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工作制度建设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44:00

德育工作制度建设篇1

关键词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民族振兴,教育是根本,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挥在哪、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在教师的所有素质中,师德最为重要,是教师之灵魂。师德建设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和基础,关系到高校的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面对形势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师为本,构建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促进师德建设的垒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造就热爱学生,教书育人,学人为师,行为世范的教师队伍,为培养合格接班人和社会主义建设者作出贡献。

一、以教师为本,构建师德建设统一协调机制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垒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做好师德建设工作,必须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形成合力,健全机制。建立统一协调机制是师德建设的必然要求和有力保障,是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关键内容。教育部明确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师德建设作为一项事关教育工作全局的大事,纳入教育事业总体规划,加强领导,统筹部署,切实做到制度落实、组织落实、任务落实、措施落实、人员落实。校党委要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把师德师风建设纳入高校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成立由书记、校长亲自抓,纪委、组织部、宣传部、人事处、教务处、学生处、工会等部门参与的师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相关部门各负其责,有关方面大力支持的领导体制和统一领导,分工负责、互相配合、协调一致、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把师德建设贯穿于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做到科学化、经常化、制度化。

二、以教师为本,构建教师的成才成长机制

邓小平同志讲:“要教育人民,必须自己先受教育,要给人民以营养,必须自己先吸收营养。”因此,要进一步强化教师职业道德的学习和培训,要从思想教育人手,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真学习《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师法》等教育法律法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营造教师成长成才的良好环境,引导教师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志存高远,爱岗敬业;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用正确的思想观念来教育学生,以良好的思想和道德风范去影响和引领学生。强化教师的成长成才教育机制,必须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注重对新进教师的岗前教育,抓好“入口”。一是建立新教师培训制度。定期对新进教师进行包括师德、校情、规章制度、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科研等方面内容的培训教育,并严格考核,把熟悉和掌握师德理论作为新教师能否上岗的重要依据;二是建立教学导师制。在学校教务、人事、社科处、科技处等部门的统一部署下,各院系为青年教师包括新进教师配备教学导师,实行“传”、“帮”、“带”。教学导师不仅要指导新教师备课、上课、课外辅导、实践教学等教书环节,更重要的是指导新教师做到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为人师表。

第二、严格师资条件,从源头入口保证教师素质。高校要抓好师资队伍的选聘和人才引进工作,建立健全教师聘任、教师资格认定、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公示等制度,成立专门机构。严格审查待聘和引进教师的政治素质关、道德品质关和心理素质关,特别是政治思想素质关,这样就保证了高校教师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平,为高校师德建设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抓好岗位教育,寓师德教育于工作之中。定期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重点学习高等教育法律法规、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学、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内容,促使他们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增强对国家,社会和学校的了解和认识,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目前以开展解放思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与加强师德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党员教师在师德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提高大家的工作能力和业绩。

第四、高度重视对教师的人文关怀,以和谐理念重视教师需求。高校要在构建和谐校园思想的指导下,从教师的根本需求人手,从业务上、生活上、政治上、学习上对教师进行全方位的人文关怀,增强教师对本职业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教师对本职业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使提高个人师德修养成为教师自身内在的动力和需要。

三、以教师为本,构建师德建设的激励机制

第一、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师德考核是人们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教师做出善恶判断,确定其道德价值,表明自己褒贬的一种实践活动。”这种考核可以激发教职工的荣誉感和职业责任感,能够进一步强化良好的职业道德,改进和提高教职工的职业道德素养。因此,要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师教学工作规范》为依据,加强对教师师德的考核。完善考核机制主要做好以下两项工作:

建立完善的考评体系。学校要制定《师德建设评价体系》,明确师德建设目标,健全包括政治思想、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教学科研、为人师表为主要内容的师德评价体系,形成师德建设的导向机制。师德评价可分为自我评价、学生评价、专家评价、社会评价等四个层面进行,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评估活动,进行全方位的考核,建立起教师职业道德目标体系,以促进广大教师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努力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建立健全师德档案。学校教务、人事、工会等部门要为全校教职工建立师德档案,将教职工接受表彰的情况、师德专项考核情况和反映教师道德状况的相关资料,以及教师担任班主任、辅导员、寝室管理等工作的情况,整理归档。教师的师德表现要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聘任、派出进修和评优奖励的重要依据。

第二、健全师德建设的奖励机制。学校要把对教师道德规范要求纳入有关法律法规和各项具体决策之中,要将评选师德先进个人制度化,要注意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奖励与舆论导向相结合,在精神奖励上,通过开展评先创优活动和倡导高尚的师德活动,树立教书育人的典型,以掀起树形象、学榜样、找差距、作贡献的热潮,充分发挥典型任务的激励、向导、示范作用,从而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在物质奖励上,通过设立师德奖励基金,对师德高尚、业绩卓著的教师予以表彰和重奖,在住房、晋级、评聘,职称评审、进修深造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教师发表的有关教书育人的文章、著作,应以教育科研成果对待。

第三、加强师德建设的舆论宣传。通过校报、宣传栏、广播站、网站等多种形式宣传师德先进,如在校报上开设“名师”专栏,建立师德教育网站等,以扩大师德宣传网络的覆盖面,增强师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利用每年的教师节组织师德主题教育活动,集中开展师德宣传教育活动;通过“优秀教师”、“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等评选活动,对那些思想道德素质优秀、教书育人事迹突出、贡献突出、学生称颂的优秀教师大力进行表彰,广泛宣传先进事迹,交流教书育人工作的先进经验,以倡导尊师重教的好风尚。

四、以教师为本,构建师德建设的动态监控机制

高校教师的师德行为具有外在性、主动性、善恶性、可塑性的特点,可以通过教育、评价、监督来改变。因此,可以通过构建民主监督、教师职业良心自律监督等方式来调控教师的师德行为,最终促使教师自觉履行师德义务。构建监督机制也应做好如下工作:

第一、建立由学校、教师、学生、教学督导共同参与的“四位一体”的师德建设监督网络。一是建立师德建设的领导与监督机构,即建立由党、政、工、青、妇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师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师德建设进行调查、研究、规范、督促,检查与评价等。二是建立师德建设督导队伍,即由学校领导,在职教师、学生家长、社会人士、学生等共同选举督导员,了解教师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状况,将教师的师德建设纳入监督之下。督导员要深入教学科研第一线,倾听教师意见,了解教师在工作、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及时将这些问题向有关部门和领导反映,以便及时给予解决。三是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资源,在校园网上建立“师德监督网站”,鼓励学生对教师的“三育人”状况进行公开评价,也鼓励垒校教职工对学校“三育人”的所有环节进行举报和评价,提倡教师之间进行互相评价,督促教师更新思想观念,提高职业道德。

第二、建立系统完善的约束制度。学校要依据《教育法》、《教师法》、《高等教育法》以及有关法规、条例,从增强敬业意识,提高教学质量、塑造师德风范入手,制定本学校《师德建设规范》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准则》等制度,重点强化教职工队伍在思想道德、教学纪律、教学风气、教学科研、教书育人等方面的责任和义务,通过举办培训班、经验交流座谈会、观摩教学、参观访问、学习典型等多种形式,使师德教育制度化、科学化、有形化、经常化。

五、以教师为本,构建师德建设的信息反馈机制

反馈是控制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把施控系统的信号(又称给定信息)作用(输入)于被控系统后产生的结果(输出的真实信息)再反送回来,并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的过程。高校师德建设信息反馈实质是把整个师德建设系统的输出信息,再反送回输入端,并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具体来说就是:高校师德建设的决策机关一一党委发出信息后,通过下属各部门把信息传输在职教师、学生家长、社会人士、学生,注意教师思想动态及其行为的变化,及时收集信息,再把收集到的信息返回到决策机关,以便对师德建设决策进行修正和调整。构建信息反馈机制,必须做好如下工作:

第一、信息反馈要迅速、准确。信息具有滞后性、时效性特点,必须高度重视信息反馈的时效和速度,一旦发现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就应及时汇报,迅速向决策机关和管理部门反馈,信息反馈者要对了解的情况进行分析,认真核实,对所掌握的材料认真筛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以保证信息的价值及准确性。

第二、建立完善的信息反馈制度,建立一支有高度责任感的信息反馈队伍,形成信息网络,建立必要的信息反馈制度,明确责任。如专兼职信息员工作责任制,工作汇报制度,主管领导接待教师制度等等。制度是保证师德建设信息反馈机制良性运行的重要条件。

德育工作制度建设篇2

迈入“十二五”,教育正处于“转型、提质”的关键时期。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率先实现教育的现代化,进一步提升全区学校的德育工作水平,充分发挥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核心作用,现结合我区实际,对做好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工作提出以下若干意见。

