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污水运维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39:12

农村污水运维管理篇1

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

我国对农村污水的研究起步较晚,且规模较小。目前在太湖流域及滇池流域的农村地区进行了农村污水处理示范工程建设,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研究未能大规模推广。根据我国农村实际情况,污水处理应“因地制宜”,采用经济、简易、节能和有效的处理技术,可供选择的有高效藻类塘、生态系统塘和土地处理系统等。其中,土地处理系统中的人工湿地技术应用发展较快,该工艺具有运行简单,处理效果良好,不仅能去除CoD、BoD等有机物,而且有除磷脱氮功能。

(一)环境保护意识薄弱

人们的环境意识对环境污染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人的环境意识常常指导人的环境行为。农村人们相比城市来讲,文化水平确实存在一定差距,他们看中的往往是有形的利益,根本看不到潜在的危机,部分村民甚至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存在抵触心理。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设工程中,往往需要开挖已经硬化的路面、地面等,存在部分村民抱怨,甚至阻止工程实施的现象;已建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需要定期进行运行维护,否则容易造成管网堵塞,实际发现,村民缺少主动运维的意识和能力,听之任之,影响正常排水时暴力破坏。

(二)管理责任主体不清

在工程建设中,规划涉及、资金概算、施工招标、材料采购等重大事项都由政府直接操办,而镇、村意配合协助为主,更没有突出村集体的主体作用。因此。基层干部认识模糊,不清楚这到底是市政工程还是村民集体工程,产权不清晰、职责不明确,导致在日常管理中出现多头管或者无人管的现象。

(三)运行维护力量不足

现有的运行维护力量严重不足,主要表现在资金、人员、技术三个方面。从资金层面看,据调查,运维资金一般每年每户在260元左右,而且随着时间推移、设施老化,大量问题和矛盾将逐步显露,后续运维管理成本和难度将会逐年加大,虽部分省、市有运维补助政策,运维资金缺口仍然较大,镇、村配套资金压力大。从人员层面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的运行维护需要掌握一定技术的专业力量解决技术问题,但基层管理人员力量,尤其是村级管理人员严重缺乏,往往由环卫或电工兼任,难以进行检测维修。从技术层面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多样,如pKa、mBR、iBS、a/o+人工湿地等,且管网检测、疏通等需要专业的设备工具,此外,运维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厌氧池清掏、主管网疏通、电器设备维修等,需要专业人员在一定的防护措施下作业,技术和设备要求高。

二、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对策

(一)提高村民主体责任意识

农民既是农村水环境污染的受害者,也是污染者,同时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受益者,不论是污染者还是受益者,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发放宣传单、上门普及等方式,多渠道多形式做好群众宣传教育工作。在工程建设和运维管理等方面,充分征求村民意见,让其拥有充分的知情权和话语权,实行环境决策民主化,切实提高村民主体责任意识。

(二)完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体系

建立健全考核督查机制,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与各项创建、考评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的实施进度、资金管理、设备维修保养、台账记录、监督监测等基本情况及农村生活污水配套管网覆盖率、污水处理率、污水处理达标排放率等实行层层监督,健全村镇干部考核机制,设置必要的惩戒和奖励机制。

(三)规范市场准入标准

建立处理工艺技术评价制度,确保各地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项目设计、申报过程中能够科学的选择既满足达标处理要求,又适合当地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的最适合工艺。

(四)实行运维管理专业化

加强全程质量监管,按照建管衔接的要求,探索第三方运维管理机构提前介入做法,组织其参与规划涉及方案审核、施工质量监管等,从源头推动治理设施的达标、稳定运行。加强信息技术支撑,运用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建立智能管理云平台,实现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的运程集中管理、全天候实时管理、线上线下联动管理,提高运维管理效率。

农村污水运维管理篇2

Keywords:ruralsewagetreatmentproject;tenderingmode;measuresandsuggestions

中图分类号:X7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6-0036-03

0引言

现有法规和政策文件,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没有提出明确的技术标准,甚至连污水排放标准也没有具体的说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缺少系统的质检、验收、运维等制度,缺乏技术队伍和专业管理机构,一般由村民自行维护管理,导致已建成的部分设施运行维护和管理水平较低,一些设施甚至处于“零管理”状态。合理的招标策划,可以有效地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从设计、建设到运营的一系列问题。

1工程招标中存在的问题

1.1没有统一的招标标准,监理招标环节缺失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刚刚起步,对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的招标尚处在摸索阶段。而现有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没有提出明确的技术和污水排放标准。这直接导致招标单位在相关方面无据可依。有的地方干脆直接参照城镇污水厂建设模式招标。在招标策划环节,更鲜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监理招标。这种无序状态极大地影响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招标实践的发展。

1.2重建设工程招标,轻视运营管理招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前期建设是基础,后期管理更是关键,正所谓“三分在建、七分在管”。但是,全国大部分农村对新建设的污水处理设施如何进行后续的管理、运行和维护普遍存在困惑。这是传统的重建轻管思路的直接后果。一些地方政府在进行招标策划时,根本没有将运营管理招标作为保障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长用”和“长效”的重要环节予以考虑,更谈不上安排专项资金向第三方购买服务了。这必然导致后续运营管理出现真空,使前面的工作前功尽弃,许多地方设施经过两三年后就瘫痪了。

1.3重建设工程招标,忽略规划设计招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而规划设计则居于这项系统工程的顶层位置。一些地方政府往往舍本求末,在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时,没有综合考虑各地区的自然条件、村庄分布及资源环境的现状,更没有以县域范围来统筹编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总体规划。如果能因地制宜地编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然后再根据规划进行招标,就能很好地解决城乡规划脱节的问题,让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成为真正实用的受人欢迎的工程。

1.4多零散招标,少集中采购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标的额小、施工场所分散、技术和标准不统一以及财政支持体系不一致,全国各地普遍以土建施工模式为主,个别地方甚至以村为单位组织施工。因此在选择招标模式时,较多采取“以大化小”方式,分散组织招标,没有将其上升到政府采购层面,因而较少实施集中采购。

1.5多头管理,职责不明目前全国各地涉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招标的部门包括农办、环保、水务、城管、建设等,多头管理,职责不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这样的民生工程,全国竟然没有统一归口管理部门。这直接导致工程规划设计、施工、设备、运营等招标环节缺乏系统的管理程序。

2工程招标模式案例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2.1宁波市的世界银行贷款模式

2.1.1工程概况2010年7月,浙江省宁波市与世界银行签订协议,由世行贷款2000万美元、市、县(市)区财政各配套2000万美元共计6000万美元,实施新农村发展项目子项目――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计划到2015年底前完成150个村左右生活污水处理项目。

2.1.2模式特点①设置独立法人,统一组织管理。该项目针对多头管理、资金分散、职责交叉、相互推诿的实际情况,专门设立了宁波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办公室,对项目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采购、统一管理。这个办公室的最大创新之处在于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在项目涉及的县(市)设立子项目办,重点抓好计划落实、设计组织、施工管理、运行维护等工作。

②重视规划设计,保证工程质量。世行对每一个项目均出台可行性调研报告和成本测算清单,并落实运行维护方案。设计单位在地形测绘阶段同步实施前期调查,初步确定管网走向、处理工艺和处理终端位置;设计方案通过评审后,就着手做好施工准备工作,落实材料堆放场地;施工单位一旦确定立即进场施工,施工准备前置的做法保证了设计方案的真正落地。设计要求使用年限在20年以上,设计方案科学合理,符合农村实际,并要进行严格的设计审查。

③注重长效管理,确保项目实现最佳效能。世行贷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竣工验收后,工程承包商还需要维护运行18个月,并负责做好对相关运行人员的技术培训,所发生的费用计入工程承包总价。之后,根据项目进展和分布情况,引入市场化管理机制,由县(市)子项目办采用公开招标形式,择优选择专业环保公司,统一负责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维护和管理,确保项目实现最佳效能。

2.2德清县的第三方模式

2.2.1工程概况浙江省德清县对全县151个行政村开展农村污水治理工作,通过公开招标选择供应商统一提供设备并承担全县污水设施的运营工作这种统一打包委托第三方专业公司的做法为浙江首创。

2.2.2模式特点①五位一体,长效运行。德清县建立“县―乡镇―行政村―农户―第三方”五位一体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长效运维模式,加强对已建设施的正常运行与长效管理,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长效运维规范化、专业化。五位一体长效管理模式,“将老百姓和第三方纳入责任主体中,既“包干到户”,又有专业团队解决技术难题,在全省范围内,也是一种创新和尝试。”①

②统一标准,高效推进。德清县对终端处理设施统一采用一体化处理设备。传统做法是终端设施采用土建工程由各地分散建设,由于各自施工导致质量参差不齐,隐蔽工程多,单点投资小,站点数量又多,难以有效监管,影响质量又延误工期。德清统一采用一体化终端设备,由工厂标准化生产确保质量,保证项目按计划顺利实施。投资方面与纯土建方式基本持平。

③第三方治理,率先示范。终端设施运行维护由德清县统一委托第三方采用物联网平台进行统一管理。站点建好后,传统的做法是把站点的维护交由当地村民兼职管理,由于无法有效对其考核,加之责任心与专业度的原因,致使管理不善。统一委托第三方进行物业化管理后,县各级管理部门通过物联网信息化监管平台可有效对其进行考核与监督,降低管理成本,打造农村污水的移动物联管理新模式。

