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企业内部质量管理制度十篇企业内部质量管理制度十篇

企业内部质量管理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23:06

企业内部质量管理制度篇1

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关系到企业的健康发展,对企业规避财务风险、保持企业持续的竞争实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根据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与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关系,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为保证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

会计;信息质量;内部管理制度

0前言

本文对会计信息质量与内部管理制度现状进行分析,并通过研究会计信息质量与内部管理制度的关系,为解决目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问题、提高企业的信誉、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借鉴。

1会计信息质量与内部管理制度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部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欠佳,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使企业陷入难以健康持续发展的局面,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健全也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企业会计管理结构不健全,部分企业内部结构较为单一,主要有企业股东或企业领导人独揽大权。这种集权式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利于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完善,很可能由于股东或领导人一人的偏念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集权化严重,没有相关的人员能够对此现象进行及时制约,这种内部管理制度可能给企业带来较大的弊端,使企业会计管理缺乏有效性[1]。

(2)企业内部会计基础工作缺乏规范性。由于部分企业对企业内部会计的工作不够重视、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企业内部会计工作没有按照国家统一标准要求进行规范性的工作,使会计工作的权限不够明确,导致会计在工作中缺乏规范标准的制约,严重影响了会计工作效率及会计信息的质量。

(3)企业对内部管理重视程度欠缺。目前我国部分企业只注重企业营销状况以及企业的盈利状况,而对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缺乏足够的重视,因此在企业内部常出现管理制度不健全的情况。内部管理制度得不到重视,人员调配缺乏合理性,因此出现会计一人身兼数职的现象,通常一个企业的会计还兼职企业财务人员,会计负责企业的账目过多,使会计工作较为繁重,因此部分会计人员由于工作压力较大,在工作中难免出现疏忽,使会计信息质量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

2会计信息质量与内部管理制度的关系

2.1内部管理制度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提供环境基础

完善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通过为企业内部建立科学的管理部门机构、严格的按照国家会计规范为会计人员制定相关的工作制度、在企业内部建立专业的审计机构等。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按照国家会计规范制度要求规范了会计人员的权限,很好的约束了会计人员的行为及不良思想,为会计人员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依据,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建立,使审计人员及时监督检查企业会计人员的工作,为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提供保障。同时健全的企业管理部门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企业内部管理环境,也为企业会计部门的工作提供了优质的环境基础,使会计人员在规范、有序的企业环境中工作,为保证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进而有效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以及内部管理工作效率。

2.2内部管理制度为会计信息质量提供科学的组织结构

科学有序的内部管理制度,在企业内部制定了科学的组织机构,在企业内部设置了专门的会计管理部门,在会计管理部门中有会计主管人员,还下设会计助理、会计专员等众多的会计职位,使每个职位的会计人员负责企业不同环节的会计工作,将企业繁杂的会计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不仅减轻了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还有效的保证了会计工作的效率,使会计信息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2]。此外企业内部与会计部门相关的审计部门的设立,使审计组织机构与会计部门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与管理,促进会计部门工作更加高效,为会计信息的质量保障提供支持。

2.3内部管理制度为会计信息质量提供高素质人才保障

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为企业提供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完善的企业内部管理体制,通过人力资源工作的有效开展,为企业挑选了大量的优秀会计工作人才与会计储备人才,同时内部管理体制制定了会计人员相关培训制度,使企业会计人员在企业内部培训中不断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与专业技能素质,有效的提高了企业会计工作质量,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了人才基础,同时高素质的会计工作人员还能在工作中及时通过企业账目发现企业运营环节出现的问题,为企业管理层对企业发展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依据[3]。因此内部管理制度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高素质的会计人才,为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蓄积了人才力量。

3结论

综上所述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与内部管理制度具有密切的联系,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仅为会计工作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还通过设立健全的组织部门来制约与监督会计工作,为保障会计信息质量提供有利的依据、为增强企业竞争实力、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雷英,吴建友,孙红.内部控制审计对会计盈余质量的影响———基于沪市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会计研究,2013(11).

[2]刘彬.基于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来自深交所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11).

企业内部质量管理制度篇2

【关键词】企业管理内部审计质量管理

1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渐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不断深化内部市场化改革,市场环境愈加复杂,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不同行业都对企业内部职能机构的完善提出迫切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时展的趋势。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是一种独立客观的活动。内部审计作为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系统规范的方法实现对于内部经营活动及财务收支状况的评价监督,能够有效改善控制管理效果,从而更好的实现企业经营发展的目标。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市场化起步比较晚,关于企业内部审计的研究不够成熟,在内部审计的过程中质量比较低,严重影响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效果的发挥,因此在现阶段加强对于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全面深入的了解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内涵以及目前国内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质量管理问题,并针对相关问题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从而有效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更好的保证企业经营发展目标的实现,促进企业良好发展。

2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内涵

2.1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含义及内容

所谓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主要就是指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及相关工作人员对具体的审计工作的质量的控制管理,因此也称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控制。质量控制的主要对象包括具体审计过程、审计内容以及最终的审计报告,要求审计过程、内容及报告必须实行标准化管理,能够进行量化评价管理。在质量控制管理过程中通过计划、监督、约束、审核、评价等不同的方式来有效提高审计质量是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由此可知,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就是为内部审计机构及审计工作人员服务的,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审计质量。

一般来讲,内部设计质量控制首先要建立相应的组织责任制度体系,明确工作人员具体职责,然后结合审计对象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计划以及规范的审计程序和标准,同时要注意对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另外要不断引进使用先进的技术方法,这些都是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工作内容。

2.2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基本原则

首先是科学化原则,由于企业具体经营活动比较复杂,在进行内部审计工作时需要多多个不同部门的业务进行审计,质量控制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具体进行审计工作之前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审计管理的具体内容进行综合性分析,制定清晰明确的质量管理目标,并确定具体的管理方法,进而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其次是规范化原则,规范的质量控制措施有利于审计工作的高效进行。在对审计工作进行质量控制的过程中通过对具体的质量管理目标、管理程序方法以及考核指标的规范能够有效提高各个环节具体业务的控制效果,从而提高审计报告的可信度,有效防范在审计过程中出现审计事故。另外要遵从全面性原则,内部审计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工作,涉及到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而且彼此之间具有紧密联系,审计工作必须对企业各项业务的整个过程实行全方位的审计监管,质量控制也要深入每一个环节,在审计过程中通过集权分权相结合的方式调动内部人员参与的积极性。

2.3加强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意义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与内部审计工作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一方面通过内部审计质量管理能够有效保证审计效果,利用较小的投入获取更好的审计效果,而且能够缩短审计周期,降低时间成本。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审计工作的效果和效益,管理效果越好,审计质量就越高,审计工作的效果就越明显。另一方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要想有效推行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就必须对内部工作进行严格的审计考核,通过审计质量控制能够促进审计工作的发展,进而促进企业的现代化建设,实现更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3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3.1缺乏独立性

由于我国企业现代化起步比较晚,对于内部审计工作没有坚实的基础理论研究,实际工作经验也不够充足,导致国内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比较滞后,没有坚实的基础和立法制度保障。大部分企业将审计和纪检作为一个部门,在进行审计工作时临时从不同的部门抽调相关领导进行合署办公,还有一些内审人员则是由企业的会计人员充当,在具体的审计工作中一方面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审计监督人员,对相关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另一方面又作为各部门的工作人员受到企业行政部门的管理和领导,审计独立性严重缺失,导致一些审计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审计不能深入,效果比较差,失去了审计工作的实际意义。

