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培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07:25

营商环境培训篇1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联动监督中优化营商环境相关工作,从五个方面向大家作个介绍,共同交流学习。

一、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监督检查的目标要求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营商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当前,打造以投资便利化和自由化为核心的营商环境,已成为世界各国增强对外资吸引力的主要手段;优化营商环境,更是我国各地各级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后争取竞争新优势的“高地”。从某种意义上看,区域之间的竞争就是营商环境的竞争。一个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对吸引各类高端资源要素集聚,推动我国经济从成本优势向以品牌、资本、技术、服务、人才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转变意义重大。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已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之举和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必然选择。

这次开展全省优化营商环境联动监督,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以推进《条例》贯彻实施为主线,聚焦政务、市场和法治三方面环境建设要求,着力检查法律制度、法律责任落实情况,了解市场主体和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以强有力的人大监督形成倒逼压力,促进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落实主体责任,扎实推动营商环境“难点”“痛点”“堵点”问题解决,全面提升服务改革发展、服务市场主体、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切实提升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加快释放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活力和动能。

具体可以从三个环节来概括为“三个一批”:一是发现一批法律制度、法律责任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以及市场主体和群众反映强烈或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二是转交并监督政府进行整改,促进解决一批可以马上解决的具体问题;三是督促政府建章立制,促进建立完善一批落实法律制度、法律责任和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长效机制,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全省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二、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监督检查的依据和标准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对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作出了系列部署,今年1月1日我省《条例》正式实施。开展优化营商环境联动监督,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把我省《条例》作为监督检查的主要法律(法规)依据,把“放管服”改革要求作为监督检查的重要标准。在监督检查中,要努力把两者相结合、相统一。

一是把《条例》制度责任落实情况作为监督检查主线。我省《条例》经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为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和开展营商环境监督提供了法治保障,在推进营商环境法治化建设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条例》共7章65条,针对我省营商环境中的突出问题,对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规范,其中规定了政府政务诚信制度、工作协调机制、重大决策事项公示和听证、损害营商环境行为受理投诉、地区优化营商环境评价、民主评议、领导政绩考核等16项重要制度,明确规定了建立政务信息公开、行政审批事项通用目录、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年度行政执法计划、市场监管“两随机一公开”、定期向人大报告工作等40项责任。可以说每一条都是实践和经验的总结,每一条都凝结着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的期盼,每一条都意味着责任和担当。四级人大开展联动监督,要运用好《条例》这一武器,敢于擎起“法律巡视”“利剑”,实现政府及部门法律制度、法律责任监督检查全覆盖,确保有权必有责、有责必担当、失责必追究。

二是把各项改革部署要求作为监督检查的重要参考标准。优化营商环境既是一项起步时间较短、正在推进过程中的工作,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持续或者说“永远在路上”的工作。因此,监督检查中既要坚持严格要求,又要实事求是,区别情况,分析主客观原因,掌握好标准。这个标准,主要是根据各级党委政府工作部署来认定。今年初省委省政府部署开展了“双创双服”活动,制定了《河北省2018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其中明确重点实施“政策完善创新、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快项目落地速度、优化开发区发展环境、提升窗口服务、加强诚信建设”等六个专项行动。7月初,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实施意见》,对全面推行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推进审批服务标准化、构建“三位一体”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管理模式、“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创新便民利企审批服务方式、深化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升审批服务质量等八个方面举措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监督检查中要把这些具体工作部署和要求作为重要参考标准。

三、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监督检查的对象和内容

监督检查要实现四级政府全覆盖。从现行《宪法》和法律来说,人大的监督对象包括“一府一委两院”,就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和《条例》规定涉及工作范围来看,也应是包括行政、监察、审判、检察等国家机关。但这次优化营商环境监督检查对象以各级政府为主,要实现省市县乡四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监督检查全覆盖,当然如果发现的具体问题涉及其他机关,也应依法开展监督工作,还有就是有的问题可能需要向监察、检察机关移交。

监督检查要突出重点内容。这次优化营商环境联动监督工作,在内容上做了进一步拓展和深化,进一步提升监督的针对性、有效性,力求做到有的放矢、切中要害。从法律问题层次来说,监督检查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监督检查法律制度落实情况。优化营商环境要坚持标本兼治,关键是夯实法规制度建设基础,检查各项制度、机制是否建立健全,是否执行有效。二是监督检查法律责任落实情况。“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坚持对《条例》所规定的法律责任落实情况实行部门全覆盖、过程全覆盖,确保《条例》规定的政府责任、部门责任落到实处。三是监督检查营商环境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不但要看政府做了什么,还要看做的效果如何,这就是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怎么样。聚焦企业和群众反映突出的办事难、办事慢、多头跑、来回跑等问题,执法程序和处罚标准依据不统一、随意性执法、选择性执法、“吃拿卡要”等突出问题,促进解决当前我省市场主体最关心、最迫切和人民群众呼声最强烈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

从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工作内容来看,监督检查的重点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一是政府组织领导责任落实情况。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建立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协调机制,落实营商环境评价制度,纳入政府绩效评价体系并进行考核,开展工作督导,定期向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建立受理损害营商环境行为的举报、投诉制度,公布电话、电子邮箱等举报、投诉方式,并确定有关部门具体受理举报、投诉事项等情况。二是简政放权,加快项目落地。行政审批事项集中统一办理,实行“一个部门管审批”,“一枚印章管审批”,加强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行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进一步提升审批服务效能。“证照分离”改革,推进“多证合一”。开发区推行区域化评估评审制度,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改革,建立项目落地保障机制和承诺办结制度,实行项目跟踪服务责任制等情况。三是政务服务一体化。优化完善市县行政审批局、政务服务中心、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三位一体”政务服务管理模式。优化提升各级政务服务大厅“一站式”功能,进一步推动更多审批服务事项进驻大厅,探索实施单一窗口、综合受理、部门协同机制,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市县级年底实现不低于50%的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完善基层综合便民服务平台功能,将审批服务延伸到乡镇、城乡社区等,加强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把面向群众的证照登记、城乡低保、计生服务、土地流转、合作医疗、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农村“三资”管理、农业技术推广等服务事项统一纳入便民服务中心。推行服务窗口公开办事全流程、公开服务承诺、公开工作人员姓名职务、公开办事结果“四公开”制度等情况。四是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编制年度行政执法检查计划并向社会公开;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健全完善随机抽查的制度机制,大力组织开展跨部门“双随机”联合抽查。强化信用体系建设,治理乱收费、乱罚款、乱停业。供电、供水、供热、供气、通信等公用企业优化营商环境服务等情况。五是惠企政策落实情况。落实各项税收优惠,落实企业降成本、减负担的政策。实行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制度,清理规范涉企收费。税收优惠、降费、项目申报、经费补贴政策信息公开。招商引资中承诺的政策和优惠条件,应当以书面形式作出等情况。六是要素交易保障。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制度,统筹解决环境容量、能源总量、煤炭等(减)量替代等制约问题等情况。以上内容,是《条例》的核心内容,也是开展监督检查的重点内容。

四、关于联动监督的形式和手段

从《监督法》《代表法》规定监督形式看,这次的联动监督主要形式包括省、市、县三级人大常委会听取政府专项工作报告,省人大常委会开展工作评议等;省、市两级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执法检查;县级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小组开展调查监督活动,代表进行部门工作评议和问卷调查等,是多种监督形式的综合运用。运用不同的监督形式,主要目的是从不同层面和角度来发现问题,确保联动监督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执法检查。按照工作方案安排,8月上旬至9月上旬,省市两级人大常委会要组织开展执法检查,活动中要听取本级和下级政府工作汇报、查阅文件资料、实地察访等。(1)听取汇报。政府报告应为综合报告,按照上述监督检查重点内容对本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有关情况进行汇总报告,重点讲各项法律制度和法律责任的落实情况,对落实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上级政府各类检查督查及同级人大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汇报,同时附问题清单。(2)查阅资料。对汇报中有关法律制度和法律责任的落实情况要提供具体证据资料,属于网上平台内容要提供网址,以供检查组查阅。对政府相关部门进行重点抽查。(3)实地检查:对设区市检查,要把行政审批局(政务服务中心)、开发园区作为重点对象;对县(市、区)检查,要把行政审批局(政务服务中心)、开发园区、市场监管局、企业(在建项目)作为重点检查对象。检查要带着问题,既要有明查,也要有暗访。

代表小组活动。这项工作是县(市、区)人大常委会的重点任务,按照监督方案安排,代表小组主要任务应是两项:走访调研发现问题;对县人大常委会交办政府整改处理问题情况,进行跟踪监督。代表个人也有两项任务:根据调研和平时掌握情况,填写调查问卷,填写对住房城乡建设、商务、工业和信息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计生等五个部门(系统)的工作评议表。代表小组实地走访调研,重点察访一批政务大厅、执法部门、开发园区和企业项目,认真收集情况线索、查找发现问题,重点了解查看审批服务、市场交易、公正执法、要素保障、解决突出问题等方面的具体情况。代表小组调研活动结束后,由各小组负责人对本组收集到的问题进行汇总梳理,列出问题清单,填写典型案例。

