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的联系十篇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的联系十篇

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的联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11:14

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的联系篇1

关键词:远程教育;发展现状;信息技术

作者简介:赵霞(1974-),女,河北保定人,河北保定广播电视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码:1001-7518(2012)08-0018-02

一、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现状

远程教育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三代:第一代是函授教育,这一方式为我国培养了许多人才,但是函授教育具有较大的局限性;第二代是80年代兴起的广播电视教育,我国的这一远程教育方式和中央电视大学在世界上享有盛名;90年代,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以信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第三代现代远程教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8年在一项调查报告中指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程度存在教育滞后于现实需要的问题,第三世界国家这种情况尤为严重,而普及远程教育尤其是现代网络教育,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与我国远程教育发展的前两个阶段相比,现代远程教育的办学主体、主要任务、教学模式和服务对象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现代远程教育的主要特点是: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纷纷开展基于信息技术的远程教育;广播电视大学系统推荐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与普通高等学校联合办学取得巨大进展;我国加快建设国家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教育资源和远程教育平台;以产业界为代表的社会各界对现代远程教育的重视和投入,推动了远程教育产业化模式的产生和发展。具体表现为:

(一)信息量更大

由于现代远程教育依托于互联网,所以现代远程教育与前两代相比,具有更大的信息量。学生的学习资源不仅来自于课本,更有互联网上的海量资源。

(二)交互性更强

借助于计算机技术,网络的信息传递可以实现双向传递。任何用户既可以是信息的发出者也可以是信息的接受者。此外,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视频等实现更强的互动学习沟通。

(三)即时性更强

学生在网络中学习时可以随时与教师、或者学生互动,可以立刻得到反馈。此外,利用互联网技术的搜索引擎,学生可以即时得到答案,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更具共享性

网络和其他通讯媒体的最大优势就在于信息共享,互联网上存在着大量的教学资源,可为网络中的所有用户共享。此外,共享也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助。

二、现代远程教育存在的问题

新一代互联网是连接世界各地的巨大网络,任何学生无论身处何地,只要通过网络就能获得信息。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是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生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然而,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在经过较大规模的扩张之后,也面临着较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理论研究

与我国现代远程教育蓬勃快速发展的现状相比,我国远程教育的理论研究相对滞后。主

要表现在:一是借鉴较多,独创较少。由于国外发达国家在远程教育方面起步较早,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理论和技术支持。因此,当前我国的关于远程教育的理论大都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理论。远程教育技术理论的不成熟使得我国的现代远程教育实践缺乏理性,容易盲从。

此外,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当前远程教育把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当成了万能钥匙,缺

乏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反思,没有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起来。总之,缺少远程教育理论的指导,所有的技术仅仅变成了手段。但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只有加强对远程教育的理论探索,才能有效规避技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实践探索

我国的现实情况是人口众多,经济和文化发展极为不平衡,普遍存在着教育资源不能满足教育发展需求的难题,发展远程教育已经成为发展国家教育事业的一项战略抉择,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在实践探索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我国远程教育资源缺乏。我国远程教育资源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网络教学资源一般包括四个方面:素材类资源(题库、素材库、课件库),网络课程,教学资源的管理系统和通用教学系统支持平台。一是高质量教学资源的匮乏。虽然目前互联网上资源丰富,信息爆炸。但是高质量的教育资源严重匮乏。主要表现在:网上资源杂乱无序,真正有价值、社会网络教学的可用资源非常少。二是资源的重复建设。资源重复建设是由于高校竞争原因,各高校为扩大招生规模都在开发网络课程和多媒体课件,处于竞争因素,各高校不愿意共享网络教育资源,造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三是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是由于我国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导致中西部网络硬件设备相差较远。虽然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普及了网络,但在西部欠发达地区,硬件的普及仍旧任重道远,教育资源的不均衡难以避免。

2.我国远程教育师资力量薄弱。远程教育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它不仅要求教师要具备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而且对教师网络及多媒体的应用技术有更高的要求。而我国目前的远程教育师资从结构上来讲,多是有高校校内教师兼职,师资数量明显薄弱。二者,我国现代远程教育教师缺乏精通学科专业知识,又懂得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专职远程教师。而我国目前远程教育的现状是大多数情况下教师只提供讲稿和教学课件,而由不懂教学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进行设计和制成多媒体远程教学课件。远程教育教师专业知识和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严重脱节。即远程教师不能有效地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资源。

3.我国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尚未完善。所谓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系统是指为促进师生或者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而提供的信息的、资源的、人员的和设施的支持服务的总称。以清华大学张建伟教授等完成的一项有关远程教育现状的调查表明,远程学习支持服务系统是影响远程教育效果的主要因素。远程教育与传统的师生面对面的课堂教学不同,远程教学虽然有不受时空限制的优势,但是缺乏即时的师生沟通。事实上,教师的肢体语言和声调变化都是有效的学习资源。但是远程教育恰恰缺少动态的、可以即时反映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

4.我国远程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尚未建立。虽然目前我国的远程教育开展的如火如荼,规模扩张极为迅速。但是远程教育质量却缺乏有效的评估技术和手段。完善的远程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尚处于探索阶段。与传统的课堂学习方式相比,远程教育的质量评估更加复杂。一方面是针对远程教育硬件的评估。如媒体技术的交互性,课程资源的有效性等。二是针对学生在线学习质量的评估。三是针对远程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估。其中,针对远程教育硬件设备的评估缺乏有效统一的标准。而对学生在线学习多是自主学习,缺乏监督和管理,学习质量有待商榷。针对远程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估没有传统教学的考试评价,远程教学质量的评估也是一片空白。

5.我国远程教育管理体系不够完善。相比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现代远程教育依托于互联网技术。维护网络安全是维持远程教育发展的理性选择。但是现在我国的远程教育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开放性,资源的管理呈分散状态。当前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相比,不论是对师资、学生的管理还是对课程资源及网络设备的管理都处于松散状态,缺乏有力的监控。以师资为例,我国远程教育缺乏对教师教学过程的监督。

三、发展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对策建议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项调查报告称,由于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在各行业的渗透和应用,网上教育将成为一种速度更快、应用更广以及传播空间更大的新型教育形式,与课堂教育、广播教育、电视教育并驾齐驱。因此当前高校、政府以及社会都必须重视远程教育的发展。我国的现代远程教育从一开始就受到了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在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也把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提高到了一个战略高度。“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是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生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然而,现代远程教育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必须面对存在的诸多不足与问题,只有解决了当前阻碍远程教育发展的问题,远程教育才能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

针对现代远程教育的问题,笔者提出促进远程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远程教育的理论研究

我国自从1995年,远程教育出具规模。传统的教育理论都是基于课堂教学,因此现有教育理论难以指导远程教育实践。因此当前急需构建科学合理的远程教育学科理论体系。

(二)重视远程教育的资源建设

建设高质量的远程教育资源,虽然目前互联网上资源繁多,信息冗杂,但是高质量的远程教育资源严重匮乏。建设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必须做到:一方面教师要开发针对学生的、有效整合所学课程、完美结合多媒体技术的远程教育资源。另一方面,要及时更新素材库、课件库和课程资源,保证课程资源的动态更新。三是保证教师所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等课程资源符合远程教育技术标准。教师不能认为将课程资源简单整理上传到网络就做到了课程资源建设,教师要对所传授课程进行加工、整理,保证课程资源的有效传输。

(三)强化远程教育的师资力量

远程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进行网络教学资源开发的同时,不能忽视对远程教师进行培训。一方面,远程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重视远程教学。远程教育教师的教学是兼职,但是教师仍旧要重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避免造成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远程教师要主动掌握网络教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对于远程教师而言,学科专业知识不是阻碍教学效果的瓶颈,远程教育的计算机技术和技能才是制约因素。远程教育教师需要掌握的技术和技能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多媒体教学理论很课件制作、网络技术等。第三方面,教师需要重视信息技术和课程的有效整合。教师制作好课件传递给学生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反思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远程教学方式。

(四)完善远程学习支持服务系统

远程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完善是保证远程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清华大学张建伟有关我国远程教育的实证研究表明,学生在远程教学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缺乏和教师交流的机会,不能与学生展开交流互动。研究结果再次证明,仅仅有网络技术的硬件的完备并不能保证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互动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及时有效的反馈能够提升学习者的学习动力。而远程学习方式是学习者独立自主的学习模式,这种模式完全依赖于学习者的自觉自律,因此良好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能够提供有效的反馈与交流平台,弥补网络远程教育的不足。

(五)构建远程教育的评价体系

当前我国远程教育的评价除了要符合传统教育基本要求外,还要体现远程教育自身的特殊性。当前,由美国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和BlackBoard公司联合的基于互联网的远程学习评价标准。这一标准包括体系结构、课程开发、教学学习、课程结构、学生支持系统、教师支持系统、评价与评估系统等七个方面。由此可见,远程教育的评价体系远远比传统教育评价体系复杂。一般而言,远程教育评价体系要突出交互的重要性、重视学习环境的设计以及教学管理与支持的的评价内容应该占有较大比重。

(六)强化远程教育的管理监督

远程教育是个复杂的系统,每个环节都需要科学的管理,才能高质量、高效率地达到培养目标,确保教育质量。强化远程教育的管理监督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针对远程教育硬件设备的管理要做到有效监督,避免造成资源浪费。二是针对远程教育师资力量的管理要做到注重对教师教案的检查、教师多媒体设备的使用能力、设备使用情况进行全面监督,保证网络教师对远程教育的教学质量。三是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管理要做到通过对面授到课率、平时作业完成情况、参加小组学习活动、进入BBS论坛跟踪等形式,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督促和帮助学生按进度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全面监控,能够及时发现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实现高质量远程教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章东飞.试析我国远程教育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J].成人教育,2010(12).

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的联系篇2

【关键词】“互联网+”远程教育机遇挑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不断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给社会生产、生活、人们思维方式带来深刻的变革。“互联网+”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当它被写进教育领域,能够有效克服传统教育的不足,大大丰富教育资源,构建多元化的教育平台,使教育模式真正得到创新。对于远程教育来说,“互联网+”作为一种新技术、新系统为远程教育领域注入了新的血液,带来一场深刻的教育革命。有学者认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是一把双刃剑,给远程教育提供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挑战。的确,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中国远程教育需要创新,实现“互联网+”新技术与远程教育的深度融合。

1“互联网+”时代中国远程教育面临的机遇

远程教育是一种主要依托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教育形式,在终身教育体系的背景下,中国远程教育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2012年党的十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从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来看,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经济发展结构进行战略性的调整,对我国的人力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模纲要(2010-2020)》提出到2020年,我国受高等教育的主要劳动年龄比例提升到20%,平均受教育的年限由2015年的10.5年提升到2020年的11.2年。由此可见,我国有大规模的教育需求,提高教育资源的供给能力是当前我国教育生态系统的重要选择。而远程教育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覆盖更广的范围,为尽可能多的人提供教育服务,与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相一致的。这就为我国远程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其次,自从人类迈入知识社会,终身教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甚至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指导原则。2015年世界教育论坛的召开,提出了美好的教育愿景,更加注重为所有人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服务。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及被引入教育领域,远程教育在大规模教育与个性化学习服务寻找到合理的平衡点,这是传统教育所无法比拟的,因而发展空间巨大。

