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工程技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31:29

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篇1

关键词:绿色建筑建筑风土美学建筑通风文化生物多样性环境设计建筑水循环设计建筑节能建筑二氧化碳减量设计绿色营建绿色生活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绿色建筑起源于1970年代初的能源危机,最初以“节能建筑”出发,后来结合“乡土建筑”、“生态建筑”的环境理念,现在更融合了最新的地球环保评估、生命周期评估LCa(lifecycleassessment),而成为一种崭新的建筑科学体系。因而,“绿色建筑”是更便宜、更自然、更有效益、更无公害的生活智慧,能让人类享受更久的朝日夕阳,让子孙的明天更有希望。

然而今天的绿色建筑已不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浪漫诗歌,而是彻底从地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热带雨林枯竭等地球尺度,来塑造整体建筑文化的环保生活哲学。如今,建筑学不谈绿色设计,已不配为现代学问;国家营建政策不落实绿色建筑,已没有明天。因此绿色建筑工程技术应用迫在眉睫,意义重大。

(一)推行绿色建筑,顾全正确的风土美学修养,成全建筑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建筑美学并非什么伟大的工程,只要符合气候、生态、节能的绿色设计,自然会呈现其风土特色。谈论绿色建筑,必须先有正确的建筑风土美学修养,否则支离破碎的解读绿色建筑技术,只会见树不见林而无所适从。现代机械设备提供了环境控制的无线科技,但却使建筑物日渐丧失气候调节能力,也让建筑与都市丧失地方风貌。

生物界有许多适应气候之道,对人类的建筑设计有莫大的启示。例如,生物学上有一种Bergmann,认为温血动物为了适应不同的寒暑期后而改变其体型大小。另外也有一种allen法则,认为在同种的温血动物之中,寒带气候的动物为了减少冻伤的几率,也常演化出较短小的耳朵、尾巴、角翼、嘴啄等突出部位的品种。事实上,这些抗寒保温的法则也部分适用于人类的演化,人类的建筑文化也符合Bergmann法则和allen法则的应用,比如我们可将北方民居视为一种显示保温特色的“保温文化”,而南方民居是以防暑为功能的“遮阳文化”。

依照“建筑气候风土论”,寒带的保温措施在于防止“由内向外的热损失”,而干热地区的保温措施则在于抑制“由外向内的热取得”,两者在缓解室内外气温差的冲击的功能上是一致的,因此寒冷气候及干热气候两者皆是“保温优先”的地区,由于“保温文化”的主要功能在于加强墙面的保温能力,所以寒冷气候的“保温文化”就是“墙面文化”,干燥气候的“保温文化”是另一种“墙面文化”。

依照“建筑气候风土论”,“保温”虽然在寒冷、干热气候有良好效益,但在热湿气候却效果不佳,因此热带传统民居都具有大大的屋顶、深深的遮阳,因为热带气候的大屋顶除了遮雨之外,最大的功能在于遮阳,这种“屋顶文化”也是一种“遮阳文化”。在热湿气候的现代建筑中,过去防雨功能所需的斜屋顶造型已无存在必要,而屋顶的遮阳功能却应转换成遮阳、阳台的特征才对。深深的遮阳、美丽的阴影,无疑才是真正的热带建筑美学。

依照“建筑气候风土论”,居于“保温文化”与“遮阳文化”之间的气候区就是意味着此地气候不冷不热、冷房的高温期不长、采暖的动机也很短的“最小空调耗能区”,也就是“泛亚热带”。此区保温与遮阳措施均只有部分节能效果,必须巧妙的将“保温”与“遮阳”作最有效、最合理的组合,才能发挥其最大节能功效。所以,“泛亚热带”之建筑文化特色,既非单纯的“保温文化”或“遮阳文化”,而是“遮阳保温并重文化”。

综上所述,建筑气候风土美学以“保温文化”、“遮阳文化”、“遮阳保温并重文化”为寒冷干燥、热带与泛亚热带气候的建筑表现,建筑设计者应引以为建筑风土表现的座右铭。

(二)“建筑通风文化”的施行鞭长驾远,“生物多样性环境设计”的应用计深虑远,“建筑水循环设计”的推广寓意深远,“建筑二氧化碳减量设计”的开拓山长水远,“绿色营建”的防治任重道远

热湿气候是最适用“风力通风设计”的地区,而较凉爽的温暖气候是“浮力通风设计”潜力最好的地区,然而空调设备的发明和空调技术的应用使得建筑设计者日渐堕落,丧失了气候环境的敏感度,忘却了自然通风采光的设计能力,使建筑日渐巨型化、气密化、空调化,而浪费大量地球能源。因此唯有善用“风力通风”与“浮力通风”之原理来进行建筑设计才能成就最好的绿色建筑。

“生物多样性环境设计”并非伟大的“生态创造”理论,亦非强求一个完全符合生态链的乌托邦,只是要求减缓强取豪夺生态破坏,并以“生态疗养”的态度,来矫正一下人类对自然的“霸权心态”而已。“生物多样性环境设计”的应用,首先是消除误解,并清醒的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所在。“生物多样性设计”的口号看似遥远,却与每一件工程设计实务有关,它是具体营造生态基盘的技术,也是带领绿色建筑迈入生态设计的跳板。而生物多样性环境设计之最高原则,在于要求改变人类的霸权心态,不要把自然利用殆尽,不要把其它生物的生存空间赶尽杀绝,假如能留下一点不被管理的绿地与杂乱的树林,或是减少一些鸟类撞死于建筑物的事件,才是功德一件。

水是人类文明的起源,也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水可成就文明亦可毁灭文明。绿色建筑讲求保水、节水、净水的生态循环设计是永续用水文明的对策。绿色建筑水循环设计,就是建立居住环境可持续水资源利用的智慧,基地保水设计不但可以达到都是防洪与缓和都市热岛效应的目的,更可扩大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潜能,对生态环境有莫大帮助;建立节水型社会的精神,合理利用水资源;进一步认识污水循环利用之意义,“把水还给河川,把养分还给土壤”才是水循环设计的极致。

二氧化碳减量的精神不仅在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也在于减少建材使用量、促进节能、保护地球资源、减少废弃物。二氧化碳减量的精神,在于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装饰、不合理的造型、不必要的建设,亦即在于倡导“环保建筑美学”。

建筑产业是一个高污染的产业,消耗大量的地球能源、水资源、原材料和农地损失的同时,建筑业也造成了大量的空气污染、温室气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氟氯化合物及人类垃圾。这些污染主要体现有二,一是建筑废弃物的环境污染,一是室内环境污染;这些污染均来自于建筑与室内装潢工程的营建污染问题,也是绿色建筑所重视的干净营建科技的问题。归根结底,绿色营建则在于评估从建筑结构到室内装潢、从施工到日后拆除之环境污染量,前者为“事前预防”,后者为“事后控制”,两者刚好构成完整的建筑物生命周期环境污染防治系统。而若要建立彻底的“绿色营建”体系,必须从“源头整治”做起,亦即由设计阶段的“绿色构造”、营造阶段的“绿色施工”到装潢阶段的“绿色室内装修”,均是建筑环保的重要一环。

(三)建筑节能设计是绿色建筑之母,其最高境界在于师法自然,顺应风土

绿色建筑的内容包罗万象,但其中最重要的主题莫过于建筑节能对策。尤其全球的建筑相关产业,已消耗地球50%以上的能源,任何建筑设计假使不落实节能对策,根本遑论绿色建筑。

建筑节能设计是绿色建筑之母,建筑节能设计的重点应该有轻重缓急之分,也应该有南北气候之别,长江流域以南的热湿气候应以遮阳设计为主,忌讳过分保温之设计;反之,北方寒冷气候则应以保温外墙、双层中空玻璃、高保温蓄热的设计为主。但无论任何气候下,开窗越大越不利于建筑节能,适中的开口设计乃是全球不变的“普世原则”。

(四)落实绿色建筑之精髓,享受绿色生活之美好

绿色建筑是一种生活智慧,通过充分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来实现环境保护的根本目的。任何建设都是对地球的损伤,唯有事前消弭无谓之建筑,减少无谓之设施,才是迈向可持续建筑之最高境界。复杂化、巨型化、科技化的建筑系统,是生态高度风险化的象征,反而越简单、越分散、越人性的建筑创意,才是更生态、更持续的环境设计。当今社会,唯有打破“花钱消灾”、“高科技终会拯救人类”的妄想,强调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节约型社会,发挥以柔克刚自然设计智慧,才能掌握绿色建筑的真谛,才能创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环境协调平衡的居住模式,是社会可持续发展而主动变化的积极行为,才能创造人类美好的绿色新生活!

