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危机管理研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22:38

企业危机管理研究篇1

[关键词]企业;危机管理;突发;预警机制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5.16.083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6-0-01

1企业危机的特点与类型

1.1企业危机的特点

1.1.1突发和紧迫性

危机往往不期而至,且一般是在企业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给企业带来不良影响。此外,企业危机爆发时间紧迫,留给人们的反应、决策和处理时间极其有限,如果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处理妥当,将会使危机产生失控的风险。

1.1.2累积和扩散性

企业危机的爆发往往具有不确定因素,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风险因子逐步积累的过程,若未能得到有效控制,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危机爆发。企业危机爆发后,往往会扩散传导至其他企业乃至整个行业,危害非常严重。

1.2企业危机的类型

①网络式危机,即由于网络媒介对某些事件的评论而导致企业出现危机。②信用式危机,通常由本企业的诚信度下降或缺乏诚信引起,具有可变性和多发性的特点。

2广州Je公司危机管理案例分析

2014年12月19日凌晨开始,广州Je公司的网络用户发现网络无法登录,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将近1个星期,公司客户服务部不断接到客户投诉。公司信息技术部确认该事件的原因是公司的服务器受到黑客攻击,网站域名解析系统出现严重故障,导致公司的递归域名解析服务器收到大量异常请求而引发堵塞。由于信息量过大,公司的技术人员无法快速解决该问题,导致客户不满的情绪迅速蔓延到一些网络论坛上,甚至有些客户还筹划着联名向公司提讼并索赔。

通过以上案例介绍,可发现企业危机管理存在以下3个问题。

2.1企业管理层对危机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受传统经营思维影响,我国企业管理层的市场意识、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相对淡薄。据某权威杂志2014年对我国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进行的“危机管理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0%的受访者根本没有“危机”概念。国内大多数企业没有提供有关危机管理的专业培训,这直接导致企业无法快速有效地应对突发危机。

2.2企业缺乏危机预警机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企业危机理论和实践得到了一定程度提高。然而,我国面临的危机形势越来越严峻,企业在经营、财务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内部危机控制意识仍然淡薄,内部控制能力也相当脆弱。企业危机管理经验不足,缺乏危机预警机制,致使事后处理成本增加,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且效果甚微。

2.3企业危机管理人员技能水平低

企业缺少专业的公共事务沟通人才,当企业面对危机时,往往只报喜不报忧,导致企业管理人员无法了解危机的真实信息,难以做出有效的危机解决方案。

3企业危机管理的策略建议

3.1加强企业领导层的危机意识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曾说:“华为总会有冬天,准备好棉衣,比不准备好。”这种未雨绸缪的思想,蕴含着强烈的危机意识,给我们带来深刻启示。企业必须具有危机意识,并保持高度警惕,以防危机爆发。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要有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绝对不能因利益诱惑而突破道德和法律的底线。

3.2建立企业危机管理体系

3.2.1全面加强危机管理培训

英国著名危机管理学家里杰斯特曾指出:“不管对危机的警戒和准备是自发的,还是法律所要求的,危机管理的关键是危机预防”。因此,企业应定期开展员工危机管理教育和培训,通过企业内部和专业培训机构并行的方式,提高员工危机管理的防控能力,一旦危机发生,员工能迅速有效地处理问题。

3.2.2搭建完善的危机管理架构

提前研究可能发生的潜在危机的应对方案,建立预警机制。及时收集企业相关信息并加以分析、研究和处理,全面清晰地预测各种危机情况,并将所得的情报向企业危机管理机构报告,使其掌握可靠的信息并对危机做出评估。此外,还要创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危机管理信息系统,以搜集那些可能引发危机的内外部信息,及时准确地识别、分析、预防和控制危机,做到有备无患,将危机的损害降至最低。

3.3完善危机处理工作流程

3.3.1事前有效防控,事后及时处理

危机发生前,做好防控措施,若因不可抗力因素而导致危机发生,则危机管理机构应快速调查事件原因,及时公布事实真相。各部门要保持信息的一致性,避免公众猜疑。此外,积极配合调查,做好对政府职能部门和新闻媒体的解释工作,并及时安排善后处理事宜。

3.3.2快速启动危机处理解决方案

速度是危机控制阶段的关键因素,危机发生时,决策要快速,行动要果断,力度要到位。企业应把握主动权,通过新闻会的形式,及时让公众获知事件的具体情况,以及企业处理措施等内容,并随时接受媒体和公众的质疑,以公众利益至上的原则解决问题。还可利用权威机构进行辅助调查,以加深公众的信任度。

4结语

现代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日益复杂,企业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应变能力将决定企业的生存状况,企业应提高危机处理意识,加强预防,提高员工的危机处理能力,并主动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共同做好危机管理工作。

企业危机管理研究篇2

关键词:组织学习;危机管理;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1-0028-02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面临日趋增多的风险和挑战。在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中,企业的生命力显得十分脆弱,危机对企业产生巨大影响。国内外学者对危机管理和组织学习都进行了广泛研究,但其中对于二者融合的理论研究并不多。基于此,梳理有关危机管理和组织学习的理论,归纳二者融合的相关研究,对促进基于组织学习的危机管理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一、企业危机管理的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StevenFink(1986)认为危机管理是企业面临危机时有计划地剔除风险和不确定性,使自己更能把握自己前途的艺术。RobertHeath(2004)则认为危机管理是包括危机前、危机中、危机后各方面的管理。20世纪30年代,危机管理研究主要集中于应对危机对策、防灾计划制订、安全技术等。20世纪80年代,Hayes提出了适应性危机管理理论,认为危机管理是由六个管理步骤组成的适应性的管理控制过程。20世纪90年代,michaelBland&Stephenp.Banks阐述了企业危机管理系统论,分析企业如何在市场平台上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以持续健康发展。关于危机管理的阶段模型,学术界有三种代表性的看法:(1)三阶段模型:危机前、危机中、危机后;(2)四阶段模型:潜伏期、爆发期、扩散期、解决期;(3)五阶段模型:信号侦测、探测预防、控制危害、恢复阶段和学习阶段。

2.国内研究综述。20世纪90年代国内才开始关注危机管理理论的研究。关于危机管理的概念,刘保国(2007)认为,危机管理是指企业有计划地学习、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管理和应对措施,以避免或减轻危机的严重损害和威胁的一种动态过程。近年来,国内学者从不同的层面对企业危机管理展开研究。韩庆林(2004)阐述了中国企业实施危机管理的内容,用层次分析法对企业危机进行动态监测,并从战略角度分析我国危机管理的实施。刘保国(2007)分析了企业危机管理的内涵、表现形式、现状,指出了企业危机管理的途径。

3.小结。国外对企业危机管理的研究比较广泛,其研究内容不仅包括危机应对策略,还涉及危机沟通等新视角。国外对企业危机管理的研究主要采用实证研究的方式,比较全面研究了危机管理阶段模型。但是他们忽视了对危机本身(包括危机发生的原因、特点和形态)的深入分析,而且缺乏对企业危机预警体系的研究。国内对企业危机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对危机的根源和症状进行研究,但研究的深度较浅。国内对危机管理的研究侧重于企业危机管理体系的建立,很多学者提出建立危机管理预警体系。一方面,国内企业危机管理的研究视角比较单一,研究内容不够新颖;另一方面,国内对企业危机管理的研究还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证研究。

二、组织学习理论综述

1.国外理论综述。关于组织学习的概念,argyris和Schon(1978)认为,组织学习是组织成员为修正组织规范、政策等而监测组织异常并通过重新构建组织行为理论把探寻结果渗透到组织图示和组织想象中的纠正组织错误的过程。国外对组织学习过程的分类有以下几种代表性看法。argyris和Schon(1978)认为组织学习过程应分为四个阶段:发现、发明、执行、推广。Daft和weick(1984)把组织学习分成三个阶段:审查阶段、解释阶段、学习阶段。Huber(1991)则将组织学习划分为知识获得、知识分配、知识解释和组织记忆四个阶段。关于组织学习的类型,Snell和Chak(1998)认为组织学习可分三类:单环学习、双环学习和三环学习。关于组织学习的度量,Hull和Ferrel(1997)根据组织学习的特性,用团队导向、系统导向、学习导向和记忆导向四个维度来衡量组织学习,其量表采用包含17个度量指标的likert7级量表。

