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新媒体运营方案的变现方法十篇新媒体运营方案的变现方法十篇

新媒体运营方案的变现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26:08

新媒体运营方案的变现方法篇1

关键词:微传播;新媒体;教学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61-1487-(2016)01-2-0038-03

根据CnniC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1]伴随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中国新媒体发展进一步呈现移动化、融合化和社会化加速的态势。在这种态势下,基于新媒体的微传播已经成为促进中国社会发展的新动力和主流传播方式。这些变革和变迁重塑传媒环境,挑战传统新闻教育,不少高校除在原有新闻专业中开设新媒体课程之外,还增设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但传统的新媒体实务课程内容、方法及实践体系等已不能满足行业的新要求,为此,新媒体实务教学的创新和探索显得十分迫切而必要。

一、构建新媒体实务课程群,不断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目前,我国新媒体实务教学的课程多是以“新媒体实务”或者“新媒体业务”统称,并未将“实务”以具体不同的课程划分,在微博、微信和app客户端发展之初也未尝不可,但在微传播已经成为重要传播方式的今天,“新媒体实务课程”应该被赋予更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在实际操作中,新媒体实所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甚至可以说其内容具有学科交叉特征。比如,一个微信公众号的创建、运营等是一个系统过程,包括产品策划、设计、内容编辑与制作、形式设计、推广、营销等工作,涉及新闻采编、页面制作、文案写作、市场营销等多种知识。

(一)以“微传播”为主线,重新明确新媒体实务教学内容

传统互联网浪潮下,全国高校新闻传播专业较早开设了网络新闻业务课程;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新媒体实务课也适时被众多新闻传播专业纳入到专业课程中,虽然内容有所优化完善,但大多是在网络新闻传播实务课基础上,略增手机媒体运营和传播知识,总体内容设置基本一致。

据统计,当前关于新媒体实务方面的教材多达二十余种,出版日期多集中在近5年,这些教材编写体例大多遵循传统新闻教材的采写编评逻辑,部分教材在章节上增加了博客、微博运作的内容,对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微信、客户端等产品鲜有涉及。例如,近年来风靡业界的HtmL5动态新闻,几乎所有教材都没有涉及;业界发展如火如荼的数据新闻,也难以在众多教材中觅得身影。新媒体实务教学内容也需适时延伸、优化和调整。文华学院新闻系教师及时关注和搜集相关的业界动态,通过大量典型鲜活案例,深入解读新媒体实践中的一系列现实问题:微博、微信、app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的特征与优势是什么?企业如何设计一个微信公众号或者服务号?HtmL5新闻专题如何制作?数据新闻如何创新?新媒体的用户体验如何评价和提升?这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还与社会实践进行了有效对接。

(二)以“小前言”贯通课程群,有效整合新媒体实务课程群

文华学院依据微传播背景下新媒体实际运营,对新媒体实务课程进行了较系统的设计。主要体现为围绕新媒体的写作、策划与制作、运营与推广三大业务内容,开设对应主体课程,并辅以摄影摄像与非线性编辑、网页制作与编辑、数字录音技术、Flas制作、数据新闻制作等课程,构建新媒体实务课程群。课程群以设置上的延续性和课程间的互动性,带动专业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的革新。虽然在实际运营中,策划、制作、运营、推广很难真正分开,但从教学角度来划分,有必要对整个运营流程进行梳理并合理规划各部分内容。

为贯通新媒体写作、新媒体策划与制作、新媒体运营与推广三个主体课程,各课程需设置一个独立又联系的“理论小前言”辅助学习,实现主体课程联而不黏。

二、构建新媒体实务资源群,不断拓展资源合作平台

新媒体实务课程教学需要针对不同教学内容,提供不同的资源,为帮助学生更好学习这些课程,了解业界动态,在整合课程群基础上,构建新媒体实务资源群,立体化拓展资源合作平台,运用不同教学资源平台诠释教学内容、实现教学效果。新媒体实务资源群包括以新媒体(融媒体)实验中心为基础的硬件资源、从校园到社会的新媒体资源、从“送出去”到“请进来”的师资资源等。

(一)以校内实验中心为基础,充分挖掘校内新媒体实验室资源

建设或整合已有的实验室,构建具有媒介融合功能的交互式新媒体实验室。文华学院新闻系对原有的实验室及网络环境进行改造升级,建设由微媒体+app+户外屏+成果数据库构成的“技术先进、功能齐全、管理规范、质量一流”的移动数字新媒体传播实验实训平台,形成特色文科综合实验实训体系。

移动数字新媒体传播实验实训平台是新媒体实务实践教学的硬件基础,具有较强的教学实用价值,功能涵盖媒介融合环境下的新媒体应用,为学生提供一个仿真的、交互式的学习环境。

(二)以校内教学实践基地为载体,充分发挥校园新媒体的作用

新媒体实务实践教学需要稳定的教学基地,有效整合校园新媒体(包括官方新媒体如网络电视台、网站、微博、微信等),实现人力和设备资源共享。对于专业或者课程认知来说,这一步必不可少,也只有在校内媒体上才更容易实现。新媒体实务课程资源群建设以新媒体实验室为基础,从校内新媒体起步,逐步迈向校外新媒体。

(三)以拓展校外新媒体共建合作平台为目标,努力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人员互动

与校外新媒体共建合作平台是校内外相互配合的重要教学实践方式,不仅能让学生与业界紧密相连,了解业界实际运作,还可以搭建起功能多元化、合作方式多样化的实践平台,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人员互动。

一方面,积极拓展校外新媒体资源平台。校外新媒体平台除了满足学生的日常实践和实习外,还可以项目合作方式共建。比如针对某官方微博或微信公众号、app客户端等做个案研究,进行系统的分析诊断,提出完善的运营方案。文华学院新闻系新媒体创新团队对襄阳日报传媒集团“加油汉江”、“游襄阳”微信公众号做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并拿出整体方案,就项目合作达成意向。

另一方面,激活“送出去”、“请进来”的师资资源。目前,新媒体实务课堂和业界实践缺乏顺畅沟通。新媒体实务的教师多数理论储备充分而实践欠缺,因此在课堂上教学时多数基于对新媒体的想象,而非从经验层面来展开,这种纸上谈兵式的教学当然不能培育出适应业界实践的能手。可以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提升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送出去”是鼓励和引导教师走出校园,到新媒体机构带职实习,参加新媒体的一系列流程实践业务;“请进来”是大量聘请业内人士或定期开办讲座,或担任兼职教师,随时带来最新的业内资讯和经验,此举给课堂注入活力,让最前沿的理念和操作技术进入课堂,教学效果显著。为了跟上社会的需求、行业的变化,跟上媒介融合和新媒体创新的脚步,新媒体专业的师资也要重新组合搭配。专任教师与业界兼职教师搭配、相互学习,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这样高校就拥有了一支既懂理论,又有实践能力,具有教育教学管理能力,又具备科研能力的“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三、构建新媒体实务实践群,不断丰富师生实践载体

新媒体实务教学以实践为主,形式和层次单一的实践模式都难以达到教学要求和目的,因此需要构建形式多样和层次多元的实践群,以丰富的实践载体来保证教学效果。实践群设计围绕三个层次依次展开:课堂案例教学实践、项目参与与竞赛实践、校外新媒体提升实践。

(一)课堂案例教学实践。案例教学历来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对实践性很强的新媒体实务课来说,亦是如此。该部分要求教师结合课堂教学组织学生参加一定的调研、策划、设计等实践活动,通过一系列实践实现对典型新媒体案例的系统研究分析,为学生后续项目参与和更高层次的实践奠定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项目参与与竞赛实践。项目参与或参加各类竞赛活动是基于前期课堂案例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才得以实现的。项目参与式实践模式是:项目导入,教师讲授与引导,学生团队的合作与分工,根据项目展开过程进行项目各阶段内容的体验学生形成与项目实施阶段相对应的方案以组为单位进行,将成果班级分享教师点评学生完善方案教师单元总结与项目方反馈项目方案实施方案完善与实施。“项目参与式实践是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方法的探索,让学生分组承担不同的项目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交流,在合作中互相沟通,在沟通中增进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教师以项目引导和管理者身份出现,学生则以成为完成项目的主体,这就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教学、实践和职业体验一体化特征,有利于实现学校和行业的无缝对接。”[2]137

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微作品大赛、新媒体运营大赛等相关竞赛活动,加深学生对新媒体的认识和体验。以赛代练,既能检验学生专业知识的习得和专业能力养成情况,又能提高实践活动的含金量,实现日常教学与实践环节的融合渗透。

(三)校外新媒体提升实践。在现有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条件下,新媒体实务教学中的初级内容比较容易付诸实践。但对于更高层面的实践,却难以通过纯粹的教学、校内实践以及项目实践完成,还需要到更高层级的校外新媒体单位去实践实战。以微信运营实务为例,从入门期(0粉丝)、起步期(0-1000粉丝)到发展期(1000-10000粉丝),可较好地在校内实践,并且大多是师生一手创办微信公众号,从策划、设计、内容都可以体验完成,从后台到前端运营者也比较熟悉。一旦要涉及到真刀实枪的运营推广和商业化,就需要到处于运营期(10000-50000粉丝)和商业期(50000以上粉丝)的微信公众号才能真正实现。由于校内载体和自办新媒体载体难以模拟复杂的传播环境,因此新媒体运营推广和商业化实现方面的实务教学只有走到真正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中,获得更多的实战案例和经验积累,才能得到真知、实现提升。

按照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国际知名院校提出的CDio最新教育模式,“以练代学”和“项目化教学”可以增进学生主观能动性,帮助他们以主动实践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3]81文华学院新闻系不断探索和丰富新媒体实务课程群,大力推进新媒体实务实践群与专业的认知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融合创新,以多元化的实践载体充实教师的教学活动,以多层次的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实践经历。

