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建筑的意义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22:38

低碳建筑的意义篇1

关键词:绿色建筑;低碳建筑;资源节约型

一、绿色建筑和低碳建筑的概述

一直以来,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娱乐的都要场所都是依赖于建筑的,但是建筑从它规划设计到开始施工到运行,再到最后的装修,甚至到建筑最后拆迁的生命周期结束时,除了其规划设计以外,其他的阶段都与资源的使用相伴随,能源输入、废物废气废水的排放等等,都是资源被使用的过程。然而,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脚步的日益加快,对城市建筑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多,而建筑的生命周期循环更是促使人们对建筑本身产生了更加充分的认识,建筑就是各种能量相互堆砌的结果。

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绿色建筑下了定义,认为绿色建筑就是指,在建筑的整个寿命周期中,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同时保护环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高效、适用并且健康的空间,是与自然能够和谐共生的建筑。

而低碳建筑则是指在建筑从材料准备到建筑的最终使用完成的整个生命周期以内,要尽量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材料利用效率,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国际建筑界,低碳建筑也逐渐成为了一种主流。但是在其中一个最常被忽略的事实就是在二氧化碳的总排量中,建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几乎占了一半。这个比例要比工业和运输的领域远远高很多。我国在发展低碳建筑的道路上,不仅仅要注重低碳,同时还要重视节能。

二、绿色低碳建筑的意义

(一)节省能源和资源

一个建筑,其自身就是一个较大的能源消耗,对环境也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大约有一半的能源被用在建筑,并且人们从自然界中所获得的一半以上的物质原料也是被用在了建筑以及其附属的设施中。尽管例如隧道、桥梁和道路等等不能用绿色建筑去衡量,但是公寓、办公大厦以及居住区等等对资源的利用却是反复循环的。另外,建筑所引起的电磁污染、光污染以及空气污染占据了环境总污染的三分之一还要多,而人类生活中所产生的垃圾总量中,有一半左右都是建筑垃圾。同时对于发展中的国家来说,由于人口众多,近年来涌入城市的人数也是逐渐增多,对地下工程、道路、公共设施以及住宅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多,所消耗的能源也是越来越多,这与逐渐匮乏的煤资源、石油资源也逐渐产生了不可协调的矛盾。

另外,对于在建筑过程中所使用的能量,包括柴油、汽油以及电能在使用和消耗的过程中都会产生二氧化碳,例如电能是来自于煤的燃烧,而在建筑的过程中,建筑材料的运输还要依靠汽油、柴油的燃烧或者是汽油等等,而这些能耗都是相当大的。当我国处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的时候,人们对于高水平生活的追求也是越来越多,人们消费的逐渐升级也推进了人们对建筑的要求,那么人均的能耗也是在逐渐的增加,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其他废物也是越来越多,这有悖于国际上所倡导的环保理念。

(二)提供了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

绿色低碳建筑之所以能够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主要是由自身的性质所决定的,因为绿色低碳建筑本身不仅仅包括建筑本体,同时还包括建筑内外部的建构社区安全、环境生态供能系统、维护功能系统以及健康稳定的生态服务。

绿色低碳建筑的室内环境主要是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集合了自然采光、自然通风、新能源利用、绿色建材、低能耗围护结构、智能控制以及中水回用等等,并且具有以下六大特点:(1)选址规划合理;(2)资源利用高效循环;(3)节能措施综合有效;(4)建筑环境健康舒适;(5)废物排放减量无害;(6)建筑功能灵活适宜。室内环境就直接决定着人们的舒适度,而通过了彩色建筑,能够充分的利用一切的可利用资源,因地制宜的从设计、规划以及环境配置的建筑手法入手,通过各种各样的绿色手段和技术将建筑室内的舒适度合理的提高,在为人们提供较好的生活环境质量的同时还能够保障人们的健康。

(三)应对全球的气候挑战

低碳设计主要是采用了低碳技术甚至是零碳技术乃至是负碳技术的方法和策略,在实现低碳的同时,还要尽量达到零污染和高效率的目标。大家都十分关注与全球的气候变化,而对于建筑业来讲,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节能减排,同时建设低碳绿色建筑、低碳生态社区、低碳生态城市,这也已经成为全球为了应对气候挑战所主要攻破的领域。而绿色建筑和低碳建筑相比较而言,在目标和内涵上基本都是一致的,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低碳建筑的侧重点是减少碳排放,而绿色建筑的侧重点则更侧重于减少污染的排放,而这些也更加符合全球节能减排的主题。

三、绿色低碳建筑的发展现状

绿色低碳建筑同时体现了和谐社会、以人为本以及科学发展观等等多重理念,这与人类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极其相符合的,并且顺应了我国时展的潮流和要求。我国绿色低碳建筑的发展状况虽然是前途光明的,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却充满了坎坷。我国目前的低碳建筑、绿色建筑还刚刚起步,有很多的问题还急需我们去探讨、去解决,还需要相关的部门的共同的努力,才能够落实政策。

而绿色低碳建筑的理念其实与国家所倡导的节约型社会的概念也是紧密相联的,因此这与我国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的理念也是相符合的。因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指建筑节能,而是要将能源的消耗与环境等因素相结合。而低碳则主要就是指减少社会的二氧化碳的排放,所以低碳是全社会、大环境下的低碳,所以只有在全社会乃至全球下实现低碳,这样才能够做到“可持续发展”。同时还需要加大对节能减排的宣传力度,让社会中的各个阶层都来关注低碳建筑和绿色建筑,使每个民众都能够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进一步推进我国绿色生活的进程。

(一)绿色低碳建筑发展中的积极因素

1.绿色低碳建筑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2.绿色低碳建材大量出现;

3.绿色施工受到重视。

各个施工的单位也意识到已经到了应该采取行动的时候了,因此在不断的控制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噪音、废气以及建筑垃圾等等,同时还应该要合理的利用涂料、油漆等等。另外还有一些企业还通过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而促进施工过程中实现降耗、节能以及低污染的目标。

(二)绿色低碳建筑发展中的不利因素

1.绿色低碳建筑未走入寻常百姓家;

2.绿色低碳建筑在建设初期需要投入较多的成本,但是其长期的收益却并不明显;

3.绿色低碳建筑的本意是不能建设高楼,但是由于大量的人口流入城市,又不得不建造更多的高楼,因为高楼既是最经济的方式,同时又能够满足更多人的需要。

低碳建筑的意义篇2

【关键词】建筑;低碳经济;发展

作为迅速发展中的中国北方经济中心、航运中心和金融中心的天津市,资源禀赋不高,而能源需求量近年迅速攀升,使得温室气体排放量增长较快.2009年11月26日,我国政府已经对外承诺,2020年碳排放强度将在2005年基础上降低40%~45%,并将碳排放指标纳入“十二五”、“十三五”发展规划当中。天津市面临碳排放成为硬约束的压力,为此应该从规划入手,及早行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节能减排为契机,大力发展节能技术、开发低碳产品和服务,促进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向低碳经济发展方向转变.不仅能够缓解天津市经济发展中资源环境的约束问题,而且能够为促进天津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立生态宜居城市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发展低碳建筑是大势所趋

截止2012年底,我国累计建成节能建筑面积40.8亿平方米,占城镇建筑面积的21.7%,且比例逐年提高。建设节能建筑,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举措之一。

天津市是中国四个直辖市之一,中国北方的经济中心,近代工业的发源地。市域总面积15000多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500平方公里。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天津市能源消耗总量持续增加。但取得成绩的同时,天津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能源安全也面临极大的压力。2007年天津市建筑运行能耗约为1275万吨标煤,占社会终端能耗的28.3%。因此在世界各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天津市节能建筑的研究及推广工作,将对全市的碳减排工作起到非常大的贡献作用。

二、发展低碳建筑的积极意义

有低碳经济,引出低碳城市的发展理念,再到低碳建筑的推广,这些都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当前大力推行低碳建筑是低碳经济时代抢占全球经济制高点、金融危机后促进经济发展、实现产业优化升级的一条优选路径,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低碳建筑切合节能减排的主题

目前,建筑相关能耗(包括建筑能耗、生活能耗、空调能耗等)已经超过工业成为社会第一能耗大户,占总能耗的46.7%,而在住宅使用过程中的能耗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相同技术条件下为发达国家的2-3倍。在发展低碳建筑的道路上,建筑的“低碳”和“节能”注定成为绕不开的话题,每个行业都有责任与义务解决所面临的严峻问题。发展建筑节能减排将成为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减排将成为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减碳潜力巨大,更切合全球“节能减排”的发展主题。

(二)低碳建筑是城市与产业发展的需要

在我国,绿色建筑探索了十年,绿色化进程蹒跚起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的严峻挑战与后果。从建筑节能,到绿色建筑,再到低碳建筑,可以看到对建筑“可持续”的研究不断深入和拓展。在全社会对低碳的呼吁与共同参与中,下一个十年,低碳建筑将成为建筑发展的新视角。

(三)低碳建筑有助于天津市抢占国内经济制高点

随着碳强大控制时代的开启,“碳标准”得诞生,这意味着未来社会的所有经济行为都会以低能耗、低排放为衡量标准,而低碳建筑的节能减排的特征符合低碳社会的标准,因此,推行低碳建筑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材料生产国和消费国。正处于城镇化进程中,具有更加广阔的低碳建筑市场。低碳建筑技术以其巨大的市场潜在需求和相对较小的国际差距,将成为支撑我国新能源革命,抢占全球经济制高点的有力保障。

三、发展低碳建筑面临的问题及天津市发展节能建筑的相关措施

(一)发展低碳建筑所面临的问题

低碳建筑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但在天津市甚至在我国要将低碳建筑与低碳经济联系起来,还有一些困难需要解决。

1、缺乏有效的鼓励政策和监管机制

目前,由于我国缺乏有效的成体系的鼓励政策和监管机制,导致了市场个方参与积极性不高,制约这低碳建筑的发展。

对于建材制造商而言,由于没有激励机制,在技术和资金上都受到了限制,研发能力较为不足,低碳材料造价比较昂贵,致使低碳建筑很难得到较快推广。对于开发商而言,由于成本造价相对较高,利润空间有限,加之房价处于高位,市场认识度低,尤其在当前供需方矛盾依然突出的情况下,卖方市场导致开发商更多地关注短期利益,推行低碳建筑的动力严重不足。对于消费者而言,由于低碳建筑的建造成本通常高于普通建筑,而这部分附加成本往往会转化为用户的负担。当相关税收优惠不足以抵消购房成本的增加额时,低碳建筑就只能成为高档住宅的尝试,而难以广泛赢得市场。