3.2审计技术较为落后

现在企业基本已经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但是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合适的软件用于审计工作,审计工作仍然是以手工作业为主。同时审计工作任务量由比较大,给审计人员造成巨大的压力,也对审计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随着企业会计电算化的不断推进,大量的企业经营数据都以电子数据方式存储在电脑上,落后的审计手段无法有效实现对于此类数据的审计,许多工作无法顺利进行,导致审计结果不够全面,可信度比较低。另外企业内存在一些资历较老的审计人员,对于计算机技术掌握较少,不能利用先进技术进行审计对账,仍然以传统的手工对账方式进行审计,一方面增加审计的难度,另一方面也容易在审计过程中出现偏差,影响审计效果。

3.3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制度是质量的根本保证,只有严格的制度才能保证良好的质量。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应该包括对于审计结果的复核以及审计工作的考核等多种审计质量管理制度,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企业并没有制定相关管理制度,或者只有制度没有监督执行,导致内部审计过程中,工作人员之间缺乏沟通配合与监督促进,审计工作各自为战,没有形成有效的合力,审计效果较差,也造成大量的人力资源的浪费。

3.4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较差

内部审计工作是一项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的工作,企业内部的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对审计效果产生较大影响。一些审计人员的知识体系不够完善,审计观念落后,认为审计工作只是传统的财务设计及会计对账,不了解现代企业的相关管理知识,综合分析能力比较差,无法应对全面复杂的现代化审计工作。而且许多审计人员年龄比较大,创新开拓意识比较差,缺乏宏观审计的意识,不能从多角度、多层面审视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不具备综合分析能力,导致许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不高,效果较差。

3.5内部审计工作重视不足,定位不明确

许多企业没有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只是为了审计而审计,在设置审计部门时,没有独立设置相关机构,而是并入其他的纪检部门或者财会部门,大部分人员也是由财会人员兼任,导致在审计过程中各方面受阻,许多审计工作无法落实,审计工作效果也无法有效发挥。

4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措施

4.1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只有保持独立才能真正发挥审计的实际作用,保证内部审计的质量,而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主要依靠企业主管部门赋予的权力大小以及当局对于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内部审计工作的地位越高,审计工作越能深入贯彻执行,审计效果也就越明显。在工作中最重要的是结合公司治理的实际情况构建合理可行的审计管理模式以及具有绝对审计监督权力的内部审计机构,一般要由董事会委员会负责领导。其次要借助相关法律法规对内审人员的独立性提供可靠的保障,确保审计工作顺利进行。另外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对内审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管理,提高内审人员的工作水平。内审人员的独立客观是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独立性的基础,要想实现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就必须从保证内审人员的独立客观性入手。

4.2实施内部审计营销战略

内部审计工作是对企业内部的经营状况进行审计监督,如果审计环境不友好,内部审计工作不被内部工作人员所接收和支持就会导致审计工作无法融入企业,具体工作无法实施。在执行内部审计工作之前,必须与企业内部人员进行良好的沟通协调,让企业内部人员形成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正确理解,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的正面作用,避免形成审计影响企业经营的错误理解。内部审计工作要注意三方面审计环境的建设,首先是企业领导的支持和重视,领导的支持是一切工作开展的前提,其次是企业内部员工的关注拥护,企业员工是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基础另外就是审计单位的理解和配合。要想达到以上三点就必须以维护企业利益为根部出发点,借助合理的营销手段,构建和谐融洽的审计环境。在进行内部审计工作时,要始终围绕客户需求进行调整,充分利用营销手段深入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从而形成对于企业内部全部人员的营销。

4.3创新审计方法及手段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必须与企业财务以及管理发展的要求相匹配,根据企业发展状况不断优化创新内部审计的方式方法和审计手段。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企业现代化水平也不断提高,相关经济活动也愈加复杂,同时也会给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增加压力,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必须积极适应企业发展趋势,优化审计技术,才能有效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首先要做的是积极推广先进审计方法的使用,其次是加强对于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研究,最重要的是深入研究适用于企业实际情况的审计方法,综合审计抽样、内控测评以及风险评估等多种方式全面提高审计效果。

4.4完善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制度

规章制度是保证审计重量的重要保障,要想提高审计质量就必须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一方面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加强相关审计制度体系的建设,在制定制度时必须保证制度的可操作性和科学合理性,另一方面要建立完善审计质量控制制度。首先要做的是设立相关控制审计质量的机构,可以是一个单独的职能部门,也可以是几个专门的质量控制人员,具体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其次是健全相关岗位职责,明确不同岗位及审计人员的责任,确保每一个环节的审计质量都能够得到保证,从而有效保证审计质量。另外要建立健全审计工作相关组织机制。从内外两方面加强对于审计质量的监督控制,除了内部审计自身的检查纠正之外要主动接受来自外界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从而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

4.5提高内部审计队伍的综合素质

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决定审计质量的关键,因此必须加强对于内部审计队伍的建设,全面提高审计队伍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随着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范围的逐渐扩大,审计工作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财务问题,而是需要涉及到企业的经营管理等更广阔的领域,这就需要审计人员具备多方面的专业素质,需要吸收具备专业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的人员来不断充实审计队伍。同时要加强对于审计队伍内部人员的培训并制定相应的绩效考核制度,为内部审计人员提供学习晋升的机会,全面提高内部审计队伍的综合素质,不断适应新的发展趋势下不断升高的审计工作需求。内部审计人员队伍建设要从三点入手:提高从业门槛,从源头保证从业人员的素质;优化人员结构,发挥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内部培训,不断提升整个审计队伍的工作水平。

4.6强化内部审计部门的重要地位

从企业领导到内部工作人员要不断灌输关于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提高对于企业内部审计的认识,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地位,从而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企业内部质量管理制度篇3

【关键词】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措施审计人员

一、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基本概述

1、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含义及内容

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也可称之为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由内部审计机构及内部审计人员构成的为规范企业审计过程、审计内容、审计报告等实现标准化,采取科学的计划、约束、监督、审核、分析及评价等措施来提高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业务活动。可以说,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是为内部审计机构服务的,其行为主体是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而客体则是内审机构和审计人员所从事的具体审计工作。

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组织责任制度体系,制定科学可行的审计计划,严格规范执行内部审计程序,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采用创新先进的审计技术和方法,合理配置审计部门资源等。对于某一个具体的审计项目,还应针对审计对象的特点,确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控制的具体内容。

2、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制度基本原则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必须遵守一定的审计原则,以引导和约束内部审计行为的目的。一是科学化原则。由于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所涉及的业务范围较为广泛,影响因素较为复杂,因而,有必要对审计质量管理的具体内容和方法进行计划,明确审计质量管理的目标和方法,使得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措施更为科学化。二是规范化原则。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规范化,有利于内部审计工作持久高效地展开进行下去,特别是有利于提高企业内部审计业务内容的各个环节的控制,通过对审计质量管理目标、标准、程序、方法、措施以及考核指标体系等规范化、标准化,以提高审计报告结果的可信度和防范审计风险。三是全面性原则。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应包括企业业务活动的全过程、全方位,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是实现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关键,全体审计人员的高度参与和重视程度决定了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水平。审计人员应遵循统一领导与分级管理、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方式,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工作中来。

