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数字档案馆建设情况汇报十篇数字档案馆建设情况汇报十篇

数字档案馆建设情况汇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14:11

数字档案馆建设情况汇报篇1

1档案统计概述

1.1档案统计的内容

档案统计是指运用多种多样的统计技术和方法,通过图、表、册以及数字的形式描述和分析档案工作的各种现象、状态和趋势的工作过程[1]。它是了解、认识和掌握档案工作总体情况的重要手段,是揭示档案工作有关情况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项重要工作。

档案统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档案利用的统计,是指一种对各种类型档案被各机关、各项工作利用的统计,主要包括各类档案的查阅、借阅、复制利用等项目;二是进行档案工作的统计,即对保管、编研、二次开发、数字化等业务工作情况的统计;三是进行档案统计分析,对重要的统计报表的情况分析。主要包括:档案统计年报、全年档案抢救统计表等。

1.2档案统计信息化及优势

档案统计信息化是指在新型的档案统计方法的指引下,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需要进行统计的档案信息进行分类、编辑、整理、统计、打印和利用分析的新型档案统计方式。

档案统计对档案综合利用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使得档案统计工作化繁为简,提高档案统计效率;其次能够使统计数据更加准确,更为直观的反映档案利用情况;三使移交档案统计报表变得更加安全、方便和快捷;四可增加档案统计工作的灵活性,轻松应对越来越多样化的档案统计工作;第五为整个档案管理工作的数字化与信息化提供智力支持、技术支撑和设备保障。

2档案统计信息化的设计与实现

2.1档案统计模块的发展前景

以往的档案管理系统一般注重收集、借阅、归档、整理等功能,只能进行最基本的数量统计,弱化统计功能,这样显然无法满足档案统计、档案利用工作的需要[2]。档案统计信息化促使档案管理部门淘汰传统的统计方式,细化统计分类、强化统计分析、提高工作效率,以适应新形式的要求。因此优化升级档案统计模块并挂接到档案管理系统中,可提高档案管理系统作用,使之更好地服务社会。

2.2档案统计模块的设计

档案统计模块应设置档案利用统计模块、档案业务工作统计模块、档案统计分析模块。整个档案统计模块由18个子功能组成,并能对需要上交的统计报告、统计报表等进行打印。

1、档案利用统计模块设计

档案利用统计模块可以分为3个子功能:

(1)查阅档案情况统计功能:建立各种类型的档案查阅记录表,对表中的查阅人数、单位、档案卷号、数量等字段进行记录,分季度进行统计,年末汇总成整年的查阅记录情况表。

(2)复制利用档案统计功能:在后台建立档案利用信息记录表,对档案利用的情况和借阅人的情况进行录入,然后根据记录打印成档案资料利用三联单,发给所利用的单位或个人。对表中记录的扫描复印的纸质档案文件数量、电子档案文件数量、纸质图件数量、电子图件数量等字段进行统计,生成某个时间段内整体档案利用情况。

(3)借阅档案统计功能:调用档案管理数据库中的借阅档案信息管理表,对表中借阅的档案名称、档案数量等字段进行统计,生成全年的借阅档案信息表。

2、档案业务工作统计模块设计

档案业务工作统计模块可以分为10个子功能:

(1)档案保护情况统计功能:在后台数据库建立档案保护信息表,对出现了:破损、字迹不清、缺失、褪色、腐烂等情况的档案进行保护的情况录入登记,生成某个时间段内所有需要保护的档案目录清单。对整个清单进行汇总统计,生成档案抢救统计表。

(2)档案数字化工作情况统计功能:在数据库中建立档案数字化工作进度表,对工作日内档案数字化工作的进展情况,整体质量等进行记录,年末汇总成档案数字化工作总表,最终汇入统计年报。

(3)档案编研成果统计功能:调用档案编研信息表,对某一时间段内档案编研工作产生的的档案文集、大事记等编研成果的数量、内容等基本情况进行统计,汇总成全年档案编研信息表,加入统计年报中。

(4)档案二次开发信息统计功能:调用档案开发信息管理表,对有价值的档案进行开发利用产生的新的档案成果情况进行信息录入,然后在年底对本年开发的档案的数量及其成果进行汇总。

(5)档案统计年报功能:将一年内所有利用档案的情况的汇总报告,加上整个馆藏的档案情况和档案馆(室)的基本情况整理到一起,向上级有关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汇交[4]。

(6)汇交档案情况统计功能:调用汇交档案信息表,对汇交的档案的编号、名称、类型、格式、数量、汇交日期等字段进行分类小计,生成某个时间段内所有汇交的档案目录清单。年末对整个汇交清单进行汇总统计,生成全年汇交档案总表。

(7)销毁档案数量统计功能:在后台数据库建立销毁档案管理表,对需要销毁的档案的编号、名称、类型、数量等字段进行录入登记,生成某个时间段内销毁的档案目录清单。对整个清单进行汇总统计,生成销毁档案统计表。

(8)归还档案统计功能:调出档案管理数据库中的档案归还信息管理表,对表中已归还的档案名称、档案数量、尚未归还的档案名称、档案数量等字段进行统计。

(9)档案机构及人员情况统计功能:建立档案机构信息记录表,对本年内档案机构及其内部人员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最终汇入统计年报中。

(10)馆藏档案统计功能:建立馆藏档案记录表,统计本年内馆藏档案的1情况,包括:全宗数、档案案卷总数、档案件次总数、档案排架长度等,最终汇入统计年报中。

3、档案统计分析模块设计

档案统计分析模块分为5个子功能:

(1)档案利用统计分析:分析复制、借阅出去的档案是否产生了经济和社会效益,依此得出档案的真正利用效率,并为在今后如何增强档案的利用率的问题上提供解决方案[3]。

(2)档案统计年报的分析:对档案部门一年内的整体情况进行分析,制定下一年的工作目标。

(3)档案保护统计分析:通过对档案进行保护工作的统计进行分析,得出档案完整性遭到破坏的原因,研究加强档案保护的措施。

(4)档案编研开发统计分析:对被编研、开发过的档案数量、类型等的统计进行分析,可以大致得出整个档案馆(室)所藏档案的开发利用价值。

(5)档案数字化工作统计分析:对档案数字化工作的统计分析,可以反映出档案馆(室)的数字化建设进程,可为数字化档案馆(室)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2.3档案统计模块的实现

按照结构化程序设计“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设计理念对档案统计模块中的18个功能进行分类,最终设计出档案统计模块的组织功能结构图,如图2-1所示。

2.4档案统计模块在系统数据库中的设计

根据对档案统计模块组织结构图的分析,需要在档案管理系统数据库中建立8个表单。一是档案查阅情况统计表(见表2-1),二是档案利用情况统计表,三是档案保护情况统计表,四是档案数字化进度统计表,五是销毁档案统计表,六是档案机构基本情况统计表,七是馆藏档案统计表,八是档案编研与开发统计表。

表2-1档案查阅情况统计表

年份

日期

文字档案(册)

图件档案(张)

照片档案(张)

视频档案(辑)

其它档案数量

查阅人次(次)

查阅单位

查阅档案卷数

2015

5.15

22

36

8

9

2

3

某公司

11

2015

11.19

30

120

20

8

60

5

房管局

21

总计

52

156

28

17

62

8

32

2.5接口设计要求

在设计档案统计功能模块过程中应该设计出与其他外部设备相联系的硬件接口,包括打印机、光盘刻录机、服务器等。

在设计系统框架和编写程序代码过程中应注意与后台系统数据库的紧密融合,合理设计数据库软件接口。

在设计系统框架和编写程序代码过程中还应注意与word、excel等办公软件和neroexpress光盘刻录软件等应用软件的融合,合理设计应用软件接口。这样在系统中可直接调用出word、excel等程序,对相关的统计数据进行编辑和整理,生成专门的统计报告、统计报表并进行打印。

数字档案馆建设情况汇报篇2

一、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当前,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全党的一件大事,我馆引起高度重视,动员号召全馆干部职工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态度投身到学习实践活动中。3月份以来,我馆严格按照建设局的具体实施方案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先后召开了动员大会、党员民主生活会、干部职工座谈会、领导干部分析检查报告评议会等等;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充分了解县市城建档案工作情况;扎实认真地参加了局机关组织的集中学习,听取辅导讲座、专题报告等;参加了市建设系统行政法律法规考试,两名职工获二等奖。馆内制订了学习计划,认真细致地学习研究科学发展观理论,每个职工均记录了6000余字的学习笔记,并撰写个人学习心得体会、个人分析检查报告等,圆满地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学习任务,并顺利转入到第二学习阶段。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全馆干部职工对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科学内涵、本质要求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思想观念进一步更新,发展意识进一步牢固,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鼓舞、号召大家将科学发展观运用到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来,从而推动我们的工作科学发展。

二、认真履行城建档案管理办公室职责

1、进一步加强城建档案检查指导工作。上半年,我们多次走访了污水处理厂、市政府搬迁办等有关单位,对其档案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对重点工程进行跟踪指导服务,参加了市、区属工程档案的竣工验收;到国防光缆、燃气公司等管线形成单位指导、收集地下管线档案;加强与县市城建档案馆的联系,上半年,分别下到新化、冷水江、涟源、双峰城建档案馆进行调研,强化了对县市城建档案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12342、严格执行省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各类工程档案管理的规定>>。“两证一书”制度得到了很好落实。与43个工程项目签订了《报送工程档案责任书》,对105项工程档案进行了初验,对53项工程签发了《建设工程档案合格证》。

三、加强档案业务工作,做好城建档案开发利用服务

1、加大档案收集力度,丰富馆藏。共收集工程竣工项目53项,收集环保、气象等档案回馆。

2、规范档案整理工作。共整理新进档案813卷,资料96期(册)。由于启动数字档案馆建设工作,需对已入库档案进行重新整理,更换档案卷皮及装具,4月底开始这项工作,目前为止,已合计整理1000卷。上半年,还帮吉星路指挥部整理了工程建设、拆迁等档案669卷。档案整理合格率达100%。

4、大力进行档案信息开发,续编《城建大事记》、《基础数字汇编》等1万字。编写《城建档案》一期,很好地宣传了我市城市建设和城建档案工作,提高了城建档案馆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

四、进一步加强声像档案工作

上半年,对污水处理厂、县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情况等进行了跟踪拍摄,对全市建设工作会议、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等进行了影像记录。上半年,共拍摄录像带8盒,拍摄照片276张,制作光盘10张;制作完成专题片《县市污水处理设施、廉租房流动现场调度督查会情况汇报》。