一、指导思想

围绕育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题,树立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坚持“六制六化”的行动策略(即坚持学校德育项目制、德育活动课程制、学生成长导师制、班主任上岗持证制、家庭教育联动制、学生健康公告制,推进学科德育全员化、班集体建设制度化、学生发展社团化、社会实践常态化、德育评价多元化、团队工作一体化),创新育人模式,凝炼德育文化,积极构建德育体系,致力形成学校德育的特色和区域德育的品牌,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良好育人环境。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主题活动建设,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一是要广泛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各校要结合实际,组织开展“孝敬父母体验亲情”、“尊敬师长团结友爱”、“爱心奉献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引导广大中小学生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养成良好习惯,培养高尚品质,做有道德的人。二是要充分利用重大节庆日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教育活动,以经典诵读、节日民俗、文化娱乐和体育健身活动为载体,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积极创新传统节日的形式,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着力引导中小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更好地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的滋养和引导作用。三是要加强民族精神教育。深入贯彻落实《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切实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主题教育活动。四是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要多载体多形式,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和社会责任感。

(二)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服务学生个性发展。各中小学要认真贯彻落实《区关于加强中小学学生社团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构建以加强学生社团为基础,以开发多样化课程为支撑,以落实体艺科“2+1+1项目”为载体,以建设“十有学校”为目标的活动体系。要统筹规划学生社团的发展,充分利用校内外优势资源,以每位学生至少参加一个社团和按学校班级数成立社团数为基本标准,保障活动场地、器材、时间、课程和指导老师的落实,努力提高社团活动质量,积极培育精品社团,繁荣校园文化,满足学生的多元发展需求。各校要逐步建设社团文化节制度,以区级两年一届的“十大精品社团”评选为契机,不断提高我区学校社团发展水平,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社团化。

(三)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浓厚文化育人氛围。各校要高度重视现代化学校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精神生命和核心。要着力加强学校文化规划,妥然解决好精神力系统、执行力系统和形象力系统的关系,有机整合学校文化要素,进一步提炼学校办学理念、发展目标,优化校风、学风、班风,细化校本礼仪,加快文化环境布置,加强校服、校刊、校歌、师生誓词、学校宣言等个性化设计。同时各校要建好校史展览或荣誉陈列室,充分挖掘和传承学校原有的优良文化。深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的创建活动,凸显学校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对学生行为习惯的持久影响作用。进一步做强做大特色项目,提升拓展特色学校,并不断从特色中挖掘育人的品质,真正融学校德育于校园文化之中。

(四)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保障德育目标细化落实。各校要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班集体和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不断强化校本措施,推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和优秀班集体建设。加强班主任区校培训效度,坚持实施班主任持证上岗制度(全国心理健康辅导C级及以上证书和区班主任岗位培训合格证书),争取通过三年努力,实现我区班主任教师持证率达到100%。要加大班主任的管理力度,研究班主任工作艺术,提高班主任管理水平。继续开展名班主任评选与考核制度,建立“名班主任工作室”,逐步壮大区级高级德育工作者队伍,形成人人争当名班主任、人人关注学生人格的良好局面。要进一步加强班级(中队)文化规范化建设,积极开展以“温馨班级、文化教室”为主题的班级文化建设活动,营造健康、和谐、文明的班级育人氛围,实现优秀班集体建设制度化,并建立优秀班集体建设定期交流制度。

(五)加强德育小班化建设,深化学生成长导师制。推行德育小班化,实行由2-3名德育导师分担原行政教学班班主任的主要职责,以进一步落实全员育人理念。全面实行学生成长导师制,健全学校领导带头、班主任为中坚、任课教师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原则上要求一名导师辅导6-8名学生,在思想、道德、做人方面给学生以引导,在学业方面给学生以指导,促进学生整体道德水平、学习成绩的提升。同时,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提高教师培训的参与率和持证率,切实发挥好学校心理辅导室的作用,努力使学生心理问题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把心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低龄阶段。要进一步加大外来工子女学校的少先队组织建设,积极开展对留守儿童和外来工子女的关爱行动。

(六)加强“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建设,增强德育工作合力。各校要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切实增强对办好家长学校重要性的认识,认真履行好对现代家庭教育的指导、帮助和服务职能,加强家长学校规范化、制度化和校本化建设。区教育局将通过组织示范家长学校评选、家长学校建设经验交流会、家庭教育专家讲座等活动推动家长学校建设。同时,各校要高度重视学生道德实践体验活动,将组织学生参与德育实践活动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之中,通过设计各种有效途径,保证初中学生每年参加实践活动时间不少于7天,高中学生每年不少于15天。要进一步丰富社会大课堂,本着共建共享的原则利用好已有的23家区级校外教育实践基地及校级实践基地,注重多方联动,完善评价机制,努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继续引导广大教师参与“千百万工程”,主动配合社区建好“假日学校”,并深入推进学校教育资源开放工作,让孩子们的闲暇时间充实而有意义。

(七)加强德育课程建设,推进德育渗透全员化。坚持举办德育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展评活动,促进德育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结合,通过学生对德育内容的体验尝试体验,进一步增强德育的内化功能。各校要积极抓好《市中小学学科德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贯彻落实工作,实现学科德育渗透全员化。通过每年举行的市区级德育优质课、学科德育渗透课、主题班会课评比,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的培养,民主法制教育及禁毒、环保教育等内容切实落实到德育课程和相关学科教学之中。要加大德育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推进德育活动课程化开发,研究德育活动系列化开展,注重各类校本课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有机渗透,使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真正落到实处。

(八)加强评价制度建设,实现德育评价多元化。积极构建以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发展为目的,学校、家庭、社区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摒弃以学生成绩为唯一标准的传统评价模式,完善中小学生全面素质评价体系,重视学生过程评价,丰富每个学生的成长档案。继续开展区“中小学生身边的榜样”十佳评选及宣传活动,进一步完善三好学生、“四好少年”、张士柏奖学(育)金等各种形式的评选和表彰奖励制度,树立一批中小学生优秀典型。鼓励各校建立符合教育规律、学生特点、区域特色的多样化德育评价制度,着眼于学生多元智能,注重成长过程,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全面地发展。

(九)加强德育干部建设,提高德育工作水平。各校要深入贯彻《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团队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完善团队干部选拔、配备制度,保障团队干部在政治、工作量和职评方面的待遇。要建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学校德育组织领导体系,分管领导、德育主任、年级组长和团队干部职责明确,队伍稳定,能根据计划定期研究、部署和实施学校德育工作。德育干部要热爱学校德育工作,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教育管理、指导和实践能力。要增强德育干部考察、培训、学习和交流的机会,进一步完善德育干部片区交流研究制度,继续实施德育干部考核表彰制度,逐步建立德育校长述职制度、学校德育结对联谊制度,拓宽德育干部工作思路,提高德育工作水平,促进我区德育工作可持续发展。

德育工作制度建设篇3

【关键词】职业道德;路径;思考

最近几年,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传统道德观产生了激烈的碰撞,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职工也在不断进行道德选择与调整,原有的道德理念和道德规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想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必须重视和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干部职工的职业道德水平。浙江省天和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也应该如此,具体来说应该从发展的现实来思考。

一、干部教育与职工教育齐抓并举

集团领导是集团生产经营和两个文明建设的组织者指挥者,也是职业道德建设的示范者,领导干部的职业道德行为对职工的思想道德行为有直接的影响。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启示我们在职业道德建设当中,要重点做好集团及各公司领导干部的职业道德建设,组织领导干部学习十精神,在此基础上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让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让其在工作当中利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和道德感召力,推动集团的职业道德建设不断前进,这是提高集团职业道德建设水平的关键。在具体的工作当中,要加强领导和干部的理论教育,积极实践理论教育、培训考察、民主生活会等方式,对各级领导干部进行党性、党纪和价值观教育,不断提高集团领导班子和干部的职业素养,促使其在职业道德建设当中能够发挥表率作用,成为实践“科学发展观”思想的典范。在干部教育的同时,也要重视和加强职工职业道德教育,要通过集团舆论宣传阵地,依托各种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对职工进行有计划道德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技能教育,帮助企业树立起爱企爱岗思想,教育广大职工要将自身的发展与集团的发展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让职工能够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将思想教育与制度建设结合起来

制度建设是职业道德建设的保障,制度与职业道德建设有着紧密的关系,企业的职业道德建设都是建立在现有的制度之上的,制度存在的目的就是调节职工的行为和思想,使其能够满足集团的发展要求。这就要求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制度化,完善职业道德建设制度,利用制度规范的完善实现职业道德建设构建职业道德建设的长效机制。为此,建议集团尽快制定《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制度》,在制度当中明确集团在职业道德建设上的主要目的,以及职业道德建设的形式和内容,明确职业道德建设的具体负责部门,以及个单位、个部门在职业道德建设上所负的主要责任,建立完善的职业道德建设责任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职业道德建设的顺利进行。在这其中核心是思想教育制度化,思想教育包含多方面的内容,比如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科学发展观教育等等,通过这些教育使职工保持良好的思想政治方向,利用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带动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同时,要建立完善的职工教育培训机制,集团要借助于现在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依托刚成立的企业内部培训中心——天和学院,由天和学院工作办公室负责管理,全面负责职工教育工作,实现职工教育培训的专业化,为提高职业道德建设水平创造更好的条件。