结束语

归根结底,绿色建筑就是生态、节能、减废、健康的建筑,只有优先考虑更便宜、更自然、更有效率、更无公害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法,才能拯救地球。这些方法通常只是“简朴无华的建筑设计、有效率的材料力学、重复使用的家具建材、小巧的遮阳板、韵律变化的阴影、最少管理的自然庭院景观”而已。

绿色建筑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顺应时展的潮流和社会民生的需求,是建筑节能和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不仅涉及老百姓的生活质量,而且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业,全面推广绿色建筑也成为我国城乡建设领域推进节能减排的重要战略措施之一。

绿色建筑的推行,功在当今利在后世,我辈建筑人应认真研习,优先采用。

参考文献:

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U4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5-0105-01

我国现在奉行的是可持续的发展策略,在建筑工程中也应该把这个策略贯彻到底,这样才能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绿色施工技术不但包括对资源的节约技术,还包括对环境的保护技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的建筑工程行业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我国的建筑行业依靠的是廉价和密集的劳动力,虽然发展快,但是出现的问题也多,而且产业素质并没有得到太大的提升。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中普遍存在着投入高、消耗大的问题,而且污染严重,生产效率也不高。所以总的来看,我国的建筑工程还需要向着高效的可持续的方向发展。现在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不断有绿色施工技术被研究和开发出来,我们可以加大对这些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相信绿色施工技术一定会有效的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绿色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

绿色施工技术是更加先进的技术,它和传统的施工技术有着很大的区别,绿色施工技术在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有着更大的作用。我国的施工人员一直在不断的探索和开发绿色施工技术,本文就将介绍绿色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发挥的作用。

1、保障施工的安全性

绿色施工技术可以保障施工的安全性。施工过程中首先要保证施工的安全,在施工过程中应用绿色施工技术就可以有效的增加施工的安全性。使用这种技术不只能保证环境的安全,还能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首先,绿色施工技术要求使用绿色材料,这种材料和以往的材料不同,不含刺激性和伤害性。所以施工人员在进行施工时就不会担心材料对人身造成伤害。而且在施工过程中也不会有有害的物质挥发到环境当中,这样可以减少施工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还有就是现在绿色施工技术加入了很多设计优良的设备,这些设备可以有效的减少传统施工中产生的粉尘、噪音等等各种各样的污染,同时还可以提高工人的工作积极性。所以说绿色施工技术既是一项可以保护环境,又是一项可以保障工人人身安全的优良技术。

2、有效的节约建材

绿色施工技术可以有效的节约建材。绿色的施工技术是一个可以节约建筑材料的技术,这项技术对于传统的施工材料进行了更加实用的改造,将技术和材料进行了有效的结合,可以使材料发挥更大的效用,同时可以有效的节约建筑材料。例如,在改进技术后对地下空间进行封闭时可以节约很多的建筑材料。绿色施工技术可以节约建材的例子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总得来说,绿色施工技术是一项既可以节约建材又可以保护环境的技术,不但可以为企业节约大量购买建材的成本,还可以提升企业的整体素质。

3、有效保护施工土壤

绿色施工技术可以有效保护施工土壤。传统的施工技术非常容易对施工土壤造成破坏,同时还会有污染地下水和浪费地下水的情况产生。现在的绿色施工技术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可以保护施工土壤和地下水。所以说我们必须建立起绿色施工的理念,用绿色施工技术可以把施工时产生的碎土进行固定,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防治水土流失的发生。还有就是绿色施工会要求在地上铺设排污管线,这样可以保证把污水排放到污水处理出,可以避免污染水源。在绿色施工技术实施时还会对电池和油漆等污染环境的污染物进行回收和处理,垃圾得到了有效的处理就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如果我们施工人员能结合着绿色施工技术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一定能使环境保护工作达到最佳的状态。

4、可以减少噪音污染

绿色施工技术可以减少噪音污染。进行建筑施工时会产生许多噪音,这些噪音会严重的影响居民的生活,如果噪音分贝过高,甚至会造成耳聋和内脏受损等健康问题。所以说消除噪音污染也是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内容。传统技术不但不会减少噪音污染,还会制造噪音污染,所以我们必须采用新的绿色施工技术才能消减污染,如果施工地点靠近居民区,绿色施工技术要求施工时间必须合理,一定要留出居民晚间休息的时间。如果一定要进行施工的话,就需要用低噪音的设备进行施工,噪音分贝过大的严禁施工,确保施工不会干扰居民的休息。

二:怎样促进绿色施工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绿色施工技术的优势已经越来越明显,技术的普及度也越来越高,工程的设计者和工程的施工人员都非常喜欢这项技术。然而,这项技术还并不完善,建筑工程本身的复杂性给技术研发带来了不小的困难,所以还需要施工人员不断的在实践中给出反馈,便于绿色施工技术开发人员对技术进行改进和开发。

1、提高员工绿色施工意识

提高员工绿色施工意识可以促进绿色施工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需要得到施工人员的支持,所以我们首先要提高施工人员绿色施工的思想意识。如果没有这个思想意识,即使技术再好,也难有用武之地。这就要求施工单位要对绿色施工技术进行宣传,要告诉施工人员这项技术是什么,这项技术对工程和施工人员本身有哪些好处,要告诉施工人员这项技术对保护环境有着怎样的作用。相信对绿色施工技术有了深入的了解之后,施工人员一定会欣然接纳这项技术。在施工进行中和施工验收过程中,施工单位也可以抓住机会让施工人员进行参观和学习,在切身体会了这项技术的好处之后,施工人员对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热情将会更大。

2、建立完善的绿色施工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绿色施工管理制度可以促进绿色施工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虽然在对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可以摸索出一套管理制度,但是如果没有一个系统的管理制度还是会影响施工效率。在进行绿色施工过程中,如果没有严格的完善的管理制度,就不能形成对施工人员的有效管理。施工人员、管理人员和设计人员之间需要在一个有效的制度下进行沟通和合作,这样才能有利于这项技术的发展,也能促进各部门之间的有效合作。

3、加强对施工人员管理

加强对施工人员管理可以促进绿色施工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一项建筑工程中,施工人员在所有工作人员之中占的比例是非常高的。施工人员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起到主体作用,如果不能对施工人员实施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就会导致工程理念无法落实,工程技术无法实施,最后就会影响施工的质量和工程的经济效益。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确保绿色施工技术能够彻底的得到落实,只有这样才能起到对环境的保护作用。

综上所诉:现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要求我们必须在工程施工中实施绿色施工技术。绿色施工技术是一项能够减少环境污染,能够有效节约建材,能够有效保护土壤,能够有效的保证施工人员健康的技术。正是因为绿色施工技术具有这么多的优势,这项技术才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们也应该多采取有效措施来促进绿色施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我们可以通过提高员工绿色施工意识、建立完善的绿色施工管理制度、和加强对施工人员管理的措施来促进这项技术的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建筑工程施工一定会更加的环保更加的高效。

参考文献

[1]赵名言.绿色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施工技术,2013.

