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理念感悟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14:13

管理理念感悟篇1

古人有云:“逢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由为重要。过去,我们只意识到自然环境对教育的作用,在种植花草树木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校园人文环境的营造,绝不只是停留在对环境表面的打扮,体现其办学的内涵。更重要的是要使校园中的老师、学生、都要具有人文理念、人文精神、人文素养。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人文环境,提升校园内涵,既要考虑人文景观的配置,又要考虑如何才能使人文的理念深入人心?为此,可否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构建适合师生健康成长、符合学校实际的校园文化环境

学校的校园文化是根植于学校管理者、教师头脑中的教育价值观念,它表现在学校办学理念上,它贯穿于管理教学的全过程,它是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的管理行为、教育教学行为、学习行为的根本准则。

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的灵魂,而校训是灵魂的核心。历史上、现实中成功的学校都无一例外的有一个富有时代精神、丰富内涵和鲜明个性,同时又深刻反映教育规律的校训。如清华大学的“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南开大学的“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北师大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等。

舒兰市教育局提出在全市开展争创特色学校活动,并明确了办学宗旨:以人为本、自主发展、分类推进、争创特色。我们结合学校实际提出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办学理念。这无疑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具有前瞻性和时代性的举措。

“主动探索、赢得未来”是我校为全面实施教育阶段发展战略目标提出的办学口号,主动发展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当前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新课程的实施,完全是一个开放性、自主性的探索过程。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以人为本”,面向未来,就要赢得未来,就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适应未来的合格人才。

“感悟教育”是我校针对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律,结合学校发展实际自拟的科研课题。当前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要求我们的教育要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内在因素的迁移。感悟作为一种生活形式,强调作为主体的人在生活过程中发挥主体性。“悟”是人生存的一种境界,只有发挥了主体性的人,才能在处理与自然事物、社会事物的过程中有所“悟”。没有主体性的人,是不可能有感悟的。我们的“感悟教育”强调的是一种自主性的实践与实践后的反思、归纳、总结,在探索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是一种创新的教育实践活动。其目的就是努力为师生营造一种在学习、生活、实践过程中,不断感受、不断领悟的良好学习氛围。最终实现“师在教中感悟、生在学中感悟、师生在互动中双向感悟、我们在生活中共同感悟”的校园文化环境。

二、营造促进师生健康成长、“以人为本”的校园人文管理氛围

时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教育亦是如此。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和教师的成长、发展为本,这是教育的根本。

首先,就是要尊重师生的意愿,尊重他们成长和发展规律,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办事。我们的“以人为本”也包括教师。只有管理者做到以人为本,尊重教师,教师才能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

其次,在学校管理中,我们必须承认人的发展能动性,从关注人的发展出发去尊重师生的个性,把尊重、发展师生的个性作为学校管理的一个基本理念。

再次,学校管理要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这就离不开激励,而激励的过程就是我们常说的调动人积极性的过程。通过激励,在某种刺激的情况下,使人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之中,人的积极性将得到充分的发挥。

管理理念感悟篇2

“禅”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以佛家感悟人世为核心,但又融合了儒家和道家的思想精华,其实质就是一种对人生的哲学感悟。应该说,东方哲学的成就不亚于西方哲学,中国的禅文化在日本、韩国等国家的企业得到了非常高超的应用,比如日本许多企业高层管理者要定期到寺院进行打禅修行,“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的传奇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朋友,就是一位僧人。为什么要去参禅论道?做企业跟他们有什么关系?其实,做企业就是做人,做人的道理就是做企业的道理,企业管理者由于处在一个纷杂错乱的现实社会,往往“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参禅可以让他们摆脱日常的琐事和烦恼,沉寂下来,认真思索企业和人生的真谛。人生就好比一杯浑浊的水,当它高速转动时,我们不知道里面是什么东西,只有它沉寂下来,才能够澄清。做企业也是这样,需要管理者用禅者的智慧去洞察企业的生存,用哲学的方法去思考企业的发展,这就是企业哲学。

企业高层管理者必须要有禅者的智慧和感悟,认真思索企业为什么要生存,为什么要发展,企业与社会的关系,企业与员工的关系,企业如何看待利润等问题,如果无法厘清这里问题,企业的发展就缺乏方向和持续动力,这就好像一艘在大海中航行的既没有导航器,又缺乏动力的轮船一样,是非常危险的。那如何才能找到答案呢?也许从对“禅”的参悟中能找到解决方法。

现在目前国内很多企业都在提炼哲学,都希望能够参悟企业生存与发展之道以指导企业的持续、协调发展,笔者作为中国第一个企业哲学咨询项目《白鹤电力企业哲学宣言》的负责人,深刻体会到,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它的过程与参禅的三个阶段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参禅的三个阶段是指一个人在学习禅宗的时候,经历的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这个过程对我们的企业发展、个人学习都是大有裨益的。笔者将结合自己的咨询经历,向大家介绍企业文化建设三个阶段的问题和重点。

第一个阶段: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处于初创期的企业,刚刚学习或导入一种文化理念,往往产生一种看似简单的感觉,然后是“照猫画虎”,但只是“形似”而非“神似”。这是企业的必经阶段,企业的文化建设不可能一下子就变得很卓越,必须经历一个由混乱到有序的阶段。这个阶段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是宣传与贯彻,结合公司的实际进行学习与研讨,领导者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要流于形式。

笔者在进行企业文化咨询时,刚开始进行企业文化诊断时,往往有不少人对企业文化是一种片面理解,一种是知道一些,但是感觉自己什么都知道;一种是不知道什么是企业文化,但对企业文化产生强烈的质疑,究竟这个东西有没有用;只有极少数的人对企业文化有一定的正确的认识,但往往是太着急,不知道如何进行企业文化建设。这个阶段,是典型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阶段,主要是因为孤立的、静态的、片面的看待企业文化,而没有把企业文化作为一个系统、动态的工程对待。