1234五、数字档案馆建设工作取得新进展

数字档案馆建设是一个复杂、渐进的系统工程,过去几年,我们在添置硬件设备、学习考察管理软件、培养人才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数字档案馆的建设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从开始,我馆数字档案馆建设工作可以说是正式拉开了帷幕,并且取得了新的较大的进展。2月底,馆城建档案管理软件建设小组赴深圳学习考察档案管理软件,经过多番考察,慎重考虑,最后敲定采用深圳数字伟图公司城建档案管理软件。考察回来以后,迅速制定了我馆城建档案管理软件建设方案以及建设目标和实施方案,明确指导思想,迅速展开工作。3月,馆内所有计算机进行外网脱离,重新组建馆内局域网,为管理软件的安装做好准备工作。4月,档案软件购买回馆,完成好安装、调试工作,对全馆职工进行培训,使职工尽快熟练软件性能,掌握操作方法和技巧。目前,职工基本上都较好地掌握了操作方法,编目著录等工作基本上能应用计算机来进行信息处理,逐步实现网上办公。当前,已开始对入库档案进行重新著录,通过计算机输入条目,为查询利用系统贮存海量数字信息,这项工作长远而艰巨。

六、认真完成公共目标工作

认真贯彻执行局党委的决定、决议和局长指令,主动配合,积极响应,圆满完成局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和局里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单位无违反廉洁自律有关规定现象发生。工作人员思想作风端正、工作作风扎实、生活作风正派,无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现象,无扰乱社会治安、破坏团结稳定、闹事等事情发生。

1234七、严格财务管理

坚持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公务开支,励行节约、勤俭办事,公务开支比去年同期下降40%。

八、存在的问题

数字档案馆建设情况汇报篇3

(张海英)

东城区档案馆接待区社保中心调研档案库房安全管理工作前不久,东城区档案馆接待了区社保中心对档案库房安全管理工作的调研。社保中心的工作人员实地参观了区档案馆库区构造与布局,观看了档案库房内火灾报警灭火系统,门禁监控系统,加湿器、去湿机、温湿度记录仪等管理系统,并进行设备的使用演示。(吴海琰)

昌平区档案局深入学习贯彻全区2014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精神近日,昌平区档案局召开全体职工会,认真学习2014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报告,并提出局领导带头抓好反腐倡廉工作,认真落实本单位反腐工作十项规定;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继续深入开展对全区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建设的档案监管工作等三点要求。(昌平区档案局)

门头沟区档案局布置法制漫画征集活动近日,门头沟区档案局面向全区开展了档案法制宣传漫画作品征集活动。将全区档案工作者作为重点征集对象,面向全区各单位下发通知,广泛开展档案法制宣传,营造“法制建设,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此项工作的全面落实,为营造我市档案事业科学发展的良好法治环境提供保障。(陈文思)

朝阳区档案局三项措施落实北京市档案局馆长会议精神朝阳局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提出做好“两篇文章”:宣传和服务;抓好“两个重点”:信息化建设和档案资源建设;带好“两支队伍”:局(馆)干部和基层档案工作者队伍。另外,要求新馆的功能设计要学习一些先进理念并积极督促相关部门加快立项、审批、建设速度。(杨馨珠)

房山区档案局赴下英水村开展新春走访慰问活动近日,房山区档案局连心共建工作组赴佛子庄乡下英水村走访慰问。工作组走访了残疾人家庭,为他们送去了米、面、油等物资,仔细询问他们的生活情况、实际困难。工作组表示,希望能将走访慰问的形式常态化,让连心共建真正落实到实处,进一步加深党群关系。(王倩)

怀柔区政协部署2014年档案工作不久前,怀柔区政协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召开2013年档案工作总结会,部署了每月底各室将该归档的文件经室主任审核后移交档案室;区政协四届三次会议的各类材料收集完整后移交档案室存档;北京雁栖湖生态发展示范区配套服务设施工作部按照各工作小组每月工作进展情况,在月底时将材料移交档案室四项2014年重点档案工作。(马元申)

密云县档案局组织领导干部签订不出入私人会所承诺书为贯彻落实密云县纪委、县委办公室《关于开展不出入私人会所承诺活动的通知》的文件要求,有效预防领导干部出入私人会所行为,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1月22日,县档案局党组在机关内部开展了不出入私人会所承诺活动动员会,并组织承诺书签订工作。(刘静)

西城区档案局与《北京西城报》联手打造档案文化专栏西城区档案局与《北京西城报》联手打造档案文化专栏-人物志,专栏以西城档案局(馆)保管的珍贵档案史料为基础,内容涉及近现代以来影响历史进程的仁人志士,以文字、图片相结合的形式,深入报道档案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目前,第一期专栏文章《孙中山在西城》已于2014年1月24日出刊。(西城区档案局)

顺义区法制宣传活动在区档案馆举行不久前,顺义区委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区文委、区司法局、区档案局、区文学艺术联合会共同开展法制宣传活动,在顺义区档案馆举行“做讲法制守秩序的顺义好市民,共筑伟大中国梦――顺义区‘12.4’法制书画作品展”,展览展出九十多幅书法绘画作品。(顺义区档案局)

石景山区城市面貌记录工作丰富档案资源石景山区城市面貌记录工作深入开展,集中反映了区文化中心、西山处文化景区一期等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建设的进展情况以及模式口、北辛安、刘娘府等地区的发展变迁。截至目前,区档案馆已形成了包括七大类共计10793张照片档案的资源数据库,为城市留存了珍贵的发展记忆。(王欢)

大兴区档案馆馆藏数字化一期工作已圆满结束日前,大兴区档案馆已完成了4.6万卷,450万页的馆藏档案数字化工作,约占“十一五”时期馆藏档案总量的42%。将利用率较高的涉及民生的婚姻档案、招工档案、知青档案、退伍军人安置档案优先数字化,馆藏民生档案数字化率已达到100%。其中婚姻档案已实现数字化原文检索查阅,利用者可以直接看到所利用档案的原始内容。(大兴区档案馆)

通州区区委常委、副区长于世疆到区档案局调研1月27日,通州区区委常委、副区长于世疆到区档案局调研。他首先到档案查阅室看望了常年接待群众查阅档案的工作人员,向大家表示问候。随后,区档案局负责同志介绍了2013年全区档案工作的基本情况。于世疆同志叮嘱局(馆)同志要做好值班和安全保卫工作,不能出现安全方面的问题。(通州区档案局)

平谷区档案馆开展专项保密检查工作近日,平谷区档案馆对档案馆信息、网络和档案数字转化工作的安全保密情况展开了专项检查。重点检查了档案信息网信息和档案数字化工作各环节安全保密工作的落实情况。通过检查,发现档案信息网的信息和档案数字转化工作及其成果的安全保密工作总体情况良好,各环节严格按照安全保密制度和流程执行。(李旭光)

数字档案馆建设情况汇报篇4

1、密集架存放地点索引编制

只有一组的,标引项目为列(包括a、B面)、档案类别、起止年度。见下图:

存放位置

类别

起止年度

存放位置

类别

起止年度

1

a

a

B

B

2

a

a

B

B

3

a

a

B

B

有两组以上的,标引项目为组、列(包括a、B面)、档案类别、起止年度。见下图:

存放位置

类别

起止年度

存放位置

类别

起止年度

1

1

a

2

1

a

B

B

2

a

2

a

B

B

2、专题文件汇编和专题目录

本单位的档案管理已使用经过国家档案局测评的优秀软件,已将全部党政工团档案或主要专门档案以文件级条目或全文录入计算机,并便于查找和利用,可不做专题文件汇编和专题目录。

二、纸质文件与电子文件的归档

已实现办公自动化的单位,永久、长期保存的应同时打印出纸质文件,与电子文件一起归档。

三、单份文件归档

(一)关于不同保管期限的归档文件存放档案盒的问题。

不同保管期限的归档文件不能放在同一个盒内存放。若同一年度中,相同保管期限的归档文件数量很少,可采用更换小盒的方法来解决。

(二)单件归档方法的适用范围

建议合同档案、婚姻档案、地图档案、教学档案、文化艺术档案、医疗技术档案等采用单件归档的方法归档。

四、数码照片的整理

对数码照片的整理,在目前双轨制要求的前提下,每组照片要选取若干张反映本次工作活动的有代表性的主要照片输出为纸质照片归档。数码照片脱机归档(物理归档)一式三套刻录成光盘。

五、会计档案凭证盒的“类别”项填写

会计档案凭证盒的“类别”项填写“目录号”或填写“凭证”。例:机关单位会计档案凭证盒的“类别”项填写“D3·1”或填写“凭证”。

六、产业园区档案目标管理执行标准

佛山市产业园区档案目标管理执行机关档案目标管理的标准为宜。

七、中小学档案目标管理考评执行标准

(一)中小学档案目标管理考评以执行机关标准为宜。

(二)中小学档案分类办法的问题。部分学校已有《档案分类办法》,并通过了档案目标管理考评的,建议延续。

未有《档案分类办法》的,按佛山市档案局《关于<禅城区中小学档案分类办法>的复函》执行。

八、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

(一)档案管理已实现电子化的建设项目,主管部门可保存电子档案,电子档案移交时要有安装和使用说明,注明系统运行环境,如:硬件、软件配制和安装使用。纸质档案原件留建设单位保管。

(二)重点建设项目档案案卷排列与卷内文件排列的基本要求:

1、案卷的排列顺序原则上按本单位制定的编号方式排列,案卷数量多的项目可以按阶段、专业下编流水号;案卷数量少的项目可按综合管理性文件(含立项报批、验收文件)、设计文件(含基础文件)、施工文件(含竣工图),一个项目编一个流水号。

2、卷内文件排列的基本要求是保持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

(三)竣工图章的使用

1、竣工图章应使用红色印泥,盖在标题栏附近空白处。若标题栏附近空白处太小,无法盖竣工图章,可在图面适当空白处盖竣工图章,尽量不压线。若正面无法盖竣工图章,可盖在图档的背面处。重新出图的,竣工图章的相关责任人签名栏可分解印在标题栏的上方或左方,保留原设计图标的责任人,不再盖竣工图章。

2、竣工图章的式样

按有关主管部门的要求执行。除房建工程外,以采用《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中所规定的式样为宜。

九、行政区划调整后档案处置

近年来,我市机构调整、镇一级行政区划变动较大,随着行政区划的调整,档案的归属与流向也将发生变化。为了保证各全宗的完整性,根据《档案法》、《广东省档案管理规定》、《关于转发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关于在各级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中加强档案管理的通知>》广东省档案局(粤档发[*]47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做好行政区划调整后档案的处置工作。调整前的档案,及时清理、收集和整理。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私自带走、留存、转移和销毁档案。

(一)属于机关、事业单位调整的单位,在调整前,要提出档案的处置方案,上报主管部门和当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审核。

(二)请各区在*年12月10日前,将近期行政区划调整行政区划调整后档案的处置情况上报市档案局,市档案局汇总后上报省档案局监督指导处。

十、社区、农业农村档案工作

(一)各镇、村、社区可通过网络提供已公开现行文件的利用服务。

(二)社区档案目标管理标准暂参照执行《广东省农村村民委员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考评标准》。

