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讨论法的作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40:56

幼儿园讨论法的作用篇1

【关键词】高职高专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教学案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C-0098-02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需要,以案例为基础,组织学生围绕案例进行分析、讨论,进而使学生获得相关知识、技能、态度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高职高专院校中,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备幼儿园语言教育教学技能的准幼儿教师。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可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精心选编案例、呈现案例、分析讨论、总结反思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获得相关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及综合职业素养。

一、高职高专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分析

高专院校中,大专层次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技能型的幼儿园教师。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教学目标是培养具备幼儿园语言教育教学技能的准幼儿教师。但是,传统的学科化课程内容、讲授式为主的教学方法在课程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方法导致学习主动性不够。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讲授法为主要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强调教师的“教”。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缺乏主动思考问题以及动手解决问题的机会,这也导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欠缺。

(二)讲授法弱化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讲授法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实践性内容欠缺,导致学生缺乏动手“做”的机会。在真正的实践中,学生难以将课堂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之间缺乏融合,学生的实践技能难以得到较好的提高。

(三)讲授法弱化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讲授法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多是本门课程所应具备的幼儿园语言教育教学的能力,而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自我表达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等综合职业素养难以培养。

基于以上问题,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显得势在必行。案例教学法则可弥补讲授法的不足,其特点是以教师和学生为双主体,教师负责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案例、呈现案例、组织讨论案例、总结反思案例;学生负责阅读案例、分析讨论案例、寻找答案。在这样的课堂互动中,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师生之间有了沟通和协调,使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得到有力培养。

二、案例教学法的具体运用

实施案例教学法一般会经过案例的选编、呈现、分析、讨论、总结五个阶段。以下以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中的一章即“幼儿园文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来说明该方法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案例的选编。案例的选编是案例教学法的基础,在选编案例时,主要选编幼儿园语言领域典型的并包含有问题发生的实践。本门课程所选编的案例,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幼儿园教师尤其是幼儿园名师设计并实施的幼儿园语言教学(其来源途径包括上海学前教育网、浙江学前教育网、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网等学前教育类网站、幼儿园教材、幼教类期刊、幼教类书籍、幼儿园公开课现场录像等)。二是学生设计并实施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幼儿园语言教学(来源于学生参加各种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的作品、学生见实习或课内外实践所设计的案例)。

就具体的案例选择而言,应主要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如幼儿园文学活动设计与实施课程内容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幼儿园文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技能(具体包括:幼儿园文学活动内容的选择、活动目标的制定、活动过程的设计、活动的准备;活动的实施)。教学内容中应综合考虑幼儿园语言的基本理论和幼儿园语言活动设计实践的融合。基于以上要素,在具体的案例选择上,选取了小班同课异构活动“拔萝卜”,活动设计中,两位幼儿园教师各自根据自己班级幼儿的特点设计出各有特色的教案。如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一位教师根据本班幼儿具有一定的表演经验,将活动环节主要设计为三大教学环节:讲故事、理解故事、表演故事。另一位教师根据本班幼儿已经学习过歌曲“拔萝卜”,将活动环节主要设计为:讲故事、理解故事、音乐游戏。

(二)案例的呈现。案例的呈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呈现方式,如:纸质材料的呈现、录音或录像的呈现、口头描述呈现、情景表演呈现、多媒体呈现等。在教学中,采用何种呈现方式既要考虑学生的已有经验又要考虑案例本身的特点。如在幼儿园文学活动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学习幼儿园讲述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课程,不仅掌握了幼儿园讲述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而且基本了解了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设计的基本规范、基本步骤、原则等。因此,教师在讨论之前并不提前讲授幼儿园文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具体知识点,而是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案例。另外,就其案例“拔萝卜”而言,包括活动设计与活动实施两部分。所以,在呈现方式上选择以纸质材料的方式呈现教案,以录像的方式呈现活动实施。

(三)案例的分析、讨论。案例的分析、讨论是案例教学法能否成功的关键。个人或小组可以在课内或课外分析案例,讨论环节主要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在分组上,学生人数以6人左右为一组,每组自选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并用小黑板记录关键性发言。为避免讨论过于封闭,教师可预设开放式问题:你怎么看这两份案例的设计?

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充分交流,不断的提出问题及解决策略,从而提高讨论的效率。在讨论结束,由各组派出代表轮流发表该组的讨论结果,并对其他组的讨论结果进行评议。

该环节在操作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机会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此外,教师要认真倾听并监督学生的讨论,对于学生在讨论中的困惑通过插话、提问等方式促使学生深入思考问题。

(四)案例的总结。案例的总结是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一方面,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分析,肯定合理的讨论结果,同时,对学生分析讨论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指正。对于讨论较好的小组进行表扬。另一方面,总结环节也要总结出案例所体现的一些关键知识点。如通过案例小班同课异构活动(针对相同的教学内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的活动)“拔萝卜”,教师和学生要一起总结出幼儿园文学活动设计与实施中的一些关键知识点:如文学作品的选择应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既有教育意义又有趣味性的作品;活动目标的制定既要考虑本班幼儿的经验又要考虑文学作品的特点及价值;活动过程的设计要根据活动目标出发,活动环节中主要环节的架构应逻辑清晰、层层深入;教学方法的选用应能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整个活动设计既要体现出整合的语言观、活动的语言观,又要体现出幼儿的主体性等等。

通过案例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刻地认识到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幼儿,他们是千变万化的,活动设计并没有标准答案,也没有十全十美的教学,在充分考虑幼儿经验的前提下,同样的教学内容可以有不同的设计。这样,学生不仅获得了学前儿童文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方法、技能及理论,而且也提高了分析问题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表达能力等其他综合职业素养。此外,为巩固所学,进一步提高学生设计与实施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能力,本人在教学中,要求每个学生完成一个在仿真教室或幼儿园的幼儿园文学活动试教。

三、案例教学法运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在高职高专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法与“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方法相比而言,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习不再处于被动地位,学生通过案例自己建构知识、锻炼技能。并且,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培养了合作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等职业素养。这样的教学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但是,在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中,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重视案例库建设。在案例教学法的使用中,案例的选编是基础,只有当教师选编出有价值的案例才能保证该方法的使用效果。在实际操作中,这样的工作非一个教师能完成,也非一朝一夕能完成,它需要本门课程的所有任课教师形成一个课程小组,大家共同讨论,再选编案例时,既要考虑教师的教又要考虑学生的学,要选择有价值的案例。另外,案例库应根据实践的需要不断进行调整、更新。只有这样,才能建立有价值的案例库。

(二)实现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之间的融合。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是主要采用但并不是唯一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中,主要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如在幼儿园文学活动的教学中,除了案例教学法还采用了“尝试实践法”、“观察分析法”、“说课、评课法”等。从效果来看,案例教学法帮助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尝试实践法,说课、评课法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通过课外的实践进一步巩固、训练所获得的知识、技能,从而提高幼儿园语言教育教学的技能。

(三)认清教师和学生的地位问题。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时,一定要清楚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如在案例的选编、呈现主要由教师完成,教师为主体地位。在分析、讨论环节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不可过多干涉学生讨论,以标准答案束缚学生的思想。总结环节应以教师为主体地位。只有当教师在教学中灵活的把握好自己的地位,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提高。

总的来看,案例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教法课的实践中,它更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重视学生思维力、判断力的发展,重视学生把理论运用于实践并提升理论的能力。案例教学法在实践中,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及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7)

[2]梁周全.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全程实践教学的模式构建[J].学前教育研究,2011(5)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3JGB320)

幼儿园讨论法的作用篇2

孩子入园以后,大部分时间是在园里,家长要全面了解孩子就要与幼儿园沟通。以往幼儿园和家长沟通的主要方式有家访、电话、家园联系本。现在我们又利用互联网与家长沟通,取得很好的效果。我园开通佑苗网站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了,我们觉得这种不用见面的聊天形式,既避免了面对面时当着孩子面谈论某些问题的尴尬,又能够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当触及某些敏感问题时,因为是书面的表达方式,又有利于双方稳定情绪,整理好思路后再发言,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矛盾。

