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帮扶工作队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55:32

乡村帮扶工作队总结篇1

一、考勤管理制度

1、驻村帮扶工作队由县委下乡办和乡党委共同管理。乡党委负责工作队和第一书记进行日常管理。

2、明确驻村时间。包村县处级领导干部每月驻村时间不少于一天一夜;派出单位主要领导每两周入村调研不少于一天;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每周不少于五天四夜,吃住在村,全脱产帮扶;结对帮扶党员干部每月入户不少于一次。

3、属地考勤管理。考勤管理由村党支部书记负责,指定专人管理。农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与每月5日前汇总考勤登记、请销假审批表、外出报备审批表上报乡党委,并同时分别报送县委组织部、下乡办。考核登记表原件由村委留档管理。

4、请销假管理。驻村工作队员和第一书记请假1天的,报村支部批准;请假1-5天的(含5天),报乡党委批准。请假5天以上(含年休假、婚假等法定假日),先经派出单位批准,报乡党委批准后,由派出单位抽调人员临时接替请假人相关工作。超过30天的按照上级文件要求由派出单位召回并重新选派。请假期满返回工作岗位要及时到乡党委销假。              

5、外出报备管理。因外出开会、培训、联系项目离开范围,视为在村工作,但需进行外出登记报备。外出1天,报村支部批准;1-5天(含5天),报乡党委批准。5天以上,先经派出单位批准,报乡党委批准后,由派出单位抽调人员临时接替请假人相关工作。

二、工作制度

1、工作例会制度。乡党委在县干部驻村帮扶领导组的指导下,每月召开1次驻村工作队会议。驻村工作队每周至少组织1次工作交流会。驻村干部必须参加村党支部、村委有关会议,并做好会议记录。

2、定期报告制度。驻村工作队每两月向乡党委报告一次帮扶工作进展情况,每半年向县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和派出单位报告一次思想、工作、学习情况以及存在问题。

3、台账管理制度。各驻村工作队要建立“六大行动”台账,严格执行“六大行动”,以及围绕“六大行动”开展,建立解决问题、资金项目、走访遍访、结对帮扶、学习培训、问题整改、考勤管理等相关工作的详细台账。

4、日志管理制度。各级驻村帮扶干部要按照“三级书记”遍访工作要求,实事求是地记录工作开展情况,坚决防止弄虚作假,杜绝形式主义。乡镇主要领导和帮扶单位负责人要定期向联系乡镇处级领导汇报驻村帮扶工作,帮扶工作日志由包联领导每月审核一次;乡镇党委书记对村支部书记、驻村工作队长、农村第一书记的日志记录情况进行审核,实行一月一审;乡镇党委组织委员对驻村工作队员的日志记录情况进行审核,实行一月一审;帮扶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帮扶责任人的日志记录情况进行审核,实行一月一审。支部书记对本支部党员帮扶责任的日志记录情况进行审核,实行一月一审。

5、学习培训制度。采取专题培训、以会代训、测试促训、抽查督训、经验交流等方式,县级每季度进行一次培训,乡镇每周、驻村工作队每天强化驻村干部政策学习。各驻村帮扶干部要积极主动、认真学习政策业务。

6、工作轮换交接制度。驻村帮扶干部任职期满或因其他原因调整的,要做好新老队员交接工作,交接工作要做到“五个清楚”:一要把承担的职责任务交接清楚,二要把掌握的村情民情交接清楚,三要把尚未处理完毕的工作交接清楚,四要把台账资料交接清楚,五要把工作经费使用情况、办公设备等资产交接清楚。乡镇纪委书记担任监交人,最后形成交接清单,送乡镇党委备存。

三、履职清单制度

1、对标驻村帮扶年度工作目标和“六大行动”任务,驻村工作队年初要有工作计划,要建立履职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定出时间表,按季度向乡镇党委报告完成进度,年底要有工作总结,交帐任务完成情况。

2、驻村帮扶工作队长职责:一是帮助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突出抓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农村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等重点工作;二是推动脱贫攻坚工作落实,协助抓好产业扶贫、劳务输出、易地扶贫搬迁等难点工作,监督用好扶贫项目资金;三是从严从实抓好工作队员日常管理,指导督促工作队员开展工作,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问题,确保工作队员履职尽责;四是协调帮扶单位,落实帮扶责任,协助结对帮扶干部开展帮扶工作,整合利用各方资源办好事实事;五是宣传贯彻脱贫攻坚政策措施,做好贫困群众教育引导工作,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六是完成上级和乡党委、政府交办事项。

3、驻村帮扶工作队员职责:一是认真学习政策业务,广泛深入宣讲,当好扶贫政策宣传员;二是定期到组到户走访,解决实际困难,当好脱贫致富组织员;三是精准识别精准施策,推动工作落实,当好脱贫攻坚战斗员;四是监督扶贫资金使用,推进村务公开,当好项目资金监督员;五是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倡导文明新风,当好移风易俗引导员;六是完成工作队长和村党组织书记交办事项。

四、督查通报制度

驻村工作实施“联动督查”机制,乡党委每月对驻村工作队在岗履职情况进行1次督查,每月进行一次通报,县级及有关部门实施“联动督查”,每两月组织1次抽查,每次督查都要通报、反馈情况。执行市委“红黑榜”通报制度。

五、工作保障制度

1、人身安全保障制度。县委下乡办每年按规定统一为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经费由县财政列支。乡党委政府协调派驻村提供安全住所,派出单位每半年要安排一次体检,要解决食宿问题,为驻村干部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

 2、能力提升保障制度。将驻村干部列入全县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中,每季度对驻村干部进行一次培训,提升驻村干部的履职能力。

3、工作经费保障制度。县财政每年为每支工作队、每名第一书记分别列支专项工作经费,同时派出单位落实好一般公用经费允许用于帮扶工作、现有车辆优先保障帮扶工作等政策措施,同时落实好帮扶干部生活、交通、通讯补贴,为驻村干部提供经费支持。

4、建立选拔任用“便车道”。在开展优秀后备干部推荐工作中,允许驻村干部参加派出单位的推荐、单列驻村干部指标、放宽驻村干部条件限制,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搭建驻村干部晋升职级的“便车道”。

