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方案十篇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方案十篇

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36:19

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方案篇1

【关键词】教师素质师德师风学校教育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5(b)-0187-01

1教师师德师风常见问题分析

关于教师师德师风方面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个别教师缺乏爱岗敬业的精神,在教育工作中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再加上工作压力大的原因,在职业看法方面产生思想矛盾,使得对待教育工作时不够认真和尽责。(2)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教师需要公正和耐心,才能够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地学习知识,然而,很多教师由于缺乏教学的耐心,在教学态度方面缺乏公正性,使得某些学习较差的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譬如数学教学方面,由于学生数学基础以及思维能力具有差异性,某些数学老师会偏爱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开小灶”传授更多的知识,而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不够重视,甚至将其与成绩较好的同学做对比,使其感到更加自卑。(3)学校在教师师德师风方面的重视程度不足,没有对教师的思想道德以及道德水平等进行调查研究,对教师的思想动态掌握不足,也没有与教师进行交流和沟通,因此很多关于解决教师思想道德问题的工作,都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利于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方案制定

2.1师德师风建设的预期目标

通过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可达到以下的预期目标:(1)使得教师自觉性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在思想和行为上,以教师职业道德为基本标杆,遵守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整体性提高学校的师德师风综合水平。(2)师德师风建设方案具有针对性特征,在开展建设活动的过程中,将针对教师队伍中师德师风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引导和纠正,使得教师的形象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3)师德师风建设可以作为教育工作长效机制形成的依据,换句话说,师德师风建设的方案是教育工作的一种有效模式,也是新时期教育体系改革的基础框架,是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基础。

2.2落实师德师风建设方案的要点

笔者建议师德师风建设方案以一年为周期,分为6个阶段进行分解:(1)动员和启动阶段,在师德师风建设方案目标确定之前,要以学校领导为核心,成立活动方案的执行小组,根据学校教师的思想道德情况,制定具体的方案,在活动方案制定之后,召开动员大会,让全体教师明确师德师风建设的目标和必要性,同时利用局域网、宣传材料等方式,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活动氛围的营造,并要求教师签字“师德师风建设的承诺书”,初步规范教师的思想道德行为。(2)组织和学习的阶段,这个阶段贯穿整个执行方案的始末,首先要组织教师学习教育局颁发的师德师风建设材料,让教师按照材料中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内容,自觉严格要求自己树立良好教师形象。(3)问题探讨阶段,方案执行两个月之后,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对方案执行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总结,分为三个步骤进行,首先是自查,教师对自身的师德师风建设方案执行情况进行汇报,对其间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反思,并提出问题的解决措施;其次是方案的执行小组深入到教育基层,了解方案的执行情况,并找出存在的师德师风问题,分析问题存在原因,对于师德师风缺失的问题,要以典型来抓,并严肃处理损害学校声誉的教师;再次是以意见箱、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征求学生、家长和社会对师德师风建设意见和建议,以便找出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死角问题,从而找准问题的解决思路。(4)整改和提高的阶段,在找准师德师风的所有问题之后,在两个月时间内,针对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问题,进行整改和提高,一方面是加强对教师的制度约束和纪律监管,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另一方面是表彰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的优秀教师,同时处理存在师德师风问题的教师。(5)总结阶段,通过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建设活动的总结,借此推广师德师风建设的先进经验,使得师德师风建设形成一种自觉性的教育氛围,融入到日常的教育工作当中。(6)巩固阶段,根据方案执行的结果,对师德师风建设的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完善,并组织教师进行活动的交流,促进全体教师思想道德的进一步提升。

2.3师德师风建设方案的保障措施

师德师风建设方案的落实,要加强各方面的措施保障:(1)以学校领导为核心,设立领导小组,对全校的师德师风建设方案执行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把关好方案相关的活动。(2)建立方案督查小组,让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都加入督查活动当中,通过电话、信箱等方式,提供给督查活动提出意见、建议和投诉的有效渠道,着力解决建设方案存在的问题,提升教师队伍的形象。(3)立足于学校的实情,建立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一方面是丰富师德师风建设的活动内容,定时召开交流、研讨等会议,从而提出理论、制度和管理的创新建议,另一方面是以考核为主要内容,将师德师风建设与教师的职业平台高低挂钩,使其自觉落实建设方案的内容。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师德师风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内容,影响着学生的教育成长,教师必须具有思想理念、道德水平和人格魅力,方可对学生思想素质和道德情操等培养产生积极影响。尤其是在当前教育改革深化的背景下,具有良好师德师风的教师才能够在教育工作中做到与时俱进发展,促进整个教育事业朝着良性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

[1]龙显成,彭斌,刘英.地方高师院校师德师风建设调研报告[J].学校党建和思想教育,2009年8期:58-60.

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方案篇2

和用人单位的需求,适应企业的文化需求,增强理论课的吸引力,同时还应提高教学质量,转变教学方法。

[关键词]工学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刘灿国(1964-),男,重庆人,重庆文理学院,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庆402160)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4-0045-02

近些年来,高校将培养模式转变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适应企业

式,而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不具体岗位的职业道德需求,每一个具体的岗位都有其自己的职

再和以前一样。下面笔者就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校思业道德,高校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要掌握其职业道德。高校思

想政治教育进行探讨。想政治教育在讲解抽象道理的同时要将其与企业具体的岗位进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行紧密联系,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讲解不同的职业道德,比如对

效性于会计专业的学生要侧重讲解诚信道德。这样有针对性地进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在于提高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生才能拥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才

质和法律意识,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比较集中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国家。

地体现在高校学生的成才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以及爱国主义(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适应企

教育上。高校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法制观以及道德观教育等业文化的需求

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内容。在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适应

课程时,必须将这些内容讲好、讲深、讲透彻。要认清高校思想企业文化的需求,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对学生

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高校学生的思想素质,帮助高校学进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了解

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尤其要注重高校学生的企业的文化,并且宣传和推广企业的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经

爱国主义培养,还要注重培养高校学生不断反思自我、认识自营理念、品牌形象、社会声誉的载体,企业文化以精神的、文化

我、完善自我的能力,还要将学生带领到将来可能从事的岗位和的、物质的手段满足企业员工的物质与精神方面的需求。良好

职业上,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需要具备的企业文化有利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对企业

的思想政治道德。提高经济效益是十分重要的。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从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社企业文化中吸取有益成分,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服务。

会和用人单位岗位的需求(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增强思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注重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

社会和用人单位岗位的需求,因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一直以来,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都是沿袭传

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高校学生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具有重学不足、启发

“注入式”“注入式”

道德水平,以满足用人单位和社会的需要。高校学生职业岗位不大等缺点,使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时情绪不高,导致学生

的研究不能仅限于平时学生所学的专业课知识,学生学习知识在学习中陷入被动接受的局面。传统的教学方法影响了高校思

就是为了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为社会和国家作出贡献。高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所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思想

校学生想要在社会上生存,光靠书本上的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政治教育要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吸引力。这就要求高

的,还要进行用人单位所提供岗位的研究和分析,实现高校思想校思想政治教师根据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的规律以及教育的

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明确规律,寻求一套适合学生学习的积极的教学方法。要重视创新

学生以后的工作岗位需要哪些思想政治道德、需要学生的思想精神,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创新,不断拓展思想政治教