2“互联网+”时代中国远程教育面临的挑战

固然,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中国远程教育发展前景广阔,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远程教育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还面临诸多现实性的挑战。我国远程教育尚缺乏国家意义上的立法,缺乏法律的保护;中国远程教育的办学层次较低,一些网络学院还局限在本科的层次上,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内远程教育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当前我国远程教育的发展面临规模、质量与效益之间的矛盾,如结构僵化、品牌形象下降;受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影响,推动高等教育变革,远程教育的发展环境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教育框架已经无法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构成了严峻的挑战。中国远程教育的知识观与教学法需要更新,树立现代知识观,摒弃以知识传递型为主的教学策略,更加关注成人继续教育的特点。其次,面向终身教育的远程教育服务模式有待进一步开放。“互联网+远程教育”,构成了新的远程教育生态体系。中国远程教育必须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将有限的教育资源覆盖到更多的人群,极大地提升了教育生态系统的承载力。然而由于教育制度和政策的限制,教育服务模式的开放和创新力度仍然远远不够。同时,中国远程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仍然有待健全。中国远程教育质量保证制度的缺失,体现了教育的政策不完善,造成了远程教育的质量较为低下。

3“互联网+”时代中国远程教育的发展建议

“互联网+”走进远程教育领域,决定了远程教育的未来发展规律:网络学习环境开放化,学习模式多样化,学习评价也有了新的突破。为了适应新时期中国远程教育发展环境的变化,应该从多方面入手加强远程教育的发展能力。立足国情,我国地区教育发展水平不平衡,只有从我国国情相适应,坚持发展,才能促进中国远程教育事业的发展;创新远程教育教学模式,支持多种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使用,加强教师与学习者以及学习者之间的互动,促进深度学习与智慧学习;创新远程教育服务模式,让学习者能够参与教育学的过程,重构、进入教育生态体系;提高办学层次,逐步扩大本科教育,激活办学活力,突破远程教育的发展瓶颈;扩大开放,向更高层次的国际化方向发展;完善相关制度,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不断培养学习者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从而实现远程教育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高媛.富互联网应用技术对网络远程教育的启示[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1(02).

[2]郭.网络课程类别分析――基于互联网教育传播模型的分析视角[J].远程教育杂志,2014(05).

[3]董兆伟,李培学,李文娟.“互联网+”时代的新型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5(06).

作者简介

卢成(1982-),男,彝族,2004年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士学位)。2013年毕业于云南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经济管理专业。2005年以来一直在从事计算机方面的研究与授课。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软硬件应用维护、信息化、互联网+、大数据等。

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的联系篇3

根据计算机互联网的发展历史,我们可知,互联网络信息传播技术,作为一种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建立的一种信息传播技术模式,融汇了信息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等众多的技术要素。在其中,信息传感技术是其产生的基础,它是人们从自然信源获取信息,并对之进行处理、变换和识别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现代科学与工程技术,主要涉及到传感器、信息处理和识别的规划设计、开发、制/建造、测试、应用及评价改进等技术活动,它是人的信息感觉器官的外部延伸与空间拓展。计算机技术则是人的大脑功能延伸与拓展,主要承担对信息进行处理的功能,具有明显的综合特性,经过与电子工程技术、应用物理技术、机械工程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数学等紧密结合,目前它已发展成为一种几乎在所有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领域中广泛应用的技术形式,其内容非常广泛,一般可分为计算机系统技术、计算机器件技术、计算机部件技术和计算机组装技术等几个方面。

通信技术,则是人在信息接收中所依赖的神经系统的延伸与拓展,它承担着传递信息的功能,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电路技术、通信系统技术、交换技术、无线技术、电子线路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技术、eDa技术、电子线路综合设计技术、数字通信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DSp技术、程控交换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等。在互联网络信息传播技术模式中,由于人们依赖它要建立的是一个达成远程教育发展战略目标实现的综合性信息传播技术体系结构,因而,在这样一个由无数种远程教育角色参与的技术含量非常之高的教学技术体系结构当中,不同专业教育技术人员的信息传播技术工作职能,必然决定他们的技术操作,一定会按照技术环环相扣的各种技术工艺流程的环节来进行按工序运作,自然,这种情况下,互联网所建构的远程开放教育情境,不可避免地离不开包括联网技术、协议技术、编码技术、存储技术、解码技术、管理技术等操作技术在内的诸多的技术成分的技术支持,而且作为远程开放教育与互联网络信息传播技术的教学实践生态文化融合的必然结果,它的这些技术职能、分工、任务与使命,必然决定它最终会按照教师和学习者的远程开放教育信息传播要求,进行系统的硬件设施配置、平台界面搭建、工具软件开发、教学资源上传和信息流动控制,显然,人们只有按照这样的技术工艺流程操作,才能制定出适合网络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的相关技术体系结构标准和运行规则。当然,也正由于此,在开放大学的互联网远程教育知识信息的传播技术人员群体中,就出现了网络系统管理员、网络系统设计师、网络综合布线员、网络建设工程师、网络运行操作员、信息系统安全师、信息系统管理师、数据库系统管理员、信息系统监理师、信息系统评估师、信息系统设计人员、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人员、单片机应用设计师、控制系统设计师、逻辑控制芯片编辑员、数据自动采集与分析员、嵌入式系统开发师、网站开发师、游戏程序开发师、射频识别系统开发师、平面设计师、数字视频制作师、数字音频制作师、三维动画制作员、游戏美术设计师、网络编辑员、网络课件设计师和制作师、网络远程学习者群体的支持服务人员等。

他们作为开放大学教师角色群体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在后台普遍使用计算机互联网络,来生产、收集、处理、加工、存储、传输、交换、传播、显示、识别、提取、控制、交换和利用各种形式的远程教育教学的知识信息,如电子文本信息、数字图形信息、音频符号信息、视频影像信息、动画演示信息、虚拟实验信息等等,从而成为网络远程教育模式中名副其实的“幕后英雄”。显然,正因为如此,加拿大学者兰迪•加里森(D.R.Garrsion)和特里•安德森(terryanderson)提出一种“协作建构主义”的论点,认为在网络远程教育情境中,知识信息最终呈现在学习者面前,是众多远程教育知识信息传播技术人员共同协作和努力的结果,他们每个人“个人目标的制定和社会影响力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毫无疑问,“这种不容置疑的观念认可了个人目标和社会补偿知识的相互影响”,认可了知识信息传播技术人员“个人世界”和远程学习者群体“共享世界的紧密关系时明显的”,确认了程教育知识信息传播技术人员,作为“后台角色”和“幕后英雄”,与作为“台前角色”和“幕前演员”的传统面授教师,享有同等的教学尊严,他们都是远程教育社会化平台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育角色,他们“不能各自单独存在”,他们的各自专业技术分工和远程教学合作,进一步决定,远程教育信息传播同时“具有双重目标”,一是“首先从个人角度”看待知识信息传播的“建构意义(经验的重构)”,这个意义是由专业技术人员来创造的,二是“在学习者团体之间”,他们通过“协作提炼”并“证实”信息传播技术人员的知识加工和传送“这一理解”的,“乍看,这个双重目标分别反映了教师和学生截然不同的观点”。其实,二者说的是同一回事,只不过教师的劳动反映的是“知识建构”和“知识呈现”问题,而学习者的行为表现的是“知识迁移”和“知识影像”的问题,前者是后者基础,而后者是前者发展的必然结果。的确,从这个角度和意义上言,二者其实揭示的网络远程教育情境中,“教与学角色间不可分割的特性”,亦即不可分割的社会化专业教与学分工的文化特性,“以及将教育过程视为一个统一标准的交互的重要性”。

它要求各种教与学角色,必须按照统一的网络远程教育工艺流程和操作标准各司其职,最终实现“交互教”与“交互学”双重目标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在网络远程教育的交互教学模式里,“教和学都存在着‘责任’与‘控制’的问题”,只不过“教师的责任具有相当的复杂性,表现在教师要创造并形成不断改善的学习环境”的劳动上,特别是“当引入更加有力的技术时,对教师的挑战是巨大的”,因为“教师必须创造认知的、社会的环境和条件,允许和鼓励学生通过有意义的方式实现学习”。当然,需要指出的是教师的这种网络远程教育“教学法行为”,是最终会决定“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任的程度”的,一般来说,“一旦学生接受了为自己的学习所赋予的责任,这就为获得成功的教育成果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为了“满足持续学习的需要”,他们“一方面需要特殊的知识结构”,亦即利用网络开展学习的“特殊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还需要发展高阶认知能力”,即依靠最先进的网络信息传播技术,达成知识信息接受认知的能力。而要解决这样的“责任与控制的问题”,其实就需要“教师角色标准化”,需要教师“拥有合理的责任来设定课程并设计教学活动”,与学习者达成协作。然而,不幸的是,在目前的网络远程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规划教学过程时很少有机会与学生协作”,结果导致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设计课程或期望成果的介入或影响是很小的”。无疑,“这就产生了”一种令人尴尬的“矛盾局面:当学生期望可以设定教学活动的责任和成果时,而他们却很少能介入”。

这就是我国电大网络远程教育的现状,当我们责怪学习者上网点击率低的时候,我们是否反思过,这是由于知识信息的传播技术人员群体与远程学习者在规划教学、设计课程等教与学协作过程中,落实乏力引起的,由于我们没有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达成远程教育发展战略目标实现的综合性信息传播技术体系结构,没有让那些隐匿在后台或幕后的各种远程教育专业教育技术人员,充分发挥出其教师角色表演能力,没有让他们真正扮演好一个专业技术教师,所应该扮演的“责任”与“控制”角色,从而造成他们对于学习者的“责任”不明,亦奇对学习者远程学习行为的“控制”乏力。

二、远程教育与互联网信息传播技术教学实践生态文化融合的哲学变革

一切的研究指向表明,网络远程教学模式中,专业技术人员的教师角色扮演能力及其出色的角色扮演,对于学习者的远程学习效果影响是非常巨大的。由是,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判断:网络远程教育技术,实际上早已变成了一种由专业技术人员———他们作为教师,和学习者远距离存贮、传递、处理、获取以及使用各种知识的标准化信息传播技术形式,作为人类在信息社会逐步开发、认识和积累起来的存储知识信息、处理知识信息、传递知识信息、获取知识信息的一种新型的远程教育教学和学习的标准化技术,它也成为人们使用这种标准化的知识经验、技能,进行远程教育教学和学习的全新的体验尝试,它既体现出人们应用网络远程教育技术中,所显现的知识信息、加工、处理、传输和接受的工艺技术水平、系统工程能力、科学训练方法、信息素养标准和知识管理技巧,同时,它也反映出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的教师群体和学习者群体,他们与计算机互联网络的人机相互作用,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等诸多要素间的复杂的文化关系。简言之,它使得网络远程教育成为一种能够充分挖掘、扩展和利用人类知识信息传播技术和认知器官功能的各种认知工具、方法与技能的总和,它从哲学内涵上,阐述了网络信息传播技术与远程教育教学融合过程中,文化人与教学机器之间的本质文化关系。不可否认,网络远程教育知识信息传播技术模式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程度,作为当代社会人类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它的广泛应用,不仅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力的发展,使得知识信息成为人类社会发展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和战略资源,有效地推动了传统产业的不断升级,大大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社会运行效率,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它的多层次、大规模、立体化、社会化教育作用的积极发挥,使得人类社会能够更为高效地进行各种远程开放教育资源的全社会优化整合与配置,从而将人类社会的知识传播嵌入到网络信息的远程技术传播模式中,这就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的发展升级换代,彻底改变了远程教育知识信息单向传播的传统结构局限,从而使得开放大学、教师和远程学习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而又深刻的变化,进而对人类社会的远程开放教育的大学文化和精神文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诚如我国学者马和民与吴瑞君所言,在互联网信息传播技术与远程教育文化融合而成的教学实践生态环境中,“网络社会的主体是以虚拟身份出现”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教师和远程学习者“虚拟的交往环境在现实中可能并不存在”,往往他们作为“行动者”的教与学“行为特征”是他们“自我选择后表现的结果”,显然,“这种表现可能与其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大相径庭”,因为他们作为“主体身份并非是真我的自然流露,而是由主体自我建立起来的”,很有可能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可能没有一点关系,甚至没有一点交往,结果,这就导致他们“在网络中”,与远程学习者的“交往都具有想象性和创造性”,无疑,这种远程教育的教与学交往方式,“是人类有史以来的一种全新的交往方式”,由于它在现实中并不存在,所以,它“也是一种只有在网络中才能实现的交往方式”,而这种方式尽管“为人们提供了开放的学习空间,打破了传统学习空间的封闭性,实现了一种全方位的直接信息交流”,已经“成为一种真正的个性自由空间”。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在其中“网络社会的主体性具有多样性”,所以,虽然能够使得“不同的交往对象、不同的话题,可以让人的个性的各方面得到很好地发展,从而形成完美的人格”,但是,由于这种远程学习方式是由专业技术人作为教师和学生在一起控制的,因而,即便是“有了网络,学习时间第一次可由学生自己控制,学生可以在自己认为是最适当的时空范围内求得最大的学习效率”。