三、将典型引导与经济处罚协调起来

集团在职业道德建设当中,要利用好职工的这种心理,典型引导和经济处罚两种手段协调起来。一方面,从集团的职工思想道德素养现状来看,大部分职工还不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为了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职工愿意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也愿意效仿一些先进的典型。为此,集团要深入挖掘在职业道德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个人,并在集团范围内进行广泛的宣传,在集团内部树立几个职业道德建设的先进典型,用他们的个人魅力,对职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职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对于职业道德建设中出现的积极性不高,学习达不到集团考核要求的,要在经济上进行一定的处罚,鞭策他们积极按照集团的安排提高职业道德水平,保证集团职业道德建设的顺利进行。

总之,新时期集团应该将职业道德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不断创新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只有这样才能适应集团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德育工作制度建设篇4

今天我们这次会议,主要是回顾总结近年来我区师德建设工作情况,明确今后的工作思路,并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区师德建设工作提出要求、做出部署。相信这次会议的召开,对我区深入开展师德建设工作,提高全区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将会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刚才,*、*小学分别围绕本校的师德建设工作做了交流发言,讲得都很好。*、*等十二所中小学也都以书面形式进行了交流。以上这些学校的师德建设工作经验丰富,形式新颖,特色鲜明,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各学校回去后要认真学习借鉴。刚才我们还共同签订了《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工作责任书》,各学校回去后要严格按照《责任书》中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

下面,根据党委研究的意见,我就全区师德建设工作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近几年我区师德建设工作的简要回顾

近年来,在全区各级领导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区师德建设工作不断进取、逐步深化,做出了许多积极有效的探索,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喜人局面。我总结了一下,大体可以概括为十六个字:高度重视、主题鲜明、形式灵活、效果显著。具体来讲主要有四个特点。

(一)认识统一,组织到位,师德建设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

教育发展,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本。近年来,局党委对师德建设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将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纳入了工作日程,不断加强组织领导,专门成立了师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安排精干人员负责这项工作的具体开展。为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每年都要组织人员深入部分中小学进行调查研究,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制定详细的师德建设工作计划。在工作中,注重对师德建设工作的研讨和指导,如去年11月份先后举办了由各中小学政工书记参加的“全区师德建设工作研讨会”和“政工书记培训班”,帮助政工书记们理清了工作思路,开阔了眼界,提高了开展师德建设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同时,各学校也都充分认识到师德建设对于提高教师素质、促进学校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纷纷成立了由“一把手”任组长的师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通过教师大会、座谈会、校园网等形式,积极做好宣传发动,努力强化教师的终身学习意识,激发教师提高个人修养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在工作中,各学校注重结合本校的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师德建设工作。如*、*学校积极创设有利于教师成长的人文环境;*、*精心打造“和谐校园”,努力营造和谐的教育氛围;*、*、*积极构建“绿色学校”,实现师德的绿色无污染。其他学校也都对师德建设进行了认真探索,形成了适合本校教师发展的有效模式和方法,推动了师德建设工作的开展。

(二)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师德建设工作的针对性和时代感不断增强

近年来,我们结合形势发展,开展了系列主题教育活动,重点抓好教师理念的更新和热点问题的查摆与整改,努力实现师德建设工作与时代同步。

1、深入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逐步推进师德水平的提高。活动是工作的有效载体。*年以来,我们积极实施“师魂铸造”工程,根据形势发展,结合教师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本着逐步推进的原则,连续开展了“千名教师访万家”、“师德建设年”、“更新观念、依法治校、勤政廉洁、开拓创新”校长专题教育活动和“双三进”活动,有效地密切了干群关系和师生关系,整合了教育力量。去年,结合市区两级政府提出的打造“诚信*”和“诚信*”的号召,开展了“创建诚信学校,争做诚信教师”活动,努力在领导和教师中强化诚信意识,在社会上树立了“诚信学校”和“诚信教师”的良好形象。

2、以建立和谐师生关系为重点,切实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本质和核心。近年来,我们结合新课程改革,在校长和教师中开展了“读书考学”活动、“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的培训,引导教师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构建民主、平等、关爱、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工作中,重点抓好班主任教师理念的更新,去年邀请*,为全区1300余名班主任做了两场专题报告,引起强烈反响。为检验广大教师对新理念的学习和掌握情况,开展了优秀教育案例和教育新理念征集活动,全区广大教师踊跃参加,共上交教育案例674篇,教育理念957条,其中不乏一些内涵深远、蕴意深刻的成功之作,说明教师的理念确实得到了有效提升。

3、突出抓好查摆与整改,切实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去年教师节,周济部长提出要“大力加强师德建设,努力造就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要做到让人民满意,就要加强

查摆与整改,切实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在这方面,我们做了大量细致有效的工作。除了组织教师深入开展自查与互查外,还积极拓宽征求意见的渠道。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设立师德信箱、开通师德热线和举办“教育大集”等形式,向学生、家长、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对征求上来的意见,我们及时组织各学校领导和教师深挖思想根源,制定整改措施,不断进行整改。通过深入查摆与整改,各学校的工作作风、工作效率和服务意识都有了明显转变,广大教师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三)形式灵活,措施得力,师德建设工作的操作性和实效性不断增强

在师德建设工作中,我们积极探索灵活有效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教师对提高自身修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工作的实效性。

1、注重典型的培养和宣传,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广大教师。先进典型是新时期涌现出来的杰出代表,是广大教师学习的典范。我们不仅组织教师远学全国英模,更注重培养和挖掘教师身边的典型,先后推出一大批符合时代精神的先进典型。特别是去年,我区教师队伍人才辈出,先后涌现出三个“全市唯一”:即全市唯一1名省人民教师,唯一1名全国模范教师,另外还涌现出10名省级教学能手和优秀教师、18名市级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同时,我们还积极开展区级先进评选活动。对典型的先进事迹,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了大力宣传。一是大张旗鼓地表彰,去年教师节,隆重召开了“庆祝第二十个教师节暨表彰大会”,区五大班子的领导亲自到会,对优秀教师进行表彰。二是举办师德报告会,近年来先后组织教师参加了省、市、区三级优秀教师师德报告会。三是充分借助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去年与电视系,开设了“教育之窗”,对部分优秀教师进行了宣传报道。先进典型的先进事迹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教师学习和工作热情,收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效。

各学校也都采取有效形式,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如十二中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试点为契机,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的先锋模范作用;十三中针对个别教师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了模范示范岗、首席班主任制,为教师们树立了学习的标杆;*小学利用学校拥有省优秀教师、省教学能手这一资源优势,引导教师对照名师找差距、查不足,掀起了学名师、赶名师的热潮。

2、注重教育行为的反思和交流平台的创设,不断拓展校长和教师的学习视野。对教育行为不断进行反思,是教师的教育思想逐步成熟、教育理念不断提升的有效途径。近几年,我们先后开展了“我的学生观”、“21世纪教师形象设计”演讲比赛、“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双三进”征文活动,“今天怎样当校长”、“今天怎样当教师”大讨论,以及“总结教育教学经验,进行自我反思”培训。定期举办“校长沙龙”,在《*教育》上开设校长论坛,组织校长进行研讨。各学校也通过“教师沙龙”、师生座谈会、校园网等形式,为教师提供反思和交流的平台。同时,我们注重加强校长与外界的交流,分批组织校长到外地参观学习,这两年,先后组织校长167人次到上海、大连、湖南、济南、青岛等地参加了校长高级研修班、新课程和校本培训专题研讨,到一些名校参观学习,有效地提高了校长们的知识层次和理论水平。

3、注重人性化管理,将师德建设与教师个人发展密切结合。教师是办学的主体,只有使教师多用武之地,少后顾之忧,才能使师德建设取得实际效果。在这方面,我们一是积极为教师解决实际困难。要求各学校领导定期走访教师家庭,为教师排忧解难。大部分学校都做得很好,对有困难的教师能够及时提供帮助,对生病住院的能够及时前去探望。二是帮助教师理清个人发展思路。各学校结合实际,组织开展了各种有效工作。如*中结合每位教师的心理特点,为教师量身定做成长目标和成长计划;*中围绕“成功教育”,引导教师积极争做“成功教师”;*小学为每位教师制作了精美的《我的成长历程》画册,激发了教师的事业心。三是建立科学合理的用人制度。我们本着知人善用、任人唯贤的原则,积极为广大教师展示自我提供公平竞争的舞台。去年开展了第四轮校长聘任和中层干部聘任工作,在聘任的188名校长中新聘的达49名,聘任的270名中层干部中,新提拔的达131人。

(四)机制健全,制度完善,师德建设工作效果得到有效保障

要确保师德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就必须建立和完善师德建设的各项机制,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1、健立考核监督机制。一是采取过程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定量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的办法。从2003年开始,每年7月份对全区教师进行师德考核打分。去年4月份,还组织全区中小学教师进行了师德统一考试,考试成绩计入了对学校和教师个人的师德考核结果。二是采取行