第二个阶段: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经历了第一个阶段的企业,企业文化的各种理念都得到了大家的理解,但是不一定是认同,如果没有认同,就无法转化为自己的行为,企业文化仍然不能“落地”。这个时候产生的感受就是“似是而非”,本来以为企业文化很简单,但虽然高层努力在推,可“雷声大、雨点小”,感觉对企业没有什么实际用处,所以对企业文化就产生怀疑的态度,甚至是打入“冷宫”。这个阶段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是坚持、坚持、再坚持,努力把打造一种“执行文化”,把企业文化转化为企业的制度、流程、考核、奖惩等,笔者认为,文化与管理是密不可分的,管理是基础、文化是方向,只有这两者有机结合才能发挥企业文化的巨大威力!

企业文化咨询进行到这个阶段,最典型的问题是企业人士在接受了企业文化的培训和研讨后,对企业文化产生了“敬畏”感,“敬”的是原来突然感觉企业文化原来这么重要,成为优秀的企业必须有优秀的文化;“畏”的是企业文化这么复杂,从理念、制度、行为到物质四个层面,每个层面都有这么多的内容,企业该如何实施,该如何落实。有的企业是知难而退,把企业文化作为宣传的工具,可是换汤不换药,企业原来是什么样的文化,现在还是什么样的文化。企业管理者们不免陷入困惑之中:究竟企业文化能不能得到有效实施?究竟能不能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究竟能不能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个阶段: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这个阶段的企业,首先需要企业高层,尤其是总经理自己先悟透什么是企业,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是什么,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业绩的关系是什么。

企业与社会是一种共生互生的关系,企业必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企业必须追求利润但又不能惟利是图,企业必须要与社会、股东、员工和客户和谐相处、互利互惠,企业必须有物质基础上的精神追求,这就是基本的企业哲学思想,企业总经理必须深刻理解。

这个阶段的企业文化建设,要处理和长期与短期、物质与精神、有形与无形、制度与文化的关系,强调和谐与平衡,要注重企业理念的制度化、企业精神的行为化、企业制度的执行化、企业管理的人性化。这个阶段的企业文化建设,要注重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品牌的结合,用文化作为企业致胜的“终极武器”!

这个阶段的企业文化咨询难度最大,但效果也最佳。企业管理者虽然了解企业文化是什么,但高层与基层员工的观念不一定一致,文化的推行可能会损害一些人的利益,所以遇到各种阻碍。这就需要企业老总打造一个信奉本企业文化的坚强团队,坚决果断推行。企业这个时候的企业文化建设,往往不是停留在理念提炼的阶段,而是要做一种“执行文化”或者“管理文化”,比如推行“精细化管理、人性化管理”等,这是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有机结合,难度最大,但收获也最大。笔者曾经辅导一家企业做“节约文化”,从企业文化的各个层面进行塑造,开展了全公司范围的“我如何节约”合理化建议活动,然后落实到相应的理念、制度、行为和物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管理理念感悟篇3

一只老鼠不小心撞醒了正在睡觉的狮子,狮子很不高兴,要把它吃掉。老鼠苦苦哀求狮子饶他一命,并说以后一定会报恩。狮子听了很不屑地说:“你这个小不点儿能做什么,吃你还不够填我牙缝呐,你走吧!”

不久后的某一天,狮子被猎人的捕兽网牢牢网住,怎么也挣脱不开。此时,听到狮子的哀鸣,老鼠跑过来把网绳咬断,帮助狮子恢复了自由。老鼠对狮子说:“你以前瞧不起我,认为我做不成什么事,现在你知道我的长处了吧!”

感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能力,任何时候也不要轻视别人。企业管理者要一视同仁,不能仅凭学历、头衔、荣誉、经验等外在因素,就差别对待员工。在用人的时候,要注意综合员工的长处和短处,取长补短,合理调配,提高工作效率。

独到眼光变废为宝

举世闻名的美国纽约自由女神像,在经历百年风雨后进行了翻新大修,最后留下了旧像拆除时产生的200吨废料。

这一信息被商人斯塔克获知后,他决定挖掘其中的商机。斯塔克立即申请承包了这堆废料的清理工作,并把它们全部拉到工厂,改铸成纪念像、纪念币、小型纪念碑等纪念品,以“自由女神神圣的一部分”的名义出售。结果,人们争相竞购这些纪念品,200吨废料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感悟:斯塔克的故事告诉我们,作为一名优秀的企业管理者,要培养自己独到的眼光、懂得挖掘商机。延伸来讲,就是不仅要分析客户现在的需求,还要分析客户未来、潜在的需求。有眼光、有远见,管理者才能看得长远,企业才能得到长足发展。

懂得寻找商机

有一家跨国制鞋企业派出许多营销人员负责拓展海外市场,其中一名营销员被派往非洲某国。

一年后,当汇报总结工作成绩的时候,被派往非洲的销售员由于业绩平平,没有拿到一份订单而被炒鱿鱼。这个销售员感到很委屈,抱怨说:“公司把我派到一个不穿鞋的国度,我怎么能拿到订单呢?”

