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和畜牧养殖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55:45

水产养殖和畜牧养殖篇1

关键词:畜牧养殖;农业气候;影响;探讨

在畜牧养殖的过程中,一定会受到农业气候的干扰和影响,具体对畜牧养殖产生影响的原因有:降水、干旱、全球变暖和自然灾害等。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农业气候影响因素,人力不可能改变,只能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相应的对策,从而使损失降到最低。也就是说,在进行畜牧养殖的过程中时,要尽最大努力做好预防农业气候影响的工作,使畜牧养殖产业受到的影响降到最低。

1降水对畜牧养殖的影响

农业气候中降水对畜牧养殖产业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其中连续的降水将会对奶牛产生巨大的影响,从而造成经济损失。因为连续降水时,就会导致奶牛活动的场所变小,奶牛不得已只能待在棚里休息,得不到身体上的活动,并且还会导致喂养密度过大,奶牛身体情况和抵抗能力直线下降,容易染上一些传染性疾病。并且由于长时间的降水,会使奶牛的粮草和生活场地被雨水浸湿,长时间的降水还会导致发霉滋生细菌,甚至还会导致奶牛的受到一定程度上的感染,导致奶牛所产的牛奶中含有大量的细菌,造成巨大损失[1]。具体的解决对策有:(1)加强牲畜的运动量,并且要保持牲畜住所的卫生环境。(2)加强牲畜住所的防水防潮力度,从而有效的防止霉变和细菌的滋生。(3)预防奶牛发炎,及时处理粪便和病死的奶牛。

2干旱对畜牧养殖的影响

在影响畜牧养殖的农业气候影响因素中,与降水对立就是干旱情况。由于降水数量不足,就会导致牧草的数量减少和质量下降,干旱的情况越严重,对牧草的负面影响巨大,牧草和农作物是畜牧养殖产业的重要依靠,只有提升农作物和牧草的产量,才能够保证畜牧养殖产业的发展。但是如果农业气候过于干旱的话,就会导致牧草数量的减少,并且一些牲畜会因为不适应干旱的环境出现死亡,鸡鸭鹅等牲畜会因为干旱的环境而减少产蛋量。所以总得来说,干旱对畜牧养殖产业影响很大。干旱会导致牧草和农作物产量过低,必定会提升畜牧养殖的喂养成本,从而阻碍了畜牧养殖产业的发展[2]。

3自然灾害对畜牧养殖的影响

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泥石流、较大的雷电和火山喷发等,其中以地震对畜牧养殖产业的影响最大。由于地震过后,对牲畜和人体有害的大量细菌都会迅速繁殖,人还可以进行简单的预防措施,但是牲畜整天在地上行走,由于地震之后食物瞬间减少,牲畜必定会自己出去寻找食物,所以就会在无意之间感染大量对牲畜有害的细菌,所以就会造成畜牧养殖产业的巨大损失。所以针对自然灾害等情况,可以做出以下几点措施:(1)及时处理死亡的牲畜。对于已经死亡的动物要进行及时的处理,在处理死亡的牲畜时,要进行无害化的处理措施,并且还要针对粪便和牲畜的尸体进行统一的处理,因为牲畜的粪便和尸体中含有大量的细菌,为了防止细菌的进一步扩散,所以要对粪便和牲畜的尸体进行统一深埋或者进行焚烧。(2)针对灾害部位消毒。在地震过后,要针对灾害地区进行全方位、大面积的消毒,因为地震过后伴随的一般都是大量降水,由于水四处流动,就会导致病毒和细菌的大量扩散和繁殖,所以一定要做好消毒工作,从根本上将细菌源头消灭。(3)加强对牲畜饲料的管理。俗话说“病从口入”,所以一定要加强岁牲畜饲料的管理,要保证牲畜所食用的饲料干净、卫生,并且还要在牲畜的饲料中,加入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从而提升牲畜的免疫力和抵抗力[3]。

4全球变暖对畜牧养殖的影响

由于现如今全球变暖,地球上的水资源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以就会导致一些气候类灾害,还会导致害虫的大量繁殖,影响农作物和牧草的生长。并且由于一般的牲畜都是恒温动物,所以一旦气候一直处于高温状态,那么就会导致牲畜的生产性能和新陈代谢能力下降,从而影响畜牧养殖产业的整体产量。

5总结

影响畜牧养殖产业的主要农业气候影响有:大量的降水或者长时间不降水导致的干旱、还有就是自然灾害的影响和全球变暖的气候影响,这些都会导致畜牧养殖产业的整体产量和发展水平。所以必须要针对相关影响做出对策,将预防工作和灾后处理工作进行完善,才能够保证畜牧养殖产业整体水平得到应有的提升和进步。

参考文献

[1]郭猛.农业气候对畜牧养殖的影响分析.当代畜禽养殖业,2015(10):58-60.

[2]陈福.农业气候对畜牧养殖的影响.养殖技术顾问,2014(09):256-257.

水产养殖和畜牧养殖篇2

1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浑源县开展规模化畜牧养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主要表现为对当地土壤与水资源的影响、对当地城镇用地的影响、对人们身体健康的影响三方面,具体分析如下。1.1对土壤与水资源的影响传统畜牧养殖主要是以散户经营为主,当地养殖户大多都属于农户家庭,其所养殖的牛羊数量都比较少,所产生的粪便或废弃物都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地处理[3]。在科学进步的推动下,浑源县分散型畜牧养殖已逐渐转变为规模化养殖,而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其牛羊养殖的数量也大幅度增加,牛羊的粪便、污水以及养殖所产生的废弃物也急剧增加。而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养殖户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以及相关知识较缺乏,在对这些粪便、污水等进行处理时,并没有采取科学的处理方法,而是随机地进行简单处理,这就对浑源县规模养殖场附近的土壤造成了较大污染;而污水的直接排放,则对当地地下水质量造成了破坏,进而导致土壤与水源等生态污染。

1.2对城镇用地的影响

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在生活质量上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这就促进了城镇居民对畜牧产品需求量的增长。而大部分规模化养殖管理人员为了提高畜牧产品运送的效率,促进经济效益的快速增长,就开始将规模化养殖场从农区或者是牧区逐渐向县城郊区转移。养殖场的转移确实能够为养殖户减少运输成本,但这样的转移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将养殖场向县城郊区转移后,首先就降低了种植产业用地面积的缩减;其次,最关键的影响是在规模化畜牧场经营的过程中,其养殖所产生的粪便与尿液缺乏农田或菜地的利用,使其得不到有效利用,只能在某处堆积,久而久之,堆积越多,促使生态环境污染加剧,严重破坏了浑源县的生态平衡。

1.3对人们身体健康的影响

在现阶段的农业生产中,传统的农家肥已逐渐被化学肥料替代。化学肥料具有效果显著、使用便捷以及成本较低等优势,而畜牧养殖所产生的粪便、尿液等农家有机肥并不具备这些优势。因此,在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中,很少将养殖场产生的有机肥运用到实际的生产当中,这就更加剧了规模化养殖产生的大量粪便、尿液等无法得到处理,只能随意堆放。再加上规模化畜牧养殖多数为个体经营,其在养殖成本的投入上,除了基本的养殖饲料资金的投入与疫情防范资金的投入以外,并没有富余的资金购买相应的养殖污水或粪便等处理设施,造成养殖场产生的废物等不能有效的回收利用,甚至部分养殖场直接将废物与污水等随意堆放和流淌,这不仅不利于规模化畜牧养殖的长期健康发展,对人们生存环境也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安全。

2解决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措施

2.1提高规模化畜牧养殖人员的管理水平

畜牧业的规模化养殖,管理人员的协调管理最为关键,要想在不影响浑源县生态环境或将生态环境的损害降到最小的基础上实现大规模畜牧养殖,就需要相关的养殖管理人员不断提高管理水平。规模化畜牧养殖之所以对当地生态造成严重污染,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相关管理人员对环境污染不够重视造成的。为了解决养殖粪便、污水和废弃物随意处置、排放,对当地环境造成污染的现象,首先就需要提高规模化畜牧养殖人员的管理水平,增强其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这就需要浑源县相关的环保部门针对规模化养殖人员管理水平与环保意识较差的情况,加强对环保的宣传力度,不断增强管理人员环保意识,在提高其环保意识的基础上,提升养殖人员在环境保护上的管理水平,从而降低规模养殖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2.2环境检测部门需加强对环境的检测力度

随着规模化畜牧养殖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其对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4]。因此,相关的环保部门针对目前存在的这种情况,加强对当地规模化畜牧养殖周边环境的检测力度与管理力度,以实现从污染源头进行环境整治。为此,浑源县环保管理部门,首先需要对当地实行规模化畜牧养殖的养殖户进行走访调查,掌握其具体信息;其次对规模养殖场建设、投入使用以及使用过程中对其周边以及养殖场内的环境进行检测,严格排查畜牧养殖造成环境污染的情况,针对一些严重损害生态环境、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行为进行调查分析,并勒令相关负责人对这一行为进行整改。通过增强环境检测部门的检测力度,能够全面、细致、科学地了解规模化畜牧养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污染程度,进而采取相应的解决或整改措施。