3工程招标模式创新的对策建议

3.1健全法制法规,严格规范采购行为应进一步建立健全招标标准体系。地方政府应在国家农村环境保护政策的统一指导下,借鉴美国、日本等法规体系比较健全的国家的经验,积极探索制定全国性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招标管理办法。建议将公开招标作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的首选采购方式。同时,要严格招标过程中的信息披露,做到公开透明。要建立分工协作、相互制衡的约束机制,重大金额采购项目应邀请纪检监察部门参加,进行现场监督。参与采购的工作人员要增强依法采购的观念,严格遵守政府采购各项规定。应将监理招标和运营管理招标统一纳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招标环节,从制度环节和经费保障环节确保招标工作的完整性。应该通过立法程序,尽早明确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排放和技术标准,为招标工作提供可信的政策依据。应通过法律法规健全规范招标过程,明确监管、责任、实施和考核主体,建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长效管理机制。

3.2引入国际工程招标思路,提高招标工作质量国际上有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管理的先进经验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经验。比如,宁波市世界银行贷款模式治理农村生活污水,从项目的选定―准备―评估―谈判―报批,从项目的执行到监督,到项目的后评价,工作过程十分周密。更让我们看到了国际工程招标模式的生命力。

受宁波模式的启发,2014年8月,浙江省发改委外资处确认世界银行贷款浙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谈判成功。该项目总投资24.6亿元,其中利用世行贷款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3亿元),主要用于浙江安吉县、富阳市、天台县、龙泉市等四个县(市)578个行政村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可受益农户达22.02万户。②

3.3推行统一招标模式,提高招标效率宁波市世界银行贷款模式治理农村生活污水,专门给成立了独立法人统一招标组织管理,这种统一招标模式对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而言是一次指导思想的革新。虽然无法像宁波模式一样,每个地方政府都另行建立相应的独立法人来统一组织招标管理工作。但至少可以充分发挥政府集中采购机构的作用。要通过使用共同财政资金,建立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实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集中采购,充分发挥政府集中采购机构的地位和作用。可以预见,集中采购,统一招标将成为未来几年落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的主流做法。

3.4发挥“第三方”优势,充分享受政策“红利”由政府自己负责管理数量庞大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的话,成本太大,收效也比较小。较好的方式是通过招标将其委托给第三方专业化公司,浙江省德清县在这方面做了大胆尝试。国外经验看,日本的做法也值得借鉴。在日本,一类第三方服务公司负责日常维护清理,一类第三方服务公司负责定期检查,相互补充。③这样对于日常维护工作的评估更为客观。各级地方政府应组织专业培训,并委托社会组织对第三方专业人员和服务公司的服务能力进行评价定级。就国家政策导向来看,从十八大开始,环境治理领域的第三方服务已经提高到国家意识层面。201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2015年4月,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计划》(俗称水十条),万亿级治污市场启动。浙江省的德清县以及西部地区的四川省特别是成都市和南充市,近两年推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第三方委托管理打包招标,取得很好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效果,值得借鉴和推广。

4结束语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招标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新的现实课题。我们必须本着遵循其自身特点和规律,针对其存在的普遍性问题,研究剖析国内先进做法,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大胆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模式。浙江省宁波市、德清县的做法,为我们构建一种全国性的共性做法提供了宝贵经验。

我们要依靠健全法制法规,借鉴国际工程招标经验,推行政府统一采购,发挥第三方服务优势等创新举措来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的招标工作,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既“常用”又“长效”,真正服务于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

注释:

①张骥鸿,陈炜:《村民俞掌荣的“清水”生活》,载于《杭州日报》,2014年09月29日。

农村污水运维管理篇3

“碧水蓝天”工程的关键在于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加强污染治理。现实来看,社会污染源主要有城镇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和农业农村污染三大类。本文主要针对农业农村污染中的居民生活污水和废弃物污染情况开展调查,在此基础上提出可供借鉴的污染防治及其治理模式。

一、农村居民生活污水和废弃物的污染现状

据《保山统计年鉴2016》的统计结果,保山农村人口约175.51万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68%。随着保山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人口居住日趋集中,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及生活条件的明显改善,使得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以及废弃物堆放也在不断增加。在农村,受传统生活习惯的影响和现实排污管道、污水处理场、垃圾收集、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的制约,垃圾处理方面,依然是各家顾各家,各人顾各人。乱倒垃圾、乱丢废弃物的现象较为普遍。垃圾随意堆放等现象随处可见,严重污染了水环境。随着农村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也受到严重破坏,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增多,再加上农民环境意识不强,各种包装袋、果皮等物乱扔,村里大街小巷、田边地头、水塘沟渠等随处可见。同工业垃圾一样,生活垃圾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大部分农村没有固定的集中垃圾堆放点。为了处理方便,村民把垃圾往河沟里随意倾倒或露天堆放在城郊和乡村,这不仅占去了大片的农田,还可能传播病毒细菌,其渗透液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导致水环境恶化,许多沟渠和河流变成了“黑河”,使农村饮水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直接影响了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以腾冲为例,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环境治污力度的加大,腾冲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有所缓解,但生活污水污染情况却日益突出。2015年底腾冲市共有户籍人口67.4万人,其中农村人口39.92万人,按人均日产生活垃圾0.8公斤计算,全市每天产生农村生活垃圾319吨。为解决好农村垃圾污染问题,早在2012年该市就引进了安徽宣城“自燃式垃圾热解炉”技术,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户集、村收村运、镇处理”“明光模式”。截至目前,该市已在辖区内15个乡镇建成“自燃式垃圾热解炉”107座,正式投运102座,覆盖全市130多个行政村,日处理生活垃圾达300吨以上。“明光模式”运转以来,虽然处理设施后续运行投入压力大,但极大缓解了农村垃圾污染问题。

目前,全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主要以自然湿地、氧化沟、氧化塘为主,多数村寨坐落于山间水尾,群众居住零星分散,污水难于收集处理,生活污水多以直接排放为主。据概算,全市农村居民每人日平均用水量约为80L,按照污水转化系数取0.8计算,全市农村污水产生量约为1264.48万吨。为探索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污染问题,该市于2010年至2013年在和顺、固东两镇引入人工湿地处理技术,投资建成湿地污水处理系统。2015至2016年,为进一步解决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短板,通过考察调研,腾冲再次引进a/o一体化生物处理工艺,并在固东镇银杏村、清水乡虞家营投资试运行,其中固东镇日处理150立方米,总投资156万元,清水乡日处理100立方米,总投资78万元。近年来,腾冲虽不断探索农村污水处理模式,但因污水收集困难、处理设施投资大、后期运维成本高等因素制约,广大农村生活污水仍处于未经处理直接排入自然环境状况,成为农村地表水和地下水水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二、农村居民生活废水和废弃物污染的形成机制分析

(一)受生活习惯及文化素质的影响,农民环境保护意识普通不高,从而导致农村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的现象。农村生活污水及废弃物污染现象日益突出,一方面受客观条件所限,另一方面也和农民自身的主观意识不强息息相关。长期的小农经济意识、传统的生活习惯加之所受的教育程度制约着农民没有形成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和习惯,也不能深刻地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意义,从而在日常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中就没有体现出对周围良好环境的爱护与重视。

(二)受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条件的制约,使农村不能形成如城市一样的污水及废弃物收集处理体系。农村生活污染源主要是生活中使用的各种洗涤剂和污水、垃圾、粪便等,多为无毒的无机盐类。长期以来,受城乡二元结构及经济发展条件的制约,农村生活污水及废弃物的收集处理没有受到有关部门和当地群众应有的重视,除某些水源保护区的村镇有简单的污水处理装置外,绝大部分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污水处理率低,缺乏配套的污水处理设施。由于农村人口居住分散,排放的污水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附近河道。农村村镇几乎没有完善的排放管网,村镇之间、村镇与城市排水管网间的距离远,污水管网系统的投资费用高,给生活污水的收集和集中处理带来难度。

(三)组织和管理滞后,使农村生活污水及废弃物的收集处理举步维艰。受国情市情的影响,目前,在农村尚未形成由政府主导建立的集中建设、服务与管理的农村分散污水治理的实施体系,农村分散污水及?U弃物治理与城市集中污水及废弃物治理还未能处于同等重要的永久性基础设施建设地位,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的倾斜扶持力度远远不足,尚未能形成立足长远的统筹规划。

三、目前农村居民生活废水和废弃物污染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2008年以来,环境保护部、财政部积极推进农村环境“以奖代补”“以奖促治”政策,截至目前已累计安排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375亿元,对近8万个村庄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畜禽养殖废弃物、饮用水水源地等进行了综合整治,取得了积极成效。在此背景下,保山市的农村村容村貌也有了极大的改善,居民生活污水及废弃物的收集处理能力也有所提高。但总体上看,农村环境治理资金投入和运行模式主要以各级政府为主,市场主体和社会资金参与度不高,农村环境治理市场主体培育不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制约了农村生活污水及废弃物治理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具体表现如下:

一是农村居民生活污水及废弃物污染治理相关标准和技术模式缺乏,对市场主体的约束和引导不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技术规范》《农村生活垃圾简易卫生处理处置技术规范》《农村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技术规范》等标准和技术规范缺乏。除此以外,农村地区尚未建立乡镇和村庄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模式、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模式等,亟须摸索适合保山当地条件的农村居民生活污水及废弃物污染治理技术与新模式。

二是农村居民生活污水及废弃物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投融资渠道单一,各级财政农村环保资金投入不足。现有农村环境治理工作,主要靠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按照大约1∶1的比例进行投入,投融资渠道较为单一。受资金限制,目前保山70多个行政村中仅少部分得到整治。已整治行政村中仍有大部分存在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和后期运营维护资金缺乏的问题。缺乏长效机制和多元化融资机制,现有资金投入与资金需求差距较大的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保山农村居民生活污水及废弃物治理的市场化进程,需要各级政府不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

