生产的影响,预测下周每日天气,并指出针对性农事建议。通过各种渠道提醒农户及时做好防风加固准备,减少经济损失。

2.3.4注重开放合作,形成为农服务等发展的整体合力。通过与农业、水利、国土、民政、安监、林业等部门的联动,充分发挥部门优势,积极服务“三农”。与岱岳区农业部门开展联合会商春季播种形势、夏收夏种进度,联合会商小麦、玉米病虫发生趋势预测,联合农业气象服务产品。与水利部门联合加强协理员队伍健设,发挥队伍在资料传输、灾情上报、科普宣传、设备维护等方面的作用。联合林业部门开展森林防火气象服务,并共同制定《关于切实做好森林部门气象监测预报服务工作的通知》,及时沟通协调,联合开展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预报,并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和短信平台等媒介向社会。

2.4开展农业气象试验,转化试验成果及增收

冬小麦高产示范推广服务[7]。与农业部门合作,在大汶口、马庄建设示范推广田666.67hm2。秸秆还田增强地力,实行适期晚播,有效预防冬前旺长,推广宽幅播种,充分利用气象资源。

3面临困难

气象事业发展面临提高预报预测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强化公共气象服务和气象社会管理职能,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统筹气象事业协调发展的艰巨任务和挑战。要建立和完善农村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增强气象为农服务的能力,尤其要使气象为农服务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针对当地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要将发展“2个体系”示范建设放在首位,打造“百县千乡”气象服务示范区,在“直通式”重要服务对象数量提高,研发和推广农业气象适用技术,增强农业气象服务针对性和实用性,促进基层气象现代化建设。

3.1信息渠道不够畅通

虽然采取了许多措施来确保将气象信息送到农户手中,但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的制约,许多农业气象信息还是无法及时传递到农户手中。目前,大多数农户还是依靠电视节目获取气象信息,特别是边远山区,由于信号及其他因素的原因,无法收到气象信息。

3.2气象服务产品不够丰富

要对多种气象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在短时间内到农户手中,对气象人员的要求较高。但目前县级气象部门人员少,经费不足,工作任务繁重,气象服务产品种类单一,且针对性不强,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3.3气象预报的时效性和准确率不能满足农业生产需要

对于气象部门来说,进行中短期预报的能力较强,准确度也较高,能够为农业生产提供一定的指导,尤其是对一些特殊天气情况的及时预报,能够避免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但农业生产中需要的长期天气预报准确率不高,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

4应对措施

4.1快速拓展面向现代农业的气象服务

抓好《现代农业气象发展专项规划》组织实施。要重视农业气象预报工作,深入调查和研究当地的农业实际生产情况,明确情报、预报和服务的重点任务,形成上下协同的省、市、县3级现代农业气象业务服务体系。要将直接面向农业生产一线的气象业务放在首位,发挥农业气象预报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4.2强化现代农业气象监测预报能力

在调查农业生产各个环节和农作物生长发育具体要求的基础上,合理布局气象观测站,设置气象观测的内容和数据,重点增强主要粮食产区的农作物、土壤墒情和农业小气候观测能力,逐步建立有针对性、及时、准确的现代气象服务工作。

4.3提高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评估水平

农业气象灾害是造成农业损失的重要因素,为了减少气象灾害对农业造成的损失,要建立和完善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和预警业务,提高针对关键农事季节和具体农业生产活动的农业防灾减灾服务能力。通过试验示范,大力发展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技术,增强农业抗衡自然灾害风险气象保障服务能力。

4.4继续拓展服务领域,改变服务方式

要加强气象部门员工培训,树立为农服务的理念,密切联系特色农业、设施农业等现代农业主体农户,提高农业气象服务信息传播能力,实现气象服务进村进户,要加强面向农民的气象知识培训,提高农民使用农业气象信息的水平。

5参考文献

[1]王海平.大厂县气象为农服务发展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2(16):313-314,317.

[2]李莲康,李连荣,娄方群.浅谈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2(10):143.