四、构建新媒体实务成果群,不断创新教学实践成果

新媒体实务教学与专业发展、师资建设、人才培养密不可分。构建新媒体实务成果群,是创新教学实践活动和成果的重要支撑。

(一)开辟专业建设新路径。课程发展以专业发展为基础,专业培养方案与时俱进地修订和完善体现一个专业的进步和成熟。文华学院新闻系从2007年起着手进行以媒介融合为主旨的“一专多能”型新闻传播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2014年初,本专业将专业定位从媒介融合再向前进一步――落实到新媒体实务技能培养上,从而为媒介融合的专业定位从行业理念着陆到具体的行业岗位上,找到新的专业特色生长点。

当前,社会对新媒体人才的技能要求已从内容生产转变到懂微博、微信、app制作和社交媒介运营管理,简单的新媒体课程增加和原有新闻专业改造已不能满足众多新媒体要求。据笔者统计,截止到2015年7月,全国已有77所高校开设了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基于此,文华学院新闻系积极申报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加快推进新媒体实务教学建设,并对全国新媒体行业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努力打造与同类院校新媒体专业的比较优势。

(二)实现师生团队教学相长。新媒体实务课程群的涵盖写作、策划制作、运营推广、动画制作、数据挖掘等,涉及实务较广。目前的专业教师授课尚能从事网页制作教学,然而这种技术在实践中已经让位于app制作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这两个方面可谓新闻专业教师的软肋。为破解这个难题,文华学院在新媒体实务教学的授课教师队伍上充分考虑课程需求,从中文、广告、计算机专业吸纳相关教师,使全校范围内资源共享,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学团队,团队定期召开小组会议对课程内容进行探讨和改进。

在构建新媒体实务实践群中,文华学院新闻系对学生团队作战提出了明确要求,并成立了以兴趣为导向的新媒体运营工作坊、数据新闻工作坊和新视听工作坊。新媒体工作坊不是一时的团队组合,而是有梯队、有承接、有延续的。该工作坊坚持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参与和校外实践为方式,积极承接与新媒体相关的实践业务。2015年初,工作坊为襄阳日报传媒集团“加油汉江”等多个微信公众号所做的策划运营方案,得到业界同仁的好评和采用。

(三)构建原创新媒体产品和案例库。除了注重专业建设和师生团队建设成果,原创新媒体产品的设计与制作也是一大重要成果。可以说,这些新媒体产品将新媒体实务技能掌握情况运用实践的最直观表现。文华学院新闻系师生团队创建了“文华新闻”官方微信、微博以及37度人物微信公众号、枫华app客户端等新媒体产品,正在建立学生作品库、课堂教学案例库等。这些原创新媒体实务教学成果,既锻炼了学生对新媒体产品的全程把控能力,又丰富了校园新媒体类型,实现校内外实践资源和平台的共享。

“这是微传播时代的最新数据:微博账号12亿,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媒体发帖2.3亿条;微信账户6亿,其中境外账户1亿,微信日均发送160亿条。”[4]25微传播时代,新媒体加速发展是大势所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要努力顺应新媒体发展趋势、适应新媒体发展需求,不断深化新媒体实务教学改革,推动专业教育创新,真正实现新媒体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5-07-15].

http://.cn/.

[2]李艳平,王姗,周鼎.新媒体环境下广告媒体研究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传播与版权,2015(5).

[3]耿延宏,张秀琴.CDio理念下研究生外语教学体系重构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3).

新媒体运营方案的变现方法篇2

一、新媒体的特点

数字期刊、网络传媒、移动传媒这些基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支撑的新媒体,与传统的电视、广播、户外和报刊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传播的主体和受众呈现复合化的状态。当个人从传统媒体的被动受众发展成为主动传播者和积极受众的双重角色,且可以随个人意志随机转换时,地球上食物链顶端的人类终于为能够个体化和特色化而扬眉吐气,每个独立的个体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个性特色,可以是重口味,也可以是小清新,可以谈政治,也可以谈人生,可以晒幸福,也可以论是非,因而新媒体就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点。同时,新媒体以“新”吸引关注,讲究信息的快速传播,3G技术和智能手机的发展,使其又呈现出社会化、碎片化和移动化的特点。

二、新媒体面临的营销困局

新媒体之所以能够激起媒体人和企业的热情,是因为新媒体一旦形成热点就可以以燎原之势席卷受众,传播的威力巨大,有着传统媒体无法匹敌的优势。在新媒体面前,传统媒体的评估指标如受众率、接触关注度、千人成本等很容易就达到峰值。因而,媒体人对新媒体趋之若鹜,随着大批企业的介入,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新媒体的发展太快,只有抢占了先机的才能分得一瓢羹,机会稍纵即逝难以把握;受众在经历过新媒体初起阶段的兴奋之后,一部分人逐渐趋于理智,一部分人逐渐习惯于新媒体的节奏,难以达到传播的兴奋点。作为媒体人,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声音:新媒体越来越难做了!

如同传统媒体人头疼的“一半广告投入是浪费的”一样,不仅新媒体越来越难做,而且多变且海量的信息给企业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营销困局:企业如何运用新媒体?新媒体传播如何企业化?新媒体营销如何效益化?

三、新媒体时代企业的破局之法

俗话说酒好也怕巷子深,媒体宣传对企业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任何一个重视媒体宣传的企业都无法回避新媒体,必须找到解题的方法。经过对业内成功经验的分析,笔者简要地总结出三个破局之法仅供借鉴。

1、专业化运作新媒体

2012年奥运会前的爆发让刘翔得到多家品牌厂家的青睐,奥运会上在刘翔受伤退赛后第一时间耐克在官方微博推出了“谁敢在巅峰从头来过,即使身体伤痛,内心不甘。让13亿人都用单脚陪你跳到终点。活出伟大,一起为飞翔而战!”该条微博转发11万次,阅读量则无法计算,在海量的奥运微博中成功突围,将负面消息转化为成功营销,并且与耐克JustDoit的企业理念无缝契合,而其他厂家随后推出的系列方案无论传播还是影响力都收效甚微。

耐克经验无疑给企业运用新媒体带来了众多启示。所有企业都想借力新媒体的力量,但是如果运用不当,就是缘木求鱼。简言之,耐克成功在于对新媒体进行了专业化的运作。首先,耐克在新媒体的选择上比较专业。2012年微博异军突起,以传播迅速、内容短小精悍,话题开放及雅俗共赏性,吸引了包括精英阶层和草根阶层在内的大批用户参与其中,据统计,新浪和腾讯的用户分别都达到了5亿之多。耐克用微博消息,既可以快速应对,又可以大范围传播覆盖,可谓高明。

除了媒体的选择,耐克的运作更是专业。一是对热点事件的把握:奥运会是全球盛宴,在中国尤其是举国大事,关注度空前的高,而刘翔本身是国宝级运动员,又经历了2008年退赛,2012年卷土重来是否会创造奇迹?热点关注度百分百。二是抢占先机,意外惊喜:刘翔的受伤,虽在情理之中,但在意料之外,中国人大都难免失望、叹息,媒体人则同样也都像2008年一样认为赞助商又一次押错了宝,损失巨大。耐克第一时间的应对,时机把握得恰到好处,体现出一种理智的人文关怀,彰显出企业的理念,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转败为胜的营销案例。三是企业文化的无缝契合:勇往直前不论成败,JustDoit。耐克的文化与刘翔的退赛本质相同,成功嫁接了企业文化,没有刻意和牵强的痕迹,更容易被接收、评价和传播。四是传递了正能量:刘翔退赛某种程度上算是负面新闻,但是耐克传导出来的是一种正能量,是一种与之共荣辱共患难的道义。即便中国传统文化中讲究成王败寇,但是对于国民偶像级别的人物刘翔而言,无论理智或是不理智的国人在那个时点更愿意选择理解和支持,耐克的切入给人以慰藉。

正因为,耐克的新媒体传播团队充分考虑到了媒介的特点、环境、人的行为心理,找到三者的交汇点,用专业的运作保证了宣传的成效。

2、传播企业化

企业做宣传的主要内容无非就是宣传自身产品和宣传企业品牌。作为企业的消费者来说,信息接收的途径和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传统媒体的受众越来越小众化,电视、广播、报纸因为移动传播的出现逐步淡出人们的视线,企业不得不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新媒体上,而新媒体多元化、社会化、碎片化的特点也越来越凸显,企业宣传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最常见的就是把企业名称或是产品强加于新媒体中,而硬性植入的广告不仅很难抓住受众的眼球,而且很容易让人反感。实现传播的企业化,新媒体人都在进行尝试,也有些有意思的案例,比如杜蕾丝打造的图片关联联想产品宣传系列,印象十分深刻的是一幅观音忧愁的抱着婴儿的图片,诧异之后是会心一笑,传播效果极佳。

启发类、幽默类、段子对产品的植入相对较为活跃。想做到企业化传播,不妨做些尝试。一是持续跟踪社会热点,评估热点事件传播率和传播时长。二是设计企业文化承载体。密集运用多种新媒体,于细微处,多维度,增强受众接受度,密切文化载体与企业的关联度。三是差异化的运用技巧。如果是借助热点事件进行的企业化传播,首先应选择与企业关联度高的热点事件。第一阶段,通过文化承载体介入热点事件;第二阶段,在热点从中推波助澜,增强话题;第三阶段,借文化载体发起热点事件回顾和二次发酵。如果是常规性的进行企业化宣传,最好要形成系统的风格,阶段性的推出某一个系列的宣传,既不重复,又能反复加深受众的印象。当然,无论是借助文化载体,或是直白的宣传,都不能做硬性的植入,应借助幽默诙谐的表达方式,趣味插图或是带有隐喻性的文字,激发受众传播兴趣。

在设计企业文化载体方面,国内也有不少成功的案例。比如马应龙是痔疮药的第一品牌,而痔疮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还是难以启齿的,该企业在深入分析消费者心理的基础上,选择外观和颜色辨识度及其相似的“”的形象代替了“痔疮”,创立教派,让“花中四君子”之一的成为难以启齿的疾病的文化载体,变俗为雅。马应龙形象在新媒体传播中用幽默、诙谐的方式融入了热点网络事件及流行文化的传播中,马应龙药业甚至还拍摄出微电影《的秘密》进行痔疮科普知识的教育。马应龙的这种新媒体传播企业化的尝试无疑是成功的,如今“马应龙膏”已经深入人心,在医药行业业内,提及就会联想到马应龙,成为该企业的独门武器,这也是新媒体的威力所在。

