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业公司财务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41:58

小企业公司财务制度篇1

[关键词]企业集团;财权;配置;财务体制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6-0067-02

1企业集团的组织形式与利益相关者的矛盾及协调

企业集团是由若干独立的法人实体构成,但因各个法人实体处在集团公司的整体控制下,它们实际不拥有独立法人的全部财权。要从整个企业集团的角度来考查利益相关者。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中,可把企业集团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划分为内部人与外部人。在企业集团内部,有企业集团的内部员工,包括管理层与普通员工;在企业集团外部,有集团母公司的股东、集团子公司的少数股东、集团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债权人。实现企业集团的财务目标要从企业集团母公司的股东利益出发,集团子公司财务要服从母公司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企业集团利益相关者存在的矛盾:一是企业外部的出资者之间的矛盾,即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矛盾及母公司与子公司中小股东之间的矛盾;二是企业出资人与企业经理层之间的矛盾。这两种矛盾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可能上升为企业集团的主要矛盾。在亚洲国家前者为主要矛盾,在欧美后者为主要矛盾。这和各国不同的资本市场发育程度、公司治理结构、股权结构等因素相关。企业的财务管理者在制定企业集团的财务战略时必须注意协调以上矛盾,以实现企业集团各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值为理财目标。否则,我国企业集团的主要矛盾体现为出资者之间的矛盾,集团母公司侵犯上市公司中小股东利益,过度负债侵犯债权人利益的状况尤为普遍。

2财权的合理配置是企业集团财务体制优势的立足点

从交易费用角度看,独立企业通过股权关系或契约关系结合成企业集团是要通过集团的规模效应带来交易费用的节约。企业集团内的边际费用最初低于市场交易费用;随着操作数量的增加、带来交易数量的增加和集团规模的增大,企业集团交易边际费用迅速上升。企业集团财务体制的优势能够减少交易费用:一是企业集团内部竞争、允许内部收购的政策使企业集团能够建立强大的内部关联公司网络,就其规模和在行业中涉及的广度胜过小型企业。这种管理协同体制的能力使集团成为有效竞争者。二是集团内部的紧密联系对于订立有效的财务契约有利。成员企业可依靠核心金融机构筹集营运资本和长期投资资本。金融机构也能容易监督和约束企业集团管理层。企业集团的劣势也可能使交易费用增加:一是除非所有的成员公司增长速度相当,不然企业集团的内部运行会出现不稳定。其原因是实力雄厚的成员公司可向弱小公司提供补贴。二是企业集团的内部交易价格一般高于外部竞争者,企业集团内部难以引入市场约束机制。

2.1合理配置财权有利于协调企业集团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矛盾

企业集团的利益相关者,包括管理层与普通员工;在外部有集团母公司的股东、集团子公司的股东、集团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债权人。协调它们之间矛盾,要通过权利的约束与制衡实现,在各个利益集团之间合理配置财权。企业集团并不完全是大股东、母公司股东的企业,而是各利益集团多边契约的总和,解决各方利益冲突的办法是财权的优化配置,通过权力的约束与制衡来避免侵犯其他主体利益的发生。

(1)出资者之间的矛盾,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矛盾,因企业集团的规模和复杂性,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较为严重,外部债权人的利益一般不能得到较好的保障,企业集团内部存在错综复杂的担保与资产流动,集团外部的债权人,在对集团内某一企业贷款时不能全面了解内部信息,所以有必要在债务契约外赋予外部债权人更多的财权。在我们国家因法律的关系,还不具备一些有利条件,把债权人引入企业集团核心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中是一种有效的选择。目前,企业集团母公司与上市公司中小股东的矛盾尖锐,主要原因在于中小股东还不具备原始产权主体应有的财权,财权在大、小股东之间的配置还不平衡,股东大会因大股东的超强控制而流于形式,中小股东成了“沉默的羔羊”,所以,要通过制度创新给中小股东配置更多的财权。

(2)出资者与经理层之间的矛盾。一般表现为内部人控制,企业集团的“内部人控制”现象较为普遍,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是削弱子公司法人产权主体的财权,把投资权、融资权等财权收归母公司,或采用董事和会计人员委派制方法。

2.2合理配置财权对协调集团母子公司之间的矛盾有利

集团公司内部各企业间的矛盾有母子公司的矛盾与子公司之间的矛盾。母子公司间配置财权的方式。一是集权制,财权高度集中于母公司,子公司只享少部分财权,集团母公司一般下达生产经营任务,并以直接方式控制子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子公司像母公司的直属单位或分公司。集权制对于指挥和安排统一的财务政策有利,可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对统调剂集团资金,保证资金投入。它的缺点是子公司经营者没有积极性,子公司的灵活性和创造性缺乏。二是分权制。子公司拥有财权,母公司对子公司进行间接管理。子公司拥有较高的积极性,决策快捷。但指挥和协调较难,子公司由于追求自身利益而损害公司整体利益,不能有效约束经营者,导致子公司内部人控制发生问题。三是集权与分权结合方式。单纯的集权,导致财务体制僵化,子公司的积极性不高;单纯的分权,造成子公司及经营者单纯追求经济利益,侵蚀集团整体利益。而集权与分权的有机结合可充分发挥母公司财务调控的职能,调动子公司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有效控制经营者及子公司的风险。适当的集权与分权相结合能克服过度分权与集权的缺点,发挥优势,这是多数企业集团财务体制应选择的模式。选择任何方式,应按企业集团具体情况,若企业集团是通过控股关系紧密结合,应该采用集权制,若是通过松散的契约结合,适合采用分权制,若集团结合的方式介于二者之间应采用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方式。

2.3合理配置财权有助于协调子公司之间的矛盾

企业集团内实力雄厚的成员公司向弱小公司提供补贴剥夺了前者的部分财权,这要求接受补贴的成员公司能从长远的角度为企业集团的整体利益服务。企业集团内的金融机构为集团其他公司提供资金支持也要分析其他公司的财务状况,不能因是本集团而降低风险控制,所以,应给予集团内部金融机构贷款决策权。企业集团要使竞争者的产品成本更低或质量更好时也只从集团成员中购买物资,不然就难以在企业集团契约中引入市场约束机制,同时还保持内部协同效应、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优势。

3构建我国企业集团财务体制的路径选择

3.1合理设计企业集团财务制度

完善企业集团财务体制的核心问题是怎样分配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财权,母子公司之间的财权及子公司之间的财权。企业集团财务制度是规范财务行为,调整财务关系,明确内部各财务主体、职能部门及相关利益组织和个体责权的主要规则。一般包括集团财务机构与会计机构的设置,母子公司财务职能部门及财会人员的财权与责任,投融资、收益分配及财务预决算等基本财务制度。企业集团的财务制度,把集团对利益相关者、母子公司及子公司之间的财权配置方式用制度形式予以保障,并通过确定责任的方式进行实施。

3.2债权人参与集团公司治理

企业集团债权人与中小企业相比,其利益易于遭到侵害:企业集团为维持规模生产和扩张,需要很多的资金支持,这使企业集团的资产负债率一般都比中小企业高,财务风险也大。债权人给予集团内各个企业贷款时,不能从整个企业集团的角度评估贷款风险,它控制风险的手段,因企业集团内部情况的复杂而作用不大。

企业集团经理层比股东更有动机侵害债权人利益,经理人盲目发展企业的冲动使其大规模举债。在企业集团出现生存危机而无力偿债时,会使银行等债权人利益受到损害。我国商业银行并不具备成为企业股东的条件,而是通过债权人身份参加企业的公司治理,如主要债权人进入董事会,设立债权人董事等。债权人对公司经营活动享有知情权,对可能损害其利益的董事会决议享有表决权,这样可使债权人从“外部人”转为“内部人”,进行主动监督,在与股东、经营者进行沟通和共同决策以保护债权人利益。

3.3推动企业集团整体上市

集团母公司通常不直接上市,而是把它的部分资产分拆上市,主要是母公司整体资产大多不够上市条件,母公司承担了不为资本市场接受的企业办社会职能等负担。而分拆上市可使母公司作为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母公司以整个企业集团价值最大化为目标,而上市公司要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二者目标冲突时,母公司就可能利用其控股股东的身份操纵股东大会,不顾上市公司利益而实现为集团整体利益服务之目的。中小股东因持股数额较少,且分散,不具备保护利益的财权而受到损害。出现了公司资产不完整,产、供、销体系不自主,关联交易严重,控股股东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的现象。因此,应推动有条件的企业集团整体上市。

参考文献:

[1]文芳.企业财务决策能力及其层级分析[J].财会月刊(综合版),2005(3).

[2]纳鹏杰.企业集团财务体制论[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0(4).