[3]王春远,邹积慧,李光一.气象为农服务规范化管理初探[J].北京农业,2013(6):134-135.

[4]刘锋,刘国秀,郭鹏.气象为农服务的现状与思考[J].新农业,2013(16):16-17.

[5]刘文军.民和县气象为农服务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青海气象,2013(4):64-65,59.

农业气象服务方案篇8

一、主要工作情况:

围绕以上要求,我局扎实推进相关工作,上半年主要工作情况如下:

1、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集体学习,观看教育片,邀请工委书记讲党课;转观念、转作风,强化廉政与作风建设,严格遵守八项规定;举办道德讲堂2期;制定2014聘任考核方案,明确目标责任。

2、进村入户开展三万活动,资助联系村1万元。春节前后进村结亲拜年慰问5户2千元,召开村委座谈会,商定2014村办实事计划。协助联系村完成网络化建设工作。

3、完成气象常规业务工作。重点开展了春运和春耕春播气象服务工作,启动汛期气象服务工作,接受电视台天气形势采访3次,天气预警20余份、专题预报服务15期等。完成年气候评价和气象报表制作等。

4、完成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审计验收各项准备工作。完成省局对山洪防治气象保障工程(2012)第二期项目现场查看验收工作。

5、编制完成“市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获省局批复。按应急办要求完成气象灾害应急手册编制。完成“知农时、懂农事、察农需、接地气”气象为农服务调研报告。

6、完成上半年区域自动站维护工作,对全市22个区域自动站进行了维护和校准。进行了故障排除,保障了气象服务的需要和雨量站点的正常运行。

7、10人次参加省、市局业务及其他培训学习。与市局组织3.23广场宣传活动。开展“5.12”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

8、完成编制上报2014“三农”服务专项(40万)实施方案和省局评审工作;着手实施今年的山洪普查项目(4万),赴兴山、五峰局进行工作调研。

9、完成2015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业务用房及综合改善132万)可研报告申报,并通过省局评审,已下发项目入库通知,2016年实施。

10、接受省局汛前检查组到我局检查汛期气象业务服务工作,接受省局减灾处赴我局调研气象为农服务开展情况,接受省局群众路线教育第2督导组到我局检查督导活动开展情况。

11、推进县级气象机构改革,完成参公及法人登记有关工作。

12、为“葛洲坝水泥二期项目”提供气象服务。为“市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提供资料服务。为重点企业用户提供气象证明8份等相关服务。

13、进行官道河水库自动气象站搬迁工作。

14、全面开展年度防雷检测工作。主动为重点项目和工程(关公园、史丹利、华强等)做好技术服务。

二、下步主要工作打算:

1、继续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各项活动。

2、全力做好汛期防汛抗旱气象服务工作,做好预警预报和应急工作。

3、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密切关注天气变化,确保抓住有利时机开展人工增雨,为农业抗旱做贡献;做好防雷减灾工作,全面开展年度防雷检测工作,主动为重点项目和工程做好技术服务。

农业气象服务方案篇9

一、   党风廉政建设

一年来,在上级纪检委指导下,努力加强我局党风廉政建设,在人事安排、局务公开、财务管理机制等方面,大胆实践,使局内风气不断进步。针对我局一年来出现的具体问题,多次召开党风廉政建设会议,从多种角度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严格遵守廉政制度,接受群众监管,如“三人决策制度、局务公开制度、群众评议制度”等。全年没有一人出现违法违纪现象。

二、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

   2010年我局党支部建设工作以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五次会议精神为基础,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党性修养,以各种学习活动、知识竞赛、警示教育和监督检查等形式教育引导我局党员干部增强制度意识,积极为党员教育学习工作起先锋带头作用。具体工作从以下几个方面落实:

1、定期开展民主生活会

按照省、市气象局及县政府下达的组织生活会文件精神,我局2010年度定期召开党员干部民主生活会,以自由讨论、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学习方式重温党的建设历程,认真组织全体干部职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同志在第十七届中纪委五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党员干部把思想统一到党政建设上来。