5、定期开展谈心走访活动。乡(镇)党委定期与驻村干部谈心谈话,了解思想动态,帮助解决具体困难。派出单位定期走访驻村干部,每半年进行一次家访,帮助解决生活等方面实际困难。

六、“双述双评一查三挂钩”考核制度。

“双述双评”,即驻村帮扶工作队分别向乡、村两级进行述职,并接受乡、村两级干部群众的民主测评。一查,即对照驻村帮扶工作考核表,通过查阅资料后,逐项进行打分。考核结果实行“三挂钩”,即考核结果与干部提拔使用挂钩,驻村工作时间不低于全年工作日总数的2/3,且综合评定为称职以上等次的,视为基层工作经历;考核结果与县级以下机关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挂钩,驻村帮扶工作队员年度考核结果等同于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的年度考核结果;考核结果与评先评优挂钩,年终时根据考核结果,对优秀驻村帮扶工作队、工作队员和结对帮扶先进个人进行专项表彰奖励。

七、“两包三到”干部驻村帮扶联动制度

持续压实单位帮扶责任,落实单位包村、领导干部包带和驻村工作队到村、党员干部到户、农村第一书记到岗“两包三到”联动帮扶机制。

(一)单位包村责任制度

1、单位党组(党委)要承担帮扶责任,对结对帮扶村的帮扶工作负全责,每年专题研究贫困村脱贫工作不少于4次。

2、按照因村派人要精准的原则,选优配强驻村帮扶队长、队员和驻村第一书记。

3、加强对帮扶队长、队员、结对党员干部、驻村第一书记的管理。

4、单位党组(党委)、包村领导、驻村帮扶工作队和农村第一书记,要根据贫困村的致贫原因和发展需求,帮助贫困村科学制定扶贫开发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落实帮扶措施,促进贫困村整体脱贫,贫困村不脱贫,包村帮扶单位不脱钩。

5、充分发挥单位和行业部门优势,统筹本单位、本系统帮扶资源,积极协调、争取其他部门、社会各界支持,对帮扶村通盘考核,落实好“六个一”帮扶任务和各项帮扶政策措施,确保帮扶任务按期完成。

八、驻村帮扶工作约谈和工作队员召回制度

1、约谈对象为驻村帮扶工作队所在单位主要负责人。约谈采取个别谈话和集体谈话的方式进行,具体由县干部驻村帮扶领导组实施。

2、经县干部驻村帮扶领导组提出,或经帮扶单位党组(党委)研究,帮扶单位将群众不满意、工作表现差的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召回。

3、驻村帮扶工作队和队员存在以下情形的,经过调查核实,对驻村帮扶工作队所在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并将相关工作队员召回。

(1)驻村帮扶工作队不能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规矩,在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省、市、县脱贫攻坚决策部署上,推诿扯皮,执行不力,工作不积极、不主动、不负责的;

(2)驻村帮扶工作队不能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能认真遵守《廉洁自律准则》规定,存在利用工作之便吃拿卡要,收取群众土特产等情形的;

(3)在驻村帮扶工作中不作为、乱作为,帮扶效果差,甚至侵害群众利益的,群众反响强烈的;

(4)在驻村帮扶工作中存在“”问题,或因违法违纪被调查处理的。 

4、在约谈前,要向约谈对象下发约谈通知书。约谈时,谈话人不得少于两人,并做好谈话记录,谈话人、约谈对象要在约谈记录上签字。

5、约谈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保密纪律。

6、约谈结束后,约谈对象要在一周之内进行整改,并将整改情况书面报县干部驻村帮扶领导组。

7、工作队员召回后,帮扶单位要及时选派党性原则强、能力水平高的党员干部进行补充。

乡村帮扶工作队总结篇2

“做好乡村振兴工作,办法有千条万条,但大家只要记住一条:时时处处记住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市中区一队组队之初,队长赵延生同志在服务队和五个村的联合党课上,掷地有声地讲了这样一句话。这也奠定了市中区一队一年来的工作总基调:党建贯穿始终,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党建的引领作用在2020年初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得到了最突出的体现。大年初二,根据全市疫情防控工作安排,队长赵延生第一时间到党家街道督导疫情防控工作,全队队员疫情面前冲锋在前。市中区一队与帮扶村的联防联控机制迅速建立,服务队员和村民一起在防控点上昼夜值守。队员郭超妥善处理西东村3起病人高烧情况、服务队及时制止五村近百人盲目返岗复工问题、为各村和驻村企业协调消毒液、口罩等防疫物资……市中区一队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经受住了考验,取得了疫情阻击战的完胜,队员们也淬炼了初心使命。

产业成气候:八大“摇钱树”助力创富路

“一年两季,小麦玉米”,这是帮扶村农业种植结构的真实写照。去年七八月份,市中区一队在大量调研、座谈基础上,认识到种植结构单一已成为制约帮扶村经济发展的最大短板。蛇打七寸,必须从优化种植结构入手促进产业振兴。

随后,市中区一队带领各村当家人到处“取经”,远到陕西韩城,近到德州武城,在几十个项目中优中选优,最终成功引种“韩杂8号”优质辣椒400亩、陕西韩城“大红袍”花椒200亩,“烟薯25、济薯26”120亩,粘玉米、谷子等杂粮50余亩,嫁接仲秋红大枣2000余棵。目前这些种植项目进展良好,预计总产值将超500万元。

黑皮鸡枞菌是近年颇受市场关注的高端食用菌项目。队长赵延生和队员杜云鲲到历城区的鸡枞菌基地考察,合同约定按照辣椒、花椒项目模式,上门提供技术指导、按“最低保护价、现行市场价”相结合方式包销产品,随后服务队积极推进项目落地。队员杜云鲲帮助宅科村多方筹措社会资金20多万元,从温室大棚搭建,到菌包种植,再到采收、销售不分黑白靠在项目上。目前,鸡枞菌长势良好。初步核算毛收入超过60万元,亩均纯收入超10万元。同时,该项目带动村里闲置劳动力就业,增加村民劳务收入20多万元。梯次推进的产业项目,让帮扶村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一片勃勃生机。

人才忙“回流”:20多位能人成“生力军”