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篇3

【关键词】绿色施工技术;建筑工程;应用

引言

建筑工程在现阶段的发展中遇到了机遇,但对环境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要想将建筑行业健康持久的发展,就要能够将绿色施工技术在其中得到充分应用,这样才能发展建筑行业的同时也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在这一发展背景下加强绿色施工技术的理论研究就有着实质性意义。

1.绿色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特点即原则

1.1绿色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特点分析

绿色施工技术是在当前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深化背景下所广泛应用的技术,尤其在建筑工程领域对这一技术的应用比较重要,绿色施工是一个过程,是和诸多的环节相联系的。主要是将管理和技术以及材料等重要方面采取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利用,达到降低能耗的效果,从其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特点来看,施工前对施工的每个环节的研究以及评估是重要的特征体现,通过事先对工程的设计以及材料的采购等,进而达到能源节约的目的,而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也是采取先进技术来提高作业的效率[1]。

1.2绿色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原则分析

绿色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主要是提高施工过程的效益及效率,确保建筑工程安全的同时来实现环境的最小化破坏。对这一技术的实施要能够遵循相应的原则,这样才能有利于其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在细化原则方面要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在建筑施工现场要能够对技术进行精细化的运作,尤其是针对绿色施工技术的重点,严格的按照相应步骤实施科学化的划分,这样在分层的管理过程中就能够将施工的质量得以有效提升。还有就是在优化原则的遵循上要能得到充分体现,主要是将技术方案和设计规划能优化体现,在能源以及资源的消耗方面也要能优化。

2.建筑工程中应用绿色施工技术的策略和具体应用

2.1建筑工程中应用绿色施工技术的策略

对建筑工程中应用绿色施工技术要按照策略进行,首先要能够考虑绿色建筑技术施工的可行性,以市场为向导在绿色施工技术的开发运用当中通过新技术来达到降低施工成本的目的。再者还要能够对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进一步的提升,将科学化的管理得到充分保证,对绿色施工技术进行积极推广。同时要能对社会绿色意识得以有效提高,构建示范性的绿色施工项目和施工企业,在宣传力度上得到加强,从而为绿色建筑技术的推广积累材料。再者是要能够将相关的法规制度体系得以完善,保障绿色施工技术的顺利应用[2]。

2.2建筑工程中对绿色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

第一,建筑工程中的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要能和建筑工程所在地的气候环境得到有机结合,绿色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过程中要能够在绿色的空间上能营造出来,还要和当地的气候有机结合。从具体的应用措施上就是要对建筑工程的整体得到有机把握,对气候环境对工程的影响要作出周密的部署,这样就能从很大程度上避免由于天气影响对施工带来的损失。要对装修的次序进行合理化的安排,比如在对外墙的粉刷工作实施过程中就要安排在雨水比较少的季节,而室内的粉刷工作则要选择天气好以及空气流通优的时候。

第二,建筑工程中的节能技术的应用也比较重要,在这一过程中要能够建立建筑工程施工以及生活用电制度,结合建筑工程的不同阶段和场地等,通过分解以及落实来实现用电总额控制。同时也要能够对建筑工程的施工电气以及设备等进行详细的检查,对施工中的节油措施要积极的施行,建立耗油进度的控制体系,定期的对设备和机械设备等实施维修,从而有效避免由于渗漏造成的油耗增加[3]。

第三,对建筑工程中的材料节约以及水资源的节约方面,针对木材以及钢筋和水泥等材料要教育施工人员在节约意识上得到加强,建筑施工中要能尝试采取新型的环保材料,尽量对材料进行节约,对材料的使用要能制定计划,按照计划进行采用,对于可回收的材料要回收利用。另外在水资源的节约方面主要是对基坑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对降水井的水重复利用,要结合天气的情况来实施洒水的量。可通过对节水器具的安装来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第四,对施工用地的节约以及对现场施工的土壤保护也比较重要,首先要对施工现场周边环境和基础性建设等分布情况进行掌握,还要遵循用地面积的最小化原则采取设计,从而来使得平面布局规划紧凑的体现出来,也可以通过起亚的环形通路的铺设方案来减少道路的占地面积,而对土壤的保护就要能制定施工土壤保护的措施,种植速生草种等方式进行保护土壤[4]。

3.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能够对环境的破坏程度最小化的呈现,所以在施工中要能积极树立绿色施工的理念,并要能在整个过程中都要尽量采取绿色施工技术,减少由于建筑施工对环境造成的严重破坏。由于受到本文篇幅的限制不能进一步深化探究,希望此次理论研究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程三宏.我国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体系的探讨[J].山西建筑.2015(08)

[2]张志忠.建筑工程绿色施工发展现状和对策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4(12)

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篇4

关键词:绿色理念;施工技术;绿色施工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一、应用绿色环保施工技术的意义

在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绿色节能建筑是一个重要的阶段,同时也是节约成本、节能减排以及高效利用建筑领域资源的关键。绿色施工是建立在施工安全和质量保证的前提下,以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为指导方式,对资源最大限度的高效利用,通过秉承生态保护的原则,实现整个工程的整体效益。作为一项可持续的施工技术,绿色施工在房屋建筑中的应用,对于保护环境,促进建筑业的长远发展,以及对我国房屋建筑的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绿色建筑住宅施工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1、绿色建筑住宅施工中环境保护工作不足

一方面,很多建筑住宅施工企业和施工人员没有环境保护的意识,即便存在环保意识,在成本和工期的压力下,往往会做出改变,回到破坏环境、破坏生态的传统施工方法和技术的道路上。另一方面,一些建筑住宅施工中没有对噪声的控制,这不但产生了对环境的噪声污染,而且容易出现整个社会对绿色建筑住宅施工的否定认知。此外,一些绿色建筑住宅施工企业没有对生活废弃物予以无害化处理,不但影响绿色建筑住宅施工人员的生活,而且也会造成对建筑区域的污染。

2、绿色建筑住宅施工中材料使用问题

一方面,一些企业对施工材料的使用还停留在常规方法,在建筑住宅施工过程中没有建立符合绿色建筑住宅施工要求的材料使用制度,使领料、用料等环节出现浪费的可能,导致绿色建筑住宅施工过程出现过大的材料浪费,不但影响了绿色建筑住宅施工的成本目标实现,也会影响绿色建筑住宅施工的环境目标的达成。另一方面,一些绿色建筑住宅施工过程中还停留在自制混凝土和砂浆的状态,由于没有使用集约化的预制砂浆和商品混凝土,出现材料上的巨大浪费,既影响对环境的有效保护,也形成对绿色建筑住宅施工造价的失控威胁。此外,绿色建筑住宅施工中一些材料没有做到再生和利用,这会加大绿色建筑住宅施工的成本负担,而且也会导致绿色建筑住宅的施工材料出现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等问题。

3、绿色建筑住宅施工中水资源利用问题

绿色建筑住宅施工过程中讲求对水资源的重复利用和有效回收,这样才能做到对环境尽量少的压力,也才能更有效地利用水资源。但是,一些绿色建筑住宅施工企业在设计沉降井、沉淀池的过程中出现数量不足、容量不够的问题,既影响了污水的收集、利用,也影响了施工中对水资源需求的满足,并且在特殊天气下大量的污水会溢出井池,给整个市政网络带来污染问题。此外,一些绿色建筑住宅施工企业没有充分利用施工废水、降水、地表水等潜在的水资源,只是一味开发地下水或盲目利用市政水网,这只能会造成绿色建筑住宅施工成本的上升。

三、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

1、施工过程中扬尘的控制

建筑工程在进行施工的时候,许多材料和废料都需要车辆来运输,会产生污染环境的扬尘,扬尘是污染大气环境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在建筑工程施工时,应该将洗车槽设置在施工现场的合理区域,对车辆采取严密的封闭措施,以保证在运输中不会出现物料的遗漏、飞扬、散落等现象,保证道路不被洗车所排放的污水污染;在拆除临时构建物阶段、土方作业、结构施工、安装装修时,应该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而采取围档、清理积尘、高压喷雾、洒水等防扬尘措施。