三是缺乏生活污水及废弃物处置收费机制,投资回报机制不健全。农村环保设施运行维护中要坚持“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现阶段,农村居民生活污水及废弃物处理收费机制还很不完善,仅处于试点示范阶段。

四是主体多元化引导机制不健全,市场主体积极性不高。尽管农村居民生活污水及废弃物收集处理已初步建立起政府主导、村民参与、社会支持的投入机制,但仍很不完善。一些地方仅靠政府推动,村民和企业实际上并未参与进来,缺乏创新机制和优惠政策引导。引导机制的不健全直接影响社会资本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制约农村环境治理市场主体培育和发展。

四、形成农村居民生活污水及废弃物收集处理有效模式的建议

由于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城乡二元化特征,使保山在农村居民生活污水及废弃物收集处理方面面临极大的挑战,广大农村居民生活污水、废弃物收集处理设施发展缓慢。根据市第四次代表大会提出的实施“碧水蓝天”工程,必须尽快建立完善政府主导、村民参与、社会支持的农村居民生活污水及废弃物收集处理运行机制,切实改善当前农村居民生活污水及废弃物治理薄弱环节,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在现有的治理体制机制上进行突破和创新:

顶层设计方面:

一是强调政府主导,发挥财政投入引导作用。突出地方各级政府特别是县(区)级人民政府在农村居民生活污水及废弃物治理中的主体责任,并对相关责任予以细化和量化。从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和优化资金使用方式两个方面入手,支持农村生活污水及废弃物治理项目和第三方治理项目顺利推进。强调各级财政资金加大投入,从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角度,要求加大对中西部贫困地区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支持力度。优化资金使用方式,提出涉农专项资金要从“重建设”向“建设和运营并重”转变,从“前补助”向“前补后奖”转变,允许专项资金用于购买服务。完善社会资本投资回报机制,提出建立利益相关者费用分摊机制,存在差额的部分由县(区)级财政兜底解决。

二是突出市场规范,健全回报机制。强调放开市场准入,建立基于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的“以效付费”机制;完善各级财政资金、村集体资金和居民付费相结合的费用分摊机制以及县级政府资金缺口兜底的保障机制。鼓励采取组合开发模式(如厂网一体、供排水一体、垃圾收运与物流业捆绑),高低收益相搭配,吸引市场主体投入。坚持资源化利用优先,引导市场主体采用先进适用技术,通过资源化收益获取合理回报。

三是创新治理模式,强化以效付费机制的建立。按照分类指导原则,创新治理模式,完善市场机制、提升治理效率。农村污水垃圾收集处置,注重以整县或区域为单元整体推进,采取ppp模式实施建管一体,加强建设和运维,鼓励城乡统筹、推行互联网+环境治理模式等。构建付费机制激励社会资本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农村生活污水及废弃物治理服务供给质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现从“买工程”向“买服务”转变。以改善环境质量为导向,把绩效评价结果作为支付运营服务费用及后续委托运营的依据,建立起挂钩机制。

四是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针对农村环境治理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引导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融资担保机构积极支持这类企业进行项目融资。通过财政贴息引导商业银行向从事农业农村环境治理的市场主体提供贷款,鼓励政策性金融机构对社??资本参与的农业农村环境治理工程提供融资支持。鼓励融资担保机构积极向采取ppp模式、第三方治理的农业农村环境治理项目提供融资担保服务。

五是支持先进适用技术开发。先进适用技术是开展农业农村环境治理的基础支撑。当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村污水垃圾处理领域尚未形成成熟的技术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急需引导先进的适用技术的开发。

基层落实方面:

一是建立因地制宜的收集处理模式。靠近城市(含县城)周边的村镇,把污水纳入城市污水厂集中处理;人口密度较低、水环境容量较大以及地处非环境敏感区的村镇,在满足环保要求的前提下,可根据实际条件采用“分散式、低成本、易管理”的处理方式,鼓励采用无动力或微动力污水处理工艺。同时,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就地源头分类减量和资源回收利用,城镇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设施能够覆盖的村镇,生活垃圾可按照“户集、村收、乡镇转运、市县处理”的方式处理;交通不便、运距较远的村镇可按照“户集、村收、乡镇转运处理”“户集、村收、村处理”等方式,采用符合环保要求的生活垃圾焚烧和填埋等技术进行处理。

农村污水运维管理篇4

关键词:农村污水;收集模式;处理技术

1农村污水的排放现状及特点

1.1农村污水的排放现状

广州市作为我国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其城市和城镇的污水基本上都有较为完善的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但其农村的污水因其房屋布局随意,民居分散、管理缺失和意识不足,并无完善的收集和处理系统,导致农村水污染较为严重。广州市农村污水的排放现状大致存在如下问题:

1.农村基本没有规划的污水、雨水管网,部分民居污水与雨水合流排放,部分民居雨污水户内分流排放,经化粪池处理后部分直排池塘,部分直排河涌。

2.村内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池塘或河涌,由于水量交换量小,池塘和河涌水生态结构简单,自净能力较差,引起水体恶化;随着涌水外流,超出河涌自净能力的CoD、氮、磷等大量污染物被传导至下游水体,积小成多,污染日趋严重。

3.农村往往有灌溉渠贯穿其中,随着各家各户普遍使用冲水厕所,各种污废水未经处理排入灌溉渠,对农业灌溉水造成污染。

1.2农村污水的特点

1.2.1水质特点

农村污水主要为生活污水和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污水的混合体,基本上不含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含有一定量的氮和磷,可生化性好。与市政污水相比,农村污水污染物的浓度低,且以有机污染物为主,容易处理。

1.2.2水量特点

农村人口居住分散,用水量相对较少,相应产生的生活污水量也较小。变化系数大,居民生活规律相近,导致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早晚比白天大,夜间排水量小,甚至可能断流,水量变化明显,即无水排放呈不连续状态,具有变化幅度大的特点;

2农村污水的收集模式

目前,农村污水的收集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集中收集模式:通过铺设全村污水管网,将污水收集后,再进入污水处理站集中处理。这种收集模式是城市污水收集的主要形式,具有占地面积小、处理较彻底、抗冲击能力强、运行安全可靠、出水水质好等特点。该模式适用于村庄布局相对密集、规模较大、经济条件好的单村或联村污水处理。

(2)分散收集模式:根据村庄的居住密度、地势坡度、沟渠路桥位置等,污水分区收集,每个区域的污水单独处理,排放或回用。污水集中后,采用中小型污水处理设备或自然处理等形式处理村庄污水。该模式具有布局灵活、施工简单、出水水质有保障等特点,适用于村庄布局分散、规模较小、地形条件复杂、污水不易集中收集的村庄污水处理。

(3)管网截污收集模式:对于靠近城镇污水管网的村庄,所有的生活污水先集中收集后,再送入城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该模式具有投资省、施工周期短、见效快、统一管理方便、治理彻底等特点。适用于距离中心城、卫星城的城镇污水管网较近,符合高程接入市政管网要求的村庄污水处理[1]。

农村污水治理是否持久有效,主要体现在运行、维护和管理方面。此三种模式中,管网截污收集模式维护简单、管理方便,无处理成本,应优先考虑;其次农村污水总量小、变化大,污染物浓度低,将污水进行集中处理,有利于降低处理难度和成本,也便于统一管理,所以集中收集模式又会比分散收集模式要好。

3农村污水管网的设计

3.1农村污水管网的设计原则

早期的农村建设缺乏规划,给后期的基础建设留下了诸多不便。例如,部分农村房屋间距过密,几乎没有空间用来新建排水管渠;部分农村房屋分布稀疏,相邻两个污水的排放点间距又较远,所以农村管网在设计上要区别于一般的小区和市政工程,力求做到安全基础上适用方便,避免造成因管理不善而出现重建设轻管理的不良循环。

(1)污水收集处理工程应与农村的综合整治相互协调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工程的环境效益。

(2)污水干管的走向及位置应充分考虑现状地形条件,并符合用地规划,尽量减少或避免拆迁、占用农田;尽量减少污水提升次数或动力设备,降低运行成本,便于维护管理,节省工程投资。

(3)结合现状地形地势和污水排放方向,合理确定设计管线和竖向设计,做到在能充分利用现有污水系统设施并将纳污范围内的全部污水收集的情况下尽量减少管线的埋深;做到近、远期结合,统筹规划,合理定位。

3.2排水管网的敷设布置

农村污水管网的主干管需尽量沿民居集中的村庄道路下敷设,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污水接户井,接户井用于接纳附近民居的污水,并在街巷与道路交接的位置增加预留三级管网接驳井,以保证远期街巷中的污水进入管网系统,

广州地区河网密布,不少农村民居建造在河涌边上,大多就近往河涌直接排放生活污水。针对这种情况,应尽量改变民居污水排出管的走向,由流向河涌改为流向村庄道路下敷设的污水管网,若民居排出管难于改变流向,截污管道应架空敷设在河涌边上,沿途截入沿途民居的污水。

在村庄道路下敷设排水管需开挖路面,工程投资较大且影响村民正常的交通出行,若允许占用部分农田则可将污水管道敷设在民居背向道路的田间空地,这样容易开挖地面、管道的覆土可以减小、降低工程投资且基本不影响村民的正常生活。

4农村污水的处理

4.1农村污水处理技术路线

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要量力而行,应充分考虑到农村地区技术管理较为落后、农民实际承受能力较低这一普遍情况,处理工艺应该着重考虑选用既成熟可靠,又适合农村特点和实际的污水处理适用技术。建议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优先达到两个目标:一是达标排放或回用;二是注重经济适用,运行成本低,管理维护简单[2]。

