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家庭教育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14:24

学校家庭教育方案篇1

__单县北城小学政教处廉荷

培训主题:家庭教育与孩子学习动力

一、指导思想:

本次家长学校活动主题是“家庭教育与孩子学习动力”。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而家长学校正是家长与学校心心相交的爱的场所,通过家长学校能够让家长了解学校、老师,让家长看到孩子在校学习生活和能力表现,能够让家长了解孩子一些在家所不能知晓的成长困惑。而且通过家长学校,家长、老师能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活动,请家长走进教室,关注教育;走近孩子,倾听心声;走进学校,参与管理;能共同建设安全和谐的校园教育。

二、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展示学校良好形象,宣传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2.加强家校交流,丰富家长的育儿知识,引领和帮助家长学习优秀的家教经验。

3.充分调动起家长教育孩子的积极性,努力配合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三、领导小组:

组长:贾咏梅

副组长:廉荷王琪

组员:刘玉锋孙庆霞谢海民刘冬梅

张侠刘会丽韩猛朱继国

四、活动时间:

2021年3月30日(星期二)下午2:00——4:00

五、活动地点:

南院大门内场地

六、会场组织:刘玉锋刘会丽朱继国

七、会场监护:五年级:韩猛;三、四年级:孙庆霞朱继国;二年级:年级:刘会丽张侠

八、会场拍照、做美篇:朱纪国

开会准备和人员安排

1、学校方面:

①场地:刘玉锋谢海民韩猛朱纪国(以班为单位把学生板凳按东西纵队排列,每班两排。顺序和开学典礼是一样)主席台:设四人座

②各班班主任必须到场,带领一致两名学生带着班牌在各班所在地指导家长签字、入座)

③配班老师带领学生在本班内席地而坐,内容自行安排。常识老师巡视(四楼:徐效金、黄桂花老师;三楼:唐一鸣、王慧卿老师;二楼:白霜、张淑文老师;一楼:刘素梅老师)

④家长引领和车辆放置:张子锦、马海萱、董佳慧、引领家长入校,朱冰婵、李艺评、单硕协助家委会成员指导家长车辆放置,两轮车放置在围墙外和南边花园内,放两排。四轮车尽量放置在大门两侧,若放不下,可放置路东。

2、各班要求:

①各班主任本周五前一定要以微信的方式告诉家长,通知家长开会时间、地点,要让家长知道他们的孩子所在的班级的班别和老师姓名,让家长到会后先找班主任签字,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入座,要提醒家长安排好他们到会期间的工作、家庭生活,并尽可能的让学生的监护人来参加,尽量骑两轮车。我们聘请一次专家不容易,要求家长尽可能抽出时间参加。对有事不能来参加的人应提前做到心中有数。

(注:到会人员不要带小孩)

②各班班主任要提前组织学生把板凳放好,排齐,会议结束后再带领学生依次有序地把凳子带回班内,在行走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学生上下楼的安全。

③各班看班的老师一定要组织好学生,不准随便出教室,不准趴在窗户上向外看,不准大声喧哗。会议没结束前不准到会场找家长。要求学生一节行动听指挥。

八、家长学校活动流程:

1、贾校长至开幕词

2、王校长

3、家委会代表讲话

4、专家讲话

5、廉校长总结。

学校家庭教育方案篇2

家庭教育对高职生的思想道德、身心健康、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具有重要影响。高职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体现出来的行为品格与其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氛围、父母的品行特征密不可分。本文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研究家庭教育对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案例【案例1】某高职学生甲,入学伊始便频繁找各种理由请假回家,有时甚至请家长帮忙请假;在校期间随意旷课,考试经常三四门不及格。起初班主任与其家长沟通,该生家长解释由于晚育,所以平时对孩子比较溺爱,今后愿意积极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好孩子。但随着沟通的深入,该生家长认为教师与他们的沟通是一种骚扰,认为学生成绩差是学校和教师的责任,致使沟通陷入僵局。【案例2】某高职学生乙,对口单招生,入学成绩优异,但开学不久便沉迷于网络游戏中不能自拔,成绩一落千丈。通过家长了解到该生在中专期间学习成绩优异,考取大学后便以方便学习为借口,要求家长给其购置笔记本电脑。后来家长发现该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怕影响其学习,不准其携带笔记本电脑到校。该生威胁家长,如果不准带,就去网吧上网,家长迫于无奈,勉强同意。【案例3】某高职学生丙,成绩优异,在家中排行老大,家中还有弟妹三人,母亲常年患病,全家靠父亲种田和打零工为生,家庭贫困,精神压力比较大。同学反应,该生经常吃两顿饭,且以素菜为主,由于营养不良,身体瘦弱。案例分析从案例1中不难发现,该生家长对学生十分溺爱,认为学业只是学校教育的事情,认为进了大学就像进了保险箱,而忽略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一旦出现问题,对孩子采取“保护态度”,把全部的责任都推给学校和教师;对孩子的道德培养起到极为消极的作用,使得孩子更加任性和以自我为中心,既为学校教育带来一定的困难,也为该生走向社会埋下了隐患。从案例2中不难看出,该生家长对学生听之任之,采取放任态度,学生自从离开父母的视线后,便更加疯狂地沉迷于网络游戏中。该案例极具代表性,反应出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孩子自控能力培养的缺失。问题出现后,家长往往束手无策,便将希望寄托于学校和教师。家庭教育的纵容、学校教育的管束,使得学生丧失了辨别是非的能力。从案例3中不难分析,该生的家庭状况带给他巨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既是动力,也是阻力。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贫困的家庭状况,让该生更加成熟、独立、具有责任感,也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但同时,巨大的经济压力和家庭负担,使得他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知识无用论”“上大学不如打工”等社会负能量甚至会将他引入辍学的边缘。对于这类学生,学校的关爱与引导显得尤为重要。

2引导家庭教育促进高职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教育观念的引导在上大学之前,家长非常愿意同教师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其实,家长的真实目的不是关心孩子接受教育本身,而是关心他们的学习结果,即能否考上大学或者能考上什么样的大学。在上大学之后,大多数家长往往会有“车到站,船靠岸”的心理,认为自己的任务完成了,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对孩子在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不闻不问,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其实,这些家长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在现有教育体制下,他们关心的仅仅是学习成绩,而忽视了综合素质的培养。致使学生身心发展不同步,外表成熟、内心幼稚、缺乏自制力,在相对宽松的大学环境中极易迷失方向。高职院校应积极引导家长摒弃“成绩第一”“满足物质需求,其他方面自由发展”等错误观念,引导家长把家庭教育的重心放在对子女道德教育和人格培养上[2],引导子女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制定合理的近期目标和远景规划,帮助子女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学业和恋爱问题,引导他们坦然面对人生挫折。由此可见,大学时期的家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具有其他教育所不可替代的导向、示范、熏陶和制约的作用[3]。教育方法的引导引导家长转变教育方法,摒弃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简单粗暴的家庭教育方式;引导家长积极营造相互尊重、团结、民主、包容、充满爱的家庭氛围;引导家长养成耐心倾听、积极鼓励、细心引导、以身作则的教育方式;引导家长既要帮助孩子解决他们在大学生活当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更要教会他们应对这些问题的方法。家校教育合作的引导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学校应当领导家庭教育。”[2]所以不管是家长教育理念的引导,还是教育方式的引导,高职院校都应起主导作用,应积极搭建家校交流的平台。鉴于生源分布广泛的特点,高职院校可以利用班级QQ、飞信、微信等现代通讯手段帮助家长及时了解学校的政策、动态以及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等。学校还可以聘请专业教师,利用这个平台向家长传授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解答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困惑。同时,家长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反馈自己对学校教育的意见和建议,为促进高职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此外,学校还可成立家长委员会[4],邀请有家庭教育经验的家长利用这个平台交流教育心得、分享教育经验。

3结语

学校家庭教育方案篇3

一、问题提出

概念综述:留守学生是指父母一方或双方离开农村前往城市务工,孩子却留在农村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的学生;单亲家庭学生是指父母离异、父母一方死亡或离家出走,生活起居由父亲或母亲单独照顾的学生。教育策略就是如何帮助这些孩子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的相应对策。

社会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他们的子女成为留守学生;随着离婚率的不断上升,单亲家庭孩子也随之增多,“隔代教育”现象突出。

现实背景:留守学生和单亲家庭学生存在消极、孤独、自卑、逆反、报复等不良心理问题,已成为制约学校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瓶颈。

鉴于以上背景,我们的研究课题《农村高中“留守学生”和“单亲家庭学生”群体的教育策略研究》应运而生。

二、课题界定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主要是农村高中――临澧县一中“留守学生”和“单亲家庭学生”群体的教育策略。

三、研究综述

当前国内外对留守和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现状问题已有四方面的研究:①介绍了国内外的概况。②对他们教育存在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梳理。③教育问题的成因。④教育对策的研究。

四、研究意义

1.实践意义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有利于消除和解决留守学生和单亲家庭学生在学习、行为、生活、心理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有利于丰富、完善和发展相关理论,促使学校问题学生大面积减少。

2.研究价值

该课题的研究,可以实现对留守学生和单亲家庭学生群体中的后进学生的转化,培养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给其他学校乃至全国留守和单亲家庭学生问题的研究提供借鉴。

第二部分理论依据

一、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在情感上平等对待留守学生和单亲家庭学生的同时,注重个性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管理。

二、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要使学生成为健全的人,不仅要做到“传授知识”,而且还要通过传授知识去实现“人格的建设性变化”。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受益终身。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共性和个性关系原理

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矛盾体,既是一系列对立统一关系的集合,事物之间可能存在矛盾的共性,同时又各有自己的个性,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第三部分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建立科学规范的学校教育管理机制,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形成优良的校风、学风、教风,实现“学生成才、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目标。

