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的运营与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58:06

新媒体的运营与管理篇1

关键词:新媒体电台新闻广播创新

1.新媒体时代下地方电台面临的现状分析

曾几何时,广播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媒介形式,始终处于优势地位,尤其是在一些特殊政治时期,广播的地位与作用更是其他媒介无法比拟的。但是作为新闻广播在新媒体的强烈冲击下,它固有的局限性也渐渐暴露出来。首先是传统广播仅仅利用了人的听力功能,节目播出是依时间线性进行的,听众难以主动选择,必须按预先制定的播出顺序收听,节目播出后很难保留,稍纵即逝。其次是广告经营问题。广告经营是大多数广播电台的唯一收入来源,而它却难以实现跨地域、规模化经营,况且广告时间极其有限,需要打破单一的经营模式,引入新的资源和力量。

近几年广播在与其他媒体的竞争中,也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其中几大原因严重制约了其发展的脚步。首先是“人才”的问题。广播的发展归根结底要靠人,人才的使用和选择要适应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目前广播媒体普遍缺乏高端优秀人才。一是广播媒体管理层缺乏精通宣传业务管理与产业经营的管理人才。二是缺乏推动广播科技发展的类似“学科带头人”这样的高端技术人才。三是紧缺新闻采、编、播、主持岗位上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在新的媒体竞争格局中,人才障碍将成为广播业做强做大的最大障碍。其次广播节目市场化观念不强,市场意识落后,表现最突出的就是节目的非市场化。其实所谓市场化,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追求利润就要缩减成本,而对电台来说,人才是最大的成本。

2.地方电台未来发展趋势

现如今新媒体技术层出不穷的今天,传统媒体面临着严峻挑战。各类传统媒体的占有份额不断萎缩,网络媒介的势力范围却以几何速度不断扩张。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要想占有一席之地,最好的办法就是求变。新媒体蕴藏着巨大的商业价值,传统广播传媒与其等待引外资进入新媒体产业,发起挑战,不如自己否定自己,将新媒体放在与传统媒体同等重要的地位,根据新媒体的产业性质采取相应的运营模式,包括新内容形式、新的内容制作方式、新渠道、新的推广方式、新的业务模式等等,将新旧媒体竞争从传媒集团与业外资本的外部竞争,转化为集团内部事业部之间的竞争,自发地进行平台转移,从而掌握主动权,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3.最为传统媒体的广播与新媒体的融合

在媒体技术不发达的阶段,各种媒体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技术的限制,比如报纸虽然表意明确、思想深刻,但无法传递直观生动的视觉信息,电视虽弥补了报纸这个缺点,但又稍纵即逝,无法保存。而现在媒体技术(尤其是数字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改变了媒介的现有特征,为各种媒介实现融合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广播电视媒体在互联网上建立web站点,将自身拥有的音频视频信息资源优势与网络传播的优势结合起来,以新技术新手段扩大传播领域和范围,是今天广播电视媒体发展的一个亮点。

网上广播(internetBroadcasting),亦有人称其为“在线广播”,系指数字化的音频视频信息通过国际互联网传播的形态。它是网络传播多媒体形态的重要体现,亦是广播电视媒体网上发展的重要体现。网上广播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而日趋成熟,市场开始形成,在不少发达国家和地区网络用户中的听众观众群已经出现。

4.全媒体背景下广播节目的创新

在新的环境下,广播要想更好地生存占有一席之地,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4.1满足受众的多样化需要

想要提高收听率,广播必须要以满足听众需求,所有广播节目体现出实用性。因为不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信息传播渠道上,受众都会选择更便捷地接收生活信息。所以广播要在传播渠道上变革,在内容方面下功夫。面对各种新媒体的挑战,应该根据网络时代传播理念的变化自觉调整,寻找出适合自己特点的生存对策,本土化和服务化、娱乐化将成为广播界争取受众的努力方向。对于普通受众而言,本地信息是最重要的。贴近生活的本土实用信息,更能够引起受众关注。

4.2走专业化之路

广播业必须借助媒介新技术的推动力,走向以频道专业化、经营地方化的发展道路。随着市场的分化使广播业必须走专业性的特色化道路,提到特色,最重要的是确定目标受众群体,围绕目标受众群体的需要,设计和制作节目,做到准确定位,锁定核心受众群体。只有锁定了受众群体,才能拥有收听率。有需求差异就有市场细分,市场细分度越高,对广播媒体类型化程度要求也就越高。

4.3广播节目创新

媒体要若想争得受众资源,就必须对受众进行细分,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制作不同的节目,并且做好节目、做精品节目,走内容取胜之路。因为个体的收听需求不同,在收听广播时,听众总是寻找自己喜爱的节目,形式与内容适合的节目,才是赢得收听率的的重要手段。优秀的广播节目,就是“内容恰当”与“形式适合”的有机结合。

5.总结

随着科学技术的向前发展,随着新媒体的向前发展,我们要不断地思考和探索广播媒体在新的科学技术背景下的发展问题,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加以解决,现如今广播的发展还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冲击,但同时也会存在希望和机会。广播应该成为现代科技的受益者,对其而言,重要的是要在科技的发展中学会变化和调整。让我们的广播事业焕发出更顽强的生命力。

新媒体的运营与管理篇2

【关键词】传媒集团广电传媒媒体品牌

中国的传媒业未来必将走向国际化,国际上知名的传媒集团的经营理念对中国广电传媒的成长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本文选取了美国在线-时代华纳、迪斯尼、贝塔斯曼、维亚康姆和新闻集团五大传媒集团作为研究对象,寻找其成功的关键因素,并探索中国广电传媒的成长路径。

一、中国广电行业的四大特征

广电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政治环境的稳定以及经济的快速增长都为广电产业的良好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的传媒产业政策环境也正在走向开放和规范化。广电行业正在加快自身的各项改革,逐步革除体制,建立健全适应新形势的事业和产业运行机制和行政管理体制。从整体来看,中国广电行业有四个较为明显的特点:

1、广电政策正由行业监管向行业引导转变

从当前政府监管职能的改革趋势来看,广电政策正在由行业监管向行业引导转变,其改革趋势体现为: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确保党和人民喉舌性质的前提下,推进体制创新;宣传与文化产业发展并重;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加快国有文化企业公司制改造;培育文化产业战略投资者;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等方面。

2、制播分离是当前中国广电产业改革的重要举措

制播分离改革主要是为了提高电台、电视台的节目质量,降低节目成本,丰富节目内容,转换运营机制,增强发展活力,调动社会力量制作节目,改变各台自制自播节目的模式。目前改革的重点是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部分省级、副省级电台电视台。制播分离改革主要在电台电视台的非新闻类节目栏目进行。深化电台电视台内部管理改革是制播分离改革的一个重点。

3、广播电视领域正在引发一场数字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深刻革命

媒体行业是一个技术驱动的行业,技术的每一次发展与进步,都对媒体行业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技术的每一次变革,又给媒体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对于广播电视行业更是如此。

从上个世纪末期开始的数字技术革命发展到今天,已经在以广播电视为代表的媒介产业领域、电信产业领域和互联网为代表的it产业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潮流势不可挡,甚至冲垮了广播电视产业、电信产业和计算机产业的传统界碑,在网络多媒体的平台上实现了“大会师”、“大汇流”、“大融合”。新技术、新媒体的发展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和影响是前所未有的、颠覆性的,至少目前已经在相当程度上产生了议程设置失效、管理手段失控和舆论导向失灵的效应。

4、电视行业的市场意识普遍增强,经营水平提高

广电行业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缺乏经营意识和竞争意识。但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不断深入,广电产业化、市场化程度也不断提高。具体表现为:一是工商行业的竞争机制和经营管理理念、制度不断被引入;二是随着广电产业对外交流与开放的不断扩大,国外的节目形态和经营经验、管理模式不断被中国的广电同行借鉴;三是中国广电行业的创新意识不断增强,一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目形态或者带有本土色彩的经营管理模式不断涌现。市场意识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无疑又使得竞争的力度和广度不断增加。

二、五大国际传媒集团的成长经验和模式分析

全球传媒行业的发展和成长对于中国广电行业未来产业模式构建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包括美国在线-时代华纳、迪斯尼、贝塔斯曼、维亚康姆、新闻集团在内的五大国际传媒集团都形成了数十年的成功经验,他们的组织模式、业务模式和成长特点如何呢?我们首先对这五大传媒集团的业务和组织模式进行系统的梳理:

1、五大国际传媒集团业务模式和经营策略

(1)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的主要业务内容涵盖了杂志、出版、电影、电视、音像、网络;其经营特征包括:一、把握受众需求,引领行业趋势;二、利用技术力量,提高媒介影响;三、重视特色定位,塑造品牌形象;四、重视人才资源,聚敛创新力量。在经营策略方面体现出它独有的导向,即并购与联盟、全球化策略、多媒体互动、塑造核心竞争力。

(2)迪斯尼自诞生以来,在娱乐和动画片制作行业保持着强大的实力,主要业务包括电影、公园旅游、广播电视、网络以及基于上述内容而延展的商品连锁店、歌舞剧演出、唱片出版等其它业务;其经营特征包括:一、销售欢乐;二、多领域混合经营;三、品牌经营;四、以影视娱乐为核心业务;五、适时并购。

(3)贝塔斯曼的全球发展是以其全球性音乐销售网络和全球性书籍、音乐俱乐部为基础的,通过强化音乐市场份额称雄全球。但它没有一个电影或电视制作室,对于发展迅猛的电视产业只是间接参与,并未直接参与。在经营策略方面,贝塔斯曼的独到之处体现在:选择并潜心于专业出版领域、在内容上大做文章、有针对性地开展区域经营。