小企业公司财务制度篇2

1.缺乏社会支持

社会对哈尔滨泰源木业公司这种中小型企业的政策扶持、法律支持以及资金支持不到位。改革开放以来,大中小型企业慢慢崛起,但是我国政府在政策体系上主要是重点扶持大企业,并没有针对中小型企业形成系统的扶持政策。其次,在融资、税收、土地使用优惠政策方面,大型企业贷款容易,而中小企业贷款困难。中小企业是社会经济融合的主体对象,其企业数量以及企业产值在社会企业中占据了大部分份额,但是在贷款方面却与社会产值成反比。中小企业税种数目多,税费杂乱,都是导致其财务管理方面出现问题的因素。

2.企业内部缺乏管理

企业内部的管理包括企业管理制度、人才管理、财务管理等。哈尔滨泰源木业公司的整体管理水平不高,对各个部门的管理相对独立。哈尔滨泰源木业公司的决策者不知道,企业是一个整体,各个部门作为企业的分支,相互之间是有着紧密的联系的,在管理上不能孤立管理,而要与其他部门相互配合进行管理。其次,公司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公司聘用的管理人员与其他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一样,是决策者身边的亲信人物,并不是财务专业毕业的人才,这样的财务人员,不仅仅缺乏财务管理知识,甚至文化水平不高,这一点使哈尔滨泰源木业公司财务管理出现问题成为必然现象。

3.财务部门工作职责不明确

哈尔滨泰源木业公司的会计管理制度不健全,其会计管理制度与公司运营状况不和谐,存在冲突。会计行事越权,干涉其他部门的运作,以及苛扣资金,与采购部、市场部等部门运作背道而驰。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决策者对会计机构设置的不规范,分工职责要求不明确不严格。哈尔滨泰源木业公司这种家族式的管理组织形式,是促成会计人员素质日趋下降的关键因素。会计人员素质低下,使得公司在财力人力的应用上存在矛盾,进而导致公司规模发展不起来。哈尔滨泰源木业公司家族员工在公司姿态偏高,会计人员喜欢拿着鸡毛当令箭,这种姿态严重影响其他员工的心理,导致公司普通员工缺乏工作热情,甚至直接导致公司人才流失。

4.会计部门工作不规范

会计部门的工作内容包括资金核算、确认、记录、报告、监控等。哈尔滨泰源木业公司会计工作不规范,公司有相应会计工作制度,但是会计人员在工作时并没有按照制度行事,工作随意。财务人员就只有一个会计,会计负责财务方面的所有事物,如:供应商货款的收发、公司员工的工资发放、公司日常用品的采买、公司行使车辆的管理等都在会计人员身上。从哈尔滨泰源木业公司会计人员的日常工作可以看出,会计人员的职责包含了后勤、人事、出纳以及会计,甚至是经理助理。会计人员的一人多职,是导致哈尔滨泰源木业公司财务管理出现问题的要素,公司财务管理因此出现问题,并且也得不到解决,日积月累也就成了恶性循环。

二、解决哈尔滨泰源木业公司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

1.政府要建立和完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各种体系

哈尔滨泰源木业公司这种中小企业要想在社会中更大效益的发挥自身的作用,必须依靠政府部门对中小型企业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政府要针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条文制度,用健全的政策和制度鞭策中小企业,使之能全面健康的发展,坚决杜绝中小企业家族事业的出现,并且对中小企业的人才管理、人才福利上要加强监控,保证中小企业的人才在平衡健康的环境中为企业做出奉献。其二,政府部门必须针对中小企业的财务问题,尽快建立健全的信用担保体系,并严加监督中小企业在运营上的信用问题,保证中小企业的财务流畅,让信用担保体系保障企业贷款,促进企业的发展。其三,政府要大力支持向中小企业提供各类中介服务的工作.建立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政府部门在对中小型企业加强管理制度的同时,也要改进自身的服务方式。其四,政府部门要考量中小企业的企业性质,整合适合中小企业的税收制度,给予中小企业税收相应的优惠政策,减少税种、降低税率,以人性化的政策促进企业自觉交税,自觉接受政府部门的管理,以达到中小企业资金运转流畅、财务管理严格的目的。

2.优化财务结构

哈尔滨泰源木业公司要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企业项目的营运状况,以维护企业资金的动态平衡为目标,增加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益,控制产品的成本输出。以低风险的财务运作方式,保证企业财务的稳定。哈尔滨泰源木业公司要对企业资本、负债、资产和投资进行结构性的调整,使其保持合理的资本、负债、资产及投资结构比。

3.加速人才培养机制,尽快改善财务管理人才匮乏的局面

众所周知,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特别是高素质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哈尔滨泰源木业公司在人才的管理上,应彻底脱离中小企业的通病,严格按照正规的人员管理制度行事,在人员管理方面规范化,不仅仅可以给员工一个健全的发展平台,也能促进每个员工积极上进,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益。

4.加强财务分析和市场论证,找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哈尔滨泰源木业公司在企业运营上存在投资少、建设的周期短、投资的回收快,有充足的劳动力市场和原材料的供应地,且适应性强等特点。这是企业的缺点也是企业的优势,企业要灵活应用这一优势,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必要时开发一些新技术、新材料等新产品来占据市场,俗话说“船小好调头”,哈尔滨泰源木业公司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以适应市场多样化的需求。

5.做好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

哈尔滨泰源木业公司财务管理基础差,针对这一点,公司决策者要根据《企业财务通则》中的规定条文,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资金的运营效率。

三、结语

小企业公司财务制度篇3

“我的钱花在哪儿了?”“为什么收入不少却没利润?”这些看似不应成为问题的问题却是目前很多中小企业的出资者、经营者最大的困扰。据专业人士估计,目前年营业额在500万元以内的中小企业,只有一半雇用专门的会计人员,10%的企业用财务会计公司(也就是通常说的记账公司),还有高达四成的中小企业用的是兼职会计。由于双方没有有效的约束,兼职会计不辞而别的情况时有发生。

“有没有财务管理有什么关系?反正挣多挣少我心里有一本账”。这是很多中小企业老板共同的想法。但日前推出专门面向中小企业的“公共财务总监”的北京纽斯特秘书财会服务公司总经理李保杰却不这么看,从他们公司最近针对几家中小企业所做的业务来看,没有规范的财务管理,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会受到严重的制约,甚至出现过有的公司业务很红火却总是没钱分红,老板左思右想找不到原因,一查账才发现有200万元资金被会计挪用的现象。

“公共财务总监”就是由一个外部的专业中介部门来管理公司的财务,其主要的特色不是记账,而是看账。“替老板看账”使得“公共财务总监”看上去更像一个内部审计的角色,但是,这个审计者实际上是个“第三方”,与出资者和经营者均没有任何关系。“从账面上看出公司存在的问题,然后寻求解决之道。”李保杰这样诠释“公共财务总监”的角色定位。由于受托服务的项目的复杂程度明显高于一般的记账、纳税等事务,因此,公共财务总监不是一个人,而是在财务管理方面有丰富的财务知识、专业技能和经验的多个人组成的团队,对需要提供专项财务管理服务的出资人和经营者提供帮助。

至少从目前来看,利用第三方来管理公司财务,对于不少中小企业来说还不是完全能接受的事。在很多私营企业主的眼里,本公司的财务状况几乎相当于老板的个人隐私,至少也视为公司的隐私。但这种“肉烂也要烂在锅里”的想法不仅造成企业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还造成企业管理混乱,难以大规模扩展自己的业务。大公司有大量专职的财务人员,也有很多专业的会计公司专门为它们服务,而中小企业呢?谁来帮它们理财?“公共财务总监”的出现至少可以助它们一臂之力。

据了解,“公共财务总监”服务的对象就是那些出现财务管理缺位、缺少专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企业,还有关注投资财务控制的出资者。实际上,“公共财务总监”业务就是在为一些中小企业处理账务时慢慢衍生并发展起来的。“公共财务总监”的服务项目包括:受托对企业重大事项和重大财务收支实行事中的跟踪监督服务;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财务分析;对企业重大财务事项专题报告;对企业专项资金、专题项目的实施进行事中、事后的监督服务并报告;提供企业会计团队培训;设立企业各项会计、财务制度、成本核算流程及其对企业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出具解决方案等等。

有需求,就会有市场,“公共财务总监”就是瞄准了中小企业理财的市场空白而出现的新型服务项目,羊年发“羊财”,发哪些“羊财”?值得动动脑筋。

案例分析

案例一:我的钱花在哪儿了?

