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发展的趋势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02:35

现代物流发展的趋势篇1

【关键词】现代物流;发展;成功经验

随着计算机网路的高速发展,信息化也随之加快了前进的脚步,物流作为企业中的配套产业只有不断向前发展,才不会成为整个企业的快速发展的绊脚石,下面就从各个角度对现代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与导向做详细的分析。

1、物流发展历史介绍

物流这一概念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最开始的时候是在一些西方国家出现过,上个世纪的三十年代的在美国物流最开始应用于军事系统,之后才逐步引入了工商业。从字面上我们可以知道物流即实物的分配。这些实物分配包括了企业以及销售商自身的运输、仓储、包装和搬运等活动。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逐渐被引入其它的各个国家。在升高世纪的七十年代左右,日本真正提出了物流这个概念,从此以后物流成为了一个企业当中的管理模式的一个新方式。物流快速发展,我国在80年代初才引进了物流,近几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逐渐加快,同时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物流才发展越来越快。

2、目前我国物流存在的问题

首先由于我国的物流行业起步晚,所以在思维意识、制度和法律规则等各个方面还不够完善,同时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也较晚,这些都制约着物流行业的发展。而且我国缺少针对物流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这也在某些程度限制了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速度;其次我国的物流同世界上一些发达的国家相比,许多标准都需要建立。在物流作业的环节上所涉及到的包装、运输设备都需要尽快建立起标准和规范,否则整个物流的效率就会提升很慢;再次在国际物流方面运输力不足,虽然国际物流的基础设施已经有了一定规模,但从总体的规模上来看还是偏小。目前,我国的水平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有一定的差距,国际物流发展滞后,无法满足外贸发展的需求,进而影响了我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反而外资的物流抢先进入了我国的国际物流领域;最后是我国的国际物流专业人才匮乏,现在国际物流发展迅速,所以物流从业人员素质无法满足需求,尤其是一项善经营又懂物流的人才更是缺少。

3、我国物流业的发展趋势与导向

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我们看到全球经济逐步向一体化方向发展,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已经逐步成为了这个时代各个行业的主要特征,现代物流业也不例外,其导向必然也是信息化,前文我们已经提到现代物流中必须要融入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理念,才是使企业降低物耗,同时提升生产效率之外的另一种途径,目前世界上的一些发达国家都在研究现代物流业的形态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近年来很多国家的物流公司不断的进入我国的市场,市场份额越来越大,这使我国的传统物流业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但同时也为我们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包括了新的经营理念以及管理技术,我们也同时认识到现代物流有着非常大的发展潜力。通过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笔者认为会有下面的几个趋势和导向。

3.1现代物流会逐步取代传统储运

近年来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一些生产企业尤其是规模非常巨大的外资企业,为了使生产成本降低,使自己的产品可以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会在物流环节上给予更多的关注,尽可能的减少物流方面的费用,同时进来减少库存,提升资金的运转速度。传统的储运有很多的缺点,所以说现代物流逐步替代传统储运是社会发展一个必然趋势。前文有说过现代物流是物流供应商通过高技术进而将运输更加合理、仓储实现自动化,包装也具有一定的标,加工和配送实现一体化,装卸全部实现机械化,同时信息管理实现网络化,这样将现代的信息技术融入整个物流的方式就可以节约大量的流通费用,同时提高工作效率,达到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所以说现代物流替代传统储运,企业才能在竞争中不断的发展。

3.2鼓励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发展,传统储运不断加快

所谓第三方物流,指的是一些专门的物流企业给一些外部用户提供的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所提供的服务是全方位、一体化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最常见的服务有:电子数据交换能力;开发物流策略系统;货物集运;报表管理;选择承运人;信息管理;货代人、海关;仓储;运费支付;咨询;运费谈判。现在看来,大多数在中国的跨国物流公司所运用的经营策略都是对第三方物流进行发展,跨国物流公司凭借他们的资金以及技术优势,同时运用他们较先进的管理经验,将重点放在提供给大客户第三方物流服务,凭借此项服务取得十分可观的收益。我国的储运企业只能将现有的资源和条件,自己运用自己的优势,积极努力的将第三方物流服务发展起来,这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才能生存并且有更好的发展。

3.3开展质量认证,实施品牌战略,同国际管理模式逐步实现接轨

目前整个物流市场的竞争的越来越激烈同时开始走向国际化,生产企业为了取得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只能不断提升其产品质量的同时,使自己的竞争能力增强,他们不仅对自身的管理进行规范,同时对物流服务也要求具有质量认证,只有这样整个企业才能建立起网站的质量保证体系,确保企业所供应的产品不会由于物流的原因质量有所下降。未来产品的竞争会逐步过渡到以产品品牌和技术为主的竞争,所以国内的物流企业一定要将国外成功的经验借鉴过来,开展质量认证,实施品牌经营策略,将原有不好的管理模式摒弃,只有进行彻底的变革,才能同国际的先进管理模式进行接轨,也就是说可以在未来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3.4用户关系管理逐渐替代用户服务管理

在我国,之前的物流管理说重视的是企业内部作业同组织之间的整合,而对于下面所服务的用户着重点是服务品质,同样也是整个物流的主要管理重心所在。所以说,对于物流管理绩效的衡量是定单的多少、货物交货周期的长短、到达的速度以及供货率等几个指标。在这样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物流企业也在慢慢的重视将不同企业进行,同时开始清楚的认识到用户关系维护与管理的重要性,所以给予越来越多的重视,目前物流管理已从单纯的物的处理逐渐转化、提升到物的加值方案管理,为客户进行个性化的服务,这样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服务,也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收益。

现代物流发展的趋势篇2

关键词:船舶物流现状发展电子商务

我国的造船总量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发展速度迅猛,特别是从2004年开始,造船工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国家在税收、融资等方面给予了优惠政策和支持。国际航运业的复苏和世界船舶需求量的大量增长,全国各地涌现了许多造船厂,特别是江苏、浙江一带,出现了大量的民营造船厂,造船的产量也不断扩大,造船的完工量平均年增长率超过20%,涌现出了如国有的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广州龙穴造船厂、民营船厂有熔盛重工等新的大型造船厂。在2010年,中国造船完工6560万载重吨,新接订单7523万载重吨,手持订单19590万载重吨,分别占世界市场的43%、54%、41%,均居世界第一。

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将船舶行业列为国家支持的重点行业,中央领导明确指示,中国不仅要成为世界造船大国,还要成为世界造船强国。从最近几年的发展看,我国造船产量正在逐步扩大,为船舶物流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我国船舶物流发展现状

船舶物流是整个社会物流的一部分,其发展水平受到社会物流水平的制约,尤其是我国造船业仅仅在最近几年才进入高速发展的状态,相应的物流设施,信息服务等发展都比较滞后。我国船舶制造企业的生产特点为大型单件小批量生产,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产品品种多、数量少、规格多变,按船东客户订单进行设计、生产,其产品的性质依船东客户要求的品种、规格、交货期、价格而定;

(二)产品各部件质检的时序约束关系和成套性要求严格,关键设备的能力平衡和利用率是生产与控制的关键环节;

(三)对交货期要求严格,且每次订单上所需求的产品同以往相同的不多,在设计、大小、尺寸、形状上会有所新的变化,根据船舶的交船期,在订单中的独立需求为对象下达工号组织生产;

(四)大部分产品结构复杂、生产周期长、重复作业比率低,较难采用流水线或专用工装设备生产,为了保证按期交货,企业一般难以在产品技术资料全部准备齐全后才开始生产,而是边设计、边生产、边修改,这是大型单件船舶生产企业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五)生产组织困难,大型单件产品的生产组织要在完成产品设计和工艺后,才能编制出较为合理可行的生产计划和作业计划,生产准备周期较长。因此,在传统的手工管理上,由于各部门、各工程之间的大量信息沟通不及时,生产组织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问题;