2、节约施工用地

建筑施工过程中,如果遇到需要设置临时施工用地的情况,应该在掌握施工现场及周边环境的基础设施以及管线的分布情况的条件下,应遵循用地面积最小化的原则进行设计,尽可能地保护场地内现有的地方特色资源和文物古迹,提高用地的利用效率,为了减少道路的占地面积,要采用环形通路的铺设方案和临时道路与永久道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施工现场道路的铺设。

3、施工过程中水污染的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水污染进行严密监控,对于需要排放出施工现场的污水进行标准的水质监测,进而出具准确有效的污水检测报告,确保排放的污水符合国家颁发的《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对排放污水的要求;对于不同的污水进行相应的防控措施,如设置隔油池、沉淀池、化粪池等。对于存储有毒性的油料和材料的地方,应严格的设计密封的隔水层,严格认真地做好防漏、防渗处理。

4、施工过程中垃圾的控制

要做到绿色施工,就应当遵循减量化原则,首先要减少施工垃圾的产生,比如对住宅的建筑垃圾限制为:小于等于400千克/万平方米。其次要对施工垃圾进行合理的回收再利用,比如对施工垃圾进行分门别类;将分门别类好的建筑垃圾集中统一地送至施工现场的垃圾站,不可在施工现场囤积;同时在施工人员的活动区域设置封闭式垃圾容器,即将生活垃圾封闭成袋及时进行清理。从而尽可能使得拆除建筑物所产生的废弃物的回收率和再利用率达到40%以上;垃圾的回收率和垃圾的再利用率达到30%以上。

5、施工现场土壤的保护

建筑施工现场,由于需要对施工地进行较大的改动,很容易导致施工地土壤的流失、侵蚀,因此,为了达到绿色施工则需要制定有效的施工保护措施。对于施工中可能造成的土壤流失的现象,应及时设置地表的排水系统、采取稳定斜坡的措施、运用植被覆盖的功能,减少土壤流失的情况发生。对于施工中可能造成的裸土的现象,应及时地在裸土处种植速生草种植物,从而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防治水土流失;对于有害的废弃物如电池、墨盒、油漆、涂料等,不能直接作为建筑垃圾进行外运从而导致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应对其进行收集、回收后,交予有关单位进行合理的处理;对于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隔油池、淀池、化粪池等堵塞、渗漏、溢出的现象,应及时掏清各类池内沉淀物,进而委托有关单位进行清运处理,以防止土壤受到污染;对于施工中对当地植被的破坏,需要在施工结束后及时恢复,应当与当地园林、环保部门或当地的植物研究机构一起合作,在被破坏的植被区域种植合适的植物,进而恢复其生态环境的地貌或进行科学的绿化,从而补救在施工过程中人为或机械对当地植被的破坏以及土壤的侵蚀。四、未来绿色施工的发展建议

1、全社会绿色意识的提高

要想让全社会各个阶层真正地认识绿色建筑技术的行为模式和价值标准,需让全社会各个阶层对绿色施工技术达成共识。所以,首先相关职能部门应该针对现阶段人们还没有充分认识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的情况,组织开展关于绿色施工技术方面的教育、宣传和培训,增强社会大众的绿色技术施工意识,让人们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去学习绿色施工技术,不断满足社会和公众日益增长的绿色环保需求,让施工企业真正认识到绿色施工对于建筑行业的重要意义;其次,要发挥榜样的力量,将优秀的绿色建筑技术和绿色施工项目,以建立示范性的方式在同行业中大力宣传,同时要做好绿色施工技术的推广资料的积累,对绿色技术在施工前给施工项目及施工企业带来的经济效果进行比较。

2、建筑过程中绿色施工的可行性

我们必须以市场动态为导向,在绿色施工技术的设计与运用的过程中,通过技术创新、成本控制等措施来降低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成本;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开发和应用更先进的清洁能源和现代的施工技术,从而降低资源的浪费并且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提高施工企业的监控、管理水平,施工企业的施工水平与工程项目施工的进度、质量、安全等密切相关,施工企业的施工水平即是施工工程的重要保障并且能够提高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同时政府应该鼓励绿色施工的技术及方法的研究及运用,充分发挥税收、政策支持等调控手段对绿色施工的工程进行一定的经济与政策支持。从而真正让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施工中迅速地应用和推广开来。

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篇5

关键词: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到工业化和城镇化飞速发展的社会阶段,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契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变得高楼林立,各项建筑基础设施的应用不仅带推动了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发展,同时还对人民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建筑行业已经成为了对环境造成巨大影响的行业,巨大的资源和能源消耗已经成为了现今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问题,所以,绿色施工作为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多的被推广和应用。因此,本文针对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进行了简要的论述和分析。

1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概述

1.1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的含义

绿色施工作为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伴随着绿色建筑概念的推广和普及而衍生的,绿色施工和绿色建筑二者都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产生的,因此,绿色施工过程其实就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体现。绿色施工实际上就是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基础上将保持生态环境和节约资源作为施工目标,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式将施工项目实施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影响降至最低,同时最大程度的减少资源浪费和节约能源等。绿色施工的实施和推广需要多个领域的技术协助与支持,在运行过程中涉及到施工管理技术、施工环保技术、施工选材技术、和施工节材技术等问题,如何发展和优化绿色施工技术对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2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发展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还处于一个相对传统的经济产业链上,传统建筑施工还处于比较主流的地位,但是这种传统建筑施工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现代建筑需求。传统建筑工程施工存在很多问题,包括技术问题、工艺问题和污染问题等。因此,近年来,许多施工单位开始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推行现代绿色施工理念,制定科学完整的绿色施工方案,并采用先进的绿色施工技术,为建筑行业施工改革发展注入创新与活力。相较于传统建筑施工,绿色施工技术具有以下推广的必要性。首先,降低能源消耗。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会在施工过程中通过节能改造技术降低电能消耗以及热能损失等。其次,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的关键就是节约施工成本,通过绿色施工技术通过对施工成本的控制,在满足施工质量安全要求的基础上,将土地资源、水资源、材料资源等做到最大限度的成本节约。再次,绿色公共技术不仅包括工序调整和技术改良,同时还包括对建筑内外组合的改良与优化,最终将建筑性能优化与改善。

2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分析

2.1扬尘

建筑施工作业现场的扬尘作为检测环境的重要指标,其对施工场内外都会产生巨大的危害。针对扬尘的控制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第一,针对运输过程中的扬尘控制。施工现场涉及到土方、建设工具与设备、施工垃圾和建筑材料等,在运输时要注意采用严格的封闭措施以保证运输物品不会外泄,同时还需保持运输车辆的干净整洁,在施工现场的出入口设置洗车槽等避免对施工内场造成污染。第二,针对施工过程土方作业阶段的扬尘控制,可以通过现场洒水和覆盖等措施,将施工作业区域的目测扬尘高度控制在1.5米以内,并且严格控制使其不能扩散至场区外。第三,针对施工过程中结构施工和装饰装修阶段的扬尘控制,这一阶段要将施工作业区内的目测扬尘高度控制在0.5米内。对于那些比较容易生成扬尘的堆放材料必须要进行覆盖,一些粉末状施工材料存放时务必要做封闭处理。施工场区内涉及到会产生扬尘的原料和垃圾的搬运过程中也要进行降尘处理,例如,洒水等。机械作业运行时需采取水淋、局部掩盖等保护手段,某些高层建筑的垃圾清运需建立临时的封闭专用通道。第四,针对施工现场的非作业区域,必须达到目测没有扬尘的标准。针对放置于现场的易飞扬材料需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例如地面硬化、覆盖、洒水、封闭等方法阻止扬尘的出现。第五,针对施工过程中构筑物机械拆除过程,需事先制定扬尘控制计划,对积尘进行清洁,设立隔档、洒水等。第六,针对施工过程中构筑物爆破拆除过程,需事先制定扬尘控制计划。可采取清洁积尘、保持地面湿润、高压喷雾状水系统、防尘排栅等多种降尘措施。还要考虑天气的影响,在风力较小日子进行爆破作业。