公司业务发展了,分红却分不出来。“我的钱花在哪儿了?”两个出资者都怀疑对方在财务上做了手脚。

两年前,张先生、李先生共同投资成立了a工程公司。张先生出资金、市场,占公司2/3股份;李先生出技术、资金,占1/3股份。张先生负责公司全面工作并主抓市场、财务;李先生主管技术与施工。公司会计由张先生的一个同学担任。由于公司人数较少,在两年的经营期内,有长达10个月是会计、出纳一人兼。

公司发展十分顺利,第一年营业额达1000万元,第二年前10个月营业额就达到1600万元。业务发展了,问题也出来了:营业额不少,每项工程测算也有利润,按理讲该挣到钱了,但是公司总是处于资金紧张状况,流动资金缺乏,该分红分不出来。

这种状况出现后引发两个投资者之间的矛盾,他们都怀疑对方是否在财务上做了手脚。但从账目表面上,两个财务外行又都找不到问题所在,无奈李先生提出退股分家。为了做最后清算,双方请了一家财务公司做“第三方财务管理服务”,实施了15天的内部审计工作。

结论出来后,两个股东都有点傻眼:会计用虚支的手法分批把公司200万元的资金挪为己用长达半年。

解决办法:

(一)财务公司为a公司制作了一套新的财务管理制度及实施方案。理顺投资管理与财务管理的衔接与沟通,建立规范的合同管理制度,除常规财务报表外又新设立了适合该企业经营特点的财务分析体系,使现有财务数据主动反映投资者的关注点。

(二)设立财务跟踪机制对投资行为进行控制。聘请财务公司作为该公司的“公共财务总监”对公司账目进行月审、季报、年终

总结,直接对董事会负责。

(三)细化投资及收益的会计核算工作。重点加强公司现金流量及重大财务收支的核算。对公司专项资金、专题项目的实施进行事中、事后的专项财务报告。

案例二:我的钱怎么花的?

“我的钱到底是怎么花的?”这是罗老板每天都在问自己的一个问题。

罗老板经营一家装饰工程公司,已经有六年了。在这个公司中,罗老板是一股独大,虽然有另一个小股东,但也是罗老板的自家人。罗老板为人精明,做生意兢兢业业,把个小公司管理得井井有条。

2001年对于罗老板来说是大发展的一年。这一年,公司连续接到了多项大工程,由原来前四年每年营业额三四百万元猛增到年营业额2000万。业务形势一片大好,但财务管理问题又使罗老板陷入苦恼之中:

过去每年二三百万的盘子,三四处工地,用罗老板一枝笔加上精明的头脑,控制起来得心应手。但现在每年八到十处工地,2000多万的营业额,每个工地又有分包、转包、合作项目分支,工地分散在全国六个地区,每天各地传真来的费用申领单多达上百张,大到几十万元小至十几元,每张都要他签字后回复方可申领。如何辨别这些支出的合理性?

实际上,精明的罗老板在财务管理上用人一直不顺手,从2001年起,两年内换了三个会计一个出纳。虽然公司制定了很完善的财务制度文件,但执行起来都不合罗老板的意。财务人员技能不足以控制住多头的项目财务走向,支出混乱。罗老板每天都在问:“我的钱怎么花的?”

解决办法:

这是发展型公司的常见病。经过向专业财务公司咨询,罗老板明白了仅靠换会计、寄希望于来一个会计高手改变公司财务管理现状是不现实的。罗老板会同财务公司对整个公司财务管理作了系统的改造和建设工作。

1.针对公司的业务特点及多头、异地的经营规模情况,建立了公司财务管理集权与分权的责任划分,一枝笔操控多枝笔,并辅之以财务公司的“公共财务总监”确立对分权的多枝笔的有效审核监督机制。

小企业公司财务制度篇4

关键词:新三板;财务实务;问题;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想投入到上市的活动中去,而我国新三板对于上市公司的准入门槛也越来越宽松,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新三板成功上市,新三板上市确实给中小企业带来了不少的好处,带来了更多的发展资金,但是也随之带来了更大的财务风险,公司的财务操作暴露于公众的视野以内,承受的财务压力随之增大。同时,在我国存在着许多的地方政府控制的国有中小企业,他们也挤在了新三板上市的大军之中,由于这些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性质不同,他们在生产以外,一般都承担着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职能,这就使得国有的中小企业在新三板上市以后将面临更大的财务风险。面对如此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及时发现存在的风险,控制风险,才能使新三板上市公司更好的趋利避害,充分发挥上市优势。

一、新三板上市前公司财务操作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操作不规范

新三板上市前公司的财务操作问题是普遍都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财务操作与业务实务不相符,而这也是准备新三板上市公司面临的最大的财务风险。准备新三板上市的公司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会计制度问题。准备新三板上市的公司会计制度一般都比较简陋,不能满足企业多方面业务的会计处理需要。如此单一简陋的会计制度是无法满足企业多样化需求的,使得企业的一些业务会计操作没有对应的、标准的会计处理方式,只能在现有的会计制度中选择最接近的处理方式进行处理操作,没有完全准确的会计处理方法解决这些问题,就使得企业的同类业务未进行统一的标准处理,给企业的财务工作分析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第二,会计制度未得到及时的更新。由于我国会计制度的变更,企业原有的会计制度无法随着新制度的出台而相应的做出调整,企业会计制度无法跟上国家会计制度更新的脚步。落后时代步伐的会计制度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大的风险,一方面,落后的会计制度适应不了时代的发展变化趋势,无法满足企业的发展要求。另一方面,新的会计制度是拥有比较科学的财务处理方式的,它能更好的保证财务处理的科学有效。而落后会计制度则无法保证企业会计处理的科学有效。总而言之,企业会计制度的不完善或落后的会计制度都将是企业面临更大的财务风险,无法同业务服务和会计制度规定相符合的会计制度也使得企业在财务报表方面存在着较多的漏洞,引起公众对公司财务的怀疑,对公司的声誉造成加大影响。

(二)企业纳税意识不强,信用等级较低

企业的纳税信用等级主要反映了一个企业在税务活动时是否存在违规和违法的现象,是企业信用等级的重要体现。纳税等级的审核也是准备上市新三板的企业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企业的纳税信用等级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第一,企业是否按时缴纳税款。税法对于企业纳税一般都有比较宽松的时间限制,企业完全有能力在规定期限内缴纳税款。同时,税法对于经营比较困难,无法按时缴纳税款的企业给予了一定的宽限时间,只要企业提出宽限申请,并符合交税时间宽限的条件,就能够延期缴纳税款,在这些优惠政策下,企业没有理由无法按时缴纳税款。第二,企业是否按照缴税额度缴纳税款。这主要是指企业在生产销售过程中,按照税法的规定进行缴税。对于企业缴纳税款的额度,不仅是企业自身应该缴纳的税款,还应该有企业代收代缴和代扣代缴的部分。例如,很多企业在给员工发放工资时,为了减少员工的个人所得税负担,便多个账户给企业员工发放工资来逃税,这些做法都是税法明确规定不允许的。对于许多新三板上市的企业来说,纳税信用等级是其经常忽略的一大问题,其带来的后果就是极大的影响企业的筹融资活动,而且纳税信用等级较低的企业,上市以后股价也会比较低。

(三)财务内部控制不强

内部控制是企业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各个环节通过监督和制度控制的方法加以管理,达到发现风险和规避风险、防范人为操作的目的。内部控制是企业进行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方面,关系着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新三板上市公司财务操作的内部控制关系着企业财务实务的方方面面,对企业的财务实务操作作用重大。

新三板上市的中小企业,其财务内部控制或多或少是存在缺陷和不足的,其内部控制薄弱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第一,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比较简单,制度单一。这些比较简单的内部控制制度在设计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企业的发展实际,无法充分的发现企业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或者潜在风险,不能对这些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和规避,财务操作内部控制作用发挥有限。第二,财务机构简单,工作人员设置不规范。由于中小企业的发展规模较小,对于企业的财务机构设置也比较简单,财务人员需求也比较小,人员岗位设置基本不规范。例如,很多企业的财务部门工作人员都是一人身兼多职,财务内部控制对工作人员无法进行有效控制,财务工作人员风险依然存在。尤其是新三板上市的国有中小企业,其内部控制意识更加薄弱,由此给国家带来的损失是极大的。

二、规范新三板上市公司财务操作的对策

(一)规范财务操作

中小企业规范财务操作就得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必须建立与企业业务相符合的财务操作制度,新三板上市公司的会计制度不仅要满足企业业务发展的需要,还要紧跟时代的步伐,随时更新并符合国家会计制度的最新会计准则,这是对中小企业财务操作的最基本的要求。要想企业在新三板上市以后从容的应对上市带来的风险,就需要企业尽力做到企业财务操作的基本要求,新三板上市公司要想满足企业财务操作的基本要求,需要企业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分类设置相应的会计处理方法。根据企业的性质和发展的业务,设置与其相匹配的会计处理方法。比如企业的筹融资,应根据企业的发展性质和经营业务,对这些业务进行统一标准的划分,并对应的设置相关的会计处理方法,保证公司财务操作的科学准确。第二,企业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随着国家会计制度的更新,对自己公司的会计制度也要相应的作出调整,以更好的应对接下来的财务工作。对于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来说,很难做好以上两个方面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寻找外援帮助,例如咨询专业机构,寻求帮助等。此外,新三板上市公司还应该定时安排财务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加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降低财务工作中的人员风险。

