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城市管理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00:47

数字化城市管理方案篇1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整合城市管理行政资源为前提,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积极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合理构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体系,促进城市管理由滞后到实时、由粗放到精确、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水平,建立起政府监督指挥、部门协调运作、市民广泛参与,各有关方面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相互配合的城市管理新格局,切实增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二、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服务民生。把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为广大市民创造优美、洁净、舒适、有序的人居环境作为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主动发现、及时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人民群众提供快捷、优质的公共服务。

(二)统筹协调,整合资源。市各相关职能部门及各区、徐州经济开发区、街道、社区之间要统筹协调、齐抓共管、各司其职、通力协作,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实现精确、高效、协同管理的新型城市管理模式。对各职能部门已建或在建的数字化管理资源进行整合,按照“统一基础平台、多项系统应用”的体系架构组织实施,避免重复投资,实现信息共享。

(三)统一标准,全面实施。按照建设部颁布的有关行业标准,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事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综合利用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等多种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兼容性、开放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系统建设要预留接口,便于升级换代。(四)实用高效,安全可靠。借鉴其他城市的经验,在建设部规定的9个基础子系统之外,结合我市实际,适当拓展其它子系统,确保其先进、可靠。要突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科学性、实用性,完善对各种风险的预防措施,确保系统安全可靠。

三、工作目标

通过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推进城市管理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手段创新,实现对城市管理工作中各类问题的“快速发现、精确定责、及时处置、有效监督”;以管理体制创新为核心,实现政府公共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逐步形成职责明确、齐抓共管、监督有效、群众满意的“大城管”工作格局。2009年10月份建成覆盖118平方公里建成区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并运行,2009年底通过验收。

四、工作任务

(一)应用系统建设

1.数据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需要使用的数据主要包括基础地形数据、单元网格数据、部件数据和地理编码数据。(1)单元网格划分。单元网格是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最小责任单元,划分责任网格是实现责任区域管理的前提,由专业测绘部门和市容、民政、公安以及街道办事处共同协作,按照属地管理、负载均衡、相对稳定等原则,将行政区域划分为若干个网格状单元。(2)城市部件普查及地理编码、事件分类编码。把城市管理所要解决的问题,分为部件和事件两大类,即把物化的城市管理对象作为城市部件进行管理,把非物化的、人的行为类问题作为城市事件进行管理。城市部件由专业部门进行地理勘测,运用地理编码技术,将每一个城市部件按照地理坐标定位到单元网格地图上,并赋予其唯一的标识编码,通过分类编码和部件普查,将城市管理内容具体化、数字化,使城市管理的部件、事件一一对应责任部门。地理信息系统统一使用市国土资源局制作的基础电子地图。

2.运行环境建设。(1)软硬件平台。主要包括网络与通信系统、工作站、服务器、存储与备份系统、相关系统软件和大屏幕建设。(2)网络环境。包括内部数字城管业务的运行网络和办公网络,市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和各专业部门、区、街道之间的网络,手持移动终端和市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机房、移动业务网络之间的连通等。(3)无线采集设备(城管通)、安全体系(防火墙等)和呼叫中心的建设。

3.应用平台建设。(1)基础平台子系统建设。按照建设部标准,建设监管数据无线采集、监督中心受理、协同工作、地理编码、监督指挥、综合评价、应用维护、基础数据资源管理、数据交换等9个基础子系统。(2)拓展应用子系统建设。结合我市实际,整合各职能部门数据资源,增加系统使用功能,建设业务短信、领导移动办公、执法和环卫车辆GpS监控、视频监控、社会公众信息实时、户外广告和店招店牌管理、地下管网信息等子系统。

应用平台建设要抓好两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是拓宽信息采集渠道。在将城管监督员主动发现问题、市民电话投诉举报等纳入信息采集系统的基础上,还要将市民网络举报、领导交办任务、视频监控系统发现问题、媒体反映情况、职能部门信息等一并纳入信息采集系统,同时与市政12319热线互联互通。二是抓好资源整合工作。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将依托市国土资源局的空间数字地理框架构建地理编码系统。视频监控系统要整合公安部门的治安和交通、市政部门的夜景灯饰、园林部门的公园景点等已有的监控资源,建设地下管网信息系统,新增城市防洪、森林防火、污水处理等监控点,形成电子监控位置分布图。

4.综合评价体系建设。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监督评价体系,对城市管理各个环节的实施效率和效果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内容主要是对工作过程、责任主体和工作绩效进行评价,包括区域、部门、岗位评价三个方面。区域评价按一定周期对市本级直管区域、区管区域、街道、社区(单元网格)的不同层面区域进行评价。部门评价按一定周期对各专业部门和责任主体进行评价。岗位评价按一定周期对监督指挥中心各岗位和监督员进行评价。根据评价模型,由系统自动生成评价结果。评价结果要与目标考核、效能考核挂钩,切实兑现奖惩,并向社会公示。

(二)组织机构建设

成立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主要负责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调度、协调、监督与评价等工作。按照国家相关行业规范,及数字化城管要设立监督轴、指挥轴的要求,市数字化城管监督指挥中心的监督、指挥职能相对分离。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等问题由市编办按照建设部及省建设厅的有关要求提出方案,报市政府研究决定。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设在新城区,市应急管理办公室及应急指挥中心可就近安排办公场所,以实现软件及硬件设施的共享。

同时,可适时建立相应的“高位”协调机构,以对数字化城市管理进行统筹协调、监督指导、综合评价。实行数字化城管所需监督员可采取市场化方式进行招聘,既可委托社会中介组织实施,也可对现有人员进行整合,由现有的城管人员承担。信息受理员可先行面向社会招聘,并派遣至省内已建成数字化城管系统的有关城市进行培训,待我市数字化城管系统建成后上岗使用。

各区、徐州经济开发区设立工作协同平台,成立区级监督指挥中心。各职能部门和街道办事处要建设信息终端。

(三)工作流程建设

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流程建设要抓好七个环节:

1.信息收集:城管监督员负责在责任网格内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后立即用“城管通”发送语音或图文信息向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报告。同时,市监督指挥中心也可通过便民热线、公众投诉等途径获得信息。2.案卷建立:市监督指挥中心得到信息后,进行甄别、立案。

3.任务派遣:市监督指挥中心根据问题归属,派遣至相关专业部门或区级监督指挥中心进行处理。

4.任务处理:专业部门和区级监督指挥中心按指挥手册规定的时间安排人员进行处理。

5.处理反馈:专业部门和区级指挥中心处理完毕后,向市监督指挥中心报告处理结果。

6.核实结案:市监督指挥中心派城管监督员进行现场核查,并获取核查结果,至此派遣任务完成,整个工作流程结束。未办结的案件要继续派遣、处理,直至办结。

7.综合评价:市监督指挥中心对处理结果、成效等进行综合评价,城管监督员核查过的处理结果作为考核评价的基础数据。

五、建设模式

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采用“电信承建、政府回购、部门使用、企业维护”的方式,系统建成后,由市政府按建设投资分5年回购。2009年市财政预算内安排用于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的1800万元资金,用于扩大实时监控系统建设。系统使用期间,电信部门和有关企业继续有偿承担整个系统的运行维护工作。

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要严格按照由市政府批准、省建设厅论证通过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方案》实施。建设项目由市市容与城管执法局和徐州电信局共同招标,以徐州电信局为主进行操作。监理项目的招标由市市容与城管执法局组织进行。