(4)维亚康姆在传媒娱乐、新闻、体育、音乐等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依靠mtV和nickelodeon两张至关重要的牌,维亚康姆不断将自己的产业触角伸向全球。内容为王、品牌建设、重视版权保护与特许经营是其主要经营特征;在经营策略方面,维亚康姆的独到之处体现在:坚持主营业务、整合发展、全球市场战略、国际化、本土化经营、技术领先。

(5)新闻集团的主营业务是电影和电视,而网络、报纸杂志和图书出版等也占有重要的份额。新闻集团的成功归因于两方面:在资本运作方面强调以人为本和并购;在技术先行方面新闻集团总能将最前沿的技术应用于传媒领域。在经营策略方面,新闻集团的独到之处体现在:注重人力资源管理、行之有效的并购策略、严密的财务管理以及本土化经营战略。

2、五大国际传媒集团的共性特征

五大传媒集团在经营管理上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但无非是利用多种手段演绎近乎相同的媒介经营内涵。即:明确产品定位,利用合适的人才进行内容生产,并将其传递给受众,并且不断强化自身品牌,为客户、经营者本身乃至社会创造价值。

通过对五大传媒集团的经营战略分析,我们发现跨媒体运营、国际化战略和整合发展观三大核心是它们的共同战略,这对传媒企业的未来发展有着极强的启示意义。跨媒体运营可以很好地实现内容与媒介平台的互动和各媒体平台之间的互动,五大集团的媒介经营领域均涵盖了所有的媒体种类。任何地区的传媒市场都是有限的,为了实现规模效益,传媒企业必然要摆脱地域限制,占领更大的市场。

三、中国广电传媒企业发展可借鉴的路径

中国传媒企业的成长虽不能照搬国际传媒集团的经验,但是通过对其发展路径的分析,笔者认为应着重从产业运营、人力资源和媒体品牌三个方面入手推动中国广电传媒集团的进一步成长。

1、强化产业运营是广电传媒成长之重

无论是国际传媒发展历程还是国内广电产业发展战略,都体现出两个特征:一是跨媒体的扩张和运营,二是沿传媒产业链的发展壮大。在此基础上,传媒集团可以借鉴的地方在于三条主线,即跨媒体内容提供、媒体价值链拓展、新媒体运营管理。跨媒体内容提供是指以电视节目为立足点,向影视剧、动画片、纪录片、手机电视内容、互联网内容、平面媒体内容等多种类型的内容提供发展;媒体价值链拓展是指从目前单一的广告经营向电视购物、主题公园、演艺经纪等多个传媒价值链环节拓展;新媒体运营管理主要指手机电视台和媒体网站两大跨媒体平台的经营。

2、推动人力资源管理变革是广电传媒成长之核心

传媒集团的发展需要建立健全和完善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营造协作、创新、学习的文化氛围。健全的传媒集团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应包括:

(1)建立人力资源部和主要节目中心人力资源管理岗的两级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目标是实现人员管理的重心前移,科学规范各节目中心的人员选拔、培养、使用机制,降低用工风险,更有效地为节目中心提供相关人力资源服务。

(2)为科学规范用工标准,制定以岗位管理为核心的工作规范,明确所有人员岗位职责,清晰各单位所需岗位编制,实现“定岗、定员、定责”。为传媒集团精细化的财务管理和科学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奠定基础。

(3)在岗位管理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专业特点的员工设置不同的专业发展通道,并与事业发展和薪酬激励结相合,促进员工在本专业岗位上不断发展,同时也形成基于能力素质的培养开发机制。

(4)为了充分发现人才,激发员工的潜能,提高节目创意和创新能力,进而提高节目质量,建议在多种层次上加大力度推进实施人才竞争机制,如中层干部竞聘机制、栏目制片人竞争和淘汰机制、重大活动导演竞争机制等。

3、加快塑造媒体品牌是广电传媒成长之基

媒体品牌主要包括频道品牌、栏目品牌、活动品牌、人才品牌等,都对整个媒体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对代表性媒体的品牌研究发现,品牌推广策略主要采用立体多层次的推广模式,具体包括:受众推广、销售推广、公共关系等。

(1)受众推广:制定针对各个特色频道品牌、栏目品牌、主持人品牌的CiS形象识别系统,建立和开发频道主题色、主题音乐、主持人特色语言和形象;运用多种媒体宣传手段介绍新频道节目、新频道形象、大型活动信息;多种方法积极推动品牌栏目和品牌主持人与观众的互动交流,创造品牌推广机会。

(2)销售推广:定期举行广告客户的品牌推广说明会,提高媒体在全国企业客户中的影响力。

(3)公共关系:以宣传科学文化和社会文明为目标,积极参与各项社会文化活动;利用部分节目时间,增加社会公益广告播出,进一步提高媒体公信力。

国内广电传媒发展日新月异,要在众多媒体竞争中拼出一条血路,势必要在运营、人力资源以及品牌等方面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与影响力,才能更好地适应媒体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①周鸿铎、夏陈安等:《电视频道经营实务》,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②周鸿铎等:《广播电视经营与管理模式》,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③骆正林:《传媒竞争与媒体经营:传媒经营与管理研究》,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

④李小曼,《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2004

⑤高冰妍,《媒介融合对我国传媒产业经营的影响研究》,《科技探索》,2011(7)

新媒体的运营与管理篇3

关键词:新媒体营销;风险控制;法规对策

一、前言

新媒体是现今快速发展的一个生产链,新媒体营销就是其中的一条重要子链。在现今信息爆炸的大环境下,新媒体营销最大程度上利用了互联网的信息传播功能,并且以电视、电脑和手机为载体,达到把自己想要传送信息传播出去,让更多人知道与了解。可以这样说,在今天的信息时代,新媒体是必然的产物,而新媒体营销也是必然的趋势。很多人已经关注到新媒体可以带来的可观的利益,它主要做的就是利用当前快速发展的网络优势,扩大网络市场,尽可能完美的帮助客户,这就是新媒体营销。但是,很多大型企业在面临传统行业转向新媒体时,没有做好风险控制策略,盲目转型,导致了转型失败的结果,甚至有一些企业无法承担产生的风险,造成了破产的严重后果。另一方面来说,技术人员也是一个关键,技术人才的领先直接影响到了竞争的优势。但是,人才流动性较强,怎样去吸引与留住技术性人才也是风险控制上需要考虑的一个部分。

二、新媒体营销

新媒体营销被称作是“新式广告”,它与传统的广告有很大的区别。传统的广告进行张贴、登报、电视等多种形式,而新媒体广告却五花八门,多种多样。它借助了微信、微博、论坛等。它可以用最少的资金投入,可能得到最大的效益。在投放广告时,它可以进行调整,找到合适的受众群。但是,它比传统的广告行业收到了更多法律和政策的威胁,很多人无法控制新媒体的风险。很多的大型传统企业向新媒体进行转变时,没有把握好法律和风险的规避,遭遇了惨重的代价。很多企业听信了法律专家的意见,但是在新媒体运营的情况下,传统的法律条款已经不再适用,很多法律专家并没有开始研究新媒体的运营方式,所以,如果只是单纯的依赖法律专家所给出的建议,可能会面临一些糟糕的结果。其实对新媒体广告行业法律与政策风险控制的关键就是不可以把无法处理的业务集中在一个时段内爆发,如果放置在一起,很容易面临破产的可能。在控制风险上,手机运营商就做的很好。手机一直是广告的重要渠道,把广告嵌入手机上,例如固定的阅读器、浏览器和播放器。这里面有一个很出名的例子,就是“脉动”饮料。当时参与者除了脉动的厂商,还有移动运营商和广告公司,他们把目光放在了购买手机的买家与移动用户。无论手机的销售量有多少,只要脉动的产品被播放,广告公司收取广告费用,移动运营商收取流量费,脉动公司得到宣传,一箭三雕,这就是新媒体以广告来做营销的经典案例。可是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情况的运营下,户主没有得到详细的知情权。可是由于移动运营商在该广告模式下的强制性与控制性,使得该商业模式的法律与政策风险控制的方法明确而具体,这就是它成功的主要原因。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用户自己主动加入模式风险控制方法,决定性的原因是运营商的强势插入,其实,在面临手机的新媒体营销时,应该去说动移动、电信、联通运营商参与这场活动。

但是,用户忍耐也有限度,所以要把握好这个分寸,在用户可以接受的最大程度上运行。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第三方机构服务的迫切性,就是脉动对盈利的渴望。这种营销手段中其实最直接受益的是广告商和运营商,真正地投资商的盈利是“看不见”的。在广告的影响下,可能很多用户会去购买这些产品,这个时候,投资方发现用户购买量增大,才会发现盈利。这就是新的媒体的手段营销,还要考虑到,这个营销大量资金投出,是否会带来收益。收益是否大于投资,这都需要投资商进行谨慎考虑。在这种新的投资方式下,可能投资方也知道无法快速得到直接获利,但是他们需要看到效果,当然他们所需要的效果也是具有多个方面的。所以出现了一个叫做第三方监控数据平台,这样的平台出现也是新媒体运营的必然产物。这个可以让投资方清楚自己投资后可得到利益进行大概估算,投资方可以明白自己广告投放带来的效果究竟如何,是否产生效益。这个平台就是对手机广告投放最大程度上的量化测评。在种情况下,第三方机构也由此诞生,他们主要负责的就是监控机制,有了监控机制的前提下,许多东西就会变得透明化和公开化,换句话说,结果变得可控制。