第二年,这家公司更换了销售员。新销售员到了非洲后,先是给许多孩子、妇女免费送鞋试穿,让他们逐步认识到穿鞋的好处,然后再说服、攻关部落首领,进一步扩大影响,很多非洲人就此改变了不喜欢穿鞋的习惯,该品牌在当地也拿到了许多订单,市场拓展得很好。

感悟:两个销售员,一个抱怨,一个积极想办法,得到的结果自然也是不同的。商机需要被挖掘,看似不可能办到的事情,只有勤于思考、积极行动,才会收到应有的效果。

裁剪裤腿

有个女孩儿买了条裤子,一试太长,想请奶奶帮忙裁短一些,奶奶说忙,她找到妈妈,妈妈也没空,再找姐姐,更没空。于是,女孩儿失望地睡觉去了。奶奶忙完家务想起小孙女的裤子,就把裤腿裁短了一点;妈妈回家了,又把裤腿裁短了一些;姐姐忙完看到了妹妹的裤子,一剪子下去,裤子已经没法穿了。

感悟:在工作中,部门与部门之间、专业与专业之间要做到职责明确、清晰,要做好衔接,避免管理真空。此外,管理者之间要加强沟通,合理利用资源,协同配合,避免出现“要么都不管、要么都来管”的现象。

“小题大做”的道歉

撒切尔夫人担任首相期间,有一次外出散步,遇到一位抱着旧吉他的小女孩。当得知小女孩刚从外地搬来,并且将在周末过8岁生日时,撒切尔夫人承诺到时一定会送她礼物。

后来,因为外国元首突然来访,撒切尔夫人忘了这件事。撒切尔夫人十分自责,当即自掏腰包,让工作人员帮忙买了一把崭新的吉他,连同一封道歉信,一起送到小女孩家中。

感悟:撒切尔夫人的道歉,看似“小题大做”,实则不然。一名管理人员,要应对之事千头万绪,很难面面俱到。在出现失误的时候不要找借口,而应正视问题、诚恳应对。这样做不仅可以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也能扭转事态,使之向正方向发展。

爬不出篓子的螃蟹

钓过螃蟹的人或许都知道,一群钓上来的螃蟹放在篓子中,不必盖上盖子,螃蟹是爬不出去的。因为只要有一只想往上爬,其他螃蟹便会纷纷攀附在它的身上,把它向下拉,最终的结果是没有一只爬得出去。

感悟:组织中应该留意并摒弃所谓的“螃蟹文化”,警惕那些不喜欢看到别人的成就与杰出表现,天天想尽办法破坏与打压的人。这样的人如果不予去除,久而久之,组织里就只会剩下一群互相牵制、毫无战斗力的“螃蟹”,最后只能是制约企业的发展。

宰相教子

有一位宰相的妻子非常重视儿子的前途,她每天不辞辛苦地劝告儿子要努力读书,要有礼貌,要讲信用,要忠于国君等。宰相则是每天早上离家去上朝,晚上回来就是看书。

管理理念感悟篇4

执笔:曾海霞

【内容提要】

针对小学语文课堂存在的两种倾向:1、把语文课上成语言分析文字训练课;2、架空语言材料,一味“创新”的教学状况。特进行“感悟—积累—运用”三层次的研究。本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手段为文献查阅为基础,实验法为主,调查法为辅,通过研究过程中的个案分析、实验数据统计、经验总结等手段进行研究。从而研究出品读悟词等感悟四法,完形填空、关键语词串联等积累六法,情境造句和移用活用造段运用五法,此外还构建我校“三层次”基本语文教学模式。通过研究,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养成课内外自觉积累的意识、能力与习惯,提高语文阅读和写作水平,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有长足的进步。【关键词】

感悟积累运用教学三层次读写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基础教育改革全面展开后,语文教师开始深入思考自己的教学观念与行为,逐步认识到语文教学根本任务在于“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可见,要实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总目标,离不开学生亲身参与语文实践活动,感悟语言材料中的人文内涵,积累、内化语言,从而获得提高。在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感悟、积累、运用能力的发展,已成为教育者关注的研究方向。

但实际教学中,语文课堂存在两种倾向:1、把语文课上成语言分析文字训练课。2、架空语言材料,一味“创新”。无论哪种倾向,学生多难于真正感受语言的美。究其原因,可思考几方面因素:教师是否准确把握了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否认识到学生必须成为语言学习的主体,以及实施“感悟、积累、运用”语文教学模式与方法等。

从语文教育的特点看,语文课程人文内涵丰富和实践性强,并对识字写字、思维发展等多方面形成影响。《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因此,语文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语言、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过程,现代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语言的认识是一个“同化”与“顺应”的过程。在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中,要避免繁琐多余的内容分析,转向“感悟、积累、运用”——这个符合语言学习规律的途径。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能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情感是语文教学的根”,在情移心动的前提下,易于他们自觉进行知识、情感积累、语言内化。有积累作为基础,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才可能得到更快的提高。由此也看出,“感悟、积累、运用”具有学习的层递性,构成了语文教学中逐级推进的课堂教学“三层次”。

课改关注教学中的三个纬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语文教学中的“感悟、积累、运用”不仅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同时也在尊重学习者主体地位这一点上与三个纬度是相同的。能力是以知识为基础,知识的点滴积累,决定着能力的逐步形成:知识塔基的宽度和厚度,决定着能力金字塔的高度和强度。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华晔”(韩愈《答李翊书》)说的是同一道理。学生在对文本积累、感悟、运用的同时,文本中那鲜活的“生命形象”又促使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发展。传统语文教学非常重视学生对精点书面语言的感受和积累,在大量感受和积累的基础上才“开讲”。开讲,即对语言材料作些点评,旨在帮助学生领悟语言运用之妙。在讲的过程中,还重视学生的自悟,引导他们借助吟咏,从而“披文入情,缘情语文”。现代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当学生的背诵量达到了课本的4.5倍时,才有可能形成语文教学的一条途径,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感情。

