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需要注意的问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27:52

财务需要注意的问题篇1

关键词:企业财务;财务管理;税收筹划

在当今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作为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经济实体,其发展目标是为了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而税收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经济要素,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在税收约束的市场中,税收筹划涵盖企业内部所有的财务管理决策。

一、税收筹划的基本理论

1.税收筹划的内涵

税收筹划又称税务筹划、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在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事先对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进行策划,在多种纳税的方案中进行最优选择,在实现纳税金额最小化的同时,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一种理财活动。

2.税收筹划的基本原则

企业进行实际的税收筹划操作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整体性原则。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应着眼于企业整体财务目标的实现,从企业的整体利益出发,防止顾此失彼。(2)合法性原则。企业应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合理范围内进行税收筹划,时刻关注有关税收相关法律的最新变化,使税收筹划做到与时俱进。(3)风险防范原则。税收筹划在给企业节约成本带来税收利益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一方面,要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另一方面,税收筹划行为一般发生在税法边缘。第四,成本效益原则。企业在获得税收利益的同时也产生了相应的成本。

3.税收筹划的目标

由于每个企业的规模大小、组织形式、管理水平以及产权结构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税收筹划所要实现的目标各不相同。有的企业是为了最大限度的减轻税收负担;有的企业是为了实现纳税零风险;也有的企业为了获得资金时间价值。不同企业税收筹划的具体目标各不相同,但是其最终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实现税后利润最大化和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二、税收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税收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必要性

税收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税收筹划有利于企业实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企业在做出各项财务计划之前,需要根据生产经营状况以及相关的税收政策进行筹划,制定出最优的决策。(2)税收筹划贯穿于企业整个财务管理决策的各个环节,是企业进行财务决策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在筹资决策中、投资决策中、生产经营决策中、利润分配决策中都需要进行税收筹划。(3)税收筹划关系着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就是使成本最低化、企业价值最大化,那么其中纳税的多少会给企业的价值造成重大影响。只有通过税收筹划才能有助于实现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

2.税收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可行性

国家对税收筹划制定相关的政策、人们对于税收筹划观念的转变以及完善的税收制度都使得税收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具备可行性。(1)国家的税收政策为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有多种纳税方案时,企业可根据政策规定做出有利于企业的税负选择。(2)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开始认识到税收筹划在当今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开始利用筹划的思路开展工作。(3)相关法律对逃税、偷税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界定,使企业消除了税收筹划的思想障碍。(4)我国的税法和税收制度正沿着法制化、体系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提供了可行的外部环境,这为企业的税收筹划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当前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税收筹划需要注意的问题

税收筹划是企业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选择利益最大化的纳税方案的过程,是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维护企业自身权益的一种复杂的决策过程。它不仅涉及企业内部的各项理财和生产经营活动,还与政府部门、税务机关有着紧密的关系。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税收筹划必须遵循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

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税收筹划要在法律法规所许可的范围和框架内进行,依法对税收筹划的各种方案进行最优化选择。企业的税收筹划是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为背景,在一定的法律环境和时间内制定多种方案,并从中选择有利于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和价值最大化的税收方案。一方面,企业的财务人员制定的税收筹划方案不能与相关的财务会计法规相冲突;另一方面,税收筹划还要时刻关注国家有关于税负方面的法律法规的修正与变更,并能够据此调整税收筹划方案,保障企业获得最大的税负收益。

2.税收筹划应注意防范风险

税收筹划与企业其他方面的决策一样存在风险。一个既定的税收筹划方案常常会受到政策条件、客观条件、法律条件的变化的影响而对节税的效果产生大的影响,甚至导致无法在企业内部实施。一方面,企业的税收筹划要加强工作人员要加强税收筹划风险意识,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制定相应的风险应急方案;另一方面,大量收集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税收政策的变动、税务部门行政执法情况、市场竞争状况等方面的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另外,还要对企业财务部门的人员进行风险相关理论和实践的培训,使他们掌握风险防范方法。

3.税收筹划应树立正确的认识

企业工作人员对税收筹划存在着错误的认识,有的人认为只有国家和相关的税务征管部门才进行税收筹划,与企业没有太大的关系;有的人认为税收筹划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与其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这上面,不如专心搞经营,做好市场和管理;也有的人认为税收筹划就是逃税、偷税和漏税,是一种违反法律的行为。针对当前存在的这些错误认识,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多种媒体进行宣传,大力宣传税收筹划与逃税、偷税、漏税的区别,并重点宣传税收筹划给企业带来的收益和存在的风险;另一方面,税务征管人员也要在执法活动中让纳税人知道其享有税收筹划的权利。另外,税务中介机构要通过介绍税收筹划的成功案例,比较进行税收筹划和不进行税收筹划的区别,从而增强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税收筹划的思想和意识,从而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税收筹划理念。

4.税收筹划应关注成本效益分析

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取得经济效益。然而,不论什么样的筹划方案都具有两面性,企业在取得税收利益的同时,必然会为该筹划方案的实施付出额外的成本与费用,也会因为选择此方案而放弃其他方案损失机会收益。一份合理对企业有利的筹划方案,应该是取得利益大于发生的费用和损失。若所花费的成本或损失大于从中所取得利益,那么该税收筹划就是失败的方案。成功的税收筹划应该是从众多的方案中选择能取得更多的税收收益付出最小的成本和损失的方案。

四、结语

税收筹划是一个企业走向理性、走向成熟的标志,是企业纳税意识与纳税理念不断增强的体现,是企业减轻税务、降低成本、增加税收收益的基本权益,是当今企业财务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当前企业的财务管理中的税收筹划要遵循国家相关的税法和政策规定,要注意防范风险,要树立正确的认识和理念,要关注成本-效益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节税增收”。

参考文献:

[1]林凯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税收筹划问题[J].中国商贸,2013(07).

[2]曾琼: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税收筹划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0(10).

财务需要注意的问题篇2

[关键词]物业服务;财务管理;现存问题

企业要良性运转,财务管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财务管理作为企业运营及管理的核心,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物业管理行业作为带有社会服务色彩的微利行业,物业服务企业的财务管控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物业服务企业要提高其自身综合发展水平,必须加强财务管理。然而当前,一些物业服务企业管理者自身对财务管理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成本控制理念等因素,影响了其企业业务的良好发展。

1物业服务企业财务管理现存问题

1.1管理者较缺乏财务管理及成本管理观念,模糊管理大行其道

由于物业管理行业门槛较低,大部分物业管理企业管理者非行业科班出身,财务管理理念比较模糊,忽视对财务的管控。尤其是中小物业企业,由于管理区域规模较小,采用粗放型管理,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再加上对财务管理认识不足,对资金、市场信息等资源缺乏有效的优化配置,此外对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较缺乏足够的重视,从而致使这些物业管理企业经济效益较低下,企业行走在低端的物业服务区间。

1.2物业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人员素质欠缺,制约企业的发展

目前,大多数物业企业为了节省人力资源成本,在招聘财会人员时,不是注重招聘人员是否具有专业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与知识体系,不考虑招聘人员的职业操守;而是将招聘财务人员的标准本末倒置,为图省钱,以很低的薪酬为依据,去选用会计与财务人员。由于财务人员工资低,兼职做账的现象普遍存在。物业管理公司财会人员的能力及素质不高制约着物业管理企业的发展。

1.3物业企业资金不足及筹资能力较差,制约企业的多元化经营与拓展

物业管理企业与其他企业不同,其管理资金的来源、渠道与数量有限。一般来讲,物业管理企业资金只包括物业管理的启动资金、物业维修资金、日常综合管理服务费,再加上有限的经营性收入。而在融资方面,如银行借款渠道,由于物业管理企业规模有限,大部分均是中小企业,企业本身的注册资金较少,可供资信抵押的固定资产不多,物业企业走多元化经营所需要得到银行贷款的机会较小,即使取到数额也十分有限,制约企业的拓展。

2物业服务企业财务管理现存问题的解决对策

2.1强化管理者成本观念,建立及完善物业企业财务成本管理制度

物业管理企业属于服务性企业,财务管理最重要的环节即是成本管理。为改变物业管理者财务管理模糊的现状,物业管理企业管理者应提高对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寻求会计成本控制与财务管理两者结合的最优模式。物业管理企业管理者应建立有效的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制度与程序,完善会计成本控制制度。为适应市场的发展,应强化物业企业的市场服务观念,物业企业若得到市场的认可,其服务质量及水平与所付出的时间与价值是成正比的。物业企业应不断寻求与建立适合市场机制的成本控制策略。物业企业应注重企业成本分析,根据成本、支出、利润等因素,规制成本管理程序中的问题。

此外,物业企业领导者及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全体均需承担对企业的成本控制及财务经营管理的责任。管理者应注重运用财管人才之间分工配合的管理模式,使得物业企业运用有限的资金及管理水平提升服务及取得利润。整体而言,由于大部分物业企业均是规模有限的中小企业,其运用会计成本控制制度的程度、范围均不够广泛,其进行财务管理内容的扩展应用则相对受限。这是大多数物业企业继续推进发展的障碍之一,即其由于规模资金的问题存在成本控制程序实施较为困难的局面。如上述问题内容中,物业企业管理资金来源范围有待拓宽,其领导者及管理者理念有待提高,由此其成本控制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的许多困难也就会随即迎刃而解。会计成本控制制度经营成本方面,注重采用适合物业企业管理的手段进行。物业服务企业的财务管理进程的推进对我国的国民生活水平而言,具有一定的重要性。此外,财务管理因素是一个物业企业得以发展的核心因素之一,其是维系物业企业资金管理分配发展的必备要件。况且,物业企业管理者需从企业发展出发,从而选择最佳财务管理方式。领导者可安排学习研讨会,对财务管理即成本控制的财管人员进行专业指导。相信通过管理者观念的转换、财务管理模式及成本管控模式的发展,物业企业的发展将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发展方向。

2.2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素质,规范及健全物业企业会计核算工作

物业服务企业应加强对其财务人员的专业培训,对未持专业上岗证的财会人员应为其提供资金上的支持,使其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相关考核。目前,大多数物业企业应通过提升与强化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职工素质,与提升其专业认识的方式,从而建立起高素质的物业企业财务管理团队。物业企业的财管人员管理问题是自身决策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物业企业的服务水平。物业企业财管人员需对自身问题进行明确,应进行深刻分析,否则难于实现物业企业服务质量提高的目标。物业企业工作人员均有责任不断发展壮大物业企业规模,财管人员在完善管理制度时应注重应用相对较低的资金以进一步增强财管程序的规范化。物业企业需在管理方面多加规制,尽量避免财管人员工作效率低下、工作积极性不高等问题的出现。物业企业内部需进行科学管理,并注重完善专业化、职业化的物业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运用制度。即物业企业需通过创建优质的人才财务管理团队去加以完善并提高物业企业的服务与效益,建立物业企业的科学的人才管理理念与制度,并充分注重人员与资源配置。