另外,第三方的运用,也属于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管理者采取适当措施,避免一些可能发生的风险,把风险降低到最小。但是,风险是不会没有的,所以,风险管理者只能把风险降到一个可承受的范围内,而不能消失。风险控制中,移动运营商就做的很好。它对以移动运营为平台的广告短信进行严格把关,大大地降低风险的到来。在征得大的集团用户的同意下,签订一系列合同,要求就是集团用户不可以向员工和会员以外的人发送短信广告,其实就是说你买了广告,只能对你自己内部的人发,你不可以骚扰到其他移动的客户,避免移动客户流失。还有一些集团,并没有与移动运营商签订合同,就私自发送短信广告,移动运营商可以利用第三方平台,进行监控同一号码的重复短信发送量,并且进行技术分析和处理,看发送内容是否为广告短信。当发现这些短信的确是广告短信时,可以采取法律保护,依法治理垃圾短信源头,我国对于非法发送大量垃圾短信的个人或者集团,都有相应的惩罚规定和程序。这种方法不仅符合营销法规,还是一个非常好的风险策略。

三、营销法律风险控制

在新媒体营销运营中,还有新媒体的领头羊凤凰网也曾经面临过巨大的挑战。当时作为新媒体的凤凰网,首先面临着就是战略风险问题。战略风险如果用专业语言来说就是企业整体损失开始出现了不确定性,它开始影响了整个企业的发展方向、企业效益、信息和生存能力或企业文化的因素。简单来说,企业开始出现指导上的错误,一个未知的方向带来的结果自然也是未知的。凤凰新媒体当时做出的决定是整合下面分散资源,把无数子产业链的融合,打造出一种全新的,突破以往的新媒体形式。它整合了自己零散的资源,例如电视台、期刊、网站资源等等,形成自己内部控股的形式,做自己的投资商与广告商。把广告与投资合二为一,形成自己独立的体系。当时新媒体凤凰自己宣称做“长尾经济时代的凤头”。其实这个说法就是自己成为稀缺的提供商,运用自己内部整合的零散资源做广告,来让更多人知道凤凰新媒体。但是,它面临着一个极大的缺陷,受众群体没有找对,新媒体时代上年轻人较多,而凤凰新媒体虽然在当时推出来解读外国新闻的热点。但是它却没有注意到,信息轰炸的时代,信息流传送量太大也太快,一旦信息被传播出去,其实就是被消费。它提出解读国外新闻虽然与传统的新闻有着极大的区别,但是长篇论调,已经不再适合现在信息时代阅读,现在的信息时代也被称为快餐阅读,如果你你无法快速吸引用户的眼球,就是面临着一半的失败。因此,不注重个性化、小众化信息产品的提供将使得凤凰新媒体丧失掉许多用户,特别是现当代的青年,他们喜欢追求不同,喜欢小众消费。其实凤凰新媒体没有意识到这些小众需求看似销量不高,其实它所占据的市场份额与主流产品一样重要,据统计过,快速消费文和主流信息产品的市场份额相当,甚至会更大。所以,凤凰新媒体没有做好风险控制计划,在新媒体路上会非常艰难,如何能重新吸引用户,做好风险控制,我觉得凤凰新媒体应把主流和小众个性化产品相结合,两者相辅相成。这样才可以在短期内最大程度的扩大知名度,达到可观的利润。

四、我国新媒体管理

我国在新媒体管理中,虽不如国外的法制健全,但也在不断完善中。根据我国新媒体的实际情况,我觉得首先需要大力加强新媒体的管理,形成一种“有自由,有限制”的观念。很多人认为他在网络上有言论自由,不应该去限制他的言论。可是,当这种言论危害到他人与国家的安全时,就应该禁止。我国宪法有明确规定,限制一定的言论自由,意思是你可以发表言论,但是你的言论不能给别人带来困扰。新媒体作为传播信息的载体,理当遵循宪法有关规定。另一方面,就是建立完善法律体制,我国现有的法律对新媒体的很多问题不能完全覆盖。所以,当一项新的事物诞生时,法律也应制定新的法规去适应新的事物。在完善法律时,应该考虑到新媒体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所会产生的问题,并且适当运用民法和刑法,形成一个新媒体法制。当法律制定好后,应该加强监督体制,大力管理网络不良现象,并且一旦发现,就应严格处理。例如对传播不良信息、侵犯他人隐私、泄露他人隐私、危害国家团结等行为实行严厉处罚,甚至降低他们的个人信誉,保证一个干净的网络环境。最后是根据新媒体实际情况出发,建设科学合理的机制。新媒体管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它需要统一进行战略规划。我国有上万家大型的网络平台,把这些网络平台进行统一管理,就是现在我国一个重要的课题。国家已经开始建立新媒体主席,新媒体主席主要负责的就是管理这些大型网络平台,并且严格把关他们所发表的言论。并且加强各地媒体与国家媒体的联络,充分发挥国家媒体带头作用,坚守社会责任,建立社会主义国家。这样下来,很快形成以国家媒体为主,地区媒体为辅的新媒体方向。我国已经开始成立了举报制度,一旦发现不良言论,可以进行快速举报。举报内容被核实,发现准确无误,给予个人奖励。全民举报制度的产生,就是让人自觉守法。只有这样,新媒体才可以持续稳定地发展下去。

五、结语

随着信息时代快速的发展,国家的法律也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特别是对于发送一些违法和不良消息时,传播者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特别是当传送的消息达到一定数量时,危害了他人以及国家时,更加会进行严重处理。在这个时候,广大用户应该作为一个有效的监督者,可以让互联网的环境更加干净与整洁。另外,还有一点就是要建立和完善网上举报、受理和处理违法网络广告的管理系统,建立健全的网络举报系统,甚至可以进行实名制的监督,还要设立一个全国统一的监督系统,用户可以进行匿名的举报。同样地,企业在面临信息发展大环境下,根据自己企业实际情况,结合新媒体发展趋势,做好风险控制策略。这样当风险真正来临时,企业也可以把风险降到最低,降低在自己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现在,信息还在不断更新与变化中,企业更要做好风险控制对策,才能在新媒体的时代走的更好,走的更远。

参考文献:

[1]郝正明.产业投资基金运营模式的创新探索[D].武汉大学,2012.

[2]张小明.互联网金融的运作模式与发展策略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5.

[3]熊波.新媒体时代中国电视产业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13.

新媒体的运营与管理篇4

[关键词]新媒体渠道;营销管理;效率与策略

1营销本质与新媒体渠道的关系

1.1企业营销与渠道的关系

营销是企业发展的一种手段,营销会随着时代的变化与技术进步,出现渠道以及形式的转变。因为,经济活动的主体会不断地变化。就像新媒体的出现,消费者从营销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消费者也成为企业营销战略中的一环节。企业为保证消费者的忠诚度,将营销重点从产品转变为顾客,以顾客为中心构建营销战略,是现阶段企业产品销售的营销核心内涵。无论营销战略如何变化,企业都是将营销作为产品销售、企业形象塑造的一种手段。故而,营销的本质,促进社会大众参与到企业产品开发。价格制定等中,成为产品的消费者同时,保持较高的忠诚度,以降低所有活动的成本,切实提升营销效率。在实际营销过程,大众的概念是相对的,对于企业而言大众是目标消费人群,目标消费人群成为企业产品销售的消费者,是企业营销的主要目的。企业应基于其消费水准以及消费需求等,尽可能地降低成本,促使潜在消费者购买产品。因此,营销渠道是企业营销的关键。

1.2营销渠道与新媒体的关系

营销渠道是企业与消费者的链接渠道,对于企业产品销售而言,营销渠道决定着产品从生产走向消费领域的流通过程。营销渠道与信息流、商流、金融流和物流密切相关。因为商品的流通过程,主要有两种形式,要么是以商品价值形式的运动,实现商品所有权的转移,即商流;要么是以商品实体形式的运动,也就是物流,这两种运动都离不开信息流与金融流的支持。一个完整的营销活动,需要信息流、金融流、商流和物流的相互支持,营销渠道的开辟与完善也是如此。新媒体作为企业营销的新战略平台,企业要实现新媒体营销渠道的变革与优化,也要得到信息流、金融流、商流和物流的辅助。营销管理效率,主要是信息流和金融流相关,企业内部信息流与企业之间信息流等,密切相关。因为营销管理离不开信息与资金的支持,管理过程中也会涉及商品的转移与物流变化。由此可见,新媒体与营销渠道、营销管理效率之间的联系,主要是与企业信息流、金融流、商流和物流有关。

2新媒体渠道变革及其营销管理效率优化的路径

2.1应对好信息流的冲击,转变传统的营销管理思想

现阶段,新媒体营销效果存在滞后性,因为消费者在进行产品购买前,会下进行考察式的关注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等问题,通过一段时间的酝酿期后,才会进行商品购买。新媒体渠道变革的目的,是为了协助企业缩短酝酿期的时间,在这个阶段中推进符合消费者关注的商家营销活动,从文化、价值观以及人文关怀等多个角度,实现新媒体信息的传播与商品营销。全媒体时代下,很多企业在碎片化以及日益暴增的纷杂信息下,缺乏对营销管理的科学规划,难以应对好信息流的冲击。因此,为实现新媒体渠道的变革,提升新媒体渠道营销管理效率,一方面企业应增强数据分析能力,基于新媒体营销的特点,处理好新媒体平台衍生出的海量信息,应用大数据以及网络技术等,制定新媒体营销战术以及战略。另一方面,营销管理应转变思想,树立积极的态度为新媒体营销奠定基础,掌握新媒体的各项功能,以消费者喜欢的方式进行互动与沟通,以获取更多的关注,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2.2提供消费者体验服务,优化企业组织结构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种媒体形式以及媒介纷纷涌现,新媒体形态也多以数字化与网络化为核心,所以新媒体渠道变革与营销管理效率提升,也要多引进新技术与心理念等,实现渠道的拓展与内容的革新。企业应在产品研发与市场营销策略制定中,基于新媒体平台对消费者消费倾向与诉求的调查,面向消费者需求做出更加符合市场发展的科学决策。企业一方面要构建网络市场的营销渠道,基于网络对运营、管理以及沟通等影响,借助网络新媒体产品信息等,便于消费者了解企业经营状态以及性质规模等,逐步提升其对企业与产品的信任感。另一方面,应紧密结合新媒体环境,实现市场营销模式创新。企业要构建体验式消费模式,多方面为消费者提供相应的需求,将消费者的体验作为营销重点,设计虚拟消费平台,提供消费者体验渠道;企业应优化企业组织结构,以追求营销效率为核心,将媒体组织作为商流与信息流的流通渠道,营销效率的优化;提供一站式消费服务,在交易过程中企业应提供多媒介的支付服务,保证交易操作的便捷性与全面性,提高消费的忠诚度。

3结语

全媒体时代下实现新媒体渠道以及营销管理效率的变化,要从新媒体平台发展入手,促进受消费者主动参与到企业产品开发与营销过程中,通过消费者之间的相互讨论与分析,逐步优化营销渠道的经营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宏,吴丹恒,张路遥,等.新媒体渠道变革及其营销管理效率分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35(02):91-95.