政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方式。我们积极开展社会、家长、学生评教活动,建立了“教育申诉制度”,当学生认为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向学校乃至教体局提出申诉。今年我们实施了师德月报告制度,要求各中小学每月都要上报本校师德建设有关动态,为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开辟了信息通道。

2、完善行为规范机制。我们注重以制度规范约束行为,让教师明白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先后出台了《*区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十不准”》、《*区中小学教学事故处理办法》、《关于加强对中小学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管理的意见》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制定了诚信学校、诚信教师“双十条”,完善了教师承诺制,通过各种形式组织教师向学生、家长和社会作出公开承诺,引起强烈反响。

3、健全激励奖惩机制。将师德考核结果与职称评定、评先树优挂钩,对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实行一票否决。对违反师德规范的教师,一经查处,严肃处理,并进行全区通报。起到了良好的警示教育作用。

应当指出的是,尽管近年来我们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一是机制还需进一步理顺。要搞好师建设工作,必须建立一个信息畅通、责任明确、反应迅速的工作机制。我们在这方面还是一个薄弱环节,表现为:对规章制度是否落实的信息渠道尚不迅捷和畅通,尚未建起一个比较规范的教师思想信息收集系统;在教师评估方面,尚没有找到一个有效的机制,将师德的一票否决权作为刚性的指标贯彻下去。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开展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二是师德建设的工作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如何针对教师的特点,开展教师能够接受并乐于参加的师德教育活动方面,我们的办法还不多。面对教师的工作性质和自身特点,面对教师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我们的师德建设工作在形式、方法和手段等方面都有许多不到位的地方,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形式陈旧、内容单调、手段呆板等问题,阻碍了师德建设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当然,还存在不少其他方面的问题,我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二、我区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区的师德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就全区教师队伍整体来说,主流是好的,绝大多数教师忠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敬业爱岗,热爱学生,为人师表,钻研业务,求真务实,不断创新,为我区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我区师德建设工作还有一定的差距,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教师中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有的教师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法落后,学习意识、法制观念淡漠,有的一味崇尚师道尊严,经常对学生训斥、讽刺、谩骂,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在社会上引起极坏影响。

二是有的教师敬业意识淡薄。特别是个别青年教师,把从事教育仅仅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厌倦和鄙视本职工作,授课照本宣科,工作敷衍了事,这种人虽然不多,但却严重损坏了教师的形象。

三是有的教师对业务的精力投入减少。值标准注重实用,行为选择偏重实惠,对学术研究、专业探讨投入精力减少。有的教师把大量精力用在搞第二职业,从事经营活动,热衷于搞有偿家教,存在乱办班、乱补课现象,直接影响了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

四是有的教师示范作用降低。在政治态度、工作作风和言谈举止上难以成为学生的表率,有的言行不一,纪律散漫;有的品行不端,找学生家长办事,甚至索取财物;有的仪表不端,一味追求时尚,浓妆艳抹,穿奇装异服,完全违背了为人师表的要求。

三、对我区今后师德建设工作的意见

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年初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的意见》精神,以抓好师德建设各项政策、措施、制度的落实为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明确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我们要在总结反思过去工作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明确下一步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1、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是: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求,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弘扬高尚师德,力行师德规范,强化师德教育,优化制

度环境,不断提高师德水平,努力造就一支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

2、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要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有关的法律法规,引导教师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影响和引领学生。

3、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理想。通过学习理论、学习先进典型等方式,引导教师增强职业光荣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志存高远,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乐于奉献,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反对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把本职工作、个人理想与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

4、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引导广大教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先进教育理念,积极推进教育创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形成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自觉加强师德修养,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良好的思想和道德风范去影响学生;坚持科学精神,潜心钻研,严谨笃学,成为热爱学习、终身学习和锐意创新的楷模。

5、着力解决师德建设中的突出问题。要引导教师对照各种有关师德建设的规章制度,通过自评、互评等方式,认真查摆自身及他人存在的问题,要进一步完善学生、家长、社会评教制度,广泛征求各个层面对师德建设工作的意见。着力解决个别教师中存在的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以教谋私等败坏教师队伍声誉的突出问题。

6、加强对师德建设的科研,不断探索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师德建设有着很强的时代性和针对性,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对师德建设工作的科研。一方面对过去行之有效的好传统、好办法要及时进行总结和发展坚持。另一方面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师德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不断改进和创新。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上下功夫,讲究实际效果,克服形式主义,使师德建设更加贴近实际、贴近教师,把师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具体化、规范化,使之成为全体教师普遍认同的行为准则,并自觉按照师德规范要求履行教师职责。

(二)切实抓好师德建设各项措施制度的落实

以往我们围绕师德建设工作,制定了不少的措施和制度,但仅仅有“令”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要落实“行”,如果有令不行,那么“令”再好也只会成为一纸空谈。为此,我们将今年确定为“各项措施制度落实年”,希望以此来进一步推动师德建设工作的发展。

1、要强化师德教育。多渠道、分层次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师德教育。在加强和改进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重视对教师的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对于青年教师,要重点加强理想信念方面的教育,要建立和完善新教师岗前师德教育制度。要把师德教育作为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首要任务和重点内容。

2、加强措施制度的宣传。要将近几年下发的有关师德建设的措施和制度印发到每一位教师手中,通过政治学习、书面考试、知识竞赛等形式,组织教师重温各种规定和要求,使教师牢记于心,并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3、严格考核管理。本次会议上,我们制定下发了《*区教体局关于对各学校进行师德工作考核的意见》,对师德建设工作考核的具体内容、考核办法和考核结果的使用等方面,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各学校要严格按照《意见》的要求,认真做好各项工作,今后我们将定期组织人员对各中小学师德建设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将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的重要指标。同时,进一步完善师德考评制度,将师德表现切实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聘任、派出进修和评优奖励等的重要依据。对师德表现不佳的教师要及时劝诫,经劝诫仍不改正的,要进行严肃处理。进一步完善教师资格认定和新教师聘用制度,把思想政治素质、思想道德品质作为必备条件和重要考察内容。

4、不断完善师德建设工作信息收集机制。进一步拓宽信息收集渠道,特别是要逐步完善师德月报告制度,将这项制度作为全面了解教师和学校情况的一条有效途径,长期坚持下去。另外,还要定期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全面、详细地了解教师的思想状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提供第一手的资料。

5、加大典型的挖掘和培养力度。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身边的典型更具有说服力。今年我们将开展“*名师”评选活动,积极挖掘和培养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典型,培养我们自己的名师,为教师们树立学习的榜样,提供赶超的目标。各学校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师德建设成果和优秀教师的先进事

迹,弘扬主旋律,展现当代教师的精神风貌,提高人民群众对教师队伍整体形象的认同感和美誉度。同时,积极开展向典型学习活动,在广大教师中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赶超先进的良好风气。

(三)切实加强对师德建设的领导

德育工作制度建设篇5

——2011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交流材料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近年来,我局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高度,坚持立德树人的理念,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并以此为抓手推动教育行风建设,树立教育工作廉洁、高效的形象,提高教育工作在人民群众中的公信力和满意度。我县的师德师风建设,努力做好了“组织、制度、考评、活动、奖惩”五篇文章,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做好“组织”文章,强化师德师风建设领导

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时代性强,要求高,任务重,责任大。为此,我局从组织机构建设入手,层层落实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责任,形成局校联动,齐抓共管的责任体系和工作格局。县局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党委成员为副组长,有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师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确定局人事股专抓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全县各学校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也成立了相应领导机构。同时,建立了师德建设工作领导责任制,明确规定局党委书记为全县师德师风建设第一责任人,各学校校长为本校师德师风建设第一责任人,对工作实行问责制和责任追究制。要求各学校在制定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时把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政、工、团等密切配合,形成较为完整的工作体系。

二、做好“制度”文章,建立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教师的行为失范、职业腐败和职业犯罪是师德师风建设必须解决好的一组突出矛盾。近年来,我局针对教师队伍中出现的一些有悖于师德师风建设的行为和现象,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和制度。一是为加强教育系统政风行风建设,巩固师德师风教育成果,树立教育新形象,出台了《关于严禁教师有偿家教和校外违规办班的通知》和《关于禁止强制学生征订(购买)教辅资料的规定》,并在县电视台进行了公告,向全县人民作出公开承诺,对一经查实的有偿家教和校外违规办班等违纪行为决不姑息,依纪从严查处。为了全面禁止教师有偿家教和强制学生征订(购买)教辅资料的行为,我局根据党风廉政建设要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八不准”》等规定,对违纪教师作出:立即调往边远山区、停发五年绩效工资、终生低聘一级教师职称和永远不享受县直学校选调教师考试资格的硬性规定;对相关学校校长进行问责,采取诫勉谈话直至撤销校长职务的行政处分的措施。二是出台了《关于严禁教职工参与违规招生和从事保险业务的通告》,全面清理整顿教职工参与违规招生和从事保险业务等违规行为,要求已参与违规招生和从事保险业务的教职业工与外县招生机构和个人脱离关系,与保险公司自行解聘用人协议,有违规者,一经查实,一律按落聘处理。三是为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根据国家《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南城县中小学教师十项个人信用承诺制度》,并在县电视台播放,接受全县人民监督。紧密结合教育系统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指导和帮助学校、教师查找腐败风险点,制订防控措施,绘制各项工作腐败风险防控流程图,逐步建立起惩防并举的工作机制,全面提高了全体教师廉洁从教的自觉性和防腐拒变的能力。