此外,物业服务企业相关决策人员在注重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素质的同时,需善于规范及健全物业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程序。还需根据物业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与目标对财务管理及控制制度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化训练,此已经成为提高财务管理制度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以使物业企业财管人员在进行规范及健全会计核算工作程序时,能依据这些管理信息内容对相关经济活动进行良好规划与决策。此外,企业需强化财务会计人员专业认识,也应充分注重工作人员的素质问题,以提升物业企业管理效率及服务质量。财务会计管理人员对专业的熟知程度、对物业服务企业工作的认识与了解及重视程度也十分关键。因此,物业加强对财务会计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2.3改善物业管理资金不足现象,提升筹资及运作管理能力

物业管理资金较多是向业主收取的管理费用,加之少许银行贷款的资金筹资能力和运用能力均需提高。物业企业需注重完善筹资管理体系,不断降低企业筹资风险,降低企业不良筹资损失,提升企业利润。其还需善于控制自身筹资经营管理程序,充分树立强大的信用意识并进一步建立有效的风险机制控制筹资风险。物业企业还需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尽量规避筹集的资金运作环节将易出现的问题,以降低风险。此外,物业服务企业必须提高筹资管理意识,提高管理理念与手段的结合水平。物业企业一些财会人员对筹资管理缺乏系统性认识及了解,加之其缺乏一定实践及理论经验。因此,应逐步提高企业风险管理进程中的比重,提升其筹资能力。再者,由于筹资专业管理人员资源的相对短缺,物业企业的筹资管理也需运用多元化途径包括提升人才资源的重视度。物业企业现存理念与制度均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滞后性,其需不断提高自身筹资管理的质量,而且需促进其内部资金运作管理活动的良好展开。物业企业在进行筹资管理时,首要任务即是培养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树立信用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逐渐降低注册资金较少、信用度较低等带来的影响。

此外,物业服务企业在树立有效的筹资信用意识的同时,管理者需构建一个完善的筹资管理体系或部门。由此,物业服务企业可针对问题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如提升企业的筹资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及获得资源的能力。即管理者应需改善物业企业大部分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较为缺乏的问题,而企业筹资管理的相关环节也存在一定差错等问题。物业服务企业需维护其自身信誉方面等良好形象,并加强各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加强各自的责任设定。由于物业服务企业筹资管理具有极大的重要性,因此,企业需严格规范财会人员管理行为,树立正确筹资意识,建立有效的机制,并对金融机构进行良好的标准化机制设定及执行。物业服务企业的所有筹资环节的相关财务管理人员均应从理念上提高对筹资及资金运作的重要性的认识,还需提高其筹资管理的质量,最终促使其筹资管理活动的良好展开。

3结论

总而言之,物业服务企业的财务管理环节具有关键性意义,物业服务企业需从多方面进行完善管理。即可通过强化管理者成本观念,建立及完善物业企业财务成本管理制度;或是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素质,规范及健全物业服务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抑或是加强物业资金管理等手段完善财务管理,最终使财务管理推进物业服务企业的管理逐渐走向完善化、专业化。

参考文献:

[1]汪翠霞.浅谈物流企业的财务管理[J].中国经贸,2013(10):34-35.

[2]李玲.对物流企业财务管理风险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商贸,2013(5):45-47.

[3]杨润平.论现代物流企业的财务管理[J].科技风,2013(27):26-27.

财务需要注意的问题篇3

北京金百联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北京100028

[摘要]财务管理活动是企业管理活动的中心,也是企业正常运行的基础,但目前来说,许多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企业的发展。本文分析了大多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措施

引言

财务管理工作是一切企业管理活动的中心和基础环节,其中建立财务管理制度是财务管理的基础,一个优秀的公司必定有一个优秀的财务管理系统。优秀的财务管理系统不仅可以帮助公司解决遇到的困难,而且可以对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也有着非凡的意义。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有些公司尚未认识到这一点,管理人员对财务问题的重要性不甚了解,出现了问题没有合适的方法解决,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风险。所以要使企业健康平稳的发展下去,企业领导就必须要结合本公司的特点,进行仔细的分析和思考,制定出符合本公司的财务管理对策,增加企业的效益。

1.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投资方式不合理。近些年,我国的对外投资政策进一步拓宽,从投资的项目到投资的区域都有了很大的扩大。在这种情况下,不少企业加入了很多投资项目。但有些企业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却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有些甚至走到濒临破产的地步。分析这些公司投资失败的原因可知主要原因是因为财务管理工作出现问题,影响到企业的发展,财务管理受到过去传统的经济思维的影响,工作形式不符合公司现在的发展,导致投资出现错误。

1.2财务监管力度薄弱。为了让财务管理更加的规范科学,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应该注重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和落实,来及时的发现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避免出现徇私的现象。但目前大多企业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不注重有关财务管理制度的的制定和落实,这样没有人监督容易助长了一些人的嚣张气焰,出现贪污现象,影响企业的发展。财务监管是财务管理活动的主导,缺乏监管力度,企业的财务管理一旦出现问题,不能被及时的发现,这些错误会对企业的发展和经营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要使财务监督工作顺利进行,就需建立健全的财务监管制度,结合企业特点制定监督对策,并定期的派人检查制度的落实情况,坚决杜绝只做表面工作的现象,保证监督管理制度的落实,防止出现内部人员贪污,促进企业健康的发展。

1.3财务管理规范程度低。一些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没有规范的标准,不能做到责任到人,出现问题后员工之间互相推辞责任,使得财务管理越来越混乱。再加上一些管理人员本身不具备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所需的理论知识,也不注意平时的积累,造成在判断投资管理、企业政策、和财务管理之间的关系时出现错判误判的现象,使公司的利益受损。

2.企业财务管理解决措施

2.1提高投资科学性。我国很多企业的投资方式都不正确,损害到企业的利益。针对这一点,企业在进行投资时,一定要进行慎重的考虑,利用财务管理工作做好对投资项目的监督和管理。在投资过程中要将眼光放长远,不要只注重眼前利益,另外要对所要投资项目进行全面的了解,分析是否符合企业自身的情况,以免造成资金的浪费。在进行投资时,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扩宽投资渠道,选择多条投资途径,进行多元化投资,分散投资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2.2全面落实财务管理公开政策。实行财务管理公开,及时接受员工和社会的监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暗箱操作现象的发生。要做到财务管理公开,企业领导应该意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主导地位,在日常工作中,不仅要积极推动财务管理工作的进行,而且需要采取措施促进财务管理工作实现民主、公开,鼓励员工提出对财务管理工作的意见,相关管理人员要积极的听取员工的意见,采纳优秀的建议,完善财务管理活动,避免错误的发生。

2.3改善企业财务管理运作模式。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财务管理模式是保证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顺利进行下去的基础。而大多数企业均存在着财务管理模式混乱的现象,因此要做好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首要的工作就是改进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的自身素质。企业管理人员需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科学系统的进行企业管理。而普通的职员应该做到不断的学习知识,提高自身文化水平,加强自身的素质,尽量避免在工作中出现错误。企业也应及时的对员工进行技能培训,并在日常中提高员工福利,保障员工的利益,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了防止出现彼此相互推辞责任的现象,企业管理人员需要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在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的找到相关责任人,方便问题的解决。同时要加强财务管理的监督,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并坚决将这项制度落实下去,避免问题的发生。

2.4强化风险管理意识。事无绝对,财务风险不可能完全的被杜绝。在企业生产运行中有各种不定因素,这些因素都有可能成为出现财务风险的原因。所以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就显得异常重要。但就目前来说,大多企业在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方面所做的工作甚少,导致财务风险随时都有可能威胁到企业的发展。所以树立财务管理风险意识不仅是对企业负责,也是对企业的利益负责。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企业上下团结起来,全员学习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性,强化企业整体的财务风险意识,并将预防经济风险的意识渗透到所有经济和财务所涉及的环节,对可能出风险的环节,要做到未雨绸缪,制定出合理的对策来预防出现问题,来降低风险的发生率。

结语

财务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基础,财务管理状况的好坏,不仅决定企业资源的分配是否合理以及企业资源利用是否充分,而且还决定着企业决策是否正确,所以财务管理对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有着决定性的意义。要做好企业的财务管理,就必须脚踏实地,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对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合适的措施解决,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监督体系,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保证企业健康平稳的发展下去,提高企业的利益,为社会谋取福利。

参考文献

[1]王虎峰,包喜霞.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分析及对策[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13-14.

[2]洪波.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财经界,2012,(4):230-230

财务需要注意的问题篇4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概述

对于中小企业进行准确的界定,明确财务管理的内涵以及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可以更好的去分析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从而制定更加有针对性以及实效性的企业财务管理策略,从而实现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1.中小企业界定

中小企业本身是一个相对概念,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调整,一般来说中小企业界定一般都从企业资产规模、雇员数量以及营业收入等几个维度来进行中小企业界定。同时行业的不同,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也不同,我国工信部根据我国各行各业的情况对于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进行具体界定,例如工业企业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就是从业人数1000以下或者营业收入4亿以下。我国企业数量中,中小企业占到99%以上,数量则多达上千万,中小企业创造了我国产值1/2强,吸纳了社会就业总数的80%左右,由此可见中小企业的重要作用。

2.财务管理内涵

财务管理是指在一定财务管理目标引导下,根据企业财务管理原则,合理安排财务管理活动,控制财务风险的活动。财务管理的内涵主要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以及利润分配管理,筹资管理方面就是要在筹资规模、筹资渠道、筹资结构等方面进行优化,确保能够低成本筹集到经营所需要的资金,从而给企业经营提供保障。投资管理就是企业投资项目选择、投资规模确定、投资风险评价等,确保企业投资收益,减少企业投资风险。营运资金管理就是企业营运中,保持合理的现金持有量,利润分配管理就是处理好消费以及积累之间的关系,合理分配利润,既保证企业有持续发展的基金,又要保证投资者的基本利益。

3.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意义

中小企业开展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主要几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可以帮助中小企业更好的控制财务风险,这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最主要的作用,企业在经营中财务风险是企业最主要的经营风险之一,如果财务风险不能够被控制可承受的范围之内,直接就会导致企业倒闭,通过财务管理,可以统筹安排好各项财务管理活动,从而有效的控制财务管理风险。其次就是为企业正常经营运转提供财务保障,财务资源是任何一个企业正常运转的基础资源,通过财务管理可以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从而实现企业的更好发展。最后就是提升企业财务收益,通过财务管理活动的有效开展,可以进一步的改善企业财务收益,减少财务成本支持,带来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

二、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整体偏低,企业财务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手段、管理人才以及管理评价等方面都存在较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拖累了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放大了企业的财务管理风险。

1.财务管理理念滞后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理念滞后比较普遍,理念层面的滞后直接导致了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出现了一定失误。很多中小企业经营压力较大,企业经营者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产品生产、市场营销等环节,对于财务管理工作重视不足,此项工作被边缘化的趋势非常明显。还有就是财务管理理念存在一些偏差,举例而言,很多中小企业一味的强调财务收入,忽视财务支出,只看到高收益,却忽视高风险,只看到筹资风险、投资风险,却忽视经营风险、存货风险,这些理念层面的偏差直接就会导致财务管理水平的下降。例如一些中小企业营收虽然持续增长,但是坏账风险却快速增加,这导致了财务目标很难实现。