一、利用网络平台,和家长互动,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的学习生活情况

我班家长大多数都在单位上班,平时没有时间到幼儿园接送孩子,也不能经常和我们老师联系,因此,班级的家长工作很难进行。自从有了佑苗网站,我们每天都会把当天所学的知识发到佑苗网的讨论版上,让家长不到幼儿园就能了解到孩子的学习情况,还会将孩子在活动中的照片也发到讨论版上,让家长随时都能看见孩子活泼可爱的样子,了解我们组织的各项活动。我们通过宣传,向家长介绍网站对家长的作用,还通过实际操作让家长了解佑苗网站的各项功能,慢慢地家长开始关注我们网站了,开始在网站上了解幼儿园的情况。我们还通过小型座谈会的形式,向家长征求意见,建议。家长们建议,网站讨论版不光是老师发信息,家长也应该在讨论版上提出自己的想法,让大家讨论。这个建议很快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认可,自此我们班的讨论版真正的成为家、园互动的好场所。

二、利用网络平台,让家长们在讨论版上互相交流教育心得

家长们已经不满足于光收看老师的留言,他们自己在教育孩子中遇到的困惑和一些体会,也会发在讨论版上让大家来探讨。家长们在探讨中互相认识,在探讨中得到很多的教育信息,这对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起着很好的作用。例如,孟雨萱妈妈发现孩子最近老是咬指甲,试过很多办法都不起效果,没办法只好在网站上发表话题,请大家帮着想办法。大家看到帖子后,都主动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提出建议。乐乐妈妈在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后,提出了这样的建议:咬指甲现象肯定是不对的和要制止的,但如果老是用去批评他让他不要咬,这样是没用的,反而在起反作用,让孩子把咬指甲的事情记在心里,应该在孩子咬指甲的时候,不要着急,让孩子玩玩游戏或用手去帮着做一些事情,这样孩子的注意力就会被转移过来,会暂时忘记咬指甲的事情,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在慢慢地改掉这个坏习惯。大家在实验了以后觉得这个方法确实很好,从而也改变了自己的孩子教育模式。

三、利用网络平台和家长进行个别交流孩子的成长情况

在讨论版上讨论的话题是针对大多数幼儿的,可是在日常活动中,个别孩子存在的特殊情况就不能共同讨论了,就和家长进行个别交流,或者留言。家长们下班后,就会浏览佑苗网留意一下老师有没有留言,如果有留言,他们会认真回答;如果需要家长配合教育的,家长们也会按要求去做。现在,我们通过网络和家长个别交流,让没有时间来园的家长也能及时地了解孩子的情况,也能与幼儿园同步进行教育。

四、网络平台可以让家长们了解本园的教育模式和其他幼儿园的教育模式

幼儿园讨论法的作用篇3

1.幼儿园教师总体选择结果在数学教育对思维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上,75.6%的教师认为通过数学教育发展幼儿思维非常重要,23.3%的教师认为比较重要。各级各类幼儿教师在数学教育与幼儿思维发展的科学性认识的总体选择结果见表2:结果显示:(1)大部分教师意识到通过数学教育发展幼儿思维的重要性,这与之前关于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的调查结果相一致,说明教师已经不再将幼儿阶段的数学教育仅仅看做感官经验和简单知识的积累,而是利用数学知识的特殊性,将发展幼儿思维列为日常教学的目标,充分认识到数学教育对幼儿思维发展的促进作用。(2)95.3%的教师认为数学教育有助于幼儿分类和比较能力,这可能与教师对相关的数学教育内容较熟悉有关,在小、中、大班均有根据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教育内容。(3)在其他方面选择的人数略少,尤其是归纳与演绎能力,只有69.4%的教师认为数学教育对其发展有帮助。虽然在幼儿园数学教育内容中并无直接相关的内容,然而在数学教育过程中无不包含着训练归纳与演绎能力的方式方法,如通过观察足球归纳球体的特点、通过数字5的组成演绎6的组成等等。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幼儿园教师在数学教育对思维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上水平较高,在科学性认识上还存在不足。教师只是从宏观上意识到数学教育有助于幼儿思维发展,但是具体对哪种思维、思维的哪些方面有帮助教师的认知有些混乱。在教育内容中直接出现的,如分类和比较能力,教师能够辨别,对于渗透在教育过程中的思维的培养,教师容易忽视,可见教师对于数学教育和思维发展的关系还处于感性认识的阶段,缺乏深层次的理性理解。2.幼儿园性质与教育观念的差异分析通过不同性质幼儿园教师选择的百分比例(见图1),发现:(1)教师对于数学教育究竟能够促进幼儿哪些思维发展的认识与幼儿园等级并非正相关关系;(2)省级示范园中只有56.7%的教师认识到数学教育对幼儿归纳与演绎能力的意义,只有46.7%的教师知道数学教育能够促进幼儿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分类与比较多项思维能力的发展;(3)民办园有81.8%的教师知道数学教育能够促进幼儿多项思维能力的发展。通过对问卷中教师基本信息的统计发现,省级示范园的教师有较高的学历和较丰富的培训机会(大专占60%,本科占40%,86.2%的教师接受过专门的幼儿园数学教学法的培训),然而教师对于数学教育与思维发展的理性认识并不到位,由此可见,提高教师对于教学过程的深层理解单单依靠高学历和培训是不够的。民办园教师的认知水平较高可能源于以下两点:(1)通过观察民办园教师实际教学,发现教师之间经常进行数学教育的观摩和研讨,教师对于数学教育的思考较多;(2)民办园以年轻教师居多,30岁以下占75%,年轻教师的思维较活跃,在数学教学中占有优势。尽管教师在教育观念上存在差异,然而通过卡方分析可知,在数学教育能够促进哪些思维发展的选择上,不同性质幼儿园存在的差异并不显著(χ2值的显著性水平分别为p=0.262,p=0.650,p=0.275,p=0.471)。

(二)教师的教育准备

1.知识的准备呈现符合逻辑顺序的、适应于幼儿年龄特点的教育内容是保证幼儿顺利完成思维迁移、理解知识的基本保证,也是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前提条件。教师对教育内容的掌握程度随着年龄班的不同而表现出递减的趋势,教师选择适合不同年龄班教育内容的正确率见图2,小班教育内容的正确率为76.9%,中班为63.4%,大班为53.5%。在具体的题目分析中发现:(1)教师在认识数字、量的比较上较之《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对幼儿有着更高的要求。63.9%的教师认为在从5个以内物体中找出最大最小属于中班教育内容,74.7%的教师认为大班幼儿应当学习50以内的数字。然而在幼儿数学各年龄阶段的目标中,从5个以内物体中找出最大最小属于大班教育内容,而认识50以内的数字不在幼儿园数学教育的规定范围之内。(2)对于数学教育中最基本的内容仍有部分教师不清楚,16.9%的教师认为认识“1和许多”的关系应该在大班教学,68.7%的教师不知道圆、正方形、三角形属于小班教育内容,可见教师对于幼儿园数学知识的逻辑顺序还是比较混乱的。部分教师对数学教育内容的逻辑顺序搞不清楚反映出教师对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理解不够,没能做到让教育适应于幼儿思维发展的年龄特点,因而教育内容容易受到外界干扰而产生超前化、小学化的倾向,这一现状在大班尤为严重。另外,尽管大部分教师知道20以内的加减法不属于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但是观察发现仍有部分幼儿园将此列为实际教学内容,可见教师在选择教育内容时,除了自身的价值判断,还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为进一步考察教师对教育内容的掌握程度是否存在性别、园所级别、学过教学法与否等差异,本研究以性别、园所等级、是否学过数学教学法为自变量,以教师选择正确教学内容的得分为因变量,分别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男女教师、不同级别园所教师得分差异不显著,学过数学教学法的教师得分明显高于未进行过专门学习的教师(p=0.046)(见图3)。2.材料的准备前苏联幼教专家a•m•列乌申娜认为幼儿智力活动的发展是从物质的或物质化的活动开始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也同样强调儿童真正理解数要通过自己的动作发现。因而,数学教学过程中丰富的操作材料能够为幼儿在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架起一道桥梁,起到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支架作用。而为同一教学目标提供不同的操作材料有助于幼儿理解事物的本质属性,如按照颜色分类,既提供不同颜色的硬纸片,又提供不同颜色的事物让幼儿操作。在材料的准备上,民办园和省级示范园存在一定的差距,省级示范园有86.7%的教师经常为学目标准备不同的操作材料,而民办园则只有54.5%的教师达到这一标准。这可能与省级示范园在办园规模、办园时间、财政补贴方面相比民办园均享有一定优势有关。