2、党员活动月学习安排

   党员干部在民主生活会学习中不断加强自身党性修养的同时,还要不断联系实际,增强实践意识。2010年我局职工积极参加**市气象局组织的“弘扬气象精神演讲比赛”七一党政专题活动,并取得优异成绩。党员活动月期间还定期组织老党员及退休干部积极参加主题座谈会(中国共产党建党89周年),并组织党员到党政建设氛围较好的兄弟单位进行实地考察,把好的经验和学习方法传承到年轻党员身上。今年我局发展了一名入党积极分子。

三、   为领导决策、为“三农”服务

   2010年主要气候特点是:气温偏高,降水特多,主汛期在7-9月份,出现多次暴雨,引发多次洪涝灾害和地质灾害。这对于长期从事气象工作的人员来说也是个严峻的考验。从降水预报到决策服务,全局人员昼夜奋战在第一线,密切监视天气变化,及时天气预报、预警信息,有效应对暴雨天气。为领导决策和“三农服务”提供了更加有针对性、实用性的产品和服务材料。

根据全年气候特点,我局积极开展各项专业气象服务工作,为县有关领导和用户单位及**提供了各种预报、预警信息和服务产品,并能及时、准确地传递到用户手中。为了使我们最及时、最有帮助的专业气象服务材料及时发放到广大群众手中,于今年下半年参加了县委宣传部和移动公司联合开发的“农信通”特色气象服务短信平台。         

根据今年农时和气候特点,及时了2010年春播期预报、春季评述、雨情、墒情、生长季评述、秋收预报等60多期,4000多份。7-8月份我县出现多次暴雨,农作物受灾较重,为此结合实际情况,又新增了雨情、墒情期数。为县领导及用户提供了准确、及时的气象资料及产品。灾情发生后,我局能及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地段灾情实况调查,及时搜集资料,上报到上级有关单位,为灾后经济损失评估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为此受到主管县长和广大用户的肯定与好评。                       

为了进一步为“三农”服务,给我县农业生产提供准确、细致的服务,积极主动地为领导决策服务。针对今年春、夏季节的气候特点,增加每月的气象条件评述,在每期的评述中均有针对性的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和分析。如:针对今年7月份气温持续偏低降水特多的特点,经过和市局会商分析,提前做出农气预报。对于前期出现的汛情,建议全县各地加强田间管理,注意防涝。以确保作物的正常发育。

四、   基础业务完成情况

2010年度在市局业务处的指导下,我们组织业务人员以集中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学习各项技术规范和相关文件。实行每周五全局集中学习制度,并定期上交学习笔记。除此之外,还有计划的选派人员参加省、市气象局组织的业务培训班。使我局职工的业务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随着气象业务体制的健全,基础观测工作量逐渐加大,**气象局在原有观测项目的基础上新增了电线积冰、计算机网上传输航危报任务。我局肩负24小时守班和12小时航危报任务,并且在09年度新增了加密雪情报。由于单位人员少,目前只有5名同志同时兼任地面测报和预报工作,值班非常辛苦,无法正常休息。生态及农业气象工作人员1.5人,工作量非常大,星期日基本无法休息。我局在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无一人叫苦,很多同志牺牲了**休息时间,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1.天气预报工作:24小时降水预报准确率为82%。

2.农业气象工作:总基数为6100.8个,无错情。

3.地面测报工作:总基数为23157.9个,无错情。

4.生态检测工作:总基数为7659.0个,准确上报数据。

5.年度创农气百班3个,生态百班1个,大气降尘百班1个,酸雨百班1个,农气250班1个。

五、   防雷工作

今年4月份,在市局防雷中心的指导下,在我局召开**市面向社会专业人士防雷培训班,并邀请专家进行讲解,给我局防雷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气象局做为**建筑物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的唯一审批单位。在市防雷中心的领导和支持下,现已全面完成2010年度的防雷设计审核及验收检测工作,全年共审批建筑物总面积近10万平方米。常规的防雷装置安全性能检测工作正常进行,但与个别部门的矛盾仍在。由于国家关停部分煤矿,检测工作有所下降。