2.财务管理制度缺失

财务管理工作的复杂性以及专业性要求需要有完善的相关制度来规范这一工作的开展,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升这一工作的效果,反之如果没有完善的制度,则往往意味着这一工作开展将会的受到很大的影响,其规范性会受到很大冲击。中小企业因为往往对于财务管理工作重视不足,因此导致了财务管理制度的缺失,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基本上就是领导意志发挥主要作用,财务管理具体工作没有一个完善的制度来进行规范,这放大了个人意志所导致的财务管理活动的不规范,这给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3.财务管理手段低效

财务管理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务管理手段是否恰当,财务管理手段得当则意味着效果的提升,如果手段不当的话,很难有效识别、控制、防范财务风险。目前很多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手段还比较落后,效度不高,难以满足财务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需要。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手段方面更多的是采用定性分析、经验判断等手段,举例而言,在投资风险分析方面,就是简单的凭借个人经验进行主观判断,实践证明,这种财务管理手段,很难准确的把握财务风险大小,据此进行财务管理决策,财务管理效果自然就会受到负面影响。

4.财务管理人才匮乏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严重匮乏,因为对于财务管理财务工作重视不足,加上企业很难凭借薪酬、发展空间等方面的优势吸引到优秀的财务管理人才加盟,因此就导致了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不能够很少的胜任财务管理工作。调查发现,目前大部分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都缺少财务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技能,缺少财务管理专业背景,在财务管理工作中更多是掌握了一般性的工作,但是却很难的胜任更加复杂的财务管理工作。这种人才层面的匮乏,使得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效果受到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拉低了财务管理水平。

5.财务管理评价落后

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评价方面比较落后,对于现有的财务管理活动很少开展有效的评价,结果就导致了财务管理活动中存在的很多问题不能够及时的被发现,财务管理水平始终处于低位,财务管理成为了企业发展的短板。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评价的落后主要体现对于财务管理的评价主要就是财务结果层面的评价,忽视财务管理的合规性,结果导向的财务评价,不利于发现财务管理方面的深层次问题,无助于面向未来进行财务管理的改善。

三、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策略

针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本文认为要想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必须要在全面掌握财务管理内涵的基础之上,意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并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从而实现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1.更新财务管理理念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理念方面需要做到与时俱进,在对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重要性有一个基本认知的情况下,扭转认知方面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的错误认知,从而能够在正确的理念指导之下,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实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效果的改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者在财务管理认识方面,关键就是要树立起来全面风险理念,意识到的筹资、投资等各项管理活动中存在财务风险,在财务管理中意识到收益以及风险之间的对应关系。财务管理重要工作中要做到稳健,切忌脱离企业实际情况,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加剧。

2.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制度方面需要不断完善,针对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他用过制定良好的财务管理制度让财务管理工作更加标准化,减少人为因素的导致的管理差错。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完善方面,需要注意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岗位职责的具体分析,结合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来制定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完善中,要注意财务管理制度本身的具体性以及可操作性,同时还要确保制度能够全面贯彻落实。

3.创新财务管理手段

在财务管理手段方面,中小企业需要注意财务管理手段创新,积极引入更加有效的财务管理手段,从具体方法来说,关键是要引入定量分析、全面控制、预算管理等更加有效的方法,举例而言,在财务风险评估分析方面,中小企业可以设计各种定量分析模式,通过这些定量分析模型来全面的去把握财务管理风险。在财务管理手段创新方面还需要鼓励财务管理人员去主动探索创新,从而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更加有效。

4.引进财务管理人员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应该高度重视财务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一方面要注意加强相关财务管理人员引进,重点招聘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紧缺人才,引进具有财务管理方面丰富知识以及专业能力人员,壮大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队伍。另外一方面则需要加强在岗财务管理人员的知识以及技能培训,让员工具有胜任财务管理工作岗位需要的能力,在培训方面,可以采用脱产以及在职相结合的培训模式,让员工能够在财务管理岗位上做到游刃有余,切实减少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不规范。

5.注重财务管理评价

中小企业需要加强财务管理评价,借助于财务管理评价这一手段来准确的分析以及把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然后制定有效的财务管理改进策略。在财务管理评价方面,中小企业不仅仅要注意财务结果的评价,同时还要注意财务活动合规性的评价,通过评价活动引导、规范财务管理人员的活动,确保财务管理各项工作能够更加规范有效。

财务需要注意的问题篇5

【关键词】财务管理学交互式教学教育高等院校

一、前言

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具体要求可知,高等学校在组织专业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体现出教学的“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两种基本思想,就我国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来看,需要对国家的教育理念进行更新,由此培养出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喜欢创新、善于沟通且十分注重实践的应用型人才,注重培养复合型的财务管理业务的专业人才,提升人才的管理水平。财务管理类课程学习的重点在于强调以人为本、自主学习和创新型教育理念的导入,以上三点十分有利于学生的课程学习。建构主义属于一种创新性十足的学习观,其主要特色是将学习者当做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一个能动性因素。财务管理课程具有多学科、综合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应用能力,因此不断研究建构主义理念下创新型的教学模式是时展的必然,也是提升财务管理了学生综合素质和教育水平的客观需求。

二、交互式财务管理学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指出,知识不全是单一的通过教师的力量传递的,多数情况下是很多学习者基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利用获取知识的过程或者在其他人的帮助下,利用专项资料的学习或者通过意义建构的形式获取的。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指出,学习环境四个重要的组成要素主要是

“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部分,情境主要是利用学习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构起度知识意义的构建;协作的作用发挥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利用学生来组建学习小组的方式,教师和学生之间利用协作的方式来搜集和分析学习资料,根据学习资料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会话环节是学习过程不可缺少的内容,同时也是知识意义构建的重要方式,学习小组成员主要通过会话的方式来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将不同学生的思维成果进行分享,在此基础上完成学习的具体任务。意义建构是学生学习的最终目标,利用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的形式,使其认识到新知识,由此建立起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由此可见,意义建构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培养创造性人才。

三、基于建构主义的交互性财务管理学教学模式设计

根据以上建构主义的分析可知,建构理论的核心思想在于学习的主动性和交互性,文章根据建构主义的内涵,设计出一种创新互式的财务管理学课程教学模式,该模式的建构中心在于确立教学目标,学习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助于帮助学生学习滋苑设计和学习策略的设计,根据以上四点的分析和拓展设计出来的交互式教学模式服务目标是高等院校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

(一)教学目标确立

交互式教学模式设计出发点是问题的提出和对学生学习特征的分析,建立在财务管理课程学习上的目的主要体现在阐明并解决企业资金管理过程中的问题,数据分析,由此对学生群体的特征和学生的具体学习内容进行分析,分析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尊重课程教学中教学目本身具有的体系特征,将其和预备技能、目标技能和学习态度等联系起来,锻炼学生的初始能力,由此确定能合理使用的教学起点和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结构来决定是否继续采取交互式的教学模式。

(二)学习情境创设

就交互式教学的学习情境创设部分来看,该体系十分注重教学设计内容的凸显,在把握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特征基础上设计出和学习主体有关的且真实性较强的任务情景,例如,创设出真实的任务场景,生活化很强的企业融资情景,投资情景和股利分配的情景。在相对真实的环境中督促学生外化内部的知识。利用真实性很强的财务工作任务设计来实现任务的分析,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强的学习课程,由此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和获取深刻学习体验的能力。

(三)学习策略设计

由于财务管理课程的实用性很强,设计学习策略的过程中需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启发作用,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监控教师的教学过程,在教学中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进入学习进城之后的主要学习措施是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挥学生自主性,提升学生学习企业资金管理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此体现出学生在学习认知上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帮助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协作学习环境的设计作用在于基于学生资助学习的基础上选择小组讨论或者角色扮演的不同形式,利用不同的教学措施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深化其对资金时间价值、投资决策等认识;学习效果评价主要是评价学生和教师在教学中的价值体现,评价工具分别是学习自测和成绩管理的方式、作业评分、网上访问、学习反馈等,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评估教学模式的不足,及时补充其他类型的教学模式,由此完善交互式教学。

(四)学习资源设计

就财务管理课程的学习资源来看,其中包含信息资源、认知工具两方面,同时还需要会话和协作工具的支撑,信息资源主要包含信息传输的多种形式,多媒体的利用展现了情景教学的优势,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强化教学效果,将财务管理过程呈现在学生面前,形象化资金管理的具体运作过程,简单明了,帮助学生理解。认知工具主要包含财务活动模拟软件、数字图书馆等。会话与协作工具主要包含共享文件、在线聊天软件等。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还需考虑到使用交互式教学和企业理财背景、社会文化背景等层面的联系,分析以上几部分能够为交互式教学提供的帮助,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充实教学。

四、结语

就交互式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来看,其十分关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注重学生的课堂讨论,注重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想象空间,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能动性,符合我国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柴斌锋,裘益政.交互式教学模式在《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的应用研究[J].商业会计,2012,23:120-121.

[2]钟颖.普通本科高校《公共组织财务管理学》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5,18:136-137.

财务需要注意的问题篇6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过程中,采取了自收自支的发展模式,这一模式的应用,降低了对地方财政的依赖,从而对于提升事业单位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过程中,如何把握自收自支的特点,在实际管理时,能够对影响管理质量的问题进行解决,是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本文对提升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思路进行了分析,考虑到了“高会”要求,侧重于税务管理和财务统筹管理,从而切实满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实际需要。

关键词: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税务管理

我国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自收自支的管理模式符合当下事业单位发展需要,有效地提升了事业单位的自主能力,并且降低了其对地方财政的依赖,对于促进事业单位长足发展和进步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具有自收自支的性质,会导致原有地方政府对其的监管力度降低,这就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事业单位的管理质量。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财务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对其自身财务经营有着较大的影响,关系到了事业单位能否有效处理经济问题,保证其在开支过程中,与自身的收入保持一致性,从而具有较强的发展能力。随着社会各界对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管理质量的关注,事业单位自身也注重加强自身管理水平。这一过程中,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就需要选择有效的管理办法,对当下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切实解决。

一、现阶段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性质决定其在管理过程中具有较高的自由化,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把握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保证在管理策略选择过程中,能够把握管理要点,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目前来看,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了以下几点:

(一)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较低

财务管理工作在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应用,主要局限于资金收支情况统计,这样一来,对于税务管理和财务统筹管理关注度较低,造成财务管理水平低下,不能够有效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事业单位采取自收自支的方式,不对地方财政的拨款予以依赖,但是事业单位领导对财务管理这一问题的认识不足,认为财务管理主要就是对资金的管理,只要做好相应的出纳工作,就能够保证自身的资金安全,确保事业单位能够长足的发展下去。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在职能方面存在较大的改变,他遵循了当下市场经济发展规则,在办事过程中,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市场风险。同时,由于事业单位与企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市场占有率方面,不必考虑市场占有份额,事业单位的一些工作,是其他企业无法替代的,这就导致事业单位缺乏市场竞争性,对自身发展的战略意识不足,也就不能够很好地指导财务管理工作。