(六)成本难以动态监控,尤其是原材料、大型配套设备价格受供需结构变化影响较大,当市场出现大的波动的时候,往往会大大影响造船成本。特别是前两年,随着造船业的蓬勃发展,船舶用设备也大幅度的涨价。

目前,我国的船舶物流还是以企业物流为主,各船舶企业内部也逐渐开发引进适合自己的物流平台,相比过去已有大的发展,但这种物流方式还是存在成本高、速度慢、标准不统一、管理难度大等缺点,物资配套跟不上生产进度、生产被物流供应打乱的情况更是时有发生,落后的船舶物流已经成为严重制约我国造船业发展的瓶颈。

二、实施现代船舶物流发展紧迫性

(一)现代造船模式对船舶物流的迫切需求

造船一个系统工程,工序繁杂,涉及上百个行业、国内外几千家配套企业,数万种规格的设备和材料。为缩短生产周期,改进生产工艺,应用成组技术原理,逐步推广“以中间产品为导向”、按区域组织生产,壳舾涂作业在空间上分道,时间上有序,实现设计、生产、管理一体化,最后进行船坞(台)合拢的总装造船模式,以实现均衡连续生产。由于船舶的建造周期长,信息量大,并伴随着不断地修改,因此,现代造船模式迫切需要以电子商务平台的船舶物流做支撑,以保障各船舶配套企业的供应链协同。

(二)船舶市场发展的需要

世界造船产业正加速向我国转移并已形成了较大规模,造船总量的快速增长必然带来船舶物资需求的大幅增长,造船所需的原材料、设备的采购费用占单船成本的60%-70%。按我国2007年的造船总量1893万吨,船舶物资的采购额超过了1200亿元。

(三)缩短造船周期的需要

船舶的建造周期的缩短,是对船舶企业核心资源尽可能发挥,能为该企业带来显著的效益。以某企业为例,该企业有两个船台,如果单船的生产周期能缩短一天,则至少能增加50万元的收益;另一方面,现代化总装造船模式要求高度的专业化和精确的流程节点控制,对于物资到货及时率的要求非常严格,这既要求船舶企业必须建立企业内部的物流平台,也需要物流企业提供外部船舶商务平台支撑的大运作;因此,实现船舶生命周期也需要船舶物流商务平台的支持。

(四)降低采购成本的需要

船舶行业具有资金密集型的特征,在实施运转过程中,带动了社会上90多个相关行业,与社会各界牵涉面广,经济交易频繁,尤其在物资采购工作中,由于物资成本占到了造船成本的70%左右,物资采购能否做到可控,对保证公司生产计划,控制物资采购成本和合理安排资金计划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代物流大宗物资的集中采购可以大幅降低采购成本。传统造船模式的采购,在签订新船订单后,采用订货会的方式来召集供应商,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财力。现代造船模式要求的物资采购须借助于物流电子商务平台才能实现。同时,船舶企业只有通过行业内集中采购,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采购的规模优势,可以加强对供应商的影响,形成长期战略伙伴关系。

三、现代船舶物流实现的可行性

(一)我国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基础。很多省市将发展现代物流列入“十五”规划,也将也在政策上支持面向行业或区域的第三方物流的发展,这些都为船舶物流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二)船舶企业已经对船舶物流重视日益加强,已经意识到了船舶物流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三)专业化物流企业开始涌现,多样化物流服务有一定程度的发展。近几年,我国的物流业发展迅速,出现了一批成熟物流企业,如钢材、电子等方面已出现较大的第三方物流商务平台

(四)船舶企业信息化普及的基础。近十年来,随着船舶市场的复苏,船舶企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原有的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因此,船舶企业对于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也越来越重视,为了适应新的管理要求,船舶企业的内部物流信息化也开始大量的投入,主流船舶企业已经基本上实现了无纸化办公,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也培养和锻炼了一批既懂造船流程又懂信息化技术专业队伍。

四、现代船舶物流体系发展的趋势

提高船舶物流水平,降低采购成本及缩短建造周期成为提高我国造船竞争力、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为适应我国船舶工业的高速发展,现代船舶物流发展将面临以下发展趋势。

(一)建立大型船舶物流企业集团

现代造船模式是总装化造船,总装化造船使船舶建造企业功能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从铸锻件的外包到船舶结构分段的外协,使其更局限专业于船台总装及码头调试,而对其上下游的依赖性不断加强。而现代物流中供应链管理作为现代物流的先进管理模式,摒弃局部管理思想,采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对物流系统进行管理,强调物流系统的整合,从而达到整体最优。

供应链上的各企业可以通过由第三方物流经营者提供的长期的、互利互惠的专业化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是一个高度集成的行业,发展第三方物流就必须解决资源整合问题,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也必然是一个大型的物流企业集团,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自身资源进行整合,通过企业内部协调,协同为企业提供服务。

(二)建立船舶物流电子商务平台

信息系统是现代物流企业不可缺少的核心竞争能力,物流业务与企业各部门的信息交换和传送,都发生在造船企业与委托的物流企业之间的结算关系中,这种需要也来自物流企业外部。因此,迫切需要统一规划、建立适应我国船舶工业快速发展的集中采购和物资配送应用的业务系统,而完善的信息网络系统等是提高物流企业管理水平,实现物流最优化和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务质量的有效手段。平台以实现物流信息集中处理、物资集中采购,通过整合中国船舶行业上下游企业的信息资源,发挥整体优势和规模效应、优化资源配置,降低采购成本,保证供应的基础上减少库存,最终降低船舶产品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我国船舶行业的综合竞争力。

建立大型物流企业集团与构建船舶物流企业电子商务平台是互相依赖、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两部分;通过建立大型物流企业集团,能够扩宽物流企业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一方面满足了造船工业的需要,另一方面从客观上需要一个大型的电子商务平台对其业务进行整合。

(三)建立船舶企业及配套企业间新型合作关系

现代造船模式从技术层面向体制、机制层面扩展,从造船企业向协作厂家延伸,要坚持总装化造船的方向就必须摒弃传统的“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模式。建立社会化大协作的总装造船模式,充分利用社会化、专业化协作网络,最大限度的发挥企业核心资源优势,使船舶企业能集中力量从事总装生产,提高生产规模和专业化水平。

目前,船舶企业通过“外包”的方式把大部分边缘性、专业性不强的承包给船舶配套企业。主要方式基本通过扶持、援助周边的上游钢铁制品配套厂,把部分船体分段结构件承包给协作厂家进行制作,这一方面可以利用协作厂家的场地进行储存,减少船舶企业的场地占用,另一方面可以专注于总装化的效率。厦船重工从2005年起开始扶持分段外协厂家,通过提供技术服务、质量监控等方面的指导来扶持本地配套厂家,并在本地扶持建立了几个铁舾件的制造厂家,提出本地化配套供应。由配套企业提供相应的配送、运输服务,采用本地化配套供应降低了配套物资的库存积压、加快了物资的流转、减少了运输成本。船舶企业和船舶配套企业之间关系,不再是以前的买卖关系,而是一种合作的新型关系。

(四)成立船舶物流行业协会

从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来看,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水平高速发展,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民间团体、行业组织等在物流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行业协会的作用有:

1、根据船厂、配套厂以及其他相关企业的要求,对船舶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探索现代船舶物流的发展模式。

2、组织订立行业规约,协调会员单位之间的关系,促进各单位之间的交流合作,避免成员单位之间的恶性竞争。在我国,目前船舶企业有2,000多家,而直接的船舶配套企业有上万家,如果没有行业规约,各企业之间只会从本企业的因素考虑,在对待订单方面将会形成无序的抢单等恶性竞争,首先导致了企业在技术创新技能方面无法提升,最终将导致整个产业链的破坏。

3、组织船舶企业、配套企业等成员单位探讨采购、运输配送等方案,解决单个企业在采购中存在的耗费精力大、采购难度大、供应无法得到及时保障、难以获得优惠的采购成本等问题。