十一、科技档案整理

(一)科技档案盒面处理

原科技档案盒面项目内容填写采用印刷的方法来实现的。现建议采用与档案盒颜色相同、项目内容相同(含背脊)的纸,先把相关项目内容套打印后,再进行裱糊在档案盒面上。粘结剂可选用白乳胶。

裱糊要求:

1、牢固、平整。

2、裱糊到档案盒背面约2公分左右。

(二)科技档案案卷目录

取消“科技档案分类目录”和“科技档案分类总目录”。更改为“案卷目录”,其式样如下:

案卷目录

类别:

题名

立卷

单位

起止

日期

保管

期限

备注

十五、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

(一)关于国有企业资产与产权变动中已故人员、出国人员、“无主人员”档案的处置问题:

已故人员档案随文书档案一起移交。其他类型人员的档案按劳动部和国家档案局的有关规定办理。

(二)本单位投资股票的股权证等文件材料应放入企业的“经营管理”类内。

十六、民营企业档案工作

建议民营企业档案类目可采用下列方法设置。各民营企业要根据本单位档案管理的实际进行增删,不作统一规定。

企业管理档案代字为a;

产品或主营业务档案代字为B;

科学技术研究档案代字为C;

基本建设档案代字为D;

设备仪器档案代字为e;

会计档案代字为F;

员工档案代字为G;

特殊载体档案代字为H;

十七、医院档案类别设置

目前,佛山市直医院档案类目原则上分为十大类,通过近年实施,效果较好。建议全市各医院采用下述档案类目设置。

党政管理档案代字为:a

医疗技术管理档案代字为:B

科研档案代字为:C

基建档案档案代字为:D

设备仪器代字为:e

药品生产档案代字为:F

会计档案代字为:G

特殊载体档案代字为:H

考绩档案代字为:J

病历档案按其有关规定进行分类、整理。并做好保管和保护工作。

十八、档案馆工作

(一)对档案馆工作中“应收全宗”的理解

“应收全宗”是指列入综合档案馆接收范围的全宗。通常指本地区直属机关、人民团体及其所属单位,属于本馆接收范围的企事业单位,属于本馆应接收的撤销机关、团体等。这里须注意的问题是,隶属关系或体制发生改变的单位,原为本地区直属的单位,后来成了非直属的单位,对于此类单位的档案,直属时期的档案属应收全宗,后期则不属应收全宗。对于这种有直属关系变化的全宗需在本馆全宗指南中予以说明。体制发生变化的单位,如原单位的性质为机关,后改为企业或事业单位的,履行机关职能时期的档案属应接收档案,当时该全宗为应收全宗。

(二)档案馆收集整理的照片如何分类编号

如果是随某全宗其他档案一起接收进馆的照片,应归入原全宗管理。对于其他零散照片,可经整理后归入档案馆全宗。

(三)关于馆藏档案分类中“特殊载体档案”问题:如果原“声像档案”类中已包括了所有非纸质档案,则只需将原声像档案的叫法改为特殊载体档案。如果原分类中单列了声像档案和实物档案的,则沿用原有的分类编号方法不变。

十九、档案信息化

(一)电子文件归档格式、备份等应按照《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执行。

(二)关于oa系统输出文件时不出红印章的问题,一是完善0a系统;二是依有关标准、规范和本单位实际,制定网上文件撰写与传递的管理制度,通过办文权限的严格监控和电子文件的及时脱机备份来保证电子文件和相应纸质文件的法律效力;三是另行加盖印章。需强调的是领导在发文稿纸上签发一定要手签。

(三)关于电子文件归档,要求电子文件最后归档保存的格式一定要符合国家的有关标准和规范。

二十、常规性上报材料

常规性上报材料是指年度内或时期内必须上报的材料。各区档案局必须按时、按质、按格式做好上报工作。

常规性工作汇报主要有:

(一)年度工作总结和下一年工作计划;

(二)档案馆年度自评报告(含档案馆年度情况登记表);

(三)档案事业统计年报;

(四)年度年检工作(含执法)情况汇报;

(五)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登记表;

(六)年度档案目标管理情况登记表;

(七)年度档案目标管理复查情况登记表;

(八)档案目标管理备案材料;

(九)档案目标管理复查备案材料;

数字档案馆建设情况汇报篇5

为保护、挖掘和弘扬临川文化,打破制约档案事业科学发展的“瓶颈”,早在2004年,作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抚州就顺应形势,超前谋划,提前启动了市、县两级档案新馆建设工作。由市级示范到县区推进,由艰难起步到全面铺开,档案新馆建设走在全省前列。目前,全市12个综合档案馆,已建新馆9个,新批项目1个,规划立项1个。全市综合档案馆库建筑总面积从2005年仅有6800平方米跃升至2011年的30000平方米,足足增长了3.5倍,标志着抚州市档案事业的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秉持“实干为先”理念,平凡之中奋发有为争有位

档案馆做的是平凡的工作,但事关决策方略、政务要事,情牵千家万户、百姓冷暖。抚州档案人坚信只有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有所作为,才能赢得社会的尊重和应有的地位。因而广大档案干部脚踏实地开展基础性工作。主要体现在五个“多”上:

一是深入调研多汇报。前些年,抚州市各级档案馆普遍存在库容面积狭小饱和,设备陈旧落后,无法接收和安全保管档案的问题。针对这种不利状况,市档案局对全市的档案馆库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摸底,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上报市委、市政府,主动汇报并争取市委、市政府对档案工作的关心支持。同时邀请领导现场视察档案馆库建设情况,加深了领导对档案工作的了解。2005年,市国家综合档案馆新馆被批准立项。2006年6月,新馆建设工程如期竣工。2007年,正式投入使用。

二是下到基层多帮助。市档案局历任领导每到一个地方调研或检查工作,都会尽力帮县级档案部门说话,以市里建馆为例与当地党政领导协商新馆建设问题。有时就和当地领导深入库房,现场办公。看到才几百平米的破旧简陋的库房,领导们真切地感受到这样的设施条件确实无法接收和安全保管档案,更不用说利用档案,发挥档案的社会功效了,领导们更深切地认识到了新馆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三是创新载体多宣传。2010年9月,市档案局在全省档案系统首次将档案法律法规知识咨询服务直通抚州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综合频道演播室,解答听众提出的有关问题;同年11月,市档案局、抚州日报社首次联合在《抚州日报》开设《兰台天地》宣传专栏,每周一期,将抚州档案工作全方位、多角度、多形式地展现给广大读者;特别是2011年举全市档案系统之力,首次利用全市12个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进行深度编研加工,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努力,正式出版发行了150余万字的书籍《兰台见证历程》,为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

四是开展活动多展现。市档案局每年都会联合市人大开展了档案执法检查活动,对存在问题的单位要求加强整改,年终进行跟踪检查;2011年“七一”期间,开展档案展览宣传活动。市委组织部和市档案局联合举办了《强基固本党旗红》专题展,在市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览中心对外展出,市直机关单位党员干部前往参观学习;广昌县档案局也围绕建党90周年举办了《光辉历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党报展》。

五是抢抓项目多争取。市、县两级档案局、发改委联合向上跑项目争资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0年,全年争取上级馆库建设资金共计1110万元,其中争取江西省县级档案馆建设设备购置补助资金项目经费620万元,占全省项目资金的31%。争取国家首批中西部地区县级档案馆建设项目经费490万元,占全省争取国家项目总数的六分之一。市档案局因此荣获全市目标管理考评争资金、争项目先进单位。

在抚州档案人的努力下,各级党政领导在重视档案工作方面形成了共识。市委书记龚建华在视察市档案局时,特别谈到了档案工作的重要性,他说:“我们要解决问题,确实离不开档案。档案工作以往是不为人们熟知的领域,现在查阅利用多了,今后还会成为‘热土’”;为了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市长张和平在新一届政府领导分工时,明确档案工作由常务副市长和秘书长共同分管;近年来,市财政为市档案局追加了改制企业档案保护、设备购置等经费近90万元,档案保护费纳入了同级财政预算。各地安排足额资金投入档案馆库建设,全市9个新馆地方配套资金(不含土地款)总额达3260余万元;市里为档案局增批了档案技术保护编研科,增加人员编制2个,正科职数1个。交流了一名领导干部,新提拔了一名副调研员;2010年,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两会”上分别就重点工程和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作了专题发言,提出专门提案,这在抚州市历史上尚属首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我市档案工作成功实现了“三个纳入”:首次将全市档案事业发展纳入抚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将重点工程档案、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纳入全市目标考评体系,首次将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纳入全市新农村建设规划。

尊崇“科学为本”准则,合理规划高标定位谋大局

我们坚持用科学精神贯穿新馆建设始终,尊重科学规律,重视技术要求,理性严谨,求实创新。具体来讲,就是突出了

“三抓”:

一抓当前,利长远。务实谋划“抓当前”。按照“成熟一个,建设一个”的原则,对条件基本成熟或接近成熟的新馆建设项目,在政策、资金、项目办理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促成建设工程早日启动。科学规划“利长远”。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做好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先后两次召开了全市县级档案馆建设规划编制工作会,对规划编制工作作出了具体的部署安排,按时完成了全市范围的规划编制文本上报审核工作。同时将档案馆创建工作纳入全市“十二五”规划,争取“十二五”末,市档案馆达到国家一级档案馆标准,县(区)档案馆达到国家二级档案馆标准,整体推进全市档案事业迈上新台阶。

二抓设计,重功用。强调新馆设计理念先进超前,功能全面完善,充分体现现代公共档案馆建筑的特点。在建筑设计和工程施工上坚持四个“有利于”:一是选址有利于功能发挥。充分考虑档案馆的各项功能设置,坚持独立建造,自成体系;二是建筑面积有利于长远发展。充分考虑档案事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既满足当前迫切之需,又关顾长远发展之计;三是内部设计有利于区域划分。科学划分

区域,符合现代规范,做到库区、开放服务区和办公技术区三区分开。馆库配套科学,设施安装齐全,辅之以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满足长远发展。四是工程建设有利于资金安排。新馆建设中充分考虑地方财力,采取先急后缓、先主后次策略,优先铺设安装计算机网络、空气调节、消防、监控系统的管道线路等重要基础设施,待后续资金跟进时再梯次铺开其他工程项目。

三抓品位,出韵味。我市在档案新馆建设的规划设计中,坚持“抓品位提升、建标杆工程、创一流新馆”的工作思路,努力营造文化氛围,建设高品位的档案馆。在各个档案馆内外的装饰装修上,根据凸显文化特色的要求进行整体设想和布局,新馆的标志、标识、流程文字上都尽量体现浓厚的文化氛围,让人感受到文化的韵味,达到实用与形象、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档案新馆成为了当地的标志性文化建筑,成为展示和宣传地方人文历史和改革开放建设成就的重要阵地。