五、相关工作要求

营商环境培训篇2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跨境电商;人才培养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7.13.102

[中图分类号]F713.36-4;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3-0231-03

1跨境电子商务行业人才需求分析

跨境电子商务属于交叉性学科,具有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国际商务英语等专业的多重特点,同时跨境电商产业链中涉及跨境电商平台综合运营、物流、报关、报检、保险、国际支付结算等多个环节,所以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对综合性人才要求较高。综合考虑来看,从事跨境电子商务的外贸人员需具备以下能力:

第一,外贸基本技能。具备国际贸易专业知识与基本技能,能熟练掌握外贸函电写作和外贸单证缮制技巧,熟悉报关报检、运输、保险、跟单、国际支付结算等外贸环节的基本流程等。

第二,跨境电商业务技能。熟悉跨境电商平台规则和主要业务流程,具有一定电子商务运营能力,懂得产品与优化、网络营销与推广,具有一定的客户服务能力,能处理客户的询盘与投诉,等等。

第三,跨境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能力。目前,物流是跨境电商发展的短板。熟悉各种跨境物流模式的优缺点,针对不同种类的商品,能够选择合适的物流方式;能整合境内外供应链资源,熟练处理大宗商品的跨境物流衔接问题,同时也可以有效衔接小批量多批次商品配送的各个环节。

第四,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跨境电商本身就是实操性很强的工作,在掌握最基本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做到学以致用,注重实操技能的提高。

第五,外语技能。具备与国外客户熟练交流沟通的外语技能。

2跨境电商背景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途径

目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缺乏对跨境电商这个新兴行业人才需求的正确认知、英语水平较低、外贸基本技能不够扎实等多方面问题。针对学院国Q人才培养现状和跨境电商行业人才需求分析,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应做如下调整:

第一,改革教学内容。设立专门的跨境电商方向,在完善国际贸易、商务英语、外贸函电等课程的同时,增加跨境电子商务理论、跨境电商实务、网络营销、图片处理、国际商务礼仪等课程。此外,本专业有留英回来的专业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师资力量,开设有针对性的英语课程,使学生在语言这方面更具竞争力。

第二,提高师资水平。首先,要想培养出跨境电商人才,教师需具备相应的能力。鼓励教师多参加跨境电商方面的培训、派遣教师到跨境电商企业挂职学习等,注重双师型师资队伍的组建。比如,联合相关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提供跨境电商师资培训。其次,引进大量有实践经验的企业工作者,担任实践指导老师,向学生传授如何询盘回复、外国买家心理分析、报价技巧、客户跟进、线上营销等,真正立足于企业实际需求。

第三,实行“走出去”战略。打破区位劣势,“走出去”,寻求与跨境电商发展迅猛的地区企业合作,以其对这个新兴行业的超前认知来引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长足发展。比如,学院可以与相关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合作,搭建学校与珠三角地区电商行业协会、商会、企业实训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共建校内订单班等。学生大一、大二在校学习基础知识,大三上学期时由相关人力资源有限公司集中进行岗前培训,大三下学期时学生须去对接好的企业上岗实习至少3个月。以此真正做到工学结合,更好地培养出能满足跨境电商企业所需的人才。

3跨境电商背景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手段

3.1教学手段

对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手段,在教师面授的基础上应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校内教学环节主要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演示完成学生校内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扩充;校内实训环节主要结合电商实训室,由科任老师带领进行实操性练习,课外结合相关企业平台进行实训,让学生体验真实的跨境电商工作流程。跨境电商平台众多,国外主要平台包括亚马逊、eBay等,国内则有阿里巴巴速卖通平台、敦煌网、兰亭集势、大龙网等。学校与企业进行工学结合,在学生基本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后,让学生参与企业电商活动,从中真正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满足日后企业的用人需求。

3.2岗位人才培养

根据目前就业市场状况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根据不同岗位进行专业能力的培养。在第一年开设公共基础课,主要学习高职英语、管理学基础、经济学基础、国际贸易、计算机基础、市场营销基础。在第二年开设专业基础课,学习电子商务、网络营销、产品学、电子商务、商务沟通、网页设计、网络支付等。在第三年根据学生已具备的专业知识、能力和自身的兴趣、爱好,结合企业岗位需求,如运营管理、客服、美工、业务员等进行个性化培养。通过不同岗位设置不同的教学模块,学生可根据自身不同的发展需求,在教师的指导下来选择符合自己的岗位模块课程,以较少的教育资源投入,达到较高的教学效果。学生只有明确了职业方向,才能实现企业岗位与毕业生的无缝对接。

3.3增强实践能力

进行校企结合,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安排实践性教学环节,让学生积累实践经验,也能让企业直接参与到人才培养中来。随着速卖通、DX、兰亭集势、大龙网等B2B、B2C平台的迅速崛起,为学生的实习实训提供了便利,学生通过企业真实的业务实践,激发了学习热情和兴趣,在实训结束后,由实习单位评出优秀实习生,颁发证书,以激励更多的同学进行企业实践。

4结语

在新经济环境下,跨境电商已成为新的外贸行业,并逐渐显现出它的商务优势,同时也给应届毕业生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各高职院校应立足于市场需求,结合本地区电商发展情况和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修订,以市场岗位需求为导向,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在现代教学理论指导下,完善学科内容,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培养师资,进行校企结合,共同培养符合企业高位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性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孙从众.“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应用英语专业为例[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9(4):21-25.

[2]陈健.高职跨境电商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建与探索[J].大学教育,2016(4):47-48.

营商环境培训篇3

【关键词】跨境电商CDio国际贸易实务实践

西安翻译学院教改项目:J14a03。

跨境电商对国贸实务内容的新要求

跨境电子商务主要是指分属于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进行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将货品送达并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商务活动。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在具备基础外贸知识的基础上,还应具有一定的电子商务技能、跨境物流和支付交易平台的操作,掌握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营销技巧。《国际贸易实务》主要介绍的是传统贸易的进出口流程和操作方法,跨境电商的发展使得传统的贸易知识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的需求,所以,在外贸人才的培养中应适应时代的变化,适时地增加相关的专业知识。

1.电子商务技能

新型外贸人才应该掌握电子商务的运营方式,能够熟练地操作电子商务的常见模式,比如B2B、B2C、C2C、o2o等的实际操作能力。校内的模拟实践平台虽然能给我们提供仿真的实践机会,但是这些实践平台与现实的交易平台还是存在一些差异,所以学生应尝试亲自网上购物、在淘宝等网站平台开设店铺等实际的操作,感受完整的跨境电商操作流程。还应该了解aSp/pHp等技术,能够自己设计一个动态的网站,掌握网站推广等技术。

2.网络营销

网络营销是指以现代化的营销理论为基础,基于互联网平台、通信与软件工程,来满足商户之间的产品交换及服务的过程。网络营销主要借助在线活动,创造和宣传客户的价值,并对客户关系网进行管理,以实现一定的营销目的。新型外贸人才需要在掌握传统营销手段的基础上,具备利用互联网的各种途径,以多元化的方式与客户进行互动融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入网络营销策划等内容,提供机会,让学生掌握各种营销手段。

3.跨境物流

跨境物流一直是制约整个跨境电商行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学生应熟悉进出口业务工作所必备的专业知识、业务技能和职业能力,掌握跨境物流供应链的合理分配,有效、快速地完成跨境物流配送。并通过企业实习对目前行业内的主流跨境物流方式进行总结分析,针对不同的贸易类型可以选择出最合理的物流方式。

4.跨境贸易电子交易平台

传统的贸易方式主要是通过信用证、托收和汇付三种方式进行结算,这些结算方式在结算过程中所用的时间较长,还经常因为时间限制导致汇率折算的损失。而在跨境电子商务操作中,进出口的交易双方主要是通过第三方支付平成交易,而由于有第三方交易平台机构的加入,大大解决了进出口双方存在的信用缺失问题。其支付流程大致为:进口商先将人民币(外币)资金支付给第三方的支付机构,支付机构在进口商确认付款或经过指定的时间默认付款后,通过合作的银行代为购汇或结汇并支付给出口商。换句话说,第三方支付机构将成为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双方之间的中介,这与传统外贸中进出口双方直接通过银行进行结算有着明显的差异。在新的教学内容中应加入第三方电子交易平台的讲解,让学生了解行业内流行的交易平台,便于实际工作的进行。

