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农业管理和农业经济管理十篇农业管理和农业经济管理十篇

农业管理和农业经济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43:59

农业管理和农业经济管理篇1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促进我镇农业经济发展,现对各村2013年农业经济和村级经济管理工作提出如下考核意见:

一、考核内容及计分方法

(一)农业经济工作(50分)

1、林业绿化工作(10分)

按照《宣堡镇2013年林业绿化考核意见》考核细则按比例计分。

2、高效规模农林业(10分)

(1)按照宣政发[2013]05号文件《关于下达2013年春节前后农业招商引资任务的通知》考核细则内容,严格按比例计分(5分)

(2)项目服务(5分)。流转土地中无插花田3分;服务业主,无矛盾纠纷上交2分。

3、农机安全和推广工作(10分)

(1)农机安全1分。不发生农机安全事故的村得满分,发生一起不计分。

(2)农机具推广9分。按照市文件执行,新机具、新技术推广(6分);农机管理与服务(3分)

4、副业生产(4分)

(1)各村必须大力发展副业,鼓励猪、羊、鸭、鸡和特种农副产品的养殖。2分。

(2)动物防疫,积极配合兽医站抓好动物疾病防疫消毒和对专业户的监管工作,确保安全无人为事故发生的得2分,发现一次不配合扣1分,发生一次疫情扣2分。

5、水利工作(16分)

按照宣政发[2013]012号文《市宣堡镇2013年度农村水利建设考核意见》考核得分情况按比例计分。

(二)村级经济管理工作(50分)

1、农民负担管理,2分。

(1)严格执行税改政策,1分。上级各项补贴实行阳光操作,不截留、不挪用得0.5分,村级运转经费按规定用途使用得0.5分。

(2)严格执行农民负担政策,无增加农民负担事件,1分。

2、严格执行“一事一议”政策,3分。

按照政府规定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办法,兴办公益事业的得基本分(筹资筹劳严格按市批准的农民负担方案进行)。

(1)筹资,2分。列入当年“一事一议”立项计划的村,收取“一事一议”资金低于计划的80%或违背政策规定乱收费的不计分;完成筹资计划80%以上并将“一事一议”工程项目实施到位且及时进行账务处理的得基本分,“一事一议”筹资金额以解缴到镇“双代管”中心金额为考核认定数;未列入当年一事一议立项计划的村不扣分。

(2)筹劳,1分。认真组织“一事一议”工程项目筹劳的得基本分,筹劳按村用工记载簿进行考核。不得强迫农户以资代劳,发现一次倒扣1分。

3、脱贫攻坚,2分。

正确引导农户迅速脱贫攻坚,完成当年脱贫任务并建好台帐的得基本分,发现一例“返贫”现象或未完成脱贫任务的见一户扣1分。

4、完成村集体级经济纯收入,12分。

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是指:各类承包上缴收入、经营收入、投资收益、其他收入(包括招商引资返回收入及奖励收入等)等各项实际到帐资金总和(不包括村级运转经费收入、一事一议筹资收入、上争资

金、能人捐助、代收代支款项等),减经营支出。完成指标的得基本分,不完成任务的按比例扣分,以解交到镇“双代管”中心的实际数额和收入明细账为考核依据。

5、农村财务管理,16分。

(1)民主理财,2分。按要求建立理财小组,及时进行民主理财的得基本分,以报送到镇经服中心的“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民主理财和村务公开记录簿”为依据,未报民主理财记录簿的不得分。

(2)及时结帐、记帐、报帐,6分。按月结帐,根据规范的原始单据及时记帐并登记好各类总帐、明细帐、台帐得基本分。经济服务中心按季组织集中检查、指导。不能按季结帐、记帐的发现一次扣0.5分,不接受集中检查的,见一次扣2分,扣完该项分值扣总分。

(3)财务公开,2分。能按农村财务管理规定按季进行规范化财务公开并拍照存档的得基本分,不公开的不得分。公开内容不全面不规范的,见一例扣1分,扣完扣总分,以提供给经济服务中心的民主理财记录簿和照片为依据。

(4)村集体资金交镇“双代管”中心代管,3分。村集体资金及时、足额交镇代管得基本分,未交镇代管的,见一例扣1分,扣完扣总分。

(5)“双代管”服务费上缴,1分。完成任务的得基本分,不完成的按比例扣分。

(6)村级兴办公益事业工程(单项工程10000元以上,含10000元)一律实行招投标制度,工程完工经验收合格并形成决算的得2分。不执行的见一例扣2分,扣完扣总分。

6、土地流转,3分。

按规范程序进行土地流转的得基本分,流转不规范并未按统一模式签订合同的,见一例扣1分;土地流转无电子文档、无台帐或合同不交经服中心存档的不计分;无土地流转任务的村不扣分。

7、村级债权债务化解,4分。

(1)债权下降率达30%,1分,债务下降率达15%,2分,以下达到各村的下降额任务数和实际完成数(当年与前年年末账务余额相减)按比例计分,债务与同期上升的实行倒扣分,每上升3万元倒扣0.5分,最高扣4分。

(2)资料整理,1分。规范登记新债务台帐、债权台帐,做到帐帐相符、帐实相符、帐表相符的得基本分,达不到要求的不计分。

(3)严格控制新债务发生,一经发现未经分管负责人同意而举债的,实行倒扣分,发现一次倒扣1分。

8、完成农民人均收入任务,2分。

完成农民人均收入增长任务的得基本分,完不成任务的,按比例扣分。

9、统计工作,3分。

及时准确上报各类统计报表,得基本分,每迟报一次扣0.5分,表中出现原则性错误见一处扣0.5分,全年能完成统计分析报告并被、采用的每篇分别加2分、3分。

10、中心工作,3分。

能按时完成经服中心布置的其他工作得基本分,不配合或未能及时完成任务的见一次扣1分,以经服中心的记载簿为依据。

二、加减分项目

1、村集体经济纯收入超额完成的,每超3万元加1分,加分不超过4分。

2、农村合作基金会每清收2万元加计分,加分不超过3分。

3、债务下降额,超额完成任务的,每超一个1万元加0.5分,最高加分不超过3分,当年达到无债村的加2分。

4、当年新增一个“专业合作组织”或“土地股份合作社”并进行成员工商登记的加1分;当年新创一个“五好”合作社或新增一个整村推进的“社区股份合作社”并进行成员工商登记的加2分;当年积极配合镇政府搞好省级土地流转补助项目并成功申报的加3分。

5、当年新增一个“市小康先行村”或通过上级“小康示范村”验收的村各加1分;当年新建一栋村综合服务中心经市验收并交付使用的加2分(提供招标记录、工程承包合同、验收报告、照片等资料)。

6、当年新增土地流转面积达100亩—200亩的村加1分,200—300亩加2分,300亩以上的加3分,加分不超过3分。

7、当年如因违反农民负担政策或财务管理等问题而上访,经查证属实的,见一例扣10分,并取消评先资格。

农业管理和农业经济管理篇2

农业经济发展随着社会新形势的到来有了变化,人们对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做了规划调整,通过各个方面知识的整合,加强并丰富了有关的管理概念。