3、新媒体营销效益化

对企业而言,任何不带来企业效益的活动都是无用功。媒体传播必须要给企业带来直接或者间接的经济效益。

一方面,新媒体可以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自2009年淘宝网创造出双11购物节以来,销售额年年攀升,2012年更是达到了191亿的规模,不断刷新的光棍节疯狂业绩可以说是新媒体营销效益化的经典体现。成功的新媒体营销可以引发兴趣受众的病毒式传播,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并发展成为潜在的消费人群,实现传播的增值。2012年底的《泰囧》突破12亿的票房,无论是投资方还是影评人都始料不及,观众的观影体验病毒式传播使票房脱离了原本正常的轨道。这两个代表性的案例,也进一步坚定了企业进行新媒体传播营销的信心。

新媒体传播营销成功,把握消费者的需求是前提。从根本上来讲,《泰囧》的成功在于把握了年底岁末老百姓需要释放压力的娱乐化需求。借助于新媒体,企业把这种消费者需求的蛋糕做大了。而引导消费者诉求,创造概念营销是关键。双11购物节的诞生,是淘宝对老百姓追求“物美价廉”购物心理的成功引导,这表明行业的领导者可以推动消费概念的更新,只要能够契合消费者需求,且是正向的利益让渡就能取得成功。

另一方面,对企业而言,新媒体营销效益化除了直接的经济效益体现之外,更有价值的在于通过发展品牌文化给企业带来的品牌影响力的长尾效益。品牌力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新媒体的传播给企业品牌文化传播开辟了一条康庄大道。又以马应龙药业为例,2010年其在土豆网的创意视频传播达到了五千余万次,其通过微电影、微博等新媒体的叠加传播,成功影响到了25岁以下年轻的消费人群,让这个以中老年为主要顾客群体的百年老企业目标客户趋向年轻化,正是这种长尾效应为该公司拓展新业务、研发新产品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同样的例子,在其他品牌企业同样不胜枚举。

四、结语

新媒体运营方案的变现方法篇3

那么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在微信这波大潮下是随波逐流还是踏浪而行,究竟应该怎么去运营微信公众平台,怎么为微信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进而在移动互联网上获取新的价值呢?

在这次的雅安地震中,微博、微信救援成为传统媒体灾情报道的新利器,它改变传统的灾难报道模式,让信息传播变得更为高效、透明和有力。我们可以看到微博利用它实时性强传播范围广的优势,在救援救灾的信息传播上发挥了作用,而微信呢,利用它的通讯功能在电话、短信无法接通的情况下,承担起了亲人好友之间沟通消息的重要工具,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信息传递难的问题,起到了稳定人心和局势的作用。

可以看到传统媒体在经历了微博时代的洗礼以后,在社会化媒体上已经积累了丰富运营的经验,能够熟练利用微博平台的媒体属性,进行全媒体跨平台的整合营销传播,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但是微信公众平台是一个新的平台,它的沟通属性远远高于媒体属性。

微博平台上的内容实时性强,但是140个字带来的是浅阅读、浅思考,传播受众是以弱关系、相同兴趣聚集的人群,生产、传播和分享成本低,所以微博的二次传播力很强,有利于进行品牌传播,扩大影响力。

微信平台上的内容要求可读性,其表现形式多样化,图文消息有利于深入阅读,语音消息满足了听觉用户,还有大量第三方应用产生新的内容形式,传播受众是以强关系的熟人圈为主,由于微信平台的限制,只有通过朋友圈、好友和微信群分享,传播力虽然弱,但是在公众平台里沟通更亲密更直接。

传统媒体有高粘度的群众基础,在做内容方面有深厚的经验和人才储备,也有积淀已久的内容量可以重组输出,在微博平台可以继续像以往那样进行一对多的传播扩散,但是在微信这个平台上就要改变下运营方式,从以前微博的媒体平台运营转为微信的沟通平台运营,先依托媒体自身强大的影响力启动微信公众平台,然后将单纯的内容传播向内容传播带动用户服务转变。

这种转变是微信公众平台带来的新启发,这种转变也是一种颠覆性的转变。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传统媒体这几年都在尝试寻求一些新的突破,力求在移动互联网媒体上转型成功,几乎大家都做了同一件事,就是做一个自己的新闻客户端,但事实告诉我们,其实我们并没有想明白移动互联网用户和产品的核心是什么,实际做的只是一些形式上的转型,而没有从根本上转型,因为用户们需要的产品是工具,是服务,而不仅仅是新闻资讯。

传统媒体里谁越快意识到这个问题,做出调整对内容生产和传播方式进行改革升级,谁就有机会成功。这里介绍下青岛晚报运营的掌上青岛公众账号,它是传统纸媒在微信公众平台上比较成功的案例。

青岛晚报本身已经有自己的客户端,但是下载量和活跃度一直不高,看到微信公众平台推出后,他们意识到微信现成已经有着大量的智能手机用户,而通过二维码关注公众账号行为可以等同于app下载,二维码又很适合在报纸等各类平媒上展现宣传,可以发挥本地报纸的影响力。还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语音、视频等内容呈现,尝试新的互动方式。

于是掌上青岛于2012年9月17日推出,是青岛地区第一个媒体公众账号,半年多时间关注用户突破5万,其成功运营的五大法宝主要是“真人播报”、“深度新闻”、“精彩活动”、“互联矩阵”、“全媒推广”。

真人播报

掌上青岛早期运营队伍中,有一位是记者出身的青岛网络名人“平艺同志”,本身在新浪微博就相当著名,有一定的忠实粉丝群,在微信公众账号的运营中,他大胆的尝试用语音来播新闻、播笑话,取得不错的效果,后期又在掌上青岛用户中发掘了20多位美女,邀请他们兼职进行天气预报、笑话、学英语、音乐推荐等播报,回复播报美女的昵称还会自动回复美女本人照片和美女介绍,她们还负责在后台人工回复消息,这些对用户吸引力很大,用户参与互动非常活跃,目前已经形成了固定播报员团队+特邀播报员团队的格局。真人播报是掌上青岛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掌上青岛的自定义菜单里第一个就是微电台。

深度新闻

掌上青岛不仅在新闻播报上结合微信语音的特征开发了出好的产品,在本身新闻深度挖掘上也花了一番心思,秉承着要和用户互动起来的理念,让新闻不再只停留在一对多的传播阶段,他们尝试了体验式的新闻模式。麦迪来青岛打球后,掌上青岛不仅推送了相关的新闻消息,还在微信中使用关键字回复提供延伸阅读产品,用户输入关键字不仅可以获取第一手的资料信息,还可以收听麦迪的语音祝福,还可以参加麦迪知识考试的游戏环节。掌上青岛不仅在新闻内容上有很高的要求,在新闻延伸互动方面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力求让用户不仅要看新闻,更要收听新闻和参与新闻。

精彩活动

随着掌上青岛的用户日益增多,他们开始商业化探索,由于媒体本身就有很好的线下资源,活动赞助是不缺的,但是活动形式要好玩要新颖,要能够让用户参与进来,不仅要让商家满意,更要让用户喜欢,增强粘度和提高活跃度。比如免费泡温泉吃火锅活动,就要求用户用语音来说出自己最喜欢的温泉和火锅店,然后再进行抽奖,花样百出的活动形式能够让用户保持新鲜感,乐于参与乐于分享,掌上青岛也名利双收。

互联矩阵

在2013年春节时青岛晚报结合移动互联网读者的阅读特点,旗下的十个主要栏目也开了微信公众账号,与掌上青岛形成微信矩阵,为青岛读者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信息资讯服务,这种形式延续着微博上的媒体矩阵,既可以共同发力互相呼应,又可以满足读者对垂直细分信息的获取,通过为不同的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内容服务,进而为以后精准营销积累数据和用户。

全媒推广

掌上青岛不仅在运营上有一套,还在微信公众账号推广上也有自己独到的方法,目前掌上青岛已经与青岛日报集团旗下其他新媒体产平台打通,实现底层数据同步,实现不同平台的互相推荐机制,还将视频、电台、本地化生活等产品也整合进来,最终借助微信公众平台打造青岛日报集团全媒体互动娱乐服务产品矩阵。

新媒体运营方案的变现方法篇4

当刘翔再次折戟奥运,单脚蹦过终点时,耐克营销团队第一时间的表情是错愕,但是这种表情仅仅持续了不到一分钟,大家立刻回到工作室去看之前制订的预备性方案。

很快,现场电视评论出来了,网络上的评论也出来了,耐克营销团队—包括四家营销公司和耐克自己的两个部门—数字营销部和品牌传播部,密切观察着评论的方向和内容,对先期制订的方案进行着调整。

十多分钟后,耐克微博了刘翔跌倒后第一条“活出你的伟大”图片广告,刘翔的面孔旁是这样几行字:谁敢拼上所有尊严,谁敢在巅峰从头来过,哪怕会一无所获,谁敢去闯,谁敢去跌,伟大敢。

在此后的几天内,耐克官方微博继续有节奏地不断发出系列平面广告图片,响应着从7月26日开始的“FindYourGreatness”、“活出你的伟大”营销方案。可见,8月7日的突发事件没有影响耐克的奥运品牌传播。

对话:

《新营销》:“活出你的伟大”,这个创意是怎样形成的?

黄湘燕(耐克中国传播总监):我们针对今年伦敦奥运赛事,从7月26日起,耐克全球有一个大的营销方案,这个营销方案的基本讯息是“FindYourGreatness”、“活出你的伟大”,在全球是同步推出的。

在中国,我们有电视广告。另外我们在中国看到了一个机会,就是“活出你的伟大”。“伟大”两个字在一般的中文解释中,字眼稍微沉重一点,因为讲一个人伟大,很多时候都是说他有丰功伟业,成就非常高。我们想到借由伦敦奥运赛事平台,从运动的角度,让大家看到其实伟大是可以接近的,它不是只有胜利、金牌,它有追求的过程、训练过程,同样非常重要,而且令人尊敬。所以我们希望能够重新定义伟大,让伟大更接近每一个人。因此,我们在中国用了一些比较特殊的平面广告,以及在社交网络上了一系列营销讯息,这是大方向。

我们看重新媒体特别是社交网络,因为它是及时,而且可以立即与所有关心奥运赛事和关心运动的人第一时间分享耐克传播的讯息。

《新营销》:可以这样理解吗,这项活动不单是以奥运铁杆粉丝为主要对象,而是对准了泛体育迷?