CDio模式下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教学内容设计

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教育模式旨在建立一个强调技术基础的教育理念,将毕业生的能力分为技术知识、职业技能、人际交往技能、企业构思等四个层面。CDio教育理念深刻体现出“在做中学”、“基于项目进行教育”的特点,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主动地通过参与实践环节将其与理论课程的内容相结合。CDio教育模式在对基础知识的推理运用,对实践环节的加强,对学生个人职业技能和沟通技能的并重,对考核标准化和量化的评估以及对创新能力的强调等方面都对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教学的改革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CDio模式把培养目标融入到《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体系中,每一个能力点都要具体落实到课程内容中,通过指导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模拟实践的能力,以达到培养符合CDio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结合《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大纲的内容,基于CDio模式的教育理念,针对课程设计的实践教学内容可见图1所示。

图1国际贸易实务CDio设计

1.基础知识环节

基础操作模块主要培养学生掌握相关的技术知识与基本推理能力,包括从事跨境电商工作应具备的基础专业知识、基本操作能力,同时通过练习应提高学生的实践意识,深化对理论教学知识的理解。基础知识环节主要针对互联网的应用、外贸流程的认知、外贸函电等内容的操作,通过该环节实践使学生加深对网络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外贸实务实训”教学软件,在实验室练习英文函电的草拟、进出口价格的核算、商务谈判及对外合同的签订等业务环节的操作。

2.模拟实训环节

模拟实训模块是基础操作模块的延续,侧重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的考核,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个人专业能力与素质。跨境电商的新发展需要将市场营销和物流等内容与传统的教学内容相结合。校内模拟实训环节可以利用市场营销模拟平台让学生通过互联网了解国内外市场需求,发现和拓展贸易机会,查询相关信息,寻求合作;利用Simtrade外贸实训平台,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完成进出口业务中不同交易的全过程操作,体会资金的筹集运用,交易风险的预测和防范以及合同争议的处理等;利用物流沙盘实训,让学生了解货物运输方式、货物装箱及运输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应用设计环节

应用设计环节应重点强调的是设计性和创新性,属于综合型实验,是在模拟实践环节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与能力,同时还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应用设计环节主要包括传统外贸及跨境电商的案例分析和方案设计两个模块。应用设计环节主要立足于对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方案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自学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分组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实践练习,比如市场调查、成立外贸协会、组织跨境电商竞赛等方式对课程内容进行练习,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了解外贸商务运作的具体操作。

4.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主要是通过给学生提供去企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的外贸企业中体验外贸商务活动。实践环节是对以上基础知识环节、模拟实训环节、应用设计环节的综合,通过社会实践环节的体验,可以让学生将之前阶段中培养的能力得到真正的发挥和应用。本环节主要由企业实习和创业性商务实验两个部分组成。企业实习,主要是通过安排学生到相关的企业进行对应岗位的实习,实习结束后,由学生将实践中所学到的新知识、新技能与之前的校内模拟实训环节积累的经验结合,完成实践报告,对实践内容进行总结。创业性商务实验,主要是借助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支持,以学生创业为目标,组建合作团队,制订创业计划,在创业实验室中建立自己的网站,为商业化实践作进一步的准备。

实践环节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增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

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的教学,需要满足计算机和互联网等基础条件,这就需要学校对最基本的硬件有效地进行投入。同时,跨境电子商务的顺利进行也离不开先进的软件支持,比如防火墙、密钥等技术软件的支持。这就需要有专业的实验室人员配合教师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

2.加强校企合作

学校应联系相关企业,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还可以积极引进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成为本校的实习实训基地,鼓励在校大学生在校期间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实践,学校对这样的学生应适当给予奖励,学校也应加大对新型外贸人才培养的投入,寻找合作企业与学校采用合作培养、订单培养和高级培训班等方式的合作,加快培养适应新型外贸特点的专业人才。

3.提升教师能力

教师的素质决定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为了适应新型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要求教师能够熟练地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会熟练使用相关的设备设施;二是要求教师掌握跨境电子商务相关的新知识和新技能;三是要求教师要有从事跨境电子商务的实战经验。

4.建设培训基地

学校可以通过聘请成功的跨境电商企业的骨干、行业协会的专家、各大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项目负责人及资深培训师等专家组成团队,在学校建设专业培训基地,对教师和学生进行集中培训,使教师和学生可以及时地了解和掌握外贸行业的新法规、新动态、新技术、新的管理理念等前沿信息。

参考文献:

[1]凌学岭:《国际贸易活动中的电子商务手段》,《国际商务研究》2001年第4期。

[2]孙丽云、燕春蓉:《国际电子商务与传统国际贸易实务之比较》,《国际贸易问题》2001年第12期。

[3]师勇:《B2C环境下我国oDR法律问题研究》,学位论文,华南理工大学,2012。

营商环境培训篇4

“中职-电大直通车”是广播电视大学推出的一种创新型教育模式,其实质为一种连续教育模式:一是在中职阶段植入大专部分相对易于理解的课程,通过学分互换机制,在直通到大专阶段时,可以沿用中职已修学分,使学分制成为沟通和衔接中职教育和开放教育的纽带和桥梁;二是学生中职课程结束后直升电大大专,进行在职教育,使学生将中职学习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的专科学历教育,以及实际工作经验贯通起来,激发其“从工作中来,到工作中去”的自发学习和自我培养。本文的电子商务实训目标是以“岗位导向”的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为核心目标,为中职学生提供适合其自身特点的多元化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和实训内容。在中职阶段,学生好奇心强,对时尚、沟通和动手操作的偏好明显,因此该阶段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在文案、美工、客服和市场推广(在对深圳近100个电商企业进行调研、筛选后设立的职位)四个职业角色的职业技能,教学手段以真实电子商务活动平台与工作环境为主,以部分教学软件为辅,让学生在真实的实战环境里进行商务活动练习(体验式教学),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四个职业角色的第一手操作经验,最大限度地为“直通车”模式下电子商务学生奠定扎实的理论和技能基础。在大专阶段,学生通过电大在职学习,可以充分结合自身工作环境进行针对性选课学习。大专阶段学生较之中职学生具有更好的分析能力、学习自律性和学习热情,能够接受“电子商务高级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电子商务谈判技巧”、“电子商务营销推广策略”等等难度更大、技巧性更强、注意力集中度要求更高的课程,实训平台同样能够为其提供各种真实操作环境,以标杆学习和自身实践为主的体验式教学方式强化学生的认知水平,最大限度提升“直通车”模式下电子商务学生职业发展空间,为其个人发展铺就一条“高速路”。

二、构建“直通车”模式下的电子商务实训内容体系

在对深圳近100个电商企业进行调研、筛选后,广播电视大学根据上述“直通车”模式下的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特点,设定文案、美工、客服和市场推广四个职业角色为其技能培养方向,并贯通在整个中职-电大学习过程中,形成从基础阶段到提高阶段的一体化实训教学和实践。具体的实训内容如下:(一)基础阶段在基础阶段,即中职阶段,主要培养学生文案、美工、客服和市场推广四个职业角色的基础职业技能。1.文案文案是电子商务企业/店铺中从事文字工作的职位,以文字来表现创意策略。文案不同于设计师用画面或其他手段的表现手法,它是一个与广告创意先后相继的表现过程,多存在于电子商务企业/店铺对产品样本的描述和推广。在基础阶段,针对文案这一职业角色特点和职业素养要求,主要培养目标为能够写作产品特点描述(品牌名、使用说明、产品成分等)、产品广告宣传语、产品图片旁白等。相应的在“中职—电大直通车”教学计划的中职阶段开设了“电子商务基础”、“语文”和选修课“文学欣赏”等课程。2.美工即美术工程师,电子商务企业/店铺所需要的美工主要以平面美工和网页美工为主。基础阶段以培养平面美工技能为主,其主要负责产品样本或宣传图片视觉效果设计和处理。在基础阶段,针对美工这一职业角色特点和职业素养要求,主要培养目标为掌握商品摄影技术和photoshop等相关软件基本功能的操作。相应的在“中职—电大直通车”教学计划的中职阶段开设了“photoshop平面设计入门”、“网页设计与制作入门”等课程。3.客服电子商务领域的客户服务主要为文字客服,即主要以打字聊天的形式为客户服务。电子商务最大的特点是商家和客户分离,由于无法当面交易,所以很多产品信息和个性化要求都要由客服提供,客服是决定交易成败和客户满意度的最关键要素之一。在基础阶段,针对客服这一职业角色特点和职业素养要求,主要培养目标为掌握电子商务客服的规范用语、客服礼仪、沟通技巧和流程、实时订单管理、自动化支付处理、物流信息处理、网上银行、店铺后台管理等等。相应的在“中职—电大直通车”教学计划的中职阶段开设了“客户关系管理”、“经济学原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课程。4.市场推广市场推广是指企业为扩大产品市场份额,提高产品销量和知名度,而将有关产品或服务的信息传递给目标消费者,激发和强化其购买动机,并促使这种购买动机转化为实际购买行为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电子商务领域的市场推广以网络推广为主,线下推广为辅。在基础阶段,针对市场推广这一职业角色特点和职业素养要求,主要培养目标为掌握电子商务网络广告的特点、表现形式和推广方法。熟悉电子邮件营销、博客营销、论坛营销、即时通讯(QQ和mSn)营销、微博营销、网站营销;了解搜索引擎的目录分类检索和关键字检索的操作,及在搜索引擎注册网页和做网络推广的方法。相应的在“中职—电大直通车”教学计划的中职阶段开设了“销售与谈判技巧”、“市场调查与预测”等课程。(二)提高阶段在提高阶段,即大专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电子商务领域技巧性和专业性更强的技能。以网上标杆案例体验+真实经营环境实际操作练习为主要实训教学手段,提供的核心实训教学内容包括:1.网页美工主要负责用Dreamweaver等网页编辑软件把已经设计好的平面效果图,做成HtmL静态网页文件设计到网页中。需要该阶段学生熟练掌握photoshop、Dreamweaver等相关软件的较专业功能和技巧;相应的在“中职—电大直通车”教学计划的专科阶段开设了“photoshop图像处理”、“Dreamweaver网页设计”课程。2.客户关系管理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客户信息收集手段和相关分析工具;通过网站产品体验、感官体验、交互体验、浏览体验、情感体验、信任体验等方法进行客户关系体验管理;掌握网站在线消费习惯、网站推荐、交流与沟通、会员积分管理、会员俱乐部的自动分析工具;以及客户满意管理、客户忠诚管理、客户投诉管理、创新客户服务、大客户服务管理等相关内容。相应的在“中职—电大直通车”教学计划的专科阶段开设了“商务谈判实务”、“管理学基础”、“消费心理学”、“客户关系管理”(实际操作,需要购置软件)等课程。3.网络营销向学生传授多种网络营销方法和技巧,包括:关键词搜索、搜索引擎营销、博客营销、邮件营销、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营销、移动营销、网络会员制营销、数据库营销、网络促销、网络广告、网络品牌等。相应的在“中职—电大直通车”教学计划的专科阶段开设了“市场营销学”、“网络营销与策划”(需购置软件)、“网络实用技术基础”等课程。