一、农业经济管理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对我国整体发展有很大的作用,不仅影响着经济的发展还影响我国社会稳定发展,所以说,农业经济管理是一项值得研究的课题。农业经济管理就是根据国家现今发展形势、政策方针、社会环境等情况进行管理。根据当地的具体发展情况,确定相应的经济管理形式及目标,计划协调农村的生产、分配、消费等,使农村经济发展走向正轨。

二、现阶段的管理现状

新形势的社会下,农业经济没有及时适应社会变化,在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1.管理体制不适应社会发展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现阶段的农业经济管理并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不仅与社会发展结构不适应,而且对农村的经济发展起不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甚至一些管理上的缺陷给还会给农村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2.管理人员对管理的忽视

我国对农业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视,拥有一系列有关农业经济发展的规章制度,但是落实的效果差,制度到地方农村后并没有的到人们的重视,执行力度得不到保障,导致农业经济管理效果不明显。具体表现在:管理人员的思想素质偏低,对管理的方法与制度结合不到位,国家下发的政策没有执行到位,农村经济管理的意义没有渗透到管理人员的思想中。

3.管理人员缺乏执政能力

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不高导致管理结构单一,农业经济发展需求和市场产业化发展得不到满足。

三、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

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农村经济发展提出了要求,管理的水平也要得到相应的提升,使其不断的发展。

1.经济管理思维的转变

我国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农业经济管理模式走上了轨道,这种管理模式渗透到农村经济的各个部分,这种管理主要针对农村经济加工产业链,对深加工和产品的质量安全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结合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使农业经济增长模式得到改变。

2.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使各个行业的发展都有了变化,其中也包括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经济的信息化深入到农业经济管理的各个环节,借助科技手段转变农业生产力,使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得到发展。不断加强我国管理人员对信息化的认识,能够将我国的农业管理效率得到提高。

3.产业化管理

产业化的形成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产品的建设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农村产业与其他组织合作,能够更加迅速的扩大发展,其合作组织和中介组织也有高速度的发展,通过将这些联系起来,产业机制整体性发展。一些大型的企业带动农业产品发展,能够使产品质量得到提升,生产更加标准。

4.管理制度改革

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管理制度的存在有很大的意义。管理制度的改革仓噺能够将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障碍清除,使发展更加健康。对经济管理制度改革创新,就是对农业经济的发展。

四、对现阶段问题的解决措施

面对在管理出现的这些问题,我们要结合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管理方式。

1.对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视程度提高

农业经济管理的工作人员应该对管理工作重视起来,将管理的内容规范化,将管理职责分配到人,做出相应的部署。并且要对管理人员进行统一的教育学习,首先要让他们了解到管理的意义,这样才能使管理人员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2.对农业经济管理的体制建立完善

在对农村的建设中,首先要对农村的发展进行规划,再去根据规划内容一步步发展,所以在规划时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得出最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制度,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呼应。在体制建立的过程中,首先要通过制度让人们心中对农业发展有新的认识,农业结构的转型得以实现,促进经济增长;然后要解决农产品的方面,利用加工手段来拓宽农产品的销售市场,形成多元化的产业链;最后要通过科技的手段对农业经济加以提高,使农业生产更加安全,农民的权益得到保障,不仅提高了竞争力还能有效的促进农业经济增长。

3.对群众利益完善维护

农业经济管理制度的建立就是要保障农民的利益,作为一种科学的发展机制,能够有效的将矛盾、权益、利益等权衡协调,得到统筹,使群众的问题得到解决,制止损害利益的行为。同时也要提高政府的经济管理部门和群众服务部门的能力,有效保障群众的利益。

4.对管理队伍的有效建设

管理队伍的思想水平影响着地方农业经济管理的成果,对管理人员的挑选与后期的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建立一个具有高业务水平、超强责任感、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在对农村经济进行管理的同时也要进行相应管理内容的培训活动,使其业务管理水平能够紧跟时代的发展,明确国家下发的各种农村经济政策,适应当前的农村经济发展。

5.对农业经济实行产业化管理

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民经济增长,在产业化经营的同时还能够对农业生产结构进行调整,发展农村产业链,增加经济收入,使整体效益提高。完善农业经济的发展的体系,全面推进实现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推进农村经济发展。

农业管理和农业经济管理篇3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农业经济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农业经济的新发展为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能够适应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新要求,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也要求能够与时俱进。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的状况,总结了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进而对提高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农业经济管理状况趋势

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同样也是社会稳定和人们生活和谐的基础,农业经济管理是我国农业经济健康稳定快速发展的前提,只有我国农业经济管理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使得我国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农业经济是我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实现国现代的具有非常重要的动力。我国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除了加大对传统农业资源的投人,还要加强对我国农业经济的管理,农业现代化而很大程度上农业经济管理技术的运用。

农业经济管理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想要发展农业经济,就要重视农业究竟管理水平的提高,提高我国农业本文由收集整理经济的发展水平,提高农民的收入,为建设我国农业现代化提供坚实的物质保证。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经济管理现代化的进程,对于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状况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经济经过数十年的快速增长后,由于我国人均所拥有的土地资源非常少及农业经济管理水平没有跟上时代的要求,以及我国对农业经济的重视不够,我国基层政府在努力发展农业经济时,但是发展的成本增加,使得农民负担加大,进而使得农业经济处于徘徊不前的状况,导致我国的农业经济水平发展较低,农民的生活水平较低。我国的农业产品产量增速降低,甚至有些地方出现了负增长,使得农业增加值降低,人们的说话水平降低。

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我国基层农业管理人员的现代管理意识较差,对我国现代农业经济的管理认识不足。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法制和制度建设落后,使得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建设缺乏法律和制度保障,农业经济管理无法可依。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大多不是专业出身,他们大多是农民出身,使得他们的专业素质不高,使得农业经济管理的方法和模式仍处在较低的水平。

二、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不断发展。它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农业经济管理思维向现代农业管理转变

随着传统农业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已经驶入了新轨道。当前农业经济管理开始渗透到农产经济的生产的各个环节。农业经济管理将会越来越重视农业经济的深加工以及农业产品质量与安全,由于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改变我国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这就要求改变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方式和思维。

2.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化改变了各行的发展模式,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将成为实现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当前,我国农业经济信息化的不断普及,使得信息化开始进人到普通农业经济的各个方面。农业技术的信息化,使得农业科技成果进一步向农业生产力转变,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农业经济管理是提高农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农业只有不断我国基层农业管理人员信息化的意识,才能提高我国农业管理的效率。

农业管理信息化就是将农业生产和管理以及农业科研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农业管理信息化除了能够服务于农业经济的生产、管理和科研,还可以作为农业经济决策的辅助系统。农业管理信息化是农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农业经济的重要工具,也能实现农业科技的高效开发。

3.农业经济产业化管理

农业产业化带动了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农业产品基地建设取得了较快发展。随着农业合作政策的出台,农业经济合作组织迅速发展,以及相关的中介服务组织也得到较快发展,通过利用利益政策连接起来的农业经济产业化机