(三)教师对教育方式方法的采用

每一种教育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教师对于最有利于幼儿思维发展的方法的认识和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选择见表3:由此可以看出:(1)40.1%的教师认为游戏法最有利于幼儿思维的发展,35.7%的教师最常用的教育方法是操作法。(2)各类幼儿园教师之间的观点存在差异。具体表现在:省级示范园和民办园的教师认为游戏法更有利于幼儿思维发展,而市级示范园和一级园则认为操作法更有利;χ2分析表明,在“最常用的数学教育方法”选择上,不同性质幼儿园之间差异极其显著(p<0.01)。省级示范园和民办园更常用游戏法,市级示范园和一级园的教师更经常采用操作法,尤其是一级园比例达到64%。(3)教师最经常采用的教育方法也是他们认为最有利于幼儿思维发展的方法。(3)无论是认知上还是实际教育过程中,讲解法都不是教师进行数学教育的首要选择。(4)有接近三分之一的教师选择其他,原因可能是教师对于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法不明确,也有可能是选择了探究法等其他教育方法。结果说明,绝大部分教师对数学教育方法的选择是正确的,数学学习逻辑性较强,对幼儿而言相对枯燥,操作法和游戏法因趣味性强、幼儿的可参与性高而经常运用于数学教育中。教师往往选择他们认为最有利于幼儿思维发展的教育方法,通过方法的选择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意识较强。然而,对于最有利于幼儿思维发展的方法教师在操作法和游戏法中产生争议,相对而言,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直观材料,积累感官经验,获取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方式更有助于幼儿逻辑思维的发展,而游戏法则对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更有帮助。除了贯穿始终的教育方法,融合在日常教育中的教育技巧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让幼儿探索同一材料的不同操作方法、引导幼儿归纳总结、鼓励幼儿之间交流讨论、提出延伸性的问题等等,在教育内容、硬件配备大体相同的情况下,教师教育方式上的技巧对幼儿思维的发散、迁移有着积极的影响,是教师教育能力的核心体现,教师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教育方式的运用情况见表4。由此可见:(1)半数以上的教师经常在数学活动中运用多种教育方式激发幼儿思考的积极性、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2)在安排幼儿讨论时间、提出延伸性问题方面存在不足,27.2%的教师偶尔安排幼儿讨论时间,23.5%的教师偶尔提出延伸性问题。语言是培养幼儿思维连贯性的重要途径,讨论中的语言表达帮助幼儿将头脑中零散的认知串连起来,并且在听取他人想法时有助于幼儿摆脱思维的自我中心性,锻炼从多个角度理解问题的能力。提出延伸性问题有助于幼儿进行深层次思考进而完成思维的迁移。但是,组织讨论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较难以掌控的环节,提出延伸性问题则需要教师对教育内容十分熟悉,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较高。进一步检测发现,不同性质幼儿教师在选择“是否给幼儿安排专门的讨论时间”上存在显著差异(p=0.045),公立园教师比民办园教师为幼儿提供更多的讨论机会。这可能与民办园年轻教师居多,缺乏教学经验有关。综上所述,从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角度来看,武汉市幼儿园教师的数学教育能力整体较好,教师能够意识到通过数学教育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重要性,并注重在实际教学中采用有利于思维发展的教育方式方法。但是在掌握教育内容的逻辑顺序、最有利思维发展的教育方法、数学教育与逻辑思维的具体联系上存在不足,总的来说,教师通过数学教育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感性认识优于理性认识。幼儿园性质、教育程度对教师的教育能力有一定影响。

(四)建议

幼儿园讨论法的作用篇4

关键词幼儿主动性园本课程

时下,我国园本课程盛行,很多幼儿园都声称在开发园本课程,但流行背后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很多幼儿园打着园本课程的名义,实际上实施的是校本课程,仅仅是把别人的照搬过来,没有因地制宜地展现出自己幼儿园的特色;在实施园本课程的过程中,过分注重课程开发的结果,没有意识到实施园本课程的本质目的。陶行知先生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先驱,提出的教育理论对我们今天如何科学地构建园本课程以及如何培养儿童的积极主动性都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下面我们将做具体的探讨。

一、贯彻行知教育理论,推进创新教育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育理论主要有生活教育、创造教育等等,这些教育理论对我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生活教育是指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它源于陶行知先生对中国教育的反思,形成和完善于长期的办学实践。陶行知先生指出:“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陶行知先生的话中,我们不难看出教学本质是学习,学习也就是实践,学而后能教人,这就是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行动是老子,思想是儿子,创造是孙子”,由此可以看出陶行知先生认为创造是教育的完成,创造教育理论在陶行知教育思想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创造教育的核心是向着创造生活前进,陶行知先生提出了三种提高人的创造能力的方法:1.提高“治学”能力;2.提高思维能力或认识能力;3.提高“治事”能力。

二、借鉴行知教育理论,完善园本课程

园本课程开发是从校本课程开发借鉴而来的一个概念,现在很多幼儿园标榜自己在进行园本课程开发,但很多幼儿园对此存在误读。

园本课程虽然是近些年提出来的,但园本课程在我国的实践却早已出现。在新中国未成立之前,我国存在的幼儿园课程基本都是照搬西方模式,不从现实出发,没考虑我国的实情。针对这一现象,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深刻的批判,并开始着手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科学的幼儿园课程。1927年,陶行知先生在南京燕子矶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乡村幼儿园,进行了适合乡村幼儿的教育实验,尽管这所幼儿园建立的初衷是探索幼儿园的中国化,但由于幼儿园的课程不是照搬外来,而是在幼儿园本身的基础上,根据幼儿园的特色、儿童的情况因地制宜设计的,与幼儿园的资源、教师、环境、儿童等各个方面相匹配,因此,这种实践恰恰是园本课程最好的开发,参与的老师和园长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课程的研究者和开发者,所以陶行知先生创办的这所幼儿园的课程研究实践开创了我国幼儿园的园本课程研究,陶行知先生总结出来的教育理论对我们现在开发园本课程开发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应用行知教育理论,提高幼儿主动性

从上面我们已经知道,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对如何展开园本课程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因此,幼儿发展的核心是主动学习,切实地培养和提高幼儿的主动性,对幼儿在幼儿园期间的学习成长以及将来的生活会有深远的影响。在幼儿的教育中,教师应该深入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将它们应用于开发适于本园的园本课程。下面是两个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应用于开发园本课程来提高幼儿积极主动性的具体例子。

实例1.陶行知先生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教学做合一”强调孩子的学习要重视实践行动;“教学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教育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情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强调了教育幼儿要遵循幼儿的认知规律。因此我们教育孩子认识当地的特产时,不是空洞地照本宣科式地向孩子灌输,而是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如带领儿童到生产现场实地参观学习,看这些特产是如何生产的,并请有经验的老工人讲解,给孩子们一个感性、形象的认识;参观完之后,我们组织了儿童模拟如何生产特产,让孩子们分角色扮演生产的各个环节参与者;最后我们让儿童互相讨论,思考通过哪些方法能够让那些不熟悉的这些特产的人了解这些特产,并且愿意购买。我们综合运用了参观、听介绍、角色扮演、讨论等方式,将上述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应用到我们的园本课程的设计中,创造出了宽松愉悦的活动范围,给儿童提供了动手的能力以及充分地利用了讨论的形式,来提高幼儿的积极主动性。