2019年11月,相家村成立祥瑞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队队员韩广龙、蒋鑫协助合作社物色到在一大型国企工作的吴文波,了解到合作社的项目和前景后,吴文波果断放弃了月收入6000元的工作,回村加入合作社,并成为技术负责人。宅科村村民朱永胜,一直从事建筑工程业务,年收入10万元以上。看到服务队帮村里上马的鸡枞菌项目市场潜力很大,就果断放弃建筑业务,回村一门心思做起了“菌总管”。一年多来,市中区一队通过“项目引人,乡情留人”等方式,共协助帮扶村吸引返乡人才20多人,过去村里能人“孔雀东南飞”现象大大减少,“人才荒”老大难问题初步得到解决。

另外,市中区一队还以“人才矩阵”模式整合帮扶村第一书记、村务助理、乡村振兴专员等人才资源,实行“事项共议、项目共谈、办法共商、成绩共享”模式,为帮扶村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招才”不忘“引智”,市中区一队一年来在20多次组织赴外地学习、调研的基础上,还邀请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省农业工程学院的专家教授到帮扶村指导农业产业发展,为帮扶村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文化谱新篇:有了“精气神”,有了“真善美”

寨而头村的关胜坟、西渴马东村的四合院……帮扶村的传统文化、文物古迹、非遗民俗等文化资源,和玉符河文化、泉源文化等,一直没有得到重视和挖掘,市中区一队本着“活动搭台,品牌引领”思路,打好文化牌,提升村民精气神。2019年南山水乡丰收节、2020济南市首届玉符河文化旅游节等项目逐一亮相,帮扶村的农家乐上座率提高50%以上。服务队队员张定业依托玉符河文化旅游资源打造了济南市首个“玉水原乡”乡游品牌,并以品牌为引领,探讨形成“乡旅、乡品、乡宴、乡宿、乡乐、乡创”等六大产品体系,实现文旅融合发展,为帮扶村的乡村振兴事业注入了“品牌力”、“文化力”。

生态有“钱景”:是绿水青山,更是金山银山

市中区一队帮扶的五村,沿玉符河而建,依山傍水,自然生态条件优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秉持这一绿色发展理念,市中区一队着力帮助五村将生态环境效益转化成经济效益。

市中区一队结合各村实施的美丽乡村建设,从村容村貌、环境整治、三线入地、墙体粉刷,到垃圾分类、污水处理、旱厕改造,一件事一件事抓,一个点一个点做,队员们盯在施工一线检查督导施工质量和进度,确保3000多万资金真正发挥作用,如今五个村旧貌换新颜,“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村”有了本应有的颜值。西东村、土屋村河道小流域治理工程正在有序推进中。发展“绿色经济”,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题中之义,市中区一队结合帮扶村实际,协助西东村、相家村、宅科村落地光伏发电项目,在为村集体年均增收近20万元的基础上,确保帮扶村“生态钱景”和“生态前景”两不误。

组织有作为: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服务队”

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服务队”,这是市中区一队给自己定的目标,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队村联合党课,到“干净做事,清白做人”廉政教育,服务队因地、因村、因人制宜提升组织力。

乡村帮扶工作队总结篇3

一、工作完成情况

1、完成了州财政党建工作队驻村项目5个(300亩杂交玉米种植、36头能繁母牛养殖、24户危房改造、8户640平方米茅草房改造和10口小水池建设);2、完成深圳市对口帮扶项目3个(45万元人畜饮水工程、55万元村寨道路硬化和改厕改圈建沼气、17万元学校维修及堡坎建设);3、完成州移民局、州委组织部、州体育局共同帮扶项目学校建设;4、完成了另桃路8.17公里(170万元)库周交通复建路的立项、组织审查等工作。5、完成3万元的网葙养鱼项目,共投放鱼苗2万余尾。6、争取到5万元资金帮助另桃小学修建运动场,为该校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活动环境。

二、工作基本做法

1、加强自身学习,切实提高党建扶贫工作本领。作为一名州党建扶贫工作队员,我深知扶贫工作的重要。在实施改革开放社会不断取得进步、人民群众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并逐步走上富裕奔向小康社会的今天,还有相当部分群众生活在交通不便、生存环境恶劣的边远贫困山区,他们大都生活在贫困线下,生活及其艰苦。每当想到这些,我倍感扶贫工作责任重大。为了把此项工作干好,不负党的重托和群众厚望,本人首先加强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认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国家移民方针政策和十七大精神,学习

农村各种养殖业等实用技术,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在进村入户开展民意调查、召开村组和党员坐谈会等活动期间,及时将所学到的党的理论知识、养殖业实用技术和国家有关移民方针政策向当地群众进行宣传、讲解,引导他们转变思想观念,积极探索,因地制宜,选择符合自身发展的增收路子。鼓励他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消除等、靠、要被动思想,积极主动走致富增收路。通过不断宣传、讲解,增强当地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同时也及时为当地群众答疑解惑,消除了各种矛盾隐患,为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认真搞好调查研究,积极探索助民增收路子。选择什么样的扶持项目能让当地群众尽快地富裕起来,并得到实惠,是我们刚刚下来开展帮扶工作的每位工作队员面临和思考的问题。为了摸清帮扶点的村情、户情,在炎炎夏日,本人与工作队员、乡村干部一道,顶烈日,冒酷暑,历时一周时间,进村入户开展村情、户情调查,全面摸清和掌握了帮扶点的基本情况。从调查走访的情况来看,当地群众对实施人畜饮水工程、种养殖业等项目比较积极,且要求迫切。针对这一情况,工作队明确了帮扶目标,确定了要求尽快启动实施的帮扶项目。目标明确后,所有工作队员积极主动联系项目实施单位,督促施工单位及时启动实施了人畜饮水工程,通过州水利局与深圳帮扶的人畜饮水项目进行捆绑,现

在帮扶点已开工修建了46口小水池工程建设,现工程已接近尾声,有关单位正在准备组织验收;对养殖业项目,由于前期项目经费不到位、加之物价上涨等因素影响,在预计启动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本人与工作队员多次到有关部门协调,落实缺口资金,通过各方努力,截止目前,该村已有36户相对比较贫困的农户每户领到了1头能繁母牛、有103户农户每户领到了1头优质仔猪开展了养殖业。同时,工作队还积极联系有关部门引导当地想从事网厢养鱼的农户发展网厢养鱼,目前,已有7户建起了60个网厢,该村基本上实现一户一业,群众生活明显得到改善,经济收入较往年有较大提高。