(二)监督机制缺乏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由于在资金方面能够自给自足,缺乏地方政府的监管,这就导致地方政府缺乏对事业单位的有效监管,从而使其在发展过程中,完全凭借自觉进行经营和管理。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单位领导人自身的意识,对于事业单位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影响。一些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并未意识到监管的重要性,在监管机构设置方面,未对相关机制、体制进行健全,从而导致实际工作过程中,存在诸多的缺陷和漏洞。还有一些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在进行监管设置过程中,虽然明确了监管机构,并就相关责任人进行了设置,也明确了监管机构的工作范围,但是监管机构的权力不足,在进行监督管理过程中,势必会存在较大的问题。这样一来,监督机制缺乏,在对财务管理工作监督过程中,相关规章制度不能够很好的落实到位,缺乏了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督促,可能导致财务管理人员不能够很好的投入到工作当中,甚至一些财务管理人员存在投机取巧、有损单位利益的问题。

(三)管理机构设置缺乏科学性、合理性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过程中,需要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这一过程中,需要结合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情况,保证岗位设计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能够对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较好的解决。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保证财务管理机构设置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的特点。但结合当下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结构设置情况来看,一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岗位设置较少,一些管理人员身兼多职,在工作过程中,不能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问题进行较好处理,从而影响到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还有一些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设置的财务管理岗位较多,导致管理机构存在冗余的问题,加大了人工成本的投入。在管理模式方面,一些机构的管理模式较为简单,关于财务管理工作的流程也没有进行有效设置,导致财务管理人员缺乏流程指导,在办事过程中,随性、随意的问题多有存在。

(四)税务管理和财务统筹管理理念缺失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过程中,主要的工作核心在于对“资金”问题进行有效处置,资金使用效率高低,对于财务管理水平有着较大的影响。影响资金使用率的因素较多,其中较为主要的则是税务管理和财务统筹管理,但是由于税务管理和财务统筹管理理念的缺失,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势必会导致相关问题的出现。在资金管理过程中,一些自收自支事业单位领导对资金使用情况重视度较低,缺乏相应的管理办法,资金透支问题较为严重。同时,资金管理过程中,包括了正常的收入资金、支出资金、纳税资金等部分,随着我国“营改增”的不断深入发展,自收自支事业单位面临新的发展问题。例如,不同类型的增值税发票能否抵扣的问题;增值税进项发票需要及时认证并做进项税转出,以防金税三期上线后定期全国比对造成的风险。如何进行有效地避税,对于节约经营成本和管理成本来说,有着较大的影响。在对待“营改增”问题上,税务管理和财务统筹管理理念的应用,显得尤为必要。一些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对税务管理和财务统筹管理问题有所涉及,但是在管理办法和理念方面存在较大的滞后性,缺乏对实际发展形势的有效把握。除此之外,资金使用过程中,缺乏相应的预算,或是预算考虑不全面,也给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过程中,能否发挥税务管理和财务统筹管理的功能和作用,立足于整体角度,统筹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对于未来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提升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思路分析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需要把握“路径”和“方向”问题,即采取的改进对策,需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并能够与当下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相适应,对现阶段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发现、分析、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促进自收自支事业单位长足的发展和进步。本文结合笔者工作经验,认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水平提升过程中,需要把握以下几点内容:

(一)自收自支事业单位领导对财务管理工作予以足够重视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领导层的决策和意识,直接影响到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好坏。财务管理水平能否得到提升,与领导层的重视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基于这一点,自收自支事业单位领导要对财务管理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能够深入了解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发展状况,积极与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对现阶段管理中存在的难题进行解决,并能够立足于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发展的未来趋势,通过改善管理机制、管理体制,迎接财务管理工作可能面临的全新挑战。“高会”上提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应该立足于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对自身发展问题予以明确探究,能够有效应对社会转型期带来的压力,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攻克难关,实现事业单位又好又快的发展目标。基于这一要求来看,领导层需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能够承担起“掌舵人”的职责,把握大的发展方向,从而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内部控制,切实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二)加强和完善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机制

财务管理人员在具体工作过程中,能否发挥主观能动性,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证解决,这与财务管理监督工作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一些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由于缺乏自律性,在工作过程中有着不负责任的问题,这对于财务管理水平提升来说,显得十分不利。监督机制的构建,要保证成立专业化的监督管理机构,并且保证相关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以及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在监督过程中,能够高度负责,对财务管理人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予以指出。监督机制的加强和完善,还要注重对审计工作予以有效把握,并通过引入外部审计,增强内部监督压力,通过“内外兼施”的监督模式,提升监督的客观性和效率性,保证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三)科学、合理的设置财务管理机构

上文分析中,财务管理机构设置的不合理问题,是影响财务管理水平较低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财务管理机构设置过程中,要立足于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发展实际情况,坚持科学性原则,保证财务管理机构设置更加合理化。财务管理机构的设置,在人员设置方面,要注重财务管理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可以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较好的处理。同时,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能够有一个良好的态度,在具体工作过程中,能够以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利益为考虑对象。其次,人事安排过程中,需要将工作落实到个人头上,对一人身兼数职的缺陷进行解决,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得到较好的提升。这一过程中,还要对财务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错误进行解决,能够对出现错误的个人进行教育,使其能够意识到自身的问题,并积极进行改正。财务管理机构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充分发挥“人”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主体性,体现出“组织形式”的功能性,将“主动性”和“功能性”结合,才能够切实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科学、合理的设置财务管理机构,对财务管理流程予以明确,可以对资金使用情况以及相关开支情况进行较好把握,以满足财务管理需要,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四)发挥税务管理和财务统筹管理的作用

税务管理是应对资金使用率问题的重要办法,在国家全面推行“营改增”政策的情况下,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应对税务统筹规划问题予以有效认知,注重结合新的税收政策,进行纳税统筹管理,降低经营管理成本。例如,“营改增”新的税法规定,提供非学历教育服务的一般纳税人事业单位,可以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按照3%征收率计算应纳税额,但此种方式无法进行抵扣;而如果按照6%增值税税率计算销项税额,再进行合理抵扣,有可能更为合理。另外,新的税务政策环境下情况更加复杂,更需要提高税务敏感性,规避税务风险。法财务统筹管理的作用在于“统筹”,能够立足于整体角度,对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较好应对。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过程中,“财务”的核心在于“资金”管理,资金管理过程中,受到影响因素较多,其中税务的影响相对较大,在资金支出中的比例较大。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要坚持科学的原则,将税务管理和财务统筹管理的作用得到切实发挥,对资金使用用途予以明确,并能够制定相应的资金使用计划和纳税计划,保证资金得到有效利用。

三、结束语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与财务管理机构设置、财务监督管理、财务人员管理水平、资金管理、税务管理、财务统筹管理有着密切的关联性。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必须立足于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能够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进行弥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便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和财务管理效率。同时,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过程中,领导层的重视,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这一过程中,领导层要注重对税务管理和财务统筹管理理念予以重视,能够坚持统筹兼顾的发展原则,处理好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实现整体性能最优的目标。

作者:花慧单位:国家行政学院培训中心

参考文献:

[1]苏巧.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3(04)

[2]吴永辉.新制度在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22)

[3]王曦明.加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水平的探讨[J].时代金融,2013,33:52

财务需要注意的问题篇7

[关键词]财务报告财务报告粉饰制度

财务报告粉饰一直是证券市场的"痼疾",极大危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以及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因而各国政府、学界均将其作为研究的重点。我国会计学者近年来也对这一间题展开了研究(黄世忠,1999;陆建桥,1999;刘杰,1999;等),这些研究侧重于证实这一问题的存在,分析其表现形式。本文拟对如何构建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粉饰防范体系谈点粗浅认识。防范财务报告粉饰,提高财务信息质量,是一项极其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投资者素质,造就有效的财务报告供给、需求主体,是其中的一条根本性措施;与此同时,也必须实施如加强对财务报告编报的监督、完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以及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等配套措施。

一、造就有效的财务报告供给、需求主体

上市公司管理层与投资者之间客观上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财务报告是消除这一不对称的主要方式之一,或者说,财务报告是这两者之间围绕财务信息相互博弈的结果(scott,1997)。因此,防范财务报告粉饰的根本性出路在于从这二者人手:造就恰当的主体,让它们拥有足够的理性、适度的手段。

1.打造有效的财务报告需求主体。当前上市公司存在财务报告粉饰现象的主要原因应在于需求主体缺位,即尚未形成有效的财务信息需求市场。因此,治理财务报告粉饰,必须侧重解决这一问题,其关键性的举措包括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和提升投资者素质。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首先应加强股东等财务信息需求者参与监控的动机和能力,为此必须完善公司产权制度。完善的产权制度是股东等市场主体根据真实财务报告进行交易活动的先决条件和基础,只有完善的产权制度,才能使得股东追求资本收益的最大化,才能形成其与公司管理层之间经济上的契约关系,进而形成真实财务报告的需求主体。而产权制度的完善必须达到:形成以财产所有权分散化为前提的多元所有者的产权结构;形成具有民主程序特征的集体产权结构;形成剩余索取权与控制管理权相分离的产权结构;形成剩余索取权可转让的产权结构。对于上市公司的产权现状而言,主要问题表现为国有股股东实际缺位,以及股权的过分集中。相应地,应采取如下措施:(1)设立纯经济性而非行政性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以解决上市公司国有股股东实际缺位问题。该机构不直接从事国有资产的具体经营活动,其身份只如同拥有众多企业股份的股东,依靠投资所获得的法律认可的股权对上市公司享有监督权、收益权,通过行使国有股股东表决权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实施有效的监督。对于该机构所发生的行为失当,应严格运用有关的法律及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等手段予以纠正。(2)解决国有股、法人股的流通问题,以营造其有效运作机制。这一问题的解决,既有助于国有股、法人股股东有效地行使"用脚投票"等监督方式,增强其参与上市公司监控的动机;也利于上市公司股权的分散化。上市公司股权的分散化即社会性是其最大的特征之一,因为股权的分散能够在股东间形成制约,保证公司的利益得到充分尊重。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当前国有股、法人股占到上市公司总股本的70%,这一现状显然不利于中小股东利益的保障。

其次,应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监控机制,以加强监控者对公司管理层行为的了解,提高其信息收集、评判能力,以及增加其监控手段。上市公司在这一方面所出现的问题通常表现为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为此应注重如下措施:(1)健全董事会。在董事会中引入独立董事,并负责对董事提名、高级管理层的聘用与报酬、审计以及重大关联交易等事项表示意见。(2)建立审计委员会或充分发挥监事会的作用。引入审计委员会这一机构,它主要由公司的非执行董事和监事组成,负责对公司经营和财务活动进行审计监督,并拥有聘用注册会计师的决定权等。或者将这一权力赋予监事会。(3)建立董事会与管理层之间一种基于合约的委托关系,明文规定双方的责权利关系。这些措施将得以强化董事会、监事会监控工作的客观性,使其更能代表中小股东的利益。

第三,应完善外部监控机制。当前在这一方面应采取的主要举措如下:(1)培育公司间购并市场。出台有关法规,鼓励涉及上市公司的购并行为,促使股东的"用脚投票"机制得以充分发挥功能。换言之,若公司出现经营状况不佳,或被发现财务信息披露虚假等,可能陷入被收购的境地。(2)形成经理人的权竞争机制,逐步培育经理市场,使得股东能够及时在经理市场挑选合适的人选取代不称职的管理人员。根据信号显示理论(fama,1980)等,这类市场的发育将有力地推动公司管理层重视真实财务信息的披露。