六、工作要求

数字化城市管理方案篇2

关键词:城建档案;数字化;质量控制

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将社会带入了大数据化的时代,各个领域的发展速度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国家档案管理体系开始向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建设数字化的城建档案馆成为了必然的趋势和潮流。城建档案馆作为存储和管理海量城建信息的部门,实现数字化的管理过程能够极大的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及信息的公开性。当前,全国各地都在进行着数字化城建档案馆的建立中,本文结合当前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的现状,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给出了一定的建议。

1城建档案数字化的必要性及意义

1.1档案数字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为纸质化的管理,无论是账目、目录等管理都需要建立一定的纸质化档案,在信息的传播、利用效率上都较为低下。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档案的管理方式带来了革新,从而突破了纸质化的限制[1]。数字化的管理方式使得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存储技术等都能够有效的应用到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将海量的信息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存储在计算机中,通过网络平台的建立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利用计算机技术还能够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数据库,实现信息的实时调用。

1.2城建档案数字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及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需要

城建档案是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产生的,其中包含着大量的城建信息资源,能够为今后的建设提供良好的依据和参考数据。在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的今天,城建信息的容量也不断的增大,因此实现城建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是一项亟待解决的任务。城建档案的数字化可以实现对城建信息的整合利用,充分发挥城建档案的作用与功能,使其真正服务于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

1.3城建档案数字化是提高城建档案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

城建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有效的解决了城建档案纸质化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缺陷,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城建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数字化的管理方式能够极大的减少对纸质原件的调阅频率,能够较好的保护档案原件,同时也使得档案调阅的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城建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实现了文件的实时浏览和管理,并使得档案的调阅突破了空间上的限制,使得档案的使用更加的方便,更好的发挥了城建档案的作用。

2城建档案数字化工作策略和质量控制

城建档案的数字化是一项复杂且难度较大的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涉及到了档案的收集、数字化技术的应用、管理标准的制定、质量控制、信息分类整合等环节。因此,在数字化管理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根据档案管理的要求,做好数字化技术的学习,确保档案的安全和数字化的质量得到保障。

2.1城建档案数字化工作将安全放首位

城建档案的规模十分庞大,因此其数字化的过程也是漫长而艰巨的。在这一过程中,档案会经历频繁的调动,接触到档案的人员也十分复杂。在这些过程中,必须将档案的安全性作为首要考虑的因素,相关工作人员加强安全意识,制定严格的档案保密制度,合理应用数字化的手段,确保档案的安全性、完整性。

2.2城建档案数字化内容的选择

城建档案中包含着城市建设各个方面的内容,信息含量庞大,每一种档案的管理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城建档案的数字化应当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应一蹴而就,而应当按照程序有计划的进行。首先应当数字化标准的制定和完善,确定进行数字化管理的内容,将信息含量较大,管理难度较高的档案首先进行数字化的管理。城市规划建设档案是城建档案中的核心内容,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参考,对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着极大的影响作用,因此在城建档案的数字化过程中应当优先进行。

2.3档案的现代化标准化管理是保证档案数字化质量的前提

城建档案的数字化过程中,扫描技术是核心的技术之一,但城建档案的数字化并不等同于将纸质档案进行扫描。城建档案的数字化是一个系统化的管理过程。要实现良好的管理效果,管理部门应当建立一个完善、科学的档案管理体系,对档案进行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管理、整理。城建档案的数字化是建立在对档案的合理分类基础上的,这也是整个数字化的过程中工作量最大的环节[2]。只有对档案进行规范合理的整理才能提高数字化的效率和质量。

2.4档案数字化加工方式的选择

城建档案数字化的根本目的是更好的实现对档案的使用,因此档案信息资源的加工和整合是数字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在这一过程中涉及到了海量信息的输入和扫描,工作量十分的庞大。一些档案馆会采用内包的方式来提高对档案加工的效率,另一些档案馆则采用了购买服务的方式,将档案加工的任务进行外包。这两种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陷。例如,内包的形式能够较好的保障档案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而且由于内部管理人员对档案和管理流程较为熟悉,在数字化的过程中可控性较高。其缺点是档案馆内部的管理人员有限,采用内包的方式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管理成本较高。外包的方式在管理效率上较高,但由于外部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档案的管理过程可控性较差。为了确保管理过程中档案的安全性,在实行外包的管理方式时,应当加强对管理人员的监管,从各个方面实现质量的控制。在招标投标的过程中,首先要选择信誉较高的外包商。其次,在工作过程中应当制定严格的管理标准,并严格按照标准来执行[3]。加强对档案加工过程的规范和检查,及时发现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为了提高监管质量,还可以采用第三方监理的管理模式,从整体上确保档案管理的质量。

3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城建档案的管理质量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而在这一过程中,城建档案的数字化是不可或缺的关键步骤,同时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

参考文献:

[1]黄亚铭.城建档案数字化外包的实践与思考[J].浙江档案,2013,(12):24-25.

[2]付珺.城建档案数字化应用探讨[J].办公室业务,2013,(21):42-43.

数字化城市管理方案篇3

【摘要】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变得日益重要。因此,应该根据当前城建档案管理的发展现状,运用数字化管理手段有效开发和利用城建档案,使其发挥出更多的潜力,以丰富的信息资源服务社会。本文主要从城建档案数字管理存在问题进行剖析,探讨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对策,为数字化城市建设提供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对策

随着信息技术的出现,城建档案管理中融入了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极大地促进了档案管理信息的共享,初步实现了自动化处理。不过,这些新技术的运用大多是从方法改进上来优化传统档案管理,而管理方式还没有出现彻底的变化。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是城建建设中文化精神的重要保存途径,也是数字城市的基础数据源,能够有力地提供数字城市建设所需的依据性档案信息。所以,反思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的现实困境,转变管理理念及方式,是当前城建档案数字化发展的基本要求。

一、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问题

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滞后的问题有着多方面的因素,例如数字信息技术水平低,城建档案管理体系单一,相关管理规定不完善等等。但实际上,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资金投入少。国家财政拨款是不少地方城建档案管理资金的主要来源,不同的地方拨款金额不一样,但拨款不足是很多地方存在的普遍现象。城建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必须要有计算机以及其它辅助设备,而资金的投入不足导致计算机辅助设备缺少,无法为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提供更多的帮助。

(二)数字化利用没有形成气候。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中,政府相关部门是城建档案利用的主要服务对象,比如勘察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等等,但这些单位在城建档案数字化应用方面存在利用水平低的问题,很多习惯于利用纸质图文档案,在实际的城建工作中对数字化档案利用不够。应该改变这种现状,以过去的纸质图文利用服务方式为依据,加强数字化利用服务,让城建档案数字化利用环境更加成熟,这才是当务之急。

(三)数字化管理人才急缺。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管理人员具有多专业、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涉猎广泛。在计算机设备知识数字化管理中,高素质的档案业务人才、熟悉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将是管理中的关键。纵观现实,一些地区的城建档案管理者学历不高、专业知识技能缺失,极大地影响了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发展。

二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方法

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一定要有科学的目标和方法,必须从城建档案管理工作实际出发,并符合社会对城建档案数字化的需求。所以,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方法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规范的管理体系、完善的基础设施、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一)打造规范的管理体系。在建设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过程中,一开始就应该重视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设,以三个方面的标准去规范管理,即管理、技术、业务,然后认真地落实这些标准,将具体的管理责任明确到每个管理岗位、每个责任人,让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更加科学、合理。也可以通过管理条例制定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措施,以技术保障细则、经费保障法规等促进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制度更加规范有效。