(二)规范企业纳税,提高信用等级

企业的纳税水平是新三板上市过程中的重要方面,企业应该加强对纳税水平的关注,重视企业纳税信用等级。一方面企业要设置专门的税务管理人员,处理相关的税务工作,增强税务工作的专业性,保证企业按时按额完成税款的缴纳。另一方面,企业对纳税过程中出现的难点问题,要及时咨询专业机构,严格依照法律的规定,缴纳税款。此外,新三板上市公司还应该做好与税务部门的沟通,及时了解税收优惠情况,如果满足税收优惠条件,及时申请,减轻企业税负。

(三)完善财务操作内部控制

新三板上市公司完善财务操作内部控制可以更好的应对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所以内部控制至关重要。第一,企业应该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并根据自身企业的性质和发展特点,对这些内部控制制度进行适当的调整,确保财务工作的规范性。第二,加强对财务工作人员的内部控制。对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要强化他们的风险意识,特别是高层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并且要对着高层人员进行有意识的管理,降低财务人员风险。

参考文献:

[1]孙艳玲.新三板挂牌涉及的财务问题[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3(10).

小企业公司财务制度篇5

一、财务治理评述

对于财务治理的内涵,我国学术界有不同的理解。杨淑娥(2002)认为,公司财务治理是公司治理的核心,所谓公司财务治理是指通过财权在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不同配置,从而调整利益相关者在财务体制中的地位,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的一系列动态制度安排;黄菊波(2002)认为,财务治理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子系统,从属并取决于公司治理结构的根本性质,是公司财务决策权、财务执行权和财务监督权的划分与配置;林钟高(2003)指出,财务治理是一组联系各利益相关主体的正式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和结构关系网络,其根本目的在于试图通过这种制度安排,达到利益相关主体之间权利、责任和利益的均衡,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合理统一;申书海,李连清(2006)认为,财务治理是指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为实现公司长远目标,对企业财权进行合理配置,用以平衡各方财务权、责、利的关系,形成有效的财务激励和约束机制等的一套正式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和机制。

财务治理理论源于公司治理理论。从概念上看,公司治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公司治理解决的是因所有权和控制权相分离而产生的问题,它要处理的是公司股东与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之间的关系问题,即股东治理模式。广义的公司治理可以理解为关于企业组织方式、控制机制、利益分配的一系列法律、机构、文化和制度安排,它界定的不仅仅是企业与其所有者之间的关系,而且包括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即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实际上,按照企业契约理论,企业可以看作是企业各类参与者之间达成的一系列的实际与隐含契约,这些契约规定了他们在各种情况下的权利、责任以及报酬。为了实现效率和价值的最大化,必须把他们的利益协调起来。简言之,公司治理要解决的是涉及公司成败的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如何保证投资者(股东)的投资回报,即协调股东与企业的利益关系;二是企业内外各利益集团的关系协调。建立公司治理的目的在于提高整个公司的效率,保护投资者权益,协调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服务于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只有公司的效率和效益提高了,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与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才能得到真正的保障。因此,只有能够提高效率的公司治理才是合理的。

综合上述,笔者认为,财务治理亦可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理解。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笔者依据利益相关者理论,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财务治理。所谓财务治理,就是指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将企业剩余索取权在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分配,从而调整利益相关者因此而产生的责、权、利关系。围绕剩余索取权的配置,财务治理包含两个基本问题,一是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二是企业内部各利益阶层的关系。财务治理就是要以有效率的方式来处理好企业内外利益相关者因剩余索取权配置而产生的责、权、利关系。

二、财务治理效率:从成本的视角

要考察公司财务治理的效率,就不得不联系到财务治理的成本。因为效率与成本是矛盾的两面,它们之间是不可分割的对立统一的整体。

国内外公司治理研究较多地使用了公司治理效率这个概念,尽管没有给予其明确的定义,但一般认为公司治理效率与公司治理费用和公司治理收益相联系;一项公司治理政策或机制的效率就等于其给公司带来的收益改善与公司治理费用之差;李维安、武立东较早地提出了治理成本的概念(吕斐适,吴德胜2006)。严若森(2005)将公司治理效率的最优化问题定义为:在其它条件既定之下的公司治理成本最小化或公司治理收益最大化的求解。公司治理成本即公司治理发生的成本,其主要内容包括交易成本、成本、第二类成本、组织成本、市场治理成本、服从成本、政府治理成本和制度摩擦成本。

借鉴国内外有关公司治理成本的研究以及前面对财务治理关系的阐述,笔者认为,所谓财务治理成本,是指公司财务治理框架在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各种成本的总和,而财务治理效率则是使这种治理过程中发生的成本总和最小化。具体来说,财务治理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成本

1.第一类成本即投资者与管理者之间的成本。成本方面主要由詹森与麦克林在1976年首先提出来的,他们将成本定义为委托人的监督成本、人的保证成本和剩余损失的总和。2.第二类成本即投资者之间的成本。该类成本是投资者之间利益冲突所产生的成本。该成本主要是由于各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而引起的。3.第三类成本即企业与股东同债权人之间的成本。对财务治理框架而言,债权人治理成本是外部市场治理成本中属于财务治理成本的直接内容。鉴于我国企业资本结构中,尤其是国有企业,债务资本所占比例较高和银行借款等债务融资具有公司治理效应的现实,在财务治理成本中必须重视债权人治理成本。当然,它也是一种成本。

(二)财务制度成本

它相当于企业财务组织结构及其运行所发生的制度成本,是投入生产要素以外的成本。1.财务组织成本。公司治理结构中董事会、股东会、监事会与管理层以及职工代表组织等之间,关于企业剩余索取权的责权利划分的机构化设置与确认,财务治理结构的组织成本即为财务治理组织机构设置与确认以及确保这些权力机关得以正常运转所必须耗费的成本。2.财务执行成本。即公司为制定和执行财务规章制度而与有关财权法律条文与程序等所发生的成本,包括公司必须保存重要文件资料与档案、制作股票或股权证明、按规定格式分类制作账表、聘请外部审计机构、在官方指定的媒体上按时各类财务信息以及向政府出示必要的汇报等活动中产生的成本。该成本需由治理主体与治理组织机构承担。

(三)其它成本

其它未包括在上述两大类成本之内的成本。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用经济学的方法,将公司财务治理的成本与效率的关系表示如下:

Y=Ci(Xj)(i=1,2,3……,n;j=1,2,3……m)

其中,Y表示财务治理效率,C表示各类治理成本,X表示财务治理环境中的各种影响因子。在既定的公司财务治理环境中,财务治理效率最优化其实就是财务治理成本的最小化。一般说来,财务治理效率越高,财务治理成本就越小,它们之间成反比例关系,其关系如图1所示:

这样,在环境条件和治理效益目标一定的条件下,财务治理效率就是边际治理成本与边际治理收益的比较即Vy=Vc。当边际成本趋于零时,其极限存在。也就是说,当dy/dx=0,满足收益最大化的一阶条件,此时Vy=Vc,根据上述分析,此时财务治理收益最大,治理效率最优。

但是,仅仅从治理成本的角度还不足以说明财务治理的效率,笔者在此引入一个概念,即财务治理强度。所谓治理强度主要指公司董事会对管理层实施的激励与约束的程度,它取决于人实际行为的结果与出资人要求的收益最大化情况下理想的管理层行为之间的差距(剧锦文,2006)。显然,当财务治理强度增加时,成本会随着治理强度的增强而减少,但财务制度成本和其它成本却会随着治理强度的增强而增加。当成本的下降大于财务制度成本和其它成本的增加时,总成本将呈现下降趋势;反之,总成本则会呈现上升趋势。因此,总成本与治理强度表现出U形曲线关系。笔者设成本为C1,财务制度成本和其它成本之和为C2,则C=C1+C2。C、C1、C2同治理收益的关系如下:

如果C1大于Q,这时C1会随着治理强度的增强而下降,C2则随着治理强度的增强而增加。由于C1下降的速率大于C2上升的速率,故总成本趋于下降,直到C1=C2=Q达到均衡。在这点上,总成本C最小,边际治理效益等于边际治理成本,财务治理效率达到最优;当继续增加治理强度,这时C1下降的速率小于C2上升的速率,总成本增加,尽管总的治理效益也在增加,但边际治理效益却呈递减之势,从而使治理效率下降。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在财务治理过程中,并不是治理强度越高越好,成本越小越好,而是在成本与财务制度成本、其它成本之间存在一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平衡关系。因此,在公司财务治理中存在着最佳的治理结构和运作方式,而这种最佳的治理结构和运作方式,将导致财务治理效率的最优化或财务治理成本的最小化。

三、提高公司财务治理效率:从降低财务治理成本入手

(一)降低控股股东与广大中小股东之间的成本,是目前提高财务治理效率的关键

国内外相关实证研究表明,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价值存在倒“U”形关系(王克敏等,2006)。就国有控股公司普遍存在的“一股独大”和“内部人控制”现象,笔者认为,降低财务成本应主要从保护中小股东利益,减少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成本着手。为此,应该加大国有股减持力度,进一步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切实保护中小股东利益,从而降低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成本,提高公司财务治理效率。

(二)应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引入债权人相机治理机制,以降低第三类成本,提高财务治理效率,防范财务风险

在我国公司制企业中,由于破产机制和退出机制尚未真正地建立起来,因而导致成本的提高。针对我国资本结构中债务资本较高及债权人治理效应较低的现状,就必须在破产机制和退出机制正常而有效地发挥作用的基础上,强化债权人的相机性控制,确定债权人在亏损公司破产、清算、暂停和终止上市、重组中的优先与先导地位。因为在此情形下,与股东控制相比,由债权人控制的优势如下:1.由于企业的商贸结算和贷款都是由银行进行的,所以债权人对企业资产负债信息的掌握比股东更多、更准确。2.债权人对企业的控制通常是通过受法律保护的破产程序来进行的。因此,债权人控制比股东控制更加有力,把债权人(尤其是银行)的“相机性控制”机制引入企业的治理结构中,有利于提高财务治理的效率,控制和防范财务风险。3.负债融资能够抑制控股股东的过度投资行为,尤其是来自与控股股东具有很强谈判能力的债权人的融资,可以有效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降低第二类成本,提高财务治理效率。

小企业公司财务制度篇6

关键词:财务治理;财权分配;股权分置

在公司制以前的企业形式中,独资企业和合伙制企业的财产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基本上是统一的,出资人承担无限责任。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原有的经营管理体制已经不适应企业组织形式和财务管理要求,不能满足股东、债权人和经营管理层之间的权利划分及利益要求,公司治理和财务治理应运而生,对财权的划分进行制度规范。目前,上市公司中出现的部分问题,主要是因为财权分配而产生的。

一、上市公司财务治理存在问题

1.公司组织机构不完善或不能发挥应有职能。

上市公司是现代企业形式的最佳体现,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建立规范的组织结构。《公司法》明确规定上市公司应设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主要目的就是使其能够互相制约与监督。我国许多上市公司组织机构设置不完善,或设置完善但部分机构不能充分发挥其职能,这就使、损害股东和企业利益事情的发生成为可能。

2.控股股东专权,中小股东利益受损。

国有企业改组实行公司制后,公司也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和股东大会,但实际上国有股一般都控股51%以上,占绝对控制地位。根据我国公司法律制度,股东大会选举产生董事会和监事会,董事会聘任经理人员,由于股东按其出资额比例具有的表决权,监事会、董事会的意见,实际上成了大股东的意见,经理的人选实际是国有股股东的人选。因此在国有企业改制过来的公司里,普遍存在着一股独大的情况。而正在迅速发展的私营上市企业,由于大多是家族企业,家族控股一般占到公司股本的60%到70%以上,形成了一股独大的局面。

3.债权人权益时常遭到损害。

债权人分享一定的财务治理权源于保障债权人资金安全的需要,特别是当债权人(主要是银行)对某个企业的贷款数额大、期限长、流动性差,或进行连续贷款,以至于该企业的经营非常依赖于该债权人时,债权人就会要求一定的财务治理权。上市公司滥用公司法人资格侵害债权人权益的表现主要有:公司设立上市公司时股东出资不实或不充分;股东抽逃出资或通过其他方式榨取公司财产;“脱壳经营”等。

4.对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

随着公司的发展,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经营者接收所有者的委托对公司进行管理,并接收所有者给予的报酬。由于委托人的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受托人在实现股东目标的时候希望自身利益应首先得到满足,在对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就会出现财务治理中的问题。

二、问题分析

笔者认为,在上市公司中之所以出现上面几种比较典型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公司财务治理中的财权配置不当所致。

财务治理权是对公司资金进行计划、调配、使用、监督和控制的权力,主要包括财务收支管理权、财务剩余索取权和财务监督权,而财务治理是一种财权在企业有关掌管方之间划分的制度规范。在所有者和接受委托的经营者之间,各方如何划分财权则依据谁对财产最终承担责任而定。但是,不同层次经营管理者和所有者各自拥有多少剩余索取权,不同层次的财务监督者或监督机构各自掌管何种和多少监督权,事先必须用明确的契约或制度来规范。

我国的公司法律制度对上市公司财权在股东、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及具体财务管理人员中的分配有着比较明确的规定,具体如下:第一、股东大会(即所有者)拥有公司财产所有权,因而,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它行使着公司财产所有者的全部权利。股东大会在公司拥有的财权主要包括出资权、剩余控制权和剩余财产索取权,对公司重大财务战略决策权等。第二、董事会在股东大会闭幕期间,代表股东行使财权,同时它对公司的经营进行指导。第三、监事会代表所有股东行使财务监督权。监事会接受委托,对所有者财权进行监督,代表所有股东对上市公司财产行使财务监督权,检查公司财务;对董事、经理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行为进行监督。第四、经营者层的财权,主要是行使公司法人财产的经营权中包括董事会授权的公司重大财务问题执行权。经营者层除了全面掌管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外,还表现在财权的配置上。而财务经理以及其他具体财务管理人员,由经营者授权后具体行使日常财务活动的执行权和控制权。他们负责具体的财务事项和业务的处理,仅有岗位职责范围内的执行权和授权范围内的控制权。

上市公司的财权经过明确的分配后,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再辅之以相应的约束和激励机制,每一环节都形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责任中心。我国上市公司之所以出现我们讨论的四种问题,主要原因就是有章不循,循而不正。不能使监督主体与决策主体有效分离,监督主体与执行主体相互串通,损害所有者的利益。三、解决办法

1.建立明晰的公司产权制度

上市公司必须根据公司法律制度和财务治理理论的要求,设置完备的组织机构,并在公司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人员间合理分配财权,实现委托有效,清晰,执行合理,监督有力的公司运行机制。

国有资产必须建立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实现国有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实质性分离。国家必须通过转变政府职能,理顺产权关系,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保障国家对企业财产的所有权,落实企业经营权,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和市场竞争的主体,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建立明晰的产权关系,旨在明确政府有关部门和其他监督机构的职责、企业的权利和责任,理顺企业财产的国家所有、分级管理、分工监督和企业经营的相互关系。该机构受托实施国有资本的运作管理,对同级政府负责,接受政府的审计监督,对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承担法律责任。其操作难点在于增加了环节,延长了链,会有新的风险产生。因此,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彻底实行政企分开,理顺产权关系,切实解决国有资本所有者虚位的问题。明晰的产权关系除了将投资者所有权与法人经营权相区别之外,它还要求实现产权结构的合理化,以及要界定清晰的具有独立或相时独立经济利益的主体即财务主体。

2.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护中小股东利益

首先,应当完善相关法律规法体系。我国最新修订的《公司法》已经对保护中小股东的权益做出了更详细有效的规定,这使中小股东保护自身权益不受侵害有了更多的法律依据。新法规定董事会或者执行董事不能履行或者不履行召集股东会会议职责、且监事会或者监事不召集和主持的,有限公司代表十分之一以上表决权的股东、股份公司连续九十日以上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百分之十以上股份的股东可以自行召集和主持;股份公司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百分之三以上股份的股东,可以在股东大会召开十日前提出临时提案并书面提交董事会;董事会应当在收到提案后两日内通知其他股东,并将该临时提案提交股东大会审议。原公司法对此没有明确规定,按照这种投票制度,股东在选举董事时拥有的表决权总数,等于其所持有的股份数与待选人数的乘积。投票时,股东可以将其表决权集中投给一个或几个候选人,通过这种局部集中的投票方法,能够使中小股东选出代表自己利益的董事、监事,避免大股东垄断全部董事、监事的选任,增强小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话语权。