2、缺乏完善的产业相关技术标准

由于我国绿色建筑起步晚,实践经验少,基础数据不足,现有的评估体系侧重建筑环境质量的评价,强调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等内容,忽视了建筑本身的经济性和使用的舒适性,不利于实现包括开发商和建筑使用者利益在内的绿色效应最大化,也影响低碳建筑的推广和扩展。

3、低碳改造中资金来源不足

目前,我国对民用建筑节能在补贴、金融、税收等方面的激励措施非常有限,民用建筑节能工作推进起来难度较大。同时,我国还未成功搭建起与低碳建筑项目相关的融资平台,包括从政府层面建立风险补偿机制,政府对部门低碳建筑项目融资提供信用担保等。这使得现有存量建筑低碳节能改造资金的来源不稳定,主要依赖地方财政,资金压力比较大。

(二)天津市发展节能建筑的相关解决措施

1、完善法规政策

天津市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目标、制定了一系列建筑节能的法规和政策措施。颁布了《天津市节约能源条例》、《天津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合理用能评估和审查管理暂行办法》(津政发【2007】15号)、《天津市建筑节能管理规定》(2006年市人民政府令第107号)、《天津市供热用热条例》(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2010.6.1正式实施)等,并修订完善了《天津市节约用水条例》等。通过上述法规政策的实施,为低碳发展提供了相应的制定支撑,并取得良好效果。

2、制定节能标准规范

为了提高建筑节能力度,天津市在全国率先实施住宅三步节能和公建二步节能的建筑节能标准,在规划、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方面,建立了较完善的政策和技术标准体系。

近几年天津市的地方性标准主要有《天津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29-153-2005)、《天津市建筑节能门窗技术标准》(DB29-1-2007)等;此外,天津市民用建筑节能工程的节能检测、施工及质量验收等均了技术规程,使建筑节能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

低碳建筑的意义篇3

关键词:气候变化;节能减排;低碳绿色;发展动向

1降低碳排放量势在必行

据统计,全世界40%的能源消耗来源于建筑物的能耗。我国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28%。城市里的碳排放,60%来源于建筑物维持功能上。目前,我国建筑相关能耗占全社会比重较大,每建造一平方米的房屋,约释放出0.8t碳。我国既有建筑拆除率占新建筑面积的35%左右,欧洲建筑的平均使用周期近百年,我国建筑平均使用周期较短,由于建筑平均使用周期短,增加了建筑物拆除、建造的碳排放量。在新建筑中,高能耗建材、高能耗建筑较为普遍,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展,将导致建筑能耗的持续上升。

1.1降低碳排放的奋斗目标

2009年,我国在哥本哈根国际气候峰会上确定的目标是:到2020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当低碳减排正式成为国家责任时,作为中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重要支柱的建筑产业,必须正视产业的现状。最近,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开展低碳省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选择5个省和8个市开展低碳省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通知》要求试点省和试点城市研究制订“十二五”低碳产业发展规划;出台支持低碳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快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统计和管理体系;积极倡导低碳生活方式。这足以说明我国已经将“低碳”提到到了重要的议程。

1.2加速低碳相关法规政策的出台

当务之急,要健全完善低碳特征工程建设标准。完善低碳特征标准体系,制订低碳特征标准体系发展规划。加强基础性标准研究工作。建立低碳建筑标准研究机构,开展基础性标准研制工作。编制《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的标准体系》和低碳建筑的基础标准、设计标准、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工程标准、运行标准、管理标准、检测标准、能耗标准、新能源利用标准等。

1.3借鉴国外低碳发展的模式

与发达国家工程建设标准接轨,建立低碳建筑技术、产品认证机制,加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强制性标准的实施与监督,保证建筑使用周期的合理性。在国外,建筑施工领域对建筑垃圾的处理,有一些好的做法。比如,实行“建筑垃圾源头削减策略”,它是通过科学管理和有效的控制措施将其减量化,对于产生的建筑垃圾采用科学手段,使其具有再生资源的功能。荷兰将建筑废物循环再利用的重要副产品是筛砂,目前已有70%的建筑废物可以被循环再利用,他们制订了一系列法规,建立限制废物的不合理处理,强制再循环运行的质量控制制度。节能省地型住宅、绿色建筑、生态建筑、智能建筑、宜居城市、花园城市、人文城市、魅力城市、最具竞争力城市等发展理念,无不贯穿着“低碳”的思想。加强工程建设标准化制度建设,完善低碳特征工程建设标准,降低碳排放量势在必行。

2生态位原理与低碳建筑探索

据有关资料介绍,目前碳排放主体是排放在大气中的碳源、二氧化碳,对碳进行吸收有两个方面:一是林木碳汇,它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量;二是贝藻碳汇,还有土壤固碳、海洋固碳,碳截存等方法。

生态位原理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第一,根据生态位原理,所有的生态元均具有相应的生态位,在空间、时间和循环链维度上找准适宜生态位,有空位要抢占,有偏位要挤占。第二,要避免生态位重叠,一旦出现重叠必会引起竞争,因此,必须依照生态位分离原理来解决。生态位分离会导致共生,共生才能促进系统的稳定发展。第三,要合理利用现实生态位,挖掘潜在生态位。低碳建筑和绿色建筑相比,在内涵和目标上基本一致,只是侧重点不同。绿色建筑侧重强调减少污染排放,低碳建筑侧重减少碳排放,它更切合节能减排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主题。因此,我们也可以把用低碳技术策略打造的绿色建筑称为低碳型绿色建筑。

3建筑生态化

建筑生态化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能为人类提供宜人的室内空间环境,包括健康宜人的温度、湿度,清洁的空气,良好的光环境、声环境以及灵活开敞的空间。第二,在自然资源的利用上,对环境的索取要小,主要指节约土地,在能源与材料的选择上,坚持减少使用、重复使用、循环使用和用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的原则。第三,对环境的影响要最小,主要指减少碳排放,妥善处理有害废弃物,减少光污染、声污染和空气污染。建筑生态化对建筑的要求不仅仅是建筑的使用过程,而是建筑的整个使用周期。

3.1生态技术和生态建筑

生态技术是利用生态学的原理,从整体出发考虑问题,注意整个系统的优化,综合利用资源和能源,减少浪费和损耗,以较小的消耗获得较高的目标,从而获得资源和能源的合理利用,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从北京大兴义和庄的“新能源村”建设,到国外运用生态技术建造的各种形式的生态建筑,生态建筑的发展从理论上、技术上以及建筑设计的实践上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生态建筑是指根据当地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原理,采用现代科学手段,合理地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它领域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其与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组合体的建(构)筑物。

3.2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条件

虽然生态建筑才刚刚起步,但它的发展有着深厚的社会认识的转变奠定了当今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思想基础。从“以人为本”到“以环境为中心”的社会思想认识的转变奠定了当今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思想基础。我国也在尝试建设花园城市、生态城市,这标志着延续200年的“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模式向“以环境为中心”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过渡,从而使发展生态建筑具有了广泛的社会思想基础。共同的社会生活理想是世界各国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道德基础。这就是将即时利益和整个人类的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公正合理地与他人分享地球的有限资源。

3.3生态建筑的发展动向

目前,生态建筑在各地方发展都处于起步阶段。西欧和北欧是发展较好的地区,近年来,在日本和新加坡均有现代意义的生态建筑建成。各国建筑师都在潜心研究生态建筑的技术和设计方法。从建筑设计上看,首先是将建筑融入自然,把建筑纳入与环境相通的循环体系,从而更经济有效地使用资源,使建筑成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尽量减少对自然景观、山石水体的破坏,使自然成为建筑的一部分,通过高技术实现能量循环利用。其次是将自然引入建筑,运用高科技知识,促进生态化,人工环境自然化。在现代都市中引入自然,再现自然,运用生态技术,将植物、水体等自然景观引入建筑内部。

低碳建筑的意义篇4

关键词:科学观、建筑观、低碳建筑

一、科学的现代建筑观

建筑作为一门学科和艺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管是从形态还是在构建上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的都市风貌日新月异,形形的建筑形象也在不断的冲击着我们的视觉。然而在当今世界,人类生存和发展与全球的环境问题愈演愈烈。人口激增、资源锐减、生态失衡、环境破坏,几乎已经到了一触即发的程度。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评判我们现时中正奉为信条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系统。许多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人类本身是自然系统的一部分,它与其支撑的环境休戚相关。人口、环境、生产是当今人类生存的基本制约,与之对应,社会文化、生态资源、经济发展就成了众所周知的三大难题。重要的是,随着问题的加剧,人们已开始体会到,这三大难题不仅仅是相互制约、跨越地域国界,而且是超越代际、左右后辈的。将这三大难题综合平衡,并以全球的范围和几代人的生存兴衰为夹杂尺度,这正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也是人类走向21世纪的可持续的建筑发展观。[1]

就建筑来说,他具有一定的社会性,一个时代的建筑形态会随着一个时期文化、科技的变化而变化。就建筑个体来讲,一个建筑的产生是和建筑设计师的理念、意识分不开的。现代的建筑发展观也就更加的注重和体现了建筑师的意识。

人本意识:建筑师的服务对象是人。建筑设计,首先要充分掌握使用对象的切实需求,倾听他们的意见,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不断地向社会做调查。因为建筑设计的过程,是将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物化的过程,需要建筑者去体验生活、体验空间、体验环境。建筑设计的结果是要能够与人对话,讲究人的尺度,有人情味。

特色意识:掌握清楚工程现场的原有地形、地貌和地物,加以认真分析研究,确定对策,发掘灵感,然后把这些作为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作为构思的泉源。

精品意识:并非指豪华和高贵,而是追求高品位、高效率、高质量。出精品,需要建筑者精心设计,反复推敲,统筹以上观点,精益求精,具有较高的创造能力和设计水平。出精品,不仅要求在整体上协调、有创意、有特色,而且在宏观、中观、微观的各层次上全面优质,提高建筑品位。

持续发展意识:可持续发展是个广义的概念,在建筑领域里,它不仅表现在太阳能建筑、生态建筑、绿色建筑等新的建筑类型中,同时也表现在广泛的建筑设计中,它已逐步成为建筑设计不可缺少的重要设计原则。

二、低碳建筑的意义

所谓"低碳建筑(Lowcarbonbullding),主要是指高能效,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建筑体系。[2]主要是指在建筑物使用的年限内,通过从建筑的材料、设备、施工建造方面采用生态建筑、节能技术、生态材料等方式,在合理的开发强度下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建筑低碳化"。