我校语文教研组因而提出了《关于“感悟、积累、运用”语文教学三层次研究》这样一个顺应时代潮流的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主要概念的阐释和界定

1.研究的主要内容:

①.如何通过科研促进教师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提高教师的素质。

②.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构建乐学机制,使学生从苦学变为乐学语文。

③.从大量的阅读入手,探索促进学生感悟、积累的方法并规范学生语言积累,为内化和迁移语言打下基础。

④.探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增强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多种途径。

⑤.探索“感悟、积累、运用”的交合点及交合方式,构建有理论支撑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2.主要概念的阐释和界定

①.“感悟”、“积累”和“运用”的内容:

感悟,即感受领悟。“恍然大悟”、“涵咏品味,妙由心悟”是对感悟的形象描述。在教学中就是让学生知有所获,情有所感,理有所悟。

积累,指学生的生活积累和语言积累两方面。

运用,指学生能把积累的语言在生活、学习中灵活的运用

②.“感悟”、“积累”和“运用”的相互关系:

感悟语言是基础,是前提;积累语言是准备,是保证;而运用语言才是终极目的。我们只有把语言的感悟、语言的积累、语言的运用有机地融和于阅读教学之中,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

教育教学公理、《纲要》《课标》的有关论述以及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丁有宽的“读写结合”,江苏李尊栋和李郭忠两位老师研究的“四读、四培养”等作为主要的理论依据。

4.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对语文教学“三层次”的研究,主要目的就是要凸显语文本色,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注重对文本语言的“感悟”——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加强语言和知识的“积累”——厚实学生的底蕴;强化感悟积累后的“运用”——切实地提高学生的说写能力。

二、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一)、研究的基本方法

1.研究的对象

研究对象原为我校8个教学班,即本课题组8位执研教师所在的教学班。中途三位教师调离我校,又有一位教师参入研究,一年后,这位教师也调离我校。2006年课题组横向发展,把研究成果向全校语文教师推广,课题研究普及全校。

2.研究方法的运用

本课题定位在对“感悟、积累、运用”语文教学三层次的研究,所以研究的方法和手段为文献查阅为基础,实验法为主,调查法为辅,通过研究过程中的个案分析、实验数据统计、经验总结等手段进行研究。

3.变量及其操作定义的具体界定:

(1).自变量

①.在实验教师中进行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具体方式:每月收集一定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名言警句,并熟记在心;每月开展课题小组的学习活动;上科研研讨课;参加实验设计等。

②.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精心设计并开展各种的教学活动。具体方式:

鼓励学生进行摘抄、写读后感、做手抄报等,上用于交流展示的语文实践活动课,进行各种主题的语文竞赛等。

(2).因变量

①.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及教学能力的提高。

②.学生感悟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品词、品句、品读的能力;语言、生活积累;说写结合)

③.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和语文学习能力。

(二).研究的主要过程

1.参加本课题实验的人员:庾群若(副校长)、曾海霞(副教导主任、语文教研大组长)、彭素香(副教导主任)、江冰(语文教研组长)、黄彩琼(语文教师)。

2.实验程序

①.研究实施前期阶段(2003年9月——2004年8月)

召开课题开题,参加总课题组组织的培训班、观摩学习活动,转变执研教师教学观念;研究具体的研究目标,制定详细务实的实施方案;通过调查问卷、收集原始资料;进行第一阶段相关内容的研究。

②.研究实施的中期阶段(2004年9月——2006年12月)

根据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理论知识,结合教师自身课堂教学活动,结合学科教研活动,结合学校举办的课堂教学研讨、展示、竞赛等活动,积累研究事例和资料,根据研究的进展,进行阶段性总结。

a.立足以人为本,构建课题管理机制。

课题组以学校主管教学副校长为组长,按照“教导处——课题组——教师”的运行体系,层层分工,责任到人,制定完善的课题实施方案。

b.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理论和知识。

在调查中发现课题组成员对课题内容认识不足,为此,我们印发资料,采用组织学习和个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帮助教师提升对“感悟、积累、运用”的理论认识,开拓视野,放飞思想,丰富研究的方法与途径,使课题研究深入、有机地展开。帮助教师提升科研理论水平,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为课题研究提供技术性的支持。

科研结题报告·德育结题报告·课题结题报告·怎样写结题报告

c.结合校本教研活动,开展课题研究

近两年来我们结合校本教研活动,开展课题研究。促使教师能从平时课堂教育中反思,习以为常的工作状态,在课堂中带着研究的眼光,带着全新的理念走进新课程,实现由职业向专业的转变。

③.研究的总结阶段(2006年12月——2007年8月)

整理各种资料,撰写结题报告,迎接结题工作。

在课题研究中,多次组织教师到拉堡实验小学参观学习,吸取经验指导课题组开展研究;积极参加每一次总课题组举办的活动,活动结束之后写学习体会,或者开展“沙龙”研讨等等。

三、研究的成果

(一)、教师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课题实验使实验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法不断更新,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他们在学校举办的各类赛教课中分获一、二、三等奖,彭素香老师获柳北区青年教师赛教课二等奖,董燕老师获柳州市的赛教课二等奖。同时,实验教师的教学理论和经验也不断丰富,撰写的十几篇论文、案例、教案分获国、省、市级一、二、三等奖。