二、研究内容

1.调查、统计学生群体的家庭背景、学习状况、理想信念、道德品质、法纪意识、心理状况等情况,分析现状。

2.制定、完善学生群体的思想道德评价量表,分析不良行为习惯、心理形成的原因。

3.探究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建立健全的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

4.针对学生群体存在的各种问题,探究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5.分析实施有效教育策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制约因素,探究预防和处理学生各种问题的有效措施,健全管理制度,形成有效的教育管理模式。

第四部分研究的措施与做法

一、研究方法

主要有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经验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二、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2010年10月―2011年4月)

启动、筹备、组建队伍,设计总体方案并组织论证,确定课题研究方案,制定第一阶段具体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年5月―2013年10月)

本阶段是研究的关键阶段,必须抓好每一个环节。这个阶段收集到的资料和得到的结论,对整个研究是否能达到预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验收阶段(2013年11月―2014年5月)

聘请专家进行终端结题论证,接受上级对本课题研究的评估,进一步完善研究成果,并使之在临澧县乃至常德市各中学推广,发挥其社会价值。

三、措施与做法

1.加强理论学习,明确指导思想

我们采用了个别钻研、集中校本培训与学习、专题报告、会议交流等方法,狠抓教育理论与新课程标准理论、新课改理念的系统学习和外出培训学习。

2.收集整理课题相关资料,形成案例

每学期,课题组专门给每一位教师配发一个笔记本,进行业务笔记的记载。同时,学生科给班主任发放一个德育工作手册,要求班主任对他们的教育情况进行全方位的记载,形成案例资料。

3.“四个结合”保证了课题研究的有效实施

(1)把“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调查研究法”等四种教育科研方法有机贯穿于研究的全过程。

(2)按照“整体―分块―整体”的整合思路,规划实施研究的具体步骤。

(3)把“个人研究”与“集思广益”结合起来,发挥每一个研究教师的研究潜能。

(4)把每周星期四的学科常规教研活动与课题研究活动结合起来,科学安排研究时间。

4.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是课题研究的保障和经验来源

(1)通过个案研究、追踪记载留守学生和单亲家庭学生的学习情况,利用校园网络信息传输,搭建“教师―学生,学生―学生,教师―教师”的互动平台,“教室―网络,教师―网络,学生―网络”的联系平台,“教师―家长,学校―家长,学生―家长”的沟通平台。

(2)开展课题组教师研究经验交流会,每周星期四下午为交流会时间。

(3)课题组把课题研究中积累的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经验,放到校园网“烛光专辑”栏目。

第五部分研究结果与结论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方面

了解农村高中“留守学生”和“单亲家庭”群体的学习、行为、生活、心理等现状,按照群体、性格、成绩行为、心理健康程度等方面总结了这一群体后进生的类型及表现形式,按照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总结出问题形成的原因。

二、课题研究的策略方面

1.掌握了较为科学的研究、教育方法,初步形成了一套操作性较强、具有实效性的教育策略,即分类指导、目标激励、榜样引领、自我管理、亲子沟通等五项策略。

2.通过研究,建立了农村高中留守学生和单亲家庭学生档案制度、家长培训制度、教育评估制度、教育帮扶制度、学校寄宿制度、家访制度等六种制度。

3.形成了优化留守学生和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激励教育、文化氛围教育、分层教育、专题主渠道教育等五类教育措施。

三、课题研究的成果方面

培养了一支较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撰写了一些较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案例、论文和报告。

第六部分研究成果及反响

一、研究成果

1.课题的研究明显改善了留守学生和单亲家庭学生群体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课题的研究使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改善了学生的人际关系,在近三年学校学考、高考中学科成绩优秀率、合格率均进入了常德市先进水平。

2.构建了破除留守学生和单亲家庭学生问题的教育转化体系。课题组根据研究内容总结出了留守学生和单亲家庭学生问题的社会、家庭、学校三大方面的原因,提出了五项策略、六种制度和七类措施的综合教育转化体系。

3.撰写了大量论文、案例,形成了一个留守学生和单亲家庭学生优化的研究资料库。课题研究期间课题组成员发表并获奖的论文共有105篇,并形成了论文集。撰写了留守学生和单亲家庭学生成长的教育案例与故事个案近百篇,并形成教研资料库。

二、社会反响

1.校内反响

(1)教师反响。增强了教师关于如何教育好留守学生和单亲家庭学生的研究意识,为推动教师行动研究常态化提供了新的途径。

(2)学生反响。本课题的研究,使学校留守学生和单亲家庭学生在全体学生中受到普遍关注,这一弱势群体不再受到忽视,而是受到同学学习和生活上的照顾。

2.校外反响

(1)兄弟学校反响。几年来,我们接待来自省、市各级领导及石门一中、常德市二中、七中、汉寿一中、桃源一中、澧县一中、慈利一中、田家邴实验中学等兄弟学校专家、教师200多人次来我校参观取经。

(2)家长反响。通过“家校通”网络平台,由班主任向留守学生和单亲家庭学生的家人进行联系,使远方的家长能及时了解各自的孩子在学校的真实表现,并相互交流教育体会和经验。

(3)各界反响。爱心人士积极支持学校的教育措施,如我县佘市镇一位张姓农民,自己的女儿早已从我校考上西南政法大学,但他的这种爱心行动一直在延续。

第七部分问题讨论

一、学校与社会在解决单亲家庭学生和留守学生问题上如何合理配合

从国家、政府、社会组织的角度如何转化单亲家庭学生和留守学生群体中的问题学生?如何划分社会(政府)、家庭与学校在该问题上的责任与义务?

二、课题组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1.课题组教师所掌握的材料有限,视野比较狭窄,理论高度并不高。

2.对学生群体在新的社会环境中的表现形式理解不够深入,研究工作停留于表层。

3.将重点局限于这两类学生中的后进生,对于表现正常甚至优秀的学生反而有所忽视。

4.消除这类学生群体的行为、心理障碍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但学校缺乏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

参考文献:

[1]张俊良,马晓磊.城市化背景下对农村留守学生儿童教育问题的探讨[J].农村经济,2010(3):102-105.

[2]胡慷,周琳,胡罗斌.道德教育与学生精神家园的构建研究[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8(8).

[3]张丽艳.单亲家庭高中学生的学校教育策略[D].苏州大学,2009.

学校家庭教育方案篇4

下面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对大学生犯罪进行研究,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一、家庭方面——建立家庭教育培训和指导体系

许多学者在论述如何从家庭方面预防和控制大学生犯罪时基本上都是从改善教育方式、注重道德、心理教育等方面进行论述,笔者对这些观点并不否认,并认为这些观点对于预防大学生犯罪有重要作用,但是,这些方法或对策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笔者提出质疑:这些方法或对策本身并没有问题,但是家长在教育子女问题上如何具体适用这些方法就成为问题。在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下,许多家长都是初为人母、初为人父,对于如何正确地教育子女都没有清楚的认识;并且有些家长在认识到了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后,可能也寻求不到正确的家庭教育的方式,所以,通过某些途径给予家庭教育以正确的指导是实现正确家庭教育所必需的。

因此,笔者建议在社会上建立家庭教育培训和指导体系。

具体而言,在小学或是初中、高中建立家庭教育培训和指导机构,定期组织学校家长进行有关家庭教育的培训。由于各个家庭的具体背景不同,每个家庭所需要的具体教育方式、内容也有所不同,所以该机构还可以依据家长的请求有针对性的“下处方”。这样可以有效的解决家庭教育的问题,避免家长的盲目探索给孩子的成长造成的危害。同时,由于学校是育人的主要机构,拥有丰富的育人经验、理论和人力资源,通过学校的家庭教育培训和指导机构的活动,可以使家长获得更有效的信息。而且,这也是学校教育的一种延伸,并有利于对学校教育的配合,形成全方位的健康教育,避免对学生教育的错位而给学生造成的价值观、人生观、心理方面等的冲突,也有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

大学生的成长都要经历一个过程,其心理方面许多因素的形成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与其成长过程有密切的关系。因此,笔者认为解决大学生犯罪问题要从小抓起,否则只治标不治本。所以,建立家庭教育培训和指导体系,对于预防大学生或是整个社会的犯罪都具有不可忽略的意义。

二、学校方面

1、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密切关注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大学生犯罪可能是由多方面原因引起的,对于进入大学校园之前所形成的导致大学生犯罪的因素比如学生心理存在问题、性格怪异等,校方可以通过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管理。而从我国目前高校现实来看,真正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寥寥无几,而建立档案的学校也只是有其形而无其实。因此,问题的关键不是这种方法是否被有关学者提出来,而是作为实施者的学校是否真正认真的在实践学者们提出的方法。笔者建议,将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变成学生入学时的一项必经程序,心理测试的进行应当像目前学生入校前进行的体检一样进行。

2、完善和落实大学生心理救援机制。大学与社会的联系非常密切。学生在校园里接触到形形的人和事,他们该如何分析、如何面对,怎样让学生拥有更为弹性的心态去对待生活,怎样更宽容地去面对他们面临的各种人生挫折,是各类大学函待解决的问题。学校要有意识地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帮助学生实现正确的心理迁移,让心理咨询走进课堂。其次,要将学校的心理教育切实落到实处,不要流于形式,采用案例教学,增加学生兴趣。再次,要建立以宿舍、年级、学校为单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络管理中心,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和调整。学校应当有固定的心理咨询机构,使学生有了心理问题可以及时得到解决,避免心理的问题的积累酿成犯罪。同时,学校要大力向学生宣传学校的心理咨询机构,鼓励学生到该机构进行咨询,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实践中,许多在校生根本就不知道学校的心理咨询机构在什么地方,还有些人并未正确地认识该机构,认为去该机构咨询就是心理变态或是不光彩的事情,这些都需要学校给予学生以正确引导。