中国作为主要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多是以牺牲环境与能源为代价换来大的。这种快速的经济增长方式最终导致了高能耗、高成本和低效率等一系列的问题。而建筑产业作为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来说,在贡献出高的GDp的同时也造成了能源消耗大,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等多个问题。如何降低建筑业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推进可持续发展成为热点研究问题。建筑物作为人们进行生产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在建筑物的建设、使用运营全过程,不难发现,在我国现行的建设模式下,形成建筑产品需要消耗大量的钢筋、水泥、木材等材料,施工过程需要消耗大量水、电等能源来进行建设活动,使用过程需要依赖暖通、空调、燃气供应、电梯等设备来维持建筑的正常功能。这种高能耗高排放的传统建设模式严重阻碍了社会可持续发展。[3]

二、低碳时代,建筑的绿色

在国际金融危机风暴和本哈根气候峰会之后,一场新能源革命和以低碳经济为主的绿色风暴又开始席卷全球。全世界人民对于绿色可持续生活环境进行探索,走低碳道路,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与生态经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衡量国家、城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准和内容,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决策和具体行动。

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新概念,而生态文明和建筑有着密切联系。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因此,发展建筑行业的低碳经济有着广阔的前景和现实意义。[4]

低碳经济也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其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至从2010年低碳经济备受关注以来,低碳住宅也就成了房地产发展的方向和热点,所以建筑行业塑造生态住宅和低碳经济的意义很重大。

从环保意义上来说,随着城市节奏日益加快,工作压力越来越重,能有一个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家,住得舒适的家是我们每个人的梦想。同时,减少碳排放,减少污染,让城市的天空更蓝也是减少现代文明的大工业化对人们的负面冲击。虽然说在建筑的设计和施工时,一次性投入肯定要比目前非低碳住宅的投资量要大得多,但这是百年大计,在今后用户使用的时候,就大大节省开支了。从长远利益出发,有利于我们改变过度依赖石油等能源的弊端,不仅省钱而且还利于环保节省能源。

从经济意义上来说,低碳房和生态住宅将是今后房地产的方向,产品实现了升级换代,也是推向市场的卖点。没有达到这类标准,今后所开发的住宅产品和商业楼宇将很难受市场欢迎。生态住宅是一个系统性概念,将建筑与自然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达到天人合一的意境。生态住宅有几个特征:在材料选择方面,要做到无毒、无害、无污染;人文与自然相结合,尽量按照地块的自然条件来打造产品,节省能源,能够循环利用。随着现代生活的提高,高科技要与小区的自然环境相协调。无论是生态住宅还是低碳经济,都是一种节省的理念,以最小的成本达到舒适而又不至于破坏自然的目的。总之,健康、舒心、便利与美观是低碳住宅的基本要素。随着低碳概念和生态住宅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这种念就有了市场优势.以后将成为住宅产品升级换代的方向。业内总是要以满足消费者的住宅和低碳概念将成为房地产开发的常态.未来低碳住宅将是房地产开发的大势所趋。国家也在积极倡导这种观念,也是以后的房地产行业必须要达到的标准。因为如果我们达不到这类标准,主管部门将要向企业征收相关税费。国际低碳关税战争愈演愈烈,也迫使我们建造低碳的住宅。因为以后低碳将成为国际的一项标准。低碳发展将成为各个行业产品发展的重要因素。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低碳建筑是未来建筑发展的趋势。只有深刻的研究建筑的效益构成,深刻认识和挖掘建筑的潜在效益,才能实现建筑的低碳化,甚至实现建筑的零碳排放。加强低碳建筑潜在效益的研究,有利于开发低碳建筑,减少建筑的外部性,改变购买者的观念,从建筑的整个寿命周期来考虑建筑的价值,从而选择低碳性能比较好、潜在效益比较高的建筑,进而拓展低碳建筑的市场,激励开发商开发更加低碳的建筑"。

结语

在某种程度上,建筑不仅仅是人造的庇护所,同时也是一个科学的有机运行的体系。建筑设计应该更全面地考虑周边环境,整合自然资源,探索建筑的整体化设计策略:它主张采用国际先进的建筑模拟技术对建筑整体或重点部分进行科学的分析、预测,积极响应自然,利用自然的能量(风能及太阳能等)替代部分日趋贫乏的可用自然资源,防止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问题在建筑建成后才被认识,从而增强建设信心,减少盲目投资。[5]它排斥人工的、机械的建造方式,对空调设备营造的人工环境带来的社会能源大量消耗及由此而带来的对人们健康的潜在危害提出质疑,主张建筑与城市发展应该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与对话关系,通过自然的介入来提高环境品质,降低能耗。总而言之,建筑的整体化设计策略可以从投资人的角度审视开发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层面上力求减少所有不必要的甚至是浪费的投资同时也探索在建筑中引入自然因素,提高环境品质减低能源消耗的方法,创造一个真正低碳的时代。

参考文献:

[1]李献伟.浅谈绿色生态建筑[J].山西建筑,2008,34(7):83-84.

[2]王森.中国低碳建筑潜在效益分析及发展对策[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1,7.

[3]李姗姗我国低碳建筑供应链实现路径探索[D].重庆:重庆大学,2012,12.

低碳建筑的意义篇5

【关键字】低碳建材;装修;陶瓷;节能降耗

引言

低碳建材符合人类发展的基本需要,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以及“和谐社会”的理念,顺应时代的潮流。低碳建材的发展虽然前景十分广阔,但是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低碳建材的使用要将节能、降耗以及环境等各个因素集合起来,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实现低碳建材的全面使用,实现低碳的目标,首先要加大低碳减排的宣传力度,让社会各界都积极关注低碳生活和绿色建筑,使低碳成为人民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才能从根本上推动低碳建材的发展和使用。低碳建材从本质上来讲,要循环利用资源、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保护地球和自然环境。但是目前低碳建材的观念还没有走入平常百姓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因此政府应该加大低碳建材使用所带来的效益,加强人们的绿色意识,倡导绿色的生活方式,从而有效的推动低碳建材的发展,实现节能降耗的目标。

1建筑室内装修施选择低碳建材的意义

目前低碳建材啊建筑的装修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低碳建材的适用将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可以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温室气体Co2的污染。建筑其本身就消耗巨大的能源,同时对环境也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果在现代建筑中不断的引进低碳的绿色建筑材料,将大大的减少了标准煤炭的使用,这样就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地球温室效应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同时还保护了资源。

另外低碳建材可以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其可以产生该效果是由其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其具体的内容除包括建筑本体以外,还包括建筑外部的环境生态系统以及社区的健康安全的稳定生态服务和维护功能系统。

同时低碳建材可以以“低碳”来应对全球的气候挑战。低碳建材在目标和内涵上类似于绿色建筑,但是两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低碳建材强调的重点主要放在减少污染的排放上,即减少碳的排放,这更加符合节能减排的要求。

2低碳建材应用方式

低碳建材的发展要注重创新性。首先是注重原材料的资源利用。应尽量做到最大限度地利用一些废弃的资源,实现废物的再利用,从而减少自然资源的开采。再次是要注重建筑材料的装备和生产工艺技术。注重提高建材在生产过程中能源使用效率问题,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降低单位产品的相应能耗。最后是要注重建筑材料的产品功能和性能。可以生产出一些既可以降低建筑物使用成本又可以降低建筑使用过程中能耗的优质建筑材料。

2.1低碳陶瓷建材的应用

我国低碳建设的发展就是引领行业低碳建材方向发展。陶瓷作为一种主要的建筑材料,但是陶瓷行业本身却是耗能大户,因此该行业的节能减排压力比较大;同时陶瓷产品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也会关系到是否低碳和做到节能减排,例如瓷砖产品的生产会消耗大量的原材料,目前,主要使用陶瓷的卫浴产品的节水性能已经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焦点。因此,陶瓷行业的发展已经所以说,不管是陶瓷行业的发展还是陶瓷产品的生产都已经与低碳密切相关。

目前,关于陶瓷低碳的发展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逐渐引入清洁的燃煤气化系统;在装置方面,加大窑炉的改造力度,不断的将高耗能的设备进行淘汰;改进发电技术;鼓励高压注浆机、宽体型压砖机等各种热能再利用以及节能设备系统;尝试利用工业废渣作为瓷的原材料;鼓励保温建筑陶瓷的开发等诸多方面。

2.2秸秆墙材的应用

所谓秸秆墙材是利用一切可再生资源,例如农林废弃物、农作物秸秆等,添加强化材料,经过科学配方,生产出具有阻燃、防火、耐水耐酸碱、抗老化以及抗冲击力强的新型的墙体建筑材料。其主要是利用原材料秸秆本身具有的特点,例如呈纤维状、保温性能、质量轻、良好的韧性以及抗拉折能力强。秸秆墙材的应用不仅可以解决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作为低碳建材其成本更低,目前已经在越来越多的地区得到应用和推广。

2.3石膏板建材的应用

石膏板建材是一种绿色环保建材,其与传统的砖墙相比较,具有保温、质轻、隔声、耐火、施工便捷以及便于表面装饰等特点,另外还具有独特的舒适性。石膏板多孔体具有“呼吸功能”,这是其结构可以不断进行吸湿和解潮的循环作用所决定的,这样维持着动态的平衡可以调节居室的湿度,使空气自然、清新。

低碳建材除了以上的应用方式以外,还具有其他较多的应用。例如铝合金材料、生态纳米乌金石以及一些有色金属。炉渣也是一种低碳建材,其除去质轻以外,还具有抗磨损、强度高、耐风化、耐磨蚀、无放射性污染等特性,同时其的化学稳定性、机械性能以及耐久性也优越于天然的石材。

3低碳建材的应用实例

3.1世博零碳馆中国的世博馆可以被认为是我国的第一座零碳排放的公共建筑。世博馆除了使用了传统的风能、太阳能来实现自给自足以外,同时还充分利用其优越的地理环境,取用黄浦江水,将水源热泵作为房屋的天然“空调”;其发电是利用将剩饭剩菜降解生成生物质能来产生的;在屋顶也安装了可以进行自然采光的风帽,另外将墙壁设计成为斜坡状也加强了采光度。世博馆的建立就是有效的使用了低碳的建材,将一些废物进行循环利用,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优良效果。

3.2国际新能源市场光热馆

该光热馆的显著特征是其采光率可以达到90%以上,其可以达到如此高的采光率吗,不仅得益于其地理位置以外,主要是因为采用了透明度达75%的采光集热板。在馆的屋顶放置了15000块自动化光线跟踪面板,另外配备了风电补充系统,由此可以实现整个建筑能够全天候运作,实现供热供暖供电的一体化服务。这样每年可以节约用电100万度,大约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600吨左右,从而降低80%作用的能耗,有效的实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

4结论

低碳建材是有效的实现节能降耗的一种方式,目前主要使用的低碳材料有陶瓷、秸秆墙材、石膏板建材等,它们本身具有质轻等特性。低碳建材的使用可以有效的实现废物的循环利用。例如世博馆等建筑的建立,就是低碳建材的使用的有力印证。虽然低碳建材的使用可以有效的降低温室效应,但是由于诸多原因,目前低碳建材的使用范围仍然很窄。为有效实现节能降耗以及为人们提供更舒适的生活,加大低碳建材的推广还需要我们各方面共同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陶坚,刘吉俊,武娅楠.低碳建材在建筑中的应用及展望[J].建材发展导向.2011,9(6)

[2]宋浩.陶瓷建筑材料低碳路线发展标准[J].辽宁建材.2010(8)

[3]王有为.实施绿色建筑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J].浙江建筑.2008(9).