恪守“严字为大”信条,强化监管狠抓质量铸精品

为了确保把各级档案新馆建成精品工程、廉洁工程、示范工程,抚州市各级档案部门与有关责任单位严字当头,担当责任,戮力同心,密切合作。明确监管重点,强化监管责任,确保了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

配合协调默契给力。建立健全了新馆建设工作协调机制,编制立项、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审计验收等方面均由政府相关部门负责,档案部门配合,实行交钥匙工程,确保档案馆库建设优质高效。作为业主和使用单位,市、县两级档案局负责提出功能需求,监督整个建设过程,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及时解决影响项目建设施工安全和质量的关键问题;作为政府的专业管理机构和委托人,重点办代表政府对新馆项目进行组织协调和专业监管;作为代建单位,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具体负责项目的管理。自2007年以来,市档案局每年都配合省档案局、市人大教科文卫工委对档案馆新馆建设进行专项检查,有效地推进了档案馆库建设的规范操作和标准施工。

质量管控紧抓不放。将完善工程质量保障体系作为重要抓手。首先,通过业务培训、专题讲座、个别指导等多种方式,组织有关施工单位和工程技术人员学习《档案馆建设标准》和《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等工程建设标准,具体明确立项、选址、设计、施工及验收等具体要求。抚州市已建成的9个档案馆新馆经验收,均符合国家权威部门制定的档案馆建设标准和建筑设计规范。其次,建立健全现场工程质量自检制度、重要结构部位和隐蔽工程质量预检复检制度、设备材料质量检查制度等质量控制制度,制定了岗位质量规范,落实了质量责任制,对工程质量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控和管理,为打造高品质馆库奠定了坚实基础。

监督问责如影相随。规范和完善了新馆建设项目资金的管理、使用和监督等各项制度措施,对项目资金的支付进行严格的核查和审批。对于招投标等重大事项,由项目建设单位集体决策,邀请纪检部门参加,并做好相关记录。相关职能部门对档案馆库建设的工程招标、物资设备采购、设计变更、验工计价、资金拨付等关键环节进行跟踪审计,实施动态、实时和全程检查监督。截至目前,全市尚未发生任何单位和个人套取、挤占、挪用档案馆建设项目资金的问题,档案馆库建设被打造成名副其实的“廉洁工程”。

致力“效用为重”实践,整体推进全面提升换新貌

抚州市各级档案部门以新馆建设为契机,创新管理方式,逐步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发挥馆库作用、加快档案事业发展步伐上来,抚州市的档案工作出现了质的飞跃。档案服务能力大幅跃升。一方面,档案工作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继市委办、市政府办下发《关于加强全市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管理与验收工作的通知》后,今年又出台了唱凯堤中州堤项目档案管理办法,并以市重点办名义转发至各重点项目建设单位参照执行。2010年市本级13个市直国有改制企业档案3627卷、抚州城市信用社档案50867卷完整及时规范移交进馆。抚州还建立了17个新农村建设“档案管理示范乡(镇)”、380个“档案管理示范村”,南城县成为全国首批、全省首个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另一方面,档案工作全面渗透寻常百姓日常生活。目前全市已对外公开了353个全宗、76432卷档案。2011年全市利用档案资料52115卷(册)、7641件,19735人次,为群众解决了大量的诸如工龄、职称、低保社保、知青落实政策等民生问题;档案资源建设快速发展。各级档案部门拓宽档案资源渠道,加快区域档案资源集聚,加大了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重点项目档案以及民生档案的收集力度。市档案局(馆)搬迁新馆后,接收了机关单位、改制企业、撤销单位的档案资料12万多卷。目前,全市各级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已达90.01万卷(册);档案规范管理迈上台阶。各级档案部门认真实施《江西省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办法》,目前全市12个国家综合档案馆,4个晋升为国家二级馆、2个晋升为省一级馆、4个晋升为省二级馆、1个晋升为省三级馆。全市机关事业单位档案工作达省三级以上标准的共236个。特别是南城县档案馆2010年10月顺利晋升为国家二级档案馆,开创了我市县级档案馆晋升部级档案馆的先河,档案数字信息稳步推进。抓紧开展馆藏档案数字化和数字档案馆应用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了档案数字化基础设施,启动了全文数据库建设工作。全市各级档案馆在馆藏档案案卷级和文件级目录基本实现数字化的基础上,制定了馆藏档案全文数字化方案,分步骤推动馆藏档案数字化、信息化管理。

数字档案馆建设情况汇报篇6

关键词:城建档案;特点;作用;城建档案工作

城建档案是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各项活动中形成的科学技术档案,它是城市构筑物、建筑物、地下管网等一系列工程建设的真实记录,是进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维护等各项工作的重要依据和信息支撑。

一、城建档案的特点

(一)内容丰富,综合性强。城建档案从归档上看,有前期准备工作中形成的各种资料,如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报告;有在城市基本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资料,如施工技术资料、监理工作资料等;还有工程竣工后形成的各种验收资料及有关的照片、录像等等。由此可见,城建档案的内容和范围相当广泛,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二)连贯性强,归档周期长。城市基本建设工程从立项、规划、决策等先期准备工作开始,经过工程施工直到竣工验收,一般要经历一年甚至数年时间。在整个过程中,每个阶段形成的档案资料既类别明确又环环相扣,构成一个相对独立而又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从而真实、连贯、系统地记录和显现出城市基本建设工程的整个完整进程。

(三)涉及部门多,资料来源广。城建档案涉及规划、设计、电力、给排水、电信、环保等多个部门,这些部门分属不同管理系统,需要紧密协调配合。而各项城建档案资料就分别来源于这些不同部门,因此,具有广泛性。

此外,城建档案还具有动态性、精确性等特点。

二、城建档案的作用

(一)城建档案是做好城市整体规划工作的基础和依据。一个城市的整体规划是对整个城市各种要素、现状、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的全面、综合、科学、长远的预测和构想,是整个城市建设的重要依据。而城市建设规划方案的形成又离不开城建档案的依据和信息支撑。有了城建档案提供的可靠依据,才能够在短时间内顺利完成整个城市的规划、设计、编制等各项工作。

(二)城建档案是城市建设工作的前提依据。城建档案是城市建设及其发展过程的真实记录,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形成的需要长期和永久保存的原始资料,是城市建设和维护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它能够为城市的拆迁、修建、扩建、改造、建设工程等各方面的工作提供大量真实而又准确的数字依据。我国及世界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实践证明:合理地利用城市基本建设档案能够促进城市建设顺利、有序、健康地发展,并能节约大量资金、人力和物力。

(三)城建档案是城市管理和维护工作的保证和依据。随着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的现代化建设进程也不断加快。当今的世界各国城市,已是地上高楼林立、铁路、公路、道桥纵横交错,地下给排水、煤气、通讯、人防等各项工程管网密集如织。在这种情况下,要对整个城市基本设施进行科学有效地管理和维护,就必须有完整、准确、系统的城建档案为依据。事实上,在城市自然灾害和工程事故等突发性事件中,城建档案资料所提供的保证和可靠依据,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四)城建档案是进行城市建设资料编研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城市建设史料和文献编写一定要做到真实可靠,这就必须依赖于大量完整、系统、准确的城建档案。我所工作的秦皇岛市城建档案馆依据馆藏及调查相关资料,编写了《秦皇岛市征地汇编》和《秦皇岛市建设工程汇编》,将全市的征地情况和建设工程情况及其有关信息逐一列出、登记、汇总,有效地解决了多宗土地征用、地界纠纷等方面的问题,并成为城建和规划部门重要的文献参考资料。

由上所述可以看出,城建档案具有其自身独具的特点和作用。充分发挥其作用,切实做好城建档案工作,对于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对于实现城市的现代化,无疑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三、切实做好城建档案工作

(一)进一步增强城建档案法制观念和管理意识。

《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等档案工作法律法规,是做好城建档案工作的法律依据,是规范城建档案工作的准则。各级城建档案部门及工作人员,必须认真学习上述系列法律法规,武装头脑,牢固树立档案工作法制观念,真正做到依法管理城建档案。

(二)强化城建档案管理,建立严格高效的管理制度及网络。

观念是前提,管理是关键。要做好城建档案工作,必须在牢固树立城建档案工作法制观念和依法管理的基础上,切实做好城建档案管理工作,使其真正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为此。第一要建立健全各项城建档案管理制度;第二要科学合理设置相关管理岗位;第三要配备好各岗位管理人员,并不断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其管理素质;第四要以岗定责、奖罚分明。明确规定每个管理岗位的职权、责任及奖罚办法,增强每个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第五要建立完善的城建档案工作管理网络,充分发挥其组织协调作用。

(三)切实做好城建档案归档工作,确保档案资料的完整和准确。

城建档案资料的归档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应按阶段有序做好。

第一,要明确归档范围。城市规划、勘测、设计、施工、园林、风景名胜、环保、市政、公用、房地产、人防等部门的业务管理和业务技术档案及有关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方针、政策、法规、计划等方面的文件资料,都属于城建档案馆的接收范围。

第二,要按工程建设程序分阶段做好档案资料有序归档工作。在工程开工前,应该把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批复、用地规划、工程规划、勘察设计等相关资料收集、整理、归档;在工程施工阶段,应注意变更修改、质量事故记录、施工记录等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在工程竣工后,要将完整的工程图纸、各专项验收报告及其档案资料统一建卷、归档。这样就可以使城建档案真实、完整地反映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及时为工程建设服务,为工程竣工后各个主管部门的检查验收工作提供系统可靠的文字、图纸等资料依据,并为以后城建档案的开发利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努力做好城建档案资料的开发利用工作,充分发挥其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城建档案只有通过开发利用才能充分体现其价值,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必须在做好城建档案归档和管理工作的基础上注重其开发利用工作,充分发挥其在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中的作用。为此,必须做到:

第一、做好城建档案汇编工作。汇编的主要内容有:1、城市基本建设管理的法规、规范、标准文集;2、城建档案资料内容分类汇编,以年度或专业类别为单位,以便查找;3、城建档案联合目录,以综合性或专题性形式的联合目录是揭示整个城建档案馆和建设管理部门档案室全部馆藏的大型检索工具。有了它,才能做到整个城建档案信息的资源共享。

做好汇编工作,首先要有完整、准确的城建档案资料和信息支持;其次,要选配好编研人员,要挑选那些知识丰富、熟悉馆藏内容、文字修养好、综合分析能力强的业务骨干来参与汇编工作。汇编工作是城建档案馆工作的窗口,它直接反映档案馆工作的价值和水平。如我馆编制的《秦皇岛市城乡建设征用土地资料汇编》和《秦皇岛市主要工程概况汇编》,资料详实,文字精练,集决策性、系统性、易览性、实用性于一体,在城市建设的房屋拆迁、土地确权等工作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第二、转变服务方式,变封闭、半封闭服务为开放型、开拓型服务。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要做好城建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必须彻底改变城建档案工作长期封闭、半封闭状态。变坐等服务为上门服务。为此,我馆经常深入全市各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情况,征求意见,摸索经验,切实尝到了上门服务的甜头。