政治道德达到怎样的高度和水平、需要注重学生哪些思想政治育有效的教学方法,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道德等。有目的地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高校学积极推进互动式教学方法,并且倡导启发式、研究式、参与式以

生在岗位上遵守纪律和职业道德规范,高校提升学生的思想政及共同式等教学方法。推进多媒体教学,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治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能够使高校学生毕业后在用人单位的课堂更加活跃,这样灵活的课堂对学生更加具有吸引力。对于

招聘中优于其他竞争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考试方法也需要进行反思,现在的高

校思想教育课程考试方法为考查考试,这种考试方法导致学生

对思想政治教育课重视不够,很多高校只是让学生回答一张考

卷,给出学生成绩。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思想政治教

育课程要改革考试方法,要重点考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理

解以及运用情况,尤其注重考查学生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分析

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进

(一)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质量

针对目前高校学生中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在呼吁各大高

校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

师也应该努力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质量,通过高质量

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来使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水平得

到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高校的

多媒体教学手段,使自己教授的课程生动活泼,让学生喜欢上思

想政治教育课;教师们还应充实教育教学内容,加强思想政治理

论课对当代高校学生的针对性和影响力;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

践,通过社会实践有效地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质量,让

学生们在社会实践中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自觉提高自己的

职业道德水平和思想水平。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

主导者,教师还应该努力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授课水平,提高

自身的思想素质和理论水平,只有自身有好的思想素质和理论

水平,才能够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应该本着对自己负责、对学

生负责的态度进行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这也是高校

思想政治教师应有的职业道德和思想水平。

(二)转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法

目前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还只是单纯地沿袭过去

的传统式教学方法,造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不活跃、学生不

喜欢思想政治课堂并且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抵触心理的后

果。为转变这一状况,笔者提出一些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

法,以供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参考。

1.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社会实践教学法。工学结合人才培

养模式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社会实践教学法主要分为现场

教学和社会调查两种。现场教学主要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带

领学生到社会岗位进行现场教学,让高校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实

践环境中体验到人生的价值并且明白企业岗位所要求的职业道

德。现场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和职业操

守重要性的认识,通过现场教学,能够激发学生自觉提高自身思

想政治道德和职业道德的积极性。社会调查是指针对专门的问

题,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进行调查,对社会上的一些观点进行深

刻了解。社会调查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通过对社会的调查进

一步了解社会,更早地接触社会的真实生活,这有利于学生有目

的地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

2.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模拟情境教学法。高校思想政治教

学的模拟情境教学法是指通过场景的模拟再现,让学生对相关

的问题进行自主的思考。模拟情境再现往往是再现事件发生时

候的人物和场景以及当时的情况。模拟情境教学法的优点在于

它能够利用学生对表演的好奇心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这种教学

法打造的课堂氛围一般比较轻松、活泼,学生会以极大的热情投

入到课堂之中,从而能够使学生将教师传授的知识记牢并且应

用到实践中去。模拟情境教学法能够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综合能

力,能够提升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成效比

较显著。

3.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讨论式教学法。高校思想政治教学

的讨论式教学法适用于抽象问题的讨论和学习以及当前社会热

点问题的讨论和学习,对于一些难以解释的抽象问题或者理论,

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可以进行讨论式教学,让学生在讨论中得出

自己的观点。很多情况下,高校学生对于当前社会上出现的涉

及思想观念和道德观念的问题认识不清晰,不能准确地发表自

己对某些事情的看法和认识,而教师对于高校学生的种种模糊

不清的看法不能够很好地给予纠正。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可以通

过讨论式教学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讨论式教学法有利

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使学生通过课堂讨论

和激辩,相互启发,努力分析存在问题,使学生自己认清自己模

糊的认识并且改正自己错误的看法,还可以增强他们的团结合

作能力。

4.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案例教学法。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

案例教学法即对一些社会上或者生活中存在的真实问题进行分

析,通过对案例的细致分析,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高校思想政

治教学中有很多理论和概念,这些理论和概念如果只是通过简

单的方式教授,是很难为学生所理解和吸收的。可以通过案例

式教学,举出一些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案例,让学生对整个案例进

行讨论,从而领悟到案例中存在的思想政治知识。高校思想政

治教学的案例教学法适用于比较复杂的道德和法制类问题教

学,这些问题隐藏或融合在复杂的案例之中,是学生们校园生活

无法触及的。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案例教学法能够很好地提高

学生遇到问题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很好地培养

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思辨能力。教师在整个案例教学中要注

意与学生的配合,教师与学生的完美配合能够使此方法取得事

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赵志文,陈安生,罗荣凤.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

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09(10).

[2]陈维彬.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

业,2007(7).

[3]骆昭平.高职高专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现状、问题及对策[J].广西民族师

范学院学报,2010(2).

[4]刘紫婷.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高教研

究,2007(8).

[5]谷溪.高职院校实施多元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

与职业,2008(8).

[6]欧阳剑波“工学结合”.环境下高职思政教育创新的思考[J].高等职业教育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8(4).

[7]刘玉芳,张双利.工学结合环境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特点分析[J].现

代企业教育,2009(2).

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方案篇3

[论文关键词]萌芽;探索;共产主义思想品德课;两课;98方案;05方案;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既是一门传统学科又是一门新兴学科,既是一门交叉学科又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基础”课的学科建设经过多年探索、突破、改革、创新和不断完善、整合而走上今天的跨越式发展之路。“基础”课是2005年由原来的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整合为一门新的学科。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以《形势与政策》课的设立为标志开始萌芽,改革开放以后的80年代初期正式开设并命名。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提出了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在这一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理论课教学研究开始关注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的特点和要求,探索高校思想理论课教学的新内容、新机制、新手段和新方法,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由此也进入了改革探索的新阶段。在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科学化的同时,教学研究开始关注思想品德课课程设置问题。如1980年大连工学院率先开设“思想修养”课,后来全国各高校也都以不同的形式开设了类似课程的讲座和专题如思想品德教育、人生哲理、人才成长与修养、职业道德、形势与政策、社会主义道路教育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等。与此同时,有关方面的教材、著作和刊物相继出版,相关的学术讨论和论文纷纷发表,党和国家宣传、教育部门也在加大研究规划力度,不断制定、出台支撑其学科建设的规章制度和方案。

1982年l0月,教育部发出了《关于在高等学校逐步开设共产主义思想品德课程的通知》《通知》指出,有计划地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是实现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需要。“要把共产主义思想品德课作为一门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通知》还规定:共产主义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由主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部门组织实施。主要由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讲课,电可请校内外其他同志讲课。有条件的学校可成立专门的教研室,设立少量专职人员。至此.思想品德课作为一门课程在全国高校普遍开设,成为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道德、人生观教育的重要途径。90年代中期逐步得到完善,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一起,简称为“两课”。

1984年9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高等学校开设共产主义思想品德课的若干规定的通知》《通知》除规定了共产主义思想品德课的任务、内容、教学原则、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机构等,还规定“共产主义思想品德课应纳入教学计划并考核学习成绩。思想品德课和形势政策教育平均每周两学时,由各校根据情况统筹安排。思想品德课教学时间不得任意挤占。”在教学方法上提出“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课堂讲授与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相结合”等。