三、做好“考评”文章,促进师德师风建设落到实处

我局坚持把考评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环节。一是完善师德考评办法。坚持师德考核与业务考核并重,师德考核分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次。建立师德考核档案,每年将师德考核结果载入教师师德档案,并把师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提拔任用、晋级、聘用、评优评先和绩效工资评定的重要依据。二是严把教师准入师德关。在教师资格认定、新教师聘用工作中,加强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品质的考察和考核,严格把好师德师风关,对考察考核不过关者,不予认定和聘用。三是将师德建设纳入学校年终考评。长期以来,我局始终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考核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纳入到督导评估体系。每年对各学校教育工作目标考评时,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为必查项目,并加大权重,对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考核排位后三名的学校,实行“黄牌”警告,责令限期整改。四是实行师德师风问题“一票否决”。对在师德师风上出现问题的教师,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在年终考核时,不能评为“优秀”等级;对问题严重,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的教师,给予行政处分,并在年终考核时定为“不称职”等级,在晋升职务时予以一票否决。对出现师德问题的学校,取消学校和校长的评优评先资格,造成恶劣影响的,给予校长降级或撤职处分。

四、做好“活动”文章,搭建师德师风建设平台

在师德建设工作中,我局不断创新活动载体,提升工作实效。一是开展“师德建设年”教育活动。为进一步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我县教育系统以“正师风、扬师德、廉洁从教、为人师表”为主题,深入开展“师德建设年”活动,引导和激励全县中小学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书育人、敬业爱生、遵纪守法、为人师表,争做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表率,以良好的道德风范和职业精神影响和教育学生。二是开展师德问卷调查。针对教师的从教行为,我局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在全体教师中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问卷调查,广泛收集方方面面的意见,发现不良现象,全面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增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丰富了“创先争优”活动的内涵。三是开展师德承诺活动。我局在全县各学校开展了“做满意教师,创和谐教育”和“禁止有偿家教”等师德承诺活动,组织广大教师利用家长会、教师会等形式进行书面和口头师德承诺。要求全体教师模范履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八不准”》等师德师风建设规定,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争创先进教师集体,争做人民群众满意的教师,建立良好的校家关系和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塑造教师公众新形象。四是开展“以学促建”活动。以学习符爱起、郑培民等先进人物事迹为契机,在全体教师中积极推动“比奉献、比育人、比业绩”的“三比”竞赛活动,评选出年度“十佳师德标兵”,以学促建,有效改观了全县教师队伍整体精神风貌。

五、做好“奖惩”文章,提高师德师风建设实效

德育工作制度建设篇6

一、认真分析师德师风工作面临的形势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湖南省委省政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2012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对新时期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2015年,为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为落实国家的部署和要求,2015年以来,我省出台并全面实施了《湖南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办法》,明确提出了要在全省乡村教育逐步建立“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地位待遇越高”的激励机制,逐步形成农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局面。

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近几年来,多次就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作出明确指示。2014年,在北京师范大学讲话中提出了“四有”好教师的标准,其中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仁爱之心都是师德的具体要求;2016年,在北京八一学校考察时又对教师提出了做“四个引路人”的殷切期望。在具体工作中,教育部先后下发了《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的通知》《关于印发〈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的通知》《关于印发〈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的通知》等系列文件,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部署。

从我省来看,近年来,我们始终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提升教育形象的首要任务来抓,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一是按照上级要求并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出台了《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若干意见》《湖南省〈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实施方案》等文件,为全省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开展奠定了政策基础。

二是加大了师德典型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师德模范的典型示范作用。近年来,我们精心组织了“英雄校长”杨建一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国培”“省培”各项目中增设了“师德师风教育”模块,组织开展了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和优秀教师典型表彰活动。H2015年,我省就有3人荣获“全国师德标兵”称号,10人被评为“省师德标兵先进个人”并由省总工会授予了“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

三是开展了师德师风建设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师德师风建设的政策、措施、途径和方法。2013年,我们确定益阳市为我省师德师风建设试点市,遴选了长沙市芙蓉区等19个师德师风建设重点联系县,并安排专项经费保障试点工作开展。试点工作成效明显,充分发挥了联系单位的示范引领作用。如教育部《教育体制改革简报》对益阳市《全方位推进中小学师德建设》的做法进行了专题推介;长沙市芙蓉区坚持价值引领,以《芙蓉教师宣言》师德主题教育活动为抓手,提炼教师共同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和行为规范,引领师德建设从他律向自律,从制度约束向文化约束转变,这一经验被媒体广泛宣传报道;东安县实行校长师德师风建设第一责任人制度,根据师德师风建设情况考核结果实行责任追究,五年来,因师德师风建设渎职撤换校长6人,处分涉及教育“三乱”教师35人,通过教育督导通报批评154名老师,通报表扬236名教师,有力促进了师德工作开展。

从我省教师队伍师德师风现状来看,总体情况是好的。长期以来,我省广大教师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提升师德素养,始终坚持立德树人、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用爱心、知识、智慧点亮学生心灵,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为教育强省建设、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是一些地方师德师风建设还不尽如人意;一些教师自身的思想素质、师德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少数人思想道德水平不高,理想信念缺失、满足现状、不思进取;部分教师治学不够严谨,教书育人的理念亟需更新,专业能力亟待增强,教育教学缺乏智慧,新课改、信息技术等学习不够;少数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意识不够强,如对学生缺乏爱心、教育简单粗暴;极少数教师还存在家教家养、有偿补课、违规收受礼品礼金等违规行为,还有个别教师甚至做出了侵害学生的违法犯罪行为。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始终坚持把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长期的核心任务抓紧、抓实、抓好。

二、明确师德师风建设的主要任务

加强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必须以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和六中全会和省委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以提出的“四有”好教师、“四个引路人”要求为指南,以《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依据,以热爱学生、潜心教书育人为核心,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坚持依法治教、依法从教,建立健全教师队伍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师德师风教育和法制纪律教育,优化育人环境,弘扬高尚师德,不断提高师德素养,形成规范、长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注重立德树人,不断提升教书育人质量,努力在全省造就一支忠于教育事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具体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关系到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运兴衰和民族未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把引导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首要工作来抓,旗帜鲜明地在广大教师中开展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系列讲话精神的学习教育,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积极引导教师自觉遵守各项管理制度和教育教学规章,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影响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二是强化爱岗敬业精神。教师的身上,既承载着一个孩子、一个家庭的希望,更承载着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的未来。教师的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和敷衍,爱岗敬业是师德的基本要求。作为人民教师,一定要对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深厚的感情,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没有感情就做不好教师。当前,党和政府在改善教师待遇、提升教师社会地位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如我省的乡村教师津贴制度、教师周转房建设、教师体检等,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在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增强广大教师从教为师的荣誉感和自豪感。这是从外部为教师爱岗敬业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我们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一定要借这一东风,采取切实措施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荣誉感,如长沙市芙蓉区教育局开展的教师宣誓活动就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三是提高教书育人水平。教书树人是教师职业的根本任务。引导广大教师不断提高教书育人水平,是提升教育质量的根本所在。为此,必须采取措施引导和促进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引导教师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在教书育人方面当好表率、做出示范。

四是切实解决突出问题。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流于形式、浮在表面,上面热热闹闹,老师们觉得与我无关,敷衍应付。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从老师们最关心的问题出发,从社会对教师和教育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出发,采取切实措施,有的放矢。在前面,我列举了一些我省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的是,我们必须守住底线。对违反师德、严重败坏教师队伍形象的个别现象,各地各校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坚决做到防患于未然。我们也将发现一起、严惩一起,不但要依法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并且要严厉追究有关领导的监管责任!