结合我馆多年的工作实践,我们总结出一套上门服务、开发利用城建档案的经验,这就是先期介入、全程跟踪、严格验收。

先期介入,就是在工程建设开工之前,到建设单位了解情况,看看有无配齐档案工作人员,其素质如何,并组织他们到我馆参观相关档案,对其进行业务培训,使其掌握城建档案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

全程跟踪,就是从建设单位开工前到城建档案馆办理登记手续,签订《建设工程档案移交责任书》开始,直到开工后的全过程,都深入下去,与工程建设同步跟踪服务,进行工程档案业务指导检查,看他们是否安排了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和人员,是否随时做好了建设工程档案资料收集、积累和保管工作。对重点工程项目,派人长驻施工现场,随时进行指导。

数字档案馆建设情况汇报篇7

11月8日,自治党委书记陈全国莅临自治档案馆视察,由党委常委秘书长公保扎西陪同。

陈全国书记在档案馆陈列室仔细观看一幅幅珍贵的档案文献资料,认真听取工作人员讲解,不时驻足,详细了解有关历史事件,并深入档案库房和档案技术保护等部门,实地了解馆藏历史档案的抢救保护和整理工作。陈全国书记在看到自治档案馆保存的大量珍贵历史档案的时候,感慨地说道:“自治档案馆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数据库;是维护祖国统一,见证民族团结的阵地,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平台”。他还说:“档案工作很光荣,你们一定要保管好、开发好、利用好、抢救好档案资源,为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开展斗争、弘扬传统文化作出积极贡献。”

(自治档案局 次仁德吉 文 扎西多吉/摄)

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检查指导北京市重点建设项目文件工作

近日,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莅临北京市检查指导重点建设项目文件工作。

检查中,北京市档案局局长陈乐人主持汇报会,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暨路网公司、国家体育场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同志汇报了各自负责的重点建设项目概况和档案工怍情况。杨冬权局长在讲话中指出,北京市重点建设项目文件工作抓得很有特点,如全面推行项目法人负责制与合同制管理,重视并积极促进项目建设声像档案管理的做法。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建立四级质量控制标准,对档案工作实施质量考核并与绩效考核直接挂钩的做法;国家体育场项目利用现代化、信息化技术,完整记录留存工程各阶段、各节点声像档案,监督促进工程建设质量的做法等,都具有示范性、创新性。杨冬权要求市档案局认真总结经验,做好推广工作,提升重点建设项目文件工怍整体水平。

(北京市档案局赵丽萍 杨红)

云南省政府秘书长丁绍祥就

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作出重要批示

11月15日,云南省政府秘书长丁绍祥就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作出重要批示,指出云南省县级档案馆建设已取得突破性进展,要求抓好已开工建设项目的续建工作,并做好明年即将开工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要求省档案局协调有关部门,开展项目建设抽查工作,确保把县级档案馆建成优质工程。

目前,云南省县级档案馆建设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制定印发了《云南省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项目管理办法》、《云南省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项目廉政规定》、《云南省国家综合档案馆新馆设施设备配置及举办展览的指导意见》,完成了60个县级档案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与评审,完成了91个拟建县级档案馆建设项目的功能安排评审,初步建立了层次分明、布局合理的项目储备。截至目前,全省已有31个县级档案馆开工建设,其中,水富、凤庆等10个县级档案馆即将完成主体工程建设。

(云南省档案局陈建东)

国家档案局就加强中央和国家机关所属机构档案工作印发《意见》

本刊讯近日,国家档案局办公室印发《国家档案局关于加强中央和国家机关所属机构档案工作的意见》,要求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档案部门、各人民团体档案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并将本单位所属机构档案工作情况进行汇总,形成书面材料,于12月15日前报国家档案局档案馆(室)业务指导司机关档案业务指导处。

《意见》强调,中央和国家机关档案部门要加强对所属机构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要建立所属机构档案目录缴送备案制度,建立主管机关对所属机构档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审批制度;做好所属机构撤销、转制时的档案接收和处置工作,确保各种情况下所属机构档案的安全与完整;要坚持对所属机构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工作周期化和常态化,严谨细致地开展监督指导工作。

《意见》指出,加强中央和国家机关所属机构档案工作,一要进一步加强档案业务建设,推进档案工作规范科学管理;二要根据国家档案局8号令要求,制定或完善档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三要做好档案移交进馆的调研和试点工作,扎实做好档案基础工作;四要积极适应现代化发展要求,不断提高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水平,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

广东争取“侨批档案”申报世界记忆名录

11月9日,省政府发文同意成立省“侨批档案”申报世界记忆名录项目领导小组,省政府副秘书长杨绍森任组长,省档案局局长徐大章任副组长,成员有汕头市副市长郭大钦,梅州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远方,江门市副市长李崴,以加强对“侨批档案”申报世界记忆名录工作的领导。

去年“侨批档案”成功入选第三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后,今年省档案局又启动了“侨批档案”申报世界记忆名录的工作,―方面对“侨批档案”申报亚太地记忆名录的必要性、可行性再次组织专家进行了科学论证,同时向国家档案局作了专门请示。7月,国家档案局批复省档案局,指示首先做好“侨批档案”列入“世界记忆亚太地名录”的申报工作,为下一步申报“世界记忆名录”打好基础。省档案局把论证的结果和国家档案局批示的情况向省政府汇报,得到了省政府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同意成立“侨批档案”申报世界记忆名录项目领导小组,由杨绍森副秘书长领衔申报工作,同时把保存、研究侨批档案最有规模的汕头、梅州、江门三市的领导列入领导小组,以便于对申报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加强领导。

(广东省档案局钱淑仪)

哈尔滨市社保档案管理进入“可视库房”时代

哈尔滨市社会保险档案服务中心在推行社保档案影像化扫描、提供档案数字化服务利用的基础上,开发的“可视库房”信息管理软件系统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社保档案管理进入“可视库房”时代。

“可视库房”系统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对档案库房全景模拟。该系统通过档案信息数据库信息模糊查询定位功能,可以查找档案的精确保存位置;利用条形码扫描管理方式,实现对档案出入库信息的准确管理。

“可视库房”系统包括“可视库房”模块、“信息查询”模块和“出入库管理”模块。目前,哈尔滨市社保档案服务中心“可视库房”系统应用已覆盖全市社保档案,大大提高了档案库房管理的效率,强化了档案库房管理的安全。

(哈尔滨市档案局闰金利)

教育部、国家档案局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评审验收会在沈阳召开

11月12日,教育部、国家档案局中小学生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评审会议在沈阳市档案馆召开。由教育部、国家档案局等部门的领导和专家组成的验收组对沈阳市档案馆创建全国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进行评审验收。

会上,验收组领导和专家听取了市档案局馆长荆绍福关于中小学生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工作情况的汇报,实地参观了市档案馆,查看了市档案馆开展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工作的有关材料和档案资料。

今年,为加强中小学生素质教育,探索建立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中小学社会实

践的机制,教育部、国家档案局决定依托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联合建立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普遍开展档案教育活动,沈阳市档案馆是教育部、国家档案局首批评审验收的档案馆之_,为东北唯一一家档案馆。

(沈阳市档案局、马风云 张琪)

天津档案信息化建设成果亮相全国信博会

11月11-13日,第12届中国(天津)信息技术博览会在天津市梅江会展中心举行。天津市档案局馆“档案信息共享工程(一期)成果展―档案信息共享平台”以独立展位参展,这也是天津市档案部门首次参与全国信息技术博览会。

展览通过7块展牌和多台计算机演示为观众呈现了市档案馆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全市电子档案报送接收平台和市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共享平台三项主要成果。不久前获得全国专业网站测评第一名的天津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共享平台格外受到关注,许多市民在演示机前驻足观看,3D网上展厅、珍贵档案原文浏览、视频专题、网上互动等多项演示让大家目不暇接。在市档案馆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演示机前,来自几家区县档案馆的工作人员聚精会神地观看演示,详细了解该系统的工作流程,亲身感受信息化条件下的档案“收管用”。

(天津市档案局 徐斌)

国外webarchive项目对我国的启示

网络信息资源已成为世界最大的信息资源库,许多网页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等价值,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保存,建立webarchive(网页档案馆)十分必要和迫切。1996年,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发起了对安达莉亚在线出版物、具有重要文化价值网站开展的长期保存计划,即panDoRan目,它是世界上最早的webarchive项目之一。panDoRa项目对网络资源进行选择性的采集,还接受公众、出版商、网站所有者等提供资源,这就增加了项目归档内容的丰富性,调动全社会的力量也必定能够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panDoRa为解决大量数据访问和保存之间的冲突,将存档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持续工作所需的存档,主要是预存档数据;二是确保长期保存的存档,包括长期保存资源、元数据;三是提供访问的存档,主要用于访问派生物。我国在网络信息资源保存方面还未取得太多进展,仅有国家图书馆和北京大学进行了相关研究,通过XCpanDoRa项目的分析,可以提供一定借鉴意义,譬如建立网络资源保存系统体系,实施网络信息资源保存的国家战略,建立分布式的网络资源保存中心等。

《浙江档案》2011年第10期 文/闫晓创

贵州省档案局综合电子文件档案管理系统平台建设项目获专项资金支持

日前,贵州省档案局(省方志办、省档案馆)综合电子文件档案管理系统平台建设项目一期工程纳入贵州省2011年省级信息化专项资金项目,获得资助资金60万元。

贵州省档案局(省方志办、省档案馆)综合电子文件档案管理系统平台建设项目,系在原省档案馆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的基础上,按照现行标准、规范要求,结台贵州省档案、方志工作实际,建立综合电子文件档案管理系统平台。项目旨在探索电子文件管理模式,逐步实现海量数据管理和安全存储、快速全文检索利用、大批量信息处理等功能,实现对我省党政机关、重要企事业单位和重大项目电子文件管理在线接收、管理、利用、促进全程规范管理。

该项目总投资为200万元,分三期实施。其中:一期工程投资概算为120万元,拟于2012年6月建成。一期工程主要包括4个部分:一是综合电子文件档案管理系统;二是电子文件档案交换系统;三是归档电子文件档案管理系统;四是电子文件档案利用系统。

(贵州省档案局 田红)

对微博公文发展的理性思考

2011年4月2日,浙江海宁市政府信息公开了《关于启用微博公文的通知》,号召在全市司法系统内推行微博公文,开全国政府机关微博公文的先河。微博公文与普通公文(纸质公文)相比,具有传播范围广信息反馈及时、公文内容简洁、利于政府与民众沟通、开辟公众言论自由新局面等优势。同时,微博公文也存在一些问题,譬如文字过短导致误解、归档管理难、易对公信度和权威性产生怀疑。对此,对于一些字数较多的公文,政府官方微博可以将其进行微博转载,使详细内容在官方网站上,并以“标题+网址链接”形式对其转载,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公文的完整和准确。微博应由专人负责解答公众的各种疑问,解释相关比较难于理解的问题,有利于公众及时反馈自己对相关的意见和主张。同时,应在相关法规中对微博公文的权威性予以确认,使其与纸质公文具有同样的行政效力。《档案》2011年第5期 文 扬珍