其次,进行股权分置改革。股权分置改革目的是解决不合理的股权结构,为上市公司长期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上的保证,从而保护投资者长远利益。在上市公司股改方案中,非流通股股东大多采用送股或缩股的方式,这将使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下降,股权结构分散化。解决了股权分置问题,市场上存在的一切问题如大股东恶意圈钱、大股东肆意挪用巨额资金等都会迎刃而解。管理层和大股东将会致力于公司业绩的提升,上市公司的发展障碍会完全消除,步入良性发展趋势。

其三,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中小股东作为股东之一,首先应享有基本的公平剩余索取权和参与控制权;其次作为外部股东,在控制权的参与方式上一般为知情权、监督权和重大事件的参与决策权。中小股东作为弱势群体不仅应通过了解自身的权益从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还应当充分借助社会外部力量,利用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的法律、法规及其他制度防止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即使在合法权益被侵犯之后,也可通过向行政机关请求救助或者向法院提出诉讼。

3.重视债权人在财务治理中的地位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银行实行了“拨改贷”的政策,债务融资成为企业融资的主要手段。在我国,债权人不参与公司的管理,只能到期收本得息,这就使银行对贷款企业的约束和限制力较弱,这决定了我们必须重视债权人在财务治理中的地位。从现实来看,我国目前允许银行向部分企业投入股权资本,这样银行就可以同其他股东具有平等的财权。另外也可采取在企业的董事会、监事会中吸纳银行等债权人代表的办法,对经营者进行事中监控,防止企业以改组、破产等方式逃离高额债务,以保证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4.建立合理有效的约束与激励机制

建立合理有效的约束与激励机制,应做到如下几点:首先,建立经营者人才市场,公司可以到市场上选择经营管理者。这样就强化了人才竞争机制,能够找到懂管理有能力的经营者,同时也强化了经营者的风险意识。其次,实行股票期权制度,允许经营者持有公司股份,使经营者成为公司的所有者之一。在全球排名前500家大企业中,有近90%的企业采用了股票期权制度。这种激励制度将企业经营者的个人所得与企业的长远利益、企业的资本升值及广大股东的利益得以很好地结合,不仅有利于激发高管人员经营管理的能动性,更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和素质。其三,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重视对经营者的事业型激励。作为企业的经营者,实现个人价值的心理需求是多方面的,物质激励的要求将会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减弱。因此,应加强对经营者非物质激励,如:职位升迁,终身雇佣,政治地位和社会荣誉等。这种综合性和社会性的激励机制,对经营者更容易保持长期激励的效应。其四,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强化内部控制。企业选定一些必要的指标,建立绩效考核体系,对公司经营管理者定期进行考核,强化其经营意识。同时,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岗位间的相互牵制和约束。激励和约束可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有效的约束是激励作用完全发挥的前提条件,没有有效的权力制衡和监督,激励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完全丧失。

参考文献:

[1]王继仓,程国辉.生产力研究.山西:,2005.

[2]熊蓉佳.美日企业财务治理的比较和启示.财会月刊.2004.

小企业公司财务制度篇7

摘要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市场对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小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特点,综合运用财务分析指标,为信息使用者提供良好的会计信息,但由于不同于大型企业,使得小企业在进行财务分析时会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小公司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小公司财务分析对策

一、公司进行财务分析的重要性

财务报表可以提供一个公司在某段时期或时点的财务状况信息,并且它的真正价值在于有助于预测公司未来的财务状况,确定预期收益和股利。如果从投资者的角度看,预测未来是财务分析的关键所在,从管理者的角度而言,财务分析既可以预测未来,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据此制定公司新的发展计划。由此看来,无论是大中型企业,还是小公司,进行财务分析对于公司未来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二、小公司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

财务指标分析对小公司而言是十分有用的,它可以现成得到根据公司的规模划分的比较数据,并且对这些比较数据采用的分析方法同一般大型企业采用的分析方法相同,分析得出的结论也一致,但是,小公司财务分析中存在着一些独特问题。本文从银行的角度来分析出现的问题:

银行调查小企业的信用状况时,首先要对公司的偿债能力进行预测,即主要关注企业的流动性和持续经营的可能性,特别是产生现金流量的能力。银行通常愿意和能够及时偿还贷款并能够长久持续经营的新客户打交道,因为这种客户很有可能成为银行的长期客户。因此,企业的短期和长期生存能力对银行来说都非常重要。同样,由于银行很可能成为企业未来主要的资金来源,银行的洞察力对于企业来说也很重要。

与跟大客户打交道不同,在与小客户打交道时,银行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财务报表。小企业可能是没有经审计过的报表,而且也不是定期编制。如果一个公司开办时间不长,则可能只有一年的历史财务数据,或者根本没有。而且这些报表则很可能是老板的亲戚而不是正规的会计人员所做的。

因此,财务数据的质量对于一个希望与银行建立密切联系的小公司尤其重要。否则,即使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很好,但由于可能会出现以上这些情况,银行有可能会拒绝小公司的贷款申请。因此,小公司的所有者必须对这方面加以关注,即使这样做成本很高。

同时从给定的财务比率来看,小公司的风险要高于大公司。因为小公司要么过分依赖单个产品,要么过分倚重单个客户,或者两者兼而有之。例如,有一家公司专门制造并销售某一种农机零件,其主要销售对象是a公司。当a公司决定不再用该公司的产品时,该公司就已经失去了其主要市场。而通常大公司拥有不止一个客户,因此不会像小公司一样过分依赖某个客户。

产品单一的公司也会有类似的情况发生,客户对产品兴趣的转移对小公司的打击也是十分沉重的。例如,有一家玩具公司生产了一种小玩具,投向市场后反响不错,但是谁又知道这一时的流行能持续多久?如果一旦这种小玩具真的不再流行,就会给制造商留下大量的存货和过剩的生产能力。这些都会使得银行给小公司贷款时比较犹豫。

所以,为确定小公司的财务状况,财务分析必须做到“超越比率”,并对该公司的产品、客户、管理和市场的持续发展做进一步的分析。

而我们经常使用的财务比率分析只是衡量公司偿债和履行其他义务的能力的第一步。

三、针对小公司财务分析出现问题的解决对策

为完善小公司财务分析中存在的问题,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增加非财务分析指标

1.产品市场占有率

计算该指标是反映小公司市场营销能力,它表明在同类产品中企业产品占有的市场份额,小企业应该重视该指标变化的趋势,来及时反映企业市场的变化情况,企业市场的扩充速度,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程度以及产品受消费者喜爱的程度。

2.产品质量

产品质量是指产品的质量水平指标,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产品的合格率和优质品率;二是企业产品销售以后在消费者心中的信誉;三是企业产品销售以后的消费者的投诉率;四是产品销售以后的退货率。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详细指标来全面评价企业的产品质量水平。

3.产品创新能力

产品创新能力是指小公司在开发市场时需求的新产品方面的能力,作为一个小企业,其管理重心应该放在技术、知识、人才等无形资本,在评价小企业业绩时应该关注企业的市场价值、品牌价值以及新产品的开发能力,并且把这些转化成比率指标与其他企业以及企业历史水平进行比较,从而找出差异之处,不断进行产品的升级,提高企业产品的创新能力。

(二)建立健全的会计管理制度

在企业中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使会计人员的独立性得到保障,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使会计资料得到完整和完善,保证财务分析指标的正确。这样企业提供的会计资料才能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有助于相关人员对企业做出正确的判断。

(三)完善企业内部控制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按有关规定严格要求企业建立内部管理体系,同时加强内部审计力度,设立分工明确的工作岗位,对各个岗位严格考核,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以达到财务分析指标的准确。

参考文献:

[1]刘爱娟,张燕译.财务管理精要.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小企业公司财务制度篇8

在企业内部管理中,治理结构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中董事会特征、股权结构以及高管激励对企业财务风险影响日益显著。文章首先说明中小企业发展现状,然后结合理论和实际从董事会特征、股权结构以及高管激励三个层面提出若干优化公司治理结构、降低财务风险的建议。

[关键词]

治理结构;财务风险;董事会特征;股权结构;高管激励

1引言

2004年6月中小板在深圳证券交易所设立,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同时,中小企业也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截至2014年底有732家中小企业成功上市,数量比重占90%以上,为60%以上的城镇人口提供就业机会。截至2015年3月2日,中小板上市公司总发行股本已达3502亿股,市价总值约63767亿元。然而,如何利用中小板市场这一平台,设置合理的公司治理机制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确保企业长期、稳定、快速、健康发展,是中小企业所面临的一大挑战。因此,研究公司治理与财务风险的相关性,探索适合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治理结构,有利于降低财务风险,使其获得更大效益。

