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融资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35:01

债务融资计划篇1

关键词:债务风险防范与化解运作机制

近几年来,我市为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交通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重大水利、等重点项目投资建设,通过举借政府性债务筹集建设资金,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是,随着债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债务风险凸显,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余姚市投融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1.债务增长过快,负债规模过大

由于负债规模大,利息支出负担加重,各种债务风险也随之增大。

2.债务结构不合理,融资成本增加

近几年银行信贷政策收紧和抵押物不足等因素影响,各投资公司转而以信托租赁、委托贷款的方式融资。由于信托租赁等融资借款期限短、融资成本高,进一步加重各投资公司的债务负担。

3.各投资公司收支不平衡,偿债能力减弱

由于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及市场波动影响,土地市场不容乐观,资金缺口只能依靠借新债还旧债,债务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4.政府投资项目后续资金需求量大

近几年随着城市化建设不断深入和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城市基本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以及征地拆迁任务越来越重。投资公司资金供需矛盾进一步突出,资金运作更加困难。

5.偿债准备金被长期借用

我市由于偿债准备金被长期借用,预防债务风险能力减弱。

6.资金投向监管不足,利用率低

由于没有落实明确的决策部门,缺少问责制度,部分融资项目没有经过全面论证后仓促上马,并存在随意变更、随意超概算等现象。各投资公司之间没有进行集中核算,存在资金沉淀现象。

三、完善余姚市投融资运作体制的建议

目前我市投融资运作存在债务规模大、偿债资产不足、周转压力重、在建项目后续资金需求多等问题,为控制债务风险,理顺关系,有必要对我市当前投融资运作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初步建议如下:

1.完善统分结合的运作机制

目前我市各投资公司实行独立运作,其模式基本属于统分结合的运作模式,但为了进一步理顺关系,明确各部门(公司)的职责,需进一步完善。

成立投融资运作管理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决策重大投融资项目和审批各公司年度融资计划、收入计划。下设办公室,由市府办(金融办)、发改、财政(国资)、国土等部门的成员组成,负责相关协调事宜,成员部门的职责如下:金融办负责融资牵头对接;发改局负责审核建设计划,控制投资规模,指导建设项目包装;财政局审核融资计划和项目建设资金来源,调度相关资金;国土局负责编制和实施土地收储计划、出让计划。

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公司)的职责。在“分”的方面要明确部门(公司)在项目资金“借、用、还”为一体运作中的工作职责,具体包括在项目前期论证、项目融资、项目建设、债务偿还、充足偿债资产等方面的工作职责。在“总”的方面是指全市投融资工作在投融资运作管理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相关工作,下设办公室及成员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开展管理和协调工作。同时建立虚拟调度资金池。由资金暂时宽裕公司上报可调度资金额度和调度时限(上报额度部分利息可考核融资成本时扣除),由市政府调度至资金紧缺公司(双方公司需签约),调入公司要及时归还,按期计息。

2.健全风险控制机制

市场运作控制机制。要求各公司按市场化运作理念,防范债务风险,逐步充实偿债资产,降低资产负债率,实现债务的“全覆盖”。

一是对于现有债务要清理摸底的基础上,分析债务与偿债资产的缺口,寻找偿债资产,研究方案,逐步充入公司。严格控制偿债资产缺口进一步扩大。对于区块整体开发项目,相关配套基础设施要全部列入项目成本,若有收支缺口的要研究应对方案,采取调整规划等措施,确保区块内负债的整体动态平衡。在做大资产的同时,要做强做实资产,逐步剥离公司的公益性资产,防止虚增资产,导致市场约束机制失灵。

二是对于新增债务要按项目有无收益情况区分成公益性项目和经营性项目,分别采用控制措施。经营性项目必须在前期加强资金平衡研究和论证,确保项目自身资金的“动态平衡”。公益性项目原则上由财政安排资金,部分财政无法安排资金且又急需上马的项目,在财政以后年度也无法安排资金弥补的情况下,必须事先落实偿债资产来源。

三是在安排年度建设计划时,优先考虑有收益项目上马。交司等承担纯公益项目建设的公司,因明显缺少偿债来源,要研究完善交通建设资金筹集办法,逐步化解债务。并明确政府应直接偿还债务,考虑实行财政贴息。

四是鼓励投资公司按市场化方式进行运作和融资,财政部门要加强融资增信管理,增信方式仅限于提供“出具指定地块出让收入返还承诺函”等,并实行承诺函“审批制”和“登记备案制”,不得出具融资额超土地出让金返还额的承诺函。

行政监管控制机制。一是加强项目立项审批管理。发改部门在编报年度政府项目投资计划前,需会同财政部门审查项目资金平衡方案或偿债资产来源,方案不可行或偿债资产来源不可能实现的,不得列入年度计划,不得立项建设。二是加强投融资计划管理。要求各公司编报年度投融资计划,明确当年融资项目和金额,制定偿债资金筹措计划,报经市政府批准后执行,严控债务资金用于“计划”外项目。

3.建立完善资金安全、高效管理制度

建立公司经营考核制度。推开国有企业经营考核制度,除对公司日常投融资、费用、管理等内容考核外,还需对债务规模和资金成本等内容进行考核:

一是严禁投融资公司发生未经批准各项支付,具体指日常费用(正常税费、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投融资计划范围内支出和市政府批准其他支出外的各项支出。

二是加强对非投融资公司性质的其他国有企业融资管理,防止将其他企业债务转化成政府性债务。

三是加强对融资期限、成本的考核,鼓励公司借入期限长、成本低的借款,同时对融资成本的支付方式加以规范。

四是加强闲置资金的考核,增强资金宽裕公司向其他公司短期拆借的主观意愿。

控制投资公司数量。不再新设项目公司和工程指挥部,防止资金分散,增加运作风险。同时建议现有项目公司要尽量归并其他公司。

债务融资计划篇2

关键词:政府性债务置换;会计处理;平台公司

一、引言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地方政府通过成立融资平台公司来筹集资金支持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有效的缓解了地方政府资金压力,快速推动了城镇化进程,增加了经济活力。但是,随着平台公司举借债务的规模不断增大,且举借的债务多为短期、高利率的债务,而对应的却是无收益的公益性资产,平台公司为偿还债务和支付债务利息,陷入了借新债还旧债循环模式,导致政府性债务总量巨大,地方政府系统性风险增大。为缓解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压力、让地方政府腾出更多的资金用于城镇建设、优化债务结构及化解债务和稳增长的关系,财政部批复3万亿存量债务置换额度,并于2015年3月和6月分别下达1万亿额度至各省财政厅。政府性债务置换后,平台公司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备受关注,因政府性债务置换会计处理细则尚未制定及相关制度的不明确,给政府性债务置换后续处理带来了难度。

二、政府性债务置换相关概述

(一)什么是政府性债务

政府性债务是指地方机关事业单位及地方政府专门成立的平台公司为提供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借入的债务和地方政府机关提供担保形成的债务。政府性债务包括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和政府负有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在三类债务中只有一类债务即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纳入债务置换范畴。

(二)政府性债务置换概念及意义

政府性债务置换是指地方政府通过发行政府债券置换通过融资平台公司在银行等金融机构取得的存量贷款,即在财政部甄别存量债务的基础上,将期限短、利率高、有风险的债务置换为期限长、利率低、较安全的债务。开展政府性债务置换工作意义重大,一方面对地方政府而言,能减轻地方政府偿债压力和节约利息支出,有效缓解了存量债务风险,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得到保障;另一方面对银行等金融机构而言,政府性债务置换后银行等金融机构持有的政府债券可以直接在市场上交易,大大提高了流动性,不良贷款和信贷风险显著降低,银行等金融机构整体资产质量得到改善。

三、目前平台公司政府性债务置换会计处理现状

根据财政部于2014年印发的《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纳入预算管理清理甄别办法》的通知(财预〔2014〕351号)中明确:“按照权责利相一致的原则,同步将相应的资产、收入或权利等一并划转给同级财政,并签订资产划转协议”以及财政部颁布的《关于印发<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分类处置指南>的通知》(财预〔2016〕152号)中规定:“凡债权人同意按照国家有关存量地方政府债务依法转化为政府债券的要求,在规定期限内将相关债务置换为政府债券的,地方政府不得拒绝相关偿还义务转移。但从目前各平台公司的账务处理情况来看,平台公司在收到债务置换资金后,其对应的资产并未划转给地方政府,而是暂挂在其他应付款和专项应付款等负债往来科目,主要原因有如下三个方面。

(一)政府性债务置换会计处理无相关操作细则

虽财政部和各省财政厅对政府性债务置换下达了相关文件,这些文件给平台公司在进行政府性债务置换工作时提供了指南和政府性债务置换账务处理方式提供了方向,但对如何进行资产划转等会计处理并没有相关操作细则。

(二)地方政府和平台公司对划转的资产存在分歧

政府性债务置换的债务只能是一类债务,而一类债务从资金投向看,主要对应的是市政建设、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公益性设施项目,在进行资产划转时,平台公司认为划转的资产应该就是道路设施和公园等这些公益性基础设施,但是地方政府认为通过发行政府债券代平台公司偿还债务后,需要平台公司划转有收益的经营性资产而不是无收益的公益性资产,并且如果接收这些无收益的公益性资产后地方政府需要支付大量的资金进行后续管理和维护,将加大财政负担。因此,双方对资产划转方案存在分歧,各自站在自身的利益角度考虑问题,没有达成一致意见。

(三)平台公司难以区分置换的政府性债务对应的资产

财政部于2014年印发《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纳入预算管理清理甄别办法》的通知(财预〔2014〕351号),要求各级地方政府做好存量债务纳入预算管理清理甄别工作,各审计署针对地方政府上报的政府债务按照“见账、见人、见物、逐笔、逐项审核”,确认置换的政府性债务金额。平台公司置换政府性债务后,却无法将政府性债务置换对应的资产划转给地方政府,因为政府性债务融资流入的资金到达平台公司后便进入资金池统筹使用,并未一一对应到相应的代建基础设施项目中去,在进行资产划转时,平台公司无法区分每笔政府性债务对应的是哪笔资产。

四、完善平台公司政府性债务置换会计处理对策政府性债务置换工作的开展

在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减少系统性风险,推动城镇化进程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债务置换后由于政策的不明确和平台公司自身因素等原因一直未进行有效的会计处理,影响平台公司财务信息准确度。因此,如何完善政府性债务置换会计处理至关重要,主要有如下对策:

(一)完善政府性债务置换会计处理操作细则

财政部和各级地方政府对政府性债务置换下发了相关文件,明确规定对政府性债务置换后应将债务对应的资产划转给地方政府,但对资产划转的具体操作细则未明确,导致大量应划转地方政府的资产滞留平台公司。因此,各级地方政府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遵循相关制度和准则的前提下,完善对政府性债务置换后资产如何划转给地方政府的操作细则,给平台公司在进行债务置换后如何会计处理提供指南。

(二)正确划分平台公司政府性债务和自营债务

所对应的资产平台公司在进行资产划转时很难区分政府性债务和公司自营债务对应的资产,债务置换后资产划转难度大。因此平台公司应在地方政府甄别认定公司债务是政府性债务并纳入预算管理后,确认每笔债务对应的资产,对一时间难以区分政府性债务和自营债务所对应的资产的,应采取适当的会计处理方式予以匹配。

(三)积极与地方政府沟通,确认政府性债务置换资产划转方案

因相关文件对政府性债务置换资产划转的具体处理没有明确,平台公司应抓住契机,积极与地方政府沟通,确认政府性债务置换资产划转方案,以达到优化债务结构、做实公司资产的目的。一般来说,平台公司有如下三种资产划转方案。

1.划转无形资产至地方政府。平台公司成立之初为支持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需不断融资,往往需要做大资产规模,降低资产负债率,地方政府从平台公司融资因素考虑,将大量的土地注资到平台公司,增加平台公司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壮大了平台公司资产规模和给融资提供了充足的抵押物。从短期来看,无形资产的注入快速解决了融资的问题,但实际上注入的土地并未真正划拨到平台公司,没有实物资产对应,并且无形资产每年摊销金额对利润造成直接影响。因此,平台公司应借助此次债务置换契机积极与地方政府沟通,将注入的不实无形资产划转到地方政府,以解决出资不实的历史遗留问题。

2.划转存货至地方政府。平台公司行使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代建职能,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支出通常先归集到成本科目下,在出具报表时重分类至资产负债表存货科目。因此,平台公司可借助此次债务置换契机将基础设施形成的存货划转至地方政府,以做实公司资产,为转型轻装上阵。

3.划转固定资产至地方政府。平台公司是由地方政府出资设立并行使地方政府部分职能的功能性公司,长期以来政企未分开,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运作模式,导致平台公司账上固定资产权属不清,入账的固定资产并未实际拥有所有权和管理权。因此,平台公司可将这部分固定资产划转至地方政府,以解决固定资产不实问题。

五、结语

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地方财政收入增速持续放缓的现状下,政府性债务置换是稳增长、防风险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保障在建项目融资和资金链不断裂,降低利息负担,化解债务与稳增长的关系。平台公司应在存量债务甄别确认纳入预算管理后,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开展债务置换工作,做好相关的会计处理,优化债务结构,为平台公司下一步市场化和实体化转型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詹向阳、郑艳文.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影响[J].中国金融,2015(10).