黄湘燕:说得没错。

《新营销》:耐克是出于什么考虑从这个角度切入的?

黄湘燕:虽然耐克是个运动品牌,虽然我们非常崇敬顶尖运动员,但是我们认为顶尖运动员,他们的成果来自于365天分分秒秒的锻炼。所以,我们希望大家看到的不只是运动员得奖的那一刻,站到领奖台上的那一刻,我们更希望大家看到的是运动员的付出,运动员在比赛转折的时候让大家感动的地方。我们认为这些都是运动员在成就伟大的路程中要经过的,一次失败并不代表他们从事体育运动就完全失败了,他们还有下一次,还能获取更好的成绩。

我们希望把伟大这件事情,把金牌这件事情能够重新定义,让大家看到不一样的比赛内涵,和运动员真切流露出来的感情。因此,我们的微博信息,有对运动员获得奖牌的崇敬,有对两位运动员激烈竞争的感动,希望大家看到的运动、比赛和运动员都是全面的,而且是从不同的角度去看。

《新营销》:具体的活动文案是怎样产生的?

黄湘燕:这个文案不是一个人可以做的,因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应对如此复杂的情况。这一次有四家营销公司协助我们,负责大半文案内容。这四个团队合作,对文案的设想是大家一起激励,因为每个人对每项运动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

针对刘翔的部分,对我们来讲,曾经想过胜利和失败,但那样的情境是我们没想过的。文案出来的时间,大概10分钟。很难说是不是有一个人坐在那里写了30个文案,然后大家选,不是那个样子的。之前有一些方向性的想法,比如针对他胜利或失败,而后来最大的调整是现场调整。

《新营销》:最近耐克媒体投入有什么变化吗?

黄湘燕:如果就伦敦奥运会来讲,一个覆盖率很高的媒体是中央电视台,而耐克很幸运地能与中央电视台合作。如今主要的传播媒体还是电视,所以我们对电视的投入基本上没减少。

与北京奥运会相当不一样的是,4年来从博客到微博,再到微信,我认为耐克一直在掌握机会,与我们主要的营销对象,也就是16岁到24岁年轻的族群沟通。我们看到一些新媒体的机会是很愿意尝试的。

新媒体运营方案的变现方法篇5

崔莉莉

搜狐公司销售副总裁

崔莉莉女士自2011年起担任搜狐公司销售副总裁,她主要负责全面管理搜狐媒体及搜狐视频平台的广告营销业务,在新商业模式、商业产品以及营销解决方案领域推动变革与创新,带领团队服务品牌客户及成长型企业,通过整合、高效的数字营销助力品牌成长。崔女士于2000年加入搜狐公司市场部,后在搜狐公司销售部担任高级职务。崔女士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专业,获得学士学位,后就读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商学院,获得emBa学位。

2016年,搜狐营销已然变得更智慧、更前瞻、更整合、更全面:“更智慧”指搜狐的智能化大数据,其优势在于通过大数据的追踪可迅速为企业主捕捉到目标用户,把握用户的消费需求、心理偏好,以使总体营销效果达到最优化;“更前瞻”指搜狐一方面着力打造超级ip引领消费需求,一方面在新技术领域持续积累,使得“扫一扫”、aR、VR等新技术应用实现成熟规模落地;“更整合”指搜狐横跨视频、资讯和直播等多个领域,在内容、数据、流量、入口、技术等层面实现了全方位深度整合;“更全面”则是指在内容创造、交互体验及精准技术这三个维度的全面能力,让搜狐助力企业轻松搞定不同阶段的营销挑战。

如今的搜狐已成为一个多元化、立体式的整合媒体平台,其横跨视频、资讯、直播等多个领域。多形态产品矩阵覆盖六亿以上用户,具有绝佳的流量基础;后台用户数据及内容库全部打通共用,为搜狐有效整合用户体验提供巨大保障。搜狐还通过打造“多赢”平台帮助自媒体和品牌联合创造内容,实现商业变现。此外,汇算平台还可针对成长型企业和区域商家的精准营销需求提供解决方案。

2017年,搜狐将全方位创新营销解决方案:ip化,即帮助顶级品牌持续打造势能,构建影响力;数据化,帮助各类企业善用多平台的大数据,打造洞察力和精准力;产品化,通过商业产品创新帮助企业探索新技术、新形式、创造新体验,从而不断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而内容、数据、技术这三方面的整合是挑战也是机会,搜狐的全方位创新将帮助企业深度驾驭互联网营销能力、实现品牌加速成长。

2017年,搜狐还将利用技术和资源持续优化各类平_和产品:首先是新的商业合作平台“多赢“,随着企业与自媒体的商业合作需求日益高涨,搜狐提供多赢平台对接自媒体服务与企业营销需求。多赢平台以透明、开放和系统化的方式,打通搜狐、自媒体和企业的商业合作环节,实现企业的多样化营销需求。其次是创新技术型应用,例如扫一扫、aR交互、直播、VR全景等的升级运用及组合应用。媒体资源方面,搜狐基于资讯、视频、直播等多个产品平台,还将精耕多样化的媒介形式,提供最为丰富的传播形式选择。

2017营销关键词

内容、新广告

优质内容将重获新生,但其展现形式将更多借助于新技术、带来新体验。同时,企业对于“营销效果”的评判标准将被改变,可衡量的转化是效果,不可完全衡量的影响力也是效果。

广告将变成“新广告”,其体验将超越软植和原生。新广告的用户体验更加友好、内容被用户所需要,新技术和新媒体形态给用户带来惊喜,从而强化用户的内容消费体验。

2016营销感悟

最大的感悟是整个营销领域的“变化与不变”。技术、内容、商业模式、玩法等各方面的变化层出不穷,但媒体平台的核心价值始终不变。搜狐在广告形态上快速变化以响应市场需求,但是在媒体价值方面依然坚守本质:真实可信、尊重体验、推陈出新、敏捷快速。

案例工具书

新媒体运营方案的变现方法篇6

随着业内各种观点、声音不断涌现,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营销杂志社、国际广告杂志社、智捷天成公关咨询有限公司于日前举办了金鼠标·网络营销论坛暨网络营销大赛颁奖盛典。来自北京大学、新营销杂志社、土豆网、凤凰新媒体、知世营销等研究机构、媒体及公司的500多位代表参加了此次论坛,针对不断创新的网络营销,探寻更有价值的网络营销方法,以应对互联网时代的营销挑战。金鼠标网络营销大赛组委会秘书长、智捷天成公关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方立军表示,如今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应用网络营销,一扇更为宽广的网络营销大门已经开启。然而,并不是每一个网民都是精准的目标受众,也不是每一种营销模式都能带来最为理想的投资回报率。如何有效地利用互联网做营销、提高投入产出比,不仅是当今广告主、媒体、公司的关注焦点,也是金鼠标网络营销大赛举办的初衷。

金鼠标网络营销大赛共收到来自中国内地以及中国香港地区的70余家单位近500个参赛案例和作品,得到了土豆网、凤凰新媒体等互联网媒体和明锐互动、三星鹏泰、奥美等公司以及中国民生银行等广告主的大力支持。此次网络营销大赛从作品征集、评委邀请、评审组织、论坛及颁奖盛典的策划与执行、品牌的包装设计与推广,每一个环节都由组委会精心组织,致力于将“金鼠标”打造成一个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的网络营销奖项评选活动。此次网络营销大赛结果由网友投票和业界专家评委评选生成,共评出年度优秀网络营销案例、十大网络营销领袖、年度最具营销价值网络媒体、十大网络营销机构、十大最具创新精神网络广告主、十佳企业品牌网站等6大类121个大奖。

其中三星鹏泰共获得7项殊荣,“三星LeD电视身临其境推广活动”赢得“年度十大网络营销案例奖”,三星电子(中国)网站、汇源果汁网站荣获“十佳企业品牌网站”,中国三星电子荣获“最具创新精神网络广告主”。这些成绩不仅仅体现了三星鹏泰的网络营销实力,同时见证了三星鹏泰注重网络营销、通过网络新媒体获取Roi价值。

实力传播在此次评选中获得两项殊荣,在亚太广告媒介领域享有盛名的资深专家郑香霖获得“年度十大网络营销领袖奖”。实力传播互动行销选送的“百威‘K歌之王’新浪博客模块病毒传播”凭借极具创意的营销策略获得了铜奖,案例充分运用和发挥互联网精准、互动的优势,以博客模块的方式建立小的音乐互动模块,通过博主添加进行病毒式传播,同时在博客模块中植入百威品牌和百威音乐活动,将体育与音乐、线上与线下有效结合,通过社区论坛炒作和口碑传播进行推广,为客户带来了很好的品牌传播效果和收益。

Jeep牧马人“寻找中国的Rubicon之路”网络营销案例获得两项殊荣:“年度十大最具创新精神广告主”、“年度十大网络营销案例奖”。随着Jeep旗下的越野利器牧马Rubicon进入中国市场,Jeep品牌发起了旨在提升Jeep整体高端品牌形象、倡导高端户外生活体验的“寻找中国的Rubicon之路”整合性体验式营销活动。此项活动在吸引众多消费者关注的同时,赢得了媒体的普遍赞誉。

在此次网络营销论坛上,凤凰新媒体Coo兼CFo李亚和neo@ogilvy中国执行副总经理王宏鹏等对获奖案例进行了点评。同时,论坛以创意进化与营销创新、视频营销以及创建科学测评体系挖掘中国网络价值为主题邀请业内专家演讲。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主任胡延平、互动通控股集团总裁邓广梼、明锐互动mediaContacts中国区总裁吕勇、随视传媒销售管理副总裁崔崧等网络营销专家还就以上话题进行互动对话。