[4]王珞.我国低碳建筑发展现状与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0,(6)

低碳建筑的意义篇6

关键词:碳生产率;转变生活方式;低碳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4

低碳发展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而且意味着要引导公众反思那些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习惯,从而充分发掘消费和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低碳的生活方式比单纯减少碳排放更重要,相比于生产性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减少生活性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更具有本源的意义,是推进低碳发展的关键。因此,低碳生活方式是低碳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推进低碳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碳生产率概述

低碳发展的本质应为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要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充分实现经济对于二氧化碳的脱钩发展。碳生产率的提出将经济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有机地联系起来。碳生产率是指一段时期内GDp数量与同期二氧化碳排放量之比,刻画的是单位二氧化碳排放产生的经济效益的大小,也反映了经济发展占用碳排放空间大小。该概念由Kaya和Yokobori在1993年提出。用公式表示为:

碳生产率=GDp/二氧化碳排放量

低碳发展的核心在于提高碳生产率。首先,低碳发展是以低碳为特征的发展模式,低碳要求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反映在碳生产率的概念中就是要使分母尽可能小。其次,低碳发展的目标是发展,发展要求我们必须保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反映在碳生产率的概念中就是要使分子尽可能大。碳生产率指标实际上也是碳排放强度(单位GDp的碳排放)指标的倒数,碳排放强度可以分解为单位GDp能耗(能源效率)和碳能源强度(单位能源的碳排放)两个指标。因此可以说,碳生产率综合反映了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两个方面的因素。

二、转变生活方式与低碳发展的关系

根据“碳生产率=总效益/碳排放量”的公式,生活方式的转变不仅能够推动经济总效益(分子)的提升,而且能够大大降低碳排放量(分母),从而达到提高碳生产率,推动低碳发展的目的。有必要对转变生活方式与低碳发展的关系进行研究。

(一)转变生活方式

本文所提出的生活方式是在继承传统生活方式内涵要义的基础上,适应全球低碳发展的客观要求,融入当前影响人们生活方式转变的关键性高级要素,形成的一种全新的低碳生活方式,其本质是在提高碳生产率的基础上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优化人们的生活环境,改善人们的生存条件。这种生活方式代表着一种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的生活,也是一种符合时代潮流的生活方式。与通常定义的生活方式具体涵义的主要区别如表1所示。

由通常定义的生活方式向本文定义的生活方式需要实现物质资料消费方式和精神道德生活方式的两个转变。第一,转变物质资料消费方式。促进人们在物质资料消费过程中实现由“高碳消费方式”向“低碳消费方式”的转变。具体来说,就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尽量减少,从而降低碳排放特别是二氧化碳排放量;尽量减少使用消耗能源多的产品,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实现低碳生活。第二,转变精神道德生活方式。引导居民改变以往高消费、高浪费的生活方式,在生活行为方式中全面树立低碳发展理念,坚持文明理性消费和绿色生活模式,实现全新的以低碳发展为目标的精神道德生活方式。

(二)转变生活方式与低碳发展的关系

现实生活中,影响生活方式转变的因素很多,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低碳技术、产业结构、空间布局、建筑、交通和消费方式等等。其中,低碳技术、产业结构、空间布局三大因素对提高碳生产率分子——经济效率有直接关系,低碳技术则能够革新生产技术、降低低碳产品生产成本,直接推动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产业结构升级能够带来大量产品技术的换代升级从而直接推动产业效率提高,空间布局优化能够从空间上优化人们的空间出行距离,既能降低无效的碳排放量也能大大加强集聚效应,而建筑、交通、消费方式的低碳化则能够大大降低碳排放量,有助于降低碳生产率的分母值,这些主导因素综合起来就能全面提升碳生产率。

制度设计则是影响碳生产率的最根本、最深层次的因素,它不仅深刻地作用于经济效益,而且也深刻影响着碳排放量多少。这些制度包括金融制度、财政制度、税收制度、土地制度等全方位的制度安排设计。没有合理的制度保障,低碳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力水平便无法得到持续的革新,低碳发展也可能被延迟或终止。因此,合理的制度能够大幅度提高碳生产率,进而促进低碳发展。生活方式转变与低碳发展在各种影响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关系,如图1所示。

三、我国转变生活方式推进低碳的发展与问题分析

本文提出了与传统生活方式不同的新的低碳生活的理念,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而针对理念,有必要对从交通、建筑、消费与生活的意识形态方面对我国目前转变生活方式推进低碳的发展与问题进行辩证分析。

(一)推进低碳的发展

在现实生活中,我国已经注意到低碳生活的问题,并对推进低碳生活方式采取了一些措施,并取得了一些进展,具体表现如下。

1.低碳交通正逐步建立

交通运输已经成为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特别是随着我国进入工业化后期,私人汽车这类耐用消费品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这也意味着若任其发展,石油消费将会大幅度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将会急剧增加,据估算,2015年我国交通运输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达到5.22亿吨,2030年则会达到11.08亿吨。这将对我国实现哥本哈根会议二氧化碳排放目标带来很大压力。因此,我国政府已深刻认识到交通运输对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重要性,并着力全面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一是低碳交通技术已得到进一步发展。低碳交通运输关键技术包括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高效的生物燃料等。近年来,我国对这类低碳交通技术进行了大力投资,新能源汽车因此也得到快速发展。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将为中国汽车产业开辟非常规快速发展之路。二是以轨道交通为主的低碳化交通运输体系逐步建立。近年来我国轨道交通的发展出现了的趋势。在城市交通方面,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借举办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的机遇加快了城市公共交通的轨道化发展,这对于改善城市交通拥堵和向低碳交通转变发挥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2.低碳建筑已得到广泛重视

由于建筑能耗占全社会能耗比重很高,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为发达国家新建建筑的3倍以上,能源浪费惊人。我国政府早已意识到建筑节能的重要性,特别是哥本哈根会议以后,更是从政策上加以快速推进低碳建筑发展。近年来,我国低碳建筑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一是绿色建筑节能显著。近年来,发展绿色建筑促进建筑节能已作为中国节能减排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有了长足的发展,到2009年底,绿色建筑面积累计达到2000多万平方米,完成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以及节能改造1亿平方米,形成了每年节约75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200万吨的能力。二是绿色建筑政策不断出台。2006年,我国出台了首个《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这是第一次从住宅和公共建筑全寿命周期出发,多目标、多层次地对绿色建筑进行综合性评价的推荐性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指南》、《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绿色施工导则》、《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等标准规范、技术指南也相继编制完成。三是住宅低碳技术成果显著。近年来,我国低碳住宅技术不断在发展,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包括节能建筑体系、新型节能墙体及屋面保温材料、密闭节能保温门窗、供热采暖系统等许多方面均有了较大突破。

3.消费方式不断向低碳化发展

Co2排放不仅来自生产领域,也来自消费领域。我国来自消费领域的Co2排放占30%,比发达国家Co2排放2/3来自消费领域的占比要低得多。即使如此,近年来,我国政府正通过宣传教育、政策措施等各种手段,不断引导消费模式向低碳化发展。政府从各个方面引导民众进行低碳消费。一是政府大力倡导鼓励低碳消费。政府正通过多种媒体手段、多种途径,积极制造舆论,引导大家合理消费,养成低碳化、低能耗的消费模式和习惯,反对和限制盲目消费、过度消费、奢侈浪费。二是政府积极通过减免税费、提供财政补贴等政策措施规范引导低碳消费。国家正在逐步出台政策,比如鼓励引导消费者购买小排量汽车,推广太阳能等新能源项目,通过财政补贴方式推广节能灯,支持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试点等;为促进节能减排,鼓励汽车、家电“以旧换新”,还有通过财政补贴推广高效节能空调等。总之,人们的低碳消费意识正在形成。在政府的大力宣传引导下和政策的约束下,一些市民开始形成了低碳消费意识,并身体力行,贯穿于生活细节的方方面面,虽然一些长期形成的生活习惯和消费模式在短时期内很难彻底改变,但只要加以正确引导,低碳消费首先从一种态度,到一种习惯,然后最终形成一种价值观。

(二)高碳排放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方面已经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也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

1.交通仍是我国高碳排放的主要源头

一是低碳交通技术仍以中低端为主,缺乏自主创新。低碳交通运输关键技术包括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高效的生物燃料等,但这些技术仍需要大幅度提升。以新能源汽车为例,我国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研发与生产始于20世纪90年代,但到目前为止,新能源汽车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尚不高。二是低碳交通运输比重仍较低。铁路在节能减排降耗上相对于其他运输方式优势明显,铁路每公里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是飞机、汽车的1/6、1/3~1/20,然而,我国铁路货运周转量所占比例一直处于下降趋势,这就大大增加了我国碳排放的强度。三是交通能源利用技术水平低。当前我国交通行业能源利用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明显偏低,平均油耗要比国外先进水平高10%~25%,货车百公里油耗更是高30%左右,内河运输船舶油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20%以上,我国交通运输业能源利用率目前总体上仍比美国低7.2%,比日本低近10%。与此同时,虽然政府一直倡导公共交通出行,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私人小汽车保有量正呈急剧增长状态,近年来,我国私人小汽车保有量年增长率均在20%以上,2009年年增长率则达到33.8%。日益增长的私人小汽车,无疑将会大幅度增加碳排放量。