然而,学生们有所不知的是其教学质量却是由专业技术人员控制的,他们不仅控制学习资源的优劣,也控制学习时间,学习支持服务过程和行为,而这些最终都会影响学习者的远程学习行为及其效率,甚至造成其学习“控制”的失效。显然,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和民与吴瑞君才指出,“在网络社会,人与人之间形成了一个虚拟的共同体”,因此,在这个共同体里,人与人之间“是在一个虚拟的社区中共同交往”的,然而,“这种交往是超越时空界限的”,它需要人们“信息共享”、“即时互动”、“平等相处”,因为这是“网络社会交往的主要特点”,它“必将带来沟通的扩大与加深,所有主体的共同成长和进步”,而不啻是学习者,当然还有作为教师角色的信息传播专业技术人员,只有他们的“共同成长和进步”,才能使得信息传播专业技术人员,主动配合,到位配合,优质配合远程学习者,真正实现网络远程学习中的“第一次自己控制”,“第一次”在“最适当的时空范围内求得最大的学习效率”的“学习控制”,无容置疑,面对“如此全新的一个生活空间必定会改变传统的学习空间,昔日的校园和校舍已无法回避一场变革”,即便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的后台教师和学习者群体,在现实中没有发生任何关系,但是只要他们在网络这种“虚拟的学习共同体”中,心心相印,相互支持,那么,网络远程教育所打来的学习效果绝对不会逊色于传统的面对面的现实的课堂教学模式,因为,只要专业技术人员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他们必然能够创造出“甚至比真实事物还要逼真”的知识再现情境。可是我们要反问的是,在目前的时代条件下,开放大学的知识信息传播专业人员,他们做好了这样的准备吗,他们是否真的在幕后承担起像一线教师那样的与学习者相互沟通、共同分享、一起成长的远程教育使命呢!

三、远程教育与互联网信息传播技术教学实践生态文化融合的理性回归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互联网信息传播技术与远程教育文化融合而成的网络远程教育模式,它的不成熟性,不仅表现在隐匿在其后台的知识信息传播专业技术人员与远程学习者,在目前尚未形成良性互动的和谐教与学协作关系,而且,由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也带给网络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变数和不确定性,特别是在当前,网络远程教育信息传播技术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由于计算机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头盔显示技术、数据手套技术、移动互联技术、3D打印技术和等多样性远程教育信息载体技术的引入,使得世界各地的远程学习者可以更为灵活、方便、快捷地穿越时空障碍,通过互联网远程教育信息传播技术模式的知识情境建构,获得更为丰富、生动、活泼、形象并具有艺术美感的知识信息,并使它们通过这种延伸到全球每一位学习者身边的独特知识传播通道,与开放大学教师和其它地区的远程学习者实现适时和非实时的相互远距离知识交流和对话,这样就大大提高了远程教育的社会效率,给学习者提供了更加宽松自如的学习平台环境,从而引发了远程开放教育的一场深刻革命,促进和推动了世界各民族和人类社会整体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当然,也正因为此,网络远程教育信息传播技术模式,已经成为人类远程教育和终身学习不可或缺的技术模式,它和世界各国开放大学的办学系统、远程教育机构、大型图书馆等课程资源库、文献资料库和教学信息源的广泛接入,已为广大远程学习者人人、时时、处处随时随地进型远程学习,获取最新的知识信息,节约自主学习和查阅文献的时间和费用,通过交互学习,使身处世界任何地方的学习者都能成为学习合作伙伴,提供了可能,它使他们之间,可以通过网上讨论、协同探索、相互切磋,共享共赢,高质量地完成自己的远程学习任务。显然,正因为如此,有人将远程开放教育与互联网络信息传播技术的教学实践生态文化融合所形成的网络远程教育知识信息传播模式的特征概括为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虚拟化和数字化,并认为它是现代远程教育知识信息传播技术的根本或核心特征。

然而,由于网络远程教育知识信息传播模式具有非常高的技术含量的先进性特征,因而就决定它在远程开放教育教学和学习活动当中,具有操作的方法复杂性、工具智能性、技能熟练性、模式超前性、经验丰富性、过程繁冗性、功能多样性等特征,当然,这也就给广大学习者的远程学习操作带来非常大的难度,而且由于我国十三亿人口中,截至2012年6月底,能够上网的台式电脑仅为3.80亿,网民数量也只有5.38亿,农村网民才有1.46亿,显然在这样一种现实条件下,要让国人普遍采用互联网远程教育知识信息技术传播模式,显然,这依然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教育梦想。更何况,在我国的广播电视大学中,远程教育办学在层次上主要是大专和本科,其学习者多为打工者,他们绝大多数工资收入低,是蜗居一族,没有钱购买可上网的计算机,网络远程学习的硬件条件并不具备,而且一般都习惯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其网络远程学习的信息技术素养普遍较低,因而,这就势必造成他们的网上远程学习点击率较低的窘境。以首都北京为例,2008年前后,只有16%的市民家庭拥有个人电脑,仅有10%的家庭拥有上网计算机,这说明,广大居民学习者借助家庭网络媒介进行远程学习的条件并不令人满意。再如在北京广播电视大学东城分校,在所招收的2009春专科新生中,非本地学生的比例已经高达49%。到了2011年,笔者调查了解到的数据是,在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院中,打工者占到了学习者群体的80%以上,在有的班级,甚至达到了100%。而这些学生的主体是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基本接触不到计算机,显然,这正是我国开放大学目前发展网络远程教育技术模式孕育无法回避的一个深刻的危机的之所在。相反,在世界各国,由于几乎所有采用网络远程教育信息传播技术模式的开放大学,主要是用这种远程教育技术模式,发展本科教育,尤其是开展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教育,其远程学习对象绝大多数都是普通高校毕业的本科生,这些学习者在读大学期间,绝大多数人都已有个人网络计算机终端,信息学习素养很高,所以,他们很容易接受开放大学的网络远程开放教学模式。当然,这一点,即便是在我国,也从不例外。由此观之,开放大学建设中,采用网络远程教育信息传播技术模式,在当下,显然只适合于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远程教育。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在当前,无论是广播电视大学,还是呼之欲出的开放大学,仍主要采用的是网络远程教育信息传播技术模式,并将它用于发展成人远程专科教育和本科教育,这势必会造成我国网络远程教育教学中的“高技术耗能,低水平效益”残酷现实结果。显然,造成这个严重后果的深层原因,乃是我国远程开放教育与互联网络信息传播技术在教学实践生态文化融合中,所出现的那种令人尴尬的教学媒体搭配的层次错位现象,以及知识信息传播技术严重超前学习者接受条件和能力的发展现象所致。无疑,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德国著名远程教育学者奥托•彼德斯(ottopeters)曾毫不客气地批评道,在对网络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的“预测和研究”中,非常遗憾的是,“很难听到对数字化教与学的批评,之所以会这样,其原因是计算机表现出的神奇”,但是人们没有注意到,“互联网提供的新的可能同样让用户进入一种思想上的乌托邦境界”,很有意思的是,胡安•路易斯•塞不里安(JuanLuisCebrian)将他写的一本书取名为《在网络中———神魂颠倒的社会》,这多少能够说明,网络这种后现代学习模式的无序和混沌,当人们沉醉入“计算机互联网络成为‘整个社会进步的密码’时,怀疑和批评的意见似乎找不到理由,因而常常难以听到”,“那些常常被在线学习这一新形式深深吸引的教育工作者的乐观主义对上述倾向也有贡献”,他们的巨大“贡献”,在于使得远程教育界“很难期待清醒的批评和慎重严肃的论证”。显然,正因为如此,他非常“赞赏罗尔夫•舒尔迈斯特(RolfSchulmeister)在他的著作中,直言不讳地提出对大学教学数字化的反对意见,甚至用“阻碍、抵抗、反对”三个词语表示他对网络远程教学模式的怀疑和批判,基于此,笔者认为,现在该是我们“期待清醒的批评和慎重严肃的论证”的时候了。

毫无疑问,正由于此,笔者一直主张,我国的远程教育应当回归远程教育与信息传播技术教学融合的理性轨道,让大专和本科的低端远程学习者使用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比较相近的广播电视远程教育知识信息技术学模式,由于广播电视媒介每位学习者都能接触得到,而且这些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相近的教学模式,最容易被他们所接受,因而采用此种方法,可以有效规避网络远程教育信息传播技术的错位和低效现象。相反,对于那些在开放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学习者,我们可采用网络远程教育信息传播技术模式,由于这部分学习者群体,他们早已养成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远程学习者的习惯,其硬件设备和信息技术素养都普遍具备,所以,对于这部分学习者,开放大学可以采用与其学习水平相匹配的网络远程教育信息传播技术模式。可见,在我国的开放大学建设中,应注意针对不同层次的远程学习者群体,采用不同的远程开放教育信息传播技术干预策略,笔者认为,这是我国开放大学建设中应当注意的一个最基本的教育与技术融合的常识性问题,我们在此方面有足够的教训。

四、结语

当前,我国的网络远程教育发展似乎仍然浩浩荡荡,势不可挡。但是,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均已表明,对于这种仍在发展的远程教育模式,我们仍然不可以盲目乐观,因为对于早期的远程学者来讲,由于他们刚刚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因而,对于网络这种独立学习、自主学习、灵活学习、协作学习、后代学习模式,他们一般都不能立即适应,所以,一下子指望他们通过网络情境学习、虚拟社会建构和自我交互认知,实现知识的有意义迁移,显然是非常不理智的,这正如法国学者让•鲍德里亚(JeanBaudrillard)所言,在媒体技术发达的信息社会中,“信息将意义和社会消解为云雾弥漫、难以辨认的状态,由此所导致的绝不是过量的创新,而是与此相反的全面的熵的增加”。当然,这也会直接导致学习者在网络远程学习中,学习动力不能做功的能量总数不断增加,甚至使他们在网络远程学习过程中,发挥出“零作用”或“负作用”效力,也许我们在目前我国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教学过程里,看到的上网点击率低的现象,正是由于“此相反的全面的熵的增加”的效果使然。因为我们看到的是事实是,的确在课堂与媒体之间、现实与虚拟之间的相互对立中,我们尚未发现,有哪一位学习者轻言放弃自己早已习惯的学习模式,也未发现他们轻易屈从另一种他们完全陌生的教学模式。