2.3合理规划畜牧养殖的排泄物与废弃物

规模化畜牧养殖相对于传统的散户养殖来说,工作较为繁琐且工作量大。因此,在大量排泄物与废弃物的处理上,首先需要加强管理,合理地对这些环境污染源进行规划,通过在现有的养殖场排泄物处理的沼气池上进行容积的扩大,建立与规模化养殖场废物处理需求相符的沼气池;并且需要对相关的污染处理设施进行修建或整改,以完善污水等处理系统;同时尽量减少规模化养殖过程中废弃物与相关污染物的排放,尽量做到废物的循环利用。为了能够减少排泄物的堆积、杜绝污水随意排放的现象,规模化畜牧养殖场可以和浑源县当地的一些肥料制造厂家合作,通过协议合作的形式,将养殖场中的大量排泄物供应给肥料制造厂进行肥料的生产。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大量养殖排泄物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促进废物的回收利用,而且还能开发另一条产业链,增加规模化养殖的额外收益,实现既保护环境又提升经济效益的双赢局面。

3小结

随着科学技术以及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畜牧养殖业从传统的分散型养殖转变为规模化养殖,已成为养殖业发展的主流[5]。而如何在实现规模化养殖的过程中减少对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这就需要各养殖管理人员不断提高规模化养殖的管理水平,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同时需要各地方相关部门做好相应的环境检测工作,最后就是合理对规模化养殖所产生的大量排泄物与废弃物进行规划,从而降低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作者:张广萍单位:浑源县畜牧局

参考文献

[1]冉启洋.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J].生物技术世界,2012(6):270-270.

[2]夏伟.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4(4):270-270.

[3]赵武恒.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J].农技服务,2015,32(9):160-160.

水产养殖和畜牧养殖篇3

1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推广的重要意义

推广绿色畜牧养殖技术对确保畜牧产品质量安全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畜牧养殖业过程当中,通过运用绿色畜牧养殖技术,能够最大程度控制抗生素等各类药物应用,减少动物体内兽药残留,保证畜牧产品质量,这与人们健康食品的需求相符合。而且加强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推广应用,可提升畜牧养殖业整体效益。目前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对绿色畜牧产品需求越来越大,绿色畜牧产品比其他畜牧产品的价格高,能够激发养殖户的积极性。另外,加强推广绿色畜牧养殖技术,能够无害化处理动物粪便,使其达到循环利用效果,还能无害化处理病死畜禽减少疫病扩散,符合绿色环保发展理念。

2推广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策略

2.1进一步提高宣传力度

为了更好的推广应用绿色畜牧养殖技术,应当通过电视广播以及互联网等各种手段进一步扩大宣传规模,让农民对此项技术具有的优势充分了解,达到深入人心的宣传效果,使农民主动的利用此项技术进行养殖。同时,进一步加强研发绿色畜牧养殖技术,尤其是重视向大型畜牧养殖企业推广应用此项技术,构建政府、大型企业、养殖户三位一体的技术推广机制。

2.2强化绿色养殖技术指导工作

为了更好地实现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推广应用,应当聘请有关专家加强此项技术指导工作,如科学的配比饲料增加饲料营养,促进动物健康生长。不是为了有效推广绿色畜牧养殖技术,还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养殖成本,保证畜牧产品质量。更要对绿色畜牧养殖市场经济效益有一个充分了解,将动物养殖户积极性有效调动起来,保证绿色畜牧养殖市场定位的精准性。

2.3构建绿色饲料生产机制

推广绿色畜牧养殖技术应当有绿色饲料作为支撑,在生产、销售绿色饲料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动物养殖户的实际需求,科学调配,增强药物管控水平,合理控制饲料参数,合理增加秸秆、青草等饲料品种,既控制饲料成本环境保护,又要满足动物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并不断优化营养摄入方式,确保符合绿色畜牧养殖标准。

2.4加强疾病防治

动物疾病对畜牧养殖业危害极大,为了有效预防各种动物疾病,应当认真遵循预防为主的管理理念。推广应用绿色畜牧养殖技术加强现代化仪器设备应用,认真检测和分析动物疫病,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提高防治效果。同时禁止激素类兽药应用,保证动物产品符合绿色食品要求。

2.5加强龙头绿色畜牧养殖业基地建设

为了有效推广绿色畜牧养殖技术,应当进一步扩大龙头绿色畜牧养殖基地,扩大政策支持与技术支持,发挥示范带头效果,让动物养殖户对绿色畜牧养殖技术具有的优势充分了解,并自觉应用绿色畜牧养殖技术进行养殖。在龙头企业在推广绿色畜牧养殖技术过程中,应当进一步强化培训和指导工作,全程管理,保证此项技术的有效推广,让广大动物养殖户认真学习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掌握技术要点,为动物生长创造更为有利的环境科学配比动物饲料,并结合不同养殖户提供相应的养殖方案,促进动物健康生长,减少疾病发生几率,保证畜牧产品质量。

水产养殖和畜牧养殖篇4

关键词:规模化畜牧养殖;生态环境;影响

中图分类号:X7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73X(2016)09-0057-02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三大产业快速地发展,特别是带动二、三产业发展。作为第一产业的核心内容,畜牧业的养殖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传统的分散式养殖方式,逐渐转变为规模化与集约化的养殖方式,实施对畜牧养殖标准化的管理,为畜牧养殖者创造丰厚的收入。然而,规模化的生产方式给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特别是畜禽所产生的粪便等不仅污染大气环境,而且污染水源环境,制约着规模化养殖的进一步发展[1]。本文通过分析规模化畜牧养殖业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提出了相应有效的解决对策。

1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1影响水质

规模化畜牧养殖过程中会对水质造成巨大影响,特别是畜禽所排出的粪便影响、破坏了周边的水质。畜禽所排出的粪便中含有较多的氮磷钾等有机物质,在雨水作用下,未经过处理直接带入地下,造成地下水富营养化的问题。同时,该部分地下水汇集后进入江河、湖泊等,将会造成水体的进一步恶化,甚至会导致江河湖泊中生物大面积的死亡。同时,临近居民地的畜牧养殖场,畜禽的有机粪便会影响周边居民的饮水安全,直接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2]。

1.2影响大气环境

规模化养殖过程中,许多动物集聚在一起,其排出的粪便中有机物质含量较高,该部分有机物质绝大部分属于未完全消化的饲料,在经过厌氧发酵后将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造成对空气的严重污染,给周边居民的生活带来较大的影响。

1.3影响土壤环境

随着养殖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养殖场受到资金的限制,无法配备相应完善的配套设施,依然采用简易的养殖设施,畜禽的粪便未经无害化处理直接进入农田,从而造成对土壤的严重破坏[3]。

2规模化畜牧养殖影响生态环境的原因

2.1经营方式的改变

传统的畜牧养殖采取分散式方式,相对来说规模较小,能够及时地处理干净所产生的粪便与尿液等。然而,随着规模化、集约化与专业化的生产,畜禽粪便与尿液迅速、大量增加,但是未能够相应地配备专业化的处理设施,因而直接影响到周边的空气、土壤以及水质等环境。

2.2化学肥料的使用

传统的农业生产过程中,畜牧养殖所产生的粪便与尿液一般作为有机肥投入农业生产过程中。然而,由于有机肥料不仅成本较高,而且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于是,农业生产开始倾向于使用价格低廉的化学肥料,由此积压大量的畜禽粪便与尿液。虽然部分畜牧养殖企业重视畜禽粪便与尿液的处理,然而由于所使用的设备过于简单,无法保障处理的质量与效果。此外,一部分养殖企业忽视对畜禽粪便与尿液的处理,直接将其排放至江河湖泊之中,给整个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3养殖场所向城镇郊区迁移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对畜牧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不少养殖企业开始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从而满足人们对畜产品的需求。部分畜牧养殖企业逐渐将养殖场所迁移至市郊以便于运输,结果无法及时有效地处理畜禽粪便与尿液,给周边的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

3解决措施

3.1加强对污水的处理

规模化养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的粪便与尿液,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养殖环境污染的问题,最为关键的是处理好畜禽粪便与污水问题。规模化养殖场应当规范管理好畜禽粪便,避免出现大量粪便堆积的现象。通过净化处理污水,而后循环利用处理过的水,从而减少污水的排放量[4]。此外,通过利用厌氧发酵的原理建立沼气池等,将污染物转变为沼气,同时可以将所产生的沼液与沼渣用于鱼类养殖。

3.2加强对大气污染的防治

畜牧养殖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应当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对养殖场产生的各种废物与废料的管理,建立并完善畜禽粪便与尿液的处理制度[5]。此外,养殖场应当重视开展质量安全管理工作,避免畜牧养殖过程中发生各种疾病等问题而造成动物的死亡。

3.3加强对土壤环境污染的监测

作为环境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畜牧养殖污染的监督与管理。在新建养殖场,应督促其建立相应的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及污水处理设施。已有的养殖场,相关监督部门应加强对畜禽污染的监测,同时应当对养殖场所造成的土壤污染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调查与研究,针对养殖场的土壤污染治理适当地给予技术支持,而对于土壤污染严重且不进行及时整改的养殖场,应相应地对其进行处罚,督促其进行整改,拒不整改的应关停。

4小结

综上所述,畜牧养殖的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必将成为发展的趋势,因此,应重视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相关部门应深入研究畜牧养殖的环境污染问题,最大程度地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特别是要处理好畜禽的粪便与尿液等,从而改善畜牧养殖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房连波,许波,胡容婕.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及防治[J].当代畜牧,2014(11):3-4.