三“、直通车”模式下的电子商务实训实施方法

笔者提倡实训教学通过网上真实电子商务平台提供的免费资源、网上免费的绿色软件和一些以真实环境为基础的体验式教学软件等多种实现方式作为实施手段。所谓体验式教学软件是通过“体验式实践”方法,直接面向真实的互联网电子商务企业网站、产品和服务,不限定实践对象,只提供实践方法、实践工具和实践流程,让学生得以在掌握方法的同时,训练专业技能的教学软件。目前市场上同类教学软件有晨鸟电子商务体验式实践系统,如图1所示。具体实训手段和实现方式如下:(一)文案文案主要以标杆体验和大量训练为主要实训和教学手段。针对文案这一职业角色特点和职业素养要求,具体实现方式如下:1.以学习标杆电子商务企业/店铺的文案作品为主,通过大量网上成功案例的分析和学习,使学生充分了解当前最时尚、最前沿的文案创作技巧和手法。2.让学生为实际产品样本和推广活动设计文案,在指导教师不断对其设计手稿进行纠错和优化的过程中,使学生真正具备文案写作能力,且兼顾其自身写作风格。(二)美工美工主要以教师教学、标杆体验和实际商品/网页处理为主要实训和教学手段。针对美工这一职业角色特点和职业素养要求,具体实现方式如下:1.在教师指导下,借助动漫实验室中的摄影设备学习商品摄影技术,并利用实训室中的photoshop、Dreamweaver等相关软件学习图片后期视觉处理技巧。2.通过反向学量网上成功标杆案例的美工方法和技巧,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大量练习,使学生快速成长为具有自身独特设计风格的较专业的电子商务领域美术工程师。(三)客服客服主要以学生在真实电子商务环境中体验和实践为主要实训和教学手段,辅以相关软件教学。针对客服这一职业角色特点和职业素养要求,具体实现方式如下:1.通过教师传授客服相关技能和方法,在网上与实际电子商务企业/店铺客服进行交流体验。2.通过实训室中的体验式教学软件,强化客户关系管理(需购置)和物流管理(网上绿色软件)等相对技巧性较强的技能。3.参与实际网上店铺(免费电子商务平台店铺)客服工作最终培养学生能够完全胜任客户服务工作。(四)市场推广市场推广在教师简单讲授市场推广和网络营销技巧的基础上,以真实电子商务环境实践为主要实训手段。针对市场推广这一职业角色特点和职业素养要求,具体实现方式如下:1.通过教师传授市场推广和网络营销相关技能和方法,在真实电子商务环境下进行商品/企业/店铺的营销和推广。2.通过实训室中的体验式教学软件,强化网络营销等相对技巧性较强的技能。3.鼓励学生在真实环境中体验成功营销和推广策略和技巧,自己发掘出其他多种最符合当前时尚和风潮的营销、推广方法。

四、结论

营商环境培训篇5

为加快推进柯桥印染行业产业升级,发挥标杆示范作用,提升行业引领水平,柯桥区今年8月专门出台了《印染行业标杆企业培育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要成为标杆企业培育对象“门槛”不低,除了要求企业经营者具有战略目标,熟悉国际国内市场,善于现代化经营管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外,《方案》还把企业的产品创新能力、装备水平、节能环保、企业管理、差异化竞争、产业规模、资产证券化、综合实力等8个方面作为评价标准。

其中,作为新办企业,智能化装备是迎丰印染有限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的“法宝”之一。从印染配料到面料包装,迎丰印染公司均实现了自动化生产。公司还实施了节能环保、减员增效等管理措施,使这家投产仅3年时间的“小字辈”在柯桥上百家印染企业中脱颖而出。据经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争取通过三年时间的努力,培育创建一批印染企业标杆,引领柯桥印染行业整体提升发展。(邬莹颖)

共享电商秘籍万名电商培训进市场

近日,中国轻纺城“万名电商”培训・东市场站在中国轻纺城展示中心会议室举办,这也是2015“万名电商”培训进市场活动的启动仪式。网上轻纺城资深电商讲师为来自东市场、联合市场的经营户带来了一场近距离、面对面的电商培训课程。抛干货,论电商,与商户一起,对2016的纺织生意作一个前瞻性思考。

讲师从面料企业、服装企业这两个纺织上下游的重要环节,剖析其在当前互联网环境下的发展态势;同时也从实际出发,分析了当前纺织电商存在的难度,并指出,在同类产品竞争、价格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服务在电商经营中占到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是维持客户黏度的重要手段。

此外,2015中国轻纺城“万民电商”培训开启进市场的步伐,走访各大市场进行电商培训。(邬莹颖)

轻纺城跨境电商产业园开工建设

近日,投资近10亿元、融合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现代电商产业综合体――中国轻纺城跨境电商产业园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据介绍,这一项目的建设目标是打造绍兴地区规模最大的电商产业园。为柯桥区发展电子商务、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营商环境培训篇6

关键词VBSe;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219(2017)17-0047-04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对财经类人才的需求一直居高不下。企业在用人时都希望学生知识型和创新型并重,技能型和复合型兼顾,具备跨领域、跨岗位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然而大部分财经类院校的实训以课程为依托,独立建设,分散实施,对于学生全面了解企业全貌及工作岗位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构建一个高仿真的商业社会环境,全面提升财经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对实践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

一、VBSe的概念

VBSe(virtualbusinesssociety)即虚拟商业社会环境,是一种新型跨界实践教学模式,以“把企业搬进校园”为教学理念,通过在校园内搭建全景虚拟商业社会环境,高度仿真企业中的真实工作场景,设置企业职能部门、岗位、流程、执照、仿真货币、产品、物流等,学生自主选择企业、银行、工商、税务等各行业工作岗位,在虚拟的现代商业社会环境中学会工作、学会思考,以培养学生在实践工作中的综合职业素养及全局合作意识。

二、VBSe实践教学设计

(一)前期专业课程准备

在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实践教学中,学生应具备企业、银行、工商、税务等各行业工作岗位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因此,在前期必须设置与各岗位群对接的相应专业课程作为支撑。为配合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实践教学,应有计划地设置《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办公自动化》《会计基础》《人力资源管理》等财经类专业公共平台共享课程,打造基础共享平台,使学生在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实训时能胜任各行业工作位,实现财经专业群“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目标。前期专业基础课程设置见表1。

在财经专业群公共平台课程的基础上,各财经类专业要继续开设各专业核心课程,实现专业课程的中层分立。如市场营销专业开设《产品推销技巧》《网络营销学》等;财务会计专业开设《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成本管理》等;金融保险专业开设《金融学》《保险理论与实务》等。通过专业核心课程的开设,培养财经类学生不同专业的理论及核心职业技能,提升其专业核心素养,有利于学生在职场生涯中实现职业成长。