三、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保障

要全面推进我省师德师风工作开展,取得更大工作成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必须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工作保障。我认为,要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组织领导。要建立师德建设领导责任制度。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对师德建设工作的指导和监管,主要负责人是师德建设工作第一责任人,有关职责要落实到具体的职能机构和人员。各地要结合实际,制订本地师德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充分发挥教育工会等教师行业组织在师德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中小学校要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工作首位,贯穿于管理工作全过程;中小学校长要亲自抓师德建设;学校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教师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和先锋模范作用;学校教代会和群团组织要紧密配合,形成加强和推进师德建设合力。

二是抓师德考核。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师德考核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的核心内容,摆在首要位置。各地要制定师德考核办法,学校要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师德考核不合格者年度考核应评定为不合格,并在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职务(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和特级教师评选等环节实行一票否决。2016年下半年,我们对全省中小学在职在编教师进行定期注册,将师德师风纳入了注册内容。在2016年的全省中小学职称改革中,我们也将师德师风考核作为重要内容。特别是正在组织的全省中小学正高教师首次评审,我们要求参评者不但要业务精湛,并且一定要师德高尚,在德才方面均能给其他教师起示范引领作用。

三是抓师德奖惩。要加强正面激励,促进形成重德修德的良好风气。各地各学校要将师德表彰奖励纳入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奖励范围。完善师德表彰奖励制度,把师德表现作为评选教书育人楷模、模范教师、优秀教师等表彰奖励项目的必要条件。在同等条件下,师德表现突出的,优先评选和晋升教师职务(职称)和骨干教师。当然,“仓廪实而知礼节”。各级教育部门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积极争取在依法依规落实教师工资待遇政策,落和提高农村教师人才津贴,关心帮助困难教师,加快实施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等方面有更大的突破。

四是抓师德监督与惩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建立健全师德年度评议制度、师德问题报告制度、师德状况定期调查分析制度和师德舆情快速反应制度,及时研究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政策与措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面向社会公开师德举报电话,设立师德举报箱,聘请师德师风监督员,向家长发放师德评议卡等,自觉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对师德建设的监督和评议,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形成齐抓共管与社会舆论监督和谐统一的工作格局。湖南省教育厅已经设立师德师风建设举报邮箱,由阳光服务中心统一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情况反映。我们将根据网络举报查实情况和媒体报道情况,每年确定若干师德师风问题较多的县市区,作为师德师风建设重点监控县市区。建立重点监控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约谈制度,从严查处治理师德师风问题突出的地区和个人。将师德建设纳入教育督导评估体系,切实加强监管,逐步建立完善违反师德的惩处机制,坚决遏制失德行为蔓延。对有严重失德行为并造成严重后果、影响恶劣的教师,依据《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视情节给予警告、记过、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撤销专业技术职务或者行政职务、开除或者解除聘用合同、撤销教师资格并予以解聘等处分,对涉及违法犯罪的要及时移交司法部门依法处理。

五是抓师德宣传。各地各校要善于针对师德建设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应对并加以引导。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在宣传师德师风的正面导向与促进作用,大力宣传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大力宣传师德建设的成果,大力宣传优秀教师、师德标兵先进典型的模范事迹,增强广大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为师德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引导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师德建设工作。各地要认真组织教师学习师德师风建设相关法规制度、师德师风建设优秀个案和典型案例。我们将定期组织开展“师德楷模宣传月”“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师德师风优秀教师访谈”“师德讲堂”等活动,在湖南教育电视台、湖南教育网、湖南教育政务网、《湖南教育》《教师》等杂志开辟专栏、专版,在全省主流媒体开展宣传,大力宣传人民教师的先进典型和模范事迹,展现当代教师的精神风貌。

师德师风建设的全面推进,任务艰巨、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一定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以对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和教育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落实好师德师风建设活动的各项任务,切实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教育强省建设、实现教育现代化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德育工作制度建设篇7

[关键词]师德建设;高校工会;实效

师德是教职工在职业工作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高校师德建设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要务,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形成合力。高校工会虽不是师德建设的主要部门,但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独特的作用。高校工会参与师德建设,是发挥职能作用的表现,也是服务大局的措施。了解和分析高校工会参与师德建设的实效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实效的途径,对于高校工会强化实效导向助力师德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一、高校工会参与师德建设的实效内涵

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提出高校工会是学校师德建设委员会成员之一。2018年,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2019年,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强调要提高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科学性、实效性。高校工会作为校党委领导下的群众性组织,具有维护、建设、参与、教育四项职能,具有组织、引导、服务、维权作用,涉及教职工的工作、生活和发展,与师德建设直接或间接相关,这就决定了工会要贯彻落实上级部门和学校的部署,配合其他部门抓好师德建设。一切工作只有具有实效,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高校工会参与师德建设的实效可理解为工会正确把握在师德建设中的定位,结合自身职能和作用,以可行的方式和措施参与师德建设,高质量完成在师德建设相关方面应尽能尽的职责,对学校和教职工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工会参与师德建设有实效,才能切实服务教职工,促进师德建设,从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提高凝聚力、向心力、影响力;反之,则说明工会参与师德建设的意义不大,甚至有损教职工对工会工作的认可。这就要求工会牢固树立实效导向,以实效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讲实效、求实效,把实效贯穿于参与师德建设的各环节和全过程,不断调整、改进工作,才能提高参与的实效,实现推进师德建设的目标。

二、高校工会参与师德建设的实效探析

高校工会作为师德建设的主体之一,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独特的作用。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发挥组织和活动优势,评选师德先进,参与师德制度的制定,参与师德教育和考核,做好教职工思政工作,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为师德建设提供经费保障等。但从实效的角度来看,高校工会参与师德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足:助推师德建设的精品活动缺乏;师德先进评选的公开性、公平性、公正性不够,评选标准笼统;师德先进宣传力度不够,有的只评不宣传,或不注重挖掘先进事迹;服务教职工的内涵不深等。对于这些不足,可以从高校、工会、教职工等角度进行分析。从高校角度看,对工会在师德建设中的作用发挥重视不够,群团改革精神有待进一步落实,工会机构和运行机制改革未完全到位,妨碍了工会履行职能参与师德建设。从高校工会角度看,参与师德建设不平衡:有的积极寻找结合点和切入点参与;有的认为处于配角地位,难以发挥作用,工作主动性不够,更对工作实效较少在意。从总体上看,高校工会普遍对师德理论学习和运用不够,实效意识不强,导致工作思路不清,有效措施不多,工作广度和深度不够。从教职工角度看,目前师德建设主要是面向专任教师的。教职工的价值观和需求观呈现多元化对师德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他们期望是师德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工会参与师德建设,虽然面向全体教职工,但其吸引力还需提升、受益面还需扩大。这些表明工会参与师德建设的实效有待提升。

三、提升高校工会参与师德建设实效的措施

针对高校工会参与师德建设存在的不足,高校工会要提高政治站位,把握新时代师德建设的规律和要求,把师德建设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将其有机融入工会工作,服务大局,准确定位,做好应做能做的事,当好参与者、促进者,强化实效导向,探索改进和创新思路、内容、方式、措施,团结和依靠教职工,从师德教育、表彰、宣传、监督、服务等方面统筹推进、同向发力,不断提升参与师德建设的实效。

(一)加强引领加强引领,提升师德教育的实效加强高校师德建设,师德教育是根本。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强调,“信仰信念指引人生方向,引领道德追求”。高校工会发挥教育职能,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创新教育方式和措施,结合学校一个时期的师德建设重点,经常开展有针对性、感染性的师德教育,引导教职工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从教育强国、教育为民的政治高度提升道德认识、加强道德实践;以职业道德为核心,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主题教育活动,组织教职工系统学习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思想、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组织师德主题的论坛以及演讲、辩论、征文等比赛,组织教职工参加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促进教职工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师德观,把师德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做到以德立身、以德施教。高校工会开展的教职工文化建设具有教育性、群众性、渗透性,是开展师德教育的有效载体。工会要坚持教职工的主体地位,发挥文化阵地和社团的组织作用,发挥教职工的主角作用,乃至邀请教职工参与活动设计,找准结合点和共鸣点,把师德教育融入教职工文体活动,让教职工在活动中受到教育。针对教职工个性和需求的多样化,努力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服务,打造读书会等学习交流平台;举办科学素养、人文素养、法治素养、健康素养等方面的讲座、沙龙、培训;开展健康向上的教职工文化精品活动,丰富教职工的精神世界,发挥文化涵养师德功能。高校工会干部尤其是二级工会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教职工,是参与师德建设的重要力量。因此,高校工会要做到打铁需自身硬,严格教育管理工会干部,把师德教育纳入工会干部培训内容,引导工会干部主动学习,系统掌握师德理论,提高师德建设实践和创新能力,在教职工中发挥表率作用。劳模精神是超越别人的精神,工匠精神是超越自己的精神。新时代更需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工会要深化“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组织劳模和工匠作报告、开设课程,支持校内劳模建好工作室,促进教职工提升职业精神、职业道德。

(二)强化激励强化激励,提升师德表彰的实效坚持体现先进性要求与兼顾广泛性要求相结合,选树先进是开展高校师德建设的有效途径。要坚持评选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落实师生参与权和监督权,做到标准规范、程序严格、过程透明,使评出的先进经得起师生的检验和认同,使评选过程成为发现和宣传先进的过程,激励教职工对标先进。首先,高校工会要统筹工会组织的各类各级先进评选推荐,注重培育、评选先进典型的广泛性,如对省劳模等先进的推荐要及早挖掘和确立培养对象,支持丰富其先进事迹。师德、“三育人”等先进评选推荐,明确获过一次这项荣誉的,下次评选不再参评,以保证评选的广泛性,调动更多教职工的参与积极性。其次,对由工会组织评选的校内师德、“三育人”等先进,要征求意见,制定评选办法,规范名额、条件、程序:在名额上以一线教职工为主,合理兼顾各类岗位;在条件上应体现提出的“三个塑造者”“四有好教师”等标准和要求,突出师德第一标准,把年度师德考核优秀作为必备条件,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且对各类岗位的教职工应有不同要求,从政治、师德、业绩、服务、评议等方面制定量化指标,以提高可操作性;在程序上自荐和推荐相结合,逐级公示被推荐者的先进事迹征求师生意见,征求教务处、科研处等部门意见,全面了解被推荐者的品行,对有异议的要认真调查。再次,兼顾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按规定的最高额度给予先进物质奖励。召开先进表彰交流会,或结合工作会议予以表彰,增强先进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促进教职工之间的交流学习。对先进持续给予关注关爱,使他们的先进性能得到保持和发扬。