2.2噪声与振动

绿色施工要严格遵守我国建筑施工噪声排放的相关规定,采用实时监控手段对施工现场进行噪声监测,同时测量方法也需严格执行国家的噪声测量方法。建筑施工过程中应尽可能选择低噪声和低振动的设备,在施工操作时要增加隔音和隔振的操作,尽可能的降低施工现场的施工噪音与振动污染。

2.3光污染

绿色施工必须考虑到施工工程中的光污染危害,在夜间室外操作时针对照明设备进行防护,对照明灯添加灯罩将施工范围控制在透光方向处。光污染控制还应避免电焊作业的弧光污染,电焊操作过程中需进行必要的遮挡措施处理,保护电焊的弧光外泄情况。

2.4水污染

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污水排放必须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污水综合排放的标准要求,施工作业现场要根据不同的污水进行相应的处理。污水排放检测需要委托具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废水检测,同时提交污水检测报告。针对施工现场的地下水资源必须采取保护措施,可使用边坡支护技术这种措施具有较好的隔水性能,能有效的避免污染地下水资源。

2.5土地资源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要考虑到对地表环境的影响,需避免土壤侵蚀和流失现象发生。施工时出现的裸土现象,要立刻采用砂石进行覆盖或者在裸土位置种植速生草种降低土壤侵蚀现象发生。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地表径流土壤流失现象严重,为减少发生频率应在施工时建立地表排水系统、对斜坡进行稳定,同时采用植被覆盖等综合手段降低土壤流失。当施工现场的沉淀池或化粪池等发生渗漏或外溢等情况时要及时进行处理,将池子中的各类沉淀物清理干净,同时委托相关资质单位进行清运。施工现场的有毒有害废弃物的回收必须是相关资质单位进行,严禁私自外运造成土壤污染等。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到了新的阶段,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目前发展的核心。绿色施工作为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加大其推广和实施的力度已经势在必行了。如何在继承传统施工技术应用的基础上发展绿色施工技术是我们目前讨论的热点问题。只有将绿色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领域大力推广,才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参考文献:

[1]龚斌;;绿色施工技术在超高层商务楼改建施工中的应用[J];建筑施工;2007年12期

[2]张立山;孟德光;朱天志;董艳英;;影响我国绿色施工发展的原因及策略(综述)[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3期2

[3]陆歆弘;程志军;;我国施工企业“绿色施工”的影响因素及评价建议[J];建筑科学;2007年12期

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管理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到工业化和城镇化飞速发展的社会阶段,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契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变得高楼林立,各项建筑基础设施的应用不仅推动了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发展,同时还对人民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建筑行业已经成为了对环境造成巨大影响的行业,巨大的资源和能源消耗已经成为了现今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问题,所以,绿色施工作为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多的被推广和应用。因此,本文针对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进行了简要的论述和分析。

1、绿色施工技术推广的必要性

鉴于传统建筑工程建造存在的诸多问题,施工单位结合国内外先进的科技条件,总结出了改善工程质量的有效方法。积极推广先进的施工技术,倡导绿色施工的先进思想,严格执行绿色方案的操作要求,这些都是未来建筑行业改革的重点内容。无论是从工程项目的使用性能、质量标准、安全系数,或者从项目建造的经济收益,推广绿色施工技术均有着多方面的必要性。

1.1、降低能耗

能源消耗过多限制了建筑物结构性能的发挥,采用绿色技术完成施工任务可以减小能源的消耗。首先,电气工程操作中,选择节能技术改造电气设备的安装连接,减少了电能的耗费量;其次,建筑内部结构施工中,对墙体添加隔热保温系统,能防止室内热能的散失,营造了良好的居住环境。

1.2、节约成本

“节能、节地、节水、节材”是绿色技术的核心特点,通过对这四个方面的优化改进,最终实现了建筑施工的绿色环保。绿色技术运用于建筑施工也能控制成本投资,辅助了工程项目造价控制体系的运行。如:绿色技术可减少材料、电力、用水等费用,节约了工程建造的成本。

1.3、改善性能

推广绿色施工技术并非简单的工序调整,也是对建筑物内外部组合形式的优化改进,从而起到了改善建筑性能的作用。

2、施工管理创新及绿色施工技术管理必要性概述

2.1、施工管理创新

建筑工程行业之所以要进行施工管理创新的原因在于,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各种类型施工企业的发展给施工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因此,施工企业只有积极转变观念,进行施工管理方式等的创新才能够保证在较短工期内完成高质量的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市场中稳定发展,长远发展。同时,施工管理创新不但对施工企业的发展有利,而且还能够对行业行为起到正确的导向和规范作用。

2.2、绿色施工管理技术

随着经济发展意识和观念的转变,可持续发展是所有发展中的市场主体的目标,其也是建筑工程企业所追求的目标,因此“绿色施工技术管理将是未来施工管理创新及施工企业发展的方向”。当前,我国经济虽然发展速度比较快,但是正在面临着资源紧缺的问题,从最近几年的政策形势上来看,绿色事业的推动和发展就是国家所采取的调整措施之一,因此,建筑工程企业要积极进行绿色施工管理,优化利用资源,让施工与自然的要求相协调才能够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

3、绿色施工技术管理有效措施

3.1、加强能源、资源管理

在高层建筑施工现场的绿色管理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能源管理。能源管理的主要目的第一个是要节约能源,第二个就是要减少能源使用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而具体的控制措施则需要从施工工艺和设备着手。在工艺和设备选择过程中一定要优先选择绿色环保的施工工艺,也要选择能源消耗量少的机械设备,对于出现故障的机械设备要及时进行检修和保养,以降低能源的消耗。其次是资源管理。资源管理主要是指对施工现场水资源的保护和防止污染,把注意对水源的保护,控制用水量,要善于利用和收集污水和雨水,对这些废水进行沉淀处理,可以应用于对水质要求不高的施工中,这样就能够节省水资源。

3.2、优选绿色环保施工材料

在高层建筑施工中总是考虑材料的价格和质量多一些,对材料的成分关注的比较少,而在有些材料中尤其是一些价格低廉的材料中所含有的有害物质和污染物质都比较多。因此,绿色施工技术管理也应该包括对施工材料进行管理,以减少施工材料对人体和环境所造成的危害。在工程设计过程中要根据国家相关标准进行,尽量选择绿色环保的施工建材。在施工中,也要加强管理,要保证工程施工是严格根据施工方案和施工图纸进行的,确保所使用的各种材料符合国家环保标准。

3.3、加强施工污染控制

高层建筑工程的污染控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对泥浆进行控制。泥浆控制就要从基础工程开始,在施工过程中最好是固结泥浆,避免泥浆流入路面影响市容市貌。第二,对尘土污染的控制。施工现场中的扬尘现象非常严重,造成了当地的空气污染,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都造成了不良影响,而为了实现绿色施工我们可以通过淋水加湿、硬化施工现场道路、尽量使用清洁型燃料等,这样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扬尘造成的污染。第三,控制施工噪声。当前噪声污染防治已经成为了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噪音的来源主要是施工机械所造成的,而特点具有位置不定、时间集中等特征,对其进行控制的方式可以采用减少夜间施工量、从优选择机械设备等方式来实现。

3.4、土地资源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要考虑到对地表环境的影响,需避免土壤侵蚀和流失现象发生。施工时出现的裸土现象,要立刻采用砂石进行覆盖或者在裸土位置种植速生草降低土壤侵蚀。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地表径流土壤流失现象严重,为减少发生频率应在施工时建立地表排水系统、对斜坡进行稳定,同时采用植被覆盖等综合手段降低土壤流失。当施工现场的沉淀池或化粪池等发生渗漏或外溢等情况时要及时进行处理,将池子中的各类沉淀物清理干净,同时委托相关资质单位进行清运。施工现场的有毒有害废弃物的回收必须是相关资质单位进行,严禁私自外运造成土壤污染等。