新媒体的运营与管理篇5

摘要报业集团实行宣传经营两分离后,采用先进的财务管理模式,运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实现有效的财务控制,以保证集团经营目标的实现。本文就报业集团如何创新财务管理模式强化财务管理进行探讨。

关键词体制改革财务管理营运活动

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报业向集团化、规模化、效益化改革是时展的必然选择,作为报业集团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影响集团发展目标的财务管理活动,其管理模式只有紧跟集团体制改革的新步伐,才能充分发挥其对经营管理和经济效益的促进作用,才能更好地规范报业集团所属媒体、公司的经营活动,才能实现最终强化和提升财务在集团化运作中的功能,以适应报业集团经济产业化、市场化、集团化的快速发展的需要,结合报业集团宣传经营“两分离”改革目标及实际情况,本文就报业集团体制改革中财务管理遇到的新情况及如何改进财务管理模式加以探讨。

一、报业集团体制改革中财务管理模式的新特点

1.集团财务由事业型向企业型转变,逐步向集团财务公司方向发展

改变了原先事业单位核算方式,严格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与《新闻出版会计核算办法》准确核算各项收入、成本与费用,提供真实有效的财务信息,并按照集团化管理要求,强化资金控制与管理,不断提升财务管理水平,逐步向集团财务公司转型。

2.由离散型向集中型转变,统一预算控制

撤消所属各媒体、各单位财务部门,归并整合,成立财务部负责集团财务核算、人员、资金实行统一管理,并要求通过统一预算管理方式强化财务控制。

3.新闻媒体财务管理呈现新样式

集团所属各媒体实行预算管理、目标考核的财务管理模式。根据媒体的实际运营状态及成本预测,集团每年下达人员、采编、办公费用等预算,每月财务部根据预算进度与目标考核进度,划拨媒体费用额度,且专设媒体财务处具体负责媒体的成本核算,媒体在额度范围内使用。年终财务部根据目标考核结果决算各媒体可使用额度。

4.报业发展公司财务管理主导集团财务管理模式

报业发展公司是集团新闻与经营两分离的主角,实行传统新闻产业与文化产业、多元产业区分,相对封闭经营运作:一是传统新闻产业为一线,包含各媒体新闻的采编及相关广告、发行、印务、纸张等经营公司,二是文化多元产业为一线,独立拓展文化产业及多元产业。对于新闻产业,广告、发行、印务、纸张等分公司按集团预算及所确定费率保证运转和发展外,收入由集团统一调配,保障媒体与集团基本运作;对于文化产业、多元产业相对独立运作,报业发展公司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

二、报业集团改进创新财务管理的主要措施

1.改进集团财务组织结构并明确职责

集团财务部是对集团整体财务管理及传统新闻产业服务的职能部门,在集团党委领导下,设集团本部、媒体财务处、报业发展公司财务部。作为集团财务管理的责任部门,财务部按传统新闻产业模式开展企业会计核算、财务管理、财务监督以及资本经营。其职能为:一是负责集团财务制度建设。二是预、决算管理。三是会计核算管理。四是投、融资管理。五是内部控制与监督。

加强财务人力资源管理改革。集团财务部按集团管理层人事制度改革要求,在岗位、分配、考核等方面进行改革:人员实行竞争上岗和定期岗位交流,并按确定岗位定岗定酬,原工资档案保留,实行岗位工资与绩效工资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岗位工资按岗位确定,绩效工资经考核后兑现。

2.加强财务控制和现金流管理与控制

实行以成本为中心的预算控制:(1)对集团管理层各部门实行部门预算控制。(2)对集团后勤保障部门实行虚拟服务外包方式总控费用,待条件成熟实现服务完全外包。(3)对各媒体由集团下达人员及经费预算,并结合考核进行控制。以传统新闻产业为中心的目标考核与预算控制:传统新闻产业经营的广告、发行、印刷、纸张分公司以集团下达的各项经营指标为目标,以确定的费率为限度,以经营预算为指导,进行财务总控。以文化产业、多元产业投资为中心的利润与目标控制:(1)报业发展公司文化产业、多元产业的投入与发展完全按照市场规则,实行企业化运作,追求利润最大化。因此应以资本投入产出率为主要控制指标。(2)财务部对具体项目投入产出情况进行全程监控,及时掌握投入项目运作情况,对具体项目进行评估,发现经营风险或异常情况及时向集团党委报告。

集团现金流管理与控制。对于现代企业集团来说,现金流是比利润更重要的指标,加强现金流管理,是提高财务运行能力和保障集团正常运作的重要手段。(1)由集团财务部总控现金流。(2)各媒体经费按进度及考核划拨费用额度,每月在额度内报资金使用计划,集团按资金使用计划支付现金。

3.强化内部审计制度

为加强集团内部管理和审计监督,促进廉政建设,维护集团合法权益,保障经营活动健康发展,保证国有资产增值保值,集团建立内部审计制度,派专人专职对集团本部、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分公司、各媒体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审查财务活动是否合法合规,财务信息是否真实完整,经济合同履行是否规范,对财务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

三、集团财务管理技术革新实现“四统一”

1.统一财务核算体系

主要以用友软件和财务框架构建集团化的核算体系,统一科目与权限设置,共用服务器在同一平台操作。

2.统一现金流控制体系

建立集团资金管理系统,对资金计划、资金结算、账户管理、票据管理、投融资、内部存贷、利息计算、资金监控等进行一体化管理。

3.统一经营管理运行体系

引进和提升与管理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及经营相关的广告、发行、印刷等专业管理软件,与财务软件相衔接,将管理、经营与财务管理实现即时沟通。

4.统一管理平台体系

在以上各项基础上搭建集团经营管理综合平台,以财务管理、广告管理、发行管理、印务eRp和人力资源管理等系统为支撑,通过数据接口,将需要的数据集中到一个统一的平台上,通过整合应用系统,实时监控,全面掌握经营信息。

体制改革促使集团财务管理从事业化管理转变为现代企业集团化管理,管理手段通过网络技术实现了现代化,使财务数据能实时共享,将财务管理前移至事中监督管理。财务人员的素质与技能得到了提高,优化了人员结构,为报业集团发展提供更有力财务支持,更好地促进了报业集团化、企业化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新媒体的运营与管理篇6

[关键词]电视媒体;产业化;经营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G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024(2007)06-0124-02

[作者简介]李华,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新闻播音;

马怡雯,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为音乐与市场。(江西南昌330029)

电视媒体担负着政府的喉舌、资讯的提供、舆论监督、文化教育和娱乐休闲的责任。作为我国当今最具影响力的大众传媒工具,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大环境中,它的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在我国“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就明确提出要“两手抓,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产业,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文化需求。”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已为电视媒体提出了改革的目标,指明了发展方向。

一、改变观念,调整思路

作为事业单位的广电传媒,其管理对象和企业单位管理对象虽然相同,但管理模式不同。除部分经营较好的机构以面向市场为主外,大部分是将工作重点放在“预算”上,即争取更多的预算拨款。“产业化”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一份产业首先意味着一份资产。而一旦实现企业化,则基本不可能存在预算补贴,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只能依靠自身在市场中获利,由此将导致一系列的管理者行为以及组织行为的变化。电视媒体机构的管理者和从事电视媒体工作的员工应适时运用市场经济管理模式和规律,调整思路、心态、经营方法及找到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只有真正转变经营管理理念,才能在搏击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做强、做大。

机构转变为企业管理模式之前是“成本中心”,其管理工作的核心是在相应的成本控制下完成高质量的工作。而这些“成本中心”一旦转制为企业,则转变为“投资中心”,管理工作的核心将变为完成或实现满意的经营利润;考虑的问题除成本之外还多了收入这一块。管理对象上也不再是单纯成本管理,还必须增加收入管理,必须从每一项业务的成本与收入之差――利润来看问题,成本可以不受约束,只要有足够的收入产生利润。不同于事业预算制度下每年预算的费用都是用光,企业必须为自己的将来保留盈利,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管理模式转变为企业管理模式之后,经营手段将大大拓展。默多克新闻集团之所以能够在默多克的领导下在短时间内从偏居澳大利亚一隅的传媒企业发展为全球前列的传媒集团,离开资本经营手段是不可能实现的。我国近年兴起以网络为主体的媒介,如tom、新浪等的高速发展也是利用资本经营手段的结果。由于产权制度的缺失,很多面向市场的经营手段在事业体制下是不存在的。从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转轨到企业管理模式之后,企业经营管理者对这些需要学习和创新的管理问题的理解和把握水平,将决定广电传媒转轨企业的竞争能力和长远发展。