1985年国家教育部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置为两部分即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教育,其中,思想教育课程包括大学生思想修养、人生哲理、职业道德和法律基础课。1986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印发了(关于在高等学校进一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的意见)提出了“因校制宜地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1987年10月国家教委在关于高等学校思想政治课程建设的意见中规定开设五门课程:《形势政策》《法律基础》《大学生思想修养》《人生哲理》《职业道德》。这五门课程的开设基本上确立了“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完整课程体系。

1992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对我国高校“两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1993年7月召开的第四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国家教委提出了进一步对“两课”教学进行改革。会议报告提出:“两课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教学内容改革,根本途径和方法是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目标和要求是提高思想理论教育的说服力和针对性’’“要把改革的重点放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邓小平所指出的‘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精神应成为‘两课’教学改革的指导方针”国家教委在调研的基础上,选择四所国家教委直属院校作为教学改革试点学校,三所部委或地方院校作为改革试点联系学校,全国各地有近四十所院校被确定为教学改革试点单位。各教学改革试点学校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充分依靠广大教师,经过充分准备,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上,进行了积极努力和艰苦探索。提出了许多具有特色的教学试点方案。

1994年8月,中共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有其自身的规律,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学科加强建设,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科研和学科建设,要培养和造就一批德育专家、教授、特级教师和理论家。

1995年10月24日国家教委印发了《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和思想品德课改革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特别强调要“进一步推动‘两课’的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重点学科加以建设,把‘两课’作为学校的重点课程加以建设”。《意见》提出,“两课”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增强抵制错误思潮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意见》还对“两课”的主要内容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求通过教学改革,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两课”课程体系。《意见》对高校“两课”教学时数做了调整,提出了各级各类院校四年制本科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时数为教学计划内不少于85学时,专科不少于68学时。实行学分制的学校,应合理确定上述各门课程的学分,切实保证规定的学时。”

1995年12月,教育部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保证高等学校德育有效实施,根据《教育法》制定了《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大纲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要把两课作为重点课程来建设,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不断改革“两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努力提高实效。大纲规定高校思想品德课应设置思想道德修养课、法律基础课和形势政策课程。

1996年3月在全国高校“两课”管理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新的课程设置方案的制订要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两课”教学改革的指示,贯彻“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方针,全面总结和吸取1985年以来“两课”教学改革的经验,特别是改革试点的重要成果,注意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教学秩序的相对稳定性,要对课程名称和教学内容做出统一规定和要求,以便更好地发挥“两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保证“两课”教学根本目标的实现。1997年6月第六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进一步推动了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课程设置改革的步伐。

1998年4月23日,党中央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决定高等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课程设置新方案,正式提出了高校“两课”教学的课程体系即包括思想道德修养课和法律基础课在内的八门课程的设置即所谓的“98方案”。1998年6月,、教育部联合颁发《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1993年以来,为适应形势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高等学校的‘两课’教学在内容和方法上进行了改革,积累了经验,取得了较好效果。当前要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进一步解决好邓小平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这一主要任务。要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规范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修订教学基本要求,深化教学改革,加强课程建设,进一步提高‘两课’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1999年7月在党的第八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长陈至立对实施“两课”课程设置新方案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要切实加强对新方案实施工作的领导。高校党政领导要深入第一线,了解和帮助解决实施过程中的实际困难。第二,要加强对教学中热点、难点的研究,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和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现实感。第三,要大力坚强“两课”教师队伍建设。为贯彻会议精神,高质量地实施“两课”课程设置新方案,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决定开展高等学校“两课”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作。1999年12月3日,教育部社政司印发了《关于开展高等学校“两课”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作的通知》该通知在充分肯定“两课”教师队伍整体情况较好、工作富有成效的同时,指出“两课”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许多应改进的地方,关键是要提高“两课”教师自身的水平。为此,该通知提出:为改变“两课”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的比例明显偏低的状况,要在1999年致2004年间,使3500名左右在任“两课”专职教师通过在职学习的方式,获得硕士学位。

2000年3月22日,教育部社政司和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印发了《关于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精彩一课”教学示范片评选工作的通知》,该通知指出:为进一步提高“两课”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高质量地全面实施“两课”设置新方案,决定从2000年到2002年分三批进行“精彩一课”教学示范片的评选和制作工作。2000年下半年,教育部社政司根据近年来教学改革的进展情况和当前高校思想理论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决定启动教学基本要求修订工作。

2001年7月教育部《关于普通高校“两课”教育教学中贯彻江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工作,要把贯彻《讲话》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目前正在进行的高质量地全面实施“两课”课程新方案的工作结合起来,同“两课”教育教学中正在进行的教材建设、师资培训和教学方法改革等工作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两课”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2002年,党的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为现阶段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也对高校特别是“两课”教育教学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2003年2月,教育部发出《关于进一步深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包括“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在内的“两课”应全面地渗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用党的十六大精神以及新的教学研究成果全面修订“两课”教材,切实抓好“两课”教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和培训。

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意见》提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要按照充分体现当代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要求,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推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工作。要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之后,、教育部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凋研,为2005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改革的新方案的提出和实施奠定了可行基础和经验准备。

2005年2月7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意见》明确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特别强调要大力推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意见》还指出,科学的课程设置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基本环节。开展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通过充实教学内容,完善课程设置,形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

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方案篇4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为前提,以《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依据,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做人民满意教师”为目标,在我校教师中深入开展“做人民满意教师”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活动,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充满生机活力,与现代教育相适应的教师队伍。

(二)工作目标

1、提高广大教师的职业道德认识,规范广大教师的职业行为,全面提升我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2、以师德教育为突破口,促进我校良好教风、学风和校风的形成;关心教师的终身发展,维护教师的合法机益,以良好的师德师风促进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全面提高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3、总结一批师德先进个人的典型经验,树立一批起示范作用的先进个人;严厉查处以教谋私、道德败坏、体罚侮辱学生等重大师德问题,全面提升我校师德教育整体水平。

4、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自我反思与自我教育相结合,不断创新师德教育的模式与方法,努力增强师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形成我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基本框架、长效机制,探索构建全方位、立方体化、可持续发展的师德教育格局。

二、师德教育活动的总体安排

我校师德教育活动从8月份开始到12月份结束,共分三个阶段。

(一)宣传动员与培训学习阶段(8月下旬到9月中旬)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师德教育活动方案,组织教师开展培训讨论,使广大教师明确师德教育的重要性和任务目标。

1、制定方案。结合开展学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本校实际,认真制定师德教育活动实施方案。方案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不断改进和创新,要在针对性、实效性上下功夫,克服形式主义和一般性的号召,确保师德教育活动收到实效。

2、培训骨干。8月下旬,组织教师进行师德骨干培训,明确师德教育活动的任务目标和方法、措施。

3、宣传动员。学校组织召开全体教职工参加的师德教育动员大会,明确开展活动的目的、意义和具体要求,提高对开展师德教育活动重要性的认识。

4、学习培训。以学校党、工会为龙头组织集中培训。重点是组织系统学习《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全国师德论坛实录》和市教育局编印的《做人民满意教师师德教育读本》(以下简称读本)。培训模式主要采取专题讲座(要求按读本内容组织专题讲座)、收看录像、案例分析、师德论坛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并与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切实做到入脑、入心、入情、入理。反对形式主义和走过场。