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的联系篇4

关键词:特殊教育教师;远程培训;职后培训

自党的十七大提出“关心特殊教育”到十“支持特殊教育”。无论是政策支持还是社会环境支持都给特殊教育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特殊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给特殊教育教师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对其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终身教育理念引导下,加强特殊教育教师的职后培训成为必然,2012年12月《教育部等关于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提出:“开展特殊教育教师全员培训,对特殊教育教师实行5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全员培训。”全国各地纷纷开展各类特殊教育教师培训,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遇到各种问题。通过分析笔者认为,在现代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网络时代中,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传媒手段开展特殊教育教师职后培训,既是特教师资培训方式的变革,也是特殊教育师资职后培训发展的新方向。

一、当前我国特殊教育教师职后培训现状及问题

我国特殊教育教师职后培训在近十年得到较大的发展,借鉴普教的培训模式,形成了“国培”“市培”校本培训三个层级下多种培训形式的培训体系。目前以高等院校培训、校本培训模式为主,在培训过程中多采用专家讲座和课堂授课的形式。传统的职后培训模式随着特殊教育教师职后培训的深入开展逐渐暴露出不足。丁勇、王辉等人通过总结特殊教育教师职后培训的现状发现,当前我国特殊教育职后培训存在培训形式单一;培训时间不足,“工学”矛盾突出;培训机会少而不平衡;供求不平衡,培训缺乏连贯性、针对性、适用性等问题。综观我国特殊教育教师队伍,我国特教教师数量庞大,仅特殊教育学校在编教师达31937人(赵斌,2005);分散在全国各省市,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也导致特教教师的培训资源配置不均;我国根据特殊儿童程度设置不同安置方式,也出现不同教育对象的特殊教育教师,他们在培训需求上有所不同;特殊教育教师的自身素质和学科学历背景差异显著。并且特殊教育教师兼有教学、养护责任,平时工作量大,工作与培训冲突。传统的培训模式从人力物力上都难以组织难以满足一线特教教师的教学要求。

二、远程培训在特教教师职后培训中的优势

远程培训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具体是指通过音频、视频、课件等形式,运用实时和非实时互联网信息技术将培训课程传输给受训教师的教育形式。早在1886年,东京特殊培训学校(后为早稻田大学)为了解决偏远地区教师继续教育问题,就开始以函授的方式进行师资培训。目前,形成了广播、电视、函授、计算机网络为媒介的面向社会的远距离教育系统。20世纪90年代美国提出远程培训模式,对身处偏远地区的特殊教育教师通过互联网或多媒体软件授课培训。1990年起,西弗吉尼亚大学通过Quicktime和Realmedia软件向无法接收到卫星讯号的地区传授重症障碍、多重障碍、早期干预等课程,来进行特殊教育教师的培训。远程培训打破了基于固定地点和时间进行教学的传统形式,可以在不影响教师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快速、系统地丰富其教学知识,满足不同层次培训需求;通过多种媒介手段,课件,授课视频,实时交流等多种方式获取知识技能,可以真正提高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调配方面实现成本效益最大化,真正体现网络教育资源共享、快速便捷和跨越时空的优势,成为教师培训行之有效的一种方式。随着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远程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在职教师们的青睐。虽然近年来我国特殊教育教师的职后培训发展十分迅速,但是并没有针对特殊教育教师的远程培训模式。远程培训模式在国外特殊教育教师培训中的成功应用,对于我国开展特殊教育教师的正式培训工作具有很强的实用参考价值。

三、远程培训模式对特殊教育教师职后培训的启示

(一)远程培训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拓展特殊教育教师职后培训形式。远程网络培训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在教师的培训过程发展出多种培训形式,比如网络教育、远程视频、在线学习、交流研讨等。网络的特点使得基于互联网的特殊教育教师培训突破了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这种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使个别化学习、协作学习等变得切实可行。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可以相互配合,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二)远程培训时空自由,内容开放可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特殊教育教师的培训需求。远程培训系统的开放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时空的自由开放,基于互联网的教师继续教育彻底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任意的地点、任意的时间进行学习,同时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解决了特殊教育教师职后培训中长期存在的“工学”矛盾;二是学习对象的开放性,网络面前人人平等,任何想参加学习的人只要具备基本的上网条件,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远程培训的内容包容性强,集合了各个学科、类型的培训内容,满足不同类型特殊教育教师的进修需求。

(三)远程培训媒介的丰富性可以为特殊教育教师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学习资源。远程培训利用网络多种媒介呈现出丰富的文本、音频、视频资料。特别是对于特殊儿童康复训练的教师来说,直观经验、技能尤为重要。实地考察费用昂贵,精力有限。网络平台以更少的成本和时间,直观形象的观摩吸收到多位优秀教师的先进经验。

(四)远程培训的互动性,可持续性为特殊教育教师提供连贯、有针对性的培训。远程培训与教师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相结合,超越了传统教师培训模式,特教教师培训得以常规化、可持续。依托网培中心平台建立的一个长期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平台上,通过教学论坛、QQ群、资源库、培训班级,在培训之前,培训期间和更长的时间内,即时了解到一线特教教师的切实需求,发现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搜集参培学员改进的意见。参培学员还可以持续与本专业甚至跨专业的名师、同仁相互探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五)远程培训的时代性、国际化特性可以为特殊教育教师提供最新教育理念,开阔眼界。远程培训过程中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习者学习的指导者,而学习者则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由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去学习。同时,教学媒体也不再是简单的演示工具,而是成为促进学习者学习的重要的认知工具。远程培训的平台集合了国内外的优秀教育资源和培训导师,获得最权威的信息。我国特殊教育发展起步晚,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有利于我国特殊教育的快速发展。同时促进特殊教育教师学习观念的转变,教育理念的更新,学术视野的开阔。

四、特殊教育教师职后远程培训面临的挑战

远程培训模式对特殊教育教师职后培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目前,我国特殊教育教师的远程职后培训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特殊教育远程培训网络平台的建设。在我国还没有专门的特殊教育远程培训中心,要尽快利用已有的各级培训服务站的内部局域网,以此为突破口,逐步建立起全国开放的特殊教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结构体系。另外,为了满足特殊教育教师终身学习的需要,首先要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其次要加快建设特殊教育学校校园网,并和培训服务站进行联接,进而联入互联网。使得特教教师在自己的学校里就能参加到学习中来,提高教师的主动学习积极性。

(二)构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完善的教学网络只是基础,如果没有相应的网上课程和丰富的网上资源,基于互联网的教师继续教育也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法开展下去。现有的特殊教育专业培训课程杂乱,且以理论培训为主,不能满足一线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培训需求。网络课程设置需要在高等院校、继续教育中心、一线特教教师共同参与下协调制定。

(三)健全远程培训监督考评机制。远程培训的评价难以把握的是对人际信息交流服务、学习模型、学习效率、学员素质提高程度等方面的评价。因此如何建立有效的网络教育质量测评系统成为当前的重要课程之一。远程培训应该坚持:第一,过程性考核与总结性考核相结合,既要考查学员网上学习过程的情况,也要考查每个专题学完之后,作业完成的情况。第二,合格评价与激励性评价相结合,既要依据制定的考核标准进行评价,也要依据制定的评优标准进行评价。

(四)整合远程培训与传统培训模式的优势。远程培训丰富了特殊教育教师职后培训形式,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背景下,这种模式必将成为未来主要的特殊教育教师职后培训模式之一。其时空分离的特性在弥补传统培训模式不足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师生分离、教管分离,必然带来教学管理的弱化,师生情感的疏离。传统培训集中授课的组织形式,正弥补了远程培训这一弱点。中国特殊教育教师远程职后培训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基于高等院校职后培训的理论支持、基于一线特殊教育学校校本培训的经验支持,整合多种培训模式的优势是当代特殊教育教师职后培训模式创新的发展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吴筱雅.中美两国特殊教育教师在职培训现状分析[J].现代特殊教育,2009(9).

[2]赵斌.教师专业化背景下特殊教育一线教师的培训现状及思考[J].中国特殊教育,2007(4).

[3]教育部.教育部等关于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eR/oL]./edu/2012-12/14/c_124093848.htm,2012-09-20.

[4]周瑞芳.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

[5]王春燕.特教教师继续教育的困境及其破解[D].曲阜师范大学,2009.

[6]王辉,陈琳等.江苏省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职后培训情况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2009(2).

[7]陈韵竹.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下特殊教育教师继续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

[8]孙亚红.网络教育在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24).

[9]张慈珍.“国培计划”下农村中小学教师网络教育培训现状及发展对策[J].软件导刊,2011(3).

[10]连孙喜.信息化网络教育下教师培训策略研究[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4).

[11]来晓瑾.大连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在职培训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

[12]曹红卫.我国特殊教育教师职后培训模式新探[J].中国特殊教育,2004(11).

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的联系篇5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虽然我国在整体上信息化率有很大的提高,但是还有少部分人未能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或者不具备网络学习的条件。根据国家相关的统计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我们国家目前只有79.0%的中小企业在经营的管理过程中运用了互联网以及计算机技术,但是计算机技术的普及程度仍然需要加强。这种现象意味着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因为计算机普及和互联网的普及而受到影响。

二、相关工作者对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宣传不足

在此种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下,现代远程教育虽然有所发展,但是与预期的发展目标相比,目前的发展水平仍然不足。这不仅仅是因为其他的客观因素影响,也是因为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者对现代远程教育模式的宣传力度不够高,尤其是在运用范围和优势等方面。虽然有的教育机构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对现代远程教育进行了适当的宣传,但是其宣传的形式比较单一,宣传的深度不够,没有使得群众认可和接受现代远程教育模式。这样就影响了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制约了现代远程教育与成人继续教育的融合。

三、如何将现代远程教育与成人继续教育融合发展的对策

1.摒弃传统教学模式束缚,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

由于中国的国情比较特殊,教育历史的发展为如今的教学改革带来了许多挑战。因此,相关方面的工作者应当根据现实的发展情况,采取适当的模式来提高两者之间的关系度,深入的发展成人继续教育,让成人学习者接受和认可现代远程教育的便捷性。

2.提高对现代远程教育的宣传力度

相关工作人员要提高宣传力度,不断改善当前的发展现状,让群众充分的相应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与成人继续教育工作之间的契合度比较好,而且可行性比较高。现代远程教育对于成人继续教育来说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育模式,它不仅能够解决教育时间问题,同时也能够较好的改善教育空间发展状态。如果能够有效的将现代远程教育与成人继续教育充分融合,那么就能够为社会的发展带来良好的效应,为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创建良好的平台。

3.相关部门要不断增加经费投入力度

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的联系篇6

关键词:农业;远程教育;发展

中图分类号:g725;g728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1-2726-04

远程教育是人类教育历史上的重大创举和变革。远程教育的兴起与发展为越来越多的人创造了一个教育资源共享的平台,在国民教育中显示出其开放灵活的优势和巨大的潜能。改革开放初期,在广大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巨大学习需求推动下,农业部、教育部、财政部等10部委联合创建了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广播电视教育从诞生起就深受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欢迎,也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发展到由21个部委联合举办,体系遍布全国上下,逐步成为全国开展农业远程教育的最大学堂。实践证明,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以下简称“农广校”)所开展的农业远程教育符合“大国办大教育”、“穷国办大教育”的特点,显示了诸多优势,其灵活开放、覆盖面广、容量大、成本低、方便快捷、形式多样,政府办得起,农民学得起,办得效果好,开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农民教育培训的重要途径[1]。当前,中国已进入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民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广校作为全国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面临着更加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如何充分发挥农广校远程教育优势,针对问题寻求对策,更好地推动农业远程教育事业发展,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1远程教育的特点及发展形式