债务融资计划篇3

审计结果显示,截至2010年末,区县政府性债务余额127.75亿元(不含粮食企业政策性挂账2.63亿元,供销企业政策性挂账0.83亿元)。审计结果表明,区县政府通过融资举债,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债务管理工作得到重视,债务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历史债务清理化解工作富有成效,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但审计也发现,政府性债务管理和资金使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部分区县债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部分区县未及时安排使用债务资金;违规取得债务资金;违规集资;出资人无偿占用其投资的融资平台公司资金;个别建设项目资本金未配套到位;融资平台公司注册资本不规范,资产质量不高等。

为了切实加强区县政府性债务管理,有效防范债务风险,更好发挥政府性债务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增强对政府性债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近年来,区县政府性债务资金在弥补财力不足,改善民生和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政府性债务总体规模较大,个别区县政府性债务负担较重、风险较大,这些对我市区县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财政安全运行都构成威胁。因此,必须从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区县政府性债务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明确职责、制订措施、规范管理,努力化解债务风险,把区县政府性债务总量控制在合理水平。

二、切实完善债务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政府性债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一是建立健全政府债务管理的基本制度,强化基础性工作。建立健全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制度,充分认识债务资金在借、管、用、还各环节的困难和问题,及早采取防范措施,维护财政安全和政府信誉。落实偿债准备金制度,拓宽偿债资金来源渠道,落实偿债责任,增强化解防范风险的能力。健全政府性债务的计划管理和报告分析制度,对债务的规模和举债的方式进行科学论证和设计,对债务的规模、结构、安全、还款能力及效益性进行动态管理,随时反馈信息、掌握情况。二是建立健全政府债务责任追究和考评制度。明确政府性债务借、管、用、还各环节的责任,提高对政府性债务相关工作考评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对不按规定举借债务、违规对外担保、截留挪用债务资金、不按计划偿还债务等行为,对相关单位和个人进行问责,给国家财产造成损失的,依法追究责任。三是强化审计监督。深化财政决算审计、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和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促进将政府性债务纳入预算管理范围并规范管理。对使用债务资金的民生项目、重点建设项目、公共服务项目、市容环境项目进行跟踪审计,检查纠正存在问题,促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按照经济责任审计有关规定,将政府债务的举借、管理、使用、偿还情况和债务余额作为区县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内容,促进区县政府科学决策,合理举债。

三、加强政府性债务类项目的管理,促进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确保偿债资金的稳定可靠

按照加强管理,规避风险的原则,对债务项目进行科学规划,做好债务项目可行性研究和项目筹划、优化工作。加强投融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和整合,根据建设项目的必要性、紧迫性与效益性和还款来源的可行性,进行投融资项目风险评估,密切关注投融资项目的效益性。一要探索加强项目公益性和经营性有机结合的途径,加强综合性项目建设。二要结合地方财力增长,合理安排公益性项目和经营性项目的比例,不断提高融资平台公司整体运营能力。三要探索和尝试已建成的公益性项目向经营性转变,提高项目自身运营能力,保证还款来源,降低债务风险,减轻财政负担。四要加强区县债务项目的综合平衡和合理整合,避免重复建设和多头建设。提高项目融资能力,降低融资成本,探索建立科学合理、持续发展、良性循环、效益良好的政府投融资项目管理机制。五要科学统筹优化项目自身收益,增加项目综合附加收入,改变过度依赖土地出让收益偿还债务的现状。六要增强风险意识,合理解决资金需求,控制政府债务规模,降低和缓解未来偿债压力。

四、继续推进融资平台公司的清理和规范,提高融资和偿债能力,促进市场化经营

按照国务院规范政府融资平台有关要求,规范和明晰融资平台职能,完善治理结构,促进其以项目收益偿还债务,实现独立运作、市场化经营。一是按照项目关联或产业链发展要求,整合投融资业务和融资平台公司,发挥行业、渠道、产业优势,做大、做专、做强投融资专业平台。二是加强资本运营,以参股、间接控股等多种资本运营形式取得或控制更多的民间资源,提高融资平台资产规模和质量,增强平台融资实力。三是在国家政策许可范围内,以项目为纽带,以发展为目标,积极探索与金融机构或其他资金组织共同开发建设新方式和新途径,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融资建设新模式,创建新型项目资本运作机制,培育战略合作关系。四是针对平台资产质量不高、不可变现或不宜变现的资产多、出资不规范等现状,可探索部分减持国有股权、盘活国有资产、产权股权置换等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把优质经营性资产注入融资平台,充实资本金,降低负债率,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产质量和融资能力。五是逐步培育和引导融资平台加强自身运营,形成借、用、管、还一体化的运营模式,确保项目自身稳定的还款来源,改变目前主要依赖土地收益偿还债务的现状。

五、积极创新债务管理模式和财权事权相匹配的财政管理体制

探索研究和积极创新债务管理模式。对区县政府根据其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和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的大小,实行差异化财政转移支付,积极探索尝试区县政府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财政管理体制。加大对县级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和市政基础设施等公共事务的财政转移投入。对县域重大投融资建设项目开展财力统筹、集中资金、统一组织、风险共担的运营模式,降低和缓解县级政府债务压力。支持县级政府大力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壮大经济规模,调整产业结构,增强自有财力。

债务融资计划篇4

第一条为了加强政府债务管理,提高政府债务资金使用效率,合理控制政府债务规模,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根据《政府债务管理办法》等规定,结合本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政府债务,是指由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单位,经批准依法举借或者合法担保以及在特定情况下需由政府偿还的债务。包括政府内债和外债。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政府债务的举借、使用、偿还或者提供担保以及对政府债务的监督管理。国家、省对政府债务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条和区、县、开发区财政部门(以下称财政部门)统一管理本行政区域内政府债务工作。负责债务统计和上报;负责政府外债及上级财政部门转贷的政府内债的举借、使用和偿还的管理。

发展和改革部门负责政府债务项目的立项审批和项目申报等相关管理工作;负责协调国家开发银行和融资机构的合作;组织协调国家开发银行贷款项目的策划、筛选、可行性研究及申请贷款的借款评审、合同签订。

投融资管理中心负责编制年度政府融资计划,参与政府融资政策的制定及融资的概算、预算和决算;建立健全信用的、有效的还款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指导区、和开发区的融资工作。

发展建设资金管理办公室(以下称资金办)是国家开发银行贷款资金专门监管机构,对全国家开发银行贷款资金的借入、使用和偿还实行全过程的统一归口管理。具体负责国家开发银行贷款项目借款合同管理;国家开发银行贷款项目资金使用审批管理;组织编制国家开发银行贷款项目偿贷预算;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债务偿还管理等。

政府各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部门政府债务项目的计划制定、可行性研究及项目申报;对本部门政府债务的举借、使用、偿还进行管理;按照有关规定上报债务统计数据和情况。

各区、县()政府和开发区管委会负责本地区政府债务项目的计划制定、可行性研究及项目申报,制定本地区政府债务的管理制度和规定;设置专门机构对本地区政府债务的举借、使用、偿还进行管理,按照有关规定上报债务统计数据和情况。

投融资机构是政府投融资项目的责任主体,负责政府项目和自主经营项目投资、建设、运营、偿债一体化管理,严格执行招投标、预决算审核等管理规定。

各级审计、监察机关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政府债务的监督工作。

政府绩效考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当将政府债务偿还情况纳入政府绩效考评工作中。

第五条举借政府债务应当遵循统筹兼顾、合理举借、控制规模、优化结构、注重实效、明确责任、防范风险和依法决策的原则。

第六条各级财政部门、发展和改革部门、资金办应当根据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财政状况,制定本地区政府债务举借规划,合理确定债务总量。政府债务举借规划报本级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七条政府债务规模应当与本地区国民经济发展和可支配财力相适应。

政府债务资金重点用于基础性和公益性项目建设,严格控制用于非基础性和公益性项目建设,不得用于经常性支出。

政府债务资金和偿债资金应当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

使用政府债务资金的单位(以下称最终债务人)应当将偿债资金列入财务计划,专户管理。

第八条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各级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第九条举借政府债务应当事先落实偿债资金来源和偿债责任以及抵御风险措施。

第十条经本级政府批准,需用财政资金偿还的政府债务收入和支出,应当纳入财政预算。

政府部门举借的政府债务收入和支出,应当纳入部门综合预算。

财政部门应当按照批准的预算及时拨付偿债资金。

第十一条除法律规定经国务院批准为使用外国政府贷款或者国际金融组织贷款进行转贷的外,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做政府债务的担保人。

第十二条投融资机构开展融资和担保应当执行国务院及省、有关规定,规范融资行为。向银行业金融机构申请贷款应当落实到项目,以项目法人公司作为承贷主体,并符合有关贷款条件的规定。

第十三条投融资机构因承担公益性项目建设举借的政府债务,项目本身应当有稳定经营性收入,并主要依靠自身收益偿还债务。

对主要依靠财政性资金还款的公益性项目,不得通过投融资机构融资。

投融资机构因承担非公益性项目建设举借的债务,不作为政府债务管理。

第十四条各级政府设立投融资机构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足额注入资本金。学校、医院、公园等公益性资产不得作为资本注入投融资机构。

各级政府在出资范围内对投融资机构承担有限责任。

第十五条最终债务人的法定代表人,对偿还政府债务承担领导责任;最终债务人的本级政府主管领导,承担偿还政府债务工作的监督责任。

第十六条申请举借政府债务的单位,应当通过主管部门向同级财政部门、发展和改革部门、资金办提供下列资料:

(一)举借政府债务申请书;

(二)财务报告;

(三)需要提供的其他资料。

政府债务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项目名称、内容;

(二)举借债务数额、来源、期限、利率、用途;

(三)配套资金落实情况;

(四)还款计划和举借政府债务对财政预算、部门预算的影响;

(五)还款资金来源;

(六)最终债务人;