第26次全国沿海开放城市

暨经济特区档案工作协作会议在上海召开

第26次全国沿海开放城市暨经济特区档案工作协作会议于11月9日在上海召开。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档案文化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的作用成为这次会议深入交流和探讨的主题。国家档案局档案馆(室)司司长孙钢、上海市档案局馆长朱纪华与21个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档案局馆负责同志和有关人员参加会议。

与会代表认为,档案作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历史记录,它的形成有其历史文化背景,与文化紧密相连,既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的载体,由此产生了文化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即档案文化。随着档案事业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档案文化传播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正在向知识化、影视化、网络化方面发展。会议透露,加强档案文化建设,国家档案局与教育部将联合命名一批档案馆为青少年教育基地;中国档案文化遗产名录评选将升格为部级项目;国家档案局将对公布的第一批专业档案目录中有关文化类9项档案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管理办法;推进档案馆综合测评工作,为文明城市和文明城区建设服氖

(本刊上海通讯员邹伟农)

指纹档案信息库健全问题研究

虽然我国各地从1956年同意了全国十指纹编码方案后,都试图建起了指纹档案库,力图建立健全指纹管理系统,但随着社会发展,指纹存储量大大增加,实质上是没有建立起来的,更没有档案处理和专门的档案机构,加上事故多发、流窜犯罪大幅上升,指纹档案的建构工作极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全国指纹档案尚未建立的一个合理解释是公共服务部门在成本意识上做得不到位。世界各国基本上采取的是事故临时处理法,即发生了事故再动用大量的人财物进行长时间的排查、汇总、核对、判断,然后下初步结论,有些模糊不清的信息还要一拖再拖。现代社会的法制性带来了双重结果,一是保证人们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二是制约了某些必须信息的收集与反馈,这是个两难困境,比较突出的表现在指纹档案的建库上,人们担心信息泄露带来一系列麻烦,但又渴望指纹在事故处理时发挥重大作用。对此,解决指纹档案信息库问题时,要注意行政公正、民众包容、效率优先和利益平衡。

《档案与建设》2011年第10期 文/郭立

大连市档案局启动首届“档案馆日”活动

11月10日,大连市档案局首届“档案馆日”活动正式启动。众多市民走进市档案馆,进行参观展览、体验查阅服务等活动,近距离感受档案魅力。

本次“档案馆日”活动,围绕“服务民生、促进和谐”主题,向公众开放《城市足迹》陈列展和《大连解放》专题展,并向市民首次开放《大连开埠建市档案展览》,这些展览全面展示了大连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拉近了档案馆与社会公众的距离,使公众透过档案展览了解大连历史;举行了珍贵档案现场捐赠仪式,并向捐赠人颁发捐赠证书。此外,活动当天,还邀请群众和代表参观档案特藏库、档案查询和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大厅。公众通过现场体验服务,了解了档案保管、保护、利用的相关知识和档案查阅利用流程,增强了对档案馆的认识。

(大连市档案局 于佳)

档案利用要授人以渔

数字档案馆建设情况汇报篇8

一、档案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档案工作。区委、区人大、区政府领导通过对档案编研资料撰文作序、开展联合执法检查、调研档案工作等不同形式关心支持档案工作,帮助解决实际困难。2011~2015年间,区委办、区政府办先后印发了《中共区委办公室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全区档案进馆工作的通知》文件、《关于征集重大活动档案、照片、图书资料的通知》文件、《关于做好全区重大活动重要会议和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的通知》文件、《中共区委办公室关于做好〈档案文献资料〉组稿工作的通知》文件(2010卷、2012卷、2013卷、2014卷、2015卷)、《区档案局关于做好2011年度归档文件整理工作的通知》等9个规范性文件,对进一步提高我区档案管理水平,不断强化档案工作的监管,提升区档案馆的管理水平,提高档案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区档案局重视档案法制建设。配备了档案执法人员,定期组织参加全区和单位内部组织的法制知识学习和培训,提高执法水平,推进依法治档进程。2014年7月份,区档案局联合区政府法制办公室在全区开展了档案行政执法检查活动。通过执法检查活动,促进了全区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

档案法制宣传工作有声有色。每年都充分利用“6.9国际档案日”及9月5日《档案法》颁布前后,组织较大规模的宣传活动,通过新闻媒体进行报道、设立咨询站点散发宣传材料、举办档案法制知识竞赛、悬挂宣传标语及横幅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档案法》和档案工作知识。2011年~2015年以来,先后组织开展“我与档案工作”征文活动;组织参与了全市“我以我心写档案”演讲比赛及文艺汇演活动、《东营档案人》征文活动、我为档案事业发展献计策“金点子”征集活动;组织参与了国家档案局举办的“飞狐灵通杯”档案法制知识有奖竞赛活动,参加人员达到2000余人、参加“档案——与你相伴”征文活动;组织参加“城发杯”档案法制知识竞赛活动,全区共300余人参加;参加全市纪念档案法颁布实施25周年档案法制知识电视竞赛活动,进一步扩大档案工作社会影响。

二、档案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有效改善

区档案馆舍建设情况。区档案馆建筑面积1150平方米,其中库房面积285平方米,是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资料安全保管基地、档案利用服务中心、政府信息公开查阅中心和电子文件中心“五位一体”的档案馆,可满足未来30年全区档案资料的保管、保护和利用所需。

强化资金保障。近年来,区档案馆事业经费列入同级一般财政预算,经费数量随区财政收入增长比例逐年递增;区财政按照国家标准将每卷2元的档案保护费标准列入常规预算,每年安排部分专项资金用于档案馆舍维修、配套、档案数字化加工和档案抢救保护,以法定增长机制保障档案事业经费的足额投入。2014年8月份,区财政又追加专项经费60万元完善馆内配套设施并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

全力做好档案安全保护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馆内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安全保护设施。使用红外防盗报警系统,实现了库房进出的安防保护;配备了防火灭火等设备;库房安装了空调,除湿机,实现库房内温湿度符合要求;档案馆楼体配备2个监控摄像头,楼内6个监控摄像头,重点部位实现全面监控覆盖;严格执行楼保安巡逻和楼内保安24小时执勤制度,确保整体安全。二是管理措施到位。按要求及时对档案保管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并进行不定期安全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登记处理;定期采取循环通风、放置防虫药品等措施对档案进行保护,库房内无鼠、无虫、无霉、无积尘、无火灾、无水浸、无失窃;严格控制温湿度,按照档案库房温湿度要求设置标准,每天查看库房温湿度,及时完成温湿度分析,确保控制在标准范围内;按照破损褪变档案修复计划,对馆藏珍贵档案进行了仿真复制、数字化等多种形式的抢救保护,同时将馆藏重要档案数据进行了异地备份。

三、档案资源建设取得新成效

区档案馆馆藏情况。区档案馆自1988年开始征集、接收第一批档案入馆,至今馆藏档案已达到69个全宗,13个门类,馆藏各类纸质档案21855卷、12397件,图书资料8650册。其中文书档案占馆藏总量达到60%。

民生档案明显增加。馆藏文书档案、婚姻档案、纪检档案、法律援助档案、土地存根档案、公证档案、死亡干部档案、统计报表档案等民生档案共8个门类。

特殊载体档案日益丰富。馆藏有电子档案、声像档案、照片档案、画报档案、印章档案等特殊载体档案5大类,其中印章583枚,声像档案331盒,馆藏画报档案85卷,照片档案1088张。载体形式不断扩展,主要包括光盘、磁盘、相纸、纸帛等。

重大活动档案管理不断加强。先后将抗击“非典”、保先教育、抗战损失调查、油地军港联席会议、小康文明村建设、“创建文明城市”档案、湿地槐花节等重大活动档案征集进馆。

原生电子档案收集工作有序推进。已收集全区5个部门、单位的原生电子档案,并进行了规范整理。

四、档案服务工作稳步推进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成绩显著。“十二五”以来,区档案馆充分发挥档案工作为政府部门服务、为民服务的职能,累计接待档案查阅人员2300余人次,提供档案、资料8000余卷件,为查档者复印并开具各类证明材料6400余页,其中提供政府信息公开查阅服务1100余人次,提供1500余件次。各类人员利用档案资料作为参考依据,进行科学决策,提高工作效率;编史修志出版各类志书、年鉴;在处理土地、经济、民事纠纷方面,出具各类学历、婚姻、房产证明等,有效实现了档案存史资政服务社会的作用,为全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档案编研工作硕果累累。近年来,结合馆藏档案资源,不断加强档案资料编研工作,先后组织并参与编辑出版了《档案文献资料》(2011、2012、2013、2014卷)、《档案规范化实用手册》、《兰台风采》、《区党务政务公开形象展示和成果汇编》、《文史资料》、《义和春秋》《中共区委纪事》、《辉煌十一五》、《油区志》《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编研资料,得到领导和群众的高度评价。

社会宣传教育活动形式多样。近年来,我们采取展览、征文、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进行档案宣传教育。2011年,与市档案局联合举办“档案法制宣传月暨档案事业发展成果展”、组织“城发杯”档案法制知识竞赛活动、开展“我与档案工作”征文活动;2012年,开展“我以我心写档案”演讲比赛活动、参与国家档案局举办的“飞狐灵通杯”档案法制知识有奖竞赛活动、全市“公路杯”庆祝《档案法》颁布25周年电视知识竞赛活动;2013年,开展“国际档案日”宣传活动;开展“档案在你身边”演讲比赛活动、征文活动;2014年,开展6.9国际档案日宣传周活动等,区档案馆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展。

五、档案信息化建设快速推进

积极打造数字化档案馆。以档案微机录入为重点,推进馆藏档案著录工作,2011,已录入文件级目录21072条、案卷级目录2736条;2014年6月份,投入1万元,建成档案信息网站。8月份,积极争取区领导及区有关部门大力支持,落实资金60万元。积极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及馆内配套设施建设,同时招标专业团队,扎实开展馆藏档案全文数字化扫描工作,截止目前,已扫描馆藏档案资料790000余页,已基本完成馆藏档案的全文数字化工作,区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推进部门档案信息化进程。把机关档案信息化工作纳入统筹考虑,继续加大了世纪科怡档案管理软件的推广工作,通过聘请专家授课、现场答疑、实地指导教学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部门档案室管理水平。2015年4月8日,在区油区办会议室组织举办了全区档案管理软件培训班,聘请专家对档案管理软件知识进行了系统培训,培训全局各部门单位档案人员30余人。为下一步接收档案进馆,做好电子文件、目录等有关数据的同步接收工作打好基础。