3、加强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战略意义

一方面,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是企业提高内部审计绩效的重要保证。内部审计质量的提升体现在以较小的审计投入获得较大的审计效果,在短期内可以获得良好的审计结果,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基本目标就是为了服务于内部审计的效率和效益,因而,只要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工作,进而能够有效促进内部审计效益和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是企业内部审计不断发展创新的客观需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推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内部审计工作,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水平,进而促进内部审计工作的良性发展,因此,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二、当前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有利于企业规范内部经营业务活动的正常合理运行,减少舞弊和浪费的现象发生,避免企业出现违规经营的风险,同时,有利于企业资源合理化配置和充分利用。因而,内部审计工作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措施之一,需要不断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目前,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审计计划不完善,缺乏协调性

审计计划是企业进行内部宏观审计控制、把握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方向、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充分利用审计资源的核心步骤,制定科学可行的审计计划,是实现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资源利用率、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保证。当前,企业审计计划的制定还缺少宏观性,审计计划的目标、控制方法、管理模式、资源配置等方面均存在不合理的情况,无法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效率和效益。同时,审计计划缺乏一定的协调性和科学性,审计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内部审计机构缺少对审计对象的及时沟通和协调,造成部门间配合不紧密,审计计划不能被有效地执行。

2、编制审计工作底稿不规范,增加审计风险

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是指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在审计中对审计记录和凭证经过全面系统地整理,按照审核的程序严格归纳编写审核中每一个问题的说明书。审计工作底稿是形成审计报告的重要依据。审计底稿不规范主要表现在审计记录表述不清,审计证据不充足,造成审计风险等情况;审计记录不充分,审计中发现问题的依据等事项不全,给审计风险评定带来困难。另外,审计人员和审计机构负责人还需通过审计复核阶段对审计问题再次审核,规避内部审计风险,但实际工作中,经常成了二级或一级复核,潜在地增加了审计风险。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审计报告的质量水平,规范审计工作底稿是加强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关键。

3、审计报告缺乏客观性,审计结果利用程度有限

审计报告是审计结果的最终体现,是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工作成果,审计报告是评议企业是否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正常运营的重要依据。当前企业审计报告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审计查出的违规违纪行为定性不准确,审计意见缺少实质性的改进内容,对被审计对象也缺少较为客观、全面的评价,不能够全面、透彻、准确地给予审计评价。另外,目前对于审计报告的结果利用深度、广度还十分有限,审计结果资源还需要进一步挖潜其潜在的利用空间。

企业内部质量管理制度篇4

随着航天企业体制改革,科研生产和质量工作面临新的形势,但是航天企业质量管理制度和标准建设还存在滞后现象,不同程度地暴露出一些问题。1)航天企业质量管理制度和标准不能满足当前任务和形势要求当前航天产品信息化、智能化、一体化发展势在必行,在此形势下质量管理的制度和标准还有缺项,例如卫星在轨管理、航天产品批生产、供应链管理等。2)部分航天企业质量管理制度和标准清理或修订不够及时当前航天企业质量管理制度和标准规范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清理、修订不及时的现象,没有形成动态调整的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制度、标准跟不上形势的需求,航天企业质量建设中不断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与之相适应的制度、标准和规范没有及时制修订;二是许多新的质量理念方法和工程技术没有及时地融入到制度和标准中去。“红头文件”管理混乱,时效性较强的“红头文件”颁布后,相关要求没有及时固化到制度或标准中,或是内容固化到相关制度或标准后,“红头文件”没能及时废止。

2制度、标准和“红头文件”的区别

制度一般指大家应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也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或一定的规格。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岗位都有其具体的做事准则,目的都是使各项工作按计划、按要求达到预计目标。GB/t20000.1—2014《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术语》中对标准的定义:“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红头文件”是对各级管理部门下发的带有大红字标题和红色印章的文件、声明、公告、公示等的俗称。经分析,制度、标准和“红头文件”主要在以下方面存在差异。1)产生背景制度是我国通用的一种说法,它来源于古代的法典,制是约束的意思,度是表示在一定的范围内,通常为统治者服务的一种工具,在引入企业管理后,它也有明显的强制性。标准来源于西方,是按规定的程序经协商一致制定,为各种活动或其结果提供规则、指南或特性,供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文件。2)可操作性标准运用“5w1H”方法编写,有定量要求,明确的目标值和具体要求,容易操作。而一般规章制度和“红头文件”的内容定性多、定量少,不便于操作。3)文件格式标准有统一的编写格式和编号,应符合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要求,内容和编排要按统一规定的格式进行书写,条文层次清楚,结构严谨,充分体现“简化、统一、协调和优化”的标准化原则。规章制度和“红头文件”没有什么固定格式,大多根据制定部门的习惯来确定,可以采用“办法”、“规定”、“细则”等格式。4)审批程序标准有统一的审批程序,在履行严格的审查程序后,由标准化委员会或公认机构统一批准,且在其规定的管理事项领域中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而制度和“红头文件”的审批一般由制定部门的上级主管部门或主管领导批准即可生效执行,部分制度需要履行法定程序。5)制修订标准的制修订必须严格按照有关程序进行,所制修订的内容需要协商一致。制度和“红头文件”的制修订主要由有关职能部门根据工作需要,直接对其归口的规章制度进行制修订并履行有关审批后,即可作为新的制度执行或试行,旧的制度即行作废。6)强制性标准一旦,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企业可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实施。制度后也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并在企业内作为强制性要求执行。“红头文件”相对来说是临时性的,时效性强,在企业内也是强制性要求。7)适用范围标准和制度具有统一性的特点,某一企业制定的标准和制度适用于该企业内各单位或部门,可以对管理事项进行强制性规定,各单位或部门均应遵照执行或引用,能有效消除由于不必要的多样化而造成的管理混乱。而“红头文件”在编写制定之初,也仅是为满足单位内部或个别部门的工作需要,适用范围有局限性。8)考核事项严格的讲,标准的内容不应包括考核事项,具体考核应在其他文件中体现。制度一般包含相应的检查考核内容,内容相对宽泛和随意。综上所述,制度、标准和“红头文件”是存在交叉、重复的。按照通常理解,“红头文件”是临时的,或为满足企业内个别单位或部门的工作需要QUaLitYanDReLiaBiLitY质量标准专栏而制定的要求,或针对某些特定问题和目标提出的工作要求,也是制度的一种。该种制度需要定期清理并及时固化,对于符合标准要求的制度应及时转化成相关标准。固化或转化成标准后的制度应及时废止,避免造成制度和标准管理的混乱。

3航天企业质量管理制度和标准的定位

对照上述制度和标准存在的差异,分析提出航天企业质量管理标准和制度的定位。航天企业质量管理标准是为满足航天产品的使用要求,对有关航天产品质量管理相关活动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作的统一规定。它以航天企业质量管理和实践的经验和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部门批准,以特定形式,作为航天科技工业科研、生产、使用和其他各阶段质量管理的共同依据。