[2]马祖威,俞金华.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J].养殖技术顾问,2014(11):305.

[3]高尤灿.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与防治措施[J].中兽医学杂志,2015(11):102.

水产养殖和畜牧养殖篇5

关键词:广西;现代畜牧业;生态养殖

畜牧业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现代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五”期间,广西畜牧业发展成效显著,但仍存在生产方式落后,规模养殖主体少且不稳固,应对市场风险能力弱,社会化服务滞后等问题。本文试从广西特有的地理区位和经济环境等条件出发,就如何走出一条具有广西特色的“生态、集约、优质、高效、环保”的现代畜牧业发展道路提出对策建议。

一、广西畜牧业发展现状

(一)广西畜牧业基本状况。广西雨量充沛,雨热同季。饲草资源丰富,可利用草地面积650万公顷,其中,667~6667公顷以上的草场有987处,理论载畜量达515万黄牛单位;广西的玉米杆、甘蔗叶、甘蔗渣等农副产品年产4000多万吨,可养牛300多万头;广西自主研发培育的桂牧1号杂交象草单产可达230~300吨/公顷,是发展人工种草养畜的优选牧草品种。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广西现已形成了国内外驰名的畜禽种质资源体系,如巴马香猪、三黄鸡、陆川猪、德保矮马、富钟水牛、广西黑山羊等。

2014年,广西肉类总产量420.03万吨,比2010年增长9.55%;禽蛋产量22.16万吨,比2010年增长10.80%;奶类产量9.65万吨,比2010年增长17.68%。2014年生猪出栏3518.01万头,比2010年增长9.17%;家禽出栏78288.13万只,比2010年增长1.60%。2014年广西畜牧业产值1087.3亿元,同比增长0.4%,占农业总产值的30%。畜牧业人均纯收入658元,同比增长0.7%,占广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10%。畜牧业已成为广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二)广西畜牧业发展新趋势和特点。(1)受市场影响,生猪养殖供过于求,价格低迷,生产者不得不调整生产规模和结构。2014年家禽生产由于受人感染H7n9禽流感事件影响,市场价格出现较大波动。相反,牛羊价格持续高位运行,成为畜牧业投资新热点。近年来,广西推进肉牛肉羊产业提升行动,不断完善良种繁育体系,逐步增加基础母畜,推广甘蔗尾叶等秸秆养牛养羊。同时,通过实施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项目带动牛羊产业发展,草食动物标准化、良种化水平得到提高。

(2)积极发展生态养殖业,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十二五”期间,广西逐步推广生态养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据2014年畜禽备案登记系统统计,广西畜禽规模养殖场已达到11361个(生猪出栏≥300头/年,肉牛、奶牛存栏≥50头/年,家禽出栏≥15000羽/年)。规模养殖集中区域主要分布在玉林(52.2%)、南宁(14.2%)、桂林(7%)等地区。畜牧业的规模化发展为种植业提供了大量有机肥料。据估算,广西畜牧业每年大约提供总氮141.22万吨和总磷34.10万吨的有机肥及大量的有机质。

(3)积极发展林下养殖,打造生态畜牧业。广西山地和林业资源十分丰富。据统计,广西适宜发展林下经济的林地9000多万亩。经过几年实践探索,广西已形成独具地域特色的果园养殖、林地养殖等林下养殖模式。据统计,2014年广西林下经济产值达到614亿元,林下经济发展面积达到4982万亩。其中,林下养殖的品种主要是黄羽肉鸡,林下养殖量达3.6亿羽。

(4)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取得阶段性进展。2013年开始,广西畜牧系统在全区开展“清洁养殖”专项活动。两年来,通过推广雨污分流、干清粪、干湿分离、沼气池处理等养殖粪污处理技术和“化尸池”、“高温生物降解”等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探索出各种清洁养殖模式并逐步推广。目前,广西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有90%以上应用于种植业,猪、牛等产生的尿液有60%通过沼气处理加以利用。

二、广西畜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机遇分析

(一)广西畜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1)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化程度不高。广西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水平低。养殖生产结构不平衡,区域养殖发展不均衡。2013年全区存栏50头以上的规模肉牛场749个,存栏肉牛4.19万头,占存栏总量的0.92%。养殖缺乏龙头企业进驻且缺乏大型的肉类加工企业,已有的养殖公司与生产基地、农户结合不够紧密,产、供、销一体化经营尚未形成。

(2)良种化程度较低,种源供应不足。牛羊繁育体系落后,缺乏牛羊规模化生产与之相配套的、强有力的、一条龙的杂交繁育及生产服务体系。以肉牛繁育为例,广西虽然初步建立自治区、市、县、乡、村五级牛杂交改良网,但全区无肉牛纯种场、无后裔测定站、无肉牛种公牛站,只有7个母牛繁殖场,肉牛肥育场标准化程度低。

(3)养殖污染日益凸显,环保压力大。长期以来,广西从官方到民间对养殖粪污的处理认识不足,养殖布局规划缺失,污染治理难度大。全区110个县(市、区)均未编制或出台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规划,目前还处于放任自由的状态,是现有管理和服务的盲区。同时,污染防治投入严重不足,治理效果有限。

(4)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严峻。广西是中国西部地区沿海沿边的省区,毗邻东南亚,边境口岸和便民互市贸易点多,周边动物疫情十分复杂,并随着商贸、旅游疫病的威胁增大,新的病原产生、变异增毒,牲畜及其产品的交易入境、边贸走私、长距离运输等,增加了疫病发生的风险。

(二)广西畜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1)广西畜牧产业发展Swot分析。本项目采用Swot分析方法,综合概括广西畜牧产业内部发展条件的优势与劣势、外部环境的机会与威胁诸因素。所谓的Swot分析方法,即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分析,它是基于一个发展整体自身的实力,对比竞争对手,并分析外部环境变化及影响可能对自身带来的机会与面临的挑战,进而制订最佳战略的方法(见表1)。

表1“Swot分析”示意图

根据Swot分析,分别列出广西畜牧产业发展内部因素评价(见表2)、外部因素评价(见表3)和战略选择分析(见表4)。

表2广西畜牧产业发展内部因素评价

表3广西畜牧业发展外部因素评价

表4广西畜牧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分析

经分析,面对畜牧业的未来发展和发展所需要的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趋势,正是作为畜牧业欠发达地区广西的优势。因此,应考虑选择So-增长性战略和St-多元化战略,发挥广西畜牧产业的发展优势,把握机遇,加快畜牧产业发展。

(2)发展机遇。1)产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中央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破解发展规模养殖用地、融资、环保等难题。国家对广西畜牧产业的发展批准和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将有利于畜牧业发展获得新的资源和空间。2)地理区位优势日益凸显。广西处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中心位置,与东盟国家交通运输便利。尽管广西不是粮食主产区,但由于是西南的大门户、港口、铁路、高速公路比较便利,运输成本低,与内地非粮食主产区比较成本优势明显。3)产业基础实力逐渐夯实。近几年畜牧的快速发展,广西已经具备了发展现代畜牧产业的良好基础。全区猪禽养殖稳步发展的同时,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发展肉牛肉羊肉兔等草食动物积极性日益高涨;良种繁育体系日趋健全;动物防控效果成效明显,没有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4)全国刚性需求仍在扩大。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在人口持续增长、居民收入快速增加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等因素影响下,我国居民对主要养殖产品的需求将呈现刚性增长,我国养殖业仍将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广西畜牧产业处在全国养殖业的发展大背景下,具有相似的发展空间与环境。

三、广西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对策建议

(一)大力发展生态养殖,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生态养殖是根据不同生物间共生互利的原理,依托生物技术手段,使动物、微生物和植物在同一环境中共同生长、互相利用,保持生态平衡,实现生产过程生态、环境生态、产品生态三重目的和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赢目标的一种养殖方式。广西发展现代畜牧业,应大力发展生态养殖,着力推进养殖的“六化”,即:养殖设施的标准化、养殖环境的生态化、养殖饲料的微生物化、养殖产品的有机化、养殖粪污的资源化和养殖投入品的无害化,达到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三物”的生态平衡,从而最终实现产品的生态安全、生产过程的生态安全和环境的生态安全。