远程教育是相对传统的面授教育而言的,其定义为利用多种教学媒体传递教学信息以代替教师课堂面授的各类教育的总称。远程教育具有开放性、自主灵活性、大众普及性、技术先进性、资源共享性等特点。从远程教育发展形式看,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教育技术和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远程教育已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函授教育,基本特征是印刷教材,邮政传递;第二阶段是广播电视教育,基本特征是音频和视频广播与录制技术;第三阶段是网络教育,主要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远程教育的三个阶段实质上是由低级到高级的三种形式,广播电视教育比函授教育要先进,网络教育又比广播电视教育要先进。但在广播电视教育阶段,函授教育并没有被淘汰,还在远程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样,在网络教育阶段,函授教育和广播电视教育也在发挥重要作用。可见,远程教育的三种形式并不是相互排斥的,可以单独运用一种形式实现教育培养目标,也可以同时运用两种或三种形式实现教育培养目标,并且多种形式同时运用能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使远程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2]。

2农广校远程教育的独特优势

农广校自成立以来就与远程教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经过30多年建设与发展,现已发展成为一所综合运用广播、电视、互联网、卫星网等现代教学手段、媒体资源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的农业远程教育学校。农广校在多年立足“三农”、服务“三农”,结合“三农”需求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形成了自身显著的特点和优势。

2.1实行多部门联合办学

农广校创建之初由国家农委、中国科协、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央广播事业局、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台、农业部、农垦部等10个部门联合发起成立[3],目前发展到21个部委联合举办,建立了开放式多部门联合办学体制,形成了跨部门跨行业多方支持的办学格局。实行多部门联合办学有利于发挥各部门的作用,利用各部门的政策和资源优势,形成办好农业广播电视教育的合力。

2.2创建了五级办学体系

农广校在发展壮大中形成了中央、省、地(市)、县、乡五级办学体系。整个体系实行统分结合、分级管理,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统筹规划,分工协作,形成了中央到乡村上下贯通的办学体系[3]。全国农广校体系现有中央校1所,省级校39所,地(市)级校336所,县级校2184所,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2065个(省级中心33个,地市级中心264个,县级中心1768个),乡

、镇教学班7323个,村级教学班4606个,专兼职教师10万余名。健全的体系形成了庞大的体系力量和资源优势,各级农广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推动农业远程教育快速发展。

2.3开展多类型、多层次、多内容的农民教育培训

农广校所举办的农民教育培训,不仅有农业职业学历教育,也有各种类型的短期职业培训。学历教育方面,除了举办中专学历教育,还拓展了中专后继续教育、农村高等职业教育、合作高等教育多种教育层次,学习形式有函授、业余、脱产及自考等类型。短期职业培训方面,不仅面向务农农民开展农民科技培训,还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包括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绿色证书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农业科技培训、农民创业培训、农村带头人培训,等等。多类型、多层次、多内容地开展农民教育培训,能够适应广大农民日益多元化的教育培训需求。

2.4拥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媒体资源

农广校创建之初以纸质教材和广播介质为主,现在发展到综合运用广播、电视、互联网、卫星网、报纸、杂志、音像出版、手机短信、热线电话、文字教材等多种教学媒体资源,构建起了天网(广播、电视、卫星)、地网(农业远程教育网)和人网(五级办学体系)“三网合一”的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在中央电台拥有“致富早班车”固定播出时段;在中央电视台第七套节目拥有“农广天地”固定栏目;各级分校在地方电台、电视台也开辟有农业教学节目;全国农村建有12872多个“大喇叭”广播站;建立了中央、省、市、县级农业远程教育网络,乡镇远程教育接收点,建成了以中央校为卫星主站,全国拥有600个卫星小站的卫星网络系统,开通了“农广在线-中国农事网”视频网站;中央校出版文字教材达455种,年发行上百万册,制作出版录音、录像和vcd光盘等声像教材2000多种,年发行两百万张(盒);《农业广播电视教育报》和《农民科技培训》杂志年发行10多万份。目前,教学手段、媒体资源已呈现多元化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2.5探索实践了贴近农村和农民的教育培训模式

农业广播电视教育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和学校观念,借助现代广播电视、网络传媒手段对农民进行开放式教育培训,这种教育培训模式让农民不离乡、不离土就能进行学习,并能把学到的知识及时应用到田间地头,受到了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的欢迎。在教学点的设置上,采取重心下移,把教学点设在乡镇村,依托乡村活动中心、农技站、农业科技书屋、农家书屋、农业合作组织、示范户等设立教学点,在有条件的乡村建立远程教育接收点,或借助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站点、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站点,把这些教学点、远程教育站点作为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的场所和基地。在教育培训方式上,大力推进“三进村”行动,广泛运用广播、电视、互联网、卫星网络等媒体资源,利用“大喇叭”广播站、“科技直通车”,通过组织农民收听、收看广播、电视教学节目,播放教学光盘,组织农民在网上学习教学课件,开展在线咨询,网上答疑、信息服务等,对农民进行农业技术培训、科学知识普及,传递最新的农事信息。注重结合农事季节,因地制宜,综合运用集中办班、现场培训、入户指导、田间课堂、流动课堂等培训方式,对农民开展多种多样、形式灵活的教育培训服务。近年来,农广校又结合中职学历教育、农技推广模式积极探索实践“送教下乡”、“田间学校”等教育培训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积累了不少值得借鉴推广的经验,为更好地开展农民教育培训拓展了新的模式和路径。

2.6实现了多功能服务

农广校不仅具有面向农民开展教育培训的功能,还具有应用示范、技术推广、科学普及、信息服务、新闻宣传、文化教育等多种功能[4]。随着各级农业远程教育网站建设的完善和广泛应用,各种功能的发挥将变得更为快捷、更为高效。

3农广校远程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农广校远程教育在农民教育培训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反映出来一些明显的问题与不足。

3.1农广校远程教育优势逐渐弱化

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教育技术手段普遍落后的情况下,农广校以独有的远程教育技术优势和部门联合办学、五级体系办学、多功能服务等特色在农民教育培训中显示了巨大优势。

但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通信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农广校利用广播、电视传媒开展远距离教育的看家优势已经弱化,全国68所高校和广播电视大学试点网络学历教育,民办网络教育蓬勃发展,农村党员干部教育系统已覆盖全国大多数农村,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系统全面贯通,远程教育技术已经成为被广泛利用的一种教育手段。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民办教学培训机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都积极参与到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中来。农广校曾独有的远程教育技术优势受到严重挑战,农民教育培训事业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5]。

3.2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农广校办学主要依靠地方政府财政支持、学费和自筹资金,经费来源比较单一。各地政府支持政策差异很大,而且支持政策很不稳定。很多地方政府财政部门没有将农广校办学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即使列入预算的一般经费数额很小,远远不能满足办学需要。国家虽然有一些农民培训项目,但投入的资金有限,而且资金使用范围有严格的规定。长期以来,大部分农广校基础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尤其是县级农广校、乡村教学点教育培训条件严重不足,“上课缺设备、下乡没工具、学习没场所、实习没基地”的现象十分普遍。在这种条件下,要投入资金加强现代远程教育设施建设困难重重,举步维艰。

3.3现代远程教育设施建设不足

农广校现代远程教育设施建设的薄弱环节突出反映在市县级农广校及乡镇村教学点。一些市县级农广校未能在当地广播、电视台开通农业教学节目,没有建立农业远程教育网站平台,一些乡镇的村教学点没有设立远程教育接收点。有的分校或教学点设立了网站平台、远程接收点,但教学设施不配套,有的缺少多功能教室,有的缺少投影设备,有的缺少多媒体教学资源等,并且网站的管理、维护也跟不上。

3.4地方教学媒体资源相对比较缺乏

农广校体系的教学媒体资源主要由中央校根据专业设置情况和教学需要制作。但是,由于地域、气候条件差异及地方农业特色和农业产业发展需求的不同,中央校制作、储备的教学媒体资源并不能满足各地的需要,适合地方农业发展特色的教学媒体资源相对比较缺乏。目前,部分省校已经组织制作了一些适合本地特点和需求的教学媒体课件、技术短片,但由于制作费用较高、需投入资金较多,经费问题成为制约地方农广校教学媒体资源建设的难题。

3.5远程教育的管理缺乏专职技术人员

农广校系统的办学人员大多来自农业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熟悉媒体制作和远程教育管理技术的专业人士缺乏,往往是兼职技术人员,缺少专业技术培训,在广播、电视、互联网、卫星网络等媒体设施的使用、管理、维护方面的技术存在不足,对提高远程教育资源利用率和利用效果有不利的影响。

4对农广校远程教育发展的建议

4.1高度重视农业远程教育事业

从国际教育发展大趋势看,现代远程教育成为教育发展的潮流和方向。从培育职业农民发展方向来看,农业远程教育是推进农业信息化和逐步构建农民终身教育体系的必然选择。从当前我国农民教育培训需求看,农业远程教育仍然是适合我国农民人多面广、培训需求多种多样这样一种国情特点的最有效的途径。从各方面来看,农业远程教育都应受到高度的重视和关注。我们要审时度势,认清形势,把农业远程教育作为工作重点来抓,把远程教育技术发展与农广校体系有效结合,才能保持优势,加快发展。

4.2争取政府支持和投入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国务院的《现代农业发展规划》都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改善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职业院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农业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设施条件,提高培训服务能力,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6]。”政策传递了良好的信息。各级农广校需要上下一致,团结努力,积极开展工作,“有为才有位”,用好的工作业绩,争取党和政府的重视,争取主管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争取加大投入力度。 4.3加强农业远程教育网络体系建设

进一步完善全国农广校体系农业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建设,目前中央校、省校远程教育平台已搭建,市县级分校还有一部分未完成远程教育平台建设。当前网络体系建设的重点,一方面是推进市县级农业远程教育网站平台建设,引导支持乡镇农技站、农资店、科技

范户、农民合作组织、村委会等建立远程教育教学点,提高农业远程教育网络在广大农村的覆盖率[7];另一方面是加强农广校系统网站一体化建设,以减少经费、资源浪费,拓展沟通传播渠道,推进媒体资源共享,加快提升网络平台支持服务能力。

4.4倡导区域性教学媒体资源开发共享

针对地方教学媒体资源相对比较缺乏,各地农广校自行开发制作教学媒体资源,解决经费短缺的问题,倡导开展区域性教学媒体资源共同开发,利益共享。在农业种植、养殖地理条件、气候环境相似,农业生产技术相似地区,或在具有相同农业产业化需求的地区,地区间的农广校可以进行合作,制作共同需要的教学媒体资源,通过综合利用资源降低开发成本。

4.5探索农业远程教育长效运行机制

积极在农业远程教育投入机制、在线课程开发、在线教学管理、在线考试考核、网上教学质量评估、网络平台运行管理模式以及设备管理制度、工作制度等方面进行探索实践和改革创新,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模式,逐步探索建立起适合农业远程教育发展的长效运行机制,全面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郭智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民教育培训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7(1):3-6.

[2]刘新国.农业远程教育对枣庄市农业推广的影响及发展策略[d].山东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04.