3、积极配合乡党委抓好另桃村的组织建设。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的指导思想,坚持以巩固和发展农村学习教育活动成果、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己任,协助乡党委对另桃村开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一是为增强另桃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由一名乡党委副书记兼任另桃村党支部书记,加强了村党支部带民增收致富的能力;二是于今年6月20日发展了一名女党员,为党组织增加了新鲜血液;三是多方协调引进资金7万元,解决了村办公用房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已建成235平方米的办公用房,使党支部学习开会有场地,开展活动有阵地。四是开展农村党员培训28人次,培训入党积极分子6人次。五是加强远程教育阵地建设。协调县教育局教师3人次到村培训远程教育技术人员,提高了村远程教育人员驾驭相应装备的能力,同时增添了相关教育软件。使另桃村的党建工作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三、工作不足之处

乡村帮扶工作队总结篇4

昔日迎君百米嫌多,今朝送别千里不长。2021年7月2日,天降暴雨,帮扶单位通江县烟草专卖局局长,松溪乡人大主席及包村的副乡长、村社干部、部分党员、群众代表、共20余人冒雨参加松溪乡祭田坝村召开的欢送驻村工作队座谈会。

首先,祭田坝村支部书记代表村支两委向烟草专卖局派驻的工作队表示衷心感谢,感谢驻村以来的辛勤耕耘无私奉献。同时,汇报了脱贫攻坚的成果,并在驻村工作队的紧密配合下,顺利打赢脱贫攻坚战。松溪乡人大主席受乡党委书记、乡长的委托感谢烟草专卖局选派的这样一支能吃苦耐劳、愿意扎根基层,倾心帮扶,和党委政府、两委干部、一起谋划推动农村发展的队伍,并为村带来新观念、新作风、新经验,提升了村干部的活力和战斗力,为乡村建设、人居环境、脱贫攻坚等提供了支持,为祭田坝村经济社会民生事业发展付出了艰辛努力,取得了令群众交口称赞的口碑,做出了突出贡献,在驻村工作队即将召回之际,祝愿工作队全体成员前途似锦,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大展宏图,并把祭田坝村当自己的第二故乡,欢迎随时回来看看。

随后,烟草专卖局局长代表县局全体干部职工对祭田坝村这几年以来的帮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根据行业的相关要求对以后的工作作了表态发言,虽然我们驻村工作队按照县委政府的要求召回,新的驻村工作队即将到来,根据上级指示,彰显烟草行业形象,我们的结对帮扶还将继续,我们义不容辞依然会继续关注祭田坝村的未来发展,为祭田坝村的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接着,驻村第一书记(队长)代表驻村工作队做了工作总结,感谢通江烟草专卖局对祭田坝村倾力帮扶,并由衷感谢驻村以来党委政府的支持,村支两委、全体村民的工作上紧密配合,生活上的无微不至的关照,对帮扶未到位的地方,敬请谅解。

最后,党员、群众代表分别作了发言,高度评价了烟草驻村工作队的工作,并对烟草专卖局无私帮扶铭记于心。

乡村帮扶工作队总结篇5

 

尊敬的xxx、各位领导,大家好: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XX乡“挂包帮 转走访”工作推进情况作简要汇报:

XX乡地处XX区北部,乡政府驻地距离XX城区143公里、昆明城区324公里。全乡国土面积166.31平方公里,最高海拔XX雪火岭4344.4米,最低海拔XX石窝子725米,高差3619.4米。全乡辖XX、XX、XX、XX、XX、XX、XX8个村民委员会56个村民小组,8个村均为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其中6个为深度贫困村(除XX村和XX村)。全乡共有2526户8475人(2016年底农业户籍人口),原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391户4844人,通过对2014至2017年数据补录调整及2018年动态调整,现实有在册建档立卡贫困户1343户5031人,未脱贫1215户4570人,贫困发生率56.9%(按2014年农业户籍人口8030计算),是深度贫困县内的深度贫困地域,是XX脱贫攻坚真正的“硬骨头”。

2017年9月,在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及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到XX调研后,指出XX乡确属“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地区,XX乡要脱贫出列唯有易地扶贫搬迁。按照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和部署,全乡易地扶贫搬迁涉及8个村委会52个村民小组2008户7328人(含115户自主进城购房),其中建档立卡户1132户4300人,非建档立卡户876户3028人。搬迁户中符合搬迁政策的人数最少的为1人,最多的为8人。截止7月31日,已完成60平米、80平米、100平米、120平米住房的抽房工作,计划分三批实施搬迁,第一批拟于2018年10月初搬迁入住,第二批拟于2018年11月初搬迁入住,第三批拟于12月初搬迁入住,安置地点主要为XX区起嘎安置点,部分在对门山、市文化街和蓝色经典。

一、“挂包帮 转走访”工作基本情况

全乡共有帮扶单位7个,其中包乡单位1个,为原倘甸和轿子山两区管委会,包村单位6个,其中省级单位1个,为富滇银行,对口帮扶XX村;市级单位5个,市水务局对口帮扶XX村,市农业局对口帮扶XX村、XX村;市卫计委对口帮扶XX村、XX村、XX村;市社科联对口帮扶XX村;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对口帮扶XX村。

省、市、区、乡共有帮扶责任人467人,结对帮扶贫困户1343户5031,其中富滇银行派出61人,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133户531人;市水务局派出84人,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118户445人;市农业局派出71人,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110户390人;市卫计委派出140人,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259户981人;市社科联派出13人,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102户376人;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派出18人,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108户395人;XX区派出13人,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60户234人;XX乡派出65人,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447户1666人;高新区管委会主任陈勇帮扶2户6人;原倘甸和轿子山两区管委会派出扶贫队员1人,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4户7人。

省、市、区选派驻村工作队员37人,其中省级9人;市级15人,区级13人。每个村均选派一名驻村第一书记,其中XX、XX、XX、XX第一书记和队长由一人担任,另4个村第一书记和队长分别由2人担任。