2.低碳建筑仍未能得到广泛应用

一是建筑能耗居高不下。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现在建筑的能耗标准是每平方米75瓦,而欧洲的现行标准则为25瓦,相差3倍;我国现行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为发达国家的3倍。特别是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我国建筑面积将不断增加,预计在未来25年内,中国所有建筑总面积将翻一番,如果能耗不相应降低的话,后果会很严重。二是低碳建筑技术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目前低碳住宅的亮点主要集中在新风系统、地源热泵、节能墙体、节能窗、外遮阳、节能屋顶等建筑节能材料、设备的应用上,更为重要的建筑设计节能技术就显得相对落后,与发达国家利用计算机和利用自然环境进行建筑节能方案优化设计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三是低碳建筑仍未能真正在房地产中得到广泛应用,低碳建筑概念更多停留在口号层面。对于很多开发企业而言,低碳目前或许还仅仅停留在概念层面,没有投入应用,或者仅仅依靠低碳概念来炒作楼盘,真正意义上建成的低碳建筑还在少数。四是国家低碳政策的滞后以及机制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低碳建筑的发展。目前我国低碳建筑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家有关发展低碳经济、低碳建筑的政策与机制尚处于构想和试点之中,政府也尚未制订发展低碳建筑相关政策,对建筑能耗大户的碳排放量也没有采取相应的强制性措施和统一的标准,亦缺少对低碳排放企业的激励性政策,节能减排工作多靠企业自觉。

3.高碳消费方式仍未有所改观

低碳消费虽然在理论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不少学术界人士的推崇,并被学术界公认为最佳的消费方式之一,但想要取得长足发展,完全取代旧的消费方式,为整个低碳经济的推进及其成功贡献其应有的力量,使中国最终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却还面临不少问题。一是低碳消费环境需进一步提升。中国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高耗能、高投入的粗放式增长模式,甚至到现在,不少地区仍未有大的改观。二是低碳产品开发能力不足。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还有不少未完善之处,许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生命周期不长,企业就愈发注重短期利益,再加上国家金融信贷资金往制造业的倾斜不够,许多企业用于研发的资金较少,因此更加不愿意为了一个前景不甚明朗的低碳消费市场而大举投入,客观上阻碍了低碳消费的推广。三是低碳消费观念有待加强。中国很多消费者对低碳消费等健康消费方式认识不够,认为环保是政府该去负责的事,自己只要花钱了就应该满足自我的消费需求,追求的是个人享受与满足,不健康的消费行为大量存在。

(三)高碳排放的根源

通过对我国转变生活方式推进低碳发展的现状与问题调研,我国生活方式中还存在高碳排放的问题,对于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源分析如下。

1.制度设计缺失,直接导致了低碳发展众多问题的存在

我国在转变生活方式推进低碳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众多问题,政府也正千方百计的解决这些问题,以促进低碳发展,然而,从总体上看,我国目前对低碳发展的促进仍然是以政策为主,制度建设则相对滞后,也正是制度设计的缺失直接导致了当前低碳生活发展的诸多弊病。

从制度经济学层面看,低碳发展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也是一种新的制度安排。低碳经济作为可持续发展模式要求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温室气体减排三者之间的协调。低碳经济这种全新的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可能自动破除制度障碍,自动实践。现有制度缺陷主要表现在:第一,国家财政、金融体制对低碳产业扶持不足,也直接造成我国低碳产品的价格相对较高。第二,与低碳消费有关的标准及市场准入制度建设不完善。我国有关碳足迹的计算及碳标识制度还未建立起来,而现有对绿色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的标志管理也比较混乱,消费者的认知度和信赖度比较低。第三,监督机制不健全,使得参差不齐的低碳产品充斥市场。大量商品打着“低碳”的旗号,提高商品价格,致使低碳消费市场混乱,直接导致真正低碳产品丧失竞争力。

2.尚未形成的低碳文化是导致问题出现的另一根源

低碳文化是低碳经济时代全方位的文化,它不仅是要淘汰高能耗的产能,不仅是要改变能耗结构,加快无碳或低碳技术革命、能源革命,而且是人类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消费方式的变革,因此,需要培育低碳消费文化,要有低碳消费意识,形成低碳消费习惯,养成绿色生活方式。当前,我国正式由于缺乏这种以低碳消费为主的文化意识形态,致使人们在生活方式转变与推进低碳发展出现了众多矛盾。未来低碳文化的构建不仅仅只停留在碳消费概念文化、碳消费节约文化、碳消费环保文化等在内的碳消费文化,而且也应该加强碳生产率文化、碳浓度文化、碳强度文化等在内的碳核心文化和碳交易文化。

四、我国转变生活方式、推进低碳发展的思路与途径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意识转型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对高碳产品能源的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生活质量提升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目标。

(一)大力发展低碳建筑,推进低碳发展

低碳建筑的实现必须建立在以低碳技术为基础,以有效明晰的国家低碳建筑规范标准为保障、以低碳建筑社区为重要载体,通过建筑合理布局、产业不断升级等途径实现低碳发展。

大力发展低碳建筑核心技术。在发展低碳建筑过程中,应集中力量开发一批低碳建筑所需的核心技术,如太阳能技术、小型风力发电技术、生物质能系统、高效冷却技术、地热系统、水资源再生利用及水生态修复技术等,并积极推进这些建筑技术与建筑的融合,率先在大型公共建筑和政府办公建筑中建设示范项目。其次,加强低碳建筑材料的开发,在设计时应尽量采用低碳建材、建造中大量应用低碳技术、就地取材减少运输中碳排放。第三,加强低碳建筑材料的应用,比如在建筑采暖方面,采用入户取暖热水(气)分户计量收费、补贴窗户双层玻璃改造、纤维板装修内保温、太阳能蓄热、地热取暖等方法进行改良当前建筑形态可取得明显效果。

加强低碳建筑的市场引导和供给。通过各种措施,积极引导房地产市场加强对低碳建筑的开发和供给。一是加强建筑本身的低碳化设计,如加强水循环设计以及太阳能、照明系统和遮阳系统的利用,以降低建筑本身对碳的消耗。二是加强合理建筑户型设计,降低建筑面积需求。对住宅建筑而言,重点发展二、三居室套型为主的中小套型住房,通过合理的户型设计,达到有效节约建筑材料的目的,进而降低碳消耗。三是加强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依靠现代科技将大量的建筑垃圾进行资源化再利用,尽量对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使其资源化。

积极完善并严格执行低碳建筑国家标准。为了更广泛地实行建筑节能减排,我国政府应继续加强对低碳建筑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同时,应制定低碳建筑推广应用的经济激励政策。从供应端看,对低碳建筑新材料、新技术的研发、生产和使用,应研究和制定财政补贴或信贷、税收优惠政策。从需求端看,对购买符合标准的低碳住宅,应在国家住宅消费政策中加以考虑和引导。

优化建筑实体功能空间布局。在建筑布局设计中,为避免居住与就业空间错位导致的大量交通出行造成的碳排放,应尽量使就业、居住、娱乐、购物等多种功能集聚于同一区域,形成地域多功能综合体,这样就能通过合理空间布局实现降低碳排放的目标。

(二)积极构筑低碳交通体系,降低交通碳排放

大力发展低碳交通运输技术。围绕低碳交通关键技术,如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高效的生物燃料等技术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重点研发。大力发展绿色交通运输,加强高效环保、气候友好的交通运输技术研究和推广,推动新能源和清洁车辆的开发应用。鼓励发展技术先进、经济安全、环保节能的运输装备,加快淘汰技术落后、污染严重、效能低下的运输装备,促进智能交通发展。

积极控制私人小汽车无节制增长。通过大幅度提高小汽车停放的收费标准或征收停车位税费,征收小汽车燃油附加费,按照道路的拥堵程度来收取不同费率的道路使用费等途径来实现。

建立有效的低碳交通体系。通过调整交通方式,加快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和城际高速铁路,形成立体化的城市交通体系,有条件的城市都应鼓励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主要实现途径包括:一是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提高公共交通的分担率。二是加快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和城际高速铁路,形成立体化的城市交通体系,200万人口以上有条件的城市都应鼓励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三是通过不断提高强制性的汽车燃油效率标准,促进改善汽车燃油效率,并大力发展混合燃料汽车、电动汽车等低碳排放的交通工具。四是规划、建设和改善非机动车专用道。五是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改善融资机制,建立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专项资金,确保公共交通成为优先发展领域。

实施紧凑型城市空间规划,减少交通需求量。合理的城市空间布局和交通规划将影响居民出行行为,紧凑型城市空间可积极引导人们选择公共交通,降低小汽车出行,会大大降低碳排放。紧凑型城市空间的实施路径具体表现在:在城市层面,引导大城市空间组团化、中小城市空间集聚化、沿交通走廊发展;在城市组团层面,通过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设施布局,引导城市空间向综合交通枢纽集中,避免城市组团规模的过度扩张和功能单一化;在社区层面,强调混合功能和高密度地区开发,引导人们生活在工作地和日常设施附近,减少交通出行,降低必要的出行距离。

(三)逐步实现由“高碳消费”向“低碳消费”的生活方式转变

积极完善低碳产品市场,夯实低碳消费方式形成基础。逐步形成市场主导的低碳产品定价机制和竞争机制,客观上要求政府加强低碳产品市场的培育和完善,政府要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大局出发,综合运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通过宣传教育、舆论引导、政府监督等措施,建立健全市场法规,积极培育正常的市场秩序,以便使价格真正成为市场信号,直接反映市场活动状况,并对市场活动发挥内在的调节和制约作用,约束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使低碳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成为市场的主流。

积极营造低碳生活环境,引导人们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政府部门应制订涉及各个行业的绿色标准、对产品授予低碳标志,让居民在消费选择时有据可依;城市社区可向居民印发低碳生活手册,引导市民进入低碳的生活方式;企业生产应提倡消费本地资源,生产的产品以满足当地市场为主,以减少资源和商品在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政府机关等办公事务较多的部门,应建立办公自动化系统,多用电子邮件、mSn等即时通讯工具,少用打印机、复印机和传真机。

(四)积极培育低碳意识,促进低碳发展

舆论应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引导大家做到适度消费、低碳消费。在全社会大力提倡低碳生活,使大家从自己的生活习惯做起,控制或者注意个人的碳排量;反对和限制盲目消费、过度消费、奢侈浪费和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消费;进一步弘扬节约是美德的观念,彻底改变与节能减排背道而驰的陋习。一方面要大力提倡低碳生活方式,建立居民衣、食、住、行、用各方面的低碳消费模式。结合发展经济水平和消费需求,确立低碳消费模式。这就需要增强宣传力度,增强居民节约资源和低碳意识,树立低碳消费观念;鼓励单位和个人使用节能环保低碳型产品;引导居民选择低能耗的出行方式;采取适当的经济手段引导资源节约,惩罚浪费行为;建立生活物质循环利用网络,创建低碳消费和生活环境。