建成档案信息网站。以实现档案资源共享为目的,全力打造档案信息化网络平台。2014年6月份,投入1万元,建成档案信息网站并及时更新网站信息,方便使用者网上查询,真正做到服务社会,方便群众,在档案宣传、利用、信息化及文化阵地建设中发挥作用。

六、档案业务建设实现新跨越

档案管理考核。不断加大对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档案执法检查力度,每年都组织开展档案管理考核活动。及时下发通知,抽调有执法资格的专门人员组成考核小组,通过听取汇报、实地查看的方式进行管理考核。自2011年~2015年先后组织考核4次,共检查各镇、街道、区直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百余个。考核结果及时向被考核单位反馈,并通过适当方式给予了公布。2011年,区油区办、法院、国土资源局分局3个省特级单位通过了省、市档案部门复审验收。在此基础上,孤岛镇、司法局2个单位通过考核验收,分别晋升为省一级、省二级档案室。2014年9月15日,受省档案局委托,由东营市档案局副调研员王志营带队一行三人组成的复查验收工作小组,对档案馆进行了复查验收,副区长王秀凤同志全程陪同验收工作,通过听取汇报、实地查看、审查相关佐证材料,区档案馆顺利通过国家二级综合档案馆测评复查。截止目前,全区有5个省特级档案室,11个省一级档案室,21个省二级档案室通过省、市档案部门标准认定。

企业档案管理。“十二五”期间,有重点地选择区重点企业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主动为企业提供业务咨询和人员培训,帮助企业规范建档工作。2011年6月28日~7月7日,全局干部职工加班加点帮助国华瑞丰有限公司利津、沾化两个风电场完成二期工程档案整理760余盒。2011年8月5日,由区档案局杨黎明局长带队一行三人组成的验收组对华能东营新能源有限公司风电一期工程档案进行了专项验收,经现场查看和听取汇报,该项目档案符合要求通过验收,并为其出具验收合格证书。2011年11月14日,验收组对华能东营风力发电有限公司一期、二期风电工程档案进行了专项验收,为其出具验收合格证书。2013年初,指派专门业务人员对华能东营风力发电有限公司一~四期风电工程档案进行了重点指导,按照《省重点项目考核办法》标准要求,从材料的收集、整理、编目、装盒等环节一一规范。3月份,该企业顺利通过市档案局资格验收。2014年4~5月份,在分管领导带领下业务人员多次到华能东营风电发电有限公司进行业务指导,帮助规范企业项目档案建设,指导5、6期风电项目档案顺利通过上级验收。同年10月份,集中人力深入戴瑞克塑胶有限公司进行业务指导,帮助整理档案380余盒,受到了企业的一致好评。

新农村建设档案。十二五期间,积极开展了新农村档案工作示范镇街、村居创建工作。按照省新农村档案工作示范镇、示范村(居)创建的有关要求,区档案局分管领导带队会同有关业务人员,多次深入到各镇街进行调查摸底,确定采取有重点、区分批次,逐步推进的工作思路,对有关单位进行重点检查指导和有效督促。2011年11月20日,区孤岛镇通过验收达标,被命名为2011年度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镇。2012年9~10月份,采取全员参与、集中办公、集中整理的方式,对仙河镇、新户镇(包含原太平乡)、街道三个镇(街)创建档案进行了整理归档工作,共集中整理档案768盒,13435件,93卷。2012年11月19日,仙河镇、新户镇、街道三个镇街通过省新农村档案工作示范镇验收达标。2012年12月14日,区仙河镇渔村、区街道河滨路社区、区新户镇新兴村被命名为“东营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村(居)”(东档案发[2012]49文件)。2012年11月14日,在区档案局四楼会议室召开新农村档案验收工作座谈会,仙河镇、新户镇、街道档案员参加了座谈会并作了典型发言交流。2013年又安排义和镇、六合街道开展创建工作。先后帮助整理归档义和镇档案127盒,计2600余件,整理归档六合街道档案132盒,计2535件。10月份,义和、六合两个镇街顺利通过验收,被评定为省新农村档案工作示范镇(街)。同时,按照东营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村(居)验收书及验收标准要求,对街道海宁路社区居委会、六合街道河安社区居委会、孤岛镇镇苑村、新户镇胜利村、义和镇东北村档案工作进行了重点指导,树立村(居)建档典型,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至2013年底,全区6个镇街全部被认定为省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镇(街),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实现了镇街全面覆盖。

民生档案工作。“十二五”期间,区档案局加强了民生档案的管理与指导工作。多次对我区涉及民生档案的单位进行调研,了解其档案室建设、档案管理规范化等方面的情况,给予各方面的帮助。加强了对民生档案管理的监督指导力度,同时积极接收民生档案进馆,“十二五”期间,先后接收了司法公证档案、法律援助档案、广播档案2586卷进馆,丰富了馆藏门类。

数字档案馆建设情况汇报篇9

(一)市档案局馆概况

本馆是一个位于大中型城市并处于中心城区的地级市综合档案馆。经2002年市级党政机关机构改革,市档案局与市档案馆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履行全市档案事业行政管理和档案保管、利用两种职能,为正科级事业单位,由市委办公室管理。内设办公室、监督指导科(法制科)、保管利用科等3个职能科室。

市档案馆现馆建于1989年9月,为五层骨架型结构,建筑面积1384平方米。内设大库房3个,中库房2个,小库房(存放特种载体档案)1个,并根据工作需要设有办公室、全宗室、现行文件服务中心等办公和功能用房。配置了档案密集架、空调机、去湿机、复印机、微机房、微波杀菌消毒机设施。目前正在加快推进新档案馆大楼建设。迄今为止,市档案馆馆藏档案达到224个全宗,档案154834卷、1213件,其中涉及民生档案达87299卷,占馆藏量的56.4%;寄存档案69524卷,重大活动档案5个,资料14374册。包括建国前的民国档案;建国后的文书档案、专业档案、声像档案、实物档案和馆藏资料等。2003年底建立档案局现行文件服务中心,2006年止已收集1998年以来78个部门和单位出台的政策性、公益性、服务性文件3500份,法律法规资料汇编140多册,成为透明信息服务窗口。

(二)市档案馆的工作成绩

1.馆藏丰富,省内靠前。市档案馆大力推进档案馆资源建设,优化档案资源结构。一是做好档案整理工作,09年就着力整理70-80年代干部党员基本情况登记表97册。二是加强依法接收,并加强征集工作,除接收公务机关的档案之外,还开展征集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个人留存的党史资料活动,征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省、部级以上集体个人荣誉证书89项等。三是提供寄存服务,四是依法销毁档案,直至09年2月份,市档案馆对原各区公所3567卷到期而没有保存利用价值的会计拼争进行造册登记、鉴定、销毁等。

2.做好档案的利用工作,加大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一是做好接待查档工作,展示档案馆“窗口”服务的良好形象。至月中旬,档案馆共接待组织和公民9849人次,提供利用7520卷,复印材料15000多张,出具证明5722份,解决了大量的社会矛盾和界分,增进了社会的和谐。二是加强编研工作,在日报刊登公告,续编《市改革开放以来获得省部级以上集体个人荣誉录》。

3.积极参加创建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市)。成立创建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创建省级档案工作示范县责任人会议,汇报阶段性创建工作完成情况,并建立档案网络体系,加强了业务指导与培训。

(三)档案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1.档案利用限制与工作前瞻性。在文化程度大学本科4人,大学专科5人,中专1人,高中3人;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7人,其中中级职称和馆员3人,助理馆员4人。而且据我所知,目前整个部门内仅有一人是档案学专业的,这就相应影响了档案馆工作的理论研究。

2.依法治档力度不够,需要加大执法力度。由于市档案馆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总体上仍属于事业性单位,其执法力度就相应减弱,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对此有所解释,但其效力仍有所不足;再加上,与档案部门相关联的大多数都是国家其他公务机关,其利用档案或保存档案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取向,不会完全符合档案部门的相关规定,这也有所无奈。

3.档案信息化建设程度不足,与公众的利用需要产生矛盾。这能从现阶段档案利用服务的状况中看出,《档案法》所称档案的利用,是指对档案的阅览、复制和摘录。复印材料15000多张,这也间接说明信息化的程度不高。虽然市档案局积极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采用上海中信信息公司制作的档案馆信息资源综合管理系统,至月中旬,机读目录200万条,全文扫描7000多页,但仍占总数的小部分。其原因较明显,一是资金不充足,导致硬件设施更新比较慢,起步比较晚。二是形成档案部门

4.档案利用的出证问题。在档案提供利用中会遇到单位或公民个人对未查到所需档案(有档案未被归档)提出开具未查到档案证明的要求。档案馆依据所查到的档案应该为利用开具其所需证明,但是作为档案馆是否有必要承担开具未查到档案的证明的风险呢?近年来各级各类档案馆利用馆藏档案出具的证明,在解决户口、工龄、工资、土地纠纷等问题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凭据作用。一些人正是看中了档案证明的这种独特作用,想方设法到档案馆骗取证明。这种现象的出现,有人的因素。但出证制度不健全,特别是出证程序不完善也是重要原因。这就提醒我们应当不断完善档案馆出证程序,以规范出证行为,保证档案证明

的真实性。

(四)对档案工作现状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1.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做好市档案馆建设立项工作和项目实施调研工作,组织一次信息化参观学习活动,加快档案全文和条目数据库建设,争取专项资金支持,做好档案全文扫描外包工作和条目输入工作。建立多个数据库,充分利用数据进行档案查阅,发挥内网、政府网、网站服务功能作用。加强公开信息化规范化管理,做好网站改版升级。

2.加强档案部门队伍建设,推进档案事业科学发展。一是抓思想建设,把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作为指导指南,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二是作风建设,档案工作者要努力培养“主动、勤劳、细致、务实”的工作作风,克服浮躁心态,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做好工作;三是抓业务水平提高,继续抓好档案工作这的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还有开展交流学习,相互促进提高。

3.加强依法治档工作,促进档案。法制建设。一是强化档案法制宣传,二要加大档案执法力度。认真开展档案执法检查和档案年检工作,坚持查处档案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制度,从严管理,落实档案安全负责人。

数字档案馆建设情况汇报篇10

Keywords:Yunnanprovince;traditionalhandicrafts;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archives;nationalminority

2011年,我??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其中第35条提出,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研究、学术交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宣传、展示”。[1]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文化部等部门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通知》指出,“中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共同创造的传统工艺,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思想智慧和实践经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提出,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传统工艺企业,建设传统工艺展示、传习场所和公共服务平台,举办传统工艺的宣传、培训、研讨和交流合作等”。[2]自2005年以来,云南省启动非遗建档保护工作,形成了丰富的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非遗档案。如何对这一重要档案发掘利用,学界进行过相关研究,如黄经庭《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开发》[3]、刘青《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传播研究》[4]等,但未涉及非遗档案的发掘问题。该问题的研究,可对展示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非遗档案珍贵价值,做好其非遗档案的发掘利用工作提供启示。