数字化城市管理方案篇4

关键字:城建;档案;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

前言:在当今社会,信息化进程不管发展,城建档案在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管理中的比例越来越高,在信息资源的重要性越来越显现出来。我市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是保障城市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完善我市城市功能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实现城市合理规划建设的重要保障。传统的城建档案在保存和查找方面已经很难满足如今社会已经日益提高的信息要求,繁杂且低效处理方法更是越来越难以适应当今社会的信息飞速话发展,成爆炸趋势的现状。对比传统的城建档案,数字化的信息档案不再需要柜架式,纸张式的存储方式,不再需要手写目录式的管理方式,不再占用大空间,同时也能节省档案的存储成本。通过信息化处理城建档案,能够达到信息分类简单明了,查找修改速度快的目的。综上所述,传统的城建档案的种种局限给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同时也带来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也给城建档案带来了信息起点,有着丰富的源、便捷的检索、海量的存储、快速的传输、高度的开放、方便的信息共享优势的数字化建设就应运而生了。

一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问题提出的背景

我市城建档案自上世纪80年代成立以来,管理工作经历了人工摘录整理、单机管理、多机管理、网络化管理和现在的数字化管理四个阶段,每一次的改革都极大的提高了档案管理效率和利用效率,极大的发挥了档案的实际价值,为城市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为城市现代化建设提供服务的同时,也能为将来的经济效益提供支撑平台。随着整体社会经济的大发展,城市建设也日渐繁荣,越来越多的城市建设信息和城建档案迫切需要记录,但是,城市建设档案馆的空间有限,随着日益繁多的城建档案信息,庞大的数量与有限的库房存储空间形成强烈的矛盾,库房的紧张时城建单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顺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同时也是为了档案服务的方便性,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势在必行。

二城建档案数字化开展的基础

(一)城建档案数字化的基础

我市城建档案馆对于运用现代化技术对档案进行管理始终高度重视,并且长期致力于将最新的计算机技术运用到档案工作中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效率,无论是从早期单一的单机运行的档案管理系统到目前的网络化档案管理系统,都能够很好的解决档案信息的共享、自动化处理以及档案数字化的基本要求。目前我馆数字化设备包括服务器三台,大型工程图纸打印机一台,复印机一台,高速扫描仪四台、宽幅面扫描仪二台,防火墙一台,路由器一台,计算机三十余台,视频采集编辑设备一台,摄像机二台,数码相机二台。馆藏档案21万余卷,已经全部实现了计算机文件级目录管理,著录标准按照国家标准著录规范,后台数据和前台应用独立配置,数据库系统采用大型数据sqlserver2000,方便数据的扩展和迁移。

(二)制定严格的数字化建设规范标准

我市城建档案馆为指导收集和接收工程电子文件,依据国家档案电子文件标准规范、《建设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国标CJJ/t117-2007)、《CaD电子文件管理》(GB/t17825.1~10-1999)等标准规范制定了《XX市城建档案馆工程电子文件的质量和整理要求》,为我市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从制度上打下坚实基础。

(三)建设相应的应用系统

我市城建档案馆采用C/S与B/S混合结构构建了新的档案信息管理软件,实现了五级目录管理(即项目级、工程级、案卷级、文件级、内容级(电子文件));档案信息收集、整理、、传递、系统管理一体化,支持信息的内外网数据同步;采用C/S架构极大加快数据传输率;软件模块化的设计也为将来其他数字化应用功能扩展带来便利。

在自身发展的同时,我市城建档案馆还同时带动下属乡镇档案馆进行收集整理的工作。在新的档案信息管理软件用,运用B/S技术,建立了村镇档案管理系统,数据库都集中在档案馆的服务器上,各个下属乡镇档案室将档案整理归档后,直接上传在档案馆的服务器上,实现了档案馆在系统中就可以对村镇档案工作进行指导。

三weB_GiS的应用模式及应用方法

(一)weB_GiS的应用模式

客户端通过使用web浏览器,提交用户请求,并显示得到的数据结果。所有的地图数据和应用程序都放在服务器端,用户的请求由地图服务器负责响应和处理,而数据库服务器则负责管理数据。地图服务器、weB_GiS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是从功能上进行划分的,三者也可以由weB_GiS产品和大型数据库管理软件安装在同一台工作组服务器上实现。

(二)应用方法

1.建立基础地理数据库。基础地理数据的采集,主要是利用城市1:500地形图、l:1000地形图(包括相应的高程和平面控制点数据)、建设用地图、规划用地图、行政界线交通图、城市地下综合管线图等城建档案管理的基础和专题地图进行扫描,再用矢量化编辑工具(如weB_GiS产品自身提供的工具等)进行地图的屏幕跟踪矢量化,分别建立图形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并通过相同的系统iD值(SystemiD)实现空间数据库与属性数据库的关联。可以通过多媒体编辑软件处理所需的多媒体属性数据,比如项目开工施工进展过程中拍摄的声像等。

2.对城建档案进行叠加处理。首先对城建档案信息进行普查,将城建档案馆保存的地上建筑档案与城市电子地形图一一对应,通过对纸质档案扫描后形成的电子信息数据定位于电子地图上,这样既能使用户直观地看出档案资料所在的地理位置,也可以方便地实现城建档案的图形属性的双向查询利用。地下管线信息采集要通过与各管线产权单位密切合作进行普查,根据管线产权单位提供的管线现状调绘图收集管线数据信息,建立地下管线电子地形图,并将改建、扩建、新铺设的地下管线竣工测量成果及时地反映在地下管线综合分布图上,这样不但可以为城市建设决策服务,而且当火灾、地震等灾难发生时,可以为城市的安全应急预案快速、准确地提供重要基础参数和详细的图纸分析。

四城建档案备份工作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近年来灾难频发,很多城市在受灾之后都出现建筑坍塌,城市主要基础设施损毁,这其中遭到严重破坏的还有当地的城建档案资料。灾难过后就需要积极地实施重建工作,这其中就需要参考城建档案资料中记录的重要数据和图像。当地的城建档案资料为灾情的评估调查、建筑的安全鉴定,以及市政基础设施的抢险修复均可提供重要依据。作为城建档案人,更要明确城建档案资料在特殊情况下的价值。我市城建档案馆积极制定了一系列的备份措施,确保档案资料不丢失。1.对于档案数据库施行每日备份保存。2.对于已加工完成的数字化档案使用硬盘以及光盘刻录相结合双保险。3.积极拟定异地容灾备份方案,进行异地容灾备份。

结束语:

城建档案数字化的目标是改变过去传统的管理模式,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实现城建档案的数字化,进一步发挥城建档案的服务功能。利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对城市建设从工程的工程竞标和报建开始,到工程竣工的整个过程进行动态跟踪管理,对档案数据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的存储、分析与数据处理,建立数字档案资源群,最后通过网络实现数据的,实现城建数字信息共享的局面,实现城建档案信息的远程数字服务和应用。

参考文献:

数字化城市管理方案篇5

现代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一方面改变了价值的生成条件。信息社会,一切价值均在运动中生成,信息尤其如此。事实上,社会利用的是档案信息,而不是完整意义上的档案。在信息时代,档案信息只有做到可以被社会随时感知并便于利用,才可能充分发挥作用。处于静态中的档案信息资源,无论蕴含多大的价值基因,由于无法为人及时、充分感知和利用,客观上也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信息社会,档案信息资源作用的发挥客观上要求置档案信息资源于运动或准运动状态;另一方面,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社会实践的运行方式,在线办公成为新的实践运行方式。在线办公要求改变档案信息资源的存在方式,由传统的信息与物质载体浑然一体式的存在转变为信息与原物质载体的相对分离,即信息的数字化存在。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的存在顺应了在线办公模式下人们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

计算机技术运用于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实现了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实现了档案信息资源存在方式的改变,即由传统的信息与物质载体的统一到信息与物质载体的相对分离。档案信息资源存在方式的改变为档案信息资源进入运动或准运动状态提供了技术保障,同时,也为社会便捷、廉价地利用档案信息提供了可能。

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的意义在于:一方面为档案信息资源转化为档案信息提供了最便捷的技术保障。信息资源不同于信息。信息资源是静态的,信息则是处于被利用中的信息资源,是动态的。在传统档案信息资源存在方式与传播方式下,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与档案实体的“利用”是统一的。受档案实体的限制,传统形式下的档案信息资源不便于传播与被利用。因此,传统形式的档案信息资源无论是利用率还是利用效率都比较低。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将档案信息资源从传统的档案物质载体中“解放”出来,借助数字技术实现对档案信息资源本身进行存储与传播,摆脱了传统的信息资源载体对信息资源传播的束缚,从而不仅促进了档案信息资源向档案信息的转化,而且极大地提高了转化的效率与效益;另一方面,信息资源数字化后,可以清晰、直观、准确地反映档案对象物的存在状态,这一点在城市基础设施档案方面体现得十分明显。借助于三维技术,可以将各种有形的管网分布和无形的空中“设施”分布直观、立体地呈现出来,从而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准确的信息依据。根据完整的数字化城市基础设施档案信息来进行基础设计建设,既可以避免各种野蛮施工现象的发生,减少损失,同时又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效率与效益。

在进行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转换的同时,应进行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所谓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就是围绕特定的主题,对分散形成的档案进行信息资源集中,以集中反映某一实践领域或对象的基本情况。在传统信息资源管理手段下,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主要是通过专题信息资源检索工具建设和档案文献汇编来完成的。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则可以通过数字技术的运用,实现对某一实践领域档案信息资源的集中化。

与传统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方式相比,建立在数字化技术基础上的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特殊意义在于:一方面可以实现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规模化。数字技术的发展为人们进行大容量的传统信息数字化转换提供了技术保障。因此,从技术上讲,我们可以在对越来越多的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转换的基础上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相比之下,受人力与财力的限制,传统信息资源整合方式只能对有限的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另一方面数字技术还可以对某些信息资源,如城市基础建设档案信息资源进行直观、立体化整合,实现对某一相对空间内的存在物进行直观、立体反映。这一点是传统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方式所不具备的。

数字化信息资源整合技术的运用有效地解决了档案形成的分散性与社会实践对档案信息系统性要求之间的矛盾,这一点在城市基础设施档案方面体现得十分明显。档案形成的职能依赖性决定了不同城市基础建设部门、不同基础建设实践所形成的档案是分散形成并分散保存的。为此,在地下或空中同一相对区域,尽管存在着多种基础设施管网,但由于反映管网分布的档案隶属于不同职能部门,因此,搞清楚同一相对空间内的管网布局客观上需要把相关部门的档案信息资源整合起来。在传统档案信息资源存在与传播方式下,解决这一问题不仅十分不易,而且缺乏直观性。数字化信息整合技术的运用,为实现对档案信息资源本身(而非档案)的逻辑整合提供了技术可行性。这样,就可以将来自不同实践主体的反映同一类职能或实践对象的档案信息资源整合进一个信息单元,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相对集中。如此,便解决了档案形成的职能性所带来的档案信息资源存在的分散性与社会对档案信息需求集中性或逻辑性的矛盾,从而既促进了社会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更重要的是为社会实践的高效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档案信息保障。

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与数字化推动了城市管理理性化进程。现代大城市,人口、设施、活动高度密集,城市健康、高效发展客观上要求对城市进行科学管理。城市管理科学化,首先体现为城市管理理性化。而理性化的城市管理又建立在对相关信息完整、准确与及时占有基础之上。现实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事故频发,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甚至人身伤害。分析问题的成因,除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理性化,建设单位不按照科学程序进行建设,有信息不利用而导致事故外,反映城市基础设施现状的档案信息资源分散保存甚至不完整,档案信息资源处于传统存在状态,人们无法及时、完整利用相关信息对城市建设活动进行相应的计划和周密安排也是重要原因。因此,实现城市基础设施档案信息的整合与数字化转化,对城市基础设施信息进行适时的直观、动态管理,不仅为理性化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提供有效的信息保障,而且有助于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理性化。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如下基本结论:社会信息化客观上要求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的信息化程度,即促进社会实践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传统的档案存在方式阻碍了社会对档案信息资源的知晓,不利于社会全面准确地掌握档案信息资源,更不便于社会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因此,利用社会提供的信息技术,主要是数字技术,对传统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转换,进而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问题或逻辑整合,为社会实践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向档案信息的转化提供可能性保障,就成为信息社会档案工作者肩负的光荣职责。做到这一点,便完成了档案信息化任务。

二、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与信息化对策

实现档案信息整合与数字化,既要解决档案部门的思想观念问题,更要解决档案信息数字化的技术问题与数字化实践的协调问题。

1.思想观念的转变是实现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与信息化的前提。在笔者看来,长期以来制约档案事业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一在于档案从业者思想观念跟不上社会发展步伐。尽管档案学术界一再提出思想观念转变问题,但实践中人们的思想观念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比较彻底的解决。究其原因,似乎在于思考问题取向一直没有实现根本性转变。

长期以来档案从业者一直主要站在自身角度思考问题,思想和心态相对封闭,对社会变化对档案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缺乏积极的思想回应与实践应对,不善于从其他社会实践领域获得启迪,导致档案业务实践长期处于传统状态,档案业务实践改革力度差,档案工作落后于社会实践发展要求,这在档案信息化问题上体现得十分明显。

在数字技术支撑下,信息数字化已广泛应用于其他信息领域,如超星图书馆、中国期刊网等正取代传统图书、期刊成为越来越多的人获取知识与学术信息的渠道。相反,目前在网上可以直接看到的档案信息十分少。这其中除了保密原因外,更多的是我们至今还没有从思想上解决档案信息资源上网问题。或许在绝大多数档案工作者看来,图书、期刊本身就是文化产品,利用网络传递此类文化产品似乎也是天经地义的。相比之下,档案似乎有许多不同。档案的原始记录性导致人们一直关注档案的物质安全问题,惟恐物质意义上的档案受损而导致档案受损。此外,档案生成的职能依赖性客观上似乎影响了人们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途径的探索。人们更多地注意到了传统形式下的档案实体管理不能按照逻辑原则,而只能按照来源原则来进行,而忽视了逻辑原则对数字技术支撑下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适用性与必要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们缺乏应有的理性思维,而单凭传统或经验办事。