(七)其他应当提供的资料。

第十七条各级财政部门、发展和改革部门、资金办对前条所列资料进行审核后,应当报同级政府批准。但债务率超过100%的,应当经上级财政部门审核后,报上级政府批准。

对于需要上级政府或者财政部门、投融资机构转贷、担保的政府债务,应当由本级政府报上级政府审批。审批时,应当出具本级政府的还款承诺文件。

重大政府债务举借,应当经政府审查同意后提请同级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

第十八条申请举借政府外债的单位,向财政部门提交申请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发展和改革部门申请纳入国外贷款规划。

发展和改革部门应当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办理纳入国外贷款规划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的审批手续。

第十九条举借政府债务规模需要调整的,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程序办理。

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必须在批准的规模内举债。

第二十条申请提供外债担保的,申请人应当向财政部门提供下列资料:

(一)担保申请书;

(二)经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者项目建议书;

(三)抵(质)押资产清单;

(四)财务报告;

(五)需要提供的其他资料。

财政部门对前款所列资料进行审核后,应当报同级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政府备案。

第二十一条符合下列要求的项目,可以批准举借或者提供外债担保:

(一)实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

(二)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急需的项目;

(三)用于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公益事业的项目;

(四)政府认为应当举借或者提供担保,并符合国家有关政策的政府债务。

第二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批准举借政府债务或者提供外债担保:

(一)偿还债务资金来源和责任没有落实的;

(二)举借或者提供担保的政府债务用于国家明令禁止项目的;

(三)超过财政承受能力容易引发债务风险的;

(四)国家规定的不予批准举借政府债务或者提供担保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三条最终债务人应当按照经批准的建设内容,认真组织项目实施,控制项目成本,确保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

第二十四条在政府债务项目建设过程中,凡工程、货物和服务标的额达到采购限额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实行招标采购。

第二十五条最终债务人应当按照借款合同编制偿债计划,优先落实偿债资金,按时偿还到期政府债务。属于转贷的,转贷机构应当按照转贷协议履行偿还债务的义务;有担保人的,担保人应当依法承担责任;转贷的机构和担保人代为偿还后,有权向最终债务人追偿。

第二十六条最终债务人在签订借款合同后30日内,应当持借款合同副本到同级财政部门和资金办办理登记手续。举借政府外债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办理登记手续。

第二十七条使用政府债务资金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应当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项目法人应当对政府债务资金的使用效益负责。

第二十八条最终债务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向同级财政部门、发展和改革部门、资金办、外汇管理部门、人民银行和审计机关报送项目财务报告、单位财务报告和偿债计划落实情况报告。

第二十九条最终债务人的法定代表人发生变更时,其管理部门应当委托审计机关依法进行离任审计。新的法定代表人承担组织偿还全部政府债务的责任。

审计机关应当在使用政府债务资金项目实施期内,对最终债务人的债务资金使用情况和偿债计划的落实情况进行年度审计。

最终债务人应当在使用政府债务资金项目完成后30日内,向同级财政部门、审计机关、资金办提交使用政府债务资金项目终结报告。审计机关接到报告,应当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面审计。

政府债务情况应当列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范围,作为对领导干部的考核内容。

第三十条对利用政府债务形成的国有资产,应当纳入国有资产管理范畴。

第三十一条下列资金可以作为偿还政府债务资金的主要来源:

(一)企业税后利润和折旧;

(二)企业募集的股本金;

(三)配套资金中安排的偿债资金;

(四)处置国有资产的收入;

(五)财政预算安排的其他专项偿债资金;

(六)部门预算安排的偿债资金;

(七)最终债务人的其他收入;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收入。

第三十二条属于政府转贷的政府债务,应当通过财政部门逐级向转贷机构偿还。属于政府担保的政府债务,由债务人向转贷机构偿还。

第三十三条各级政府应当按照政府债务余额的一定比例建立政府偿债准备金。政府偿债准备金由财政部门设立偿债准备金专户管理。

第三十四条下列资金可以作为偿债准备金的来源:

(一)财政预算内拨款;

(二)专项用于偿还政府债务的非税收入;

(三)提前收回的政府债务资金;

(四)从配套资金中提取的资金;

(五)处置国有资产的收入;

(六)其他资金。

第三十五条财政部门应当设立偿还政府债务专户。列入财政和部门综合预算的偿债资金,由财政部门或者有关部门按照预算直接拨入偿债专户,专门用于偿还政府债务。

第三十六条对不偿还到期政府债务的最终债务人及相关责任人,财政部门和资金办有权根据其签订的借款合同、担保合同及承诺,追偿到期债务。

第三十七条最终债务人应当每年向同级财政部门、发展和改革部门、资金办、外汇管理部门和人民银行报送政府债务资金使用报告,财政部门每年向本级政府报送政府债务报告。

第三十八条企业转让、改制、重组等涉及政府债权的,应当征求财政部门和资金办的意见;涉及政府外债的,应当事先征得转贷机构对剩余债务偿还安排的书面认可,落实还贷责任,并将有关结果抄报发展和改革部门。

第三十九条各级政府应当建立政府债务预警机制,根据政府债务风险情况,制定有效的防范和化解措施及应急预案。

第四十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国务院《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一)未按照规定原则和程序举借政府债务的;

(二)政府部门未将债务收入或者支出纳入部门综合预算的;

(三)违反规定,擅自出具担保的;

(四)虚报项目,骗取政府债务资金的;

(五)未及时到财政部门或者有关部门办理登记手续、向有关部门报送债务报告的;

(六)配套资金不落实的;

债务融资计划篇5

伴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资产证券化金融产品将逐步受到市场的认可,资产证券化的创新将成为各资产管理机构的重点业务方面,本文将对基金公司子公司参与首单资产证券化产品进行探讨。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基金公司子公司

0引言

在中国证监会支持业务创新的背景下,基金公司子公司尝试以地方政府平台对地方政府的债权作为基础资产,进行资产证券化。此业务模式是基金公司子公司第一单资产证券化业务,该业务模式不仅可以为政府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提供低于信托融资成本的资金,拓宽政府融资渠道,而且可以使政府债务显性化、透明化,增加政府负债透明度;同时,可以为投资者提供较高收益的政府信用金融产品。

1产品设计背景介绍

1.1政府融资平台融资需求强烈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保增长”的大背景下,各地方政府的融资需求也随之高涨。

中国人民银行此前的报告指出,疏导地方建设资金需求,要积极探索地方政府以市场化方式融资加强债务管理的制度安排,有效发挥市场对地方政府举债的监督约束,逐步改变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以银行贷款为主的融资格局。

2012年以来,随着监管部门清理整顿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力度持续加大,商业银行纷纷收紧了平台贷款,而债券市场准入政策相对宽松,城投债很快成为地方融资平台新的重要资金来源。然而,监管部门对于城投债的发行主体有明确要求,一些地方政府在拿不到贷款、发不了债券之后,纷纷转向信托。2012年以来信托市场异常火爆,特别是基建类信托,全年发行量近500款,募集资金规模超过4000亿元。

此外,还有一些地方政府未能通过中介机构筹资,而是直接向当地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借款”。

1.2为政府融资平台融资提供创新融资模式

针对地方政府对资金的强烈需求、融资成本高,渠道单一等问题,基金公司子公司积极开展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和交流,研究创新融资模式。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证监会出台了《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证监会公告【2013】16号),规范了资产证券化业务的业务规则。

经过与律师对《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和基金子公司业务上位法规《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仔细研究、论证,公司认为在满足基金子公司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设立条件的同时,基金子公司可以参照《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设计产品交易条款,从事资产证券化业务。

以江苏省镇江市新区为试点,深入开展尽职调查工作,选择优质资产,进行资产证券化并申请于交易所挂牌交易。此方式不仅可以拓宽政府融资渠道,使政府债务显性化、透明化,同时又为投资者提供较高收益、流动性强的政府信用金融产品。

2资产证券化模式及背景介绍

2.1什么是资产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是指把缺乏流动性或流动性不强,但具有可预期未来现金流的资产集合成资产池,通过对资产池中资产所创造的现金流和风险进行结构性重组,并出售给特殊载体,然后发行证券产品的过程。这些流动性较差的资产通过结构性重组,转变成为了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证券。

2.2为什么要资产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本质上是企业进行再融资的一种途径。具体来说,进行资产证券化有如下益处:第一,有效地降低融资成本。通过资产证券化,可以实现产品与发行人的风险隔离,可能提升产品信用评级从而降低发行利率;第二,合理地优化财务状况。资产证券化能够增强企业资产的流动性、表外证券化融资可以优化财务杠杆;第三,融资规模灵活。融资规模由基础资产的预期现金流决定,不受企业净资产限制;第四,资金用途灵活。在符合法律法规以及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的情况下,可由企业自主安排募集资金的使用,不要求公开披露其用途;第五,信息披露受限制小。资产证券化产品仅需披露计划账户财务信息,不涉及企业财务信息。

2.3我国的企业资产证券化

目前,我国企业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应收账款;第二类是未来收益的权益类资产。从2005年至今,国内累计发行了12单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规模总计307亿元。已发行项目的基础资产包括高速公路收费权、电厂未来电力收益权、污水处理收费权、Bt回购款、公园未来门票收入收益权等资产,这些基础资产主要偏向于市政领域。每一单项目交易结构的个性化强、差异化较大,交易结构的复制比较困难。

3基金管理公司参与地方政府平台资产证券化产品

3.1产品介绍

产品名称:基金公司子公司专项资产管理计划

融资方:镇江新区经济开发总公司(主体评级aa)已发行企业债券:09镇江新区债和12镇江新区债

发行期限:1-3年期产品组合

基础资产:经发总公司依据特定的Bt项目合作协议所合法享有的自专项计划成立之日起三年内于各Bt协议划款日向债务人(镇江新区管委会)应收的政府回购款债权

增信情况:镇江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主体评级aa)为本期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份额提供担保

担保人已发行债券:09镇城投债,10镇城投债,12镇城建mtn1/2,12镇城投Cp001/2

信用评级:计划份额信用评级aa+

募集资金用途:募集资金拟用于镇江新区静脉产业园工程、姚桥夹江码头等新区内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3.2产品涉及问题与解决方案

3.2.1如何降低交易对手的违约风险

尽管近年来镇江新区可支配财力不断提升,但镇江新区管委会对园区开发建设主体经发总公司的大量欠款和未来大规模的计划投资,将加剧镇江新区的财政支出压力,进而可能会影响其对本专项计划Bt回购款支付能力。截至2011年末,镇江新区管委会应付经发总公司各类款项117.01亿元,而2013年和2014年的初步拟定的建设投资支出达112.28亿元。

为降低此风险,基金公司积极与当地政府沟通、协商后达成一致。镇江市人大常委会审核同意将专项计划涉及的各Bt项目的政府性回购款纳入相应年度预算,作为项目的增信措施。该应对方案一定程度上为兑付资金提供了保障,降低了违约风险。

3.2.2如何避免Bt项目初审和终审工程造价差异过大风险

本专项计划Bt项目回购款为已确定回购款。已确定回购款是根据Bt项目初审报告确定的Bt项目工程造价的70%并加上相应收益而定,若终审报告发生在专项计划存续期内,且确定的工程造价低于已确定回购款,则最终会影响到本专项计划Bt回购款的顺利支付。

为此,基金公司子公司通过筛选,最终选定已经上述3个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项目,最大限度避免Bt项目初审和终审工程造价可能存在差异的问题。

3.2.3如何改善资管计划流动性不足的问题

在市场或资产流动性不足的情况下,投资人可能无法迅速、低成本地调整投资计划,从而对计划收益造成不利影响。

为解决投资者对流动性的需求,基金公司子公司参照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的案例,经过与经发总公司及相关中介机构的沟通和论证后,决定将该资管计划产品在深交所挂牌上市,使产品投资者能在二级市场获得更大的流动性.