(二)调整畜牧业养殖结构,加快肉牛肉羊产业发展。广西每年有农作物秸秆5000万吨,其中甘蔗尾叶有1600万吨。结合广西糖料蔗“双高”基地建设,实行“蔗牛结合,以蔗促牛,以牛保蔗”。重点是推广甘蔗副产品饲料化利用先进技术,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率。加强甘蔗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推广,鼓励秸秆综合利用企业积极引进开发先进实用的秸秆收集、储运、利用技术工艺和装备,建立、完善甘蔗料技术开发和推广体系。同时,加快种牛繁育场、种公牛站和种羊场建设,构建相对完善的牛羊良种繁育体系,为牛羊快速发展提供良好的种源保障。

(三)转变养殖方式,实施生猪产业提升工程。针对当前广西生猪产业存在“三高”问题(污染高、产品质量风险高、成本高),着力推广高架床生态养猪技术是关键措施。高架床自动把生猪与排泄物相分离,生猪饲养全程无需冲水清洁清粪;通过饮水器工艺改造,生猪饮水、戏耍形成的水全部外接至栏舍以外,实现饮水过程不漏水;生猪尿液中的水份经发酵发热挥发和抽风外排后,基本不形成地面污水和污水径流,全程从源头上实现污水零排放。

(四)推进产业融合,打造地方特色品牌。加快产业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建立健全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支持加工企业通过订单收购、建立风险基金、返还利润、参股入股等多种形式,与养殖户结成稳定的产销关系和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支持发展直销、配送、电子商务等畜产品流通业态,着力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六次产业”,引领畜牧业品牌培育与产业升级,让养殖者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推行“公司+基地+合作社(协会)+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形成“加工龙头企业带动养殖龙头,养殖龙头企业发展适度规模户,适度规模户组建养殖基地”的产、加、销一条龙格局。

参考文献:

水产养殖和畜牧养殖篇6

一、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快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大力发展健康养殖,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畜产品供给和质量安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发展思路。紧紧围绕“速度加快、规模做大、品牌做响、档次提高、产业延长”的总体要求,突出发展猪禽,加快发展牛羊,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和畜产品加工,着力推进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服务,逐步延长产业链条,实现畜牧业数量、质量和效益的同步增长。

(三)奋斗目标。到“”期末,畜牧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畜牧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由目前的33%提高到38%,全区猪、禽、牛、羊出栏(笼)分别达到49.5万头、420万只、0.55万头、28万只以上。到年全区畜牧养殖重点村发展到10个,畜牧大镇(乡)发展到3个,建成5个市级以上标准化养殖小区,30个精品养殖示范场。

二、转变增长方式,加快畜牧产业化进程

(四)优化畜禽区域布局。按照“近郊猪禽、山区牛羊”的总体布局,重点发展以子陵铺镇美满村、子陵村为中心的种猪繁育片区,以子陵铺镇金冢村、建泉村为中心的商品猪片区和以牌楼镇村为基础的商品猪片区三大生猪养殖板块;重点发展以栗溪镇桑垭村为中心,以马河镇双河村、关庙岗村为中心和以仙居乡发旺村、村为中心的三大养羊板块;重点发展牌楼村、江湾村、长兴村的肉禽养殖,漳河的水禽养殖和仙居乡、栗溪镇等地的土杂鸡养殖三大家禽养殖板块;同时着力发展城郊肉牛、奶水牛养殖板块。各地要从有利于生产发展和动物卫生安全的实际出发,根据资源分布和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制定畜牧产业具体发展方案,确定优先发展重点,合理划定发展区、限养区和隔离区,做到适度集中,疏密有度。

(五)突出推进小区建设。积极推行畜禽养殖“三退三进”:退出散养,退出庭院,退出村庄,进入规模,进入小区,进入市场循环,大力发展规模养殖,鼓励民间资本兴建养殖基地,引导养殖户向小区集中。在小区建设上要实行标准化技术规程和质量监控措施,努力做到规划用地、设计标准、养殖模式、养殖品种、购料渠道和疫病防控“六统一”。各地要把小区建设列入农业产业化重点工程项目,多方筹措资金搞好小区水、电、路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美满、台子坡、宏全、金冢、城山等养猪小区发展壮大,推进江湾养鸡、香龙沟养羊等小区建设。通过落实专班,落实责任,落实措施,落实基础建设,落实大户入区,确保每个乡镇每年新建1—2个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

(六)积极创建畜牧大镇(乡)。按照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的原则,以生猪、肉牛、肉羊、禽蛋为重点,建设畜牧养殖大镇(乡),形成养殖区域特色。加快建设年出栏1万头肉牛、5万只肉羊、10万头生猪、100万只家禽的畜牧养殖大镇(乡)。

(七)着力培植加工龙头企业。积极引进畜禽加工企业落户我区。大力支持本地企业和个人投资发展畜禽产品精深加工,打造知名品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盘活做大现有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多种形式与农户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和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发展订单畜牧业。通过转化增值,实现“养殖富群众,加工富企业,增利富财政”的多赢目标。

(八)加快培育合作组织。要采取措施提高养殖户的组织化程度,将规模较小的散养户组织起来。积极探索“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畜产品加工企业”的经营模式,建立和完善利益同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利益联结机制。专业合作组织、行业协会要加强行业管理和行业自律,规范生产经营行为。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畜禽产品市场营销、技术培训和科技示范等工作,其技术服务和劳务收入免征所得税。着力培养一批农村经纪人和畜产品运销大户,支持鼓励其在全国各地开设销售、信息窗口,推动我区畜禽产品的外销,扩大辐射范围,搞活畜产品市场流通,提高畜牧产业化经营水平。

三、调整产业结构,推进草地畜牧业发展

(九)大力发展肉牛产业。在加快发展猪禽生产的同时,充分利用我区丰富的秸杆资源,积极发展肉牛产业。利用红苕藤和大量的黄豆梗、花生藤等农作物秸杆,大力发展肉牛规模养殖,实施秸杆养牛过腹还田。加快肉牛品种改良步伐,提高母牛的冻配受胎数和群体数量。鼓励农户引进南阳牛、秦川牛和杂交母牛,着力发展基础母牛群,走养母牛、繁小牛、育肥牛、卖肉牛的发展道路。

(十)抓住机遇发展奶水牛。抓住国家奶业结构调整机遇,开发实施奶水牛项目,发展奶业生产,盘活我区水牛存量资产,实现水牛价值综合利用。改善水牛品种,增加杂交能繁母牛数量。以城郊为重点,开展奶水牛试点,开发水牛奶系列产品,提高水牛奶附加值,使我区水牛综合利用率达50%。

(十一)稳步发展肉羊产业。以资源优势为依托,坚持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坚持适度放牧与种草圈养相结合,稳步发展我区山羊养殖业。对种公羊进行登记建卡,防止近亲繁殖,大力引进推广南江黄羊、优质马头羊,适当引进波尔山羊,推广山羊人工授精工作,下力气优化品种结构;推广种草养羊、秸杆氨化与青贮等养殖方式方法,提高圈养比例,扩大种群基数。

四、推广科技成果,提高畜牧业生产能力

(十二)推进畜牧科技进村入户。抓好畜禽规模化养殖和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组织实施“科技入户工程”,着力培育科技示范户,带动农户发展畜禽养殖。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多途径培训农民。每个乡镇至少要有一名畜牧技术推广员负责公益性技术推广工作,其经费在“以钱养事”经费中解决。建立以技术员为纽带,以科技示范户为核心,连接千家万户的技术传播网络。

(十三)推广畜禽养殖适用技术。重点推广优质外三元生猪综合配套养殖、牛冻精配种、配合饲料、种草养畜、牛羊圈养、肉鹅快速育肥、蛋鸡高产配套、秸杆处理利用、重大动物疫病综合防治等实用技术。大力推广生猪“150”标准化养殖模式和肉羊“1235养殖模式”以及“猪+渔”、“猪+沼+稻”、“稻+鸭”等高效配套养殖模式,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益。

(十四)建设畜牧信息网络。重点建设区畜牧兽医信息网络,逐步健全区、镇二级信息网络体系,并做好与省市畜牧信息网的连接。建立信息收集、分析和及时制度。加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建设专家短信咨询平台,点对点帮助农民解决疑难问题,指导养殖者合理安排生产,提高畜牧业综合效益。

五、健全保障体系,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

(十五)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加快畜禽良种繁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政府投入,健全区、镇、村三级畜禽品改网络,引导社会投入建设生猪繁育场、种禽场(禽蛋孵化场)、种羊场,建设满足我区生产发展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普及和推广畜禽良种,提高良种覆盖率。到年,全区生猪、家禽良种率达到98%以上,牛羊的良种杂交率均达90%以上,基本实现自繁自养。