小结:国外学者对组织学习的内涵、过程、类型、度量构面进行研究。国外对组织学习的整合模型的研究并不多见,并且缺乏组织学习的实证研究。近年来,组织学习的研究领域扩展到跨领域、跨组织等层面。目前组织学习更注重实践的研究,与知识和创新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总的说来,国外对组织学习的研究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但尚未形成清晰的理论体系。

2.国内理论综述。关于组织学习的概念,于海波等(2007)认为组织学习是指在组织内部和组织间进行的,不断产生和获取新的知识和行为,并对其进行解释、整合和制度化,以实现自己的愿景或适应环境变化,是一种循环上升的社会互动过程。国内学者从不同视角提出组织学习的过程模型。陈国权和马萌(2001)提出“6p—1B”模型,把组织学习过程分为发现、发明、选择、执行、推广和反馈六个阶段和一个知识库。关于组织学习的度量,陈国权和马萌(2002)基于“6p—1B”模型提出了组织学习六个维度量表,根据不同阶段存在的组织学习障碍,设计调查问卷调研民营企业,以蛛网模型来描述各阶段的评分情况。

小结:国内对组织学习的研究起步较晚且不够深入。国内学者对组织学习内涵、过程和度量提出了新看法。组织学习的基础是个人学习,目前学术界对人的心理和认知等方面未达成一致意见。现阶段,组织学习的理论体系还不够完善,研究构面也不够新颖,缺乏实证研究和案例研究。未来需要研究组织学习的本质和特征,提出更完善的组织学习整合模型,开发更多具有实践意义的组织学习工具。

企业危机管理研究篇3

关键词:项目管理;风险管理;危机预警

1问题的提出

项目管理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项目管理研究人员就一直努力寻找促使项目成功的因素。项目关键成功因素是对项目成功有影响的一切环境或事实,项目成功或失败与项目关键成功因素密不可分。项目成功关键因素促进或阻碍了项目的成功,也就是说它们促成了一个项目的成功或失败。可见,对项目关键成功因素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表1列出了六种代表性关键成功因素的观点。这些关键成功因素存在某些共同的因素,但各自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2理论依据及变量度量

2.1危机预警的理论依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企业危机的预警原理与研究方法”有如下的发现:各种企业危机的出现具有再现性。不论是外部环境突变还是内部管理失误或两者综合作用而成,其形成必然表现为企业内部的一种逐渐扩展或传导过程,且反映在内部管理流程与管理行为的重要环节中。这种扩展活动的征兆及其过程具有再现性和可逆性。因此,可建立监测系统和预警指针,对不断再现的、易突变的管理环节进行预报和预控。

2.2变量度量

(1)环境变量度量。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企业内部的项目管理,企业项目管理与一般的项目管理最大的不同在于其受到企业环境的影响。作为企业的一个项目,其所处的环境主要有外层辅助因素和内层结构因素。外层辅助因素和内层结构因素分别代表项目所处的宏观环境因素和微观结构因素。具体来分析,外层辅助因素包括企业文化,来自高层的支持度。内层结构因素包括项目的组织形式和项目工作网络。

(2)人为因素度量。

人为因素用来测度项目运行和管理过程中人的行为和动作对项目危机的影响,人为因素是项目危机的直接影响因素,从项目管理关键成功因素的六种观点来看,尽管各自侧重点不同,但是与人有关的因素是相似的,都强调了以下五点:计划和控制水平、沟通效率、风险应对能力,责权清晰程度、团队胜任能力。根据作者自身的项目管理实践及与专家的探讨,这五个方面也囊括了项目管理中与人有关的因素。以此,本文以这五个变量来测度人为因素。

3概念模型推演

3.1环境因素对人为因素影响推演

(1)企业文化对人为因素的影响。

有效的企业文化能够帮助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团队目标是形成团队精神的核心动力,要实现团队目标,必须增强团队的整合力和个体的驱动力。从思想上整合,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只有管理者在思想意识上高度统一,没有分歧,才能确保项目的政策和措施从中层开始往下一步步贯彻落实,保证团队内部个体力量与目标方向相同,避免“内耗”现象。因此,有效的企业文化能够激发团队成员的责任心、沟通意愿和协作精神。

综上所述,有效的企业文化能够对项目的计划和控制水平,团队的沟通效率,风险应对能力,责权清晰程度以及团队胜任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影响项目的危机程度。

(2)高层支持对人为因素的影响。

项目管理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其对企业的作用和影响不可估量。为了提高项目的成功率,项目管理学者开始探索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在这方面得出重要结论的代表人物包括Baker.murphy&Fisher(1974)、pinto&slevin(1980)、martin(1982)、ingram(1994)、Belassi&tukelt(1996)等等。在这些研究中,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是的项目运行描述(projectimplementationprofile,pip)量表。利用该量表对400个传统项目进行了深入研究,高层管理支持被其列为排名第二的影响项目成功的因素,其含义是指管理高层为了项目成功而提供必需的资源和授权的意愿。而从项目管理实践看来,企业的高层是否对项目经理充分授权以及对项目投放的资源数量质量情况对整个项目局势的稳定和士气都影响很大。因此,我们假定高层支持对人为因素下各变量均有正向影响。

(3)组织结构对人为因素的影响。

项目开始时候并没有获得任何资源,要达到项目的目标,项目需要称职的、被激发的人员有组织的紧密合作,项目必须组织起一群人,使他们能够迎接项目所带来的各种挑战。这就意味着构建一个组织结构,建立组织的各种正式关系,澄清项目所涉及的个人和小组的职责。pmBoK描述组织对于项目的影响时指出,即使组织是专门为项目而设置的(如联营体,合伙企业),项目仍然会受到组织和设立它的组织的影响;执行项目的组织的结构通常约束项目获得资源的可能性,进而影响项目的风险。因此,我们人为高层支持影响计划和控制水平、风险应对能力及团队胜任度。

(4)工作网络对人为因素的影响。

pinto指出,在项目执行中为全体关键成员提供合适的网络和必需的信息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管理环节。那么,拥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网络平台就成为必然。这是及时有效沟通的重要途径和通道,是项目管理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同时,良好的工作网络平台有利于项目团队获得必要的相关信息,从而有利于制定良好的计划并实施有效的控制,有利于项目成员行驶权力和履行职责。因此,我们认为工作网络影响计划和控制水平、沟通效率及责权清晰程度。

3.2人为因素与项目危机关系推演

以往的研究文献显示,在所有的预警案例中,与人相关的大概占到66%。62%的预警信号直接来源于人。经验材料中,64.2%的项目问题是人为因素所导致。观察表明,项目问题的大部分成因直接来源于人,人的行为是所有问题产生的基础。另一方面,当我们试图分析项目的问题及其基本诱因的时候,我们必须注意,信号跟其所处的环境密不可分,它们跟环境紧紧联系在一起。由此可见,项目实施的成败高度依赖项目环境和处于其中的人。在ilmari.nikander和eero.eloranta的研究中,已经对人的因素有了提及和强调,但并未作过系统的研究。在项目危机预警中引入行为学理论是研究的新方向。

3.3概念模型

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前述理论推演,本文提出如下的概念模型,见图1。

在此概念模型图中,环境因素下各变量对人为因素下各变量有着整体上的正向效应,而人为因素与项目危机直接相关。环境因素对项目危机没有直接影响,其通过作用人为因素对项目危机产生影响。这就是企业项目管理影响因素作用机理图。

4结语

本文在国内外学者对项目关键成功因素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从危机预警的基本原理出发,结合行为学的相关理论及作者自身项目管理实践,对影响企业项目管理效果的因素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机理做了初步分析和探讨,建立了一个企业项目管理危机预警的概念模型。以使项目管理者对危机起源、发展方式、过程与后果有着更好的理解。以便能够及早的采取措施,从源头预防项目危机。

参考文献

[1]pinto,J.,andDennisp.Slevin,Criticalsuccessfactorsacrosstheprojectlifecycle,Journalofmanagement,1988.

[2]Belassi,w.&tukel,o.i..anewframeworkfordeterminingcriticalsuccess/failurefactorsinproject[J].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jectmanagement,1996.

[3]ilmario.nikande,eeroeloranta.preliminarysingnalsandearlywarningsinindustrialinvestmentproject[J].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jectmanagement,1997.