3.2.4如何应对担保人担保能力下降的可能

本计划担保人镇江城建为镇江市投融资平台,一半以上营业收入均来自于镇江市政府,同时资产流动性较弱。担保人能否为专项计划提供有效信用增级值得进一步关注;担保措施对本计划的增级效果,是否仅为流动性支持需要进一步明确。投资计划说明书中需要对担保的范围、触发条件等进行明确。

对此,基金公司子公司邀请上海新世纪资信对担保人和本计划进行信用评级。评级机构对本计划担保人(镇江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2013年公司债券信用评级报告中,针对担保人财务、经营、业务优势及风险等方面的分析,认为担保人长期信用等级为aa级。

同时,针对担保的范围、触发条件等内容,在《投资说明书》详细说明了资产管理计划投资项目的担保情况;对担保人的担保能力做了充分的分析;以表格及流程图表的形式,说明了收益分配的各个时间节点及担保触发的条件及时间安排。

3.3产品的意义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资产证券化可以集中社会资金,弥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短缺,使本要花费大量政府资金的基础设施建设变成了资本市场上众多投资人的投资行为。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资产证券化可以提高资产的流动性,缩短投资回收期,实现市政建设的良性循环和滚动融资。通过资产证券化,相关单位能及时把长期资产在资本市场抛售变现、或自己持有变现能力很强的抵押证券,可解决其面临的流动性约束。

三是资产证券化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破产隔离,将项目现金流的风险与企业的风险分离开来,与发行企业债券相比,提高了债券的信用等级,降低了融资成本,优化了政府负债结构。

四是响应证监会支持证券化创新思路:响应证监会支持资产证券化的政策导向;丰富交易所创新类金融产品。

五是丰富投资者投资产品:为投资者提供较高收益的政府信用金融产品,为投资者提供不同种类的固定收益投资产品;此产品基础资产为直接对政府的债权,信用等级高于政府平台企业债;

六是基金公司业务模式创新:丰富了基金公司子公司盈利模式;提升基金公司在财富管理行业的竞争力,有助于解决基金公司发展瓶颈。

参考文献

[1]沈炳熙《资产证券化:中国的实践(第2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12-01

[2]苏莱曼贝格《资产证券化实务精解:资产抑押证券交易架构及交易(项目)实施指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01-01

债务融资计划篇6

关键词:企业筹资税务筹划

税收已成为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热点。不论是企业法人还是自然人,只要发生有应税行为就要依法纳税。税收筹划是企业用足用好税务政策的新课题,在新形势下企业作为纳税人,熟悉了解税法及财务会计制度,用足用好税务政策,运用税法上的优惠政策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

一、资金筹集的税务筹划

(一)根据资本结构所作的税务筹划

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筹资是其进行一系列经营活动的先决条件。不能筹集到一定数量的资金,就不能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筹资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理财活动,其对企业经营理财业绩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资本结构的变动而发生作用的。因而,分析筹资中的纳税筹划时,应着重考察两个方面:资本结构的变动究竟是怎样对企业业绩和税负产生影响的;企业应当如何组织资本结构的配置,才能在节税的同时实现所有者税后收益最大化的目标。

资本结构是由筹资方式决定的,不同的筹资方式,形成不同的税前、税后资金成本。筹资决策的目标不仅要求筹集到足够数额的资金,而且要使资金成本最低。由于不同筹资方案的税负轻重程度往往存在差异,这便为企业在筹资决策中运用税收筹划提供了可能。企业经营活动所需资金,通常可以通过从银行取得长期借款、发生债券、发行股票、融资租赁以及利用企业的保留盈余等途径取得。下面比较各种筹资方式的筹资成本,为企业选择筹资方案提供参考。

1.几种筹资方式的资金成本分析。

(1)长期借款成本。长期借款指借款期在1年以上的借款,如购建固定资产或者无形资产这种大规模的支出就需要长期借款来帮助完成。其成本包括两部分,即借款利息和借款费用。一般来说,借款利息和借款费用高,会导致筹资成本高,但因为符合规定的借款利息和借款费用可以计入税前成本费用扣除或摊销,所以能起到抵税作用。例如,某企业取得5年期长期借款200万元,年利率11%,筹资费用率0.5%,因借款利息和借款费用可以计入税前成本费用扣除或摊销,企业可以少缴所得税36.63万元。

(2)债券成本。发行债券的成本主要指债券利息和筹资费用。债券利息的处理与长期借款利息的处理相同,即可以在所得税前扣除,应以税后的债务成本为计算依据。例如,某公司发生总面额为200万元5年期债券,票面利率为11%,发生费用率为5%,由于债券利息和筹资费用可以在所得税前扣除,企业可以少缴所得税39.6万元。若债券溢价或折价发行,为更精确地计算资本成本,应以实际发生价格作为债券筹资额。

(3)留存收益成本。留存收益是企业缴纳所得税后形成的,其所有权属于股东。股东将这一部分未分派的税后利润存于企业,实质上是对企业追加投资。如果企业将留存收益用于再投资,所获得的收益率低于股东自己进行另一项风险相似的投资所获的收益率,企业就应该将留存收益分派给股东。留存收益成本的估算难于债券成本,这是因为很难对企业未来发展前景及股东对未来风险所要求的风险溢价做出准确的测定。由于留存收益是企业所得税后形成的,因此企业使用留存收益不能起到抵税作用,也就没有节税金额。

(4)普通股成本。企业发行股票筹集资金,发行股票的筹资费用较高,在计算资本成本时要考虑筹资费用。例如,某公司发行新股票,发行金额100万元,筹资费用率为股票市价的10%,企业发行股票筹集资金,发行费用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但资金占用费即普通股股利必须在所得税后分配。该企业发行股票可以节税100×10%×33%=3.3(万元)

2.筹资成本分析的注意问题。企业筹集的资金,按资金来源性质不同,可以分为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债务资本需要偿还,而权益资本不需要偿还,只需要在有嬴利时进行分配。通过贷款、发行债券筹集的资金属于债务资本,留存收益、发行股票筹集的资金属于权益资本。根据以上筹资成本的分析,企业在融资时应考虑(1)债务资本的筹集费用和利息可以在所得税前扣除;而权益资本只能扣除筹集费用,股息不能作为费用列支,只能在企业税后利润中分配。因此,企业在确定资本结构时必须考虑债务资本的比例,通过举债方式筹集一定的资金,可以获得节税利益。(2)纳税人进行筹资筹划,除了考虑企业的节税金额和税后利润外,还要对企业资本结构通盘考虑。比如过高的资产负债率除了会带来高收益外,还会相应加大企业的经营风险。

3.根据资本结构所作的税务筹划。一般来说,企业以自我积累方式(留存收益)筹资所承担的税收负担要重于向金融机构贷款所承担的税收负担,贷款融资所承担的税收负担要重于企业间拆借所承担的税收负担,企业间拆借资金的税收负担要重于企业内部集资的税收负担。这是因为从资金的实际拥有或对资金风险负责的角度看,自我积累方法最大,企业内部集资入股方法最小。因此,它们承担的税负也就相应地随之变化。从纳税筹划角度看,企业内部集资和企业之间拆借资金方式产生的效果最好,金融机构贷款次之,自我积累(留存收益)方法效果最差。这是因为通过企业的内部融资和企业之间拆借资金,这两种融资行为涉及到的人员和机构较多,容易寻求降低融资成本、提高投资规模效益的途径。金融机构贷款次之,但企业仍可利用与金融机构特殊的业务联系实现一定规模的减轻税负的目的。自我积累(留存收益)方式由于资金的占有和使用融为一体,税收难以分割或抵销,因而难于进行纳税筹划。

以下仅以负责筹资与权益筹资(即发行股票)为例,对不同筹资方案的税负影响加以比较。企业的资金来源除资本金外,主要就是负债,具体又包括长期负债和短期负债两种。其中长期负债与资本的构成关系,通常称之为资本结构。资本结构,特别是负债比率合理与否,不仅制约着企业风险、成本的大小,而且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税收负担以及企业权益资本收益实现的水平。负债融资的财务杠杆效应主要体现在节税及提高权益资本收益率(包括税前和税后)等方面。其中节税功能反映为负债利息计入财务费用抵减应税所得额,从而相对减少应纳税额。在息税前收益(支付利息和所得税前的收益)不抵于负债成本总额的前提下,负债比率越高,额度越大,其节税效果就越显著。当然,负债最重要的杠杆作用在于提高权益资本的收益水平及普通股的每股盈余(税后)方面。这从下式得以反映:权益资本收益率(税前)=息税前投资收益率+负债/权益资本(息税前投资收益率-负债成本率)。上式可以看出,只要企业息税前投资收益率高于负债成本率,增加负债额度,提高负债比重,就会带来权益资本收益水平提高的效应。应当明确的是,这种分析仅是基于纯理论意义,而未考虑其他的约束条件,尤其是风险因素及风险成本的追加等。因为随着负债比率的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及融资的风险成本必然相应增加,以致负债的成本水平超过了息税前投资收益率,从而使负债融资呈现出负杠杆效应,即权益资本收益率随着负债额度、比例的提高而下降,这也正是上述所提出的实现节税效果必须是建立于“息税前投资收益率不低于负债成本率”前提的立意所在。

(二)筹资中纳税筹划的一些特殊问题

1.租赁的纳税筹划。租赁作为一种特殊的筹资方式,在市场经济中的运用日益广泛。租赁过程中的纳税筹划,对于减轻企业税负具有重要意义。对承租人来说,租赁既可避免因长期拥有机器设备而承担资金占用和经营风险,又可通过支付租金的方式,冲减企业的计税所得额,减轻所得税税负。对出租人来说,出租既可免去为使用和管理机器所需的投入,又可以获得租金收入。此外,机器设备租金收入按5%缴纳营业税,其税收负担较之其销售收入缴纳的增值税为低。当出租人与承租人同属一个企业集团时,租赁可使其直接、公开地将资金从一个企业转给另一个企业,从而达到转移收入与利润、减轻税负的目的。另外,租赁发生的节税效应,并非只能在同一利益集团内部实现,即使在专门租赁公司提供租赁设备的情况下,承租人仍可获得减轻税负的好处。租赁还可以使承租者及时开始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并获得收益。

2.筹资利息的纳税筹划。按现行财务制度规定,企业筹资的利息支出,凡在筹建期间发生的,计入开办费,自企业投产营业起,按照不短于五年的期限分期摊销;在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计入财务费用。其中,与购建固定资产或者无形资产有关的,在资产尚未交付使用或者虽已交付使用,但尚未办理后竣工决算以前,计入购建资产的价值。众所周知,财务费用可以直接冲抵当期损益,而开办费和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价值则须分期摊销,逐步冲减当期损益。因此,为了实现纳税筹划,企业应尽可能加大筹资利息支出计入财务费用的份额,缩短筹建期和资产的购建周期。

二、税务筹划注意问题及发展前景

(一)税务筹划的注意问题

目前,我国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要特别注意两个问题。

1.税务筹划活动必须合法及时。我国税制建设还不很完善,税收政策变化较快,纳税人必须通晓税法及会计财务制度,充分利用税务政策与会计财务制度的差别,如何将前后者结合起来,在利用某项政策规定筹划时,应对政策变化可以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测,防范筹划的风险。原来是税收筹划,政策变化后可能被认定是偷税,所以,目前税收筹划的重点应是用足用好现有的税收优惠政策,让税收优惠政策尽快到位,这个空间非常大。许多纳税人对有些税收优惠政策还不了解,有些政策还没有被完全利用。我们对税收优惠政策的应用必须有紧迫感,否则,有些税收优惠政策过一段时间就取消了。