4航天企业质量管理制度和标准体系构建原则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以《武器装备质量管理条例》为顶层文件,贯彻军队与国防科技工业质量管理的方针政策,不断把握航天质量建设的特点和规律,着眼于强化航天产品的全系统、全寿命、全方位质量管理,以提高航天产品质量水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体系完善、层次分明、结构优化、协调配套、衔接顺畅的航天企业质量管理制度和标准体系。该体系构建主要遵循以下原则。1)遵循航天产品全寿命周期管理规律质量管理制度和标准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制度和标准集合,结构合理、系统协调是其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质量管理制度和标准体系应覆盖航天产品质量管理的论证、研制、生产、试验鉴定、使用维修等各个环节;结构关系层次分明,配套协调,合理优化;板块界面清晰,内容明确,要素健全;项目位置合理,相互之间不重复、不交叉、不矛盾。2)将适用的上级标准纳入其中将适用的国家标准、国家军用标准、航天行业标准纳入体系,形成一个兼容并蓄的开放体系。引入国家标准、国家军用标准、航天行业标准,主要是质量技术方法类的标准及产品研制过程质量管理的相关标准。3)注重标准与制度的衔接配套对于航天企业质量管理制度已明确且可指导工作开展的,不再制定相关标准。对于在贯彻执行规章制度和管理文件时须明确和细化的程序类、方法类、操作类的内容,可根据需求制定企业标准。4)坚持精简、高效、适用性强的原则必须坚持以航天质量建设的实际需求为牵引,要确保纳入航天企业质量管理制度和标准体系中的需求项目,在符合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对象明确、范围适度、内涵清晰,技术上符合当前发展趋势,可行性和实效性强。

5航天企业质量管理制度和标准体系框架

航天企业质量管理制度和标准体系的基本框架,应以质量法律、法规、规章为牵引,以航天企业制度、标准为依托,形成覆盖产品全系统、全寿命、全方位管理的各个层次的制度、标准的有机整体。1)层次设置航天企业质量管理制度和标准体系,从层次上要涵盖与该企业产品质量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标准。法律层面主要是全国人大颁布的质量法律,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法规层面主要是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的装备质量法规,包括《武器装备质量管理条例》等。规章层面主要是企业的质量管理顶层规定,制度层面主要是企业的质量管理规章制度,标准层面主要是与该企业产品相关的质量管理标准。2)主要内容法律、法规层面主要引用国家和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的质量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层面主要是企业的质量管理顶层规定,内容比较明确。下面重点说明制度和标准层面包含的内容。为了与装备质量法规体系和质量标准体系相协调,航天企业质量管理制度和标准应覆盖军委装备发展部、国务院部委颁布的装备质量制度和质量标准的内容。其中军委装备发展部、国务院部委颁布的装备质量制度主要包括质量奖惩、过程控制与问题改进、合格评定、质量基础4个部分;军委装备发展部、国务院部委颁布的装备质量标准主要包括质量管理基础标准和过程质量管理标准。因此,航天企业质量管理制度和标准层面的内容主要包括质量文化、基础、质量管理体系、产品保证、质量监督5个部分。其中,基础包含计量、检验检测、标准、认证认可;质量管理体系包含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质量人员管理、质量信息、质量技术方法、质量组织与职责、质量分析与评价;产品保证包含质量保证、可靠性保证(含维修性、测试性、保障性、安全性)、元器件保证、工艺保证、软件保证;质量监督包含质量监督代表、质量事故调查审查、军贸质量监督与验收、质量奖惩。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航天企业质量管理制度和标准体系框架。

企业内部质量管理制度篇5

关键词:内部控制要素;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分析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4-0098-02

一、会计信息质量与内部控制之间的联系

(一)内部控制是会计信息质量提高的前提条件

随着社会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强人经济”的现象普遍存在,不少企业经营者为了谋取私利,编制虚假的财务报告,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从而给财务信息的使用者造成很大损失。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并非源于会计准则本身,而是企业内部控制不完善、不规范。只有通过建立和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杜绝虚假会计信息,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二)会计信息的质量体现内部控制的强弱

无数知名企业的倒闭证明了一个事实,在一个内部控制比较薄弱的公司里面,企业的会计舞弊和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就越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就越低。因此,一个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是衡量企业内部控制强弱的重要标准。

二、企业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分析

(一)内部环境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内部环境在实施内部控制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如果一个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可能造成公司股份掌握在少数股东手中,董事会功能无法有效发挥,监事会独立性无法保证等问题的出现,最终导致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下降;董事会负责保证整个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监事会负责检查企业业务关系与财务相关的资料,所以完善的健全的机构设置以及有效的权责分配有利于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内部审计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举措。企业通过内部审计,可以将企业潜在的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事前和事中控制,避免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损失。在人力资源方面,企业应当本着公平、公开的原则,实施竞争上岗制度,同时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提高会计人员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避免会计人员提供虚假的财务信息;企业文化对一个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产生一定影响,企业的高级管理层在企业的文化建设发挥着主导作用,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来加强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体系的构建。

(二)风险评估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风险评估在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通过风险评估,可以发现内部控制目标和内部控制活动中的风险因素[1],为控制活动的有效实施提供决策依据,从而降低了会计信息质量中的风险因素。

(三)控制活动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控制活动贯穿于企业的整个内部控制活动中,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通过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活动,可以降低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风险,防止财务造假和会计信息失[2],从而加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控制。

(四)信息与沟通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信息与沟通是指信息在内部员工之间,内部员工与外部相关人员之间的流通。通过信息的交流和沟通,企业内部员工可以明确知道企业的内部控制相关流程,并清楚自己的内部控制流程中相关职责,同时在沟通和交流中将内部控制活动中的问题反馈给相关管理层,以便相关管理人员控制和协调出现的问题。

对于管理层来说,通过与内部控制活动过程的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可以全面地了解过去和当前的财务信息,处理和解决会计信息质量出现的问题,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五)监督控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监督控制是内部控制过程中关键环节,同时对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起着重要作用。监督控制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保证企业会计信息和真实、合理,防止出现会计舞弊和财务造假。

三、从内部控制要素的角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应对措施

(一)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第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3],防止股份过度集中于少数股东的局面,通过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和监事会制度加强对董事会的制约管理。同时,聘请职业经理人来管理企业,使得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董事会和监事会监督经营管理者各项经济活动,从而避免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出现。

第二,建立合适的组织结构[4],企业应该建立与本企业内外相适应的组织机构。改变传统意义上的组织结构,建立以业务流程为中心、以顾客为导向、层次扁平的有机的组织结构,来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同时相关部分之间又有相互制约和协调,从而为企业信息质量的提高提供可靠保证。

第三,进一步完善企业人力资源政策。采取公平、公开、合理的竞争上岗制度来招聘员工,提高员工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设立合理的奖惩机制、考核机制和培训机制,从而降低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造假问题。

第四,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通过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完善可以更好地发挥内部控制对提高企业财务信息质量的作用。

第五,通过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5],让员工更多地理解和认同企业的文化,同时加强法制教育,提高企业领导人和员工的法律意识,这些不仅有利于企业的内部控制,也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二)健全风险评估机制

为了更好地防范风险,企业可以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特别是对各个项目进行事前风险评估,同时成立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对策,将风险的影响降低到最小。

(三)完善内部控制活动

在实施控制活动时,企业应该明确企业具体控制方法,以及具体处理措施及应急处理机制等要求。企业应当采取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控制措施,比如严格加强会计系统、财产控制,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完整[6],以改善会计信息失真的局面。

(四)建立健全的信息与沟通系统

企业员工应当通过信息和沟通系统,将内部控制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反映给相关管理人员,以便他们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解决。同时建立反舞弊机制,以防范财务报表舞弊,领导人等行为的出现,建立举报投诉和举报人保护制度,以保护举报人的相关权益。

(五)加强内部监督

内部监督是企业的内部控制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为了使监督工作充分发挥作用,企业应该保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通过内部审计,可以防范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风险,同时对企业各个机构和部门之间形成制约。

参考文献:

[1]王海林.it环境下企业内部环境模式探讨[J].会计研究,2008,(11).