3、丰富校园活动及社会实践,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释放心理压力,正确认识社会。经历了高考后刚刚进入大学的学生最明显的一个感受是自主支配的时间增多了,大学的学生一般来说都是脱离了父母进入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由于课余时间的增多,许多学生不知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再受到一些不良习惯的影响,易产生堕落、腐化的生活习惯。因此,学校应当关注学生的课余生活,组织丰富的学校活动。一方面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可以转移学生对不良嗜好的注意力,释放心理压力;另一方面,通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和社会实践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交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消除对社会现状的片面理解和情绪,放弃偏激和自卑心理,勇于面对挫折,敢于承担责任,保持稳定的情绪和健康的心理。

三、社会方面

1、加强对大学周边环境的治理,减少对大学的侵扰。大学多数处于城郊结合地带,有的个体商贩在学校周边侵占道路、摆摊设点,甚至欺行霸市造成交通混乱,环境卫生差,治安问题突出,盗窃、学生被打案件时有发生。因此,呼吁社会各界密切配合,加强对大学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对大学周边加大宣传打击刑事犯罪的力度,教育大家要遵纪守法的同时,加强大学周边的治安联防、治保等群众性自治体系,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2、司法机关的积极协助。

司法机关对已犯罪的大学生要根据情节实施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在大学校园宣传犯罪的危害,宣传法制思想,并根据以往大学生犯罪记录进行分析研究,制订一些有效的、能约束大学生犯罪倾向的措施和方法。

学校家庭教育方案篇5

关键词:区域性共建共享家庭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

引言

家庭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三大支柱之一,对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起到基础性、关键性和根本性作用。但是,长期以来,家庭教育被视为“家庭私事”、一种群众的自发行为,或者是学校教育的附属品而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虽然全国妇联、教育部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家庭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和指导性文件,对家庭教育的事业发展规划、目标要求、组织管理等作出了明确规定,但因不是针对某一个部门的死任务、硬指标而长期被停留在一般性的提倡、号召阶段,大部分地区处于零碎、分散、阶段性抓一抓的局面。部分对家庭教育重视的地区,也只是靠觉悟、良心、责任感去自觉行动,表现得松散和随意,因而工作实效极为有限。

而与薄弱的家庭教育工作局面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家长日益高涨的接受家庭教育指导的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家长对孩子成才的期望越来越高。许多家长把孩子成才作为家庭的第一要务,为此付出了大量的精力财力,但效果却不理想。一些未成年人理想破灭,诚信缺失,公德滑坡;网瘾、早恋、离家出走、轻生等问题困扰着无数父母,亲子隔膜疏离,家庭关系紧张,育人恶性事件频发。家长感叹:现在的孩子太难教了。同时,他们开始急切地渴望得到有序有则、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

深圳市宝安区是一个人口大区,现有人口500多万;同时又是一个经济强区,2010年全区gdp达26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000亿元。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家庭教育工作体系,认识到家庭教育工作既是家事更是国事,是关乎和谐社会建设、民生幸福的重要内容。从1997年开始,先后获得“全国首届双合格家庭教育示范区”、“全国家庭教育指导研究基地”、“全国家庭教育工作优秀县(市、区)”、“全国示范家长学校”、“全国家庭教育工作示范社区”(宝安区福永街道怀德社区)等荣誉称号。

本文以宝安区为例,分析该地区家庭教育共建共享模式的做法及意义,探讨新时期家庭教育工作发展新方向。

一、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家庭教育工作长效机制,确保可持续发展

家庭教育工作作为和谐社会的一项“基因工程”、“民心工程”和“社会系统工程”,必须依靠强有力的政府行为,才可能整合各种资源,保证其健康、和谐、持续发展。

1、制定区域性家庭教育发展规划

自1997年开始,宝安区委区政府将家庭教育工作纳入全区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与创文明城市、家庭美德建设和提高公民素质等结合起来,把它作为一项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战略工程来抓。成立了宝安区家庭教育工程领导小组,构建了“政府主导,妇联、教育共同牵头,关工委、团区委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共担职责,分工合作”的工作格局。1997年启动家庭教育工程,制订《宝安区“家庭教育工程”实施方案》;2000年、2006年分别制定了“宝安区家庭教育工作发展”十五、十一五规划。规划由区教育局牵头撰写,会同区妇联、关工委等相关部门研讨并修改,最终以文件形式下发,成为指导全区家庭教育的纲领性文件。规划不仅明确了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同时在政策、经费、师资、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

2、成立并不断完善家庭教育工作机构

区教育局设立了德育部、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成立了区家长学校(总校),并配备了2个事业编制,由专职教师具体研究、指导、管理全区家庭教育和家长学校分校的工作。区妇联以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为阵地,建立了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深圳宝安)家庭教育指导实验基地,并设立了“家庭教育工作室”,由2名专职工作人员及3名特聘专家共同开展家庭教育相关工作。区委区政府提供经费支持,2003年起广东省家长学校停止收费,在家庭教育工作面临许多困难之际,区委书记和区长亲自率领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调研,决定每年由区政府从财政经费中下拨100万元作为家庭教育专项经费。

3、建设全面覆盖的家庭教育指导网络

区教育局与区妇联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整合各种资源,各司其职,工作内容和服务对象有所侧重,分工协作。区教育局主要负责全区各中小学(幼儿园)家长的家庭教育培训指导,建立家长学校三级管理体系和培训网络:区家长学校总校——各街道家长学校管理委员会——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分校。目前全区共有各级家长学校436所,在校学员30多万人。区妇联建立了区家庭教育指导实验基地——各街道(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主要负责对社区0-3岁儿童、学前散居儿童、特殊儿童及流动人口子女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区妇联还成立了区——街道——社区妇女学校,在部分女工集中的工厂企业建立女工流动学校,将家庭教育课程作为学校重要教育内容之一。区教育与妇联系统分工明确又互动互补,形成无缝对接,全面覆盖各类人群家长。

4、实施督导评估并奖励

为规范家长学校工作,区教育局制定了《宝安区家长学校基地建设“八条”标准》。2008年,区教育局与区教育督导室联合下发《关于开展教师·家长培训督导评估工作的实施意见》,开展“教师、家长培训双优督导评估”,设立必达指标体系,促进学校将家长学校和教师培训工作完善制度,形成操作规范,指导学校按照评估标准的要求,有序开展相关工作。通过自评整改、申报、专访、评估、整改与复查、年度自评与复评等程序,评定出“达标学校”、“示范学校”和“双优学校”,对通过评估的学校(园),由区教育督导室命名并授牌,每年向社会公告名单并评估报告,由区财政分别给予10万元、15万元、30万元的创建奖励。至2010年7月,完成近60所试点学校的督导评估工作。到2012年底前将分批完成所有公民办中小学、幼儿园督导评估验收工作。这套评估机制在全国目前尚属首创。

二、推进本区域家庭教育学科建设,使家庭教育指导专业化科学化

在当今我国家庭教育理论研究、学科建设还处于相对滞后和薄弱的情况下,家庭教育指导专业化水平普遍不高。家庭教育专职研究者非常少,一些兼职家庭教育工作者对家庭教育的指导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对家庭教育问题的探讨不够深入,过于务实或浮躁。这与家长重视子女教育、家庭教育指导蓬勃开展的形势形成巨大反差。宝安区认识到,只有立足本区域,开展广泛的调查研究,了解当地家长的困惑、需求,编写本土教材,培养当地专业指导师队伍,开展家教课题研究,才能使本区域的家庭教育工作更具科学性、预见性、创造性和实效性。

 1、编写并出版本土家长学校教材及报纸

为规范家长学校办学,使不同年级的学生家长能有针对性地参加家长学校学习,2001年,宝安区组织水平较高、经验较丰富的专家学者及本地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家庭教育指导老师,编写宝安家长学校教材。经过多次撰写、修订。2002年9月正式出版全套“一纲八本”共60万字的教材,提供给幼儿园至高中的学生家长使用。家长学校课程以教材为核心,不同年级开设不同专题讲座。每学期,区家长学校总校还组织部分家庭教育骨干围绕教材编写《家长学校教研参考》、家长课教案、课件等,下发给全区分校供教学参考。为了家长之间更好地交流、沟通、展示,宝安区还创办《宝安家教》报,后合并到《宝安教育》,成为该报的家长教育版,每月一期,每期四个版面,发行量10万份。内容贴近生活,语言通俗易懂,受到广大家长欢迎。宝安还出版了一系列的家庭教育著作,《宝安家长教育》、《家校心桥》、《真诚培植家教之树》、《走向成功的家庭教育案例》等,全是从亲身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具有本土特点的家庭教育专著。

2、培养家庭教育专业化队伍

为避免家庭教育工作靠经验、凭热情去做,宝安区不断打造本土家庭教育工作专业队伍。区妇联发挥组织优势,凝聚各行各业有一定家庭教育工作基础的人员,并将他们培养成一支核心专业队伍,成为遍布全区的家庭教育学科带头人。近几年来,区妇联拨出专项经费,组织举办了“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班”、“家庭教育教学科研带头人培训班”,并于2010年与东北师范大学及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了全国首个“家庭教育专业硕士课程班”,学制2年,来自全区的35名学员参加学习。区妇联还组建了由48名家庭教育专家、律师、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指导师等组成的妇女教育讲师团。讲师团每月举办“心悦”沙龙活动,成员间互相探讨授课模式,分享授课体会,进一步深化和丰富授课经验。