3.5、噪声与振动

绿色施工要严格遵守我国建筑施工噪声排放的相关规定,采用实时监控手段对施工现场进行噪声监测,同时测量方法也需严格执行国家的噪声测量方法。建筑施工过程中应尽可能选择低噪声和低振动的设备,在施工操作时要增加隔音和隔振的操作,尽可能的降低施工现场的施工噪音与振动污染。

3.6、光污染

绿色施工必须考虑到施工工程中的光污染危害,在夜间室外操作时针对照明设备进行防护,对照明灯添加灯罩将施工范围控制在透光方向处。光污染控制还应避免电焊作业的弧光污染,电焊操作过程中需进行必要的遮挡措施处理,保护电焊的弧光外泄情况。

4、结语

在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着能源和环境问题之际,我国要首先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经济的长远发展,而对于高层建筑工程企业来说,进行绿色施工管理并创新施工管理方式是一种革新的必然选择,其中绿色施工技术管理的实现方式主要有:加强能源、资源管理;优选绿色环保施工材料;加强施工污染控制。

参考文献:

[1]肖绪文,冯大阔.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现状分析及推进建议[J].施工技术,2013,01:12-15.

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篇7

【关键词】绿色施工;管理;要求;信息化;新能源

1绿色施工的现状

绿色施工并不是现代施工技术中新的思维途径,多年来我们的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都有实践,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了一定的技术措施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然而,目前很多建筑施工单位多是为了满足政府的要求,或是为了申报各类奖项的需要,没有形成积极主动的态度,在施工中采取的技术措施也是比较单一的,没有采取一些创新性的技术措施和相应的管理办法,不能在施工准备阶段就将该项工作作为一个系统的、完整的、持续的、规范的施工管理内容,将真正的绿色施工应用到整个施工过程中,从而形成一种常态化的施工控制手段。同时建筑施工企业一般会把主要精力放在施工预算和施工成本上,把施工成本的节约和施工进度的控制作为企业在社会的主要竞争力,而没有把企业的绿色施工能力也作为未来社会的竞争力。

2建筑工程中的绿色施工管理

当今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专业化,工程建设中各类精细的分工使得一个项目在施工建设阶段涉及的分包单位逐步增多。如何在工程实践中对众多的分包单位进行平行管理,使得总包单位和各分包单位在各自分包范围履行自己绿色施工的职责,并在工程建设中凝聚众多分包单位实现快捷有效的总承包管理,是总承包管理工作中又一项新的课题。

项目绿色施工主要控制的环境因素包括:噪声、现场扬尘、运输遗洒、污水排放、光污染、固体废弃物弃置等。绿色施工是实现建筑各类重大环境因素控制的关键环节,应该以现场施工的主体为主要对象,从建筑设计阶段就开始考虑,对建筑物中占成本比例较大的建筑材料,如钢筋、模板、混凝土等方面采用新型环保节能材料、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改进施工工艺、更新二次设计观念、减少废弃物的排放。

3绿色施工的具体要求

所谓“绿色施工”,是指遵守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在施工过程中体现安全、文明、健康、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建立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落实工地环境保护措施,将工程施工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

1)绿色施工的组织管理。

工程建筑不仅在于它有舒适优质的使用功能和绿色建筑的性能,更在于它在建造过程中的绿色施工,如果过程控制没有达到绿色施工,那么打造绿色建筑也是空谈。绿色施工需要参与各方共同协助、鼎力配合。一个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施工参与各方之间对绿色施工应有各自的职责,建立绿色施工的各类奖惩措施。

施工参与方不仅是指施工单位和各分包单位,在这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社会各级监督机构均应作为绿色施工的参与方,履行它们各自的职责范围。建设单位在工程项目立项到设计阶段就需要考虑本工程的绿色节能和环境影响;设计单位在考虑建筑设计使用功能的同时还应对一些建筑节能环保材料有充分的认识,并尽可能的采用;监理单位作为常驻施工现场进行监督检查的单位,对施工现场一些影响周边环境和污染的做法应提出异议,并督促施工单位进行整改;施工单位作为绿色施工的主要操作单位,项目经理应作为绿色施工的第一责任人,建立绿色施工相应的管理制度,并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及要求编制绿色施工专项方案,全面考虑绿色施工的各项要求,结合施工企业的职业健康与安全及环境方针编制项目部的管理计划,充分体现企业亲近自然、保护环境的管理理念。

2)材料的重复利用。

工程建设项目需要消耗大量的建筑材料和能源,现场的施工污染也是项目全寿命周期内最为严重的。因此建筑施工材料的重复利用已经成了建筑施工发展的主导方向。减少能源消耗、保护各类资源,充分利用各类废旧垃圾也是建筑绿色施工的基本原则。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到很多施工过程中的节能减排措施,如:施工现场施工降水的重复利用、建筑垃圾处理后的重复利用、现场施工用电的各类节能措施、各种新型的、再生的建筑节能材料等等。建筑施工过程正在逐步的从一个资源浪费型施工过程转向一个材料重复利用的资源节约型的施工过程。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看,建筑材料的重复利用不仅大大的减少了建筑施工的废弃物,而且在材料回收过程中也给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根据国家的科技扶持政策,建筑企业在绿色施工方面的科技研发力度也在逐渐的加大,对资源重复回收利用,施工现场的节能减排措施,如:砂石等固体废弃物可加工成各种墙体材料、再生混凝土骨料等等方面的研究也正在进一步的深入。施工现场建筑垃圾的重复回收利用和其他节能减排办法,为绿色施工创造条件。

3)减少施工现场污染、尊重周边环境。

建筑工程的施工环境不仅仅是指施工现场的泥浆、油污、粉尘的小环境;在现代化文明的城市中更多的是指建筑施工对施工现场周围的大环境。现场施工的噪声对周围居民的声污染,粉尘固体悬浮物对周围居民出行的影响,夜间施工的照明对周围居民的光污染等等,这些环境污染在施工过程中已经引起了周围居民的强烈不满和抗议。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减少施工现场对周围环境的干扰也成了绿色施工中的一个重要事项。建筑企业应该制定必要的防扰民措施。减少噪声污染主要是施工机械的声源,其中打桩机是噪声的主要污染源。禁止夜间施工不仅是减少噪声的主要措施,而且也是减少光污染的主要措施。另外,施工企业可结合当地气候采用适宜的施工方法,合理的安排施工顺序,以此来减少施工现场对周边环境的干扰。

4)信息化的技术支持和应用。

建筑施工中随着工程的进度,各方面的工程管理均是动态变化的,施工过程控制也将随之变化。绿色施工采取的各种措施也是随着工程各节点的不同而变化。所以,施工企业需要采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延伸管理幅度,来实现建筑施工业务分散化作业的集中管理。依靠施工过程的动态参数,实施动态的施工管理,以达到高效、低耗、环保的目的。施工企业要加大推进公司和项目各层级的信息化建设,实现项目管理的相应功能的集成,借助信息化手段将施工过程中产生和需要的信息进行有效处理,从而提升项目的绿色施工管理水平。

5)积极应用新能源技术。

目前施工项目在新能源应用方面的探索正在悄然升起,从设计阶段就对新能源的使用进行了充分考虑,综合人与自然生态融于一体的理念,打造了一座座宜居的绿色建筑。施工中也积极引进各类新能源的应用。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区别于传统能源的各种能源形式,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自己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环境问题已被人们广泛关注,从自然资源到能源消耗、从环境污染到治理等无不彰显着人类对自己生存环境的关注。我们的绿色施工更注重过程的控制,必须是资源节约的、确保安全的、确保质量的、环境友好的。绿色施工必须使企业从被动适应转变为主动响应,充分发挥绿色施工对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作用,提高绿色施工的社会效果,从而将绿色施工逐步转化为一种常态化的施工技术。

参考文献

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篇8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工程技术