大力促进社会观念转型。首先要从传统观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实现建设观念由传统城市向低碳城市转型。大力宣传建设低碳城市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帮助人们学习和掌握碳源、碳汇、碳排放、碳交易、碳捕捉、碳生产力、碳封存、低碳发展、低碳生活、低碳生产、低碳路径等与低碳城市建设密切相关的新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具体决策和工作中。同时,广泛开展低碳宣传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等活动,让广大市民充分认识传统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的城市发展模式的危害,进而了解、认同和接受低碳社会的发展观念。

积极促进生活方式转型。倡导人们在不断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尽量选择低碳生活方式,就是要在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尽量减少,从而降低碳排放特别是二氧化碳排放量。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市民认识到低碳生活不仅是符合时代潮流的生活方式,更是一种道德选择、一种负责任的生活态度,从而积极投身低碳行动,开展低碳消费,践行低碳生活。具体行动中,需要引导人们在衣、食、住、行、用各方面从传统高碳模式向低碳模式转变,减少“面子消费”、“奢侈消费”;广泛开展低碳机关、低碳企业、低碳社区、低碳宾馆等低碳创建活动,提升公众的低碳生活意识。

参考文献:

[1]付允等.低碳城市的发展路径研究[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8,(2).

[2]张一鹏.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J].中外能源,2009,(14).

[3]赵黛青.低碳建筑的发展路径研究[J].建筑经济,2010,(2).

[4]王可达.建设低碳城市路径研究[J].开放导报,2010,(4).

[5]黄焕山.论低碳文化[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0,(4).

[6]徐建闽.我国低碳交通分析及推进措施[J].城市观察,2010,(4).

[7]杨婷.低碳经济背景下实现我国居民低碳生活的思路[J].菏泽学院学报,2010,(5).

[8]王淑新等.低碳经济时代中国消费模式的转型[J].软科学,2010,(7).

[9]徐匡迪.转变发展方式建设低碳经济[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7).

[10]马晓芸.低碳城市建设的发展途径研究—以杭州市为例[J].北方经济,2010,(8).

[11]于小强.低碳消费方式实现路径分析[J].消费经济,2010,(8).

[12]王斌等.试论实现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9).

[13]付德全.转变生活方式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举措[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

[14]唐姨军.我国低碳消费问题及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18).

[15]张陶新.中国城市低碳交通建设的现状与途径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1,(1).

低碳建筑的意义篇7

关键词:建筑施工;低碳经济;科学发展;必然要求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钱智民21日在天津召开的“apeC低碳示范城镇论坛”上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积极建设低碳示范城镇,构筑绿色低碳产业体系。预计到2015年,我国将建设100座新能源城市,200个绿色能源示范县,1000座新能源示范区和10000个新能源示范镇。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

一、低碳经济与建筑施工的关系

低碳经济是指一种经济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以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为基础,以三低即耗能低、污染低、排放低为途经,从低碳经济的概念可以看出:国民经济的很多部分,如交通行业、冶金行业、建筑行业都被涉及到,除此之外,多项技术也被涉及到,如能源再生技术、新能源在开发技术等等。作为资源消耗和能源消耗的主要部门,建筑及建筑施工行业也是有毒、有害气体的主要制造者和排放者,因而要发展低碳经济就必须从建筑施工行业入手,并加大在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的控制力度,从而保证建筑施工行业与低碳经济的科学发展的需求相适应。

二、影响建筑低碳建筑施工发展的因素

(一)、人们缺乏低碳参与的意识

人们的思想意识是发展低碳建筑的基础。因而,对于低碳建筑、发展低碳建筑的意义,包括低碳建筑的参与主体在内,例如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建造师、施工人员、社区物业管理者、建筑材料供应部门以及社会公众等等都必须理解,并进行深刻的理解。但是,目前对于低碳建筑来说,其概念还没有得到广泛的认识,更不用提对其具有深刻、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这种淡薄的低碳建筑意识和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高耗能、高排放性依然持续在我们目前的生产和生活中,这导致我国推行低碳建筑受到了相当大的阻碍。

(二)、缺乏建立健全的政策、机制

目前与低碳经济的发展、低碳建筑的建造方面的政策、机制方面还没有建立健全起来,这主要是由于在我国建筑业低碳建筑还没有发展成熟且依然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在现阶段,治理以煤炭能源为主要消耗能源的多污染结构的节能减排措施是政府政策措施制定的主要方面.致力于发展低碳建筑、特别是低碳建筑施工相关国家政策还十分缺乏,甚至还没有强制定的措施针对一些排碳量较大的建筑能耗大户,同时对于激励低碳排放的企业的政策也依然缺乏,这使得高耗能的建筑企业采取降低碳排放的措施的动力缺乏。因而,本人认为在阻碍低碳建筑发展的种种因素中,滞后的国家政策和不健全的机制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三)、低碳建筑施工技术制约

目前发达国家为有效地应对气候变化,早已致力于低碳技术研究开发。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为实现《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减排目标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挑战。发达国家将通过技术推动和市场拉动两条途径推动能源技术进步和国际能源技术合作,这无疑对我国是有利的。但是。发达国家担心向我国提供低碳技术会影响其在低碳技术市场中的竞争力,故不愿意积极主动转让低碳技术。而目前我国科技水平和技术研发能力有限、专业人才缺乏、技术转让费高昂、产业结构分散、相关技术转让政策和法律不完善等,都极大地阻碍了低碳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及推广。因此,国家要多培养这方面的专业人才。

三、低碳施工掀起一场施工企业的管理革命

(一)、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施工企业实现低碳发展的过程就是将生产中产生的外部不经济转化为内部成本,进行自我消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所强调的是覆盖所有生产环节的碳管理和按照自然规律进行的生产经营行为。换句话说,低碳发展方式将会在施工企业中掀起一场管理模式的革命。

(二)、低碳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主要表现在成本的节约和新兴市场的开拓上。在太原南站的建设中,中铁建工集团仅一项低碳焊接工艺的使用,就节约钢材337吨,节省成本近200万元,同时还减少了607吨的二氧化碳排放。当然,施工企业在利用低碳进行内部挖潜的同时,更要注重对相关低碳新兴领域的开拓。这包括两个层面,一是通过提高新能源领域工程的建设能力,占领在低碳经济中新兴的建筑市场。二是通过科技合作,将碳捕捉和碳封存技术引入建筑材料之中,开拓以建筑材料吸收温室气体的绿色智能建筑,进而开创一种新的建筑文明。

(三)、低碳施工为全社会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是十分巨大的。以北京南站为例,自2008年投入运营以来,它以最低的运营成本和能源消耗为公众提供最优质的公共服务,充分体现了它的现代化、人性化和公众化。这些与大量低碳施工技术的运用是分不开的。冷热电三联供与污水源热泵技术的使用,就使天然气的利用率从35%%提高到了85%%以上,年发电量占到了整个站房用电负荷的49%%,不但实现了能源的梯级利用,还可以每年节约运营成本近600万元。

(四)、这场革命将涉及企业的管理理念、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等诸多方面。在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将“原生态、绿色、环保、智能”的建设理念植入施工管理之中是至关重要的。在南极,中铁建工集团就将原生态的建设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们拆除过的房址上看不出任何的建筑物痕迹,实现了对南极大陆环境的零破坏,得到了国际环保组织的高度评价。要实现有效的碳管理,自然离不开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作为施工企业,只有不断地进行产品结构调整,逐步形成房地产开发、房建施工和建筑物资经营的上中下游完善的产业链,才能够将碳管理的足迹覆盖到整条产业链的每个环节,增强碳管理的有效性,从而将这种有管理的碳转化为企业的资本,转化为企业的竞争力。

(五)、相比理念的转变与结构的调整,科技创新对于施工企业低碳发展作用则更加直接。具体来说,施工企业实施过程绿色施工或者过程低碳施工要满足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要通过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实现机械使用效能的最大化,以此降低机械使用带来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二是要通过优化设计,促成绿色、环保、生态建筑材料以及低耗能设备在建筑上的使用,以及低碳、零碳建筑产品的最终实现。三是要通过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在科学可行的范围内有效节约建筑原材料尤其是钢材、混凝土以及周转材料的使用。四是要深入广泛推行工程项目的标准化管理,进而达到安全优质的目标,避免伪劣、低品质建筑产品带来的更大浪费。

四、低碳施工发展对策措施分析

(一)、发展低碳建筑,低碳施工须意识先行和全社会参与

发展低碳建筑应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社会公众三大主体的作用,提高人们的低碳觉悟和认识,让人们认识到节约资源、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及控制环境污染等需要每个组织和个人的自觉行动。因此,政府应加大气候变化危害教育和发展低碳经济宣传的力度,使人们充分认识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环境、生存条件的严重威胁,使人们高度重视环境与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增强全社会低碳经济发展意识,加快形成全民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共同推动低碳建筑的发展。

(二)、建立科学的低碳施工管理体系,提高施工管理水平。

系统科学的低碳施工管理体系的建立,有助于提高施工现场的管理能力,减少因管理混乱而造成的碳排增加。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施工工艺、施工工序,并对多种施工方案进行综合评审,选择最优的施工组织方案。同时,施工企业、监理、业主等各参与方应以最大限度减少碳排量为己任,组建低碳施工委员会,实时监控和调整施工现场的低碳施工执行情况。

(三)、推广低碳施工新技术。

建立二氧化碳排放动态监测系统。应建立建筑产品排放动态检测评价系统,以保证能够动态、及时、实时地观察和控制既有建筑的能耗以及二氧化碳排放情况,并及时有效地解决超耗能建筑问题,努力把能源消耗降到最低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优化用能结构,积极推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减少煤炭、火力等传统发电的能源比例。同时,优先使用国家和行业推荐的节能降耗的用能产品,如施工现场全面使用LeD照明灯,选用高效的利勃海尔轮式装载机等。

(四)、提高现场人员的低碳意识。

采取精细管理、低碳行动管理理念。“低碳型企业从我做起”等活动,号召所有管理人员加强节约、缩小开支、关心成本、共同监督,树立节约意识、营造低碳文化、倡导节约文明、实施低碳行为。发展低碳施工应加强低碳环保教育,充分调动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培养其低碳意识。现场人员是低碳施工的最终执行者,离开现场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即便再完美的低碳施工方案也难以真正得到落实。