第四,提升投资者品质,打造有效财务信息需求主体。唯此,才能形成对真实财务信息的有效需求与解读,以及对上市公司的有效约束。为此:(1)必须发展机构投资者,让其成为证券市场投资者的主体。在真实财务信息的需求与吸收上,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是不同的,机构投资者更注重投资而不是投机,因此对上市公司真实财务信息的需求度更高,而且对财务信息的解读、反馈能力更强。美国等资本市场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表明,只有当机构投资者成为市场"主力",才能形成有效的上市公司财务信息需求主体。我国机构投资者的开户数至2000年7月末只占总开户数的0.44%,因而大力发展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已是当务之急。(2)应提高个人投资者的素质。个人投资者无疑也是证券市场投资者的主要构成之一,我国当前在这一点上尤为突出:个人投资者现为5000多万户,占投资者开户总数的99.56%。但这些投资者的整体素质尚有待提高,以学历结构来看,其中大学本科以上的仅占11.5%。因此,必须推动这些个体投资者的不断成熟,例如善于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权益,使其就整体而言逐步走上理性投资之路。

2.打造有效的财务信息供给主体。由于财务报告由上市公司提供,因而防范财务报告粉饰的关键之一亦在于健全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籍此才能确保公司财务报告的编制符合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帐面资产与实存资产定期核对相符等。但遗憾的是,当前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普遍比较薄弱,例如有些公司与母公司之间人员、资产、财务尚未分开。新近修订的《会计法》已明确规定各公司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这无疑对扭转这一局面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这一问题若得不到解决,相关规定往往会难以遵守。因此,有关部门应注意制定各种内部控制制度的范式或指引,以供公司参考。

二、改革相关制度,减少财务报告粉饰的动机

应该指出,有些粉饰财务报告的动机是可以通过完善相关制度来消除或缓解的,具体说明如下:

1.消除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经营中"政治挂钩"的色彩。政企分开一直是近年来改革的一项重点工作,但时至今日,政企尚末彻底分开,否则,就不会有"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现象发生,也不会出现地方政府对上市公司的频频干预。因而,应着力建立这样一种机制:政府不去干预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动,不要"要数字","要利润",而应该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经济的健康发展出发,要求公司提供真实的财务报告。

2.完善业绩评价机制和管理人员薪酬制度。目前上市公司大股东对经理人员业绩的评价多是财务指标,这必然会助长其道德风险,粉饰公司财务报告。为解决这一问题,这些公司应对现行的业绩评价方法予以修改。我们在这里给出美国董事协会的业绩评价因素如下:(1)领导能力,(2)战略规划,(3)经营业绩,(4)继任规划,(5)人力资源管理,(6)与股东和所有当事人进行有效的沟通,(7)与外部关系,(8)与董事会、监事会的关系。

上市公司现行的薪酬制度亦需进行改革。例如,上海贝岭等少数上市公司当前正在试行认股权计划(stockoption),应该说,认股权可将管理人员的个人利益同公司股东的长期利益联系起来,避免了以基本工资和年度奖金为主的传统薪酬制度下管理人员的短期化行为倾向。

3.完善股票发行制度。当前股票发行制度正处于由核准制向进一步市场化方向改革时期,其中仍存在导致公司进行财务报告粉饰的诱因。例如对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一些硬性规定,如近三年连续盈利等。再例如配股条件中规定的净资产收益率指标等。因此,应继续股票发行制度的市场化与科学化,例如推行主承销商保荐制度,在满足充分披露要求的条件下,均可以公开发行股票;将配股条件由单变量固定控制改为多变量变动控制。

4.修改股票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条件。根据现行规定,如果上市公司连续三年出现亏损,公司将被处以暂停股票上市即沦落为pt公司。应该说这一规定本身是符合证券市场规范运作的,问题是该规定较为简单,往往使得一些上市公司可以通过财务报告粉饰来逃避惩罚。对st公司也存在类似问题。为解决这类问题,即需要对规定作相应修改,便上市公司很难再通过财务报告粉饰得以"文过饰非"。例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完善:第一,可考虑将经常性损益作为主要的考核指标;第二,增加经营现金流量为负值这一指标;第三,增加非会计参数,比如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己处于严重的非正常状态等。

三、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压缩财务报告粉饰的空间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留有过多的灵活性和真空地带,是财务报告粉饰的重要前提。因此,防范财务报告粉饰,应该对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予以完善,主要包括:

一方面,适当调整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遵循的基本原则。1.将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作为首要目标。众所周知,可靠性和相关性是会计信息的两个重要质量特征,可靠性和相关性孰轻孰重,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但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如果一味强调借鉴国际惯例,盲目侧重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则可能加重财务报告粉饰的严重性,因而,当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更为重要,这是我们审视我国近几年来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后得出的结论。

2.正确处理统一性和灵活性的关系。应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减少可供公司会计选择的余地,尤其是对于收人和费用的确认、计量原则应尽可能地明确规范,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财务报告粉饰的可能性。尽管这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因为"无论政策制定者是否意识到,每一政策选择都是对不同个体偏好以及各种可能影响的权衡。"(aaa,1977)同时,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若过于强调统一性,不给会计人员以适度的专业判断空间,也会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因此,在强调统一性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如何保持一定的灵活性。

另一方面,尽量减少真空地带。既要检视已颁布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寻我并填平其中的真空地带。例如《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对比例合并法编制合并财务报告、中期报告的编制等做出了简单的规定,但对会计人员来说,如何进行比例合并,中期报告的编制到底采用整体观还是独立观等至今仍模糊不清,因此,应该考虑采取补救措施。又要检视当前的实际,发现其中的新变化,及时制定相关的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比如当前证券市场中的企业购并、股份回购、认股权计划等事项,会计上应如何处理和披露。

四、完善注册会计师制度,发挥"经济警察"的作用

注册会计师审计是"客观收集和评价有关经济活动和事项陈述的证据,判断这些证据与建立的标准符合程度,并将其结果传递给有关利益的使用人",因此,注册会计师制度在确立财务报告可靠性、防范财务报告粉饰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起步较晚,在许多方面仍需加以完善。

1.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灵魂与生命,是其能否发挥防范财务报告粉饰作用的关键所在。尽管我国具有证券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已完成脱钩改制工作,为保证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时保持独立性创造了条件,但我们仍需采取一定措施来强化这种独立性。从根本上说,有效的财务信息需求市场是最为有力的保证,有研究表明,对高质量的财务信息需求的缺乏是导致当前我国审计质量不高的最重要原因(李树华,1999)。

从具体举措上,首先应完善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和更换机制,为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提供制度上的保障。证券监管部门颁布的《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等有关法规在实际工作中并不能真正成为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保护伞",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上市公司多为内部人所控制,尽管聘用、更换会计师事务所在形式上由股东大会决定,但实质上与大股东决定并无二异;二是更换会计师事务所仅揭示更换的理由并不能达成所应达到的目的。对于前者,我们的建议正如前文所述,即公司应建立审计委员会,并由其负责聘用、更换会计师事务;对于后者,我们赞成要求公司在更换会计师事务所时揭示以下内容:会计师事务所变动的性质、理由;近年来非无保留审计意见的情况等。

其次应优化执业环境,便注册会计师审计在实质上能够保持独立。在当前的会计市场上,政府官员干预上市公司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干预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发表审计意见的现象并不鲜见。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注册会计师是难以保持实质上独立的。为此,我们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例如有关部门应为注册会计师从事异地审计业务"保驾护航"等。

2.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法制建设。近年来,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法制建设业已取得很大成绩,但由于这一行业在我国属于一种新兴行业,也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迅猛发展,其发展之快速是人们所始料不及的,因而为使注册会计师能够切实履行防范财务报告粉饰的职责,尚须进一步加强该行业的法制建设。具体包括:

首先应完善《注册会计师法》,制定《注册会计师法实施条例》。我国的《注册会计师法》制定于1993年,距今已有6年,其间,注册会计师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我们应对《注册会计师法》作适当的修改。同时,为增强其可操作性,还必须尽快出台《注册会计师法实施条例》。

其次应完善独立审计准则,为注册会计师防范财务报告粉饰提供技术支持。三批独立审计准则的颁布实施,为提高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当前审计工作实际相比,我们尚缺少一些准则,需尽快出台。例如,由于没有《审计报告指南况一些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存在诸如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随意增加说明段等问题的混乱现象,因而应尽快制定《审计报告指南》。

3.加强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监管。政府有关部门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监管,有利于提高审计质量,缩小在这一方面的公众期望差距。例如,近年来随着各级注册会计师协会开展清理整顿工作的深入,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监管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必须指出的是,业务监管工作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而非一项突击性的事务。同时,还应尽快制定监管工作规则以及有关的惩戒办法,建立对监管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4.重新审视会计市场准入制度。在当前会计市场上,竞相压价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存在是注册会计师审计健康发展的重要障碍。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认为,必须重新审视会计市场的准入制度。为抑制会计市场恶性竞争而出现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应通过提高市场准人门槛的办法,促使具有证券期货从业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兼并,达到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净化执业环境,提高执业质量之目的。

五、强化政府对财务报告粉饰的监督

加强政府部门对财务报告粉饰的监督,无疑也是重要的防范手段。在防范财务报告粉饰问题上,政府有关部门不仅应扮演国有上市公司大股东的角色,还应作为证券市场的"守夜人",本着一种社会责任,加强对这一问题的监督。新《公司法》《证券法》《会计法》等法规规定均体现了这一要求,但是,这些规定还存在着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一是相关法规规定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违规行为的处罚,包括责任人、处罚轻重等即不一致。二是这些规定往往比较原则,因而应相应制定诸如《实施细则》之类更为具体的法规。

此外,政府有关部门应理顺对证券市场中介机构的监督体制。当前由于诸多因素的干扰,政府监督体制不是十分顺畅,也导致了政府对财务报告粉饰监督不力。例如,目前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监管的部门有财政部门、审计部门、证券监管部门,而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同时监管会计师事务所,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它实际上是多年以来财政部门与审计部门争夺对社会审计管理职能的遗留问题,可能导致"令出多门"、"相互扯皮"、注册会计师无所适从等不良后果。因而,必须对这样的监督体制进行改革。

总之,我国的证券市场还处于发展时期,远末达到成熟,这一不成熟表现在投资者的理性程度、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程度、相关法规与制度的科学程度、政府部门的市场化程度等诸多方面,而这些不足之处又交织在一起,集中体现为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粉饰问题,为此,我们说,诊治财务报告粉饰是一项极其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市场化进程的加速,市场力量对该问题的解决已经、且越来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进而认为,这一防范体系的重中之重则在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投资者素质,造就有效的财务报告供给、需求主体。