(二)VBSe综合实训框架设计

VBSe实训课程一般安排在大学三年级第一学期,学生已完成公共平台共享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即将走出校门,参与社会实习。此时学生已具备职业通识能力与专业核心能力,在学生生涯的最后阶段安排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全仿真的商业环境中检验知识能力。VBSe综合实训在实践教学体系中所处位置如图1所示。

VBSe实训课程在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实训中心完成,将前期各专业、各课程(《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办公自动化》《会计基础》等)的教学内容串联起来,课程理论联系实际应用,引入企业的真实数据展开实训,让学生在实训平台体验企业运作原理和规律,熟悉企业运作流程。本课程设计包括课程标准设计,内含课程名称、参考学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学习情境/教学项目的教学方案设计,包括教学流程的描述、教学阶段、教师与学生的活动、教学方法手段等;支撑教学实施过程的资源、课程考核评价方案及评价工具(评价指标体系、评价表格、评价工具等)。通过严谨的教学设计,将高仿真企业经营场所、办公环境、实训软件、资源管理系统与多媒体演示教学、场景教学、交互探讨、案例教学、网络教学、自主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融合,构建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质立体交互式全新校内综合实践模式。VBSe实训课程能使学生认知企业内部、外部组织运营流程及各组织间的相互关系,深切感知企业各岗位工作对其他岗位业务的影响,明确专业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依据各岗位职责完成对应的工作任务,对于职业岗位认知、综合素质能力培养意义重大。

营商环境培训篇7

“龙行2004”流产

飞步公司(化名)是一家制鞋企业.从创立品牌到跻身行业前三甲仅用了两年时间.成长速度极快,堪称行业黑马。

2004年.我们在为飞步公司服务的过程中发现.由于整个行业普遍处于一种较低层面的竞争阶段,暂时还没有出现垄断性的行业强势品牌,因此行业的营销水平亟待提高,市场空间非常大。在经过深入分析之后,我们认为,由于行业的销售渠道模式普遍为经销商制,企业的市场直接控制在经销商手上,经销商经营能力的高低决定着企业的市场地位与影响力.要保证企业的超速发展.充分挖掘经销商经营潜力是一条不错的途径。为了抓住潜在的市场机会,保持企业超越常规的发展速度,我们和飞步公司共同制定了一项名为“龙行2004”的经销商成长计划.着力于提升经销商的市场开发潜力。

协助经销商加强业务骨干的培训,帮助经销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规范化运营管理来提升经销商的经营管理能力与区域行业竞争力,是此次经销商成长计划的重心所在。其主要内容包括;市场拓展、市场维护,分销控制、库存管理、新品上市促销、业务操作流程等经销商必备的管理策略。

培训计划实施半年后,经销商普遍反映他们的员工工作有了重心,库存大量减少.业绩大幅增长。受此激励,飞步公司很快开展了第二轮的培训。然而,在第二轮培训结束3个月之后,却接到了经销商的诉苦电话,反映第二轮培训之后,业务骨干出现了流失现象.更为要命的是,流失的员工恰恰都是他们的业务精英和管理骨干。由于该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于是,我们策划公司和飞步公司依据手中的资料,寻找流失的当事人进行调查,才发现问题所在……

问题出在培训身上?

说问题出在培训身上,那是培训的方向或是对培训的认知出现了问题。

从宏观上看,培训是一个比较大的范畴,既包括外部力量培训,也包括内部自我培训;既包括系统性的企业文化培训,也包括零散的工作技巧培训。企业开展培训的目标无非是两个,一是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二是提升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对照大多数企业的培训现状我们就会发现,多数企业的培训都属于间歇性、无系统的状况。相对于跨国公司那一整套完整的培训体制,国内企业的培训显得随意了许多,自然也就无法承担企业对它的双重要求。

飞步公司的这些经销商也是这种情况。他们平时并没有系统的培训计划,所有的培训也仅限于周期较短且更具实用性的营销技巧培训,并没有安排相当重要的企业价值培训与文化培训。如果说前期业务骨干还仅处于单纯的业务层面的话,经过系统培训之后,这些业务骨干大多认为自己已经成长为了管理骨干,能够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了,因此,他们便提出了加薪的要求。而飞步公司的经销商们则认为,员工培训已经花费了他们的心血和投资,现在应该是员工加倍工作而不是加薪的时候。由此,双方的认知出现了严重分歧,最终导致了业务骨干流失之事的发生。

问题并非出在培训身上?

说问题并非出在培训之上,是因为骨干流失究其根本是企业的软环境和硬环境出现了问题,并非是培训的问题。在经过系统培训后,员工们真正意识到软环境和硬环境的差别与差距,从而产生离职现象。在这里,硬环境是指薪资待遇、企业增长势头、个人成长空间等较浅层面的问题;软环境是指企业文化等深层面的问题。

调查发现,大多数离职的业务骨干均认为,通过系统培训后,他们初步具备了综合管理的能力,而这一点老板们并不认可;相反,老板们的竞争对手却对他们伸出橄榄枝,给予高薪,委以重任。业务骨干们的这种认知,起缘于企业缺乏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培训,他们并没有对原有企业建立起价值认同,也没有产生文化共鸣,在软环境上是与企业不相融合的。而在企业的硬环境上,又同时遭遇到“加薪遭拒”等事实,无法取得价值匹配。软环境与硬环境的双重障碍,自然造成了骨干员工离职现象的发生。

骨干流失之殇

无论是培训之前还是培训之后,出现员工流失现象,带给企业的负面影响都是不容忽视的:

员工在决定辞职时,效率会明显下降;

员工跳槽后,职位的空缺使部门的工作效率大受影响;

业务骨干们的跳槽,使其他员工对企业也产生了不满情绪;

员工的辞职,使原本任务繁重的人力资源部又平添了一项招聘工作;

企业又不得不对新招聘的员工进行入职培训;

新员工在与企业磨合的过程中,工作绩效将大打折扣;

骨干员工跳槽,往往都掌握了企业的一些机密,转投竞争对手后,在带走企业的客户和技术的同时,还会带走企业的商业秘密,致使企业遭受重大损失。

六种“秘笈”化解危机

想减少或尽量规避员工特别是骨干员工的离职现象,企业必须加强自身的硬环境与软环境等方面的建设,更多地为员工提供在其他企业所无法获得的价值匹配与价值认同,增加员工离职的“心理成本”,方能化解因骨干员工流失而带来的危机。

一、加强管理,实现规范化运营

员工跳槽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带走企业的技术和客户资源。如果企业规范了岗位职责、作业流程、工作汇报等相关制度,加强技术资料和客户资料的管理和备份,就可以将人员跳槽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另外,很多人员跳槽,都是因为企业的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乱,认为自己干下去没有前途。有这种想法的人,往往都是能力较强的人。从长远来看,加强企业的管理制度、激励机制等基础建设,是解决人员流失的根本出路。

二、科学建立有竞争力的薪资福利体系

追求高薪是引起员工跳槽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追求理想的薪酬,许多员工在原有的企业实现不了自己愿望的情况下,就会转向企业外部寻找机会。况且,现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外部企业往往以高薪为诱饵,或委托猎头公司向竞争对手定向挖人,这都会使企业的员工产生跳槽的想法。一旦时机成熟,员工跳槽就成为必然。因此,建立科学、合理、有竞争力的薪资福利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是指企业要根据员工职位的不同和对企业的作用不同,对其进行相应的职位价值评估,在企业内部建立完整的职位价值序列,并根据职位价值序列进行职位的基础薪酬设计。企业还应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管理体系,将员工的变动薪酬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使员工的收入和贡献相联系,实现企业内部的公平竞争。

另外,企业通过自己或委托专业机构对市场上的薪酬水平进行调查后,确定企业的薪酬水平定位,这样可以保证企业的薪酬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外部竞争力。

同时,企业还应为员工及时办理各项社会保障福利,使员工对企业产生好感和信赖。这里的福利不仅包括”三险一金”的法定福利,还包括房贴、交通补贴、通信费、带薪休假等非法定福利。

三、提供发展机会,规划员工职业生涯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企业和员工一起,就员工的未来职业发展方向、发展目标等做出计划安排,并帮助员工逐步实现这一计划的过程。对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比未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提高2.2倍。员工会因为企业为其提供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帮助而对企业产生认同感,认为企业非常关心自己的发展。如果自己留在企业工作,一定会沿着目标明确的职业发展道路前行,并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这样,员工跳槽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