2企业进行税务筹划必须坚持经济原则。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合法节税增收,提高经济效益。但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及筹划付诸实施的过程中,又会发生种种成本,因而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必须先对预期收入与成本进行对比,只有在预期收益大于其成本时,筹划方案才可付诸实施,否则会得不偿失。此外,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不能只注重某一纳税环节中个别税种的税负高低,而要着眼于整体税负的轻重,同时还应运用各种财务模型对不同税收筹划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实现节税与增收的综合效果。

(二)税务筹划的发展前景

税务筹划是在宏观的经济背景下进行的。一个国家的法律建设,特别是税法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开展税收筹划的方向和方法,加上各个地方情况不同,税务部门对法规的理解也存在差异,都会影响筹划的成功与否。但随着纳税人权益保护意识的增强,税务筹划不仅会为纳税人所重视,也会为税务机关所接受,所以税务筹划在中国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盖地编著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姚小民,赵新顺,何存花编著财务管理学中国物价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

债务融资计划篇7

文章从权益筹资和负债筹资两个方面阐述了新税制下企业筹资中的税收筹划,最后提出税收筹划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关键词:

税收筹划;权益筹资;负债筹资;风险

筹资是通过一定的渠道、采用适当方式筹措资金的财务活动,是财务活动的起点,是财务管理的首要内容。筹资是企业持续经营与不断拓展的前提,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按照资金来源渠道不同,可以把企业的资金分为权益资金和负债资金。税收筹划是纳税人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根据政府的税收政策导向,通过经营活动的事先筹划或安排进行纳税方案的优化选择,以尽可能地减轻税收负担,获得“节税”的税收利益的合法行为。企业筹资活动中存在许多税收问题,筹划得当会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增加企业价值,筹划不当会带来意外的损失。在新税制下如何利用不同筹资方式对税收的影响,比较筹资收益与风险,权衡利弊得失,是税收筹划的任务和目标。

一、企业权益筹资的税收筹划

权益资本主要包括留存收益、发行股票等方式筹集资金。1.留存收益中的税收筹划留存收益是指公司在经营过程中所创造的,但由于公司经营发展的需要或法定的原因等,没有分配给所有者而留存在公司的盈利,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企业留存收益属于企业股东所有,实质上是股东对企业追加再投资,不用支付额外的筹资费用,节省了融资费用。依据我国税法的规定,不考虑机会成本的话,留存收益的资金成本还是比较低的。但是留存收益是企业所得税后形成的,是企业税后利润的一部分,使用留存收益起不到抵税的作用。而且经过征税的利润再投资获利仍然要征税,存在双重征税的问题。2.发行股票中的税收筹划发行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筹集自有资金的一种方式,可以作为其他方式融资的基础,能提升公司的信誉和借款能力。而且股票融资没有到期不用偿还,也没有固定的利息压力,财务风险小。《企业所得税法》第十条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向投资者支付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款项支出不得扣除”。股利是税后利润支付的,没有抵税作用,增加了企业纳税负担。[1]

二、企业负债筹资的税收筹划

负债筹资主要包括借款、发行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1.借款中的税收筹划借款是企业较常采用的筹集资金的方式,借款筹资主要的成本是利息支出,借款利息支出一般可以在税前扣除,从而减轻企业纳税负担。根据我国税法规定,非金融企业向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准予扣除,非金融企业向非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不超过按照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的部分准予扣除。非金融企业向非金融企业借款操作空间大,但是由于透明度低,国家对此有严格控制。假设企业向银行借款利率是5%,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企业承担的实际利率是3.75%。只要企业的投资收益率大于3.75%,可有效利用财务杠杆,通过加大企业信贷规模多借款来获得更多的税收收益。2.发行债券中的税收筹划发行债券是企业利用负债筹资的另一种重要形式。通过发行债券,企业可以筹集大量资金,债券持有人只是收取固定的利息。同借款一样,债券利息可以在税前扣除,企业可以获得所得税收益。公开发行债券发行费用较高,但是属于直接融资,在同等资信条件下,债券利息一般比银行贷款低。企业还可以选择合适的付息方式获得税收收益。债券的付息方式有到期一次付息、分期付息。当企业选择到期付息时,不仅可以享受债券利息的抵税收益,还可以延迟支付利息,企业得到了利息的货币时间价值,可谓是一举两得。3.融资租赁中的税收筹划融资租赁是企业筹资的一种特别方式,指租赁公司按照承租单位要求出资购买设备,在较长的合同期内提供给承租企业使用的信用业务。它是通过“融物”的形式来达到融资的目的。通过融资租赁可以迅速获得企业所需资产,而且避免了因购买资产而付出大量资金,减少了资金占用和经营风险。[2]根据我国税法规定,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租赁费支出,按照规定构成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价值的部分应当提取折旧费用,分期扣除。折旧属于成本费用,降低了账面盈利,减少了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从而少交所得税。融资费用也可以在租赁期内摊销,摊销的融资费用在税前列支,减轻了企业税负。

三、负债筹资与权益筹资税收筹划的实例分析

不同的筹资方式会给企业带来不同的资金成本、不同的收益,也会使企业承担不同的税负。下面以企业负债筹资与权益筹资为例,探讨如何在企业筹资活动中进行税收筹划。例如,某股份有限公司准备筹资100万元用于一项新产品的生产,预计年息税前利润为30万元。现有三个方案可供选择:方案一,100万资金全部采用权益筹资,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的比例为0:100,具体是增发普通股50万股,计划每股发行价2元;方案二,100万资金采用权益筹资和负债筹资相结合的方式,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的比例为30:70,具体是向银行借款30万,增发普通股35万股,计划每股发行价2元;方案三,100万资金采用权益筹资和负债筹资相结合的方式,但比重调整,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的比例为50:50,具体是向银行借款50万,增发普通股25万股,计划每股发行价2元。三个方案的负债利率都是10%,企业所得税税率均为25%。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负债筹资比例从0提高到3%再提高到5%,企业应纳企业所得税从7.5万元降低到6.75万元再降低到6.25万元,可见负债筹资可以节税。在上述三个方案中,方案三是最佳纳税筹划方案。但是并不是说增加负债筹资在任何条件下对企业都是有利的。借鉴资金结构决策中的每股利润无差别点法,分析如何确定企业筹资筹划最佳方案。每股利润无差别点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筹资方案下普通股每股利润相等时的息税前利润。如果企业没有优先股的话,具体公式是(息税前利润-筹资方式1的年利息)*(1-所得税税率)/筹资方式1的普通股股数=(息税前利润-筹资方式2的年利息)*(1-所得税税率)/筹资方式2的普通股股数。将上表中有关数据代入公式,息税前利润-0)*(1-25%)/50=(息税前利润-3)*(1-25%)/35,解方程得出每股利润无差别点是10万元。即是当息税前利润是10万元时,负债筹资与权益筹资的每股利润相等;当息税前利润大于10万元时,负债筹资比权益筹资的每股利润大;当息税前利润小于10万元时,权益筹资比负债筹资的每股利润大。本案例中三个方案的息税前利润都是30万元,因此负债比例最大的方案三为最佳方案。

四、企业筹资中税收筹划的风险与防范

(一)企业筹资中税收筹划的风险税收筹划的风险是指税收筹划活动中因为存在各种不确定性因素或原因,而导致既定目标不能实现的可能性。企业筹资的税收筹划是一种综合性非常强的财务活动,它涉及到税法、会计、财务管理、金融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企业在筹划过程中即使某一方面出现小的偏差也有可能导致整个筹划方案失败。企业筹资活动税收筹划在给企业带来收益降低企业负担的同时也蕴藏一定的风险。1.财务风险企业负债筹资利息允许在税前扣除,而且具有财务杠杆作用,可以提高自有资金收益率。一般来说,企业负债筹资越多,财务杠杆利益越大,则税收筹划空间越大,可能获取的税收筹划收益也越大,但是过度增加的负债资金也可能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当负债比率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负债成本随之越大,投资报酬可能无法负担不断上升的负债成本。而且企业负债利息一般要定期支付,当企业流动资金不足时就有可能无法按时支付利息,这样会给企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甚至有可能导致企业破产。2.市场风险企业进行理财活动时必须依据市场进行,但是市场是瞬息万变的,受很多因素影响,比如经济不景气、通货膨胀、银行存贷款利率等。这些多变的影响因素可能增加企业筹资难度和资金成本,给企业带来筹资风险。比如:某企业通过税收筹划准备发行债券筹集资金,但在执行时,市场发生变化,银行存贷款利率提高,筹资难度增大,若企业依然采取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可能要提高票面利率或者降低发行价格,这样增加了资金成本,减少了税收筹划收益。

(二)企业筹资中税收筹划风险的防范1.建立有效风险预警机制企业在进行筹资税收筹划时必须充分考虑财务风险、市场风险等,然后再做决策,并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始终保持对筹划风险的警惕性。企业筹资税收筹划存在一定的风险性,但有些风险是可以防范和控制的。企业可以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科学、快捷的税收筹划预警系统,对筹资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实施监控,一旦发现风险立即示警。[3]2.符合企业与市场要求筹资税收筹划要考虑企业整体经营策略,要着眼全局、长远利益,不能仅仅局限于节税,要综合考虑、全面权衡。不能为了眼前的短期利益而忽视了长期利益,一味地为了节税而节税。要注重企业筹资税收筹划的整体性,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对筹资活动的影响,要考虑市场的多变性还要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既能降低企业税负又能提高企业价值。综上所述,筹集资金是每个企业必然会面临的问题,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所在。我国税法对不同的筹资方式有不同的优惠政策,由此导致给企业带来的税收负担是不一样的。企业如何以最低资本筹集到所需资金,又能让企业税负最低,这就需要企业对不同的筹资方案事先进行税收筹划。企业在利用不同的筹资方式进行税收筹划时,还要注意由此带来的风险,充分考虑到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利用不同筹资方式对税收的不同影响,设计企业筹资方案,防控税收筹划风险,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是企业在筹资活动中进行税收筹划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敬.浅议现代企业筹资过程的税收筹划[J].现代商业,2010(9):226.

[2]王海燕.新政策下企业筹资的税收筹划[J].会计师,2012(17):47.