网络媒体影响力与整合营销

互联网技术在不断创新,框架也在逐渐形成,加之“三网融合”,企业的网络营销从预算、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尹敬业(电众数码(北京)广告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

由于网络具有很多的先天优势,从基础的硬件技术设备、从业人员的软性思维等各个角度来看,网络发展得相当迅速。而“三网融合”势必是网络走在最前端,引领市场潮流,促使网络媒体的角色发生变化。近年来,几乎所有的广告主在预算分配时都把网络作为一个专项,计划自己的产品在网络上要做的事情、投入的费用。广告主在互联网上不是单纯地做广告,而是在做综合性的活动。

金玲(凤凰新媒体广告销售副总裁):

2009年在金融危机冲击下,中国的互联网营销增长了不到20%,而凤凰新媒体的业务收入却增加了近40%,收入份额由2008年的4.44%上升到9.31%。我们是如何做到逆势增长的?凤凰新媒体对于广告主的Roi总结了四个i:第一个i是用户的精准性。凤凰网的用户特点鲜明,覆盖了1亿高端网民。第二个i是媒体性。良好的媒体公信力和权威性,无形中扩大了营销传播的影响力。第三个i是整合。包括视频与无线互联网、凤凰卫视及其集团旗下的都市传媒、周刊、电台等媒体联动,以及视频和其他媒体的合作。第四个i是洞察力。凤凰网对用户、行业、广告主的洞察做得相对深入一些。

陈喆(上海网迈广告有限公司总经理):

以前我们讲整合主要是讲“媒体的整合”,到后来发展为媒介创意、技术应用到内容营销等几方面的整合。现在,需要重点考量的是在营销体系里广告主线上和线下营销运动的整合。我认为用户体验决定了“三网融合”的发展趋势。互联网的网民转换成手机用户以及有线电视用户,或者其他的媒体用户,其中用户体验最为关键。“三网”只是增加了通路,在“三网融合”的过程中,如果有一种用户体验比较好的沟通方式,其意义是很大的。

视频营销发展趋势

网络视频已经成为互联网企业的必争之地。不同于传统的电视广告,从门户网站的视频频道到专业的垂直视频网站,其在插播方式上给予了企业更多的选择。

黄敏尉(知世营销总经理):

新媒体运营方案的变现方法篇7

当前的广播电视专业学生需要有跨媒介营销能力

政策层面。从上世纪末开始,中央逐渐减少对广播电视单位的财政拨款,要求广播电视单位充分认识到其产业性质,增强“造血”功能。通过媒介营销,获取更多的收入成为各个广播电视单位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在“卫视大战”、“团剧大战”的背后,无一不反映着媒介营销的重要性。而在2010年1月21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印发推进三网融合总体方案的通知》,提出要实现广播电视网、电信网、互联网融合发展。2010年7月1日,第一批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名单公布,包括北京、上海、绵阳在内的12个城市入围。至此,“三网融合”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内广播电视发展的基本政策方向。媒介营销在政策层面上进入了跨媒介营销时代。与之对应,我们的广播电视专业教学也应作相应调整,在“三网融合”的政策背景下,培养学生的跨媒介营销能力,让学生适应变化后的媒介生态,获取自身更好更快的发展。

市场层面。“三网融合”打破了此前广电在内容输送、电信在宽带运营领域各自的垄断,明确了互相进入的准则。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广电企业可经营电信业务、基于有线电视网络提供的互联网接入业务等。信息传播在国家的三网融合政策下已不再是台的传播而成为跨媒介平台的传播。媒介已经成为视频、语音、数据业务的综合载体,成为人们工作、娱乐、生活、资讯、服务、通信的综合信息平台。媒介正在出现融合,媒介市场竞争正在由寡头垄断向寡头竞争、垄断竞争的市场转变,广播电视将与电信、互联网在诸多业务上展开竞争。因此,我们的广播电视专业教学必须对正在变化的市场状况有所认识,从培养学生跨媒介营销实践能力入手,使我们的学生在今后的媒介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技术层面。在当前的“三网融合”推广工作中,广电部门与电信部门的竞争与合作无疑贯穿始终。在提出和规划下一代电信网络(nGn)及广播电视网(nGB)的同时,广电部门的数字电视,电信部门的iptV、3G分别成为当前各自重点发展的媒介。截至2010年底,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试点城市的iptV电视用户数超过了400万户。3G方面,中国移动推出了“G3”、中国联通推出了“wo”、中国电信推出了“天翼”等各自不同的品牌与服务。但无论是数字电视、iptV、3G、nGn与nGB,它们的核心点都是跨媒介的平台整合技术。因此,未来的广播电视营销也将不单是广播电视单独平台的营销,广播电视专业学生应该对基于3G、nGn及nGB平台的营销都有自己的了解。因此,高校对学生跨媒介营销实践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

内容层面。“内容为王”,内容是媒介在市场竞争中最终胜出的关键因素,也是媒介营销的重要内容。在“三网融合”时代,内容生产的一大重要特点是非组织内容生产商的出现。所谓非组织内容生产商,我们认为是在“三网融合”背景下,随着DV、摄像头、微博等非传统内容生产手段的普及,个人、论坛跟帖者、微博者及关注者等都在有意无意中成为观众内容的提供商。他们之间是没有组织的,他们的内容生产手段可能是非传统的,但他们数量众多,有着巨大的生产能力和创新能力。他们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制造内容热点,然后引来众多的围观者,这些围观者在成为观众的同时又会成为创造者,会对最初的内容热点进行添加、充实,后来者与最初的热点内容制造者之间、后来者之间,内容制造者与观众之间、内容制造者之间往往会进行互动。整个内容会不断根据观众的爱好进行改善、发展,最后在众多参与者的力量下以很小的投入制造出规模相对较大的作品。这类作品因为吸引了众多人的参与,因此天生具有相对广阔的市场。人们会喜欢自己创作的作品、自己能参与的作品、自己能与创作者争论并影响它改变的作品。因此,这类内容具有较高的“用户黏着度”,更有市场潜力。而这类非组织内容生产往往跨媒介平台进行,要对其进行积极有效的营销,更需要我们学生具有跨媒介营销能力。

现阶段广播电视专业学生跨媒介营销能力培养的缺失

课程设置方面。相对于媒介市场的不断变化与高速发展,高校的课程设置与实践脱节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而其中一个重要的缺陷就是对广播电视专业学生跨媒介营销能力的课程设置严重忽视。不少学校仅仅开有和其他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同样的媒介营销与管理课程,很多学校甚至连媒介营销与管理课程也未开设。跨媒介营销的课程与新闻写作、新闻策划、新闻采访、广播电视概论、广播电视新闻学等专业课程相比处于不对等的位置。而跨媒介营销在当今时代是一个广播电视从业人员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的必备技能。目前这种课程设置状况与飞速发展的广播电视事业对广播电视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是很不适应的,必须加以改革。

专业师资方面。目前高校广播电视专业的师资一般由各级高校科班出身的硕士、博士构成,有的甚至是中文专业或其他专业出身,对媒介营销知识没有经过系统化的学习。大部分教师工作范围一直局限于学校,缺乏在媒介市场摸爬滚打的相关工作经验和社会资源,缺乏对跨媒介营销的切身体验,无法对学生进行跨媒介营销的教学与指导,也无法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实践机会。而媒介融合时代广播电视人才的培养,不能围绕狭窄的专业来安排课程,教师应紧跟“三网融合”的发展,能够指导学生通过综合的学习、实践,掌握相关的跨媒介营销技能,获得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媒介生态环境中的生存能力,以便在信息社会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但是,目前具备这些能力的广播电视专业的高校教师还相对缺乏。

实践教学方面。目前的广播电视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也多着眼于新闻采访、节目摄制等专业技能的实践,对媒介营销能力的实践教学不够重视,而针对学生跨媒介营销能力的实践教学就更少。即使已有的媒介营销实践教学也多处于广播电视专业教学的从属地位,未能完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虽然各个学校媒介营销实践教学的手段很多,但是各自的营销实践教学往往局限于少数几个实习基地,使用的案例往往多年不进行更新。实践单位对学生的实习也时常抱有应付的心态,平时很少让学生参与到创新的跨媒介营销业务中,最后实习结束后也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公正评价,往往简单按学生意愿写个实习鉴定了事。学生的实践过程多流于形式,很少能体会到紧跟时代不断发展的营销手段,更不用说针对跨媒介平台的产业链进行媒介营销的相关实践了,学习效果因而大打折扣。

广播电视专业跨媒介营销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进行适应广播电视专业跨媒介营销需要的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是办学指导思想的物化和具体化,也是教学体系构成中的关键环节。当前跨媒介营销课程设置的主要任务是转变教学与实际脱节的问题,我们认为在此任务下,广播电视专业跨媒介营销能力培养的课程设置大致可采取三种模式:

首先是独立模式,即专门为广播电视专业跨媒介营销开设相对独立的课程。如四川外语学院专门开设的“媒介融合营销研究”课程,华中科技大学为广播电视等专业学生开设的跨媒介市场营销等。

其次是交叉模式,即为适应跨媒介营销的需要,在不完全打破传统专业界限的情况下,实现新闻传播专业间媒介营销课程的交叉选修、互补互融。如华中科技大学从2003年开始,在传统的4个专业间实现相关核心课程的互选。

最后是融合模式,即将相关的跨媒介营销专业内容整合到融合新闻教育知识体系中,构建“复合课程”。例如在网络新闻课程中加进跨媒介营销的内容等。

构建广播电视专业跨媒介营销能力培养实践教学体系。为满足跨媒介营销实践教学的需要,我们可以构建含三个子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一是跨媒介营销认知子系统。通过指导学生了解跨媒介营销产业链上的内容生产商、内容集成商、平台运营商、网络传输商、终端开发商等企业,让学生初步了解整个产业链的运作情况与跨媒介营销的基本知识,对不断发展的跨媒介营销现状与市场挑战形成较为直观的理解与认知。二是专业实验室系统。通过组建专业实验室,让学生在实验室内实践网络跨媒介营销、数字电视跨媒介营销等相关流程,让学生对从前一跨媒介营销认知环节中学到的知识进行进一步巩固,对跨媒介营销基本技能进行进一步提升。三是跨媒介营销实习系统。学校与相关跨媒介营销企业进行配合,组建实习基地,校企共同设计实习任务,让学生在相对真实的环境中掌握跨媒介营销的经营理念、业务流程和业务技能。