[2]何玉芬.基于内部控制环境的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3]崔进.论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和独立董事制度的建立[J].会计学,2004,(4).

[4]许蔚君.内部控制环境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探析[J].内部控制,2012,(2).

企业内部质量管理制度篇6

【关键词】内部控制;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937(2014)34-0114-05

引言

盈余质量对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公司管理者往往为了自身的利益进行盈余管理。盈余管理包括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前者是利用会计准则中的选择性操作,后者则是通过构造交易活动,通过筹划交易时间和交易性质的盈余管理行为。显然,盈余管理的操作会带来低质量的盈余信息,内部控制可以对这些自利的行为进行监督和防范。上交所和深交所相继在2006年和2007年了内部控制指引,2012年《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也已全面实施,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正逐步完善,但公司内部控制是否对盈余管理产生积极的影响,目前尚缺乏必要的实证证据。

本文以“迪博・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作为内部控制质量的度量标准,以我国2009年至2011年深市沪市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内部控制对应计盈余和真实盈余的影响,并进一步分为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进行对比分析。

一、文献综述

关于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影响的研究,国外学者的研究较早。Doyleetal.(2007)分析,财务状况紧张、发展过程中遇到问题的公司,内部控制更容易产生缺陷,而这些公司也更加容易进行盈余管理。ashbaugh&Skaifeetal.(2007)同样发现,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应计盈余质量更低,内部控制缺陷改进后,应计盈余质量会相应的提高。Daniela.Cohen等(2010)认为,公司从应计盈余管理慢慢转向真实盈余管理,而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对真实盈余管理没有太大的影响。

近几年,国内学者也十分关注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但并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刘启亮等(2012)研究发现,内部控制的完善有助于抑制公司的盈余操纵空间、提高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王鹏(2013)等认为,在国有企业中,内部控制缺陷越多,公司操纵性应计越多,盈余管理程度越大;而非国有企业则出现相反的结论。方红星等(2011)研究发现高质量内部控制能够抑制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范经华等(2013)研究发现,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有助于抑制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行为,但对真实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较小。另外,也有些研究认为,较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并非会产生高质量的盈余数据。比如,于忠泊等(2009)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披露与审核对会计信息稳健性和可操控应计利润的关系并不显著。张国清(2009)的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对七种指标度量的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均不显著。

总之,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虽然不少,但研究结果尚未获得令人信服的一致结论。另外,在目前的实证研究中,一方面研究者对内部控制质量的量化主要以单一指标为主,采用综合指标的较少;另一方面对于盈余管理的研究,大多数研究者只针对应计盈余管理,没有涉及真实盈余管理。本文将采用“迪博・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综合度量内部控制的质量,并把盈余管理分为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以期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有所前进。

二、研究假设

近年来,在新会计准则颁布后,应计盈余管理的空间越来越小,真实盈余管理成为管理层操纵利润的新手段。内部控制作为企业财务报告真实可靠的有力保障,覆盖企业运行的全过程,包括销售、资金活动等各个环节。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可以有效地减少会计估计错误、减少会计误报、限制盈余管理的操纵空间,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可以说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制度是财务信息质量的保证。因此,本文提出第一个研究假设:

H1:内部控制质量越高,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程度都越低。

在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对比中,一方面由于国有企业与政府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政府对国有企业的干预较多,公司治理效率降低,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有效监督的动力不足,从而影响到公司的内部控制,而非国有企业受政府的影响较少,公司治理效率较高,内部控制质量也相对较高;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受政府的影响,也会导致国有企业不会像非国有企业那样单纯追求利润最大化,盈余管理的动机降低。因此,笔者认为,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的相关性不强,而非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能够有效抑制盈余管理,即二者会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由此,提出第二个研究假设:

H2:与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会显著抑制企业的盈余管理水平。

三、研究方案设计

(一)研究样本

本文选取2009―2011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所有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研究中所使用的数据来自迪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数据库和国泰安数据库(CSmaR)。为了提高模型的解释能力,剔除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年度会计数据:(1)金融保险类公司,中国证监会的行业分类标准i类公司;(2)所需财务数据和股价数据存在缺失的上市公司;(3)主要变量的极端值和异常值;(4)样本年度区间内St的公司。

【参考文献】

[1]JeffreyDoyle,weiliGe,SarahmcVay.Determinantsofweaknessesininternalcontroloverfinancialreporting[J].accountingandeconomics,2007,44(1,2).

[2]Hollisashbaugh-Skaife,Danielw.Collins,williamR.KinneyJr.thediscoveryandreportingofinternalcontroldeficienciespriortoSoX-mandatedaudits[J].Journalofaccountingandeconomics,2007,44(1,2).

[3]Daniela.Cohen,paulZarowin.accrual-basedandrealearningsmanagementactivitiesaroundseasonedequityofferings[J].Journalofaccountingandeconomics,2010,50(1).

[4]SugataRoychowdhury.earningsmanagementthroughrealactivitiesmanipulation[J].Journalofaccountingandeconomics,2006,42(3).

[5]刘启亮,罗乐,张雅曼,陈汉文.高管集权、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J].南开管理评论,2013(1):15-23.

[6]王鹏,窦欢,刘威仪.内部控制质量、企业特征与盈余质量[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3(2):45-51.

[7]方红星,金玉娜.高质量内部控制能抑制盈余管理吗?――基于自愿性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经验研究[J].会计研究,2011(8):53-60,96.

[8]范经华,张雅曼,刘启亮.内部控制、审计师行业专长、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J].会计研究,2013(4):81-88,96.

[9]于忠泊,田高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信息有效性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9(4):145-147.

企业内部质量管理制度篇7

关键词:内部控制;制度;会计信息质量

内部控制的发展是漫长的,如果企业没有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无法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与真实性,要保障会计信息的质量就必须加强内部控制。因此,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的质量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并相辅相成的。

一、内部控制的发展过程及现状

内部控制的发展共有三个阶段,分别为内部牵制、以职务分离为内容的内部牵制、以及内部控制结构的形成,它们分别对应内部控制发展的雏形、初步形成、成熟期。如今,我国已经出台相应法律,用法律的形式对内部控制做出了相应的制度,并在上市公司内施行。

二、内部控制度的重要性与会计信息质量

(一)内部环境的因素以及如何影响会计信息质量。(1)企业核心人员的行为。作为企业核心人员,管理层领导者的态度影响了企业的经济决策,除此之外,管理层的行为能够直接推动企业进步。如果企业的核心人员拥有正确的价值观,那么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就会受到其影响,并使得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得到相应的保障。(2)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一种基于企业内部的评价活动,其主要的形式表现为企业内部的自我评价,它能够对内部控制进行良好的监督,使得内部控制保持有效性,并直接促成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良好建立。但在建立内部审计部门的同时,领导应将内部审计部门与审计部门独立管理,让审计人员直接对董事会或相应的审计委员会负责,直接对其报告审计情况。(3)人事政策。良好的人事政策能够保证公司执行人员的品行。因此,企业应确保执行公司政策以及程序的工作人员足够完成任务,并给予执行公司政策以及程序的工作人员以足够的资源,这也是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良好建立的必要基础之一。(4)内部组织架构与分工控制的方法。企业领导者应确保企业内部组织结构责任明晰,并在此基础上加强组织的控制意识,如此能够确保内部控制环境得到良好的建立。但企业领导者也应注意到,由于很多企业都存在着内部人员控制企业的现象,因此常常会导致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受到影响。