区教育局着力建设“金字塔”型家教指导师队伍。一是特聘全国知名家庭教育专家(6名)作为导师;二是聘请区内外优秀教育工作者(68名)组成讲师团;三是全区各中小学、幼儿园选拔组建了一支近1000人的优秀教师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这支队伍经过专家导师统一培训,持证上岗。区教育局还组织家庭教育骨干前往清华大学、香港等地交流学习。区家长学校总校开展年度家庭教育指导教师培训工作,加强对分校管理干部及兼职教师的业务培训。每年,区家长学校通过专家讲座、家庭教育精品示范课、视频培训等形式,对专、兼职教师进行全面培训。2005年启动了视频培训新模式,实现全区性的师资、资源共享。每年举办家长学校优秀教案比赛、家长学校优质课比赛、优秀家庭教育故事案例评比活动等,通过比赛,促进了业务能力的提升。2008年开始,区家长学校精心打造家长课“四课型”(讲述启发型、咨询讨论型、亲子活动型、案例导引型)示范精品课,并在全区推广。2010年,区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执教的家庭教育创新课例——《启迪孩子构建成功幸福的人生》荣获了由中国教育电视台和中国教育电视协会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全国中小学公开课电视展示活动比赛一等奖。

通过区妇联及教育局几年持续不断的努力,宝安本土的家庭教育师资队伍不断优化,现已成为一支结构比较合理、专兼职结合、功能互补、分布适当、具有较高素质的家庭教育指导者专业队伍。

3、深入实施家庭教育科研

宝安区在推动区域性家庭教育工作发展中,注重本区域特色的科学研究,摸清本地家长的实际需求及困惑。宝安区制订了科研发展规划,区教育局、区妇联共同聘请了家庭教育专家作为兼职导师,实地研究、指导家庭教育的科研、教学等工作。区家长学校2003年经省级课题立项,开展家庭教育个案跟踪指导的规模化研究。全区承担子课题的学校有75所,参加个案指导的教师600多人,纳入指导实践的家庭达到500户。经过了近两年的实践指导,多数样本家庭有了明显进步。2006年10月,区家长学校承担的广东教育学会“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家长学校规模化实施家庭教育个案跟踪指导的实践研究》顺利结题,荣获“gdjysd”广东教育“十五”科研课题成果特等奖。2006-2009年,区家长学校落实并完成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对不同类型的家庭分别实施规模化家庭教育个案跟踪指导的实践研究》。六大子课题协作组引领73个立项子课题学校深入家庭开展实践指导研究,参与课题研究教师800余名,指导个案家庭1000多户。历经3年,经过初期、中期交流研讨和终期结题三个阶段,课题顺利结题,鉴定专家们高度评价:“如此大规模的家庭教育个案指导实验研究,在国内很少见”;“在研究的实践过程中,不仅转化了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家长的教育能力和素质,也培养了一批研究和指导家庭教育的骨干教师,涌现出了一批家庭教育工作先进学校,对推动区域家庭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对全国家庭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指导具有示范的意义”。

2009年,区妇联家庭教育指导实验基地承接了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十一五规划课题《青春期孩子的家庭教育指导研究》,在报纸上公开征集有接受专业指导意愿的30户个案家庭,由妇联、教育共同组织的课题组成员进行为期一年半的跟踪指导研究。参与课题研究的核心成员有30多人,课题将于2012年结题。

4、共同开展评优表彰活动

为树典型,促发展,区教育局、区妇联每年联合开展“家庭教育先进单位、先进工作者”及“家长学校优秀教师、优秀家长学员”等评选表彰活动。为鼓励创特色家长学校品牌,还开展了“家长教育特色项目学校”评比,全区评出10个家长教育特色项目学校。宝安区家长学校获“深圳市家庭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奖”和“深圳市家庭教育工作创新奖”。

三、开展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全面提升家长育人素质

家庭教育的主体是家长,只有提高了家长的育人素质,才可能有良好的家庭教育,但家长对家庭教育知识的学习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不少人是被动学习。如何才能让他们乐学并积极参与其中呢?宝安区从两方面做起:一是开展大范围的家庭教育知识传播活动,营造全社会重视家庭教育、关心孩子成长的氛围,用氛围去影响家长;二是举办各类形式新颖、体验性强的活动吸纳家长,使他们乐于参与其中,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1、开展大型家教知识传播活动

⑴开办“宝安家庭教育大讲堂”。为全面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更新家长观念和方法,宝安妇联与教育联手常年举办家庭教育大讲堂,应邀前来讲座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家教名家,如赵忠心、王宝祥、钟思嘉、俞敏洪、骆风、黄沧海等。同时,宝安本土的家庭教育指导师也在妇联及教育部门的组织下,活跃在街道、社区、工厂的家庭教育讲堂上。仅2010年,区妇女教育讲师团就送家庭教育讲座进社区、进工厂20多场,受惠家长近万人。这些系列免费公益大餐,全面提升了家长家庭教育素质。

⑵举办每年一度的“家庭教育宣传周”。从2001年起,区教育局、区妇联、区关工委联合主办“家庭教育宣传周”,每年一个主题,区举办隆重的启动仪式,区领导参加并讲话。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各学校、社区、广场,举办专家讲座、家教现场咨询、亲子活动、文艺表演、家庭教育图片展等,声势浩大,家长参与踊跃。如“我的家庭教育格言”有奖短信征集大赛、“告别不良家教习惯”大型签名活动、“亲子手抄报比赛”、“国学经典诵读”、“家教科研课题经验推广”、“优秀家长评选表彰”等全区性特色活动,深受家长欢迎。这一活动目前已持续10年,每年12月的这一周,成为“宝安家长节”、“宝安家教大集”,全区约30多万家长参与活动,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关注家庭教育,重视、支持家庭教育工作,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⑶举办“母亲文化节”。为全面提高母亲素质和育人能力,培育新时代宝安人,宝安区妇联自2007年始,在每年的5月举办为期一个月的宝安母亲文化节活动。每届一个主题,开展“1+10”系列活动(即一项主打活动,十项配套活动)。活动评选出了“宝安母亲形象大使”、“改革开放30年宝安最具影响力母亲”、“宝安最具信念母亲”、“宝安智慧母亲”等65名可学可仿的优秀母亲典型。举办了“爱妈妈的100个理由”征文、优秀母亲报告会、亲子趣味运动会等系列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配套活动,编辑了《宝安母亲之歌》、《妈妈,我爱你》、《珍藏一个名字——宝安母亲》、《母亲·书香缘》等一系列文化宣传品。活动弘扬母亲文化,传承母亲精神,全面提升现代母亲的自身素养和育人素养,同时也在全社会形成了“科学育子”的浓厚氛围。此类评选活动在全省乃至全国尚属首次,宝安“母亲文化节”已成为宝安一张闪亮的家庭教育文化名片。

⑷开设报纸家庭教育专栏。区妇联在《宝安日报》先后开设“陈老师茶坊”、“亲子成长园”专栏,每周一期,刊登由家庭教育指导老师根据家长需求撰写的家庭教育千字文,为家长答疑解惑。文章可读性强,与家长互动性强,对于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更新观念和方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2、开展各类体验式家庭教育实践活动

⑴开展亲子活动。区妇联每年都会拨出专款,以家庭为对象,策划开展“亲子1+1”双合格家庭教育实践活动、亲子论坛、亲子户外拓展、教子经验分享会等深受家长喜爱的体验式教育活动,如“我家喜洋洋”家庭情境互动场、“爱国进行时”亲子红色之旅、“行走的书本”亲子阅读户外采风、“和之旅”和谐家庭趣味登山等等。区关工委牵头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系列教育活动,已持续举办了6年。家长通过与孩子共同参与活动,实实在在地受到启发和教育,同时也融洽了亲子关系。

⑵探索成立各种形式的家长自助互助组织。为了改变“我说你听”、“我指导你接受”的家长被动学习状态,充分调动家长自主学习、互帮互助的积极性,宝安的部分中小学成立了由家长组成的“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家长义工队、家庭互助社等。如西乡二小成立的“幸福家庭俱乐部”,每个俱乐部的家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5-6个家庭。俱乐部由家长志愿者自主管理,自行安排活动,可聘请班主任或家庭教育专家担任指导师和顾问。学校向俱乐部开放活动场地,活动经费由俱乐部家长自筹并管理。各个俱乐部都建立了qq群,家长之间、家长与教师之间、孩子与孩子之间、孩子与教师之间都能保持密切沟通。俱乐部开展的由家长主持的“家庭教育研讨会”,或是“趣味知识抢答赛”、公园亲子活动等,各家庭成员都积极踊跃参加,孩子、家长、学校老师达到心心相印的境界,教育教学效果也取得很大进步。2010年该校家长俱乐部还为一名地中海贫血症(重型)学生捐款34万元做骨髓移植手术,使一个幼小的生命得到了救助。

3、吸纳社会力量,共同推进家庭教育工作

区妇联在社区建立了“阳光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试点,引入社工的力量,对社区家庭的亲子教育、婚姻指导等开展小组活动、个案跟踪,举办符合社区居民需求的亲子活动,有效地延伸了家庭教育工作触角。区妇联还聘请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在区妇儿中心开设早期教育中心,并以此为阵地,对0-3岁儿童家长进行早期教育的科学指导;与社会力量合作,在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开办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中心,关注特殊儿童的成长。

四、宝安家庭教育工作的成效

1、实现了整体推进,全面覆盖家长群体

由于区妇联、区教育局的共同牵头,关工委等部门全力配合,优势互补,形成了家庭教育工作的合力,全面覆盖了家长群体。目前,全区公民办中小学、幼儿园已普遍建立了家长学校分校,全面实现了家长学校100%覆盖率的工作目标。据统计,全区家长受教育率巩固在95%以上,其中公办中小学、幼儿园的家长受教育率达100%。0-3岁儿童家长掌握家庭教育知识率(知晓率)达到了90%以上,幼儿园和中小学儿童家长掌握家庭教育知识率(知晓率)达100%。全区家庭教育工作形成了良好的氛围,重视家庭教育、主动接受家庭教育指导的家长越来越多,比例明显提高。家长的活动参与率都在98%以上,有20%左右的家庭经常是夫妻一起前来学习。大部分家长家庭教育观念有了明显转变,家庭教育方法明显改进,日趋科学。几年来受到区、街道、校三级表彰的家长约占家长总数的50%。