在职业生涯规划这一方面,跨国公司颇有心得。麦当劳对见习经理有一套4―6个月的基本应用技能培训,见习经理升二级副理时又有一套5―6天的基本管理课程培训,从二级副理升到一级副理时同样有一套中级管理课程培训,当了3年餐厅经理后,就有机会送往美国接受高级的应用课程培训。培训和晋升总是联系在一起的,既针对个人的具体情况,又体现企业的总体规划,同时还具有挑战性,使受训人的才能与企业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四、贯彻企业的战略目标,培养员工的归属感

在企业内部贯彻企业的战略目标,让员工对企业的发展目标、实施策略都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有助于增加员工对企业发展目标的认同,使全体员工达成共识,团结协作,共同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努力。

企业战略目标的认同和策略实施的每一个步骤,都少不了企业内部的沟通。沟通不畅几乎是每个中小型企业都存在的问题,也容易造成员工在工作中因各种原因而产生怨气。如果这时管理者能够体察出这股怨气并及时与员工进行平等沟通,就能将矛盾化解在萌芽之中,不会产生丝毫危害。

平等沟通还能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培养员工的归属感。平等沟通不是自然形成的,也不是一条行政命令可以解决的,管理者必须是平等沟通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久而久之,企业内部就会形成平等沟通的风气。

五、持续创造员工认同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

企业文化是通过企业全体员工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积累、沉淀下来的成文或不成文的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良好的企业文化会使员工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通过在企业内部引导和建立团结协作、高效有序、充分授权、民主平等的企业文化,为员工塑造一个宽松、舒适的工作环境,同时不断与员工就工作、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进行沟通,并能认真听取员工的建议和意见,这样的工作环境必然会让员工加倍珍惜。

三国时曹操为留住关云长,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馈赠美女和金银,还封关羽为汉寿亭侯。但所有这一切,关云长对之毫不动心,“身在曹营心在汉”,最后挂印封金,投奔刘备。为什么呢,因为关羽并不认同曹操的价值观。因此,管理者应谨遵这样一个准则:为员工持续创造可感知并认同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员工往往因为在企业里获得了他所需要的价值而一直为企业效力,而这种价值必须让员工持续感受到并获得他们的认可。

六,岗位轮换,倡导内部跳槽

营商环境培训篇8

(郑州师范学院,河南郑州450044)

摘要:网络营销市场前景越来越好,广大企业对网络营销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本文通过分析网络营销人才市场需求的现状和高校网络营销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改革网络营销教学的目标和方法入手,提出了网络营销课程设计的教学构想和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使网络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

关键词:产学合作;网络营销;协同育人;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2-0215-03

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以及国家出台各项政策的支持,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随之而来的网络营销成为了越来越多企业所依赖的营销方式.在浏览各大门户网站的招聘信息时,如果留心你会悄然发现,现如今最炙手可热的招聘岗位就是诸如网络营销经理、媒介经理等等这些与网络营销相关的岗位,企业现在迫切需要网络营销的专业人才.

1网络营销人才市场需求分析

所谓网络营销人才是指集网络技术与市场营销技巧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优秀的网络营销人员应熟悉网络消费行为和心理、互联网发展的背景与趋势、网络营销专业知识,熟知并能演绎各种网络营销产品广告的功能与价值.还需要懂英语、市场、营销等知识,并富有工作经验.[1]

网络营销的最大特点是成本低,不受空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可以在全球区域内灵活的展开营销活动,因此深得企业的青睐和欢迎.但网络营销毕竟是一个新兴的事物,因此既懂得网络技术,又懂得网络营销的复合型人才几乎如凤毛麟角.大多数企业都是由那些对专业市场很有经验,但对网络营销一窍不通的传统营销人员,或是一些以技术为纲的网络技术人员客串网络营销人员.各大企业都是求贤若渴,却也很难招到合格人才,这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开展网络营销和实现全国发展的一个很大瓶颈.[2]

中国目前的情况是,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了电子商务及其相关专业,每年也有大量的网络营销专业人才涌向社会.但根据教育部以及相关部门的不完全统计,我国网络营销、电子商务这类热门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反而比普通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还要低.因此,如何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是网络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

2高校网络营销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人们对网络营销的认识仍停留在表面层次,认识还不够深入,尽管网络营销在我国已有多年的发展,但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目标不明确、人才培养内容与产业发展需求不一致等问题,最终导致网络营销专业人才供求不一致、供大于求的现状.

2.1专业定位不明确

从网络营销专业培养目标来看,对网络营销的本质缺乏清晰的认识.网络营销的本质究竟是商务活动还是信息技术的应用,网络营销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出掌握了信息技术的现代商务人才,还是培养出具有网络营销应用技能的信息技术人才,这些都直接关系到课程体系设置的合理性.

2.2课程设置不科学

高校里的网络营销课程多是在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基础之上修改而来.因此课程的核心属性问题就会有所偏差,培养核心到底是围绕着电子商务还是侧重于市场营销呢?所以在课程设置的时候就会出现不完善的地方.网络营销专业要整合营销理论与网络技术,以市场为导向合理进行课程设置.

2.3实践环节基础设施薄弱

从现有的各大高校所开设的网络营销课程来看,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实践环节的基础设施不到位.比如:硬件方面,由于部分高校在开设网络营销专业时属于跟风开设,比较盲目,前期并未做出科学合理的分析,导致资金不到位或者对网络营销专业不十分重视,不愿意过多的投入资金是硬件设施跟不上的主要原因.软件方面,网络营销专业的时间环节是重中之重,实验不能局限于在实验室中模拟,应该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实战演练.

2.4师资力量需要加强

目前,高校的教师受传统高等教育模式影响较深,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总是跳不出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教与学时常脱节,教师的主导性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调动.[1]

3构建协同育人的网络营销人才培养机制

针对市场需求现状和网络营销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郑州师范学院采用产学结合协同育人的机制来进行网络营销人才的培养.

3.1“1+1+1”三方融合

建立起一个由河南省商务厅支持,河南省网络营销协会和郑州师范学院共同创建的集培养、培训、实训、孵化、科研为一体的,面向社会和在校毕业生的电子商务就业实训基地.基地充分发挥三方的职能,商务厅在政策上给予指导和扶持,协会协调多家企业参与,学校统筹协调过程实施,实现政府、行业、学校三方“1+1+1”的有效融合.

3.2开发新型实用教材

网络营销专业应该紧跟行业发展步伐,以就业为主要导向,进行课程改革,要注重能力的培养.基地时刻将目光投放在网络营销专业的前沿动态上,改变高校教材编写和更新滞后这一现状来适应该行业的迅猛发展.网络营销协会的相关企业和郑州师范学院联合研究、开发、设置相关电商平台运营类的课程.在教学过程当中,全部采用电子教材、电子授课的方式来传授网络营销领域中最新的技术成果,跟上社会和行业快速发展的步伐.

3.3进行体验式孵化

“职业核心能力”、“专业基本能力”、“专业核心能力”、“职业拓展能力”四种能力培养并重,重视学生体验,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场适应能力.基地专设了孵化体验区和创业孵化区,学员可以进入孵化体验区进行模拟体验.使学生具备网上开店、网络营销和推广、网站搜索与建设等各项技能,检验培训学习成果,提高实战操作能力.学员还可独立或组成6-8人小团队进入孵化创业区.在孵化创业区,可享有“四免、三支持”的扶持政策和专业指导,并与电商企业建立实质性接触和合作关系,亲手经营产品,进行创业式体验.[3]

3.4“产学研”一体化

建立“以学助研,以研促学,‘产学研’一体化机制”.由协会、行业、学校联合建立大数据商务智能实验室,依托这个平台,深入开展云计算应用研究.[3]通过云计算应用研究,云计算在商务智能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充分带动云计算技术、应用、产业的三方面融合,为地区网络营销行业的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4协同育人模式基本内容

4.1明确适应市场需要的应用技术类人才培养目标

协同育人模式应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为主导,以社会企业的需求为培养目标.学生要掌握网络营销应用专业知识,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理论知识、网络营销技能,并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企业在互联网应用中产生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走出校门之后可以迅速适应社会,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学生毕业前,要获得由河南省网络营销协会颁发的初级网络营销师证书.

4.2建立以工作过程为主导的项目化课程体系

通过将工作领域转换成学习领域(课程),并将课程分解成项目和任务,以学习型目标和任务为载体,以项目为导向、任务为驱动组织培训.构建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以工作过程为主导的项目化课程体系.[4]详见图1.

课程设计的总体思想是:对于基础课程的优化以实用为主.以“理论够用”、“注重实用”的原则为主线.整合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增加技能实训的比重,使专业整体结构更加合理、实用.在注重理论学习的基础之上,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

以工作过程为主导的项目化课程体系,在培训组织上包含两个培训系统,即基础课程培训系统和实践环节培训系统.在项目化课程中,通过“教、学、练、做”一体实现两个系统的交叉融合.项目化课程体系,设置了职业能力课程(公共课程)、专业基本技能课程与专业核心技能课程、实训课程及体验式孵化3个模块.