主要参考文献

1葛家澍主笔·市场经济下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

2黄世忠·报表的粉饰与识别·中国财经报,1999年4月29日

3陆建桥·中国亏损上市盈余管理实证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打印稿

财务需要注意的问题篇8

财力报告粉饰一直是证券市场的“痼疾”,极大危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以及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因而各国政府、学界均将其作为研究的重点。我国会计学者近年来也对这一问题展开了研究,这些研究侧重于证实这一问题的存在,分析其表现形式。本文拟对如何构健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粉饰防范体系谈点粗浅认识。防范财务报告粉饰,提高财务信息质量,是一项极其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投资者素质,造就有效的财务报告供给、需求主体、是其中的一条根本性措施;与此同时,也必须实施如加强对财务报告编报的监督、完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以及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等配套措施。

一、造就有效的财务报告供给、需求主体

上市公司管理层与投资者之间客观上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财务报告是消除这一不对称的主要方式之一,或者说,财务报告是这两者之间围绕财务信息相互博弈的结果。因此,防范财务报告粉饰的根本性出路在于从这二者入手:造就恰当的主体,让它们拥有足够的理性、适度的手段。

1.打造有效的财务报告需求主体。当前上市公司存在财务报告粉饰现象的主要原因应在于需求主体缺位,即尚未形成有效的财务信息需求市场。因此,治理财务报告粉饰,必须侧重解决这一问题、其关键性的举措包括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和提升投资者素质。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首先应加强股东等财务信息需求者参与监控的动机和能力,为此必须完善公司产权制度。完善的产权制度是股东等市场主体根据真实财务报告进行交易活动的先决条件和基础。只有完善的产权制度,才能使得胜东追求资本收益的最大化,才能形成其与公司管理层之间经济上的契约关系,进而形成真实财务报告的需求主体。而产权制度的完善必须达到;形成以财产所有权分散化为前提的多元所有者的产权结构;形成具有民主程序特征的集体产权结构;形成剩余索取权与控制管理权相分离的产权结构;形成剩余索取权可转让的产权结构。对于上市公司的产权现状而言,主要问题表现为国有股股东实际缺位,以及股权的过分集中。相应地,应采取如下措施:设立纯经济性而非行政性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以解决上市公司国有股股东实际缺位问题。该机构不直接从事国有资产的具体经营活动,其身份只如同拥有众多企业股份的股东,依靠投资所获得的法律认可的股权对上市公司享有监督权、收益权,通过行使国有股股东表决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实施有效的监督。对于该机构所发生的行为失当,应严格运用有关的法律及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等手段予以纠正。解决国有股、法人股的流通问题,以营造其有效运作机制。这一问题的解决,既有助于国有股、法人股股东有效地行使“用脚股票”等监督方式,增强其参与上市公司监控的动机;也利于上市公司股权的分散化。上市公司股权的分散化即社会性是其最大的特征之一,因为股权的分散能够在股东间形成制约,保证公司的利益得到充分尊重。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当前国有股、法人股占到上市公司总殷本的70%,这一现状显然不利于中小股东利益的保障。

其次,应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监控机制,以加强监控者对公司管理层行为的了解,提高其信息收集、评判能力,以及增加其监控手段。上市公司在这一方面所出现的问题通常表现为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为此注重如下措施:健全董事会。在董事会中引入独立董事,并负责对董事提名、高级管理层的聘用与报酬、审计以及重大关联交易等事项表示意见。建立审计委员或充分发挥监事会的作用。引入审计委员会这一机构,它主要由公司的非执行董事和监事组成,负责对公司经营和财务活动进行审计监督,并拥有聘用注册会计师的决定权等。或者将这一权力赋予监事会。建立董事会与管理层之间一种基于合约的委托关系,明文规定双方的责权利关系。这些措施将得以强化董事会、监事会监控工作的客观性,使其更能代表中小股东的利益。

第三,应完善外部监控机制。当前在这一方面应采取的主要举措如下:培育公司间购并市场。出台有关法规,鼓励涉及上市公司的购并行为,促使股东的“用脚投票”机制得以充分发挥功能。换言之,若公司出现经营状况不佳,或被发现财务信息披露虚假等,可能陷入被收购的境地。形成经理人的权竞争机制,逐步培育经理市场,使得股东能够及时在经理市场挑选合理的人选取代不称职的管理人员。根据信号显示理论等,这类市场的发育将有力地推动公司管理层重视真实财务信息的披露。

第四,提升投资者品质,打造有效财务信息需求主体。唯此,才能形成对真实财务信息的有效需求与解读,以及对上市公司的有效约束。为此:必须发展机构投资者,让成为证券市场投资者的主体。在真实财务信息的需求与吸收上,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是不同的,机构投资者更注重投资而不是投机,因此对上市公司真实财务信息的需求度更高,而且对财务信息的解读、反馈能力更强。美国等资本市场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表明,只有当机构投资者成为市场“主力”,才能形成有效的上市公司财务信息需求主体。我国机构投资者的开户数至2000年7月末只占总开数的0.44%,因而大力发展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已是当务之急。应提高个人投资者的素质。个人投资者无疑也是证券市场投资者的主要构成之一,我国当前在这一点上尤为突出:个人投资者现为5000多万户,占投资者开户总数和99.56%。但这些投资者的整体素质尚有待提高,以学历结构来看,其中大学本科以上的仅占11.5%。因此,必须推动这些个体投资者的不断成熟,例如善于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权益,使其就整体而言逐步走上理性投资之路。

2.打造有效的财务信息供给主体。由于财务报告由上市公司提供,因而防范财务报告粉饰的关键之一亦在于健全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籍此才能确保公司财务报告的编制符合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帐面资产与实存资产定期核对相符等。但遗憾的是,当前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普遍比较薄弱,例如有些公司与母公司之间人员、资产、财务尚未分开。新近修订的《会计法》已明确规定各公司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这无疑对扭转这一局面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这一问题若得不到解决,相关规定往往会难以遵守。因此,有关部门应注意制定各种内部控制制度的范式或指引,以供公司参考。

二、改革相关制度,减少财务报告粉饰的动机

应该指出,有些粉饰财务报告的动机是可以通过完善相关制度来消除或缓解的,具本说明如下:

1.消除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营中“政治挂钩”的色彩。政企分开一直是近年来改革的一项重点工作,但时至今日,政企尚未彻底分开,否则,就不会有“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现象发生,也不会出现地方政府对上市公司的频频干预。因而,应着力健立这样一种机制:政府不去干预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动,不要“要数字”,“要利润”,而应该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经济的健康发展出发,要求公司提供真实的财务报告。

2.完善业绩评价机制和管理人员薪酬制度。目前上市公司大股东对经理人员业绩的评价多是财务指标,这必然会助长其道德风险,粉饰公司财务报告。为解决这一问题,这些公司应对现行的业绩评价方法予以修改。我们在这里给出美国董事协会的业绩评价因素如下:领导能力,战略规划,经营业绩,继任规划,人力资源管理,与股东和所有当事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外部关系,与董事会、监事会的关系。

上市公司现行的薪酬制度亦需进行改革。例如,上海贝岭等少数上市公司当前正在试行认股权计划,应该说,认股权可将管理人员的个人利益同公司股东的长期利益联系起来,避免了以基本工资和年度资金为主的传统薪酬制度下管理人员的短期化行为倾向。

3.完善股票发行制度。当前股票发行制度正处于由核准制向进一步市场化方向改革时期,其中仍存在导致公司进行财务报告粉饰的诱因,例如对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一些硬性规定,如近三年连续盈利等。再例如配股条件中规定的净资产收益率指标等。因此,应继续股票发行制度的市场化与科学化,例如推行主承销商保荐制度,在满足充分披露要求的条件下,均可以公开发行股票;将配股条件由单变量固定控制改为多变量变动控制。4.修改股票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条件。根据现行规定,如果上市公司连续三年同现亏损,公司将被处以暂停股票上市即沦落为pt公司。应该说这一规定本身是符合证券市场规范运作的,问题是该规定较为简单,往往使得一些上市公司可以通过财务报告粉饰来逃避处罚。对St公司也存在类似问题。为解决这类问题,即需要对规定作相应修改,使上市公司很难再通过财务报告粉饰得以“文过饰非”。例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完善:第一,可考虑将经常性损益作为主要的考核指标;第二,增加经营现金流量为负值这一指标;第三,增加非会计参数,比如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已处于严重的非正常状态等。

三、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压缩财务报告粉饰的空间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留有过多的灵活性和真空地带,是财务报告粉饰的重要前提。因此,防范财务报告粉饰,应该对会计准则和全计制度予以完善,主要包括:

一方面,适当调整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遵循的基本原则。

1.将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作为首要目标。众所周知,可靠性和相关性是会计信息的两个重要质量特征,可靠性和相关性孰轻孰重,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但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如果一味强调借鉴国际惯例,盲目侧重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则可能加重财务报告粉饰的严重性,因而,当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更为重要,这是我们审视我国近几年来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后得出的结论。

2.正确处理统一性和灵活性的关系。应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减少可供公司会计选择的余地,尤其是对于收入和费用的确认,计量原则应尽可能地明确规范,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财务报告粉饰的可能性。尽管这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因为“无论政策制定者是否意识到,每一政策选择都是对不同个体偏好以及各种可能影响的权衡。”同时,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若过于强调统一性,不给会计人员以适度的专业判断空间,也会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因此,在强调统一性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如何保持一定的灵活性。

另一方面,尽量减少真空地带。既要检视已颁布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寻找并填平其中的真空地带。例如《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对比例合并法编制合并财务报告、中期报告的编制等做出了简单的规定,但对会计人员来说,如何进行比例合并,中期报告的编制到底采用整体观还是独立观等至今仍模糊不清,因此,应该考虑采取补救措施。又要检视当前的实际,发现其中的新变化,及时制定相关的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比如当前证券市场中的企业购并、股份回购、认股权计划等事项,会计上应如何处理和披露。

四、完善注册会计师制度,发挥“经济督察”的作用

注册会计师审计是“客观收集和评价有关经济活动和事项陈述的证据,判断这些证据与建立的标准符合程度,并将其结果传递给有关利益的使用人”,因此,注册会计师制度在确立财务报告可能性、防范财务报告粉饰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起步较晚,在许多方面仍需加以完善。

1.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灵魂与生命,是其能否发挥防范财务报告粉饰作用的关键所在。尽管我国具有证券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已完成脱钩改制工作,为保证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时保持独立性创造了条件,但我们仍需采取一定措施来强化这种独立性。从根本上说,有效的财务信息需求市场是最为有力的保证,有研究表明,对高质量的财务信息需求的缺乏是导致当前我国审计质量不高的最重要原因。

从具体举措上,首先应完善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和更换机制,为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提供制度上的保障。证券监管部门颁布的《上市分司章程指引》等有关法规在实际工作中并不能真正成为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保护伞”,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上市公司多为内部人所控制,尽管聘用、更换会计师事务所在形式上由股东大会决定,但实质上与大股东决定并二异;二是要换会计师事务所仅揭示更换的理由并不能达到所应达到的目的。对于前者,我们的建议正如前文所述,即公司应建立审计委员会,并由其负责聘用、更换会计师事务;对于后者,我们赞成要求公司在更换会计师事务所时揭示以下内容:会计师事务所变动的性质、理由;近年来非无保留审计意见的情况等。