二、改革创新方有出路

电视传媒产业化管理,是改革与创新的必然,同时又需要改革与创新来进一步推动。我们要有这样一种发展战略,能够真正开发出具有创新价值的产品,要充分利用对市场途径的新认识来发展电视产业。今天的电视人比任何时候都需要认真地考虑发展的战略问题。谁能率先把观念转变过来,谁便能抓住这样的机遇,谁就能抢先获得发展。

2003年,由北京电视台控股的“京视传媒有限责任公司”的成立、2004年由浙江广电集团与浙江广厦集团合资组成的浙江影视集团和2005年由贵阳电视台、北京金天地影视文化公司和深圳泉来实业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的贵州金天地广告节目有限公司的成立就是打破垄断、引人市场竞争机制的产物和尝试,也说明我国广电传媒的经营意识、市场意识和社会意识有了实质性的提高。作为广电传媒集团产业改革链条的一部分,在实际运作中,它担负着电视台进行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企业化发展的任务。改革剥离出来的公司,要通过符合市场竞争关系的运行方式,依托优势资源,谋求广泛社会合作,提高运营效率,提升资源的资本价值。能否充分利用好自身资源,深化改革,形成发展规模,进而吸收社会资金,形成良性循环是能否发展壮大的关键。

电视产业要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来解放和推动电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要改变产业类型单一、产业价值链条单一、产业赢利模式单一的现状。在新的经营理念与管理模式的态势下,改革与创新,有利于我们进行公益性事业和经营性产业的剥离,有利于更多地融资和直接投资,加快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有利于更好地利用自身优势,开拓市场空间,发展新的赢利模式;有利于更快地了解市场、进入市场,获得先进管理经验,实现发展目标。目前,电视台的经营收入、广告创收占绝对主导地位,另有节目交易、技术服务等收人,但所占份额很小。为此,过分依赖广告的单一经营手段就很难保证未来能够依然占领传媒领域的制高点。紧紧依托电视主业的优势资源,创新管理体制,转换经营机制,发展文化产业,将成为各电视台在挖掘广告创收潜力之外,壮大实力、增强活动、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三、以内容为核心,增强竞争力

我们在市场上所有经营行为都是以“内容资源”作源泉的。失去了“内容资源”的竞争,必将导致受众、广告和市场资源的流失。电视节目的内容是连接受众资源和广告资源的载体,也是媒介市场竞争的核心。国家广电总局在《关于促进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意见》别指出:要积极开办付费电视。今后,电视节目的流通渠道将日益增加,但受众掏钱的理由还是内容。发展电视产业不是盲目扩大投资,而是要调整、选择经营的主导模式,发展主营业务,充分利用当今高科技,加强电视节目的精品建设,打好“精品牌”。成功的企业必然有着清晰的发展战略和强大的竞争优势,就是要通过大力发展精品内容生产,来调动、积累和优化所有的优势资源,在市场上建立起真正有效的竞争优势,不断地找到新的增长点。

电视传媒作为一项产业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保持对目标受众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在多大程度上进一步影响社会进程、社会决策和市场消费,包括电视节目内容在内的传媒文化产业,其经济本质是一种“影响力经济”。也就是说,在未来的媒介竞争中,谁的“影响力”大,谁将在竞争中占领制高点。而实现这种影响力的关键是内容,能否提供优质、新颖、与众不同的产品,直接关系到电视产业未来的发展。内容生产要具有长远的市场意识,要能够生产出占有跨地区播出平台、能够直接进入市场销售、能够跨媒体合作、能够进入传媒产业链的节目。内容生产要按照市场媒体方式进行规模化生产和经营,它应该建立在充分的市场调查基础上,确定市场切入和机会点。只有了解市场,节目策划才有针对性,制作方案才有可行性,最终制作出的节目才能赢得观众;反之,只会被观众和社会所淘汰。内容生产要集中优势,形成规模;进行资源的有效统筹,使资源效率的发挥变成内容优势。

四、实施企业竞争战略

要尽快实现电视产业经营转型,积极扩大电视节目经营和资源开发,这些对发展电视产业价值链都是一个重要途径。一个企业的增长与竞争战略是多种的,改变过去单纯依赖广告的经营模式和赢利方式,通过多元化策略比提供单一产品或服务更能促进产业增长。我国传媒业未来的发展,有着一个巨大的经营转型的重点,即从过去个别媒介的“点”式经营重点,进入到规模化媒体集团的“结构型”经营转型的重点。传媒产业价值链所指的“结构型”经营,虽然也包含一个单一传媒体上中下由各环节本身的价值链条配置组合的效率、规模、效益、成本等方面的建设,但主要指的还是传媒集团化过程中实现跨地区、跨媒体、跨行业扩张时优化配置与整合各媒介资源的结构化经营,这是一种有别于“点”式经营的全新经营领域。在未来的发展中很有可能出现一种状况,即:在传媒的某个经营型的盘面中,其中任何一个“点”本身可能都不是一流的,但如果我们有良好的整合技术、资源配制和运营模式,这样一种构造良好的经营结构所产生的效率和竞争力完全可能是最好的。电视产业的发展应该有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区的产业链条的建构。

资本运营是电视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产业链的构建,必然伴随着规模的扩张,也必然要求发展资金的增长,这就需要借鉴其他产业发展的经验,充分利用市场资本,为进行资本运营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通过资本运营可以盘活传媒产业的可经营性资产,激活传媒产业的无形资产,发挥传媒产业的品牌优势,使传媒产业整体资产增值。还可以在短期内迅速筹集产业发展所急需的大量资金,使传媒产业能够以少量的国有资产控制大量的社会资金,以壮大传媒产业经济实力。资本运营提高了传媒产业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能克服传媒产业结构单一、经营空间狭小、经济来源过于集中的缺陷。

把经营性的产业剥离出来,从扩张规模、扩张市场的外延重组、培育、发展市场主体,到关注市场占有,提高资产投资效益的内涵增长,打电视节目“精品牌”都是我们必须要有的一个意识。我们要有效地使用资源,提高生产力水平,要以市场需求为先导,以新业务开发为着力点,拓展经营范围,盘活可经营性资产,走进市场、开拓市场、赢得市场,在市场竞争中壮大实力,在不断开发广告市场的同时,大力发展节目交易等新的经营空间,目的就是要充分利用市场资源。我们要通过市场获取更丰富的资源,促进质量的提高,使产品拥有更大的流通空间,让资源具有更大的增值能力,以改变目前补偿结构的单一状态。

综上所述,电视媒体的改革之路已指明,目标已明确,只要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就一定能成为实现和谐社会宏伟目标的舆论保证。

参考文献:

[1][美]RogerSwimmer,JosephDominick,著.李天任,蓝辛,等译.大众媒体研究[m].北京:亚太图书出版社,1995.

[2][日]桂敬一,著.刘雪雁,译.多媒体时代与大众传播[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3][澳]Robynwilliams,著.萧俊明,译.传播社会科学[m].北京:经济出版社,1999.

[4]刘景春,王永利,邰学礼.信息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

新媒体的运营与管理篇7

新媒体迅速成长,迫使媒体不断创新盈利模式。成都传媒集团在卓有远见的战略布局下,摸索出了一条利于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整合经营、资本运作和治理结构之路,并将全新模式下的传媒价值链条延伸至更为广阔的文化产业空间。

深度挖掘资源整合潜力

“‘博瑞投资集团’连同旗下上市公司‘博瑞传播’是成都传媒集团的投资平台、产业经营平台、资本运作平台,把它做大,成都传媒集团的市场主体就做大了。”博瑞传播副总裁姜雪梅给了成都传媒集团庞大的经营组织架构以一个清晰的提领。

早在1997年7月,仅用三年时间完成创业期的《成都商报》,以多元化投资为目的,成立了一家投资公司,即博瑞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两年后,蓄势待发的博瑞投资看中了资本市场巨大的资金吞吐能力,借壳“四川电器”,受让原成都国有资产管理局持有的该公司股份中27.65%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成功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四川电器是一家经营电器开关的生产制造商,“博瑞投资”入主后,实施了一系列资产重组,公司的主营业务逐步由电器生产与销售业务转向广告、印刷、发行及投递业务,随即公司更名,这就是当年被媒体称作“报业第一股”的“博瑞传播”。

在成都市委市政府的政策助推下,借助博瑞投资的市场化运作,成都传媒集团整合市属优质媒体,现已发展成为报刊、广电、网站、手机、户外媒体等一应俱全的大型跨媒体综合传媒集团。据姜雪梅介绍,“集团成立三年来,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前提下,各媒体单位将经营性资产剥离,全部‘对号入座’,由博瑞投资旗下各子公司统一运营,其中一部分优质资源还被装入上市公司。这样一来,博瑞投资迅速获得传统媒体诸多经营资源,得以迅速做大,并具备进一步投资新媒体领域的能量”。按照“资源配置市场化,资源整合集团化”的原则,成都传媒集团通过推行经营性资源整合,实现了传统媒体广告、印刷、发行等环节上的资源收益最优。

通过公司化运作,整合报业、广电两大传统媒体板块的广告和经营业务。在报业板块,博瑞传播全资子公司博瑞广告有限公司是《成都商报》、《成都日报》、《成都晚报》三报的首席广告商。公司与报社之间是完全意义上的购销关系,价格、服务等都经双方谈判达成,并全部按合同执行的。2009年,随着资源的规模优势和品牌优势在区域内逐步形成,三报广告市场拓展成效明显,其中,《成都商报》广告收入突破8亿元,在全国都市类报纸中排名第一。