数字化城市管理方案篇6

一、城市园林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影响因素

1.城市园林档案数字化存储介质长期存取的问题

由于计算机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的不断更新,技术过时成为数字化园林档案信息长期存取的重要因素。园林档案是存储在一定的载体上的(如光盘、磁盘等),存储载体的质量和性能直接决定了信息保存时间的长短。因此,园林档案信息存储载体的寿命是影响档案长期存取的重要因素之一,档案管理人员在园林档案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应选择寿命相对较长、性能相对稳定的档案信息存储载体。

2.信息技术过时影响城市园林档案数字化进程

目前正处于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计算机技术更新速度快,硬件和软件技术日新月异。一旦软件技术过时,依赖于该技术存储的园林档案信息资源也会出现严重问题。比如技术过时,导致先前存储的信息在新的技术支持下不能被读出,从而失去了保存档案的意义。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在开发新的园林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时要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兼容性,系统升级后对原来存储的信息也可识别。现在,园林档案馆一般是采取数据迁移技术来保存信息的。

3.城市园林档案数字化带来的信息安全性问题

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网络的应用更为普遍。要实现城市园林档案的数字化,就必须依赖于网络技术。园林档案数字化的目的之一是实现档案信息的资源共享,各个档案馆之间可以进行信息的沟通和交流。但是园林档案信息包括城市园林的设计方案、建设指导、政策问题等一些需要保密的内容,一旦在网络上传播,势必会引起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对其安全性的担忧。所以进行数字化建设的同时,应将计算机系统的多种网络安全技术和管理方法相结合,对于保密性较高的文件采用防黑客攻击的高级保密技术进行存储,提高信息化档案管理的安全性。

虽然园林档案数字化建设存在种种问题,但是从长远来看,园林档案的数字化建设是信息时代档案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符合社会发展的。城市园林档案信息化是采用新的管理理念、新设备和新技术对传统的园林档案管理进行更新改造的过程。为了方便人们快速查询园林档案,缩短档案的加工时间,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提高档案利用的时效性,应对现在办公无纸化的社会潮流,园林档案的管理迫切需要进行一次大规模改革,顺应时展,进行数字化管理。

二、城市园林档案数字化建设的优势

1.实现城市园林档案数字化为档案馆节省了大量的空间

由于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城市园林建设也不例外。城市园林建设规模的扩大导致园林档案数量的急剧增加。传统纸质档案需要占用一定空间进行存放,而且其存放的环境条件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防盗、防火、防潮、防尘、防虫、防鼠、防高温、防强光),档案馆需要配置适宜安全保存档案的专门库房。这些设施的配备增加了园林档案馆的额外支出,加大了档案保存的成本。而实现园林档案数字化建设则避免了这些问题,从而解决了专业库房扩建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为档案馆节省了大量的空间和资金。

2.城市园林档案数字化建设可以实现异地存储备份

城市园林档案记录了城市园林建设过程中的全部信息,是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城市发展的完整体现,对于以后城市的发展有借鉴作用,是极其重要的信息资源。但是类似地震、海啸、泥石流等的自然灾害,是我们人类无法避免和防范的,这些自然灾害对园林档案的完整保存提出了挑战,因此,园林档案的异地存储显得尤为重要。纸质档案实现异地存储困难太多,费用昂贵,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对于比较重要的档案也不能进行备份,而园林档案的数字化建设为档案的异地存储备份提供了可能,使园林档案的存储不受自然灾害的威胁。

3.城市园林档案数字化可提高档案的查询检索速度

纸质的档案在进行查询时,管理人员需要翻看一本一本的目录,然后到库房查找档案。这种传统的查询方法虽能达到目的,但是费时费力,尤其是档案数量较大时,这项工作就更加复杂。另外,纸质档案易破损的特点限制了其可查阅的次数,尤其是年代比较久远的档案,已经遭到较大程度的破坏,这就增加了查询的难度。档案管理数字化以后,就可实现即时查询。由于电子档案的可拷贝性和大容量移动设备的出现,为档案的快速查询和公开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了方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档案查询检索的速度。

三、城市园林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1.提高园林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计算机素养

园林档案管理起步较晚,至今仍未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工作人员年龄偏大,缺乏专业系统的培训,学习积极性差,不会使用计算机,严重影响了园林档案向标准化规范化数字化发展的进程。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还要掌握计算机的使用方法。园林档案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工作人员进行职业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尤其是使用计算机的能力。

2.城市园林档案数字化建设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事物都需要一定的标准来制约,标准化和规范化是我国发展城市园林档案数字化工程的重要基础。因地制宜,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逐步推出相应的标准和规范,最终形成我国城市园林档案数字化工程的标准规范化体系。同时紧密配合国家有关部门,积极解决网络环境下园林档案数字化产生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探索保障人们公平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途径。

3.城市园林档案馆基础设施的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硬件环境、软件系统和网络环境三部分。硬件基础设施主要包括网络通讯设备、服务器、档案数字化处理设备等,软件建设主要指根据实际需要,对系统软件平台、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开发平台的选用与建设,网络环境分为档案馆内部局域网、与政府连接的政务网以及与互联网连接的公众网。这些设备是园林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基础设施,是实现档案数字化的重要基础,政府相关部门和园林档案馆应加大资金投入,建设相应的空间数据库和网络服务系统,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城市园林档案的数字化建设。

数字化城市管理方案篇7

数字城管又叫做数字化城市管理,是指运用网络及移动通信方式等信息化手段来对整个城市进行管理分析,就城市的交通、物资、人员等方面问题进行处理。这样不仅能够大大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同时也成为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1-4]。

(一)政府方面

湖南省株洲市芦淞区政府要求树立“以绿为美,以水为源,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理念,围绕建设以现代化工业文明为特征的生态宜居城市工作目标,实现城市管理的转变。数字管理成为芦淞区城市管理的最有效方式,以往传统的管理模式中,很多问题是市民反应或是出现投诉,职能部门才去解决,导致问题发现晚、解决问题周期长,处理问题效率低等一系列问题。

(二)民政方面

芦淞区全区面积216.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9.8万人,暂住、流动人口30万人。面对商圈多、流动人口大这一特点制定相应的工作对策并加大宣传,各街道、居委会派专人发放“致居民的一封信”到各家各户进行宣传,将政府部门的相关制度及体制通过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传达给市民,希望民众能够给予高度重视并积极配合,彻底全面地将数字城管工作深入实行。

(三)监督机制方面

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监督机制,是保障数字城管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芦淞区政府了《芦淞区数字网格化城市管理工作考核评比办法》,将数字城管工作列入考核并制定问题处置执行的制度体系,以保证城市管理问题各处置责任部门的职责清晰、结果规范。

二、数字城管的必要性研究

根据调查发现,笔者认为城市管理目前逐渐走向一个误区,大部分民众抱有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态度,数字管理的过程中不论是关注度还是配合度都不够,可是当问题真正出现在面前的时候,市民又会通过投诉甚至上访的形式来解决。正如城管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做了一个恰当的比喻:“我们买了一个电视机,他们摔坏了,再买一个又摔坏了,而且嫌买的电视机不够大不够好不够多”,目前的城市管理便陷入这样一个怪圈[5-6]。

(一)民众的意见表达

数字城管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发现并处理问题,是一种全新的城市管理理念,能够将问题更及时、真实、透明地呈现出来。经过调研发现,很多情况下当发现问题时,市民的反应往往比较偏激,认为一定是城管方面的问题,从而导致出现带着情绪看问题,无理取闹、误听误传等现象,容易引发更大的矛盾。