实例2.陶行知先生指出大自然和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教育本身是文化的延续,儿童是这种文化延续的最初受用者。我们成立了由园长、主任和教师组成的园本课程开发小组,对我们当地的文化资源进行挖掘,转化为适合我们幼儿园特色的教育资源,对这类教育资源进行分类,主要可分为:(1)历史文化类。(2)社会生活类。(3)节日民俗类。(4)时代科技类。(5)环境资源类。上述的资源在开发小组的搜索基础上,让幼儿参与进来,让幼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然后让他们来搜索这一方面的内容,在搜索的过程中,他们会思考如何搜索,如通过向家人询问,向老师请教等方式,这一方面锻炼了他们动手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让他们参与到其中,可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最后,可以将这些主题资源以主题墙、画册等形式展现出来,当幼儿看到这些成果包含他们的劳动时,积极性无疑会被进一步的提高。

通过以上的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在开发园本课程时,陶行知先生的理论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对创造出高质量的原本课程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在开发园本课程时,我们应该仔细研读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此外,我们在开发课程时,应注意到幼儿的学是发挥他们的主动积极性,应借鉴陶行知先生的教育观念,积极创造各种有利的条件,提高幼儿的积极主动性,尽量让幼儿在幼儿园期间养成积极主动的习惯。

(江苏省扬中市新坝中心幼儿园)

【参考文献】

[1]罗瑶.论园本课程开发中的异化现象[J].学前教育,2008,(9).

[2]陈时见,严仲连.论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开发[J].学前教育研究,2001,(4).

[3]原晋霞.内涵特质条件方法――“园本课程”网络研讨会综述.早期教育,2004,(8)

[4]陶行知.生活即教育[J].福建陶研,2013(4):12-12.

幼儿园讨论法的作用篇5

“游戏悟道”式园本教研,是指截取幼儿生活、游戏、学习中的片段,采用游戏的形式让教师体验,从中了解或体会幼儿的感受,悟出一定的教育之道,从而优化教师的教育行为,提高教师参与园本教研的兴趣,最终有效促进幼儿发展的一种园本教研形式。

一、“游戏悟道”式园本教研开展的宗旨

“游戏悟道”式园本教研的目标、宗旨主要基于以下四个方面,它们既是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活动的落脚点。

(一)来自幼儿,通过教师,为了幼儿

“游戏悟道”式园本教研的游戏灵感和内容来自于幼儿,通过研讨,教师策略和经验的提高又有助于活动的组织,最终促进幼儿的发展。

1.从幼儿的游戏中来。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自主活动的机会比较多,他们的言行得以自然流露,如果在游戏中观察、分析幼儿的言行,更能捕捉到幼儿真实的信息。例如,在组织幼儿玩“抢椅子”的游戏中,教师发现了组织该游戏时一些值得挖掘的教育契机,如教育机会均等问题、教育评价问题、教育等待问题。教师们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探讨,积累了很多组织该游戏的经验。因此,幼儿游戏是“游戏悟道”式园本教研灵感和内容的主要来源。

2.从幼儿的学习中来。学习活动(也就是通常说的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幼儿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比较多,如何促进幼儿更好地学习是教师关注的主要问题。例如,在组织幼儿操作弹簧和铅丝的过程中,教师感觉到:在玩铅丝的时候,铅丝会很听话地随着手的着力点随意弯曲,想把铅丝怎么样,铅丝基本上也会怎么样。同样一根铅丝,被做成了弹簧后,它就不会那么听话了,会对我们的作用力形成反作用力。这给了教师很多启发:教育应该是互动的,而不是让幼儿被动接受。学习活动中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得到了解决,也就优化了我们的教学。

3.从幼儿的生活中来。幼儿的活动不同于其他年龄段的活动,由于幼儿年龄小,教师在餐点、盥洗、午睡等生活环节组织上花费的时间非常多,在这些生活环节中有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如消极等待等。这些问题也是我们开展“游戏悟道”式园本教研灵感的主要来源。

(二)来自教研,通过游戏,优化教研

“游戏悟道”式园本教研主要是通过游戏的方法来导入,最终是为了优化我们的园本教研活动,使之更能被教师接受。

1.基于以往园本教研中教师被动参与的状况,寻求改变。在以往的园本教研活动中,教师参与一般比较被动,原因主要有二:一是认为教研是领导要自己做的事情,自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二是怕自己讲不好,受到不良评价。怎样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推出了“游戏悟道”这一园本教研形式,以游戏的趣味性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2.基于以往园本教研组织形式乏味,寻求改变。以往园本教研的活动形式比较单调,大多以主讲者为主,以分管领导为主,多数教师认为这样的园本教研比较乏味,也就不主动参与了。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游戏式的园本教研应运而生。“游戏悟道”式园本教研以游戏为主要形式,追求游戏的趣味性、操作性、合作性,受到了教师的好评。如今,在开展“游戏悟道”式园本教研的时候,教师参与的热情非常高涨。

(三)来自实践,提升理念,回归实践

“游戏悟道”式园本教研的内容来自于教师实践,通过集体研讨后,教师的理念得到提升,最终又回归教师的实践。“游戏悟道”式园本教研致力于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学技能的改进。

1.从一线的教师中来。“游戏悟道”式园本教研的内容主要来自教学实践,因为一线教师在实践一线,他们有很多教学的疑惑和灵感,因此“游戏悟道”式园本教研的主要组织者就是一线教师。园本教研组织权的下放,不仅让教师学会了思考,更让实践中的问题得到了解决,最终更好地为一线教师服务。

2.从日常的活动中来。“游戏悟道”式园本教研的内容不必通过教师冥思苦想,只要善于观察日常教学活动,总能找出一些问题来。正因为这些问题是日常的,因此也是普遍的、真实的,这就能改变园本教研“无病呻吟”的现象,体现了园本教研求真务实的精神。

(四)来自问题,通过研讨,解决问题

“游戏悟道”式园本教研的内容来自于教师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通过集体研讨后,最终解决问题,为教师组织活动带来经验的支持。

1.从普遍的问题中来。在一日活动组织中,有很多共性的、普遍的问题值得我们关注。例如,在组织“撕纸”活动中,教师往往注重幼儿技能的提高,而忽略了幼儿创造力的培养。于是我们围绕“撕纸”开展了园本教研,让教师闭上眼睛根据指令折纸、撕纸,如“请将纸上下对折,并在纸的右边撕掉一个半圆形”“请再将纸对角折,并撕掉左下角”……结果发现,虽然要求是统一的,但是打开每张纸却是各不相同的。通过研讨,教师们认识到:幼儿都会以自己的方式参与活动,幼儿的创造性应体现在每个活动中。

2.从忽视的问题中来。在一日活动组织中,还有一些我们习以为常、容易忽视的问题。例如,教师经常组织“请你和我这样做”的娱乐游戏,那我们为什么不围绕“请你不和我这样做”来开展呢?我们的教育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呢?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关注的,也引起了教师的热烈研讨和深刻反思。

二、“游戏悟道”式园本教研开展的流程

“游戏悟道”式园本教研,既有一般的模式,也有活动的变式,但其流程是相对固定的。这样,就便于主持教师设计活动,其他教师也知道自己该在活动中做些什么,从而提高活动效率。

(一)观察幼儿,形成方案

观察幼儿、制订方案是“游戏悟道”式园本教研活动开展的前提。观察能带来灵感、找到内容、形成方案,为活动的组织做好准备,也是活动取得成功的保障。

1.用眼观察幼儿。俗话说“孩子是教师的影子”,这一点在幼儿身上体现得更加明显,因此观察幼儿有助于教师深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察幼儿最重要的方法就是用眼睛来看,看什么呢?看孩子的行动、表情等。

2.用耳倾听幼儿。幼儿的“言”也是观察的重要方面,虽然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是很强,但是幼儿的话语一般都比较真实。在倾听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能抓住很多教育和反思的契机。

3.用笔记录幼儿。有些内容稍纵即逝,看过容易忘记,而记录下来过后可以帮助回忆,实现情景再现。我们给每位教师准备了一本观察记录本,让他们随时记录下日常所见,为积累案例、分析幼儿作好铺垫。