船市不会永远旺盛,遭遇了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航运业已进入了低迷的状态,船舶企业虽然依靠前两年所承接的订单量,目前船市还未陷入困境,但在今后一、两年内,船舶企业将迎来最大的严冬。因此,船舶企业必须“苦练内功“,通过精细化管理增强产、供、销协作能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企业市场反应能力、科学决策水平和经济效益,减少物流过程中的阻滞和浪费环节,使物流活动更加节约而通畅,提高生产率、降低采购成本、缩短建造周期是当前我国船舶行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苏春.数字化设计与制造[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高介祜.以转模推进船舶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J].造船技术,2004

[3]王志英,任南,葛世伦.构建集团化船舶行业物流平台[J].船舶工程,2007年第3期

现代物流发展的趋势篇3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4(a)-0000-00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进入信息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呼之欲出。作为21世纪最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之一的电子商务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电子商务模式以开放性、全球性、高效率、低成本的强大生命力和发展潜力改变着传统的商务活动。另一方面,电子商务的核心竞争优势在于具有较高的配送速度和信息反馈。电子商务的成功与否也直接决定着物流系统的运作效率。因此,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同时,两者的发展也直接关系着现代商务活动的发展状况。

1现代商务活动的内涵

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顺应网络全球化高速发展的大趋势,对传统的商务活动进行了大的变革,给现代商务活动赋予了新的方式和意义。简单来说,现代商务活动指的就是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的最佳配合完成的商务活动。目前现代物流的发展给电子商务全方位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以电子商务为特征的现代物流也朝着专业化、科学化的企业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方向发展。

2现代商务活动发展的Swot分析

现代商务活动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直接受到两者协调配合发展程度的影响。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对现代商务活动的发展进行Swot分析(Swot分别为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的英文单词的首个字母)能让大家对现代商务活动未来的发展有一个清醒的、客观的认识。

2.1优势与劣势分析(Sw)

现代商务活动与传统商务活动相比,其优势体现在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和运作方式的高效率上,但同时各种软硬件资源和行业发展的不均衡也制约着现代商务活动的发展步伐。

优势S:(1)电子商务将促进现代企业物流的信息化发展,使现代物流活动具有网络化特征,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现代物流是电子商务活动顺利完成的保证。现代商务活动中还是以有形商品作为交易的主要对象,网络实现了电子商务中的信息流、资金流和商流的要素,唯独物流这一要素是交易完成的一个关键性环节。现代物流产业的不断改革升级和发展也促进了商务活动的发展。

(2)新形势下对传统商务活动从内容和方式上的变革,为现代商务活动的发展提供了资源共享,细分市场并集中优势的企业发展模式,现代商务活动的发展中能不断完善信息共享,从而降低信息不对称,加快市场反应速度。

劣势w:(1)物流与电子商务不能很好地接轨,作电子商务的,埋头于开发新的信息技术,重信息网轻物流网;作物流的,埋头于车辆的利用率,忽视了信息共享。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脱节,重电子商务轻物流,导致配送效率低下,经常出现拖延交货期、出错等现象,无法满足现代社会人们对快速、准确、及时的现代物流服务要求。

(2)缺乏十分专业的人才。国外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的发展实践表明,从业人员是否具有较高的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知识和操作经验,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而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教育还相当落后,人才严重缺乏,无法为新的体系建立提供足够的智力支持,成为目前现代商务活动发展的巨大障碍。

2.2机会与威胁分析(ot)

随着经济、社会、科技等诸多方面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过程的加快,全球信息网络的建立和消费需求的多样化,现代商务活动所处的环境更为开放和动荡。这种变化对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机会o:(1)世界经济一体化、世界信息全球化的大趋势。电子计算机的普遍应用给现代商务活动提供了更多的需求和信息,提高了信息管理科学化水平,使电子商务信息和物流信息流动更加容易和迅速。现代企业的标志就是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随着现代企业商务活动方式的不断变革,能实现企业与消费者的零距离,实现产销一体化趋势,大大降低中转成本使企业和消费者互惠互利。

(2)网上市场的不断扩展。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2年1月16日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目前中国网民已达5.13亿,这无疑给现代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客户基础。网络覆盖面和用户群体的不断延伸,使得电子商务逐渐成为一种大众化的商务形式。

威胁t:(1)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得不到有效保证。现代商务活动的发展是对传统“钱货两讫”、“一手交钱一手交物”的面对面交易方式的变革,而把资金流、商流借助虚拟网络加以实现的前提是消费者对网络安全和消费模式的信任。但这正好也成为了制约现代商务活动发展的一个因素。消费者对陌生商家和网络交易模式的抵触心理给现代商务活动的进行发起了很大挑战。

(2)商业环境相对落后,造成现代商务活动需求不足,而且专业化服务程度低。大批功能单一的企业服务范围窄,纵向发展尚浅,横向联合薄弱,不能提供完整的供应链服务,无法满足客户在时间性和服务质量方面的要求。

3现代商务活动发展的几点对策

3.1优势——机会(So)战略是一种发展现代商务活动自身电子商务与物流自身内部优势与利用世界经济大环境外部机会的战略,是一种理想的战略模式。虽然这是一种理想的完美状态,但是我们也可以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加强商务活动中的内因建设,突出特色,突显优势,把握机会。

3.2弱点——机会(wo)战略是利用世界经济大环境的外部机会来弥补目前国内电子商务和物流行业自身发展中的弱点,通过企业不断创新和科研,使企业扭转乾坤,改劣势为优势从而获取新的生命增长优势。

在现代商务活动的发展过程中,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的融合协作发展至关重要。电子商务促进物流的发展,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保障,两者共同推进现代商务活动的发展。目前现代商务活动在良好发展趋势中遇到的劣势和挑战,需要我们在关注电子商务发展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物流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要建立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的新模式,改变传统物流的运作方式,促进物流信息化,运用电子商务的手段,加强物流中心的功能建设。只有不断完善物流基础平台系统和电子商务配套的物流配送服务系统,才能促进现代商务活动高效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包圆.现代电子商务在商务活动中的应用特点[J].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1.10

[2]蒋云.论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的关系及发展趋势[J].广西轻工业.2010.9

[3]崔泓.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协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5.10

现代物流发展的趋势篇4

   本文首先阐明了国际物流的概念,以及介绍了当今世界国际物流的发展趋势。

   第二部分分析了近些年来中国发展国际物流的情况,以及入世后对中国发展国际物流的机遇和挑战,还有中国国际物流发展当中出现的不少问题。

   第三部分针对中国发展国际物流中出现的问题找出问题的根源以及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与措施。主要在国际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国际物流管理,国际物流人才的培养上。

   第四部分总结出了中国发展国际物流尚处于起步阶段,不可能一跃赶上国际先进水平,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发展期。但是中国发展国际物流潜力巨大,相信中国的国际物流走向世界指日可待。

   关键词:国际物流,国际物流配送中心,全球供应链管理,RFiD

   目录

   前言………………………………………………………………………………..()

   1. 国际物流概述……………………………………………………………………..

   1.1 国际物流的概念……………………………………………………………………………

   1.2 国际物流的总体发展趋势…………………………………………………………………

   1.2.1物流规模和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物流企业向集约化与协同化方向发展………….

   1.2.2物流服务的优质化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构建合同导向的个性化服务体系将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

   1.2.3第三方物流快速发展并在物流产业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1.2.4绿色物流是国际物流发展的又一趋势………………………………………………...

   2.我国国际物流发展沿革及现状分析………………………………………………

   2.1我国国际物流发展情况……………………………………………………………………

   2.2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国际物流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2.3我国发展国际物流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3.加快我国国际物流事业的发展……………………………………………………

   3.1加快现代化国际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3.1.1加快建设交通运输设施…………………………………………………………………

   3.1.2加快建设物流信息网络…………………………………………………………………

   3.1.3加快建设国际物流配送中心……………………………………………………………

   3.1.3.1国际物流配送中心的主要业务……………………………………………………..