政府和市民如果能够明白城市管理的真正意义以及数字城管工作带来的便利,当发生问题时双方能够抱着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问题,推卸责任,这样不管是对于加强城市建设还是改善居民生活环境,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二)政府职能的完善

经过走访调查,株洲市暂住、流动人口达30万人,再加上芦淞区商圈众多,更是给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在对一些少数民族流动商贩的管理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尤为严重,往往会出现矛盾激化甚至将问题上升到民族宗教问题的现象,使城市执法人员的人身安全也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这样无疑给城管工作增添了难度。

城市管理是一项制度、一种约束,而不是法律。当城市执法人员前去管理和约束时,商贩和执法人员则会出现“猫和老鼠”的关系。作为政府部门应该针对这一现象制定相关政策,提高管理质量。

三、数字城管的基本要求

自2005年在全国推广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以来,数字城管实现了城市管理从粗放到精细、从静态到动态、从开环到闭环、从分散到集中的转变,全面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要推进数字城管建设,要做到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循序渐进、视实效、坚持创新、群众参与、科学评价、整合资源、厉行节约[7]。

(一)城管系统的信息化

按照标准规定要求,需建设数字城管中心机房、网络基础设施、信息安全体系、数据库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基础软硬件平台,来满足监控的需求。株洲市芦淞区城区目前已基本覆盖摄像头,并由专门电脑配合监控。

(二)监督机制的透明化

建立数字城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核查案件等一系列内容的城市管理监督制度体系,保证城市管理问题处置部门的职责清晰、结果规范,并制定各执行部门和监督机构的考核制度体系,以保证监督、处置、考核机制长期发挥效能。

(三)建立官方平台

建立官方平台,可以通过网站通信方式信息,并成立单元数据库和时间数据库,便于后期的使用和保存。

四、数字城管的具体实施

(一)安装摄像头

株洲市芦淞区城区37.1平方公里共有115个摄像头,其中有70个自行车系统监控专用摄像头,10多台电脑配合摄像监控工作,监控系统主要负责监控市容和环卫两大方面。

视频监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芦淞区指挥中心还配有50名流动信息采集员,配备手机(活动探头)进行巡查拍摄,对部分路段及地区进行监管,负责立案、考核、结案工作,问题解决过程由相关职能部门处理并进行反馈。这种模式不仅增强了指挥中心数字城管平台的监管作用,而且避免了指挥中心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弊端[8]。

(二)精简办事机构程序

芦淞区指挥中心操作系统的信息来源主要是通过信息采集员上报案卷、市民短信举报和上级部门督办三个渠道。

信息采集员上报案件处理流程如下:

信息采集员上报问题中心坐席员部门处理信息员核查问题

市民短信举报案件处理流程如下:

市民上报采集员核实中心坐席员部门处理信息员核查

1.建立一套领导系统

芦淞区城市管理工作考评委员会主任由芦淞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担任,其余委员分别由各部门及街道、乡镇重要领导组成。各部门领导都十分重视,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工作调研、方案制订、编制设立、资源整合等各项工作,保证了数字城管系统建设的强力推进。

2.各环节透明化公布

芦淞区作为株洲市区域面积最大且又是老城区的地区,从2009年10月进入数字城管平台试运行阶段,初期建设投入450万,此后每年的维护费用为200万左右。面对较大的资金投入,需要进行整合资源,更要本着节俭、务实、高效的原则。

经调研,芦淞区政府在数字城管系统建设中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以降低建设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开通城管短信平台、微信平台以及市长热线等服务热线,实现数字化城管与市民零距离沟通、零距离互动。

参考文献:

[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导则(试行)》.城市规划通讯.2009(15):8.

[2]崔凯.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研究与设计[D].黑龙江:东北石油大学.2013.

[3]郝力.数字城管:革新城市管理模式[J].建设科技.2010(23):20-22.

[4][美]戴维・R・摩根(DavidR.morgan).城市管理学:美国视角[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5]车正光,赵广成.破解城管执法困境的建构主义分析[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20-24.

[6]关于印发《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导则(试行)》的通知[Z].北京:建城[2009]119号.

数字化城市管理方案篇8

摘要:本文从城建档案馆自身存在与发展的要求方面论述了建设数字化、开放型城建档案馆的必要性,以及数字城建档案馆的特点,并提出了在建设数字化城建档案馆时如何保证网络的安全。

一、引言

据《中国现代化报告2004))公布:对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居环境、信息化四大类指标共27个评价指数分析统计,2001年我国综合现代化水平在108个国家中排名第60位,比1990年上升26位,预计2050年前后将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标志着在新世纪,我国综合现代化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正在缩小,我国城市的现代化进程明显加快。

城建档案是城市建设的真实写照,在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中发挥着日趋重要的作用。随着旧城改造、市政基础设施的日臻完善以及重点工程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强,我国城建档案的收集、管理与利用问题日渐突出,建设数字化城建档案馆将是城建档案部门的头等大事。

二、建设开放型数字城建档案馆符合城建档案事业的发展需要

二十一世纪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将进入全新的信息时代。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具有的海量存储、超强的计算和自动化处理能力、瞬时和方便的网络沟通将被广泛地应用于信息量浩大的城建档案工作中。把城建档案馆建设成为开放型的城建档案馆,既是城建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城建档案馆自身存在与建设的客观要求,主要由三方面因素所决定:

一是城建档案馆的任务。主要是城建档案信息的收集,经过整理后,向用户提供利用。在收集中首先要控制档案信息的质量,其次是城建档案信息的全面性。在目前社会档案意识不太强,有关法规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关起门来,坐等其送“档”上门,且保证质量和数量,实践证明是不可能的。

二是城建档案馆的特殊职能,即不仅负责城建档案的收集、管理和提供利用,还要行使地方城建档案行政管理职能,传达、贯彻有关城建档案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对本区域内城建档案工作进行业务指导、监督和检查等。这就要求城建档案馆要参与城市建设的有关活动,及时了解和掌握城建档案工作的情况,并进行指导和研究解决遇到的问题。

三是城建档案工作经验告诉我们必须走开放之路。过去城建档案馆工作基本处于封闭的状态,关起门来搞业务,城建档案馆不了解社会,社会也不了解城建档案馆。由于封闭造成了城建档案工作徘徊不前,束缚了自身的发展,影响自身社会地位的提高,更不利于城建档案作用的发挥。

总之,为了城建档案事业的发展,发挥城建档案信息中心的地位,发挥城建档案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只有建设开放型城建档案,在增加城建档案馆透明度的同时,开阔视野,才能不断提高社会地位,并被社会所认识。数字城建档案馆是城市数字化工程的需要,中国的“城市数字化工程”已经启动,国家建设部主持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的数字化工程》已纳入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中,数字城建档案馆是数字城市工程的一个子系统。数字地球、数字城市乃至数字社会将有力地推动数字城建档案馆的建设。