(三)深度挖掘深度挖掘,提升师德宣传的实效高校工会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弘扬和传递正能量,增强师德宣传的针对性和贴近性,宣传学校发展成就和形势、师德制度和要求、先进典型和违反师德的案例、工会参与师德建设的做法和活动等,营造崇德尚美的校园环境,发挥先进的带动作用,促进教职工深刻认识加强师德修养是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从而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师德宣传的重点是宣传由工会评选推荐的先进。首先要注重时效性,及时宣传劳模、师德、“三育人”、工会工作等方面的各类各级先进个人或集体,全方位展示教职工群体的精神面貌,形成常态化的宣传局面。其次要充分挖掘和宣传先进生动的、详细的事迹,不仅宣传先进的业绩和贡献,更要宣传先进的理念、品德、做法、经验、体会等,让广大教职工感到可信可学。要注重宣传的持续性,挖掘劳模、师德先进的故事,从多角度给予连续报道。再次要适应“互联网+”的形势,运用好校报、工会网站以及工会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媒体,综合运用新闻采访、报告会、微视频、VR、快闪等方式。网上网下宣传相结合,对内容进行再造,形成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的模式,便于教职工随时学习和转载,从不同角度形成宣传合力,提升宣传实效。比如可在工会网站上建立和维护师德建设栏目,设置师德建设文件、师德学习资源、师德先进事迹子栏目。利用工会微信公众号快捷、互动、面广的优势,图文并茂地宣传师德建设政策、师德先进事迹等。

(四)突出维权突出维权,提升师德监督的实效师德的形成是他律向自律转化,不断提高、完善的过程。科学地构建涵盖师德建设、评价、奖惩等全领域的师德制度体系,能规范和引导教职工师德行为,促进他律向自律转化。对教职工而言,只有工作环境有利于成长成才,合法权益得到保障,才会积极参与师德建设。高校工会承担着组织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职责,在师德监督中要推进健全教职工参与学校治理的机制,促进落实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要强化预防,对照“十项准则”、师德师风负面清单等,定期通过二级工会了解师德状况和问题,向学校师德建设委员会提出加强师德建设的意见;要强化法治思维与方式,全方位多层次关心教职工的发展,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高校工会应落实协商民主要求,营造理性有度的协商氛围,健全协商的内容、形式、程序,促进完善学校与教职工的协商机制。坚持从源头上维护教职工的正当合法权益,正确处理教职工的整体利益、群体利益和学校利益的关系,在涉及教职工职业认同和切身利益的聘任、考核、奖惩、分配、职称、师德等制度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落实民主性、群众性的要求,畅通教职工诉求渠道,关注和反映教职工合理的利益诉求,不断提升制度的科学性、公正性、可操作性,推动“善制”向“善治”转化。完善校教代会及其配套制度,推进教代会职权落实,对于与教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聘任、考核等制度,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加大提案征集和督办力度,公布办理情况;发挥教代会闭会期间专委和代表的作用。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既要利用工会微信、微博等实现与教职工之间的零距离沟通,更要定期深入其中开展调研,与其面对面交流,下达学校的政策和要求,了解其所需所想,上传其意见建议,促进其关注的问题得到解决,不能解决的要及时解释。发挥学校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的作用,耐心做好教职工的申诉、信访工作,引导教职工理性表达诉求,为他们提供法律服务,参与协调化解争议和问题。

德育工作制度建设篇8

关键词:依法治国;依法治校;师德建设;制度化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新世纪,“依法治教”理所当然。“依法治校”是“依法治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21世纪学校管理的必然选择。教师是最基本、最直接的教育执行者,担负着教育发展的重任,学校能否发挥其在教育现代化中应有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广大教师的教学理念和管理方略。每一位教师必须将依法治校方针落实到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时刻以教育法律法规调整或约束自身行为,把教育教学纳入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同时必须加强师德建设,实现师德建设制度化,提升教师师德修养,增强教书育人实效。

一、依法治校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求依法治教,把教育管理和办学活动纳入法治轨道,是深化教育改革,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完成新时期教育工作历史使命的重要保障。依法治教必然要求学校依法治校。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校,教育部于2013年1月16日了《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对各级各类学校推进依法治校的目标、任务以及依法治校的具体措施提出了系统要求。对教师与学生参加学校管理、行使监督以及实现自我发展等权利从制度方面给予保障,同时强调要积极落实师生在全面推进依法治校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校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推进依法治校,理当实施素质教育,全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因此,学校必须严格按照教育法律法规确定的原则与规定,开展教育教学与管理活动,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切实维护师生的合法权益,全面提高学校领导与教师的法律素养,强化学校依法处理各种事项的能力,处理好政府与学校的关系,在坚持学校自主办学的基础上,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实现学校管理与运行的法治化,依法保障教育各方主体的合法权益并且依法接受国家与社会的监督。

二、加强师德建设

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与管理过程中应当遵守的行为规则和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是教师行业的职业道德,它调整教师、学生、学校领导、学生家长等教育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教师在工作过程中用何种思想、感情、态度与作风去待人接物,处理问题,干好工作,为社会履职尽责从道义上作了规定。加强师德建设,有利于处理好教师与其他教育主体的关系,化解各种人事争议,优化育人环境,促进教师顺利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同时,加强师德建设,规范教师的职业行为,能够推动教师自觉履行自己的法律义务和自觉承担法律责任。控制教师行为,不仅需要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法律法规以及各种管理制度的外部约束,更需要通过师德规范进行内部约束。当师德变成教师的习惯性思维与实践,融入教师思想中时,良好的师德对广大学生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将强有力地全面推进依法治校的实施,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进步,促进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因此,必须加强师德建设。

三、师德建设制度化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是教师对学生最好的教育。良好的师德修养是教师履行教书育人职责的必要条件,提升师德修养就必须加强师德建设,就要有一套相应的制度来保障,以实现师德建设制度化。

1.师德规范制度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明确要求,制订科学、有效、可行的师德规范制度,如师德建设工作条例、师德建设实施细则、教师教学工作规范等,明确教师的岗位职责及具体要求。师德规范制度化的根本任务是要将学校教师最基本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纳入制度建设的框架,把道德要求提升为制度要求,把主要依靠自我人格和良心的力量来维系的行为自律转化为主要依靠制度的强制力来保证的社会约束。同时,建立一套师德考核指标体系,并将其标准量化,通过学校、教师、学生不同权重打分,给予综合评价,将评价结果存入本人档案,作为教师聘任、晋升、晋级、培养、流动等方面的重要依据,使师德建设与管理有章可循。

2.师德培养制度化

加强师德教育的学习和培训,是提高师德水平的基础和前提。新进教师与青年教师由于欠缺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学生管理经验缺乏,非常需要加强经常性的师德建设学习与教育,并形成长效机制。通过经常性的学习与培训,他们可明确哪些行为教师可为,哪些行为教师不可为,主动运用师德规范和行为标准约束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从而不断提高师德建设水平,提升师德修养,提高教育教学的本领,切实增强教书育人的实效。

3.师德监督考核制度化

督促教师努力提升师德素质、切实履行教师职责的根本方法是实行师德考核制度化。考核应当遵循客观、公正、全面的原则,充分听取教师本人与学生意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学校有必要建立师德建设监督机制和严格的师德考核体系。依据师德规范要求与师德评价标准,制订详细的师德考核办法,采用教师自我评价、教师相互评价、督导参与评价、学生参与评价、组织最终评价相结合的办法,对教师师德实行全面、综合的评价。对教师无故漏课、迟到早退、教学效果、考风考纪等情况进行全方位监督与考核,同时也要把广大学生的意见作为重要指标来考虑,以充分发挥考核工作的积极导向作用,实现师德监督考核制度化。

4.师德奖惩制度化

把师德水平的高低与教师的个人发展和利益紧密挂钩,把落实师德建设与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定和晋升以及各种荣誉称号的授予,以至奖金、津贴的分配,年终考核的等次等有机结合起来,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因而建立师德奖惩制度非常必要。对于师德高尚、育人事迹与教学贡献突出、被广大师生公认的优秀教师,学校应当大力表彰,甚至给予重奖,树立榜样。同时,学校应当大力宣扬这些优秀教师及他们的先进事迹,发挥榜样人物的示范效应,引领广大教师投入师德建设中去,着力提升教师师德修养,让“学师德、树师德、重师德”的理念深入人心,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目的,形成个个有师德、人人重师德的良好社会风尚。

四、结语

总之,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当今时代,学校在实施依法治校的同时,必须加强师德建设,实施师德建设制度化,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以提升教书育人的实效,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骆德军.浅析师德建设与依法治校之关系[J].教学与管理,2004,(3).