1发掘意义

1.1有利于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传承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是各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以手工劳动创造的制作工艺[5]。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生存状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产品市场需求萎缩、从业人员减少和断代传承问题严重等方面。“由于学艺艰辛、收入不稳定等原因,许多年轻人不愿意学习传统手工艺。”[6]为保护这一民族文化遗产,云南省依托非遗保护名录的申报建设,积极开展建档工作。从传承视角看,建档只是基础性工作,开发利用档案并最终让非遗生存延续下去才是最终目标[7]。具体而言,发掘利用对其保护意义表现为:一是实现传播性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非遗档案的开发,可以“把手工艺的观念、思想推向社会”。[8]同时,还“可拓宽生存和发展空间,促进其传承发展”。[9]二是实现活态性传承。开发利用少数民族传统工艺,可在“不违背手工生产内在规律前提下,将传统手工艺导入当代社会生活及产业体系,在参与生产实践过程中得以保护和延续”,[10]实现其活态性传承发展。

1.2有利于推进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产业发展。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极其丰富,制作成果主要有漆器、木器、金银器、玻璃器、玉器、陶器、瓷器、服装、刺绣、染织、皮革和剪纸等。其非遗档案记录了这些传统手工艺的制作方法、生产经验,以及产品形式,发掘利用不仅可展现其作品所蕴含的民族审美思想、艺术观念,同时还可研发创新特色品牌,促进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产业的发展。在发掘利用实践方面,如2008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施后,西双版纳州文化馆同时在玉南罕、玉问、玉拉三家建立了三个传习户,以传承人玉南恩为核心,依托传承人非遗档案,对曼飞龙艺人进行培训,研发创新陶艺产品。近年来,所生产的陶罐已由原来20元卖到70元,并形成产业化规模生产,收入由原来的2000~3000元/(人?年)变为1万~2万元/(人?年)[11]。又如云南省个旧斑锡产品依据其非遗档案进行研发创新,不断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如今已拥有工艺品300多种,先后在昆明、北京、青岛、浙江等地建立了7个销售点。2010年,斑锡的产值从原来的100多万增长到了500万以上,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良好态势[12]。

2存在问题

为传承弘扬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云南省各民族地区依托其非遗档案,开展发掘利用工作。如德宏州文化馆利用非遗档案开展第一批至第四批部级和省级非遗项目和传承人非遗档案展览,展示了部级阿昌族户撒刀锻制技艺、省级景颇族织锦技艺等保护项目,以及省级葫芦丝制作技艺传承人杜德光等非遗档案。2009年,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省文化厅编撰的《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收录了230位传承人,其中对诸多民间工艺能工巧匠的自然情况、成长经历、生产工艺、特色作品,以及荣誉称号等进行详细介绍[13]。2011年,大理州拍摄的《剑川木雕――匠心独运》,对这一民族品牌进行宣传。总体而言,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非遗档案发掘利用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存在以下滞后问题:

2.1资源建设不完善问题。这一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建档局限性问题。从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建档情况看,主要依托保护名录进行建档。就建档范围而言,云南省现存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有10000多项,而入选各级非遗保护名录并进行建档的只是其中的部分项目。如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518项,其中,传统手工技艺89项,云南省5项;第二批共518项,其中,传统手工技艺97项,云南省5项;第三批共191项,其中,传统手工技艺26项,云南省1项;第四批共153项,其中,传统手工技艺29项,云南省1项。而省级、州(市)级和县(市、区)级保护名录建档也存在着数量限制问题,其资源建设局限性问题十分突出。二是资源分散性问题。关于非遗建档主体,2005年《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第8条规定:“公民、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可向所在行政区域文化行政部门提出非物质文化遗?a代表作项目的申请。”[14]在此体制下,非遗保护中心、文化馆、档案馆、博物馆、纪念馆、艺术馆、艺术研究所、寺庙、民间个人等都可进行申报建档[15],这就造成了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非遗档案保管的分散性,极不利于这一档案文献的整体性发掘利用。

2.2利用方式陈旧性问题。从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非遗档案利用工作看,普遍存在方式陈旧性问题。以普洱市为例,迄今为止,普洱市共有各级非遗保护名录597项,其中,部级有5项,省级有43项;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809人,其中部级有3人,省级有54人。目前,普洱市文化局已设置专门档案室,对国家和省级等重要非遗进行建档保护。从利用方式看,首先是提供非遗档案查询利用。调研情况显示,除部分宣传报道和编研需要查询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非遗档案外,公众查阅利用较少。其次是实物展览,2012年,市文化馆设立普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对省级非遗名录拉祜族葫芦笙、傣族传统制陶技艺等进行展示。再次是编研出版。2012年,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普洱市编写的《普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该汇编共刊载400余项普洱市非遗项目,对其中36项传统手工艺进行详细介绍。普洱市的非遗利用情况在云南省各州县具有普遍性[16]。除上述方式外,其发掘利用方式还有影视传播、网站平台展示等。如2015年,云南卫视录制播出的《手工云南》;以及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站对部级、省级传统手工艺保护名录和传承人的展示介绍等。总体而言,其发掘利用工作存在着宣传、展示多,传承活动相对少的问题,这极不利于少数民族传统工艺的活态性传承,以及特色产业的发展。

2.3数字化建设滞后问题。主要问题有:其一,已开展基础性建设,但数据库建设滞后。如普洱市文化馆对非遗传承人建立了专门档案,建档材料包括:证明书、授权书、推荐表,传承人调查报告、专题片光碟、电子文档和图片光碟,以及代表人命名文件等。从建档材料看,开始重视申报电子文件的建档,但尚未开展专题数据库建设[17]。2017年,作为部级非遗保护项目的白族扎染技术完成了数字化采集工作,对其进行数字化归档,但也存在着专题数据库建设问题。其二,宣传介绍性利用多,系统性专业性展示少。以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网站建设为例,该网站设计了首页、组织机构、新闻公告、政策法规、保护名录、传承人、信息公开、申报指南、学术视野等栏目。其中,保护名录包括第1批至第5批部级、省级保护名录;传承人包括第1批至第5批部级、省级传承人的简要介绍。如第1批部级传承人,傣族剪纸传承艺人思华章的介绍共一个幅面,包括图片和文字两个部分,其中,图片包括作者像,以及两幅剪纸和一幅作品图片;文字则简要介绍了思华章性别、籍贯等自然情况,简要成长经历,主要剪纸成就,成果参加的各种展示,以及获得的荣誉称号等[18],介绍简要,不能满足其手工艺传承发展的现实需求。

3发掘路径

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的发掘利用首先要做好宏观保障工作:一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2015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法》(2011年)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2017年)等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发展的精神,做好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非遗档案的发掘利用工作。二是鉴于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建档主体的多元性,建议由各级文化行政部门牵头,成立由非遗保护中心、文化局、档案局、文物局等部门参加的非遗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规划协调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非遗档案发掘利用工作。三是加大经费支持与人才建设力度,以保障其发掘利用工作的长期开展。如2010年起,云南每年从省级财政专项安排2000万元,用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抢救工作。此外,云南省文化厅还举办多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培训班,培养少数民族传统工艺保护与开发人才。具体发掘利用路径如下:

3.1完善资源建设工作。其一,拓展建档范围。为打破非遗名录建档的限制性,建议依据“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的工作原则[19],整合协调非遗保护中心、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文化馆,以及社会各界力量,分工合作,将具有代表性的、重要的,以及濒危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进行建档保护。其二,加强资源共建。一是构建资源共建体系。也就是依托各级非遗保护中心或档案馆,通过整合协调机制建设、目录体系构建等方式,将各单位或个人保存的非遗档案纳入其资源建设范围,最终建成省级、州(市)级和县(市、区)级四级资源体系。这一资源体系的建设首先可以了解全省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档案分布情况;其次,便于档案部门对各单位建档工作进行业务指导;最后,可依据其资源分布情况,对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非遗档案资源开发进行协调规划,共同做好其发掘利用工作。二是开展数据库建设工作。建议各保管单位利用申报建档电子文件,开展本单位非遗档案数据库建设工作,依托当地档案馆或非遗保护中心,进行数据库资源汇总,构建地区数据库,最终完成全省非遗档案数据库建设工作,以为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档案的数字化开发提供数据库资源基础。

3.2创新发掘利用工作。

3.2.1重视宣传教育,强化形象性发掘利用。基于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实践性的特点,建议对其进行形象性开发利用:其一,实物展览。也就是依托文化馆、档案馆、图书馆或博物馆等保管机构,设置主题展厅,集中展示少数民族传统工艺生产场所、用具,以及特色产品等,以起到展示宣传的效果。其二,影视传播。如2011年,剑川木雕被列入第三批部级非遗保护名录,为宣传这一民族品牌,当地政府拍摄纪录片《剑川木雕――匠心独运》,讲述剑川木雕发展历史,展示木雕工匠精湛技艺,介绍精美木雕作品,在传播宣传这一特色民族工艺品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5年,云南卫视拍摄《手工云南》,分10集集中展示云南少数民族雕刻、编结、印染、刺绣、髹饰、金工等手工技艺。该片开播仅三天就创下了网络点击量逾60万的纪录[20]。其三,网站展示。网站展示有两种类型:一是静态展示,即按照特定专题,以文字、图片等方式,介绍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历史、类型构成以及现实发掘价值等。二是动态展示,以专题片播放或特色数据库开放的方式,以文字、影像、声音等多媒体形式,全面展示少数民族传统工艺生产场所、制作方法、工艺精品等,这对形象了解其制作工艺,更好地宣传、培育和传承这一民族传统手工艺有现实意义。

3.2.2注重传承发展,实施活态性发掘利用。活态性传承首要问题是传承,其核心是要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在不破坏非遗核心内容的原则下对其进行现代化开发[21]。活态性传承有两个重要元素:一是传承;二是创新。鉴于此,可从两方面开展活态性利用工作:其一,开展传承活动。云南现存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传承方式主要有家庭传承、拜师学艺式传承、课堂教育传承、民间技艺培训传承等,这些传承方式都涉及其非遗档案的利用问题。为此,建议加强对传承人建档的指导,建立健全传承人非遗档案,以便于传承人在家庭传承、拜师学艺式传承等活动中,利用文字、声像等非遗档案进行传承。同时,还可利用传承人或各单位保存的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非遗档案,编制专业教材、课件等,开展课堂教育、民间技艺培训等活动,传承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其二,推进创新发展。传统工艺只有主动融入实际生活,生产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竞争的产品,才能在具体生产实践中得到活态传承和保护[22]。为此,建议利用其非遗档案,研发特色产品,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生产制作模式,进行品牌性创新发展。如建水紫陶利用非遗档案,研发创新特色产品,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及水平与宜兴紫砂陶、钦州坭兴陶、荣昌陶并列为全国四大名陶,形成了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23],在创造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了这一民族特色工艺的活态性传承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