1、前言

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建筑的不断自我突破提供了可能性,发展绿色建筑是建立在一个比较高的工程技术水平之上,是发展未来建筑的新趋势和新希望。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石油的危机造成了太阳能、风能等各种绿色建筑技术应用而生,节能建筑就成为了建筑行业发展的先导,经过在实践中的不断升华和应用,最终成为另外绿色建筑。随着绿色环保的提出和人们对环境的要求在不断地提高,绿色建筑已经成为了全球的共识。

2、绿色建筑的含义

绿色建筑主要把是指绿色建筑没有对环境造成危害,能够充分的利用环境资源和自然资源,并且确保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一种没有污染的建筑,又可称其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或者节能环保建筑等它最大限度的节约了资源消耗、保护了环境和减少了污染,为人类提供了一个健康、适用和高效的生活空间,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绿色建筑。绿色建筑中的“绿色”,并不仅仅指一般含义上的立体绿色,而且代表着一种概念和象征。

3、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绿色建筑在我国起步的比较晚,发展的比较缓慢,与国外的绿色建筑相比,差距比较大。我国现有的绿色建筑项目主要是在沿海地区,在数量和来说,我国城市建设每年完成的建筑面积数值比较庞大,其中真正纯绿色的建筑数目比较少。近年来,我国高度的重视绿色建筑的发展,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和制度,严格的要求建筑绿色建筑,保护环境。截止目前为止,我国以绿色建筑评价、住宅性能、建筑节能为蓝本的三大性能指标体系为根本,以节能环保、舒适生活、节能科技为主要技术集成,以实现当代城市科技绿色生活品质为目标,国内绿色建筑评价机制正在蓬勃发展。

4、绿色建筑设计与工程技术更新原则

绿色建筑设计应综合考虑节能、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等,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注环境保护和材料资源的回收和重用,减少废弃物,贯彻环境保护的原则。

4.1老师建筑设计和工程技术更新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人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主体,追求高效节约不能降低生活质量,牺牲人的健康和舒适性为代价,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4.2要遵循生命周期设计原则二设计综合考虑人居环境的调研、规划及设计、建筑的施工与使用、环境的保护与发展、材料回收与处理等生命周期中各环节对环境及人的影响的设计方法。

4.3利用并行工程技术,强调整体的生态设计思想,把并行工程设计的技术运用到人居环境的设计中,综合考虑人居环境的绿色设计中的各因素,并在设计过程中随时在各环节间进行信息交流和反馈,实现多因素、多目标、整个设计过程的全局最优化;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要遵循生态。

5、绿色建筑设计与工程技术更新策略

5.1节约能源。

绿色建筑能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建筑的采暖和空调以及围护结构,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整体布局。

5.2节约资源。

在建筑设计、建造以及建筑材料的选择过程中,都要考虑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处理。要减少资源的使用量,做到最大限度的使资源可再生利用,要节约水资源,包括生活用水和建筑施工用水量。

5.3回归自然。

绿色建筑与施工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要和谐一致,动和静相互补充,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创造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建筑室内空气要清新,温度和湿度要适中,让户主感觉气候的良好,身心健康。

5.4“绿色”设计

(1)室内空气质量设计健康建筑要减少污染物、排除污染物、用新鲜空气稀释室内空气。(2)水质容易受到工业和农业的污染,引起了人们对饮用水质量的关心。要尽量采用市政水,无市政供水时才进行除菌处理。(3)提高房屋能源效率,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改善围护结构。(4)减少房屋设计对工地、林木、煤炭、石油或与水有关的原材料的需求,缓冲对环境的压力。

5.5为了使工程技术与绿色建筑设计相结合,应摒弃现代建筑中对于艺术造型和视觉冲击的过度追求,提倡将满足实际功能需要的工程技术为绿色建筑设计的出发点在充分实现工程技术更新为绿色建筑设计提供实施保障的前提下,应以建筑单体为实施的主体,基于个体建筑绿色生态自组织,积极采用先进结构工程技术,如新能源工程技术、给排水工程技术等逐步实现和塑造一个生态平衡的新城市。

5.5.1自主利用绿色能源的建筑,防止开发能源对生态平衡破坏。在风能未来的建筑能否利用风能,实现采集能量和建筑设计结合;在太阳能上,窗户与太阳能板相结合,采光的同时就采集太阳能;自然雨水收集雨水不再需要排走,而可以通过地源热泵和一系列蓄水系统成为统一的供水系统;生物能根据研究,藻类光合作用产生大量的能量,能否将它们作为建筑的表皮,一方面遮阳,另外一方面提供能源。

5.5.2利用生活、生产垃圾的建筑,防止继续对生态破坏。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建筑垃圾总是在拆迁中不断产生,能否利用它们达到回收目的,或者在设计中尽量利用旧建筑改造。处理净化和利用污水的建筑:净化已经破坏区域污水处理器成为建筑结构支撑,加入绿化和公共空间的污水处理器。

6.结语

绿色建筑的观念已经很受人们的高度重视。但绿色建筑只是一个载体,给居住其中的人们提供了生活的平台,还需提倡全民的“绿色”意识,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合理的、有效的使用绿色建筑提供的功能,区避免因为追求一时的享受而破坏了环境生态,影响了绿色建筑原本设计的功能。绿色建筑的本质在于循环利用资源,其直接效果就是节约了资源,有利于资源的自然循环,保护了自然环境和地球环境。但是绿色建筑的观念并未步入平常百姓,因此政府大力宣传绿色建筑带来的各种效益,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加强人们的绿色意识,从而逐渐增加绿色建筑的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1]刘怡,孙潮.浅析上海世博会西方发达国家馆绿色建筑理念[J].现代城市研究.2011(06).

[2]宗德新,曾旭东,王景阳.基于建筑性能模拟技术的绿色建筑设计教学实践与思考[J].室内设计.2012(04).

[3]刘启波,周若祁.生态环境条件约束下的窑居住区居住模式更新[J].环境保护.2003(03).

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篇9

关键词:绿色工程;建筑设计;技术;应用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其发展速度直接影响社会经济水平。同时,建筑面积的不断扩大,也不可避免地带来更多的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随着污染加重和传统能源枯竭形势恶化,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减少建筑事业发展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当前世界的建筑业正不断向绿色建筑发展,而绿色施工技术是绿色建筑的核心内容。绿色节能施工是以自身理念作为指导思想,通过科学的管理方式,配合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建筑资源的高效利用,以保护环境、降低能耗为核心,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建筑物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最小污染。

1.绿色施工技术发展现状

绿色施工技术需要在施工过程的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竣工维护阶段等各个施工阶段,都采取合理的绿色节能施工计划,并且在科技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提高建筑材料的环保节能效果。我国应用绿色节能技术进行建筑施工的时间较短,虽然在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取得了部分成果,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与问题。由于绿色建筑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时间较晚,所以部分施工的技术要点并没有进行完全的研究与应用,施工技术选择上仍然存在误差,而资源的利用率也无法达到最优。此外,我国环保节能材料的发展时间较短,材料使用成本较高,这种高成本导致绿色节能施工技术在推广上存在一定瓶颈。

2.绿色工程建筑设计技术的应用探析

2.1合理的建筑体形与空间组织

合理的建筑形体和空间形式设计,可以有效控制建筑与外界热量的交换。在绿色建筑技术实施之前,要合理组织空间设计,使建筑造型、平面布局、采光通风等的设计能够方便绿色建筑技术的实施。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通过对建筑结构的优化,本身就可以有效实现建筑的节能环保。在进行结构设计优化时,还必须保证设计图纸完全符合国家的设计标准要求。此外,在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比如我国南北方的温度、降水等差异和气候的季节性变化等。