同年,成都传媒集团广播电视营业收入也从3.31亿元增长至4.07亿元,跨入全国城市台前列。“三大方略”为广电板块广告业务快速发展和规模化经营铺平了道路。一是成都广电运行的是频道加中心制,广告业务由与各频道、频率平行设置的广告中心统一经营。就这一点而言,成都广电副台长马向阳的体会颇深,“由中心统一做,优点是资源集中了,整体作战能力增强了;过去各频道自己做,时间一长,都做成冤家对头了”。二是以集团媒体参股的方式,推进制播分离。目前,成都商报社与成都广电共同出资组建的“蓝海公司”就是一个试点,成都电视台二套经济资讯频道非时政类节目的制作和广告资源都由该公司经营。三是将影视剧部剥离,实行国有控股、民营参与,组建先锋影视剧制作公司,投拍影视剧。

整合报刊印务、发行业务。集团成立后,对原发行、印务资源进行了“市场化”整合配置,由成都日报印刷厂和博瑞印务公司分别承接集团旗下报纸和期刊的印刷业务,发行公司全面各报刊的发行业务,从而,发行队伍精简了,资源利用率提高了。

根据2009年博瑞传播年报,传统媒体业务增长主要来自印刷业务和发行投递业务,同比分别增长63.84%和10.63%。印务方面,发挥了1.2亿商业印刷技改项目的产能优势,及时改善业务结构,加大外接业务特别是商印业务市场的拓展力度,形成了报印、商印业务并举的产业格局。发行方面,坚持“终端为王”的经营策略,调整经营思路,加大资金投入和市场营销力度,巩固了区域市场的主导和强势地位。

整合期刊,打捆出击。集团成立先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统一经营《看历史》、《成都女报》等5份期刊。统一的集约化经营大大降低了运行成本,2009年,整合经营效益显现,期刊总收入从整合前的3600万元增长到1亿元。

以盘活存量为目标,深度挖掘资源整合潜力的整合策略,使成都传媒集团此番传统媒体资源集中进程真正达到了1+1>2的效果。2009年,成都传媒集团的资产总值从整合前的37亿元增长至71.2亿元,增幅92.66%;营业收入从19.96亿元增长至26.1亿元,增幅30.8%;三年缴纳税收近10亿元。

成都传媒集团的整合经营,之所以能够达到运行效率和质量业绩的双向提升,完全是因为“我们没有搞‘一锅端’。在深度整合传统媒体上,集团始终尊重各单位的市场主体性,在新媒体拓展上,始终以资本为纽带,市场化运作,我认为这是集团最明智的一点。”成都传媒集团经委办副主任宋杰如是说。

全面提升资本运作能力

相比国内许多刚刚开始接触资本市场的传媒实体,成都传媒集团资本运作方面的经验和成果已经积累了十多年。“博瑞投资”是成都传媒集团整合媒体经营性资源的龙头平台,同时也是集团实施资本运作、实现产业发展的支撑平台。

融资路上,八年破壁。经历了战略定位调整与确定的过程,到2005年,博瑞传播终于找准了“传统媒体的运营服务商、新兴媒体的内容提供商”的业务发展基本方向。然而,五年中,博瑞传播真正投资新媒体,却经历了“试水一参股一控股”的长期过程。“我们曾经走过一段曲折的路途。2007年以前我们一直融不到钱,几次上证监会,都被否定。很大一个原因,是博瑞传播这种将媒体经营业务和资产剥离上市,而编采仍保留在事业单位里的模式让证监会感到‘迷惑’不已”,姜雪梅告诉记者,“后来还是成立了一个部门,多次派出调研小组来公司调研,再去和证监会对应的一些部门沟通,才打破了这块坚冰。”

2007年5月,博瑞传播第一次成功融资2.8亿,这在全国文化领域上市公司中尚属第一家,在业界实现了零的突破。成都传媒集团成立,博瑞传播备受市场关注。“从资本市场的反馈可见,投资人非常关注集团整合及其整合力度。因为他们知道,一个媒体经营公司,背后的实际控制人,也就是大股东的实力强了、资源丰富了,才有可能通过市场化的资源配置,源源不断地向子公司注入复合的、优质的资产。”姜雪梅说。

利用收购、并购、参股、上马重大项目。在资本市场闯荡了整整十年,2009年,成都传媒集团资本运作的步子越迈越大。年中斥资4.47亿成功收购网游企业――成都梦工厂网络信息有限公司100%股权,被列为中国广告传媒业2009年十大并购事件之一,这也是当年该领域最大的一单并购业务。当年,“梦工厂”实现净利润7000多万,博瑞传播也借此实现了从“报业第一股”到“网游第一股”的突破,实现了从平面媒体经营业务向综合性多媒体经营业务的跨越。“我们不会草率地轻易进入,必须按照一套规范的判断标准去做。今天,it业的投资越来越理性,新媒体不是说只一个“新”字而已,我们重点要考量的是项目的商业模式,团队的专业程度,和它在本领域的成功业绩。”姜雪梅说。

博瑞投资控股、参股的《每日经济新闻》、手机游戏企业、户外广告公司等新媒体资源在2009年都实现了快速扩张。新媒体的这扇门似乎已经打开,2010年,成都传媒集团通过并实施了《大力发展新媒体的决议》,决议明确提出今后确保每年投入新媒体的资金不低于营业总收入的3%。目前,手机网游企业股份收购及其它境外资源的收购行为正在积极推进过程中。

“在集团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内容产业、创意产业的过程中,要搭建现实的物理平台,才能形成相关产业的集聚。”这是成都传媒集团发展到一个阶段以后,决策层达成的最新共识。因此,集团积极主动地锁定优质文化和产业园区的土地资源,引进中移动、中国电信等渠道运营商,与美国新闻集团、香港无线电视、中影集团、成都地铁公司等实力企业开展资本与业务合作,打造国内独树一帜的“数字音乐公园”和“文化创意产业园”以及“大型的演艺场馆”。“集团发展多元文化产业是在传统媒体增长乏力、新媒体投入又一时半会儿无法‘吹糠见米’的背景下,实现资金快速回笼,进而反哺融媒新媒的必然选择”。成都传媒集团董事长何冰分析说。

建立项目孵化及培育机制。2009年10月,伴随集团新媒体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博瑞传播设立了创业投资平台――北京博瑞盛德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创业投资业务,投资方向是文化传媒项目和pre-ipo项目。11月,上海投资总部设立,项目拓展的触角进一步延伸。

北京创投平台和上海投资总部的设立,极大地扩展了集团对新媒体项目的投资视角,有利于完善新媒体项目开发、筛选、分析、评价的管理体系;建立全新的项目孵化机制,可以有效解决新媒体项目来源和项目培育问题;聚集专业投资人才,又可快速提升捕捉大项目、优质项目的能力;投资拟上市项目,可有效地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借此,成都传媒集团的资本运作能力和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制度先进者胜

传媒行业的竞争,以治理结构为核心的制度体系是衡量事业发展的重要维度。有远见的战略设计总是需要一套能持续创造效益的体制机制来支撑,从长期来看,推动未来传媒产业的演进,一定是制度先进者胜。

企业化运营。成都传媒集团始终坚持全方位对接市场,对所有单位全面实行严格的企业化运作,将各下属单位视为独立的企业法人,全面推行企业会计制度,实行刚性预决算管理和目标考核,有效地促进了各单位降本增效。截至2010年上半年,成都传媒集团事业单位比例已从成立初期的40%下降到14%。新近拓展的数字音乐、地铁媒体等新媒体业务和面向全国发行的《每日经济新闻》报社,全部注册为公司。期刊、会展、酒店等经营业务,脱离事业母体,以国有和民营资本股份合作的形式,组建期刊公司、会展公司、酒店管理公司。目前,期刊和图书出版的转企改制工作正在推进,接下来,“我们要以坚定的决心,切实推进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最终从整体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董事长何冰说。

囿于种种因素,在中国,传媒业是一个市场化程度不高的行业,而成都传媒集团三年来顺利推进以重塑市场主体为目标的体制改革,其要诀恐怕还是在于坚决摈弃事业体制弊端。在人事和薪酬制度方面,坚持推行市场化用人,从领导层开始打破行政事业级别,万名新老人员一律实行岗位管理;坚持推行市场化分配,实行严格的绩效管理,按绩考核,以岗定酬。集团内部人才流动机制,很好地解决了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人员能进能出的问题,使人力资源保持了旺盛的活力和创新的动力。

集团化管理。成都传媒集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总编辑、总经理负责制,党委成员对董事会实行全覆盖,构成党委领导与法人治理相结合的体制结构。经过三年的实践,集团逐步明确了“产权清晰、责权明确、事企分开、管理科学”的集团化管理目标。

首先,在这样的管理目标下,成都传媒集团构建了预决算管理与目标考核相结合的管理体系。集团每年年初科学制定总预算,并向各成员单位以及子公司下达经营指标,签订经营目标责任书,年终统一派有证券从业资格的审计机构审计。各单位负责人薪酬与经营目标责任完成情况直接挂钩,每年年末进行年度财务决算审计,严格按审计结果考核,兑现奖惩。“经营班子成员每月工资只发放70%,剩下30%的工资和奖金都是跟考核结果挂钩的,如果没有完成,我们也有非常详细的扣罚规定。”姜雪梅说。

2009年,成都传媒集团制定并实施了《社会效益考核办法》、《经营业绩考核办法》、《重大项目考核办法》等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确保了集团化管理的科学有效。考核指标被确定为“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两套模板,定量指标包括收入,资金,资金回笼率等,定性指标则包括管理、安全等方面。

其次,在资产管理上,上市公司“博瑞传播”有一套严格按权限分级管理的方法,从采购到使用,再到报损,都须遵循相关制度执行。“举个例子,比如每个分(子)公司的限额只有5万元,超过这个额度就要上报董事会,产权管理非常清晰,完全是按证监局的要求来运作的。目前这套规程正在向整个集团及各媒体单位推行。”姜雪梅介绍说。