2、实现了分类指导,满足家长的个性需求

宝安区家庭教育工作既注重广谱性大面积家庭教育知识的传播,又注重家长的个性需求,还能从宝安的地域特点、人文特点、人员结构特点等出发,进行分类指导。宝安是改革开放的前沿窗口,这里的家长既有高学历的博士硕士,也有外来务工人员,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在文化背景、认知水平、工作环境、生活状态、经济条件等多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就决定了家庭教育情况的复杂性,也说明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不能“一刀切”,必须是多层次、多形式、个性化的。宝安区教育、妇联各自发挥优势、取长补短,探索出网上家校、个案跟踪、热线咨询、家长qq群等灵活多样的家庭教育指导模式,满足了不同层次家长的需求。

3、实现了家长自助互助,使更多的家长“反客为主”

宝安区通过长达十多年的持续不断的努力,家庭教育形成了良好氛围,同时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家长。这一家长群体又成为宝安家庭教育宣传推广活动的积极骨干。他们或成为讲师团成员、或家教咨询员、或家长志愿者,活跃在家庭教育队伍中,以自己家庭教育的成败、亲身体会现身说法,影响和带动更多家长。

4、实现了公益性为主,以主流力量净化了区域家庭教育市场

随着家长对家庭教育的日益重视,家庭教育市场日渐兴旺,不少人受利益驱使,看到“家长的钱好赚”,开办各类高收费的“家长训练营”、“亲子活动营”等,家长花了钱却得不到科学有效的指导。在宝安,由于区财政保证了家庭教育工作的经费,主流的力量办起了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机构,相关部门提供的都是免费且高品质的家庭教育公益大餐,使得一些社会上各种利益驱动的家庭教育机构找不到市场,从而净化了家长的视听,确保了家长不走弯路,不花冤枉钱。

五、宝安家庭教育工作区域性共建共享模式分析

1、主要成功之处

⑴建立了一个好的机制。真正构建了政府主导,妇联和教育共同牵头、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良好的工作格局。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各级妇联组织、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虽然中央有要求,但就妇联和教育部门这两家而言,究竟又以哪一家为主颇有争议,从而导致政出多门、多头管理,或是各自为政、互不买账、互相拆台。宝安区认为,家庭教育指导的主要对象是家长,主战场还是在各中小学、幼儿园的家长学校,因此教育部门更有资源有能力去承担这个主要任务,于是教育部门负责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家长学校工作,这是一条“线”;而妇联部门有组织优势,善于协调,能够冲破行业壁垒,工作中能关注一个“面”。因此,0-3岁儿童、社区散居儿童及流动人口的家长教育由妇联负责指导,阵地主要在社区。同时教育和妇联又能很好的合作举办全区性大型活动、科研、评优表彰等,讲师团、家庭教育指导师等专业队伍资源共享,家庭教育工作能共同策划、共同研究,形成了互相支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⑵有较为完善的一系列制度。宝安家庭教育工作的“十个有”,将工作做实。以下这“十个有”,并非一开始就有的,而是在这十多年的推进中不断完善的,是动态发展的。

①有一个区政府主导制定的区域性家庭教育发展规划;

②有落实的机构、充实的班子和有效的管理运作网络;

③有相对稳定和专业化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④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开展活动的阵地;

⑤有较完善的各种规章制度(考勤、考绩、检查、评估、表彰);

⑥有一套供幼儿园至高中学生家长学习使用的系列教材;

⑦有共性教育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常规教育活动;

⑧有作为常设沟通渠道的咨询热线电话;

⑨有专辟的宣传阵地和丰富的群体亲子活动和交流活动;

⑩有必要的经费保证。

2、瓶颈及对策

⑴缺少刚性法律规范。虽然宝安目前建立了一套运行良好的家庭教育工作机制,但是,因为缺乏刚性的法律规范,很难保证一直良好的运行下去。从某种角度上说,诸如组织领导体制问题、资源配备问题、经费、人员问题等,如果没有法律规范,就还是取决于当地的领导是否有“大教育”的视野,是否重视家庭教育。这将成为影响家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对策:呼唤尽快出台家庭教育法律,作为各地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的依据。各级党委建立家庭教育的领导机构,对家教工作的发展规划、政策措施、条件保障、法制建设等重大问题提出指导意见,并把它作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列为对各级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把家庭教育事业当作与学校教育同等重要的事业来对待,列入当地教育事业发展整体规划,有检查、有考核、有评估,有奖有罚。各级妇联、教育、关工委等相关部门结合自身职能,分工合作,共同推进家庭教育工作。

⑵社区家庭教育尤其是早期教育指导相对薄弱。由于社区居民文化程度、家庭环境、经济状况、居住状况等千差万别,在社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难度较大。尤其是对0-3岁散居儿童的早期家庭教育指导更加难以深入,这一年龄段的家长对家庭教育没有足够的重视,而没有顺利度过这一阶段的儿童,以后成长中的问题会积累、增加,解决难度加大。

对策:政府必须加强对社区家庭教育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城乡社区公共服务,建立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家长互助社等家教指导服务机构,以政府赋权、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为广大家长提供及时、方便、个性化的指导服务。鼓励社区成立早期教育中心,并由中心辐射全社区0-3岁儿童的家长指导。

⑶专业队伍的数量和质量难以满足需求。一是专职人员极少,宝安区妇联跟教育系统加起来专职人员不足20人,既要抓管理,又要带队伍、作指导,难免精力不济。二是兼职指导师队伍的专业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宝安有几百名家长学校兼职老师,这些老师都是学校的优秀教师或有经验的班主任,但优秀教师不等同于优秀的家庭教育指导师。家庭教育指导师除了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之外,还需具备社会学、行为科学、法学、人际关系学等方面的知识,还应有丰富的经验和人格魅力。

对策:增加家庭教育工作专职人员。在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编制中吸纳有家庭教育工作经验和热情、有家教指导专业能力的人员,到家庭教育专门机构从事管理、指导工作。国家应制定“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基本素质要求和资格认证制度,使目前从事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老师能够系统地学习家庭教育理论和方法,通过国家统一考核认证,成为一支业务素质过硬、有专业资格证的“正规军”,只有这样,才能担起家庭教育指导的重任。

结论:

深圳宝安家庭教育区域性共建共享模式虽取得了实效,有他的可取之处,但与先进国家或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存在问题和隐忧,还是一种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在一种责任感的驱使下,主动、自觉推进的行为,复制性不强。展望新时期的家庭教育工作,还须积极推进家庭教育立法和相关制度建设,由党委政府设立一个主管家庭教育工作的职能机构,进行规划、统筹、协调、检查督导,教育和妇联等部门具体实施。要进一步加大家庭教育理论研究力度,加强家庭教育学科建设,下大力气培养专业人才队伍,建立家庭教育指导者资格认定和相关指导机构准入制度,多渠道解决经费保障问题,使家庭教育工作真正摆脱“说起来很重要,做起来就不要”薄弱局面,走上发展的快车道,满足新时期广大家长的需求,推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王小棉:推进家庭教育,构建和谐社会,[j]中国家庭教育,2008,1

关颖:关于家庭教育纳入国家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的探讨,[j]中国家庭教育,2010,2

黄沧海:对家庭教育指导实践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家庭教育,2009,1

黄沧海:国家兴旺、社会和谐寄望家庭教育,[j]中国家庭教育,2010,3

谭虎:我国家庭教育管理体制刍议,[j]中国家庭教育,2007,2

戴奇林:关于加强家庭教育知识普及的思考,[j]中国家庭教育,2010,3

2006年《深圳市宝安区家庭教育工作十五规划总结》

2008年《关于开展宝安区教师、家长培训督导评估工作的实施意见》

学校家庭教育方案篇6

鉴于以上问题,家校联动德育尤为重要。“家校联动德育”就是在学校的主导下,以教师、学生、家长为主体,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实施德育的一种模式,其内涵就是家校资源互助,在学习中进步,在活动中感悟,最终达到和谐教育的目的。这种重情感体验,合力育人的德育模式应成为德育的一个亮点。

一、家校联动德育的目的

家校联动德育要以点带面,层层落实,逐步推进,在区域范围内有一定的影响。其主要目的在:为家长提供一个学习的机会,掌握一门技能,能更好地辅导孩子学习;让孩子树立学习榜样,使孩子懂得学习是终生的,是无止境的;丰富“学习型家庭”的内涵,从而使父母与孩子真正做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充分挖掘家校德育资源,提供德育平台;打破由于交通安全、社会治安、社会实践资源贫乏等因素实施德育困难的局面。

二、家校联动德育的内容

把教师、家长作为学校德育资源进行整合,实现资源互助和共享,教师、家长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达到和谐育人的共同目标是家校联动德育的核心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认知水平等因素把学生德育目标与家校联动德育活动内容紧紧联系在一起,使之更具体、更系统、更有可操作性。例如,爱国主义教育:知道自己是中国人、热爱自己的祖国、认识国旗、国徽、会唱国歌,会行注目礼、队礼等;文明礼仪教育:与人见面要问好、上下楼梯靠右走、遵守公共秩序等;卫生习惯方面:男同学不留长发、女同学懂得打理长发、饭前便后要洗手、着装整洁得体等;劳动习惯:学会生活自理、帮助家人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完成班内的值日任务等;环保教育:做到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废弃物、爱护花草树木,进行废物回收、参加环保活动等;安全教育:懂得校内外活动安全、交通安全、日常安全、知道求助电话等;学习习惯:学会倾听、学会思考、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等。