5、案例教育。把师德案例教育作为加强师德建设的一个有效抓手,组织广大教职工从工作、学习中搜集正、反师德案例,通过深入剖析和广泛讨论,提高师德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本阶段集中培训学时不少于30学时,参训率达100%。学习结束,每人撰写2000字以上的学习笔记及2000字以上的学习体会文章或反思文章,在全校进行大会交流。

(二)自查自纠与民主评议阶段(9月下甸到10月中甸)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十堰市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十不准”》,以学校和教师个体自我反思为主,对学校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和教师师德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的自我反省,查摆问题。

1、动员部署。学校召开自查自纠动员大会,主要领导作动员报告,重点对自查自纠与分析评议阶段工作的主要任务、方法、步骤进行安排部署和动员。

2、自查自纠。学校领导带头,教师人人参与。开展批评自我批抨。重点查找六大问题:一是法制观念淡薄,体罚或变相体罚、侮辱伤害学生问题;二是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及其他商品,索要或接受学生、家长财物等以教谋私的行为;三是只讲待遇,不讲奉献,工作敷衍塞责,得过且过的问题;四是从事有偿家教、打牌的问题;五是对学习困难学生和犯错误学生采取以罚代教及语言暴力问题;六是不注重师生之间情感及心灵沟通,不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原因分析,每人写出自查报告,在教师会上作自查报告,接受全体教师评议。对态度不端正,认识不深刻,在自查自纠中没有触及到实质问题的,不敷衍过关,必须重写自查报告,重新对其评议。

3、师德评议。学校组织全体学生和家长,以问卷的形式对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教学水平进行民主评议,学校的民主评议并邀请上级主管部门派人参加。同时,学校下发师德问题排查表,通过组织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发动各方面对学校师德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学校设立师德问题举报箱和公开电话,接受社会投拆。学校对师德评议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将每位教师的评议情况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重大情况及时上报。通过民主评议,总结一批师德典型,广泛宣传其先进事迹,展现当代教师的精神风貌,进一步倡导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

(三)问题处理与整改提高阶段(10月下旬到11月下旬)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查找出来的重大师德问题进行集中、公开处理,每位教师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重点,落实整改日程,建立完善师德教育的长效机制,总结表彰一批师德先进个人。

1、制定方案。学校针对自查自纠和群众评议中反映突出的师德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重点,落实整改责任和措施。

2、整改提高。对存在师德问题的教师,由学校党组织对其进行诫勉谈话;对严重违反师德规范的教师,严格按程序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3、在整改提高阶段还要重点抓好“四个一”活动。一是学校组织一次“蹲下来看学生”的教师论坛,让尊重学生、赏识学生的理念深深植根在每个教师心中;二是每所学校开展一次“做人民满意教师”的普通话演讲大赛,升华职业道德修养;三是学校组织校长、教师开展一次走进学生寝室、走进学生家庭、走进学生心灵的“三走进”活动,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真正做到了解学生需求,沟通学生心灵,共建相互理解、真诚信任的亲情般的师生关系;四是学校组织一次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邀请学生家长、党政机关、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活动,争取家长、社会对教育工作的了解和支持。学校和教师将整改措施和整改情况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听取家长、社会等各方面的意见,进行群众满意度测评,测评结果记入师德档案。对测评不合格的,要重新进行整改。

4、建章立制。学校结合新时期师德建设实际,建立完善各项制度,积极探索师德教育的新内容、新方法和新机制。重点抓好六项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一是认真制定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长期规划;二是建立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评估方案;三是建立家长、社会各界对学校师德教育的监督机制和舆论监督机制;四是建立和完善师德问题报告制度;五是建立健全师德档案制度,按学年度将教师职业道德考评情况汇入人事档案,永久保存;六是进一步落实“中小学教师十不准”禁令,建立和完善师德考评结果的使用制度,把师德行为表现与教师自身发展和实际利益挂钩。在岗位聘任、职务评聘、进修提高、表彰奖励等方面,对师德行为表现优秀的教师优先考虑,对师德行为考评不合格者实行“一票否决”。

三、加强对师德教育活动的组织领导

(一)提高认识。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德建设的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和紧迫性,把师德建设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坚持高标准、高要求、高质量。同时,并把师德工作纳入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融入到校风建设、校园文明建设、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去、引导广大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建功立业,以抓师德建设的成果促进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

(二)加强领导。学校要建立抓师德建设的工作机制,把师德教育活动作为教育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实行校长“一把手”负责制。学校党组织和党员教师要发挥政治核心和先锋模范作用,工会、共青团、教职工代表大会发挥在职业道德建设中的监督和保障作用,以此形成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协调一致、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为了加强领导,学校成立了以校长罗寿文为组长的师德教育领导小组。确保师德教育的组织保障。

(三)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增强“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的意识,学校领导进一步加强对教师人文关怀,经常与教师进行沟通,真诚关心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帮助教师解决实际困难,及时疏导教师工作中产生的心理困惑和负担,使教师能以良好心态和科学方法正确面对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切实发挥教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方案篇5

2019年学校道德讲堂活动方案(一)

根据黟文明办[2019]11号《关于增加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项目的通知》精神,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针对我县青少年成长状况和实际需求,为深入推进我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1。培育道德之人。把诚信友爱、乐观向上、进取创新的品格融入学生的血液之中,以倡导“三心教育”(“在家中为长辈尽孝心,在学校为同学送关心,在社会为他人献爱心”),“奉献社会、提升自己”等为主要内容,通过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形成健康向上、乐群向善、立己利人的校园风尚;吸引和带动学校、家庭、社会成员共同参与道德建设,努力达到“道德讲堂”建设覆盖所有学校以及“教育一代人,引导两代人,影响三代人”的目标。

2。健全推进机制。在实践及活动层面扎实推进我县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在政策、物质、环境、师资等相关方面形成长期运作、效果明显、切实可行的学校“道德讲堂”工作机制。

3。加强素质提升。进一步加强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增强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心理调适能力,学会自我表达和情绪管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

二、工作原则

1。实践性与实效性原则。以青少年亲身实践、参与活动、体验感悟为主要方式,通过团队日活动及开设活动课、实践课、专题讲座等多种渠道开展工作;活动要具有趣味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2。整合与互补原则。要使学校“道德讲堂”与学校各类教育活动相互补充,与家庭、社会教育共同完善,整合各校长期开展实践教育、体验教育活动的工作经验,综合利用各类已有阵地,以整合和新建相结合的方式逐步推进。

3。全体性与主体性原则。面向全体青少年,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尊重青少年的主体地位,鼓励青少年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助自立自强,促进青少年健康教育整体氛围的形成。

三、工作要求

1。队伍要丰富化。要组建专兼职结合的宣讲队伍,一是要发挥学校党政工团的负责人、师德模范、优秀教育工作者等先进典型的带头示范作用;二是要整合家庭、社区资源,邀请其中的优秀代表参与学校教育,形成育人合力;三是要特别重视发动各级美德少年、五好少年、优秀团员、优秀少先队员、三好学生作为宣讲员,发挥身边好人的作用,邀请他们现身说法,以点带面。