   3.1.3.2从战略高度认识发展国际物流配送中心的重要性………………………………...

   3.1.4加快建设高科技物流园区………………………………………………………………..

   3.2加强国际物流管理,争取竞争优势…………………………………………………………

   3.2.1全球供应链管理…………………………………………………………………………

   3.2.2引进与应用先进仓储软件………………………………………………………………

   3.2.3促进国际物流标准化……………………………………………………………………

   3.3加快培育国际物流人才…………………………………………………………………….

   3.3.1现代国际物流技术发展的趋势…………………………………………………………

   3.3.2我国对现代国际物流技术人才的需求…………………………………………………

   3.3.3现代国际物流人才的培训与国际物流认证……………………………………………

   4.结束语……………………………………………………………………………..

现代物流发展的趋势篇5

1.企业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问题研究

2.论信息技术环境下成本会计的发展与变革

3.我国成本会计发展的回顾与前瞻

4.《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探析

5.关于提高《成本会计》教学质量的若干思考

6.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路径选择

7.建立我国政府成本会计的几点思考

8.对我国现代成本会计发展问题的思考

9.国外物质流成本会计研究与实践及其启示

10.加强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研究

11.试论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12.成本会计情境教学研究

13.关于传统成本会计教学的几点思考

14.现代成本会计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

15.浅析成本会计

16.成本会计教学改革必要性与路径选择

17.物质流成本会计运行机理及应用研究

18.成本会计的发展及策略论析

19.浅析我国成本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对高校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的探讨

21.成本会计发展的九大历史规律

22.《成本会计》实践性教学改革探索

23.新制度实施与成本会计教学内容改革的探讨

24.成本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研究——应诉反倾销视角

25.“智力资本”对资本成本会计的冲击及其改进

26.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研究

27.本科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8.成本会计的变化趋势及对策

29.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30.成本会计教学改革创新的路径选择

31.完善成本会计实践教学的思考

32.新环境下成本会计的发展分析

33.基于循环经济的资源价值流成本会计创新研究

34.企业成本会计发展趋势的新思考

35.成本会计教学研究

36.低碳经济背景下物质流成本会计核算思路探略

37.成本会计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研制与应用

38.基于成本会计与作业成本法的物流成本核算研究

39.我国成本会计的内容界定与理论框架体系的构建

40.现代企业成本会计发展趋势与对策探讨

41.企业成本会计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42.浅析成本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

43.成本会计在企业中的运用及发展

44.基于环境经营的物料流量成本会计及应用

45.现代成本会计与传统成本会计的比对

46.重置成本会计论——物价变动的会计对策

47.将资源流成本会计引入稀土行业会计核算的思考

48.浅论当前成本会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49.日本环境管理会计研究新进展——物质流成本会计指南内容及其启示

50.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 

51.基于excel的成本会计教学手段革新

52.试论成本会计的发展历程

53.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54.我国会计发展趋势研究——论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研究

55.对“成本会计”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

56.基于反倾销导向的成本会计支持研究

57.将excel表格引入成本会计教学

58.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内容体系融合的相关探讨

59.论成本会计的理论结构

60.成本会计导入政府会计研究

61.关于成本会计发展的探讨

62.资源流成本会计控制决策模式研究——以日本田边公司为例

63.服务国家治理的政府成本会计:功能特征、概念框架与实现路径

64.对成本会计核算发展对策的思考

65.关于现代成本会计发展的新讨论

66.现代成本会计管理理念与方法探究

67.对成本会计发展趋势的思考

68.成本会计发展的趋势及对策研究

69.浅谈人力资源成本会计

70.成本会计核算方法的比较研究:基于反倾销视角

71.对成本会计理论的思考

72.对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73.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探析

74.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课程体系设置研究

75.政府导入成本会计初探

76.成本会计理论争议问题的解决思路

77.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78.物质流成本会计面临的挑战与未来研究方向

79.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探析

80.现代成本会计发展趋势的探讨与分析

81.项目导入、任务驱动在成本会计理实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

82.成本会计创新与资源消耗会计

83.成本会计教学

84.现代成本会计发展的问题及对策之我见

85.基于发展史的我国成本会计发展研究

86.高校《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87.美国联邦政府管理成本会计实务中的概念冲突及其准则协调

88.我国企业成本会计发展对策研究

89.我国成本会计理论框架构建思路

90.新企业外部环境:成本会计理论的发展瓶颈和路径选择

91.对现代企业成本会计的探究

92.《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93.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的思考

94.有关成本会计发展趋势的探讨

95.多元化考核视角下的成本会计教学实践能力研究

96.应诉反倾销成本会计问题研究综述

97.关于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的应用探究

98.企业成本会计发展趋势

现代物流发展的趋势篇6

关键词:港口物流;人才培养;物流建设;信息系统建设

中图分类号:F2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7-0075-02

一、我国港口物流的现状分析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主要的港口在发展物流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就,很多地方的物流建设从无到有已初具

规模;国内的一些高校已经开设了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的课程,为我国物流业发展培养本土人才。

(一)港口以及港口物流的概念

港口是指具有船舶进出、停泊、靠泊,旅客上下,货物装卸、驳运、储存等功能,具有相应的码头设施,由一定范围的水域和陆域组成的区域。港口物流是指在整个物流过程口作为一个重要节点,以此为平台进行物流活动,它是整个物流系统中的一部分,以仓储运输为主要形式,包括了仓储、货运、运输等功能。

(二)我国最近几年港口物流发展的特点

(1)目前我国主要港口处于向第三代港口转型的起步阶段。现在,世界主要港口中第二代港口仍是发展的主流,但朝向第三代港口的转型已经开始,我国的主要港口也向着这方面努力。(2)很多港口正朝着港城一体化方向发展。(3)我国一些港口顺应发展趋势向着深水港方向发展。(4)各级政府部门采取措施积极推动港口物流的发展,不少省市已经把发展港口物流列入了日程。

二、我国在港口物流发展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港口物流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

现在我国很多港口的发展和国外相比还处于起步状态,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与国外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物流技术水平比较低,特别是集疏运配套设施建设不能充分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

例如,作为长江上游的重要港口,重庆有很多家物流公司,其中比较有名的是长安民生物流和港务集团。在整个物流设施建设方面重庆不仅和国外有很大差距,和国内沿海发达地区像深圳、上海相比也显得有些落后,很多物流公司甚至是以前都只是简单的经营运输、仓储,经过改头换面就成了物流企业,设备比较落后,其实质并没有改变。

此外,港口基础设施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通过能力总体上不足,2001年沿海主要港口通过能力与实际通过量之比为1:1.07;现有港口的中小泊位占85%,万吨级以上泊位仅占15%,尤其缺乏大型专业化集装箱、矿石、原油等深水泊位;许多港口航道水深不足,难以适应船舶大型化发展的需要;铁路、公路、水路等集疏运系统不畅,限制了港口功能的扩展。

(二)我国港口物流发展中存在的物流系统化问题

目前,我国主要港口物流的发展整体化、系统化程度不高,活动范围和规模普遍较小,辐射的范围比较狭窄。港口物流与相关的海运、铁路、公路等大型物流企业联系不紧密。另外,现阶段大部分港口的发展只是简单地追求吞吐量的数量增长,不太注重对当地经济的拉动;有些港口码头虽然岸线长度、泊位个数、万吨级泊位数等港口码头基础设施比较充足,但对港口物流的贡献不大;有一些新建的码头硬件世界一流,能满足集装箱运输发展的需要,但是有关集装箱运输的研究,我国定性研究的比较多,定量研究的比较少,就算是有定量研究也限于对集装箱数量的对比,系统分析少。