4.用摄像机捕捉幼儿。条件好的幼儿园可用摄像机拍摄孩子的一些精彩活动,特别是针对个别幼儿的拍摄,更有助于找出教育的问题。摄像机特有的回放功能能帮助教师清晰地观察、分析幼儿,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失去信息。

(二)体验游戏,感悟幼儿

游戏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组织幼儿游戏,二是教师体验游戏。

1.组织幼儿游戏,了解幼儿的感受。在确定了“游戏悟道”式园本教研活动的内容后,我们一般要提前公布,让教师在班上组织幼儿玩这个游戏,并通过访谈,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感受,从而反思游戏本身存在的问题和值得注意的教育问题。例如,在组织“抢椅子”悟道式教研活动前,我们组织幼儿玩了这个游戏,了解到幼儿在活动中等待、获胜、被淘汰的种种心理,为教研活动中的深入探讨作好了经验铺垫。

2.教师体验游戏,体会幼儿的感受。组织幼儿玩过游戏后,我们会在园本教研活动组织的首要环节让教师来体验游戏,感受游戏快乐的同时,体会到幼儿在游戏中可能会产生的心理感受,这样在接下来的研讨中,教师就更有经验、更有表达的欲望了。

(三)反思教育,形成问题

组织幼儿游戏和自己感受游戏后,教师们结合自身的实践集思广益,罗列出许多问题,并通过表决形成核心问题进行探讨。

1.记录所有问题。首先,教师们畅所欲言,由一名教师在大白板上记录下教师所有的疑问。让教师说出自己的疑问调动了每个教师参与的积极性,特别是当疑问成为有效问题或焦点问题时,对于该教师来说也是一种成功体验。

2.筛选有效问题。在这些疑问中,有些能成为有效问题,有些则没有研讨的价值,因此,对这些问题首先要进行筛选。一是选普遍问题,即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二是选难点问题,即教师认为比较难解决的或有争议的问题。

3.形成焦点问题。筛选出来的问题如果比较多的话,则通过民主投票的办法,选择其中的1个~3个形成焦点问题。焦点问题就是在本次教研活动中需要重点探讨的问题,一般不宜过大,这样才能在讨论的时候得到深入的剖析,为解决问题提供策略性的支持。

(四)围绕问题,探讨策略

在围绕问题进行探讨的时候,一般采用多种方式,这样不至于使教师产生疲倦心理。同时,我们针对教师的年龄差异、能力差异进行分组,调动多数教师的积极性。

1.多种形式,分组讨论。分组讨论一般有三种方式:一是按年级分组,这样分组的优势是人数均等,能力搭配合理;二是按年龄(老、中、青)分组,这样分组的优势是凸显不同年龄教师思维的特点,使讨论的效果更好;三是按兴趣分组,教师当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这样分组的优势是能从兴趣入手,提高讨论的效果。

2.汇总观点,代表发言。分组讨论时,一名教师做记录员,将教师们的观点记录下来,然后每组推选一名教师代表发言,其他教师补充。这样基本能将教师们的想法都表达出来,达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

3.围绕争议,展开辩论。代表发言后,其他教师可围绕某个观点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时候意见不一,出现了争议,我们就组织教师展开辩论。例如,在“抢椅子”教研活动中,教师们最后针对其中的评价形成了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在开展评价的时候,应该让每个幼儿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另一种观点认为虽然只是少数幼儿受到表扬,但是对于淘汰的幼儿也是种挫折教育。我们让教师展开辩论,最终大家达成共识:不论持哪种观点,都是为了幼儿更好、更完整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但在选择教育策略时需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辩论使教师形成了乐于、敢于发表自己观点的习惯。

4.总结观点,提出倡议。在活动最后,设计本次园本教研的主持人总结游戏中教师提出的观点,并提出一些教育倡议,如在平时组织幼儿活动时应该注意的地方,让教师带着理念、带着方法回去,这样就能使教师真正学有所获。

(五)更新理念,落实行为

教研活动结束后,教师带着理念和方法回到了班级,根据自己班级的情况做好下面三种落实。

1.矫正性落实。如果自己班级在游戏组织中也存在教研中讨论到的不足,教师可以在以后的活动中矫正自己的言行。例如,在组织“请你和我这样做”娱乐游戏时,可以换个角度,组织“请你不和我这样做”的游戏。

2.优化性落实。对于讨论到的不足,教师可以优化组织。例如,在组织“请你和我这样做”的娱乐游戏时,不仅可以组织“请你不和我这样做”的游戏,更可以组织“请你和我相反做”等游戏,使一个游戏演变出更多的形式和功能,让幼儿百玩不厌。

3.迁移性落实。教师可以将在教研中获得的经验拓展到相关的教学活动中。例如,在中班科学活动“旋转的世界”中,当教师提供了各种风车、玩具等,引导幼儿围绕“风车为什么会转动”来操作讨论时,许多幼儿答非所问,有的说:“我跑得快风车也转得快。”有的说:“风车转得很快,它上面贴的小动物看不见了。”此时,教师硬要把幼儿的兴趣点拉回到教师预设的问题上显得非常不适宜,于是教师灵活应对,将在教研活动“请你不和我这样做”中获得的“不能只根据预设方案按部就班地实施教学活动,而应跟随幼儿的经验来灵活调整活动程序”的经验迁移到活动的组织中,就幼儿感兴趣的问题分成几个兴趣组,幼儿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再次进行操作探索,提高了活动的实效。

“游戏悟道”式园本教研通过思维碰撞、集思广益、经验共享,使教师的策划、沟通、合作、即兴发言等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使教研活动由“自上而下”转变为“自下而上”,有效解决了教育实际中的问题,体现了“来自孩子、为了孩子”的活动宗旨。

【参考文献】

张声雄.学习型组织的时代意义及在中国的发展.未来与发展,1999,(5).

毕田增,赵敬春.走进校本——学习与培训.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112-114.

幼儿园讨论法的作用篇6

关键词:交往教学模式;幼儿园教育;有效应用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幼儿园教育越来越重要,为提高我国幼儿园教学质量,必须对幼儿园教育予以重视,突破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创新幼儿园教育模式,以获得更多的教学效益。现阶段,在我国幼儿园教育过程中,还存在着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的改善。在生活中,人们之间的交往十分重要,交往能力是人们必不可少的技能之一。幼儿虽然年龄比较小,但其已有交往的意识,幼儿之间的交流、幼儿与父母、教师的沟通,便是幼儿交往的开始。因而,在幼儿园教育中,应重视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要充分利用交往教学模式,为幼儿创造健康的交往环境,以引导幼儿与外界进行正常的交往,提高幼儿自身的综合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在幼儿园教育中应用交往教学模式,有利于完善幼儿园教育体系,提高幼儿园教学效率,实现幼儿园教育效益最大化。

一、交往教学模式概述

交往教学模式最先是由德国的教育学者所提出,其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要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这种教学模式的思想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其认为教学本身就是教师和学生的交往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交往的双方,二者在课堂中或是课下进行交流与沟通,以体现自身的情感体验、价值观和认知程度。在交往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便会对彼此产生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可建立和谐的人际交往关系,并能造成彼此间的影响;一方面,交往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改善传统的教学布局模式,不在以教师站在讲台上授课,学生在讲台下排排座听课的上课形式为主,而是采用环绕型、半圆形等教学形式,以加强学生与教师间的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保障教学质量。交往教学模式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保障学生的全身心发展。

二、幼儿园教育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幼儿园教育已备受关注,已成为社会需要的重要内容。虽然幼儿园教育越来越受重视,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我国对幼儿园教育的投入还有所欠缺,无法与小学教育相比,幼师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还有待提高,这样一来,使得幼师缺乏工作积极性,对幼儿教育工作热情不高。除此之外,幼儿园教育所面对的对象是缺乏自控能力的还未达到学龄的儿童,教学工作难度比较大。在教学过程中,幼师并未充分了解幼儿们的特点,没有积极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导致幼儿在幼儿园中学不到知识,不利于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