目前国内外应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处理技术比较多,但从工艺原理上通常可归为两类:第一类是自然处理系统,常用的有:人工湿地、生态沟、稳定塘等。第二类是生物处理系统,又可分为生物接触氧化技术和厌氧水解酸化技术。

针对广州地区农村污水的固体颗粒物较多,村庄池塘水沟等水体较多,有部分闲置用地。一般采用的污水处理流程为:污水预处理(格栅井)-生物处理系统(厌氧水解或生物接触氧化)-自然处理系统(人工湿地、稳定塘等)。-

4.2农村污水处理工艺介绍

4.2.1厌氧水解池-人工湿地

生活污水进入厌氧水解池,截流大部分有机物,并在厌氧水解作用下,被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小分子有机污染物在人工湿地内经过滤、吸附、植物吸收及生物降解等作用得以去除。该技术工艺简单,抗冲击负荷能力强,无动力损耗,维护管理方便;适用于居住相对集中且有闲置荒地、废弃河塘的村庄。增城市榕树吓村采用此工艺处理31m?/d农村污水,总投资43.8万元,系统建成后经三个月的试运行,湿地植物长势良好,出水水质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B标准[3]。

4.2.2厌氧水解池-稳定塘

生活污水进入厌氧水解池,截流大部分有机物,并在厌氧水解作用下,被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和稳定的沉渣。厌氧水解池出水进入稳定塘利用水生植物的生长,吸收氮磷,降低有机物含量。该工艺采用生物、生态结合技术,可根据村庄自身情况,因势而建,无动力消耗。稳定塘可利用现状水塘改建。该工艺适用于拥有自然池塘或闲置洼地的农村。

4.2.3生物接触氧化-沉淀池

生活污水直接进入生物接触氧化池,通过好氧生物膜上的好氧微生物作用,去除水中的污染物质,出水经沉淀池后达标排放。该工艺技术具有占地面积小,耐冲击负荷的优点。该工艺适用于居住人口集中,用地紧张,且无水塘、洼地可利用的村庄。南沙区珠江街东区常住人口6000人,污水量720m?/d,采用“厌氧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组合工艺,自建成运行后,出水水质基本可以满足农田灌溉用水[3]。

5结语

广州地区农村污水治理需要结合当地环境特点、村庄布局、经济条件和城市污水系统规划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一次性投资低、能耗低、运行稳定、运行费用低、维护管理方便的处理技术。此外,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注重管理,建立行之有效的运行管理机制,保证新农村污水治理工程的长期稳定运行。最后,从可持续发展、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的角度来考虑,解决农村污水污染问题还必须加大环保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环保意识,从源头上减少污水产生量,将农村污水治理与废水重复利用、污水资源化技术相结合,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改进农业生产方式,改善农村水生态环境,从而实现农村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魏群,陈如融,吴贤华等.农村污水收集模式与常用处理技术.广西城镇建设,2012(3):96-100.

[2]臧传锋.农村污水处理工艺研究.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25):300-301.

[3]广州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适用技术指引(修订版)第一册技术指引和研究.2010年10月.

农村污水运维管理篇5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精神为指导,以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总体目标,把建立无害化卫生厕所长效管护机制作为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任务,建立粪污清掏储运资源化利用运营服务制度,着眼于改厕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健全制度、建立队伍,从根本上建立符合农村实际的无害化卫生厕所长效管护机制,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市场主体作用,采取“市场主导、政府补助”的方式,鼓励企业或个人参与改厕后续服务,检查维修、定期收运、回收利用等工作,建立完善价格补偿机制,确保农村改厕日常管理落实到位、设施维修养护及时到位,避免重复改造和出现环境污染问题,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舒适度和群众满意度。

三、目标要求

2020年4月底前,健全全区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长效管护机制,市场化粪污收、处、运、用体系及厕所维修队伍全面建立,运行良好,做好改建厕所后续服务,确保厕具坏了有人修、粪液满了有人抽、抽走之后有效用,巩固和扩大农村改厕工作成果,建立起“管、收、用并重,责、权、利一致”的市场化服务体系。

四、主要任务

(一)建设集中式粪污处理点

本项目建设8处集中式粪污处理点,其中代召乡建设4处、北张庄镇建设4处。每处粪污处理点至少覆盖2个村以上,或覆盖1个人口密集村、至少1000户居民。

工艺上,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户厕建设技术要求(试行)的通知》(国卫办规划函〔2019〕667号)等标准要求建设,采用100m3玻璃钢材质单罐作为三格式处理装置,采用调节+生物+沉降过滤处理工艺,无动力型。地表做好硬化、绿化、美化及标识设置。在粪污中加入好氧与厌氧微生物,使粪污进行绿色生物降解,其残留固体发酵做成有机农家肥,出水液体达到国家地表二类水体标准后,可直接用于农田灌溉。

采取奖补办法建设,由相关乡镇组织建设,并负责验收、维护并运营。利用上级专项奖补资金,每个集中式粪污处理点奖补金额为9万元,资金不足由乡镇予以补齐,8处需资金72万元。

2.出资购买运污车辆

由区农业农村局按照规定组织招标,利用上级专项项目资金为全区116个村每村购买1台罐式三轮车,移交给各村使用。

3.确定改厕长效管护、后续服务的第三方

农业农村局将罐式三轮车移交给各村使用后,由乡镇择优确定第三方进行清掏等管护服务。各乡镇、工业园区要制定监督机制,确保第三方按标收费,减轻群众清掏成本,运营服务良好。第三方具体承担粪污抽取、运输、处理和综合利用;厕具损坏的维修和管护,确保改厕后续服务运行良好、群众满意。

4.建立科学高效的运行机制

区农业农村局指导乡镇、工业园区建立信息化运行平台,实现抽厕需求和维修信息收集及反馈,接收群众意见和建议的智能化,实现资源高效利用,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确保群众满意。

五、保障措施

(一)统一思想认识。农村改厕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后续管理维护更是“小厕所”充分凸显“大民生”的关键。区农业农村局负责改厕后续服务市场化的具体实施,各乡镇、工业园区要积极配合,充分认识农村改厕后续维护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责任,确保农村改厕后续工作顺利实施。

(二)认真组织实施。各乡(镇)、工业园区对集中式粪污处理点进行选址。选址要联系区生态环境分局、水利局、国土分局、规划分局对选址进行现场勘察核实,确保不污染环境。

各乡(镇)、工业园区要按照国家有关建设有关规定,负责组织建设和验收,建设单位要在规定期限内完成集中式粪污处理点建设。申请奖补资金时,各乡(镇)、工业园区要提交以下资料:

1.集中式粪污处理点的三格式储存罐的生产资质、产品质量合格证书、使用寿命保证、后续维护保证等质量保证手续。

农村污水运维管理篇6

关键词:污水工程;管理体制;长效机制中图分类号:[tU992.3]文献标识码:a

水污染一直是嘉兴人民的“心头大患”,“还嘉兴以碧水”一直是嘉兴人民的企盼。1998年始,嘉兴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着手嘉兴市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近年来更是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基本消灭劣V类水体,实现Ⅳ类水为主体,提高Ⅲ类水比重”的水环境治理奋斗目标。“治理水污染、改善水环境,让老百姓吃得放心、用得安心、看得舒心”一直作为嘉兴市最重要的民生工程逐步推进。经过十多年的大规模建设,嘉兴市成为浙江省首个所有建制镇建有污水处理设施的设区市,镇级污水工程基本实现全覆盖。

然而,由于目前市本级污水工程建设及运行维护主体众多,从而导致各个污水系统衔接运行不畅,各自为政,效率低下,管网错接漏接现象普遍存在,长期有效的维护管理缺乏,而农村的大量生活污水更是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迫切需要建立城乡统筹的高效的污水工程运行管理体制和长效管理机制。

一、基本情况

1、污水设施建设及运营维护主体属性情况

嘉兴市市本级污水设施建设及运营维护主体众多,据不完全统计有12家,企业性质有国有企业、私营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具体如下:

(1)嘉兴市嘉源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国有企业;

(2)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国有企业;

(3)国际商务区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国有企业;

(4)嘉兴市秀源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国有企业;

(5)嘉兴市洁琪污水管网有限公司,中外合资;

(6)嘉兴市大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私营企业;

(7)嘉兴市南环水处理有限公司,国有企业;

(8)南湖区广源水处理有限公司,中外合资;

(9)嘉兴湘家荡投资有限公司,国有企业;

(10)嘉兴市城市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国有企业;

(11)嘉兴市联合污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国有企业;

(12)嘉兴市新港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国有企业。

上述12家公司分为污水管网公司、城市开发公司和污水处理公司,其中(1)(4)(5)(6)(7)(8)6家公司为污水管网公司;(2)(3)(9)(10)4家公司为城市开发公司(只负责随道路建设污水管网,无运行维护实体);(11)(12)2家公司为污水处理公司(有污水处理厂),其中(12)仅收集处理油车港镇的工业污水。

2、污水设施建设情况

截止2013年上半年市区共建设完成污水管网污水管网748.9公里,各类泵站75座。(1)—(10)服务范围内的污水收集后(日均收集污水25万吨左右)外排至嘉兴市联合污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的联合污水处理厂(位于海盐跨海大桥旁),经处理达标后排入杭州湾。