债务融资计划篇8

关键词:基金子公司;专项资产管理计划;Bt投资建设合同;政府承诺函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

自2012年底至今的一年时间中,已有40家基金子公司获批成立。基金子公司依靠其“万能牌照”发展迅猛,吸收了很多信托、券商等无法操作的项目,至2013年6月底资产管理规模已经突破了1500亿元。基金子公司相比信托公司,具有业务范围更广、受监管更少的独特优势。地方政府在融资渠道上又多了一个更有利的选择,即通过基金子公司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进行融资,所以在政信合作中频繁出现的政府承诺函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政府融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中的政府承诺函,一般是指地方政府及其财政局作出的,承诺将某一还款安排纳入其财政预算,并经地方同级人大常委会批复或决议通过的函件。随着基金子公司的蓬勃发展,政府通过基金子公司进行融资也将更加频繁。但从2010年来,国务院对地方政府融资进行了严格控制,特别是“463号文”①的出台,重申了国务院的强硬态度。在当前背景下,关于政府承诺函本质及效力的分析有助于金融风险控制,尤其是有助于基金子公司本身的金融风险控制。②

一、基金子公司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概述

(一)何为专项资产管理计划

2012年11月1日,证监会颁布的《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以下简称“《试点办法》”)、《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等一系列法规正式实施,基金管理公司取得开展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的资格,标志着公募基金正式跨入全面资产管理业务。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是指基金管理公司向特定客户募集资金或者接受特定客户财产委托担任资产管理人,由托管机构担任资产托管人,为资产委托人的利益,运用委托财产进行投资的活动。③根据资产委托人人数不同将特定资产管理业务的形式分为两种,即单一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和特定多个客户资产管理计划。④特定资产管理计划可以投资于:(1)现金、银行存款、股票、债券、证券投资基金、央行票据、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资产支持证券、商品期货及其他金融衍生品;(2)未通过证券交易所转让的股权、债权及其他财产权利;(3)中国证监会认可的其他资产。其中,投资于第(2)、(3)项规定的资产,基金管理公司需要设立专门的子公司(“基金子公司”),成

立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开展专项资产管理业务。①一般认为,只要计划的投资范围包括上述第(2)、(3)项规定的资产,即可称为“专项资产管理计划”。

(二)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如图1)的基本模式

在实践操作中,由资产委托人、资产管理人、资产托管人三方共同签订《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资产管理合同》(以下简称“《资管合同》”),在合同生效时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成立。资产委托人将资金财产委托给资产管理人,成为计划财产。但计划财产需要存入资产托管人为资管计划开立的托管账户。资产管理人运用计划财产进行投资,取得的收益存入托管账户,然后按照资产管理合同约定的时点足额及时地向资产委托人分配收益。资产管理人在管理计划财产,如投资、分配收益等,需要向资产托管人发送划款指令。资产托管人接到划款指令,在形式审查合格后,方可进行划款支付。资产托管人正是通过这种划款指令的形式,对资管计划的资金流动进行监督。

图1基金子公司专项资产管理计划

资产委托人是指将其合法拥有的财产委托给资产管理人进行管理,从而享受收益分配的合格投资者。在“一对一项目”中,单个投资者的资金不得低于3000万;②在“一对多项目”中,单个投资者的资金不得低于100万,并且不得超过200人,但委托资金在300万以上的委托人人数不受限制。③资产管理人是指接受资产委托人的委托,以财产增值为目的,对计划财产进行管理的基金子公司。基金子公司是指依照《公司法》设立,由基金管理公司控股,经营特定客户资产管理、基金销售以及中国证监会许可的其他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④资产托管人是指为计划财产开立托管账户,并对资产管理活动进行监督的银行。资产托管人一般由具有托管资格的银行担任,并且资产管理合同的模板一般也是由托管行提供的。

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根据投资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不同的投资方式,主要有债权投资、股权投资、收益权投资、夹层投资、通道类业务。债权投资方式是指资产管理人将资管计划筹集的资金通过委托银行贷款给融资企业,当借款企业还本付息时,再向资产委托人分配收益。股权投资模式则是用计划财产认购标的公司的股权,资产委托人收益来源于股权分红。收益权投资方式是指将计划财产投资于基础财产收益权,基础财产是指可以产生收益的财产。这种投资方式因收益来源不同又细分为两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与收益权转让方签订转让与回购协议,收益来源于转让方对收益权的回购;第二种模式没有回购,收益直接来源于运营基础资产产生的收益。前者因风险小于后者而更为普遍。所谓夹层投资方式,是指不直接投资于标的项目,而是先投资于标的公司,再让该公司去投资标的项目。实际上就是在资管计划与实际投资的项目之间加入一个“夹层”,从而达到隔离风险的效果。所谓通道类业务,是指由资产委托人提供资金来源,并由其指定投资对象的业务。资产委托人利用了基金子公司经营特定资产管理业务的牌照,基金子公司仅仅是资金流通的一个“通道”而已。

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融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的模式

所谓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以下简称“平台公司”),是指由各级地方政府及其所属机构和部门出资设立,负责为地方政府辖内公共事业、基础建设项目筹资,并运用相关投资手段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公司实体,具体表现形式有: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公路开发公司、国有资产运营公司等。

《Bt投资建设合同》(以下简称“《Bt合同》”)是指Bt发起人授予Bt主办人进行Bt项目的契约文件,主要约定了Bt发起人和Bt主办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工程建设相关信息、回购价格、违约事项等条款。Bt是英文Build-transfer的缩写,意为“建设-移交”,是Bot(Build-operate-transfer)模式的变换形式,是指政府将项目工程建设发包给建设公司,由其自己融资建设,待项目完工验收后由政府回购项目工程的一种投资建设模式。Bt发起人是与Bt主办人签订《Bt合同》并按该合同进行标的工程回购的机构,包括政府及其授权的单位。Bt主办人是指与Bt发起人签订《Bt合同》并负责筹集建设资金,进行项目管理或项目建设的投资机构或投资机构与工程建设的联合体,一般为平台公司。

根据《Bt合同》,平台公司对地方政府享有一项项目工程回购的债权,通常称为“应收账款债权”。地方政府利用基金子公司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进行的融资,就是在应收账款债权债务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操作的。因为平台公司是地方政府及其所属机构和部门出资设立并实际控制的,平台公司融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实际上是地方政府间接地融资来履行其职能。地方政府通过平台公司利用基金子公司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进行的融资,根据应收账款债权的到期时间与应收账款债权回购时间的先后,可以分为两种模式。两种模式的关键区别在于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资产委托人的第一收益来源不同:模式一来源于应收账款本身的到期还款;模式二来源于应收账款债权的回购款项。

(一)模式一(如图2):应收账款债权到期时间早于应收账款债权回购时间

图2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融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

(模式一)

第一步:资产委托人、资产管理人和资产托管人三方共同签订《资管合同》。

第二步:资产管理人在资产托管人处开立托管账户,资产委托人的委托资金最终存入托管账户中。①

第三步:等到资产管理计划成立后,资产委托人取得计划份额。

第四步:资产管理人代表资产管理计划与平台公司签订《应收账款债权转让暨回购协议》(以下简称《转让及回购协议》)。在协议生效时,平台公司将对地方政府享有的应收账款债权转让给资产管理人;同时资产管理人向资产托管人发出应收账款转让款的划付指令,资产托管人在形式上复核划付指令无误后,向平台公司支付应收账款债权转让款。应收账款债权转让款来源于资产委托人存在托管账户中的委托资金。平台公司获得委托资金后,投资于其他项目工程。此外,在《转让及回购协议》中,平台公司承诺在地方政府不及时偿还应收账款债权时,以溢价回购相应的应收账款债权。这种回购承诺实际上是平台公司为地方政府偿还应收账款债权提供的一种担保。

第五步:当平台公司将对地方政府享有的应收账款债权转让给资产管理人时,资产管理人与地方政府之间产生了债权债务关系。等到应收账款债权到期时,地方政府向资产管理人直接偿还,但偿还资金应当存入托管账户中。

第六步:等到《资产管理合同》约定的收益分配时点届至,资产管理人向资产托管人发送收益划付指令,资产托管人在形式上复核无误后向资产委托人支付收益。实际上资产委托人的收益来源于地方政府按时偿还应收账款债权,这是计划的第一现金流来源。平台公司的回购承诺实际上承担了第二现金流来源的角色,在政府偿还应收账款发生违约时,及时实现回购,从而使计划产生现金流,用于向资产委托人分配收益。

(二)模式二(如图3):应收账款债权到期时间晚于应收账款债权回购时间

模式二的前三步与模式一基本一致。

图3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融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

(模式二)

实践操作根据资产委托人的人数不同而有不同。单一客户资产管理计划中,资产委托人直接将资金汇入托管账户中。特定多个客户资产管理计划中,资产委托人需要先将委托资金汇入募集账户中,经过验资后在划入托管账户。

第四步:资产管理人代表资产管理计划与平台公司签订《转让暨回购协议》,在协议生效时,平台公司将对地方政府享有的应收账款债权转让给资产管理人,地方政府与资产管理人产生了债权债务关系。资产管理人向资产托管人发出应收账款转让款的划付指令,资产托管人在形式上复核划付指令无误后,向平台公司支付应收账款债权转让款。应收账款债权转让款来源于资产委托人存在托管账户中的委托资金,平台公司获得委托资金后,投资于其他项目工程。《转让及回购协议》同时规定了平台公司负有回购义务,即在约定的时点回购应收账款债权。

第五步:当《转让及回购协议》约定的回购义务到期时,平台公司向资产管理人支付回购款项,该回购款项应当存入托管账户。同时资产管理人将相应的应收账款债权转移回给平台公司。

第六步:等到《资产管理合同》约定的收益分配时点届至,资产管理人向资产托管人发送收益划付指令,资产托管人在形式上复核无误后向资产委托人支付收益。实际上,资产委托人的收益来源于平台公司回购应收账款债权所支付的款项,这是计划的第一现金流来源。倘若平台公司不履行或未及时履行回购款项,资产管理人因享有应收账款债权而可以直接向地方政府请求偿付,这是计划的第二现金流来源,实际上起到一定担保作用。

三、两种模式下政府承诺函等相关文件的效力

(一)两种模式下政府承诺函的民事效力

1.模式一下的政府承诺函(应收账款债权到期时间早于应收账款债权回购时间)的民事效力

(1)地方政府向平台公司发出,承诺向其偿还应收账款

根据《转让暨回购协议》,平台公司已经将应收账款债权转让给资产管理人。并且在模式一下,资产委托人的第一收益来源是应收账款本身的偿还,所以地方政府应当直接向资产管理人偿还应收帐款。此时,地方政府向平台公司出具承诺函,承诺向其偿还应收账款,与《转让暨回购协议》相悖,所以此种承诺函是向错误的对象承认了不再对其承担的债务,并非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应为无效。

(2)地方政府向资产管理人发出,承诺向其偿还应收账款

因为应收账款债权已经转让给资产管理人,地方政府向资产管理人承诺及时足额地偿还应收账款债权,实际上是对已存在的债务的“重申”。但这种“重申”并非单纯的重复,因为地方政府在确认自己对资产管理人负有一项债务的基础上,还承诺将偿还该项债务纳入自己的财政预算中。这种“纳入财政预算”的承诺将构成一项合同义务,当地方政府没有将偿还债务纳入自己的财政预算时,将构成违约。况且,在实践操作中,地方政府、平台公司与资产管理人三方通常还签订《应收账款债权转让确认书》,目的在于确认《Bt合同》约定的地方政府对平台公司负有一项应收账款债权以及该债权转让予资产管理人。在整个交易过程中,地方政府是以民事主体的角色出现的,因此其享有民事权利、负有民事义务,并无不妥。虽然这种政府承诺函对资产管理人以及整个交易的安全是最有保障的,但是这种承诺函在实践中并不多见,政府一般不愿意直接向资产管理人出具政府承诺函。

(3)地方政府向资产管理人发出,承诺当平台公司不回购时承担回购义务

模式一下,平台公司向资产管理人回购应收账款债权的前提条件是地方政府没能按期足额地向资产管理人偿还应收账款债权,所以地方政府承诺在平台公司不回购应收账款债权时承担回购义务是自相矛盾的。况且,这种政府承诺函属于政府提供保证的行为。而根据《担保法》第8条①和“463号文”第五条②的规定,地方政府不得为保证人,否则保证行为无效。因此,这种政府承诺函毫无现实意义,即使出现也没有法律效力。

2.模式二下的政府承诺函(应收账款债权到期时间晚于应收账款债权回购时间)的民事效力

(1)地方政府向平台公司发出,承诺向其偿还应收账款

在模式二下,应收账款回购时间早于应收账款债权的到期时间,因此,若平台公司按期及时地回购应收账款债权,交易自然顺利完成。地方政府向平台公司发出的,承诺偿还应收账款的承诺函,仅仅是对应收账款的重申,也仅在地方政府与平台公司之间发生效力。然而,若平台公司回购应收账款债权发生违约,资产管理人自然不会将应收账款债权转移回给平台公司,地方政府发出的这种承诺函也是对错误的对象确认了不对其承担的债务,应为无效。并且,在平台公司尚未履行回购义务时,地方政府若向平台公司偿还了应收账款,资产管理人将面临巨大风险。