[3]曾一春.中国农业广播电视教育体系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4]孙素芬,龚晶,郭建鑫.农民现代远程教育的实践探索与成效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5]佚名.地方农广校的三农远程教育现况与发展措施[eb/ol].http://zhazhi.com/lunwen/jy/ycjylw/21345.html,2012-06-11.

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的联系篇7

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教育缺乏公平。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教育经费投入不同,教育资源的不同,使相当一批农村中小学至今与城市中小学有着很大差距。如何改变,使城乡中小学共同发展进步,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计算机已经得到普及,互联网业务也遍布城乡。在这样背景下,我们可以搭建互联网远程教育平台,因地制宜,探索出城乡教育有机结合的新模式。我们可以利用高清录播系统方案、远程实时教育和云资源共享技术是三种教育资源享平台打造三种方案,希望能够为实现城乡教学资源共享提供帮助。

方案一:远程实时教学系统――强大的信息共享互动功能

远程培训,或称作远程实时教学,是一种采用多媒体通信技术,虚拟现实中的教学培训过程,将课堂搬到互联网的直播教学应用。远程培训系统采用SaaS模式,为证券外汇、中小企业、培训机构、网校、名师远程教室提供远程培训、在线答疑、课件点播等服务。

现代远程教育可以有效地发挥远程教育的特点,是一种相对于面授教育、师生分离、非面对面组织的教学活动,它是一种跨学校、跨地区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它的特点是:采用特定的传输系统和传播媒体进行教学;信息的传输方式多种多样;学习的场所和形式灵活多变。与面授教育相比,远距离教育的优势在于它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扩大教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降低教学的成本。基于远程教育的特点和优势,许多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发展远程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广阔前景。

远程教育的作用十分巨大:它可以使教育资源利用最大化,通过网络的传输方式来进行教学;学习行为自主化,也不必固定时间,只要有精力和时间,就可以随时来学习知识;教学管理自动化,学习后的作业,试卷,任务等,都由学生和老师在系统上直接对话,打破了地域的限制等,城乡间学校一切资源可以共享,教学管理,学术交流,都可以在这个平台实现。

方案二:城乡校园云计算,提升it资源利用率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基于互联网的远程教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各地教育部门都建立了远程教育平台,众多教育机构也涉足远程教育领域。

但是,我们同时看到,基础网络教育占整体网络教育市场的比例还很低,其中学历网络教育占80%的市场份额,而基础网络教育仅占11.8%。但随着云计算时代的到来,针对中小学的基础网络教育,云已经有了许多实用功能,可以很好的为城乡教学资源共享储备资源。

资源中心。教师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网络终端上登录并访问教育云的教育数字内容资源库。系统中的教学资源根据上传者的定价,有偿或者免费下载。

交流中心。这类似于一个大型的社区论坛。教师们可以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其他教师交流教育教学经验,探讨教学问题等。

教学管理。构建在教育云上的教学管理系统能帮助教师随时随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云端教室。围绕电子白板,结合其他网络设备,建立一种云端课堂。在这个课堂上,教师将之前在线编辑好的课件从教育云下载到教室里的终端上进行授课。

考试评测。教育云中含有大型的智能题库,教师可以设置不同的考题数量、考点比例和难度系数,系统便会从题库中智能抽取所需题目组成试卷。

近年来兴起的云计算,不仅仅是技术的革新,同时也是商业模式的创新,是继pC、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通过教育云提供的服务,进行教学方式的改进,研究新的教学理念,将大大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高基础教育的水平。

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的联系篇8

美国没有国立开放大学,没有远程教育相关国家政策和使用国家传送系统的开放教育系统,但在那里却诞生了几乎所有开放大学成功经营所依赖的主要方法,灵活应对市场,取得质量平衡,动态发展和完善涵盖了专业方向、课程设置、师资聘用、学生管理、文凭发放等方面的相当严格而完备的制度体系,综合成自主、多样、丰富、灵活的远程教育现状,其复杂性造就了其高度的适应性。文章通过对美国远程开放教育制度、理论、模式进行梳理,总结出教育规律、产业机制、市场需要是美国远程教育的成功因素,作者希望能为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建设一流大学的实践范式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远程教育;美国;市场取向;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58x(2012)11—0016—07

一、前言

美国没有设立国立开放大学,也没有远程教育相关的国家政策和使用国家传送系统的开放教育系统,远程高等教育归属传统高等教育体系,且紧密融合。在美国没有直接管理高等教育机构的部门,也没有全国性的高等教育系统,政府把高等教育的控制权分配给每个州,每个州都有各自管理高等教育的机构,且各自拥有独立的投资和管理结构。美国的高等院校包括部分形式上属于州立院校系统的一些院校,均处于相当自治的状态,公立高等院校各自制定除学费标准以外的各种政策,这意味着远程教育在不同州的每个学校的发展都是不同的。[1]美国高校基于各自技术优势、教学优势、学术优势及它们对经济利益的追求等不同的出发点开发远程教育。由教育范围几乎覆盖美国全国的高等院校提供大量的校外远程教育,选择远程教学模式的高校占了90%。另外,还有许多行业、企业也出于类似的目的参与远程教育。越来越多的商业企业意识到了其中的商业价值而积极投资远程教育,形成了美国远程教育面多量广,在市场经济自由竞争的管理体制下自适应性发展的局面。

远程教育在各个远程教学单位的发展是一种个性化、自主化的方式,自行选择办学模式和服务远程学生的内容与方式。与英国政府大规模投资远程教育并建立国立开放大学的一体化的形式形成了截然对比,美国远程教育没有固守的发展模式可循,开展的方式各式各样,在差异中体现相同的内涵性特征:商业取向、竞争性和多元化——“商业取向”是根本目的,“竞争性”是客观形势,“多元化”是在客观形势下所采取的途径与方法,以使美国的远程教育适合各类学习群体的需要。在这种偏重市场的商学结合模式下,需要更贴近市场、更准确把握现代社会对远程教育的需求,动态把握和调整涵盖了专业方向、课程设置、师资聘用、学生管理、文凭发放等方面的相当严格而完备的制度体系,不断触发新兴科技转化为远程教育技术的应用和实践,对教育的投入和产出抱着更计较的态度。美国的远程教育因此诞生了开放大学成功经营所依赖的主要方法,涌现出一大批国际知名的远程教育专家,取得了市场效益、教学质量和社会功能的平衡,并在国际上保持了其核心竞争力,形成了独特的组织结构、运作方式和人文气息,教育规律、产业机制、市场需要是其在远程教育上的探索取得成功的几个要素。

二、美国远程高等教育的发展动因

(一)技术创新是远程教育的基石

美国一直是现代计算机技术和信息通讯技术发展的领跑者,从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起,人类便见证了网络时代的开启,微机的普及,网络编程的Java语言的推出……因特网和多媒体两大技术的结合从最广泛的程度影响和改变了整个社会。信息社会的便捷、教育技术的可行性引发教育的深刻革命,以个性化的自主学习为特征的终生教育体系成为可能,使得任何人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任何知识点开始选择任何课程。一系列的科技创新,使美国的远程教育产生了质的飞跃。美国的远程教育起步于函授教育,经历了广播、电视、多媒体教学,再到如今以互联网在线形式为主的双向、互动自主学习式远程教育阶段,由科技优势带来的教育手段现代化使远程教育在规模、层次和水平上不断向前发展,以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平台的网络技术正日益成为美国高校开展远程教育的主要手段,美国的远程教育在规模、层次和水平上不断向前发展,这一切离不开技术创新的助力。

(二)美国远程教育的市场因素

1.美国高等教育结构

分析美国的高等教育结构对于了解远程教育的背景进而理解某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非常重要的。美国高等教育系统庞大而复杂,层次分明,以高校类型和数目众多见长,公立与私立高校、文理学院与地方社区学院、研究型大学,以及区域性的院校等不同类型的院校形成高度分化的体系,服务于国家的不同需求模式。各种功能各异的大学构建了金字塔形的高等教育体系,等级低的大学将办学重点定为发展大众化的本科教育,顶级大学的核心使命则是发展学术研究和研究生教育,中间的大学致力于实用教育和应用研究。既满足精英教育的需求,也能照顾到教育均等,是一个完整的多层次、多立交的教育体系,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满足学生高等教育学习的不同需求。[2]以市场化为主导的商业模式的竞争性和多样化是美国高等教育的显著特征。美国高等教育细分的格局正是细分市场取向的结果,这其中政府的主导作用很小,各种类型的大学需要更敏锐地满足教育市场的需要,成为敏捷的行动者。美国远程教育也使用了这一体例进行顶端设计:第三方的质量监督,管理体制的自治,市场发挥主导造就了远程教育市场的高度适应性。

2.市场需求是远程教育发展的原动力

美国高等教育数百年来与美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形成了伙伴似的模式,催生了美国高等院校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异常敏感性,[3]多样化的知识经济社会也在考验美国远程教育机构的教学灵活性和市场应对能力。现代高科技经济体系发展催生了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高频率的技术更新加速了知识更迭也进一步推动了再教育的需求。个性化、突破时间地点障碍的远程教育形式迎合了后工业时代的终身教育发展需求,远程教育的教学灵活性、教育成本低和具备全球接轨的特点,以及人口的增加、高等教育普及率的提高和近来蔓延全球的经济低迷,都或多或少地扩大了远程教育的市场,巨大的市场需求使其成为了商业投资的热点。网络教育注册学生规模占高等教育学生总规模的比例也在逐年攀升。

3.市场竞争是远程教育的内推力

除各类大学和专门从事远程教育的机构之外,许多基于教育服务的公司等商业机构都纷纷积极参与远程教育,不断分化组合,求新求变,参与市场经济运作,促进了美国高等远程教育的发展。教育产业的校园模式被打破了,传统的教育体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一些一流的名校也纷纷办起了远程教育,如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波士顿大学、纽约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并且,越来越多的商业机构投入远程教育市场,不断催生出巨大的市场供给力,形成了教育市场的激烈竞争态势,竞争发展派生出产业分工的细化,逐渐形成各自突出的开发和服务领域,提供远程教育相关商品。这给那些具有市场意识和营销能力的大学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他们试图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更好的远程教育市场占有率,就必须形成优势项目。在竞争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生存,优化美国的远程教育结构和布局,为市场注入了活力。

(三)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推送机制

美国联邦政府及州等各级政府远程教育政策和原则的体现是一脉相通的。相对于国家远程教育法律法规的全局性、宏观性,各个州的远程教育法律法规更为全面、系统。到具体的教育机构层面,美国远程教育机构在遵循政府远程教育政策和原则的基础上,有着自己具体而灵活多样的办学政策和原则。美国联邦政府主要通过政策、立法和经费等途径,在宏观上对远程教育的开展进行调控,在保证并尊重远程教育组织自主、自治的前提下加强联邦政府教育部门对全国远程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协调,以确保远程教育的质量,支持远程高等教育的多样性开展。

在对美国的远程教育国家政策进行多方讨论和不断更新中,政府对远程教育的诸多方面进行了规范和说明。1994年,美国政府投资一亿多美元成立了专项远程教育基金,启动全国332个远程教育项目。1998年,美国国会修订了《高等教育法(Hea)》,采取三项措施发展远程教育,取消了对远程教育学生在申请贷款、学校招生等方面的各种限制,并保证每年投入资金资助高等学校与工商界合作,以便开发优秀教学软件和建立远程教学评估系统。[4]