制进一步发展,农业经济市场化的组织形式得到提高。在一些大型企业的带动下,农业产品开始标准化生产,农业产品质量得到有效提升,产生了一大批优质农业产品生产基地,满足大型企业的生产需求,而且带动了农业经济标准化生产水平,通过让更多的农民参与进来,进而促进农业经济效益增强,农民收入提高。

4.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创新

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创新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只有坚持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创新,才能扫清农业经济发展道路上的障碍。加强对农业经济的财政支持制度改革,提高对农业经济投人。加强政府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建设,增加对农业经济的支持力度和保护制度,在中国农业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实施农业高新农业技术、农业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完善农业科技管理服务体系,加强培养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建设,并相应地推进农村经济制度与农业技术政策创新,这是实现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现代化的关键,全面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

农业管理和农业经济管理篇4

【关键词】新农村农业经济经济管理措施

农业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是我国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而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加强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已经成为促进农业经济飞速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我国农业建设工作迎来了发展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农业发展得到了有力的推动,农产品的种类和产量日益丰富,农业经营活动也得到了相应的保障,因此,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不仅促进了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更符合了时展的新要求。

一、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分析

(一)现行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和体系过于传统,不够完善

现行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过于传统,难以满足新农村发展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因为农村资源所占比例较小,所以相较于现代化城市,其经济管理制度严重制约了农业现代化建设。同时,因为其落实力度不够强烈,导致其效果不佳,直接影响其工作效率和质量。比如,管理人员进行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时,若是经济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导致部分财务管理者未能依照相关制度将管理工作落到实处,那么仅凭记录的相关财务数据信息将无法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和深化。另外,未经过严格核查的财务数据,其真实性和有效性有所欠缺,进而影响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二)当前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较为落后,管理意识不够明确

由于农村建设水平的制约,导致农业经济管理模式中多数管理工作均是依靠人工而开展的,数据信息的记录仍沿用传统纸笔记录的模式。即使信息全球化也被提出多年,但在农村还没有得到广泛的普及和推广,使其难以适应农业经济的飞速发展。现阶段,信息化技术已经走入各行各业,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也引入了财务信息化设备,但实际上,其使用率较低,经济管理人员仍采用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进行财务数据信息的整合和管理,其管理效率较低,制约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另外,部分管理人员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对其重要性和作用没有深刻理解,老思想、旧观念制约了他们管理理念的创新,未能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使相关制度难以落实,管理工作存在漏洞。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农业经济管理人员职业素养有所欠缺,其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三)农业经济管理队伍规模较小,管理人员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现阶段,相较于现代化城市经济的繁荣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较为缓慢,由于这些因素的制约,导致农业经济管理队伍规模相对较小,其成员的业务水平均有待提高,例如,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较为薄弱,难以实现财务数据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制约了经济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的优化。

除此之外,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较低,缺乏岗位责任心和主观能动性,其财务等专业知识结构单一,综合能力不足,难以满足农业飞速发展的要求。

二、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优化农业经济管理的措施

(一)健全农业经济管理体系,完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

现阶段,基于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为了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优质化和高效化,管理人员应健全农业经济管理体系,完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经济管理体制,使其满足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除此之外,农业经济管理者还应更新管理理念,培养与时俱进的农业发展观,实现农业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强化,同时,还应创新农业经济管理模式,采用先进的农科技术,促进农产品的多元化生产。

(二)创新农业经济管理模式,促进其产业化、信息化发展

为了促进农业经济的繁荣发展,在政府增强资金投入力度的基础上,还应颁布相应的政策扶持农业产业发展,应用、推广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根据实际成立农村合作社,重视农产品的多元化加工生产,建立绿色产业园。针对当地的农业龙头企业,应尽力给予支持帮助,维护农业经销商的经济效益,促进多方合作共融。

除此之外,还应强化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程度,提高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素养和水平,促进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建设,加大农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力度,促使相关的研究人员进行研究,并将相关的农业信息化知识在广大农村进行普及和宣传,为新农村建设做出一份贡献。

(三)强化农业经济管理队伍,增强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

现阶段,强化农业经济管理队伍建设是优化其工作的主要途径,农业经济管理部门应阶段性的组织队伍成员参加教育培训活动,使其明确优化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5],同时,还应加强经济管理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其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在日常经济管理工作中,能够端正自身工作态度,认真、规范的进行管理工作。另外,还应为其提供业务知识交流平台,促进其业务技能的提升,培养其创新思维,使其拥有适应时展节奏的先进管理意识,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夯实基础。

结束语:综上所述,优质、高效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不仅能够促使农业经济的提高,同时还能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深化。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应明确农业经济管理现代化、科学化建设的重要性,应根据实际情况完善管理方案,做好农业信息化建设理念的普及和推广工作,建立健全的农业信息化体系,提升农业经济管理队伍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进而达到农业经济管理优化和深化的目的,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冀海燕.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J].商场现代化,2013(15):188-189.

[2]张晶.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措施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5,35(22):199.

[3]肯四才.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措施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4(23):143-143.

农业管理和农业经济管理篇5

1农业经济管理概述

农业经济管理是指国家农业部门根据市场经济的变化规律对农业经济市场进行管理,国家采取有关措施干预农业经济,可以保障农业经济的平稳发展。在相关政策支持下,管理人员通过分析国家农业政策,对农业市场经济状况进行深度调研,再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发展情况,对农业经济市场做出适当干预。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进行农业经济管理时还要运用大数据技术,提高数据精准性。农业经济管理人员通过数据分析,详细规划农业生产环节和过程,确定生产所需的生产资料和生产要素,对农户进行生产指导,指导农户科学种植,包括科学规划农作物品种、农作物种植面积等,除此之外,还要重视农作物种植后的市场经济变化情况,根据农作物销售情况及时调整种植规模等[1]。

2农村发展过程中农业经济管理现状

农业经济发展情况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村发展水平。在实际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依旧存在例如管理机制不完善、工作人员素质低下的问题。有关部门需充分意识到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改变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2.1管理机制不完善

近些年来,虽然国家大力扶持农村地区发展,但是部分农村地区依然沿用传统的发展模式,存在管理机制不完善的问题。农村经济体制不完善、农业经济管理理念落后等问题明显阻碍了新农村建设,农业经济管理体制难以适应经济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农业经济管理活动无法顺利展开。管理机制不完善,缺乏专业的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农户无法及时掌握农业市场发展信息,这些因素均加大了农户的种植风险。为此,国家应高度重视,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农业经济管理机制[2]。

3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创新研究策略

3.1完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

针对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关部门要做出及时的调整,特别是加大农业经济管理制度的建设。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方式逐渐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因此,应以现代农业管理为前提,不断优化和完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更新农业生产方式。农业经济管理部门应深入到农村地区,做好农村经济的调研工作,切实根据农村地区的具体情况对农业经济管理制度进行调整。地方政府需因地制宜,根据本地区的不同情况对农业经济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及调整。管理人员需注重优化农业结构,丰富农作物种植品种,引导农户进行现代化种植,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有关部门要切实发挥网络信息技术的作用,做好地区内农业部门的信息共享工作。将优质的农业发展经验总结出来供其他地区的农业部门参考,逐步完善农业经济发展的理论体系,力求使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农业发展。