新媒体的运营与管理篇8

2009年4月6日,新闻出版总署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提出了未来3到5年内,国内要培育出六七家资产、销售双超百亿元的大型出版传媒企业,在此过程中,社会资本可参与传媒企业的股份制改造的目标。鼓励和支持业务相近、资源相通的新闻出版单位,跨地区、跨部门组建出版传媒集团公司;《意见》特别指出,“积极支持条件成熟的出版传媒企业,特别是跨地区的出版传媒企业上市融资。”此外,非公有资本进入新闻出版业首次受到政策鼓励。《意见》提出,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政策许可的领域。4月19日,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做客央视经济频道《对话》栏目时透露,新闻出版行业有望对民营资本开放。管理部门暖风频吹,政策利好预示着我国新闻媒体资本运作将有实质性的突破,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我国新闻媒体资本运作的现状

1,融资渠道多样化。目前许多媒体的资本运作主要采取银行融资、证券融资、民间资本、外资入股、无形资产向有形资产置换等方式。以山东《鲁中晨报》为例,该报创刊前,鲁中传媒通过《大众日报》广告资源开发,采用实物抵顶的方法白手创业。2002年3月,为了改善经营结构、壮大经济规模,鲁中传媒开始正式涉足房地产开发。在解决资金的方法上,鲁中传媒采取的是“银行贷一些、广告顶一些、房产换一些”,即从银行贷出一部分现金,用广告版面抵顶一些建筑材料和装修费用,通过卖房子获取现金收入。其中施工费用和征地费用都是通过房产置换的形式解决。根据协议,工程竣工后,鲁中传媒将分别以同等价值的房产“卖”给施工单位和提供建筑用地单位,顶替施工费用和征地费用。

2,传媒业投资领域多样化。现在大多数新闻传媒集团的主要经营业务仍是广告与发行。但一些深谙投融资之道的传媒公司已经充分地利用传媒业得天独厚的资源展开了跨领域、跨行业的多种投融资经营,取得了丰厚的回报,比如涉足于教育、房地产、网络、印刷、酒店等低风险、高效益行业。

3,跨地区、跨媒体进行资本合作经营,“强强联合”,开办新媒体。比如2004年11月上海隆重推出全国性财经商业日报《第一财经日报》,由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和北京青年报社联合经营。借助《第一财经日报》,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下属的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完成了跨媒体平台搭建计划,成为集广播、报纸、电视、网络于一身的全国性专业财经资讯供应商。

4,与外国资本合作的渠道拓宽。经中国政府批准,外国的通讯社、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机构可以在中国设立办事处,进行正常采访活动。在出版方面,并不完全排除外国的报纸、期刊、图书进入中国,只是进入的途径有规定:一是通过中国的进出口公司进口外国新闻出版产品;二是单位、个人订阅;三是版权合作。目前科学、技术、学术经济管理及艺术特色期刊的国内外版权合作十分活跃。

5,媒体投资采取主动出击措施,积极参与国际传媒竞争。比如直接在海外开办电视台或者购买电视频道,中央电视合国内20多家电视台创办“美国东方卫星电视”以及山西黄河电视台与美国SCoLa合作办台都是比较成功的例证;一些报刊社也向海外市场积极进军,如《体坛周报》、读者杂志社、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等。

6,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和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在资本领域里的合作加强,互惠互利,开辟多元化盈利模式。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内容合作已经运作多年,起初仅仅有些比较简单的转载付费协议等,现在已经发展到相对复杂、完备、规范的版权合作、股份制合作、重金投入进行论坛共建以及重大报道、活动的联合出击等,以期人力及资本优势聚集,发挥最佳传播效果,比如《体坛周报》和新浪网、tom网的合作、百度与湖南卫视创建“超级女声百度吧”、制订手机短信参与电视节目和评论媒体报道、多家手机报纸创办等等。

正视我国新闻媒体资本运作的矛盾和问题

我国新闻媒体资本运作存在着现实矛盾和问题,这些问题不正视、不解决,新闻媒体资本运作便无法深化和拓展开去,亦将严重影响和制约中国新闻传媒业的长远发展。

在新闻媒体资本运作上的陈旧观念,一是认为资本运作会影响党和政府对媒体的控制,影响媒体的喉舌作用。而实际上只要把握好编辑权、终审权,在资本上掌握绝对的控股权,那么资本运作规模越大,越有利于媒体舆论导向功能的发挥,更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目前一些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产业,如电信、银行、电力、石油、民航、铁路等关键性行业,也已纷纷进入资本市场。虽然媒体的广告、发行有时会影响宣传报道,但从有关学者调研的情况来看,我国新闻媒体资本运营基本上采取剥离媒体可经营性资产组成控股子公司,由子公司上市融资的方式。即使子公司资本运作不良,新闻媒体和主体业务的宣传报道也不可能受资本市场所左右。何况新闻媒体不管是否进行资本运营,都必须把宣传报道这个主体业务与广告、印刷、发行、制作、传输、销售等扩展业务和信息服务等增值业务这些可经营性资产完全分开,在新闻媒体内部建立起采编和经营两个系统、两个机构、两支队伍和两套运行机制,分别独立运行。

二是认为媒体资本运作会带来国有资产流失或产权失控等新的经营风险,新闻媒体会因经营不善而面临破产,丧失党和国家的新闻舆论阵地。虽然媒体的经济状况能够直接影响媒体新闻采编业务甚至整个媒体的生存,但从目前国内新闻媒体经营和资本运营的实际来看,即使媒体所拥有的部分可经营性资产(组成子公司)在资本运营中,因经营不善而亏损,媒体也仅仅是承担对子公司的有限责任,主要是影响媒体的收益状况。至于媒体是否会因经营不善而破产,这首先是观念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要有所突破。国企能够破产,那么同样有产业属性、实行“企业化管理”的新闻媒体,管理不善、经营亏损,也不能例外,照样可以破产。

三是纠缠于“事业”和“企业”之分,束缚媒体资本运作的拓展。笔者认为纠缠于名份之争,无实际意义,纯粹的事业单位也不能不讲经济效益和资本运作,纯粹的企业单位也不能不讲社会效益。“事业”发展,要靠经营带动,没有经营就谈不上“事业”的发展。作为新闻媒体,只要把握政治方向,完成党和政府交与的政治舆论宣传任务之外,就要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就要靠资本运作壮大实力。

笔者这里主要探讨国内尚未采用的媒体资本运作方式。根据一项调查显示,目前传媒业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体制和资金问题,被调查的媒体中有80%对经营发展和资本紧缺表示担忧,有64.5%的媒体反映体制问题是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从调查情况看,同意应该允许国内行业资本进入媒体经营的占96.3%,应允许媒体经营单位向社会筹集资金的占83.8%,认为指导媒体产业经营的政策体制应该调整的占94%。

目前的传媒体制是适应不了未来信息时展形势需要的,一方面政府“官办”的色彩仍然存在,使得媒体在经营方面有所依赖而没有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另一方面,传媒体制不健全导致经营环境混乱,法规制定又不能紧跟形势变化,导致媒体经营在外部经营环境和内部经营机制方面均没有很好的保障。在这样的状况之下,没有财政拨款而存在严重资金缺口,同时又没有灵活的资金来源的媒体难免尴尬和艰难。

勇于创新开拓新闻媒体资本运作的新领域

资本运营对于中国新闻传媒业的影响广泛而深远,看起来似乎是关乎市场占有率等要素的媒体资本运作层面的竞争,实质是国家民族文化上的竞争、国际话语权的竞争,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一方面,加入wto后,国际传媒和境外资本以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进入国内传媒市场,这迫使中国的媒体人从根本上思索中国的媒体产业在这样一个历史时刻所面临的挑战;另一方面,资本运营也使得中国传媒业的做大做强之梦愈来愈近,同时资本对政策、管理、人力等各方面的潜在影响也逐渐显示出来。

因此,我国新闻媒体资本运作必须寻求突破。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加以探讨。

1,党报或党报所属子报作为发起人直接发行上市,进行股票买卖、货币信贷、产权转让一类的资本运作。传媒业要做的事情是尽快完成现代企业制度的体制转变。早在2001年4月中国证监会的新版《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中,传播与文化产业已经被定为上市公司的13个基本产业门类之一。而传播与文化产业内部又分出版、声像、广播电影电视、艺术和信息传播业等5个大类。这表明新闻传媒业被承认是经济产业部门,且可以直接上市。中国证监会的《指引》,有党中央1992年《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作后盾,该决定当时已将广播电视业归入服务业之列。

2,应允许探索新闻传播业公有制的新形式,允许新闻传播业既有国有独资的公有制形态,又有国有媒体资本绝对控股的公有制形态;允许一些中央和省级传媒集团和强势媒体优先进入资本市场,鼓励他们通过资本运营筹资融资,壮大经济实力。股份制也是一种持股人共同所有的公有制。如果我们把国有独资媒体转变为国有控股媒体,这是一种用部分国有媒体资本去控制业外资本的公有制形态,虽然不如国有媒体独资“纯净”,但能以较少的钱办较多的事。此次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意见》应该是政策上的一个福音,相信会带来我国新闻媒体资本运作的新机遇和大发展。

3,鼓励国有大型企业(包括上市公司)独股或几家国有企业合股进入传媒业。国家于2001年已放开这一政策,鉴于这部分资本属国有,改变不了媒介的意识形态性质,适当的时候可以允许占其总股本的50%以上。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是,放开国有大型企业控股或直接兴办媒体的限制,所办媒体不应是企业邸报性质,而应像国外财团兴办控制的媒体一样,完全面向市场、面向世界,聘请总经理、总编辑,按照传媒业经济规律进行运作,参与竞争,争夺市场份额。短期内稳妥的办法一是被涉足的传媒业不能使核心功能业务活动受到干扰,二是不要轻易放弃控股权。随着认识的转变,最终应该可以由国有资本控股。