[4]Cooke-Davies,t.therealsuccessfactorsonprojects[J].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jectmanagement.2002,20:185-19

[5]佘廉.预警管理——企业防范风险的新方法[J].中国商办工业,2000,(9).

企业危机管理研究篇4

关键词:金融危机;财务管理;企业;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f23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9-0162-02

财务管理掌持着企业的经济命脉,对企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目前,我国许多企业财务管理仍处于低效率低水平状态,与其日益发展壮大的要求和外部不断变化的环境不相适应。多数企业的领导层特别是中小企业的领导层尚未建立起诸如时间价值、风险价值、边际成本、机会成本等科学管理的理念。普遍存在财务管理机构简单、专业性不强、职位不分、内部控制弱、资金周转缓慢等财务管理问题。面对目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各国企业尤其是我国企业更应该认识到财务管理的不足,进而采取相应的策略,以应对环境的变化。

一、金融危机对国内企业的影响

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的影响,

三、金融危机下财务管理策略

1.增强财务管理意识,备足信心应对金融危机。不断发展完善的市场经济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跟上步伐,管理层应从观念上改变以收定支的思路,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的作用。管理层认识到了财务管理的作用,可以派财务人员到其他企业学习借鉴宝贵丰富的经验,以减少摸索的时间,减少企业成本。当然,面对金融危机,作为企业的决策者还必须要有足够的信心,去解决困难。领导者坚定的信心才能聚集人气,提高士气,共同挺过困难时期。

2.加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建设,提高管理层的决策能力。财务风险分析和预测是企业控制未来财务风险的重要方法,也是企业进行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准确把握宏观经济形势和市场发展变化,高度关注宏观经济运行信息及重要指标,通过分析判断后,调整企业自身各项财务指标及目标,对企业未来财务活动和财务成果作出科学预测,以避免不恰当的投资实施。加强经济、财务、市场、政策等信息体系建设,强化财务风险分析和预测与企业发展战略的相互衔接,合理运用财务风险分析和预测方法,以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管理层的决策能力。

3.尽量使筹资多样化,充分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科学投资,强化管理,降低成本费用。在做筹资决策时,应研究对比各方案,充分考虑资本结构和财务风险。在目前上市条件苛刻,审批严格的情况下,大型企业可以采取私募资金的方式进行融资,当然,这种方式要求企业有很高的信誉。对于中小企业,可以时刻关注国家的优惠政策,尽管4万亿的国家投资主要用在了基础建设上,但下一步国家政策会偏向于中小型民企,民营企业对解决就业,促进经济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企业投资应充分考察市场发展变化,对各投资方案进行分析,以求投资于有市场潜力的实体经济或前景良好的股市等。

市场需求萎缩,企业面临销售业绩下滑、成本费用上升、盈利能力下降等多重困难,严格控制企业成本,是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重要举措。进一步优化业务和管理流程,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强化各项预算定额和费用标准的约束力。降低成本费用需要在各个环节进行落实,经营环节重点在于加强对原材料的采购和使用,妥善处理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的关系,努力把原材料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内;筹资环节主要研究资金成本的降低,尽量采用财务费用较少且风险较低的筹资方式;投资阶段尽量避免错误决策带来的损失。

4.加强现金流管理,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稳定充足的现金流,是企业应对危机、稳健经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全面树立以资金管理为主导的企业财务管理理念,强化现金流管理意识,重视企业现金流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缩短资金循环周期,防范资金风险,严格控制现金流出,健全企业现金流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对现金流的动态监控,确保企业资金链正常。

提高创新力是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良策,准确把握产品市场发展态势,加强市场形势预测,科学合理组织生产,适时调整产品结构,进行产品创新,优化配置,整合资源,把没有效率和竞争力差的业务去掉,以增强企业整体竞争力。充分发挥网络营销优势,拓展国际国内营销区域,提高营销速度,不断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

企业危机管理研究篇5

关键词:公共关系;公共关系危机;危机管理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现代社会分工日益细分化,社会机构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处于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企业难免与社会公众产生各种矛盾、冲突,进而演化为公共关系危机,在传媒发达的今天,企业公共关系危机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广泛扩散。面对公关危机,一些企业成功地化危为机,一些企业在危机中遭遇损失,甚至遭受灭顶之灾。不同的企业在对待公关危机时采取的不同的态度和处理方法所产生的截然不同的结果,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企业要持续生存并获得发展,必须进行科学的公共关系危机管理。

从另一角度,危机具有双重属性,危机具有损害性的同时,还有正向性,危机之中往往孕育着转机。表面上,公共关系危机具有突如其来的偶然性,在不经意的情况下出现,甚至突然爆发。事实上,组织出现公共关系危机,无论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还是两者都有的原因,都是企业公共关系疏于警觉的结果。即使是非常偶然的人为因素和意外的自然灾害,也有其暗含的内在规律,而这种规律不论周期多长,都具有反复出现的多现性。把握规律和公共关系危机处理要点,做好公共关系危机管理,能够将危机中的压力转化为动力,驱使企业因势利导谋求技术、市场、管理和组织制度等方面的创新,提高风险免疫力,主动地、有意识地化危机为契机,恢复组织信誉,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优秀的组织越是在危机的时刻,越能显示出它的综合实力和整体素质,必要将危机公关意识及危机管理提升到企业战略高度予以重视。

二、企业公共关系危机管理

法国管理学家费尧认为:“管理不是一个点,而是一条线,是相互联系的运动过程。”危机管理也是如此,公共关系危机管理是处理危机事件过程中的公共关系管理,是企业为了解决自身陷入的危机,挽回不良事件给公众造成的影响和带来的损失,在出现公关危机状态时,采取的一系列具有预防、扭转、挽救作用的策略和措施,它的过程是消除企业危机因素的系列活动。从阶段上,公共关系危机管理分为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恢复。

(一)企业公共关系危机的预警

企业公共关系危机的预防是事前防范,通过公关危机意识和公关危机的预警机制实现公共关系危机预防,帮助将危机扼杀于摇篮。

1、树立危机意识和公关意识。这里所说的“危机意识”是特指如何创造一个能让企业克服困难、不扰的良好舆论环境的危机公关思维意识。没有危机意识,单纯的硬性危机防预体系是无力的,超前、无形、全面的危机意识才是企业公共关系危机防范中最坚固的防线,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声誉和形象意识。把信誉和形象视作企业的无形资产、无形财富,把树立和维护良好的组织形象作为企业危机公关目标,这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2)传播意识。主动利用一切传播机会和传播媒介影响公众、引导公众和争取公众,引导新闻媒体对企业正面宣传,形成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3)诚信意识。市场经济不是智力游戏,比谁比谁更聪明,它需要的是信任与合作,任何的欺诈行为都会对诚信社会造成伤害。诚信是企业拥有良好公关危机意识的重要体现。面对危机,企业要开诚布公地说明事情原委,采取诚意的态度接受批评,淡化矛盾、转化危机。

2、建立公关危机预警系统。公共关系危机预防着眼于未雨绸缪、策划应变,必要建立危机预警系统,及时捕捉企业危机征兆。首先,组建公关小组。只有做好组织上的准备,才能有备无患的应对公关危机。危机管理小组强调企业内各个关键环节都有人参与,在危机爆发初找出问题所在,避免拖拉、推诿,以便掌握主动。最重要的是,在危机管理小组中指定企业公共关系危机的新闻发言人,在危机来临时刻,企业内部很容易陷入混乱的信息交杂状态,不利于形成有效的危机传播,因而形成统一的对外传播声音是形势要求的必然结果。新闻发言人专门负责与外界沟通,尤其是新闻媒体,及时、准确、口径一致地按照企业的对外宣传的需要把公关信息出去,形成有效的对沟通渠道。其次,建立科学的预报系统。在日常加强危机自查情况下,对危机持一种正确积极的态度,对出现的前兆危机要进行客观及时地评估,对各种潜在的危机形态进行分类,对各种危机情况进行全面、清晰的预测,制定预防危机的方针、对策,为预警危机制定策略和步骤,监督方针和步骤的正确实施,避免危机转化直至造成毁灭性后果。再次,健全和调查制度。在日常工作中促进沟通和社会公众加强交流,建立相互信赖关系,避免公共关系危机对外宣传的无序、混乱,以及由此可能产生的公众猜疑,便于企业驾御危机公关信息的传播,经住各种突发事件考验。最后,制定危机管理方案或危机处理预案。为处理每一项潜在的危机制定具体的战略和战术,确定可能受到危机影响的公众,对全面工作做指导和咨询,对企业存在的危险情况制定涉及全公司的危机防范措施。