结束语

低碳经济为建筑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企业、社会、环境三者之间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的低碳企业文化是建筑施工企业的必然选择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通过绿色低碳生态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宣传和培训,重塑人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形成生态价值观;建立健全低碳管理体系、制定严格的低碳施工管理制度和措施是实施低碳企业文化的组织保障;大力推进低碳施工技术的开发和研究,是实施低碳企业文化的技术保障。施工行业提供了一次转变发展方式的良好机遇。首先从长远来看,低碳经济能够助推施工企业提升自身技术、开拓新兴市场,实现业务结构的调整与新领域的拓展,从而获得更高收益。同时也能够给整个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开启一个新的建筑时代,从而推动人类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低碳建筑施工时代的到来将使人们在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良好、健康的居住环境的同时,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充分体现向大自然的索取和回报之间的平衡,从而实现人、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因此,从的来讲,建筑现场低碳施工能为我国低碳经济做出极大贡献,真正实现科学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薛明,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及其在我国的应用探讨,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低碳建筑的意义篇8

1.1低碳节能建筑设计的定义

在建筑行业当中,低碳节能不仅仅是使用一些先进的技术进行房屋建筑从而降低住户对一些能源的消耗,而是要从设计阶段、材料选择阶段、施工阶段减少所需能源的使用量,提高利用率,从而达到减少二氧化碳等一些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所以,低碳节能设计要在环保理念下对建筑物进行设计,这也是人们未来住宅的一个发展方向。

1.2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的定义

将一些可利用资源的使用效率提高是生态节能设计的目标,在建筑物的使用过程中,对水、煤、电、占地、材料等方面的能源进行节约,并且提高它们的利用率,从而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这就是生态节能设计的理念。随着节能环保话题的逐渐被重视,各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以及节能技术的研发,绿色建筑将会慢慢成为人类和自然环境共同相处的一个标志。

2低碳节能建筑设计和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的必要性和作用

2.1必要性

我国正处于发展快速的阶段,正确的发展战略和对环境能源的保护是保持长远发展的一个根本。所以在当今社会以及我们处于的这个环境下,低碳节能和绿色生态的建筑设计是必然会发生的一个事件。据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的总建筑面积已经达到430亿平方米,而在这些建筑当中采用低碳节能设计的只占4%,从这些具体的数据中就可以看出建筑方面所消耗的能源是十分巨大地。因此,加快低碳节能和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理念的推广和应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2.2作用

对于信息传播速度非常之快的今天来说,每一个人都会或多或少的了解到节能,也知道它的意义所在。节约能源不仅仅只是国家发展的一个基本国策,更关乎到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它可以有效的缓解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小温室效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除此之外,节能设计可以让人们更好的享受生活,还能节约相关的生活成本。因此,节能低碳设计的意义对于国家和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3低碳节能建筑设计和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的原则

3.1和谐原则

无论是低碳节能设计还是绿色建筑生态设计,都需要遵守和谐原则。我们不可以为了节能而再去伤害大自然,要在不破坏环境的基础上对自然环境进行有效充分利用,这样才能实现和谐发展的目标。在对建筑物进行设计之前,要做好对住户的意向调查,这也是遵守和谐原则的一个方面。只有这两方面都做到了,才能表达出绿色建筑真正的含义。

3.2适地原则

在合适的地点来建造绿色建筑就是适地原则。如果选址不经过慎重的思考,就有可能对当地的自然环境造成伤害,这样就失去了绿色建筑的意义。相关房地产的开发商要对当地的自然环境、经济状况等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和评估,如果疏忽了这些因素,就会给环境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

3.3高效原则

在开始施工之前,施工公司需要对整个建筑设计有宏观的把握,这样才能建立起非常高效的体系,从而确保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都与住户的生命周期相适应。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目标,施工公司可以使用较为先进的集成技术对建筑功能的效率进行有效的提高,这样就可以达到优化管理调控体系的效果。

4实现低碳节能建筑设计和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策略

4.1实现低碳节能建筑设计的策略

绿色建筑要达到低碳节能的目的就要对供水、供暖以及电灯使用方面入手,接下来就对这些方面的设计策略进行简单的分析。第一点就是对供水的设计进行改变。施工方可以采取具有节水效果的设备,设立雨水收集器、污水收集处理器等。这些先进系统的建立就可以将生活污水、雨水进行收集和处理,然后投入到居民家中继续使用,这样就可以节省大量的水资源。第二点就是对供暖的设计进行改变。施工方要对墙体的细节工作做好,例如衔接处的密封,减少冷桥、热桥等,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提高室内温度。除此之外,可以利用生活用热水等联合供应的热环境技术能够对室内温度进行很好的控制,这样也大大减少了化石能源的消耗。第三点就是室内照明设计的改变。施工方可以安装反射光板同时建议住户使用浅色油漆进行装修,这样可以增强光线的反射增加室内亮度从而减少白天开灯照明的情况,同时也降低了对电能的消耗。

4.2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的基本策略

在世界各国都在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对能源的需求是巨大的,然而这更需要形成可持续发展、节约能源、运用清洁能源的理念,这更是保证人们能够更好生活的前提。建筑周围的绿化是非常有必要的,绿化的覆盖范围要广,在屋顶、墙体、室内都要有一些绿化。绿化和绿色建筑的结合会非常融洽,植物具有进化空气的的作用,能更加突出与大自然相结合的设计理念,这也是现代建筑设计理念发展的趋势。如果增种绿色植物,就需要在建筑物设计中考虑植物的养护问题,要让它们能够保证有充足的阳光照射来维持生长。因此,施工公司需要对当地的地理环境进行仔细的考察,对多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建造出满足住户需求的居住环境。低碳节能和绿色建筑的设计需要更多的新鲜元素才能保证它们良好的发展。例如在对窗户进行设计时使用幕墙系统,它可以有效地保持室内温度并能防辐射。除了依靠高科技材料和先进技术,还可以加强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例如对清洁能源的利用(包括风能、太阳能等)。新技术、新材料、新理念与大自然的融合可以说是天作之合,这才是低碳节能和绿色建筑设计的真谛,它们完美结合的意义不仅仅是对环境能源的保护,更是能够为人类创造出最好的居住环境。

5结束语

低碳建筑的意义篇9

关键词:绿色;城市;设计;低碳;城市规划

我国每年新建的20亿平方米建筑中,有85%以上为高能耗建筑;441亿平方米存量建筑中,有95%以上为高能耗建筑。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二至三倍,对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能源负担和严重的环境污染,这已成为制约我国发展低碳城市的突出问题。如果低碳城市是我国城市的发展方向,那么绿色建筑则是低碳城市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绿色低碳建城市的意义

1.节约能源和资源,减少二氧化碳污染。建筑本身就是能源消耗大户,同时对环境也有重大影响。据统计,全球有50%的能源用于建筑,同时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也是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尽管诸如道路,桥梁,隧道等不能以绿色建筑去衡量,但是居住区,办公大厦,公寓等对资源的利用是周而复始的。另外,建筑引起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占据了环境总污染的1/3还多,人类活动产生的垃圾,其中40%为建筑垃圾。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对住宅,道路,地下工程,公共设施的需求越来越高,所耗费的能源也越来越多,这与日益匮乏的石油资源,煤资源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我国处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人们对高水平生活的追求越来越强烈,这种消费升级使得人们对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人均耗能也越来越高,产生的二氧化碳废弃物越来越多,这与全球倡导的保护环境理念相违背建筑过程中,还有一些能量是以间接电能的形式出现的,据估算至2020年我国建筑能耗将达到10.89亿吨标准煤,也意味着产生20亿吨二氧化碳。但是如果推进建筑低碳节能,以现在的速度和技术看,届时将减少1/4的标准煤燃烧,这将大大缓解地球温室效应产生的压力,也极大的保护了其他资源。

2.绿色低碳建筑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绿色低碳建筑能够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是由其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其内容不仅包括建筑本体,也包括建筑内部以及建筑外部环境生态功能系统及建构社区安全.健康的稳定生态服务与维护功能系统。室外环境而言绿色低碳建筑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集成绿色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新能源利用.中水回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具有选址规划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节能措施综合有效.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废物排放减量无害.建筑功能灵活适宜等六大特点。室内环境本质上决定着人们的舒适度,而通过绿色建筑,可以充分利用一切资源,因地制宜,从规划.设计环境配置的建筑手法入手,通过各种绿色技术手段合理地提高建筑室内的舒适性,同时保障人的健康生活,给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质量。

3.以低碳应对全球气候挑战。低碳设计是指采用低碳技术和零碳技术乃至负碳技术策略,实现低碳.零污染.高效率.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设计方法。全球气候变化的形势大家都很关注,对我们建筑领域来讲,我们节能减排的任务意义很重大,也很艰巨,建设生态低碳城市.低碳生态社区.低碳绿色建筑,已经成为全球应对挑战领域的主要策略低碳建筑和绿色建筑相比,在内涵和目标上是基本一致的,但是侧重点不同绿色低碳建筑更强调减少污染排放;低碳排放是减少碳排放,它更切合节能减排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主题。

二.绿色城市设计与低碳城市规划

1.在深入研究低碳化指标的基础上加快绿色建筑评价指标的完善。中国低碳的发展要在吸取别国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一套符合中国自身实际的标准,从而探索出一条自身的低碳化道路。利用当前推动低碳化发展的契机,以及各方对于实现城市低碳化所需指标的深层研究,加快完善对于绿色建筑评价的相关指标的制定。在此基础上,一方面要提高新建建筑的节能设计标准,注重房地产全寿命周期成本,实现建造成本.运营成本.维护成本及环境成本之间的综合平衡;另一方面要按绿色建筑标准改造既有住宅。要遵循适用“经济原则”针对高.中.低档价位大的住宅,制定中国低碳住宅标准,对建筑进行节能评级与认证并保持认证标准的差异性.可持续性及可操作性。同时,应该在对建筑的测评过程中构建第三方测评体系,由其对建筑物的能耗或能效进行客观的测试.评估并给予完善。