二、“挂包帮 转走访”工作主要做法

一是帮扶单位高度重视。XX乡每一项工作的开展,每一项成绩的取得,都凝聚着挂钩扶贫单位的大力支持、关心和重视。帮扶单位主要领导,挂钩领导多次到XX乡调查指导工作,倾听乡镇意见,开展民情恳谈,帮扶困难群众。驻村工作队员不畏艰苦,进村入户,随时掌握村组情况,便于制订实施相关的扶贫措施,根据各村实际争取项目,力求各项目兼顾当前,着眼长远,写好精准两字。

二是从实际出发,从民生入手,解决了XX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问题。通过人饮、灌溉、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大村组和外界联系。项目实施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社会事业落后面貌大为改观,贫困人口大幅递减,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着的成效。

三是帮扶项目实施积极调动群众参与。项目的实施推进,均召开群众大会让群众知晓。村内建设项目,群众直接参与,增加群众的自主意识,从为我建变成我要建。在部分公路的修建过程中,征地补偿标准由村民自定,补偿款项由村民自筹,线路设计由村民参与规划,施工安全由村民参与管理,项目推进难度明显减少,速度明显上升,群众参与建设家园的热情日渐高涨。

四是部门连动,整合资源。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各级挂钩部门千方百计为XX乡整合资源,创造条件。市卫计委推进油橄榄发展项目,市水务局配套相关灌溉设施,再通过市民宗委的培训资金,解决群众缺乏种植技术的问题。通过部门连动,一个项目从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设施完备,生产技术支持都得到了有效支撑,效果倍增。

五是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市级帮扶部门多次到XX乡捐资助学,到落雪小学、XX小学、XX小学进行爱心捐赠,为孩子们购买衣服及学习用具,改善学校用水困难及网络建设。

六是严格要求,扎实开展帮扶工作。要求每位帮扶责任人每季度至少入户走访1次所挂联贫困户,形成记录,对发现的困难和问题,能解决的立即解决,不能解决的汇总上报乡政府集中讨论解决,帮扶责任人随时跟进,掌握进度。

三、帮扶成效

2015年来,包乡单位倘甸和轿子山两区管委会分三年投入包乡对口建设资金5800万元(2017年1900万元因启动易地扶贫搬迁未使用),完成 28508平方米村内道路硬化,村组道路硬化12.46千米,新修通组公路25公里,人饮工程4件,灌溉工程1件,铺设管道63公里,新修沟渠8.35公里,新建水池13个。

各级包村单位累计协调项目或直接投入资金2500万元,

支持帮助种植油橄榄1300亩,花椒800亩,老鹰茶50亩,柑橘210亩,人马驿道8千米,技能培训750余人次,资助贫困学生600余人次,建设水利项目5项,覆盖全乡所有人口,解决7000余人安全饮水问题。全乡水、电、路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产业发展初见成效,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存在问题

一是交通条件不便,加之贫困户外出务工较多,存在帮扶责任人难以和建档立卡贫困户面对面交流的情况;

二是部分帮扶责任人责任不落实,不按要求入户,扶贫政策不清,责任心不强,不掌握帮扶贫困户情况,没有制定切实有效的帮扶措施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是XX乡2016年地质灾害搬迁至倘甸镇的贫困户,2017年7月回头看及动态调整工作,以及2018年的数据调整补录、动态调整均没有针对他们开展,帮扶责任人的走访工作几乎为零。

乡村帮扶工作队总结篇6

据了解,两年来,该县通过采取这一办法,全县驻村工作队先后与212户残疾人贫困户结成对子,通过扶贫开发已有147户人均收入达到2500元以上,有63户人均收入接近和超过2000元,发展势头良好。

阳城县共有残疾人17160多人,占总人口数的4.2%,其中85%的残疾人生活在农村。以往对残疾人的帮助,多是一种救济式的扶助,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2004年初,阳城县委、县政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决定把扶残脱贫纳入驻村工作队的工作中,走出一条扶贫助残的新路。在全县派驻工作队的10个乡镇、115个村中,广泛开展了“包一村,助一户,扶贫助残奔小康”活动,让包村单位和贫困残疾人“一帮一,结对子”,并且一改过去那种单纯捐赠实物、资金的“输血”做法,成为“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强化“造血”功能。单位通过项目、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扶持,使残疾人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增强了脱贫致富的信心。经过包村单位1到2年的帮扶,加上技术、资金、信息上的扶持,帮助残疾人发展一些如小种植、小养殖、小修理、小商业、小加工等项目,使其走上致富路。为确保帮扶效果,该县还制定了具体的激励机制和监督措施。由县下乡办和残联实行动态指导和监督。

这一方法,得到了广大驻村工作队员的积极响应。县妇联在驾岭乡西凹村帮扶一级肢残人邢红兵时,听说他原先在自家院内开过小卖部,后因资金缺乏进不了货,只好停业。妇联主任李素仙拿出了500元给他家小卖部进了货,而且帮助他解放思想,放开手脚经营,小卖部越办越红火。到目前为止,全县县直工作队所包的212户残疾户中有155户296人有了就业岗位。

乡村帮扶工作队总结篇7

一、村基本情况

村隶属于县镇,地处台地东南侧,地处高山地带,平均海拔高度1800米。距政府(台地)所在地7.8公里,该村原为杉树八组,后更名为村。2020年村级建制改革,与村合并后仍名为村,现全村共94户383人,国家标准贫困户41户186人,已实现整村脱贫摘帽和贫困户的全部退出。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基层政权,全力配合村级改革。现村党组织设有1个临时党支部(村与村党支部合并成立),村“两委”干部4名,其中支委2名、村委2名,初中及以下学历4名,男性4名。村党组织书记暂由原书记担任,全村现有党员21名。其中,35岁以下6名、占28%,60岁及以上2名、占9%;女党员2名;初中及以下学历10名、占47%,大专及以上学历2名、占9%。继续抓好村“农民夜校”工作,把政策法规、村级改革、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宣传作为主攻方向,基本保证每月2次开展夜校集中学习宣讲。

(二)强化村民管理,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协同镇村工作组,一是积极开展肺炎疫情入户走访宣传百余次,同时做好村民疫情期间外出佩戴口罩、自觉居家隔离不扎堆聚众等监管工作。二是合理安排农户开展春耕备耕,指导村民在做好个人防护、进出村报告登记及在外作业注意事项的前提下,早动手、早整地,分散干活、避免集聚。三是组织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清扫20次,入户督导检查50余次。四是合理安排民建省委派县驻村工作队员捐赠村驻村队100个口罩、2桶消毒液,用于开展日常入户、村级活动室办公区域消毒工作。