(三)我国港口物流在软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就软环境建设方面,我国港口物流的发展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港口法律制度不健全,宏观管理缺乏力度;(2)市场机制不健全,管理水平急需提高;(3)现在,我国大部分物流企业的服务内容和手段较为单一,竞争水平也较低;(4)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缺乏,尤其是高级物流管理人才更是紧缺。

三、我国港口物流的发展趋势

(一)整体化趋势

当今全球一体化趋势日趋明显,对于物流来说也朝着集约化、规模化、整体化方向发展。因此,对于现在的港口物流要有一种整体系统观念,不能仅仅只是关注港口的运作,更多的是以港口为平台,辐射到和港口贸易有关的各个方面,既要进行港口物流产业内部的整合,也要与陆路、航空、进行全方位的合作。通过联合规划形成一个通畅的运输渠道,从而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效率。

(二)技术现代化趋势

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对港口的运作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的技术运用到物流产业上来。例如eRp、eDi、GpS、条形码技术、自动识别技术、自动分拣技术、自动仓库、集装箱电子识别技术、物流仿真技术、辅助决策技术等。这些技术使运输方式变得更为现代化,同时港口装卸工艺的合理化与装卸机械设备的自动化也有了很大提高。虽然这当中有些技术并没有广泛应用,但作为一种发展趋势以及我国整体物流业的发展,这些技术会逐渐地在港口物流的各个领域被使用,使港口物流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实现物流运作方式的现代化,全面提升我国港口物流的竞争力。

(三)一体化趋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生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样对港口物流的服务功能的要求也会增加。因此港口物流的服务功能将进一步拓展,港口将成为物流服务中心,为货物、汽车、火车、货物、集装箱提供中转、装卸和仓储等综合物流服务。

(四)信息化趋势

港口物流建立在港口物流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形成四面八达的信息网络,可以缩短信息交换时间,提高作业效率。此外,还可以发展电子商务,提供网上报关、报检、许可证申请、结算等网上服务。通过无形的信息网络,加大的腹地范围,还可以达到信息共享。因此,对于那些可提供良好信息与通信技术基础设施的港口在未来竞争中将更能显示优势。

四、我国港口物流的发展策略

(一)加快专业人才的培养

物流人才的匮乏是制约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所以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是很重要的发展策略。除了正式的大学开设物流专业的课程外,企业也要定期培训员工,让他们的知识、物流意识能够跟上发展趋势。另外,对上司的培训也是必不可少的,当上级领导也能够接受先进的物流理念,他才能积极地参与到企业的改革中。

(二)发挥并加强保税区在港口物流发展中的作用

从1990年5月国务院批准建立第一个保税区到现在,我国保税区已经有了15年的发展。据此,统一高效的体制优势和管理优势推动了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如何加快发展保税区对发展我国港口物流有很重要的作用。

保税区顾名思义就是在保税区内货物一律豁免关税,并免于惯常的海关监管。除烟、酒、饮料等少数重点物品外,海关允许货物完全自由出入。因此,对于保税区来说,第一,对保税区内企业的投资规模、资金投向和经营范围上给予充分的自由。第二,重视人才,创造一个有特色的企业环境。在用人和人才选拔方面建立起一种以开拓进取为观念,淡化官本意识的用人制度。第三,改进硬件设施,除继续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外,还要做好码头和铁路、公路连接,增强整个运输网络能力。第四,开展多种业务,扩大国际间大宗货物的转运。第五,建立与自由港相适应的保税区法规,和国际接轨。

(三)提高物流系统整体化、规模化程度

我国很多港口都存在着集中程度不高,联盟程度较低,规模较小的问题,由此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所以,要加大港口物流整合力度,积极引导传统运输企业向物流企业转型,既要加强和海运、港口、铁路、公路、航空等领域的合作,也要与海关、商检、金融、银行、保险等单位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保证物流链的通畅运行。

(四)加强集装箱运输的发展

坚持货物运输和集装箱运输并重的思路。货物运输的粗放式发展模式是目前我国港口发展的表现之一。我们要转变思路,既要重视亿吨货物大港的发展,也要重视千万标箱的集装箱大港的发展,从港口吞吐量“量的扩张”向集装箱吞吐量“质的提升”方面转型。

(五)强化港口物流服务理念

港口服务水平的高低是衡量港口物流的标准之一。因此我们应该从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着手,强化物流服务意识;加快物流园区的建设,提供各种物流增殖服务;不断开发港口物流服务创新品牌,服务要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为目标,并随时根据客户的要求而改变。

(六)加强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

在我国,由于政府对经济的管理是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各级要加大对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迅速建立起港口行政管理信息系统,做到信息通畅、快速、有效和真实。此外,也要适时地引进国外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港口物流信息网络和物流公共信息交换平台,以满足未来港口物流信息领域资源共享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纪少波.港口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J].港口装卸,2004,(3).

[2]张春贤.我国港口发展现状分析[J].中国第三方物流网,2003,(4).

[3]欧阳仁堂.我国港口物流现状及发展与战略[J].产业论坛.

[4]宋炳良.港口城市发展的动态研究[m].大连:大连海事出版社,2003.

[5]高惠君,费维军.现代港口经营环境与发展战略[J].港口经营.

[6]中国港口发展现代物流有为有位[n].中国水运报,2003,(3).

[7]上海市港口物流发展研究[J].集装箱化,2003,(11).

[8]翔宇.试论天津保税区的战略选择[J].理论与现代化,1995,(12).

[9]上港集箱:未来取决于港口物流的发展[n].证券日报.

现代物流发展的趋势篇7

关键词:物流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对策

当今,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网络化已成为一种趋势,现代物流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货物全球化生产、网络化配销的一项重要增值服务。物流行业是现代社会大生产的一个产物,也是促进我国发展的“第三方利润源”。

一、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物流业总体规模快速增长,物流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为进一步加快发展中国物流业奠定了坚实基础。从需求方面来看经过调查表明,在现如今的物流市场之中,物流需求方对各项的物流服务的响应的程度是各不相同的。我国目前的物流市场都还是以运输为主的,其次就是仓储管理和市内配送等。不过,必须要强调的一点就是,这些是目前市场的现状,也只能的偏好。从供给方面来看,正如我国现代物流市场需求状况一样,我国的现代物流供给的功能结构是相对来说比较单一的。而如果服务功能单一的话,那么就将直接影响到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盈利能力,因为物流服务中的增值功能并没有得到很充分的发挥,所以,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收益还主要来自基础。够反映出现在有的供给条件之下,各个需求方对各种服务功能传统、简单的运输和仓储服务方式等一系列陈旧模式,限制和延迟了高效率、专业化物流服务的生和发展。还存在物流的库存、运输成本过高,物流管理成本过高,第三方物流服务规模较小,物流管理体制、法规和技术标准不完善,物流管理人才匮乏,物流教育不够重视等问题。

二、我国物流业的发展趋势

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之下,经济和科技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物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信息化的加快,人们对物流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物流过程的通畅程度直接影响到物流速度的快慢,从而影响到人们的满意程度。

在未来,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将更加的依赖于体制和政策的创新,一个事物的发展周围的环境所起的作用大,物流业的发展也是如此,物流业不断地市场化就需要与一个适应的发展机制来辅助物流业的发展,不断地调整政策去适应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减少计划经济时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对物流业的影响,对物流业进行明确的责任划分,使物流行业的则只不断地明确清晰,减少物流业的体制。

发展的第二个趋势:物流业在自身的发展中将不断地走向市场化,标准化。与以往的就得物流模式相比较而言,现代的物流模式比之前的更加标准,更加符合市场的需求,以市场为导向,市场在物流业的发展的中的导向性更强。在今后的发展之中物流业的发展会更符合市场的定律,以价格为导向,供给需求为信号,发展朝着更加标准化的方向,通过标准化的管理减少物流的成本使物流工作更加合理有序的进行。