4,允许国有金融资本与传媒业融合。如上所述,或直接创办媒体,因其有雄厚的资本资源,银行本身有扩张资本和追求利润最大化以及媒介产业涉及的利润现实,只要政策放开,国有金融资本就会投石问路。另外就是媒体寻找与国有金融资本的合作,通过由银行授信,建立银企合作关系,媒体与银行双方都具有迫切的内在驱动力。

新媒体的运营与管理篇9

[关键词]数字新媒体数字新媒体产业链数字内容产业跨媒体出版

一、数字新媒体的概念及特征

“如今的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网等传播渠道,以及计算机、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移动电视、数字电视等都是数字新媒体的表现形态,从信息传播角度看,它具有多媒体化、集成性、交互性、超链接性的特点。

二、数字新媒体产业链

数字新媒体产业链的组成包括内容提供商、软件及技术提供商、网络运营商、平台提供商和终端提供商。

内容提供商指内容的制作者和提供者,数字新媒体的内容提供商主要源于四个方面:拥有传统内容资源优势的专业内容提供商;提供通道的电信运营商和移动运营商;实力强大的门户网站;新媒体受众。

软件技术提供商是在整个产业链运作中服务、资费、管理等环节的软件提供者和技术提供者。网络运营商拥有骨干和核心网络资源,通过建立虚拟网络来进行运营服务,为平台提供商提供网络支持,包括无线网络运营商、固网运营商、数字广播网络运营商等。平台提供商提供内容呈现平台,为网络交易、分享等服务提供空间、技术支持、服务支持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网络运营者。终端提供商指提供数字终端工具的厂商。

在数字新媒体产业链中处于内容提供商位置的传统出版社要想在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做好做强自己的本分。虽然同时作为网络运营商的电信和移动运营商也介入内容提供商的行列并且在与传统内容提供商的合作中显示出极大的强势,但与在这个领域努力多年的出版社而言么无论是作者资源还是编辑经验,都会相形见绌。

数字新媒体技术和数字新媒体服务平台的迅猛发展,催生和推动了数字新媒体内容产业的崛起与发展数字新媒体技术和数字新媒体服务平台为内容传送提供更多渠道的同时,也对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质和量上的要求。传统形式的内容形态不能简移到数字新媒体的内容形态上,需要针对不同数字新媒体服务平台的形态特征设计相应的内容创意和制作流程。

因此,数字新媒体环境下的内容产业应该是“依托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与各类信息产品行销渠道,向用户提供数字化的图像、字符、影像、语音等信息产品与服务的新兴产业类型,它包括软件、信息化教育、动画、媒体出版、数字音像、数字电视节目、电子游戏等产品与服务等,是智力密集型的、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

三、数字复合工程的开启将拉动传统出版产业的升级

复合出版,又称跨媒体复合出版,是指对内容文本经过一次编辑、加工、标记之后,既可以以图书、杂志、报纸等形态出版,又可以以游戏、卡通、动漫等方式呈现,一次加工,多次使用。复合出版是未来出版的重要形式。

2008年7月16日,上海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挂牌成立。作为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建设的第一个数字出版基地,该工程的顺利实施必将促进传统出版发行业的产业升级,促进我国数字出版的发展壮大,进而带动整个文化产业的进步与变革。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在实现出版业数字化转型的同时,将大力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特别将推动内容产业和创意产业的发展。数字复合出版将为内容产业注入丰富的高质量出版内容资源,实现内容的深度开发和多维应用,同时,数字复合还将为创意产业提供多样化的表现平台。传统出版产业经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改造后,将实现数字化转型,从而将出版生产力和产业化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四、传统出版社应加强数字出版意识

首先,要对数字出版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数字出版在数字新媒体浪潮中更应称为数字内容管理或数字内容产业”。对于出版单位这种具有内容生产特点的企业来说,并不是单纯生产某一介质的产品,而是生产“内容”。数字新媒体的出现与发展对于作为文化产业的出版业并不是毁灭性的冲击。相反,由于数字新媒体产业链的逐渐清晰,专业化分工更加细化的基础上,传统出版商将更加趋于其文化创意产业的本质。数字出版对于传统出版商就是要做好选题的原创性开发、内容的数字化管理,为数字新媒体产业链提供可供多种媒体传播的内容。“在数字出版的时代,谁拥有具有竞争优势的内容,谁就有了话语权”。各出版社在结合特色定位的同时,要进行立体开发,掌握内容资源的主导权,加强在数字出版产业链中的控制地位。

其次,要做好数字内容管理。数字内容管理对出版单位而言,意味着对产品内容进行统一的数字化加工和生产。今后的出版,出版单位将演变为内容提供商(Contentproviders),进行复合出版,对内容一次加工完成,以不同媒体形式出版。内容管理的目的是把非结构化的信息,制作成图书、报刊、光盘、网页等产品,供用户以各种媒体形式进行阅读、检索、查询、分析和共享。当出版单位采用了以数字内容为核心的管理系统以后,传统的编、印、发环节将被改变,这就是所谓的“流程再造”。出版单位可以通过流程再造,打通产业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媒体出版。

最后,要加强出版产业的纵向和横向合作。出版产业的纵向合作是指各个出版单位和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内容资源的集合。数字新媒体时代,内容的同质化现象也难以避免。为避免资源的浪费和同行的恶意竞争,各个出版单位应时刻关注业内风向,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进行选题开发,切忌不切实际的跟风。数字内容产业的一个特点就是内容的集成性,越是拥有海量内容资源的出版社,在市场竞争中越有优势。在纵向合作上就表现为出版社之间的重组、并购。出版产业的横向合作是指在数字新媒体产业链中拥有独自核心竞争力的各个产业环节之间的合作,包括出版企业与软件开发商、网络运营商、平台运营商、终端运营商之间的项目合作,也包括与这些企业之间的重组、并购,形成大型的传媒集团。

参考文献:

[1]张文俊.数字新媒体概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2]曹胜玫.当前数字出版产业链的相关问题及思考.编辑之友,2009.

[3]数字内容管理与出版流程再造.

新媒体的运营与管理篇10

(内容、产品、市场及管理的革命)

作者简介

陈永东,上海戏剧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新媒体创意、传播与营销研究领域专家,新浪微博商学院、上海交大高级金融学院、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特聘教授。中国横跨学界与业界的新媒体领域应用研究第1人,知名新媒体评论人,中国十大it博主,自媒体人,“2011首届中国高校微博大赛”评委,“新浪微博中小企业成长案例评选”活动评委,第1财经《头脑风暴》《新财富夜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节目的嘉宾。

他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并提倡将技术创意、内容创意与营销创意相结合,在国内首先提出“创意为众王之王”及新媒体时代“1+4”创新思维理论,总结了许多科学实用的新媒体营销方法与技巧。

曾发表百余篇专业文章,出版了畅销书《企业微博营销:策略、方法与实践》。

内容简介

我们已步入了新媒体时代,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被广泛运用,人们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计算机、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目标群体信息或提供服务。这些新媒体给我们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并颠覆性地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方式。

《赢在新媒体思维:内容、产品、市场及管理的革命》作者总结多年新媒体实践经验,开创性地提出了新媒体时代的“1+4”创新思维理论,分别从基本思维、内容层面思维、产品层面思维、市场层面思维、管理层面思维共5个维度,结合微博、微信及网络视频等新媒体平台大量的成功案例,对新媒体运营过程中的思维创新、策略选用、实践路径等进行了全方位的阐述。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新媒体的种类、特点及发展前沿1

第一章新媒体的冲击与困惑//3

奇迹频出的时代令人不安//3

用不好新媒体让人着急//11

新媒体时代的普遍困惑//17

第二章新媒体的种类与生态//19

不断发展中的新媒体//19

新媒体是把双刃剑//25

新媒体形成新生态//29

第三章新媒体的特点及发展前沿//32

聚合导航新媒体//32

社区交流新媒体//37

内容新媒体//42

视听娱乐新媒体//45

合作创作新媒体//51

第二部分新媒体创新思维53

第四章新媒体的基本思维//55

传统营销理念的传承与发扬//55

新营销理念的对接与演变//58

新媒体StoRe思维//66

创意为众王之王的思维//68

传播即营销的思维//71

Coi评估的思维//73

全员参与的思维//76

第五章新媒体的内容层面思维//78

悬念制造思维//78

病毒爆点思维//81

粉丝草根思维//85

热点借力思维//89

用户协作思维//92

第六章新媒体的产品层面思维//97

大道至简思维//97

痛点把握思维//100

小而美思维//103

极客思维//107

跨界思维//110

混搭思维//115

云计算思维//119

悬赏与众包思维//124

试错与包容思维//128

共享经济思维//132

第七章新媒体的市场层面思维//137

社会化体验思维//137

众筹思维//140

移动与o2o思维//145

平台与合作思维//150

免费换市场思维//153

大数据营销思维//158

湿营销思维//165

统合营销思维//169

第八章新媒体的管理层面思维//173

扁平化思维//173

柔性化思维//179

双子星思维//184

无间断思维//188

账号矩阵思维//192

破坏性创新思维//198

第三部分新媒体思维的实际应用205

第九章新媒体思维运用于微博营销//207

微博增强内容吸引力策略//207

微博扩大内容传播力策略//217

微博提高客服水平策略//224

微博数据监测与危机公关//231

第十章新媒体思维运用于微信营销//240

微信品牌传播与产品推广策略//240

微信客户服务优势与策略//247

微信活动组织策略与方法//252

微信公众号推广策略//259

第十一章新媒体思维运用于网络视频营销//266

网络视频传播与营销的优势//266

网络视频内容创意策略//269

网络视频传播策略//274

网络视频营销模式及策略//277

新型视频模式及营销策略//281

后记//285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