目前市区有污水处理厂2座,分别为新港污水处理厂和洪合污水处理厂。其中新港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为0.8万吨,2012年处理污水量241万吨,尾水处理达标后排放河道。洪合污水处理厂是以污水处理与回用为主,日处理能力达0.5万吨,经深度处理后的尾水通过管道输送至各相关企业进行回用。

3、污水设施运行多头管理

目前市本级是按照行政区域体制建立各责任主体,分别负责南湖区、秀洲区、经济开发区、国际商务区、湘家荡度假区的污水管网建设收集和输送。嘉兴市嘉源污水处理有限公司主要承担中环路内污水管网的建设运行维护管理;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国际商务区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嘉兴湘家荡投资有限公司、嘉兴市城市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承担各自开发范围内污水管网的建设,建成后委托嘉源污水公司维护管理;嘉兴市秀源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负责秀洲新区范围内污水管网的建设运行维护管理;嘉兴市洁琪污水管网有限公司负责王江泾范围内工业污水管网的建设与维护管理;嘉兴市大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负责王店镇和洪合镇工业污水管网的建设运行维护管理(含少量生活污水,占比约10%-20%);嘉兴市南环水处理有限公司负责5个乡镇(余新、风桥、新丰、大桥、七星)的生活污水管网的建设运行维护管理;南湖区广源水处理有限公司负责南湖区工业污水管网的建设运行维护管理;嘉兴市新港污水处理有限公司仅负责油车港镇工业污水的收集处理;嘉兴市联合污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市本级和嘉善、海盐、平湖的污水外排输送和处理。

运营单位中除部分为委托维护外,其余大部分公司均自行维护污水设施。委托维护的公司有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国际商务区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嘉兴湘家荡投资有限公司、嘉兴市新港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其中前3个公司的污水管网均委托嘉兴市嘉源污水处理有限公司进行维护管理,新港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的管网和污水处理厂均委托杭州友创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维护管理。嘉兴市城市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建设的污水管网直接移交给嘉兴市嘉源污水处理有限公司进行维护管理。其他公司的污水设施均自行维护管理。

另外,嘉兴市嘉源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的南北主线管网,还承担着将经济开发区(南线和北线)、国际商务区(南线)、秀洲新区(南线)、王江泾(北线)、洪合(南线)、王店(南线)、南湖新区(南线)、余新(南线)、七星(北线)、湘家荡(北线)等区域污水的转输至联合污水公司主管网的任务。

二、存在的问题

1、部分区域污水管网建设质量不高

从污水管网排查以及污水管网建设运行的实际来看,部分区域污水管网在建设中存在雨污串管、混接以及建而不通更问题,致使汛期泄洪不畅,污水外溢入河,影响区域环境。

此外,在小区污水接网时发现市政管道标高擅自抬高、漏接现象较多,严重影响着小区排水和市政污水管网的正常运行。如吉东路在道路建设时施工单位擅自将污水支管标高抬高40Cm,造成西园里(东)小区污水至今无法入网;中环北路(大井头桥——禾平街段)污水管网,建设单位由于当时遇到拆迁问题没有实施,造成经开区禾平街污水几年均无法正常排放,在建委的协调下,原来的建设单位才开始实施该段连接管工程,届时将打通城北污水输送的瓶颈。

上述情况的出现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污水管网建设时施工单位未严格按照施工图实施、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未切实履行其职责,同时又无统一的污水工程验收主体进行验收造成的。

2、管网维护情况不容乐观

污水管网属于隐蔽工程,日常维护管理技术要求及成本均较高,部分乡镇的污水管网建设完成后未及时组织运营管理移交,处于自行维护甚至无维护状态,各责任主体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较为严重,造成了管道破损地下渗漏串流、雨污串管等导致污水倒灌污染河道等情况,或者雨污合流雨水直接排入污水管网,影响了污水管网的安全运营,抬高了污水处理成本。

3、乡镇农村生活污水入网率低

从市本级污水管网的现状来看,中心城区污水管网覆盖率高,而农村中心集镇、原小集镇、新农村集聚点、农村村落等区域污水管网覆盖率很低,这些地方大量生活、养殖和工业污水无管可入。如市本级10个镇及镇以下农村地区生活污水收集率只有10.27%,尤其是王江泾镇生活污水入网率为零。农村生活污水除个别示范点外,基本无收集。乡(集)镇污水收集管网规划多地均已完成,但农村的污水收集管网规划尚未启动。

4、工业企业污水治理阻力不小

工业企业污水有管不入、无管可入现象仍然存在,据市治水办初步统计,目前至少有4000多家工业企业污水尚未入管。由于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分布较散,致使污染源点多面广,截污纳管难度大、入网率低。部分企业环境责任意识薄弱,环保处理设施运行率低,少数企业违法排污、超标排放、偷排漏排等现象屡禁不止。

5、以收集生活污水为主的污水公司亏损严重

污水管网公司中分以收集生活污水为主和以收集工业污水为主两类。其中以收集生活污水为主的管网公司亏损严重,而以收集工业污水为主的公司盈利较为乐观。究其原因主要是以工业污水为主的管网公司向排污企业收取的污水处理费综合单价高,与污水处理公司结算价低,每吨工业污水有比较客观的盈利,而以生活污水为主的管网公司向居民收取的生活污水处理费单价低(0.9元/吨),与污水处理公司结算价高,另外还有就是环城路内为雨污合流管,汛期时大量雨水入网外排,出现水量倒挂。

三、意见和建议

1、运行管理体制

现行的城乡污水收集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嘉兴市的污水治理现状及全市治水工作的新要求,可借鉴供水模式,推进污水设施一体化管理,建立规划、建设、收集、运行“四统一”的治污模式,实现统筹城乡、协调联动的污水治理新局面,为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打下基础。

(1)规划统一

一是在现有已建管网的基础上,城乡结合,统一制定中长期的建设规划,包括管道走向、标高控制等,重点是主干管网的控制,因为污水管网基本为重力管,对标高控制要求严格,规划一经确定,严格执行;二是制定办法规范污水入网管理,包括市政管网及小区、单位(行政及企事业单位)管网。市政管网完工后必须经CCtV检测,而新建、改建、扩建小区和单位的室外排水工程,在施工前均需施工图审查,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需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对排水工程进行评估,经实测实量或者CCtV检测评估合格后方可进行环保验收以及接入市政管网,以提高污水设施的建设质量,解决排水设施雨污串管、混接等问题,防止汛期泄洪不畅、切实保障高效收集和输送纳管污水、全面提高污水管网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三是抓紧对乡镇一级的城镇建设规划进行论证,重点是污水管网的建设规划是否与市政建设同步规划,做到乡镇一级污水管网全覆盖;四是结合水环境治理工作,尽早制定和确定农村污水治理的长远方案,方案要考虑到嘉兴的农村是江南水乡、人口相对密集的农村;五是对市本级企事业单位、老旧小区改造、有机更新等尚未纳污管网建设的方案进行可操作性的调整等。

(2)建设、收集、运行的统一

成立专业污水运营公司统一负责市本级污水建设、收集及运行维护工作是建立运行管理长效机制的前提。可以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先成立区级专业污水运营公司,待条件成熟时再整合为市级专业污水运营公司或者一步到位。建议,对民营及中外合资污水公司由所在区政府先行评估收购,再由市政府出台政策,以一家较为有专业实力的污水公司为主,整合其他污水公司组建运营公司(以下简称运营公司),统一负责市本级污水管网的运行管理工作,资产可以统一划归运营公司名下,也可以挂在原属区政府或集团。由市建委、环保对运营公司进行监管考核。

污水设施建设可以由成立的专业污水运营公司统一负责牵头,实施仍旧按照市政府嘉政发〔2002〕82号文的精神执行,建设资金按行政区域由市级财政及属地区级财政承担,保证及时到位,同时明确各部门的协助责任(财政、建委、国土、水利、街道等)。由于污水工程投资主要体现为社会效益,运行亏损较严重,尤其是以接纳居民生活污水为主的污水管网公司。如果今后全由整合后的运营公司负责统一建设投资,势必加大市级财政投入,运营公司也会入不敷出,难于维持正常运行。

在污水管网建设中,由运营公司和建委按照批准的专业规划把控好管道材质、管径、走向和标高控制等,以免造成污水工程无法对接,及错接、漏接、运行不畅等问题产生;污水管网建成后须经运营公司、市建委、环保等部门进行专项验收,验收合格后由运营公司统一运行管理。

这种模式具有如下优点:责任边界明确、行政管理体制与建设责任主体一致,有利责任主体责任落实、行政体制优势的发挥和积极性的调动,有利于推进城乡污水收集管网的建设,有利于执法监督和工作监督。

2、加快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

一是合理规划乡镇污水处理系统,并开展农村污水出路研究,分类处理农村污水。根据集中处理为主,分散结合的治污模式,水源地、市区上游以集中收集为主,市区下游可适当分散处理;离污水收集管网相对较近的区域,以入网集中处理为主,较远区域,建议采用分散处理。在规划的基础上加快乡镇污水管网建设力度,完善乡镇污水收集系统。

二是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资金也仍按照属地原则由各行政区财政承担,分散型的就地生态污水处理设施及进联合污水公司管网的污水设施均可移交由整合后的运营公司统一负责运行管理。同时,由于农村点多面广,运行费用由向农村居民收取的污水处理费承担,不足部分由属地财政补贴。

3、建立共享的污水管网GiS(地理信息)管理系统

利用GiS技术建立污水管网管理信息系统已经成为污水管网管理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势。通过污水处理设施实时监控系统与GiS系统的集成,能实时监测管网的流量、流速、淤积、水质等参数。还可以综合办公自动化软件系统,实现排污管网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从而提高污水设施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目前,市嘉源污水处理公司正在建设完善污水管网GiS地理信息系统,希望在现有的GiS系统基础上,建立健全市市本级范围内的市政污水管网、区块污水管网、污水泵站、污水处理厂的GiS系统。全面建成污水系统的远程监控系统,提高运行效率。