4.3实施工学结合突出实训的培养培训过程

坚持知识为基、实践为重、能力为本的基本方针,走工学结合、产学一体的培养之路.充分整合相关资源,将知名企业引入校园,在校园里建立实践室,使学员在校就能接触到企业的真实运作场景,将实训嵌入学习,使学员能在第一时间消化理论知识,达到学员毕业就能上岗,上岗就能上手的培养目的.根据培养培训课程不同,基地安排对口实训师对学员进行辅导.所有实训师均来自一线具有实战操作经验的电商企业高管,确保学员学到一线前沿知识和操作方法.同时,优秀学员将有机会被选拔进入相应企业进行实训.[5]

在培训实施过程中,建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管理机构和制度,进行合理的培训调度.根据培训的需要,成立培训课程组,由专人负责.理论课程部分以学校教师教授为主,实践操作部分则由企业专家现场指导,保证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齐头并进,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

在培训方法上,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员能力的培养.倡导采用体现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的方法,如现场培训法、项目培训法、模拟培训法、体验式孵化法等,注重培养学员实践操作技能的培训方式,确保实现知识、技能、态度、兴趣等方面的培训目标.改革传统的灌输式讲授培训方法,辅以多种形式培训,变单纯的“讲授式培训法”为“问题驱动法”、“项目导向法”、“任务驱动法”、“案例培训法”、“情境模拟法”、“实战式培训法”等多种培训方法的综合运用,围绕核心培养目标,创设情境培训环境,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和“做”为中心.

经过初步的探索和实践,我校已经初步形成了集成高校与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协同实践育人的良好局面,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和社会效益.希望这种协同育人模式的建立,能够有效缓解网络营销人才缺乏的瓶颈问题.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探索高校与社会协同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服务经济社会的意识,提升社会主动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责任意识,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我们相信,只要建立起完善的高校与社会互惠互利、双方共赢的长效机制,就能走出一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新路.[6]

参考文献:

〔1〕王瑞.高职网络营销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2〕张秀英.网络营销人才培养问题研究[J].电子商务,2010(4).

〔3〕孙晓利.河南省跨境电子商务应用培训会在郑州师院校举行[eB/oL].中国网edu.china.com.cn/henan/2013-12/17/content_30923037.htm.2013-12-17.

〔4〕河南省网络营销协会.淘宝精英实训班培训方案-河南省网络营销协会[eB/oL].hnema.org/news/988.html.2013-4-18.

营商环境培训篇9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首先,改进校企合作机制。紧密结合当前经济发展的特点,建立起学校、企业“双主体”,政府主导,产业组织协助指导的四位一体、多方联动的机制,并建立完善理事会制度,达到合作共赢、动力充足的目的。

其次,改进实践教学。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对于人才培养的作用十分重要。因此,要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并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形成边学边用、学以致用、以用促学的良好局面Ⅲ。在实践教学中,主要应设置三个方面的内容,即专业技能、综合技能、顶岗实习。实践教学体系在纵向上加强系统性,横向方面与理论相互渗透。

再次,改进课程结构。课程结构应遵循专业发展规律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在课程结构设置过程中,学校应充分听取专家、行业协会、企业的意见建议,深入调查岗位对于专业知识的要求,认真分析各种知识应占的比例,使课程结构能够充分反映实际需求和专业特色,通过课程结构的整体优化,努力增强学生未来职业竞争力。同时,力避课程内容的重叠。

另外,发挥协会作用。行业协会是兼具理论性、实践性与组织性的机构,对于行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高度和前瞻性。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育中,与行业协会建立合作关系,从中聘请专家进行专业指导,合作建立理事会或者指导委员会,对于专业教育的科学发展可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和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在抓好学生教育教学的同时,为企业提供职业资质培训服务或管理技能提升培训,使学校利用行业标准开展教学的能力和为企业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对实践教学改革的要求

当前,社会要求工商企業管理人才具有复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不但要熟练掌握经济、经济管理、相关法规等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掌握生产技术、产品特征、生产流程、市场营销等业务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领导能力,社会交际能力以及解决复杂现实问题的能力等。但是,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方法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定矛盾,所以亟需对教学进行深入改革。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要求,以及当前对人才的需求,建立跨专业的综合实习平台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跨专业的综合实习平台,可以借鉴军事演习的思路,也可视之为企业资源规划的延伸,紧密结合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要求,对实习平台进行设计和开发,使学生在模拟真实的环境中应用所学知识,增强综合素质与能力。这种实习平台环境趋于真实,实习成本较低,组织学生实习较为便捷灵活。实习平台的内容应包括制造业、服务业,服务业下应细分现实中发展迅速的生产性服务、外包服务、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等。为达到真实的目的,还应虚拟各种管理机构、服务机构、人员角色和实习训练目标。

学生在业务模拟、角色扮演中,真实化地体验企业运行环境、社会分工、资源配置等;在与其他企业竞争中、与产业链企业配套中体验供应链运行以及产业融合经营的模式;在公平环境、有限资源和模拟团队动作下,体验企业的市场竞争、风险防范、内部管理、决策运营等;在处理大批量连续性业务过程中,体验各类岗位技能的要求等。

在平台环境下,应着重开展五个方面的培养,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其适应现实需求、具备快速上岗能力奠定良好基础。一是综合体验训练。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创设仿真的制造业和服务业环境,模拟设置系列服务机构以及相应岗位,学生在此环境下进行运营决策,在此过程中与各类机构开展协调、交互与影响,使学生得到综合性体验训练。二是工商企业运营训练。以动态数据为支撑,创设立体化的市场竞争环境,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中,以及多样化的经营模式下进行决策对抗。在动态数据的环境下,服务环境的参数可以调整,工商企业的运营难度可以变化,决策对抗的环境可以按需要进行设置。三是专业技能训练。以模拟市场化竞争为环境,设置主动和被动相结合的目标任务,设定一定时限,要求学生高水平完成作业任务。学生任务完成的情况对工商企业管理运营的成果以及团队的成绩有着直接的影响。通过这种训练,有利提增强训练的饱和度,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四是协同训练。在大量的信息资源支撑下,学生在不同的经营环节,对相应的信息价值产生不同的认识,影响着企业的合作模式与经营模式,构建起部门间协同、供应链协调、服务业协调的格局。

三、结语

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育中,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效率低下、方式陈旧、忽视实践等问题,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效率。为此,要紧密结合经济新常态的实际和供给侧改革要求,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通过改进校企使命、课程结构、实践教学,以及充分发挥协会作用等方式,走出人才培养的新路子。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对实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要在模式创新环境下,深化实践教学改革,通过创设实习平台,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营商环境培训篇10

关键词:高职教育多专业混合订单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0-128-02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让学生在真正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训练,是培养学生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基本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关键条件。作为办学主体应高度重视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推进内涵建设,不断深化校企合作模式的改革。

一、依托生产性实训基地展现多专业混合型“订单培养”模式特色

随着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和武汉武商量贩连锁有限公司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武商量贩储备干部班的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性质上讲,该班是校企合作订单班级,校企双方共同培养学生,让学生成为合格的高技能、高素质型人才,服务于企业,服务于社会。该班开办二期以来,校企双方的办班观念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不仅让学生有业可就,而且要让学生提前进入实战环境,熟悉市场、熟悉社会经济环境,正确规划职业生涯。学生在这样的教育指导思想下变得更主动、积极地去学习和锻炼,而不是牵强地、被动地完成一些既定的阶段性、单一性的任务,个人既得不到相对系统的锻炼,也缺乏对企业全面工作较为深入的了解;这样的办班观念避免了学生在实习和就业以及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一些认识的迷茫和训练的缺陷,减少了一些曲折和弯路。

观念的一致性促使校企双方决定继续深化校企合作,为学生服务,校企共发展。2010年3月经过协商,学校决定借助企业的技术力量、资源优势和品牌效应在校内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基地依托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实训超市,开展真实性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根据实际运营情况,员工全部由学生担任,均来自于连锁经营管理、营销与策划、会计、商务管理、人力资源、电子商务、制冷与空调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等专业,专业老师作为实训指导老师担任超市经理,企业派驻有经验的骨干员工担任技术指导老师。这种合作的模式真正实现教室与实训基地合一、师傅与教师合一、学生与员工合一、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合一,它使多专业混合型订单班有了固定的真实性、生产性的实训场所和依托平台,订单班会一届一届的传承下去,而且面向全校师生和周边社区居民这样一个市场,促使学生未毕业就已经掌握了很多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对个人就业和职业发展作好铺垫。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实训超市是按照企业真实的设备、工具、流程、环境、任务建设的实训基地,实训的过程与实际工作的操作过程完全一致,学生在实训指导教师和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完成生产性实训,实现经营管理活动创益增效。学生通过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完成真实任务,可以得到全面锻炼,增长本领,增强自信,为顶岗实习和就业打下良好基础。高职院校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彰显高职院校办学特色,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多专业混合型订单培养与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相融合