3.2优化农村经济产业结构

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发展要更加规范化、绿色化。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农业经济管理人员要注重优化农村地区产业结构,延长农产品产业链,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鼓励农户利用有机肥和现代农业种植技术生产绿色农产品。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产品的经济价值,进一步增加农户收益。为保障农产品顺利进入市场,有关部门要建立生产销售一条龙服务体系,减少流通风险,确保农产品加工后直接进入销售环节,建立直销模式,增加农户收入。一体化的生产与销售模式,既可以保障农户的收益,还能推动农村经济发展[3]。有关部门要加大资金投入,地方政府要采取各种措施扶持当地产业发展,尤其要促进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

3.3研发新型农业生产技术

在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大力研发和运用新型农业技术,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农村地区的种植设施,提高农业经济发展的科学化水平。农村地区要引进高水平的农业技术人才,成立专门的农业研发实验工作室,专门研发新型农业技术。对农户进行专业技术指导,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农业经济管理人员要注重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农业生产过程进行监管,及时掌握农业发展情况,完成对农业信息采集、分析和处理工作,助推农村地区经济科学化和规模化发展。借助于先进的科学技术,既可以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人力物力投入,降低农业种植成本,又可以实现农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4]。

3.4培养农业经济管理人才

为做好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国家应重视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工作,为农业管理人员提供理论知识学习及培训机会,加大政府宣传指导,培养一大批高水平的农业经济管理人才。鼓励管理人才外出学习和交流,逐步提高管理人才的工作水平,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科学指导[5]。地方农业部门可与农业高校建立紧密联系,直接从高校中选拔优质人才,做好人才对接工作,可适度将农业生产实践内容融入到高校理论课程当中,在提高学生就业率的同时也满足了农业部门对于人才的需求。综上所述,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重视农业发展,农业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专业人才支持,还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有关部门要意识到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从完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优化农村经济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经济科学生产以及培养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等方面出发,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赵遵祥.基于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路径分析[J].新农业,2020(21):55-56.

[2]刘玉荣.基于新农村建设的农业经济管理创新路径研究[J].中外企业家,2020(19):104.

[3]张倩.简析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路径[J].新西部,2020(18):59.

[4]白山稳.基于新农村建设的农业经济管理创新研究[J].种子科技,2020,38(11):120-121.

农业管理和农业经济管理篇6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发展

目前,随着农业技术科学化方向发展,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得到了高度重视,已经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做好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是推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具体的工作红就需要从当地农业发展实际出发,建立农业经济管理体系,并在工作中将经济发展目标制定出来,对于每个管理环节合理规划,系统化操作,实现专业化经济管理、技术化经济管理,走管理创新道路,推进农业路经济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快速稳定发展。

一、中国的农业经济管理现状

中国的农业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农业建设也逐步深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获得了显著的成绩,特别是农业经济管理在政府的支持下,享受了各种优惠政策,推进农业经济大跨度发展。但是,从当前的农业经济管理情况来看,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农业经济管理中没有从实际出发完善管理体制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依然处于初级阶段,这就意味着管理体制上还存在不完善之处,农业经济围绕着公有制展开,结合使用多种经济模式,使得农业经济发展呈现出新的面貌,发展的步伐加快了,但是,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存在滞后性,没有从实际出发对于管理体制予以完善,这样就会严重影响农业经济的全面发展。

(二)没有树立较强的农业经济管理意识中国是农业大国,社会经济要获得良性发展,农业经济至关重要,其在中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有主体地位。为了促进农业的发展,政府具有针对性地出台一系列政策,并引领农业走上了现代化发展的征程。中国的工业经济发展起来,第三产业也崛起,但是,多年来的农业发展依然存在滞后性,这时候与工业和第三产业大量地吸引人才,农业经济却没有吸引人才的注意力,使得农业管理人才匮乏,这对农业经济的发展非常不利。另外,农业管理人员在从事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没有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对于农业管理没有予以高度重视,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发展。比如,一些农业经济管理人员没有更新思想,而是依然依赖于传统的思想实施农业经济管理,管理内容和管理手段都没有创新,没有将农业经济管理放在重点的位置,没有认识到管理对农业经济发展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导致国家出台的有关政策没有积极落实,这是农业经济发展存在滞后性的重要原因。

二、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

从当前农业经济管理情况来看,随着时代的发展,管理观念也逐渐发生变化,呈现出管理理念现代化的趋势;处于信息时代,农业经济管理如果依然停留在传统模式上,就会落后于快速推进的经济发展步伐,所以,管理技术要更新,将信息技术引入到农业经济管理中,实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离不开财务财务管理,创新财务管理模式是推进农业经济管理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保障。具体的农业经济管理发展趋势如下。

(一)农业经济管理理念现代化农村经济市场化发展,对于农业经济管理中就要遵循市场规律,与农业市场运行趋势相吻合,这就意味着农业经济管理要走现代化发展道路,这也是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面对日益激烈市场环境,农业经济的发展要处于良性循环状态,实现持续稳定发展,就要对农业经济管理结构做出调整,改变原有的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发挥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对于发现模式予以创新[1]。

(二)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与信息技术的普及具有直接相关性。农业经济发展中,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实施农业经济管理,农业经济管理的规模扩大,管理的效率提高。处于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环境中,中国的农业应用信息技术实施经济管理,使得农业科研成果很快地用于农业生产经营汇总,农业的生产力提高了,管理水平更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不断提高。所以,农业的未来发展中,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是必由之路。

(三)农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化农业经济管理中,财务管理模式非常重要,需要适应当前的农业发展走创新之路。从当前的农业财务管理情况来看,存在不适合农业经济发展的问题,财务管理与经济发展不同步,就不能在推进农业经济发展中更好地发挥采取管理的作用。农业财务管理依然停留在传统的模式上,没有将先进的经济管理意识注入其中,就会导致财务管理模式比较落后,落实到经济管理层面,就会导致一些问题存在,对农业经济发展非常不利。面对上面的问题,就需要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对于财务管理高度重视,对于财务管理模式予以规范,包括管理行为、财务管理组织形式、财务管理的内容以及所采用的管理方法都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提高农村财务管理水平。比如,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在管理上加大了力度,同时对财务管理模式做出了调整,更加符合农村经济发展环境,与农村经济管理实现同步,做到两者相辅相成。在具体的工作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于财务管理工作定期公开,将公开的日期经过组织统一决定确定下来,在指定的地点公开所有的财务状况,主要的公示方法是用公示栏形式。在公示的时候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每个步骤都要规范操作,不能省去,方式财务公示中存在问题。另外,农业经济管理中,对于每一笔资金都严格监督,按照有关的规章制度执行,这样可以防止出现徇私舞弊的问题。如果发现问题就调查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以及直接责任人,将解决措施制定出来。采用这种方法,农业经济在财务管理更加合理合法,防止出现混乱的状况,对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农业经济管理创新的有效途径