2.结合低碳政策的创新激励各方发展绿色建筑。当前政府在推动发展模式低碳化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相应的政策工具,这些都为绿色建筑的进一步发展所需要的政策支持提供了重要机遇。具体而言,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政策工具应该全面覆盖到:(2)能源政策,包括可再生能源政策节约能源政策能源技术政策等;(2)低碳技术政策,包括碳减排技术研发应用和转让政策,碳封存技术政策,低碳技术标准等;(3)低碳产业政策,包括鼓励低碳产业发展低碳产品生产限制高碳产品生产与进口等政策;(4)低碳消费政策,包括绿色包装绿色采购绿色物流绿色社区等政策。这些政策工具的创新在推动整个低碳经济发展的同时,对于与绿色建筑产业相关的各个产业的发展都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在激励相关企业形成社会责任感的同时,也能够利用市场机制调整整个产业结构,引导公众消费方式的转变,使整个社会在政策引导下共同为发展绿色建筑做出贡献

3.加快低碳技术的开发推动绿色建筑的普及。“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技术进步是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发展低碳经济,关键是通过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模式和社会消费模式的转变。因此,在我国降低碳排放建设低碳城市的过程中,低碳技术的开发至关重要。概括起来,现有的低碳技术主要涉及以下领域:一是对现有能源技术的改造以提高能源利用率;二是发展太阳能.风力.水力.生物质能.海洋温差.潮汐.海浪.燃料电池等新能源技术及其电力转换技术;三是能源效率技术;四是碳捕获技术。通过这些领域的技术开发,可以为绿色建筑行业的技术创新奠定坚实基础,通过将技术物化和作用于生产过程,可以大大降低绿色建筑建造的成本调动开发商建设的积极性,进而转变民众对于绿色建筑成本高的错误认识,提高民众的接受度,最终为绿色建筑的普及提供保证

4.结合城市低碳化发展的契机进一步增强对于绿色建筑的宣传。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教育的推广和社会主义道德观的提倡稳步提升了全民的素质,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而日益高涨的能源价格也促使人们想方设法节约能源,以降低生活的成本。在此大环境下,结合当前政府和社会对于低碳模式的重视,应该进一步加大对于绿色建筑相关知识和作用的普及,在巩固人们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增加对于绿色建筑在推动低碳发展方面所起作用的宣传,提倡全民的低碳意识.绿色意识,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合理有效使用绿色建筑提供的功能,实现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的低碳化转变。

总之,绿色建筑是一种理念和方式,推广实施绿色建筑对于低碳城市的建设乃至整个社会都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因此,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利用当前发展低碳城市的机遇,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绿色建筑在更高起点上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文娟,葛幼松,周权平.低碳城市社区规划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11).

[2]李志英,陈江美.低碳社区建设路径与策略[J].安徽农业科学,2010,(21).

[3]牛桂敏.低碳城市发展路径思考[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0,(04).

低碳建筑的意义篇10

关键词:高层建筑;建筑设计;低碳设计

在现代社会,环保、绿色、节能等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人类保护大自然的意识日益强烈,而低碳是一个面向全人类的话题。不论在建筑设计中还是在室内设计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它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1.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

我国近几年来,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重要任务,而“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驱和资源并不丰富的岛国,英国充分意识到了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它正从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走向主要依靠进口的时代,按目前的消费模式,预计2020年英国80%的能源都必须进口,同时,气候变化已经迫在眉睫。因此,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摈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2.建筑低碳设计理念的重要意义

①建筑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1/3,我国建筑能耗的总量逐年上升,在能源总消费量中所占的比例已从20世纪70年代末的10%,上升到近年的27.45%。而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建筑能耗一般占全国总能耗的33%左右。国家建设部科技司研究表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我国建筑耗能比例最终还将上升至35%左右。如此庞大的比重,使建筑耗能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软肋,急需改良建筑设计来改善这一状态。

②高耗能建筑比例大,加剧能源危机。目前,我国已建房屋有400亿平方米以上,属于高耗能建筑,总量庞大,潜伏巨大能源危机。正如建设部有关负责人指出,仅到2000年末,我国建筑年消耗商品能源共计3.76亿吨标准煤,占全社会终端能耗总量的27.6%,而建筑用能的增加对全国的温室气体排放已经达到了25%。低碳环保的建筑设计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③我国建筑节能状况落后,亟待改善。在20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后,发达国家开始致力于研究与推行建筑节能技术,而我国却忽视了这一方面的问题。时至今日,我国建筑节能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举例说明,国内绝大多数采暖地区围护结构的热功能都比气候相近的发达国家差许多。外墙的传热系数是他们的3.5~4.5倍,外窗为2~3倍,屋面为3~6倍,门窗的空气渗透为3~6倍。现在,我国的采暖耗能约为欧洲国家的1.5倍。

因此,与当前发达国家建筑能耗已经大大降低的情况相比,我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是发达国家标准的3倍以上,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而对于美国而言,全球石油资源的战略布局以及石油的开采区域和运输线路等关键点的调整工作已基本完成,我国却没有那样强有力的能源后盾支持,在这样的国情下,建筑节能水平的改善实际上应该比发达国家更为紧迫。

2.低碳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低碳设计的设计要点及实际应用,最后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即可持续发展。在建筑设计中,低碳化设计尤其重要,比如建筑节能、建筑材料、建筑的光线等诸多方面。建筑节能是指在建筑规划、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通过可再生能源的应用、自然通风采光的设计、新型建筑保温材料的使用、智能控制等降低建筑能源消耗,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的活动。建筑节能要在设计上引入低碳理念,选用隔热保温的建筑材料、合理设计通风和采光系统、选用节能型取暖和制冷系统。建筑材料通常设计师会选择环保安全性材料,选用对资源依赖性小的材料和对资源利用率高的材料,如用复合材料代替实木;选用可再生利用的材料,如玻璃、铁艺件、铝扣板等;要选用低资源消耗的复合型材料,如塑料管材、密度板等,尽量避免使用资源高消耗的原木、石材等。

3.低碳设计应用于建筑设计的策略分析

3.1优化建筑位置及朝向设计。

高层建筑的定位首先应考虑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容积率过高很难满足日照要求,阳光有着巨大辐射能量。从某种意义上讲地球本身就是巨大的太阳能接收器,阳光不仅对人的身体健康有着很大的益处,对建筑的节能也有着十分重要意义。城市规划应注重应用日照原理,合理地确定建筑位置与朝向,使每幢建筑能接收更多的太阳辐射热能,因此,建筑的方位与节能有着直接关系。不同朝向、不同季节,建筑物所得到的太阳辐射热能量不同,热损失也不同。尤其是在冬至前后,由于太阳高度角低,房间所接收的太阳光线的面积比夏天多得多。在确定建筑的方位时首先应考虑环境情况,按其太阳高度角做出日影响图,以确定冬季每天的日照时间,建筑南向开窗面积尽可能大些,在满足采光条件下,北向、东向窗尽可能小些,从而获得更多的太阳光线,减少热损失,保持室内舒适的温度环境。

3.2优化围护结构墙体设计。

第一,外墙是围护结构的主体部分,高层建筑的围护结构不同于砖石结构房屋,前者是钢筋混凝土框架或剪力墙结构承重。因此,围护结构属于填充材料,为了减轻荷载,达到保温、隔热要求,采用轻质高效保温材料,目前在寒冷地区常用的墙体做法有:页岩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块、黏土空心砖与实心砖复合墙体黏土实心砖或空心砖岩棉夹心复合墙体等。但存在问题较多,节能的效果仍达不到标准的要求。围护结构的材料布置分外侧和内侧,在寒冷地区的同一气候条件下,由于材料层次布置不同,所取得的保温效果也不尽相同,为防止墙体内产生冷凝水,保温层设在外侧更好些。

第二,高层建筑的围护墙体不宜采用外侧保温的聚苯乙烯泡沫板(舒乐板、pG板),岩棉板等轻质保温材料。一幢建筑的寿命少则几十年,多则上百年,材料的应用与建筑整体的寿命应同步。轻质的外保温复合墙体存在以下不足之处:抗震能力差、易松散、与结构构件结合不好、整体性能差;不能承受外部装修贴、挂荷载,如:贴石材、安装装饰构件等;不能承受有振动的凿刨装修,如:剁斧石面层、予留洞、槽易出现冷桥;墙表面易出现裂纹。除此之外,复合墙体由于框架梁拉、剪力墙的嵌入,墙体内容易造成冷桥,是保温、隔热的薄弱环节。据测定,高层建筑所出现的冷桥约占整个热损失的5%~13%,因此,应引起设计者重视,采取有效构造措施尽可能避免产生冷桥。

另外,高层建筑护墙体耗能较大,占整个建筑耗能的25%左右。建筑的形体变化是建筑外露面积的主要因素之一,体形系数越大耗能越多,国外的一些高层建筑造成圆塔形,比如美国洛杉矶的好运饭店、法国戴高乐机场候机楼都是圆型或椭圆形,我们知道,相同的面积,圆的周长最短,这样使建筑外露面积较小。因此,基于能量损耗的考虑,高层建筑的形体变化不宜过多,也不宜复杂。

3.3高层建筑的风环境是影响建筑耗能因素之一。

在冬季,风力对建筑的热损失很大,增大冷空气的渗透量,使室内热损失加大。由于建筑某些部位处理不当,墙体内部易产生冷凝水。因此,建筑保温材料的选用以及建筑构造的合理性应建立在科学、可靠的基础上。

4.结语

建筑活动是人类作用于自然生态环境最重要的生产活动之一,也是消耗自然资源最大的生产活动之一。我们已经了解到,一些节能环保的设计并非想象中那么复杂,只要发挥我们的智慧,完全可以为减排作出应有的贡献。首先,应因地制宜地考虑环境型建筑的标准,具体来讲就是结合气候条件、自然条件、资源条件、经济条件和文化条件来确定各地的绿色建筑标准,不盲目复制和理想化采用,让节能方案切合实际。其次,在建筑设计上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设计朝向、通风性能,在屋面、墙体、门窗等建筑护结构上使用具有隔热和保温性能的材料,在空调等建筑暖通设备上尽量使用能耗低的产品,同时,充分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资源。

从传统设计走向低碳之路的革新需要各领域的通力合作。我们不能只关注直观的设计而忽略了那些设计背后的意义。本论文对低碳建筑中低碳设计与应用进行了分析研究,对今后在低碳设计应用方面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周培莘.现代化办公楼的空调节能方法[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5,(12).

[2]涂君辉.高层建筑的生态设计手法――解读杨经文生态摩天楼的建筑实践[J]华中建筑,2006,(03).

[3]刁文怡,陆可人.生态高技术建筑设计──法兰克福商业银行大厦建筑设计特点[J]江苏建筑,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