(二)企业公共关系危机的处理

公共关系危机预防,只能使危机爆发次数或程度减到最低值,而无法杜绝危机。对于企业,危机的恶化很大原因是由于传播媒介的推波助澜,因此,危机发生之后,企业必须表明自己的立场,并通过积极的沟通,引导舆论,稳定人心,重构企业与公众之间的信任关系。

1、处理原则。处理危机时的原则,有管理专业人士提出了“5S”,即速度第一(SpeeD)、系统运行(SYStem)、承担责任(SHoULDeR)、真诚沟通(SinCeRitY)和权威证实(StanDaRD)5个原则,公共关系危机处理中5个原则同样适用,根据公共关系危机特点,其处理原则可以归纳为以下方面。(1)临危不乱。潜伏性和意外性是公共关系危机的重要特点,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企业应临危不乱。乱则无法看清危机实质,更无法有效地进行整体公关,只有抓住危机实质,分析危机产生的原因,才能迅速做出判断,并制定出相应的危机公关方案。(2)快速反应。危机发生后,企业必须采取果断的应急措施,澄清事实、化解误解或敌意,控制事态,并及时与新闻界联系,企业的快速反应能最大可能地消除公众对危机的各种猜测和疑虑,防止连锁反应。(3)与新闻媒体合作。企业危机之所以出现失控的局面,主要是对危机出现了“信息真空”,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中,媒体对信息传播具有加速、放大和扭曲效应,危机事件中不免有些毫无根据的猜测,混淆是非,扰乱人心。企业应及时与新闻媒体联系,确保危机消息来源的统一,将事件真相、处理进展传达给公众,杜绝谣言、流言,稳定公众情绪,争取社会舆论的支持。(4)控制影响。公共关系危机要在尽量早的阶段消除影响,创造妥善处理危机的良好氛围,减少曝光,平息冲突,及早消除不利影响。

2、处理程序。发生突发事件或重大事故时,企业公共关系便处于危机状态之中,企业要面对强大的公众舆论压力和危机四伏的社会关系,沉着冷静,循序渐进的处理是中心工作。(1)发现危机。危机是事物运动、发展、变化的结果,发现它才能在企业能力所及的范围内扼制并扭转。发现危机是指在日常的公关工作中,通过事物的现象和长期工作经验,对公共关系危机及时察觉和判断,它包括隐性状态下的发现和显性状态下的发现。隐性状态下公共关系危机情形下,公关工作还处在表面正常的状态,但是隐患已经在某些因素和环节中存在。例如,企业内部门关系、上下级关系不和;或者是企业内部管理混乱,效益低;或者是出现了企业和公众之间不协调;或者是企业与政府、同行产生了摩擦等,当一些细小的环节或因素上出现问题时,企业应该敏感而及时的发现。这种发现问题的能力需要学习和长期经验的积累,它不仅是理论学习的结果,也是社会经验,工作经验的体现;显性状态下公关危机相对于隐性状态比较容易被发现,它是既成事实的危机,而且多是影响较大的突发性危机,以重大的损失为标志,容易为企业所重视,但是对于重大显性危机的危害程度的认识和判断却需要丰富的公关经验,对危机的判断关系到危机处理决策、手段及处理措施的实施。(2)识别危机。对危机的识别很关键,如果对危机的形势识别不准确,就无法制定出相应有效的措施。公共关系危机的识别,通常从三个方面着手:查明事件的性质与危害程度;查明事件的起因和后果及影响;查明事件牵涉的公众对象和在社会中产生的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力。查明事实和影响,考察这种危险情况是否真正影响企业的最终目的,所鉴别出的潜在危机其真实性如何,企业现有的行为能否阻止或遏制危机的产生,所制定的方针政策是否经得住公众考验,企业是否具备危机管理所需资源,公众对企业行动是否能接受,不采取行动的结果将会怎样等。(3)处理危机。面对危机企业应尽可能掌握主动权,避免被动,处理中,“沟通”是贯穿所有重要环节的核心,充分、恰当的沟通才能使危机得到控制。常见公共关系危机有两种情形:报道失实和谣言传播,它们是公共关系危机处理的核心。第一,报道失实的处理。报道失实是指新闻媒介报道的情况与事实本身不符致使企业形象受损,处理要点为:迅速搜集新闻媒介失实报道的信息内容,核准其失实程度;立即据实向发表失实报道的新闻单位提出更正要求;尽全力找到失实报道的记者、编辑及制作者,诚恳地提出更正要求;如失实报道的新闻单位和个人拒不认错,可通过上级主管部门出面处理,借其他新闻单位发表文章或广告,把真实情况公诸于众;如失实报道情节特别严重,造成不良后果,可诉诸法律,依法维护组织声誉。第二,谣言传播的处理。谣言传播指不正确事实的非正式渠道传播,它是对事实的蓄意渲染、夸大、歪曲,或是无中生有,损害组织形象和信誉,处理要点为:对谣言追根溯源,揪出谣言制造者;邀请本领域、本行业的权威人士、有关领导、新闻记者及其他有关公众来,以澄清事实,妥善辟谣;必要时组织新闻会,就有关问题向新闻界做出说明,公开事实真相,倘若属于不正当竞争而发生的恶性中伤事件,则应诉诸法律解决。

(三)公共关系危机总结

危机总结是整个企业公共关系的最后环节,当公共关系危机处理后,需要总结公共关系处理方法,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找到处理危机的规律,总结经验和教训,对企业新的公关危机预防提供参考。企业危机总结内容包括:

第一,对工作全面评价。包括对企业危机预警系统的组织和工作内容、危机应变计划、危机决策和处理等各方面的评价。

第二,对危机发生的原因、预防与处理等措施的总结。研究危机产生的原因;研究在危机处理过程中公众受到的不良影响是不是降到最低;在危机公关的实施过程中,给社会造成的损害是不是最少;在危机事件发生后所进行的处理过程中,企业是不是以最小的代价,保住了企业在经济方面最大的利益;在危机公关的处理完成后,企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受到的损害是不是最小,或者是否已经以最大的努力在公众中建立起企业的新形象,以最大可能恢复了企业美誉度和公众对其的信任。

第三,对危机管理中的问题综合归类,防止类似事件的再度发生,为企业今后公共关系危机管理提供经验和方法上的借鉴。

三、结束语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任何企业的成长、发展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企业要尽一切努力避免自身陷入危机,一旦遭遇危机,就要接受它,重视危机的存在,客观认识到危机的危害性,做好公共关系危机管理。危机管理是对企业危机事件公关能力的重大考验,有效的危机管理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助推器,通过公共关系危机管理使对企业的降到最低限度,危机管理的重要价值还在于发掘危机中蕴涵的“商机”,帮助企业在危机事件中发现机遇,化危机事件为企业转机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唐燕凌,姜国刚.公共关系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郑砚农.公共关系与危机管理[J].数字财富,2004(10).