农业经济管理走创新发展道路,专业管理人才需要放在第一位,管理人员要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才能满足不断提高的经济管理要求;农业经济管理中要摒弃传统模式,从农业经济管理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创新模式;农业经济管理走创新发展道路,体制的保障非常重要,对管理体制不断健全,为农业经济管理起到指导和控制作用,促使农业经济管理按照正确的发展道路前行。具体的农业经济管理管理创新途径如下。

(一)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要提高对农业经济管理要实现创新,对于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既要吸引专业人员到农村参与到农业经济管理活动中,还可以在农民中推广。要注重引进专业的管理人才,充分发挥管理层面的交流作用,使农业经济管理和技术服务工作稳定有序展开,让更多农民接受管理,认识到经济管理与农业技术的相关性,对于农村经济发展非常重要性[2]。通过农业管理技术的有效应用,加强管理,引导农民对现代农业技术产生信任态度,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要从当地农业发展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开展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更多地考虑农民的知识水平和技术操作水平,用宣传的方式实施管理,促进农业经济增长。

(二)农业经济管理体制需要不断健全农业经济管理部门应掌握农业技术,做到管理与技术相结合,以更好地开展农业技术管理。实施农业经济管理,实行特殊岗位管理,严格基层农业经济管理部门专业技术岗位管理。按照有关规定开展工作,提高农业经济管理队伍整体职业水平[3]。农业经济管理部门要建立有竞争力的用工环境,对于管理程序要不断完善。建立竞争机制是为了激发管理人员的积极意识,使员工对农业经济管理充满激情并在工作中不断创新,获得良好的绩效。

(三)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创新农业经济管理从农业发展的实际出发,创新管理模式。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要发挥农产品市场的导向作用,准确把握农业市场对经济运行特点,做好市场环境下的自我调控,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推广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有关管理部门要不断更新观念,将管理落实到为服务人民服务的基础上,帮助农民解决农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强调农业生产质量的重要性。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在实施技术推广服务的时候,要发挥技术指导的管理效能,进入到田间对农民进行新技术指导,将管理落实到田间地头,还应允许更多的农民参与,让农民根据自己的农业生产需要自主选择农业技术,这不仅保护了农业生产环境,而且还合理应用了先进的技术[4]。引导农民积极学习农业知识和管理知识,将这项工作作为农业经济管理的重点内容来抓,让农民自己管理自己,使农民迅速掌握农业技术,而且接受管理,农业生产能力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增强。在农业经济管理中,需要注意的是农民不能接受农业新技术的问题。管理人员要将教育和宣传有效结合起来,引导农民采用先进技术,使他们了解先进技术的效用,认识到接受管理的重要性,以在农业生产中提高生产量,保证农产品质量。在农业技术管理方面,要积极引进农业科研成果,并将其应用到农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使得管理成果在生产中有所体现。

农业管理和农业经济管理篇7

1.1农民对农业经济管理的认识不足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要求尽快实现农业经济产业化,推动农业经济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必须将农业发展的目光放长远,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了健全和完善农业经济管理,政府出台了很多文件,然而由于我国农民的整体素质不高,多数农民对农业经济管理的认识不够,因此不能积极配合政府提出的政策与方针,这种情况下很多政策都得不到有效的贯彻落实,加上地方政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水平不高,使得农业经济发展停留在家庭式作坊的层面上,不能实现共同发展进步,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1.2未建立新农村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

虽然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得到了长远发展,但是始终缺乏对农业經济发展的重视,因此农业发展远远比不上工业发展,尚未建立起与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相符合的管理体制,农业经济管理制度也不能与农业整体社会结构相适应,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严重滞后,从整体上来看农业经济管理活动缺乏执行力。这对于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来说极为不利。

1.3农业经济管理中管理队伍不专业

在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首先应建立起一支专业的、高水平的管理队伍,然而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根本不具备该条件,所以要想更好的展开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急需解决农业经济管理队伍缺失的问题。我国农村不管是从经济条件、地理条件还是从管理水平上来看,都不能和城市相提并论,所以对经济管理方面人才极度缺乏,对于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来说这绝对是一个硬伤。

2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经济管理的有效措施

2.1提高管理人员对农业管理的重视程度

为了促进新农村建设,加强农业经济管理,必须对农业经济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同时加大管理力度,使管理体制规范化,对农业管理工作进行合理的调整。对于农业人员的培训,应该建立专业的教育培训机构,增强人员的专业知识及能力,促进管理的合理化、加强管理人员对于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视。

2.2建立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

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合理的规划是基础、经济的发展是首要、增加收入是关键、管理体制是保障。所以农业经济的发展要以经济为发展中心,并转变管理模式,对农业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农业经济制度进行创新,建立一个完善的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系。

2.3积极转变农业经济管理模式

随着社会与时代的发展进步,我国农业经济也在逐步转型,当前农业经济管理已经与新农村建设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相结合,农民的整体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提高,人们开始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食品的安全性和健康性上。所以,农业经济发展不能再继续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商家们良心的一种体现。从整体上来看要想实现农业经济发展目标、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积极转变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模式,进而与我国市场经济建设要求相符合

2.4完善群众利益维护机制

政府之间要形成一种科学的机制,该机制能有效的调解处理矛盾、协调利益、保障权益、表达诉求,使各个方面的利益得以统筹与协调,从而让人民内部的矛盾得以妥善处理,也让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得以快速的纠正。同时政府部门应强化经济职能和服务职能,使人民的利益得到保障。

2.5建立经济管理队伍

在农业经济的管理中,首要任务就是对管理人员进行综合能力和综合知识的培训,为农业的经济发展创造出业务水平较高、工作责任感较强、政治素质也比较高并勇于创新的农业经济工作队伍。

2.6实现多学科的融会贯通

从总体来讲,农业经济管理具有的综合性很强,不仅涵盖了经济学和管理学,与之相关的学科也有所涉猎,如:数学、社会学和金融学等,这些学科间的内部联系是极为紧密的,这也增加农业经济管理的难度系数。面对新的发展阶段所产生新的变化,必然会产生新的问题,应加大研究的力度,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农业经济管理的人员根据正确的科学研究路径,不断确定研究的重点和核心,值得强调的一点是要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才能真正使理论发挥其价值,但这是一个系统化工程,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应做好充足的准备。

3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发展的趋势

现代化农业经济管理,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农村现代化建设而言,需要拓宽视野,用好外部力量,尤其是在城市受过现代化产业训练后重返农村的“城归”。事实上,随着各种生产要素的集聚和制度利好的释放,近年来从农村走出去的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士兵等人员返乡创业增加,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人员流动的这一基础上,实现农村经济管理现代化趋势势必必行。此外,农村市场不断扩大,农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这对农产品的深加工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因此,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我国经济管理方式和思维,是当前农村发展,农业改革中一个重要突破口。

随着农业政策的倾斜,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外转移就业,仍是一个趋势。在这个过程中,部分有有意愿、有条件的人变成农村的主要建设者。在榜样的的带动下,开始实现农业管理的现代化转型,促使农产品实现标准化生产。由此可知,当城市的资本和人才以更合理的方式推动农业现代化,把更多的农业认可更平稳地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才能为中国的新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虽然当前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但我们应该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和信息化充满信心,推动中国经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迎春.浅谈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强化措施[J].中国农业信息,2016,04:53-54.