[2]王维.浅谈法律不是万能的[J].科技与法制,2011,(19).

[3]陆晓萍.论法的局限性[J].社科纵横,2012,(6).

德育工作制度建设篇9

[关键词]师德师德建设高职教育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11-0207-02

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要求,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保证。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对高职院校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不少高职院校针对新变化、新情况,在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方面提出了许多新思路、新举措,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是我国首批28所立项建设的国家示范建设院校之一,在示范建设期间,就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颇具示范、引领和借鉴作用。

一、创立生产育人理念,提升了师德建设的高度

高职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针对性、实践性和社会性,其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而这一目标的实现仅靠学校自身的力量和条件是无法完成的,有赖于行业、企业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有赖于校企双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走联合办学之路。

黄河水院是一所具有80年办学历史的高等职业院校,职业教育的文化积淀相当丰厚。近年来,学院在“三育人”的基础上,就高职教育如何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索,提出了“生产育人”的新理念。“生产育人”是指学校与生产单位相结合,共同作为职业教育的育人主体,通过生产实践活动实施人才培养的一种新理念、新模式。“生产育人”是对“三育人”教育理念的补充与完善。它与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一起构成了高职教育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四育人”体系。

在“四育人”体系中,高职院校在校内三支育人队伍(教师、管理、服务)的基础上,通过聘任企业生产第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为育人工作增添了一支新生力量。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和根本任务,是对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教师要通过教育教学活动,以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精神风貌、端庄的仪表举止面对学生,时时以身作则、处处为人师表,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要把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等内容渗透在课堂教学、科研和实践教学等环节之中,从而更好地实现育人的目的。

管理育人是学校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根本任务。各级管理人员要立足本职,勇于开拓,不断创新,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在工作中率先垂范,严于律己,廉洁奉公,做学生的表率和楷模。

服务育人是学校服务人员的职责和根本任务。服务人员要在为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以自己的优质服务和模范行为,在思想、道德、纪律等方面感染学生,使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爱护公物、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生产育人是企业兼职教师的职责和根本任务。企业兼职教师要以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

二、创新思政工作思路,拓展了师德建设的深度

(一)实现“五个转变”

1.由“虚”事虚抓向“虚”事实抓转变

学院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相对教学工作而言,似乎给人一种“虚”的感觉,在工作中往往也就理所当然的抓而不实。如何实现“虚”事实抓,对学院而言,就是要力求把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具体化。

2.由“泛泛而谈”向“有的放矢”转变

学院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停留在一般号召上,必须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要因地制宜,着力做到结合时事政治、“热点”问题、廉政建设进行教育。

3.由生硬灌输向以情感人转变

为使学院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成效,要不断改进教育方法,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诚待人。

4.由形式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

学院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努力形成教职工精神振奋、教育事业兴旺的好局面,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寓教于乐,陶冶情操,凝聚人心,增强工作的合力。

5.由学校教育向企业延伸转变

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在推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企业文化对高职校园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日益彰显。因此,高职院校教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局限于学校,应该把教师教育的领域延伸到企业中,让教师了解企业文化,了解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以便高职院校教师的政治素养能体现企业职业人员的风范,从而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

(二)协调“两个关系”

1.协调好思政工作与行政工作的关系

思政工作和行政工作,从宏观上看都是党的工作,都是育人的工作,所不同的是分工不同,工作侧重点不同。而实际上许多工作又是分不开甚至是交叉的。在育人这个大前提下,党政应主动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在实际工作中做到党政负责人多通气、多商量,班子成员多沟通、多协调,大事集体研究,具体工作各负其责,互相补台。

2.协调好专人抓与全员做的关系

一所学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阅历和不同情况,加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组织形式、经济成分、就业渠道、分配方式的多样化所带来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充分发挥党总支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专职人员为骨干,以支部书记、教研室主任和党团员为基础,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的网络体系,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师德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三、完善师德建设机制,增进了师德建设的强度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指出,师德建设要把优化制度环境、突出机制创新作为着眼点。近年来,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先后建立、健全了师德培训机制、师德监督机制、师德考评机制和师德保障制度,初步把师德建设纳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

通过建立和健全师德培训机制,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出台了旨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八项工程”,师德师风建设工程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也被纳入其中。教务处、人事处等部门通过制定《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专业教师准入制度》《新进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管理办法》《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管理办法》等,将师德培训制度化、规范化,建立师德培训档案,把师德培训作为教师聘任和教师培养的重要环节,规定教师必须定期参加培训,不培训不能上岗,培训不合格必须下岗。通过时事政策、师德规范、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政策法规、教师心理健康、信息化教学技术等方面的学习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责任意识。

通过建立和健全师德监督机制,构建了科学有效的师德建设监督评估体系。通过制定教学督导、领导听课、同行互评、学生评教、学生信息员、信息反馈等管理制度,形成了学校、教师、学生、督导共同参与的“四位一体”的师德建设监督网络,把专门监督与群众监督、自下而上监督和自上而下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力地促进了学院师德师风建设。与此同时,鼓励教师注重自我道德修养,自我反省自律,以达到慎独的崇高境界。

在师德考评机制方面,制定了师德考核制度,把抽象的师德规范按照指标评价范式要求对考评目标进行具体化的处理,增强了师德考评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在考评模式的选择中,既体现目标管理的要求,也重视过程管理的要求。在考评结果的处理上,坚持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评价的结果与一定的奖惩激励有机地联系起来。如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认定、新教师聘用的必备条件,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聘任、派出进修和评优奖励等的重要依据。对师德表现不佳的教师则予以劝诫,经劝诫仍不改正的,则严肃处理。对有严重失德行为、影响恶劣者一律撤销教师资格并予以解聘。

在师德保障制度方面,进一步加强了党对师德建设工作的领导,把师德建设列入党委行政工作的议事日程。完善师德建设的管理体制,优化师德建设的工作机制,明确各级领导干部的工作职责,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相关部门各负其责,有关方面大力支持的领导体制和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协调一致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工作队伍建设,设立师德建设的专项经费,为师德建设提供了必要的设备和条件,使各项旨在强化师德建设的制度和措施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德育工作制度建设篇10

关键词:创新开展技工学校德育教育

0引言

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首。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可见,始终保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正确方向,不断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成效,意义非凡,责任重大。笔者现结合教学工作实践,认为技工学校学生德育工作,应创新开展,须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内容:

1强化领导、创新机制,促进技工学校德育工作制度化

通过建立健全德育教育的领导机制,构建书记、校长负责,班主任和全体教职员工共同承担的学生德育工作体系,以及建立和改进学校德育考评制度、师德师风评价制度、学生操行评定办法等方式,不断完善德育工作体系。通过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加强德育工作者队伍的培训工作,以及不断完善班主任制度等方式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为技工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2明确重点、有效改进,促进技工学校德育工作统筹化

坚持抓统筹规划,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贯穿技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坚持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建设,把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有机体现在技工学校德育课程和校本教材之中。坚持广泛开展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实践教学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的有效机制,建立科学的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综合考评制度。坚持抓行为规范,培养良好习惯,同时还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理想教育和创业教育。坚持党建带团建,加强共青团组织建设,发挥团组织在技工学校学生当中的影响力。

3打造平台、优化环境,促进技工学校德育工作多样化

要以创设浓郁的文化氛围和优美的育人环境为着力点,设计和规划校园的环境建设,从净化、绿化、美化、知识化入手,创优校园校貌;积极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课外文化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文化艺术、课外各种兴趣活动小组,占领学生的业余生活阵地;以改善学校的领导作风、教师教风、学生学风为目标,严格要求、长期坚持,建立技工学校良好校风;抓好重要节假日、纪念日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积极开展;建立健全校园文化管理制度。

4贴近实际、补充内容,促进技工学校学校德育工作有效化

当前,思想道德课程考虑学生实际情况不够,在解决学生思想、信念、行为习惯等基本问题方面有些欠缺,反映青少年道德存在的问题方面不突出,极大地影响和削弱了思想道德课的教学效果。如今,青少年的思想道德较差主要表现为酗酒、、斗殴、早恋、沉迷网吧等。要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网络是把“双刃剑”,在看到网络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更应注意其带来的负面影响。网络世界不仅消除了面对面交往中性别、身份、地位等传统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赖以产生、提升的基础,使行为规范、伦理道德观念难以放到现实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加以认识、检验,也难以用传统意义上的社关系加以对比。所以,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要对技校生加强时事政治教育。发挥时事政治特有的时效性、真实性、导向性特点,弥补政治观点灌输、传统美德教育和法律常识学习等理论教育的不足。学校将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作为丰实的素材,经常不断地将国内外重大时事热点及时补充到教学中去,分专题进行系统的讲解,这样可以更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立场、观点、理想和信念,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5注重引导、主动教育,促进技工学校德育工作自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