(2)政府向资产管理人发出,承诺向其偿还应收账款债权

因为应收账款债权的回购时间早于应收账款本身的到期时间,当平台公司回购应收账款债权发生违约时,资产管理人因为仍持有应收账款债权,可以向地方政府请求偿还应收账款债权。这种承诺函与模式一中的第(2)中承诺函相似,属于地方政府为自己增加了一项义务,即将偿还应收账款纳入自己的财政预算。这种承诺函可以减少资产管理人面临的风险,起到为资产管理计划信用增级的作用。

(3)政府向资产管理人发出,承诺当平台公司不回购时承担回购义务

假设这种承诺函有效的情况下,资产管理计划的收益增加了一处现金流来源,即在“平台公司回购应收账款债权”和“地方政府偿还应收账款”的基础上增加了“地方政府回购应收账款债权”。但这种承诺函与模式一中的第(3)种承诺函一样,都是属于地方政府提供的保证,不产生法律效力,对资产管理人没有意义。

(二)政府承诺函行政法效力

从行政法的角度看,尽管“行政行为”的含义并不完全明确,但大体上讲,“公共机构行使行政职能所作的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行为,都可能被称为‘行政行为’。”因此,行政行为应该包含三个要素,即公共机构、行政只能、行政法律效果。政府承诺函的发出主体虽然是地方政府(公共机构),但其并非在行使行政职能,只是以民事主体的身份参与交易,因而不产生行政法律效果,所以发出政府承诺函并非行政行为。

从行政诉讼法的角度看,只有针对具体行政行为才能提起行政诉讼。具体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或者个人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行使行政职权,针对特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就特定的具体事项,作出的有关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单方行为。而政府承诺函是关于政府自身行为的承诺,并非针对特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作出的涉及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单方行为。所以政府承诺函无法成为行政诉讼的诉由,资产管理人不能以政府承诺函为由对地方政府提起行政诉讼。基于同样的理由,政府承诺函也不是行政复议的事由。

(三)地方人大常委会批准或批复地方政府承诺函的效力

地方政府承诺函是承诺将某一还款安排纳入自己的财政预算,并通过同级地方人大常委会批复或决议通过的书面文件。然而,地方人大常委会此种批复或决议的效力如何,则需要根据资产管理计划持续时间的长短来做判断。

如果资产管理计划持续时间不超过1年,则这种批复或决议可以认为是对地方政府本年度财政预算调整的审批。预算调整是指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中央预算和经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本级预算,在执行中因特殊情况需要增加支出或者减少收入,使原批准的收支平衡的预算的总支出超过总收入,或者使原批准的预算中举借债务的数额增加的部分变更。①各级政府在特定情况下可以进行预算调整,并编制预算调整方案:其中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调整方案必须提请本级人大常委会审查和批准,乡、民族乡、镇政府的财政预算调整方案必须提请本级人大审查和批准,未经批准,不得调整预算。②因此,除了乡、民族乡、镇政府的财政预算外,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预算调整是可以由本级人大常委会审批的。

然而,持续时间不超过1年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是较为少见的,在大多数情况下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的持续时间在2-3年,有的甚至可以达到5年以上。换言之,地方政府承诺函将还款纳入预算的安排将是跨年度的,甚至是跨届次的预算安排。此时,地方人大常委会对此种政府承诺函的批复或决议,实质上由两部分组成:本年度预算调整的审批和未来年度预算的审批。如前所述,对于本年度预算调整的审批尚在地方人大常委会的职权之内。但地方各级政府的年度预算需要同级人大审查和批准。③所以,地方人大常委会是无权对未来年度预算作出批复或决议的,涉及跨年度预算安排的政府承诺函可能仅在本年度内是有效的,在未来年度的效力将存在疑问。

(四)《Bt合同》无效或被撤销产生的风险

“463号文”第二条规定:“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各级政府及所属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不得以委托单位建设并承担逐年回购(Bt)责任等方式举借政府性债务。对符合法律或国务院规定可以举借政府性债务的公共租赁住房、公路等项目,确需采取代建制建设并由财政性资金逐年回购(Bt)的,必须根据项目建设规划、偿债能力等,合理确定建设规模,落实分年资金偿还计划。”根据这一规定,地方政府只有在符合要求的项目上才能采用Bt方式进行融资,如果代建项目不符合规定,则《Bt合同》的效力存在瑕疵。所以,建立在《Bt合同》基础上的《转让暨回购协议》和资产管理人持有的应收账款债权是否有效,就存在问题。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债权让与和产生债权的法律行为之间是否具有无因性的问题。如果两者具有无因性,那么产生债权的法律行为的效力瑕疵将不影响债权让与的效力,受让人能够取得标的债权。例如,甲、乙签订一个买卖合同,甲向乙购买物品,乙把对甲的债权转让给丙。甲乙之间的买卖合同无效不会影响丙从乙受让的债权效力。尽管我国法律未有规定,但学术界普遍认为债权让与和产生债权的法律行为之间不具有无因性。如果产生债权的法律行为无效,则标的债权自始就不存在,债权让与为自始客观不能,受让人无法取得债权。如果产生债权的法律行为是可撤销的法律行为,那么在被撤销之前,该法律行为是有效的,债权让与也是有效的,受让人能够获得债权。然而如果该法律行为被撤销了,债权将归于无效,受让人同样不能取得债权。另外,主张债权让与和产生债权的法律行为之间具有无因性,也得不到实体法的支持。根据《合同法》第82条规定,“债务人接到债权转让通知后,债务人对让与人的抗辩,可以向受让人主张”。如果产生债权的法律行为存在效力瑕疵,债务人可以此为由向债权受让人提出抗辩。综上,如果产生债权的法律行为存在效力瑕疵导致受让人无法取得债权,受让人只能向转让人请求承担违约责任。因为即使合同标的自始客观不能,也不影响债权转让合同的效力。由此可推出,如果因《Bt合同》的效力瑕疵,导致资产管理人无法取得应收账款债权,资产管理人只能向平台公司请求承担违约责任。在模式一中,因为资产管理计划的第一收益来源是应收账款本身的偿还,无法取得应收账款债权将对整个资产管理计划的运行产生毁灭性打击。在模式二中,资产管理计划的第一收益来源是应收账款债权的回购,既然资产管理人无法取得应收账款债权,回购标的丧失,也会使资产管理计划的运作失灵。两个模式中,资产管理计划的第二收益来源也会因为资产管理人无法取得应收账款债权而失去保障作用。

在实践操作中,为了最大限度保障资产管理人的利益,资产管理人经常会在《应收账款债权转让暨确认协议》中明确《Bt合同》的效力并不影响其取得应收账款债权。在政府承诺函中也可进一步明确:如果《Bt合同》存在效力瑕疵,资产管理人取得的应收账款债权不受影响,政府仍承担偿还的义务。但该种条款效力存疑,政府是否出具此种承诺函也是一个博弈的过程。

(五)小结

通过上述分析,从民事效力看,上述各种政府承诺函并非全部有效,对资产管理人的作用不一;从行政效力看,政府承诺函并非具体行政行为,资产管理人无法对此提出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从预算法的角度看,政府承诺函虽然是预算安排的体现,但其效力因资产管理计划的长期性而受限;并且在《Bt合同》存在效力瑕疵时,资产管理人极大可能无法取得应收账款债权,而使资产管理计划的基础丧失。

债务融资计划篇9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风险防范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地方政府为加快推进地方城市基础设施、工业园区、交通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重大水利、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项目投资建设力度;通过举借政府性债务筹集建设资金,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是,举借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同时,也带来了地方财政风险。如何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有效防范地方财政风险,已成为当前政府及相关部门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我市地方政府性债务资金使用成效

我市政府在自身财力有限的情况下,通过举借政府性债务,为经济社会发展筹集资金,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缓解了财政支出压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截止2013年6月,我市政府性债务余额36.11亿,主要投向用于城市基础设施18.88亿、廉租房、公租房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2.6亿元,交通路网建设7.75亿、水利、安全饮水建设1.91亿元。科教发展2.11亿元、其他建设1亿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收支矛盾,为我市城市化进程、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美化城乡环境、改善农村落后面貌起到了积极作用,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如表1表2)

(二)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有所完善、债务资金收支的监督管理得到加强

政府先后出台了《市人大常委会关于规范政府性项目贷款列入财政预算的管理办法》,《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政府性债务管理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市关于印发政府性投资公司财务总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和《市人民政府关于要求将2010年贷款计划列入市财政综合年度预算的报告》等有关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文件,成立了政府性融资管理领导小组,政府性债务具体归口市财政局统一管理,并按照财政部部署,完善了地方政府性债务统计报告制度,实行债务报表的月报、季报和年报。同时完善政府性债务偿还机制,按照年初政府性债务余额的3-8%比例建立了偿债准备金,2011年、2012年从土地出让金中分别安排了5000万元偿债准备金。同时编制政府性债务年度收支计划,在经批准的当年举债控制额度内举债,自求平衡。

(三)实行债务计划动态管理

动态掌握各举债单位的政府性债务收支执行情况、债务规模和结构、债务资金投向及每笔银行贷款还本付息时间和金额等情况,并加强资金的跟踪监督。

二、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长期有效的偿债机制,偿债资金筹集困难

政府及部门单位融资的积极性很高,但仍未建立完善的偿债资金的筹集机制,偿债资金来源不确定性因素多。虽然目前已建立了偿债准备金制度,但是相对于现有债务规模而言,偿债准备金数额偏小。预期偿债资金来源不稳定,造成到期债务的还款保障能力不足,可能引发政府信用风险。

(二)缺乏完善的债务管理协调机制,造成部分资金和项目实施脱节

虽然出台了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办法和制度,但仍缺乏完善的债务管理协调机制对项目和资金管理进行统一协调指挥。由于项目的不确定性对地方政府性债务建设项目的投资总额、资金来源、用款时间等影响,导致政府性债务收支计划的资金难以安排。

(三)债务偿还对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依然较大

存在一定风险。目前我市政府性债务偿债资金除行政事业单位一小部分资金由预算内安排外,其他大型公益性项目偿债资金主要依靠土地出让收入。据统计,2012年我市政府性债务26.78亿元,其中以土地出让金收入为偿债资金来源债务余额有19.24亿元,占比71.84%。当年土地出让金收入总额8.75亿元,以土地出让金收入以偿债资金来源的当年负有偿还责任的本金和利息6.79亿元,占土地出让金收入的77.64%。随着国家对土地价格和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深入,用土地担保、抵押形成的政府性债务,将面临一定的风险。

(四)部分融资平台公司资产质量较差,偿债能力不强

2012年底,我市7家融资平台公司中,有5家年末资产中存在不能或不宜变现的资产90345.05万元,占其总资产的18.53%;有2家公司2012年度出现亏损;融资平台公司自身偿债能力不足。上述平台公司基本上自身无经营收入,其中4家公司账面反映2012年无主营业务收入,3家公司的收入为市财政拨入。2012年融资平台公司偿还的债务本息39645.44万元中,基本上以举借新债偿还。

通过信托、融资租赁、回购(Bt)等方式形成的政府性债务规模大、融资成本较高,增加了偿债压力。2011年以后通过信托融资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融资形成49330万元,通过回购(Bt)方式实施项目建设形成48474.8万元,通过融资租赁形成16958.47万元,合计114763.27万元,占2011以后形成的债务余额160927.86万元的71.31%。这些融资方式隐蔽性强,不易监管,且融资成本普遍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通过上述融资方式形成的债务余额中,融资年利率在10%以上的债务额达81863.27万元。