[2]邓秀红.浅谈农业经济转型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6,12:413.

[3]张永康.浅谈农业经济管理的人才培养模式[J].时代金融,2016,27:251+258.

[4]徐爱萍.浅谈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农民致富之友,2016,21:92.

农业管理和农业经济管理篇8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应用;创新;农业生产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我国科技不断进步,在农业经濟管理中也逐渐应用信息化管理方式,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进而促使农民不断增加经济收益,改善农民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能够发挥信息化的价值,不断与时俱进,推动农业经济更加稳定、可持续发展。

一、信息化应用于农业经济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主要是指将信息化融合到农业的教育、生产要素和市场中,从而升级农业转型,从而将农业经营推向产业化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增加农民的农业经济收入。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该要根据不同的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建立固定范围的信息服务体系,从而确保企业和农户之间拥有信息分享和交流的平台,实现农产品的产销一体化,从而避免难买难卖、多产少收等现象的出现。在农业生产中应用信息化技术,能够不断提高农业科技的水平,对农业生产中应用的机械功能进行优化,同时解决农业生产中人力和耕畜不足的问题,同时信息化技术和系统能够对生产信息进行实时的收集,在分析相关数据时能够及时进行生产计划的调整,从而推动农业发展更加规模化和精准化。当国家或者是地方出台相关的惠民政策和农业发展政策,农民通过信息化平台及时了解并学习相关的农业生产知识和技术,如如何应急抗灾、先进的病虫害防治和栽培农作物技术、农产品的市场需求等信息,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水平,利用信息化系统和技术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收益。因此,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能够发挥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二、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应用的现状

(一)没有建设并健全网络基础设施

目前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应该要有基础的网络设施,但政府农业部门或相关的机构投入的资金不足,导致地方没有建设并健全网络基础设施,现有的网络设施无法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需求,从而促使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开展信息化活动和工作无法快速展开。

(二)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素质较低

目前,农业经济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的专门人员还没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应用,很多采集、分析和整合农业数据的工作需要有专业人员才能够操作,然而在农业生产和经济管理中还比较缺乏专业的高素质人才,很多大学生并不愿意从事农业相关的工作,加上政府对农业信息化管理的人才并没有提供较多的资金或者是福利待遇进行支持,从而限制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的发展。

(三)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对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一般是在农村建设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系统和相关设施,然而考虑到农民一般没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他们没有充分认识并了解信息化的相关知识和技术,在实际的农业经济管理中无法理解信息化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应用意义,从而减缓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导致农业经济无法全面实施信息化管理模式。

(四)农业经济没有完整的信息化管理体系

在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建设的过程中,相关的农业部门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信息化管理体系,这样就会导致实际的信息化管理工作无法有效地结合应用到农业生产中,二者相互脱节,无法发挥信息化对农业增产增量的作用,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三、农业经济管理中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一)建设网络基础设施

为了能够确保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首先政府相关部门应该要加大资金投入和支持进行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确保在农村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从而保证农民能够在农业生产中满足对网络的需求,同时推动农业经济管理融合信息化技术。在信息化网络社会上的建设过程中,还应该要不断进行网络通信系统和技术的完善,不断提高网络通信设施的普及和推广,确保网络通信能够覆盖整个农村。并且,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应该要形成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数据库,这样可以及时进行农业生产的信息收集、分析和整合,确保农业部门和相关机构通过分析处理的数据协调农业经济发展和管理,从而推动农业经济更加稳定发展。

(二)注重培养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人才

在农业经济管理中渗透信息化技术,还应该要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和知识,所以培养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人才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培养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的过程中,一是政府应该扶持农村进行人才培养,投入资金或者是出台政策支持这一举措,不断吸引优秀的、水平较高、专业素质强的人才,从而提高农业经济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二是地方应该组织管理人员参加培训或者是教育活动,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知识水平,同时能够将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掌握必要的信息化技术;最后还应该要对农民进行信息化技术和知识的普及,使农民了解并掌握网络技术,同时适应在农业生产中应用信息化技术。

为了能够不断提高基层的农业生产和经济管理服务水平,在实际的工作中,管理人员或者是专业技术人员应该要不断进行农业信息化教育推广,形成信息化技术和服务团队。如促使管理人员使用大数据技术对基层的在职员工以及专门的服务人员进行电子档案的整合、分析和归档,同时相关的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输入计算机、软件等关键词去进行人员信息的筛选,促使相关的工作人员能够了解相关的服务流程,并通过各自的工作经验实施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然而不断筛选优秀的人才组建团队。

(三)对现有的农业资源进行整合

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会存在发展不均衡、管理效果差的问题,这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有效整合农业资源,所以在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发展中应该要对现有的农业资源进行整合,确保农业资源得到有效地利用,尤其是土地资源,通过3S技术来全面获取土地资源信息,从而不断优化生态农业,发展休闲农业,整合传统农业资源,从而降低农业产业的资源消耗;利用信息化技术深入分析农村人口结构,充分整合劳动资源,同时线上分析各种劳动资源,从而鼓励市场发展非农产业,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業机会,根据政策为农业发展提供信息服务,同时不断提高农民的素质;实地考察农村建设水利工程、合作社、社会保障、生产补贴、基层服务和培训等实际情况,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农业发展的财务账目,有效整合农业资金资源,从而合理使用资金。

(四)重视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工作

在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建设中,相关单位和领导应该要重视农业经济的信息化转变,从而促使农民也加强重视信息化建设,转变农民的传统发展农业的思想和观念,加强农民形成信息化意识。例如,在日常的工作中,可以向农民进行信息化相关知识手册的发送,定期组织农民参加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的知识讲座,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回答农民的问题;相关的宣传人员可以向农民展示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和设备,可以在农田里设置信息化的检测病虫害系统,利用网络系统预测警报病虫害,同时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从而确定病虫害的防治方式;此外,经常组织农民学习优秀的信息化管理案例,促使农民意识到在农业发展中,满足农民需求的最重要改变就是进行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

(五)建立并完善信息化管理体系

在农业经济管理中进行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率,帮助农民增加农业收入,从而改善农民生活,所以在信息化建设中还应该要不断完善信息化管理体系,一是要改变传统的农业经济服务模式,可以在基层成立专门的信息化服务部门,当农民在农业生产中使用信息化技术出现问题时能够在服务部门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二是帮助农民成立线上电商服务平台,帮助农民进行线上农产品的销售,从而提高农产品的销量。