4、建立考核评价制度

农村污水运维管理篇7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污水收集污水处理

1.生活污水的特征与及出水水质要求

生活污水主要来自于厨房、沐浴、洗涤和冲厕等,污水的数量、成分、污染物浓度和农村居民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水平密切相关。通常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有如下特征:有机物含量较高,可生化性好,重金属物质含量低,水质水量变化大。

针对当地生活污水排放的特征,需要在保证出水水质满足国家排放标准的前提下,满足“经济、高效、简便易行”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选取污水处理工艺。在我区工程建设中,工程区域内农村生活污水经污水收集管网收集后统一进入分散式污水处理站,各处理站处理后的尾水就近排入附近河道中,受纳水体为镇、村级河道。出水水质要求按照《上海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出水水质暂行规定》中的标准执行,对于水源保护区,处理尾水应当达到规定的一级标准;对于非水源保护区,处理尾水应当达到规定的二级标准。

2.农村污水收集方法

我国大部分农村缺乏完善的排水设施,因此需要结合当地地形条件、因地制宜的采用不同模式收集污水,主要有以下的方式:

2.1住户分散收集模式

单户收集模式适用于住户居住分散,地势起伏的农村地区。划分不同区域,单户或邻近的几户铺设污水管网,将厨房和厕所污水经过管道排到自己建造的粪池后沼气池中。

2.2镇村集中收集模式

这种模式的适用条件是地势平缓,居住集中的农村地区。镇村统一铺设污水管网,污水进行收集后,进入镇村污水处理站集中收集。

2.3市政统一收集模式

这种模式适用于镇村内有市政污水管道直接穿过,或是依靠重力流一次排入市政管网的农村地区。镇村统一铺设污水管网,污水收集后接入附近的市政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

我区工程建设按照纳管优先原则,根据各镇、村地理位置,周围有或相距已建市政污水管网较近的市政污水管道的采取优先纳管,不能纳管根据污水水量和水质,选用先进、可靠、经济、有效的就地处理技术,达标排放。

3.农村污水处理技术

3.1技术选择原则

由于农村地区经济技术薄弱,缺少足够的资金和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所以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式不能套用城镇污水处理方式,须结合农村实情和生活污水特点科学决策,在选择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式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3.1.1因地制宜原则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不能拘泥于一种方式,需要结合镇村的人口、地形、气候、排放要求和经济水平等要素,通过分析选择简单、经济的处理技术。如在经济发达、用地不足的镇村可选择厌氧、好氧组合而成的一体化处理设施;在用地充裕、气候适宜的地区,可选择人工湿地的生态处理技术。

3.1.2维护管理简便原则

在经济技术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由于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往往发生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成投产后却无法实现科学维护和管理的现象。因而在农村适宜选择维护需求量少,日常操作简单,管理便捷的处理技术。

3.1.3减低运营费用原则

由于我国农村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费用十分受限,缺少稳定的经费来源,城镇污水处理中最常采用的好氧处理技术运营费用高,限制了其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应用。因此,在符合条件的区域,应当尽可能采用生态或厌氧和生态处理技术,实现污水处理耗能的最大效益。

3.2污水处理技术方法

目前,我国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可分为三类:生物处理技术、生态处理技术和物化处理技术。

3.2.1生物处理技术

3.2.1.1好氧生物处理技术

依据污泥的生长状态,好氧生物处理技术可分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两大类。其中活性污泥法的运营成本较高并存在污泥膨胀问题,不适合在农村地区使用,而生物膜法易于维护管理且没有污泥膨胀问题,在用地不足时可选择采用。

3.2.1.2厌氧生物处理技术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无需曝气充氧,产泥量小,是一种成本低,易管理的污水处理技术,满足了农村生活污水的技术要求

①污水净化沼气池。污水净化沼气池是由沼气池和厌氧生物滤池串联组成,可由几户合建或单建,这种污水净化沼气池的处理效果显著,具有布置灵活、出水水质稳定的优点。

②厌氧生物滤池。由于厌氧生物滤池的工程投资和运行成本低,且对维护人员要求低,目前已在农村广泛应用。

③复合厌氧处理技术。这是结合了厌氧活性法和厌氧生物膜法的处理技术,经由厌氧活性污泥和生物膜的共同作用,污水中污染物的除去效率大大提高,这种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3.2.2生态处理技术

①人工湿地。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来自于对自然湿地的模拟,通过利用自然生态系统中植物、基质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实现水的净化。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具有净化效果好、工艺设施简单、维护管理便捷、运营成本低的优势,适用于远离城市污水管网、缺乏资金和人才但土地资源丰富的农村地区。

②土地处理。土地处理技术是在人工调控下利用土壤、植物和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下实现净化水和回收利用污水中营养物质的处理方法。由于地下渗滤系统布水设施隐藏于地下,无损地面景观,受天气影响小。缺点是负荷控制不当会造成堵塞;防渗不好就会污染地下水;此外若是设计进出水系统埋于地下,投资成本相对较高。

③稳定塘。稳定塘是经过人工适当休整后的污水池塘,它利用自然水体的的自净原理,使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多级转换、降解和去除。稳定塘的投资少、成本低,无需污泥处理,缺点是负荷低、占地大、受气候影响大、处理效果不稳定。

3.2.3物化处理技术

污水物化的处理方法有:混凝、气浮、吸附、离子交换、电渗析、超滤等。其中混凝技术相对符合农村要求。它的优势是能够根据污水中污染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絮凝剂确保污水中的污染物高速去除。但对有机物和氮的处理能力较弱且在运营过程中需要不断投放药剂,因而运营成本较高。

近年来,在配合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庄改造建设中,根据区内各镇选定工程区域实际先后采用了“(交大滤池+高负荷人工湿地)工艺”、“土壤渗滤污水处理系统工艺”等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等多项较成熟技术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4.结束语

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农村已成为我国环境整治的新阵地。农村的生活污水已成为破坏农村环境的主要污染源。我国十分重视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技术研究工作,不断开发了许多技术方法和工艺,并在实际工程中推广应用,为农村环境质量改善提供重要技术支持。做好农村污水污泥处理问题,防止产生第二次污染,需要在已有的工作基础上,根据各地自然环境、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立足实际建立具有地域特点的完整技术体系。

参考文献

[1]辉,郑正,王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探讨[J].环球科学与技术.2005.28(1):78-81

[2]张增胜,杨耀芳,徐功娣.农村生活污水分手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污水防治技术.2008,21(6):65-67.

农村污水运维管理篇8

关键词:新农村;厌氧;人工湿地;污水

中图分类号:X703文献标识码:a

前言

随着我国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人口的无数排放量也逐渐增加,农村的污染问题也逐渐凸现,成为我国建设新农村的制约因素之一。据统计,我国农村生活污染对整个流域污染物磷的贡献率达到8%,氮的贡献率达到10%[1-2]。

我国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已经比较成熟,应用也比较广泛。但在基础设施较差,生活还不富裕,劳动力素质较低,管理水平不高的广大农村地区,建设像生物转盘、活性污泥法等投资大、运行管理复杂且费用高的污水处理厂,目前还难以实施。而且农村人口居住相对分散,不利于污水的收集和处理[3]。

虽然传统的污水处理技术发展历史较长,处理效果较好,但基建投资大,运行费用高,难以在我国农村地区大面积推广[4]。鉴于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物浓度低、水量小的特点,结合其土地资源相对丰富的特点,在新农村规划中选择适宜的污水处理方式充分利用其特点,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此情况下,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的应用及发展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提供了新的出路。

1人工湿地的概念及机理

土地处理法是一种以土壤作为介质的污水净化方法,是一种由生物向生态或者生物生态相结合的污水处理技术。其作用过程主要是通过基质、植物和微生物3者形成的生物-生态协同体系[4],经由物理、化学、生化以及植物吸收等途径来实现对污水的净化和处理。废水中的悬浮物通过人工湿地的拦截、吸附及沉淀作用去除,溶解性有机污染物通过植物根系的吸收和吸附,以及植物根际周围和土壤基质中微生物的分解代谢作用,被降解为甲烷、二氧化碳和水。

人工湿地具有易维护、处理效果稳定、工艺设备简单、运行费用低、占地面积小、不影响绿化等特点,通过将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再利用相结合,有效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技术支持。

2厌氧-人工湿地工艺

在新农村规划中,污水收集处理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针对该地区地形、人口分布等特点,增城市某村的新农村污水处理采用“厌氧池-人工湿地(水平潜流)”工艺。

各户生活污水由化粪池,经接户管至污水收集管网系统,污水至收集系统末端,正常情况下,污水均经溢流井排至污水处理系统,特殊情况下,多余的污水经溢流井,溢流至排洪沟。

进入污水处理系统的污水,经格栅去除水中较大的漂浮物质和杂物后进入沉砂池去除污水中较重的砂粒和悬浮物后利用进入厌氧水解沉砂池,污水在厌氧水解作用下,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被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得到初级净化的污水,进入人工湿地,在人工湿地内,经过滤、吸附、植物吸收及生物降解等作用得以去除。污水得以净化后,经计量堰计量后流入农田灌溉沟。