2理论分析

2.1中小企业董事会特征与财务风险从现有研究来看,董事会规模与企业价值没有明确关系。Yermack(1995)发现董事会规模与企业价值负相关,而Denisandsarin(1999)却发现,董事会规模与企业价值正相关;于东智和池国华(2004)提出倒U型关系理论,即董事会规模过大会降低企业价值。独立董事比例与企业价值的关系不是十分明确。王跃堂等(2006)发现公司的独立董事所占比例越大,经营业绩越好;但于东智和池国华(2004)却发现独立董事所占比例对企业价值没有显著影响。学术界对于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与财务风险的相关性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其中委托理论认为,如果董事长和总经理由一人担任,董事长就失去对总经理的监督作用,总经理就可以选择能够获取自身最大利益的方案,增加成本;受托责任理论认为,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可以实现决策和执行的统一,提高经营效率。

2.2中小企业股权结构与财务风险从目前研究来看,大多数学者认为国有控股企业的财务风险要低于非国有控股企业。同时,徐莉萍等(2006)发现股权分布越集中,财务成果越明显,控股股东“掏空护行为的可能性越低。现有研究表明,股权制衡度与财务风险的相关性没有统一的观点。一方面,在股权制衡度很高的情况下,公司的重大决策需要若干个股东共同决定,一定程度上制衡了控股股东任意行使自己权利的行为,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另一方面,股权制衡度越高,财务风险越大,从企业决策效率的角度来看,由于股东的知识、经验和认知不同,多数股东发言反而降低企业决策效率,事情得不到及时解决。然而,李增泉等(2005)发现大股东“掏空”现象十分普遍使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大大增加。

2.3中小企业高管激励与企业财务风险Jenson等(1976)提出“利益收敛理论”:适当提高管理者持股比例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委托问题发生的概率,并且能在一定范围内降低侵占企业利益的可能性。但是,“利益掠夺理论”认为,管理层持有股份越多,经营决策的权力越大,外部股东难以对其进行监督,增加了管理者谋取私利的可能性,增加企业财务风险。国内外学者几乎一致认为,高管薪酬越高,企业业绩会越好。murphy等(1985)发现高管报酬与企业业绩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张俊瑞等(2003)也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高管报酬增加能够显著提高企业业绩。

3现状分析

3.1董事会特征现代中小企业,董事会规模过大容易产生,降低生产效率,增加财务风险。董事会作为公司的核心决策机构,首要任务是为公司的重大问题制定决策。董事会规模过大,可能会让很多问题议而不决,同时董事会成员之间会有很强的侥幸和依赖心理,会产生消极的应对风险行为,明显增加企业财务风险。独立董事和企业之间存在契约关系,这种关系使他们与企业之间不存在直接的利益关系,因此缺少提升企业价值的动机。但是,他们对公司面临的风险却有很强的关注度。因为,如果公司发生财务危机甚至破产,会使自身名誉受到影响,甚至还可能会因为没有尽到职责和义务而受到法律的制裁和公司的惩罚。从我国企业实践来看,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的企业常常采取激进的经营政策与财务政策,在缺乏监督的情况下,会出现管理者和投资者信息不对称情况,导致企业经营失败。

3.2股权结构我国当前的经济制度背景下,国有企业能够在产业政策和经济支持方面得到政府扶持,这对于融资困难的中小企业来说不仅能够解决发展需求,同时大大降低企业财务风险。此外,国有控股企业的管理者多数在政府部门任职,企业的业绩与自身的发展息息相关,对风险系数较高的投资项目选择也十分谨慎。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上市公司股东股权相对分散,控制的股份不多,大大影响了管理者对企业的管理监督的积极性,结果加大了企业经营者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增加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

3.3高管激励同时,现代员工激励机制中,股权激励可以作为一种长期激励措施,使管理者在心理上产生一种与企业利益的趋同行为,然而股权激励机制合理实施和制定是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薪酬激励作为一种短期激励措施,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管理者获得经济上、心理上的满足,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降低公司财务风险。

4相关建议

4.1董事会特征方面

4.1.1及时调整董事会规模结合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实际情况、《公司法》相关规定以及上述研究,本文认为中小企业应该针对公司的业务管理、经营范围、规模以及公司类型的需要来决定董事会成员人数。特别是针对那些董事会成员人数较少的中小企业,需要基于《公司法》规定来扩大董事会成员人数,建立完善的董事会制度,使其能够正确行使企业日常管理、决策权。

4.1.2改进和完善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独立董事制度的实施在降低了企业财务风险的同时,也完善了上市公司的管理和监督机制。但是,目前我国多数中小上市公司只是为了迎合国家规定设立独立董事,并没有实际认识和体验到这一制度给企业带来的好处,反而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因此,本文建议中小企业:首先,改进独立董事的任免机制,对独立董事是否具备会计、审计方面的知识也要加以考虑,做到“无用则免”;其次,独立董事在工作上应该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在权利允许范围内给予更多的话语权;最后,完善独立董事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让独立董事主动去关注企业经营业绩。

4.1.3采用两职分离的董事会领导结构我国《公司法》中没有明确规定董事长与总经理是否能两职合一,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板上市公司采取两职分离的策略,并且在这三年中采取两职分离政策的企业数量有上升趋势,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市场自主选择的是两职分离的董事会领导结构。同时,随着中小企业规模的扩大,两职合一的领导结构会使这些企业在政策制定和发展规划上力不从心。因此,本文认为中小企业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更适合采取两职分离的治理结构。

4.2股权结构特征方面本文建议中小上市公司在治理结构方面应保持相对较高的股权集中度,能够有效避免大股东对中小股的掠夺行为的同时,更好保护投资者、债权人和公司员工的利益。同时,中小板上市公司许多是由民营企业和家族企业发展而来,“一股独大”的现象比较普遍,企业应该在合理分配股权的同时提高股权制衡度,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4.3高管激励方面目前,我国多数中小上市公司发行股票数量不多,高管的持股比例相对没有达到“利益收敛理论”的临界点,所以增加管理层持股比例可以使其与公司利益保持一致,从而达到激发管理者工作热情和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目的。因此,本文建议中小板上市公司首先应该采取股权激励和薪酬激励方案来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主要参考文献

[1]宫海亮,迟旭升,徐婷婷.我国中小企业治理结构与财务风险相关性研究———基于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4).

[2]迟旭升,李明.公司治理与企业财务风险相关性研究———来自沪深两市主板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1(5).

[3]于富生,张敏,姜付秀,等.公司治理影响公司财务风险吗?[J].会计研究,2008(10).

[4]陈燕,廖冠民.大股东行为、公司治理与财务危机[J].当代财经,2006(5).

[5]徐婷婷.公司治理结构对财务风险的影响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3.

[6]乔欢.公司治理结构对财务风险的影响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1.

[7]陈莎.公司治理结构对财务风险的影响研究———基于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的经验证明[D].苏州:苏州大学,2010.

[8]石少侠.公司法学[m].第3版.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

[9]LeetS,YehYH.CorporateGovernanceandFinancialDistress:evi-dencefromtaiwan[J].CorporateGovermance:aninternationalReview,2004,12(5).

小企业公司财务制度篇9

【关键词】集团公司财务内部控制问题建议

一、引言

我国经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着稳定快速的发展,很多企业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不断扩大规模,形成了大型的集团公司,下属公司不断增多。伴随着企业规模扩大,集团公司对下属企业的管理也必然放松,导致分、子公司各自为战,分、子公司给集团公司提供的财务报告真实性以及准时性也受到集团公司的质疑,集团公司的财务内部控制成为制约集团公司发展的瓶颈。只有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才能保证集团公司的财务安全,才能保证集团在发展过程中不至于失控。本文介绍了集团公司财务内部控制的原则以及当前我国大型集团公司在财务内部控制方面所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关可行性建议,为我国一些大型机团购公司完善财务内部控制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集团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原则

集团公司一般是规模很大的企业所采取的公司管理体制,比一般的中小型企业管理更有难度,集团公司的财务内部控制既要遵循一般企业的内部控制的原则,也有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必须符合相关财务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要求

符合财务法律法规及相关规章制度是任何企业制定内部控制体系的前提条件。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没有任何固定的企业内部控制模式,每一个企业都需要根据本企业的特点以及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竞争环境来制定本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但任何财务内部控制体系都必须以遵守国家的财务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为前提,将自身的发展规模以及所面临的竞争环境与国家的相关规定相结合,制定适合本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

2、权利制约平衡原则

权利制约平衡是任何企业在制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所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只有根据制约平衡的原则合理设置岗位和职权,确保不同的岗位和职务之间权责分明,相互之间制约平衡,防止出现一些部门或者人员出现权力过大造成管理的失控。集团公司与一般的中小企业相比,规模更大,企业对分、子公司的控制和管理更加困难,只有通过建立完整的管理流程,根据制约平衡的原则设立岗位,确立不同人员的职权,才能保证集团公司在财务方面对子、分公司的有效控制。