(二)、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和语文学习能力得到长足的提高

四年来,学生的阅读兴趣明显增强,阅读方法得当,阅读面及阅读量有了极大的提高。前测中,有50%的学生阅读兴趣不大,阅读是父母逼着读,为了完成作业而读;60%的学生只阅读卡通故事、动画故事、武侠小说、战斗故事等,而且只看情节,不重文采;70%的学生一、二个星期只看一本书,也没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90%的学生没有阅读方法。而后测中,100%的学生都喜欢主动阅读,阅读面广泛,几乎涵盖所有体裁的文学作品,阅读量达到每周三本以上课外书籍;而且学生都能有意识地感悟生活、感悟文学作品、感悟名家名篇的表达方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养成了做读书笔记的习惯。通过“说真话、***事、抒真情”系列训练,写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实验班学生的习作质量高,每学期作文比赛都能获前三名,远远超出对比班的习作水平。2005年参加全国创新杯作文赛有四十多人获奖。

管理理念感悟篇5

构成党员先进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共产党员必须要善思维、有思想、多情感,做到悟性、理性和人性有机统一,协调发展,悟性、理性和人性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本底蕴。

第一,党员要有悟性,做思维上的拓荒者。共产党员作为群众的榜样,要言行老实但思维不能僵化,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修炼悟性。悟性是思维的产物,是智慧的表象,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反映。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离开理性思维。”思维是指通过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形式来反映客观事实的能动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在实践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认识的理性阶段。一名优秀共产党员,首先应该是思维方式科学、思维能力高超的人。思维产生思想,思想支配行为。只有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才能引出较强的思维能力。经验教训表明,思维方式的刻板化,是一个人的发展进步极限。增强党员的先进性,如果不从转变思维方式上入手,仅仅在外观上改变一下以迎合潮流,或者仅仅在手法上变化一下以对付现实,而小生产的落后的思维方式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其素质便无法得到真正的提高。目前,封闭的、机械的、单一的小生产思维方式,是全面提高党员素质,充分发挥党员先进性的最大桎梏,我们必须重视解决好这个问题。学而不思则惘,政治成熟依赖于理性思维的到位。真正使先进的思想理念入耳入脑,化作行动,还要经过一个艰苦的领悟过程。否则,就会左耳听右耳冒,一无所获。更重要的是,思维方式涉及并作用于决策行为,表现为执政水平。可见,思维问题决不是小事,一名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科学的思维方式。悟是一个艰苦的思维和创新过程,悟出思想,悟出思路,悟生点子。悟性是后天练出来的。若把整个活动的精髓抽出来,就是三句话:摆成功之例,找成功之法,悟成功之理,这是修炼悟性的基本途径。

第二,党员要有思想,做精神上的富有者。共产党员作为时代的先锋,要言行有忌但不能思想封闭,思想是指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思想是一种力量。这正如古人所云:“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这是千真万能确的真理。一种正确思想的力量可以改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甚至可以改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命运。由此可以说,党员先进性的发挥,首要的是思想的创新与发展。人没有思想,形同行尸走兽。党员缺乏思想,就会有悖先进性。充足的先进性首先源于丰富的思想,共产党员一定要有思想并为思想而活着。思想火花的不尽奔放,依靠扎实的思想理论底蕴。思想理论素质是党员素质的灵魂,共产党员有思想最根本的是要做到理想追求远大,政治信念坚定,思想嗅觉敏锐,道德纯洁高尚,价值观念科学,心理素质优良。思想重在不断武装。科学理论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员思想之不竭源泉。党员先进性教育,必须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灵魂和指南,坚持不懈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加强党员的理性修养,确保时刻保持思想政治上的坚定统一。目前,最大的危险是一些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不仅理性思维能力弱化,思想贫乏,脑子空空,而且学习兴趣淡漠,不愿意下苦功夫武装自己,丰富思想,提高素质,这是能力下滑的一个重要根源。经常听到有人指责党员脱离群众的现象比较突出,我看,并不都是他们主观上不亲近,而是客观上不便作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主要表现在思想上的交流,感情上的沟通。一名党员的思想观念与党的要求格格不入,与广大群众的愿望背道而驰,如何能够与群众在思想上产生共鸣。遇事说不出个道道儿来,靠什么成为群众的主心骨,赢得信赖?更不要说做群众工作了。所以说,党员在群众中的位置不是自然位置决定的,而是思想位置决定的。位置源于空间,空间决定位置。思想的空间有多大,行为的空间就有多大,事业的舞台就有多大,党员的先进性也就会发挥多大。思想贵在不断解放。思想是一种“情”,思想作为思维活动的产物,带有明显的情感因素。因此,人的思想也极易受到世俗势力的羁绊,传统观念的束缚,各种力量的制约,只有坚持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才会不断产生先进的思想、先进的行为。当然,还要注意处理好理论学习与党性锻炼的关系问题。理论素养的提高不仅表现在运用理论分析、解决现实问题上,即改造客观世界。而且还表现在运用理论剖析、解决思想问题,即改造主观世界。这就要求党员在理论学习中,既要联系工作实际,又要联系思想实际;既要重视把握理论的精神实质,又要加强自身的党性锻炼。对于党员来说,这正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的蕴意所在。

第三,党员要有情商,做情感上的丰富者。共产党员首先是人,应该思想深刻但情感不能苛刻。爱民、为民、强民,就是党员有较高情商的表现。先进性不可能脱离积极的情感因素而存在,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理性离开情感因素,就如同小草失去了阳光,鱼儿离开水一样,没有生命力。一个麻木不仁、无情无义、没有责任感、缺少诚信的人,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因此,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促进党员的全面发展,首先要理解人、尊重人、关怀人、爱护人,积极倡导“人性化管理”、“人文关怀”,致力解决长官意志、命令主义以及人员流动快而产生的缺少“人情味”的问题,积极营造舒心环境,增强党组织的亲合力和吸引力。比如,在党员管理教育中,倡导集体主义,顾全大局,无私奉献是必须的,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但是实践中还注意把握好“度”,不能单纯地一味片面强调牺牲奉献,不能忘记每个党员都是有思想、有情感、有血有肉的人,不能忽视党员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这个关系处理不好,就会适得其反。实践证明,只有理性原则与情感因素有机结合,才能保持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生机和活力。