(三)强化驻村帮扶,全力助推产业发展。在景区管理局分管领导的指导下,在村帮扶县级领导的带领下,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驻村工作队今年上半年,一是引进农业公司合作,积极鼓励21户村民扩大种植规模45亩,并协调省级帮扶单位成中医附院继续配套13.4万资金帮扶解决菊苗、菌肥、地膜等产品,实现全村总产量约6万斤,总价值约18万。二是开展了成中医附院“白衣天使进彝寨”活动,现场对30余位贫困村民身体状况进行了免费体检;开展了镇卫生院“家庭医生现场签约”活动,现场对54户村民进行了家庭健康基本信息采集和协议签订。三是探索扶贫产品销售模式,与成中医附院达成爱心扶贫产品认购合作意向,采取“以购代捐”形式,共计购买木耳、花椒、土豆、等农户产品11万余元,并在其职工食堂超市上架销售乡村农户产品和宣传乡村旅游资源。同时认购村新鲜核桃2.5万斤,总价值14万余元。四是做好帮扶单位成中医附院第一机关支部分工会捐赠衣物、课外书籍及工具书集中发放爱心工作。五是牵头村党支部和成中医附院机关党总支第一支部开展联创联建活动,成中医附院为村党建活动室新添置1.2万设施设备。六是开展了4次、木耳、魔芋及其它乡土植物种植和采摘技术集中培训和现场指导工作,完成培训基层技术员和村民300人次,让村民掌握了一定育苗、栽植管理知识。七是协调解决贫困户反映户口落地、农村电网改造用地、土地确权证办理等问题。八是协助村两委做好省、州、县各级党校到村开展党建学习活动,进一步规范乡村旅游市场秩序,营造良好旅游营商环境。

(四)强化旅游扶贫,全力做好设施建设。一是协调做好乡村旅游项目多功能接待厅建设用地纠纷协调。二是配合州林科所结合村长征文化和红色旅游发展,提升旅游景观水平,探索依靠林草科技成果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模式,完成百亩乡土景观植物园落地工作,共种植观花观叶类乡村景观乔木1380株,美化彩化乡村灌木类4200株,花草1600株,花草种子80公斤。三是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争取中央、省级和景区管理局100万元资金支持,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为载体,正在逐步启动村乡村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四是配合川投集团做好村乡村旅游资源调研考察及素材拍摄工作。

三、存在问题

一是带动群众转变思想观念的办法还不够,“造血”功能缓慢;二是拓展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路还不多,行动还不够;三是村寨基础设施建设相对于旅游形势发展变化缓慢。

四、下步打算

一是在基层党建方面。继续牵头抓好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加强党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全面领导,全力确保脱贫攻坚工作顺利完成,提前做好乡村振兴发展党建引领工作。

二是在乡村治理方面。指导村两委继续加强扫黑除恶、安全生产、乡村旅游安全、环境卫生、疫情防控等工作、协调帮扶单位景区公安分局、交警大队进村开展乡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乡村帮扶工作队总结篇8

折溪占地55.6平方公里,1992年建立折溪彝族乡至今,现辖9个行政村,79个村民组,69个自然村寨,17166人,4964户人家。折溪农民的生活状况在六枝的农村来说是居于中上水平。2008年,人均纯收入2152元/年,吃粮为430.6公斤/人。折溪乡以农业为主,无厂矿企业,农闲时的收入来源为:养殖猪、牛、马、鸭等。外出务工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40%-50%,此外以养殖业、生姜为主要收入来源。耕地为石灰岩山地,盛产大米、生姜,其中每亩地生产大米1300斤,生姜产量为每亩地4500-6000斤(投入500斤姜种),除去成本,每亩姜的收入有4000元。除彝族占95%以外,还有苗、布依、仡佬族等少数民族。近年来,文教、卫生、交通、通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得到较快发展;全乡实现村村通电,实现村村安装了闭路电视。全乡现有中、小学12所,在校学生2615人,中学生212人,入学率达98%;有卫生院1个,村级卫生室8个。

二、省扶贫队取得的成就与工作中需要加强和完善之处

省抚贫工作队2005年至2009年,四年总共有76个项目,2100多万,不包括公路。这些项目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基施设施:9个村中8个村饮水问题解决;7个村道路研化,硬化率达72%。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解决看病问题,参合率达90%以上,均享受优先医疗。3.农民增收:第一,养殖业上,杂交母猪(收入主要来源)进圈1500头以上;养鸭、鹅,2008年投入到2009年,存量有6万只。第二,种植业上,科技致富,百分百的杂交水稻、科技插秧;产业结构上的调整,姜种植从200多亩增加到现在的3000多亩,达1300万,每亩给予200元和20公斤化肥补助。第三,经济果林:杨梅、梨树等3000多亩。4.文化建设:项目“中寨村农民文化活动中心”的修建;乡里建立“折溪彝族文化服务中心”,包括了法律文化、体育文化和民族文化。5.公路:修建通向黄果树景点的另一条公路,与本乡相连,其目的是为了将折溪打造成小城镇,一方面可以增加折溪乡的人员流动量,另一方面可以带动当地经济收入。

总的来说,省扶贫队采取的是扶贫三步骤,先从思想上进行帮扶,为使农民对贫困了解,认识到技能培训、科技致富的道理,省扶贫对在教育方面重视教育、重视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另外也灌输农户法律知识,增加农户的法律意识。其次是在项目上帮扶,项目的帮扶可体现为三点:一是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决定性改变了农民;二是引进经济发展项目,在养殖业、种植业、经济果林三方面带给农户致富路,在项目进户中调整经济结构;三是规范程序中实施项目监管。最后,是最直接的资金帮扶,包括各项目在内帮扶资金2100万元。在扶贫工作中省扶贫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扎实苦干的精神,在折溪扶贫至今已四年,帮助折溪乡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医疗卫生条件、提高党员干部素质。