(十六)健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加强对重大动物疫病监测预警预报,落实资金、技术、物资储备,提高对突发重大动物疫病的应急处置能力。对口蹄疫、禽流感、鸡新城疫、猪瘟、猪蓝耳病、羊痘等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免疫,免疫密度要达到100%。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经费列入财政专项预算。健全畜牧兽医行政执法和技术支撑体系,完善区级派驻机构管理机制和农村畜牧兽医公益服务机制。严格按政策落实畜牧兽医“以钱养事”经费。

(十七)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认真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强化畜产品源头监管,建立兽药、饲料及添加剂等投入品的质量检测和监管体系。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使用违禁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行为。全面提升动物检疫水平,严把产地、运输、屠宰、市场检疫关口。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行畜禽标识制度。逐步推行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实行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六、落实政策措施,优化畜牧业发展环境

(十八)强化对畜牧发展的组织领导。推进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任务重、责任大,各地务必高度重视,切实负起责任。把加快发展畜牧业作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措施摆上重要日程,强力推进。制定好发展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加强调查研究,及时解决畜牧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要建立畜牧发展工作责任制,乡镇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十九)加大对畜牧业的财政支持。为推动我区畜牧业快速健康发展,从年起,区政府每年拿出10万元,对新发展的、具有一定科技含量和规模的养殖场(户)进行扶持奖励,安排20万元“以奖代补”资金,对达到畜牧小区建设标准的地方或项目以及在畜牧小区建设中工作卓有成效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对招商引资新建的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兽药、饲料生产企业,给予优惠政策。同时对畜牧业发展重点村、标准化养殖小区实行动态管理,建立进入和退出的竞争机制。各乡镇政府也要对畜牧业发展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二十)加强对畜牧业的政策扶持。发展现代畜牧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多方支持,合力促动。要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大力发展畜牧业的一系列政策。对新引进或新建的畜产品加工企业、畜禽良种繁育场和养殖小区,有关部门要在土地征用、证照办理、规费收取等方面实行优先优惠。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用水执行农业水价,用电执行农村照明电价,畜产品加工企业的用水执行普通工业水价,电价按国家发改委核准电价执行。切实落实鲜活畜禽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继续落实饲料生产企业、种畜禽生产经营、畜禽规模养殖免征增值税政策。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为养殖小区基础设施建设、畜禽产品加工、资金筹措、维护治安秩序等方面提供优良服务。

(二十一)增强对畜牧业的信贷支持。认真研究国家、省、市发展畜牧业、支持畜牧业的各项惠农政策,积极争取上级对畜牧业发展的各种项目资金投入。积极争取农发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门加大对畜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对符合产业政策和贷款条件的畜牧养殖、畜产品加工和饲料加工项目,优先安排贷款,对标准化养殖小区和畜牧龙头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在资金上重点支持。农村信用社要对新上的规模养殖场户及时提供小额贷款,建立夫妻相互担保、大户担保、农户联保和房屋抵押等多种担保形式,逐步提高贷款额度。开展招商引资,鼓励和吸引外来资金和本地民营资本参与畜牧业建设发展,投资兴建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市场运作、农户自愿的原则,引导、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开发畜禽养殖保险市场,发展多形式、多渠道的畜牧业养殖保险,探索建立适合不同畜禽品种的政策性保险制度,增强畜牧业抵御市场风险、疫病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

水产养殖和畜牧养殖篇7

关键词:畜牧业存在问题对策

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农业产业化进程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客观分析当前畜牧业发展现状、发展特点和发展优势,前瞻性、全局性地科学谋划发展定位和发展重点。畜牧业前连种植业,后连加工业,是大农业的主要角色,是农牧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合理发展畜牧业,对于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牧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但是,目前有些地方畜牧业的发展还比较滞后,还存在着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畜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养殖模式滞后。目前有些地方畜牧业还是以传统的养殖方式为养殖主体,主要是以牧户为基础的个体养殖和较小的养殖场养殖。特别是规模较小的专业养殖场户,生产的随意性比较大,只是根据自身的条件,随意建场,人畜混居,畜舍简陋,场址选择、场区布局不合理,饲养环境复杂,缺乏基本的动物卫生防疫条件,不仅给动物防疫带来很大困难,而且不能使有限的资源合理配置,综合效益不高。

2.养殖品种老化,养殖技术滞后。养殖品种老化,畜群结构不合理,生产方式落后是有些地方牲畜业发展的又一原因。良种引进不足,种畜禽供种能力不足,大量从境外购买的仔畜仔禽,也给畜牧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养殖技术滞后,重存栏,轻出栏,对畜禽饲料的营养搭配不当,严重影响生产效益;不注重畜禽疾病的防治,对病死的畜禽随意处理,对畜禽的养殖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3.规模养殖的标准不高,缺乏政府管理和支持。大部分养殖场规模小,政府不介入审批和管理,由养殖户随意建场饲养,没有合理的场地规划、建设、饲养管理、防疫、粪污处理等体系。相关部门之间缺乏协调联动机制,政府、畜牧业管理部门在项目建设中,往往表现为重扶持、轻管理。这种项目后期管理不足或管理不到位现象,是严重缺少部门之间协调联动机制的典型表现,会直接致使畜牧业项目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严重影响了畜牧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4.畜牧养殖面临“四低”。①农牧民的文化水平低,对科技知识的接受程度低,他们只关心短期内的经济效益,大多沿袭传统落后的饲养习惯,严重制约了畜牧科技推广进程。②乡镇苏木畜牧科技队伍待遇较低,极大地挫伤了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③基层畜牧养殖推广人员技术水平较低,在岗人员中多数没有经过系统专业培训,理论功底差,业务素质不高,导致整个畜牧队伍的业务素质不高,不适应现代畜牧业的发展。④科技推广费用投入低,科技宣传和普及远远不够,另外,目前动物保护体系和饲养兽药质量监测体系薄弱,尤其是各级动物防检疫机构基础设施落后,动物疫病的监测、诊断、预防和扑灭等各个环节都存在设施简陋等突出问题,导致畜牧业技术支撑体系十分脆弱。畜牧养殖这“四低”严重制约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三、新形势下促进畜牧业发展的对策

1.科学地转变经营方式。首先是转变饲养方式。目前畜牧业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养殖模式,从生产方式上进行改革,提倡“集中连片、各有重点、你我不同、和平发展”畜牧业发展新格局,逐步减少散饲养户,扩大单元饲养规模,进一步向集约化、工厂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其次是完善建场审批制度。对新建的规模养殖场,必须经畜牧部门审核、审批,凡场址选择、饲养规模、环保条件、技术力量、疫病防控、布局结构等达不到标准的,一律不允许兴建。最后是坚持“三退三进三结合”原则。规模小的养殖场户要退出散养、退出庭院、退出村庄,进入规模、进入小区、进入市场,与龙头企业相结合、与环保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大力发展标准化、生态化、园林式养殖小区,促进散养户向养殖小区集中,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改善农牧民居住环境,提高畜产品质量。

2.科学谋划畜牧业的发展策略。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新时期,决策、管理、服务部门和生产主体要牢固树立科技是畜牧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要从战略高度统筹畜牧业,摆脱目前困境,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加大畜牧技术推广应用,通过“阳光工程”、“科技进万家活动”不断提高农牧民科技素质,提高畜牧业生产科技含量。②抓好“四个提升、三到位”畜牧业上台阶工作。“四个提升”即:畜禽产业区域优势进一步提升,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升,”“三个到位”即:政策到位,措施到位,服务到位。③合理发展畜牧业。全面积极推行“布局合理、规模适度、防疫严格、设施齐全、治污达标、管理科学”规模养殖的畜牧业,鼓励有条件的养殖户联合建设养殖小区。坚持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加强实用技术推广,建立了一批科学养殖技术示范区和合作社组织,并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科学养殖技术的推广普及。④加大畜牧业技术推广,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收集有关信息。建立健全畜牧信息收集、分析和制度,加强对畜牧业生产的预测预警,及时市场信息,指导生产者合理安排生产。

3.全面提高畜产品的质量。①加大投入品监管。大力推行畜牧业标准化生产,规范产地环境、饲养、用药、防疫标准,控制农残、药残;要加快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建设,加强对畜产品产地环境、投入品、生产过程、包装标志、市场准入等全程监管;强化产地检疫,规范屠宰检疫。②加大疫病防控,降低养殖风险。科学地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完善县、乡(镇)、村动物防疫机构,加强基层防疫队伍建设,增加动物疫病防控的投入,提高畜禽免疫密度,增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可以避免疫病给畜牧业带来风险。

水产养殖和畜牧养殖篇8

近年来,辽宁省铁岭市以省政府确定的生猪、肉鸡“一县一业”重点县和省生猪、肉鸡、蛋鸡、肉牛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和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建设为契机,抓住省继续扶持畜禽标准化小区建设的难得机遇,全力组织规模化、标准化小区建设,加快标准化畜牧业建设步伐积极培植生产典型,将先进有效的生产经验及时向面上推广,为养殖业开拓了一片新领域。