三、家校联动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一)利用学校资源为学生服务。

1、创建家庭联系档案。家庭联系档案的创建适合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分三个阶段来实施。第一阶段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①本周建议。②家长反馈意见。第二阶段:孩子想说的话。第三阶段:老师回复。在利用家庭联系档案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内容要不断完善和充实,要有桥梁,纽带作用。创建家庭联系有档案三个方面的好处:①家庭联系档案里富有童真、童趣的方块字记录着孩子的知心话,反复阅读,细细品味,给人启迪与思考;②家校联系能档案记录学生成长的足迹,为教育孩子提供了详实的材料;③家校联系档案像一颗真诚的“种子”,亲情、信赖由它而生,距离、偏见离它而去。

2、创建学习型家庭。学习型家庭归纳为两大要素:一是学习的家庭;二是家庭的学习。学习型家庭的学习形式是家庭成员双向互动、互勉互学、共同进步的;学习型家庭的学习特点是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学习型家庭的学习内容是学习知识与技能,学习做人做事的方法。

一星级学习型家庭的硬件标准:①有替代读书写字的地方(如:饭桌、茶几);②藏书30册以上;③全家订阅报纸杂志一种以上;④每年用于购买书籍、学习声像资料等的费用不少于100元。

一星级学习型家庭的软件标准:①能督促并检查孩子完成作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②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学习,有良好的亲子关系;③每天有半小时的学习时间(如:个人学习、共同讨论、观看新闻等)。

二星级学习型家庭的硬件标准:①有专门的读书写字台(如:一张书桌);②家有藏书50册以上;③全家订阅报刊杂志两种以上;④有复读机或录音机等学习辅助工具;⑤每年用于购买书籍学习声像资料等费用不少于400元。

二星级学习型家庭的软件标准:①家人之间较平等、民主、家庭氛围温馨宽松;②家长言传身教,培养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③家里没有麻将声,每天保证有1小时以上的学习;④每学期有一次以上的全家集体活动。

三星级学习型家庭的硬件标准:①有专门独立的书房;②有书柜、书架,藏书100册以上;③全家订阅报刊杂志四种以上;④有学习专用电脑;⑤每年用于购买书籍、学习声像资料等费用不少于800元。

三星级学习型家庭的软件标准:①有浓厚的家庭文化氛围;成员之间互相支持,互相谅解,对生活、学习充满信心;②每天有1小时以上的学习和亲子共读时间(如:读书、读报等);③每月有一次以上的全家集体活动;④参加家长学校兴趣班的学习。

这样就形成了一套有自己特色的创建模式。

(二)利用家长资源为学生服务。

陶行知先生提出,“社会即学校”。他主张“要把教育从鸟笼里解放出来”。利用好家长资源为学生服务是拓展和补充学校教育的一种极佳方式。这一做法概括起来是四句话:提供四种形式,坚持三个原则,纠正两种偏差,围绕一个中心。

四种形式就是:外出参观、课堂讲解、文体活动和带队训练。外出参观就是把学生组织到本班家长的工厂(公司)进行实践活动,进行德育情感体验。课堂讲解就是把一些职业经理人请进课堂给学生讲课,比如:军人讲纪律、医生讲卫生保健、厨师展厨艺、化妆师谈礼仪等。带队训练就是把一些有专业技术的家长到校给学生培训,如:围棋、象棋、摄影、书法等。文体活动就是把一些有文体特长的家长请到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娱乐活动。如:篮球、乒乓球、跳绳、拔河等。

学校家庭教育方案篇7

【关键词】大学生犯罪;教育机制;体系

一、家庭方面――建立家庭教育培训和指导体系

许多学者在论述如何从家庭方面预防和控制大学生犯罪时基本上都是从改善教育方式、注重道德、心理教育等方面进行论述,笔者对这些观点并不否认,并认为这些观点对于预防大学生犯罪有重要作用,但是,这些方法或对策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笔者提出质疑:这些方法或对策本身并没有问题,但是家长在教育子女问题上如何具体适用这些方法就成为问题。

在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下,许多家长都是初为人母、初为人父,对于如何正确地教育子女都没有清楚的认识;并且有些家长在认识到了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后,可能也寻求不到正确的家庭教育的方式,所以,通过某些途径给予家庭教育以正确的指导是实现正确家庭教育所必需的。其次,由于历史原因,目前许多家长的教育水平、思想素质等不是很高,他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根本认识不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更不会主动采取正确的家庭教育。对于多子女的家庭,即使家长在较长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意识到了其教育的错误,在较小孩子的教育过程中的改正也不是很明显。因此,如何要让家长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教育存在缺陷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笔者建议在社会上建立家庭教育培训和指导体系。具体而言,在小学或是初中、高中建立家庭教育培训和指导机构,定期组织学校家长进行有关家庭教育的培训。由于各个家庭的具体背景不同,每个家庭所需要的具体教育方式、内容也有所不同,所以该机构还可以依据家长的请求有针对性的“下处方”。这样可以有效的解决家庭教育的问题,避免家长的盲目探索给孩子的成长造成的危害。同时,由于学校是育人的主要机构,拥有丰富的育人经验、理论和人力资源,通过学校的家庭教育培训和指导机构的活动,可以使家长获得更有效的信息。除此之外,社区、基层司法机关、公益性的社会组织等组织都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利用自己的方便资源开展有关方面的培训和指导。

二、学校方面

1、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密切关注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大学生犯罪可能是由多方面原因引起的,对于进入大学校园之前所形成的导致大学生犯罪的因素比如学生心理存在问题、性格怪异等,校方可以通过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管理。大学应当在学生刚进校时对所有学生进行一次心理测试,学校的对学生直接管理者(比如年级辅导员、班主任等)应当了解所管理的学生的心理测试结果。这样,一方面管理者在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管理时可以采取特殊管理方式,以免对该类学生进一步的刺激;另一方面,学校在以后的相关活动及教育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对该类学生采取有效的引导及矫正。

2、完善和落实大学生心理救援机制。大学与社会的联系非常密切。学生在校园里接触到形形的人和事,他们该如何分析、如何面对,怎样让学生拥有更为弹性的心态去对待生活,怎样更宽容地去面对他们面临的各种人生挫折,是各类大学函待解决的问题。学校要有意识地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帮助学生实现正确的心理迁移,让心理咨询走进课堂。其次,要将学校的心理教育切实落到实处,不要流于形式,采用案例教学,增加学生兴趣。再次,要建立以宿舍、年级、学校为单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络管理中心,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和调整。

三、社会方面

1、加强对大学周边环境的治理,减少对大学的侵扰。大学多数处于城郊结合地带,有的个体商贩在学校周边侵占道路、摆摊设点,甚至欺行霸市造成交通混乱,环境卫生差,治安问题突出,盗窃、学生被打案件时有发生。因此,呼吁社会各界密切配合,加强对大学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对大学周边加大宣传打击刑事犯罪的力度,教育大家要遵纪守法的同时,加强大学周边的治安联防、治保等群众性自治体系,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2、司法机关的积极协助,法院可以适时发出司法建议。“近一个时期来,在校大学生违法犯罪有上升的趋势。我省近期已发生多起大学生在校外租房独居导致犯罪的恶性案件,应引起高度重视……”这是江苏高等人民法院日前就加强在校大学生管理,向省教育厅发出的一份司法建议。由于近年来,在校大学生在校外租房独居的现象有增无减。由此引发的各类刑事犯罪案件也随之增加,江苏高院在这份司法建议中建议省教育厅对此类问题及时调查,加强高校的法制、道德教育和居住管理,监督各校将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司法机关由于自身工作特点,对大学生犯罪有更及时、更直接的了解,可以为学生及学校提供相关信息,引起学生及学校的警觉,有利于犯罪的预防。

笔者认为,社会上诸多因素对大学生犯罪都会产生影响,而这些因素有些与社会发展有关,有些与国家政策有关,是不能在短时间内解决的问题,或是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约,因此,解决大学生犯罪的控制问题还是主要从家庭、学校方面着手,尤其是学校方面应当教育和引导学生如何面对社会上这些消极因素。当然,笔者并不否认社会在控制大学生犯罪上的作用。

【参考文献】

学校家庭教育方案篇8

[关键词]台湾;品德教育;《品德教育家庭联络簿》

品德教育是指能促进社会、个人责任及良好品格特质、道德价值的教育。[1]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面向21世纪研讨会”特别指出:道德、伦理、价值观的挑战会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要挑战,至此品德教育成为多国致力推动的重要焦点。为适应国际与社会品德教育的发展需要,台湾教育主管部门于2004年颁布了“品德教育促进方案”,并着手规划、组织相关品德教育活动,如:请各县市及学校通过民主方式,以既有共同校训与德育纲目为基础,转化当代新价值与思潮,选定其品德核心价值并制定具体行为准则,进而融入学校正式课程、非正式课程以及校园文化等,以发展具有特色且意义重大的品德教育校园文化。新北市乃台湾人口最多的县市,其首创的《品德教育家庭联络簿》在台湾品德教育的推行具有代表意义,对大陆品德教育的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一、台湾《品德教育家庭联络簿》的背景