企业危机管理研究篇6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千变万化的国际形势环境。中国的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复杂和飞速变化的经营环境。在这样的新的环境和挑战下,企业的在决策过程中会出现越来越多的不确定因素,可能会造成各种各样的经营的危机。因此企业危机是每一个公司必须高度重视的首要问题。如果企业危机爆发的话,将会全面的影响一个企业的发展,甚至危及企业的生存。总之,国内的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经营环境,随着中国的经济飞速的发展以及在国际上的影响越来越大,竞争力越来越强,作为主要的市场主体,企业的发危机管理的系统的研究对于中国的企业的健康发展有着很大的意义。如何正确的科学的认识危机管理是中国企业面临的新课题。

二、企业危机的产生及发展

(一)企业危机发生的前兆

企业的发生危机的前兆一般分为三类,当发生下列的情况的时候,一般情况是预示着危机的到来,各企业应当高度重视。

1.关于管理者的行为:当领导者对部下的猜疑心很重,缺乏信任。每件事亲力亲为,不能尽其员工的才能。对待员工不公平,利用权势欺压员工。不能充分的采纳员工的意见,固执己见;起不到榜样的作用,对待员工要求苛刻。

2.关于经营策略的问题:经营策划不够严谨周密;随意的调整商品的价格;当面对外界的竞争环境的变化的时候,不能够变通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涉足投资自己不熟悉不擅长的项目领域等等。

3.关于经营环境方面:企业的内部缺乏团结合作的精神;外部市场时刻变化;新的政策法规时刻的影响着国内外的经济形势;竞争环境十分的残酷,竞争对手竞争激烈;受到舆论监督;

(二)企业危机发生的特征

大多数的企业危机事件都具有相同的大体特征即:1.突发性、聚焦性和破坏性,危机所带来的连锁反应,不但破坏正常的经营情况,更会破坏企业的基础,威胁企业的发展。

(三)企业危机发生的内部因素

忽视管理,经营管理的机制不科学,不健全,导致生产秩序混乱,员工们的心意不定,这样就会很大概率发生危机。当一个企业的管理效率低下,方法不科学的时候,前途堪忧。目前我国的许多企业存在管理方面的问题,随意性较强。缺乏危机的意识,管理方式不科学,我国的长期的国内基本政策,导致企业的警惕性下降。在主动预防危机的意识上面不够,内部决策的不科学,盲目的扩大生产,涉足投资陌生领域。导致资金的缺乏,周转困难,最终破产。企业的素质较低,文化失衡,一个企业的素质决定了它的生产经营能力,当企业素质较低的企业,适应不了市场的时刻变化。这些本文由收集整理因素构成了一个企业发生危机的内部因素,素以企业应当重视自身的发展,完善合理的管理制度。

三、项目管理对企业危机的制衡

(一)项目管理的特性

项目管理就是为了满足甚至超越项目涉及人员对项目的需求和期望而将理论知识、技能、工具和技巧应用到项目的活动中去。有效的项目管理是在规定用来实现具体目标和指标的时间内,对组织机构资源进行计划、引导和控制工作。

一般传统的做法就是,当一个企业设定了一个项目之后,参加项目的部门至少会有好几个,包括财务部门、市场部门、行政部门等等,但是不同部门在运作同一个项目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摩擦,须进行协调,而这些无疑会增加项目的成本,影响项目实施的效率。

作为一个项目的管理人员,应该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利用系统的科学的观点、方法和理论,有效的对项目的全部工作进行管理。即从项目的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以便圆满的完成企业的目标。企业中的"项目"说白了就是企业中的各项有始有终的工作或事务。

(二)项目管理的范围

1.项目管理就是是为了实现一个项目的预期目的,对项目的工作内容进行管理的过程。它包括界定范围,规划范围,调整范围等。

2.项目的管理时间:是为了保证项目最终能够按时完成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它包括具体的活动界定,活动排序,时间估计,进度安排及时间控制等项工作。

3.项目管理的质量:是为了确保项目达到客户所规定的质量要求所实施的一系列管理过程。它包括质量规划,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等。

(三)项目管理对于企业危机的重要作用

1、项目组成立

项目能否成功的最主要的因素是成立项目组,没有项目组,就不能谈项目管理。成立项目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项目背景,目标,领导组,执行组,时间表等。项目组背景与目标一般比较容易确定,但是领导组与执行组的成立,就要考验一个项目组的智慧了。

2、注意企业风向

当高管对项目组的态度变化的越来越冷淡的时候,需要注意这个项目的可行性,是否需要停止。项目组不能一直做着同样的工作,工作重点要变化。某一个阶段需要做哪些工作,哪些工作是重点,哪些工作已经过时,项目负责人必须有高度敏感,时刻的注意着企业的风向。

3、项目规划与激励

每个企业成立项目组的时候,一般会对项目组进行规划和激励。项目组规划主要包括时间内容规划,项目分工,项目制度等内容。当项目启动的时候,所有工作一步到位,通知什么时间发文,物料什么时候到位,工作例会什么时间开始,市场部该做什么,渠道部该做什么,这些都要明确。

许多企业的管理者大多忽略对项目组的激励问题,认为项目组不需要进行激励,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项目是员工"额外"的工作,只有用激励才能刺激积极性。项目组以正激励为主,小项目有小激励,大项目有大激励,谨慎使用负激励。

4、严格督促

基本上90%的人都具有这样的特性:懒惰,对于有些工作能拖就拖,从来不会主动成,因此在这个时候,就要对员工进行严格的督促和监督。通过事实可以知道:如果没有督促那么就没有成果。但是,监督分为很多种形式,不单单是面对面的命令别人做事情,比如:项目例会、进度通报以及邮件群发等等形式。

因此,项目中的管理者就应该学会运用一些科学的监督工具。比如上面提到的项目例会、进度通报以及邮件群发等等。这些方式不仅不能引起员工的反感,反而会激励他们积极主动上进。

项目管理者应该充分利用员工的不同,督促懒散的人,鼓励勤奋的人。使得懒散的人能够有动力去改进。

5、勤于沟通

勤于沟通,是相互分享彼此的内心感受的非常重要的方法。在企业中,沟通尤为重要。沟通不仅在同级之间,在上下级也要经常进行。

第一,一定要敢于同上级汇报情况,大胆的进行沟通,将企业的发展形势以及遇到的问题呈现给上级领导,使领导能够有效的解决现在企业遇到的问题。这样,才能使企业化危机为安定。

对于下级员工,也要实时的进行沟通。要经常了解他们的想法,倾听他们在他们的岗位上遇到的困难。这同样是非常重要的。或者,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大家一起聚个会,开展活动等,让沟通更加容易。

四、总结

企业危机管理研究篇7

[关键词]企业危机危机管理知识管理危机生命周期

[分类号]C931.2

1 序言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频繁发生的危机成为影响企业发展和生存的头号大敌。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政策环境的变化,质量管理的疏漏,竞争对手的攻击以及各种自然灾害、事故,危机随时有降临的可能。近些年来,大家耳闻目睹了一些知名企业因偶然事件处置不当而迅速“非正常死亡”的现象:三株集团在“常德官司”中轰然崩塌;巨能公司因过氧化氢指标事件从人们的视野中黯然消失;三鹿被“三聚氰胺”送上绝路……但是也不乏有效处理危机事件、在危机中茁壮成长的企业:美国强生公司泰诺药片中毒事件中受到了公众和舆论的广泛同情,企业的声誉不减反增;肯德基顺利通过“苏丹红一号”的考验。面对变化莫测的环境和危机事件给企业带来的惨痛教训,高层管理者开始将危机管理提上日常管理的议程,不断寻找控制风险、治理危机的有效方法。

有效的方法需要理论的支持,对危机管理理论的研究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文献[1]、[2]、[3]从不同视角研究危机管理,文献[4]、[5]将知识管理融入到危机管理中,成为危机管理研究的又一次进步和飞跃。但是从已有的研究文献看,对危机管理中的知识管理问题的研究基本上还处在起步阶段,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2 企业危机的生命周期与知识需求

2.1 企业危机及其生命周期

企业危机是指一个实际威胁或潜在威胁到组织的事件,它威胁企业的安全或使企业形象、产品信誉遭受不利宣传,使企业陷入危机边缘。动力学系统中的“蝴蝶效应”可以有效地类比企业危机,家乐福超市怎么也想不到论坛上一个小小的帖子会给企业带来如此大的麻烦。由此可见,企业危机具有突发性、危害性、复杂性、动态变化性等特点,这些特殊性质使它成为企业的灾难,如何应对危机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

企业危机通常遵循特定的生命周期,很多学者根据危机从酝酿、爆发、缓解到消失的过程研究并制定了企业危机的生命周期。Fink(1986)是目前已知文献中最早采用医学术语描述危机生命周期的学者,他认为危机依次可以划分为征兆期、发作期、延续期、痊愈期四阶段,提出危机管理重在预防的观点;mitrpff(1993)认为危机管理分为五阶段,分别是信号侦测、准备和预防、控制损失、恢复和学习。他强调危机管理是促使企业从危机冲击中恢复之策,指出衡量危机成功与否的一项重要指标就是恢复企业正常运转的速度。从过程论的角度出发,本文将企业危机的生命周期分成如下六个阶段:正常发展期、预防期、爆发期、处理期、评估期和重建期。