《兽医导刊》:

随着社会的进步,传统养殖业也逐渐向现代畜牧业、生态畜牧业转变,铁岭市也跟紧了畜牧业发展的步伐,请您简单介绍一下目前铁岭市的畜牧业发展情况。

张维范铁岭市是畜牧产业大市,畜牧业已经实现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现代畜牧业转型,畜牧业多项指标位于全省前列。2014年全市畜牧业产值实现277亿元,列全省第2位,占全省畜牧业产值的15%。畜牧业产值占全市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0%,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07万吨、16万吨和21万吨。除了上述的产业规模大的特点外,全市畜牧业还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一是产业格局优势明显。市辖各涉农县区都根据本地实际,大力推进畜牧主导产业的发展,昌图生猪、肉牛,开原生猪、肉鸡,铁岭县奶牛已被省确定为全省畜牧优势主导产业,现代化牧场的建设使西丰成为全省重要的优质奶源和加工基地。可以说铁岭的畜牧业生产结构比例适当,产业布局分布合理。二是龙头加工企业规模大。全市有年产值超亿元的畜产品加工企业17家,有5家企业进入辽宁省畜产品加工企业20强行列,部级和省级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数量列全省第2位。三是标准化、规模化水平高。近年来,全市新建标准化、规模化畜牧小区达到1500余个,总量在全省领先,全市有32个畜牧小区通过国家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创建验收,引领了全省标准化养殖示范创建水平。2014年全市标准化规模养殖率已经达到了75%,在省内居领先水平。

《兽医导刊》:任何体系在改良的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问题,同样在发展现代畜牧业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阻力,您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解决的?

张维范一是产业发展融资难。近年来,畜牧产业发展融资难、贷款难成为制约畜牧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为解决畜牧企业、养殖户所面临的资金瓶颈,铁岭市畜牧、金融等部门积极探索解决办法,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依托小额农户贷款,发挥带动效应。金融机构从支持养殖骨干户、示范户入手,对符合当地政府规划的畜牧主导产业,给予重点支持,帮助养殖大户扩大生产规模,加快标准化养殖小区的建设。二是扶持龙头企业配套建设,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重点加大力度扶持辽宁唐人神曙光农牧集团、铁岭九星集团、开原嬴德肉禽有限公司、辽宁盛德集团等一批畜牧龙头加工企业,并支持配套建设养殖基地,新上屠宰项目,扩大冷库容量,推动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现代农业产业格局快速形成。三是依托畜牧经济合作组织,建设畜牧业信贷服务体系。全市已成立各种类型的畜牧合作经济组织达800余个,为了有效推进这些农民合作社的快速发展,在全市重点选取了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4个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和35个省级合作社示范社作为重点扶持对象,为其提供信贷保障。

四是努力争取国家、省政策支持,助推企业发展。准确把握国家、省扶持畜牧业的政策信息,主动协调对接有关部门,加大向上争取力度,近年来共争取到畜禽养殖标准化小区建设、生猪调出大县奖励、畜禽良种补贴项目等国家、省各类政策资金5亿多元,为畜牧业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是养殖污染整治难。养殖业污染已经成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关键难题,铁岭市积极探索有效的治理方法,从增强规模养殖场环境意识、落实整治主体责任入手,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大力推进养殖业污染治理工作。一是落实治理责任主体,让每一个规模养殖场都动起来。针对养殖户普遍存在重生产、轻环境,不愿承担治理责任的状况,在治理过程中首先从落实养殖场治理主体责任入手,推进治理实施。二是大力推行清洁养殖,减少粪污排放。推广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模式。将畜禽养殖产生的粪污堆肥发酵或生产沼气后成为有机肥施入农田、果园,实现粪污的零排放。目前全市有一半以上的养殖场采用了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模式。鼓励建设有机肥厂。

利用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支持有机肥厂建设。目前已完成19家有机肥厂的选址和建设论证,部分已经建成投产。三是实施一场一策,打造粪污治理示范市,环保部门牵头畜牧部门参与制定一场一策治理方案,针对不同的规模养殖场,采取定向治理措施,目前已经完成全部规模养殖场治理方案,已全部进入实施阶段,通过实施一场一策治理,进一步提高规模养殖场的粪污治理水平,打造全省规模养殖场粪污治理示范市。四是实行典型引路,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在粪污整治过程中,推广畜禽养殖场粪污整治和养殖环境改善的典型,在全市介绍经验,组织各县(市)区规模养殖场参观学习,用身边的典型来引导和教育大家,提高养殖户对开展粪污整治的积极性。三是市场风险防控的难题。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全国范围近年来畜产品价格波动频繁,幅度大,造成众多养殖场户出现亏损,生产积极性严重受挫。铁岭市借鉴、创新,指导帮助养殖业者规避风险。一是全市建立了完善的畜禽养殖和市场价格监测体系,能够实时掌握全市生产情况,在产业行情出现波动时,根据所掌握的数据进行分析并作出预警,同时在各类媒体上监测预警信息,指导广大养殖户合理调整生产计划,增添应对措施,规避风险。二是组织合作社搭建交流、营销平台,抱团应对市场风险。

通过养殖合作社可以为养殖户的决策提供所需信息,还可以集中采购饲料和疫苗,优化销售环节,扩宽销售渠道,与大型加工企业签订合同,形成产销对接,稳定养殖收入,规避市场风险。三是培育畜禽品牌、提升品牌公信力。目前,全市推广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92家,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实现优质优价,避免陷入低水平上的无序竞争。四是搭建信息平台传递服务信息。利用铁岭市农业专家热线电话、铁岭广播电台、铁岭市动物卫生监督网站及铁岭畜牧政务微博等载体及时市场行情分析和解答广大饲养户难题。

《兽医导刊》:针对畜牧养殖户和畜牧兽医科技人员,是如何提高自身技能、开拓视野来适应畜牧业发展新形势的?

张维范主要通过整合畜牧兽医科技推广资源,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畜牧技术推广体系等一系列手段来适应我市的畜牧业发展新形势。到目前,全市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畜牧兽医技术支撑体系,建成了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畜牧兽医技术推广队伍,具备了畜牧兽医科学研究、生产技术指导和实用技术的推广实力。全市现有市、县、乡三级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67个,从事技术推广的科技人员410名,全市1175个行政村,聘用村防疫员1250名。主要做法:一是提高队伍素质。把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员选入队伍,充分调动和发挥人员的积极性,同时要搞好现有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在财政预算内保障用于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的资金,并按规定使该资金逐年增长。三是改善工作机制。畜牧兽医部门与养殖专业户、畜牧专业合作社、畜牧龙头企业科技示范相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提高畜牧兽医技术推广速度和效益。

《兽医导刊》:铁岭市的畜牧业发展不但走出了一条新路子,而且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在未来您有哪些新战略来推动铁岭市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水产养殖和畜牧养殖篇9

召开这次全市现代畜牧业现场会。目的于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经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意。总结惩处2009年畜禽养殖密集区先进单位,学习县大跨度发展的经验,使大家在理性与感性的结合上深化对畜牧工作的认识,既从宏观上掌握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又从微观上研究推进我市畜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和方法,进而在更大规模和更高层次上推进全市畜牧业发展。刚才,副主任宣读了惩办决定,县、市镇、县任固镇进行了典型发言,畜牧业发展上一县两镇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创新,县提出了争创“全国秸秆青贮养牛大县”目标,市提出要争创“国家生猪调出大县”汤阴县任固镇提出要争创“豫北畜牧养殖第一镇”这么宏伟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心、决心,反映出市畜牧业发展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好局面和赶学比超的好形势,希望各县(市、区)认真借鉴和学习。下面,就全市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畜牧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果。现代畜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市强力实施“552现代畜牧业发展计划,近年来。全市畜牧业在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和增长方式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步,开始步入发展的快车道。一是畜禽养殖密集区和大中型规模养殖场发展迅猛。2009年,全市新建畜禽养殖密集区118个,累计达到414个,大中型规模养殖加工企业77个,累计达到294个。今年以来,全市已新开工建设畜禽养殖密集区32个,新扩建大中型规模养殖加工企业97个,发展势头良好。二是规模养殖水平大幅度提升。目前,全市年存栏2000只以上的蛋鸡场4856个,年出栏在10万只以上的肉鸡场27个,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猪场404个,万头以上猪场66个,其中10万头以上猪场4个;全市规模养殖场总量达到4498个,带动规模养殖户达到16万户;全市规模养殖水平达到80%规模养殖水平及规模质量处于全省前列。三是畜牧经济合作组织发展迅速。2009年,全市畜牧专业合作社累计达到302个,吸纳社员3500多户,年交易额3亿多元。今年已新发展71个。四是投入畜牧业发展的资金大幅度增加。2009年,全市共投入畜牧业资金112亿元,各级政府投资1278万元。今年已投入资金48亿元,逾越去年同期。