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致力于品德教育推动,借以彰显其核心价值并达成教育目标。如美国多年来推动“新品德教育”,强调当代核心价值,且以多元创新教学模式予以推广;英国于近年增订“价值教育”与“公民道德教育”等课程,以培养良善公民为目标;而临近的新加坡与日本,始终以正式课程彰显其对于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视;澳大利亚重视学生核心能力与就业力培养,并强调良好态度与品德的不可或缺,这些均凸显了品德教育的世界趋势。[2]品德的提升成为了诸多国家积极投入的重点方向之一。台湾的教育部门于2013年以“培育优质创新人才,提升国际竞争力”为愿景,把“振兴师道典范,深化品德教育”作为十大施政重点之一,创新品德教育的课程设计理念及教学模式,发展多样化的品德教育实施方式。台湾教育主管部门于2004年制定了“品德教育促进方案”,鼓励各县市及各学校积极投入促进品德核心价值与行为准则的构建与实践。有鉴于此,台湾新北市政府不但制定了“知爱行善———品德教育新北县促进方案”,而且成立了“品德教育推动小组”,以落实各项品德教育基础。新北市政府借助多方资源协助推动品德教育,期望引导学生成为有品德、有教养的学子,形塑友善校园文化。其品德教育的实施活动主要包括:建立品德资源网、编印品德教育手册、购置品德教育书籍、拍摄品德教育教学影片、提供教师作为教学使用或补充的教材等。[3]为了推动品德教育,新北市政府更是从核心价值的选定开始,推广“尊重、责任、公德、诚信、感恩、合作、关怀、助人、正义、反省、自主、孝悌”等十二个品德核心价值的品德教育,编订《品德教育家庭联络簿》,将其落实到教学和生活中,借此强化亲、师、生的认知与实践能力,提升学生优良正向的自我价值与能力。让学生、家长和教师借由品德小文的阅读和分享,促进亲师沟通。透过各种潜移默化的方式,辅以价值澄清的课程引导,提升学生品德涵养,激发正向积极的人生观,达成品德教育的目标。

二、台湾《品德教育家庭联络簿》的特征

新北市于2011年率先将《品德教育家庭联络簿》赠送给小学至初中一共7个年级的学生使用,由有意愿的学校提出申请,全县约有22万名学生使用,后经全面推广至9个年级学生。2012年,新北市第一次将《品德教育家庭联络簿》从一年级至九年级完整编印,同时在全市初中小学生免费发送至36万册。新北市的《品德教育家庭联络簿》是第一本由政府部门印行发送的联络簿,由学校校长、教师等教育人员设计研发,并结合学生作品,旨在提供给全新北市亲师生共同使用,透过正式、非正式及潜在课程加以实施,以多元化方式推动,达到推动品德教育的目的。其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

1.新北市政府结合各方资源推动《品德教育家庭联络簿》,希望透过联络簿的每日使用,能让亲师生一起来了解品德教育的核心价值新北市政府的品德教育是由台湾教育主管部门友善校园学生事务与辅导工作计划和新北市政府合作推动的。[4]“台北县1998年学年执行友善校园———学务工作计划架构”是新北市政府的品德教育执行依据,主要包括三个教育导向,分别是:品德教育、人权法治与正向管教。与此学务工作架构相配套的“执行友善校园———学生辅导计划行动方案表”共有11项品德教育行动方案,而《品德教育家庭联络簿》的设计概念恰是配合这些方案,融合了其中多项品德活动而形成新的教育媒介。

2.《品德教育家庭联络簿》除了有一般常见的生活札记、成绩登记、家庭作业、明日测验、提醒事项、亲师联络等栏位,更有其独特性内容,如12项核心价值及品德小品文品德教育联络簿是由16位初中校长与教育人员共同研发,最大特色是依照七到九年级学生不同学习程度分别编制,将新北市12个品德教育的核心概念以佳句格言、小故事等方式放络簿。依照学生程度选录唐诗、论语、朱子治家等格言经典文学,还有清新易懂的小故事、品德格言及英文谚语,每天还有以正向字句鼓励学生的“今日表现”,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是否恭敬师长、友爱同学、上课认真等,而不是负面的迟到、作业缺交等。让班级导师可以带领学生依据当周的品德德目,透过心得分享或写下感言,检视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好品德的要求,提供亲师生互动使用。品德小品的内容主要有三种形式呈现于联络簿中,包括方块文章、边条和假日内容。方块文章:通过品德小品文文字写作征文活动收集学生的文章,将小品文运用融入于家庭联络簿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及家长的品德内涵,以培养“知善、爱善、行善”的品质。新北市品德小品方块文章的主题每天都不同,周一至周五分别是:学生文章、蒲公英希望基金会文章、生命教育、古人文章和网络笑话。边条:边条上每周一、三、五为成语;每周二、四为英语谚语。假日内容:主要分政策宣导、亲子活动与社会文章三大类。政策宣导包括升学资讯、Lovelife、好书推荐;亲子活动包括影片介绍、旅游路线、伴手礼;社会文章包括名人文章、讲座等。这些品德小品文章不但丰富了学生课外品德学习,同时也充实了品德教育资源网站,为各校教师提供品德教育课程的补充教材。

3.教师通过《品德教育家庭联络簿》的多元化的灵活运用,可以使之成为亲师沟通的重要媒介noddings从关怀伦理学的立场提出,教育是关怀者与受关怀者两者之间的关怀关系。[5]因此,学校应提供一个关怀环境,让师生之间彼此关怀,并建立信任、自律与主动性,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品德。学生每日填写家庭联络簿,抄写教师指定的作业或所需携带物品,在回家后写自己的学习心得或生活札记,再由父母协助检查作业及督导携带所需物品,最后在联络簿上签名。这不但协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状况,还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生活状况,《品德教育家庭联络簿》成为亲师互动的簿本。教育的成功在于建立良好的亲师生沟通的基础上,要有良好的亲师生沟通管道才能促进彼此有正确的讯息传递,让学生在亲师的互相信赖下,获得最多的关爱和帮助,以利于学习。

三、台湾《品德教育家庭联络簿》对大陆品德教育的启示

1.结合实际,重新审视品德教育目标

长期以来,我们把培养“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作为品德教育的主要目标,用统一的标准去塑造所有学生,没有真正关注学生身心的发展特点,影响了品德教育的实际效果。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针对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积极探索新世纪新阶段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坚持以人为本。[6]因此,品德教育的目标应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以及他们对德育内容接受能力的个体性差异。筛选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相关的事例及社会现实问题,使品德教育能与学生人格和心理塑造处于同一水平。

2.创新品德内容,关注文学作品对品德教育的价值

大陆现行的品德教育方式过于单一、传统。以亲师说教为主的方式使学生被动地接受品德教育,品德教育的结果往往会偏重认知方面或沦为纸笔测验。Brynildssen指出,品德教育的最佳方法,是让孩子接触广泛而多样的文学,以多样化的文学内容启迪孩子了解品德的真正意义,在教材中呈现多样的核心价值、文化、态度、思想,启发学生的道德观念、公民素养,以促进其品德的发展。利用品德小品、品德相关成语和英语谚语,能够把不同的品德核心价值循序渐进地融入其中,使学生借由每日阅读品德小品来提升品德。让学生从阅读相关品德的核心价值的文章、提升品德认知层面入手,理解品德核心价值,进而化为具体的品德行为表现。

3.灵活运用媒介,重视建立学校、家庭、社区相互配合的品德教育体系

品德教育的实施需要通过亲、师、生的合作,结合个人、家庭与社会,兼顾认知与行为的实践。在实施过程中,让学生清楚了解并展现尊重、责任、公德、感恩等核心价值,通过在教室、校园、家庭的学习与生活情境的体验,由亲师作为学习楷模,建立起一致的价值观,并及时给予正确行为增强以及错误行为消弱的指导,再结合社区影响,让学生逐渐内化为人格特质,落实于生活中。将学校、家庭、社区串联起来,期待透过教学、实践与典范学习,让品德教育不仅在学校实施,在家庭也能延续。透过学校、家庭教育与社区资源三方面的结合,建构一个品德推动的紧密网络。

作者:王甜甜单位:山东协和学院人文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VeSSeLSGG,BoYDSm.publicandconstitutionalsupportforcharactereducation[J].nationalassociationofSecondarySchoolprincipals,1996,80(579):55.

[2]品德教育资源网.教育部品德教育促进方案(修订版)[eB/oL].[2013-03-12].http://ce.naer.edu.tw/policy.php.

[3]刘和然.知爱行善:品德教育在北县[J].北县教育,2009(68):4-5.

[4]台北县教育局.台北县98年度执行友善校园学生事务与辅导工作计划[eB/oL].[2013-03-16].http://tpcconsult.tw.class.uschoolnet.com/.

学校家庭教育方案篇9

一个家庭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孩子做人起点的高低,也为孩子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打下了不同的基础。如果家庭教育水平高,孩子从小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在体能、智能、品德、行为等方面发展较好,那么教师在学校进行教育时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就要投入更大的力量予以斧正和矫治,而且效果往往又是事倍功半,甚至更差。

父母的日复一日地潜移默化的影响常常是无声胜有声,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与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它将直接影响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成败。因此,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一定要有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家庭教育配合得好,父母具有良好的性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就能使学校教育在家庭中得到强化和巩固。如果配合不好,或者说家长的行为习惯较差,就会大大削弱和抵消学校教育,使学校教育不能很好地发挥其教育的职能作用。

案例一:小Z,很小时父母离异,他则判归父亲抚养。而父亲是一个极不负责任的人,于是他就游离于爷爷奶奶与外公外婆之间。常此以往他养成了自由散慢、爱说假话、不爱学习的坏毛病。该上初中了,母亲发现问题大了,才把他争取到自己身边并送到我校,在我班上我费了不知多少心血,虽有所改变但有时还是反复无常。

案例二:小w,椐家长讲小学三年级以前是个很乖的孩子,学习习惯也较好,由于家长忙于国内外的生意,只好将他送往外婆家,由于缺乏严格且正确的家庭教育引导,各种坏毛病在他身上日积月累,到小学毕业时父亲着急了,才慕我校管理严格之名将他送入我校。刚到班上时连常见的汉字都不会写,做作业常用拼音代替汉字,行为习惯也非常之差。经过一年多的苦心教育虽有所改变但还是班上的老大难。