发展的第三个趋势:将更加朝着第三方物流业的发展方向,物流业的发展朝着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带来一定的发展好处,让我国的物流管理体制不断的更新,逐步消除了物流业的进入壁垒,扩大就业,物流服务的延伸更广,业务的基础不断扩大销售收入增加。极大地提高物流的发展的信息化水平。运用一些先进的物流技术为我国的物流业发展增速。

三、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对策

1、积极创新体制和政策

积极的创新体制和政策不仅仅是物流业发展的一项举措,更是物流业发展的一个趋势。现代的物流业是一项综合型的发展服务业,它是一项跨地区,跨行业甚至跨世界的一项庞大的系统,积极的体制创新管理和政策使物流业的运行有条不紊,降低物流业的管理成本。

2、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提供服务

物流业在未来发展的趋势是更加的市场化,在这个过程中要积极的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提供市场所需要的服务,真正的实现信息流,商品流,资金流三者的统一。推行连锁经营,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地加快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规划,积极的营造现代物流体系。

3、积极的发展第三方物流产业

第三方物流产业是“十五”期间国家重点鼓励和提倡并扶持其发展的产业。《十五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明确的提出,着重发展三类物流,适应商业批发零售行业的配送,并计划在“十五”期间建成市内配送中心20个,市外配送中心30个。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会带动整个物流产业的发展。

4、加大科技和人才的投入

现代物流发展的趋势篇8

关键词:物流产业;物流趋势;物流发展

1世界各国物流业的发展概况

(1)美国。美国的全国物流体系的各组成部分均居世界领先地位,以配送中心、速递、企业物流等最为突出。美国物流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①20世纪初至40年代,物流观念的产生和萌芽阶段;②50年代至70年代,物流管理的实践与推广阶段;③70年代至80年代,物流管理逐步走向现代化阶段;④80年代中期至今,物流国际化、信息化及迅速发展的阶段。

美国没有集中统一管理物流的专职政府部门,政府依旧按照原职能对物流各基本环节分块管理。美国政府制定一系列法规,放宽对公路、铁路、航空等运输市场的管制,取消了运输公司在进入市场、经营线路、联合承运、合同运输、运输等多方面的审批与限制,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促进物流发展。同时企业打破部门界限,实现内部一体化物流管理,结成一体化供应链伙伴,使企业之间的竞争变成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涌现出dell,bim,cisco等成功的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模式。

美国物流模式强调“整体化的物流管理系统”是一种以整体利益为重,冲破按部门分管的体制,从整体进行统一规划管理的方式。美国物流信息化发展的走在世界前列,注重企业物流信息化、物流企业信息化、物流信息服务业等方面的建设与研究。比如,美国企业纷纷将物流信息化作为物流合理化的重要途径,主要做法有:普遍采用条形码技术和射频识别技术,广泛应用仓库管理系统和运输管理系统来提供运输和仓储的效率等等。

(2)日本。日本在1964年开始使用物流这一概念。到1965年,日本在政府文件中开始正式采用“物的流通”这个术语,简称为“物流”。日本物流的发展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①物流概念的引入和形成阶段(1953-1963年);②以流通为主导的发展阶段(1963-1973年);③物流合理化阶段(1973-1983年);④物流现代化阶段(80年代中期至今)。

日本是最早提出和发展物流园区(又称物流团地)的国家,目前,日本在22个城市,己建立20多个大规模的、布局合理、设施良好的物流基地的物流园区,集中了多个现代化水平较高的物流企业。日本物流发展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物流信息化技术水平高形成了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信息技术、运输技术、配送技术、装卸搬运技术、自动化仓储技术、库存控制技术、包装技术等专业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化物流装备技术格局,其发展趋势表现为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和集成化;②物流设施现代化程度高物流领域均实现了高度的机械化、自动化和计算机化;③厂家物流系统、国际物流企业发展迅速;④物流业社会化、组织化程度高。

(3)欧洲。欧洲是引进“物流”概念较早的地区之一,而且也是较早将现代技术用于物流管理的先锋。欧洲物流发展的鲜明特点是服务范围的不断扩大,形成不同的物流发展阶段。具体如下:①工厂物流阶段(20世纪50-60年代);②综合物流阶段(70年代);③供应链物流阶段(80年代);④全球物流阶段(90年代);⑤电子物流阶段(90年代末-21世纪初)。

目前主要欧盟国家的“第三方物流”市场的总体规模越来越大,在运输、仓储、物流信息管理等环节利用专业化物流服务和外部资源的企业比例也越来越高。很多的欧洲制造业企业认为物流是影响其竞争能力的第一位或第二位因素,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资源和能力集中在掌握关键技术、核心业务和市场控制能力方面,而在物流管理等非核心业务和技术方面则采取利用外部资源和服务的方式。通过利用外部的专业化物流服务,制造业企业的组织结构得到优化,这也是企业能够集中资源和能力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的保证。

(4)中国。在我国,物流是一个外来词,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从日本引进的。当前国内企业对物流领域中存在的“第三利润源”开始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优化企业内部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成为多数国内企业最为强烈的愿望和要求。中国物流发展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①计划经济时代的物流阶段(建国初-80年代初改革开放之初);②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下的物流阶段(改革开放初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中的现代物流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

我国物流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物流效率和成本、专业化和信息化等方面仍存在差距。总体来说,我国物流业现状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①物流基础设施的能力大大提高,国际物流量快速增长。目前我国已经在交通运输、仓储设施、信息通讯、货物包装与搬运等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物流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②物流质量有所提高,物流效率有待改善。物流质量主要由物流时间、物流费用和物流效率来衡量;③信息化程度低,但信息化进程在加快。我国物流领域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和普及的程度还不高,发展也不平衡,但物流企业及工商企业物流部门对现代物流管理日益重视,在加速促进物流信息系统的构建和完善,中国物流管理软件开发也己经起步;④物流管理体制改革尚需进一步深化。中国物流业仍以多元的管理方式为主,涉及到铁道部、交通部、民航局、国内贸易局、外经贸部、能源部、农业部等专业部和国家计委、经贸委等综合部门。各部门之间分工有交叉,造成了物流行业管理中存在的条块分割重复建设等问题。

2物流业发展趋势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竞争日益激烈,如何有效地配置和利用资源,有效地降低制造成本和运输成本是企业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要实现这种战略,没有一个高度发达的、可靠快捷的物流系统是无法实现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网络经济的兴起,物流的功能也不再是单纯为了降低成本,而是发展成为提高客户服务质量以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当前,物流产业正朝着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全球化、国际化与服务优质化的趋势发展。

(1)物流绿色化。物流的活动过程对于环境会产生很大影响,例如用于运输的汽车所带来的废气污染,用于包装的包装物、衬垫物所带来的卫生污染以及垃圾污染等等。当今社会经济发展提倡的是“可持续发展”,整个社会的环保意识在不断地加强,物流企业也不能只考虑经济效益,还要遵守环保规则,注重社会效益,向“绿色物流”发展。例如,有的国家已经开始考虑限制卡车运输,鼓励铁路运输,以减少噪音和尾气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有的国家规定,旧电视机、电冰箱要有生产企业负责回收和再生利用,以减少对环境卫生的影响。总之,现代物流要形成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系统,形成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和消费生活同时健康的物流系统,向环保型物流发展。

(2)物流信息化和智能化。在经济全球化和电子商务的双重推动下,在系统工程思想的指导下,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强化资源整合和物流全过程优化是现代物流的最本质特征。在各大物流服务商致力于寻求技术领先优势的竞争中,现代物流技术信息化、集成化发展迅速,这一点在横向领域里更为普及。在纵向领域里,现代物流信息化的发展方向是一体化和智能化。

物流信息化是指信息技术在物流系统规划、物流经营管理、物流流程设计与控制和物流作业等物流活动中全面而深入的应用,并且成为物流企业和社会物流系统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信息化一般表现为三方面:一是随着物流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解决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共享问题,实现物流信息的商品化;二是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促进企业流程改造,提供优化的解决方法,例如仓储优化、运输路径优化等;三是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提高上下游企业信息的协调性和整体效益,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竞争力。