除了授课质量高、教学方式活等因素外,关键还是注意了亲近性。充分注意不让受教育者感到“站着说话不知腰疼”,注重贴近受教育者讲道理,充分体谅受教育者的心理感受,因而多了人情味,少了空洞的说教,使教育合情合理,受到欢迎。

管理理念感悟篇6

关键词:物理实验、悟理、科学素养。

实验做得好,在于勤思考。,经过多年的教学发现,由于实验基本目标的控制性,使绝大多数学生的思维只能沿着实验预定方向变化、发展,缺乏思维的拓展,尤其缺乏物理实验中多思考,多悟理。在注重学生动手能力时,物理实验教学不知不觉中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即重动手能力,轻思维拓展。针对这一问题,我尝试了让学生在物理实验中“悟理”的实验教学方法。

一、“悟”实验器材选择严谨、科学性

学生在学习经历中“悟理”,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就会更丰富多彩,更生动深刻。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以日常生活、生产实际为背景,精心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激发学生的的探究欲望和求知欲望。培养学生自我发展和积极适应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比如: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感悟:1:倒入烧杯中水的量,2:酒精灯加热的火焰的部位,3:温度计液泡在水中的部位。等等。然后让学生感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倒入烧杯中的水以半杯为宜,过多会导致长时间不能沸腾,过少不能完全浸没温度计的液泡。适当调整酒精灯的高度用外焰加热。据此,实验中让学生在动作的认知阶段感悟“做什么”和“怎么做”。在行动之前感悟有关实验知识,看到规范的示范操作,形成正确的动作映象;在操作技能的动作定向阶段要求学生操作动作一定要规范,不能求快要按操作程序逐步进行,老师还要多次进行示范操作,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指出正确的做法。教材中很多概念的形成、物理理论知识的学习、物理计算的学习都可以用类似的学习过程中多悟,悟出其中的道理。

二、“悟”实验过程

学生在操作中“悟”,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不断完善认识结构,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发展,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比如说,在用天平和量筒测不规则石块的密度实验时,同学们感悟:托盘天平及量筒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托盘天平首先要调节平衡、加减砝码的次序、移动游码方法、称量完毕应将游码拨回零刻线处。感悟使用量筒的过程中的注意细节及读数时的眼睛的位置。感悟实验过程能否颠倒。实质上学生对托盘天平及量筒的操作和使用注意事项心里没底,由于没有把握好物理实验技能学习的心里特点及成因,此时应让学生多悟整个实验所涉及的各项知识,以及要达到的实验原理、目的及实验步骤是什么,对使用的实验器械则应具体介绍其构造和使用方法,并进行规范操作。诸如对托盘天平的使用:1:移动游码时,左手扶住标尺左端,右手轻轻地移动游码。2:通过具体操作掌握使用要领:托盘天平称量前先把游码拨零点;观察天平是否平,再旋螺母调水平,左放称物右放码,镊子先加质量大,最后游码来替补;称量完毕作记录,砝码回盒游码零。3:使用量筒时量液体,筒平稳,口口挨,免外流,读数前,认刻度,读数时,视线与液面最低处水平要对准。同时学生感悟必要的注意事项和常见的错误操作.通过物理实验和实验中多"悟理",亲身经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科学品质和科学精神。[1]

三、“悟”实验探究

让学生在探究中“悟理”,多交流,鼓励大胆猜想,质疑问难,放手让学生尝试、探索。通过"悟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在一定范围内解决若干实际问题,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中,我选择自主性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感悟猜想影响的因素,再感悟如何设计实验及实验方式和途径然后进行实验,最后写出实验报告。学生感悟:提出了温度、空气、温度、气候、液体的表面积、表面积空气流动的快慢、液体的质量和体积等都能影响液体蒸发快慢。进而感悟管道输水、动物散热等生产生活中的实例。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悟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而且还提高了解题能力。类似的试题还很多,如探究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等等。教师要善于精心设计实验,通过学生实验,多悟,物理实验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物理实验中加强学生多“悟理”既是对知识的巩固,又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有效途径,还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但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悟理”的习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只要我们不懈地努力,这项持续发展战略会让学生终身受益。总之、物理学习离不开悟,悟概念、悟规律、悟方法,细心领悟,悟出真理来,物理悟理,悟物究理,理在其中,探究事物的道理不仅要研究有关事物的发展规律,更重要是如何探究事物发展规律。学习物理的过程就是悟理过程。

管理理念感悟篇7

反腐倡廉建设要取得长远的成效,培育廉洁的理念和价值观不容忽视。中国是一个重“情”的社会,凡事讲感情。一个不讲感情的社会,是一个可怕的社会,但如果完全感情用事,就会忽视原则。若把“情”字带到党员干部权力运行的过程中,就有可能造成违规、违纪、违法。因此,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和法纪观念十分重要。

实践证明,不管法纪如何严厉,制度怎样完善,抗拒腐败诱惑的最后防线,始终是个人的道德操守和价值观念。要把持住这道最后防线,离不开书籍的滋养。因而,提倡通过读书学习,促使党员干部自觉廉洁从政,调动社会成员参与支持廉政,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廉洁的风尚十分必要。

读书倡廉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收到实效,应注意“四防”:

一防懒。惰性是读书的大敌。由于思想懒惰,有的对学习不那么感兴趣,有的不愿学习,有的忙于事务和应酬,无暇学习。汉字“忙”的写法是,“心”加“亡”,人太忙,不读书学习,就会心灵荒芜。祸生于懒惰。党员干部工作千头万绪,十分繁忙,确实很累,但再忙也不能放松读书学习,要把学习作为终身任务,活到老,学到老。

二防浅。学习不能浅尝辄止,要善于深入学习,最有益的书是那些让人深思的书,要学会悟,领悟、觉悟、感悟。把握悟要注重三点:觉悟要高,思想境界要高,关键在于理想信念要坚定;感悟要深,用炽热的心去感受工作和生活,去追求目标和境界;领悟要好,用科学的、发展的、变化的眼光看世界,看社会和人,正确对待组织、社会、他人和自己,理智地对待现实。

管理理念感悟篇8

关键词:时间观念;意义;培养方法;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6-0185-02

“你能不能快点!时间这么紧。”“时间还多着呢!”一位中午刚放学的小女孩,紧锁着眉头无奈地一边吸着酸奶,一边被爷爷强拉着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这样的情景在我上班的路上,已不记得遇到了多少次,一边是着急的家长,一边是不以为然的孩子,难道孩子感觉不到时间的紧迫吗?时间观念的建立,不仅关系到孩子学习效率的提高,而且关系到孩子的做事习惯、学习风格、待事态度和性格的养成,对孩子将来的发展起着致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对课堂教学以及家长的管理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从去年开始,我就尝试让学生朗诵这句深刻的句子。人的一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已经过去,永不复返,今天已经和我在一起,但很快就会过去,明天就要到来,但也会消逝,抓紧时间(学习)吧,一生只有三天。在这一年中,每节课预备铃一响,我都以让孩子们朗诵这句话开始。首先,是让学生背诵,让每一位学生都背得滚瓜烂熟,这是前提。然后,加入“感悟时间”的环节,让学生谈一下对时间的感悟,由空谈大谈逐渐到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与学习。

刚开始学生会说,“时间过得很快!”这是刚开始所有学生的感悟。“下课后,刚下楼,感觉没玩几分钟就上课了,但上课时间又很长!”同学们,能不能结合学习谈一谈时间,如何让学习的时间也过得快起来,而且变得快乐呢?学习积极的同学总会提出自己的方法。“先做完作业再去玩。”通过不同角度的引导,让学生集思广益,总结方法。这样,每天和学生在上课前谈“感悟时间”。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出问题,让孩子们结合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来感悟时间,再让学生谈谈怎样去做得更好,做得更有效率且更快乐。让孩子在感悟中思考,在思考中生智,在运用中改变。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只起了引导与监督作用,在每天的坚持中,初步建立孩子的时间意识,养成孩子运用时间的好习惯。时间观念是习惯,也是素质,只有在某些具体的事情中才能体现出来,它本身是无形的,就目前的评价机制是无法考核的。它是孩子的一种专注力,一种紧迫感,一种思考模式与行为习惯,它是习惯养成教育,也是素质教育,它的操作更具有人性化,更具有灵活性、个性化、层次性的特点,只有在某些特定预设的事情中,才可以得到大家的考核。但是孩子天性好玩,这是人的本性,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一特点,因为习惯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态度的产物,而态度具有共性特点,只有良好的态度才会形成良好的习惯,我们要在娱乐中让孩子建立起良好的态度,再加上老师的正确引导与情景转移,慢慢地改变孩子的心态,逐渐地将这种态度和习惯转移到学习中去。

在我一年的试验中,我总结了三点培养方法。

一、“三定法”

三定法,即定时、定量、定目标。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然后分几个层次(这很重要,否则会挫伤孩子,打击其自信心)。经常以严肃与彻底的态度,以目标诱导和情理说服综合进行。这种训练看似严格,但一定要让孩子认识到时间的“严酷性”。最好让这种训练,以游戏或比赛的形式进行,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感悟到时间的公平、时间的伟大、时间的漫长、时间的短暂及时间的残酷。让孩子们多角度感悟时间,产生对时间的“敬畏感”,要敬畏时间。

二、感悟改进法

这是每节课都要达成的目标,在不断的重复中加强孩子对时间的感觉,培养时间观念,从不同的方面与时间联系,进行感悟,加强引导,那些优秀的孩子们会在思考中积极地提出改进的方法。只要老师引导学生,让学生明确目标方法,让他们共同改进,相互影响,在氛围中建立好习惯。建议:让孩子谈感悟,要结合自己的生活,鼓励从生活中的事情讲起,不能空谈名言哲理,要坚持生活化的原则,越接近孩子的生活,孩子们越有共鸣。而且每次感悟交流一定要进行总结,如在思想观念、学习方法、生活习惯等方面进行总结。最好把孩子的思维火花记录下来,给本子起个好听的名字,一学期下来这将是老师和学生最好的成长记录。

三、习惯养成法

管理理念感悟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多学少教教学策略

据相关信息,人们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中,着力思考真学课堂的打造。何谓真学课堂?人们大致都是这样的理解,让学生能够真正学习。以往的学习就不是真正的学习?似乎不可否定,学生不是真正学习又怎可能获取知识?现实却是不否定或者不予以矫正。现拙于笔端的是平时相关教学活动的思考,权且抛砖引玉。