1.形成线上信息数据库

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能够不断发展机械化和规模化的农业,在实际的农业生产和管理中不断推进对农业生产的环境和土壤进行调查和污染治理,相关工作会产生很多信息和数据,所以建立线上信息数据库,将每次工作的信息、过程和数据进行记录、分析和整理,统一整合到信息数据库,能够更好地推进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在信息数据库中对信息进行收集,及时了解农产品的生产质量和产量、实际运输和销售情况、农田土壤污染情况等,然后使用大数据技术分门别类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同时也应该要检查数据的格式、检查信息的实效性、校对数值等,及时更新数据库。值得注意的是,建立的数据库应该具有共享功能,这样能够准确进行信息更新和纠正,确保信息更加准确、有效。

2.形成区域化的信息服务体系

农业经济管理中建立信息服务部门主要是按照区域划分信息服务体系,从而解决农民接收信息不及时的问题,加强对农业经济的管理工作,从而完善信息服务工作。具体的信息服务体系建立主要包括:一是农村可以建立线上合作平台,这个平台主要是以农户为主体,形成区域的合作社、供销商、服务站和示范产业园,通过合作平台,为潜在的客户展示当地的农产品,打造区域品牌,同时在线上进行实用型的农业种植和管理技术的推广,定期邀请专家答疑解惑,促使农户了解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农业科技;二是确定网络通畅,依托信息技术实现农产品采购统一、网络直销的模式,减少农产品中间销售的环节,从而降低农产品的成本,增加农户的经济收入,提高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的效率;三是通过信息化技术治理污染的土地,结合防治病虫害技术、肥料配置技术以及循环废弃物技术等综合分析土壤污染数据和资料,从而加强治理土壤污染。

农业管理和农业经济管理篇9

1.1农民对农业经济管理的认识不足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要求尽快实现农业经济产业化,推动农业经济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必须将农业发展的目光放长远,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了健全和完善农业经济管理,政府出台了很多文件,然而由于我国农民的整体素质不高,多数农民对农业经济管理的认识不够,因此不能积极配合政府提出的政策与方针,这种情况下很多政策都得不到有效的贯彻落实,加上地方政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水平不高,使得农业经济发展停留在家庭式作坊的层面上,不能实现共同发展进步,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1.2未建立新农村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 

虽然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得到了长远发展,但是始终缺乏对农业經济发展的重视,因此农业发展远远比不上工业发展,尚未建立起与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相符合的管理体制,农业经济管理制度也不能与农业整体社会结构相适应,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严重滞后,从整体上来看农业经济管理活动缺乏执行力。这对于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来说极为不利。 

1.3农业经济管理中管理队伍不专业 

在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首先应建立起一支专业的、高水平的管理队伍,然而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根本不具备该条件,所以要想更好的展开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急需解决农业经济管理队伍缺失的问题。我国农村不管是从经济条件、地理条件还是从管理水平上来看,都不能和城市相提并论,所以对经济管理方面人才极度缺乏,对于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来说这绝对是一个硬伤。 

2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经济管理的有效措施 

2.1提高管理人员对农业管理的重视程度 

为了促进新农村建设,加强农业经济管理,必须对农业经济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同时加大管理力度,使管理体制规范化,对农业管理工作进行合理的调整。对于农业人员的培训,应该建立专业的教育培训机构,增强人员的专业知识及能力,促进管理的合理化、加强管理人员对于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视。 

2.2建立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 

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合理的规划是基础、经济的发展是首要、增加收入是关键、管理体制是保障。所以农业经济的发展要以经济为发展中心,并转变管理模式,对农业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农业经济制度进行创新,建立一个完善的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系。 

2.3积极转变农业经济管理模式 

随着社会与时代的发展进步,我国农业经济也在逐步转型,当前农业经济管理已经与新农村建设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相结合,农民的整体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提高,人们开始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食品的安全性和健康性上。所以,农业经济发展不能再继续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商家们良心的一种体现。从整体上来看要想实现农业经济发展目标、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积极转变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模式,进而与我国市场经济建设要求相符合 

2.4完善群众利益维护机制 

政府之间要形成一种科学的机制,该机制能有效的调解处理矛盾、协调利益、保障权益、表达诉求,使各个方面的利益得以统筹与协调,从而让人民内部的矛盾得以妥善处理,也让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得以快速的纠正。同时政府部门应强化经济职能和服务职能,使人民的利益得到保障。 

2.5建立经济管理队伍 

在农业经济的管理中,首要任务就是对管理人员进行综合能力和综合知识的培训,为农业的经济发展创造出业务水平较高、工作责任感较强、政治素质也比较高并勇于创新的农业经济工作队伍。 

2.6实现多学科的融会贯通 

从总体来讲,农业经济管理具有的综合性很强,不仅涵盖了经济学和管理学,与之相关的学科也有所涉猎,如:数学、社会学和金融学等,这些学科间的内部联系是极为紧密的,这也增加农业经济管理的难度系数。面对新的发展阶段所产生新的变化,必然会产生新的问题,应加大研究的力度,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农业经济管理的人员根据正确的科学研究路径,不断确定研究的重点和核心,值得强调的一点是要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才能真正使理论发挥其价值,但这是一个系统化工程,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应做好充足的准备。 

3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发展的趋势 

现代化农业经济管理,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农村现代化建设而言,需要拓宽视野,用好外部力量,尤其是在城市受过现代化产业训练后重返农村的“城归”。事实上,随着各种生产要素的集聚和制度利好的释放,近年来从农村走出去的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士兵等人员返乡创业增加,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人员流动的这一基础上,实现农村经济管理现代化趋势势必必行。此外,农村市场不断扩大,农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这对农产品的深加工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因此,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我国经济管理方式和思维,是当前农村发展,农业改革中一个重要突破口。 

随着农业政策的倾斜,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外转移就业,仍是一个趋势。在这个过程中,部分有有意愿、有条件的人变成农村的主要建设者。在榜样的的带动下,开始实现农业管理的现代化转型,促使农产品实现标准化生产。由此可知,当城市的资本和人才以更合理的方式推动农业现代化,把更多的农业认可更平稳地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才能为中国的新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虽然当前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但我们应该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和信息化充满信心,推动中国经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迎春.浅谈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强化措施[J].中国农业信息,2016,04:53-54. 

[2]邓秀红.浅谈农业经济转型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6,12:413. 