2.2 企业危机生命周期的知识需求

2.2.1 企业正常发展期与预防期的知识需求 在危机发展的生命周期中,没有越过爆发点之前的管理以预防为主,危机知识的获取和存储成为首要任务。危机知识的来源主要有:现有知识库中的知识、外部环境的知识和所创造的新知识,主要内容包括:征兆信息、危机历史信息、干预成本信息、认知信息、环境信息、预案信息、知识化和智能化信息。其主要的知识管理工具是搜索引擎和知识地图。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这些工具获得所需要的知识,对其进行分类整理,从而建立针对不同根源、不同程度的企业危机预警机制和系统,能定期、定点对处于潜伏期的各种危机事件进行科学预测。

2.2.2 企业危机爆发期与处理期的知识需求 由于危机的危害性和破坏性,加上媒体、网络等的快速传播特点,企业,尤其是一些知名企业的危机瞬间蔓延。环境的压力要求企业快速做出治理决策,危机知识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它能为企业有效决策和控制提供依据,决策者利用危机管理知识库中的显性知识和危机管理专家自身的隐性知识,可以使决策更科学有效。因此,企业首先要明确自己需要什么知识,这些知识如何获取。笔者通过对危机案例分析,发现危机处理系统中主要危机知识包括:情景信息、资源信息、方案信息、战略信息和损害信息。危机专家系统、论坛、群件、blog、数据挖掘都是获得这些知识的工具和途径。

2.2.3 企业危机评估期与重建期的知识需求危机解决后,需要用专业的知识对事件处理的绩效进行评估。这个过程中要收集危机损害信息和管理信息。其中损害信息包括财政损失、生产损失、形象损失和客户流失等,管理信息则包括危机处理过程中危机管理部门和机构的责任、好的管理流程、方式方法及一些经验教训等。可以通过商业智能、数据挖掘、专家系统、知识仓库等工具进行知识合成和创新。

3 基于知识需求的企业危机管理系统

在深入分析了企业危机管理各阶段的知识需求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知识需求的企业危机管理系统架构。

该系统可分为三个层次:危机管理组织层、危机知识资源层和危机知识管理流程层。其中危机知识管理流程系统是根据企业危机生命周期各阶段管理活动内容和知识需求来设置的功能子系统,在危机知识管理流程中会积累大量危机数据和信息,其中有价值的部分经过进一步的发掘和修正,可通过危机知识资源系统,在不同的危机管理主体之间充分共享,并通过危机管理组织体系来实施危机知识管理流程。

3.1 企业危机的知识资源系统

知识资源系统包括由各方面专家组成的专家组以及储存各类危机知识、危机管理知识的知识库。其中,危机专家组存储的知识主要体现为隐性知识,这些知识是内隐于专家大脑的直觉、经验、智慧和技能;而危机知识库存储的是企业危机的显性知识,它是危机管理的知识资源的核心。

3.1.1 专家组危机专家组由危机管理专家、生产技术专家、公关代表和消费者代表等组成。企业在危机处理中离不开专家的智慧与力量,专家背景的多样性,对危机的解决有积极意义。这些专家具有不同的学识、经验、技能,他们在危机管理的不同方面发挥不同的作用。危机管理专家往往直接参与到危机决策中,生产技术专家在危机管理过程中起到决策支撑作用,对危机管理提出有益的建议;公关代表为公司挽回公众形象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而消费者代表往往作为危机管理的监督者,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反映了危机处理的效果。从形式上看,一些专家进入危机管理小组,他们在危机决策中发挥实际作用,有些是与危机管理小组保持密切关系的外部专家,他们为危机管理小组决策、危机执行人员提供决策参考或技术指导。因此,危机专家包括了参与决策的专家、提供建议的专家和危机执行指导的专家。在应对危机的知识管理中,需

要建立一个充分详细的专家地图,内容主要包括各位专家的专长和联系方式,以便在危机到来时快速地联系有关专家。

3.1.2 危机知识库危机知识库是企业危机知识管理系统的核心。通过建立危机知识库,可以将危机知识积累和存储起来,为危机知识共享与传递提供有效的输入、输出渠道,为实现危机知识的交流和创新奠定了基础。危机知识库系统通过危机知识表示、利用和获取技术,来实现危机知识的检索并满足应用的需求。它按照一定的知识表示方法,如基于规则的知识表示、基于逻辑的知识表示、基于语义网络的知识表示等,来集中存放关于一般危机及管理知识、案例知识、危机经验知识以及危机管理的方案知识。由于危机知识具有时效性,因此危机知识库必须具有动态更新的功能,以保证知识库内危机知识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3.2 企业危机的知识管理流程系统

基于企业危机生命周期的过程特征,企业危机管理系统可以分为危机预警子系统、危机处理子系统和危机评估子系统。这三个子系统由于知识获取方式和用途的不同,在企业危机的知识管理流程中扮演不同角色,发挥不同作用,危机管理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各子系统的知识管理流程相互衔接,融合成了企业危机的知识管理流程系统。

3.2.1 危机预警子系统的知识管理流程通过建立有效的危机预警,企业可以监控和预防危机。危机预警子系统不仅包括正常发展期建立的知识库,还包括危机知识库。该系统的知识管理流程见图2。

危机研究模块通过学习和收集获取企业外部和内部的知识丰富知识库,为危机管理做好知识资源准备;通过培训、教育、实战演习或者专家交流等途径,把知识库中的知识转移到相应的员工身上,培养企业员上的危机意识,增强员工识别危机的敏感度;通过危机的预处理方案研究,明确危机管理小组的组成成员分布和具备的专业知识,针对不同危机源的危机准备不同应对资源;通过知识创新,企业还可能从危机知识中发现新的产品或更好的产品流程,转危机为商机。

危机管理小组、危机预处理方案和危机应对资源共同构成了预控系统,预控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在危机还没有真正爆发之前将危机之火扑灭。在危机管理的预警系统中,预控系统承载的知识也将存储到危机知识库中,为危机的降临做百分之百的准备。专家根据知识库中的知识制定危机指标,将危机知识库中的危机信息与危机指标比较进行危机识别。它和危机信息系统一起构成危机报警系统。准确的报警系统能使组织在第一时间发现危机,并将危机以最快的速度传递给危机处理人员。

3.2.2 危机处理子系统的知识管理流程 当危机不可避免地发生时,危机管理决策者应立即启动危机处理系统,竭力排除危机。危机处理子系统包括三个功能模块:危机控制、危机治理和危机公关。

危机预警系统获得危机信号发出危机警报并公布危机信息,这三个模块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协同合作、消除危机。知识管理流程主要体现在转移和利用两个环节。首先,企业应及时进行危机知识的整合和共享,及时将系统化的危机知识在内部进行交流、共事,使每位员工对危机有一个更全面更客观的认识,明门自己的职责。控制系统主要任务是分析危机的产生根源,详细了解危机已经造成的危害和影响,掐断传播途径,使危机不再恶化。治理系统要结合专家的智慧和原有知识库里的备存信息,排除危机因素和潜在危险,对危机已经造成的危害和损失进行挽救或使其最小化。与此同时,公关系统应及时根据其原有的关系网或通过建立新的关系网,主动和外界(包括受害人、公众、媒体、政府)沟通,最大程度缓解危机所造成的负面影响,维护公司形象。由于危机发展是动态变化的,因此在危机处理过程中还要充分利用知识获取工具,不断获取最新的危机知识,并充分利用这些危机知识。

3.2.3 危机评估子系统的知识管理流程危机评估子系统主要包括危机绩效评估、危机学习和企业重建。危机绩效评估主要工作是对刚刚过去的危机进行一次全面的综合评估。企业首先要建立一套危机管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这些指标包括危机损失、危机成因、沟通速度、决策准确性、处理成效。其中危机损失包括资金、产品、人员等有形资产损失和公司形象、顾客信誉度、员工士气等无形资产损失。绩效评估的目的:一是检验危机管理的有效性;二是为预防下一次危机提供信息。评估的指标体系和评估结果都是最宝贵的知识信息,对企业下一阶段的学习和重建具有指导作用。因此对这些知识的信息挖掘和数据分析具有实际价值,将这些知识存入知识库也是必然。