2。形式要多样化。以“我听、我看、我讲、我议、我选、我行”为主要模式,设计多样化宣讲形式,使广大学生易于参与,乐于参与。一是“我听”:以培训报告、巡回讲演等形式,听道德故事,悟优秀品质;二是“我看”:以演绎展示、学习发现等形式,把典型事迹和品质形象化、具体化,使之更加可亲可敬可信可学;三是“我讲”:以自我推荐、自我宣讲等形式,讲学生自己和身边的道德故事;四是“我议”:以辩论讨论、评议总结等形式,评议身边的好人故事,挖掘精神实质,不断升华自身道德境界;五是“我选”:以学生评选、菜单式宣讲等形式,由学生评选先进人物,由学生选择每一次宣讲的人物、主题和时间等;六是“我行”:以实践转化、提升素质为目标,引导学生在认知、接受先进人物的优秀品质后,见贤思齐,转化行为。

3。时间要经常化。要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宣讲,利用国旗下讲话进行集中宣讲,结合民族精神月建设统一开展活动;要将“道德讲堂”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四、组织实施

1。提高认识,精心部署。各校要充分认识建设学校“道德讲堂”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和日常管理;要对照工作任务,结合工作实际,制定落实方案,要把建设学校“道德讲堂”与学校中心工作相结合,精心部署,将“道德讲堂”纳入学校课程表,并狠抓落实,确保学校“道德讲堂”各项工作全面推进。

2。强化措施,注重实效。各校要把建设学校“道德讲堂”作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坚持为未成年人办实事、办好事的重要载体,切实负起责任,要拓展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措施,提升工作标准,加强配合协作,形成工作合力,确保我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取得实效。

3。宣传反馈,有效推进。各校要及时报送开展该项工作的好的做法、成效、经验;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校报、板报、橱窗、广播等载体,有效宣传工作成效,不断扩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宣传力度和影响力。

2019年学校道德讲堂活动方案(二)

根据区文明办《关于在全区开展“道德讲堂”活动的通知》(斗文明委〔2019〕2号)和市教育局《关于印发珠海市“学校道德讲堂”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珠教组〔2019〕6号)精神,切实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升公民道德修养和文明城市建设水平,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的xx届六中全会精神,围绕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践行“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新时期广东精神,以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文明素质为核心,以加强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等“三德”建设为重点,通过“道德讲堂”建设,建立以学校、级组、班级为主的思想道德教育平台,普及道德理念、讲述道德故事、弘扬道德精神、展示道德力量,引导广大学生开展修身律已活动,进行自我心灵净化,不断提高学生道德素质,提升校园文明程度,为珠海建设道德城市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出应有贡献。

二、目标任务

通过开展“道德讲堂”活动,打造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新平台,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形式,引导广大学生崇尚道德模范、学习道德模范、争当道德模范,培养高尚情操,弘扬新风正气,努力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践行者,做良好社会风尚的积极推动者,在全校营造“崇道德、尚礼仪、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风尚,推动全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为珠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夯实思想道德基础。

三、内容形式

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为原则,以思想道德教育为核心内容,辅以文明礼仪、心理健康、性格养成、科学学习、艺术修养等理念和知识的普及,综合提高中小学生文明素质。

(一)“三个德”活动内容。

1、社会公德建设:主要包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和遵纪守法等,以“文明”为核心。

2、家庭美德建设:主要包括孝敬长辈、邻里团结、勤做家务等,以“孝敬”为核心。

3、个人品德建设:友善互助、明礼守信、热情诚恳、自强自立、艰苦奋斗等,以“友善”为核心。

(二)“六个我”活动模式。

1、我听——听取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讲述先进事迹。

2、我看——组织学生观看道德宣传短片、情景剧表演等。

3、我讲——由学生自我推荐、自我宣讲身边发生的道德故事。

4、我议——由学生辩论、讨论道德现象、道德规范,评议身边好人故事等。

5、我选——由学生评选先进人物,选择、推荐宣讲人物和宣读主题等。

6、我行——引导学生认知、接受道德人物的优秀品质,学习效仿模范事迹。

(三)“六个一”活动流程。

1、“唱一首歌曲”——每次开讲前,组织学唱一首有关道德建设的主题歌曲。

2、“看一部短片”——围绕主题,组织学生观看一部道德建设先进人物事迹的短片。

3、“诵一段经典”——组织学生诵读一段中华传统经典语录和道德格言。

4、“学一点礼仪”——每次讲授一点文明礼仪和中华民族传统礼仪知识。

5、“讲一个故事”——讲述一个发生在身边的体现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典型事例。

6、“作一番点评”——评议身边好人好事,讲述心中感受,品悟道德力量,升华自身境界。

(四)“六个一”建设规范。

1、设立一个适宜的活动场所。有条件的学校,可充分利用报告厅、会议室等设立讲堂;没有室内场地可供使用的,可在学校广场、运用场、等较为合适的地方设立讲堂。

2、形成一套规范有序、运作便捷的管理机制。制定“道德讲堂”活动计划,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3、组建一支广受欢迎、素质过硬的宣讲队伍。各校可在教职员工及学生家长中推选宣讲员,充分发挥学校党政工团负责人、德育干部、优秀班主任等的带头示范作用,组织美德少年、优秀团员、优秀少先队员、三好学生等作为宣讲员。

4、编印一本道德故事汇编。各学校要根据道德讲堂的主题内容,立足校内好人好事,选择一批主题鲜明、事迹感人的道德故事汇编成册。

5、建立一份完整的讲堂档案。各学校要收集整理好资料台帐(包括电子台帐及纸质台帐),要有活动计划、方案和总结,对每次活动有文字记录、图片影像或视频资料。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开展“道德讲堂”活动对加强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把“道德讲堂”建设纳入学校德育工作重要议事日程,作为推动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工程和“创文”的重点工作来抓,成立领导机构,制定实施方案,安排专人负责,建立完善机制,认真组织实施。

2、加强常规管理。要结合学习雷锋“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和“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结合开展纪念传统节日活动和团队日活动,全面开展“道德讲堂”活动,每学年至少开展一次“道德讲堂”活动;上报中央文明办的2所全国文明城市测评考察点学校,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道德讲堂”活动;拟申报各类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的学校,在申报之前,必须建立“道德讲堂”并正常开展活动。区教育局将在10月举行斗门区中小学“道德讲堂”活动启动仪式。

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方案篇6

一、高职院校开展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容易冲动的时期,价值观、人生观容易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只有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才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学生因一时冲动犯下严重的错误,甚至做出违法犯罪行为。很多高职学生由于高考失误,具有较强的心理失落感,一旦受到外界刺激或社会人员的引诱,极易误入歧途。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大多数高职学生的法律观念薄弱,遇到问题喜欢拉帮结派、意气用事。在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可以普及法律知识,培养学生的法治理念,减少校园内的犯罪率。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接受法制教育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并养成较好的逻辑思维和理性思维能力。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学生属于国家培养的专业性人才,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建设者,只有让他们认识到法制教育的重要性,才能让他们承担起推进依法治国的重任。

二、高职院校开展法制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课程体系不科学

在高职院校开展法制教育工作,主要是在课内完成的。大多数高职院校都设置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但是,教师在课堂上往往比较重视思想道德修养方面的内容,容易忽视同样重要的法律基础课程,导致高校法制教育的缺失。同时,很多高职院校为这门课程安排的课时是一周两节,甚至有的学校只安排了一节课,导致教师的上课时间不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不得不选择压缩课程或者直接忽视法律基础部分内容。