案例三:小X,父母在外地做生意,四岁时随爷爷奶奶生活,很多事情都是自己说了算,自主意识,独立能力都很强,但是我行我素,大大咧咧,做事马虎,随意性也强,缺少细心,同样学习成绩也很不稳定。

分析以上案例,不难发现家庭教育的缺失对孩子心理健康所造成的影响。大体可有以下几种:

一、单亲家庭,由于家庭的不完整,家教的不全面,以及对孩子过分的娇惯、宠爱(溺爱)、或者怜悯,往往会使孩子形成各种不同的不良心理和行为倾向,如性格内向、恐惧、悲伤、焦虑、冷漠、孤独、固执等。要么仇狠一切,要么一切都无所谓。对生活缺乏信心或对一切都不负责任。

二、家长忙于工作或生意,对孩子疏于教育和管理,或是托于老一辈代管或是放任自流。这里还有一个案例:小B,从小学低年级阶段各方面都非常优秀,聪明乖巧。正当五六年级――人成长过程中的“非常时期”,爸爸因工作需要调往几千里之外,失去了对他的面对面的教育管理。妈妈又忽视了这一点(认为孩子一贯很好不会变坏),在一些不良少年的引诱下很快便混迹于其中,险些误入歧途。爸爸发现后又把他带到身边,教育引导,终成正果。

三、有些家长素质较低,心里想的是孩子的学习,眼里盯着的也是孩子的学习,可自己言谈举止带给孩子的却都是些不健康的东西。不懂得孩子的成长做人、心理健康比学习更重要,不懂得甚至不愿意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全面的教育管理,或是出于对孩子的溺爱或是由于对老师的不信任。

四、还有的家庭,对孩子期望值过高,要求太苛刻,使孩子经常在沉重的思想包袱和巨大的压力下学习生活。久而久之,必将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极大的影响。

家庭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更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尽管学校的功能就是专门培养人,学校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及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作用。但是任何教育形式都不是万能的,学校教育也不例外,都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家庭教育则可以弥补学校教育中的某些缺陷。比如学校教育是群体教育,家庭教育是个体教育。尽管我们现在抓个性化教育,抓个别辅导(包括心理辅导和学习辅导),想方设法因材施教。但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只能首先面对全体抓共性的东西,从一些比较突出的个别问题入手进行个性化教育。而现代家庭独生子女居多,父母面对的是一两个孩子,父母比老师更了解孩子,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个体教育更有利,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发现并发展孩子某方面的特长等。每一个家庭、没一位父母都应充分发挥这种优势,注重家庭教育,加强家校沟通。

学校家庭教育方案篇10

一、落实常规,突出家长学校工作的“实在性”

1.健全机构、领导落实。家长学校成立后,学校始终坚持“建立两个机构”做法。一个机构由校长、主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教导主任、德育主任和各年级组长组成的家长学校领导小组,负责每年家长学校教育教学的计划制订和教学活动的组织落实;另一个机构是由各年级各班推荐出来的年级家长代表组成的学校家长委员会,每学期定期召开会议研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调问题,并负责协调处理学校办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2.共商大计,目标落实。学校两个机构通力合作,在教育目标一致性上获得共识。即:通过家长学校,提高广大家长的素质,指导学生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技能,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促进家庭文明建设和教师、家长、学生三者之间的心灵沟通,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良性互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3.因地制宜,计划落实。家长学校领导机构和学校家长委员会开学初都要结合各年级学生的情况、学校的教学进度和各项活召开研讨会,讨论了每个学期的家长学校的工作计划,并将家长学校的相关教育教学工作纳入学校计划。

4.规章制度落实,档案资料齐全。为保证家长学校工作的顺利进行,我校制定并完善了《家长学校工作制度》、《家长学校学员考勤制度》、《优秀家长学员评比制度》,并成立了专门的“家长学校”资料档案,对家长学校的学员名册、教案、专题发言、总结、计划等资料进行整理归档,档案管理齐全。

5.教师队伍落实,提高讲课质量。家长学校要提高办学质量,提高讲课质量是关键。为此,我们十分重视提高讲课质量,做到“精聘讲师、精心组织”。我校成立了由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组成的家长学校教师队伍,并对这些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做到培训上岗。在此基础上,还聘请省内外有丰富家庭教育经验的专家来校为家长学校做讲座。我们先后邀请了全国著名家庭教育专家、南京大学徐信民教授和北京的教育心理学硕士、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资深家庭教育专家陈勇老师对家长们举办了“超级学习法”和“让孩子走好人生第一步”的专题辅导讲座,受到了家长的热烈欢迎。

6.辅导教材落实,保证了家长学校教学有本可依。结合学校的实际及教育教学改革的情况,学校先后选用《当代家庭教育》、《《成功家教启示录》、《失败家教启示录》、《现代家庭教育教材》、《家长必读》为主要教材,并把《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小学健康教育》、《小学生安全教育》等作为辅助资料,使家长学校的教学内容丰富而实用。

7.教学课时落实,保证充分的学习交流时间。为了保证家长学校有充分而合理的教育教学时间,我校每学期坚持做到“两个一”和“两个多”。“两个一”即每个学年举办一次新生家长培训会,每学年进行一次家庭教育知识专题讲座;“两个多”即召开家长会的形式可以多样,进行家访及调研的形式可以多样。

二、大胆探索,突出家长学校教学工作的“时代性”

犐缁嵩诓欢系姆⒄梗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地变化,为了使家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与时俱进,我校除了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地选择承载崭新家教理念的教材作为家长学校的教材外,还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

1.调查研究,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能够“互补”。为了使家长学校的教学工作具有针对性,在每次学校给家长上课前,学校都要了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做到学校教育能与家庭教育互补,全面调动家长重视对孩子的教育,提高家庭的教育素养。学校开展发放宣传资料和问卷调查、家庭走访活动。通过问卷和家庭走访,了解到了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诸如:包得太多、管得太严、推卸责任、放任孩子、不注重培养孩子的受挫心理等问题。调查研究使学校进一步了解到家庭教育的整体“气候”不理想,所以学校将普及家庭教育理论,提供家庭教育方法,传播家庭教育经验作为家长学校的主要任务,力求通过家长学校的教学,让家长了解更多更科学的教子策略,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互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教学内容有的放矢,使不同层次的家长学有所获。学校每个学期要求授课教师先在自己所承当的年级中进行大量的调研,然后根据调研中了解的情况确定专题。确定专题后要以学校选定的教材为主要载体,结合调查实际拓展教材内容。上课前要求教师写出家长学校专题讲座教案或者讲稿,并由家长学校领导小组审核合格后才能上课。这样使上课内容针对性强,能够引起家长的注意,让不同年段的家长总能学习到教育自己孩子的有效方法。

3.家长学校的学习交流讲求形式灵活,体现因“才”施“教”。“望子成龙”是家长的共同心愿,为了发挥家长在教育孩子中的重要作用,学校除了由学校家长学校的专门老师为家长上大课外,还要求各班班主任认真分析班情,在各班内形式多样地与家长共同交流学习。

1)主题式交流。我校在办家长学校的过程中,还组织广大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学习相关知识,让教师们懂得与家长相处、沟通、交流的艺术。学校要求教师以尊重、民主、平等的管理理念与家长沟通,并要求班主任每学年至少要召开一次“主题式”家校交流活动。所谓“主题式”家校交流活动,就是要求教师结合班级实际以及当前一些新的教学理念给家长上课,让家长了解教改的趋势,了解学生发展的方向,了解教师的管理理念和策略。通过这样的交流活动,使家校之间建立起相互沟通的纽带,从而增进了解。同时能让家长认识到自己并不是把孩子交给学校就完事了,他们在家庭环境中担当着为孩子树立学习、做人的榜样,创造适合儿童健康发展的家庭氛围的重任。

(2)与个别家长交流。对于一些比较特殊的儿童,学校希望教师能随意地与个别家长像拉家常一样谈孩子的事——彻底摒弃过去所谓的家访,因为有的家长总认为家访就是老师告状,所以学校主张教师与家长如同朋友聊天一样交流。在轻松愉悦的交谈中,教师能了解到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态度以及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然后教师根据孩子的情况,恰当地提出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建议,鼓励家长和教师一同努力,让孩子尽自己的最大能力,朝着好的向发展。

(3)家长、学生、教师一起交流(亲子活动)。这样的交流活动,目的在于在活动中增进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的了解。这样的活动,学校要求教师事先要当好“策划员”,写出活动计划,由教师指导学生安排活动的程序,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的整个过程由学生主持。让活动成为孩子自己学习成果和才能展示的平台,成为家长交流自己教育经验的平台,从而树立学生上进的信心和家长努力教育好孩子的信心。在这样的活动中,有三个重点内容。一是学生充分表演,展示自己的特长和学习成果,哪怕是最差的孩子,教师一定要安排其表现的机会,让家长感到自己的孩子的可爱与进步。二是家长交流自己教育孩子的成功经验,三言两语也行。三是安排学生“实话实说”的机会,让孩子大胆说出自己的心理话,以便于家长、教师对自己的教育管理方式进行反思,努力构建民主的氛围。这样的家长会结束时,一定要让孩子牵着父母的手回家,让孩子、家长感受到浓浓的亲情。

(4)家教经验交流咨询活动。根据学校教育的要求和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提高家长教育的素质,在网上开辟父母课堂,如“孩子撒谎是家长严加管教造成的?”、“家长如何走进孩子内心“、“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等等。这些资料给家长提供了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我校为了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我校举办网上家教交流、咨询服务活动,由学校专门老师负责网上解答家长们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疑虑,为他们提供咨询。

5)家长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了充分调动家长参与教育孩子的积极性,学校实施了家长开放日活动,在学校教学家长开放日,家长可以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参加孩子的学习和活动,与孩子共同听课,了解老师的教育方法,另外学校还向家长展示老师的备课和学生的优秀作业,进一步增进了老师与家长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