三、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建议

坚持“控总量,调结构,降成本”的原则,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妥善处理好发展与举债,长远与眼前的关系,规范融资行为,合理有效控制债务规模,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提高债务资金使用效率。把地方政府债务的举借和筹措、平衡和协调、债务资金的使用和归还、债务项目的规划和管理等,纳入一个比较规范化的管理轨道之中。

(一)合理控制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建立债务清理偿还机制

把地方性政府债务的规模控制在与经济增长、财政收入增长以及债务偿还能力相适应的水平上,切实履行好地方政府性债务归口管理职责,合理确定政府举债规模;同时完善债务偿还机制,多渠道充实偿债准备金;按年初政府性债务余额的3-8%比例筹措,主要来源:从土地出让总价款中按一定比例提取的资金;每年财政预算内安排资金;财政周转金清理回收的资金;处置国有资产收入;健全债务风险预警机制,提高政府财政运行透明度,努力防范财政金融风险。

(二)积极推进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建设,完善政府性债务监管机制

坚持量力而行、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突出重点的原则,在财力允许的范围内,按轻重缓急合理安排使用资金。强化风险意识,严格执行债务收支计划,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可用财力及债务状况,研究设置科学合理的债务风险预警指标;设定负债率安全线为10%、偿债率警戒线为15%、债务率警戒线为100%,使债务增长速度低于全市GDp及地方可用财力的增长。妥善处理债务偿还和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政府性投资建设项目要着重把握项目的有效性,选择能有效推动经济发展、促进民生、扶持企业的社会公益性项目,在努力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益的同时,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

(三)完善政府偿债资金筹措渠道,逐步将地方政策债务收支纳入预算管理

政府应将偿债资金支出纳入预算管理,编制偿债计划。对政府或财政部门借款的,将每年需偿还的资金纳入一般预算和基金预算,确保按期偿还;明确偿还政府性债务来源,对经营性建设项目举债的,将建设项目纳入使用后的收益纳入财政监管,确保经营收益用于偿还政府性债务。

(四)妥善化解存量债务,严控新增债务

通过预算安排偿债资金,“过紧日子”消化存量债务,杜绝超财政承受能力“上项目”,有保有压;既要制止不规范的融资行为,又要妥善处理债务偿还和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避免因融资平台公司资金链断裂,出现不能偿付到期债务的“半拉子”工程现象。针对乡镇债务,要督促乡镇制定具体的债务偿还计划,落实奖惩措施,提高乡镇化解旧债的积极性,严防新增债务。

参考文献:

[1]楼继伟.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再思考,―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1

[2]黄燕芬,邬拉.化解地方政府债务的政策建议[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8.2)

债务融资计划篇10

关键词:搭桥贷款;债务融资工具;监管

中图分类号:F8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31(2010)11-0079-03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0.11.21

2010年5月末,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下发通知明确禁止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企业发行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发行股票以及股权转让等提供搭桥贷款。市场对于“错杀”债务融资工具搭桥贷款反响强烈,现阶段叫停银行债务融资工具搭桥贷款业务弊大于利,建议短期内应规范而非严禁债务融资工具搭桥贷款业务,中长期应加快完善债务融资工具市场体系。

一、收紧搭桥贷款业务的背景是监管层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全线严控

(一)放行搭桥贷款业务是“保增长”政策导向下的监管支持政策

2009年1月,银监会出台了《关于当前调整部分信贷监管政策促进经济稳健发展的通知》(银监发[2009]3号),在十个方面调整了有关监管规定,其中明确提出“对符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导向、项目业主信誉良好、相关政府部门已同意开展项目前期工作或已列入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的项目,在项目资本金能按期按比例到位、各类风险可控及贷款回收安全的前提下,允许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一定额度内向非生产性项目发起人或股东发放搭桥贷款。”

(二)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成为搭桥贷款业务最主要的融资主体

搭桥贷款投向限定为“非生产性”领域,表明它不能用于一般企业的生产性投资扩张,只能投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而该领域主导者多为地方政府。借款主体限定为“项目发起人或股东”,而非项目公司,恰恰适用于政府融资平台融资。因此,政府融资平台成为搭桥贷款放行一年多来的主要投向。

(三)叫停资本金搭桥贷款意在控制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

国家4万亿投资计划启动后,国内项目投融资需求集中释放,但与此同时,国家开发银行商业化改革后政策性的软贷款业务被禁止,项目资本金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通过搭桥贷款方式解决资本金缺口、满足贷款条件成为常见作法,这变相提高了政府融资平台项目的杠杆率,削弱了资本金对投资者的风险约束,滋长了地方政府投资冲动。2010年5月末,银监会印发了《关于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搭桥贷款业务的通知》(银监发[2010]35号,以下简称“《通知》”),要求银行不得发放项目资本金搭桥贷款以及财政性质资金搭桥贷款,对2009年初出台的十项信贷监管政策进行修正,体现出严格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监管的政策意图。

(四)一并叫停债务融资工具搭桥贷款业务令市场颇感意外

《通知》对于禁止性搭桥贷款业务的口径并没有沿用当初十项信贷监管调整政策的标准,除禁止发放资本金搭桥贷款以及财政性质资金搭桥贷款外,还将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搭桥贷款业务也一并纳入严禁范畴,出乎市场各方预料。

二、债务融资工具搭桥贷款存在客观需求,潜在规模可观

(一)为债务融资工具发行人提供搭桥贷款是国内银行业通行作法

发行人在两期债务融资工具之间为避免资金链骤然收紧普遍存在过渡性融资需求[1]。以北京地区为例,据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初步统计,2010年上半年辖内中资银行共发放搭桥贷款220.3亿元,其中发放债务融资工具搭桥贷款46亿元。同期北京地区企业累计发行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融资3396亿元,占同期全国发行量的53%。从账面上看,相对于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发行规模,辖内银行债务融资工具搭桥贷款规模较小。

(二)银行潜在或变相债务融资工具搭桥贷款规模可观

银行承销短期融资券或中期票据业务一般由总行投资银行部门统一负责相关工作,而搭桥贷款授信承诺一旦付诸实施则大多会落在发行人所在地分行,出于监管要求等方面的考虑,此类授信承诺一般不会直接在募集说明书等发债文件中体现。之所以目前账面显示债务融资工具搭桥贷款规模相对较小,主要是出于两方面原因:一是近年来债务融资工具发行环境整体状况良好。近年来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整体充裕,短期融资券年均保持34%的增长率,债务融资工具发行环境相对宽松,顺畅滚动发行保障了发行主体资金循环平稳,搭桥贷款需求相对较弱。二是中期票据搭桥贷款需求将集中在2011年以后陆续体现。中期票据自2008年4月推出以来累计已发行1.1万亿元,由于其融资期限为3-5年,因此上述债务工具最早也要到2011年4月到期,相关搭桥贷款需求目前并未显现。

三、叫停债务融资工具搭桥贷款会对市场产生多方面影响

从积极方面看,叫停债务融资工具搭桥贷款有利于在直接融资市场与间接融资市场之间建立“防火墙”,避免以银行信用为债务融资工具发行人提供隐性担保,同时也符合监管部门“受托支付”等信贷管理新规要求。但与此同时,叫停债务融资工具搭桥贷款对于金融市场各主体以及金融市场本身发展产生的影响与制约也不容忽视。

(一)影响金融市场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一是有悖于国际惯例。搭桥贷款或过桥贷款是国际金融市场常见的金融工具,多用于拟上市公司流动资金贷款,企业兼并、重组中的短期融资以及使用债务融资工具过程中的过渡性融资安排等,一般由具备混业经营能力的投资银行提供。国内券商等投资银行类机构没有搭桥贷款业务资质,无法向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发行人提供流动性支持,因此由银行承担了这一职能,成为促进债务融资工具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2]。二是可能降低市场活跃度和创新力。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6月末,我国债务融资工具累计发行额已达3.2万亿元,在活跃金融市场、推动金融创新、优化融资结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债务融资工具市场在缺乏流动性支持的情况下活跃度和创新力难免受到挫伤。三是将加大债券市场投资风险。突然叫停债务融资工具搭桥贷款可能给部分发行人到期兑付债券带来资金困扰,如果不能及时借助其他有效渠道缓解短期流动性紧张局面,部分发行人可能会陷入无法按时兑付到期债券的境地。四是将降低相关机构参与热情。债务融资工具募集资金可以用来偿还银行贷款,但银行贷款不能用于偿还到期债券,以强制性政策切断资金循环可能削弱各市场主体对于市场公平的认同感。

(二)对银行业务经营将产生多方面影响

一是限制银行信贷业务发展。商业银行反映债务融资工具搭桥贷款业务属于常规性低风险信贷业务,具有单笔业务金额大、融资期限短、收益水平高的特点,叫停相关搭桥贷款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银行优质信贷业务发展,同时也增加了银行维持客户关系的难度。二是制约银行投资银行业务收入增长。债务融资工具承销手续费收入是银行投资银行业务收入的重要来源。据建设银行2009年年报披露,2009年该行债务融资工具承销收入6.7亿元,同比增长1.9倍。

叫停搭桥贷款将增加发行人债务融资工具发行难度,有可能导致发行人因成本增加而放弃滚动发行,从而减少银行债券承销业务收入。三是影响银行负债业务发展。禁放搭桥贷款将使得企业自有资金大量用于偿付或备付到期债券、票据,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存款流动性,限制了企业资金结算等相关业务发展。四是影响银行金融资产配置。禁放债务融资工具搭桥贷款可能削弱企业发债积极性,进而致使债务融资工具市场规模受限,银行证券投资领域缩小。据工商银行2009年年报披露,2009年该行短期融资券等债务融资工具投资余额约占其证券投资总额的15%。

(三)对发行人影响更为突出

一是影响投融资计划。据银行反映,叫停债务融资工具搭桥贷款后将促使发行人不得不调整发行或续发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融资计划,部分有上市发行股票计划或股权并购计划的企业也因搭桥贷款业务暂停放缓了资产清理整合进度。二是增加财务成本。现金流并不充裕的发行人或者债务融资工具发行规模较大的发行人,由于无法通过搭桥贷款来获得短期流动性支持,发行人需要在兑付前提前做好资金安排,通过事先储备自有资金或通过其他融资渠道来筹集本息兑付资金,相应缩减了债务融资工具募集资金的有效使用期,由此将在一定程度增加发行人的财务成本,同时也对发行人提出更高的财务管理水平要求。三是增大债券续发难度。由于发行人无法通过搭桥贷款来获得短期流动性支持,同时也丧失了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的隐形担保,债务融资工具到期续发将会面临更多困难。

四、政策建议

一是短期内应规范而非严禁债务融资工具搭桥贷款业务。在当前国内金融市场体系下,禁止银行发放债务融资工具搭桥贷款将致使该类业务完全丧失生存空间,不符合我国金融市场客观发展实际,并可能会导致部分银行绕过政策限制变相为发行人提供阶段性融资。同时,对于中小企业集合债等债务融资工具,更需要银行提供及时、稳妥、安全的过渡性融资安排,以推动创新性业务发展。因此在当前市场条件下,符合客观实际的作法应是对银行债务融资工具搭桥贷款的期限、投向、抵质押担保等方面进行明确规范,而非采取“一刀切”的禁止性规定。二是中长期应加快完善债务融资工具市场体系。明确债务融资工具各市场主体功能定位,探索创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债务融资工具发行人流动性支持产品和支持机构,避免发行人对于银行等承销商的隐形担保依赖。规范发展债务融资工具市场信用评级机构,健全买方信用评级机制,探索双评级及再评级模式。三是应做好金融市场管理政策与银行监管政策的沟通协调。央行和银行监管部门应妥善安排重大监管政策出台时机、实施力度以及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运行的影响,提高金融管理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