危机学习根据危机绩效评估中的结果,分清本次危机处理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对于有效的管理措施和从危机中吸取经验教训,通过座谈会等形式分享危机处理过程中一些好的方法,把专家的隐性知识通过学习与交流同其他员工分享,并尽量转变成显性知识存入知识库。同时对于原知识库中错误的、过时的知识进行更新,存储新的危机知识。避免知识的浪费和流失,为下一次危机提供宝贵的经验知识。

企业重建,是指在企业排除危机因子之后,通过修正一些规章制度,改进一些流程结构,调整一些人力资源,提出危机管理的优化方案使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危机不仅是一场灾难,更是一次机会,转危为安、变危机为商机、变危机为契机是经历灾难之后企业的最大收获,是企业危机管理的最终目标。

3.3 企业危机的知识型组织体系

企业危机管理研究篇8

关键词:中小企业危机管理对策

危机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我国的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数量很大,但规模小、实力差,资本和技术构成较低,从而导致竞争能力、抗风险能力较弱,面临强大的生存压力,死亡率非常高,在危机管理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危机发生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小企业在危机发生前企业管理上的缺失是非常严重的。危机前的问题主要是部门内部的小问题不断积累而成,比如公司架构、体制、管理经验等等。中小企业在危机发生之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1没有构建具有生命力的管理机制

很多企业沿袭陈旧的架构,推崇过去的经验,当出现新的市场变化时,还是以现有的形态去应对不同的情况,就算有新员工和新想法出现,也会受到抵制,将创新扼杀在摇篮中。管理机制不能与时俱进。

1.2部门职能的管理功能弱化

部门职能的管理功能弱化特别是执行力减弱,经常引起较大的内部矛盾,而工作中的推诿和扯皮现象严重,造成企业整体运转功能弱化。公司的企业文化、规章制度无法对管理人员进行约束,员工的合理建议被抹杀,在利益分配上无法做到相对公平,对员工无理要求和过分要求很严重等等。

1.3管理制度对沟通渠道的建设不够重视

阮平南认为一个合理的企业组织形态,内部信息的传达是相对顺畅的,而不合理的企业组织,企业内部障碍很严重,企业机构的金字塔层级非常深,信息传递的失真和滞后现象严重。通过调查发现,因为管理制度的缺失,特别是预警措施的缺乏,很多中小企业并没有认识到信息沟通的重要性,不会收集危机信息,没有对企业经营的威胁进行分析,没有发出危机预警信息把危机消灭在发生前状态。

2.危机发生时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形来看,当危机真正来临,很多企业的危机管理令人担忧,危机应对失当主要有如下原因:

2.1管理层没有充分评估危机的破坏程度

目前很多中小企业经营者危机意识比较淡薄,大部分企业过多地注重眼前的利益,没有前瞻性和超前意识,企业对危机缺乏足够的防御措施,加上从未面对过危机,企业内部的恐慌和失误是不可避免的,企业决策者为了快速解决问题,没有审时度势,没有冷静稳重的思考,往往在策略上简单、随意、粗暴,决策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又会给公众留下很差的印象,失去大家的理解和支持,使企业遭受更大的不必要的损失。

2.2企业缺乏有效的危机公关与品牌维护经验

企业的竞争,产品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说,即是品牌的竞争。但中小企业在品牌塑造、品牌意识、品牌管理等方面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在信息社会,危机信息的传播极为迅速,然后会引起媒体的高度介入,很多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危机公关制度,从人员配置到处理经验上都非常缺乏,当媒体把企业的事件升级为公众事件时,危机情境迅速公开化,很多危机的利益相关者、有强烈好奇的围观者,不断关注探讨危机的发展,使危机的影响不断扩大。张玉波在《网络时代的危机公关》中发现,企业危机发生前,问题的发生还未成为公共事件,所以问题顶多成为小型的事故,但一般在企业内部就得以消化解决,当危机发生时,这些事件就升级为危机,成为公共空间所关注的焦点,对企业的信誉、品牌,将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

2.3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储备应对恶化的财务状况

黄岩的《上市公司财务失败预测实证研究》提出,对很多小企业来说,这个问题是很常见的,其实危机的爆发只是很短的时间,企业只要挺过这一段艰难的时刻,还是可以获得喘息的机会,东山再起。中小企业一般都没有足够的危机资金储备。中小企业的赢利模式比较单一,主营业务的产品在行内未必占有优势,在市场供不应求的时候,这些企业尚可立足,一旦市场出现萎缩,产品进入衰退期,企业往往陷入收入来源断层的困境。所以,当市场占有率急剧萎缩,作为企业的直接经济收益层面会出现严重问题,体现在财务、资产等方面,经营状况恶化,无法偿还债务,严重的甚至资不抵债;有的是持续亏损,净资产大幅度下滑;有的是资金周旋困难,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2.4企业缺乏有效的核心竞争力保护与替代方案

具体表现在产品、技术、人才等几个方面,这些因素在危机前的表现是相对平稳的,特别是产品和技术,几乎没有什么特殊的变化,但当危机发生了,这几个方面的变化对企业的打击是根本性的。大部分中小企业依靠的是一个技术、一件产品、一个团队打天下,当发展顺利的时候并不觉得什么,当这些因素成为危机原因时,企业是无力解决的。

3.危机发生后存在的主要问题

危机后的恢复,类似于人的机体病后的痊愈,如果不彻底治愈,还会复发。但很多中小企业在挺过了危机后,并没有采取有效的危机恢复措施,管理上的不当造成企业滑向倒闭的边缘。

3.1企业没有有效手段恢复正常运营

利润是企业的生命线,危机爆发后,不管是出于产品原因还是别的原因,企业产品的销售额迅速下降,利润持续下滑:从消费者角度会对企业产生不信任,特别是危机的发生使消费者对企业的生存产生疑虑,持观望或失望态度,这时候竞争对手会趁机抢占市场;而对企业来说,危机的发生会增加很多额外的费用,比如危机公关费用、赔偿消费者、消除媒体影响等。这些都急需企业恢复正常经营,但很多企业并不能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管理一蹶不振。

3.2企业无法挽回美誉度

企业危机发生,受到影响最大、最快的就是企业的美誉度。企业的美誉度是企业花费很长时间,在员工、顾客、媒体中建立起来的信赖感,郭东认为,当危机发生时,企业根本无力也没有足够时间在那么短的时间内采取补救措施,很可能在短短的几天内,美誉度会被突然降临的危机破坏。当危机过后,企业应该迅速找到对策,恢复公众信心,但很多企业危机发生后要么是悄无声息毫无作为,要么是没有正确的找到恢复信誉的方法。

3.3企业不能充分激励员工的信心

危机发生过后,由于是发生在自己身边与自己利益切身相关的事,员工毫无避免的会被危机吸引住,相互议论彼此观望,工作效率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员工间的担心、议论,很可能会使员工对危机处理的抱怨升级,平时累积的矛盾会借着危机大面积暴发,将企业推向更难的困境。特别是危机处理效果不明显,员工忠诚度会很快下降,人心涣散,各自寻找出路,将导致企业雪上加霜。

总之,在现阶段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的危机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中小企业要防范于未然,平时就要建立危机管理系统,强化危机意识,防微杜渐,尽可能将危机消灭在潜伏期。本文把企业危机分成危机前、危机时、危机后三个阶段,阐述了中小企业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旨在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分析,形成对中小企业危机管理状况的全面认识,保障中小企业运营的安全性,最终实现中小企业健康、稳定、和谐的发展。

本文属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立项号2011B474。

参考文献:

[1]吉忠伟、曹海英、林洪涛,浅析中小企业的危机管理[J]北方经贸,2006(5)

[2]魏屹,浅谈中小企业的危机管理[J]中国科技信息,2008(7)

[3]文腊梅,论中小企业危机管理策略[J]企业家天地·理论前沿,2005(5)

[4]胡玉昆,云南烟草企业的危机管理[J]经济问题探索,2000。3:127-128

[5]吴启宏,论危机管理和危机沟通[J]现代管理科学,2004年第7期,33-35

[6]阮平南,王塑源.企业经营风险及预警研究[J]决策借鉴,1999,(3):2-6

[7]张玉波,网络时代的危机公关[J企业家天地,2000,(7):27-28

[8]黄岩,李元旭.上市公司财务失败预测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1,10(l):45-51