三、交往教学模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实践

(一)在幼儿园教育中要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幼儿园教育也开始创新改革。为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必须要突出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由于幼儿的年龄比较小,使得其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的依赖性比较大,在思想上不够独立。而体现幼儿的主体作用,则能有效地改善幼儿过于依赖教师的现象,加强幼儿的学习意识,保障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采用交往教学模式,让幼儿在课堂上积极思考,相互讨论,有利于调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培养其自主探究意识,加强幼儿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提高其团结合作的能力。可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积极思考幼师所提出的问题,形成良性的竞争,从而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

(二)充分利用研究教学方法

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可充分跟利用研究教学方法,以激发幼儿的潜能,发散其思维,让幼儿在教学过程中,能提升自身的分析能力,掌握简单的知识。幼师可提出一些问题,让幼儿开展小组讨论活动,共同探讨出答案,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巩固幼儿之间的关系,加强班级的凝聚力。幼师可先让幼儿自己选择伙伴,然后在交换伙伴来开展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可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提高,让幼儿能适应不同性格的人,并与之友好相处。在合作讨论过程中,幼师要做好引导工作,给予幼儿一定的帮助,以促进幼师与幼儿之间的交往,从而提高幼儿园教育的质量。

(三)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在幼儿园教育中采用交往教学模式,需要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来实现。幼儿园教育环境质量的好坏对幼儿园教育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好的幼儿园教育环境,有利于让幼儿放松心情,让其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以使其自主的投入到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从而提高幼儿园教育的有效性,幼师要加强其与幼儿间的交往,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幼儿对其产生依赖感,使其能更快更好的接受教师的授课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开展趣味性的游戏,采用问题情境创设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幼儿探究能力的提高,寓学于乐,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是提高幼儿园教育效果的重要前提,是推动幼儿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有利于交往教学模式在幼儿园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结束语

幼儿园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我国教育部门的重点关注。幼儿园教育是为幼儿日后的教育扎实基础,对幼儿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在幼儿园教育中采用交往教学模式,是幼儿园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交往教学模式下进行幼儿教学,能加强幼儿的集体意识,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培养其交往能力,以使幼儿更好的适应幼儿园生活和社会生活。在教育过程中,幼儿可通过与教师、父母以及同伴的交往来促进自身能力的提高,以实现幼儿的个性化,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琦琴幼儿园教育中交往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才智,2012,(18)

[2]太英论幼儿园教育中的交往教学模式[J]家教世界,2013,(11)

幼儿园讨论法的作用篇7

园长是幼儿园的最高决策者、领路人,对管理层的辅导联动直接能提高本辖区办园水平的提高。为了促进规范办园,我园出台了《钟公庙街道幼儿园考核管理办法》,每学年由中心幼儿园负责牵头,统一对街道内的幼儿园进行规范化办园的量化考核。

我园采用多元化的辅导方式形成辅导活动个性化、辅导结构合理化、辅导管理人性化、辅导研讨园际化等特色。辅导工作是一项双赢的工作,在辅导过程中,互帮互助、切实促进了各幼儿园的办园水平。

关键词

公办园园长辅导方式多元化

钟公庙街道地处鄞州新城区的中心,目前,街道内共有8所幼儿园,我园是一所公立的中心幼儿园,其他2所为公立幼儿园,5所为民办园。为承担好本学区学前教育管理和业务辅导职能,我们积极探索形式多样的辅导方式,努力使辅导工作从单项辐射转换到双向联动,满足各园所多方面需求。

一、管理层的联动

俗话说的好“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园长是幼儿园的最高决策者、领路人,对管理层的辅导联动直接能提高本辖区办园水平。

(一)设立站点,定期会晤

中心园设立辅导小组,制定辅导计划。每学期定期召开园长会议,由辅导小组负责人介绍辅导工作的重点,各园长交流幼儿园各项工作开展情况。辅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讨辅导工作,有效落实每一项计划,保证活动的正常开展。除此之外,我们还设立了辅导会晤日,各园的业务负责人定期到中心园进行碰头,交流园内业务活动开展的情况,提出工作中的各种疑惑并给予解答。

(二)统一考核,促进规范

为了促进规范办园,出台了《钟公庙街道幼儿园考核管理办法》,每学年由中心幼儿园负责牵头,统一对街道内的幼儿园进行规范化办园的量化考核。对考核优秀的幼儿园进行一定的奖励,而考核为基本合格或不合格的幼儿园由考核组进行问题反馈并及时督促其限期整改。在管理考核细则的引导下,各管理层结合自身园所的需要,不断改善办园条件,提升师资水平。

二、青年教师的联动

目前我街道共有专职教师138人,其中3年以下教龄的新教师有51人,占教师总人数的37%。新教师是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新生力量,是确保幼儿园持续发展的动力和希望。新教师由于教学经验相对缺乏,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握不准,在幼儿园活动设计中缺乏对活动价值的挖掘,不能很好地把握活动的重难点。对她们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加快各幼儿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步伐。

(一)讲座参与式

在幼儿教师的培训中,讲座的方式是最为常见的,但是在一般的讲座中,往往由于形式单一,教师的培训效率不高。正因如此,我们考虑在讲座中引入教师的互动。如在简笔画培训过程中,加入了实践的练习,授课者根据授课内容的安排,进行阶段性的方式调整,通过将前阶段学习的内容进行实践作画,不但减少了教师的单通道感官的疲劳状况,也增加了讲座的趣味性。除了简笔画练习外,还增加了实际应用练习,比如给儿歌或故事配上插图,给插图配上适合的色彩等等。

(二)竞赛促进式

通过学习对自己来说提高有多少,掌握有多少,最简单的衡量办法就是举行一次竞赛活动。如通过一学年的简笔画培训和幼儿园语言活动的理论研训,将教师们所学的东西进行综合整理,使两者技能有效结合。以《咕咚来了》为题材,对故事进行分析并制作出适合该语言活动的彩图教具,在比赛活动中教师纷纷学以致用,利用自己的优势来完成比赛。试讲也是青年教师比较薄弱的专业技能,为此,我们举行了新教师试讲比赛,通过比赛及专家点评,进一步提升了新老师的试讲水平。

(三)展示提高式

教学活动展示是教师们参加研讨活动的常见途径,同时也是帮助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捷径。在掌握了基本教学方法和组织实施要点后,教师的展示活动就自然成了实践验证的方式。

1.优质课展示。优质课展示不但能锻炼上课教师的自信和胆量,也可以在相互观摩的过程中学习展示课教师的优点。在青年教师展示课的练兵过后,选出优秀的活动,通过教研组教师的团体指导,成为优质课来进行展示,在使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的同时也使听课的老师受益匪浅。

2.研讨课展示。所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问题来自于哪里是许多青年教师比较困惑的地方,为此,以研讨课为契点,展示青年教师在常态课中出现的普遍性问题。在听课前,为了聚焦问题,让老师们听得精、记得清,将她们以不同角度分组记录活动状态。展示活动后,分组进行研讨,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重构活动,提高了教师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优质教育资源的联动

中心幼儿园除了为下属幼儿园提供业务上、物质上的帮助外,还需做到优质资源的共享、互补,以此来提升本辖区整体办园水平。

(一)共享名师开课活动

一般来说,以一个幼儿园的规模难以请到市一级名师、学科骨干来指导业务工作。作为中心幼儿园在有幸请到宁波市名师李江美老师来上公开课后,为了将这一宝贵教育资源发挥其最大作用,我们及时通知各下属幼儿园,让空班的老师都来学习。虽然公开课的时间只有短短的30分钟,但从李老师的活动展示和活动解析中让所有参加听课老师明白教材分析的必要、教师积极回应的重要,并对如何设计一堂有效的语言活动有了新的认识。