3应用实例

在新农村规划中,污水收集处理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针对该地区地形、人口分布等特点,增城市某村的新农村污水处理采用“预处理+厌氧池+人工湿地(水平潜流)”工艺。经过实践证明,该工艺组合对当地农村污水处理有较强的适应性,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罗坑村位于城市北部生态产业区,村委社共有居住人口400人。其污水收集管网布置与村相关规划结合,污水主干管尽量沿村内主干道布置,污水支管尽量靠近村内居民排水点,高程上采用重力自流设计。

本站点人工湿地类型为水平潜流湿地,共设1级2组,砖混结构,池底采用C15素砼垫层。碎石湿地基质在污水净化过程中起过滤、沉淀和吸附污染物等作用。

湿地植物选择再力花、花叶芦荻、纸莎草作为水平潜流湿地栽种的植物。上述选择的植物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和作用,均为多年生植物,在广东地区均为全年常绿,无需反复种植,收割管理容易。各种植物具备一些独有特点,能够互相有机搭配。采用植物种类及数量见表1所示。

4湿地运营要点

虽然人工湿地在运营维护方面比污水处理厂要简单很多,但人工湿地还没有达到完全无人看管的地步。由于该工艺包括预处理、厌氧和人工湿地3个模块,所以在运营维护方面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对于污水收集,要定期检查污水井、管道和污水收集沟渠,清理淤积物,保持管道和沟渠的通畅。定期对格栅进行清渣,以保持格栅井的正常功能。对人工湿地内杂草、病虫害以及植物残体进行处理,根据植物生长情况对人工湿地植物进行收割和补种。

5结语

通过将厌氧系统与人工湿地系统进行组合,在我国南方地区进行实地应用,发现厌氧-人工湿地组合工艺适宜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并能够减少占地面积。选择当地的植物和适当的运营管理会增强其污水处理功能。

参考文献

[1]崔志峰,王凯军,宋英豪,等.村镇生活污水控制技术研究[C].成都:中小城镇市政污水处理工程技术工艺高级研讨会,2005:5-8.

[2]王云龙,张徵晟,陶琪,等.四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比较[J].水处理技术,2011,37(07):133-135.

[3]李长源,汤大伟.关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J].西南给排水,2009,31(02):15-18.

农村污水运维管理篇9

 

    为进一步推动我旗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深入开展,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逐步改善农牧民人居环境,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旗委农工部组织相关工作人员,通过走访座谈、征求意见、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我旗农村牧区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据此提出一些思路和建议。

    一、调查背景及意义

   目前我国环境综合管理的研究工作多集中在城镇区域,针对农村牧区环境综合管理却缺少更多的思考。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党的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市第四次党代会均对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给予了高度关注,《呼包鄂协同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也对其提出了具体要求。

    鄂托克旗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辖6个苏木镇、75个嘎查村、363个自然村,总人口16万,其中有农牧民5.9万人。我旗农村牧区地广人稀,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人居环境一旦受到污染,将对我们的生产生活环境造成长期困扰。随着农村牧区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农牧民生产生活方式明显改变,许多现代包装产品不断涌入,白色污染随处可见,污水排放不规范,改厕成果不明显,公共服务设施得不到及时管护等问题依然突出,这些都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认真研究解决农村牧区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问题,意义重大,刻不容缓。

二、主要做法及取得成效

    近年来,我旗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成效显著。我们也深刻感受到,为切实维护、巩固好农村牧区建设成果,逐步建立科学规范、高效运转的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长效机制,是建设美丽乡村、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近年来,我旗累计投入各类资金2000余万元,新建垃圾压缩站12座、清洁厕所148座、垃圾池121处、垃圾箱1100余个,并配套购置垃圾转运(清运)等大小车辆426台,极大提升了农村牧区环境卫生硬件设施建设水平。同时,根据各苏木镇人口密度、居住特点,合理布点、科学摆放垃圾收集箱,进一步方便农牧民投放垃圾。

————组织保障坚实有力。成立了旗、苏木镇两级农村牧区环境综合管理工作组织机构,制定出台了《农村牧区环境综合管理实施细则》、《农村牧区环境综合管理工作考核办法》和《农村牧区环境综合管理考核评分细则》等制度,并将该项工作纳入全旗“五位一体”实绩考核范围。在旗级层面组建成立了旗农村牧区环境综合管理指导中心,在6个苏木镇组建了综合执法局,在嘎查村和农村社区组建保洁队伍78支,建立健全了相关制度,明确了工作职责。

————日常管理效果显著。在日常工作中,建立了“每月督查、半年评比、年底考核”的督查考核工作机制。采取定期不定期明察暗访的方式,对苏木镇、嘎查村进行随机抽查,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梳理反馈,要求相关苏木镇限期整改,并不断加大对存在问题的跟踪督查力度,确保整改工作取得实效。截至目前,指导中心和党政两办督查室开展各类督查20余次,提出整改意见建议900余条,实现了监管全方位、全视角、全覆盖。各苏木镇执法局共下达执法文书150余份、拆除违章建筑85余处,切实做到了工作有人抓,问题有人管,事情有人做。

————管理方式不断创新。一方面招标引进实力强、信誉好的第三方环卫保洁公司,倡导政府购买服务,推行市场化运作管理模式。目前,全旗6个苏木镇均通过积极引进外省和本土专业保洁公司进行市场化运作,取得了明显效果。另一方面鼓励苏木镇在环境综合管理工作中,进行有益探索和大胆尝试,蒙西镇建立了全市首家垃圾兑换超市,为各苏木镇和周边地区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资金保障有效落实。将全旗75个行政嘎查村、6个农村社区“农维费”以每年5万元的标准列入财政预算,其中旗级财政承担2万元、市级财政承担3万元;同时,专项设立了200万元环境综合管理奖励资金。2017年拨付“农维费”405万元、兑付奖补资金130万元。2018年按照工作进度已拨付“农维费”330万元。

————宣传引导持续增强。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媒介,广泛开展农村牧区环境综合管理宣传教育。发放了《鄂托克旗农村牧区环境卫生整治倡议书(蒙汉文)》1.2万余份;以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方式编制发放了《鄂托克旗农村牧区环境综合管理宣传册(蒙汉文)》3万余册;与旗电视台合作,摄制了农村牧区环境综合整治微电影2部。通过多方式、多渠道宣传,充分调动了农牧民参与环境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普遍提高了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存在问题

一是重视程度不高,群众环保意识淡薄。部分干部对农村牧区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足,责任感和紧迫感不强,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工作上存在上紧下松、上热下凉的现象,尤其是一些地处偏远、经济条件差的嘎查村整治工作难度大,动员和组织农牧民群众不够,致使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反复抓,但脏乱差现象不断反弹。如棋盘井镇石勒凯村、深井村、阿如其日嘎村,阿尔巴斯苏木脑高岱嘎查、敖伦淖尔嘎查沿路沿线垃圾乱倒、病死畜禽随意丢弃现象时有发生。此外,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宣传教育力度不够,农牧民群众环保意识淡薄,主体作用尚未发挥,主动投身人居环境整治、自觉改变陋习的意识不强、热情不高。

二是规划相对滞后,工作进展不够平衡。一些较大居民集中点污水排放管网规划不到位,有的管网年久失修,有的直接没有管网,大部分嘎查村污水处理只能靠自然蒸发,排污问题亟待解决。改厕工作进展缓慢,部分公路主干线沿线商服区域没有公共厕所或公厕数量无法满足流动车辆人员如厕需求,比如阿尔巴斯苏木框框井段,重点示范嘎查村、集中居民点新建、改造水厕推进力度小。有建设水厕的嘎查村,没有配套建设供暖供水等设施,排污方式仍然沿用渗井处理;有旱厕的嘎查村没有建立粪污收集人员、车辆配备等配套机制,造成粪污收集难度大,常年堆积,居民无法如厕。

三是资金投入不足,基础配套不够完善。近年来,我旗在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投入了大量资金,配备了相应设施和人员,但与目前农村牧区的现实状况和工作需求还有很大差距,旗级财政主体投入和社会多元投入机制尚未真正形成,污水和改厕等配套设施严重不足,垃圾填埋场布局不平衡,除镇区、园区周边建设标准化垃圾填埋场外,其余地区生活垃圾依靠转运站转运处理,建筑垃圾只能就地倾倒、掩埋,造成地质地貌破坏,极易引发矛盾纠纷和信访隐患。垃圾和污水收集转运车辆少、成本大,尤其是目前苏木镇配备了大量的5m3垃圾箱,但没有配套专用清理车辆,箱内垃圾清理难、无法转运,只能依靠箱内焚烧,造成垃圾箱破损严重,致使全旗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持续深入开展困难较多。

四是机制不够健全,管理责任落得不实。虽然我旗将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纳入全旗“五位一体”考核,但日常督查通报、评比考核、责任追究等机制主要以环境卫生和公共设施管护为主。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之间的工作单打独斗、没有形成合力,工作责任落的不实,综合执法力量薄弱,管理没有刚性约束,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缺乏可持续性和长效性。比如,目前综合执法承担城建、国土、农牧等多项执法内容,但人员力量薄弱、装备经费不足,执法队没有专用工作车辆,日常执法多以私人车辆开展,难以开展正常工作。

    四、对策建议

(一)宣传教育,广泛参与。农村牧区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政府是主导,农牧民是主体,要充分调动农牧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知识讲座、文艺下乡等手段开展多层次宣传教育,切实做到家喻户晓、全民参与。同时,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大力表彰先进,公开曝光典型,在农村牧区营造浓厚的环境综合管理氛围。积极争取部门协同配合,整合各方资源,利用与群众直接打交道的包扶单位、包村干部、驻村工作队等,通过召开座谈会、听证会等方式,让村规民约、保洁责任书等真正发挥作用,建议向居民集中点商户每月收取一定保洁费用,既弥补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资金不足的问题,又能激发农牧民群众积极参与、监督、自治的意识。