2001年,美国继续通过了《互联网公平2001年教育法案(internetequityandeducationactof2001)》,强调远程教育的公平性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宗旨,由此,美国远程教育进入了更为规范的发展时期。[5]近年来,美国政府寄希望于发展远程教育来实现高等教育的普及化,提出了以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为重点,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因此从政策上不断地规范远程教育形式,提供制度支持,鼓励其健康发展。

三、商业价值取向下的美国

高等远程教育表现特征

(一)远程教育运行模式的广泛性和分化性:办学机构面多量广,办学模式灵活多样

市场化意味着高等教育市场的开放性,美国政府开放了远程教育市场,传统高校积极参与远程教育,良好的市场前景吸引了各方面资金技术的投入,公司设立的高等学校和自行经营远程教育的提供者也纷纷进入远程教育市场,形成了高校对远程教育的参与度高,远程教育的办学机构面多量广、远程高等教育模式随着规模的扩大而不断创新竞争的局面,形成办学力量的广泛性。这其中由传统高等院校自办的远程教育占很大比重,传统高等院校仍具有历史品牌和资源优势,热心于扩大学校影响力和提高学校声誉,也展现了美国高校对远程教育的认同度较高。

美国远程教育运行模式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四种。

1.独立办学模式

独立设置以远程教育为经营主体的新型教育机构,以美国凤凰城大学为典型,单独招生,单独进行教学和管理,并独立颁发学历和学位证书。

2.双重办学模式

内生于传统全日制高等学校,可分为独立院系模式和多院系混合模式。传统全日制高等学校自办远程教育独立院系模式是指专门成立独立的远程教育机构或相应的网络远程教育管理部门进行管理;混合院系模式是指不独立设立远程教育机构,各系部同时开展校内面授和校外远程教学,远程教育办学与传统面授教育混合在一起。混合院系模式也没有统一的网络教育组织方式,有基于继续教育部门开展的,有基于信息技术部门开展的,有依靠自身力量开展的,还有依托所在大学联盟开展的,其组织方式完全根据学校的各方面条件。这种模式较依赖于传统校园的历史品牌和资源优势,名牌大学提供一流的网络课件制作平台,并制作出一流的网络课件。

3.合作办学模式

其一是由美国远程教育院校之间开展合作办学的模式,出现了专门进行远程教学服务的学校,课程和师资则由另一方普通院校提供;其二是大学和企业合作开办远程教育项目,这是美国远程教育的一大特点;其三是远程教育国际办学。

4.虚拟大学模式

这是指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internet为基础的网络化大学。良好的市场前景吸引了大量的商业资金与著名大学合办“虚拟大学”,没有常设教师和固定校舍,所有的教学活动和管理工作都是通过网络实现,如英特耐特大学(internetUniversity)、世界大学(UniversityoftheGlobal)等。

(二)远程教育应用的层次性:准确的市场定位,灵活的课程设置,多元化的组织管理体制

美国远程教育具有高度的应用层次性,可在广泛基础上满足各阶层的社会需求,主要形式仍是学历教育,涵盖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等多种层次,专业设置覆盖面大,基本涵盖了美国高等学校的所有学科和专业,满足社会对各层次人才的需求。每个教学机构根据自身市场定位灵活设置学科,随时根据市场需求组织教学内容,实行“按需教学”。如美国凤凰城大学根据市场、企业对员工的需求,将市场定位在远程职业技能培训教育,为在职成人提供职业化、实践性强的职业课程,在行业从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远程培训。根据成人学习体现出的策略和取向开设课程,专注商学、法学、管理学、工学等与市场需求密切相关的领域,摒弃了艺术、文学等领域的课程,很多远程教育课程是根据商业计划和商业培训的需要来开设的。而一些传统院校注重精英教育,依据本校学科优势和师资优势,开设重点课程,倾心于借助网络教育突出学校的学校影响力和社会效益,如斯坦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大学。在这种开放性的办学政策中,不同层次的远程教育机构,都有着自己明确的市场定位和相应的配套模式,其远程教育的应用方法和目的都有所不同,在具体的办学过程中,会针对自己的办学特点、学校规章等自主选择办学的具体原则和规定,如办学方针、入学申请、课程安排、考核及认证方法、技术和媒体的利用手段、资源利用方法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多元的组织管理体制。

(三)美国远程教育的价值基础:教育质量是唯一的“等价交换物”

不管美国远程教育的组织运行如何灵活多样,质量认证对于发展和促进市场规范的意义至关重要,各教育机构必须符合教育基本价值基准:体现国家的远程教育政策和原则,保证办学方的教学质量以为远程教育学习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1.分权制的认证制度是多样化教育体制下的有效管理制度

美国高等教育系统鉴定与评估体系由来已久,形成了高效的外部质量评审,为学校、社会、政府所共同认可,形成了保障高等教育质量的资格认证制度,高等远程教育同样归属于整个高等教育质量鉴定体系。由非官方、自愿参加的院校协会或专门职业协会所属的专业鉴定机构负责对高等远程教育机构进行鉴定认证,并持续性地对这些机构进行质量评估,形成了全国性的认证机构和区域性的认证机构。全国性的专业认证协会有59个,负责一些特定种类学院的认可,如美国远程教育培训委员会(DetC)是认证独立办学模式的远程教育学校的机构。这些认证机构之间互相独立,又可以密切合作,相互承认对方的认证工作。在美国有六个地区性的认证机构,负责本地区的学院认证工作,如西北高等院校认证协会等。[6]为了防止认证过程中的虚假现象,美国又建立了高等教育认证委员会(CHea)和联邦教育部(USDe)实施的对认证机构进行认证的机制,这样就构成了一个由联邦政府、州政府和独立认证、认可机构组成的完善有效的远程高等教育认证体系。[7]政府对办学机构的管理是宏观性的间接调控,主要手段是立法和依据中介机构评估再实施财政支持,使得远程教育办学机构由被动评估转变为主动认证。

2.透明而规范的一元化质量标准

美国远程教育质量观和标准是一元化的,即要求远程教育质量和传统面授教育质量是一致的。[8]同时为远程教育鉴定机构建立了较为完备的鉴定指标体系,2004年,美国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iHep)发表《在线教育质量:远程互联网教育成功应用的标准》。报告中的评估标准都是在总结美国多所大学网络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而得出的。整个远程网络教学的质量评估系统被分为7个方面,并进一步细化为24个必要的核心指标项和21个非必要可选项。7个方面分别为:学校支持评估指标;课程开发评估指标;教学过程评估指标;教学组织评估指标;学生服务评估指标;教师培训评估指标;教学效果评估指标。[9]2006年,美国6个地区级认证委员会针对用电子方法颁发的学位和证书项目的评估问题做了联合宣言,对用电子方法颁发学位和证书的评价提出了指导意见,并将评价内容分为5大块:学院的背景与责任、课程与教学、学术支持、学生支持、评价与评估。[10]

建立这些标准用于明确教学内容、教学水平、学生支持服务、考试命题质量、专兼职教师、科研质量等具体指标,涉及教育过程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教育目标的制定、课程的开发和设置、教学的组织和实施、教学效果的评价等因素,最终建立起远程教育课程的设计、审核、发送、评价的全过程。随着远程教育的不断发展,突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为了满足更多的远程教育学习者的要求,区域认证委员慢慢突破了其严格的地域限制,开始走向联合,制定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可通性,例如学分的转移、学位的互相认可等。透明而规范的质量标准使远程教育的质量保障问题往往到最后还是落实到行业的自律上。

3.以办学的规范化带动远程教育的品牌经营

美国远程教育带有强烈的市场动机,自由市场必须遵守市场规则,而认证制度正是自由竞争的规则,前文介绍的鉴定体系得到联邦政府、业界、学界及劳动力市场的广泛认可,确保了远程教育教学质量,帮助公众作出对学校的判断,区别反映了各远程教育机构的品牌价值。是否经过鉴定对美国高等学校的声誉和办学都有很大的影响,而学校声誉直接影响了师资、生源、经费等资源的转化,影响着企业对产学合作伙伴的选择以及非营利机构的资金流向,影响着年轻学生及其家长的择校意向,也影响着政府的教育决策和拨款,因此美国远程教育机构高度重视教育质量,以日积月累的方式奠定大学在社会中的地位。

美国著名高等教育专家伯顿·克拉克曾十分形象地指出:“在院校市场中,各院校是自愿根据声望的基础而不是货币交换的基础进行竞争、合作和仿效的。”[11]教育质量是这自由市场流通的“等价交换物”,用市场诚信的基础,可以交换学校想要的各种资源。声誉高的学校能获得更多的优质生源及社会资助,甚至获得商业地位进而取得丰厚的经济收益。质量是生存和发展的命脉,注重质量、树立品牌,才能赢得远程教育的品牌效应。凤凰城大学是其中经营成功的典范,通过为数以万计的上班族提供进修和取得学位的渠道,获得良好的市场声誉。

(四)远程教育的产业化运作

美国政府开放了高等教育市场,承认私人机构投资的网上高等教育的学历,大量的风险资金准入,近年来呈有增无减之势,至2000年已有188家教育企业成功上市。通过产业化运作,达成规模经济,促进了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和传统教育行业适应性的提高。实践表明,小规模的远程教育机构高效运作较为困难,远程教育对软件、硬件技术的依赖性强,投资开发高质量的课程和设计高效的学习支持系统成本高、开发时间长,美国大多数高校将网络教育的机构设定为既独立又隶属于大学的盈利机构,资金回报方式和营利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1.积极争取经费资助来源多元化和机制多样化

美国远程教育的经费主要来自政府资助、学生学费、社会捐赠、服务收入、科研成果转让收入等,大量私人资本注入,政府的资助是经费的主要来源之一。美国政府用于网络教育的开支每年有所递增,很多一流大学也可以凭借自身雄厚的财政力量开展远程教育,但发展远程教育需要较多的前期启动资金以建立网络远程教育设施和网上课程,并非所有大学都能承受并承担随之而来的收益风险,因此,高等远程教育作为产业推向市场并非商业资金单向追逐的结果,大多数高校将网络教育的机构设定为既独立又隶属于大学的盈利机构,学校仍需要依靠学费和社会资助及社会投资来发展远程教育,生源和资金对远程教育发展意义重大。凤凰城大学经营比较成功,已在纳斯达克证券交易市场以“apoL”挂牌,多年来股价持续攀升,是对股民最有吸引力的股票之一,目前总市值超过76亿美元。

2.在市场导向下,衍生了市场细化的作用,热化远程教育相关市场

市场导向下,远程教育在逐渐选择性形成各自突出的开发和服务领域,高效合理地提供远程教育相关商品的供应。如“内容供应商”,提供远程教育的课程内容设计等;“服务供应商”,对学生进行需求分析,制定教学方案,提供实施计划,提供配套服务;“技术供应商”,提供远程教育课程管理系统和综合课件制作软件等。服务供应商又可进一步细分为为教师开展网上提供服务,为学生开展网上教学提供服务,面向学校提供服务等。远程教育产业的每一部分都得到了精细化的市场操作,远程教育机构只有通过产业化运作,达到一定的规模,才有能力投资开发高质量的课程和设计高效的学习支持系统,从而产生规模效益。[12]

3.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性化学习服务

根据社会需求,在特定的领域与企业合作,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开发大量相关专业前沿领域和引领质量与需求的远程教育课程。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1999年报告指出,远程教育课程集中在研究生和第一专业水平上的商业和管理、健康专业、教育和工程等领域,充分反映了美国社会的实际需求和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13]