三、数字化城建档案馆的特点

数字城建档案馆是指对有高度价值的图纸、文件、声音、影像等多媒体信息进行收集,组织规范性加工,进行高质量保存和管理,并提供在网络上高速横向跨库连接的电子存取服务技术。数字城建档案馆建设是以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为基础,以数字化的各种信息为底层,以分布式海量资源库群为支撑,以智能检索技术为手段,以宽带高速网络为传输通道。它涉及数字信息资源的生产、加工、存储、检索、传递、保护、利用、归档、剔除等全过程。与传统的城建档案馆相比,建立在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存储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之上的数字陈建档案馆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这是数字档案馆的重要特征,也是数字档案馆提供各种服务的前提,几千年来,纸张一直是信息保存与传递的主要载体与媒介,传统档案的收获对象主要是各种纸张档案与胶片档案,而档案馆各项功能和发挥也正是以这些载体的档案来获取、传递利用。随着多媒体、超媒体、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的日益成熟,档案的载体形式已打破了传统载体一统天下的局面,逐步向以磁介质、光介质等为载体的新型信息媒体转化。数字档案馆以统一的数字化形式存储各种档案,包括文本、图像、声音、视频等。并且数字档案馆中的档案从搜集、组织、存储,到提供各种检索服务、传输服务的整个过程中,都是以数字化形式存在的。在城市规划、勘测、设计、施工诸环节中产生的大量的电子文件,极大地丰富了数字城建档案馆的档案信息来源。

z.档案信息检索计算机化。在传统的档案馆中,人们通常利用手工检索馆藏目录的方式查找所需档案很费时费力。数字档案馆中的档案检索,用户只要根据一定的语法规则,构造合适的检索表达方式,就可以通过计算机快速、准确地查到所需信息。

3.档案信息传输网络化。过去,人们如果需要归档或查档,他必须亲自到档案馆办理。而在数字档案馆环境下,一切档案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传输,用户不必亲自“登门拜访”档案馆。

4.档案资源利用自由化。人们对传统档案馆的利用,受到档案馆所在位置的制约,因此,对于一个馆藏丰富的档案馆来说,其用户也同样是限定在一定的地理范围之内的。同时由于档案馆的工作时间有限,因此人们也不可能在任何时候访问档案馆。然而,由于数字档案馆档案资源存储的数字化,信息检索的计算机化以及信息传输的网络化,使得人们对数字档案馆的使用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世界各地的人们可以通过联网计算机访问任何一个数字档案馆,对其档案信息进行自由使用。数字档案馆真正实现了档案资源在合法范围内的充分共享。

正由于数字档案馆具有这些特点,因此,与传统档案馆相比,数字档案馆有明显的优势:它便于将各种档案用数字化形式保存下来,永不褪变,便于实现档案资源的共享,而且这种共享不受时间限制;便于实现快速检索和所需档案的快速定位,使用户以更快的速度获取所需档案,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四、如何建设一个数字化开放式且安全有效的城建档案馆,这是放在我们当前的一个大任务,针对这个任务,本文仅从安全性这点来说明。

根据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的要求和《全国建设事业信息化规划纲要》的有关精神,结合城建档案事业信息化现状,建设部于2004年6月颁发了《全国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与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提出了城建档案信息化的发展战略是:在实现城建档案计算机管理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城建档案数字化工作,逐步实现档案存储数字化、检索自动化、利用网络化。……以信息网络为基础,以数据库建设为重点,开发城建档案信息资源,……推动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纲要》给全国数字城建档案馆的建设提出了实质性的目标和要求。

随着城建档案馆信息化建设的深入,网上的应用越来越多,各种业务的运营和控制强烈地依赖于大规模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而且依赖程度会越来越强。怎样在保证网络可用性的前提下,保证网络足够安全,使得网络能够抵御来自各方面的威胁,保证重要数据安全,避免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已成为各城建档案馆信息部门的工作重点之一。

在提到网络安全时,很多人认为:在网上加个防火墙就解决了网络安全问题,这其实是一种很狭隘的安全思路。防火墙仅仅是一个访问控制、内外隔离的安全设备,在底层包过滤,对付超大iCmp包、ip伪装、碎片攻击,端口控制等方面的确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它在应用层的控制和检测能力是很有限的,是整个安全体系的一个方面。

一个完整的安全体系结构主要由四个层次组成:实体安全、网络安全、应用安全和管理安全。

实体安全主要保证网络中单个结点设备的安全性;如保证计算机、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等安全性。可以通过增加操作系统的安全性来增强主机的安全性;可以安装防病毒软件来保证主机系统不受病毒破坏。

网络安全主要保证整个网络的数据传输和网络进出的安全性。如可以在网络中增加链路层加密机和网络层加密机来,使网络中的所有数据信息以密文传输,以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可以通过设置防火墙或安全服务器来对非法用户对网络的非法访问进行限制。

应用安全主要保证各种应用系统内部的安全性,如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等。如Ca安全认证系统就可以很好地解决各种应用系统的安全性;在应用系统中增加结点式加密机或加密读卡器将保证交易数据的完整性、交易活动的不可抵赖性、交易双方的身份认证等。

管理安全主要保证整个系统包括设备、网络系统以及各种应用系统的运营维护时的安全性。如可以通过入侵检测系统实时监控网络和动态保护网络:可以通过安全审计系统来保证系统发生安全问题以后进行分析调查等安全管理工作。

在tCp/ip协议簇中,将网络结构分为五个层次: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每一层都有可能存在安全隐患,每一层的传输数据均有可能被黑客或网络非法人员截获或监听到;因此为了保证高强度的网络安全性,针对不同层次均有不同的安全解决方案。

对于链路层,可以采用异步密码机或DDn密码机或帧中继密码机来保证链路层传输数据的安全性;在网络层,可以采用ip密码机来保证ip层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也可以采用防火墙、Vpn技术在ip层次上来保证用户对网络的访问控制;在应用层,可以采用结点式密码机来保证应用数据的保密性。

数字化城市管理方案篇9

1.1计算机信息技术使城建档案精细化。在城建档案资源中弓}入信息化技术,把城建档案资源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分门别类保存起来,查询使用起来更为方便。在现实档案库中繁杂的城建档案资料类别不明显,分类并不精细,存贮也或有偏差,查找使用起来会有困难。通过电子信息方式的录入,该类档案的各方面信息均可被检索到,可以作为多方面数据分析,作用发挥的就更加全面了。城建档案信息的这种改变使其具备了“战略性质”,除了传统的服务性质外,参考性作用也显现出来,这对城市发展建设很有帮助。

1.2计算机信息技术拓展了城建档案资源的开发范围。由于存贮及传递技术的限制,传统城建档案管理资源的开发对象主要是已有的图文资料和较易获得的小范围资源。采用电子信息技术后,可创建强大的城建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在时间和空间上,城建档案管理都将获得较大突破,并且城建档案的服务性和作用也能增强。

2城建档案计算机信息化建设

2.1城建档案计算机信息化设备配备。城建档案计算机信息化建设必须配备相应的设施,在整个过程中投入最多的环节就是软硬件系统,该设备是最为基础的设施,它是档案信息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是建设数字城建档案馆的有形部分。硬件系统方面需要有计算机及必要的网络设备、扫描仪、数码照相机等,才能适应了网络化和数字化城建档案管理服务的需要。在软件系统方面需要具备数据管理、整理编目、检索查询、实体管理、安全保密、系统维护等基本功能,并且能够覆盖城建档案管理的接收、整理、保管、利用、鉴定、统计六大环节;具有良好的实用性、通用性及可扩展性。

2.2忍城建档案电子信息系统建设。城建丰案电子信息系统主要内容包涵:目录数据库建设工作、构建城建档案基本数据库、城建档案数字化、电子城建档案管理,结构设计要符合检索优先的原则,以DBF交件格式或通过XmL及其它通用格式文档进行数据交换,并具备安全、合理、高效、灵活等特性,各种不同类型的城建档案数据,其文件格式均要尽量采用通用文件咯式。