(二)园际教研活动

公办中心园师资力量相对比较雄厚,许多教师都是正规院校毕业,且工作年限比较长,因此在专业领域方面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每次教研活动,教师们都能主动地参与讨论,并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为了提高下属幼儿园组织教研活动的能力,中心园负责开展了主题为“教学过程中师幼互动的策略”的园际教研活动,邀请下属园的教研组长来参加我们的教研活动,通过观看录像、分组观察记录,到积极研讨互动的形式、时机、方法等,让与会的教研组长们对教研活动的组织有了新的体验和想法。

(三)开展辅导周活动

为了及时了解和指导各下属园的工作,中心幼儿园每学期举行辅导周活动。在一周时间里对下属7所幼儿园进行专项调研,并针对调研情况,积极展开交流研讨,提出一定的意见和建议。

(四)组织送教活动

幼儿园讨论法的作用篇8

论文摘要:在职业学校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让幼师专业的学生在教学法课中“动起来”,“学起来”,进而能“用起来”?笔者认为,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交流,亲身感悟知识的产生、发展、掌握的建构过程是关键。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说的是幼儿师范“教学法”课程的教学原则。作为“教学法”课程的老师,应该把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得法”作为“教学法”课程的目标。为了能让学生“得法”,在“教学法”的课堂教学中,笔者摒弃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一些不足,努力吸收新课程改革理念,尝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用好课堂,但又不局限于课堂,将传统的课堂在时间上往前、往后延伸,在空间上往幼儿园延伸,充分利用幼儿园见习资源,把幼儿园的“实践课堂”和学校的“理论课堂”结合起来,形成幼儿园前课堂+学校中课堂+幼儿园后课堂=教学法课大课堂的模式。 

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掌握科学的、适合幼儿特点的教学方法、步骤,从而达到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中得到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得到提高的目的。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主体对知识的认识过程,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联系等被动的吸收过程,而应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因此,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交流。亲身感悟知识的产生、发展以及概念理论的建构过程。根据教学法课程的自身特点,笔者把“教学法”课堂分成三个部分: 

 

1 “幼儿园‘前’课堂”:让学生在幼儿园自主地获得一定的知识、经验准备 

 

在开学时,笔者就把每一门教学法所要关注的问题罗列出来,让学生对这门课程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并要求学生在见习过程中注意观察和记录这方面的问题,自主学习。而后,在具体的某一个问题的教学开始之前,明确告诉学生教学的内容和目标,安排专门的见习活动,有目的、有重点地观察、了解。包括观察、了解孩子的特点和观察、了解幼儿园教师的相关教学活动。 

“前”课堂的自主学习,能提供给学生直观的幼儿园背景,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思考问题,为学生理解书本上的抽象内容提供感性的直觉材料。利用这种手段,设计系列问题。从直观感知到发现、思考、提升,寻求解答问题,使学生亲历理论建构过程。这样的‘前’课堂除了可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可以加深对教学法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为以后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2 “学校‘中’课堂”:通过讨论,合作学习,发挥1+1>2的作用 

 

“兵”教“兵”,“兵”帮“兵”是一种有效的“教法”,也是典型的合作学习。老师先提出一个具体的活动课题,要求学生通过讨论,合作设计出活动方案、编写教案。在设计、编写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自学时暴露出来的问题以及练习中出现的难点,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彼此肯定或否定;也可以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作适当地评定、补充、更正,最终得出该活动基本的教育理论、方法和步骤等。 

“中”课堂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活动内容和开放的活动方式。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气氛活跃,学生学习轻松愉快,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积极向上、集体协作的精神,有利于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以达到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充分发挥了1+1>2的作用。 

 

3 “幼儿园‘后’课堂”:通过多次“试上”比较。反复探究学习。找出最符合实际的教法 

 

各组将课上讨论形成的教案可以拿到幼儿园“试上”,然后再检验教案的合理程度。一组学生组织活动时,其他组的学生都来听、都来评。通过比较同一主题不同教案的教学效果,进行探究学习。在不断地“试上”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后”课堂的探究学习,能有效地检验教案的合理程度,把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促进幼儿园课程教学的改革。真正地做到让教学法的教学活动从幼儿园中来,到幼儿园中去,从幼儿中来,到幼儿中去。 

新的教学理念认为,学校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合作交流、反思探究,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做好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和伴奏者,学生则应当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和演奏者。 

把教学法的“课堂”变大,把幼儿园的“实践课堂”和学校的“理论课堂”结合起来,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掌握科学的、适合幼儿特点的教学方法、步骤。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中得到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得到提高,这就是“得法”了。 

 

参考文献: 

幼儿园讨论法的作用篇9

一、企业实践第一阶段:考察幼儿园

2013年10月31日―11月7日,我们全体学员一路风尘来到了美丽的鹭岛――厦门,对厦门五所省示范幼儿园进行参观考察。我们先后参观了集美区实验幼儿园、厦门实验幼儿园、厦门第九幼儿园、厦门第一幼儿园和厦门莲龙幼儿园。

考察期间,幼儿园各具特色的园所文化氛围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我们参观了幼儿园匠心独运的区域设置、丰富多彩的特色文化、别具一格的环境创设;观摩了幼儿园丰富多彩的早操和晨间活动,精心设计的集体教学活动、精细而有序的一日生活活动等;同时听取了四场专题报告――有厦门实幼江旭林园长的《幼儿园文化与课程建设》,厦门九幼葛晓英园长的《幼儿园环境创设》,莲龙幼儿园叶明芳园长的《幼儿园环境与课程建设》。这四场报告均为我们介绍了各个幼儿园先进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指南》指导下不同的特色办园模式,使我们真正了解了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模式,理解了幼儿园必须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以“人人发展,发展人人”的核心教育为理念,最终实现“让孩子健康快乐地学习成长,给予他们一个快乐的童年,让教师享有职业的尊严与快乐!”的共同理想。

二、企业实践第二阶段:文教职业中专和商贸中专学校

11月18日―11月29日,我随全体学员来到福州文教职业中专和福建商贸学校进行专业对接企业实践,内容包括跟岗见习、优质课观摩和设计课程教案并授课。我们先观摩了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活动,并参与了开展“培养专业幼儿园教师”的课程改革研究与探索。最后我们国培班学员每人展示了一节公开课,并进行了相互观摩与研讨。期间,我每天坚持听课,并为学员拍摄大量上课照片,及时和老师们交流探讨心得和体会。

我所授课程选自人教版《学前心理学》第六章第二节《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是2013年级学前教育专业的一节常规课,按本校老师上课的进度进行的,没有做刻意的准备。本节课有以下特点:

1.从教学目标分析,注重了心理学知识的传授和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采用互动―复习―新授―讨论―练习―总结的方式,既让学生掌握了新授的知识,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了参与、合作的快乐情绪。

2.从教学方法分析,以讲授法为主,辅以案例法和演示法,使学生直观形象地感知到幼儿情感发展的主要特点,避免了枯燥无味的讲解。

3.从教学手段分析,运用了多媒体课件,扩大了一节课的知识容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本节课值得反思的地方是:(1)课堂气氛不够活跃。由于对学生不熟悉,合作互动不是很成功。(2)课件制作不够精美。课件中只有静态画面,准备的视频没有放出来,影响了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效果。(3)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较多,语言不够精练,导致留给学生讨论的时间较少。

总之,本节课基本上还比较满意,在今后教学中我要不断提高教育觉悟,改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争取做职业教育行业的排头兵!