人本化管理服务贯穿了整个教育阶段,提供了全阶段的学习支持,可谓全面、精准、到位。根据社会需求和专业自身发展状况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情况,注重学习者的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体现在网上教育的人本化管理中。相当一部分学校承认已有的学历,实现远程教育学分和学位教育学分的互换。美国不少远程教育机构为学习者提供24小时的在线服务,如凤凰城大学利用网络为学习者提供不间断的学习服务[14];马里兰大学的24小时服务包括教材、信息、教学文件、面授辅导、教学设施等多个方面,学生可在网上获得从入学申请、审查资格、收缴学费、互换学分、选择课程直至颁发文凭的全阶段服务。[15]

从学习者的实际需要出发安排教学内容和组织教学活动,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旁听制、学分制、非学分制、辅修专业(第二学位)、文凭教育、学位教育等;长期班长达5~6年,短期班短则几个月、几星期;设有“学分银行”,负责储蓄学分,积累足够学分便可发证毕业,最重要的是可实行学分互通,吸引远程学习者报名。[16][17][18]

4.公司化经营,适度规模办学

美国联邦政府及地方的远程教育政策都强调各级政府、各类办学机构、社会团体以及商业机构的技术、经费和资源要统一调配规划,有计划、有目的地相互配合,规模适度地进行远程教育,以避免无谓的重复和浪费,事实上促进了资源整合,还推动了远程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分配,推动了美国远程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通过资金和资源的整合形成了远程教育领域广泛多样的合作形式。从参与合作的主体看,跨越了政府、高校、商业机构和非营利社会组织机构等,有政府与高校之间的合作,高校与企业或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以及政府、高校、企业或社会组织之间的多种合作。这种合作中,有的是由一方提供教学内容,另一方提供技术保障、资金支持和远程服务,即社会资源的互补,多方合作办学并采用企业界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以实现规模经济,大大提高了远程教育的办学效率。而以地区为单位自愿组织远程教学的形式尤为普遍。从地区来说,合作有州内高等教育机构的合作、州际间的合作及国际合作。合作有利于各层次远程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合作规模办学可产生更理性的成本结构,而学生也可有更多的选择范围和学习机会。

四、结语与思考

工业化理论是在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思想界有深远影响的一种理论学说。奥托·彼得斯(ottoperlers)提出“教与学的工业化形式”是远程教育主要特征的结论,“远程学习是一种在工业与技术时代的学习补充形式”,将远程教育的视角看作是一个高度组织的工业系统,因此,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相比更具有工业化的特点,更具有服务属性和产业属性。约翰·丹尼尔(JohnDaniel)也提出过远程教育的工业化形态,他把公开大学的成功及在其他国家的克隆归功于“公开大学的实践巩固了现代工业和现代服务经济的基础劳动分工、技能专业化、协作工作和项目管理。”[19]工业化的教学模式比传统的大学需要更多的商业运作,而美国开放大学运营的失败也使丹尼尔得出“如果英国开放大学当初更商业化些,也许就可能使美国开放大学获得成功”的结论。[20]

远程教育是系统的,需要用系统的观点去审视其历史和发展,其组成要素并非需要统一集中于同一个教学领域扮演主角,取长补短即能产生完整而紧凑的系统整体作用。系统中的各组织单位具有独立性,可以使每个组织单位拒不适应外部环境,不影响组织整体的适应性,能容纳更多的解决问题方法;多元化的组织结构可以增强系统的包容力和协调性,将政府、专业的和市场的整合协调,加强了系统的力量。

所有这些,综合成了具有美国特色的远程教育现状:美国没有设置官方的统一管理远程教育的行政和业务机构,各种不同类型、不同功能和不同水平的大学或远程教育机构按照政府的政策、原则和规定,各自实施,以其复杂的自适应体制促成自主成长,是美国远程教育发展的基线,质量前提下的市场竞争中不断重组、创新机制,成为推动美国远程教育质量发展完善的一种手段,不违背教育价值规律下的灵活多样性,取得教育基本规律、产业机制、市场需要的平衡均等则是美国远程教育的成功关键。

产业化办学模式并不是指将办学者的经济利益和教育的公益性相互对立起来,用企业化的管理方式来办教育,剔除体制上的高成本、低效率,最大限度满足成本效益。美国的远程教育正是以最小的投入,自然淘汰先天不足的远程教育单位,达到远程高等教育体系的高效运作,这是制度的创新。“营利性高等教育机构”是美国远程教育首创的文化产品,以其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美国凤凰城大学是最为鲜明的例子。1976年,约翰·斯伯林在亚里桑纳州州府凤凰城创办了凤凰城大学,其母公司是阿波罗集团(apolloGroupinc.),并于1978年获得了美国中北部大学协会的认可。目前注册学生30多万,截止到2005年8月31日,阿波罗集团在美国39个州、波多黎各、加拿大共有90个校园、154个学习中心。[21]到2008年,凤凰城大学已在43个州拥有80个分校,以股份制模式,母校和分校的形式建立现代公司制的组织形式,遍布美国和加拿大,并计划拓展到亚欧,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营利性高等教育机构和当今远程教育的全球引领者。[22]

美国远程教育和学习项目需要将预期的理想同实际的市场理解相结合,这种理解涉及对竞争者数量和特征、用户期望、成功模式在新环境中应用的困难与时机等多方面考虑,最大限度地发挥远程教育教学资源的优势,同时又实现了管理创新。

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的联系篇9

传统的采用集中面授与工余自学相结合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模式一直存在着工学矛盾、个适性不足的问题。要解决工学矛盾,则要求可以由学生自由选择教学时间、学习地点;解决个适性问题,则要求可以由学生自由选择教学内容。这就决定了远程教育在成人高等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早在1999年1月,国务院批转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就明确提出了“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任务,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远程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在实现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内容并得到良好学习指导方面,还是有很多不足。国际远程教育权威戴斯孟德?基更(DesmondKeegan)博士把远程学习分为三个阶段,即D-learning(远程学习),e-learning(电子学习)和m-learning(移动学习)。他认为,移动学习将是未来远程教育的主要方式。1移动学习及其现状对于移动学习,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会委员会的定义为:“移动学习是指依托目前比较成熟的无线移动网络、国际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学生和教师通过利用目前较为普遍使用的无线设备(如手机、pDa、笔记本电脑等)来更为方便灵活地实现交互式教学活动,以及教育、科技方面的信息交流。”除此以外,还有其他的一些定义方式,虽然描述各不相同,但综合而言都可以描述为在移动计算设备帮助下的能够随时随地的开展的学习。移动学习所使用的移动计算设备必须能够有效地呈现学习内容并且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可见,移动学习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受限与通信技术的发展。随着先进的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远程教育较以前的教育模式有很大的进步,但基于有线连接的互联网环境建立代价高,对学生移动性有很大的限制。基于移动数据通信技术与互联网结合而产生的移动互联网技术之上所开展的移动教育,将真正地解决和实现教学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的梦想。在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2G)下,数字化教学信息的传输一般采用短信息或者GpRS方式,此时的教学模式多为发送特定教学信息或者网页浏览。短信息只能传输文字信息,且传输信息量有限,GpRS传输速率较低,对于视频信息的传输效果很差。随着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的发展以及目前智能机的普遍使用,基于3G的移动学习具有了其实现的条件。目前也有少量基于3G的移动学习系统。23G技术3G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信技术。3G与2G的主要区别是在传输声音和数据的速度上的提升,它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实现无线漫游,并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为了提供这种服务,无线网络必须能够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速度,也就是说在室内、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能够分别支持至少2mbps(兆比特/每秒)、384kbps(千比特/每秒)以及144kbps的传输速度(此数值根据网络环境会发生变化)。我国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主要有wCDma、CDma2000、tD-SCDma三种,分别由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运营。2007年itU接受wimaX作为第四个3G规范,是又一种为企业和家庭用户提供“最后一英里”的宽带无线连接方案,更是解决了宽带无线接入的问题。有广泛的资料显示,蜂窝移动通信是目前我国覆盖最广泛的通信技术,手机的覆盖率早已远超过固定电话、计算机网络。3G技术更是发展迅速,用户数量与网络覆盖率迅速提高。东方财富网援引通信信息报的数据显示,2011年年底国内3G用户数突破1.28亿。除了较偏远地区外,3G在多数省份已经覆盖到乡级,在发达省份已经覆盖到村。3G手机在学生的中普及率已经非常高,根据笔者对本校在校生的调查显示,大约有1/2的学生拥有3G手机。对于成人高等教育学生来说,接受教育的主要矛盾来自于工学矛盾以及教育内容的个适性问题,适当的经济投入并不是主要矛盾。这些都为移动学习的实现提供了条件。33G技术下的成人移动学习3.1基于短信息、网页浏览方式的移动学习与2G移动通信技术下的移动学习方式类似,用户通过手机,将短信息发送到位于互联网之上的教学服务器;教学服务器在分析用户的短信息后进行数据处理,将用户请求的内容再发送到用户手机,完成一定的教学活动。或者,移动用户使用无线终端接入互联网,访问教学服务器网站,通过浏览网页的形式完成一定的教学活动,类似于普通的互联网用户。3G智能手机克服了2G只能浏览基于wap协议的服务器,无法正常访问显示Http协议的服务器的缺点。同时,3G网络提供更高的传输速率,网页可以呈现音频、视频、动画等各种类型的教学信息。3.2基于专用移动学习系统的移动学习3G智能手机及其操作系统(安卓、ioS等)的发展为基于移动手机终端的移动学习系统的开发提供了条件。如101远程教育系统、正保远程教育的职教网校0.2都是基于android系统的手机移动学习系统,基于用户用手机学习视频课件的需求,整合课件内容,以手机为载体为用户提供随时随地学习的教学服务业务。虽然目前受到系统建设成本、系统应用范围等的限制,还没有完全拟合面授效果的系统产生,但已经不是主要受技术本身的限制。有类似于移动学习系统的视频会议系统已经应用,例如威速科技的V2android手机视频会议系统。4结束语移动学习虽然无疑是未来远程教育的主要方式,但是目前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成人高等教育主要还是集中面授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为主,移动学习等其他方式为辅助。移动学习一方面技术还不成熟,另一方面也受到智能手机终端价格、网络使用费用较高,对于学习者来说,性价比不高,限制了其应用。但是相信随着教育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在技术、需求、收益的相互影响下,移动动学习方式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的联系篇10

>>远程教育中在线考试系统的分析与设计试论远程教育网络认证考试系统的结构设计与功能实现现代远程教育考试模式初探远程教育导学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远程教育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远程教育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期中考试试卷讲评”教学设计远程教育中计算机自适应考试系统初探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远程教育在线考试系统的研究物联网环境下的招生考试试卷流转过程研究教育行业远程监控系统现代远程教育考试模式改革初探远程教育在线学习过程监控的实现远程教育中互动教学系统的设计研究现代职工远程教育视频教学系统的设计与研究基于的高职院校远程教育系统的设计基于B/S模式的远程教育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远程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多媒体远程教育系统的体系设计物理远程教育系统功能设计与实施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

[3]孙玉砚,杨红,刘卓华,等.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智能物流跟踪系统[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1(z1):343?349.

[4]孙利民,李建中.无线传感器网络[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5]赵锋,王艳玮,范建华,等.基于GpRS通信的嵌入式应用系统信息安全机制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4(10):93?95.

[6]吴晓彬,杜东高.基于GpRS的车辆监控系统技术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11,34(24):107?109.

[7]卫振林,王喜富.基于全球定位系统(GpS)的电动车辆实时监控系统设计[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4):136?139.

[8]林雪原,刘建业.北斗双星定位系统改进及其算法研究[J].空间科学学报,2003,23(2):149?154.