企业危机管理研究篇9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各大企业也越来越重视企业的危机管理。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看,一套合理、科学的危机管理制度能很大程度地保障企业未来的发展,让企业避免出现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本文主要研究了企业危机的类型,分析了导致企业面临营销危机原因,最后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企业危机管理研究篇10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小企业;财务风险

中图分类号:F253.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6)09-0039-02

近年来,中小企业正在高速的发展中,其地位也正在不断的增强。但是,中小企业由于生产规模较小,发展资金也不够充足,融资渠道非常少,所以当金融危机出现就会面临比较危机的状况,甚至会面临倒闭的风险,所以对其进行财务风险防范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一、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1.企业管理人员缺少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市场经济体制不断的健全过程中,随之而来的就会有更多的财务风险。但在很多的中小型企业中,有一些管理人员没有对市场经济下的发展进行深刻的了解,认为只要正常经营管理,不出现财务的失误就不会出现风险。还有一些管理人员没有意识到财务风险是可以通过有效的管理规避的,所以在风险快要降临的时候也没有用有效的管理手段进行防范,导致企业出现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2.财务管理办法缺少科学性。由于中小企业的企业规模的限制,所以很多企业的组织部门都不够健全。在这种情况之下,进行财务管理的时候,很多管理者没有遵循科学化管理这一原则,甚至很多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主观决策和经验决策,没有根据市场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所以就很容易出现决策风险,如项目投入不能收回成本,收益过低等,这些风险容易让企业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产生恶劣的影响[1]。

3.企业内部的调控体系不健全。很多中小型企业都没有建立一个非常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所以就造成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的时候会出现很多的问题,资金在管理使用的时候分配方式不够明确,并且容易出现管理方式混乱、资金管理力度不强等问题,从而让企业内部在进行资金调控的时候出现漏洞,不能够合理的调控企业资金,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之下,企业就不能对即将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分析,更不能有效地规避风险,甚至会让中小企业陷入更深的危机当中。

4.企业资本结构不够合理。企业的资本结构主要是指企业全部资金中负债资金和权益资金的比例关系。中小型企业的企业资本结构一般的负债资金都比较高,所以导致财务风险来临时更会加重负债比例。当负债比例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出现很多严重的财务问题,中小型企业就可能无法在预定时间内还清负债资金。逾期之后的高额利息也会加重企业的经济负担。

5.中小企业的资金的流动性较差。在中小型企业中,由于其流动资金过少,很多资本都存在于存货产品当中,在很多企业还会出现存货周转率差和存货积压等状况,再对货品进行保管的时候就增加了很多保管费,加重了企业的资金负担,同时让企业的流动资金更加紧缺。当出现金融危机的时候,中小型企业就没有很多的流动资金进行企业的正常周转,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6.企业融资过程艰难。首先,在中小型企业进行融资的时候就十分困难,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期限一般都是一年的短期贷款。如果企业进行长期的企业规划需要进行融资的时候,金融机构不会提供长期的贷款,所以由于资金的不足,很多中小型企业根本无法进行长期规划,所以让其不能够长期持续的发展下去。其次,由于国家近几年的宏观调控,差额准备金制度让很多的金融机构实行信贷收紧的政策。所以在融资的时候,很多中小型企业贷款的时候不符合贷款的条件,所以会出现比较严重的财务风险。另外,近年来的借贷成本持续增高,很多企业在进行对外融资的时候,银行信贷不能够对其进行很有利的资金支持,而其他比较小型的金融机构的利息非常高,使很多企业的经济负担严重加重,财务风险的几率也就大大增加。

二、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1.扩张调整企业规模。在中国如今的市场经济之下,企业想要谋求更好的发展,就要进行一定的调整和扩张。但是,现今的市场经济中还存在着许多不确定的发展因素,所以在进行调整和扩张的过程中一定要秉承谨慎的原则,在开展企业项目的时候也要对市场发展趋势进行详细的分析论证,不能够武断地进行决策,要谨慎地进行项目的开展。当企业的负债比例达到了50%以上的时候,就要先对企业的负债比例进行一定的调整,直到企业的负债比例达到了比较正常的范围时,才可以用适合企业发展的方式进行调整和扩张。另外,如果金融危机危及到中小型企业经济发展的时候,就可以采取战略收缩的方式对企业内部进行一定的调整,让其制作工艺和制作技术达到更高的标准,让企业的产品对市场进行一定的积极影响。中小企业的首要目标是生存,其次才是要更好的发展,所以在面对风险的时候就要将收益不高、影响企业发展的项目进行撤除,大力发展收益更高、影响力更大的项目,从而达到企业规模扩张的目的;同时,还可能获得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双赢。

2.有效地转移和规避财务风险。虽然中小型企业在进行运营的时候会出现很多的风险,但是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企业可以指定有效的管理办法,让企业有效的规避财务风险。首先,管理者应该对财务管理方面更加重视,指定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把握住市场发展的脉搏。其次,还应该加强对财务管理部门的建设,吸纳更多的财务管理人才为企业所用。在进行日常财务管理的同时,还应该制定好财务风险防范措施。如果企业真的面临了金融危机和财务风险的时候,企业就可以执行之前所制定的防范措施,还可以通过风险转移和多元化经营等方式进行有效的风险规避。在这些方法中,多元化经营是规避和转移风险中最主要的方式。

3.企业加强资金的回收管理。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之下,很多中小型企业都无法对这种状况进行合理的应对,所以让中小型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恶劣,让企业无法再正常运转。所以,在企业日常运营的时候,就应该在企业内部建立应收账款责任制,对合同和订单管理进行深度的强化,让企业的应收账款回款率得到提高,这种做法可以有效的规避财务风险,也可以让企业更好地应对金融危机[2]。

4.加强企业的现金流管理。当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不仅仅是企业内部会出现一定的财务危机,整个市场也会出现混乱的局面。很多大型企业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都受到了很多的财务危机,甚至面临倒闭。中小型企业想要在这种情况之下生存下来就更要有管理方面的优势,才有可能在这种情况下生存下来。所以,在资金流的管理上,企业应该进行充分的重视,对企业内部的资金流量和流向进行严格的监控,也要对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进行优化和升级,还要对企业内部的资金周转效率进行有效的提高,这样的资金管理办法会让企业在危机出现时有足够的资金进行正常运转,从而让企业能够对财务风险进行严格的控制。

5.企业进行合理的筹资方式。由于政策上对于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不利,金融机构和信贷机构都不能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所以,中小型企业应该开辟更新的道路进行融资。很多中小型企业在融资的时候使用了民间融资和自我融资的方式。民间融资的方式会更加利于企业的发展,由于这种方式在融资的过程中没有像金融机构那样繁重的利息负担,所以在发展的空间也就更大,得到的收益也就更多。自我融资的方式就是向很多的投资商进行资金的求助,例如很多的企业创业人就通过自己的口才和企业的发展战略赢得了投资商的资金投入,让企业的运行有了更坚实的资金基础。

6.企业减少成本的投入。中小型企业在发展的时候具有成本低廉的发展优势,但是在面对金融危机的时候,这一点优势就不能成为其发展的优势之一了。所以,企业想要在这种情况下寻找发展的生机,就要减少浪费的状况,使用减少人力资源或者物力资源的方式来尽可能的降低成本的投入。例如,进行裁员的形式减少资金的投入,辞去很多的效率低下和闲职人员,或者进行休假、轮岗、减薪等方式对企业财务危机进行缓解。

7.企业要加强创新的脚步。在信息时代的企业,应该采用更加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在技术上也应该使用更加先进和科学的方法。目前,中国虽然出口的产品数量和种类都非常多,但是出口的一般都是价格比较低廉、缺少核心技术的产品。当金融危机出现的时候,这些企业就会受到很大的经济影响,所以想要提高中小型企业的技术和管理,就要有创新的理念和举措,在技术水平上进行不断的推动,提高产品的质量,不再利用低成本低价格作为出口的标签,在风险来临的时候能够不受到影响,依然保持安全平稳的发展状态。

三、结语

中小企业在进行发展的时候是十分艰难的,在正常的运营过程中想要有效的规避财务风险、有效地应对金融危机,就要加强企业内部的建设、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力度,制定更合理的措施应对风险,使用多种方法让企业在生存的基础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建军,袁荣.浅论金融危机环境下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防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