三、实践感悟

幼儿园讨论法的作用篇10

20xx年度幼儿园校本培训计划范文(一)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学习贯彻xx大精神为动力,以现代化教育观念为指导,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为主线,注重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突出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与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形成实、活、新为特征的教学氛围,通过教学实践,加强教师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认识理解。

二、工作思路

幼儿教师是幼儿园教学中的骨干力量,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生力军。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因此,我园对教师的培训所采取的培训策略是: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积极开展教育科学研究,迅速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中心,全面培养,以达到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目的。

三、培训过程与成效

适应21世纪教育发展需要的幼儿教师,是高素质的幼儿教师,对她们的培养应当是全方位的培养。因此在培训前,首先制定了较为全面的培训计划,使教师能在培训中得到全面的提高,有了可靠的保证。

1、开展生动的师德教育活动,加强师德建设。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xx大精神,学习贯彻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高教师以德治教的自觉性。力争形成爱生敬业、乐于奉献、团结协作、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同时,并认真的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学法规,经常组织教师进行思想汇报、交流和座谈会,净化教师的思想和言行,坚决杜绝做有损师德的事。同时,提高教师的安全意识,有高度的责任感,教师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身正为范,用实际行动去赢得社会的赞誉,家长的尊敬和信赖。

2、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认真组织好教师的业务学习。

我园围绕中心园开展的各种评比活动,大力发挥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经常开展课研和课改活动,重在深入研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要求教师设计一份体现《纲要》精神的活动方案,写一份渗透《纲要》精神的有关论文,举办一次谈《纲要》座谈会。开学初,要求教师制定好自我培训计划。一周安排一次作为教师基本功练功日,一学期安排一次基本功竞赛,认真组织教师之间的教学研究活动。要求骨干教师上好示范课,青年教师每月上好一节教学研究课,35周岁以上的一学期上好两节研究课。园领导听课不少于30节,教师不少于20节。在教学过程中,侧重幼儿兴趣的培养、能力的提高、环境的创设、材料的准备及良好习惯的养成,努力提高保教质量。

3、围绕课题“培养幼儿关心他人”,搞好课题研究培训工作。

本学期,我们组织教师认真研究、实践、总结,上好课题研究课,写好有关论文,收集整理好各种材料,为下半年充分做好接替的准备,并发挥教研组的作用。双周二是作为教研组活动日,各教研组做到有计划、内容,有总结。切实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意识,定期检查教师的备课。

四、全面总结,完善思路,形成体系

我们知道课程化的培训工作方式还刚刚开始,我们有计划的培训与一些应急工作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各类培训内容的衔接落实上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思考,怎样才能有效解决以上问题,仍需要我们不断实践不断探索,才能使各类培训最终形成课程化体系。

总之,教师培训是我园的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不断努力,不断探索,每个教师都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树立生命不息教研不止的思想。

20xx年度幼儿园校本培训计划范文(二)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教育部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探索有效提高教师素质的校本培训模式、方法,坚持注重实效,充分发挥校本培训的优势和功能,营造有利全体教师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使校本培训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

二、培训内容

1、主要培训内容:美术

美术作为幼儿园的特色,是我园将一直开展的课程,需要教师在美术方面有一定的素养,并能拥有从事美术教育教学的能力。

2、其他:弹唱、说课等专业技能培训

幼儿园教师不仅需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对专业基本功也有要求,弹唱跳画是每个教师都必须具备的技能。

三、培训目标

1、帮助教师提高美术素养,提高教师筛选资源、选择教材、设计方案和指导教学的能力;

2、帮助教师拓宽知识面,扎实基本功,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达到共同成长。

四、培训形式

1、自主学习:通过教师业余时间阅读美术领域的书籍,积累相关知识,从而让教师进行自我思考,做一个思考型的教师。

2、集体学习:组织教师聆听相关讲座,通过体验、操作式的练习,感受美术活动的多样化。

3、集体研讨学习:以幼儿园教研组为主阵地,开展教学专题研究活动,制定系统性的美术领域探讨项目,并在每月完成两项研讨活动。此外,以年级组为支撑,结合年龄段开展相关讨论学习活动。

4、活动观摩与展示:派遣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并反馈,将好的理念与做法进行分享,取长补短。此外,在园内采用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组织教师开展美术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幼儿园要坚持以园本为原则,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以幼儿园发展为本,实现培训后能提高全体教师的素质,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坚持以人为本,从教师的实际出发,使教师们得到发展与提高。我园师训组将结合计划,完成相关工作,将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20xx年度幼儿园校本培训计划范文(三)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

培训目标:

本学年我们将针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县中小学(幼儿园)校本培训管理细则》和《县教育局中小学教师学科素养提升行动实施细则》结合幼儿园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1、以“小课题”研究为基础,提高教师驾驭教材和教学反思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课题研究注重过程化。教研组长要加强教育科研管理,统筹安排有关课题的研究工作。要定期举办学习讲座,提高教育科研理论水平。各课题要根据制订的计划切实有效地展开讨论研究工作,注意资料的积累归档,并不断总结经验,撰写教研文章,鼓励教师参加县教学论文、案例评比及向教育刊物投稿。2)课题研究讲求实效性。根据学校已经形成的《教研制度》等规定,教研组长要加强对各课题的管理,与教师在研究中平等对话、共同研究案例、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参与整个研究过程。教师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教学研讨、交流、反思活动,自觉探索课堂教学规律,重视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在研究和反思中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2、以远程教育为平台,提高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充分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电教室的远程教育进行课堂教学,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设备,做到用好电教设备,管好电教设备,使其为课堂教学服务。

3、以“说、听、评”三位一体教研活动为载体,强力实施优化课堂结构教学工作。以教学中的问题或困惑为研究内容,确立一个教研主题进行研究,组内每人围绕主题上公开课,通过说课、听课、评课等多种形式展开讨论,谈自己的想法、看法,集思广益达到同伴互助、共同提高。

培训重点:

1、开展以“健康领域”为主要内容的全园性教学教研活动,尝试构建适合本园的园本课程。坚持理论引领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纲要》和《细则》《健康领域目标》为指导,加强幼儿园课程及相关的理论的学习,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和发展观,尝试建立适合本园的园本课程。

2、明确目标,确定计划,积极配合开展“小问题”研究活动。教研工作要力求"备课、说课、上课、评课"四环节完整和圆满。“小问题”研讨活动,几乎每周都有小课题活动、内容以每周教研计划为准、课题题目以计划为准;并制定相关的活动计划,每次活动后要做好相应的活动记录,整理好活动的原始资料并装订,及时总结活动的效果并及时反馈以便整改。必要的时候及时归档。

3、有计划地开展青年教师与骨干教师的业务指导和培养,分层次分内容对20xx年以上的骨干教师进行《幼儿园教师成长问题研究》学习;20xx年以下的新老师进行《浙江省保教指南》学习;园教研组对3年以内的新教师实施跟踪听课,重点做好教学常规工作的指导。

4、加强学习,转变观念,不断充实现代教育理论,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具体要求为:读、研、写、评,“读”即积极开展教师读书活动,丰富教师的教育教学信息量,在读的过程中,写好教育理论业务笔记,尤其是教学随笔和心得体会。组织开展各项竞赛评比活动,积极参加市、县、区级各类竞赛。力争在市、县教学、案例、论文等各类比赛有5-10名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二、主要内容和基本形式

(一)培训主要内容:

1、针对全园教师:《教师外出学习经验交流》、《先进教师经验交流》;专题讲座活动《心理健康》《信息技术》《教育科研:课题》;专题研讨活动《德育工作:》、专题研讨活动《幼儿健康领域活动指导》《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研读等。

2、骨干教师:师徒结对、经验分享等

3、新教师:跟踪常规教学等;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教育实践的培训。

(二)培训形式:

集中培训;网上远程、QQ群活动;互听互评;经验交流、互动式探讨、圆桌式培训;老带新,师徒结对等培训形式的多样、新颖始终是一种途径,人人参与,从培训中收获到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的内容才是真正目的。

三、保障措施和预期效果

1、完善幼儿园园本培训制度,把园本培训以计分制度,鼓励老师参加,如把教师参加学习培训的情况与幼儿园每月、每学期的教学考核,年度考核、评优评先相挂钩,参培教师必须准时参加培训,无故迟到、早退、缺席者,不予计分。

2、根据教师自定的专业发展规划,以及幼儿园师资发展的规划,分层次培养各级骨干教师。

3、加强教研组建设,促进教研活动常规化,增强教研实效。各年级组每周一下午开展一次年级组教研活动,园领导采用蹲点的形式参与教研组的研讨活动,针对专题研究中的问题切实开展教研活动,让每一位教师在活动探讨中得到收获与启发,并做好详细的记录。

4、切实保证每月一次的大教研活动,通过研讨引领教师把握新理念,对问题作深入的剖析、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引导大家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