其次应优化执业环境,使注册会计师审计在实质上能够保持独立。在当前的会计市场上,政府官员干预上市公司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干预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发表审计意见的现象并不鲜见。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注册会计师是难以保持实质上独立的。为此,我们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例如有关部门应为注册会计师从事异地审计业务“保驾护航”等。

2.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法制建设。近年来,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法制建设业已取得很大成绩,但由于这一行业在我国属于一种新兴行业,也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迅猛发展,其发展之快速是人们所始料不及的,因而为使注册会计师能够切实履行防范财务报告粉饰的职责,尚须进一步加强该行业的法制建设。具体包括:

首先应完善《注册会计师法》,制定《注册会计师法实施条例》。我国的《注册计师法》制定于1993年,距今已有6年,其间,注册会计师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我们应对《注册会计师法》作适当的修改。同时,为增强其可操作性,还必须尽快出台《注册会计师法实施条例》。

其次应完善独立审计准则,为注册会计师防范财务报告粉饰提供技术支持。三批独立审计准则的颁布实施,为提高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当前审计工作实际相比。我们尚缺少一些准则,需尽快出台。例如,由于没有《审计报告指南》,一些注册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存在诸如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随意增加说明段等问题的混乱现象,因而应尽快制定《审计报告指南》。

3.加强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监管。政府有关部门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监管,有利于提高审计质量,缩小在这一方面的公众期望差距。例如,近年来随着各级注册会计师协会开展清理整顿工作的深入,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监管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必须指出的是,业务监管工作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而非一项突击性的事务。同时,还应尽快制定监管工作规则以及有关的惩戒办法,建立对监管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4.重新审视合计市场准入制度。在当前会计市场上,竞相压价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存在是注册会计师审计健康发展的重要障碍。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认为,必须重新审视会计市场的准人制度。为抑制会计市场恶性竞争而出现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应通过提高市场准入门槛的办法,促使具有证券期货从业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兼并,达到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净化执业环境,提高执业质量之目的。

五、强化政府对财务报告粉饰的监督

加强政府部门对财务报告的监督,无疑也是重要的防范手段。在防范财务报告粉饰问题上,政府有关部门不仅应扮演国有上市公司大股东的角色,还应作为证券市场的“守夜人”,本着一种社会责任,加强对这一问题的监督。新《公司法》、《证券法》、《会计法》等法规规定均体现了这一要求,但是,这些规定还存在着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一是相关法规规定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违现行为的处罚,包括责任人、处罚轻重等即不一致。二是这些规定往往比较原则,:因而应相应制定诸如《实施细则》之类更为具体的法规。

财务需要注意的问题篇9

财力报告粉饰一直是证券市场的“痼疾”,极大危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以及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因而各国政府、学界均将其作为研究的重点。我国会计学者近年来也对这一问题展开了研究(黄世忠,1999;陆建桥,1999;刘杰,19995等),这些研究侧重于证实这一问题的存在,分析其表现形式。本文拟对如何构健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粉饰防范体系谈点粗浅认识。防范财务报告粉饰,提高财务信息质量,是一项极其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投资者素质,造就有效的财务报告供给、需求主体、是其中的一条根本性措施;与此同时,也必须实施如加强对财务报告编报的监督、完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以及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等配套措施。

一、造就有效的财务报告供给、需求主体

上市公司管理层与投资者之间客观上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财务报告是消除这一不对称的主要方式之一,或者说,财务报告是这两者之间围绕财务信息相互博弈的结果(Scott,1997)。因此,防范财务报告粉饰的根本性出路在于从这二者入手:造就恰当的主体,让它们拥有足够的理性、适度的手段。

1.打造有效的财务报告需求主体。当前上市公司存在财务报告粉饰现象的主要原因应在于需求主体缺位,即尚未形成有效的财务信息需求市场。因此,治理财务报告粉饰,必须侧重解决这一问题、其关键性的举措包括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和提升投资者素质。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首先应加强股东等财务信息需求者参与监控的动机和能力,为此必须完善公司产权制度。完善的产权制度是股东等市场主体根据真实财务报告进行交易活动的先决条件和基础。只有完善的产权制度,才能使得胜东追求资本收益的最大化,才能形成其与公司管理层之间经济上的契约关系,进而形成真实财务报告的需求主体。而产权制度的完善必须达到;形成以财产所有权分散化为前提的多元所有者的产权结构;形成具有民主程序特征的集体产权结构;形成剩余索取权与控制管理权相分离的产权结构;形成剩余索取权可转让的产权结构。对于上市公司的产权现状而言,主要问题表现为国有股股东实际缺位,以及股权的过分集中。相应地,应采取如下措施:(1)设立纯经济性而非行政性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以解决上市公司国有股股东实际缺位问题。该机构不直接从事国有资产的具体经营活动,其身份只如同拥有众多企业股份的股东,依靠投资所获得的法律认可的股权对上市公司享有监督权、收益权,通过行使国有股股东表决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实施有效的监督。对于该机构所发生的行为失当,应严格运用有关的法律及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等手段予以纠正。(2)解决国有股、法人股的流通问题,以营造其有效运作机制。这一问题的解决,既有助于国有股、法人股股东有效地行使“用脚股票”等监督方式,增强其参与上市公司监控的动机;也利于上市公司股权的分散化。上市公司股权的分散化即社会性是其最大的特征之一,因为股权的分散能够在股东间形成制约,保证公司的利益得到充分尊重。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当前国有股、法人股占到上市公司总殷本的70%,这一现状显然不利于中小股东利益的保障。

其次,应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监控机制,以加强监控者对公司管理层行为的了解,提高其信息收集、评判能力,以及增加其监控手段。上市公司在这一方面所出现的问题通常表现为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为此注重如下措施:(1)健全董事会。在董事会中引入独立董事,并负责对董事提名、高级管理层的聘用与报酬、审计以及重大关联交易等事项表示意见。(2)建立审计委员或充分发挥监事会的作用。引入审计委员会这一机构,它主要由公司的非执行董事和监事组成,负责对公司经营和财务活动进行审计监督,并拥有聘用注册会计师的决定权等。或者将这一权力赋予监事会。(3)建立董事会与管理层之间一种基于合约的委托关系,明文规定双方的责权利关系。这些措施将得以强化董事会、监事会监控工作的客观性,使其更能代表中小股东的利益。

第三,应完善外部监控机制。当前在这一方面应采取的主要举措如下:(1)培育公司间购并市场。出台有关法规,鼓励涉及上市公司的购并行为,促使股东的“用脚投票”机制得以充分发挥功能。换言之,若公司出现经营状况不佳,或被发现财务信息披露虚假等,可能陷入被收购的境地。(2)形成经理人的权竞争机制,逐步培育经理市场,使得股东能够及时在经理市场挑选合理的人选取代不称职的管理人员。根据信号显示理论(Fama,1980)等,这类市场的发育将有力地推动公司管理层重视真实财务信息的披露。

第四,提升投资者品质,打造有效财务信息需求主体。唯此,才能形成对真实财务信息的有效需求与解读,以及对上市公司的有效约束。为此:(1)必须发展机构投资者,让成为证券市场投资者的主体。在真实财务信息的需求与吸收上,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是不同的,机构投资者更注重投资而不是投机,因此对上市公司真实财务信息的需[!]求度更高,而且对财务信息的解读、反馈能力更强。美国等资本市场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表明,只有当机构投资者成为市场“主力”,才能形成有效的上市公司财务信息需求主体。我国机构投资者的开户数至2000年7月末只占总开数的0.44%,因而大力发展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已是当务之急。(2)应提高个人投资者的素质。个人投资者无疑也是证券市场投资者的主要构成之一,我国当前在这一点上尤为突出:个人投资者现为5000多万户,占投资者开户总数和99.56%。但这些投资者的整体素质尚有待提高,以学历结构来看,其中

大学本科以上的仅占11.5%。因此,必须推动这些个体投资者的不断成熟,例如善于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权益,使其就整体而言逐步走上理性投资之路。2.打造有效的财务信息供给主体。由于财务报告由上市公司提供,因而防范财务报告粉饰的关键之一亦在于健全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籍此才能确保公司财务报告的编制符合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帐面资产与实存资产定期核对相符等。但遗憾的是,当前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普遍比较薄弱,例如有些公司与母公司之间人员、资产、财务尚未分开。新近修订的《会计法》已明确规定各公司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这无疑对扭转这一局面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这一问题若得不到解决,相关规定往往会难以遵守。因此,有关部门应注意制定各种内部控制制度的范式或指引,以供公司参考。

二、改革相关制度,减少财务报告粉饰的动机

应该指出,有些粉饰财务报告的动机是可以通过完善相关制度来消除或缓解的,具本说明如下:

1.消除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营中“政治挂钩”的色彩。政企分开一直是近年来改革的一项重点工作,但时至今日,政企尚未彻底分开,否则,就不会有“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现象发生,也不会出现地方政府对上市公司的频频干预。因而,应着力健立这样一种机制:政府不去干预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动,不要“要数字”,“要利润”,而应该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经济的健康发展出发,要求公司提供真实的财务报告。

2.完善业绩评价机制和管理人员薪酬制度。目前上市公司大股东对经理人员业绩的评价多是财务指标,这必然会助长其道德风险,粉饰公司财务报告。为解决这一问题,这些公司应对现行的业绩评价方法予以修改。我们在这里给出美国董事协会的业绩评价因素如下:(1)领导能力,(2)战略规划,(3)经营业绩,(4)继任规划,(5)人力资源管理,(6)与股东和所有当事人进行有效的沟通,(7)与外部关系,(8)与董事会、监事会的关系。

上市公司现行的薪酬制度亦需进行改革。例如,上海贝岭等少数上市公司当前正在试行认股权计划(Stockoption),应该说,认股权可将管理人员的个人利益同公司股东的长期利益联系起来,避免了以基本工资和年度资金为主的传统薪酬制度下管理人员的短期化行为倾向。

3.完善股票发行制度。当前股票发行制度正处于由核准制向进一步市场化方向改革时期,其中仍存在导致公司进行财务报告粉饰的诱因,例如对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一些硬性规定,如近三年连续盈利等。再例如配股条件中规定的净资产收益率指标等。因此,应继续股票发行制度的市场化与科学化,例如推行主承销商保荐制度,在满足充分披露要求的条件下,均可以公开发行股票;将配股条件由单变量固定控制改为多变量变动控制。4.修改股票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条件。根据现行规定,如果上市公司连续三年同现亏损,公司将被处以暂停股票上市即沦落为pt公司。应该说这一规定本身是符合证券市场规范运作的,问题是该规定较为简单,往往使得一些上市公司可以通过财务报告粉饰来逃避处罚。对St公司也存在类似问题。为解决这类问题,即需要对规定作相应修改,使上市公司很难再通过财务报告粉饰得以“文过饰非”。例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完善:第一,可考虑将经常性损益作为主要的考核指标;第二,增加经营现金流量为负值这一指标;第三,增加非会计参数,比如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已处于严重的非正常状态等。

三、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压缩财务报告粉饰的空间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留有过多的灵活性和真>!