在此基础上,还要进行专题实训改革:通过紧跟市场发展,有针对性的专题实训来加强学生的跨媒介营销能力;建立第二课堂学生兴趣小组、校内媒体等,通过组织兴趣小组活动、校内跨媒介营销来增强学生的兴趣;设立与跨媒介营销相结合的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方式来最后完善学生的跨媒介营销能力。在这一环节中,高校可以指定专门的指导教师,要有开题报告、中期指导、最后检查考核;有督促,有经费,有目的,有可行的操作方式和最终成果,充分运用校内专业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两个平台来达成最后的实践目标。

加强广播电视专业跨媒介营销师资队伍的建设。广播电视专业跨媒介营销的教学要求教师既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熟悉相关媒介的运作,一方面我们可以从一线媒介营销人员中引入适合从事跨媒介营销教学的人才,以迅速扩充相关课程的师资队伍,加强教学与实践的结合;另一方面还应加强对现有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培养,对担任相应课程的教师应保证他们有一定的时间参与广播电视跨媒介营销实践,以此来建立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术水平互补的教师队伍。同时,我们需要采取开门办学的方式,高校和传媒机构联手,进一步加强两者的联系,在高校与媒体间建立以效益为核心的实质性合作。

增加紧跟跨媒介营销市场发展的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市场营销教学的有效手段,在各种市场营销教学中被广泛使用。使用案例教学可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发展跨媒介营销技巧,形成解决各种营销实际问题的相应能力。进行案例教学的前提一是要建立能够较真实地反映跨媒介营销市场实际发展情况的案例库。案例库要兼顾到跨媒介营销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和不断发展的跨媒介营销市场现状,对老旧的案例要及时进行更新。二是案例教学要面向实际运用,要将案例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设计相关教学环节与实践环节,让案例教学能够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进行修正。三是案例教学要注意创新性,跨媒介营销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新事物,没有人能全面预知它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新的挑战和开拓将贯穿跨媒介营销的始终。我们的案例教学应对此有所认识,适当设置具有超前性和创新性的案例,以培养学生创造性适应跨媒介营销市场挑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唐亦之:《视频时代的跨媒介营销价值》,《广告人》,2010(6)。

2.陈少波:《对广播电视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思考》,《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3)。

3.周叶:《市场营销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时代文学》,2008(1)。

新媒体运营方案的变现方法篇8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狄更斯的这句话正是当前广告圈所面临的环境的真实写照。在当前媒体碎片化愈加明显,移动互联等新技术快速发展的冲击下,传播环境已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媒体(尤其是电视)整体传播效能已大不如前,新媒体传播虽快速发展,但仅靠新媒体传播的成功案例乏善可陈;另一方面,消费者的触媒习惯、信息接受模式、品牌购买行为等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广告客户、媒体、公司三方都不约而同地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广告客户推广成本高企但市场增长乏力,直言广告不知道怎么做了;大部分媒体(传统媒体为甚)营收明显下滑,入不敷出;公司也自然而然地好不到哪儿去。三方也都感觉到陷入了困境。如此,坎坎坷坷、颠颠簸簸地走过了2016年。面对更加不确定及形势纷繁复杂的2017年,该如何破局?“谋局取势、转型升级、变中取胜”这十二个字或许会给我们带来启发。

谋局取势

所谓谋局,就是谋划大局。“万物皆为我所用,万物皆不为我所用”,营销、品牌、媒介方面的一些工具、方法、策略,在品牌传播过程中要充分使用,达成增值,来推高自己的位置,从而能运用更多的资源,在更高的层面上取得成功,这个过程就是谋局。谋局者使用资源只是手段,而不是要彻底拥有这些资源。不受资源所限,一切皆为我所用,一切皆可不用,方为谋局,而非只是做事。

在当前,“谋局”对整个广告圈来讲十分重要,古话说的好:“识大局者识天下,掌大局者掌天下。”做市场如此,做媒体亦如此,先看到“森林”,再看到“树木”;先看整体,再看局部;先看未来,再看现在。只有识局、谋局、掌局,我们才能更好地掌握主动权,才能够不被当前的困局所迷惑。“大钱不是赚来的,而是谋来的!”如何谋好局,关键要看三个方面:

看趋势

有句话说“处在风口上,猪也能飞上天”。“风口”即趋势,趋势不可逆转,趋势就是未来,广告人做广告首先要懂得目前的趋势是什么。看趋势的目的是为了下一步更好地因势和借势。“因势”就是“顺势”,跟着趋势走;借势就是利用趋势为我们所用,借力发展。处在当前的传播环境下,大的趋势有:

1.移动互联网的趋势。去年“双11”天猫成交额的80%以上是通过移动端下单的,这个数据就足以说明了一切。

2.粉丝经济的趋势。未来的品牌不再是大众化的品牌,而是精众化的品牌,需要在满足特定人群特定需求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受众面。培养品牌粉丝是未来品牌建设的核心工作。

3.资源整合的趋势。广告传播早已不再是单一手段、单一媒介,媒体或公司必须给客户带来“传统+新媒体”“线上+线下”“传播+互动”“品牌+渠道”的整合方案。市场营销也早已过了“一招制胜”的年代,产品结构化、渠道多元化、推广立体化是众多广告主的标准动作。

4.创新迭代速度快的趋势。陈春华教授有句话说得好:“现在和以前最大的不同,就是现在和未来的时间差越来越短。现在我们在谈未来的时候,未来已经来了。”

5.跨界的趋势。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给跨界带来了无限可能,以Bat为首的互联网巨头们都在为跨界而并购。跨界无所不在,跨界甚至颠覆了许多行业的固有模式。

看工具

谋局者才有发展,谋大局者才有大发展。谋局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使用合适的工具(资源、策略、方法等)。工具是谋局者发展过程中可用(或皆不可用)的手段。广告圈需要用到的工具有:

1.理论体系。如凤凰传奇唱的“一路向C”实效传播理论体系等,每个企业都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通过独创、借鉴、融合等方式建立起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理论体系,并用于指导业务发展。

2.策略模型。如aDp模型、整合营销4p、4C模型、电视广告效果评估模型、大数据精准营销模型,等等。

3.案例积累。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彼”不仅是了解竞争对手,更是了解相关企业、相关行业。通过收集、分析行业中的成功案例,摸索出其与时境相匹配的成功基因,并灵活借鉴,是促使自己发展的重要手段。“理论体系+方法模型+实战案例”构成了谋局者的工具。

看政策

看国家大的经济政策、行业政策。很明显,当前国家在大力支持大健康产业发展、支持消费升级、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不断净化传播环境、规范广告行业的发展,“一带一路”已成为国家战略。这众多的政策已为广告界指明了发展的方向。跟着趋势走,跟着政策走,广告圈的路才能越走越宽。

转型升级

广告行业持续地健康发展下去,关键在于要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这好比一辆高速行驶中的手动挡汽车,当前方受阻车速降下来之后,需要换挡前进一样。所以,如果用开车换挡来比喻转型升级的话,就要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

把好大的方向(紧握方向盘)

从和接受的关系角度来讲,在广告传播生态圈中,广告主、媒体、公司三方构成了广告传播的主动方,生活人(或叫消费者,consunmer)是广告传播的被动方。这个生态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是C端消费者,我们称之为“生活人”。广告传播就是要在生活人洞察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与生活人高效连接沟通的内容和传播策略,最终帮助广告主建立品牌粉丝,让消费者成为客户产品的使用者、传播者,甚至研发推动者。所以,广告圈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实效传播大方向不能变、坚持客户导向大方向不能变、坚持服务C端消费者的大方向不能变、坚持“利他、共生”的理念不能。

主动走出舒适区(踩下离合)

转型升级是变革的过程,变革就是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变革就是打破旧平衡、重新建立新平衡的过程,因此变革也注定是痛苦的过程。转型升级要有敢于走出舒适区的勇气,要敢于跳出我们过去熟悉的环境、熟悉的模式、熟悉的套路,甚至是习惯了的所谓的安全感,去挑战更高、更强、更大的目标。勇敢走出舒适区,才有进入更高的挑战区的可能,就像汽车换挡,不踩下离合,脱离原有挡位,就永远无法进入新挡位。

放空自己,放下之前的一切荣耀(挂空挡)

无论过去你多么厉害,在创新迭代的当前,你都必须放下过去的自己,放下耀眼的光环、放下已有的成就、放下高高在上的荣誉感,只有放空自己,才能吸收新的观念、新的知识、新的方法。持有空杯心态,才能够大刀阔斧地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创新。

找准适合自身的模式,快速行动(挂到合适的挡位)

每个企业的发展历程不一样,所面对的外部环境也不一样,发展模式也必然会不一样。所以,转型升级没有固定模式,没有现成的套路,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拿省级卫视来讲,有的走大综艺立台的路,有的走电视剧立台的路,也有的走自制栏目带立台的路。用好自身独有的资源优势,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不断吸纳新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渠道,从而优化自己的生意模式、运营手段,最终形成自己新的竞争优势。

在新的模式上快速发展(松离合加油前进)

完成了转型升级,才有重新走上快速发展快车道的机会。

变中取胜

如何转型升级,即在变中取胜?要想尽办法、咬紧牙关保持业绩的增长,不能让原有的趋势发生大逆转或停顿,必须在前进的过程中来进行转型升级,用持续的转型变革来获取自己的成长。面对2017年,我们谈谈“四转型、三变革”。

四转型

1.观念上的转型。经营有“道”和“术”之分,谋局者讲究先明道后优术。这里的“道”即理念,“明道”即是要清晰经营的理念。对广告圈如何做好V告传播这个课题,我曾经提出过“一路向C,利他共生”的理念。在此理念下,倡导广告客户、媒体、公司必须以C端消费者为核心,广告传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都是C端消费者。即深度洞察C端消费者,具体包括消费者的需求(物质利益需求、情感利益需求、精神价值需求)、消费者的态度(认知模式)以及消费者的行为(媒体接触习惯、消费行为习惯和日常生活习惯等),从而把客户品牌信息转化成消费者感兴趣的内容,通过各种媒介手段,以消费者感兴趣和容易接受的方式,与消费者进行有效沟通。共同服务好了消费者,广告生态圈各方才能找到能促进各方共同成长的动力和共同发展的源泉,而不会陷入“你多我少,或你少我多”的零和游戏的怪圈里。这是根本性的理念改变!理念就是最大的核心竞争力,理念经营就是谋局者最核心的经营方式!