巩固温饱、缩小贫富差距任务相较于解决温饱更为艰巨,这已成为新时期扶贫发不可回避且一定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在省扶贫工作队的扶贫实践来看,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敢于更新扶贫理念,实现送人以“鱼”向授人以“渔”转变。而省扶贫工作队就是授人以“渔”,在思想上帮扶农户,增加农户法律意识,进行农业科技培训。比如,2008年以来扶贫工作队请来省市专家到折溪现场培训姜农3次,共培训姜农1500余人次,使广大姜农熟练掌握了生姜的科技种植、田间管理、贮藏技术。这就是在授人以“鱼”,而不仅仅是单纯的授人以“渔”。并且省扶贫队在折溪扶贫至今已四年,是属于长期扶贫,是扎根扶贫的体现,而长期扶贫才能从根本上真的扶贫,帮助农村居民解决温饱问题,并且巩固温饱。

三、针对折溪发展的几点建议

其一,在能力较强的村寨,建立集体经济。在乡政府的指导和帮助下,建立自我经营能力的村办组织、专业农村合作社、建立集体经济。

其二,进一步加强监督机制。一方面,切实开展村务公开、村务公开栏的建设,建议由乡里提供专项资金,进行村务公开的评比。另一方面,将“一事一议”制度实实在在地在村里实施,便于村民自治活动的开展。同时成立村务监督小组,监督惠农政策的实施,保证种粮补贴、农资补贴、良种补贴、农低保、城低保及退伍军人补贴等严格按照标准公平、公正地分配给农户;也可通过“一事一议”制度由本村村民共同讨论决定村里哪些村民可以获得名额有限的优惠补贴、危房改造等。

其三,政府引导市场化销售模式。通过“农户+农户”、“农户+公司”模式带动农户种植作物(比如:姜)的销售,以政府指导、支持,实现市场化销售。

其四,技能培训的供给。由于在“音、体、美”方面,师资缺乏,低质劳动力对人才储备的影响很大,村内医护人员缺乏、农业科技信息的缺乏等对农村的经济发展造成阻碍。因此,应由政府提供技能培训的项目,给予中、小学的建设支持。

乡村帮扶工作队总结篇9

一、构筑组合式社会定点模式

中央和省扶贫工作会议召开,我市高度重视、高位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将扶贫开发重点村做为村建工作和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举全市之力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到扶贫攻坚工作中来,推行了党政主要领导抓“总”、市委常委包“县”、市级领导抓“乡”、单位扶“村”的、党员干部结“对”组合式定点扶贫模式,全方位帮扶困难群众脱贫致富。

1、市委常委按照联系县市区的分工,每年度分片区召开定点扶贫工作调度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在都昌县、修水县召开了扶贫开发工作推进会。从全市的角度,从宏观着眼、微观入手分析当前我市扶贫开发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并就下步如何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做了具体的安排和部署。

2、市级领导抓乡镇统筹指导扶贫开发工作。到所联系的乡镇看望慰问贫困群众,了解所联系乡镇的基本情况,帮助解决项目建设资金,采取召开党员大会,致富能手及返乡创业人员座谈会,发放“我为家乡献一策”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建议,制定具体的帮扶实施方案。

3、单位定点扶“村”。各帮扶单位以“党旗引领致富路、携手共建新农村”为主题,带着党和政府、社会各界对贫困地区的关心,深入扶贫开发重点村,各尽所能,各尽其力,真帮实扶,为贫困人口解决了许多最现实最直接的困难和问题。帮助村两委班子提升“议事、决事、办事”的能力建设,帮助理清产业发展思路,改善基础设施条件,脱贫致富,每年都深系乡镇,帮扶村开展调研规划,实施帮扶项目,这样,与群众的联系就多了,加深了党员干部对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的了解,干群关系自然就密切了,深受广大群众欢迎,极大促进了农村的稳定与进步。事实证明,为推进小康社会的全面展开,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部门,针对贫困村的实际,依托自身的资源,找准切入点,帮助定点帮扶村解难事、办实事,我市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4、积极倡导机关党员干部、按照“党旗引领致富路,携手共建新农村”活动要求,安排了1.25万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活动。尊重农户意愿,找准增收项目,因地制宜地帮助贫困户选好扶持项目,提高帮扶效果,以送政策、送资金、送服务等活动为载体,采取党员领导干部带科室或党支部(小组),开展结对帮扶扶贫活动。同时,把低收入农户和致贫原因进行深入细致地调研分析,摸清底数,每年安排“结对帮扶资金”600元以上,并要求当年建成一个效益好的项目,积极开展培训工作,使贫困户掌握1-2门以上实用技术,提升创业、就业能力。至此,受扶贫困户的学龄子女入学率也高达100%。

二、“用心、用情、用力”办实事、解难事

各定点扶贫单位,无论是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把开展定点扶贫工作作为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倾注真情帮扶,无论是承担经济发展职能还是社会管理职能的部门,无论单位人多人少,都能做到“用心、用情、用力”为贫困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

1、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既是社会扶贫的组织者,更是参与者。为将扶贫工作置于新阶段的国家扶贫大战略大变革的背景中加以谋划,也为切实做好定点扶贫工作,形成专业扶贫和惠农强农政策的覆盖面,我市在扶贫工作中不断完善定点扶贫方式,创新帮扶机制,拓宽帮扶领域,按照帮扶到村、惠及到户的要求,从资金、物资、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帮助支持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尤其是在帮扶到村上下大力气。省市未做安排定点单位的贫困村,各有关县(市区)组织力量帮扶实施覆盖,保证每个贫困村都有一个单位帮扶,真正把定点帮扶工作进一步落到实处。市委组织部积极帮助双井村引入项目资金,用于扶贫点基础设施及农田水利建设,现已到位85万元,同时帮助该村向国家有关部门申报“部级生态文化村”、“全面生态村”、“全省特色景观名村”等荣誉。市人口计生委充分利本部门优势,多方协调,为贫困村争得了“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行动”部级的项目资金20万元已经全部到位。市人大办公厅为困村移民100余人,争取移民资金40万;为村部建设及修路筹措资金26万元。第一人民医院、市五医院发挥部门优势,组织专家深入农村,开展免费看病就诊。农业局开展为贫困学生送学习用品,帮助村里成立农村合作社,产业化项目搞得红红火火。