一方面,适当调整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遵循的基本原则。

1.将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作为首要目标。众所周知,可靠性和相关性是会计信息的两个重要质量特征,可靠性和相关性孰轻孰重,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但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如果一味强调借鉴国际惯例,盲目侧重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则可能加重财务报告粉饰的严重性,因而,当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更为重要,这是我们审视我国近几年来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后得出的结论。

2.正确处理统一性和灵活性的关系。应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减少可供公司会计选择的余地,尤其是对于收入和费用的确认,计量原则应尽可能地明确规范,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财务报告粉饰的可能性。尽管这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因为“无论政策制定者是否意识到,每一政策选择都是对不同个体偏好以及各种可能影响的权衡。”(aaa,1977)同时,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若过于强调统一性,不给会计人员以适度的专业判断空间,也会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因此,在强调统一性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如何保持一定的灵活性。

另一方面,尽量减少真空地带。既要检视已颁布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寻找并填平其中的真空地带。例如《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对比例合并法编制合并财务报告、中期报告的编制等做出了简单的规定,但对会计人员来说,如何进行比例合并,中期报告的编制到底采用整体观还是独立观等至今仍模糊不清,因此,应该考虑采取补救措施。又要检视当前的实际,发现其中的新变化,及时制定相关的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比如当前证券市场中的企业购并、股份回购、认股权计划等事项,会计上应如何处理和披露。

四、完善注册会计师制度,发挥“经济督察”的作用

注册会计师审计是“客观收集和评价有关经济活动和事项陈述的证据,判断这些证据与建立的标准符合程度,并将其结果传递给有关利益的使用人”,因此,注册会计师制度在确立财务报告可能性、防范财务报告粉饰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起步较晚,在许多方面仍需加以完善。

1.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灵魂与生命,是其能否发挥防范财务报告粉饰作用的关键所在。尽管我国具有证券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已完成脱钩改制工作,为保证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时保持独立性创造了条件,但我们仍需采取一定措施来强化这种独立性。从根本上说,有效的财务信息需求市场是最为有力的保证,有研究表明,对高质量的财务信息需求的缺乏是导致当前我国审计质量不高的最重要原因(李树华,1999)。

从具体举措上,首先应完善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和更换机制,为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提供制度上的保障。证券监管部门颁布的《上市分司章程指引》等有关法规在实际工作中并不能真正成为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保护伞”,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上市公司多为内部人所控制,尽管聘用、更换会计师事务所在形式上由股东大会决定,但实质上与大股东决定并二异;二是要换会计师事务所仅揭示更换的理由并不能达到所应达到的目的。对于前者,我们的建议正如前文所述,即公司应建立审计委员会,并由其负责聘用、更换会计师事务;对于后者,我们赞成要求公司在更换会计师事务所时揭示以下内容:会计师事务所变动的性质、理由;近年来非无保留审计意见的情况等。

其次应优化执业环境,使注册会计师审计在实质上能够保持独立。在当前的会计市场上,政府官员干预上市公司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干预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发表审计意见的现象并不鲜见。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注册会计师是难以保持实质上独立的。为此,我们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例如有关部门应为注册会计师从事异地审计业务“保驾护航”等。

2.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法制建

设。近年来,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法制建设业已取得很大成绩,但由于这一行业在我国属于一种新兴行业,也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迅猛发展,其发展之快速是人们所始料不及的,因而为使注册会计师能够切实履行防范财务报告粉饰的职责,尚须进一步加强该行业的法制建设。具体包括:首先应完善《注册会计师法》,制定《注册会计师法实施条例》。我国的《注册计师法》制定于1993年,距今已有6年,其间,注册会计师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我们应对《注册会计师法》作适当的修改。同时,为增强其可操作性,还必须尽快出台《注册会计师法实施条例》。

其次应完善独立审计准则,为注册会计师防范财务报告粉饰提供技术支持。三批独立审计准则的颁布实施,为提高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当前审计工作实际相比。我们尚缺少一些准则,需尽快出台。例如,由于没有《审计报告指南》,一些注册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存在诸如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随意增加说明段等问题的混乱现象,因而应尽快制定《审计报告指南》。

3.加强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监管。政府有关部门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监管,有利于提高审计质量,缩小在这一方面的公众期望差距。例如,近年来随着各级注册会计师协会开展清理整顿工作的深入,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监管已经取得了显着的成效。必须指出的是,业务监管工作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而非一项突击性的事务。同时,还应尽快制定监管工作规则以及有关的惩戒办法,建立对监管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4.重新审视合计市场准入制度。在当前会计市场上,竞相压价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存在是注册会计师审计健康发展的重要障碍。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认为,必须重新审视会计市场的准人制度。为抑制会计市场恶性竞争而出现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应通过提高市场准入门槛的办法,促使具有证券期货从业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兼并,达到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净化执业环境,提高执业质量之目的。

五、强化政府对财务报告粉饰的监督

加强政府部门对财务报告的监督,无疑也是重要的防范手段。在防范财务报告粉饰问题上,政府有关部门不仅应扮演国有上市公司大股东的角色,还应作为证券市场的“守夜人”,本着一种社会责任,加强对这一问题的监督。新《公司法》、《证券法》、《会计法》等法规规定均体现了这一要求,但是,这些规定还存在着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一是相关法规规定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违现行为的处罚,包括责任人、处罚轻重等即不一致。二是这些规定往往比较原则,:因而应相应制定诸如《实施细则》之类更为具体的法规。

财务需要注意的问题篇10

注册会计师发表审计意见,可以分三个阶段。以1995年和1997年为分界点。1995年以前,注册会计师基本上很少说不。1995年财政部颁布了第一批审计准则,注册会计师知道怎样表示意见。1997年由于琼民源事件,社会震荡很大,注册会计师首次对出具了"否定意见"。自此,注册会计师说"不"的越来越多。

注册会计师表示的审计意见除了与会计上是否有问题有关,还和财务状况有关。如,被出具"否定意见"的公司的资产负债率高于出具其它意见的公司。

(一)1997年上市公司年报评价

从正的方面说,注册会计师大胆说"不",渝汰白是第一家被出具"否定意见"的,1997年还有一家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信息披露更透明,提供的资料更全面。从负的方面来看,由于10%和0%的规定,有许多通过关联交易、非常交易(重组、股权转让、政府补贴)、非货币交易、会计政策变更等方法来操纵盈利。公司财务状况的不确定性,包括或有损失(坏账、对外投资、未决诉讼)和持续经营能力等问题。

(二)1998年上市公司年报评价

1998年红光实业被出具"否定意见",14家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会计师说"不"的原因:

1、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的出台,加强了会计师执业的约束力和指导性。

2、事务所脱钩改制,强化了独立、客观、公正执业的基础环境。

3、监管力度加大,起到了警示作用。

(三)1999年上市公司年报评价

1999年商业网点被出具"否定意见",14家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出具不好审计意见的原因:

1、四项计提利在长远。

2、非常收益"贡献大":1999年报显示,426家公司共发生关联交易659亿元,其中与母公司的交易为341亿元,占52%。99年报还显示,非常损益占上市公司净利的16%;有573家公司扣除非常损益后净利减少占59%。

3、三不分开恶果多:大股东资本不到位;大股东"提款"恶狠狠;财务困境重重,1998年郑百文亏损5.02亿元,1999年亏损9.57亿元。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户数占我国企业总户数的99%,完成工业总产值、实现税利和解决就业人口分别约占全国总数的60%、40%和75%,其地位举足轻重。然而中小企业受各种条件制约,在获取物质资源和信息资源、增强经营管理和理财能力等方面大都存在困难和弱点,急需社会各方给予解决和扶持。随着科技革命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国际上中小企业的运作方式已从过去主要追求产量增长的生产型,演变为讲求产品量、本、利综合评价并以关注所有者权益最大化为基本特征的财务导向型。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影响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和财务决策的相关因素更变得空前复杂。因此,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展对中小企业的财务诊断,努力提高其经营和理财能力已成为企业相关各方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一、尚未形成健全的财务诊断体系。

从中小企业方面看,一些经营者缺乏现代财务意识,他们在购置设备原料和疏通人情关系方面不吝花费,但在通过延请“企业郎中”诊治管理“疾患”,导入财务管理“良方”方面积极性不高。同时企业内审机构由于其地位的“附庸性”,加上受工作视野、专业知识所限,所以目前有些企业的内部诊断既缺乏公允性,也不具有权威性。

从出资人方面看,由于企业产权改革正在进行,还未形成一旦企业经营失败所有者倾家荡产、经营者丢掉饭碗的机制,同时,作为行使国有资本出资人财务职能的财政部门,其对企业资产和财务管理也正处于转型和初创期,因此,企业的股权关系、法人治理结构和股东行为均尚待规范,内部诊断机制还远未形成。

从外部诊断方面看,一些咨询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因受利益驱使,比较看重眼前收入,对拓展中小企业财务诊断市场既缺乏战略性认识,也存有畏难心理。使一些企业既使乐于“求诊”也不知到哪里挂号,财务诊断尚未确立正常的社会地位。

二、还没有一套规范的财务诊断法规和技术体系。

与财务诊断相关的理论、法规、准则和实务指南均准备不足,囿于审计成本、市场需求和专业能力等多重制约,目前注册会计师执业也过于偏重常规审计,主要目的仍然是纠错防弊,对企业经营管理、财务管理的建设性和指导性方面整体上关注不够,“诊疗”较少。

三、行业管理不规范。

目前主管部门对财务诊断机构和人员在从业条件和执业行为等方面尚缺乏配套的管理制度,致使某些诊断机构和“医师”素质良莠不齐,职业行为不规范,收费高、“疗效”低的现状既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也影响财务诊断行业的名声。

随着我国加入wto,中国将走向全方位开放。为了迎接更加严峻的竞争环境,中小企业应全方位地提升经营和财务管理水平,笔者以为,关注中小企业的财务诊断是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一环,为此建议:

一、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企业财务诊断行为。从根本上讲,推进公司制改造,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形成有效的监督和制衡机制,是企业财务诊断充分发挥作用的必要前提。只有这样,企业经营者才会真正关注财务诊断,企业监事会和内审机构才可能有效地运作内部财务诊断,出资人也才能依法行使自己的财务决策和财务诊断权,财政部门对企业资产与财务管理方面的监管权也才能落到实处。

二、尽快制定一套既与国际接轨又适合我国中小企业现状的企业财务诊断专门法规、准则、实务公告和操作指南体系,使财务诊断工作有章可循,有典可据。这些规定至少应满足三方面要求:(1)从制度上明确和强化财务诊断的定位,充分凸显其在企业管理中的财务智囊团功能。(2)财务诊断的纠错防弊和建设性两类功能应当既有机融合又各展其长,不能用单纯的审计替代财务诊断。(3)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兼容,应借鉴国际著名会计公司经验,组织专家研制完备的财务诊断提纲和专用工作底稿,使财务诊断从搜集证据,综合分析到最终形成结论既科学规范,又便于操作,使无论内诊还是外诊、不管是专业机构、理财专家还是企业财务新手均可据以在不同层面上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