农业管理和农业经济管理篇10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作用;措施

农村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主要内容,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更是解决我国民生问题的关键性措施。为了提高农村经济的整体水平,对农业经济管理方式进行了完善和创新,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从而不断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在社会中的快速发展。

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

如今,在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我国人均的耕地面积也越来越少。在对农业经济管理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的时候,发现我国与其他国家比较,其人均耕地面积比较低,农业就业人口也处于比较低的水平,这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在此背景下,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农业经济管理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视,结合社会经济实际的发展情况,积极转变我国的农业生产方式,在完善农业经济管理机制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生产效率,主要避免社会经济形势对农业经济发展影响。在对我国整体农村经济情况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发现人均耕地面积不仅在下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数量也在不断降低,这些农村劳动力流失等问题,会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1]。

二、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促进了秩序发展

在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内容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它涉及到了多个方面,要想加强对这些内容的有效管理,要完善制度,加强基础保障和人力保障的力度。农业经济管理在这个过程中的有效应用,在加强对资源和人力进行有效应用的同时,还在创新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在维持农业生产秩序的基础上,对以前的农村经济内容进行了整合。在以前的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主要以种植业、畜牧业和养殖业为主,农民只能获得较少的经济效益,其市场经济也不够活跃。但是,在农村产业链不断完善的背景下,农村市场形式也出现了多样化特征,在此过程中地方政府要采用有效和新型的农村经济管理模式,加强对农村市场发展秩序的管理,不断规范农业生产活动,促进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进而有效维护农民的合法利益。

(二)提供了发展条件

目前,我国的农村经济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其发展程度还是滞后于城市。导致这种现象的因素之一,是因为我国早期重点发展城市经济,将资源和政策等应用在了城市发展中,还有一方面是由于农村经济本身条件不好,在实际的发展中缺乏资源,其基础设备等也较为薄弱[2]。然而,农业经济管理在此过程中的有效应用,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发展提供了条件,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弥补了先天不足等问题。在此过程中,地方政府还要有效应用农业经济管理措施,加强对各项资源的有效配置,进而不断推动农村经济在社会经济中的持续发展。

(三)提高了农村整体经济水平

农业经济管理主要是对农村生产和资源等内容进行管理,保证资源的有效应用和配置,提高生产的质量。它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在其中的有效应用,还能在提高经济指数的同时,体现在农村发展的实力,让市场秩序得到改善,对经济资源内容进行优化,完善产业链,增加农业收入,避免农村经济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在对我国基层农业经济特点进行分析时,发现其中的管理措施内容丰富,可以借助现代技术和信息资源等新型管理模式,对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问题进行有效处理,完善管理机制,有效提高了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的整体质量。

三、农业经济管理中的问题

(一)没有完善的监理体制

虽然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是在管理模式进行应用的过程,并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对监理工作不够重视,这将导致农业经济管理行为不够规范。尤其是在农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今天,农村生产中的内容也越来越多,监理部门在其中所承担的责任越来越重。如果管理人员不能在这样的背景下,完善监理机制,可能会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出现各种问题。在此过程中,一些部门还不清楚农业经济管理的作用,在开展这项工作的时候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信息技术也没在其中得到有效应用,严重影响了农业经济管理质量。由于没有完善的监理机制,工作人员还不能及时发现农业经济管理中的问题,经常出现分配和下放时不公平等现象,对资金和资源不能进行有效管理,严重影响了农业经济发展的稳定性。

(二)地域资源之间的差距

由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不是一个单一的过程中,它主要依赖于经济资源、政策扶持以及法律支持等,所以在对其进行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还要认识到地域资源之间的差异性,这样才能保证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但是由于目前城市经济发展资源比较集中,没有在农村发展中得到有效应用,这将导致城乡地域之间的差距不断增大,农村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缺乏资源,这也是农业经济管理中的主要难题之一[3]。

(三)农业生产的影响

在发展农村经济的过程中,农业生产是其中的主要内容,在开展生产活动前要有土地和耕种技术的支持,但是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由于资金和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内容都受到了限制。随着农村耕地流失现象越来越严重,大部分的耕地性质发生了改变,农民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会将其转卖给工厂和房地产商,这会导致农业土地资源受到压缩,土地的使用性受到一定的限制。其次就是耕种技术的限制,虽然在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现代农业技术在实际的生产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是部分农民由于自身因素的影响,并没有对新品种种植方法进行有效应用,再加上专业知识的匮乏,严重限制了农业生产新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有效应用,阻碍了农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转型。农产品供销渠道也受到了限制。在对农产品销售特点进行分析时,发现它一直处于相对被动的局面,主要是由收购方决定产品销售的价格,这将严重影响农民在生产销售中的经济效益,限制了我国农业经济在社会中的稳定发展。

四、农业经济管理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应用的措施

(一)转变农业经济管理和发展模式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的经济发展机制得到了一定的完善,农业经济要想在此背景下更加快速的发展,就要结合社会经济的发展形势转变农业经济管理模式,丰富管理方式,主要结合宏观经济市场内容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对管理模式进行积极调整,了解不同地区的农业增长模式,不断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投入资源和资金的使用效率。在此过程中,还要加大工作力度,主要加强农业经济与实际情况的结合,还要根据出台各种相关政策和给予的资金,完善农业经济管理制定,开展生产活动中,不断引入新的种植技术。同时,还要结合现代化的手段,积极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有效转变,主要在过去的人为劳动模式转变为自动生产模式,不断提高农业经济管理的质量。当地政府部门还要对社会经济的实际发展方向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主要结合农业经济效益,完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规范管理人员的行为,加强对农业经济管理的有效转变,实现现代化管理模式在其中的有效应用。此外,还要加强对农业生产生态功能的发展,主要发挥出农业生产过程中对生态保护的功能,这样才能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4]。

(二)合理优化资源配置的内容

在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如果没有实现对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管理,就难以促进农村经济在社会中的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地方政府一定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不断优化资源配置的内容,拓展融资渠道,积极引进各项资源,为农业活动的顺利就进行提供基础。招商是引进资源的主要措施之一,可以通过竞标方式招商,让企业为当地农民提供岗位,或者是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在此过程中当地的政府部门还要提供政策支持,加强对各项资源的合理配置。电商合作也可以为农村的发展提供农产品资源,但是在此过程中要不断丰富销售渠道,这样才能保证资源应用的有效性,可以与天猫和京东等电商平台合作,进而不断拓展销售渠道。同时,经济支持是优化资源配置的主要措施,当地政府要积极引导银行为农民提供一些小额贷款,进而为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基础[5]。为了加强农民对技术资源的有效应用,地方政府还要组织农业技术人员下乡,主要加强农民对先进技术的有效应用,对其进行技术培训,向他们讲解最新的农业技术,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从而不断完善农业经济管理体系。

(三)融入生态发展理念,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在农村经济发展中主要以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为主,这种模式虽然投入的成本低,但是经济效益并不高,在实际的农业经济中还会出现能源浪费等多种问题,严重情况下还会毁坏农业发展的根基。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业经济管理的质量,要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融入生态农村经济发展理念,主要为农民讲解生态政策等内容,强化他们的生态发展意识,在其中不断推广生态种植技术,加强对经济资源的有效应用,还可以发展生态产业,如观光旅游和采摘园等,合理利用农村资源。同时,为了避免出现违规的农业生产活动,要完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进而保证经济管理措施的有效性[6]。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有效转型,要通过融入发展理念和完善经济管理机制等措施,加强农业经济管理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合理应用,从而不断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在社会中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少明.试析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农业与技术,2018(10):148-149.

[2]赵长勇.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探微[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8(9):177.

[3]徐翔.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消费导刊,2019(45):122.

[4]王爱刚.试析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中国市场,2020(13):45-46.

[5]牟艳红.试析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文渊,2019(6):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