主要经验有以下几个方面:回顾一年来的工作。

市委、市政府每年都组织召开全市畜牧业现场推进会,一是领导重视到位。近年来。对全市畜牧工作进行安排安排。各县(市、区)结合外地实际,采取得力措施,加快发展畜禽养殖密集区和规模养殖企业。县2005年制定了畜牧业以奖代补文件,对畜牧业发展在资金上给予支持,政策上给予倾斜,各项奖补资金和配套资金约700万元,畜牧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2009年,不只新增畜禽养殖密集区22个,而且新增投资500万元以上大型规模养殖企业10家,带动了当地畜牧业的发展和规模养殖水平的提高。汤阴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制定了48项优惠政策,其中18项为奖补政策,奖补资金高达1000万元,其中畜牧业奖补资金300万元。市河顺镇、汤阴县任固镇都设立了乡村干部奖和乡村排队督导目标管理,每个镇投入畜牧业发展的奖励资金达20余万元,使畜牧业得到大跨度发展。二是政策落实到位。各级政府认真落实国家扶持发展畜牧业的政策,及时落实配套资金,全市共落实扶持发展资金2900万元。滑县在上级补贴资金没有完全到位和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拿出300多万元用于能繁母猪补贴资金,使惠农政策得到及时落实。三是民间融资到位。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全市各方用于畜禽养殖密集区、规模饲养场建设的资金达10亿元,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规模场达12个。市2009年投入畜牧业发展资金175亿元,招商引资273亿元,使该市畜禽养殖密集区和规模饲养场有了新的发展。四是协调用地到位。市人大常委会对畜牧业发展高度重视,通过多次对《省畜牧业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进行执法检查,养殖用地的紧张局面得到初步解决。市政协非常关注畜牧业发展,经常调查、研究和督导畜牧业工作。特别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贯彻落实,使临时困扰畜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得到较好地解决,调动了农民群众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汤阴县土地流转办公室,对符合土地流转政策,用于发展现代农业和畜牧业的每流转土地500亩,奖补1万元,切实有效解决养殖用地问题。五是服务及时到位。市畜牧局实行了县级干部联系县(市、区)制度,畜牧系统还开展了百名专家进百场”活动。县专门派技术人员采取包场区、定责任、传技术的方式,对养殖场(户)开展跟踪服务。由于措施到位,全市畜牧业在经济危机冲击和畜产品价格下滑的情况下,继续坚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效果来之不易,这是各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畜牧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技术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此,代表市政府对大家表示衷心地感谢。

也应该看到与先进地区相比,肯定成果的同时。与我市的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相比,全市畜牧业的潜能远未得到发挥,存在问题也不容忽视。一是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差。从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看,市除市达到60%外,别的县区只有30%左右。同时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单薄,产业整体素质不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远不能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畜牧业规范化水平低,畜产品质量平安还存在不少问题。近几年,市范围内虽然没有发生规模性动物疫病,但疫情也时有发生,防治重大动物疫病,确保畜产品质量平安的任务相当繁重。同时,规范化程度低,名优畜产品数量少。三是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滞后。大龙头较少,知名品牌不多,畜牧优势品种区域布局未形成,畜牧饲养基地和龙头企业规模小,加工能力低,没有形成产业对接机制。

二、严格要求、明确目标。

也是实现“552畜牧业发展计划的关键一年。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畜牧工作总的要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去年是十一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以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紧紧围绕发展和提高“两大主题”加快畜牧业发展速度、提高规范化规模水平)以全面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主线,以产业化经营为重点,以健全服务体系为保障,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畜牧科技进步,不时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把畜牧业做大做强,为构筑我市现代农村经济新格局,推动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全市畜牧业的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新增畜禽养殖密集区50个,去年。新建大中型规模养殖加工企业50个,畜禽养殖密集区和大中型规模养殖加工企业达到1000个,畜牧专业合作社达到350个,带动规模养殖户累计17万户,使畜牧业成为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覆盖面最广,经济效益最好,发展速度最快,贡献最大的支柱产业。

三、强化措施。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步伐

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基础。今后一个时期,市畜牧业发展到今天。重点是加快推进由激进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要按照《省现代畜牧产业发展规划》要求,突出抓好区域化发展;要按照我市“552畜牧业发展计划,突出抓好规范化规模发展;要依照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安排安排,突出抓好“十大亮点”工程建设。具体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因地制宜。坚持区域化发展。发展畜牧业必需充分开发利用当地资源,走独具特色的发展路子。依照全省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区域化格局,县要以集团、集团等龙头企业为依托,大力发展肉鸡、蛋鸡生产,同时要兼顾猪、牛、羊的养殖,县、市要围绕降低生猪生产本钱,大力发展规范化、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发明品牌,提高生猪产业竞争力。文峰区、龙安区、北关区、殷都区要围绕城区做文章,干精品、出亮点,建成区以外打造畜禽养殖密集区,抓好肉蛋奶等菜篮子工程。

二)落实政策。坚持规范化规模发展。2007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生猪、蛋鸡、奶牛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加大了财政投入力度。省政府也出台了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意见》制订了省蛋鸡规范化规模养殖场改造以奖代补政策;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并对进入全省畜牧业综合排序前20名的县(市)区,奖补20万元,进入全省前40名的县(市、区)奖补10万元。对全省综合排序提高10个名次的县(市、区)奖补10万元,提高5个名次的奖补5万元。各县(市、区)每年新建投资规模在500万元以上的大中型畜禽生产、加工以及饲料加工项目达8个以上的市政府奖补5万元。对每建成一个达到市级规范的畜禽养殖密集区奖励5万元。这些政策的出台,为我市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提供了耐久有力的政策支撑。各县(市、区)要在用足用活上级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本级财政支持力度,调动社会资金,协调金融部门贷款,大力推进品种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处置无害化、监管常态化的规范化规模发展步伐,努力打造我市现代畜牧业发展新亮点,重点扶持黄宋村肉鸡、县十大亮点工程建设,提升我市畜牧业发展水平。

三)创新科技。坚持科学化发展。现代畜牧业核心是科学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与激进畜牧业相比,内涵、功能和定位上均有新的变化。为此,必需加快畜禽饲养方式的转变,坚持走布局区域化、养殖规模化、生产规范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环境生态化的路子。一要大力组织规模化发展,通过政策引导、产业带动、技术帮扶等综合措施,协助农户改善生产条件,提高适度规模养殖水平。要实施规范化生产,严格依照养殖设施建设、优良品种、饮水质量、饲料兽药投入、生产防疫技术等畜牧生产规范,逐步使畜牧生产形成规范化的格局。二要开展产业化经营,其关键是发展龙头企业,特别要加强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形成功能强大、产业互动、多方共赢、良性发展的产业发展体系。三要实现环境生态化,大力推广生态循环养殖模式,以畜禽规模养殖、沼气建设、沼气发电、生态环保零排放技术为重点,推进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使养殖达到粪便处置无害化、环境生态化、管理科学化和产品绿色化。两年内,300个大中型规模养殖场必需建设沼气池,要有三分之一的规模场实行沼气发电,决不能形成二次污染。四要大力发展生态循环畜牧业,推进畜牧业内部循环、畜牧业与无公害有机农产品生产的循环、畜牧业与绿色蔬菜生产的循环,促进畜牧业朝着优质、平安方向发展。

四)完善机制。加强基层动物防检体系建设。要本着完善县一级、强化乡一级、空虚村一级的原则,根据经营和公益性职能分开的要求,结合各县(市、区)实际情况,设立区域性动物防检中心站,人员、业务和经费纳入县级统一管理,具体负责辖区内的防检工作。各县(市、区)要充分认识动物防检工作的重要性,高度重视基层动物防检体系建设,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要完善管理机制,强化防检队伍,建立动物防检工作长效机制,特别要切实解决好基层防检人员劳务报酬问题,保证动物防检工作顺利开展。

四、加强领导。保证现代畜牧业快速发展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发展现代畜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进一步提高对加快现代畜牧业极端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把思想统一到省政府发展现代畜牧业规划上来,统一到市政府统一部署要求上来,把发展现代畜牧业摆上重要位置,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一)切实加强领导。关键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保证措施。各县(市、区)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把畜牧业发展列入年度目标,明确责任,严格考核。特别是被列入省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划中的优势产业集聚区的县(市)党委和政府,要抓住难得的机遇,科学制订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制定关键措施,切实担负起加快发展、率先突破的重任,促进畜牧业跨越式发展。