(二)重视度不高

虽然教育部鼓励高职院校开设法治课程,但是仍然有部分高职院校对法制教育的重视度不够,尤其是技术类学校,过分注重专业课教学,忽视了法制教育。学校的不重视直接导致高校教师和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忽视。同时,由于高职类院校学生的市场竞争力不强,在就业时面临着重重困难,很多高职院校将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就业率上,鼓励学生考证、实习等,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忽视了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三)缺乏优秀专业教师

大部分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教师负责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但是,法制教育需要对法律知识比较了解的、专业的法律教师。这就导致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部分教师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在讲课时,只会引用法律条文、国家领导人讲话,课程内容枯燥乏味、缺乏新意,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也影响了学生们对法治的认知。

三、依法治国背景下高职院校开展法制教育的可行性措施

(一)充分发挥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法制教育作用

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课程,课程中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个方面的内容。要充分发挥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法制教育作用,学校应从理念上重视这一课程,适当增加课时量,为教师提供足够的时间。同时,教师要适当减少思想道德教育在课程中所占比例,增加法制教育比例,将道德教育作为法制教育的基石,在培养学生三观的同时,树立学生的法治理念。

(二)打造专业的教师队伍

高职院校必须要打造专业的法治教师队伍,增强他们的专业素养,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目前很多高校的法治教师都缺乏专业知识,在讲课时照搬法律条文,让学生失去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同时也达不到法制教育的目的。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引进专业的法律人才,必要时可以聘请律师等专业性人才。同时,让校内的法治教师定期参与培训,并定期考核,逐渐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增强他们的教学水平。

(三)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传统的法制教育课程过分死板,教师在讲课时,往往照本宣科,给学生宣读法律条文、政策规定、领导人讲话等,这些内容学生通过自学便可以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可以让学生去附近的法院旁听,让他们接触现实案例,尤其是青少年犯罪案件。同时,在授课时,教师除讲解重点法条,还需要引用真实案例,比如最近网络上的热点,以及近年来受到关注的校园犯罪案件,如复旦投毒案,在授课时,可以还原案件过程,剖析林森浩的犯罪心理,让学生参与到案件的讨论之中。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并且在进行法制教育的同时,也进行了道德教育,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四)创建法制教育环境要开展法制教育工作,必须在高职院校创建法制教育环境

举例来说,在政法类院校,即使是非法学专业的学生,也会受到校园环境的影响,形成较高的法律素养。而在非法律院校,学生的法律素养相对较差。因此,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开展法制教育工作,必须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学校可以定期与政法类院校开展交流活动,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影响;同时,可以组建法治宣传团队,定期选择优秀学员进入团队学习并宣传法律基础知识;举办法治讲座,普及法律知识;举办法律辩论会,选择热点话题,展开辩论,让学生在准备及参与辩论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而旁观的学生也会受到影响;可以模拟法庭,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选择案例时要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尽量选择真实案例,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法治理念。

(五)加强学生对国家法治的信心,加强学生对依法治国的认识

要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必须让学生对国家的法治充满信心,同时还要加强学生对依法治国的认识,让学生从理念上重视国家法治,并逐渐养成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将法治理念根植于自己的内心深处,并且将实现依法治国作为自己的信仰。当学生们毕业进入社会后,也有着较高的法律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总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在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可以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并推进法治建设进程,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事业培养合格的接班人。而开展法制教育工作,需要充分发挥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法制教育作用、打造专业的教师队伍、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创建法制教育环境,同时,还要加强学生对国家法治的信心,加强学生对依法治国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好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建设法治中国。

作者:景凌凌单位:柳州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沙艳蕾.依法治国背景下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思考[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5(2)

[2]耿兆辉,易崇艳.中国高校法治教育的问题与路径选择[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

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方案篇7

关键词:大学生刑事案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大学生刑事案件引发的思考及警示

自震惊全国的大学生马加爵杀人案,大学生刑事案件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近几年,不断地有大学生刑事案件见诸报端,引发了思想政治教育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思考。

2008年10月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区内,23岁的男生付成励手持菜刀向正准备上课的教师程春明的脖子砍去,当场将其砍倒,后经抢救无效死亡,引起全社会的震惊;付成励随后掏出手机向警方报案,后被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2009年11月,吉林农业大学学生郭力维用事先准备好的尖刀扎同寝室同学赵研数刀后报警,经120急救人员诊断确认赵研已死亡,郭力维自己供述:买刀就是准备用这把刀杀赵研,原因是郭曾用手机录下同学赵研打呼噜的声音,照下他睡觉的照片,上传到学校的校园网上,只想开个玩笑,但从此二人关系就不好了,赵研开始借机骂郭力维,郭觉得人格受到了侮辱,自尊心受到了巨大的伤害,所以打算杀死他。西安音乐学院大三学生药家鑫,于2010年10月20日晚,驾车撞人后又将伤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此后驾车逃逸至郭杜十字路口时再次撞伤行人,逃逸时被附近群众抓获。后被公安机关释放。随后,被告人药家鑫在其父母陪同下到公安机关投案。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被告人药家鑫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并处赔偿被害人家属经济损失45498.5元。[3]后二审法院维持原判,药家鑫现已被执行死刑。

大学生刑事案件发在这些现象背后,隐藏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深层次问题,且数量极少,但其仍能折射出这些犯了刑事案件的大学生存在的一些共有的问题。

一是道德缺损。大学生生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社会上的道德缺失现象、消极腐败行为对其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道德实践上,部分大学生表现出道德认知的矛盾、道德标准的模糊、道德意识的缺乏、道德修养的薄弱。二是责任感淡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太多的关爱导致部分大学生思考问题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不习惯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三是心理较封闭。大学生生活在网络时代,习惯于遨游网络世界,而独生子女又缺乏同辈交流,因而从小多数时间心理世界只有自己一个人,如果有苦闷、沮丧、嫉妒、自负、失落、压抑、自卑等情绪只靠自我排解而又难以自我排解,容易造成人际交往困难,容易走极端。四是外来思想冲击较大。大学生正处于成长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过程中容易受到外来思想的冲击。西方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借助网络等现代媒体蜂拥而至,并与国内多元思想相互激荡,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

诚然,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绝大多数大学生不可能做出药家鑫等那样的事情,大学生要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以药家鑫等为鉴,反思自己成长的历程和缺失,无疑有利于大学生的顺利成长。

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对策

1.艺术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亟待加强

艺术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是:

健全组织机构和工作队伍。艺术院校相比其他高校有极大的特殊性,教师构成和工作规律更有其独特性,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没有特殊性。艺术院校应当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健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包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组织机构和工作队伍,完善管理和制度。