(二)内部控制中某些行为特征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1)企业缺乏内部控制理念。以前,我国企业往往对于内部控制作用认识不足,企业对于内部控制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其具体表现在:企业没有针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稳定生存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使得企业的内部控制没有明确的标准。(2)内部审计的作用未能有效发挥。在我国的一些企业之中,常常会出现企业领导对内部审计作用认识不够的情况,也有一些领导,他们对于内部审计的工作观念上拥有一定的误解,导致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难以展开并有序进行。这直接导致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并不能达到企业要求的标准,甚至有一些企业,其内部审计人员严重缺乏,基本的内部审计工作根本不能良好的进行开展,这导致且的审计机构财务部门相重合。还有一些企业,虽有拥有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但其制度并不健全,内部审计部门并没有独立于审计部门之外,使得内部审计部门的成立流于表面,内部审计工作形同虚设。(3)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缺乏必要的约束。公司直接的结构应在公司管理层之间公平分配利益,明确各自的职责,建立起互相监督的制衡机制,以此时间公司的多元化管理。而一些公司当中,往往不能合理的分配利益,公司管理层之间往往会拉帮结派,出现一些小团体,这些小团体的诞生都不利于公司内部治理以及内部控制,从而导致企业管理层之间并没有有效的制衡机制,使得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内部审计工作不能良好的展开,甚至直接威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以及会计信息的生存。

因此,从上述分析当中我们不难看出: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密切相关的,他们之间有着重要的相互作用以及反作用。因此,改善内部控制环境,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构建与之对应的内部审计机构,能够大大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生存,使得企业内部信息的质量大大提升。

三、建设强有效的内控监督机制

(一)建立相应约束机制,提高人员素质。公司应实行科学的管理制度,对公司内部人力资源进行统一管理,确保公司员工拥有公正、廉洁的品质,并确保公司内部人员能够胜任企业的相关工作。除此之外,应加强对领导层人员的教育,使其明确认识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使企业领导人员重要的责任之一,并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素养,使得企业内部业务人员能够进行良好的会计工作,不出现财务造假的情况。

(二)建立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保证内部控制功能的正常发挥,并促使内部控制良好运行,公司治理结构能够能够有效的保障内内部控制环境的稳定,并起到内部管理监控的重要作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能够有效的使得企业管理人员完成企业经营目标,并使得受托责任稳定达成。因此,建立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了企业内部控制的环境,使得企业内部审计更为高效。

(三)加强预算计算控制。企业在进行预算时,应确保其项目、程序,并保证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所有指标都下达到位,企业相关部门的所有人员应明确企业预算的全部标准以及程序。在企业中,预算工作并不能靠一个人独立完成,而是一个需要集体完成的工作,单单依靠财务部门独立操作,并不能保证预算工作达到预定目标,因此,预算需要全体员工的通力合作,并应下达通知到每一名员工。

(四)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在完善内部控制政策时,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对内部控制执行的检查,以及对企业内部控制考核,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这种机制能够有效的激发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动力,使其在奖惩机制之中做到压力与动力的结合,并达到内部控制目的,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和稳定生存。

(五)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要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效果,还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来达成目的。企业领导者应明确的认识到,想要及时掌握企业的运营情况,就需要在企业中建立起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提供全面并准确的信息,加强企业内部员工,或员工与领导者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使得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更为完善,并加强会计信息真实性和透明性。

四、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快速进步,企业管理应紧跟时代潮流,使得自身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适应时代的潮流。而只有适合时代的企业内部监督机制,才能够使得会计信息的质量不断提升,并保证其真实性、稳定性以及透明性。因此,只要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提升会计信息质量,一定能够稳定的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与会计信息质量[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15)

[2]凌芝.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控制[J].经营管理者.2009(12)

企业内部质量管理制度篇8

【关键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经营绩效分析

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需要对自己的内部管理进行有效的控制,尤其是上市企业,良好的声誉能够使其在全球发展过程中得到更好的位置。一些企业出现了恶性事件,不仅仅是外部环境影响的,更多的是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对资本以及市场的监控力度不足造成的,因此为了能够提升经营绩效就需要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分析,提升内部控制的质量,以下为此方面的详述。

一、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对经营绩效产生的影响

(一)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和经营成本之间的关系分析

内部控制的质量实现主要是企业通过相关人员以及资源的有效控制完成的,这样能够极大的降低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风险性,并且提升企业的经营成果和效果。企业内部控制的质量和经营成本之间存在的是负相关的关系,简单的讲,只有提升内部控制的质量才能对企业经营成本进行有效的降低。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自利行为,这个行为管理也是在竞争的环境下产生发展的。从企业的运作机理以及自利原则上研究分析,企业可能存在不完全尽责的情况,有时会为了自身的利益影响了经营成本,这样就需要在内部建立起一种约束机制,即,内部控制制度,为了能够节约经济成本,降低成本,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建立起一套约束机制,这在成本上属于高效运行的态势,资源被大大的节约[1]。

(二)内部控制质量和风险管理的关系分析

我国相关部门已经指出,企业在内部控制工作中属于企业风险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企业的风险管理关系到企业的未来发展和企业的生存健康以及可持续发展。内部控制的质量也是对风险管理评价进行分析的重点内容,通过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行能够降低企业在投资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性,还能保障企业财产信息的真实使用以及完整程度。企业在长期的投资过程中就需要强化此方面的管理。有些企业长期从事外部投资项目,也获得了相关的利益,这是企业内部和外部经营管理的需要,更是切合国际走向的需要,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当中,企业管理面临的风险程度非常高,并且也面临多重风险,如果不能很好的控制,势必会给企业带来更多不利影响,降低了企业的财务经营管理风险[2]。

二、做好上市公司企业内部控制,提升企业经营绩效

(一)内部控制质量的决策性影响直接作用于经营绩效

组织在内部控制的结构中存在,很多企业如果会拥有非常好的组织架构,能够更加合理的对企业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分配,那么就会让企业中的无尽所用,人尽其能,进而让组织运行的成本得到可以分配以及优化配置的资源,对企业的经营绩效产生正面的积极促进性作用,让企业的经营生产成本降低到最少。一个企业的风险评估体系如果非常完善那么就会在评估过程中,信息传递和沟通过程中有更多更好的内部信息、外部信息做参考,为决策者提供更多有效的信息,将决策风险降低到最小,这样也可以提升经营绩效。内部控制不仅仅能够对决策者的决策产生影响,还能够对活动执行产生影响,在控制活动以及监督等等多个方面,内部控制质量的提升会让各方各尽所能,各司其职,相互协作,让决策的从设计到执行都非常完整,更为健康稳定的发展,也能够让投资者获得较多的经济效益[3]。

(二)内部控制质量的提升,促进信息沟通作用于经营绩效

我国在证券市场方面属于弱型的有效的市场,信息在公开程度上很小,股东以及管理层还有外部一些利益相关者在信息上出现了不对称的现象,这就是一个逆向的选择题,会存在导致市场资源配置不合理现象的出现。信号的传递也不能对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但是如果质量较好的内部控制就能够起到一定的信息传递作用。在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当中,不能避免的会出现内部财务数据,这也会让外部财务报告更具有真实性,Σ莆裰械男畔⑴露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投资者对企业财务报告中的资本结构以及会计选择政策还有内部审计质量等等的分析就是间接信号的一种有效传递。在信号传递的相关理论中认为,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一些非常高的公司都希望在这种信号的传递基础上,进行披露,这样就能够得到更多的市场反应,以此让投资更有效。良好的内部控制,也能够带来一些内部控制方面的信息,更会对投资者和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造成冲突以及摩擦,投资人员使用内部控制的信息对企业运行情况作更多的考察,这些能够让经营行为可以参考的信息也更多,企业按照自己的工作实际,做出关乎自身利益的经济决策[4]。