生产性实训是真实环境、真实任务的实践,既培养学生的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意志,同时也培养学生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职业综合适应能力。生产性实训在学生职业能力的综合培养上独特的教育性是其他方式无法替代的。生产性实训一般通过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训和校外实习基地顶岗实习完成,在依托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实训超市这样的生产性实训基地,订单培养模式下的学生可以真正融入实战环境,真实地参与经营管理活动,通过自己的能力创造效益。

(一)教室与生产车间合一

学生的上课地点一般都是在固定的教室,而按教育部16号文件的要求和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专业实训的比例要占总学时数的50%以上,这是对充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一种硬性要求,所以这些动手能力的培养不可能总是在教室完成,更多的是在生产性实训基地这样的“生产车间”里完成,创造出来的产品或业绩由市场来检验。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实训超市的建设初衷也是这样的一个目标,利用订单班的学生理论基础知识优势,在实训基地强化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经营策划、商品管理、促销、收银等技能。将教室与实训基地合一,把课堂搬进真实性的、生产性的超市。

(二)师傅与教师合一

高等职业教育要求教学团队不断完善双师结构,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根据校企合作的要求,在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实训超市的建设过程中和订单班人才培养的安排,学校从企业聘请有经验、能力强的师傅担任店长和兼职老师,到实训基地上班,指导学生的收银、商品陈列、堆架、市场预测、营销推广等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在学生虚心聆听的时候他们就是教师,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他们身先士卒的时候就是领导、师傅,完成师傅即教师的统一。

(三)学生与员工合一

学生既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者,又是产品生产销售的员工。在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实训超市正式营业之前,就面向全校在校学生公开招聘员工,20人通过面试,他们跨专业,自愿参与培训和顶岗实习,对订单班的稳定性提供了有力条件。他们既是在校学生,又是超市的员工,既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又要遵守超市的各项运营管理制度,还要面临真实的市场环境获取一定的业绩,完成经营目标。他们既是学生,也是员工。

(四)教学内容与企业任务合一

订单班实践教学的内容与企业经营活动密切结合,学生通过一系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项目课程,以任务形式驱动学生完成专业实训。比如在超市开业前学生需先到武商量贩的实体店见习,由师傅教授从收银开始,对商品录入、商品管理等各项技能进行训练,而这些见习的教学内容就是企业的实际工作任务。在学生完成见习后正式进入实训超市开展经营活动,他们的日常运营活动也就是专业上的教学内容,也是和基地的任务结合在一起的,每周、每月、每季度都有业绩汇报,这就像是平时的作业一样,而这种作业不是写在作业本上,而是用数据和业绩说话,以周报、月报的形式反映。

(五)实训设备与生产设备合一

实训主要设备就是企业生产的主流设备,实训材料就是生产原材料。在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学校投入实训设备,主要目的是提高教学硬件设施,为学生服务,相比单一专业订单班培养模式中,不可能为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配备不同的实训设备,但实训超市的建立克服了这样的矛盾。它根据岗位的不同,把大家集中在一个订单班级,组成一个团队,把设备集中在一个真实的环境中有序链接,使大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锻炼动手能力,共同完成一个任务,实现经营目标,实现设备的保值增值。在这个过程中实训设备等于生产设备,它可以转化出一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六)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合一

多专业混合型订班单的学生,其不同的专业背景,在作为一个团队合作时具有专业优势互补的益处,可以帮助学生取长补短,在合作中提高能力和素质。而且,在师傅的传帮带和实训超市的企业职场氛围熏陶下,学生通过小组形式开展各项经营活动,不仅培养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服从管理的概念,巩固专业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职业精神。

三、多专业混合型“订单培养”模式中对学生的管理转换

学生是订单培养模式中的主体,在这种环境中,对学生如何实现科学有序的共同管理模式是一个难题,因为他们是双重身份,必须受校企双方的管理。经过办班四年的经验总结和分析,学生接受管理的心态、行为都有了不同的变化,特别是在学习与实习交替阶段和实习与毕业阶段,很容易造成对学生的管理真空。

学生通过高考来到大学学习后,每个专业都有一套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学生一般需经过专业理论学习和专业见习、顶岗实习三个阶段的学习,各科目成绩合格才能顺利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从这三个阶段来讲,以往的管理主体都是学校,学校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为了很好的去完成教学任务和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采取理论学习集中化,专业见习和顶岗实习部分集中和自主分散的形式进行,这样的模式对管理的难度加大,难以实现跟踪管理,学生学习和实习的效果有限。根据教育部十六号文件的要求,很多高职院校都加强了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力度,学生最少要顶岗实习半年以上,这体现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根据这两种实际情况,武商量贩订单班在对学生的管理模式上也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第一期和第二期的学员,都是从二年级的学生中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招收,再进行在校集中理论授课和在公司轮岗见习、毕业顶岗实习,最后正式走上公司的工作岗位。这种模式中,学生在进入订单班以前,管理主体是学校,进入订单班后,管理者是学校和企业双方,但实际上管理的主体变成了企业,学校只是协助管理。在培养的过程中,课程设置、考勤、见习和顶岗实习岗位确定、作业流程管理等具体事务都由企业完成。而学校的管理重心转移到主要是协助企业做好管理工作,如学生与企业间的沟通、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生活管理等辅工作。这样的管理模式经过二期后有了一些成果,学生都能走上工作岗位为企业做出贡献,有一部分学员很快就成长为企业的管理骨干,但经过时间的推移、社会经济环境和行业的发展趋势,也有一部分学员跳槽。面对这种局面,学生毕业进入企业工作后,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地位和效力发生了转移,约束力不强,难以控制。

在2010年的第三期订单班建设过程中,校企双方更加重视学生的实战技能和职业规划以及就业心态,充分利用好生产性实训基地这个平台,让学生在这里学会技能、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团队协作,感受工作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这期订单班从一年级学生中招收学员,以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先在企业的运营岗位上真实体验,再返回学校独立运营校园实训超市,负责具体的采购、销售、库存、营销与策划等运营事务,这些学员结束实训正式毕业后可以直接到企业上班,实现实习、就业的“零过渡”,对于企业来讲他们是有经验、有技能的熟练员工,会很快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毕业之前的管理主体一直是学校,学校负责他们的理论学习、技能学习和职业规划,对实训效果进行考核等。而企业则是协助学校进行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和作业流程管理等。

(二)企业对学生的管理

企业在订单培养模式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因为他们是用人主体,但往往对学员的管理容易出现约束力减失的情况。首先是学生未毕业前,即使他们是订单班的学员,但他们认为还是“学生”,没有“员工”的感受,所以心里认可学校的管理,一旦进入毕业阶段,他们认为自己又是自由人,工作不合心意他们可以随时跳槽。根据这样的实际情况,企业在合作培养过程中应从细节入手,以人为本,以企业文化、以企业发展和个人成长成就来感染人、吸引人,这样才能做到用心留人、用事业留人,学员也会用最大的潜力创造更多的成绩来回报企业。

在的培养模式中,一旦学生进入订单班后,企业指派专人负责班级建设工作,具体负责课程设置、教师安排、企业文化学习、业务技能学习、企业参观、现场顶岗等事务,他们是管理的主体,希望培养的学员是高技能、高素质的员工,为企业带来效益。在第三期订单班中,校企合作项目有了实体平台的依托,这时企业的管理主体地位发生了后移,因为学生未毕业前都是在学校内参加实战训练,熟悉整个业态基本情况和发展趋势,管理主体是学校,企业只是协助学校提供一些技术支持和作业流程上的传帮带。在学生完成实训正式毕业后,管理主体变成了企业,但这个时候他们经过在学校的实战训练潜移默化,已经成长为高技能、高素质的熟练员工,他们的就业心态和思想变得更成熟、更稳定。这样的过程大大减轻了企业管理的负担,有利于推动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四、结语

一直以来,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所热议的话题,“剃头挑子一头热”,往往是高职院认为在校企合作上的难题。然而,在武商量贩储备干部班的合作中企业方主动地一次次上门来沟通,全面细致地指导方案,认真负责地组织学生到实体店培训等等,让我们感受深刻。只要是学校把培养学生和满足企业的人才需要真正的结合起来,切实从为企业服务、为学生服务去谋划、去思考,是能够找到一个学校与企业、与学生共赢的契合点,去赢得企业和学生的支持。

[本文系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多专业混合型“订单培养”的校企共管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09344]

参考文献:

1.李亚杰.高等职业教育“订单式”培养的探索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8)

2.方黛春.高职“2+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3.王琦,陈云涛.文化自觉: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4.谭琦耀.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利与弊分析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