(二)试点先行,梯次推进。农村牧区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受地域性、分散性、季节性等影响,设备配置、收集、运输、处理等相关问题千头万绪、难点很多,需要通过试点先行,边探索、边完善,在实践中形成具体明晰,操作性强的好经验、好办法、好模式。要以农村牧区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为抓手,在重点完善提升全旗27个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示范嘎查村的基础上,试点带动、梯次推进。通过逐年挖掘、培养、建设一批示范嘎查村,采取现场观摩、互看互比、交流学习、经验推广等方式,示范引领、整体推动。力争三年内实现我旗农村牧区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长效机制,探索出一条具有农牧区特色的成功之路。

(三)因地制宜,科学处理。根据调查发现,我旗农村牧区垃圾基本可分为四大类:一是可回收垃圾:包括废旧塑料、矿泉水瓶、纸质包装、废旧玻璃(酒)瓶、废旧衣物、生锈废铁等,所占比重高,是农村牧区垃圾的主要成分。二是有害垃圾:主要包括废旧(蓄)电池、废油漆桶、小型电子垃圾等,目前此类垃圾在农村牧区基本不做无害化处理,多数随意丢弃。三是厨余垃圾:农牧民生活较为节俭,食物种类较为单一,厨余垃圾产生量较少。仅有的剩余垃圾也会用于喂羊养狗、喂猪养鸡,再利用率较高,目前厨余垃圾存量较少。四是其它垃圾:主要包括陶瓷瓦罐、渣土、炉灰、动物尸体、人畜粪便等,总体数量较少,多为惰性物质,后两种可采取就地填埋或铺路等方式处理。当前亟待解决的是对农牧民生活影响最大、对生态环境污染最严重、问题最突出、隐患最大的可回收垃圾与有害垃圾的管理问题。因此,如何从源头上控制垃圾的产生量?最有效的方法无疑是实施垃圾分类,达到就地减量的目的。

根据我旗农牧区实际情况,建议利用如下两种模式进行处理。对于居住分散的农区和牧区:可采取“一卖、一换、一堆”的“三个一”模式进行处理。“一卖”具体指将可回收垃圾由农牧户自行收集暂存,待定期、定点、定时有偿收运时变卖,可一定程度上增加其家庭收入;“一换”具体指将有害垃圾由农牧户自行收集暂存,待定期、定点、定时有偿收运时兑换,可一定程度上减少其家庭开支;“一堆”具体指鼓励引导农牧户自行设置堆肥池,采用混合堆肥天然降解的方法,将厨余垃圾和其它垃圾中的炉灰、动物尸体、人畜粪便等形成有机肥料,可一定程度上减少农牧户生产开支。对于苏木镇政府所在地和较大居民集中点,在监督动员当地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的同时,可纳入城乡一体化环卫系统进行实地操作。

农村污水运维管理篇10

关键字:农村生活污水,人工湿地,存在问题,措施

abstract:throughtheanalysisofthecurrentsituationinChina'sruralsewage,andconcludesthattheartificialwetlandprocessingtechnologyhaslowinvestment,withhigh-qualitywaterresistance,strong,increasetheimpactandproduct,improveandgreenlandecologicalenvironmentbeautification,simpleoperation,maintenanceandoperationcostislowwaitforanadvantage,suitablefortheruralareaofsewagetreatment,haswideapplicationprospects.andinthelightofartificialwetlandintheapplicationofexistingproblemsofrelativemeasures.

Keyword:rurallifesewage,artificialwetlandandexistingproblems,andmeasures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我国农村生活污水现状与问题

我国农村人口多达9亿,每年产生的生活污水量约为80多亿吨。据2005年建设部《村庄人居环境现状与问题》对全国部分农村的调查显示,我国农村而96%的村庄都没有排水渠道和污水处理系统,生活污水随意排放[1]。农村生活污水主要为冲厕污水、炊饮污水、洗澡污水、洗衣污水等,主要污染物为CoD、氮和磷,水质相对稳定。

农村污水分布广,不集中;日污水流量不连续等都增加了对污水收集处理的难度。无法采用以城市废水处理模式集中收集并处理污水,且农村地区技术经济基础薄弱,缺少充足的资金和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因此,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应因地制宜,以维护简单、运行费用低、工艺流程简单、便于管理为选取原则。

2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处理污水最早可追溯到1903年,英国约克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用于处理污水的人工湿地[2]。1972年,Kichuth等提出高等植物在人工湿地系统中的“根区法”理论后,80年代人工湿地系统由实验阶段进入应用阶段。

人工湿地通过基质-微生物-植物这个复合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调作用处理污水。污水流经时,SS被填料和植物根脉阻截,有机质通过微生物的吸附、同化及异化作用分解。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缺点在于占地面积较大,但农村地区则易于实现。其优点主要有:①基建费用低廉,只有常规处理方法的1/2或1/3;②出水水质稳定,一般出水可以达到二级排放的标准;③材料来源广,可就地取材;④运行费用低,管理简单,维护容易[3-4]。

3人工湿地在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应用

3.1国外的应用现状

人工湿地是2o世纪7o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种污水处理技术,兴起于美国、澳大利亚、荷兰、丹麦、英国等国家。人工湿地早期应用主要是中小城镇和农村的生活污水。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就开始了人工湿地技术的理论研究,提出相关的理论和参考设计参数。美国是世界上拥有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最多的国家,目前有600多处人工湿地工程用于处理市政、工业和农业废水。德国正在使用的人工湿地大约有5000个,广泛用于从单个家庭到上千居民的社区生活污水的治理。应用较多的是地下潜流系统,种植有芦苇、菖蒲等湿地植物,大多采用砾石作为填料[5]。

3.2国内的应用现状

我国于“七五”期间才正式开始较大规模的人工湿地研究,我国第一座大规模的人工湿地为深圳白泥坑人工湿地,处理规模可达到3100m3/d,之后北京、天津、武汉等地都陆续建立了人工湿地的实验基地。2006年10月,“基于垂直潜流生态滤床技术的分散式污水及污泥处理系统”在常州市正式投入运行,出水水质已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一级排放B标准。人均建设成本476元,维护费用仅为每年12.5元/人。深圳石岩河15000m3/d处理量人工湿地,水力停留时间l2小时,占地24000m2,总投资800万元,运行成本0.18元/吨[6]。广东汕头龙珠水质净化厂900m3/d处理量人工湿地,水力负荷为0.5m3/m2·d,占地2000m2,总投资60万元,运行成本0.05元/吨。

为了规范我国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实施,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对人工湿地进行优化研究,提出了适合我国气候和水质特点的设计参数,如表1,为我们农村地区污水处理的设计和运行管理提供相关依据。以潜流湿地为例,典型村庄人工湿地工程占地面积估算如表2所示[7]。

表1小规模人工湿地设计参数

表2典型村庄人工湿地工程估算(安全系数取1.5)

4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存在的问题

现我国农村的生活污水治理受到技术、经济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主要问题有:

气候条件的制约。气候条件对人工湿地有重要影响,春季和夏季温度高时,植物生长快,对污染物吸收好,处理污水效果较好,而在秋冬季植物枯萎,吸收速度放慢,且死亡的植株释放污染物,处理效果差。

容易堵塞。污水没有经过预处理直接排入湿地或是在人工湿地运行初期,由于植物的根系尚不发达,去除悬浮物的能力差,会存在一定的堵塞问题。当堵塞现象发生时,使得废水的有效停留时间减少,原来的流动路径短路,废水在湿地表面径流,水力传导性、湿地处理效果和运行寿命降低。

5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的发展对策

(1)建立人工湿地数据库。参考学习一些其他国家的数据库建立开发经验,但同时也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丰富数据库内不同地域、类型、用途的人工湿地系统设计运行等数据。

(2)减少气候温度的影响。人工湿地净化水质的适宜温度是20-25℃。冬季气温较低造成处理水质不达标,我们可采取科学的人工湿地冬季保温法。申欢等[8]采用了一种新型的潜流式人工湿地冬季保温方法,将收割的湿地植物就地覆盖在湿地表面作为保温层,这种保温方法可以避免或减轻冬季湿地填料的冻结。

(3)加强预处理,减少堵塞。减少人工湿地中进水难降解的SS。适当密度种植湿地植物,定期对基质进行更换,对植物进行收割。

6总结

我国农村地大面广,污水排放具体情况千差万别。人工湿地作为一种高效、简易和低耗的污水处理技术,非常适合广大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但国内对这项技术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且还存在着许多制约与不足。研究与改进人工湿地技术,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是我们的当务之急,以实现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

参考文献:

[1]车伍,周晓兵.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新型雨洪控制利用[J].中国园林,2008,24(11):52-56.

[2]刘昭军.陕南地区建设人工湿地初探[J].陕西林业科技,2008(4):135-137.

[3]陈太长,王雪,祁继英.国外人工湿地技术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中国给水排水,2003,19(12):105-106.

[4]吴晓磊.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机理[J]_环境科学,1995,16(3):83-86.

[5]BrixH.UseofConstructedwetlandsinwaterpollutionControl:HistoricalDevelopment,presentStatus,andFutureperspectives[J].wat.Sci.tech.,1994,30(8):209-223.

[6]刘春常,夏汉平,简曙光.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研究一以深圳石岩河人工湿地为例[J].生态环境,2005,14(4):536-639

[7]杨俊,龚琴红.人工湿地在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中的应用[J].环境管理。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