2.发展模式的转型。要跳出单一媒介渠道、单一传播方式以及重传轻播(只关注广告输出,忽视与消费者的互动)的框框局限,所有一切资源都为我所用,所有一切资源又不为我所用。什么资源、方式适合品牌,适合这个阶段,我们就整合什么资源。一旦资源不适合了,应该立即放弃。

3.产品结构的转型。媒体不能满足于现有的产品结构,广告客户和公司也不能满足于现有的传播方式及传播渠道,从广告传播角度讲,传播产品的创新对吸引消费者眼球、抢占消费者心智是最有效的。如电视广告,除了现有的硬广、软性植入、内容营销、线上线下配合等产品之外,是否能利用电视固有的资源优势,开发出独特的新的产品来?比如说电视新媒体的运用,电视媒体粉丝的运营等等,形成tV+产品线。通过丰富产品结构,不断满足、对应、创造客户新的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和购买占有率。

4.人才结构的转型。任何转型,核心点都在于人。人才结构不转型,就不能适应趋势,也不能做到因势和借势,就不能成为一个谋大局者。

三变革

1.产品变革。前面讲“四个转型”的时候已提到过产品结构丰富的问题,在这里再次强调一下广告传播圈产品变革的四个方向:第一个方向是媒介传播新的方式、形式上,尤其是电视媒介新方式、形式,如“电视+”产品,互联网智能电视ott等。第二个方向是数字传播产品的变革,要根据大的趋势,做好数字营销产品的定位,找准数字营销产品的发展方向。第三个方向是自制内容的产品,刚刚提到的“粉丝经济”中,内容是十分重要的要素,只有好的内容才能吸引、维护粉丝。第四个方向是内容营销这一产品的变革。很多品牌都做了栏目营销,包括电视的和网络的栏目,但并不是每个品牌都能够从栏目营销中受益,或者说是取得满意的投产比效果。为什么?因为很多品牌做栏目只强调简单的品牌植入,没有在“内容+”上下功夫。蓝月亮湖南卫视中秋之夜晚会,就是非常成功的“内容+”栏目营销案例。

2.资源变革。做好广告传播,需要加大对策略性资源的投入。有四个方面:第一个是媒介数据的投入(传统媒介和互联网,包括监播数据、收视数据、受众分析数据等);第二个是行业的销售数据,如健康行业里的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的数据,或中康咨询的数据,还有快消行业里的尼尔森零售数据等;第三个是消费者的数据;第四个是新型策略性、创意型人才。

3.体制变革。前面主要讲的是要素方面的变革,要素变革了,体制必然也要变革,包括组织、制度、人事等方面。

我们的发展要遵从市场规律和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我们现在最大的规律就是“变化”,这既是规律,也是当前的趋势。我们不但要尊重这个规律,更要很好地因势、借势来发展。

新媒体运营方案的变现方法篇9

这一幕成为西方乃至全球持续多日的话题,它身后的艺术节更在不知不觉中爬上了人们的心头。

这就是ideathatwork(有效的创意)。

作为艾菲大中华区艾菲奖执行主席,贾丽军一直关注能够带来实效、具有创意的营销传播案例。而被誉为营销传播界“奥斯卡”的艾菲奖,每年都会涌现大量优秀案例,那么在贾丽军的眼中,2013年中国最前沿的营销成果会是什么呢?

新环境下的传播策略

《中外管理》:近年来,随着市场和传播技术出现新的变化,营销传播出现了哪些新的特点?

贾丽军:从环境上来看,营销传播目前最大的特点是数字化、社会化、移动化。从消费者来看,他们变得更有自我意识,消费过程也更加民主。而品牌的形态由闭合式变成开放式,这意味着品牌创意的形态和方法改变了,消费者会参与到品牌的创作中来。未来创意人员将是一个编导,引导消费者出创意,在消费者的众多创意中,找出符合品牌定位的创意。

《中外管理》:在您看来,面对一些新变化,成功营销的根本在于什么?

贾丽军:无论新的营销思想、方法、技术如何发展,营销的根本仍然在于其产品力。

2011年艾菲奖的全场大奖空缺了,其实当时有一个候选案例,是oppo手机的营销案例。它植入了《盗梦空间》里的元素,既有大片,又有明星,但是那个案例被我一票否决掉。因为当年oppo手机的质量出了问题。在一个重传播、重品牌、重营销的时代,不能忘掉根本。产品力本身是营销的根本。

《中外管理》:科特勒在《营销3.0》里提出价值观营销,实现从“消费者”营销向“人”的营销转化,这体现出人类的个体价值和企业责任。这几年,越来越多的品牌营销开始关注社会弱势群体,这是否将会成为一种趋势?

贾丽军:2012年的艾菲奖全场大奖是强生的背奶妈妈:很多职业女性,生完孩子以后就上班,她们经常在工作间隙躲到厕所存储母乳。强生呼吁各个企业,如果你有空地方,就免费提供给这些背奶妈妈。处于哺乳期的妈妈,也可以用手机搜索定位到这样的场所。这提升了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好感度,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不仅仅要注重企业自身利益的回报,还要关心消费者的利益、社会的价值,才能获得成功,才能赢得更多消费者的口碑和好感,这代表一种发展方向。

支招中小企业

《中外管理》:在今年的获奖案例中,您印象最深刻的案例是什么?

贾丽军:2013年的全场大奖是可口可乐的昵称瓶,它的成功之处在于将一个品牌的普世价值观与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完美结合。可口可乐不是用简单的年轻化、时尚化去描述整个族群,而是让消费者更细分,分成“小萝莉”“大咖”“型男”等。从“快乐要分享”的品牌主张到结合当下网络文化、社会化媒体的使用等传播策略和传播手段,其内容与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结合。

《中外管理》:中小企业普遍缺乏资金,在营销上投入较少,社会化媒体的出现使得低成本营销成为可能,中小企业应该怎么利用社会化媒体?

贾丽军:营销传播有三种媒体形式,即自媒体、购买媒体和“赢得媒体”。

自媒体,包括企业官网、微博、微信。自媒体的第一步是先把内容做好,其次是自媒体本身的传播;而购买媒体,除了所购买媒体本身的传播外,还要让它起到把受众带到企业自媒体上来的作用。

最好的方式是“赢得媒体”,通过一个创意事件,让媒体主动报道,赢得免费的传播。

这几种媒体形式都要整合在一起,最终都要引导消费者上企业的自媒体,因为只有自媒体才可以讲产品、讲价格、讲服务。

《中外管理》:有很多企业常常在传统媒体和数字媒体的选择上举棋不定,您觉得企业应该怎么看这两种媒体?

贾丽军: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是“推”的,消费者是被动的。但是数字化媒体是“拉”,消费者要上去搜索、点击、下载,是主动的。但消费者去搜索的前提是:要知道有这个东西的存在。这两种媒体一定要结合。

新媒体运营方案的变现方法篇10

传媒产品二元聚合定位理论的探索

传媒产品二元市场的概念,在1989年,由著名传媒经济学家罗伯特·皮卡德提出。在其《媒介经济学——概念与问题》一书中指出:“从经济角度看,媒介产业不同于一般产业,原因为其在所谓的二元产品市场(dualproductmarket)中运作。

国内关于传媒经营、传媒营销方面的著作甚多,不能一一详述。其中“二元市场”结构成为“芯片”,而后,互联网媒体的崛起,传媒业市场竞争加剧,助推“二元市场”向统一的“二元聚合”定位的战略高度演进。传媒营销者在冲锋陷阵的战火中,潜意识里又成了指导其服务广告主或商家的圭臬。

近处审视传媒营销理论发展轨迹,有一条脉络清晰可辨:“二次销售”、“双市场理论”,“传媒营销体系“的确立,“竞争战略“、“完美结合”的“重要性”,整个轨迹为传媒产品二元聚合定位理论铺设了层层梯度分明的台阶。

启蒙阶段:二次销售理论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21世纪初,传媒业步入发展的快车道。传媒经营概念的出现,刷新了学院派的新闻传播学,其后,传媒营销概念的诞生,从理论上实现了传媒从“产品”到“销售”,再向“营销”的升级,在各大传媒营销著作的蛛丝马迹中,传媒产品二元聚合定位的概念逐渐清晰剥离出来。

传媒经营理念发轫初期,更多带着群体智慧的“二次销售理论”成为共识。“二次销售”理论认为,传媒产品第一次销售的是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内容,以获得特定读者群的注意力,第二次销售的是读者群的注意力,以获得广告收益。后来,也有学者将传媒融入整合营销理念,提出传媒产品应该可以实现“n次购买”。在传媒营销理念发展的“销售时代”,

传媒产品的“二元市场”结构开始闪现。

探索阶段:双市场理论

到了2005年前后,以UGC为特征的web2.0社会化媒体大军突飞猛进,带来了内容生产模式革命。“寒冬论”引发报业大讨论,“机遇论”迎头应对,传统媒体当局者开始惊醒,寻求应战和逆转路径。传统媒体从21世纪之初的“触网”潮朝着“融网”应变;从单一媒体形态走向“全媒体”布局;资本运营,品牌价值输出,传统媒体如过江之鲫,各显神通。各种理论际遇性地集中爆发。传媒经营理念从“经验总结型”向“理论推动型”转变,销售观念开始升级为市场观念。“二元市场”学说正式确立,二者必须统一定位亦为一些学者所强调。