敢于对学生严格要求。艺术院校大学生个性强是特点、优点,是艺术成长的需要,但在政治、思想、道德方面的要求只能比其他学生要求更高,这是艺术院校学生将来的职业特点决定的。因此必须加强艺术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的内容方面应更加体现针对性,在教育的方法上要敢于严格要求和严格管理,尤其对是非问题、原则问题、纪律问题不放松、不手软。要让每一个学生懂得,无论是伟大的人民艺术家,还是普通的文艺工作者,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其艺术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素质,也是其赢得人们尊重的基本素质。要让每一个学生懂得,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学习贯彻党的文艺路线方针政策、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深入生活是他们成长的必由之路。在此基础上的张扬个性、展示才华、体现价值乃是艺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覆盖面问题亟待解决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速、成绩斐然,但仍有生师比过高、教育资源紧张、教育质量不高、思想政治教育覆盖面存在漏洞等不容忽视的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覆盖面问题是指学校的各种思想教育活动是否覆盖了每一个学生,大学生刑事案件警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应进一步加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是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精神动力,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部分大学生在思想和行为方面出现的偏差和扭曲归根结底是理想信念出现了问题。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3.大学生个别的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亟待深化

做好学生个别的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还需在以下几方面进一步深化:

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方案篇8

关键词:思想道德教育举措

中等职业学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加强中职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将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中等职业学校应结合职业教育实际和中职学生的特点,逐步改进德育教育教学工作,努力提高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下面,笔者粗浅地谈一下当前加强中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举措。

一、健全制度,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计划成立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专门负责此项工作的有效开展。为了进一步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学校可与辖区派出所配合,做到“警校桂钩”“警校共育”,共同商讨加强中职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学校可聘请司法人员担任校外法制副校长,定期指导我们开展学法、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并对学生中的不良行为进行及时的帮教和警示,做到内外结合,上下联动,从而有力地强化思想道德工作的组织领导。

中职学校要在教育规划中纳入青少年的道德教育、精神文明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等内容,同时还要制定一系列与之相关、行之有效的规程、制度、措施等,将德育教育工作与其他工作同筹划、同部署、同检查、同总结;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力量,广泛开展法制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把青少年学生的违法犯罪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

二、注重培训,强化德育队伍建设

学校要重视德育工作队伍建设,要打造一支能力过硬的德育工作队伍。班主任、任课教师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决定作用,是学校实施德育工作的主力军。每学年开学之初,学校政教处都会召开新生班级班主任德育工作培训会,对新生班班主任就学生德育工作的思路、要求、工作方法等进行培训,指导新生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每学期定期召开班主任德育工作研讨会,各年级班主任分别谈自己在德育工作上的好的做法和经验,找出自己工作上的不足,让班主任之间能够互相交流学习,取长补短。除此之外,各教学部、学科组还应利用教学部会和学科组会,对其他教师进行德育工作培训。学校团委还会对学生会成员进行德育工作培训,让学生会也发挥德育教育的作用。通过一系列的举措,可逐步形成一支由班主任、任课教师、团委、学生会成员组成的德育工作队伍。

三、多措并举,全面开展德育教育

1.把德育教育纳入课堂教学之中。学校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把德育教育作为中职生的必修内容,划入课堂教学活动当中。通过教师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地渗透,可让学生从内心深处遵纪守法。政治课教师要把德育教育作为经常性的教学活动,把德育知识列为考查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他学科教师也要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让他们严于律己、恪守规则,知法守法。

2.把德育教育与课外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学校不能把德育教育仅局限在课堂上,要和课外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每学期可邀请司法、公安、交警等部门的同志到学校进行法制专题讲座,邀请办案人员给学生传授实用的法律知识,讲述办案经历,以案讲法,用活生生的案例教育学生既要学会依法保护自己,又要做到知法、懂法、不犯法。学校团委、学生会还可以组织相关的知识竞赛,带学生参观法律知识宣传展板、观看法制教育电影、宣传片等活动来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准和个人素质。

3.把道德教育与家长学校结合起来。家长学校是家长协助学校教育学生的重要途径,更是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学校要重视家长学校的创建,制定家长学校的整体规划和学年计划,建立家长参教助育制度。学校还要定期召开学生家长会,通过家校沟通、家校联手、家校协助等方式,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4.把德育工作和学校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学校成立德育管理领导小组,由校长总负责,制定细致的工作计划和健全的管理机制,把德育工作和学校的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做到管理育人、教学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形成学校事事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德育教育无处不在的教育格局。学校还要建好德育教育的四条网络:一是校长、政教处、团委、班主任组成的德育管理工作网络,二是副校长、教导处主任、学科组长、各科教师组成的德育教育工作网络,三是政教处、学生会、班委会、学生组成的自我教育网络,四是学校、社区、家长委员会、家庭组成的家校辅助教育网络。

四、途径多样,大力开展德育教育系列活动

1.组织先进事迹宣讲,丰富学校的德育内涵。学校可组织一些“德育标兵”“道德模范”讲述自己的先进事迹、成才经历、奋斗经历以及心路历程,让学生受到教育和熏陶。

2.抓住节日契机,拓展德育教育新视野。借助传统节日、重大纪念日等契机,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提升其道德素养。

3.组织各种形式的“主题观摩班会”。政教处可定期组织开展以“励志、诚信、守纪、友爱”等为主题的观摩班会,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班会中得以弘扬,同时也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4.学校团委可利用每年的迎新生晚会、校园艺术节、经典诗文朗诵、“四岗”育人等活动,将德育教育融入到活动当中,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集体观念、合作精神、集体荣誉感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意识。

5.政教处根据学校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班级考核制度》《住校生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并加大检查力度,发现问题随时解决,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方案篇9

新格局。

一、推进高校德育中的诚信教育,是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要求

1.马克思主义关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真理观,为诚信原则提供了理论依据,是诚信原则的基础。为了正确地认识世界,就要自觉地反映客观世界。在认识事物的时候,要注意把握它的整体性和变动性,切忌以偏概全,也不可落后实际。为此,在德育管理中教育引导学生按照世界的本来面貌去认识世界就成为德育管理的重点。无论说话或做事,都要从客观世界的实际情况出发,而不能用主观愿望和想象代替客观现实;在客观世界面前,只能采取科学的态度,容不得半点虚假和欺骗。

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为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塑造诚信的理想人格奠定了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在于为社会做贡献,就是有社会责任心。而诚信也是责任问题,它是对客观事实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家庭负责。如果一个人对社会不承担任何责任,那就谈不上人的社会价值。诚实守信的反面,就是不遵守诺言,不承担社会责任。所以,在德育管理中,要引导学生分析和批判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正确处理自由和纪律、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积极引导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遵守诚信原则,塑造理想的人格,要学会做人,做全面发展的人,做真正意义上的人。

二、推进高校德育中的诚信教育,是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要求

要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其中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努力实践“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要在全社会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要求把“诚实守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诚信教育”是社会公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重点。“诚信”是诚实和守信的统一,既要求人们有诚意,忠诚老实,真心实意,又要求人们讲信用,遵守契约,兑现诺言。从本质上说,诚信是一种善良的人性,是一种理想的人格,是做人、为政、从商的道德准则,是立德之根本。在德育管理中,帮助学生理解诚实守信是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人们立身处世之本和事业成败的关键;要引导他们正确分析目前大学生在诚信方面存在的问题。

社会是由人组织起来的集合体,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但只有通过相互交往才能达到生存和发展的目的。人际交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诚实守信”就是一条重要的原则,它要求人们诚恳待人,襟怀坦白,表里如一;要求人们恪守信用,说话算数,做事认账。在人际交往中,要以自己的真诚去获得友谊,要以自己的守信来获得信任,以可信来增强自己的信心,努力构造良好的社会信任关系。德育管理中,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帮助学生理解在交往中坚持诚实守信原则的重要性,理解诚实守信是对自己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学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推进高校德育中的诚信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要求