(1)城建档案电子信息目录建设。目录建设是城建档案信息系统建设的首要步骤,为的是提高城建档案资源的效率和质量。我国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和实施纲要中指出:要逐步实现全国城建档案馆全部馆藏档案的计算机检索,继续开展并加快城建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重要档案、使用率高的档案实现文件级计算机检索、因此,区域城建档案电子信息系统建设时除了根据各地城建档案管理需要按建立城建档案信息目录、及时更新目录数据外,还要逐步实现城建档案信息在互联网上的查询检索。

(2)城建档案电子信息数据库建设。构件城建档案电子信息数据库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常见的有收录现有的电子城建档案、将声像档案进行数字化转换、摘录文字信息、扫描已有的城建图纸和文件等等。数据库构件过程中可应用先进的计算机新型技术,比如地理信息技术。该技术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实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将表格数据转换为地理图形显示,真实反映城市建设信息的空间分布特征,可作为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依据,对城市可行性发展大有裨益。地理信息技术是数据库建设中可应用技术中的一种,多种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联合应用使城建档案电子信息数据库具备安全、合理、高效、灵活等专业特性。为了提高城建档案电子信息系统的应用效率,管理人员可以将数据库分类管理。具体类别可为基础地理信息档案。重要竣工项目档案、城市规划方案、地下管线综合档案。规划审批成果档案、音像档案等,在数据裤建设初期就这样分类的话,能够提高档案录入的精准度,同时这样做还为以后档案查询打下坚实的基础。

(3)城建档案电子信息数字化建设。城建档案实现信息化,需要将现存纸质资料、音像资料进行数字化转换,通常采用的是人工录入或扫描录入的方式,转换后的信息计算机才能识别和处理,这是一项繁琐的工作,而且工作量会很大,需要管理部门投入较大的人力和物力。因此,城建档案电子信息数字化建设中,管理部门可根据单位的经济实力和具体需求,有选择进行档案资料的数字化转换。首先选择珍贵城建档案和高使用率的城建档案进行数字化转换,之后再城建档案电子信息系统使用中逐渐实现所有城建档案的数字化;

数字化城市管理方案篇10

1目前数字化声像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多种因素制约造成声像档案资料收集的局限性

信息资料收集工作是实现数字化城建档案馆的基础性前提工作。没有信息源,信息的存储、连接、资源共享只能是空想。而声像档案发展尽管已有百年历史,但得到有关部门重视仅在八九十年代,应该肯定声像档案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也存在不少制约因素、影响其进一步发展。一是缺少统一的收集标准,到底应该收集那些档案,随意性较大。各地的收集工作基本上是围绕本地区政府城市建设规划而拍摄的城市建设变迁情况,但城市建设是一项包涵面极大的系统工程,它包括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城市工业、民用以及市政、园林、环保等方面的具体建设工作。二是缺少激励措施,大量散布在社会上的城建声像档案资料难以收集。三是声像档案依法管理力度不够。近年来,国家、地方了系列的法律、法规,对工程档案归档管理提出了要求,但就其声像档案归档要求在很多地方还没有得到具体落实,甚至在一些地方实行的工程档案预验收制度中,声像档案归纳具体要求还未被列上“议事列程”,没有得到重视。

1.2声像档案存储管理技术规范不统一,直接影响声像档案的管理工作

声像档案存储管理工作是实现信息数字通信转换和输出的基本手段,目前大多数城建档案馆为适应数字化城建档案馆建设需要,将照片、录像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转化成光盘贮藏,但高密度现代化存储技术和声像档案传统的储存模式发生了两个不统一的矛盾现象。第一是存储设备和素材不统一的矛盾。由于先进的存储技术是逐步发展起来的,因此不同时期拍摄的声像素材和生产厂家设备类型要求不一,造成录像素材处理过程的格式不统一,如拍摄设备从最早的家用摄像机、背包机、BetaCam摄像机、DV格式、mpeG2格式摄录一体机,而资料贮存的介质从大1/2录像带、3/4录像带、超8录像带、BetaCam录像带发展到DV、mpeG2格式录像带,这样品种繁多的一种录像带输出、就要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设备完成,如果设备不匹配,录像带处理就收到限制。在这种没有统一国标储存格式情况下,我们在声像档案贮存管理中,必须进行统一格式转化素材,为建立一个没有时空限制的数字化城建档案馆创造条件。第二个问题是信息管理标准不统一、规范矛盾。目前各城建档案馆用于信息数字化处理的计算机软件,根据本馆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软件系统。对于其信息源标引、数据著录等编目标准在全国还未真正形成一个规范的“国标”。各家信息软件不兼容,难以信息资源共享,也不利于声像档案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这就是我们在数字化城建档案馆建设中管理方面需研究、探讨的问题。

1.3声像档案利用服务工作问题

城建声像档案利用工作存在三个方面不足。一是利用方式上,人们仍习惯于传统的“坐等上门,你来我查”利用模式;二是缺乏数字网络专业技术人员,信息资源开发能力低,编研层次水平不高,针对性不强的编研成果影响社会服务能力;三是设备投入受经费限制,信息服务平台未真正建立,信息资料利用渠道不畅通,信息资源不能及时对外公布、交流。

2数字化城建档案馆建设中声像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主要对策

2.1丰富馆藏,进一步加强声像信息收集工作

第一要依法治档。在人们对声像档案归档意识不强的今天,我们声像档案管理者要贯彻好法律、法规,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档案意识和法律意识,强化有关人员对声像档案归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意识;在收集内容和范围上,要制定出具体的、合适的声像档案归档范围和规定,保证应该收集的声像档案资料收足收全。除在各地出台的地方性城建档案管理办法中把声像档案列上“议事日程”外,还应在工程档案预验收制度中,把声像重点工程档案纳入管理环节,保证声像工程档案归档和及时报送。第二在收集方式上,可以采用“突击”型和“长期”型两种方式收集声像档案资料。“突击”型收集方式,就是以政府城市建设方案为“蓝本”组织专门人员拍摄城市变迁,新旧面貌声像资料;采用“长期”积累型收集方式,就是指从事声像档案管理工作者,应是一个关注城市建设发展的“有心人”,就是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摄影摄像技术被广泛采用,新闻、宣传、拍摄产生和形成大量的录像,特别是照片资料、甚至还有一些反映某一特定时期为背景的个人照片,都是我们声像档案资料的主要来源。第三,要制订激励措施,鼓励社会各界人士积极捐献城建声像档案资料。只有多种手段并举,才能为建立数字化城建档案馆提供多种类的完整、科学系统的声像档案信息源。

2.2配备具有多种数字处理功能的设备,建立一个统一管理格式

标准规范是实施数字化城建档案馆工程的基础。我们声像档案管理模式无论是采取何种方式,都应有一个统一通用管理格式。这样才能有利于资源共享。如录像摄影方式无论是模拟还是数字等哪一种方式拍摄,都应通过技术手段将不同时期不同格式的资料转化成统一格式。照片档案数字化管理同样是一样,一要统一各地的管理软件,建立一个通用平台。二要考虑建立数字库管理的规范和标准,如是否包含案卷号、文件号、照片号、提名、摄影者以拍摄时间等基本要素,以确保数字资源共享和交换格式统一。

2.3改变利用方式,实现声像档案信息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