2、积极发挥驻市军队和武警部队的作用。

按照《中国农村扶贫开发钢要(2010-2020)年》的要求和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与总政治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部队参与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文件精神,2011-2014期间,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和九江市军分区政治部,选派了26个驻九江部队(军分区机关、人武部)在重点贫困村开展定点帮扶。他们“视联系的乡村为家乡,视帮扶的贫困户为父母”,主要领导和扶贫工作组纷纷下到所联系的贫困村,走访慰问,把党和军队对人民群众的关心关怀带到贫困地区,具体表现在:

一是发挥部队人员来自五湖四海的优势,贫困村传递信息,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培养乡土人才。鼓励和支持群众依托当地资源,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开发旅游资源,拓宽致富渠道。

二是部队训练基地、装备修理等单位,利用部队教育资源优势,采取军地联合培训、代培代训、接收进修等形式,帮助贫困地区搞好劳动力培训,提高就业致富能力。动员和组织部队继续开展助学兴教活动,开展手拉手“圆梦助学”行动,资助贫困学生入学和完成学业。同时,军地密切配合,共同宣传党的扶贫开发政策,引导贫困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勤劳致富。对农村“老烈属、老复员军人、老伤残军人”中的贫困户,要给予重点帮助。

三是九江军分区领导带领机关扶贫工作组同志,前往武宁县清江乡塘里村,与乡村同志进行座谈,并就村两委班子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方面,共同研究制订出帮扶计划,首期安排了14.8万元用于发展生产。91337部队的帮扶点在修水县溪口乡罗家窝村,任务领受后,部队领导立即带领扶贫工作组的同志到点上了解基本情况,制订帮扶计划,并送上1万元帮扶资金用于修桥。庐山区人武部领导多次深入所帮扶村庐山区威家镇星德村开展调研,拿出3万元资金支持村里道路拓宽。

3、动员和引导社会各界参与扶贫。

扶贫开发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为建立社会各界力量、多种措施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大扶贫工作”新格局,各级政府积极搭建平台,协调各方,建立行之有效的一系列机制。并不断完善组织动员机制,丰富政策导向机制,为社会力量,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社会扶贫提供更多的优惠和便利,营造社会主义扶贫济困、帮穷扶弱的社会舆论氛围,形成携手共进、共同致富的良好工作局面。九江市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关心、支持扶贫开发,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城乡各类扶贫资源,具体有:

积极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社团及慈善组织参与社会扶贫,进一步加强与各级工商联、光彩会及境内慈善团体的合作,探索建立扶贫合作联席机制。按照义利兼顾、多方共赢的原则,通过各项扶贫优惠政策,引导更多非公有制企业到贫困地区创业发展投资兴业。同时,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等媒体加以宣传报道好扶贫济困的典型事例,以达到褒扬先进,鞭策后进的目的。建立网络服务平台,为非公有制经济参与扶贫牵线搭桥,并监管民营企业投入的扶贫资金和项目实施。社会扶贫潜力无限,关键是要运用舆论宣传、政策引导、典型带动等措施和办法,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运用起来。各群团组织和民间社会团体结合自身优势,坚持不懈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扶贫济困活动,引导和鼓励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青年志愿者到贫困地区服务,支持和帮助城市工商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到贫困地区发展、创业。市文联通过义演、义卖、义展筹集资金帮助贫困村解决实际困难。九江福建商会,主动接受定点扶贫任务,成立了以会长为组长的商会定点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号召企业老板积极参与,帮助贫困村争取资金49万元。团市委举行2012希望工程“圆梦行动”捐助大会。现场为311名贫困大学生发放助学金106万元,每名学生2000元,并向30所学校各捐赠价值1.5万元的“雏鹰爱心书柜”。

三、定目标、定效果实行绩效管理

今年,九江市委市政府将社会定点扶贫工作纳入年终对单位的目标管理考评,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还专门下发了《目标考评方案和考评评分细则》。实行绩效管理既可以激发各个单位用心、用情地为贫困村办实事、解难事,弘扬帮扶单位的政治荣誉和社会影响,又可以检验扶贫系统的干部作风和提升工作能力。绩效管理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绩效沟通。通过及时、有效的绩效沟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找解决办法,能够为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创造更大的价值。绩效评价的结果是量化的、显性的,绩效评价的结果直接与单位和个人年度扶贫先进挂钩。

1、制定考评方案。按照定点帮扶有关文件的精神设置量化、定性指标,是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是否按有关规定填写台帐和报送资料和信息作为制定考核方案的原则,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考评方案从组织领导、为民办实事,指导实施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等三个大项设置了17个量化的小点。

2、为了方便各参与社会定点扶贫单位,更好的进人角色开展工作,制作了《扶贫工作手册》、设置了扶贫工作的公共信箱,将有关文件收录,用格式化的表格规范了每个工作环节,不定期的将有关信息上传到到公共信箱,供定点单位参阅,指导各定点扶贫参与单位开展工作。

3、成立考评小组。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是考核的领导机构,负责审议、颁布考核办法、审议考核结果。市扶贫和移民办、市委组织部村建办是考核的执行机构。采取定点单位自评,再由各县(市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初评,最终组织复查。结合各单位自评和各县(市区)初评排位情况,特别是对各单位自评与县(市区)反映的情况出入较大的,市扶贫和移民办会同有关部门组成核查组,深入定点扶贫村通过检查台账、听取汇报、群众意见、民主评议、个别访谈等方式进行,搞好复查。

乡村帮扶工作队总结篇10

一、不摘责任方面

乡、镇、乡、镇在脱贫脱贫摘帽后始终保持高度清醒和警觉,按照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四不摘”的总要求,狠抓落实,四个乡镇八个村均继续保持原有驻村工作队伍的稳定,“五个一”帮扶力量不减,第一书记、驻村队员常态化驻村办公,县级联系领导、结对帮扶单位、帮扶责任人均按照要求频次到村开展工作。

二、不摘政策方面

该四个乡(镇)八个村均继续落实省、州、县政府政策不打折扣,继续落实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等政策到户到人,保障政策的稳定性,确保将贫困群众“扶上马”后再“送一程”,实现持续增收、稳定脱贫。

三、不摘帮扶方面

该四个乡(镇)八个村的各帮扶队伍稳定,做到帮扶成效不降低,帮扶工作不断档。对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帮扶落实情况进行了持续跟进,确保了因户制宜、一户一策。

四、不摘监管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