物流的智能化也已经成为物流发展的一个新趋势。目前,除了智能化交通运输外,无人搬运车、机器人堆码、无人叉车、自动分类分拣系统、无纸化办公系统等现代物流技术,都大大提高了物流的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同时,还出现了虚拟仓库、虚拟银行的供应链管理,这都必将把国际物流推向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3)物流产业全球化与国际化。近些年,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更多的外国企业和国际资本“走进来”和国内物流企业“走出去”,推动国内物流产业融入全球经济。在我国承诺国内涉及物流的大部分领域全面开放之后,usp、联邦快递、联合包裹、日本中央仓库等跨国企业不断通过独资形式或控股方式进入中国市场。目前,外资物流企业已经形成以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等经济发达区域为基地,分别向东北和中西部扩展的态势。同时,伴随新一轮全球制造业向我国转移,我国正在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在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物资、原材料、零部件和制成品的进出口运输上,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正在发生较大变化。这必然要求物流国际化,即物流设施国际化、物流技术国际化、物流服务国际化、货物运输国际化和流通加工国际化等,促进世界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4)物流服务优质化。消费多样化、生产柔性化、流通高效化时代使得社会和客户对现代物流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传统物流形式带来了新的挑战,进而使得物流发展出现服务优质化的发展趋势。物流服务优质化努力实现“5right”的服务,即把好的产品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以适当的数量、合适的价格提供给客户将成为物流企业优质服务的共同标准。物流服务优质化趋势代表了现代物流向服务经济发展的进一步延伸,表明物流服务的质量正在取代物流成本,成为客户选择物流服务的重要标准之一。

参考文献

[1]何枭吟.我国物流产业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j].改革与战略,2007,(2).

[2]任珊珊.我国社会物流发展与国外经验对比分析及建议[d].上海:同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现代物流发展的趋势篇9

中国专业市场自1978年始走了30的年高速发展之路,2012年底全国专业市场超10万家,2008年随着欧美金融风暴的发生,整体进入了新的调整与升级周期。三十年快速发展后恰逢难得的行业调整期,打造以“实体市场运营+商业地产开发+电商服务平台建设+供应链系统管理”为代表的第五代展贸型专业市场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结合本人多年的专业市场操盘与研究所见,拟从行业发展趋势与产业机遇两个层面观察第五代展贸型市场的发展必然。

一、中国专业市场行业发展五大趋势

(一)专业市场行业发展趋势之一:专业化由于发达国家的流通业发展相对成熟,市场环境比较稳定,交易行为也较为规范,不同的商品已形成不同的流通规律。如:工业品主要通过;小商品和日用生活品主要通过超市和连锁店;粮食主要通过期货和仓单交易,等等。因此,国外专业市场仅经营农副产品、水产品、鲜活产品,如蔬菜、水果、海鲜、花卉、肉类等,而没有类似我国的工业品消费专业批发市场和生产资料批发市场。专业市场地位显著上升。自2002年以来,我国亿元商品交易市场中综合市场和其他市场所占比重,无论是在市场数量,还是在成交额、摊位数、营业面积上,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而专业市场则逐年上升,市场专业化趋势日益明显。

2011年,我国交易额亿元以上专业市场数量、摊位数、营业面积、成交额分别为5075个、333.4万个、2.62亿平方米和82017.2亿元,占全部亿元市场的比重为73.1%、65.1%、77.5%和80.3%。而综合市场数量、摊位数、营业面积和成交额分别只占全部亿元市场的26.9%、34.9%、22.5%和19.7%。

(二)专业市场行业发展趋势之二:规模化

随着发达国家零售业集中度不断提高、规模加大,作为上游环节的商业批发商不得不与零售企业的规模经营相适应,出现了批发商大型化、规模化发展趋势。顺应这种趋势,近年来美国商业批发商的地位不断提升。

2008年,美国商业批发商销售额44108亿美元,占比72%,比2002年上升了4个百分点,而生产商设立的销售分支机构和办事处的销售额仅占28%。在美国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中,蔬菜水果批发市场中批发商的数量都不多,一般在50家左右,每个批发商的经营规模都很大,

能够为数量众多的超市、连锁店、中小零售商以及食品企业提供品种齐全、大批量的商品。中国加入wto以来,面对来自外资批发企业进入和零售业挤压的压力,我国专业市场进入加速调整和改造提升时期,许多大型市场纷纷进行交易升级和管理、经营方式创新,使专业市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过近年来的整顿、改造,专业市场增速虽然有所放慢,但市场的总体规模继续扩大。

截至2011年底,全国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数量达5075个,比入世初期的2000年增加1988个;市场摊位数、营业面积分别为333.4万个、2.62亿平方米,年成交额82017亿元,分别比入世初期增长1.57倍、3.17倍和场结合的一种产物。

5.23倍。

(三)专业市场行业发展趋势之三:现代化目前,发达国家的批发市场发展已比较成熟,一般规模庞大,实行拍卖制交易方式,进行电子化结算,场内设施先进,配有冷藏冷冻仓库及物流中心,管理规则完备,综合配套服务完善,辐射面广,控制“上家”和“下家”的能力很强,而且高度依赖信息技术,使批发市场的运行高效而且交易成本低。

如法国巴黎的伦吉斯农产品市场、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花卉市场,品牌知名度高,辐射半径不仅横跨欧盟,而且延伸到亚洲和美洲地区。其中,荷兰的花卉市场都装置了多个电子拍卖钟,各拍卖大钟每小时可达成1500宗交易。每宗交易成交后,电脑开出账单,买方按账单到交款台提现付款。

由于与各交通点联网,鲜花拍卖行出售的鲜花和观赏植物,都可以在当天晚上或者第二天出现在世界各地的花店里。

电子商务与传统市场融合化。信息、网络技术在流通领域的广泛应用,尤其是电子商务和网络购物的兴起,并没有取代传统的专业市场,而是通过与传统专业市场的相互融合,把有形市场的发展与无形市场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扬长避短,形成一种集产品信息交换中心、产品展示中心和产品交付中心于一体的新型专业市场。电子集市(e-marketplace)就是电子商务与传统专业市目前,国际最典型的e-arketplace分为两种:一种是专业市场借助行业网站,以会员制的方式发展公用的电子商务平台,让供应商与采购商同时上网洽谈、交易;另一种是以传统的供应链为基础而搭建的私有化电子集市,也就是专业市场自建网站,为市场内的客户和相关企业提供新的信息交易平台。这是目前比较完善的专业市场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模式。

中国小商品批发电子商务应用主要是采用“批发市场+B2B”这种模式。在中国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上,商户大多都是“家庭作坊”,加入第三方B2B电子交易平台,通过中文、英文网店与国外客商交流成为大多数企业的选择。

阿里巴巴、中国商品交易中心、8848、中国饰品网、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等也就成为了中国小商品批发的主要B2B网络平台。这些网络平台积极利用自身的优势和特点,积聚了一定的人气及用户群体。

电子商务环境下批发市场的集中化优势表现在两个方面:在批发市场之间,交易向条件好的规范化的批发市场集中;在批发市场内部,交易向有优势的经销商集中。

1.大户集中:电子商务引入批发市场使市场的信息透明度大为提高,市场之间的比较更清晰,采购者可以容易地选择商品质量、价格和服务最优的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差的市场难以生存,其经营者会向好的市场转移,同类产品市场呈现集中化趋势。在电子商务环境下,采购者离市场的远近越来越成为次要的因素,第三方物流的发达使货物的运送成本下降,具有发达的物流配送系统的市场优势凸现。

2.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相结合的趋势:随着电子商务在批发市场运用的深化,一部分批发市场“蒸发”了,悄然退出市场;一部分批发市场“升级”了从有形市场变为无形市场;还有一部分批发市场发生“异化”,使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相结合,从而产生一种新的模式。