六、其他工作:

为改善观测环境,我局自发组织职工大范围美化大气观测场,使业务人员在场地建设实地学习方面增长了经验。除此之外还建设了生态观测场。

为落实好市政府7号文件精神,积极争取地方资金。专程向主管县长汇报抚政发(2007)7号文件及气象工作情况。截止12月15日地方资金到位14万元。

气象宣传工作:3.23世界气象日我局组织职工召开座谈会。在**最繁华地段施放彩虹门、布置宣传板,宣传气象法及各项法律法规等。11月初,我局在红升乡政府建立了气象宣传点,用于宣传气象知识。

档案晋级工作:根据省、市气象局文件精神,我局档案晋级工作在地方档案局的帮助和指导下,现已全面完成了档案晋级工作。被省档案局评委辽宁省档案省一级先进单位。

自动站建设工作:今年在市局的大力帮助和支持下,我局新建改建了5个4要素区域自动站。并于11月3日,在省、市技术人员的帮助下,我局在红升乡张家村选址安装了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目前运行良好。

农业气象服务方案篇10

关键词:互联网;气象服务;农业研究

1气象为农服务现状

互联网背景下,气象为农服务得到了明显的发展,但依然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一方面,部分地区的农民思想依然停留在“经验农业”阶段,依靠祖辈的经验和农谚进行种植、浇水等作业,缺乏气象服务获取的主动性,此外部分地区气象服务不到位也导致了农民对气象服务紧迫感降低,气象预报缺乏时效性;另一方面,农业发展过程中,气象为农服务的传播渠道依然是以传统电视、广播为主,缺乏创新性,近些年一些地区开始探索气象对点扶持的方案,但多是以特色农业作物为主,覆盖范围比较窄,无法满足农业、农民的需要。

2互联网背景下气象精准为农服务

2.1进一步完善农业气象

观测网在气象为农服务发展过程中,气象部门应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进一步完善农业气象观测网络。一方面,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和实施,气象为农服务会进一步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展气象观测网的完善工作,农业气象观测站、农业气象试验站、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覆盖率明显提升,各地区根据实际情况按照部署进行建设,而且气象观测网中的站点的数据利用互联网技术得到了互通,有效提高了局部地区气象为农服务的精准性,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更为准确的气象服务;另一方面,各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了农业气象观测网的综合建设,实现了自动气象观测站、农田小气候站、光电式数字日照计、植物生长实景监测仪,气象监测无人机等先进技术的全覆盖,利用互联网技术进一步实现了信息的整合,进一步提升了对小气候特征和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的预报准确度,为农业发展提供了精准气象服务。

2.2特色农业作物对点扶

持和实时监测特色农业为代表的智慧农业、观光农业等都需要进一步提高气象为农服务的精准性,在气象服务要求方面提供了更高的要求。依托互联网技术优势,各地区气象部门积极探索智慧农业、观光农业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的扶持力度,通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综合监测网的建设,将农业作物所在区域进行精准监测,提高了气象为农服务的准确性。部分地区的特色农业作物对点扶持和实时监测均实现了自动化管理,农业设施可以根据气象数据的反馈及时进行生物补水,种植时机最优化等工作,有效推动了特色作物和农业的发展。

2.3进一步拓展传播的渠道

气象为农服务过程中,气象部门应积极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拓展传播的渠道。除了传统电视、广播为主的气象服务以外,气象部门应积极利用微信、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进行气象服务信息的,形成宣传矩阵,确保农民可以从多种渠道获取气象内容,提高内容的准确率和时效性,各地区气象部门要合理选择宣传的渠道,要符合当地地区农民信息获取的需要,同时做好信息的共享,及时与相关部门进行信息沟通与协调。此外,气象为农服务拓展传播渠道应积极建立一支气象应急处理队伍,坚持有政府部门为主导,整合所在地区通信、气象、水利、交通等各个部门,一旦发生气象灾害要及时启动应急处理措施,统筹协调各部门资源,最大限度降低气象对农业生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