实战派:2004年《媒介营销案例分析》出街,本书从营销系统角度出发,市场细分、定位、产品、价格、渠道、品牌、关系营销、战略等市场营销环节,以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为传媒界提供“不一样”的研究价值。书中以传媒的二次销售的经营模式为基础,明确提出“细分受众市场”和“细分广告市场”的说法,认为“什么样的受众决定什么样的广告”,

“读者市场的细分与广告市场的细分必然一致”。

理论派:双市场理论

2005年,《当代传播》第5期刊出《传媒影响力的双市场营销策略》,(作者为何镇飚、王兴华),明确提出传媒“双市场理论”。

传媒市场是一个二次售卖的市场,从交换对象的不同和需求满足的不同,可以被分为“受众市场”和“广告主市场”两个市场。并以4pS理论、4C理论和5R理论来对这两个市场进行梳理,从中发现两个市场的差异和关联。同时提出传媒必须运用整合营销传播手段,在消费者细分的基础上,挖掘核心影响力和品牌竞争力,对这两个市场进行统一定位,用一种声音进行传播,从而确定双市场营销战略,实现在两个市场的影响力营销协同和整合,

达到传媒影响力营销效果的最优。“双重策略,一种声音”是传媒影响力营销的发展趋势。

启示:以上实战派和理论派都有共性。传媒经营观念上从“二次销售”向“双市场”转变,将传媒产品细分“受众市场”和“广告主市场”,并指出必须对这两个市场进行统一定位,用一种声音进行传播。这为传媒二元聚合定位理论的提出提供了有力支撑。

类同的观点:“媒体有两个市场消费对象,一个是读者,一个是广告商。读者消费的是媒体产品,广告商消费的是读者注意力,或者说媒体影响力。媒体在产品市场和广告市场这两种市场运作时,一个市场的表现可以影响到另一个市场的表现。所以,在这两个市场之间寻找出‘交叉性群体’,提高两个不同市场群体的重合度极为重要。目标受众和广告目标消费者的‘重合度’越高,媒体可能获得的经济效益也就越高。”

《传媒策划与营销——基于市场整合与竞争的观点》中指出传媒产品消费者“具有‘二重性’”,并认为:传媒产品的消费者首先是受众。报纸是编辑和印发给读者看的,传媒产品首先必须得到受众的认同。同时,广告客户也是传媒产品的消费者,即广告客户需要利用传媒产品来广告信息。传媒市场实际上是传媒生产者与受众和广告商之间的经济关系的总和。

启示:传媒产品市场的二重性被越来越来多的专家、学者所认同并进行论述。

明晰阶段:传媒营销理论体系

2004年,《传媒营销管理——一种影响力经济空间内的操作方式》一书面世,明确了传媒营销观念,“使一般意义上的市场营销学与传媒学,较为贴切地融合起来”,书中引入了“注意力”、“影响力”概念,从理论及案例两方面入手,对传媒营销的基本理念、管理体系、市场调研、组合规划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并将传媒广告收入部分放在“传媒收入结构模式类型”中进行了阐述。

启示:传媒研究开始从新闻传播层面向传媒营销层面研究转型之作,完整的传媒营销体系为传媒市场从一元定位(只进行受众市场定位)向二元定位(受众市场定位+广告主市场定位)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策划界也在这方面做过探索:孔繁任《摊牌》一书中:运用整合营销观点对媒体办刊模式进行梳理。

启示:整合营销观点下的传媒营销流程是逆向思维,从广告主及其它商业赞助出发,即从传媒产品主要埋单方需求角度思考,再到传媒产品设置及自身营销,先有广告主市场的第一元的定位再到读者市场的第二元定位。

2005年,《南方报业战略:解密中国一流报业传媒集团》以南方报业成功实践为基础首次提出媒体多品牌发展战略思想,并首次清晰地将传媒经营提升到传媒竞争战略高度,把传媒竞争分为新闻产品竞争、媒体运营竞争和报业产业竞争三个层次竞争模式。

书中在媒体运营竞争中指出:为获得广告,媒体首先找到广告主需要影响的人群,再明确这个人群对新闻信息内容、加工、制作上的偏好,做出差异化的媒体产品,并通过各种有效的发行渠道达到广告客户需要的覆盖效果。

启示:将传媒产品二元聚合定位提升到竞争战略高度。

出窍阶段:传媒影响力营销体系

《影响力营销》提出了”较为完整的关于传媒‘影响力营销’体系的框架”。以电视为例,解释了传媒品牌影响力生产和传媒品牌影响力贩卖的营销过程,以及评估体系。文中指出影响力是“媒体广告经营的‘撑杆跳’”。

并指出,“从长远发展看,经营好媒体影响力,取决于两个层面:一是媒体品质和社会公信力所构建成的影响力平台,这是经营影响力的战略基础;二是,要将影响力转化为市场销售力,实现影响力的市场效益变现。只有两者完美结合,媒体才能保持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启示:“两者完美结合”,揭示了二元市场必须以影响力为轴心,进行“聚合”的重要性。传媒产品实现二元市场的“聚合”,一手托两家,才能保持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扩散阶段:二元聚合定位泛营销时代

互联网媒体更是像一匹争脱束缚的野马,在二元市场中大行其道。

传媒人内心不竭的创意,在各自平台上各显神通,让二元聚合定位应用实践无处不飞花。二元聚合定位,除了解决自身出世时价值创新的战略问题,同时在二元聚合平台搭建完成后,以此为原理,玩转“二元市场”,不断刷新传统营销模式,发起一拔拔超越传统售卖媒体产品注意力、贩卖影响力层次的营销暴动。

角色功能革命:传媒业市场化的进程,数字营销时代的来临,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摧枯拉朽,推动传媒角色工具化,掀起传媒产品功能由“信息流”向“意识流”演化,“全媒体”向全“意识流”媒体转化浪潮。下图②为新浪乐居eJU电商为地产项目构建的工具化媒介平台。反过来,工具化媒介通过参股、自行采集真实传播源,向具公信力的传统

媒体属性转变。比如:去年搜狐视频腾讯视频爱奇艺携手对国内外优质视频版权内容进行采购,除丰富视频内容,有效使版权价格回归理性价值区间外,高调打造正版派视频形象;腾讯通过资本运作参股财新传媒;自媒体官方微博要吸引更多粉丝持续的关注和互动,必须有更多更有创意的原创内容等。

传媒角色工具化同时,工具化媒介传媒属性化。

沟通模式革命:2010年,以微博为代表的web2.0社会化媒体时代,改变了原来二元市场的沟通模式。原来“企业—传统媒体—消费者”的单向沟通模式,变成了“企业—传媒平台—消费者—企业”直接沟通的双向循环回合模式,如图③。

营销模式革命:

以淘宝为代表的电商新媒体的崛起,颠覆了传统媒体二元市场营销模式,直接把买家和卖家聚合在一个平台上运营,中间没有媒介介质。当买家集聚到一定规模,而且相对稳定时,电商平台就成了一个媒介平台进行电商营销。为卖家提供完整营销工具,全程介入消费决策路径(aiSaS模式),除了“两者完美结合”外实现一站式在线全营销。

异曲同工:2010年,腾讯提出“泛关系链营销方法论“,“其本质是在线营销,即在提供完整的泛关系链营销产品工具的基础上,全程介入消费者的决策路径,帮助品牌迅速实现对目标用户的大范围覆盖,进行可信、持续、有效的互动沟通,并在此过程中利用口碑在好友关系链间形成品牌信息的再传播。”

传媒产品以互联网创新技术为“二元市场”打造一体化营销平台解决方案。

思维模式革命:传媒营销从“买点”到“卖点”倒立思维模式的诞生。买点是单个广告主或具备某种相似特征的一群广告主的需求。广告主存在五个需求层次:广告传播需求、危机公关需求、行业群体归属需求、行业话语权需求、价值模式需求等;卖点是传媒产品为其定制的营销资源或营销工具。传媒业重构,八仙过海,各大传媒营销人员按企业所需提供定制营销服务。传媒产品的卖点可以是频道、是栏目;可以是注意力、可以是影响力;可以

是在线营销工具,直通车、钻石展位、关键词;可以是传媒的社会资源、专家资源;可以是活动项目,可以是创意;可以是副产品、子产品;可以是品牌输出等等。比如淘宝的超级卖霸、电视的企业品牌联播、报纸的特刊等,性质类似,围绕一群商家或广告主的需求,针对其目标群体策动主题性捆绑促销活动,此类实战案例,不胜枚举。

互联网公司在聚合平台上,以用户体验为中心,不断完善产品设计、持续优化用户体验,同样是“倒立”着行走。

赢利模式裂变:新兴互联网媒体,其赢利结构不再是传统媒体的二元结构(比如报纸的广告+发行模式),在用户价值创新过程中带来持续的多元赢利模式。二元聚合定位迈向泛营销时代。

传媒产品二元聚合定位理论的原则

1)平衡原则

①新闻内容与市场经营的平衡。一方面,传媒产品必须保持社会公共利益和自身经营的平衡,在经营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产生冲突时,必须将社会公共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另一方面,必须实现新闻传播内容与广告内容的平衡。一份有影响力的传媒产品,新闻传播内容与广告内容的比例设置,不能喧宾夺主,新闻内容必须占优势份额。

②传媒产品作为“两个市场”的聚合平台,必须双管齐下,不能顾此失彼,否则难以为继。

③广告主的目标群体与传媒产品的受众或用户的平衡。在传媒产品营销过程中实现两个群体间的“重合度”,“一致性”。

2)动态原则

根据市场走势,动态调整产品内容或内容版块结构。报纸的改版、扩版,电视媒体的栏目增删,电商平台的品类调整等,都是为了提高内容的关注度,在动态中实现、维护广告主的目标群体与传媒产品的受众或用户的重合度,更大程度地放大两个群体的数量和质量。

3)核心原则

传媒产品进行二元聚合定位后的营销核心就是围绕二定位进行传媒品牌影响力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