(三)内部控制质量的完善和提升

内部控制程序的健全以及有效提升对于企业提升经营绩效有极大的促进性作用,企业很多内部控制程序以及控制不健全的问题都可以通过有效的会计控制系统完成,这样对内部控制一些不完善的情况就可以进行有效的弥补。在企业日常工作过程中,需要建立起内部控制的流程图,并且将具体的每一个工作环节都进行落实,将工作内容有效的确定下来,以此保障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够确定好自己的位置,并且了解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有效的对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的调节,保障各个部门的职责,提升企业人员的职业素养[5]。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与经营绩效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明确企业内部控制和经营绩效的关系,能够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减少疏忽和漏洞,还能够规避一些存在的风险。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提升可以在多个方面提升经营绩效,作为企业也需要重视内部控制质量的提升,从多个方面各个角度去关注企业管理。内部控制总体质量的提升和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是正相关的,彼此互相促进,但是企业在后续发展过程中还需要关注如何提升企业控制的质量,提升企业的有效经营管理。

参考文献

[1]赵息,张西栓.内部控制、高管权力与并购绩效――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南开管理评论,2013,16(2):75-81.

[2]高峰.组织行为学在完善国内中小型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中的浅见[J].财经界,2013,25(35):47,49.

[3]仇琪.增强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绩效的有效措施构建[J].财经界,2015,14(30):49-49,56.

企业内部质量管理制度篇9

【关键词】财务管理信息质量内控制度人员素质

在企业的管理工作中,财务管理处于核心地位,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方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企业的发展。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要依靠国家规定的相关的财务法规和企业内部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在管理中遵循财务管理原则,对财务人员做好合理的安排,调动财务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对企业财务的科学化合理化管理,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发展对财务工作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企业中通过优化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来提高企业在经济市场中竞争力,保障企业经济效益得以实现,推动企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企业实现快速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财务管理中的存在的风险问题

(一)财务信息不真实

在企业的发展中,真实的财务信息是企业制定发展决策的基础。如果企业在制定发展决策时所依据的信息是错误的,就会给企业在发展中造成投资困难的影响,使企业在经营中陷入已经制定的发展决策不能得到及时实现,重新制定发展决策又会浪费人力物力资源的两难困境。甚至还可能会因为财务信息的错误使企业在发展资金上出现问题,导致企业的破产。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财务信息不真实主要表现在,企业的收入、费用、资产等财务信息的登记不真实;财务制作虚假会计报表;账目管理混乱。财务登记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财务会计在工作中违反工作纪律和相关法律,为了谋取个人利益或者为了使企业逃避纳税在对企业财务进行管理登记的时候故意登记错误。表现在财务账上就是账面上的坐支、截留和转移等现象。财务管理中制作虚假财务报表的原因是为了掩盖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表现在实际中就是在企业财务管理中有两套会计报表,一套在企业内部流通使用,一套对外公开披露。财务管理上账目混乱是应为企业没有系统科学的财务管理系统,表现在实际上就是财务管理中财务部门在对会计账簿、科目的设置和使用上没有达到财务管理的法定要求标准。

(二)财务管理人员职业素质较低

在当今经济形势下,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竞争非常激烈,导致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在企业中的流动很快,不能在企业中形成高素质的财务管理团队。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较低,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不能做到对企业财务细致的规划,影响了企业财务管理的模式。而且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流动,使得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不能做到前后连贯的财务预测,在企业中出现不同素质、不同水平的财务管理人员对企业的发展做出不同的财务预测。这样就不能做到对企业财务历史信息进行有效的评估和更新,而且在混乱的财务预测信息中也不能建立企业财务的有效规划,经常造成企业在财务预测中出现严重的偏差,影响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企业的正常发展。

(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健全的企业内控制度是企业实现财务有效管理的重要保障。目前在我国的企业财务管理中,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财务管理的监督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在企业的内控制度中,很多的内控人员是由财务人员直接承担的,不能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公正的监督。由于内控制度的不完善,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的时候财务管理部门在对企业重大的财务事项没有讨论和审批的权利,不能在对财务资金的使用上形成制约;财务管理管理工作上缺少必要的监督跟踪,存在问责制度不健全的现象;在财务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存在很多的缺陷和不足,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二、加强财务管理的对策分析

(一)加强财务的风险管理

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一个从内而外的过程,加强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企业的内控工作能够有效的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也能够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落实企业的财务管理政策。内控工作能够在企业内部加强对企业资产的安全管理,降低企业的经济风险,强化内控制度对企业财务管理的监督和管理。在现代社会要建设完善的企业内控制度,就要利用现代化的信息网络,建立合理的电子会计网络工作应用平台,把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内控监督纳入信息化管理当中,完善财务管理监督制度和内控监督制度,改善会计监督审计的内部管理,形成对企业财务的科学化合理化管理。在财务管理工作当中要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提高管理人员的职业技能,使得管理工作中的财务管理人员达到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标准,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还要做好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协调工作,通过对各部门工作的协调管理,改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强化企业内部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力度。

(二)提高企业财务信息质量

提高企业的财务信息质量是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质量的保障,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部门在财务工作的开展中,要严格遵守国家相关财务的法律法规,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做好企业财务信息的采集工作和分析工作,做到从源头把好财务信息的质量关。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要加强对财务管理部门的资金投入,加强对财务信息采集系统和财务信息分析系统的建设,确保财务信息收集和记录的真实性和全面性。在会计账簿和会计科目的设置上要结合国家的相关财经法规政策和企业实际发展的需要,做到会计账簿和会计科目的设置规范化和合法化。在制作会计报表的时候要科学、严谨的编制会计报表,保证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和唯一性,做到企业内部流通使用的会计报表和企业外部披露的会计报表是同一份,让会计报表不论对内还是对外都能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

三、结语

企业的财务管理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所在。企业如果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在发展中实现自身的经济效益,就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解决好企业在财务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张雪芬.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外资,2013,7(39):62-63.

[2]张胜男,么娆.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品牌(下半月),2015(9):257-259.