3、全面系统性原则

任何企业的管理体制都必须具有全面性以及系统性,集团公司的财务内部控制也必须遵守这一原则。全面性的原则指的是在制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过程中,必须从会计核算、会计监督、财务管理等角度将内部控制触及到企业的每一项业务、每一位职员,确保企业的每一项业务都是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办理,每一位职员都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系统性指的是集团公司在各子、分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要具有一致性,各分、子公司之间互相联系、相互制约,形成整体的体系。

4、兼顾利润创造原则

内部控制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企业的效率,降低企业创造利润的能力。企业设立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合法经营获取利润,在制定内部控制体系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企业的利润创造,既不能不顾企业利润,对分、子公司过于分权导致效率下降,降低企业的竞争力;也不能不顾企业的内部控制,对分、子公司过于放权,造成企业的财务风险过大,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危机。合理的财务控制体系应该依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将利润创造与财务内部控制有机结合,保证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

三、当前我国集团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所存在的问题

集团公司的财务内部控制关系到企业的财务安全,是保证企业平稳发展的前提,当前我国的一些大型集团公司的财务内部控制跟不上企业的发展速度,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速度,给企业的发展带来重大隐患。

1、资金管理不完善,管理手段落后

资金链是现代企业的生命线,对资金管理的不善可以随时导致企业的破产。大型集团公司业务量大,现金流量多,对现金的管理存在着巨大的困难。当前我国的大型集团公司也面临着资金管理不善、管理手段落后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分、子公司私自设立账户,集团公司难以监管现金流量。当前一些集团公司的分、子公司私自在银行设立独立账户,导致成员企业出现大量资金体外循环,不利于集团公司对企业现金流量的控制和财务风险防控,这种现象在国有大型集团企业更为明显。第二,资金分散,总体利用效率低下。当前很多集团公司都存在总公司效益好、资金充沛,分、子公司效益低下,缺乏必要的资金,导致分、子公司只能大举向银行借债,降低了集团公司资金的使用效率,不利于发挥集团公司总体的规模效应。

2、预算不严格,预算执行流于形式

预算管理是集团公司加强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并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可以有效加强对分、子公司的日常经营监管和控制。当前我国一些大型集团公司的预算编制不合理,预算的执行流于形式,不能充分发挥预算的管理职能。很多集团公司的预算编制和调整工作以及日后的监督考核都由公司的财务部门完成,其余部门只是负责执行,这就会导致财务部门制定的预算与现实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同时,一些分、子公司的财务部门有繁重的日常业务工作,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不是十分严格,分、子公司也会根据日常业务的需要而经常忽视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和考核,导致出现编制预算热火朝天,预算执行无人问津。一些分、子公司为了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甚至不顾实际需求,夸大预算资金的需求,造成集团财务资源的浪费。

小企业公司财务制度篇10

关键词:

随着经济的进步和自身实力的提升,企业越来越重视规模效应,越来越多的企业集团正在形成。企业集团是指以资本为主要联结纽带,以母子公司为主体,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的,由母公司、子公司、参股公司及其他成员共同组成的企业法人联合体。企业集团的其他成员应当是母公司对其参股或者与母子公司形成生产经营、协作联系的其他企业法人、事业单位法人或者社会团体法人。

一、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模式及失效的主要表现

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模式目前为止主要有三种,分别是集权型财务控制模式、分权型财务控制模式、相融型财务控制模式。顾名思义,集权型就是权力相对集中于母公司,子公司的财务活动基本上由母公司决定;分权型就是子公司拥有自主财权,母公司只对子公司的重大财务决策等进行必要的控制监管;相融型则是指集权与分权相结合,根据具体实际情况,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财务活动适度集权或分权。

企业集团财务控制失效的主要表现:

1.财务权力分散,缺乏监督。一些企业集团的子公司、分公司享有过多的资金调配权、对外投资权、筹资权、收益分配权,导致集团公司对下属企业的财务行为缺乏控制,为各种违规行为开了方便之门。

2.会计信息失真,假账严重。近年来,由于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核算不实而造成的信息失真现象在一些企业比较普遍。而这种情况在管理比较松散的企业集团中则更为严重。其主要原因不外乎利益驱动,子公司的经理为了应付母公司的考核以骗取奖励,或隐藏自身实力、维护小团体利益等等原因而人为调整利润。

3.“内部人控制”损害出资人和企业利益。突出地表现为:少数企业经理通过合法或非法途径,利用手中的权力,转移、侵吞公司资产及其收益,牟取各种利益;自发性或非正式私有化,在承包名义下实施控制权的转移;在企业组织转型或公司制改造过程中侵吞国有资产。

二、影响我国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模式选择的因素

 影响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模式选择的因素主要有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类:

1.外部因素:主要包括经济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文化传统等市场诚信法治环境两方面。

第一,经济环境指的是企业财务活动所面临的宏观经济状况,主要包括整体经济发展形势、政府经济政策、金融市场、经理人市场等等。其中对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模式选择影响最为显著的是金融市场。它通过对企业融资渠道、资本成本等的直接影响来对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产生深远影响。

第二,市场诚信法治环境是企业集团财务活动所必须面对的环境。良好的市场诚信度以及严明的法治能够给企业集团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如果企业集团所面对的市场诚信度高、法治也相对健全,企业集团领导人则会相对放权,让下属及其子公司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经营活动。

2.内部因素:内部因素是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模式选择的主因,主要包括企业集团的内部组织结构、发展阶段、发展战略、规模大小、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等。

第一,企业集团的内部组织结构会直接影响财务控制模式的选择。一般情况下,控股型结构的企业集团财务控制通常会采用相对分权的模式,而职能型结构的企业集团则通常会采用集权模式,对子公司进行严格控制,与事业部型结构企业集团相适应的则是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模式。

第二,针对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集团所采取的财务控制模式也会有所不同。企业集团化的初始阶段,集团总部不论是自身能力还是企业规模都不具备采用分权型模式的基础,因此在这一阶段集团大都会采用集权型模式。

第三,企业集团规模大小同样会影响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模式的选择。通常,小型企业集团基于资金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会采取分权型的模式,把财务决策权等交给其子公司自行处理;中型企业集团因为拥有充裕的资金来源及财务专家,很大一部分会采用集权型的模式进行财务管理;而大型企业集团则因其资金雄厚、产品种类多、分布地域广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而采取相融型的财务管理模式。

第四,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对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模式的影响主要表现:信息技术及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为企业集团采取集权型模式提供了可能性。

综合以上提及的影响因素及我国企业目前所面临的现实状况来看,我国的企业集团比较适合采取相对集权的财务管理控制模式。

三、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建构措施

前述观点,本文认为,应建立体现突出垂直管理特性为主,辅以部分放权的束状财务控制管理模式,既调动下属子公司的工作积极性和灵活性,又对关键节点实施有效管理和行使监控,推行以集团中心为主的模式并有效发挥其作用。

1.融资管理中心?

在集权式的融资管理模式下,子公司不得擅自对外举债和吸收外部资本,母公司财务部应高度集中对外融资管理权,应承担的管理职责具体如下:提出发行债券,发行股票、吸收外部投资等重大融资事项的方案,严密监控集团资产负债率和借款风险;制订集团对外担保管理办法;对子公司自行决策的融资事项进行必要的检查和监督,审核子公司授权范围内的对外融资申请,审核子公司融资活动的现金流量预算:并汇总编制全集团融资活动的现金流量预算,实施负债总量控制和资本结构调整优化。?

2.资金结算中心?

如何把母子公司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降低资金持有水平,保证集团重点项目的资金需要,是集团资金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资金结算中心集中统一管理整个集团的资金,具体工作主要有:统一管理子公司的银行账户,调剂集团内的资金余缺,核定子公司对外付款的定额:审核预算外付款申请,审核子公司内部贷款申请;主持集团内部往来结算管理,组织集团流动资金管理;控制全集团流动资金存量和应收账款总量。?

3.资本运营监控中心?

集团领导层行使集团资本变动及资本经营活动的决策权,资本运营管理部门具体负责管理和监控集团资本运行过程及资本经营活动。其主要工作如下:拟订母公司增加或减少注册资本的方案,拟订子公司资产重组方案:审批子公司重要资产的处置方案:制定母公司的税后利润分配方案;落实集团内各单位的集团资本保值增值的责任;依法审定子公司税后利润分配方案;对资本运营过程实施跟踪监控。

【总结】

总的来说,在集团企业的财力管理中,只有有效做到加强财务监控的力度,通过相对集中管理,在制订企业财务目标时做到科学性和灵活性的辩证统一,选择适合本企业的现代财务控制模式,从而实现企业集团价值的最大化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曾莲.论企业集团相对集权财务控制模式的改进[D]湘潭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