二)强化服务意识。及时市场供求信息,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市场指导。要加强技术服务。畜牧部门要围绕缩短饲养周期、降低生产本钱、增强疫病防控等关键技术,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辅导,提高养殖户的科技养殖水平。要加强综合服务。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引导、支持、维护畜牧业发展,发改委要向上级多争取畜牧方面的项目资金,提升畜牧业发展水平。财政部门要足额落实配套资金,增加贴息数量,扶持畜牧业发展。金融部门要加大对符合条件的养殖场、密集区的贷款力度,支持畜牧业发展。土地部门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解决养殖用地,保证畜牧业发展。统计部门要加强与业务部门的沟通协作,为我市畜牧经济科学健康发展提供有利的数据基础。

水产养殖和畜牧养殖篇10

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和区域畜牧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生猪饲养量的不断增加,大量废弃物给周围环境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导致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不同程度制约了当地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近几年,各地为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在控制畜禽养殖对环境的污染方面取得较好效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促进我省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采取有效措施,实行综合治理

1.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治理力度。各地为控制畜禽养殖对环境的污染,采取各种措施。如杭州市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20xx年6月,市政府批转了市农办、市农业局和环保局联合提出的《杭州市畜禽养殖业污染综合整治工作方案》,方案要求全市三年内全面完成畜禽养殖业污染综合整治工作。重点对现有养殖场污染进行综合整治,削减敏感区域的饲养总量,推行清洁生产和生态化养殖。嘉兴市政府20xx年11月下发了《嘉兴市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各地切实做好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对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提出明确目标与任务,要求到20xx年底,存栏生猪100头以上的60%养殖户,生猪粪尿采用无害化方式处理,其它散养户要以外送或联建治污设施的方式,使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到20xx年底,所有存栏100头以上的养殖户必须全部采用无害化处理方式,其它散养户的生猪粪尿无害化处理率要达到100%,并落实了行政、法律、技术及资金贴补等有效措施。通过各方协同努力,畜禽粪便污染管理已进入有序状态,对减少农村面源污染,改善投资环境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2、增加投入,开展综合治理。近几年,各级为治理畜禽养殖污染,省、市、县各级多方筹集,增加投入进行污染综合治理。如秀城区由部、省及市、区共同投资122.2万元,已建成沼气池6只,厌氧发酵池1100立方米,年可处理养殖污水6.4余万吨,年供沼气10.8万立方;嘉善县在姚庄镇星轮村进行养殖污染治理试点的基础上,完成了全县9个养猪万头村的整治,有效地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海宁市采取“3个1”扶持政策,即每建一只沼气池,市财政补助1000元,乡镇财政补助1000元,饲养户自己承担1000元),在规模养殖场中全面推广沼气池无害化处理猪粪尿技术,经过近两年努力,使85%的规模养猪场实现粪尿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平湖市结合当地实际,采用三格式无动力厌氧发酵技术,到目前为止,已基本完成了对存栏生猪200头以上规模场的粪尿污染治理。杭州市在禁养区范围内已关闭苗猪市场2个,养猪场8个,养牛场6个,削减生猪108024头,占总量的40.8%,削减奶牛2191头,占总量的41.5%;限养区内已关停7个规模养猪场,其中已搬迁2个场,削减生猪13790头,占总量的48%;非禁养区内已有10个规模场实施污染治理,实现了达标排放,占总量的43.2%。

3.建立畜牧小区,实行生态养殖。多年来,在各政府重视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我省畜禽规模养殖发展迅速,已形成了以规模养殖为主体的畜牧生产新格局中。随着畜禽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由于部分养殖场畜禽粪尿处理不当,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为此,省农业厅多次研究如何解决畜牧养殖污染问题,提出了建设畜牧生态小区,以解决农村因畜禽养殖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20xx年在省财政的大力支持下,开始进行畜牧业小区建设试点工作,20xx-20xx年在试点的基础上安排1300多万元,建立了30个畜牧生态小区。实践证明,畜牧小区建设实现统一规划,集中饲养、统一污染处理等方法,不同程度地解决了农村因畜禽养殖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4、研究和推广养殖场污染防治综合配套技术。近几年,不少生产科研单位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进行了不少研究,已取得了不实用技术,在防治环境污染上产了积极作用。去年,为加快配套技术研究,省农业厅和省科技厅安排200万元,联合对畜禽养殖场及畜牧小区污染综合治理工程技术进行了联合招标,目前项目已组织10多个单位进行联合攻关。其综合配套技术研究从五方面进行,一是从畜禽营养学等角度,研究提高饲料的环保型饲料,减少粪尿的排放量。二是从利用的角度研究畜禽粪尿的综合利用方法如加工成有机肥,使粪资源化,三是研究生物和化学的技术,对污水进行处理,使其达到农用标准或直接排放标准。四是研究畜禽养殖场清洁生产技术,通过对生产过程中主要产生污染的环节实行全程控制,达到控制和防治畜禽养殖可能对环境的污染。五是研究新型的环境保护型的畜禽舍。

二、控制畜禽规模养殖场污染的生态方式

我省畜禽养殖场的污染防治基本上以“方便、经济、有效”为原则,以综合利用为主,设施处理为辅的方法,大致可以划分为七类:

1、“果(林、茶)园养猪”。猪粪尿分离后,猪粪进行经发酵生产有机肥,猪尿等污水经沉淀用作附近果(林、茶)园肥料。此类模式占规模猪场的20.3%,主要分布在中、大规模猪场。优点是养殖业和种植业均实现增产增效,缺点是土地配套量大,部分场污水处理不充分。

2、“猪—沼—果”。猪粪污水经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沼液用于果树、蔬菜、农作物。此类模式占规模猪场18.5%,以家庭养猪场应用为主。优点是实现了资源两次利用。

3、“猪—湿地—鱼塘”。猪粪尿干湿分离,干粪堆积发酵后外卖,污水经厌氧发酵后进入氧化塘、人工湿地,最后流入鱼塘、虾池。此类模式占调查数的14.6%,但大部分猪场污水未经过人工湿地处理,直接进入鱼塘、虾池。优点是占地较少,投资省,缺点是干粪依赖外售,污水使用不当会影响鱼虾生产。

4、“猪—蚯蚓—甲鱼”。猪粪尿进行干湿分离,干粪发酵后养殖,蚯蚓,蚯蚓喂甲鱼,污水用于养鱼。此类型的有5个场,占调查数的0.8%。优点是生态养殖,投资省,缺点是劳动强度大。

5、“猪—生化池”。粪尿干湿分离后,干粪堆积发酵外售,污水经生化池逐级处理,或经过过滤膜过滤后外排。此类型有8个场,占调查数的1.2%。此类模式占地少,但运行费高。

6、“果园养鸡,稻田养鸭”。利用承包的果园、林地放养土鸡,改善肉鸡风味,提高肉鸡售价,鸡粪基本满足果园有机肥需要;肉鸭及青年蛋鸭在早稻收割前野草长籽期、早稻割后、晚稻割后这三个时间段养殖,以稻田放牧为主,啄食野草、谷粒等食物为生,鸭粪直接还田。此类模式占我省肉鸡和鸭养殖量的40-60%。

7、“牛、羊—牧草”。粪尿进行干湿分离,干粪堆积发酵后还田种牧草,污水厌氧发酵后入田肥牧草。此类模式占我省牛羊养殖量的80%以上。

三、畜禽规模养殖场污染控制对策

从立足生态建省,实现畜禽养殖污染减量化、生态化、资源化目标出发,畜禽规模养殖场污染控制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

1、合理规划,统筹安排畜牧用地。畜牧产业区域布局要按生态农业发展的要求,进行统一规划,把畜牧场与农田、鱼塘、园地一并规划。养殖场(或小区)建设提倡与农田(水田、旱地)、茶(果、桑)园、养殖水面和山林统一布局,实行农牧结合的生态经营模式,力争粪尿全部就近消化。原则上按1亩(耕地、园地、水塘)5头猪(1头牛、10只羊、60只禽)的标准配套规划建设现代化畜牧场(畜牧小区),努力实现从传统农业“资源-畜产品-废物排放”的生产过程向“资源-畜产品-再资源化”生产过程转变。

2、应用畜禽养殖清洁生产技术。清洁生产是将畜禽养殖污染预防战略持续应用于畜牧生产全过程。首先采用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通过生物制剂、饲料颗粒化、饲料膨化或热喷等技术处理,提高畜禽的饲料利用率,尤其是提高饲料中氮的利用率,并抑制、分解、转化排泄物中的有毒有害成分。其次应用科学的房舍结构、生产工艺,实现固体和液体、粪与尿、雨水和污水三分离,降低污水产生量和降低污水氨、氮浓度。

3、加快生态畜牧养殖小区建设。各地实施表明,畜牧小区的建设对改善农村环境产生了良好的作用。各地要十分重视畜牧小区建设,建设一批配套土地和一定污水处理设施的畜禽养殖小区,以吸引中、小规模户进场饲养,实现养殖场与村庄分离,改善农村环境。小区要选择合适的生态养殖模式,采取农牧、林牧、渔牧、肥牧结合等方式,实行生态养殖,促进农村畜禽养殖场环境综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