2.2门窗节能技术

施工人员在进行门窗施工时,需要严格遵守设计人员制定的设计施工规范,根据设计图纸要求,选择适当的门窗施工材料,并且在施工开始前,检查门窗空气与雨水渗透性、抗风压强度等指标,只有在材料完全满足施工要求,才能进行后续施工。根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建筑每个朝向的窗(包括透明幕墙)面积比均不应大于0.70。当窗(包括透明幕墙)面积比小于0.40时,玻璃(或其他透明材料)的可见光透射比不应小于0.4,当面积比不能满足规定时,必须进行维护结构热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同时,外窗的可开启面积不应小于窗面积的30%;透明幕墙应具有可开启部分或设有通风换气装置。

有保温要求的普通外窗一般均要求采用断热型铝合金中空玻璃窗或断热型塑钢中空玻璃窗,这是常用的两种。玻璃幕墙一般需要采用断热型铝合金框,玻璃一般采用低辐射镀膜钢化中空玻璃。在实际设计中:幕墙设计一般要求进行外遮阳设计,如果没有外遮阳的设计,则必须采用Low-e玻璃,二者至少选其一;幕墙设计中可开启窗面积往往达不到30%,这就需要暖通专业予以配合,进行相应的送排风处理,增加换气次数,以提高室内的舒适性。

2.3外墙保温节能技术

墙体保温一般分为内保温、外保温和自保温三种。内保温和外保温均需使用附加的墙体保温材料,自保温一般是指加气混凝土砌块或者aLC板本身的保温。在我国的建筑工程中,护结构产生的热损量一直居高不下,如果没有合理的控制节能施工技术,就无法提高建筑的绿色节能效果。墙体保温材料一般有岩棉复合保温板、复合材料保温板、挤塑聚苯板、泡沫玻璃保温板、保温砂浆和岩棉等。

岩棉复合保温板的吸水性较强,作为外墙保温,尤其是在雨水较多、空气较潮湿的地区随着时间推移,外墙面吸水发泡,表面不平等情况时有发生,即使采用憎水性岩棉板,效果也不是很好。岩棉复合保温板的保温性能相对泡沫玻璃保温板较好,节能计算时选用的厚度不会像泡沫玻璃保温板那么厚。保温砂浆比较适用于建筑层数较少,高度较低的建筑,一般外保温砂浆要满足节能要求的话,计算厚度有时可能达到30mm到50mm,为了减少墙面开裂的可能性,往往内外保温砂浆同时做,这样可以减少单面砂浆的厚度,但是也增加了施工的难度。如果建筑高度较高,立面墙体分隔较大,则墙体比较容易开裂,开裂容易造成的砂浆掉落和渗水,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2.4屋面节能技术

外界温度变化会直接影响屋面温度变化,而且屋面也是建筑工程中面积所占比例较高的施工内容,采取适合的节能设计,是保证绿色节能建筑工程的重要方法。为了改善建筑室内温度环境,需要在屋面施工阶段使用保温隔热材料,降低室内的能耗,在施工过程中.将保温材料与屋面板、防水层结合,提高屋面的保温效果,如沥青珍珠岩、加气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等新型材料。在10cm厚普通混凝土异型屋面上采用5cm厚高分子材料保温板和3.5cm厚高性能陶粒混凝土进行复合保温,也可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此外,屋面的绿化也是实现屋面保温的有效途径,而且更加经济实惠,夏季绿化屋面与普通隔热屋面比较,表面温度平均要低6.3℃,屋面下的室内温度相比要低2.6℃,由此可以节省大量的空调用电。针对我国南北地区气候的特点,结合建筑情况对屋面的绿化做不同厚度的工艺处理,可以取得良好的环保和节能效果。

结语

在当前传统能源逐渐枯竭和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下,为了实现绿色建筑的发展目标,就必须不断加强建筑企业的绿色节能施工意识,帮助建筑单位了解绿色节能施工对建筑业在未来的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针对当前我国绿色建筑发展水平不高和相关节能环保建筑材料的研究生产落后的现状,在未来的绿色建筑建设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地进行绿色施工技术的研究与改进,加紧生产研发绿色建筑材料,完善绿色建筑的施工流程,为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能源节约型社会的建立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参考文献:

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篇10

如今,我国开始广泛普及节能环保理念,对于绿色节能施工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被广泛应用到房屋建筑工程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如今建材中拥有越来越高的科技含量,对于绿色节能施工技术的发展,十分有利。

(1)水循环利用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水有着较高的要求,那么就需要将绿色节能施工理念引入到水排放和处理中,要科学的保护和循环利用水资源。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可以利用专门的设备来抽出基坑降水,在一定的容器内存储,以此来用于混凝土的搅拌,甚至是用作生活用水,促使水的循环利用得到实现。还可以将雨水回收技术应用过来,对雨水进行收集,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机具的洗刷、喷洒降尘等,都可以用这些雨水。对于生活用水,可以用其来冲洗厕所等。

(2)门窗绿色节能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中,节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门窗,门窗有着较好的光投射性和较差的保温性能,要想促使门窗的节能效果得到提升,就需要深入的研究,这样建筑整体的节能效果方可以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首先,将那些比较经济实惠和较强实用性的建筑材料给应用过来,采用的玻璃应该是节能环保有着较低辐射的,这样门窗的反射率就可以得到有效减少。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如今在建筑行业中已经开始普遍应用这种环保节能的玻璃,但是还有诸多的问题需要注意,因为没有健全的行业监督机制,这样市场中的产品质量都不符合要求,在实际应用中,节能环保的要求无法得到满足。其次,要对门窗的比例严格控制,如果有着较大的比例,就会对建筑整体保温性能造成较大的影响。

(3)墙体节能技术:在建筑施工中,要想促使墙体节能环保得到实现,就需要对施工技术进行科学合理的应用,对工艺参数进行严格控制。通常来讲,墙体有保温和防渗漏功能,但是钢筋混凝土的导热率却无法与寒冷地区保温要求所适应,因此,房屋建筑都将墙体加保温层的施工方法应用了过来。墙体保温通常可以将其划分为外保温和内保温两种,这种划分依据是施工方式的不同,在对保温方式进行选择时,需要将室内供热情况充分纳入考虑范围。通常情况下,如果室内有着较长的供热时间,室内温度变化速度较慢,那么就可以将外保温技术应用过来。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采用内保温技术,会有隔墙的作用出现,有可能会有冷桥形成,促使结露现象出现于墙体上,那么在施工过程中就需要对其充分重视。

(4)建筑物光照节能施工技术:在节能方面,发挥着非常大作用的就是建筑物的顶面,因为顶面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雨淋、光照、冰雪堆积等,有着更大的辐射面积。因此,在施工中就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否则冬天顶层的住户就会更冷,夏天就会更热。因此,就需要将绿色节能施工技术应用过来,首先,在建筑物顶面施工中可以采用新材料,如果采用的建筑材料有着较低的导热率,或者将新型高效的保温材料加在顶面,就可以有效隔离顶面和外界。其中,顶面种植技术较为流行,在建筑物能够承受的范围和防水要求下,在建筑物顶面上种植一些绿色的果蔬,可以对夏天的暴晒有效的抵御,绿化效果也可以得到强化。另外,还可以将太阳能板铺设于建筑物顶面上,这样在制冷或者采暖系统中应用收集到的太阳能,可以对冬冷夏热的情况进行改变,还可以将新能源提供给建筑物。

2推广绿色节能施工技术的措施

(1)对节能建筑技术的推广机制进行构建,政府要积极参与进来,大力倡导,同时结合市场引导,紧密结合市场和政府,以便推动绿色节能施工技术获得更好的发展。

(2)对绿色节能建筑施工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机制不断推进,需要将市场和政府部门的功能给充分发挥出来,大力创新制度,充分研究节能建筑施工技术,大力推广。

(3)要对绿色节能施工技术的信息服务平台和信息反馈网络进行健全和完善,将网络服务一体化平台充分利用起来,更好的推广建筑技术的新成果、新技术和新设备,对绿色节能施工技术的信息反馈机制进行构建,以便保证技术人员和专家以及工作人员能够互相的交流。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