对绝大多数市场来说,在组织创新上,当前最易采取的形式是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相结合,这可以充分利用有形市场的优势,创办网上市场,搭建网上交易平台,为市场经营者建立网上商铺,进行网上商品宣传,引导经营者开展网上交易,实行与现货交易井行的电子商务模式。

3.市场虚拟化趋势:批发市场组织创新的高级形式是虚拟化,有形市场向无形市场转变最后导致市场的虚拟化。

这种转变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商品批发市场的组织形式,使市场从拥有大片土地和建筑物的物理市场变成虚拟市场。这种改变将使市场的投资成本下降,但交易的范围则大大扩展,交易费用降低。未来大多数原料和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应该是虚拟市场,现有的占地上百亩、人流如潮的交易市场将完全改变面貌,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电子商务中心、一个大型的产品展示厅(每年开几次新产品展销会)和必要的物流设施。

(四)专业市场行业发展趋势之四:品牌全球化市场品牌国际化。随着经济全球化加速推进,国外专业批发市场通过在全球范围内采购商品,引进国际知名品牌企业和品牌农产品,把市场逐步发展成全球农产品采购中心、信息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实现了“买全球,卖球”。

(五)专业市场行业发展趋势之五:产业集群化

按照专业市场在流通中的地位划分,可分为产地型市场、销地型市场和集散型市场三种。

产地型批发市场是专业市场发展的趋势。产地型市场以当地生产基地作依托,凭借商品成本低、花色品种丰富及更新快的优势,实行产销一体化。

集散地市场发挥资讯、交通和服务的优势,加快了商品流通速度。

销地型市场和集散型市场由于主要依靠大城市、大的消费群体或交通枢纽发展起来,没有当地产业支撑,经营成本较高,在地理交通优势弱化和零售业态迅猛发展的情况下,往往会逐步走向萎缩。由无品牌、低档次的交易平台,向商品品牌的集聚地转变,打造和创新出新的产品和品牌,市场自身也得到了改造和升级。

由于专业市场与上游制造业和下游消费者联系比较紧密,许多地方专业市场开始向生产和消费领域延伸,即吸引生产企业入驻市场或建立与市场配套的加工园区,同时,由完全的批发业务向批零兼营转变,不断拉近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因此,许多地区销地型和集散型市场呈现出向产地型市场转型,依托强大的产业支撑获得持续发展。

柯桥市场的影响力:绍兴柯桥市场是全国甚至全球最大的布市场,这里的产品一开始并不是来自全国各地,而是主要来自绍兴本地。绍兴有数千家织布企业,年织布30多亿米。随着柯桥市场的发展壮大,市场成为本地数千家织布企业总的销售窗口,绍兴的纺织品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知名度也越来越大。

义乌市场影响力:以前,义乌本身没有什么工业,所经营的产品都是来自温州、广东、福建等地,随着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展,义乌利用所掌握的市场信息和销售网络向工业扩展,引发小商品生产企业与销售企业之间的产业组织重构。

由小商品集散中心向小商品制造中心、研发中心方向发展,促进产业规模扩张和结构升级,许多产品逐渐转向本地生产。义乌向周边地区支付加工费10多亿元。义乌市场上销售的商品,30%来自本地,30%来自全省其他地区,30%来自国内其他省份,10%来自境外。

规模经济不仅体现在生产上,还体现在营销、物流、运输、融资和研发等多方面。义乌小商品市场这个年流量超过200亿元的辐射全球的流通产业集群内几乎全是小企业,义乌年产值超过亿元的工业企业只有区区不到10家,最大规模为2亿多元,大大小小“生产线”上下来的商品,都通过小商品城吞吐一空。通过小商品城的经济集聚――扩散效应,义乌小商品城在义乌区域经济发展中起到了枢纽的作用。

二、批发市场转型方向

1.批发市场向零售市场转型。这种观点得到大多数专家的认可,并且在实践中也确实有很多的批发市场已经开始这样尝试。例如,杭州、石狮、武汉等地的服装批发市场开始重视零售业务,将批发市场内的门店打造成样板店,有的甚至打出“批发价零售”的口号,以应对大型零售商场带来的竞争压力。

2.批发市场向物流配送中心转型。这种观点也得到很多专家的认可,因为批发市场本身具有一定的物流功能,可以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强化和提升,并应用现代物流技术与供应链管理方法对其进行改造,将之整合为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以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进行流通加工等。

3.批发市场向综合型的贸易中心转型。这种观点认为大型批发市场应利用自身在商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等方面的优势,成为“商品集散中心、流通加工中心、交易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中心”这样一个多功能、综合性的贸易场所。

4.批发市场由贸易型商业向服务型商业转型。这是借鉴日本批发业的经验,认为批发商应以为零售商提供全方位服务为己任,向“零售支持型”服务提供商转型,这也是对现代营销理念――以顾客为中心的最好应用。作为批发市场则是为其租户提供更多专业服务而不仅仅是交易场所。

5.不同类型的批发市场应该有不同的发展方向。如产地型的批发市场可以朝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规模越做越大,功能越做越复杂、形式越做越多样,最终向会展型、生态旅游型的产科研、展销游等综合基地发展;另一个是规模越做越小,功能越做越专一,形式越做越单纯,直至演化为一个小小的交易所,仅保存批发市场的商流和信息流功能;集散地型和销地型的批发市场则分别向物流配送中心和大型连锁超市转型。

综合我国批发市场自身发展的特点及其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我们认为我国专业市场的转型方向是:现代采购中心与展贸中心向结合的展贸型专业市场。

因为这种形式不仅可以充分利用专业市场已有的基础设施和软件资源,使转型的成本尽可能降低,而且还可以进一步提升批发市场的物流、信息流、商流功能,使传统批发市场的功能得以升级和深化,以适应现代流通业发展的需要。

展贸型专业市场:市场经营形态由原来的现场、现货、现金交易的传统批发市场经营形态转变为集商品展示、洽谈、接单和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为一体的现代批发经营形态。采购中心化能提供以物流配送服务为核心的综合化商业服务,除了传统批发市场所具有的商品集散、信息、价格形成、融资等功能外,还具有现代会展、电子商务、娱乐休闲等功能。

展贸型专业市场是以商品展示为主,洽谈、接单和电子商务为一体的一种“永不落幕的交易会”形态的批发市场。它以展为主,以贸为辅,以展带贸。现代展贸中心只保留了现代采购中心的商品展示、洽谈、接单和电子商务的功能,将批发市场的规模缩小为商务写字楼形式,突出发挥批发市场信息的功能。

现代物流发展的趋势篇10

>>辽宁省农村地区数字校园建设的现状及提升对策分析辽宁省第三方物流发展趋势分析辽宁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辽宁省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辽宁省物流产业整合发展趋势研究数字校园的发展趋势辽宁省(116所)辽宁省发展冰雪体育旅游的Swot分析辽宁省钢铁物流业的现状分析与发展路径研究辽宁省人口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影响性分析辽宁省创新驱动发展的Swot分析与战略选择辽宁省职教集团发展“瓶颈”的分析与对策辽宁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所面临的新形势浅谈数字化校园建设及发展趋势数字林业建设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辽宁省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研究从数字校园到电子化民主:高校信息化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与探讨辽宁省大气湿沉降变化趋势分析论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到数字化校园的发展趋势辽宁省小学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现状的调查分析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l.

[2]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DB/oL]..

[3]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13):22-27.

[4]辽宁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15年辽宁省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的通知[DB/oL].http:///zwgk/zwtz/280773.shtml.

[5]孙祯祥,郭旭凌.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评价标准的比较研究――结合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J].电化教育研究,2013(3):5-10.

[6]陈明选,徐D.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建设与发展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61-65.

[7]张屹,马静思,周平红,范福兰,白清玉.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及培训建议[J].中国电化教育,2015(1):104-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