企业内部质量管理制度篇10

财务核算与内部控制,是当前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由于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未发现两者关联关系,分开管理影响了财务整体工作质量与效率。文章结合“五要素”对财务核算质量影响,对两项工作进行有机结合分析。

关键词:

企业财产核算;核算质量;内部控制;五要素

作为企业财务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财务核算发挥着监督、控制、决策参考等多项财务职能,其质量高低决定了企业财务管理是否可以顺利完成。企业内部控制作为企业财务控制的重要手段,是影响财务核算质量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内部控制“五要素”,对于财务核算的落实与效率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财务人员在财务核算“五要素”的落实过程中,把财务核算与内部控制有机结合,进行财务核算创新研究。

一、企业财务内部控制要素分析

企业财务控制实务中,一般将控制元素总结为五项内容,统称内部控制“五要素”。

(一)企业内部环境

企业内部环境包括企业文化环境、纪律体系、经营管理机构构成以及经营管理方式等多项内容。企业内部环境的诸多因素,决定着财务核算能否顺利开展。如企业文化重视诚信理念建设,则财务核算人员较为重视自身荣誉,进而降低了人为因素对财务核算质量的影响;又如企业经营机构中监事会权利得到保障,则财务核算监督质量就会得到有效保障。

(二)财务风险防范

企业财务风险包括内部和外部两种风险因素。实际工作中防范企业风险,成为了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目标与工作环节。同时在企业财务核算中,风险管理也对核算质量起到了较大影响。同时,风险因素核算也成为了财务核算的主要组成部分。如企业现金库存是否充足、资产债务是否平衡等核算内容。财务风险管理这种双向的财务特点,共同影响了财务核算与内部控制的开展。

(三)内部控制活动

内部控制活动包括企业各项管理活动开展的各环节,如财务制度的制定、执行、监控;管理者对经营、财务的各项管理工作;各科室开展的各项财务工作等,都属于内部控制的内容。内部控制活动的质量与效率,在客观层面支持着财务核算的顺利开展。如财务制度执行与监控质量,侧面影响着核算工作能否顺利实施;各科室财务管理质量等内容。

(四)控制中的信息沟通

企业内各科室间有效的信息沟通,有利于内部控制衔接的顺利完成。同时企业财务核算,也需要企业各科室的协作支持。建立企业整体的财务核算体系,将企业财务、生产、经营等各部门纳入财务核算整体体系,将是财务核算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五)对控制的内部监督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监督,有利于内控完成质量提升。内控监控的因素包括了制度、人员、方法与处置。而对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监督过程,也与财务核算监督过程出现了重合。如对预算控制的监督过程,也是为预算核算提供数据的过程。而对企业财务账目进行控制监督,可以使企业账目清晰,便于财务核算的开展。

二、内部控制要素对企业财务核算影响

内部控制“五要素”既是内部控制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也影响着企业财务核算质量。提高内部控制要素支持,可以很好地提高企业财务核算质量与效率,继而起到对企业整体财务管理的支持作用。

(一)改善企业内部环境,建立整体化核算模式

企业财务核算工作是在企业内部环境支撑下完成的,为此企业管理者应采用以下措施,改善当前企业内部环境。(1)建立以法人为核心的财务核算体系。法人在财务核算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包括决策、管理、执行、监督等内容。所以企业应建立起以法人为管理核心的核算管理体系,提高企业内各管理层、科室等对财务核算的重视,同时提高财务核算决策、执行的工作效率。(2)构建完整的核算控制体系。核算控制体系的建立,应围绕财务管理科室发挥出企业内部控制作用。如财务科室的专业核算作用、办公室财务核算协调作用、监事会的财务监督作用、生产部分的成本数据管理作用等,都应纳入财务核算控制体系。(3)以诚信文化为基础,提高核算人员素质。企业文化中企业诚信文化占据着重要位置。企业财务核算人员以诚信为理念的核算工作将很好地降低人为因素对核算质量的影响。(4)推广制度管理理念。在企业管理环境中推广制度管理理念,将企业整体纳入制度规范化管理体系,有利于财务核算制度的执行。

(二)以风险防范为目标,提高财务核算质量

内部控制与财务核算不仅注重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同时也将其作为两者开展的重要目标。为此财务管理工作者必须提高财务核算质量,发挥其风险管理作用。(1)将风险因素作为核算重点。财务风险因素具有较强的可预测性特点,所以将财务核算工作的重点集中在风险因素,可以极大的提高风险防范质量。如在金融危机环境下,加强企业资金流动情况与信贷资金核算,将极大地提高企业财务风险防范质量。(2)建立风险预警应急核算机制。企业财务核算应与企业风险预警机制建立联动关系,在内控风险预警信息后,财务管理者应对风险预警内容进行应急核算。如成本风险预警发生后,财务人员应对已发生的企业成本,进行核算梳理,寻找风险发生的主要原因及时处理,就会很好地降低风险危害。(3)建立一体化核算过程。将企业风险核算与财务核算进行合并,利用财务核算工作寻找财务风险因素,将两者进行一体化核算可以很好地提升风险核算效率。

(三)结合内部控制与核算过程,提高财务管理效率

结合企业内部控制与核算过程,将两者进行结合将极大地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效率。第一步构建统一的工作构架。两项工作结合过程,首先需要管理者构建统一的工作构架,用于开展财务管理。一般情况下,企业主管财务副经理或财务经理应是两项工作管理责任人。同时企业财务科室应针对内部控制与财务核算,安排专人管理。需要注意的是,两项工作虽然应由不同人员进行管理,但是两者之间应建立高效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提高其结合质量。第二步共享控制责任人。企业内部控制网络,在各科室、部门都建立专人负责制,开展控制工作。这些控制责任人员具有一定的财务能力与意识。实现这些财务控制人员的资源共享,将极大地提高财务核算质量。如成本控制人员提供的财务数据,其数据内容更加真实可靠,可以极大地提高成本核算质量。第三步实现资源共享。除了信息共享外,内部控制与财务核算资源的共享也是提高财务管理质量的有效措施。如财务核算网络平台的应用,可以使内部控制管理者提高财务数据查询效率。而内部控制数据挖掘出的数据资源,也可以为财务核算提供参考作用。

(四)在企业财务核算中,建立全面信息沟通网络

财务核算也需要企业的全员参与,才能保证其核算质量。为此财务管理者应以内部控制网络为基础,建立起企业整体化的财务核算信息沟通网络。(1)以核算内容为基础建立沟通网格。财务核算信息沟通过程,可以由若干网格组成。这些网格主要由核算内容组成,如成本财务信息网格、预算财务信息网格、风险信息网格等。财务核算管理者首先按照核算内容建立信息网格。网格内财务管理者可以有效的开展交互性的财务信息沟通,便于单项核算(如成本核算、预算核算、现金核算)信息汇总效率与质量。(2)网格信息收集、汇总与分析机制。为配合财务核算信息网格机制,企业需要建立高效的网格信息的接收、汇总与分析机制。这种机制一般可定为双重管理模式。财务专业信息内容由财务科室负责财务专业信息收集、整理与分析工作;同时由企业办公室发挥其沟通协调专业能力,做好各科室财务信息协调与沟通工作,提高信息文字与信息质量,实现有效的信息沟通管理。(3)形成网格信息沟通平台。财务信息收集、汇总完成后,财务人员应根据信息内部建立网格间信息沟通品台。平台包括数据信息交换与共享两种模式。信息数据交换即指财务运行过程中的转换,如现金支出、资产折旧等核实信息,都应进行信息数据转换。而共享则主要指各项核实共享的财务信息,如预案执行、库存现金等信息数据。

(五)发挥财务管理双向监督模式作用,提高监督效率

财务管理监督不仅是单独针对财务核算或内部控制开展的单向工作,而是针对两者开展的双向监督工作模式。为此财务监督人员在双向监督模式下,需要在对两项工作利用统一标准与制度准则开展监控工作。如建立企业《财务监督管理制度》;确定监事会对财务核算与内部控制的最高监督权利;财务科室设定专人对各项财务工作进行监督;聘请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定期对企业财务进行审计等,都是企业财务双向核算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结语

企业财务核算质量保障,离不开内部控制工作的有力支持。特别是内部控制“五要素”的改进,对于财务核算质量起到了较强的正面促进作用。将内部控制与财务核算进行结合,实现两者质量共同提高,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未来主要发展趋势。

作者:郭玉馨单位:天津市新策电子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