一、小学语文课堂“多学少教”需理念上以学生为主

也许人们都这样考虑,平时的阅读教学谁没有确立以学生为主的理念?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学习新课程标准,学习规范化办学要求,人们的教育教学思想已经得到比较充分的武装,有谁还不以正确的理念指导自己的行为?相关教育教学实践给人一定的思考,总感到不是那么乐观。虽然对相关的以学生为主的理论是熟记得那样滚瓜烂熟,但实际操作时是那样的“我行我素”。这就应当引起语文课堂教学中任何一个教师的警觉,既然已经确立了正确的理念,就要以正确的理念指导自己的行为。所以,在平时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多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智慧从事自觉自愿而带有相当主动性的学习。让小学生进行“多学少教”的语文课堂,学生多学的应当比较普遍和广泛,学生多学的时段也不仅局限在课堂,而且完全可以放在课余。我们可以将机械重复的训练剔除,让学生能够既不增加学习负担,又能够取得良好的自主学习效果。理念上以学生为主,小学语文教学应当在内容上给予学生充分的“多学”机会。字词在句子中的意义感悟,由学生自主学习;句段方面的意义,让学生在教材文本的字里行间神游;小学生学习语文,需要走进作者,前置性学习可以让学生多做些知人论世的事儿;小学生学习语文,需要比较理想地走进文本,前置性学习可以让学生多做些悉物知理的事情,如“遥看瀑布挂前川”,需要学生知道天文地理、气象气候等方面的常识等。

二、小学语文课堂“多学少教”需心灵上以学生为主

言为心声,教育工作者不仅仅就是简单的言为心声,还应当是完全意义上的言行一致。在有效和高效课堂的构建中,在真学课堂的打造中,一般教师都意识到了小学语文课堂“多学少教”的意义。从相关角度比较真实感到小学生还是能够“多学”的,但当遇到比较具体情形尤其那些不够顺心的教学过程时,老师便是那样心急如焚,尤其在诸多“恨铁不成钢”时,就有着许许多多的越俎代庖现象,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感悟或者就是完全意义上的感悟,学生的学变得完全意义上的少,教师的教变得完全意义上的多。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为了学生的“多学”,实现教师的“少教”,完全需要教师在心灵上以学生为主。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几十年如一日,致力于情境教学和情境教育,其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李吉林老师把一个个学生看成花朵。试想,如果李老师不把一个个孩子看做花朵,不利用比较充足的阳光雨露沐浴孩子,不让孩子感受到“多学”的温馨,那么既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又不是教师应当所为的。所以,平时的阅读教学,不管学生遇到怎样的阅读感悟之困难,都不替代学生,而是以自己的努力引领学生。譬如教学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小学生见到了杜甫的很多诗歌,从没见过杜甫的快诗,学生在感悟杜甫快诗时则感到不那么得心应手。当让学生走进杜甫所作诗歌的时代背景和知晓诗人相关际遇后,学生的阅读感悟显得那样游刃有余。

三、小学语文课堂“多学少教”需行为上以学生为主

语文教学,对于小学生而言,需要学生进行实践的内容是相当广泛的。小学语文课堂的“多学少教”,不仅仅是教师自身理念和心灵的以学生为主,更重要的是应当让学生有着许许多多的“多学”的空间,也就是在行为上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尤其在平时的前置性学习和语文教学的课堂内,对教材文本的阅读感悟从相关意义上讲是不是我们还在牵着小学生走?说不定还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譬如,学生的前置性学习,为了使课堂教学更有效乃至高效,所设计的前置性学习案例有几处不在指点学生学习什么?有几处不是围绕文本内容的感悟?而且有不少文本内容的感悟多是给了学生所感悟的内容再让学生找找一些语言文字。这对学生的感悟起何作用?其实质可以充分说明其教师行为还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所以,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无论是前置性学习,还是课堂教学乃至于一些拓展延伸性学习,教师所设计的案例都不宜画地为牢,更不能让学生动弹不得。虽然我们设计的在一定意义上让学生多学,但永远都达不到多学的效果。因此,在平时学生前置性学习中,多用一些比较大略的话语,如读着某某文本,你发现了什么?你想和大家交流什么?你还有哪些方面的不惑等。这样学生就十分自主地进行阅读,进行感悟。这样学生所感悟的内容,虽然有正确感悟的可能,虽然也是那样不着边际,但都是相当鲜活,都是相当原生态,更主要的是养成了自主探究和阅读感悟的习惯。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课堂“多学少教”的思考,对于教师而言永远是无止境的。因为课堂永远呈生态型,教学过程中我们还会遇到不少新问题,应当思考解决新问题的新办法,教师必须践行任重而道远前提下的多思考、多实践和多探索。

参考文献:

[1]祁智.剥开教育的责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06.

管理理念感悟篇10

看完这部小说,有很大的感悟,我觉得学习唐僧的全心全意,孙悟空的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这本书把一个从石头里"蹦"出来的泼猴勾勒得栩栩如生,写它从天不怕地不怕变为一个恭敬的猴子,为了师傅的安危他奋不顾身,他并不像猪八戒那样好吃懒惰,也不像沙僧那样憨厚,作者更是借助他这一点勾勒出孙悟空的大智大勇,自从唐三藏把孙悟空从五指山解救出来到取得了真经,这期间经理九九八十一难,每次劫难都是孙悟空全心全意去解救师傅的,最后才圆满的取回真经.

在打白骨精这一回里,他三次打死变为人形的白骨精,而被师傅气的念紧箍咒,唐僧是凡人他并不知道那是妖怪,悟空的解释他完全不听,而是念他的紧箍咒,疼的孙悟空满地打滚,最后唐僧还要和孙悟空断绝师徒之情,孙悟空被迫无奈,只好又回到花果山.但是孙悟空心理并没有怨恨师傅,更没有去报复师傅的想法,他把委屈全都藏在心理,而且心理总是想着师傅的安危,可见他对是师傅的真心.这一路上他们经历艰难险阻,不管多累,多饿,不管妖怪是多么的阴险狡猾他门都一一打败他们,把师傅从危难中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