1.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就要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精神文明建设是和物质文明、政治文

明建设同等重要的环节。德育中,时刻要围绕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的要求来组织管理。

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同志曾经指出:要培养“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应有的基本素质,一个人如果缺乏诚信,就不可能成为高尚的人。邓小平同志指出:“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体现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在德育中帮助学生理解培养诚信素质与培育社会主义新人的关系,懂得诚信是基本的道德和纪律要求,是社会主义新人的最起码的条件,从而牢记诚信原则,努力把自己培养成恪守信用的高尚的人,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德育中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一定的意义上说,也是一条诚实守信的路线。“实事求是”是思想的活的灵魂,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既是一条思想路线,一种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也是做人做事的态度和原则。实事求是体现了诚信的原则:首先,它要求人们从实际出发,研究和把握客观事物内部的规律性。我们看问题、想事情,不能凭主观的臆想,而要尊重事实,从客观事物和现实情况出发,使我们的思想符合实际。其次,它要求人们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我们说话和做事,要以事实为依据。根据“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基本要求,我们要教育学生遵守诚信的原则,说话要讲诚信,做事要讲诚信,做人要讲诚信,大家一起来营造“时时讲诚信,处处讲诚信,人人讲诚信”的良好氛围。

四、推进高校德育中的诚信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要求

高校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德育的客观要求。首先要搞清楚和谐社会与和谐校园的关系。总书记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想作了精辟的阐述:“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按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要求,结合高等学校的现状,可以得出,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是一致的。和谐校园的基本特征应该是科学发展、民主办学、依法治校、关系融洽、稳定有序、环境和谐、充满活力,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我们要始终以和谐为目标,推动学校稳定、持续发展,最终建立和谐高校。在高校德育中推进诚信教育更是和谐校园的重要标志、构建和谐校园的要件之一:校园民主必须在取信于广大师生的基础上才能得到充分发扬,法治的过程应该是诚信锻造的过程;没有诚信与法治作保护,校园秩序、社会秩序就会出现混乱,师生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公平公正就难以实现,安定有序也成为空话;唯有积极推进诚信教育,人与人之间才能坦然相处,也才能建立起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因此,诚信教育是使社会系统协调、校园和谐的最重要的基础条件。

五、推进高校德育中的诚信教育,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

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方案篇10

关键词:职业教育 ;德育 ;案例教学 ;职业道德

一、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意义

职业教育的本质就是职业准备教育,是以就业、创业为导向的教育,其目标是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合格的职业化员工,为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适应社会现实需要的实用型技能人才。企业优秀员工的标准综合起来就是具备优秀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所以,学生的职业道德与职业能力是检验职业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职业道德是职业教育不可或缺的要素。既然职业道德这么重要,那职业道德到底是什么呢?其实,职业道德是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职业态度、职业理想、职业纪律、职业作风、职业义务、职业良心和职业声望等范畴。企业对员工的考核标准的重点内容就是要求员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因此,职业道德对职业学校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不同,教育重在塑人,塑造人的素质。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衡量职业教育成果的标志,是娴熟的职业技能和敏锐的创新意识以及崇高的职业道德和精神。而德育教育是贯穿整个职业教育的主线,是职业教育的灵魂,直接体现了新时期职业人员素质。因此,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如何完善和改进我们的德育教育,已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二、职业学校德育面临的挑战

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我们适时提出了素质教育,但德育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某些传统的教育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传统的德育教育,偏向于政治思想的灌输,德育课教学往往是教师教政治知识,学生学政治知识。教学过程单纯以教师的教,即灌输为主,忽视了与学生的互动,没有注意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处理问题的能力。由于政治思想课本身抽象性的特点,难以引起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教师也缺乏比较有说服力的教育手段,其效果基本上差强人意。同时,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大众传播媒介的迅速发展,使得学生接收信息的途径趋于多元。如果不采取相适应的疏导措施,而是用传统的“禁、堵”等方法进行德育教育,显然是不能取得实际效果的。加上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大量的贪污、腐败等违法违纪等负面现象,也给德育教育造成一定的冲击,需要给学生以正面和正确的引导。

三、学校德育创新与改革探讨

1.与时俱进,提高德育教研水平。为输出高质量的德育教学,加大教学研究的投入必不可少。相对来说,教学研究是职业学校比较薄弱的工作,没有得到教师们应有的重视。为此,提高德育教学水平,必须充分发挥教学研究的作用。我们知道,现代企业需要大批高技能、吃苦耐劳、诚实守信、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技术工作者。但是,各类企业对不少职校毕业生的敬业精神、职业操守、职业态度等职业道德还不够满意。德育课教师要与时俱进,紧跟社会需求,针对企业需求和职校毕业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德育课题研究,根据教学的需要确定具体的研究方向,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研究,以科研促教学,探索出适合企业需求的有效教学模式,大力提高教学效果。2.充分利用专业课教学资源。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可贯穿始终,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作为财经类职业学校,我们主要讲授财会专业知识、和各种财税实务操作,包含大量可利用的德育教育资源,比如,针对具体的税法条文规定,实务操作教学可重点强调诚实守信等一般社会道德规范,并尽可能通过案例对税务每一税种进行说明,讲清合理避税和恶意逃税两者之间的区别,让学生清楚合法与非法的界限,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3.实施德育案例教学。教师可联系学生自身的经验、身边发生的事、社会热点,审慎选取材料,设计教学案例,拉通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使书本知识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做到既符合教学主题,又可强化育人意识和创新意识,确保教学的活力。教师从学生的道德实际水平出发,就法制问题、经济问题、心理问题等现实中发生的鲜活事例作为教学内容,努力让学生增强理论联系实际、正确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案例讨论,引导学生遵纪守法,遵循社会道德规范,从思想上认识社会道德的重要性,并在意识上把社会道德内化为自身的行为习惯,促使学生德育素质的不断提升。4.开展职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根据国家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从战略高度强调各种职业人才对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职业观、创业观。教师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敢想、敢说、敢干”的氛围。当学生碰到困难时,教师积极地帮助学生排忧解难,鼓励学生不要惧怕挫折和失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坚毅的创新意志和品质,为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打好基础。5.发挥校园宣传媒体作用。利用校园宣传窗、黑板报、图书馆、校刊、校内广播等的宣传作用,开辟文化宣传阵地,营造绿色、平安、文明、和谐的校园,组织学生学习、讨论,对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施加良好影响。同时,适当组织学生参加“学雷锋”、“希望工程”、“爱心助残”等公益活动,并让学生主动分享参加活动的心得体会。6.发挥班主任的独特作用。班主任作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和德育工作的实施者,在培养好的班风和学风方面发挥建设性作用。如主题班会、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学校应急预案,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成长问题等。学校可定期召开班主任经验交流会,推广优秀班主任经验,增强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推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总之,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管理,从学生看得见的行为习惯作为切入点,培育学生看不见的思想灵魂,在学生知识技能增长的同时,心灵也获得良好的成长,实现职业学校毕业生从技能到道德的双翼腾飞!

作者:黄荔琳单位:福建省税务学校

参考文献:

[1]《职业教育学》广东省高等教育出版社刘合群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